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态网络监测系统

仪器信息网生态网络监测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生态网络监测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生态网络监测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生态网络监测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生态网络监测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生态网络监测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生态网络监测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生态网络监测系统相关的论坛

  • 【转帖】中国生态与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建设

    《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 5-7 中国生态与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建设0 项目与《中国21世纪议程》文本的关系该项目依据《中国21世 纪议程》14A 与该项目有关的《中国21 世纪议程》方案领域为:2A、2B、6D、6E 、11A、11C、14D、14E、14H、15A、16A、16B 、16C、18D和20E。1 背景  1.1 意义  中国是人均资源量严重 不足的国家,而且资源减少与生态、 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在加剧。由于中国 幅员辽阔,目前尚没有一个能复盖全 国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缺少 关于人类--资源--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 长序列系统基础资料,所以对我国生 态、环境的变化历史、现状和发展趋 势缺乏科学的认识。  自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项 目都纷纷建立国家、区域,甚至全球 尺度的生态、环境观测和研究网络。 比如,美国的“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 ”(LTERN)、英国的“环境变化研究网络 ”(ECN)、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在 北半球的中国和美国,及南半球的澳 大利亚和阿根廷建立的4条观测带、联 合国环境署(UNEP)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 “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以及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科联(ICSU) 正在筹建的“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观测 系统”(GTOS)等。  “中国生态与环境动态 监测、研究网络”的建成,将通过长 期、系统、全面地在宏观尺度上对我 国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测,为国家和 地方决策者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促 进我国资源的持续利用及生存环境的 不断改善,进而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发 展,并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和环境问题 做出积极的贡献。  1.2 基础与条件  中国科学院自50年代以 来,便陆续在全国的一些主要生态类 型区域建立了100多个生态研究站。从 198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从中选出条件 较好的29个农业、森林、草原、水体 (含湖泊和海洋)方面的生态研究站 ,同时新建了生物、土壤、水和大气4 个学科分中心和1个综合研究中心,组 成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英文 名称为ChineseEcosystemResearchNetowrk,缩写为 CERN)。在1993--1998年间,通过国家投资 和世界银行贷款,将使该网络所属各 个单位的设施得到很大改善,还将培 训一大批生态学优先发展领域的人才 。目前,该网络已经与有关国家和国 际组织的生态学研究网络进行了广泛 的交流与合作。这将为建立我国的生 态与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奠定坚实的基 础。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 较为完整的航天、航空遥感数据接收 、处理和分析系统及相应的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是“六五”、“七五”和 “八五”国家遥感科技攻关项目的主 持单位,在“八五”期间动员全院力 量利用1990和1991年的遥感资料对全国的 资源、环境进行了宏观调查,1995年将 建成东部地区1∶25万,西部地区1∶50 万的资源环境GIS。这为我国生态与环 境动态监测和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 宏观资料,并为以后定期获得资源、 环境的动态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3 存在问题  野外站的数量尚不足, 分布也不合理,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 生态类型区尚没有设站。  已有的站多数尚只是专 业站,即只对某一生态学现象或生态 系统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组分一生 态因子进行观测和研究,所以不能满 足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各重要生态过程 和区域性及全国性的资源和环境开展 综合研究的需要。  设备简陋,绝大多数站 尚没有较为先进的仪器和设备。   经费极为紧张,以致于 许多站很难开展正常的观测和研究工 作,整个网络的综合研究更难以进行 。  没有在各部门间进行协 调的机构。2 目标与产出  2.1 总目标  建立全国性的以地面观测网点为主,辅以多种遥感信息的生态与环境动态观测网络,以观测我国不同生态类型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以及区域性和全国性生态、环境的状况,长期积累科学资料,为地方和国家制定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入区域性和全球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解决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发展问题做出积极的贡献。  2.2 产出• 向全社会提供系统的、科学的关于我国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状况的数据和资料,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交生态系统和环境状态的报告(以文字、数据、图件等不同形式); • 对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及分布格局的变化进行观测和研究,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对上述变化的响应,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提出全国和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变化的预测、预警,对生态脆弱地带、重点经济开发区和重大工程建设区进行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估,提出对策; • 在典型地区,建立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改善生存环境的示范样板。

  • 【我们不一YOUNG】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机制建设的研究

    [font=&][color=#666666]针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机制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突出了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当前国内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机制存在的问题。在探讨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机制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以后,提出了一系列建设路径和实施策略,包括建立独立的国控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加强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体系、培养专业人才支撑机制建设,以及创新政府监管方式和手段,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的精准性和效率,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olor][/font]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7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存在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影响了监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明晰事权、落实责任。依法明确各方生态环境监测事权,推进部门分工合作,强化监测质量监管,落实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和权利。  健全制度、统筹规划。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统一规划布局监测网络。  科学监测、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监测科研和综合分析,强化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先进装备与系统的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综合集成、测管协同。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和共享,开展监测大数据分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二、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四)建立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国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五)健全重点污染源监测制度。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确定的重点排污单位必须落实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的法定责任,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监测要求。国家重点监控排污单位要建设稳定运行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依法开展监督性监测,组织开展面源、移动源等监测与统计工作。  (六)加强生态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生态遥感监测系统,研制、发射系列化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和环境卫星后续星并组网运行;加强无人机遥感监测和地面生态监测,实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大范围、全天候监测。三、全国联网,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  (七)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林业、气象、海洋等部门和单位获取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数据要实现有效集成、互联共享。国家和地方建立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共享与发布机制,重点排污单位要按照环境保护部门要求将自行监测结果及时上传。  (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快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网络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开发与应用,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和执法提供数据支持。  (九)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依法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规范发布内容、流程、权限、渠道等,及时准确发布全国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及生态状况监测信息,提高政府环境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保障公众知情权。四、自动预警,科学引导环境管理与风险防范  (十)加强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提高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水平,强化污染源追踪与解析。加强重要水体、水源地、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等水质监测与预报预警。加强土壤中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污染物监测。提高辐射自动监测预警能力。  (十一)严密监控企业污染排放。完善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排放自动监测与异常报警机制,提高污染物超标排放、在线监测设备运行和重要核设施流出物异常等信息追踪、捕获与报警能力以及企业排污状况智能化监控水平。增强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与处置能力。  (十二)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定期开展全国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人类干扰、生态破坏等活动进行监测、评估与预警。开展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型特征污染物及危险废物等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五、依法追责,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  (十三)为考核问责提供技术支撑。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监测与评价结果,为考核问责地方政府落实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等职责任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十四)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执法同步。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履行对排污单位的环境监管职责,依托污染源监测开展监管执法,建立监测与监管执法联动快速响应机制,根据污染物排放和自动报警信息,实施现场同步监测与执法。  (十五)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管。各级相关部门所属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和技术规范开展监测,健全并落实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环境保护部依法建立健全对不同类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及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的监管制度,制定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规定。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大监测质量核查巡查力度,严肃查处故意违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党政领导干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六、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与保障体系  (十六)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制定环境监测条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统一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生态、污染源、噪声、振动、辐射等监测布点、监测和评价技术标准规范,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完善。增强各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确保排污单位、各类监测机构的监测活动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  (十七)明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主要承担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环境执法监测、环境应急监测与预报预警等职能。环境保护部适度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准确掌握、客观评价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监管重心下移,加强对地方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管理。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相应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逐级承担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环境应急监测等职能。  (十八)积极培育生态环境监测市场。开放服务性监测市场,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运行维护、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在基础公益性监测领域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包括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等。环境保护部要制定相关政策和办法,有序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  (十九)强化监测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环境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促进和鼓励高科技产品与技术手段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推广应用。鼓励国内科研部门和相关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推进监测仪器设备国产化;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促进国产监测仪器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借鉴监测科技先进经验,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  (二十)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综合能力。研究制定环境监测机构编制标准,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加快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发展相关规划,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完善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重点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卫星和无人机遥感监测、环境应急监测、核与辐射监测等能力建设,提高样品采集、实验室测试分析及现场快速分析测试能力。完善环境保护监测岗位津贴政策。根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将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重点保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各项任务。

  • 中央审议通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在7月1日下午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通过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   会议强调,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关键是要通过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新格局,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要围绕影响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突出问题,强化监测质量监管,落实政府、企业、社会的责任和权利。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和监管有效联动。  会议指出,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对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追究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具有重要意义。要明确督察的重点对象、重点内容、进度安排、组织形式和实施办法。要把环境问题突出、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的地方作为先期督察对象,近期要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重点督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情况。要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对问题突出的地方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会议指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主要目标是探索并逐步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符合实际的审计规范,明确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评价标准、审计责任界定、审计结果运用等,推动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要紧紧围绕领导干部责任,积极探索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其他专业审计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发挥好审计监督作用。  会议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要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围绕落实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针对决策、执行、监管中的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肃追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重视、加强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和政府有关监管部门要各尽其责、形成合力。  会议指出,国有文化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必须发挥示范引领和表率带动作用,在推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中走在前列。要着力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的经营理念,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绩效考核,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要建立健全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评价考核机制,形成对社会效益的可量化、可核查要求。要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不断优化国有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环境条件。  会议强调,改革越是向纵深发展,越是要重视思想认识问题。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看大局、明大势,深化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自觉站在改革全局的高度,正确看待局部利益关系调整,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形成推动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把方案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问题导向,抓实问题,开实药方,提实举措,每一条改革举措都要内涵清楚、指向明确、解决问题,便于基层理解和落实。要把好改革方案的主旨和要点,把准相关改革的内在联系,结合实际实化细化,使各项改革要求落地生根。要集中力量做好督察工作,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问责。

  • 北京市发布地方标准《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DB11/T 2175-2023)

    2023年12月25日,经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我市发布《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DB11/T 2175-2023),标准将于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天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构成,包括地面生态监测站地址的选择、固定样地的布设、遥感监测体系的构成以及监测指标的设置等内容。适用于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  附件:[url=https://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sthjlyzwg/jczf/436328836/2024010217320883516.pdf]《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DB11/T 2175-2023)[/url]

  • 79万!2024年甘肃省嘉峪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运行项目 (试剂耗材采购)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2024zfcg00489项目名称:2024年甘肃省嘉峪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运行项目 (试剂耗材采购)预算金额:79.42(万元)最高限价:79.42(万元)采购需求:采购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监测试剂耗材、水环境质量分析试剂耗材、土壤境质量分析试剂耗材、声环境质量监测保障用品、国家重点监控村庄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监测保障用品、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执法监测试剂耗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试剂耗材等耗材一批合同履行期限:按合同约定执行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1)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并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所要求的材料。 (2)供应商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记录失信被执行人或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不处于中国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中的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期间的方可参加本项目的投标。 (3)信用信息查询:供应商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记录失信被执行人或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不处于“中国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中的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期间的方可参加本项目的投标【以投标截止日前各供应商自行在以上网站查询结果为准,如相关记录失效,供应商需提供相关证明资料。相关截图打印加盖供应商公章后装入投标文件】 (4)行贿犯罪查询:供应商须提供“中国裁判文书网”网站行贿犯罪查询结果(相关截图打印加盖供应商公章后装入投标文件)。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无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u]2024-05-09[/u]至[u]2024-05-14[/u],每天上午[u]00:00[/u]至[u]12:00[/u],下午[u]12:00[/u]至[u]23:59[/u]地点: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s://ggzyjy.gansu.gov.cn)在线免费获得方式:社会公众可通过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免费下载或查阅招标文件。拟参与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潜在投标人需先在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上注册,获取“用户名+密码+验证码”,以软认证方式登录;也可以用数字证书(CA)方式登录。这两种方式均可进行我要投标等后续工作。售价:0(元)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时间:2024-05-30 09:00:00地点: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兰州市城关区雁兴路68号)网络直播开标一厅第四座席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信息注册、投标须知 为了规范交易平台的业务流程以及给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凡是拟参 与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需先在甘肃省公 共资源交易网上注册,使用“用户名+密码+验证码”或CA数字认证方式登录办 理业务。 社会公众可通过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浏览公告,。点击“免费下载招标文件”,根据系统提示,保存电子标书文件至本地电脑;投标人浏览电子标书后,确定投标的需登录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在系统首页最新招标项目中查 询需要投标的项目或在“招标方案”-“标段(包)”中查询需要投标的标段, 选中后点击“我要投标”,根据要求填写信息。确定投标后,登录 甘肃省政府 采购、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电子交易系统下载固化后的招标文件和投标编制工具,编制投标文件。 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剖面样外业调查采样项目 的开评标活动通 过“甘肃省政府采购、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电子交易系统”进行,请投标人在(开标时间)前登录系统,下载“投标 文件编制工具”、“ 甘肃省政府采购、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电子交易系统使用 帮助”和“固化后的招标文件”,并按照“甘肃省政府采购、交通工程、水利 工程电子交易系统使用帮助”来编制您的投标文件,并完成网上投标(上传已 编制投标文件的文件HASH编码)和开标操作,若在开标截止时间前没有网上投 标(上传已编制投标文件的文件HASH编码)则视为放弃投标。①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s://ggzyjy.gansu.gov.cn②信用中国”网站:https://www.creditchina.gov.cn③中国政府采购网网址:http://www.ccgp.gov.cn/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u]甘肃省嘉峪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u]地 址:[u]嘉峪关市南市区环境保护局综合办公楼[/u]联系方式:[u]18909476073[/u]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u]甘肃亘信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u]地 址:[u]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中天健广场10号楼1601室[/u]联系方式:[u]18298481787[/u]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u]王静[/u]电 话:[u]18298481787[/u]

  • 【资料】基于VPN 网络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阐述了基于VPN 网络的环境监测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功能特点和组成结构,并就关键技术问题的斛决途径进行了简要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充分体现先进性、开放性、可扩充性与实用性的特点,同时又满足了环境临测信息系统对于数据安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img]http://bbs.instrument.com.cn/images/affix.gif[/img][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download.asp?ID=198778]基于VPN网络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ar[/url]

  • 87万!甘肃省嘉峪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运行项目(试剂耗材采购)

    [u]甘肃省嘉峪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u]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u]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s://ggzyjy.gansu.gov.cn)在线免费获得[/u]获取招标文件,并于[u]2023-06-26 09:00:00[/u](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2023zfcg00569项目名称:2023年甘肃省嘉峪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运行项目(试剂耗材采购)第二次预算金额:87.86(万元)最高限价:87.86(万元)采购需求:采购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监测试剂耗材、水环境质量分析试剂耗材、土壤境质量分析试剂耗材、声环境质量监测保障用品、国家重点监控村庄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监测保障用品、国家重点监控村庄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监测保障用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试剂耗材一批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全部货物到达交货地点,经验收合格、合同款项付清和合同内容履约结束后自行终止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无。4.供应商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信用甘肃”网站(外地供应商以公司注册地信用查询为准)的“失信被执行人”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不处于“中国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中的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期间的方可参加本项目的投标【以投标截止日前各供应商自行在以上网站查询结果为准,如相关记录失效,供应商需提供相关证明资料。相关截图打印盖供应商公章后装入投标文件】。 5.供应商须提供“中国裁判文书网”网站行贿犯罪查询结果(相关截图打印加盖供应商公章后装入投标文件)。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u]2023-06-01[/u]至[u]2023-06-07[/u],每天上午[u]00:00[/u]至[u]12:00[/u],下午[u]12:00[/u]至[u]23:59[/u]地点: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s://ggzyjy.gansu.gov.cn)在线免费获得方式:社会公众可通过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免费下载或查阅招标文件。拟参与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潜在供应商需先在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上注册,获取“用户名+密码+验证码”,以软件认证方式登录;也可以用数字证书(CA)方式登录。这两种方式均可进行“我要投标”等后续工作。 网上下载招标文件须知:社会公众在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浏览公告并下载招标文件(详见《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首页“下载中心”中“电子服务系统 v2.0 电子版操作说明”)售价:0.0(元)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时间:2023-06-26 09:00:00地点: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兰州市城关区雁兴路68号)网络开标直播二厅第八坐席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1.本项目的开评标活动通过“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网上开评标系统”进行,请供应商在投标截止时间前登录系统,下载“投标文件固化工具”“网上开评标系统使用帮助”和“固化后的招标文件”,并按照“网上开评标系统使用帮助”来固化投标文件,并完成网上投标(上传已固化投标文件的文件 HASH 编码)和开标操作,若在开标截止时间前没有网上投标(上传已固化投标文件的文件 HASH 编码)则视为放弃投标。 网上开标时间:同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一致。2.发布公告的媒介甘肃政府采购网、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3.供应商在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前应主动登录招标公告发布媒介或查收相关书面通知,以便及时了解相关招标信息和补充信息。如因未主动登录招标公告发布媒介或查收相关书面通知而未获取相关信息,对其产生的不利因素由供应商自行承担。 4.评标办法:综合评分法5.招标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本项目支持中小微企业、监狱和戒毒企业、残疾人福利企业、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相关政策。执行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财库〔2020〕46号、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通知》财库〔2022〕19号和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通知》甘财采〔2022〕16号规定。对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按照财库〔2019〕9号文之规定,依据品目清单和产品认证书实施政府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详见招标文件。6.届时请各供应商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按时参加开标会议。对迟递交的投标文件采购代理机构将不予接受。7.相关网站链接①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s://ggzyjy.gansu.gov.cn②信用中国”网站:https://www.creditchina.gov.cn③中国政府采购网网址:http://www.ccgp.gov.cn/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u]甘肃省嘉峪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u]地 址:[u]甘肃省嘉峪关市钢城街道生态环境局综合办公楼[/u]联系方式:[u]17709476267[/u]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u]甘肃众信招标咨询有限公司[/u]地 址:[u]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东路2704号万商国际C塔1701室[/u]联系方式:[u]18298481787[/u]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u]王静[/u]电 话:[u]18298481787[/u]

  • 191万!023年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运行项目—试剂耗材采购

    [u]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u]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u]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s://ggzyjy.gansu.gov.cn)在线免费获得[/u]获取招标文件,并于[u]2023-06-28 09:00:00[/u](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2023zfcg00912项目名称:2023年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运行项目—试剂耗材采购预算金额:191.84(万元)最高限价:191.84(万元)采购需求:2023年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运行项目—试剂耗材采购(具体采购需求详见采购文件)。合同履行期限:按合同约定执行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1)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并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所要求的材料;(2)供应商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记录失信被执行人或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不处于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中的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期间的方可参加本项目的投标;(3)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供应商须具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备案证明。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u]2023-06-08[/u]至[u]2023-06-14[/u],每天上午[u]00:00[/u]至[u]12:00[/u],下午[u]12:00[/u]至[u]23:59[/u]地点: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s://ggzyjy.gansu.gov.cn)在线免费获得方式:社会公众可通过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免费下载或查阅招标采购文件。拟参与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潜在投标人需先在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上注册,获取“用户名+密码+验证码”,以软认证方式登录;也可以用数字证书(CA)方式登录。这两种方式均可进行“我要投标”等后续工作。详见《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首页“下载中心”中“电子服务系统v2.0电子版操作说明”,下载标书的网站: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售价:0(元)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时间:2023-06-28 09:00:00地点: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兰州市城关区雁兴路68号)网络开标直播二厅第四坐席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无①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https://ggzyjy.gansu.gov.cn②信用中国”网站:https://www.creditchina.gov.cn③中国政府采购网网址:http://www.ccgp.gov.cn/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u]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u]地 址:[u]兰州市城关区雁儿湾路225号[/u]联系方式:[u]13609335976[/u]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u]甘肃源明国际招标有限公司[/u]地 址:[u]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北路滩尖子489号华夏银行大厦28楼[/u]联系方式:[u]18919016035[/u]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u]张容瑞[/u]电 话:[u]18919016035[/u]

  • 【原创大赛】网络系统、监测用计算机及计算机软件管理程序

    [align=center]网络系统、监测用计算机及计算机软件管理程序[/align][align=left] 1 目的对监测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网络系统、计算机软件进行有效的控制,维持系统正常运行,以保护数据、信息、文件的完整性和安全性。2 适用范围适用于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处理、运算、记录、报告、存贮和检索,信息和文件存贮、传输或检索的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网络系统、软件的管理。3 职责3.1 办公室负责全公司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软件的维护、升级和管理等技术支持工作;3.2 各监测室负责网络系统、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系统管理软件的安全使用、保密和日常维护工作;4 程序4.1 网络系统4.1.1 任何监测室和个人,未经办公室同意不得进入网络服务器机房,不得擅自安装、拆卸或改变网络设备;4.1.2 任何监测室和个人不得利用联网计算机从事危害本公司数据服务器、局域网服务器、工作站的活动,不得危害或侵入未授权的服务器、工作站;4.1.3 严禁在局域网上使用来历不明、引发病毒传染的软件,对于来历不明的可能引起计算机病毒的软件应使用杀毒软件检查、杀毒,确保监测用软件和数据、信息、文件的完整和安全;4.1.4 局域网上必须使用合法版权的软件,维护知识产权;4.1.5 任何监测室和个人不得在局域网计算机上录阅、传送淫秽、色情软件,不得将服务器上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转录、传送到站外;4.1.6 对网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信息、数据、文件实施保密措施;4.1.7 各监测室在Internet网和局域网上公布的信息,须经监测室负责人核准、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发布。4.2 监测用计算机及数据采集自动化设备 4.2.1 用于监测和数据管理的计算机及自动化设备应纳入《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的管理范围;4.2.2 监测时用的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必须符合其使用要求和监测工作要求(如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必要时应进行有效的监控;4.2.3 需要对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进行设置的,应由经培训的操作人员操作,并检查输入数据或参数设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4.2.4 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处理过程中,必须保证整个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过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检查、核对。若运行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应重新进行采集和处理;4.2.5 应对监测数据传输装置和线路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数据传输前后如需进行压缩、打包或解压缩操作时,应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人员进行操作,必要时应对传输前后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检查;4.2.6 对计算机录入或自动化设备采集的数据,以及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和结果必须妥善保存,及时备份。监测结果应打印或刻录光盘以便于长期保存。4.3 计算机软件4.3.1 通用计算机软件(如Windows2000,office,wps等)和商品化的数据处理工作站软件应视为合格软件,可直接投入使用;4.3.2 自行研制或委托编制的专用计算机软件(如系统管理软件,测量或汇总软件、课题专用软件等)应由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对其进行功能测评、验证,并经总经理批准后使用,保证数据、信息采集的完整性,数据、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并保存计算机软件的源代码以形成文件;4.3.3 在用软件的修改须经技术负责人授权,修改后的软件要重新履行审批手续。4.4 按《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的规定保证监测数据、信息及文件的保密和安全;4.5 所有计算机应安装反病毒、防火墙软件。使用软盘、光盘、U 盘和移动硬盘操作时,必须先进行病毒检查。若程序或数据已遭破坏,应用备份软件恢复;4.6 网络系统、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通知办公室。修复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计算机中存贮的程序、文件或数据失密、丢失或被修改。[/align]

  • 【资料】生态监测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生态监测以空中遥感监测为主要技术手段,地面对应监测为辅助措施,结合GIS和GPS技术,完善生态监测网络,建立完整的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达到科学评价生态环境状况及预测其变化趋势的目的。2、指标与频次 生态监测指标要体现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本质特征的代表性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因此,一级指标应选为:优劣度、稳定度或脆弱度;二级指标应选为:植被覆盖指标、生物丰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污染负荷指数、水网密度指数等。各项二级指标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监测频次应视监测的区域和目的而定。一般全国范围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应1~2年进行一次;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每年1~2次;专项目的的监测,如监测沙尘天气和近岸海域的赤潮监测要每天一次或每天数次,甚至采取连续自动监测的方式。

  • 海洋学家拟建海洋酸化国际监测网络

    中国科技网讯 据《自然》网站近日报道,全球海洋学家努力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计划正在逐步成型,他们本周拟定将搭建国际监测网络,借助远程传感器等测量二氧化碳所致的海洋酸化对于水生生物的影响。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酸碱度降低的现象。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呈弱碱性。研究人员估计,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海洋的酸度已经上升了30%。以此种酸化速度,2100年这一数字或将下降到7.8。海水酸性的增加,将改变海水化学的种种平衡,使依赖于化学环境稳定性的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例如,越来越酸的海水能够破坏珊瑚和牡蛎贝壳中包含的碳酸钙,或是损坏某些海洋浮游生物的骨骼等。因此,科研人员需要更清晰的数据来评估海洋酸化严重的地区,并利用模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测。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属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的理查德费利表示,科研人员经过数十年的巡航考察发现,大部分的海水酸化发生在少数的几个公海地点,但这种监测方式十分昂贵。他说:“我们正在尝试建立大量具有自动化系泊设备的监测点,其可以通过卫星将数据传输给研究人员,使科学家基于相关数据验证海洋的酸化模型。”费利等人期望,监测点的数量能够在未来10年从20个攀升至60个,形成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全球监测网络,并使每个国家都能支持自己的酸化监测,令酸化监测成为巡航舰载测量的例行部分。这一监测计划将由海洋酸化国际协调中心领导,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 费利坦言,目前沿海生态系统的监测功能最弱,然而这些区域却最需要对于海洋酸化程度的追踪。以太平洋西北地区为例,酸化程度可因上升流携带的大量溶解的二氧化碳而增强,致使牡蛎培育的收益率在2005年至2008年间下降80%左右。而当地研究小组提供的有关上升流的监测设备,可使培育机构及时调整运营部署,避开酸性海水的突袭。这一战略能在2011年为太平洋西北地区的牡蛎产业节省3500万美元,可谓是监察观测系统十分实用的一个方面。(张巍巍) 《科技日报》(2012-07-12 二版)

  • 有人用过光谱仪网络远程监控系统吗?

    如今网络已很发达,许多厂商的光谱仪都具有网络远程监控系统,如果你的仪器发现问题,有些工作状态自己无法确定是否正常,此时可通过与厂家联系开通光谱仪网络远程监控系统,此时厂商的工程师就可对仪器的各种工作状态进监测,并帮助分析仪器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这项技术很早就就有了,但不知有人用过没有?各位版友,你们用过此技术吗?

  • 8月19日,首届“核辐射监测与防治”网络研讨会,生态环境部专家坐镇

    8月19日,首届“核辐射监测与防治”网络研讨会,生态环境部专家坐镇

    [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核能是一种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核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核辐射对于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color=#c00000][b]核污染问题[/b][/color]已成为当今世界备受瞩目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应用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及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对[b][color=#c00000]核辐射的监测与防治[/color][/b]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ont][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为此,仪器信息网将于[b][color=#c00000]8月19日[/color]首次[/b]召开[b][color=#c00000]“核辐射监测与防治”主题网络研讨会[/color][/b],邀请业内专家及厂商工程师做客网络讲堂,为业内分享核辐射监测法规、标准、监测技术、监测现状等,共同探讨核辐射污染的防治对策,为核与辐射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font][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会议详情链接:[color=#3333ff][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HFS0819/[/url] [/color][/font][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color=#3333ff][b]注意:专家报告不提供回放,小班授课,名额有限,先报先得,抓紧报名吧~![/b][/color][/font][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img=,350,62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8/202008111808380273_3483_3389662_3.jpg!w690x1227.jpg[/img][img=,350,62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8/202008111808382115_6557_3389662_3.jpg!w690x1227.jpg[/img][/font][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font]

  • 国家级农村监测网络又是哪些厂商的盆中餐

    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保部下属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温香彩8日透露,中国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初步搭建起一个全国性的农村空气监测站网络。  温香彩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从2010年起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各选一个监测点设立自动自动监测站,包括北京密云水库、上海崇明岛、西藏当杰、海南居仁和新疆那拉提等31个有代表性农村地区点位,布点工作预计今年年内完成。  “现在设立的还是通过监测收集整理数据,是科学防污治污的前提,而农村环境监测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温香彩说。  近年来,随着城市环保力度的加强,一些污染超标的小企业“退居”农村,以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剧。而农村环保观念、设施以及相应环保技术支撑体系都很欠缺,城乡环保差距突出。  中国近年来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环保部的数据显示,中央财政对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95亿元,有6600多个村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取得一些效果,但环保部去年公布的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村的污染排放中COD(化学需氧量)占43%,总氮占57%,总磷占67%。农村环境整治已迫在眉睫。  “下一步,随着监测站点的完善,我们还要培训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技术检测和环保知识宣传,硬件和软件要同时跟上。”温香彩说。  温香彩表示,下一步,将完善农村空气监测站和国家环境空气背景监测站网络,把城市、乡村监测网络联结在一起组成国家环境监测有机整体网络,实现环境监测全覆盖。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开征求北京市地方标准《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京环函〔2023〕38号各有关单位: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我局组织起草了北京市地方标准《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按照《北京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要求,现公开征求意见,欢迎机关、科研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机构和个人提出意见。  请将意见填入意见反馈表(见附件4),于2023年5月18日前,以电子邮件和书面方式反馈我局。涉及修改重要技术指标时,应附上必要的技术数据。书面征求意见单位,如无意见也请复函说明,逾期未复函的视为无意见。  专此函达。  附件:1.[url=http://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zfxxgk43/fdzdgknr2/zcfb/hbjfw/326071951/326091339/2023042117393764986.doc]书面征求意见单位名单[/url]  2.[url=http://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zfxxgk43/fdzdgknr2/zcfb/hbjfw/326071951/326091339/2023042117393751272.docx]《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url]  3.[url=http://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zfxxgk43/fdzdgknr2/zcfb/hbjfw/326071951/326091339/2023042317474825267.docx]《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url]  4.[url=http://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zfxxgk43/fdzdgknr2/zcfb/hbjfw/326071951/326091339/2023042117393846286.doc]北京市地方标准意见反馈表[/url][align=right]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align][align=right]  2023年4月18日 [/align]  [联系人:程念亮、高喜超;联系电话:010-88420547、010-68481537(工作日:9:00-11:30;13:30-18:00);传真:010-68471038、010-88423743;E-mail:jiancechu@sthjj.beijing.gov.cn,kjchu@sthjj.beijing.gov.cn]

  • 司长谈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减污降碳’总要求,紧紧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总思路,深化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加快补齐生态质量监测短板,扎实推进高质量、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谈及2021年工作,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提纲挈领地告诉记者。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优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柏仇勇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将其纳入生态文明改革大局统筹推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支撑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需要我们不断完善、优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切实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水平。更加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准确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找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新定位、新方向,推动环境质量多要素监测向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性监测的全面转型。“我们要以高质量发展理念指导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质量管理、监测监管、装备研发、能力建设等各个方面,推动‘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柏仇勇还强调,特别是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自身能力水平,实事求是地开展监测点位设置和网络建设,杜绝“扩数量、铺摊子”的路径依赖,加快实现“大规模”监测向“高质量”监测的新跨越。更加注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抓重点、抓关键、抓试点”三个方面入手,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研究开展长江、黄河“三水统筹”、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相关水质、水生生物、水生态监测,建立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跨省界水质断面、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围绕新污染物治理等前沿领域,推进新技术与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的深度融合。紧扣“三个治污”,完成生态环境监测重点任务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广泛、监测方式多样、监测任务繁密,包括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监测、地表水环境监测、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海洋环境监测、生态质量监测等多个领域的多项重点任务。柏仇勇表示,2021年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紧扣“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进环境质量监测精细化、协同化,强化生态质量监测综合性、完整性,提升污染源执法监测规范性、权威性。强化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监测与预报,做好1734个国家城市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监测站点运行,深入开展国控站点和地方站点数据的联网共享与联合分析,强化PM2.5和O3协同监测,加强重污染过程预报研判和综合分析,构建更为全面系统的全国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深化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水环境监测,重点做好3646个国家地表水断面、1912个地下水点位、1359个海水水质点位的监测与评价。加强生态质量监测,组织实施国家、省域和典型生态区域的生态质量监测与评价,在部分省份开展生态地面监测。提升污染源监测与生态环境应急监测水平,组织对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自行监测专项检查,开展应急监测工具箱和“1+N”应急监测调度支援机制建设,逐步实现对应急监测方法、人员、专家、物资、风险源等信息的动态管理。强化制度保障,全方位夯实生态环境监测基础谈及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法规标准体系时,柏仇勇表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出台,加快建立一套覆盖监测全要素、全指标、全过程的监测标准规范,完善量值溯源体系,将国家层面的质量管理要求延伸到省市县,切实解决生态环境部门国家与地方之间,以及生态环境部门与其他部门、排污单位、社会机构之间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强化监测监督管理,从生态环境监测的组织者,向‘组织者+监管者’转变,下更大力气抓好监督管理,提升各级各类机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独立性和公正性。”柏仇勇表示,要倡导依法、科学、诚信监测理念,构建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责任体系。重点落实好刑法修正案关于监测弄虚作假入刑的决定,对弄虚作假行为,一律严惩重罚,让造假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改革落地见效。柏仇勇表示,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强化对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统筹,重点理顺驻市监测机构为所在市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的长效机制,加强省、市监测数据共享,形成全省监测合力。最后,柏仇勇还强调了人才队伍与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今年,我们将组织举办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业务技术培训,开展第二批生态环境监测‘三五’人才遴选,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要在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培育弘扬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的行风文化和职业道德规范。”来源:中国环境报

  •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野外环境监测用途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野外环境监测用途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野外环境监测用途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是一种现场自动气象站,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气象传感器、微电脑气象数据采集仪、电源系统、轻型百叶箱、野外防护箱和不锈钢支架等部分构成,用于对风向、风速、雨量、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太阳辐照、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九个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现场监测,是气象站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主要配置包括:大气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带轻型百叶箱) 风向传感器风速传感器 露点传感器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蒸发传感器 日照传感器 太阳总辐照传感器 微电脑气象数据采集仪 不锈钢气象站观测支架 不锈钢野外防护箱GPRS无线气象中心软件 气象数据库太阳能电池供电装置和220V双模供电GPRS无线通讯模块。[img=生态环境监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80914058804_1586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功能有:实时监测风速、风向、雨量、温度、湿度、气压、太阳辐照、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具有气象数据采集、实时时钟、定时存储、参数设定、参数和气象历史数据掉电保护等功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是一种测量多要素气象要素的专业级传感器,可同时测量大气温度、大气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五种主要气象要素。其特点是精度高,响应时间快,串口输出,方便用户直接通过PC或外接仪器进行测量。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多功能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传感器和环境监测平台,多功能控制质量传感器对各项监测指标进行监测,并上传至环境监测云平台,云平台对上传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记录。从建筑节能和室内环境营造的角度来看,室内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及时采集室内环境参数,作为调节环境的重要依据。[img=生态环境监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80914230699_9014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

  • 想了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如何应急监测与控制?不要错过这个网络研讨会

    想了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如何应急监测与控制?不要错过这个网络研讨会

    [b]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b]是指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对生命和 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难。[b]环境应急监测[/b]是在时间发生后至应急响应终止前,对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污染范围进行监测并对其变化趋势和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的过程,[b]为正确处理事故提供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b]。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生态环境部及时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研究部署疫情应急监测工作,多地政府积极响应号召,坚决防止疫情次生灾害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不良影响。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对HJ589-2010进行了修订与完善,环境应急监测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此,仪器信息网将于[b][color=#c00000]11月25日[/color][/b],举办[b][color=#c00000]“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与控制”[/color][/b]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环境应急监测专家解读应急监测技术、监测难点、要点及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案例,同时邀请仪器厂商工程师带来讲解最新环境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自动监测系统等。旨在通过此次会议,提高大家对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认知,提高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水平。报名链接:[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yingji2020/[/url][color=#ff0000]部分专家报告不提供视频回放,会议免费参加,名额有限,报名从速~[/color][color=#990000][b]会议日程[/b][/color][color=#990000][b][img=,690,5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11/202011171514519268_5639_3389662_3.png!w690x520.jpg[/img][/b][/color][color=#990000][b][/b][/color][color=#990000][b][img=,690,26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11/202011171515071093_7370_3389662_3.png!w690x266.jpg[/img][/b][/color][color=#990000][b]报名链接:[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yingji2020/[/url][/b][/color][b]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b]是指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对生命和 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难。[b]环境应急监测[/b]是在时间发生后至应急响应终止前,对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污染范围进行监测并对其变化趋势和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的过程,[b]为正确处理事故提供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b]。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生态环境部及时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研究部署疫情应急监测工作,多地政府积极响应号召,坚决防止疫情次生灾害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不良影响。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对HJ589-2010进行了修订与完善,环境应急监测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此,仪器信息网将于[b][color=#c00000]11月25日[/color][/b],举办[b][color=#c00000]“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与控制”[/color][/b]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环境应急监测专家解读应急监测技术、监测难点、要点及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案例,同时邀请仪器厂商工程师带来讲解最新环境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自动监测系统等。旨在通过此次会议,提高大家对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认知,提高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水平。

  • 人民日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改革有效推进

    孙秀艳/人民日报 要去河北、山西出差,浙江姑娘顾明真点开手机APP,除了查天气,还特意看看未来几天当地的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状况。“非常方便,现在实时监测数据和预报也挺准的。”小顾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数据,浓缩的正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这几年改革的成果。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工作。2015—2017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连续3年,分别审议通过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环境监测方面的改革文件,基本搭建形成了环境监测管理和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几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要素监测网络建设不断提速,生态环境家底说得清、说得准,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支撑决策,服务着万户千家。 水土气三网初步建成,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要求,生态环境部不断完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监测网络布局,扩大监测范围,进一步提升对环保重点工作的支撑能力和水平。 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监测最受关注,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布设1436个国控监测站点,且全部具备PM2.5等6项指标监测能力,加上地方建设的省、市、县监测点位近4000个,形成了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监测网。 不仅这张网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持,酸雨、沙尘监测网也已建成。在京津冀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还建设了颗粒物组分及光化学监测和降尘监测网,进一步提高了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精细化水平。小顾看到的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预报信息,来自“国家—区域—省级—城市”四级重污染天气预报网络,这张网络实现了对未来1—3天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精准预报,以及未来7天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潜势预报。 逐月召开视频会、半月通报各地进展,最近,生态环境部对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站建设的调度紧锣密鼓。截至4月12日,959个需要地方新建的水站中,842个水站站房已开工建设,为7月底前全面建成联网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地表水国控断面从“十二五”期间的972个扩展到2050个,覆盖全国十大流域1366条河流和139座重要湖库,实现了说清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基本满足水环境质量评价与考核需求。对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2856个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常规水质监测已成常态。与此同时,由38800多个点位组成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也基本建成。 环境要素监测数据是决策的基础和重要参考,环境卫星遥感监测在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自然保护区监管、环境监察执法等重点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每年对700多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开展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对弄虚作假零容忍,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 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过去,国家用地方提供的数据考核地方,这种“谁监测,考核谁”的固有制度,可能导致造假行为,曾经广受诟病。改革刻不容缓。按照国家考核、国家监测、数据共享的原则,2016年环境保护部全面完成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有效提高了数据质量。 截至目前,全国2050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已全部以采测分离模式开展监测,并实现平稳运行,监测数据更加真实、准确、客观,地表水监测事权上收进展顺利。空气、地表水监测事权上收,厘清了国家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化解了地方行政干预,减轻了基层压力和负担,实现了监测与考核对象脱钩,是我国环境质量监测机制 的重大改革,切实保证了监测数据独立、客观、公正。然而,新的运行机制下,还有人对数据打歪主意。给监测取样探头“戴口罩”、用雾炮车降低监测站点附近污染水平……“花式造假”开始冒头。 对此,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明确表示:“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2017年6月16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给采样头“戴口罩”的李森等7人因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获刑从一年三个月到一年十个月不等。之后曝出的所有类似事件,均已做出严肃处理。 杀一儆百的警示作用很有效,但防患于未然,形成不敢造假、不能造假的机制更重要。生态环境部狠抓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各项工作,不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机制,通过远程监控与实地抽查相结合,采用飞行检查、例行检查、专项检查等形式,加大环境空气、地表水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力度,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 打造有文化的监测站点,给公众了解环境、参与环保打开一扇窗 一则《生态环境部全面启动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文化建设工作》的消息,让人有点匪夷所思——建个监测站房,难道还要搞文化噱头?可是,打开建设方案文档,站房示意图一下子吸引了眼球。立足服务公众,强化水站多重功能,正是“文化建设”的深意所在。 按照要求,每个水站站房都要充分应用新媒体,通过水站二维码和APP应用,为公众提供水质实时监测结果、历史数据和变化趋势等信息,为公众参与和监督提供便利。 了解是参与的基础,环境监测与百姓距离最近,是公众了解环境状况的好窗口;向公众开放环保设施,监测站点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3月28日,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迎来了昆明一中西山附小的小朋友们。了解影响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的因素,查看动态的气象变化和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变化,孩子们对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监测有了初步的认识。一名姓徐的同学说:“那么多不一样的监测仪器很有趣,到监测站参观让我们长了见识,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环境监测是评估污染治理成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同时,监测为民,一方面要做好服务,方便公众获取环境信息,另一方面要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普功能。无论是新建的水站,还是大气或者其他环境要素的监测站点,都要力争成为本地区的“科普小站”,引导公众走进、了解、信任生态环境监测,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原题为《生态环境监测改革有效推进》)

  • 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

    [size=16px]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 (2020-2035年)。全文如下:[/size][size=16px][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b]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b][/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将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生态文明改革大局统筹推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科学谋划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切实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水平,有力支撑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按照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年的总体考虑,制定本纲要。[/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b] 一、规划背景[/b][/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一)主要进展[/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2015—2017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连续三年分别审议通过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基本搭建形成了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生态环境监测的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基础能力明显提高。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生态环境监测组织架构,共有监测管理与技术机构3500余个、监测人员约6万人,另有各行业及社会机构监测人员约24万人,全社会监测力量累计达30万人左右。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国家和地方已建成城市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自动监测站点5000余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约1.1万个、土壤环境监测点位约8万个、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位1500余个,总体覆盖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大部分区县。推动落实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主体责任,2.3万家重点排污单位与国家平台联网。建成63个生态监测地面站,环境一号A/B/C卫星组网运行,高分五号卫星成功发射,初步形成天地一体的生态状况监测网络。[/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运转效能明显提高。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按照“谁考核、谁监测”的原则,全面上收国家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通过省以下垂直管理改革将地方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至省级,从体制机制上有效预防不当干预,保证了环境监测与评价的独立、客观、公正。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监测服务,鼓励社会监测机构参与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手工监测采样测试、质量控制抽测抽查等工作,形成多元化监测服务供给格局。[/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坚持“保真”与“打假”两手抓,已形成覆盖主要领域的监测类标准1141项,构建了国家-区域-机构三级质控体系并有效运转,确保监测活动有章可循。配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两高司法解释”,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入刑;与公安部建立了案件移送机制,从严从重打击环境监测违法行为。不断强化外部质量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严肃查处了西安和临汾两起环境数据造假案,对地方不当干预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形成有力震慑,监测数据质量得到有效保证。[/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支撑能力明显提高。深入开展空气、水、土壤、生态状况、辐射、噪声等要素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及时编制各类监测报告和信息产品,不断深化对考核排名、污染解析、预警应急、监督执法、辐射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定期开展城市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及达标情况分析,督促地方党委政府落实改善环境质量主体责任;组织开展重点地区颗粒物组分、挥发性有机物和降尘监测,逐步说清污染来源;初步建成国家-区域-省级-城市四级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预报体系,区域和省级基本具备7—10天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预报能力;完善污染源监测体系,组织开展重点行业自行监测质量专项检查及抽测,为环保督察和环境执法提供依据。[/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每年发布《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定期发布环境质量报告书,实时公开空气、地表水自动监测数据,支持网站、手机APP、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便捷查询,为公众提供健康指引和出行参考。推进国家和地方监测数据联网与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支持管理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科研单位共享应用。全面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满足公众和企事业单位对监测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带动监测装备制造业和监测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二)形势需求[/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需全面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明确了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要求重点强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估职能,统筹实施地下水、水功能区、入河(海)排污口、海洋、农业面源和温室气体监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的逐步健全、绿色发展政策的深入实施和科技创新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持续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创新释放了法治红利、政策红利和技术红利。[/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需精准支撑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监测是客观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当前正处于污染防治“三期叠加”的重要阶段,要实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的目标,需要加大力度破解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生态破坏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系统防范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对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业务拓展、技术研发、指标核算、标准规范制定、信息集成与数据分析,进一步提升监测与技术支撑的及时性、前瞻性、精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公众对健康环境和优美生态的迫切需求与日俱增,对进一步扩大和丰富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宣传引导、公众监督的内容、渠道、形式等提出更高、更精细的要求;对进一步加强细颗粒物、超细颗粒物、有毒有害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激素、放射性物质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指标的监测与评估提出更多诉求;对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响应时效提出更高期待。[/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需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履行温室气体、消耗臭氧层物质、生物多样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等领域的国际环境公约,参与全球微塑料、海洋低氧、西北太平洋放射性污染、极地冰川大洋等新兴环境问题治理,是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基础,需要加快形成相关领域监测支撑能力,补齐短板、跟踪发展并超前布局。[/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需紧跟国际发展趋势。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与运行体系、网络体系和方法标准体系的发展与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紧密相关。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环境部门牵头、分级管理、政府监督、社会参与的模式,以完整且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为基础,以统一的行业监管为保障,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强化监测机构、人员及监测活动的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质量。监测网络已普遍覆盖大气、水、海洋、土壤、声、辐射、生态等各类环境要素,点多面广但监测频次较低,根据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动态调整。监测方法标准体系较为完善,监测指标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生态以及有关功能分类特征项目,与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相配套。注重强化标准方法的法律地位和国家本级标准研发能力,实行研发储备、检验替代、适用评估等动态管理,保持标准体系先进性。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分析测试手段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监测精度向痕量、超痕量分析方向发展。[/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三)问题挑战[/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服务供给总体不足、支撑水平有待提高两大方面,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尚未形成。海洋环境保护、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等职责划转我部,但相关监测支撑能力较为薄弱。部门间沟通协商壁垒尚未完全打通,监测信息共享不充分。省以下生态环境监测垂直管理改革中,各地模式和进展差异较大,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有被削弱的倾向。[/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精细化支撑不足。现有监测网络的覆盖范围、指标项目等尚不能完全满足生态环境质量评估、考核、预警的需求。地表水、地下水、海洋等监测网络布局需整合优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监测能力不足,生态状况监测网络亟待加强,农业面源、农村水源地等监测工作刚刚起步,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污染溯源解析等监测数据深度应用水平有待提升。[/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法规标准有待加快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对生态环境监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管理体制的规定有待完善,监测数据的法律效力不明确,尚无专门的生态环境监测行政法规。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有待健全,海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和辐射自动监测等领域标准规范亟待整合统一,生态、固体废物、农业面源、核设施流出物及伴生矿等标准规范需要更新补充,自动监测、卫星遥感监测、应急监测等标准规范缺口较大。[/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数据质量需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机构门槛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社会监测机构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数据质量堪忧。生态环境部门尚无监管社会监测机构的法律依据和主体资格,缺乏相关调查取证程序和处罚标准。自动监测质控体系不完善,量值溯源业务体系与基础能力尚未形成,标准样品配套不足,物联网、遥感监测等高新技术在质量监管中应用不充分。[/color][/font][font=宋体, Tahoma, Arial, &][color=#333333]  基础能力保障依然不足。国家本级监测机构的人员编制、业务用房严重短缺,质量控制和技术创新引领能力不足。各地监测机构能力水平的地区差异、层级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和县级监测机构能力滞后。生态环境监测任务安排、网络建设与运行保障有脱节现象。环境监测装备现代化、国产化水平不高。部分省份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偏弱,部分地市尚未建立专门的辐射环境监测队伍,核与辐射应急监测未形成海陆空多维保障能力,核设施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和运维、国控自动监测网升级改造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安排。[/color][/font][/size]

  • 【看两会说环保】四面楚歌中的希望——三江源头监控网络

    青海三江源头监控网络,应该是我国保护生存的最具有图存意义的阵地!如果这个不加监控,不用多久,将无可饮之水!绝非危言耸听。应该是比南水北调更重要的工程!然而目前三江源生态恢复和建设工程虽已开展了局部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工作,但对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长期变化监测和分析缺乏战略性部署。这情况让人担忧! 两会代表也着实提出具有战略要义的思路:两会代表提议建立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体系(该新闻就不转了)。 这个地方光监测评估还不够,绝对要禁止污染!!!违者死刑不足为过! 说明:“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养育了江河中下游地区超过6亿人口,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被誉为“中华水塔”、“亚洲水塔”。青海省玉树、果洛等四个藏族自治州正在这一地区。

  • 【“仪”起享奥运】新时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发展思路与举措

    [font=&][color=#666666]近年来,遥感技术发展推动了国家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的显著提升,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作为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支撑。本文系统阐述了我国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形势与需求,分析了现有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发展思路,认为今后需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网络,对标美丽中国建设要求构建遥感监测业务体系,创新运用卫星、无人机、塔基、巡航车船和地面监测设备等构成的“天空地海一体化”协同监测手段,推动形成监测精准、支撑全面、央地联动、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协同工作机制。[/color][/font]

  • 生态气象监测系统配置标准

    生态气象监测系统配置标准

    生态气象监测系统配置标准生态气象监测系统是根据气象监测的要求对多种气象要素进行过监测、采集、处理、存储及传输的气象监测设备,气象监测的使用可以帮助减少观测人员的工作量,提升观测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扩大监测地区的范围,打破人工监测的局限性。当前气象站在我国使用多年,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生态气象监测系统主要依靠气象传感器对各项气象要素进行数据的监测、采集。生态气象监测系统主要是由气象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供电系统、主控微机、显示屏、支架等部分组成,气象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及降水传感器等。生态气象监测系统将各要素传感器所测要素的量值以各种电信号的形式传入或 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采集各传感器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通过一根通讯电缆与主控机进行通讯;主控微机接收数据采集器传送来的数据信号,并通过终端软件按地面气象观 规范的要求,实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工作。[img=生态气象监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60905481387_3301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生态气象监测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设置气象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操作简单,用户可自由配置数据的传输格式,满足各地区的气象监测需求。自动气象站采用了良好的防护措施,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实时监测气象变化,气象站在操作的便捷性、维修的快捷性、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等方面做得比较好。[img=生态气象监测系统,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60906066179_7921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

  • 仪器行业互联网思维1:五分钟带你系统了解仪器/检测行业的生态圈!

    仪器行业互联网思维1:五分钟带你系统了解仪器/检测行业的生态圈!

    [b]本系列文章目的在于普及仪器从业从业者互联网思维,作者蒋超,就职业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从事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工作。微信jcvstop,欢迎同行交流。[/b][color=#737372]如果不从事一线实验室工作,我想我永远没办法能了解这个行业,因为我这个群体是这个行业的终端,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最终的源头都流向了这个群体...[/color][color=#737372][/color][color=#737372]也正是因为如此,缺少用户视角,使得太多的人看不清这个行业,理不顺这个行业的状态,如果采用阿里的生态圈视角,顿时你会对这个行业清楚许多...[/color][color=#737372][/color][color=#737372]昨天晚上东北远方来的客人聊了些行业的现状。交流完了后有一点想法,仪器行业那么大,我们这个生态圈的人们应该怎么做,怎么找到合适的立足点,这个问题是所有这个生态圈的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所以回到家后趁着有一些这样的想法,把这块写了点东西,我想尽管不深入,但多少应该能给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一些启示。[/color][color=#737372][/color][color=#737372]学过一点市场方面的人都知道,定位最传统的理论框架是波特提出来的成本领先、差异化和利基市场的竞争战略。虽然在未来这种定位还是大家需要去思考的,但实际上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有更重要的问题要先回答。我始终这样认为,如果要谈定位,首先得知道是在什么局势下定位,如同上战场杀敌,首先得了解战争形势,至于杀敌精准度及快慢,那是技术问题。而最终成败你的是你对战场的形势的把握。[/color][hr/][align=center][color=#ff4c00]生态[/color][/align][color=#737372]仪器行业目前的局势是怎样,有哪些相关方?[/color][color=#737372]首先我们看仪器行业生态圈包括哪些?一般按照服务对象来说分为四大类型:[/color][color=#737372]A:仪器耗材厂家(进口仪器厂家以及国产仪器厂家)[/color][color=#737372]B:仪器平台方(仪器信息网,分析测试百科网等信息平台类)[/color][color=#737372]C:代理方及服务方(仪器耗材代理公司,仪器售后公司)[/color][color=#737372]D:终端用户方(政府事业单位,高校,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企业用户)[/color][align=center][img=,690,45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2/201712041010_01_3166627_3.jpg!w690x459.jpg[/img][/align][color=#737372]对于A端仪器厂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买卖,面对的是最终端为D端用户。对于中间B端平台型公司,目的那就不止一个,因为可以对A端,为A端厂家服务,帮助他们更好的售卖产品。同时,还可以面对C端代理方和D端用户方,帮助代理方做好品牌宣传同时帮助用户方更好的使用仪器。对于C端代理方及服务方,面对的则同时是A端仪器厂家和D端用户方,所以他们的目前就是做好服务工作,最大可能把仪器厂家的产品卖给用户,同时可能还与厂家存在竞争关系。对于D端用户端,目的则是怎样更好的使用仪器与如何更性价比买到仪器,同时仪器售后能方便快捷。[/color][color=#737372][/color][color=#737372]这样我们就把这几方简单的分类了一下,为了更加形象的描述,我把这四方分别比作为体,面,线,点。[/color][hr/][align=center][color=#ff4c00]形势[/color][/align][align=center][img=,690,45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2/201712041011_01_3166627_3.jpg!w690x459.jpg[/img][/align][b][color=#737372]体代表仪器平台,面代表仪器厂家,点代表零散的终端用户,线则代表仪器厂家与零散的终端用户之间的桥梁。[/color][/b][color=#737372]点线面体,是一种全新的定位思考方法。 点、线、面、体,每一个定位背后,逻辑是不一样的,需要的运营原则、资源调配的方法,甚至竞争壁垒,最后可能的发展路径都不一样。 所以先明确自己在未来数据互联时代的世界中的定位,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第一步。[/color][b][color=#ff4c00]体[/color][color=#737372],[/color][/b][color=#737372]我指的是大家通常意义上讲的平台或者生态型的企业,典型的例子例如仪器信息网这样的平台。体的核心是要创造新模式的可能性,它要广泛地连接不同的玩家,既要扩展不同的仪器厂家“面”,同时又要让上面的点尽可能地多。[/color][color=#737372][/color][b][color=#ff4c00]面,[/color][/b][color=#737372]指的是仪器行业中存在的大大小小的仪器厂家,体上的每一面代表一家仪器公司,每家仪器公司都有相应的点和线。点和线是这个面上各种各样新的角色。比如说在安捷伦这家公司有很多丰富的角色,从自己公司的仪器耗材代理到给仪器维护维修外包代理公司,各仪器使用的用户,这些角色都是安捷伦这个面上的不同的线和点。那么,面要发展,就要给这些线和点创造生存跟发展的机会。例如给代理更多自主权和利润空间,帮助用户开发给多的方法技术。但为了保持利润,面有时则采取两条腿走路,既保持终端客户,又依靠代理商。目前面的主要竞争不仅在仪器本身质量上,而且对于技术支持,售后这块也是考验非常大的。例如一些用户技术人员的更换,这样就会带来额外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color][color=#737372][/color][b][color=#ff4c00]线,[/color][/b][color=#737372]指的是存在于面上的大大小小的仪器及耗材代理商。前几年,面跟点都不直接提供服务,所以线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它连接了最终的客户点和仪器厂家面。一个典型的线就是德祥这样的大型代理公司。代理公司直接面对终端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但是这个代理是依托仪器厂家这个面发展起来的,它能够快速地发展,甚至是轻资产地发展,重要的原因是它充分利用了仪器厂家这个面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基础服务,例如培训、维修、也包括后来的售后和技术支持。这些代理只要聚焦在自己最擅长的那个能力上,再借助这个能力把所有相关的用户这些点都服务整合在一起,就能够快速发展。很多进口仪器品牌在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时做得好的重要原因,是它充分地利用了线的能力,以及整合了各种线能够带来的支持力量。 那时,对于线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在哪个面去发展。你可以选择做安捷伦代理,你也可以选择国产仪器代理。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代理感觉生意难做,面直接与点对接,不需要线的存在了,特别是的部分仪器厂家看到自己合作的代理不能达到销售额后,又培养下一个代理,这样代理之间就存在更大的竞争关系,而仪器厂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加上现在很多终端客户会直接联系厂家,这样导致代理这个连接功能散失。[/color][color=#737372][/color][b][color=#ff4c00]点,[/color][/b][color=#737372]则是整体生态圈中最为复杂最为庞大的一个群体,也就是仪器使用用户。仪器行业属于辅助性行业,它是所有基础性学科如化学,生物,医学的支撑工具,因此仪器行业分布范围广,使用人数基数大。涉及化工,环境监测,质监,食品,材料,药物等众多行业。仪器信息网,新材料在线等行业媒体的一篇微信技术类的文章阅读量可达10万以上,如果加上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学生等,这个行业从业人员应该在100万以上。但整体仪器分析及测试行业是一个相对其他行业人员结构简单,仪器知识结构的性质决定了从事仪器分析相关的人员整体受过学校教育,但人员性格属于稳重,保守型,这种性格特征导致这个行业的特点是人员交流互动相对不频繁,拥有资源者掌握行业的话语权,信息垄断比较严重。这因为这样的一种信息垄断以及话语权为重的群体,导致仪器行业的采购以及谈判也就没有那么直截了当。[/color][color=#737372][/color][color=#737372]以上,我们梳理了一下仪器行业的点线面体。仪器行业的点线面体概念,就是希望大家想明白你是点,还是线,还是面,还是体,你现在正在做的是什么?那么做线当然就需要找到一个很有前景的面和它共同发展, 所以不同的场景下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思路也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一种定位都有它自己的价值。做点,当然就是发挥你的技术优势,最大程度能用好仪器,为这个行业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等等。[/color][hr/][align=center][color=#ff4c00]破冰[/color][/align][align=center][img=,690,45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2/201712041011_01_3166627_3.jpg!w690x459.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color=#737372]作为体,则服务的是面,线,点。体(平台企业)需要做的是创造网络效应。回到我们一开始讲到[/color][color=#737372]的网络时代最有价值的是网络效应, 所以体的核心是一定要创造网络效应。要创造网络效应,就要去建一张协同的网络。如果不是一个协同网络,它就不可能有网络效应,也就不能够催生众多的新角色,它就不是一个体。体在这个意义上等同于协同网络,而协同网络最重要的就是为这些点赋能,让它们去成长、让它们去发育、让它们去壮大。 所以我们看到,如果一个平台公司,没有能让服务的企业公司成长,而只是一味的在想着怎样收取平台佣金,这个平台肯定活不长。体的核心其实是网络效应,所以怎么快速地扩张网络,把网络协同做到极致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人其实完全没有往这个方向去努力。更多的场景是很多人想的是面的果实,但它实际上只有线的能力。所以仪器行业的创业者,特别是平台型创业者,其实面(小企业或者大企业)与线(服务商,代理商)也是一个很好的战略定位。在一个准确的时间点上,找到一个合适的面,其实线也可以有爆炸性的成长。不要低估线的价值。当然,线考验的是人的眼光,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线有个很大的挑战是本身的壁垒不太高,所以重要的是对时机的把握。[/color][color=#737372][/color][img]data:image/gif 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img][color=#737372]对于面(企业)来说,一种为超级企业如安捷伦,赛默飞等,其面涉及的领域特别多。而另一类为小企业则为小企业,可能只生产某一两种产品,其也有自己的代理,也能构成自己的面线点这样的小型生态系统。其实整个仪器生态系统比较挑战的就是面,在这个数据智能时代,尽管仪器行业真正数据智能还未到来,但接下来的未来如需布局,则需要一套全新的打法,其实是一个企业,一个尽可能向C2B演变的一个创新企业。 做面,一方面需要理解体带来的机会,另外一方面要善于用线的机会, 别总想着把线干掉。面(企业)在定位自己的时候始终要想到服务在面上的线及点,只有这两两方发展好了,才能符合数据智能时代的两大特征:数据智能与网络协同,否则,面(企业)如果只想着服务好点,可能表面占领了点(用户)这个市场,那么线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面的发展,网络协同这一步很难实现。[/color][color=#737372][/color][color=#737372]对于做线(代理公司,服务商)的来说,在遇到面(厂家)的大量打压及价格压榨时,目前唯一的突破点就是服务好点,把线上连接的点做到专业化,精细化。同时,线也能与点组成小型生态圈,做到网络协同。 目前很大部分线(代理公司,服务商)对市场很敏感,但他并不具备系统化架构的能力,特别是包括我们讲到的持续运营的能力,或者是产品参数的了解能力,他只是自己有稀缺的资源,或者在特定时间点有最需要的能力。所以说到这里,我们做线的需要仔细研究目前电商比较火热的网红经济,这些网红,既不需要生产工厂,也不需要自建销售平台,为什么在这两年网红的收入甚至能超过一个大型公司,这个现象的模式很值得线去研究。[/color][color=#737372]而对于点(终端用户方)来说,他们是仪器的购买者及使用者,这一批人如何给自己定位就不在这一小节里继续分析。这不属于仪器行业商业分析的范畴,划分在仪器行业个人职业发展问题。[b]但对于点的发展的理解及把握,则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甚至可以总结为仪器行业的葵花宝典,得此秘籍者的天下。[/b][/color][color=#737372][b][/b][/color][hr/][align=center][color=#ff4c00]总结[/color][/align][color=#737372]对于不同的人和公司来说,因为整个时代是一个大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会,只是要想清楚你的第一切入点是什么。[/color][color=#737372]点、线、面、体的运营模式都不同。 重要的是理解了运营模式的不同之后,你第一天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切入点。这既要考虑到机会的特征,也要考虑到你能力的特征。[/color]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工业集聚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为提升我省工业集聚区地下水环境监测能力,规范工业集聚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我厅组织开展了河南省地方标准《工业集聚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目前已编制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3年3月6日前将征求意见反馈表通过电子邮件反馈至我厅邮箱。  联系人:王浩 赵辉  联系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学理路10号  联系电话:(0371)66309326 13674965169  联系邮箱:hnjctrs607@163.com  附件:1.[url=https://oss.henan.gov.cn/typtfile/20230223/767a30920fe14a3bb45f2a3e3925d867.docx]河南省地方标准《工业集聚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url]  2.[url=https://oss.henan.gov.cn/typtfile/20230223/f478adc1bbbb4aa598f13c3278183045.docx]河南省地方标准《工业集聚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url]  3.[url=https://oss.henan.gov.cn/typtfile/20230223/87d52764f7094cf08eef3b3537e136ed.doc]河南省地方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doc[/url][align=right]  2023年2月20日[/align]

  • CS600背压检测通不过,网络中没有背压一项!求高手指点

    今天发现我们的CS600在系统检测的时候背压检测通不过,提示背压低,看网络中,有六个正常,就背压一项是空白,我也记不清,以前正常的时候,网络中是不是有背压这一项,有哪位高手,现在也是用CS600,帮我看一下网络中是七项还是6项,有没有背压,现在系统检漏也没有办法检!请高手指点!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