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牛奶体细胞速测仪

仪器信息网牛奶体细胞速测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牛奶体细胞速测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牛奶体细胞速测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牛奶体细胞速测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牛奶体细胞速测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牛奶体细胞速测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牛奶体细胞速测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牛奶体细胞速测仪相关的资讯

  • 南京铭奥成为进口牛奶体细胞检测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中国总代
    为了迎合各大牧场,乳品回收站控制奶牛的体质,及时发现病情,提前判断奶牛隐形乳房炎、监测控制病牛的治疗情况,进而提高牛奶品质的市场需要,南京铭奥现成为新产品牛奶体细胞测定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Somatos的中国总代理。该牛奶体细胞仪可用于计算牛奶体细胞数,原理是将牛奶样品经表面活性剂处理后。奶样中体细胞的细胞膜和核膜被破坏,细胞核DNA大量释放,,细胞内的DNA释放出来引起牛奶黏度的变化,同时运用超声波检测系统对经过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牛奶进行检测,记录超声参量(声速、衰减、功率谱)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从而得出黏度变化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测定黏度来测定体细胞数。 牛奶体细胞测定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Somatos牛奶体细胞检测仪,牛奶体细胞速测仪计数速度快,牛奶混合物单次分析检测时间不超过4分钟,检测范围很广,为:90000-1500000,相对误差范围小,仅为±3%,要求功率不超过20伏安,价格合理实惠,非常适合各类牧场及乳品回收站使用。
  • 南京铭奥代理Somatos牛奶体细胞分析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
    为了满足各大牧场,乳品回收站控制奶牛的体质及时发现病情,检测牛奶品质,提前判断奶牛隐形乳房炎、监控病牛的治疗情况,提高牛奶的品质的市场需要,南京铭奥现代理新产品Somatos牛奶体细胞分析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该牛奶体细胞仪可用于计算牛奶体细胞数,原理是将牛奶样品经表面活性剂处理后。奶样中体细胞的细胞膜和核膜被破坏,细胞核DNA大量释放,,细胞内的DNA释放出来引起牛奶黏度的变化,同时运用超声波检测系统对经过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牛奶进行检测,记录超声参量(声速、衰减、功率谱)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从而得出黏度变化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测定黏度来测定体细胞数。 牛奶体细胞测定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Somatos牛奶体细胞分析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计数速度快,每个样品测定只需4分钟,检测范围很广,为:90000-1500000,价格合理实惠,非常适合各类牧场及乳品回收站使用。 牛奶体细胞分析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
  • 【恒美仪器】体细胞检测仪适用多种检测环境
    体细胞检测仪在牛奶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评估牛奶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还能监测奶牛的健康状况。 首先,体细胞检测仪可以有效地检测牛奶中的体细胞数量,从而反映奶牛乳房的健康状况。体细胞数量过高可能表示奶牛患有乳房炎症等疾病,这会影响牛奶的质量和安全性。通过体细胞检测仪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预防疾病的进一步扩散,保护奶牛的健康。 产品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275/C550958.htm 其次,体细胞检测仪还可以用于监测牛奶的质量和卫生状况。牛奶中的体细胞数量是评价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能够反映牛奶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或其他炎症反应。通过体细胞检测仪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合格的牛奶,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体细胞检测仪的应用还有助于维护奶制品加工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在奶制品加工过程中,体细胞数量是评价牛奶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使用体细胞检测仪,可以控制牛奶的质量和卫生状况,保证生产的奶制品的质量和口感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体细胞检测仪在牛奶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评估牛奶的质量和安全性,监测奶牛的健康状况,同时还有助于维护奶制品加工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 美国可能提高牛奶标准
    近日,欧盟对美国牛奶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美国奶制品准备在体细胞计数(SCC)限量上采用更严格的欧洲标准。欧盟这个要求将有12月1日生效。  体细胞是牛奶的一些病变如乳腺炎的反应,这些病变可能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数量有所增加。一个健康的奶牛产奶的体细胞大约是每毫升50000,正常值范围是5000到20万。  美国奶制品约占欧盟市场的10%。17年来,美国乳制品的标准一直是牛奶三个月的几何平均值为每毫升75万。现在,欧盟要求其不得高于40.  虽然只是要求对欧盟出口的美国乳制品必须欧盟标准,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牛奶标准也备受政治压力。  有参议员表示美国FDA应该将美国标准调整为40万,提高的牛奶的质量,口味,保质期,和奶酪的产量。  75 万/毫升的标准是针对巴氏牛奶条例(PMO),A类农场散装牛奶必须达到。降低细胞计数可能导致美国牛奶价格上涨,所以,对于欧盟实行的更严格标准,美国国家州际牛奶托运人会议(NCIMS)一直拒绝相应调整。NCIMS成员包括生产者,科学家,管理者和设备生产企业。
  • 福斯体细胞计数法斩获欧洲和美国双认证
    福斯的 FossomaticTM FC分析仪是目前唯一同时通过美国 NCIMS/FDA 认证及欧洲 Microval 认证的快速检测原料奶中体细胞数的仪器。Microval 是欧洲的一家认证组织,专业验证和审批食品与饮料中微生物分析法的替代方法。Fossomatic FC 的审批是在全面比照了参考标准:ISO 13366-1:2008 – 体细胞计数 –第1部分 显微镜检验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检验报告的摘要可在 Microval 的官方网站上查询。网址:www.microval.org.在取得欧洲 Microval 审批之前,Fossomatic FC已作为一种快速电子计数方法获得美国的 FDA/NCIMS 认证。它是目前唯一一种已斩获欧美两大权威机构双重认证的原料奶体细胞计数法。Fossomatic 的测量原理基于流式细胞技术。采用该技术,悬浮细胞经染色处理,在压力下通过流通池,并在传感器前被照射发光。每个通过的细胞由光电转换器记录。Fossomatic 分析仪可在一小时内对600个样品进行测试。降低乳腺炎产生的成本体细胞是白细胞(白血球)和来自乳腺分泌组织的细胞(上皮细胞或分泌细胞)。它们大量出现可消除感染并修复由细菌造成的组织损伤。细胞计数有助于发现牛群中罹患乳腺炎的奶牛。提供体细胞计数检测是原奶检测中心的重大使命,它可以帮助奶农避免奶牛疾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其中包括兽医诊治费用、抗生素、牛奶滞留损失、奶牛产量下降、质量下降以及牛奶交易量减少和屠宰。为 Fossomatic 7 解决方案获得认证铺平了道路福斯是第一家开发 Fossomatic 体细胞计数方法的公司,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将此法作为奶牛群体改良方案的一部分引入常规检测,从而大大降低了牛奶的损失率。然而,加强奶牛的乳腺炎管控,任重而道远。为此,福斯近日又宣布推出新一代分析仪 Fossomatic 7 和 Fossomatic 7 DC (link),其中包括一种全新的更先进的体细胞计数检测形式,可以更详细地显示乳腺炎的实际状态。这样就有可能开发新的工具以帮助奶农加强乳腺炎管理。新一代的 Fossomatic 分析仪采用与 Fossomatic FC 分析仪完全相同的测量原理,目前也正在接受欧洲 Microval 和美国 NCIMS/FDA 的双重认证检测。
  • 福斯推出新一代牛奶分析仪CombiFoss 7,帮助降低奶牛发病率
    福斯宣布推出 CombiFoss 7牛奶分析仪,这是CombiFoss分析仪的最新一代产品。CombiFoss广为熟知,广泛用于世界各地原料奶检测实验室,帮助乳制品行业改善奶牛畜群性能和实现原料奶公平交付。CombiFoss 7 提供多种新功能,其中包括先进的体细胞计数分析功能,有助于更好管理奶牛乳腺炎,比如更早地检测出疾病,以便牧场更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应对畜群中乳腺炎的新工具 福斯在 80 年代推出了牛奶样本中体细胞计数的快速检测方法。这提供了良好的乳腺炎判定指标,帮助将全世界乳畜群的发病率降低一半以上。然而,福斯牛病专家 Daniel Schwarz 博士指出,为进一步更好地管理乳腺炎,人们还需要更多指标。他表示:“尽管有较为完善的乳腺炎管理计划,但是每年平均每 100 头乳牛中仍会发生 50 个乳腺炎病例。” 感染的奶牛产奶量减少,时常需要通过抗生素治疗,所产牛奶无法进入食品链而遭到废弃,废弃牛奶的量可轻易达到 100-300kg。产奶量降低、牛奶废弃以及劳动成本的增加等这些由乳腺炎产生的成本,使得奶农损失可达到 100 到 950 欧元之间。 CombiFoss 7 可以通过体细胞分型计数这一最新检测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法加上原有的体细胞计数,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分析信息,有助于奶农及其顾问管理疾病,减小疾病对牧场经济和生产率的影响。 一体化分析持续降低测试成本 有了 CombiFoss 7这款使用方便的仪器,牛奶检测实验室就能凭借它扩展自身业务,开展更多的支持服务。包括最新的体细胞测试在内,CombiFoss 7 在短短 6 秒内可检测单个样本中多达 16 种参数。包括基本的脂肪和蛋白质,到奶牛畜群的酮病筛查及牛奶中的意外掺杂物(如清洗液或类似物质)而引起的牛奶异常筛查。 同时,最新硬件和软件功能可提高实验室熟练程度,降低总体分析成本。高度稳健的流动系统技术(确保使用10 年)能保证仪器运行时间和持续性能。此外,实验室管理人员可利用软件功能通过台式机控制多台仪器,无需从一台仪器走到另一台,并避免在执行常规仪器任务时中断牛奶检测过程。 CombiFoss 7 的许可证制度灵活,使实验室可以选择当前所需的解决方案,以后随着业务发展还可以再增加。 关于 CombiFoss 的更多内容 CombiFoss 无缝整合 MilkoScan™ 和 Fossomatic™ 仪器,能快速检测原料奶中的多种参数。Fossomatic 执行体细胞计数和体细胞分型计数; MilkoScan 执行一系列标准参数检测,例如脂肪、蛋白质和冰点,以及多种检测选项,例如游离脂肪酸、脂肪酸组成和酮病筛查。 CombiFoss 7 共有两种型号,即 CombiFoss 7 和 CombiFoss 7 Advanced(包含体细胞分型计数)。 根据用户需求,CombiFoss 7检测容量可以从 100样本/小时到 600 样本/小时调整。作为全球领先的原奶检测分析仪器供应商,福斯公司为CombiFoss 7 提供全球支持。
  • 泰国拟制定有关生牛奶的标准规范
    近日,泰国发出通报(通报号为G/SPS/N/THA/215),泰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泰国FDA)卫生部(MOPH)拟制定有关生牛奶的标准法规,法规主要内容涉及:(1)定义。生牛奶指未经加热处理的生牛奶。(2)生牛奶的质量和标准。无人类传染疫病,符合良好卫生规范 菌数不超过500,000CFU/ml 体细胞数不超过500,000 cell/ml 杀虫剂残留不超过卫生部有关食品内杀虫剂残留B.E.2554(2011)号通报的规定限量 污染物不超过卫生部食品污染标准B.E.2529(1986)(98号)通报的规定限量 兽药残留不超过卫生部有关食品内兽药残留B.E.2550(2007)(3)(303号)通报规定的限量。(3)牛奶、经巴氏高温消毒并使用牛奶作为原材料的增香乳及其他液态奶制品应符合本MOPH通报草案第(2)项的规定。  该通报将在公布于政府官方公报一年后生效,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中。
  • 乳品行业推新规 专家解读如何安全喝牛奶
    三聚氰胺,让乳品质量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上月末,卫生部对外公开了“乳品安全标准(征求意见稿)”,这些标准由国家七部委联同乳业有关行业协会起草,并在11月22日前征集各界反馈。此次的安全标准无疑将给我国“纷繁复杂”的乳制品行业又一次带来“大洗牌”的契机。为此,记者采访了市奶办相关负责人,为市民解读“安全标准”的看点,让市民能够明明白白喝牛奶。  鲜牛奶纯牛奶有了区分  市奶办负责人介绍:“在这次新国标中规定,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即常见的利乐包装牛奶)在标识上将使用不小于产品名称字号,分别标注‘鲜牛奶/乳’和‘纯牛奶/乳’,这样就将二者严格区分了。因为巴氏杀菌温度没有那么高,因此对牛奶中的维生素保留得更多。”也就是说,今后,巴氏奶将被称为鲜牛奶,而更常见的普通常温奶只能标注为纯牛奶。  正是2004年年底颁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即坊间所谓“禁鲜令”中规定,巴氏杀菌乳不得在包装上出现“鲜”字样。而这一点,曾一度给众多巴氏奶企业造成冲击,巴氏奶就此被束缚,无法发挥其“以鲜见长”的特点。而新规定中关于标识上的严格区分,对直接由鲜奶加工成的巴氏奶企业有明显“利好趋势”,这也意味着,一直困扰巴氏奶企业的“禁鲜令”基本解除了。  此外,根据新标准,以后国家对于液态奶的原料——“生鲜奶”的质量规定将更加严格。新规中不仅首次对收奶环节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检测作了规定,还对生鲜奶“体细胞”含量标准首次做出“每毫升不得超过100万个”的明确规定。也就是说,今后奶企从奶农手中收购原料奶将更加严格。  人乳化母乳化不再提及  记者走访几家大型超市看到,如今市场上各品牌奶粉的外包装上,可爱婴儿或母爱满溢的孕妇形象比比皆是,以此吸引更多顾客的目光。以后,这些形象将会“销声匿迹”了。新标准对婴儿配方食品的包装提出新要求,明确规定产品包装标签上不能有婴儿和妇女的形象,也不得使用“人乳化”“母乳化”或近似术语表述,产品指导说明中还应对不当配制和使用不当可能引起的健康危害给予警示说明。  “以后,婴儿配方食品要标明这样一句话:‘对于0至6月的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是母乳,在母乳不足或无母乳时可食用本产品’。日后,乳品包装也将迎来一次‘大变脸’。”该负责人说。  奶中蛋白质过高会伤肾  “蛋白质含量太低会造成营养不充分,但蛋白质含量太高也不利于婴幼儿吸收,反而加重肾脏负担。”市奶办负责人表示,在《婴儿配方食品》新标准的意见稿中,明确规定了婴儿奶粉中蛋白质的上限。以前只有含量下限,现在新国标有了上限,婴儿奶粉相较以前将更加安全可靠,也可以让父母放心购买。  据介绍,目前中国各种乳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标准共160余项,而此次新标准将重新“整合”为三大类75项,分为产品标准17项、生产规范2项、检验方法标准56项,其中涉及婴幼儿食品的标准就达到35项。
  • 福斯原奶体细胞细菌快速检测一体机荣获金鬲创新项目
    p  11月29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乳业)2019年年会暨第二届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相关领导对《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健康中国2030》等政策进行解读,与会专家就奶源管理与品质提升、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乳品制造与检验技术、食品营养健康等话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探讨。会议首次推出20个有行业推广价值的中国乳业技术标准创新项目“金鬲项目”。/pp  鬲,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盛奶用的器具,以此命名乳业技术标准创新项目,寓意着中国乳业的发展和进步。/pp  “标准传递信心、标准提高品质”,本次金鬲项目经三轮严格筛选最终遴选出20个优秀项目,旨在为筛选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通过国家级创新基地平台展示,同时也为乳业行业新技术落地应用、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提供更大空间及发展机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e5e02225-e2ae-40fd-bce4-a3219e7fe20c.jpg" title="微信图片_20191213134036.jpg" alt="微信图片_20191213134036.jpg" width="600" height="400"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福斯原奶体细胞细菌快速检测一体机(BacSomatic™ )荣获金鬲创新项目/strong/pp  BacSomatic™ 福斯首款体细胞和细菌快速检测的一体机,9分钟内出结果(单独进行体细胞计数,仅需2.5分钟),为乳制品生产商在原奶交付环节及牧场原奶检测提供了全新的检测工具,取代人工手动化检测或需要试剂处理的半自动化检测。/pp  BacSomatic™ 使用封闭的即用型试剂,有效避免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化学试剂。自动化过程确保每次准确及相同的试剂用量,降低其他方法中可能出现的人为操作误差,同时也保证BacSomatic™ 提供一致准确、可靠的结果。/ppbr//p
  • 宝利氏牛奶不合格
    澳大利亚宝利氏牛奶、阳光之选家庭装自然味玉米花、淘大香煎甜豉油、仙妮蕾德青翠精华、日本糊精等不合格。记者昨日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今年1月从境外欲进口到中国大陆的70批次食品、化妆品被检出不合格。国家质检总局表示,上述问题产品均已做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问题产品未流入国内市场”.  南方日报讯澳大利亚宝利氏牛奶、阳光之选家庭装自然味玉米花、淘大香煎甜豉油、仙妮蕾德青翠精华、日本糊精等不合格。记者昨日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今年1月从境外欲进口到中国大陆的70批次食品、化妆品被检出不合格。国家质检总局表示,上述问题产品均已做退货、销毁或改作他用处理,“问题产品未流入国内市场”.  记者昨日从国家质检总局最新发布的今年首批进口不合格食品、化妆品的黑名单中看到,有14批次的进口乳制品被检出不合格,其中包括:11.71吨来自澳大利亚的宝利氏牛奶,不合格原因是“蛋白质和脂肪不符合国家标准” 来自美国的牛初乳被“检出阪崎肠杆菌” 而三批次来自新西兰的乳酪粉,则是“违规使用化学物质核黄素”.而直销企业仙妮蕾德有二批次青翠精华产品被销毁,原因是其“无官方批准证书”.
  • 硫氰酸钠与牛奶安全
    p  近来,一桩牛奶被检出硫氰酸钠超过“最高限量值”的乌龙事件,成为社会、乳品企业、消费者、政府相关部门、媒体关注的热点,被称是“第二个三聚氰胺事件”。因为,硫氰酸钠这个化学名词不像氯化钠为人们所熟知,特别是又有一个“氰”字,一些人把它误认为是剧毒氰化物,立即引起社会的震动,“毒奶”再次被提起,极大地影响了乳品消费市场。/pp  硫氰酸钠到底是一种什么化学物质,在自然界是如何存在的,它的毒性有多大,如何跑到了牛奶里去,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有,有多大?这些问题,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都急于想知道。本文以作者工作中所了解的知识,来回答这些问题,以期消除公众的疑虑。/pp  strong硫氰酸钠及其毒性/strong/pp  硫氰酸钠是一种用于医药、印染等多种行业的化工原料,为白色结晶或粉末状,易溶于水。/pp  硫氰酸钠属于有毒有害物质,大量摄入有急性致毒作用。硫氰酸钠的急性毒性,主要是由于其在体内释放的氰根离子引起。氰根离子在体内能很快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抑制酶的活性,使组织不能利用氧,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道功能紊乱,血压波动,心率减慢,重度中毒可致肾功能明显损害。/pp  在医疗临床中,硝普钠用于治疗高血压急症和严重心率衰竭。硝普钠可在体内迅速代谢为氰化物,进一步代谢为硫氰酸盐,血浆中硫氰酸盐的浓度可达100mg/L,急性毒性常常发生在120mg/L浓度以上。在报道的死亡事件中,血浆浓度约在200mg/L。对小白鼠的口服半数致死量为764mg/kg.b.w。/pp  硫氰酸盐的慢性毒性,主要是抑制碘的运转和甲状腺激素合成,恶化碘缺乏症。因此,硫氰酸盐是影响甲状腺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化合物。/pp  strong自然界中的硫氰酸钠/strong/pp  硫氰酸钠作为硫代糖苷和生氰糖苷的代谢物,而天然存在于各种食品中(包括乳),并在人类的肝脏中合成,是氰化物的解毒代谢产物。/pp  许多植物,尤其是十字花科类植物富含硫代糖苷和生氰糖苷。其中:芸苔属植物(油菜花)可达100mg/kg,甘蓝属(包括油菜、卷心菜、花椰菜)的植物可达250mg/kg,生扁豆100~3100mg/kg,生木薯块10~462mg/kg,生木薯叶68~468mg/kg,干木薯根皮2450mg/kg,杏仁62mg/kg,竹笋尖8000mg/kg,高粱2500mg/kg。/pp  硫氰酸盐被认为是哺乳动物血液中一种常见的电解质,在动物、人类组织和分泌物中都能检测到,它属于防御系统的一部分,例如在初乳和患乳房炎奶牛的乳中浓度高,是对硫代糖苷(葡糖异硫氰酸盐)和生氰糖苷脱毒处理的一种产物。正常人体血浆中硫氰酸钠的浓度在2~3mg/L,吸烟与不吸烟浓度不一样,吸烟者为9~12mg/L。研究表明,乳腺不浓缩硫氰酸盐,但人体的其他分泌液可浓缩硫氰酸盐,特别是唾液和胃液,含量一般高达10~300mg/L。/pp  strong乳中的硫氰酸钠/strong/pp  动物乳腺可以分泌硫氰酸钠,所以牛乳本底含有硫氰酸钠。/pp  奶牛饲养中,十字花科类植物作为青饲料是必不可少的,芸苔属的油菜花籽实榨油后的菜籽饼也常用作奶牛的蛋白补充饲料。十字花科类的植物,因为富含硫代糖苷而成为非人为添加的生鲜乳中硫氰酸钠的主要来源之一。 乳中的硫氰酸钠含量主要取决于饲料中硫氰酸盐及其前体的含量,包括硫代糖苷(葡糖异硫氰酸钠)和生氰糖苷。然而,实验还表明,当十字花科类植物饲喂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再提高饲喂量对生鲜乳中的硫氰酸钠含量的提高帮助不大,推测可能是奶牛本身对硫代糖苷和生氰糖苷的吸收转化率有一定的极限。/pp  国际乳联(IDF)公报234号指出,牛乳中的硫氰酸钠含量是不稳定的,可以达到10~15mg/kg,但通常的浓度范围是2~7mg/kg。国内外科学界做的一些研究,认为硫氰酸钠在原料乳的正常浓度:牛乳为6~12mg/L,平均值8.5mg/L 山羊乳为6.6~8mg/L,平均值7mg/L 个体牛之间,乳中的硫氰酸钠浓度在2.3~35mg/L。有的研究则是,牛奶中平均含硫氰酸根离子范围0.4~22mg/kg之间。/pp strong 硫氰酸钠与牛乳保鲜/strong/pp  硫氰酸盐可以激活生鲜乳中过氧化物酶体系,而过氧化物酶体系可以对生鲜乳起到保鲜作用。因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用做没有冷却条件的生鲜乳保鲜。1991年,WHO和FAO的食品法典委员会公布了CAC/GL13—1991《乳过氧化物酶体系用于原料乳的保鲜指南》,利用天然存在于牛乳中的过氧化物酶、硫氰酸盐、过氧化氢抗菌体系,再添加一定量的硫氰酸钠和过氧化氢,阻断细菌代谢繁殖,从而对生鲜乳起到保鲜作用。该指南严格规定了此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规定在原料乳收集和运输至加工厂期间,仅在缺乏必要的冷却设施时才可以应用。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奶牛场缺乏冷却设施,为防止生鲜乳腐败,此方法提供了一种费用低廉而实用的方法。因而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普遍使用。按照CAC使用指南的要求,使用过氧化物酶体系处理原料乳时,补充的硫氰酸钠的浓度为10~15mg/L,因此在散装活化乳中硫氰酸钠总含量约为20mg/L左右,比报道中对碘代谢有影响的浓度低10~20倍。同时,食品法典委员会一致强调,预期用于国际贸易的产品,不使用乳过氧化物酶体系进行处理。/pp  1995年,我国发布了GB/T 15550—1995《活化乳中过氧化物酶体系保存生鲜乳实施规范》,添加15mg/kg硫氰酸钠,利用乳中的过氧化物酶体系保存生鲜乳,防止牛奶腐败变质。1996年,颁布的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使用0.3%的过氧化氢2.0ml/L和15.0mg/L硫氰酸钠,用于原料乳保鲜。GB/T 15550——1995《活化乳中过氧化物酶体系保存生鲜乳实施规范》属于推荐性标准,规定适用范围仅限于交通不便,没有冷却设施的边远地区生鲜乳保鲜。这种方法一开始就受到了乳品行业的普遍抵制,因为对添加物的浓度、数量要求很严,而偏远地可能无法满足这样精准的要求,容易滥用。当时行业统一实施的有效方法是,定时挤奶,限时将奶送到收奶站,奶站配备降温冷却设施,有效保持原奶的新鲜。后来,由于担心硫氰酸钠被滥用,以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2005年GB/T 15550—1995废止,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也取消了硫氰酸钠的使用。2008年12月12日,卫生部公布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明确规定乳及乳制品中硫氰酸钠属于违法添加物质。/pp  我国乳制品行业对生鲜乳保鲜一直是采取低温冷链保鲜技术。在上个世纪,硫氰酸钠被允许当做保鲜剂使用的时候,乳品行业没有一家企业允许奶户使用此法。在今天,现代化的规模奶牛场已超过45%,全部实现机械挤奶,冷却设备、保温储罐齐全 全国基本上没有了散户饲养,饲养小区全部实现机械挤奶,冷却储奶。全国没有企业会使用硫氰酸钠来保鲜原奶。特别是辉山乳业集团,是全产业链模式的企业,所有原料乳均来自本公司办的现代化牛场,牛奶挤下来后马上冷却进入冷藏储罐,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到达工厂进行加工,整个过程都在冷链控制之下,加工的产品又属于灭菌乳,根本就用不着加防腐剂来保鲜。/ppstrong  乳中的硫氰酸钠对人类/strong/ppstrong  健康的风险评估/strong/pp  早在1990年,国际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JECFA)第35次会议的评估得出结论,认为按照CAC指南使用,乳过氧化物酶体系不存在毒理风险。且在乳过氧化物酶体系活化乳的消费人群中,十多年来未发现有不良影响的证据。/pp  国外对乳中硫氰酸钠的临床研究中,仅在200~400mg/L浓度时发现碘代谢的副作用。而且,在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个体研究中,每天摄入含硫氰酸钠8mg/L的牛奶连续12周,虽然血清和尿中硫氰酸钠浓度提高了,但对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和促甲状腺素)无明显影响。/pp  硫氰酸钠乌龙事件,把本底含有硫氰酸钠的牛奶认为是“毒害品”,“少量食入就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以乌龙事件中超最高限量值含硫氰酸钠15.2mg/kg的牛奶为例,1人1天喝500g计算,每天摄入的硫氰酸钠为7.6mg,仅相当于30g卷心菜、3g扁豆、20g生木薯块的含量。/pp  综上所述,硫氰酸钠含量在正常范围内的牛奶是安全的,不存在任何风险。/pp/p
  • 牛奶指纹识别新技术:牛奶检测技术的革新
    对于食品行业来说,什么问题都不如安全来得重要。而如果想要知道食用的东西是否安全,产品的来源追溯就显得特别关键。日前,在新西兰的创新者颁奖典礼上,一种可以追溯奶源的新技术——牛奶指纹识别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人类来讲,识别不同的人最常用的技术就是指纹。现如今,人类的指纹识别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连小小的手机都已经开始用指纹来解锁,更别提短期出国也被要求采集指纹。但是,对于想要知道自己吃的东西和喝的牛奶从何而来怎么确定呢?牛奶指纹识别就是针对这种对于奶源追溯问题的技术。简言之,牛奶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光分析和精密计算准确获取牛奶成分的详细信息。  新西兰是奶业大国,奶业的安全对于这个国家支柱行业来讲至关重要。因此,新西兰耗资两百多万新西兰元,耗时5年来研究这项技术。恒天然集团的杰瑞米希尔(Jeremy Hill)博士和史蒂夫霍尔罗伊德(Steve Holroyd)博士与设备制造商Foss公司在这项技术的研发上紧密合作了几年。后来,农业专家布里奇特麦克莱恩(Bridget McLean)先生也加入了研发小组。此外,恒天然也曾与丹麦乳业集团Arla食品公司合作研发过一段时间。  这项技术使用光谱仪对牛奶进行检测,它射出的光扫过牛奶样本时,一些光会被牛奶的不同成分所吸收,而另一端留下的光谱就是“牛奶指纹”。随后,检测员会采用先进的精密计算方法来分析其牛奶成分。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通常的检测都是抽样式的,牛奶指纹技术可节约超过99%的检测成本,同时大幅度缩短检测时间。具体到奶业,之前有些检测时间长达几天甚至几个星期,而通过牛奶指纹识别技术,人们可以在几秒钟内检测数以百计的样品,这大大缩短检测时间并节约成本。因此,这项技术带来的益处远不止于保障乳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牛奶的成分会因为季节、牧场和所在区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有些牛奶更适合加工成某种特定产品 那些适合加工成高品质超高温灭菌牛奶的牛奶成分不同于那些适合加工成黄油的牛奶成分。借助这项技术,人们可以把装运更适合加工成超高温灭菌产品的牛奶的奶罐车分配到一个工厂,而把装运另一种牛奶的奶罐车分配到黄油加工厂。牛奶指纹识别技术可以快速提供每个牧场出产的牛奶信息,与奶罐车的精密调度系统相结合,可以将牛奶运往相应的生产基地,以确保每一滴牛奶价值最大化。  牛奶指纹识别技术开发的部分资金来自一个名为“转化乳品价值链”的项目。该项目是由新西兰初级产业部、恒天然和新西兰乳业协会(DairyNZ)联手成立的初级成长伙伴项目,旨在开发新产品、提高牧场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加强农业教育。在日前举行的新西兰创新者颁奖典礼上,恒天然研发团队凭借牛奶指纹识别技术获得“卓越创新研发大奖”。
  • 我国牛奶市场呼唤“第三方检测”
    我国奶农的特点是小而散,他们的营生取决于“一手交奶一手交钱的一锤子买卖”。他们面对的,多为号称“龙头企业”的各种代理人,因此缺少话语权。他们的难处,常常在有关部门组织调查时,由别人为他们说出来但不一定能说清楚。其实在他们“卖奶”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难点:谁检验?  目前是由加工企业单方面在检验。在买卖双方的博弈中,企业是典型的“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企业还有权单方面决定检验的项目和指标等一切内容,奶农没有发言权。因此早就有人强烈呼吁:生奶收购应实行“第三方检验”,然而全国仅上海等极少数几个地方有。原因是需要新的投资,但回报不高而且申办程序复杂,出具公证性数据更需要经过“计量认证”等,总之投资风险大。其实,是否由第三方检测,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所谓的“第三方检测”其实是一种具有社会中介服务性质的机构。买卖双方系利益相关当事人,从公平交易的角度出发,在法律上都需要回避单方面检测的“嫌疑”,所以凡是商品交易都离不开第三方检测。在这个层面上,第三方检测不仅是对奶农(销售方)利益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加工企业(收购方)利益的保护。  “第三方检测”直接解决的是市场经济下买卖公平的问题,至于能否“合理定价”和产生“对提高原奶质量”的作用,笔者认为关键取决于“检测内容”,以及如何决定这些“内容”的一个运作程序。国际奶业界将此称为“生奶的按质计价程序”,最早形成整套思路的是上世纪60年代丹麦奶业联合会在BentOlesen先生领导下的工作小组。  当时他们首先按照传统,确定乳脂和乳蛋白质的含量作为两大基础指标。其次根据不同产品制造工艺的需要,增设例如感官评定、细菌总数、冰点、抗生素残留、黄曲霉毒素M1、体细胞计数等辅助指标。基础指标的检测结果决定交易生奶的基础价格,然而确定基础价格的依据不仅仅是饲料等饲养成本,更重要的因素是国际市场上的奶油和脱脂奶粉的实际价格。辅助指标的检测结果决定交易生奶的辅助价格,有的具有“一票否定”作用,例如抗生素或黄曲霉毒素M1超标;有的具有增减成交价格“权重”的作用,例如感官评定、细菌总数或体细胞计数等设立分级限值,对基础价格按一定的百分比值加价或扣款,其中还包括生奶的季节性差价在内。  至于能否产生提高生奶质量效果的第一个关键,是选择哪些指标进入计价程序检测,以及确定指标限值、测试频率等的原则。绝对不是任意套用现有国家标准就能奏效的,因为国家标准是最低要求的标准,它们必须结合市场要求、具体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奶牛饲养工艺的实际水平来建立并适时进行调整。  以设定微生物指标的限值为例说明如下:  首先选定这个指标的理由是保证安全和质量。在某种杀菌强度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客观上存在着“允许的最大值”,例如对于145摄氏度/2秒的UHT灭菌工艺来说,原料乳细菌总数的极限是每毫升50万个;细菌数越低产品的品质越好;如果生奶的细菌数高于极限,则品质低劣而且可能无法保证灭菌效果。又如以巴氏杀菌鲜奶等短保质期产品为主的,可辅选耐热菌计数指标,而以灭菌奶等长保质期为主的可辅选适冷菌和耐热芽孢菌计数等指标,反之则不合适。然后组织摸底调查,即以某种频率对计划纳入实施的牧场采样测试,得到一套切合实际的生奶细菌总数分布数据。最后对分布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一般以85%能够达到的作为合格底线,以15%能够达到的作为鼓励底线,处于中间状态的则另行划线分配奖罚系数。  必须强调的是,即将实施的按质计价程序检测所采用的取样、保存、运输和测试的方法、工具、频率等条件,应该和摸底调查时的完全一致,以确保“按质计价程序检测”处在相同的“系统误差”范围内,否则就失控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独立、透明、公正”的第三方检测也是一个必要条件。  能否产生提高生奶质量效果的第二个关键是必须要有一个畜牧兽医专家组,针对检验结果显示的现象,到养牛场去帮助奶农寻找和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一套程序运行三年左右就得重新调整。因为两个15%的底线在“价格杠杆”的作用下必然发生变化,激励作用将被弱化。那就需要再次启动摸底调查的方法,或提高指标限值,或增加新的检验指标,形成新的按质计价程序,促进生奶质量朝着人们所希望的方向不断提高。  如此系统的测试需要每天处理大量的样品,决非人工检验所能胜任。因此针对生奶的各种自动检测仪器首先在丹麦应运而生,今天我国也向丹麦的福斯(FossA/S)公司引进了其中的部分设备。20世纪70年代丹麦奶业联合会曾设立过6个检验中心,分别配备畜牧兽医专家,承担了全国所有“生奶按质计价程序”的检验任务。随着速度更高的自动分析仪器的开发,90年代时其中的5个被撤销了,2000年时随着瑞典和丹麦跨国奶农合作社“阿拉(ArlaFoods)”的建立,最后留下的这个测试中心同时承担了两国奶农的“生奶按质计价程序”全部测试工作。  上海乳业在1985年筹划引进一个相当于当时丹麦规模的检验中心并派员出去学习。建成后得到了市政府的支持,于1987年起开始分步实施“生奶按质计价程序”。至今计价程序已经过三次集中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就细菌总数来看,上海地区生奶总量的90%均在每毫升40万个以下,其中约有1/3在10万个以下。当然上海乳业如果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依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因为国外的生奶细菌总数多在5万个以下,北欧等先进地区则普遍在1万个上下。  鉴于目前各地政府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里的检验检测机构大多任务不足,仪器和人员闲置的不少,建议将其中的一部分加以改制成为生奶收购的第三方检验站。当然改制就会碰到问题,尤其在我国目前“第三方机构”普遍发育不良的大环境里。首先是机构的所有制要改变,第三方机构应属于“非政府机构(NGO)”而完全进入市场。其次是经济效益的稳定性,与附属在政府体制内的环境相比,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然而,这是符合当前情况既经济又合理的一条道路,值得各级政府研究并积极推广。
  • 突破进口大型流式牛乳检测垄断,微流控融合单细胞成像技术大显身手——访朱良漪奖获奖企业中科苏净生物邵高祥总经理
    2023年初,备受业界关注的2022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颁奖典礼在京隆重举行,评选出“创新成果奖”3项,“青年创新奖”5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与仪器信息网联合采访了“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获得者,倾听了解他们的获奖感受、研发过程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2022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创新成果奖”获奖证书苏州中科苏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获得2022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之“创新成果奖”,获奖成果是“基于单细胞铺展微流控芯片与纳米荧光单细胞成像技术的细胞现场快速分析系统”。基于此,仪器信息网邀请苏州中科苏净生物总经理邵高祥向大家介绍其研制成果及对养殖乳品行业的重要应用等方面的看法。该项目针对养殖企业、乳品企业、消费者对牛奶体细胞数检测的需求,从科技创新、工程转化及应用推广三方面需求出发,研制出牛奶体细胞现场检测系统,具有“现场条件下、3min内、成本低于10元、单细胞成像与绝对计数”的特点优势。目前该技术成果主要面向的用户包括:奶牛养殖企业、普通奶牛养殖户、大中小型乳品厂、乳品加工企业、乳品检测中心实验室、兽医实验室等。 奶牛健康&奶质量关键指标——牛奶体细胞数SCC牛奶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 SCC),是指每毫升的牛奶中所含有的牛体细胞的数量,该项数值对养殖企业、乳品企业、消费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SCC的高低代表牛只乳腺是否受细菌感染的健康程度,同时也标志奶品的质量,因此作为奶牛健康和原料奶质量的关键指标,被纳入原料奶收购的计价体系进一步指导奶牛养殖。2004年农业部颁布《生鲜牛乳中体细胞测定方法》行业标准、2016年中国农垦乳业联盟颁布《中国农垦生鲜乳生产和质量标准》企业标准,将SCC限定为国际最严格的欧盟标准(400k/mL),为进一步规范市场、增强我国乳品的国际竞争力,SCC现场检测技术则成为标准制定以及实施的重要支撑。 突破大型流式细胞仪对牛乳体细胞检测垄断现有金标准检测方法(显微人工计数法和流式细胞计数法)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前者检测时步骤多、费时费力且对专业水平要求高,后者则需进口的流式细胞仪,不仅价格昂贵、且需专业操作与维护。二者虽能对SCC实现精准检测,但均无法满足养殖企业、乳品企业的行业需求。现有的牛奶体细胞总数检测仪以进口大型流式细胞仪为主,性能优异,但存在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操作复杂、专业性强的痛点。现场快速的检测方法手段有限,严重制约了牧场管理、乳品厂质检的工作效率。本项目以值得信赖的精准检测性能,打破市场底价的仪器价格,低廉的单样本检测成本,实现现场条件下、3min 内,牛奶原奶中体细胞的精准计数,突破了大型流式细胞仪对牛乳体细胞检测的垄断。遵循需求牵引并依托科技创新研制满足需求的新技术产品,从各行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依托高性能荧光染料实现快速染色,基于单细胞铺展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单细胞成像与绝对计数,实现了在现场条件下、高灵敏度与低成本的牛体细胞数检测,为SCC检测以及国标完善实施提供新技术手段。 微流控技术&单细胞成像技术强强联合一体化浇筑基于狭缝流体结构的微流控芯片是实现单细胞成像检测的核心,以单细胞铺展微流控芯片为核心,将其与纳米超速荧光染料和牛体细胞计数仪有机整合,形成了基于单细胞铺展微流控芯片与荧光单细胞成像技术的牛奶中体细胞现场检测系统。整个项目成果构成基于对单细胞铺展微流控芯片、纳米超速荧光染料以及智能传感的牛体细胞计数仪的创新设计与工程量产。实现了整个微流控芯片的结构、操作鲁棒性与结果精密性的提升;而纳米超速荧光染料则是通过微波加热合成聚集态不淬灭的量子点,该项技术更是实现了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抗酸染色等细菌的超速普染,从而为针对细胞更为快速、有效、均匀的染色奠定了基础;牛体细胞计数仪通过硬件结构与软件算法两方面的优化与联用,实现了单细胞精准成像基础上的单细胞信号自动识别、自动采集、自动计数。单细胞铺展微流控芯片技术相比于其他微流控芯片技术具备两方面优势,创新设计方面依托狭缝结构使得微量液体中的细胞实现单层铺展并减小高浓度蛋白的遮盖;芯片核心区由进样口、分析区及引流槽区构成,引流槽区与排气孔配合,防止检测过程中的气泡干扰,与分析区配合可以减少检测中乳样品的堵塞。此外,整个单细胞铺展微流控芯片有双测量复核芯片,进一步提升了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工程量产方面,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通过多模具优化,实现了成本可控、高量产与高成品率的大批量产。微流控技术联合单细胞成像技术的优势:(1)使用场景:非专业人员现场便携检测;(2)检测成本:仪器成本低、单次检测成本低;(3)操作简便、反馈快速、结果立等可取。 市场需求与技术能力倒挂亟需缓解获奖项目成果相关的仪器与配套试剂(milkCELL100 牛体细胞计数仪及配套微流控芯片/染色剂)已于 2019年12月12日与哈罗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总代理商协议与100台仪器(含10000片试剂)订购合同。并被三元乳业、君乐宝乳业、奶牛养殖等畜牧企业应用于原奶、过程奶质量监测检测等环节,被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用于奶牛健康管理、牛奶品质检测的行业监管。伴随《生鲜牛乳中体细胞测定方法》、《中国农垦生鲜乳生产和质量标准》等行业/企业标准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现有需求与技术能力倒挂的现象(奶牛养殖场/养殖户数量居多、需求巨大,但没有技术手段;乳品企业数量较少、没有旺盛需求,但技术手段先进充裕。)迫切需要缓解,最小的市场需求量也会超过十万台,试剂每日消耗更是巨大,这是以自有知识产权产品支撑国家食品安全的重要机遇。 展望由微流控芯片、纳米荧光染料、智能传感有机融合所构建的“单细胞铺展技术及单细胞成像/绝对计数”技术平台,具有针对细胞分析拓展其它应用领域的潜力,未来可将其拓展至临床即时检测领域(Point Of Care Testing, POCT),分别进行指尖血的人白细胞总数检测、免疫+细胞联合检测。附:关于“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朱良漪,原机械部国家仪表总局副局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理事长,是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领域最早的开拓者,影响中国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行业发展的奠基人。为纪念朱良漪先生矢志不渝推动我国分析仪器事业发展的精神,以及激发企业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分析仪器的创新工作中,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承办执行“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共分为“创新成果奖”和“青年创新奖”两个奖项。“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的设立不只是对朱老的怀念与敬意,更是对分析仪器创新精神的坚守与传承。自2017年举办至今,“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已成功颁发五届,先后有15项分析仪器创新成果、18位青年创新科学家获奖。
  • 戴安公司提供牛奶中硫氰酸钠检测方法
    最近一段时期卫生部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力度逐渐加大,2008年12月12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中明确规定乳及乳制品中硫氰酸钠属于违法添加物质。近日卫生部食品整治办[2009]29号文件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中,规定的牛奶中的硫氰酸钠检验方法,使用了戴安公司的&ldquo 离子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硫氰酸根&rdquo 方法,该方法使用戴安公司离子色谱仪和AS16离子色谱柱进行检测。该检测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良好,检测限低。值得一提的是,方法中梯度洗脱的方式,采用了戴安公司 &ldquo 只加水&rdquo 淋洗液发生专利技术,能够自动产生需要的淋洗液浓度,替代了传统人工配制的方式,克服了因手动配置带来的浓度不准确,操作繁复缺点。 链接为卫生部食品办[2009]29号文件 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jdj/s3594/200903/39650.htm 戴安中国有限公司应用中心现可提供以上分析方法,如大家对上述分析方法感兴趣,请与戴安公司应用中心联系:010-62849182 硫氰酸钠简介:来自于中国检科院综合检测中心的专题报道,硫氰酸钠(NaSCN) 是白色斜方晶系结晶或粉末,毒害品。易溶于水、乙醇和丙酮。硫氰酸钠的毒性主要由其在体内释放的氰根离子而引起。氰根离子在体内能很快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 抑制该酶活性, 使组织不能利用氧。氰根离子所致的急性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中毒表现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有苦杏仁味, 口唇及咽部麻木, 继而可出现恶心、呕吐、震颤等 中度中毒表现为叹息样呼吸, 皮肤、黏膜常呈鲜红色,其他症状加重 重度中毒表现为意识丧失, 出现强直性和阵发性抽搐, 直至角弓反张, 血压下降, 尿、便失禁, 常伴发脑水肿和呼吸衰竭。原料乳或奶粉中掺入硫氰酸钠后可有效的抑菌、保鲜, 是不法奶户的掺假物质之一。但硫氰酸钠是毒害品, 少量的食入就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戴安中国市场部2009年4月11日
  • 牛奶中的高钙奶-你选对了吗?
    钙是人体内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常量元素之一,除形成骨架之外,主要是通过Ca2+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如果钙摄入不足,人体就会出现生理性钙透支,造成血钙水平下降,儿童的佝偻病、成年人骨质软化、老年人骨质疏松等症状都是我们所常见的缺钙表现。因此,合理补钙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和营养摄入的不断重视,大部分消费群体在挑选牛奶时,会将其钙元素的含量作为购买的参考标准之一。为了顺应这一消费趋势,高钙奶等产品随之出现。但是,市场上的牛奶的品牌众多,钙元素含量也不尽相同,而牛奶本身就是一种含钙量较高的食品,我们该如何判断其是否符合高钙奶的标准呢? 目前对于市面上对于高钙奶的认定,主要参考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进行计算。 奶制品是否高钙可参考上图中的高,或富含的值。进行计算:牛奶要达到高钙标准,需要每100ml中≥15%NRV,即每100ml液态奶制品的钙含量≥120mg。计算公式:(800mg×15%=120mg)。通常钙含量能达到其80%,即96mg/100ml,便可满足要求。知道了判定高钙的数值,再参考国家标准GB 5009.92-2016食品中钙测定第一法,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牛奶中的钙含量,即可知道喝得牛奶是否是高钙啦!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实测结果吧! 实际检测:耶拿技术中心北京实验室近期按照国标GB 5009.92-2016食品中钙测定第一法,采用原子吸收火焰法分别对不同包装及同一包装方式的国产、有机和进口牛奶中钙含量进行了测试。01、校准曲线02、实验结果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市售的牛奶包装的钙含量标称值也略有差异,但根据测定结果本次抽查的几款牛奶的钙含量都可以达到各自标定的含量要求,可以放心啦!当然钙含量并非越高越好,日常生活中只要能保证正常所需即可,吃得健康,身体倍儿棒!
  • 牛奶冰点测定仪德国盖博FUNKE GERBER 牛奶冰点仪Cryostar冷冻液价格促销
    牛奶冰点测定仪德国盖博FUNKE GERBER 牛奶冰点仪Cryostar冷冻液价格促销 牛奶冰点仪Cryostar冷冻液更换周期一般是一个星期一次,这样可以控制好冷冻液的温度,因为冷冻液在工作中会和空气接触,冷冻槽属于非密封状态,那么时间一久冷冻液的纯度不够,可能导致样品不能在指定的温度解冻。 德国Gerber CryoStar牛奶冰点仪 乳品冰点仪 牛奶冰点检测仪 冰点仪 仪器简介:1 德国FUNKE GERBER公司介绍: 自1904年起,德国FENKE GERBER已经开始涉足乳制品行业。经过100年多的发展,GERBER公司的牛奶分析仪、牛奶冰点仪和牛奶离心机等仪器已经在牛奶食品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乳品研发和安全检测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仪器。2 GERBER牛奶冰点仪(CryostarⅠ)介绍2.1 仪器测量原理 液体的凝固点与所含溶质的摩尔浓度相关,总摩尔浓度越高,凝固点越低。正常牛奶的冰点在-0.533 ~-0.516℃之间,牛奶冰点与水分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两者可以换算。 因此通过检查牛奶的冰点,就可以推算出牛奶的纯度。 为回馈广大盖博产品的用户,我司现对牛奶冰点仪冷冻液进行特价促销活动!牛奶冰点仪参数:检测速度:40个样品/小时测量范围:0.000℃∽-1.500℃检样量:2.0-2.5ml(2.2ml)南京铭奥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中国总代理联系人:张苏华地址:南京市秦淮区刘家岗84号[210006]电话:025-87163873 18913964277传真:025-87163873E-Mail:suhua1985@126.com
  • 纯牛奶检出丙二醇不合格,美正检测助力牛奶安全
    近期网红牛奶麦趣尔检出丙二醇引发大家关注,小编帮大家整理此事时间线如下:2022/06/28麦趣尔两批次纯牛奶检出低毒类添加剂丙二醇不合格。2022/06/30麦趣尔深夜回应「监管部门进驻,相关产品封存」。2022/07/03市场监管总局要求严查麦趣尔纯牛奶检出丙二醇问题。2022/07/03麦趣尔被立案调查:牛奶生产过程中超范围使用香精。2022/07/03麦趣尔发布沟通函称,系未有效清洗罐线的残留调制奶,导致丙二醇成分混入纯牛奶。丙二醇为何物?丙二醇属于有机化合物,通常是略有甜味、无臭、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吸湿,并易与水、丙酮、氯仿混合,其黏性和吸湿性好,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工业中,长期过量食用丙二醇可能引起肾脏障碍。丙二醇加入的来源有两个,一是作为添加剂(GB 2760)使用,起到稳定消泡凝固等表面活性剂功能,应用范围比较小。在2022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中只对生湿面制品和糕点有使用限量要求,其他产品禁止使用。应用范围更大的来源是,丙二醇是最为常用的水溶性液体香精基质(溶剂)(GB 30616)。所以牛奶中丙二醇不是当前监督抽检细则项目,没有常态监管。虽然麦趣尔发布沟通函称,系未有效清洗罐线的残留调制奶,导致丙二醇成分混入纯牛奶,但是浙江省庆元县查出麦趣尔2个批次纯牛奶丙二醇检出量高达0.318g/kg和0.321g/kg,远远高于一般残留带入水平。此外,调制乳的残留受影响的理应只是一个批次,监管部门在 6 个不同批次中都检测到了丙二醇,含量还特别接近(0.0264%~0.0363%),很难让消费者信服。目前现行有效的检测标准为GB 5009.25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1,2-丙二醇的测定,代替GB/T23813—2009《食品中1,2-丙二醇的测定》、NY/T1662—2008《乳与乳制品中1,2-丙二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美正为中国的牛奶安全保驾护航美正致力于食品健康领域检测与服务,针对此次牛奶检出丙二醇不合格事件,美正检测迅速推出相应的标准品和基体质控样,帮助检测单位迅速建立方法,快速完成检测项目,为中国的牛奶安全保驾护航。
  • 蒙牛称牛奶致癌物超标问题饲料来源已查明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蒙牛牛奶中含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M1?对此,蒙牛方面昨日(12月27日)表示,问题原因已查明,是因为牛吃了霉变的饲料所致。对于这批问题饲料的来源也已经查明,但结果有待公布。  蒙牛内部已查出结果  12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近期对全国液体乳产品进行抽检结果公告,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  在黄曲霉毒素M1超标事件曝光之后的第三天,蒙牛乳业前日回应表示,事件原因已经查明,是奶牛食用霉变饲料引发的。但当时称对于这批饲料及奶源来源于哪里,暂时无法追查。  昨日,蒙牛集团发言人卢建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问题已经查明,但结果有待公布。“从专家的判断以及蒙牛内部的判断,问题肯定是出在饲料的霉变这个问题上,这点已经毋庸置疑。”卢建军昨日表示,“目前内部对此已经有一个查出的结果了,但是目前这个信息还没有到我手上。”  “这是个别问题”  卢建军强调,这是个别问题,饲料的霉变是因为饲料的储存不当造成的,并不是普遍现象。  蒙牛眉山的奶源构成是怎样的?卢建军并未向记者介绍。他只是表示,蒙牛整个奶源供给的构成是80%来自牧场,20%来自农户奶站。  公开资料显示,眉山基地是蒙牛的第24个基地,也是蒙牛在西南地区的首个生产基地,设计日处理鲜奶800吨。2009年,现代牧业洪雅牧场与眉山基地同日竣工,为后者提供奶源。  质监部门已立案调查  另据成都商报报道,眉山市质监局副局长袁勤前日称,已对蒙牛乳业眉山分公司下发整改通知。此事经初查,蒙牛纯牛奶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不存在人为添加,只是一个偶发事件。目前,质监部门已立案调查,查实后将按规定给予高额处罚。
  • 牛奶冰点测定仪促销1个月
    牛奶冰点测定仪促销1月 牛奶冰点测定仪,德国Funke Gerber牛奶冰点检测仪,Cryostar Ⅰ 牛奶冰点仪,为了感谢广大客户对德国Funke Gerber牛奶冰点测定仪产品质量的肯定,现对Cryostar Ⅰ 型牛奶冰点测定仪现实促销优惠出售,欢迎新老客户前来选购。活动时间2014年6月1号-2014年7月1号牛奶冰点测定仪,德国Funke Gerber牛奶冰点检测仪,Cryostar Ⅰ 牛奶冰点仪德国FUNKE GERBER公司介绍: 自1904年起,德国FENKE GERBER已经开始涉足乳制品行业。经过100年多的发展,GERBER公司的牛奶分析仪、牛奶冰点仪和牛奶离心机等仪器已经在牛奶食品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乳品研发和安全检测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仪器。牛奶冰点测定仪 品牌:Funke Gerber, Germany 型号:Cryostar Ⅰ 1牛奶冰点测定仪中国总代理:南京铭奥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牛奶冰点测定仪参数:检测速度:40个样品/小时测量范围:0.000℃∽-1.500℃检样量:2.0-2.5ml(2.2ml)精确度:0.0001℃重现性:±0.002℃端口:RS 232端口1个,6V打印端口重量:12kg体积:(w×h×d)29cm×19cm×38cm工作电压:230V/115VAC(50…60HZ) 180W 1
  • 布鲁克EVOQ™ Qube高效测定牛奶中氯霉素浓度
    (2012年12月14日,北京)由布鲁克公司新近发布高性能三重四极杆液质谱系统——高性能EVOQ Qube™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牛奶中氯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利用EVOQ Qube™ 可以对牛奶基质中浓度低至0.02 ppb的氯霉素进行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  高性能EVOQ Qube™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氯霉素浓度的方法,EVOQ QUBE LC-MS/MS方法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的运用中,仅需采用非常微量的样品便可监测以及跟踪牛奶中氯霉素。方法采用3通道MRM模式对氯霉素进行检测,一个通道用于定性,两个用于定量。分析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02 ppb,定量线性范围为0.02 ppb-1.0 ppb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线性良好,R2=0.9980 (权重系数为1/X)。  氯霉素(CAP)是一种广谱抗生素,最早使用于1949年。氯霉素虽然价格便宜,但因其副作用大,故已不作为治疗人类疾病的一线药物。氯霉素能抑制骨髓细胞的长生,导致非再生性贫血和可能致命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此外,氯霉素是一种有效的非竞争性的微粒体酶抑制剂,能影响其它药物的吸收代谢。氯霉素也可当兽药应用,但由于它对人类有许多潜在的副作用,所以在许多国家被限制或禁止使用。欧盟2003/181/EC决议规定在牛奶中被检出任何水平的氯霉素都是不允许的,同时规定检测氯霉素的方法必须符合或优于0.3 ppb的最低要求。  布鲁克CAM市场部总监Meredith Conoley说:“EVOQ LC-MS/MS不同凡响的高性能设计令实验室可以进行高产量的定量分析。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创新融合了革命性的技术,如主动排气,IQ的双重离子漏斗,VIP- HESI和最新PACER软件,这意味着EVOQ拥有可以提供给任何实验室进行常规分析的优势,其可应用在水和环境检测、食品检测、取证分析、毒性检测和运动医学检测等方面。”Conoley补充道,“这些应用标志着EVOQ拥有卓越的性能,可以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满足实验室对高灵敏度的需求。”  图片说明: 布鲁克高性能 EVOQ Qube™ 的设计使数以千计的样品可以进行快速分析检测并提交结果报告,其应用广泛,可应用于水和环境检测、食品检测、取证分析、毒性检测和运动医学检测等方面。
  • 让布鲁克来为您选一杯能放心喝的优质牛奶
    如今,牛奶已经成为了大家生活中的必需品,超市货架中常常摆放着众多品牌的牛奶,实在叫人挑花了眼。虽然牛奶的品牌众多,但是其品类却通常只有两种,纯牛奶和鲜牛奶。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原料——生乳在介绍这两种牛奶的区别之前,先聊一聊他们的原料—生乳。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9301-2010中对生乳的定义是:从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无任何成分改变的常乳。产犊后七天的初乳、应用抗生素期间和休药期间的乳汁、变质乳不应用作生乳。生乳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成品乳的品质。生乳的国标中规定,每百克生乳中蛋白质含量不能低于2.8g,脂肪含量不能低于3.1g。牧场会将得到的生乳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离厂,运输到工厂后,乳品企业会对生乳进行更加严格的质量检测。为了保证生乳的质量,牧场会定期与工厂实验室检测进行对标。生乳运送到乳品企业后,会经过过滤、净化、均质、杀菌和灌装等一系列工艺,最终得到我们日常饮用的牛奶。对于鲜牛奶和纯牛奶来说,他们的主要区别是杀菌方式的不同。关于纯牛奶纯牛奶使用的是超高温瞬时灭菌方式(UHT),又称常温奶。它是指在130℃至140℃下,进行4至15秒的瞬间灭菌处理,可以完全破坏其中可生长的微生物和芽孢,并在无菌状态下灌装。由于纯牛奶杀菌温度很高,所以能够长时间存放,通常能够在常温下保存6-9个月。但是高温的处理会破坏奶中全部生物活性物质和大部分维生素,因此营养价值会比鲜牛奶低很多。关于鲜牛奶鲜牛奶采用的是巴氏杀菌方式,通常是在72℃下杀菌15秒至20秒,或者在80℃下杀菌10秒至15秒。巴氏杀菌可以瞬间杀死致病微生物,属非无菌灌装,但其细菌含量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鲜牛奶的保质期不会很长,通常在低温环境2-6℃的条件下保存5~7天。但是鲜牛奶的口感和风味较接近生乳的水平,营养价值与鲜牛奶差异不大,B族维生素的损失仅为10%左右,价格也比一般的纯牛奶要高。虽然纯牛奶和鲜牛奶采用的杀菌方式、保存条件、保质期都有所不同,但是这两种牛奶的国标中都有规定:每百克中蛋白质含量不能低于2.9g,脂肪含量不能低于3.1g,非脂乳固体含量不低于8.1g。因此乳品厂生产出的纯牛奶和鲜牛奶在出厂之前,也必须先经过质量检测。布鲁克为了满足牧场和乳制品厂对生鲜乳的检测需求,推出了这款MIRA乳成分分析仪,它可以简便而又经济有效地实现生乳、纯牛奶、鲜牛奶以及乳清和奶油的质量控制。仪器内置高压均质器能够将样本均质,从而使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精确度。分析样品类型脱脂奶半脱脂奶超高温灭菌奶巴氏杀菌奶乳清奶油生乳全脂奶检测参数脂肪蛋白乳糖总固形物非脂乳固体冰点(选配)易于使用仪器已经预安装了产品的模型。因此用户不需要耗费人力物力来收集样品建立模型。软件操作便捷直观,可切换中文、英文等7国语言。分析样品时,在软件左侧可以选择产品,在上方输入样品ID,点击下方测量,仪器将自动对样品进行分析,直至显示测量结果。自动清洁和调零MIRA可以按照预设的时间定期自动调零,能够保证仪器长久的稳定性。而且无需操作人员干预,即可自动进行清洁,可以防止流体结构受到污染或堵塞。轻松维护乳成分分析仪经专业设计,维护非常方便,可以缩短停机时间,降低维护成本。光源和干燥剂盒更换简便。操作软件自带永久性诊断功能可持续监测仪器,并将存在的问题通知给用户。
  • 光明牛奶“碱水门”腐蚀食品安全神经
    仿佛是对“国内乳品行业历史最好”的回应,近期,国内乳制品接二连三地曝出问题:蒙牛冰激凌代工厂脏乱差、贝因美奶粉被舀出一条活虫以及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猪骨粉被消费者告上法庭……  而就在上述质量问题还未消停之际,国内乳品大牌光明又被曝出其部分“优倍”产品因操作不慎,渗入清洗用食品级碱水。  光明牛奶陷“碱水门”风波  据媒体报道,6月27日,有消费者在微博上爆料称其购买的光明乳业产品“优倍”出现质量问题,同样的紫薯置于不同生产日期的优倍乳品中,竟产生不同颜色。该消费者称,光明乳业客服向其证实,6月25日生产、26日上市的批号为I17:15(E)的光明优倍奶混入了烧碱成分。  在光明“优倍”奶混入烧碱成分后,上海质监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停食6月25日产的950毫升光明优倍牛奶。  据悉,这是6月以来,光明乳业第2次发生质量问题,距离“安徽学生奶”事件不过一星期:安徽省颍上县部分学生食用了光明乳业配送的牛奶后,78名学生身体不适,6名学生出现呕吐。  记者发现,光明“优倍”奶事件后,有网友称,部分光明优倍牛奶中混入烧碱成分,误食可能导致消化道灼伤。此外,还有网友有诸多疑问,“我不明白,食品生产流水线上,为什么会一边正常生产,一边进行管道清洗,以致碱性溶液混入食品中。从混入发生到检修完成,难道生产没有停止?产品没有截留?问题没有上报?产品的各道检验和出厂检验关,还在吗?”  对于上述关键问题,光明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未做回复。  不过,光明牛奶“优倍”质量问题,光明乳业董秘朱建毅表示,渗入食用级碱水的牛奶对人体不会产生严重危害,食用级碱水在每生产完同一批产品后用于流水线的清洗。因每条流水线每天要生产多种不同的产品,故要做多次清洁,用于下批产品的生产。朱建毅还指出,此次光明牛奶的质量问题属于偶发性事件,公司将严格督促产品的质量问题。  6月29日,《中国企业报》记者登陆光明乳业官网,看到光明乳业日前发布《关于6月26日上市的950ml优倍产品少量渗入液体的解释说明》,承认部分950ml“优倍”产品因操作不慎,渗入清洗用食品级碱水。  对于事发原因,光明乳业解释称:“6月25日傍晚17时10分,我公司乳品二厂进行常规的设备维护保养,在自动阀切换时发生几秒钟的延迟,导致管道内少量清洗用食品级碱水瞬间渗入当时流水线上的950ml优倍牛奶中。”根据公司的产品追溯系统,涉及产品为300盒左右。  光明乳业称,事件发生后,立即并已经把当天上市的950ml优倍全部下架召回。对于个别在召回期间已经购买了该时间段产品的消费者,公司均与消费者取得联系,并上门进行了道歉和赔偿服务,也得到了消费者的理解。工厂及时对设备的稳定性进行了严格的测试,确保此后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问题。  生产环节管控是关键  因设备改造而使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在国内光明牛奶并非是“首创”。  就在两个月前,世界食品饮料巨头可口可乐也因在设备改造过程中身陷“含氯门”而引发轩然大波。今年4月,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因管道改造,致使消毒用的含氯处理水混入9个批次价值约500万元左右的12万箱可乐产品中,且部分产品被当做合格产品销往市场。  然而,与光明牛奶不同的是,消息曝出后,可口可乐立即在官方微博上表示“员工爆料严重失实信息,或将被追究法律责任”。此外,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以维修电脑为由删除了2月4日—8日期间部分相关生产记录和全部的电子工作邮件,关键证人也以带薪休假为由缺席调查。  随后,山西省质监部门经过调查确认了相关问题,并向该公司发出了停产整改的行政处罚。可口可乐只得一改此前回避、否认的态度,发表声明首次承认在实施节水项目相关管道改造时,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含微量余氯的生产辅助用水进入到饮料生产用水中。可口可乐还向消费者道歉并表示将彻底整改。  至此,可口可乐“含氯门”事件在历经了业内曝光、企业矢口否认、监管部门检查、可口可乐承认并被迫道歉等一系列拉锯战后才告一段落。  有业内专家表示,与之前所谓非法添加添加剂、原料不合格等问题不同的是,可口可乐和光明两大食品企业先后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乳品饮料安全事故,对知名食品企业而言实在不应该,这充分反映出企业对产品生产操作过程管控不严、产品出厂时质量检测中还存在漏洞。  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表示,首先,光明乳业是在消费者爆料的情况下被动发布召回说明,这与主动召回性质完全不同 其次,光明在生产操作工艺和产品质量管理上都存在严重漏洞。此次事件看似虽小,但反映的问题却很严重,其他食品企业也应引以为戒。  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国内某知名乳品企业生产部负责人表示,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尤其对乳品行业而言更是如此,在经历“三聚氰胺”后正处于恢复期的国内乳品行业一定要重视产品质量问题,无论是采购、生产还是销售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引起警惕,“任何一个小的忽视,都可能带来大的问题”。  同时,在这位负责人向《中国企业报》记者提供的该企业生产、质量、检测方面的规章制度中,记者发现该企业对生产环节的配料、分道、套标等每一个工作人员以及操作流程都有非常详尽的工作内容安排和考核管理内容。
  • 东南科仪为您推荐牛奶行业检测新利器
    回顾近年来,国内的牛奶行业出现的种种事件,让消费者对牛奶的信心大大下滑。牛奶质量检测应进一步加强。为此,东南科仪向大家推荐日本ATAGO(爱拓)用于牛奶行业检测的两款新产品PAL-S数显牛奶专用浓度计和DR-A1-plus乳制品专用数显阿贝折光仪,为牛奶检测提供新利器。 PAL-S数显牛奶专用浓度计PAL-S数显牛奶专用浓度计采用ATAGO特有的Mode S技术,提高样品测量的重复性和稳定性。Mode S是ATAGO独创的测量稳定技术,适于含脂类溶液、深色溶液等复杂样品的测量,如奶制品的测量。 型号PAL-S数显牛奶专用浓度计货号3860测量范围Brix 0.0 至 93.0 %温度9.0 至 99.9° C分辨率Brix 0.1 %温度 0.1° C测量精度Brix ± 0.2 %温度 ± 1° C环境温度10 至 40° C样品体积0.3 毫升电源2 × AAA 电池测量温度10 至 100° C(自动温度补偿)规格55(W) × 31(D)× 109(H)mm, 100g (仅主机)测量时间60s连续测量后 5 至 15 秒数据分析电池寿命约 1,500次测量 (60s连续测量后 5 至 15 秒数据分析)国际保护等级IP65 无尘且对喷射水柱具防护作用Included Accessories&bull MAGIC&trade : RE-39411选配件&bull PAL保管箱 : RE-39409&bull 便携带: RE-39410&bull 10% 蔗糖溶液(± 0.03%) : RE-110010&bull 20% 蔗糖溶液(± 0.03%) : RE-110020&bull 30% 蔗糖溶液(± 0.03%) : RE-110030&bull 40% 蔗糖溶液(± 0.04%) : RE-110040&bull 50% 蔗糖溶液(± 0.05%) : RE-110050&bull 60 %蔗糖溶液(± 0.05%) : RE-110060 PAL-S数显牛奶专用浓度计使用方法 DR-A1-plus乳制品专用数显阿贝折光仪特为乳制品及牛奶行业研发,用于乳制品浓度、折射率的测定及含水量判定等 ModelDR-A1-Plus乳制品专用数显阿贝折光仪型号1311测量范围折射指数 (nD) 1.3000 至 1.7100糖度 (Brix) 0.0 至 95.0% ( 在5 至 50° C会进行自动温度补偿 )最小显示单位折射指数(nD) 0.0001糖度 (Brix) 0.1%测量准确度折射指数(nD) ± 0.0002糖度(Brix) ± 0.1%测量温度范围5 至 50° C(最小标度为0.1° C)电力损耗16VA电源AC adapter(100 至 240V( 50/60Hz AC输入 )尺寸重量13× 29× 31公分,6.0千克 (折射仪)10.5× 17.5× 4公分,0.7千克 (AC adapter)打印机输出(1)数字打印机 DP-22(C)( 选购 )(2)讯息传递系统:RS-232C选件&bull 数字打印机 DP-22(C) : Cat.No.3126&bull RS-232C线 (D-Sub9Pin) : RE-15305&bull 胶卷测定组套 : RE-1581&bull 带偏光板接眼镜 : RE-1146&bull 10% 蔗糖溶液 (± 0.03%) : RE-110010&bull 20% 蔗糖溶液 (± 0.03%) : RE-110020&bull 30% 蔗糖溶液 (± 0.03%) : RE-110030&bull 40% 蔗糖溶液 (± 0.04%) : RE-110040&bull 50% 蔗糖溶液 (± 0.05%) : RE-110050&bull 60% 蔗糖溶液 (± 0.05%) : RE-110060消耗品/零件&bull 刻度校正用 A : RE-1195&bull DR-A1用主副菱镜 : RE-1501&bull 干燥剂 : RE-1592&bull 扎带 : RE-8507 更多ATAGO产品信息请咨询东南科仪 www.sinoinstrument.com TEL:400-113-3003
  • 生乳标准争论:低标牛奶不如白开水
    5月24日,广西全州,一奶牛饲养户牵着奶牛在街头现挤现卖牛奶。   乳业新国标反对者、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  喝低标准牛奶还不如喝白开水  6月15日,生乳国家标准颁布实施一年后,素有“中国奶业第一炮筒”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在业内会议上炮轰该标准为“全球最差,是全球乳业的耻辱”,并称“中国生乳标准被个别生产常温奶的大企业绑架”。  这场业内讨论,再一次引发公众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  中国乳品新国标是否真的过低?依据在哪里?修改前的标准是否真的难以达到?昨天,本报再次就此事对话王丁棉。  ■人物  王丁棉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曾任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  曾屡曝行业内幕,包括质疑企业往牛奶中添加香精、增稠剂,要求明确鲜奶标识等。  【很少的蛋白质,那么高的细菌,那还不如喝开水。消费者钱花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回报,还损害健康】  京华时报:6月15日,你在奶业发展研讨会上炮轰乳业新国标。这是什么性质的会议?你为什么要说这番话?  王丁棉:当时是在福建福州召开“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这是福建省奶业协会主办的,旨在讨论如何把巴氏奶的市场做得更好、更大,给消费者提供更高营养、更新鲜的牛奶。  我的发言内容涉及到了低标准奶源的问题,因为低标准的奶源是做不了巴氏奶的,做成了也有很大的不安全因素。这就把刚实施一年的乳业新标准带出来了。  京华时报:你说中国乳业新标准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标准,理由是什么?  王丁棉:主要体现在“细菌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2010年以前,我国生乳收购标准是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而2010年新修订的标准,将每毫升细菌限量总数提高到200万个,蛋白质最低含量下调至2.8克。  新标准中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 而菌落总数放宽3倍后,是美国、欧盟(10万个)标准的20倍。这一标准堪称“世界最低,全球最差”。  京华时报:旧标准规定生乳中细菌总数分为每毫升低于50万、100万、200万和400万四个等级。新标准的200万相当于原来的三级,为什么您认为标准是降低了?  王丁棉:旧标准实施期间,南方乳制品企业对生乳细菌总数的要求基本都低于每毫升50万,广州的企业能达到10万以下。据我了解,北方的企业要求生乳细菌总数低于50万的应该在三分之一以上,高于200万接近400万的占少数。所以我说现在的标准和原来以及实际情况比,都降低了。  京华时报:新标准下的牛奶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吗?  王丁棉:标准高与低,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权益。先说蛋白质,不要看到它比原来标准只少了1.5%这么一点小数,但营养其实少了很多,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  再说细菌总数,200万个细菌里面,除了包含乳酸菌、酵母菌等,还有致病菌。细菌数越高,致病菌的分泌产物保留在牛奶里面的就越多,这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虽然细菌高一点不会立即生病或者死人,但当中可能存在着你看不到的潜在的、慢性自杀型的东西。很少的蛋白质,那么高的细菌,还不如喝白开水。消费者钱花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回报,还损害健康。  京华时报:会议有哪些人参加,有人当场反驳吗?  王丁棉:很多人参加了那个会议,有当地政府官员、中国奶协领导、部分生产巴氏鲜奶的企业、教授、营养专家,还有近30家媒体。我发言时没有人回应,散会后也没有遇到反击和质疑。媒体随后就此采访其他专家时,有人提出了反驳,进而引发了这场争论。  【依据我掌握的信息和调查了解的情况,是某些大企业甚至个别协会在标准中捆绑了自己的利益】  京华时报:有人认为,修改前的标准很难达到。是这样吗?  王丁棉:不是很难的事。比如说提高蛋白质,不需要多难的技术,只要给奶牛提供充足的、优质的饲料,不出三到五天,蛋白质指标立即就会上去。细菌总数也一样。即使小规模的散养户,做得好的话,也跟大规模的奶牛场一样可以把细菌总数控制在50万以下。  很多人认为,现在是以散养为主的格局,而散养的卫生条件差,保障不了菌落总数达到高标准。但事实上,细菌群落与农民的养殖技术根本没关系,不是农民做不到,而是企业的设施跟不上。牛奶在刚离开牛的乳房的一瞬间,菌落总数其实非常低,最多也不过一两万个。菌落总数之后能达到200万个,主要是牛奶进入加工环节前的时间太长。另外,牛奶刚挤出来的1小时内没有迅速将其降到4摄氏度(没用低温抑制细菌繁殖)。再有就是装牛奶的桶、运牛奶的罐子消毒不彻底。这都不涉及什么高级的技术。  京华时报:既然之前的标准不难达到,为什么还要修改?  王丁棉:依据我掌握的信息和调查了解的情况,是某些大企业甚至个别协会在标准中捆绑了自己的利益。  有些消费者可能不太清楚,市场上销售的液态牛奶主要分为巴氏奶和常温奶两种。在牛奶加工过程中,135℃-152℃高温瞬间消毒杀菌制作的牛奶称为“常温奶”,保质期半年左右,可常温存放 75℃到85℃缓慢加热杀菌的称为“巴氏奶”,以酸奶为代表,需低温储藏,保质期多在一周左右。理论上来说,巴氏奶的营养比常温奶要高。因为杀菌温度过高时,菌类被杀死,营养成分也随之流失。  新国标将菌落总数提至每毫升200万个,用这样的牛奶做巴氏奶,不但风味、营养受到影响,还会引发一些不确定的食品安全因素,但这对于超高温加工的常温奶倒是影响不大。新国标过于偏向常温奶,大企业也希望降低标准,因为低标准的奶源不能做巴氏奶,就由做常温奶的大企业收购。这种市场竞争根本不用价格战来打你,从奶源就把你断了。这也导致巴氏奶在我国液态奶中所占的份额不到20%。在发达国家,常温奶被称为罐头牛奶,很少有人喝。  京华时报:除上述分析外,你还有别的依据证明大企业绑架了乳业标准吗?  王丁棉:标准讨论期间,我们一直反对降低标准,只是反对无效。地方奶协和专家提的20条意见,基本没有被采纳。你想想,制定乳业标准,行业内引发争议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出现一边倒的声音和结果,那就不正常了。很显然,有大企业在背后控制这个标准的出台。  京华时报: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金海提出,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内在的原因在于,我们将牛奶检测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定得太高,农户因不能达标,才添加三聚氰胺来提高蛋白质含量。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王丁棉:我觉得他是不了解情况,冤枉奶农。三聚氰胺的使用,是因为部分收奶站和个别奶农人为造假,在牛奶里加了水使指标都降低了,这才去使用三聚氰胺,并不是农民本身养的奶牛产奶达不到标准。还有一个原因是抢奶源,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部分人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去造假。  京华时报:该协会的秘书长提出,中国奶业发展现状由国情决定,执行更高标准将导致奶农倒奶,甚至杀牛。你如何评价这个观点?  王丁棉:这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原来执行了25年的那个标准并不是很高,属于中间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差很远,并不过分。  以前的25年里,奶农从没有因为标准问题倒奶、杀牛。目前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后,奶粉卖不出去,鲜奶收购价压低到了奶农无力支付饲养成本。当然,这里面还有行业整顿的因素,小规模企业被停产,周边奶农卖牛奶受影响,因此杀牛、倒奶,这和指标高没关系。我认为,降低乳业标准的结果才是奶贱伤农,低标准只能卖低价钱,没有办法让奶农用优质奶源赚到更多的钱,也没有办法提高奶农的养殖水平。  【我批评新国标,是对整个中国奶业负责任,是对“奶农因标准低拿不到好处、永远走不出困境”负责任】  京华时报:有人认为,乳业新国标的争论,其实是巴氏奶和常温奶之争,因为南方的巴氏奶企业打不过北方的常温奶企业。是这样吗?  王丁棉:两大阵营的斗争确实存在,巴氏奶处于弱势地位,常温奶则占上风,且步步紧逼、气势凌人。  你刚才说的质疑,我了解到蒙牛、伊利的高层也这样认为,他们觉得南方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生产巴氏奶,斗不过北方的常温奶,不服气。  京华时报:这次炮轰新国标,是给巴氏奶阵营代言么?  王丁棉:不是。但我赞同巴氏奶的阵营,因为他们的观点、利益与我的相符合。我做巴氏奶的研究有13年,写过四五十篇关于巴氏奶的论文。但我不在他们的阵营,不是他们的代言人,更不是某个企业的代言人,也没有从他们身上获得一分钱。  我批评新国标,是对整个中国奶业负责任,是对“奶农因标准低拿不到好处、永远走不出困境”负责任,也是对中国实现低碳环保负责任。同时,我也在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利益的取得权,本身我就是一个消费者。  京华时报:你觉得两大阵营之间的分歧,通过争论,有可能达成共识么?中国奶制品行业怎样才能形成一种消费者、奶农、奶制品企业共赢的局面?  王丁棉:达成共识会很难很难,除非蒙牛、伊利两个大企业主动放弃常温奶,但这是不可能的。他们把常温奶作为占有市场的主要手段,会轻易放弃么?不可能。除非由国家出面,用政策限制他们,用很高的税收来限制他们,并奖励巴氏奶企业发展。但目前来看,巴氏奶和常温奶,在中国会永远存在,会永远斗下去。  京华时报:你认为,怎样才能有效地重建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  王丁棉:第一,乳业标准要恢复到原来 第二,消费者应将消费选择放在巴氏奶 第三,企业要真正遵守行业规则,包括奶农生产者、乳品加工者,不能突破道德底线。  ■关键词  生鲜牛乳收购标准演变  1986年颁布的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规定,生乳中细菌总数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每毫升低于50万个,二级每毫升低于100万个,三级每毫升低于200万个,四级每毫升低于400万个。生乳蛋白质含量每100克不低于2.95克。  2010年6月公布的新版《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将生乳中细菌总数规定为每毫升低于200万个。生乳蛋白质含量每100克不低于2.8克,比原来标准降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生乳蛋白质含量为每100克3.0克以上。菌落总数普遍为每毫升20万个以下,标准最高的为美国,每毫升10万个以下。  近日,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高工孟瑾透露,农业部正制订生乳分级标准。  乳业新国标支持者、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金海:  让人人喝上牛奶比标准更重要  在乳业新国标的论战中,内蒙古奶业协会的观点与王丁棉针锋相对。  作为支持者,该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及常务理事金海随后均反驳称,现行乳业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大多数消费者将喝不到牛奶,甚至还会有七成奶牛散养户杀掉奶牛”。  这一说法公开后,有人认为体现了中国奶业的现实,也有人质疑称“这是以国情为借口掩盖行业利益”。  他们的观点有无依据?中国的奶牛饲养业有着怎样的现状?昨天,本报对话金海。  ■人物  金海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助理、生物中心主任。  2004年度国家引进的高层次留学归国人才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基金奶业专项首席专家。  【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奶农要破产,我国大多数消费者也就喝不到牛奶了】  京华时报:在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批评乳业新国标“全球最差”的那次会议上,你在场吗?  金海:那次会议没参加,我们秘书长参加了。但王丁棉的观点我非常清楚。事后媒体找我采访,我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京华时报:你为什么支持现行乳业标准?  金海:我认为检测标准一定要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奶业,作为一个产业发展才有十几年。十几年时间里,大部分中国人从无奶喝变得人人都能喝上奶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一头奶牛从培育到产奶,需要三年时间。培育一个奶牛品种,用现在最先进的手段去努力,也要20年,以前则是40年。  现在有人就盯着国外的标准,我就很奇怪。西方国家奶业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他们现在的标准是高,但怎么不去看看美国80年代、70年代的标准。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奶农要破产,我国大多数消费者也就喝不到牛奶了。  京华时报:之前的那个生乳标准真的很难达到吗?  金海:我国目前的奶牛养殖业,小规模散养户比例较高,超过70%。小规模散养不是标准化养殖,经常是自家种什么,就给奶牛吃什么,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受限于牧草质量、品种改良等因素,并不稳定。如果按照修改之前的蛋白质标准,绝大多数达不到。  我认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内在原因就在于我们牛奶检测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定得太高,导致农户为达标而千方百计提高蛋白质含量,由此导致了三聚氰胺等物品的添加。我国有13亿人要喝奶,也不可能都进口——就算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奶牛全都买回来,也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为防止国产奶中被添入各种物质,那就得降低标准。  京华时报: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只要舍得给奶牛喂充足的饲料和优质牧草,不用三五天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就会提高。细菌总数也不难控制。  金海:我觉得王丁棉对国外了解的太多了,但对我们国家的奶农一点儿不懂,一点儿都不实事求是。给奶牛喂优质牧草能提高蛋白质,他说的没错,可我们哪有那么多耕地种植优质牧草?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农民的积极性并不高。  另外,提高蛋白质还需要改良我们的奶牛。我们奶牛的产奶量和美国相比差一半,这是品种的差异,这是不管拿多少钱都不能在一天一夜之间就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漫长的改良过程。  就细菌总数来说,我们有70%多的奶牛散养户,他们养牛往往就在房前屋后,卫生环境不那么好,牛奶采集后保存条件有限,不能做到全封闭下挤奶、挤完马上冷却,并用冷藏装置送到厂里马上加工。这是一个现实国情,需要通过一个过程来解决。  【我们应该把准确的知识提供给消费者,你说是喝添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好呢,还是喝标准稍微低一些、稀一些但是安全很多的牛奶好呢】  京华时报:降低了标准的牛奶,是否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喝了之后对身体还有用吗?  金海:现在牛奶的蛋白质从原来的每百克含2.95克降到2.8克,标准稍低了一点,但总比没奶喝要强吧。事实上,我们需要的营养不是光靠牛奶获得的,我们每天还要吃很多种食物。  另外,200万的细菌总数也不全都是致病的病原菌,很多是乳酸菌、酵母菌等,对人体没什么害处。病原菌通过高温消毒后,也不会存在活菌,不会直接致病。只是病原菌的有些代谢物会对人体有点危害,但影响到什么程度,现在也没有具体的数据。细菌是什么?这是无处不在的东西,我们平时张口呼吸,嘴里也要进去很多细菌。细菌和人类是共存的,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可怕。还有,牛奶里最大的营养物质实际上是钙,这里的钙是最容易被人吸收的。所以,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我们目前喝的牛奶,只是蛋白质稍微低了一点、稍微稀了一点,这有那么重要吗?  京华时报:你认为降低乳业标准,对谁有好处?  金海:我觉得对消费者、对奶农都有好处。标准定得高了,奶农达不到,又不舍得把牛奶倒掉,就得想办法往里面添加东西,这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健康。而标准低了,奶农能达到这个标准,起码能让消费者喝上没有添加剂的真正的牛奶。  京华时报:王丁棉提出,中国现有生乳标准的出台是大企业捆绑私利的结果,你怎么看他这个观点?  金海:我认为这种说法太不负责任。蒙牛、伊利等大企业肯定也希望有好的奶源,只是他们现在不愿意说这些话,不愿意参与这些事情。  现在我们说的细菌200万个和蛋白质2.95克,其实都是最低标准。企业生产的乳制品,很多标准都比这高,分为好几个等级。像蒙牛的特伦苏,蛋白质含量都达到每百克含3.3克。对企业来说,利润最大的其实是高端奶,而不是低端奶。  我认为,说大企业绑架了标准制定是不对的,真正导致标准降低的,是我们的奶牛品种不行,牧场赶不上,奶农的知识水平也不行。  京华时报:有人认为你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的发言,都是在为乳业巨头们“代言”。  金海:作为一个专家,我是从我的良心、使命感和责任感来说话。  蒙牛的牛根生,这个人我听说过,但没见过 伊利现在的老板我也不认识。我不赚企业一分钱,和这些企业任何关系都没有。  我不太理解,大家现在为什么这么关注奶业。我们的大米质量、小麦(2670,-15.00,-0.56%)质量,也达不到人家美国的标准,大家为什么就这么执着地非要谈谈生乳这一个标准呢。我真的不太理解。  京华时报: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近年来中国乳制品行业暴露出的问题太多了,导致公众对其产生了信任危机。  金海:这几年,中国奶业确实出了很多不该发生的问题,有些企业做的行为,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所以大家情绪上来了,就想这牛奶怎么老是出问题?  三聚氰胺事件为什么会发生?表面上看是不法分子为了获得利益,但根本上还是之前的乳业标准太高了。现在新标准定下来,降了一点点,我觉得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这保证了我们的牛奶现在是安全的。  还有,我觉得消费者不是专家,对科学技术的知识水平不够。有时候专家一说,他们就跟着起哄。比如这次,他们弄不清楚专家到底说的是什么,一听那么多细菌就害怕了,想到自己花钱喝上这个奶,接着就要去医院,这是太极端的想法。  我们应该把准确的知识提供给消费者,你说是喝添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好呢,还是喝营养标准稍微低一些、稀一些但是安全很多的牛奶好呢?我认为,肯定是后者。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特殊国家,不能通过标准一下子把所有的奶牛散养户都消灭。真的这样做了,我们的民族奶业要完蛋,有钱人可以喝国外的牛奶,普通老百姓则会喝不上牛奶】  京华时报:你认为,巴氏奶和常温奶这两大阵营之间的分歧,通过争论,有可能达成共识么?中国奶制品行业怎样才能形成一种消费者、奶农、企业共赢的局面?  金海:我觉得现在最核心的问题不应该是争论标准,炒作下去也没有意义。重要的是应该探讨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牛奶。  常温奶和巴氏奶相比,营养成分有差距,但我看也不是很大。常温奶瞬间高温消毒把细菌杀了,肯定有一部分营养物质损失,但实际上,高温对牛奶里面的钙没有大的影响。  将来,低温的巴氏奶肯定是个发展趋势,这是包括很多企业都认同的。但巴氏奶的保质期短,需要冷藏运输,成本较高。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否有能力消费巴氏奶,也是个问题。  我觉得应该让巴氏奶和常温奶并存,然后让消费者自己去选择,不能说只搞巴氏奶,也不能只搞常温奶,这样才能让人人都有牛奶喝。  京华时报:你认为,如何能有效地重建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  金海: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经过整顿,本来占行业80%的散养户在三四年间已经减少了10%。随着企业对奶制品质量的提高,散养户生产的标准比较低的奶源,因为收购价格低,慢慢地就被自然淘汰了。  目前,只有转成规模的散养户才能生存。随着规模化奶牛场的投入、标准化奶站的建立、牧场的扩大以及经营管理技术的提高,以5年为一个单位回头来看,我国的奶业会飞快地发展。  我认为,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特殊国家,国外奶粉进来是给有钱人喝的,我们大部分人还得自己养活自己。但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能通过标准一下子把所有的奶牛散养户都消灭,真的这样做了,我们的民族奶业要完蛋,有钱人可以喝国外的牛奶,普通老百姓就会喝不上牛奶。  ■关键词  中国奶业发展史  在中国历史上,喝牛奶一度是小范围的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只能凭“奶票”领取限量供应的牛奶。1976年到1983年,牛奶供应日趋紧张,全国各大城市实行过限制制度,例如只对新生婴儿、癌症患者等照顾供应。  大约在1996年,中国乳业进入高速发展期。1998年,全国奶牛存栏为426万头,牛奶总产量为745.4万吨,年人均牛奶占有量只有5.3公斤。至2010年末,全国奶牛存栏约为1260万头,全年牛奶产量3570万吨,年人均牛奶占有量约为30公斤。
  • 牛奶分析仪如何使用?操作说明分享
    牛奶分析仪如何使用?牛奶分析仪是用于对牛奶中各种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的设备。其使用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样品:首先,需要准备好待检测的牛奶样品。样品应该充分代表被检测批次的牛奶,将牛奶导入样品瓶中待用。2、 仪器清洁:①将两根软管分别接入牛奶分析仪的进样口和出样口。②将连接进样口的放入装有纯净水的烧杯,将连接出样口的放入废液杯中。③将一支空的样品瓶放在牛奶分析仪检测口下方,并点击屏幕中的“检测”→“自清洁”对仪器进行牛奶分析之前的清洁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3、 牛奶分析①将装有牛奶的样品瓶放在仪器检测口下方并用清水清洁检测头②擦拭干净后,将检测头放入另一支样品瓶中,并将出液管放入废水杯中。③检测物质选择牛奶,开始检测4、 结果解读:分析完成后,根据仪器显示的分析结果进行解读。这可能涉及到读取各种成分的含量、浓度或其他指标,并对其进行比较、评估或记录。5、 数据处理:对分析结果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如统计分析、生成报告、记录数据等。这有助于进一步的结果解释和管理。6、 清洁和维护:在使用结束后,对牛奶分析仪进行清洁和维护工作,以确保仪器的性能和稳定性。以上便是牛奶分析仪的操作步骤简述,除去牛奶检测,仪器还可以检测羊奶、UHT奶等大部分液态奶,我们可以通过仪器了解乳制品的脂肪、蛋白质、乳糖、非脂固形物、密度、掺水率、冰点、灰份、温度、PH值、电导率一系列产品品质数据,更有助我们监控乳品质量,提升乳品品质。
  • 牛奶分析仪如何提升乳品口感品质?
    牛奶分析仪如何提升乳品口感品质?通过牛奶分析仪,可以对牛奶的各种特性进行检测和分析,为生产者提供关键数据和信息,从而提升乳品口感品质。更多牛奶分析仪产品信息→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16147/C541293.htm1、成分测定:牛奶分析仪可以测定乳制品中的脂肪、蛋白质、乳糖等成分含量。这些成分直接影响乳品的口感和质地。例如,调整脂肪含量可以改变乳品的口感和口腔感受,使其更加丰富或轻盈。2、理化性质分析:牛奶分析仪可以测定乳制品的密度、冰点、PH值、电导率等理化性质。这些性质影响着乳品的口感和稳定性。例如,PH值和电导率可以指示乳品的酸碱度和盐度,而密度则与口感的浓稠度相关。3、水分控制:牛奶分析仪可以测定乳制品中的水分含量,从而帮助生产者控制产品的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的水分含量都会对口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控制水分含量是提升口感品质的关键之一。4、异物检测:牛奶分析仪可以检测乳制品中的异物和杂质。及时发现并清除异物可以保证产品的纯净度和口感。5、微生物检测:牛奶分析仪可以检测乳制品中的微生物含量,包括有害微生物和益生菌。合理控制微生物含量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并确保口感品质。综上所述,牛奶分析仪通过提供准确的成分分析和理化性质测定,帮助生产者控制产品的水分含量、微生物含量等关键参数,从而提升乳品口感品质。
  • 牛奶激素含量:增长的烦恼
    8月15日,卫生部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患儿乳房早发育与所食用奶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奶粉和其他婴幼儿奶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不过,此事件暴露出食品检测和管理中的问题。武汉三名食用同一品牌的女婴出现性早熟,怀疑奶粉含有激素的家长想弄个明白,却送检无门。“所有的检测机构都不愿意接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检测专家对《科学新闻》说。  消费者遭遇“送检无门”,本能的知情权被无情地阻挡,对于怀疑有问题的食品,消费者究竟从何得到权威和专业的答复?  检测无门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协会组织、消费者可以委托法律规定的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对疑有问题的食品进行检验。“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中的确存在检验机构不接受个人送检的情况。比如有些检验机构不具备送检项目的检测资质或能力。一些机构担心样品的来源,担心有目的不纯的送检,还有一些机构怕承担法律责任,不想介入纠纷等。消费者如果怀疑食品有问题,可以向卫生部门举报,卫生部门接到举报应组织进行检验。”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说。  8月10日,卫生部责成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查并及时公布结果,两天后,卫生部直接介入事件调查,称接受举报。随后,卫生部组织由疾控中心牵头,内分泌、儿科、妇幼、食品安全等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事件进行调查。  卫生部的迅速介入,表明了政府对此事件的高度重视。某个侧面,也许正是为了解答消费者所遭遇的送检无门的窘境。  对于送检无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王树槐告诉《科学新闻》:“对样品来源不清楚,谁都不愿意负责。此外样品量少,成本就高,如果要价高,别人还以为是敲诈,所以估计谁都不愿意接。”目前,中国的实验室管理很严格,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之后,每3年要对实验室硬件、人员等各方面进行考核,并且实验室能做的检测也只有几项,如三聚氰胺、重金属、激素等专项都要专家现场考核认证,超出实验室检测范围的项目要申请。而这一程序申请非常繁琐,且成本高昂。  不仅如此,中国目前还将检测的技术方法也当标准限定。“这是阻碍科学进步的,是滞后的。以前美国和欧盟也是这样,但上世纪90年代之后,就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出台相关技术指南,实验室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操作,只要在最后的文书上签字画押负责就行。这样反而能够快速对应急事件做出反应。”前述专家这样认为。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等检测机构负责此次检验,采用国际通行的检测方法(《动物源食品中激素多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21981-2008),主要对乳粉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进行检测。  “这项检测技术是国际上最为先进的,可以肯定。”王树槐说。  卫生部专家组成员之一、食品安全国家审评委员会检验方法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邵兵介绍,目前能开展类似检测的机构有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农业部的一些实验室,以及北京市的质量监控中心。这些机构都可以接受个人送检。  但无疑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在中国可谓寥寥。同时,检测费用往往受到仪器设备、试剂成本的影响。只有同批检测样本多,成本才会有所下降。  “内外有别”  今年6月以来,中国乳业“新国标”正式实施,涉及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发酵乳、调制乳等所有乳类和乳制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这是自“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卫生部对这些标准进行的重新修订。  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GB19644-2010)》中,关于乳粉的要求包括原料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剂等7项要求,但并没有提及关于雌激素的检测项目。  卫生部在发布会上公布,在抽调的奶粉样品中,未检出己烯雌酚和醋酸甲孕酮等禁用的外源性性激素,内源性雌激素(17β-雌二醇和雌酮)和内源性孕激素(孕酮和17α-羟孕酮)的检出值分别为0.2~2.3μg/kg和13~72μg/kg,其中患儿家中存留样品雌激素和孕激素检出值分别为0.5μg/kg和33μg/kg。  其结论是:“检测结果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文献资料显示,美国、韩国、荷兰等原料奶和市售牛乳中雌激素含量在0.16~4.4μg/kg,孕酮最高数值是98.0μg/kg(将液态奶按8:1换算为乳粉的含量)。  一位长期从事牛奶激素研究、小儿性早熟的临床专家告诉《科学新闻》:“卫生部给出的国内外文献标准是比较权威的,可信的。”  不过,奶粉中到底能不能含有雌激素?对此,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邓海华给出的解释是:奶粉里不允许检出使用兽药残留的外源性性激素,世界上也不允许。  王树槐说:“对于个体来讲,其本身还有内源性雌激素。如奶牛体内天然产生的激素,这些激素人体内也含有。奶液中完全没有雌激素是不可能的。”  目前,国际上内源性激素的含量研究仍处于循证阶段,牛奶中激素的含量达到多少,就会对人体有影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说法,还需要长期研究。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有了卫生部发言人邓海华的结论:“国内外都没有制定牛乳中内源性性激素限量的标准,一般情况下不作为常规的检测指标。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北京奥运会期间,有关机构对于动物源性的食品中所含的激素进行检测,是为了避免运动员兴奋剂的问题。”  含量激增  2005年,日本山梨大学环境健康系医学博士Davaasambuu Ganmaa在《医学假说》(Medical Hypotheses)杂志发表文章指出,现在消费的牛奶中雌性激素含量较100年前明显增加。其原因除饲养方法和奶牛品种不同外,主要与妊娠奶牛奶有关。  因为,“现代奶牛生产中,奶牛在生产后三个月即可进行人工受精,替代了自然交配,几乎在整个怀孕期间持续泌乳,尤其是妊娠后期,其血清中雌激素水平显著提高,牛奶中的雌激素也随之增加。”Ganmaa指出,据估计大约75%的市售牛奶来源于妊娠奶牛奶。  商业化牛奶是经均一化作用和巴氏灭菌法作用后的产物,而销售前牛奶的巴氏灭菌过程不能彻底灭活这些激素,西方饮食中动物源性雌激素主要来源于牛奶和乳制品,占雌激素消费的60%~70%。因此对商业化牛奶中雌激素的评估更有价值。  同样来自日本山梨大学环境健康系的Li-Qiang Qin及其研究团队在检测两种商业化奶牛(Holstein和Jersey)所产牛奶中的雌激素浓度时发现,它们的浓度已显著高于20年前报道的浓度,提示近期乳制品的激素水平随着现代乳品工业的发展而快速增加。  而中国奶牛的饲养主要以小规模、分散型的农户饲养为主,奶源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尤其在激素使用方面,如规范使用兽药和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等监控较难,有可能造成牛奶中激素含量增加。  2005年9月~2006年3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教授徐庄剑及其同事曾对无锡市销售的部分本地和外地生产的全脂纯牛奶中的雌性激素进行检测,发现市售全脂纯牛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雌性激素,不同品牌全脂纯牛奶中雌性激素水平有差异,同一品牌不同批号中雌性激素水平也有波动。  今年,徐庄剑发表在《食品科学》上的文章认为,现代市售纯牛奶与人类健康的研究仅见流行病学方面的文献,有关动物研究也较少,且有分歧。徐庄剑的课题组前期系列实验研究显示:喂食妊娠奶牛奶或以妊娠奶牛奶为主的市售纯牛奶可使雌性幼鼠24小时尿雌三醇和P4孕酮排泄增多 对雄性幼鼠睾丸生精上皮和精囊腺的发育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并可能波及血清睾酮水平 还可能降低雄性幼鼠血清总胆固醇作用和升高雌性幼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徐庄剑给出结论:妊娠奶牛奶成分复杂,除含有雌性激素外,还可能含有类雌性激素样物质和促进雌性激素分泌的物质,当然也可能含有拮抗雌性激素或抑制其分泌的物质。现代市售纯牛奶中的雌性激素对人类有无影响及如何影响,尚待进一步相关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  健康隐患  Ganmaa分析了40个国家饮食与女性乳腺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0.779和0.814,最后推测,牛奶和乳制品中雌激素与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也有学者指出牛奶及乳制品中的雌激素可能为前列腺癌发生的诱因之一。  虽然牛奶中的雌激素是否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发育等,目前研究资料甚少,但是,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院教授Anna-Maria Andersson研究发现,青春期前儿童体内产生雌激素少,对于外源性激素敏感性较高,暴露于外源性性激素是极其危险的,可能使其生长加速或出现乳房发育等。  来自意大利和比利时的科学家研究发现,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可能是性早熟的重要病因之一。虽然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牛奶中的雌性激素可能引起上述疾病,但上海瑞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倪继红研究发现,人参蜂皇浆就含有相当量的雌激素,可引起儿童性早熟。  Ganmaa等的动物实验研究也表明,虽然并未发现现代牛奶对大鼠亲代和子代生殖功能有明显影响,但子代中有1 例出生时即死亡,3 例有骨骼异常。  2007年,徐庄剑发表在《国际内科学杂志》的文章指出,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实牛奶中的雌性激素对人体有害。现代牛奶中的雌激素对人类健康是否有影响及影响有多大,是现代食品激素安全所面临的新课题。  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EC)、美国FDA等对牛奶生产的认证、包装、标识及检测试验方法等都逐一进行了规定,而对于牛奶中雌激素标准尚无明确规定。而中国目前对于牛奶的安全性管理和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食品的微生物指标、重金属指标、农药及抗生素残留指标等方面,对牛奶中激素的安全性研究甚少。  监管难题  无论是外源性激素还是内源性激素,国内外似乎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只是零星的文献报道。而没有参考系,如何确保检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邵兵认为,此次采用的检测方法是经过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联合攻关的实验成果。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国际专家的匿名评审,已经发表在国际专业期刊上。  “我们采用的是同位素稀释之后的方法,这是对国际上痕量或超痕量化合物检测的通行方法。”他说。“这次承担检测的几个单位,在奥运会期间都承担了奥运会运动员食品的检测,每个单位都检测过超过一千份样品。”  而针对目前奶粉激素不在检测范围之内,有专家则建议,可以将雌激素列入抽检项目。“从技术上说,我们可以把这个项目纳入到日常检测的范围。这种检测复杂,也需要检测成本,检测方法要求使用同位素,而同位素是比较昂贵的。我们可能将来会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里纳入相关的监测内容。”邵兵说。  王树槐透露,中国关于奶粉中激素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已制定,“目前正在走相关程序,经过相关机构审核批准后,预计能够尽快颁布该项技术标准”。  王树槐说,美国目前也没有什么标准。1996年之后因为超标激素的检出率很低,美国国会认为,这部分投资不应该再投入了,就把残留监控计划给取消了。尽管这几年恢复了,但是也没有那么大的样本量,只要出事,企业基本破产。这一点在中国很难做到,这也是中国监管的问题之一。  因此,“即使出台标准,我觉得也没什么太大的作用,只会增加成本。单单靠检测、靠标准,今天解决了一个,明天还会出来其他的,永远闹不清楚。”王树槐指出,要想不出问题,“关键责任应该落实到企业上,要做良心产品。靠监管,这么大国家,总会有漏洞的。而且目前中国的终端监管也不是办法。体制上要进行改革,只有对过程进行监管方能见效。同时要对违法的企业狠狠地处理,给予严厉打击。”
  • 雀巢高钙牛奶被检出病菌超标130倍
    最新发布的香港食物安全报告显示,雀巢脱脂高钙牛奶饮品被检出蜡样芽孢杆菌超标。7月31日,记者走访本地超市,暂时没有发现问题产品,而雀巢指该款产品并没有在内地销售,不合格属于个案,除今次的不合格样本,另外两个同类型的样本全部合格,而同批次产品经官方及第三方检验均显示安全。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近日公布6月食物安全报告,其中四个验出蜡样芽孢杆菌超标。其后本报记者走访部分市内超市,并没有发现有问题产品出售。  据记者了解,进食含有过量蜡样芽孢杆菌或该菌所产生毒素的食物,可能引致呕吐或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  7月31日,雀巢在内地的联系人告诉本报记者,香港检出的问题高钙脱脂产品在内地并没有销售。随后,其向本报发来一份声明,雀巢指,这次不合格属于个案,根据声明,除今次的不合格样本,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已从有关奶品厂及零售商处共抽取了两个同类型的奶类样本进行测试,结果全部合格。  新闻链接:  雀巢脱脂高钙牛奶细菌超标近130倍!香港食物安全中心29日发布的6月份食物安全报告显示,雀巢一款牛奶产品被检出蜡样芽胞杆菌超标近130倍,饮用后可能导致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对此,雀巢香港公司方面发表声明称,抽检发现的不合格样品属于个案,并称该公司已将同批次产品送往独立第三方实验室作检测“结果显示,产品符合法律规定以及完全安全,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据了解,该食物安全报告显示,有40个食物样本不合格,其中雀巢一款脱脂高钙牛奶(容量:236毫升),检出蜡样芽胞杆菌含量为每毫升1300万个,与当地法定上限每毫升10多万个相比,超标近130倍。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表示,进食含有过量蜡样芽胞杆菌或该菌所产生毒素的食物,可能引致呕吐或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据该中心称,目前已经立即要求有关商店停售及销毁问题食品,并进一步抽取样本化验。(南方日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