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活体细胞观测系统

仪器信息网活体细胞观测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活体细胞观测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活体细胞观测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活体细胞观测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活体细胞观测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活体细胞观测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活体细胞观测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活体细胞观测系统相关的资讯

  • 看散射型近场纳米红外光谱与成像系统如何助力胶原纤维、生物催化、活体细胞等生物领域研究
    一、胶原纤维研究 胶原纤维是人体各种器官(如骨、肌肉)中关键的组成成分之一。胶原纤维拥有复杂的微纳生物结构,这种结构的有序排列使胶原纤维能够表现出优异的生理性能,同时,这种结构的改变会导致其生理特征的急剧变化。劳损、骨折等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就与胶原微纳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如何观测并理解胶原纤维微纳尺度的结构变化是治疗相关胶原类疾病的关键所在。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佳宁课题组利用散射式近场扫描显微镜(IR-neaSCOPE)对胶原纤维进行纳米分辨率红外扫描成像。该研究通过在组织切片表面近场测量紧凑排布的胶原纤维簇,对胶原纤维的纳米周期性横纹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并观察到胶原纤维发生的横纹倾斜现象。该研究借助胶原晶格模型解释其现象的产生机理,揭示了胶原纤维内部分子间可能存在的滑移位错形变。 该结果有助于人们理解胶原结构失序时胶原纤维可能发生的纳米结构变化,为解读胶原类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思路。同时,该工作展示了s-SNOM在生命科学中对于生物微纳尺度结构研究的广阔应用前景。相关结果发表在近期的《Nano Research》上。该工作得到了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计划的资助。 二、生物催化(MOF体系)研究 生物催化转化在生物体中,如多酶催化联,在不同的细胞膜区隔的细胞器中高效率地进行。然而,在自然系统中模拟生物催化联过程仍然具有挑战性。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李丽老师课题组报道了多壳金属有机骨架(MOF)可以作为一种层次化的支架,在纳米尺度上对酶进行空间组织,以提高联催化效率。 研究人员通过外延逐壳过生长的方法将多壳MOF包裹在多酶上,其催化效率是溶液中游离酶的5.8~13.5倍。重要的是,多壳MOF可以作为一个多空间隔室的纳米反应器,允许在一个MOF纳米颗粒中物理分隔多个酶,以便在一个锅中进行不相容的串联生物催化反应。研究人员使用纳米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Nano-FTIR)来解决与多壳MOF中的酶相关的纳米振动活性的不均一性。多壳MOF能够根据特定的串联反应路线方便地控制多酶的位置,其中载酶1和载酶2的壳沿内到外壳的紧密定位可以有效地促进质量传递,从而促进高效的串联生物催化反应。 这项工作有望为设计高效的多酶催化联反应提供新的思路,以鼓励其在许多化工和制药工业过程中的应用。 三、原位液相活体细胞研究 近日,德国attocube systems AG的工程师Korbinian联合德国慕尼黑大学Fritz Keilmann课题组报道了基于散射型纳米红外成像与光谱技术在液相环境关于纳米颗粒和活体细胞的定量研究。纳米红外光谱与成像的液相探测基于一个由10 nm厚度的SiN薄膜和金属液相池组成,通过扫描探针在针形成有效的红外探测近场对吸附(浸润)在SiN另一侧的纳米颗粒或活体细胞进行原位液相扫描。 液相原位纳米红外成像与光谱下的A 549癌细胞 这项工作是基于反射式光路的散射型扫描近场显微镜(s-SNOM)和nano-FTIR建立的原位液相样品池,通过搭配波长可调谐的红外激光器,有希望拓展从近红外(特别是近红外II区)到中红外(全指纹区覆盖)乃至远红外的全红外波段的液相环境下材料和细胞的纳米尺度探测。
  • TILL活体细胞成像系统亮相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九届学术会议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九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11年7月29日&mdash 8月1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全国学术会议是我国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盛会,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将包括来自美洲、欧洲、亚洲等世界各地的神经科学家及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神经外科等学科的临床医生,会议规模超过1000人。北京五洲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独家代理的TILL活体细胞成像系统在成功亮相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十二次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后再次在国内科研领域亮相。 会议流程 大会现场   德国TILL Photonics GmbH公司的活细胞实时成像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意味着不止一个荧光显微镜,而是应用最快速,精准的科学控制平台,以模块化的设计和微秒级实时控制TILL成像系统的ICU.独家开发的应用软件能完美控制荧光成像和光源切换的系统。这个复杂的方法需要一系列的周边仪器:高敏感度相机,快速切换的光源,甚至需要一些激光光源和其他设备。系统的灵活性允许每个组件的升级,只需要根据实验要求配备额外的模块。 展台
  • 世界首台可观察活体细胞的超高分辨率生物显微镜问世
    近日,德国IBIDI公司成功开发出一款超高分辨率生物显微镜。该公司宣称基于新型随机光学重建显微技术“(d)STORM”,利用该公司独创的特殊塑料底板“μ-Slides”可实现超高分辨率观察活体细胞。   STED,SIM,(F)PALM 和(d)STORM等新型光学显微技术可有效避免衍射极限,获得纳米级水平的超高分辨率成像。这些超高分辨率显示技术可应用到生物实验研究,观察了解组织细胞分子结构。IBIDI公司采用了创新性的含有亲水性膜涂层的塑料材质底板“μ-Slides”替代传统玻璃底板,首次实现了“活体细胞”超高分辨率观察。这种被成为“ibi-Treat”的亲水性膜涂层性能可以与标准的细胞培养瓶和培养皿相媲美。   IBIDI公司相关研发工作受到了德国联邦教研部《生命科学领域光学技术—基本细胞功能》项目的资助。
  • 诺奖得主埃里克团队研发可看清活体细胞显微镜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埃里克· 贝齐格的团队23日宣布,研发出一种新型光学显微镜,能以近乎实时的速度对活体细胞的活动进行超高精度三维成像,同时把对细胞本身的伤害减至最小。   这项成果已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任职于美国霍华德· 休斯医学研究所的贝齐格在一份声明中说,这种&ldquo 晶格层光显微镜&rdquo 拥有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高分辨率,已被成功用来跟踪个体蛋白质的运动、观察受精卵的发育以及研究细胞分裂时细胞骨架成分的快速生长和收缩,而这些都曾被认为不可能做到。   论文第一作者陈壁彰对新华社记者说,市面上看到的光学显微镜通常用同一个镜头做放大和观察,而他们新研发出的光学显微镜使用两个镜头,一个镜头把光聚焦产生一条细细的笔状光束,照射有萤光分子的生物样品以产生萤光 另一个镜头则收集这些萤光。为了保证获得数据的速度,并降低对生物样本的光伤害,这一显微镜会同时产生100多条笔状光束,组合成一个片状的大光束扫描样本。   &ldquo 想象我们的样品是一个西瓜,而照射光源是一把菜刀,扫描西瓜的三维影像就好像是用菜刀将西瓜切成好几百等分一样。切得愈薄,所得到纵向分辨率愈高。这和坊间的显微镜最大的不同是,它们是用点扫描的方式,所以速度慢,而且对活体的伤害大。&rdquo   该显微镜能力到底有多强大?陈壁彰在电子邮件中说,对一个正在做细胞分裂的细胞来说,它可以用不到一秒的时间获取其体积数据和图像,而且可以研究整个细胞分裂的过程,其空间分辨率也极高。&ldquo 这样快速、高分辨率又对样品低伤害的显微镜,不仅可用在观察细胞上,连线虫和果蝇的卵,我们都可以做观察&rdquo 。   陈壁彰的导师贝齐格是今年诺贝尔化学奖3位得主之一,他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在2006年证实单分子显微镜成像方法可用于实践。
  • 显微仪器新突破!可对活体动物细胞进行高精度三维观测
    显微仪器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仪器,专门用于观察微观事物,但是科学研究经常是既要观测微观,又要了解全貌。清华大学团队日前发布的新型智能光场显微仪器就突破了传统显微仪器的能力“瓶颈”,做到了既能观测微观,又能观测全貌,同时还可以在动物活体时实现对其细胞的高精度三维观测,这是我国在高端仪器领域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又一个突破。在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同学们正在使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团队开发的新型智能光场显微仪器,对小鼠的大脑神经元活动进行观测研究。屏幕上可以看到小鼠脑部影像,实时展示小鼠脑神经对图像、音乐等刺激做出的不同响应过程。据介绍,新型智能光场显微仪器借鉴了果蝇的复眼结构,通过几百万个微小镜头捕捉细胞所发出的微弱荧光,同时研发团队独创了数字自适应光学架构,首次在显微仪器上实现了既“看得宽”又“分得清”的效果,不仅能清楚显示细胞及细胞器层面的微观场景,传统显微仪器无法做到的整体观测、三维观测、长时程高速观测也能够一一实现,将可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多领域研究。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主任 戴朴:它给我们带来的革命性变化,首先是宽视场,一个非常大的空间范围,甚至它有一定的深度,形成了一个立体3D的观察。耳蜗接收到信号以后,它在大脑有一个非常复杂的传递过程,要涉及各级的神经元,通过长时程和宽视场的仪器观测,就有可能能够揭示出听觉活动的规律。
  • 活体单细胞淀粉含量检测法问世 无需细胞纯化
    高等植物和微藻能够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等高能化合物,从而生产粮食和生物燃料。因此,高产淀粉细胞工厂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定量测定细胞中淀粉含量的方法通常包括破坏性的细胞处理过程、酶(或酸)介导的水解、水解产物的定量等多个环节,不仅需要大量细胞,且操作步骤繁琐、耗时耗力、成本较高,极大地限制了淀粉含量的高通量筛选。此外,传统方法通常无法检测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难培养微生物中的淀粉含量。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籍月彤、硕士研究生何曰辉等利用该中心研制的活体单细胞拉曼分选仪原型机(Raman-activated Cell Sorter,RACS),通过单细胞拉曼光谱的快速采集和分析,发明了一种快速、非侵入性、不须标记、以单个活体细胞为单位的淀粉定量检测方法,为富含淀粉的种质资源选育提供了一种崭新手段。该工作发表在新一期的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利用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在单个细胞精度定量监测微藻产淀粉过程   研究人员以478 cm-1拉曼峰强度作为细胞淀粉含量的定量标记对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以及工业常用藻株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进行了淀粉含量检测,证明该方法与传统试剂盒法测定结果相关系数(R2)达0.99。该方法无需破壁等繁琐预处理,信号测量时间仅需两秒,基本无耗材消耗,仅需个别细胞或纳升级样品。同时,该方法不需经过细胞纯化与培养环节,能将微藻种质淀粉含量筛选时间从几天缩短至几分钟。此外,该方法还能对难培养微生物资源进行检测并基于淀粉含量进行单细胞分选,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应用空间。   上述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合成生物学&ldquo 863&rdquo 项目和中科院&ldquo 能源微藻生物炼制&rdquo 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等支持,由徐健研究员和黄巍研究员共同主持完成,华东理工大学李元广教授团队也参与了该研究。
  • 南京铭奥代理Somatos牛奶体细胞分析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
    为了满足各大牧场,乳品回收站控制奶牛的体质及时发现病情,检测牛奶品质,提前判断奶牛隐形乳房炎、监控病牛的治疗情况,提高牛奶的品质的市场需要,南京铭奥现代理新产品Somatos牛奶体细胞分析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该牛奶体细胞仪可用于计算牛奶体细胞数,原理是将牛奶样品经表面活性剂处理后。奶样中体细胞的细胞膜和核膜被破坏,细胞核DNA大量释放,,细胞内的DNA释放出来引起牛奶黏度的变化,同时运用超声波检测系统对经过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牛奶进行检测,记录超声参量(声速、衰减、功率谱)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从而得出黏度变化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测定黏度来测定体细胞数。 牛奶体细胞测定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Somatos牛奶体细胞分析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计数速度快,每个样品测定只需4分钟,检测范围很广,为:90000-1500000,价格合理实惠,非常适合各类牧场及乳品回收站使用。 牛奶体细胞分析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
  • 南京铭奥成为进口牛奶体细胞检测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中国总代
    为了迎合各大牧场,乳品回收站控制奶牛的体质,及时发现病情,提前判断奶牛隐形乳房炎、监测控制病牛的治疗情况,进而提高牛奶品质的市场需要,南京铭奥现成为新产品牛奶体细胞测定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Somatos的中国总代理。该牛奶体细胞仪可用于计算牛奶体细胞数,原理是将牛奶样品经表面活性剂处理后。奶样中体细胞的细胞膜和核膜被破坏,细胞核DNA大量释放,,细胞内的DNA释放出来引起牛奶黏度的变化,同时运用超声波检测系统对经过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牛奶进行检测,记录超声参量(声速、衰减、功率谱)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从而得出黏度变化与体细胞数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测定黏度来测定体细胞数。 牛奶体细胞测定仪/牛奶体细胞计数仪Somatos牛奶体细胞检测仪,牛奶体细胞速测仪计数速度快,牛奶混合物单次分析检测时间不超过4分钟,检测范围很广,为:90000-1500000,相对误差范围小,仅为±3%,要求功率不超过20伏安,价格合理实惠,非常适合各类牧场及乳品回收站使用。
  • 青岛能源所发明活体单细胞淀粉含量检测方法
    利用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在单个细胞精度定量监测微藻产淀粉过程   高等植物和微藻能够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等高能化合物,从而生产粮食和生物燃料。因此,高产淀粉细胞工厂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定量测定细胞中淀粉含量的方法通常包括破坏性的细胞处理过程、酶(或酸)介导的水解、水解产物的定量等多个环节,不仅需要大量细胞,且操作步骤繁琐、耗时耗力、成本较高,极大地限制了淀粉含量的高通量筛选。此外,传统方法通常无法检测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难培养微生物中的淀粉含量。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籍月彤、硕士研究生何曰辉等利用该中心研制的活体单细胞拉曼分选仪原型机(Raman-activated Cell Sorter,RACS),通过单细胞拉曼光谱的快速采集和分析,发明了一种快速、非侵入性、不须标记、以单个活体细胞为单位的淀粉定量检测方法,为富含淀粉的种质资源选育提供了一种崭新手段。该工作发表在新一期的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研究人员以478 cm-1拉曼峰强度作为细胞淀粉含量的定量标记对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以及工业常用藻株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进行了淀粉含量检测,证明该方法与传统试剂盒法测定结果相关系数(R2)达0.99。该方法无需破壁等繁琐预处理,信号测量时间仅需两秒,基本无耗材消耗,仅需个别细胞或纳升级样品。同时,该方法不需经过细胞纯化与培养环节,能将微藻种质淀粉含量筛选时间从几天缩短至几分钟。此外,该方法还能对难培养微生物资源进行检测并基于淀粉含量进行单细胞分选,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应用空间。   上述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合成生物学&ldquo 863&rdquo 项目和中科院&ldquo 能源微藻生物炼制&rdquo 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等支持,由徐健研究员和黄巍研究员共同主持完成,华东理工大学李元广教授团队也参与了该研究。
  • 我国科学家成功获得人体细胞克隆胚胎
    中广网济南2月2日消息 (记者 柴安东)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月2日宣布,由这个中心李建远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攻克人类胚胎克隆技术,成功克隆出5枚符合国际公认技术鉴定指标的人类囊胚。这一研究成果于2009年1月27日在这一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LONING AND STEM CELLS》杂志网络版发表。   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烟台毓璜顶医院成功获得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介绍会”上,李建元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详细介绍了这一科研成果。据介绍,此次研究者选择了健康卵细胞志愿捐献者12人,经促排卵获得135枚卵细胞,经试验最终成功获取囊胚5枚,其中,4枚囊胚的供体细胞来源于正常人皮肤纤维细胞,1枚来源于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据介绍,李建元教授的研究团队主要采用先进的三维立体偏震光纺锤体成像系统(对细胞无损伤),对卵母细胞纺锤体(核DNA)精确定位后,再用微激光对卵子的透明带打孔,精确剔除卵子细胞核。通过核移植后所获得的囊胚进行DNA遗传多态性位点鉴定,不同细胞阶段克隆胚胎的供体与受体细胞浆中线粒体定量动态学分析和囊胚线粒体遗传多态性位点SNP鉴定。   李教授介绍说,他们掌握的这一先进技术不是为了制造克隆人,而是进行人类治疗性克隆研究,造福人类。   介绍会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我国著名动物克隆专家、中国首例克隆牛专家陈大元教授对这一成果给予高度评价。称该成果不只是应用人类纤维体细胞获得克隆胚胎,更重要的是应用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作为供体细胞也成功获得囊胚,这使治疗性克隆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目前各种无法治疗的疑难性疾病都有可能通过克隆胚胎提取到与病人遗传基因完全相同的全能型胚胎干细胞,用其衍生而来的全新的功能细胞、组织或器官,来取代病变的细胞、组织、器官,从而避免免疫排异反应的发生,从根本上解决组织器官移植中配型困难与供体不足等瓶颈问题。
  • Cell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开发新型双光子显微成像术,实现深层活体时空跨尺度观测
    双光子显微镜是对深层散射组织进行活体观测不可或缺的仪器,以其远超单光子显微成像的穿透深度而受到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双光子显微成像的点扫描成像模式从根本上限制了其成像通量与三维感知速度,极易受复杂活体成像环境干扰,同时激发点巨大的瞬时光强会对活体生物样本造成持续性的非线性光损伤,导致高速三维成像时长严重受限,极大地制约了病理学、免疫学和脑科学的发展。2023年5月12日,清华大学戴琼海、吴嘉敏、祁海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Cell 期刊发表了题为:Two-photon synthetic aperture microscopy for minimally invasive fast 3D imaging of native subcellular behaviors in deep tissue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提出了基于空间约束的多角度衍射编码,实现非相干光孔径合成;建立了双光子合成孔径显微术(Two-photon synthetic aperture microscopy,2pSAM),“化点为针”,通过多角度针状光束的扫描在实现高速三维感知的同时,将双光子成像光毒性降低了1000倍以上;融合了戴琼海院士团队2021年同样在 Cell 上所提出的数字自适应光学架构,具备高速多区域像差矫正能力,即使在恶劣复杂活体环境下依然保持近衍射极限的空间分辨率,并进一步提升了传统双光子成像的穿透深度。基于此,2pSAM能够在哺乳动物深层散射组织中非侵入式地观测大范围亚细胞级动态变化,将毫秒级三维连续观测时长从数分钟提高到数十小时,为系统性地研究大规模细胞在不同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交互作用打开了大门。交叉研究团队利用2pSAM在小鼠活体观测到了一系列新现象,包括急性脑损伤后脑组织内周的多细胞互作,神经元在超长时程连续观测下展现出对视觉刺激的表征稳定性与功能多样性,以及首次完整高速记录下了小鼠免疫反应过程中淋巴结生发中心的形成过程,为病理学、脑科学和免疫学的研究打开了新窗口。传统双光子显微镜使用“点扫描”的方案对三维样本进行扫描,类似于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由于双光子成像的非线性效应使其能够获得数倍于单光子成像的穿透深度。例如,双光子显微镜在小鼠大脑皮层的最大穿透深度可以达到1 mm。然而,这种点扫描方式严重限制了双光子显微镜的三维成像速度与数据通量,并且由于在聚焦点位置极大的瞬时光强带来了非常严重的非线性光损伤隐患。2pSAM采用了轴向景深拓展的“针扫描”方案,通过改变针状光束的不同倾角实现样本三维信息的多角度投影,类似CT一样实现快速三维成像;同时,受到雷达成像中合成孔径方法的启发,通过在像面处引入针孔所带来的空间衍射编码约束,实现了非相干光的孔径合成,将多角度信息融合为大数值孔径对应的高空间分辨率;进一步利用样本的时空连续性先验,有效避免了视角扫描带来的时间分辨率损失。这样一种全新的计算双光子成像架构,在保留双光子本身深层组织穿透能力的同时,将有效成像通量提升了三个数量级以上。图1. 双光子合成孔径显微术(2pSAM)系统图除此之外,样本引起的光学像差给显微成像带来的分辨率与信噪比损失十分严重,随着成像深度的增加这种降质尤为明显。目前双光子成像中的硬件自适应光学技术主要面临着以下一些问题:1、成像系统复杂、成本高昂;2、有效校正视场有限,大视场多区域校正速度缓慢。2pSAM通过激发光编码获得了超精细的四维空间角度光场数据,能够使用数字自适应光学架构(DAO),无需在光学系统中增加额外的波前传感器或者空间调制器,就能实现信号采集与自适应像差校正的解耦,在后处理端完成大范围多区域自适应光学,显著提升在复杂成像环境中的空间分辨率与信噪比。图2. 双光子合成孔径显微术(2pSAM)结合数字自适应光学(DAO)与传统双光子显微镜(TPM)面对复杂成像条件下的结果对比。从左至右依次为:正常条件下拍摄,物镜校正环不匹配情况下拍摄,物镜为水镜且缺乏浸润水的情况下拍摄,物镜与样本之间增加散射胶带后进行拍摄长时间的激光照射会对活体样本产生严重的光毒性。研究团队发现,传统双光子显微成像由于使用飞秒激光激发与高NA会聚,在样本局部会产生巨大的瞬时光强,由此所产生的非线性光毒性在以往被极大地低估了,而一旦在长时程成像过程中,就会不断积累损伤从而影响细胞正常状态。与之对比,2pSAM化点为针,通过轴向景深拓展,在保持同样荧光激发效率的前提下,将瞬时峰值功率降低了1000倍,从而有效解决了非线性光损伤的问题。一方面能显著减少荧光探针的光漂白,对于同一类易淬灭染料,在同样激发光强下,传统双光子仅能拍摄几十个三维体,而2pSAM能够连续拍摄几十万个三维体而没有明显的信号衰减。除此之外,团队还对小鼠脑皮层中的小胶质细胞与脑损伤过程中的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连续成像测试,发现即使使用较弱的光强,传统双光子显微成像在连续拍摄半小时以上时仍会导致大量细胞凋亡,而在2pSAM成像过程中细胞保持了正常的表型,并且相比于对照组结果无明显差异。团队通过一系列在体与离体实验充分证明了2pSAM能够将传统双光子成像的光毒性下降三个数量级以上,为长时程高速活体组织成像打开了新窗口。图3. 小鼠大脑急性开窗损伤后的皮层免疫细胞成像,TPM(左)与2pSAM(右)光漂白对比(GIF图)图4. 离体B细胞(GFP,蓝色通道)连续拍摄实验:使用PI标记细胞凋亡(红色通道),对比TPM(左)与2pSAM(右)的光毒性(GIF图)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GC)是次级淋巴器官中的动态组织区域,是被抗原激活后的B细胞在趋化作用引导下聚集形成的结构,也是产生高亲和力抗体及形成长期免疫记忆关键场所。但是由于GC形成的随机性和免疫细胞本身对光损伤的敏感性,完整的GC形成过程从未被高速长时间的清晰记录过。借助2pSAM,得以首次完整清晰地观测到了免疫反应下GC形成的全部过程。研究人员将带有荧光标记的抗原特异性B细胞回输到小鼠体内,随后将抗原接种到腹股沟附近以诱导引流淋巴结中生发中心的形成,并于免疫后90到110个小时内(生发中心未形成期),在大视场下持续地对淋巴结中抗原特异性B细胞的动态行为进行追踪,成功揭示了GC形成过程中B细胞的分裂增殖是GC形成的主因,辅助以周围活化B细胞的聚集。由于拍摄时长达十余小时,淋巴结本身会产生剧烈的形变,2pSAM通过多视角信息能够进行实时轴向聚焦位置反馈,实现自动对焦,有效避免了长时程拍摄过程中的样本漂移。 图5. 小鼠腹股沟淋巴结免疫反应后生发中心形成过程的完整观测和记录(GIF图)研究人员进一步借助2pSAM在患有创伤性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小鼠和正在接受视觉条纹刺激的GCaMP转基因小鼠进行脑皮层组织的细胞动态观测。在TBI小鼠受伤区域磨薄颅骨后观测到了外周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在浸润后与内周星形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如通过直接接触定向产生迁移体(migrasome)来传递物质和信息。对GCaMP转基因小鼠开颅恢复2周后进行视觉上的条纹刺激,进一步证实了长达数小时内小鼠视觉皮层神经元钙信号对不同方向条纹选择性表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通过长时程功能数据挖掘出了多种单细胞水平的神经响应类型,体现了神经元的功能多样性。这些现象对于传统双光子显微镜而言都极具挑战,特别是会由于光毒性本身导致会导致细胞异常表现,比如会导致神经元在长时程拍摄过程中响应强度不断下降。
  • 文献速递|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在细胞外囊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 快讯近日,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赵延欣教授及刘学源教授课题组在细胞外囊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该项研究从小细胞外囊泡的角度为阿尔兹海默症中发生的兴奋抑制失衡提供了新见解。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IF:10.435,JCR 2区)。图1|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IF:10.435,JCR2区)细胞外囊泡 (EV) 是由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的小囊泡。EVs 由脂质双层膜组成,该膜包裹着小的无细胞器的细胞质。根据它们的大小,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小EVs (sEVs) (50-150 nm)、大EVs (100-1000 nm) 和凋亡小体 ( 5 μm)。其中,sEVs 通常可通过血脑屏障 (BBB),成为中枢神经系统 (CNS) 细胞之间通讯的关键介质,有证据表明,sEV 中的微小RNA (miRNA)参与到众多细胞和生物过程,例如神经元细胞的生长和凋亡。目前,E/I(兴奋/抑制)失衡假设被概念化为谷氨酸能和氨基丁酸(GABA)能突触输入之间的不平衡。E/I 失衡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功能障碍的基础,包括阿尔茨海默病 (AD)、帕金森病 (PD)、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神经疾病。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和 GABA 能神经元功能障碍似乎是 AD 中发生的神经元细胞死亡的关键原因。但是关于 E/I 失衡对AD的影响,其中的机制仍不明确。为了对该机制进行进一步阐释,赵延欣教授及刘学源教授团队在本研究中用谷氨酸/GABA/PBS 处理原代培养的神经元,并分离出 sEV。然后,将不同来源的 sEV 添加到用 Aβ(β淀粉样蛋白)处理的神经元或注射到 AD 模型小鼠中。此后对经 Aβ 治疗的小鼠和神经元进行了评估。经GABA 处理的神经元释放的 sEVs 减轻了 Aβ 诱导的损伤,而谷氨酸处理的神经元释放的 sEVs 加重了 Aβ 的毒性。此外,本研究通过 miRNA 测序比较了从谷氨酸/GABA/PBS 处理的神经元中分离的 sEV 的 miRNA 组成。该研究进一步表明,sEV 中 miR-132 的变化加速了表征病理的生化改变。图2|实验方案示意图分离原代神经元后,用谷氨酸/GABA/PBS 处理原代培养的神经元,并分离出 sEV。将不同来源的 sEV 添加到用 Aβ 处理的神经元或注射到 AD 模型小鼠中,并对小鼠进行MWM测试。文章中,在评估在小鼠体内系统传递的 sEVs 的分布的实验中,使用了博鹭腾AniView100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拍摄。该实验中使用近红外染料DiR进行标记,同时进行了阴性对照实验(仅注射 DiR,不注射 sEV)。通过 APP/PS1 小鼠的尾静脉注射 DiR 标记的 sEV,使用Aniview100活体成像系统在注射后 24 小时拍摄小鼠的图像并评估分布情况。在带有 DiR 标记的 sEV 的小鼠的大脑和重要器官中均检测到荧光。随后,处死小鼠,取出器官并成像,目的为识别荧光信号来源的器官并使信号干扰最小化。此外,为了排除游离染料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在收集器官前用不含 sEV 的游离 DiR处理小鼠。实验结果显示,脑、心、肝、肺、脾、肠、肾均呈不同程度荧光。图3|sEV的体内外分布情况在注射 DiR 标记的 sEV 后 24 小时,使用活体成像系统对A - C活小鼠进行成像。a)、小鼠背面成像b)、小鼠腹侧成像c)、收集指定器官后使用活体成像系统成像本研究中证明了 sEV 的功能可以受神经递质平衡状态的调节,并对神经元中的 Aβ 毒性有不同的影响。并且该研究从 sEV 的角度为 AD 中发生的 E/I 失衡提供了新见解,并表明通过GABA 能系统对 sEV 进行生物学改造可能是预防或减轻 AD 发病机制的治疗途径。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12951-021-01070-5
  • 星赛生物EasySort活体单细胞分选产品升级,AI辅助“所见即所得”
    近日,星赛生物宣布EasySort单细胞微液滴分选系列产品升级,在芯片、硬件及软件三方面全维度创新和性能提升。其中,业内首创光镊辅助静态池成像分选技术在芯片上的应用可支持精确索引细胞分选,而新增的独创EasySort AUTO自动化模块及相关软件升级,使得显微镜可以智能化发现目标单细胞,并自动化分离获取,实现30秒内“精准擒拿”目标活体单细胞,单细胞得率达93%。升级产品可以更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式解决研究人员在单细胞分选环节一直以来的难题——“看得到,拿不出”,实现精细到不同细胞形态阶段的“所见即所得”,为微生物资源的探测和挖掘提供了有力手段。图1:EasySort AUTO提升活体单细胞分选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此前,星赛生物EasySort系列于今年年初发布,是一款可实现原位状态下活性单细胞精准分选的装备,目前包括Lego(可将显微镜升级为单细胞分选仪)和Compact(高度集成化的单细胞智能分选仪)两个型号。通过耦联光镊和微液滴技术,EasySort为单细胞的观测监测、捕获操纵、分离提取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而此次产品升级进一步应用了多个业内独创专利技术,使活体单细胞分析分选更精准、更智能、更高效,为后续单细胞多组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科研创新思路。实验数据显示,升级的EasySort系统搭载的AI辅助图像识别算法对目标细胞识别的准确率达80%;系统嵌入的光镊技术可以捕捉并精准操控目标细胞;基于界面接触的微量液体分离专利技术,目标细胞能够以单管单细胞(One-Cell-One-Tube)的形式自动收集于PCR管中,通量为~120细胞/小时,单细胞率高于93%。该系统分选的目标单细胞可以直接开展单细胞测序、培养等工作,单细胞测序成功率高于84.2%,酵母细胞和大肠杆菌单细胞培养的成功率分别为~85%和~80%。相关科研成果近期发表于权威期刊《微生物》mLife。芯片升级:打造全新一代静态池芯片,实现高通量的精确索引细胞分选为了进一步简化技术操作流程,提升分选通量,并进一步支持大批量单细胞分析分选,星赛生物采用了基于OPSI的新一代的单细胞分选耦合培养/测序策略,业内首创光镊辅助静态池成像分选技术,可以精确索引的方式对细胞进行分类,能“所见即所得”、保持细胞原位活性、高通量地分选明场、荧光、拉曼成像下的目标单细胞,并支撑高质量的单细胞基因组/转录组测序。该技术对于细菌、古菌、真菌、动植物、人体等各种大小的细胞均广谱适用。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微流控领域国际权威期刊《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图2:OPSI技术服务单细胞多组学研究软硬件升级:全流程自动化+独家AI算法,目标细胞识别更精准高效开发团队在原有版本产品基础上新增了自动化收集装置——EasySort AUTO系统模块,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从细胞群中精确分类不同形态的细胞。该系统由星赛生物联合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开发,支持EasySort产品在一次上样之后,检索、分选、收集等环节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新增装置通过将光镊模块和自动采集模块耦合到正置显微镜来构建,安装简便并适配奥林巴斯、尼康、徕卡和蔡司等多个显微镜型号。产品同时升级了支持EasySort AUTO自动化收集装置的软件,可对细胞进行AI智能分析并精准检索目标细胞,其智能分选路径设计,在光镊锁定细胞启动分选时还可以使其自动避障。多个权威期刊论文实验结果验证EasySort对单细胞多组学的创新研究价值升级后的EasySort系列产品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新一代的单细胞分选耦合培养/测序策略,提供了原位活体微生物单细胞分选的自动化、基于精确索引和保持细胞活力的解决方案,并已成功支持多个相关实验研究。例如,成功的利用AI辅助检测模型,实现单个细胞的形态图像快速获取并呈现预测结果。实验使用在亮度、形状和质地上都不同的两种酵母来验证识别的准确性。其中一种酵母对比度小、形状圆润、内部纹理无明显变化,而AI辅助检测模型精准的识别了相关特征。实验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酵母种类可以被正确分类。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微生物》mLife。近期在《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发表的论文也展现了OPSI的通用性、方便性、灵活性和低成本等优势,研究人员使用OPSI系统分选人体MCF-7单细胞进行RNA-seq,获得了高质量和高可重复性的单细胞转录组谱。目前,升级版本EasySort产品已实现样机下线及支持批量生产,升级后的装置及系统可与拉曼光谱仪耦合用于单细胞分析分选,将大大拓宽应用范围,其能将表型与基因型联系起来的能力也为单细胞多组学提供了更多研究空间。
  • 福斯体细胞计数法斩获欧洲和美国双认证
    福斯的 FossomaticTM FC分析仪是目前唯一同时通过美国 NCIMS/FDA 认证及欧洲 Microval 认证的快速检测原料奶中体细胞数的仪器。Microval 是欧洲的一家认证组织,专业验证和审批食品与饮料中微生物分析法的替代方法。Fossomatic FC 的审批是在全面比照了参考标准:ISO 13366-1:2008 – 体细胞计数 –第1部分 显微镜检验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检验报告的摘要可在 Microval 的官方网站上查询。网址:www.microval.org.在取得欧洲 Microval 审批之前,Fossomatic FC已作为一种快速电子计数方法获得美国的 FDA/NCIMS 认证。它是目前唯一一种已斩获欧美两大权威机构双重认证的原料奶体细胞计数法。Fossomatic 的测量原理基于流式细胞技术。采用该技术,悬浮细胞经染色处理,在压力下通过流通池,并在传感器前被照射发光。每个通过的细胞由光电转换器记录。Fossomatic 分析仪可在一小时内对600个样品进行测试。降低乳腺炎产生的成本体细胞是白细胞(白血球)和来自乳腺分泌组织的细胞(上皮细胞或分泌细胞)。它们大量出现可消除感染并修复由细菌造成的组织损伤。细胞计数有助于发现牛群中罹患乳腺炎的奶牛。提供体细胞计数检测是原奶检测中心的重大使命,它可以帮助奶农避免奶牛疾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其中包括兽医诊治费用、抗生素、牛奶滞留损失、奶牛产量下降、质量下降以及牛奶交易量减少和屠宰。为 Fossomatic 7 解决方案获得认证铺平了道路福斯是第一家开发 Fossomatic 体细胞计数方法的公司,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将此法作为奶牛群体改良方案的一部分引入常规检测,从而大大降低了牛奶的损失率。然而,加强奶牛的乳腺炎管控,任重而道远。为此,福斯近日又宣布推出新一代分析仪 Fossomatic 7 和 Fossomatic 7 DC (link),其中包括一种全新的更先进的体细胞计数检测形式,可以更详细地显示乳腺炎的实际状态。这样就有可能开发新的工具以帮助奶农加强乳腺炎管理。新一代的 Fossomatic 分析仪采用与 Fossomatic FC 分析仪完全相同的测量原理,目前也正在接受欧洲 Microval 和美国 NCIMS/FDA 的双重认证检测。
  • 国内首家:IPHASE SLC家族OAT1转运体细胞研发成功
    PART.01 OAT转运体 肾脏在代谢产物的排泄、酸碱平衡、维持体内系统稳态中起关键作用,其中肾小管的分泌和重吸收功能主要由转运体介导,这也是葡萄糖、氨基酸和其他营养物质吸收及清除内源性废物和外源性生物制剂的有效机制。这些转运体主要分布于肾近端小管细胞基底膜和顶端膜,其中OATs主要负责阴离子和两性离子有机分子(包括内源性物质和许多药物)的跨膜运输,属于两亲性溶质转运蛋白家族(SLC)。 目前已报道的OAT家族成员有10余种,包括OAT1-OAT10以及尿酸转运体,大多分布于肾脏之中。OATs可以将由血液进入管周液中的多种外源性及内源性有机阴离子毒素逆电化学梯度转运至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而疾病、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或其他因素等均可能引起OATs表达或功能的改变,从而导致药物的肾脏分布改变,诱导有毒代谢产物的积累,最终引发肾脏毒性。因此,OATs在药物的肾脏毒性中具有关键作用。 图片出自文献“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介导的中药肾毒性研究进展” PART.02 OAT1转运体 OAT1是肾脏的主要药物转运体之一,同时也是肾脏OATs家族中分布最广的一种,被FDA列为与临床药物治疗密切相关的7个重要转运体之一,主要分布于肾近曲小管。OAT1底物覆盖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叶酸等内源性物质以及对氨基马尿酸(PAH)、抗病毒药物、甲氨蝶呤、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在联合用药方案中,底物可能彼此竞争结合转运蛋白,使药物清除率降低,药物在体内积累,从而导致潜在的不良反应。研究显示,丙磺舒可竞争性抑制OAT1对头孢类的摄取,使得头孢类药物的肾清除率下降,半衰期和血药浓度明显增加;吲哚美辛、酮洛芬可降低甲氨蝶呤的肾脏清除率,引起急性肾衰竭;马兜铃酸可抑制OAT介导的丙磺舒的摄取,马兜铃酸在肾脏蓄积,产生毒性。 药物肾毒性的传统评价方法多采用体内动物模型和体外2D肾细胞系模型,但是肾脏OATs在转运多种具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尚没有OATs晶体蛋白,主要借助特异性的人源OATs转染细胞,对OATs的配体识别结合域结构及配体结构特点进行考察,阐明OATs与药物间相互作用,以此评价药物肾毒性。基于此,IPHASE研发出了国内首家瞬时转染重组OAT1转运体细胞。 PART.03 IPHASE 转运体相关产品 IPHASE作为创新药体外研究生物试剂引领者,凭借先进的设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多年研发经验,通过HEK293细胞系成功构建国内首家瞬时转染重组OAT1转运体细胞,推出SLC转运体家族新产品! IPHASE技术人员以PAH为底物验证重组OAT1转运体细胞的代谢能力。结果发现,IPHASE重组OAT1转运体细胞转运PAH的能力是指导原则的9倍,表明IPHASE瞬时转染重组OAT1转运体细胞满足药物研发要求。 1 批量生产采用批量生产方式,库存充足,可保证同一批次产品的供应。 2 货期短国内现货,保障客户使用需求。 3 售后服务机制健全有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除瞬时转染重组SLC OAT1转运体细胞外,IPHASE同时推出了就ABC转运体囊泡和SLC转运体细胞相关产品,供客户自行选择,以满足客户对于不同药物的研究。 产品名称 产品规格 OATP1B1 转运体 8-10 million OAT1 转运体 8-10 million OAT3 转运体 8-10 million OCT2 转运体 8-10 million OATP1B3 转运体 8-10 million OATP2B1 转运体 8-10 million OCT1 转运体 8-10 million NTCP 转运体 8-10 million MATE1 转运体 8-10 million MATE2K 转运体 8-10 million OATP1A2 转运体8-10 million BCRP 转运体 0.5 mg/mL*0.5mL BSEP 转运体 0.5 mg/mL*0.5mL MDR1 转运体 0.5 mg/mL*0.5mL MRP1 转运体 0.5 mg/mL*0.5mL MRP1 转运体 0.5 mg/mL*0.5mL MRP3 转运体 0.5 mg/mL*0.5mL MRP4 转运体 0.5 mg/mL*0.5mL MRP8 转运体 0.5 mg/mL*0.5mL IPHASE/汇智和源凭借多年的研发经验,推出了多领域、多种类的高端科研试剂,为药物早期研发提供筛选工具,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探索提供新材料、新方法和新手段,为遗传毒性研究提供便捷产品。此外,IPHASE/汇智和源可提供特殊产品的定制服务,望广大科研工作者来电咨询,咨询热线400-127-6686。 发 文 章 得 奖 励 凡使用本公司产品,在国内及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日起一年内),并注明产品属于汇智和源/IPHASE所有,即可申请奖励。根据发表刊物影响因子不同,给予不同金额奖品: 非SCI论文及IF≤5分,500元礼品; 5分<IF≤8分 800元; 8分<IF≤10分 1000元; IF≥10分 2000元; 注:礼品卡也可兑换同等金额产品购买抵用券; 活动多多,礼品丰厚,快来参与吧! 关 于 我 们 汇智和源,致力于为创新药研发企业及生命科学研究机构提供高品质的生物试剂,IPHASE为公司核心品牌,品牌宗旨“Innovative Reagents For Innovative Research”。
  • Cytiva 携手拜耳,合作开发异体细胞治疗生产平台
    Cytiva 在提供端对端的企业解决方案方面居于领先地位,拜耳在复杂疗法的技术和工艺开发方面具备强大的专业知识,此次强强联合可使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得益彰。双方以实际行动推进和加速细胞和基因治疗行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新型疗法的可及性。近日,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先行者 Cytiva(思拓凡)宣布与拜耳携手,正在合作开发第一个用于异体细胞治疗的端到端模块化生产平台。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胞治疗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两家公司已决定签署为期多年的开发协议,以加速提供生产解决方案,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需求。“ 拜耳制药产品供应高级副总裁兼生物技术全球总监 Jens Vogel 表示:“通过与 Cytiva 的合作,我们计划打造一个独特、灵活、模块化的细胞治疗生产平台,它可以快速推进各种细胞疗法的‘产业化’发展,从而实现高效率、标准化和规模效益。””“ Cytiva 细胞和基因治疗副总裁 Catarina Flyborg 表示:“合作是推进和加速新型疗法开发,并最终帮助患者改善生活的关键。身为新型疗法生产技术领域的引领者,Cytiva 拥有强大的科技实力。通过本次合作,我们可以借助拜耳在细胞治疗开发方面积累的深厚专业知识,共同打造新一代的生产解决方案,以满足异体细胞治疗的开发需求。””在开发自动化和模块化异体细胞治疗生产平台方面,Cytiva 和拜耳拥有相同的愿景。双方都坚信平台将有助于行业建立新的生产标准,并很早就计划为异体细胞治疗设计创新设备和自动化解决方案,为本次合作奠定了基础。双方计划同时开发设备和软件,并重点关注生产的速度、灵活性,以及 “即插即用”的稳健操作环境;最终目标是通过设备和工艺的模块化设计,在提高生产设施的效率的同时,加速新型疗法的上市。本次合作中,双方将会共享人才、资源和设施,充分利用拜耳的异体细胞治疗生产技术路径,其开发的产品也将纳入支持技术概念验证测试的候选之一;Cytiva 将利用其在设备和耗材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路径,来设计全新的生产平台,并在设计完成后推动平台的商业化发展。
  • 基因编辑人体细胞临床试验将在美国启动
    p   美国一家基因编辑公司近日宣布,将启动一项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治疗某种遗传性眼疾的临床试验,相关申请已被美国监管部门接受。 /p p   据悉,在这一临床试验中,基因编辑的对象是先天性黑朦病患者眼睛里的感光细胞,这是一种体细胞,而非生殖细胞。体细胞的遗传信息不会遗传给下一代,所以不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p p   这一名为EDIT-101的疗法由美国埃迪塔斯医药公司与艾尔建公司共同研发。埃迪塔斯医药公司在声明中表示,该疗法“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在人体内使用CRISPR技术的疗法”。 /p p   声明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接受该公司为这一疗法递交的临床试验申请,允许其使用CRISPR技术治疗利伯先天性黑朦10型患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e94cb813-7f47-4eef-875a-4c00c2d3ed56.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利伯先天性黑朦是一种由多个基因突变造成的遗传性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是儿童先天性失明的最常见原因,全球每10万名儿童中有2至3人罹患该病。其中,10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该遗传病患者总数的20%至30%。目前,利伯先天性黑朦尚无有效疗法。 /p p   按计划,此项临床试验将招募10至20名患者,检验EDIT-101疗法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 /p
  • 安捷伦参与研究分析诱导成体细胞为胚胎干细胞的机制
    免疫共沉淀芯片和基因表达谱芯片 用于研究Yamanaka因子如何启动细胞多能干性 2009年3月9日,中国上海&mdash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NYSE: A)近日宣布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同济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发现诱导成熟细胞成为具备&ldquo 多能干性&rdquo 的胚胎干样细胞过程中的新机制。 作为文章的合著人之一,安捷伦公司的李坚表示:&ldquo 有关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新发现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有关诱导成体细胞为胚胎干样细胞的研究是2006年重大科学发现。我们的研究对这个诱导过程有了一些新的理解。&rdquo 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标题为《小鼠胚胎干细胞发育信号通路网络中Yamanaka因子的重要调控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了发育调控网络中的16个信号传导通路,其中的9个通路以往从未被报道参与维持或诱导细胞的多能干性。 该项研究使用了安捷伦公司的免疫共沉淀芯片技术(ChIP-on-chip)结合基因表达芯片数据研究了已知的Yamanaka因子在诱导小鼠细胞多能干性中的作用。 安捷伦通过2008年科研基金项目资助了基因芯片用于该项研究。基因芯片是指在玻璃基片上布放大量DNA探针用于研究基因组的技术。免疫共沉淀芯片技术专门用于研究基因组中&ldquo 启动子区域&rdquo 的特性,该区域控制着各种基因的活性从而决定了细胞的功能。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NYSE: 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是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19,000名员工在110多个国家为客户服务。在2008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58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 http://agilent.instrument.com.cn/
  • “中中”和“华华”来了!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诞生记
    p   拔根汗毛,吹口气,就能变出一大堆小猴子。如今,“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这项绝活,真的成为了现实。 /p p   最近,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出生的两个猕猴宝宝“萌”化了所有人,它们时而一起嬉笑打闹,时而依偎着自己心爱的“Hello Kitty”毛绒玩具,时而瞪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望着这个世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7696dbb3-c7ab-4fc7-bc3d-a18b33961f3c.jpg" title=" 中华.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中”和“华华” /span /p p   这两个小猴子的“父母”,是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研究团队。经过五年不懈努力,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1月25日在线出版的《细胞》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这项成果。 /p p   这两只名叫“中中”和“华华”的小家伙,也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一对小猕猴。 /p p   strong  克隆猴为何这么难? /strong /p p   自从1997年“多莉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后,人类就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p p   20年间,许多哺乳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相继获得成功,不仅诞生出马、牛、羊、猪和骆驼等大型家畜,还诞生了小鼠、大鼠、兔、猫等多种实验动物。 /p p   然而,与人类最为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成为世界性难题。美国、中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等多家科研机构在此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尝试,但始终未能成功。 /p p   “一个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供体细胞核在受体卵母细胞中的不完全重编程,导致胚胎发育率低。”文章通讯作者、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孙强说,“另外,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的操作技术不完善,这些都影响了实验的成功。” /p p   胚胎操作的一个必要步骤是给卵母细胞去核。但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猴子的卵母细胞不透明,因此去核操作非常困难。 /p p   科研人员想出了使用偏振光的方式来给细胞“打光”,但为了尽可能减少对细胞的影响,操作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 /p p   为此,文章第一作者、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博士后刘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训练这项技术,最终实现了在10秒内精准完成体细胞核移植的显微操作。 /p p   同时,科研人员不断尝试各种实验方法,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促进体细胞核重编程,显著提高了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囊胚质量和代孕猴的怀孕率。 /p p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 12月5日,“中中”的妹妹“华华”也顺利诞生。 /p p    strong 真正有用的动物模型 /strong /p p   体细胞克隆猴是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脑功能联结图谱与类脑智能研究”的支持下,完全由中科院团队独立完成的国际重大突破。 /p p   “这个成果真正实现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弯道超车,意义重大。”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评价称,该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p p   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为动物模型家族再添“新成员”。 /p p   当前,药物研发通用的动物模型是小鼠。但小鼠与人类相差甚远,药物研发人员在小鼠模型上花费了巨大资源,但筛选到的候选药物用在病人身上,却大都无效,或有不可接受的副作用,这使得诸如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等不能得到有效治疗。 /p p   这让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和人类疾病研究的急需。 /p p   因此,除了基础研究上的重大意义外,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制作脑疾病模型猴,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脑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p p   “这项成果使猕猴有望成为真正有用的动物模型。”中科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脑智卓越中心主任蒲慕明说。 /p p   白春礼也相信,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以及未来基于体细胞克隆猴的疾病模型的创建,将有效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使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有力推动我国新药创制与研发,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实现。 /p p    strong 伦理问题?不存在的! /strong /p p   两只小猴子目前正在实验室里健康活泼地生活着,但人们的疑问也随之而来:克隆猴出来了,克隆人还会远吗? /p p   对于这个公众高度关切的问题,蒲慕明明确表示,中科院做这项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克隆人,而是为了提高人类健康、研究脑科学基本问题服务的。 /p p   相反,这项工作还可能使一些伦理争议得到化解。 /p p   目前,中国每年出口数万只猕猴,主要用于药物筛选。在蒲慕明看来,这么大批量的动物实验,在伦理方面是有问题的。“我们做这项工作,就是要解决这一伦理问题。” /p p   有了体细胞克隆猴技术,人们就能使用体细胞在体外有效地做基因编辑,准确地筛选基因型相同的体细胞,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用母猴载体怀孕出生一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猴群。 /p p   也就是说,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这项技术,让人们在一年内就能制备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大大减少了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干扰。这样,只要使用很少数量的克隆猴,就能够完成很有效的筛选。 /p p   “任何科学发现都是双刃剑,既有可能带来巨大的进步,也有可能造成一系列危机,核能、基因编辑都是典型的例子。”在蒲慕明看来,生命科学的伦理问题不仅仅是科学家需要注意的,更需要政府部门以及整个社会大众共同参与,通过立规、立法等方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决策。 /p p   “对新技术,我们要重视,但不要害怕。”他最后补充说。 /p
  • 华测检测通过全国实体瘤体细胞突变高通量测序室间质评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NCCL)公布了2022年全国实体肿瘤体细胞突变高通量测序室间质量评价统计结果。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华测艾普医学实验室再次满分通过此次NGS室间质评,持续体现着华测艾普医学在NGS检测方面扎实的实验能力、强大的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以及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营。   全国肿瘤体细胞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是保证各临床实验室检测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旨在确定各个参评实验室实体肿瘤体细胞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的能力,发现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实验室存在的特殊问题,促进各实验室提高检测水平。   本次测评上报的检测范围包括:点突变、短片段插入/缺失突变等,涉及的所有基因突变类型均被华测艾普医学检出,无任何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与公布的结果一致,满分通过!   华测艾普医学作为“CTI华测检测”的一份子,将继续保持检测的钻石品质,以高标准、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为广大客户提供医疗检测服务,守护大众健康,为品质生活传递信任。
  • 福建医科大学158.00万元采购流式细胞仪,活体成像系统,CCD相机,扫描电镜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 流式细胞仪,活体成像系统,CCD相机,扫描电镜 开标时间: null 采购金额: 158.00万元 采购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 采购联系人: 陈老师 采购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 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 李杰 代理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详细信息 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福建医科大学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等设备维保服务项目单一来源采购公示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状态:预告 更新时间: 2021-12-07 招标文件: 附件1 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福建医科大学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等设备维保服务项目单一来源采购公示 2021年12月07日 16:04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福建医科大学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等设备维保服务项目 品目 服务/其他服务 采购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 行政区域 福建省 公告时间 2021年12月07日 16:04 预算金额 ¥158.00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李杰 项目联系电话 059187554016 采购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 采购单位地址 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府北路1号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陈老师0591-22862877 代理机构名称 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地址 福州市鼓楼区梁厝路2号华雄大厦3号楼17层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李杰0591-87554016 附件: 附件1 一、项目信息 采购人:福建医科大学 项目名称: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福建医科大学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等设备维保服务项目 拟采购的货物或者服务的说明: 1.采购人仪器发生故障时,维保服务商电话响应时间为4小时,即工程师先通过电话,指导客户排除故障;(2)如果电话无法解决,维保服务商工程师应在48小时内到达(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正常工作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9:00到下午5:00;(3)保修期内,维保服务商对所有在本项目所规定的保修范围内需要更换的仪器硬件(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耗材除外)进行免费更换;(4)除本项目第(3)条规定的费用以外,维保服务商不再额外收取任何其它维修费用;(5)维保服务商一年至少免费上门2次对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其中1次按照PMI要求对仪器系统检查。 2.福建医科大学于2017年9月通过公开招标采购1套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IVIS Spectrum,编号:20180678(PE公司)。现需向原生产厂家购买该设备的维保服务。 3. 福建医科大学于2011年通过公开招标采购该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生产,型号:FACSCanto),现需向原生产厂家购买该设备的维保服务。 4.福建医科大学于2011年9月通过公开招标采购1套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Quanta450,生产厂家:美国FEI公司,仪器编号:20121770,中标金额:166万元人民币。现需向原生产厂家购买该设备的维保服务。 拟采购的货物或服务的预算金额:158.0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原因及说明: 1.该流式细胞仪(价格:114万元,美国BD公司生产,型号:FACSVerseTM)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后投入使用,三年售后保修期已到期。该设备主要用于我校免疫治疗研究院的免疫治疗、抗体研发等工作。为了研发工作的一致性、连贯性,需保证设备的完整性,要求维保服务商保证维修、维保质量及维修效率。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为美国BD公司在中国境内分支办事机构。拟采用单一来源方式向原厂家采购该设备的未来三年的维保保养服务。 2.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IVIS 年平均机时约580小时,年开机总数约280次,服务了近20个课题组30多个科研项目。目前该设备已过保修期,与同行及厂家沟通,询价,更换CCD相机费用约72万元,但三年全责维保服务为84万元(包括更换CCD系统),因此拟购买原生产厂家提供的三年全责型维保服务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本次采购项目拟向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生产厂家购买维保服务,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为该设备售后服务的唯一国内代理机构。 3.该流式细胞仪Cantoll售后保修期于2021年6月15日到期。该设备主要用于细胞表型分析,细胞功能检测等,该机年平均使用机时达2160.5小时,年平均处理样本数为7016份。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为美国BD公司在中国境内分支办事机构,建议通过采用单一来源方式进行续保,购买原厂提供的三年整机维保服务。 4.本次采购项目拟向扫描电子显微镜生产厂家(美国FEI公司)购买维保服务,飞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为美国FEI公司设备售后服务的唯一国内代理机构。 二、拟定供应商信息 名称:飞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盛夏路399号8号楼,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希雅路33号14#楼第三层D部位,上海市延安中路1228号静安嘉里中心三座10楼 三、公示期限 2021年12月07日 至 2021年12月14日 四、其他补充事宜: 一、项目信息 采购人:福建医科大学 项目名称: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等设备维保服务 拟采购的货物或服务的说明:1.采购人仪器发生故障时,维保服务商电话响应时间为4小时,即工程师先通过电话,指导客户排除故障;(2)如果电话无法解决,维保服务商工程师应在48小时内到达(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正常工作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9:00到下午5:00;(3)保修期内,维保服务商对所有在本项目所规定的保修范围内需要更换的仪器硬件(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耗材除外)进行免费更换;(4)除本项目第(3)条规定的费用以外,维保服务商不再额外收取任何其它维修费用;(5)维保服务商一年至少免费上门2次对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其中1次按照PMI要求对仪器系统检查。 2.福建医科大学于2017年9月通过公开招标采购1套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IVIS Spectrum,编号:20180678(PE公司)。现需向原生产厂家购买该设备的维保服务。 3. 福建医科大学于2011年通过公开招标采购该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生产,型号:FACSCanto),现需向原生产厂家购买该设备的维保服务。 4.福建医科大学于2011年9月通过公开招标采购1套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Quanta450,生产厂家:美国FEI公司,仪器编号:20121770,中标金额:166万元人民币。现需向原生产厂家购买该设备的维保服务。 拟采购的货物或服务的预算金额:1580000 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原因及说明:1.该流式细胞仪(价格:114万元,美国BD公司生产,型号:FACSVerseTM)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后投入使用,三年售后保修期已到期。该设备主要用于我校免疫治疗研究院的免疫治疗、抗体研发等工作。为了研发工作的一致性、连贯性,需保证设备的完整性,要求维保服务商保证维修、维保质量及维修效率。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为美国BD公司在中国境内分支办事机构。拟采用单一来源方式向原厂家采购该设备的未来三年的维保保养服务。 2.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IVIS 年平均机时约580小时,年开机总数约280次,服务了近20个课题组30多个科研项目。目前该设备已过保修期,与同行及厂家沟通,询价,更换CCD相机费用约72万元,但三年全责维保服务为84万元(包括更换CCD系统),因此拟购买原生产厂家提供的三年全责型维保服务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本次采购项目拟向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生产厂家购买维保服务,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为该设备售后服务的唯一国内代理机构。 3.该流式细胞仪Cantoll售后保修期于2021年6月15日到期。该设备主要用于细胞表型分析,细胞功能检测等,该机年平均使用机时达2160.5小时,年平均处理样本数为7016份。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为美国BD公司在中国境内分支办事机构,建议通过采用单一来源方式进行续保,购买原厂提供的三年整机维保服务。 4.本次采购项目拟向扫描电子显微镜生产厂家(美国FEI公司)购买维保服务,飞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为美国FEI公司设备售后服务的唯一国内代理机构。 二、拟定供应商信息 名称:飞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盛夏路399号8号楼,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希雅路33号14#楼第三层D部位,上海市延安中路1228号静安嘉里中心三座10楼 三、公示期限 2021年12月7日至 2021年12月14日(公示期限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五、联系方式 1.采购人 联系人:福建医科大学 地址: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府北路1号 联系方式:陈老师0591-22862877 2.财政部门 联系人:福建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公室:肖益祥 联系地址:福州市中山路5号 联系电话:0591-87097731 3.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福州市鼓楼区梁厝路2号华雄大厦3号楼17层 联系方式:李杰0591-87554016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流式细胞仪,活体成像系统,CCD相机,扫描电镜 开标时间:null 预算金额:158.00万元 采购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福建医科大学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等设备维保服务项目单一来源采购公示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状态:预告 更新时间: 2021-12-07 招标文件: 附件1 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福建医科大学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等设备维保服务项目单一来源采购公示 2021年12月07日 16:04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福建医科大学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等设备维保服务项目 品目 服务/其他服务采购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 行政区域 福建省 公告时间 2021年12月07日 16:04 预算金额 ¥158.00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李杰 项目联系电话 059187554016 采购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 采购单位地址 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府北路1号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陈老师0591-22862877 代理机构名称 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地址 福州市鼓楼区梁厝路2号华雄大厦3号楼17层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李杰0591-87554016 附件: 附件1 一、项目信息 采购人:福建医科大学 项目名称: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福建医科大学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等设备维保服务项目 拟采购的货物或者服务的说明: 1.采购人仪器发生故障时,维保服务商电话响应时间为4小时,即工程师先通过电话,指导客户排除故障;(2)如果电话无法解决,维保服务商工程师应在48小时内到达(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正常工作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9:00到下午5:00;(3)保修期内,维保服务商对所有在本项目所规定的保修范围内需要更换的仪器硬件(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耗材除外)进行免费更换;(4)除本项目第(3)条规定的费用以外,维保服务商不再额外收取任何其它维修费用;(5)维保服务商一年至少免费上门2次对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其中1次按照PMI要求对仪器系统检查。 2.福建医科大学于2017年9月通过公开招标采购1套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IVIS Spectrum,编号:20180678(PE公司)。现需向原生产厂家购买该设备的维保服务。 3. 福建医科大学于2011年通过公开招标采购该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生产,型号:FACSCanto),现需向原生产厂家购买该设备的维保服务。 4.福建医科大学于2011年9月通过公开招标采购1套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Quanta450,生产厂家:美国FEI公司,仪器编号:20121770,中标金额:166万元人民币。现需向原生产厂家购买该设备的维保服务。 拟采购的货物或服务的预算金额:158.0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原因及说明: 1.该流式细胞仪(价格:114万元,美国BD公司生产,型号:FACSVerseTM)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后投入使用,三年售后保修期已到期。该设备主要用于我校免疫治疗研究院的免疫治疗、抗体研发等工作。为了研发工作的一致性、连贯性,需保证设备的完整性,要求维保服务商保证维修、维保质量及维修效率。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为美国BD公司在中国境内分支办事机构。拟采用单一来源方式向原厂家采购该设备的未来三年的维保保养服务。 2.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IVIS 年平均机时约580小时,年开机总数约280次,服务了近20个课题组30多个科研项目。目前该设备已过保修期,与同行及厂家沟通,询价,更换CCD相机费用约72万元,但三年全责维保服务为84万元(包括更换CCD系统),因此拟购买原生产厂家提供的三年全责型维保服务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本次采购项目拟向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生产厂家购买维保服务,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为该设备售后服务的唯一国内代理机构。 3.该流式细胞仪Cantoll售后保修期于2021年6月15日到期。该设备主要用于细胞表型分析,细胞功能检测等,该机年平均使用机时达2160.5小时,年平均处理样本数为7016份。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为美国BD公司在中国境内分支办事机构,建议通过采用单一来源方式进行续保,购买原厂提供的三年整机维保服务。 4.本次采购项目拟向扫描电子显微镜生产厂家(美国FEI公司)购买维保服务,飞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为美国FEI公司设备售后服务的唯一国内代理机构。 二、拟定供应商信息 名称:飞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盛夏路399号8号楼,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希雅路33号14#楼第三层D部位,上海市延安中路1228号静安嘉里中心三座10楼 三、公示期限 2021年12月07日 至 2021年12月14日 四、其他补充事宜: 一、项目信息 采购人:福建医科大学 项目名称: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等设备维保服务 拟采购的货物或服务的说明:1.采购人仪器发生故障时,维保服务商电话响应时间为4小时,即工程师先通过电话,指导客户排除故障;(2)如果电话无法解决,维保服务商工程师应在48小时内到达(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正常工作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9:00到下午5:00;(3)保修期内,维保服务商对所有在本项目所规定的保修范围内需要更换的仪器硬件(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耗材除外)进行免费更换;(4)除本项目第(3)条规定的费用以外,维保服务商不再额外收取任何其它维修费用;(5)维保服务商一年至少免费上门2次对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其中1次按照PMI要求对仪器系统检查。 2.福建医科大学于2017年9月通过公开招标采购1套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IVIS Spectrum,编号:20180678(PE公司)。现需向原生产厂家购买该设备的维保服务。 3. 福建医科大学于2011年通过公开招标采购该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生产,型号:FACSCanto),现需向原生产厂家购买该设备的维保服务。 4.福建医科大学于2011年9月通过公开招标采购1套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Quanta450,生产厂家:美国FEI公司,仪器编号:20121770,中标金额:166万元人民币。现需向原生产厂家购买该设备的维保服务。 拟采购的货物或服务的预算金额:1580000 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原因及说明:1.该流式细胞仪(价格:114万元,美国BD公司生产,型号:FACSVerseTM)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后投入使用,三年售后保修期已到期。该设备主要用于我校免疫治疗研究院的免疫治疗、抗体研发等工作。为了研发工作的一致性、连贯性,需保证设备的完整性,要求维保服务商保证维修、维保质量及维修效率。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为美国BD公司在中国境内分支办事机构。拟采用单一来源方式向原厂家采购该设备的未来三年的维保保养服务。 2.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IVIS 年平均机时约580小时,年开机总数约280次,服务了近20个课题组30多个科研项目。目前该设备已过保修期,与同行及厂家沟通,询价,更换CCD相机费用约72万元,但三年全责维保服务为84万元(包括更换CCD系统),因此拟购买原生产厂家提供的三年全责型维保服务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本次采购项目拟向动物三维活体成像系统生产厂家购买维保服务,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为该设备售后服务的唯一国内代理机构。 3.该流式细胞仪Cantoll售后保修期于2021年6月15日到期。该设备主要用于细胞表型分析,细胞功能检测等,该机年平均使用机时达2160.5小时,年平均处理样本数为7016份。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为美国BD公司在中国境内分支办事机构,建议通过采用单一来源方式进行续保,购买原厂提供的三年整机维保服务。 4.本次采购项目拟向扫描电子显微镜生产厂家(美国FEI公司)购买维保服务,飞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为美国FEI公司设备售后服务的唯一国内代理机构。 二、拟定供应商信息 名称:飞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盛夏路399号8号楼,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希雅路33号14#楼第三层D部位,上海市延安中路1228号静安嘉里中心三座10楼 三、公示期限 2021年12月7日至 2021年12月14日(公示期限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五、联系方式 1.采购人 联系人:福建医科大学 地址: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府北路1号 联系方式:陈老师0591-22862877 2.财政部门 联系人:福建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公室:肖益祥 联系地址:福州市中山路5号 联系电话:0591-87097731 3.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福建省承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福州市鼓楼区梁厝路2号华雄大厦3号楼17层 联系方式:李杰0591-87554016
  • 福斯原奶体细胞细菌快速检测一体机荣获金鬲创新项目
    p   11月29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乳业)2019年年会暨第二届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相关领导对《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健康中国2030》等政策进行解读,与会专家就奶源管理与品质提升、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乳品制造与检验技术、食品营养健康等话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探讨。会议首次推出20个有行业推广价值的中国乳业技术标准创新项目“金鬲项目”。 /p p   鬲,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盛奶用的器具,以此命名乳业技术标准创新项目,寓意着中国乳业的发展和进步。 /p p   “标准传递信心、标准提高品质”,本次金鬲项目经三轮严格筛选最终遴选出20个优秀项目,旨在为筛选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通过国家级创新基地平台展示,同时也为乳业行业新技术落地应用、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提供更大空间及发展机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e5e02225-e2ae-40fd-bce4-a3219e7fe20c.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91213134036.jpg" alt=" 微信图片_20191213134036.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福斯原奶体细胞细菌快速检测一体机(BacSomatic& #8482 )荣获金鬲创新项目 /strong /p p   BacSomatic& #8482 福斯首款体细胞和细菌快速检测的一体机,9分钟内出结果(单独进行体细胞计数,仅需2.5分钟),为乳制品生产商在原奶交付环节及牧场原奶检测提供了全新的检测工具,取代人工手动化检测或需要试剂处理的半自动化检测。 /p p   BacSomatic& #8482 使用封闭的即用型试剂,有效避免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化学试剂。自动化过程确保每次准确及相同的试剂用量,降低其他方法中可能出现的人为操作误差,同时也保证BacSomatic& #8482 提供一致准确、可靠的结果。 /p p br/ /p
  • 全球首台活体单细胞拉曼分选仪问世
    近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功能基因组团队与北京惟馨雨生物科技公司联合承担的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mdash &mdash &ldquo 拉曼光钳筛选新方法在活体单细胞高通量分离中的应用&rdquo 通过了评审验收,这标志着全球首台活体单细胞拉曼分选仪在中国研制成功。   该研究是在青岛能源所研究员徐健和兼职研究员、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黄巍主持下,通过所企联合攻关完成的。项目组此次研发的是目前已公开文献报道的首台基于细胞拉曼指纹图谱的细胞手动和自动分选仪器。该分选仪可实现单细胞拉曼图谱快速采集,并首次将单细胞的拉曼信号采集时间缩短到1~100毫秒 还可完成基于拉曼图谱的细胞种类及生长状态快速鉴别等多项任务。   该仪器的核心优势在于,对细胞生化信息及其变化敏感,无须预知生物标识物,无须标记细胞,可进行原位和非侵害性的活体检测等。此项技术将对单细胞生物技术和单细胞基因组的研究产生积极的贡献。   项目组利用该仪器,已经在光合产油微藻生理状态识别、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分离等研究中取得初步成果,并建立起应用示范技术参照方法和数据分析流程。   据了解,目前该仪器已服务于国内外多个科研团队,在海洋资源挖掘、生物燃料和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种质筛选、食品微生物检测、药物研究、肿瘤监测与分选、环境微生物监控、农业生态研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青岛能源所首台&ldquo 活体单细胞拉曼分选仪&rdquo 样机通过验收   背景新闻:   日前,受科技部条财司委托,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在北京组织专家对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功能基因组团队与北京惟馨雨生物科技公司联合承担的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ldquo 拉曼光钳筛选新方法在活体单细胞高通量分离中的应用&rdquo 项目进行验收,标志着研究所基于自主技术开发的首台&ldquo 活体单细胞拉曼分选仪&rdquo 通过科技部验收。   验收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总结汇报、审查了验收材料,认为项目组基于自主开发的&ldquo 活体单细胞拉曼分选仪&rdquo 开展的各项工作完全符合任务书下达的全部考核指标,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成功研制开发了&ldquo 活体单细胞拉曼分选仪&rdquo (&ldquo Raman-Activated Cell Sorter&rdquo ,简称RACS),并在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成功搭建了首台样机。该样机(编号RACS-1)由激光器、拉曼光谱仪、落射荧光显微镜、细胞分选系统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组成,是目前已公开文献报道的首台基于细胞拉曼指纹图谱的细胞手动和自动分选仪器。目前,RACS-1已可实现的功能包括:单细胞拉曼图谱快速采集,并首次将单细胞的拉曼信号采集时间缩短到1-100ms 基于拉曼图谱的细胞种类及生长状态快速鉴别 拉曼-落射荧光不可培养功能微生物鉴定 拉曼光钳单细胞操纵 基于拉曼信号的单细胞计数 单细胞拉曼数据库系统 拉曼激活单细胞分选等。   与现有的基于细胞荧光信号的荧光流式细胞分选仪(&ldquo 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er&rdquo ,简称 FACS)原理和方法均不同,RACS是基于对单个细胞的拉曼化学指纹图谱(细胞生化信息)的获取并与参照细胞拉曼数据库比对,从而原位、不依赖于培养、高通量地分选具有特定(或指定)生化状态的单细胞。与FACS相比,RACS的核心优势在于:对细胞生化信息及其变化敏感、不需预知生物标识物、不需标记细胞、原位和非侵害性的活体检测等。因此,RACS可有效克服&ldquo 细胞功能异质性&rdquo 、&ldquo 尚不可培养微生物&rdquo 、&ldquo 探测未知的细胞表型&rdquo 等三个共性科学与技术瓶颈。   此外,项目组利用RACS-1在光合产油微藻生理状态识别、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分离等方面研究取得了初步示范成果,并建立起应用示范技术参照方法和数据分析流程,为未来对细胞表型鉴定及功能微生物筛选奠定了基础。
  • 精密测量院等实现星形胶质细胞活体成像
    近日,中科院精密测量院/深圳先进院研究员徐富强研究团队基于新型基因编码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首次建立了一种在体无创全脑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新技术。相关研究进展在学术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发表。星形胶质细胞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中含量最丰富、分布最广、胞体最大的一种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具有多种至关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功能异常参与多种疾病的致病过程。然而,星形胶质细胞形态不均且高度复杂,在同一脑区或不同脑区之间均有不同,且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全脑维度无损检测并跟踪星形胶质细胞的动态变化相关技术的研发迫在眉睫。研究团队通过整合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和磁共振成像活体检测的优势,逐步在细胞水平,脑区水平及全脑水平实现星形胶质细胞的活体无损检测。自2016年起,研究团队在精密测量院研究员徐富强和王杰的带领下,联合磁共振成像与病毒基因改造技术率先提出一种新型基因编码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逐步实现神经元网络和星形胶质细胞在体水平的无创检测。其中,rAAV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类工具病毒,是研究神经科学相关问题和基因治疗的重要载体。团队首先对rAAV工具病毒的衣壳蛋白进行突变改造,并利用人类胶质纤维蛋白的启动子GFAP构建rAAV载体,提升了病毒工具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导效率。另外,水通道蛋白是一组高度保守的跨膜转运蛋白,对水具有高度选择通透性。过表达AQP1蛋白可产生弥散加权成像信号的改变,因而水通道蛋白基因可作为磁共振成像报告基因。团队继续对病毒载体rAAV2/5和rAAV2/PHP.eB进行优化改造,使其同时携带水通道蛋白报告基因和荧光元件,构建新型工具病毒,逐步实现脑区和全脑水平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无创活体成像。在全脑成像研究中,团队构建可高效通过血脑屏障的新型rAAV2/PHP.eB-AQP1-EGFP工具病毒,利用尾静脉注射技术将该病毒注入小鼠体内,在病毒表达两周和三周后分别进行MRI活体成像,最终利用荧光成像对活体成像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该新型基因编码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不仅可实现星形胶质细胞的活体全脑成像,而且其成像时间适用于常用的光遗传学/药理遗传学相关研究。全脑维度星形胶质细胞的新型检测技术的开发将有助于加强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理解,提升对其在调控整个中枢神经网络中的认识,为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机制和治疗靶点提供了新思路。另外,该技术可应用到疾病模型小鼠相关的星形胶质细胞异常的相关机制研究,为此类疾病的早期预防起到了重要作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博士后李梅和精密测量院博士柳壮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王杰和徐富强为通讯作者。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该项目所涉及的病毒工具均可从布林凯斯(深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直接获得。
  • 活细胞及血液中纳米管追踪新技术问世
    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追踪活体细胞和血液中碳纳米管的成像新技术,使得纳米管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的应用趋于完美。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11月4日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纳米管目前有两种,它们在药物输送和癌症研究成像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然而至今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在活体细胞和血液中观察到它们。此次发明的技术叫做“瞬间吸收成像系统”,利用脉冲近红外激光将能量送入纳米管,之后再由第二束激光探测。该技术不需要用染料来标记纳米管,使得其在科研和医药应用上具潜在的实用价值。此外,科学家们通过使信号由不同的“通道”经过红细胞和纳米管,从而消除勒红细胞的背景干扰。   该研究领导者、华人科学家Ji-Xin Cheng表示,该技术可以实时观测纳米管在血液中的循环,可以为研究者提供相关信息,从而了解如何完美地在研究和临床上应用纳米管。(科学网 任春晓/编译)   相关仪器及方法:瞬间吸收成像系统   完成人:Ji-Xin Cheng课题组   实验室:美国普渡大学化学系/韦尔登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学化学与分子药物学系/物理系/伯奇纳米中心   更多阅读   《自然—纳米技术》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 活体成像中荧光色素标记细胞的方法举例
    活体光学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技术与荧光(fluorescence)技术。生物发光是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标记细胞或DNA,今天,生物发光标记物可以标记到任何一种基因上,使对基因功能的全面细致研究成为现实。而荧光技术则采用荧光报告基团(GFP、RFP, Cyt及dyes等)进行标记,利用荧光蛋白在外源光源或是内源发光照射下被激发产生的荧光作为检测信号。研究人员能够利用一套非常灵敏的光学检测仪器直接监控活体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 该技术可被广泛应用于标记细胞或基因的示踪及检测;基因治疗在活体动物体内直接的观察和检测;基因组、蛋白组学、药学及生物技术在活体动物内的研究;药物及化学合成药物的药物代谢及毒理学监测;食品菌落生长成像;皮肤医学中皮肤疾病的体内成像;法医鉴定;微孔板成像,例如:免疫分析、报告基因、基因探针和嗜菌作用分析等;荧光团的体内成像,例如:Alzheimer疾病研究中结合嗪的β-淀粉沉淀物分析;转基因植物中通过报告基因对生理周期节奏的研究;凝胶成像分析等等。 但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必须事先用基因技术进行荧光素酶基因标记,或者某种荧光报告基团标记。目前活体光学成像系统的知名制造商,如Berthold、GE、Xenogen、Photometrics、Carestream Health等,不仅为客户提供先进的仪器,也提供具体实验所需的整套解决方案,包括试剂、实验手册、特殊用途的质粒、细胞株、转基因动物、细胞处理和动物处理设施等配套技术支持。出色的多任务处理能力,人性化的整体设计,便捷精确的操作系统,使实验室影像分析领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下面以研究干细胞活体移植后的存活率为例,简介一两种内源性荧光色素标记的实验方法,供专业人士参考。 用荧光色素DiD标记 间充质干细胞 1. 先用胰蛋白酶消化待标记材料,使之成为一定密度的悬浮液; 2. 从细胞培养箱中取出间充质干细胞,吸取含原有培养基的细胞悬浮液进行标记; 3. 用10 ml Mg/Ca-free PBS (不含钙镁离子的磷酸缓冲液)清洗细胞,吸去PBS, 钙镁离子会影响胰蛋白酶的活性,必须小心; 4. 加入预热的0.05% 胰蛋白酶液,加液量以T75型瓶为例,每瓶加5ml, 确保瓶的表面被完全覆盖; 5. 在细胞培养箱中37° C 孵育约 5 分钟; 6. 然后在显微镜下确认细胞已经完全分散,如果有细胞贴壁情况,轻拍若干次或延长孵育时间直至酶解消化完全成功; 7. 加入等量含 10% FCS的培养基中和胰蛋白酶; 8. 用移液器反复吸取几次确保细胞均匀分散; 9. 然后移取细胞悬浮液至15ml 已灭菌的有盖聚丙烯离心管中; 10. 400 RCF离心5 分钟; 11. 小心移去上清液,不要扰动细胞; 12. 将细胞重新悬浮于DMEM 并进行计数; 13. 需要待标记细胞在无血清DMEM溶液中的密度应为1x106 /ml ; 14. 每ml细胞悬浮液加入5 ?L DiD 染色液; 15. 用移液器将染色液与细胞悬浮液混合均匀; 16. 在6孔低附着性细胞板上37 °C 孵育20分钟; 17. 孵育完全后移取细胞悬浮液至15ml 已灭菌的有盖聚丙烯离心管中; 18. 400 RCF离心5 分钟; 19. 小心移去染色液,不要扰动细胞; 20. 用PBS清洗细胞,用移液器反复吸取几次确保细胞均匀分散; 21. 重复洗三次; 22. 细胞重新计数并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 23. 可以进行活细胞成像了! 用荧光色素ICG标记 人胚胎干细胞 1. 必须先准备好吲哚菁绿溶液(血容量、心输出量、肝功能测定剂)作为对照品 ,然后使之与转染试剂鱼精蛋白(抗凝血作用)混合; 2. 测出1ml吲哚菁绿溶液的活力,然后在100 ?L DMSO中溶解ICG; 3. 向混合物中加入 400 ?L Dulbecco的改良Eagles 培养基 (DMEM + 10% 胎牛血清), 震荡均匀,吲哚菁绿溶液终浓度为2mg/ml; 4. 加入转染试剂鱼精蛋白,鱼精蛋白作为对照品的载体,使之能够有效进入细胞; 5. 在300 ?L ICG 和 300 ?L 无血清Dulbecco改良 Eagles 培养基中混入 5 ?L 硫酸鱼精蛋白溶液, 使之终浓度为 10mg/ml,; 6. 震荡5分钟使之形成复合物,标记溶液制备完毕; 7. 从 hESC 10mm Petri 培养皿中移去原有培养基; 8. 加入5ml预热的 DMEM; 9. 加入制备好的鱼精蛋白/ICG 溶液, 37 °C下孵育1h; 10. 孵育完全后移去染色液; 11. 用5 ml PBS漂洗培养皿以清除染色液; 12. 移去 PBS 再加入 5ml 0.25 % 胰蛋白酶液,37 °C下孵育5分钟使之酶解,适当震摇培养皿效果会更好; 13. 用移液器反复吸取几次确保细胞均匀分散; 14. 加入等量含 10% KSR的培养基中和胰蛋白酶; 15. 然后移取细胞悬浮液至15ml 已灭菌的有盖聚丙烯离心管中,400 RCF离心5 分钟; 16. 在全培养基中悬浮细胞; 17. 如果还有细胞团块,可以移去原有培养基用10ml预热的全ESC培养基重新悬浮细胞,重复酶解再离心; 18. 在这一点上,鼠源饲喂细胞需从hESCs中分离; 19. 然后将细胞悬浮液移至涂布琼脂的10 cm 培养皿中; 20. 37 °C 孵育 45 分钟,注意不要晃动培养皿,如此鼠源饲喂细胞会贴壁而干细胞保持悬浮; 21. 从Petri 培养皿中移出已标记的单细胞人胚胎干细胞悬浮液; 22. 细胞重新计数并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 23. 可进行活细胞成像了!
  • ​科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全国共享资源调查分析
    动物模型对医学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动物本身的生命现象研究进而推进到人类,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支撑条件之一。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Weissleder等人提出了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的概念—应用影像学方法,它使活体动物体内成像成为可能。近年来,随着活体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研究观测特异性细胞、追踪靶细胞、药物和基因治疗最优化等,各类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不断涌现,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技术不同系统主要分为光学成像、 核素成像(PET、SPECT)磁共振成像 (MRI)、CT成像、超声成像、磁粒子成像(MPI),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技术大多不存在竞争取代,而是互补共存的关系。其中,光学成像技术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基于此,本文聚焦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共享的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对科研用光学成像技术为核心的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或可得出国内科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的使用情况。(注:本文搜集信息来源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不完全统计分析仅供读者参考)光学成像技术光学成像主要采用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与荧光(fluorescence)两种技术。生物发光是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标记细胞或DNA,而荧光技术则采用荧光报告基团(GFP、RFP, Cyt及dyes等)进行标记。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通过非常灵敏的光学检测仪器,让研究人员能够直接监控活体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观测活体动物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感染性疾病发展过程、特定基因的表达等生物学过程。共享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集中教育强省统计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全国仪器共享平台上传的数据,截止2021年6月15日,平台上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光学成像)的总数量为119台,涉及24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的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光学成像)数量大于10台,仪器资源依然集中分布在高等教育强省,存在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珀金埃尔默最受高校欢迎 从全国共享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光学成像)品牌分布来看,高校和科研院所更青睐进口。珀金埃尔默独占近二分之一的市场,Caliper、carestream healthy、Berthold、Bruker、KODAK占比41.53%,CRI等品牌瓜分剩余八分之一的市场。据悉,2011年,珀金埃尔默收购了专注于生命科学研究、成像和检测服务的Caliper Life Sciences公司,在动物成像领域更进一步。所以,珀金埃尔默相当于占比66.1%,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受欢迎。省份品牌分布零散从全国共享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光学成像)数量top7省份的仪器品牌分布来看,珀金埃尔默在北京、江苏、浙江、广东、上海、湖南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均有很强的竞争力,在福建的品牌覆盖度低,可能与宣传力度和高校科研方向等因素有关。从北京品牌分布来看,大趋势与全国共享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光学成像)品牌分布相同,珀金埃尔默以绝对优势占据60%,carestream healthy、Bruker、Visualsonics、GE、Princeton Instruments等品牌分布零散,但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仪器采购中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力。
  • 利用AP-MS技术 发现人体细胞中的抗埃博拉病毒蛋白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病且致死率很高的烈性病毒。这种病毒自1976年首次被发现,迄今已40多年。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的肆虐令人胆颤心惊,2018年非洲再次报告出现埃博拉疫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人体细胞中的一种蛋白可以帮助对抗埃博拉病毒,模仿该蛋白功能的药物有朝一日或能有效治疗这种致命疾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与其他病毒一样,埃博拉病毒会入侵宿主细胞并利用这些细胞进行复制,但对于感染期间病毒侵入的具体途径和细节,目前科学家还知之甚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新研究中,美国西北大学芬博格医学院的赫尔特奎斯特与佐治亚州立大学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伙伴合作,使用亲和标记纯化质谱(AP-MS)技术,探查人类蛋白和埃博拉病毒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不仅发现了 strong 埃博拉病毒蛋白VP30和人类蛋白RBBP6之间相互作用的有力证据,还确定了RBBP6与VP30结合的23个氨基酸区域 /strong 。而进一步研究表明, strong 抑制RBBP6会刺激病毒转录,加速埃博拉病毒的复制 而刺激RBBP6更充分表达则会有效抑制埃博拉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感染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赫尔特奎斯特指出,病毒会进化发展以绕过人体的免疫防御,而人类细胞反过来同样会发展出针对病毒的防御机制,这种进化竞争持续已久。人类发展出的特殊防御机制为开发针对性治疗手段指明了方向。他们的新研究表明,靶向性生物制剂在对抗埃博拉病毒方面具有极大潜力,RBBP6衍生肽或能有效抑制埃博拉病毒感染。而他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模仿RBBP6蛋白,开发出能够更容易进入人体细胞的小分子药物,以应对埃博拉病毒的暴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p p & nbsp /p
  • 活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的应用
    作为一项新兴的分子、基因表达的分析检测技术,在体生物光学成像已成功应用于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在体监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基因治疗中的基因表达、机体的生理病理改变过程以及进行药物的筛选和评价等。 1、在体监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利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通过荧光素酶或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肿瘤细胞,可以实时监测被标记肿瘤细胞在生物体内生长、转移、对药物的反应等生理和病理活动,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和分子机制。Contag 等[1] 将荧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对肿瘤细胞进行活体成像,探讨了使用报告基因在细胞分子水平研究肿瘤的前景,并指出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尤其在监测肿瘤细胞的生长方面具有较大优势。Yang等[2,3] 首先利用光学成像系统对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肿瘤实现了实时非侵入性成像,记录了肿瘤的转移过程,开辟了在整体水平上无创、在体、实时跟踪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崭新领域。Jenkins 等[4] 将标记了荧光素酶基因的人类前列腺癌细胞注射到小鼠体内,利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系统,实时、在体监测了前列腺癌细胞化疗后的复发和转移情况。基于绿色荧光蛋白的在体生物光学成像也在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脑胶质瘤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生长转移等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3,5,6]。 2、在体监测基因治疗中的基因表达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和人们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了解,在基因水平上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AIDS 和分子遗传病等恶性疾病已经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客观地检测基因治疗的临床疗效判断终点,有效监测转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传送,并定量检测基因治疗的转基因表达,已经成为基因治疗应用的关键所在。通过荧光素酶或绿色荧光蛋白等报告基因,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能够进行基因表达的准确定位和定量分析,在整体水平上无创、实时、定量地检测转基因的时空表达[7]。McCaffrey 等[8] 将荧光素酶标记在靶基因上,应用siRNA 及shRNA 减弱了小鼠转染的荧光素酶的表达,在活体动物体内首次实时观察到siRNA 对特异靶基因表达的阻断作用。以病毒[9,10](如腺病毒及腺相关病毒等) 作载体,将荧光素酶基因或绿色荧光蛋白等作为报告基因加入载体,采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能够实时观察病毒在动物体内的侵染活动,获取病毒侵染部位等相关信息。 3、揭示机体的生理病理改变过程 目前,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干细胞移植、肿瘤免疫、毒血症、风湿性关节炎、皮炎等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可以实时监测生物机体的生理病理改变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用转基因鼠,Wang等[11] 将荧光素酶基因转导于人类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 中,并将其植入脾及骨髓,利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揭示了HSC 在小鼠骨髓腔中植活、增殖等动态信息,实时监测HSC 的后代在小鼠体内的生长等。Kim等[12] 将荧光素酶基因转染于神经前体细胞(Neuralprogenitor cell,NPC),并注射入小鼠脑梗模型中,在体生物光学成像系统显示神经前体细胞迅速游走聚集至梗塞病灶处。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研究表明: 荧光报告基因在患关节炎的关节局部产生荧光信号,在健康组织周围未见荧光信号,能够动态观测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对关节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在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及细胞凋亡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进展。Paulmurugan 等[13] 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分别用绿色荧光蛋白及Renilla 荧光素酶基因融合,研究它们之间在活体小动物体内的相互作用。 4、药物的筛选和评价 目前,转基因动物模型已大量应用于病理研究、药物研发、药物筛选和药物评价等领域。 通过体外基因转染或直接注射等手段,将荧光素酶或绿色荧光蛋白等报告基因标记在生物体内的任何细胞(如肿瘤细胞、造血细胞等) 上,采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对其示踪,了解细胞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规律,不仅能够检测转基因动物体内的基因表达或内源性基因的活性和功能,而且能够对药物筛选及疗效进行评价。Zhang 等[14] 利用转基因鼠,研究可诱导的NO 合成酶在急慢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并以此对多种化合物进行抗免疫反应的测试和筛选。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脑癌的原位GFP 肿瘤的整体荧光成像模型已经建立[15],利用转移鼠和血管鼠实现了抗肿瘤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在体药物筛选和评价(http://www.metamouse.com)。基于绿色荧光蛋白的在体荧光成像揭示了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非侵入性在体评价抗肿瘤药物的疗效[1]。 参考文献 1、 Contag C H,Jenkins D,Contag P R,Negrin R S. Use of reporter genes for optical measurements of neoplastic disease in vivo. Neoplasia,2000,2(1-2): 41~52 2、 Yang M,Baranov E,Jiang P,Sun F X,Li X M,Li L. Whole-body optical imaging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xpressing tumors and metastas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0,97(3): 1206~1211 3、 Yang M,Baranov E,Wang J W,Jiang P,Wang X,Sun F X. Direct external imaging of nascent cancer,tumor progression,angiogenesis,and metastasis on internal organs in the fluorescent orthotopic mode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2,99(6): 3824~3829 4、 Jenkins D E,Yu S F,Hornig Y S,Purchio T,Contag P R. In vivo monitoring of tumor relapse and metastasis using bioluminescent PC-3M-luc-C6 cells in murine models of human prostate cance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astasis,2003,20(8): 745~756 5、 Hasegawa S,Yang M,Chishima T,Miyagi Y,Shimada H,Moossa A R. In vivo tumor delivery of th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to report future occurrence of metastasis. Cancer Gene Therapy,2000,7(10): 1336~1340 6、 Bouvet M,Wang J W,Nardin S R,Yang M,Baranov E,Jiang P. Real-time optical imaging of primary tumor growth and multiple metastatic events in a pan creatic cancer orthotopic model. Cancer Research,2002,62(5): 1534~1540 7、 Vassaux G,Groot-Wassink T. In vivo noninvasive imaging for gene therapy. Journal of Bi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2003,2003(2): 92~101 8、 McCaffrey A P,Meuse L,Pham T T,Conklin D S,Hannon G J,Kay M A. RNA interference in adult mice. Nature,2002,418(6893): 38~39 9、 Sato M,Johnson M,Zhang L Q,Zhang B,Le K,Gambhir S S. Optimization of adenoviral vectors to direct highly amplied prostate-specificexpression for imaging and genetherapy. Molecular Therapy,2003,8(5): 726~737 10、 Tseng J C,Levin B,Hunado A,Yee H,de Castro I P,Jimenez M. Systemic tumor targeting and killing by Sindbis viral vectors. Nature Biotechnology,2004,22(1): 70~77 11、 Wang X,Rosol M,Ge S,Peterson D,McNamara G,Pollack H. Dynamic tracking of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engraftment using in vivo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Blood,2003,102(10): 3478~3482 12、 Kim D E,Schellingerhout D,Ishii K,Shah K,Weissleder R. Imaging of stem cell recruitment to ischemic infarcts in a murine model. Stroke,2004,35(4): 952~957 13、 Paulmurugan R,Gambhir S S. Monitoring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using split synthetic renilla luciferase protein-fragment-assisted complementa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2003,75(7): l584~1589 14、 Zhang N,Weber A,Li B,Lyons R,Contag P R,Purchio A F. An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luciferase reporter system for in vivo testing of anti-inflammatory compounds in transgenic mice.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03,170(12):6307~6319 15、 Hoffman R M.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imaging of tumour growth,metastasis,and angiogenesis in mouse models. The Lancet Oncology,2002,3(9): 546~556
  • 清华大学杜亚楠教授团队最新研究进展:3D微载体细胞规模化智造技术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日内瓦国际发明展(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Inventions of Geneva)于1973年创办,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瑞士联邦政府等权威组织机构联合举办,是世界上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发明展之一,也是全球最新发明产品的重要展示舞台。所有参展项目均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专业评审。本次荣获的奖项,是世界对华龛生物科技成果认可的有力证明。【3D微载体细胞规模化智造技术】该技术由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杜亚楠教授及转化团队北京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龛生物)自主研发,可为细胞药物研发企业提供定制化扩增工艺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在再生医学、类器官与食品科技(细胞培养肉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核心产品3D TableTrix® 微载片(微载体)是一种多孔微球,具有化学、物理性质精准可控的特点,可以根据细胞种类进行细胞微环境的定制化设计;通过特异性裂解技术,能够实现细胞100%收获;具备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相关权威机构的检验报告,已获得美国FDA DMF及中国国家药监局药用辅料资质;是全球创新型、国内首款可用于细胞药物开发的药用辅料级微载体。基于3D微载体细胞培养技术开发的3D FloTrix® 细胞大规模全自动化制备工艺系统,实现了细胞药物、细胞衍生品、病毒以及蛋白的全封闭式规模化、智能化的生产制备。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基因与细胞治疗、细胞外囊泡、疫苗及蛋白产品等生产的上游工艺开发。同时,在再生医学、类器官与食品科技(细胞培养肉等)领域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关于作者】杜亚楠,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医学院和清华-北大生命联合科学中心研究员。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工程系 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在“微组织工程”这一特色交叉研究方向进行创新探索,实现理论探究和技术转化。研究内容为整合微纳加工技术、生物材料、基因编辑和生物力学构建精确可控、具有仿生结构和功能的各类生理和病理3D微尺度组织,为组织工程, 再生医学以及药物筛选和病理研究提供新型平台技术。团队开发的3D微组织技术,可作为新一代干细胞药物的扩增制备平台和药剂学递送系统革新再生医学 并通过构建体外仿生病理微组织模型首次报道了肝窦毛细血管化可通过胶原纤维介导的“旁张力信号”促进肝脏纤维化的全新病理机制,为肝病治疗提供了精准用药方案。为再生医学、药物开发和病理研究提供新型平台技术、理论模型和解决方案。共发表高影响力SCI论文80余篇 (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Science Advances 等杂志),发表图书章节8篇。批准授权专利14项,其中两项微组织工程技术专利已商品化。分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并获得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称号。同时为Tissue Engineering和ACS Bio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的编委。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