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科研示范项目管理规程

仪器信息网科研示范项目管理规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科研示范项目管理规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科研示范项目管理规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科研示范项目管理规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科研示范项目管理规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科研示范项目管理规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科研示范项目管理规程相关的解决方案。

科研示范项目管理规程相关的资讯

  •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征集2023年国家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制(修)订项目的通知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征集2023年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及宣贯计划项目的通知》,结合我省计量工作实际,现就征集2023年国家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制(修)订项目通知如下。一、征集内容(一)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项目建议。各单位可根据本行业、本专业以及国家计量行政管理需要,提出2023年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项目建议,并填写《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项目建议书》,于2023年2月20日前报送省局,由省局整理汇总后统一报送市场监管总局。(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尚未制定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可制定山东省地方计量检定规程。(三)地方计量校准规范。尚未制定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的测量设备,可制定山东省地方计量校准规范。(四)地方计量技术规范的修订。现有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已不适应现行法律法规、管理和技术要求,仍存在使用需求的,可推荐修订。二、项目申报范围2023年度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制定、修订工作围绕以下几个专项征集:(一)服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十强产业”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的计量测试需求。(二)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国家级、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产业计量测试需求。(三)其他。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需求。三、有关要求(一)申报的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项目应经充分调研,并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充分考虑与国内外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兼容性,且未纳入近期全国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或行业主管部门制订计划。2.现有技术基础等条件能够满足规范实施要求,具备规范中主要方法的技术验证手段,且已形成规范编写框架(或初稿)。如涉及相关科研成果尚未开展实际应用的,应有充分证据证明其可用于开展相应检定、校准工作。3.主要起草单位应为独立法人,拥有申报项目所对应同类或相近的计量标准或测量设备,开展相应的计量检定、校准或测试工作。鼓励各计量器具制造企业等单位承担相关计量技术规范起草任务。主要起草人应有相关领域从业经历。(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不得申报项目。已有现行有效的国家和山东省规程规范的;已列入国家和山东省规程规范起草计划的或已发布征求意见稿的;计量性能指标无法确定的;无成熟的标准器实现检定或校准的;不符合计量器具定义的。(三)各委员会和申报单位要统筹考虑申报项目的起草、审定等承担能力,做好申报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对于关键技术和技术成熟度等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试验验证。申报项目应明确完成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年,对于存在已立项超期未完成情况的,不得申报新的项目。对于行业、外省已有相关技术规范的,必须详细说明申报技术规范与现有技术规范的重要区别、立项必要性等,并附相关专业委员会推荐意见。各申报单位应当按照申报项目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对项目进行排序,形成申报项目汇总表,并于3月31日前将申报项目汇总表、申请书和规程规范草案一并报省局计量处。上述材料电子版打包压缩后发省局计量处邮箱:scjgjlc@shandong.cn。联系电话:0531-51792369,51792363附件1:关于征集2023年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及宣贯计划项目的通知。pdf附件2:山东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申请书。docx
  • 907万!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DFXM-2023045项目名称: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仪器设备购置(第三批)预算金额:907.49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907.49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预算单价(元)小计(元)1温室气体分析系统套11819400.001819400.002土壤碳通量检测系统套11708600.001708600.003AES快速溶剂萃取仪套1495000.00495000.004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套1600000.00600000.005微波消解仪套1295000.00295000.006植物根系X射线CT扫描成像分析系统套12750000.002750000.007植物培养箱套2503450.001006900.008微生物低温培养箱套1120000.00120000.009微型生长锥套810000.0080000.0010干燥箱套2100000.00200000.00最高预算限价(元)9074900.00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生效后90天内完成供货、安装、调试、直至验收合格,并交付用户方使用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09月14日 至 2023年09月20日,每天上午9:30至11:30,下午15: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乐山东路35号银隆广场A2101室方式:现场获取售价:¥3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速生树木研究所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人民大道中30号        联系方式:方先生0759-3380685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广东鼎烽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地 址: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乐山东路35号银隆广场A2101室            联系方式:王工0759-2086681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王工电 话:  0759-2086681
  • 9.8亿元!超长国债+自筹:华南师范大学“双一流”412台科研仪器设备更新项目批复
    7月2日,广东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华南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批复》明确提到,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为达到教学科研相关设备配置标准,推动教育领域设备更新工作,同意华南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项目建设(投资项目统一代码:2406-440106-05-03-287495)。该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更新不适应教学科研需求、性能无法达到教学科研相关配置标准或影响使用安全、已达到最低使用年限的设备,购置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材料、新工科、新文科等仪器设备,共412台(套)。估算总投资金额为98341万元,均为设备购置费。项目建设资金由华南师范大学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及自筹解决。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55号(石牌校园)、广州市番禺区外环西路378号(大学城校园)、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大学城社区万锦路12号(南海校园)、汕尾市城区香江大道西55号(滨海校园)。此外,根据《广东省政府投资省属非经营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粤府〔2022〕12号)第六条(三)的有关规定,医疗设备、实验室装备、实训设备、应急救援设备等专业性较强的设备购置,可以由项目使用单位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自行组织建设。因此,同意该项目由华南师范大学自行组织建设。
  • 生态环境部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县)建设指标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建设指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建设指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的通知。   其中,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建设共包括27项约束性指标(如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城乡环境治理)、5项参考性指标(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河湖岸线保护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建设共包括19项约束性指标(如PM2.5浓度、水环境治理、新增和更新公共汽电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比例),6项参考性指标(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旨在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和管理工作,促进示范创建申请、验收命名、监督管理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适用于市、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管理。市包括地级市、副省级城市,直辖市所辖区、地区、自治州、盟等;县包括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特区等。已备案且规划实施 1 年及以上的创建地区,经自查近 3 年各项建设指标已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要求,可通过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向生态环境部提出验收申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旨在进一步深化“两山”基地创建和管理工作,促进申报、遴选命名、建设实施、监督管理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鼓励县、乡镇、村、小流域、功能区等地区的县级及以下人民政府、相关管理机构或其他建设主体,按照地方自愿、突出特色、创新驱动、示范推广的原则开展“两山”基地建设。申报“两山”基地应具备:(一)生态环境优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础扎实;(二)以乡镇、村、小流域等为单元的“两山”转化典型案例成效突出;(三)“两山”转化体制、机制、经验、做法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建设指标》.pdf《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建设指标》.pdf《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pdf《“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pdf
  • 四家“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转让示范基地”被授牌
    仪器信息网讯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类专业教育委员会主办的&ldquo 高等院校发展科研成果转化、转让发展论坛&rdquo 于2014年9月25日,与第25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同期举行。来自清华大学、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的三位专家分别就自己领域的科研成果转让转化成果进行了介绍。 会议现场 此次论坛还举办了&ldquo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转让示范基地&rdquo 授牌仪式,授予8家单位四个项目&ldquo 科研成果转化转让示范基地&rdquo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李明远主持颁奖仪式时强调,此次论坛的意义在于探讨&ldquo 我们如何用中国自己高校的科技成果来促进我们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行业快速的发展,以真正实现我们的制造强国梦&rdquo 。同时表示,希望此论坛形成长期机制,促进更多高校和企业的对接。 基地项目: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 基地项目:中药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 基地项目:电动汽车整车技术集成 基地项目:发动机排放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 (编撰:李学雷)
  •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与岛津公司合作示范项目正式揭牌
    2018年3月9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合作示范项目在清华大学逸夫楼隆重揭牌。揭牌仪式现场传真 清华大学是我国著名的百年学府,从建立开始就秉承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为我国的科技发展作出诸多贡献,也培养出许多杰出的人才。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先进的材料制备加工和分析测试平台,多年来紧紧围绕材料领域的科学发展前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和国家重点科研任务深入开展材料加工、新材料合成及表征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独具特色的科研成果,目前正逐渐成为国内外领先的高水平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日本岛津制作所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岛津制作所成立于1875年,宗旨是“以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经营理念是“实现”为了地球和人类的健康“之愿望”,为了实现宗旨和理念,一直以微薄之力致力于分析仪器领域的研究和推进。本次合作示范项目,双方希望通过合作,开发微焦点X射线技术在相关材料研究领域前沿应用,并把其成果介绍给中国的相关用户,努力把实验室建成该领域微焦点X射线技术技术应用高水平的代表。当前的合作方向是:基于“矿化胶原仿生骨材料的开发及骨组织再生修复研究”的Micro-CT应用。参加本次揭牌仪式的人员有: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朱宏伟科研、外事副院长,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王秀梅教授,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孙晓丹副教授,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赵凌云副教授,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在读博士生王硕,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合作博士生诸进晋,岛津公司NDI章维斌事业部部长,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李惠经理。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朱宏伟科研、外事副院长率先为揭牌仪式致辞,他在致辞中说到感谢岛津公司对学术科研一贯的支持,也表示清华大学与企业间的合作越来越多,期望今后能与岛津公司有更多的合作,最后他预祝揭牌仪式圆满成功。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朱宏伟科研、外事副院长率先为揭牌仪式致辞随后岛津公司NDI章维斌事业部部长为揭牌仪式致辞,首先他表示非常感谢到场来宾参加此次合作示范项目的揭牌仪式,随后他在致辞中说到,清华大学的材料学院是我国材料学科上的璀璨明珠,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也是我国在该领域的顶级研究单位。岛津公司历史悠久,通过其过硬的技术能力,为各行业定制硬件,软件的服务。岛津公司与清华的合作历史永久,希望共同为科学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岛津公司NDI章维斌事业部部长为揭牌仪式致辞 致辞结束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朱宏伟科研、外事副院长和岛津公司NDI章维斌事业部部长共同签署合作示范项目协议,并为合作示范项目揭牌。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朱宏伟科研、外事副院长和岛津公司NDI章维斌事业部部长共同签署合作示范项目协议,并为合作示范项目揭牌 揭牌仪式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在读博士生王硕和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合作博士生诸进晋做了关于岛津仪器使用结果汇报的相关报告,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李惠经理做了题为“岛津微焦点工业CT介绍”的报告。报告现场讨论十分热烈。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在读博士生王硕做报告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合作博士生诸进晋做报告 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李惠经理做了题为“岛津微焦点工业CT介绍”的报告 报告现场讨论十分热烈 揭牌仪式后,来宾们来到合作实验室参观,在岛津先进分析仪器前大家展开了技术交流,并亲切合影。来宾参观实验室出席仪式嘉宾合影留念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2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研教学设备更新(附清单)
    7月4日,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建设全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标杆学科科研教学设备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经委托天津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专家评审,原则同意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设主体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项目代码:2405-120000-89-03-106892。一、项目选址项目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310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现址内。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主要购置设备319台(套),替换原有老旧设备60台(套)。其中,学科科研项目购置高性能大模型智能机器人平台等设备65台(套)。新工科建设项目购置五轴加工中心等设备254台(套),替换原有成型磨床、轮廓测量仪、低压压电作动器等设备60台(套)。购置设备清单详见附件1。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通过申请中央资金和学校自筹等多种渠道解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建设全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标杆学科科研教学设备更新项目设备清单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数量(台、套)一学科科研平台651热力学模拟试验机12霍普金森拉压杆系统13原位纳米压痕仪14网格应变测量系统15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16表面多功能动态损伤与防护系统17高温疲劳试验机18热机械疲劳试验测试系统19同步热分析仪110动态热机械分析仪111光学数码显微镜112白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113场发射扫描电镜114微区X射线衍射仪115电磁成形系统1163D微纳功能表面表征设备117整机静动态特性测试仪118高速霍尔离子源系统119高精密力传感器120传动链测量仪121氦检漏仪122智能多能量场复合加工机床123多光束激光干涉仪集成系统124锥齿轮机床性能研究测试实验台125静压系统性能研究测试实验台126阴极电弧系统及电沉积电源127微纳制造与测试平台128ALD原子层气相沉积系统129紫外飞秒光纤激光微纳加工设备130循环氧化炉131高功率脉冲电源HiPIMS+电源132数控磨刀机133多通道高通量电化学设备134全自动热镶样机135恒电位仪136Leica绝对激光跟踪仪137电弧增材专用丝材成形制备一体机138基于CMT工艺的数字化电弧增材制造系统139微束等离⼦ 送粉增材制造与逆向工程系统140真空感应悬浮熔炼炉141六自由度汽车驾驶模拟系统142交通参与者虚拟仿真系统143多维度驾驶员状态检测分析系统144智能网联汽车队列驾驶实验系统145自动驾驶线控底盘硬件在环控制与测试平台146振动噪声在线检测仪147振动视觉测量与成像系统1483D视觉与精密测量平台技术149新能源汽车变流系统电量测量平台150亚太赫兹天线测试系统151激光加工控制与检测系统152多模态脑部神经信号无线采集系统253高性能大模型智能机器人平台154便携式多模态神经诊断与评估系统155脑部神经电磁联合刺激系统156人形机器人开放平台157便携式脑机接口设备158眼动测量设备159便携式脑控康复照护研究平台160脑肌电混合康复训练研究平台161控制阀智能诊断系统162异构多机器人群组协同控制科研平台163背景噪声回放和交互式语音智能产品测试和评价系统164智算大模型协同系统1二新工科建设项目2541人工智能开发平台62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VR多功能训练机63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工艺调试实验系统64智慧工厂虚实一体实验系统25轮式移动机器人智能应用开发平台66穿杆机27双头螺丝机38自动飞杆安装机19在线式自动UV胶固化机110在线式点胶机211连接器预制安装机112全自动数据测试机113“智匠”管理系统——iMOM生产管理系统平台(软件)214“智谋”BI系统——数字孪生总控中心(软件)215多功能通用智能服务机器人教学平台816智能代步康养服务机器人教学平台117大型智能人形机器人教学平台418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教学平台219开源协作机器人教学平台220人体指标测试平台121多场景智能测控创新应用教学平台522边云协同智能测控系统123XR演播系统724多讯道摄像系统225机器人摇臂系统126超高清编辑系统127纯电动整车实训教学系统528电动汽车解剖测试一体化平台129电动汽车故障检测与演示平台330受电弓的检修与控制实训平台4315G核心网系统1325G接入系统2335G教学型基站系统2345G工程实践仿真及综合实训系统235现代通信导论及5G技术原理仿真系统1365G+人工智能网络优化及软件无线电仿真系统1375G+车联网仿真及工程实践系统3385G+车联网实训沙盘139工业互联网数据平台及标识解析实训系统140工业互联网综合实训系统341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发系统142智能仓储运营实验平台943基于大数据的产品开发实验平台144AIGC实验平台(人工智能平台)245智能物联实验平台146数字化教学平台147应急物资综合实践平台148物流配送无人机249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分析平台150五轴加工中心751三坐标测量机152液压实验台1153多站式机电一体化实训平台854AI人机协同智能应用与工业视觉智能应用平台1055智能产线控制与运维系统256人工智能综合实训平台1757机器视觉多场景应用平台1958智能机器人创新实践平台1559沉浸式显示终端360混合现实显示终端161数字孪生系统1062激光加工实训教学平台163逆向测量实训教学系统1643D精密铸造实训教学系统165木工实训坊166智能焊接技术平台467焊接检测设备168数控机床安装调试及升级改造平台1069电动刀架6合计319
  • 988万!国际竹藤中心和广西师范大学科研仪器采购项目
    一、项目一(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TC2404B7C项目名称:国际竹藤中心2024年科研仪器购置项目预算金额:792.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号品目号采购内容(标的)数量预算(万元)是否允许进口简要技术要求1——高效液相色谱仪1套90.00允许四元溶剂管理系统流量范围:0.001~5.000mL/min,增量为0.001mL2——智能味觉分析系统1套100.00允许先味值检测不少于:酸味值、甜味值、苦味值、咸味值、鲜味值、涩味值。3——竹基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成型试验平台1套140.00不允许可移动式测控主机平台电机转速:≥3000 rpm4——竹基复合材料表界面轮廓分析仪1套102.00不允许光源:白光光源,包含中心波长为480-560nm的绿光波段,绿色光斑可视5——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仪1套150.00允许自动进样系统:≥240位;气体稀释倍数≥100倍66-1实时荧光定量PCR仪2台185.00允许荧光通道:≥5个6-2小型台式冷冻离心机1台最大相对离心力(rcf)≥30,100×g(17,500rpm)6-3光照培养箱2台温度范围:-20~95℃7——原位冻干机1台25.00不允许控温范围:-50℃至+50℃。多品目采购包的核心产品如下:第6包:品目6-1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是否允许代理商参与:均允许*交货时间:第6包:合同签订后4个月内其他采购包:均为合同签订后3个月内*交货地点:第3包: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温泉街道西扭河头村西北国际竹藤中心青岛创新研究院其他采购包:均为北京市朝阳区望京阜通东大街8号合同履行期限:详见采购需求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7月24日 至 2024年07月31日,每天上午9:00至11:30,下午13:30至16: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中招联合招标采购平台http://www.365trade.com.cn方式:登录中招联合招标采购平台http://www.365trade.com.cn进行注册、登录进行文件购买、下载等售价:¥14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国际竹藤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阜通东大街8号        联系方式:陆方;010-84789815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中招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62号中关村资本大厦6层/9层            联系方式:孙峤 辛佳纯;010-62192030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孙峤 辛佳纯电 话:  01062192030二、项目二(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GXZC2024-J1-004757-JGJD 项目名称: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 采购方式:竞争性谈判 预算总金额(元):1960000 采购需求:标项一标项名称:流式细胞仪等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数量:1预算金额(元):800000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流式细胞仪等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详见采购需求。最高限价(如有):800000合同履约期限:自签订合同之日起 45 个工作日内全部安装调试合格完毕并交付使用。本项目(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备注:标项二标项名称:通用电位滴定仪等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数量:1预算金额(元):730000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通用电位滴定仪等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详见采购需求。最高限价(如有):730000合同履约期限:自签订合同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到货并全部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完毕。本项目(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备注:标项三标项名称:高效液相色谱仪等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数量:1预算金额(元):430000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高效液相色谱仪等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详见采购需求。最高限价(如有):430000合同履约期限:自签订合同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全部安装调试合格完毕并交付使用。本项目(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备注:(二)获取采购文件 时间:2024年07月24日至2024年07月30日,每天上午00:00至11:59,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网址):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https://www.gcy.zfcg.gxzf.gov.cn/) 方式:网上下载。本项目不发放纸质文件,供应商可自行在本公告“七、其他补充事宜”网上查询地址中的信息公告处下载采购文件。电子响应文件制作需要基于“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平台(https://www.gcy.zfcg.gxzf.gov.cn/)获取的采购文件编制,拟参与本项目的供应商需使用账号登录或者使用CA登录“政采云”平台-进入“项目采购”应用,在获取采购文件菜单中选择项目,获取采购文件。 售价(元):0 (三)凡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广西师范大学 地 址: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1号 项目联系人:程晨 项目联系方式:0773-3696563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广西建设工程机电设备招标中心有限公司 地 址:桂林市临桂区世纪大道长岛十六区110栋三楼 项目联系人(询问):谭琦辉、张宇 项目联系方式(询问):0771-2821389/0773-5587517
  • 国办明确第二批92个双创示范基地 26个高校/科研院所入选
    p   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部署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p p   《意见》明确了第二批共92个双创示范基地,包括北京市顺义区等45个区域示范基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26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21个企业示范基地。 /p p   根据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打造发展新引擎,突破阻碍创新创业发展的政策障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创业模式和典型经验,经国务院同意,决定在部分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建设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 /p p   根据《意见》内容,为了扎实推进落实既定改革举措和建设任务,推动创新创业资源向双创示范基地集聚,确保各项“双创”支持政策真正落地,推出一批有效的改革举措: /p p   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进一步打通科研和产业之间的通道,加速双创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实好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政策。建立有利于提升创新创业效率的科研管理、资产管理和破产清算等制度体系。出台激励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措施办法。通过股权期权激励等措施,让创新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得到合理回报,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加强国家与地方科技创新政策衔接,加大普惠性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创新政策。 /p p   在支持建设“双创”支撑平台方面,采取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向创新创业支撑平台集聚,加快建设进度,提高服务水平。支持示范区域内的龙头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专业化、平台型众创空间。对条件成熟的专业化众创空间进行备案,给予精准扶持。依托科技园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降低创业门槛。试点推动老旧商业设施、仓储设施、闲置楼宇、过剩商业地产转为创业孵化基地。双创示范基地可根据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实体数量和孵化效果,给予一定奖补。 /p p   详细名单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92个) /strong /p p    strong 一、区域示范基地(45个) /strong /p p   北京市顺义区 /p p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p p   河北省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p p   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学府产业园区 /p p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p p   辽宁省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p p   辽宁省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p p   吉林长春新区 /p p   黑龙江哈尔滨新区 /p p   上海市徐汇区 /p p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 /p p   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p p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p p   浙江省嘉兴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p p   安徽省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p p   福建省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p p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 /p p   江西赣江新区 /p p   山东省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p p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 /p p   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p p   河南省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p p   河南省鹿邑县 /p p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 /p p   湖北省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p p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 /p p   湖南省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p p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p p   广东省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p p   广东省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p p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p p   海南省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p p   重庆市永川区 /p p   四川天府新区 /p p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 /p p   贵州省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p p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 /p p   云南省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p p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柳梧新区 /p p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p p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 /p p   青海省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p p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p p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p p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p p    strong 二、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26个) /strong /p p   北京大学 /p p   河北农业大学 /p p   吉林大学 /p p   哈尔滨工业大学 /p p   复旦大学 /p p   上海科技大学 /p p   南京理工大学 /p p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p p   浙江大学 /p p   山东大学 /p p   武汉大学 /p p   华中科技大学 /p p   中南大学 /p p   华南理工大学 /p p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p p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p p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p p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p p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p p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p p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p p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p p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p p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p p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p p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p p    strong 三、企业示范基地(21个) /strong /p p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p p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p p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p p   国家电网公司 /p p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p p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p p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p p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p p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p p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p p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p p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p p   长春国信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p p   万向集团公司 /p p   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p p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p p   迪尚集团有限公司 /p p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p p   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 /p p   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p p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 /p p /p
  • 2022年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项目:磁悬浮节能降碳计量服务
    为进一步完善能源资源计量体系,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绿色低碳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了2022年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活动。近日,两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2022年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市监计量发〔2023〕21号),公布了2022年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项目和入围项目名单。其中,2022年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项目10个,入围项目20个。入选入围项目包括技术、制度和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为政府节能管理、企业节能降耗、信息化管理、生产工艺改进等发挥着重要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   按照《关于公布2022年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大对示范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采取多种方式,让更多企业和技术机构了解示范项目具体内容和做法,加快推动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各行业、各领域广泛应用。 为此,中国计量协会微信公众号,推出活动专栏。从项目实施背景、计量技术创新、项目取得成效等方面,重点对示范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做法进行分析梳理,全方位向社会展示计量服务在能源资源节约、企业节能降耗、信息化管理、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磁悬浮节能降碳计量服务   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磁悬浮动力技术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磁悬浮行业领军企业。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工信部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全国磁悬浮动力技术基础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所在单位。公司研发的磁悬浮鼓风机、真空泵、制冷压缩机、空压机、低温余热发电机等系列磁悬浮动力装备,节能30%以上,噪音低至80分贝以下,广泛应用于水泥、造纸、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磁悬浮能源资源计量服务大数据平台一、项目实施背景   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能源资源计量体系,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国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以电机、泵、风机、压缩机等设备为重点,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   磁悬浮动力技术采用国际前沿的磁悬浮轴承代替传统的机械轴承,消除了机械摩擦,形成了磁悬浮电机、磁悬浮泵、磁悬浮风机、磁悬浮压缩机等系列高效节能装备,节能30%以上,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   为加快磁悬浮节能降碳技术应用,天瑞重工不断加强计量能力建设,打造了磁悬浮能源计量实时数据平台,为全行业提供更加实时有效的计量保障服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能源资源计量服务模式和路线。   二、计量技术创新   采用智能仪器仪表、大口径流量计、多功能计量检测设备,结合物联网、数据库、4G/5G等先进的数据处理和通讯技术,融合了生产信息、环境信息、设备信息、质量信息,创建了一套完全符合企业实际能源资源数据应用的数字化能源计量系统。   系统能够对能源数据(包括流量、压力、温度等)进行实时采集、实时曲线,为能源计量提供原始数据,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及预警等。以大数据平台为核心建立智能管理系统,具有集成度高、传输速度快、开放性好、可与不同用户的接口无缝衔接、实现友好的人机界面等特点,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能源计量管理保障。   三、项目取得成效   目前,已开展8项计量科研项目,主持或参与起草了4项国家标准、3项团体标准和2项企业标准,填补了国内磁悬浮领域的空白,获知识产权326项。磁悬浮动力产品被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列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能效之星产品目录,广泛应用于水泥、造纸、钢铁、热电、化工、污水处理等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其中,磁悬浮鼓风机在热电行业的应用入选了国家重点节能技术应用典型案例。
  • 贵州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举行共建示范实验室揭牌仪式
    12月17日,贵州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共建示范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宝山校区田家炳书院三楼会议室举行。贵州师范大学乙引副校长,宝山校区管理处吴文先处长、国际交流合作处裴筠处长、国有资产管理曾雪轶处长、科技处邓伦治副处长,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朱精华副部长、营业部喻鹏经理、谭应龙先生、余坤平先生,省司法厅公共法律管理处卯向东处长,以及贵州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贵州省警察学院司法鉴定中心、贵州省公安司法鉴定中心、贵州大学、百灵制药、贵阳海关、贵州省粮油质检站、贵州华仁铝业、贵州万孚法医毒物司法鉴定所、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阳市公安局、贵州省农科院、贵阳市南明区质检所等省内检验检测、司法鉴定行业的30余位嘉宾受邀出席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由分析测试中心李应发主任主持,贵州师范大学乙引副校长首先致辞,乙引副校长介绍了分析测试中心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肯定了分析测试中心三十多年来本着“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社会、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开放使用”的宗旨,在环境监测、药品食品检测、材料分析、物证鉴定技术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乙引副校长强调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作为从事医疗器械、精密分析仪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并提供相关配套服务的大型国际公司,发展定位高、业务领域宽、管理理念新、规划前景好,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借助“共建示范实验室”这一创新平台,携手打造高水平示范实验室,更好地服务贵州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师范大学乙引副校长 随后,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朱精华副部长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朱精华副部长介绍了岛津基本情况以及与国内其他高校开展合作共建实验室的情况,并指出岛津一直以“引领科技创新”为己任,非常重视创新研发体系的建立,在以后的合作中将充分发挥好岛津现有高端实验室的科研软硬件资源,为贵州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岛津共建示范实验室在科研、检验检测、司法鉴定、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强大的应用服务支持。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朱精华副部长 会后参会人员参观了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互相进行了业务讨论与交流,通过共建实验室揭牌仪式,汇聚行业精英,围绕学校、社会、群众需要,促进了行业交流与发展,促进了高校建设与社会服务相融合。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国宝”级科研重器助张江国家示范区科研成果丰硕
    不久前,落户在上海浦东张江长泰广场的太库上海众创空间宣布开业。与传统孵化器不同的是,太库还没开业,就有很多创业者组团前去考察,提前预订了场地 开业之后,前来考察的创业企业更是络绎不绝。  太库何来如此吸引力?原来,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破国界束缚,与美国硅谷、韩国首尔、德国汉堡等地建立了“全球连锁”孵化培育体系,创业者足不出户就能利用全球创新要素,这一“全球资源牌”的魅力吸引了创业者。  在上海浦东张江的海科路上,有几栋看上去极为普通的白色大楼,里面集聚着葛兰素史克、辉瑞、罗氏等一批国际生物医药企业。这里就是筹建中的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张江拥有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就像是给生物医药产业安上了马力十足的“加速器”。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有个“镇馆之宝”——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科研人员可以透过它看到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清的小于0.2微米细微结构。“冷冻电镜就像给蛋白质‘拍X光片’,可以用来解析它的结构。”中心电镜分析系统技术人员张盈怡告诉记者,通过这台设备,一个月就能完成以往的科研流程。  今年2月17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这成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张江该做什么?一般的创新当然也可以,但不是重点。张江要承担国家战略任务,成为国家科学中心的承载地,建设一批世界上极少数发达国家才有的世界级实验室和重大科研平台。”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曹振全说,像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这样的世界级实验室正在张江布局,此外还有上海光源二期、超强超短激光平台、活细胞成像平台等项目,它们将构成国家科学中心的基础。  正是在这样一批“国宝”级科研重器的支撑下,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上海光源中心主任赵振堂说,借助上海光源的“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团队探索出天然气直接转化利用的有效方法,被德国巴斯夫集团副总裁穆勒评价为“一项即将改变世界”的新技术,并入选 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2014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量子卓越中心院长潘建伟告诉记者,中心牵头承担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 类)“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量子系统的相干控制”、发改委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项目等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均在顺利实施。  依托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所形成的创新力量,张江将建立集群研究模式,快速抢占生命科学、物质科学、能源科学、脑科学等世界前沿领域的制高点,为把上海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 哈尔滨师范大学210万采购科研仪器
    项目概况省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等科研仪器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黑龙江省政府采购管理平台(http://hljcg.hlj.gov.cn/)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1年08月30日 14时0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YDZC-21127项目名称:省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等科研仪器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预算金额:2,144,54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省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等科研仪器):合同包预算金额:2,144,54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其他专用仪器仪表其他专用仪器仪表1(项)详见采购文件1,309,100.001,309,100.001-2其他专用仪器仪表其他专用仪器仪表1(项)详见采购文件835,440.00835,44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90个日历日内交货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釆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无。三、获取采购文件时间:2021年08月17日至2021年08月23日,每天上午00:00:00至12:00:00,下午12:00:00至23:59: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黑龙江省政府采购管理平台(http://hljcg.hlj.gov.cn/)方式:在线获取售价: 500元四、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2021年08月30日 14时00分00秒(北京时间)地点:供应商将电子投标文件递交至“黑龙江省政府采购管理平台”(http://hljcg.hlj.gov.cn/),纸质文件递交至黑龙江亿德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南岗区先锋路469号哈尔滨广告产业园A11-1栋1楼)五、开启时间:2021年08月30日 14时00分00秒(北京时间)地点:黑龙江亿德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南岗区先锋路469号哈尔滨广告产业园A11-1栋1楼)六、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七、其他补充事宜(1).纸质响应文件与电子响应文件不符,以电子响应文件为准;(2).如果供应商没有黑龙江省政府采购网账号需要提前注册,没有电子签章CA的需要提前办理,CA用于制作标书时盖章、加密和开标时解密(CA办理流程及驱动下载参考黑龙江省政府采购网(http://hljcg.hlj.gov.cn)办事指南-CA办理流程)具体操作步骤,供应商在黑龙江省政府采购网(http://hljcg.hlj.gov.cn/)下载政府采购供应商操作手册;(3).磋商文件售后不退。供应商准备和参加磋商活动发生的所有费用自理。八、凡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釆购人信息名 称:哈尔滨师范大学地 址: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路1号联系方式:880602832.釆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黑龙江亿德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地 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先锋路469号哈尔滨广告产业园A11-1栋1楼联系方式:0451-82377711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毕先生、刘先生电 话:0451-82377711转8023黑龙江亿德项目管理有限公司2021年08月16日
  • 科技部通报6家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单位
    科技部关于6家单位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通报国科发资〔2016〕1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促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规范管理和使用,强化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科技部每年开展科研项目资金巡视检查、专项审计等工作,对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规范的单位,减少检查频次或者在一定期限内免除检查 对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中存在较大问题的单位,督促整改,性质严重的要进行处理并向社会公开。  2014年,科技部继续开展科研资金巡视检查和专项审计工作,涉及20个省、145家单位的450余个课题。检查表明,绝大部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重视科研资金管理,规范科研资金的支出和使用,但也有极少数单位和人员在科研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一定问题。科技部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开展了深入核查,进一步核实了问题,经研究决定,依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59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0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3号)和《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监督工作暂行规定》(国科发政[2015]471号)的规定,对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处理。现将处理情况通报如下。  一、关于海南师范大学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问题。检查发现,海南师范大学承担的“国际旅游岛海岸带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及示范”(课题编号2012BAC18B04)和“海南南药抗骨质疏松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课题编号2011CB512010)课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以虚假票据列支费用 违规开支测试化验加工费 超范围开支经费等。鉴于该校法人责任落实不到位,内控制度不健全,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课题资金的真实流向脱离监管,决定责成该校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加强科研经费支出报销审核 追回已验收课题违规开支资金 对该校及相关课题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取消相关课题负责人2016-2018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申报和参与资格。  二、关于北京交通大学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问题。检查发现,北京交通大学承担的“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安全认证和评估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2AA112801)和“基于Mesh网络井下可视化无线救灾通讯技术与装备”(课题编号2013BAK06B03)课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以虚假票据列支材料费和会议费 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发放不规范等。鉴于该校法人责任落实不到位,内控制度不健全,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不规范,决定责成该校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和财务报销审核 课题结余资金按有关要求缴回 对该校及相关课题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  三、关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问题。检查发现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承担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1AA01A105)课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大额虚假票据列支费用 违规分包科研任务等。鉴于该单位违规分包科研任务,且内部控制薄弱,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和合同管理不规范,决定责成该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加强科研经费支出报销审核 责成该单位对分包科研任务问题进行整改,进一步核实虚假票据对应的材料领用情况 对该单位及相关课题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取消相关课题负责人2016-2018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申报和参与资格。  四、关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问题。检查发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承担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3BAD16B01)和参与的“区域特产资源生态高值加工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2BAD36B02)课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专项经费与自筹经费未分别单独核算 违反规定转拨经费 超预算、超范围开支经费 劳务费发放不规范。鉴于该单位法人责任落实不到位,内控制度不健全,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不规范,决定责成该单位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课题结余资金按有关要求缴回 对该单位及相关课题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  五、关于北京东方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问题。经对北京东方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和参与的5个在研课题进行检查,并对已验收课题进行追溯检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提供虚假财务资料 销毁原始会计凭证 伪造证据 部分设备、材料费采购的发票为虚假发票 违规自行增加课题合作单位 违规开支测试化验加工费 劳务费发放不规范等。鉴于该公司会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混乱、内控制度缺失,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国家科技经费的使用情况,决定终止该公司承担的在研课题,追回已拨在研课题资金 追回已验收课题违规开支资金 对该公司及相关课题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 取消该公司及相关课题负责人今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资格。  六、关于贵州黎阳天翔科技有限公司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的问题。检查发现,贵州黎阳天翔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多功能燃气射流冰雪消除车研制”(课题编号2013BAK03B08)课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预算外转拨经费 超标准、超范围开支经费 专家咨询费发放不规范等。鉴于该公司法人责任落实不到位,内控制度不健全,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不规范,决定责成该公司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课题结余资金按有关要求缴回 对该公司及相关课题负责人通报批评。  对于本次通报的违规问题,希望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和广大科研人员高度重视,举一反三,严格遵守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管好用好财政科研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  下一步,科技部将继续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加大对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特此通报。  科 技 部  2016年4月19日
  • 4领域9方向 2018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开始申报
    p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p p   项目申报主体包括为制造业提供“双创”平台服务的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工作目标是为了培育一批企业级和产业链级“双创”资源汇聚平台,基于平台的制造资源要素汇聚水平显著提升 培育一批基于互联网的研发设计、制造和孵化等领域的能力开放平台,实现研发设计、制造、创业孵化等能力在线开放 培育一批较具复制和推广价值的模式,研发设计、组织管理和生产制造等领域模式持续创新 推动一批制造业“双创”平台在产业集聚区落地,区域合作得到加强。 /p p   2018年试点示范项目遴选内容涵盖4个领域9个方向,每个申报主体限申报1个项目,每个申报项目的申报方向不超过3个,项目建设期限为2年。项目由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推荐。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的试点示范项目数量不超过8项。各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的试点示范项目数量一般不超过4项。中央企业集团推荐的试点示范项目数量一般不超过2项。优先推荐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主体申报的项目。 /p p   “4个方向9个领域”如下: /p p   (一)“双创”平台+要素汇聚 /p p   1.企业级“双创”资源汇聚平台。 /p p   2.产业链级“双创”资源汇聚平台。 /p p   (二)“双创”平台+能力开放 /p p   3.基于互联网的研发设计能力开放平台。 /p p   4.基于互联网的制造能力开放平台。 /p p   5.基于互联网的孵化能力开放平台。 /p p   (三)“双创”平台+模式创新 /p p   6.“双创”平台+研发设计模式创新。 /p p   7.“双创”平台+组织管理模式变革。 /p p   8.“双创”平台+生产制造模式变革。 /p p   (四)“双创”平台+区域合作 /p p   9.“双创”平台+区域合作。 /p p & nbsp /p
  •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废止《直流标准电流源检定规程》等6项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相关规定,为提高我市地方计量技术规范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经有效性跟踪确认,现废止《直流标准电流源检定规程》等6项天津市地方计量技术规范。特此公告。附件:废止的6项天津市地方计量技术规范2023年6月7日(此件主动公开)附件废止的6项天津市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序号计量技术规范编号计量技术规范名称1JJG(津)02-2018直流标准电流源检定规程2JJG(津)64-2021直流标准电能表检定规程3JJF(津)57-2021无创呼吸机校准规范4JJF(津)01-2019激光投线仪校准规范5JJF(津)71-2022医用离心机温度参数校准规范6JJF(津)08-2020碳平衡油耗仪校准规范
  • 852万!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农业工程学科建设进口科研设备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CQKHYN231202项目名称: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农业工程学科建设进口科研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万元):852.7最高限价(万元):852.7采购需求:购买电化学工作站、荧光吸收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原位拉曼光谱仪、微区扫描电化学测试系统、台式扫描电镜能谱一体机、高性能环境能源运行动态测试平台、超高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旋转圆盘电极、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设备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60天,具体以合同签订为准本项目(否)接受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12-29 23:59至2024-01-08 23:59,每天上午00:00至12:00,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省级)(网址:https://ggzy.yn.gov.cn/#/homePage)方式:凡有意参加的投标者须在2023年 12 月 29 日23时59分至2024年1月8日23时59分(北京时间,下同)[详见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农业工程学科建设进口科研设备采购项目(项目名称)在本招标项目发布公告媒介的有关时间安排]使用企业数字证书(CA)登录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省级)(网址:https://ggzy.yn.gov.cn/#/homePage),在网上获取招标文件及其它采购资料(电子招标文件格式为*.ZCZBJ),此为获取招标文件的唯一途径。售价(元):0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云南师范大学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大学城雨花片区1号联系方式:0871-65912728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重庆凯弘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白云路177号金尚壹号17层1703联系方式:18208827140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赵鑫、邱静、唐君、马翊钦电 话:18208827140
  • 三德科技项目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名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发布《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燃料精细化管控绿色低碳解决方案”成功上榜,入选平台集成创新方向-工业互联网平台+绿色低碳解决方案试点示范,成为全国仅10家企业之一!这是继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工业互联网智慧能源网络化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之后,三德科技在工业互联网方向斩获的又一殊荣。 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名单公示 工业互联网平台+绿色低碳解决方案试点示范名单 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评选工作是由国家工信部组织,面向全国范围内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项目进行标杆遴选,具体围绕网络集成创新、平台集成创新、安全集成创新、园区继承创新4大类17个具体方向展开,旨在发掘推广更多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在提质、增效、降本、绿色、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入选项目代表了国家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最新模式与最高水平。 三德科技“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燃料精细化管控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围绕能源从入场到入炉全生命周期所涉及的燃料质量验收、库存管理、采购计划及结算等业务环节,打通能源数据链条。通过设备、数据的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可视化和集中管控,确保燃料质、量数据真实准确,保障交易公平公正;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助力企业实现能源智能监测、动态调配、节能减排与低碳化管理。方案广泛应用于火电、冶金、化工、煤炭等高耗能企业,已累计实施新/改建项目200余项,在降本增效、综合节能等方面成效显著,有效推动了高耗能企业绿色、低碳、可持续转型发展。 三德科技燃料数字化智控中心实施案例 未来,三德科技将以平台建设为基础,通过持续加强跨平台系统开发以扩展方案适用的范围,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推动更多企业有效运用工业互联网先进技术成果,进而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真正起到行业内标杆引领、示范先行的榜样作用!
  • 政府部门将不直接管理具体科研项目
    p   据新华社电(记者陈芳、胡喆)日前,《科学技术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公开发布。规定明确,科技部将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深入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减少科技计划项目重复、分散、封闭、低效和资源配置“碎片化”的现象。政府部门不直接管理具体科研项目,委托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开展项目受理、评审、立项、过程管理、验收等具体工作。 /p p   规定提出,科技部将围绕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优化、转变政府科技管理和服务职能,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加强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科研诚信建设。 /p p   规定还明确,科技部对一般性出国(境)培训项目和其他培训项目不再进行审批审核,由各部门结合本行业本领域实际安排。对科研机构组建和调整事项不再进行审核,重在加强规划布局和绩效评价。进一步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统筹国内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引进国外智力工作。 /p p   此次规定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提出成立“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该司将承担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工作,提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知识产权创造的相关政策措施建议,推动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组织发展。承担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建设。 /p p /p
  • 卫计委关于印发慢病防控示范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6]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我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办法》(卫办疾控发[2011]35号)进行了修订,制定《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6年10月20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全面做好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政府责任,创造和维护健康的社会环境,培育适合不同地区特点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模式,总结推广经验,引领带动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降低因慢性病造成的过早死亡,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增长,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第三条 示范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提供全人群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防治管理服务,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坚持突出特色创新,促进均衡发展,整体带动区域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提升。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级和城市区级行政区划,包括行政独立、参照县级行政区划管理的区域。第二章 具体目标   第五条 政策完善。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多部门协同配合,统筹各方资源,加大政策保障,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在环境治理、烟草控制、健身场所设施建设等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方面采取有效行动。   第六条 环境支持。示范区建设与卫生城市、健康城市、文明城市建设等紧密结合,建设健康生产生活环境,优化人居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文化、科教、休闲、健身等功能,向家庭和个人就近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服务,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   第七条 体系整合。构建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整合型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积极打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慢性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   第八条 管理先进。提供面向全人群、覆盖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程管理服务,开展健康咨询、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等个性化健康干预。以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为突破口,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进早诊早治工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第九条 全民参与。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用群众通俗易懂的方法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意识,提高群众健康素养。依托全民健身运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载体,促进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十条 辖区政府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慢性病防控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建立协作联动、绩效管理和联络员会议制度,定期交流信息,掌握工作进展,研究解决问题。多部门对示范区建设工作开展联合督导,强化慢性病综合防控效果。   第十一条 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建设健康家庭、社区、单位、学校、食堂/酒店、主题公园、步道、小屋等支持性环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自助式健康检测点。   第十二条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辖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工间健身、健步走、运动会等活动,在校学生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   第十三条 开展烟草危害控制,辖区无烟草广告,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全面禁止吸烟。依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开设戒烟咨询热线,提供戒烟门诊等服务,提高戒烟干预能力。   第十四条 公共场所设有慢性病防控公益宣传广告,传播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信息,各社区设有健康教育活动室,向居民提供慢性病防控科普读物。学校、幼儿园普遍开展营养均衡、健康体重、口腔保健、视力保护等健康行为方式教育。   第十五条 建立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发挥群众组织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为切入点,培育健康指导员和志愿者,开展社区慢性病自我健康管理。   第十六条 辖区建立规范的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制度。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结合体检结果,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职工开展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的健康管理服务。   第十七条 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发现患者及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对高危人群提供干预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血糖、血脂、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   第十八条 辖区根据区域慢性病主要负担情况,应用推广成熟的适宜技术,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重点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针对儿童等口腔疾病高风险人群,推广窝沟封闭、局部用氟等口腔预防适宜技术。   第十九条 开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组成签约医生团队,负责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辖区签约服务覆盖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十条 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公共卫生服务、诊疗信息互联互通,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应用互联网+、健康大数据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和诊疗服务。   第二十一条 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发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有中医综合服务区,传播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加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中的作用。   第二十二条 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的衔接,提高签约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和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等人群医疗救助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按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和要求,从医保药品报销目录中配备使用一定数量或比例的药品,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第二十三条 推动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紧密结合。   第二十四条 利用省、地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和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开展覆盖辖区全人群的死因监测和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掌握辖区重点慢性病状况、影响因素和疾病负担,实现慢性病管理信息化。   第二十五条 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职能设置独立的慢性病防控科室。二级以上医院配备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履行相应的公共卫生职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承担所在区域慢性病防控工作。   第二十六条 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与当地社会、文化等建设和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相结合,鼓励政策、机制创新,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总结推广慢性病防控工作模式和经验做法。各省积极开展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建成省级示范区满1年及以上的县(区)可申报国家级示范区。 第四章 组织管理   第二十七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加强有关部门间协同配合,根据全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要求和示范区建设进度,确定各省(区、市)示范区建设任务,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开展现场调研和技术评估,确定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承担示范区建设日常管理及业务指导。   第二十八条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所辖区域示范区的培育、遴选、推荐、管理和指导。县(市,区)级政府负责承担示范区建设各项任务。   第二十九条 示范区实行动态管理和复审制度,每年工作进展报告经省市级审核后报中国疾控中心,每满5年接受复审,由示范区进行自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复核,并将复核意见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复审并公布结果。复审未达到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者不再确认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附件: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标权重表指标分类指标内容权重政策完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25保障慢性病防控经费。10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10环境支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20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自助式健康检测服务。10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普及公共体育设施,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10开展烟草控制,降低人群吸烟率。10体系整合建立防治结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15加强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1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全民健康教育。10提高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0发挥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在慢性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8慢性病全程管理规范健康体检,开展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加强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的早期发现与早诊早治。20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规范化管理。25在重点人群中开展口腔疾病防治。6完善区域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15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中的作用。7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的衔接。7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慢性病防控工作,促进医养结合。7监测评估开展过程质量控制和重点慢性病监测工作。15开展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定期发布调查结果。15创新引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30总计300
  • 河北100家企业成为首席质量官制度示范企业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近日,河北省质监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100家企业成为首席质量官制度首批示范企业,目前已有86人被企业聘为首席质量官。这标志着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试点工作在我省全面启动。   承担六项质量管理职责   “这地方要把检验项目名称分别写上,而不是单单写数据。”3月20日,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液体色谱一室,王云霄指着“产品质量检验报表”对化验员说,虽然报表没有问题,但应该更完善,把含量、水分、色度等指标分门别类后,再记录数据。   王云霄是该公司的首席质量官,去年参加了首席质量官培训和认证工作,成为我省首批通过的国家首席质量官。   “感觉责任很重,每天满脑子都要想着质量,每个岗位都要检查到,为企业质量把好关。”王云霄说,除了生产线的各项规程,原材料供应、售后服务都是全线把控的产品质量范围。作为企业的第一质量责任人,将充分利用所学到的质量管理知识,设计质量改进计划,查找公司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参与分析和制定质量改进的对策、措施,推动企业质量工作。   省质监局质量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说,在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首席质量官受董事会或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聘用和委托,协助首席执行官管理企业的质量工作,具体讲主要有质量发展战略制订、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质量改进和质量创新的组织实施、质量统计分析和成本管理、质量教育培训、质量文化建设等六项职责。“首席质量官承担‘技术活’责任,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该负责人说,比如要熟悉国家有关质量法律法规和质量政策 取得中级以上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或者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5年以上质量工作经历 经过质检部门组织的首席质量官任职培训并接受年度继续教育等。   行使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权   “过去谈质量,往往局限于产品的性能等方面,而成为一名首席质量官后,质量管辖权也从公司的生产过程测量、分析与改进拓展到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管理等整个企业经营行为。”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首席质量官徐学东说。在他的建议下,今年公司将投入2600万元用于技术机构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食品、橡塑、煤炭、陶瓷、水泥、起重机等6个省级检验站和现有5个特色县级实验室的检测水平。“首席质量官岗位的设立突破了传统意义上质量管理,赋予了首席质量官对企业整体管理、经营、服务行为的综合绩效评价权限,带动了企业‘大质量’理念的树立,加快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唐山质监局质量处处长高志宏说。   高志宏介绍,企业首席质量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建议权、监督权、把关权和否决权,即向企业决策层提出加强质量工作的措施建议 组织监督检查本企业各岗位质量工作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部署对原料进厂、生产过程、出厂检验的检查把关 主持本企业内的质量考核,行使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权。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一项企业内部制度,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是企业强化内部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将与质量法律法规形成有机互补,政府仍将严格依法实施外部监管,落实企业相关人员责任。   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首席质量官如何做到不是形同虚设?   “首席质量官不仅仅是一个头衔,而且是要通过强化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效益。”小洋人生物乳业集团公司宋青海说。   被企业任命为首席质量官后,宋青海着手完善了外包装质量体系、员工培训体系等七大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制定了产品质量责任制并层层签订责任状,还成立了产品质量检查小组。质量检查小组每天都会对产品质量进行追踪,从原料进厂、产品生产、出厂检验层层把关。   沧州市质监局在全市的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乳制品、毛皮加工等几大支柱产业的8家企业首批试点设立首席质量官,他们经过岗位培训后,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沧州市质监局质量科负责人王红岩介绍,沧州市首批8位首席质量官,根据各自企业的质量管理状况,积极查找企业质量管理的优势和薄弱环节,设计质量改进计划,分析和制定质量改进的对策、措施,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据企业反馈,企业质量安全意识和员工追求质量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出厂产品检验合格率有了提高,质量安全工作责任制得到更好落实。
  • 首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规划”出台
    日前,由山东检验检疫局、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农业厅联合编制的《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规划(2011-2015年)》正式发布实施。这是我国首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规划,也标志着我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水平进入标准化、科学化阶段。   该规划对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进行了科学定义,是指以县(区)行政区域为基本单位,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推行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农业化投入品控制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监控评估预警体系、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多元化国际市场体系等六大体系,具备“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示范效果的农产品出口地区。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山东省示范区发展现状,总结了有关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做法,明确了按照“推行国际标准,统筹两个市场,打造商品品牌,促进富民强省”的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到2015年,60%以上县(市、区)建成示范区,全省一半以上市建成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在全省连锁超市推广设立示范区产品专区500处以上 制定、推广100项出口农产品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打造100个特色农产品地域品牌,省、市、县(市、区)建立完善100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扶持发展一批出口规模千万美元的龙头企业 区域性、系统性和行业性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形成示范区产品在国外、国内市场互补发展格局,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居民菜篮子水平进一步提高”五项发展目标。
  • 最高2亿/项目!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开始申报
    近日,财政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发布通知,组织申报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申报项目实施期限为三年,中央财政补助最高2亿元/项目。通知表示,试点项目应结合本地实际,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针对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一揽子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便群众看中医的改革措施,并大力推动改革实践,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试点项目主要聚焦以下方面:一是加快促进中医药技术传承创新。二是加快促进中医药人才发展。三是加快促进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四是加快促进中医药管理体系创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选择1个地市进行申报,含计划单列市的省如申报计划单列市,在此基础上可增加1个申报名额,计划单列市由所在省统一组织申报。中央财政支持项目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公开择优确定,每个项目中央财政补助不超过2亿元(其中10%的资金专门作为绩效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申报项目实施期限为三年。以下为通知原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中医药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卫生健康委: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要求,激励引导地方真抓实干,积极谋划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经研究,中央财政拟支持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现将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支持重点和范围试点项目应结合本地实际,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针对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一揽子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便群众看中医的改革措施,并大力推动改革实践,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试点项目主要聚焦以下方面:一是加快促进中医药技术传承创新。支持鼓励中医药专家带徒授业,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形成多层次师承教育体系。收集筛选推广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促进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传承发展。支持鼓励中医药科研创新,开展中医药防治疾病循证研究和多学科交叉中医药疗效机制研究,推动中医药理论、临床和应用多方面突破。二是加快促进中医药人才发展。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育形成领军人才、优秀人才、骨干人才梯次衔接的高水平中医药人才队伍。以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配备中医医师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供给,探索实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中医药人才政策。三是加快促进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推动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开展中医诊疗模式创新。推进智慧中医医院建设,提升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做优做强中医优势专科,及时总结形成诊疗方案,巩固扩大特色优势。建设智慧共享中药房,积极探索优化中药饮片采购配送模式,方便群众使用中药。四是加快促进中医药管理体系创新。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支持政策。加强公立中医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健全现代中医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规范医院经济活动。二、申报内容和程序(一)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服务效能和水平。省级政府负责本地区试点项目的统筹谋划、统一推进、组织申报,推荐遴选典型地市作为项目主体进行申报,具体项目实施地市负责编制实施方案(见附件)。(二)申报项目实施方案要科学可行,要与其他项目规划衔接,避免项目交叉重复。推荐的项目应体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明确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具体思路、方向和路径,具有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项目实施方案应合理可行,实施区域及内容要落地。要科学合理测算项目所需资金总量,明确各级政府补助资金规模。(三)2023年4月28日前,由省级人民政府或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由省级财政、中医药主管部门联合行文报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申报文件应附实施方案、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和必要的佐证材料等(含全部电子文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选择1个地市进行申报,含计划单列市的省如申报计划单列市,在此基础上可增加1个申报名额,计划单列市由所在省统一组织申报。逾期申报的项目视为无效项目,以实际收到时间为准(2023年4月28日17时前)。中央财政支持项目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公开择优确定,每个项目中央财政补助不超过2亿元(其中10%的资金专门作为绩效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申报项目实施期限为三年。(四)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局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项目开展竞争性评审,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重点筛选中医药工作基础扎实、改革积极性高、有改革和创新思路的地市实施试点项目。国家中医药局会同财政部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执行监督,组织开展项目验收,促进提升项目实施水平和实效。三、工作要求(一)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项目申报,做好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统筹协调和项目组织实施。省级财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组织对项目的必要性、实施条件、主要内容、资金估算等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根据职责分工,对审查结果及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准确性负责,确保项目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要求。(二)科学合理编制项目方案。各地应充分考虑本地区实际情况,强化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在可承受范围内合理确定项目体量,科学设定项目总体绩效目标和分年度绩效目标,落实投入责任,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要加强与中央财政资金、中央基建投资统筹管理,避免交叉使用、重复支持。同一项目不得与其他来源渠道财政资金重复申报。同时,要充分考虑财力可能,避免形成新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三)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项目预算编制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将绩效理念方法深度融入项目申报、实施全过程。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严格把控绩效目标编报质量,按规定细化、完善绩效目标。各项目单位应做好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按要求填报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对于经竞争性评审遴选出的试点项目,各地应加强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管理,组织开展绩效自评,并将自评报告报国家中医药局、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财政部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和政策完善的重要依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切实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效。联系人及电话:国家中医药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 董云龙,电话010-59957688,邮箱zxyjhzhc natcm.gov.cn财政部社会保障司曹云嵩,电话010-68551297附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纲财政部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2023年2月27日
  • 2012中关村首台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启动
    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度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的通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园(产业基地、共建基地)管委会,示范区相关企业、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保险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现启动实施2012年度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认定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领域   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6个重点领域 北京重点发展的先进数控装备、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高压输配电成套设备,自控系统与精密仪器仪表,大型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高效节能、新能源关键设备,电子专用设备,印刷机械,数字化医疗器械,工程机械及轨道交通设备,新型纺织机械,煤矿机械,核辐射成像探测装备等领域,以及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二、项目申报条件   (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是指采用的重大技术装备在国内或北京地区首次应用。在北京市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开发研制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项目、本市使用单位应用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制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项目均可申请列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   (二)重大技术装备包括成套装备、单台设备、总成或核心部件。其中首次应用的成套设备总价值在500万元以上、单台设备价值在250万元以上、总成或核心部件价值在50万元以上(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装备不受此限制)。   (三)研制单位作为申报主体的,需同时附上重大技术装备首次应用时的合同或应用项目的意向说明。其中,重大技术装备首次应用的时间应不早于2011年7月1日且不晚于2012年6月30日(以合同签订日期为准) 意向项目的预计合同签订日期应不晚于2013年6月30日。   (四)使用单位作为申报主体的,若为已签约的重大技术装备首次应用项目,签约时间应不早于2011年7月1日且不晚于2012年6月30日 若为意向项目,则项目预计签约时间应不晚于2013年6月30日。   (五)项目符合《中关村科技园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   三、申报单位要求   申报单位为研制单位的,需为在北京市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单位为使用单位的,需为已应用或拟应用北京市企业研制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单位。   四、组织实施   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组成的首都创新资源平台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工作组负责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申报相关工作,并委托设立在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的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工作执行办公室(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执行办公室)具体实施。   五、保险补贴政策   对已签订正式合同并经认定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且研制单位为注册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可通过中国保监会和中关村管委会指定的保险经纪公司办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保险,投保后可向中关村管委会申请保险补贴。对于申报的意向项目,先进行预评审,在获得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且签订正式合同后,可办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保险相关手续,并申请保险补贴。补贴金额不高于保费的80%。   六、申报材料   (一)申报材料封页(见附件1)。   (二)申报材料清单(见附件2)。   (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申报表(见附件3)。   (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申请书(申请报告大纲见附件4)。   (五)附加材料(可提交复印件,见附件5)。   七、申报时间及要求   (一)申报单位于2012年5月1日至6月30日向政府采购执行办公室进行申报。  (二)项目申报采用书面材料的方式进行。申报单位应认真准备全套申报材料,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填写时应注意事项:   1. 申报表:仔细阅读填表说明,申报表中单位名称、项目名称及型号等务必填写准确,且申报表须盖公章,复印章无效(申报表、合同、查新报告等材料中涉及的项目名称应与材料封页中所述材料一致,申报表与合同中对应位置单位名称一致,与公章一致)。   2. 申请书:按照报告大纲要求认真撰写每一项内容,以备专家评审之用。   3. 附加材料:附加材料要注意时效性。相关证明材料应在3年之内方为有效(科技查新报告应在1年之内方为有效)。   4. 申报表和申请书中的项目名称、产品名称应与销售合同中的名称一致。   5. 申报材料装订和报送:申报材料使用A4纸打印,按申报材料封页,项目申报材料清单、申报表、申请书、附加材料的顺序装订成册(见附件7)。申报材料需一式四份报送至政府采购执行办公室。   八、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政府采购执行办公室 沈 巍 62976822   中关村管委会 周云峰 68709562   附件:   1. 申报材料封页   2. 申报材料清单   3.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申报表   4.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申请报告大纲   5. 附加材料目录   6. 企业承诺书   7. 申报材料写作及装订规范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2024年度湖南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项目计划
    各市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计量检测研究院,各有关单位:经公开征集、专家评审和征求意见,省局决定将《汽车金属探伤机校准规范》等22个项目列入2024年度湖南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制订项目计划(见附件),现予以下达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规范起草单位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和《湖南省地方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制(修)订工作办理程序》的要求开展制订工作,做好地方计量技术规范的编写、实验验证和意见征求,保证计量技术规范制订质量。二、各规范起草单位应于2024年11月底前完成所承担的地方计量技术规范计划项目,确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制(修)订任务的,须报经省局同意后方可延期。规范完成征求意见后,应及时向省局提出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审查申请。三、各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将项目阶段进展情况报省局,以便于调度工作进度。各项目参与起草单位的参与起草人应主动向项目负责人申领任务,全程参与课题研究。联系人:计量处王伟;联系电话:0731-85693356附件:2024年度湖南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制订项目计划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2月29日附件2024年度湖南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制订项目计划序号规范名称主要起草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参与起草单位制(修)订单  位负责人1汽车金属探伤机校准规范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刘寒遥岳阳市检验检测中心、广州市腾畅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制  订215KA高精度直流大电流标准源校准装置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喻  准衡阳市计量测试中心、长沙天恒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制  订3直流高压高阻检定装置校准规范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田  健衡阳市计量测试中心、长沙天恒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制  订4胎儿母亲监护仪校准规范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陈津津益阳市计量测试检定所、长沙市第四医院制  订5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仪校准规范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刘李亮娄底市计量测试检定、永州市计量测试检定所制  订6冲击试验低温仪校准规范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胡  彪常德市计量测试检定所、衡阳市计量测试中心、衡阳钢管厂制  订7黏结指数自动搅拌仪校准规范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文  颖株洲市计量测试检定所、永州市计量测试检定所制  订8一体化恒温恒湿称重系统校准规范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杨广益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长沙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制  订9卫星导航远程位移测量系统校准规范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李  婷湖南省测绘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湖南省交通勘察仪器检测站、长沙金码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  订10平板玻璃测厚仪校准规范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肖小平常德市计量测试检定所、湘西自治州质量检验及计量检定中心制  订11线速度标准装置校准规范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甘  逵岳阳市检验检测中心、益阳阳市计量测试检定所制  订12电子辊道秤校准规范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杨博淞湘西自治州质量检验及计量检定中心、湖南朗科衡器制造有限公司制  订13不规则微型储罐校准规范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周  艳湖南省大流量大容量计量检定授权站、株洲市水表计量检定授权站制  订14指针式微差压表校准规范怀化市检验检测中心易传豪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张家界市计量测试检定所制  订15变压器用绕组温控仪校准规范郴州市计量测试检定所廖军平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国网长沙供电分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制  订16小型蒸汽灭菌器温度、压力校准规范邵阳市计量测试检定所李安喜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郴州市计量测试检定所制  订17裂隙灯显微镜校准规范湘潭市工矿电传动检测中心尹  宁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上海标卓科学仪器公司制  订18柱式液压平板硫化机校准规范株洲市计量测试检定所谢清俊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娄底市计量测试检定所制  订19比磁饱和强度测定仪校准规范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徐运懿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制  订20湿海绵针孔检漏仪校准规范广电计量检测(湖南)有限公司江贤志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制  订21光源驱动仪校准规范湖南航天机电设备与特种材料研究所管鹏举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制  订
  • “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专项2022年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国科发资〔2017〕152号)等文件要求,现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2年3月28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的凝练布局和任务部署已经战略咨询和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咨询评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审议,并报国务院批准实施。本次征求意见重点针对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标指标和相关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专家,根据征求意见情况,修改完善项目申报指南。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将不再反馈和回复。相关意见建议请于3月28日24点之前发至相应电子邮箱。联系邮箱:sfs_zyhjc@most.cn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2022年3月21日“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专项 2022 年项目申报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专项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需求,聚焦社会发展和二氧化碳难减排行业关键技术突破,综合提升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研发能力。到“十四五”末 时,使我国在该领域技术研发总体上取得重要突破,并与其他领域重点专项形成互补,为我国二氧化碳 2030 年前碳达峰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提供技术储备,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技术贡献和系统解决方案。 2022 年,本专项立足碳达峰碳中和问题的复杂性和迫切性,跨领域综合交叉形成重大科技创新,拟重点解决其他重点专项难以统筹考虑的碳中和共性支撑技术研究示范、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工艺技术与示范、面向碳中和的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与研发、面向碳中和的创新体系与全球气候治理技术等关键问题原则/要求, 围绕面向碳中和的脱碳模型构建与决策支持系统、面向碳交易检测和监测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新型二氧化碳捕集、化学利用、区域封存安全性评价、生物质负排放技术、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钢铁行业的富氢气体还原冶炼、钢-化联产技术、水泥行业耦合碳捕集利用封存流程再造技术、碳中和的前沿和颠覆性技术、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与创新支撑体系、碳中和进程重大治理策略、全球气候治理关键问题与应对等方向,按照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拟支持 17 个研究方向。 同一指南方向下,除特殊说明外,原则上只支持 1 项(青年科学家 1项目除外),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 可同时支持 2 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本重点专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青年科学家项目除外)。项目实施周期 3-4 年。一般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 5 个,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 10 家,项目设 1 名负责人,每个课题设 1 名负责人;青年科学家项目不再下设课题, 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 3 家,项目设 1 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年龄要求,男性应为 1984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女性应为 1982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 本专项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需推动研究成果 转化应用和支持专项数据共享。 1. 碳中和共性支撑技术研发示范 1.1 面向碳中和的脱碳模型构建与决策支持系统 研究内容:提出基于全国分城市/行业详细排放清单的地区与 行业减排进程与成效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体系,构建碳达峰碳中和脱碳成本模型,并实现应用示范;针对重点控排企业,开发融合多源数据和基于先进算法的分布式企业碳排放数据智能核查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碳排放的监管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研究数据驱动的碳中和转型路径与关键不确定性评估方法,建成国家碳中和决策支撑系统;集成上述研究成果,在典型区域和城市开展系统的落地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与成效监测评估的技术方法及指标体系 1 套;构建多维度的脱碳成本模型,并实现示 23 范应用;研发分布式企业碳排放数据采集与核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1 套,并被政府管理部门采用;完成国家碳中和决策支持系统,具 备“平战结合”的全域管控与决策支持能力,系统应急响应时间小 于 6 小时,并被政府管理部门采用,集成以上系统在典型区域和城市示范应用。 1.2 面向碳交易检测和监测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代表性排放源和产业技术的升级迭代,开展以二氧化碳为主体的持续检测,获得具有产业和技术特征的排放因子集,形成面向碳交易的系列碳排放核算的国家标准;针对国家、省 市与工业园区碳排放复杂性和随机性,研究车载走航二氧化碳、甲烷及其碳 13(13C)的同位素在线监测技术,实现典型区域二氧化碳、甲烷浓度分布以及高浓度区域碳来源监测;研发无人机超光谱温室气体遥感监测设备和反演算法,实现对目标区域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多时段米级分辨率水平空间分布遥测,构建融合实测信息的高分辨率大气垂直分布先验廓线数据库;突破红外多波段下高精度、高覆盖率、高时空分辨的多源超光谱卫星温室气体(二氧化 碳、甲烷等)联合反演技术,形成典型区域碳排放的点-线-面-区 域全方位监测解决方案,发展区域和工业园区碳排放快速精准核算方法。考核指标:构建代表性行业持续检测体系,形成代表性排放行业排放因子集,形成 8-10 项面向碳交易的碳排放核算国家标准, 较现有方法精度提高 10%以上;监测体系中,二氧化碳测量范围: 380~1000ppm,二氧化碳测量精度 0.1ppm,δ13C-二氧化碳测量精度 1‰,甲烷测量范围:0~100ppm;甲烷测量精度 1ppb+5‰,δ13C-4 甲烷测量精度 1‰;无人机超光谱遥测设备,10ppm~100ppm 空间探测分辨率≤10 米,单格点探测时间分辨率≤10 秒;通过卫星的联合反演算法中,获取每日覆盖率30%,分辨率为 2 公里×2 公里的甲 烷 、二氧化碳浓度数据集,形成区域和工业园区碳排放快速精准核算方法体系。 1.3 新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发和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新型相变吸收剂、非水溶剂吸收剂、复合吸收 剂等二代溶剂吸收法碳捕集技术和高效固体吸附法碳捕集技术,开展关键材料的设计、宏量制备和生产技术研究,开展示范工程设计、 建设和运行;研发用于直接空气捕集的新型吸收剂/吸附新材料, 开发强化吸收/吸附分离的技术和样机,完成技术验证;研发二氧 化碳捕集-转化一体化的可行途径,开发吸附-催化多功能新材料, 建立集成工艺,优化过程参数,形成与典型排放源紧密结合的新型碳减排集成方案,完成技术验证。 考核指标:形成新型吸收法碳捕集关键技术,建设和运行万吨 级示范线 1 套,二氧化碳捕集率大于 90%,能耗小于 2.2 吉焦尔(GJ) /吨二氧化碳;形成吸附法碳捕集关键技术,二氧化碳捕集率大于 90%,能耗小于 2.1 吉焦尔(GJ)/吨二氧化碳,并建设和运行万吨级示范线;研发并验证具备大规模推广潜力的直接空气捕集技术 1 项,创制百吨级样机并实现稳定运行;建立百吨级二氧化碳捕集- 转化一体化验证装置 1 套,二氧化碳捕集率大于 90%,转化率大于 90%。1.4 二氧化碳高值化化学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二氧化碳高效化学转化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研5 究,构建高活性、高选择性以及高稳定性的反应体系;探明二氧化 碳高效合成醇酯类化学键断裂重构规律及表界面微观反应机理,阐 明提高碳-氧双键活化的关键因素和传递反应耦合强化机制;探索新型可再生能源驱动的二氧化碳高效利用新途径,实现低成本、规 模化应用的技术突破。 考核指标:开发构建新型高效二氧化碳化学转化装置 2-3 套, 建设和运行十万吨级示范 1-2 套,二氧化碳利用率大于 90%,产物选择性大于 80%,完成新型二氧化碳光电催化转化关键技术验证, 并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 1.5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风险监测、评价与控制技术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面向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估和安全需求,解决地质封存二氧化碳潜力、泄漏和力学稳定性等问题。开展主要盆地 -重点区块的封存潜力评估,深化场地与各行业集中排放源的动态 匹配分析;深化二氧化碳在地层及井简内的迁移机制及泄漏规律研 究,研发封存过程大规模高效数值模拟软件;开发集成陆上地质封 存安全系统。 考核指标:形成我国区域与行业封存潜力的评估报告和图集; 完成实际场地千万网格非均质模型高效计算软件及陆上封存安全 评价方法 1 套;形成陆上二氧化碳封存安全监测系统 1 套,地表空气二氧化碳质量分数遥测量程 20000ppm 浓度、误差小于读数的 2%, 浅层水溶解二氧化碳质量分数监测量程 30000ppm 浓度、误差小于 读数的 2%(20~300 米深度区间),深层水溶解二氧化碳质量分数 监测量程 60000ppm 浓度、误差小于读数的 2%(1500~2000 米深度 区间),上述评价、模拟和监测技术需要通过规模万吨级以上、深度大于 1500 米的现场试验进行检验。 1.6 碳负排放的生物质综合精炼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农林生物质废弃物体量大、种类复杂和资源化利用率低等问题,开展生物质超微结构解译,建立典型农林生物质结构信息数据库,研究生物质微观结构、区域化学、键合机制在不同预处理环境下的时空演变规律与应答机制;研究纤维素酶解过程调控技术及基于纤维素糖利用的连续发酵技术,开展基于微生物集群效应的生物膜催化体系研究,降低发酵周期,提高总糖利用效率,开发面向木质纤维素成分的发酵强化与连续化技术;研究木质素组分的高效改性技术和选择性催化解聚的反应规律,开发木质素分离提取及高值材料化利用技术,实现传统生物炼制废弃物木质素的工业示范应用;研究生物质完全拆解系列生物基工业原料产品关键技术与装备,建立生物质利用高效可持续的碳负排放集成示范。 考核指标:建成百吨级秸秆高效预处理示范装置,实现高品质木质素与棕纤维的高效分离,木质素得率≥60%,纯度≥90%(残糖 <3%,灰份<5%),混合糖得率≥80%;形成生物质完全拆解单宁、 纤维素、木质素、糖、糖醛酸、糠醛、氨基酸、微生物肥等系列生物基产品成套关键技术,生物质原料干物质利用率 100%;建立生物质综合精炼的万吨级示范线 1-2 条,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7 分布式生物质光热转化制氢或合成气 研究内容:发展利用太阳能全裂解生物质制氢气或合成气的方 法,建立全套太阳能光热生物质转化的集光吸热连续反应装置。具体内容包括:发展高效的多种来源生物质的预处理方法,高收率低 能耗获得能用于太阳能光热转化的混合糖液;开发混合糖液光热转 67 化的光催化剂,将混合糖液全裂解转化为氢气或合成气,并探究糖类碳-氢和碳-碳健的断裂机理和光催化剂表界面微观反应机理。开发太阳能分光谱利用技术,研究高光透性的流动式反应器,建立集光吸热的太阳能光热连续反应系统,实现大规模的糖液全裂解转化制氢气或合成气的工艺流程。 考核指标:形成成套分布式生物质光热转化制氢或合成气技术, 建立集光吸热的太阳能光热连续反应系统,日处理混合糖 50 公斤, 实现连续稳定运行时间大于 200 小时。按混合糖计算,当目标产物为氢气时,每吨混合糖的氢气产量不低于 80 公斤;当产物为氢气 和一氧化碳时,每吨混合糖的氢气和一氧化碳产量分别不低于 30 公斤和 550 公斤。2. 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工艺技术与示范 2.1 富氢气体及氢气直接还原技术研发与示范研究内容:针对直接还原-电炉熔分短流程低碳炼铁技术体系 需突破的关键科技问题,研究富氢气体及氢气还原铁矿粘结机理与过程强化规律,研究直接还原竖炉氧化球团技术、竖炉直接还原技术和流化床直接还原技术、高能效电炉生产技术及装备,开发气基竖炉和流化床直接还原成套工艺及装备,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发展铁矿气基直接还原过程强化技术,形成 1-2 项 气基直接还原铁(DRI)成套关键技术与装备;建成不低于 50 万吨 DRI/年富氢气体竖炉直接还原生产线,DRI 金属化率>92%,富氢气体消耗折合能耗不高于 11 吉焦尔(GJ)/吨-DRI,二氧化碳排放不 高于 0.7 吨/吨-DRI,完成竖炉直接还原-电炉熔分成套技术示范。 建成 1 万吨 DRI/年流化床氢气直接还原示范装置,DRI 金属化率>8 92%,氢气消耗折合能耗不高于 10.5 吉焦尔(GJ)/吨-DRI。 2.2 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气体发酵技术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钢铁行业尾气,针对将二氧化碳、氢气混合气体生物发酵法转化为乙醇等有机化学品实现工业化应用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针对不同气体组分的气体净化技术,研究不同氢气比例对二氧化碳生物发酵过程转化的影响规律,研究二氧化碳、氢气混合气体高效生物发酵关键工艺参数控制技术,研究气体发酵-蒸馏耦合膜系统技术,研究高效气液传质发酵反应器装备; 研究发酵菌体蛋白高值化利用技术,开发二氧化碳气体发酵制乙醇成套系统集成工艺技术,开展万吨级二氧化碳发酵制乙醇工业化示 范。考核指标:开展二氧化碳、氢气混合气体发酵制乙醇中试规模试验,二氧化碳利用率≥60%,氢气利用率≥75%,乙醇选择性≥80%, 实现连续稳定运行时间大于 200 小时,二氧化碳综合减排不少于 2 吨/吨乙醇,单级发酵乙醇浓度不小于 20 克/升;开发气液强化传质及高效发酵技术,形成 1-2 项成套发酵关键技术装备;形成二氧化碳生物发酵制乙醇集成工艺技术路线;建成万吨级二氧化碳发酵制乙醇工业化示范装置。 2.3 钢厂尾气制乙醇技术及 20 万吨工业示范 研究内容:研发钢厂尾气(焦炉气、转炉气、高炉气)为原料的甲醇制乙醇技术,实现钢厂尾气的高价值环保转化利用。具体内容包括:特定结构高性能二甲醚羰基化催化剂的可控合成;高性能乙酸甲酯加氢催化剂的开发;催化剂放大制备及对催化剂性能的影 响,以满足长期运行的需要;研究两步反应串接及一氧化碳、氢气循环利用工艺,有效解决工业化过程中反应热的撤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完成不小于 20 万吨/年规模钢厂尾气制乙醇技术的工业示范。 考核指标:研制开发甲醇制乙醇技术高效催化剂,二甲醚羰基化催化剂单程寿命一年以上(>8000 小时),乙酸甲酯时空产量≥ 0.45/小时,乙酸甲酯选择性≥99%;研制开发高效乙酸甲酯加氢催 化剂,乙酸甲酯单程转化率≥90%,乙醇总选择性≥98%(相对于理 论值),催化剂寿命≥1 年;编制不小于 20 万吨/年规模的钢厂尾气制乙醇技术工业示范装置工艺包,并实现装置投产和运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4 低钙高胶凝性硅酸盐水泥熟料制备关键技术与低碳水泥生产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水泥行业碳中和迫切需求,以减低水泥生产中石灰石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研究直接减少石灰石用量的低钙高胶凝性熟料新型物相体系设计与亚稳态结构调控,建立物相形成热动力学模型,形成高胶凝性新型熟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替代原料/被替代原料间的物理化学耦合效应及调控机制,开发典型富钙固废大比例替代石灰石关键技术与装备,形成熟料矿相调控及其品质与环境安全保障等综合技术体系。构建全流程低排放、低环境负荷的低碳水泥新体系及其评价技术体系,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与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低钙高胶凝性熟料体系石灰石用量较传统硅酸盐水 泥熟料降低 15%以上;富钙固废替代石灰石的比例不低于 30%。熟料28 天抗压强度不低于 58 兆帕,制备的 42.5 等级通用硅酸盐水 9泥的熟料系数不高于0.75。熟料二氧化碳排放减少 150 公斤/吨以 上,水泥二氧化碳排放减少 25%以上。编制相关标准(草案)3 项, 成果在 3 条不低于 3000 吨熟料/天规模化生产与应用示范。 3. 面向碳中和的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与研发 3.1 二氧化碳光/电催化前沿新材料与新技术试验验证 研究内容:研发用于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转化的新型催化剂材料和气体扩散电极,建立低成本、规模化催化剂合成和电极制备技 术;开展先进原位波谱表征技术,探究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过程中催化剂的演化过程和电极反应动力学;建立二氧化碳电还原制备高 附加值化学品的试验验证。研发新型高效稳定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材料,构建新型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验证器件。设计构建高效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全器件,并评估其实际运行稳定性等参数。 考核指标: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研发高效、稳定运行时长≥ 1000 小时的催化剂材料和气体扩散电极;揭示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过程中催化剂演化过程和电极反应动力学;实现电催化二氧化碳还 原制备高值化学品的试验验证,产物选择性≥80%,能量转换效率 ≥50%。研发新型稳定高效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材料 1-2 种;揭示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转化机制;实现太阳能到燃料转化效率≥3%。 开发新型高效光电极材料和电催化剂材料 2-3 种;构建高效光电催 化二氧化碳还原全器件,实现太阳能到燃料转化效率≥5%;揭示光电催化过程中光生电荷分离和传输机制及光电极材料和助催化剂协同工作机制。3.2 变革性高能量密度、低成本水系液流电池储能技术 研究内容:在碳中和背景下,面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 10系统对电化学储能技术的重大需求,探索开发高安全、低成本、高能量密度液流电池新体系,构建以无机多电子转移电对为活性物质的电化学储能新过程,研究水系多电子转移体系电化学反应机制, 电解液中离子的输运机制和规律;离子跨膜输运机制及关键膜材料的选择与设计,电解液稳定调控机制等。突破高选择性、低成本离 子传导膜、高活性电极、高稳定性电解液制备技术,高功率密度单体电堆设计和集成技术,开发新一代高能量密度、低成本液流电池新体系,开展 100 千瓦级系统示范,推动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考核指标:研究探索新一代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多电子转移的液流电池新体系,阐明多电子转移体系电化学反应机制。突破其关 键材料和电堆的规模放大技术,推动示范应用。新体系液流电池单 电池在 80 毫安/平方厘米恒流充放电条件下,能量效率≥85%,能 量密度≥200 瓦时/升。 3.3 面向碳中和相关的颠覆性技术研究(青年科学家项目) 研究内容: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 开展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源头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可再生能 源与传统化石能源化工衔接、能源和工业流程低/零碳改造等颠覆性技术研究;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融合颠覆性技术研究;开展氢能、光伏、核能等清洁能源替代颠覆性技术研究;石油基产业向可循环生物基产业转型的 颠覆性技术研究;碳基产业替代产品颠覆性技术研究;其他方向具有颠覆性特征的技术探索等。 有关说明:通过评审,拟部署前沿颠覆性技术 5-10 项青年科 11学家项目。6. 面向碳中和的创新体系与全球气候治理关键技术研究6.1 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与创新支撑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面向 2060 年碳中和目标,研究关键行业和产业发 展的低碳/零碳技术需求,形成碳中和关键技术发展评估与预测方 法体系、行业领域数据库和综合分析评估模型;围绕电力、非电能源、工业、建筑、交通、负排放技术、系统集成优化等大类技术领 域,根据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研究提出近中远期部署重点和实施路 径;研究重点技术路线的中长期跨系统影响,提出高精度产业部署 路径和高分辨率空间布局;编制和更新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围绕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的实施,研究提出面向技术、行业和产业 等多维度协同推进碳中和技术发展的创新体系方案。 考核指标:形成关键行业碳中和技术评估预测方法学 5-8 套, 技术数据库 5-8 套,综合评估模型 1 套;形成 5-8 个行业领域碳中 和技术路线图和总体技术路线图一套;3-5 个重点产业碳中和部署 路径和空间布局方案;提出推进碳中和创新体系方案 1 套。 6.2 我国碳中和进程重大治理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分析气候变化科学进展、国际政策及碳中和进程对我国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环境治理和经济社会的综合影响, 定量评估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碳边境调节措施、国际贸易与全球产业链中的碳排放标准等对我国相关产业与经济发展、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的影响,研究技术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系统评估我国绿色 低碳技术推广应用面临的行业性和区域性政策瓶颈,模拟研究技术创新政策、产业发展政策、财税金融政策、环境经济政策等对协同 12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效果及综合影响,研究提出政策优化方案;统筹发展和低碳关系,开发面向行业和区域碳达峰碳中和进展评估体系,引导行业和区域稳健推进;针对重点行业和区域开展协同碳达 峰碳中和与环境质量改善的技术路径识别和综合方案模拟研究。 考核指标:形成国际气候政策及碳中和进程对我国综合影响评估模型 1 套;形成 5-8 个重点行业受碳边境调节措施和产业链排放标准影响等评估和应对策略;提出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政策评估体系 1 套及相关政策建议 4-6 套;形成碳达峰碳中和进展评估体系并应用于 5-8 个行业和区域;形成碳达峰碳中和与环境质量改善协同的模型 1 套。 6.3 全球气候治理关键问题与应对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全球碳中和进程下气候治理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提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策略;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与航空海运等国际组织与碳中和相关的谈判议题开展综合影响研 究并提出中国方案;研究以贸易、航运、制造业分包与来料加工等 跨境业务为基础的气候治理国际合作新路径,形成以碳中和目标与经济发展深度结合的合作机制;开展对主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气候、创新动向与合作需求研究,形成有针对性的双多边合作策略;开展进程与重大脱碳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的影响和机遇研究。 考核指标:提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多双边气候合作战略、低碳和脱碳技术创新与产业机遇、技术合作与贸易、参与气候变化谈判策略等重大问题的策略方案 15 套。
  • 国家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2013年10月27日,国家水专项管理办公室在北京对水专项国家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以下简称&ldquo 监测项目&rdquo )进行了结题验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张杰院士为组长的验收专家组在听取了监测项目的研究成果汇报,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观看了示范工程视频短片,经质询和讨论,验收专家组认为监测项目完成了项目实施方案规定的研究任务,实现了项目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达到了考核指标的要求,一致同意通过结题验收。   监测项目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牵头承担,2009年启动了下设八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分别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科院生态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杭州聚光科技有限公司主持。研究期内,监测项目立足于我国流域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充实、完善和提高,紧紧围绕着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点位优化调整技术、质量控制指标评价技术、信息集成、评价及表征技术、遥感数据反演处理与同化等共性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共完成关键技术28项,研制了整装成套国产化环境监测仪器装备23种和水环境标准物质16种,建立了水环境监测监控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系统等业务化平台4个,制订了监测标准规范(申报稿/建议稿)120项,初步构建了多目标、多手段、立体型、复合型的流域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完成了国家、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四级水环境监测关键技术与网络体系集成示范,提升了流域水环境监测系统的技术能力,同时为监控预警主题和水专项研究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甘肃出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意见
    近日,甘肃省药监局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意见》。以下《意见》原文。各市州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局、林草局、中医药管理局,兰州新区市场监管局、农林水务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药监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国家中医药局四部门发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2022年第22号),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行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强化全过程精细化风险管控,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进一步细化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采收及产地加工等环节的具体措施,明确和细化监管、检查的相关标准和要求,推进中药材生产企业或具有企业性质的种养殖合作社、联合社全面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生产基地、统一供应种子种苗、统一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管理、统一种植或者养殖技术规程、统一采收与产地加工技术规程、统一包装与贮存技术规程”。以做大规模、优化品种、提升品质、凝练品牌、伸展链条、扩大市场为抓手,以产业振兴、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我省中药材资源优势,实现全省产业布局合理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集约化、产品绿色化融合发展。到2025年,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率达60%,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为实现我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作出新贡献。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产业布局。坚持“效益优先、相对集中、区域发展”原则,选择传统道地产区,根据资源禀赋条件、生物资源环境、中药材地域适应特点,加强规划引领,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品质优良、产量稳定的中药材生产新格局,推进中药材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陇西、渭源、岷县、宕昌、武都、文县、礼县、西和、民乐、华亭等中药材主产区为突破口,形成集中连片中药材种植带,带动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在道地药材种植规模大的品种上做文章,以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半夏、甘草、柴胡、板蓝根、枸杞、黄芩、款冬花等作为重点优势品种,支持定西市重点培育单品种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贞芪扶正系列产品、茜芷系列产品、海桂胶囊、蒲地蓝消炎片等大品牌大品种10个。将当地大型规范的产地加工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使其成为高品质中药材产地加工示范企业,形成龙头带动,向上推动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实现中药材高品质、无农残、可溯源,向下为中药饮片企业、制药企业提供品质优良、货源稳定、价格合理的中药材。稳妥推进中药材产地加工,实施“龙头企业+产地加工企业+合作社+村党支部(农户)+基地”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全链条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产业链发展体系。 (二)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立健全中药材种子种苗管理制度,有力推进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种子生产经营等工作。按照《“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等,全力打造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基地,从种质资源收集保护—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生产环节构建种子种苗技术开发、规模生产运营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创建以中药材种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种业产业园。加大技术攻关和良种推广力度。加快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整体提升中药材种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引导中药龙头企业或与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建立专业化地产中药材种子种苗公司或联合体。支持陇西、岷县、渭源、漳县、宕昌、武都、文县、西和、礼县、民乐、华亭等中药材优势县区分品种建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三)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以资源节约、轻简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为着力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药材质量为目标,用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中药材团体、地方、行业标准制定,建立健全中药材产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开展应用仿生态种植、拟境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严格执行轮作倒茬、深耕晒垡、耕作灭草、有机培肥等传统措施,集成和示范推广土壤处理、生物防治、物理诱杀、科学用药、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彻底根治农药残留问题,大幅提升药材品质,创建绿色品牌,推动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中药材企业、合作社应制定中药材生产的技术规程和中药材企业内控质量标准(如:生产基地选址技术规程,种子种苗与其它种植材料要求,野生抚育、种植、采收等技术规程),实行“六统一”管理,匹配具有相应资质的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人员,对基地生产单元主体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关键环节的现场指导、监督和记录。立足县域特色基础,建设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中药材基地,形成地方特色区域优势。 (四)提升中药材产地加工能力。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引进初加工设备、改扩建生产厂房、新建一批中药材清洗、筛选、分级、烘干、冷藏等加工设备,大力推进中药材产地净制、切制、干燥、分级、包装、保鲜、仓储等产地初加工一体化发展,建设清洁、规范、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药材加工基地。鼓励中药材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提升中药材产地加工能力,逐步走向专业化、规范化、智能化。示范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扶贫车间+种植基地”发展模式,发展适合工业化大生产的中药饮片与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生产技术,实现中药材加工产业化、现代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五)强化技术支撑。加大良种选育和扩繁技术研发应用,集成创新道地药材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技术。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培训和指导,强化新品种及新技术培育、引进、示范和推广。研发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高效无公害栽培、中药材深加工等技术和工艺。以传统生产方式为基础,结合现代中药材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构建以产品为主线、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标准综合体。鼓励有关单位完善中药材相关技术标准,制定道地药材标准框架,建立健全生产技术、产地初加工、质量安全等标准体系。修订完善生产技术、防病技术、加工技术、包装技术及质量评价技术相关的中药材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支持大宗品种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等,促进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开展中医药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研发及推广,研发的新产品能够转化生产。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监管科学研究中心等平台作用,研发并集成一批中药材种苗良种繁育等技术,持续开展珍稀、濒危、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和保护研究,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六)创建知名品牌。积极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和商标注册工作。加大培育形成全国知名主导品牌,带动全省其它中药材品种发展。提升产品特色品质,争创国家和省、市名牌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带动药农实现中药材标准化生产。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采取“拿着品种找企业,带着企业找品种”的互利共赢的方式,积极引进国内更多大型药品企业落户主产区,将我省作为中药材种植、储存、前端初加工及向全国供应原料的重要基地。组织企业参加中药博览会、药品展销会、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中医药文化节、中医药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产品宣传推介,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做好产地市场与销售市场之间的连接、交流与合作,增强中药材交易流通能力,促进药材贸易交流。支持中药材主产区根据产业发展建设中药材专业性交易市场。鼓励中药企业广泛开展网络销售、网上订货、网上签约等线上交易,拓展营销路径。支持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以网络销售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营销模式。加强中药材产业市场信息服务,多渠道发布中药材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实现传统交易向现代流通体系转变。推进中药材基地、龙头企业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八)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重视中药材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树立风险点管控理念,建立种子种苗、生态环境、田间管理、加工包装、市场流通等风险控制和预防措施。督促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全面落实标准化操作管理规程(SOP),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文件系统以及取样、检验、登记记录,质量监控和审计等质量控制体系。加强中药材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依托已经建成的中药材质量检测中心(站),履行全省及区域中药材质量监管职能,加强对上市交易药材的质量检测监管。规范各种药材包装及品牌标识,建立企业诚信与药材质量查询信息平台。强化高标准、严要求管理,不允许使用对可能影响中药材质量而数据不明确的种质和转基因品种;禁止使用状根灵、膨大素等生长调节剂调节中药材收获器官生长;在产地加工和贮存环节禁止使用硫磺熏蒸;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限制在中药材上使用的其他农药;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化学农药。 (九)健全完善追溯体系。中药材生产企业应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追溯信息系统,追溯信息主要包括:中药材批号、中药材生产企业情况、生产技术规程和中药材内控质量标准、中药材生产基地基本情况、种子种苗情况、主要投入品使用情况、种植养殖过程情况、采收情况、产地加工情况、贮藏、中药材生产主要环节记录、中药材质量检测报告等,保证从生产地块、种子种苗、种植养殖、采收、加工、储存、包装、运输、销售到使用全过程关键环节可追溯,并与各地监管部门及相关中药生产企业互联互通,实现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充分认识中药材产业对乡村振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建立落实《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协调机制,省级牵头抓总、市级督查、县级抓落实。督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好种子种苗来源、种养殖、采收加工、包装储运等关键环节记录,将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制定前置,作为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前提和依据。 (二)加强政策支持。支持定西、陇南道地中药材主产县区产业集群建设。市县级要建立推进中药材规范化发展的激励政策,统筹用好税收优惠、农业保险、土地流转、乡村振兴资金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农机具研发应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新技术示范推广、中药材保险补贴、产地初加工、中药精深加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支持中药产业快速发展。 (三)加强协作配合。各级各有关部门依职责对《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和推进进行检查评估和技术指导,及时研究解决落实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做好中药材种子种苗及种源提供、田间管理、农药和肥料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指导。林业和草原部门牵头做好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以及属于濒危管理范畴的中药材种植、养殖等指导。中医药管理部门协同做好中医药产业发展布局、中药材种子种苗、规范种植、采收加工以及生态种植等指导。药品、市场监管部门对相应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开展延伸检查,做好药用要求、产地加工、质量检测等指导。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和年度计划,落实工作责任。 (四)加强宣传引导。加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指导、宣传和培训,加强规范简明化应用,编制模式图、明白纸和风险防控手册等标准宣贯材料,推动进企入户、上墙上网。定期对企业技术人员及基地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让中药材生产者真正掌握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常识,确保取得实效。 附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                          2022年9月13日 附件: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是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采用种植(含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养殖方式规范生产中药材的全过程管理,野生中药材的采收加工可参考本规范。 第三条  实施规范化生产的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要求组织中药材生产,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  企业应当坚持诚实守信,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 第二章  质量管理 第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中药材生产特点,明确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开展质量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预防措施。 第六条  企业对基地生产单元主体应当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关键环节的现场指导、监督和记录;统一规划生产基地,统一供应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统一肥料、农药或者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管理措施,统一种植或者养殖技术规程,统一采收与产地加工技术规程,统一包装与贮存技术规程。 第七条  企业应当配备与生产基地规模相适应的人员、设施、设备等,确保生产和质量管理措施顺利实施。 第八条  企业应当明确中药材生产批次,保证每批中药材质量的一致性和可追溯。 第九条  企业应当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追溯体系,保证从生产地块、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种植养殖、采收和产地加工、包装、储运到发运全过程关键环节可追溯;鼓励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 第十条  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要求,结合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情况,制定如下主要环节的生产技术规程: (一)生产基地选址; (二)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要求; (三)种植(含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养殖; (四)采收与产地加工; (五)包装、放行与储运。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标准不能低于现行法定标准。 (一)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确定质量控制指标,可包括:药材性状、检查项、理化鉴别、浸出物、指纹或者特征图谱、指标或者有效成分的含量;药材农药残留或者兽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标准等; (二)必要时可制定采收、加工、收购等中间环节中药材的质量标准。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的标准。   第三章  机构与人员 第十三条  企业可采取农场、林场、公司+农户或者合作社等组织方式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并配备能够行使质量保证和控制职能的条件。 第十五条  企业负责人对中药材质量负责;企业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并具有和岗位职责相对应资质的生产和质量管理人员;生产、质量的管理负责人应当有中药学、药学或者农学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并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三年以上实践经验,或者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五年以上的实践经验,且均须经过本规范的培训。 第十六条  生产管理负责人负责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繁育、田间管理或者药用动物饲养、农业投入品使用、采收与加工、包装与贮存等生产活动;质量管理负责人负责质量标准与技术规程制定及监督执行、检验和产品放行。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开展人员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档案;对直接从事中药材生产活动的人员应当培训至基本掌握中药材的生长发育习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田间管理或者饲养管理、肥料和农药或者饲料和兽药使用、采收、产地加工、贮存养护等的基本要求。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对管理和生产人员的健康进行管理;患有可能污染药材疾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养殖、产地加工、包装等工作;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中药材养殖控制区域,如确需进入,应当确认个人健康状况无污染风险。 第四章  设施、设备与工具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建设必要的设施,包括种植或者养殖设施、产地加工设施、中药材贮存仓库、包装设施等。 第二十条  存放农药、肥料和种子种苗,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的设施,能够保持存放物品质量稳定和安全。 第二十一条  分散或者集中加工的产地加工设施均应当卫生、不污染中药材,达到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第二十二条  贮存中药材的仓库应当符合贮存条件要求;根据需要建设控温、避光、通风、防潮和防虫、防鼠禽畜等设施。 第二十三条  质量检验室功能布局应当满足中药材的检验条件要求,应当设置检验、仪器、标本、留样等工作室(柜)。 第二十四条  生产设备、工具的选用与配置应当符合预定用途,便于操作、清洁、维护,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肥料、农药施用的设备、工具使用前应仔细检查,使用后及时清洁; (二)采收和清洁、干燥及特殊加工等设备不得对中药材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三)大型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应当建立维护保养制度。 第五章  基地选址 第二十五条  生产基地选址和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种植或养殖中药材的生长发育习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制定产地和种植地块或者养殖场所的选址标准。 第二十七条  中药材生产基地一般应当选址于道地产区,在非道地产区选址,应当提供充分文献或者科学数据证明其适宜性。 第二十八条  种植地块应当能满足药用植物对气候、土壤、光照、水分、前茬作物、轮作等要求;养殖场所应当能满足药用动物对环境条件的各项要求。 第二十九条  生产基地周围应当无污染源;生产基地环境应当持续符合国家标准: (一)空气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区要求; (二)土壤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的要求; (三)灌溉水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产地加工用水和药用动物饮用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三十条  基地选址范围内,企业至少完成一个生产周期中药材种植或者养殖,并有两个收获期中药材质量检测数据且符合企业内控质量标准。 第三十一条  企业应当按照生产基地选址标准进行环境评估,确定产地,明确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地块或者养殖场所布局; (一)根据基地周围污染源的情况,确定空气是否需要检测,如不检测,则需提供评估资料; (二)根据水源情况确定水质是否需要定期检测,没有人工灌溉的基地,可不进行灌溉水检测。 第三十二条  生产基地应当规模化,种植地块或者养殖场所可成片集中或者相对分散,鼓励集约化生产。 第三十三条  产地地址应当明确至乡级行政区划;每一个种植地块或者养殖场所应当有明确记载和边界定位。 第三十四条  种植地块或者养殖场所可在生产基地选址范围内更换、扩大或者缩小规模。 第六章  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 第一节  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要求 第三十五条  企业应当明确使用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基原及种质,包括种、亚种、变种或者变型、农家品种或者选育品种;使用的种植或者养殖物种的基原应当符合相关标准、法规。使用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药用野生植物资源的,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第三十六条  鼓励企业开展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但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禁用人工干预产生的多倍体或者单倍体品种、种间杂交品种和转基因品种; (二)如需使用非传统习惯使用的种间嫁接材料、诱变品种(包括物理、化学、太空诱变等)和其它生物技术选育品种等,企业应当提供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实验数据证明新品种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第三十七条  中药材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应当符合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没有标准的,鼓励企业制定标准,明确生产基地使用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的等级,并建立相应检测方法。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中药材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的良种繁育规程,保证繁殖的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符合质量标准。 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当确定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运输、长期或者短期保存的适宜条件,保证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的质量可控。 第二节  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管理 第四十条  企业在一个中药材生产基地应当只使用一种经鉴定符合要求的物种,防止与其它种质混杂;鼓励企业提纯复壮种质,优先采用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性状整齐、稳定、优良的选育新品种。 第四十一条  企业应当鉴定每批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基原和种质,确保与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的要求相一致。 第四十二条  企业应当使用产地明确、固定的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鼓励企业建设良种繁育基地,繁殖地块应有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自然杂交。 第四十三条  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基地规模应当与中药材生产基地规模相匹配;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应当由供应商或者企业检测达到质量标准后,方可使用。 第四十四条  从县域之外调运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应当按国家要求实施检疫;用作繁殖材料的药用动物应当按国家要求实施检疫,引种后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 第四十五条  企业应当采用适宜条件进行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的运输、贮存;禁止使用运输、贮存后质量不合格的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 第四十六条  应当按药用动物生长发育习性进行药用动物繁殖材料引进;捕捉和运输时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技术规定,减免药用动物机体损伤和应激反应。 第七章  种植与养殖 第一节  种植技术规程 第四十七条  企业应当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习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等制定种植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一)种植制度要求:前茬、间套种、轮作等;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要求:维护结构、灌排水设施、遮阴设施等; (三)土地整理要求:土地平整、耕地、做畦等; (四)繁殖方法要求:繁殖方式、种子种苗处理、育苗定植等; (五)田间管理要求:间苗、中耕除草、灌排水等; (六)病虫草害等的防治要求:针对主要病虫草害等的种类、危害规律等采取的防治方法; (七)肥料、农药使用要求。 第四十八条  企业应当根据种植中药材营养需求特性和土壤肥力,科学制定肥料使用技术规程: (一)合理确定肥料品种、用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避免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退化; (二)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有限度使用,鼓励使用经国家批准的微生物肥料及中药材专用肥; (三)自积自用的有机肥须经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标准,避免掺入杂草、有害物质等; (四)禁止直接施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院垃圾和人粪便。 第四十九条  防治病虫害等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生物、物理等绿色防控技术;应制定突发性病虫害等的防治预案。 第五十条  企业应当根据种植的中药材实际情况,结合基地的管理模式,明确农药使用要求: (一)农药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化学农药。 (二)使用农药品种的剂量、次数、时间等,使用安全间隔期,使用防护措施等,尽可能使用最低剂量、降低使用次数; (三)禁止使用:国务院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禁止使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限制在中药材上使用的其它农药; (四)禁止使用壮根灵、膨大素等生长调节剂调节中药材收获器官生长。 第五十一条  按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方式生产中药材,应当制定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如年允采收量、种群补种和更新、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等的管理措施。 对一批物料或产品进行质量评价后,做出批准使用、投放市场或者其它决定的操作。 (十六)储运 包括中药材的贮存、运输等。 (十七)发运 指企业将产品发送到经销商或者用户的一系列操作,包括配货、运输等。 (十八)标准操作规程 也称标准作业程序,是依据技术规程将某一操作的步骤和标准,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以指导日常的生产工作。 第一百四十四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苏州医工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稳定等温扩增核心酶及高灵敏配套试剂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启动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高稳定等温扩增核心酶及高灵敏配套试剂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在苏州顺利召开。 该项目由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牵头,联合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简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捷诺圣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长春长光辰英生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江苏汇先医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十家单位共同承担。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韩玉刚研究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吴爱华秘书长、清华大学刘磊教授、华东理工大学许建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彭年才教授、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明研究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胡文闯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王兴永研究员等专家出席会议。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资源处裴志永处长、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综合管理处李云龙处长、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平台处李扬主任等主管部门代表出席会议并讲话。苏州医工所所长唐玉国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项目负责人、各课题负责人及项目骨干、苏州医工所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等30余人参加本次启动会。 会议成立了技术专家组和总体专家组,由唐玉国所长宣布专家组名单。汇报交流环节,马遥副总师应邀为各参与单位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技术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尹焕才研究员所作的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及研究进展情况汇报,对项目实施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 最后,项目负责人召集各课题负责人及技术骨干人员针对技术专家组建议进行内部讨论,围绕“关键技术–试剂耗材–系统产业化–应用示范”各环节的实施进展和全链条整体推进计划进行了深入研讨,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项目目标。
  • 活动回顾|东西分析举办河北廊坊师范学院原子吸收技术交流会
    2023年年末,由廊坊师范学院主办、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承办的原子吸收技术交流会在廊坊师范学院化学实验室举行。01聚焦科技,严谨务实学风浓厚 交流学习廊坊师范学院化学实验室作为本次交流会的举办地,实验室内设备齐全,为与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交流环境。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也在交流会上进行了相关产品介绍和技术分享。本次交流会通过“课程讲解+上机实操”的方式展开,旨在让仪器使用者更加了解原子吸收产品理论知识、提升原子吸收产品的使用水平及扩展实验思路,实现原子吸收仪器使用价值最大化。02人群聚集,交流学习课堂讲解 培训实操东西分析技术经验丰富的市场部总监吴岩先生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应用与原理”精彩的技术报告。吴总监首先介绍了东西分析仪器公司的历史,让学员们对公司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随后,详细讲解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员们感受到了这一技术的广泛实用性。培训课程中,技术老师首先介绍了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让学员对仪器有了整体的认识。随后,他详细讲解了仪器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开机、校准、样品处理等流程。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学员们逐步掌握了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且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技术老师也耐心地进行指导和解答。在培训过程中,技术老师还强调了安全操作规范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帮助学员们建立起正确的使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他表示,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准确性。通过这次培训,学员们不仅掌握了新的实操技能,还加深了对仪器原理和应用领域的理解。他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并不断提升自己在分析测试领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感谢技术老师为他们提供这样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并表示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次培训不仅增强了企业和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公司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03完美分析,辉映东西东西分析 仪器展示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关于我们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拥有三十多年的分析仪器研发、制造、服务的历史,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分析仪器制造行业国际化企业。拥有计量器具资质、医疗器械资质和安标资质等多项资质证书。多次获得BCEIA金奖和行业最具影响力奖。在行业内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多个产品取得欧盟CE认证,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卫检专用委员会产品信得过单位。“完美分析,辉映东西”。公司以科研技术实力为后盾,以质量管理为保证,以完善的售后服务为支撑,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分析仪器产品。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