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标准

仪器信息网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标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标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标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标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标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标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标准相关的解决方案。

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标准相关的资讯

  • 最新!“疑似病例具肺炎影像学特征”成湖北临床诊断标准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见文末附件)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作为湖北省临床诊断病例标准,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这提示湖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诊断不再依赖核酸检测结果 /strong /span strong 。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第五版”官方解读表示,“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0, 112, 192) " 湖北省增加“临床诊断”分类。而且“疑似病例”标准修改为:无论有没有流行病学史,只要符合“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和“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这2条临床表现,便可考虑为疑似病例。相当于疑似病例标准放宽了 /span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255, 0, 0) " 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为临床诊断病例 /span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0, 112, 192) " 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没变 /span 。”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1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94a63805-da05-4bd1-bce5-74d9c3feb85e.jpg" title=" 1.png" alt=" 1.png" width=" 600" height=" 31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日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教授在朋友圈发布“强烈推荐CT影像作为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首选诊断方法”言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这是根据医学科学和临床经验所得。”张笑春5日对此公开说明,“病毒核酸检测是最终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无创诊断的金标准,然而检测结果‘CT阳性、核酸阴性’的结果,可能影响临床排查。目前核酸检测特异性高、敏感性偏低,不排除存在部分假阴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她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被发现不久,检测和诊疗还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加上核酸试剂盒研发时间较短,现有采样人员紧缺,检测时间相对较长等因素,短期内对大量密切接触、家庭留观及高度疑似患者检测排查存在一定困难。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CT检查方便、快捷、直观,在基层医院易于普及。虽然CT只是辅助诊断手段,但在防控形势严峻的今天,武汉等地区的防控必须采取‘不放过一个’的非常规手段,减少交叉感染。”张笑春说。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张笑春提醒,CT阳性和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的患者,也要被纳入隔离治疗,非常时期“宁错勿漏”,即使是其他病原体肺炎,也会因为及时治疗而受益。这样才能尽快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使尽可能多的人不被感染,感染的无症状患者能及时被发现和及早治疗。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中华放射学会神经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徐海波教授表示,CT既是专业手段,也是循证工具;既是诊断者,也是评价者。CT作为快速诊断有特有优势。在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CT筛选或将成为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首选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官方解读: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解读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20年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第五版”,现将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br/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目前报告的病例多数有武汉居住史或旅行史,在个别地区已发现无武汉旅行史病例。现已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br/   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试行第二版、试行第三版和试行第四版。 br/   试行第五版内容包括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临床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治疗、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转运原则和医院感染控制等内容。 br/   第一,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介绍了冠状病毒亚科分为α、β、γ和δ四个属。加上这次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7种。大多数冠状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及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可引起肺炎、甚至重症肺炎,且可在人际间传播。 br/   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大部分消毒剂可有效灭活病毒,但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应避免使用含有氯己定的手消毒剂。 br/   第二,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改为“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br/   第三,临床表现。潜伏期1-14天,一般为3-7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因部分重症患者无明显呼吸困难,表现为低氧血症,改为“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强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br/   实验室检查增加“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LDH、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和“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br/   胸部影像学的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br/   第四,病例诊断根据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区别对待。 br/   湖北以外其他省份仍然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基于已经发现没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确诊病例,故将“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也纳入疑似病例进行排查。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没变(需有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br/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湖北省增加“临床诊断”分类。而且“疑似病例”标准修改为:无论有没有流行病学史,只要符合“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和“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这2条临床表现,便可考虑为疑似病例。相当于疑似病例标准放宽了。 /strong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为临床诊断病例。 /strong /span 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没变。 br/   第五,临床分型。根据是否有临床症状、是否有肺炎、肺炎的严重程度、是否出现呼吸衰竭、休克、有无其他器官功能衰竭等分为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普通型(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的);重型(呼吸窘迫,RR≥30次/分;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和危重型(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出现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br/   第六,鉴别诊断。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多达100余种,其中病毒约占30%,而且其它病毒导致的肺炎与常见的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有相似之处,单从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难以鉴别,需依靠病原学检测来区分。 br/   第七,病例的发现、报告与排除。湖北省和湖北以外其他省份有所不同。 br/   湖北以外其他省份,病例的发现与被告程序和第四版一样,没有变化,强调转运要确保转运安全前提下尽快将疑似患者转运至定点医院。 br/   针对湖北省,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和临床诊断病例后,应当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要单间隔离,对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要尽快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br/   疑似病例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方可排除。 br/   第八,治疗包括隔离、对症支持,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呼吸频率、指氧饱和度等。 br/ 疑似病例应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收治在同一病室。 br/   危重症病例应尽早收入ICU治疗。 br/   抗菌药物使用:要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br/   抗病毒治疗:增加“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在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基础上,增加“或可加用利巴韦林”。同时,要注意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相关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以及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br/   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成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要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应加强心理疏导。 br/ 病情监测,增加“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 br/   呼吸支持:(1)氧疗:重型患者应接受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并及时评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是否缓解。(2)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当患者接受标准氧疗后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法缓解时,可考虑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通气。强调“若短时间(1-2小时)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3)有创机械通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小潮气量(4-8ml/kg理想体重)和低吸气压力(平台压& lt 30cmH2O)进行机械通气,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4)挽救治疗:对于严重ARDS患者,建议进行肺复张。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应进行12小时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者,如条件允许,应尽快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 br/   循环支持: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br/   其他治疗措施: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日)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1~2mg/kg/日,应当注意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由于免疫抑制作用,会延缓对冠状病毒的清除;可静脉给予血必净100ml/次,每日2次治疗;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对有高炎症反应的危重患者,有条件可以考虑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技术。 br/   关于中医治疗。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可参照推荐的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br/   第九,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在“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基础上,增加“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br/   第十,转运原则。为保证转运安全,运送患者应使用专用车辆,并做好运送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车辆消毒。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附件: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32018.shtml" target=" _blank"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pdf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p
  • 科学家如何揭开武汉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疫情病原体面纱?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事件回顾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12月末,湖北省相关部门的消息称,12月以来,武汉是持续开展流感及疾病监测,发现病毒性肺炎病例27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调查发现,此次肺炎病理大部分为华南海鲜城经营者户。武汉官方表示,不明原因肺炎不能断定为SARS。2019年12月31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地大武汉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工作。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截至2020年1月3日,武汉市卫健委通报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共发现44例,未发现明显的人传人证据,已排除流感、禽流感、腺病毒感染等常见呼吸道疾病。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1月5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数量增至59例。排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1月7日,实验室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经核酸检测方法共检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结果15例,从1例阳性病人样本中分理处该病毒。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1月8日,已有8名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患者于1月8日治愈出院。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1月9日,专家介绍初步鉴定结果:病毒性肺炎病理的病原体或为新型冠状病毒。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病原学鉴定过程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据武汉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疫情初步评估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介绍,本次病原学鉴定工作主要是通过实验室采用基因重组测序、核酸检测、病毒分离等方法对病人的肺泡灌洗液、咽拭子、血液等样本记性病原学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c0d3c859-77e9-4360-8835-156361c93d0b.jpg" title=" 核酸提取仪.jpg" alt=" 核酸提取仪.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核酸提取仪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86px height: 28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31271e60-58c2-47f2-bc62-d94d73e4f610.jpg" title=" 微信截图_20200109142209.png" alt=" 微信截图_20200109142209.png" width=" 386" height=" 28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基因测序仪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除上述生物学检测手段,还利用电镜对致病病毒进行形态学观察,并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89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f11a19fc-898c-4b85-b5e8-caa9ded68404.jpg" title=" f6f5e25f-5f04-4aa3-a1dc-67140fcc0feb.jpg" alt=" f6f5e25f-5f04-4aa3-a1dc-67140fcc0feb.jpg" width=" 389"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扫描电镜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对病原的分离和致病性鉴定等科学研究,还需数周时间。下一阶段将结合病原学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表现进行专家研判。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何为冠状病毒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徐建国还介绍道,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这类病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帝王的皇冠,因此得名“冠状病毒”。冠状病毒除人类以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目前为止,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共有六种。其中四种冠状病毒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两种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也就是我们简称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可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引起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不同于已发现的人类冠状病毒,对该病毒的深入了解需要进一步科学研究。 /p
  • 清华新冠肺炎智能诊断系统进入临床试用阶段 有望降低临床一线诊断压力
    p   当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基数庞大,给临床一线诊疗带来巨大压力,疫情波及地域广泛,基层医院缺乏经验,面临严峻挑战。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日由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尤政院士、临床医学院董家鸿院士领导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成功通过应用测试,进入临床试用阶段,有望为上述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p p   据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为清华大学首批应急攻关项目之一。在两位院士的带领,以及武汉市两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领导和专家鼎力支持下,组建了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和北京精诊科技公司等单位合作的医研企融合创新团队,经过10个昼夜的奋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研发获得初步成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7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3b6de724-c87a-416d-9c71-9aa61238663a.jpg" title=" 1581571037575.jpg" alt=" 1581571037575.jpg" width=" 450" height=" 27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演示界面 /p p   据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同步实现智能化影像诊断、临床诊断及临床分型三大功能。该系统包括三大模块,其中影像诊断模块主要基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诊病例的珍贵临床资料的大数据分析,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该疾病的CT影像特征,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的智能识别。临床诊断模块则依据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结合影像与流行病学、症状及关键检验数据等临床信息,实现智能诊断。临床分型模块通过智能判读呼吸功能参数,“自适应”判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严重程度。 /p p   该系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疑似病例的胸部CT筛查、依据指南进行临床与影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显著提升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效能,有望大幅降低临床医师及影像医师的工作负荷,同时使患者可获得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达到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同时,该系统可赋能基层医院及社区卫生中心,提升基层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水平,促进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对这一新发传染病诊疗水平的同质化。再者,该系统能根据疾病严重程度进行精准分型,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分类救治,合理化分配医疗资源。 /p p br/ /p
  • 我国学者在人工智能辅助新冠肺炎影像诊断方面取得进展
    图1 面向新冠肺炎影像诊断的自适应注意力深度学习网络AANet图2 AANet网络相比Deep-COVID等主流深度学习方法,病症定位精准度大幅提升,热点图(saliency map)颜色深度与病症位置匹配度显著提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1973087、61773127、62073086)资助下,广东工业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团队谢胜利、何昭水、吕俊等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新冠肺炎影像诊断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面向COVID-19肺炎X影像诊断的自适应注意力网络(AANet: Adaptive Attention Network for COVID-19 Detection From Chest X-Ray Images)”为题,发表在《IEEE神经网络与学习系统汇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IEEE TNNLS)。论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560709。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造成巨大损失并引发世界性健康危机(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指出,截至2021年10月19日,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240940937例,死亡4903911例)。在新冠肺炎防治方面,快速准确诊断新冠肺炎患者是遏制新冠病毒传播,阻止病毒扩散的关键环节。其中,新冠肺炎诊断的依据主要有核酸检测和医学影像检测,但一些患者核酸检测需2次,甚至有直到第5次才显示阳性的情况。因此,临床上影像检测是新冠肺炎诊断至关重要的手段且被列入《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指南(第五版)》。  在传统影像诊断中,医生需要结合自身经验逐一查阅影像,主观性强且时间和准确性难以保证,易产生错误判断,在应对爆发性流行病(如新冠肺炎)诊断过程中受到限制。近年来,虽然深度学习等AI技术在影像诊断中取得较好进展,提高了影像诊断速度、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在新冠肺炎影像诊断中,存在病灶边界不清,病灶形态多样且不规则等问题,致使已有的深度学习技术直接应用于新冠肺炎影像诊断时面临着无法准确定位、病灶放射学特征难以检测等挑战。针对以上问题,广东工业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团队基于注意力机制、可变形卷积理论和方法,提出了“面向新冠肺炎快速影像检测”的自适应注意力深度学习网络AANet(如图1所示)。其分别通过“注意力机制模块”克服因影像病灶边界不清等导致的病症难以准确定位问题,通过“自适应可变形卷积模块”克服因病灶影像形态多样且不规则等导致的新冠放射学特征难以检测问题,从而实现新冠肺炎病症影像的快速检测和准确定位(如图2所示),在新冠肺炎公开数据集COVIDx dataset中的检测准确率高达97%(比国际主流方法Deep-COVID、COVID-Net等提高6%以上)。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增加气溶胶传播可能与诊断方法
    p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诊断和医疗救治工作,2020年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以下简称“第六版”),对长时间高浓度气溶胶传播可能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做出解读。 /p p    strong 一、传播途径 /strong /p p   传播途径将“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改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前增加“密切”二字。增加“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p p    strong 二、临床表现 /strong /p p   重症患者严重者除了“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外,还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p p   实验室检查,强调“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p p    strong 三、诊断标准 /strong /p p   第六版诊断标准取消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的区别。统一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 /p p   疑似病例判定分两种情形。一是“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二是“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且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p p   确诊病例需有病原学证据阳性结果(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p p    strong 四、临床分型 /strong /p p   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对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增加“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 [大气压(mmHg)/760]”。 /p p   将“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 gt 50%者”按重型管理。 /p p    strong 五、鉴别诊断 /strong /p p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症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出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p p   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表现需与其它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强调“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PCR核酸检测等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 /span /p p    strong 六、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strong /p p   删除“关于湖北省对临床诊断病例的处置要求”。 /p p   删除“疑似病例”排除标准,疑似病例的解除隔离标准和“解除隔离标准”相一致。 /p p    strong 七、治疗 /strong /p p   1.根据病情确定治疗场所。删除“疑似及确诊病例”,改为“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 /p p   2.抗病毒治疗:删除“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方法。”在试用药物中,增加“磷酸氯喹(成人500mg,每日2次)和阿比多尔(成人200mg,每日3次)”两个药物。利巴韦林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试用药物的疗程均不超过10天。建议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评价目前所试用药物的疗效。不建议同时应用3种及以上抗病毒药物,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时应停止使用相关药物。 /p p   3.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增加“康复者血浆治疗”,建议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用法用量参考《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p p   4.其他治疗措施:将对有高炎症反应的危重患者,“有条件可以考虑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技术。”修改为“有条件的可考虑使用血浆置换、吸附、灌流、血液/血浆滤过等体外血液净化技术。” /p p   5.关于中医治疗。通过对病人观察治疗的深入,在总结分析全国各地中医诊疗方案、梳理筛选各地中医治疗经验和有效方药基础上,结合已印发的《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病例管理规范》等,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延续上一版对疾病全过程的分期,将中医治疗分为医学观察期和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将临床治疗期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医学观察期推荐使用中成药。临床治疗期推荐了通用方剂“清肺排毒汤”,并分别对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恢复期从临床表现、推荐处方及剂量、服用方法三个方面予以说明。同时,在方案中增加了适用于重型、危重型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的具体用法。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推荐的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p p    strong 八、解除隔离和出院后注意事项 /strong /p p   解除隔离标准需满足以下4个条件: /p p   1.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 /p p   2.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p p   3.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吸收好转 /p p   4.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 /p p   增加“出院后注意事项”: /p p   1.定点医院要做好与患者居住地基层医疗机构间的联系,共享病历资料,及时将出院患者信息推送至患者辖区或居住地居委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p p   2.患者出院后,因恢复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其它病原体风险,建议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 /p p   3.建议在出院后第2周、第4周到医院随访、复诊。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a style=" font-size: 12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2/attachment/689dc002-2c9c-4215-91fb-6ecb757b2070.pdf" title="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pd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pdf /span /a /p
  • 全球突发不明原因儿童肝炎,该如何应对?
    近日,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在全球多国持续蔓延,引发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称,全球已有20个国家报告了200多例病例。多名专家认为,这种不明原因肝炎或由腺病毒感染引发,但也不排除其他可能性。世界卫生组织近期调查显示,由于绝大部分不明原因急性肝炎患儿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目前不支持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的假设。5月4日,由北京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办、北大-圣湘生物分子医学联合实验室承办的“病因不明儿童急性重型肝炎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二十余名专家从此次儿童急性重型肝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肝移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部分参会专家(图源网络)专家一致认为,尽管此次涉及多个国家的儿童急性重型肝炎病因不明,但基于大多数患儿未曾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事实,WHO已确认此次疫情与新冠疫苗接种无关。基于现在的有限临床信息和检测结果,腺病毒导致这些患儿急性肝炎的可能性较大,但不排除合并新冠病毒或其它病毒的可能性。因此,国际上应尽快收集和公开相关临床、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以及风险因素信息,以明确病因。5月5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和儿科团队在《中华医学杂志》在线发表论文《高度关注当前全球多国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的特征及发展动向》,介绍当前不明原因儿童肝炎概况和临床特征,同时对病原体是什么,病原体来自哪里,如何应对不明原因儿童肝炎集中发生等问题,从感染科和儿科临床医生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5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权威回应:目前我国尚未发现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正在密切关注和持续监测相关情况。有关情况如下:  1.我国是否有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病例出现?  答:目前,我国尚未发现相关病例,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正在密切关注和持续监测相关情况。  2.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有哪些表现?如何及时发现?  答:这种急性肝炎患儿的共性特征是:①年龄1月-16岁,大多在10岁以下;②出现黄疸、恶心、腹痛、乏力、嗜睡和胃肠道症状(包括腹泻和呕吐),大多数患儿无发热;③实验室肝生化检查转氨酶(AST或ALT)明显升高。  若孩子出现上述表现,家长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建议查肝生化指标,并做血、尿液、粪便和呼吸道样本等相关病原学检测,以进一步确定孩子是否有急性肝炎及可能的病因。  3.儿童急性肝炎如何预防?  答:引起儿童急性肝炎的病因有多种,主要感染途径是经过消化道和血液。此次国外报告的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患者部分呈腺病毒检测阳性。当前,主要预防措施是避免儿童前往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切断飞沫接触和粪口传播途径,保证儿童充足睡眠和营养,定期清洗儿童外出衣物和常接触物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如儿童出现黄疸、消化道症状等肝炎病症需及时就医。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积累的经验以及群众健康防护意识的提升,对于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的预防有相当的益处。  4.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是否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有关?答:世界卫生组织近期调查显示,由于绝大部分不明原因急性肝炎患儿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目前不支持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的假设。5月9日,针对全球多个国家相继报告不明原因的儿童急性重型肝炎病例,海关总署近日对全国海关口岸卫生检疫相关工作作出部署,防止疫情传入我国。对来自有病例报告的国家/地区的入境旅客,加强健康申报、体温监测、医学巡查等检疫查验工作,对主动申报或现场发现的有腹痛、腹泻、呕吐和黄疸等症状的旅客,特别是儿童,应按规定程序进行医学排查。经医学排查,对疑似患有不明原因儿童急性重型肝炎的旅客,应及时移交指定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并做好后续追踪。
  • 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核酸不再是唯一的诊断依据?!
    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核酸不再是唯一的诊断依据?!2月9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徐顺清表示,核酸检测存在一定的假阴性,也就是一部分病人没有检测出来。这样可能造成一些传染源没有真正被识别出来,有扩大的风险。 这个问题发现以后,以前把核酸检测作为唯一诊断依据的诊疗方案显然已经不适用了。2月8日发布的第五版诊疗方案将CT和临床也作为依据,从核酸检测、肺部影像学、临床症状三个方面相结合,作为对病人恢复情况的判断。 0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 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的通知。通知中,对于利巴韦林的用法用量进行了修正。 经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充分讨论,考虑到大剂量利巴韦林的安全性,将其使用剂量调整为:成人,500mg/次,每日2至3次静脉输注。 修正后的诊疗方案如下(部分) 0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四版) 而在此前,2月7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附件中,也通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四版)》(下简称指南),重点从检测标本采集和核酸检测方法等维度,对新冠病毒的检测工作作出要求。官网截图 指南主要针对比较成熟、易于实施的核酸检测方法,即采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鉴定,推荐选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ORF1ab、N基因区域的引物和探针。 结果判断 :阴性:无Ct值或Ct≥40。 阳性:Ct值注:如果用的是商品化试剂盒,则以厂家提供的说明书为 另外,根据指南规定,在实验室要确认一个病例为阳性,满足以下条件: 同一份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2个靶标(ORF1ab、N)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如果出现单个靶标阳性的 检测结果,则需要重新采样,重新检测。另外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要排除可能产生假阴性的因素。 在标本采集方面,指南主要从采集对象、采集要求、采集种类等维度进行了规定。要求采集的标本主要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下呼吸道标本、眼结膜拭子、粪便标本、抗凝血和血清标本等。 临床标本应当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 7 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发病后第 3~ 4 周的恢复期血清。 指南还对10种标本的采集方法做出规定,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或呼吸道抽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深咳痰液、血液标本、粪便标本和眼结膜拭子标本等。
  • 暨南大学胡斌副研究员:面向新冠肺炎诊断与研究的人体呼气质谱分析
    近日,暨南大学胡斌副研究员团队在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 2021年第4期发表综述论文“Mass Spectrometry‑Based Human Breath Analysis: Towards COVID‑19 Diagnosis and Research”。该文总结了新冠肺炎呼气质谱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从有机代谢物、蛋白质、微生物和无机元素等多个维度讨论了质谱技术在新冠肺炎诊断与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面向新冠肺炎诊断与研究的人体呼气质谱分析新冠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传染病,已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生命财产与经济损失并且仍在继续发展。研究证实新冠肺炎可通过人体呼气及飞沫传播。人体呼气是一种生物气溶胶,含有大量挥发性物质、水汽以及融合在水汽小液滴中的不挥发性物质如有机代谢物、生物大分子和微生物等等。这些人体呼气成分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及行为密切相关,并且可通过简单便捷和活体无创的方式采集。因此,人体呼气分析在疾病诊断、生命科学、临床医学、药物研究、环境健康和刑侦法医等涉及人体健康与分子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特别地,受新冠肺炎这一与呼吸系统及呼气传播密切相关的疾病挑战,基于人体呼气分析新冠肺炎诊断与研究是新兴的前沿热点和难点。表1 新冠肺炎的诊断技术质谱是同时具备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信号响应快的仪器分析方法,是研究新冠肺炎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的强大分析工具,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与其他新冠肺炎的诊断技术相比,基于质谱技术的人体呼气分析具有无创、活体、操作简单、分析性能好、适用性强等优点(表1)。质谱技术结合不同的采样方法、分离技术、或电离技术可在不同维度对人体呼气进行分析(图1),为新冠肺炎在快速诊断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图1 基于质谱技术新冠肺炎呼气的多维分析直接质谱技术直接质谱(DI-MS)技术包括原位电离质谱(AI-MS),是指无需样品前处理条件下直接分析样品的质谱技术,已成功地发展应用于人体呼气成分的实时在线监测,例如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选择离子流动管质谱(SIFT-MS),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EESI-MS),以及二次电喷雾电离质谱(SESI-MS)等。这些直接质谱技术可以连续、无创、实时地直接引入人体呼气,实现呼气的在线质谱监测,为快速获取呼气信息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在直接质谱技术监测呼气的同时,结合质谱数据的统计方法和机器学习(图2),为筛查新冠肺炎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手段。直接质谱技术是新冠肺炎快速诊断有力的诊断工具,将有望在呼吸疾病诊断和筛查取得新的突破。图2 新冠肺炎呼气质谱数据处理方法:a. PCA, b. OPLS-DA, c. 使用三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完整模式, d. 只使用最重要特征的模型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人体呼出气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来源于内源性代谢物(由呼吸道和内脏系统及其微生物产生)和外源性物质(由食物、药物、环境及其代谢物产生),而新冠肺炎病毒可能产生特殊的挥发性代谢标志物。监测人体呼出代谢物产物可以深入理解新冠病毒引起的生理病理变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具有稳定性好、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并配备有强大的数据库,是一种呼出代谢物分析的有力手段。此外,耦合新型呼气采集技术,如口罩微萃取技术(图3),气相色谱质谱还有望实现超痕量代谢物的精准分析。特别地,随着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的发展,可以根据需求将便携式质谱转移到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进行现场诊断,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的诊断能力。图3 新型质谱呼气分析新方法:a. SPME探针, b. 口罩微萃取呼气采样, c. SPME-DART-MS分析, d. 台式SPME-GC-MS分析, e. 便携式SPME-GC-MS分析液相色谱质谱技术人体呼气中还包括多种非挥发性有机物和生物基质,为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生物化学信息。液相色谱质谱(LC-MS)通常用于分析呼出气溶胶中的有机代谢物和蛋白质。由于呼气中的有机代谢物和蛋白质含量低,通常需要对呼气进行预处理,例如呼气冷凝浓缩。研究表明,呼气冷凝物的收集是呼气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呼气冷凝物结合LC-MS分析可能成为研究新冠肺炎呼气中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有力工具,从而发现呼气中的生物标志物,为新冠肺炎的生物学研究提供新认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由于新冠肺炎可以通过呼出气溶胶和飞沫传播,从呼气样本中直接鉴别新冠肺炎病毒是迫切的需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和质量范围广的特点,可以分析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鼻咽拭子样品、血浆或血清中的病毒特异性蛋白/核酸也可通过MALDI-MS分析。MALDI-MS在新冠肺炎临床诊断和冠状病毒研究中已经取得许多重要进展。在MALDI-MS分析过程中,通过将微生物的肽质量指纹图谱、蛋白质、核酸序列等信息与数据库进行匹配鉴定。MALDI-MS可以用于准确筛选已知的冠状病毒,为出现未知的人类冠状病毒提供病理和生理学依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电离质谱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电离质谱(ICP-MS)是一种强大的元素分析技术,可以检测人体组织、体液和呼气中的无机元素。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体内会出现矿物质状态失衡,可能受到一种尚未发现的无机生物学机制的影响。目前新冠肺炎患者呼气中无机元素的变化机制尚不清楚,ICP-MS有望成为筛查新冠肺炎呼气样本中无机元素变化的有力工具,并且发现新型无机生物标志物。ICP-MS有望成为新冠肺炎呼气诊断与研究的新手段,并为更好地理解新冠肺炎的潜在无机生物学过程提供新的视角。小结自从新冠肺炎爆发以来,质谱技术在新冠肺炎的诊断应用与基础研究方面飞速地发展。本文从有机代谢物、蛋白质、微生物、无机元素等多个维度评述了人体呼气质谱分析在新冠肺炎诊断与研究的进展。在诊断方面,呼气质谱技术已经在临床检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如何实现快速、准确、现场的诊断应用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验证。在研究方面,呼气质谱分析为更好地理解新冠肺炎病毒在人体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无机生物学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如何深入地揭示新冠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样品采集、质谱分析、数据处理方面仍需要深入系统的研究。新冠肺炎的呼气质谱分析在未来仍然充满机遇,包括但不限于分析化学、仪器研制、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将有望更好地诊断和理解新冠肺炎。本文引文信息Yuan, ZC., Hu, B. Mass Spectrometry-Based Human Breath Analysis: Towards COVID-19 Diagnosis and Research. J. Anal. Test. 5, 287–297 (2021). https://doi.org/10.1007/s41664-021-00194-9作者简介胡斌,博士,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质谱分析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样品采集与制备新方法、离子化技术、生命健康与公共安全质谱分析研究等。相关工作以(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nalytical Chemistry,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Nature Protocol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多篇;论文总引用2500多次,个人H指数25。曾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一等奖等奖项。担任香港研究资助局、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等评审专家,以及Advanced Materials, Analytical Chemistry, Food Chemistr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20余国际SCI期刊审稿专家。
  • 浙江省人民医院应用华大智造超声机器人 远程诊断肺炎疑似患者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胸膜线光滑,胸膜滑动征可见,肺部B线增多(考虑间质性肺水肿),双侧胸腔积液,心脏大小功能正常,下腔静脉内径和变异度正常。”2月2日下午,浙江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彭成忠教授利用华大智造超声机器人,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远程超声医学中心为浙江省人民医院桐乡院区收治的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患者作出了远程超声评估意见。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66656992-dffe-450a-895c-e1c214329d35.jpg" title=" 远程诊断肺炎疑似患者1.png" alt=" 远程诊断肺炎疑似患者1.png" width=" 600" height=" 39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自2019年12月,中国武汉出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以来,疫情进展迅速,目前确诊病例已经突破1.7万例,且覆盖全国。如何更快速、全面地评估病情、阻止疫情扩散是当前医务人员的重要任务,这对经验欠缺的基层医院提出了更多的考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月2日,浙江省人民医院桐乡院区收治的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患者突然病情加重,气促明显,需要立即进行超声检查。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性及最大化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桐乡院区感染科向浙江省人民医院发出了求助信息,希望通过远程超声机器人为患者进行检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紧急连线浙江省人民医院后,超声医学科彭成忠副主任和叶瑞忠医生第一时间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远程超声医学中心,通过医生端的手柄操作,远程控制60公里外的桐乡院区隔离患者床旁的超声机器人。随着机械臂自由灵活的移动,超声图像实时发回杭州,几分钟后,彭成忠作出超声评估意见。根据这份评估意见,主管临床医生对该病人病情有了清晰了解,为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打下了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e440403d-bd43-49bd-9c75-85833e6e2f9b.jpg" title=" 远程诊断肺炎疑似患者2.png" alt=" 远程诊断肺炎疑似患者2.png" width=" 600" height=" 4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据了解,目前这款部署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超声机器人,是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MGIUS-R3远程超声诊断系统,其运用了机器人技术、实时远程控制及高分辨率超声成像等前沿科技融合,突破传统超声诊断方式的时空局限,由医生端、病人端通过5G通讯网络进行连接,时延稳定低于30ms。医生端远程控制病人端的机械臂和超声机器进行实时操作和扫查,图像实时发回医生端供医生诊断,在快速、准确诊断病情的同时,也为防范医护人员感染和疫情扩散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供了多重安全保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54c57bc8-fe8c-43af-92d6-31bfcdb5fde1.jpg" title=" 远程诊断肺炎疑似患者3.png" alt=" 远程诊断肺炎疑似患者3.png" width=" 600" height=" 39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面对严峻的疫情,如何更好动态评估病情,中心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如何快速下沉到周边地市,如何保护医务人员不受感染是一个综合课题。此次浙江省人民医院成功将华大智造超声机器人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评估,在现场专家看来,不仅可以缓解新冠肺炎疑似病患转诊奔波的辛苦,降低疫情感染风险,也将有助缓解目前跨区域诊断资源不平衡的矛盾,真正实现隔离病毒,不隔离优质医疗诊治资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自2019年开始,深圳华大智造联手浙江省人民医院开展远程超声检查方案以及人工智能的临床研发和试验工作,该方案有望在后续疫情中发挥巨大作用。 /p
  • 由史及今 也许该检验诊断的人上了!
    p & nbsp & nbsp 1月21日,武汉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入新阶段。在第一例患者被发现的45天后,武汉市防控升级,全城戒备。& nbsp /p p & nbsp & nbsp 我们首先回顾一下这次公共卫生事件发展到目前的几个瞬间。 br/ /p p & nbsp & nbsp strong 2019年12月8日, /strong 官方通报的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发病; br/ /p p & nbsp & nbsp strong 2019年12月31日, /strong 疫情披露于世; br/ /p p & nbsp & nbsp strong 2020年1月18日, /strong 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花园社区举行万家宴; br/ /p p & nbsp & nbsp 武汉市市长事后接受官方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之所以继续举办这个活动,是基于之前我们对这一次疫情传播是对人与人之间有限性传播的这个判断,所以对这件事预警不够”,“这一次百步亭聚集活动,虽然目前还没有交叉感染的情况,但确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p p & nbsp & nbsp strong 2020年1月18日傍晚, /strong 年逾80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挂帅出征,“逆行”而上,乘高铁直奔武汉; br/ /p p & nbsp & nbsp strong 2020年1月20日, /strong 武汉成立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 br/ /p p & nbsp & nbsp strong 2020年1月21日, /strong 武汉实施进出武汉人员管控,遏制疫情扩散。 br/ /p p 注:以上消息全部来自官媒网上公开发布的信息。 br/ /p p & nbsp & nbsp 事件的持续进展,自有官方媒体会持续报道关注。作为科学仪器行业的媒体从业人员,我们不妨抚今追昔,回到17年前的那个冬天,一起重温一下在那次抗击“非典”的事件当中,科学仪器相关技术所发挥的作用。因为历史有时会惊人的相似,就像这次“新冠病毒”的起源很大可能同样是一种野味。这里说句题外话,古有苏东坡冒死吃河豚,生死好歹只是他一个人的事情。可现如今这吃野味,动辄那是全球影响啊! /p p & nbsp & nbsp 总之,重读历史,有助于我们预判未来。 /p p & nbsp & nbsp 一般而言,当有疑似感染患者出现时,有关各方的第一个诉求可能就是希望能有一种针对目标病原的特异性快速诊断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确认。例如: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月20日报道,俄罗斯联邦卫生部战略规划中心正在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预计仅需15-20分钟即可诊断出该病毒。 /p p & nbsp & nbsp 而当年的“非典”同样如此。在2004年6月,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研制的非典快速诊断试剂盒,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成为全球首个获准上市的非典病毒检测试剂产品(当时的项目组负责人车小燕教授已于2013年因病去世)。利用它,病人发病1-10天,即可进行准确检测。 /p p & nbsp & nbsp 如果重读当年的新闻纪录,你会发现多方协作对于最终的成功而言,非常关键。 br/ /p p & nbsp & nbsp 当时的第一军医大学很早就与香港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而香港大学微生物系袁国勇教授恰好是国际上较早分离出非典病毒并完成其基因分析的专家。正是由于港大无偿提供非典病毒基因,使相关科研一开始就处于高起点的领先地位,为快速诊断试剂盒早日上市赢得了时间。 /p p & nbsp & nbsp 试剂盒研制出来后,更大的难题还在后面,即必须通过非典样本的临床考核。而为了搞到足够多的“非典”样本,一军大的相关课题组可谓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是在广东省、总后各级有关领导的亲自协调、各兄弟单位的无私帮助下,终于圆满完成了临床考核。此外,为加快试剂盒的审批,使研究成果尽快推向市场,应用于临床,广东省和国家药监局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审核申报资料。全国防治非典攻关领导小组亲临现场对项目进行考察论证,为试剂盒早日批准上市创造了条件。 /p p & nbsp & nbsp 按惯例,一个试剂产品从研发到获准上市,至少要两三年时间,而当时的非典快速诊断试剂盒将这一时间起码缩短了一半。 br/ /p p & nbsp & nbsp 当下,“新冠病毒”又起,我们大胆预测相关的可应用于临床的早期快速诊断试剂产品研制也许上马在即(从已发布的新闻看,1 月 10 日,该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已由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张永振教授领导的协作团队测出。一些公司也已开始动手推出一些应用于科研的基于荧光PCR技术的产品)。而作为关键时刻能够冲得上去的主攻单位,除了要有深厚的科研积累、强劲的学科实力外,多方协作、强强联合也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p
  • 【征集】关于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科技防治”快速诊断及药物治疗研发项目的通知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20年2月1日,北京市科技委员会公布“关于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科技防治”快速诊断及药物治疗研发项目的通知& nbsp ” (下称“通知”)。通知面向本市医药健康企业征集快速诊断及药物治疗方向的研发项目,重点支持近期开展的针对2019-nCoV的快速诊断试剂研发及相关治疗药物研发。快速诊断试剂研发包括采用免疫法、核酸法等检测时间在半小时内的检测试剂盒、配套设备开发。治疗药物研发包括已上市药物的筛选验证及真实世界应用研究,中成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筛选验证研究,抗体、疫苗类抗病毒新药研发等。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28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c8670313-b172-4e57-bf8a-1d53c39678fd.jpg" title=" 通知.png" alt=" 通知.png" width=" 500" height=" 28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以下为通知原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征集】关于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科技防治”快速诊断及药物治疗研发项目的通知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各有关单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科技防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疫情相关工作要求,引导支持我市创新主体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科研攻关工作当中,有效支撑此次疫情防控,增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系统防控能力,市科委迅速启动科技攻关布局,在节前已启动了病毒变异监测研究、抗病毒药物筛选研究、重症预警及临床诊疗方案研究等应急项目的定向组织实施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科技布局和支持范围,现面向本市医药健康企业征集快速诊断及药物治疗方向的研发项目,具体要求如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一、重点支持方向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重点支持近期开展的针对2019-nCoV的快速诊断试剂研发及相关治疗药物研发。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快速诊断试剂研发包括采用免疫法、核酸法等检测时间在半小时内的检测试剂盒、配套设备开发。治疗药物研发包括已上市药物的筛选验证及真实世界应用研究,中成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筛选验证研究,抗体、疫苗类抗病毒新药研发等。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二、申报条件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品种的核心技术或知识产权需由申报单位掌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与同类品种、产品或技术相比能够提供有效性依据,在技术成熟度、应用可及性方面体现出明显优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研究内容及计划按月分解,技术路线设计科学合理,实施可行性强、保障性强,明确研发里程碑节点性指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鼓励企业联合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共同申报 /span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三、填报说明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采用网上申报备案的形式,请申报单位填报《北京市科委应急项目情况简表》,相关证明材料作为附件,电子版于2020年2月7日前发送至swyy@kw.beijing.gov.c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四、咨询电话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医药健康科技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王 璐 18612953677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刘 义 13401134011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附件: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2/attachment/16e41f6c-f5e7-46a1-96c6-f873754861cc.docx" target=" _self" title=" 《北京市科委应急项目情况简表》.docx" textvalue=" 《北京市科委应急项目情况简表》.docx"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北京市科委应急项目情况简表》.docx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right " 医药健康科技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right " 2020年2月1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 nbsp /p p br/ /p p br/ /p
  • 基因测序公司误诊引发命案,NGS诊断标准化该何去何从?
    p   2007年,美国最大的分子诊断公司Quest Diagnostics子公司——Athena Diagnostics 给患儿Christian Millare进行了SCN1A基因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突变检测 /span /strong /a 。2008年5月1日,两岁的Christian疾病发作并不幸去世。此后死亡患儿母亲Amy Williams 通过咨询专家和查阅发表的文献,再结合Christian的病历,她坚信儿子的生命不应该这样过早的结束。8年后,Williams对Quest 诊断公司和 Athena诊断公司提出了诉讼。 /p p   上个月,Williams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里奇兰县第五司法巡回法庭上提出了该诉讼,称由于Athena诊断公司未遵循联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对基因突变进行准确分类,从而导致她儿子癫痫发作并引发后续的治疗,最终病情恶化导致死亡。 /p p    strong 基因测序公司未正确分类突变体,导致患儿死亡 /strong /p p   2007年,Christian的医生将其血液样本送往Athena公司以检测SCN1A基因突变。根据文献,周所周知,SCN1A基因突变与Dravet综合症相关。Dravet综合症是癫痫的一种,影响着21000名婴儿。Dravet综合症婴儿患者在出生几个月后开始癫痫发作,发育迟缓。Dravet综合症基金会估计,大约80%的患者携带SCN1A突变。 /p p   在本次案例中,Williams指责Athena公司将她儿子的SCN1A突变当做不明变体(VUS)处理,这意味着在2007年该诊断实验室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突变和癫痫的关联及确定其是否为良性。Williams称当时实验室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该突变是她儿子的致病因素。该诉讼引用了2006年与2007年发表的两篇文章,其中一篇论文提及Christian的特殊突变已在研究中,且在其他癫痫患者中也发现了该变异。2007年发表于《Brain》杂志的论文作者之一是Athena公司的遗传学首席董事Sat Dev Batish。 /p p   此外更加复杂的是,Williams表示,2007年6月份Athena公司发布的不明变体报告对她不利。在寻找儿子死因多年后,她终于在2014年了解了实情——2014年秋天她获得了Athena公司的原始不明变体报告,并了解到该公司目前已将SCN1A突变归为致病突变。但2015年Athena公司发布了一份报告,并发表文件证明目前实验室所使用的变体分类方法与2007年的相同。 /p p   在本次投诉中,Athena公司无法提供额外的信息来支持这种变体重分类未违反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规(CLIA)——所有实验室进行人类测试时必须遵循的联邦监管标准。CLIA要求实验室应有足够的系统给医生提供测试结果及跟踪整个分析过程。此外本次诉讼还强调了CLIA要求实验室必须提供额外的信息,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p p   指导多个临床实验室的Girish Putcha说,“根据此项诉讼,Athena公司似乎犯了一系列的错误,虽然最初的错误可能源于人类,这样看来他们似乎并不遵循自己的变体分类方案。” /p p   诉讼书中指出,根据Athena公司2007年的变体分类标准,Christian携带的突变应被认为是“意义不明的氨基酸变化”,而不是不明变体(VUS)。2010年,Athena公司发起了“Athena Insight”项目,主要负责调查致病变异并分为7类。 /p p   Putcha说,“该公司发现错误并修改最终报告后未及时通知患者及其家属,而是蓄意隐瞒错误或延迟通知,这不仅对病人,对很多人来说都特别让人不安。” /p p   本次投诉进一步指出,“2015年之前,Quest 和Athena公司就意识到大量患者受SCN1A突变分类错误的影响。”如果诉讼继续进行,陪审团下一步将判定2007年文献中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证明Christian携带的突变与Dravet综合征相关。 /p p    strong 引发深思:突变体的分类、解释、报告及数据库标准该何去何从? /strong /p p   当谈及此次诉讼时, Quest公司拒绝讨论未决诉讼。Williams将起诉该公司已获惩罚性赔偿,同时她更希望看到法律作出改变以要求实验室更加负责。 /p p   北卡罗来纳大学法学教授John Conley告诉Genomeweb网站说,“如果这则案例继续下去,将对基因测序实验室提供的标准治疗带来影响,但如果Athena公司 没有过失,Christian就不会死。”生物技术和知识产权法律专家Conley说,“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挑战,它涉及到了基因测试和结果之间的联系,而且这种关联很复杂,事实很难解释也很难证明。” /p p   目前为止,实验室如何分类和解释检测到的变体以及如何生成报告还没有标准的规定,对此,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院于2008年和2015年制定了标准,然而认证机构认为实验室应自愿采用这些标准,并没有强制要求实验室的变体分类过程和数据报告公开透明。虽然目前法律帮助患者获得更多的试验结果,但在遗传学领域中,变体的解释和报告标准仍在不断发展,而行业参与者、监管者及医生(将信息反馈给患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协议。如何在报告中纳入信息?报告直接反馈给患者还是医生?尤其是当涉及不明变体的时候,这些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p p   杜克大学基因组测试政策及伦理学专家Robert Cook-Deegan说,“这个案件暴露了当今基因测序领域令人难以置信的缺陷:实验室如何解释特定变体与疾病的关联以及如何公开这些信息?这些信息如何进入公众数据库?如何到达患者手中?据我所知,Christian案例从未在文献中报道过,一个孩子死于误诊,而系统却完全没有注意到,只能说明它没有被纳入到任何的数据结构中。”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备注:本文根据Genomeweb网站翻译 /span /p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发布 增加抗原检测阳性为诊断标准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及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结合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特点和感染者疾病特征,组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重点修订内容如下:一、对疾病名称进行了调整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考虑,疫情早期新冠病毒致病力较强,临床上大部分有肺炎表现。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奥密克戎毒株成为主要流行株后,病毒致病力减弱,感染人体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咽痛等,仅有少部分感染者会进展为肺炎。因此,“新冠病毒感染”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疾病特征。二、不再判定“疑似病例”随着诊断手段的日益丰富和诊断效率的不断提高,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已可通过核酸和抗原检测等实现及时、快速、准确诊断。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符合疾病特点但病原学检测较长时间不能明确的情况。因此,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效率,更好实现快速收治,十版方案不再判定“疑似病例”。三、增加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作为诊断标准抗原检测对于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性。随着抗原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检测准确性的不断提高,新冠病毒感染者特别是传染性较强的感染者,能够通过抗原检测得到及时诊断。且考虑到多数感染者居家治疗,抗原检测操作简便,方便感染者进行快速自我检测。因此,十版诊疗方案在诊断标准中增加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四、进一步优化“临床分型”从疾病临床表现来看,普通型一般代表了疾病最常见的典型表现。新冠病毒早期致病力较强,相当数量感染者出现典型的肺炎表现,因此,在临床分型上采用了“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的分类方式。随着病毒不断变异,特别是奥密克戎毒株流行以来,病毒致病力逐渐减弱,疾病特点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多数感染者症状较轻,发生肺炎的比例大幅降低。为更好体现疾病特点,十版方案对临床分型进行了调整,主要根据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五、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随着乙类乙管措施的实施,新冠病毒感染者可根据病情救治需要选择居家治疗或到医疗机构就诊,各类医疗机构均可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为此,十版方案因时因势调整收治策略,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六、进一步完善了治疗方法一是将我国已经批准上市的抗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纳入新版诊疗方案,进一步丰富抗病毒治疗手段。二是进一步完善了重型、危重型病例诊断标准和预警指标,对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病例进行科学准确判定,同时将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加入重症高危人群,将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是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监测指标等加入重症早期预警指标。三是进一步强化新冠病毒感染与基础疾病共治理念,强调要加强感染者基础疾病相关指标监测,并针对基础疾病给予相应治疗,更加有利于促进患者全面恢复健康。四是进一步优化了儿童病例临床表现和救治相关内容,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了儿童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特点,完善了儿童重型病例早期预期预警指标,对儿童感染者可能出现的急性喉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等特殊情况提供了治疗方案。五是进一步完善了中医治疗相关内容。加强了对重型、危重型病例中医药救治指导,增加随症用药方法,更加贴合临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儿童病例中医药治疗方案,增加针灸治疗方法,结合部分患者恢复期咳嗽明显等情况,提供了相应的中医治疗措施。七、调整“出院标准”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实行后,不再强化对感染者的隔离管理,而是可按乙类传染病予以诊断治疗。为此,十版方案不再对感染者出院时核酸检测结果提出要求,而是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疾病或其他疾病诊疗及健康恢复状况等进行综合研判。当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正常超过24小时,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可以转为口服药物治疗,没有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并发症等情况时,可考虑出院。八、调整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所有医疗机构都有接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可能,我们在十版诊疗方案中对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使感染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一是进一步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做好患者分流。同时,指导就诊患者和陪同人员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提供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指导。二是加强诊室、病房、办公室和值班室等区域清洁消毒和通风。三是根据暴露风险落实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四是规范处理医疗废物,落实患者转出或离院后的终末消毒。附相关资料:最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附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pdf
  • 这些仪器有重要应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发布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如何早期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合理救治、避免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是MPP诊治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牵头撰写儿童MPP诊疗指南。肺炎支原体(MP)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属于支原体属支原体科支原体目柔膜体纲,是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的、有能力在体外不依靠活体细胞而生存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指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十分必要《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指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对于诊断十分必要。在符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前提下,结合以下任何一项或两项,即可诊断为MPP:(1)单份血清MP抗体滴度≥1:160(PA法);病程中双份血清MP抗体滴度上升4倍及以上。(2)MP-DNA或RNA阳性。本次指南中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涉及:1.MP培养:诊断MP感染的“金标准”。期间会使用培养箱进行MP培养,然后使用显微镜进行MP典型菌落鉴定或经基因、生化鉴定后判断检查结果。(相关仪器设备:培养箱、显微镜等)培养箱(点击进入专场查看更多)显微镜(点击进入专场查看更多)2.MP核酸检测:包括MP-DNA或MP-RNA检测,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核酸恒温扩增技术等。MP核酸检测具有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优点,适用于MPP的早期诊断。(相关仪器设备:实时荧光PCR、核酸提取仪)实时荧光PCR(点击进入专场查看更多)核酸提取仪(点击进入专场查看更多)3.MP抗体测定:MP-IgM 抗体一般在感染后4-5d出现,可作为早期感染的诊断指标。颗粒凝集法是实验室测定血清MP-IgM 抗体的主要方法,单份血清抗体滴度≥1:160可以作为MP近期感染的标准。此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胶体金技术、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也是临床上MP血清学检测常用的方法。(相关仪器设备:酶标仪)酶标仪(点击进入专场查看更多)
  • 一文读懂肺结核、新冠肺炎区别,科学仪器显身手
    近期国内新冠疫情形势稳定且积极向好,全国中、高风险区清零,本土也暂无新增病例。其实,感染肺结核后可能出现与新冠肺炎初期类似的症状,治疗时间更是长达6-8个月。同样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与新冠肺炎区别如何,分别需要用到哪些科学仪器来检测呢?本文简要介绍肺结核现状以及梳理了两种病症的区别,供广大科学仪器用户了解。肺结核病现状目前中国每年结核病发病数为86万人左右。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医保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年)》,到2022年,全国肺结核发病率要降至55/10万以下,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3/10万以下)。在医院工作中,咳嗽、咳痰两周以上的患者,必须开展结核病筛查。卫健委在2020年12月发布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建议,建立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2021年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发布了《Predicted Impact of the COVID-19 Responses on Deaths of Tuberculosis China, 2020》,文中提到2020年以来,国内外面临着新冠疫情的防控问题。我国积极采取封锁城市、居家隔离、保持社交距离等卫生干预措施,有效控制住了新冠疫情的蔓延。但同时专家也发现,受到新冠的影响,中国结核病检测至少下降了20%。根据预测,结核病的检测率降低,可能导致1.17万人的额外死亡,2020年的结核病的死亡人数可能达到51,100(超过2011年的结核病死亡人数50,900人)。图:结核分歧杆菌(左)和新型冠状病毒模型图(右)肺结核与新冠肺炎对比肺结核新冠肺炎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为常见症状,此外当体内结核菌较大时,还会出现以 下全身症状:乏力、低热、厌食、消瘦、面部潮红以及夜间盗汗等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症状;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部分患者症状轻微甚至无发热现象、无症状,少数患者重症病危甚至死亡。传染源主要是 病原学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发病后 5 天内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传播方式主要以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为主,特殊情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物体、冷链运输传播等。易感人群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 不一定发生结核病。发病主要与感染结核菌的数量和毒力的大小以及身体抵抗力的高低有关。人体初次受到结核菌感染后,通常绝大多数人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发病, 潜伏期不具有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 一般为1-14天,多为3-7天,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 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诊治需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国家免费为肺结核病人提供抗结核药和部分检查。治疗新冠药品已经纳入医保,绝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都做到了自己“不花一分钱”科学仪器来助力首先,结核杆菌的检测以及新冠病毒的检测均需要在生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及以上的实验室中进行,仪器信息网此前整理过具体仪器清单,点击查看: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配置清单(P3)。肺结核检查肺结核病的检查主要是:血液检查化验、痰培养涂片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特异性抗体测定、胸部X光等,其中痰培养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是诊断的金标准。1. 血液检查化验:白细胞计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点击查看 ) 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沉增快。2.痰结核菌——PCR采用涂片、集菌方法,抗酸染色检出阳性有诊断意义。也可行结核菌培养、动物接种,但时间长。结核菌聚合酶联反应(PCR)阳性有辅助诊断价值。点击进入PCR专场查看3.结核菌素试验旧结核菌素(OT)或纯化蛋白衍生物(PPD)皮试,强阳性者有助诊断。4.特异性抗体测定——酶标仪点击查看酶标仪专场酶联吸附试验,血中抗PPD-IgG阳性对诊断有参考价值。5.胸腔积液检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腺苷脱氨酶(ADA)含量增高有助于诊断,与癌性胸腔积液鉴别时有意义。点击查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专场6.影像学检查——DR胸片( 点击查看 医疗器械专场 ) 胸部X线检查为诊断肺结核的必备手段,可判断肺结核的部位、范围、病变性质、病变进展、治疗反应、判定疗效的重要方法。肺结核主要侵害的人体就是肺部。一旦确诊感染结核病,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抗结核杆菌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通过正规抗结核杆菌治疗,都是可以得到痊愈的,要按时服药按时复查。新冠肺炎检查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医院检测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对其病原学、血清学以及肺部影像学进行检查。1.实时荧光PCR检测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如果核酸阳性就考虑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PCR点击查看PCR仪器专场2.在病毒基因测序的时候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也可以明确具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基因测序仪点击查看基因测序仪专场3.进行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检测,如果阳性也考虑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酶标仪点击查看酶标仪专场4.通常对于新冠检查要完善新冠核酸和特异性抗体检测,如果检查为阳性,即可以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但同时还需要行胸部CT检查,如果有相应的病毒性肺炎,结合其临床症状,此时才考虑为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如果胸部CT检查未见到有肺炎形成,亦无相应的临床症状,则属于无症状感染者,不属于新冠确诊病例。两者属于不同的概念,而且其治疗上也有不同。故诊断新冠肺炎胸部CT检查是必不可少的。——CT(点击查看医疗器械专场)此外,对于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疗以后,也需要做胸部CT检查,来观察其肺炎的吸收情况以及有无相应的肺部并发症形成,以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和判断病情。此前,仪器信息网整理过新冠病毒实验室涉及的仪器品类可点击查看参考:①抗疫仪器清单请收好,新冠病毒检测全知晓 ②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仪器品类建设攻略看这里
  • 国务院发布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 附设备配置参考标准
    为做好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服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制定了《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为做好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服务工作,保障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感染者及时救治,在农村地区,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提升县级医院重症救治能力,发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健康监测作用,最大可能降低重症率、病亡率,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为适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形势,加强新冠肺炎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发挥县域医共体牵头的县级医院(包括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下同)在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指导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做好对辖区内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等特殊人员实施健康监测,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按照分区包片原则,建立健全城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与县级医院帮扶机制,畅通市县两级转诊机制,提升农村地区重症救治能力,全力保障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形成新冠肺炎医疗服务城乡联动以省内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关系为基础,遴选省内城市综合实力较强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原则上为三级综合性医院,以下简称“城市对口帮扶医院”),按照分区包片原则,与各县(市)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以“一对一”紧密帮扶为基础、“一对多”灵活帮扶为补充,组建覆盖辖区内所有农村地区的新冠肺炎医疗服务城乡联动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通过下沉巡诊、派驻专业人员、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等方式,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服务能力。县域医共体牵头的县级医院、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应当加入工作组,联合做好农村地区新冠肺炎患者的分级分类救治。三、提升县域新冠肺炎医疗救治能力加快县域医共体网格化布局,确保覆盖县域所有常住人口。(一)加强县级医院重症和传染病医疗资源建设和准备。县域医共体牵头的县级医院要在12月底实现以下目标:1.做好重症医疗资源准备。县级医院是三级医院的,应当加快完成综合ICU监护单元建设和升级改造,确保用于感染新冠病毒的各类重症患者治疗的综合ICU床位数量不少于本院实际开放床位总数的4%,且各重症监护单元可随时使用。同时,立即启动除综合ICU外其他专科重症监护床位扩容改造工作,参照综合ICU标准,对其供电、供氧系统进行改造,配备呼吸机、监护仪等满足综合重症救治需要的监护与治疗设备,确保需要时随时可投入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县级医院是二级医院的,应当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按照综合ICU标准建设和改造重症监护单元,确保各重症监护单元随时可使用。工作组中的城市对口帮扶医院应当对县级医院重症监护单元建设和改造情况进行指导和验收。2.做好重症医学专业相关医护人员准备。医院应当以综合ICU和其他专科ICU床位总数为基数,1张ICU床位配备1名医生和2.5-3名护士,每班次8-12小时。在常规配置医护人员的基础上,增加20-30%医护人员做为后备力量。对专科ICU、内科、儿科、急诊科医务人员进行综合ICU专业技术培训,建立由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和其他专科经培训医护人员组成的混合编组工作模式。城市对口帮扶医院应当派出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为县级医院重症、内科、儿科、急诊科等医护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其重症识别、应急处置和综合救治能力。3.加强缓冲病房建设。院内各专科在本病区相对独立区域设置缓冲病房,其中县级医院为三级医院的,可结合需要选择适当数量的缓冲病房配备必要的供氧和监护、治疗设备,升级改造成为重症患者救治床位。4.做好传染科建设。在住院部独立区域或者独立楼栋设置传染科,通风、通道、分区符合传染病院感防控要求,每床单元设备带有供电、供氧条件。(二)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1.加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门诊)设置。12月底前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开设发热诊室(门诊),并具备24小时内启用、正常运行的能力,切实加强预检分诊工作。加快推进发热诊室(门诊)建设,力争到2023年3月底覆盖率提高到90%左右。发热诊室(门诊)医护人员应相对固定,原则上,发热门诊要24小时开放,发热诊室配备至少1名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医师,并做好应急预案。根据就诊量增配相应的医护人员,完善消毒、检查检验、应急抢救等相应设备和药品配置。各地要按照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的15-20%配齐配足中药、解热、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盒。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加强县域内医疗卫生人员统筹调配和梯队准备,县级医院应当加强对县域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培训,通过远程医疗等方式提高基层医师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多渠道扩充乡镇卫生院人员队伍,吸引已退休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执业。发挥县域医共体牵头县级医院的支撑作用,向县域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派出呼吸、感染、中医等相关专业医师和院感管理人员,驻点出诊、指导,也可以通过远程方式加强指导。(三)增强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为村卫生室配送中药和抗原检测试剂盒,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提高乡村医生为新冠肺炎重症高风险人员提供抗原检测指导、居家健康监测、药物对症治疗的能力。(四)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持作用。各地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辖区内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分级分类救治工作的指挥调度。县域医共体内部要实现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门诊)远程医疗全覆盖,上级医院通过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培训等方式提高基层能力。工作组统筹推动县域医共体与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城市对口帮扶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四、明确县域分级诊疗流程(一)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落实基层首诊和居家治疗。发挥各地疫情防控社区(基层)工作机制的组织、动员、引导、服务、保障、管理作用。乡镇卫生院要与县域医共体内相关成员单位按照《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要求,对辖区居民实施分级健康管理,及时指导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重点人群进行抗原检测,接收居民抗原自测异常报告,对抗原检测阳性者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指导居民进一步进行核酸检测,指导做好居家治疗或者转诊工作。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治疗观察,采取居家治疗,乡镇卫生院会同村及村卫生室做好药品发放、指导健康监测。高龄行动不便的,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原则居家或在养老机构就地治疗,必要时医务人员提供上门服务,不转出集中救治。超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在县域医共体牵头县级医院的指导下,及时将患者转诊。(二)落实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的分类收治。普通型病例、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心脏病、肿瘤等)但病情稳定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转诊至亚定点医院治疗。以新冠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例,转诊至县级定点医院传染科、重症医学科或者城市定点医院集中治疗。(三)落实县域医共体牵头县级医院的重症救治。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基础疾病超出乡镇卫生院、亚定点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转诊至县域医共体牵头县级医院相应专科或者重症医学科治疗,情况紧急的可直接到有相应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就诊。县级医院不是三级综合性医院或能力不满足患者救治需要的,及时转诊至城市对口帮扶医院。若患者不具备转诊条件的,由城市对口帮扶医院派出专家组下沉县级医院指导救治。(四)做好患者转诊衔接工作。加强县域统筹调度,保障县域新冠肺炎患者的及时转运、收治。工作组应当确定专岗专人,负责与乡镇卫生院、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城市对口帮扶医院、转运车辆等做好转诊衔接,建立明确的接诊流程和绿色通道。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五、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大投入加强县级医院重症救治能力和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门诊)建设,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完善县域医共体网格化布局,制定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方案,明确分级分类转诊流程。(二)强化指挥调度。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指导辖区内各县(市),加强县域医疗资源统筹和指挥调度,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充分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和城乡纽带作用,强化城乡新冠肺炎医疗服务衔接。要指导县域医共体牵头的县级医院和城市对口帮扶医院做好重症救治准备,督促牵头医院落实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救治、健康监测和感染防控的指导责任,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对感染者的发现、处置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对各地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调度和督导检查,定期通报进展情况。(三)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和分级诊疗工作安排的宣传,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树立科学就医理念,促进形成有序就医格局。附件1综合ICU设备配置参考标准(每10张床位需要的设备清单)设备类型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基础设备1吊塔或设备带套102输液泵只103床旁监护仪套104加压袋只105注射器泵只206血气机套17心电图机套18彩超台19简易呼吸球囊只1010雾化器套211排痰机台212压力表套213电动吸引器套214医用降温毯台215升温仪台2呼吸治疗设备16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套517无创呼吸机台218有创呼吸机台219ECMO(三级甲等医院)套120支气管镜套121一次性气管镜台3其他治疗设备22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三级甲等医院)套123全自动连续血滤系统套224抗血栓压力治疗仪套225康复训练车台2监测设备26PICCO套1抢救设备27急救推车(药柜)套428除颤监护仪套1转运设备29转运呼吸机台130转运监护仪台231脉氧夹台5消毒设备32清洗消毒装置套1附件2缓冲病房监护设备配置参考标准(每病区设置4-6张缓冲床位设备清单)设备类型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基础设备1供氧管路改造床62床旁监护仪套63脉氧夹台34加压袋只25注射器泵只26简易呼吸球囊只17医用降温毯台18雾化器套2呼吸支持设备9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套210无创呼吸机台1抢救设备11急救推车(药柜)套112除颤监护仪套1消毒设备13清洗消毒器套1附件3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设备配置参考标准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1脉氧夹台12注射器泵只23氧疗设备套14空气消毒器台15紫外线灯台16快速手消设施套17急救推车(药柜)套18除颤仪台19心电监护仪台110气管插管设备套111简易呼吸球囊只1
  • 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谈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的分析仪器
    2月19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通过多次的修订和更新让疫情的防治手段更为精确和可靠,新版中关于医护暴露风险、检查诊断指标、抗病毒药物使用和中医药治疗主导作用等方面的论述成为热点话题。科学精准是有效防控疫情的必然要求,也是具体方法,结合疫情发展的各环节和科学分析仪器的特点及应用案例,岛津分析中心整理和编辑了《COVID-19疫情相关应用解决方案》供参考。一、医用防护用品生产及检测 庚子年初的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医务人员是冲锋在前的“逆行者”,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践行着希波克拉底“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誓言。近日,国家CDC的报告中提到在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诊治服务中,共有3019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除病毒感染力强和诊治工作量巨大外,防护物资短时供应困难导致的防护不到位也是该群体感染率高的原因。随着各地疫情形式好转,各行业都在开展有序复工,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生产中,相信供应紧张的情况会很快获得缓解。病毒肆虐,医护挡前,给高风险环境中工作的医护人员可靠的防护装备,是保证其最职业安全的基本需要。?二、病毒的核酸检测 目前根据诊疗方案要求,对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确诊,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即可,荧光实时PCR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或者通过病毒测序与已知的新冠病毒高度同源。本次疫情发展迅速、病毒传播力强,波及范围广,检测速度一度跟不上检测需求,导致出现重点区域疑似病患不能及时确诊救治。为此,在2月8日科技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新冠病毒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希望有更多实用的方案进行病毒的检测和疾病的确认工作中。其中微芯片电泳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芯片技术替代传统电泳技术进行DNA、RNA分析的手段,具有全自动、高通量等特点。除此之外,使用普通PCR和基于MALDI-TOF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技术,也可以实现病毒的高通量检测:病毒的RNA经逆转录生成CDNA,PCR扩增,再进行单碱基延伸,点样到芯片靶板,最后到MALDI-TOF仪器检测分析。相信更多的技术和方法的加入,会让新冠肺炎的确诊和排查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三、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疫情发生以来,医务人员和社会大众都希望有一种快速有效的药物能够用于新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试行第六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删除了“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方法”的表述,但这并非代表有了“特效药”。磷酸氯喹、阿比多尔,抗艾滋病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还有被称之为“人民的希望”并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瑞德西韦,以及小范围实验证明有效的羟氯喹和法匹拉韦,这些原本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熟悉的药物名称,在今年正月里为更多的老百姓所知晓。药品是个特殊的商品,老百姓不能如口罩和酒精一般自备自用,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药物研究者和相关监管部门关注的基本方面。 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除了药物本身毒副作用外,最大的来源是此类药物生产、储运过程中混入或降解产生的杂质,通过杂质限量检查,杂质的含量能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界限以下是合格药品的条件之一。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中医被认为是“慢郎中”,“保健还行,治病嘛,就算了”,类似的言语和表达经常听到看到,但在这次新冠肺炎的防治中,中医药却是应对急症的好手,发挥着积极作用。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介绍,在治疗新冠肺炎过程中,全国使用中医治疗的确诊病例有6万例,占比80%以上。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1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介绍了清肺排毒汤的临床应用情况:目前已经有10个省57个定点医疗机构的701例使用清肺排毒汤的确诊病例纳入观察,其中有130例治愈出院,51例症状消失,268例症状改善,212例症状平稳没有加重。清肺排毒汤对治疗新冠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救治前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 在中医药治疗中发挥重大作用中药和方剂是祖国医学的瑰宝,我国中药资源丰富,药物基源超过8000种,由于药材基源的不同,导致其所含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毒性也会有所差异,这也是直接影响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原因。在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其中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涉及质量的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等提出工作要求,以促进质量提升。四、新药研发中的分析仪器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传染性疾病,疫情防控急需特效药物。1月24日,科技部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14位专家组成的科研攻关专家组,启动了3批共计16个应急攻关项目,包括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等。 化学药物的研发一般遵循靶标及模型建立-先导化合物合成及优化-药理评估-制剂研发-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申请及批准上市等流程。而贯穿于全流程中的分析仪器对于新药研发作用重大。 统计数据表明,新药的诞生需要10年时间和超10亿美元的投入,这对于急需药品使用的特殊情况下是非常不利的,对药品的仿制研究是扩大药品使用范围、造福人类的大好事。2月16日,国内首个法匹拉韦仿制药获批上市,适应症为用于成人新型或复发流感的治疗,对于本次疫情的治疗而言,又多了一种可以使用的药物的选择。而对于仿制药品,要和原研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需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如片剂和胶囊等固体口服制剂就需要经过体外溶出实验和生物等效性实验进行全面测试,确保达标的今后才能获准上市。 人类发展历史上,疫苗的出现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一些恶性疾病如天花、脊髓灰质炎、鼠疫、乙肝等或被彻底消灭或被有效抑制都与疫苗的功效密不可分,所以疫苗被誉为“人类医学最伟大的发明”。在本次疫情发生以来,人们翘首以盼有一款疫苗能快速全面防护病毒感染和治疗病毒引发的肺炎。1月22日,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第一批应急攻关项目启动,快速疫苗研发是重要研发任务之一。专家认为,疫苗解决的是保护易感人群、群体防护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应该以疫苗为主,这对疫情控制或发生意义重大。 从2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获悉,现在疫苗的研发是5条技术路线在同步开展,分别是灭活疫苗、重组基因工程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减毒流感病毒疫苗。预计最快的疫苗将于4月下旬左右申报临床试验。现代疫苗的研发早已不是爱德华琴纳时代进行的取脓接种,也不需要像路易巴斯德那样望犬取涎,更远离了刀光剑影和战火纷飞,有现代微生物技术和分析仪器及其应用方案加持,相信不久将来就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五、医疗废弃物及生活用水检测 从1月中下旬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以来,口罩、防护服短缺的新闻前段时间几乎日日可见,随着大量救援物资抵达武汉和防护用品厂家的产能恢复,严峻的问题得以解决。与此同时,“医疗废弃物处理”这个话题渐渐为大众所关注。疫情面前,我国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经受着巨大考验。如果处理不当,这些沾染病毒的口罩、防护服可能带来疾病二次传播的极高风险。依照生态环境部于1月28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各地多采用高温焚烧法进行处置,涉及疫情的医疗废物基本实现 “日产日清”,武汉市医疗废物处理能力达到100.5吨/天,较此前提升一倍。焚烧工艺的成熟度、流程控制完整性和危险废物自身成份的不稳定性及复杂性,综合原因导致了焚烧产生污染物种类繁多且成份复杂。生态环境部已经发布实施了相应的检测标准,涉及的分析技术主要有:在线连续监测法、高分辨气相色谱质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等。 同时,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定点医疗机构、重点地区社区在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关键场所和环境的消杀工作。据工信部统计,我国共有消杀用品厂家563家,其中84消毒液生产能力达到日4500吨以上,目前库存充足,产能也已恢复近80%。2月1日至19日,全国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均组织对重点地区定点医疗机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开展了监督性监测,累计对6900余个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的监测结果表明,未发现疫情影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情况。其中,994个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了余氯监测,7个饮用水水源地余氯有检出,浓度低于自来水厂出水标准,其他饮用水水源地余氯均未检出。2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消毒剂使用指南的通知》,对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消毒剂给予确切说明,遵循“五加强七不宜”,真正做到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合理、适当使用消毒剂,防止过度消杀,危害环境。结语 2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通报,湖北以外省份新增确诊病例从890例将至2月22日的18例,16省份连续2日无新增确诊病例。湖北省及武汉市的新增确诊和重症病例数量也在明显放缓。国家采取及时果断的措施使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果,遏制了疫情蔓延,各地有序开展复工复产。 2020年春天对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如此的不平凡,是对社会每个单元的一次考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大灾大难面前,人们过的紧张,也过出了一种凝聚力和行动力。从“逆行”赴汉,到捐助支援;从担当值守,到加班加点;从摸排检测,到宅居充电;这里既有同袍手足的守望相助,也含友好邻邦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企业和人都在以科技为社会做出贡献。  冬日已经过去,春光依旧明媚!(信息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国家生态环境部网站)
  • 检验标准化与量值溯源促进精准医学诊断的实现——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颜光涛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精准诊断”成为临床医生和科学家特别关注的议题。一方面,国家对“精准医疗”十分重视,所谓 “精准医疗”,即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可以说精准诊断是实现精准医疗的前提 另一方面,我国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tic products,IVD)市场发展迅速,IVD行业逐渐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IVD技术的进步势必会推进精准诊断时代的早日到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临床诊断领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近日,仪器信息网就精准诊断、国内IVD行业发展、检验医学标准化等热点话题采访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颜光涛研究员,旨在帮助广大临床工作者深入了解我国临床诊断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326d877-d0fd-4598-9c95-58e19bfa878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 颜光涛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精准诊断指导个体化治疗,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strong /span /p p   “精准医疗”是一个建立在了解个体基因、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的新兴疾病治疗和预防方法。颜光涛解释到,“精准医疗的重点在精准,就比如打靶子,精准医疗的目标就是靠近疾病的靶心,提高准确率,降低副反应。对肿瘤患者来说,比经受多重化疗‘瞎子摸象’般地诊疗方式更能燃起对生命的信心,通过精准诊断获得个体化治疗方案,能使患者少受抗癌之苦,甚至能为患者赢得更多生存时间和治愈机会。” /p p   通过精准诊断,可提升早期肿瘤患者疾病确诊率,获得对病变性质的精准判断,明确良恶性 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而言,对突变基因进行检测,可以确定治疗靶点。医生通过检测结果,为患者量身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副作用,同时,也能节约医疗资源。 /p p   对遗传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是精准诊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颜光涛讲到,“疾病的预防其实比疾病的治疗更能造福人类,精准诊断技术的长足进步将使某些遗传相关性疾病得到很好的预防。比如:耳聋父母的基因检测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耳聋患儿的出生率,BRCA1/2基因的检测能评估乳腺癌患者的直系女性亲属的乳腺癌发病可能性等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全球范围内IVD领域是继临床治疗设备和药物之后技术进步最集中区域 /strong /span /p p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全球多数国家医疗保障政策的完善,全球IVD行业持续发展。2016 年,全球IVD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17亿美元,预测未来几年内全球IVD行业将以约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并在2020 年达到747亿美元。颜光涛指出,“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处于行业生命周期中的成长阶段,人口老龄化、城镇化、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政策的支持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等因素都推动着行业的快速发展。” /p p   海外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国家的体外诊断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技术、产品覆盖人群、人均消费水平等方面都大幅领先于我国。因而,通过对以欧美为主导的全球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无疑对理解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颜光涛介绍,“由于国外医疗制度较为完善,分级诊疗做得好,使得国外医疗检测机构分布范围广、区域覆盖面大,对先进的诊断产品和技术需求大,因此国外IVD产业发展包括市场、产品、技术都相对成熟。而目前我们国内问诊人群相对比较集中,人们还是倾向于去大医院看病。” /p p   据了解,在我国国产IVD产品的市场份额仅占10%-15%,近90%的市场份额为罗氏、雅培等国外几家跨国公司所占有。对于这一现状,颜光涛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国IVD产业起步晚,市场分散,IVD企业少说上千家,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还有明显差距。而对医院和医生来说,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使得医生必须对产品质量,包括产品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售后服务都有严格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国产IVD企业目前这种处境也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他相信,“随着一批国内领先的体外诊断企业在化学发光免疫诊断领域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在医改的大环境及政策推动下,国产化学发光产品将率先在城市三甲医院层面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p p   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技术进步始终是国内外IVD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颜光涛讲到,“全球范围内IVD是在临床设备和治疗药物之后非常大的技术进步集中区域。”同时,我国IVD 行业细分领域众多,竞争激烈,参照海外经验,预计未来国内IVD行业市场集中度将大幅提升,积极实施外延并购的IVD细分龙头将由此受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成为临床免疫理想的检测技术 /span /strong /p p   目前临床开展的免疫检测技术有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检测、免疫比浊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金胶体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均相免疫分析技术。另处还有临床PCR分子诊断、液态活检技术等也有广泛的临床应用。颜主任对这些主流技术逐一作了讲解。 /p p   免疫荧光技术是利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检测组织、细胞或血清中的相应抗原(或抗体)的方法。由于荧光抗体具有安全、灵敏的特点,因此已广泛应用在免疫荧光检测和流式细胞计数领域。荧光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免疫荧光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上有广泛的用途,如在细菌、病毒、螺旋体感染的疾病,检查IgM抗体,作为近期接触抗原的标志。利用单克隆荧光直接标记抗体鉴定淋巴细胞的亚类。通过流式细胞仪,针对细胞表面不同抗原,可以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的荧光抗体,对同一细胞进行多标记染色。 /p p   放射免疫检测技术是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技术,利用放射性同素标记抗原(或抗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后,通过测定抗原抗体结合物的放射性检测结果,具有pg 级的灵敏度,且利用反复曝光的方法可对痕量物质进行定量检测。但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的损伤也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 /p p   酶联免疫检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将二抗标记上酶,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催化底物的作用结合起来,根据酶作用底物后的显色颜色变化来判断试验结果,其敏感度可达ng 水平。常见用于标记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等。由于酶联免疫法无需特殊的仪器,检测简单,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检测。常用的方法有间接法、夹心法以及BAS-ELISA。 /p p   胶体金技术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已日趋成熟,该方法是将二抗标记上胶体金颗粒,利用抗原抗体间的特异性反应,最终将胶体金标记的二抗吸附于渗滤膜上,此方法简单,快速,广泛应用于临床筛查。 /p p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化学放光免疫分析仪继承了放射免疫的所有优点,同时克服了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各自的缺点,是临床免疫检测目前较理想的方法。它在很大程度上巳取代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成为临床免疫检测常规技术。 /p p   标本中的抗原与试剂抗体反应后,形成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和剩余的游离抗体 测定两者之一即可计算出标本中抗原的含量。在一般情况下需将结合的(B)和游离的(F)分离后再进行测定,此为异相。在特殊情况下,B和F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必分离即可进行测定,此为均相。均相酶免疫测定包括酶扩大免疫测定技术和克隆酶供体免疫测定两种。 /p p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称为分子诊断。分子诊断的材料包括DNA、RNA和蛋白质。分子诊断是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其核心技术是基因诊断,常规技术包括: (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2)DNA测序(DNA sequencing) (3)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4)DNA印迹技术( DNA blotting ) (5)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6)连接酶链反应(LCR) (7)基因芯片技术(gene chip)。其中,PCR产品占据目前分子诊断的主要市场,基因芯片是分子诊断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PCR产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诊断窗口期短,可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广泛用于肝炎、性病、肺感染性疾病、优生优育、遗传病基因、肿瘤等,填补了早期免疫检测窗口期的检测空白,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安全用血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基因芯片是分子生物学、微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结合的结晶,综合了多种现代高精尖技术,被专家誉为诊断行业的终极产品。但其成本高、开发难度大,目前产品种类很少,只用于科研和药物筛选等用途。 /p p   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组织活检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肿瘤具有异质性,对于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而言,仅仅取某个部位的肿瘤组织,并不能反映患者的整体情况,但对所有的肿瘤组织都取样检测又不切实际 某些患者自身的情况决定了他不适合做组织活检 受到手术的扰动之后,有些肿瘤有加速转移的风险 组织活检的滞后性对患者的治疗也是不利的。因此对于癌症的诊断和检测技术有更高的要求。 /p p   液体活检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也提前了癌症的诊断时间。这也是液体活检技术被《麻省理工大学科技评论》评选为“2015年十大突破技术”的原因。作为体外诊断的一个分支,液体活检就是通过血液或者尿液等对癌症等疾病做出诊断。其优势在于能通过非侵入性取样降低活检的危害,而且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性价比高。目前液体活检的主要检测物包括检测血液中游离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肿瘤DNA(ctDNA)碎片,循环RNA(Circulating RNA)和外泌体(携带有细胞来源相关的多种蛋白质,脂类,DNA,RNA等)。其中,ctDNA,RNA和外泌体是肿瘤细胞自身分泌或死亡时释放的物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8209c6c5-9c59-4818-9f46-f645eef7dae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亚太地区最大的临床自动化生化免疫检测实验室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标准化与量值溯源是当今检验医学发展的重要议题 /span /strong /p p   标记免疫分析是当前生物检测中最为活跃、覆盖面最广、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领域。是生命科学、基础与临床医学、农业与环境、食品与药物、进出口检疫检定、法医与刑侦等领域的关键性技术支撑平台。 /p p   标准化与量值溯源是当今检验医学发展的重要议题,涉及IVD行业的各相关领域,包含复杂的技术与管理问题。颜光涛作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一直致力于推动检验医学标准化与量值溯源工作,他表示,“标准化涉及多个层面,例如设备仪器标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产品规格标准化、项目操作标准化、人员培训标准化等等。标准化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工程,要求政府、企业和用户共同推进,这也是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局面相当紧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为更好的推动我国检验医学标准化与量值溯源工作,充分发挥本协会专家资源的优势,通过建立基于我国医学参考实验室网络平台的标准化工作专家协作组(以单一项目为单位)和医学参考实验室协同研究组的协同研究方式,探索解决目前我国免疫类项目测量标准化的问题。首先以实现测量标准化为目的之uE3项目的协同研究为例,也希望各领域专家通力合作、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促进,在专委会这个公平、自由、开放的跨界交流平台上碰出火花,引领我国IVD行业大踏步迈向国际。” /p p   对于相关工作进展,颜光涛进一步做介绍,“参考体系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国际的经验是做好一个项目的标准化大约需数年时间。在杨振华教授的带领下我国参考体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生化酶学、小分子代谢物项目的参考体系已经建立并在这些项目检验结果标准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免疫项目多、作用明确,标准化问题突出,临床需求明确。蛋白类物质很重要,但标准化难度相当大。特别高兴杨主任提出以uE3项目为切入点,大家用心做一定可以实现标准化,临床作用也特别大。陈文祥主任充分肯定了标免专委会把标准化工作作为协会的核心工作之一进行重点支持的大局意识。通过‘建立多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对共同性质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的协同研究机制,相信能与当前国家对精准医疗的大力推进相互促进。提高我国精准诊断的水平。” /p p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重心,颜光涛说,“下一步参考实验室的重点要从生化转向免疫项目,要总结参考实验室建设的经验,从uE3项目开始系统研究免疫项目标准化的路径。希望通过多个医学参考实验室 ‘协同研究’的方式研制我国的参考方法,通过医学参考实验室网络平台为参考物质赋值的方式,把我国的标准物质送进JCTLM列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编辑:李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颜光涛简历 /strong /p p   颜光涛,男,1960年9月生,四川宜宾人。198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在空军医专微生物免疫教研室任助教,1989年获军医进修学院硕士学位,1992-1994年曾赴挪威特图姆瑟大学作访问学者。从1993年任解放军第304医院创伤研究室副研究员,已从事生化教学及科研工作20年,研究方向为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创伤后多器官衰竭的发病机理及神经系统损伤保护。曾任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生化研究室主任,军医进修学院生化教研室主任。现任生化科主任,研究员、临床检验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发表SCI收录论著28篇,总影响因子81.7,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6.398,Medline收录论文27篇,在国内统计源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0余篇。现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第一作者。1996年获解放军总医院首届杰出青年基金奖,获首届军医进修学院“优秀学员奖学金”,解放军总医院“爱岗敬业优秀青年十佳标兵”并荣立三等功1次,总后勤部“科技新星”,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总医院首届研究型人材,首届解放军总医院十佳教师。 /p p   研究方向: /p p   (1)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p p   已从事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研发工作近20年,采用重组、多肽合成等方法制备Leptin、Orexin-A、Ghrelin抗原,免疫获取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在国内首先建立了高灵敏的Leptin、Orexin-A、Ghrelin等蛋白和多肽的分析方法,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人的系列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IL-2、IL-4、IL-6、IL-8和IL-10)的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分析技术。并且在科研及临床研究中广泛应用。 /p p   (2) 脏器损伤及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导机制 /p p   在脏器损伤及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到机制的研究方面,在全军处于领先地位。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1997年、2003年及2010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是1)“磷脂酶A2激活和脏器功能损伤的机理研究”,证书号:97-2-149-1 2)“磷脂酶A2和炎性细胞因子在全身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证书号:2003-2-72-1 3)“瘦素对创伤感染后多脏器功能的保护及机制研究”,证书号:2010-2-43-1。 /p p   (3) 神经系统疾病(脑缺血再灌注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保护及信号机制 /p p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保护及信号机制的研究方面,正在全力研究当中,已在国际刊物上发表SCI文章4篇,最高单篇影响因子5.398,主要涉及lept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leptin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及癫痫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后续研究正在进行中。 /p
  • 全国首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域标准发布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近日,昆明市政府批准发布了《新冠肺炎(NCP)疫情院前呼救响应指南》。据悉,这是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完成的全国首部新冠肺炎院前呼救响应的地方标准,并且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域全国首个发布的标准。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该标准由昆明市市场监管总局牵头、云南省急救中心负责起草,旨在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院前呼救响应的关键环节进行规范,为急救中心以及疫情防控的相关部门提供快速甄别疫情和安全防护要求的技术依据,方便急救中心一线救护人员快速掌握,能够快速在全市乃至全省立即应用,共同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疫情院前呼救响应是整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前救治转运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早发现、早识别疑似感染病例的关键环节。据悉,该标准对新冠肺炎(NCP)疫情院前呼救从基本情况询问、流行病学询问、救护条件询问等几个维度,根据新冠肺炎(NCP)疫情的普遍规律设置了问询内容和疑似判定标准。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据了解,目前云南省急救中心已根据地方标准《新冠肺炎(NCP)疫情院前呼救响应指南》(DB5301/T 42—2020)制作了完整的呼救响应规范操作视频,该标准文本也已发布。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如想获取标准文本,请点击以下链接: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32428.s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新冠肺炎(NCP)疫情院前呼救响应指南》 /span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span br/ /p p br/ /p
  • 坛墨质检|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地表水、地下水等环境应急标准品目录
    坛墨质检|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地表水、地下水等环境应急标准品目录 日前,生态环境部在《关于做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中要求生态环境监测相关部门积极应对,认真履职,主动作为,全力做好空气、地表水等相关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网络等系统,全天候密切关注空气、水环境质量变化状况和趋势。为保障民生,确保饮用水安全,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做好饮用水水源水质预警监测,确保饮用水水源不受污染。 其中,重点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地表水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要求开展监测与评价,地下水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要求开展监测和评价,在61项常规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余氯和生物毒性2项疫情防控特征指标的监测。 涉及相关国家标准GB 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19193-2015《疫源地消毒总则》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 5750.11-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消毒剂指标》GBT 15441-1995 《水质 急性毒性的测定 发光细菌法》GBT 14848-2017 《地下水质量标准》 坛墨质检为各地方生态环境相关部门迅速有效开展空气、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针对以上7个环境监测国家标准,提供一套完整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地表水、地下水等环境应急标准品方案。坛墨质检环境应急标准品目录咨询北方地区王宏姝:13671388957南方地区汪丽红:13501101929众志成城 抗击肺炎温馨提示多通风 勤洗手 戴口罩 坛墨质检-标准物质中心(www.gbw-china.com),是一家专业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标准物质标准样品、集敏捷制造、现代营销和现代物流的高科技企业,是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是中国CNAS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认可实验室(注册号:CNAS RM0024),并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LIBS成像作为新的诊断工具已进入临床诊断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几年,对人体组织内的元素失衡分析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某些生理组织的元素分部信息有助于进行更完善的医学诊断,并且对指导医生对疾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为了更好的了解金属元素在生物组织中的作用,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可以识别和定量生物组织生理环境中金属元素的方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病理学实验室中,相关专家常用一种被称为色度检测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相应的染色及标记物质。但此类方法存在诸多限制,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灵敏度差,且一次只能检测一种元素,还仅限于某些金属。因此,这种方法正逐渐被更先进的分析技术所取代,如电子显微镜与能量分散X射线联用分析(TEM-EDX)、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区扫描分析(SXRF)或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LA-ICP-MS)。尽管这些技术在灵敏度或空间分辨率等方面拥有较高的性能,但其设备较为复杂,且样品需要进行特别处理使它们难以用于常规的医疗诊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医院副教授B. Busser团队近几年一直在合作开发用于生物医学中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成像。LIBS技术是通过激光脉冲聚焦于样品表面的产生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作用于样品中不同元素会产生特定的光学响应,再使用光谱检测器进行收集和分析。使用LIBS技术扫描样品表面,提取元素信号,就可以获取对应区域的元素信息(图1)。该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可以在大气压力下工作,工作速度快(高达100 Hz),简单易用且与光学显微镜可完全兼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此前,利用LIBS分析医学标本时,存在一定的限制,其原因是医学标本通常使用甲醇处理后嵌入石蜡(FFPE),FFPE 预分析程序也是是当前处理和储存人体组织的黄金标准。从技术角度来讲,LIBS技术分析嵌入石蜡的人体组织极具挑战性,因为检测过程中,激光会消融石蜡,需要分析激光对石蜡的消融程度。但最近该团队转换思维,通过LIBS直接检测人体,通过多元素的成像技术研究正常皮肤与皮肤癌患者皮肤的不同,同时还对皮肤肉芽肿、色素性淋巴结和皮肤疤痕等疾病进行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49acda9c-ff90-4b65-8a38-24ca2f4e94a6.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图 1:LIBS 成像技术概述。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a) LIBS成像仪器主要部件的示意图。(b) 组织活检的典型单射光谱,覆盖270-340纳米,用于检测Mg、Si、Fe、Cu、Al和Na,以及覆盖190-230nm的光谱,用于在组织活检的不同区域检测P和Zn。(c)嵌入石蜡的皮肤组织样本的LIBS图像示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目前,该技术可实现20 μm分辨率、ppm级别的灵敏度和100 Hz的采集率,仪器简单且可以和组织学直接互补,这些优势使LIBS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医学临床诊断工具极具吸引力。因此,B. Busser团队正在将这项LIBS技术应用到临床诊断中,并在诊断肺病的可行性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对某些特定职业或在粉尘环境中的工作者,他们吸入的某些无机颗粒导致各类肺部疾病,这些疾病属于& quot 尘肺病& quot 。尘肺病从某种意义来说,其原因都是灰尘,但其又分为矽肺、石棉肺、铍中毒、铁中毒、硬金属肺病等。一些病例的初期流行病学数据表明,特发性肺病(病因不明者),如结核病或肺纤维化中,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多多少少都与吸入的无机颗粒有关。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临床医生需要在人体肺活检中进行金属的原位成像,以评估患者肺部中的有害金属元素是否与特定职业或环境的接触有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呼吸医学临床实践中,B. Busser团队在获得每位患者的同意后,对几种疾病患者的肺部组织进行了活体LIBS多元素分析,确定了患者肺部的几种外源元素(如Be、Ti、Si、Al或Cr),这些元素在肺部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浓度范围,这些患者为该技术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数据。基于这些初步的重要发现,该团队启动了第一个国家多中心联动的临床试验项目,旨在评估LIBS成像作为呼吸系统疾病常规诊断测试的可行性。这项临床试验项目涉及法国五所大学医院,将招募100名患者。招募患者工作正在进行中,迄今为止,已有约1/4的志愿患者已经使用了LIBS技术分析了其肺部元素的基本含量。同时,该团队海域与格勒诺布尔大学医院法医研究所合作,创建了样本生物库和相关数据库,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迄今已合法收集了60多具尸体的肺标本数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此外,B. Busser团队还利用LIBS多元素分析技术将过去诊断错误的特发性肺病患者,重新诊断为职业病(因接触二氧化硅而引起的肺气肿 见图2)。为了符合临床研究规范,LIBS成像在医学诊断中的优势只有在对数百名患者的肺标本进行分析后才能证明。这样的挑战将需要大量的时间、工作人员和资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f9452311-a973-4cae-b53d-73ccfbddded9.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图2:人体肺样本分析示例,从肺气肿的患者获得。 /strong (a) 肺的组织学图像。(b) Si 和 Mg 的相应 LIBS 多元素图像。在此示例中,使用 Mg(红色像素)作为表示组织的内部。(b)图显示了肺组织中二氧化硅(黄色像素)浓度非常高,患者在过去职业病史中,在非常恶劣的条件下进行了一年的喷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LIBS 是一个可靠的分析工具,B. Busser团队坚信:它有极大的可能性成为未来的诊断工具,为临床医生提供补充信息来源,以更好的了解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在内的疾病来源和发病机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参考文献: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L. Rinaldi, G. Barabino, J.P. Klein, D. Bitounis, J. Pourchez, V. Forest, D. Boudard, L. Leclerc, G. Sarry, X. Roblin, M. Cottier, and J.M. Phelip, Dig. Liver Dis. 47, 602–607 (2015).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A. Al-Ebraheem, E. Dao, K. Geraki, and M.J. Farquharson, J. Phys. Conf. Ser. 499, 012014 (2014).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3.&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Y. Koga, T. Satoh, K. Kaira, M. Koka, T. Hisada, J. Hirato, B. Altan, M. Yatomi, A. Ono, Y. Kamide, Y. Shimizu, H. Aoki-Saito, H. Tsurumaki, K. Shimizu, A. Mogi, T. Ishizuka, M. Yamada, and K. Dobashi, Environ. Health Prev. Med. 21, 492–500 (2016).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4.&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V. Motto-Ros, L. Sancey, X.C. Wang, Q.L. Ma, F. Lux, X.S. Bai, G. Panczer, O. Tillement, and J. Yu, Spectrochim. Acta B 87, 168–174 (2013).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5.&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L. Sancey, V. Motto-Ros, B. Busser, S. Kotb, J.M. Benoit, A. Piednoir, F. Lux, O. Tillement, G. Panczer, and J. Yu, Sci. Rep. 4, 6065 (2014).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6.&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L. Sancey, S. Kotb, C. Truillet, F. Appaix, A. Marais, E. Thomas, B. van der Sanden, J.P. Klein, B. Laurent, M. Cottier, R. Antoine, P. Dugourd, G. Panczer, F. Lux, P. Perriat, V. Motto-Ros, and O. Tillement, ACS Nano. 9, 2477–2488 (2015).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7.&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B. Busser, S. Moncayo, J.-L. Coll, L. Sancey, and V. Motto-Ros, Coord. Chem. Rev. 358, 70–79 (2018).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8.&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R. Gaudiuso, N. Melikechi, Z. A. Abdel-Salam, M. A. Harith, V. Palleschi, V. Motto-Ros, and B. Busser, Spectrochim. Act. B 152, 123–148 (2019).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9.&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 Moncayo, F. Trichard, B. Busser, M. Sabatier-Vincent, F. Pelascini, N. Pinel, I. Templier, J. Charles, L. Sancey, and V. Motto-Ros, Spectrochim. Act. B 133, 40–44 (2017).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0.& nbsp & nbsp & nbsp B. Busser, S. Moncayo, F. Trichard, V. Bonneterre, N. Pinel, F. Pelascini, P. Dugourd, J.-L. Coll, M. D’Incan, J. Charles, V. Motto-Ros, and L. Sancey, Mod. Pathol. 152, 1–7 (2017).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1.& nbsp & nbsp & nbsp The MEDICO-LIBS clinical trial is registered in the clinicaltrials.gov website (NCT03901196). /p
  • 核酸检测新冠肺炎敏感性只有30%-50% 是什么影响了检测准确率
    p   2月13日,湖北省卫健委官网发布的最新疫情情况,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进行公布。通报显示,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 /p p   何为临床诊断病例?又为什么会有临床确诊病例?据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分析,现在对于病毒核酸的检测能力在不断提升,但不同的试剂之间精准程度有差别,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检测出核酸阳性,所以有大量看着流行病学史上、接触史上像是,临床症状也像是,但是核酸未能得到确证的病人,现在被列为疑似病例,建议在武汉出现这样的病人,应当可以列为临床诊断病例,因为核酸对于已确诊的病人阳性率也只在30%~50%之间,因此设出临床诊断这个档级是非常有必要的。 /p p   为什么核酸检测结果会出现假阴性?不同企业的试剂检测产品有何异同?今天的科技日报也发表文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准确率》,详细分析了为什么核酸检测结果会出现假阴性?不同企业的试剂检测产品有何异同? /p p strong   扩增让新冠病毒现形 /strong /p p   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例如这次的新冠病毒。为了知道人体内是否含有新冠病毒,需要采集人体样本进行检测。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在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冠病毒的RNA。 /p p   但实际上,样本中病毒的遗传物质极其微量。而且与DNA相比,RNA极易降解。问题来了,样本中的RNA病毒量少又不稳定,怎样才能逼这只妖怪“现形”呢? /p p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技术)就是“照妖镜”。该技术能将病毒的RNA合成为DNA,然后对合成DNA进行扩增,再通过荧光探针检测这些扩增产物。荧光探针就像雷达一样,一旦锁定目标就会发出信号。 /p p   扩增产物越多,累积的荧光信号就越强。核酸检测就是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累积来确定样本中是否有病毒核酸。目前,获批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使用的均是RT-PCR技术。 /p p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程京接受采访时表示,除RT-PCR这一热循环扩增技术之外,等温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ASBA技术)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技术)等恒温扩增技术也在分子诊断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p p   “目前,获批的核酸检测试剂产品都是单一指标的,即只能用于检测新冠病毒这一种病毒。”程京坦言,对于大量疑似病人来说,这类检测试剂作用有限,临床上急需能一次性检测多个病原体的检测试剂产品。 /p p strong   为何核酸检测结果会出现假阴性? /strong /p p   程京在采访中表示,这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首先,试剂盒研发需要十几种关键化学原材料,比如酶、合成DNA等。不同企业选择的原材料供货方不同,酶的活性、DNA的纯度就会有差别,这都会影响到核酸检测试剂的准确度。”程京说。 /p p   “而在试剂盒产品研发过程中,原材料制备、生产工艺选择、研发人员能力、技术手段使用,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偏差,误差累计起来也会导致试剂盒产品灵敏度出现差别。”程京说。 /p p   再者,取样过程不规范也会影响后续的分离和测定结果。以使用最普遍、操作简单的咽拭子采集为例,由于咽部的新冠病毒含量少,所以有可能造成漏检。“虽然只是在咽部拿棉签划几下,但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实操技能,样本的采集部位和手法可能不符合规范,就可能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程京表示,此外,刚被感染的病人因体内带毒数量有限,也可能出现检测结果为阴性。 /p p   送样本时必须采取冷链运输,如果在运送过程中样本受损,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p p   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的问题,一度引发用CT影像代替核酸检测试剂确诊新冠肺炎的呼声。近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在“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之外新增了一个“临床诊断病例”,并将“疑似病例具备肺炎影像特征者”作为其诊断标准(只限于湖北省之内),这也意味着CT影像结果成了“临床诊断病例”的判定依据。 /p p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呼吸专委会主任委员张敏鸣教授曾指出,CT影像结果阳性也存在误诊可能。他还提到,如果都去做CT检查而忽略防护,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专家表示,无论是CT检查还是核酸检测,都不能保证绝对的准确性。 /p p   “尽管核酸检测存在假阴性问题,但核酸检测是病原诊断的一个依据,也是目前确诊的最重要依据。”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 /p
  • 山西省率先发布2项海关口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省级地方标准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3月17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境旅检现场消毒技术指南》(DB14/T 2011—2020)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境航空器消毒技术指南》(DB14/T 2012—2020)2项省级地方标准,并于同日实施。这两项标准的发布,为规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境口岸旅检现场、航空器的消毒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对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输出具有积极作用,在全国海关口岸尚属首次。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境旅检现场消毒技术指南》给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境旅检现场消毒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消毒对象、消毒方法及消毒人员要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境航空器消毒技术指南》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境航空器消毒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消毒对象、消毒方法及消毒人员要求。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据了解,这2项标准由太原海关提出,山西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太原海关口岸门诊部)起草,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及时在标准申报资料准备、标准文本起草、标准信息查询、征求意见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并创新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流程,加班加点开展标准审查审核工作,加快标准制定进程,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font face=" 宋体,SimSun" 附件 /font /strong font face=" 宋体,SimSun" : /font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font face=" 宋体,SimSun" /font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title="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境旅检现场消毒技术指南.pdf"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3/attachment/88ec77bb-59b0-4e84-8afa-6626d494e975.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境旅检现场消毒技术指南.pdf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title="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境航空器消毒技术指南.pdf"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3/attachment/dfaed5bc-f697-4b47-ba9d-5ea9ef03ff61.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境航空器消毒技术指南.pdf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font face=" 宋体,SimSun" & nbsp /font br/ /p p font face=" 宋体,SimSun" /font br/ /p
  •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WS213-2008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doc
  • 《新冠肺炎疫情现场消毒评价标准》等3项标准正式实施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现场消毒评价标准》等3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这三项标准将于2月20日起正式实施。《WST 774-202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主要用于新冠疫情相关的现场消毒评价,其中规定了新冠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原则、消毒过程评价、消毒效果评价及注意事项。《WST 775-2021 新型冠状病毒消毒效果实验室评价标准》主要用于新冠病毒实验室消毒效果的检测与评价,标准中规定了消毒因子对新型冠状病毒消毒效果实验室评价的基本要求、病毒灭活试验方法、结果评价和注意事项。《WST 776-2021 农贸(集贸)市场新型冠状病毒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主要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和常态化防控期间,疫情防控相关机构和人员对农贸(集贸)市场 等场所环境和从业人员开展监测,包括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等内容。其中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对农贸(集贸)市场等场所环境和从业人员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监测的监测对象、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要求。具体文本如下:《WST 774-202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pdf《WST 775-2021 新型冠状病毒消毒效果实验室评价标准》.pdf《WST 776-2021 农贸(集贸)市场新型冠状病毒环境监测技术规范》.pdf
  • 重磅!国家卫健委发布《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
    12月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1)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均要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发热诊室要有具备执业医师资格人员,完善消毒、检查检验、应急抢救等相应设备和药品配置,具备预检、分诊、筛查功能。各地要对照第九版诊疗方案,按照服务人口的15-20%配齐配足中药和抗原检测试剂盒。(2)提高医联体牵头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能力。加快推进ICU病房、缓冲病房、可转换ICU床位建设,1张ICU床位配备1名医师和2.5-3名护士作为一线医护人员,并按照一线医护人员总数的20-30%储备后备力量。(3)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在12月20日前指导督促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门诊)全部开放,配齐中药和抗原检测试剂。(4)细化实施方案。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在2022年12月15日前制定完成实施方案,指导辖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基层首诊准备工作,确定新冠肺炎分级诊疗流程,并将实施方案报国家卫生健康委。附全文: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为做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全力保障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感染者及时救治,最大可能降低重症率、病亡率,在保障新冠肺炎救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确保正常医疗服务开展,构建更加科学有序的就医秩序,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按照“健康监测、分类管理、上下联动、有效救治”的原则,科学统筹区域医疗资源,以网格化布局医联体为载体,完善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医联体和医联体外部协作的三级综合医院之间的转诊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连续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工作内容(一)构建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患者分级诊疗服务网络。统筹现有医疗资源,以地级市、县为单位,按照分区包片原则,规划覆盖辖区内所有常住人口的若干网格,每个网格内组建1个医联体(包括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或依托现有医联体将辖区内所有居民纳入管理。科学统筹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和医联体之间的空间布局,明确高水平三级医院作为医联体外部协作医院,建立对应转诊关系,畅通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发热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患者的基层首诊、有序转诊。(二)明确分级诊疗流程。1.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点引导患者基层首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对辖区内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特殊人员实施健康监测,提前摸清底数,根据健康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健康管理(见附件),以绿(低风险一般人群)、黄(中风险次重点人群)、红(高风险重点人群)进行分级标识,对健康档案为黄色、红色的人员进行专案管理。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指定医疗机构对口负责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老年人的健康监测,确保高风险人群健康监测全覆盖。要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对辖区内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建立台账,强化履约质量,丰富签约服务内涵,将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特殊人员健康监测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通过一封信、告知书、设置热线电话以及新媒体网络等方式,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联系方式通知到每一个重点人群,确保在必要时能够及时取得联系。发现患者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时,家庭医生应当指导其到签约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门诊)就诊;若患者病情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则应当在医联体牵头医院指导下,及时转诊至有相应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2.加强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分级分类就诊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指导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重点人群进行抗原检测,抗原检测阳性的,及时按照以下分级原则进行管理和转诊:(1)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采取居家隔离或居家自我照护,必要时给予口服药治疗,密切监测其健康状况。高龄行动不便的,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原则居家或在养老机构就地治疗,医务人员提供上门服务,不转出集中救治。(2)普通型病例、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心脏病、肿瘤等)但病情稳定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转诊至医联体对应的亚定点医院治疗。(3)以新冠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例,转诊至医联体对应的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中危重型病例收治于ICU病房,重型病例收治于亚ICU病房,需要血液透析的病例收治于普通病房。(4)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基础疾病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亚定点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转诊至医联体牵头医院治疗,牵头医院不是三级综合医院或能力不满足患者救治需要的,转诊至与医联体建立协作关系的三级医院。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三)提高新冠肺炎处置能力。1.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均要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发热诊室要有具备执业医师资格人员,完善消毒、检查检验、应急抢救等相应设备和药品配置,具备预检、分诊、筛查功能。多渠道扩充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吸引医疗机构已退休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机构执业。发挥医联体内二级以上医院的支撑作用,向医联体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派出呼吸、感染、中医等相关专业医师和院感管理人员,驻点出诊、指导。未加入医联体的,由所在地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选派相关人员驻点服务。同时,通过远程医疗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生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各地要对照第九版诊疗方案,按照服务人口的15-20%配齐配足中药和抗原检测试剂盒。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组建巡诊小分队等形式,指导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特殊人员以及居家隔离人员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抗原自测和异常报告,上门为抗原异常者采集核酸,对需要就医的协助联系转诊。2.提高医联体牵头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能力。加快推进ICU病房、缓冲病房、可转换ICU床位建设,1张ICU床位配备1名医师和2.5-3名护士作为一线医护人员,并按照一线医护人员总数的20-30%储备后备力量。建立由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和其他专科经培训医护人员组成的混合编组工作模式。要加强培训,提高有关医护人员重症救治能力。(四)做好转运车辆配置和调度。各市、县应当以网格化布局医联体为单位,按网格人口和医疗资源配置情况,科学配置转运车辆。加强市、县统筹调度,保障网格内新冠肺炎高风险人群及时转运。(五)做好患者转诊衔接工作。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和医联体牵头医院等医疗机构,要确定专岗专人,负责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运车辆等做好转诊衔接。要建立明确的接诊流程和绿色通道,特别是三级医院要专门开设高风险人群接诊绿色通道,不得延误、推诿、拒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高风险患者。(六)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持作用。1.以医联体为单位,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门诊)远程医疗全覆盖,上级医院通过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培训等方式提高基层首诊能力。2.加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门诊电子病历互联互通,推动有序双向转诊。3.依托各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分级诊疗转诊平台等信息化平台,推动医联体内、医联体与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医联体与外部协作医院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确保需要救治的患者及时诊断、及时转运、及时救治。4.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便捷、高效的积极作用,利用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官方新媒体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和技术手段,积极开展线上健康评估、居家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心理疏导,提供互联网诊疗和线下药品配送到家的服务,及时将出现病情变化的患者精准引导到有能力的医疗机构就诊。三、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在2022年12月20日前健全辖区内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确保新冠肺炎高风险人群全覆盖,协调有关部门对高风险人群健康监测提供经费保障。同时,要在12月20日前指导督促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门诊)全部开放,配齐中药和抗原检测试剂。组建转运转诊专班,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双向转诊工作流程,统筹协调分级诊疗过程中的患者转运工作。(二)细化实施方案。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在2022年12月15日前制定完成实施方案,指导辖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基层首诊准备工作,确定新冠肺炎分级诊疗流程,并将实施方案报国家卫生健康委。(三)做好监督指导。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医务人员培训,重点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开展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识别、抗原检测、健康监测、转诊流程等培训。要指导医联体牵头医院和其他三级医院做好重症救治准备,督促牵头医院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救治、健康监测和感染防控的指导责任,派出医务人员、感控人员驻点指导,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感染者的发现、处置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对各地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四)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和分级诊疗工作安排的宣传,增强人民群众对新冠肺炎分级诊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树立科学就医理念,促进形成有序就医格局。新冠肺炎相关健康风险评估标准.docx
  • 亮相新闻联播的电镜,如何在新冠肺炎战疫中发挥效能?
    李克强总理视察中国医科院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新冠病毒及华盛顿大学实验室同型号电镜Thermo Scientific Tecnai G2 Spirit● 疫情快讯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2020年2月11日命名为COVID-19)病例而被发现,目前感染形势依然很严峻,疫苗与抗病毒药物研发迫在眉睫。数日前,李克强总理赴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考察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电镜实验室负责人介绍了研发药物动物模型、病毒传播途径研究等情况。总理为何会去视察电镜实验室接下来,我们就和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电镜在新冠肺炎战役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助力病毒形态、扩增过程及病毒传播途径的研究2019年12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来自多个小组的科学家从住院患者那里获得了病毒样本。截至2020年1月初,实验室检出这种新型病毒电镜下呈现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专家组认为,本次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的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下图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于1月6日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的电镜照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和中国卫生部门后来确定并宣布,一种名为武汉冠状病毒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了武汉市的肺炎爆发。武汉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电镜图片:单个新冠病毒颗粒直径约100nm(照片来源: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019-nCoV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2003年的SARS-CoV与2012年的MERS-CoV,及模式病毒小鼠肝炎病毒MHV均属于β冠状病毒。“新病毒与其它β冠状病毒的序列基本相似, 其中不同冠状病毒与宿主细胞作用的关键spike基因(编码S-蛋白),有更大的差异性。虽然武汉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中与人体ACE2蛋白结合的5个关键氨基酸有4个发生了变化,但变化后的氨基酸,却在整体性上完美地维持了SARS-CoV的S-蛋白与ACE2蛋白互作的原结构构象。”冠状病毒结构图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的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细胞中进行,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紧接着,新一代病毒粒子从受感染细胞的表面释放出来。香港大学研究人员于1月31日公布首批新型冠状病毒在细胞内复制过程的图像,他们通过培养受感染细胞,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的生长过程。每个受感染的细胞会衍生出数以千计的病毒粒子,从而继续感染新细胞。利用透射电镜研究新冠病毒在细胞内复制扩增过程(图片来源:香港大学)(电镜型号:Thermo Scientific Tecnai G2 20)助力抗病毒药物研发目前针对新冠肺炎(COVID-19)的治疗,并没有疫苗与抗病毒特效药,疫情防控刻不容缓,这一形势急需科学家加快研发步伐。揭示2019-nCoV三维结构及其入侵过程是发现药物靶点的关键所在,有助于进一步设计药物阻断病毒入侵。然而,病毒分子量大,且不易结晶,使其难以通过x-ray和NMR等传统手段,开展新冠病毒结构生物学研究。目前科学家们主要通过x-ray技术解析了病毒水解酶的结构,但是病毒的完整结构依然未知,后续科研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药物与疫苗研发的关键阶段,冷冻电镜正是解析完整病毒结构及关键蛋白分子结构的利器。基于电镜技术展开的病毒结构生物学研究,科学家可以进一步确定病毒侵入细胞的关键蛋白结构与作用位点,从而针对药物靶点来设计药物,或者根据病毒的抗原表位信息来指导疫苗的设计与研发。这些研究都将为后续的疫情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科技基础。使用冷冻电镜解析SARS完整病毒颗粒及S蛋白分子结构的研究案例SARS病毒冷冻电镜图片(SARS电镜图片的引文:Architecture of the SARS coronavirus prefusion spike. Beniac DR, et al. Nat Struct Mol Biol 2006. PMID 16845391)借助于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科学家们使用Vitrobot等对病毒或者病毒的结构蛋白进行冷冻制样后,借助于Krios电镜及直接电子探测器,科学家可以迅速获得样品的大量高分辨率冷冻电镜图片。从这些图片中,科学家们能清晰看见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S蛋白)的结构与分布等重要信息。在获取足够二维照片之后,科学家能进一步借助Relion等三维重构软件包,迅速解析并获得病毒高分辨率水平的三维结构。基于电镜技术展开的病毒结构生物学研究,研究人员可以解析得到完整病毒颗粒及S蛋白等关键蛋白的分子结构,并可能捕获病毒入侵细胞的动态结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家对同属的SARS病毒S蛋白的分析研究,对未来新冠病毒研究提供简单科研线索。S蛋白模拟图(左)利用Amira重构的S蛋白电镜图像的三维结构(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赛默飞将与科学家并肩而行,提供疫情防控及药物研发所需的解决方案。从药物研发到大规模生产,我们关注生物制药的每一步,为打赢疫战提供坚实的科技基础。
  • 金域检测推动产学研融合,助力解决罕见病精准诊断难
    近期,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浩教授团队联合金域检测,开展了关于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的相关研究,并成功研发出了新成果。他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应用唇腺活检诊断NIID的新方法,其与皮肤活检一样具有高敏感度,以及相较于传统皮肤活检,创伤面积更小、愈合速度快,不会有明显疤痕。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IF=5.1),推动了NIID病理诊断的技术应用革新。破解神经系统疑难罕见病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是一种以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细胞核内嗜酸性透明包涵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根据发病年龄,NIID可分为未成年型和成人型,临床表现为痴呆、震颤、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脑卒中样症状、脑炎发作和其他多系统症状等。现阶段,NII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过去,NIID检测方法一直受限,直到近几年研究发现,影像、基因、病理成为确诊NIID的三个重要标准。虽在临床实践中,前两者的检测开展工作较为顺利,但皮肤活检却经常遭到患者抵触。金域检测表示皮肤活检是有创检查,若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有可能会引起潜在的感染风险。针对这一难题,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浩教授团队联合金域医学共同出击,创新性提出一种诊断新方法,推动了诊断技术的升级。致力于解决临床痛点这次的合作研究,共纳入了19名NIID患者和11名无症状携带者,均接受唇腺活检,此外10名NIID患者接受皮肤活检。该研究有两大关键突破,唇腺活检相比皮肤活检创伤面积更小、愈合速度快,不会有明显疤痕;唇腺活检诊断NIID具有高敏感度。鉴于这些重大发现,金域检测建议将唇腺活检作为临床诊断NIID的首要方法。针对这一类的疑难罕见病,金域检测一直以来立足于临床实践,致力于解决临床诊疗的痛点,例如,发布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检测整体解决方案、成立神经免疫疾病诊断联合实验室、开展皮肤神经病理活检等,以实际行动推动疾病精准诊疗水平的提升,以期更多患者得到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未来,金域检测将持续依托技术和平台优势,实现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加快技术创新研究,助力疑难疾病精准诊疗。
  • 美国FDA批准首个鉴定超级细菌的快速诊断试剂
    据美国FDA官方网站消息,FDA于5月6日批准了首个鉴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快速诊断试剂。该试剂名为"KeyPath Test",由美国科罗拉多州朗蒙特市MicroPhage公司生产。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多种类型,它会引起皮肤感染、肺炎、食物与血液感染。感染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后,通过服用抗生素便很容易治愈,然而其它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则能抵抗青霉素和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FDA在新闻通讯中指出,该试剂仅用5小时左右的时间便可鉴定出血培养物呈阳性患者携带的是MRSA还是MSSA,并且不需要通过另外的仪器来获取结果。   FDA还表示,在此试剂的认证过程中,对采自四个知名医院的1116份血液样本进行了临床研究。在对所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样本中,该试剂检出MRSA的准确率可达98.9% ,检出MSSA的准确率可达99.4%.
  • Tecan成功举办《FISH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病理诊断标准化》专题研讨会
    中国,珠海,2013年7月4日 &mdash 随着病理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医院病理科陆续开展了分子病理检测实验,以满足病患对疑难病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迫切需求。为了继续推动分子病理技术的发展及临床检测及病理诊断标准化,帝肯举办《FISH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病理诊断标准化》专题研讨会。这是帝肯首次在病理诊断领域独家召开专题学术研讨会,来自上海市长海医院病理科、复旦肿瘤医院病理科、上海胸科医院病理科、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长征医院病理科、复旦医学院病理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等三十多位国内知名病理诊断专家出席本次会议,演讲嘉宾们围绕&ldquo FISH技术发展与展望、分子病理技术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病理科规范化建设与管理、Tecan新型全自动原位杂交系统新品HS Pro&trade 发布&rdquo 等四大主题给出精彩的报告,会议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本次专题研讨会特邀会议主席上海市长海医院病理科朱明华教授在会上指出,随着分子生物学、显微镜及数字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肿瘤分析诊断实体肿瘤个性化治疗(选择靶向治疗药物)、辅助诊断癌症、预测疾病恶化风险、以及基因异常检测等方面。推动分子病理技术的发展及临床检测应用,是病理诊断工作者未来的重点工作方向,借此次难得的机会与各位病理届同仁交流技术,分享经验,非常感谢瑞士帝肯组织这样有意义的学术交流活动。 源自高密度基因/蛋白芯片杂交技术的HS Pro&trade 系列产品,源自芯片技术,为您提供高品质、全自动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是针对分子杂交应用领域而开发出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专用仪器。它可实现包括切片高温预处理、蛋白酶消化、变性、杂交、杂交后清洗/显色,及在线切片干燥等实验步骤在内的自动化处理。整个杂交过程无需人工干预,极大地降低人工误差。与传统手工操作相比,具有更好的重复性、敏感性及灵活性。该仪器拥有多种创新优势: 1) Tecan专利动态杂交技术:杂交全程保持探针的周期性振荡(提供6种动态模式),使探针分子以均一浓度分布于杂交腔内,并藉由主动扩散与靶分子充分结合。与传统的静态杂交相比,动态杂交可获得更清晰、分布更均匀的杂交信号,同时又可极大缩短杂交时间; 2)Tecan专利ABSTM主动气泡抑制技术:主动抑制气泡的产生,有效降低气泡对杂交过程的干扰,提高检测结果一致性; 3) OSNDTM在线氮气干燥技术:自动完成杂交后样本干燥,有效排除氧气、臭氧及空气湿度等对杂交信号的影响。欲了解更多关于HS Pro&trade 系列产品信息,敬请访问:www.tecan.com/microarray。 更多详情,欢迎您联系: 帝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Libby Zhu Tel: 021 2206 3206 / 010 8511 7823 Fax:021 2206 5260 / 010 8511 8461 infotecancn@tecan.com www.tecan.com www.tecan.cn 关于帝肯 瑞士Tecan(www.tecan.com)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法医和临床诊断实验室仪器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专业从事生命科学领域实验室自动化流程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我们的客户包括:生物制药、高校科研单位、法医公安和临床诊断实验室。作为原始设备OEM制造商,Tecan同样在OEM设备和组件开发和生产方面占有世界领先地位。公司成立于1980年,总部设在瑞士Mä nnedorf,分别在瑞士、北美和奥地利设有自己的研发和生产基地,销售服务网络遍布世界52个国家。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ecan.com。 关于帝肯中国 瑞士Tecan于2004年在北京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市场。2008年4月在上海浦东成立帝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作为Tecan集团在亚太地区(日本及韩国除外)总部,全面负责Tecan集团在中国的所有商业活动,包括销售、市场活动与合作、以及客户支持。帝肯(上海)目前拥有一支专业的售前和售后服务团队,在科研、制药、公安刑侦、医院、血站、CDC和CIQ领域构建了良好的经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并以&ldquo 力求比客户期望做的更好&rdquo 的服务理念,给广大的终端用户提供专业的服务。我们致力于成为包括客户在内的所有合作方的首选合作伙伴- Partner of Choice。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ecan.c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