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互感概念演示仪的原理

仪器信息网互感概念演示仪的原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互感概念演示仪的原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互感概念演示仪的原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互感概念演示仪的原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互感概念演示仪的原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互感概念演示仪的原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互感概念演示仪的原理相关的解决方案。

互感概念演示仪的原理相关的论坛

  • 低压配电系统电流互感器的选型方案

    摘 要:分析低压电流互感器的原理,介绍了准确级和准确级限值的概念,同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低压电流互感器在低压测量、计量、继电保护、系统监测、接地保护等方面的选用。关键词:低压配电系统 低压电流互感器 工作原理 准确级 准确级限值 选型1  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中城网及农网的改造,以及低压配电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电流互感器作为低压配电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电气元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测量、计量、继电保护、系统监测、接地保护和各种电力系统分析之中,本文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2  低压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  低压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串联在被测线路中,I1为线路电流即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N1为电流互感器的一次匝数,I2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通常为5A、1A),N2为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匝数,Z2e为二次回路设备及连接导线阻抗。当一次电流从电流互感器P1端流进,P2端出,在二次Z2e接通的情况下,由电磁感应原理,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有电流I2从S1流过,经Z2e至S2,形成闭合回路。由此可得电流在理想状态下I1×N1=I2×N2,所以有I1/I2=N1/N2=K,K为电流互感器的变比。3.1 测量用电流互感器3.1.1 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是为指示仪表、积分仪表和其他类似电器提供电流的电流互感器  测量用电流互感器广泛用于对低压配电系统电流的测量,主要准确(对电流互感器给定的等级)级有:0.2、0.5、1、3、5等,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测量用互感器主要为母线式电流互感器,安装方便,而且其型号、规格繁多,可根据不同规格的母排或线缆选用最经济合理的电流互感器,表(一)以AKH-0.66型电流互感器,分析测量用电流互感器的运用及特点。表(一) AKH-0.66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技术参数表 电流互感器型号输入、输出主要特点AKH-0.66/I型输入:5-3000A输出:0-5A(0-1A)适用用于多(单)根电缆或单根母排穿越,适用面广AKH-0.66/II型输入:150-6300A输出:0-5A(0-1A)适用用于多根母排或多根电缆穿越,适用面广,二次接线端与母排安装水平面平行。AKH-0.66/III型输入:250-6300A输出:0-5A(0-1A)具备II型特点,精度高,容量大,适用于相间距离小的场合,二次接线端与母排安装水平面垂直。AKH-0.66/M8型输入:5-150A输出:0-5A(0-1A)适用于小电流空间场所,为接线式电流互感器。AKH-0.66/K型输入:100-6300A输出:0-5A(0-1A)用于项目改造,无须拆一次母线,安装方便,为用户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改造效率。AKH-0.66/S型输入:5-6300A输出两组:一组0-5A(0-1A),另一组AC0-20mA双路输出,一路用于电流的测量,另一路用于远传,用于系统监测,与遥测单元配合使用,为用户节约成本。AKH-0.66/SM型输入:5-6300A输出两组:一组0-5A(0-1A),另一组DC4-20mA双路输出,一路用于电流的测量,另一路用于远传,用于系统监测,与自控仪表如PLC配合使用,为用户节约成本,辅助电源DC24V由PLC供电。3.1.2 测量用电流互感器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问题及应用实例  测量用电流互感器在低压配电系统中二次输出5A和1A的选择,是一些电气工程师经常遇到的问题。  2009年12月山东聊城某化工厂,各生产车间环境多为爆炸性环境,各车间电气控制室不安装在车间内,而是安装在离各车间较远的公共电气控制室,来实现对系统电流信息的集中采集,现场电流互感器与控制室之间距离大约200米,有的甚至300米,二次传输导线为2.5平方毫米,使用的电流互感器有AKH-0.66/30I 200/5A 0.5级 5VA 穿心1匝 等许多规格,使用的电流表为CL72-AI,该项目比较大,该项目在将完工,部分工程试运行时,发现所有电流表显示与现场电流完全不准确。  经分析,电流互感器额定容量就是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电流I2e,通过二次回路额定负载Z2e时所消耗的视在功率S2e,即,S2e=I2e²Z2e; 因数显表消耗的视在功率只有0.05VA,很小,所以我们可以不考虑 ,Z2e=ρ.2L/S=0.0176Ω. mm²/m×2×200 m /2.5=2.82Ω,S2e= I2e²Z2e=5A²×2.82Ω=70.5VA,远远大于电流互感器的额定容量5VA,所以此时应该选择200/1A的电流互感器,2010年2月份该项目更换了所有的比5A电流互感器,同时由于电流表为数显表,变比可以重新设定为200/1,使整个系统恢复正常。  从本实例可以得出电流互感器接数显电流表时,传输距离对比如表(二)表(二) 传输距离对比二次导线截面积(mm²)额定二次电流(A)互感器容量(VA)单程传输距离(m)1.552.54.211062.55514.21[td=

  • 【资料】生物识别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要掌握一门学科,首先要做的是对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一个熟练的掌握,然后反复思考其内涵和外延。而要对一个概念进行真正清楚的解释,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可能最终不仅要用到本学科的概念,还要将其还原到本学科之外;例如我们研究的是经济学,那么要解释清楚利息理论,并不是简单地说“利息是资金所有者因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就能结束的,还要将其还原到经济学术语之外。例如费雪的利息理论“不仅不管通胀,不管风险,不管交易费用,而更重要的是不管货币。他认为一个没有货币的社会,物品换物品,利息还是存在的。利息的存在,不需要有货币,但需要有市场,物品交换就是市场了。” 这就返回到了概念出发的本原——市场。在对市场进行解释时,就要将其还原到经济学之外。当然,越过经济学的界限后,我们就不需要再解释下去了,因为这已经超出经济学的范畴了。   尽管生物识别是否能成为一门学科,个人认为是大有疑问的,不过,个人认为要掌握相关知识,清除了解其基本概念仍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我初步列出的与生物识别相关的十个基本概念,难免挂一漏万之嫌,这里的解释也很难达到真正深入的地步,只是希望引起大家思考的兴趣: 生物识别(生物认证):   生物识别(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是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它是基于(1)人的生物特征是不相同的(2)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的这两点。人的生物特征包括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生理特征有手形、指纹、脸形、虹膜、视网膜、脉搏、耳廓等,行为特征有签字、声音、按键力度等。 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就是利用人的指纹特征对人体身份进行认证的技术。在所有的生物识别技术中指纹技术最为成熟,也应用最广。 算法   算法是计算机软件术语,主要指完成一个任务所需要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也就是说给定初始状态或输入数据,经过计算机程序的有限次运算,能够得出所需要的结果。算法常常含有重复的步骤和一些比较或逻辑判断。如果一个算法有缺陷,或不适合于某个问题,执行这个算法将不会解决这个问题。   生物识别领域所说的算法本质上是软件算法在本领域内的应用,以指纹识别算法为例,其核心算法就包括,指纹匹配算法,模糊指纹图像处理算法,指纹特征分类、定位、提取算法,以及指纹拼接算法。 指纹传感器   总的来说,传感器是一种以测量为目的,以一定精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的、 易于处理的电量信号输出的装置。而指纹传感器就是测量手指电信号的一种装置。目前指纹传感器有光学式、晶体电容式等等不同类型。 身份认证(身份识别)   直白地说,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对希望获得某种身份的人进行的一种认证方式。比如可以通过身份证或帐号/密码来认证你是否是本系统合法用户。 AFIS(自动指纹识别系统)   AFIS(Automaed Fingerprint Idenification System)是指计算机对输入的指纹图像进行处理,以实现指纹的分类、定位、提取形态和细节特征,然后才根据所提取的特征进行指纹的比对和识别。 信息安全   综合起来说,信息安全就是要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控性(Controllability)。保密性就是对抗对手的被动攻击,保证信息不泄漏给未经授权的人。完整性就是对抗对手主动攻击,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可用性就是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为授权使用者所用。 可控性就是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 加密   加密技术主要是指为了达到保护数据不泄漏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技术手段,主要是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还原(解密)。加密技术包括两个元素:算法和密钥。算法是将普通的文本(或者可以理解的信息)与一窜数字(密钥)的结合,产生不可理解的密文的步骤,密钥是用来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的一种算法。 指纹考勤   指纹考勤的含义很清楚:用刷指纹代替刷卡,记录员工的考勤情况。之所以把指纹考勤列为生物识别的十个基本概念之一,是因为其重要性,据称指纹考勤已占据了整个中国指纹识别60%的市场,而指纹识别又占了其中90%的市场份额。指纹仪考勤系统是利用指纹识别仪和计算机系统实现考勤登记和考勤管理的管理系统。 拒真率和认假率   由于计算机处理指纹时,只是涉及了指纹的一些有限的信息,而且比对算法并不是精确匹配,其结果也不能保证100%准确。指纹识别系统的特定应用的重要衡量标志是识别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拒判率(FRR)和误判率(FAR)。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来调整这两个值。FRR和FAR是成反比的。用0-1.0或百分比来表达这个数。ROC(Receiver Operating Curve)-曲线给出FAR和FRR之间的关系。

  • 【讨论】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在作用原理上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是正常运行时工作状态很不相同,表现为:1)电流互感器二次可以短路,但不得开路;电压互感器二次可以开路,但不得短路;2)相对于二次侧的负荷来说,电压互感器的一次内阻抗较小以至可以忽略,可以认为电压互感器是一个电压源;而电流互感器的一次却内阻很大,以至可以认为是一个内阻无穷大的电流源。3)电压互感器正常工作时的磁通密度接近饱和值,故障时磁通密度下降;电流互感器正常工作时磁通密度很低,而短路时由于一次侧短路电流变得很大,使磁通密度大大增加,有时甚至远远超过饱和值.

  • 【讨论】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在作用原理上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是正常运行时工作状态很不相同,表现为:1)电流互感器二次可以短路,但不得开路;电压互感器二次可以开路,但不得短路;2)相对于二次侧的负荷来说,电压互感器的一次内阻抗较小以至可以忽略,可以认为电压互感器是一个电压源;而电流互感器的一次却内阻很大,以至可以认为是一个内阻无穷大的电流源。3)电压互感器正常工作时的磁通密度接近饱和值,故障时磁通密度下降;电流互感器正常工作时磁通密度很低,而短路时由于一次侧短路电流变得很大,使磁通密度大大增加,有时甚至远远超过饱和值.

  • 【原创】光泽的简单概念与光泽度计测量原理

    光泽的简单概念: 光泽度是在一组几何规定条件下对材料表面反射光的能力进行评价的物理量。因此,它表述的是具有方向选择的反射性质。根据光泽的特征,可将光泽分成几类,我们通常说的光泽是指“镜向光泽”,所以光泽度计,有时也叫镜向光泽度计。 光泽度与机械加工行业的“光洁度”或“粗糙度”的概念完全不同,后者是对材料表面微小不平度的评定。光泽度计的测量原理: 光源G发射一束光经过透镜L1到达被测面P,被测面P将光反射到透镜L2,透镜L2将光束会聚到位于光栏B处的光电池,光电池进行光电转换后将电信号送往处理电路进行处理,然后仪器显示测量结果。见下图所示:光泽的简单概念与光泽度计测量原理2、光泽度计的分等与量传关系概况。 为进行准确计量,我国在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SIMT)建立了光泽度国家基准。光泽度计生产厂家则必须建立稳定、完善、准确的标准装置,标准装置的量传必须源自国家基准。然后,标准装置将光泽度量传递给工作光泽度计。所谓工作光泽度计就是用户使用的带两个工作板的光泽度计。工作光泽度计分为两级,一级光泽度计的准确度高于二级。3、光泽度计的检定周期 光泽度计属于计量仪器,应根据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检定,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根据JJG696-2002 《镜像光泽度计和光泽度板》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光泽度计及光泽度板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

  • 一目了然的错误测量学概念

    以上2分钟的视频演示了传统经典测量误差理论的数学表达悖论。我遇到过不少的测量学家,他们几乎都反对在这种时候做等量代换推理,但没有听到令人信服的理由。问题的核心在于对变量这一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上的变量概念是什么?凭什么要把测得值(数值)认定为变量?

  • 光学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color=blue][b]光学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b][/color]1. 原子光谱:原子的核外电子一般处在基态运动,当获取足够的能量后,就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不稳定(寿命小于10-8 s),迅速回到基态时,就要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若此能量以光的形式出现,即得到发射光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AAS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2. 激发电位是指从低能级到高能级需要的能量。第一激发态,又回到基态,发射出光谱线,称共振发射线。同样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简称为共振线),即具有最低激发电位的谱线。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所辐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由较低级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当该元素在被测物质里降低到一定含量时,出现的最后一条谱线,这是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用来测量该元素的谱线称分析线。3. 实际分辨率:指摄谱仪的每毫米感光板上所能分辨开的谱线的条数。或在感光板上恰能分辨出来的两条谱线的距离。理论分辨率R=λ/Δλλ为两谱线的平均值,Δλ为它们的差值。4. 锐线光产生原理在高压电场下阴极向正极高速飞溅放电,与载气原子碰撞,使之电离放出二次电子而使场内正离子和电子增加以维持电流。载气离子在电场中大大加速获得足够的能量轰击阴极表面时可将被测元素原子从晶格中轰击出来即谓溅射,溅射出的原子大量聚集在空心阴极内与其它粒子碰撞而被激发发射出相应元素的特征谱线——共振谱线。

  • 新概念测量误差理论由美国数学类杂志背书

    新概念测量误差理论由美国数学类杂志背书

    [align=center][size=18px] 新概念测量误差理论由美国数学类杂志背书[/size][/align][size=18px] 突然发现,新概念测量理论除了讨论几个孤立的测量概念(用案例证明现有概念逻辑矛盾)的[/size][size=18px]论文[/size][size=18px]可能在测量类杂志发表,但凡通过系统性的数学推理以演示新概念理论的数学原理的论文则完全不可能发表于测量学杂志,只能发表于数学类杂志。[/size][size=18px] 却原来,很多测量学者[/size][size=18px]的知识起点是现有测量概念而不是概率论[/size][size=18px],[/size][size=18px]他们[/size][size=18px]甚至根本不知道[/size][size=18px]概率论[/size][size=18px]是[/size][size=18px]测量理论的数学根基,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过是死记硬背既有测量概念的皇帝新衣赞美者[/size][size=18px]。不然,用什么才能解释他们对这种最基本的数学概念[font=&]E(C)=C[/font]和[font=&]σ[sup]2[/sup](C)=0[/font]都毫无感觉呢?[/size][size=18px] 我曾经和一个同事聊过观测值是数值,数值没有方差,他立马就能意识到这里面至少有个问题,至少会去回忆一下数学概念,这才是作为测量学者的正常反应。[/size][size=18px] 当我用概率论为依据证明现有测量理论的[/size][size=18px]概念[/size][size=18px]违背概率论的时候,那些测量学者审稿人却反过来用现有测量理论的概念为依据否定我的论文,[/size][size=18px]他们根本意识不到他们是在用因果倒置的“[/size][size=18px]逻辑[/size][size=18px]”评审论文[/size][size=18px],唯一的解释是[/size][size=18px]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概率论是测量学理论[/size][size=18px]的概念逻辑[/size][size=18px]起点[/size][size=18px]。[/size][size=18px] 白白耽误了很多时间,先前也有一篇涉及数学概念推理的论文也是被测量杂志拒稿后最后发表于日本数学类杂志。[/size][size=18px] 这篇论文遵循严格的概率论的概念,把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概念逻辑及误差处理评价原理重新进行了一个完整的数学推演,不确定度概念的表达与内涵都不同于传统测量理论,连贝塞尔公式都进行了重新推导(与现有测量规范和教科书中的表达形式不同),误差分类概念当然全部废弃,等等,稍后会将中文版公开发布。[/size][size=18px] 至此,新概念测量理论的核心学术思想已经完整地由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背书,中美日欧期刊一应俱全了[img]http://img.baidu.com/hi/face/i_f30.gif[/img]。作为新概念理论研究的重要历史事件,当要记此一笔。[/size][size=18px] 2020 9 7 于武汉大学[/size][size=18px][img=,690,32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9/202009101009433160_5901_2101846_3.png!w690x323.jpg[/img][/size]

  • 【分享】土造电流互感器检测试验台

    土造电流互感器检测试验台 郑州铁路局新乡机务段月山检修车间备品组,今年元月成功制作出电流互感器检测试验台,试用两月余,检测准确率达到100%,既解决了技术难题,每年又可为该段节约成本近10万元。 原来,月山检修车间没有专门的电流互感器检测仪器,机车上和牵引电机串联着的电流互感器发生故障后往往被废弃。一个电流互感器价值2400多元,要是烧毁一台牵引电机就会损失十多万元,所以,有了故障的电流互感器谁也不敢继续使用,只有更换。但一个月废弃三四个电流互感器让备品组员工许庆金和李方杰心痛不已,二人决心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检测试验台,解决电流互感器无法检测的问题。 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有关资料,彻底弄清了电流互感器通过与牵引电机电流相互偶合控制牵引电流大小的工作原理,用班组内现有的大电流、高电压试验设备作为被测信号,对Z33电源板加以改造,安装与机车信号电阻相同的取样电阻,再确定输出数据,然后与故障电流互感器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故障点,一个电流互感器检测试验台就这样制作成功了。依靠这土造的仪器,有故障的电流互感器都能修复继续使用,一个月也更换不了一个新的电流互感器,按一年修复40个、每个价值2400元计算,每年可为段上节约材料费96000元。

  • 电压互感器的分类及接线方式

    电压互感器原理上是一个带铁心的变压器,主要是由一、二次线圈、铁心、绝缘组成。采用三只单相三绕组电压互感器或者一只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的接线形式。电压互感器的接线方式有一台单项电压互感器,用两台电压互感器,三台电压互感器测量的三种接线方式。 电压互感器按绕组数目可分为双绕组和三绕组电压互感器,三绕组电压互感器除一次侧和基本二次侧外,还有一组辅助二次侧,供接地保护用。电压互感器按照绝缘方式可分为干式、浇注式、油浸式和充气式,干式浸绝缘胶电压互感器结构简单、无着火和爆炸危险,浇注式电压互感器结构紧凑、维护方便,适用于3kV~35kV户内式配电装置;油浸式电压互感器绝缘性能较好,可用于10kV以上的户外式配电装置;充气式电压互感器用于SF6全封闭电器中。 用一台单相电压互感器来测量某一相对地电压或相间电压的接线方式,用两台单相互感器接成不完全星形,也称V—V接线,用来测量各相间电压,但不能测相对地电压,广泛应用在20KV以下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网中。用三台单相三绕组电压互感器构成YN,yn,d0或YN,y,d0的接线形式,广泛应用于3~220KV系统中,其二次绕组用于测量相间电压和相对地电压,辅助二次绕组接成开口三角形,供接入交流电网绝缘监视仪表和继电器用。

  • 低压双绕组电流互感器的设计及应用

    摘 要:对馈线众多的低压配电线路,目前主要有以下方法来实现系统监测:1.采用电流互感器接多功能电力监控仪加485通讯表实现多路系统监测;2采用电流互感器接变送器来实现;使用上述两种方案成本高、投资大。本文介绍一种低压双绕组电流互感器,它与ARTU-M32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对众多终端配电线路进行遥测的智能配电方案。该方案具有成本低、投资少、安装接线简便等优点,有利于低压智能配电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关键词:低压双绕组 电流互感器 工作原理 应用1  引言   低压电流互感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准确度高、容量大、安装方便等特点,且测量范围比较大,二次输出信号5A或1A,但对于远程传输和系统监控采集就没有办法来实现信息传递,必须通过变送器或电力仪表。针对市场需求,我公司开发出AKH-0.66S系列双绕组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测量范围5-6300A,二次有两组输出,一组输出5A或1A,另一组输出0-20mA,且一次电流可过载8-10倍,可直接用于系统采集和远传,与ARTU-M32配套使用,可简化系统结构,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2  产品设计2.1 结构特点  本产品结构新颖,外形美观大方,透明翻盖设计有防窃电装置,接线方便。互感器外壳材料采用PC/ABS合金,该材料具有耐高温、机械强度高、环保等特点;如图1(b)、图2(b)所示,主绕组(6)铁芯采用有取向冷扎硅钢片,如图图1(b)、图2(b)所示,副绕组(5)铁芯采用坡莫合金,该材料具有性能稳定,机械强度高,导磁率极高等特点;漆包线采用高强度漆包线,该材料具有绝缘强度高,耐温性强等特点。  双绕组电流互感器是在传统低压母线式电流互感器的基础上进行研发,兼容电缆和铜排安装方式,根据一次电流的测量范围,5A-1250A采用一体式设计方案,主要规格有S-30I、S-40I、S-50II;1250A-6300A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主要规格有S-60II、S-80II、S-100II、S-120II、S-200II为分体式,如图1(a)、 图2(a)所示。2.2 工作原理  双绕组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同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工作原理如图1(b)、图2(b) 、图3所示,双绕组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I1由主绕组(6)P1端流进,至P2,主绕组(6)一次绕组匝数为N1,主绕组(6)二次电流I2由端子1S1(1)流出,经过电流表至端子1S2(3),副绕组(5)二次绕组匝数为N2,副绕组(5)输出端2S1(2)和2S2(4)输出AC 0-20mA小电流信号,供给测控装置采集。所以有:  I1×N1+ I2×N2= I0×N1 (1)  I2×N2+I3×N3 = I0′×N2 (2)由(1)式可得:  I2×N2= I0×N1- I1×N1由(2)式可得:  I2×N2= I0′×N2 - I3×N3,所以可得:  I0×N1- I1×N1= I0′×N2 - I3×N3,即  I0×N1+ I3×N3= I0×N1+ I0′×N2  上述式中I0为主绕组(6)的励磁电流,I0′为副绕组(5)的励磁电流。所以主绕组(6)的输出误差,可以通过增加铁芯截面或提高铁芯性能或通过误差补偿的方法来调节误差,而副绕组(5)的误差的补偿是通过共同提高两个绕组的性能来实现;双绕组电流互感器的电动势也类似于电流互感器原理,这里不作详细介绍。4  应用  双绕组电流互感器由于它既可以输出5A或1A,供给电流表测量,又可以输出交流0-20mA小电流信号,可以应用于遥测系统直接采集上传,实现了电流信号的远程测量;由于双绕组电流互感器过载能力比较强,所以它又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动机保护回路。  双绕组电流互感器与ARTU-M32遥测单元配套使用,可以组成低成本的智能化低压配电多回路监控系统,是低压智能配电系统的又一种高效且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有利于低压智能配电进一步推广和应用。4.1 应用实例  以监控32条低压馈线并组网为例,每条馈线均需测量三相电流。每条馈线的A相、C相电流采用AKH-0.66S双绕组电流互感器采集,32条馈线用2台ARTU-M32遥测单元测量并远程,B相电流默认为A相与C相矢量和,见图4(a)、图4(b)。4.2 方案性价对比   方案1.采用AKH-0.66/S双绕组电流互感器的硬件成本如下:64只AKH-0.66/S双绕组电流互感器,约增加成本10560元,64只指针式电流表,约增加成本1600元,2台ARTU-M32遥测单元,成本7200元,总成本19360元。其特点是本地有指针表显示电流,远程输出为数字信号,后台采集无需再次A/D转换,精度高。  方案2.采用BD-AI的硬件成本如下:64只AKH-0.66电流互感器,约增加成本2560元,64只BD-AI变送器约增加成本43520,总成本46080元。其特点是远程输出为模拟信号,没有本地显示,后台采集需再次A/D转换,会应入二次误差。  方案3.采用PZ72-AI3/C的硬件成本如下:64只AKH-0.66电流互感器,约增加成本2560元,32只PZ72-AI3/C变送器约增加成本37120,总成本39680元。其特点同第一项(显示方式改为数字式)。  综上对比,双绕组电流互感器与ARTU-M32配合使用,性价比最高,可以实现对低压配电智能化低成本的多回路监控,有利于低压智能配电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5  结束语  双绕组电流互感器已在上海、深圳、杭州、济南、内蒙古等地工矿企业工程配电监控系统中得到应用,降低了投资成本,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为误差概念平反——评不确定度论

    不确定度论一出世,为占据测量计量领域,首先否定真值,随即对误差概念进行诬陷。说:误差等于测得值减真值,真值不可知,误差不可求。近二十年来,随着真值被贬,误差概念蒙冤多时了。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误解,一场世界性的冤案,该给误差概念平反了。以下讲误差概念的真面目,以驳斥不确定度论对误差概念的诬陷。1 误差概念的三个层次A 误差的物理意义。 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准确值)之差。这对理解什么是误差很重要,但由于被测量的准确值在通常情况下是不知道的,故不能直接按定义确定误差,而要通过标准,间接而又符合定义地确定误差。误差一语有双重含义,通常误差分析指误差元,测量仪器误差指误差范围。误差范围由误差元构成B 误差实验值的测定。方法之一是用高一等级的标准测量仪器测同一被测量,得到相对准确值,测得值与相对准确值之差为误差实验值。方法之二,依据等量代换原理,用被检仪器测量 上一级 标准器,测得值与标准器标称值之差是误差实验值。C 误差计算。按误差方程,从误差实验值计算误差。(见本网史锦顺“误差方程的新概念”一文。)三百年来,是按A、B来理解并计算误差的,是基本正确的,但比较粗(略小写)。有了误差方程,计算就精确了。

  • 半波电流不能用电磁感应的电流互感器检测吧?

    某供电公司遇到一用户由于半波用电,使普通电流流互感器不能正确计量的事。据说想委托某电流互感器厂开发能正确计量半波用电的电流互感器,出于技术保密吧?电流互感器厂说得太清楚,但我又想避免他们不走弯路。我觉得半波脉动电流,因为存在很大的直流成分,电磁感应原理的互感器按理是没法正确计量的。所以向版友们了解此事,以利给厂家提个醒!对于半波用电,我曾经认真思考并验证过,电能表是能正确计量的。所以对于小电流的半波用电,可以不要经电流互感器而正确计量。而大电流半波用电,按理就是不允许的,因为因此产生的谐波会远大到现行国家标准所不能允许的。

  • 色谱过程原理图演示(收集)

    [color=red][size=4][center]色谱原理,动画演示,形象逼真[/center][/size][/color][flash=550,40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911592820_01_0_3.swf[/flash]

  • 【转帖】人类环境基本概念!

    1. 环境的基本概念 在环境科学领域,环境的含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按照这一定义,环境包括了已经为人类所认识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理世界的所有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众多自然要素,如阳光、空气、陆地、天然水体、天然森林和草原、野生生物等等;也包括经过人类改造过和创造出的事物,如水库、农田、园林、村落、城市、工厂、港口、公路、铁路等等。它既包括这些物理要素,也包括由这些要素构成的系统及其所呈现的状态和相互关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概念也在变化。以前人们往往把环境仅仅看作单个物理要素的简单组合,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发生了一次飞跃,人类开始认识到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和各种反应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一个方面有利的行动,可能会给其他方面引起意想不到的损害。2. 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1) 环境要素 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也叫环境基质。环境要素分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自然环境要素,故环境要素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等。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系统,例如由水组成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地球上的全部水体又组成水圈(水环境整体);由土壤组成农田、草地和林地等,由岩石组成岩体,全部岩石和土壤构成岩石圈或称土壤-岩石圈;由生物体组成生物群落,全部生物群落构成生物圈。 环境要素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各个环境要素间的联系和作用的性质,是人们认识环境、改造环境的基本依据。在这些属性中,最重要的是:① 最差限制律 整体环境的质量不是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的控制。这就是说,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诸要素中处于"最差状态"的那个要素,而不能够因其他要素处于优良状态得到弥补。因此,环境要素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② 环境整体大于诸要素之和 一处环境所表现出的性质,不等于组成该环境的各个要素性质之和,而是比这种"和"丰富得多,复杂得多。环境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环境的总体效应,这种总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的质的飞跃。③ 相互依赖性 环境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首先,环境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是通过能量流,即能量在各要素之间的传递,或能量形式在各要素之间的转换实现的。再其次,通过物质循环,即物质在环境要素间的传递和转化,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在一起。(2) 环境质量 所谓环境质量,一般是指,一处具体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于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对环境要求的,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环境质量通常要通过选择一定的指标(环境指标)并对其量化来表达。自然灾害、资源利用、废物排放以及人群的规模和文化状态都会改变或影响一个区域的环境质量。

  • 复现性的概念变了吗?

    先看看定义:旧版JJF 1059对于复现性测量条件的定义是:在改变了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可改变的条件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观测者、测量仪器、地点、使用条件、时间等。而新版JJF 1059.1-2012对于复现性测量条件的定义是:不同地点、不同操作者、不同测量系统,对同一或相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从定义上看是不同的:旧版的是测量原理、测量方法、观测者、测量仪器、地点、使用条件、时间等条件改变一个或者多个都属于复现性。而新版的是要在不同地点、不同操作者、不同测量系统才属于复现性。另外JJF 1001新旧版也是如此。我觉得新版的概念太局限了,这个要怎么理解呢?

  • 标准偏差概念,您确定很理解它吗?

    标准偏差概念,您确定很理解它吗?武汉大学 叶晓明论文《The new concepts of measurement error theory》(Measurement, Volume 83, April 2016,Pages 96-105)的早期中文版曾投往国内某权威测量学报,其中有一段关于精度(精密度,precision)概念并非发散度的论述,强调单一测量结果并不存在离散问题。但是,这个版本却被审稿人直接以现有文献为依据给否定了,审稿人认为我连测绘学的精度概念都没有理解清楚。也许您也会说,精度可不就是测量结果的发散度吗?现有教科书、测量标准(包括国际标准)等不都是把标准偏差解释成分散度或分散性吗?那么,我这里只能很遗憾地告诉您,您也没有真正理解标准偏差的概念内涵。而且,不仅您,当前测量界真正正确地理解这个概念的人并不多。教科书、测量标准(包括国际标准)等都把标准偏差解释成了测量结果的分散度或分散性,恰恰就说明了这个事实。标准偏差是概率论中的概念,其定义就是σ2=E(X-EX)2。在现代测量中,既用它表达精度(精密度),又用它表达不确定度。但无论是精度还是不确定度,人们的思维总跟“离散度”、“发散性”纠结在一起,这些字眼在精度和不确定度的概念定义中都能看到。虽然有些学者已经注意到一个唯一的测量结果没有发散性问题,却又想当然地把它理解成未来重复测量结果的发散度,这仍然是个错误的理解。标准偏差的概念解释是现有测量理论的一大败笔,作者在《现有测量学理论的几大败笔》(http://www.sciencenet.cn/dz/showdz.aspx?id=937)中也曾以珠峰高程结果8844.43米、标准偏差±0.21米为例指出过这个问题:1、一个唯一的8844.43是没有发散之说的。2、也不能解释成未来同样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结果序列的发散度。因为如果同样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重复测量中各种测量条件(包括仪器内外各种环境条件、操作者的主观条件等)都保持绝对不变(这实际不能实现),那必然是,每个测量的误差形成过程一模一样,测量结果将永远是8844.43同一结果,测量结果序列也就不可能发散,离散度当然就是0。但每个结果的标准偏差却都仍然还是±0.21,因为每个测量过程都是一模一样。3、也不能解释成未来不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结果序列的发散度。因为如果每次按不同条件进行重复测量,测量结果虽然会表现离散,但那跟当前的标准偏差没有联系。如果测量条件变化太随意,结果序列必然过分离散;如果测量条件变化太少,离散度又将非常小;究竟多少变化条件刚好使离散度正好是±0.21米?只有天知道。用珠峰高程做实验不现实,但用一个电子秤做个称重实验总还容易实现。用电子秤的MPE(最大允许误差)做依据分析出其称量的某个重物重量的标准偏差,然后分别用同样条件、不同条件重复测量试试看?看看重复测量的分散度跟前边的标准偏差能吻合否?那么,标准偏差概念的正确解释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得看看概率论是做什么的。很显然,概率论研究的是一个未知事件的概率。一个已知事件是不存在概率问题的,一批已知事件也同样不存在概率问题,事件都已经是确凿已知的那还有什么概率可谈呢?其次,一个未知事件一定只能只有一个结果,如果这个事件的演变过程的来龙去脉规律都被人类完全掌握,那么这个结果就完全可以推定出来,就当然也不需要概率论了。而事实是,人类对各种自然规律的掌握只能做到有限,仍然有许多微观细节的过程不能完全掌控,这些没有掌控的过程是模糊不确定的,或者已经掌控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没有完全掌控的模糊成分,甚至人们有时还有意地对已经掌握的规律过程也按模糊过程来处理。这些模糊的过程条件对结果的概率区间的影响毕竟都是有限的,这就是人类研究概率论的原因。就是说,事件结果未知不确定的根源是过程的模糊不确定,模糊不确定的过程条件当然就不能扯什么“同样条件”字眼了。谁能保证硬币的从抛出到着地的所有条件过程每次都是一模一样?那么,概率论是如何对一个未知事件的概率进行研究的呢?答案是,实验统计和原理分析相结合。根据硬币二面等概率原理推定抛掷试验中各面朝上概率是50%,这就是原理分析;而根据大量抛掷实验进行统计得出各面朝上概率是50%,这就是实验统计。而诸如方差传播律等也是原理分析方面的重要规律。标准偏差的概念定义σ2=E(X-EX)2表达的实际就是一个实验统计原理而已,通过对一批已知测量结果的离散性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中任意一个测量结果单独发生时所存在的概率区间,这才是分散性和概率的对应关系。获得一个测量结果序列(实验样本),通过σ2=E(X-EX)2计算出标准偏差σ,这样,对于任意一个独立发生的测量结果Xi来说,它就一定存在于一个以EX为数学期望以σ为标准偏差的概率区间内。就是说,当任意一个独立的测量结果Xi被给定了以后,独立测量结果与数学期望之差Xi-EX是个恒差,这个恒差存在于一个以0为数学期望以σ为标准偏差的概率区间内。也就是说,标准偏差σ是误差Xi-EX所存在的概率区间的评价值,它表达误差Xi-EX在概率区间内各点都有存在的可能,只是概率各不相同。但请特别注意,这并不是说误差在概率区间内随时间随机不停地变化——绝对不可以这样偷换概念!因为测量结果序列的获取过程是存在模糊条件的,每一个Xi的形成条件都实际上存在差异,未来的测量条件与当前测量条件无法建立确凿的比拟关系,我们自然不必要把当前的标准偏差和未来的测量结果纠缠在一起说事。我们只需说,在当前已有的n个Xi样本中,任何一个独立样本与数学期望之差Xi-EX的标准偏差都是σ。这就足够了。未来的测量自然有未来的测量结果,自然也会有它相应的标准偏差评价,是另外一回事情。而进一步的事实是,当人们在测量实践中获取了n个离散的测量结果Xi的时候,这时必须按照一定的准则给出最佳唯一测量结果(测绘学叫平差)。譬如:按最小二乘原理可得出最佳唯一测量结果为其均值Y=(X1+X2+…+Xn)/n,根据方差传播律,这时唯一测量结果Y与数学期望之差Y-EX的标准偏差就是σ/√n了。最终唯一测量结果与数学期望之差是个未知的恒差,这个恒差的大小程度用标准偏差来描述,标准偏差是一个含有概率意义的误差存在范围的概念,这才是标准偏差的概念实质。人们过去的误区就是只注意到分散性统计,甚至跟什么白噪声等联系起来,而忽视了分散性统计的真实目的——评价一个测量结果的一个未知误差的概率区间。把标准偏差、精度、不确定度等定义为分散性评价自然就不妥了。现在,测量结果与数学期望之差——所谓的随机误差是个未知的恒差,这个恒差的大小程度可以用标准偏差来评价。那么,一个更进一步的问题是,数学期望与真值之差——所谓的系统误差也是个未知的恒差,是否也可以用标准偏差来评价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只需站在造成这个恒差的上游测量的角度看问题即可,而所有上游测量那里的测量统计分析的过程和当前测量过程在本质上实际是完全相同的。当您理解到这里的时候,请接受我的欢迎,您已经走上了我的新概念误差理论的主体思路:误差都是恒差(站在给定测量结果的角度)、都遵循随机分布且都有标准偏差评价其概率区间,误差不存在是否遵循随机分布的系统和随机类别之分;误差合成——代数法则,标准偏差合成——概率法则;精度、正确度和准确度就该作废了,不确定度就有了很明确的概念内涵了。珠峰高程结果与其真值之差是个未知的恒差,这个恒差存在于一个标准偏差为±0.21米的概率区间内,仅此而已。2016 6 12于武汉大学

  • 【分享】安捷伦7000A GC-MS概念指南

    “概念指南”通过帮助您理解硬件和软件的工作方式而展示 Agilent 7000A 三重四极杆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S 系统的操作背后的“大图景”。1 概述了解 7000A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如何帮助您完成工作。2 内部工作原理 -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与单四极杆质谱仪了解 7000A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如何工作所需的概念3 Agilent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和灵敏度了解 7000A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如何取得高灵敏度。4 Agilent MassHunter 工作站软件 - Instrument Control for 7000A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了解 Agilent MassHunter 工作站软件(Instrument Control for Triple Quadrupole 程序)的设计背后的概念

  • 【原创】色谱图中的一些概念与常用的术语〖疯子讲色谱——第二讲〗

    【原创】色谱图中的一些概念与常用的术语〖疯子讲色谱——第二讲〗

    [B][size=4][center]色谱图中的一些概念与常用的术语〖疯子讲色谱——第二讲〗[/center] [/size][/B]上期让我们大概知道了色谱的起源,色谱的原理以及色谱的分类,今天让疯子来讲下在色谱图中出现的各种概念和术语。[B]1.色谱图:[/B]试样各组分经色谱柱分离后,从色谱柱进入检测器,而检测器(就象我们人类的大脑一样)将各组分的浓度(质量)的变化转化为电信号,最后由我们的记录仪记录下来。所得的电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通常称之为流出曲线,也就是我们所讲的色谱图。如下:[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7/11/200711101628_69587_1622715_3.jpg[/img]

  • 互感器的作用

    互感器分为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两大类,其主要作用有:将一次系统的电压、电流信息准确地传递到二次侧相关设备;将一次系统的高电压、大电流变换为二次侧的低电压(标准值)、小电流(标准值),使测量、计量仪表和继电器等装置标准化、小型化,并降低了对二次设备的绝缘要求;将二次侧设备以及二次系统与一次系统高压设备在电气方面很好地隔离,从而保证了二次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 机械性能还是力学性能?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文字翻译上都是以机械性能为宜。

    这是材料学科中十分重要的术语,讨论和搞清楚其概念非常有必要。“机械性能”还是“力学性能”都由 Mechanical properties翻译来的,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文字翻译上都是以机械性能为宜。这在下述文献中说得很明白:赵中平, 王博, 卜梦婕.金属材料机械性能辨析 . 机械工业标准化和质量, 2013(10):32-34赵中平, 卜梦婕, 王博《力学性能还是机械性能》. 标准科学,2013, 475(12):77-80 赵中平 周蔷 王博, 卜梦婕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中文名的演变过程及其定义.中国科技术语.2015(1)43-46概要说明如下:该术语出自ASTM E6,其中MP的定义:“材料在力作用下显示的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关或包含应力—应变关系的性能”。乍看该定义,好像容易理解为“力学性能”,但在MP定义下都有注解:Discussion-Theseproperties often been referred to as “physical properties”, but the term“mechanical properties” is preferred. 这注解正是为避免上述误解才加以说明:一般会从物理(力学)角度去理解,但还是称作机械性能为宜,否则无需这样注解。同时,周知用力做的功称为机械功,动能与势能的和是机械能,利用力学原理制成的装置称为机械,不称力学机,那么根据上述定义,利用力学原理或受物理力作用得到的性能称为机械性能,就是我国语言的约定俗成。从概念上说,MP的各种性能都是为满足机械(零件)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所需的性能,理当称为机械性能。日本也称“機械的性質”,JIS G0203-2009《鉄鋼用語》第4107条“機械的性質 引張強さ…クリープ強さなど,機械的な変形及び破壊に関係する諸性質。对照英文 mechanical property。”英文有翻译问题,但日本和台湾地区都将其定名“机械性质”,这是国际共识。

  • 【转帖】【基本概念】电路的一些基本概念

    相信很多看了本版的朋友有一个这样的想法:这里说的是什么啊?看不懂。。。其实我相信大家都是学过物理的,对电路方面有一定的了解的。为了让大家对我们的版块更加有兴趣,真正能够从里面学到想得到的知识,下面我将转发一些电路方面的基本概念,来和大家一起复习一下,也欢迎大家能够针对这些话题和我一起讨论,一起学习。。谢谢!!

  • 【分享】电流互感器正确绕线及安匝换算

    关键词: 电力   农网改造中常用LMZ—0.5型低压穿芯式电流互感器 电流][URL=http://www.midiqi.com/Shop/Product.asp?ClassId=107]互感器[/URL]LDZ1 ,但在施工中尚有少数同志就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线穿绕方法、变比与匝数的换算问题出现错误,在此愿与大家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正确穿绕的方法   我们首先应根据负荷的大小确定互感器的倍率,然后将一次线按要求从互感器的中心穿绕,注意不能以绕在外圈的匝数为绕线匝数,应以穿入电流互感器内中的匝数为准。如最大变流比为150/5的电流互感器,其一次最高额定电流为150A,如需作为50/5的互感器来用,导线应穿绕150/50=3匝,即内圈穿绕3匝,此时外圈为仅有2匝(即不论内圈多少匝,只要你是从内往外穿,那么外圈的匝数总是比内圈少1匝的,当然如果导线是从外往内穿则反之),此时若以外圈匝数计,外圈3匝则内圈实际穿芯匝数为4匝,变换的一次电流为150/4=37.5A,变成了37.5/5的电流互感器,倍率为7.5,而在抄表中工作人员是以50/5、倍率为10的电流互感器来计算电度的,其误差为:(10-7.5)/7.5=0.33即多计电度33。变比与匝数的换算   有的电流互感器在使用中铭牌丢失了,当用户负荷变更须变换电流互感器变比时,首先应对互感器进行效验,确定互感器的最高一次额定电流,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变比与匝数的换算。如一个最高一次额定电流为150A的电流互感器要作50/5的互感器使用,换算公式为一次穿芯匝数=现有电流互感器的最高一次额定电流/需变换互感器的一次电流=150/5=3匝即变换为50/5的电流互感器,一次穿芯匝数为3匝。可以以此推算出最高一次额定电流,如原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为50/5,穿芯匝数为3匝,要将其变为75/5的互感器使用时,我们先计算出最高一次额定电流:最高一次额定电流=原使用中的一次电流×原穿芯匝数=50×3=150A,变换为75/5后的穿芯匝数为150/75=2匝即原穿芯匝数为3匝的50/5的电流互感器变换为75/5的电流互感器用时,穿芯匝数应变为2匝。再如原穿芯匝数4匝的50/5的电流互感器,需变为75/5的电流互感器使用,我们先求出最高一次额定电流为50×4=200A,变换使用后的穿芯匝数应为200/75≈2.66匝,在实际穿芯时绕线匝数只能为整数,要么穿2匝,要么穿3匝。当我们穿2匝时,其一次电流已变为200/2=100A了,形成了100/5的互感器,这就产生了误差,误差为(原变比—现变比)/现变比=(15—20)/20=--0.25即—25,也就是说我们若还是按75/5的变比来计算电度的话,将少计了25的电量。而当我们穿3匝时,又必将多计了用户的电量。因为其一次电流变为200/3=66.66A,形成了66.6/5的互感器,误差为(15—13.33)/13.33=0.125即按75/5的变比计算电度时多计了12.5的电度。所以当我们不知道电流互感器的最高一次额定电流时,是不能随意的进行变比更换的,否则是很有可能造成计量上的误差的。更多技术论文请详见:[URL=http://www.midiqi.com]买电器网(MIDIQI.COM)[/URL][URL=http://www.midiqi.com/Knowledge/Index.asp]知识库[/URL]

  • 【分享】电压互感器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注意事项: 1)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在工作时不能短路。在正常工作时,其二次侧的电流很小,近于开路状态,当二次侧短路时,其电流很大(二次侧阻抗很小)将烧毁设备。 2)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必须有一端接地,防止一、二次侧击穿时,高压窜入二次侧,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 3)电压互感器接线时,应注意一、二次侧接线端子的极性。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4)电压互感器的一、二次侧通常都应装设熔丝作为短路保护,同时一次侧应装设隔离开关作为安全检修用。 5)一次侧并接在线路中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