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化工程优化系统

仪器信息网生化工程优化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生化工程优化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生化工程优化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生化工程优化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生化工程优化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生化工程优化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生化工程优化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生化工程优化系统相关的资讯

  • 构建转化医学合作平台,推动全国科研进程——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
    9月19日,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开幕典礼在京召开。合作双方的高层领导为共建实验室揭幕,来自业内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并见证了这一精彩时刻。珀金埃尔默探索与分析解决方案事业部亚太区总裁金南勳 (Nam-Hoon Kim)先生和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光辉研究员分别致大会欢迎辞。珀金埃尔默探索与分析解决方案事业部亚太区总裁金南勳 (Nam-Hoon Kim)先生致辞金南勳先生表示“转化医学是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链接起来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缩短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距离。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同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建立起这一具有多种现代化设备的共建实验室。我们希望为在座的各位,以及广大的科研人员提供更为良好的用户体验”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马光辉主任表示:“此次共建实验室初衷在于构建系统化的标准检测流程,实现从细胞筛选到组织分析以及活体检测过程标准化与系统化。为了使相关专业人员享受同种服务以及更好的推广试用这种新型模式,共建实验室的仪器将依托现有生化公众仪器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全部对外共享,让相关的兄弟单位也可享受到一站式专业的检测分析服务。”该实验室由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珀金埃尔默公司共同创建, 实验室拥有Vectra® PolarisTM 全自动病理成像与分析系统,Operetta CLSTM 高内涵分析系统,IVIS Spectrum和microCT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EnVision® 多标记微孔板检测系统等近十台代表业内领先技术的转化医学影像和检测仪器,是国内目前技术领先的转化医学影像和检测开发实验室。该实验室将为全国广大科研、药企、医院等科研工作者提供从分子、细胞、病理切片到小动物水平的全套转化医学技术和实验服务。合作双方除共同投资了一流的科学工具用于相关研究之外,还安排了专职人员用于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项目开发,确保实验室有序且高效的运作,并实现基于转化医学研究方向的项目对接。当天与会代表参观实验室“创新是发展的基础。珀金埃尔默作为致力于创建更健康的世界的全球性技术创新领导者,不断探索新的技术热点和产业方向以帮助产业链中的相关利益者找到下一个突破口。”珀金埃尔默中国区生命科学部业务总监严洁敏表示,“转化医学和环境健康一直是探索与分析解决方案事业部重点关注的领域。而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顶尖人才。同时,珀金埃尔默也在不懈努力帮助广大科研学者和专家突破研究瓶颈,实现科研产业化。 此外,合作双方共同邀请了国内该领域中的顶尖专家组成转化医学工程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将在各自专长领域运用多年积累的经验,有效帮助未来在实验室孵育的转化医学方向的项目运行。关于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公司作为全球领导者,一直致力于为一个更健康的世界而不断创新。全球拥有约9,000名员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以帮助客户解决关键问题,特别是在诊断,探索与分析解决方案这两大市场。我们在检测、成像、信息学和实验室服务领域的创新能力,结合深厚市场积累和专业知识,帮助客户获得更超前和更准确的研究,以改善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公司2016年收入约为21亿美元,为超过150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同时该公司也是标准普尔500 指数的成员。更多信息,请访问中国官网www.perkinelmer.com.cn。 关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2001年更为现名。五十多年来,研究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学科方向由“化工冶金”发展为“过程工程”,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源/环境工程等领域。研究所现拥有中关村本部、廊坊分部和郑州分所三个园区,以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四个国家级研发平台。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于1992年建成并试运行,1995年通过国家计委组织的验收并正式运行,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的四次评估。实验室聚焦于生物技术产业化中的工程科学问题,将化工理论和经验应用于生物产品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实现安全、高效、高品质;实验室同时也将生物技术引入以化工为代表的传统行业,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20余年来,实验室始终将国家重大需求放在首位,为我国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媒体垂询,请联络: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邮箱:LST.China@PERKINELMER.COM
  •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珀金埃尔默全新模式共建转化医学工程实验室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9月19日,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开幕典礼在中科院过程所举办。 /p p   合作双方的高层领导为共建实验室揭幕,来自业内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并见证了这一时刻。珀金埃尔默探索与分析解决方案(DAS)事业部亚太区总裁金南勳 (Nam-Hoon Kim)先生和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光辉研究员分别致大会欢迎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揭幕.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0e2695d3-f378-4bde-b837-7fa40fe5f5f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揭幕 /strong /p p   合作双方共同邀请了国内转化医学相关领域中的顶尖专家组成转化医学工程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将运用多年积累的经验,有效帮助实验室孵育项目的运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转化医学工程专家委员会成立.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d2b98269-07ba-40af-9b8d-28417d23988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转化医学工程专家委员会成立 /strong /p p   在开幕典礼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光辉研究员、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魏炜研究员,珀金埃尔默DAS事业部亚太区总裁金南勳先生、珀金埃尔默DAS事业部中国区生命科学部业务总监严洁敏先生。 /p p   对于此次珀金埃尔默与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合作,金南勳谈到,“在珀金埃尔默80年的发展历程中,‘创新’几乎都是与合作者共同产生的。首先是通过合作与投资加快了合作者的科研步骤,找到新的科学发现、解决新的科学难题 另一方面,也帮助珀金埃尔默在研发产品时不断修正自己的研发理念,发现潜在的机遇与挑战。这将是珀金埃尔默今后继续坚持的发展方向,也是此次与国家生化工程国重实验室的基础。” /p p   “如今国内转化医学实验室很多,而这次珀金埃尔默与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的转化医学工程实验室,主要有两个核心的特点,一是重点体现在‘转化’、‘工程’,即将实验室研究工作与临床有效结合 二是合作实验室投入了顶尖仪器设备,包括了小动物活体成像、组织成像、细胞成像等,从而必将加速从传统研究领域到临床的转化。”关于共建实验室的独特之处和优势,严洁敏介绍到。 /p p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了近100平米的实验室。双方共同投资了顶尖的研究工具用于相关研究,实验室按功能划分为小动物活体成像、组织成像及酶标仪、细胞成像三个区域,配备的仪器设备包括了高内涵筛选系统Operetta CLS和全自动病理成像与分析系统Vectra Polaris、小动物活体分子影像系统IVIS Spectrum和microCT、多标记微孔板检测系统EnVision等。 /p p   “国家生化工程国重实验室的职责之一就是把实验室的研究课题通过不断的上下游探索和对接,使得这些研究的成果能够最终转化成各个行业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和产业化可能的项目,与转化医学的‘转化’的意义是相同的。”马光辉主任谈到,“就像严先生说的本次共建实验室的仪器配置非常高大上,同时,我们的专家队伍更强。今天同时成立的转化医学工程专家委员会将对共建实验室今后的项目和研究方向给予专业指导。委员们在研究方向上是互补的,如,来自医院的任军、韩为东教授,有着丰厚的临床背景 来自高校、科研单位的张强、梁兴杰、张晓明、王韫芳教授,都是转化医学领域的高端人才 同时,为了实现工程、转化的目的,委员会里还有来自企业的专家。这些人才聚集起来,将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完整的转化医学群体,不仅会使群体内相互受益,更通过每年定期的学术活动,让更多的人受益。这也是共建实验室最重要的一点。” /p p   “共建实验室的成立对于转化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魏炜研究员补充到,“除了成立的转化医学工程专家委员会之外,共建实验室还配备了全职专业的服务人员,包括来自珀金埃尔默的专职人员 并且实验室面向全社会开放,可以让跟更多的人接触和使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实验室今后将有大量的研究课题,也为技术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实战基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与会代表参观“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bd1810f-e98a-4f7a-9f30-b3beb0bb631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与会代表参观“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 /strong /p p & nbsp /p
  • 第三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在京召开
    2019年9月19日,致力于以创新技术打造更健康世界的技术领导企业珀金埃尔默,携手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成功举办以“转化医学与生物影像”为主题的第三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来自全国的近200名学者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齐聚一堂,共同解读转化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探讨生物影像等先进技术在转化医学研究中的最新应用。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闫学海致开幕词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生化室”)副主任闫学海出席大会并致开幕词。他介绍说:1992年建立起来的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于生物技术产业化中的工程科学问题,通过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基础研究,推动着我国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的发展。目前,实验室设有6个研究部,基本涵盖了国内生化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将实验室成果真正应用于医学诊疗过程,即医学领域,是生化室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转化医学学科在国内的发展时间短,大部分的相关实验过程及流程都得自己摸索,并且随着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也意识到单纯依靠自身,难以获得最前端的设备、最先进的技术以及最专业的人员支撑,而这正是转化医学行业共同面临的一个瓶颈,导致了虽然基础研究发展较快,但是应用效果与预期依然相差甚远的困境。”2017年,生化室与同样想要解决中国转化医学难题的珀金埃尔默不谋而合,创建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旨在为广大科研机构、药企、医院等研究人员提供从分子、细胞、小动物到组织切片水平的全套转化医学技术和实验服务。实验室运行两年来,已服务包括北大、清华、军科院在内的近180家单位;完成系统性实验407次,组织技术会议25场,针对不同设备的应用技术培训172次,累计参观人数达613人次;并相继在Nat Mater、Nat Chem、Nat Commun、JACS、Adv Mater等期刊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此外,外泌体型和微球型肿瘤疫苗也逐步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实现了个体化的精准治疗,也有部分成果已经通过伦理审批,即将进入临床申报阶段。共享开放,推动转化医学的发展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 刘疆实验室采取开放共享的模式,配备了三名全职实验人员和十台来自珀金埃尔默的尖端仪器设备,涵盖现阶段转化医学领域的相关实验检测。通过开放共享的模式,实验室科提供基本的机时服务和独特的技术服务,帮助科研工作者设计课程,产生优质数据。同时还通过举办多种技术培训、应用研讨活动,帮助用户进一步提升对技术的理解和使用。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业务中国区总经理刘疆在致辞中表示:“经过两年的发展,共建实验室已逐步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服务华北、辐射全国的覆盖范围,为人才培养、转化医学以及个体化精准医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未来,我们将继续投入尖端的设备和技术力量,提升实验室的服务能力,为科研人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大咖云集,分享行业前沿在特邀报告环节,来自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国家纳米中心、军事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及清华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分别带来了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报告。中科院过程所魏炜研究员中科院过程所魏炜研究员做了题目为Material-based High-performance Vaccines Potentiate Antitumor Therapy (基于材料设计的高效疫苗)的报告,介绍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医药材料的研究进展,阐述如何基于材料设计高效的肿瘤疫苗,以及具有多重仿病原体特征的新型仿生疫苗佐剂。国家纳米中心李素萍研究员国家纳米中心李素萍研究员做了题目为医用纳米机器调控肿瘤血管系统的报告,介绍了通过构建DNA自组装纳米药物,靶向诱导肿瘤血管栓塞阻断肿瘤血供诱导肿瘤退缩,以及抗肿瘤纳米栓塞剂的转化应用情况。军事医学研究院袁守军研究员军事医学研究院袁守军研究员做了题目为不同靶点药物联用药效的定量评价和数学模型的报告,介绍“一带一线”数学模型,该模型能为新复方药物研发、多药联合效应的定量评价和中药复方的效应评价等提供可靠通用的计算方法。天津中医药大学朱彦研究员天津中医药大学朱彦研究员做了题目为生物影像技术助力多组分复方中药药效作用机理解析的报告,介绍了生物影像高内涵、小动物活体成像等对复方中药丹红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揭示了生物影像技术对成分复杂,靶点众多的复方中药药效评价和机理解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NIBS韩霆研究员NIBS韩霆研究员做了题目为Expanding the druggable proteome的报告, 介绍结合高通量药物筛选,正向遗传学,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重组,发现和研究具有促进致癌蛋白降解功能的天然和人造小分子配体的研究应用 。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王韫芳研究员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王韫芳研究员做了题目为类器官和组织工程组织助力疾病模型构建和药物研发的报告,介绍类器官和组织工程助力疾病模型构建,以人胎肝干细胞3D诱导的肝细胞organoids为模型,对药物从器官形态和功能水平多个角度进行个性化评测及肝毒性测试。清华大学李丕龙研究员清华大学李丕龙研究员做了题目为Phase separated compartment-aided approach for studying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s and drug discovery via HTS的报告,阐述生物大分子相变的生物学和病理学意义,以及“液-液分离相变”模型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不溶性蛋白沉积引起的渐冻症的药物筛选应用。 军事医学研究院钟辉研究员军事医学研究院钟辉研究员做了题目为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gulation by the ER Stress Transmission Mediator GP73的报告,介绍高尔基体膜蛋白73(Golgi membrane protein 73,GP73)通过调控ER Stress在肝癌细胞向巨噬细胞传递进而影响肿瘤微环境的分子机制。EnVision VIP Club 旨在加强用户间交流,拓展思路,提升效率大会期间还举办了珀金埃尔默EnVision高端用户俱乐部启动仪式,EnVision多模式检测仪作为高通量药物研发的金标准仪器,在国内拥有许多经验丰富的用户。EnVision VIP Club是珀金埃尔默为这些用户量身打造的平台,旨在加强用户交流,拓展应用思路,提升研发效率。俱乐部将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加强用户间的沟通,分享行业最新进展和动向。用户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会获得相应的VIP积分,可用于购买耗材,抵扣仪器维护工时费,抵扣DEMO实验机时费,兑换高峰论坛入场券等。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中科院过程所生化工程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公司共建示范实验室新福利来啦!
    “组织多重标记及定量病理专题开放日活动”北京站招募学员啦,本次活动将在中科院过程所生化工程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公司共建示范实验室举办,聚焦在肿瘤及肿瘤微环境应用领域,时间为2018年3月21日,我们诚挚邀请您一起探讨基于聚焦于定量病理学的组织切片多重标记和量化技术,探寻多重标记技术和定量病理学技术在肿瘤研究应用中的最新进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成像分析是研究组织形态和组织原位抗原表达不可或缺的检测技术,是临床病理诊断和医学及生物学研究的金标准。切片样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但是受制于传统单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限制,通常只能对组织中的一到两种抗原进行染色分析,而且定量结果的判读往往依赖于肉眼观测,缺乏客观标准。随着测序技术以及蛋白组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肿瘤微环境、肿瘤异质性、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对组织切片的量化和标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erkinElmer定量病理技术方案包含多重标记、成像、定量检测三大环节,该技术体系可在同一张组织切片样本上同时检测多种靶标分子并针对组织类型进行量化,从组织切片挖掘出更为丰富的信息。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蛋白共表达和共定位分析、低丰度分子的检测、肿瘤异质性、细胞表型统计乃至复杂组织微环境的描绘等,这对于理解组织微环境中各种细胞间的关系,推演信号通路上下游蛋白表达的关系,制定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科院过程所生化工程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公司共建示范实验室是定位于转化医学的开放实验室。这是一个面向全国科研工作者的实验室,旨在打造全国最先进的转化医学领域的技术和服务平台。实验室具备全球最先进的小动物活体影像平台,多光谱定量病理平台、细胞影像与分析平台、多功能生化样品分析平台,提供从分子、细胞到动物、组织最先进的整体解决方案。在技术交流开放日当天,我们将邀请PerkinElmer公司资深组织成像分析技术科学家就多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谱成像和信号拆分以及组织形态学定量分析多个环节对定量病理学技术方法进行讲解以及上机示范。定量病理学技术交流开放日(肿瘤研究应用主题)日程安排如下:日期时间内容讲解人9:20-10:00 实验室整体及定量病理学技术整体介绍赖萌(成像技术专家)10:00-10:10讨论10:10-11:10组织多重标记技术体系建立及注意事项白宗良(病理技术专家)11:10-11:20讨论11:20-12:00组织切片量化方法介绍及上机操作王瑜(成像技术专家)12:00-12:10讨论12:10-13:00午餐13:00-14:30酶标、小动物活体成像的肿瘤应用刘治东分子和生化检测技术专家石晓月活体影像技术专家14:30-14:40讨论14:40-15:30组织多重标记技术体系参观及操作示范白宗良(病理技术专家)15:30-4:50光谱扫描及定量病理分析示范及上机赖萌/王瑜(成像技术专家)4:50-5:00合影及总结全体No one flies alone , PerkinElmer影像技术平台伴您在科研的星光大道上一路前行。技术交流开放日,期待您的到来!此次组织多重标记及定量病理专题开放日技术交流开放日限定名额20人,先到者先得,快快注册参加吧!即刻扫码报名:
  • 第二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在京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9月19日,珀金埃尔默(Perkin Elmer)携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举办了“肿瘤免疫与个性化医疗---暨第二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邀请国内外顶级权威专家进一步解读转化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示肿瘤免疫与个性化医疗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来自全国各地的250余位专家代表共同出席,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报道了本次年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07e7bbe-fb34-40b5-9488-c6d4052972b0.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fe5d7a99-611e-46c7-8b61-a1214780cc5e.jpg" title=" 3.png" alt=" 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6e3d9258-a2dc-4503-98d2-e4382e071310.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光辉致辞 /strong /p p   大会伊始,马光辉主任首先致开幕词,对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批准建立,1995年正式运行,实验定位是从生物科学的应用中提取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基础研究。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由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携手珀金埃尔默于2017年9月成立,其创立初衷是为了实现转化医学过程中从细胞筛选到组织分析乃至活体检测过程标准化与系统化的流程,并依托于现有的生化公众仪器平台,通过对外共享,使相关的兄弟单位也可享受到一站式专业人员检测的分析检测服务。 /p p   共建实验室配备了3名全职实验人员和10台技术最先进、可以涵盖现阶段转化医学领域相关实验检测的一系列仪器。从成立到现在运营的一年来,共建实验室的发展已远超预期:仪器设备已累计服务3200机时,服务包括北大清华以及外省市在内的近40家单位 目前已完成实验300次,组织技术会议40场,个人培训50人次,累计参观人数达60人次 相继在Nat Mater、Nat Chem等期刊连续发表了高水平论文 此外,外泌体型和微球型肿瘤疫苗也逐步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实现了个体化的精准治疗。 /p p   致辞后是特邀报告环节。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魏炜,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王韫芳研究院,北京大学雷晓光教授,301医院生物治疗科主任韩为东,北京艾德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思颖,康龙化成副总裁钱苏博士,珀金埃尔默亚太区产品线经理Jonathan Cechetto以及共建实验室副主任冯起等7位嘉宾依次做了精彩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d70fa4b4-b78d-4fbc-8681-aeea134375fe.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魏炜 /strong /p p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魏炜为大家做了主题为“基于材料设计高效疫苗”的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马光辉研究员的团队基于独创的微孔膜乳化技术,发展了纳微球的均一可控制备平台,并实现了相关设备和产品的产业化 在此基础上,团队构建了一系列智能化的材料型疫苗佐剂,在抗原摄取、细胞活化和抗原提呈方面协同强化免疫应答,实现了抗肿瘤的精准免疫治疗,并已逐步进入临床和临床前研究。鉴于团队实现了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的齐头并进,魏炜研究员也分享了相关的宝贵经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5c314baa-b495-4851-a6f2-c8b2a8c232ea.jpg" title=" 5-1王韫芳2.jpg" alt=" 5-1王韫芳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王韫芳 /strong /p p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王韫芳做了主题为“Deep Learning Translates Medical Imaging into Preci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Liver Diseases”的报告。深度学习方法模拟人类神经网络,通过组合多个非线性处理层对原始数据进行逐层抽象,从数据中获得不同层面的抽象特征并用于分类预测。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深度学习方法日渐成熟,为实现医学影像的自动分析及辅助医生实现疾病的高精度智能诊断提供了新的契机。报告介绍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方法在肝脏疾病精确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为未来肝病的细胞治疗提供新思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a8e8a702-9ca4-419e-9281-17ab027a2eea.jpg" title=" 6-2北大.png" alt=" 6-2北大.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大学教授 雷晓光 /strong /p p   北京大学教授雷晓光做了主题为“化学生物学助力生物医学与创新药物研究”的报告,哺乳动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除通过凋亡通路以外还可以通过程序性坏死通路发生。在发现RIP3是在细胞程序性坏死通路必不可少的信号传递蛋白后,课题组利用正向化学遗传学方法,通过高通量药物筛选和后期化学生物学研究,开发出对程序性细胞坏死具有特异性抑制作用的小分子探针necrosulfonamide(NSA),从而进一步揭示出其细胞内靶蛋白为MLKL,并证明MLKL蛋白是RIP3的特异性底物蛋白,MLKL的磷酸化是细胞程序性坏死通路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8e40381-07d6-4006-ba36-bdb062ef8edf.jpg" title=" 7.png" alt=" 7.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301医院生物治疗科主任 韩为东 /strong /p p   301医院生物治疗科主任韩为东报告围绕主题“地西他滨和 PD-1 联合治疗淋巴瘤的策略分析”展开。课题组在临床前实验中发现低剂量DNA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Decitabine)能够改变机体表观遗传学状态,增强T细胞杀瘤活性,从而提高抗PD-1抗体的临床疗效,并逆转肿瘤耐药性。报告介绍了课题组开展的地西他滨联合抗PD-1抗体治疗难治/复发性淋巴瘤的临床试验,已完成复发难治性HL(霍奇金淋巴瘤)部分患者的疗程治疗,并公布了试验结果及初步疗效评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2deebd54-cc0c-4f45-8a74-e5216b48ee01.jpg" title=" 8.png" alt=" 8.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艾德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彭思颖 /strong /p p   北京艾德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思颖分享了主题为“人源化模型在医学研究和临床中的应用”的报告。肿瘤免疫人源化小鼠模型是指将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重建人免疫系统,在此基础上移植人源的肿瘤组织,获得肿瘤免疫双人源化小鼠模型。报告介绍了艾德摩自主研发的肿瘤免疫评价平台Ideal-Immune,由于同时具有人的免疫系统以及人源肿瘤组织,能够真实模拟人免疫系统与肿瘤相互作用的过程,可用于临床前评价肿瘤免疫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e0cad910-87ec-4299-80da-d79cde491210.jpg" title=" 9.png" alt=" 9.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康龙化成副总裁 钱苏 /strong /p p   康龙化成副总裁钱苏介绍了“康龙化成(CRO)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小分子新药研发”,从中了解到康龙化成成立于2003年,是医药研发外包服务(CRO)领军企业之一,为全球制药及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临床前的药物研发服务,主营业务包括化学、生物、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药理、毒理等各个领域,涉及新药研发临床前的全流程。公司先后收购了Quotient公司、Xceleron公司、SNBL临床试验中心以及默沙东从事化学药物CMO服务资产,并在杭州启动年产200吨高级医药中间体及临床用原料药商业化生产项目,可为小分子新药研发提供全套整体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3d94fdea-991a-4318-99be-1ad7a1131742.jpg" title=" 10.png" alt=" 10.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PerkinElmer APAC Image Scientist Jonathan Cechetto /strong /p p   珀金埃尔默亚太区影像产品线经理Jonathan Cechetto以“Quantitative imaging f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 and precision medicine”为主题做了精彩的分享,介绍了珀金埃尔默产品在科研中的广泛应用。珀金埃尔默的生命科学产品聚焦药物筛选和转化医学领域,可为业内提供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到临床研究的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包括多标记检测、多维活细胞成像,活体动物成像以及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代表性的有Operetta CLS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IVIS Spectrum 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系统、Vectra Polaris自动定量病理学成像系统等。报告介绍了用于转化研究和精准医学的定量成像产品,强调珀金埃尔默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独特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2b1aca81-ce13-4c5a-afd9-ca2122546b52.jpg" title=" 11.png" alt=" 1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共建实验室副主任 冯起 /strong /p p   共建实验室副主任冯起做了关于“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技术服务介绍”的相关报告。他提到“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坚持“对外开放”理念,配备了3名全职实验人员和10台从分子到细胞、动物到组织水平的先进仪器,提供基本的机时服务和独具特色的技术服务,帮助科研工作者设计课程,产生优质数据。同时,实验室每月还会开展PKI学院、技术进修、集中培训等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活动,并积极召开学术会议、应用研讨、用户会议等推广活动,帮助客户进一步提升对技术的理解和使用。 /p p   报告显示,共建实验室自去年建成以来,已累计服务3200机时,完成实验300次,组织技术会议40场,个人培训50人次,累计参观人数达60人次,在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及技术服务方面开拓了一个新模式。 /p p   大会期间,珀金埃尔默邀请现场各位专家老师进行共建实验室的参观,并进行相关介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9f0914f6-2477-482f-86ea-846b6da68de4.jpg" title=" 实验室参观1.png" alt=" 实验室参观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现场参观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74ab99a3-9632-43aa-97fd-40bc87325d71.jpg" title=" 实验室参观2.png" alt=" 实验室参观2.png" / br/ strong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26003d7b-f080-4a44-a477-486b48a131db.jpg" title=" 实验室参观总.png" alt=" 实验室参观总.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实验室仪器设备介绍 /strong br/ /p p   会议尾声,珀金埃尔默进行了现场抽奖活动,并为中奖者颁发相应奖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573865c3-3bb4-422c-bf62-b2aaa3cf4287.jpg" title=" 颁奖.png" alt=" 颁奖.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场抽奖环节颁奖仪式 /strong /p
  • 聚焦“启航——化学工程师”,莱伯泰科精彩亮相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
    7月16日,备受瞩目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东北赛区竞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拉开帷幕,本次大赛以“启航——化学工程师”为主题,旨在深度推进高校化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全面提升本科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并着重强化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莱伯泰科携超级微波消解仪、超纯酸制备系统以及热裂解仪惊艳亮相大赛现场。 大赛期间,莱伯泰科客吸引了众多师生的目光与浓厚兴趣,展位前人头攒动,来自不同院校的师生纷纷驻足咨询,探讨技术前沿与应用创新。我们的专业团队以极高的热情与专业素养,耐心细致地回答每一个问题,不仅展现了莱伯泰科在化工实验设备领域的深厚积累,更赢得了与会师生的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 此次大赛,不仅是对莱伯泰科产品实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我们积极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助力培养未来化学工程师的重要举措。莱伯泰科将继续为推动我国化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 关于召开“第四届全国化学反应工程控制与反应设备优化交流研讨会”的通知
    “第四届全国化学反应工程控制与反应设备优化交流研讨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学工业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化学反应工程主要以工业反应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反应技术的开发、反应过程的优化控制和反应器设计,涉及化工、石油、轻工、医药、生化、食品、冶金等各个领域,为了进一步加深企业与院校及科研院所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化学反应工程技术开发和交流,推动我国化学反应工程的发展,中国化工学会培训中心将于2014年8月17日-19日在上海市举办“第四届全国化学反应工程控制与反应设备优化交流研讨会”,届时将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到会演讲,并进行专题交流研讨。请各有关单位积极派员参加,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组织结构主办单位:中国化工学会培训中心 支持单位:康宁(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二、会议时间地点:时间:2014年8月17日-19日(17日全天报到)地点: 上海市(地点确定直接通知报名者)三、会议主要交流研讨内容:1、研究化学反应规律,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2、化学反应和分离单元耦合集成技术及其应用3、新型反应工艺技术的开发及其分析应用4、化工反应过程强化技术及反应绿色化5、影响反应工程的因素如返混、混合、热稳定性和参数灵敏性等6、工业反应过程开发放大、模拟、操作优化与控制7、催化反应过程优化与制备及工程化技术8、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对纯度的影响9、化学反应过程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控制及典型案例解析10、化工连续生产装置集成调度优化运行技术及工业应用11、新材料反应工程、新技术工艺、新设备在化工反应领域的应用12、新型反应器的开发设计和应用及优化13、反应器的传递规律与传递模型建立及传递过程的影响14、工业反应器的放大、工艺优化与反应工程的新进展15、反应器的安全控制和故障诊断及案例分析四、会议费用:2400元/人(含会务费、资料费、餐费)。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五、会议形式说明:1、邀请国内主管部门领导、权威专家做专题报告,并针对目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作交流指导。 2、邀请国内外先进化学反应技术持有单位采用现场演讲、实物展示、图片展览、多媒体展播、会刊等多种方式对推介技术(产品)进行介绍。 3、组织国内化学反应工艺与反应器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生产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等单位技术需求调查、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活动。六、会刊征集:1、本次研讨会将面向全国征集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报告、论文、调研成果,将择优选用并安排会议发言。2、本次会议会前将印刷会刊(论文集)作为会议资料,请拟提交论文的人员2014年8月8日前将论文题目和摘要提交给会务组信箱。3、要求论文字数不超过5000字,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体内容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七、联系方式:大会组委会秘书处:电 话:010-60338926 传 真:010-60338926联 系 人: 祁慧杰 手 机:13146821314电子邮箱:hgxh_2012@163.com 部分专家介绍及报告 1、韩一帆 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多相催化及洁净能源与环境保护技术开发、催化反应动力学与反应机理、催化表征新 方法等方面的研究。2、孙兰义 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方向:高效过程设备(塔板、填料、反应器内构件、换热器)的开发、节能型(耦合)精馏过程 的模拟、优化与控制、过程工业能量系统分析与综合优化。3、顾正桂 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分离集成技术的研究、在萃取与连续反应集成技术领域。4、关凯书 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承压设备结构完整性、微试样测试技术、过程设备失效分析与预防、纳米涂层。5、李士雨 教授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技术、化工信息技术、过程集成技术6、马 兵 博士 美国康宁公司应用开发与商务经理、毕业于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化学与生物化学系。主要研究方向: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全合成研究。 7、杨 超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化学反应工程、化工流体力学、多相传递过程、微生物冶金;研究成果已在己内酰胺等工业过程中应用。8、金晓明 总经理 浙江中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模糊控制等先进控制策略,工业过程的数据集成、智能监视与优化,先进控制技术在炼油、化工工业典型装置中的应用。 9、骞伟中 副教授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多相流反应器工程技术(多段流化床与分布器)与多种流化床工艺应用。10、陈建峰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纳米材料、超重力反应工程与技术)、微反应器技术。11、陈光文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微化学工程”和“化学反应工程”。12、许光文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能源转换过程中的多相流、热物理、炭化学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问题 以上为大会拟邀专家,正在邀请中的报告会在现场更新;②以上并非大会演讲顺序,日程安排以现场为准.。 电 话:010-60338926 传 真:010-60338926联 系 人: 祁慧杰 电子邮箱:hgxh_2012@163.com手 机:13146821314
  • “肿瘤免疫与个性化医疗”---记第二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
    2018年9月19日,时隔整整一年之后,珀金埃尔默携手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举办了“肿瘤免疫与个性化医疗---暨第二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国内外顶级权威专家,为与会者解读转化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示肿瘤免疫与个性化医疗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逾200位专家代表共同出席。除最具前沿的学术报告外,会议期间还组织了与会专家参观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该共建实验室成立一年以来,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协助外单位发表了包括Cell、Cancer在内的多篇文章,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依托共建实验室在Nat Mater、AM等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文章。此外,共建实验室内仪器运行时长达到3200小时,实验次数300次。对外提供病理切边多标服务、活体成像实验服务、高内涵药物筛选服务、分子水平药筛服务,并在国内首创的技术培训功能。如需更多了解请点击查看《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共建实验室技术服务指南》: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168/down_895423.htm盛会现场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光辉致辞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魏炜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王韫芳北京大学教授 雷晓光301医院生物治疗科主任 韩为东北京艾德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彭思颖康龙化成副总裁 钱苏PerkinElmer APAC Image Scientist Jonathan Cechetto珀金埃尔默中国区高级产品经理、共建实验室副主任 冯起实验室参观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介绍此外,在媒体朋友的支持下,我们对共建实验室几位专家和领导进行了采访,更深一步了解了共建实验室以及珀金埃尔默的产品情况。采访现场 采访期间,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光辉表达了共建实验室运行一年下来的深切感受,对担任共建实验室主任一职欣慰并且自豪。同时,也肯定了珀金埃尔默仪器的性能及共建实验室服务人员坚实的技术能力和优质的对外服务态度。
  • 肿瘤免疫与个性化医疗——暨第二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 媒体采访实录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nbsp & nbsp /strong 2018年9月19日,“肿瘤免疫与个性化医疗---暨第二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隆重举行。会议期间,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携珀金埃尔默召开了媒体交流见面会, 珀金埃尔默中国区市场部经理薛萍进行了主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45f8369-0b88-496d-bb47-097b18cda16f.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珀金埃尔默中国区市场部经理 薛萍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a2087fe6-0ae1-4eb8-8b3c-7615e628736c.jpg" title=" 2.png" alt=" 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采访现场(从左至右:魏炜、马光辉、Jonathan Cechetto、冯起) /strong /p p   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就本次大会主题对珀金埃尔默亚太区影像产品线经理Jonathan Cechetto、共建实验室副主任冯起、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光辉以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魏炜进行了采访,以下是采访实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48b8c26d-10f7-49f4-8464-8c9582a5905b.jpg" title=" 3.png" alt=" 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珀金埃尔默影像产品线经理 Jonathan Cechetto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请介绍珀金埃尔默影像产品线的主要产品及特点?针对中国市场,未来珀金埃尔默影像产品在产品布局上有何规划? /strong /span /p p    strong Jonathan Cechetto: /strong 珀金埃尔默的影像产品在高端市场具有独特优势,包括高内涵成像系统Opera Phenix和Operetta CLS拥有市场领先的硬件,比如Opera Phenix上的Synchrony无串扰多色同步激发发射同步光源、Opera Phenix以及Operetta ClS均具备的PreciScan智能采集系统功能。其独特的功能功能会让系统自动寻找用户感兴趣的视野图像,这对于高通量大样品的扫描有重要意义。对于高内涵成像同样重要的是图像分析软件。最近珀金埃尔默的Harmony软件实现了针对于从2D细胞到3D细胞研究的更新,继而可以从中得出很多特有且精准的数据分析,这也是该产品具有的特色。 /p p   组织成像是一个非常新的技术,珀金埃尔默的产品独特的荧光多标技术,多达7种颜色,后续也会升级多达9种颜色的技术,并且可以把掺杂在一起的9种颜色拆分开,这是市场上非常独特的技术。而在活体成像技术市场中,珀金埃尔默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5%,很多的专利都来自于珀金埃尔默公司,而在共建实验室的平台中可以看到中国的很多研究热点紧跟科研市场潮流,如肿瘤免疫、CAR-T、PDX等,实验室也跟这样的潮流、用户互动,能把市场中最新的动向反馈到总部,反过来珀金埃尔默也会有更多的新产品投入到市场中。 /p p   对于定量病理学(QPS),公司将推出Vectra Polaris多光谱成像系统的更新版本。该版本将允许以更快的速度定量更多样品和更多生物标记物。此外,珀金埃尔默将发布更多解决方案来研究更多疾病。QPS业务的快速增长,使得越来越多的客户了解能够在单个组织切片中量化多个生物标记物的能力以及对疾病生物学的理解带来的信息。对于体内成像组合(INV),珀金埃尔默刚刚发布了3种新的成像系统。 /p p   与HCS和QPS解决方案一样,珀金埃尔默为INV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硬件,软件,试剂,支持),让用户相信他们将在研究中取得成功。中国对珀金埃尔默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公司已经并将继续听取中国客户的反馈意见,因为这些反馈是珀金埃尔默未来研发的重要指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4c207de5-68d0-4ed7-b751-95920162ba35.jpg" title=" 4.png" alt=" 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共建实验室副主任 冯起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仪器信息网:珀金埃尔默的影像产品主推哪些市场?针对科研领域和临床领域的客户,珀金埃尔默在产品上做了哪些技术创新或应用来满足客户需求? /span /strong /p p   strong  冯起: /strong 珀金埃尔默公司的影像产品,主要包括了细胞、小动物和病理切片三个水平的技术和仪器,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前的科研工作中,其中包括药物研发领域、转化医学领域、纳米医学研究领域、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领域、病毒与传染病领域、神经科学领域等几乎所有的临床前研究方向上。为满足这些科研工作的需求, 珀金埃尔默公司一直秉承不断创新的理念,产品上领先市场,引领技术潮流,除了占有绝对优势的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外,高内涵成像系统以水镜、双光路系统、强大的专业分析技术著称于高端高内涵市场,病理切片多色荧光成像与分析系统更是采用了独家的多色荧光标记技术,在同一张切片上,不受抗体种属来源限制,标记多达七种颜色的 Marker,并将今年底升级到9种 Marker,成为病理切片数据分析市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此外,公司还配套了诸多的试剂、细胞株、探针和板材等,以提供更为成熟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的需求。 /p p   此外考虑到科研经费相对薄弱的二三线城市或者医院等用户,珀金埃尔默与马老师成立了对外开放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技术与方案使得这些用户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而珀金埃尔默也会有强大的技术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因此就算这些用户没有充足的经费,不管后期是否购买相应的仪器,依旧可以在共建实验建立实验方案,使其课题行得通。最后也希望这样较为“接地气”的方式,把珀金埃尔默的仪器不仅仅变成一台仪器,而是变成更为有效更为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种方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a3d5c474-fffb-4a38-b30b-7a04bc6b7da3.jpg" title=" 5.png" alt=" 5.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马光辉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bdae4ef6-10be-4731-8f0e-5944c8690380.jpg" title=" 6.png" alt=" 6.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魏炜 /strong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请介绍您的研究工作,在您的工作流程中需要用到哪些生物成像技术,具体完成哪些工作?在您的工作中有哪些需求是现有产品不能满足的? /strong /span /p p    strong 魏炜: /strong 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基于微孔膜乳化技术制备尺寸均一、结构可控的微球,并发展其在分离介质、药物载体和疫苗佐剂中的应用,并遴选合适的研发对象进行转化。在科研中,我们需要利用到大量的生物成像技术,比如用共聚焦观察颗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用vectra在组织水平定量观察颗粒的分布以及肿瘤的微环境,用小动物成像检测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这些过程也就是一直所强调的系统化检测流程。 /p p   目前随之检测技术的发展,成像技术功能学和结构学的检测都已经日趋完善,大部分的实验需求目前都可以满足。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期待成像分辨率能够都有进一步的提升,能够在细胞、组织和动物水平观察的更加微观,以利于发现新的靶点和机制。 /p p    strong 冯起 /strong strong : /strong 可见光在穿透动物体内的过程中会出现发散,导致了光学成像分辨率的下降,这其实受限于光学技术的本身,并非改变相机或镜头等硬件就能解决。针对魏老师提到的提高分辨率这一问题,珀金埃尔默背靠一支实力强劲的仪器、试剂及软件研发团队,他们近期也在积极开展相关的尝试,希望未来问世的产品相比现在能做出较大提升,满足用户既想看到宏观水平的活体布局,又能窥见微观水平的精细机构,这也是我们所共同期待的。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仪器信息网:您如何评价科研领域中现有对于肿瘤的多种诊断治疗方式(如光热治疗、光动力学治疗等)?您觉得基于材料设计的免疫治疗区别于传统诊断治疗方式的特点或优点是什么? /strong /span /p p    strong 魏炜 /strong strong : /strong 目前科研领域已经开发了很多新的肿瘤治疗的手段,相信每个技术在取得应用前都会遇到一些关键瓶颈问题。比如光热或者光动力,涉及的材料的安全性以及光的穿透深度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考虑,而对于免疫治疗,特别是疫苗它最大的优势也是不同点在于,它能够调动机体自己的免疫系统,理论上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更低的副作用。但是该疗法目前遇到的问题在于单独使用抗原效果很多,目前的佐剂提升有限。针对这个难点,我们做了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材料型佐剂的理念,并逐步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 /p
  • 聚焦转化医学创新趋势 加速研究成果应用转化 ——第三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在京召开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9年9月19日,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携手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举办了“转化医学与生物影像---第三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邀请顶级权威专家进一步解读转化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探讨生物影像等先进技术在转化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来自全国的近200名学者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参加了此次盛会。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5px height: 35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e74cc5b1-2646-4a3c-8356-db59c1fe3a81.jpg" title=" image001.jpg" alt=" image001.jpg" width=" 555" height=" 358" / span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0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会议现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场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e15f93bb-0331-47c0-8495-fafe22e60ebb.jpg" title=" image002.png" alt=" image002.png" style=" text-indent: 0em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5em "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闫学海致开幕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生化室”)副主任闫学海出席大会并致开幕词。他介绍说:1992年建立起来的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于生物技术产业化中的工程科学问题,通过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基础研究,推动着我国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的发展。目前,实验室设有6个研究部,基本涵盖了国内生化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将实验室成果真正应用在医学诊疗过程,即医学转化过程,是生化室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转化医学学科在国内的发展时间短,大部分的相关实验过程及流程都得自己摸索,并且随着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生化室也意识到单纯依靠自身,难以获得最前端的设备、最先进的技术以及最专业的人员支撑,这个问题也正是转化医学行业共同面临的一个瓶颈,导致了虽然基础研究发展较快,但是应用效果与预期依然相差甚远的困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2017年,生化室与同样想要解决国内转化医学现有问题的珀金埃尔默不谋而合,创建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旨在为广大科研机构、药企、医院等研究人员提供从分子、细胞、小动物到组织切片水平的全套转化医学技术和实验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实验室运行两年来,已服务包括北大、清华、军科院在内的近180家单位;完成系统性实验407次,组织技术会议25场,针对不同设备的应用技术培训172次,累计参观人数达613人次;并相继在Nat Mater、Nat Chem、Nat Commun、JACS、Adv Mater等期刊连续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此外,外泌体型和微球型肿瘤疫苗也逐步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向个体化的精准治疗迈进,也有部分成果已经通过伦理审批,即将进入临床申报阶段。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共享开放,推动转化医学的发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dad10fdf-6af9-4b1f-b0a4-4364a6d96de9.jpg" title=" image003.png" alt=" image00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 刘疆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实验室采取开放共享的模式,配备了三名全职实验人员和十台珀金埃尔默尖端仪器设备,涵盖现阶段转化医学领域的相关实验检测。通过开放共享的模式,实验室可提供基本的机时服务和独特的技术服务,帮助科研工作者设计课程,产生优质数据。同时还通过举办多种技术培训、应用研讨活动,帮助用户进一步提升对技术的理解和使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业务中国区总经理刘疆在致辞中表示:“经过两年的发展,共建实验室已逐步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服务华北、辐射全国的覆盖范围,为人才培养、转化医学以及个体化精准医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未来,我们将继续投入尖端的设备和技术力量,提升实验室的服务能力,以期为科研人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大咖云集,分享行业前沿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在特邀报告环节,来自中科院过程研究所、国家纳米中心、军事医学研究院、天津中医药大学,NIBS、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以及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依次带来了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be57f63f-c951-4cb1-8001-c3650f361766.jpg" title=" image004.jpg" alt=" image00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魏炜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中科院过程所魏炜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的方向和发展情况。生化室目前聚焦于生物技术产业转化链,研究方向涵盖生化反应工程、生化分离工程和生化剂型工程。随后他做了题为“基于材料设计的抗肿瘤高效疫苗”的报告,阐述如何基于材料设计高效的肿瘤疫苗,以及具有多重仿病原体特征的新型仿生疫苗佐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在被问及下一步颗粒型佐剂的应用发展时,魏炜表示:“未来,我们仍将聚焦颗粒型佐剂的创新,做更仿生的设计,例如更好地模拟病原微生物,去激活体内免疫系统。我们也将继续扩展佐剂的应用范围,比如针对于细胞治疗的佐剂等。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开展佐剂和其它疗法的联合治疗研究,以更好地造福病患。”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在谈到转化医学所面临的挑战时,魏炜结合自己所做的纳米药物为例,“纳米药物最近十年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发表了数万篇的论文,但实际上只有200多个进入临床实验,最后只有十个左右变成了产品。成药性转化比较低的原因,从生物学角度来思考,主要是由于人体内复杂的生理环境和个体差异性;从材料的角度思考,过于复杂的设计和新的化学结构也会导致安全评价周期非常长,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 为了加速转化进程,魏炜所在的马光辉研究员团队采用了不太一样的思路,他们更倾向于使用FDA批准或者至少是FDA备案的材料,通过巧妙的设计来提高纳米药物的应用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加速成药性,更快地转化到临床上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9005e97b-671e-4000-ba5a-2b1d318700cd.jpg" title=" image005.png" alt=" image005.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军事医学研究院 袁守军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军事医学研究院袁守军研究员重点关注各类肿瘤模型、抗癌候选物成药性、癌症防治食品研发及新药临床前评价阶段面临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他做了题目为“不同靶点药物联用药效的定量评价和数学模型”的报告,利用小动物活体影像技术建立各种肿瘤模型,进行抗癌药物的临床前筛选评价,同时结合多药合用协同/相加/拮抗的数学规律,建立了“一带一线”数学模型,该模型能为新复方药物研发、多药联合效应的定量评价和中药复方的效应评价等提供可靠通用的计算方法。报告也表明药效学是新药研发的基础和动力,基于此才能回答定性乃至定量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1dff539b-68a4-490f-9cfb-df8bc40659c3.jpg" title=" image006.png" alt=" image006.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国家纳米中心 李素萍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国家纳米中心李素萍研究员做了题目为“医用纳米机器调控肿瘤血管系统”的报告,她提出了智能纳米药物靶向调控肿瘤血管系统,用于抗肿瘤治疗;靶向干预血小板功能抑制肿瘤转移的研究以及靶向溶栓、抗栓的新型血栓性疾病治疗药物研究,开拓了现场参会人员的研究思路。她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通过构建DNA自组装纳米药物,靶向诱导肿瘤血管栓塞阻断肿瘤血供诱导肿瘤退缩,以及相关产业化探索——抗肿瘤纳米栓塞剂的转化应用。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983abfae-5562-446b-99d3-2bd6835f1450.jpg" title=" image007.png" alt=" image007.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5em " 天津中医药大学 朱彦研究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天津中医药大学朱彦研究员主要从事心血管系统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生理学、心血管病的动物模型、基因及细胞治疗、新药发现等研究,他做了题目为“生物影像技术助力多组分复方中药药效作用机理解析”的报告,介绍了生物影像高内涵、小动物活体成像等对复方中药丹红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揭示了生物影像技术对成分复杂,靶点众多的复方中药药效评价和机理解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他也在报告中阐述了传统中药(TCM)、现代中药(MCM)、和化学药物之间的传统与创新,让听众对传统中药尤其是复方中药整合药理学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f5deb3c8-b4e8-4654-b5f7-dd721af2c663.jpg" title=" image008.png" alt=" image008.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韩霆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韩霆研究员课题组近年主要研究建立新型癌症模型,包括人源细胞系、小鼠模型,从基因、分子、生物信息、生物化学等方面寻找新的靶向药物。在会上,他做了题目为“Expanding the druggable proteome”的报告,介绍了结合高通量药物筛选、正向遗传学、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重组,发现和研究具有促进致癌蛋白降解功能的天然和人造小分子配体的研究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cac27335-38d9-48a1-b715-08f249bc8c3b.jpg" title=" image009.jpg" alt=" image00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 王韫芳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王韫芳研究员主要从事干细胞、再生医学等相关研究工作。她在本次会议做了题目为“类器官和组织工程组织助力疾病模型构建和药物研发”的报告,利用不同类型的干细胞,使其分化为成熟的、有功能的细胞,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应发育、分化的机制研究工作,探索其在再生医学、转化医学中的应用。在报告中,她详细介绍了类器官和组织工程助力疾病模型构建,以人胎肝干细胞3D诱导的肝细胞organoids为模型,对药物从器官形态和功能水平多个角度进行个性化评测及肝毒性测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2aaa7aa5-c1de-46dc-9714-6a27e5197c31.jpg" title=" image010.jpg" alt=" image0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李丕龙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丕龙研究员分享了题目为“Utilizing and Mainpulating Biomolecular Phase separated f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的报告,阐述生物大分子相变的生物学和病理学意义,以及“液-液分离相变”模型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不溶性蛋白沉积引起的渐冻症的药物筛选应用。李丕龙研究员主要探索液-液分离相变在表观遗传学、癌症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的生理病理意义。在实际应用方面,课题组利用相变开发生物大分子药物,用于癌症免疫治疗;高通量筛选寻找能调控异常相变的小分子,希望向干预神经退行性疾病推进;用于高通量筛选蛋白/配体互作的小分子抑制剂/促进剂和各种修饰酶的小分子抑制剂/促进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据李丕龙研究员介绍,生物大分子相变的研究还很新,相关现象在10年前被首次提出,相关的研究直到4年前才被陆续发表,在基础研究还属于起步状态下,实际应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他说:“目前的研究方向只是该领域的冰山一角,相信在未来几年,利用生物大分子相变作为工具、作为对象的转化医学研究会蓬勃发展,或在渐冻症、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疗中能发挥一定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922aa68a-fd94-49dc-8462-f0931e3c8bd9.jpg" title=" image011.png" alt=" image01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军事医学研究院 钟辉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军事医学研究院钟辉研究员聚焦于免疫与人类健康领域,主要开展宿主与病毒相互作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分子机制两方面工作。在本次会议上,她分享了题目为“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gulation by the ER Stress Transmission Mediator GP73”的报告,介绍了高尔基体膜蛋白73(Golgi membrane protein 73, GP73)通过调控ER Stress在肝癌细胞向巨噬细胞传递进而影响肿瘤微环境的分子机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珀金埃尔默EnVision VIP Club 旨在加强用户间交流,拓展应用思路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珀金埃尔默EnVision高端用户俱乐部启动仪式,EnVision多模式检测仪作为高通量药物研发的金标准仪器,在国内拥有许多经验丰富的用户。EnVision VIP Club是珀金埃尔默为这些用户量身打造的平台,旨在加强用户交流,拓展应用思路,提升研发效率。俱乐部将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加强用户间的沟通,分享行业最新进展和动向。用户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会获得相应的VIP积分,可用于购买耗材,抵扣仪器维护工时费,抵扣DEMO实验机时费,兑换高峰论坛入场券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对于EnVision高端用户俱乐部,刘疆表示:“珀金埃尔默的服务不仅仅是简单地提供先进设备,我们更注重给用户制定技术解决方案,通过与科研人员紧密的合作,攻克科研与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难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width: 301px height: 37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e134260a-efe4-419c-8f5e-c55103b43ad5.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914192607.png" width=" 301" height=" 37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width: 543px height: 16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958659bb-6fe9-4300-8710-5d8c92a2186d.jpg" title=" 2e25b9b6-d0c8-4dda-8b8d-af6ff29795e8.jpg" width=" 543" height=" 169" / /p
  • 【案例分享】某沼气工程脱硫系统效率优化解决方案
    一、案例背景 某公司新上一套日处理10km3沼气净化装置,该装置分脱硫和脱碳两部分,其中,脱硫装置又分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两部分,湿法脱硫装置参照国内化肥行业半水煤气脱硫装置的工艺设计,两个干法脱硫罐串联于脱硫塔后。 但在生产过程中,脱硫系统多次出现了脱硫塔效果差、脱硫罐阻力大等问题,以至于两周之内两次停产重新装填脱硫剂,既增大劳动强度又影响正常生产。经多方面分析原因并反复试验,确定新的工艺指标和操作方法。二、脱硫系统工艺简介 沼气在脱硫塔内与脱硫液逆向接触,脱除硫化氢,经气液分离器去干法脱硫罐二次脱硫,进入压缩机,送脱碳工序。 沼气流程:沼气气柜一脱硫塔一气液分离器一干法脱硫罐一压缩机一脱碳工序。 脱硫液流程:脱硫塔一富液槽一富液泵一再生槽一贫液槽一贫液泵一脱硫塔。 主反应: H2S+Na2CO3=NaHS+NaHCO3 2NaHS+O2 (TTS)=2S↓+2NaOH NaOH+NaHCO3=Na2CO3+H2O 副反应: Na2CO3+H2O+CO2=2NaHCO3 2NaHS+2O2=2Na2S2O3+H2O 干法脱硫: Fe2O3H2O+3H2S=Fe2S3H2O+3H2O 再生: 2Fe2S3H2O+3O2= 2Fe2O3H2O+6S 主要工艺指标: 脱硫塔后:H2S≤100ppm 脱硫罐后:H2S~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尽管每天加入的纯碱相当于5.0g/L,但并没有控制住碳酸钠含量,而碳酸氢钠含量却一直上升:开产第四天已达到了指标上限的两倍左右,虽然总碱度也一直上升,但总碱度的升高并没有提高脱硫效率。 反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认为沼气与半水煤气成分有较大差异,尤其是二氧化碳含量的差距更为突出:沼气中CO2在30% ~40% ,而半水煤气CO2仅在8%~10% ,可能是副反应消耗了大量的纯碱,造成了碳酸氢钠含量的居高不下,因为从脱硫反应来看,脱除沼气中硫化氢并不消耗纯碱。为验证这一想法,分析脱硫塔后CO2含量,原料气中CO2为37.4%~42.3% ,脱硫塔后CO2为14.6% 一17.2% 。 从开产之前的数据来看,原料气CO2最高为42.6% ,最低为34.7%。经过脱硫塔后被吸收了气体总体积的15%左右,造成脱硫液中碳酸钠含量的急剧下降和碳酸氢钠含量的迅速升高,使得脱硫效率大为降低。 四、解决方案 要解决脱硫塔脱硫效率低的问题,应控制住脱硫液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含量。在脱硫液中,碳酸钠为有效成分、碳酸氢钠为无效成分,只加人纯碱不一定能够控制住碳酸钠含量,而且还会进一步增高碳酸氢钠含量。需要采取既能保持碳酸钠含量,提高脱硫效率,还能降低碳酸氢钠的含量方法。从主反应来看,可以加入烧碱。 为避免加烧碱会对生产造成大的影响,采取烧碱和纯碱一起加的方式:先往配碱槽中加人脱硫液2~3m (含碳酸氢钠约100~150kg),然后加入50kg烧碱,待烧碱全部反应后,再加入40kg纯碱和适量脱硫剂,将该脱硫液送人系统脱硫液,脱硫效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在脱硫液中加入一定量烧碱后,碳酸钠含量得到控制,碳酸氢钠含量也有大幅下降,脱硫效率明显提高。从以上分析数据来看,因碳酸氢钠的含量较高,总碱度不能控制在0.4~0.6mol/L,而应控制在0.7mol/L以上。 五、结语 (1)使用沼气分析仪监测甲烷含量,掌握甲烷回收率、脱硫效率等关键数据,并据此进行厌氧发酵、提纯过程的工艺优化,可以显著提高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工程的经济效益。 (2)沼气脱硫不同于半水煤气脱硫,其二氧化碳高的性质决定了其脱硫不能照搬半水煤气脱硫工艺,需要加以改进。 (3)因沼气的二氧化碳量较高,造成脱硫液碳酸氢钠含量高,因此总碱度指标应控制在0.7mol/L以上。 (4)在沼气二氧化碳含量高的情况下,可以往脱硫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烧碱,但要注意加入量必须参照系统脱硫液中碳酸氢钠含量,必须在配碱槽中加入,不能让烧碱直接进入脱硫液中,特别是在脱硫效率低、碳酸氢钠高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5)改进后成本没增加多少,但脱硫效率却大大提高,而且还避免了碳酸氢钠含量继续升高。 (6)如果原料气量有变化,脱硫液中碳酸氢钠含量会随生产情况变化,每天加入的烧碱也要随之调整。若碳酸氢钠含量在50~60L或更高时,可只加烧碱。 (7)烧碱溶于脱硫液时会放出大量热,且具有强腐蚀性,操作务必注意安全。(来源:微信公众号@沼气工程及其测控技术)
  • 舜宇恒平仪器参加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学术交流会
    共享发酵尾气质谱分析和生物过程解决方案——舜宇恒平仪器参加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学术交流会 2014年1月7日~10日,由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上海国强生化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上海生物过程工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联合主办的2013-2014年度全国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学术交流会在上海隆重举行,近7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发酵同行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学术交流会上,多位具有丰富应用实践经验的生物工程专家分别就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微生物菌种高通量筛选装置与技术、发酵新型装备和传感器技术等生物过程相关的多方面技术做了精彩报告。 舜宇恒平仪器携高精度尾气质谱仪及生物过程解决方案参加了此次会议,与国内生物工程专家和发酵同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会议上,黄晓晶博士和刘朋先生就SHP8400PMS尾气质谱仪在生物过程中的应用做了现场汇报,介绍了质谱技术原理、尾气监测在生物发酵中的应用,以及发酵尾气分析方案和客户案例。SHP8400PMS过程质谱仪自2010年起应用于生物发酵尾气监测,在实际应用中认真听取客户的反馈意见,在多位发酵行业专家指导下,不断改进、完善整套发酵尾气分析方案,目前已有多家客户在节约补料成本、提高产品效价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一直是舜宇恒平仪器重点关注的应用领域,除了尾气质谱分析系统外,从菌种构建到产品生产,都有相关产品贯穿其中。基于创新的生物过程检测与应用技术,致力于向生物领域的客户提供完整的行业多参数检测解决方案、先进仪器和卓越服务。黄晓晶博士介绍尾气质谱应用概况|刘朋先生介绍尾气质谱方案参会者认真聆听关于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创新型企业,上海质谱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专业致力于各类科学仪器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承诺向顾客提供更合适的产品,更广阔的选择空间。现已形成生物检测、通用分析、在线分析、精密称重、专用仪器五大类共计一百多个品种的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建立了与顾客零距离的营销网络,客户遍及海内外。联系方式: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虹漕路456号8号楼5~6楼电话:021-64959872http://www.hengping.com
  • 舜宇恒平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圆满举行
    2012年8月14日,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生化过程控制模型化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承办的2012年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在上海园林格兰云天大酒店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召开之际,恰逢华东理工大学60周年校庆和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60周年,生物过程方面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与会人员接近300人,来自各个高校、研究所、生物技术企业、设备制造厂商的专家在会上做了精彩的报告。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参加了此次会议,黄晓晶博士报告了《国产生物过程质谱仪原理及应用》,介绍了国产在线质谱仪以及在微生物发酵、动物细胞培养、低压力系统气体分析中的应用情况 王世立博士报告了《用于生物过程研究的仪器仪表研制与应用》,对生物过程研究中的仪器仪表做了系统介绍,包括实验室仪器和在线仪器。   随着生物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工程技术和在线控制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在线质谱仪作为高灵敏度、多组分、多位点的在线气体分析仪器,能够快速对生物过程中气体进行在线检测,提供的数据不仅能够通过结合其他的在线离线数据对生物过程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还可以通过对生物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而实现对其偏差的早期预警和精细化控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生物技术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一直是舜宇恒平仪器关注的应用领域,除了在线质谱仪外,也开展了其他仪器仪表的研制以及在生物过程研究中的应用工作,致力于为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性能优异的科学仪器和全面的分析解决方案。     黄晓晶博士报告《国产生物过程质谱仪原理及应用》     王世立博士报告《用于生物过程研究的仪器仪表研制与应用》     参会人员专注聆听   关于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最具影响力十大国内仪器厂商之一,专业致力于各类科学仪器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承诺向顾客提供更合适的产品,更广阔的选择空间。现已形成色谱仪器、光谱仪器、质谱仪器、天平仪器等一百多个品种的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建立了与顾客零距离的营销网络,客户遍及海内外。   联系方式: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虹漕路456号8号楼5~6楼   电话:021-64956777   E-mail:market@hengping.com   http://www.hengping.com
  • 【新品发布】SkillPak预装层析柱再添新品,更易实现纯化工艺优化及放大
    东曹生命科学(Tosoh Bioscience)是全球知名的色谱分离解决方案供应商,近日宣布对现有SkillPak预装柱产品线进行了拓展,推出了2.5 cm I.D.和5.0 cm I.D.两种规格的层析柱新品,用于单克隆抗体、抗体片段、ADC、寡核苷酸以及病毒等生物大分子的纯化工艺开发。关于SkillPak预装层析柱SkillPak预装填有亲和、阴/阳离子交换、疏水以及尺寸排阻等各种分离模式的TOYOPEARL或TSKgel层析填料,性能卓越、稳定可靠,可与常用的低压或中压液相色谱层析系统配合使用。SkillPak不仅可以重复再生使用,还充分考虑了每种填料不同的装填压缩比,能够精确展示各种尺寸层析柱的纯化效果。公司现有产品1 mL和5 mL SkillPak主要用于纯化工艺开发或变更时进行参数和方法的优化,以及耐用性的测试等。此次新上市的50 mL和200 mL规格的层析柱可将开发好的纯化工艺线性放大。SkillPak预装层析柱的应用1. 抗体纯化工艺中洗脱pH值的确定在mAb纯化工艺中,找到适合mAb洗脱的缓冲溶液和pH值,可降低样品中聚集体增加的风险。为了确定mAb结合和洗脱的最佳条件,我们将含CHO细胞培养上清液的mAb进样至预装有TOYOPEARL AF-rProtein A HC-650F填料的SkillPak层析柱中。图1. 使用1 mL和5 mL SkillPak确定mAb洗脱pH值图1中的A和B显示了使用线性pH值梯度在pH 3.5时获得尖锐的mAb组分峰 (洗脱最大)。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回收率,可选择pH 3.3~3.5进行分步洗脱。2. 下游工艺的无缝放大我们使用装填了阴离子交换填料TOYOPEARL NH2-750F的不同尺寸的SkillPak层析柱分离蛋白标准品。下图中蛋白标准品的分离结果显示,不同尺寸层析柱上其洗脱曲线相似,证明了SkillPak出色的放大能力。图2. 不同尺寸的SkillPak分离蛋白标准品同时,我们还在5 mL、50 mL和200 mL的SkillPak层析柱上测定了牛血清白蛋白 (BSA) 的动态吸附载量。BSA在不同尺寸的SkillPak上动态吸附载量值非常接近,最大偏差为4%,表明吸附能力与层析柱尺寸无关,这一点对于工艺放大时的上样量来说非常重要。表1. 不同尺寸SkillPak上BSA的动态吸附载量如您想了解SkillPak预装柱的详细信息,欢迎联系我们索取产品资料或申请免费试用。Tel:400-825-6296
  • 洁净工程行业是一个需求驱动的行业,需无菌净化工作台自我奉献
    洁净净化工程行业是一个需求驱动的行业,需求端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洁净净化行业提出了要求,推动洁净净化行业技术创新。作为现代技术的支持性行业,现代技术向微观化、集成化的发展,对洁净技术和整个洁净行业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不可否认,无菌净化工作台广泛适用于医药卫生、生物制药、食品、医学科学实验、光学、电子、无菌室实验、无菌微生物检验、植物组培接种等需要局部洁净无菌工作环境的科研和生产部门。也可连接成装配生产线具有低噪声、可移动性等优点。它是一种提供局部高洁净度工作环境通用性较强的空气净化设备,它的使用对改善工艺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大成品率均有良好效果。 ??无菌净化工作台由三相电机作鼓风动力,功率145~260W左右,将空气通过由特制的微孔泡沫塑料片层叠合组成的超级滤清器后吹送出来,形成连续不断的无尘无菌的超净空气层流,即所谓的特殊空气,它除去了大于0.3μm的尘埃、真菌和细菌孢子等等。??现如今,随着市场对洁净工程技术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创新将成为洁净技术未来发展的“新常态”,整个行业只有在不断优化自身服务,为客户提供的洁净解决方案,强化自身的技术创新意识才能够洁净室工程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 ??无菌净化工作台使用管理:??(1)每次使用超净工作台时,实验人员应先开启超净工作台上的紫外灯,紫外照射20分钟后使用。??(2)开启超净工作台工作电源,关闭紫外灯,并用75%的酒或0.5%过氧乙酸喷洒擦拭**工作台面。??(3)整个实验过程过程中,实验人员应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操作。??(4)实验结束后,用**液擦拭工作台面,关闭工作电源,重新开启紫外灯照射15分钟。??(5)如遇机组发生故障,应立即通知实验动物室,由专业人员检修合格后继续使用。??(6)实验人员应注意保持室内整洁。??(7)超净工作台的滤材每2年换一次,并作好换记录。上海沪净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华东地区净化设备行业中的公司之一,其凭借雄厚的实力,综合科技,完善的服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开发了一系列净化设备产品。我们拥有强大的销售团队、众多技术人才,良好的售后服务。可按ISO14644-1标准、GB50073-2001国家标准及国家GMP规范要求为微电子、生物医药、医院手术室、光纤光缆、食品饮料、精密仪器、半导体及新材料应用等行业的空气净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检测及技术服务。本公司可根据客户的现实要求和实际需要设计,定做安装洁净室系统及专用设备。公司生产的净化工作台系列、风淋室系列、通风柜系列,生物安全柜系列一上市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经销商的青睐和厚爱,沪净净化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电子、制药、生物、食品、农林、畜牧兽医、检验检疫、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精密仪器、大专院校和各科研机构,在和东南亚市场享有声誉。
  • “优质始于产品设计 终于服务”——视频访上海科哲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建明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科学仪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仪器用户的需求已从仪器硬件产品延伸至售前、售中、售后等全方位的服务,营造全行业仪器企业优质的服务文化将会是下一阶段全新的突破。这就需要各仪器制造商将创新技术、产品应用、售后服务等紧密结合,将优质的服务理念全程贯穿分析仪器用户使用的各个环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为了将“坚持创新,深耕技术 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响应时间 诚信经营,杜绝虚假宣传 规范标准,完善售后”的理念付诸于行动中。2019年1月10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科学仪器企业优质服务倡议书签约仪式”在北京京仪大酒店隆重举行。上海科哲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哲生化)携手国内外30家知名仪器企业,签订《科学仪器企业优质服务倡议书》。活动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有幸采访到科哲生化的总工程师张建明,请他谈一谈科哲生化的用户服务理念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张建明提到,科哲生化一直以来的服务理念是,致力于打造最好的产品,首先从产品为起点,为客户打造全方位的服务。张建明也表示,科哲将服务打造为产品,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并及时为客户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提到上海科哲2018年的整体表现时,张建明表示,上海科哲整体取得了不错的业绩,首先在薄层色谱领域,其销售额和市场份额方面持续保持优势,其次科哲也不断推出新品,主要服务于复杂复合物的分离,其中包括制备色谱系列和样品前处理系列,目前也已经获得了初期用户的良好反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019年科哲生化为保持在薄层色谱领域的领先优势,对应于CRO市场,还将继续在制备色谱领域投入较大的资源 随着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不断发展,科哲也将在样品前处理领域投入资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详情请点击视频观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E55201DE0192D685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2BE2CA2D6C183770&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br/ /p
  • 耐驰才会告诉您:是“它“让树脂固化工艺更优化!
    耐驰才会告诉您:是“它“让树脂固化工艺更优化!在交通工具行业,无论是汽车、火车,还是航空航天领域,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轻量化”。也就是说人们希望以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部件替代传统的金属部件,以减轻载具的重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可以减少排放。由于此应用涉及的大多数是大型复杂形状的部件,固化成型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目的是要兼顾成型质量(固化度)和生产效率。传统的固化研究方法DSC、DMA都属于实验室方法,其结果数据并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因此在生产现场,往往还是要靠多次尝试。耐驰则提供了完全不同的方案:实时固化监测 DEA。碳纤复合材料部件的实时固化监测实时固化监测方法,通过介电传感器测量相应部位的电阻抗随时间或温度的变化过程,由此即得到固化度曲线。由于DEA可以同时安装最多16个传感器,也就是说可以同时监测16个部位的固化情况,这对大型复杂部件的固化过程监测极为有利。图示为飞机垂直尾翼的固化曲线。同时展示了三个部位的固化过程。可见此部件不同部位的固化是有轻微差异的。由此,可以通过改变制件位置等方法,使之得到一致的固化过程。德国耐驰的这个活动太腻害,我们不敢轻易取标题! 2019Chinaplas期间,德国耐驰将现场使出大招: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边拿奖品边涨姿势。- 有奖竞答,惊喜不断,您就是下一个锦鲤本尊- 耐驰专家团队现场面对面演示教学,带您玩出新高度,只为让您零距离感受真正的德国品质展位号:5.1馆C14号展位
  • 捷锐净化工程网站顺利上线
    上海捷锐净化工程有限公司,是引入美国 GENTEC 集团下属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的工业、高纯、超高纯以及医用供气等专业优质产品,采用国际最先进净化工程技术和理念,严格执行国家技术规范及国际标准,具有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依托雄厚的技术、精湛的工艺、科学的质量管理、专业的施工队伍、优质的售后服务,是集工程咨询、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及售后服务于一体化的企业,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净化工程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是国内最具实力和工程质量最佳的专业净化工程公司。 为帮助客户能更直接、方便了解上海捷锐净化公司,我们开通了捷锐净化网站(www.gentecengineering.com),网站提供公司简介,企业资质,工程业务(包括医用供气系统、工业气体供气系统、实验室气体供气系统、高洁净气体供气系统以及PSA\VPSA制氮制氧系统),工程案例,新闻动态,服务与支持以及联系我们。通过该网站,您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捷锐净化公司为中国各行业的知名企事业单位提供的系统化工程服务,我们还为您准备了设计中常用的一些技术性资料,我们的企业动态也能让您及时了解。更重要的是,网站又增加了我们之间沟通的渠道,让您更加了解、悉知-捷锐净化,净界非凡! 关于捷锐净化 上海捷锐净化工程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美国 GENTEC 集团下属子公司,通过 ISO13485:2003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资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压力管道安装二级资质、国家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资质,是专业致力于医用供气系统、PSA\VPSA 制氮制氧系统、一般工业供气系统、实验室供气系统、高洁净供气系统等行业净化工程的设计、安装、维护及技术支持服务的专业净化工程公司。
  • 重大仪器专项开出“并蒂花”——ACCSI2018视频采访上海科哲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建明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4月15-16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2018 (第十二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8)在常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召开,吸引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1000余位高端人士与会。仪器信息网视频采访了上海科哲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科哲)总工程师张建明。 /p p   2017年8月,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便携式薄层色谱-拉曼光谱联用仪及其药品快检支撑系统”项目通过组织单位的技术验收,获得以庄松林院士为首的科技部仪器领域专家的一致好评。 /p p   上海科哲在项目中承担薄层色谱仪器部分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将原本只能由多台单功能仪器配合实现的薄层色谱实验多步流程整合到一台仪器内实现,在整体空间内实现薄层色谱自动进样、自动点样、成像定位和自动点胶功能,并可使用拉曼检测器进行多形式拉曼光谱扫描。据张建明介绍,仪器的问世有力地推动了科研人员的水平提升,目前薄层拉曼领域顶级的文章中,有40%是由项目组的应用人员完成。仪器在总后勤部和山东省药检院已有推广使用,预计将带来更大订单量。 /p p   科哲本是一家专注复杂成分分离纯化的色谱仪器厂商,但为了满足农药残留、药物代谢、有害物质分析的客户需求,公司以国家重大仪器专项成果为基础,推出系列固相萃取仪器,进军样品前处理市场,张建明称之为“重大仪器专项的技术外溢”。 /p p   据介绍,科哲当前已推出约5类固相萃取仪器新品。而在跨国外企林立的形势下,国产固相萃取仪器厂商如何突破重围,实现进口替代?作为国产企业代表,同时也是从事仪器研发的 “老人”,张建明也谈到了自己的看法。详情请见视频: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FBE94D625410D794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br/ /p
  • 合成生物学:创造出“新”的生物系统——访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傅鹏程
    太阳光、二氧化碳,再加上经过改造过的微生物蓝藻就能制造出生物燃料乙醇,而让这一切变成现实的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前沿技术&mdash &mdash 合成生物学。近日,仪器信息网(以下简称为:Instrument)采访了这一项目的研究者,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傅鹏程教授。傅鹏程教授给我们讲述了他与合成生物学研究结缘的故事,以及合成生物学如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合成生物学面临的挑战等。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傅鹏程   Instrument:请问您是如何与合成生物学研究结缘的?   傅鹏程:我接触合成生物学其实在世界上都算比较早,这个必须衷心感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退休教授Alex Karu博士。我一直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前辈,我可以视为人生导师的良师益友,这样我可以向他们学习到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Alex Karu就是其中之一。他退休之后的嗜好就是每天阅读《Nature》和《Science》有关生物学的最新科研文章,然后分门别类做出自己的评语,判定他认为现代生物技术的热点方向,并通过电子邮件把他的归纳总结每天发给我,每天少则十几条,多则几十条,我读后再和他电话讨论。当时我是夏威夷大学教授,每天在一线工作,没有时间天天看生物学的最新文章,但却能轻松跟踪生物学领域的最新前沿研究,这全仗Alex Karu的帮助。   2004年,Alex Karu已经发现合成生物学即将在系统生物学之后成为现代生物学最新研究前沿,希望我能够立即跟进。我听从他的建议,在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合成生物学为何物时,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发表了系列综述文章。2009年还出版了一本英文专著《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由美国Wiley出版社出版,全球发行,目前欧美很多高校将这本书作为研究生教科书或者教学参考书。但不幸的是Alex Karu在书出版之前于健身房中突发脑溢血猝然去世,没有看到本书的面世。非常遗憾的是,直到他去世,我都没能与Alex Karu见面,只有把感激永远藏在心中。谨此向我的人生导师致敬!   Instrument:请您介绍一下合成生物的理念?合成生物学在哪些方面可以发挥作用?   傅鹏程:合成生物学最关键是借助了工程系统成熟的理念和应用来创造新的生物系统。例如,汽车是由十几万个部件组成,每个零部件的功能都预先设定好了、标准化的,一旦某个零件换了,只要更换即可发挥同样的作用。而对于生物系统而言,原来都是自然而成的,如今我们要借助了工程系统的理念来修改和构建生物系统,通过将设计好的生物元件放入一个生物系统中,从而使其实现预先设定的功能。   合成生物学研究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对现有的、天然存在的生物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修改已存在的生物系统,使该系统增添新的功能 二是通过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零件、组件和系统,创造自然界中尚不存在的人工生命系统。   目前,合成生物学已经在医疗保健、能源、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作用。例如,治疗疟疾的药物青篙素是从一种产自四川的植物青篙中提取得到,传统的提取方法效率低,成本高。美国伯克利大学的一位教授将青篙素的一些基因作为一个生物元件,构建生物模块并把此生物模块元件置入其他微生物里,再通过发酵便可大规模获得青篙素。此外,在食品安全方面,合成生物学应用最广的是生物传感器,利用合成生物学原理制作的生物传感器可以快速地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等是否超标。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科学家将几个不同的、可降解污染物的基因置于一个微生物里,制造出所谓&ldquo 超级菌&rdquo ,它可以降解污水及土壤里的有机物。   Instrument:请问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之间是什么关系?   傅鹏程:系统生物学是利用系统信息,包括组学数据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生命体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在系统生物学研究基础上,人们可以找到某个相应的靶点来改造一个特定的生物环节,从而使改造后的生物系统实现我们事先预设的功能。也就是说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是相辅相成,两者合用的重点通常是从基因组角度拆分自然生物系统,表征和简化它们,并利用他们作为部件重组工程化生物系统。   系统生物学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兴起,随着组学研究工具及高通量筛查仪器的发展,研究者们得到了大量的数据,从而为系统生物学研究铺平道路。随后,在本世纪初,合成生物学研究才随之跟进、开展开来,立即成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热门学科。   Instrument:合成生物学面临哪些主要挑战?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处于什么水平?   傅鹏程:合成生物学面临的如下挑战:首先它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合成生物学是本世纪才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生物学,它的定义、研究范围等都还没有很明晰,这个新兴学科犹如尚未成熟而潜力巨大的操作系统,正在升级换代中。其次,合成生物学是各种学科交叉的结果,所以如何把其它学科成熟的概念和应用实践成功地转化进入生物系统,需要很多的尝试。第三,合成生物学诞生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后基因组时代高通量测量产生着海量数据,如何从中挖掘有意义的信息,应用于合成生物学,是一个必须直视的挑战。最后,生物系统的复杂性是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细胞等生物是由大量结构和功能不同、相互作用的网络组成的复杂系统,并由大量生物元件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产生复杂的功能和行为。生物体的复杂性和大量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对计算科学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无论如何,合成生物学仍然是一个充满机会的研究领域。   许多发达国家已投入巨资开展相关研究,并在生物能源、医药、环境修复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国外的研究比较,中国在合成生物学,以及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面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但是,我国的科研人员开始意识到这个生物学前沿学科的重要意义。2008年,中国举行了以&ldquo 合成生物学&rdquo 为主题的第322次香山科学会议 2009年,又以&ldquo 合成生物学基础前沿问题&rdquo 为主题召开第144期东方科技论坛。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中,明确提出要对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ldquo 给予高度关注和重点部署&rdquo ,并将&ldquo 生命体重构&rdquo 列入科学问题&ldquo 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rdquo 的研究方向。相信我国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到工程化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当中。金秋十月,由我们主办的2014合成生物学国际论坛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全球顶尖的合成生物学家将与中国学者交流,并为中国学者参与合成生物学研究提供合作及学习的机会。   Instrument:请介绍一下您所进行的以蓝藻为底物进行生物燃料研究的情况?   傅鹏程:蓝藻是一种光合生物,它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经过光照后,发生光合作用,蓝藻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此,我们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式,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特定的藻类,开发出蓝藻工程菌,再通过光合生物反应过程使藻类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直接生产燃料乙醇。   这种蓝藻工程菌仅仅需要阳光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就能够生产出乙醇,因此具有生物质发酵工艺生产乙醇所不具备的种种特点:(1)燃料乙醇生产效率高,耗能小,成本低。(2)就地吸收电厂等单位排放的温室气体。(3)不使用任何农作物作原料,不与人类争夺粮食。(4)生产周期短。蓝藻接种五天后可开始生产燃料乙醇。(5)可稳定连续化大规模生产。(6)生产工序大大简化。(7)不产生固体废弃物及不排放有害气体。(8)没有原材料运输问题。   目前,实验室&ldquo 生产&rdquo 已经不存在问题,但是要实现产业化生产还有许多具体的工程化问题要解决。 实验室使用的50升及15升藻类光合生化反应器   Instrument:在科学研究中,检测工具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请问合成生物学研究主要利用哪些仪器?您是否有研制或改进相关仪器?   傅鹏程:就像前面提到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与系统生物学是相辅相成的,研究中也要涉及系统生物学。所以在使用的仪器方面,除了利用常规的分子生物学必须的仪器设备,例如PCR仪、凝胶电泳等之外,还需要许多高通量的仪器提供组学的测量,例如基因芯片、核酸合成仪、质谱仪器等。   针对课题组的研究需求,我们还自主研发了微流控装置,该装置是有一个很小的腔体,只能让单细胞通过,这样利用此装置及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单个细胞的信息。   此外,我们的研究中还需使用微反应器阵列及与测定光合作用的有关仪器。这些仪器相对而言较简单,我们有构想,希望找到相关企业能够产业化。   采访编辑:杨娟   附录:傅鹏程教授简介   傅鹏程博士从浙江大学化工系获得学士(1982年) 和硕士(1988年) 学位后,曾在中国石化总公司广州石化总厂工作(任控制工程师),1996年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学位,嗣后先后在日本九州工业大学(1996-1997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1998-1999年)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1999-2000年)从事生物工程博士后研究。2001年入美国DIVERSA生化公司工作(主要从事生物系统基因表达,代谢工程及发酵技术研究)。2002年应聘至夏威夷大学分子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系任教授。2013年5月到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本研究室的研究方向为海洋及淡水藻类的开发,重点在蓝藻基因工程改造以利用太阳光和CO2生产燃料乙醇。此项发明已申请了美国专利及国际专利。与瑞士教授Sven Panke合编《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由美国Wiley 出版公司2009年4月出版。傅博士是2005年美国农业部及2009年美国能源部生物能源研究项目基金评审委员会成员。   其他研究兴趣:   1. 土壤生物修复 深海海藻活性物质激活本源土壤微生物种群,降解吸附重金属,分解有机污染物,吸收氮磷等养分,修复土壤,恢复有机碳,氮循环 刺激陆生植物体内非特异性活性因子的产生,并调节内源激素的平衡,对作物具有的促进生长作用。   2. 大数据生物工程 传统的发酵工程,酶工程和细胞工程等传统生物工程能够实时应用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脂质组信息和细胞代谢等等大数据,实现传统生物产业,特别是发酵工程的升级换代。   3. 生物能源与生物燃料 结合合成生物学和藻类生物技术,以太阳能和二氧化碳为输入生产生物能源和生物燃料。
  • 世界生化、分析仪器与实验室装备中国展同期论坛议题公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医药研发、检测等环节中,实验室生化、分析仪器作为现代高科技产业中必不可少的“利器”,通过技术与产品的不断创新,将为医药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2011年,新药改为整个医药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重磅炸弹”级专利的到期为“新药研发”带来了新的压力,同时也是动力与机遇。如何在即将到来的变革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新一轮市场洗牌之前加足马力,贮备筹码。飞速发展的科技需求对实验室仪器提出了空前的挑战,而各大仪器厂商也通过不断的研发、创新为客户带来持续的变革。   LAB World China 2011(世界生化、分析仪器与实验室装备中国展)将于2011年6月21-2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久负盛名的CPhI China 2011(第十一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同期举办。展会不仅汇聚了大量国内仪器巨头,更吸引了来自于瑞士,德国,英国,日本,法国,美国,芬兰等全球各地的仪器界领军企业,如:Mettler-Toledo、Malvern、Hamilton、Sartorius、IKA、Grace、Ocean、Biohit、Shodex、KIMO、Tegent 、Buchi 、Akzo Nobel、L.B.T等。这些盛名远扬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都将为您展示其最新产品和技术,诸多展商均提出将会在展会期间为专业买家带来惊喜活动!(更多详情请关注官方网站:www.p-mec.cn)   同时,展会期间将举办“2010生物制药工程论坛”,聚焦于功能蛋白质分离纯化、生物技术新药中试等关键技术。拟邀请生物制药相关部门领导、国内生物制药工程的科研及技术专家,论坛上解读相关政策、交流新技术、新方法,为业内人士搭建沟通学习的桥梁。   本论坛将聚焦于生物制药工程技术与产业应用,主要包括以下议题:   趋势分析&政策解读:   我国生物制药工程现状及发展   SFDA标准与生物制药工程技术应用   技术讲座与讨论:   生物新药规模化制备新技术研究   生物技术新药中试放大与规模化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   发酵药物分离纯化工艺开发和工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功能蛋白质组及生物标志物筛选及分析   生物新药临床申报(IND)和新药报批(NDA)样品的制备   制药企业结合实际的生产经验进行案例分享   生物制药行业最新技术介绍:   细胞工厂建设及技术要点   过滤技术与应用   在线检测优化生物发酵过程   层析新技术及应用   更多会议资讯请咨询主办方。同时,观众预登记系统现已开通,欢迎登录www.p-mec.cn注册登记,提升参观效率,畅享多重好礼!
  • 捷锐实验室供气系统亮相2012慕尼黑生化展
    上海2012年10月22日---2012年10月16日,第6届慕尼黑生化展(Analytica China),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汇聚了来自世界的知名企业和先进技术。捷锐就&ldquo 实验室有效管理和运用供气系统&rdquo 为主题,向现场专业观众显示了当今实验室供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运用、维护和管理。 捷锐智能型供气系统,让实验环境更整洁、规范,便于管理。针对实验室使用气体类型,捷锐不锈钢系列产品,包括汇流排、减压器、阀门、接头、管路等,都采用优质316L材质,精密加工设备,国际标准检测依据,保证产品使用过程的密封性和安全性。智能报警器,可检测和显示各实验室使用情况,包括流量、温度、湿度等参数,若发生异常情况,会发出声光报警,以便管理人员及时作出应对措施。该报警系统,还可汇整使用记录,对数据作出整合、分析,编制分析趋势报告。 展会中,捷锐精致的产品和系统化的设计方案,迎来众多参观者的驻足,符合国际标准的加工工艺和检测标准,有效提升了产品品质,在众多厂商中脱颖而出。 关于捷锐 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专精研发制造高洁净之集中供气系统及流体控制相关零件、组件、系统设备、焊割器具、仪器仪表等。产品主要应用在半导体、气体、化工、生物科技、核电、航天、食品等行业。厂区内配备欧美最先进的高科技生产设备,并设置中央实验室、检测室及Class 10/100/1000无尘室。GENTEC® 捷锐荣获ISO 9001,ISO13485,API SPEC Q1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获权使用美国UL及欧盟CE标志。 GENTEC® 拥有全球40余年的市场、研发及制造经验,提供流体系统整体解决方案,遍布全球的行销服务网络,赢得全球用户的信赖。 媒体联络人: 销售联系人: 部门:市场部 部门:工业行销部 联系人:汪蓉蓉 联系人:曹永年 电话:021-67727123-116 电话:13701757351
  • 燕大教授获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1月8日,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在北京揭晓,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福成荣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届光华工程科技奖经中国工程院九个学部与港澳台地区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最终产生41名获奖人,其中成就奖1人、特别贡献奖1个群体、工程科技奖39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张福成长期从事钢铁物理冶金领域研究工作,在奥氏体钢和贝氏体钢的成分设计、热加工工艺优化及组织性能调控以及铁路辙叉、轴承、耐磨钢等多种关键零部件全流程制造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成功应用到我国提速铁路、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大功率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大型轧机设备制造、大型港口运输等领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一等奖4项;发表论文350篇,出版著作3部,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61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了解,“光华工程科技奖”是由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朱光亚和台湾实业家尹衍梁、杜俊元、陈由豪等人于1996年捐资设立,经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由光华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管理的奖项。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在工程科学技术及工程管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取得杰出成就的华人工程科技专家,这也是中国社会力量设立的中国工程界的最高奖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截至今年,光华工程科技奖共评选了十三届,已有机械、运载、信息、电子、化工、医药、卫生、工程管理等不同工程学科的304位科学家与1个团体获奖。 /p p br/ /p
  • 正恒检测再次签约青软青之 升级优化LIMS系统
    近日,吉林省正恒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恒检测”)与青软青之再度达成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将轻量版LIMS系统升级为标准版,扩大自定义开发功能,统一标准流程,促进正恒检测管理现代化。 吉林省正恒检测有限公司获得了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在授权范围内开展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食品接触材料、食品包装材料、食品餐饮具、农产品、饲料、添加剂、水质、环境、消毒产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公共场所卫生等行业领域的检验检测工作,为政府监管部门、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餐饮服务行业、公共服务行业和广大消费者提供检测和相关技术服务。 公司拥有各类检验必备的专用仪器设备百余台套,实验设施完备,建有常规理化实验室、色谱分析实验室、光谱分析实验室、环境检测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包括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百级净化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 目前可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多种型式的技术服务,例如产品型式检验,产品出厂检验,产品销售检验,生产许可检验,生产加工用水及生活饮用水检验,食品营养标签项目检验,洁净环境区域(医药、食品等生产厂房洁净区域、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的检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消毒餐饮具及次奥苏产品检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风险监测检验,新产品、新项目研发检测,可签订产品委托检验合同等多种服务型式。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检测和质量控制领域的企业,正恒检测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业务的蓬勃发展。早在2019年,正恒检测就引进了青软青之的轻量版LIMS系统,解决实验室手工作业中存在的弊端,以提高检验、检测工作效率。为满足正恒检测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发挥其在质量检测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此次升级的LIMS系统,将实现从业务流程、人、机、料、法、环等维度协调管理,更好地管理实验室数据、优化工作流程,并提供更准确、快速的测试结果,实现高效安全的数据存储、方便快捷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实现内部高效管理和多方协同办公,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检验业务的自动化程度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助力正恒检测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加强领导层对实验室整体情况的把握。 作为一家面向全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实验室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及相关软件产品与服务的服务商,青软青之将始终如一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信息化技术手段相结合,向行业客户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高性能、易扩展的创新型解决方案,助力更多的实验室迈入现代化管理新阶段,持续提升产品质量与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品牌策略。
  • 捷锐实验室供气系统亮相2016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2016年10月10~1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如期召开。今年,捷锐围绕实验室环境安全问题,为现场专业观众带来优化的供气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工作环境安全也是今后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 捷锐作为供气系统的专业供应商,不断从细节完善,展会上带来的智能化供气系统,适用于各行业实验室,包括生物制药、环境保护、能源管理等。不锈钢系列产品,均采用316L材质,从源头实施材料成分批号管制,保证材料统一性和可追溯性,保证产品质量。为适应行业使用的细微差别,特殊应用的材料,我们也严格区分为哈氏合金等高性能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为避免产品泄漏对环境造成影响,所有产品的泄漏率都有严格控制,相当于每30年漏1ml。这样的低泄漏率,我们信心源自于,产品采用挤压研磨抛光和电化学抛光等程序,制造过程中采用法国进口氦气检测仪实施检验,检验精度是一般水泡测试的10000倍。就是这样一个个的细节,每一个零部件得到把控,铸就了捷锐供气系统的安全运行。 供气系统的安全运行,除了产品本身的质量保证外,得到高精度全面监控,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捷锐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网络信号,对实验室各用气终端和环境进行全面控制管理,若出现异常情况,可发出提醒信号,包括气体压力、流量,环境湿度、温度、露点等数据,定期对实验室使用气体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捷锐实验室供气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根据行业应用的不断进步,也将不断进行优化,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效率与安全。
  • 四川大学绿色磷化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喜添PCM结晶监测系统
    四川大学绿色磷化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喜添PCM结晶监测系统 绿色磷化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磷工程中心”)是依托于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从事磷化学工程技术开发的一个研究集群。中心现拥有“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磷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先进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和四川省“磷化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在几代磷化工人的努力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磷工程中心成功开发了料浆法磷铵技术、饲料级磷酸氢钙技术、湿法磷酸净化技术、湿法磷酸制工业级磷酸一铵技术、硫磺分解磷石膏制硫酸技术等,完成了从湿法磷酸生产到各种磷复肥及精细磷酸盐产品的实验室研究开发及工程转化,提供了我国磷化工领域多项关键技术。磷工程中心具有突出的人才优势,形成了以高级专家、教授为核心,中青年专业人员为骨干的磷化工科研工程开发100余人的团队。中心配备有较为完善的实验研究、中试转化条件,一直致力于解决磷化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近日,四川大学-绿色磷化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喜添芬兰Pixact公司PCM结晶监测系统,PCM结晶监测系统的引进犹如锦上添花,为推动中心的工程转化研究添一把力。 PCM结晶监测系统采用透射光原理设计,由仪器探头末端发出的激光透过测试样品,由探头另一端的高分辨率CCD相机接收透射光并对晶体成像。对于微小晶体也可以清晰成像,并保证图像质量。PCM结晶监测系统利用功能强大的图像算法,可以得到高准确度的晶体颗粒度数据:晶体尺寸D10、D50、D90等、晶体尺寸分布、晶体尺寸变化趋势、晶体形态、晶体径长比、晶体生长速率等数据。 PCM结晶监测系统不需要离线取样,可以原位在线实时监测晶体成核、生长、聚结、破碎、晶型转变等过程。测试过程清晰直观,既大大提高了结晶工艺研究效率和准确性,又可以避免传统显微镜结晶研究的取样问题、以及取样后由于条件变化导致的样品变化问题,可帮助用户优化与控制结晶工艺流程,以及排除工艺过程故障。 PCM结晶监测系统,非常适合结晶工艺的开发与优化,速度快,效率高;帮助工艺问题原因被快速发现及快速解决,可以实现生产质量稳定性监控,原料杂质监控,补料时间确定,晶体颗粒度监控,二次成核控制,晶体颗粒度分布宽度监控,出料时刻判定,加晶种方案优化,晶体颗粒形状调整等。PCM结晶监测系统是结晶工艺研究与控制的强有力工具,是结晶过程的眼睛,代表了当前结晶成像及颗粒度监控领域的国际最高水平。芬兰Pixact公司除了PCM结晶监测系统,还有PPM颗粒监测系统、PDM液滴监测系统、PBM微气泡监测系统等。PPM颗粒监测系统是为在线分析不同形态颗粒而设计,广泛应用于微颗粒、颗粒、纤维、团块、絮状物等;PDM液滴监测系统是为在线分析液滴和乳液而设计;PBM微气泡监测系统是为在线分析气泡悬浮液和泡沫体系而设计,可以得到:气泡尺寸分布、平均气泡尺寸、索特平均直径、体积平均直径、数量平均直径和累积分布参数(D10、D50、D90等);磷工程中心始终紧密围绕磷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清洁加工开展工作,旨在解决磷化工行业技术难题,引领现代磷化工的发展,相信经过磷化工人的努力和先进技术设备的助力,磷工程中心必将突破一个个难题,取得一个个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磷化工产业化技术研究和应用平台,成为国际领先的磷化工技术研究中心。
  • 不忘初衷,方得始终——以薄层色谱仪器技术为本,力做中药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访上海科哲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建明
    在历经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中医是一个传奇,被传承并发扬。中药作为中医的灵魂,在国家和中药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正在被世界逐步接受。中药作为中华瑰宝,走出中国,走向现代化,是中国人的共同心愿,而科学分析方法是助其成功必不可少的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用于中药分析的仪器技术和方法越来越多,薄层色谱技术作为中药分析技术之一,在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薄层色谱技术自进入《中国药典》后,在国内市场也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如今,随着科学分析技术的不断开发,薄层色谱技术发展是否有新的变化?在当下举国推崇中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时代,薄层色谱仪器设备又将面临怎么的挑战和机遇?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上海科哲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科哲)总工程师张建明先生。上海科哲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张建明  上海科哲前身是上海科贺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的薄层色谱仪器部,2004年,在科贺公司科研生产部分的基础上单独成立了上海科哲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继承了上海科贺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的薄层色谱仪器部的全部市场地位、无形资产与研发团队。据笔者调查,截至目前,在中国薄层色谱仪器市场上,上海科哲已然成为国内最大的生产商。而在采访过程中,张建明先生强调自己是一个薄层色谱技术研究人员来接受本次采访。  联用为新技术趋势,与液相色谱技术协同发展  相比于其他色谱技术,薄层色谱技术虽然主要应用于中药分析领域,但技术发展一直都未停歇,此次采访中,张建明先生对近几年国内外薄层色谱技术发展的新特点给出其观点。  薄层色谱技术起源较早,也是国内早期发展的色谱技术之一,在三十年代雏形逐现,五十到七十年代发展迅猛,后随着气相、液相色谱技术的发展,薄层色谱技术一度进入缓慢发展阶段。近些年,随着新的需求出现与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薄层色谱技术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联用技术的发展,如与质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荧光技术、紫外分光技术、电色谱技术以及激光技术等的联用,联用技术已成为薄层色谱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薄层色谱技术的新特点之二是用于分离的载体得到了发展,目前,某些公司已经推出整体色谱板、超细微板等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是未来可能会实现芯片化,相对于其他技术的芯片化,薄层色谱可以借助一些成熟的体系,集分离和检测于一体,实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对于业内人士关注的液相色谱技术和薄层色谱技术之间的关系,张建明认为,薄层色谱技术无可替代,虽然液相色谱技术是目前的研究和使用的热点,使用范围广泛。其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形容为普通喷气式飞机和直升飞机之间的关系,在相当程度上互补,各有优缺点。薄层色谱的特点是样品前处理简单、可多通道快速分离、便于化学衍生,核心优势是“快”,易改变衍生显色试剂,并更容易更换展开试剂,而液相色谱的核心优势是分离度高、重现性好,但不能代替薄层色谱的方便和快速,特别是复杂体系尤其是中药体系与食品体系的快速分析 此外,薄层色谱集定量、定性和前处理于一体,而液相色谱必须经过前期的条件筛选才可以更好的开展分离分析工作。从某一程度上讲,薄层色谱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液相色谱解决了样品前处理的筛选问题,可以说:“有HPLC的地方,就有薄层色谱”,而这一过程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其不是直接产出结果容易被忽略。  应用越来越广,但中药分析依然是重点领域  “每种技术都在不断开发新的应用领域,薄层色谱技术在食品、毒物和环境的检测也逐渐展现出其独特之处。”在谈到薄层色谱技术应用领域的时候,张建明总工程师提到。其表示,在中药分析方面,薄层色谱技术重要性无可厚非,而在某些如化学药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对中间体的定性检验也是首选或唯一的方法。近些年公安部门开展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毒品检测、文书刑侦事件的验证等方面,这一技术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此外,当前热度极高的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也使用了薄层色谱技术。  在各领域政策的驱动下,薄层色谱技术都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药领域的指纹图谱研究、公安部门某些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使用的薄层技术已经上升为国家标准 食品领域的快检技术发展也推动了薄层色谱快检技术的发展。  张建明总工程师表示“虽然薄层色谱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主体应用依然是中药分析,以整体而论,80%的应用集中在中药分析领域,其余的食品、环境、毒物分析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综合占比20%左右”。  高调做产品、低调做企业,借国家攻关项目之东风,造高质量之产品  在仪器行业,对上海科哲这个公司更多的印象是低调,对于企业形成的这种形象,张建明解释为:“上海科哲是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远在营销之上。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踏踏实实一步步积累出来的,高调会因为不切实际的想象,打乱研发的节奏,却无法提供出客户满意的产品,无法实现对客户的承诺,最后公司还是发展不上去。我曾经在日本留学,对日本的匠人精神有较深的了解,深知精品都来源于对产品的热爱、踏踏实实的技术积累、对细节持之以恒的优化,有一流的产品,才是最高调的事情。”  对薄层色谱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其认为,在上海科哲专注研究该领域之前,国内的技术水平起点很低,相对于当时的国外已经成熟的技术而讲,差距极大,基本接近于空白,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已经形成与进口产品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认为科哲公司的产品代表国内薄层色谱仪器的水平。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除了上海科哲本身的努力之外,上海科委和国家给予的科研项目资助也是推动上海科哲不断发展薄层色谱技术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从2004年承接的第一个填补国内薄层色谱技术空白的项目到目前承接的国家的重大专项,上海科哲一直以薄层色谱为基础,不断开发适用于各个领域的高质量仪器技术,如快速检测、车载检测、荧光型薄层、联用型薄层,是国内承担薄层色谱仪器国家项目最多、经费金额最高、应用面最广的单位,科哲公司也成为全球薄层色谱仪器产品线最全的公司。以即将于2016年验收的“便携式薄层色谱-拉曼光谱联用仪及其药品快检支撑系统”国家重大专项为例,这一项目的设定就是为食品、药品的快速检测服务。这一项目充分发挥了薄层色谱使用便利的优点解决了拉曼光谱存在的基质干扰的问题,使拉曼光谱这一极具生命力的技术在药品食品快速分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薄层色谱技术的生命力,该仪器为国际首创,具有完全的中国知识产权。其相信,未来薄层和拉曼两种技术的联用将引领国家快检潮流。  关于企业的形象包装,张建明总工程师认为,企业生存的灵魂在于产品的质量,开发出高质量的产品远比重金包装企业外表更加重要,在上海科哲的企业文化理念中,追逐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是企业发展之路上一成不变的目标。  以薄层色谱技术为圆心,画中药整体解决方案之圆  “随着国产薄层色谱仪器进入市场,薄层色谱仪器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起先竞争力比较强的国外公司市场份额在逐渐萎缩,发展到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以上海科哲公司与某国外厂商为核心的品牌化和寡头化的局面。”谈到国内薄层色谱市场竞争状况时,张建明总工程师如是说。针对这种竞争,可以认为是良性发展的,通过激烈的竞争,一方面推动了整体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为用户节约大量的采购资金,再一方面也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淘汰机会主义的企业,使更好的产品进入市场,服务于用户。显然,在这种竞争下,略小的薄层色谱仪器市场必然会发展形成一个只有两到三家寡头厂商存在的成熟市场,而每家仪器厂商都将培养一批成熟的客户。上海科哲公司还参加了《薄层色谱扫描仪检定规程》国家标准的制定,为规范薄层色谱仪器市场,保证薄层色谱仪器的质量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企业发展之路上,上海科哲同其他国产仪器厂商一样面临这一个共同的问题:用户的思维习惯。”对于企业面临的挑战,张建明总工程师谈到一个国产仪器厂商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在之前国内科学仪器技术发展较为落后的时代,政府拨款倾向于进口仪器,使得人们在使用的选择上第一考虑的为进口仪器。其认为,这一思维也有一定的存在理由,如与国际数据的对接。从事大型项目过程中,使用进口仪器进行分析,得到的数据更容易被认可,这一现象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国产仪器的发展成就还没有被国际认可,在某些领域我们需要承认这一差距,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原子荧光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产品的发展经验,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竞争力,进而获得国际认可,为国产仪器进入国际市场开拓更广阔的道路。  在此竞争趋势的驱动下,上海科哲选择何种方式在竞争浪潮中占得一席之地?张建明总工程师用一句话概括:“从中国最大最专业的薄层色谱仪的生产商的角色转型为中药专用仪器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对这一战略转型,其解释为,薄层色谱仪是上海科哲的起点,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随着公司多年的发展,已在薄层色谱的基础上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以薄层色谱服务的中药行业应用为出发点,逐渐开发出用于中药分析的蒸发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样品前处理设备全自动固相萃取仪、GPC净化、以及菌落计数器等仪器,其中蒸发光散射器可以和液相色谱联用,是对薄层色谱仪器最好的互补 荧光检测器主要用于真菌毒素的分析 全自动固相萃取主要针对农药残留分析 GPC净化技术是针对中药色素添加的问题 菌落计数器主要是为提高微生物菌落计数的效率而开发。这一战略转型的重点是行业专用而非通用,核心聚焦点是薄层色谱仪器,再由聚焦点扩大到中药行业专用分析仪器,开发出全套中药行业解决方案就能自如应对诸如新版《中国药典》实施带来的一系列新技术要求,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进而获得一定的市场地位。  目前国际化是仪器企业都在追求的发展道路之一,对与这个问题,张建明总工程师认为,上海科哲走国际化道路是必然趋势,在已经具备一定竞争实力的今天,上海科哲的产品比较小众,全球化是在竞争中生存的一条必经之路,会提升品牌、提高市场份额,反过来推动产品与技术的发展。其强调,在国际化发展中,上海科哲依然以薄层色谱技术为圆心,推广中药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中的全线产品,以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形象走出国门,未来上海科哲还将继续参加诸如Pittcon之类的国际展会尤其是开拓对传统医药重视较多的欧洲市场的展会。   后记:  2015年11月10日,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消息,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拟采购一台薄层色谱-拉曼光谱联用仪,该联用仪恰恰为列入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便携式薄层色谱━拉曼光谱联用仪及其药品快检支撑系统”项目,该项目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牵头承担,上海科哲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薄层色谱仪器开发与产业化的主体工作。此次单一来源采购的招标文件也证明了该重大专项的研发成果收到业界用户的关注,也是对专项成果给予肯定。我们也期待在未来上海科哲能够给中药行业的用户带来更多更高质量的产品。
  • 赛智科技亮相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赛智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出席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ldquo 2012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rdquo ,展会于 2012年10月16开展,10月18日圆满落幕。两年一届的展会,云集了来自22个国际和地区的580家知名企业。三天共接待了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16,940名专业观众前来参观,是分析、诊断、实验室技术和生化技术领域的顶级盛会。  赛智科技携公司主推产品LC-10Tvp液相色谱仪、STI501液相色谱仪、VI2010色谱工作站、N2000色谱工作站参展。赛智科技展台以蓝色为主,突显企形象,设计风格简洁、大气。 韩国观众现场交流 LC-10T液相色谱仪引起观众极大的关注 LC-10Tvp梯度高效液相色谱仪是赛智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为了快速地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在原有的STI501液相色谱仪的基础上经过优化,利用美国先进技术开发设计,国内加工生产的的一款新型的液相色谱仪。梯度系统的应用范围比等度系统更广,等度系统不能很好分离的物质,使用梯度程序便能迎刃而解,可设定自动清洗程序而不需手动更换流动相,使色谱柱的清洗更方便。可广泛应用于研究开发、医药检验、食品检测、化工分析、环境监测等众多分析领域。                             赛智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2012.10.23
  • 引领行业新气象,开启未来新征程,第九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载誉收官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引领行业新气象,开启未来新征程,第九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载誉收官 /strong /p p   - 展出面积、展商数量及观展人数再创新高 /p p   - 千余款新品发布,引领行业发展新风向 /p p   - 推动实验室建设,关注科研生态系统与实验室全生命周期 /p p   - 特色现场活动及优质服务,不断丰富展会内涵 /p p   - 高质量同期研讨会精彩纷呈 /p p   第九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以下简称:analytica China 2018)于11月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下帷幕。作为业内翘首以盼的双年展,今年展会无论在展出面积、展商数量或参观人数方面均创历史新高!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950家海内外先锋企业齐聚一堂(较上届增长12%),在四大展馆、五大主题展区内倾情发布千余款行业新品,总展示面积达46,000平方米。尤为一提的是,重磅推出的智能化Live Lab模拟实验室现场吸睛无数,来自德国、英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各大展团竞相登场,更有100余场干货满满的专业报告及技术研讨会如火如荼上演,为期三天的展会共吸引来自生物医药、食品、环境、化学化工、教育科研、三方检测等众多领域的专业买家与用户达30,852人,较上届增长25.5%,再一次巩固了展会作为亚洲分析、生化技术、诊断和实验室技术行业风向标的重要地位! /p p   慕尼黑博览集团董事总经理Falk Senger先生对此表示非常满意:“作为analytica全球系列展的一部分,analytica China 2018无疑为全球分析生化领域注入强劲动力!各项破纪录的数据表明,展会已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和采购的交流会,更是一个助推产业革新、引领行业发展的高质量、高水准、高效率国际平台!纵然行业瞬‘析’万变,analytica China始终不断夯实基础、创新发展、稳步向前!” /p p strong   应用为王,千余款新品诠释行业发展风向 /strong /p p   聚焦生物医药、食品、环境、化学化工、教育科研等应用领域,analytica China 2018除延续上届主题,设置“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与诊断”,“分析与质量控制”,“实验室装备与技术”,“食品安全装备与技术”四大展区外,还全新开设“环境监测装备与技术”主题展区,强力整合环境监测领域涉及的相关产品及技术资源,助力中国环境监测行业的向好发展!五大主题展区集结950家重要展商,现场倾情发布了千余款行业新品,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新风向! /p p   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领导者安捷伦(Agilent)重磅推出多款极具特色的产品。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系统,可为制药研发、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带来更高的清晰度和无以伦比的分析速度,是化学成像和光谱分析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突破。创新的Cary 350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具有独创的温度控制与分析模式,可以实现多温度区间,多样品同步分析,将彻底改变酶反应蛋白及核酸定量等生命科学实验的方式,并可大大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分析生化领域全球领先供应商PerkinElmer倾情推出FL 6500TM和 FL 8500TM荧光分光光度计,倍速而进,不失毫厘。同时推出包括原子光谱、质谱、材料表征、联用技术、食品安全相关(农药、抗生素、黄曲霉素检测)、高内涵筛选系统、多模式微孔板读板仪等在内的多款吸睛产品。广泛应用于解决: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环境毒理、纳米医药、癌症研究等领域。岛津推出LCMS-9030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具有高度灵敏(UF离子累积技术及UFgrating高畅离子技术)、高分辨率(iRefTOF技术)、高稳定性能(高精度温控单页)等技术优势。Waters、Eppendorf、德国耶拿等业界大咖亦不甘示弱,共同为现场观众带来可以应用到安全检测、环境检测、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的突破性产品及技术! /p p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实验室整体服务销售经理胡常亮说道,“我们对此次展会真的很满意,而且观众质量很高。除了企业的客户外,还有大量的实验室用户来到我们展台。”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亚太区市场部高级经理刘肖博士表示:“我们非常荣幸能在analytica China上推出我们的产品和全新技术。展会首日,我们的展台就迎来超过3,000名专业观众及客户。”Eppendorf副总裁Andreas Hochberger对展会表示充分的肯定,他说道:“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是一场出色的展览,它让我们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跟上潮流,并为他们开发更好的产品。”艾默生自动化分析与医疗流体和运动控制副总裁Mike Elsigian表示:“analytica China是一个非常好的展览。我们希望能利用analytica China与中国的专家和潜在客户会面。” /p p   除国际知名展商外,国内展商亦对本届展会表示了肯定。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克博士表示:“在本届展会上我们收获很多,在现场见到了许多来自石油化工、环保、疾控、食品等行业的用户,基本都是实验室主任级别的,非常好。”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裁付世江亦觉得此次参展效果非常好,他表示:“analytica China不仅展商数量多,且类型丰富,不单是偏向仪器类展商,也包括和实验室相关的上下游产品,我们受益良多。” /p p strong   推动实验室建设,关注科研生态系统与实验室全生命周期 /strong /p p   作为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实验室领域专业博览会和展示交流平台,analytica China 2018另一重点主题——实验室建设,在展览、会议、展示等多个方面推动实验室规划、建设与可持续性发展以及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致力于关心每一位实验室工作者的安全与健康! /p p   本届展会特设的实验室装备与建设主题展区再次得到显著加强,主题展区深入打造实验室全生态系统,更同期举办中国国际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及企业,围绕现代科研实验建筑的设计与规划、智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实验室安全与管理等热门主题进行探讨和交流。此外, analytica China 2018倾情打造的智能化Live Lab现场模拟实验室惊艳亮相!Live Lab——制药实验室、Live Lab——食品安全实验室、Live Lab——多元模块化实验室集合创新论坛与海内外专家演讲,为现场观众呈现了实验室前沿规划、科学配置、先进仪器、正确操作、方法演示、优化工作流、安全化、自动化、信息化等先进理念与服务。 /p p   Waldner中国区总裁林轶凡先生表示:“今年展区的划分更清晰了,实验室家具企业从仪器生产商中划分出来,使观众可以快速高效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使展商可以和用户直接对接,很有效果。”瀚广实验室装备有限公司实验室设计与建造总裁候海峰说道:“在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和前言科技迅速发展的时期,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融合前沿科技,给同行、工程公司和设计院以及不同领域的用户搭建了擂台。”山东沃柏斯实验室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亮先生表示:“在展会期间,我们接待了上万人次的参观,大会活动每天都爆满,我们与主办方一起将实验室建设的主题在国内推向了高潮,我由衷得感谢主办方为我们提供了这次机会。” /p p   为推动实验室建设,2019中国国际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labtech China Congress)将继analytica China 2018之后隆重举办。大会将聚焦实验室规划、实验室建设、智慧实验室,引领未来智能实验室发展,关注科研生态系统与实验室全生命周期。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p p   strong  特色现场活动及优质服务,不断丰富展会内涵 /strong /p p   一直以来,analytica China都以满足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供需匹配为首任。今年,展会首次推出的会员计划——Prime Priority 计划(简称“PP计划”)获得好评如潮!地铁直刷、全程贵宾、免费午餐、会议专享、定期福利、供需匹配等,为展会的优质观众和终端用户(即VIP用户)提供了多项便利、优质的观展服务,帮助VIP观众达成参观目的、提升观展满意度。 /p p   此外,analytica China 2018推出8大特色主题参观路线,涵盖样品前处理技术,食品中农兽药残留及重金属检测解决方案,基因检测技术,色谱、质谱、光谱,环境空气中VOCs监测技术,实验室建设及安全,新品巡礼(2018年度新品),Road of Fun(现场展台活动),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不同应用行业的观众参观需求。视频直播、有奖互动、媒体报道等精彩纷呈,不断丰富展会内涵,提升展会服务! /p p   展会期间,来自生物医药、食品、环境、化学化工、教育科研、三方检测等众多领域的专业买家与用户纷至沓来,为展会增添了一笔绚丽的色彩。这些优质观众的参观单位包括:上海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浙江省环境监测协会、欧莱雅、第一三共制药、杭州娃哈哈集团、中石化、可口可乐、上海海关、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药明康德、上海英格尔检测、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 /p p   而在众多专业观众当中,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科主任詹铭是展会的常客了,他说道:“我是负责理化检测实验室的,每次都会来参观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今年的展会在展馆布局、展品、会议等方面都很有新意。我此次来主要是看实验室建设、实验室仪器、前处理设备等,对好几个展商带来的设备都非常感兴趣。”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河西综合检验部工程师杨洋表示:“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展会,本次参观的目的是比较不同厂家的设备,以及看行业内的新技术、新应用,很多展商带来的新产品都让我耳目一新。” /p p    strong 高质量同期会议,热点话题前沿趋势全解析 /strong /p p   新颖的论题、高质量的演讲、专业的组织......analytica China的同期会议一直是展会的一大亮点。今年,CEO圆桌论坛、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中国国际食品产业发展论坛暨上海中欧国际食品安全研讨会,精准医学:从组学技术到精准医学、LSAC生命科技论坛、食品安全快检技术与创新发展论坛,中国国际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2018环境监测与分析技术研讨会,以及十余场系列技术培训班和午餐会等,为4,605位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现场听众奉上了100余场精彩纷呈、干货十足的专业报告及技术培训班! /p p   展会首日举办的CEO圆桌论坛,邀请到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amp 实验室解决方案大中华区总经理陈亮先生,默克化工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默克生命科学中国董事总经理卫政熹先生(Steve Vermant),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DAS事业部亚太区副总裁及销售维修业务总经理朱兵博士、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艾礼德先生(Tony Acciarito)、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裁付世江先生,以及中国专家代表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等对话嘉宾,并邀请到仪器信息网CEO唐海霞女士作为主持嘉宾,与众位企业和专家嘉宾就“科研生态体系建设—获得未来成功基石”进行了高峰对话,给业界带来全新的视野和启发。 /p p   由中国化学会和慕尼黑博览集团共同主办的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以“分析化学——让生命更健康”为主题,邀请到清华大学林金明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学Oliver J. Schmitz担任会议主席,深入探讨了涵盖新技术与新方法、药物分析、样品制备、环境和食品领域的分析化学、分离技术和质谱分析的新发展、生物标志分析,侧重实际应用。2018中国国际食品产业发展论坛暨2018上海中欧国际食品安全研讨会由上海市食品学会与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及德国慕尼黑博览集团共同主办,深度解析新时代中国食品产业的创新与发展。集学术、技术、应用、培训一体的其余会议及培训班亦精彩纷呈,让参会者学习前沿学术研究的同时,获得各种绝佳实践技巧。 /p p   同济大学教授刘东说道:“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是中国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行业里水平较高的一个展会,包括展会同期的论坛、现场活动等,尤其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都做得非常好!”上海市食品学会理事长潘迎捷见证了analytica China的成长,他表示“这是我第九次参加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了,展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把中国生化仪器领域与其他行业的结合做得淋漓尽致。中国是食品产业大国,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给全世界的新设备、新技术提供了展示平台,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了绝佳的提升机会。” /p p   此外,随着展会在科学与实验室技术领域的行业影响力和号召力与日俱增,analytica China 微信公众号正式升级为亚太实验圈,以期能在展会三天以外的时间里继续发挥平台作用,365天服务行业,推动业界信息发布与交流、促进国内外技术与产品交流、增强供需双方的线上与线下互动。同时,亚太实验圈也将作为Prime Priority俱乐部与labtech China Congress的官方平台,欢迎大家关注!下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将于2020年11月16-18日在上海举行。更多信息,请浏览展会官网:www.analyticachina.com.cn。 /p p    br/ /p p   analytica China简介 /p p   analytica China 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已经成为亚洲重要的分析、实验室技术、诊断和生化技术领域的专业博览会和网络平台,位于行业在亚洲最具成长性的市场之一——中国。展会每两年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一次。上海同时是中国的化工和制药产业集散地。观众来自化学、医疗、食品、环境和医药产业,以及工业和政府研究部门的用户和决策者。更多内容请访问:www.analyticachina.com.cn。 /p p   analytica China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是analytica全球网络的一部分。该网络涵盖了analytica(2020年3月31日-4月3日,德国慕尼黑)、analytica China(2020年11月16-18日,中国上海)、analytica Anacon India(2019年4月16-17日,印度孟买 2019年9月19-21日,印度海德拉巴)、analytica Vietnam(2019年4月3-5日,越南胡志明)、analytica Lab Africa(2019年7月9-11日,南非约翰内斯堡)。更多以上展会及同期活动信息,请访问:www.analytica.de。 /p p br/ /p p 附: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ac2018" target=" _self" 慕尼黑生化展更多精彩报道 /a br/ /p
  • 能源化工行业的碳排放克星——三大新技术引领绿色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但随着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在“双碳”目标下,新质生产力被赋予了“绿色”的时代底色,将发展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促进产业经济绿色转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共识。国际能源署发布《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能源消耗和工业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0.9%,达到368亿吨,其中,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4.23亿吨,工业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1.02亿吨。碳达峰、碳中和道阻且长,目前全球各国仍在寻找碳减排路径上的“最优解”。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当前,能源化工行业急需发展新质生产力,摆脱传统减碳路径,找到更高效能、更高质量的绿色低碳之路。新减碳路径一: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碳捕集与封存(简称CCS)技术的新发展,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继而投入新的生产过程,实现循环再利用,而不是简单地封存;与CCS相比,CCUS可以将二氧化碳资源化,产生经济效益,更具有现实操作性。我国碳减排时间紧、强度大,化石能源占比高,因此必须采用组合技术保障目标实现,同时,在与新能源优化组合方面,CCUS可以使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实现竞合关系,化石能源+CCUS与新能源互补,可为经济社会发展、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支撑。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及碳减排工作的推进,CCUS技术研发和部署受到高度重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有望形成具有技术经济性的新兴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田开发地质与开发工程专家李阳提出,CCUS是工业行业深度减碳的必然选择,是新型能源系统的支点技术,是有效降低减碳成本的重要技术手段。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预计到2050年,钢铁行业采取工艺改进、效率提升、能源和原料替代等常规减排方案后,仍然剩余34%的碳排放量,就算氢能直接还原铁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剩余碳排放量也超过8%;水泥行业采取常规减排方案后,仍剩余48%的碳排放量。CCUS正是这些行业深度减碳的必然选择。CCUS技术在“双碳”进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李阳表示,要从消费侧入手,分析碳排放特征,依据国家能源和产业发展战略,建立能源、产业及CCUS 之间的交互关系模型,构建CCUS固碳的计算方法,评价CCUS在实现碳中和中的贡献。根据目前技术发展情况,预计到2050年,CCUS减排贡献将达到10亿吨/年,减排10%~15%。中国石化较早地开展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究与示范,目前已进入全技术链研发和大规模示范阶段。整体研究思路是围绕捕集、输送、利用、封存和安全性5个维度进行系统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一是形成三种主要排放源捕集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应用,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具备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二是形成了低渗透、高含水油藏驱油及封存技术,这两类油藏是我国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二氧化碳驱油技术解决了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注不进、采不出”难题,有效推进了增储上产;高含水老油田占全国总产油量的60%以上,二氧化碳具有“透水替油”作用,可有效驱替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延长油田的生命周期。通过近年来的攻关,已形成了二氧化碳驱油封存的配套技术,并建立了碳封存潜力评价及减碳核查、全生命周期安全评价技术,实现了增油与封存的“双赢”。据研究,我国适合二氧化碳驱油地质储量近200亿吨,可以增加原油产量超过20亿吨,封存二氧化碳超过100亿吨,在增产原油保障国家油气供给安全的同时,也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封存。这些增产的原油在其开采、加工、利用和运输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小于封存的,因此可以说是“绿油”。三是二氧化碳矿化转化技术,具有多种应用场景,既可以对固废处理利用,又可以进行特殊资源提取,在实现碳减排的同时,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和高值化产品生产。中国石化在普光气田开发了二氧化碳矿化磷石膏技术,将普光气田产生的尾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磷石膏进行反应,转化为碳酸钙和硫基复合肥,实现磷石膏中钙、硫资源的高值化回收利用。新减碳路径二:生物制造技术化石能源的利用大大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但其大量使用带来的资源、能源与环境危机,正向人类社会发起新的挑战,人们期待未来将有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及生活方式的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应汉杰提出,发展“阳光经济”(生物经济)是缓解人类社会危机的重要解决方案,生物技术成为继信息技术之后各国竞相发展的新型战略产业技术。近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聚焦生物制造产业,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布局生物制造技术产业。欧盟的《工业生物技术远景规划》提出,到2030年,生物基原料将替代6%~10%的化工原料,30%~60%的精细化学品将由生物基获得。美国的《生物质技术路线图》指出,到2030年生物基产品将替代25%的有机化学品和20%的化石燃料。相比通过碳捕集等方法对二氧化碳直接利用,生物制造则是通过生物质间接利用二氧化碳,以碳利用、碳减排、碳置换、碳汇聚的方式降低碳排放量,为人类生活提供更加高质量的物质基础和生存环境,推动“农业工业化、产业绿色化”,促进新业态向绿色、高效、高值化方向发展。根据世界经合组织(OECD)的统计,2018年全球大约3%的化学品来自生物制造,预计2030年约35%的碳基化学品和其他工业产品来自生物制造,2060年将达到50%以上。应汉杰表示,生物制造将为化学品和材料的绿色制造开辟新的原料和路线,赋能传统化工产品及生产过程转型升级,有利于碳中和。例如,“三烯三苯”是传统工业中重要的基础原料,可通过生物制造过程获得。而生物反应过程中的乳酸、糠醛、琥珀酸、衣康酸、丙烯酸、己内酰胺等平台化合物,可衍生大量石化下游产品。乙烯是产量最大的基本化工原料,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目前全球主要生物基聚乙烯生产商,例如巴西的Braskem、美国的杜邦、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日本的三菱等,逐步开设了生物乙烯工厂及制备生物基聚乙烯的生产工艺。相比传统化学工艺,甘蔗—乙烯技术可减少约60%的能耗和40%的温室气体排放;生物基1,4-丁二醇(BDO)可减少超过70%的温室气体排放;纤维素基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甚至超过90%。生物乙烯大规模生产的成功,为乙烯的制造提供了新的可再生原料和新的生产方法,为传统化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有希望的样板。新减碳路径三:大规模可再生能源 制氢及高效储氢技术“双碳”目标下,氢能是实现石油化工行业深度脱碳的必然选择。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氢气需求量在3300万吨左右,其中超过2800万吨用于石油化工行业。当前我国氢气主要来自化石能源,64%来自煤制氢、14%来自天然气制氢,粗略测算,生产2800万吨氢气需要排放近5亿吨二氧化碳。通过合理的方式推动“绿氢替代灰氢”(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制氢替代化石能源制氢),可大幅降低行业碳排放量,进而收到固碳甚至负碳排放效果。绿氢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制取,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其产业链条上游连接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下游应用在化工、冶金、交通等产业,对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绿色转型起到重要作用。8月30日,我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该项目是国内首次规模化利用光伏制氢的重大项目,电解水制氢能力2万吨/年、储氢能力21万标准立方米、输氢能力2.8万标准立方米/小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该项目生产的绿氢全部供应塔河炼化,用于替代炼油加工中使用的天然气制氢,实现现代油品加工与绿氢耦合低碳发展,使我国绿氢工业化规模应用实现零的突破。面对可再生波动电源制氢的技术难题,中国石化通过自主开发绿电制氢配置优化软件,将电控设备与制氢设备同步响应匹配,实现了“荷随源动”,大幅提升了对波动的适应性,项目还形成了一套集合预测光伏发电、电氢耦合自动化控制工艺包创新性技术,可根据光伏发电情况,预测产氢量和外输量,实现制、储、输的自动计算和控制,全流程全天候自适应低成本安稳运行,实现“智能生产”。此外,该项目先后完成了万吨级电解水制氢工艺与工程成套技术、绿氢储运工艺技术、晶闸管整流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研发等创新成果。目前,氢的储存运输是制约氢能发展的关键瓶颈。当前全球严重缺乏高效安全的氢储运技术,导致前端氢产能过剩、后端氢供应不足,且绿氢占比低。氢难以常温常压储存,一般使用高压气态储氢或是低温液态储氢,难以解决本质安全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潘复生提出,镁基储能材料具有资源储量丰富、成本低和安全性能高、环境友好的优势,是极具潜力的新一代储能材料。一旦技术实现产业化突破,市场潜力可达万亿美元以上。目前,我国在镁基储能材料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沿。镁是所有固态储氢材料中储氢密度最高的金属材料,理论上的储氢密度可达气态氢密度的1000倍、液态氢的1.5倍。同时,由于镁储氢是常温常压,可大幅降低成本,且安全性也远高于高压气态和液态储氢。然而,目前镁基固态储氢材料面临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性能、循环吸放氢性能等多方面问题。如何设计材料成分、改变反应路径、显著降低反应温度、探索出高性能储氢材料成分;如何促进氢的解离、扩散、结合,增强反应动力学性能,提高吸放氢速率;如何提高材料与氢相互作用后,材料本身化学组成与性质的稳定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