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品接触用检测第三方检测

仪器信息网食品接触用检测第三方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食品接触用检测第三方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食品接触用检测第三方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食品接触用检测第三方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食品接触用检测第三方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食品接触用检测第三方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食品接触用检测第三方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食品接触用检测第三方检测相关的资讯

  • 江苏食品监管首次启用第三方检测
    11月17日,扬州邗江区工商部门与扬州大学共建的食品安全红盾检验室正式启用,标志着江苏省工商系统首次采用第三方检测手段,为流通领域食品监管提供技术和法律支持。   该检测室自今年5月份试运行以来,已成功处置了蔬菜农药残留、水发产品吊白块含量、南北货二氧化硫熏制等7大类52个检测项目的检测任务,专业技术优势明显。而且,扬州大学检测中心具有国家法定检测资质,可以出具法定检测报告,较之以前工商部门普遍采用的感官检测和便携式试剂快速检测,更加准确和可靠,且具有法律效应。   据了解,目前该检测室共具备食品成分快速检测、检测结果处理和评判、检测人员培训等三大职能,经此合作,工商部门目前可在流通领域全方位履行食品安全监测、产品质量评价、非法添加物鉴别、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等职能,同时也实现了基层工商执法快速检测与国家法定检测的无缝对接。
  • 广东设122个食品监测点 第三方检测将出炉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总书记的话   要广泛普及食品与健康相关知识,推动全社会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坚决遏制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消费安全感和满意度。   &mdash &mdash &mdash 摘自2013年9月15日到中国农业大学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时的讲话。   要加强对活禽和禽类产品检测,组织好生产、加工、保管、运输、供应工作,确保市场供应,确保居民食用安全卫生食品。   &mdash &mdash &mdash 2013年初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食安监测网覆盖全省   扣紧舌尖上的安全阀   目前食品监测网络已覆盖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区,共在74县设置了122个监测点,全省已实现全覆盖   广东实践   禽流感H7N9、镉大米、肉毒杆菌污染奶粉&hellip &hellip 近一年多时间,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不断,但随着各项针对性措施的出台,都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和打击,禽流感传播被有效控制,问题大米被逐一曝光,排斥在市民餐桌之外。同时广东已建立起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网络,最大程度为民众健康保驾护航!   流感鸡镉大米排除餐桌外   今年年初,H7N9禽流感首现华东地区,接着北上至北京河南等地。禽流感是疫情,也是食品安全问题。广东在还没发现问题禽鸟和人感染的情况下就已全面戒备,建立起了应急机制,各地清查活禽市场 第一时间成立的防控专家组不断向公众发出信息,提醒市民餐桌安全。   今年4月底东莞检出一例鸡样品禽流感病毒阳性,为落实胡春华书记和朱小丹省长的批示,广东全面启动了应急预案。为保证食品安全,副省长林少春立即要求关闭涉事活禽市场,对市场内所有家禽全部进行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并对同批次家禽进行溯源。   今年2月,媒体曝光有一批湖南问题大米流入广东,金属镉含量严重超标。这立即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全省各地掀起了追查风暴。省质监局、工商局、粮食局组织对大米获证生产企业、大型粮食批发市场、粮库等进行抽检,全面摸查大米加工、流通、储备等各环节质量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第三方检测将出炉   广东一贯重视食品安全,2011年底出台的《广东省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   鼓励民众监督举报,最高奖励标准高达30万元。去年更是将食品安全纳入十件民生实事。   在今年4月召开的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徐少华指出,食品安全是最大最直接的民生,它既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子孙后代的永续健康。   为推进食品安全,提振公众信心,今年8月22日,广东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食品安全协会。省食品安全学会秘书长王立斌透露,学会将服务于广大消费者、政府及企业,力图用学术的声音协助监管部门评估食品安全、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撑 并利用好会员单位的食品检测资源,搭建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第三方检测。   食物中毒报告制度覆盖全省   去年9月14日在广州召开的广东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时任副省长雷于蓝透露,广东将建立起覆盖省市县并延伸到乡镇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   雷于蓝透露,先行建立珠海、惠州、湛江、顺德等四个试点,其他各地级市各确定一个县(区)开展试点。时至今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情况如何?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杏芬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目前食品监测网络已覆盖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区,共在74县设置了122个监测点,全省已实现全覆盖!   杨杏芬介绍,广东目前开展的监测包括针对食品和针对人群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针对食品的监测包括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范围涵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服务等环节。目前监测食品类别有32大类90小类食品,监测项目159项。   她说,针对人群的食源性疾病监测2010年启动,当年20家县级以上医院建立为哨点医院,到2013年底将增至75家哨点医院,覆盖全省50%县区级行政区域。食物中毒报告制度逐步完善,目前已覆盖全省21市122个县(市、区),基本实现行政区域100%覆盖!   专家解读   以前&ldquo 重处置&rdquo   如今&ldquo 重预防&rdquo   &ldquo 广东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正在从&lsquo 重处置&rsquo 向&lsquo 重预防&rsquo 转变。&rdquo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博士胡贵方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广东建设中的覆盖全省的食品安全全环节监测网络,涵盖了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和销售所有环节,延长和完善了监管食品产业链,能全环节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胡贵方对广东的食品安全监测网络提出建议。他说,食品安全事件的防范应进一步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实现从防范人身伤害向人身伤害与社会风险双防范转变 进一步加强监管部门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监管,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滥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非法添加物的可能性。
  • 食品安全问题将第三方检测推向前台
    在食品行业里的部分企业受困于塑化剂风波之时,有另外一批企业被推到台前,受到广泛关注,这就是食品安全保障企业。随着市场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食品安全监测、管理行业有望获得快速发展。第三方检测、应用物联网技术的食品溯源系统,以及农产品冷链系统等行业的企业将有机会大展“拳脚”。   在奶粉中发现添加三聚氰胺之后,近期,沸沸扬扬的塑化剂风波,再度加深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研究分析人士认为,食品质量关乎健康和生命安全,过去数年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故被曝光,让整个社会对食品行业信心下降,对食品风险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市场对食品要求的提高将大力推动食品安全监测、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方检测被推上前台   5月下旬,“塑化剂”事件被曝光后,相关部门陆陆续续公布了塑化剂含量超标的食品名称及生产企业,涉及几十家企业上千种产品,对“塑化剂”食品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开来。   6月中旬,一则名为“第二批添加塑化剂产品的名单”的网帖迅速在网络上流传,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奶茶榜上有名。尽管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立刻在微博上辟谣称,立顿奶茶粉末状形态根本不需要使用乳化剂(即起云剂),但很多网民仍然将信将疑。6月13日,立顿茶官方微博终于给出了证明立顿全部产品不含塑化剂的证据。而一家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立顿系列产品的检测报告,消除了公众的疑虑。这次危机公关中,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报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据记者调查了解,自从“塑化剂”食品被媒体曝光,许多食品企业就迅速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产品塑化剂含量的检测。5月26日,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测试、认证、检验、鉴定机构SGS集团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应市场需求推出了塑化剂检测项目。据SGS人士介绍,近期前来咨询和委托检测的客户很多。“就像一阵风一样”,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华测检测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各分支机构近期接到有关食品塑化剂项目的检测数量也明显增加。类似情形在3月份双汇“瘦肉精” 曝光后也曾出现过。   一位检测机构人士透露,快速检测结果半小时左右就能出结果,但正规的商业委托检测需要1周时间出具报告。由于这段时间客户的要求“十万火急”,检测费用是其他常规检测项目2—3倍。   AOV安姆特检测的杨先生告诉记者,欧美等地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产品出口前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安全认证已是大量出口型企业的必备手续。不过,大部分内销型企业不愿意主动进行这样的认证。因为进行安全认证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而我国法律法规对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惩罚力度尚不够严厉,使企业冒险的成本很低。因此,国内第三方检测市场起步较晚,机构数量较少而且规模较小。目前,知名的外资检测机构包揽了国内第三方检测80%以上的市场份额。另外,华测检测、AOV安姆特检测等几家民营机构相对知名,检测项目各有侧重。   平安证券分析人士认为,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危机将推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相较于行政部门的检测,第三方检测具有保密、主动、快速的特点。出自知名检测机构的报告受到认可的范围更广。   食品溯源系统受推崇   除了第三方检测,应用物联网技术的监管平台也被机构看好。一位机构研究员告诉记者,食品行业的产业链一般较长,原料供应、生产、加工、流通的安全监管涉及不同部门,监管难度较大。例如,“瘦肉精”猪肉是不法养殖户给生猪喂食违禁药品造成的,但其危害性可能最终要到消费终端才会爆发。一旦发生此类食品安全事故,追责成本高且难度大。   6月13日,农业部总经济师张玉香在第三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农产品发展规划总的目标是要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2010年商务部、财政部率先在上海、大连等十个大中城市,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连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信息链条和责任追溯链条。商务部有关人士表示,2011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追溯体系又增加了10个试点城市,争取到“十二五”末,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基本覆盖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据物联网业内人士介绍,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是一个基于无线射频、集成电路、信息网络等综合技术的监测平台,一个完整的追溯体系将养殖、屠宰、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全部纳入监管,对每个环节的信息都能进行快速阅读,从而辅助监管部门更高效地查明每个环节的责任。   国内有不少企业都积极参与了全国各城市的肉菜流通追溯系统的招标。新大陆2010年中标了多个城市的“放心肉”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项目。该公司产品在农业畜牧领域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了70%。今年,该公司又中标杭州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项目,公开信息显示预中标价为3368万元。记者了解到,一些从事物流信息的企业也开始关注追溯体系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物流“国八条”助推农产品安全运输   在即将出台的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八项措施中,特别提出了发展农产品物流、冷链运输方面的措施。具体包括完善农产品增值税政策、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业、加快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的冷链物流体系等。农林牧渔行业研究人士认为,发展冷链物流体系,对保障食品安全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据了解,我国整体食品冷链水平还比较低:许多应该纳入冷链体系的食品实际尚未纳入 已纳入冷链体系的食品冷链还未做到位,冷链“断链”情况比比皆是。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冷链“断链”将对容易腐坏的食品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食品安全事故。该人士认为“十二五”期间,随着食品消费升级,耕地面积减少,更多食品将被纳入冷链保障体系,冷链物流体系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类似肉菜溯源系统的温度标签监控也将会在冷链物流中普及,以做到不“断链”,从减少食品损耗、保障食品安全与食品品质、稳定食品价格的角度保障民生的需求。   目前国内三全、思念、光明、双汇等食品企业已经拥有相对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超市或连锁超市企业中,永辉超市、物美超市等一批连锁超市已经自建或合作建设自营冷链物流中心或生鲜食品加工中心,将自营产品重点放在冷链物流体系最薄弱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上,建立能直接与农产品种植或养殖基地对接的冷链物流中心或生鲜食品加工中心。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认为,铁龙物流在前端的铁路冷藏箱业务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上市公司农产品则在终端的批发市场上占据优势,二者都有机会成为全程冷链物流的参与者甚或整合者。
  • 福建省:第三方机构介入检测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今年福建省两会许多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关于加强食品监管、保障食品安全的提案达20多件,他们献计献策,建议政府可以通过市场化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来获得食品安全监管所需要的质量信息服务。   10多部门监管食品检测资源分散   记者了解到,不少政协委员认为,我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规相对滞后,监管出现一些盲区。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总体性法规大多由于出台时间早、标准要求低、覆盖面窄,没有充分显示新形势下对食品安全的需求,现有法律、法规不能涵盖整条食品链,监管滞后,力度不够。   “在执法过程中,部门职责不清、监管缺位。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采取多机构分段管理模式。”一名政协委员说,食品监管涉及的部门有农业、卫生、食品药品、质检、工商等10多个,客观上产生了部门职能交叉、责任不清、监管缺位、检测资源分散等问题。   改变管理模式实现资质行业互认   省政协委员王惠忠建议,我省应建立快速筛查与精确检测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避免检测资源浪费。结合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实际情况,建议在县级及以下食品检测机构,不需要按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要求配置设备,避免因无人操作或者没有样品来源造成的设备闲置、浪费,仅需要配备简单的快速、初筛检测设备,若遇到可疑样品时,可将样品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确认。   王惠忠认为,最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要改变管理模式,实现资质行业互认。但目前还未真正实现资质互认,需要破除行业壁垒,以达到真正的报告互认。   王惠忠还提出,向检测机构购买公共服务提升政府质量监管水平。政府可以通过市场化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来获得食品安全监管所需要的质量信息服务,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检测资源来弥补目前检测力量的不足,降低政府监管基础建设成本 二是第三方机构同政府部门不存在任何的利益联系,不捆绑公信力,并在检测周期、客户服务等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监管部门可以及时获取基础数据,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对于过期食品应加强销毁立法   “过期食品的回收应加强食品回收销毁立法。完善食品退出与销毁机制,即过期食品退出与销毁不再是食品生产、销售的任何一方,而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完成。明确规定工商行政主管部门为过期食品回收销毁的主管部门。加大对违反过期食品退市销毁处理制度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违法成本。”省政协委员杨轶琴说。   而省政协委员陈勇生表示,食品监管部门要借鉴税务部门的奖励规定,推出关于食品安全的重奖举措,并从心理上对掺杂制假的生产者实施威慑作用。从而有效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强大力量,确保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食品。 文章转载自:东南网
  • 第三方检测为食品安全注入新力量
    第三方检测之所以被寄予厚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行检测体系屡屡让人有些失望。如何从经费、运作、人员设备等方面为第三方独立公正“护航”,如何促使第三方机构与现有监管机制形成“合唱”,建立优势互补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还需要系统、科学、精密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方案。   食品安全,路在何方?全社会在各类“毒物”的围堵中思考出路。来自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方面的消息称,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积极推进第三方技术机构建设。这意味着,在未来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第三方检测将成为一支重要新生力量。   第三方检测之所以被寄予厚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行检测体系屡屡让人有些失望。从“三鹿”事件到最近的“金浩茶油”致癌物超标事件,由质监部门等主导的检测体系暴露出不少弊端。   比如,某些政府检测机构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各自利益,为问题厂家“打掩护”,导致公信力严重受损,湖南省质监局替问题茶油先瞒报后“正名”就是最新例子。又比如,由于检测机构分属不同部门,既造成资源分散、力量薄弱,又容易推诿扯皮,产生监管漏洞。尤其在突发食品安全事件中,检测机构往往反应迟缓,效率低下。南京小龙虾致“肌肉溶解”事件已发生多日,人心惶惶,目前依然没有任何检测结论。老百姓的焦灼期盼,与有关部门的“淡定从容”,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发生。   凡此种种,从不同侧面凸显了现行检测体系在能力、效率、公信力等方面,还难以应对食品安全领域的严峻挑战,需要大力完善提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构成了引入第三方检测的现实需要,更引发了公众对第三方力量加入的强烈企盼。   无疑,在人们想象和期待中“第三方”,最动人之处有这么两点:其一,客观公正,跳出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身份定位,独立性带来真实性 其二,专业高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等方面优势,对食品安全问题敏锐监测、快速反应。当然,第三方检测也是国际通行的准则和做法。   然而,我们可以为第三方鼓呼,但还不能过早为第三方鼓掌。事实早已证明,大家所期待理想事物和制度,在实施中由于一些不良环境、不当利益等因素的习染和侵蚀,常常导致“橘生淮北为枳”的窘境。如果第三方力量被利益、权力等异化,为虎作伥,将会使食品安全监管更加乱象纷呈。   因此,站在建设性的角度,我们不能总想着第三方的好,更应思考如何避免第三方的“糟”。如何完善法制为第三方检测“撑腰”,如何从经费、运作、人员设备等方面为第三方独立公正“护航”,如何促使第三方机构与现有监管机制形成“合唱”,建立优势互补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还需要系统、科学、精密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方案。   从长远看,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生活中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食品安全事件多发也是难以避免的社会风险。引入第三方,不仅是食品安全治理在力量上的增量改革,也应是在治理思维上的理性变革。它再次说明,传统的行政化机制和方式,其能力和效率已经难以适应瞬息万变、问题丛生的社会现实,应该善用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的思路和实践,使治理力量实现质的跃升,为确保食品安全注入新的力量。
  • 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需明确分工
    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加快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统筹检验资源和信息共享,并积极推进第三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建设。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指出,推进第三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建设,看似欢喜实则无奈。   周思然指出,从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到三聚氰胺事件,再到现在的小龙虾致病、金浩问题茶油瞒报事件等,频频爆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已经让消费者忍无可忍,各级食品安全检验检疫部门也被推上风口浪尖。国家选择这个时候推进第三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建设,事实上也是对未来食品安全保障形式的一种摸索。   目前,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检验机构都隶属于官方,受限于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一些检测机构设备落后,人才缺失,难以做到全方位为社会服务。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大多数省级机构仅能监测到全国监测计划规定中132个化学性监测指标中的20%-50%。   官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落后呼吁新的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诞生,而这也是第三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建设被推进的直接原因。周思然指出,为应对指标的多样化,保证检测仪器的先进性,应该分工明确,规定每个机构只能负责某一类或两类食品的检测,而不能无限地扩大检测范围甚至延伸至整个食品行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周思然指出,第三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建立,最关键的就是要保证其公平和公正性,若不能保持其公平公正性,则一切都是徒然。第三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应该保持自己的中立立场,不偏向于消费者更不偏重于企业,不怕威胁,不受金钱诱惑,如实如期公告,这样才能保证它的确实可行,当然,这也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惩戒措施加以约束。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截至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消费者信心大受打击,恐惧心理也逐渐增强,不论是官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还是第三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最重要的还是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确保食品的安全性。而不管怎么样,保障食品安全都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 云南食品安全可求助第三方检测机构
    &ldquo 把切碎的米线放在蒸馏水里,浸泡几分钟后,将检测卡浸入液体中,半分钟后对比色卡上的颜色,就可以快速地判断出米线里是否有添加物。&rdquo 昨日,省食药监局在昆明官渡广场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活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亮相吸引市民关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ldquo 尚德守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rdquo 。活动现场展示了我省部分知名品牌企业的产品,并制作宣传栏宣传预防食品中毒和野生菌中毒知识 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有奖竞答 广播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还在现场演示食品安全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和食品流动检测车食品快速检测等活动。省食药监局局长杨杰表示,目前全省食药监系统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职能已经完全划转。以此次食品安全宣传周为契机,将尽快建立和完善监管措施办法。   不过市民最感兴趣的要数第三方检测机构&mdash 泊银科技了。泊银科技在现场向市民展示了用于检测蔬菜农药残留、非法食品添加剂的快速检测卡。据负责人介绍,除面向专业机构的产品外,他们也开发出针对化妆品中有害金属检测试纸、母婴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纸以及婴幼儿护肤品有害物检测试纸等民用产品&hellip &hellip   &ldquo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并积极推进第三方技术机构建设,和官方机构互相监督促进,使检测结果更真实可信。&rdquo 省食药监局副局长李靖国表示,这些检测以前只能在专业机构进行,而在市民家里就能进行的快速食品安全检测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 广州食品安全学会将提供第三方检测平台
    &ldquo 广东率先成立省级食品安全学会,这对全国及各省都有积极影响!&rdquo 陈君石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不仅在于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更在于对公众的信心打击很大,学会成立有利于改变科学信息处于劣势的现状。   学会秘书长王立斌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学会将服务于广大消费者、政府及企业,力图用学术的声音协助监管部门评估食品安全、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撑,定期开展科普活动等 并利用好会员单位的食品检测资源,搭建起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第三方检测。
  • 双汇将引入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机制
    3月31日上午,双汇集团在漯河市体育馆召开“双汇万人职工大会”,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公布了集团因“瘦肉精”事件的受损情况。并宣布了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的六个决定,其中包括引入独立监督机构,建立产品安全的第三方检测机制。   双汇“万人大会”开始前现场   3月31日的“万人大会”参会人员包括双汇集团所有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这是“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双汇召开的规模最大的公开会议,寄望通过这次会议重获消费者信任。   可计算损失超过121亿元   大会上,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坦承“瘦肉精”事件对双汇集团影响巨大:3月15日双汇股票跌停,市值蒸发103亿 3月15日至今,影响销售15个亿 济源双汇处理肉制品和鲜冻品直接损失预计3000多万 由于瘦肉精改头头检查,全年预计增加检测费3个多亿 预计3月减少税收8500多万 品牌美誉度受到巨大伤害。   按照万隆公布的数字,双汇能够计算的损失已经超过121亿元。而品牌形象伤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双汇没有给出具体的估算。   对于全年预计增加的的3亿余元检测费,万隆表示将全部由集团内部消化,不会转嫁给消费者。并表示,今后随着技术改进,检测成本也会逐渐下降。   宣布引入第三方检测等六个决定   为了消除影响,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万隆宣读了双汇集团的几个决定:1、强化源头控制。执行生猪头头检验,原辅料强化批批检查。2、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监督企业各个环节。3、建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奖励基金,每年315做总评。4、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制度。5、引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做为独立监督机构做为第三方监测。6、加快养殖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高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   肉制品产量恢复近一半 今年产量计划暂不改   而双汇总经理游牧也公布了生产经营阶段性恢复计划,并强调这一计划要在确保“百分之百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双汇屠宰业计划4月15日达到1400吨以上/天,4月底达到1500吨以上/天。肉制品业4月15日达到3500吨以上/天,4月底要达到5000吨以上/天。   游牧进一步解释称,“瘦肉精”事件之前,集团原本定的3月至4月肉制品生产计划,是5000-6000吨/天。但事件发生后,肉制品产量大降,但截至3月30日,已经恢复到2500吨/天,接近原计划的50%。   游牧没有提及“瘦肉精”当事工厂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恢复生产时间表,此前双汇宣布该工厂被无限期停产整顿。   万隆表示,双汇集团今年肉制品生产计划为200万吨,目前集团没有修改计划的想法,但有可能会微调,“整改后双汇的发展不会减速。”   经销商和投资者现场表达支持   大会上,万隆再次代表管理层向消费者再次致歉,并对曝光“瘦肉精”事件的央视等媒体也表达了感谢,并期望继续得到在场的经销商、供应商、投资者以及金融部门的支持。   腾讯财经在现场观察到,众多经销商对万隆和游牧发言给予了掌声,并以集体口号的形式表达对双汇整顿的支持。   而鼎晖投资的代表也在现场表示,不担心双汇由于整改食品安全造成成本上升的问题,鼎晖对双汇的管理团队“非常认可,非常有信心”。   鼎晖投资在双汇项目上已经公开的投资额约为23.9亿元,间接持有双汇发展25.36%股权。   双汇发展自3月16日停牌后,至今仍未正式对二级市场发布相关事情的进展公告,复牌也还没有时间表。原定于3月31日发布的年报也延迟1个月至4月29日才披露。   万隆称由股东决定其是否退休   现场有媒体提问董事长万隆,称他在“十二五”之后就76岁了,是否还会管理双汇?万隆笑称自己其实早就想退休了,如果股东要求他退休,他愿意立刻退休,而如果股东希望他继续做,身体条件允许的话,他会继续。   去年12月,以万隆为首的管理层实现了“曲线MBO”,双汇集团职工持股的兴泰集团取代外资机构高盛和鼎辉,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 中国将推进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建设
    记者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方面获悉,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实施相关规划,统筹推进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 同时,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积极推进第三方技术机构建设。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的要求,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会同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17个部门和单位,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实施情况的报告》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的审议意见逐项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   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国务院办公厅转报来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的报告印发给了常委会组成人员。   食品安全办的报告对近年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进行了总结。报告说,有关部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目前,卫生部已初步建立以31个省级监测点、312个县级监测点为基础的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2009年对20大类400余种食品、约120项指标进行了监测。   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并正在组织实施2010年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农业部已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范围扩大到全国259个主要大中城市,监测产品种类增加到6大类101种,监测参数增加到86项,基本涵盖了主要产区、产品和参数。   报告指出,从整体上看,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根据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部署,发展改革委已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粮食局等部门和单位,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   记者还获悉,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部署,正在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并积极推进第三方技术机构建设。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报告指出,多年来,各有关部门一直十分重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相关机构发展较快。目前全国具有食品相关检验能力的技术机构近7000家,大部分隶属于卫生、农业、质检、粮食、食品药品监管、环保等部门,从业总人数达15.04万。   另外,有关部门还将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对部门和地方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进行考核评价。
  • 我国第三方食品检测半官方“凶猛”
    近期,乳制品行业的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一边是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出,另一边是乳企上半年遭遇政府2600多次抽查,抽查次数之多令人震惊。政府监管资源的有限性和较高的监测成本制约政府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不是存在利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可能呢?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表示,第三方检测指买卖原料或产品时,由国家指定的相关部门作为第三方进行公证检验,确定产品等级,为买卖双方提供科学的价格依据,第三方检测将在保障乳制品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第三方检测独立于相关利益人,提供的结果客观公平,具有信服力 另一方面,专业性强,效率高,具有信息、技术等优势,能够弥补政府抽查资源、资金的不足,及时、准确的反映食品安全问题。但是,第三方检测为乳制品保驾护航仍需努力。   首先,第三方检测的实验室独立性不强。实验室是第三方检测的核心组成部分,但我国实验室依附于政府或企业,专业、独立运营的实验室数量很少。依附政府的实验室以半官方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由于与政府的行政和财务联系,机构很难做到学术的独立性,检测结果公信度不高 从属于企业内部的实验室,尽管是独立法人,但不具有真正的管理权和人事权,检验人员的稳定性不高,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受到怀疑。   其次,认证资格制度设计不合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第三方检测受到关注,开始蓬勃发展。我国第三方检测的进入门槛是获得中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CNAS认可、国家质检总局颁发CMA证和相应行业主管部门的授权,并且辅以定期的检查和复查。这种制度设计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对检查突击准备提供了机会,其真实的检测水平并不知晓。   最后,部分乳企的不支持。第三方检测应该在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两个环节实施。一方面,在奶农和乳企之间开展第三方检测,费用由奶农和乳企共同承担,乳企的生产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产品销售之前,企业多以自测为主,即便发生问题,企业可以自我解决,一旦引入第三方检测,检测结果的公开将会降低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中投顾问的《2012-2016中国乳制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消费者信心不足依旧是乳制品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国家食品质量监测的抽检和免检制度不能全面、准确、及时的揭示食品产品中蕴涵的危险因素和潜在风险,第三方检测成为质量检测的未来趋势,并且我国的部分省市如黑龙江、天津、上海等已经开展第三方检测,取得很好的效果。培养具有独立实验室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不定期复查机构资质、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基金以及乳企和消费者之间强制实施第三方检测等可以解决我国第三方检测存在的问题,为第三方检测在乳制品有效利用铺平道路
  • 广东:食品添加剂或由第三方检测
    广东还将建立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   “今后,葡萄酒中甜味剂、人工色素、防腐剂和膨化食品中铝、甜味剂等专项监测将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今年广东省“两会”上,不少省政协委员提交了食品安全提案。近日,广东省相关部门回复这些委员提案时称,广东将建立涵盖肉类蔬菜流通各环节的统一追溯体系。   21地市可检农产品残毒   据悉,2012年全省共受理食品安全举报案件及其线索12699宗,依法核实查处各类食品安全案件7469宗,判定为食品刑事犯罪63宗,涉案人数1731人,涉案货值1亿多元,发放举报奖励金60多万元,奖励近120人次。   今年广东省“两会”上,不少省政协委员提交了食品安全提案。近日广东省农业厅回应称,目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农产品质检机构实验室,均配备定量检测农、兽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有害有毒物质的仪器设备,全部通过了省级以上计量认证,广州等11个市(区、县)农检机构还通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可承担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检测任务。   另外,全省的检测机构能力将得到整合。今年广东省食安办有意把广东省酒类检测中心、广东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等具有社会性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加入到本年度广东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中,分别开展葡萄酒中甜味剂、人工色素、防腐剂和膨化食品中铝、甜味剂等的专项监测。   广东将建统一追溯体系   食品如何溯源是不少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广东省卫生厅等部门回应称,将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管理新机制。比如广东省质监局在全省10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全部建立了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广东将建立统一的追溯体系,将肉类蔬菜追溯体系建设列入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及大型产地或集散地批发市场、生产与流通有效衔接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   广东未来将探索由政府牵头,设立专项资金,在各部门建立的各环节食品安全溯源信息系统基础上,“统一采集指标、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传输格式、统一接口规范”,高标准建设贯通中央与省级平台、省级平台与城市平台、城市平台与流通节点、流通节点与生产基地相衔接的涵盖肉类蔬菜流通各环节的统一的追溯体系。
  • 国家食品严把质量关催生第三方检测行业
    [提要] 从瘦肉精到塑化剂,从速冻食品病菌门到问题血燕,去年的24起食品安全事故一再刺激着国人的神经。青岛市经信委中介机构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发达国家和国内一线城市相比,青岛的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还远远未到繁荣阶段。   第三方食品检测作用凸显   从瘦肉精到塑化剂,从速冻食品病菌门到问题血燕,去年的24起食品安全事故一再刺激着国人的神经。面对日益复杂的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4月底,青岛市政府下发的《2012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在市场检查方面,要通过委托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加大对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等的抽检工作力度,对肉类、水产品等重点品种、重点项目实施重点检测。   据青岛市工商局介绍,根据市政府年度食品安全抽检计划要求,将改变以往单一招标的模式,实施检测机构资质招标,确定三四家检测机构,来完成今年流通环节食品抽检4000批次、乳制品快速检测5000批次的监测任务。   其实,从质量检测技术专业性来考虑,通过委托国际资质的专业性检测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来提高国内食品质量检测水平,不失为一良策。同时,站在政府角度来看,如果能够把食品安全的立法、执法、监管三个环节分开独立运行,既能避免权力交叠造成的责任推脱和腐败漏洞,同时还能确保信息透明度和公信力。   近年来,青岛市检验检测行业发展迅速,检验检测机构已近150家,以民营和外资企业居多,其中不乏SGS、普尼测试、诚誉等一批拥有世界先进新型检测仪器和检测技术的企业。   青岛市经信委中介机构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发达国家和国内一线城市相比,青岛的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还远远未到繁荣阶段。但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该行业已成为增长较快的服务行业之一。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我市现代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鉴证中介行业(检验检测、安全评价、节能服务)将被作为引进培育重点大力突破,力争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体系。   突破壁垒的重要一环   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农食产品已经连续多年被列为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最大的五大行业之一。中国食品的信任危机如果无法解决,不但会引起国人不安与不满,还会给中国的食品出口企业带来贸易上的困境。   青岛海润农大检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美国FDA对中国食品的检测数量是其他国家食品检测数量的3倍,某些产品的抽查比例甚至高达40%,远远超过正常3%―5%的比例。而从4月份至今,日本已经接连发出3封通告,表示要加强对中国产木耳、食用海胆、马铃薯及其加工品的监控检查。   因此,面对日益严峻的食品出口形势,我国的食品出口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食品检测的重要性。如今,经过一年的筹备,由润德(山东)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青岛农业大学和青岛海都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建设的国际食品药品检测机构――青岛海润农大检测有限公司已进入模拟运行阶段,预计6月份将正式营业。   据称,该检测机构是中国第一家按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标准筹建的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以后中国企业出口食品到欧美将不必花费巨资、千里迢迢送到北美或欧盟进行检测认证,产品在城阳新设立的国际食品药品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后即可在欧美国家畅通无阻。   该检测机构的业务范围,可以辐射山东乃至全国。   行业发展还需迈过几道坎   近年来,全球检测行业均保持了15%左右的快速增长。《材料测试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2011)》显示,2010年我国检验检测产业规模达到650亿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十二五”末期预计将达1300亿元。   2011年底,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将“检验检测服务”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8个高技术服务业领域之一。青岛市政府在出台的《关于加快青岛市现代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中也指出,鉴证中介行业(检验检测、安全评价、节能服务)将被作为引进培育重点大力突破,力争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体系。   与国内一线城市该行业发展现状相比,岛城目前的检测机构体系架构尚不完善,独立运营的小型民营机构较多,国家级、省市级认定的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缺乏。而且,专业行业检测机构之间运营较为独立,需要有一个综合联合服务平台将其串联起来,以实现规模服务效应,提高检测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检测业发展,岛城检测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调查显示,现有检测机构(站)只有少数拥有网页,而且多为机构与设备仪器介绍,几乎没有数据库。虽然很多检测机构各自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历年测试项目的测试用例和测试方案,有关服务信息、分析测试方法、仪器检定方法等数字化资源仍相对稀缺。
  • 全国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环境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6月22日,天瑞仪器与磐合科仪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环境高峰论坛”在昆山顺利召开。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室主任董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吴诗剑;国家有机食品检测中心主任徐德宁;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莫卫民;江苏省科学仪器设备协会副理事长、省分析测试协会副秘书长刘正铭;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郭伟强;苏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姚志刚;南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石健以及来自全国多家食品、环境监测机构的一百多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现场  近年来,检验检测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第三方检测由于其独立性、公正性更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细分市场方面,环境监测、食品检测所占比重持续上升。伴随着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法规的推出,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天瑞仪器和磐合科仪联合举办本次论坛,旨在解读和探讨相关政策,重点介绍第三方检测热点的食品及环境检测技术及设备,为广大第三方检测人士提供一个高端、专业的交流平台。天瑞仪器总经理应刚致辞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研究室主任董亮与上海市环境检测中心博士吴诗剑分别带来了题为《土壤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与《在线GCTOF在移动车上的应用》的主题报告。报告人: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室主任 董亮报告题目:土壤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董亮博士从有机污染物的分类、方法标准以及相应的测定方法等方面对土壤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概述,并以多环芳烃(PAHs)为例,着重介绍了土壤中SVOCs的测定方法和流程。质谱的通用性和高灵敏度在有机污染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当前环境检测中有机污染物分析基本上进入了质谱分析时代。报告人: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吴诗剑报告题目:在线GCTOF在移动车上的应用  吴诗剑博士为参会代表们介绍了移动实验室基础建设与在线色谱-质谱联用仪(GC-TOFMS)及其应用。根据2015年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招标项目,宝钢环境监测站筹建了一辆移动式质控质保实验室,该移动实验室具有点位布设灵活,可实时跟踪和分析环境中VOCs、SO2和H2S等大气特征污染物等优势。报告人:天瑞仪器光谱事业部 耿广善报告题目:天瑞仪器光谱事业部产品介绍及在环保行业中的应用耿广善的报告介绍了天瑞ICP、AAS、AFS系列产品的性能特点和环保行业中地表水检测和土壤中重金属检测的应用方案。报告人:天瑞仪器质谱事业部 周立报告题目:质谱和色谱技术在环境水质、大气和土壤监测中的应用周立博士的报告介绍了天瑞质谱系列产品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报告指出利用ICP-MS测试实际土壤样品时,应考虑样品均匀性问题,根据元素灵敏度和干扰程度选择合适的同位素,选用适当的碰撞反应条件,以获得更好的测试结果。报告人:天瑞仪器XRF事业部 姚栋樑报告题目: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在第三方检测中的应用姚栋樑博士报告称, X荧光技术相比于化学滴定比色法和有损分析光谱法,具有快速、无损、精准、直观和环保五大优势。报告介绍了天瑞仪器Cube100便携式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和EDX3000PLUS X荧光贵金属检测仪在贵金属检测中的应用,以及X荧光光谱仪在ROHS有害元素检测和镀层检测中的应用。报告人:上海磐合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宏报告题目:第三方检测应对环办监测函2017(2024)要求的最佳方案王宏在报告中介绍了电子制冷苏玛罐大气预浓缩系统。该解决方案的核心在于可采用苏玛罐、气袋或者吸附罐采样;采样后的苏玛罐、气袋或者吸附管会送到实验室;用一个规定的采样量把苏玛罐中的空气通过一个脱水装置转移到一个多吸附剂冷阱中;空气样品在通过聚焦冷阱转移到GC柱上。与会代表参观天瑞仪器会议期间,参会代表们参观考察了天瑞仪器总部。通过参观,大家对天瑞仪器的发展历程、产品特点和企业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正如天瑞仪器总经理应刚先生在会议致辞中所言,作为一家20多年专注分析仪器研发与制造的国产分析仪器厂商,天瑞仪器的梦想是将中国的分析仪器走向世界,创造中国的分析仪器巨型航母。而受制于发展历史短、品牌影响力不够等因素,中国分析仪器的发展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天瑞仪器希望能和广大用户携手合作,共同打造我国自由的良好的分析仪器生态大环境。
  • 福建省政协委员建议:第三方机构介入检测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今年福建省两会许多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关于加强食品监管、保障食品安全的提案达20多件,他们献计献策,建议政府可以通过市场化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来获得食品安全监管所需要的质量信息服务。   10多部门监管食品检测资源分散   记者了解到,不少政协委员认为,福建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规相对滞后,监管出现一些盲区。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总体性法规大多由于出台时间早、标准要求低、覆盖面窄,没有充分显示新形势下对食品安全的需求,现有法律、法规不能涵盖整条食品链,监管滞后,力度不够。   &ldquo 在执法过程中,部门职责不清、监管缺位。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采取多机构分段管理模式。&rdquo 一名政协委员说,食品监管涉及的部门有农业、卫生、食品药品、质检、工商等10多个,客观上产生了部门职能交叉、责任不清、监管缺位、检测资源分散等问题。   改变管理模式实现资质行业互认   省政协委员王惠忠建议,福建省应建立快速筛查与精确检测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避免检测资源浪费。结合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实际情况,建议在县级及以下食品检测机构,不需要按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要求配置设备,避免因无人操作或者没有样品来源造成的设备闲置、浪费,仅需要配备简单的快速、初筛检测设备,若遇到可疑样品时,可将样品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确认。   王惠忠认为,最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要改变管理模式,实现资质行业互认。但目前还未真正实现资质互认,需要破除行业壁垒,以达到真正的报告互认。   王惠忠还提出,向检测机构购买公共服务提升政府质量监管水平。政府可以通过市场化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来获得食品安全监管所需要的质量信息服务,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检测资源来弥补目前检测力量的不足,降低政府监管基础建设成本 二是第三方机构同政府部门不存在任何的利益联系,不捆绑公信力,并在检测周期、客户服务等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监管部门可以及时获取基础数据,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对于过期食品应加强销毁立法   &ldquo 过期食品的回收应加强食品回收销毁立法。完善食品退出与销毁机制,即过期食品退出与销毁不再是食品生产、销售的任何一方,而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完成。明确规定工商行政主管部门为过期食品回收销毁的主管部门。加大对违反过期食品退市销毁处理制度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违法成本。&rdquo 省政协委员杨轶琴说。   而省政协委员陈勇生表示,食品监管部门要借鉴税务部门的奖励规定,推出关于食品安全的重奖举措,并从心理上对掺杂制假的生产者实施威慑作用。从而有效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强大力量,确保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食品。
  • 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引入第三方检测 筑食品安全防火墙
    如何利用好“快检”这一工具,进行更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给市民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  今年,东湖高新区利用辖区科技优势,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创新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快检”,为市民提供更好食品安全保障,快速响应市民食品安全投诉,同时还降低了行政成本。  依托光谷科研实力 建立食品安全技术壁垒  东湖高新区是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也是全球大学生最集中的区域,大量高等院校、省部级科研院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在这里聚集。  武汉光谷生物城,一个8年前破土动工的生物产业园区,如今实现生物产业年产值800亿元,年均增幅30%,在全国108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排名第二。  在这里,已有900多家入驻企业,七成研发力量本地生长。华大基因、明德生物、耦合医学、汉密顿、璟泓生物、中旗生物、新华扬、科前生物等一批“生物汉军”迅速成长,成为各自领域的排头兵。  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精准诊疗、智慧医疗、生物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光谷生物城企业都在逐渐占据一席之地。  “在园区调研后,发现光谷生物城的食品安全技术,完全可以为辖区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力量”,东湖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经领导决策决定,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管。  首批试点,选择了光谷生物城里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食品快检试剂盒的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开展食品快速检验工作。  通过政府从第三方专业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华美生物派出专业人员配合执法人员,开展食品抽检工作。专业人员负责具体的快检操作,执法人员专注执法,这样一来,“快速检验”更高效地运用到日常监督检查、举报投诉处置、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食品安全宣传培训等多个活动中,充分发挥快检的优势。  处理可疑线索有了好帮手 第三方检测快速、专业、公信力强  今年7月,有群众投诉,东湖高新区某学校食堂的餐具不卫生。  接到投诉后,监管人员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工作人员一起赶到现场。通过现场抽样快检显示,餐具洁净度符合标准。为确保检测结果精准,工作人员又抽样带回实验室进行了定量检测。检测结果打消了投诉者的疑虑。  “第三方检测机构,反应及时,专业性强,检测结果的公信力更高。”处理投诉的相关负责人刘斌介绍,目前,东湖高新区的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和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均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畴,做到集贸市场、超市农产品抽检全覆盖,增强了高新区农产品检测检验的技术力量,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除了快检项目之外,市场监督管理局还通过公开招标选定常规法定检验机构,针对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三个环节开展区本级食品监督性抽检,将检测结果每季度向社会公示。  做好应急预案、演练 积极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管理  出现食品安全应急事件,必须迅速响应,准确研判,合理处置,不仅确保食品安全,也能避免辖区居民出现恐慌心理。  东湖高新区健全完善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按要求开展食品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演练采取桌面推演的方式,对照应急预案,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充分准备,推演过程中认真答题,积极讨论。通过演练,东湖高新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分析研判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应急决策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现场进行快检的同时,建立快检阳性后处置通道,一旦发现阳性,马上进行正式抽检,进行定量分析,确保不合格产品无处遁形。  目前东湖高新区只要发生了疑似食品安全应急事件,都先通过“快检”到现场迅速检测,同时安排“全检”完成定量分析,及时排除了食品安全事件可能,在第一时间公布了信息,稳定了民心。  优化人力、仪器配置 引入第三方快检降低行政成本  食品安全快检虽然简单、快捷,但也具备较强的专业性,还需要配备一定的检测设备和耗材。  东湖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科负责人刘斌介绍,此前,这些工作都是由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完成,虽然辖区共有5个市场监管所,但工作量一旦扩大,就会出现人手不足的问题,同时,人员培训、设备购买,都会耗费大量的行政成本。  比如,瘦肉精检测需要仪器,采购一台需要数万元,如果只购置一台,很难机动调动,但每个检测站点都购置一台,也容易造成行政成本的巨大浪费。以此类推,如果所有的食品检测项目都购置相应的仪器,要想覆盖全部领域,总费用算下来就是一笔“巨款”了。  通过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快检,辖区任何地点发生疑似食品安全问题,都可以马上通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赶到,他们带着企业配置的仪器前来,操作专业,检测结果更为权威。政府购买服务的成本,和直接配置人员、购置仪器、人员培训的行政成本相比,大大降低。  今年,中考集中用餐、第六届世界木材与木制品贸易大会召开、武汉网球公开赛等大型活动在东湖高新区接连举行,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均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配合下圆满完成。
  • 企业与中科院合办食品安全实验室 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
    面对愈演愈烈的食品添加剂风波,添加剂企业也坐不住了。6月18日,在第九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618”)上,福建日品食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签订框架协议,在厦门市联合建立一个设施完善的食品安全实验室。   “食品企业伤不起。一旦查出问题,企业也就完了。”日品食研总经理徐光荣说。他表示,目前国内农牧业大多仍是分散经营,面对千千万万个农户,源头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原料、产品检验是食品企业的最后防线。但多数企业的检验部门,都只配备生产许可证要求的基本设备,对层出不穷的非法添加剂缺乏检测手段。   “塑化剂、瘦肉精的检测,企业就做不了,只能依靠第三方检测机构。但目前有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大多集中在检验检疫、质监等政府部门,其本身承担着大量的监管、抽查任务,企业送检之后,往往要20天甚至一个多月才能拿到检验报告。”   因此,日品食研决定与食品安全领域的权威机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食品安全实验室,配齐设备、人员,除对公司自身的原料、产品进行检验外,还将申请国家认证,作为公共平台,为其他食品企业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双方还将就如何“预知”新的非法食品添加剂的课题开展研究,改变目前要等问题暴露之后再增加检测项目的被动做法。
  • 云南将扶持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食品安全监管
    [提要] (记者陶红卫)云南将扶持发展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优选经济发达、人口较多的45个县(市、区)建设食品检验机构,购置仪器设备,改善实验室环境条件。   人民网昆明7月5日电 (记者陶红卫)云南将扶持发展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日前下发的《云南省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依托现有力量,建立健全协调统一、布局合理、职能明确、技术先进、功能齐备、运转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培育开放有序的检验检测市场。   《规划》提出,增强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的独立性,健全检测机构资质认证和运营管理体系,提高检验结果的公信力,培育开放有序的检验检测市场,促进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化发展。对有关部门所属公共检验机构无力完成的检测任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择优选择本地或其他地方有认证资质和能力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实施。   另外,针对云南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提升,《规划》中提出5大工程,包括:1、检验检测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建设5个以上国家级食品检验机构,提升省级检验机构的硬件配置水平,完善州(市)级检验机构主要产品和重点项目的检验能力,加强县(市、区)级食品试验室建设。2、检测技术研发。着力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取得较大突破,完成多项污染物、添加剂、不明添加物、农兽药残留等检测方法的研发,在食品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研究、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与预警方面取得明显进展。3、快速检测能力改善。加强质量技术监督一线执法能力建设,装备一批便携、机动、快速检测设备,实现即时定性和部分定量的检测需要。为各县(市、区)食品安全检测机构配备快速检测车和快速鉴别工具。4、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能力建设。加快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实验室建设步伐,购置实验室急缺仪器设备860台(套),补充更新实验用房26000平方米以上。5、省、州(市)、县(市、区)三级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检验检测能力提升。重点推进以食品检验为主的综合检测基地建设,提高全省质监部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检测能力。提升国家农副产品质检中心和国家普洱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提高仪器设备配置水平。完善16个州(市)检测中心食品检验方面的分析仪器设备配备。新建玉溪、德宏综合检测中心。优选经济发达、人口较多的45个县(市、区)建设食品检验机构,购置仪器设备,改善实验室环境条件。
  • 与您共享技术盛宴——“全国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环境高峰论坛”
    6月22日,由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磐合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全国第三方检测机构食品环境高峰论坛”在江苏昆山成功召开。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室主任董亮、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莫卫民、江苏省科学仪器设备协会副理事长/省分析测试协会副秘书长刘正铭、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郭伟强、苏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姚志刚、南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石健、国家有机食品检测中心主任徐德宁、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吴诗剑博士等大咖加盟,天瑞仪器和磐合科仪高层及全国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技术专家、质量负责人等140多人参会。论坛现场天瑞仪器总经理 应刚致辞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室主任董亮首先带来了《土壤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的精彩报告。报告概述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类、方法标准以及相应的测定方法,并对土壤中典型VOCs分析SPE、GPC等前处理方法进行了讲解。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室主任 董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吴诗剑博士带来了题为《在线GC TOF在移动车上的应用》的精彩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GC TOF(全在线双冷阱大气预浓缩飞行时间质谱VOCs监测系统)在移动监测车上的应用,可快速实现65种TO-15、57种PAMs化合物的准确定性定量,并列举了工业区在线监测+离线采样分析、高浓度大气污染事件模拟检测、石化园区VOCs监测、钢厂VOCs监测等应用案例。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吴诗剑博士天瑞光谱事业部经理耿广善、质谱事业部总经理周立、XRF事业部姚栋樑博士分别带来精彩的报告,讲解了天瑞产品在水质、大气、土壤监测中的应用以及XRF技术在第三方实验室中的应用方案。磐合科仪总经理王宏带来了题为《第三方检测应对环办监测函2017(2024)要求的全新方案》的精彩报告,详细讲解了Markes电子制冷苏玛罐大气预浓缩系统解决方案,该系统符合国内外EPA TO-14/15,HJ 759等标准方法要求,可采用苏玛罐,气袋或者吸附管采样,完美解决第三方检测应对环办监测函2017(2024)的要求。磐合科仪总经理 王宏参会代表对论坛课题高度关注,认真聆听、积极作笔记。最后,参会代表们兴趣盎然的参观了天瑞仪器公司总部,本次论坛在愉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近年来,检验检测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国家食品安全和环境检测相关政策法规的推出,第三方检测机构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带来高品质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高端技术和专业检测设备的共享平台。
  • 食品行业呼唤第三方检测机构
    7月16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学会理事罗云波做客齐鲁大讲坛,就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观点。   农药:一成在杀虫   逾八成污染了水和土壤   当前,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药物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另一个是食品中微生物和生物含量的超标,第三是加工过程当中的搀杂使假,这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环境污染,江河湖海的水体,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 二是农药不当使用,为了产量拼命施肥。我国至今是农药使用第一大国,国家官方统计显示,每年的农药使用量是130万吨,有学者研究表明,这其中只有10%的农药是在杀虫治病,80%以上的农药是污染了我们的水体和土壤,很多剧毒农药国家已禁用多年,但仍然有人因其价格低、毒性大在偷偷使用。这使得土地环境本身出现问题,农产品长出来就这样那样地超标。   另外就是违规使用添加剂和违法添加物质,现在报道出来一些案例都是违法添加。如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   改善现状,国家又有很多纠结。目前,我国农业仍是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农业生产方式,要让每个农民都懂得怎么去规范用药,是巨大的挑战 而相应的监管要实现全覆盖,也是一个大难题。另外,加工经营高度分散,我国共有食品生产企业45万家,其中80%以上是10个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各种认证、各种生产标准和要求很难落实到位,甚至连厂房的基本洁净度都可能不达标。   食品安全问题要理性分析   面对这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家要理性分析理性看待。   罗云波表示,食品的不安全是绝对的,食品的安全是相对的。“任何措施都不能完全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因为食品安全事件可能发生的点是意想不到的,所以从理论上讲,100%安全的食品是没有的。”罗云波举例,盐我们绝对需要,但吃多了,就会有问题 水要喝,但水喝多了也会发生水中毒。“但这绝不能成为食品监管部门、生产者发生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借口。”   同时,公众应合理地期待国家的食品安全水平。罗云波认为,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条件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情,不是说中国人的命比外国人贱多少,为了我们的安全,为了子子孙孙的安全,我们要理性地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地来提高我们的食品安全水平。”   据罗云波介绍,从农业部、卫生部的检测结果来看,老百姓的基本消费安全是有保障的,大家可以放心地吃。很多外国朋友,每次来中国来都非常欣喜和激动,盼望着到中国来,就是来吃一顿。   第三方检测机构缺位   让政府陷“信任危机”   食品行业中介组织发育不完善,是国家应下工夫改变的状态。罗云波介绍,目前我国所有的检测机构都是政府的,跟部门形成利益共同体,往往做到公正客观快速都是问题。而国外大量的是第三方,政府只是购买它的服务,它跟企业联合在一起,企业委托他们把关,一旦出了问题,他们有连带责任。   第三方机构的缺位已使政府处于尴尬境地。   罗云波介绍,北京曾出现一个案例:一个10来岁的小学生,从市场上买了十几个蘑菇,拿验钞票的仪器简单检测,发现有荧光。记者马上报道说,北京市场上97%以上的蘑菇都使用了荧光增白剂,一时蘑菇无人敢买。政府相关部门连夜从卖场、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取了几百个样品,检测结论跟小学生完全相反。但公布后,市民根本不信。一家网站还对此作一次投票,让网民投,是相信政府,还是小学生?竟然只有8人投票给政府,成千上万的人投票给小学生。“那8个人很可能还是作检测的那几个人。”最后专家解释说,小学生测的蘑菇,是沾了包装纸上的荧光增白剂,而蘑菇本身更不需要荧光去增白。“如果当时有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出来说话,我想老百姓就没什么好说的。”罗云波认为。   再就是行业协会,我国现在的食品行业协会大都成了某些领导同志“发挥余热”的场所。行业协会不能很好地在行业中做到行业自律、建立行业诚信等。本来行业自身要解决的问题,结果都压给了政府。   罗云波举例,产品要涨价,政府就来找企业,企业一旦涨价成功,老百姓抱怨的是政府,目前尚没有一个机制能让消费者觉得涨价有理。这次牛奶的生产标准问题炒得沸沸扬扬也是这个原因。   美国的行业协会,可以跟消费者对话,也可以跟政府对话,制定行业规则,清除行业当中的“害群之马”,也可以在行业出现危机的时候,救助行业。在产品要涨价的时候,行业协会就出面跟消费者对话,讲明理由,达成共识,在行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 我国第三方食品检测能力亟待加强
    近期,乳制品行业的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一边是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出,另一边是乳企上半年遭遇政府2600多次抽查,抽查次数之多令人震惊。政府监管资源的有限性和较高的监测成本制约政府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不是存在利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可能呢?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表示,第三方检测指买卖原料或产品时,由国家指定的相关部门作为第三方进行公证检验,确定产品等级,为买卖双方提供科学的价格依据,第三方检测将在保障乳制品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第三方检测独立于相关利益人,提供的结果客观公平,具有信服力 另一方面,专业性强,效率高,具有信息、技术等优势,能够弥补政府抽查资源、资金的不足,及时、准确的反映食品安全问题。但是,第三方检测为乳制品保驾护航仍需努力。   首先,第三方检测的实验室独立性不强。实验室是第三方检测的核心组成部分,但我国实验室依附于政府或企业,专业、独立运营的实验室数量很少。依附政府的实验室以半官方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由于与政府的行政和财务联系,机构很难做到学术的独立性,检测结果公信度不高 从属于企业内部的实验室,尽管是独立法人,但不具有真正的管理权和人事权,检验人员的稳定性不高,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受到怀疑。   其次,认证资格制度设计不合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第三方检测受到关注,开始蓬勃发展。我国第三方检测的进入门槛是获得中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CNAS认可、国家质检总局颁发CMA证和相应行业主管部门的授权,并且辅以定期的检查和复查。这种制度设计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对检查突击准备提供了机会,其真实的检测水平并不知晓。   最后,部分乳企的不支持。第三方检测应该在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两个环节实施。一方面,在奶农和乳企之间开展第三方检测,费用由奶农和乳企共同承担,乳企的生产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产品销售之前,企业多以自测为主,即便发生问题,企业可以自我解决,一旦引入第三方检测,检测结果的公开将会降低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中投顾问的《2012-2016中国乳制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消费者信心不足依旧是乳制品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国家食品质量监测的抽检和免检制度不能全面、准确、及时的揭示食品产品中蕴涵的危险因素和潜在风险,第三方检测成为质量检测的未来趋势,并且我国的部分省市如黑龙江、天津、上海等已经开展第三方检测,取得很好的效果。培养具有独立实验室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不定期复查机构资质、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基金以及乳企和消费者之间强制实施第三方检测等可以解决我国第三方检测存在的问题,为第三方检测在乳制品有效利用铺平道路。
  • 中美合作首家第三方食品检测中心在珠海启用
    新华网珠海6月18日电(记者陈晓建)中美合作成立的首家第三方食品检测中心——珠海中美和平食品检测中心(CUPFIC),18日在广东珠海举行了挂牌揭幕开业仪式。   正在珠海考察访问的美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公使衔参赞魏人威及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等13个州农业厅厅长官方考察团、广东省和珠海市有关负责人出席了开业典礼仪式。   魏人威表示,中美双方加强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合作,形成双方共同认可的检验标准,达到两国食品和药品管理方面的相关要求,将极大缩短双方农产品的通关时间,有利于中美农产品的贸易往来。   该中心占地1000多平方米,初期投资为4000万元人民币。其设备和技术主要由美方提供,美国俄勒冈州农业厅将派专家进驻检测中心进行技术指导。检测的食品以中美两国企业生产的农副产品为主。   据珠海检验检疫局介绍,珠海中美和平食品检测中心执行中美双方认可、互相接受的标准进行抽样及检测,检测合格的产品直接进入美国市场,在口岸将大大减少滞港抽查待检情况的发生,减少因检测标准不一而带来的贸易摩擦,降低出口企业贸易风险,提高通关工作效率。 相关新闻:大陆农副产品经检验合格后将有望直通美国
  • 福建首家民营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室将落户海沧
    日前记者获悉,全市首个民营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将落户海沧区,今后可为食品企业提供更快的食品安全检测,帮助企业生产更安全的食品。   据悉,这个实验室是由理源集团和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合作成立的。理源集团食品产业事业部总经理徐光荣说,目前,全市有能力对外为企业做食品安全检测的机构只有检验检疫局、质监局检验所和疾控中心3家,但这3家主要面向政府工作,任务繁重,对企业的委托有时及时性不太够,不利于企业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   今后,企业可通过这个新的实验室进行快速检测。据了解,这是我省、厦门市首家民营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他们还将在2年内取得国家资格认证。
  • 食药检测机构:保留国家队?拥抱第三方?
    食品企业几乎都遭遇过跟检测相关的乌龙事件。行政整合和推向市场被认为是提升检测能力的两剂猛药。然而行政主导的食药检测机构整合遇阻,全面第三方也存在争议。   因为历史上药品审批检测中存在的乌龙和丑闻,大多数发达国家存在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并行的机构提供检测服务。政府通过自建检测机构或购买第三方服务来满足公益性的检测需求。经营性机构则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寻求市场化。   检测机构的&ldquo 乌龙&rdquo 罚单   一家来自欧洲的乳制品企业不久前收到罚单。   处罚依据是北京一家检测机构对该企业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抽检结果&mdash &mdash 微量元素和添加剂等多项指标不合格。企业因此被相关部门&ldquo 约谈&rdquo ,要求&ldquo 立刻在内地和香港下架,连电视广告都得停播&rdquo 。   然而两家大型检测中心随后对同批次奶粉的检测结果却显示,相关指标正常。这时人们才发现,出具第一份检测报告的机构,连检测奶粉的资质都没有。   随着中国的食品药品向现代化监管迈进,人们愈发意识到,以检验检测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为代表的技术支撑体系,是食药监管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当下的短板。   &ldquo 几乎每家食品企业都遭遇过跟检测相关的乌龙事件。&rdquo 前述乳品企业一位负责人说。   2012年7月,河南三门峡市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指称今麦郎方便面的酸价超标,但随后该中心又自认&ldquo 资质不全&rdquo ,收回检测报告并向企业公开道歉。几乎同一时期,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声明,&ldquo 由于工作人员失误&rdquo ,对美赞臣等奶粉&ldquo 香兰素超标&rdquo 的检测结果无效。   食药检测是专业的技术活儿,然而检测机构的设置却并不专业。以食品检测为例,全国共有一千多家与食品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散落于农业、质监、卫生、食药等多个系统。食品企业会不定期接受各级各类管理部门的多项检测,结果却不共享、不互认。这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加大了企业负担,同时还存在某些企业多次受检、而某些企业却总被漏检的弊端。   不仅如此,各级检测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一些检测机构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甚至将行业推荐标准作为强制标准(国家标准)执行。   &ldquo 食品检测结果有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检测方法不当。&rdquo 前述乳制品企业法规部人士说。但出了&ldquo 乌龙事件&rdquo ,由于检测机构的官办背景,企业往往选择&ldquo 息事宁人&rdquo 。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最新一轮食药监管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就是要整合食药检测资源。与此同时,检测机构市场化的大幕,也在2014年正式拉开。   整合模式五花八门   检测机构的整合并不顺利。   &ldquo 一个字,乱!&rdquo 考察了全国17个省份食药改革情况的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总结道。与其他检测机构不同,食药系统的检测体系从食品安全危机年&mdash &mdash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才逐步建立。一些地方检测机构还在建设中,就开始了新一轮改革。   根据2013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整合的思路是将工商、质检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划转到食药监管部门,包括人员、设备和经费。   但改革推进过程中,整合模式却是五花八门。   据安徽省食药监局办公室主任许伏新介绍,安徽整合了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原省药物研究所、原安徽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统一成立了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下设三个所,分别是食品检验所、药品检验与研究所、医疗器械与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所。   这是省级层面公认划转较为成功的例子。山西省则在市县级都建立了综合检测机构。   但在绝大部分省市,检测机构的整合实质上没有推进,仅划转了少量人员。这就导致专业执法人员和检验检测设备的缺乏成为建立基层食药检测机构的突出矛盾。   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市级食品药品检测所只有二十多人。&ldquo 只能完成省里下发的检测任务,日常检测根本顾不上。&rdquo 孝感市食药监局一位工作人员说。为迅速划转到位,在湖北一些地市,甚至划转了一些较大年纪的护士、助产士到食药监管部门或检测机构,有技术能力的微乎其微。   在山东菏泽,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上万家,实际检测机构不足规划要求的1/10。   &ldquo 广州市没有划转检测机构,因为质监部门不同意。&rdquo 广州市食药系统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对此,广州食药监局采取了变通方式,从轻工集团划转一个小型食品检验所,又从经贸委处划转一个酒类检测中心。   在一些划转难的地方,食药监管机构只能重新购买设备,以打造自己的技术平台。但胡颖廉担心,这将造成大量的&ldquo 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rdquo 。   &ldquo 食药技术支撑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平台。&rdquo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一位内部人士对各自为政的地方整合并不看好。作为国家食药总局的直属单位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中检院多次向食药总局递交报告,希望食药检测机构统一垂直管理,自上而下地成立一套相对独立的技术体系,形成数据共享和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不受地方行政因素干扰。但情况并未有任何变化。   目前,中检院与各省级检验机构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各省所和市、县所也是同样状况。中检院副院长李波在2014年全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工作座谈会上,把这种架构称之为&ldquo 发挥(检测)系统整体力量的一种障碍&rdquo 。   检测机构市场化破冰   在行政力量主导的整合之外,推动检测机构第三方化被认为是提升食药技术支撑能力的另一个思路。事实上,业界讨论多年的检测机构市场化已于2014年正式破冰。   根据质检总局发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国有检验检测机构数占检测机构总数近80%,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约占19.5%,外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仅占0.5%,占比悬殊。   今年以来,国务院至少在五份文件中明确对检测机构改革提出要求,关键词便是&ldquo 市场化&rdquo 和&ldquo 检管分离&rdquo 。最新的一份文件宣布,到2015年基本完成多个部门的检验检测业务整合。政府原则上不再开办一般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这意味着,政府检测机构整合完毕后,下一步将进入市场化进程。   &ldquo 目前国内检测还是一个柠檬市场(经济学术语:指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劣胜优汰现象),大量检验机构处于小散乱的状态。&rdquo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张继宏说。   在张继宏看来,现在中国有2万多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条块分割明显,缺乏统一规划、有效监管,不同部门甚至会出具完全相反的检测结果。   在2010年的湖南&ldquo 金浩茶油&rdquo 致癌物超标事件中,最初,江苏省产品监督检验院检出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子油苯并(a)芘含量超标。但湖南省质监局却对外出示了检测合格的结果。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行政垄断造成的行业壁垒。   一个专业做蜂蜜检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总经理抱怨,现在对于检测机构的招标、抽检模式就像是为国有机构量身设计的。譬如政府不接受项目分包,这对于他们只擅长做某类检测的机构就很吃亏。机构成立5年,他没有承接过任何政府项目。   尽管技术实力较强,外资食品药品检测企业想要进入中国市场更加困难重重。   据欧盟商会相关人士介绍,在华运营的第三方实验室机构即使已通过国际认证和认可,也必须通过中国本土的认证和认可程序,同一公司不同实验室的每一项检测服务和产品都需进行行政审批,这给他们带来极大困扰。   &ldquo 我们很清楚中国检测市场的潜力之大,但政府的限制太多。&rdquo 总部设在法国的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的一位管理人员很无奈。   SGS集团中国区(即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裁申屠献忠也在几个月前的国际会议上表达了类似观点。在他看来,目前检测机构的整合会带来合作、收购等各种机会,但不会有想象的那么快。   &ldquo 食药检测行业已经到了必须市场化改革的阶段。&rdquo 张继宏说。   要不要保留&ldquo 国家队&rdquo ?   在机构整合和推向市场的两股力量并行下,一个不得不提出的问题是:食药检测机构是不是要毫无保留地市场化?   一方的观点是,应该把所有的检测机构都推向市场,优胜劣汰,整合自然而然就完成了,不需要行政主导。而另一方则认为,在市场化之外,还应该保留一些&ldquo 国家队&rdquo 。因为一旦进去市场,企业会因为逐利忽视食品药品监管的公共安全属性和社会责任感。   发达国家的&ldquo 药害&rdquo 被认为是前车之鉴。199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FDA)内部出现系统性失灵,药品的审批检测出现巨大漏洞,严重依赖外部评审专家而不是内部专业人员,多个药品因安全性问题撤市,最大的当属&ldquo 瑞素灵&rdquo 事件,该药适用于降低血糖的口服药物,但是,治疗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肝脏损害,最终造成了94人肝脏完全衰竭、66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ldquo 过去财政有经费拨给检测中心。如果有紧急任务交给检测中心,送多少都检。如果变成第三方了,送去能那么痛快地检测吗?&rdquo 安徽食药监局办公室主任许伏新担心在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时,使用第三方机构不一定能得心应手。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有两种并行的机构提供检验检测服务&mdash &mdash 公益性和经营性。政府通过建立政府检测机构或购买第三方机构的政府服务来满足公益性的检测服务。而经营性机构则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寻求市场化。   拿美国FDA来说,该机构在全美下设150多个办公室和实验室,有数以千计的医学、化学和食品工程学博士做技术支撑。   &ldquo 美国有非常成熟的检测机构市场,但所有的药品审批检测、食品的添加剂、颜色剂检测全部归属FDA总部,并没有下放地方或推向市场。&rdquo 胡颖廉指出,日本和欧盟的情况差不多。   美国FDA局长玛格丽特· 汉贝格此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曾表示,FDA管理模式已经转向风险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政府利用新的检验和执行工具来确保&ldquo 事前预防&rdquo ,而不是&ldquo 事后反应&rdquo 。他们会投入大量资金研发&ldquo 预测&rdquo 系统(PREDICT)&mdash &mdash 使用基于产品完整生命周期的新型数据分析方法,在产品进入国家之前就对高危产品进行较好的定位&mdash &mdash 显然,这需要政府主导。   另外在一些常规检测之外,有政府背景的机构往往会在一些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上增加投入,而这恰恰可能是市场化机构的短板。   2013年8月,轰动全球的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就是因为新西兰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做出了肉毒杆菌的误判。之后,新西兰和美国独立实验室进行了195次检测,并未发现肉毒杆菌。同时,上海市质监局所属的检测机构也做出了相同的判断。   在一些学者看来,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法则并不能完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政府需要有一支&ldquo 国家队&rdquo ,专门负责那些关系到战略层面和高风险的食品检测。   &ldquo 比如疫苗、奶粉等重要的食品药品的检测还是需要政府来做,但日常性、较为普通、没有战略意义的检测项目和机构全都应该放归市场。&rdquo 胡颖廉说,公益性检测机构不应该参与商业项目。他建议,国家层面确立一个公益性的研究机构,譬如中检院,各大区域中心也分别设立类似的派出机构,保证一定的独立性。   &ldquo 实验很重要的目的是为科研提供基础,而不是效益至上。&rdquo 华东某省级食品药品检验院院长承认市场化是趋势,但药品的评价性检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国家重大风险评估项目应该由政府主导的机构承担。在她看来,市场化的机构往往会以&ldquo 出价&rdquo 高低来选择项目的优先级。   &ldquo 检测机构整合和市场化的目的是加强监管专业性和能力。如果改革之后,监管部门都失去了专业技术力量支撑,单纯推市场化又有什么意义?&rdquo 胡颖廉说。
  • 第三方食品检测实验室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赢得了一个较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并呈现出政府、民营、外资三大类检测机构“三足鼎立”的态势。在这新形势下,第三方食品检测实验室必须加快对形势的研究步伐,分析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形成应对策略,以求在维护经济社会安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第三方食品检测的需求分析   近年来,在民众越发关注食品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下,与其他的商品检测相比,食品检测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多,且增长的速度较为惊人。概括而言,促使食品检测市场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食品安全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检测任务。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一是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呈现新旧交替和旧病复发的趋势。在过去的20多年间,新出现的传染病已发现并得到确认的就有30余种。另外,某些曾经被认为已得到根治或控制的流行传染病又有复发的趋势。二是食品的化学性污染趋向扩大和加重。农药、化肥、兽药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造成了环境和食物链的污染,给人类带来了危害。同时,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引起人类癌症发病率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民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检测实验室检测工作也就越来越重。   2.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催生了新的检测业务。根据近年来的统计,WTO成员通报的TBT和SPS直线上升,其中,食品行业的TBT和SPS通报量占通报总量的70%左右。目前涉及食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已从个别限量指标发展成为多指标体系。可以预见,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加剧,必定会不断催生新的检测业务。   3.新技术的发展孕育了新的检测机遇。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检测手段越来越新,实验室的功能不断细化。目前来说,食品实验室的功能大致包括农兽残检测、生物毒素检测、微生物检测、化学物质检测、放射性物质检测、转基因检测等。以蜂蜜真假鉴定技术的发展为例,最初蜂蜜的真假鉴定主要靠感官鉴别、理化指标鉴别,现已发展到薄层色谱法(TLC)、稳定碳同位素比值法、LC-IRMS法、离子色谱法、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大米糖浆标志物、液质联用方法鉴定大米糖浆标志物等多种方法。由此可见,新技术的发展孕育了新的检测机遇。   二、我国第三方食品检测实验室现状   与国外相比,我国第三方食品检测实验室起步较晚,前后也就短短的10多年,其中虽有少数实验室发展较快,个别甚至成为上市公司,但从行业的整体状况来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之处。   1.实验室的规划、布局和规模不到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具有食品相关检验能力的技术机构有7000多家,大部分隶属于卫生、农业、质检、粮食等部门,从业人数近16万人。但因各有关部门分头建设,所以导致了资源分散、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总体上来看,我国第三方食品检测实验室缺乏科学统筹安排,实验室的设置结构不尽合理,存在不少缺项和遗漏,实验室的质量和层次远未能满足现有工作的需要。   2.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灵活。目前,大多数的实验室从名义上来说是相对独立,但实质上还是采用的行政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人员进出机制,好的人才引不进来、留不住的现象比较突出,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另外,行政干预过多,必然导致效率相对低下,并且容易产生重点投资不足、重复投资等问题。   3.市场营销能力、研发能力相对不足。目前,不少国内的食品实验室没有专门的市场开拓部门和人员,实验室所设立的部门往往都是根据所从事的具体检测工作而设立,有的实验室即使有部门去负责市场营销,但也很少有专人去深入研究市场的拓展。从业务构成上来看,特别是国有成分的实验室,所开展的大部分业务是法定职责附带而来。相比而言,国外的一些检测机构,以及个别的国内商业实验室,凭借其强有力的市场拓展能力,迅速地向整个食品供应链渗透,拥有了相当多的稳定客户群。此外,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实验室研发能力相对不足,不足以满足检测市场的需要。   4.质量意识、独立性和公正性有待提高。近年来,第三方食品检测实验室出现了不少检测质量事故,个别事故影响面非常广且造成严重后果,归根到底,还是实验室的质量意识不够强所致。因此,要打造真正的“第三方”,就要打造“公信度”,保证实验室的权威性、公正性和保密性。   三、应对思考   1.建立行业协会,引导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涉及实验室方面的行业协会,不但整体上数量少,而且发挥的作用也微乎其微。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加快成立各种类型的第三方检测协会,促使行业协会发挥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积极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引导实验室遵守法律法规,承担起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同时,维护好实验室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开拓国内、国际检测市场和解决检测争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实验室健康、有序发展。   2.提升检测能力,加快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当今食品检测所涉及到农兽药、添加剂、环境污染物等大都是痕量分析,对检测仪器、方法和技术人员水平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因此,实验室必须根据市场定位和顾客要求,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加快引进新检测技术和方法,提高装备水平,增强检测能力。   3.明确实验室建设目标,搞好实验室规划。现有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大多数按照商品分类,这与当时的需求是相适应的。但今后,食品关注的重点是安全、健康、卫生、环保和反欺诈,因此实验室将以学科划分为主。我们应当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结合业务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分工,并进行专业重组,逐步形成功能完善、专业分工明确、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食品检测实验室格局。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日益加剧的浪潮中,站稳脚跟,赢得主动,占据一席之地。   4.完善内部功能,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我们要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知名检测实验室的经验和做法,完善内部的市场营销、业务拓展等功能,把自身打造成为从事市场化运作的真正载体。同时,要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在用人上,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分配上,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按岗定酬和按业绩定酬。   5.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加强与相关机构、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因为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作为第三方食品检测实验室,有必要主动地与国内外相关部门、机构加强联系、积极沟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与FAO、CAC、ISO等国际组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开展相关活动,不仅有利于实验室及时掌握国外食品安全标准和信息,还能提高和促进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水平。同时,我们应鼓励实验室参与到国内、国外标准或方法的制定工作中去,取得一定的话语权,从而在检测技术上赢得主动。   总之,第三方食品检测实验室应该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迎接所面临的挑战,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不断增强自身综合能力,提升服务意识,坚持检测质量至上的宗旨,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
  • 国际知名第三方检测机构上海食品实验室开幕(图)
    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上海食品实验室于4月10日举行了盛大开幕仪式,该实验室的成立后,TUV莱茵在大中华区的食品检测实力将进一步得到整合和加强。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上海公司首席运营官陆勋海(Lutz Frankholz)和TUV莱茵大中华区食品检测服务总经理陈俊东出席开幕式并为食品实验室揭牌。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陆林华、闸北区市场监督局党组书记周宗波、副局长林文龙等来自质量检测部门和相关食品行业协会的业界嘉宾也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上海食品实验室位于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mdash &mdash 上海市闸北区。食品实验室(包括化学检测部分)面积近1000平方米,是目前国际、国内一流的专业食品检测实验室。拥有各类生化分析仪器,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联用仪、全自动凯式定氮仪等,按照国际、国内先进的测试方法,从事食品、水质等领域的理化分析及微生物指标测试,检测项目覆盖面广,涉及营养标签、农药残留、重金属测试、食品添加剂,全项微生物等测试。该食品实验室管理体系符合ISO/IEC 17025的要求,从设计到建造均严格按照WHO(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及CNAS(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对于微生物检测领域的新要求:布局遵循&ldquo 单方向工作流程&rdquo 原则,防止潜在的交叉污染 对微生物危险因子做出充分的风险评估等。在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础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是国内首批满足CNAS-CL09:2013 新要求的食品检测实验室。   陆勋海表示:&ldquo 上海食品实验室是2015年TUV莱茵在中国的重点投资项目之一,目前实验室为一期,今后还将进一步升级,从而完善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全面服务能力。&rdquo   上海食品实验室将于4月10日正式成立并投入使用,除了配备专用的检测分析仪器外,实验室还组建了专业的技术团队,为上海及华东地区的食品企业提供全面、及时的检测服务。与此同时,实验室也致力于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以提升华东地区食品安全标准。   目前,德国莱茵TUV的食品实验室及专业团队遍布大中华区,包括上海、深圳、青岛、福州、海口、台北和高雄等。陈俊东表示,这一新实验室建立后,TUV莱茵的食品测试能力与认证范围将进一步整合,公司在大中华区的市场竞争力和食品检测方面的能力也将得以加强。   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媒体报道铺天盖地,消费者安全意识不断加强,整个社会对食品行业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扩大在食品领域的检测范围并加强综合技术实力,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食品质量及安全的需求,成为食品检测机构的迫切任务。作为国际知名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TUV莱茵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个性化解决方案,涵盖检验、测试、审核、认证等各项服务,从而有效缩短服务周期,降低食品监控风险和成本。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食品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运输和分销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污染都有可能影响食品安全。早在2013年,TUV莱茵就颁发全球统一测试标识,该标识代表食品及食品管理体系等服务经过TUV莱茵严格的检测、认证和检验,这些信息公开透明,可在全球随时随地查询。TUV莱茵提供的类似食品安全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其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任度和美誉度,有力提升食品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力。
  • 第三方检测机构拒绝为个人检验塑化剂出具报告
    台湾食品违法添加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使塑化剂所属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与此同时,从饮料到方便面,再到药品,被塑化剂波及的行业在不断增加。尽管部分大陆生产企业一再强调产品中不含塑化剂,但依旧无法让消费者完全放心。   为此,《第一财经日报》在市场随机抽取了19份样品,向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然而,送检之路却相当曲折。   送检之路一波三折   最初本报记者联系了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方热情地承诺免费检测。记者随即送去了包括方便面和饮料在内的19个样品。饮料检测报告显示一切安然无恙。方便面由于技术问题,需要更长时间。   正当记者等待方便面的送检结果时,对方突然变脸,表示一切和媒体相关的事物均需要由市场部出面协调。市场部相关人士随后向记者赔礼道歉,原来公司领导知道媒体送检之事后颇为不悦,立即叫停了方便面检测,并明确表示不能接受媒体的送检。   事实上,国内很多大超市以及饮料企业均是该检测机构的客户。此前在接触过程中,对方也一再表示希望记者不要透露客户信息,理由是"尽管是独立的第三方,但也需要衣食父母来养活".   记者又联系了另一家位于北京的测试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方便面的酱包因为含油需要10个工作日来检测,料包则需要7个工作日。一个样本980元,方便面面饼加两个调料包,算三个样品。   "我们对样本负责,是按国家标准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检测报告可以出,但是检测报告不能用于其他用途,我们很多检测报告是不能公开的。"   "我们之前与NGO或者其他一些媒体合作的时候,他们在出报告之前会跟我们沟通,确定要不要写上我们的名字。我们可以出检测报告,但是如果你们要在媒体上公开报告的话,需要跟我们沟通。"   在连续两次碰壁之后,记者以个人名义电话联系了谱尼测试集团青岛、上海分公司。青岛分公司的答复是不接受个人检测。   而上海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则给了记者一丝曙光,不过费用颇高,对方表示若做全部测试需测16项,要支付2800元的费用,如果只测其中一项需要支付700元,大概需要12个工作日。   记者第二次致电,接电话的是另一位工作人员。对方表示,一般第三方检测机构不接受个人送检,但是考虑到个人需求,可以代为检测,但是不出具书面报告。   正当记者为不能拿到书面报告而苦恼时,第一次接触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记者,又给了另一种说法,"能不能出报告,要看你检测的量,如果你只做一个项目的话,我们就要单独出一份报告,我们沟通起来还是挺难的。其实我们只针对企业用户,如果你要是量大的话,我们还是可以考虑考虑。"   第三方检测亟待成熟   第三方检测行业在中国大陆经营时间并不长。事实上,最早的检测工作一直由政府来承担,然而,随着全球贸易的推进,第三方检测的意义就凸现出来。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外的众多检测机构,如BV、SGS、ITS、UL等都是在最近二三十年内涌入中国的。这些国际检测机构迅速占领国内市场,除了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广泛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属于出口大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在中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外大买家的影响。"   不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国内越来越受重视,国家对该行业也给予一定的扶持。2009年秋,CTI华测检测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检测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据新华社报道,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部署,正在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并积极推进第三方技术机构建设。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报告亦指出,多年来,各有关部门一直十分重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相关机构发展较快。全国具有食品相关检验能力的技术机构近7000家,大部分隶属于卫生、农业、质检、粮食、食品药品监管、环保等部门,从业总人数达15.04万。但由于各有关部门分头建设、各自设置技术机构,也带来了资源分散、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同时,还存在基层技术力量不足和东西部地区差距较大等问题。
  • 检测及独立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一)检测行业的产生背景   1、检测行业的产生   检测行业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于全社会对使用产品的质量、对生活健康水平、对生产生活的安全性、对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并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行业。比如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中的添加剂是否有害健康、穿的衣服和室内空气是否含有过量甲醛、工厂排出的废水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或者手机电池是否会爆炸等。各国政府和机构通过不断加强对这些领域的立法、制定各种产品标准以满足社会需求 而检测,即通过对这些领域各种产品的技术验证,告知使用者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或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可以说,社会的上述需求是检测市场形成并发展的基本动因。检测行业基于全社会对于产品及服务的质量(Q)、健康(H)、安全(S)、环境(E)要求而产生,如下图所示(以制造业为例):        从上图可看出,全社会对质量(Q)、健康(H)、安全(S)、环境(E)的要求不断提升是技术检测行业产生的根源,政府等组织关于QHSE 立法的不断加强是推动技术检测行业发展的直接原因,产业专业化分工的不断细化及供应链的不断延伸推动了技术检测业务的快速发展。随着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产品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供应链不断延长,检测作为鉴定品质的手段,贯穿于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检测市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2、检测市场的参与者   检测市场按参与者的不同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政府检验检测、企业内部检测及独立第三方检测。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政府检验检测突出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我国政府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来源主要在市场准入、监督检验检测、3C 认证、生产许可证、定检、评优、免检等方面 企业内部检测则服务于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管控需求 而独立第三方检测主要体现所出具检测数据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在贸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基于保护自身利益,对检测数据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越来越重视。   (二)检测行业发展特点   1、商品贸易、专业化分工促进技术检测行业快速发展   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各种消费品及工业品的生产日益规模化、标准化,检测成为贸易双方鉴定产品品质和相关政府机构评定合格的重要手段,在研发、生产、贸易等各个环节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检测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检测从最初的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要求逐渐独立出企业并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行业,以满足区域的、国家的甚至国际的产品或行业标准要求。各国不同的法律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对于要进入该市场的产品和企业有直接的影响。随着贸易非关税壁垒应用越来越广泛和国际贸易持续扩张,检测行业获得快速发展。   2、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促进了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   市场参与各方的共同作用推动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首先,生产商在商品生产极大丰富、同类商品众多的情况下,为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会公布其产品的性能指标以证明其品质优良,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使其公布的产品性能指标具有客观、公正性,生产商一般会聘请具有市场公信力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其产品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结果。其次,贸易商及零售商为吸引客户或消费者,满足客户或消费者对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会要求供应商提供其产品的性能指标。为使产品性能指标具有客观、公正性,零售商一般只接受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供应商产品出具的检测结果。再次,各国政府基于产业结构升级、改善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因素,会对某类产品出台涉及质量、安全、环保等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供应商产品必须达到该标准方可销售。供应商需取得检测机构出具的达到该标准的检测结果,且该检测机构应为该国政府所接受。最后,消费者选购商品时,会通过比较各商品性能,以及出具该检测结果的检测机构的市场公信力而作出选择。   3、各国检测行业市场准入,业务市场化   随着全球检测行业的发展,各国检测体制总体趋势一致,即政府或行业协会通过考核、认可等市场准入规则对检测机构进行行业管理,将检测、合格评定的业务市场化,提升服务品质,促进行业发展。各独立检测机构根据委托人的要求,按照自身提供的服务进行市场化运作,服务费用由双方协商确定。政府对于检测行业的发展政策影响检测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起初对检测行业严格管制,检测机构均由政府控制。随着市场及贸易的发展,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快速发展。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及扩大,某些运作比较成功的检测公司逐渐规模化,形成强大品牌。目前,几家全球性公司和更多区域性公司在行业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三)独立第三方检测业务特点   1、客户多、频率高、金额小   一般情况下,各级产品生产商均是按照客户或政府要求选择检测机构,对其产品进行检测,因此产品生产商构成检测机构客户的主要部分。由于某个产品或某类产品的生产商众多,因此检测机构的客户群广泛。由于产品每一次改进或每推出一个新产品、每一次批量出货均需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因此客户的检测频率较高。每次检测均为抽样检测,样品价值相对于新产品价值、出货产品价值极小,检测单价相对产品价值较低,客户对检测单价   不敏感。   2、设备一次投入、更新快   专业实验室是检测的基础,不会因为检测量的多少而改变,检测设备均需要一次性投入。由于检测技术、检测方法不断创新,检测标准不断提高,为保证检测质量、提高检测水平,检测机构需要不断投入购买最新检测设备。   不同产业产品检测技术、检测标准不同,检测机构每进入一个新产业或新领域都需要大量投入资金建立专业实验室。因此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主要在于检测   设备投入及更新。   3、依赖于其他行业发展   技术检测服务于其他行业,受到其他行业发展及其相关法规的影响,比如欧盟2002/96/EC 指令、2002/95/EC 指令、2005/32/EC 指令、美国加州能源法的实施大大促进了检测业务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发展。单一领域的检测机构易受某一行业波动的影响而出现波动,而跨行业的综合性检测机构受到多行业的共同影响而能够避免大的波动,抗风险能力较强。综合性检测机构对其自身能力要求较高,包括多种类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及管理、各行业专业技术的掌握、各行业客户的合作关系维护等。   4、公信力是检测机构大规模发展的关键   公信力是检测机构发展的生命所在,是经过市场长期考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各检测机构均自觉维护自身的市场公信力,譬如加强研发能力,参与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多级复核制度,确保检测质量及检测报告质量等。检测机构均制定了严格的内控机制以杜绝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一旦检测机构被发现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多年培育的市场公信力将完全丧失,失去客户的认同,并可能被取消检测资格。只有拥有较高市场公信力的检测机构才能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实现大规模发展。   (四)独立第三方检测的优势   1、独立第三方检测相对于企业内部检测的优势   公信力强   如果客户自行出具检测报告,相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其公信力有很大差距。在贸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基于保护自身利益和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信任,越来越推崇采用第三方的检测服务。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市场公信力是检测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一些国际知名企业比如微软、沃尔玛、索尼等,要求供应商向其提供的部件、零件、原材料等必须经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并对外公布其接受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名单。技术成熟产品检测需要各专业综合的技术能力,比如电子制造业拥有大量的电子电器专业人才,而材料、机械、化学等专业的人才会比较缺乏,但产品质量检测本身除了电子技术外,还包含了材料、机械、化学等专业技术,通过借助配备了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综合的技术服务,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有助于企业更关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企业增值的核心环节。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的产品质量技术咨询服务对于企业改善研发生产流程、提高竞争力日益重要。   规模效应、成本低   技术检测服务,对于单个客户来说其需求是零散和不确定的,相对于检测费用,每个客户自行配置全套检测设备、设立检测实验室,其前期投入和长期维护费用均非常高。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的技术检测机构为客户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检测解决方案,如果检测服务方便快捷,客户自行设置实验室的必要性将越来越低。   2、独立第三方检测相对于政府机构检测的优势   市场化运作   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不依附于某一个企业或政府机构的强制性要求,而是依赖于自身服务能力开拓业务。第三方检测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强检测方法研发,提高检测能力,扩大服务范围,主动发掘客户,为客户提供包括技术咨询、一站式检测完整的服务内容。第三方检测机构建立现代营销服务体系,综合运用网络营销、电话营销等方式,在全国建立服务网络,实现了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增强了整体市场影响力。   跨行业、跨区域经营   政府检测机构受行政区域建制和行业部委建制的影响,其业务主要集中在某一行政区域和某一行业发展,无法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在不同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建立不同行业的专业实验室,通过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实现大规模快速发展。   我国检测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一)全球检测行业发展概况   根据摩根士丹利2008 年5 月的研究报告,全球技术检测市场规模约为500亿欧元,约合4,400 亿元。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和国际分工深化,全球检测行业近年来保持了15%左右的快速增长。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基本上都来自欧洲。近年来,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较大规模的收购兼并,以便于迅速进入新的市场,并在短时间内获得资质、渠道和人才,提高空白领域的检测能力。如美国大部分较具规模的消费品或工业品检测公司被欧洲大型检测公司收购兼并,成为其美国分公司。        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增长迅速,技术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本地综合性检测机构成长较快,初步具备了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检测行业发展进程   我国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是在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进程如下:   第一阶段:检验检测初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实行国家对外贸易的统一管制,不断强化对检验检测市场的管制,建立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管理体系,对外贸易部下设商品检验总局,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进出口检验机构和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检验得到了初步发展,奠定了今后市场发展的基础。   第二阶段: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负责所有商品检验   1984 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规定国家商检局为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测工作的主管机关,各地商检局及其分支机构负责监督管理本地区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测工作 规定所有的业务一律由国家检验检测机构实施,还特别规定在中国境内不得设立外国检验机构。   第三阶段: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测市场   198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颁布,明确了商检工作的目的是保证进出口商品质量,维护对外贸易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各地商检机构负责对规定的商品实施强制性检验检测。确定了多种检验主体的合法性,取消了中国境内不允许设立外国检验机构的条款,同时规定,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根据需要,通过考核,认可符合条件的国内外检验检测机构承担委托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测工作,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测市场。   第四阶段:界定了行政执法性质的强制性检验检测工作与民事行为的检验检测业务,民营检测机构快速发展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修改进一步明确,列入国家规定的进出口商品检验目录的商品,由商检机构实施检验检测 经国家商检部门许可的检验检测机构,可以接受对外贸易关系人或外国检验检测机构的委托,办理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进一步明确了对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经营活动的民事行为的检验资格,明确界定了行政执法性质的强制性检验检测工作与民事行为的检验检测业务,为检验检测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奠定了法律基础。   第五阶段:允许外资独资检测机构进入中国   2005 年12 月11 日之后,我国政府根据加入WTO承诺,允许外资独资进入中国的服务贸易市场。外资检测机构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的运作经验全面进入中国检测市场,成为中国检测市场的重要部分。外资检测机构与民营检测机构构成独立第三方检测的主体,国有检测机构利用其传统垄断优势占据了政府强制性检测市场。政府强制性检测市场主要包括各部委的质检、商检、环保、卫生等各种认证要求的强制性认证及各级政府(含省、   市、县、镇等)的各种认证要求的强制性认证,目前该部分市场占全部检测市场的55%左右。独立第三方检测是政府强制性检测之外的全部检测内容,占全部检测市场的45%左右。随着检测行业市场化发展和政府监管体制的变革,政府将会逐步放开强制性检测市场,允许合格社会检测机构进入部分强制性检测市场。   (三)我国检测市场规模   2002 年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国际贸易额的快速增长,检测行业成为中国发展前景最好、增长速度最快的服务行业之一,其中以民营和外资为主的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全国检测市场规模于2008 年达到450 亿元。     在全国检测市场中,国有检测机构利用传统垄断优势占据了55%以上的市场份额 外资检测机构利用其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及在出口贸易检测业务中的天然优势占据了市场30%以上的市场份额 民营检测机构起步晚,资本实力小,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份额接近10%。     (四)我国检测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   未来几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中国检测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根据CCID 预测,中国检测市场未来几年仍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全国检测市场规模于2010 年将超过700 亿元。其中民营检测机构增长速度最快,超过30% 外资检测机构次之,增长速度在20%以上 国有检测机构增长速度较慢,维持在10%左右。2009 年至2013 年中国检测市场规模预测情况如下图:     (五)推动我国检测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1、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消费品及生命科学检测需求上升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意识的不断提升,消费者越来越多地注重产品的安全、环保、可靠、耐用等方面要求。消费品制造商为满足市场需求,相应地会对自身产品在诸如安全、环保、可靠、耐用等方面的性能检测指标提供给零售商或消费者,并同时对其上游供应商提出更多的各项指标检测方面的要求,推动了消费品检测需求上升。   2、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及产业升级,推动工业品检测需求上升近年来,全球制造企业向中国转移产能,以及本地制造业快速发展,工业品使用大幅增长。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大量企业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检   测机构为其采购的设备及工业用品提供质量检验和验证服务,导致工业品测试和技术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产业升级推动了高品质检测业务的持续上升。   3、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推动贸易保障检测需求上升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大国,2007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1,738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2008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5,616 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快速增长的贸易量,促进了对外贸易领域检测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另外,海外市场不断提高对产品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性能指标要求,包括QHSE(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规则和标准的增加和加强 控制和检测活动的私有化 审计和检测活动的外部采购 提高对QHSE 风险管理的增长需求 以及市场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增长等,使检测需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检测行业的竞争情况   (一)国内检测行业涉及的具体领域及竞争格局   检测行业涉及领域众多,包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比如工业、农业、采矿业、消费品制造业(包括纺织、服装、日用品等)、建筑业、能源和燃料、水电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工业、电子电器行业、汽车业、食品行业、咨询服务业、零售业、医药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卫生管理等行业。我国目前共有近 24,100 家国有、民营和外资检测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25个行业,遍布全国31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可从事的检验检测项目逐年增多。中国的检测机构主要分布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卫生、建设、环境保护、交通、农业等部门,其中质检部门所属的检测机构数量最多,达到3,500 多家,占全部检测机构数量的14.5%。国有事业性检测机构在中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下属市/县级行政区域均设有检测机构和代表处,由不同职能的政府部门投资建设并主管,为事业单位编制,主要针对内销产品从事政府强制性、垄断性的检测任务,如: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下属的计量检测中心,环保局下属的环境检测监测中心(站),卫生、防疫部门下属的检测中心(站)等。绝大多数检测机构的规模较小、检测项目单   一、业务范围限于局部区域及所属行业部委。由于长期的垄断地位造成市场服务意识僵硬、缺乏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自主扩张能力较差,盈利能力不足。民营和外资检测机构主要分布在中国沿海地区,这两类企业的经营体制比较灵活,市场化运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和扩大自身的检测范围,扩张能力较强。民营检测机构相对外资检测机构具有本地化优势,决策高效,在全国营销网络扩张更为快捷,为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民营和外资检测机构主要服务于出口检测市场。   (二)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政府行业监管体制趋向开放,技术检测服务更加市场化   从世界各国政府对检测市场的监管体制发展过程看,市场化变革的趋势是一致的。我国政府从2002 年5 月1 日开始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以来,采取指定检测机构的方式从事强制性认证产品检测,这些指定检测机构一般有政府背景。随着行业监管体制市场化变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化的检测机构的快速成长,社会检测机构将越来越多地介入到政府强制性认证产品检测领域。在市场竞争中成长的民营检测机构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2)技术进步促进检测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不断改善的科技研发环境和持续增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产生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检测机构的基础。随着我国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先进的技术工艺不断被应用到检测服务领域,产生了新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方法,提升了检测服务能力,扩大了检测服务领域。另外,由于技术进步的推动、全社会对QHSE 的持续关注,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并促进新产品不断涌现,检测服务领域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3)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公正性日益受到社会重视   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政府监管制度约束和行业自律的情况下,其公正性日益受到社会重视。世界各国政府或行业协会对检验检测市场均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检测机构进行评审,通过评审后才具备向社会出具公开证明数据的资格,并将定期进行审核。对检测机构设置了违规惩罚措施,检测机构经审核未达到标准将取消其合格检测资格 若检测机构违反规定出具不真实检测结果,检测机构将面临重罚。技术检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公信力是行业和检测机构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市场公信力的培育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机构坚持行业自律,坚持按市场规则办事,促进行业成长 对于检测机构,为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体系提高检测服务质量。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市场公信力,因此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不确定性   检测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着严峻挑战,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多国住宅市场的调整,以及美元贬值对其他国家的不良影响。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减缓将对检测行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2)检测机构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检测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呈现机构众多、单个机构规模较小的竞争格局。整个检测行业市场化程度还较低,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国外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检测机构的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尚未充分发挥。   (3)高端技术人才缺乏   技术检测行业属于人才、技术密集型产业,对高端复合型技术人才存在较大需求,不仅需要技术人员具备较强技术  检测作为典型的服务行业,具有明显的次数多、金额小、客户广、持续稳定的特点。生产商开发新产品或与新下游厂商合作均需要检测,因此生产商的产品检测次数多,而生产商成为检测机构客户后由于交流沟通的便利性一般会持续稳定 众多的制造企业构成检测机构广泛的客户基础。   (八)行业产业链关系   检测机构的客户主要是终端的工业品和消费品生产制造商,检测报告的使用者是政府、消费者或生产制造商的下游厂商。检测报告使用者是产业链发展的驱动力,生产制造商和检测机构不断满足报告使用者不断提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了产业链的发展。检测机构还根据生产制造商的新产品开发及新市场开拓而产生的检测需求拓展业务,研发新的检测方法 检测机构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生产制造商推广新产品并不断改进。检测伴随着生产制造的发展而兴起,同时检测行业的发展又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制造业的发展。
  • 第三方检测机构排名
    近年来,检测行业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年增长在15%左右。而我国检测行业已经接近9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年平均增长率在20%左右。目前获得CNAS、CMA认可的实验室已经超过2万余家,现经权威机构综合评估,评选出2013年中国市场第三方检测机构排行榜。1、瑞士通用公证行(SGS)SGS 总部设在瑞士,是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业务多元化的大型检测机构之一,其业务范围覆盖了绝大部分的检测检验、合格评定领域,全球员工超过50,000 人。SGS于1991年在国内设立合资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全国设立了40 多家分支机构和50 多家实验室。2、天祥(Intertek)目前 Intertek 已在全球100 个国家拥有1,000 多个办事处及实验室,共有超过27,000 名全职专业人员,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测试、检验、认证及各类产品的其他相关服务。Intertek 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国际商业检验机构,自1989 年以来已在全国建立了20 多个分支机构及具有国际水准的实验室,拥有超过4,000名专业技术人才,业务领域覆盖分析服务、商用及电子电气、消费品、工业服务、矿产品、石油、化工及农产品服务等行业。3、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许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资质认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以“检验、鉴定、认证、测试”为主业的独立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即隶属于CCIC。CCIC的服务范围主要涵盖石油、化工、农产品、工业品、消费品、食品、汽车、建筑、物流、零售等行业。目前,CCIC 已在全球拥有约300 家分支机构和200 家合作实验室,员工逾16,000 人,运营网络已覆盖全球20 余个国家和地区。4、谱尼测试(PONY)PONY谱尼测试是国内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检测报告得到美国、英国、德国等70多个国家及地区认可,具有国际公信力。总部位于中国北京,下设天津、青岛、上海、苏州、宁波、武汉、深圳、广州、厦门、香港公司,及健康与环保、贸易符合性、商品质量鉴定、安全保障4个独立事业部,共拥有8个大型实验室基地及几十个联络处。5、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SMQ)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是深圳市人民政府设立并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SMQ现有员工近1300人,是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基地之一,建有龙珠、龙华、西丽三大实验基地,实验室面积6万余平方米,是华南地区最优秀的检测机构之一。6、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BV(BureauVeritas)成立于1828 年,拥有覆盖众多领域的检测技术,在全球设有900 多个办公室和实验室,员工总数超过40,000 人。法利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是BV 在上海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1 年。作为BV 在中国的业务运营平台,法利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为中国及外资客户提供覆盖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与社会责任等领域的符合性评估和技术咨询服务。在中国大陆地区,BV 拥有4,500 名员工,通过遍布全国近40 个地区的50 多个办公室与实验室,为超过7,000 个客户提供检测服务。7、华测检测(CTI)华测检测主要从事工业品、消费品、生命科学以及贸易保障领域的技术检测服务,检测领域包括有害物质、安规、EMC、可靠性、失效分析、材料分析、环境安全、计量校准、纺织品、鞋类、皮革、玩具、汽车、验货、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目前,华测检测在国内已建立了由30 多家分支机构组成的业务服务网络,拥有覆盖化学、生物、物理、机械、电磁等领域的数十家实验室。2009年10 月,华测检测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8、德国莱茵(TüV)TüV德国莱茵是一家国际领先的技术服务供应商。自1872年成立以来,我们一直为解决人类、环境和科技互动过程中出现的挑战开发安全持续的解决方案。作为一个独立、公正和专业的机构,我们长期致力于营造一个同时符合人类和环境需要的美好未来。9、诺安诺安为香港太平洋恩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渔业产品)控股的检测机构。诺安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是诺安在国内设立的附属公司,成立于2003 年,在青岛和宁波设有实验室。诺安最初为专业的食品安全机构,目前已发展成为覆盖培训、审核和咨询等整个全球化食品链服务的专业机构。10、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简称中广测),于1990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1991年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2001年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广测目前已成为通过国家级资质认定(CMA)和国家认可(CNAS)的第三方检测、校准实验室和A类检查机构,可向社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测试数据和结果。11、中人检测拥有整套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生化培养箱、全套的气体采样设备等。中人检测机构是一家获得国家计量认证资质CMA证书,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及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政府认可的第三方环境安全检测服务机构,出具的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 广州食品检测将尝试购买第三方检测服务
    南方日报讯 (记者/马喜生)去年12月11日,广州市政府发布《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广州启动食药监管体制改革至今已有4个月时间。本次食药监管体制改革重点是将质监、工商、经贸委等涉及食品职能并入食药监局,终结以往职能交叉状况。   昨日,记者从市食监局局长姚建明了解到,目前,广州市、区两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平稳推进中。姚建明称,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下沉是本次体改最大突破,未来随着基层力量下沉,食品检测或尝试购买第三方资源。   今年4月份以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动作频频,4月1日零时起,原由市经贸委承担的酒类流通监管职能,划归市食药监局承担。随着监督力量向基层下沉,越秀区食药监局正构建&ldquo 四机制&rdquo 进行并联审批模式,探寻餐饮服务许可办理便捷化。   姚建明还告诉记者,根据广州市有关会议精神,目前各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实施方案和商定方案正在进行对接和逐步移交。在职能整合的过程中,市食药监局称将会同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并重视发挥好划转人员的作用,确保监管工作顺利过渡。   监管力量下沉是体改最大突破   南方日报:广州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市、区(县级市)有体改任务,街镇也要配备监督所和协管员。目前,区、街镇基层的机构准备得如何?   姚建明:广州关于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有关要求更加具体和明确,如规定了原则上在每个镇、每条街设立1个派出机构和原则上每个行政村和居委会(社区)应配备协管员。   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向基层延伸、监管力量向一线下沉是广州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最大的突破。同时,这也是广州市委、市政府从广州中心城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情况和监管工作的客观需要出发,对广州完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所作出的具体规定。   目前,广州市、区两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平稳推进中。   南方日报:广州食药监局需要积极主动探索因地制宜的基层监管模式,目前贵局对基层监管的计划是什么,未来将如何完善?   姚建明: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穗府〔2013〕29号),广州食品药品安全基层监管模式已基本明确。   基层监管下一步的重点首先要配合推进市政府有关街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建设的决策部署,以落实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场地到位、装备到位、职责到位,确保机构改革后各项监管职能的平稳过渡和无缝衔接。   其次要逐步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与监管机制,将全市划分成一定数量的网格,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主要力量下沉到一线,进一步提高日常监管的覆盖面、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要加强食品监管机制建设,加强街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的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基层监督监测和防范手段,加大投入应有的检测设备,健全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完善市、区、街(镇)、社区四级监管体系。   食品职能交叉和监管空白将改善   南方日报:食安办职能将并入新食药监局,食安办主任由局长兼任,未来食安办的职能如何定位?   姚建明:本次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职责的整合和力量的加强,按照中央、省的要求,广州将食品安全多部门分段监管调整为由农业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相对集中监管,将有效解决以往多部门监管的职能交叉和监管空白问题。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加挂市食安办牌子,更利于加强全市食品安全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建立密切协作联动机制,确保继续强化食安办统筹协调、谋大事的作用。   南方日报:以原来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领域执法为例,以前每个工商所由十几号人员负责,现在这项职能并入食药监局,甚至是下沉到街镇的监管所里去,未来是否会出现人手紧缺问题?   姚建明:广州食品药品监管相对人数庞大、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强,受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街镇食品药品监管所的日常监管任务将会十分繁重。   改革推进过程中基层一线监管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区监管系统将会同相关部门一起解决。   南方日报:在食品不安全的环境下,广州检验检测机构如何下沉到基层?   姚建明:广州食药监局直属有市食检所和市药检所。另外,广州现有政府检测资源已具有一定规模,比如市属的还有广州质检院、市疾控中心、市农业检测中心等,省属的还有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省质检院、省疾控中心等,我们还可以通过向第三方购买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社会检测资源。   基层街镇监督所主要加强配置和完善快检箱、快检车等设备设施,进一步健全基层快检力量。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