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热电式位敏探测器

仪器信息网热电式位敏探测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热电式位敏探测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热电式位敏探测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热电式位敏探测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热电式位敏探测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热电式位敏探测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热电式位敏探测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热电式位敏探测器相关的资讯

  • 大连化物所新型光热电探测器研究取得新进展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姜鹏、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在新型光热电探测器开发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光热电探测器是基于光热转换和热电转换两个基本能量转换过程的一种探测器。当光照射在热电材料的一端时,光能经过光热转换首先转化为热能,从而在热电材料两端建立温差(ΔT)。在温差的驱动下,载流子会向冷端扩散(即热电转换中的Seebeck效应),进而在材料两端建立电势差。光热电探测器具有自供电、非制冷、响应波长范围宽等优点,在光探测、红外热成像、温度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光热电探测器的响应度正比于材料的Seebeck系数(S)和材料两端的ΔT。传统光热电探测器采用的是Seebeck系数较低(通常小于200μV/K)的传统热电材料,例如Bi2Te3、Sb2Te3等,为了提高响应度,通常需采用微加工工艺来构造阵列结构,这显著增加了制备工艺的复杂性,提高了产品成本。该研究团队突破传统热电材料体系的限制,采用了具有较高室温Seebeck系数(约1000μV/K)的钛酸锶(SrTiO3),同时借助SrTiO3在长波红外大气窗口(8~14μm)的声子吸收来增强光热转换效率。结合这两个优势,单个SrTiO3光热电元件在10μm波长附近的响应度可达1.2V/W。进一步研究表明,SrTiO3光热电探测器的响应波长可从深紫外延伸至远红外,可承受光功率密度可以达到103W/cm2。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该研究为开发新型高性能光热电探测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另外,相比传统光热电探测器,SrTiO3光热电探测器价格便宜,环境友好,耐高温,器件性能优异且制备工艺简单,意味着SrTiO3光热电探测器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价值。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的资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W020190116663872266104.jpg" alt=" W020190116663872266104.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681b15ba-eeb0-4d8f-94dc-0caddc8613a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大连化物所新型光热电探测器研究取得新进展 /p p 附件: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margin-right: 2px vertical-align: middle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title=" 10.1038@s41467-018-07860-0.pdf"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727fe75d-5c96-42a6-b085-a04d5b9bff55.pdf" target=" _blank" textvalue=" Phonon-enhanced photothermoelectric effect in SrTiO3 ultra-broadband photodetector" Phonon-enhanced photothermoelectric effect in SrTiO3 ultra-broadband photodetector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p p /p
  • 超快高敏光电探测器问世 用于安检及生化武器探测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4日报道,美国马里兰大学纳米物理和先进材料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热电子辐射热测量计,这种红外光敏探测器能广泛应用于生化武器的远距离探测、机场安检扫描仪等安全成像技术领域,并促进对于宇宙结构的研究等。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6月3日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科学家利用双层石墨烯研发了这款辐射热测量计。石墨烯具有完全零能耗的带隙,因此其能吸收任何能量形式的光子,特别是能量极低的光子,如太赫兹或红外及亚毫米波等。所谓光子带隙是指某一频率范围的波不能在此周期性结构中传播,即这种结构本身存在“禁带”。光子带隙结构能使某些波段的电磁波完全不能在其中传播,于是在频谱上形成带隙。   而石墨烯的另一特性也使其十分适合作为光子吸收器:吸收能量的电子仍能保持自身的高效,不会因为材料原子的振动而损失能量。同时,这一特性还使得石墨烯具有极低的电阻。研究人员正是基于石墨烯的这两种特性设计出了热电子辐射热测量计,它能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而工作,这种变化是由电子吸光之后自身变热所致。   通常来说,石墨烯的电阻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并不适用于辐射热测量计。因此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特别的技巧:当双层石墨烯暴露于电场时,其具有一个大小适中的带隙,既可将电阻和温度联系起来,又可保持其吸收低能量红外光子的能力。   研究人员发现,在5开氏度的情况下,新型辐射热测量计可达到与现有辐射热测量计同等的灵敏度,但速度可增快1000多倍。他们推测其可在更低的温度下,超越目前所有的探测技术。   新装置作为快速、敏感、低噪声的亚毫米波探测器尤具前景。亚毫米波的光子由相对凉爽的星际分子所发出,因此很难被探测到。通过观察这些星际分子云,天文学家能够研究恒星和星系形成的早期阶段。而敏感的亚毫米波探测器能帮助构建新的天文台,确定十分遥远的年轻星系的红移和质量,从而推进有关暗能量和宇宙结构发展的研究。   虽然一些挑战仍然存在,比如双层石墨烯只能吸收很少部分的入射光,这使得新型辐射热测量计要比使用其他材料的类似设备具备更高的电阻,因而很难在高频下正常工作,但研究人员称,他们正在努力改进自身的设计以克服上述困难,其亦对石墨烯作为光电探测材料的光明前景抱有极大信心。
  • 大连化物所开发出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近日,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热电材料与器件研究组(525组)姜鹏研究员、陆晓伟副研究员、包信和院士团队开发了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并将其用于电子皮肤非接触温度感知。仿生触觉是智能机器人感知外部环境刺激的基础。在传统触觉系统中,触觉传感器需要与外部环境物理接触进而获取温度信息,无法在接触前对外部刺激作出预判。因此,发展具有非接触温度感知能力的先进触觉传感技术,将有助于为机器人交互感知领域带来全新的体验。光热电探测器是基于光热、热电两个能量转换过程,可在无需制冷、无需偏置电压、无接触的条件下实现对长波红外辐射(8至14μm)的灵敏探测。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工作(Adv. M ater. ,2022;Adv. Mater .,2019;Nat. Commun. ,2019)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PI)衬底上构建了Te/CuTe热电异质结,制备出高灵敏度、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Te/CuTe热电异质结一方面可以提升复合薄膜的热电功率因子,起到降低器件噪音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其光学反射损耗,并将其光学反射极小值与PI吸收峰对齐,增强光热电耦合,提升器件灵敏度。在非接触式温度感知测试中,当目标温度从零下50°C上升至110°C,所制备的柔性光热电探测器灵敏度均优于商业刚性热电堆,温度分辨能力可达0.05°C。以此为基础,研究团队利用该红外探测器在接近辐射源过程中响应电压的斜率变化,开发了动态温度预警系统,使得软体机械手可对热源进行预先判定。该工作为在仿生触觉系统中引入红外探测技术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机器人交互感知、虚拟现实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以“Touchless thermosensation enabled by flexible photothermoelectric detector for temperature prewarning function of electronic skin ”为题,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文/图 郭晓晗、陆晓伟)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13911
  •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可用于非接触人机交互系统的高灵敏长波红外探测器
    近日,大连化物所二维热电材料研究组(DNL2104组)陆晓伟副研究员、姜鹏研究员、包信和院士团队在高灵敏、低功耗人体红外热辐射探测器研制及其在非接触人机交互系统中的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人体自发热辐射主要位于长波红外(8至14 μm)波段,呈现出光子能量低(~0.1 eV)、光强弱(~5 mw/cm2)等特点。实现人体红外热辐射的高灵敏探测,对构建低功耗、非接触人机交互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热敏型探测器,光热电探测器是基于光热转换、热电转换两个能量转换过程,具有光谱响应范围宽、无需制冷、功耗低等优点。目前,商业的光热电探测器通常采用分立式的热电堆结构,需要复杂的MEMS微机械加工制备工艺,且在探测人体热辐射时,其输出电压相对较小(数十至数百微伏),需要额外的高信噪比信号采集电路。本工作中,该研究团队突破传统热电堆材料和构架的限制,构建了基于SrTiO3-x/CuNi异质界面结构的一体式热电堆。该异质界面结构一方面将SrTiO3-x高的Seebeck系数(-737 μV/K)与CuNi高的电导率(5×105 S/m)协同耦合,在降低器件内阻的同时,可保持高的电压输出;另一方面,通过结合声子共振吸收和自由载流子吸收,该异质结展现出优异的吸光能力,其在长波红外波段的吸光率最高可达98%。结合这些优势,基于SrTiO3-x/CuNi的热电堆在探测人体辐射时展现出高灵敏度、低噪音、高稳定性等特征,其输出电压最高可达13 mV,相比商业热电堆有数量级的提升。通过进一步构建热电堆阵列,团队还实现了实时手势识别、非接触式数字/字母输入等功能。该研究为开发低功耗非接触人机交互系统提供了新思路,在人工智能技术、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成果以“SrTiO3/CuNi Heterostructure-based Thermopile for Sensitive Human Radiation Detection and Noncontact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为题,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 大连化物所研发高灵敏长波红外探测器,可用于非接触人机交互系统
    近日,大连化物所二维热电材料研究组(DNL2104组)陆晓伟副研究员、姜鹏研究员、包信和院士团队在高灵敏、低功耗人体红外热辐射探测器研制及其在非接触人机交互系统中的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人体自发热辐射主要位于长波红外(8至14 μm)波段,呈现出光子能量低(~0.1 eV)、光强弱(~5 mw/cm2)等特点。实现人体红外热辐射的高灵敏探测,对构建低功耗、非接触人机交互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热敏型探测器,光热电探测器是基于光热转换、热电转换两个能量转换过程,具有光谱响应范围宽、无需制冷、功耗低等优点。目前,商业的光热电探测器通常采用分立式的热电堆结构,需要复杂的MEMS微机械加工制备工艺,且在探测人体热辐射时,其输出电压相对较小(数十至数百微伏),需要额外的高信噪比信号采集电路。本工作中,该研究团队突破传统热电堆材料和构架的限制,构建了基于SrTiO3-x/CuNi异质界面结构的一体式热电堆。该异质界面结构一方面将SrTiO3-x高的Seebeck系数(-737 μV/K)与CuNi高的电导率(5×105 S/m)协同耦合,在降低器件内阻的同时,可保持高的电压输出;另一方面,通过结合声子共振吸收和自由载流子吸收,该异质结展现出优异的吸光能力,其在长波红外波段的吸光率最高可达98%。结合这些优势,基于SrTiO3-x/CuNi的热电堆在探测人体辐射时展现出高灵敏度、低噪音、高稳定性等特征,其输出电压最高可达13 mV,相比商业热电堆有数量级的提升。通过进一步构建热电堆阵列,团队还实现了实时手势识别、非接触式数字/字母输入等功能。该研究为开发低功耗非接触人机交互系统提供了新思路,在人工智能技术、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成果以“SrTiO3/CuNi Heterostructure-based Thermopile for Sensitive Human Radiation Detection and Noncontact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为题,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 2 /adma.202204355
  • 合工大在高灵敏硅基超窄带探测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先进半导体器件与光电集成实验室的王莉副教授和罗林保教授,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单p-型硅肖特基结的超灵敏近红外窄带光电探测器。相关成果以“Ultra-Sensitive Narrow-Band P-Si Schottky Photodetector with Good Wavelength Selectivity and Low Driving Voltage”为题于2023年12月31日作为封面文章在线发表在半导体器件领域的著名杂志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上。图1.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2024年第一期封面窄带光电探测器由于仅对目标波长敏感,可以有效抑制背景噪声光的干扰,因此在机器视觉、特定波段成像、光学通信和生物材料识别等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现有的加装滤波片、电荷收集变窄或热电子效应等窄带探测机制普遍存在着量子效率低的问题。为了提高窄带探测的灵敏度,研究人员通过将电荷陷阱引入有源层进行界面隧穿注入,或者利用场增强激子电离过程来实现器件内的光电倍增效应。但这些机制往往需要几十伏较高的电压才能激发启动,导致窄带探测器的性能易退化和工作能耗高。该研究团队在深入分析了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可在低驱动电压下工作的高灵敏窄带光电探测器。通过采用双层结构肖特基电极以及增大光生电子和空穴之间的渡越时间差,在保证高波长选择性的前提下实现了器件光电转化效率的大幅提高。该探测器仅在1050nm附近有探测峰,对紫外及可见光几乎无响应。在零偏压下器件的比探测率达∼4.14×1012Jones,线性动态范围约为128 dB。当工作偏压由0 V增加到- 3 V时,器件外部量子效率可以从96.2 %显著提升到6939%,同时探测峰半高宽保持在约74 nm不变。这一成果为实现可在低驱动电压下工作的超高灵敏窄带光电探测器提供了新思路,有望在光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图2. (a)器件内光强分布模拟结果,零偏压下(b)器件在不同波长光照下的电流-电压曲线,(c)线性动态范围,(d)不同偏压下器件的外部量子效率随波长变化曲线。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项目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 d ocument/10312826
  • 国内科研机构开发出超高灵敏响应非铅钙钛矿光电探测器
    p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同样,在光电子器件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就是它的“眼睛”——光电探测器。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韩克利研究员团队采用溶液法制备了一种基于非铅钙钛矿的高灵敏度光电探测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化学快报杂志》(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p p   光电探测器在信号处理、通讯、生物成像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高性能的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大多基于含铅钙钛矿。研究人员前期曾制备了一种超级灵敏的铅基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发现其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铅对环境和人类会造成危害,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目前已有报道的非铅钙钛矿光电探测器性能要远低于含铅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因此制备高性能非铅钙钛矿光电探测器成为当下研究热点。 /p p   近日,该团队成功合成了一种含锑(Sb3+)元素的钙钛矿单晶。通过研究其载流子动力学,发现该单晶具有载流子寿命长、迁移率高、扩散长度长等优点。利用该材料构建的微米尺度光电探测器能达到高效的电荷收集率,可实现在弱光下的高灵敏响应(40A/W),该灵敏度为目前已有报道的非铅钙钛矿光电探测器最高值。此外,研究还发现该光电探测器具有小于1毫秒的快速响应时间,表明Sb基钙钛矿是一种很好的光电探测材料,在取代含铅钙钛矿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p
  • 长春光机所等研制出高灵敏度垂直结构光电探测器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子实验室的于伟利与罗切斯特大学郭春雷研究团队合作,针对基于钙钛矿多晶薄膜的光电探测器性能易受晶界和晶粒缺陷的影响问题,采用空间限域反温度结晶方法,合成了具有极低表面缺陷密度的MAPbBr3薄单晶,并将该高质量的薄单晶与高载流子迁移率的单层石墨烯结合,制备出了高效的垂直结构光电探测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几十年来,光电探测器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广泛应用到光通信、环境监测、生物检测、图像传感、空间探测等领域。甲基铵卤化铅钙钛矿(CH3NH3PbX3, X=Cl,Br,I)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钙钛矿材料,因其具有直接带隙、宽光谱响应、高吸收系数、高载流子迁移率、长载流子扩散系数等优点,逐渐成为制备光电探测器的前沿热点材料。目前,基于钙钛矿多晶薄膜的光电探测器性能距预期仍有一定距离,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载流子在界面的传输易受晶界和晶粒缺陷的影响。许多研究组尝试将钙钛矿多晶薄膜与高迁移率二维材料相结合来提高器件的性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钙钛矿多晶晶界带来的负面影响尚未解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该研究团队利用空间限域反温度结晶方法生长出的MAPbBr3薄单晶具有亚纳米表面粗糙度且没有明显的晶粒界畴,可以结合高质量钙钛矿单晶合成技术和单层石墨烯转移技术制备高性能的垂直结构光探测器。所制备的垂直结构光电探测器在室温下具有较高的光电探测率(~& nbsp 2.02× 1013& nbsp Jones);在532 nm激光照射下,与纯钙钛矿MAPbBr3单晶薄膜的光电探测器相比,钙钛矿-石墨烯复合垂直结构光电探测器的光电性能(光响应度、光探测率和光电导增益)提高了近一个数量级。载流子超快动力学研究证明,该器件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高质量钙钛矿单晶的钙钛矿载流子寿命增长和石墨烯对自由电荷的有效提取及传输。相关结果已发表在Small(DOI: 10.1002/smll.202000733)上。&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该研究将钙钛矿单晶材料和二维材料石墨烯有效结合在一起,利用二者在载流子产生、输运方面的协同优势,实现了器件性能的提升,展现了器件结构及能带设计对器件性能的调控能力,为制备高性能钙钛矿光电探测器提供了新思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48f51961-fad3-4042-8faa-7cbd8255f9d8.jpg" title=" 高灵敏度钙钛矿单晶-石墨烯复合垂直结构光电探测器.jpg" alt=" 高灵敏度钙钛矿单晶-石墨烯复合垂直结构光电探测器.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高灵敏度钙钛矿单晶-石墨烯复合垂直结构光电探测器 /strong /p p br/ /p
  • 赛默飞发布新型UltraDry硅漂移(电制冷)探测器
    -- 为NORAN System 7微区分析系统提供最优的探测器尺寸、分析速度和分辨率 中国上海,2012年8月10日 &mdash &mdash 7月30日,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在2012显微镜学和微区分析大会上发布新型赛默飞UltraDry硅漂移(电制冷)X射线探测器。该探测器为同类最优,为金属和矿物、先进材料和半导体等行业应用提供更快速、准确的(微区)X射线分析。它进一步提升了广受赞誉的赛默飞NORAN System 7 X射线微区分析系统的性能。 赛默飞副总裁兼分子光谱和微区分析产品总经理John Sos指出:&ldquo 我们的UltraDry硅漂移(电制冷)探测器在超高的采集速率下具有优异的分辨率,这在当今的纳米技术和先进材料应用分析中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对该探测器的卓越改进使我们NORAN System 7系统整体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多的数据。加之使用我们独有的高级数据处理工具 &mdash &mdash COMPASS软件和直接倒相软件,用户可以满怀信心地将其EDS分析结果提升至全新的水平。&rdquo UltraDry硅漂移(电制冷)探测器性能的提升是其设计和技术工艺改进的直接成果。该探测器提升了能量分辨率的界限,在Mn-K&alpha 的能谱谱峰分辨率高达123eV。采用尺寸较小先进的场效应晶体管(FET)与晶体一体化的卓越设计在最大程度上减小了导致电噪声的分布电容。UltraDry探测器能够高效地操控脉冲堆积处理,使其在高速处理中具有最佳的分辨率和最小的死时间比率。无需外部附属设备或液氮制冷。 新型的UltraDry探测器提供宽范围的晶体有效面积选择(10mm2,30mm2,60mm2 和100mm2),并具有先进的窗口工艺技术和独一无二的可分析至元素铍的轻元素完整的分析算法。其他关键特征包括: &bull 旨在使样品至探测器距离最小化和探测器立体角最大化的用户定制设计 &bull 独有的旨在创造最大工作距离范围的垂直开槽的准直器 &bull 操作环境温度至35° C NORAN System 7是非常适用于金属和采矿、先进材料、学术研究、半导体和微电子、失效分析、缺陷审查等材料电子显微微区应用分析的卓越平台! 欲了解更多有关NORAN System 7和UltraDry(电制冷)探测器的信息,请访问网站www.thermoscientific.com。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 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120亿美元,员工约39,000人。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过程控制行业。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trade Lab Services三个首要品牌,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关于赛默飞中国 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等地设立了分公司,目前已有超过1900名员工、6家生产工厂、5个应用开发中心、2个客户体验中心以及1个技术中心,成为中国分析科学领域最大的外资企业。赛默飞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目前国内已有6家工厂运营,苏州在建的大规模工厂2012年也将投产。赛默飞在北京和上海共设立了5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技术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维修服务中心,旨在提高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www.thermofisher.cn
  • 赛默飞1300万美元收购探测器制造商PSGY
    6月13日消息 普林斯顿安全技术公司(PSGY)(以下简称为“普林斯顿”)今天宣布,普林斯顿与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达成最终合并协议,赛默飞将以每股0.89美元的现金交易价格收购普林斯顿的全部流通股,总价约为1300万美元。据悉,普林斯顿是一家主营探测器产品的开发制造商,包括X射线和伽玛射线探测器、光谱系统、放射性同位素标识产品。2012年第一季度,普林斯顿销售额上升74%,达到150万美元,而该公司预计其放射性同位素标识产品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根据合并协议条款,赛默飞世尔的一家全资子公司将被合并进入普林斯顿。而普林斯顿则作为存续公司,其已发行的普通股份(持异议股份除外)每股将有权转换成0.89元现金。这个价格比2012年6月12日的收盘价溢价78%以上。   目前,普林斯顿董事会已经一致批准了此次合并协议,而该交易预计将在2012年7月结束。   普林斯顿总裁兼CEO Juhani Taskinen表示,我们相信,此次合并对于普林斯顿的客户、员工和股东均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将会为普林斯顿股东提供比当前交易价格较高的溢价。此外,普林斯顿的创新探测器技术加上赛默飞覆盖全球的领先辐射测量和监测产品,这种互补的结合方式将会对我们的客户和员工有利。   关于普林斯顿安全技术公司(Princeton Security Technologies, Inc)   普林斯顿安全技术公司2005年成立于内华达州,主营业务为开发、制造和销售探测器产品,包括X射线和伽玛射线探测器、光谱系统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识产品,主要应用在工业、商业安全应用领域,从需要监测隐藏放射性物质的国土安全领域,到分析硅晶片缺陷的生产指导公司,都会用到普林斯顿的产品和部件。
  • 苏州纳米所等研制出超高灵敏度新型微波探测器
    射频微波探测器是微波系统中的重要电子器件,在通讯、雷达、导航、遥感、电子工业、医疗、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未来微波探测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如对微弱信号(μ W以下)的高灵敏度检测,以及功耗低和易于小型化、集成化。利用电子自旋特性而不是电子电荷属性来构建微波探测器,有望解决上述挑战。  近期,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曾中明团队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在基于电子自旋特性的微波探测器件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他们利用薄膜制备技术精确控制纳米磁性薄膜的界面特性,巧妙地在“磁性自由层/隔离层/磁性固定层”三明治纳米结构中使自由层的磁矩垂直于薄膜平面,而固定层的磁矩平行于薄膜平面(图a)。由于两磁性层的磁矩成近90度排列,极大地提高了自旋注入效率。该结构具有优异的微波探测性能:在1 nW的微弱信号作用下,其探测灵敏度高达75,400 mVmW-1,是半导体Schottky 二极管探测器探测极限的20倍。同时,该器件体积是半导体微波探测器的1/50,易于集成。此外,该器件可在零磁场下工作,消除了对外加磁场的依赖,简化了器件结构,降低了功耗。该研究结果为设计新型高灵敏的纳米微波器件提供了重要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Nature Communications,2016, 7: 11259)。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 “完美的探测器设计” :探索正反物质差异有了灵敏探针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实现了一种全新方法,为研究物质和反物质之间的差异提供了极其灵敏的探针。6月2日,相关研究成果刊发于《自然》杂志。  论文所有匿名评审都对这一成果大加赞赏:“创新的测量方法”“很重要”“很新颖”“吸引人”“非常有前景”… … 到底是什么成果,竟让匿名评审们如此兴奋?  不好好“组CP”的反物质  “正反物质不对称性”是困扰科学界半个多世纪的问题,也是粒子物理学家一直在寻找的现象。他们常会提到一个词——“CP破坏”。  “CP破坏”里的“CP”,和我们平时常说的“组CP”里的“CP”(情侣档)并不是一码事。  130亿年前,宇宙在发生大爆炸之后迅速膨胀、冷却,大量正反粒子彼此结合、湮没。然而,就像闹了别扭的情侣一样,正反粒子在结合湮没的过程中,行为出现了一些不同。每十亿个正反粒子湮没的过程中,就有一个正物质粒子被留了下来,并最终组成了当今宇宙中所有的物质。  科学家将正粒子和反粒子衰变过程不一样的现象,称为“CP破坏”。  “CP破坏”的名字与李政道、杨振宁密切相关。他们提出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宇称不守恒定律”认为,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存在“镜像”空间反射不对称性。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总结出了“CP破坏”。“CP破坏现象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世界中只有正物质,没有反物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告诉《中国科学报》。  宇宙原初反物质为何消失?  超子CP破坏有望解谜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科学家已经相继在介子系统中发现了CP破坏。可是,正反物质的不对称性并没有因此得到完美解释。  “在构成世界的主要粒子中,介子数量很少,介子衰变时多出来的正物质并不足以形成现在的世界。”王贻芳说。  与数量稀少的介子不同,重子是构成世界的主要粒子。“如果能在重子中找到CP破坏,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宇宙原初反物质消失之谜。”王贻芳说。  遗憾的是,科学家从未在重子衰变中发现过CP破坏,原因在于“弱衰变信号有时会被强相互作用掩盖”。“所以要想看到重子的CP破坏,就需要有足够高灵敏度和创新性的实验方法,把弱相互作用与强相互作用的信号区分开来。”王贻芳说。  超子是重子中的一种,类似于质子,但寿命很短,因此不像质子那样可以存在于我们身边。在超子中,有一个名叫“科西超子”的成员,由两个奇异夸克和一个轻夸克组成,当奇异夸克发生弱衰变时,它便消失了。  超子衰变被科学家视为“寻找CP破坏的一个很有希望的狩猎场”,因为测量CP破坏时需要的一些信息可以通过超子的衰变直接测量。  发现了高精度测量方法  从2009年起,BESIII实验从正负电子对撞出的“碎片”中,收集到了约100亿J/psi粒子。这种名叫“J/psi”的粒子会衰变产生正—反科西超子,之后,正—反科西超子还会继续衰变、消失。  BESIII实验组的科研人员用了100亿粒子事例中的13亿,分析出了正—反科西超子的诞生过程,重建出7万多个正—反科西超子对。如此一来,BESIII就成了一个干净、小巧的科西超子“工厂”。  “干净”是因为本底污染率小于千分之一水平。“小”是因为BESIII实验中,超子产额并不算多。“巧”是因为BESIII实验的敏感度足够高。  “我们的超子产额只有美国费米实验室一个叫HyperCP实验产额的千分之一,但单事例的敏感度是HyperCP单事例的一千倍。”BES III实验发言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海波说。  在分析数据时,BESIII实验组的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高精度测量超子CP破坏的方法。  早先,他们发现,刚衰变出来的正科西超子和反科西超子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现象——“量子纠缠”。于是,利用这种独特的量子纠缠效应,再结合科西超子其他数据信息,实验人员不仅从海量数据中同时找出了正科西超子、反科西超子的衰变信号,还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测量出正—反科西超子的不对称参数。  “新方法解决了30年来不能同时高效地对超子和其反粒子测量的困境,也给出了更丰富的CP破坏测量结果。”李海波说。  “这一成果已经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相关研究人员被2021年国际轻子光子大会邀请作大会专题报告,成为这一领域的新星。”王贻芳说。  暂未发现新物理现象,将分析更多数据  遗憾的是,BESIII实验组此次的测量结果并没有显示出超子的CP破坏迹象。即便如此,新方法的发现依然得到了国际匿名评审的认可。  一位匿名评审点评说:“即使尚未发现CP破坏的新迹象,但研究方法上仍然很有趣。”另一位匿名评审认为:“新方法为将来的实验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  “这一创新方法为我们未来确认或排除超出标准模型的CP破坏来源带来了希望。”王贻芳说。  抱着这样的希望,实验组正在向更高的测量精度发起挑战。“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用这种测量方法发现超子CP破坏的实验证据。”王贻芳表示,BESIII实验组正在分析100亿粒子衰变数据,测量精度有望再提高3倍左右。  目前,这支由我国主要开展研究的实验团队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  “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探测器(LHC-b)也正在大量制造超子。不过,他们的本底污染率比我们高。”李海波告诉《中国科学报》,BESIII实验组在测量上的优势在于BESIII实验“完美的探测器设计”。  BESIII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粒子物理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探测器。它关注两个科学问题:夸克如何组成物质粒子和宇宙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的起源。  王贻芳介绍,从2009年至今,BESIII实验已经发表了400余篇研究成果。该探测器计划运行到2030年。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高能实验装置,BESIII实验吸引了来自17个国家80家科研机构的约500个科研人员,是目前国内正在运行的最大国际合作组。此次发表的新成果由中国科学家和国外合作者共同完成。
  • 制冷型探测器+高灵敏度模式,在安全距离内也能轻松查看微小VOCs泄漏
    FLIR VOCs红外热像仪(光学气体成像热像仪)已在石油天然气、石化和相关行业中使用多年。众所周知,大部分化合物和气体是肉眼看不见的。然而,许多公司在其生产过程中会大量使用这些物质。实地检测挥发性气体化合物的泄漏可能很危险,因此使用光学气体红外热像仪就变得很有必要。由于是在潜在的危险区域运行,因此安全对维护工程师至关重要。借助VOCs红外热像仪,检测人员可以进行快速的非接触式测量,甚至可以检测几米外的微小泄漏和数百米外的大泄漏。更具体地说,他们可以从安全区域或几乎没有危险分类的区域查看位于受限危险区域的泄漏。全球范围内广受好评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接受FLIR OGI热像仪的使用,并在专门的法规中采用了这些热像仪。在美国,环境保护局(EPA)于2011年1月在其子部分W法规中规定了光学成像热像仪的使用。在欧洲,该技术被纳入石油和天然气精炼行业最佳可用技术参考(BREF)文件的最终草案,并作为工业排放75/320/EU(IED)新指令的一部分。这些法规建议的基础是由使用FLIR OGI热像仪的最终用户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公司提供的。下面就以FLIR GFx320本质安全型光学气体热像仪为例,详细述说一下选择FLIR VOCs红外热像仪的优势。FLIR GFx320体现了天然气井场、海上平台、液化天然气站等场所的散逸烃泄漏可视化方面的技术突破。该产品已被批准用于危险场所,使测量人员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放心地工作。选择气体泄漏检测工具的标准从安全距离观察泄漏需要专用技术。在为此类应用选择OGI热像仪时,两个主要标准很重要。首先,需要考虑探测器的性能和调谐的可能性。其次,热像仪需要具有适当的灵敏度和相关的灵敏度增强功能。以下讨论用于说明FLIR G系列VOCs红外热像仪如何满足这两个标准。探测器FLIR GFx320是一款制冷型OGI热像仪,其配备的锑化铟(InSb)探测器是光电探测器,当暴露于红外辐射时会产生电流。这款高灵敏度探测器用于FLIR GFx320红外热像仪,可在3.2-3.4微米波段内观察气体。它不仅能使气体显现,而且会使最小的温差清晰可见。FLIR开发的InSb探测器比大多其他低温冷却探测器应用得更广泛。InSb探测器可观察 3.2–3.4 μm 波段内的气体气体检测热像仪中使用的探测器是需要冷却到非常低温度的量子探测器。光谱调谐或冷滤波技术对光学气体成像热像仪至关重要。冷滤波通过消除不需要的波长区域的背景辐射,显著提高了检测能力。对于许多气体来说,吸收红外辐射的能力取决于辐射的波长。冷滤光片让FLIR热像仪仅在VOCs具有非常高吸收尖峰的波长下工作,从而增强气体的可见性。冷滤光片让FLIR热像仪仅在VOC具有非常高吸收尖峰的波长下工作,从而增强气体的可见性。FLIR GFx320可以应用优化的积分时间,特别是在室温及以下温度。因此,与使用带有热过滤器的相同探测器相比,它可以显示更小的细节,并检测更低的气体浓度,它还提供了更稳定的辐射测量和更高的精度。辐射测量或热成像(使用红外热像仪进行非接触式温度测量)对于OGI技术也至关重要,因为这将帮助用户确定VOCs气体吸收的背景辐射温度。高灵敏度模式全新FLIR G系列VOCs红外热像仪中均配备一种名为高灵敏度模式(HSM)的成熟技术,该技术是检测最小泄漏的基石。这是FLIR OGI热像仪中的一项功能,即使不使用三脚架也可以检测气体,并显着提高灵敏度。因此,与“正常”红外模式相比,用户可以从更远的距离看到更小的泄漏。正常模式高灵敏度模式HSM 模式下泵的气体泄漏更明显高灵敏度模式(HSM)是一种获得专有的图像相减视频处理技术,可增强热像仪的热灵敏度。HSM功能从后续帧的视频流帧中减去一定百分比的单像素信号(增强了帧之间的差异),使泄漏在最终图像上更清晰突出地显示出来。使用HSM,用户可以控制应用于视频流的补偿量,从而控制热灵敏度的增加程度。例如,在下面的动图中,当热像仪切换到HSM时,洗手液散发出的蒸汽变得更加明显:设置适当的温度范围和水平(中点)对于获得所需的光学气体成像结果至关重要。范围较宽将提供较少的图像细节;更窄、更精细的范围将提供更多细节。由于FLIR GFx320是一款经过校准的辐射测量热像仪,因此它具有这些最基本的功能。事实上,HSM模式使用户能够搜索气体,而无需在缩小范围之前设置图像的级别。由于将液位设置为背景温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不可能一次处理多个背景,HSM模式让维护工程师或操作员节省大量时间,并使他们更容易、更快地搜索小泄漏。全新FLIR VOCs红外热像仪FLIR GFx320红外热像仪的两大特点使其成为在更远、更安全的距离检测较小VOCs泄漏的理想选择。当然全新FLIR G系列VOCs红外热像仪中,还有很多其他型号可选。作为气体泄漏检测工具中的佼佼者,FLIR G620、GFx320和Gx620三个型号可用于检测和准确量化油气行业中的碳氢化合物、易挥发气体和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排放情况。热像仪集成了量化功能,用户可将排放测量功能无缝融合到日常泄漏检测和维修工作流程当中,因此开展检测工作时无需另外携带一台辅助设备。此外,全新FLIR G系列VOCs红外热像仪通过了ATEX认证,其灵敏度符合OOOOa标准,同时还配备了旋转式人体工学触摸屏,确保专业人员能更安全、更高效地完成工作。FLIR G系列VOCs红外热像仪凭借专业的技术和贴心的设计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
  • 国际组织研发出石墨烯红外探测器 可测极微小的热辐射
    由23个国家150多个研究团队组成的国际联盟 Graphene Flagship 运用纳米材料石墨烯研发出一款高精度的新型红外探测器。据团队介绍,这种新型探测仪可检测出纳瓦级的热辐射变化——相当于手轻轻摆动时释放出的能量的千分之一。  石墨烯的优点是在高性能红外成像和光谱学中的开放性可能性。来自剑桥大学(英国),恩伯顿有限公司(英国),光子科学学院(ICFO 西班牙),诺基亚和约阿尼纳大学(希腊)工作的Graphene Flagship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通过红外辐射检测,对于温度的微小变化的测量,具有极高精确性的热释电热辐射测量仪。  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工作证明了基于石墨烯的非冷却热检测器的最高报告的温度敏感性,能够将温度变化分解为几十μ K。仅需要几纳米的IR辐射功率来在隔离器件中产生这样小的温度变化,比通过紧密靠近的人手递送到检测器的IR功率小大约1000倍。石墨烯红外探测器,可检测出极微小的热辐射变化  检测器的高灵敏度对于超过热成像的光谱应用是非常有用的。使用高性能的基于石墨烯的IR检测器,可以提供较少的入射辐射的强信号,可以隔离IR光谱的不同部分。这在安全应用中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不同的材料(例如爆炸物)可以通过它们的特征IR吸收或透射光谱来区分。  恩伯顿首席工程师和研究的联合负责人Alan Colli博士说:“使用更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以限制大的热带,并且仍然使用在非常窄的光谱范围内的光子形成图像,并且做多光谱红外成像对于安全检查,有特定的签名,材料在窄带中发射或吸收,因此,需要一个在窄带中训练的检测器,这在寻找爆炸物,有害物质或任何分类。”  典型的IR光电探测器通过热电效应或作为测量由于加热引起的电阻变化的测辐射热计进行操作。基于石墨烯的热释电测辐射热计将这两种方法与石墨烯的优异电性能相结合,以获得最佳性能。石墨烯作为信号的内置放大器,消除了对外部晶体管的需要,意味着没有寄生电容的损失和显着低的噪声。  石墨烯的高电导率还提供与用于与检测器像素和记录装置接口的外部读出集成电路(ROIC)的方便的阻抗匹配。随着石墨烯质量的持续改进(例如,更高的迁移率),可以制造具有扩展的动态范围(器件将可靠地工作的温度范围)的稳健器件,同时保持相同的优异的温度响应性。  剑桥石墨烯中心主任Andrea Ferrari教授说,“这项工作是石墨烯在应用路线图上稳步前进的另一个例子,恩伯顿是一家新公司,专门生产石墨烯光子学和电子学红外光电探测器和热传感器,这项工作例证了基础科学技术如何可以导致迅速的商业化。”Andrea Ferrari是Graphene Flagship的科学技术官员,也是Graphene Flagship管理小组的主席。  该项目的合作者FrankKoppens教授是 ICFO的量子纳米光电子技术的领导者,并领导Graphene Flagship的光子和光电子工作包。“石墨烯最有前途的应用之一是宽带光电探测和成像,在任何其他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一个材料系统中结合可见光和红外探测是不可能的,Graphene Flagship计划将进一步发展高光谱成像系统,开发石墨烯独特的方向,”他说。  DanielNeumaier博士(德国AMO)是Graphene Flagship电子和光子学集成部门的领导者,并没有直接参与这项工作。他说:“在过去几年里,红外探测器的市场规模急剧增加,这些设备正在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光谱安全检查变得越来越重要,这需要在室温下的高灵敏度。目前的工作是在满足石墨烯红外探测器的这些要求方面迈出的巨大一步。”相关工作全文发表在Nat. Commun.2017.(DOI: 10.1038/ncomms14311 )上。
  • 迄今最灵敏声波探测器问世 能检测量子水平声波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7日报道,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迄今世界上最灵敏的新式声波探测器,能检测到量子水平的声波。该研究有望带来一种将声子和电子结合在一起的量子电路,为量子物理开辟新的研究方向。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物理学》上。   这种“量子麦克”探测器是一种压电耦合单电子晶体管,这种晶体管中通过电流时,一次只过一个电子。研究小组模拟了卵石投入池塘形成的涟漪,并让这种声波在微晶片的表面而不是在空气中传播。这种声波波长仅3微米,但声波传过来时,探测器能迅速感知到。   他们还在芯片表面制作了一种3毫米长的回音腔,这样即使声音在晶体上传播的速度是其在空气中的10倍,探测器也能够极灵敏地追踪声波脉冲在回音腔壁之间来回反射,由此能清晰检出声波的性质。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表面声波探测对波峰高度只有质子直径的百分之几的声波敏感,探测灵敏度在单个声子水平,频率为932兆赫兹。如此轻微的声音遵从量子力学法则而不是经典力学法则,其性质更像是光。   “该实验是用经典声波来做的,但我们把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却发现研究的是标准的量子声波,此前还没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论文第一作者、博士生马丁古斯塔夫森说。   “量子麦克”探测器能检测的声波不仅极其轻微,其频率几乎达到了1千兆赫,比一组A音高21个八度。这种音调对人类听觉而言是太高了。研究人员还指出,他们的项目将表面声波的独特性和量子电路紧密结合在一起,为研究开辟了新方向,如声子—声子的相互作用、声波结合超导量子比特研究等。
  • 为教育而生,MiniPIX EDU掌上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
    为教育而生,MiniPIX EDU掌上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Advacam公司现特别推出新品MiniPIX EDU,它是一款以教育教学为使用目的而设计定价的小型X射线探测器。它把现代的辐射成像技术带进课堂,让学生可以探索围绕在我们身边却看不见的电离辐射世界,可以了解不同类型辐射的来源,观察这些放射性同位素是如何在自然界和建筑、城市、工业等人造环境中移动。美国宇航局(NASA)在太空中也使用了同样的技术来监测宇航员受到的太空辐射。MiniPIX-EDU可记录非常低的放射性强度,这种强度无处不在。学生可以记录到许多普通材料物体上的放射性强度,例如吸尘器里或口罩上的一点点花岗岩、灰尘或纸袋碎片;可以在白天观察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移动;寻找宇宙μ子并查看他们的方向;看看海拔高度如何影响辐射类型的存在;可以尝试搭配豁免源,并对其发出的辐射进行屏蔽;可以检查放射性衰变的规律;可以直接观察不同的辐射类型是如何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以及随后会发生什么。将MiniPIX EDU设备插入PC的USB端口,启动软件就可以开始使用了。也可搭配专用的RadView辐射可视化软件,迷人的电离粒子图像将立刻呈现在你面前。主要特点:专为教育教学设计,与传统的X射线探测器相比,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体积小巧,形似U盘;通过USB接口连接,笔记本电脑即可运行(支持Windows,MacOS or Linux);人性化软件操作界面主要参数:读出芯片Timepix像素大小:55x55μm传感器分辨率:256x256pixels一帧动态范围:11082暗电流:none接口:USB2.0最大帧频:55fps尺寸:88.9x21x10mm重量:30g工作模式:类型模式精度描述 帧率(读取所有像素)Event13bit/frame 1 output image: Number of Events per pixel ToT13bit/frame 1 output image: Sum of all Energies deposited in given pixel (Time Over Threshold) ToA13bit/frame 1 output image: Time of arrival of first event in given pixel 典型应用:教育:运用现代辐射成像技术的课堂每种被探测到粒子的类型都以放大的形式被呈现。可以将最感兴趣的粒子轨迹保存到日志文件中,以供之后分析。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几天的历史图表中显示了四个类型粒子的计数。不同类型的粒子会呈现不一样的神秘图案α粒子会产生较大的圆形斑点;β射线显示为狭窄的波浪线,像“蠕虫”;γ射线会产生小点或斑点;宇宙μ子观察到为长直线。你甚至可以观察到一些更为罕见的现象:δ电子,α和β粒子序列形成的抽象花,高能质子的轨迹̷技术平台:源自捷克技术大学实验及应用物理研究所的Advacam S.R.O.,致力于在多学科交叉业务领域提供硅传感器制造、微电子封装、辐射成像探测器和X射线成像解决方案。Advacam核心的技术特点是其X射线探测器(应用Timepix芯片)没有缝隙(No Gap),因此在无损检测、生物医学、地质采矿、艺术及中子成像方面有极其突出的表现。Advacam同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及ESA(欧洲航空航天局)保持很好的项目合作关系,其产品及方案也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 我国科学家高灵敏度太赫兹超导动态电感探测器技术研究获进展
    太赫兹频段(0.1-10THz)是探测早期冷暗宇宙及宇宙生命环境等的独特波段。太赫兹天文学的兴起得益于高灵敏度超导探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类似于光学CCD的太赫兹大规模阵列超导探测器技术发展迅速,在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类探测器主要包括超导动态电感探测器(KID)和超导相变边缘探测器(TES)两种技术。其中,KID探测器具有器件结构和读出电路均相对简单的优势,更易于实现超大规模阵列。   近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技术实验室在超导KID探测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基于相对较厚(120nm)的超导铝膜,在同一芯片上制备了0.35/0.85/1.4THz三频段超导KID探测器,并在1皮瓦(pW)以上光辐射时均观测到光子涨落导致的背景噪声,在1飞瓦(fW)以下光辐射时观测到准粒子产生—复合噪声,探测灵敏度达6×10-18 W/Hz0.5,远优于地面太赫兹天文观测的背景极限。   该研究有助于推动对超导KID探测器噪声机理的深入理解及未来更大规模、更高灵敏度太赫兹天文相机研制。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英文)》上。研究得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科院关键技术研发团队项目支持。   论文链接
  • Advacam公司 Minipix X射线探测器样机免费试用
    MiniPIX是一款来自捷克的掌上型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内含由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研发的Timepix芯片(256 x 256 ,像素大小55 μm)。传感器支持硅厚度300μm/500微米,碲化镉厚度1000μm可选。采用USB2.0的接口读出,速率为45帧/秒。MiniPIX探测器可实现粒子和电离辐射的可视化,内置的能量敏感成像能力为射线成像带来了一个新的维度。紧凑的尺寸使MINIPIX可内置于用于难以成像的管道或受限的空间里。MiniPIX不仅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可作为教学工具,为高校课堂的实用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产品主要特点:物超所值,与传统X射线探测器相比更高的性价比;体积小巧,形似U盘;通过USB接口连接,笔记本电脑即可运行 (支持Windows, MacOS or Linux);人性化软件操作界面应用方向:能量色散XRD 太空辐射监测 氦离子照相 激光康普顿散射伽玛射线瞄靶 电子背散射衍射北京众星联恒科技有限公司为advacam公司在中国的独家代理,现可提供MiniPIX样机免费试用,如有需要,请联系我司工作人员预约时间。Advacam S.R.O.源至捷克技术大学实验及应用物理研究所,致力在多学科交叉业务领域提供硅传感器制造、微包装、电子产品设计和X射线成像解决方案。Advacam最核心的技术特点是其X射线探测器(应用Timepix芯片)没有缝隙(No Gap),因此在无损检测、生物医学、地质采矿、艺术及中子成像方面有极其突出的表现。Advacam同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及ESA(欧洲航空航天局)保持很好的项目合作关系,其产品及方案也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 海尔欣光电HPPD-M-B探测器性能介绍
    1. 概述MCT 中红外探测器是一种热电冷却光电导 HgCdTe(碲镉汞,MCT)探测器, 这种材料对 2 到 12um 的中红外光谱波段光波敏感。海尔欣的中红外探测器可采用直流或交流耦合输出,直流耦合方便用户实时观测探测器上的光强信号,继而方便系统对光调试;交流耦合输出可以让用户解调微弱的交流小信号,一定程度上避免过高的直流光信号将探测器饱和。探测器与热电冷却器(TEC)相连接, TEC 采用一个热敏电阻反馈电路对探测器元件的温度控制在-30℃甚至更低温度,从而将热噪声和背景辐射对输出信号的影响最小化。为有效地减少电磁噪声对检测输出信号的影响, 探测器外壳采用了铝合金屏蔽壳体制作,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2. 性能• 半导体冷却型碲镉汞红外光电探测器;• 对2~12 um的中红外光谱波段光波敏感;• 内部一体化集成低噪声前置运放+TEC控制单元;• TEC热电冷却稳定 -80℃ 至-30℃ ,极大地降低了热噪声;3. 优势l • 前放+制冷控制一体化,噪声能进一步降低,使用也更为便捷l • 性价比高于同款进口产品,波长覆盖也更宽l • 海尔欣针对红外探测应用自主研发,更适合系统集成,更及时完善的售后服务4 探测器噪声测试l 测试原理待测噪声A,频谱分析仪基底噪声为B,噪声A 接入频谱分析仪后,测得噪声为频谱分析仪总噪声C(探测器放大后噪声A和频谱分析仪基底噪声B)。它们之间关系如下:A2+B2=C2图.1 HPPD-M-B探测器噪声测试系统 由于HPPD-M-B探测器感光单元噪声Ain信号较小,需要对噪声信号Ain进行放大处理,图.1 中间框HPPD-M-B专指探测器前置放大电路,实际探测器芯片已集成到HPPD-M-B探测器产品中。 其中Ain为归一化到探测器输入端的电流噪声密度(单位为pA/√Hz),为我们的待求结果,A0为Ain经探测器HPPD-M-B放大N倍后的信号,Rout为探测器的输出阻抗(Ω),A为频谱分析仪输入端信号,Rin为频谱分析仪的输入阻抗(Ω),B为频谱仪基底噪声(与测量系统基底噪声相同),C为频谱分析仪的频率扫描结果。可以得到系统中存在如下关系:A0=Ain*NA=A0*Rin/(Rin+Rout)A2+B2=C2 注:功率dBm转volts:http://wera.cen.uni-hamburg.de/DBM.shtmlvolts转噪声密度:噪声密度(nV/√Hz)= RMS volts/√RBW故通过频率分析仪测试探测器输出端噪声,便可容易的推算出归一化到探测器输入端的电流噪声密度。l 测试系统参数说明:放大倍数N = 15000V/A,探测器输出阻抗Rout =16Ω,频谱分析仪输入阻抗Rin = 50Ω频率扫描范围0-100 kHz,分辨率带宽RBW = 10Hzl 测试过程:1.短路频谱分析仪的信号输入端口,为频谱仪噪声基底的频率扫描结果得到系统基底噪声B1;2.按图1连接测试系统,将配套SMA转BNC同轴线缆一端连接到探测器的SMA输出端口,另一端连接到频谱分析仪(型号N9320B)的信号输入端口;得到未供电时的测试系统频率扫描结果,为测试系统的噪声基底B,可以发现测试系统的噪声基底B与频谱仪输入端短路时噪声B1相同,如下图2中的曲线V1(该曲线为系统的基底噪声B)。3.系统供电,将配套+5V电源适配器一端插入探测器电源供电口,另一端插入市电插座,拨动电源开关上电,此时风扇将正常工作,探测器开始温度调节,热机约10分钟后,温控指示灯亮,温度稳定于预设值。此时,可得到供电状态下,测试系统的频率扫描结果,如下图2中的曲线V2(该曲线为系统的总噪声C)。注意:测试过程中,探测器感光单元一直为遮光状态。l 计算结果读图:100kHz时,频谱仪基底B =-120dBm,扫频结果C = -117dBm,两者RMS均为10Hz。功率dBm转RMS volts:查表http://wera.cen.uni-hamburg.de/DBM.shtml-120dBm对应RMS volts为223.607nV;-117dBm对应RMS volts为315.853nV。根据RBM volts转噪声密度公式:噪声密度(nV/√Hz)= RMS volts/√RBW计算噪声密度B 为70.71nV/√Hz ,噪声密度C 为99.88nV/√Hz。根据计算公式:A2+B2=C2可以等到A=70.54nV/√Hz根据计算公式 :A=A0*Rin/(Rin+Rout);Rin=50?、Rout=16? 可以得到A0=93.11nV/√Hz 。通过公式:A0=Ain*N其中N为放大倍数15000V/A 可以得到Ain=6.2pA/√Hz。l 附1.探测器芯片的电流噪声密度HPPD-M-B编号:96610,芯片电流噪声 4.7 pA/√Hz5V适配器编号:01191027140测试结果表明,归一化到探测器输入端的电流噪声密度Ain为6.2pA/√Hz,则海尔欣的前置低噪声运放的噪声系数仅为2.4dB。计算方法为:信噪比:信号功率/噪声功率(下述计算提到的功率都以归一化噪声电流同比表示)噪声系数NF = 输入端信噪比/输出端信噪比 噪声系数可由下列式表示:Si为输入信号功率,即为光电流信号;Ni 为输入噪声功率,即为芯片电流噪声 4.7 pA/√HzS0为输出端信号功率,即为S0=Si*NN0为输出噪声功率,即为Ain*N通过上计算可以得到噪声系数NF=Ain/Ni根据上面计算结果可知Ain=6.2 pA/√Hz,Ni=4.7 pA/√Hz则噪声系数NF=1.32,根据噪声系数转换噪声dB公式:dB=20lgNF=2.4可以得到噪声系数为2.4 dB.(关于低噪声前置运放的噪声系数概念,请参考:http://www.ti.com.cn/cn/lit/an/zhca525/zhca525.pdf) l 附2.与进口探测器比较 图.3 VIGO探测器与HPPD-M-B噪声比较V3为HPPD-M-B ,适配器供电(放大15000倍)V2为某进口探测器,本底比HPPD-M-B低是因其放大倍数较低的缘故。 5 结论综合来看,海尔欣的HPPD-M-B型中红外探测器噪声与进口探测器处于同一水平,从功能上来讲没有太大差别。再结合其运放与TEC制冷高度集成的设计,HPPD-M-B型探测器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和系统集成,是一款小巧、出色的制冷型单像素红外探测器。
  • Advacam发布MiniPIX EDU 掌上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 新品
    千呼万唤始出来:为教育而生,MiniPIX EDU掌上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 产品介绍:MiniPIX EDU是一款以教育教学为使用目的而设计定价的小型X射线探测器。它把现代的辐射成像技术带进课堂,让学生可以探索围绕在我们身边却看不见的电离辐射世界,可以了解不同类型辐射的来源,观察这些放射性同位素是如何在自然界和建筑、城市、工业等人造环境中移动。美国宇航局(NASA)在太空中也使用了同样的技术来监测宇航员受到的太空辐射。MiniPIX-EDU可记录非常低的放射性强度,这种强度无处不在。学生可以记录到许多普通材料物体上的放射性强度,例如吸尘器里或口罩上的一点点花岗岩、灰尘或纸袋碎片;可以在白天观察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移动;寻找宇宙μ子并查看他们的方向;看看海拔高度如何影响辐射类型的存在;可以尝试搭配豁免源,并对其发出的辐射进行屏蔽;可以检查放射性衰变的规律;可以直接观察不同的辐射类型是如何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以及随后会发生什么。将MiniPIX EDU设备插入PC的USB端口,启动软件就可以开始使用了。也可搭配专为教学应用而研发的的RadView辐射可视化软件,迷人的电离粒子图像将立刻呈现在你面前。主要特点:专为教育教学设计,与传统的X射线探测器相比,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体积小巧,形似U盘 通过USB接口连接,笔记本电脑即可运行(支持Windows,MacOS or Linux) 人性化软件操作界面 主要参数:读出芯片Timepix像素大小55x55μm传感器分辨率256x256pixels一帧动态范围11082暗电流none接口USB2.0最大帧频55fps尺寸88.9x21x10mm重量30g工作模式:类型模式精度描述帧率(读取所有像素)Event13bit/frame 1 output image: Number of Events per pixel ToT13bit/frame 1 output image: Sum of all Energies deposited in given pixel (Time Over Threshold) ToA13bit/frame1 output image: Time of arrival of first event in given pixel 典型应用:教育:运用现代辐射成像技术的课堂每种被探测到粒子的类型都以放大的形式被呈现。可以将最感兴趣的粒子轨迹保存到日志文件中,以供之后分析。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几天的历史图表中显示了四个类型粒子的计数。不同类型的粒子会呈现不一样的神秘图案α粒子会产生较大的圆形斑点;β射线显示为狭窄的波浪线,像“蠕虫”;γ射线会产生小点或斑点;宇宙μ子观察到为长直线。你甚至可以观察到一些更为罕见的现象:δ电子,α和β粒子序列形成的抽象花,高能质子的轨迹… 技术平台:源自捷克技术大学实验及应用物理研究所的Advacam S.R.O.,致力于在多学科交叉业务领域提供硅传感器制造、微电子封装、辐射成像探测器和X射线成像解决方案。Advacam核心的技术特点是其X射线探测器(应用Timepix芯片)没有缝隙(No Gap),因此在无损检测、生物医学、地质采矿、艺术及中子成像方面有极其突出的表现。Advacam同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及ESA(欧洲航空航天局)保持很好的项目合作关系,其产品及方案也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北京众星联恒科技有限公司为advacam公司在中国的独家授权代理,现可提供MiniPIX样机免费试用,如有需要,请联系我司工作人员预约时间。创新点:由捷克Advacam S.R.O.于2020年5月推出最新款掌上型X射线探测器MiniPIX EDU。 与之前同系列产品项目,它的定位专门面向课堂,可以作为一款教学工具。是专为教育教学而设计定价的探测器。它把现代的辐射成像技术带进课堂,让高校,甚至是高中的学生得以探索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电离辐射世界,可以了解不同类型辐射的来源,观察这些放射性同位素是如何在自然界和建筑、城市、工业等人造环境中移动。它可以搭配advacam公司专为教学展示目的研发的RadView辐射软件,将电离粒子图像以可视化在线的方式呈现。这一用途,基本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 MiniPIX EDU 掌上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
  • Incoatec发布Incoatec+微型X射线探测器标定光源-iXmini新品
    Incoatec 微型X射线探测器标定源 iXminiIncoatec推出了可用于探测器标定的便携式微型X射线源,iXmini,射线管阳极靶材为Fe或Cu。iXmini是探测器平场校准可信赖的光源,可完全替代实验室金属箔荧光和放射性同位素校准物。有了iXmini,即使没有其它可用x射线源时,如同步加速器停机期间,也可可随时校准探测器。iXmini是一种简单和易于使用的X射线源,也可用于辐射探测器系统定期检查。特点和功能l 非放射性校准物l 无放射源需要的特殊储存或处置许可l 操作简单和安全l 可用于低真空环境(低至10-2 – 10-3 mbar)l 占用空间小:103×120×89.5mm3l 集成高压发生器和安全联锁装置l 2组独立的安全线联锁系统l 最大功率100mW (4-10 kV,2-10 μA)l 4种可选预定义功率设置,控制旋钮选择iXmini阳极靶材为Fe(Kα= 6.4keV)或Cu(Kα= 8.04 keV),主要用于探测器刻度,无需放射性校准物或荧光金属箔。iXmini规格参数尺寸103×120×89.5mm3重量~ 1500g供电电压DC 24.0 ± 1 VX-射线管金属陶瓷,透射阳极靶材Fe或Cu(150nm铍窗)典型工作电压4.0 – 10 kV最大功率100 mW系统集成当2个安全联锁装置关闭时,只要接通24V电压,iXmini就放出X-射线。需求24V DC 1A外接电源,无需制冷功率设置iXmini有四种预定义功率设置,提供不同的X射线光强。从顶部旋钮选择。快门iXmini快门是手动的。在上电和关闭安全锁前手动打开,在关闭电源后手动关闭。指示灯iXmini有两个状态指示灯,X-RAY ON和BEAM ON。在X射线管功率上升期间,这两个指示灯会闪烁,达到设定功率后常亮。iXmini用于CMOS探测器平场刻度用于校正的图像:Cu靶,10kV10μA,曝光1000s两幅1000s图像对比,和相应的强度分布,有平场校正(上)和无平场校正(下)。从分布图可以看出,应用平场校正可显著改善强度分布。此外,获取了一组曝光时间不同的图像,以确定要得到好的校正结果所需的最短曝光时间。结果表明,600s曝光就可以得到相当不错的校正结果。强度均匀性与所用平场校正图像的曝光时间之间的相关性。600s曝光时间足以得到很好的校正结果创新点:iXmini是一款专用于X射线探测器标定的便携式、小型化X射线源,相较于之前的放射性源或金属荧光源,iXmini无需像放射性源一样的特殊使用许可,储存条件,使用也更为便捷,插电就可使用。同时iXmini可以在10-2 - 10-3 mbar的真空环境使用。 Incoatec+微型X射线探测器标定光源-iXmini
  • 免费试用/国内现货—超高性价比教育版辐射粒子探测器MiniPIX EDU来咯!
    运用了由CERN开发的、NASA在太空中使用过的X射线探测器技术,MiniPIX EDU是一款为以教育为用途而设计和定价的微型USB、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MiniPIX EDUNASA在太空中使用的是标准版MiniPIX。此前标准版MiniPIX就已经出现在欧洲的学校课堂上了,但通常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对设备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所以ADVACAM开发了教育版的MinIPIX,即MiniPIX EDU。 教育版初始为实验教学而设计,此外也能用于某些工业应用。它把现代的辐射成像技术带进课堂,让学生可以探索我们周围看不见的电离辐射世界。学生将探索不同类型辐射的起源,并了解放射性同位素如何在自然环境和像人类房屋、城市、工业的人造环境中迁移,他们可以了解人们如何从电离辐射和放射性中受益:医学成像方法,工业中的非破坏性测试,用于治疗癌症的核医学方法,安全应用,核电̷̷MiniPIX EDU可记录非常低的放射性强度,这种强度无处不在。学生可以记录到普通材料和物体的放射性强度,如口罩上、花岗岩、灰烬或纸袋上的放射性强度。 MiniPIX在高中实验课堂上测验矿物质发出的的辐射类型及强度参数规格如下:感光材料Si有效输入面积14 mm x 14 mm像素数量256 x 256像素尺寸55 μm分辨率9 lp/mm读出速度55 frames/s阈值分辨率0.1 keV能量分辨率0.8 keV (THL) and 2 keV (ToT)最低能量检测限5 keV for X-rays光子计数率up to 3 x 106 photons/s/pixel读出芯片Timepix操作模式Counting,Time-over-Threshold, Time-of-Arrival接口USB 2.0尺寸89 mm x 21 mm x 10 mm (L x W x H)重量30 g软件Pixet PRO or ask for RadView radiation visualization softwareMiniPIX EDU使用非常简单,只需要将其插入PC的USB端口并启动软件,就能观测到神奇的电离粒子图像。 典型图像:粒子造成的圆形大斑点,宇宙介子引起的长轨迹,电子造成的弯曲、蠕虫形状,伽玛射线或X射线产生的小点有时会观察到更罕见的现象:δ电子,反冲核,两个或多个核跃迁的级联,质子轨道现货供应:MinIPIX EDU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有大量现货供应,如需询购,欢迎新老客户致电众星联恒:010-86467571,或联系我们的销售工程师,我们也可提供试用与演示服务。MiniPIX EDU 相关阅读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943/news_554493.htm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943/news_553389.htm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943/news_540282.htm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943/news_538177.htm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943/news_515926.htmAdvacam S.R.O.源至捷克技术大学实验及应用物理研究所,致力在多学科交叉业务领域提供硅传感器制造、微电子封装、辐射成像相机和X射线成像解决方案。Advacam最核心的技术特点是其X射线探制器(应用Timepix芯片)、没有拼接缝隙(No Gap),因此在无损检测、生物医学、地质采矿、艺术及中子成像方面有极其突出的表现。Advacam同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及ESA(欧洲航空航天局)保持很好的项目合作关系, 其产品及方案也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北京众星联恒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捷克Advacam公司在中国区的总代理,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广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应用,目前已有众多客户将Minipix、Advapix和Widepix成功应用于空间辐射探测、X射线小角散射、X射线光谱学、X射线应力分析和X射线能谱成像等领域。
  • 15年攻关,国产微光探测器的突破与产业化——访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关亚风研究员
    微光探测器是科学仪器和光学传感器中的关键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表征仪器和化学分析仪器中,如物理发光、化学发光、生物发光、荧光、磷光、以及微颗粒散射光等弱光探测中,其性能决定着光学检测仪器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指标。  长期以来,我国民用微光探测器处于“国外品牌独秀,国内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针对这种“卡脖子”现象,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关亚风研究员、耿旭辉研究员团队经过十五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灵敏、低噪音、低漂移的AccuOpt 2000系列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并批量生产,用于替代进口光电倍增管(PMT)、制冷型雪崩二极管(APD)和深冷型光电二极管(PD)对弱光的探测。  近期,该产品通过了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的新产品成果鉴定,获鉴定委员会一致认可:该产品设计新颖、技术创新性强,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动态范围和长期稳定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微光探测器研制成功的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产品在替代进口器件方面有何优势?团队接下来还有哪些产业化计划?带着疑问,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团队的核心人物——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关亚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关亚风研究员  Q、首先祝贺关老师团队研发的“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通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的新产品成果鉴定。据了解,您团队研制该技术已经有15年的时间了,请您介绍该项目的研制背景?  关亚风:说来话长,我本人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事微型色谱的研究,开始时就是研制微型色谱仪的关键器件与部件。  2003年,团队承接了“十五”科学仪器攻关专题“液相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LIF-D)的研制与技术开发”,当时为激光诱导荧光检测配套的是进口光电倍增管(PMT)。由于背景光的存在,光电倍增管用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时的信号增益只能用在5,000~30,000区间,但实际上光电倍增管的增益可以达到百万以上,也就是说我们只使用了光电倍增管的低增益区。由此,我想到了使用雪崩光电二极管,但试验结果显示雪崩二极管的灵敏度无法达到要求,而且当时雪崩二极管的价格加上辅助电路价格达到PMT价格的2/3,只能放弃这条技术路线。  2005年,我开始尝试用光电二极管来检测荧光,尽管选择了当时性能最好、自带前置放大器的光电二极管(都是日本、英国公司的产品),但距离理想的灵敏度还有2个数量级的差距。从那时起,我开始构思如何提高光电二极管的检测灵敏度。借鉴我在气相色谱微型热导检测器研制上的成功经验,将思路放在降低噪音和漂移上,而不是提高增益上。我在研制气相色谱的热导检测器时,国际上都是通过提升其热敏丝的温度来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但我反其道而行之,不去提升它的响应值,而是通过降低检测器的噪音,优化信噪比,再配合一个低噪音低漂移前置放大器来提升灵敏度。所研制的微池热导检测器的灵敏度在当时可以比肩国外公司的产品。我当时的实验室条件无法提高光电二极管的响应值,很自然地想到通过降低噪音来提高信噪比。  我首先考虑了光电材料界面以及连接导线界面的热电偶和接触电阻对噪音和温度漂移的影响,后来想出了抵消这个影响的方案。经过数年努力,到2012年时对弱光的检测下限达到了雪崩二极管的检测灵敏度,同时线性范围达到了5个数量级,比雪崩二极管宽2个数量级。这时我决定启用团队力量,集中力量攻关,2013年达到用PMT的进口名牌荧光检测器灵敏度的1/4水平,也就是PMT增益在4千左右的水平。耿旭辉2013年博士毕业后加入我们团队继续研制荧光检测器并加入微光探测器攻关。到2014年底,我们的微光探测器噪音、漂移比常规光电二极管降低了两个数量级,不仅检测灵敏度达到PMT增益在2万的而水平,而且动态范围延申了2个数量级,达到近6个数量级。2015年底实现了微光探测器产业化并开始推广销售。团队用简单、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弱光信号的高灵敏检测,解决了卡脖子难题,使国内微光探测器不再单纯依赖于进口光电器件,同时也克服了光电倍增管和雪崩二极管线性范围窄的问题。  Q:您刚才提到了微光探测器攻克的技术难点以及取得的成果,我们想追问,AccuOpt 2000系列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相比进口器件而言有哪些优势,未来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  关亚风:我先讲一下优点,首先它性能长期稳定、不漂移 其次它对强光免疫,AccuOpt 2000受强光照射后秒级恢复,不影响性能 第三它抗强烈震动和冲击,抗电磁干扰,可以放在手持式仪器上,摔地上也不怕 第四是它不需要高压模块,且功耗低 第五是开机3分钟即能达到稳定状态 第六是使用寿命长,达15年 再有就是价格便宜,不需要调理电路,拿来就能直接用。  缺点是响应速度比较慢,10毫秒级。不过90%的应用对于响应速度没有要求,只有10%的高端应用追求响应速度快,需要高速调制,这点我们无法满足。另一个即可以说是缺点也可以说优点,就是光谱响应范围较宽,为300~1150 nm,但在深紫外区间没有响应。目前国内ICP等发射光谱的重点在紫外区,这是AccuOpt 2000所欠缺的,也是未来重点拓展的一个方向。AccuOpt 2000系列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  Q:AccuOpt 2000系列微光探测器应用有哪些?其中实际应用效果最好的案例是哪个?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关亚风:最牛的应用是高端,我们团队采用小型、廉价的激光二极管替代激光器为光源,用自主研制的硅基微光探测器替代进口光电倍增管探测荧光,由耿旭辉博士负责研制出“紧凑式”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我们分析了单个白血病细胞中的active caspase3蛋白,检测限达7个分子(91 pL检测体积内)。研究成果在Analytical Chemistry这一分析化学的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  我们最欣喜的、量大的应用是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器。我们放了一台在一家知名国外仪器公司的实验室,他们自己测了一年,证明灵敏度比他们现有仪器高一倍,漂移少一倍。另外一家知名国外仪器公司买了我们一台,与它最新型号相比我们的灵敏度高两倍,比它老的型号高5~6倍。进口品牌荧光检测器的功耗在75瓦~150瓦之间,而我们的产品总功耗只有4瓦,其中3瓦消耗在了交流-直流变换器和直流-直流变换器上。  2019年和2020年,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共同研制的4500米级多种型号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搭载深海勇士号/探索一号和二号在某海域科考航次中多次海试成功,均获得了有效数据。AccuOpt 2000就是我们荧光传感器中的荧光探测器件,取代进口PMT得到优于国外同类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更宽的动态线性范围。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团队也探索AccuOpt 2000在PCR等设备上的应用。不过,检测器灵敏度过高,而国内试剂的使用量又太大,限制了该部件在国产仪器中的使用。当前团队正与企业展开合作,希望能突破这一关键问题。  Q:AccuOpt 2000系列微光探测器目前产业化情况如何?与哪些仪器企业进行了合作?下一步有哪些产业化计划?  关亚风:AccuOpt 2000系列自2014年研制成功,2015年已着手推进量产工作。五年来,器件的性能不断优化,团队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来管理生产全流程,短时间内完成了960支成品的生产,面向市场售出约140支,自用了200多支。  我们是专业的研发团队,生产装配不在话下,难点反而在于市场销售。以新冠检测为例,国内所有做荧光检测、生物检测的都是我们的潜在用户,但问题卡在哪?就是刚才说的国内试剂使用量太大,检测器的高灵敏度反倒成了问题。一些灵敏度比我们低得多、售价七百元以下的光探测器反而能卖出去。我们必须介入到更早期的研发中才能培育市场需求。后续我们也会加大宣传,推进它的市场销售。  Q:核心零部件/器件对科学仪器至关重要,光电探测器更是影响仪器整体性能提升的关键一环。关老师您从事光电器件的研究近二十年,据您观察,当前国内光电探测器的发展情况如何,国产光电探测器面临哪些关键问题,您有哪些发展建议?  关亚风:国产光电器件的品种相对较少,有些特殊应用领域的做得不错,但是民用的、工业用的相比国外差距还很大。卡脖子问题往往是“叫好不叫座”,都知道关键器件很重要,但落实到具体层面做的人反而很少。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对企业来说,别看光电器件重要,但研制难度大,实际的产值低、做出的产品卖不出去多少,所以利润薄。如果没有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企业自然不愿意投入经费与人力,最后成了公益事业,产业发展举步维艰。需要政策倾斜,例如企业根据销量享受相应的退税优惠,或者科技攻关项目给予经费支持,企业才有动力去啃这块“硬骨头”。  其次对于科研院所而言,现有基层的评价体系侧重于论文、专利、产值等评价指标,而研发光电器件的有效成果又不能去发论文或申请专利,原因是很容易被他人或竞争对手复制 但不发论文又意味着与提职称、评奖基本无缘,这就导致了真正潜下心来研究能实际应用的光电器件的人才越来越少。评价体制要落地,而非悬在半空中。这些问题不解决,关键器件的研制很难往下走,就会永远被别人卡着脖子。  光电器件的研制需要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很容易在热门领域发光发热,能潜心去坐这张“冷板凳”的人才不多。  话说回来,我最初也不是专门研究光电器件的,而是光电器件的用户。当初进入这个领域,是受越来越高的进口器件价格和日益严苛的进口限制所迫。把一个学化学的人逼着去搞光电器件并取得成功,这也是个小概率事件吧。
  • Science:具有超过500吉赫兹带宽的超材料石墨烯光电探测器
    01. 导读石墨烯已经实现了许多最初预测的特性,并且正朝着市场迈进。然而,尽管预测的市场影响巨大,基于石墨烯的高性能电子和光子学仍然落后。尽管如此,已经报道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光电子器件演示,涉及调制器、混频器和光电探测器(PDs),特别是利用石墨烯的高载流子迁移率、可调电学特性和相对容易集成的石墨烯光电探测器已经得到了证明,例如展示了利用光增益效应的高响应度或超过100 GHz的带宽。从紫外线到远红外线之间,尽管石墨烯几乎具有均匀吸收特性,但其相对低的吸收率约为2.3%,这是其中一个主要挑战。因此,大多数速度最快、性能最佳的探测器都是在硅或硅化物等光子集成电路(PIC)平台上进行演示的。通过石墨烯的电场的平行传播,可以提供更长的相互作用长度,从而增加吸收率。通过使用等离子体增强技术,甚至可以实现更短和更敏感的探测器。尽管在光子集成电路上使用石墨烯已经展示了多种功能应用,但光子集成电路的整合也有其代价。光子集成电路的整合限制了可访问的波长范围,无论是由于波导材料(如Si)的透明度限制,还是由于集成光学电路元件(如光栅耦合器、分光器等)的有限带宽。此外,光子集成电路的整合对偏振依赖性和占地面积都有一定的限制,这是由于访问波导的原因。光子集成电路的模式和等离子体增强也意味着所有光线只与石墨烯的一个非常有限的体积相互作用,导致早期饱和的发生,有效地将最大可提取的光电流限制在微安级别。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可以直接从自由空间垂直照射石墨烯。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石墨烯的光电检测能力,而不会受到所选择光子平台的限制。然而,这需要一种结构来有效增强石墨烯的吸收。此外,由于器件尺寸较大,对整体器件几何结构和接触方案的额外考虑更加关键。尽管如此,已经证明即使是与自由空间耦合的石墨烯探测器也可以达到超过40 GHz的带宽。由于没有光子集成电路的一些约束,整体效率不会受到耦合方案的影响,而且其他属性,如不同波长和偏振,现在也可以自由访问。例如,最近利用任意偏振方向来演示了中红外区域的极化解析检测中的定向光电流。石墨烯提供了多种物理检测效应:与传统的光电探测器(如PIN光电二极管或玻璃热计)只使用一种特定的检测机制不同,石墨烯探测器具有多种不同的检测机制,例如基于载流子的机制[光电导(PC)和光伏(PV)],热机制[玻璃热(BOL)和光热电(PTE)],或者增益介质辅助的机制。最近的器件演示已经朝着光热电复合操作的方向推进,以克服依赖偏置检测机制时的高暗电流问题。对石墨烯的时间分辨光谱测量表明,载流子动力学可以实现超过300 GHz的热和基于载流子的石墨烯光电探测器。对于设计高速、高效的石墨烯光电探测器来说,目前仍不清楚哪种直接检测机制(PV、PC、BOL或PTE)可以实现最高的带宽,并且这些效应中的许多效应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器件中,使得专门的设计变得困难。02. 成果掠影鉴于此,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电磁场研究所Stefan M. Koepfli报道了一种零偏置的石墨烯光电探测器,其电光带宽超过500 GHz。我们的器件在环境条件下可以覆盖超过200 nm的大波长范围,并可适应各种不同的中心波长,从小于1400 nm到大于4200 nm。材料完美吸收层提供共振增强效应,同时充当电接触,并引入P-N掺杂,实现高效快速的载流子提取。光可以通过标准单模光纤直接耦合到探测器上。直接的自由空间耦合使光功率可以分布,导致高于100 mW的饱和功率和超过1 W的损伤阈值。该探测器已经经过高速操作测试,最高速率可达132 Gbit/s,采用两电平脉冲幅度调制格式(PAM-2)。多层结构几乎可以独立于基底进行加工处理,为成本效益高的技术奠定了基础,该技术可以实现与电子器件的紧密单片集成。我们进一步展示了该方法的多样性,通过调整超材料的几何形状,使其在中红外波长范围内工作,从而在原本缺乏此类探测器的范围内提供高速和成本效益高的探测器。因此,这种新型传感器为通信和感知应用提供了机会。相关研究成果以“Metamaterial graphene photodetector with bandwidth exceeding 500 gigahertz”为题,发表在顶级期刊《Science》上。03. 核心创新点本文的核心创新点包括:1. 基于图形石墨烯的光电探测器: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单层石墨烯的光电探测器。与传统的光电二极管或波尔计可以利用一种特定的探测机制不同,图形石墨烯探测器具有多种不同的探测机制,包括载流子机制、热机制和增益介质辅助机制。2. 电光带宽:本文展示了具有大于500 GHz的电光带宽的图形石墨烯探测器。这意味着该探测器能够高速响应光信号,适用于高速通信和数据传输。3. 多波段操作和宽光谱范围:图形石墨烯探测器能够在多个波段上工作,并且具有超过200 nm的宽光谱范围。这使得该探测器在通信和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4. 自由空间耦合和紧凑集成:本文展示了通过自由空间耦合的方式将光信号直接耦合到探测器中,避免了光子集成电路中的限制,并且实现了紧凑的集成。这使得探测器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5. 高饱和功率和低压操作:图形石墨烯探测器具有高饱和功率,能够抵消响应度的影响。此外,它还能在低电压范围内进行操作,与CMOS技术兼容,使得探测器具有更低的功耗和更好的性能。04. 数据概览图1. 间隔式石墨烯超材料光电探测器的艺术视角。(A)从顶部直接通过单模光纤照射器件的艺术化表现。(B)器件结构的可视化。光电探测器由金反射层背板、氧化铝间隔层、单层石墨烯和相连的偶极子谐振器组成。金属线具有交替的接触金属,由银或金制成。然后,该结构由氧化铝钝化层封顶。图2. 制备的器件和模拟的光学和电子行为。(A至D)所提出的超材料石墨烯光电探测器(钝化前)的扫描电子显微图,放大倍数不同。显微图展示了从电信号线到活动区域再到谐振器元件的器件结构。在(D)中显示了四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大小为1 mm × 1 mm),位于x和y坐标系中。比例尺分别为50mm(A),5 mm(B)和1 mm(C)。(E至G)同一单元格的模拟光学和静电行为。图(E)中展示了电磁场分布下的偶极子天线行为,图(F)中展示了相应的吸收分布。大部分吸收都集中在偶极子谐振器附近。图(G)中展示的模拟接触金属引起的电势偏移显示了由于交替接触金属而引起的P-N掺杂。沿着每种模拟类型((E)至(G))的中心线(y = 1000 nm)的横截面位于每个面板的底部,显示光学信号和掺杂在接触区域附近最强。图3. 用于电信波长的器件性能。(A)用光学显微镜拍摄的器件在与电子探针接触时的顶视图(顶部)和侧视图(底部)图像。图像显示了与单模光纤的直接光学耦合。DC表示直流,RF表示射频。(B)归一化的光电响应随照射波长变化的曲线图,显示了共振增强和宽带工作。FWHM表示半峰全宽。(C)光输入功率变化范围内提取的光电流,范围跨越了五个数量级(黑线)。蓝线对应于器件上的光功率(Int.),而黑线对应于单模光纤输出的功率(Ext.)。响应度分别为Rext = 0.75 mA/W和Rint = 1.57 mA/W。(D)石墨烯光电探测器在2至500 GHz范围内的归一化频率响应。测量结果显示平坦的响应,没有滚降行为。WR代表波导矩形。(E)不同射频音调下的归一化射频响应随栅压的变化。发现理想的栅压在-2.5 ±1 V附近,使得响应平坦,这对应于轻微的P掺杂,可以从底部的电阻曲线中看出。电阻曲线进一步显示靠近0 V的狄拉克点和非常小的滞后行为(在图S2中进一步可视化)。(F)测量栅电压范围的相应模拟电势剖面,显示了理想的栅电压(以红色突出显示),对应于两个接触电平中心处的掺杂。图4. 光谱可调性和多共振结构。(A至C)模拟(A)和测量(B)不同元件共振器长度的光谱吸收,展示了元件结构的可调性。图中给出了四个示例的极化无关设计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C),其中颜色对应于(A)中所示的共振器长度刻度。比例尺为1 mm。(D至G)多共振器件的概念。(D)针对1550和2715 nm的双共振器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顶部比例尺为1 mm,底部比例尺为5 mm。(E)相应的电场模拟,使用3个单元单元格乘以2个单元单元格的双共振器件,激发波长分别为1550和2715 nm,显示了两个不同尺寸共振器的清晰偶极子行为。(F)器件上的光电流与光功率的关系图和(G)两个波长的测量响应度与电压的关系图。05. 成果启示我们展示的2 GHz至500 GHz以上的电光带宽光电探测器与传统的PIN光电探测器技术和单向载流子光电二极管相媲美。垂直入射的元件结构图形PD在单个器件中充分发挥了图形的预期优势。从概念上讲,该探测器的性能利用了元件吸收增强、通过图形-金属接触掺杂的内置电场、通过静电门实现的良好控制的工作点以及化学气相沉积生长的图形的有效封装。探测器依赖于相对简单的金属-绝缘体-图形-金属-绝缘体的层状结构,这种结构潜在地可以在几乎任何衬底上进行后处理,并支持与现有结构的高度密集的单片集成,类似于等离子体调制器的示例。与大多数先前关于图形探测器的工作不同,我们展示了在无冷却条件下的空气稳定操作,使用了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兼容的低电压范围的栅压,这是由于直接生长的封装层结构与底部绝缘体设计的结合效果所致。通过这些器件,我们展示了132 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这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高速度的图形数据传输速率。高饱和功率使得高速检测成为可能。在受到射击噪声限制的通信系统中,高饱和功率可以抵消适度的响应度,因为信噪比与响应度和输入功率成正比。此外,适度的响应度可以改善。以前的自由空间照明的图形光电探测器依赖于载流子倍增或基于剥离的多层图形而达到了更高的响应度,而没有任何光学增强。因此,还有很大的空间来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这个概念,改进制造工艺,并实现更高质量的图形材料。这些努力很可能会导致新一代的基于图形的探测器,具有足够的响应度。最后,大于500 GHz的高带宽和图形的波长无关吸收使得探测器可以在从1400 nm到4200 nm及更远的范围内的任何波长上工作。这对于传感和通信都是相关的。例如,在电信领域,持续增长的数据需求导致了对新通信频段的强烈需求。这种具有紧凑尺寸和与CMOS集成能力的新型探测器可能能够满足当前迫切需求。原文详情:Metamaterial graphene photodetector with bandwidth exceeding 500 gigahertzStefan M. Koepfli, Michael Baumann, Yesim Koyaz, Robin Gadola, Arif Gngr, Killian Keller, Yannik Horst, ShadiNashashibi, Raphael Schwanninger, Michael Doderer, Elias Passerini, Yuriy Fedoryshyn, and Juerg Leuthold.Science, 380 (6650),DOI: 10.1126/science.adg801
  • 最新到货—超高性价比教育版辐射粒子探测器MiniPIX EDU来咯!
    运用了由cern开发的、nasa在太空中使用过的x射线探测器技术,minipix edu是一款为以教育为用途而设计定价的掌上usb、光子计数型x射线探测器。众星现有该款 minipix edu 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 限量款 现货供应!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垂询:010-86467571;或联系我们的销售工程师,我们也同时提供试用与演示服务。minipix edu 最新到货minipix 验证口罩的放射性粒子防护演示实验图1minipix eduNASA在太空中使用的是标准版minipix。此前标准版minipix就已经出现在欧洲的学校课堂上了,但通常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对设备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所以advacam开发了教育版的minipix,即minipix edu。 教育版初始为实验教学而设计,此外也能用于某些工业应用。它把现代的辐射成像技术带进课堂,让学生可以探索我们周围看不见的电离辐射世界。学生将探索不同类型辐射的起源,并了解放射性同位素如何在自然环境和像人类房屋、城市、工业的人造环境中迁移,他们可以了解人们如何从电离辐射和放射性中受益:医学成像方法,工业中的非破坏性测试,用于治疗癌症的核医学方法,安全应用,核电… … minipix edu可记录非常低的放射性强度,这种强度无处不在。学生可以记录到普通材料和物体的放射性强度,如口罩上、花岗岩、灰烬或纸袋上的放射性强度。图2minipix在高中实验课堂上测验矿物质发出的的辐射类型及强度参数规格如下:感光材料si有效输入面积14 mm x 14 mm像素数量256 x 256像素尺寸55 μm分辨率9 lp/mm读出速度55 frames/s阈值分辨率0.1 kev能量分辨率0.8 kev (thl) and 2 kev (tot)最低能量检测限5 kev for x-rays光子计数率up to 3 x 106 photons/s/pixel读出芯片timepix操作模式counting,time-over-threshold, time-of-arrival接口usb 2.0尺寸89 mm x 21 mm x 10 mm (l x w x h)图3粒子造成的圆形大斑点,宇宙介子引起的长轨迹,电子造成的弯曲、蠕虫形状,伽玛射线或x射线产生的小点图4有时会观察到更罕见的现象:δ电子,反冲核,两个或多个核跃迁的级联,质子轨道
  • 深圳先进院杨春雷团队在高灵敏度能量分辨型X射线探测器研究上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光子信息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杨春雷研究员团队以“A novel energy-resolved radiation detector based on the optimized CIGS photoelectric absorption layer”为题,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影响因子:9.127)上发表了基于铜铟镓硒(CIGS)薄膜光电器件与GOS闪烁体相结合的间接型X射线探测器研究进展,该探测器具有高灵敏度和能量分辨能力,该器件中使用的CIGS薄膜光电材料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及可大面积制作等优势。瞄准如何提高辐射探测器的探测率以及如何获得能量分辨这两个核心难题,本研究工作从材料和器件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降低CIGS光电器件的暗电流从而提高信噪比,是CIGS应用于探测器领域的核心挑战,本文系统研究了Ga含量对CIGS薄膜探测器的暗电流调控并获得了最优的组分设计,进一步结合表面态硫化处理和引入超薄Al2O3层作为pn结界面电荷阻挡层,成功将器件的探测率从6×1013 Jones升高至2.3×1014 Jones,这是目前CIGS光电器件的最好水平。基于优化的CIGS光电功能层与GOS闪烁体层制备的X射线探测器,探测灵敏度达到8 μCGyair-1cm-2,响应时间为0.23-0.28 ms。为了获得对于X射线的能量分辨能力,本研究中提出了新的3D结构X射线探测器的几何构型,该新结构一方面可以利用X射线在穿透深度上的空间分辨获得能量分布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使闪烁体的可见光荧光信号传播方向与X射线传播方向垂直,成功解决了间接型X射线探测器在高灵敏度和高空间分辨率不可兼得的难题。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后宁德博士,研究生胡明珠和马明副研究员为共同作者,通讯作者为李伟民副研究员、陈明副研究员和杨春雷研究员。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和广东省等科技项目资助。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powsour.2022.231520 图1:a)3D结构间接型X射线探测器的示意图 b) CIGS光电功能层的器件结构;c) 光电器件的照片。图2:a) 本研究中使用的CIGS薄膜的Ga/(Ga+In)元素比;b) Ga含量0.33的样品中各元素的空间分布;c) CIGS吸收层的截面电子显微镜照片;d) CIGS的晶体结构示意图;e) CIGS薄膜的晶体X射线衍射图谱;f) CIGS薄膜的拉曼光谱;g) CIGS光电器件的暗电流与Ga组分关系;h) 表面钝化处理后的CIGS器件的电流电压曲线。图3:在不同深度上的X射线探测器像素对X射线能量的敏感度对比测量,像素的标号越大,其深度越深。
  • 石墨烯-钙钛矿新型X射线探测器问世,灵敏度比同类最佳医学成像设备提高四倍
    近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3D气溶胶喷射打印,开发了一种生产高效X射线探测器的新方法。这种新型探测器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标准微电子设备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医疗成像设备的性能。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科学月刊《ACS Nano》上。这种新型探测器是由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基础科学学院福罗带领的研究小组研发的,其由石墨烯和钙钛矿组成。利用瑞士电子学与微电子科技中心的气溶胶喷射打印设备,研究人员在石墨烯基底上3D打印钙钛矿层。其想法是,在设备中,钙钛矿充当光子探测器和电子放电器,而石墨烯则放大输出的电信号。研究中开发的气溶胶喷墨打印方法的示意图(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此外,报道称,研究人员使用了甲基碘化铅钙钛矿,由于其引人入胜的光电性能以及低廉的制造成本,最近这种钙钛矿备受关注。该研究小组的化学家恩德雷霍瓦特说:“这种钙钛矿含有重原子,这为光子提供了高散射截面,因此使其成为X射线探测的完美候选材料。”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生产的X射线探测器具有破记录的高灵敏度——比同类最佳医学成像设备提高了4倍。“通过使用带有石墨烯的光伏钙钛矿,对X射线的响应大大增加。”福罗说,“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在X射线成像中使用这两者的组合材料,成像所需的X射线剂量可以减少1000多倍,从而降低这种高能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福罗说,钙钛矿-石墨烯探测器的另一个优点是它不需要精密的光电倍增管或复杂的电子设备,因此它让医学成像变得很简单。报道称,该项研究中使用的气溶胶喷射打印技术是一种相当新颖的技术,可用于制造3D打印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天线、传感器和薄膜晶体管,甚至还可在特定基材上打印电子产品,如手机外壳。除了X光照片外,X射线医疗用途还包括透视、癌症放射治疗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而这种新型探测器易于合成,应用领域更加前沿,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LED灯、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等。
  • 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有机玻璃球正在安装
    中微子在宇宙起源及演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至今仍有诸多未解之谜,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国际前沿热点之一。我国的江门中微子实验以揭开中微子质量顺序之谜为首要科学目标。目前,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核心探测设备——中心探测器的有机玻璃球正在有序安装。总台央视记者 郑玮玮: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江门中微子实验的中心探测器,在外面球形的结构是不锈钢主结构,中间正在安装的是35.4米直径的有机玻璃球。有机玻璃球将来会灌装2万吨液体闪烁体,液体闪烁体是捕捉中微子的靶物质。在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地下700米的实验大厅内,科研人员正在用全站仪测量有机玻璃节点和有机玻璃板的位置坐标数据。据介绍,有机玻璃球壁厚120毫米,重600多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有机玻璃结构,生产和建造在国内外都史无前例。为了保障探测器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有机玻璃球在建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每一块板和每一层板的尺寸和位置精度。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 王贻芳:它独创的设计在于把过去的大型中微子探测器的结构从三层结构变成两层结构,过去一般是钢结构的外面是水,里面放矿物油。三层结构变成两层结构之后,钢球就变成钢梁,这样中间这层矿物油变成水,大大降低造价。江门中微子实验核心探测设备——中心探测器位于地下实验大厅内44米深的水池中央,其不锈钢主结构设计采用直径约41米的球形网壳结构形式,作为探测器的主支撑结构,它将承载35.4米直径的有机玻璃球、两万吨液体闪烁体、两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两万五千只3英寸光电倍增管、前端电子学、电缆、防磁线圈、隔光板等诸多关键部件。江门中微子实验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是由中科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同时也是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项目。2015年开始建设,计划2023年完成建成。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退役 二代装置接棒对中微子的研究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是我国第二代中微子实验装置,其前身是两年前已经圆满完成科学目标正式退役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持,是中美两国在基础研究方面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2012年3月,大亚湾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这一重大发现对于研究物质本原和宇宙起源,理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具有重要意义。该实验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中微子是宇宙中最古老、数量最多的物质粒子,从宇宙诞生的大爆炸起就充斥在整个宇宙空间,每秒钟都有亿万个中微子穿过我们的身体,但它几乎不与任何东西发生反应,甚至可以轻松穿过整个地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使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有了新的认识,也为未来中微子研究指明了方向。(总台央视记者 郑玮玮)
  • 仪器情报,科学家突破钙钛矿X射线探测器性能瓶颈!
    【科学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X射线检测技术在医学成像、无损检测和天体物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X射线的不同光子能量具有不同的穿透能力,这使得在不同应用中对X射线探测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例如,软X射线(25–50 keV)主要用于乳腺摄影和胸部X光检查,而硬X射线(80–150 keV)则用于现代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工业检测。然而,现有的商业化半导体探测器,如α-Se、Si和CdZnTe(CZT),存在吸收系数低、载流子输运性能差和高制造成本等问题,亟需开发新型的高性能X射线探测材料。近年来,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因其高衰减系数、大的迁移-寿命(μτ)积以及低制备成本,成为新一代X射线探测材料的研究热点。钙钛矿材料在直接X射线检测、光子计数X射线成像和能量分辨γ射线检测等方面展示了巨大的潜力。然而,钙钛矿材料中的离子迁移会导致大噪声和基线漂移,严重影响探测器的性能。特别是,对于高能量硬X射线检测(100 keV),现有钙钛矿探测器的灵敏度和检测限仍然难以满足高性能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山东大学陶绪堂教授、张国栋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了新型气氛导模法来开展了钙钛矿单晶的优化研究。通过在Ar和HBr混合气氛中生长CsPbBr3单晶,成功地改善了材料的电阻率、离子迁移活化能以及迁移-寿命(μτ)积。与传统的垂直布里奇曼法生长的CsPbBr3单晶相比,EFG-CsPbBr3单晶具有显著更低的陷阱密度、更高的电阻率(1.61 × 1010 Ω cm)和更大的离子迁移活化能(0.378 eV),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漏电流和基线漂移。基于EFG-CsPbBr3单晶的X射线探测器展示了优秀的平衡性能,包括极低的暗电流漂移(1.68 × 10-9 μA cm-1 s-1 V-1)、极低的检测限(10.81 nGyair s-1)以及在5,000 V cm-1高电场下的高灵敏度(46,180 μC Gyair-1 cm-2)。此外,该探测器在30天内保持了稳定的响应。【科学亮点】1. 实验首次采用气氛导模法,在Ar和HBr混合气氛中成功生长了高质量的形状控制CsPbBr3单晶(SCs),并获得了较低的陷阱密度、高电阻率(1.61 × 1010 Ω cm)以及较大的离子迁移活化能(0.378 eV)。2. 实验通过与采用垂直布里奇曼法生长的CsPbBr3单晶对比,验证了EFG-CsPbBr3单晶在电阻率、离子迁移活化能和漏电流控制方面的显著改进。EFG-CsPbBr3单晶显示出更低的漏电流和基线漂移,从而提高了X射线探测器的性能。3. 基于EFG-CsPbBr3单晶的X射线探测器,在5,000 V cm-1的高电场下展现出出色的性能,包括极低的暗电流漂移(1.68 × 10-9 μA cm-1 s-1 V-1)、极低的检测限(10.81 nGyair s-1)以及灵敏度高达46,180 μC Gyair-1 cm-2。此外,该探测器在30天内保持了稳定的响应,证明了其长期稳定性和高性能。4. 研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策略,通过优化铅卤化物钙钛矿单晶的生长工艺,提高了其在X射线检测和成像中的性能,为未来的高性能X射线探测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科学图文】图1:导模法edge-defined film-fed growth,EFG生长的CsPbBr3单晶single crystals,SCs。图2:导模法EFG-CsPbBr3和垂直Bridgman法VB-CsPbBr3的光电性能比较。图3:导模法EFG-CsPbBr3和垂直Bridgman法VB-CsPbBr3的离子迁移特性。图4: X射线检测响应和灵敏度。图5:X射线检测极限和成像。【科学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新型气氛可控导模法生长(EFG)技术,以解决钙钛矿材料在X射线检测中的关键问题。传统的钙钛矿探测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离子迁移导致的噪声和基线漂移,这严重影响了探测性能和成像质量。通过优化生长环境,EFG技术显著降低了CsPbBr3单晶的陷阱密度,提高了电阻率和离子迁移活化能,从而减少了漏电流和暗电流漂移。这种改进不仅增强了探测器的灵敏度(46,180 μC Gyair-1 cm-2),还降低了检测限(10.81 nGyair s-1),并且设备在高电场(5,000 V cm-1)下保持了稳定的性能,能够在无封装条件下持续工作30天。此研究为提升钙钛矿材料在X射线检测和成像中的应用性能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展现了在高性能辐射探测器领域的广阔前景。原文详情:YWang, Y., Sarkar, S., Yan, H. et al. Critical challenges in the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s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Nat Electron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928-024-01210-3
  • 新型石墨烯光学探测器实现监测光谱从可见光到红外辐射
    德国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HZDR)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通过在 SiC 上一个微小的片状石墨烯加上天线,开发出一种新的光学探测器。据称,这种新型探测器可以迅速的反射所有不同波长的入射光,并可在室温下工作。这是单个检测器首次实现监测光谱范围从可见光到红外辐射,并一直到太赫兹辐射。  HZDR 中心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始使用新的石墨烯探测器用于激光系统的精确同步。据HZDR 物理与材料科学研究所的物理学家 Stephan Winnerl 称,相对于其他半导体,如硅或砷化镓,石墨烯可以承载具有超大范围光子能量的光,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只需要一个宽带天线和恰当的衬底来。  石墨烯片和天线组件吸收光线,将光子的能量转移至石墨烯的电子中。这些“热电子”能够增加探测器的电阻,产生快速电信号,在短短 40 皮秒内便可完成入射光注入。  衬底的选择是提高捕光器的关键。过去使用的半导体衬底吸收了一些波长的光,但碳化硅可在光谱范围不主动吸收光。 此外,天线的作用就像一个漏斗,捕捉长波红外和太赫兹辐射。目前,科学家们已经能够将光谱范围增加为此前型号探测器的90倍,所能探测到的最短波长比最长的小 1000倍。而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红光波长仅是紫光的两倍。  该光学探测器已被 HZDR 中心采用,用于易北河中心的两个自由电子激光器的精确同步。这种精确同步对“泵浦探针”实验尤为重要,研究员使用其中一个激光器激发材料,再使用另一个具有不同波长的激光器进行测定。在这种实验中,激光脉冲必须精确同步。因此,科学家们使用石墨烯探测器如同使用秒表。精确同步的探测器可以显示出激光脉冲何时达到目标,大带宽有助于防止探测器变为潜在错误来源。该种探测器的另一个优点是,所有的测量可以在室温下进行,避免了其他探测器所需的昂贵和费时的氮气或氦气冷却过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