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放射性分析仪工作原理

仪器信息网放射性分析仪工作原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放射性分析仪工作原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放射性分析仪工作原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放射性分析仪工作原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放射性分析仪工作原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放射性分析仪工作原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放射性分析仪工作原理相关的解决方案。

放射性分析仪工作原理相关的资讯

  • 珀金埃尔默面向放射性检测领域推出先进的TRI-CARB 液体闪烁分析仪系列
    首次集成条形码读取器技术以改进样品跟踪 马萨诸塞沃尔瑟姆 – 生命科学研究、新药研究和细胞科学领域的全球技术领先者珀金埃尔默生命与分析科学部,推出 Tri-Carb® 液体闪烁分析仪 (LSA) 产品新家族,该系列仪器是需要进行放射性检测的学术界、新药研究、环境分析和政府研究人员的必备设备。Tri-Carb LSA 新产品家族在液体闪烁分析仪行业中第一个使用条形码读取器系统,在样品自动跟踪方面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将先进的条形码读取器技术集成到新型 Tri-Carb LSA 中,增强了样品筛选和事后处理数据分析能力,从而减少了样品跟踪误差并提高了实验室工作效率,”珀金埃尔默生命与分析科学部分子药物业务总裁 Richard Eglen 博士说道。“此外,我们已获得专利并已经过实践证明的时间分辨液体闪烁计数 (TR-LSC® ) 技术消除了电子背景干扰,从而增强了放射性检测的灵敏度。” 研究实验室将液体闪烁分析用作需要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的应用环境中的必备测量工具。利用这些新产品技术创新,研究人员可按目标污染物阈值进行筛选,并以更有把握(更可靠)的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来跟踪每天采集的数千个样品。Tri-Carb LSA 的新产品家族将使各行各业的客户和应用领域提高生产力 − 从需要监测水中由反应堆产生的氚含量水平的核电厂,到筛查污染事件中的尿液和食物的国家安全基地,再到主张活性辐射安全计划的学术机构。 Tri-Carb LSA 具有四种型号,提供了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选择空间,并可以容纳附加选件: • 2810 基础型号可用于多种基础研究应用领域 • 2910 型号可实现更高的通量和更卓越的功能,包括额外的流程容量、 Replay 样品回收与再处理以及单/双颜色校正 DPM • 3110 型号提供了多种标准功能,包括高灵敏度计数模式、样品预览和区域优化 • 3180 完全装载型号提供了最高灵敏度计数,尤其适用于环境分析 珀金埃尔默还推出了新型 WIZARD2™ 自动伽玛计数仪,进一步体现了在放射检测行业领域所做出的努力。这个新一代伽玛计数仪面向的是学术(科研)、核医疗学(核医学)和制药学(新药学)的研究人员,具备便于用户操作的界面系统和一整套先进的技术亮点,包括接触(触摸)屏式操作、增强型安全选件、具有 LAN 与 USB 接头的内置计算机,以及 Windows® 操作平台。 有关 Tri-Carb LSA 产品家族上市的详细信息,请访问 http://www.perkinelmer.com
  • 美研制出放射性物质监测新设备
    新华网洛杉矶1月2日电(记者高原)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日前研制出一种监测放射性物质的辐射谱分析仪,它有助于缩短监控人员对放射性物质超标的反应和清理时间。   研究人员在一份报告中说,这种新设备能迅速检测放射性物质的类型和辐射量,比如核反应堆工作时产生的铯137和锶90,还能区分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伽马射线和贝塔射线,协助确定核污染程度。   负责这项研究的戴维汉比教授说,与目前普遍使用的探测设备不同,新设备的探测效率更高,过程更快且更加准确。他举例说,新设备只需15分钟就能确定伽马射线和贝塔射线以及它们的辐射量,而过去这一工作可能需要半天时间。   汉比说,该设备可用于监测核工业设施的放射性物质,或用来监测医院放射性治疗的安全性。
  • 技术干货 | 无惧干扰,快速分析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污染
    锶-90(90Sr)是铀和钚的裂变产物,是核泄漏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半衰期为29 年,因此能够在环境中留存相当长的时间。90Sr 本身可以衰变为钇-90(90Y),然后再衰变成稳定的锆-90(90Zr)。当生物体摄入90Sr 时,该元素在骨骼中积累并持续产生辐射,可能对生物体产生危害。因此,评估环境中的90Sr 污染对当地人类和环境健康问题至关重要。常规的90Sr 测定技术通常耗时长(数天)、成本高,并且效率较低,无法实现大量样品的分析,从而快速确定源于核反应堆的90Sr 污染程度。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进行分析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同样存在巨大的挑战:90Sr 与锆(Zr)主要同位素的质量数相同(51.45% 高丰度),会造成质谱干扰;同时Zr 在正常环境样品例如土壤中的含量比90Sr 高约十二个数量级(Zr 含量在ppm 级,Sr 含量在sub-ppq 级)。必须克服上述挑战才能有效利用ICP-MS 测量土壤中的90Sr。样品在福岛第一核电站西北方向10 到20km 存在强辐射的区域内,在2cm 深的位置采集表层土样本(100-150g),并用塑料容器搜集、储存样本。样品前处理每个聚四氟乙烯微波消解罐中放一克干燥土壤,之后加入10mL 浓度为10% 的硝酸。按照表1 所示的微波消解程序进行消解,然后冷却至室温并保持20 分钟。之后将溶液转移至塑料离心管中,并以2500rpm 的转速进行10 分钟的离心操作。在进行ICP-MS 分析前,利用孔径为0.45μm 的滤膜过滤样品,留存上清液、去除沉淀物。可将同一采样地点采集的土壤样品同时消解和过滤后,将上清液混合在一起以增加总样品量。表1 微波消解程序由于90Sr 含量较低,所以采用珀金埃尔默FIAS 400 流动注射系统和50mm × 4.6 mm 色谱柱(Eicrhom Technology,Lisle,IL,USA,填料为锶离子选择性树脂,粒径50-100 μm)对Sr 富集并去除其他基体元素。先利用1.9 mL/min 的流速使样品流经色谱柱,然后以0.75mL/min 的流速将浓度为20% 的HNO3 泵入色谱柱,持续90 秒,以去除质谱柱中除Sr 之外质荷比为90 的全部其他同质异位素。最后,用流速为1.9 mL/min 的去离子水冲洗色谱柱90 秒,从而洗脱Sr。在去除基体和洗脱Sr 步骤之间,利用浓度为20% 的HNO3 冲洗整个系统(不包括色谱柱),以清洗阀门。FIAS流动注射系统经前处理后的样品溶液直接注入超声雾化器中,雾化后的气溶胶被导入珀金埃尔默ICP-MS 中,并利用氧气作为反应池气在DRC 模式下检测90Sr;仪器参数如表2 所示。每个样品的总分析时间是14.6 分钟,其中大部分时间主要用于预富集程序。表2 ICP-MS参数氧气反应消除干扰的原理Sr、Zr、Y 和氧气的反应速率常数如下所示: Sr+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而Zr+ 和Y+ 均可与氧气快速反应,这说明氧气可以将干扰物90Zr+ 和 90Y+ 从90Sr+中有效消除。虽然这些反应似乎可以解决干扰问题且无需进行基质分离,但土壤中90Zr 和90Sr 之间显著的含量差异(6.5-11 μg/g 的Zr 与ppq 含量的90Sr)构成了挑战:在反应池中用O2 除去所有90Zr+ 时,与O2 分子的碰撞会导致90Sr+动能损失。鉴于90Sr+ 含量极低,这种动能损失足以造成90Sr+灵敏度过低从而无法检测。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在前处理中特采用基质分离方法。然而,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基质分离步骤之后仍然存在显着的Zr 信号(分离之后色谱柱上仍有0.23% 的Zr 残留)。这此种低含量的Zr用氧气反应模式,则可以轻松去除,并且不会影响90Sr的灵敏度。因此,在预富集和基体分离之后利用反应池进行氧气反应去除干扰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可用以下方程式将质量浓度转化为放射性: 表3 记录了从福岛核电站西北10 到20 公里处所取三个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均取四个测量值的平均值)。运用本文所述方法分离样品后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常规方法进行90Sr 测定。两种方法的结果在95% 的置信水平上显示一致。之所以结果出现了少许不吻合现象,是因为90Sr 在土壤中分布不均。表3 土壤中90Sr 分析结果此项研究证实了采用ICP-MS 方法测量土壤中90Sr 含量的有效性;由于土壤中90Sr 含量低、Zr 含量高,因而此项分析工作颇具挑战性。运用基质分离/ 预富集步骤,可将大部分基质元素去除并对90Sr 进行预富集。然而,此步骤后仍存在基质干扰,需用动态反应池进行反应模式消除干扰。与传统的90Sr 分析方法相比,本分析方法在分析效率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想要了解更多详情,请扫描二维码下载完整的应用报告。
  • 标准|《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γ 能谱分析方法》国家标准发布
    p & nbsp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20年第8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中发布了《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GB/T 16145—2020)。该标准将代替GB/T 16145—1995。新标准将在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2020年11月1日 /strong /span 实施。归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p p & nbsp 该标准规定了用锗[HPGe,Ge(Li)]或碘化钠[NaI(Tl)] γ能谱仪分析生物样品中放射性γ核素的方法。标准中规定了 strong 生物样品& nbsp /strong ( strong B /strong strong iological Sample /strong ) 的概念以及样品处理的一般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56px height: 24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2fbb8aed-e222-432e-8d7c-c5fc528c8527.jpg" title=" GEORADiS RT-30.jpg" alt=" GEORADiS RT-30.jpg" width=" 356" vspace=" 0" height=" 243"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图为GEORADiS RT-30 手持放射性伽马能谱仪 /strong /span /p p & nbsp γ能谱仪设计用于监测和检测各种金属制品、建筑材料、地质样品、环境采样样品及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放射性辐射。例如:钢铁厂内钢、尘、渣的快速辐射分析;建筑材料、岩石中钾、铀和钍的浓度检测以及食品、动物饲料和环境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放射性辐射。 /p p & nbsp 仪器有台式机型和手持机型。手持版本便携、体积小、操作方便,在实验室外也可以轻松完成检测。 br/ /p p & nbs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标准原文 /strong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165, 165, 165) " 待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发布后上传。 /span /p p -------------#会议预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font-size: 24px " 欢迎报名“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span /strong strong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font-size: 24px " 专题网络研讨会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Drug2020/" target=" _blank" title=" 微生物大会链接"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dfdb8120-0b79-41bd-b6f2-f2fc9417648b.jpg" title=" 微生物检测技术大会.jpg" alt=" 微生物检测技术大会.jpg" width=" 400" vspace=" 0" height=" 300" border=" 0" / /a /p p strong 报名链接 /strong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Drug2020/"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Drug2020/ /strong /span /a /p
  • 【霍尔德新品】放射性低本底γ能谱检测仪的功能特点
    【放射性低本底γ能谱检测仪←点击此处可直接转到产品界面,咨询更方便】环境辐射污染是一种潜在的重大污染源,其危害不亚于显性污染。一旦失控,将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比方说,放射源周边的生物或传播媒介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后,就像带着致命毒素的蛇一样,通过食物链由低级向高级攀升,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将毒素富集。这些放射性污染物一旦进入人体,便像埋在人体内部的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环境辐射污染问题,坚决遏制其对我们健康的影响。放射性低本底γ能谱检测仪应用领域:医院放射性核素γ能谱测量分析;建材、土壤、生物、地质样品等γ能谱测量分析;建筑材料的快速无损检测;铀矿地质样品镭(铀)、钍、钾含量分析;可按用户要求配备铀、铯、钴、碘等人工核素分析软件。放射性低本底γ能谱检测仪功能特点:1、具备实时快速低能γ射线稳谱技术的低本底数字化能谱仪,可保证开机快速测量以及长期稳定性;传统低本底数字化能谱仪需要人工反复调整谱仪参数才能够工作,且无法长时间稳定工作;2、自带数字化稳谱功能,可选择本底镅源γ射线稳谱、天然特征峰稳谱等数字化稳谱方式;3、支持粒子图谱、能谱曲线、梯形成形信号与原始脉冲信号显示;4、数字化能谱仪具备LIST-MODE模式,可实现粒子事件信息(时间、位置、幅度等)的实时采集,各通道数字化谱仪具备时钟同步功能,同步精度不低于15ns;粒子事件信息可传输到计算机上成谱,从而满足快速移动测量的要求;5、双谱测量:支持能谱与时间谱测量;6、高分辨率:采用16位80MSPS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器;7、高数字成形频率:数字成形频率高达80MHz
  • 金属矿产品放射性监测实现无人值守
    江苏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中心完成的&ldquo 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放射性监测及远程放射性监控技术的研究&rdquo ,近期通过鉴定委员会鉴定。各位专家对该课题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积极评价,一致认为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目前,工业品中心正在进一步完善该远程放射性监控系统,拟在相关口岸大力推广应用。   超标矿产品难于有效监测   随着我国进一步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和国际间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矿产品贸易迅速增长,品种涉及到金矿粉、银矿粉、铜矿砂、铁矿石、锌矿、铅矿、锆矿砂等210种。近年来,一些国外不法商人见利忘义,将放射性超标或受放射性污染的物品掺杂在矿产品中出口至我国,尤以集装箱运载的矿产品为害较重。近年来对江苏口岸进口矿产品监管情况表明:多批矿产品放射性严重超标,有些矿产品的放射性水平超过国家标准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部分矿产品中甚至夹带有人工放射性核素。由于这些放射性超标的矿产品进口时往往没有任何危险标识,也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如果这些放射性超标的矿产品得不到有效的监测(检测),导致其进入生产和流通领域,将会给我国工业生产和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   然而,口岸长期以来对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的放射性是以手持伽马剂量率仪进行现场检测的方式进行的,这样的检测方式存在威胁检测人员健康、检测效率低下以及容易漏检等弊端。远程放射性监控技术的实施无疑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然而,国内外在远程监控技术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视频的远程监控系统的开发,还没有针对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的远程放射性监控技术的研究报道,国内在进口商品的远程放射性监控方面还停留于概念阶段。   为了实现口岸对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的远程放射性监控,江苏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中心在中心主任李建军研究员的引导下,于2009年争取到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项目《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放射性监测及远程放射性监控技术的研究》(编号2009IK121)的立项支持,并由此展开了基于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放射性监测及远程放射性监控技术的一系列研究工作。   远程监控技术取得突破   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发现,2006年颁布实施的《有色金属矿产品的天然放射性限值》(GB 20664-2006)标准中对于剂量率400nGy/h(包括环境本底&gamma 剂量率)以及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衰变系中的任一核素比活度&le 1Bq/g,40K&le 10Bq/g的规定不尽合理。基于此,课题组首先对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的放射性限值进行了研究,制定了根据年剂量率限值1mSv来反推核素的比活度限值的更为科学的推算方法,并最终给出了相对于原标准更为合理、科学的有色金属矿产品的天然放射性限值计算公式。   对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放射性的监测应当尽可能的节约成本,兼顾实用性和经济性两方面的原则。毫无疑问,研究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放射性的风险分析方法和预警机制,可以为口岸对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放射性的监测提供参考,做到有针对性的重点监测,在节约仪器和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检出率和准确性。经过多方面的综合考察和论证,课题组从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的矿种、产地和包装运输方式三方面着手,建立了放射性风险分析方法和预警机制。   探测器的安装是整个监测过程的重中之重,探测器安装的地点合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监测过程的作用,否则将事倍功半。经过实地调研,课题组将到港的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在口岸的存在状态分解为泊位停靠、卸货过程和堆场停放三个环节,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将探测器分别安装于这三个环节以达到对每个环节进行监测的目的。同时,通过相应放射源的模拟实验,确认监控方案可行。在此基础上,要实现远程放射性的监控,须开发远程监控所必需的软硬件系统。课题组将远程放射性监控所需实现的功能逐一分解,拆分为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存储、数据分析和监控终端等几部分,在拆分的每一部分都有针对性的研发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作为实现相关功能的支撑,由此研发了一整套适用于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远程放射性监控的软硬件系统。   进口矿产品实现安全防控   该课题建立了新的适用于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放射性监控的剂量限值标准和核素的比活度限值公式,为口岸对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放射性的有效监管提供了基础支撑。   从矿种、产地以及运输包装方式三方面着手,研究了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放射性的风险分析方法和预警机制,并运用风险分析的结果,建立了适用于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放射性的全覆盖式监测方案,所提出的&ldquo 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实施放射性的重点而全面的监控&rdquo 的思路在实际的监管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口岸对进口废物原料、机电产品等其他的工业产品的放射性监测所借鉴。   课题组针对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的特点,自主研发了适用于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远程放射性监控的硬件系统,包括:数据解码设备、数据存储和无线发送设备、GPS定位系统以及电源系统等。开发的&ldquo 核辐射云软件平台&rdquo ,实现了放射性剂量率的实时显示、数据地图模式回放、数据自动存储与波动分析、自动报警以及自动发送报警信息等功能,实现了口岸对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的远程放射性监控,极大地加强了口岸对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放射性的安全防控,可实现口岸对进口有色金属矿产品放射性监测的无人值守,克服了传统的人工检测效率低下并可能危及检测人员健康等弊端,对保护检测人员的健康具有较高的应用指导性,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
  • 日开发吸附土壤放射性物质新方法
    新华社东京7月14日电 人工沸石在水质净化和土壤改良等领域早有应用,它还有吸附放射性铯的功能。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在人工沸石的这一性能基础上,通过化学合成使其带有磁性,这一技术可在清除土壤放射性物质时派上用场。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人工沸石可由火电站发电副产品粉煤灰制成,原料价廉易得。爱媛大学农学部教授逸见彰男等研究人员在人工沸石的合成过程中混入铁化合物,成功地获得了带有磁性的人工沸石。将这种沸石铺敷在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土壤上,沸石会吸附放射性物质,由于这种沸石带有磁性,最后可用磁铁将吸附了放射性物质的沸石与土壤分离。   据介绍,这一技术可以将每千克被污染土壤中的放射物污染程度从数千至1万贝克勒尔降低到每千克500贝克勒尔以下。他们期望两年内将这一技术实用化。
  • 首次!检测出放射性物质!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发布消息称自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后日本方面8月31日于排放口附近取样的海水中首次检测出放射性物质氚据日本共同社9月1日报道,本次取样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氚浓度为每升10贝克勒尔。工作人员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3公里设置了10个取样点,本次检出氚的海水取自最靠近排放口的取样点,该取样点于8月24日取样的海水中氚浓度为2.6贝克勒尔,当时的常规分析未达到检出下限。对于短短几天内,氚浓度出现大幅上升,东电方面承认这是核污染水排海造成的影响,但他们坚称这一浓度“在安全上完全没有问题”。图/视觉中国岸田文雄被检举据央视新闻援引共同社9月1日报道——针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日本一市民团体当日向东京地检提交检举信,指控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东京电力公司总裁小早川智明涉嫌空置建筑浸毁和业务过失致死。该市民团体名为“反对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全国联络会”。在提交检举信后,他们在东京市内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该市民团体共同代表岩田薫表示,日本“采取的排海行为极为严重”。在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大约一周后,海上拖网捕鱼季于9月1日在福岛县开始。图/视觉中国韩国石斑鱼大量死亡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影响越来越多的韩国人不愿意再购买水产品给当地渔业带来巨大损失以下视频来源于央视财经,时长01:37△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最近韩国不少养殖场内石斑鱼出现大量死亡话题冲上热搜第一↓韩国全罗南道的丽水市,是这一次石斑鱼集体死亡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受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影响,石斑鱼卖不出去、无法按时正常出货,再加上水温升高,出现集体死亡。据统计,仅全罗南道丽水市已经有超100万条鱼死亡,相当于这里总饲养量的两成多,损失金额约合人民币8400万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给韩国水产从业者们带来的影响不仅是卖不出去,而且卖不上好价钱。平时,每公斤3万韩元石斑鱼,现在已经跌至不到2万韩元。此外,韩国济州岛地区特产东洋鲈是当地数一数二的高级生鱼片原材料,近期拍卖价格环比暴跌近六成。根据韩国政府8月29日公布的2024年度财政预算案,为应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政府编制相关预算738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0.71亿元,较本财年增加约四成,其中用于进行海域、水产品放射性物质浓度检测的预算达576亿韩元。当地时间2023年8月30日,韩国木浦,举行“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投机谴责大会”。图/视觉中国
  • 铀系放射性核素激光质谱分析技术取得突破
    铀系放射性核素(230Th-231Pa-232Th-238U)是海洋碎屑沉积物定年、评估沉积颗粒侧向迁移程度、以及重建粉尘通量、表层海洋输出生产力、深海洋流流速、深海氧化还原状态所依赖的重要指标。对于晚第四纪深海沉积物中超痕量的230Th和231Pa而言,其浓度范围一般在几到几百pg/g,是自然界中丰度最低的一类核素。传统分析230Th和231Pa含量的溶液方法化学处理流程复杂、耗时久,溶样和化学分离时Pa的回收率难以保证稳定。开展沉积物230Th和231Pa含量的可靠分析,还需精确标定人工放射性核素(229Th、233Pa)的混合稀释剂溶液,但233Pa的半衰期大约只有一个月,每批次的实验分析均需重新配制和标定稀释剂溶液。因此,常规开展沉积物230Th和231Pa的分析受到了极大限制,目前国内外仅有少数单位可以进行此类分析。为了深入开展海洋沉积物铀系核素的地球化学研究,充分发挥铀系核素的古海洋应用潜力,显然需要更高效、便捷的分析方法。本研究另辟蹊径,利用激光剥蚀-多接收质谱技术来突破上述分析难题。海洋沉积物基质复杂,结构松散,无法直接进行激光剥蚀。为此我们首先开发了海洋沉积物高温熔融玻璃化的方法。在中国科大黄方教授课题组建立的火山岩粉末小样品玻璃化方法的基础上,本研究针对海洋沉积物富高温挥发组分(如碳酸钙、硫酸盐等)的特点进行了改进。在得到均一硅酸盐玻璃样品后,我们进一步建设了激光剥蚀质谱分析方法。由于质谱中232Th拖尾对丰度极低的230Th、特别是231Pa的信号存在显著干扰,为了可靠获取U-Th-Pa在质谱仪中的分馏,需制备富集230Th和231Pa但不受232Th拖尾影响的玻璃标样。我们利用处于铀系衰变平衡的钙铀云母矿物,制备了不含232Th(低于检测限)、且富集231Pa的玻璃标样。利用太平洋深海表层沉积物,制备了富230Th而232Th拖尾可以忽略的玻璃标样。同时,基质效应、拖尾干扰稳定性、多原子干扰、离子计数器在超低计数时的性能等,均可能对230Th和231Pa的信号存在不确定的影响。事实上,以往的激光剥蚀质谱分析典型的浓度测量范围在ng/g及以上,对于自然界中极低含量的231Pa,此前从未报道过激光剥蚀质谱分析。本研究对这些不确定性进行了系统验证,将激光剥蚀硅酸盐典型分析的元素/同位素含量测试范围向下拓展了2-3个数量级。我们对一系列已知230Th和231Pa含量的海洋沉积物样品(利用溶液稀释剂法进行测试)进行了分析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极低丰度下海洋沉积物230Th和231Pa激光质谱分析测试的可靠性。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图1)可以实现多种类型的海洋沉积物中230Th、231Pa、232Th、238U的快速准确测量,极大提高了样品处理与测试效率。对存在230Th过剩的海洋沉积物样品的230Th/232Th分析的准确度在±2%以内,而对230Th衰变平衡的样品(230Th含量低至数十pg/g),230Th/232Th的准确度在±5%以内。231Pa/232Th比值的分析的准确度在±12%以内(231Pa含量低至几pg/g, 溶液稀释剂分析准确度一般在百分之几的水平)。因此,海洋沉积物万亿分之一浓度水平的铀系核素激光质谱分析技术完全满足实际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图1.本研究分析方法的主要流程上述研究成果近期以“Determination of picogram-per-gram concentrations of 231Pa and 230Th in sediments by melt-quenching and laser ablation mass spectrometry”为题,发表于分析化学领域Nature Index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郑健帆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陈天宇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为论文的第一和通讯单位,合作单位包括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布里斯托尔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该论文得到了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等基金项目的联合资助。
  • 铀系放射性核素激光质谱分析技术取得突破
    铀系放射性核素(230Th-231Pa-232Th-238U)是海洋碎屑沉积物定年、评估沉积颗粒侧向迁移程度、以及重建粉尘通量、表层海洋输出生产力、深海洋流流速、深海氧化还原状态所依赖的重要指标。对于晚第四纪深海沉积物中超痕量的230Th和231Pa而言,其浓度范围一般在几到几百pg/g,是自然界中丰度最低的一类核素。传统分析230Th和231Pa含量的溶液方法化学处理流程复杂、耗时久,溶样和化学分离时Pa的回收率难以保证稳定。开展沉积物230Th和231Pa含量的可靠分析,还需精确标定人工放射性核素(229Th、233Pa)的混合稀释剂溶液,但233Pa的半衰期大约只有一个月,每批次的实验分析均需重新配制和标定稀释剂溶液。因此,常规开展沉积物230Th和231Pa的分析受到了极大限制,目前国内外仅有少数单位可以进行此类分析。为了深入开展海洋沉积物铀系核素的地球化学研究,充分发挥铀系核素的古海洋应用潜力,显然需要更高效、便捷的分析方法。本研究另辟蹊径,利用激光剥蚀-多接收质谱技术来突破上述分析难题。海洋沉积物基质复杂,结构松散,无法直接进行激光剥蚀。为此我们首先开发了海洋沉积物高温熔融玻璃化的方法。在中国科大黄方教授课题组建立的火山岩粉末小样品玻璃化方法的基础上,本研究针对海洋沉积物富高温挥发组分(如碳酸钙、硫酸盐等)的特点进行了改进。在得到均一硅酸盐玻璃样品后,我们进一步建设了激光剥蚀质谱分析方法。由于质谱中232Th拖尾对丰度极低的230Th、特别是231Pa的信号存在显著干扰,为了可靠获取U-Th-Pa在质谱仪中的分馏,需制备富集230Th和231Pa但不受232Th拖尾影响的玻璃标样。我们利用处于铀系衰变平衡的钙铀云母矿物,制备了不含232Th(低于检测限)、且富集231Pa的玻璃标样。利用太平洋深海表层沉积物,制备了富230Th而232Th拖尾可以忽略的玻璃标样。同时,基质效应、拖尾干扰稳定性、多原子干扰、离子计数器在超低计数时的性能等,均可能对230Th和231Pa的信号存在不确定的影响。事实上,以往的激光剥蚀质谱分析典型的浓度测量范围在ng/g及以上,对于自然界中极低含量的231Pa,此前从未报道过激光剥蚀质谱分析。本研究对这些不确定性进行了系统验证,将激光剥蚀硅酸盐典型分析的元素/同位素含量测试范围向下拓展了2-3个数量级。研究者对一系列已知230Th和231Pa含量的海洋沉积物样品(利用溶液稀释剂法进行测试)进行了分析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极低丰度下海洋沉积物230Th和231Pa激光质谱分析测试的可靠性。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图1)可以实现多种类型的海洋沉积物中230Th、231Pa、232Th、238U的快速准确测量,极大提高了样品处理与测试效率。对存在230Th过剩的海洋沉积物样品的230Th/232Th分析的准确度在±2%以内,而对230Th衰变平衡的样品(230Th含量低至数十pg/g),230Th/232Th的准确度在±5%以内。231Pa/232Th比值的分析的准确度在±12%以内(231Pa含量低至几pg/g, 溶液稀释剂分析准确度一般在百分之几的水平)。因此,海洋沉积物万亿分之一浓度水平的铀系核素激光质谱分析技术完全满足实际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图1.本研究分析方法的主要流程上述研究成果近期以“Determination of picogram-per-gram concentrations of 231Pa and 230Th in sediments by melt-quenching and laser ablation mass spectrometry”为题,发表于分析化学领域Nature Index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郑健帆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陈天宇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为论文的第一和通讯单位,合作单位包括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布里斯托尔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该论文得到了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等基金项目的联合资助。
  • 中国科学报:放射性废物处置遇技术难关
    日益增加的放射性废物令人担忧,然而很多专家都无法清楚说出目前中国究竟有多少放射性废物。公众的担忧不仅来自不断发生的核泄漏事故,更与放射性废物的管理息息相关。将于3月1日实施的《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或将推动我国放射性污染物的防治工作,但仍需要接受公众的审视与检验。   2月13日,离大学正式开学还有一星期,《中国科学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师范大学南门外的放射性药物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管理员李娜一早便开始忙碌起来。“过几天,我就更忙了!”她一边在放置放射性废物的冰柜前作记录,一边说,“等学生放假回来之后,实验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又会多起来。”   在烦琐的处理流程和冗长的半衰期中,李娜必须每天记录下放射性废物的情况,等待专门机构将这些特殊的“垃圾”集中收走。   如同李娜所在的这间实验室一样,许多实验室也产生放射性废物。不仅如此,广泛使用的核电站、铀矿、辐照设备等工业设施则产生了数量更多、放射性剂量更大的废物。   2003年正式实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标志着我国依法防治放射性污染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法律明确规定了放射性污染管理的五个方面,放射性废物管理则是其中之一。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将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三废治理研究所副所长孙庆红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目前最大的难题在于高放射性水平废物的永久处置。   越来越多的“垃圾”   核技术在医药、能源、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已经让人们尝到了它的甜头。同时,日益增加的放射性废物也让专家们头疼不已。但当《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相关领域专家时,却没有一位专家能说得清目前究竟有多少放射性废物。   李娜所在的放射性药物化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放射性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情况,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包含放射性的溶液和动物尸体。   李娜介绍,他们所用的药物半衰期都不长,而10个半衰期后,放射性剂量则被认为已经减少到不足以造成伤害的程度,便可以进一步处置。“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向环保局提出申请,请专门人员来收走这些废物了。”   最近这些年,李娜感到收“垃圾”的人来得越来越频繁,实验室的放射性废物也越来越多了。   同样地,据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统计,2009年,该院共收贮放射性固体废物22.2立方米,主要有污土、金属、工作服、塑料、玻璃、棉纱等,均为“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在1996年发布的《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中,这是一种“在正常操作和运输过程中通常不需要屏蔽”的放射性废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教授李珏忻也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称:“随着技术的发展,核仪器使用越来越多,留下的废物肯定越来越多。”例如,在找矿时地质工作者使用的探伤仪,其中带有小型放射源。   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放射源也快速进入了民用领域。在常见的烟雾报警器中,便含有少量的放射性金属镭。“单个报警器放射性强度很低,但广泛使用后数量激增,放射性镭的处理便成了大问题。”孙庆红指出。   辐照技术的推广也带来不少放射性废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全国已建成运行的辐照装置超过200座。   早在1975年,湖南彬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获取钴源38支,放射总强度为5500克镭当量。当时,彬州市农科所利用钴源先后开展了辐射诱变育种、食品灭菌消毒、刺激作物增产、辐射产品加工等综合性应用。   30多年后,这批钴源早已废弃。其间产生了大量放射性废物,针对这些废物的处置则花费了330多万元的经费。   此外,自1956年以来,全国几十座铀矿山、铀水冶厂、铀采冶联合企业已遍布云南、西藏、内蒙古等地区,完整的铀矿冶工业体系同样留下了危险的放射性废物。   孙庆红透露,我国现有核电站中,每一个百万千瓦级的机组将产生50到100立方米的放射性固体废物。   而根据2007年国务院批准的核电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前,中国将新建27个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届时将有超过30台的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投入运行。据此估算,到2020年,由这些核电机组运行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将在1500到3000立方米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来自核电站的废物体积看上去并没有达到惊人的地步,但它们都属于“高放射性废物”,其放射性水平高、释热量大、毒性大,处理和处置难度非常大,且费用非常高。   日益严格的管理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核事故让人们谈“核”色变,也与放射性废物的管理无不相关。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胡华四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强调:“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事关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也直接关系到核能和非动力核技术及应用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实,早在1987年,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下发文件《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该《办法》对放射性废物的分类、产生放射性废物单位的责任、废物的收运及废物库的管理都作了详尽的规定。   对此,胡华四解释:“放射性废物处理、贮存、处置活动是放射性废物管理的三个核心环节。”而放射性废物管理还应以安全为目的,具体应遵循“减少生产、分类收集、净化浓缩、减容固化、严格包装、安全运输、就地暂存、集中处置、控制排放、加强监测”的原则。   但是,由于管理不善带来放射源丢失、违规使用的事故仍然时常发生。   2004年7月12日凌晨,唐山市某建筑工地技术人员因操作不慎,将一个用于工业探伤的硒-75放射源失落在施工现场。10余名工人误将放射源当做机器配件,最终发现主要受照者受到全身非均匀照射。   无独有偶,2008年4月11日,山西省农科院旱农辐照中心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钴源意外照射事故。由于违规使用已经退役的钴源室照射药剂,数名工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辐照。   另外,在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对放射性污染防治重视不够,缺乏对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专项管理制度,乱堆、乱放放射性废矿渣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此造成的放射性污染威胁着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   中广核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反应堆工程设计与燃料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岷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针对这些情况,政府部门对放射性废物进行了日趋严格的管理。”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解释,《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了“要尽量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排放废物要经国家许可”、“对高放废物要进行分类处理”等原则性问题,而将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的《条例》则将法律的原则规定具体化了。   那么,对具体单位而言,新《条例》的实施将带来什么变化?北京市环保局宣传教育处工作人员称,目前仍在等环保部的进一步通知。截至发稿时,记者仍未得到回应。   肖岷认为,国家对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力度加大,不仅相关文件得到了细化,管理体系也在进行调整。   有报道称,我国在核安全监管机构上将进行大幅度调整,国家能源局将新增设核电司,国家核安全局在原来一个司的基础上调整到三个司,核安全监管人员增加近千人。国防科工局新增设核应急司。   永久保存难题   孙庆红长期与放射性“三废”打交道,中低放射性水平的废物主要以暂存后处置为主。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已建有两座中低放射核废料处置库,分别位于甘肃玉门和广东大亚湾附近的北龙,还将在华东和西南建设两座区域性低放废物处置库。   1944年,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在今天看来,第一个用于处置“放射性污染的破碎玻璃器皿”的处置场,只不过是橡树岭处置场中的一条简易地沟,填满了未经处理的废物。   在核动力发展的初期阶段,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采取了与此类似的方法进行放射性废物处置。如今,国际原子能研究机构成员国中已经有100多座专业的设施运行。   在普通人眼中,放射性废物暂存库恐怕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据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已建成31个放射性废物库。孙庆红向记者透露,我国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的放射性废物暂存库。   1998年建成的湖北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深藏在大别山脉的崇山峻岭中。戒备森严的仓库配备厚实的铁门,地面上有一个个标有字母的水泥盖板,放射性废物就封存在盖板下面。   运送废物的卡车,必须加装防护铅板,每次将放射源搬入库中后,经办人员、车辆必须进行彻底清洗。这些“洗澡水”被排入专门的蒸发池,防止其混入地表及地下水体。   去年6月,该库结束了为期8年的改造工程。改造后的废物库实现了物联网远程在线监控,这在全国放射性废物库建设中走在了前列。  与此相比,高放射性水平废物处置的技术要求则高很多。高放射性核废料含有多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高放射性元素,10毫克钚就能令人毙命。   所以,在孙庆红看来,目前最大的难题在于高放射性水平废物的永久处置。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苏锐曾撰文称,高放废物的最终去向是深地质处置。这需要把高放废物埋藏在距离地表深约500米到1000米的地质体中,使之永久与人类的生存环境隔离。   首先要将高放废液变成玻璃固化体,再将玻璃固化体装入金属罐中,并在地下1000米的深部找一块2平方公里到10平方公里不等的坚硬岩石,将装有高放玻璃固化体的废物罐埋藏其中,最后用一种特殊的回填材料将所有深部空间封填。   孙庆红形容:“看上去有点像一座巨大的坟墓。”   因此,地质条件是首要的考虑因素。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科学系教授周启友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选择高放废物的处置地点最重要的则是要地下水的条件。   “我们要寻找一个不含地下水或者地下水移动非常缓慢的地方。”周启友说,“除了自然条件,还需要加固工程屏障,对岩石圈进行保护。”据此,一些专家认为甘肃敦煌北山可能是将来最为理想的高放废物处置库。   不仅是中国,高放废物的处置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从建造核电站的那天起,德国政府有关机构和地质、核电专家就在为核废料的最终去处而发愁。   目前已知的看法是,核废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得流入自然界。那么,什么样的建筑构造和地点能经得住自然界的沧海桑田?   “别放在我家后院”   在美国的报刊上,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缩写——NIMBY,即Not in my backyard.意思是:别将垃圾放在我家后院。   纽约市的许多垃圾填埋场因为不符合美国环境署的环保标准而被迫关闭,一些城市索性将垃圾直接运到别的城市或其他州。被动接受垃圾的城市的居民就非常愤怒,他们组织了“NIMBY”运动,抵制垃圾运进自家后院。   在令人恐慌的放射性废物处置上,我国也面临类似问题。2008年,在一家地方网站的论坛中出现一个“湖北省的放射性废物库在广水市”的帖子。帖子中陈述了“广水市癌症发病率全省最高与省放射性废物仓库具有很大关联”,并抗议废物库继续在当地运行。   而2010年11月,中国核工业集团与法国阿海珐公司签署的协议则引发了更大的波澜。协议规定,在甘肃嘉峪关以北的金塔县内建设一座年处理规模达到800吨的乏燃料后处理基地。   这意味着,今后运往甘肃的核废料不仅来自国内的核电站,还有可能来自周边国家。“回收技术是否成熟”已经成了专家担忧的问题。   不过,这已不是阿海珐公司第一次在运输核废料途中遭遇“拦路虎”。作为国际“核废料处理中心”,核废料在法国与这些国家之间往来运输,所到之处,无不遭到民众的强烈抗议。   普遍认为,核废物处置计划的成功离不开与公众良好的沟通。长久以来,一些国家已经采取若干种步骤,并取得相当的成效。   例如,在匈牙利,上世纪90年代的两次选址受阻后,匈牙利原子能委员会于1992年启动了国家低中放射性废物处置选址计划。委员会采用公众自愿参加的方式,确定了愿意成为这些场地“东道主”的社区,最终在这些社区内选定了6个处置场场址。   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全面的公众磋商过程是专设低中放射性废物处置库选址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在我国,在环境问题上与公众进行互动才刚刚兴起。胡华四向记者表示:“将来,公众对核的态度将影响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如何使公众既不“对核安全报以无所谓的态度”,也不致“谈核色变”,还需要作长期的努力。   “必须要开展广泛深入细致的核科技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他说,“要使公众能理解、配合和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应当保障充足的经费开展核科学的普及工作。”   放射性废物的来源   地质勘探、铀矿开采、选矿和矿石   含有铀、镭和其他天然放射性核素的铀矿山废石、尾矿和水冶厂尾砂,放射性水平较低   铀的精制、转化、同位素分离和燃料元(组)件制造   含铀的坑道废水、选矿水等   核电厂和其反应堆的运行   含活化产物和裂变产物中、低放射性废物和固体废物及卸出的乏燃料   核燃料后处理厂的运行   含裂变产物和锕系元素高放射性废液和废物   核设施退役   堆芯活化材料、可回收的放射性污染废钢铁及其他废金属、大量放射性水平极低的固体废物   核能研究与开发、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和应用   废辐射源,主要是钴-60和镭-226源
  • 陶瓷放射性超标 上榜品牌诚恳认错
    据了解,本次抽查依据推荐性国家标准GB/T4100-2006《陶瓷砖》和强制性国家标准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的规定,对陶瓷砖产品的尺寸、吸水率、破坏强度、断裂模数、有釉砖抗釉裂性、放射性等6个项目进行检验。国家质检总局的抽查被陶瓷行业简称为“国抽”,是陶瓷行业最严格的产品质量抽查,通常是到企业总部直接进行抽检,执行的标准比较严格,企业很难作弊。   国家质检总局此次公布的抽查结果,引起了业内的轩然大波,特别是放射性超标的“黑榜”之上,有几个竟是消费者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记者在网上看到博华陶瓷针对此事的相关公告写道:“广东博华陶瓷有限公司已获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年第95号公告(即《2009年第2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质量公告》)及相关报道。本着积极、负责的态度,我公司现正组织专人,对涉及的两个型号的产品做进一步的调查。相关资讯,将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发布。”   而另一家上了“黑榜”的品牌瓷砖就相关情况做了说明:“被抽检出有问题的那批砖,是一个国外客户订购的,因为各个国家标准不同,所以才有部分产品超过了国家标准,刚好被抽查到。国内市场销售的砖肯定是严格执行我国国标的。”   放射性污染对人体伤害具体何在   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的一位负责陶瓷产品检验的主任告诉记者,瓷砖产品的放射性等级检测分a、b、c三类,a类为最好,放射性水平最低,这种瓷砖外包装上会标明:“放射性水平:a。”此外,抛光砖由于其生产的原材料中含有较多的放射性核素成分因素,其危害比釉面砖大。抛光砖必须有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简称三c),而釉面砖目前没有强调必须做“3c”认证,“室内装潢选用的陶瓷砖,必须是a类瓷砖。”   陶瓷的放射性主要由于原料的使用,并且和砖的厚度、尺寸也有关系。在陶瓷的生产中,硅酸锆等原料对产品能起到增白作用,可以美化产品外观。于是,有个别企业只顾增白产品,提高产品档次,而忽略了这些原材料放射性核素含量极高的特点,配方中过多添加锆类原材料,以至于其陶瓷砖产品的放射性超标或放射性核素含量达到、接近临界值。   海泰纳米环境治理公司副总经理周岳鹏说:“放射性污染超标,其在装修建材污染中对人体的危害可以说是最大的,是白血病最大的诱因,特别是氡,人体长期受到辐射,会增加感染癌症的几率。而且,放射性物质是基本上没有办法治理的。”据南京市质监局的工作人员介绍:“陶瓷砖检验出放射性核素超标,并不表示使用了部分超标产品的房屋,空气质量检验就一定会超标。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无所不在,对于并不超标的少量放射性辐射我们大可不必耸人听闻,但超过限量的放射性的确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危害。”   首先,消费者一定要向经销商索要瓷砖的放射性报告,看其是否为“a类”。如果消费者对产品仍然不放心,也可以自行将产品送到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由于放射性物质无色无味,若没有专门的仪器测量,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本无法辨别哪些瓷砖辐射会超标,所以在装修时尽量不要把室内全部用瓷砖装饰。如果要选砖,最好选择亚光砖。此外,儿童房尽可能不要铺设瓷砖。同时,由于床的高度一般比较低,人躺在床上,正好在氡等放射性元素的较强辐射范围内,我们日常必须多开窗户,使空气流通,保持清新,这样也可以减少瓷砖对人体的辐射。   在所有瓷砖中,抛光砖中超白砖的辐射更强,彩釉砖表面放射性元素氡的析出率比普通砖要高。工艺陶瓷有着精美图案和金属质感,被一些业主用作电视背景墙,有的甚至床头墙面都铺贴工艺陶瓷。据了解,工艺陶瓷是根据其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来分类的,目前国际上只在铅、镉等重金属对工艺陶瓷作了规定,但并没有放射性方面的规定,所以消费者在选择上需更加谨慎。
  • 烟台筑起国门“核屏障” 放射性检测位于全国前列
    日本地震海啸引发了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作为日本的近邻,烟台与日本之间的贸易、交通、人员、货物往来频繁,一直密切关注事件进展。近日,烟台检验检疫局局长昃向君接受YMG记者专访时表示,从烟台口岸监测数据看,均处于以往监测本底值的范围内,未发现异常情况,目前放射性污染物传入烟台口岸的风险很低。因此,检验检疫部门建议口岸公众和出入境人员,要理性对待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谈核色变”大可不必。   放射性检测,是大众眼中陌生的神秘技术领域。同样鲜为人知的,烟台有一支从事不同种类样品的放射性检测和研究工作队伍,早在7年前便进入了“国家队”: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在烟台设立了国家放射性检测重点实验室。   “这台宽能无源效率刻度高纯锗γ谱仪,目前国内仅有10台,借助它,我们可以精确检测到空气中含有几个核辐射分子。”走进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级放射性检测重点实验室,有关负责人表示。7年来,因拥有目前放射性检测专业领域国际最顶尖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在山东口岸反恐与应急工作中屡立战功,技术研究如虎添翼。   核辐射事件发生后,实验室作用突显: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国家级放射性检测重点实验室全面协助各口岸单位开展核辐射监测工作。烟台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耿金培介绍,3月12日22时许,在接到省市辐射环境监测站的请求后,实验室连夜对检测设备和标准物质进行了充分准备,并于3月13日15时完成了对环保部门采集的烟台、威海两市大气气溶胶和空气碘样品的核素分析。根据检测结果,3月12日到13日所采集样品尚未发现来自核电反应堆的放射性物质。   3月13日至3月20日统计,烟台口岸对来自日本的6艘次船舶、108名交通员工,3架次飞机、486名旅客进行了放射性监测 同时对国际候机厅、候船厅、码头、堆场、集装箱场站等场所进行放射性监测 核监测设备的常规采样工作已由平时的每周一次,增加到一天多次 重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每5分钟就会计算一个均值,并在每天9时和15时集中汇总数据上报。根据发布的全省地级市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的监测值,山东辐射环境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影响。   “人类身体里循环的水、空气其实都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这是自宇宙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的客观事实,属自然现象。少量辐射不会危及人类健康。”事件发生后,检验检疫部门第一时间在烟台口岸的电子显示屏、电子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向出入境人员进行防辐射知识的宣传,同时还向社会公布了两部咨询电话。在亲眼目睹了烟台检验检疫人员核污染监测过程后, 一位前来咨询核污染的市民不由说道:“作为一个市民, 看到烟台对监测工作的重视及采取的科学措施,让人放心,你们的安全报告也像一枚‘定心丸’,让我安心。”
  • 福建、台湾南部海域放射性物质监测正常
    记者11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国家海洋局开展的2013年度西太平洋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初步结果显示,我国福建海域、台湾南部海域表层海水中放射性物质铯-134未检出,铯-137活度水平处于该海域本底范围内。   国家海洋局表示,自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以来,日方持续将大量放射性污水排放入海,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维护我国海洋环境安全和保护人民健康,国家海洋局于今年10月20日启动了2013年度西太平洋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第二航次。截至11月8日,航次共执行作业任务20天,已完成我国福建海域和台湾南部海域的监测工作,期间采集海洋大气、海水、海洋生物及沉积物等各类样品共计1150余个。目前监测队伍正在福岛东南方向的西太平洋公海海域执行监测任务。   据介绍,本航次开展了“海洋放射性现场监测设备”的示范应用工作。该设备是国家海洋局为应对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组织有关单位自主研发的具备高效富集、快速分析功能的放射性现场检测仪器,将极大提高放射性监测检测效率,可满足常规及应急状态下的放射性监测需求。   目前,监测队伍已利用该设备对我国福建海域、台湾南部海域采集的20余个表层海水样品铯-134、铯-137进行了现场分析检测。初步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海域表层海水中铯-134未检出,铯-137活度水平处于该海域本底范围内。
  • 直击济南放射性核素检测全过程
    4月8日,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山东的菠菜抽检中发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饮用水抽检监测无异常。4月9日,记者跟随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详细了解了济南饮用水和菠菜放射性核素检测全过程。   取样:卧虎山水库及周边区域随机取样   4月9日的取样由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邓大平和放射医学研究所辐射防护监测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陈英民负责。上午10点10分,记者随同邓大平和陈英民一起来到济南主要饮用水水源之一的卧虎山水库。据介绍,卧虎山水库作为济南环境辐射检测点已有20多年历史,以往的常规检测多为一季度一次,每次的样品水量为20公斤,常规检测时要把样品水蒸干、浓缩,检测时间需要一周多。   邓大平说,3月27日开始的食品和饮用水放射性核素应急检测和常规检测要求不同,饮用水不需要蒸干环节,而是直接对样品检测,每次的样品水量保证在1公斤以上就可以。   沿卧虎山水库大坝台阶下到水库边,陈英民用一个10公斤容量的塑料桶取了满满一桶样品水。记者注意到桶上标明了“卧虎山水库”和“4.9”字样,以此标注水样的取样地点和取样时间。陈英民介绍说,在水库每次取水样的地点不固定,以前也曾租船到水库中心取过水样。   取完水样后,10时32分,两位专家来到卧虎山水库东北角的仲宫镇东许村的菜地,采集菠菜样品。样品的采集也是随机的,但要事先征得菜农的同意,并按市场价格支付菜农费用。   菜农魏庆友的菠菜是露天种植,数量和长势比较符合样品要求。在征得魏庆友妻子同意后,两位专家采集了1.65公斤菠菜,并按每公斤2元的价格支付费用。在菜田地头,陈英民当场在装菠菜样品的塑料袋上写好采集地点和样品名称。10时50分许,两位专家带着采集的水样和菠菜样品返回省医科院。   至于为什么选择菠菜作为样品进行检测,邓大平解释说,菠菜是一种多叶蔬菜,叶片面积大,而且叶片表面有绒毛,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所以选择了菠菜当检测样本。   送检:一品一登记   11点30分左右,邓大平和陈英民带着用于放射性核素检测的样品径直来到省医科院6楼的放射医学研究所放射化学实验室。记者注意到,在6楼的走廊两侧和放射化学实验室,摆了很多用于放射性核素检测的各种样品,其中以装有水样的塑料桶居多。   放射医学研究所工作人员把两位专家从南部山区采集到的水样和菜样进行编号,然后在一册名为《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检验原始记录》的登记簿进行登记。记者注意到,样品登记项目包括“采样点”、“样品种类”、“采样时间”、“检验项目”等信息。登记簿内容显示,此项检测的“委托单位”是“中国CDC核与安全医学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记者注),“检验项目”主要是碘-131、铯-134和铯-137的“放射性活度浓度”。   样品登记完后,从南部山区采集到的水样和菠菜样品分别被装入专用的圆柱形马林杯,等待上机器检测。   检测时间:需要15至20个小时才有结果   随后,邓大平和陈英民又带记者到放射化学实验室对面的“γ谱实验室”。两位专家介绍,用于放射性核素检测的样品将被送入γ谱实验室,放到该实验室内的高纯锗γ谱仪进行检测。   高纯锗γ谱仪放在实验室的东南角,高近2米。仪器主要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半部分是铅室,主要用来隔离检测过程外界环境辐射干扰,下半部分是用来放置装有样品的马林杯的γ谱仪探头和两个液氮罐,液氮罐的主要作用是保证γ谱仪的探头在-200℃的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与高纯锗γ谱仪连接的是一台数字化谱仪和一台装有解谱软件的电脑,用于分析样品中的γ能谱变化,然后科研人员根据能峰变化分析样品是否含有放射性核素。   陈英民告诉记者,实验室里的高纯锗γ谱仪正在对一份样品进行检测。他指着电脑软件上显示的柱状图的红色区域说,一旦该区域的柱状图面积达到一定的量,就说明样品中存在放射性核素。目前正在进行的食品和饮用水放射性核素应急检测,由于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极低,需要检测15至20个小时才能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   4月10日下午,陈英民告诉记者,4月9日从南部山区采集的水样和菠菜样品将于4月10日晚上进行检测,4月11日上午会得出检测结果。
  • 国标不再检测天然大理石放射性
    近日,《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中已经不再要求天然大理石出具放射性检测报告。这一国家标准的出台肯定了天然大理石的安全性。这为天然大理石更多的进入家装市场扫除了障碍。   质检确认辐射可忽略   近些年来,石材产品装修不时爆出负面消息,加上一些&ldquo 辐射说&rdquo 、&ldquo 石材放射说&rdquo 盛行,消费者对于大理石消费总觉得不放心。社会上普遍流传的天然大理石有放射性,对人体有害的说法其实是一种误解。中国石材协会、国家石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石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大理石产品对人体无放射性危害的通告》。通告解释,大理石属于沉积岩,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从天然大理石形成的地质过程分析,天然大理石的形成均与放射性物质没有直接关联,对于人体不具有放射性危害。   国家石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近10年来对市场上常用的100余种国产及进口大理石样品进行的放射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被检大理石样品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平均为0.02,仅为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中A类指标(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的五十分之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为正名国标提前修订   据了解,早在2008年12月1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关于调整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口商品名录(2009年)》,其中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大理石及其相关产品调出《法检目录》,不再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管,即不再进行放射性强制检验。但建筑装饰工程领域涉及建材产品放射性检验的标准中依然有关于放射性的要求。此类国标一共有两个,《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虽没有要求检测,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5.2.1条规定:&ldquo 民用建筑工程中所采用的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必须有放射性指标检测报告。&rdquo   该标准本来2014年要重新修订,在获得了天然大理石放射性的真实情况后,相关领导认为&ldquo 影响了石材行业的健康发展&rdquo 。于是今年6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专门为天然大理石出版了局部修订版,将原标准中5.2.1条规定改为&ldquo 民用建筑工程,建筑主体采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建筑装修采用花岗岩、瓷质砖、磷石膏必须有放射性指标检测报告,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第三章、第四章要求&rdquo 。至此,天然大理石被剔出检测范围,可以放心使用这一事实得到了国标和行业的全面支持。
  • 基于海洋放射性核素时空演化体系的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
    基于海洋放射性核素时空演化体系的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林武辉1,5,杜金秋2,拓飞3,曹少飞4,张翊邦5,祁第1,陈立奇1,余克服5(1. 集美大学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 极地与海洋研究院,厦门 361021;2.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 116023;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北京 100088;4.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太原 030006;5. 广西大学 海洋学院,南宁530004)摘要:本文指出全面构建海洋中放射性核素本底基线的时空演化体系是海洋核安全评估的基石,提出本底基线法、活度限值法和剂量限值法三种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并应用于福岛核事故后污染最严重的核心海区——港口区,定量剖析港口区的海洋核污染历史与现状,有利于评估过去12年以来日本福岛核电站修复进程中相关修复措施的有效性。之后,本文指出在利用海洋数字孪生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上述三种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对应提出从寻找人类核活动历史的可靠“档案馆”、健全海洋放射性核素的基准/标准限值和探索长期低剂量生物辐射效应与风险三个角度展望未来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需求与发展方向,以期为国内外新形势下我国海洋核安全评估与管理提供一定借鉴。核安全是核能发展与核技术利用的生命线。自1984年成立国家核安全局以来,我国已经形成法律、条例、部门规章、标准、导则等不同层次的核安全制度体系[1],以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电离辐射危害。核安全和深海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有机组成,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强化……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核安全也应该是国家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1. 新形势下的海洋核安全需求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约71%,占地球总水量约97%,是地球气候的重要调节器,也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2]。然而,20世纪人类大气核试验产生69%的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780 PBq)直接沉降进入海洋[3],部分沉降进入陆地环境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通过河流仍在持续不断输入海洋[4, 5];福岛核事故泄漏的放射性核素总量的80%最终进入太平洋[6];过去60多年来,英国和法国的乏燃料后处理厂也一直向北大西洋和北冰洋排放137Cs、129I、236U等人工放射性核素[7-13]。日本在2023年8月24日已经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计划,预计持续30年[14, 15]。海洋数值模拟显示,福岛核污水将通过海洋环流逐步迁移扩散至全球海域,未来也将进入我国海域[16, 17]。此外,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周边海域日益频繁的核动力航母和核潜艇活动也有可能增加海洋核污染风险。2023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首次新增“加强海洋辐射环境监测”。因此,海洋核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强烈的社会需求。2. 全面构建海洋中放射性核素本底基线的时空演化体系天然放射性核素(比如宇生放射性核素14C、原生放射性核素238U等)通过河流、大气沉降和地下水等自然过程,持续不断地进入海洋;核电站、乏燃料后处理厂、核医学等活动以及日本福岛核事故所产生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也持续排入海洋[18]。当今海洋存在几十种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不同核素活度水平从104 Bq/m3到10-5 Bq/m3[19],相差9个数量级。海洋中同一种放射性核素也存在一定的时空分布特征。比如,自20世纪60年代美苏停止大气核试验以来,我国海水中人工放射性核素90Sr随着时间总体呈现指数下降趋势[4]。空间上海洋中人工放射性核素存在“双峰型”纬向分布特征,即南北半球40°—60°的纬度带存在全球落下灰(Global fallout)活度高值[20]。由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英法乏燃料后处理厂运行的影响,北欧海域中90Sr、137Cs、129I、239+240Pu等人工放射性核素均显著高于其它海域[21-23]。海水中90Sr和137Cs的活度随深度增加,总体活度呈现下降趋势,而海水中239+240Pu却经常出现次表层峰值现象[24]。精准甄别海洋中人为新增放射性核素的种类与含量不仅是异常辐射信号判别与不同人类核活动溯源技术的前提,也是海洋核安全评估的核心。过去十多年来,作者和团队已经围绕海洋中多种介质(海水、沉积物、生物、悬浮颗粒物、大气等)的210Po[25]、210Pb[25]、234Th[26]、238U[27]、226Ra[27]、228Ra[28]、228Th[28]、232Th[27]、40K[27]、90Sr[4]、137Cs[29]、239,240Pu[29]、14C[29]、3H[15]等十多种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从放射性核素的源汇过程及其物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调控机制的角度长期开展海洋与核技术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初步构建海洋放射性核素本底基线的时空演化体系。针对海洋中放射性核素的时空演化历史数据,国际上IAEA与日本筑波大学已经建立Marine Radioactivity Information System (MARIS)[30, 31]与Historical Artificial Radionuclide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HAM-Global 2021)[32-34]两个数据库。然而,MARIS和HAM数据库中我国辽阔海域放射性核素的历史资料数据却极度缺乏。我国海洋放射性核素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大规模大气核爆。在20世纪60~90年代期间,卫生部门李树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培泉和原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蔡福龙等人开展海洋中放射性核素研究[35-37];唐森铭和商照荣重点对20世纪中后期我国海域放射性调查进行总结[38]。我国历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积累了部分海洋放射性监测数据。滨海核电站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也持续开展海洋放射性监测。虽然我国生态环境部门、自然资源部门、卫生系统、中国科学院与高校系统、地方政府部门和核电公司等不同机构基于业务管理和科研的需求已经积累一些海洋放射性监测的历史数据,但数据零散分布于多个不同管辖部门,不仅缺乏统一的全国性海洋放射性核素监测数据库,而且缺乏基于时空演化视角的系统分析,不利于数据挖掘、解译、利用和管理。总之,全面构建海洋放射性核素本底基线的时空演化体系则是海洋核安全评估的基石。中国近海放射性核素本底基线的时空演化体系构建将有助于科学评价我国滨海核电和其它滨海核设施的影响[4]。开阔大洋放射性核素本底基线的时空演化体系构建可以用于评价其它国家人类核活动(核电站事故、核试验、核材料的海洋倾倒、核潜艇与核动力航母活动等)的影响,并对我国海域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报与预警评估,也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因此,全面构建海洋中放射性核素本底基线的时空演化体系对于海洋核安全具有重要意义。3. 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活度与剂量是定量表征放射性核素的独特物理量,不同于元素和同位素的常见表征方式。在海洋核安全评估中,活度浓度和剂量率是重要的定量参数,对应常见单位为Bq/m3(或者Bq/kg)和Gy/h(或者Sv/h)。为此,本文总结提出本底基线法、活度限值法和剂量限值法开展海洋核安全评估。3.1 本底基线法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在核能发展与核技术利用的进程中已经产生大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20]。其释放进入地球环境中的长半衰期人工放射性核素(比如239,240Pu、137Cs等)甚至被视为定义“人类世”(继全新世后,人类活动作为重要地质营力所主导的地质新时代)的重要代用指标[20, 29]。全面构建海洋中放射性核素本底的时空演化体系,准确掌握海洋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历史本底基线水平,是进一步精准甄别人为新增放射性核素和开展海洋核安全评估的前提。短半衰期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比如131I、134Cs、106Ru、110mAg等)通常不存在于天然环境本底之中,其定性或者定量的异常检出可以直接指示短期内人为新增的海洋核污染源(比如核事故、核潜艇活动等)。中长半衰期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比如90Sr、137Cs、239,240Pu、129I等)则需要考虑人类核活动的历史排放而残留的本底基线的时空演化特征后,借鉴人为新增信号和本底噪声处理技术,开展人为新增海洋核污染源的定量甄别。此外,核素活度比值(比如134Cs/137Cs、90Sr/137Cs等)和原子比值(比如129I/127I、240Pu/239Pu等)也常作为核素特征指纹,指示判别不同人类核活动源项。3.2 活度限值法不同放射性核素存在不同程度的放射毒性,比如极毒组的239Pu、高毒组的90Sr、中毒组的137Cs、低毒组的3H等。在海洋核安全评估过程中,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等对海洋中不同毒性的放射性核素活度限值做出一些规定[39, 40]。比如,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政府规定海产品中134+137Cs的活度限值为100 Bq/kg[12]。我国的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和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GB14882-94)分别规定了海水和海产品中部分放射性核素的活度限值。我国海洋沉积物尚没有相应放射性核素标准限值规定。鉴于部分地区经常采用海砂作为建筑材料,我们可以参考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的部分放射性核素的活度限值标准,评估海洋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不同组织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粮农组织)和地区(中国、欧盟、美国、日本等)基于科学认识、国情现状和社会发展需求等综合因素,对相同介质中的同种放射性核素活度限值的规定经常存在一定差异[19, 40]。3.3 剂量限值法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放射性核素发生衰变并发射不同能量的α、β、γ粒子。活度可以衡量单位时间内放射性核素发射的粒子数,剂量则更精细刻画不同类型的粒子所产生的能量沉积和危害。比如,我国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规定公众的年有效剂量为1 mSv。针对海洋生物,欧盟开发的ERICA软件推荐10 μGy/h的剂量率限值作为筛选阈值(screening level)[41]。IAEA、ICRP、美国和加拿大等也推荐不同的剂量率限值(40~400 μGy/h)用以评估放射性核素对海洋生物的影响[42]。截至目前,我国法规标准尚未涉及放射性核素对海洋生物的剂量限值规定。4. 日本福岛核电站港口区的海洋核安全评估日本福岛核事故已经泄漏大量人工放射性核素进入海洋[6],福岛核污染水也已经启动排入太平洋[14]。这些放射性核素可能通过海洋水文动力驱动下的“随波逐流”和海洋生物洄游驱动下的“搭乘便车”等过程进入我国海域[12]。作为福岛核污水排海的利益攸关方,我国公众和政府始终高度关注由此引发的海洋核安全问题。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最近的港口区(图1a,1 km范围内)是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港口区属于日本领海,其它国家都无法进行采样而获取相关数据。港口区的海洋核污染历史与现状不仅是世界了解福岛核事故后海洋核污染的重要窗口,而且直接反映日本福岛核电站修复进程与修复措施的有效性。本文聚焦福岛核事故后污染最严重的海区——港口区,系统汇总IAEA的MARIS数据库、日本东电公司(TEPCO)、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和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NRA)等多方的大量数据,全面构建福岛核事故前后海水中137Cs的历史活度曲线(图1b),利用本底基线法、活度限值法和剂量限值法,联合开展海洋核安全评估。本底基线法显示,福岛核事故后日本福岛附近海域的海水137Cs活度从1.3 Bq/m3骤升至1.9×1012 Bq/m3(图1b中红色箭头)。截至2023年9月的最新数据,港口区海水中137Cs活度为5.1×103 Bq/m3,仍然比2011~2015年期间我国海域的海水中137Cs平均活度(1.05 Bq/m3)高3个数量级。值得警惕的是,2016年以来福岛港口区海水中137Cs活度并没有显著下降趋势,甚至出现多次周期性异常升高事件。活度限值法显示,2016~2023年期间港口区海水中137Cs平均活度(6943 Bq/m3)高于我国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海水137Cs活度限值(700 Bq/m3)。日本监测数据显示港口区的海洋鱼类通过生物富集吸收海水中高浓度的137Cs,进一步导致部分鱼类体内137Cs(1.8×104 Bq/kg)显著超过日本规定的限值标准(100 Bq/kg)[43]。本文基于港口区的海水中137Cs活度数据,利用欧盟开发的ERICA软件开展海洋鱼类的辐射剂量评估。福岛核事故后海水中137Cs峰值活度(1.9×1012 Bq/m3)可以导致游泳鱼类和底栖鱼类的辐射剂量率为2.9×107 μGy/h和3.1×109 μGy/h,均大大超出欧盟推荐的剂量率筛选阈值(10 μGy/h)。2016~2023年期间港口区海水中137Cs平均活度(6943 Bq/m3)对底栖鱼类产生的剂量率为11.2 μGy/h,也高于欧盟推荐的剂量率筛选阈值(10 μGy/h)。因此,三种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获得的定量评估结果均显示,港口区的海洋核污染仍然较为严重。图1 中国海、日本福岛近海、福岛第一核电站港口区等海区的海水137Cs活度历史曲线。中国海和日本福岛核事故前的福岛近海数据来自MARIS数据库[44],核事故后的福岛近海数据来自NRA[45],核事故后的港口区数据来自TEPCO和METI[46, 47]Fig. 1 Historical 137Cs activity in seawater from the China seas, Fukushima offshore, and the port area nearby the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Plant. The data of the China seas and the Fukushima offshore before the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FNA) was obtained from the MARIS database[44], the data of the Fukushima offshore after the FNA was provided by the NRA[45], and the data of the port area after the FNA was derived from TEPCO and METI[46, 47]5. 总结及展望新形势下的海洋核安全需求极为迫切。本文指出全面构建海洋中放射性核素本底基线的时空演化体系是海洋核安全研究的基石,提出本底基线法、活度限值法和剂量限值法的三种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并应用于福岛核事故后污染最严重的核心海区——港口区,定量剖析港口区的海洋核污染历史和现状。然而,面对海洋中核素种类众多、活度差异巨大、时空分布不均、迁移行为各异、生态影响复杂以及危害程度不一等现状难题,海洋核安全的科学评估仍然存在较大挑战性。基于本底基线法、活度限值法和剂量限值法三种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本文强调融合海洋数字孪生技术,尝试从以下三个角度展望海洋核安全评估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图2)
  • 北京等14省市监测食品和饮用水放射性
    3月27日,技术人员在黑龙江东宁县老黑山镇移动辐射监测点调取电离室数据。   卫生部发布《放射性核素碘-131健康相关知识答问》称,目前在黑龙江东北部空气中监测出碘-131,仅提示放射性物质随大气扩散已抵达我国境内,但浓度极其微弱,对公众健康不构成危害。   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主任柴建设昨日也表示,这些极微量的放射性物质,对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持续一年也无碍健康   卫生部表示,根据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3月26日发布的信息,在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空气中发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对当地公众产生的剂量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   据此估算,公众持续摄入一年情况下,所导致的剂量约是国家标准规定的十万分之一左右,不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影响。考虑到目前的浓度环境下不可能持续一年时间,浓度很快会降低,实际结果将远低于上述数值。   不会污染食品饮用水   卫生部表示,从目前的监测结果来看,监测到的是极微量的放射性核素,不会污染我国食品和饮用水,更不会对我国公众的健康造成影响。   据悉,根据卫生部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已在本辖区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人员辐射污染检测、医学处理和辐射损伤救治。并已在北京、东北、沿海等14个省市开展食品和饮用水放射性监测工作。   大剂量摄入碘-131后,会导致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或萎缩等,远后期的影响会使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增加。不过卫生部强调,当前情况下不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公众也无需采取防护措施。   权威发布   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不会产生影响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就黑龙江省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权威发布:   新华社电 针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3月27日权威发布:   3月27日,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空气中继续检测到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水平较昨日没有明显变化,其对当地公众产生的剂量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不会产生影响,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综合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监测分析认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未对我国环境及境内公众健康产生影响。   动态   放射性异常日本船只离境   厦门市辐射剂量率测量结果正常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厦门市口岸部门了解到,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2日在对一日本入境船舶登船实施例行检验检疫时,发现放射性异常。随后该轮在未完成船舶进港通关手续后,目前已自行离开厦门海域,返回日本。   厦门市环保局27日下午的监测数据显示,厦门市辐射剂量率测量结果正常。   3月22日凌晨,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日本入境船舶“MOL PRESENCE”号登船实施例行检验检疫时,发现放射性异常。厦门市立即成立应对小组,研究处置方案。福建省环保厅和省辐射环境监督站的专家第一时刻赶赴厦门,对该轮停靠过的码头和航行过的海域进行全方位采样检测,监测结果表明:辐射剂量率的测量结果处于正常水平。   福建省辐射环境监督站还在厦门安装了放射性空气吸收剂量率自动监测仪,对厦门放射性环境水平进行实时自动监测。   截至27日,厦门辐射剂量率测量结果一直处于正常水平。   焦点   “日受污染食品不会上中国餐桌”   3月26日,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发布消息说,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空气中发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 此前一天,国家质检总局通报,我国发现两名日本籍入境旅客和曾停靠东京港的入境船舶核辐射放射性异常……针对日本核泄漏事故后续出现的新情况,应如何看待?有关部门正在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百姓近期要不要加强自我防护?相关主管部门和权威人士昨日回答百姓关心的这些问题。 据新华社电   公众没必要主动受检测   记者:26日在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空气中发现了极微量的放射性污染物,这是否意味着日本核泄漏事故将会对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产生影响?   陈竹舟(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即便有一些地区监测到的数据和当地本底水平相比有一点异常,但放射性物质已经被大大稀释,不会达到影响公众健康的水平。现在的检测技术和仪器非常先进,大家没有必要担心。   记者:我国公众是否有必要主动到医疗卫生机构接受辐射污染检测?   苏旭(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员):在黑龙江发现的放射性物质,由于对当地公众产生的剂量小于公众剂量限值的十万分之一,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目前公众没有必要去相关机构进行检测。同时也不需要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如隐蔽在家中或戴口罩等措施,也不需要服用碘片,更无需恐慌。   被污染旅客不影响他人   记者:我国无锡和厦门分别发现日本籍入境旅客和曾停靠东京港的入境船舶核辐射放射性异常。此次发现的异常是否会对我国公众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邓海华(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截至3月24日,各地指定医疗卫生机构累计对151人进行了辐射污染检测,其中3人检测结果异常,均进行了去污等医学处理,对本人和他人健康不会造成影响。   记者:如发现入境人员放射性异常,“沐浴更衣”是否可以彻底消除污染?   苏旭:我国对入境旅客会进行放射性检测,如果发现异常,将采取脱去外衣,进行淋浴洗消的措施。如果通过淋浴洗消后,复检仍然有异常,可以用放射性污染专用洗消液清洗。   由于这些旅客身上只是有微量污染,因此只要不是非常密切接触,放射性物质是不会沾染给他人的,不需要特别防范。   66家机构可测辐射污染   记者:我国有哪些医疗机构可以进行辐射污染检测和医学处理?   邓海华:根据卫生部要求,31个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已指定了66家具备辐射污染检测和医学处理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辐射污染检测和医学处理。公众可通过本地12320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咨询电话进行查询。卫生部已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并下发了《人体体表放射性污染处理方案》。   记者:如果被确定受到核污染,需要住院治疗吗?   邓海华:一旦检测发现受到辐射,如果是轻度污染,按要求脱去外层衣服,或进行沐浴冲洗等去污措施,并重复检测,直到检测结果正常后,才会允许离开。如果是重度污染,会留院治疗。受检测人员应积极配合检测、去污和治疗,以保障本人和他人健康。   日输华食品均加强检测   记者:我国对日本部分地区的食品农产品已采取哪些措施?   李元平(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为确保输华食品农产品安全,质检总局已要求禁止进口日本福岛县、枥木县、群马县、茨城县、千叶县的乳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水生动物及水产品。   质检总局还要求,加强对日本其他地区生产的输华食品农产品中放射性物质浓度的监测和风险分析,确保日本输华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记者:从日本进口的食品和农产品是否可以放心食用?   苏旭: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布置全国海关对日本进口食品采取严格检测措施,已污染的食品不会流入中国的餐桌,可以保证不会影响公众健康。   此外,日本当局也公布了食品的放射性物质限值,对检测超标的会公布污染情况,并禁止流入市场。
  • 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发布 投资达798亿元
    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核安全事关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事关环境安全,事关公众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确定的方针政策,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多年来保持了良好的安全业绩。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国务院立即做出重要部署,明确要求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   本规划结合全国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和日常持续开展的安全评价结果,深入分析当前核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确保核安全、环境安全、公众健康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根本方针,遵循“预防为主、纵深防御 新老并重、防治结合 依靠科技、持续改进 坚持法治、严格监管 公开透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统筹规划了9项重点任务、5项重点工程、8项保障措施,力争至“十二五”末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辐射环境安全风险明显降低 到2020年,核电安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提升,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为保障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一、现状与形势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稳步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核能在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污染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和科研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核安全是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根本方针,贯彻纵深防御等安全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了核安全。2011 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后,进一步保障核安全与防治放射性污染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相关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一)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   1。核安全保障体系渐趋完善。在深入总结国内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核能先进国家有关安全标准,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各类核设施和核活动的核安全法规标准体系。2003年以来,先后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和《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导则和标准等文件,为保障核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初步形成了以营运单位、集团公司、行业主管部门和核安全监管部门为主的核安全管理体系,以及由国家、省、营运单位构成的核电厂核事故应急三级管理体系。   核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深入,专业人才队伍配置渐趋齐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完善。核安全监管部门审评和监督能力逐步提高,运行核电厂及周边环境辐射监测网络基本建立。在汶川地震等重特大灾害应急抢险中,我国政府决策果断、行动高效,有效化解了次生自然灾害带来的核安全风险,核安全保障体系发挥了重大作用。   2。核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核电厂采用国际通行标准,按照纵深防御的理念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行,具有较高的安全水平。截至2011年12月,我国大陆地区运行的15台核电机组安全业绩良好,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表2级及以上事件和事故,气态和液态流出物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在建的26台核电机组质量保证体系运转有效,工程建造技术水平与国际保持同步。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科技重大专项工作有序推进。2011年实施的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结果表明,我国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基本满足我国现行核安全法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标准的要求,安全和质量是有保障的。   研究堆安全整改活动持续开展,现有研究堆处于安全运行或安全停闭状态。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和后处理设施保持安全运行,未发生过影响环境或公众健康的核临界事故和运输安全事故。核材料管制体系有效。放射源实施全过程管控,辐照装置防卡源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成效,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由上世纪90 年代的每万枚6.2起下降至“十一五”期间的每万枚2.5起。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全面纳入核安全监管,设备质量和可靠性不断提高。   3。放射性污染防治稳步推进。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放射性污染防治力度,早期核设施退役和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治理稳步推进。多个微堆及放化实验室的退役已经完成。一批中、低放废物处理设施已建成。2座中、低放废物处置场已投入运行,1座中、低放废物处置场开始建设。完成一批铀矿地质勘探、矿冶设施的退役及环境整治项目,尾矿库垮坝事故风险降低,污染得到控制,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废旧放射源得到及时回收,一批老旧辐照装置完成退役。国家废放射源集中贮存库及各省(区、市)放射性废物暂存库基本建成。全国辐射环境质量良好,辐射水平保持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 从业人员平均辐照剂量远低于国家限值。   (二)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面临挑战。   1。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核电多种堆型、多种技术、多类标准并存的局面给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运行和在建核电厂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部分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抵御外部事件能力较弱。早期核设施退役进程尚待进一步加快,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需要妥善处置。铀矿冶开发过程中环境问题依然存在。放射源和射线装置量大面广,安全管理任务重。   2。科技研发需要加强。核安全科学技术研发缺乏总体规划。现有资源分散、人才匮乏、研发能力不足。法规标准的制(修)订缺少科技支撑,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总体差距仍然较大,制约了我国核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应急体系需要完善。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核电集团公司在核事故应急工作中的职责需要进一步细化。核电集团公司内部及各核电集团公司之间缺乏有效的应急支援机制,应急资源储备和调配能力不足。地方政府应急指挥、响应、监测和技术支持能力仍需提升。核事故应急预案可实施性仍需提高。   4。监管能力需要提升。核安全监管能力与核能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不相适应。核安全监管缺乏独立的分析评价、校核计算和实验验证手段,现场监督执法装备不足。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尚不完善,监测能力需大力提升。核安全公众宣传和教育力量薄弱,核安全国际合作、信息公开工作有待加强,公众参与机制需要完善。核安全监管人才缺乏,能力建设投入不足。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十分深刻,要进一步提高对核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基本规律的认识,提升核安全文化素养和水平 进一步提高核安全标准要求和设施固有安全水平 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进一步增强营运单位自身的管理、技术能力及资源支撑能力 进一步提升核安全监管部门的独立性、权威性、有效性 进一步加强核安全技术研发,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核安全水平持续提高和进步 进一步加强核安全经验和能力的共享 进一步强化公共宣传和信息公开。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根本方针,以法规标准为准绳,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基础能力为支撑,进一步明确责任、优化机制、严格管理、持续改进、消除隐患,不断提高我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水平,确保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推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纵深防御。采取所有合理可行的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核设施各种防御措施的有效性和多道屏障的完整性,防止发生核事故,并在一旦发生事故时减轻其后果。   新老并重,防治结合。多还旧账,积极推进早期核设施退役,开展历史遗留放射性污染治理,恢复和改善环境。不欠新账,按照新标准建设各类核设施,从源头防止或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及时处理处置新产生的放射性废物。   依靠科技,持续改进。发挥科技在核安全工作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注重经验积累和反馈,及时查找和消除安全隐患,不断改进和提升安全水平。坚持法治,严格监管。完善核安全法规标准体系,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一致。贯彻“独立、公开、法治、理性、有效”的监管理念,严格依法开展审评、许可、监督和执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公开透明,协调发展。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对核安全相关信息的知情权。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核安全的了解和信心。坚持核安全监管与核能、核技术利用事业同步发展,推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进一步提高核设施与核技术利用装置安全水平,明显降低辐射环境安全风险,基本形成事故防御、污染治理、科技创新、应急响应和安全监管能力,保障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具体目标:在核设施安全水平提高方面,运行核电机组安全性能指标保持在良好状态,避免发生2级事件,确保不发生3级及以上事件和事故 新建核电机组具备较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每堆年发生严重堆芯损坏事件的概率低于十万分之一,每堆年发生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事件的概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消除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重大安全隐患,确保运行安全。   在核技术利用装置安全水平提高方面,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100%落实许可证管理 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低于每万枚2.0 起 有效控制重特大辐射事故的发生。   在辐射环境安全风险降低方面,基本消除历史遗留中、低放废物的安全风险 基本完成铀矿冶环境综合治理。在事故防御方面,完成运行和在建核电厂、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改造,提高核设施抵御外部事件、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的能力。   在污染治理方面,建设与核工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先进高效的放射性污染治理和废物处理体系,基本建成与核工业发展配套的中、低放废物处置场。   在科技创新方面,完善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一批领军人才,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在应急响应方面,强化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应急监测、应急技术支持能力建设,形成统一调度的核事故应急工程抢险力量,充实应急物资及装备配置。   在安全监管方面,基本建成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构建监管技术支撑平台,初步具备相对独立、较为完整的安全分析评价、校核计算和实验验证能力 建成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国家、省级辐射环境监测能力100%达到能力建设标准。   2020年远景目标:运行和在建核设施安全水平持续提高,“十三五”及以后新建核电机组力争实现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全面开展放射性污染治理,早期核设施退役取得明显成效,基本消除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的安全风险,完成高放废物处理处置顶层设计并建成地下实验室。全面建成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和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形成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体系。到2020年,核电安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提升,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三、重点任务   坚持以提高核能与核技术利用安全水平、加快放射性污染防治为核心,以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应急响应和核安全监管能力为依托,全面加强我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   (一)强化纵深防御,确保核电厂运行安全。   运行和在建核电厂营运单位根据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的评价结论和改进要求,从技术、管理和工程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升预防和缓解事故及严重事故后果的能力。   对运行核电厂,开展应对事故及严重事故的安全分析、技术评估和工程改造,并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规定和应对预案,开展定期安全审查,加强设备维修维护,深化安全文化培育。   专栏1 提升运行核电厂安全水平   近期   1。逐项排查并完成有关门窗、通风口、电缆贯穿和工艺管道贯穿等的防水封堵。   2。综合考虑全厂断电工况下满足反应堆堆芯冷却、乏燃料水池冷却、防止反应堆冷却剂泵发生轴封小破口失水事故和保持必要的事故后监测能力的要求,采取设置移动电源、移动泵和增设相匹配的接口等措施。3。确保核电厂地震监测记录系统的有效性,提高核电厂抗震响应能力。   2013年底前:   4。结合各核电厂可能遭遇水淹情况的评估结果,落实各核电厂防水淹措施 完成秦山核电厂防洪改造工程。   5。完成沿海核电厂地震、海啸影响的复核、评估及必要的改造。   6。制定并实施严重事故管理导则。   7。对在严重事故下用于缓解事故的设备和系统的可用性以及可能发生的氢气爆炸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改进。   8。开展抗外部事件安全裕量分析评估。   9。研究制订核电基地多机组同时进入应急状态后的响应方案。   2015年底前:   10。开展外部事件概率安全分析。   对在建核电厂,依据我国现行核安全法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标准,完成设计安全水平再评估,修订建造许可证条件。在建核电厂营运单位在首次装料前落实全部许可证条件要求。全过程、全方位控制核电工程建造质量和安全,落实独立第三方监理,执行核电建造队伍准入制度,提高核电工程建造专业化水平,继续完善核电工程建造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调试监管,严格执行事件报告制度和不符合项管理制度。   专栏2 提升在建核电厂安全水平   首次装料前:   1。结合各核电厂可能遭遇水淹情况的评估,逐项排查并完成管沟、廊道、门窗和贯穿等的防水封堵。   2。综合考虑全厂断电工况下满足反应堆堆芯冷却、乏燃料水池冷却、防止反应堆冷却剂泵发生轴封小破口失水事故和保持必要的事故后监测能力的要求,采取设置移动电源、移动泵和增设相匹配的接口等措施。   3。增强乏燃料水池的补水和监测能力。   4。制定并实施严重事故管理导则。考虑各类事故工况和多堆厂址共因失效工况,分析评估严重事故下重要设备、监测仪表的可用性和可达性。   5。完善严重事故下安全壳或其他厂房内消氢系统的分析评估,并实施必要的改进。   6。分析评价双机组布置的核电机组缓解严重事故后果的能力和可靠性。   7。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监测布点的合理性和代表性的分析评估,完善严重事故下应急监测方案,确保在各种事故工况下有可用的应急监测手段。   8。完善应急控制中心功能及可居留性的分析评估,并实施必要的改进。   9。开展抗外部事件安全裕量分析评估。   10。加强与气象、海洋部门之间的实时联系,以及与地震部门间的信息交流,进一步完善防灾预案和相关管理程序,提高外部灾害发生时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11。研究核电基地多机组同时进入应急状态后电厂的应急响应方案,并评估应急指挥能力及应急抢险人员和物资的配备、协调方案。   2015年底前:   12。从设计、验证和故障分析等方面分析评估安全级数字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查找薄弱环节并实施相应的改进。   13。进一步开展二级概率安全分析、外部事件概率安全分析工作。   14。进一步改进放射性废物处理系统 开展严重事故下废物处理系统的有效性研究。   坚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电,并把握好发展节奏。对于新申请建造许可证的核电项目,按照我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的核安全法规标准进行选址和设计,采用技术更加成熟和先进的堆型,提高固有安全性。在符合最先进安全指标的核电技术得到充分验证之前,合理控制核电建设规模和速度。通过科学选址和采取更加高效、可靠的工程措施,确保气态和液态流出物在核电机组正常运行和事故情况下对环境和公众均不会造成不可接受的影响。积极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性能高的先进核电技术。力争“十三五”及以后新建核电机组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   (二)加强整改,消除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隐患。根据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结论和改进要求,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实施安全改进,对于无法满足安全标准的,予以限制运行或逐步关停。完成研究堆分类名录,明确管理要求,实施分类管理。完善研究堆许可证管理模式和定期安全审查方法。确定研究堆在停闭状态下的安全保障和管理方法。对大型研究堆实施严重事故管理。开展研究堆概率安全分析和老化评估。完成快中子增殖堆等新堆型技术法规和技术审评原则及其下层技术文件的编制。完成部分研究堆内乏燃料组件向集中贮存设施的转移。   2012年底前:   专栏3 提升研究堆安全水平   1。根据调整后的地震区划图,完成对所涉及研究堆的抗震校核及必要的改造工作,并重新优化其运行管理程序。   2。为大、中型研究堆增设事故后堆芯监测装置。   3。评价研究堆构筑物抵御极端外部事件的能力,根据评估结果完成相应的加固工作。   2013年底前:   4。为研究堆增设可靠电源、移动电源、移动泵、消防车辆和应急水源。对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安全重要构筑物、系统和设备进行分级管理。加强核燃料循环设施工艺和安全研究,不断提高固有安全水平。建立核燃料循环设施运行经验反馈体系,强化核临界安全风险管理。规范和完善早期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尽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根据核电发展的方向、规模与速度,配套开展核燃料循环发展顶层设计,加强“三废”处理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强化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   专栏4 提升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水平   2012年底前:   1。按照现行标准对核燃料循环设施老旧厂房进行抗震校核,并根据校核结果进行加固或限期退役。   2。根据核燃料循环设施厂址特点,建立外部应急支援接口,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抵御极端自然灾害的能力。   2015年底前:   3。开展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应急和“三废”等配套建设,确保其与主工艺建设同步。   4。制定贫化六氟化铀的处理规划,加强贫化六氟化铀贮存的安全管理,必要时进行稳定化处理。调查在役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的安全状况,完成运输容器安全评价。建设一、二类放射性物品运输的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强化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制造和运输活动的安全监督。加强实物保护系统建设,对各核设施实物保护系统实施改进和升级。   (三)严格安全管理,规范核技术利用。   2012年底前完成全国核技术利用单位综合安全检查。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整改措施。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高风险核技术利用装置实施强制退役,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健全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放射源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建立高危险移动放射源跟踪监控体系。对辐照加工、科研、医疗等领域Ⅰ类放射源和Ⅰ类射线装置实施在线监控。全面开展对废旧金属回收熔炼的辐射监测,加强进出境口岸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强化核技术利用单位的辐射环境和个人剂量监测。加强从业人员辐射安全培训。   城市放射性废物库配备放射性物质鉴别、分类、处理等配套设施,完成3-5个区域性移动式废旧放射源整备设施的研制和建设。加大闲置、废弃放射源的收贮力度,确保新产生的废旧放射源依法及时送贮,推动已到寿期的Ⅲ类及以上进口放射源返回原出口方。推动废旧放射源的再利用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循环使用技术研究,倡导并支持废旧放射源回收再利用。   制定和完善核技术利用行业的准入制度,提高核技术利用装置安全水平。鼓励除科研用途外设计活度小于1.11×1016贝可(30万居里)的静态辐照装置关停退役或转型升级。   (四)加强铀矿冶治理,保障环境安全。   “十二五”中期,完成铀矿冶企业尾矿(渣)坝的风险评估,建立尾矿(渣)坝监测与预警系统,采取必要措施降低垮坝风险,关停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铀矿冶设施。“十二五”末,完成地浸采场地下水去污恢复技术研究。建设事故废水收集池,避免超标废水直接向环境排放。建立铀矿冶退役治理工程长期监护机制。   对历史遗留铀矿地质勘探设施进行调查与评价,在2020年前完成位于社会和环境敏感地区的铀矿地质勘探设施环境整治工程。继续开展退役矿山的环境治理,在2020年前全部完成2010年前关停的铀矿冶设施的退役治理和环境恢复工作。   贯彻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大废水处理技术的科研力度,逐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废水产生量并实施达标排放。“十二五”中期,保证水冶工艺废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   进一步完善铀矿冶辐射防护体系,降低采冶过程中的职业照射水平,保护工作人员健康。到“十二五”末,铀矿冶行业的职业照射水平管理目标值控制在15毫希沃特/年以内。   进一步开展主要伴生放射性矿的辐射水平调查工作,完善伴生放射性矿监管名录和办法,明确管理要求,制定废物处置的相关环境政策,开展污染防治工作。   (五)加快早期设施退役和废物治理,降低安全风险。   加强对已停运核设施的监管和维护,及时实施已关停或已决定关停核设施的退役,推进早期核活动遗留的放射性污确保放射性废物的安全贮存,加快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对全国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能力进行统一布局,推动地方政府及核能相关企业加快放射性废物贮存、处理、处置能力建设。以高风险放射性废物治理为重点,加快放射性废液固化处理进程。   在核设施设计中采用先进的废物处理工艺。鼓励营运单位在核设施运行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减少废物产生量。推动核电厂妥善处置现存废物。建立放射性废物治理管理信息系统。推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预选区研究。   专栏5 早期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   “十二五”末:   1。全面推进重点单位的核设施退役活动。2。完善中、低放废物处理、处置手段。3。完成全国放射性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开展放射性污染治理。4。开展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至2020年:   5。已停运的核设施全部安全关闭,早期核设施退役和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6。形成全国中低放固体废物近地表处置场的统一布局。   7。建成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   (六)强化质量保证,提高设备可靠性。告。
  • 日本明治奶粉检测出放射性铯 国内在售
    继蔬菜、牛奶、牛肉被检查出含有放射性物质铯之后,日本明治公司生产销售的&ldquo 明治STEP&rdquo 奶粉中也被检测出放射性核素铯。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继蔬菜、牛奶、牛肉被检查出含有放射性物质铯之后,日本明治公司6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生产销售的&ldquo 明治STEP&rdquo 奶粉中也被检测出放射性核素铯。这一消息传出后,明治股价一度大跌13 %,截止当地时间下午2:28,该股下挫9.6%,至每股3,025日元,创30个月来的最低点。日本原装明治奶粉目前在我国市场有卖。   放射性铯是核爆料和反应堆运行产生的主要裂变产物。环境中铯-137进入人体后易被吸收,均匀分布于全身 由于铯-137能释放&gamma 射线,很容易在体外测出。进入体内的放射性铯主要滞留在全身软组织中,尤其是肌肉中,在骨和脂肪中浓度较低 较大量放射性铯摄入体内后可引起急、慢性损伤。   日本食品巨头明治公司6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生产销售的&ldquo 明治STEP&rdquo 奶粉中检测出最高每千克30.8贝克勒尔的放射性核素铯。检测出铯的是保质期为2012年10月4日、21日、22日、24日的奶粉。保质期显示在奶粉罐底部。   日本厚生劳动省称,这是核电站事故后首次从奶粉中检测出铯。明治计划对约40万罐奶粉实施免费更换。   日本政府规定的奶粉暂定标准上限是每千克200贝克勒尔,此次明治奶粉检测结果未超标。但有意见指出婴儿比成人更容易受到放射性物质的影响,厚劳省已决定将于近期为&ldquo 婴儿食品&rdquo 设定不同的标准。   目前,明治公司在日本国内的奶粉销售市场占有率达到约40%,为业内第一。   链接:日本放射性铯污染扩大到&ldquo 首都圈&rdquo   新华网东京9月30日电,日本文部科学省日前公布了核泄漏事故中放射性铯的最新分布地图,显示在福岛第一核电站西南方向,铯污染地区呈带状分布,虽然污染程度随距离渐远而减弱,但污染范围已扩大到&ldquo 首都圈&rdquo 。   日本的&ldquo 首都圈&rdquo 是指以东京都为中心,涵盖周围埼玉、神奈川、栃木、群马、千叶、茨城及山梨7个县的区域。   文部科学省说,受风向影响,从福岛第一核电站向西北扩散的放射性物质,到了福岛市西部山区后,改为向西南方向扩散,核污染一直扩散到群马县西部。   核电站以南,在茨城县北部,风一度改为吹向海洋方向,但近日又再次吹向陆地,核污染一直到达千叶县西北部。千叶县柏市和松户市等地土壤中放射性铯达到每平方米6万至10万贝克勒尔,放射线量达每小时0.2至0.5微希沃特。在埼玉县秩父市等一些地区的放射线量也很高。   9月8日至12日,文部科学省用直升机搭载检测放射线的仪器在&ldquo 首都圈&rdquo 上空进行了检测。   福岛含铯牛肉流通至11个都道府县 部分被食用   日本核泄漏污染范围不断扩大,继蔬菜牛奶之后,7月福岛县的牛肉首次被检查出含有放射性物质铯。日本政府正在积极应对&ldquo 含铯牛肉&rdquo 危机。2011年7月14日,受放射性元素铯污染的牛肉之前被送至日本12个都道府县的商店和餐馆,可能已有约373公斤牛肉在其中8个都道府县被食用。   最初发现&ldquo 含铯牛肉&rdquo 的地方是东京芝浦屠宰场,其来源是福岛县南相马市某养牛农户7月7日出栏的11头肉牛。经调查发现,这家养牛农户前两个月出栏的肉牛已进入市场流通。福岛县政府对问题牛产地牧场的饲料和水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从草料中检测出辐射强度为每千克数万贝克勒尔的铯。这些草料在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时堆放在室外。据介绍,通过补充适量水分使草料恢复到干燥前状态后检测的结果发现,其数值约相当于暂定标准值(每千克500贝克勒尔)的56倍。饲养问题牛的农户居住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半径30公里内的&ldquo 紧急时疏散准备区&rdquo ,曾将去年秋季收割的草料保管在室外,从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的4月上旬起每天向每头牛喂1.5千克饲料。   调查显示,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地区的肉牛在出栏前都要进行体表放射性物质检查。问题是,牛在食用了核污染草料后受到体内辐射,并非体表检查就可查出。通过牛肉随身携带的条形码查明,除了上述11头牛外,还有6头牛出自同一农户。这6头含铯牛的肉已经进入东京都等地的批发商和零售商手中。政府方面表示,牛肉的流通地不大可能再扩大至其他地方,流通地&ldquo 基本已经查明&rdquo 。   福岛县从7月11日起对260家食用牛农户进行了紧急调查。厚生劳动省官员表示,中央政府曾在3月19日下发通知,要求养殖户不要给家畜喂食放置在室外的饲料,希望继续严格执行。农林水产省11日宣布,为确保肉制品的食用安全,将加强对与福岛县相邻6县的牛肉监测。福岛县政府12日表示,相关区域出栏的肉牛除了同以前一样实施体表检测外,还计划对宰杀后牛肉进行全面检测
  • 福岛核电站发现大范围放射性核燃料碎片!“排放计划不变”
    3月5日,日本共同社报道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据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对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安全壳内部的调查结果显示,来自熔落核燃料(燃料碎片)的物质,当年未全部清理干净,如今很可能仍大范围分布在底部堆积物的表面。随着日本计划在2023年将核废水排放入海,这些核燃料碎片如果随之暴露,将造成何种影响,难以设想……大量放射性核残渣,后患无穷据共同社报道,2022年12月,东电向积水的安全壳内投放了配备辐射检测传感器的水下机器人,向底部堆积物放下传感器。2023年2月根据分析结果发现,检测到燃料碎片散发出的强烈中子射线,以及显示存在燃料碎片所含放射性物质“铕-154”的放射线。此外,东电对支撑装有核燃料的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底座外侧进行调查,所有8处均检测到燃料碎片散发出的特有核辐射。据分析,1号机组的燃料碎片冲破压力容器,从正下方的底座开口处流到了安全壳底部。开口处附近出现像是构造物熔化后的堆积物,呈现越远离开口处就越薄的倾向,里面也可能含有燃料碎片。堆积物的厚度、距开口处的距离与测得的铕辐射量等没有相关性,东电认为“堆积物的表面附近存在来自燃料碎片的物质”。燃料碎片是指核燃料和构造物熔化后冷却凝固而成的物体,但也有从碎片上散落的微小粒子,东电认为这些都是“来自燃料碎片的物质”。今后,东电还将使水下机器人进入底座内侧,尝试拍摄内部的损伤情况和压力容器下部等。向太平洋排放核废水,日本“铁了心”虽然福岛核电站真实状况不甚明朗,但近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参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关于东京将核废水排放入海的开始时间明确表示,“预计2023年春季到夏季的这一时间不变”。岸田称,将切实推进反应堆报废工作,并认为“为了实现福岛重建,核废水的处置是无法推迟的课题”。立宪民主党批评称尚未得到渔业相关人士等的理解。事实上,自日本政府早前宣布将核废水排放入太平洋后,日本国内外的反对之声便不绝于耳。对于此事,日本民众首先无法接受。2022年3月,日本福岛县和宫城县的多个民间组织,向东京电力公司和经济产业省提交了一份18万人联合署名、反对将福岛核电站污水排入大海的请愿信,要求采用其他方法处理。日本各界民众还多次自发举行游行集会,质疑政府并未充分听取民意,单方面实行这一决定。日本龙谷大学政策学部教授大岛坚一曾表示,“核污染水排入大海不仅破坏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渔场,还将影响到周边海域,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日方的做法,也引发邻国强烈反对。中国外交部一再重申,福岛核污染水处置关乎全球海洋环境和环太平洋国家公众健康,绝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中方再次敦促日方,切实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以科学、公开、透明、安全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停止强推排海方案。韩国政府也表示,对日方核监管机构批准排污入海的做法感到忧虑,并将采取应对措施。同时,韩国将就此提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加强对国内海洋环境辐射的检测工作。俄罗斯方面也已表示,将关注日方对核废水的处理动向,对其举动表示关切。(完)
  • 放射性药品检验实验室:药监局建议配置28种基本仪器设备
    为落实《国家药监局关于改革完善放射性药品审评审批管理体系的意见》,鼓励有能力和条件的药品检验机构开展锝标记及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检验能力的建设,增加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了锝标记及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检验机构评定程序,2024年3月7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在实验仪器设备方面,《国家药监局锝标记及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检验机构评定程序》对药品检验机构的要求如下:(1)应配备与放射性药品检验工作相适应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应按检验项目进行功能划分,合理布局,避免不同检验项目相互干扰。放射性药品检验实验室配置的主要仪器设备可参考表1。(2)实验室应制定检验设备和辐射防护监测设备的操作规程、使用记录、维护保养、校准方案等相关文件。应确保设备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3)放射性药品检验用仪器应进行检定、校准或核查。应配备仪器期间核查相关的放射性标准源,并定期进行复核和必要的调整,以保持对校准状态的可信度。(4)放射性药品检验用仪器的检定、校准或核查项目应满足检验要求。(5)放射性校准源应由具备能力的标准物质生产者提供(满足ISO17034要求的标准物质生产者被视为是有能力的)。应确保放射性标准源满足检验要求,如γ谱仪标准源的γ光子能量应涵盖待测核素的主要光子能量,大小、体积、介质和容器材料应与样品相同。表1:锝标记及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检验实验室建议配置的主要仪器设备序号仪器设备名称1放射性活度计2放射性薄层色谱扫描仪3γ能谱仪4γ计数器5液体闪烁计数器6铅防护手套箱7辐射剂量监测仪8表面污染监测仪9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0气相色谱仪11高效液相色谱仪(含放射性检测器)12电子分析天平13酸度计14微量渗透压测定仪15可见异物测定仪16照相显微镜17电热干燥箱18超净工作台或隔离器19精密恒温水浴箱(或其他具备相同功能的设备)20离心机21低温冰箱22蒸汽灭菌锅23生物安全柜24恒温培养箱25浮游菌采样器26尘埃粒子计数器27旋涡混合器28超纯水机注:上述仪器设备为锝标记及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检验所需要的基本配备。
  • 江苏配备先进检测仪器加强进口石材放射性检测
    据江苏检验检疫局日前发布的消息,2015年至今年8月,江苏口岸在对进口石材的检验检疫中共检出11批、3159吨花岗岩放射性超标,其中2批分别来自巴西和马达加斯加的进口花岗岩荒料因为超标严重被退运处理。  江苏口岸近年来进口石材增长迅猛,2014年以前年均在3万吨左右,2015年猛增至6.15万吨,货值1073.2万美元,其中主要进口品种花岗岩荒料达6.07万吨、货值1029.5万美元。针对江苏口岸进口花岗岩品种杂、数量多和放射性超标风险高的特点,江苏局在主要进口口岸配备了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并依托全省系统重点实验室加强检测把关。同时,加强检验检疫部门放射性检测人员的技能培训,规范检测仪器使用和保养,规范检验检疫操作规程,对经检测需限制使用场合的建筑用花岗岩石材品种及时出具《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告知进口商,约谈相关企业负责人,建立台帐做好后续监管工作等措施,对经检测需退运的批次,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退运,把进口石材放射性风险杜绝于国门之外,切实保护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今年3月,常熟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来自巴西的品名为“雪山银狐”的花岗岩荒料进行放射性检测时,发现其现场放射性检测值当量剂量率超过本底值6倍多,远超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中C类装饰装修材料外照射指数限量。7月,江苏连云港再次退运1批、重约22吨放射性超标的进口自马达加斯加花岗岩。连云港检验检疫局检验发现其γ 射线剂量当量率超过天然本底值47倍,远超国家标准的限值。  江苏局检验鉴定监管部门负责人提醒说,花岗岩为火成岩,由于其独特的形成特点,往往会含有铀、钍、镭等放射性元素并有放射性超标的可能。由于放射性超标石材产生的射线看不见、摸不着,长时间居住在放射性超标的环境中,人会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发生癌症及基因变异的概率也会增大。还可能会由于其自然衰变过程中形成微小的放射性物质和雨水的冲刮,对周边环境造成难以根除的生态污染。  目前,我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将用作装修装饰材料的石材按照其放射性核素分析结果分为A、B、C三类:A类装修装饰材料在使用上不受限制,可以用于任何场合 B类装修装饰材料除了不能用于家居等部分民用建筑的内饰面外,可用于其他建筑的内饰面和所有建筑的外饰面 C类装修装饰材料则只能用于建筑外饰面等室外场合 对放射性核素超过国C类的进口石材,则必须按规定作退货处理。因此,普通消费者在选购进口花岗石尤其是准备用作室内装修材料的时候,可以要求商家出示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检验证书,以确定其分类等级及使用场合,防止放射性超标的花岗石被违规使用。
  • 水质之总α放射性的测定国标征求意见
    关于征求《水质 总α放射性的测定 厚源法》等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意见的函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提高环境管理水平,规范环境监测工作,我部决定制订《水质 总α放射性的测定 厚源法》等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目前,标准编制单位已编制完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规定,现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有关材料印送给你们,请研究提出书面意见,并于2010年7月30日前反馈我部。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 谷雪景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内南小街115号   邮政编码:100035   联系电话:(010)66556214   传真:(010)66556213   附件: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2.《水质 总α放射性的测定 厚源法》(征求意见稿)   3.《水质 总α放射性的测定 厚源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4.《水质 总β放射性的测定 厚源法》(征求意见稿)   5.《水质 总β放射性的测定 厚源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二○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 美国家实验室测试用无人机追踪放射性微粒
    挂载相关吊舱的MQ-9无人机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美国空军正与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工程师结成工作组,测试携带辐射探测器的无人机(UAS)机载放射性颗粒采集分析能力。   “收获者”(Harvester)是桑迪亚实验室的机载放射性颗粒收集系统,去年9月已于Grand Forks空军基地的一架MQ-9“死神”(Reaper)UAS上验证了于试飞期间、覆盖广泛范围高度的穿越辐射区的能力。该系统采用两个颗粒采样吊舱探测大气,第三个吊舱用于定向制导。   该系统包含4个碘化钠探测器和制导系统中定向伽玛辐射探测器(DGRS)朝向放射性云团的复杂处理算法。随后地面指挥员下令地面站驾驶员飞向该云团的“热点”地区。   据桑迪亚实验室称:“指挥员将看到一个指示最高云团辐射强度上升的矢量,这相当于一句指导语:“你走的方向正确。”   桑迪亚实验室预期未来几年内,其三吊舱系统及其附带的软件和地面控制设备将被应用于空军的研究型飞机上。该公司称,如果某个核设施在地球任意一个地方意料不到地爆炸,空军会使用其一架MQ-9“收割机”上的吊舱追踪该设施的发源地和鉴别设计该设施的公司。   据桑迪亚实验室称:“空军很有可能于2014年将“收获者”投入使用,增强其目前有人飞机的收集能力。我们将继续与空军保持合作,致力于满足整个该项目的技术和作战需求。”
  • 详解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运行管理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2023年9月26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运行管理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核技术利用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的整备、包装、送贮、运输、入库、贮存、清库和清洁解控等环节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其他核技术利用单位放射性废物暂存库可参照执行。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运行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介绍到,伴随核技术利用行业的快速发展,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呈现不断增加趋势,放射性废物的产生方式和形态也发生变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运营单位在多年放射性废物(源)收贮和废物库管理工作中,缺乏统一的参照标准,包括收贮范围、收贮要求、收贮程序、运输要求和入库程序等。本规范通过研究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收贮的规范化操作要求及各省已建成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的管理经验,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运行管理技术规范,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的安全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从标准层面而言,目前,与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直接相关的标准只有《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选址、设计和建造技术规范》(HJ1258-2022),该规范规定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前期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要求。《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运行管理技术规范》对废物库运行阶段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收贮过程和库房管理中各项工作要求进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对辐射防护要求描述如下:装卸作业前,工作人员需穿工作服(必要时穿辐射防护服)、工作鞋或鞋套,戴工作手套、安 全帽,佩戴个人剂量计,携带个人剂量报警仪,经卫生通过间进入作业现场。入坑操作完成后,用表面污染检测仪对人体体表进行检测,如无污染,将鞋套放入专用收集箱,工作服、工作鞋、工作手套 放入专门工作柜;如有污染,则经去污、淋浴并再次检测确认体表无污染后方可经卫生通道离开库房;装卸作业结束后,应测量车内外辐射水平,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满足 GB 18871 表面污染限值要求后方可驶离库区。《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61)中已对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场所及环境监测范围、布点原则、监测项目和频次有明确规定。本规范要求按照 HJ 61 执行。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场所及环境监测范围、布点原则、监测项目和频次参照如下表:本标准的编制遵照了以下法规,参考了相关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 第 6 号,2003 年10 月 1 日起施行) 2.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 第 449 号, 3 2005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3.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第 562 号,201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4.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第 612 号,2012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5.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第 11 号, 2010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6. 《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和处置许可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第 25 号,2014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7.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第 38 号, 2016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8.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第 18 号,2011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9. 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近地表处置安全规定 GB 913210. 放射性物品安全运输规程 GB 118061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12. 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包安全标准 GB 1271113.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 GB 1450014.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固化体性能要求 水泥固化体 GB 14569.115.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GB 3890016. 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包特性鉴定—水泥固化体 GB 4193017.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6118. 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库选址、设计和建造技术规范 HJ 1258 419. 放射性废物体和废物包的特性鉴定 EJ 118620. 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容器 钢桶 EJ 104221. 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最小化 HAD 401/1122. 核技术利用设施退役 HAD 401/14 附件: 1.城市放射性废物 库运行 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2.城市放射性废物 库运行 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博纳艾杰尔放射性物质检测产品技术讲座成功举办
    2011年4月13日,博纳艾杰尔邀请法国Triskem公司研发总监Steffen博士,在上地嘉华大厦会议室,做了精彩报告! 参会的专家学者来自于放射性检测领域的多个单位,如原子能所、疾控中心、核化学研究所等。   会上Steffen 博士从放射性检测的常识及原理讲起,到前处理材料、检测仪器,都做了详尽的讲解,使得在座听众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也对Triskem 的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纷纷提问交流。有些圈外的人士,也表示对放射检测有了一些大致了解。   博纳艾杰尔科技与法国Triskem公司正式结盟,开展友好合作,成为了Triskem公司放射性检测树脂产品的中国独家代理商。   Steffen 博士讲解Triskem树脂产品与技术   相关链接:http://www.agela.com.cn/newDetail.aspx?id=43       http://www.agela.com.cn/newDetail.aspx?id=35
  • “天圆地方”牌 放射性核素检测仪器系列喜获“湖北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热烈祝贺湖北方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天圆地方”牌“放射性核素检测仪器系列”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 湖北方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放射性核素检测仪器系列产品包含全自动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低本底α、β测量仪,便携式γ能谱仪,便携式测氡仪,氡钍分析仪等。 根据湖北省2017年湖北名牌产品申报的规定,共有纺织、化工、设备制造、冶金压延加工等23个行业的产品,以及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均纳入了《2017年湖北名牌产品评价目录及申报标准》,申报产品范围和产品种类都较往年有大幅增加。经过了企业自愿申请、市州和行业初审、申报企业主要申报数据公示、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顾客(用户)满意度测评、委托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组织专家委员会评价认定、湖北省质量强省工作委员会相关单位审核共六个环节的角逐,湖北方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放射性核素检测仪器系列产品喜获殊荣! 打造名牌,是提升“湖北造”美誉度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自我激励。
  • 美国牛奶检测出放射性物质
    3月31日,新华网消息称,美国环境保护署、食品和药物管理局30日联合发表声明说,检验人员在美国西海岸华盛顿州的牛奶样品中检测出极微量放射性物质。但,两家机构同时呼吁消费者不必担忧。   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说,由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放射性物质沿太平洋到达美国西海岸。在未来数日内,极微量放射性物质将持续存在于诸如牛奶等食品中,但相信这一状况会很快好转。   检验牛奶样本来自华盛顿州斯波坎市,取样时间为3月25日。检验结果显示,样品中含有极微量放射性同位素碘-131。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解释说,“极微量”可量化至食品放射性物质含量安全标准的五千分之一。   这一食品安全监督机构说,样本中极微量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同时满足这一机构设定的成人食品安全标准、儿童食品安全标准和婴儿食品安全标准。   “放射性物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样本中的这一含量低于我们每天经历的日常吸收量,”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专家帕特里夏汉森说,“坐飞机、看电视都会接触放射性物质,它甚至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建筑材料中。”   美国环境保护署表示将持续监测牛奶、饮用水源、雨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   距美国西海岸480公里的斯波坎市表示将单独发表声明,告知民众不必恐慌。
  • 天津检验检疫排查一起入境废物疑放射性超标事件
    近日,天津东港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在对一批进口废物原料进行现场查验时,对该批货物的疑似放射性超标情况进行了排查,成功消除了一起潜在的放射性污染隐患。  据了解,该批货物是来自日本的集装箱装载的可循环再利用废旧塑料,由3个集装箱装运,其中1个集装箱经天津港国际物流二站通道式监测系统检测时,出现放射性疑似超标报警现象。检验检疫人员立即将此集装箱转入监管隔离区并设置隔离墩与隔离带,禁止无关人员靠近或者接触。同时穿着防护设备并携带相关的检测仪器进入隔离区排查放射性污染隐患。检验检疫人员通过在箱体外的初步排查基本确定了疑似放射性污染的大致位置,鉴于放射性剂量当量率并未超标,现场决定对货物进行掏箱检验,对放射性污染进行进一步排查。  现场检验检疫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使用便携式放射性剂量率仪和α 、β 表面污染仪对每一件货物都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排查,最终检验检疫人员在靠近箱底位置的两捆货物中检测到了放射性剂量当量率明显偏高的情况,确定货物γ 射线剂量当量率最高值达到了0.23微西弗 /小时,超环境本底值(0.08微西弗 /小时)0.15微西弗 /小时,但低于国家规定的放射性超标限定值0.33微西弗 /小时。依据相关法规,现场检验检疫人员判定这是一起一般性放射性超标事件,基本可排除核恐怖袭击的嫌疑。在深入调查货物信息,查阅相关资料后,检验检疫人员确认该批货物不会产生危害,在对该批货物信息进行登记后做放行处理。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