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端研究级红外仪

仪器信息网高端研究级红外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高端研究级红外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高端研究级红外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高端研究级红外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高端研究级红外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高端研究级红外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高端研究级红外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高端研究级红外仪相关的资讯

  • ​高德红外大力发展新兴民用领域 拟13.2亿元加码红外高端智能制造
    近日,高德红外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下称“东湖高新区”)管理委员会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以全资子公司武汉高德光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高德光创”)为项目建设主体,在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投资约13.2亿元建设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据披露,该项目拟投资建设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计划三年内建成投产。高德红外是全球领先的红外热像仪专业研制厂商,在测温型红外热像仪里排名全球第四。而高德光创经营范围包括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智能家庭消费设备制造;智能机器人销售;人工智能硬件销售等。对于此番投资,高德红外表示,公司将在保证既有型号任务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新兴民用领域,利用自有资金在东湖高新区内投资13.2亿设立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通过公司在红外领域全产业链的先进技术及人才优势,在东湖高新区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将快速实现公司研发技术项目的落地、形成相关红外领域产业链上下游集群效应,为“中国﹒光谷”在红外高端智能制造领域优势布局起到积极引导、推动作用。本次签署的合作协议将加快推进公司在民品领域的产业化布局,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该协议签署对公司2022年度的营业收入 、净利润 等生产经营不构成重大影响,对公司未来长期经营业绩 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近年来民品市场成为高德红外重点发展的板块之一。在近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公告中,高德红外就表示,公司高度重视民品产品研发和市场布局投入,扣除疫情产品影响,民品2021年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红外在AIOT、汽车、安防等民用领域具有一定的前景,因此,在民品方面公司成立了智感科技、轩辕智驾及两个海外子公司。高德红外3月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负责公司民品销售的子公司智感科技业务重心从防疫领域转向其他新兴民用领域及海外市场,新增业务实现了较大规模增长。对于2022年民品的发力点,高德红外也称,近年公司在海外户外观瞄领域增长较快,在汽车领域,公司已有3款产品用在车厂前装,与一些自动驾驶的车企也在谈相应合作。物联网是比较广泛的概念,对红外产品的需求量大但是单位价值量很小,公司也有不少产品应用在平安城市领域,这些新兴领域都处在发展阶段。
  • 业内首台一键式操作高智能研究级红外光谱仪问世-赛默飞
    赛默飞Nicolet iS50傅立叶变换红外平台集多重技术于一体,流畅的工作流设计赋予其无以伦比的操作简易性中国上海,2012年5月16日 – 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近日宣布推出业内首台一键式操作智能研究级红外光谱仪——赛默飞Nicolet iS50红外光谱仪。传承业内备受推崇的Magna,Nexus和Nicolet 6700红外光谱仪的技术优势,赛默飞Nicolet iS50着眼于以应用为导向的专业分析能力,为采样附件和采样集成提供了真正一体化的实验平台,帮助用户通过极为简易的操作,解决各种挑战性分析课题。Nicolet iS50红外光谱仪特点之一在于使用灵活,基本配置可以升级到全自动全光谱范围(远红外到可见)的系统。操作者可以一键式启动ATR,拉曼和近红外模块,无需手动切换各系统部件。同时,Nicolet iS50研究级红外光谱仪也是学术科研实验室的最佳选择。其多重采样方式与对应的分析技术相配合,充分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并极大地提高了复杂化合物解析分析实验室的工作效率。Nicolet iS50专注于提高分析的速度和质量,避免了诸如更换附件等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无论主样品仓内放置的是什么附件,内置式金刚石ATR均可在数秒内得到高质量的谱图。创新性的主样品仓拉曼模块蕴含先进的所见即所得采样技术,且没有荧光干扰。Nicolet iS50独特的积分球和光纤一体化模块,方便对所有性状的常量样品采集得到近红外谱图。 配合自动分束器切换装置,操作者可以通过一键式操作得到三种数据——ATR、拉曼和近红外的结果。这项独特的简化设计使iS50在世界各分析实验室表现卓越,帮助各领域的科学家们解决一个又一个分析难题,从药物配方到聚合物的研发,从物证鉴定到文物修复。不仅所用时间更短,而且得到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势必要求科学家比以往更具效率、掌握更多技能”,Simon Nunn博士,赛默飞世尔科技分子光谱全球市场总监介绍道。“Nicolet iS50性能卓越,同时拥有无以伦比的灵智内心。配备上相应的模块,iS50的功能则空前强大,可以对几乎所有样品得到庞大的有效信息。而所有这些,只需要科学家们的指尖轻轻一触即可实现。”Nicolet iS50可用GC-IR或TGA-IR来分析复杂的混合物材料。全新的Omnic Mercury软件自动分离并鉴定GC柱或TGA出来的气体成分。这项技术尤其适用于TGA,因为TGA在同一时间会出各个组分。这项技术能分辨出塑料橡胶配方的细微差别,尽管材料的表观性能和质量可能差别不大。 “强大的Omnic软件包能把谱图翻译成组分信息,避免了主观性光谱解析。这些都给予了科学工作者更直观的结果,所花的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少。”Nunn先生补充到。Nicolet iS50R,拥有所有科学研究者所需要的功能,定位在高端应用,例如VCD,PM-IRRAS和时间分辨实验等等。Nicolet iS50标准内置NIST可溯源标准,自动系统性能验证保证提供时刻提供高质量和稳定的数据。预知更多详情,请登陆www.thermoscientific.com/iS50.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 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120亿美元,员工约39,000人。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过程控制行业。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三个首要品牌,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关于赛默飞中国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等地设立了分公司,目前已有超过1900名员工、6家生产工厂、5个应用开发中心、2个客户体验中心以及1个技术中心,成为中国分析科学领域最大的外资企业。赛默飞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目前国内已有6家工厂运营,苏州在建的大规模工厂2012年也将投产。赛默飞在北京和上海共设立了5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技术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维修服务中心,旨在提高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www.thermofisher.cn
  • 高端近红外线水分检测仪 深芬仪器研制成功
    高端近红外线水分检测仪深芬仪器研制成功,CSY-JH近红外水分检测仪是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高端近红外水分检测仪,采用非接触式红外慢反射方式对样品水份进行测定,CSY-JH近红外水分检测仪采用无损检测,不破坏样品理化指标3-5S内对样品进行快速检测水分含量。CSY-JH近红外水分检测仪可广泛应用于一切需要快速测定水分的行业,如医药、粮食、饲料、种子、菜籽、脱水蔬菜、烟草、化工、茶叶、食品、肉类以及纺织,农林、造纸、橡胶、塑胶、纺织等行业中的实验室与生产过程中对水分测定的要求;同时满足固体、颗粒、粉末、胶状体及液体含水率的测定。近红外水分检测仪仪器优点:1、采用非接触式红外慢反射方式对样品水份无损检测。2、测量速度快速3-5S内对样品进行快速检测水分含量。3、自定义多种测量模式,可以预设1-10不同测量模式4、具有温度自动补偿基本不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长期稳定性好5、测量精度精确,近红外水分检测仪采用光栅式红外技术,其稳定性比六光束、八光速大大提高,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近红外水分检测仪技术参数:测量范围:0.01-100%测量精度:0.01%测量时间:3-5S探头:光栅式红外技术
  • 专注于高端实验室检测仪器国产化,凌光红外获启高资本投资
    近日,苏州凌光红外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启高资本的投资。启高资本专注于光机电底层技术驱动的工业硬科技领域。此次投资将帮助凌光红外继续拓展在半导体失效分析、生物成像、材料检测等领域的应用。苏州凌光红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公司始终坚持正向研发,专注于高端实验室检测仪器的国产化。自2022年12月以来,在半导体电性失效分析领域,公司先后推出了制冷型锁相红外显微镜(Thermo 100)、非制冷型锁相红外显微镜(Thermo 50)、微光显微镜(InGaAs 100)等检测设备,在多个应用方向(终端、晶圆、功率器件、专业三方检测实验室等)分别交付于头部客户,性能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 新品速递 | 华盛昌推出三款高端防爆EX红外、环境仪表
    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对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急迫。传统的石油与化工行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撑产业,另一方面,新能源产业、新材料等行业迅猛发展,其重要地位也日益凸显。然而,这些行业的现场环境十分复杂,除电气设备外,还包含各种控制系统、管道、加热炉、催化装置等设备,其中许多重要设备都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工作,而且大多数是流程作业,周期运行长,再加上石油化工生产本身固有的危险性(易燃,易爆)。在这样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环境下,如何更好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以及生产设备的稳定持续工作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为帮助石油与化工、新能源等作业环境复杂的行业更好解决这一难题,在更好保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的条件下,方便其对设备进行检修,及早发现问题,保证安全的生产运营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华盛昌推出防爆系列测量仪器——防爆型高端智能型红外热像仪DT-9897H-EX、防爆型专业红外摄温仪DT-9862EX和防爆型PM2.5粉尘颗粒物空气质量检测仪DT-9881M-EX三款防爆系列产品。DT-9897H-EX作为华盛昌推出的一款具有防爆功能的高端智能型红外热像仪,其亮点如下:1、通过防爆认证,防爆标志为Ex ib IIC T4 Gb/Ex ib D21 T130°C。在高温、易燃易爆场景下使用不易引发火灾或爆炸,同时能更好地进行红外测量。2、 灵敏捕捉图像,宽温量程,准确显示。384*288红外高分辨率,50Hz的图像帧频刷新速率,能够快速捕捉实时变化,3.5寸彩色LCD触摸屏搭配640x480像素清晰准确显示,便于用户查看分析。两个测温量程段,-20°C~150°C和0℃~1500°C,测量范围广泛。3、变焦镜头,远近目标都能查看。产品配置了1-32x连续数码变焦镜头,只需简单调整镜头就能轻松观看到远距离目标,方便用户查看危险环境以及不便近距离观测的对象。4、高灵敏度,成像细腻。热像仪能分辨细小温差,这款DT-9897H-EX1、通过防爆认证,防爆标志为Ex ib IIC T4 Gb/Ex ibD 21 T130°C。可更好适应高温、易燃易爆等危险环境下的测量。 2、双激光瞄准,50:1的远距离测量,轻松测量远距离以及各种不易测量的物体温度。3、内置激光指示和可见光摄像头,可进行图片和视频拍摄,方便用户可以更准确检测被测目标。 4、宽温量程,测量范围从-50℃到2200℃,测量范围广泛。5、除测量物体温度外,还可进行湿度、空气温度、露点温度和湿球温度等的测量,功能多样。DT-9881M-EX则是华盛昌推出的一款防爆型的PM2.5粉尘颗粒物空气质量检测仪,这款仪器采用2.8”彩色液晶屏,同样具有拍照和摄像功能,除此,还有多种优势:1、通过防爆认证,防爆标志为Ex ib IIC T4 Gb/Ex ibD 21 T130°C。即使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恶劣且危险的环境下,也能顺利完成测量。2、功能丰富多样,测量高效。具有甲醛测量、一氧化碳测量、空气温度、露点温度和相对湿度测量等多种功能测量,全方位测量,面面俱到。3、多通道测量,使用高效便捷。可同时测量和显示六个通道的粒子浓度,方便同时比对数据,便于分析。4、大容量存储,方便数据存储。可以储存大于5000组采样数据(带SD卡),方便用户数据存储和查看。石油化工、新能源等行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更关系到企业生产人员的人身健康安全,因此,加强此类行业的安全管理十分必要。华盛昌推出的这三款防爆仪器,可以更好应用到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事故易发、频发行业之中,帮助其有效检测有可能发生危险的问题点,快速锁定故障,高效把握好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防微杜渐。作为一家集专业自主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类测量仪器仪表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华盛昌坚持用心打造放心的高品质产品,并重视安全生产问题,在未来发展道路上,也将继续加大投入,研发更多优质产品,助力石油化工和工业生产等行业安全、放心生产。
  • 高端新型近红外光谱技术专家论坛在京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5月2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学会主办的高端新型近红外光谱技术专家论坛在北京举行。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分会副理事长蒋士强先生,著名的近红外分析技术专家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以及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院所的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媒体记者等二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亦参加了论坛。 论坛现场   会议就近些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进展,高端新型近红外光谱仪器的技术特点特色,以及农业领域的应用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解读研讨。   蒋士强先生以亲身经历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应用絰历的波折、变迁和发展,见证了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软硬件和应用技术及领域得到大幅度提升。展示的美国Axsun公司的近红外光谱仪采用了现代科学仪器制造的一系列前沿技术如:MEMS技术、超辐射光源、芯片式集成技术等,属高端领先型新产品,将促进近红外技术在农业等领域更广泛的应用。 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蒋士强教授   会议期间,北京凯元盛世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介绍了近红外光谱仪的进展,发布和展示了美国Axsun公司系列高端新型近红外光谱仪。其突出的特点是采用了微机电加工(MEMS)及LIGA光刻,将仪器核心部件和光学平台集成为14mm的芯片,并采用新型的超辐射发光二极管(SLED)光源,能量超卤钨灯百万倍,以及使用Fabry-Perot 干涉仪和波长光强双校正(WARM)等高端技术,使仪器小型化,体积仅178x114x56mm,性能与大型台式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相媲美,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便携、免维护等。 Analyzer XL 410激光型近红外光谱仪   严衍禄教授认为Axsun近红外光谱仪采用高端的仪器制造技术,实现了仪器小型化,釆用了SLED光源,消除了卤钨灯热效应,这些新技术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稳定度,有利于建模和模型转移等,新型仪器为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普及应用展现了更大的空间。   专家们普遍认为,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受到业界、学界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主要是近红外光谱技术独具分析速度快,无需前处理,无污染,应用广泛,尤其是适合固体成分分析,在线控制、现场监管分析等。只要科学运用这项技术,特别是应用中掌握好建模或模型转移等基础技术,在作物、蔬菜、水果、蜂蜜、饮料、兽药、农药、饲料、农畜水产品、食品等生产加工和品质控制以及土壤、环保监测等方面都会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新型仪器融合了现代微加工、新材料和信息等方面技术,使现代的近红外技术发展日臻完善,为农业、医药、食品、化工等许多领域的应用提供全新的技术手段。   多年来,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学会始终致力于农业领域仪器应用技术的学术交流,关注农业仪器的热点和焦点,积极推动学科的科技进步。本次会议为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推动我国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发制造的创新,探求解决应用中的问题,普及和科学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会者合影留念
  • “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通过验收
    3月8日至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组织专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教育部推荐)“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进行验收。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化学科学部主任杨学明线上参会,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杨俊林、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相关人员、项目验收组专家、项目四个承担单位负责人、项目组成员等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分别由杨俊林和验收专家组组长主持。   谢心澄指出,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定位是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资助对促进科学发展、探索自然规律和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与核心部件的研制,以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建议专家在验收时重点考察仪器的原创性、研究目标的实现情况、仪器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和指标的先进性,以及对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促进人才培养和推动学科发展所取得的作用。他强调,部门推荐项目验收通过后,基金委适时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后评估。因此,希望项目负责人加强后期管理,注重仪器的运行使用与开放共享,提高科研仪器的使用效率和水平,推动项目成果转化,为探索前沿和服务国家需求夯实技术基础。杨学明指出,过去5至10年,我国在化学领域批准建设的比较重大的科学装置对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证明化学领域和物理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合作可以把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做好,证明我国在高端科学仪器研制方面具有很大的实力。厦门大学副校长江云宝代表项目四个承担单位发言。   专家组认真审阅了验收材料,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孙世刚院士作的项目工作报告,以及监理组相关人员作的监理情况报告,并进行了质询和现场考察,听取了仪器测试组报告、财务组验收意见及档案组审核情况报告。经过讨论,专家组认为:项目达到了预期研制目标,符合验收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项目集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和大连化物所的相关优势,建设了一套具有先进水平的波长连续可调、覆盖中红外到远红外波段的可调谐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以及基于红外自由电子激光为光源的固/气和固/液表界面反射吸收红外光谱实验线站、原子力显微红外光谱实验线站、和频光谱实验线站、光解离光谱实验线站和光激发光谱实验线站五条实验线站。各实验线站分别在四个参研单位研制,最终搬迁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集成,经调试、验收后开放运行,为化学、物理、材料以及生物医学等相关领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和研发平台。   该项目的仪器研制历经8年,在项目团队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克服各种困难,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覆盖中、远红外波段的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具体包括:开发了包含光波导效应的光场数值计算方法和程序,实现了加波导的自由电子激光振荡器的模拟;研发了2856MHz次谐波可调、高重频电子枪,实现了基于同一台电子加速器的中红外和远红外两套振荡器的运行;建成了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反射吸收光谱实验线站、上/下入射激发模式的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原子力显微镜实验线站和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分子反应散射实验线站。   该项目中,大连化物所江凌研究员团队负责研制了一套基于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的光解离光谱实验站,实现了金属化合物团簇的高灵敏红外光谱探测及结构表征,对诠释催化反应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 创新来源于客户反馈——访布鲁克德国高端红外应用专家吴瑕博士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4月10-13日,国际分析、生化技术、诊断和实验室技术领域两年一次的盛会——德国analytica 2018在慕尼黑举办,仪器信息网亲赴现场为大家带来第一手的信息。analytica 2018上,布鲁克推出了科研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INVENIO 等新产品。为了了解INVENIO的主要创新,以及红外光谱未来发展趋势等,仪器信息网采访了布鲁克德国高端红外应用专家吴瑕博士。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8bd34d70-2717-42bf-b7a5-6a4bb9303a8c.jpg" title=" xian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布鲁克德国高端红外应用专家 吴瑕博士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新品INVENIO:最多的检测器 /strong /span /p p   此次analytica 2018,布鲁克光谱参展的仪器有11台之多,不过只有唯一的一台是新推出的新品,那就是INVENIO。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984b9460-8c0a-4348-8606-d0c07c16109d.jpg" title=" INVENIO.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科研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INVENIO /strong /p p   INVENIO是一款偏向用于科研的光谱仪,不过与传统印象中体积笨重、外观沉闷的科研仪器不同,INVENIO的外形比较“靓丽”。如,仪器状态显示由原来的单个LED指示灯改进为一个色带,不同颜色代表着仪器处于正常运行或故障等状态,更加明显、直观。并且据吴瑕博士介绍,INVENIO使用感受也非常的简便。INVENIO可以连接到互联网,通过电脑、集成触控屏、其他pad三种方式进行操作,更加方便。而且,INVENIO还设计有适合制药企业用户的验证程序,内里包含完全符合FDA监管规则的现代化数据库,方便跟踪、监督整个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确保数据完整性。 /p p   INVENIO采用了创新的MultiTect检测器技术,其允许控制多达5个检测器,如MIR或FIR DTGS、InGaAs、硅二极管、GaP,可覆盖从远红外到紫外可见的整个光谱范围(波长范围28000~15cm-1)。而且,INVENIO还设计了一个额外的DigiTect检测器位置,用户可使用一些其他特殊探测器(如MCT)。针对有的客户可能会偶尔进行一些简单的样品分析工作,而又不想麻烦地移除主样品仓的配件,INVENIO设计了第二个样品仓即Transit通道,而且该样品仓自带检测器。吴瑕博士总结到,“MultiTect、DigiTect、Transit总计下来,INVENIO可配备多达7个检测器,几乎是常规FT-IR的2倍。而且,7个检测器间可自动切换,简便了用户的操作。” /p p   “虽然INVENIO是面向全球用户的,但是由于中国市场的不容忽视,而且来自中国客户的反馈也非常多,INVENIO中一些创新技术都是针对中国客户需求而设计的。如7个检测器间可自动切换、第二个样品仓、五档全自动衰减器、发射实验直通光路等设计就是基于中国客户的反馈。”吴瑕博士说到,“接下来我们将在中国展开大规模的新品推广活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FT-IR技术与应用发展:新技术引入与多技术联用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最后,编辑问到对于FT-IR技术与应用发展的看法,吴瑕博士表示,“FT-IR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全面创新较难,不过其技术上升空间仍然很大。FT-IR核心的光源、干涉仪、检测器三个方面的巨大进步就会带来FT-IR仪器性能的革命性进展。例如光源的革命性创新就在未来不远处等着我们呢。”说到这里,吴瑕博士着重介绍了量子级联激光器(Quantum Cascade Lasers, QCL)技术。近年来QCL飞速发展,它的光能强、信号强,进而使光谱的信噪比高,相信其很快就可以普遍用于FT-IR。另外,由于电子元器件技术的快速发展,FT-IR的新型检测器不断涌现,而且检测器的体积在不断减小。 /p p   谈到FT-IR的应用发展方向,吴瑕博士认为,一些新技术的引入,如成熟的QCL用于FT-IR,将会使FT-IR的性能大幅提升,原来很多需要同步辐射光源技术的研究工作,现在可以用FT-IR来进行了。另外,联用技术仍然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除了常见的与热重分析等联用外,FT-IR还可与表面纳米分析相关技术联用进行薄膜分析 FT-IR与测试橡胶等样品拉伸性能的仪器联用,使得其物理性质的变化有了谱图作为依据 另外,FT-IR与椭偏仪的联用将可能同时提供样品的吸收率和折射率,为全面了解样品性质提供可靠依据。 /p p    strong 后记 /strong /p p   采访中让编辑记忆深刻的是,吴瑕博士在布鲁克负责科研型光谱仪的应用、市场、研发,乃至销售的整个流程。这与大多数仪器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公司内一个人的工作范畴很少涉及这么多不同的环节。对此吴瑕博士说到,很多科研型客户通常需要的是特殊的、非常规的解决方案,所以,了解客户的需求要从应用谈起、从研发做起,做到全方位的跟踪。 /p p   吴瑕博士介绍,“我们的研发创新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有小的改进、也有大的技术创新。而我们创新的‘源泉’是客户的反馈。我们通常通过对市场走向等进行观察、直接与客户交流等方式获得反馈,因为市场份额变动等也是客户的间接反馈。” /p p br/ /p
  • 光学薄膜研究利器-日立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第12届上海国际高功能薄膜展会于5月17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召开,本届展会吸引了约600家薄膜相关行业的生产商和供应商。  对于光学薄膜等相关行业用户来说,必须借助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光学性能分析。  日立高新技术作为全球高端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生产商,参与了此次会议并,向与会者介绍了日立UH4150型分光光度计为光学薄膜研究者和生产者所能提供的专业解决方案,受到了与会用户的关注与一致好评。  日立UH4150是一款专业级别的分光光度计,对象定位于向各类光学样品。具有噪音低、准确性好、重现性高、检测器切换差异小、附件种类丰富等特点,能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关于日立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H4150,请点击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C185793.htm 关于日立高新技术公司:日立高新技术公司,于2013年1月,融合了X射线和热分析等核心技术,成立了日立高新技术科学。以“光”“电子线”“X射线”“热”分析为核心技术,精工电子将本公司的全部股份转让给了株式会社日立高新,因此公司变为日立高新的子公司,同时公司名称变更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科学,扩大了科学计测仪器领域的解决方案。日立高新技术集团产品涵盖半导体制造、生命科学、电子零配件、液晶制造及工业电子材料,产品线更丰富的日立高新技术集团,将继续引领科学领域的核心技术。更多信息敬请关注: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
  • 面向红外芯片的光谱与界面功能关系研究的多尺度表征系统项目启动
    2023年4月1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面向红外芯片的光谱与界面功能关系研究的多尺度表征系统”启动会在上海技物所召开。咨询专家代表匡定波院士、祝世宁院士、龚新高院士、贾金锋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学部常务副主任董国轩、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副局长曹凝、监理专家和上海市科委相关处室领导等出席启动会。上海技物所党委书记龚海梅、副所长陈建新、项目负责人陆卫等50余人参加 会议。   该项目由上海技物所牵头,联合中国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承担,旨在通过发展对界面态敏感的红外光谱与应用技术,为研究和理清复杂界面中具有光电作用功效的电子态如何决定高端红外芯片极限性能的核心问题提供先进方法和表征手段,具有显著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项目基于对红外芯片界面关系的深厚理解和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了“谱效”关系新思路,展示了技术方案的创新性。拟研制的装置包括4个核心子系统和2个辅助子系统。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如红外调制光谱、红外成像光谱、纳米探针光电谱、界面电子态预测和数据驱动算法等已有研究积累,具有很好的实施基础。   会上成立了项目咨询专家组,并向受聘专家颁发了聘书。专家组和监理组认真听取了项目实施方案报告,并认为该项目研制目标明确,预期技术指标先进,整体设计路线清晰。针对核心科学问题以及研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和其他困难,项目团队提出了合理的预案,有望为我国红外探测芯片技术基础研究领域发展做出贡献。   董国轩在讲话中要求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组加强组织管理,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实现目标。项目推荐部门和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分别表示将积极支持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团队开展相关科技攻关工作。
  • 石墨烯研究新成果 杀手锏级高端应用可期!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吴施伟课题组实现石墨烯中三阶非线性效应的电学调控并揭示其机理。他们的研究成果《石墨烯中无质量狄拉克费米子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的电学调控》于伦敦时间5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光子学》。复旦物理学系教授刘韡韬为本文的合作通讯作者,课题组博士生江涛、黄迪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石墨烯是仅由单个碳原子层组成的蜂窝状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晶格与能带结构,石墨烯中的载流子没有静止质量,运动速度大小固定,只能改变方向。它们的行为遵从狄拉克相对论性量子力学方程,故此也称为无质量狄拉克费米子。自发现以来,石墨烯的特殊性质、及其引发的许多新奇有趣的现象一直是前沿科学研究的焦点,石墨烯的非线性效应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此前,科学界已注意到石墨烯强烈的三阶非线性效应,这使石墨烯在微纳光子学、激光产业、光通信、量子信息与计算、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过去的实验报道对石墨烯三阶非线性系数无法形成统一的观点,不同实验结果甚至有着高达6个数量级的差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吴施伟等意识到,石墨烯中的三阶非线性响应是由多个量子共振跃迁通道协同竞争形成的整体效应,提出了采用离子凝胶技术制备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器件,通过大范围调控石墨烯中的载流子密度和化学势来逐一控制相关量子共振跃迁通道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发现,石墨烯中的化学势会强烈地影响其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而且不同的三阶非线性效应对化学势的依赖关系完全不同。对于加法类型的三阶非线性效应,如三次谐波和加法型四波混频,当调高化学势关断单光子、双光子共振通道后,三阶非线性效应反而会极大地增强;与此相反,对于减法类型的三阶非线性效应,如减法型四波混频和光学科尔效应,同样对单光子、双光子通道的关断反而会使得三阶非线性效应的强度出现剧烈下降,对石墨烯非线性光学系数的微观量子理论计算进一步支持了上述结论。吴施伟解释道:“这种不同量子共振跃迁通道之间的干涉效应,类似于家喻户晓的《三个和尚》的故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石墨烯低掺杂的情形下,‘石墨烯加法三阶非线性效应’这座庙里,有相互拆台的三个和尚A、B和C,三个人不仅不合作挑水,反而还相互推脱偷懒,结果都没水喝(三阶非线性效应很弱);直到有一天,和尚A外出云游了(调高掺杂浓度),三个和尚之间的僵持被打破了,剩下来的两个和尚尽管还是相互不服气,但是和尚C能说会道,说服了和尚B一块挑水喝(三阶非线性效应增强);后来和尚B也外出云游了(进一步调高掺杂浓度),和尚C乐得清静,自己一个人担水自己喝(三阶非线性效应进一步增强)。有趣的是,在‘石墨烯减法三阶非线性效应’这座庙里的三个和尚D、E和F却完全是另一种情况,这三人感情很好,都争着去担水,因此完全不愁水喝(三阶非线性效应很强),但是后来和尚D和E陆续下山化缘了(调高掺杂浓度),因此担水能力反而下降了(三阶非线性效应减弱)。概括地说,石墨烯三阶非线性效应的量子共振跃迁通道之间存在竞争/合作的机制,随着调节化学势,主导竞争与合作的力量会此消彼长,从而最终导致了研究成果中观察到的有趣现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研究团队揭示了跃迁通道间的干涉效应在石墨烯非线性光学效应中的主导作用,澄清了之前国际上不同课题组在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上分歧的来源,并且指出了通过化学势来大范围调控石墨烯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途径。与此同时,本研究工作制备出了国际上首个基于石墨烯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电光器件,电学的调控比可达几个数量级。鉴于近年来石墨烯在大面积低成本生长制备方面的重大突破,这一电光调控机制有望为石墨烯产业提供一种杀手锏级别的高端应用。 /p
  • 聚焦I四方光电激光光谱技术的十年布局,助推高端气体分析仪器国产化提速
    在第一台激光器诞生60多年后的今天, 随着激光光源、探测技术、实验装置和数据处理等各方面技术的飞跃发展, 激光光谱技术作为微观感知领域的核心技术, 已经成为物理、化学、生物、环境以及天文学等领域中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 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到各领域应用第一线都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拉曼光谱技术早有布局,突破工业过程气体分析技术瓶颈在工业过程气体监测领域,傅里叶红外(FITR)、质谱(MS)、气相色谱(GC)等原理的气体分析仪各有优点。傅里叶红外技术一个气室很难适合不同的量程,也无法分析H2、02、N2甚至不同的碳氢化合物;质谱分析技术对于同质量的气体分子识别度很低;气相色谱分析需要载气,对于不同类型气体需要切换不同的分离柱。而得益于激光技术的普及以及各种高精度光谱分析模块的出现,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技术发展迅速。该产品主要定位于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石化、大型煤化工等工业过程高端市场。四方光电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石平静向记者介绍:随着我国对大型能源装备国产化要求的提高,针对高端气体分析仪器领域进口替代需求,为加快解决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在不同行业的应用问题,公司早在2012年就开始着手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的研究,并作为牵头单位实施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器的研发与应用”项目。通过开发专项的研发,四方光电形成了包括光路及光谱分析、拉曼信号增强、拉曼分析测控软件、智能算法等技术,解决了激光器功率、温度、压力等外部因素的波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问题,共获授10项发明专利。通过拉曼信号增强的技术突破及自主研制宽光谱范围的拉曼光谱分析模块,四方光电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可以满足天然气多组分快速同步分析。分析时间由原先行业的100秒至几十分钟缩短为10秒,提高了10倍以上;可快速测量CH4、C2H6、C2H4、C2H2、C3H8、C3H6、C4+、CO、CO2、H2、O2、N2、H2S、H2O、CH3OH、CH3-NO、NO等十余种气体,用一台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配套采用不同应用场景的行业应用软件,就可以解决天然气页岩气成分、煤气化、高炉转炉焦炉、石油炼化等工业流程多组分气体在线监测的行业难点。图1:四方光电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左:实验室台式分析仪 右:在线防爆型分析系统)深耕TDLAS技术,筑就气体分析产业高地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区域新激光器的可用性又推动了气体测量传感器的发展,这些传感器现在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 (TDLAS) 分子,如 O2、CH4、H2O、CO、CO2、NH3、HCI和HF,可以在连续、实时操作中以高选择性和灵敏度进行原位检测。使用波长调制光谱 (WMS) 等灵敏的检测技术,通常可以在1秒的积分时间内进行低 ppb和ppm浓度测量。检测限值可以通过使用抽取式采样和长的多通道池来提高。当前TDLAS 已成为工业过程中用于困难测量任务的公认技术,因为它与高温、高压、粉尘水平和腐蚀性介质兼容,可以确定气体浓度、温度、速度和压力。石平静表示,基于四方光电气体传感技术平台,打造高端气体分析科学仪器是公司重要的长期战略。公司深耕激光TDLAS技术研究多年,旨在提升基于激光光谱测量技术的专业能力,进一步聚焦实验室和过程分析领域,实现业务可持续性发展,为工业客户提供从产品研发和工艺流程设计,到生产制造和质量控制的全方位专业支持。基于对TDLAS技术及激光器的自主研发,公司推出了GasTDL-3100高性能原位激光过程气体分析仪,采用对射式设计,响应时间快速,在原位式测量中以秒计算,可在线及时反应被测气体O2、CO、CO2或者CH4浓度,避免了采样式测量带来的时间延迟;在高温、高粉尘、高水分、高腐蚀性、高流速等恶劣测量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气体浓度不易失真,测量精度高。可以广泛用于冶金、石化、水泥、电力、环保等行业。图2:四方光电TDLAS原位激光过程气体分析仪依托激光核心技术积累,发力环境气体监测正当时在环境监测烟气排放领域,基于TDLAS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公司开发了GasTDL-3000激光氨逃逸气体分析仪,适用于在线监测脱硝工艺出口NH3的浓度,采用高温伴热抽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气体冷凝损耗,实时准确地反应逃逸氨的变化,为环保监测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图3:四方光电TDLAS激光氨逃逸气体分析仪“近年来,TDLAS激光气体检测技术以其高效、方便和卓越的通用性也正成为目前解决煤矿瓦斯、燃气报警等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石平静还告诉记者,在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甲烷一直被广泛应用 ,是典型的易燃易爆气体,及时精准检测,对工矿安全运行、人身安全及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TDLAS全光学设计、灵敏度高、电绝缘性好、不受电磁干扰、易于微机连接、能实现远距离传输,在易燃易爆物集散地、高温等极端环境中具有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是目前最有前景的一种甲烷监测传感技术。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甲烷传感器种类繁多,TDLAS调谐激光式方法相比于催化燃烧和氧化物半导体三种方法,是一种比较高端的甲烷测量方法,具有精度高、范围大、响应速度快、抗干扰、稳定性好,环境适应性高。近日,四方光电研发推出的一款激光甲烷气体传感器,按管廊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可应用于地下管廊(网)、地下井室石油化工、燃气生产运输等有甲烷气体的环境。图4:四方光电TDLAS激光甲烷传感器十年厚积,以激光光谱技术夯实高端医疗呼吸机用氧气传感器领导力地位四方光电坚持“1+3”发展战略,医疗健康气体传感器领域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提高,目前有制氧机超声波氧气传感器(取代传统的氧化锆氧气传感器)、激光氧气传感器(取代电化学和顺磁氧气传感器)、超声波肺功能检查仪等。氧气传感器是呼吸机、麻醉机的重要关键部件,开发高性能的医用氧气传感器,打破国外主流呼吸机企业和国外传感器供应商的技术垄断非常必要,是实现高端医疗呼吸机、麻醉机真正国产化的必要条件。呼吸机用氧气传感器国内目前主要采取电化学与顺磁测量氧气浓度,前者使用寿命短,通常使用一年就需要更换,且用一段时间会有偏差,需要不定期校准;后者价格昂贵,对气体压力比较敏感,需要进行压力补偿。针对目前呼吸机用氧气传感器存在的缺陷和技术难点,四方光电基于TDLAS可调谐激光光谱技术原理,就激光器选型与封装技术、氧气传感器控温及驱动电路设计、快速响应微小型气室设计以及信号解调及算法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研制出具有较高精度、高稳定性、快速响应的激光氧气传感器,该产品替代同类进口产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的短板,实现自主可控。 图5:四方光电快速激光氧气传感器写在结尾四方光电长期专注于气体传感器以及高端气体分析仪器的研发和产业化,依托省级技术中心、湖北省气体仪器仪表工程中心两个技术平台,四方光电积极融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先后获得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工信部物联网发展专项、湖北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武汉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多个项目的支持,逐步建立了包括红外、紫外、热导、激光拉曼、TDLAS、超声波、电化学、MEM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原理的气体传感器技术平台,这个平台为四方光电的高端气体分析仪器国产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最新发展的激光拉曼光谱、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 等气体分析技术,配合公司常年发展积累的红外、热导、顺磁等原理的气体分析仪器技术,四方光电已经形成我国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中端完整的气体分析仪器应用解决方案,将大力推动钢铁冶金、煤化工、石油炼化、天然气等国家战略产业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高端装备的国产化。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中红外激光晶体研究取得进展
    p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技术中心研究员孙敦陆课题组在2.79微米中红外激光晶体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p p   2.7微米至3微米中红外激光在光谱分析、气体检测、激光医疗及光参量振荡泵浦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孙敦课题组进一步优化了新型高效抗辐射中红外激光晶体Cr,Er,Pr:GYSGG的掺杂浓度,并采用COMSOL软件对晶体的热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 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热键合技术在晶体两端键合了纯GYSGG晶体作为热沉(纯GYSGG比Cr,Er,Pr:GYSGG具有更高的热导率,自身无激活离子,不产生热量,可以作为热沉),加快了激光晶体棒两端散热速率,有效改善了晶体的热透镜效应,从而进一步提高了Cr,Er,Pr:GYSGG晶体的激光性能。 /p p   此外,Cr,Er:YSGG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中红外激光晶体,Cr3+离子掺入后能够提高晶体的闪光灯泵浦效率,但Cr3+离子掺杂浓度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课题组采用提拉法生长出两种不同掺杂浓度的Cr,Er:YSGG晶体,并对其吸收、荧光光谱、能级寿命及激光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3at% Cr3+浓度掺杂的晶体中,其输出功率、激光斜效率等参数均有较大提高。 /p p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Optics Express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资助。 /p p   论文题目: /p p   Influence of Cr sup 3 /sup sup + /sup concentration on the spectroscopy and laser performance of Cr,Er:YSGG crystal /p p   Thermal analysis and laser performance of a GYSGG/Cr,Er,Pr:GYSGG composite laser crystal operated at 2.79 μm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5668ce4a-c336-457a-b227-301125a8036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氙灯泵浦键合GYSGG/Cr,Er,Pr:GYSGG激光晶体的示意图 /strong /p p /p
  • “经颅近红外激光刺激提升人类工作记忆”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发表
    据《Science Advances》报道,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宋艳教授课题组,研究首次论证了经颅光刺激技术对人类视觉工作记忆容量改善的有效性以及特异性。工作记忆,即在几秒钟内主动“记住”有用信息的能力,在许多高级认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工作记忆能力的个体差异可以预测流体智力和广泛的认知功能,这使得提高工作记忆能力成为干预和增强的有吸引力的目标。此前,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声称,经颅近红外激光刺激(Transcranial photobiomodulation, tPBM)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经济且安全的改善人类认知功能的替代方案。其干预机制是利用近红外光非侵入式地穿过颅骨进入大脑皮层,颅内神经元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通过吸收光子提升了自身在氧化磷酸化反应中的催化效率,在细胞层面表现为线粒体呼吸链反应中合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的效率提升,最终实现对神经元内线粒体的呼吸作用的调节。最近,上海交通大学研究者发表在著名光学期刊上的研究指出,1070 nm的激光照射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症小鼠的认知障碍并减少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而在国内还没有tPBM应用于改善人的认知能力的研究报道。12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宋艳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Transcranial photobiomodulation enhances visual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in humans”(经颅光生物调节增强人类的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四个双盲对照实验,被试接受光刺激和安慰剂照射之后,采集了90名正常成年人进行视觉工作记忆任务时的脑电和行为数据,研究首次论证了经颅光刺激技术对人类视觉工作记忆容量改善的有效性以及特异性。研究者发现,1064 nm光刺激作用于右侧前额叶可以显著提高个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任务中的行为表现。研究者进一步观察到刺激后与工作记忆容量相关的脑电对侧延迟活动(Contralateral Delay Activity, CDA)的增加。这些结果分别从行为层面和脑神经层面提供了1064 nm的光刺激可以提升工作记忆容量的证据。重要的是,CDA的负载效应是光生物调节和工作记忆行为增强的中介。1064nm光生物调节刺激右侧前额叶可以增大工作记忆容量相关的脑电指标,并预测行为的增益。同时,研究者还发现,光生物调节技术对工作记忆的行为改善具有波长和脑区特异性。实验三发现只有1064 nm的光刺激可以改善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而产生热量一致的852 nm的光生物调节刺激则不会产生行为以及电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另外,实验四通过变更刺激脑区,发现1064nm的光刺激对个体的工作记忆的提升效应消失。
  • 中国质谱要向高端走去!第四届质谱仪器研发论坛精彩报告纪实
    仪器信息网讯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质谱仪器专家组主办的“第四届质谱仪器研发论坛”于2021年6月24-26日在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景区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新技术、新应用及产业化”为主题,涉及质谱仪器研发、质谱技术在环境、生物医学以及临床领域的应用进展概况,超过200位质谱工作者出席了此次会议。本文特别摘录了部分质谱仪器研发进展、质谱新技术、新方法的精彩报告,供读者参考。  根据对质谱仪器研发论坛报告的跟踪,会发现国内质谱研发团队越来越多,如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化学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国计量院、宁波大学、南开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西北核技术研究院等在质谱仪器研发领域非常活跃,也取得了很多不错的研发成果。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质谱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品种类也从单四极杆拓展到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从实验室台式质谱拓展到在线、车载、便携式质谱。但一段时间内,高端质谱仪器市场可能依然会是国外质谱仪器的天下,但是,中国的专家学者和仪器企业都也在不断努力向着高端质谱领域进发。  报告题目:电荷检测质谱——FTMS  报告人:宁波大学质谱技术与应用研究院 丁力博士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MS)是一种超高分辨率的质谱仪,测定的准确度高,数据采集速度快,可以与多种离子化方式连接,可进行多级质谱的检测。在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结构信息获取及反应机理的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介绍了FTMS仪器硬件和技术特点,丁力也提出了研制高分辨质谱的一些挑战与机遇,引发讨论与思考。  报告题目:高场非对称离子迁移谱技术的研发和仪器特性探究  报告人:宁波大学质谱技术与应用研究院 唐科奇教授  高场非对称离子迁移谱(FAIMS)和传统的弱电场离子迁移谱(IMS)是两种基于不同原理的气相离子分离技术。唐科奇在报告中表示,由于两种技术之间对气相离子分离的正交性,如果将其复合组成二维迁移谱,可以大幅度提高仪器的分辨率。报告还详细阐述了FAIMS灵敏度和分辨率的关系以及独立平板型FAIMS仪器所能达到的检测限。此外,报告介绍了其团队利用二维迁移谱和高分辨率飞行时间质谱集成后的近期实验数据,展示该技术特有的高分辨率分子构成和结构分析能力。  报告题目:环境中抗生素催化降解机制研究  报告人:北京师范大学 谢孟峡教授  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细菌感染的治疗,但近些年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带来的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探索具有绿色、可持续、高效、低成本降解水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报告介绍了谢孟峡课题组开展的环境中抗生素催化降解机制的研究工作进展。  报告题目:基于超强电离技术的新型质谱仪  报告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姜山研究员  在同位素和无机质谱仪测量中,由于存在分子离子干扰和同位素分馏效应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同位素质和无机谱仪(AMS、MS)测量的灵敏度和精度的提高。基于此,姜山团队发明了一种基于多电荷态电离器的质谱仪,采用了电子回旋共振电离器(ECR),可消除分子离子的干扰,也极大地减弱了同位素分馏效应。利用该技术,可以将加速其质谱(AMS)的丰度灵敏度提高10-100倍,精度提高3-10倍,还可以将质谱的灵敏度提高100-1000倍,精度提高10-100倍。  报告题目:化学成分与形貌共成像-近场解吸质谱仪的研制  报告人:厦门大学 杭纬教授  为了进一步深入单细胞成像领域的研究,杭纬课题组开发了基于形貌控制的纳米有孔针尖解吸电离源,研制了一台纳米有孔针尖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Nano-ATDI-TOFMS),并将其应用于单细胞的化学-形貌共成像研究。  报告题目:气液界面化学动力学  报告人:南开大学 张新星研究员  无论是环境中占地球表面70%的海洋表面和云彩表面,还是人体中肺部、眼睛和各种粘膜的表面,均为气液界面。然而气液界面仅有数十到数百纳米厚,因此在技术上如何采样而不收到体相的干扰成为了十分关键的问题。基于此,张新星团队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场致液滴电离-质谱技术,报告介绍了其利用该技术开展的研究工作进展。  报告题目:智能升级,超越定性——智能化未知物定性新流程介绍  报告人: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徐牛生博士  报告介绍了报告介绍了赛默飞全新产品IQ-X超高分辨三合一质谱,该系统采用全新智能化数据采集模式并实时数据库检索增强小分子未知物的深度高效覆盖,拥有超过1百万的分辨率再结合新型碎裂模式,为小分子以及小分子的结构剖析提供更多可能。此外,该系统的自动化校正模式和升级AcquireX功能对使用操作更友好。  报告题目:紧凑型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之关键技术探究  报告人: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马浩博士  质谱的小型和紧凑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报告介绍了安捷伦的ultivo小型质谱的关键技术,该系统是一款可叠放的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通过将质谱融入液相色谱堆栈中,从而缩小质谱仪的占地面积。此外,报告还介绍了Ultivo系统如何满足高分辨质谱的研究需求。  报告题目:从90年代的普度质谱研究看质谱技术和应用的未来  报告人:宁波大学质谱技术与应用研究院 胡军教授  报告认为90年代是现代质谱技术和应用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因此胡军介绍了其对当时普度质谱技术和应用研究的观察和思考。  报告题目:否定之否定,国产GCMS的市场化竞争策略与启示  报告人:聚质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姚继军博士  报告回顾和预测了国产GCMS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提出一些报告人的思考和想法,引发思考和讨论。  报告题目:我国质谱仪器现状分析及发展期望  报告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 吴爱华  报告梳理了质谱仪器市场的需求、国产质谱仪器的发展态势以及“十二五”以来科技部及基金委仪器专项对质谱仪研发的支持情况,也对未来我国质谱仪需求趋势和立项趋势做了简要预测。  报告题目:基于真空紫外灯的复合光电离质谱研制及应用研究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花磊研究员  真空紫外(VUV)光电离是一种阈值光电离技术,能够使电离能低于光子能量的物质分子产生高效“软”电离,其分子离子产率高,灵敏度高。当前,基于VUV灯的光电离质谱已在大气环境监测、人体小分子代谢物高通量检测、工业过程分析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报告介绍了花磊团队针对痕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分析需求,改进了仪器技术,可在1分钟内实现ppt量级VOCs的高灵敏检测。  报告题目:月球样品分析对质谱仪的新需求  报告人: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郭冬发研究员  嫦娥5号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后,引起了国内外科学机构和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在此背景下 研究机构有机会通过申请获得月球样品进行科学研究。针对不同的科学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科学仪器对月球样品进行观测和测量研究,其中高分辨、高灵敏度和高精密度的质谱仪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报告也进一步介绍了成立月球样品分析检测实验室为质谱仪器研发带来的新需求。  报告题目:质子转移反应质谱灵敏度增强技术研究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沈成银研究员  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是一种可将在大气光化学反应研究以及大气痕量有机污染实时在线检测、肺癌等疾病辅助诊断的技术。报告简述了该技术的原理、特色和主要应用领域,进一步介绍了沈成银团队在PTR-MS灵敏度增强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报告题目:原位分析专用小型台式数字离子阱质谱及在有机合成监控中的应用  报告人:岛津分析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孙文剑博士  原位质谱分析在过去17年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在食品安全、毒物检测、有机合成监测灯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大部分原位电离技术是和传统质谱仪偶联,软硬件整合的一体机,其对充分发挥原位电离功能方面会带来一定的局限。不仅如此,由于传统质谱仪具有体积较大、操作需专业人员等特点,使其离原位分析现场、简单、快速的目标还具有一定距离。报告介绍了岛津研发的小型专用台式质谱仪,该系统将自主研发的金属丝热脱附-电喷雾电离技术和数字离子阱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有机合成监控过程中的样品进行一键式分析。  报告题目:质谱和红外光解离光谱联用仪器的搭建和应用研究  报告人:复旦大学化学系 吴晓楠研究员  质谱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分子的分子量,然而其对于确定分子的结构缺乏有力的证据。尔红外光谱能够通过检测分子的伸缩振动来确定分子结构。基于此,报告介绍了通过联用质谱和红外光谱技术,表征物质的结构和研究动力学反应的相关工作进展。  报告题目:直接电离质谱离子化装置标准制定介绍  报告人:宁波大学 闻路红教授  报告介绍了敞开式大气压直接电离质谱技术从发现至今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进一步介绍了闻路红团队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的研发和制定的我国《直接质谱离子化装置通用规范》行业标准。  本次会议还得到了安捷伦、赛默飞、莱宝、SCIEX、TECAN、爱德华、普发真空、英盛生物、皖仪、航宇九天、飞越真空以及华仪宁创等多家质谱厂商和仪器零部件公司的大力支持。会议特别设置小型展览,厂商携最新产品与技术而来,交流最新应用与动态。  编辑视点:  中国质谱曾经有过辉煌时期,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就已经生产出第一台质谱仪。但由于历史原因,1965年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我国质谱市场基本被进口仪器所垄断。21世纪初以后我国质谱仪器真正开始起步,目前国内有约40家企业拥有自己的质谱仪器品牌,其中29个品牌具有自主研发质谱仪的能力。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国质谱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不过,如同本次会议期间多位专家都提到的一样,虽然百花齐放才是春,但中国的质谱研发团队更需要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力攻克难题与挑战。  就质谱研发本身来说,一方面需要开拓创新性的研发成果,一方面需要以应用为牵引,让仪器研发为应用研究提供更便利的工具。就2020年科技部公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情况来看,其中包括广州禾信牵头的“高灵敏度高分辨率串级质谱仪器研制”和安徽皖仪牵头的“四极杆飞行时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研制及应用开发”等项目。我们已经看到国内有团队已经开始“啃”研发高端质谱这一“硬骨头”,因此,我们有理由对中国质谱的再次突围充满信心,可以期待再过10年国外质谱仪器一统天下的局面必将得到改变。
  • 上海技物所红外感存算器件研究获进展
    7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胡伟达、苗金水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离子-电子耦合效应的感存算一体神经形态光电器件,通过模拟人类视觉感知方式,解决红外感知系统分立式架构带来的高延迟和高功耗问题,为大规模硬件集成以及神经形态视觉应用提供了可能。相关研究成果以Reconfigurable, non-volatile neuromorphic photovoltaics为题,在线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当前,红外感知系统使用独立的传感、计算和存储单元来处理传感终端中产生的海量视觉数据。冗余数据在传感器、计算器和存储器组成的分立式架构系统内频繁传输会导致高延迟和高功耗。因此,亟需研制能够实现集传感、计算和存储功能于一体的感存算一体新型光电器件。人类视觉系统具有强大的视觉感知和信息处理能力,主要归功于视网膜对视觉信息的预处理以及大脑神经网络拥有高度并行计算和存储的功能。近年来,以此为启发,国内外科学家在传感器内计算以及感存算一体器件研制等方面相继开展了深入研究。  本研究通过在二端结构背靠背光伏探测器中引入硫空位,利用脉冲电压调控硫空位的空间分布,影响器件的空间电势。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和波谱仪表征结果显示,硫空位的空间分布对金属/半导体界面肖特基势垒的调节作用,实现了零偏下11个正/负光响应态的非易失可重构。本研究构筑了光响应率可重构的感存算一体器件,实现了神经形态硬件迈向大规模和多维度的关键技术突破。  研究工作得到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支持。
  • 布鲁克推出HYPERION II研究级傅立叶变换红外和红外激光成像(QCL)显微镜
    HYPERION II是我们用于科研和开发的多功能傅立叶变换叶红外显微镜,具有灵活的附件,可以将红外激光成像(QCL)和傅立叶红外结合在一个仪器中。HYPERION II是红外显微镜领域的创新力量。它提供低至衍射极限的红外成像,并在ATR显微镜中设定基准。它首次将FT-IR和红外激光成像(ILIM)显微镜结合在一个设备中,提供了三种测量模式:透射、反射和ATR。HYPERION II 功能:μ-FT-IR 探测器的选择:宽,中,窄频段LN2-MCT,热电冷却 (TE) MCT。用于红外成像的焦平面阵列探测器(64 x 64 或 128 x 128 像素);通过激光红外成像模块(ILIM,激光等级1)实现可选QCL;物镜选择:3.5x/15x/36x/74x IR、20x ATR、15x GIR、4x/40x VIS;光谱范围扩展 - 从近红外线 (NIR) 到远红外线(FIR);光阑选择:手动刀口,孔径轮自动刀口。近红外的金属孔;附件和样品台的选择:宏程序红外成像配件、冷却/加热样品台、样品仓等;视觉/光学工具的选择:暗场照明、荧光照明、可见光偏振器、红外偏振器等。HYPERION II 提供:光谱和可见光图片的完美匹配。适用于任何测量模式(包括 ATR 成像);突破衍射极限的高灵敏度 FT-IR 显微镜和焦平面阵列(FPA)检测器成像。首次通过(可选)红外激光成像模块(ILIM,激光等级1)将FT-IR和QCL技术结合起来。所有测量模式下的红外激光成像(ATR、透射、反射)。专利相干降低技术为非人为处理的激光成像测试,无灵敏度或速度损失。高成像速度:0.1 毫米2每秒 (FPA,全频谱)6.4 毫米2每秒(ILIM,单波数)可选的TE-MCT探测器,用于在无液氮的情况下进行高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的红外显微镜检测。发射光谱功能和可选光谱范围扩展。HYPERION II 应用领域:生命科学|细胞成像药物发射率研究(例如 LED)失效和原因分析刑侦微塑料工业研发聚合物和塑料表面表征半导体
  • 【综述】红外热成像技术在FRP复合材料无损检测应用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引言红外热成像是具有非接触、检测面积大、检测结果直观等突出优势的新兴无损检测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金属、非金属、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及热障涂层等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与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交通运载和风力发电等领域的结构复合材料。然而,它们的层状以及非均匀微观结构使得它们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极易萌生和发展为多种类型的缺陷,如涂层脱粘、界面分层等,极大地降低了复合材料/涂层结构件的使用性能与寿命,严重时甚至酿成灾难性事故。热障涂层作为一种陶瓷层可沉积在基体材料的表面,对基体材料起到隔热保护的作用,目前已被广泛用作航空发动机、聚变反应堆、火箭喷管等高端装备的高温热防护部件。图1 某航空发动机及其涡轮叶片热障涂层结构示意图为控制FRP复合材料/涂层结构的质量,确保高端装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和低维护成本,开发先进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方法或技术对其进行高效、可靠地检测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有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电磁检测等。但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也有其各自的局限性。例如,超声法中耦合剂的使用会致使检测表面受到污染;电磁法虽易于实现自动化检测,但仅适用于非铁磁性材料,且多用于检测近表面缺陷信息。红外热波成像技术由于具有非接触、快速、检测面积大、检测结果直观等优点,非常适合于复合材料/涂层结构的在线检测与缺陷表征,近年来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关注。01 红外热波成像技术任何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向周围环境发出电磁热辐射,根据Stefan-Boltzmann定律,其大小除与材料种类、形貌和内部结构等本身特性有关外,还与波长和环境温度有关,而红外热波成像技术即是利用红外热像仪通过遥测材料表面温度场,从而实现对材料结构特性和物理力学性能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根据被测对象是否需要施加外部热激励,该技术可分为主动式与被动式,其中主动式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由于具有更高的热对比度与检测分辨率,近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主动式红外热波检测技术是利用外界热源对待测试件进行热激励,同时利用红外热像仪记录其表面温度场的演化历程,并通过对所获得的热波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分析,以达到检测材料表面损伤和内部缺陷的目的。根据外激励热源的不同,该技术又可被分为光激励红外热成像、超声红外热成像与电涡流红外热成像等。图2总结了目前主动式红外热波成像检测技术中的主要分类依据及分类结果。图2 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主要分类依据及结果虽然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种类众多,但由于所检测对象琳琅满目,且结构与物理特性比较复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检测对象本身特性,选择一种相对合适且高效的主动式红外热波成像无损检测方法,从而达到对待测对象进行高分辨率、高精度、快速可靠检测与评价的目的。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是主动红外热成像中一种相对高效的无损检测方法,由于其非接触、非破坏、检测时间短、检测面积大、易于实施等突出优点,在热障涂层结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中备受关注。在该方法中,当外激励光源入射到待测试件时,基于光热转换效应所产生的热波扩散并与内部界面或缺陷相互作用,同时,利用红外热像仪远程记录待测试件表面的瞬态热响应,即红外热图像序列。然后,借助先进的后处理算法对所获取的热图像序列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实现待测试件的无损检测与定量表征。图3为光激励热成像技术原理和目前常用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图3 光热无损检测原理及典型闪光灯激励热成像检测系统此外,根据热激励形式的不同,红外热成像技术又可被分为红外脉冲热成像、红外锁相热成像与红外热波雷达成像,这也是根据红外热成像发展历程、目前最为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检测效率高,但其探测深度通常较浅,无法满足对材料深层缺陷高分辨率检测的要求;且其检测结果易受表面加热不均匀、表面反射率及发射率不均等影响,瞬时高能量脉冲也易使材料表面产生热损伤。为克服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的局限性,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应运而生,但由于该技术在单一调制频率热激励下仅能探测与其热扩散长度相对应深度的内部缺陷,因此对FRP复合材料或热障涂层类结构内不同深度或不同铺层界面的缺陷,需选择不同调制频率对待测试件进行激励,因此,该方法检测时间仍相对较长且易出现漏检。红外热波雷达是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红外脉冲热成像与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突出优势,如高分辨率、高检测效率、大探测深度等,近年来备受关注。表1总结了红外脉冲热成像、红外锁相热成像以及红外热波雷达成像这3种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02 FRP复合材料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研究现状2.1 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是发展最早且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是使用高能光源(如激光、卤素灯、闪光灯)对待测试件进行非常短时间(通常几毫秒)的脉冲激励加热,由于内部界面或缺陷的热阻效应会对待测试件表面温度场产生差异,然后,利用红外热像仪同步记录这种温度差异,并借助于先进的后处理算法可实现对待测试件内部界面或缺陷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红外脉冲热波检测技术检测速度快,且对厚度较小的试件具有较好的检测结果,但其探测深度非常有限,不适用于检测大厚度构件。此外,该技术还易受表面加热不均、表面发射率不均等影响,瞬时高能量脉冲也易使试件表面产生热损伤。FRP复合材料的强各向异性和显著内部界面效应,极易使得其产生界面分层等类型缺陷,极大影响FRP复合材料结构或装备的使用性能。[英国巴斯大学Almond等]对CFRP复合材料裂纹状缺陷的边缘效应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瞬态热成像法测量缺陷尺寸的方法。[加拿大拉瓦尔大学Maldague等]提出了一种将脉冲热成像与调制热成像技术相结合的红外脉冲相位热成像检测技术,该技术基于傅里叶变换可获得能无损表征CFRP复合材料的相位图像,因此克服了脉冲热成像技术对表面加热均匀性的限制。[意大利学者Ludwig等]研究了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中的热损失与三维热扩散对缺陷尺寸测量的影响。[加拿大拉瓦尔大学Maldague等]为了克服脉冲热成像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双脉冲激励热成像检测技术,并表明该技术可进一步增强热对比度。[加拿大学者Meola等]利用脉冲热成像法对GFRP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损伤进行了无损检测。[英国巴斯大学Almond等]又通过解析法研究了脉冲热成像技术的缺陷检测极限与缺陷径深比、激励能量以及缺陷深度都密切相关。[伊朗桂兰大学Azizinasab等]还提出了一种使用局部参考像素矢量来处理脉冲热成像检测结果的瞬态响应相位提取方法,实现了CFRP复合材料缺陷检测和深度预测。此外,为增强FRP复合材料缺陷检测效果,许多集成先进特征提取方法的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也被提出,例如主成分热成像、矩阵分解热成像、正交多项式分解热成像和低秩稀疏主成分热成像。国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诺威尔光电系统有限公司等科研单位也对FRP复合材料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首都师范大学]研究了GFRP复合材料脉冲热成像检测的热图像序列的分割与三维可视化,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极小值的图像分割算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FRP复合材料次表面缺陷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的检测概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阈值、特征信息提取算法等对检测概率的影响。此外,国内研究学者还提出集成了稀疏主成分分析、矩阵分解基算法、流形学习[30]和快速随机稀疏主成分分析等算法的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2.2 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数字化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单频正弦调制的热激励源对待测试件进行加热,然后,待测试件内部将也产生一个呈周期性变化的温度场,由于缺陷区与无缺陷区处的表面温度场存在差异,因此采用锁相算法可对表面温度场进行幅值与相位提取,最终实现对材料表面损伤或内部缺陷进行无损检测与评价。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的探测范围要大于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此外,通过降低激励频率大小可增大探测深度。英国华威大学和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等研究学者较早地将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用于CFRP航空件缺陷检测,并证实了该技术与瞬态热成像与超声C扫描无损检测技术相比,更适于CFRP航空件表面冲击损伤的快速无损检测。[Pickering等]研究了同等激发能量下,红外脉冲热成像和红外锁相热成像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检测能力。[Montanini等]证实了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也可用于厚GFRP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并深入研究了与缺陷几何形状和深度相关的检测极限问题。[Lahiri等]发现随着GFRP复合材料缺陷深度增加,利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所获得的相位对比度增大,而热对比度却减小。[Oliveira等]提出了一种融合光学锁相热成像和光学方脉冲剪切成像的CFRP复合材料冲击损伤高效表征方法。国内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和东南大学等科研人员也对FRP复合材料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开展了较多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大小和深度以及热物性的无损检测与定量评价,开展了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先进特征增强算法来提高其内部分层缺陷的可视性。[浙江大学]使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无损检测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并利用深度学习对测量过程中的传感器噪声、背景干扰等进行有效去除,显著提高了CFRP复合材料次表面缺陷无损检测与定征的精度。[东南大学]针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红外锁相热成像无损检测中所存在的热成像数据缺失以及低帧率导致的低分辨率问题,提出了基于低秩张量填充的热成像检测技术,不仅可有效解决红外锁相热成像数据高度缺失问题,还可显著提高常用红外热像仪的帧频率。2.3 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检测技术近年来,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因检测效率高和灵敏度高以及不易对材料产生热损伤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开始应用于FRP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具有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与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由于被用于FRP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的时间并不长,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由于通常采用较低调制频率激励源去探测较深范围的内部缺陷信息,随之而来的是热扩散长度的增大,致使检测分辨率降低;另外,为提高检测信号的信噪比,通常采用增加热流激励强度的方法来解决,但在检测重要目标构件时,为防止对检测对象的热损伤,这种方法并不适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Mandelis教授]与[印度理工大学Mulaveesala教授]首先将线性调频雷达探测技术引入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中,提出了脉冲压缩热成像或热波雷达无损检测技术。为显著提高探测热波信号的信噪比与灵敏度,随后提出了热相干层析成像和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技术,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具体原理如图4所示。图4 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检测技术原理:(a) 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数学实施;(b) 激光诱导热成像系统框图印度理工学院与印度塔帕尔工程技术大学等科研人员还将脉冲压缩热成像与红外脉冲热成像等其他检测技术在检测FRP复合材料次表面缺陷时的检测性能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所在。为增强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检测,[比利时根特大学]也提出了离散频率相位调制波形的热波雷达技术,并证明了该技术具有更高的深度分辨率。国内的科研人员也对脉冲压缩热成像或热波雷达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创新研究成果。[哈尔滨工业大学]较早地将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拓展到CFRP复合材料铺向和分层缺陷的无损检测与评价,并对热波雷达检测技术的特征提取方法也开展了深入研究。[湖南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还分别用感应红外热成像/热波雷达检测技术和参考脉冲压缩热成像检测技术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检测,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检测效果。[东南大学]也提出了正交频率相位调制波形的热波雷达检测技术,可有效增强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检测效果。03 热障涂层红外热波成像无损检测研究现状关于热障涂层红外热波检测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信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航空和先进装备等领域受到极大关注。在目前的热障涂层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中,仍以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为主,这仍然是由于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非接触、快速、检测面积大、检测结果直观等突出优点,非常适合于热障涂层结构性能与健康状况的在线检测与表征。根据激励热源生热机理的不同,除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外,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还包括:超声热成像、振动热成像和涡流热成像。3.1 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针对热障涂层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国外专家学者较早地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Cielo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无损检测热障涂层,研究表明当光学穿透深度远小于而加热区域远大于涂层实际厚度时,该技术可有效表征热障涂层热物性和表面涂层厚度。[Liu等]提出了可无损检测热障涂层内部裂纹和厚度不均匀性的稳态热流激励热成像技术,可实现直径远小于1mm的裂纹检测。[Shepard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对热障涂层厚度和脱粘缺陷进行无损检测,并结合先进后处理方法提高了时空域分辨率和信噪比。[Marinetti与Cernuschi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和相位特征提取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热障涂层结构中的表面涂层厚度变化、脱粘缺陷以及涂层过厚与粘附/脱粘缺陷的区分问题。[Bison与Cernuschi等]为无损评价热障涂层老化程度以及完整性,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检测了热障涂层面内与深度方向热扩散率以及孔隙率。此外,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还可监测热障涂层损伤演化历程以及寿命评估,且热障涂层粘结界面处粗糙度形貌、深度以及基底强度等对其损伤演化也有重要影响。[Ptaszek等]还研究了热障涂层表面非均匀及红外透光性等对其光热无损检测的影响。[Mezghani等]利用激光激励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无损检测了表面涂层厚度变化。[Unnikrishnakurup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和太赫兹时域谱技术同时对不均匀涂层厚度进行测量,并获得了对热障涂层厚度估计小于10.3%的平均相对误差。虽然我国关于热障涂层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仍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通过使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与热成像检测实验方法,对存在脱粘缺陷和厚度不均匀时热障涂层表面温度场以及热障涂层的厚度与疲劳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利用闪光灯激励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不仅检测出直径小于0.5mm的脱粘缺陷,还识别出了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裂纹。近来,关于热障涂层激光扫描热成像技术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研究也开始出现,[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利用线型激光扫描热成像技术实现了对热障涂层脱粘缺陷以及20~150μm厚薄涂层的高精度无损检测与评价。为了检测热障涂层表面微小裂纹,[北京理工大学]还开发了一种将线型激光快速扫描模式与点激光精细扫描模式相结合的激光多模式扫描热成像检测技术,实现了仅9.5μm宽表面微小裂纹的高效检测。3.2 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不同于热障涂层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研究,国内专家学者较早地开展了热障涂层红外锁相热成像无损检测的研究,而国外对此的研究还很少。[火箭军工程大学]利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对涂层厚度进行检测,并表明该技术可实现对涂层厚度的快速检测,且检测精度可达到95%。[哈尔滨工业大学]利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和热波信号相关提取算法对热障涂层脱粘缺陷进行检测,并研究了光源功率、分析周期数和激励频率大小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哈尔滨工业大学]随后利用激光激励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高精度地量化了SiC涂层碳/碳复合材料的薄涂层厚度分布的均匀性。[上海交通大学]针对热障涂层内部裂纹缺陷的快速无损检测与评价,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阈值分割和堆叠受限玻尔兹曼机算法的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此外,[韩国国立公州大学Shrestha和Kim]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和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对热障涂层表面不均匀涂层厚度进行了无损检测与评价,并开展了有限元数值模拟与热成像检测实验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所在。3.3 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检测技术红外热波雷达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其高信噪比、大探测范围等突出优势更利于热障涂层次表面脱粘缺陷的高精度无损检测。而目前关于热障涂层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无损检测与评价的研究还鲜有报道,目前仅有国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东南大学针对热障涂层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无损检测开展了相关的理论与热成像检测实验研究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利用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对热障涂层脱粘缺陷进行检测,该技术利用线性调频信号调制光源强度,并引入了互相关和线性调频锁相提取算法,研究表明该技术可实现热障涂层脱粘缺陷的有效检测。[东南大学]基于Green函数法,对热障涂层光热传播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先进非线性调频波形的脉冲压缩热成像检测技术,可实现热障涂层次表面脱粘缺陷的高信噪比、大探测深度的高分辨率检测。结语本文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无损检测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通过文献调研和相关研究结果分析,可发现,由于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的复杂结构特性,使得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无法较好地实现高效可靠的无损检测与评价。作为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由于具有高分辨率、大探测深度、检测结果直观等突出优点,为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的高精度无损检测与评价提供了新契机。此外,在对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主要瓶颈制约问题,也促使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须向多样化、智能化、集成化和多源信息融合方向发展,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 多样化传统无损检测方法和红外热成像等新型无损检测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随着检测对象的多样化和检测要求的多元化,所需要的检测手段也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具体体现在:①热激励源由卤素灯、超声和电磁等向半导体激光器、相控阵超声等其他热激励形式发展;②随着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红外脉冲热成像和红外锁相热成像向着新兴的先进激励波形脉冲压缩热成像或热波雷达成像检测技术方向发展。2) 智能化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红外目标识别与跟踪方法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无疑为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深度学习方法的高识别率特点使其在红外目标特征识别、红外图像分割与分类方面性能优异,在精度和实时性方面,甚至远远赶超传统检测方法。人工智能赋能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有望取代人工判断,推动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向着智能化检测方向发展。3) 集成化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通常需要激励热源、红外热像仪、光路等调节装置、固定装置等模块,体积较大、结构较为复杂,且仍需人工或仪器自动采样。为满足实际无损检测应用中原位测量及低能耗的需求,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需逐步向小型集成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无损检测现场的便携式携带和操作。4) 多源信息融合发展多源多模态热成像数据能比单一热成像数据提供更多的关键信息,此外,在信息呈现和表达上,多来源、多模态红外热成像数据还增加了无损检测结果的鲁棒性。因此当检测要求较高时,常常需要采用优势互补、多种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源多模态热成像数据的融合与集成,最终提供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无损检测解决方案。因此,红外热成像技术也需向多源信息融合方向发展。
  • 极端反应“探索者”—— 微秒级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助力高温反应动力学研究
    高温、高压和快速反应相关的高能反应系统常常依赖于吸收光谱学进行反应动力学基础研究及在线监控。对于这样的端环境,高带宽的吸收光谱测量可以为非平衡环境中的物质形成、温度测量和量子态种群的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通常此类反应时间短,且经常伴随复杂的热化学反应,因此在高带宽基础上,光谱测量速度至关重要。然而在如此端的条件下直接进行快速光谱测量是一个具挑战的技术难题。现有的宽带测量技术,例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或快速调谐的宽扫描外腔量子联激光光谱,虽然能提供令人满意的光谱覆盖范围,达到宽光谱的测量要求,但由于其原理上低时间分辨率的特点,无法达到快速测量的目的。通常,快速测量解决方法是使用一系列激光测量系统在特定范围波长下获取物质的光谱信息,然后组合形成混合的光谱信息。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较快速地实现光谱测量,但其所能提供的频谱信息十分有限,限制了其在相关高能反应系统体系下进行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应用。针对这一技术难题,IRsweep公司基于快速发展的量子联激光(QCL)双频率梳技术开发了红外固态快速双光梳红外光谱仪 (DCS)。DCS突破了传统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受其工作原理和光源限制所带来的时间分辨率低、高的分辨率下信噪比低、红外透射方法难以测量厚度大及毫米尺度的样品等缺点。可同时满足高测量速度(微秒时间分辨率,-1225 cm-1)图4 p-C3H4 / Ar在 1120 K、3大气压条件下的高温扫描QCL激光(ICL, 灰色)和DCS(蓝色)光谱对比 参考文献:[1] Nicolas H. Pinkowski et al., Dual-comb spectroscopy for high-temperature reaction kinetics, 2020, Meas. Sci. Technol. 31 055501, https://doi.org/10.1088/1361-6501/ab6ecc.
  • 重庆研究院在势垒可光调谐的新型肖特基红外探测器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在《创新》(The Innovation)上发表了题为“Schottky Infrared Detectors with Optically Tunable Barriers Beyond the Internal Photoemission Limit”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突破内光发射限制的势垒可光调谐肖特基红外探测器。内光发射效应作为光电效应的重要分支,阐明了光照射至金属-半导体界面时热载流子如何被激发并跨越肖特基势垒,最终进入半导体以完成光电转换的物理过程。1967年以来,研究人员致力于基于内光发射效应的肖特基光电探测器研究,并在拓展响应光谱范围以及开发与硅工艺兼容的红外探测器方面取得了进展。然而,相关探测器的性能受制于截止波长与暗电流之间的矛盾,且通常需要在低温条件下运行。该团队提出了势垒可光调谐的新型肖特基红外探测器(SPBD),有效解耦了光子能量与肖特基势垒之间的关联,使得SPBD能够在保持高肖特基势垒以抑制暗电流的同时,还能够探测到低于肖特基势垒能量的红外光。在室温背景下,SPBD实现了对黑体辐射的探测,并获得了达7.2×109Jones的比探测率。该研究制备的原型器件展现出低暗电流、宽波段响应以及对黑体辐射敏感的性能。制备流程与硅基CMOS工艺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为低成本、低功耗、高灵敏硅基红外探测器的研制提供了新方案。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的支持。论文链接 传统肖特基探测器和势垒可光调谐的肖特基红外探测器的对比
  • 浙江打造质谱省级研究中心助力解决高端仪器问题
    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发布2021年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名单,认定高端动力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等53家单位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其中也包括高端质谱技术和临床应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高端质谱技术和临床应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以宁大质谱技术与应用研究院为基础,联合宁波盘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共同建设。宁波大学为中心牵头单位,负责临床质谱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国内质谱关键技术瓶颈;盘福生物建立临床质谱整机系统集成分中心,攻克临床质谱整机集成难题,建立生产工艺实现国产临床质谱的产业推广;美康生物建立临床质谱试剂研发分中心,研发多种疾病的配套质谱试剂盒,助推国内临床质谱的应用推广;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建立临床质谱应用标志物发现及应用推广分中心,探索各类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和检测新手段,开展临床质谱及其配套试剂盒的临床试用推广。 作为高端分析仪器的代表,质谱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工业分析、临床检测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我国质谱仪市场规模庞大并且发展迅速,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质谱仪市场规模约为142.2 亿元。然而高端质谱市场基本被安捷伦、岛津、赛默飞等国外品牌所垄断,每年对质谱仪的采购有98%依赖进口。国产质谱仪器起步晚,技术水平与进口仪器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质谱仪器是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高端仪器更是对学科前沿领域探索有着关键影响。高端质谱完全依赖进口让我国的科技发展也同样受制于人。在探索质谱仪器国产化的道路上,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包括禾信仪器、天瑞仪器在内的国产仪器企业开始逐步拓展国产质谱仪的市场,并且获得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此宁波大学高端质谱技术和临床应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入选2021年认定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名单也是浙江省对于高端质谱仪器研发工作的支持。 中心以临床质谱核心器件、整机集成等“卡脖子”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随着近几年质谱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临床质谱市场的规模正在快速发展。作为质谱仪器应用领域的新赛道,临床质谱将成为我国扩大国产质谱市场份额的重要战场。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将大力推动高端质谱技术和临床检测应用的进步,加速行业高端人才的集聚、培养和升级,在增强浙江省在相关技术产业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同时,也将带动国产质谱仪器技术水平的提高。
  • 上海技物所:打造红外技术“梦平台”
    p   11月7日~8日,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先后在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进行工作调研。在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研制现场进行实地调研时,白春礼指出,根据五中全会的部署,中科院要围绕“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目标,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好一批国家实验室,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p p   11月7日下午,白春礼一行轻车简行来到上海技物所,亲切问候了双休日仍坚守岗位的科研人员。上海技物所是我国红外技术与物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专业研究所。 /p p   在技物所某厂房里,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团队正在忙碌着。上海技物所承担了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有效载荷总体和量子秘钥通信机、量子纠缠发射机载荷的研制等任务。上海技物所所长助理、量子卫星副总师舒嵘向白春礼一行详细介绍了各项任务的最新进展。 /p p   白春礼表示:“将来我们要依靠量子卫星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而保证有效载荷是关键,工程技术一定要保证有效载荷满足科学实验的要求。”在场科研人员一致表示,一定以严谨的态度完成任务要求。 /p p   计划于2016年发射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确定的卫星之一,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并建立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开展星地量子纠缠分发与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研究。 /p p   上海技物所所长陆卫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未来研究所将以在红外光电技术领域实现科技强国为目标,围绕红外、光电探测系统技术,红外焦平面和红外、光电系统核心元部件,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31.html" target=" _self" 红外 /a 基础物理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等领域进行“一三五”规划,并且对接“十三五”各项工作和实施红外技术创新研究院改革,着力打造红外技术“梦平台”。 /p p   8日上午一早,白春礼一行便来到上海应物所嘉定园区,调研中科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的筹备进展。该研究院承担着中科院“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先导专项,目标是发展固态和液态两类钍基熔盐堆。 /p p   在先导专项的支持下,目前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已取得包括萃取分离、高端熔盐、镍基合金、核石墨、腐蚀控制、干法分离及氚控制等钍基熔盐堆核心技术的突破,基本建成钍铀循环、堆本体设计、熔盐回路、安全与许可等原型系统,为实验堆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 /p p   在实验室调研时,白春礼对堆用材料及其加工工艺的自主研发表示了关注,详细了解国外同类材料、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协同自主研发及其独创性、先进性的情况。在放射化学实验室,白春礼对于“热室”如何提供安全环境表示了关心。“热室”是钍基熔盐堆燃料处理技术研究的专用设施。科研人员向白春礼一行介绍了热室为保证安全采取的几项措施,如防止核物质泄漏的负压环境、安全性能较高的放射屏蔽及远程操作实验的机械手等。 /p p   白春礼指出:“近年来,我国科研条件有了长足进步,我们要以追求卓越的创新自信、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充分利用我国科技创新的良好基础和历史机遇,挑战重大科学问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更多创新贡献。” /p p   调研中,白春礼向研究人员分享了关于建好国家实验室的思考。他指出:“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国家实验室的建设,这些国家实验室不仅学科齐全、体量大,还特别承担了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紧密相关的科技使命。” /p p   当前,中科院正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面向”“四个率先”要求,扎实推进“率先行动”计划。白春礼指出,应当贯彻实施好“一三五”规划,深入思考在做好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如何建好国家实验室。“例如,包括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等单元在内的院内多家能源研究机构能够整合成国家实验室。”他说,“同时,中科院在空间科技方面学科布局完整、实力雄厚,可以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单元整合成瞄准国家空间科学领域前沿的国家实验室,红外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p p   科研人员纷纷表示,建好国家实验室是中科院作为国家科研机构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义不容辞的责任。 br/ /p
  • 突破!睿创团队中红外带间级联激光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睿创研究院及睿创光子团队在中红外带间级联激光器(Interband cascade laser,ICL)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团队实现了高性能、室温连续工作、多个激射波长的带间级联激光器系列,结合分子束外延技术,在InAs衬底上生长带间级联激光器材料,制备的窄脊器件室温激射波长接近4.6μm和5.2μm。目前大部分带间级联激光器生长在GaSb衬底上,而睿创团队报道的带间级联激光器生长在InAs衬底上,波导包层由InAs/AlSb超晶格和高掺杂的InAs层构成。相比于常见的GaSb基带间级联激光器,InAs基带间激光器在较长波长处(例如长于4.5μm)具有更低的阈值电流密度。(a)4.6μm波长、2mm腔长、10μm脊宽的器件在20℃-64℃之间连续激射光谱;(b)同一器件在20℃-64℃之间的连续电流-电压-功率曲线对于4.6μm波长的带间级联激光器,宽脊器件室温脉冲阈值电流密度为292A/cm²;2mm腔长和10μm脊宽的窄脊器件的连续工作温度可达64℃,室温输出功率为20mW;在相近波长处为目前报道的最高连续工作温度。对于5.2μm波长的带间级联激光器,宽脊器件室温脉冲阈值电流密度为306A/cm²;2mm腔长和10μm脊宽的窄脊器件最高连续工作温度为41℃,室温输出功率为10mW;其中阈值电流密度在类似波长为报道的最低水平。相关论文“High-temperature continuous-wave operation of InAs-based interband cascade laser”和“InAs-based interband cascade laser operating at 5.17 μm in continuous wave above room temperature”分别发表于Applied Physics Letters 和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a)5.2μm波长、2mm腔长、10μm脊宽的器件在15℃-41℃之间连续激射光谱;(b)同一器件在15℃-41℃之间的连续电流-电压-功率曲线带间级联激光器是基于能带工程和量子力学产生激射,技术含量很高并且研制难点众多,是国家纳米和量子器件核心技术的重要体现,目前和量子级联激光器(Quantum cascade laser,QCL)并列为重要的中红外激光光源,在环境监测、工业控制、医疗诊断和自由空间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带间级联激光器的原始概念由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杨瑞青教授(Rui Q. Yang)于1994年首次提出,目前基本上都采用近晶格匹配的InAs/GaSb/AlSb三五族材料体系来构造,有源区大多为InAs/GaInSb二类量子阱,其能力可覆盖从中红外到远红外的波长范围。带间级联激光器结合了传统半导体二级管激光器和量子级联激光器的优势,与同样能覆盖中红外波段的量子级联激光器相比,具有更低的阈值功耗密度和阈值电流密度,这种极低功耗的优势在一些需要便携和电池供电设备的应用中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全球带间级联激光器市场仍由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内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本文报道的这两项工作标志着睿创光子在带间级联激光器的外延设计和器件制备等多个方面同时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成为掌握高性能带间级联激光器技术的企业。该工作也为后续单模可调谐的DFB带间级联激光器的研发和量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睿创光子(无锡)技术有限公司是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聚焦III-V族光电子器件、硅基光电子器件等光子芯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 用于抗击新冠病毒(COVID-19)的 Infrared Thermoscan 红外测温仪
    自从冠状病毒爆发以来,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来遏制这种新型肺炎病毒。在机场、火车站或其他公共场所进行发热检查是降低感染和传播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红外(IR)热成像系统是一种广泛用于此目的的工具。这种热成像系统的核心部件是作为焦平面阵列 (FPA) 组装的小型红外传感器,该传感器用于检测整个筛查区域的温度。许多其他要求更高的应用领域也会用到红外阵列探测器,如高速热感照相机、微米级产品质量控制、红外显微镜或临床前分析。红外探测器之所以在诸多高端领域应用广泛,是因为它具有极短的响应时间(ns)、高灵敏度、μm 级横向分辨率和在整个阵列平面上均匀分布等优点。要开发和表征这类高端红外探测器元件和阵列的特性, FT-IR 光谱是一种理想的表征技术。布鲁克凭借其丰富经验, 基于VERTEX(真空)FT-IR 研究级红外光谱仪为检测器材料和设备表征提供了专门的解决方案。在该方案的应用说明中,布鲁克为您展示了红外探测器阵列表征的关键技术:先进的步进扫描功能,以及为何出色的步进扫描技术是检测器表征关键点的说明。欢迎您联系我们获取资料。
  • 上海技物所持续拓展红外科学与技术的应用领域
    红外科技在事关人民生命安全的气象灾害监测、空间安全以及红外天文观测等领域具有核心作用,是国家重要战略技术之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技物所)自上世纪60年代起扎根红外光电,伴随着国家战略而发展,逐步成长为领域内“苍翠挺拔的一棵大树”,多项科技成果实现了对标国际领跑水平的重大突破。在国家重大工程牵引下锻炼并造就的研究所全创新链协同攻关能力,是滋养“大树”根深叶茂之本。这亦支撑着研究所始终紧盯“国家事”,自主发展、迭代创新,持续拓展红外科学与技术的应用领域。  为实现从以任务带学科的发展模式,到以高水平技术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上海技物所不仅要持之以恒坚守定位,更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勇于改革、善于创新。  一是强基础、提后劲,深根而固柢。以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为契机,瞄准国防安全、航天强国、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美丽中国”绿色发展、“双碳”战略等国家需求中制约核心能力提升的基础问题,我们调整基础研究学科布局,部署了以气象卫星对地观测技术为代表的“极限红外探测新体制”和“红外辐射精密测量”学科方向。聚焦辐射、光谱、偏振和时效等维度研究,提升探测极限能力,以引领天基红外探测发展;在天基光电溯源技术研究方向,着力为全球高时效红外精细化探测提供核心手段,形成国际独有的原创体系。同时布局“对称破缺诱导非线性红外光电转换”等包干制人才专项,鼓励优秀青年基础研究人才潜心致研。努力建设国际排名前三的红外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使得国家使命驱动下的红外物理前沿和光电系统实现创新深度融合,释放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滋养“大树”,使其持续焕发蓬勃生机。  二是强布局、重引领,枝繁且叶茂。“国家事”的时代性要求积极承担国家任务不仅要有预见性和继承性,更要有自主可控、自强自立的创新性。我们要在更前瞻的技术储备和载荷研发上开展体系性的系统布局:围绕太空安全、国土安全以及装备应用需求,部署关键技术攻关,策划红外与光电系统先行一步的技术发展;面向航天红外装备应用,努力提升焦平面探测器技术水平,探索红外探测器前沿研究,蓄力突破高精度、高灵敏、甚长波、多维探测器等关键技术;围绕下一代高精度、多维遥感信息获取、国土资源与环境保护等行业应用,布局天基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技术、大气辐射超光谱探测仪技术以及高光谱探测、偏振探测和辐射探测技术等,在体系性和完备性上先行一步。  三是强管理、练内功,潜心以致研。研究所在重大任务攻关中形成并演进的矩阵式科研管理模式,实现了强统筹下的高效管理。面对新形势,更要发挥管理优势,使得各类资源投入对科研发展呈现正效应,推动研究所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通过部署“面向红外芯片的光谱与界面功能关系研究的多尺度表征系统”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为高端红外芯片研究和核心技术应用提供创新原动力。我们加大了研究所自主部署项目的力度,同步扩大包干制覆盖范围;围绕技术创新链,设立青年PI(学术带头人)课题组群,实现分聚联动;以使命和问题为导向,持续完善研究所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系统工程等各类人员的考核与绩效管理。  推进研究所改革所做的努力和尝试,都在源源不断显现正效应,使红外学科发展充满了突破的潜能。在自主创新大有可为的时代召唤下,红外科技正加速释放创新魅力,必将大有作为。
  •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部委推荐)“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顺利通过验收
    3月8-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组织专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厦门大学孙世刚教授主持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教育部推荐)“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项目批准号:21327901)”进行验收。会议期间,专家组认真审阅了验收材料,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孙世刚教授的项目工作报告和监理组的监理情况报告,并进行质询和现场考察。在听取仪器测试组报告、财务组验收意见及档案组审核情况报告并经过充分讨论后,专家组认为项目达到预期研制目标,符合验收要求,同意通过验收。“基于可调谐红外激光的能源化学研究大型实验装置”项目由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承担,并由我校孙世刚院士主持。四家承担单位集中优势建设了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波长连续可调、覆盖中红外到远红外波段的可调谐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和以红外自由电子激光为光源的固/气和固/液表界面反射吸收红外光谱实验线站、原子力显微红外光谱实验线站、和频光谱实验线站、光解离光谱实验线站和光激发光谱实验线站五条实验线站。历时8年攻关,我校参研人员在孙世刚院士带领下建成了国际上首个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反射吸收光谱实验线站,首次实现了低至200波数的宽波段电化学原位红外检测,建成的和频光谱实验线站实现了低波数皮秒级时间分辨和频光谱检测。该装置的研制为化学、物理、材料以及生物医学等相关领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和研发平台。
  •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2415.00万元采购红外热成像仪,物理气相沉积,镀膜机,原子层沉积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详细信息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液相外延炉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河南省-郑州市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11-10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液相外延炉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发布时间:2022-11-10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液相外延炉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采购项目编号:豫教招标采购-2022- 167 2.采购项目名称: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液相外延炉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3.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4.预算金额:2415万元 最高限价:2415万元 序号 包名称 包预算 (万元) 包最高限价 (万元) 1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液相外延炉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2415 2415 5.采购需求 (1)项目概况:根据哈工大郑州研究院需要,需对液相外延炉等仪器设备进行采购,项目已具备采购条件,现对该批次仪器设备进行公开招标。 (2)采购内容包括:DLP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增材制造设备1套、高功率光纤激光焊接系统1套、高功率激光柔性复合加工系统1套、超高精度纳米材料沉积系统1套、液相外延炉1套、化学气相沉积镀膜机1套、示波器及探头1套、PEM电解槽1套、总线运动控制系统1套、无人机1套、红外热成像仪1套、功率与阻抗分析仪1套、立式真空热压烧结炉1套、高速摄像机1套。 (3)资金情况:资金已落实。 (4)包段划分:不分包。 (5)交货期: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 (6)交货地点:采购人指定地点。 (7)质量标准: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合格标准,满足采购人提出的技术标准及要求。 (8)验收标准:满足采购人的验收标准及要求。(9)质保服务要求:国产设备三年,进口设备一年(自验收合格之日起)。 6.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至质保期满。 7.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 8.是否接受进口产品:是 二、申请人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1)投标人须具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 (2)投标人须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企业财务状况良好,没有财务被接管、破产或其他关、停、并、转情况的,须提供2021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或其基本开户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 (3)投标人须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提供本年度任意一个月的企业完税凭证和企业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材料; (4)投标人须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自拟格式,自行承诺); (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自拟格式,自行承诺); (5)其他要求:对参与投标竞争的单位,需承诺近三年来投标人、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无行贿犯罪记录(由投标人出具承诺,格式自拟); (7)根据财政部《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查询及使用信用记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6〕125号)和豫财购〔2016〕15号的规定,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和“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潜在供应商,将拒绝其参加本项目招标采购活动; (8)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不得同时参加本项目的投标【提供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查询打印的相关材料并加盖公章(需包含公司基本信息、股东信息及股权变更信息)】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满足的资格要求: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若供应商所投设备为进口设备,须具备进出口经营资格并提供《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证书》。 三、获取招标文件: 1.时间:2022年11月11日至2022年11月20日(北京时间)。每天上午00:00至 12:00,下午 12:00至 23: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2.方式:供应商报名时需要将法人授权委托书、授权人身份证、被授权人身份证、营业执照副本扫描并发送至项目负责人邮箱1830331803@qq.com,对报名合格的供应商在缴费完成后,通过邮箱发送招标文件电子版。 3.售价:300元人民币 开户名称:河南省教育招标服务有限公司 账 号:371903102310201 开户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分行农业路支行 联系电话:扶会计18736086547。 四、投标截止时间(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及地点 1.时间:2022年12月1日9:00(北京时间) 2.地点:河南省教育招标服务有限公司第一开标室 五、开标时间及地点 1.时间:2022年12月1日9:00(北京时间) 2.地点:河南省教育招标服务有限公司第一开标室 六、发布公告的媒介及公示期限 本公告在河南省教育厅网站、河南省教育招标网、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官网、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 七、其他补充事宜 1.本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1)执行《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财库﹝2021﹞46号); (2)执行《财政部、司法部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4﹞68号); (3)执行《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通知》(财库﹝2017﹞141号); (4)执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的通知》(财库﹝2004﹞185号)、《财政部环保总局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财库﹝2006﹞90号);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调整优化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的通知》(财库〔2019〕9号)。 (5)与招标人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招标公正性的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不得参加投标。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不得参加同一标段投标或者未划分标段的同一招标项目投标。 八、凡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照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哈工大郑州研究院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源东七街26号 联系人:薛老师 联系方式:18860369839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称:河南省教育招标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花园路116号河南省农科院院内西南角原农信楼 联系人:金蕾 联系方式:0371-56058516 3.项目联系方式 联系人:金蕾 联系方式:0371-56058516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红外热成像仪,物理气相沉积,镀膜机,原子层沉积 开标时间:2022-12-01 09:00 预算金额:2415.00万元 采购单位:哈工大郑州研究院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河南省教育招标服务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液相外延炉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河南省-郑州市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11-10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液相外延炉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发布时间:2022-11-10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液相外延炉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采购项目编号:豫教招标采购-2022- 167 2.采购项目名称: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液相外延炉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3.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4.预算金额:2415万元 最高限价:2415万元 序号 包名称 包预算 (万元) 包最高限价 (万元) 1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液相外延炉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2415 2415 5.采购需求 (1)项目概况:根据哈工大郑州研究院需要,需对液相外延炉等仪器设备进行采购,项目已具备采购条件,现对该批次仪器设备进行公开招标。 (2)采购内容包括:DLP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增材制造设备1套、高功率光纤激光焊接系统1套、高功率激光柔性复合加工系统1套、超高精度纳米材料沉积系统1套、液相外延炉1套、化学气相沉积镀膜机1套、示波器及探头1套、PEM电解槽1套、总线运动控制系统1套、无人机1套、红外热成像仪1套、功率与阻抗分析仪1套、立式真空热压烧结炉1套、高速摄像机1套。 (3)资金情况:资金已落实。 (4)包段划分:不分包。 (5)交货期: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 (6)交货地点:采购人指定地点。 (7)质量标准: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合格标准,满足采购人提出的技术标准及要求。 (8)验收标准:满足采购人的验收标准及要求。 (9)质保服务要求:国产设备三年,进口设备一年(自验收合格之日起)。 6.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至质保期满。 7.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 8.是否接受进口产品:是 二、申请人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1)投标人须具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 (2)投标人须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企业财务状况良好,没有财务被接管、破产或其他关、停、并、转情况的,须提供2021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或其基本开户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 (3)投标人须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提供本年度任意一个月的企业完税凭证和企业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材料; (4)投标人须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自拟格式,自行承诺); (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自拟格式,自行承诺); (5)其他要求:对参与投标竞争的单位,需承诺近三年来投标人、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无行贿犯罪记录(由投标人出具承诺,格式自拟); (7)根据财政部《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查询及使用信用记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6〕125号)和豫财购〔2016〕15号的规定,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和“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潜在供应商,将拒绝其参加本项目招标采购活动; (8)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不得同时参加本项目的投标【提供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查询打印的相关材料并加盖公章(需包含公司基本信息、股东信息及股权变更信息)】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满足的资格要求: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若供应商所投设备为进口设备,须具备进出口经营资格并提供《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证书》。 三、获取招标文件: 1.时间:2022年11月11日至2022年11月20日(北京时间)。每天上午00:00至 12:00,下午 12:00至 23: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2.方式:供应商报名时需要将法人授权委托书、授权人身份证、被授权人身份证、营业执照副本扫描并发送至项目负责人邮箱1830331803@qq.com,对报名合格的供应商在缴费完成后,通过邮箱发送招标文件电子版。 3.售价:300元人民币 开户名称:河南省教育招标服务有限公司 账 号:371903102310201 开户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分行农业路支行 联系电话:扶会计18736086547。 四、投标截止时间(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及地点 1.时间:2022年12月1日9:00(北京时间) 2.地点:河南省教育招标服务有限公司第一开标室 五、开标时间及地点 1.时间:2022年12月1日9:00(北京时间) 2.地点:河南省教育招标服务有限公司第一开标室 六、发布公告的媒介及公示期限 本公告在河南省教育厅网站、河南省教育招标网、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官网、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 七、其他补充事宜 1.本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1)执行《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财库﹝2021﹞46号); (2)执行《财政部、司法部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4﹞68号); (3)执行《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通知》(财库﹝2017﹞141号); (4)执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的通知》(财库﹝2004﹞185号)、《财政部环保总局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财库﹝2006﹞90号);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调整优化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的通知》(财库〔2019〕9号)。 (5)与招标人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招标公正性的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不得参加投标。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不得参加同一标段投标或者未划分标段的同一招标项目投标。 八、凡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照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哈工大郑州研究院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源东七街26号 联系人:薛老师 联系方式:18860369839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称:河南省教育招标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花园路116号河南省农科院院内西南角原农信楼 联系人:金蕾 联系方式:0371-56058516 3.项目联系方式 联系人:金蕾 联系方式:0371-56058516
  • FIIF NIRST 2024第四届近红外光谱检测及其相关技术研究分论坛在北京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8月9日,FIIF NIRST 2024第四届近红外光谱检测及其相关技术研究分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本届论坛由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吸引了200余人出席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出席该论坛。FIIF NIRST 2024第四届近红外光谱检测及其相关技术研究分论坛现场会议伊始,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德发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张莉副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袁洪福理事长分别为大会致辞,向莅临会议的嘉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李德发院士致辞致辞中,李德发院士从饲料行业的需求端、近红外在饲料行业的应用端以及近红外对饲料的有效养分模型方面等工作进展进行了介绍。李德发院士用“同步、方向、递送”三个关键词,旨在未来用在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张莉副秘书长致辞张莉副秘书长代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向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其介绍说:“能够在本论坛交流分享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展,必将助力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支撑我国饲料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 袁洪福理事长致辞袁洪福理事长在致辞中,就产业的发展形势和需求,以及近红外快速检测自身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并预祝饲料行业创新论坛第四届近红外公论坛圆满成功,参会代表收获满满。中国农业大学 杨增玲教授报告题目:《NY/T 4427-2023 饲料近红外光谱测定应用指南》标准解读当前全球饲料工业领域的质量管理,已逐渐由传统的“事后检验”提升到“预防检验”和“及时检验”阶段,须有快速、适宜现场及在线检测的检验手段作为支撑。杨增玲教授在报告中详细讲解了饲料近红外光谱标准修订的背景,并对相应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褚小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报告题目: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评价褚小立教授在报告中讲解了近红外光谱技术中模型构建与验证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样本选择的重要性、模型验证的指标以及模型适用性的评估方法。报告中还强调了样本质量和数据准确性对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技术方法来提升模型的性能和可靠性。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张良晓研究员报告题目:油料油脂真实性近红外快速鉴别技术研究食用油的市场需求量大,但供需存在缺口,引发了市场上的掺假问题,这对食品安全构成了挑战。传统检测方法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掺假手段,特别是随着掺假技术的进步,传统方法的成本和难度不断增加。张良晓研究员强调了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油脂真实性鉴别中的难题,为确保食品安全和促进油脂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广州星博科仪有限公司创办人、总工程师 罗旭东报告题目:高光谱前沿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罗旭东总工程师全面介绍了,高光谱在卫星、矿业、环境、植物、文物等方面的应用案例以及研究进展。也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交流分享,未来高光谱可以找到在饲料行业更多更广泛的应用。CTI华测检测动物营养与健康项目技术主持负责人 隋莉报告题目:饲料行业近红外技术应用的难点和解决方案实验室在近红外分析应用中面临多种挑战,包括样品数量有限、数据量大但预测性能未提升、样品代表性不足等问题。对于模型建立和验证,需要充分考虑样品的特性和含量范围,以及实验室条件的实际限制。报告中,隋莉老师还提到技术培训和定制化服务对于提升实验室能力至关重要,帮助客户不仅获取数据,而且学会如何应用和解读数据。丹麦福斯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副总裁 赵武善报告题目:在线近红外技术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在线近红外分析技术为油脂和饲料行业的实时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工具,有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和质量监控。赵武善副总裁探讨了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饲料行业的应用前景,强调了在线分析的实时监控、数据代表性、准确度和快速反应的优势,并指出,在线分析技术在饲料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自动化需求的提升,其应用前景广阔。布鲁克近红外光谱中国区经理、高级应用专家 王东报告题目:新一代非接触式在线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简介王东经理在报告中介绍了在线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在饲料行业的应用,强调了其经济效益和实时监控的优势。报告详细介绍了饲料行业在线应用的几个关键点,包括原料投料、混合机后和成品监测,并通过案例展示了一个饲料企业如何通过在线监测和控制系统节省原料成本。精谱检测设备(河南)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刘季报告题目:人工智能助力高端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国产替代报告中,刘季总监从公司的产品线、技术特点、应用场景、售后服务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介绍。他重点展示了公司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产品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强调了产品的便携性、快速检测、高精度等特点。此外,他还介绍了公司在720洪水期间提供免费维修维护的公益活动,体现了公司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山东亚太中慧集团检测中心主任 张旭报告题目:中慧集团近红外应用体会与经验分享张旭主任在报告中分享了中慧集团在应用近红外光谱仪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包括检测中心的全产业链覆盖、仪器设备配置、近红外光谱仪的常规应用和预测模型、固体原料和油脂的预测以及模型建立和预警能力等。报告指出,有效应用近红外光谱仪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需要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培训和设备管理,同时期待监控软件在定性鉴别和光谱应用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四川特驱投资集团公司(华西希望) 陈平高级工程师报告题目:集团近红外应用管理陈平高级工程师分享了华西希望集团在近红外光谱仪应用管理方面的经验,包括背景介绍、模型建设、模型使用和案例分享。报告中还强调了模型建设的重要性,如样品代表性、数据一致性、稳定性等,以及模型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建设条件、模型分析依据、定期验证和风险预期等。此次论坛由中国农业大学王军军教授(左)、四川威尔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宋涛高级分析工程师(右)分别主持,会议共邀请了10位近红外光谱分析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报告分享。报告嘉宾授牌仪式部分参展厂商
  • 聚焦高端化工材料,中国石化又将成立一研究院!
    近日,中国石化决定出资设立中石化(广东)高端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院”),致力建设以客户为中心世界一流的高端化工材料(加工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研究机构。该公司归属化工事业部,按事业部所管企业管理,科技部负责科研方向管理。广东院的建设着眼于中国石化发展所需,致力于建成集团的客户服务中心、合成材料加工应用中心等技术中心。广东院将坚守“以合成材料加工应用基础研究牵引产品整体解决方案”的定位目标,特别关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等领域,支撑中国石化在相关合成材料产业取得先机。同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按市场化模式运营管理,努力建设成为材料改性和复合材料研发成果转化基地。广东院是中国石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将引入专业咨询公司,建立有竞争力的全员市场化人力薪酬体系,探索新型研发体系和高效运行机制。建成后,广东院将成为高端材料研发创新的引领者、创新要素的汇聚者和产业发展的推动者,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端材料加工应用研发中心、客户服务中心、成果孵化转化中心、人才集聚中心。
  • InfraTec(英福泰克)新一代高端制冷热像仪ImageIR9300
    德国InfraTec(英福泰克)全新推出ImageIR 9300系列高端制冷型红外热像仪,采用了1280x1024像素高清级探测器,具有高帧频、高灵敏度、高精度、高解析度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科学研究、产品开发、过程控制、红外无损检测、红外特征分析及选光谱成像等用途,满足各领域红外应用专家对高性能红外热像仪的需求。 更多详情敬请洽询英福泰克(InfraTec)红外热像仪中国总代理-北京雅世恒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