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近红外烟草分析仪

仪器信息网近红外烟草分析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近红外烟草分析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近红外烟草分析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近红外烟草分析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近红外烟草分析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近红外烟草分析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近红外烟草分析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近红外烟草分析仪相关的资讯

  • 挖掘数据价值 构建近红外光谱数据体系——郑州烟草研究院举办烟草行业近红外分析技术论坛
    日前,郑州烟草研究院在河南郑州举办烟草行业近红外分析技术论坛。“要借助论坛开阔视野、交流经验,碰撞思想火花,助力烟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郑州院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借助近红外光谱技术,挖掘数据价值,展现大数据分析的亮点和特色。烟草行业近红外分析技术论坛由郑州烟草研究院、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烟草科技》编辑部三方共同发起。论坛上,来自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郑州院、贵州中烟、湖南中烟、云南中烟、浙江中烟、广西中烟、四川中烟的专家交流了最新研究成果。近红外分析技术在工农业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烟草行业应用最广泛的分析技术之一。2020年,郑州院、贵州中烟、上海烟草集团和湖南中烟等单位共同努力,完成了行业烟草科研大数据重大专项项目“近红外分析技术大数据系统构建”,建立了烟草近红外大数据平台,以“示范带动和成果共享”方式,实现了烟草行业近红外光谱的在线采集、实时传输、结果回传、数据质量监管、数据分发和管理功能,为促进行业近红外分析数据的统一可比作出了积极贡献。从烟叶收购、复烤到醇化和制丝,近红外分析技术是最便捷、最高效、最易于推广应用的数据获取技术之一。郑州院表示,今后要持续构建从烟叶到卷烟全过程的系统完备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体系,为建设行业共享的卷烟产品数字化设计大数据平台,推动中式卷烟产品创新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作出积极贡献。
  • 四位行业大咖在线分享“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草领域应用最新进展”
    随着离线、在线、网络化应用及数据分析等的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同时,随着应用的深入拓展,烟草也成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典型的应用领域,给其它行业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了分享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草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促进各相关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与仪器信息网计划联合举办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草领域应用最新进展专题网络研讨会。会议将邀请烟草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在线网络报告交流的形式,针对当下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草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为近红外光谱的相关从业人员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草领域更深层次的应用拓展。会议安排如下: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草领域应用最新进展会议时间:2021年9月9日序号报告题目报告人单位1烟草领域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最新进展王家俊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待定彭黔荣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3近红外烟叶质量评价与定量、判别、相似性分析李军会中国农业大学 副教授4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烟草企业的应用马雁军上海烟草集团北京卷烟厂有限公司 研究员 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ir2021/
  • 近红外技术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进展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烟草行业的应用在国外起步较早,最早可追溯到1961年Crowell等人应用NIR技术测试了湿焦油中的水分。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将近红外技术应用于烟草化学成分测定。1992年出版的《Handbook of Near-infraed Analysis》一书中专门讲述了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定量分析烟草化学成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PM公司开始使用近红外技术研究烟叶分级和叶组配方,2000年以后使用近红外在线分析技术研究制丝线生产配方的稳定性等质量控制。 br/ /p p   国内近红外分析技术应用于烟草始于1995年,王文珍等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了烟草中的总氮含量。之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国内烟草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1997年,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承担的《近红外技术在烟草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建立了烟草常规化学成分的近红外快速分析技术。随后烟草行业先后布局了《应用近红外检测技术快速测定烟叶主要化学成分(20项指标)研究》、《应用烟气粒相物近红外光谱预测主流烟气七种有害成分释放量的技术研究》、《卷烟叶组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近红外预测技术研究》、《基于在线检测和集成信息控制的智能配方打叶技术体系研究》、《FT-NIR分析技术在烟草常规化学分析中的应用》、《云南优质烤烟质量标准体系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烟叶原料质量体系研究与应用》、《烟草近红外大数据构建及应用研究》等近红外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各中烟公司也相继开展了不少近红外相关的子课题项目进行应用研究。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离线应用 /strong /span /p p   近红外的离线应用在烟草行业最为广泛,相关报道也最多。涉及到烟草行业的方方面面。 /p p   在烟草化学成分检测方面,对影响烟草品质风格的众多化学指标现已证明都能够建立较好的定量模型并应用 sup [1] /sup 。除了烟叶,一些中烟公司还对卷烟的烟气化学成分做了相关应用研究,建立的模型能够达到预期的分析效果 sup [2] /sup 。另外在烟用材料的化学成分检测中,一些中烟公司也做了一些探索性应用研究 sup [3] /sup 。图一和图二分别是贵州中烟利用近红外检测烟气粒相物中化学成分及滤棒中三醋酸甘油酯的场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8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0de39d80-20e0-4876-9f1c-3754be13248d.jpg" title=" 01.jpg" alt=" 01.jpg" width=" 600" height=" 28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一 近红外检测烟气粒相物中化学成分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112e61ef-ef3f-4f6a-8758-7cdfa79f8115.jpg" title=" 02.jpg" alt=" 02.jpg" width=" 600" height=" 4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二 近红外检测滤棒中三醋酸甘油酯 /strong /p p   在物理指标方面,现已能对烟叶的叶片结构 sup [4] /sup 、烟叶拉力等指标进行检测;在三纸一棒的应用方面,如:卷烟包装盒的色差分析 sup [5] /sup ,卷烟纸厚度、透气度等性质的测定 sup [6] /sup ;配方设计的应用方面,如:梗丝、薄片丝在烟支中的添加比例[7]等近红外技术也都有很好的应用。 /p p   在判别分析方面,各中烟公司针对各自品牌特点,用近红外技术对烟叶的类型、产地、部位、等级进行判定 sup [8, 9] /sup ;卷烟的真伪判别 sup [10] /sup ;烟用材料判别 sup [6] /sup ;卷烟的配方设计 sup [7] /sup 等都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并在应用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在线应用 /strong /span /p p   近红外在线分析并没有像离线分析一样百花齐放,虽然目前市场上已经开发不少针对卷烟工业企业在线近红外仪器产品,考虑到在线应用涉及到企业的生产控制甚至是决策,牵一发而动全身,各中烟公司还是保持谨慎态度,目前仅针对打叶复烤的均质化加工 sup [11] /sup ,工业企业的制丝线质量稳定性控制的相关应用 sup [12] /sup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网络化应用 /strong /span /p p   传统的近红外分析主要是采用单台仪器进行样品测定,难以满足烟叶原料收购、复烤、入库、醇化过程中广域范围内大规模快速检测及信息汇总的需求。 近年来,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近红外检测网络体系构建已成为近红外分析检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烟草行业也达成共识,认为构建近红外光谱分析网络体系是将近红外技术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到最大的一个重要途径。基于此,上海烟草集团针对近红外检测管理现状,提出“动态建模,网络共享,全程管控”的网络化管控体系,保证近红外检测数据质量。云南中烟构建了烟叶原料近红外光谱分析物联网系统。山东烟草研究院以烟叶品质控制为切入点,研发形成支撑多检测终端的烟叶品质快速分析网络化平台。湖南中烟开发了专门用于烟气快速检测的近红外云服务系统。贵州中烟提出了“数据规范、中心建模、资源共享、智能分析”的网络化管控方案,组织实施了《贵州中烟化学成分近红外速测系统的云分析系统软件开发》项目,开发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烟草近红外速测系统,如下图三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3232b023-abfe-4c71-8122-fb019bfae30f.jpg" title=" 03.jpg" alt=" 03.jpg" width=" 600" height=" 40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三 近红外云分析系统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数据应用 /strong /span /p p   基于近红外分析技术快速高效、成本低、绿色环保的优点,行业每年产生了海量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p p   (1)首先,近红外数据分散在各中烟企业、复烤企业和科研机构,只能为各自单位发挥作用。 /p p   (2)其次,由于各工商企业经典化学分析数据存在较大差异,且近红外建模样品的地域差异大,再加上光谱采集参数、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各异,导致各单位近红外预测数据偏差较大。 /p p   (3)第三,由于各单位的近红外采集信息格式不统一,数据整合难度大,严重制约了行业近红外光谱数据的有效利用。 /p p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19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批复了《烟草近红外大数据构建与应用》项目。希望借此项目统一近红外光谱数据采集规范、开发近红外光谱数据采集系统、构建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和化学成分数据库,形成行业共享的烟草近红外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规范、中心建模、资源共享、智能分析的目标,为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p p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参考文献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 蒋锦锋, 李莉, 赵明月. 应用近红外检测技术快速测定烟叶主要化学成分 [J]. 中国烟草学报, 2006, (4): 8-12.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 王家俊, 梁逸曾, 汪帆. 偏最小二乘法结合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同时测定卷烟焦油、烟碱和一氧化碳的释放量 [J]. 分析化学, 2005, 33(6): 793-7.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3] 曹建国, 窦峰.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试醋酸纤维滤棒中的三醋酸甘油酯 [J]. 烟草科技, 2005, 38(3): 6-9.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4] 周汉平, 王信民, 宋纪真, 等. 烟叶结构和油分的近红外光谱预测 [J]. 烟草科技, 2006, 50(1): 10-4.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5] 张翼鹏, 李超, 赵敏, 等.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卷烟包装材料色差分析 [J]. 烟草科技, 2016, 49(2): 75-81.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6] 王家俊, 汪帆, 马玲. SIMCA分类法与PLS算法结合近红外光谱应用于卷烟纸的质量控制 [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6, 26(10): 1858-62.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7] 胡立中, 张胜军, 余小平, 等. 均匀设计-PLS-NIR法预测卷烟配方烟丝中梗丝及薄片丝含量 [J]. 中国烟草学报, 2010, 16(2): 26.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8] 束茹欣, 王国东, 张建平, 等. 国产烤烟烟叶的NIRS模式识别 [J]. 烟草科技, 2006, 8): 12-5.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9] 张辞海, 胡芸, 刘娜,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光谱烤烟产地判别 [J]. 贵州农业科学, 2018, 46(1): 109-12.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0] 葛炯, 王瑾, 王维妙, 等. 近红外技术在卷烟真伪鉴别中的应用 [J]. 烟草科技, 2007, 48(4): 75-8.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1] 胡芸, 刘娜, 姬厚伟, 等.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线快速检测复烤片烟化学成分应用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19): 78-80,3.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2] 张佳芸, 胡芸, 彭黔荣.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快速检验制丝过程中烟丝质量均一性上的应用 [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8, 54(9): 998-1003.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张辞海,彭黔荣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550009) /p
  • 中国烟草首家!贵州中烟近红外实验室通过CNAS认可
    日前,贵州中烟技术中心近红外法检测烟草及烟草制品中化学成分在烟草行业内首次通过CNAS认可。生效日期:2020 年12 月30 日,截止日期:2022 年11 月13 日。  据悉,烟草常规化学成分包括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钾、氯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烟叶内在品质,同时影响烟叶燃烧性和感官质量。目前,上述化学成分主要采用连续流动法进行检测,但该方法存在检测过程中涉及大量危化品,前处理复杂,检测效率偏低等问题。近红外法通过采集烟草样品中含氢基团信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对常规化学成分进行有效预测。与传统湿化学方法比较,其优势显著,主要表现为:测试速度快,适合于大批量样品测试;操作简单、无损,无需样品前处理;测试过程中无化学反应、无污染,是绿色分析技术;检测后,样品可以重复使用。  近年来,贵州中烟携手行业多家单位一直致力于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草行业的应用做出贡献 和郑州院共同牵头开展了《烟草近红外大数据构建与应用》的重大专项项目,构建了近红外光谱数据采集系统,制定了样品及数据采集规范;与湖南中烟、云南中烟等单位共同编制《烟草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建立和维护指南》标准项目;在应用中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还开展了多个公司级科技项目对模型的稳健性、模型转移、近红外仪器的校准标准、近红外检测的不确定度评价等重点、难点及缺失空白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前期大量工作积累的基础上,2019年始技术中心按照CNAS认可要求对近红外法检测烟草及烟草制品中化学成分进行试运行,后经多次内审、外部预评审查找问题并逐渐完善,提交认可申请后,正式获得认可。此次贵州中烟近红外法检测烟草及烟草制品中化学成分通过CNAS认可,是对贵州中烟在近红外检测管理工作方面的肯定,对烟草行业近红外数据的溯源性及如何获得高质量的近红外数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拓展打下了基础。标准化是近红外仪器及应用推广的基石,这里的标准化,包括了实验室、仪器、及应用。鉴于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拓展面临的难题,相信此次CNAS认证的通过对其他行业的应用也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实验室合影  附件:认可的检测能力范围(中文).pdf
  • 沉淀数百光谱数据模型 这家近红外厂商进军烟草行业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67b416bb-e9fe-43cc-86d6-0906b1e8e32b.jpg" title=" 0D9AE2A38851D533BC475C457C1EF5F502DD4E50_size13_w392_h261.jpeg" / /p p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指利用近红外谱区包含的有效信息,依靠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对有机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技术,主要应用在石油化工、农业、食品、地质、医药等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快速检测的行业。 /p p   传统的化学滴定、色谱、质谱、光谱及核磁等方案有着预处理复杂、样品难以循环使用、大多需要使用有毒溶剂辅助等缺陷。而近红外光谱无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可直接分析,并且有着快速、无损的特点。 /p p   来自云南的小宝科技 CEO 王玉告诉36氪,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有两个核心壁垒,一个是近红外光谱仪的精密器件与核心芯片,另一个壁垒是对各个物质光谱的数据建模。 /p p   目前精密器件与核心芯片走在行业领先的主要为国外的企业,比如美国的赛默飞。而小宝科技的优势在于过去15年以来积累了4个行业300多项定量数据模型与定性数据模型,这些光谱模型的分析信息配合精密器件的扫描能够对物质进行准确的模式识别,并在分子层面给出精细的检测结果。 /p p   小宝科技现阶段选择切入烟草行业,并为B端客户提供从软硬件到近红外智能综合服务云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 /p p   软件层面,小宝科技拥有超过十万份烟草基础检测数据与300过个近红外检测模型 在硬件方面则为不同体量的客户提供代理的大型机以及自主研发的便携小型机 而云平台则承载了数据处理的功能,包括从数据融合、压缩、存储、标准化处理、挖掘分析到对分析数据的整合应用。 /p p   值得一提的是,小宝科技自主研发的便携小型机在功能上直接对标传统大型机,在精度与应用范围上能实现大型机85%的功效。而且由于依赖云端数据库,所以避免了每个大型机存在台间差的问题,售价3~5万人民币不等,是大型机价格5%左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497ea393-1f5b-4ed9-8439-d143c7d0a70e.jpg" title=" BCB9D8156E0CBC647617AE032C5F64AA0C3E6799_size21_w304_h405.jpe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小宝科技自主研发的小型机-原型机 /p p   除此之外,小宝还能为客户提供从种植、烘烤、复烤、制丝、卷包以及流通全环节的整体解决方案。王玉向36氪透露,自己过去一直担任某烟草技术企业的高管,在行业认知与渠道积累有很深的积累,这也是公司成立不到1年,就拿下多家烟厂意向订单的原因之一。 /p p   除了烟草行业外,小宝科技也积累了药物、奶粉以及农产品的光谱模型,并计划在落地烟草行业整体方案后尝试横向发展。 /p p   在商业变现方面,小宝科技将客户分成两类,第一类客户是那些自己拥有大型机设备,但利用率不高的机构,比如各大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与大型厂商。小宝科技将会为这类客户提供后端人员的技术支持 第二类客户是那些没有设备,但对原材料检测有迫切需求的中小企业,小宝客户会按照客户情况以租赁或销售的方式为其提供设备并免费提供云端的数据服务。 /p p   采访的最后,王玉表示除了B端客户外,小宝科技更看重消费领域的应用,公司的愿景是能够为C端赋能,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便携式的检测方案。 /p p   创始人王玉毕业于云南大学化学系,曾任云南瑞升烟草与云南同创检测的企业高管,从事检测行业超过15年,也是近红外光谱学会理事。 /p p   目前小宝科技的原型机已经测试完毕,如果资金到位,将于今年2月考正式投产商品机。现阶段,小宝科技正在寻求5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计划释放10%的股份。 /p
  • 湖南中烟牵头承担烟草行业首个近红外光谱技术标准项目
    p   近年来,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独具特色,牵头或参与了多个以“近红外光谱”为主要应用技术的国家局科技项目,成为烟草行业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规则制定者和引领者。 /p p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的特点,湖南中烟开发出了利用烟叶的近红外光谱预测单等级烟叶在标准状态下释放焦油、烟碱及一氧化碳等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技术,获得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独立开发出了利用烟气粒相物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检测卷烟烟气微量成分的技术,将检测效率提高了100倍,检测成本大幅减低,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打叶复烤均质化、卷烟科研大数据获取与应用、烟叶品质鉴别、卷烟数字化设计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一些突破性研究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中心 王志国) /p p /p
  • 国内烟草企业近期加大对分析类仪器采购投入
    近年来,我国加入《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烟草企业将面临国外同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强烈冲击。我国的烟草行业目前面临着竞争多元化,产品高新化和健康化的压力。鉴于此,国内烟草企业在烟草的加工工艺及产品的质量上必须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先进仪器以应对国外烟草行业带来的冲击,提高其产品竞争力。目前,国内较大的一些烟草企业已加大了研发投入的资金,提高了对分析类仪器采购的力度,力争在这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从已公开发布的数据分析看,2014年第三季度烟草系统对分析类仪器的采购累计金额为3千万,主要用于烟草中有害物质含量的鉴定和测量。集中采购的省份分布在湖南、黑龙江、云南、河南、河北、福建和广西等地,其中河北地区在第三季度采购的金额为1.8千万,涉及到的仪器种类有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快速溶剂萃取仪、恒温恒湿箱、 自动化学分析仪等。另外作为烟草行业的巨头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在11月份就色谱光谱类科研仪器进行了大量的采购,其中质谱类仪器累计采购九套,色谱类仪器四套,光谱类仪器两套,以下为详细内容: 1.招标条件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科研仪器设备采购(色谱光谱类)项目经批准实施,资金已落实,具备招标条件。现就该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选择合格的投标人,欢迎符合条件的单位参与投标申请。 2.项目概况 2.1 招标范围:为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科研仪器(色谱光谱类)设备及配套设备的供货、调试安装、交付使用、人员培训、售后服务等工作内容。 2.2 资金来源为:自筹。 2.3 出资比例为:100%。 2.4 标包划分:本项目划分十八个标包,各标包采购设备均要求为进口设备,投标人可对任意标包进行报名,各标包技术参数详见《招标文件》。 2.4.1第一标包(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包含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及配套设备一套; 2.4.2第二标包(质谱仪):包含质谱仪及配套设备一套; 2.4.3第三标包(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包含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及配套设备一套; 2.4.4第四标包(气相色谱【接TOFMS】):包含气相色谱(接TOFMS)及配套设备一套; 2.4.5第五标包(液相相色谱仪及气相相色谱仪):包含液相相色谱仪(BAD+FLD+自动进样器)、进口气相相色谱仪(FID+NPD+自动进样器)及配套设备各一套; 2.4.6第六标包(气相-质谱联用仪):包含气相-质谱联用仪及配套设备一套; 2.4.7第七标包(GC-MS-MS):包含GC-MS-MS及配套设备一套; 2.4.8第八标包(气质联用仪):包含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配套设备一套; 2.4.9第九标包(顶空-气相色谱/质谱仪):包含顶空-气相色谱、质谱仪及配套设备一套; 2.4.10第十标包(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包含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配套设备一套; 2.4.11第十一标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包含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及配套设备一套; 2.4.12第十二标包(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包含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配套设备一套; 2.4.13第十三标包(热分析仪类):包含TMA静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及配套设备各一套; 2.4.14第十四标包(台式分光光度仪):包含台式分光光度仪及配套设备一套; 2.4.15第十五标包(冷原子吸收测汞仪):包含冷原子吸收测汞仪及配套设备一套; 2.4.16第十六标包(电子舌):包含电子舌及配套设备一套; 2.4.17第十七标包(气相色谱仪专用配件类):包含FID氢火焰检测器(烟碱专用)、TCD热导检测器(水分专用)、气象色谱仪工作站控制软件; 2.4.18第十八标包(气相色谱专用配件类): TCD热导检测器(水分专用)。 3.投标人资格要求 3.1 本次招标要求申请人须是:(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及履行合同的能力; (2)本项目合格的投标人为设备仪器的生产制造商、获得生产制造商针对本项目品牌授权证明的代理商或经销商; (3)投标人近三年应有承接过类似项目的业绩; (4)无投标人败诉,且与履行合同有关的诉讼、仲裁案件; (5)法定代表人无行贿犯罪记录; (6)未发生合同违约情况; (7)具有良好的银行资信和商业信誉,没有处于被责令停业,财产被接管、冻结破产状态。 3.2资格审查方式:资格后审。 3.3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不接受。 3.4 本项目针对同品牌型号规格的仪器设备只允许一家投标人参与投标。 4.投标报名及招标文件的获取 4.1报名时间:2014年11月12日至2014年11月21日,每天上午9:00至下午17:00(法定公休日、节假日除外)。 4.2投标申请人须携带: (1)原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 (2)复印件加盖公章: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生产制造商针对本项的品牌授权证明(代理商、经销商需提供,所提供授权证明文字为中文)、业绩证明材料等资料一套到昆明市北京路900号颐高数码中心A座14楼处报名并购买招标文件。 4.3招标文件售价1000元/份,售后不退。 5.投标文件的递交 5.1 投标文件(第一至第五标包)递交的截止时间(开标截止时间,下同)为2014年12月2日上午10:00。地点为:昆明市五华区红锦路181号3楼3号会议室。 5.2投标文件(第六至第十一标包)递交的截止时间(开标截止时间,下同)为2014年12 月3日上午10:00。地点为:昆明市五华区红锦路181号3楼3号会议室。 5.3 投标文件(第十二至第十八标包)递交的截止时间(开标截止时间,下同)为2014年12月4日上午10:00。地点为:昆明市五华区红锦路181号3楼3号会议室。 5.4逾期送达的或者未送达指定地点的投标文件,招标人不予受理。 6.发布公告的媒介 本次招标公告同时在《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网站》http://www.ynzy-tobacco上发布。 7.联系方式 招标人: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 段女士 陈女士 联系电话:13908711669 办公地址: 昆明市五华区红锦路181号 招标代理机构:昆明华昆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昆明市北京路900号颐高数码中心A座14楼 联 系 人: 陈晓旭 联系电话:13529369201、(0871)65691392 传 真:(0871)65651070 日 期: 2014年11月12日
  • Polychromix手持式近红外分析仪圆满参展BCEIA
    Polychromix手持式近红外分析仪圆满参展BCEIA 2009年11月25日-28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的&ldquo 第十三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BCEIA)&rdquo 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召开,德祥集团独家代理的美国Polychromix公司,Polychromix手持式近红外分析仪在BCEIA闪亮登场,并首次在BCEIA上吸引大批感兴趣的客户。 美国Polychromix公司利用提供给NASA(美国宇航局)的MEMS技术,开发出了首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手持式近红外分析仪,她便携、快速、准确的特性应用于医药、海关、食品安全、农业、饲料、塑料回收、织物回收、以及烟草等行业,为使用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方便快捷的检测方式。 Polychromix简单快速的检测,可以直接在记载微型电脑上显示出来。快速定性定量检测,方便客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模型。 近红外线检测原理,不需任何安全生产措施投入。 Polychromix和IB团队其他热卖产品在BCEIA的完美亮相 Polychromix phazir首次完全整合了以下优点: ★便携、无须样品制备; ★快速(少于5秒); ★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安全、无害的光源; ★彩色液晶显示屏幕; ★漫反射探头;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机载计算机; ★补偿性的应用软件; ★符合美国药典标准及相关法规 更多详情请登陆http://www.tegent.com.cn/cp.asp?1,1,18,170,1963 客服热线:4008 822 822
  • 聚光科技近红外分析仪助阵中国牧草技术研讨会
    2016年8月2日-4日,“中国牧草生产与利用技术交流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在新疆昌吉顺利召开。本届盛会旨在深度剖析牧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解决牧草生产与利用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加强科研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促进草畜结合的同时与科学技术相结合。中国牧草生产与利用技术交流研讨会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智慧实验室业务平台作为本届盛会中唯一参展的科学仪器厂商,携其自主研发生产的SupNIR-2700系列近红外分析仪强力助阵,并展示了近红外分析仪在牧草饲料领域的广泛应用。聚光科技工作人员向参会嘉宾详细介绍近红外产品  SupNIR-2700系列近红外分析仪在展会现场受到高度关注,吸引了当地电视台专程拍摄及采访。聚光科技新疆区域销售经理李宁接受电视台采访  SupNIR-2700系列近红外光谱分析仪采用全息数字式光栅和高灵敏度铟镓砷检测器(TEC制冷恒温)相结合的光学设计,基于漫反射方式进行样品分析,波长范围覆盖1000-2500nm。通过外置电脑和RIMP软件实现固体颗粒、片状、粉末样品中一些物理和化学成分的无损快速检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整套系统操作简单,只需要将样品盘放在样品台上,点击测量,仪器自动完成测量分析。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在饲料生产、粮油加工、谷物收购、育种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SupNIR-2700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具有如下特点  操作简单,无需特殊培训,无需样品前处理,不破坏样品;  分析速度快,一分钟内同时检测出多个指标,如水分、脂肪、蛋白、纤维、灰分、氨基酸等指标;  适合多种样品形式,如颗粒、片状和粉末,并且装样简单、方便;  采用先进的光栅扫描光谱技术和铟镓砷检测器,保证仪器稳定性和更好的信噪比;  旋转样品盘测样方式,可增强不均匀样品的代表性、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内置标准物质,具有自动诊断和故障提示功能;  光源采用自准直模块设计,无需调节,轻松实现光源更换;  多台仪器间能够进行良好的模型传递;  全中文界面,操作简单及将仪器操作、建模和数据处理整合一体的专业软件;  支持网络连接功能,方便仪器日常维护和模型升级服务。旋转样品盘设计检测更精准 光源更换操作简便快捷应用领域  榨油行业 谷物交易 饲料行业 育种研究
  • 国瑞力恒发布红外烟气综合分析仪新品
    GR-3027型红外烟气综合分析仪 1.产品概述 GR-3027型红外烟气综合分析仪(以下简称分析仪)是以非分散红外吸收法(NDIR)为核心的新型产品,主要用于污染源排放管道中有害气体成分的测量,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以及热工参数测量等部门。该分析仪用于测量O2,SO2,NO,NO2,CO,H2S,CO2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其中SO2,NO,CO2采用非分散红外技术进行分析测量;该分析仪具有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强、响应时间快、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分析仪研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专家及广大用户的意见,采用进口长光程多组分检测器件、创新抗干扰算法、传感器及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竭力为用户提供一台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高品质分析仪2.适用范围a) 各种锅炉、工业炉窖的SO2、NOx、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浓度、折算浓度和排放总量的测定。b) 烟道排气参数:动压、静压、烟温、流速、标干流量等的测定。c) 烟气含氧量、空气过剩系数的测定。d) 烟气连续测量仪器测量准确度的评估和校准。3.采用标准JJG 968-2002 《烟气分析仪》HJ/T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 629-2011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692-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4.技术特点l采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量原理,同时测量SO2、NOx、CO2、CO、H2S、O2多种烟气成分;l核心部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测量系统具有除湿、除粉尘、恒温控制、减震装置等措施,有效保护仪器,提高仪器的适用范围及数据测量的准确性;l皮托管、烟气取样管、烟气预处理器三合一,现场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l对于高湿工况的测量可选配具有专利技术的半导体和膜式除水联用的二级烟气预处理系统,烟气水溶性损失小、除水更彻底,测量数据更准确。l内置烟气湿度测量传感器,当烟气湿度过高时停止工作,又要保护仪器不受湿气的损坏。l10.1寸高亮彩色触摸显示屏,界面美观,操作方便,兼容触摸屏和按键操作l内置锂电池,电池工作时间4大于小时。l交直流两用:交流输入80-264V,现场适应性强,尤其针对高电磁干扰工业现场;直流宽压输入,输入电压12-26V,具有欠压、过压、反接保护功能,有效保护仪器不受损坏。l整机采用电磁兼容性及静电防护设计,可有效抵抗现场静电和电磁干扰。 l选用大容量存储器实时存储分钟数据和总平均数据,测量数据可通过U盘导出。l实时查询检测数据,标配蓝牙打印机,现场打印。l可选配物联网模块,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和物联网组网。 5.技术参数表1 主要技术指标主要参数参数范围分辨率准确度烟气温度(-50~500)℃0.1℃优于±3℃等速采样流速(2~45)m/s0.1m/s优于±5%烟气动压(0~2000)Pa1Pa优于±1%FS烟气静压(-35~+35)kPa0.01kPa优于±1%FS烟气采样流量1.0L/min烟气浓度O2(0~30)%0.01%示值误差:优于±5.0%重复性:≤2.0%响应时间:≤90s稳定性:1小时内示值变化≤5.0% SO2(0~2860)mg/m30.1mg/m3NO(0~2000)mg/m30.1mg/m3CO2(0~20)%0.01%NO2(可选)(0~200)mg/m30.1mg/m3CO(可选)(0~5000)mg/m30.1mg/m3H2S(可选)(0~300)mg/m30.1mg/m3外型尺寸(长×宽×高)470X192*365整理重量150W功率6.5kg创新点:GR-3027型红外烟气综合分析仪是以非分散红外吸收法(NDIR)为核心的新型产品,SO2,NO,CO2采用非分散红外技术进行分析测量;该分析仪具有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强、响应时间快、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红外烟气综合分析仪
  • 四方光电红外烟气分析仪通过欧盟CE认证
    2009年9月3日,公司Gasboard-3000红外烟气分析仪通过欧盟CE认证。标志着公司在产品质量上又有了新的进步。为进入欧盟以及其他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国际通行证。   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推进,红外烟气、红外煤气、红外沼气等分析仪器产品在国际上的销售快速增长。其中CE认证是将分析仪器产品打入欧盟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必要条件。
  • 【我与近红外的故事】曾仲大:近红外数据分析之路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strong 随感: /strong “我与近红外的故事”征文近一年了,看过许多老师情真意切的表达,真是把乐趣融入到了近红外的研究与应用之中,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同行们对国内近红外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自己与近红外的故事,几次动笔却都没能写下几个字。时间肯定不是借口,惰性真是害人啊。好在拖到春节,总算能静下心来了。就像与近红外的相遇相知,既是机缘巧合,更是某种必然吧。 /span /p p   初识近红外,都是博士毕业一年以后的事了。那时已经在香港理工大学周福添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一年多了,主要方向还是老本行-化学计量学基础算法研究,解决中药和代谢组学等复杂体系分析中的数据处理问题,从GC-MS,LC-MS到中药指纹与药物活性关系。一次Daniel MOK博士找到我,询问是否有意愿到陈新滋院士课题组从事中药质量分析与鉴别方面的工作,陈院士那时是理大副校长(后任香港浸会大学校长,现受聘中山大学教授、学委会主任),研究组的条件与学术水准自不必说,就这样幸运地开始了近二年的近红外数据分析之旅。 /p p   对香港熟悉的朋友一定对其大街小巷的名贵中药材印象深刻,尤其是弥墩道,应该是内地赴港旅游人士的必经之地吧,一是去旺角购买电子产品的旅游大巴必定经过这里,另一方面则是这条大道两旁大大小小的中药材店。记得第一次见到时,很是疑惑哪来的那么多冬虫夏草、燕窝和野生人参?说回到陈院士负责的这个研究课题,由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提供500万研究经费,对包括上述中药,以及石斛、灵芝、阿胶等在内的30味名贵中药材进行质量鉴别分析和研究,目的是帮助那些大街小巷的药材经销店铺,中间批发商,甚至普通消费者,以快速、经济、简便的方法识别药材真假,甚至质量等级。这些药材大多价格不菲,若能够有效识别真假,其商用价值可想而知!顺便一提,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很多年前已经解散,个中原因无法深究,但在目前国家大力践行中医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今天,这也算是一件憾事吧,包括设想中的香港国际中医药中心。 /p p   说到这里,近红外分析可以派上用场了!无论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的今天,应没有什么分析技术比近红外更适合完成这项使命,综合考虑时间效率、分析成本,亦或是平衡多重因素影响下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记得当时我们使用的是FOSS公司的XDS快速含量分析仪(Type XM 1100 Series),以及Polychromix手持式近红外分析仪(Model: 1600-2400)。由于项目定位于实际应用,需要适应不同场合下的快速分析,对数据分析本身的要求同样也是比较高的,比如涉及模型传递,尽可能简化数据分析的过程及对使用者的要求,亦确保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基于此编写了功能完备的近红外数据分析软件系统,一站式地完成近红外数据分析的完整流程,从各种各样的预处理方法到特征选择,再到定性定量模型的构建、评价与验证预测,以及模型传递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137c0a6d-7548-46ef-beea-f984cce33ba7.jpg" title=" 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药质量分析与鉴别项目中用到的近红外分析仪 (图1和图2)。 /p p   说实在的,那时对化学计量学的多元校正方法并不是特别熟悉,我的整个硕士和博士研究,都是多元分辨方向,也就是如何从中药和烟草等复杂体系分析的联用仪器数据中,发展“数学分离”的方法,获取化学纯组分的定性定量信息,即纯组分的光谱和色谱信息。幸运的是,得益于在梁逸曾教授研究组六年时间里耳濡目染的学习,比如许青松教授对统计分析的讲解,杜一平教授的QSAR研究等等,使得我无论对复杂数据的理解,还是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应用与发展,都有足够基础支持我去解决近红外数据分析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香港的几年时间里,梁教授每年也都会利用假期去香港一段时间,与香港同行合作交流化学计量学及其应用方面的成果,更是继续指导我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难题。每每想到这些,总会浮现与恩师相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至于上面提到的中药质量分析研究项目,我们对包括阿胶、珍珠、川贝母、藏红花、黄连在内的多味中药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获得了非常不错的结果,陈院士对此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很清楚地记得因此第一次上了电视新闻,是香港亚洲卫视针对我们使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如何快速识别真假中药,及其质量等级的采访报道。当然,这些研究很多也是和理工大学的同事,以及杨大坚教授(现任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院长)、董玮玮博士等一起完成的,我主要负责数据分析,以及数据软件产品开发与实现方面的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ac0a45a1-23c7-43bf-8467-f0cb1a6ccb8d.jpg" title=" 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药质量分析与鉴别项目交流会 (图3),及与日本Yukihiro Ozaki教授交流(图4)。 /p p   离开香港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与近红外分析有直接的关联。先是在Philip Marriott 教授课题组做research fellow,从事全二维色谱数据分析方面的工作,主要方向是全二维分离的模拟、预测,以及化学计量学新方法的发展。2012年回国后则作为引进人才,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许国旺教授研究组,从事代谢组学数据分析与高分辨LC-MSn数据处理新算法的研究等。看似这些工作与近红外分析不怎么挨着边,但老实说,同其他研究一样,数据分析也是一通百通的事!数据来源与数据结构可能不一样,数据背景与数据分析结果,以及数据处理方法亦可能存在差别,但数据分析的本质却是高度一致的,无论是色谱分离的模拟,亦或是代谢小分子标志物的发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一直在这个圈子吧。 /p p   近红外技术的发展,面临非常多的机会,无论从国内快检还是工业智能化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国外近红外发展的轨迹来看。然而近红外分析更广阔的应用,仍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难题,这其中当然包括仪器硬件的小型化、便携式,以及智能化与场景化。但从数据及数据分析的角度来说,快速、准确的模型构建,模型的通用性、更新及转换等仍是需要加以研究的内容。基于此,离开化物所后创办的大连达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第一个数据产品“魔力”,便专注近红外数据的分析,这也算是真正走在了近红外技术与数据分析的商业应用之路上。希望能够以智慧化、便捷化的方式,分析挖掘科学研究与工业应用中的海量数据。无论对于近红外分析的初入者,还是有了相当经验的人员,一旦采集到数据,便能快速得到好用的模型及结果,这也是目前非常欠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近红外数据分析的过程长,可变因素多,涉及的算法也很多,传统上要快速得到一个好用的模型并不容易。尽管大多数研究者并没有把数据分析提升到特别核心的位置,但其价值显而易见,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与硬件本身相得益彰,弥补硬件的物理劣势! /p p   另一方面,近红外分析以其简单方便的前处理,加上非常快速的数据采集方式,使得数据的获取,甚至大数据的积累顺理成章。然而即使对同一组数据,不同的研究者亦极有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结果或结论,即使在固定分析方法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问题,否则不管如何将近红外分析的硬件评价,以及实验测试全过程标准化,也无法得到可相互比较的结果。数据“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魅力,不应是由于数据分析方法或人员的不同导致,而是数据背景的属性差异或者数据分析目的的不同产生。基于此,我们也正采用近红外数据分析的通用准则,使用粒子群等最优化的方法,开发全新的近红外数据分析软件产品,自动优选数据分析算法,以及方法的使用顺序,并全局优化方法的参数。这样我们获得数据后,只需按照标准化的流程一步一步走,便可获得最优的数据分析模型与模型结果。从而使得近红外数据的分析,如同实验分析一样,结果的重现性与可比性也就不再是个问题。避免像现在这样,往往是漫无目的的数据探索,耗费漫长时间也不一定能得到合适好用的模型!这无论在研究中,还是在工业生产中,都是需要花大力气迎接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袁洪福教授、吴海龙教授、邵学广教授、杜一平教授、褚小立教授、闵顺耕教授等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从老师们关切的眼神中,能读懂那份殷殷之情,也唯有努力做点事情,为国内近红外的发展做些有益的工作,方不负此情。 /p p   近红外分析能做的事情很多,近红外数据分析如是,尤其站在移动互联时代,站在大数据分析挖掘的视角与高度。近红外有其自身特有的巨大优势-本身就是物联网中的一个绝佳传感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近红外分析代表着某种未来,只是通往未来的路上,还需要我辈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不断付出智慧和汗水。 /p p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数据分析之路上,深深地烙上了梁逸曾教授的影响。亦师亦友者,感恩、深切缅怀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2017年1月30日于浙江西湖 /span /p p    strong 个人简介 /strong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e1424397-960a-4e21-a206-9245429e6328.jpg" title=" 1_副本.jpg" / /p p   曾仲大,男,博士,现任大连达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p p   曾博士师承梁逸曾教授,2006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化学计量学基础算法研究,以及色、质、光谱等分析技术在制药、烟草和代谢组学等复杂体系分析中的应用及其数据分析挖掘等。近年来在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方面亦有涉猎。 /p p   曾博士先后工作于香港理工大学、澳洲RMIT大学、Monash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迄今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在2013-2016近三年时间里,以第一作者或合作者在美国分析化学杂志发表7篇研究论文,同时获邀为TrAC等权威期刊撰写化学计量学及化学数据分析处理方面的综述。 /p p   曾博士曾获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百人”引进人才计划,大连“海创工程”计划、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支持计划、新兴技术创新成长计划,以及国家人社部高层次海归人才创业计划的支持。公司主要提供复杂化学与生物数据分析服务,数据挖掘软件产品开发,以及个性化数据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 /p p    strong 人生格言: /strong 有志者,事竟成。 /p
  • CIS标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拟立项
    2023年9月18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拟立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CIS标准的公示通告,拟制定标准是天津大学申报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快速、原位、非破坏性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分析、在线质量检测,可实现多组分多通道同时测定各类样品的成分及含量,包括气体、液体、固态、粘稠体、涂层、粉末等。各种基于新原理、新器件的近红外光谱仪器层出不穷,在农牧、食品、化工、制药、烟草等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市场规模及应用需求强势增长的势头之下,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及仪器产业化与推广应用还面临不少问题:近红外分析仪器种类众多,并且基于不同分光及检测原理,相关技术与仪器及应用标准欠缺,典型行业/领域的应用示范不充分,甚至同一技术与仪器的术语及其定义都不同,造成了仪器参数虚标及与应用效果不符等问题;此外,应用客户在仪器选择方面面临标准不统一,验证成本高等问题,不同仪器分析结果差异较大,这些问题都在影响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而制约我国国产近红外仪器产业的发展。2013发布实施的GB/T 13966-2013《分析仪器术语》规定了分析仪器常用的基本术语、各类分析仪器有关方法、原理、仪器名称、零部件名称及性能特性量方面的术语和定义。但是,缺少与近红外光谱相关的术语及定义规范,无法涵盖各种新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领域。2022年发布实施的T/CIS 17006-2022《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技术通则》规定了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正常工作条件、功能、技术指标、安全等的要求和试验方法,但是无法覆盖不同原理近红外光谱仪器,术语定义不够全面。为了规范近红外光谱仪器生产及应用,为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需要制定统一的术语定义标准。附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CIS标准公示表.docx
  • 关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网络化应用研究的思考
    近几年以来,在国内烟草行业,随着烟草企业的联合重组与整合,对烟叶原料品类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统筹优化与合理应用原料提供技术支持,以Web Service架构的“互联网+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模式,于2015年,云南中烟构建的以原料研究为导向的烟叶原料近红外分析网络系统上线使用,通过六年多来的运行,实现了原料近红外分析检测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对评估烤烟收购质量,合理组配复烤模块单元,提供了即时的数据支持;在产品开发和产品维护方面,针对性使用烟叶原料,研发新产品配方、优化配伍和维护产品质量稳定,发挥了积极的辅助作用,特别是从“人、机、料、环、法”等方面,依据相应的技术标准(包含近红外校正模型建立、验证、应用和维护等),规范了网点的近红外光谱实验室,多年来,积累了初烤烤烟、复烤片烟和库存片烟等烟叶原料近红外分析检测大量的数据资产。系统功能基本达到了设计预期。然而,为了进一步探索分析烟叶原料品质类别、配方模块(单元)相似性、质量变化趋势和规律,在综合利用近红外光谱数据、理化性质数据和一些与质量相关的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时,由于集成的常规性质数据有限,满足不了质量表征的需求,加之,在网络平台上面对大量的数据处理分析,传统的化学计量学定性定量建模计算模式难于适应,制约了多变量数据(如光谱)的深入挖掘和数据挖掘的效率。为了推进近红外光谱分析网络化应用,本文基于烟草近红外光谱网络化应用的实践经验,抛砖引玉,与大家探讨近红外光谱分析网络化应用研究的一些思路。1、近红外光谱标准化烟草可视为一种多成分复杂化学体系的天然作物,迄今为止,从烟草中鉴定出来的化学成分达5500多种,烟草质量与这些化学成分的相关性至今尚未全部研究清楚,通常采用为数有限的常规化学成分指标(如烟碱、总氮、总糖、还原糖、蛋白质、钾、氯和灰分等),评估烟草整体质量特征时仍存在不足,普遍认为,烟草在燃吸时的整体质量特征是烟草中这些复杂成分相互协同作用的结果。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烟草近红外光谱包含大量潜在的物质组成信息尚未充分利用,不同质量特征的烟草具有自身的特征近红外光谱,应用适当的化学计量学模式识别方法,如PLS-DA、SIMCA和SVM,结合近红外光谱挖掘烟草的整体质量特征归属,对寻求质量特征相似或相近的替代原料,保障规模化产品制造稳定的原料供给有着重要的意义。每一个网点的近红外光谱实验室是数据“发源地”,数据质量决定了将来数据的应用价值。实验室除了从“人、机、料、环、法”等方面,依据相应的规范(包含近红外光谱测量、校正模型建立、验证、应用和维护的技术标准等)要求运行之外,显然,在网络环境里光谱数据采集的“标准化”就特别重要。这就要求入网的近红外光谱仪必须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仪器之间的差异最小,保证对不同产区网点的近红外光谱仪测量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时,仪器的背景差异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但事实上,同一厂家同一型号同一个批次生产的光谱仪都很难做到这一点,可以说,近红外光谱仪之间的差异是进行网络数据共享,挖掘光谱数据信息存在的问题之一。一是借鉴模型转移的化学计量学方法,根据仪器之间的光谱差异,建立一个光谱的数学关系,然后依据这个数学关系,“软拷贝”实现光谱数据采集的标准化;二是仪器厂商提升仪器的制造水平,降低仪器之间的差异,特别是不同批次生产的仪器之间的差异,才能使其测量的光谱差异最小,不会对后续的光谱分析造成明显的影响,也就是说用一台仪器采集的光谱建立的模型预测同一组样品在本台仪器上测量的光谱,与使用本台仪器的模型预测另一台仪器测量同是一组样品的光谱所得到的结果无明显的差异,在这两台仪器之间就无需建立光谱的数学关系,即简单的“硬拷贝”就可实现网络平台光谱数据采 集的标准化,要义见图1示意。在网络环境中的光谱仪可视为一个“网络传感器”,对传感器的技术要求在朝着高质量、高精度、小型化、低功耗和智能化等方向演进,对网络用户来说,期待仪器制造商生产性能一致性优良的光谱仪,乃是尤为理想的解决方案。图1 不同的光谱仪采集同一组样品,可得到基本相同的光谱,即“一个世界,一个标准”2、云化近红外光谱分析网络平台云计算服务是一种集中式服务,所有数据都通过网络传输到云计算中心进行处理。资源的高度集中与整合使得云计算具有很高的通用性,然而,面对网络设备和数据的爆发式增长,边缘计算相比于云计算模型,能够更加迅速、可靠和节能地响应用户需求,数据在本地处理也可以提升用户隐私保护程度。另外,边缘计算也减小了对网络的依赖,在离线状态下也能够提供基础业务服务。通过云化近红外光谱分析网络平台,集成不同的烟草产地生态环境、等级、品种以及相应的近红外光谱、理化性质(包含烟叶的形态形状图像,化学成分指标等)数据是其任务之一,便于分析挖掘与感官质量相关的特征信息,服务于烟叶原料的精细化种植及科学合理应用,在近红外光谱定性、定量建模或后续的各种数据挖掘实际应用中,是基于“中心云”或“边缘云”的数据资源进行的。有时会用到中心云的数据资源,如对各大产区烟草质量进行整体性比照分析,探索各大烟区烟草质量特征,支持原料生产基地系统规划;有时会用到边缘云的数据资源,如对某个产区烟草历时性数据作趋势分析,探索烟草质量的稳定性与变化趋向,辅助基层植烟区改进或调整生产措施。所以,面向服务对象的规模、复杂程度合理部署、云化近红外光谱分析网络平台就尤为重要,有利于集约化网络资源,提升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数据挖掘的效率,见图2示意。图2. 近红外光谱分析平台云化示意图3、构建云计算自动化(智能)建模服务系统通常,在建立样本数量大于3000个以上的近红外校正模型时,样本量越大,运算速度越慢,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越就越高,且在建模过程中,如组织训练集或校正样本集、清洗异常样本、筛选适宜的建模数据等等,基本是基于“文件夹”来操作完成的,对网络环境中的大体量的数据资源,因缺乏探索性数据分析的网络计算手段而难于被充分利用,传统的建模方式和流程效率低、适应性差。基于网络资源进行化学计量学网络计算,现代云计算技术为化学计量学计算研究搭建了高灵活性平台。如何选择诸如Hadoop、Spark等生态圈技术,通过分布式计算提升定性、定量建模效率,并结合长期积累的建模经验、领域知识(包含相关的波长或波段选择、光谱预处理方法及其经验参数设置、模型误差水平控制等),实现自动化建模,这是我们要联合网络计算专家实现近红外光谱分析网络化云计算所要解决的问题。显然,把传统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定性分析涉及的训练集样本或校正集样本的筛选、光谱的预处理、建模等化学计量学方法(算法)网络化,开发分布式计算的化学计量学软件系统(当然,这也是数据挖掘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享应用网络软、硬件资源优势,平衡计算负载,实现近红外光谱分析云计算,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思路,这无论是对近红外光谱定性定量分析的普通用户,还是对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的高级用户,都具有较好的便利性和实用性。4、研发基于特征模型的网络搜索引擎基于多维质量特征数据(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诸如烟草产地生态、等级、品种、理化性质指标、近红外光谱、形态形状图像等,选取不同的特征,通过模式识别技术建立用户预期的质量特征类模型,然后应用“基于特征模型的网络搜索引擎+类模型”搜索网络共享资源(中心云或边缘云)中具有相近或相似质量特征的样本,也就是在网络共享资源中“淘宝”,寻求在产品制造中烟叶原料的替代应用,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搜索引擎形式类似“百度”或“Google”。这里以烟草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应用举例说明,我们需要什么样功能的“搜索引擎”,近红外光谱包含丰富的化学物质结构信息,且近红外光谱与物质组成及含量相关,不同属性、特征的烟草样品具有相应的特征近红外光谱,通过结合烟草领域知识,采用适宜的化学计量学模式识别方法(如基于PCA的各种分类算法、ANN或SVM等)来提取烟草样品近红外光谱特征信息,训练能表征质量特征的近红外光谱类模型,应用验证通过的类模型和待测烟草样品近红外光谱便可预测待测样品的归属类别或特征。常规近红外光谱定性预测分析是基于“文件夹+类模型”进行操作的,而在网络环境中,近红外光谱定性预测分析必须网络化,预测是在云化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网络平台上,应用“基于特征模型的网络搜索引擎+类模型”寻找“隐藏”在“中心云”或“边缘云”中的数据资源(见图3示意),它承担着大体量的网络计算。基于特征模型的网络搜索引擎是“云计算自动化(智能)建模服务系统”预测分析网络化的延展,可简单视为是一个“网络预测器”,当然,这个“网络预测器”需要网络计算专家和近红外光谱化学计量学算法专家联手研发。图3. 近红外光谱分析网络化应用示意图5、其它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或职能部门,利用中心云数据或边缘云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在线统计分析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如原料生产部门可快速实现对烟叶质量指标的比较,分析烟叶质量的稳定性、质量变化走势等。开发一些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APP、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见图3示意),也是一项值得开展的工作。(作者:王家俊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视频:四方光电展出具有国内独创技术的在线红外烟尘分析仪
    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友辉博士介绍了其推出的在线红外烟尘分析仪,该仪器采用了国内独创的微流红外气体传感技术,其分辨率高达0.1ppm。此外,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加热型氢火焰总烃分析仪和加热型化学发光氮氧化物分析仪采用自动流量控制技术,分辨率同样达到0.1ppm,该仪器针对车辆内燃机的燃气排放进行监测,为厂商生产内燃机提供过程控制,为国内首创。
  • 前景广阔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访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
    前言 近红外光谱(NIR)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高新分析测试技术,是光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与基础测量技术的有机结合。与传统分析技术相比,具有无损检测、分析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分析成本低、重现性好、样品测量一般勿需预处理、光谱测量方便、适合于现场检测(如大批量抽检)和在线分析等独特优势。 北京化工大学 袁洪福教授 作为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袁洪福教授主持开发了大量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近红外技术产品,在北京化工大学建立了综合性新学科 “现代波谱过程分析技术(MSPAT,Modern Spectra 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担任国内外多个近红外学术社会职务,为我国近红外分析技术的普及推广、标准制定推进、学科建设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仪器信息网编辑近日专程来到北京化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等相关问题采访了袁洪福教授。 “建设一个综合性新学科 ——现代波谱过程分析技术(MSPAT)。” “现在以及未来几年里,我在北京化工大学的工作重点就是综合性新学科 ‘现代波谱过程分析技术(MSPAT)’的建设。”袁洪福教授开门见山的说。 “我国现代波谱过程分析技术领域几乎是个空白,我们争取在这个领域建立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国家决策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国外过程分析技术学科在多个大学里有较好的发展,尤其出色的是华盛顿分析中心较早开展了这个学科的研究工作。“而‘现代波谱过程分析技术(MSPAT)’,在概念上与国外有所差别,范围限定在波谱,并且‘过程’所指的是一个更宽泛的意义,不仅是工业过程,而是包括一个商品从工业加工到出厂,一直到流通、消费,更应该叫‘全程’,是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北京化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 MSPAT主要内容包括过程测量、优化和控制;主要技术包括便携的和在线的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紫外光谱、荧光光谱、X射线能谱等的仪器技术研究、应用方法研究;具有分析速度快(单次测量速度可达毫秒级)、高通量(一次测量可同时提供多种性质参数)等优点。MSPAT基本技术构成包括仪器、化学计量学软件和各种分析模型等。 袁洪福教授指出:“提到过程分析技术,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在线色谱或工业色谱,色谱主要是一种应用广泛和成熟的样品成分分析技术,其局限性是分离过程是一个较慢的过程;同时,在线色谱维护困难;且局限于气体样品或易于气化的样品,对于大量液态、固态样品,色谱则很难分析。” “在线波谱技术中,在线拉曼光谱、在线核磁共振等也有少量应用,其仪器比较贵、处理麻烦,所以在线分析技术主要还是指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 “目前,我研究重点在于快速、准确分析技术。大型实验室仪器测试费时较长,不能达到过程控制的目的,而在线、便携仪器的分析速度快,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适合于现场检测和在线分析,分析速度快,能在几分钟内,仅通过一次近红外光谱的采集,就可以同时完成样品多项性能指标的测定,可有效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通过光纤测量附件,可以测量管道中流动液体物料,也可以测量输送带上移动的固体物料;便携近红外分析仪,可以用于粮食收购现场的粮食测量,流通领域中的食品药品测量,农、林领域中的水果测量等。 “应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分析仪器研发。”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外文献中涌现了大量关于近红外光谱的应用报道,面对这一契机,在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陆婉珍院士的倡导和组织下,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简称“石科院”)成立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发课题组,袁洪福教授是课题组的主要负责人。 工作之初,在调研了当时国内外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应用的状况后,结合石科院的实际情况(石科院是中石化的科研单位,为石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提出了以实际需求、廉价实用为出发点,开展了以固定光路和CCD为检测器的近红外光谱成套设备的研制。而采用CCD为检测器的原因,袁洪福教授解释到:“CCD最初是用在数码照相机上的,产量极大,其成本是没有问题的;而且CCD检测器可以做成阵列,整个仪器中没有移动部件,可以保障仪器性能的长期稳定。” NIR-3000近红外光谱分析仪 这期间,袁洪福教授主持开发的大量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近红外技术产品,例如,实验室型NIR-3000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已在近三十家大型炼油厂和科研单位得到应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仪器中只有光纤、芯片等材料是从国外进口,其它核心部件与技术都是自主研发的成果。 在石油行业,大型工艺基本都采用在线近红外技术监测从原料到成品油的物性指标,解决了炼厂实验室负担过重以及实时监测、优化控制的问题。 袁洪福教授介绍:“世界有很多炼油厂,如美国Ashland公司的St.Paul Park炼油厂、法国Lavera炼油厂、Shell公司的CRC炼油厂及韩国的SK炼油厂等都成功将NIR在线分析仪用于汽油调和的闭环、反馈优化控制。” 汽油在线质量分析是汽油自动调合工艺的关键技术之一,负责实时测定各调合组分与成品汽油的性质,及时将测量数据反馈/前馈给在线优化与控制软件,从而实现汽油全自动调合生产目标。 谈到自己的得意之作,袁洪福教授提到了2006年其完成的广石化汽油管道调合系统(千万吨改造)项目,选用了NIR-6000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为调合优化与控制软件系统实时提供原料与成品的组成和性质数据。 广石化是沿海炼厂,以炼进口原油为主,原料性质波动大;而其汽油产品又和国内多数炼厂不同,除了常见的90#、93#、97#,还有部分出口到东南亚的95#、98#汽油。袁洪福教授和其课题组的同事经对NIR-6000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的完善与优化,采取了两台仪器控制10路物流(包括8路调合组分和2路成品油),测量的指标包括RON、MON、烯烃、芳烃、苯和氧含量等,所得数据及时反馈/前馈给在线优化与控制软件,从而实现汽油全自动调合。 广石化汽油调和系统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 目前,该套系统仍在正常运行,每年直接创造效益1264万元。至今,NIR-6000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在石化行业中已有10多套设备在成功应用,已产生巨大的工业效益。 针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分析仪器的研发问题,袁洪福教授说:“自主产权分析仪器的研发,不只是为了拥有整机、核心部件及其关键技术,还应该从最终能够解决国家实际存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角度出发。” “如果不制定相关标准分析方法,近红外分析技术再好也是枉然。” “如果不制定相关标准分析方法,近红外分析技术再好也是枉然。”袁洪福教授在2008年11月举行的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说道。 袁洪福教授在2008年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上作主题报告 近红外光谱是否能作为标准方法?普便存在一种观念:认为近红外光谱是一种间接分析方法,没有纯粹的标准样本作参照,不适合作为标准方法。这种观点对人们接受近红外分析产生了困扰影响,严重阻碍了近红外分析标准方法建立的发展进程,也影响了近红外分析技术应有的发展速度。 “从方法学角度来说,某种方法可否作为标准方法应取决于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能否明确界定。而近红外光谱方法严格遵循ASTM1655程序进行规范,完全可以达到这一要求,因此,近红外光谱可以标准化。” 在质量监控方面,近红外分析能够发挥现有的标准方法不能实现的作用,比如粮食收购、烟草行业中的烤烟工商交接,其工作目标之一是按质论价,按质分类加工和储存,现有标准方法欲测定内在化学品质指标如定氮、水分等方法由于费时而无法实现这一目标,而在技术上近红外分析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如国内烟草行业已将近红外分析应用于原料工商交接二次验级考核,卷烟制造过程中配方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配方过程质量的均匀性、稳定性监测,为获取内在的化学品质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内在质量检测分析从小批量长周期的离线式分析走向大批量的快速现场分析。 在食品和药品的生产环节,采用近红外分析,企业可以做到每份产品在出厂前都能得到快速质量检测;在流通领域,执法部门也可以在现场非常方便地进行快速抽检。这样可以为保障药品和食品安全提供一种重要技术支撑,因此,近红外分析标准的制定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近红外分析缺乏方法标准,目前大多数用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较少用于出具出厂的质量报告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其主要原因是近红外光谱方法很少上升为官方强制使用的标准方法。在很多领域,虽然,近红外分析在技术上是成熟的,并具备了相当的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分析方法,出现了实际上很需要近红外分析技术,但又不能应用的尴尬局面。 美国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国际谷物化学会、ISO等组织也有多个近红外光谱方法标准;并且各国还有各自的近红外光谱方法的工业标准。袁洪福教授说:“与欧美和澳大利亚等已经广泛使用网络化近红外分析技术、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法规情况相比,我国近红外分析标准方法制定工作明显滞后,不仅严重的影响了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应用,而且影响到了许多领域中质量监督工作的实施。” 目前,国内只有一个有关近红外光谱检测的国家标准,即饲料中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快速测定近红外光谱法(标准号为GB /T 18868-2002)。但袁洪福教授很高兴的提到:“日前,国家粮食局针对我国粮食收购的需要,已经开展了‘小麦蛋白测定-近红外法’、‘小麦水分测定-近红外法’等标准制定工作。总体来说,我国在饲料、粮食、烟草和国防等行业中已经率先开展了近红外分析标准工作,对我国质量控制体系和近红外分析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建立近红外技术交流平台,为我国近红外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目前,袁洪福教授正在组织、筹备成立近红外光谱学会。事情的起因源于2006年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上,与会专家强烈呼吁建立近红外光谱学技术交流平台,并且一致推举袁洪福教授来主持这件事。 袁洪福教授说:“接受大家的推举做这件事,主要还是因为,近几年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有了快速发展,但引起广大科技工作者足够的注意、应用潜力进一步开发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而成立近红外光谱学会,即建立了近红外技术交流平台,可以为我国近红外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其次,国际近红外光谱技术交流活动越来越多,需有正规的对接途径,民间是不能代表的,必须通过学会的方式来对接;这也正是自己一直努力的方向,现在,成立近红外光谱学会的事宜已取得很大进展。” 正在筹备中的中国分析测试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已于2008年11月成功主办了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我国几乎所有从事近红外光谱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学术带头人都参加了这次会议。袁洪福教授作为近红外光谱学会理事长代表主办方致辞。此次大会为近红外光谱工作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展示了我国近红外光谱的一流研究和应用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 谈话过程中,袁洪福教授回忆了一件事情:“2000年起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就曾多次联系我,希望在中国来举办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而经多方面考虑,认为中国当时各方面还不具备条件,最终还是回绝了。”直到现在,袁洪福教授还觉得这是中国的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 袁洪福教授在2008年亚洲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大会做国家报告 2006年亚洲近红外光谱协会成立,袁洪福教授任常务理事,代表我国在2008年亚洲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大会做国家报告,会上确定2010年将在上海举办亚洲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大会,可以预期,随着亚洲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大会在中国的召开,必定会促进中国的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 “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上已有很好的储备,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目前,在发达国家中,近红外光谱分析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在不断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改善产品质量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在食品和药品安全领域中,近红外分析有很好的用武之地。 日本果品分级厂近红外监测系统 交谈过程中,袁洪福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日本果品分级厂近红外监测的照片。此水果分级厂拥有45条近红外光谱检测线,检测项目包括颜色、大小、糖度等,一秒钟可检测5个果品。在超市里贴有近红外分析检测标识的水果商品的价格要贵很多,实现了按质论价的公平消费,同时也促进了种植品质的改进。仅在日本果品分级行业,所配置的在线近红外检测设备达2000多套。 我国也是水果生产大国,仅在这一个领域,近红外光谱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空间非常大。“他们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 我国近红外光谱的发展不同于其他国家,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但也因为当时研究环境封闭、工业基础落后等原因,经历异常曲折。但袁洪福教授也说到:“值得提及,中国农业大学严衍录教授长期默默地致力于近红外光谱在农业领域中应用的基础研究;还有中科院光机所陈星旦院士早期在开发滤光片近红外粮食分析仪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尤其从1994年至今,陆婉珍院士和石科院近红外光谱分析课题组对近红外光谱分析平台技术(即硬件和化学计量学软件)开发和在石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艰苦的长期拓荒,先后有实验室、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化学计量学软件等多个成果完成,这些技术在石化领域中均获得了广泛应用。” 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我国近红外光谱发展过程中注重了平台技术和应用研究的结合,技术上已有很好的储备,已经进入了良好的发展轨道。“目前,全国拥有各种近红外分析设备超过1000台,几千人在使用近红外仪器,40多个应用研究小组在各个领域活动非常活跃,并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绩。与国际横向比较,我们在化学计量学软件方面不落后,但在仪器制造和应用研究深度方面,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最后,谈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发展方向问题,袁洪福教授指出:“限制近红外分析技术大规模推广的技术瓶颈是模型,因为模型建立工作需要收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由具备熟悉光谱、化学计量学和具体分析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来完成;显然,一般用户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建立近红外光谱网络中心,负责建立模型和模型更新,通过Internet将模型传递到用户,用户也可以将样品光谱和性质发送到网路中心,用户可以不必进行复杂的建模工作,就可以方便使用近红外技术。例如,法国的农业粮食收购领域拥有5个近红外光谱网络中心、6000多台仪器。” “而我国的条件比发达国家更具发展‘近红外光谱网络中心’的优势,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国家和行业给予重视、支持,投入力量,以各个行业的科研院所为基础建立本行业的近红外光谱网络中心,负责行业内近红外光谱模型建立工作,这将是我国近红外分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想传达一种重要观点:快速分析技术方法与国家现行方法结合,从根本上且真正地解决我国食品药品等重要产品质量监控问题。” 近红外等快速分析技术是一种很好的分析技术,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巨大潜力,但是目前社会普遍对此技术了解甚少,由此也产生了一些偏见,严重影响了这一新技术应有的发展。面对我国食品药品等重要产品质量监控的严峻形势,袁洪福教授向我们传达一种重要观点,借仪器信息网这次采访,向社会公众发布,以期为解决重大社会问题贡献微薄力量。 “目前,在我国产品质量检测领域对如何使用检测技术和立法的主流观点是:即要检测技术或方法不仅能识别掺假样品,还须检测出掺假的东西是什么,不能误判和漏判等,为法律提供可靠准确检测结果。对于这一点我没有异议,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这样的方法,但仅有这些还不够。 我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如何从根本上且真正地解决我国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产品质量(这里仅限于主要成分)监控问题出发。我们明白,单纯依靠上述所说的方法(可能需要昂贵的仪器、高素质人员、复杂的操作过程以及较长分析时间等)和国家质量监督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面对我们这样大的国家,如此众多的产品种类,想一想,即使上述方法再准确可靠,实际上也是无法实现对我国庞大市场产品质量进行经常性的监控目的。面对我们国家在产品质量监控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显然,在这样解决问题的思路上还是存在着不够完善的地方,应当提出能够实际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创新思路。 创新思路:快速质量检测与监测新技术可以提高分析效率,实现大批量样品的筛选、现场检测和在线监测。其技术优点是快速、高通量、无损、操作方便以及对操作人员分析素质要求不高等。将这样的快速分析技术方法与国家现行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适应大批量和常规性样品抽检,将有问题样品快速筛选出来,再带回实验室鉴定,真正提高效率,同时还显著节省成本。这样,不仅能满足法律要求,而且也能在技术上实现对市场产品质量进行真正有效的监控,希望职能部门、各行业和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些重大问题的讨论,提出创新性发展思路,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发展之路,不仅为解决我们国家的重大实际问题,也为世界产品质量监控技术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后记 “自从1994年开始从事近红外光谱的研究工作,一直到现在,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做这件事,并且也只做了这一件事,争取把这一件事做好。”袁洪福教授很谦逊的说起自己经历。其实,袁洪福教授所研究的成果已在石油化工、制药、农业和烟草等行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产生了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个人能把一件事做好,能够对国家、对他人有益,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可以说袁洪福教授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将继续沿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在这里祝袁洪福教授在现代波谱过程分析技术,尤其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取得更多佳绩。 采访编辑:刘丰秋 附录:袁洪福教授简介 袁洪福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化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分析与评价中心主任,科研方向:现代波谱过程分析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分析仪器学会在线分析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分析化学》杂志编委委员、《现代仪器》编委委员、《现代科学仪器》编委委员、《光谱与光谱分析》编委委员、Asian Chemometrics & Chemoinformatics Society委员、亚洲近红外光谱协会常务理事等,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科技论文80余篇,是《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当代近红外光谱技术》、《水分析手册》等著作主要作者之一。 主持开发了大量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NIR-2000近红外光谱仪、NIR-3000近红外光谱仪、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特种燃料NIR-3000近红外光谱分析仪、NIR-6000在线近红外光谱仪,编制了三个版本的化学计量学软件;其中,NIR-2000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获1999年度BCEIA金奖,NIR-6000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获2003年度BCEIA金奖,NIR-3000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曾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袁洪福教授是全国第一届(2006年),第二届(2008年)近红外光谱学术大会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代表我国在亚洲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大会致国家报告,为积极推进我国近红外分析标准制定进程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 约克仪器百台MGA6红外烟气分析仪为祖国蓝天青山绿水保驾护航
    自2018年,德国MRU公司发布新一代红外烟气分析仪MGA6系列以来,国内已有超过一百家单位成为了新产品的使用者,市场销量已超过两百台,MGA6系列产品凭借过硬的产品实力和完善的售后保障,成为进口红外烟气分析仪的爆款热卖产品。并赢得用户的高度赞扬! 非分散红外烟气检测技术 作为用于排放检测的成熟的技术,在国内外已经有多年的应用经验,在各种工况下均有良好的表现,特别是应用于中国标准的超低排放应用。从上一代产品开始,德国MRU公司的非分散红外分析仪就为国家环保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非分散红外烟气分析仪从原理上解决了电化学仪器精度低,抗干扰能力差的先天不足。同时,相比较于其它光学类检测方法,红外仪器有着更长的寿命,更稳定的性能,更好的长期使用经济性以及更完善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在烟气排放检测中始终处于核心位置。 自2018年,德国MRU公司发布新一代红外烟气分析仪MGA6系列以来,国内已有超过一百家单位成为了新产品的使用者,市场销量已超过两百台,MGA6系列产品凭借过硬的产品实力和完善的售后保障,成为进口红外烟气分析仪的爆款热卖产品。并赢得用户的高度赞扬! 今年疫情期间 在工厂停工,车辆停驶的情况下,多地仍然出现了数次重污染天气,环保人更加认识到任重道远,作为环境监测的基础仪器设备,MGA6系列产品一直陪伴着辛劳的工作人员,努力完成好每一次监测任务。约克仪器团队也克服国内外各种困难,做好疫情期间的交货和售后工作,为实现蓝天青山绿水的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国内范围内使用MGA6系列红外烟气分析仪的地市级以上环境监测站超过100多个单位,仅华东区域近两年就陆续采购了近50套MGA6系列产品,还有更多的监测机构在计划采购中,约克仪器今年为配合国家刺激经济的号召,陆续出台更多政策和服务计划,让更多用户可以用上更好的产品,为祖国蓝天计划尽心竭力!详情请咨询约克仪器各地办事处。
  • 时隔六年 再磨一剑|德图仪器testo370高温红外烟气分析仪全新上市
    德图 testo 370 高温红外烟气分析仪 全新上市自2011年德图 testo350 烟气分析仪上市,已过去整整六年。现在,德图再推一款重磅型烟气分析仪 testo 370。testo 370 高温红外烟气分析仪,拥有更长的光程!更高的精度!可用于能耗企业的排放监测、源烟气、过程监测的众多场合,并可为高校院所及科研机构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便携式双机箱设计,体积小(不带冷凝器)10m 测量光程,测量更精准 多达11 个气体组分的连续型、抽取式测量无需仪表气超长运行时间、高可靠性独立操作软件,高度人性化界面拨打 400 882 7833 获取更多信息点击查看 testo 370 的产品详情
  • 众瑞仪器发布ZR-3220型 便携式红外烟气综合分析仪新品
    详细介绍产品简介: ZR-3220型便携式红外烟气综合分析仪实现对固定污染源O2,SO2,NO,NO2,CO,H2S,CO2七种排放气体的测定和对烟道工况的测量。其中SO2,NO,CO2采用非分散红外技术进行分析测量;其它气体采用定点位电解法进行量。仪器设计具有工况测量功能,包括:动压、静压、流速、烟温、含湿量。仪器同时实现测量数据测量,保存,查询,打印,导出等功能。执行标准: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JJG 968-2002 《烟气分析仪》HJ/T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 629-2011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692-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Q/0214 ZRB009-2017 烟气综合分析仪技术特点:1、高精度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量原理,同时测量SO2/NO/NO2/CO/ CO2/H2S/O2多种烟气成分;2、预热时间短,红外分析模块在恒温系统下运行,提高测量稳定性和准确性;3、滤芯可视化设计,粉尘过滤精度高且便于更换,有效保护气路及采样泵;4、气嘴接口侧向布局,防雨防尘效果好,实时监测传感器入口湿度,湿度过高启动旁路保护;5、便携式设计,常规监测污染源烟气排放,比对CEMS的测量结果,及其它应急监测。创新点: 可实现对固定污染源O2,SO2,NO,NO2,CO,H2S,CO2七种排放气体的测定和对烟道工况的测量。其中SO2,NO,CO2采用非分散红外技术进行分析测量;其它气体采用定点位电解法进行量。 仪器设计具有工况测量功能,包括:动压、静压、流速、烟温、含湿量。仪器同时实现测量数据测量,保存,查询,打印,导出等功能。 ZR-3220型 便携式红外烟气综合分析仪
  • 专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全生命周期——访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兰树明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迅杰光远”)是一家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研发及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迅杰光远围绕着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全生命周期,针对不同的用户特点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产品及服务。迅杰光远致力于MEMS型光谱采集技术研发,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近红外光谱系统,先后申请相关专利40余项。迅杰光远先后在食品加工、农牧业、医药卫生、环保检测、石油石化、生命科学、科研教学等应用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迅杰光远是中国仪器仪表协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单位、近红外光谱协会苏沪工作站落户单位,与国内外各大企业和高校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所开发的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先后得到了国家机械工业分析仪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认证和CE认证。 /p p   在ACCSI 2019年会上,仪器信息网采访了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兰树明。 /p p   采访视频如下: /p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7EDBF338AE809AAD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br/ /p p   兰树明简要介绍了迅杰光远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的开发及应用情况。迅杰光远主要提供近红外快检服务,应用行业涉及粮食、饲料原料、白酒、烟草、水果、油品、药品等。从底层的光谱仪的开发到整机的开发,到整个应用软件建模算法的开发,迅杰光远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p p   迅杰光远的仪器有效帮助用户解决了实际生产的质量检测问题。以谷物收购为例,收购商通过大豆蛋白含量来评估价格,而迅杰光远的近红外光谱仪器可以现场快速地检测含量指标并快速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对用户利益进行较好的保障和提升。 /p p   迅杰光远目前主打的产品主要是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仪、IAS 3100系列、IAS 5100系列,后面陆续推出近红外在线定制化仪器,包括固体、液体在线分析仪器等。迅杰光远也在消费端进行了尝试,包含进入大众消费品的微型光谱仪的开发等。 /p p & nbsp /p
  • 国家烟草中心采购一批LCMS等分析仪器
    河南兴建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受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的委托,就国家烟草基因研究中心2014年第一批仪器设备购置公开招标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采购,欢迎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参加投标。   一、招标项目名称及编号:   项目名称:国家烟草基因研究中心2014年第一批仪器设备购置公开招标项目   招标编号:HNXJZB2014076   二、招标项目简要说明: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1)注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包1-4注册资金不少于500万元人民币、包5-9注册资金不少于200万元人民币,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法人。购买招标文件时须携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法人授权书、被授权人身份证等原件。同时,提供上述证明文件的复印件一套(复印件须加注日期和注明&ldquo 供投标使用&rdquo 或&ldquo 与原件一致&rdquo 等字样,并加盖投标单位公章)。   (2)投标人无不良投标记录,近三年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和违约劣迹,未被列入黑名单,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并能承担招标项目供货能力和服务的企业。   (3)所投设备若为进口设备的,投标商必须具备该设备的进口资质并提供证明文件。开标时原件备查。   四、报名须知:   (1)报名时间:自2014年 6 月 5 日起至2014年 6 月 25 日 (北京时间,下同)止,每天9∶00至12∶00,14∶00至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2)报名地点:河南兴建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内环路10号金成东方国际1401室)。   (3)报名同时领取招标文件。   (4)招标文件出售方式:现金购买或电汇邮寄。   (5)招标文件售价:每套售价 300 元人民币,如需邮寄另加邮费50元,售后不退。   (6)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不允许拆包投标(投标人必须按包购买招标文件,如果超过两包(含两包)只交两包的费用)。   注:登记时注明所投标段,如需更改标段请在开标前联系 若在递交投标文件时更改标段,由此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投标人自行承担。   五、投标文件接收信息:   投标文件接收截止时间暨开标时间:2014年 6 月 26 日上午9∶30(北京时间)。   投标文件接收地点暨开标地点: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瑞达路与翠竹街交叉口西50米路南烟草科技公寓酒店一楼第二会议室。届时请参加投标的代表出席开标仪式。   六、招标公告发布:在以下网站发布   中国采购与招标网:http://www.chinabidding.com.cn   河南省政府采购网:   郑州烟草研究院网站:http://www.ztri.com.cn   七、本次购买标书联系事项:   标书购买联系人:王丹冬   标书负责人:王丹冬   电 话:0371-68081055 68081056转601、602   传真电话:0371-65807527   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内环路10号金成东方国际1401室   邮政编码:450000   开户名称:河南兴建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开 户 行:交通银行经三路支行   帐 号:411062400018000466887   2014年 6 月 5 日
  • 再获过亿融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赛道跑出了真正的“专精特新”
    半个世纪前,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首次被应用于农副产品的成分分析。因为具有无损性、无污染、操作便捷,以及能实现在线检测等独特优势,该技术迅速推广,尤其是近十几年,得益于软件和设备的快速进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发酵、制药、食品、烟草等众多领域,被誉为分析化学领域的“分析巨人”。如今,不少企业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多种技术相结合,形成创新合力,切实解决了众多行业的检测痛点。5月29日,行业内一笔过亿融资讯息发布——知名光谱分析技术企业无锡迅杰光远完成新一轮融资,总金额过亿。此轮融资由国内一线投资机构达晨财智、元生资本共同领投,闲庭基金跟投,点石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据悉,该公司早在2022年下半年即获得过钟鼎资本的天使轮融资。目前,迅杰光远研发的光谱传感分析仪器及配套解决方案,已成功在粮油贸易、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生物制药、工业发酵、精细化工等多个行业落地,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迭代和全球市场的开拓。  如何看待近红外光谱的未来发展趋势?这项技术又将给检测行业带来怎样的巨变?为何资本如此看好?记者就此专访了迅杰光远创始人兼CEO阎巍。  01创新驱动:从实验室走向一线生产场景  记者:您是如何想到创业进入近红外光谱这个领域的?  阎巍:迅杰光远成立之初,我们主要针对的是之前大型国外分析仪器厂商难以触及的国内下沉市场,即农副产品贸易环节。在洞悉这个市场的需求之后,我们走了MEMS(微机电系统)光谱技术传感化的路线,成功实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设备的小型化和普惠化。  在按质论价的农副产品贸易中,快速和精确的质量评估非常关键。以国产油籽为例,如果含油量提升1%,每吨的价格可以上涨200元。传统的检测方法通常需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长时间的化学分析,这样不仅成本高,效率也低。对于追求高效、精准的现代农业而言,这显然是不理想的。而现有的国外近红外产品,要么体积庞大且脆弱,主要用于实验室;要么价格过高,不适合农产品的收购商和批发商。  我们认为技术的生命力在于其实际应用,能够解决具体的生产或生活问题,提高效率或创造新的价值。因此,我们用MEMS技术重新设计了传统的光路,通过微组装技术,将整个光谱仪缩小到仅几厘米的尺寸,并保持了核心的光学参数。这不仅让仪器更加小巧、便携,也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真正满足了农产品交易现场的需求。这种新的技术路线和商业策略很快在市场上得到了验证,到2020年我们已经在中国东北、华北等地区全面开拓了市场。  记者:听说迅杰光远最初是先攻克海外市场的?  阎巍:其实我们最初没打算出海,但出乎意料的是,我们的便携式小型设备在海外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2019年,全球最大的近红外设备制造商邀请我们访问其总部,希望通过并购来提高其在下沉市场的影响力,从而巩固其行业领导地位。这次访问让我们看到了海外市场的巨大机会。尽管全球分析仪器市场基本被几家国际巨头所控制,但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农业领域,都有对性价比高、适应性强、结实耐用的便携式分析设备的需求。因此,我们首先从海外的细分市场、下沉市场切入,以更高性价比的产品成功打开了国际市场。  2021年,我们与多地代理商签订合同后,正式开始将近红外分析仪器出口至海外。截至2023年底,我们的产品已经销往北美、欧洲、亚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我们加速了海外扩张的步伐,在2023年10月,我们设立了新加坡办公室,今年1月,正式成立新加坡子公司,以进一步增强在亚太及欧美地区的市场辐射力和服务能力。  02加速扩张:开拓新市场,创造价值是关键  记者:在粮油贸易行业成功之外,迅杰光远在检测领域还做了哪些探索?  阎巍:便捷式近红外分析仪产品在国内外农产品流通市场取得成功后,迅杰光远开始采取交叉行业延伸策略来拓展更多应用场景,研发在线分析产品和解决方案,进入更多行业的生产流程当中。  例如,在进入发酵行业之前,我们已积累了大量的谷物化学物质检测模型和经验,这些谷物恰好是发酵行业的原材料。因此,我们将粮油行业的原料检测模型直接应用,并专注于发酵过程模型的开发。这种策略迅速让我们在粮油加工、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工业发酵等多个行业取得了成功,并不断提升我们在各产业中的产品研发、落地以及软硬件结合的服务能力。  在拓展新行业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客户信任近红外技术。由于许多客户之前未曾接触过这项技术,他们对其应用价值持怀疑态度。  比如,在某以工业4.0标准建立的一体化智能茶叶工厂中,我们落地了一整套检测解决方案。我们与茶企合作,将理论研究转化为数据模型,并成功地将自主研发的近红外系统集成到客户生产线上。此次项目解决了茶叶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实时在线检测问题,通过在萎凋、烘干等环节加装在线检测设备,确保生产者能实时观测到加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同时,还在发酵环节安装了检测设备,尝试建立检测模型来分析茶叶中的成分变化与品质的关系。这对于茶叶制造行业工业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他传统制造行业的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线分析产品和解决方案通过实时监测技术优化生产控制系统,允许根据产品的实时和目标质量进行生产过程的精确闭环调整,确保成品质量的稳定性,实现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最优化,并为企业在规模化生产方面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记者:在化工行业,迅杰光远是如何拿下众多订单的?  阎巍: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化工行业获得广泛认可,关键在于我们始终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不仅是我们在近红外光谱设备行业弯道超车的机会,也是获得客户信任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在当前大规模设备更新及国产替代的背景下,众多企业正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更需要我们检测行业加速升级,助力企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  做好工业场景应用很难,不是产品技术难,而是因为各企业的需求各不相同,市场上没有统一的先例可循。虽然许多国际大型仪器制造商能提供高端设备,但他们通常只负责销售设备并提供基本的远程服务,这往往不能满足特定市场或客户复杂的需求。过去我们也多是仅仅将产品卖给客户,但现在,我们开始从客户使用过程中的需求出发,提供定制化开发和全周期的贴心服务,帮助客户通过在线监测技术积累和分析数据,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误差。  迅杰光远在线解决方案帮助化工产线实现实时监测,安全生产  以次氯酸钠的生产为例,传统的生产过程中通氯量和反应终止点不能进行有效的在线连续检测和控制,通常只能由人工到现场关闭阀门和化验室采样分析得到,这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低,还不可避免地带来人为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定制开发了实时监测技术和控制系统,使得次氯酸钠的生产过程能够实现实时准确地检测,为控制反应终点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我们提供的定制服务包括需求调研评估、离线验证、工况勘查并制定方案、现场施工与调控、在线建模、交付及培训维护,确保了解决方案的有效性与适用性。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满足了化工行业客户的特定需求,也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们正在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参与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组织的《次氯酸钠过碱量及有效氯测量 近红外光谱法》团体标准制定。  03技术革新:解锁多行业检测新可能  记者:您认为迅杰光远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呢?  阎巍:迅杰光远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个关键方面。  首先,我们拥有四大核心技术平台:数字曝光型光谱平台、双聚焦透射光栅光谱平台、微型傅立叶光谱平台和全自动建模平台。这些平台为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以全自动建模平台为例。迅杰光远IAS云端数据库累积了数百种产品模型,储备了上万个具有理化值的样品。仅油菜籽数据方面,我们已有几百个样品,并持续更新。这种大规模的数据积累,使我们能够不断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早在数年前便开始深入研究AI算法优化和自动化建模,提高分析技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目前我们,我们已经成功开发出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建模及模型评估系统,该系统不仅能高效分析数据,还能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整模型,确保其准确性和适应性,同时还能实时优化工艺,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次,迅杰光远在光谱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开发上具有显著优势,从初始设计、研发到市场推广,我们均采用自主研发的策略,确保了技术的领先地位和产品的独特性。  自成立以来,我们凭借大量的研发投入和50%硕博占比的研发团队,已经成长为行业领先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近红外产品服务提供商。至今已累计获得近70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其中包括多个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同时我们积极参与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国家标准以及多个应用行业的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制定,为行业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我们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备受肯定,荣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BCEIA金奖”、国家科技部创新积分500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青年奖”、智能制造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我们还与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且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这不仅加强了技术研发能力,也为我们提供了持续的创新动力(300152)和人才支持。  通过这些核心技术平台和持续的研发投入,迅杰光远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并能不断推出创新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我们能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稳步前行的关键。  记者:理论上,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用于检测一切有机物,目前这一技术的未来前景如何?  阎巍:就近几年的市场开拓来讲,迅杰光远正在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从核心的农业、化工工业场景向更广泛的场景扩展。比如在新能源、半导体领域。近红外分析法可以应用在如磷酸亚铁锂电池电解液的检测,也可以应用于半导体原料清洗环节对清洗液的成分的实时监测。  根据迅杰光远市场部调研情况,未来农业流通和精细化工领域依然是近红外分析法最核心的应用领域,国内市场规模预计过百亿;而在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也存在着数十亿的市场空间。并且,国际市场规模约为国内的3倍。  从上世纪50年代被广泛应用以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已经远远超越了最初的农业和工业范畴,扩展到了更多行业和场景中,展现了其技术的广泛价值和潜力。例如,在医疗领域,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被用来分析血液成分,使得糖尿病患者能够无需针刺即可监控血糖水平。这不仅显著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还降低了感染风险,是对传统血糖测量方法的重大改进。在美容行业,该技术使得对发质及皮肤的检测成为可能,消费者可以更精确地了解自己的头发和皮肤状况,从而选择最适宜的护理产品和美容方案。  展望未来,迅杰光远将以农业为基本盘、以工业和海外市场为增长方向,继续探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医疗、医美行业的更多应用场景,甚至拓展至面向C端用户的消费电子产品研发,让光谱照亮智能制造,进一步推动技术的普及和商业化。  04投资人说  到目前,迅杰光远已经完成两轮融资,投资人包括钟鼎资本、达晨财智、元生资本、闲庭基金等。  关于投资逻辑,达晨财智投资总监潘溪表示,未来分析检测领域的发展趋势将是自动化、智能化和微型化。迅杰光远在软硬件技术能力方面具有全面的优势,商业化思路清晰明确,成功将技术从科研和实验室环境中带到实际的田间地头和生产车间,显著提升了行业应用的潜力,并且符合国家发展的大趋势。他说:“自2019年起,我开始关注迅杰光远,见证了其从20人的创业团队发展到今天拥有150多人的多元化团队。我们对他们充满信心,他们保持着初创的热情与坚定的努力,期待他们在继续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推广到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不断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点石资本是迅杰光远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在合伙人车鉴看来,迅杰光远拥有丰富的光谱仪、电子及企业服务领域的长期科研与商业运营经验。“全栈技术团队独立研发了多项光谱仪知识产权和先进制造工艺,是国内领先的近红外光谱技术产品及行业应用方案的一站式平台。并且,团队展现出了高效的执行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我们坚定地看好公司的后续发展。”
  • 乐氏科技正式获得加拿大NOVA红外烟气分析仪大中华区独家代理权
    美国NOVA(诺瓦)红外烟气分析仪(北京乐氏联创科技有限公司大中华区独家代理)美国NOVA(诺瓦)分析系统是全球专业生产气体分析仪及分析系统的最著名的制造商之一,其产品在世界知名的通用电气集团、佛罗里达能源集团、安大略水力发电公司、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阿塞洛-米塔尔、美国钢铁集团均有非常成功的应用。 诺瓦分析仪器主要应用于炼钢、热处理、发电厂、烟气分析、过程气体分析、合成气分析、垃圾填埋场、发动机尾气分析等领域。NOVA气体分析仪在钢铁工业中电弧熔炉尾气和鼓风炉顶气体监测中占有绝大部分市场。 诺瓦凭借三十多年专业设计和制造气体分析设备的丰富经验,可量身定制适合工业过程监测中的各种便携式气体分析仪、在线气体分析仪和样品处理设备,并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传统及新兴产业提供多元化产品及解决方案。 诺瓦在设计和制造方面的集成方法及经验使得每套产品为每个具体运用工况而量身定制,同时针对每台分析仪我们能够提供最好的价格,长期可靠和成熟的技术,并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高效、快速的服务。 Nova 6000系列便携式红外烟气分析仪测量准确可靠,易操作,服务方便。NDIR红外传感器对CO2, SO2, CO,NO燃烧物气体反应迅速,O2传感器寿命为3~4年;CO, SO2, NO,CO2红外传感器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需更换。每个传感器数据在带有背景灯的LCD显示屏显示。我们(乐氏科技)作为诸多国际着名仪器生产厂商在中国的独家总代理,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性能优越、价格合理的仪器仪表产品。产品类型主要包括:烟气分析仪、H2S分析仪、流量计、气体分析仪及系统等,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特检、环保、节能、大学及科研机构等,可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工况下的产品需求。我们在全国各个地区和各个行业都有关系密切的渠道合作伙伴,我们的销售网络覆盖整个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在各个区域内能很好的进行市场划分。公司拥有健全的销售网络,销售人员有高尚的商业素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他们能出色地完成公司产品的市场推广和产品技术服务。此次美国NOVA(诺瓦)分析系统公司通过与我们公司多年的合作及信任,全权委托我们负责Nova下面Model 6000系列产品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的销售、服务、市场推广及管理工作,强强联手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充了乐氏科技的产品线,今后必将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乐氏科技热线电话:400-639-1125 公司网址:www.leshi-tech.com
  • 30秒出结果,DA 6200™ 近红外肉类分析仪带来全新的分析体验
    随着当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肉制品的需求量也比以往有所增加,但是肉制品的质量问题仍然时有发生。肉制品的加工过程涉及牲畜的饲养、初加工、企业收购、再加工和投放市场这几个步骤, 为了保证肉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每一步都需要对肉制品进行检测,肉制品的检测主要包括感官检测,肉制品成分分析(水分蛋白脂肪等),理化检测(粗氨,挥发性盐基氮等),另外为了防止养殖中滥用、超量使用抗生素类兽药等或 使用违禁药物,还需要进行兽药残留和瘦肉精的检测。市场中为了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还存在的肉类掺假的问题。我国是肉制品生产大国,食品监管机构和肉制品企业对于肉制品生产加工中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 PerkinElmer也一直关注肉类食品的安全检测,并开发了一系列的应用方案。1、肉类样品中多环芳烃的检测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烧烤及烟熏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的一类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的有机物,加工工艺、环境条件和肉制品特性等多种因素能够影响肉制品加工过程中PAHs的形成,对于肉制品加工行业而言,非常有必要准确测定肉制品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珀金埃尔默的 Clarus 600 GC/MS 系统可以高效的对肉类样品中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进行分析 GPC作为样品制备方法用于除去肉类样品中的大部分基质干扰物质。《肉类样品中多环芳烃的检测:样品制备与GC MS 分析 》2、ICP-MS分析肉类和海产品中多种元素肉类食品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也可为人类提供多种微量营养元素,同时肉类食品中也会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风险。因此需要分析的肉类食品中各种元素含量包括营养元素和重金属,这需要分析仪器具备常量与痕量元素分析的能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能够同时测量多种元素和极宽的测量范围,非常适用于食品分析。ICP-MS超低的检出限使其能对痕量级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如Pb,As,Se和Hg;而常量级的营养元素,如Ca,Mg,K,Na也可以定量测量。《NexION 300/350 ICP-MS分析肉类和海产品中多种元素》3、鉴别猪肉掺假近年来,食品中的肉类和肉制品的掺假问题日益突出。2013年欧盟地区大范围出现的牛肉中添加马肉和其他肉类的风波,中国也有新闻报道过猪肉冒充牛肉的事件,珀金埃尔默以QSightTM220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为基础建立了快速检测肉类和肉制品中猪肉的特异性多肽的方法。本方法可适用于检测生肉和熟肉制品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肉类样品,为清真食品和猪肉类产品掺假的检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PerkinElmer QSight™ 系列液质联用系统在猪肉鉴别检测中的应用方案》4、重磅!全新的DA 6200™ 近红外肉类分析仪为了帮助肉制品企业更好的进行过程质量控制, 珀金埃尔默推出全新的DA 6200™ 近红外肉类分析仪,可以帮助肉制品企业监测肉类产品中的脂肪、水分、蛋白质和其他关键参数,在数秒之内获得多个组分的分析结果,无需像传统化学分析耗费数小时。DA 6200™ 近红外肉类分析仪还可以对从原料肉、中间产品到肉制品成品进行全流程的质量控制,从而可以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保证产品一致性,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DA 6200便携式近红外肉类分析仪》点击链接获取文中提到的解决方案和更多半导体相关资料:https://mp.weixin.qq.com/s/ieol3aWI0IX9F8JmAWJs4Q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建议名单公示
    根据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选表彰工作安排,按照《“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奖办法》的规定,2016年2月28日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审会在北京召开,经过无记名投票产生了“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和“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建议名单,现将名单予以公示,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有关意见和建议,请于2016年3月15日前,以电话、电子邮件或信函等形式向陆婉珍奖评选办公室反映(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反映意见请用真实姓名、单位,并注明联系方式。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号锦秋国际大厦A座23层刘慧颖收,邮编:100088。  联系人:  刘慧颖,lhy0008@sina.cn,13910775473  张建,maliano@cis.org.cn,010-82800071  建议名单如下: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建议名单被推荐人 推荐单位 职称 从事专业 严衍禄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应用物理   获奖人情况简介  严衍禄,1935 年生,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教授,历任生物物理教研室主任、农业物理专业主任、应用物理系主任、校中心实验室光谱研究室主任等职,是国内最早开始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研究人之一,1992 年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 世纪80 年代初,组建了中国农业大学近红外光谱分析实验室,三十余年来,严衍禄教授一直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础理论、农业应用、软硬件技术等研究开发工作,持续培养近红外光谱研究领域博士、硕士生三十余名,许多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中近红外领域的学术和技术骨干。  研究成果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累计式辐射计、蛋白质分析仪、叶绿素检测仪与叶面积分析仪等,2项入选中国农大百年科技成果)。“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应用基础和农业应用” 1999年获得世界华人重大科技成果奖。在成果应用方面,1999年与“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合作开展“近红外技术在烟草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极大的推动了近红外技术在烟草行业的应用。2000年至今,“中国农业近红外分析技术及网络系统”、“农产品光谱仪器研制及技术开发”、“建立与完善我国部分农产品近红外光谱库”、“专用近红外光谱仪的研制与开发”、“近红外农产品品质分析仪及应用系统的产业化开发”、“农产品品质近红外检测技术研究”等项目课题通过科技部、农业部等的成果验收。其中联合研制开发的多款近红外农产品品质分析仪,已在上海棱光技术公司等单位进行批量生产、销售,并长期保存有全国小麦、玉米、水(旱)稻、大豆、烟草等建模标样。“中国农业大学近红外光谱分析通用定量定性软件系统(CAUNIRS)”在与“同仁堂集团科技公司”、“清华科技园”开展的“近红外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与“红塔烟草集团公司”、“云南中烟公司”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同仁堂集团科技公司”、“中粮集团公司”、“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等开展横向合作应用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建议名单被推荐人 推荐单位 职称 从事专业 胡昌勤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药物分析   获  奖  人  情  况  简  介  胡昌勤,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抗生素室主任,1982年至今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毒理室主要从事药物的遗传毒理学评价工作,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多项。  从2001年开始从事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光谱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研究,承担了财政部直接拨款的“药品检测车”项目以及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多个项目的科研工作。作为“药品检测车”项目中车载NIR快速检测系统和化学检测系统的总技术负责人,胡昌勤研究员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建立不针对具体企业产品,以制剂活性成分为检测对象,能够在多台NIR光谱仪上使用的药品NIR通用性模型的概念,并指导解决了建立药品通用性模型、模型传递中的诸多具体困难,提出了车载NIR系统利用多模型串联提高检测专属性的设想 适用于应急检验的相似系数模型以及适用于实时追踪的一致性检验模型的建立方法 开展相关建模理论研究 指导编写了车载NIR药品快速鉴别系统中文软件,使上述设想在药品检测车中予以实现。  目前所建立的“NIR药品快速检测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可以分析片剂、胶囊剂、粉针剂等集常规检查、针对性抽验和应急检验等于一体,具有中国特色的NIR药品现场快速综合检测体系。该检测体系已经被装备于全国400多辆流动的药品检测车上,用于广大基层地区药品的现场快速筛查,以解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药品监督检验资源匮乏,监管覆盖面小的问题。近年来,又带领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应用近红外技术进行药品生产过程控制方法的研究。并与深圳华润九新药业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进行合作,针对其关键生产过程环节建立近红外在线质量控制方法,尝试建立基于原辅料特性与生产工艺参数关系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评价/控制系统,以促进我国药品生产向“质量源于设计”的模式转变。为NIR技术在我国药品监管领域的推广和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2016年3月1日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团体标准工作组成立暨标准内容讨论会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1月13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团体标准工作组成立暨标准内容讨论会在常州召开,此次出席会议的共有20余位来自各个工作组成员单位的代表。会议现场近红外分析仪器种类众多,在多种行业或领域有程度不同的应用。当前近红外相关技术、仪器及应用名词术语标准欠缺,极大影响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而制约我国国产近红外仪器产业的发展。为了规范近红外光谱仪器制造及应用,为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经过评审,决定立项制定《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团体标准,成立标准制定起草工作组。目前,根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工作规范和项目准备,CIS团体标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已经进入编制阶段。为保证标准编制工作的有序进行,此次会议主要讨论标准大纲及内容,确定分工与编制安排,并就标准制定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此次会议由天津大学副教授李晨曦主持。江苏大学陈斌教授对参会人员进行了介绍,对各单位大力支持近红外标准制定事业表达了感谢。常州工学院校长张兵向大家介绍了常州工学院发展概况及学院建设情况,希望可以与行业内各位专家积极开展项目合作,并向学院推荐相关人才等。天津大学副教授 李晨曦江苏大学教授 陈斌常州工学院校长 张兵接下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郭晓维、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褚小立、云南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王家俊及四川启睿克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闫晓剑分别进行了报告分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郭晓维报告题目:《团体标准及国际化》郭晓维认为标准编制工作应向国际化发展,视野放在全球,方向性和战略性的正确十分重要。在报告中,他首先强调了团体标准制定的重要性,通过数据显示,全国有35~36万个社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有8445家社团注册制定团体标准,发布了74240项团体标准。当前团体标准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要做什么样的标准化工作?他认为要从战略的层面作出规划和实施。其次,郭晓维向大家介绍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工作组在国际标准组织推进的项目,截至2023年7月,学会制定发布的标准有21项23版,已经国际化或正在国家推进的学会标准占学会已经发布标准总数的28%。最后,对于本次项目工作,郭晓维分享了会议的主要任务、目的、项目的经费原则等,以及感谢会员及非会员对学会标准化工作的支持。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褚小立报告题目:《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一些建议和想法》褚小立针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在会议中,他向大家积极推荐相关的专著、文献、标准和药典等,希望对标准制定有所启发。他建议术语内容要新旧结合、广度和深度结合,更加立体和系统化,使一线用户、科研人员、研究生等都能有所应用。他希望通过本次术语的标准制定工作,可以对之后的辞典/术语条目、光谱史的编撰、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标准制定等有所帮助。云南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 王家俊报告题目:《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编写意见王家俊在会议中提出此次标准的制定要便于将来标准的升级和国际化,把不同学科专家提出的定义概念统一起来,向国际上有名的标准靠拢以及术语标准制定要结合实际应用的场景,编写出新名词、新定义、新术语,要结合近红外技术特点形成行业规范等一系列建议。四川启睿克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闫晓剑报告题目:《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标准努力的方向》闫晓剑对近红外相关产品进行了介绍,他分析了当前行业痛点与市场发展趋势,从MEMS技术、传感器芯片到光谱仪系列产品,进行了不同产品性能的比对,同时,他对长虹便携近红外检测、大型光谱仪检测、传统检测进行了优势比较,向大家分享了其公司产品在酿酒、粮食、烟草等行业的应用案例。会议讨论报告分享之后,李晨曦向术语标准工作组介绍了标准编制大纲及内容,工作组成员对初稿展开讨论。大家对关键的术语进行了补充完善,对部分技术指标的设定进行了纠正和取舍。为了确保标准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考虑到标准的普适性,大家对术语的概念内容进行了多方探讨。此外,各位专家对术语的结构、框架和范围,术语的应用场景,相关材料的引用等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为保证标准制定后续工作的有序进行,标准初稿讨论之后,术语标准工作组也对后续工作计划进行了详细的部署。按照计划,术语标准工作组分为3个小组,分别为近红外光谱原理术语编制小组、近红外仪器术语编制小组和近红外分析方法术语编制小组,经过讨论确定、内部汇总、审阅、评审等系列工作后,预计2025年8月底前标准发布。参会人员合影留念附:标准工作组名单如下:
  • 马雁军:近红外的“快、准、狠”
    p   近红外技术正如古龙武侠小说中描写的武林高手,三个字“快、准、狠”。我的理解和诠释:“快”是快速,“准”是准确,“狠”是捕集相关官能团信息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05ddcf16-b567-49ec-9fb5-3aa66669e411.jpg" title=" 马雁军.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上海烟草集团北京卷烟厂(技术中心)& nbsp 马雁军 /strong /p p   从事近红外技术工作,我是半路出家,第一次与其亲密接触是在2004年。当时,上级领导发现其能同时多组分快速分析,既节能降耗又能提升工作效率,就订购了两台布鲁克公司的MPA型号近红外光谱仪。按采购周期,年底才能到货,恰逢布鲁克公司5月在成都办培训班,我去天府之地受训。周学秋老师五天的苦口婆心讲解,终于明白了一点。拷贝了一套OPUS软件,回北京后就开始了“桌面推演”的模拟学习。没有仪器实体,收效甚微。仪器12月到货,周学秋老师亲临现场安装调试讲解,对近红外仪器和技术研究又有进一步了解。 /p p   近红外入门容易,研发一个实际应用确实很难。烟叶是农产品,季节性收购,且烟叶由4千多种化学成分组成,属于复杂的化学体系 烟叶品种和等级较多,烟叶质量每年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收集齐有代表性样品需要2至3年时间,而研发一个稳健准确的定量模型,需要足够量的代表性烟叶样品和准确的理化检测数据支撑才可以完成,两者缺一不可。牵涉具体应用,还要考虑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 /p p   为了能将近红外技术应用研究尽快开展起来,领导联系了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张建平博士,他欣然同意。于是我带上两位同事在春节前坐火车去了上海,开始第一次拜师学艺。张建平博士是烟草行业最早研究和成功应用近红外技术的知名学者,他是我近红外应用技术研究的启蒙老师。那次在上海的培训,我记忆犹新。张建平博士推掉了其他事务,花了一天时间客观辩证讲解了他从1997年以来从事烟草行业近红外技术的研究心得,我从中知晓了“近红外技术不是万能的”道理,研发一个稳健准确适用烟草的近红外快速分析模型需要对谱图采集和实验操作进行规范化,如样品的形态、颗粒度大小、采集样品量、实验条件(如温湿度要求)、化学分析操作等都要一致,分析结果准确前提下才能采用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开展模型优化研究。为了保证培训效果,特地安排葛炯和杨凯两人对我们进行三天实验操作规范性严格培训和具体建模优化方法的培训,达标后才让回北京。一年以后的一天,他又抽出时间专门听我汇报建模研究进展情况,指出研究工作中的不足和改进的地方。通过2年多化学分析实验积累和建模优化,我将本企业用到的烟叶原料,按烤烟、马里兰烟(含白肋烟)、晒红烟、香料烟(含晒黄烟)四个类别分别建立烟叶中水分、总糖、还原糖、总烟碱、挥发碱、总氮、氨、氯、钾、蛋白质等多个化学指标中离线近红外快速分析模型,成功应用到本企业的原料化学质量检测工作中,并将晾晒烟(含马里兰烟、白肋烟、晒红烟、香料烟晒黄烟)离线近红外模型推广应用到集团公司下属几个复烤厂的质量检测工作中。 /p p   在2009年卷烟产品降害研究工作中,我发现同事在采用GC-TEA仪器分析白肋烟中四种微量级烟草中N-特有亚硝胺,每天从早上上班开始忙到下班,一天只能平行测定四个烟草样品,耗时长效率低,我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既然是含N化合物,近红外能不能作?我找同事要来测试样品和分析数据,扫描近红外谱图后进行近红外建模探索,四种亚硝胺单量建模R2在80%左右,TSNAs(四种亚硝胺总量)建模R2能达到90%,但用布鲁克公司的OPUS软件试了很多次,R2很难再提高。我找到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把我的猜想告诉他。邵学广教授认为我的想法很好,但亚硝胺含量低,从目前近红外应用研究看希望不大,只能试一试。两周以后的某天晚上九点多,他打电话给我,激动地告诉我,这是一个发现,近红外建模测定亚硝胺是可行的,R2能达到97%,交叉验证均方差也可接受。那天晚上我激动的一晚上没睡好觉,随后我和邵学广教授合作两年,扩充样本集到700个,采用邵老师的波长变量筛选和小波变换等联用方法完善了白肋烟中四种亚硝胺近红外模型,现已用于白肋烟和马里兰烟的原烟现场收购质量把关环节有五年了。这件事鼓舞了我,后续在邵老师指导下又开展了烟叶中重金属和白肋烟中氨基酸近红外建模探索工作,经过两年半的能力,建立了四种重金属(镍、铅、砷、铬)和三种氨基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脯氨酸)近红外模型,现已应用于实际生产工作中。 /p p   “书到用时方恨少”,参加工作后才发现自己学的远远不够,一直想再进学校深造,2008年通过全国GCT统考和专业课考试,我考入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读工程硕士,专业是化学工程。北京化工大学对在职读工程硕士要求比较严,只集中组织上5门公共课,其它课都要跟着在校学生一起上,我挤时间花了两年半时间去学习学位必修课和我想学的专业课,多数是有关数学建模的课,跟着在校生一起听课、交作业及参加闭卷考试,我坚持了下来。共修了46学分,后来学位办通知我学分已够可以找导师做毕业论文了。我一直想拜袁洪福教授为导师,想让他指导我结合企业生产线做在线近红外应用方面的毕业论文,但苦于不认识他。通过邵老师帮助引见,我终于拜袁洪福教授为导师。拜师那天,袁老师语重心长对我讲:“你要有心理准备,咱按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要求,对你进行必要训练,完成训练才能毕业”。我当即表示没问题,我能承受,越严格越好。 /p p   在袁老师指导下,采用在线近红外分析技术以解决在卷烟生产线重点工序在制品过程中理化质量监测问题为课题,从应用原理入手,到采用在线近红外技术监测的具体质量指标实现,花了两年多时间,终于基本完成了设立目标。由于我半路出家学近红外,功底较差,在理论总结和条理说清楚方面可费老鼻子劲了。每次将修改完的论文发给袁老师,他无论多忙都挤时间,争取第一时间审阅,指出要修改之处让我改,他对我的硕士论文先后审阅修改了十稿,我能想象出他戴着老花镜审阅论文认真程度,我每当想起此事,满怀感恩之情外都挺不好意思的,后悔本科毕业时没能努把力上研究生多学点,现在这么费力。随着毕业论文提交的截止日子临近,我越来越着急,在临近最后一天时,我请示袁老师我的硕士论文能不能提交,明天是本年度提交论文的最后期限。袁老师说:“交不交,是你的事!改不改,是我的事!你的论文还得改!”我当时都崩溃了,又从头至尾认真修改了一遍,没有得到袁老师肯定情况就着急上传提交了,后来袁老师说对我没训练够,我也因为此事内疚好久。答辩是在化工学院进行的,按在校生要求我顺利通过答辩,领到工程硕士学位证书。一年后我的同事去答辩他的毕业论文,评审的陈院长还记得起我当时答辩过的论文。我非常感激袁老师对我的培养!目前我在袁老师指导完成在线近红外对生产线的检测研究一直在生产线应用。 /p p   我作为烟草生产企业一名工匠,近红外技术在企业应用研究已伴随我工作12年有余,正如我开头讲的那样,近红外技术如古龙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三个字“快、准、狠”。“快”为快速,“准”为准确,“狠”为捕集相关官能团信息狠,即使是微量亚硝胺,也能抓到关键相关信息。近红外技术在烟草行业属于发展阶段,虽然近年来离线近红外技术在烟草行业中又不断研发出真假烟鉴别、三醋酸甘油酯、卷烟烟气中七项有害成分等快速检测方法,但在线近红外应用价值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如在线烟叶挑选分级和原料过程控制等还在沉睡中,如何将其潜能开发出来?是靠袁洪福老师、邵学广老师及更多其他老师技术帮助,才能把近红外技术的“快、准、狠”在烟草行业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开发出来,发挥其更大作用。 /p p   谈了一点生产企业人的亲身感受,没有那么高的理论层次和深度,不当之处,请多多海涵!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完稿 /p p br/ /p
  • 中国烟草总公司烟草添加剂安全性测试中心在昆明成立
    12月17日,中国烟草总公司烟草添加剂安全测试中心(以下简称测试中心)在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揭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烟草行业对烟草添加剂的安全性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云南省副省长曹建方、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司司长金忠理共同为检测中心揭牌并讲话。   曹建方在讲话中指出,国家烟草专卖局在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组建中国烟草总公司烟草添加剂安全性测试中心,为云南烟草科研服务全国搭建了重要平台。他希望云南烟草科学研究机构准确把握烟草行业的发展形势,紧紧围绕国家局“推动技术创新上水平,促进卷烟发展上水平”的要求,扎实提升烟草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实力,为“两烟”生产上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金忠理在讲话中表示,烟草添加剂的安全性测试是卷烟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测试中心的成立,符合“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的精神内涵,符合国家和行业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是推进“卷烟上水平”、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有力举措。他强调,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置于科技工作的首位,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在重要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积极为行业“卷烟上水平”服务。测试中心要努力成为烟草添加剂安全性检测、评价与共性技术研究基地 要取得实验室认可,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开展质量安全研究和技术服务,加强风险评估和成分研究工作 要在培养人才上见成效,在组织管理上有创新,在技术研究上有突破,培养出行业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   一直以来,国家局高度重视卷烟质量安全,始终将卷烟质量安全工作摆在讲政治、讲责任、讲大局的高度来对待。金忠理表示,测试中心的成立,对进一步规范行业添加剂的使用,完善行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测试中心成立后,将围绕烟草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技术研究与应用、数据库建设、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展开工作。   揭牌仪式结束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汉董,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缪明明分别围绕科技创新引领云烟产业发展、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烟气危害性评价、国外烟草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等课题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 《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通则》发布 2020年3月1日开始实施
    p   2019年8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501项国家标准和6项国家标准修改单,其中《GB/T 37969-2019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通则》名列其中。该标准归口单位为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0年3月1 日正式实施。 /p p   据悉,《GB/T 37969-2019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通则》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规定了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用软件、仪器设备、光谱测量、样品、定性分析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处理、试验报告等内容的通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吸收范围为12820cm sup -1 /sup — 4000cm sup -1 /sup (即 780nm-2500nm)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p p   本标准起草单位有:上海烟草集团北京卷烟厂、北京化工大学、南开大学、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军事科学院评估论证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检国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同创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派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p p   详细内容请见如下附件: strong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strong strong style=" font-size: 12px color: rgb(0, 102, 204)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11/attachment/e27f6201-e6bd-4fae-8872-e6e729d04529.pdf" title=" GBT37969-2019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通则.pdf" style=" font-size: 12px color: rgb(0, 102, 204) " GBT37969-2019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通则.pdf /a /strong /p p br/ /p
  • 气味指纹烟草分析论文获2005年烟草化学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005年中国烟草学会工业专业委员烟草化学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29~12月2日在海口市隆重召开.由常德卷烟厂技术中心,澳华达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和法国阿尔法莫斯仪器公司合作的论文" 气味指纹分析技术在烟草工业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应邀在大会上宣读,并荣获优秀论文奖.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