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色谱空气发射器

仪器信息网色谱空气发射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色谱空气发射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色谱空气发射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色谱空气发射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色谱空气发射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色谱空气发射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色谱空气发射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色谱空气发射器相关的论坛

  • 鼠标发射器找到了

    鼠标发射器找到了,按wccd的提示找到了,对此前发帖抱怨积分商城的事情表示道歉

  • 寻激光发射器探头

    请问谁知道在哪买激光发射器的探头,实验室原来的老化了,现在没法用;原来的厂家倒闭了,咨询过好多家都说没有?谢过了

  • 微米级“光学漩涡光束”发射器集成阵列面世

    可用于通信、传感和微粒操控等领域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8日报道,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展示了硅芯片“光学漩涡光束” 发射器集成阵列。相关研究报告将发布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一般而言,生成“光学漩涡光束”需要透镜和全息摄影等有关光学组件。这虽利于科研但对于其他应用却十分不便,尤其是在需要大量、高密度的该种光束时。而布里斯托尔大学发明的新发射器只有几微米大,比传统的元件尺寸要小数千倍。同时,它们还以硅光波导为基础,因此可以利用标准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制成。 科研人员表示,他们制成的微型光学漩涡设备十分小巧、紧凑,因此硅芯片内能容纳数千个发射器,而制造成本也很低廉。这种集成设备和系统能够开拓有关光学漩涡的全新应用:其能轻易地互相连接,形成光子集成电路中复杂的大型阵列,并被用于通信、传感和微粒操控等领域。 与传统的理念相左,这些光束并不会以直线传播,相反,它们的能量会在中空的圆锥形波束形状内呈螺旋状传递。因此这些光束看起来更像是旋风或漩涡,向左或向右扭动着。而理论上对它们的扭曲方式也没有限制。在量子力学中,这一特征与光子的轨道角动量相关。也就是说在这些光束中的光子可被认为会环绕光束轴运行,这与行星环绕恒星旋转运动类似。 当这些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可以在物质上保持一个扭矩力,因此它能被用作“光学扳手”,对微粒或液滴进行旋转和囚禁。不同程度的扭曲也可用来传输信息,其能允许单个光学信号携带更多的信息,并增加光学通信线路的容量。 频率相同而轨道角动量不同的光束能够传输不同的信息流。单个光子能够利用这些程度不一的扭曲来代表量子信息,其能同时呈现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扭曲效果。此外,利用这些光进行成像和传感的应用也在研发之中。例如,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手性分子看起来几乎一样,而在“光学漩涡光束”的照射下,科学家能轻易发现不同程度或方向不同的扭曲。 研究人员还谈到,最令人兴奋的应用之一莫过于单光子水平的扭曲光控制,这使他们能够探索和开发光学漩涡的量子力学性能,并为未来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张巍巍) 《科技日报》(2012-10-20 二版)

  • 【资料】-用于气相色谱的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的发展

    [size=4][B]用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的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的发展[/B][/size][I]袁懋,师宇华[/I]摘要:分别介绍和评价了用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的微波诱导等离子体、电容耦合微波等离子体和微波等离子体炬等3种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的发展、应用以及局限性。对用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的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的发展作了展望。关键词:[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自[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分析法(GC)问世以来,色谱分离分析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生命科学、石油化工、环境科学等学科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和工具。色谱法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测器的发展,每种新型检测器的提出和完善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色谱仪器的性能,促进了色谱法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如果没有合乎需要的检测器的诞生,再好的色谱分离方法也难满足社会的需求。迄今为止,已报道过的色谱检测器有100种之多。色谱分析的实践对检测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想的色谱检测器应具备的特点是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线性范围宽、通用性或选择性强、具有形态分析的能力、操作特性优良等。传统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检测器已不能满足上述要求。近30年来,由于新型光源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等离子体光源部分代替了电弧、火花和火焰等传统光源的主导地位, 为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增添了新的活力,且在作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检测器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B]1 概述[/B][I]1. 1 等离子体和微波等离子体[/I]  在物理学上,“等离子体”是指由大量自由电子和离子组成且在整体上表现出近似为电中性的电离气体;在光谱学上,“等离子体”指的是用电学方法获得的类似于火焰的发光气体。因此,微波等离子体(MWP)包括微波诱导等离子体(MIP)、电容耦合微波等离子体(CMP)和微波等离子体炬(MPT) 。[I]1. 2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的特性[/I]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MWP-AED)的检测原理是将微波等离子体作为激发光源,样品进入检测器(激发光源)后被原子化,然后被激发至高能态,再跃迁回到低能态,发射出原子光谱。根据这些发射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即可对待测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和应用。选用某一特定波长通道时,它只对某一特定元素有响应,此时的检测器为选择性检测器, 并且其选择性比其他[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检测器(如电子俘获检测器(EC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等)更好;如果选择碳或氢的波长作为通道,它就会对一系列含有这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有响应而成为通用性检测器, 且对某些化合物的灵敏度高于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  AED 对元素周期表中除了He以外的任何一种元素均可检测,属多元素检测器,并可用于测定未知化合物的经验式和分子式。对未知化合物的鉴定,AED是质谱(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有力补充手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农业科学、无机和有机化学等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检测要求得到样品中每个组分每个元素的信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具有极强的分离能力,恰能满足单组分信息测定的要求。近年来AED与GC联用的应用领域更是不断扩大,成为一种十分有发展前景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检测器。[B]2 微波诱导等离子体2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的发展[/B]  由于MIP系统简单,操作方便,又是灵敏特效的元素选择性检测器,因而最受欢迎。微波耦合给等离子体工作气体的常用器件是微波谐振腔。它是一种空心的金属容器, 其形状和大小正好使微波可在其中形成一个电磁驻波。等离子体工作气体一般以连续流动方式通过谐振腔,并在谐振腔轴向插入的石英管中形成等离子体。用来获得MIP 的耦合器件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TM010、3/4λ谐振腔和同轴表面波激励器件Surfatron等。[color=#DC143C]全文附件在5楼[/color]

  •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发射光谱法的比较

    摘要 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产生,原理,用法等的比较。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根据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强度来测定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优点与不足:  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检出限可达到ppb级,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检出限可达到10-10-10-14g。  分析精度好。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中等和高含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差可 分析速度快。原子吸收光谱仪在35分钟内,能连续测定50个试样中的6种元素。  应用范围广。可测定的元素达70多个,不仅可以测定金属元素,也可以用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非金属元素和有机化合物。  仪器比较简单,操作方便。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不足之处是多元素同时测定尚有困难,有相当一些元素的测定灵敏度还不能令人满意。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处于激发态的待测元素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对待测元素进行分析的方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包括了三个主要的过程,即由光源提供能量使样品蒸发、形成气态原子、并进一步使气态原子激发而产生光辐射;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经单色器分解成按波长顺序排列的谱线,形成光谱;用检测器检测光谱中谱线的波长和强度。 由于待测元素原子的能级结构不同,因此发射谱线的特征不同,据此可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而根据待测元素原子的浓度不同,因此发射强度不同,可实现元素的定量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是原子发射光谱的逆过程。基态原子只能吸收频率为ν=(Eq-E0)/h的光,跃迁到高能态Eq。因此,原子吸收光谱的谱线也取决于元素的原子结构,每一种元素都有其特征的吸收光谱线。原子的电子从基态激发到最接近于基态的激发态,称为共振激发。当电子从共振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称为共振跃迁。这种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与此过程相反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元素的共振吸收线一般有好多条,其测定灵敏度也不同。在测定时,一般选用灵敏线,但当被测元素含量较高时,也可采用次灵敏线。1.2 吸收强度与分析物质浓度的关系原子蒸气对不同频率的光具有不同的吸收率,因此,原子蒸气对光的吸收是频率的函数。但是对固定频率的光,原子蒸气对它的吸收是与单位体积中的原子的浓度成正比并符合朗格-比尔定律。当一条频率为v,强度为I0的单色光透过长度为l的原子蒸气层后,透射光的强度为lv,令比例常数为kv,则吸光度A与试样中基态原子的浓度N0有如下关系: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原子池中激发态的原子和离子数很少,因此蒸气中的基态原子数目实际上接近于被测元素总的原子数目,与式样中被测元素的浓度c成正比。因此吸光度A与试样中被测元素浓度c的关系如下:A=kv式中 K吸收系数。只有当入射光是单色光,上式才能成立。由于原子吸收光的频率范围很窄(0.01nm以下〕,只有锐线光源才能满足要求。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由于存在多种谱线变宽的因素,例如自然变宽、多普勒(热)变宽、同位素效应、罗兰兹(压力)变宽、场变宽、自吸和自蚀变宽等,引起了发射线和吸收线变宽,尤以发射线变宽影响最大。谱线变宽能引起校正曲线弯曲,灵敏度下降。减小校正曲线弯曲的几点措施:(1)选择性能好的空心阴极灯,减少发射线变宽。(2)灯电流不要过高,减少自吸变宽。(3)分析元素的浓度不要过高。(4)对准发射光,使其从吸收层中央穿过。(5)工作时间不要太长,避免光电倍增管和灯过热。(6)助燃气体压力不要过高,可减小压力变宽。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的原子化方法主要有火焰法、石墨炉法和氢化物发生法。2.1 火焰原子化在这过程中,大致分为两个主要阶段:(1)从溶液雾化至蒸发为分子蒸气的过程。主要依赖于雾化器的性能、雾滴大小、溶液性质、火焰温度和溶液的浓度等。(2)从分子蒸气至解离成基态原子的过程。主要依赖于被测物形成分子的键能,同时还与火焰的温度及气氛相关。分子的离解能越低,对离解越有利。就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而言,解离能小于3.5eV的分子,容易被解离;当大于5eV时,解离就比较困难。2.2 石墨炉原子化样品置于石墨管内,用大电流通过石墨管,产生3000℃以下的高温,使样品蒸发和原子化。为了防止石墨管在高温氧化,在石墨管内、外部用惰性气体保护。石墨炉加温阶段一般可分为:(1)干燥。此阶段是将溶剂蒸发掉,加热的温度控制在溶剂的沸点左右,但应避免暴沸和发生溅射,否则会严重影响分析精度和灵敏度。(2)灰化。这是比较重要的加热阶段。其目的是在保证被测元素没有明显损失的前提下,将样品加热到尽可能高的温度,破坏或蒸发掉基体,减少原子化阶段可能遇到的元素间干扰,以及光散射或分子吸收引起的背景吸收,同时使被测元素变为氧化物或其他类型物。(3)原子化。在高温下,把被测元素的氧化物或其他类型物热解和还原(主要的)成自由原子蒸气。2.3 氢化物发生法在酸性介质中,以硼氢化钾(KBH4)作为还原剂,使锗、锡、铅、砷、锑、铋、硒和碲还原生成共价分子型氢化物的气体,然后将这种气体引入火焰或加热的石英管中,进行原子化。AsCl3 + 4KBH4 + HCl + 8H2O = AsH3 ↑+ 4KC1 + 4HBO2 + 13H2 ↑ 3.1 火焰的种类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常用的火焰有:空气-乙炔、空气-煤气(丙烷)和一氧化二氮-乙炔等火焰。 (1)空气-乙炔。这是最常用的火焰。此焰温度高(2300℃),乙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半分解物C*、CO*、CH*等活性基团,构成强还原气氛,特别是富燃火焰,具有较好的原子化能力。用这种火焰可测定约35种元素。(2)空气-煤气(丙烷)。此焰燃烧速度慢、安全、温度较低(1840~1925℃),火焰稳定透明。火焰背景低,适用于易离解和干扰较少的元素,但化学干扰多。(3)一氧化二氮-乙炔。由于在一氧化二氮(笑气)中,含氧量比空气高,所以这种火焰有更高的温度(约3000℃)。在富燃火焰中,除了产生半分解物C*、CO*、CH*外,还有更强还原性的成分CN*及NH*等,这些成分能更有效地抢夺金属氧化物中氧,从而达到原子化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空气乙炔火焰不能测定的硅、铝、钛、铼等特别难离解的元素,在一氧化二氮-乙炔火焰中就能测定的原因。一氧化二氮-乙炔火焰背景发射强、噪声大,测定精密度比空气-乙炔火焰差。一氧化二氮-乙炔火焰的燃烧速度快,为了防止回火必须使用缝长50mm的燃烧器。笑气是一种麻醉剂,使用时要注意安全。3.2 火焰的类型(1)化学计量火焰。又称中性火焰,这种火焰的燃气及助燃气,基本上是按照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式提供的。对空气-乙炔火焰,空气与乙炔之比为4:1。火焰是蓝色透明的,具有温度高,干扰少,背景发射低的特点。火焰中半分解产物比贫燃火焰高,但还原气氛不突出,对火焰中不特别易形成单氧化物的元素,除碱金属外,采用化学计量火焰进行分析为好。 (2)贫焰火焰。当燃气与助燃气之比小于化学反应所需量时,就产生贫燃火焰。其空气与乙炔之比为4:1至6:1。火焰清晰,呈淡蓝色。由于大量冷的助燃气带走火焰中的热量,所以温度较低。由于燃烧充分,火焰中半分解产物少,还原性气氛低,不利于较难离解元素的原子化,不能用于易生成单氧化物元素的分析。但温度低对易离解元素的测定有利。 (3)富燃火焰。燃气与助燃气之比大于化学反应量时,就产生富燃火焰。空气与乙炔之比为4:1.2~1.5或更大,由于燃烧不充分,半分解物浓度大,具有较强的还原气氛。温度略低于化学计量火焰,中间薄层区域比较大,对易形成单氧化物难离解元素的测定有利,但火焰发射和火焰吸收及背景较强,干扰较多,不如化学计量火焰稳定。参考文献:邓勃,何华焜.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9-1邓勃.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技术和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7-1 保田和雄等著,黄汉国. [

  • 原子发射光谱背景

    环境检测中,当样品被光源激发时,常常同时发出一些波长范围较宽的连续辐射,形成背景叠加在线光谱上。被测样品产生背景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分子的辐射、谱线的扩散、离子的复合。  什么是原子发射光谱背景?其消除的方法有哪些?  环境检测中,当样品被光源激发时,常常同时发出一些波长范围较宽的连续辐射,形成芦景叠加在线光谱上。被测样品产生背景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  (1)分子的辐射 在光源中未解离的分子所发射的带光谱会造成背景。在电弧光源中,因空气中的N。和碳电极挥发的C能生成稳定的化合物CN分子,它在350~420nm有吸收,干扰了许多元素的灵敏线。为了避免CN的影响,可不用碳电极。  (2)谱线的扩散 有些金属元素(如锌、铝、镁、锑、铋、锡、铅等)的一些谱线是很强烈的扩散线,可在其周围的一定宽度内对其他谱线形成强烈的背景。  (3)离子的复合 放电间隙中,离子和电子复合成中性原子时,也会产生连续辐射,其范围很宽,可在整个光谱区域内形成背景。火花光源因形成离子较多,由离子复合产生的背景较强,尤其在紫外光区。  从理论上讲,背景会影响环境检测分析的准确度,应予以扣除。但在摄谱法中,因为在扣除背景的过程中,要引入附加的误差,故一般不采用扣除背景的方法,而针对产生背景的原因,尽量减弱、抑制背景,或选用不受干扰的谱线进行测定。

  • 原子发射光谱仪的构成

    [url=http://www.huaketiancheng.com/][b]原子发射光谱仪[/b][/url]是测定每种化学元素的气态原子或离子受激后所发射的特征光谱的波长及强度来确定物质中元素组成和含量。  原子发射光谱仪是根据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光源中被激发而产生特征辐射,通过判断这种特征辐射波长及其强度的大小,对各元素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仪器。  原子发射光谱仪,是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器。它密封在一个温度稳定的恒温机箱里,设计小巧,操作简易,设备的搬运和操作只要一个人就能完成。这一类仪器一般包括:光源、单色器、检测器和独处器件。原子发射光谱仪装备了超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在全量程范围内使检测器的动态范围能鉴别出成分的最微小的差别。原子发射光谱仪有火花原子发射光谱仪,光电原子发射光谱仪,手持式光谱仪,便携式光谱仪,能量色散光谱仪,真空原子发射光谱仪等多种品种。原子发射光谱仪广泛应用于铸造、钢铁、金属回收和冶炼以及军工、航天航空、电力、化工、高等院校和商检、质检等部门。

  • 荧光光谱仪发射谱的测量原理?

    发射谱,通常称为荧光谱。在特定激发波长情况下,一段发射波长和该波长荧光强度对应曲线。如果是扫描光谱仪,激发波长选择后,发射侧光栅扫描,发射单色仪的波长对应检测器强度的曲线;如果是CCD检测器,就是对应像素的波长和强度的关系。光栅可能也需要扫描来侧高分辨率的宽范围的图谱。测量时为了提高信噪比,可以在激发侧加带通滤光片来最大限度抑制杂散光,在发射侧添加高通滤光片(低通,上转换时候)来消除二次散射光。通常设定激发波长后,发射范围设定不要包括激发波长,当然,PLQY特殊测试要求除外。要考虑检测器的响应线性区间。

  • 【资料】-气相色谱-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的应用进展

    【资料】-气相色谱-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的应用进展

    [b][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的应用进展[/b][i]王清清,顾明松[/i]摘 要:[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IP-AES) 是一种具有显著特点的分离-检测方法 ,可进行多元素检测并具有较高的元素选择性。本文综述了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IP-AES 的原理、特点及其近年在非金属和金属有机化合物检测方面的应用 ,评述了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IP-AES 中元素响应因子的化合物无关性校正用于经验公式计算和非同一标准品定量分析的进展。关键词:[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评述1  引言 由于单一的分离检测方法往往难以满足复杂的样品分析检测要求 ,分离与检测技术的联用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联用(Gas Chromatography-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FTIR)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质谱的联用 (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 ,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S) 等应运而生 ,它们已被广泛应用到许多研究领域。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原子发射光谱( Gas Chromatography-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AES 或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AES) 结合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的分离能力和原子发射光谱的元素检测能力 ,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联用技术。 1965 年 McCormack 等第一次成功地实现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Microwave-Induc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MIP-AES) 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联用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商品化仪器问世以来 ,由于 MIP 具有高的电离、放电管死体积小、能与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低载气流速兼容并且与 ICP 相比耗气量少等独特优势 ,在石化、环保、医药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2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IP-AES 的原理和特点2. 1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IP-AES 原理 混合物样品经[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柱分离后进入 4000~6000K的等离子体炬中 ,待测物被原子(离子) 化 ,这些原子(离子)的外层电子被激发到高能级的激发态 ,当激发态的电子跃迁回到基态时所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 , 经分光和光电转换装置(或其它光电二极管阵列分光计器) 检测发射光的波长和强度。仪器的工作框图如图 1 所示。根据发射光的波长和强度作定性和定量分析。[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12/200612231417_36233_1613333_3.jpg[/img][color=blue]最后提供全文下载[/color]

  • ED等离子发射检测器

    请教一下,哪位了解PED等离子发射检测器原理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

  • ICP发射光谱法的特点

    [b][size=18px][color=black] ICP光谱[/color][/size][/b][size=18px][color=black]法是上世纪60年代提出、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是与其克服了经典光源和原子化器的局限性分不开的,与经典光谱法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 因为ICP光源具有良好的原子化、激发和电离能力,所以它具有很好的检出限。对于多数元素,其检出限一般为0.1~100ng/ml。 2. 因为ICP光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所以它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当分析物含量不是很低即明显高于检出限时,其RSD一般可在1%以下,好时可在0.5%以下。 3. 因为[b]ICP发射光谱[/b]法受样品基体的影响很小,所以参比样品无须进行严格的基体匹配,同时在一般情况下亦可不用内标,也不必采用添加剂,因此它具有良好的准确度。这是ICP光谱法最主要的优点之一。 4. ICP发射光谱法的分析校正曲线具有很宽的线性范围,在一般场合为5个数量级,好时可达6个数量级。 5. ICP发射光谱法具有同时或顺序多元素测定能力,特别是固体成像检测器的开发和使用及全谱直读光谱仪的商品化更增强了它的多元素同时分析的能力。 6. 由于ICP发射光谱法在一般情况下无须进行基体匹配且分析校正曲线具有很宽的线性范围,所以它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特别是对于液体样品的分析。 ICP发射光谱法除具有上述主要优点外目前尚有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于固体样品一般需预先转化为溶液,而这一过程往往使检出限变坏。 2. 因为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Ar气,所以运转费用高。 3. 因目前的仪器价格尚比较高,所以前期投入比较大。 4. ICP 发射光谱法如果不与其他技术联用,它测出的只是样品中元素的总量,不能进行价态分析。 ICP发射光谱法测定的是样品中的多种元素,它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和定量分析,它的定性分析通常准确可靠,而且在原子光谱法中它是唯一一种可以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 ICP发射光谱法的应用领域广泛,现在已普遍用于水质、环境、冶金、地质、化学制剂、石油化工、食品以及实验室服务等的样品分析中。截止到上世纪80年 代初,用ICP发射光谱法就已测定过多达78种元素,目前除惰性气体不能进行检测和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的那些难激发的非金属元素如C、N、O、F、Cl及 元素周期表中碱金属族的H、Rb、Cs的测定结果不好外,它可以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绝大多数元素。 ICP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处于激发态的待测元素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对待测元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ICP发射光谱法包括了三个主要的过程,即: 由plasma提供能量使样品溶液蒸发、形成气态原子、并进一步使气态原子激发而产生光辐射; 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经单色器分解成按波长顺序排列的谱线,形成光谱; 用检测器检测光谱中谱线的波长和强度。 由于待测元素原子的能级结构不同,因此发射谱线的特征不同,据此可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而根据待测元素原子的浓度不同,因此发射强度不同,可实现元素的定量测定。 优点: 1. 多元素同时检出能力。 [/color][/size][color=black] [/color][size=18px][color=black] 可同时检测一个样品中的多种元素。一个样品一经激发,样品中各元素都各自发射出其特征谱线,可以进行分别检测而同时测定多种元素。 2. 分析速度快。 [/color][font=宋体][color=black] 试样多数不需经过化学处理就可分析,且固体、液体试样均可直接分析,同时还可多元素同时测定,若用光电直读光谱仪,则可在几分钟内同时作几十个元素的定量测定。 3. 选择性好。 由于光谱的特征性强,所以对于一些化学性质极相似的元素的分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铌和钽、铣和铪、十几种稀土元素的分析用其他方法都很困难,而对AES来说是毫无困难之举。 4. 检出限低[/color][/font][/size][font=宋体][size=18px][color=black]一般可达0.1~1ug?g-1,绝对值可达10-8~10-9g。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新光源,检出限可低至 数量级。 5. 用ICP光源时,准确度高,[/color][/size][/font][font=宋体][size=18px][color=black]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可达4~6个数量级。可同时测定高、中、低含量的不同元素。因此ICP-AES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 6. 样品消耗少,适于整批样品的多组分测定,尤其是定性分析更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缺点: 1. 在经典分析中,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较多,尤其是试样组分的影响较为显著,所以对标准参比的组分要求较高。 2. 含量(浓度)较大时,准确度较差。 3. 只能用于元素分析,不能进行结构、形态的测定。 4. 大多数非金属元素难以得到灵敏的光谱线。 5、 因为工作时需要消耗Ar气,所以运转费用高。 。 ICP 发射光谱法如果不与其他技术联用,它测出的只是样品中元素的总量,不能进行价态分析。 原子发射光谱法主要是通过热激发来获得特征辐射的,因为分析物原子可以被激发至各个激发态能级,所以在原子光谱中发射光谱的谱线最为复杂,光谱干扰非常严重。ICP发射光谱法与采用经典光源的发射光谱法相比,因为只改变了激发光源,提高的只是光源的分析性能,所以光谱干扰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因此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往往必须考虑光谱干扰的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校正方法。 发射光谱谱线多是形成光谱干扰的主要原因,但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这也是其定性分析之所以准确可靠的原因所在。当我们进行定量分析时,如果我们选用的分析灵敏线被与其他谱线发生了重叠干扰,这时我们就可以重新选择没有被干扰的谱线。[/color][/size][/font]

  • 【求助】发射出形成光谱

    光谱分析基础请问: 在原子发射光谱中: 原子中某一外层电子由基态激发到高能态,然后又由高能态向基态跃迁,并发射出形成光谱, 那么,光源发射的光谱中有一部分被吸收,然后这一部分又重新被释放,那岂不是光谱自始至终都不变,检测器怎么能检测的到信号的变化呢? O(∩_∩)O谢谢

  • 【资料】-原子发射检测器(AED)原理及检测条件选择

    [b]原子发射检测器原理及检测条件选择[/b]原子发射检测器(AED)是近年飞速发展起来的多元素检测器。它是利用等离子体作激发光源,使进入检测器的被测组分原子化,然后原子被激发至激发态,再跃迁至基态,发射出原子光谱。根据这些线光谱的波长和强度即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所以,AED属光度学检测法。由于它是原子(或原子离子)而不是分子激发后发射光,故有原子发射检测器之称。AED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和应用。如:①AED可以以选择性和通用性两种方式工作:若用杂原子通道,AED可作为选择性检测器,且其选择性较其他[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检测器(如ECD、FPD、ELCD等)更高,若用碳、氢通道,AED即为通用性检测器,且灵敏度高于FID;②AED对元素周期表中除氦以外的任何一种元素均可检测,属多元素检测器,可用于测定未知化合物的经验式和分子式;对未知物鉴定,AED是MSD、FTIR(,的有力补充手段;③由于AED选择性强,可降低对复杂混合物高分辨分离的要求,对未完全分离峰亦可分别检测;④由于AED的相对响应因子几乎是恒定的,不用标样亦可准确定量。近年,AED的应用领域仍在不断扩大,它是一种十分有发展前景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检测器。AED工作原理和仪器结构一、仪器结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联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原子发射光谱仪(也称原子发射检测器)、色谱仪和光谱仪之间的接口(包括传输线、溶剂放空系统、谐振腔、等离子体放电管及微波发生器等)以及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系统等四大部分,本文着重介绍HP5921 A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AED仪器系统中的接口和光谱仪。1.接口(1)传输线及其加热系统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AED结构示意图见图3-4-1。接口部分由三个加热区构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区加热单元、传输线及谐振腔单元。传输线结构与以往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IP相同,不同之处是内层不锈钢管内径增大到1.17mm,谐振腔单元(如图3-4-2所示)用70W加热筒为放电管入口侧提供热量,传输线的末段塞进3$块的埋头孔,并伸入谐振腔的毛细管连接件的后面。接口的设计使得石英毛细管柱由色谱炉中伸出并通过接口直接塞入放电管中,石英毛细管出口端通常置于离等离子体末端8~15mm处,使用填充柱时,以石英毛细管传输线连接柱出口到谐振腔单元。[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11/200611111550_32062_1613333_3.gif[/img]

  • ICP发射光谱法的特点

    ICP光谱法是上世纪60年代提出、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是与其克服了经典光源和原子化器的局限性分不开的,与经典光谱法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 因为ICP光源具有良好的原子化、激发和电离能力,所以它具有很好的检出限。对于多数元素,其检出限一般为0.1~100ng/ml。 2. 因为ICP光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所以它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当分析物含量不是很低即明显高于检出限时,其RSD一般可在1%以下,好时可在0.5%以下。 3. 因为ICP发射光谱法受样品基体的影响很小,所以参比样品无须进行严格的基体匹配,同时在一般情况下亦可不用内标,也不必采用添加剂,因此它具有良好的准确度。这是ICP光谱法最主要的优点之一。 4. ICP发射光谱法的分析校正曲线具有很宽的线性范围,在一般场合为5个数量级,好时可达6个数量级。 5. ICP发射光谱法具有同时或顺序多元素测定能力,特别是固体成像检测器的开发和使用及全谱直读光谱仪的商品化更增强了它的多元素同时分析的能力。 6. 由于ICP发射光谱法在一般情况下无须进行基体匹配且分析校正曲线具有很宽的线性范围,所以它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特别是对于液体样品的分析。

  • 【求助】有用AA800发射法做Mg的么?

    PE的说明书上除了用空气-乙炔,火焰吸收法测定之外,也有介绍用笑气-乙炔发射法做的,波长285.2,slit 0.2nm,有没有谁做过,为什么不能用空气乙炔做发射???我今天实验了一下,用空气乙炔做的,真的是做不起来,用高标液进行能量激发时,信号有20000,然后用水归零后,再做高标时信号只有30左右,怎么回事,一定要用笑气做么,有没有DX肯指导一下做发射的注意事项?(因为没有镁灯).我知道发射光谱的原理,但是不知道AA800是怎么应用的,盼望高人解释一下![em63]

  • 【分享】什么时候用原子发射光谱?什么时候用原子吸收光谱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是原子发射光谱的逆过程。基态原子只能吸收频率为ν=(Eq-E0)/h的光,跃迁到高能态Eq。因此,[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的谱线也取决于元素的原子结构,每一种元素都有其特征的吸收光谱线。 原子的电子从基态激发到最接近于基态的激发态,称为共振激发。当电子从共振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称为共振跃迁。这种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与此过程相反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元素的共振吸收线一般有好多条,其测定灵敏度也不同。在测定时,一般选用灵敏线,但当被测元素含量较高时,也可采用次灵敏线。 1.2 吸收强度与分析物质浓度的关系 原子蒸气对不同频率的光具有不同的吸收率,因此,原子蒸气对光的吸收是频率的函数。但是对固定频率的光,原子蒸气对它的吸收是与单位体积中的原子的浓度成正比并符合朗格-比尔定律。当一条频率为ν,强度为I0的单色光透过长度为ι的原子蒸气层后,透射光的强度为Iν,令比例常数为Kν,则吸光度A与试样中基态原子的浓度N0有如下关系: 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中,原子池中激发态的原子和离子数很少,因此蒸气中的基态原子数目实际上接近于被测元素总的原子数目,与式样中被测元素的浓度c成正比。因此吸光度A与试样中被测元素浓度c的关系如下: A=Kc 式中 K 吸收系数。 只有当入射光是单色光,上式才能成立。由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光的频率范围很窄(0.01nm以下〕,只有锐线光源才能满足要求。 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分析中,由于存在多种谱线变宽的因素,例如自然变宽、多普勒(热)变宽、同位素效应、罗兰兹(压力)变宽、场变宽、自吸和自蚀变宽等,引起了发射线和吸收线变宽,尤以发射线变宽影响最大。谱线变宽能引起校正曲线弯曲,灵敏度下降。 减小校正曲线弯曲的几点措施:(1)选择性能好的空心阴极灯,减少发射线变宽。(2)灯电流不要过高,减少自吸变宽。(3)分析元素的浓度不要过高。(4)对准发射光,使其从吸收层中央穿过。(5)工作时间不要太长,避免光电倍增管和灯过热。(6)助燃气体压力不要过高,可减小压力变宽。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采用的原子化方法主要有火焰法、石墨炉法和氢化物发生法。 2.1 火焰原子化 其过程如图1所示。在这过程中,大致分为两个主要阶段:(1)从溶液雾化至蒸发为分子蒸气的过程。主要依赖于雾化器的性能、雾滴大小、溶液性质、火焰温度和溶液的浓度等。(2)从分子蒸气至解离成基态原子的过程。主要依赖于被测物形成分子的键能,同时还与火焰的温度及气氛相关。分子的离解能越低,对离解越有利。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分析而言,解离能小于3.5eV的分子,容易被解离;当大于5eV时,解离就比较困难。 2.2 石墨炉原子化 样品置于石墨管内,用大电流通过石墨管,产生3000℃以下的高温,使样品蒸发和原子化。为了防止石墨管在高温氧化,在石墨管内、外部用惰性气体保护。石墨炉加温阶段一般可分为:(1)干燥。此阶段是将溶剂蒸发掉,加热的温度控制在溶剂的沸点左右,但应避免暴沸和发生溅射,否则会严重影响分析精度和灵敏度。(2)灰化。这是比较重要的加热阶段。其目的是在保证被测元素没有明显损失的前提下,将样品加热到尽可能高的温度,破坏或蒸发掉基体,减少原子化阶段可能遇到的元素间干扰,以及光散射或分子吸收引起的背景吸收,同时使被测元素变为氧化物或其他类型物。(3)原子化。在高温下,把被测元素的氧化物或其他类型物热解和还原(主要的)成自由原子蒸气。 2.3 氢化物发生法 在酸性介质中,以硼氢化钾(KBH4)作为还原剂,使锗、锡、铅、砷、锑、铋、硒和碲还原生成共价分子型氢化物的气体,然后将这种气体引入火焰或加热的石英管中,进行原子化。 AsCl3 + 4KBH4 + HCl + 8H2O = AsH3 ↑+ 4KC1 + 4HBO2 + 13H2 ↑ 3.1 火焰的种类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分析中常用的火焰有:空气-乙炔、空气-煤气(丙烷)和一氧化二氮-乙炔等火焰。 (1)空气-乙炔。这是最常用的火焰。此焰温度高(2300℃),乙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半分解物C*、CO*、CH*等活性基团,构成强还原气氛,特别是富燃火焰,具有较好的原子化能力。用这种火焰可测定约35种元素。(2)空气-煤气(丙烷)。此焰燃烧速度慢、安全、温度较低(1840~1925℃),火焰稳定透明。火焰背景低,适用于易离解和干扰较少的元素,但化学干扰多。(3)一氧化二氮-乙炔。由于在一氧化二氮(笑气)中,含氧量比空气高,所以这种火焰有更高的温度(约3000℃)。在富燃火焰中,除了产生半分解物C*、CO*、CH*外,还有更强还原性的成分CN*及NH*等,这些成分能更有效地抢夺金属氧化物中氧,从而达到原子化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空气乙炔火焰不能测定的硅、铝、钛、铼等特别难离解的元素,在一氧化二氮-乙炔火焰中就能测定的原因。一氧化二氮-乙炔火焰背景发射强、噪声大,测定精密度比空气-乙炔火焰差。一氧化二氮-乙炔火焰的燃烧速度快,为了防止回火必须使用缝长50mm的燃烧器。笑气是一种麻醉剂,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本讲座除特指外,火焰均指空气-乙炔火焰。 3.2 火焰的类型 (1)化学计量火焰。又称中性火焰,这种火焰的燃气及助燃气,基本上是按照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式提供的。对空气-乙炔火焰,空气与乙炔之比为4:1。火焰是蓝色透明的,具有温度高,干扰少,背景发射低的特点。火焰中半分解产物比贫燃火焰高,但还原气氛不突出,对火焰中不特别易形成单氧化物的元素,除碱金属外,采用化学计量火焰进行分析为好。 (2)贫焰火焰。当燃气与助燃气之比小于化学反应所需量时,就产生贫燃火焰。其空气与乙炔之比为4:1至6:1。火焰清晰,呈淡蓝色。由于大量冷的助燃气带走火焰中的热量,所以温度较低。由于燃烧充分,火焰中半分解产物少,还原性气氛低,不利于较难离解元素的原子化,不能用于易生成单氧化物元素的分析。但温度低对易离解元素的测定有利。 (3)富燃火焰。燃气与助燃气之比大于化学反应量时,就产生富燃火焰。空气与乙炔之比为4:1.2~1.5或更大,由于燃烧不充分,半分解物浓度大,具有较强的还原气氛。温度略低于化学计量火焰,中间薄层区域比较大,对易形成单氧化物难离解元素的测定有利,但火焰发射和火焰吸收及背景较强,干扰较多,不如化学计量火焰稳定。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检测器——光电转换器件

    [url=http://www.huaketiancheng.com/][b][font=宋体]ICP光谱仪[/font][/b][/url][font=宋体]的光电转换器件是光电光谱仪接收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b]光谱仪检测分析[/b]的准要部件。主要是利用光电效应将不同波长的辐射能转化成光电流的信号。光电转换器件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光电发射器件,例如光电管与光电倍增管,当辐射作用于器件中的光敏材料上,使发射的电子进入真空或气体中,并产生电流,这种效应称光电效应;另一类是半导体光电器件,包括固体成像器件,当辐射能作用于器件中光敏材料时,所产生的电子通常不脱离光敏材料,而是依靠吸收光子后所产生的电子[/font][font=&]-[/font][font=宋体]空穴对在半导体材料中自由运动的光电导(即吸收光子后半导体的电阻减小,而电导增加)产生电流的,这种效应称内光电效应。[/font][font=宋体]光电转换元件种类很多,但在光电光谱仪中的光电转换元件要求在紫外至可见光谱区域([/font][font=&]160-800nm[/font][font=宋体])很宽的波长范围内有很高的灵敏度和信噪比,很宽的线性响应范围,以及快的响应时间。[/font][font=宋体]目前可应用于光电光谱仪的光电转换元件有以下两类:即光电倍增管及固体成像器件。[b][font=宋体] 光电倍增管[/font][/b][font=&] [/font][font=宋体]外光电效应所释放的电子打在物体上能释放出更多的电子的现象称为二次电子倍增。光电倍增管就是根据二次电子倍增现象制造的。它由一个光阴极、多个打拿极和一个阳极所组成,见图,每一个电极保持比前一个电极高得多的电压(如[/font][font=&]100V[/font][font=宋体])。当入射光照射到光阴极而释放出电子时,电子在高真空中被电场加速,打到第一打拿极上。一个入射电子的能量给予打拿极中的多个电子,从而每一个入射电子平均使打拿极表面发射几个电子。二次发射的电子又被加速打到第二打拿极上,电子数目再度被二次发射过程倍增,如此逐级进一步倍增,直到电子聚集到管子阳极为止。通常光电倍增管约有十二个打拿极,电子放大系数(或称增益)可达[/font][font=&]10[sup]8[/sup][/font][font=宋体],特别适合于对微弱光强的测量,普遍为光电直读光谱仪所采用。[/font][font=&][size=14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光电倍增管的窗口可分为侧窗式和端窗式两种[/size][/font][b][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 光电倍增管的基本特性[/font][font=&]1)[size=9px] [/size][/font][font=宋体]灵敏度和工作光谱区[/font][font=&] [/font][font=宋体]光电倍增管的灵敏度和工作光谱区主要取决于光电倍增管阴极和打拿极的光电发射材料。当入射到阴极表面的光子能量足以使电子脱离该表面时才发生电子的光电发射,即[/font][font=&]1/2mv[sup]2[/sup]=h[/font][font=Symbol]n[/font][font=&]-[/font][font=宋体]ф,([/font][font=&] h[/font][font=Symbol]n[/font][font=宋体]为光子能量,ф为电子的表面功函数,[/font][font=&]1/2mv[sup]2[/sup][/font][font=宋体]为电子动能[/font][font=&])[/font][font=宋体]。当[/font][font=&]h[/font][font=Symbol]n[/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ф时,不会有[/font][font=宋体]表面光电发射,而当[/font][font=&]h[/font][font=Symbol]n[/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ф时,才有可能发生光电发射,这时所对应的光的波长λ=C/[/font][font=Symbol]n[/font][font=宋体]称为这种材料表面的阈波长。随着入射光子波长的减小,产生光电子发射的效率将增大,但光电倍增管窗材料对光的吸收也随之增大。显然,光电倍增管的短波响应的极限主要取决于窗材料,而长波响应的极限主要取决于阴极和打拿极材料的性能。一般用于可见-红外光谱区的光电倍增管用玻璃窗,而用于紫外光谱区的用石英窗。光阴极一般选用表面功函数低的碱金属材料,如红外谱区选用银-氧-铯阴极,可见光谱区用锑-铯阴极或铋-银-氧-铯阴极,而紫外谱区则采用多碱光电阴极或梯-碲阴极。[/font][font=宋体]光电倍增管的灵敏度S是指在1lm的光通量照射下所输出的光电流强度,即S=i/F,单位为[/font][font=宋体]μ[/font][font=宋体]A/lm[/font][font=宋体]。显然,灵敏度随入射光的波长而变化,这种灵敏度称为光谱灵敏度,而描述光谱灵敏度随波长而变化的曲线称为光谱响应曲线(见[/font][font=宋体]右[/font][font=宋体]图),由此可确定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光谱区和最灵敏波长。例如我们常用的R427光电倍增管,其曲线偏码为250S,光谱响应范围为160-320nm,峰值波长200nm,光阴极材料Cs-Te,窗口材料为熔炼石英,典型电流放大率3.3×10[sup]6[/sup]。[/font][font=宋体]2)[font=&] [/font][/font][font=宋体]暗电流与线性响应范围[/font][size=14px][font=宋体]光电倍增管在全暗条件下工作时,阳极所收集到的电流称为暗电流。对某种波长的入射光,光电倍增管输出的光电流为: i= KI[sub]i[/sub]+i[sub]0 [/sub],式中,I[sub]i[/sub]对应于产生光电流i的入射光强度,k为比例系数,i[sub]0[/sub]为暗电流。由此可见,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即为光电倍增管的线性响应范围。当入射光强度过大时,输出的光电流随光强的增大而趋向于饱和(见右图)。线性响应范围的大小与光阴极的材料有关。[/font][/size][font=宋体]暗电流的来源主要是由于极间的欧姆漏阻、阴极或其他部件的热电子发射以及残余气体的离子发射、场致发射和玻璃闪烁等引起。[/font][font=宋体]当光电倍增管在很低电压下工作时,玻璃芯柱和管座绝缘不良引起的欧姆漏阻是暗电流的主要成分,暗电流随工作电压的升高成正比增加;当工作电压较高时,暗电流主要来源于热电子发射,由于光电阴极和倍增极材料的电子溢出功很低,甚至在室温也可能有热电子发射,这种热电子发射随电压升高暗电流成指数倍增;当工作电压较高时,光电倍增管内的残余气体可被光电离,产生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当与阴极或[/font][font=宋体]打拿极碰撞时可产生二次电子,引起很大的输出噪声脉冲,[/font][font=宋体]另外高压时在强电场作用下也可产生场致发射电子引起[/font][font=宋体]噪声,[/font][font=宋体]另外当电子偏离正常轨迹打到玻壳上会出现闪烁现象引起暗电流脉冲,这一些暗电流均随工作电压升高而急剧增加,使光电倍增管工作不稳定,因此为了减少暗电流,对光电倍增管的最高工作电压均加以限制。[/font][font=宋体]3)[font=&] [/font][/font][font=宋体]噪声和信噪比[/font][size=14px][font=宋体]在入射光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暗电流和信号电流两者的统计起伏叫做噪声。这是由光子和电子的量子性质而带来的统计起伏以及负载电阻在光电流经过时其电子的热骚动引起的。输出光电流强度与噪声电流强度之比值,称为信噪比。显然,降低噪声,提高信噪比,将能检测到更微弱的入射光强度,从而大大有利于降低相应元素的检出限。[/font][/size][font=宋体]4)[font=&] [/font][/font][font=宋体]工作电压和工作温度[/font][font=宋体]光电倍增管的工作电压对光电流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光阴极与第一打拿极间的电压差对增益(放大倍数)、噪声的影响更大。因此,要求电压的波动不得超过0.05%,应采用高性能的稳压电源供电,但工作电压不许超过最大值(一般为-900v-1000v),否则会引起自发放电而损坏管子,工作环境要求恒温和低温,以减小噪声。[/font][font=宋体]5)[font=&] [/font][/font][font=宋体]疲劳和老化[/font][font=宋体]在入射光强度过大或照射时间过长时,光电倍增管会出现光电流衰减、灵敏度骤降的疲劳现象,这是由于过大的光电流使电极升温而使光电发射材料蒸发过多所引起。在停歇一段时间后还可全部或部分得到恢复。光电倍增管由于疲劳效应而灵敏度逐步下降,称为老化,最后不能工作而损坏。过强的入射光会加速光电倍增管的老化损坏,因此,不能在工作状态下(光电倍增管加上高压时)打开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外罩,在日光照射下,光电倍增管很快便损坏。[/font][font=宋体] 光电测量原理[/font][font=宋体]光电检测的原理一般是通过光电接受元件将待测谱线的光强转换为光电流,而光电流由积分电容累积,其电压与入射光的光强成正比,测量积分电容器上的电压,便获得相应的谱线强度的信息。不同的仪器其检测装置具有不同的类型,但其测量原理是一样的。其光电检测系统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组成:[/font][font=&]1.[/font][font=宋体]光电转换装置,[/font][font=&]2.[/font][font=宋体]积分放大电路及其开关逻辑检测,[/font][font=&]3.A/D[/font][font=宋体]转换电路,[/font][font=&]4.[/font][font=宋体]计算机系统。[/font][/font]

  • 【转帖】原子发射光谱法

    编辑词条原子发射光谱法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是利用物质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每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发射特征光谱来判断物质的组成,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处于激发态的待测元素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对待测元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包括了三个主要的过程,即:   由光源提供能量使样品蒸发、形成气态原子、并进一步使气态原子激发而  产生光辐射;   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经单色器分解成按波长顺序排列的谱线,形成光谱;   用检测器检测光谱中谱线的波长和强度。   由于待测元素原子的能级结构不同,因此发射谱线的特征不同,据此可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而根据待测元素原子的浓度不同,因此发射强度不同,可实现元素的定量测定。

  • 【求助】等离子发射检测器

    最近看到一种色谱检测器为等离子发射检测器,主要的厂家为servomex,对于整个检测器的原理,结构和一些实际应用不知道有没有资料,我理解的是类似与AED或者ICP之类的,各位大侠如果有相关资料,希望能给出相关链接,如果不方便公开,请发到我的邮箱xqianghuang@163.com,谢谢。

  • 【分享】-----ICP发射光谱法的特点!!简单精辟的!

    [color=#DC143C]ICP发射光谱法的特点ICP光谱法是上世纪60年代提出、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是与其克服了经典光源和原子化器的局限性分不开的,与经典光谱法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 因为ICP光源具有良好的原子化、激发和电离能力,所以它具有很好的检出限。对于多数元素,其检出限一般为0.1~100ng/ml。 2. 因为ICP光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所以它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当分析物含量不是很低即明显高于检出限时,其RSD一般可在1%以下,好时可在0.5%以下。 3. 因为ICP发射光谱法受样品基体的影响很小,所以参比样品无须进行严格的基体匹配,同时在一般情况下亦可不用内标,也不必采用添加剂,因此它具有良好的准确度。这是ICP光谱法最主要的优点之一。 4. ICP发射光谱法的分析校正曲线具有很宽的线性范围,在一般场合为5个数量级,好时可达6个数量级。 5. ICP发射光谱法具有同时或顺序多元素测定能力,特别是固体成像检测器的开发和使用及全谱直读光谱仪的商品化更增强了它的多元素同时分析的能力。 6. 由于ICP发射光谱法在一般情况下无须进行基体匹配且分析校正曲线具有很宽的线性范围,所以它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特别是对于液体样品的分析。ICP发射光谱法除具有上述主要优点外目前尚有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于固体样品一般需预先转化为溶液,而这一过程往往使检出限变坏。 2. 因为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Ar气,所以运转费用高。 3. 因目前的仪器价格尚比较高,所以前期投入比较大。 4. ICP 发射光谱法如果不与其他技术联用,它测出的只是样品中元素的总量,不能进行价态分析。ICP发射光谱法测定的是样品中的多种元素,它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和定量分析,它的定性分析通常准确可靠,而且在原子光谱法中它是唯一一种可以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  ICP发射光谱法的应用领域广泛,现在已普遍用于水质、环境、冶金、地质、化学制剂、石油化工、食品以及实验室服务等的样品分析中。截止到上世纪80年代初,用ICP发射光谱法就已测定过多达78种元素,目前除惰性气体不能进行检测和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的那些难激发的非金属元素如C、N、O、F、Cl及元素周期表中碱金属族的H、Rb、Cs的测定结果不好外,它可以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绝大多数元素。ICP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处于激发态的待测元素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对待测元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ICP发射光谱法包括了三个主要的过程,即:   由plasma提供能量使样品溶液蒸发、形成气态原子、并进一步使气态原子激发而产生光辐射;   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经单色器分解成按波长顺序排列的谱线,形成光谱;   用检测器检测光谱中谱线的波长和强度。   由于待测元素原子的能级结构不同,因此发射谱线的特征不同,据此可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而根据待测元素原子的浓度不同,因此发射强度不同,可实现元素的定量测定。 优点:1. 多元素同时检出能力。可同时检测一个样品中的多种元素。一个样品一经激发,样品中各元素都各自发射出其特征谱线,可以进行分别检测而同时测定多种元素。 2. 分析速度快。试样多数不需经过化学处理就可分析,且固体、液体试样均可直接分析,同时还可多元素同时测定,若用光电直读光谱仪,则可在几分钟内同时作几十个元素的定量测定。 3. 选择性好。由于光谱的特征性强,所以对于一些化学性质极相似的元素的分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铌和钽、铣和铪、十几种稀土元素的分析用其他方法都很困难,而对AES来说是毫无困难之举。 4. 检出限低。一般可达0.1~1ugg-1,绝对值可达10-8~10-9g。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新光源,检出限可低至 数量级。 5. 用ICP光源时,准确度高,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可达4~6个数量级。可同时测定高、中、低含量的不同元素。因此ICP-AES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 6. 样品消耗少,适于整批样品的多组分测定,尤其是定性分析更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缺点:1. 在经典分析中,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较多,尤其是试样组分的影响较为显著,所以对标准参比的组分要求较高。 2. 含量(浓度)较大时,准确度较差。 3. 只能用于元素分析,不能进行结构、形态的测定。 4. 大多数非金属元素难以得到灵敏的光谱线。 1 因为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Ar气,所以运转费用高。2 因目前的仪器价格尚比较高,所以前期投入比较大。3 ICP 发射光谱法如果不与其他技术联用,它测出的只是样品中元素的总量,不能进行价态分析。原子发射光谱法主要是通过热激发来获得特征辐射的,因为分析物原子可以被激发至各个激发态能级,所以在原子光谱中发射光谱的谱线最为复杂,光谱干扰非常严重。ICP发射光谱法与采用经典光源的发射光谱法相比,因为只改变了激发光源,提高的只是光源的分析性能,所以光谱干扰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因此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往往必须考虑光谱干扰的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校正方法。  发射光谱谱线多是形成光谱干扰的主要原因,但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这也是其定性分析之所以准确可靠的原因所在。当我们进行定量分析时,如果我们选用的分析灵敏线被与其他谱线发生了重叠干扰,这时我们就可以重新选择没有被干扰的谱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的商品仪器已经采用了中阶梯光栅的二维色散方式,使光的色散率和谱线的分辨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无疑又为我们选择分析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color]

  • 购气相色谱仪需要哪些辅助设备?

    我单位计划购置一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做农残检测的,配ECD和FPD。请教各位,还需要配置那些辅助设备呢?氢气发射器什么的。

  • 你选择的谱线是原子发射线还是离子发射线?

    [font=SimSun][color=black]先看看基本谱线的定义[/color][/font][font=SimSun][color=black]1.原子发射线([/color][/font][color=black]Atom line[/color][font=SimSun][color=black]):从原子的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所产生的发射光谱,一般在元素后标[/color][/font][color=black] "I"[/color][font=SimSun][color=black],如[/color][/font][color=black]Ba I 553.5[/color][font=SimSun][color=black]2.离子线([/color][/font][color=black]ion line[/color][font=SimSun][color=black]):从原子的离子态跃迁回到基态所产生的发射光谱,一般在元素后标[/color][/font][color=black] "II"[/color][font=SimSun][color=black],“[/color][/font][color=black]III[/color][font=SimSun][color=black]”,表示一次电离,二次电离原子的离子谱线,如[/color][/font][color=black] Ba II 455.4 nm[/color][font=SimSun][color=black]。[/color][/font][font=SimSun][color=black]你选择的谱线是原子发射线还是离子发射线?[/color][/font]

  • 【资料】原子发射光谱法(共20讲)

    [B][center]原子发射光谱法:1 概述[/center][/B]原子发射光谱法,是利用物质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每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发射特征光谱来判断物质的组成,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原子发射光谱法是光学分析法中产生与发展最早的一种。在近代各种材料的定性、定量分析中,原子发射光谱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新型光源的研制与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应用,使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获得了新的发展,成为仪器分析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优点① 具有多元素同时检测能力。可同时测定一个样品中的多种元素。② 分析速度快。若利用光电直读光谱仪,可在几分钟内同时对几十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试样不经化学处理,固体、液体样品都可直接测定。③ 检出限低。一般光源可达10~0.1µ g/g(或µ g/mL),绝对值可达1~0.01µ g。,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检出限可达ng/mL级。④准确度较高。一般光源相对误差约为5%~10%,ICP-AES相对误差可达l%以下。⑤试样消耗少。⑥ ICP光源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4~6个数量级。(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缺点高含量分析的准确度较差;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氧、硫、氮、卤素等谱线在远紫外区.一般的光谱仪尚无法检测;还有一些非金属元素,如P、Se、Te等,由于其激发电位高,灵敏度较低。

  • 火焰发射中的干扰与抑制

    最近看到不少朋友咨询关于火焰发射的东西,特转载上来与大家共分享 1.火焰的发射  即使在没有外来物质的情况下,火焰本身也有辐射能量。这种发射称为“火焰背景”,而乙炔-空气火焰的背景比丙烷-空气火焰大。火焰的温度主要决定于气体的混合比,对于乙炔-空气,其最高温度可达2300℃ 对于丙烷-空气,其最高温度大约1900℃[1] 火焰的温度控制着原子能态被激发的效率。这可以用一个低浓度的溶液在不同的气体混合比条件下,容易地观察到这现象,读数明显不一样。火焰的特征发射是由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CO2是气体燃烧的产物),在没有外来物质离子的纯水中,其发射值提高是由于有较多的水分子被激发。火焰的背景及空白溶液的发射必须从被测元素的总吸收值中扣除,扣除后的发射才是(样品的)净发射。2.雾化的影响  要达到一个正确的测量,必须保证在单位时间内校正溶液和样品浓度的提取量相同。要保证这点,就要保证溶液的表面张力、粘性、温度和雾化孔上方的液面高度一致。研制一个分析方法的目标,就是要使这些方面尽量使样品和校正溶液保持一致。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表面张力,可通过溶液的稀释或加入粘化剂来调节补偿。上述讨论的在分析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影响所有元素的测定误差因素,应称为“非专属因素”[2]。3.溶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  分析中,除测定元素外,在其他物质存在下对测定可能造成的影响值得专门讨论。若它们以相当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将会由此造成主要的误差来源,这可以在标准中加入与样品相同浓度的外来物质来进行测定。外来物质浓度的变化对测定值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际精确测定,根据测定的数据,来导出下面平衡校正的式子:例K: 10K+100Na—→10.7K    (+7%)表示:在10mgL-1钾的标准溶液中,若存在100mgL-1浓度的钠,测出钾的结果与没有钠离子存在时测出的结果相比,将要偏高7%。为什么伴随物质会有这种影响呢?理论解释可以从多方面去追究探讨:3.1 对于空白值的干扰3.1.1 滤光片的质量不好造成单色性不好,使与测定波长相邻的谱线也被透射,对于高质量的滤光片,一般这种干扰可忽略。3.1.2 火焰背景的变化背景随雾化量的增加而提高,而这些又决定于该溶液的性质及外来物质的浓度。这一点也可称为“对空白的干扰3.1.3 对火焰发射的专门影响对于影响火焰的理由至今仍了解不够,这种影响造成误差的性质及大小将通过反复的实验数据进行下一节的专题研究。由于透光性不好而造成“基体效应”的大小,只能进行间接的测量。而对以上所述的联合影响可以容易地测定,方法是用不含特别元素,而只含有外来物质的溶液来观察读数。如对于钾:K: 0K+100Na—→0.7K  说明:对于钾的空白溶液,由于100mgL-1浓度钠的存在,使测出的结果变为0.7mgL-1的钾,空白结果提高了。说明在钠存在下,会使测定钾的结果偏高。当然,也有偏低的影响,如在磷酸根或硫酸根存在下测钙,将会使钙的结果偏

  • 【第三届原创参赛】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FES)测定玻璃氧化钠和氧化钾

    【第三届原创参赛】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FES)测定玻璃氧化钠和氧化钾

    维权声明:本文为alexli77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的,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第三届原创参赛】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FES)测定玻璃氧化钠和氧化钾摘要:1、玻璃钾钠化学分析存在制样过程容易污染,电离干扰等情况,另一方面,原子吸收仪适合测量微量,痕量元素,而浮法玻璃中钠为主量元素,钾为微量元素。这样就存在3种常见解决办法,①稀释待测元素浓度,②使用次灵敏线,③使用原子吸收仪的另一项测量方式(发射),也即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本文详细讲述了FES的具体应用。经过各种参数,试验条件的反复对比试验,最终检测数据完全满足相关国家标准的允许误差范围。2、仪器和软件Thermo fisher S2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空气—乙炔)SOLAAR软件3、测试条件:方法参数设置(示例-Na)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201149_268407_2106781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201150_268409_2106781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201150_268410_2106781_3.jpg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利用原子或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受激而发射的特征光谱来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根据激发机理不同,原子发射光谱有3种类型:① 原子的核外光学电子在受热能和电能激发而发射的光谱,通常所称的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指以电弧、电火花和电火焰(如ICP等)为激发光源来得到原子光谱的分析方法。以化学火焰为激发光源来得到原子发射光谱的,专称为火焰光度法。②原子核外光学电子受到光能激发而发射的光谱,称为原子荧光(见原子荧光光谱分析)。③原子受到X射线光子或其他微观粒子激发使内层电子电离而出现空穴,较外层的电子跃迁到空穴,同时产生次级X射线即X射线荧光(见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是占原子总数99%以上的基态原子,而原子发射光谱测定的是占原子总数不到1%的激发态原子,所以前者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比后者高的多。 因此,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可以分析浓度高的样品。钠在浮法玻璃中是主量元素,方法特点与检测需求吻合。影响原子吸收分析准确度的因素及常见解决方法:1、火焰类型。钾钠易于电离,对于空气—乙炔火焰,宜选用温度低的贫燃火焰[size=3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