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年度报告自查审表

仪器信息网年度报告自查审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年度报告自查审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年度报告自查审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年度报告自查审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年度报告自查审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年度报告自查审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年度报告自查审表相关的解决方案。

年度报告自查审表相关的资讯

  • 聚光科技2011年年度报告公布
    4月10日,聚光科技发布了其2011年的年度报告,该报告详细阐述了该公司过去一年的营收及发展情况。   一、公司经营情况   (一)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成果   (1)概述:   2011年4月15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公开发行4500万A股,净募集资金83,687.75万元,是公司近十年来快速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新起点。公司上市后,不但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使公司进入了资本市场的新平台,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也将得到大幅提升,使得公司能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占据战略制高点,在环境和安全产业大发展领域里占得先机,确保业绩的持续增长。   过去的一年里,在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计划,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自有产品的核心优势,推进精细化管理、持续增强研发能力 不断拓展经营领域,克服种种困难,在市场拓展、产品及技术研发和项目储备等领域均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公司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201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425.39万元,同比增长17.26%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454.41万元 同比增长7.82%。   (2)加强科学管理,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2011年公司全面完善了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按照上市公司要求,执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新机制,重视内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报告期内公司调整了管理制度、管理结构 初步建立了责权分明、相互制衡、有效监督的科学运行管理模式。2011年,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通过自查和检查,进一步加强公司内控制度体系的完善,对提升公司规范运作、完善公司治理起到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公司董事会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对公司战略发展、激励政策和内部审计等重要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努力寻找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优化营销体系,强化公司营销能力   2011年面对市场竞争加剧的发展趋势,公司继续巩固在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金属分析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公司在加强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拓展安全监测、实验室仪器、环境治理、物联网等行业应用,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业务、丰富产品线,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特别是针对社会对PM2.5的关注,公司积极响应,利用现有PM2.5的产品和成熟的销售渠道,努力保持公司在PM2.5及其他环境监测产品的市场地位。公司通过多元化的经验积累,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多元化业务的运营体系,在人才队伍、技术储备和营销渠道等方面均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布局,也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充沛的动力。   与其他大部分竞争对手专注单一产品不同,公司发展业务的思路是为客户提供综合化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公司通过自主开发、代理合作和行业整合等方式,不断完善产品组合,构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最大程度满足了客户需求,提高客户对公司的粘性和忠诚度,提升了单位客户资源的价值产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行业壁垒,强化公司综合竞争力,全面巩固公司行业领先地位。   (4)加快技术创新,持续增强研发能力   研发部门在2011年紧跟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工业过程和安全监测等产业热点,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对外合作为辅的原则,双轮驱动研发能力不断提升。2011年公司发布便携式GC-MS联用仪、CCD-AES直读光谱分析仪、大气多金属元素分析仪、烟气多金属在线分析系统等12项全新产品,烟气脱硝氨逃逸监测、环氧乙烷报警仪应用等13项新应用,和8项涵盖环保及安全监测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技术储备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公司共完成8项新技术预研,18项技术平台建设。同时开展了多种方式的对外技术合作,吸收和消化多项国际先进技术,持续增强研发能力。   (5)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进公司扩大国际市场发展战略   2011年公司积极拓展海外新市场,在印度、中东等地区有了新的发展,海外订单增长50%左右,为2012年打下好的基础。   (二)2011年公司主营业务及经营情况   (1)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和安全监测领域的仪器仪表。以先进的检测、信息化软件技术和产品为核心,为环境保护、工业过程、公共安全和工业安全提供分析测量、信息化和运维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   (2)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环境监测领域,公司面对较大市场需求滞后的压力,环境监测系统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96%,数字环保信息监测系统同比下降32.30%。在客户需求滞后等不利的外部因素影响下,公司保持了环境监测领域中污染源废气在线监测、废水在线监测的国内领先地位,充分发挥公司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强的核心优势,结合公司全面的营销网络,通过先进的监测设备、完善的运维服务以及系统的信息化手段致力于为环保用户建立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科学的管理和业务体系,在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同时,在环保行业新的领域和细分市场上,尤其是智能化监测、空气重金属监测、污染源烟气重金属监测、污染源监测运维等业务得到拓展,特别是运营维护服务业务取得了营业收入同比217.87%的成长。公司承接了湖南株洲市环保局信息平台、杭州大气复合污染综合监测项目、江苏省无锡市新区环保局超级站和洛阳监测站重金属监测等项目,成功实现了新细分领域的业务拓展。   在工业过程分析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80%,公司的激光气体分析仪在冶金行业细分市场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在石化行业公司拓展了高端工业工程分析系统(质谱、傅利叶红外、近红、拉曼等)的市场占有率,给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空间。2011年公司深入开拓了煤化工行业的工业过程分析市场,红外和热导等工业过程分析系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使得公司在这两个市场上的占有率进一步提升。金属分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增长,自有产品在这一领域打开了新的局面。   实验室仪器是公司未来大力拓展的领域,特别是在2011年公司完成了对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的收购后,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将成为公司发展实验室仪器的重要整合平台。北京吉天仪器2011年实现净利润约3078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0%,成为公司业务新亮点。   公司总体毛利率变化不明显。由于大力推进整体解决方案的营销模式,2011年度环境监测系统毛利率有所下降 运营维护业务由于2010年度业务量较小,不具有可比性 光纤传感业务面临近年新进入者增加、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毛利率压力较大,公司针对这块业务正积极调整产品细分目标市场,寻找行业内的战略合作伙伴,努力保持该业务的毛利率水平。   (三)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一直将自主研发作为公司的核心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培养和投入,公司形成了一支行业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跨学科的研发团队,并建立了以IPD(集成产品开发)和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为基础的研发体系。   公司拥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掌握了光谱类、分析化学类、色谱类、电化学类、光纤传感类等分析技术平台,开发出了技术先进、适应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截至2011年末,公司相关产品已取得专利165项,另有143项专利正在申请中,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0项。   (2)营销服务优势   环境监测系统、工业过程分析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是客户工艺控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重要技术手段,客户需求千差万别。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公司充分利用本土化优势,调整了原有销售事业部,直接为行业用户提供专家式营销服务,满足并提供给客户个性化解决方案。公司在国内成立了28个办事处,以及近40个环保运维中心,建立了完善的营销及工程服务网络,可第一时间满足客户现场服务、远程诊断、备件供应和运营维护等需求。公司不断巩固在冶金、环境监测等行业的市场地位,并在这一领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内容,获得了市场占有率领先的销售业绩。   完善、专业的营销服务已经成为公司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二、公司未来发展展望   (一)公司未来发展机遇   展望“十二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环境的要求也提高了一个新的层级。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方面,我国将从单因子监测转向多因子复合监测,在继续监控SO2、COD的基础上,将不断加强对NOx、氨氮、总磷、总氮、VOCs、重金属、温室气体等多因子的监测监控,从而带动相关仪器设备及监测网络的购置需求的增长。同时,环境监测范围将已经由局部的点源监测转向区域监测(大气、水的区域联防),从满足局部重点城市监测转向覆盖区县级监测。此外,监测标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今年两会期间,政府提出了对PM2.5的监测要求,预计初步多达1500个新的监测点,这给了公司更多的市场展望空间。除监测设备持续增长外,结合信息化和运营维护的整体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公司的优势产品。   在工业过程分析系统市场,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推进行业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产业调整政策对工业过程分析市场将带来结构性的影响。大中型企业由于高端过程分析仪器投入在其总体投资占比不高,但对于企业优化生产工艺、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节能减排的作用十分明显,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总体而言,随着工业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提升和国家节能减排以及行业整合的推进,过程分析仪器的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趋势。公司也将凭借在过程分析及自动化方面的技术优势,积极开拓工业企业节能和能源管理业务,利用客户资源集中的优势发展节能以及能源管理业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网、高压电力电网、大型建筑物以及重大化工设施等的大规模建设,安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严峻的安全隐患引起人们对安全监测与控制的高度重视,全球各国都加大了安全监测仪器的配置力度。国内各行业在安全监测方面基础薄弱,随着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的日益重视,原有项目的增配安全监测系统的市场将十分可观。   (二)公司2012年经营计划   (1)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加速拓宽产品线。根据公司总体战略部署,在保持现有产品研发投入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强自主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解决方案研发投入,另一方面加强对外技术合作,加快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加速丰富公司产品线,提供满足细分领域个性化需求的解决方案。   (2)进一步加大市场营销工作力度。要整合强化销售网络,创新营销模式,保障主导产品销售业绩稳步增长,并在运营服务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积极探索细分行业的营销模式,尽快形成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强力推进海外市场销售拓展,加强产品对外宣传力度,加快海外产品注册和CE认证,建设完善海外销售网络。   (3)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工作,在保证销售供应和生产体系的稳定性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不断满足国内外市场全方位需求 深入实施生产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合理量化的成本、质量、效率三位一体绩效考核体系。   (4)继续推进资本扩展战略,本着谨慎性原则,持续跟踪相关行业的潜力企业,寻求适当的机会,以适当的方式,推动公司并购与合作业务的实施。为公司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为公司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5)完善管理体系,适应公司发展需要。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公司整体运营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公司将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公司内部发展及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调整,不断完善发展、优化资产结构,构建适合公司发展的管理和业务框架,为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公司未来发展面临的风险因素   (1)技术风险   公司所处的仪器仪表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机械、电子、材料、软件、光学等多个技术领域,行业技术发展迅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需不断致力于新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以应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如果公司不能保持持续创新能力,或者不能及时准确把握产品、技术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将削弱公司已有的竞争优势,从而影响公司的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   (2)市场风险   公司产品在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和安全监测领域应用广泛,市场前景广阔。国内外厂商纷纷抓住机遇扩大销量,造成市场竞争加剧 另一方面,由于产品毛利率水平较高,可能吸引更多的新进入者,加剧市场竞争,从而影响到公司的盈利水平。   (3)管理风险   ①规模扩张导致的管理风险   随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逐步实施,公司资产规模、生产规模、人员规模等将进一步扩张,如果公司管理水平不能适应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随公司规模扩大进行及时调整,将削弱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影响公司持续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收购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100%股权,未来公司可能继续通过兼并收购不断扩大市场领域,公司与被收购对象在业务、管理等方面的磨合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将会给公司的管理带来很大考验。   ②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   公司业务属人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商业模式的有效应用、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均有赖于公司核心管理和技术人才。依靠着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公司近年来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上述人才存在一定的流失风险,从而会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更多信息请参见: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摘要.pdf
  • 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填报通知
    p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发布《关于填报201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的通知》,通知针对国家实验室(试点)、国家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填报时间从2020年3月18日到4月15日。此次填报将启用新版年度报告填报系统。 br/ /p p   我国目前已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16个,其中高校171个,中科院系统67个,国家部委47个,企业31个。一般情况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牵头主持。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分布,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所高校的发展推动力是巨大的。 /p p br/ /p p 附通知全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填报201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的通知 /strong /p p   各实验室、依托单位: /p p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要求,各实验室需对年度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并提交年度报告。现启动201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填报工作,本年度开始启用新版年度报告填报系统,各项内容统计时间为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年度报告是实验室过去一年建设运行情况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是定期评估的重要参考,请各实验室高度重视、如实填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一、填报对象 /p p   国家实验室(试点)、国家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p p   二、填报时间 /p p   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填报系统将于2020年3月18日正式开通,截止时间为2020年4月15日。 /p p   三、填报流程 /p p   1、单位注册。实验室依托单位须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service.most.gov.cn/)注册备案通过审核后,获得单位管理员账号权限方可登录系统。已注册备案过的依托单位无需再注册备案,直接登录系统即可。 /p p   2、填报授权。依托单位管理员给年度报告填报人授权填报资格。单位管理员登录系统后,依次点击 “项目申报-& gt 人才及其他计划-& gt 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进入年报列表页面为年报填写人授权填报资格,以往填过年报的实验室继续使用原账号,无需重新授权。 /p p   3、年报填写。实验室完成授权后,填报人登录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service.most.gov.cn/),依次点击“项目申报-& gt 人才及其他计划-& gt 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按照系统中的填写说明填报年度报告。 /p p   4、年报提交。填报人完成年度报告填写后,提交单位管理员审核,审核无误后,提交至科技部。 /p p   四、填报注意事项 /p p   1、实验室年度报告是实验室年度考核和定期评估的重要支撑材料。实验室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填写提纲和说明,认真完成填报工作并将系统直接生成的年度报告提交至依托单位审核,对于退回的年度报告应及时修改后提交。 /p p   2、依托单位应及时审核实验室年度报告,对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严格把关,并在系统内提交承诺书。 /p p   3、依托单位需将年度考核意见签字盖章后在系统内一并提交。 /p p   4、多个单位联合共建的实验室由第一依托单位负责授权,年度报告内容由第一依托单位负责审核。 /p p   5、按国家保密规定,涉密内容一律不得在网上填报,一旦发生泄密事件由实验室自行承担后果。 /p p   五、联系方式 /p p   业务咨询: 010-68104720/4254 /p p   技术支持: 010-58882999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20年3月11日&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 2016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填报通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填报2016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的通知 /strong /p p 各有关单位、实验室: /p p   根据科技计划改革整体要求,2016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需登录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program.most.gov.cn)进行填写,请各实验室在填写年度报告前务必详细按照年报填写说明的要求进行填报。 /p p    strong 一、填报对象 /strong /p p   依托企业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二、填报时间 /strong /p p   2017年07月10日9:00至2017年08月10日16:00。 /p p    strong 三、数据采集时间 /strong /p p   2016年实验室年度报告数据采集的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p p    strong 四、操作流程 /strong /p p   1、依托单位使用管理员账号登录申报系统后,依次点击左侧& quot 十二五& quot 科技计划(专项、基金)-& gt 其他-& gt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年报列表页面为实验室2016年度报告授权填报资格,待实验室提交年度报告后及时审核年报内容并提交科技部,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进行形审。 /p p   2、实验室通过依托单位授权后,方可填写实验室年度报告。实验室应在科技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填写提纲或说明,完成年度报告填写工作并提交至依托单位审核,对于退回的年度报告应及时修改后提交。 /p p    strong 五、注意事项 /strong /p p   1、多个单位联合共建的实验室由第一依托单位负责授权,年报内容由第一依托单位负责审核。 /p p   2、请各实验室按照要求认真填写,按时提交。 /p p   3、按国家保密规定,凡涉及保密内容不得填报,一旦发生泄密事件后果自负。 /p p   4、根据国家科技情况统计总体工作要求,请各实验室加强日常管理,注重平时的数据收集,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p p   四、联系方式 /p p   业务咨询:基础研究管理中心 010-68104431/4929/4720/4254 /p p   技术支持:申报中心 010-88659000 /p
  • 3月18日截止!关于填报2021年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的通知
    关于填报2021年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的通知各实验室、依托单位: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要求,各实验室应对年度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并提交年度报告。现启动2021年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填报工作,各项内容统计时间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年度报告是实验室过去一年建设运行情况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是定期评估的重要参考,请各实验室高度重视、如实填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填报对象国家实验室(试点)、国家研究中心、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二、填报时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填报系统拟于2022年2月14日正式开通,填报截止时间为2022年3月18日。三、填报流程1.单位注册实验室依托单位须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service.most.gov.cn/)注册备案通过审核后,获得单位管理员账号权限方可登录系统。已注册备案过的依托单位无需再注册备案,直接登录系统即可。2.填报授权依托单位管理员给年度报告填报人授权填报资格。单位管理员登录系统后,依次点击“项目申报-人才及其他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进入年报列表页面为年报填写人授权填报资格,以往填过年报的实验室继续使用原账号,无需重新授权。3.年报填写实验室完成授权后,填报人登录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service.most.gov.cn/),依次点击“项目申报-人才及其他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按照系统中的填写说明填报年度报告。4.年报提交填报人完成年度报告填写后,提交单位管理员审核,审核无误后,提交至科技部。四、填报注意事项1.实验室年度报告是实验室年度考核和定期评估的重要支撑材料。实验室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填写提纲和说明,认真完成填报工作并将系统直接生成的年度报告提交至依托单位审核,对于退回的年度报告应及时修改后提交。2.依托单位应及时审核实验室年度报告,对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严格把关,并在系统内提交承诺书。3.依托单位需将年度考核意见签字盖章后在系统内一并提交。4.多个单位联合共建的实验室由第一依托单位负责授权,年度报告内容由第一依托单位负责审核。5.按国家保密规定,涉密内容一律不得在网上填报,一旦发生泄密事件由实验室自行承担后果。五、联系方式联系人:贾异,孙晓东电子邮件:skl@htrdc.com技术支持电话:010-58882999业务咨询电话:010-68335828,010-68335538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2022年2月15日
  • 科技部通知填报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填报2017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的通知 /strong /p p   各实验室、依托单位: /p p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部署,各单位应于2017年底前完成2017年实验室的工作总结。现开放2017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系统,请各实验室登录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program.most.gov.cn)进行填报,填报前请详细阅读年报填写说明。 /p p   一、填报对象 /p p   依托企业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二、填报时间 /p p   2018年03月20日9:00至2018年04月15日16:00。 /p p   三、数据采集时间 /p p   2017年实验室年度报告数据采集的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p p   四、注意事项 /p p   1、已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以下简称申报系统)备案注册的依托单位管理员账号均可登录系统,未注册的依托单位需在申报中心进行注册,通过审核后,可登陆申报系统获取相应服务。 /p p   2、依托单位使用管理员账号登录申报系统后,依次点击左侧& quot 十二五& quot 科技计划(专项、基金)-& gt 其他-& gt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年报列表页面为实验室授权填报资格,待实验室提交年度报告后及时审核年报内容并提交科技部,由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进行形式审查。 /p p   3、实验室通过依托单位授权后,方可填写实验室年度报告。实验室应在科技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填写提纲或说明,完成年度报告填写工作并提交至依托单位审核,对于退回的年度报告应及时修改后提交。 /p p   4、多个单位联合共建的实验室由第一依托单位负责授权,年报内容由第一依托单位负责审核。 /p p   5、自2008年起,实验室年度报告已作为实验室年度考核以及评估支撑材料的组成部分,并直接由系统生成,请实验室认真填写,按时提交。 /p p   6、按国家保密规定,凡涉及保密内容不得填报,一旦发生泄密事件后果自负。 /p p   7、根据国家科技情况统计总体工作要求,请各实验室加强日常管理,注重平时的数据收集,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p p   四、联系方式 /p p   业务咨询: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 010-68104431/4929/4720/4254 /p p   技术支持:国家科技计划申报中心 010-88659000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p p br/ /p
  • 国家药监局印发《药品年度报告管理规定》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印发《药品年度报告管理规定》的通知,全文如下:国家药监局关于印发《药品年度报告管理规定》的通知国药监药管〔2022〕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要求,进一步指导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建立年度报告制度,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了《药品年度报告管理规定》(见附件1)和《药品年度报告模板》(见附件2),现予印发。同时,为保障药品年度报告制度的落地实施,国家药监局建设了药品年度报告采集模块,同期启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督促持有人落实药品年度报告的主体责任  药品年度报告制度是《药品管理法》提出的一项新制度。《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建立年度报告制度,每年将药品生产销售、上市后研究、风险管理等情况按照规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年度报告填报主体为持有人;持有人为境外企业的,由其依法指定的、在中国境内承担连带责任的企业法人履行年度报告义务。  各省级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宣传和监督指导,通过规范持有人的年度报告行为,进一步督促持有人落实全过程质量管理主体责任。持有人应当以年度报告为抓手,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持有人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年度报告工作,完善内部报告管理制度,对年度报告的内容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  二、 切实做好数据共享和信息应用  国家药监局已经建设了药品年度报告采集模块。为方便持有人填报,该模块直接对接药品监管数据共享平台的药品注册、药品生产许可等有关信息,实现了关键基础信息自动带出,有助于提高填报信息的准确性。后续,还将充分发挥国家药品监管数据共享平台优势,逐步将年度报告信息分别归集纳入药品品种档案、药品安全信用档案,夯实药品智慧监管的信息基础。  各省级药品监管部门要将年度报告信息作为监督检查、风险评估、信用监管等工作的参考材料和研判依据,逐步实现精准监管、科学监管,提升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效能。同时,结合监督检查等工作安排,对持有人年度报告内容进行审核,对不按规定进行年度报告的持有人依法查处,并纳入药品安全信用档案。  三、 全力做好年度报告采集模块的运行维护  药品年度报告采集模块分为企业端和监管端。企业端采集信息包括公共部分和产品部分两方面内容。其中,公共部分包括持有人信息、持有产品总体情况、质量管理概述、药物警戒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接受境外委托加工情况、接受境外药品监管机构检查情况等六个方面内容;产品部分包括产品基础信息、生产销售情况、上市后研究及变更管理情况、风险管理情况等四个方面内容。持有人完成药品年度报告的填报并提交后,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监管端查看本行政区域内持有人的药品年度报告信息。  国家药监局信息中心要做好模块上线后的技术支持工作。企业端和监管端的权限开通及操作流程可参考操作手册(见附3和附4)。最新电子版操作手册可从系统中下载。若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用户可随时联系技术支持客服热线(4006676909转2);亦可通过加入QQ工作群(监管用户:320404770;企业用户:282253676)进行沟通联络。  四、其他事项  1.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药品年度报告采集模块同时启用。  2.鉴于我国首次实施药品年度报告制度,药品年度报告采集模块尚处于试运行阶段,2021年度报告信息填报时间截止为2022年8月31日;从明年开始,每年4月30日之前填报上一年度报告信息。  附件:1.药品年度报告管理规定     2.药品年度报告管理规定模板(2022年版)     3.药品年度报告采集模块企业端操作手册     4.药品年度报告采集模块监管端操作手册国家药监局2022年4月11日附件1附件2附件3附件4
  • 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11年)发布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11年)》。2011年度全国药物滥用监测系统共收集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15.8万份,主要监测对象为强制戒毒机构、自愿戒毒机构、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机构等收治/收戒的药物滥用者。通过对药物滥用者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药物滥用的特征和流行趋势,为药品监管和禁毒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参考。   《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11年)》分析了2011年我国药物滥用监测总体情况,描述了2011年度我国药物滥用的状况,并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监测数据,提示我国药物滥用的变化特征,预测药物滥用的流行趋势。   报告包括2011年监测数据总体情况、新发生药物滥用者监测情况、海洛因滥用监测情况、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监测情况以及医疗用药品使用及滥用情况五方面内容。   年度报告监测数据中,海洛因和“冰毒”仍是主要滥用物质。报告显示,2011年药物滥用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以海洛因为代表的传统毒品滥用趋势相对减弱,以“冰毒”为代表的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呈增长态势 二是监测人群中,四成左右为新发生、新发现的药物滥用者,其中,传统毒品与新型合成毒品滥用人数的比例为1:2.2 三是药品在药物滥用者中的使用/滥用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四是在药物滥用人群中“多药滥用”问题较为突出。报告表明,我国药物滥用形势依然严峻,并提示存在一些未列管的物质和药品的滥用情况。   监测数据显示,药物滥用者中使用/滥用药品的比例持续处于较低水平。2011年使用/滥用医疗用麻醉药品的较2010年同比下降0.3%,医疗用精神药品同比下降3.7%,其他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同比下降0.9%,其中,使用/滥用含磷酸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的比例为0.3%,同比下降0.5%。
  • 科技部通知填报08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日前,科技部就2008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填报的有关事项发布通知。 一、年度报告填报形式和时间 实验室年度报告实行网上填报,填报地址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http://www.chinalab.gov.cn,以科技部分配的帐号和密码登录管理平台。填报时间为2008年12月8日至2009年2月15日(注: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填报截止日期为2008年12月31日)。 二、填报对象 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2003年批准的5个国家实验室(筹)、省部共建实验室。 三、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为加强实验室的过程管理,自2008年起,实验室年度报告将作为实验室年度考核的组成部分以及评估材料的辅助材料,并直接由系统生成,请实验室认真填写,按时提交。 2. 数据采集时间: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3. 按国家保密规定,凡涉及保密内容不得填报,一旦发生泄密事件后果自负。 4. 请各实验室在填写年度报告前务必详细阅读填报提纲和说明,确保信息与数据的准确性。 5. 本次年报中“3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使用情况”一栏,暂不提供从上年度年报导入功能,请手动填写,设备价值以人民币计,单位为“万元”。 6. 各实验室的年度报告填写完成后,可以直接下载word文档。 7. 各实验室的年度报告将在网站上公开发布。 8. 根据国家科技情况统计总体工作要求,请各实验室加强日常管理,注重平时的数据收集,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四、联系方式 1. 材料填报 联系人:王志成、朱庆平,杨晓秋 电话:010-58881050、58881052、588810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5号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 100862 2. 技术支持 联系人:周益斌、石磊 电 话:010-82327658、82600318 详情请见:http://www.chinalab.gov.cn/labsite/Site/newspage.aspx?id=1892
  • 免费领取|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年度报告电子版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科学仪器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的梳理和总结过去一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变化,为业内仪器企业和用户提供有价值的行业信息,从而更好地推动整个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信息网决定从2014年开始发布《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旨在为科学仪器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此次《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中涵盖了2019年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概况、政策影响、重点细分领域市场发展机会、部分仪器最新技术进展和科学仪器采购概况等内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44"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img title=" 发展报告封面.jpg" style="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发展报告封面.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5eb9ec51-d0d2-459e-9bca-48587a7e97f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65, 165, 165) " 《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封面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38"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img title=" 发展报告目录.jpg" style="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发展报告目录.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f5fed897-6a77-4a94-9ba6-6fd3749e28a6.jpg" / span style=" color: rgb(165, 165, 165) " 《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年度报告》目录 /span /p p & nbsp /p p 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年度报告领取方式: /p p strong 1.打开或安装仪器信息网APP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若未安装APP,您可以在手机应用商店中搜索“仪器信息网”下载安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也可以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按照提示进行下载安装(微信中识别二维码可能会被微信要求先安装应用宝,然后再安装仪器信息网AP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58"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img width=" 150" height=" 150" style="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pic/a0426f1e-58ce-4ba4-a801-f2861e273d35.jpg" / /p p strong 2.点击首页顶部轮播处申领报告图(如图所示),进行申领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80"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img title=" 1600761265(1).jpg" style="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1600761265(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b664f8c0-20d7-4af4-92ad-b6c3496b1720.jpg" / /p p 如遇到问题,您可添加仪器信息网APP小助手微信好友:yqxxwapp& nbsp 她会为您解决 /p
  • 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今日(17日)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 自2012年起,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持续开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议题,开展全球及洲际尺度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分析和评估。2022年是开展年度报告工作的第11年,本年度报告共包含“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及复种与灌溉的贡献”两个专题。报告显示,北极海冰覆盖范围在夏季9月份呈现明显波动下降趋势。2002—2021年间,缩减范围超过200万平方公里,占2002年最小海冰范围的近40%。2002—2021年,格陵兰冰盖所有区域都发生过表面融化,融化主要集中在冰盖边缘地区,融化范围总体上较为稳定,但同时,格陵兰冰川边缘线整体呈退缩变化。2002—2021年,77.4%的北极陆表区域绿度增加,面积约5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亚马逊雨林的面积,并在近五年呈现加速“绿化”态势。“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及复种与灌溉的贡献”专题显示,2022年极端天气频发叠加区域性突发事件,导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减产1.3%,是近十年第二大减幅,玉米产量减幅较大,水稻产量同比基本持平,小麦和大豆小幅减产。“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是中国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和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将长期、持续地开展下去。
  • 认监委通报各机构2009年年度报告审议情况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各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五十一条、五十三条和《认证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按照《关于上报2009年年度报告的通知》(认办可函[2010]18号)文件要求,国家认监委对各机构上报的年度报告进行了审议,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年度报告上报情况   按照上报要求,国家认监委授权的认可机构和人员注册机构,批准设立的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应于2010年3月1日前报送2009年年度报告。认可机构和人员注册机构以及绝大多数认证和认证培训机构都很重视年报报送工作,能够按时、保质地提交年度报告。但也有机构存在问题:有的没有按时提交报告,经电话催促后才补交 有的报告内容非常简单空洞,敷衍了事,如北京中冷通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苏州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英达管理培训中心、北京中质协卓越培训中心和沈阳审核员培训中心。   2009年年报要求对认证人员上报数据信息进行了简化,机构上报人员信息整体情况良好。但有的机构上报数据存在一些问题,如证件类型提供军人、武警证件,在职状况却填报为专职人员,明显不符合事实 有的机构人员注册号填写混乱,不是CCAA注册编号格式。   截至2010年6月1日,经催交后仍未上报年度报告的机构为:认证机构1家:北京中机诚业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认证培训机构2家:深圳市康达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知识安全工程中心(未上报教师数据)。以上未提交年度报告的机构,应做出书面检查报认监委,在此之前将暂停办理其申请审批事项。   二、2009年度机构工作情况   1.认可机构和人员注册机构运作基本情况   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累计认可认证机构123个,累计认可实验室3893个,累计认可检查机构165个。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颁发的现行有效认证证书共51.7万张。2009年,认可中心积极推进ISO9001:2008换版工作,顺利完成了等同采用ISO9001:2008新版国家标准认可转换政策研究及相关具体工作。认可领域开拓方面有新的进展,完成了4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试点认可。继续完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工作,2009年对53家认证机构实施了分级评价 改进了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和红黄线规定,研究解决了一批评审不一致和简化评审方法的问题,提高了认可工作效率。   2009年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继续完善认证人员注册的网络系统和人员评价系统,使对申请人的评价及时、合理、严谨和有效,增强了评价过程的透明度 加强了咨询师注册工作,重视对申投诉工作的管理和控制 在继续保持现有认证人员统一笔试的形式基础上,协会已经开始将更多领域的注册考试纳入到统一笔试中来,包括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对考试大纲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加强了题库建设,增加试题的数量并提高质量,建立了出题的专家队伍,对试题适时进行更新和补充完善。建立统一的出题和组卷标准,依此尝试建立起一套电脑组题组卷的系统,逐步向无纸化答题转变。加强了对阅卷人员的培训、管理和监督,使阅卷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得到提升。   2.认证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运作基本情况   截止2009年12月31日,国家认监委共批准内资认证机构133家,外商投资认证机构35家,认证审核员培训机构36家。   (1)认证机构业务开展情况   2009年,认证机构成功抵御了因为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给认证行业带来的影响,自愿性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证书发放数量与2008年相比均保持增长势头。根据各认证机构上报的信息统计,2009年认证机构颁发的各类有效认证证书总数为492007张,各主要认证项目具体证书数量如下:质量管理体系(GB/T 19001/ISO 9001)认证证书256867张(比2008年增加14.4%) 环境管理体系(GB/T 24001-2004/ISO 14001:2004)认证证书48764张(比2008年增加24.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1-2001)认证证书25104张(比2008年增加28.6%)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B/T22000-2006/ISO 22000:2005)认证证书4381张 有机产品(GB/T 19630)认证证书4168张 其他工业产品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75097张(比2008年增加45.8%)。其他业务领域认证证书数量情况参见国家认监委2010年第7号公告。   (2)认证培训机构业务开展情况   2009年认证培训机构业务开展情况差别明显。一些大型或专业培训机构业务保持了增长态势 而另外一些单体系培训机构反映招生困难。很多机构抓住2008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发布时机,开展了标准换版知识培训。根据各认证培训机构上报的信息统计,2009年认证培训机构共开办各类注册审核员(检查员)培训班806期,参加培训18805人。   (3)从业认证审核员/检查员基本情况   根据各认证机构按年度报告要求上报的信息统计,截止2009年底,在认证机构从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共27161人,其中专职审核员8125人(占总人数的29.9%)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共9337人,其中专职审核员4353人(占总人数的46.6%)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共6744人,其中专职审核员3356人(占总人数的49.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共1477人,其中专职审核员765人(占总人数的51.8%) 有机产品认证检查员642人,其中专职检查员450人(占总人数的70.1%) 其他工业产品自愿性产品认证检查员1300人,其中专职检查员787人(占总人数的60.5%)。   (4)从业认证培训教师基本情况   根据各认证培训机构上报的信息统计,在培训机构从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教师共306人,其中专职培训教师212人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教师共123人,其中专职培训教师73人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师共87人,其中专职培训教师61人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师共45人,其中专职培训教师38人 有机产品认证检查员培训教师14人,其中专职审核员8人   3.各机构工作总结中反映的一些特点   (1)采取各种措施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   有的认证机构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给以出口型加工代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带来的订单减少、周转资金紧张等问题,在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前提下采取了弹性扶持方案帮助客户度过难关,例如减少审核费用、延缓付款周期、审核安排协调客户的生产计划等。也有的认证机构反映因为经济危机迫使原来的产品出口企业转入国内销售市场竞争,大量出口企业申请认证,反而给认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2)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机构注重加强专职认证人员正规化建设。国家认监委《关于进一步明确认证机构专职认证人员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的通知》(国认可[2009]51号)文件下发前已向认证机构广泛征求意见,不少认证机构根据国家认监委的文件要求,抓紧办理了专职认证人员的正式职员相关手续,既满足了相关规定和要求,又增强了相关认证人员的稳定感和责任意识,提高了人员队伍的素质。   加强兼职认证人员管理。有的认证机构建立认证人员质量管理追溯体系,与兼职人员的工作单位签订兼职认证人员使用管理协议,建立质量责任共担的双重管理机制,提高了兼职认证人员管理的有效性。   (3)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提高服务意识   很多机构采取了电话跟踪、现场回访、委托专业调查公司实施客户满意度调查等形式来收集客户意见,提升服务水平 一些机构通过在各地召开研讨会、开设顾客专用邮箱等形式多渠道与客户开展沟通互动。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管理   很多机构建立完善了自己的电子管理系统,提升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部门业务管理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同时节约了成本,节省了空间。   (5)注重本机构品牌建设   各机构更加注重自身品牌建设,通过严控认证质量、有针对性地选择认证客户、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等方式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三、机构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工作建议   根据各机构反映,目前认证市场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低价无序竞争现象依然存在   2.部分机构超出批准范围开展认证活动   3.部分认证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4.自愿性产品认证消费者认同度低,市场开发困难   在年度报告中,许多机构针对认证行业以及机构自身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有的是针对认监委监管工作的建议,如进一步加强对认证行业的监督管理,考虑对认证机构实行分级管理 整合相关部门信息报送要求,避免机构重复上报 加强对机构创新认证项目的政策扶持 加大宣传力度,正面宣传引导认证认可的作用,提高认证的公信力 加大对违规认证的打击力度,维护认证行业的公平、公正和持续发展 加强对地方认证监管部门活动的监督等等。   认监委将汇总分析这些问题和建议,并提供给各有关单位,以便在制定政策、日常管理时予以吸收借鉴。   二○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 《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20年)》新鲜出炉!
    数据概览方面,2020年发布国家标准2252项,备案行业标准8105项,备案地方标准8387项,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布团体标准9155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446664项。重点工作方面,一是标准化工作改革持续深化,制定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标准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家标准制修订周期缩短至24个月,纺织品、制鞋、家具、农机等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超过95%。二是标准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发布《关于加强农村户用厕所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20—2022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标准化政策文件,农业农村、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食品消费品、装备制造和信息通信、现代服务业、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夯实。三是标准化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作用凸显。积极制定发布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国家标准28项、国家标准外文版37项、地方标准80余项、公开团体标准269项,向ISO、IEC提交40项相关领域国际标准提案。国际标准化方面,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治理,我国华能集团董事长舒印彪任IEC第36届主席,成为IEC百年史上首位中国主席,积极承担锂技术委员会(ISO/TC 333)、IEC电力场站低压辅助系统技术委员会(IEC/TC 127)等技术机构领导职务和秘书处;开展双多边交流,多次召开双多边合作线上会议,推动与巴基斯坦、缅甸、哥斯达黎加和非洲标准化组织等国家和区域标准机构标准化合作文件的签署工作;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与水利部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推动制定小水电国际标准,持续推进中俄民机互认工作,与蒙古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合作建立标准示范区,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基础建设方面,中国工程院数十位院士领衔,340多位专家参与,开展国家标准化发展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完成国家标准技术审评7700余项、国家标准外文版立项评估1600项,组织制定《总局内部司局标准实施信息反馈联动机制方案》《国家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内部运行规则(试行)》等制度文件;组织11家单位开展塑料管材、金融服务、政务服务等领域72项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批准筹建空间科学与应用、水环境技术与装备、建筑工程、智能铸造、蔬菜等5家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开展标准化职业技能“1+X”证书申报、标准化师资库和教育培训教材库建设;编制发布首部《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开展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量持续提升。《年度报告》还包含“个人健康信息码国家标准在精准抗疫中发挥重大作用”等10件2020年中国标准化工作典型案例,以及2020年度中国标准化大事记。
  • 《国家科技计划年度报告2013》发布
    科技部22日在其网站公布了2013国家科技计划年度报告。   报告按照2012年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结构,分十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基本科技计划2012年的执行情况,包括项目设置、人员资金投入、项目进展和取得的成效等内容。   报告详细内容如下:   前言 一、2012年国家科技计划执行概况 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四、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六、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七、政策引导类计划 八、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九、其他专项十、科技计划记事(2012)
  • 美国发布玩具安全年度报告
    近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发布了关于玩具安全的年度报告,对玩具召回事件和与玩具有关的死亡和受伤事件进行了通报和确认。   该报告由CPSC根据制造商和销售商采取安全意识步骤以及安全保障措施提出,同时,与《消费品安全改进法》(CPSIA)相结合。该报告指出,自2008年来,玩具召回事件急剧下降,从2008年的172起和2009年的50起下降至2010年46起。其中,涉及铅的玩具召回事件为3起,远低于2009年的9起和2008年的19起。   其中,CPSC提出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建立最低铅含量及含铅油漆的限制;对某些邻苯二甲酸盐的限制使用;将自愿性玩具标准转化为强制性标准;与海关和边境港口的数据系统合作,从而及时发现危险产品等。   此外,15岁以下儿童因玩具而导致的死亡事件在2010年降低了50%,2008年,死亡事件发生24起,2009年为12起。有60%的死亡事故是由于溺水或从机动车、乘骑玩具跌落所致,窒息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召回事件和死亡人数有所下降,可是CPSC的统计数据显示,与玩具相关的急诊治疗数逐年增加,从2005年的15.2万人上升到2009年的18.6万人。受伤报告涉及划伤、撞伤以及脸部和头部的擦伤等。   同时,美国玩具协会(TIA)还提醒父母和照顾者做到:选择合适的玩具,正确使用玩具,发挥监督作用,让年幼儿童远离较大儿童使用的玩具,并做到保证玩耍环境的安全。
  • 天瑞仪器发布2014年年度报告
    天瑞仪器3月12日晚间发布201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27,683.14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94%;营业利润为3,205.35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60%;利润总额为5,874.72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2.1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01.34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57.31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61%。   公司称,报告期内,公司受国内经济因素的影响,应用于钢铁、水泥及地质矿产等传统产业持续低迷,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导致公司经济效益同比出现下降,毛利率比去年同期下降2.40%。   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以 2014 年 12 月 31 日的公司总股本 153,920,000 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2.00 元(含税),送红股 0 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转增 5 股。   公司还公布了2015 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2015 年 1 月 1 日----2015 年 03 月 31 日 期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为1,122.41-1,403.01 万元,预计比上年同期下降 20%-0% 。公司称,业绩变动原因为:2015 年 1-3 月份归属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约 770 万元左右,占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比例约 69%-55%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 46%-3%,主要原因是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下降所致。
  • 科技创富!我国首次发布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5px "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科技成果转化量价齐升,2017年全国2766家公立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总金额达121亿元,科技创富效应进一步显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5px " 这一报告由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编写。根据对全国2766家公立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的调查,2017年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合同项数均增长迅速。合同金额达121亿元,同比增长66%;合同项数为9907项,同比增长34%。与此同时,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也不断提升。科技成果交易合同均价显著提高,转化合同平均金额为122万元,同比增长约24%。同时,转化合同收入超过1亿元的机构达到31家,同比增长55%。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5px " 随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政策法规的逐步落实,各研究机构、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日益活跃,科技创富效应进一步显现。报告统计,科研人员获得的现金和股权奖励金额大幅增长,2017年达47亿元,同比增长24%,政策红利显著释放。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5px " 此外,高校院所输出技术和服务的能力不断强化,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转化服务平台6457家,同比增长37%,创设和参股新公司1676家,同比增长近33%。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5px " 报告也指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既有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也有承接企业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还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机构与专业人才队伍缺乏,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尚未有效建立等。 /p p br/ /p
  • 磐合科仪发布2015年半年度报告
    8月10日,上海磐合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证券代码:830992)发布了201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由于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同时严格控制成本费用,使经营业绩显著提高。公司实际完成营业收入 46,669,505.21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79%;净利润为2,323,578.8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4%;基本每股收益0.33元,每股净资产5.04元。 上半年,公司在不断强化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围绕年初确定的发展战略(整合行业资源,打造集硬件、软件、服务于一体的中国科学检测行业综合服务商),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硬件方面,公司在巩固前处理设备市场地位的同时,向产业链下游拓展,通过OEM方式,研发生产气相色谱等分析仪器,并成功研制VOCs样品预处理和检测一体机;调研洽谈,积极探讨通过并购参股方式,直接进入分析仪器领域。软件方面,公司通过合作研发,即将推出全新的实验室管理软件。服务方面,作为检测行业第三方维修服务平台,公司旗下检测家项目于5月30日正式上线,标志着公司初步具备行业综合服务商的能力。此外公司还在规范管理、人才储备、产业基金等方面取得突破。以上工作为公司下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认监委公布2010年机构年度报告审议结果
    近日,国家认监委通报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各认证机构及认证培训机构2010年年度报告的审议结果。   《通报》介绍了2010年度机构的工作情况: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24家,认可实验室及相关机构4423家,累计认可检查机构229家,全年完成各类认证机构评审700项;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初次和再注册各级别QMS/EMS/OHSMS/FSMS审核员 22971人次、有机产品检查员320人项、CCC检查员694人项,各类注册人员年度确认19539人项,见证评价人员2046人;截至2010年12月31日,经国家认监委共批准的内资认证机构133家,外资认证机构37家,认证审核员培训机构34家。   《通报》中总结了各机构工作中的一些特点:注重认证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加强对突发认证风险事件应急管理;不断加强人员队伍能力建设,开展推优评先进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此外,机构针对认证行业良性发展提出了很多意见建议,如:多开展认证机构间的交流和研讨,特别是新领域方面 加快认证标准的制订、修订和国际标准转换的速度,以满足认证机构及组织的需求;建议加强对自愿性产品认证的宣传、推广,出台自愿性产品认证相关鼓励政策、措施,进而调动企业实施产品认证的积极性;加强对认证机构分支机构及办事处开展的活动的监督检查;提高地方监管人员对认证标准及审核有效性理解的一致性,从而使监管工作更加深入和具有时效性;加大认证培训市场管理力度,建立培训机构评价机制和分级制度,规范培训市场行为,遏制培训市场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   认监委将研究分析相关意见建议,在政策制定、日常管理中加以吸收借鉴。
  • 2009年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发布
    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09年度药物滥用监测报告。现在介绍一下药物滥用监测系统概况、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09年)(以下简称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以及药品监管部门为加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监管不断加强监管,防范流弊所采取的措施。   一、2009年药物滥用监测总体情况   年度报告监测数据中,海洛因、鸦片、大麻等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与苯丙胺类、氯胺酮类等国家管制的医用精神药品的滥用者中,海洛因是主要滥用的物质 苯丙胺类及氯胺酮类物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的滥用者中,去氧麻黄碱(冰毒)是本年度监测报告主要滥用的物质。根据年度报告监测数据分析,2009年药物滥用呈现以下特点:   (一)药物滥用者的年增长比例总体上继续下降,趋势减缓,但以苯丙胺及氯胺酮类物质为代表的新类型药物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滥用比例呈较高增长幅度。   (二)在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中,海洛因、鸦片、大麻等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苯丙胺等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国家管制的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三类滥用明显呈现被“一降、一增、一低平”变化趋势。   (三)在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中,海洛因与去氧麻黄碱(“冰毒”)是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主要滥用的物质。海洛因与去氧麻黄碱(“冰毒”)的滥用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特征。与2005年相比,2009年海洛因滥用比例下降22.5%,去氧麻黄碱“冰毒”滥用比例增长31.4%。   (四)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滥用未出现明显增长,滥用比例较低。监测数据表明,管制越为严格的药品,药物滥用者获得的程度越低。2007年至2009年,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在药物滥用者中的滥用/使用呈现稳中有降的变化,其中,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滥用/使用比例下降3.5个百分点 非列管药品的滥用比例基本稳定在3.1%~3.3%。但是,根据监测数据,目前药物滥用者中多药滥用问题突出,一些未列管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是构成“多药滥用”的主要成分。   通过对2009年药物滥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我国药物滥用现状和流行趋势的特点是:海洛因滥用流行趋势进一步得到遏制,苯丙胺类物质滥用流行态势严峻,国家管制的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滥用程度较低,多药滥用问题较以往复杂、多变,非列管的处方药及非处方药的滥用报告增加。   二、药物滥用监测系统和药物滥用风险预警报告   药物滥用监测是公共卫生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动态观察药物滥用的发展趋势,预测流行的规模,从而估计未来的防治与公共卫生需求。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反映药物滥用人群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提示滥用药物的变化趋势、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监管的重点环节和品种,从而为加强监管,防治药物滥用流行提供决策依据 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为禁毒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我国于1992年开始建立药物滥用监测系统,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的领导下,在国家禁毒委员会的支持下,目前已经形成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物滥用监测网络,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在线直报。连接31个省(区、市)的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在线直报。2005年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建立了“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药物滥用监测系统针对医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非列管药品的使用情况设立了药物滥用风险预警报告,可预防药品发生流行性滥用。一旦地区监测报告的药物滥用人群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某种医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非列管药品的频率超过风险阈值时,监测系统将发布实时预警信息,提示在监测报告地区存在流行性滥用的风险。   下一步,结合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监管工作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扩大和调整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对象与调查内容,完善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依赖性和药物滥用潜力的评价方法与滥用风险评估方法,不断建立健全药物滥用监测体系与机制,更有针对性地调整监管策略和措施。   三、不断加强药品监管,防止药品流弊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本着确保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得住,用得上”的原则,不断完善监管法规体系和制度,提升监管效能。2005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出台,为科学监管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奠定法制基础。以此为契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制定发布了十余个相关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建立了种植生产总量控制、实验研究须经审批、经营销售定点管理、临床使用专用处方、信息网络实时监控的一整套特药特管的制度。   同时不断创新监管手段,有效规范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对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产企业实行分类管理,确定37家高风险企业为重点监管企业,向重点监管企业派驻监督员,强化外部监督,实行质量受权人制度,强化企业内部质量和安全管理 建立对企业日常巡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频次和检查工作规范,强化日常监督检查 根据监管形势的新要求和监管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及时会同相关部门调整管制品种的范围、提升管制级别,有效遏制药物滥用问题 建成全国统一的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强化监管,实现了对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药品的动态监控,市场秩序得到切实规范。   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具有滥用潜力的非列管药品(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规范购销行为,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生产经营秩序 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倡导行业自律,加大公众舆论宣传,引导公众合理用药,防止滥用和流失。   小贴士:   1、什么是药物滥用?   药物滥用是指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性特性或依赖性潜力的药物,这种用药与公认医疗实践的需要无关,属于非医疗目的用药。滥用的药物包括非医药制剂和医药制剂。药物滥用可导致药物成瘾,以及其他行为异常,甚至可以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2、什么是非列管药品?   非列管药品是指未列入国家强制管理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3、什么是多药滥用?   多药滥用是指非医疗目的滥用两种以上的药物。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多药滥用已成为主要的药物滥用模式,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进入治疗机构的药物滥用者绝大多数为多药滥用。多药滥用,特别是毒品与酒滥用结合,带来了与日俱增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其危害比一般药物滥用严重得多。
  • 博晖创新2016年年度报告发布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4月18日,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晖创新)发布2016年年度报告,该报告详细展示了博晖创新2016年的发展状况,以下是部分摘要。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分为检验检测业务及血液制品业务两个业务板块。检验检测业务主要由母公司运营,血液制品业务由公司控股的河北大安和参股的广东卫伦运营。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404.8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520.26万元,增长50.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9.9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71.71万元,增长98.61%。2016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分别为209,429.99万元、141,939.19万元,较年初分别增长1.16%和2.23%。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其中,报告期内,公司检验检测业务实现收入22,404.61万元,较上年增长50.72%。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公司2015年通过资产收购的方式进入血液制品业务,分别收购了河北大安48%股权、广东卫伦30%股权 公司看好血液制品业务在国内的发展前景,报告期内加大了对血液制品业务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收购了广东卫伦21%的股权,成为广东卫伦的控股股东。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报告期内,河北大安克服产品品种单一的不利因素,圆满完成各项经营目标及生产质量指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369.8320万元,同比增长46.30%,实现扣非后净利润4,820.01万元。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报告期卫伦实现收入4,975.22万元,较上年增长273.96%。实现利润-1,323.83万元,亏损额较上年减少2,985.2万元。报告期公司持有卫伦30%股权,公司按权益法计算投资损益,归属公司的净利润为-3,971,480.36元。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报告期内,公司收购河北大安及Advion形成商誉合计887,445,671.06元,完成对卫伦51%股权收购后新增商誉约2.4亿元。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公司坚持技术化、专业化经营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医疗健康产业谋发展。在检验检测领域将主导产业定位于为临床检验领域提供低成本、高灵敏度、操作便捷的疾病预防及诊断系统产品。在血液制品领域,公司将根据行业特性---特许经营、资源稀缺、需求刚性---立足河北、广东,向全国发展。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更多信息请参见: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4/ueattachment/c04a2fc0-23d0-4542-bf1e-73992eeb0ae3.pdf" 博晖创新:2016年年度报告.PDF /a /p
  • 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年度报告发布 我国碳减排成效明显
    p   用卫星看到的全球生态是什么样的呢?近日,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8年度报告,对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等专题开展监测分析。 /p p   “获取全球生态环境变化信息用什么方法最好?卫星遥感技术是最佳选择。卫星视野广阔,可以适应大尺度观测需求,同时卫星运转周期多种多样,短则几小时,长则十几天,可以周期性地获取地表信息的变化数据。”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说,《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8年度报告》使用的国产数据比例已经达到57%,而2012年首次发布此报告时的国产数据使用率仅为17%。 /p p   我国碳排放强度快速刹车 /p p   “2016年发射的碳卫星作为我们获取数据的利器,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员卢乃锰表示,“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是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2018年新拓展的一个专题,报告充分发挥我国首颗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监测科学试验卫星(TanSat)技术优势,结合多源遥感数据,监测分析了2010年至2017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时空分布格局。 /p p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面监测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分布情况,我国已于2016年12月发射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TanSat。TanSat卫星可高精度地反演大气中的CO2柱浓度,监测大气CO2浓度分布情况,是全球性碳浓度多星观测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利用碳卫星TanSat生成了国际首套2017年TanSat全球叶绿素荧光产品,该产品可用来监测全球植被生长状况和植被生产力。”卢乃锰说。 /p p   报告显示,我国碳排放总体虽呈上升趋势,但因积极采用了推广应用清洁能源与实施重大生态工程等措施,碳减排成效明显,排放增速逐渐降低,自2013年以来增速基本为零。2017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6%,已提前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排放强度下降40%至45%的承诺。 /p p   卢乃锰说:“我国仍是碳排放大国,经济增长伴随着碳排放的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减排压力。建议加强科技创新,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p p   32处国家公园生态优良 /p p   报告以发展绿色“一带一路”为研究背景,监测分析了该区域沿线典型农牧交错带、海岸带与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现状与态势,评价了部分互联互通重大工程建设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揭示了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态势和动因,可为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决策支撑。 /p p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专题报告编写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廖小罕研究员介绍,这是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中第三次发布“一带一路”专题报告。“前两个报告是摸底和面上综合信息,今年的报告聚焦生态环境脆弱区和自然保护区,更加集中分析环境高敏感区生态情况。” /p p   报告数据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农牧交错带植被生长状况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在2000年至2017年,大部分区域植被生长状况基本稳定,无显著退化现象。其中,植被生长状况保持稳定的面积占57.87%,有所改善的占21.04%,显著改善的占17.71%,变差的占3.39%。但报告认为,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不断发展会增加农牧交错带生态退化的风险。 /p p   丝绸之路经济走廊沿线11个国家的32处国家公园的生态状况整体表现优良,超过8成的国家公园生态状况变化趋势稳中向好,景观结构完整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廖小罕说:“我国正在开展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建议利用本报告的监测指标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国家公园优先建设区域的选址研究,为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支持。” /p p   报告还分析了“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重大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报告指出,被监测的4条已建铁路均采用了绿色施工方法,有效降低了工程的永久生态占用量,并加快了施工期间临时生态占用的恢复。4条铁路平均每公里的生态占用面积仅为0.04平方公里,且以临时生态占用为主,截至2017年底,临时生态占用面积已修复约90% 已建和在建的8条道路设计了大型动物保护通道15处、桥涵洞3829个、隧道110处,有效保障了野生动物的自由迁徙和生态廊道的联通。报告建议,未建工程项目应进一步优化选线,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尽可能避开沿线的自然保护地。 /p
  • 精密测量院参与完成《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
    1月17日,科技部在北京正式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报告包含“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及复种与灌溉的贡献”两个专题。其中,“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专题报告(以下简称“北极专题报告”),由中山大学牵头,联合精密测量院、武汉大学、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南京大学等国内极地研究领域优势科技力量共同编制完成。精密测量院研究员江利明领衔的影像大地测量学团队,负责“北极专题报告”中的格陵兰冰川边缘线数据分析及相关中英文内容编写。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首次研制了2002-2021年整个格陵兰298条冰川边缘线逐季(典型冰流系统为逐月)数据产品,揭示了格陵兰冰川边缘线呈整体退缩趋势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大气、海洋驱动机制。自2018年以来,该研究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格陵兰“冰盖-溢出冰川-海冰”系统关键过程遥感强化观测研究”等多个国家级项目资助下,围绕南北极冰盖关键要素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开展持续、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遥感》(《Remote Sensing》)、《国际数字地球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等地学领域权威期刊上。2002—2021年格陵兰各流域平均边缘线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驱动机制2002—2021年格陵兰Zachariae Isstrom冰川边缘线变化(图片来源: CCTV-13新闻频道报道截图)近20年来,由于全球增温及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北极冰雪与植被正在发生快速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风向标。“北极专题报告”显示,2002—2021年间,北极海冰覆盖范围缩减范围超过200万平方公里,占2002年最小海冰范围的近40%;格陵兰冰盖所有区域都发生过表面融化,主要集中在冰盖边缘地区,84%的格陵兰冰川出现退缩,平均退缩1.37公里;77.4%的北极陆表区域绿度增加,面积约5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亚马逊雨林的面积。该专题报告为开展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报告全文和相关数据集产品均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可通过国家遥感中心网站(http://www.nrscc.most.cn/)和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http://www.chinageoss.cn/geoarc)下载。报告成果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技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17日发布会由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吕静副主任主持,国家遥感中心赵静主任、刘志春副主任和中国科学院周成虎院士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据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任赵静介绍,科技部自2012年起持续组织开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编制工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议题,开展全球及洲际尺度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分析和评估,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 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含通讯录)
    p   2016年3月29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年度报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度报告、2014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年度报告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本次报告公布了2014年国家重点实验室概况、总体运行情况、队伍建设、评估报告、部分重要成果及各个实验室的通讯录等内容。 /span /p p   报告中显示,截至2014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258个,试点国家实验室6个。2014年国家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继续给予支持以保障实验室的健康发展,下达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达30.45亿元,国家(重点)实验室引导经费达2亿元。 /p p   25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在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主要集中在以下8个学科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80px " title=" QQ截图20160330092506.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969607d4-fd05-4f77-95ca-b573aff63603.jpg" width=" 600" height=" 280" / /p p   由于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试点国家实验室的基本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设备先进、科研环境优良的研究支撑平台。截至2014年底,实验室总建筑面积为289.8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台数473942台,总价值299.4亿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QQ截图201603301018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569ff912-41c0-4d0f-a03b-c93bb04971f7.jpg" / /p p    strong 更多信息请查看: /strong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03/ueattachment/98ca1fdb-408f-47cc-be59-ec0c467a91e1.pdf" 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年度报告.pdf /a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含通讯录 /strong /span ) /p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度报告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本次报告公布了2014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体运行情况、在各行业技术领域发展情况以及相关案例等内容。 /span /p p   截至2014 年底,我国共建成国家工程中心346 个,包括分中心在内为359 个,分布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目前,346 个国家工程中心分布在工业高新技术、农业和社会发展三大技术领域。 /p p   其中在2014 年,国家工程中心批准计划投资168.56 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77.18 亿元,同比增长1.57%和3.46%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86px " title=" QQ截图20160330103430.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66f7ac2d-812e-48cb-b41f-05cda8aa336a.jpg" width=" 600" height=" 286" / /p p    strong 更多信息请查看: /strong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03/ueattachment/065667e5-fc75-41b6-9e7a-2bcb898d766f.pdf"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度报告.pdf /a /p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2014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本次报告公布了2014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概况、总体运行情况、部分重要成果及各个实验室的通讯等内容。 /span /p p   截止2014年底,正在运行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99个。这些实验室基本上涵盖了国民经济建设的主要领域,体现了我国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究的总体态势。 /p p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属部门以地方科技厅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主,主要分布在以下8个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64px " title=" QQ截图20160330104115.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cb1e0c14-07ad-4b21-9bd4-caefa566248e.jpg" width=" 600" height=" 264" / /p p    strong 更多信息请查看: /strong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03/ueattachment/c80056e3-236b-4aeb-91ca-bd4be02f9238.pdf" 2014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pdf /a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含通讯录 /strong /span ) /p
  • 北裕仪器发布2018年半年度报告
    p   近日,北裕仪器(838239)公布2018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364,280.27 元,相对于同期增长42.92%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882,732.85 元,相对于同期亏损下降 63.42% 毛利率为 75.35%,比上期有所上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uepic/d3c7dd10-8338-471d-b368-8e4f5e5ede16.jpg" title=" 盈利能力.png" alt=" 盈利能力.png" / /p p   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公司新产品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 CGM)、 便携式抽滤器 BCL-100 实现了批量销售 净利润相比同期亏损下降的主要原因系公司报告期仪器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所致 毛利率上升主要是因为公司报告期仪器销售同比增长 85.62%,且报告期无贸易收入,而仪器销售收入毛利率高贸易收入毛利低,所以毛利率同比上升。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29,814.76 元,相对同期下降 3.3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系支付给员工的现金增加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3,740.89 元,相对于同期下降 85.26%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的主要原因系上期公司使用自有资金 400 万元购买了非专利技术。 /p p   北裕仪器是一家专业从事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等实验分析仪器及其配套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公司,主营业务为实验分析仪器产品中的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及其配套产品。未来两年,公司仍将以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为主,大力发展全自动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和全自动电化学分析仪等新产品。 /p p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共计 3,188,386.45 元, 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 38.12%。 公司将继续加大投入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争取使营业收入和利润率保持一定增长。目前公司已成功开发的新产品有 CGM800全自动 CODMn 分析仪、 TRN1500 全自动土壤氮分析仪、自动配液器 PY-100、悬沙收集器 CN-150、便携式抽滤器 BCL-100、柱状采样器( CQY) 1000,正在研发的新产品有新一代的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 新一代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 新一代土壤分析仪、新一代便携式抽滤器、在线监测仪器等。预计上述新产品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p
  • 禾信仪器发布2018半年度报告
    p   近日,禾信仪器发布2018年半年度报告。 br/ /p p   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52.93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幅为 82.97%, 主要原因是公司通过拓宽销售渠道、 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带动了销售规模增长,其中环境监测仪器销售收入同比增幅为 41.71%,环境监测服务收入同比增幅为 371.51% 本期销售毛利率 82.78%,同比去年同期毛利率 74.13%,增幅为 8.65%,毛利率变动的原因主要来源于销售结构的变化,本期环境监测服务收入占比为 32.24%,去年同期占比为 12.51%,同期对比收入占比大幅度增加,环境监测服务收入毛利率高于环境监测仪器收入毛利率,导致整体销售毛利率增长。 本期营业利润-1,076.30 万元,去年同期营业利润-1,733.64 万元,剔除报告期内因会计政策变更影响后,营业利润呈上升趋势。 本期公司实现净利润为-568.12 万元,上年同期-1,408.42 万元,同比增加 840.30 万元,主要是因为本期比较上年同期收入有增长,净利润也相应增加。报告期内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为 594.50 万元,政府补助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较大。 /p p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 1,475.34 万元,占当期收入的比重为 71.86%,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较大。研发投入给公司品牌价值、技术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所带来的提升效应将会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逐步显现,若短期内大规模研发投入未能产生预期效益,公司的经营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p p   禾信公司专业从事环境监测领域质谱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主要产品和服务基于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与在线源解析方法,应用于对 PM2.5、 VOCs 等大气污染物进行实时、在线的成分检测及来源分析等。 /p p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环境监测仪器和环境监测服务两类。公司销售的环境监测仪器主要放置于政府环保部门设立的环境监测站、移动监测车或发生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站点,为政府环保部门的大气环境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或用于科学研究领域,为科研院所进行环境、气象等研究提供有效技术手段。环境监测服务主要依托于公司自主生产的环境监测仪器,为客户提供数据分析服务、技术运维服务及设备租赁服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国家大气环境治理政策导向,积极参与环境监测、分析污染源、追根溯源, 同时坚持技术创新,加快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并取得新进展。 /p
  • 珀金埃尔默发布公司社会责任年度报告
    公司报告指出,本年度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有很大进展,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性提升,员工的社区参与力度加大 WALTHAM,马萨诸塞州&mdash &mdash 2012年8月7日&mdash &mdash 作为一家致力于提升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全球领先企业,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纽交所上市代码:PKI)今天公布了其2011年度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公司2010年在环境健康安全、社区活动和产品责任方面所设立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上所取得的进展。 &ldquo 去年,我们在与提升人类和环境健康的公司使命相关的社会责任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rdquo 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Robert F. Friel说,&ldquo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加强管理以强化公司的环境使命,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融入公司产品创新中,并提升员工对生活社区和工作社区的参与力度。&rdquo 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报告所述的三个社会责任计划战略步骤的新旧里程碑包括: 环境健康安全方面 2010年,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到2013年之前,Scope 1和2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将比2009年减少10%。公司提前两年就达成了目标,2011年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降低了11%。 由于多处站点,尤其是Santa Clara水厂的用水量下降,公司2011年的总用水量出现减少7%。PH-的增加和废水导电性监控控制每年将减少5000立方米的用水量。 由于改进了HVAC系统的控制方法,公司的碳排放量下降45%;公司车队的燃料耗用下降;两处工厂安装了高效天然气锅炉取代了原有的汽油设备。在取代原有设备的同时,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持续优化更加节能、低碳排放的各种措施。 社区活动方面 2011年3月,作为对福岛核电站危机的响应,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发动了日本灾难援助计划。由于与珀金埃尔默日本团队、日本知名大学及政府机构紧密合作,公司能够部署设备并开展行动以确定核污染的程度以及灾后食物和用水短缺的风险程度。 2011年举办&ldquo 明天会更好&rdquo 社区志愿者计划,公司12%的员工参与到39场志愿者活动中,并向活动贡献了5000志愿者小时的服务,如进行清洁活动或提供慈善援助等。 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与JWOC组织合作,成功完成了柬埔寨清洁水计划,为项目提供资金,并为Siem Reap省1000个乡村提供挖井、修井设备及服务。 产品责任方面 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将产品责任理念内置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特别强调产品定期回顾、打造供应链认知、包装和销售时履行其环境责任以及循环利用组件设备等。 用于减少环境影响的&ldquo 频谱二F-IIR平台&rdquo ,赢得了分析工具IBO设计奖的银奖。该系统以一个简洁的脚印作为标志,并包含了占总重量75%的可回收组件。 最新发布的Optima 8X00 ICP-OES工具系列将一个&ldquo PlasmaCam&rdquo 内置于系统中,使得技术人员不必亲临现场远程对客户进行诊断,从而减少了对现场的解除。 珀金埃尔默同时引入了仪器使用手册的电子下载,从而最大程度降低了对需要创建并运输的打印文档或CDs的需求。 2011年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按照全球报告计划G3指南要求的相关要素编制,适当、准确地表达了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绩效。 要阅读最新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srrepor,如要进一步了解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所做的努力,请访问www. perkinelmer.com/CSR. 影响未来绩效的因素 此次发布的信息包括了&ldquo 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rdquo 所要求的&ldquo 预计&rdquo 报表,包括但不限于与未来每股收益、现金流量、销售增长、其他财务业绩、与客户及终端市场相关的发展状况、业务发展计划和资产剥离计划等进行估计和预测的报表。诸如&ldquo 认为&rdquo 、&ldquo 倾向于&rdquo 、&ldquo 预期&rdquo 、&ldquo 计划&rdquo 、&ldquo 期望&rdquo 、&ldquo 预计&rdquo 、&ldquo 预测&rdquo 、&ldquo 将&rdquo 及类似的表述将会有助于我们识别出这些报表。这些报表都是基于管理层对当前所做的假设和期望,并不保证这些假设或期望将会被证实是正确的。许多重要的风险因素都可能导致实际结果与预计报表所描述、暗含或预计的绩效产生重大偏差。这些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目标产品市场下滑或并未像预计情况那样增长;(2)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出现波动;(3)未能及时引入新产品;(4)我们进行收购和技术授权的能力,或者成功将收购业务和授权技术融入现有业务并使之盈利的能力,或者成功进行资产剥离的能力;(5)未能充分保护好我们的知识产权;(6)许可或授权上的损失;(7)有效竞争的能力;(8)季度经营绩效的波动以及我们调整业务应对未预期变化的能力;(9)第三方货物传递和进出口服务的中断,或者这些服务大幅度涨价;(10)原料供应的中断;(11)产品生产和销售导致我们遭受产品责任的诉讼;(12)未能遵从政府的相关管制规定;(13)管制性变化;(14)未能遵从健康行业管制;(15)国外业务相关的政治经济或其他风险;(16)我们留住关键管理人员的能力;(17)公司信息系统严重瘫痪;(18)未来融资能力;(19)限制贷款协议;(20)我们完全体现无形资产价值的能力;(21)股价产生重大波动;(22)普通股股利减少或消除;(23)上季度报告表10-Q及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的列报资料中所述&ldquo 风险因素&rdquo 项下列明的其他各类因素。我们并不负有任何义务在本报表发布日后更新这些预计报表。 关于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 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提升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全球领先企业。公司2011年的上报收入约为19亿美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拥有约7000名员工,同时也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公司。若要了解更多信息,可拨打1-877-PKI-NYSE,或者登陆www. perkinelmer.com。 # # # 媒体联系人: Sarah Salbu 公司公共关系专员 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781)663-5782 电子邮件:Sarah.Salbu@ perkinelmer.com Amanda Lazaro Connolly Edelman(代表珀金埃尔默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404)832-6785 电子邮件:Amanda.Connolly@edelman.com
  • 中机试验2017年度报告公布 收入年增长14.67%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机试验近日公布的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营业收入为1.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67%;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8.7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9.09%;基本每股收益为0.15元,上年同期为0.16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截止2017年,中机试验资产总计为3.31亿元,较上年期末下滑0.77%。资产负债率为40.16%,较上年期末40.85%,下滑0.69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288.19万元,上年同期为2527.5万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报告期内,中机试验营业收入为1.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67%,主要原因为中机试验加大了营销力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合同额较去年大幅增长,且项目履约情况较好,实现收入增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研究资料显示,中机试验致力于高端工程试验设备、自动化校正校直设备、智能装配生产线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同时依托试验设备的制造与研发优势,为客户提供力学计量、试验仪器校准及力学测试等服务。 /p
  •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出炉
    4月14日,从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国家科技评估中心)获悉,《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近日在全国出版。报告显示,2019年,3450家公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有所增长。合同项数为15035项,比上一年增长32.3% 合同总金额为152.4亿元,较上一年下降19.1%。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副主任黄灿宏介绍,其中,单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过1亿元的成果有24项,较上年下降20%。财政资助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项数为2815项,比上一年增长10.9% 合同金额为47.0亿元,比上一年下降18.9%。  报告由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编写,得到了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的指导。  交易金额下降为哪般  报告指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但科技成果交易金额下降。科技成果转化合同平均金额为101.4万元,较上年下降38.8%。作价投资合同金额也有所下降,以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达51.0亿元,以作价投资平均合同金额达1016.6万元,比上一年下降39.1%。  “随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部曲的出台实施,2016年—2019年全国出现‘井喷式’成果转化热潮,各高校院所的成果转化合同实现了兑现。”究其原因,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副总评估师、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秘书长韩军认为,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是有规律的,即“十年磨一剑”。现有可转化的科技成果存量不多,后续成果的产出及转化,尚需时日。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强度也在下滑。2019年,个人获得现金和股权奖励金额达53.1亿元,较上年下降23.6% 研发与转化主要贡献人员获得的现金和股权奖励总金额达47.6亿元,比上一年下降26.2%,占奖励个人总金额(53.1亿元)的比重达到89.6%。  针对报告中部分科技成果转化指标2019年有所下降的原因,在初步调研后,韩军分析说,高价值科技成果的产出需要一定的研发周期,不具有连续性。  “2015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前积累的可转化的高价值科技成果近几年逐渐实施转化后,未转化及新产出的科技成果因成熟度有限,高校院所更趋向于以产学研合作方式(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进行转化,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数量有所减少。”韩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国家要求对高校所属企业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大额科技成果以作价投资方式实施转化受到一定影响。  推动高价值成果产业化  “科技成果转化流向聚集明显。”报告显示,2019年,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至制造业的合同金额最大,为58.2亿元 转化至中小微其他类型企业的合同金额最大,为91.9亿元。东部地区成为科技成果的主要产生地和承接地。  报告显示,2019年,3450家高校院所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合同金额为9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 高校院所兼职从事成果转化和离岗创业人员数量为14210人,比上年增长23.4%。数据表明,产学研合作稳定增长。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一些高校院所结合实际,探索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成果转化模式。如优化成果转化制度体系,瞄准国家战略及市场需求,推动高价值成果产业化。”黄灿宏说,在推动建立技术转移机构、深化产学研合作、注重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培养、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一些高校院所也做出了典型示范。  比如,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围绕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需求,探索“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三链融合创新模式,与合肥市等发起设立总规模102亿元的集成电路相关产业基金,累计成功孵化企业116家,2019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90亿元 浙江大学技术转移机构通过开展高价值专利筛选工作,促成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总经费逾1.6亿元,推动校企战略合作2.5亿元… …   成果转化老难题待新解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韩军坦言,目前,政府部门间科技成果转化部分相关法规政策衔接不够,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实不到位,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高等院校附属医疗机构的成果转化机制不明确。  不容忽视的是,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体系亟待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平台)还待系统布局,科技成果质量和转化动力有待提高。  “高校院所反映的‘四唯’问题仍然存在,部分科研工作者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重论文轻成果转化,不了解市场情况和企业需求,转化动力有待提高。”黄灿宏坦承,部分科技成果质量水平不高,一些成果是为了完成项目、发表论文、申报专利和申报职称凑数。同时,成果转化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虽然2020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部分单位反映,“四唯”破而未立,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放入职称晋升的考核体系没有统一方式,科技成果评价缺乏规范性的问题依然存在。  直面成果转化中的老难题,报告提出针对性建议,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堵点,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供需两端双向发力,推动高质量科技成果产出。  “扎实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以质量、贡献和转化绩效为导向,激发科研人员转化热情。”在黄灿宏看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现有可操作性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的推广应用,适时将技术成熟度评价纳入国家科技计划立项、验收评审标准中。
  • 2017年科技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p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科技部编制本报告。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全文内容包括概述,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举报投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六个部分。本报告的电子版可以从科技部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下载。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联系科技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组办公室(电话:010-58884968 电子邮箱:zfgkxx@most.cn)。 /p p   一、概述 /p p   2017年,科技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国办发〔2016〕80号),按照国办《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国办发〔2017〕24号)要求,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科技部中心工作,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依法依规答复信息公开申请,提升政府透明度。 /p p   1.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成立科技部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工作小组,建立各司局及事业单位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工作联络员工作机制。引入法律顾问,从法律角度提出工作建议,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进行法律合规性把关。此外,2017年启用“科技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用章”,进一步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公信力和效率。 /p p   2.加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认真梳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中政策性文件,对已发布文件明确标注废止、失效、有效。公布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将其适用范围、设定依据、申请条件、办理流程、服务指南等向社会公布,定期公布已批准的人类遗传资源行政审批事项清单。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研究制定了《2017年度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随机抽查工作方案》,抽查项目清单已在科技部门户网站公开,后续抽查实施过程信息将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开。 /p p   3.持续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一是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创新科技传播方式,多渠道解读政策文件。通过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部内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接受媒体采访、网站专题专栏、图文直播等多种形式,做好重大政策文件解读,积极宣传科技创新。二是做好舆论热点收集分析,多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舆情收集分析,及时掌握和改进新闻宣传效果,了解社会热点,及时回应。如针对“《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事件,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做好宣传,社会反响良好 同时,通过部门户网站“公众问答”、“部长信箱”等栏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公众了解政府信息提供了平台。 /p p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p p   1.门户网站信息发布情况。2017年部门户网站紧紧围绕科技部中心工作,主动发布各类信息6500余条,全面反映科技工作新进展新成效。重点做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等权威信息的发布,门户网站已成为社会公众系统了解科技管理改革信息的主渠道。紧跟科技改革最新进展,设立“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一周年” “全国两会”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等大型专题专栏,发布相关信息,积极反映科技部在落实中央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重要成果。 /p p   2.公开专栏发布情况。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完成了《科技部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修订并发布,《2016年科技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及时上网,科技部2017年度部门预算、2016年度部门决算均上网公布,共主动发布信息226条。其中,规范性文件135条,占比59.73% 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复文36条,占比15.93% 国家科技规划计划19条,占比8.4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475123f2-1dfd-4dde-9cec-921ec9241a3a.jpg" title=" 001.png" / /p p   3.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46号)精神,从2016年开始科技部承办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复文,凡是可以公开的,均在科技部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上公开。2017年,通过科技部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公开科技部2017年全国人大建议和全国政协提案总体办理情况。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交由科技部主办人大建议复文全文公开24件;十二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交由科技部主办政协提案复文全文公开10件,合计公开34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23149cb0-28d1-4df0-aa6c-2c478c6d9158.jpg" title=" 002.png" / /p p   4.新闻发布会公开情况。科技部共举办新闻发布和专题宣传活动106场(次),其中参加“两会”记者会、十九大集体采访、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各1次,举办新闻发布会62场(次),部领导接受采访、或刊发署名文章25次、其他新闻发布活动16场(次),邀请媒体记者超过千人次。涉及科技部的科技新闻报道高达99.6万余篇(条),为社会公众深入了解科技工作提供了便捷渠道,为科技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59101137-9a9d-407c-aab2-5da239b6fc00.jpg" title=" 003.png" / /p p   5.新媒体信息公开情况。2017年,科技部“锐科技”官方微博发布信息1699条、微信发布信息1450条。微信粉丝增长至6.8万余人,微博粉丝107万余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5e2d9535-a37f-4df9-a3d7-f24accc702a5.jpg" title=" 004.png" / /p p   6.其他途径公开情况。2017年,科技部门户网站“公众问答”和“部长信箱”共收到社会公众各类咨询3425件,其中“公众问答”1056件,“部长信箱”2369件。对于公众的咨询、反映和诉求信息,做到第一时间接收、第一时间告知、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4619a2d9-4a81-4444-8c34-0867bd2df65f.jpg" title=" 005.png" / /p p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 /p p   2017年,科技部继续依法依规开展依申请公开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履行答复程序,制定统一规范的答复格式,规范依申请答复流程,依申请公开受理再创新高,工作再上新台阶。 /p ol class=" list-paddingleft-2" style=" list-style-type: decimal " li p 申请情况。2017年共收到依申请121件,超2016年50%,创历年新高。按申请主体分类,公民依然是申请主力,申请113件,占93.39%,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8件,占6.61%。按申请方式分类,占比最大的是网上在线系统,申请78件,占64% 信函和电子邮件占比相当,信函申请22件,占比18% 电子邮件申请20件,占比17% 另还有现场申请1件。按涉及业务分析,主要包括项目情况、政策文件、统计数据等,涉及科技部13个业务司局、事业单位。其中受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三项分别是项目全过程管理相关情况、政策文件落实情况和各类经费数据统计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085cedb1-6632-4032-9001-42b9661504a1.jpg" title=" 006.png" / br/ /p /li /ol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346d0bc6-0ab9-458f-8173-58fa8ce36ae3.jpg" title=" 009.png" / /p p   2.答复情况。121件依申请已全部按规定办结。按照答复内容分类,“已主动公开”的15件,占12% “同意公开”的60件,占50% “同意部分公开”的4件,占3% “不同意公开”的11件,占9% “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的4件,占3% “申请信息不存在”的8件,占7% “告知作出更改补充”的12件,占10% “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的7件,占6%。按答复获取方式分类,电子邮件答复51件,邮寄答复33件,网上系统答复14件,上门自取23件。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5d1a3b79-ad75-47bf-8a8e-96c0401c7670.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008.pn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b6cea4ca-bcb9-45d2-bd7f-d6b5708f2534.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009.png" / /p p   四、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p p   2017年,科技部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均未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任何费用。 /p p   五、举报投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p p   2017年,未收到信息公开举报投诉案件。因信息公开提起行政复议申请3件,提起行政诉讼1件,均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驳回复议、诉讼请求。 /p p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p p   2017年,科技部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规范依申请答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还需进一步完善,主动公开内容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等。 /p p   面对新时代新态势新要求,2018年,科技部将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一主线,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思想,全面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继续围绕科技政策、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科技工作进展等,不断增强政府信息公开时效,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完善科技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在梳理应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制定我部主动公开基本目录,并动态更新。二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新闻发布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科技成果,解读创新政策,回应社会关切。三是做好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信息公开。四是推进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五是继续做好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科技管理和预决算信息公开。六是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信息公开。 /p p   下载: /p p   1.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3/ueattachment/cc651de0-775c-41a5-806b-b4425571603c.pdf" 2017年科技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pdf /a .pdf /p
  • 天瑞仪器2011年年度报告发布
    2012年4月12日,天瑞仪器2011年报对外公布,该报告详细展示了天瑞仪器2011年的发展情况,以下是部分概要:   2011年是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的第一年。通过上市,公司的品牌形象和资本实力得到增强,整体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公司管理层把握了市场的变化,不断优化业务结构,紧密围绕市场需求进行深度挖掘和创新,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强化原有产品的的性能与功能,持续加强技术储备,同时,进一步强化销售管理体系、技术与项目管理体系、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建设,提升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   公司201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0,068.90万元,同比增长8.38%,营业利润7,250.32万元,同比增长5.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91.60万元 ,同比增长8.80%。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着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经营管理工作:   1、明晰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   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招股书中的发展规划以及董事会制定的年度经营目标,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努力调整产品结构、积极转变增长模式、加快技术进步创新,在新品开发及产业化方面不断突破 抓好市场营销,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公司经营业绩、资产规模实现了一定的增长,行业影响力持续增强。   2、营销与市场拓展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对营销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积极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在持续专注于主营业务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根据行业的发展变化、政策的导向支持,在原有的公司营销队伍上,新组建了化学事业部、环保事业部,以行业团队为整个营销团队的驱动,结合区域营销团队深化拓展产品在新行业的应用并扩大市场份额,已取得预期的成效。   3、加强技术升级和科研创新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开展产品技术升级与创新研发工作,并与各科研单位、客户群展开多学科、多层面的合作。全力构筑研发立体网络,积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促使技术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顺序式波长色散X荧光光谱仪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顺利进行,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品已逐步推向市场并产生效益。   4、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控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相关规则的要求,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并制订、修订了一些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通过对公司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的全面梳理和检查,使公司运作更加规范,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30,068.9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8% 营业利润为7,250.3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2% 利润总额为9,828.9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391.6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80%。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709.1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62%,下降原因如下:其一是报告期内公司为开拓新产品市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市场份额,加强营销网络、5S店的建设、加大广告宣传的投入等导致公司营销费用增长 其二是报告期内,销售毛利率比去年同期下降3.79%,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公司为了扩大销售量及应对市场竞争,降低了部分成熟产品的销售价格,报告期内销售平均单价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91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72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24%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62%,比去年同期下降33.93%。下降原因主要是2011年公司股票发行上市,收到了募集资金和超募资金,增加了股本和净资产总额。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43.60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6.50%,主要原因如下:其一是公司为了扩大销售,对有信用账期的客户适当放宽了信用政策,货款回收速度有所减缓 其二是公司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销售费用增长较快。   报告期末总资产余额为152,646.02万元,比期初增长302.39%,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39,260.87万元,比期初增长523.93%,原因一方面为2011年公司股票发行上市收到了募集资金和超募资金,增加了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另一方面为公司经营积累增加了资产和权益 负债总额为13,385.15万元,比期初减少14.28%,主要是公司归还了所有短期借款所致 总股本大幅度增长,为2011年公司上市发行新股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所致。   更多信息请参见: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摘要.pdf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