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超临界微粒制备仪

仪器信息网超临界微粒制备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超临界微粒制备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超临界微粒制备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超临界微粒制备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超临界微粒制备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超临界微粒制备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超临界微粒制备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超临界微粒制备仪相关的论坛

  • 超临界流体–乳液干燥法制备可吸入胰岛素微粒

    超临界流体–乳液干燥法制备可吸入胰岛素微粒

    发篇技术文章,呵呵.....---------------------------------------------------------------------在这项研究中,一个新的使用高压CO2的专利乳液干燥技术被用于制备精细的胰岛素微粒。油和水的乳液滴被喷雾到连续加入的高压CO2中。经细小液滴膨胀,水被CO2与有机溶液的混合物去除,即沉析得到胰岛素微粒。使用这种新工艺制备得到微米尺度胰岛素微粒(95%以上的胰岛素微粒的直径低于5µ m)。生物活性被完整保留,并似乎在经过超临界CO2处理后得到了加强。这项基于使用超临界CO2进行水和油的乳液干燥的新工艺被设计用于直接从水溶液制备胰岛素等蛋白质的精细微粒。实验结果显示了几个关键优势:-使用这种工艺制得的微粒一般是球状的,直径在1到5微米之间,符合吸入的要求。-生物分子的干燥在低温下实现,无需直接接触易脆的分子和有机溶剂,保持了生物活性。-稳定剂或赋形剂能在乳状液中与生物分子混合,以实现一步式沉积和预表达全文请到德国未来化学科技公司网站的服务中心栏目下载:www.futurechemtech.com[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3/200603211541_15361_1707231_3.jpg[/img]

  • 超临界流体–乳液干燥法制备可吸入胰岛素微粒

    在这项研究中,一个新的使用高压CO2的专利乳液干燥技术被用于制备精细的胰岛素微粒。油和水的乳液滴被喷雾到连续加入的高压CO2中。经细小液滴膨胀,水被CO2与有机溶液的混合物去除,即沉析得到胰岛素微粒。使用这种新工艺制备得到微米尺度胰岛素微粒(95%以上的胰岛素微粒的直径低于5µ m)。生物活性被完整保留,并似乎在经过超临界CO2处理后得到了加强。这项基于使用超临界CO2进行水和油的乳液干燥的新工艺被设计用于直接从水溶液制备胰岛素等蛋白质的精细微粒。实验结果显示了几个关键优势:-使用这种工艺制得的微粒一般是球状的,直径在1到5微米之间,符合吸入的要求。-生物分子的干燥在低温下实现,无需直接接触易脆的分子和有机溶剂,保持了生物活性。-稳定剂或赋形剂能在乳状液中与生物分子混合,以实现一步式沉积和预表达全文请到未来化学科技公司网站的服务中心栏目下载:www.futurechemtech.com[color=red]【由于该附件或图片违规,已被版主删除】[/color]

  • 【分享】多功能超临界微粒制备与结晶系统在国家纳米工研院一次安装验收成功

    法国多功能超临界流体微粒制备与结晶系统在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一次安装验收成功,可完成RESS(Rapid Expansion of Supercritical Solutions,超临界饱和溶液快速膨胀法)、SAS(Supercritical Anti- Solvent,超临界反溶剂法)和SEDS(Solution Enhanced Dispertion by Supercritical Fluids,超临界流体溶液增大分散法)等多种超临界流体微粒制备与结晶实验。更多信息欢迎垂询未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futurechemtech.com

  • 【分享】第七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

    未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法国SEPAREX公司于2008年7月20日出席第七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本届超临界流体会将全面展示、总结两年来我国超临界流体科学基础及技术应用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和进展,深入交流和探讨超临界流体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届时,我们将展示法国SEPAREX公司生产的超临界流体设备,包括超临界萃取仪、超临界微粒设计与制备系统、超临界干燥系统、相平衡仪、超临界反应装置、超临界水氧化装置、全透明蓝宝石高压釜、各种高压釜、高压注射泵、超临界流体泵、离心循环泵、蓝宝石视窗高压池等,同时介绍超临界流体的一些应用实例。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更多信息欢迎登陆未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网站(http://www.futurechemtech.com)查询!

  • 【分享】小型超临界萃取仪

    法国SEPAREX公司为了满足用户实验室小量样品萃取及在线分析的需要特别推出实验室小型超临界萃取仪:LAB SFE 20ml和LAB SFE 100ml,最大萃取容量分别为20ml和100ml、操作范围为500bar和150°C,更大范围可选。该系列产品同样秉承了SEPAREX的模块化设计多功能设计理念,通过不同组件的选用以实现不同的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如微粒制备与结晶、气凝胶干燥、压力样品环及在线分析等。更多信息请垂询未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futurechemtech.com

  •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以超临界流体作流动相,以固体吸附剂(如硅胶)或键合在载体(或毛细管壁)上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作固定相的色谱方法。常用流动相为超临界状态下的CO2、氧化亚氮、乙烷、三氟甲烷等。CO2最常用,因为它的临界温度低(31℃)、临界压力适中(7.29MP)、无毒、便宜,但其缺点是极性太低,对一些极性化合物的溶解能力较差,所以,通常要用另一台输液泵往流动相中添加1~5%的甲醇等极性有机改性剂。SFC所用色谱柱既有液相色谱的填充柱,又有气相色谱的毛细管柱,但由于超临界流体的强溶解能力,所使用的毛细管填充柱的固定相必须进行交联。从理论上讲,SFC既可以象液相色谱一样分析高沸点和难挥发样品,也可象气相色谱一样分析挥发性成分。不过,超临界流体色谱更重要的应用是用来作分离和制备,即超临界流体萃取。

  • 超临界流体色谱

    超临界流体色谱

    以超临界流体作流动相,以固体吸附剂(如硅胶)或键合在载体(或毛细管壁)上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作固定相的色谱方法。常用流动相为超临界状态下的CO2、氧化亚氮、乙烷、三氟甲烷等。CO2最常用,因为它的临界温度低(31℃)、临界压力适中(7.29MP)、无毒、便宜,但其缺点是极性太低,对一些极性化合物的溶解能力较差,所以,通常要用另一台输液泵往流动相中添加1~5%的甲醇等极性有机改性剂。SFC所用色谱柱既有液相色谱的填充柱,又有气相色谱的毛细管柱,但由于超临界流体的强溶解能力,所使用的毛细管填充柱的固定相必须进行交联。从理论上讲,SFC既可以象液相色谱一样分析高沸点和难挥发样品,也可象气相色谱一样分析挥发性成分。不过,超临界流体色谱更重要的应用是用来作分离和制备,即超临界流体萃取。

  • 超临界气凝胶干燥

    超临界气凝胶干燥 - 未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气凝胶具有非常惊人的物理性能。正如其名字所表达的,气凝胶几乎和空气一样,是目前存在的最轻的固定材料。气凝胶是由有机或无机凝胶制备而得的透明的、多空性、大表面积(1000 m2/g)材料,并具有卓越的绝热性能。正是基于以上的性质,气凝胶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利用气凝胶的透明和绝缘的性质,瑞典Airglass AB公司可生产60 x 60 x 2 cm3尺寸的面板。 石油工业利用气凝胶的绝缘性能,开发石油天然气井的管道等等。超临界CO2干燥法是制备气凝胶的最重要的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利用超临界CO2置换出凝胶中的有机溶剂,胶体的网络架构得到保留,即制得气凝胶。法国SEPAREX公司在气凝胶干燥领域做了广泛了研究,可向用户提供多种气凝胶产品。SEPAREX公司是专业的超临界气凝胶干燥设备供应商。可向用户提供实验室研究到中试、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超临界干燥设备。更多信息,欢迎您登录未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futurechemtech.com/products.htm 查询!

  • 【原创】超临界色谱与红外连用技术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SFC)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方法。所谓超临界流体,是指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的一些物质,它们的物理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是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成为超临界流体,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扩散速度高于在在流体中的扩散速度约100倍,而且它不需要像液相色谱那样需要高压才能通过具有一定阻力的柱子。对于相对分子量比较大、极性强、受热易分解的分子,不能使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利用超临界色谱可解决问题。当压力解除后,超临界流体即成为气体,极易从分析体系中除去。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是2O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色谱技术。由于它具有[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和液相所没有的优点,并能分离和分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和液相色谱不能解决的一些对象,应用广泛,发展十分迅速。据估计,至今约有全部分离的25%涉及难以对付的物质,通过超临界流体色谱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l)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 实验证明SFC法的柱效一般比HPLC法要高:当平均线速度为0.6cm/S时,SFC法的柱效可为HPLC法的3倍左右,在最小板高下载气线速度是4倍左右;因此SFC法的分离时间也比HPLC法短。这是由于流体的低粘度使其流动速度比HPLC法快,有利于缩短分离时间。   (2)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比较 出于流体的扩散系数与粘度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因此SFC的谱带展宽比GC要小;另外,SFC中流动相的作用类似LC中流动相,流体作流动相不仅载带溶质移动,而且与溶质会产生相互作用力,参与选择竞争。还有,如果我们把溶质分子溶解在超临界流体看作类似于挥发,这样,大分子物质的分压很大,因此可应用比GC低得多的温度,实现对大分子物质、热不稳定性化合物、高聚物等的有效分离。  (3)应用范围的比较 SFC比起GC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要大出好几个数量级,基本与LC法相当。当然,尺寸排阻色谱法(SEC)所测分子质量范围是所有色谱法中最大的。 超临界色谱与红外联用技术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尤其对一些高沸点、难裂解的化合物,质谱分析难以得到理想的碎片,利用超临界色谱/红外联用技术可完全解决问题。 在超临界流体色谱中,流动相为超临界或亚临界状态下的CO2或以CO2为主,扩散与传质比HPLC快得多,从而它对样品的分离速度要快得多,加上再平衡时间短,因而分析样品的典型循环时间只需1-2分钟。由于SFC流动相的粘度低,色谱柱两端压力降较小,就可以采用更长的色谱柱,还可以多根色谱柱串联。 温度31.1℃/压力7.39Mpa为CO2的超临界点。CO2在超临界或亚临界状态时,具有特别强的渗透作用,溶解能力比气体大得多,甚至超过液体;同时它粘度小,保持了近似气体的扩散能力。 SFC的部件组成与HPLC很相似,包括流动相输送系统(泵、流量缓冲器和混合柱等)、色谱分离系统(进样器、色谱柱和柱温箱等)、检测系统(检测器等)和计算机软件。制备型的超临界流体色谱还包括收集系统。 随着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的发展,愈来愈多的检测器得到了应用,除了通用的HPLC检测器如UV、DAD、MS等等,更有象FID、NCD这样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检测器可以用于SFC。这使得SFC的分离检测兼具了液相色谱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的优点。 超临界流体色谱仪能分离的物质范围涵盖了从高极性的有机酸碱直到低极性的烃类。色谱柱的种类从C18柱一直到极性的二醇基柱和磺酸基柱。

  • 【资料】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析大豆磷脂

    [size=5]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析大豆磷脂[/size] 来源: 作者:王学军, 赵锁奇, 王仁安 摘要:采用以CO2为流动相的超临界流体色谱方法,以含0.05%(体积分数)三乙胺的乙醇作为改性剂,对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大豆磷脂组成进行分析,获得了大豆磷脂提取物中6个重要组分的定性结果,并讨论了流动相组成、操作温度和压力对分离的影响。对其中有代表意义的磷脂酰胆碱(PC)进行了外标法定量分析,在PC质量浓度为0.020 g/L-0.075 g/L时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PC加样回收率为96.7%( =5),重现性好。此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色谱;磷脂酰胆碱;大豆磷脂2 实验部分2.1 仪器与试剂 所用SFC装置由本实验室设计组装而成。Rheadyne进样器配有lOμL的定量管,Spectra 100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为美国TSP公司产品,色谱信号由色谱工作站记录。无水乙醇、三乙胺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PC,PE,PI标准品购自Sigma公司大豆磷脂分别为本实验室超临界流体抽提萃取物和北京化学试剂公司产品。2.2 色谱条件 参考文献[2,7,8]所报道的内容,本实验所用色谱柱选择Sphefisorb C18 10μm(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50 mm×4.6mm i.d.不锈钢柱;流动相为超临界CO2和改性剂(体积比为10:1),其中改性剂为含0.05%(体积分数)三乙胺的乙醇溶液;流动相流速为1.1mL /min~1.3 mL/min;柱温为3O℃~60℃ ;压力为20MPa~30MPa;进样体积为10μL;经紫外扫描,选择检测波长为214nm。2.3 混合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各磷脂标准品适量,加人同一容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配成标准品的混合溶液,其中每一标准品的质量浓度均在0.2 g/L到10.0 g/L之问;分别称取两种大豆磷脂样品1.0 g,并各自配成质量浓度约为50 g/L的乙醇溶液。

  • 超临界萃取新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一、 中药产业化形势及应用新技术的意义 中药为我国传统医药,用中药防病治病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及合成一个新药又需巨大的投资,西医西药对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疑难病的治疗药物还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因此,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中医中药热。面对科学技术,特别是医药工业的迅猛发展,国际间医药学术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以及药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实现中药现代化,与国际接轨,已成为中医药工作者的共识。改革开放到党的十五大,我国明确了中药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思路,提出"科教兴业"的战略主体目标,中药的发展迈进了一大步。中药生产中的大桶煮提、大锅蒸熬及匾、勺、缸类生产器具当家的状况大为改善,进而出现不锈钢多功能提取罐、外循环蒸发、多效蒸发器,流化干燥器等设备,中成药的剂型也有较大的发展,由丸、散、膏、丹剂为主发展成为具有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及少量粉针等剂型。中药产值比1979年翻了五番,约占医药工业产值的30%以上。然而,我国现阶段创制的中成药还难以在国外注册、合法销售与使用。从目前全世界天然药物的贸易额来看,中国仅占1%左右,与天然药物主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其原因主要是产业现代工程技术水平不高,制备工艺和剂型现代化方面还很落后;生产过程的许多方面缺乏科学的、严格的工艺操作参数,不仅导致了消耗高、效率低,而且还出现有效成分损失、疗效不稳定、剂量大服用不方便、产品外观颜色差、内在质量不稳定;同时还出现缺少系统的量化指标,大多数产品缺乏疗效基本一致的内在质量标准;许多复方制剂还难以搞清楚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要改变这种现状,让西方医药界接受中药,增强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主要途径是,以中药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中药现代化。中药产品现代化的重点可简单地用8个字来描述,即"有效、量小、安全、可控"。实际上,它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复杂,但首先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提取分离工艺、制剂工艺现代化,质量控制标准化、规范化。为此,许多医药专家多次提出要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分子蒸馏技术、膜分离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缓控释制剂技术、各种先进的色谱、光谱分析等先进技术,进行中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在国家有关部门的主持下,1998年3月底,来自全国及香港20多个单位的60多位专家学者聚集厦门大学,探讨了中药现代化问题,特别是中药复杂体系中重大科学基础问题,超临界流体技术、分子蒸馏技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液质联用[/color][/url]等同时也被提出来。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分子蒸馏技术、超重力场技术是目前国际上较新的三大提取分离技术、采用这些技术对中药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对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全球中药材大国,随着我国入世的临近,更应在推动中药现代化、成果产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使中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使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得以实现。二、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新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简称SF或SCF)是指超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状态下的高密度流体。超临界流体具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性,其粘度与气体相似,但扩散系数比液体大得多,其密度和液体相近。超临界流体对物质进行溶解和分离的过程就叫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简称SFE)。其基本原理为:CO2的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分别为31.05℃和7.38MPa,当处于这个临界点以上时,此时的CO2同时具有气体和液体双重特性。它既近似于气体,粘度与气体相近;又近似于液体,密度与液体相近,但其扩散系数却比液体大得多。是一个优良的溶剂,能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扩散作用将许多物质溶解。同时,在稍高于临界点的区域内,压力稍有变化,即引起其密度的很大变化,从而引起溶解度的较大变化。因此,超临界CO2可以从基体中将物质溶解出来,形成超临界CO2负载相,然后降低载气的压力或升高温度,超临界CO2的溶解度降低,这些物质就沉淀出来(解析)与CO2分离,从而达到提取分离的目的。不同的物质由于在CO2中的溶解度不同或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压力和温度下溶解状况不同,使这种提取分离过程具有较高的选择性。1、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应用的优越性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进行中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和中药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1.1 萃取能力强,提取率高。用超临界CO2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能将要提取的成分几乎完全提取,从而大大提高产品收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随着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不断进步,全氟聚醚碳酸铵(PFPE)的应用,把超临界CO2萃取扩展到水溶液体系,使得难以提取的强极性化合物如蛋白质等的超临界CO2提取已成为可能。 1.2 萃取能力的大小取决于流体的密度,最终取决于温度和压力,改变其中之一或同时改变,都可改变溶解度,可以有选择地进行中药中多种物质的分离,从而可减小杂质使中药有效成分高度富集。便于减小剂量和质量控制,产品外观大为改善。 1.3 超临界CO2临界温度低,操作温度低,能较完好地保存中药有效成分不被破坏,不发生次生化。因此,特别适合那些对热敏感性强、容易氧化分解破坏的成分的提取。 1.4 提取时间快、生产周期短。超临界CO2提取(动态)循环一开始,分离便开始进行。一般提取10分钟便有成分分离析出,2-4小时左右便可完全提取。同时,它不需浓缩步骤,即使加入夹带剂,也可通过分离功能除去或只是简单浓缩。 1.5 超临界CO2提取,操作参数容易控制,因此,有效成分及产品质量稳定。 1.6 超临界CO2还可直接从单方或复方中药中提取不同部位或直接提取浸膏进行药理筛选,开发新药,大大提高新药筛选速度。同时,可以提取许多传统法提不出来的物质,且较易从中药中发现新成分,从而发现新的药理药性,开发新药。 1.7 超临界CO2还具有抗氧化、灭菌作用,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1.8 超临界流体萃取应用于分析或与GC、IR、MS、LC等联用成为一种高效的分析手段。将其用于中药质量分析,能客观地反映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真实含量。 1.9 经药理、临床证明,超临界CO2提取中药,不仅工艺上优越,质量稳定且标准容易控制,其药理、临床效果能够保证或更好。 1.10 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节省劳动力和大量有机溶剂,减小三废污染,这无疑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一种高新的提取、分离、制备及浓缩新方法。2、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及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方式及前景 从"八五"期间国家"八五"攻关项目"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中草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到"九五"期间承担多项中国重点项目(有关SFE技术研究开发中药新药)以来,包括萃取分离研究和药理毒理研究及新药的开发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果:①证明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应用于中药领域;②总结了SFE在中药中应用的规律性;③提出较为适合中药萃取的超临界设备结构类型;④总结了超临界CO2萃取中药的优越性,证明了用超临界CO2萃取中药,不仅工艺上优越,而且还能保持中药本身的药理活性;⑤研究开发出一批具有较好前景的品种,有的已工业化,走向市场。根据研究开发实践,认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分离及中药现代化,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可观前景。SFE应用于中药,结合几个典型的研究开发实例,可将其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2.1 SFE与中药有效成分或中间原料的提取 这一方面主要是指那些已具备质量标准的单体或有效部位的提取,往往本身就是产品,只要达到标准,便可进入市场。这是SFE技术应用于该领域中的较为容易进行的一个方面。 2.1.1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从黄花中提取青蒿素(Artemisinin)的新工艺。青蒿素来自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的一种倍半萜内酯类成分,是我国唯一得到国际承认的抗疟新药。然而本应属于中国的东西,中国仅占国际市场份额的0.5%。传统的汽油法存在收率低、成本高、存在易燃易爆等危险,用SFE工艺,从0.1升、5升设备小试到25升、50升设备中试放大,一直到200升设备的工业化生产证明,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可用于青蒿素的生产,青蒿素产品符合中国药品标准。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比传统法(如汽油法)优越,产品收率提高1.9倍,生产周期缩短约100小时,成本降低447/Kg,可节省大量的有机溶剂汽油,避免易燃易爆的危险,减少三废污染,大大简化生产工艺。该新工艺已取得发明专利证书。在最近召开的中国青蒿素成果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已初步决定推广这种新工艺,以达到占国际市场份额的3-5%的目标。 2.1.2 贯叶连翘提取物的超临界CO2萃取 贯叶连翘提取物是目前国际流行的十大植物提取物之一,主要用于治疗忧郁症。提取物是用贯叶连翘药材经水煮或醇提、浓缩、干燥而得。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达到出口标准,

  • 【转帖】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1、技术原理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过程的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当然,对应各压力范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控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所以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是由萃取和分离组合而成的。 2、工艺流程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艺流程如下:3.萃取装置 超临界萃取装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研究分析型,主要应用于小量物质的分析,或为生产提供数据。二是制备生产型,主要是应用于批量或大量生产。 超临界萃取装置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八部分:萃取剂供应系统,低温系统、高压系统、萃取系统、分离系统、改性剂供应系统、循环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具体包括二氧化碳注入泵、萃取器、分离器、压缩机、二氧化碳储罐、冷水机等设备。由于萃取过程在高压下进行,所以对设备以及整个管路系统的耐压性能要求较高,生产过程实现微机自动监控,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并降低运行成本。4.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 超临界流体萃取与化学法萃取相比有以下突出的优点:(1)可以在接近室温(35-40℃)及CO2气体笼罩下进行提取,有效地防止了热敏性物质的氧化和逸散。因此,在萃取物中保持着药用植物的全部成分,而且能把高沸点,低挥发度、易热解的物质在其沸点温度以下萃取出来;(2)使用SFE是最干净的提取方法,由于全过程不用有机溶剂,因此萃取物绝无残留溶媒,同时也防止了提取过程对人体的毒害和对环境的污染,是100%的纯天然;(3)萃取和分离合二为一,当饱含溶解物的CO2-SCF流经分离器时,由于压力下降使得CO2与萃取物迅速成为两相(气液分离)而立即分开,不仅萃取效率高而且能耗较少,节约成本;(4)CO2是一种不活泼的气体,萃取过程不发生化学反应,且属于不燃性气体,无味、无臭、无毒,故安全性好;(5)CO2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取得,且在生产过程中循环使用,从而降低成本;(6)压力和温度都可以成为调节萃取过程的参数。通过改变温度或压力达到萃取目的。压力固定,改变温度可将物质分离;反之温度固定,降低压力使萃取物分离,因此工艺简单易掌握,而且萃取速度快。

  • 超临界流体萃取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概述 二氧化碳是一种很常见的气体,但是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主要是用于生产干冰(灭火用)或作为等。目前国内外正在致力于发展一种新型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CO2超临界萃取技术。运用该技术可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可提取过去用化学方法无法提取的物质,且廉价、无毒、安全、高效;适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工业。   二氧化碳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Tc=31.26℃、压力高于临界压力Pc=7.2MPa的状态下,性质会发生变化,其密度近于液体,粘度近于气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0倍,因而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用它可溶解多种物质,然后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传统的提取物质中有效成份的方法,如水蒸汽蒸馏法、减压蒸馏法、溶剂萃取法等,其工艺复杂、产品纯度不高,而且易残留有害物质。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的, 它是利用流体在超临界状态时具有密度大、粘度小、扩散系数大等优良的传质特性而成功开发的。它具有提取率高、产品纯度好、流程简单、能耗低等优点。CO2- SFE技术由于温度低, 且系统密闭, 可大量保存对热不稳定及易氧化的挥发性成分, 为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了目前最先进的方法。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可以从许多种植物中提取其有效成分,而这些成分过去用化学方法是提取不出来的。这项技术除了用在化工、医药等行业外,还可用在烟草、香料、食品等方面。如食品中,可以用来去除咖啡、茶叶中的咖啡因,可提取大蒜素、胚芽油、沙棘油、植物油以及医药用的鸦片、阿托品、人参素及银杏叶、紫杉中的有价值成分。可见这项技术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一). 超临界流体定义  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三种相态-气相、液相、固相。三相成平衡态共存的点叫三相点。液、气两相成平衡状态的点叫临界点。在临界点时的温度和压力称为临界压力。不同的物质其临界点所要求的压力和温度各不相同。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CF)技术中的SCF是指温度和压力均高于临界点的流体,如二氧化碳、氨、乙烯、丙烷、丙烯、水等。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而接近临界点的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相近,以至无法分别,所以称之为SCF。  目前研究较多的超临界流体是二氧化碳,因其具有无毒、不燃烧、对大部分物质不反应、价廉等优点,最为常用。在超临界状态下,CO2流体兼有气液两相的双重特点,既具有与气体相当的高扩散系数和低粘度,又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物质良好的溶解能力。其密度对温度和压力变化十分敏感,且与溶解能力在一定压力范围内成比例,所以可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改变物质的溶解度。(二).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过程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当气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 成为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单一相态, 具有和液体相近的密度, 粘度虽高于气体但明显低于液体, 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100倍; 因此对物料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 能够将物料中某些成分提取出来。  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依次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萃取出来。并且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和介电常数随着密闭体系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极性增大, 利用程序升压可将不同极性的成分进行分步提取。当然,对应各压力范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通过控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自动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并将萃取分离两过程合为一体,这就是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超临界CO2的溶解能力  超临界状态下,CO2对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差别很大,这与溶质的极性、沸点和分子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由一下规律:1. 亲脂性、低沸点成分可在低压萃取(104Pa), 如挥发油、烃、酯等。2. 化合物的极性基团越多,就越难萃取。3. 化合物的分子量越高,越难萃取。 超临界CO2的特点  超临界CO2成为目前最常用的萃取剂,它具有以下特点:1.CO2临界温度为31.1℃,临界压力为7.2MPa,临界条件容易达到。 2.CO2化学性质不活波,无色无味无毒,安全性好。 3.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获得。   因此,CO2特别适合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本文摘自:www.wolsen.com.cn

  • 【转帖】超临界流体定义、特点

    超临界流体定义、特点㈠定义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简称SCF)可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形式来定义。气、液两相呈平衡状态的点叫临界点。在临界点时的温度和压力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而接近临界点的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接近。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又称为稠密气体(dense gas)或高压气体(high compressed gas),它不同于一般的气体,也有别于一般液体,兼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特性,密度接近于液体,粘度和扩散系数接近于气体,渗透性好,与液体溶剂萃取相比,可以更快地完成传导,达到平衡,促进高效分离过程的实现。㈡特点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取决于它的温度和压力,通常和流体的密度呈正相关,随流体的密度增加而增加。在临界点附近,压力、温度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流体密度及其对物质溶解能力的较为显著的变化。被用作超临界流体的溶剂有乙烷、乙烯、丙烷、丙烯、甲醇、乙醇、水、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超临界二氧化碳是首选的萃取剂。这是因为二氧化碳的临界条件易达到(Tc=304.1 K,Pc=7.347 MPa),且无毒、无味、不燃、价廉、易精制,这些特性对热敏性和易氧化的产物更具有吸引力。超临界流体的特性① 无毒性、不燃性和无腐蚀性。超临界CO2流体无毒和不可燃,有利于安全生产,而且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有利于推广应用,降低成本。② 容易达到超临界条件。CO2临界温度为Tc=31.1℃ ,临界压力为Pc=7.3MPa,CO2的超临界条件与水相比(水的临界温度为374℃,临界压力为22MPa)更容易达到。

  • 【资料】-超临界流体的共溶剂效应和混合流体研究进展

    [b]超临界流体的共溶剂效应和混合流体研究进展[/b][i]牟天成,韩布兴[/i]摘 要:共溶剂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超临界流体的应用范围,推动了超临界流体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本文从相行为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热力学的角度,对相行为测定、量热技术、光谱技术和分子模拟等在超临界流体中共溶剂效应的研究作了综述,主要介绍超临界流体中共溶剂的作用机理和混合流体在临界点附近热力学性质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超临界流体 共溶剂 分子间相互作用 混合流体1 引 言最近20年以来,超临界流体科学和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理论和应用研究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随着人们对超临界流体本性认识的提高,超临界流体在萃取、化学反应、材料制备、分析技术、胶体和表面科学、生物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应用范围和领域还在不断扩大之中,而且必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超临界流体得到人们广泛关注,是因为它具有一些特殊性质:(1)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可以从气态密度连续变化到液态密度,尤其是临界点附近,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密度成倍变化;(2)由于粘度、介电常数、扩散系数和溶解能力都与密度有关,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来控制超临界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超临界流体中,CO2的使用最普遍,原因如下:CO2溶解能力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适中;无毒无害,便宜易得;化学惰性,易分离等,是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color=red]下面有全文的Word文档,需要的可以下载。[/color]

  • 【原创大赛】超临界流体色谱的介绍和应用

    【原创大赛】超临界流体色谱的介绍和应用

    [align=center][b]超临界流体色谱的介绍和应用[/b][/align][align=center][b]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b][/align][align=center][b]安平中心:薛凯路[/b][/align]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的一个色谱分支,所谓超临界流体,是指在高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时的一种物质状态。它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但它兼有气体的低粘度、液体的高密度以及介于气、液之间较高的扩散系数等特性。从理论上说SFC既可以分析GC法难以处理的高沸点、不挥发性样品,又有比HPLC法更高的柱效和更短的分离时间,且可使用二者常用的检测器,也可与MS、FT-IR光谱仪等在线联接,因而可以方便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中药药物分析领域已有愈来愈多的应用。SFC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在手性化合物的分析中越来越多使用。1.原理什么是超临界流体,对于某些纯物质来说,具有三相点和临界点,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在三相点,气、液、固三态处于平衡状态,当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时,则不论施加多大压力,气体也不会液化,此时即非气体,也非液体,而是以超临界流体形式存在。[align=center][img=,296,23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081543_01_2904018_3.png[/img][/align]2.流动相和添加剂CO2的超临界流体性质化学反应性低, 惰性,无毒性,安全,临界点:T=31℃ , P=73 bar(1066psi),超临界CO2 理化性质类似于正己烷,易获得,成本低廉常作为弱洗脱剂。强洗脱剂一般为醇类,常用甲醇,乙醇,异丙醇。为了得到较好的峰形,有时候常常使用添加剂如:氨水等等。3. 手性柱正相直链淀粉衍生物 CHIRALPAK AD / AD-H CHIRALPAK AS / AS-H纤维素衍生物 CHIRALCEL OD / OD-H CHIRALCEL OJ / OJ -H CHIRALCEL OA, OB, OC CHIRALCEL OF, OG, OK CHIRALCEL CA-1[b]反相[/b]CHIRALPAK[sup][/sup] AD -RHCHIRALPAK[sup][/sup] AS -RHCHIRALCEL[sup][/sup] OD-RH CHIRALCEL[sup][/sup] OJ -RH[b]共价键合型-新产品[/b] CHIRALPAK[sup] [/sup]IA CHIRALPAK[sup][/sup] IB[b]其它[/b] CROWNPAK[sup][/sup] [b]CR (+), (-)[/b] CHIRALPAK[sup][/sup] OT(+), OP (+) CHIRALPAK[sup][/sup] WH, MA (+) CHIRALPAK[sup] [/sup] QD-AX CHIRALPAK [sup][/sup] QN-AX4. Thar 80 主要部件主要有进样器,溶剂泵,CO2泵,检测器,背压器等部件,具体如图所示。[align=center][img=,690,467]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081543_02_2904018_3.png[/img] [/align][align=center] [img=,437,60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081544_01_2904018_3.png[/img][/align]5. 总结SFC仪器较特殊的两点1.保持一定温度:二氧化碳流经的管路有温控措施,将温度控制在35℃。2.保持一定压力:有一个限流器(或称备压装置)。为了保持在整个系统中二氧化碳一直保持超临界流体状态,一般反压设置为100bar。3.粘度近于气体,比液体低得多,可减少柱过程阻力,采用细长色谱柱以增加柱效 。(优于HPLC)4.扩散系数在气体和液体之间,具有较快的传质速度,使分析速度加快,峰型变窄,增加检测灵敏度 。(优于GC)

  • 天津市兰博实验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刚刚发布了超临界产品经理职位,坐标,速来围观!

    [b]职位名称:[/b]超临界产品经理[b]职位描述/要求:[/b]分析、制备、工业级超临界色谱的售前技术支持,应用支持[b]公司介绍:[/b] 天津兰博是美国兰博中国总代理及技术服务中心,目前天津兰博处于二次发展阶段已有17年的市场及售后服务经验,其中14年美国原装液相中国总代理经验,独家代理已近3年。拥有独立实验室,常年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产品线齐全:色谱、光谱、前处理设备、全线配件耗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液相色谱;常规色谱、微量色谱、高精分析色谱、分析减半制备色谱、制备色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液质[/color][/ur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以及全覆盖的色谱配件耗材。供货及时,均备有现货。质保...[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70922]查看全部[/url]

  • 【资料】-超临界萃取的技术原理、特点和应用

    一、超临界萃取的技术原理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分离过程的原理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当然,对应各压力范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控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所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过程是由萃取和分离过程组合而成的。 二、超临界萃取的特点    1、超临界萃取可以在接近室温(35~40℃)及CO2气体笼罩下进行提取,有效地防止了热敏性物质的氧化和逸散。因此,在萃取物中保持着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而且能把高沸点、低挥发性、易热解的物质在远低于其沸点温度下萃取出来;    2、使用SFE是最干净的提取方法,由于全过程不用有机溶剂,因此萃取物绝无残留的溶剂物质,从而防止了提取过程中对人体有害物的存在和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了100%的纯天然性;    3、萃取和分离合二为一,当饱和的溶解物的CO2流体进入分离器时,由于压力的下降或温度的变化,使得CO2与萃取物迅速成为两相(气液分离)而立即分开,不仅萃取的效率高而且能耗较少,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费用成本; 4、CO2是一种不活泼的气体,萃取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且属于不燃性气体,无味、无臭、无毒、安全性非常好; 5、CO2气体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制取,且在生产中可以重复循环使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6、压力和温度都可以成为调节萃取过程的参数,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达到萃取的目的,压力固定通过改变温度也同样可以将物质分离开来;反之,将温度固定,通过降低压力使萃取物分离,因此工艺简单容易掌握,而且萃取的速度快。 三、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应用    超临界CO2萃取的特点决定了其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如在医药工业中,可用于中草药有效成份的提取,热敏性生物制品药物的精制,及脂质类混合物的分离;在食品工业中,啤酒花的提取,色素的提取等;在香料工业中,天然及合成香料的精制;化学工业中混合物的分离等。具体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药用植物中萃取生物活性分子,生物碱萃取和分离;    2、来自不同微生物的类脂脂类,或用于类脂脂类回收,或从配糖和蛋白质中去除类脂脂类;    3、从多种植物中萃取抗癌物质,特别是从红豆杉树皮和枝叶中获得紫杉醇防治癌症;    4、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E的萃取;    5、对各种活性物质(天然的或合成的)进行提纯,除去不需要分子(比如从蔬菜提取物中除掉杀虫剂)或“渣物”以获得提纯产品;    6、对各种天然抗菌或抗氧化萃取物的加工,如罗勒、串红、百里香、蒜、洋葱、春黄菊、辣椒粉、甘草和茴香子等。 来源:中国色谱网[em61]

  • 【讨论】超临界萃取仪的购置咨询

    最近领导安排我进行超临界萃取的购置招标工作,由于对这种仪器不了解,不清楚采购这种仪器时最需要注意什么,坛子里哪位老友用过也给推荐一下,目前常用的品牌都是那几个?评价如何?

  • 【转帖】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概述 二氧化碳是一种很常见的气体,但是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主要是用于生产干冰(灭火用)或作为食品添加剂等。目前国内外正在致力于发展一种新型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CO2超临界萃取技术。运用该技术可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可提取过去用化学方法无法提取的物质,且廉价、无毒、安全、高效;适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工业。   二氧化碳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Tc=31.26℃、压力高于临界压力Pc=7.2MPa的状态下,性质会发生变化,其密度近于液体,粘度近于气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0倍,因而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用它可溶解多种物质,然后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传统的提取物质中有效成份的方法,如水蒸汽蒸馏法、减压蒸馏法、溶剂萃取法等,其工艺复杂、产品纯度不高,而且易残留有害物质。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 它是利用流体在超临界状态时具有密度大、粘度小、扩散系数大等优良的传质特性而成功开发的。它具有提取率高、产品纯度好、流程简单、能耗低等优点。CO2- SFE技术由于温度低, 且系统密闭, 可大量保存对热不稳定及易氧化的挥发性成分, 为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了目前最先进的方法。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可以从许多种植物中提取其有效成分,而这些成分过去用化学方法是提取不出来的。这项技术除了用在化工、医药等行业外,还可用在烟草、香料、食品等方面。如食品中,可以用来去除咖啡、茶叶中的咖啡因,可提取大蒜素、胚芽油、沙棘油、植物油以及医药用的鸦片、阿托品、人参素及银杏叶、紫杉中的有价值成分。可见这项技术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 (一). 超临界流体定义  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三种相态-[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液相、固相。三相成平衡态共存的点叫三相点。液、气两相成平衡状态的点叫临界点。在临界点时的温度和压力称为临界压力。不同的物质其临界点所要求的压力和温度各不相同。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CF)技术中的SCF是指温度和压力均高于临界点的流体,如二氧化碳、氨、乙烯、丙烷、丙烯、水等。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而接近临界点的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相近,以至无法分别,所以称之为SCF。  目前研究较多的超临界流体是二氧化碳,因其具有无毒、不燃烧、对大部分物质不反应、价廉等优点,最为常用。在超临界状态下,CO2流体兼有气液两相的双重特点,既具有与气体相当的高扩散系数和低粘度,又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物质良好的溶解能力。其密度对温度和压力变化十分敏感,且与溶解能力在一定压力范围内成比例,所以可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改变物质的溶解度。(二).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过程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当气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 成为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单一相态, 具有和液体相近的密度, 粘度虽高于气体但明显低于液体, 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100倍 因此对物料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 能够将物料中某些成分提取出来。  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依次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萃取出来。并且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和介电常数随着密闭体系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极性增大, 利用程序升压可将不同极性的成分进行分步提取。当然,对应各压力范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通过控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自动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并将萃取分离两过程合为一体,这就是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超临界CO2的溶解能力  超临界状态下,CO2对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差别很大,这与溶质的极性、沸点和分子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由一下规律:1. 亲脂性、低沸点成分可在低压萃取(104Pa), 如挥发油、烃、酯等。2. 化合物的极性基团越多,就越难萃取。3. 化合物的分子量越高,越难萃取。 超临界CO2的特点  超临界CO2成为目前最常用的萃取剂,它具有以下特点:1.CO2临界温度为31.1℃,临界压力为7.2MPa,临界条件容易达到。 2.CO2化学性质不活波,无色无味无毒,安全性好。 3.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获得。   因此,CO2特别适合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 【资料】-超临界流体萃取效果的影响因素

    [b]超临界流体萃取效果的影响因素[/b]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效果的因素主要有:(1)萃取条件,包括压力、温度、时间、溶剂及流量等;(2)原料的性质,如颗粒大小、水分含量、细胞破裂及组分的极性等。 [b]⑴萃取压力的影响[/b] 萃取过程中,SF密度的变化直接影响萃取效果。萃取压力是影响SF密度的重要参数。压力的变化能显著提高SF溶解物质的能力。根据萃取压力的变化,可将SFE分为3类:(1)高压区的全萃取。高压时,SF的溶解能力强,可最大限度地溶解所有成分;(2)低压临界区的萃取,仅能提取易溶解的成分,或除去有害成分;(3)中压区的选择萃取,在高低压之间,可根据物料萃取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压力进行有效萃取。当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则溶解增加缓慢,这是由于高压下超临界相密度随压力变化缓慢所致。另外,压力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还与溶质的性质有关[b]⑵温度的影响[/b] 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较为复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在一定压力下,升高温度;由于升高温度作为萃取剂CO2的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密度降低,溶解能力相应下降。另一方面,在一定压力下,升高温度被萃取物的挥发性增强,分子的热运动加快,分子间缔和的机会增加,从而使溶解能力增大。因此,温度对超临界萃取率的影响应综合这两个因素来考虑。:升高温度,分子的热运动加快,分子的缔和的机会增加,从而使溶解度的增加起了一定的主导作用。在实际生产中,超临界CO2萃取的温度控制为大于临界温度,但不宜太高,一般为31.5℃~85℃ 是最佳操作温度。 [b]⑶萃取剂流量、萃取时间的影响[/b] 在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萃取剂流量一定时,萃取时间越长,收率越高。萃取刚开始时,由于溶剂与溶质未达到良好接触,收率较低。随着萃取时间的加长,传质达到某种程度,则萃取速率增大,直到达到最大之后,由于待分离组分的减少,传质动力降低而使萃取速率降低。萃取剂的流量主要影响萃取时间。一般来说,收率一定时,流量越大,溶剂、溶质问的传热阻力越小,则萃取的速度越快,所需要的萃取时间越短,但萃取回收负荷大,从经济上考虑应选择适宜的萃取时间和流量。 [b]⑷物料性质的影响[/b] 物料的粒度影响萃取效果,一般情况下,粒度越小,扩散时间越短,有利于SF向物料内部迁移,增加了传质效果,但物料粉碎过细会增加表面流动阻力,反而不利于萃取。对于多孔的疏松物料,粒度对萃取率影响较小,菌体脂肪存在于细胞内,萃取脂肪时,应考虑使细胞破壁。水分是影响萃取效率的重要因素。物料中含水量较高时,其水分主要以单分子水膜形式在亲水性大分子界面形成连续系统,从而增加了超临界相流动的阻力,当继续增加水分时,多余的水分子主要以游离态存在,对萃取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而当含水量较低时,水分子主要以非连续的单分子层形式存在。可见,破坏传质界面的连续水膜,使溶质与溶剂之间进行有效的接触,形成连续的主体传质体系就可减小水分的影响。超临界流体的极性是影响萃取速率的又一因素。在弱极性的溶剂中,强极性物质的溶解度远小于非极性物质,可萃取性随极性增加而降低,如超临界CO2是一种非极性溶剂,因此,它非常适用于弱极性物质的萃取。通过使用不同的夹带剂来改变COz的极性,使萃取范围扩大,可萃取极性较强的物质。来源:中国色谱网[em61]

  • 超临界CO_2与有机溶剂混合萃取及改质煤的研究

    本文以煤的分级利用为背景,以超临界C02 (SCCO2)与挟带剂混合对煤进行萃取改质,研究了萃取过程中超临界CO2与有机溶剂的作用机理,考察了萃取物、萃余煤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萃余煤的气化性能;在半连续超临界萃取装置中使用超临界CO2与煤焦油-N-甲基吡咯烷酮(NMP)混合溶剂共改质褐煤,研究了温度、压力、溶剂配比、粒径等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color][/url]抽提物组成和改质煤理化特性的影响,对比了原煤和改质煤在元素组成、表面结构、气化活性等方面的差异;分别使用超临界CO2与N-甲基毗咯烷酮(NMP)混合溶剂和超临界CO2-酒精混合溶剂,对煤和石油焦进行改质,研究了温度、压力、溶剂等对改质煤理化特性的影响,考察了原煤和改质煤在元素组成、官能团结构、气化活性等方面的差异;构建了褐煤改质气化工艺系统,进行了工艺系统模拟。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超临界CO2与有机溶剂混合对煤进行萃取,研究了挟带剂和超临界CO2混合溶剂的作用机理,考察了煤种、温度、压力和溶剂配比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了SCCO2-NMP混合溶剂条件下萃取物和萃余煤的理化特性,对比了原煤和萃余煤气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混合溶剂的萃取率大于超临界CO2或NMP纯溶剂的萃取率,混合溶剂体积比达到1:1时,萃取率最大;萃取率随着压力升高而增加,但压力超过11MPa后,其影响逐渐减弱;萃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温度超过150℃后其影响也逐渐减弱;褐煤和烟煤在SCCO2-NMP混合溶剂中的萃取率随碳含量增加有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碳含量达到85.12%(无水无灰基)时萃取率达到最大;萃取物中富含羟基及脂、酚、酮类等含氧官能团,超临界CO2的加入增强了溶剂对富含羟基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的萃取效果,减弱了对芳环结构和酚类、醚类等物质的萃取能力;萃取物蒸发后的固体中有类似于原煤的微晶结构,但几乎不含有矿物质,“石墨化”程度小于原煤;与原煤相比,萃余煤的表面会变得松散破碎,孔隙结构发生变化,比表面积减小,平均孔径增大,煤微晶结构堆垛高度减小;不同煤种在混合溶剂条件下得到的萃余煤气化活性都有不同程度改善,萃取率越大,萃余煤的气化活性越高。(2)采用超临界CO2与煤焦油-NMP混合溶剂对云南小龙潭褐煤进行改质,结果表明,改质后煤样的BET比表面积和BJH吸附孔容均增大约2倍,吸附平均孔径减小约20%;改质褐煤的成浆性提高,最大成浆浓度从46%提高到56%,流变指数从0.66变化到0.55附近,煤浆的假塑性流体趋势增强,触变环面积增加了4.5倍,改质后的褐煤水煤浆稳定性良好;改质后煤样的气化活性指数增加了1倍,温度和压力的提高,促使改质煤的活性指数增大,气化特性得以改善。(3)采用超临界CO2与NMP或酒精溶剂对煤和石油焦进行改质,结果表明,超临界C02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萃取有着脱灰脱硫的作用,灰分降低5-10%,硫含量降低0.2-0.4个百分点;改质后的煤和石油焦的气化活性得到了较好的改善,金陵石油焦气化活性的改善程度比印度石油焦高,且超临界CO2-NMP溶剂比超临界C02-乙醇溶剂改质效果好;相比于石油焦,混合溶剂改质对煤的气化活性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且超临界CO2-NMP溶剂比超临界C02-乙醇溶剂改质效果好。(4)构建了褐煤改质气化工艺系统,基于小龙潭褐煤改质结果,以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为基础,进行了工艺系统模拟,比较了原煤与改质煤气化结果的差异,考察了操作条件对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原煤相比,改质煤气化的比煤耗降低了26%,比氧耗降低了41%,随着改质煤成浆浓度的提高,比煤耗和比氧耗下降趋势趋于平缓;每千克煤的有效气(CO+H2)产量增加26%,合成气中CO的浓度从26.32%提升到34.38%,H2的浓度从33.68%提升到37.56%,CO2的浓度从38.44%降低到26.61%。

  • 【资料】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牡丹皮及制剂中丹皮酚的含量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毛细管[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分析牡丹皮及制剂中丹皮酚的含量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药材科 (上海 200003) 缪海均 柳正良* 李云华* 邵元福*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B]摘要[/B] 本文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提取中药牡丹皮及其成方制剂中丹皮酚,以氯仿作改性剂,在温度90℃,压力4000 psi下,二氧化碳动态萃取体积3 ml 静脉萃取时间5 min为最佳。该法简便快速,萃取完全。用大孔径毛细管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作含量监测,结果:相关性好(r=0.9999),中药与制剂的回收率分别为97.8%,RSD=2.35%(n=3);100.3%,RSD=1.89%(n=3)。结果准确,灵敏,分辨率好。为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方法。[B]关键词[/B]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牡丹皮; 丹皮酚; 毛细管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中药的成分极其复杂,在定量分析中,样品的提取是非常关键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是近代分离领域中出现的先进的样品制备技术,将传统的蒸馏和有机溶剂萃取结合在一起,利用超临界流体的优良溶解能力,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丹皮酚(paeonol)是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主要挥发性有效成分,具有祛风镇痛、降压、止血、抗炎症、抗菌、抑制血小板凝集等多种药理作用 [1] 。本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对牡丹皮及其成方制剂中丹皮酚的萃取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筛选出压力、温度、CO 2动态萃取量、静态萃取时间和改性剂加入量等五变量的最佳条件,用大孔径毛细管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测定了丹皮酚的含量,其结果准确、灵敏,分辨率好。[B]1 实验部分[/B]仪器、试剂和药品 仪器:100DX、100DM注射泵,SFX210超临界萃取器(美国ISCO公司),HP5890series II[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美国HP公司),NEC Pewermate 325(日本)。试剂:二氧化碳(99%)(上海酒精总厂),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药品:丹皮酚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药材及成方制剂购于长海医院。

  • 【分享】超临界萃取装置

    瑞士SITEC公司的超临界萃取装置从实验室、中试直到工业生产。已在全世界成功安装几百套。其超临界萃取系统的设计具有如下特点: 1、采用最先进的温度、压力和流量控制系统2、即能满足固态产品的分批萃取,又能满足液体产品的连续萃取 3、配置了高容量隔膜计量泵,解决目前国内用户倍受困扰的噪音大的问题 4、CO2 循环使用,极大的节约了运行成本 5、可配置添加剂系统,从而扩大SFE的应用范围 6、高效的分离过程,还可进行萃取物的分馏和分离,不再只是简单的萃取 7、柱残余物的连续释放,萃取物的连续回收 8、仪器的升级和扩展性强,如增加萃取釜和分离器等均可灵活选择 9、用户友好,界面直观、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使用户对整个萃取过程控制一目了然技术指标:- 最大操作压力:300, 500, 700bar - 最高操作温度:80, 120, 150, 200°C - CO2 流速:10, 18, 30, 50, 100L/hour - 萃取容量:0.2, 0.5, 1, 2, 4, 6, 10, 20L - 柱直径:38, 50, 65, 90mm - 柱长:2 , 3, 4, 5m - 可进行客户定制更多信息请登录未来化学科技网站查阅: http://www.futurechemtech.com

  • 【资料】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7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项中药提取先进技术科研成果--“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有效成分产业化应用”发明技术获得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记者从中华中医药学会了解到,这是中药技术成果首次获得高级别国家技术发明奖励,也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史上目前获得的最高发明奖项,它使中药现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并开辟了巨大的产业化前景。 超临界萃取是世界范围内近30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尤其在“能源危机”紧迫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此项技术在化工、能源、燃料、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更引起持续关注。近年来我国实施中药现代化进程,超临界萃取技术被列为中药高效提取分离现代化的关键新技术,其开发与产业化形成了“热点中的热点”。特别以非极性的二氧化碳为萃取剂,由于不燃、无毒等,非常适用于中药脂溶性有效成分的萃取分离。 由浙江中医药大学李大鹏教授领衔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有效成分产业化应用”国家重大课题历经十年艰辛攻关,解决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成分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打破了我国中药制备以往以液体溶媒提取的传统工艺技术,尤其使原来以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以石油为原料制备)提取中药脂溶性成分改用了成本低廉、节能又环保的二氧化碳气体提取分离,在中药领域开启了产业化应用的前景。在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投入正式生产,至今产品合格率100%。应用这项技术使产品得率提高了13.3%,生产工时由原来的112小时缩短到2.5小时,成本降低22%,一个产品每年就可为国家节省10万余吨石油能源,并且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 超临界萃取技术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技术发明专利,专家们一致认定这项技术“在国内、国际的中药工业化应用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具有示范作用”。2005年,这项成果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分享】【分享+讨论】超临界萃取基本介绍,另,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分享】【分享+讨论】超临界萃取基本介绍,另,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如果你对超临界萃取的操作有什么心得体会,或者建议见解,或者相关资料分享,或者其它任何与微波萃取的相关内容,欢迎讨论,参与有奖~超临界萃取基本介绍(附小文献一篇)一、超临界萃取的基本原理1、萃取剂 超临界萃取所用的萃取剂为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液之间的一种既非气态又非液态的物态,这种物质只能在其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时才能存在。 ·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较大,与液体相仿,而它的粘度又较接近于气体。因此超临界流体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萃取剂。 2、超临界流体的溶剂强度取决于萃取的温度和压力 利用这种特性,只需改变萃取剂流体的压力和温度,就可以把样品中的不同组分按在流体中溶解度的大小,先后萃取出来。(1)在低压下弱极性的物质先萃取,随着压力的增加,极性较大和大分子量的物质与基本性质,所以在程序升压下进行超临界萃取不同萃取组分,同时还可以起到分离的作用。(2)温度变化体现在影响萃取剂的密度与溶质的蒸汽压两个因素,在低温区(仍在临界温度以上),温度升高降低流体密度,而溶质蒸汽压增加不多,因此,萃取剂的溶解能力时的升温可以使溶质从流体萃取剂中析出,温度进一步升高到高温区时,虽然萃取剂的密度进一步降低,但溶质蒸汽压增加,挥发度提高,萃取率不但不会减少反而有增大的趋势。(3)除压力与温度外,在超临界流体中加入少量其他溶剂也可改变它对溶质的溶解能力。其作用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通常加入量不超过10%,且以极性溶剂甲醇、异丙醇等居多。加入少量的极性溶剂,可以使超临界萃取技术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极性较大化合物。二、超临界萃取的实验装置与萃取方式1、超临界萃取的实验装置 设备图片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0/201010091301_250229_1745326_3.jpg多功能超临界多元流体分步萃取、重组萃取、有毒物成份萃取囘收、超低微量成份萃取回收、精馏、萃取精馏、逆溛萃取、液液萃取、萃取冷冻结晶、多元溶媒的全封闭循环系统以及保健食品的膨化、脫色、脱硫、脱腥异味、着色、加香等的精制加工工业试验装置。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0/201010091302_250230_1745326_3.jpg單纯超临界CO2萃取成套设备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流程如附图所示,它包括:(1)超临界流体发生源,由萃取剂储瓶、高压泵及其他附属装置组成,其功能是将萃取剂由常温压态转化为超临界流体。(2)超临界流体萃取部分,由样品萃取管及附属装置组成,处于超临界态的萃取剂在这里将被萃取的溶质从样品基质中溶解出来,随着流体的流动,使含被萃取溶质的流体与样品基体分开。(3)溶质减压吸附分离部分,由喷口及吸收管组成,萃取出来的溶质及流体,必须由超临界态经喷口减压降温转化学常温常压态,此时流体挥发逸出,而溶质在吸收管内多孔填料表面,用合适溶剂洗吸收管,就可把溶质

  • 【资料】《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赵东胜, 刘桂敏, 吴兆亮(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天津300130)摘要: 综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 以及提高超临界流体萃取效率的方法, 包括加入夹带剂、利用高压电场和超声波等。并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生物化工、食品、医药和环保行业的最新应用情况作了介绍。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萃取效率; 夹带剂; 应用中图分类号: TQ 02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1267( 2007) 03- 0010- 03下载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155631.shtml

  • 【求助】关于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

    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超临界流体分离技术方面的大虾,我很想了解一些超临界流体分离技术方面的知识,不知道可不可以给我提供一些,万分感谢!

  • 【实战宝典】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有哪些优缺点?

    【实战宝典】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有哪些优缺点?

    [b][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解答:[/font][/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font]1[font=宋体])[/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超临界流体色谱法([/font]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font=宋体], [/font][font=Times New Roman]SFC[/font][font=宋体])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技术。原理即为使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借助超临界流体的特性达到分离组分的目的。[/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2[font=宋体])[/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所谓超临界流体是指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的一类物质,它们的聚集状态为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物理临界点温度通常高于沸点和三相点。从热力学上看,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是气体的[/font]100~1000[font=宋体]倍,[/font][/font][font=宋体]与[/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液体相近,具有和液体相似的溶解能力及与溶质的作用力[/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从动力学上看,超临界流体的黏度要比液体低,可以使用比常规液相色谱更大的线速度[/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扩散系数是液体的[/font]10~100[font=宋体]倍,传质速率高。[/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3[/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由于超临界流体的以上特性,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可获得比常规液相色谱更高的柱效和更快的分析速度。[/font][/font][font=宋体]但由于[/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超临界流体自身稳定性不佳,使用条件苛刻,重现性不佳,成本高昂等一系列原因,导致[/font][/font][font=宋体]其[/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发展空间受到限制。[/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img=,256,25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3/202103172141563611_2040_3389662_3.jpg!w256x256.jpg[/img][/font][/font]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