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盆腔治疗仪的治疗原理

仪器信息网盆腔治疗仪的治疗原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盆腔治疗仪的治疗原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盆腔治疗仪的治疗原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盆腔治疗仪的治疗原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盆腔治疗仪的治疗原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盆腔治疗仪的治疗原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盆腔治疗仪的治疗原理相关的解决方案。

盆腔治疗仪的治疗原理相关的资讯

  • 我国首台全固态连续激光鲜红斑痣治疗仪研制成功
    在“十一五”863计划“全固态激光器及其应用技术”重点项目的支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承担的“全固态激光治疗血管瘤设备”课题取得重要突破,研制出国内首台全固态连续激光鲜红斑痣治疗仪,近日顺利通过验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科、北京心润心激光医疗设备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根据光动力作用原理和鲜红斑痣的病变特点,利用全固态激光技术,研制出国内首台全固态连续激光鲜红斑痣治疗仪。该治疗仪输出稳定、光斑质量均匀、临床使用方便、可靠性高和临床疗效好、设备达到了同类产品的国内外先进水平。目前,该项目成果已获SFDA批准在临床试用2000余例,有效率100%。   鲜红斑痣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的、终生性常见多发病,发病率高达3-5‰,我国每年约有5-8万患者出生。该设备的成功研制,不仅为数百万鲜红斑痣患者带来福音,而且有力地促进我国相关激光医疗设备产品和产业的发展。
  • 我国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帕金森治疗仪
    我国科学家研制的世界首台帕金森治疗仪2月28日在哈尔滨市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这一成果标志着世界性医学难题帕金森病有了新的治疗方法,突破了国际上治疗帕金森病主要依赖药物和手术的局限,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帕金森病是世界性医学难题,全球大约有400多万患者,中国已超过200万,且每年新增近10万。目前,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症状而不能治愈,且不能停止或改善疾病的发展,其日益突出的失效现象和不良反应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手术治疗主要有毁损术、脑深部电刺激术和组织细胞移植术,毁损术因其对脑神经的破坏不可逆,还会产生很多并发症,有的终身致残,现已不主张采用 脑深部电刺激术,即安装脑起搏器,因其需要在脑内植入异物而存在风险,且费用高昂,约12万-26万之间,有条件做手术的医院和患者十分有限,目前我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尚不足2000例 组织细胞移植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向脑内移植能够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如胎脑或神经干细胞,尚处于探索中。   奥博帕金森治疗仪项目已于2011年1月31日获得了国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这一课题组负责人孙作东研究员是“脑细胞激活论”创立者,他经过多年的脑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提出了新观点,即:激活多巴胺能神经元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关键,并率领科研团队应用内源性神经递质调控技术,历时五年终于研制成功了奥博帕金森治疗仪。该仪器突破了国际上治疗帕金森病主要依赖药物和手术的局限,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又一新方法,填补国内外空白。   据介绍,奥博帕金森治疗仪是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特别适用于轻、中度帕金森病,可明显改善因此所导致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仪器分医用型和家用型,家用型因其操作方便,治疗成本可控制在2万元以内,易被患者所接受。该项目已被黑龙江省政府列为“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生物工程项目拟予以重点支持。奥博帕金森治疗仪为非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是独立的治疗手段之一,特别适用于轻、中度帕金森病,可明显改善因此所导致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仪器分医用型和家用型,家用型因其操作方便,治疗成本可控制在2万元以内,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 直接向心脏给药的心梗治疗仪问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e8c06864-abfc-4d26-876c-d41f51abd8cc.jpg" title=" 1_201806131035391U5U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自然-生物医学工程》:科学家研制出新型心肌梗塞治疗仪 /p p   《自然· 生物医学工程》期刊日前发表文章称,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可以帮助心肌梗塞患者的特殊装置,可直接连接到受损的心脏组织,向心脏给药。 /p p   心脏病发作后,心脏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心力衰竭。心脏任何区域的损伤和血管堵塞都会导致疤痕组织的形成,最终造成心脏瓣膜失灵或心室衰竭。 /p p   来自美国、爱尔兰和英国的科学家团队研制出一种名为Therepi的设备,能够介入从心脏病发作到心力衰竭的过程。该设备是一个小型容器,可直接连接到心脏组织,通过软管与患者皮肤上或皮下的特殊装置连接,药物可通过软管输送至心脏。 /p p   研究人员表示,该设备使用起来非常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即使没有医生的帮助,患者也可以使用常规注射器按照所需剂量给药。该设备可成为治疗其他器官疾病的通用平台,有助研发针对多种疾病的新疗法。 /p
  • 中科院医工所研制出光谱治疗康复设备
    光学治疗技术以其高能量、低功耗、无污染、靶向性强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学科,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经皮无创光谱治疗技术,是利用光与人体组织的光物理、光化学、光机械、光磁等作用原理,对人体产生神经干预、免疫调节、组织修复等效应,有望取代药物和传统治疗手段为临床慢性病、免疫性疾病以及恶性疾病治疗输入一种安全、无创、绿色的治疗方法。但现有的光谱治疗技术普遍存在能量低、治疗深度浅、见效慢等缺点,限制了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推广。  苏州医工所将雄厚的光学基础与生物医学相融合,采用多项专利技术和特殊工艺研究出与人体对光吸收曲线一致的特殊治疗光谱。该治疗光具有从可见光到近红外的超宽光谱,涵盖了多种有效治疗谱段,可用于慢性炎症、血管及组织再生、炎性疼痛、运动损伤、恶性疾病治疗等多个领域。研究人员利用专利技术滤除了易引起皮肤热灼伤作用的近红外B和C以及部分A段光谱,有效提高了现有光谱治疗技术的安全性,也因此可将治疗光功率提高至数百瓦,穿透深度可达皮下5cm以上,远远超过现有光疗产品的穿透深度,不仅对浅表病灶有直接的治疗效果,更可作用到腹腔、盆腔等深层病变组织。 目前,基于该技术,医工所开发了用于炎症和慢性疼痛治疗的医院康复疼痛科用医疗设备,已经通过江苏省医疗器械检测所全性能检测,完成了临床试验并已申报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同时,产品样机在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吉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正骨医院等临床基地开展针对带状疱疹、膝关节炎、术后疼痛、肿瘤治疗开展临床验证,效果显著。后续还将开发面向社区诊所、家用、健身中心等不同用户群体,以及针对老年康复、动物康复、肿瘤治疗等特殊领域的系列专用治疗产品,将深层光谱治疗技术推向临床、真正服务于百姓,为慢性病防治输入一种有效的新型治疗手段。
  • “基因检测+靶向治疗”破解卵巢癌治疗难题
    宫颈癌、内膜癌、卵巢癌是妇科领域的三大恶性肿瘤,其中,卵巢癌因死亡率排第一而被称为“妇癌之王”和 “沉默杀手”,其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预后差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最突出问题。“任何肿瘤的早期诊断都是治疗中的先决条件,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仍是难题,有约70%的患者发现卵巢癌就是晚期状态,这是卵巢癌治疗的最大难点。”10月28日,在“薰衣草花环”公益活动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医师高雨农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图为高雨农教授“在中国差不多有1/4的病人存在BRCA基因突变。”高雨农教授表示,有研究发现,一般女性终身发生卵巢癌风险约为1.3%,而BRCA1突变携带者,终身发生卵巢癌风险可高达39%,BRCA2突变携带者,终身发生卵巢癌风险可升高至11%。所以说,对于有卵巢癌家属史的女性而言,BRCA基因检测可以作为预防卵巢癌的手段。《卵巢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也强调了基因检测尤其是BRCA检测的重要性。指南提出,对于BRCA1和BRCA2胚系突变携带者,推荐从30—35岁起,开始定期进行盆腔检查、血CA125和经阴道超声的联合筛查。随着临床研究的开展和治疗手段的优化,卵巢癌治疗越来越精准,“手术+化疗+靶向治疗”让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生存期不断延长。高雨农教授指出,在治疗的过程中,卵巢癌的治疗是按一定的程序,比如说化疗、手术,包括靶向治疗,甚至部分卵巢癌患者可以通过接受免疫治疗获益,但是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耐药,耐药以后的卵巢癌治疗起来是非常困难,所以卵巢癌的治疗,尤其是晚期卵巢癌的治疗,它治疗的过程中伴随着她的耐药、复发,治疗再治疗。“卵巢癌现在是慢病状态,它会有一个持续治疗的阶段。”近年来,在卵巢癌的靶向治疗中,我们也能看到长足的进步。例如PARP抑制剂已成为我国卵巢癌患者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PARP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上皮性卵巢癌靶向治疗药物,主要通过合成致死机制介绍肿瘤细胞的凋亡,是近年来卵巢癌治疗领域的重大进展。高雨农教授指出,在病人接受了手术化疗的治疗之后,用这样的靶向药物进行维持治疗。这种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复发间隔,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期。过去只有手术和化疗,病人只能“等待”复发,没有什么办法能让病人活得更长、复发得更晚,现在PARP抑制剂出现了之后,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观。对于患者而言,多次复发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使患者常常难以坚持治疗,丧失信心,高雨农教授认为,肿瘤患者及家属需要对规范治疗有正确认识,初期的治疗计划对患者十分重要,走一步以后没有回头路,只能往下走,所以很难,肿瘤治疗是需要非常专业的医生,投入治疗,才给患者更多的治愈机会。
  • 锦玟发布锦玟JRDH-18/30L热垫式治疗仪恒温测试系统新品
    锦玟JRDH-18/30L热垫式治疗仪恒温测试系统根据YYT 0165-2016 热垫式治疗仪标准制作而成,用来校验热垫的温度等性能指标。集成了测试槽,恒温测试源,精确定量传输系统于一体,方便了客户的实验操作。● 设计美观,操作方便,可满足客户的温度测试需要;● 采用大屏数字显示,数显分辨率0.1℃。带排水阀门,根据客户要求可带脚轮。● 可根据标准准确的以2L/min~6L/min的流量向测试槽输出恒温水源;● 通过液位显示器可以清楚的看到恒温槽内的水量情况;● 具有超温保护、超温鸣叫报警,可设定超温报警温度,超温时可自动切断负载;● 智能PID控制,可自动根据不同的介质自动整定参数;● 恒温源,测试槽均采用优质不锈钢制作,防腐耐用;恒温源槽体容积:30L控温范围:-5~100℃温度分辨率:0.1℃ 液位观测:有流量范围:1~13升/分钟转速精度误差:<0.5%转速范围:0.1~600(转/分钟)电源:220V 50HZ更多资料可以询问本公司销售人员,为您提供更合适的定制方案!创新点:1、将测试箱,恒温源,精准流量泵三者整合到一个整体仪器中,改变了原来的要使用三种仪器在使用中需要自己连接各种管路,需要到不同地方操作不同的仪器来来设定需要的参数,跑来跑去很麻烦,本设备整合之后只需要在一个操作面上设定需要的参数,同时里面的衔接部分已经做好,不用客户自己动手,方便客户操作使用,也节约了时间成本。 锦玟JRDH-18/30L热垫式治疗仪恒温测试系统
  • 锦玟发布锦玟JRDH-18/30L热垫式治疗仪恒温测试系统新品
    锦玟JWRD-1830FB热垫式治疗仪恒温测试系统根据YYT 0165-2016 热垫式治疗仪标准制作而成,用来校验热垫的温度等性能指标。集成了测试槽,恒温测试源,精确定量传输系统于一体,方便了客户的实验操作。● 设计美观,操作方便,可满足客户的温度测试需要;● 采用大屏数字显示,数显分辨率0.1℃。带排水阀门,根据客户要求可带脚轮。● 可根据标准准确的以2L/min~6L/min的流量向测试槽输出恒温水源;● 通过液位显示器可以清楚的看到恒温槽内的水量情况;● 具有超温保护、超温鸣叫报警,可设定超温报警温度,超温时可自动切断负载;● 智能PID控制,可自动根据不同的介质自动整定参数;● 恒温源,测试槽均采用优质不锈钢制作,防腐耐用;1)恒温器参数 内胆采用304不锈钢(1.5mm),外壳也采用不锈钢制作,内槽尺寸:600×300×100mm(长×宽×高),槽体四周+底部30mm厚保温泡沫,上面盖一块8mm厚PVC板,内部盘管采用外径12mm铜管,带2个把手。重新优化设计的恒温器内部盘管回路示意图:外形尺寸660×360×130mm外壳材质SUS304不锈钢内胆尺寸600×300×100mm内胆材质SUS304不锈钢开口尺寸600×300mm工作台面材质PP循环出水位置左侧或左右两侧保温层厚度30mm循环接口直角“L”型PVC盖板厚度8mm2)高精度可调流量泵流量范围0.01~13升/分钟转速精度误差<0.5%转速范围0.1~600(转/分钟)转速分辨率0.1(转/分钟)电源电压220±10%50Hz/60Hz功率小于300W防护等级IP31机箱尺寸350mm×235mm×315mm重量15KG泵头YZ353)循环恒温水槽参数内槽容积30L外壳材质优质钢板烤漆控温范围5~100℃内槽材质Sus304不锈钢控温精确度±0.1℃ at 37℃循环流量12L/min控制器PID 微处理器控制接口尺寸直径12mm循环泵功率40W电源220V 50HZ更多资料可以询问本公司销售人员,为您提供更合适的定制方案!创新点:1、将测试箱,恒温源,精准流量泵三者整合到一个整体仪器中,改变了原来的要使用三种仪器在使用中需要自己连接各种管路,需要到不同地方操作不同的仪器来来设定需要的参数,跑来跑去很麻烦,本设备整合之后只需要在一个操作面上设定需要的参数,同时里面的衔接部分已经做好,不用客户自己动手,方便客户操作使用,也节约了时间成本。 锦玟JRDH-18/30L热垫式治疗仪恒温测试系统
  • 47名受试者参与首台国产化质子治疗装置临床试验 新技术有望惠及普通患者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获悉,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第一注册单元的固定束和180度治疗室完成临床试验,总计47名受试者完成治疗。在3个月的访视期结束后,该装置有关项目组将向国家卫健委器审中心提交资料,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标志着国产首台质子治疗装置向注册上市迈出关键性的最后一步,国产质子治疗装置的临床应用即将拉开帷幕。180度旋转束治疗室内开展的临床试验。(图源 新华社 )初步结果显示,47名受试者中,部分患者所有分次治疗结束就达到肿瘤完全缓解程度,有一位颅底脊索瘤患者经过10次治疗开始恢复部分视力,所有患者目前均无不适主诉。整个治疗过程中,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运行稳定可靠,各项性能指标满足临床要求,临床团队表示,装置已达到可以正式临床运行的状态。有关负责人称,疫情结束后,装置的360度旋转束治疗室和眼束治疗室的调试与第三方检测工作将全面展开,力争年底完成注册检测并为第二注册单元的临床试验做好准备。疫情未减临床试验速度疫情期间,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入组180度旋转束治疗室的患者如期进行治疗,这是继固定束治疗室之后,国产质子治疗装置投入临床试验的第二间治疗室,也是首个国产180度旋转束治疗室。“这套系统能多角度精准照射到肿瘤部位,降低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瑞金医院副院长陈海涛介绍,“完成全球最先进的360度旋转支架临床试验,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据悉,国产质子治疗装置第一注册单元包含固定束和180度旋转束两个治疗室临床试验。根据临床试验方案入排标准和质子治疗指征严格筛选后,共47例患有头颈、胸部、腹部、盆腔和脊柱等全身不同部位实体肿瘤的受试者接受治疗,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是他们共同的特点。瑞金医院放疗科主任陈佳艺表示,质子束流独特优越的物理性质可以大幅度降低正常组织的照射体积,从而有效减少放射治疗副作用,并将一部分在光子治疗技术下因为重要正常组织的辐射耐受性限制而无法治愈的肿瘤提供了可治愈的机会,在头颈部肿瘤、盆腔深部肿瘤、眼部肿瘤和儿童肿瘤等治疗中有不可替代优势,尤其有助于保留患者的生活质量。她以一位32岁的年轻病患为例介绍说:“病人因颅底脊索瘤几乎失明,病灶范围较广且毗邻重要组织结构。质子治疗在消灭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了重要组织,病人仅治疗约10次就已明显改善视力和视野。”记者采访获悉,部分临床试验经历了上海此轮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团队为保障治疗系统接收测试以及临床试验,闭环在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80余天,克服了各种困难和影响,保障所有受试者顺利完成预计治疗。接下来,团队将继续密切关注受试者随访情况,预计于2022年9月完成受试者3个月疗效和急性毒性反应随访后形成临床试验总结报告,提交产品注册申请,有望于2023年一季度向社会患者开放,正式投入临床使用。此外,360度旋转束和眼部治疗室的调试和第三方检测将在疫情后全面展开,力争年底完成注册检测并为第二注册单元两个治疗室的临床试验做好准备。治疗室背后的180度旋转机架。新华社记者方喆摄国内外对质子治疗装置的需求近年来快速增加,但这种大型精密医疗设备技术复杂、造价和运维费用高,国内该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患者治疗成本居高不下。为实现质子治疗装置国产化,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研发项目于2012年正式立项。项目启动后,各参与单位不懈努力,在自主研制紧凑型同步加速器磁聚焦结构、高饱和强场磁铁、超低纹波磁铁电源、磁合金高频腔、注入引出切割器、精密定时、束流调制引出、旋转机架、点扫描治疗头、机器人治疗床、图像引导及呼吸运动管理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现代抗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药物和放射治疗三大类。其中,质子治疗代表了放射治疗技术的制高点,由美国科学家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在21世纪初得到快速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已建成质子治疗中心超过100家,但大多分布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的质子治疗装置依赖进口,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费用高,这既造成了治疗资源稀缺,也导致治疗费用高昂。质子装置的国产化,有望大幅降低设备成本和医疗成本,为众多恶性肿瘤患者提供可及性更高的先进治疗技术和设备。质子装置是上海又一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沿途下蛋”的结晶,瑞金医务人员和科学家团队、运维团队等团结一心、携手攻关,让这一治癌新技术也可以“飞”入寻常患者家。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光源粒子束应用技术部副主任陈志凌告诉记者,同步加速器位列质子治疗装置核心技术的第一位,其国产突破得益于上海光源,它是一台高性能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光源能量在全世界位居第四。国产质子治疗装置是上海光源的“缩小版”,更是“升级版”。“我们这台装置产生的能量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要,原理都是同步加速器,大小约为上海光源的二十分之一,区别在于一个用的是质子,一个用的是电子。”陈志凌说。作为服务老百姓的医疗产品,装置还集成了许多医疗必需的治疗系统,这是上海光源所没有的。例如,笔形束点扫描技术将质子束精准打在不规则病灶的边缘和内部区域,图像引导与呼吸运动管理可以避免肿瘤随着呼吸移动而导致的误差,等等。质子装置的国产化之路经历过长期探索。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主任赵振堂介绍,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2012年立项,在上海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以及“十三五”时期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支持下进行,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瑞金医院及相关厂家合作研发,携手促进产、学、研、医协作融合发展。位于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的质子同步加速器。新华社记者方喆摄不止于“0到1”的突破不只是设备的“0到1”突破,更重要的是“1到100”的产业化进程。据了解,成本和治疗效率决定了质子治疗装置市场化的可能。该装置计划将建设成本降低到进口装置的80%,运维成本降低到60%。另外,从投入临床应用开始,一台质子治疗装置通常在三年以后达到最高效的使用状态。“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有很多,但质子治疗能够提供的服务在目前阶段还是非常有限,我们必须选出其中最能从质子治疗中获益的病人。在现有的光子治疗装置已经能获得很满意的疗效和很低的副作用的情况下,我们不会优先推荐质子治疗。”陈佳艺说。6月3日,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瑞金医院和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在原来《推进国产质子治疗装置产业化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共同签署质子治疗项目瑞金方案推广应用合作协议,可复制、可推广的肿瘤质子中心一体化建设“瑞金方案”正在形成。陈海涛阐述说,肿瘤质子中心“瑞金方案”即在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研制,以及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建设中总结凝练的智慧和经验。包括质子的装置研制、产品升级、治疗指南、运行管理、经营效益以及质子中心筹建等各个方面,从临床需求、应用、验证、推广等多个维度,形成肿瘤治疗的系统性、标准化、规范化的推广方案。“我们不只是要做出一个设备,未来的目标更是把质子治疗的可复制方案推广出去,在核心技术方面实现质子治疗装置小型化,在诊断技术上形成一系列的配套标准和规范。”宁光说,“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患者跋涉千里来到上海负担很重。未来,我们希望在一些地级市推广建立小型的肿瘤中心,进一步降低治疗费用。”
  • 【文献速递】纳米药物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重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外科周占松主任和沈文浩副主任研究团队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ntibiotic-load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esponsive nanomedicine for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为题,发表在材料科学和生物材料类期刊《Acta Biomaterialia》(IF= 7.242,一区Top期刊)。△ 图1材料科学和生物材料类期刊《Acta Biomaterialia》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经常发生在男性群体中,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抗生素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药物,然而大多数抗生素对前列腺组织的渗透性差,因此疗效较低。为了克服这一挑战,科研人员制备了叶酸修饰的连接头孢泊肟酯(CPD)的活性氧簇响应型纳米药物颗粒(NPs),用于CBP的靶向治疗。由于被细菌感染的巨噬细胞和前列腺上皮细胞膜上有高表达的叶酸受体(FRs),纳米药物颗粒可以有效地进入细胞内并发挥药效。体外细胞实验表明,载有头孢药物的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地清除细胞内的细菌,并明显降低细胞内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患有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小鼠的活体实验结果证实,叶酸修饰的纳米药物可以穿透前列腺上皮并在腺腔内积聚,也可以观察到在CBP小鼠的前列腺组织中有叶酸受体的过度表达。△ 图2用纳米材料CPD-loaded ROS-responsive NPs靶向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机理实验表明,经叶酸修饰的纳米药物可以显著减轻CBP小鼠的盆腔疼痛,并通过清除细菌和活性氧显著降低前列腺组织中的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该研究结果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图3静脉注射Cy5标记的纳米材料到CBP小鼠模型中,然后不同时间点使用AniView系列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拍摄的荧光图像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ctbio.2022.02.044
  • 160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计划采购全自动医用超声清洗机及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等仪器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440606-2022-15440项目名称:全自动医用超声清洗机+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1,600,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全自动医用超声清洗机):合同包预算金额:95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医用超声波仪器及设备全自动医用超声清洗机1(套)详见采购文件95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交货期: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30日内完成交货、安装、调试及验收并交付使用。合同包2(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合同包预算金额:65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2-1医用激光仪器及设备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1(套)详见采购文件65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交货期: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30日内完成交货、安装、调试及验收并交付使用。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投标供应商应具备《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提供下列材料: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或自然人, 投标(响应)时提交有效的营业执照(或事业法人登记证或身份证等相关证明) 副本复印件。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投标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供2021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及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复印件(要求:审计报告由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或其它合法审计机构出具)或基本开户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的复印件(要求:资信证明书内容应能够清晰准确反映投标人最近6个月内(从本项目采购公告发布之日起,往前倒推计算)的商业信誉情况和满足采购文件有关要求。如成立时间不足6个月的,按成立时间提供)】。3)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投标人可提供但不限于以下举例的证明材料(如经营场所或所拥有的设备购置发票或技术人员情况或资源等图片描述或材料复印件)。4)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包1)须提供①投标截止日前6个月内任意1个月依法缴纳税收的有效证明材料和②投标截止日前6个月内任意1个月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凭据(专用收据或社会保险缴纳清单)相关证明材料。如依法免税或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包2)须提供①投标截止日前6个月内任意1个月依法缴纳税收的有效证明材料和②投标截止日前6个月内任意1个月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凭据(专用收据或社会保险缴纳清单)相关证明材料。如依法免税或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提供相应证明材料。5)参加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包1)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参照投标(报价)函相关承诺格式内容。 重大违法记录,是指投标人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对于“较大数额罚款”,根据《财政部关于第十九条第一款“较大数额罚款”具体适用问题的意见》(财库〔2022〕3号),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较大数额罚款”认定为200万元以上的罚款,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规定相关领域“较大数额罚款”标准高于200万元的,从其规定)(包2)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参照投标(报价)函相关承诺格式内容。 重大违法记录,是指投标人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对于“较大数额罚款”,根据《财政部关于第十九条第一款“较大数额罚款”具体适用问题的意见》(财库〔2022〕3号),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较大数额罚款”认定为200万元以上的罚款,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规定相关领域“较大数额罚款”标准高于200万元的,从其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合同包1(全自动医用超声清洗机)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如下:本项目不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项目。合同包2(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如下:本项目不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项目。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合同包1(全自动医用超声清洗机)特定资格要求如下:(1)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 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同时参加本采购项目(或采购包) 投标(响应)。 为本项目提供整体设计、 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 监理、 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 不得再参与本项目投标(响应)。 投标(报价) 函相关承诺要求内容。(2)投标人必须是医疗设备生产厂家或经销商,具有有效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3)投标人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记录失信被执行人或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未处于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中的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期间。(以采购代理机构于投标截止日当天在“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及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查询结果为准,如相关失信记录已失效,投标人需提供相关证明资料)。(4)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参加投标。合同包2(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特定资格要求如下:(1)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 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同时参加本采购项目(或采购包) 投标(响应)。 为本项目提供整体设计、 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 监理、 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 不得再参与本项目投标(响应)。 投标(报价) 函相关承诺要求内容。(2)投标人必须是医疗设备生产厂家或经销商,具有有效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3)投标人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记录失信被执行人或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未处于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中的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期间。(以采购代理机构于投标截止日当天在“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及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查询结果为准,如相关失信记录已失效,投标人需提供相关证明资料)。(4)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参加投标。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2年12月27日 至 2023年01月04日 ,每天上午 00:00:00 至 12:00:00 ,下午 12:00:00 至 23:59:59 (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广东省政府采购网https://gdgpo.czt.gd.gov.cn/方式:在线获取售价: 免费获取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2023年01月17日 09时00分00秒 (北京时间)递交文件地点: 广东省政府采购网https://gdgpo.czt.gd.gov.cn/开标地点: 广东省政府采购网https://gdgpo.czt.gd.gov.cn/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1.本项目采用电子系统进行招投标,请在投标前详细阅读供应商操作手册,手册获取网址:https://gdgpo.czt.gd.gov.cn/help/transaction/download.html。投标供应商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涉及系统使用的问题,可通过020-88696588 进行咨询或通过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运维服务说明中提供的其他服务方式获取帮助。2.供应商参加本项目投标,需要提前办理CA和电子签章,办理方式和注意事项详见供应商操作手册与CA办理指南,指南获取地址:https://gdgpo.czt.gd.gov.cn/help/problem/。3.如需缴纳保证金,供应商可通过"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金融服务中心"(http://gdgpo.czt.gd.gov.cn/zcdservice/zcd/guangdong/),申请办理投标(响应)担保函、保险(保证)保函。4.本项目采用远程电子开标的,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应当按照本招标公告载明的时间和模式等要求参加开标。在投标截止时间前30分钟,应当登录云平台开标大厅进行签到,并且填写授权代表的姓名与手机号码。若因签到时填写的授权代表信息有误而导致的不良后果,由供应商自行承担。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地址: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乐从大道中路A163号联系方式:0757-28338112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广州金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岭南大道北129号中区1座17层联系方式:0757-83130272、0757-83130985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关小姐、黎小姐电 话:0757-83130272、0757-83130985广州金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22年12月27日
  • Eppendorf 网络研讨会——从实验室到个体化定制的细胞治疗
    在当前热门的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方法中,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 技术热度高涨,过去的几年间赢得了无数的关注,由于其出色的临床缓解率与惊人的效果,这一项从实验室走出的个性化定制的治疗方法已被视为治疗肿瘤极具潜力的技术之一。但是受限于目前的处理方法,如何在现有的中小型制备工艺条件与环境下,提升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降低外源因子污染,或是避免生产过程中前后批次的交叉污染,是众多从业人员关注的重点。作为全球领先的产品与服务提供者,秉持严谨的态度与出色的工艺,Eppendorf 在防污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将其与旗下的众多产品结合,旨在为从事 CAR-T 研发与生产的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譬如全新的5910R系列离心机,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出色、高效的细胞分离解决方案,同时由于融合的出色的防污染设计理念,因此能够满足严苛的生产要求。 Eppendorf 作为科学界长期的合作伙伴之一,正在与学界一起加速推动基因与细胞治疗在肿瘤免疫方面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将Eppendorf出色的产品介绍给您,为研究人员提供满足要求的设备,极大地缩短客户从实验室到规模化生产所需的验证时间。主题:从实验室到个体化定制的细胞治疗讲师:金晶 Eppendrof 公司市场营销经理时间:10 月 23 日上午 10 点点击报名参与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2018CD/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监测肿瘤的光动力治疗
    导读 细胞中的氧化还原平衡,是指氧化性物种和还原性物种之间的动态平衡,在大多数生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细胞凋亡(名词解释)过程。通过提高肿瘤微环境 (名词解释)中活性氧(ROS)的浓度,打破氧化还原稳态,是介导癌细胞死亡,进而达到肿瘤治疗目的的有效手段。目前,基于纳米酶(名词解释)催化的一些新型化学动力治疗、光动力治疗方法被用于肿瘤治疗领域,旨在达到肿瘤细胞中原位催化产生ROS的效果。但是,大多数对于上述治疗的机理研究仍然只停留于纳米酶级联催化反应的结果,无法做到对整个治疗过程的监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名词解释)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测试技术,其灵敏度甚至可以达到单分子级,在监测细胞内相关生化反应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将SERS技术应用于上述肿瘤的光动力治疗过程的监测,不仅能帮助进一步理解纳米酶催化过程的具体机制,更能得到肿瘤微环境中氧化还原状态的具体信息。研究亮点 近日,吉林大学宋薇教授、刘卓副教授和赵冰教授团队将一种金/碳量子点(Au@CDs)复合材料级联纳米酶用于对肿瘤细胞的光动力治疗,并且采用SERS技术监测了整个光动力治疗过程中肿瘤微环境内氧化还原平衡的打破与再修复过程。该成果以“SERS monitoring of photoinduced-enhanced oxidative stress amplifier on Au@carbon dots for tumor catalytic therapy”为题发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李林甲为第一作者,宋薇教授、刘卓副教授和赵冰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技研究计划等项目的支持。研究人员首先以CDs作为模板剂和封端剂设计构筑了一种具有级联模拟酶活性的核壳结构Au@CDs材料,相比于单独的金纳米粒子,CDs外壳避免了Au核的聚集,并提供了致密且均匀的SERS热点。在808 nm近红外光激发下,Au@CDs表现出近红外光致增强的类过氧化物(POD)酶和近红外光诱导的类谷胱甘肽氧化酶(GSHOx)活性:即在近红外光照射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激发的大量热载流子可以有效地参与反应,金纳米粒子典型的等离子体光热效应可以增强POD活性;另外Au@CDs介导谷胱甘肽(GSH)参与反应,加速ROS的生成,呈现出光热增强的光动力治疗效果。这种级联纳米酶催化过程将迅速打破肿瘤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稳态,产生大量ROS,最终导致癌细胞凋亡。图1 Au@CDs的级联纳米酶催化机制及其光热增强的光动力治疗肿瘤过程。为了监控这一催化过程,研究人员利用SERS技术,通过对四甲基联苯胺(TMB)底物分子的氧化产物的识别,实现了对光动力治疗肿瘤过程中,肿瘤微环境内活性氧动态变化过程的监控。即在近红外激光的辐照下,肿瘤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会随着Au@CDs催化反应的开始而迅速上升,在很短的时间内(3min)即达到拉曼信号的峰值,实现氧化应激损伤效果;而激光辐照结束后,肿瘤微环境则会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33 min)进行自修复,即过表达的GSH等还原性物质消耗过量ROS的抗氧化过程,最终肿瘤微环境回到氧化还原平衡态。图2 (a-c)光动力治疗肿瘤过程中拉曼信号的变化及(d-e)对应的肿瘤微环境内氧化还原平衡的打破和再修复过程。总结与展望 Au@CDs级联纳米酶与传统的纳米药物和免疫治疗剂相比,具有通过级联反应中的光热性质促进光动力治疗效果的优点,能快速提高肿瘤内ROS的浓度,打破氧化还原稳态,进而达到肿瘤治疗目的,由于过表达的GSH等还原性物质消耗过量ROS,抑制了ROS向细胞外扩散。通过SERS策略,获得了光动力治疗过程中完整的氧化应激过程,对基于肿瘤微环境氧化应激损伤的光疗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肿瘤光动力治疗的实时监测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机制和数据支持。论文信息 Li, L., Yang, J., Wei, J. et al. SERS monitoring of photoinduced-enhanced oxidative stress amplifier on Au@carbon dots for tumor catalytic therapy. Light Sci Appl 11, 286 (2022).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2-00968-5
  • Eppendorf 细胞培养耗材首次亮相2012细胞治疗技术研讨会
    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Eppendorf携全新细胞培养耗材参加6月1-2日在广州举办的2012细胞治疗技术研讨会。这是Eppendorf细胞培养耗材在中国的首次亮相,也是Eppendorf全新品牌形象的绝美呈现。 秉承60余年的耗材制造专业经验及品质至上的理念,Eppendorf新款耗材着重于人性化的设计细节,如细胞培养皿的易握式设计。而针对细胞培养实验中经常发生的交叉污染和边缘效应,使用Eppendorf细胞培养耗材能带来很大的改善,诸上优势引起与会者的共鸣和关注。而针对细胞治疗和医药工业的一次性生物反应器CelliGen BLU,为小批量定制的细胞生产提供了灵活的解决方案。 Eppendorf旗下高端Galaxy CO2培养箱、新款Easypet 3电动助吸器、紫外分光光度计BioSpectrometer、Mastercycler nexus PCR仪、Multiporator电转电融合仪、以及经典产品&mdash &mdash Research plus 手动移液器、Multipette系列分液器和Xplorer电动分液器、小型高速离心机也同期集体亮相。 2012细胞治疗技术研讨会是集细胞治疗技术、临床研究和法规的高水平细胞治疗技术交流平台。Eppendorf作为高品质细胞培养产品的供应商,将以此为起点,为细胞研究实验提供完整的产品线和强大的技术支持。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eppendorfchina 中文官网:http://www.eppendorf.cn 关于艾本德(Eppendorf) 德国艾本德股份公司于1945年在德国汉堡成立,是一家领先的生命科学公司,专注于研发和销售实验室的液体处理、样品处理和细胞处理的仪器、耗材和服务。主要产品包括移液器、自动分液系统、分液器、离心机、混匀器和光度计、DNA扩增仪,以及超低温冰箱、发酵罐、生物反应器、CO2 培养箱、生物摇床和细胞显微操作系统。相关耗材产品如移液吸头、离心管、微量反应板和一次性生物反应器,配合Eppendorf仪器的使用,确保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整体解决方案。 关于艾本德中国(Eppendorf China Ltd.) 2003年Eppendorf正式进入中国,分别在北京、广州设立分公司,启动直销的经营模式,为中国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技术售后服务。目前全国雇员数量近200名,产品销售覆盖各大中型城市,是Eppendorf全球发展最快的子公司。
  • 直播预告 | 增强免疫治疗 对抗实体瘤
    讲座主题利用分子开关控制CAR-T细胞讲座时间 2020年7月16日 23:00(北京时间)讲师简介Eva Morschl, PhDScientis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Bellicum Pharmaceuticals讲座内容嵌合抗原受体(CAR-T)免疫疗法在治疗血液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治疗实体肿瘤方面却有些滞后。这次网络直播将分享通过药物控制的分子开关,以提高CAR-T抗肿瘤疗效和减轻毒性。CAR-T细胞治疗及其在对抗实体肿瘤中面临的挑战;药物控制的分子开关如何改变CAR-T细胞的行为;如何通过体内生物发光成像同时监测肿瘤生长及CAR-T细胞的增殖或清除。注册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报名吧!
  • 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被责令召回
    7月28日,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医疗器械召回事件报告表,涉及武汉市九头鸟医疗仪器开发有限公司。
  • 官方猴痘治疗指南发布,明确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6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诊疗指南》),这也是我国首次发布有关猴痘的诊疗指南,提前做好猴痘医疗应对工作准备,提升临床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能力。目前已有多家检测公司做出应对,发布了多种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点击查看)。《诊疗指南》指出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另外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全文如下: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该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2022年5月以来,一些非流行国家也报道了猴痘病例,并存在社区传播。为提高临床医师对猴痘的早期识别及规范诊疗能力,特制定本诊疗指南。一、病原学猴痘病毒(MPXV)归类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对人类致病的4种正痘病毒属之一,另外3种是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电镜下猴痘病毒颗粒呈砖形或椭圆形,大小为200nm×250nm,有包膜,病毒颗粒中有结构蛋白和DNA依赖的RNA多聚酶,基因组为双链DNA,长度约197kb。猴痘病毒分为西非分支和刚果盆地分支两个分支。本次非流行国家部分病例病毒测序结果为西非分支。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动物(包括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在土壤、痂皮和衣被上可生存数月。对热敏感,加热至56℃30分钟或60℃10分钟可灭活。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可使之灭活,对次氯酸钠、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和多聚甲醛等敏感。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二)传播途径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三、临床表现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皮疹多呈离心性分布,面部和四肢皮疹较躯干更为多见,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皮疹数量从数个到数千个不等;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4周。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西非分支病死率约3%,刚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约10%。四、实验室检查(一)一般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升高,血小板正常或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转氨酶水平升高、血尿素氮水平降低、低蛋白血症等。(二)病原学检查1.核酸检测:采用核酸扩增检测方法在皮疹、疱液、痂皮、口咽或鼻咽分泌物等标本中可检测出猴痘病毒核酸。2.病毒培养:采集上述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可分离到猴痘病毒。病毒培养应当在三级及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五、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标准1.疑似病例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者,同时具备以下流行病史中的任一项:(1)发病前21天内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2)发病前21天内与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触;(3)发病前21天内接触过猴痘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且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培养分离出猴痘病毒。对符合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标准的病例,应按相关要求进行传染病报告。(二)鉴别诊断主要和水痘、带状疱疹、单纯疱疹、麻疹、登革热等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鉴别,还要和皮肤细菌感染、疥疮、梅毒和过敏反应等鉴别。六、治疗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一)对症支持治疗。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体温高者,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予解热镇痛药退热,但要注意防止大量出汗引发虚脱。保持皮肤、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洁及湿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肤,以免继发感染。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予镇痛药物。(二)并发症治疗。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加以调整。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出现角膜病变时,可应用滴眼液,辅以维生素A等治疗。出现脑炎时给予镇静、脱水降颅压、保护气道等治疗。(三)心理支持治疗。患者常存在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支持、疏导和相关解释工作,根据病情及时请心理专科医师会诊并参与疾病诊治,必要时给予相应药物辅助治疗。(四)中医治疗。根据中医“审因论治”、“三因制宜”原则辨证施治。临床症见发热者推荐使用升麻葛根汤、升降散、紫雪散等;临床症见高热、痘疹密布、咽痛、多发淋巴结肿痛者推荐使用清营汤、升麻鳖甲汤、宣白承气汤等。七、出院标准符合以下标准可以出院: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痂脱落。八、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单间隔离。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采取接触预防、飞沫预防措施,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等,同时做好手卫生。对患者的分泌物、粪便及血液污染物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 武汉大学药学院黎威教授课题组:可穿戴式自供电微针贴片用于增强深部黑色素瘤治疗
    黑色素瘤是一种与表皮层黑色素细胞密切相关的高度恶性皮肤癌。经皮递药是手术替代或者补充治疗皮肤癌的有效方法,它可使药物能够穿透皮肤屏障并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然而,随着黑色素瘤的进展,表皮黑色素瘤细胞会持续浸润真皮,形成皮肤深部黑色素瘤。深部皮肤肿瘤的有效治疗依赖于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增强药物渗透。虽然微针(MNs)和离子导入技术在经皮给药方面已展现出效率优势,但皮肤弹性、角质层的高电阻和外部电源要求等需求挑战,仍然阻碍了它们治疗深部肿瘤的有效性。基于此,武汉大学药学院黎威教授和姜鹏副教授课题组设计开发了一种集成柔性摩擦电纳米发电机(F-TENG)的可穿戴自供电载药微针(MNs)贴片,旨在增强深部黑色素瘤的治疗。微针由水溶性微针基质材料与带负电荷的pH响应纳米粒子(NPs)混合而成,其中纳米粒子中装载着治疗药物。该装置充分利用MNs和F-TENG的优势(F-TENG能够利用个人机械运动产生电能),治疗性NPs可以在MNs贴片插入皮肤后渗透到深层部位,在酸性肿瘤组织中迅速释放药物。在深部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对比实验中,使用集成的F-MNs贴片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MNs贴片,预示这集成F-MNs贴片在深部肿瘤治疗的巨大潜力。该贴片通过摩方精密microArch® S240(10μm精度)制备完成,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Enhancing Deep-Seated Melanoma Therapy through Wearable Self-Powered Microneedle Patch”的文章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武汉大学药学院博士研究生王陈媛、硕士研究生何光琴和博士研究生赵环环为共同第一作者,武汉大学药学院黎威教授和姜鹏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首先,研究者采用气体扩散法合成了具有pH响应性质的Ce6@CaCO3 NPs, Ce6@CaCO3 NPs为100 nm左右均匀分布的球形结构,表面修饰PEG进一步增强纳米粒子的胶体稳定性。在pH = 7.4的中性环境中,纳米粒子维持稳定的结构,使得封装的药物难以释放。在pH = 5.5的酸性环境中,纳米粒子结构被破坏,可实现药物的快速释放(如图1)。图1 Ce6(DOX)@CaCO3-PEG NPs的合成与表征a) Ce6(DOX)@CaCO3-PEG NPs的合成和药物释放过程示意图。b)合成Ce6@CaCO3 NPs的TEM图像。c)游离Ce6、游离DOX和Ce6(DOX)@CaCO3-PEG的紫外可见光谱(蓝色和黑色虚线矩形分别表示Ce6和DOX的特征吸收峰)。d) DLS测定的Ce6(DOX)@CaCO3-PEG NPs的粒径分布。e) Ce6@CaCO3和Ce6(DOX)@CaCO3-PEG NPs的Zeta电位。f) Ce6(DOX)@CaCO3-PEG NPs在不同pH值(7.4、6.5和5.5)的PBS中孵育0.5 h后的代表性TEM图像。g) Ce6(DOX)@CaCO3-PEG NPs在不同pH值(7.4、6.5和5.5)的PBS中随时间变化的水动力直径变化。Ce6(DOX)@CaCO3-PEG NPs在不同pH值PBS中h) DOX或i) Ce6的体外释放谱。每个点代表平均值±SD (n = 3个独立重复实验)。***p 图2 Ce6(DOX)@CaCO3-PEG NPs的体外行为a) B16-F10细胞对Ce6(DOX)@CaCO3-PEG NPs的摄取。b) Ce6(DOX)@CaCO3-PEG NPs孵育4 h后细胞摄取量的定量测定c)激光照射下游离Ce6或Ce6@CaCO3-PEG孵育后B16-F10细胞的细胞活力。两种处理的Ce6浓度相当。d)游离DOX或Ce6(DOX)@CaCO3-PEG孵育后B16-F10细胞的细胞活力。两种处理的DOX浓度相当。e) 660 nm激光照射不同处理下B16-F10细胞内ROS检测。f)用Ce6@CaCO3-PEG或Ce6(DOX)@CaCO3-PEG NPs处理B16-F10细胞在激光照射或不照射下的细胞活力。g)不同处理后B16-F10细胞的活/死测定。这些处理具有相同的DOX或Ce6浓度。绿色荧光:钙素-AM 红色荧光:碘化丙啶(PI)。每个点代表平均值±SD (n = 3个独立重复实验)。*p . ns表示无显著性。同时,研究者通过硅橡胶和导电织物制备了一种典型的接触和分离模式的柔性摩擦电层F-TENG,可以通过接触通电和静电感应的耦合效应将生物机械能转化为交流电(AC)输出。然而,为了有效地为离子电泳系统供电,交流输出必须转换成直流(DC)。因此,作者制作了电源管理系统(PMS),将F-TENG的交流转换为直流,同时显著放大电流。最后将柔性的F-TENG与载药微针结合,制备成一种可穿戴的装置(如图3)。 图3 一种工作在接触分离模式下的柔性TENG (F-TENG)。a) F-TENG的原理图(左)和照片(右)。b) F-TENG工作机理示意图。c)短路电流,d)开路电压,e) F-TENG的转移电荷。f)连接整流桥和LED灯的F-TENG输出电流。g)连接电源管理系统和LED灯的F-TENG输出电流。(f)和(g)中的插图是15秒内电流峰值的放大视图和LED灯的光学照片。h)手动驱动F-TENG连接到PMS的电流。i)可穿戴式F-MN贴片原理图。可穿戴的F-MN贴片j)贴在人体手臂上之前和k)贴在没有皮肤穿刺的情况下的演示照片。 微针通过真空浇筑法,将载药的纳米粒子与水溶性基质PVA/suc混合后填入PDMS模具中制备得到,并用导电的PPy作为微针背衬填入。制备好的微针与F-TENG通过导电胶连接得到F-MN装置。此外,将偶联FITC荧光的葡聚糖作为模型药物被微针递送到到皮肤后,通过荧光分布可以看出连接F-TENG的微针装置具有更高效和深部的药物递送(如图4)。图4 F-MN贴片的制备与表征。a) MN贴片制作工艺示意图。b)制备的MN贴片的光学图像和c) SEM图像。d) FITC -葡聚糖负载MN贴片的代表性明场(左)和荧光显微镜图像(右)。e)右旋糖酐-MN贴片插入后大鼠皮肤代表性明场和荧光显微镜图像。f)荧光图像和g)植入或不植入F-TENG的大鼠皮肤后残余MNs的相应荧光强度(FI)。h)代表性显微镜图像,i)药物穿透深度,j)外用葡聚糖溶液或葡聚糖-MN贴片加F-TENG或不加F-TENG后大鼠皮肤组织切片对应的荧光强度。每个点代表平均值±SD (n = 3个独立重复实验)。*p 表示无显著性。微针尺寸:高850 μm,尖端直径10 μm,底座直径400 μm.而后,作者在小鼠体内观察F-TENG产生电流的能力以及在体内药物递送的效果。将F-MN装置应用在小鼠肿瘤部位后,F-TENG能够将运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小鼠体内维持恒定的电流,有效促进微针中负载的药物向更深部的肿瘤渗透,同时也提高了药物在体内的递送效率和作用时间(如图5)。 图5 F-MN装置提高了体内给药效率。a)经F-MN贴片处理的荷瘤小鼠照片。(插图:治疗小鼠时,MN贴片被连接。正极连接小鼠左前肢,负极连接MN贴片)。b) F-MN贴片作用于肿瘤部位的示意图。c)治疗过程中通过MN贴片的电流。d)不同处理小鼠给药后24 h的荧光图像。红色虚线圈表示肿瘤部位。e)不同处理的荷瘤小鼠及肿瘤部位照片。f)代表性图像,g)相应的药物穿透深度,h)局部应用NPs或MN贴片或f -MN贴片后肿瘤部位组织切片在体内的相对荧光强度。每个点代表平均值±SD (n = 3个独立重复实验)。*p 图6 F-MN贴片在B16-F10黑色素瘤小鼠中的抗肿瘤行为。a)处理过程示意图。b)不同肿瘤深度荷瘤小鼠的代表性超声图像和c)肿瘤组织的组织学切片。d) (c)中的深度量化。e)五组不同处理小鼠的平均肿瘤生长曲线。f)第9天各给药组小鼠肿瘤重量。g)第9天各组离体肿瘤形态。h)各组小鼠治疗后体重。i)各治疗组小鼠存活率曲线。j)各组肿瘤组织切片H&E、Ki67、TUNEL染色分析。每个点代表平均值±SD (n = 5个独立重复实验)。*p 图7 F-MN贴剂的体内生物安全性评价。a)各组主要器官切片H&E染色分析。不同处理后小鼠血清生化指标b)丙氨酸转氨酶(ALT)、c)血尿素氮(BUN)、d)肌酐(CR)、e)总胆红素(TBIL)各组全血中f)白细胞(WBC), g)红细胞(RBC), h)血小板(PLT)的数量。数据以mean±SD (n = 5个独立重复实验)表示,ns表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开发了一种与F-TENG集成的可穿戴自供电MN贴片,并首次用于治疗深部实体肿瘤。F-MN贴片能够通过可溶解的纳米颗粒将载药的纳米颗粒递送到皮肤中,并通过纳米发电机将个人机械运动转化为电能,从而提供足够的驱动力将治疗性纳米颗粒推进深部肿瘤,进而显著提高药物递送穿透效率。在到达酸性肿瘤位置后,pH响应性NPs表现出快速解离和释放化学分子(DOX)和光敏剂(Ce6),从而显示出强大的协同根除肿瘤细胞的能力。在小鼠深部黑色素瘤模型中,单次给药这种F-MN贴片能够实现明显的肿瘤生长抑制。此外,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体内生物安全性令人满意,这表明了该贴片在临床治疗深部实体瘤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这种有效的装置具有出色的传输能力,可以很轻松地将生物大分子或治疗性NPs经皮输送到深部,将来也可局部或全身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糖尿病。
  • 我国科学家发现可通过诱导细胞焦亡以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疗效
    近日,武汉大学研究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题为“Microenvironment-ResponsiveProdrug-InducedPyroptosis BoostsCancerImmunotherapy” 的论文。该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化疗—光动力联合治疗方案以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免疫检查点阻断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治疗,但肿瘤抗原的缺乏及未能有效地启动适应性免疫是导致免疫治疗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焦亡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其可产生大量炎性因子,并释放肿瘤抗原及启动适应性免疫反应。然而目前能有效诱发焦亡的方法较少,常规的化疗、光动力法诱导焦亡能力有限,并且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  该团队研发的新型的化疗—光动力联合治疗方案可通过形成一类新型工程化纳米胶束体系,可显著提高传统化疗药物与光敏剂的肿瘤靶向性,能够在肿瘤部位大量聚集,而在正常部位分布较少,从而避免了全身的毒副作用。此外,纳米胶束富集到肿瘤微环境后可诱导肿瘤细胞焦亡,释放炎性因子和肿瘤相关抗原,活化抗原提呈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联合免疫治疗后,其能显著增强PD-1阻断治疗疗效,抑制肿瘤生长及预防肿瘤复发。  该研究表明,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焦亡可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疗效,为后续改进免疫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Advanced Science》杂志,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101840
  • CAR-T细胞免疫治疗技术
    CAR-T细胞免疫治疗技术自2017年10月,美国政府批准第二种基于改造患者自身免疫细胞的疗法以来,在治疗癌症方面效果显著。CAR-T治疗全称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指的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上有着显著的疗效,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CAR-T技术已经出现了很多年,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清除癌细胞,但是不同的是,这是一种细胞疗法,而不是一种药。CAR-T治疗的机理,我们进行简单的介绍。人体内有一系列的细胞,构成了人体内免疫系统,包括产生抗体的B细胞,吞噬异物的巨噬细胞,直接杀灭有害病毒或有害细胞的T细胞等,其中T细胞,也叫T淋巴细胞。T细胞如同一支守护健康的卫队在人体内巡逻,遇到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病毒,细胞等就会进行消灭和清除。癌细胞有着很好的伪装能力,伪装成人体正常细胞。T细胞会将这些癌症细胞认为是人体自身健康细胞,并不对齐其进行攻击。科学家从病人体内取出一定数量的T细胞,对T细胞的抗原受体进行修饰,经过修饰的T细胞,能够识别特定的癌细胞。科学家对经过修饰的T细胞,在体外通过仪器设备进行扩大培养。大量培养经过修饰后的T细胞,再注入病人体内。注入病人体内的经过修饰和扩大培养的T细胞,相当于给人体提供了一支可以识别并杀死癌细胞的T细胞军队。这些强化后的T细胞卫队在体内巡逻,癌症细胞的伪装在这些强化后的T细胞面前失去作用。T细胞会像杀死普通入侵异物一样,将癌症细胞杀死并清除,从而达到治愈癌症的疗效。INFORS的细胞培养专用摇床、细胞生物反应器,WIGGENS二氧化碳振荡培养箱,广泛用于CAR-T细胞免疫治疗领域。在业内获得了客户极高的评价,为医疗健康领域做出了应有贡献。 INFORS的细胞培养专用摇床WIGGENS二氧化碳振荡培养箱
  • 糖尿病药物治疗史里程碑成果:林圣彩团队破解二甲双胍靶点
    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天然化合物的衍生物自1957 年上市后,历经 60 多年的发展,至今仍作为一 线药物在临床被广泛使用,而且近年来发现二甲双胍有越来越多的益处,有“神药”之称。然而业内人士谈到其具体的作用靶点时总是争论不休,以至于学术圈都觉得“神药”之所以神就是因为没有明确靶点,久而久之没有明确靶点成了“广泛共识”。今日,来自厦门大学的林圣彩教授团队经历7年的科研攻关,用“钓鱼”的方法破解了破解二甲双胍直接作用靶点之谜,围绕二甲双胍发表的论文已经有近3万篇,林圣彩团队的这项工作称得上是里程碑式的工作,相关研究以Low-dose metformin targets the lysosome–AMPK pathway through PEN2为题发表在Nature杂志上,鉴于该工作的重要意义,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小英教授和原新加坡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CHRIS Y H TAN对这项工作进行了精彩点评,以飨读者!如果要我们列举几种自己所熟悉的药物,那么二甲双胍一定能占据一席之地。它不仅仅是治疗二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便宜、降糖效果好且副作用小,更因为近年来不断发现的各种神奇功效:降低糖尿病人的体重、缓解脂肪肝,甚至于有潜在的抵抗由于糖尿病所引起的多种癌症的效果等,而被称为“明星”药物。特别地,对于健康人群,二甲双胍也很可能有抵抗衰老、延长寿命的作用。因此,它经常和卡路里限制一起,被列为人类未来通向健康长寿之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外,有数个大规模的探索二甲双胍对人类寿命影响的长期临床实验已经展开,目的就是要找到这一“健康密码”的最终证据,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然而,尽管二甲双胍有着如此耀眼的作用,它的分子靶点却一直没有弄清,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二甲双胍的理解和应用——我们不知道二甲双胍的这些神奇效果是从何而来,由哪些分子所介导,当然也就没办法“举一反三”,去借助这些原理,设计相应策略来更好地行使这些功能。换句话说,我们还没有真正理解二甲双胍这一健康密码的本质。更何况,二甲双胍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例如它只能作用于肝脏、肠道等少数几个组织,对于脂肪组织则无可奈何。因此,如果我们想使用二甲双胍,在减少脂肪的同时保留健硕的肌肉,而不是(因为吃得少)一起减少,那就是要尤其慎重的。如果能设计出专一性靶向脂肪组织里的二甲双胍靶点的药物,突破这一瓶颈,一定能为眼下日益严重的营养过剩等各种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带来福祉。厦门大学林圣彩院士团队正是在二甲双胍的分子靶点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他们团队长期致力于代谢稳态和代谢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而从2014年起,他们就对二甲双胍产生了兴趣。那时人们已经发现,二甲双胍能够通过激活一个名为AMPK的蛋白行使上述的诸多功效,然而对于它如何激活AMPK,靶点又是什么,则完全没有弄明白:和二甲双胍相比,其它合成的AMPK激活剂并不具有二甲双胍的所有功效,而二甲双胍(超过临床剂量的除外)对于AMPK在体内的天然激活剂——AMP的水平提升也没有任何作用。种种迹象表明,二甲双胍对AMPK的激活可能是“另辟蹊径”的。经过探索,他们团队在2016年于Cell Metabolism上报道了二甲双胍可能通过他们先前发现的,机体感应饥饿和葡萄糖水平下降时所用的一条名为“溶酶体途径”的通路,激活AMPK的初步结论,为二甲双胍的功效行使指明了一个粗略的方向(关于这条中国人自己发现的新通路,详见林圣彩团队参与撰写的重要综述:『珍藏版』“Must-Read”综述丨阴阳相济的中庸之道——AMPK和mTORC1营养感知与细胞生长调节)。在上述基础上,他们又经过了五年多的探索,最终找到了二甲双胍的分子靶点——PEN2(γ-secretase的亚基),并搞清了它导向溶酶体途径,激活AMPK的具体方式,相关工作以Low-dose metformin targets the lysosome–AMPK pathway through PEN2为题于2022年2月24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在这一工作中,林圣彩团队首先通过和厦门大学邓贤明团队合作,后者通过一系列摸索,突破了多个化学合成上的难题,合成了二甲双胍的化学探针。简单地说,这个探针的工作原理就像我们钓鱼一样,前端的“鱼钩”是二甲双胍这个分子,后端的“钓竿”则是一个名为生物素的标签:当前端的二甲双胍分子碰到了它所结合的蛋白,也就是靶点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后端的标签,把二甲双胍连同它的靶点一起“钓”上来,再通过质谱等手段分析,就能知道二甲双胍结合的这个靶点是什么。通过这种方法,他们从细胞中“钓”出了2000多种可能和二甲双胍结合的蛋白。由于二甲双胍可以独立地通过溶酶体途径激活AMPK,他们于是从中筛选出了317种存在于溶酶体上的蛋白进行进一步验证。鉴于这些蛋白又很可能有不少是被“拔出萝卜带出泥”的,他们于是逐一验证了二甲双胍和这些蛋白的相互作用,又从中筛选到了113种,真正直接结合了二甲双胍的蛋白。之后,他们又逐一在细胞中敲低这些蛋白,最终找到了一个名为PEN2的蛋白,能够介导二甲双胍对AMPK的激活。后续的实验进一步表明,PEN2就是二甲双胍启动溶酶体途径激活AMPK的前提,而敲除了PEN2,二甲双胍不但不能激活AMPK,它对于降低脂肪肝、缓解高血糖、延长寿命等诸多效果就都不存在了。这些结果充分说明,二甲双胍确实通过PEN2激活AMPK,并起到各种功效,也就是说,PEN2就是二甲双胍的靶点。林圣彩团队的这一发现无疑加深了我们对二甲双胍这一“健康密码”的理解,不但首次从分子角度勾画出了二甲双胍行使功能的路线图,还为二甲双胍替代药品的筛选提供了潜在的靶点,从而在治疗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方面产生更好的疗效。有意思的是,尽管具体的分子靶点有些许不同,但二甲双胍和饥饿(葡萄糖水平下降)走的是同一条路线,即上述的溶酶体途径,可见大自然的大道至简。联想到卡路里限制可以看做是一种大尺度下的饥饿,而它和二甲双胍的功效又大有相似之处,这又让我们不得不喟叹长寿之路的万化归一,而我们祖先所推崇的辟谷养生是多么有前瞻性!当然,这一切的机制的解析的背后,离不开林圣彩团队长期以来的辛勤工作。据林圣彩老师透露,实际上在目前,解析类似于二甲双胍这样的小分子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仍是一个很前沿,或者说是很不成熟的领域。以他们此次发现二甲双胍的靶点的经历来看,事实上二甲双胍在水溶液中就像溶于其中的无数盐离子一样,而它所能结合的同样是水溶性的蛋白分子,就如同水中的各种盐离子一样,也是数不胜数。即使对于PEN2这个靶点本身,他们都发现了多个能结合二甲双胍的位点,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他们课题组最后从2000多个潜在靶点中只找到了一个真正的靶点的原因。对于这种极高的“假阳性”,目前并没有任何手段加以避免,只能说是小分子和蛋白质结合的本质就是如此。因此,唯一的方法只能是不厌其烦地逐一筛选,而这需要的是热爱和执着,以及对小分子“见微知著”的坚定信念。据悉,本文的第一作者马腾是厦门大学2014级博士,从博士入学时起就参与了这一系列工作,为该靶点的最终鉴定付出了长达七年的辛勤努力。而本文的另外两位共同第一作者田潇和张保锭,也都长期高强度地投入在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上,和本文其他作者一起,为该靶点的鉴定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之一、林圣彩教授培养的得意弟子张宸崧博士(如今也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长期围绕AMPK做出的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包括2017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上颠覆性工作(颠覆性发现:林圣彩组Nature破解葡萄糖感受的新机制)。我们在此期待着林圣彩团队未来能有更多的成果,也许在那时,我们“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的长寿之路,就将不再遥远。近年来,林圣彩教授以细胞代谢稳态调控为研究核心,针对细胞对营养物质与能量的感知机制以及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特别是发现和鉴定了细胞感应葡萄糖缺乏的溶酶体途径和所在的“葡萄糖感受器”,及其激活AMPK的方式,并打破了传统的“AMPK的激活仅依赖于AMP浓度的变化”的认知(Cell Metabolism, 2013, 2014 Nature, 2017 Cell Research, 2019)。基于本团队发现的溶酶体AMPK通路,他们揭示了二甲双胍激活AMPK是通过该通路(Cell Metabolism, 2016),以及AMPK依赖于不同应激的状态的时空调控(Cell Research, 2019),揭示了钙离子通道TRPV介导了缩醛酶感知葡萄糖到AMPK激活的过程,让葡萄糖感知的通路全线贯通(Cell Metabolism, 2019),围绕AMPK分别与Grahame Hardie和Michael Hall发表两篇重要综述(Cell Metabolism,2018,2020)。专家点评李小英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揭开二甲双胍的神秘面纱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呈现全球流行趋势。2015 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达到 4.15 亿,预计 2040 年糖尿病患者将会上升至 6.42 亿。在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广阔天空中,二甲双胍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过去65年,二甲双胍一直作为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长期占据糖尿病治疗一线药物的地位。它引导我们不断深入探索,以期真正揭开这一经典降糖药物的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近日,厦门大学林圣彩院士团队及其合作者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了治疗剂量的二甲双胍的直接作用靶点及其分子机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糖尿病的治疗,乃至抗肿瘤、抗衰老的药物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有望成为糖尿病药物治疗史上的一座闪亮的里程碑。二甲双胍于上世纪20年代从植物山羊豆中分离得到,50年代法国医生Jean Sterne开始研究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直到1957成功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二甲双胍的同类药物苯乙双胍、丁双胍等均因其乳酸酸中毒发生风险和心脏病事件死亡率增高而于70年代退出市场。70年代以来,以UKPDS为代表的大型糖尿病心血管结局研究证明二甲双胍具有显著的降糖效果、良好的安全性、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随着二甲双胍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人们发现二甲双胍还具有抗肿瘤、延缓衰老、缓解神经退行性疾病症状等作用。因此,解析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一直是科学家们的梦想。二甲双胍是一种极亲水的小分子药物,在生理情况下通常以带正电荷的质子化形式存在。其主要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肠腔侧的血浆单胺转运体(PMAT)吸收,而肝脏对二甲双胍的摄取主要是通过肝细胞基底侧的有机阳离子转运体1(OCT1)。二甲双胍的生物利用度约为50%-60%,1-2g/天(或20 mg/kg)二甲双胍摄入达到血药浓度约为10 µM -40 µM。既往在研究二甲双胍作用机制的不同报道中使用的二甲双胍浓度差异很大,常常远高于二甲双胍治疗剂量的血药浓度,并且二甲双胍的作用还受到给药途径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导致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研究产生不一致的结论。本世纪初,El-Mir和Owen分别发现二甲双胍可以特异性的作用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抑制电子跨膜流动和膜电位形成,从而降低线粒体氧耗,并抑制三磷酸腺苷(ATP)的生成,使AMP/ATP比值升高。值得注意的是,Owen等人在实验中使用了极高浓度(10 mM)的二甲双胍处理,其结果可能无法反应真实的生理效应。Zhou等人提出:二甲双胍通过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依赖的机制抑制肝脏糖异生——该作用对于二甲双胍缓解糖尿病人的高血糖表型可能十分重要,这在深入探讨二甲双胍作用机制的漫漫长路上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随后,Shaw等人的研究进一步证实LKB1/AMPK信号通路的激活是二甲双胍抑制糖异生的重要分子机制。 此外,AMPK 介导的二甲双胍降低肝糖输出的可能机制还包括:1)二甲双胍通过AMPK信号通路上调小异二聚体伴侣(SHP),SHP进而与转录因子CREB直接作用,阻止CREB对CRTC2的招募,从而下调糖异生基因的表达;2)二甲双胍通过AMPK信号通路,上调肝脏去乙酰化酶SIRT1基因的表达,SIRT1使CRTC2去乙酰化,促进其泛素化降解,进而下调糖异生基因的表达。除了在糖尿病中发挥作用以外,AMPK还被认为在二甲双胍所介导的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等功能上发挥了作用。近年来的研究也进一步发现了许多二甲双胍不依赖于AMPK行使作用的机制,例如Foretz等人发现,在小鼠肝脏特异性敲除AMPK的α催化亚基,并未对小鼠的血糖或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产生影响。而肝脏LKB1特异性敲除的小鼠,虽然在基础状态下存在肝糖输出增加和血糖升高的表现,但并不影响其对二甲双胍的反应性。进一步地,Madiraju等人的研究揭示了二甲双胍在线粒体的另一个作用靶点——线粒体甘油磷酸脱氢酶(mGPD)。二甲双胍通过抑制mGPD的活性,阻断α-磷酸甘油穿梭的过程,使NADH在胞浆内聚积,增加胞浆的还原状态而降低线粒体内的还原状态,最终使以乳酸和甘油为底物的糖异生过程受到抑制。此外,Duca等人最近的研究又为我们认识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他们发现,二甲双胍发挥降糖作用的第一靶点可能在肠道。经肠道给药后的短时间内,二甲双胍迅速激活肠道AMPK及其下游信号通路,进而通过分布于肠道的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将局部信号传递至中枢,再通过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支配肝脏,最终抑制肝脏的葡萄糖输出。林圣彩团队发现,低剂量的二甲双胍不会引起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的抑制以及AMP/ATP比值的升高,相对地,它可与PEN2分子直接结合。结合二甲双胍的PEN2进一步与溶酶体膜ATP6AP1结合形成复合物。作为v-ATPase的亚单位,ATP6AP1与PEN2复合物则抑制v-ATPase活性,从而激活溶酶体上的AMPK(图1),这种小范围内的AMPK激活,类似于热卡限制情况下的AMPK激活,避免了整个细胞AMPK激活带来的副作用,包括心肌损伤等。林圣彩团队还分别在小鼠肝脏和肠道,以及线虫敲除PEN2,观察到二甲双胍减少肝脏脂质沉积的作用减弱,二双胍的降糖作用受到影响,以及二甲双胍延长寿命的作用消失。该研究表明,深入认识基于细胞内亚细胞器的区域化精准信号通路调控,对提高药物靶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至关重要。图1 二甲双胍激活AMPK机制专家点评Chris YHTan (新加坡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前所长,)健康活到120岁将不是梦想!【译文】人类对长生不老孜孜不倦地追求始于文明之初。著名的秦始皇49岁英年早逝,太医配制的延年益寿仙丹含有水银,对长生不老的向往让秦始皇死于水银中毒。寿命延长的追求持续到了现代。1975年,国会批准NIH建立国立衰老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Ageing)。一开始科学家们对于如何开展关于衰老的研究没有一丝头绪。我在发现了干扰素和抗氧化酶SOD-1的作用机制后,从耶鲁来到NIA,这些基因也和神经疾病及长寿相关。衰老过程伴随位于染色体两侧的DNA序列--端粒的改变,端粒酶可以阻止端粒变短。寻找激活端粒酶的分子给予了科学家长生不老成药的希望。但是,端粒酶的激活分子也存在危险,可以使衰老的细胞变成永生的癌细胞。研究停滞不前。科学家发现在果蝇中增加SOD-1的基因剂量可使寿命成倍增加,这一发现掀起了另一波探索的热潮。然而SOD-1使寿命延长的机制迟迟未能阐明,基于SOD-1开发长寿药也毫无进展。现在,机缘和实力的加持,来自于厦门大学的林圣彩团队发现了长寿的秘密。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近年来又发现了抗衰老和抗癌等神奇功效。林圣彩团队发现了二甲双胍通过低葡萄糖感知通路激活AMPK调节寿命的机制,我将此命名为“林通路”。他们发表在本期Nature的文章研究成果找到了二甲双胍的作用靶点进一步证实这一理论。林通路的发现开启了我们对葡萄糖代谢新的认知认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科学研究揭示了葡萄糖代谢产能的中心角色。没有葡萄糖,生命难以延续。从1921年Banting和Best因发现胰岛素而获奖开始,多个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葡萄糖代谢的研究。现在多数人会认为葡萄糖研究的热潮已经过去。林团队在模式生物的研究揭示了葡萄糖在寿命延长中重要调控机制,重新发掘葡萄糖代谢的中心地位。他们发现了葡萄糖感受器,在饥饿状态、低葡萄糖水平情况下,果糖(1,6)二磷酸水平降低,其醛缩酶被征召至细胞器溶酶体表面,和v-ATPase形成复合物,激活AMPK,抑制mTORC的活性,抑制细胞生物合成。林通路葡萄糖感受器的发现将AMPK调控的分解代谢和mTOR调控的合成代谢联系起来,组成了细胞阴阳两面。林团队的研究使我们从全新角度思考葡萄糖的功能:葡萄糖不仅仅是能量分子,它也是重要的信使分子。目前,林团队握有崭新的一整个系列先导分子的专利,将可能使我们保持健康活得更长。林团队开启了以前难以想象的药物研发新篇章,首次实现通过无毒药物将癌症变为可控疾病的可能。这些先导分子可预防癌症,可治疗肥胖和脂肪肝。在不远的将来,也可能在我们身上,健康活到120岁将不是梦想!
  • 专家预测:三年内中国肿瘤免疫治疗市场将达几百亿
    p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通过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并应用免疫细胞和效应分子输注宿主体内,协同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抑制肿瘤生长,打破免疫耐受的治疗方法。由于其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明显,正逐渐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被称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 /p p   国外肿瘤免疫治疗产业以免疫治疗药物为主,而我国肿瘤免疫治疗产业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免疫细胞存储、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细胞免疫疗法,其中以细胞免疫疗法为主。 /p p   免疫系统是人体自身的医生,而肿瘤免疫治疗被认为是唯一有可能彻底治愈癌症的方法,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多数被用于晚期肿瘤患者,但将来可能会像化疗一样,成为癌症治疗的一线方法。预计到2025年有100-150亿美元的市场只是个开始,未来10年60%的癌症病人将采用免疫治疗,在美国达350亿美元。就国内而言,专家估计三年内将达到几百亿的市场规模。 /p p   国内能够开展肿瘤免疫治疗的医疗机构及潜在对象包括: /p p   1)已经开展业务的500多家三甲医院,现有技术和管理不成熟,新技术替代可能性较大; /p p   2)尚未开展细胞治疗的500多家三甲医院,其中大部分可以推广; /p p   3)有条件的三乙、二甲等医疗机构 4)体检中心及高端会所,不属于医疗行为的亚健康人群保健,利润空间更大。 /p p   如按三甲医院,一家医院每月收30个病人、每个病人治疗3个疗程、3万/疗程计算(目前市场的平均情况和常规收费),单三甲医院近几年保守估计就能达到300多亿的市场规模。如按肿瘤病人,每年新发病例312万、未来10年60%的患者接受治疗(现状是经济实力较好的一半都会选择做,一般肿瘤病人大部分会愿意尝试)、3个疗程、3万/疗程,未来10年的市场空间将达到1600多亿。如按药品,可以类比抗肿瘤药的规模,约1000多亿,抗肿瘤费用目前已占到我国医疗消费的20%左右。 /p
  • 基因治疗,如何走出泥潭
    基因本身是无法自己进入到细胞体内的,必须依靠一定的载体才行,而病毒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病毒可以侵入人体。可是病毒插入染色体后的位置是随机的,谁也无法保证它不会突然触碰到某些癌基因,治病不成,反把它们给激活了。   ①将修饰的DNA注入载体   ②载体结合到细胞膜   ③载体通过囊泡进入细胞   ④囊泡解体释放出载体   ⑤载体将新基因导入细胞核内   ⑥细胞利用新基因表达蛋白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距离基因治疗的第一例人体试验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然而,这项曾被寄予厚望的治疗手段至今难以真正在临床上实现应用,人们也经历了从开始的盲目乐观与热情到意识到其副作用时的失望与怀疑。也许,回归理性并坚持走下去,基因治疗才有前途。   据2012年12月24日BBC报道,英国科学家分析了20个具有肠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的基因组,发现了两处会引起肠癌发病率显著升高的基因变异,分别是POLE和POLD1。POLE 和 POLD1是负责DNA损伤修复的基因,这两个基因功能异常会导致损伤的DNA积累,从而有可能引起肠癌。而这一结果也被认为有助于医生识别出肠癌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事实上,从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宣布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到2012年“千人基因组计划”公布1092个高分辨率人类基因组遗传变异整合图谱,人类谱写的生命“天书”越来越精细,科学家们也试图从中读出遗传和致病的密码。然而,截至目前,美国FDI尚未批准任何一种用于临床的基因治疗药物或者方法,基因治疗并非如大众希望的那样可以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治疗手段。   副作用让基因治疗跌入谷底   所谓基因治疗,就是把一个具有治疗作用的基因放到病人的细胞中,借此替换缺失和功能异常的基因,或者,借此过度表达好的基因,把坏的基因遮蔽住,最终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方法。   医生可以选择体内或者体外治疗,前者是直接将携带基因的载体注射到受损细胞所在区域,后者则是抽取病人的血液或者骨髓,分离出未成熟的细胞,接着将基因送入这些细胞,再重新注射到病人的血液中。这些细胞会移动到骨髓,在那边成熟并大量增殖,最终替换掉那些受损的细胞。   基因治疗在1990年第一次进行了人体试验,截至2004 年6月底,全世界范围内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方案已有987 个。“基因治疗一度在欧美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研究员聂凌虎说。   可正当研究人员信心满怀之时,几起因基因治疗而诱发的事故顿时让这股热潮跌入冰点。   自2000 年以来,法国巴黎内克尔医院Fischer 教授对17 名患有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实施基因疗法,正常的基因植入到患儿体内,修复有缺陷的免疫系统,当时疗效很显著,但是从2003 年开始,其中5名患者出现了类似白血病症状,后有一名患病儿童死亡。   至此,美国FDA开始意识到基因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长期的副作用。大量基因治疗临床试验被搁浅,人们对于基因治疗的期望也跌入谷底。   基因载入不可控,一不小心搞破坏   其实,基因治疗产生副作用的“罪魁祸首”就是输送治疗基因到达致病靶点的载体。   基因本身是无法自己进入到细胞体内的,必须依靠一定的载体才行,而病毒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病毒可以侵入人体。   理想的基因治疗应该能根据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的不同,调控治疗基因在适当的组织器官内和以适当的水平或方式表达。可是,目前,科学家还不具备这样的掌控力。   聂凌虎说,病毒插入染色体后的位置是随机的,谁也无法保证它不会突然触碰到某些癌基因,治病不成,反把它们给激活了。   “因为癌基因被激活的原理之一就是外源DNA插入过程中破坏了其本身的结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瑶解释。   而让李瑶始终不看好基因治疗的,还在于肿瘤疾病几乎都是多基因疾病,致病机制非常复杂。   在肿瘤领域,p53被视为最有分量的抑癌基因,50%以上的肿瘤疾病都与这个基因的功能缺失有关。2004年,深圳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了p53 抗癌注射液(又名“今又生”),由我国SFDA批准上市,它也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正式用于临床基因治疗的药物。   但聂凌虎告诉记者,此后,因其疗效得不到业内的一致认可,开发者又陷入专利和股权官司,“今又生”并没有获得预想的口碑和经济收益。   “p53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癌症并不是一股只有单个决口的洪流,一旦发病就是诸多关口一齐崩溃,拦得住p53,也很难拦住所有。”他表示。   推进基因治疗,攻克“载体”难题是关键   目前,在基因治疗领域,学界主要攻克的对象就是载体,通过改造使其提高安全性和效率。其中,非病毒载体就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非病毒载体最初在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中的使用率很低,但它的生物安全性显然要高于病毒载体。随着脂质体、多聚物,以及它们的复合物等载体的出现,结合电脉冲、超声等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导入效率和靶向性。因此,聂凌虎认为,很难说,现在的小众产品未来就不会超越主流的病毒载体。   而目前被认为最为理想的是一种被称为腺相关病毒(AAV)的载体,它没有毒性,不致病,宿主范围广,稳定性好。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在12名年龄介于8岁到44岁之间的利伯氏先天性黑内障(LCA)病人身上,使用了以这种无毒性小病毒为载体的基因疗法。   研究人员将正常的基因RPE65植入眼部,在眼球后面产生感光色素,取代了那些因病丧失的色素,从而恢复眼部的光敏性。尽管该疗法并没有让所有病人恢复正常视力,但是,有一半的人重见了光明。   不过,据聂凌虎介绍,国外还存在一种新的思路,那就是通过移植基因来改良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属于骨髓细胞,它可以产生血液和免疫系统中所有的细胞,被改良造血干细胞可以使宿主产生新的免疫系统,从而让肿瘤消失,这与直接移植造血干细胞的效果相似。同时,造血干细胞是悬浮的,即使是病毒载体进入,在整个循环系统里面,它们也能相对均匀地接触这些悬浮的细胞,避免冲撞到“要命”的细胞而产生副作用。   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就用通过改良的慢病毒载体将抗黑色素瘤T细胞受体基因插入到小鼠的造血干细胞中,并最终完全消除了肿瘤。   “基因治疗的突破也许会从造血干细胞开始。”他认为。   基因诊断更成熟,治疗主要靠引导   从开始的盲目乐观与热情到意识到副作用时的失望与怀疑,对于基因治疗,人们正在回归理性。正如李瑶说的,基因治疗的确有一定价值,尤其在一些单基因遗传病以及某些肿瘤疾病上,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在当前的认识和技术水平下,大多还在Ⅰ/Ⅱ期临床试验阶段,距离应用还差得很远。   不过,专家们一致认为,相较于基因治疗,基因诊断技术则要现实和成熟许多。据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基因检测部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已存在1000多种疾病的基因诊断技术。   在那些已知致病基因的疾病诊断中,可以通过个人DNA的检测,观察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对应基因有突变,或者基因表达程度问题,从而判断疾病是否发生。   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应该是对新生儿单基因遗传病以及染色体异常的筛选,比如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症、色盲等等。   此外,对于成年人来说,还有例如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镰刀型贫血症、老年性痴呆等等,当然还有人们熟悉的一些癌症,比如结肠癌、乳腺癌等等。   而在聂凌虎看来,乳腺癌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模式是当前个体化基因医疗的一个理想模式。   BRCA1和BRCA2被称为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一个女性如果发现携带这种基因,在70岁以前她有65%的几率患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检测在发达国家作为一项预防乳腺癌的手段早已进行。有意思的是,它们虽然“凶猛”,BRCA1突变者对化疗的临床反应率为100%,可以说非常敏感,化疗的治愈效果自然很好。   “这种模式,即通过基因诊断先使疾病层层分型,再针对每种类型进行对应的引导治疗。”聂凌虎坦言,单指基因治疗,目前在临床应用上也只能做到引导用药、治疗。
  • 肿瘤质子治疗四大问题和最新进展
    p   提到“质子治疗”,大多数人可能首先会联想到化学原子核中的质子,恰恰是这种微小的粒子,将其应用于癌症治疗上,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且已经成为目前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技术。 /p p   近日,《自然》就刊发了一篇综述,归纳了质子治疗肿瘤的现状和最新进展,为了能让更多癌症患者获得质子精准治疗,专家们提出了三种建议方案:缩小加速器基建规模、更加精准质子、拓展医保覆盖范围,最终把质子治疗肿瘤作为抗癌首选方案之一,让更多患者获益。 /p p   质子治疗最早于1946年首次被提出,1954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世界首例肿瘤患者的质子治疗。此后,美国、欧洲、日本等相继开始了质子在医学领域的研究,但直到1988年,质子治疗才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质子治疗从此开始在肿瘤治疗领域大放异彩。 /p p   目前,全美有20多家癌症质子束治疗中心,包括MD安德森肿瘤中心、梅奥医学中心、麻省总医院肿瘤中心、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的癌症质子束治疗中心和佛罗里达州医疗联合机构附属质子束治疗中心等。 /p p   2015年5月8日,我国首家质子重离子医院——位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的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正式运营,截至到目前,收治患者已突破1000例。 /p p    strong 质子治疗的原理 /strong /p p   所谓质子治疗,就是将失掉电子的氢原子原子核,利用回旋加速器或者同步加速器加速到光速约70%,以这种极快的速度穿透到人体内部,到达癌细胞所在的特定部位,速度突然降低并停止,释放出最大能量,产生“布拉格峰”,将癌细胞杀死,同时有效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且副作用小。比如当肿瘤直接与重要器官或结构如脊髓、视神经、心脏等相邻,质子治疗依然能在有效治疗肿瘤的同时保护这些重要器官或结构的功能,这在常规辐射治疗中是不可能的。 /p p   同时,质子刀对比其他放射手术方法,其穿透性能强,对病灶的定位效果是最佳的,机器操作的精准度也最高,其对病灶外区域造成的辐射量少,降低诱发二次癌症的几率。与质子治疗相比,X射线治疗诱发第二原发肿瘤的风险高出12倍,接受质子治疗后的患者能拥有更好的生存质量。国外临床治疗数据表明,质子治疗肿瘤有效率达到95%以上,五年存活率高达80%。 /p p   此外,质子刀还可以适用于肿瘤复发的治疗,肿瘤之前经过放射治疗后复发,可以再次接受质子治疗,只需要控制质子束的剂量和浓度,这在传统放射治疗中是不可能的。 /p p   strong  质子治疗的优势 /strong /p p   临床上,质子束疗法通常可以治疗前列腺癌、头颈部肿瘤、部分儿童肿瘤、胰腺癌,甚至部分早期乳腺癌和肺癌等。 /p p   比如,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而言,放疗是常见的用于局部前列腺癌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临床试验证明,高放射剂量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对前列腺放射剂量的递增也增加了对于临近正常组织损伤的风险。在外照射放疗的治疗过程中正常直肠的暴露剂量与治疗并发症相关,多表现为直肠出血。因此,病灶区最大剂量同时周围直肠最小化剂量是放射治疗的理想追求。 /p p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肺癌的放射治疗中。放疗在转移性肺癌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单纯放疗可以治愈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也可作为综合治疗的组成用于治疗局部晚期 NSCLC。根治性放疗中需要采用大剂量照射,治疗和剂量必须在预期的治疗毒性与实现肿瘤局部控制的可能性之间取得平衡。 /p p   事实上,为了限制辐射损伤邻近正常组织的风险,放疗往往达不到杀死肿瘤的剂量,但质子治疗就能达到上述目的。 /p p   《自然》刊文认为:质子治疗癌症对患者的获益还是可预测的,随着质子加速器等技术进步,从质子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数量也会增加。 /p p    strong 《自然》刊文指出质子治疗的四大问题 /strong /p p   虽然质子治疗比较与传统放射治疗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其依然存在几大问题。 /p p   上述提到的《自然》刊文就指出,相对于常规X-射线放疗而言,质子治疗费用至少高出2-3倍,这对于来自普通家庭的患者来讲,这笔高昂的医疗费用是难以承担的,并且未全部覆盖到医保,比如,目前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一个疗程的费用是在27.8万元,只能走一些商保渠道。 /p p   还比如在美国,虽然医保覆盖了部门部分癌症质子治疗,但是保险公司对于质子治疗适应症患者的选择十分苛刻,有近30%的患者被拒之门外,保险不承担费用,主要原因是临床治疗中提供有明显疗效的临床数据太少,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患者个人的医疗保险不负担,相关临床治疗也很难开展下去。 /p p   对于患者而言,质子治疗的医疗费用难以承担,而对于医院来讲,质子设备同样难以承受。 /p p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速器的重量从上百吨降到了20吨,加速器直径也缩小了3倍,迄今为止最小的质子治疗加速器直径不到2米,与一张特大号床相当。但是,与旋转机架和其它辅助设备加在一起,即使是最为Mini型质子治疗系统也要占用几百平方米面积,也比一般传统的50平方米治疗室大几倍,目前,多数医院缺乏建造质子治疗专用机构的资金和空间,这些是现实问题。 /p p   同时,质子治疗还存在一个更精准度的问题,有医生表示,目前质子束能精确在0.5厘米内,这与X射线类似,将质子束的精密度从厘米精准到毫米级将是下一步必要的技术更新。尤其在治疗肺部和肝脏肿瘤时,肿瘤所处位置是一个移动部位,这将是另一艰难的技术挑战。 /p p   此外,精通质子设备安装和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擅长质子治疗技术医生的短缺也是一大问题。 /p p    strong 改进建议和最新进展 /strong /p p   治疗费用方面,《自然》刊文指出保险公司应建立“参考定价”模式,为有相似治疗效果的不同治疗方法建立统一支付标准,这将有助于在新的临床应用中收集质子治疗临床数据。 /p p   在设备方面,目标是把质子治疗设备安装在一个房间内,医院可以不另建造治疗室,这样更便于医院更新换代现有的X射线治疗装置,同时,如果一台质子加速器设备价能格降低到500万美元,那么普及应用质子治疗的时代也就不远了,相应地治疗费用也会不断降低。 /p p   在精度方面,目前已经探究出几种测量质子束的方法,当质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时,它们发出可跟踪的γ射线,当组织器官受到质子脉冲照射加热产生膨胀和收缩时,会释放声波。这种技术在实验环境中可以使质子束精确在几毫米范围,但尚未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克服在临床治疗中的技术障碍需要医疗科研机构、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 /p p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生的短缺,《自然》刊文提出解决方案之一是使质子治疗工作流程与传统的X射线治疗类似,可以借用现有的放疗医生和技术人员,另一种方法是更多地依靠人工智能和全自动化,通过专家指导系统形成一个AI系统进而指导患者治疗过程。 /p p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刊文还提到了质子治疗的三项最新进展:质子笔形束可以将辐射剂量准确地照射到实体肿瘤上,减少了从多角度照射患者的必要 快速成像方法可以检测患者位置的微小变化,进而改变光束的精准区域 运用可延展材料制作的“软体机器人”,利用其机器人手臂,对患者进行快速且舒适地定位,减少医生频繁进入治疗室的机会。 /p
  • 细胞治疗干货|免疫细胞杀伤经典案例
    在细胞治疗过程中,评价免疫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其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是细胞治疗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其中DELFIA® EuTDA细胞毒法和DELFIA® BrdU细胞增殖方法,凭借其高灵敏度、易操作性性等诸多优势,已逐渐成为主流的检测技术。在此,通过以下一系列的应用案例,我们将向大家展示DELFIA® EuTDA、DELFIA® BrdU、活体影像及放射性检测等方法如何助力免疫细胞杀伤研究。 一,CAR-T细胞杀伤毫无疑问,CAR-T疗法已成为当下最火的肿瘤细胞疗法之一。同样作为CAR-T大国,中国多数CAR-T疗法已进入临床研究,并且产业化发展迅速,而美国则还集中在临床前研发[1]。安全性是CAR-T疗法的一大挑战。除了细胞因子风暴外,CAR-T疗法还会诱发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等安全隐患。鉴于选择性去除CD45RA阳性细胞能有效抑制GVHD发生[2],研究利用CD45RA阴性T细胞群体开展靶向CD19的 CAR-T疗法,来提高治疗安全性。结合DELFIA的细胞杀伤检测法和基于Calcein-AM标记的流式法,研究证明CD45RA阴性 CAR-T细胞能有效杀伤CD19阳性肿瘤细胞系,并能作用于原代NK细胞杀伤耐受的MLL重排白血病原始细胞SJ4-11(K562为敏感细胞对照,RS4 11为耐受细胞对照)[3]。由于CD45RA-细胞主要为CD3+CD45O+记忆T细胞,因此针对常见的病原体和疫苗应有更好的回忆应答(Recall response)。通过使用DELFIA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 检测掺入的BrdU,研究确认CD45RA- T细胞对人CMV、Epstein–Barr 病毒、 herpes simplex 病毒和tetanustoxoid有更为显著的免疫反应(下图a,增殖指标)。基于同样的增殖检测平台,研究利用PBMC开展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MLR),对比不同细胞亚群的同种异体反应。相较于CDRA-效应细胞群体,CD45RA+细胞在MLR实验中具有更高的增殖能力(下图b)和IFN-γ分泌能力(下图c)[3]。 进一步的体内实验研究继续利用了PerkinElmer IVIS活体成像平台,在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基础上,研究证明CD45RA-的 CAR-T疗法在不诱导GVHD的同时,发挥强效的抗癌效果[3]。借助活体成像的优势,研究追踪CD19+ SEM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扩增情况,确认在接种18天后肿瘤的信号强度足以模拟顽固性白血病小鼠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CD45RA-的 CAR-T疗法同样能迅速发挥作用,两周内强力抑制生物发光信号至检测限以下。最后,基于同样的检测平台结合重复接种肿瘤细胞,研究证明CD45RA-的 CAR-T疗法还能作用于复发白血病小鼠模型。 二,CAR-NK细胞杀伤CAR-T细胞疗法的成功和兴起也推动了其他类型的CAR研究,其中就包括针对实体瘤的CAR-NK疗法。相较于T细胞,NK细胞可以在没有抗体和MHC的帮助下靶向疾病细胞,因此能发动更为快速的免疫反应并能有效针对无MHC I表达的肿瘤细胞。同时, NK细胞更为安全,支持“Off-the-Shelf”的大规模生产和直接异体治疗。目前在国内已有多家医疗企业推动CAR-NK治疗,如博生吉的CD7 CAR-NK。在6月份的Molecular Therapy期刊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最新的CAR-NK临床应用。为了特异靶向肿瘤细胞表面抗原NKG2DLs,研究在NKG2D受体的胞外结构域基础上融合参与NK细胞活化的核心分子DAP12,并进一步通过RNA转染途径提升CAR-NK安全性。基于DELFIA的细胞杀伤检测法,研究证明NKG2D-DAP12 (NKG2Dp)能有效的裂解多种肿瘤细胞系,优于对照NK和NKG2D-CD3z(NKG2Dz)[4]。借助Perkinelmer提供的HCT116-luc报告细胞系,研究通过活体成像方法,在体内水平证明CAR-NK能有效控制肿瘤发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明CAR-NK的引入能迅速引起肿瘤退缩和肿瘤细胞减少,强调NKG2D CAR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细胞治疗方案[4]。 三,T细胞杀伤T细胞不仅是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员,也是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基石。因此,T细胞功能的全面评价在肿瘤免疫疗法的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其中就包括肿瘤疫苗的研发。早期基于经典肿瘤相关抗原gp100的研究证明细胞因子RANTES的引入能显著提升小鼠脾脏细胞的杀伤能力。同时,RANTES表达的时间点非常关键。疫苗引入前12和24小时表达RANTES能有效提升T细胞的杀伤能力,而48小时则没有这个现象。基于动物实验,研究推测多种细胞参与杀伤,包括CD8+,NK细胞和CD4+细胞群体。进一步基于DELFIA细胞毒法研究证明TRAIL和FasL参与了杀伤过程[5]。 除了传统T细胞杀伤外,DELFIA细胞毒法还可以被用于检测靶向T细胞的新型免疫治疗分子,如双特异抗体(BiTE)等的细胞杀伤功能[6]。 四,NK细胞杀伤鉴于NK细胞在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其活力检测也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发过程中的核心项目。此外,NK细胞活力检测还可以用于衡量用于免疫疗法开发的新型小鼠模型。在2016年发表的一份研究中,基于DELFIA的细胞杀伤检测法证明PD-1抗体可以显著提升NOG-MHC Double Knockout小鼠脾中NK细胞靶向K562的杀伤活力。靶向免疫治疗的新小鼠模型不仅能加速新型免疫检查点药物(组合)研发,同时可以协助发现新的标志物预测疗效[7]。 除了直接杀伤靶细胞外,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也是评价NK细胞功能的一个关键指标。在今年的一份研究中,DELFIA细胞毒法被用于衡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从结果可以看出,除了阻断NK细胞的直接杀伤能力外,IVIG几乎完全抑制ADCC活力(下图上)[8]。在该研究中,除了ADCC检测外,Perkinelmer的放射检测解决方案(3 [H]-Thymidine和MicroBeta 2)也被用于衡量IVIG和免疫抑制药物对NK细胞增殖的影响。H3-掺入法证明相较于IVIG,免疫抑制药物能有效抑制NK细胞增殖(下图下),而IVIG则特异作用于T细胞活力。鉴于ADCC是单抗药物发挥临床效果的核心机制之一,其活力检测也成为大分子药物研发的必须环节[9]。 欢迎扫码登录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试剂耗材平台,点击进入car-t细胞治疗应用专题关注二维码:进入试剂耗材平台:参考资料:[1] Jia Xin Yu, et al. The global pipeline of cell therapies for cancer.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73-019-00090-z[2] Triplett BM, et al. Rapid Memory T-cell Reconstitution Recapitulating CD45RA-depleted Haploidentical Transplant Graft Content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Bone Marrow Transplant. 2015 Jul 50(7): 968–977.[3] Chan WK, et al.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redirected CD45RA-negative T cells have potent antileukemia and pathogen memory responsewithout graft-versus-host activity. Leukemia. 2015 Feb 29(2):387-95.[4] Xiao L, et al. Adoptive Transfer of NKG2D CAR mRNA-Engineered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Mol Ther. 2019 Jun 5 27(6):1114-1125.[5] Aravindaram K, et al. Transgenic expression of human gp100 and RANTES at specific time points for suppression of melanoma. Gene Ther. 2009 Nov 16(11):1329-39.[6] Lewis SM, et al. Generation of bispecific igG antibodies by structure-based design of an orthogonal Fab interface. Nat Biotechnol. 2014 Feb 32(2):191-8.[7] Ashizawa T, et al. Antitumor Effect of Programmed Death-1 (PD-1) Blockade in Humanized the NOG-MHC Double Knockout Mouse. Clin Cancer Res. 2017 Jan 1 23(1):149-158.[8] Pradier A, et al. Small-Molecule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and Therapeutic Immunoglobulins Differentially Inhibit NK Cell Effector Functions in vitro. Front Immunol. 2019 Mar 27 10:556. [9] DELFIA经典技术应用于单抗研发及细胞治疗——AD0116细胞杀伤专题之ADCC https://mp.weixin.qq.com/s/0lkBdDHL5MFIyoeoFV4wWQ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中国细胞治疗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p   随着生命科学与医学的快速发展,细胞/基因治疗技术已经成为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国内外各大医药巨头纷纷布局这一领域,如何抓住这一生物技术最大风口并抢先进行市场布局是巨头们及从业者考虑的问题。中国目前在生物医药行业正快速发展,而细胞治疗行业是目前有潜力比肩欧美生物医药的一个细分领域之一。 /p p   面对这一机遇,我国对细胞治疗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先后出台多种政策来推动细胞治疗领域的研究开展和相关临床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将探讨在这一竞争激烈且变化迅速的市场上,中国将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p p   (1)广阔的天然市场 /p p   众所周知,癌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在中国则是第一大杀手。据世卫组织报告,2018年全球预计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 其中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居全球第一,且中国的癌症治愈率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些数据代表着细胞治疗在中国的广阔市场及丰富的临床治疗资源。 /p p   (2)政策的支持 /p p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与2011年版和2016年版目录相比,新版目录有许多调整。在鼓励类第十三项医药中,基因治疗药物、细胞治疗药物等首次被增加进鼓励类目录。《征求意见稿》由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组成。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装备、产品、行业,这意味着国家层面对细胞/基因治疗产业的支持。不仅如此,过去十年(2010~2019)来,我国在细胞治疗领域制定的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法规均显示着我国对细胞治疗政策总体上的大力支持。 /p p   (3)人才的回归以及带来技术的创新 /p p   生物医药产业被视为我国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我国各地纷纷“高调”出台引才政策加强人才的引进。这些政策吸引了生物医药领域的众多海外人才回国创业,他们带着最新的技术投入到这个朝阳产业,“归国热”现象为国内生物医药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 /p p   (4)资本的升温 /p p   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国外两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上市,国内资本逐渐升温。据CVSources投中数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20日,国内细胞免疫治疗行业融资金额高达近22亿元,已超去年全年,是2016年的5倍多,更是2017年的近17倍,国内资本的助力将推动我国在这一产业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p p   从中国广阔的天然市场、目前的政策改革和鼓励、海外人才的大量回流等来看,细胞治疗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国内细胞治疗产业虽然火热,但进程缓慢,仍然有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挑战既是机会,也代表着未来发展的趋势。 /p p   可能原因或挑战包括: /p p   (1)因细胞治疗产品的创新属性和不成熟的监管体系之间始终存在很大的张力,我国细胞治疗产品监管制度的变迁可谓是步履蹒跚充满艰辛。我国对细胞治疗类产品实行双轨制管理,细胞治疗产品权责归属不清的状况带来诸多混乱和风险。 /p p   (2)IND申报企业资料,可能存在质量和管理问题,监管部门核查不尽如人意。 /p p   (3)细胞治疗产业化经验尚需探索积累,细胞治疗cGMP工厂在建设中。 /p p   (4)虽然人才大量回归,但在涉及工艺开发,严格质量管控CMC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仍然匮乏。 /p p   (5)由于没有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细则,医疗机构在免疫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和应用的管理上存在较多问题,如准入门槛低、风险控制意识薄弱等,使医疗机构和患者面临诸多风险。 /p p   这些机遇和挑战都充满着未知,聆听行业佼佼者的声音将为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提供一些指示。2020年1月14日,金斯瑞生物科技全球产业论坛将在2020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期间于美国旧金山举办。 本次论坛聚焦细胞/基因治疗与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将生物科技领域的权威学者、优秀企业家以及投资机构等全球各界领军者汇聚一堂,并邀请美国FDA前局长Scott Gottlieb博士共同探讨细胞/基因治疗全球进程与中国机遇、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化和商业化的探索之路、中国细胞/基因治疗产业的资本潜力、全球细胞/基因治疗监管政策等行业热点话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genscript.com.cn/biotech-global-forum-2020.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d5bf323e-b5d7-4b66-bdf6-aebcbf304cce.jpg" title=" viewfile.jpg" alt=" viewfile.jpg" / /a /p p  & nbsp /p p   基本信息 /p p   会议时间:2020年1月14日(周二)下午 /p p   会议地点:美国旧金山君悦酒店(Grand Hyatt San Francisco) /p p   会议主题:细胞/基因治疗与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 /p p   主办单位: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 p   会议规模:500+ /p p   会议官网:https://www.genscript.com.cn/biotech-global-forum-2020.html /p p   部分参会机构Genentech /p p   Boehringer Ingelheim /p p   Roche /p p   AbbVie /p p   Lonza /p p   Bayer /p p   GenEdit Inc. /p p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p p   Yale /p p   Stanford /p p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 p   Cornell University /p p   UC Berkeley /p p   iDNA inc /p p   JPMorgan /p p   Jones Day /p p   Lilly Asia Ventures /p p   Loncar Investments /p p   Sangamo therapeutics /p p   Innovation America LLC /p p   Cise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 p   GenoImmune Therapeutics /p p   IQVIA /p p   Danaher Corporation /p p   Poseida Therapeutics /p p   Joinn Biologics /p p   Bioprogress /p p   Maravai Life Sciences /p p   Unleash Immuno Oncolytics /p p   Simcere of America /p p   Calidi Biotherapeutics /p p   ImmunoBiochem /p p   Lumira Ventures /p p   Fox Rothschild LLP /p p   Accelerate Technologies /p p   Almirall S.A. /p p   Alphamabonc Oncology /p p   MedTech International /p p   GENSIGHT BIOLOGICS /p p   Hyun & amp Partners Korea /p p   Navaux, Inc /p p   Quintara Discovery /p p   Lake Capital Investment /p p   Leadart Technologies /p p   MedAbome, Inc. /p p   Sciclone Pharmaceuticals /p p   Good Health Capital New York /p p   ReInno Capital /p p   6Dimensions Capital /p p   Panacea Venture /p p   Morrison & amp Foerster LLP /p p   Qiming VC /p p   Illumina ventures /p p   CDH investments /p p   Global Alpha Ventures /p p   Inspiratio Biosciences, Inc. /p p   Viva Biotech /p p   CTIC Capital /p p   Converge Minds /p p   Collector ltd /p p   Simon-Kucher and partners /p p   Simcere Innovation /p p   California Life Sciences Institute /p p   PhenoVista Biosciences /p p   ViGeneron /p p   CStone pharmaceuticals /p p   LFI Solutions /p p   Immupeutics /p p   Dalton Venture /p p   Genobank.io /p p   Bohe angel Fund /p p   NGM biopharmaceuticals /p p   Berke Search LLC /p p   Johnson & amp Johnson /p p   AriMed Advisors Ltd /p p   Panacea Venture /p p   HumanCells Biosciences /p p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 p   UCSF /p p   Grand Shores Ventures 联系我们: /p p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https://www.genscript.com.cn/biotech-global-forum-2020.html /p p   报名参会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9b6dd4fc-893a-4112-b8ee-343d9b876f32.jpg" title=" viewfile (1).jpg" alt=" viewfile (1).jpg" / /p p br/ /p p   Tel: 025-58895776-6321 ,Email:event@genscript.com /p p   参考来源: /p p   华夏基石《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 /p p br/ /p
  • JCI| 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联合揭示口腔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和新的治疗靶点
    肿瘤组织除了发生细胞本身的特征变化之外,肿瘤转移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多方面因素。肿瘤微环境本质上讲,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密的动态网络,在多年的探索中,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除了组成肿瘤微环境的多种细胞之外,也存在着不同的组织结构,对肿瘤及其微环境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共同影响着肿瘤发生、扩大与肿瘤转移。深入研究肿瘤微环境,探索微环境中相关因子的改变,可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在近些年对肿瘤微环境的研究方案中,组织原位多色标记技术已经开始被大家所熟知,其在揭示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肿瘤免疫抑制剂关键靶点以及肿瘤周边的”亚组织结构“构成方面,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已当选封面文章。近日,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王智教授团队和北京大学白凡教授团队,共同在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杂志上发表题为:TDO2+ myofibroblasts mediate immune suppression in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的研究论文,针对上皮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提出了新的关注方向,可能成为未来有力的治疗靶点。为探究肿瘤微环境中基质细胞是否对T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者对基质细胞进行聚类分群,发现基质细胞中存在2群肌成纤维细胞亚群(高表达ACTA2和THY1),两个亚群均呈现正常组织中缺如,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逐渐增加的特征,其中一个亚群(MF-C1-TDO2,高表达TDO2和CXCL9)同时具有T细胞趋化和色氨酸代谢功能,而另一个亚群(MF-C2-ELN,高表达ELN)则具有基质重塑功能。实验部分使用TissueGnostics公司TissueFAXS Spectra全景多光谱组织扫描定量分析系统获取图像。获取到图像利用StrataQuest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应用TissueFAXS Cytometry技术,研究者通过免疫荧光证实TDO2仅表达于癌组织的a-SMA+肌成纤维细胞中,并且通过多色免疫组化(mIHC)染色证明:1. TDO2+肌成纤维细胞(TDO2+α-SMA+)、TDO2-肌成纤维细胞(TDO2-α-SMA+)和癌细胞(Pan-CK+)及癌巢近端/远端的空间定位关系。2. CD4+和CD8+T细胞在TDO2+和TDO2-肌成纤维细胞周围分布的关系。3. TDO2+和TDO2-肌成纤维细胞(半径图3. TDO2+肌成纤维细胞介导抑制T细胞图4. TDO2抑制CD8+T细胞的增强效应抗肿瘤免疫图5. mIHC全景组织图像(DAPI,Pan-CK,α-SMA,TDO2,CD4,CD8,Foxp3)
  • 肿瘤免疫治疗出新,国产CAR-T加速发展
    p    strong 在日益增长的病患需求、不断推进的监管制度和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及合作 的情况下,国内的细胞治疗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近百家不同规模的公司。南京传奇生物的 CAR-T 疗法获得国内首个按药物申报的临床批 件。截至 2018 年 5 月,另有 13 家企业的 19 个 CAR-T 项目临床申请获得 CDE 受理,绝大多数都是以 CD19 为靶点。预计未来 3-5 年,国产 CAR-T 产品将陆续上市。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font-size: 18px " strong 1CAR-T 细胞免疫疗法简介 /strong /span /p p   CAR-T 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指的是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免疫疗法,是细胞免疫疗法的一种,也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式之一。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1.1 治疗原理及特点 /strong /span /p p   CAR-T 的治疗原理是从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自身T 细胞,通过基因转导的方法,将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CAR 结构转入T 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回输患者体内,杀伤具有相应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细胞免疫治疗的本质上是通过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病变组织进行攻击,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潜在的毒副作用相对更可控。因输入的免疫细胞可在患者体内增殖,故治疗的持久性也更有保障。 /p p   CAR-T 细胞免疫治疗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靶向性、杀伤性和持久性,在治疗血液肿瘤方向有突破性进展,并且正在尝试用于实体瘤,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99" height=" 329" title=" 1.jpg" style=" width: 483px height: 27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1fd05cef-9bc0-4bff-a36c-eee6bbbcc17b.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1.2 较传统疗法优势显著 /strong /span /p p   传统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放化疗、小分子靶向药物、单抗药物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手术切除仅对早期患者有效,若癌细胞转移则效果不佳 放化疗较普遍,但选择性差,对正常组织损伤大 靶向药物(包括小分子和单抗)综合疗效较好,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但也面临刺激肿瘤细胞基因变异、产生药物耐受性等问题。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迅速,但往往供体选择困难,且术后易发生排斥反应。细胞免疫疗法是肿瘤治疗最前沿领域,临床数据显示,相较其它肿瘤治疗方法,CAR-T疗法具备以下多方面优势: /p p   更“精准”:由于CAR-T 细胞是应用基因修饰病人自体的T 细胞,利用抗原-抗体结合的机制,能克服肿瘤细胞通过下调MHC 分子表达以及降低抗原递呈等免疫逃逸。 /p p   更“灵活”:CAR-T 既可以利用肿瘤细胞的蛋白质抗原,又可利用肿瘤细胞的糖脂类非蛋白质抗原,扩大了肿瘤抗原靶点范围。 /p p   更“广谱”:鉴于很多肿瘤细胞表达相同的肿瘤抗原,针对某一种肿瘤抗原的CAR基因构建一旦完成,便可以被广泛利用。 /p p   更“持久”:通过基因工程修饰可在CAR-T 结构中加入促进T 细胞增殖与活化的基因序列,能保证T 细胞进入人体后还可以增殖。CAR-T 细胞具有免疫记忆功能,可以长期在体内存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46" title=" 2.jpg" style=" width: 493px height: 35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c44d0e48-640d-4d87-9054-338c3dffc0d7.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1.3 目前上市产品 /strong /span /p p   2017 年,FDA 批准了2 个CAR-T 产品上市:,诺华的CAR-T 疗法Kymriah(Tisagenlecleucel,CTL019)、,Kite Pharma 的CAR-T产品Yescarta。2 个产品具有类似的结构。首先,都以CD19 蛋白为靶点。CD19在B 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中广泛表达,是CAR-T 技术研究相对成熟也是研发最热门的靶点 其次,皆为第二代CAR-T,相比第一代多了细胞内共刺激分子,有利于增强抗肿瘤活性,且CAR-T 细胞的增殖性和持久性都更强。第二代CAR-T 有较多的临床数据支持,稳定性高且技术工艺较为成熟,是目前的主流技术。未来,随着新结构在临床上的试验推广及生产工艺的改进,第三代、第四代CAR-T 产品更为优良的疗效值得期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99" height=" 427" title=" 3.jpg" style=" width: 486px height: 360px float: non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8416a160-d7d6-4d7d-9f6a-6e60bfaaed4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562" title=" 4.jpg" style=" width: 497px height: 46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c8e275bc-1e64-418b-a365-6e3c1b95babd.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font-size: 18px " strong  2国内外研发动态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2.1 CAR-T /strong /span /p p   2017 年,CAR-T 研究进入白热化阶段,主要由欧美制药企业引领。其中,诺华、Kite Pharma和Juno Therapeutics 是该领域的三只领头羊,无论从产品研发、临床研究还是学术推广上都有较为深厚的积淀。 /p p   诺华和Kite Pharma /p p   诺华和Kite Pharma 处于全球CAR-T 研发第一梯队,分别上市了全球首个和第二个CAR-T产品,在肿瘤免疫治疗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两个企业均就已在美获批的适应症向欧洲EMA 提交了Kymriah 和Yescarta 的上市申请,且就诸多其他适应症积极开展临床试验,若实验进展顺利,预计未来5 年可获批治疗其他多种类型肿瘤。同时,两家公司也在开发针对其他靶点的CAR-T 产品(见表2),主要是以BCMA 为靶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均处于临床I 期。 /p p   Juno 和Celgene /p p   Juno Therapeutics 致力于肿瘤细胞免疫研究,是该领域的先驱公司之一,其JCAR015 进度靠前,本有希望成为第一款获批的CAR-T 产品。但在2016 年7 月和11 月,相继有3名和2 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接受JCAR015 治疗的II 期临床试验时,因神经毒性引发的脑水肿死亡,临床试验叫停。在经历了几个月的研究分析后,公司并没能找到确切的原因,因此于2017 年3 月正式宣布放弃JCAR015。竞争对手诺华和Kite Pharma 获得领先。尽管JCAR015 出师未捷,Juno 的CAR-T 研发管线依然十分丰富。同样以CD19 为靶点治疗非霍基金淋巴瘤的还有2 个产品-JCAR017 和JCAR014,均处于临床I 期。不同于JCAR015 使用CD28 作为共刺激结构域、逆转录病毒作为表达载体(类似Kite Pharma 技术),JCAR017 和JCAR014 均以4-1BB 和慢病毒作为共刺激结构域和表达载体(类似诺华技术)。JCAR017 治疗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的I 期临床数据显示,3 个月和6 个月内,分别有74%和50%的患者得到完全缓解,且3 级或以上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和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仅为1%和14%,安全性良好。公司计划于2018 年提交上市申请。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2.2 未来的发展方向-新靶点、新适应症 /strong /span /p p   目前,以CD19 为靶点的CAR-T 产品研究相对较深入,已上市的2 个产品均是以CD19为靶点治疗血液肿瘤。全球来看,CAR-T 的研发管线迅速扩张,既包括新靶点的探索,如BCMA、CD123、CD33 等 也包括新适应症的拓展,如由血液肿瘤向实体瘤进阶。全球已有多家公司的项目推进到了临床阶段,预计未来将陆续有针对不同肿瘤的CAR-T 产品问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10" title=" 5.jpg" style=" width: 491px height: 32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4e49703d-75a2-4d35-bb6b-c2870d4805eb.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2.3 国内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strong /span /p p   伴随CAR-T 在国际上的快速发展,我国细胞免疫疗法也大致经历了宽松放开(第一阶段)、“魏则西”事件后的短暂停滞(第二阶段)以及现在的大浪淘沙、行业洗牌(第三阶段)。行业有望向有序、规范、健康的方向稳步前进。 /p p   第一阶段-全面放开、秩序混乱(2016 年以前) /p p   由于CAR-T 疗法具有特殊性,不同于常规药物,2009 年卫生部将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纳入可进入临床研究和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由于监管体制相对宽松,部分医疗机构科室在没有经过卫计委批准的情况下,纷纷开展免疫细胞治疗项目,各种形式的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项目迅速增加。 /p p   第二阶段-紧急叫停、举步维艰(2016 年) /p p   2016 年4 月,“魏则西”事件经过媒体宣传持续发酵,在社会上造成巨大影响,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滥用引起监管部门高度重视。5 月,卫计委召开关于规范医疗机构科室管理和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求所有类型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停止应用于临床治疗,仅限于临床研究。包括CAR-T 在内的免疫细胞治疗在国内进入停滞期。 /p p   第三阶段-有序放开、步入正轨(2017 年至今) /p p   2016 年12 月,CDE 发布了关于《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的通知,根据征求意见稿,细胞制品未来将按药品评审原则进行处理。2017 年12 月,《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发布,提出了细胞治疗产品从早期研发到生产、从药学研究、非临床研究,到临床研究阶段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初步规范了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开发与评价方法,未来仍将逐步完善、细化与修订。指导原则框架和内容科学合理,符合细胞治疗产品作为药品研发的规律,这是行业的大洗牌,促使提高产业门槛和监管力度,一方面让缺乏核心技术、不符合水准的企业自行淘汰,另一方面鼓励合格研发机构的细胞治疗产品申报,进一步推动我国细胞治疗药品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152" title=" 5.1.jpg" style=" width: 495px height: 113px float: non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18ae45ad-cc46-4854-8c54-66f7f765c8e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98" height=" 283" title=" 6.jpg" style=" width: 494px height: 234px float: non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db24ffdf-043d-43cc-b801-acf17ea03adc.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2.4 中国位列第一梯队,热门靶点竞争激烈 /strong /span /p p   在全世界范围内,CAR-T 疗法的临床试验正在大幅增加。美国是开展CAR-T 临床试验最早的国家,据Clinic Trail.gov 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 年4 月,美国登记开展CAR-T 临床研究达165 项,居全球首位。中国紧跟其后,共计登记开展了158 项CAR-T 研究,数量上仅次于美国,超过全球注册总数的40%,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98" height=" 370" title=" 7.jpg" style=" width: 482px height: 309px float: non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6f2fbe2f-9c36-45ff-a858-597e856407c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8.jpg" style=" float: non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ffcb942b-2dc6-4520-af66-5d8f6e18165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9.jpg" style=" float: non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3d4e9c0b-e584-4788-a0ab-c6ed48799147.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靶点决定适应症,从适应症上看,有75%的在研CAR-T 项目拟用于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瘤,仅有小部分的在研项目针对肝癌、肺癌等实体肿瘤,与美国在研CAR-T 项目的适应症分布也非常类似。这是因为在早期的临床试验中,CAR-T 仅被证实可以显著改善晚期血液肿瘤患者的预后,但在实体瘤上的突破直到近几年才有所进展,各种实体瘤是CAR-T 继血液肿瘤之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img width=" 599" height=" 219" title=" 10.jpg" style=" width: 509px height: 18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8fda02ba-f729-41c9-9a59-ef7087882217.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2.5 多个产品临床申请获得受理,3个纳入优先审评 /strong /span /p p   在日益增长的病患需求、不断推进的监管制度和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及合作的情况下,国内的细胞治疗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近百家不同规模的公司,且有多家已建立产业化基地,覆盖了从细胞存储到细胞制剂制备、细胞治疗技术研究等各方面。CAR-T 细胞治疗在技术上愈发成熟、安全、高效,制备工艺和临床使用规程也将更加标准化、自动化、精准化。临床申报方面,南京传奇生物的CAR-T 疗法获得国内首个按药物申报的临床批件。截至2018 年5 月,另有13 家企业的19个CAR-T 项目临床申请获得CDE 受理,绝大多数都是以CD19 为靶点。预计未来3-5 年,国产CAR-T 产品将陆续上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99" height=" 425" title=" 11.jpg" style=" width: 498px height: 352px float: non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4875bb32-e1ed-415f-a32d-196db2b1463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290" title=" 12.jpg" style=" width: 494px height: 240px float: non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ed2c137f-3bba-4617-be9f-6b81cd20fdb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204" title=" 13.jpg" style=" width: 487px height: 161px float: non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254aa5be-19df-448a-bba2-52818afd313b.jpg" / /p p   目前CAR-T 是肿瘤精准治疗的热点前沿领域,国内有近百家不同规模的公司都在从事自主或合作研发,未来免疫细胞治疗将成为一片红海市场,最早上市的产品可占有抢占市场的先发优势。若能领先外资企业产品在国内上市,更有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然而目前CAR-T 细胞制备仍然依赖传统的人工操作,细胞质量和稳定性都难以保证,疗效也会因此大打折扣。CAR-T 按照药物申请上市,必然要通过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可预见自动化生产是未来的大趋势,一方面可满足监管机构对药品制备的要求,另一方面便于实施工艺优化,在大规模产业生产条件下(如数百上千份)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p p & nbsp /p
  • AAV基因治疗产品亚可见颗粒分析方法简述
    生物制药如治疗性蛋白质、疫苗、基因与细胞治疗是一个不断快速增长药物领域。生物制药原料药和药品中蛋白质聚集体和不溶性颗粒是需要充分评估和控制的杂质,因为它们有可能引发免疫原性反应,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美药典中现行的颗粒定义是10-100 nm为蛋白寡聚体,0.1-1 μm为亚微米颗粒/纳米聚集体,1-100 μm是亚可见颗粒/微米聚集体,∽100 μm是可见颗粒。目前基因治疗产品亚可见颗粒分析方法可参考USP787、788和789对治疗性蛋白质注射液和眼科溶液中亚可见颗粒的规定。对于含量超过100mL容器中的治疗性蛋白质注射剂,总颗粒数≥10 μm的颗粒≤6000,对于≥25 μm颗粒≤600。 不同于治疗性蛋白质产品,基因治疗产品大多采用病毒作为载体包括腺病毒(AdV)、腺相关病毒(AAV)或慢病毒(LV)、溶瘤病毒等,所以细胞、病毒和脂质纳米颗粒等递送载体本身就是颗粒,可通过大小、形态、含量和浓度的分析技术来表征。这些基于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产品剂型主要是注射剂,相关质量标准可参考生物大分子药物不溶性颗粒技术要求。但由于病毒颗粒异质性和复杂性,以及对最终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影响,如降低病毒的转导效率和诱发免疫原性反应等,所以需要多种不同技术和方法联合使用,实现更全面更准确的基因治疗产品颗粒表征。以rAAV载体的基因治疗产品为例,病毒颗粒本身是无包膜的,二十面体结构,直径约为25nm,可形成各种不同大小的变体和聚合形态。AAV大小变异体和聚集体可增加临床实验的免疫原性,较大的AAV聚集体在转导细胞效力方面可能降低,进而改变产品疗效。目前有多种技术来表征相关产品溶液中颗粒大小,从纳米级到肉眼可见级别,对于不同粒径大小的颗粒可采用不同技术进行分析表征。对于纳米级别颗粒,可采用动态或静态光散射(Dynamic or Static Light Scattering)、SEC-HPLC、电镜(EM)、原子力显微镜 (AFM)、分析型超速离心机(AUC)、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NTA,Nanosight)和非对称流场流动分级(A4F)等;对于微米级别颗粒,可采用光阻法(LO)、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技术(MFI)、库尔特颗粒计数(Coulter counter)等。可见颗粒可采用拉曼/红外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目测法等。可用于AAV颗粒分析的代表性方法参考下图。颗粒分类中亚可见颗粒是一种聚集形式,经历了相分离并变得不溶。多个国家药典规定注射剂亚可见颗粒物检测采用光阻法(LO)和显微计数法。其中光阻法只能计数颗粒大小和数目,不能看到颗粒形态。美国药典1787推荐了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技术作为大小和形态表征重要的方法。同时推荐在保质期内应该评估产品中2-10 μm亚可见颗粒的范围和水平,10 μm以下颗粒总数分成两组≥2-5μm和≥5-10μm来统计。2021年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表文章,详细比较了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方法和光阻法对17种单克隆抗体的亚可见微粒分析结果,显示了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技术在准确性方面具有优势,未来可能用于放行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代表性亚可见颗粒分析方法介绍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方法(MFI):技术原理是待测样本在流经样本检测池过程中,在固定的检测窗口处,采用高频成像检测器动态连续检测样本中颗粒物,获取一系列的数据照片,最终通过软件对所获取的颗粒物照片进行分类和计数分析。核心技术是通过精确地控制样本检测池中的流速,配合静态的图像捕获,使相邻两次成像检测液柱无重叠,从而避免对样本颗粒的重复计数,同时需要保证85%以上样本实现了颗粒成像检测,配合全景深立体成像,保证所有检测到的颗粒都在景深范围内,实现对颗粒大小检测准确性。该方法提供了样本中颗粒真实图像的原位条件,对捕获的数字图像进行分析,实现了颗粒的可视化、计数、大小调整和表征。还可根据颗粒图像、对比度和形状,可能指示颗粒的来源和类型如蛋白聚集、硅油、气泡和纤维等。与图像数据库联合使用,可识别一些颗粒,有助于了解污染源和产品性质。与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相比,缩短了分析时间,具有更高重复性和分辨率。满足2-10 μm范围内亚可见颗粒分析需求。光阻法(LO)介绍:被检测的液体通过专门设计的流通室,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束由于被液体中的粒子阻挡而减弱,从而使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变化,这种信号变化与粒子通过光束时的截面积尺寸成正比。这种比例关系可以反映粒子的大小。每一个粒子通过光束时引起一个电压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的多少反映了粒子的数量。光阻法检测颗粒范围为1∽300 μm(USP 40)。以光阻法为原理设计的微粒检测仪主要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计算机控制的检测和数据处理系统。不同设备测量粒径范围涵盖了2∽100μm,检测粒径浓度为0∽10000个/ml,取样体积为0.2∽100 mL。符合药典对大小容量注射液和粉针剂不溶性微粒检测需求。其主要优势是可直接观察溶液中颗粒,具有大量历史数据的药典推荐方法。操作简单可进行中高通量检测。劣势是对比度低,可能会低估制剂配方中形成的不可见蛋白质颗粒,对气泡敏感,某些脱气技术会改变样本性质,更重要的只适合表征颗粒大小和分布,不能通过形态来分析颗粒。电感应区检测方法:基于库尔特原理检测颗粒,可检测0.4∽1600μm范围内的颗粒(不同商业化库尔特颗粒计数及粒度分析仪有变化)。稀释悬浮在电解液中的样本颗粒通过小孔管时,取代相同体积的电解液,在恒电流设计的电路中导致小孔管内外两电极间电阻发生瞬时变化,从而中断电场,产生电位脉冲。脉冲信号的大小和次数与颗粒的大小和数目成正比。 信号响应不受颗粒类型的影响(如颜色、硬度、不透明度和折射率变化)。本技术优势不受溶液光学特性的影响,可实现单孔中高通量样本检测。劣势是需要大样本体积,需要较低颗粒浓度,有时样品必须在电解质溶液中稀释获得足够电导率,可能会改变样品性质。同样也不能提供形态学参数。显微计数法:采用光学显微镜(LM)检测和分析颗粒,光在样品上透射或反射后通过一系列透镜,直接采用目镜观测,或数码相机采集信号成像。图像分析可使用软件系统,按照一定参数对颗粒群体进行分析。优势是可直接观察溶液中颗粒,可视化计数颗粒大小和数目,并鉴别颗粒形态。可与红外或拉曼计数整合来鉴定颗粒化学组成。但劣势是人工分析费时费力和通量低,难以看到低光学对比度颗粒,自动化程度低。颗粒鉴定表征可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等技术,本文不做深入论述。基因治疗产品亚可见颗粒分析案例鉴于不溶性微粒研究在生物制品中重要性,有必要深入研究病毒为载体基因治疗产品中病毒颗粒聚集体和不溶性颗粒形成原因,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来提高基因治疗产品的研发和质量控制水平。以下案例简要说明基因治疗产品亚可见微粒分析方案。AAV生产超滤工艺中颗粒监控AAV生产过程中超滤环节将AAV浓缩并置于最终制剂配方缓冲液中,作为生产工艺中关键步骤,需要深入研究和加深对AAV载体超滤的理解。美国Voyager Therapeutics公司研究超滤膜截留分子量和操作条件对复合再生纤维素(CRC)超滤膜的通量和传输的影响,采用AAV2和AAV9两个血清型病毒载体,以及对AAV超滤行为的定量理解,并指导工艺开发。利用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方法(MFI)研究病毒浓缩超滤工艺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亚可见颗粒,当通过CRC超滤膜时,膜截留分子量和操作条件对通量影响。下图结果展示1到10μm之间颗粒采用MFI检测时存在明显差异。两个批次A和B实验,对于特定的膜批次,当处理时间较长时,亚可见微粒浓度较高。与较低TMP 6.5 psig相比,当采用更高TMP(20 psig)进行超滤时,亚可见微粒浓度降低。这归因于较低TMP下超滤时,泵通过管道和通道次数增加导致。本研究可指导超滤工艺的条件设置。MFI系统具备自动进样系统,可一次自动检测多达90个样本,非常适合AAV生产过程中工艺优化。不同渗透率RC2A膜超滤的AAV2样本的不同大小颗粒评价,上图批号Lot A样本,下图Lot B样本AAV基因治疗产品稳定性研究制剂配方中AAV长期稳定性和密封容器封闭的完整性是冷冻产品两个关键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和物理降解,也为了长期存储和运输,AAV原料药和产品制剂通常冷冻在≤-60 °C下,有时允许产品制剂短期存储在医院的2-8°C冰箱中。在制造、贴标签和临床使用过程中会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发生冻融循环。除了长期稳定性外,在外暴露期间AAV的稳定性也很重要。不同AAV血清型和制剂配方差异导致这期间的稳定性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制剂配方早期开发过程中获得数据来确认AAV在制造、贴标签和临床使用期间将保持稳定是有意义的。为了研究温度、存储时间和冻融率对AAV8和AAV9稳定性的影响,美国REGENXBIO公司研究低浓度和高浓度AAV8和AAV9病毒在五个冻融循环中,预期存储以外时间的稳定性,考察病毒关键质量属性变化情况。下图是采用数字PCR检测病毒载体基因组浓度(GC/mL),结果显示病毒效力和浓度在方法误差范围内保持稳定。采用光阻法检测亚可见微粒(Particles/mL ≥10 μm)。左边第1列是配方F1中AAV8,第2列是配方F3中AAV8。每个小图中左边一对柱状图是低浓度结果和右边一对柱状图是高浓度结果。对照组标记为Cont.和累积预期存储时间外暴露样本标记为TOIS。实验结果显示TOIS后颗粒数非常低,≥2 μm的颗粒≤78个/mL,≥10μm的颗粒≤10个/mL,≥25μm的颗粒≤2个/mL,和≥50μm的颗粒0个/mL。在本研究设定实验条件下,结果表明AAV8和AAV9产品质量属性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稳定性适合用于生产和临床使用。作者认为光阻法有局限,可能低估了半透明的蛋白质颗粒和病毒聚集体颗粒,后续研究需要采用微流成像技术对亚可见颗粒进行表征和稳定性研究。同样研究冻融条件对病毒载体稳定性影响,美国堪萨斯大学疫苗分析和制剂中心科学家(Vineet Gupta,2022,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研究了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载体稳定性,使用TEM、NTA和MFI三种互补的病毒颗粒表征技术研究病毒载体在冻融应激下稳定性。4种不同制剂配方(Form 1-4)在0、3和6个冻融循环条件下亚可见颗粒变化,研究冻融对病毒载体稳定性影响。参考下图,结果证明了通过MFI可检测到样本中存在大量的亚可见微粒。揭示某些制剂(制剂F1和F3)病毒载体亚可见颗粒浓度与病毒载体滴度损失之间存在负相关,制剂配方2和4没有变化。与上述研究类似,Kumru等2015年观察到在冻融循环时,特定配方中溶瘤单纯疱疹病毒1的体外效力值和亚可见颗粒浓度之间呈现负相关。基于多项研究,不同制剂配方中观察到结果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在评估病毒感染能力和稳定性时,需要同步进行亚可见颗粒研究。综上所述,基因治疗产品在研发、生产、存储等多个工艺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样本中颗粒情况,从早期到晚期开发阶段都需要监测颗粒的动态变化过程,探索研究病毒聚集体和颗粒产生的原因。可采用多种不同分析检测技术联合使用,针对纳米级和微粒级颗粒进行全范围覆盖。特别是参考中美药典对不溶性颗粒检测规定,借鉴生物大分子蛋白质药物颗粒分析经验,不同方法优势互补,采用光阻法、显微计数法和微流成像颗粒分析方法(MFI)对亚可见微粒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基因治疗原料药和药品中颗粒形成原因,可用于优化病毒载体生产和纯化工艺、筛选合适制剂配方和存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产品疗效。索取资料请扫上方二维码参考文献:Alexandra Roesch, Sarah Zolls, et al. Particles in Bio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Part 2: An Update on Analytical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for Therapeutic Proteins, Viruses, Vaccines and Cell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21) 1−18于雷,裴德宁等. 基因治疗产品中病毒颗粒的微粒特性研究. 药物分析杂志 Chin J Pharm Anal 2020,40(1)Andrew D.Tustian, Hanne Bak. Assessment of quality attribute
  • 砒霜联合维甲酸治疗白血病 被FDA列入一线疗法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376" title=" 001.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76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9bcb4559-2ff1-43de-ad35-f743b80b962d.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1月15日,Teva宣布FDA批准Trisenox(arsenic rioxide,三氧化二砷)注射液联合维甲酸(retinoic acid,RA)一线治疗存在t(15,17)易位或PML/RARα基因表达的新确诊的低风险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 /p p   在此之前,FDA基于已经公布在科学文献中的临床数据以及Teva对三氧化二砷全球安全数据库的回顾数据,授予了Trisenox优先审评资格。Trisenox同样的适应症在2016年11月获得了欧洲EMA的批准。 /p p   III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中位随访50个月,初治低危或中危APL患者接受Trisenox联合维甲酸(RA)治疗的总生存率达到了99%,并且几乎没有复发。 /p p   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导致无法控制的出血,如果不治疗,患者可能在几小时或几天内死亡,被FAB协作组定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型,该亚型约占全部AML患者的5%,在美国每年新确诊人数约1500人,在欧洲每年大约确诊1500-2000例。 /p p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如果追根溯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亭栋教授当之无愧是砒霜治疗白血病的第一人。陈竺教授团队应用全反式维甲酸 (ATRA) 和三氧化二砷 (ATO)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联合靶向治疗, 使得这一疾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 90% 以上, 达到治愈标准。 /p p   NCCN指南公布了三氧化砷(As2O3)注射液重要安全信息,警告了分化综合征和心脏传导异常的严重不良反应。APL患者采用三氧化砷治疗期间症状可能包括发烧、呼吸困难、急性呼吸衰竭、肺部浸润、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体重增加或外周水肿,低血压,肾,肝,或多器官功能障碍。 /p p /p
  • 电纺纳米纤维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1.Mater. Lett.:负载磺胺嘧啶银的聚羟基丁酸-明胶纳米纤维基质的制备及其在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 设计一种替代的伤口敷料是非常必要的,以克服诸如接触时间短、住院时间延长和防止继发感染等难题。➣ 研究者报告了负载磺胺嘧啶银(SSD)(0.2%w/v)的聚羟基丁酸(PHB)-明胶(70:30)纳米纤维基质的静电纺丝,以作为载体防止二度烧伤创面感染。➣ 纳米纤维基质具有良好的抗渗出物吸收和透氧性能。SSD的受控传输会降低敷料更换的频率。利用NIH3T3成纤维细胞评估了其生物相容性和细胞粘附。➣ 从第18天开始,体内烧伤创面支持增强的再上皮化和MMP-9的产生,显示出快速的伤口愈合趋势。➣ 作为一种替代的伤口敷料,纳米纤维支架通过降低敷料的更换频率和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来治疗烧伤创面。DOI:10.1016/j.matlet.2020.128541 2. ACS Biomater. Sci. Eng.:具有不同双重药物释放的多功能壳聚糖/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可用于伤口愈合 ➣ 第三军医大学张波设计并制备了具有多种功能的盐酸利多卡因(LID)和莫匹罗星负载壳聚糖/聚己内酯(CSLD-PCLM)支架,可用作伤口敷料。➣ 通过双喷头静电纺丝技术,支架获得了纳米纤维结构,这增强了支架与血细胞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并显示出良好的凝血能力。➣ 负载LID和莫匹罗星的支架表现出LID的快速释放和莫匹罗星的持续释放。含有莫匹罗星的CSLD-PCLM支架具有出色的抗菌活性。此外,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中,该支架显著促进了伤口愈合过程,并伴随完全重新上皮化以及胶原蛋白沉积。➣ CSLD-PCLM纳米纤维支架可以很好地满足伤口愈合过程的各种要求,是未来临床应用中很有前景的创面敷料。DOI:10.1021/acsbiomaterials.0c00674 3. Adv. Sci.:微流控3D打印技术制备立体超顺滑织物用于创面引流 ➣ 南京大学医学院赵远锦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受猪笼草超滑结构启发的,基于微流控3D打印技术的立体超顺滑织物。该织物实现了液体在三维空间、复杂维度内无损快速的运输,为提高创面引流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人员利用微流控技术连续制备了SLIPS聚氨酯微纤维,通过电镜表征可以看出微纤维的表面具有较为均匀的孔洞且内部孔洞相互连通。➣ 由于液体石蜡的润滑性能,渗出物和血液可以快速无残留地通过超滑表面,织物因此可以不被杂质污染,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此外,超顺滑织物隔离了海绵与创面,减少了海绵对组织的二次损伤,有效提升了创面修复的效果。DOI: 10.1002/advs.202000789 4. J. Photochem. Photobiol. A Chem.:具有有效光动力抗菌活性的金属-有机骨架/聚(ε-己内酯)杂化电纺纳米纤维膜 ➣ 中科院应化所栾世方通过可生物降解的PCL基质和光敏金属有机骨架(MOF)纳米晶体的共静电纺丝制备抗菌电纺垫的可行方法。➣ 将玫瑰孟加拉红(RB)一步封装到沸石咪唑酸酯骨架8(ZIF-8)中以获得光动力抗菌性RB@ZIF-8纳米粒子,然后与PCL基质共混,通过共静电纺丝制备复合聚合物纳米纤维。➣ 通过调节PCL中RB@ZIF-8的含量,在纳米纤维表面存在足够的MOF颗粒。得益于纳米纤维膜在可见光照射下产生活性氧(ROS),从而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E.coli)进行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灭活。➣ 细菌感染的伤口愈合实验表明,纳米纤维膜具有更好的修复细菌伤口感染和加速创面愈合的能力。DOI: 10.1016/j.jphotochem.2020.112626 5. Biomater. Sci.:含硫酸软骨素的镁矿化抗菌纳米纤维敷料的伤口愈合特性—共混和核-壳纳米纤维的比较 ➣ 研究了硫酸软骨素对含矿化镁的聚多巴胺交联电纺明胶纳米纤维的形态、机械性能、润湿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为了延长敷料的耐用性,研究者制备了以聚己内酯(PCL)和明胶为共混物或核-壳纳米纤维的复合敷料。➣ 在猪皮肤烧伤模型中,与未经治疗的烧伤相比,混合和核-壳纳米纤维敷料均显示出更好的再上皮化、伤口闭合和临床结果。➣ 活检组织的组织学研究表明,与未处理的烧伤相比,用核-壳纳米结构处理的烧伤具有平滑的再生和胶原组织。这项研究比较了复合纳米纤维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该纤维能够加速烧伤创面愈合并具有抗菌特性,突出了它们作为伤口敷料和皮肤替代品的潜力。DOI:10.1039/D0BM00530D 6. Carbohydr. Polym.:含蜂蜜和荆芥的壳聚糖/聚乙烯醇生物纳米纤维创面愈合性能的体内评价 ➣ 构建生物支架以改善皮肤组织再生仍然是医疗保健方面的一项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报告了负载蜂蜜和荆芥属植物的电纺聚乙烯醇和壳聚糖(PVA/Chit)纳米纤维垫的制备和表征,以加快伤口愈合。➣ 通过SEM和TEM检查了纳米纤维垫的形态。利用FT-IR和TGA/DTA对纳米纤维进行了物理化学和热稳定性表征,揭示了纳米纤维中蜂蜜和所需植物的存在。➣ 研究了PVA/Chit@Nep/Hon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药物在伤口愈合治疗中的作用。对大鼠进行了为期21天的体内伤口愈合研究,发现蜂蜜和植物掺入纳米纤维垫后,三周内伤口愈合更快,因此这种纳米纤维垫在急慢性伤口愈合应用中显示出巨大潜力。DOI:10.1016/j.carbpol.2020.116315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