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外可见实例分析

仪器信息网红外可见实例分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红外可见实例分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红外可见实例分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红外可见实例分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红外可见实例分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红外可见实例分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红外可见实例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

红外可见实例分析相关的论坛

  • 【资料】有机化合物光谱分析法-精品课件

    主要内容如下:有机化合物光谱分析法前言 光谱法的发展及其应用1. 四大光谱的介绍(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四大光谱的发展历史。2. 有机化合物光谱分析法课程介绍。有机化合物光谱分析法课程是研究四大光谱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确定及有关知识的科学。它既是基础理论课,又是应用基础课。3.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四大光谱进行结构确定的原理及利用其综合解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了解光谱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主要讲述内容包括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研究对象、学习要点、学习方法、课程安排、考核、教材、参考书和教师等介绍。4. 翻译英文原版教材的前言。第一章 紫外可见光谱(UV-Vis)-(I)1. 紫外可见光谱的引论: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电子能级跃迁。2. 电子跃迁的条件,公式表示。3. 光的吸收定律(Lambert-Beer)和选择定则(Selection rules):计算公式和应用条件。4. 发色团的定义,类型,紫外可见光谱研究的发色团-含共轭双健,发色团的查找(波长范围,吸收带的强度)。5. 溶剂的选择和溶剂的极性对波长的影响,红移,兰移的概念。第一章 紫外可见光谱(UV-Vis)-(II)几种重要的发色团1. 共轭二烯类,Woodward定则预测最大吸收波长和应用实例。2. α,β不饱和酮类和醛类的π→π跃迁, Woodward-Fieser-Scott定则预测最大吸收波长、应用实例及相关溶剂校正。3. 取代苯的吸收。最大吸收波长预测和应用实例。4. 紫外光谱的应用:根据紫外光谱吸收峰的位置(λmax)和吸收强度(ε)推断发色团的种类和共轭体系的长短第二章 红外光谱(IR)1. 红外光谱的引论:红外光谱的产生-分子振动-转动能级跃迁。2. 红外光谱的选律(Selection rules),判别定则。红外光谱的几种振动形式(伸缩振动、弯曲振动等)。红外光谱的指纹区及鉴定。3. 拉曼光谱:拉曼效应,红外活性,拉曼活性,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关系。4. 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付立叶级数和变换,仪器介绍,原理和特点。第三章 核磁共振(NMR)-(I)1. 核磁共振引论:核磁共振的产生-核自旋能级跃迁。2. 核的Zeeman能级,公式表示。3. Boltzmann分布,公式表示。4. 核的进动与进动频率,公式表示。5. 弛豫过程。6. 核磁共振的灵敏度。一、提高磁场强度,二、连续波核磁共振仪转换为付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仪第二章 核磁共振(NMR)- (II)1. 化学位移。屏蔽效应,核磁共振的条件,化学位移的公式表示法。2. NMR 信号的强度和积分。对于1H NMR谱:信号强度与分子中对应的核磁数目成正比,1C NMR谱:无此关系3.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分子内因素(诱导效应、化学键的磁各向异性)4.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分子间因素(氢键、温度、溶剂等)。第三章 核磁共振(NMR)- (III)1. 自旋—自旋偶合,自旋—自旋分裂的定义,偶合常数的表示方法。 2. 13C-D 自旋—自旋偶合3. 13C- 1H 自旋—自旋偶合:峰的裂分数服从n+1律,信号强度比为二项式展开 (a+b)n 系数比4. 13C NMR谱宽带质子去偶技术和偏共振去偶技术。5. 图谱解析实例。第三章 核磁共振(NMR)- (Ⅳ)1. 1H- 1H 一级偶合:峰的裂分数服从n+1律,信号强度比为二项式展开 (a+b)n 系数比。图谱解析实例。3. 裂分模式,图谱解析实例。裂分模式,图谱解析实例。第三章 核磁共振(NMR)- (Ⅴ)1. H-1H 偶合常数的大小及影响因素。邻偶的影响因素:二面角、电负性、角张力、键长。图谱解析实例说明。3. 偕偶的影响因素:相邻π键、电负性、角张力。图谱解析实例说明。4. 远程偶合的类型,图谱解析实例说明。第三章 核磁共振(NMR)- (Ⅵ)1. 对核磁共振谱的改进,利用位移试剂和改变磁场强度提高核磁的分辨率。2. 用自旋去偶的方法来查找偶合关系:简单自旋去偶,差别去偶3. 奥氏核效应(NOE)定义,奥氏核效应与核间距离成反比。4. 奥氏核效应差光谱。图谱解析实例说明。5. 多脉冲实验-脉冲序列6. 无畸变极化转移增强技术(DEPT),不同类型的碳原子在DEPT谱中的说明,图谱解析实例说明。第三章 核磁共振(NMR)- (Ⅶ)1 二维谱的定义、绘制、分类。2 1H-1H 相关谱(H-HCOSY):互相偶合的两个(组)H 核在图谱上出现相关峰,图谱解析实例说明。3 总相关谱(TOCSY):图谱解析实例说明。4 奥氏核效应相关谱(NOESY):两轴均为氢核的化学位移,空间距离较近,并有NOE相关的两种(组)氢核在图谱上出现相关峰。解析实例说明。5 1H-13C 二维相关谱(异核多量子相关谱 HMQC):图谱的一侧设定为1H的化学位移,而另一侧设定为13C的化学位移,所得二维谱。解析实例说明。6 远程1H-13C二维相关谱 (HMBC):图谱一侧设定为1H的化学位移,而另一侧设定为13C的化学位移,测定 1H-13C间隔 2 键以上的偶合所得二维谱。解析实例说明。7 13C-13C连接的鉴定(2D-INADEQUATE):横轴为 13C化学位移,纵轴为双量子相干频率,相互偶合的两个碳原子作为一对双峰排列在同一水平线上。解析实例说明。第四章 质谱(MS)-(I)1 质谱引论:质谱的原理与作用,质谱仪的组成及功能2 离子的形成:对于挥发性物质-电子轰击法(EI)、化学电离法(CI),对于非挥发性物质-场解析(FD)、激光解析(LD)、快原子轰击法(FAB)、大气压电离法等(API)。3 离子的分析:不同类型的质量分析器(扇形磁场仪,高分辨质谱仪等)。第四章 质谱(MS)-(II)1 利用同位素峰强比计算化合物分子式,计算公式。应用实例。2 应用Lederberg表推导化合物分子式,计算公式。应用实例。3 碎片的动能学:亚稳离子能确切地把两个质谱峰联系在一起,可以确证断裂方式;活化能与反应的倾向性-活化能越小,反应越容易进行。第四章 质谱(MS)(Ⅲ)1 质谱的碎裂机制:奇电子离子(EE+)、偶电子离子(OE+),质谱的碎裂反应遵循的一般规律。2 一些最基本的质谱的碎裂机制:α裂解、I过程、γH重排等。3 图谱实例解释离子碎片的碎裂机制。质谱图解析的方法和步骤。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7617]有机化合物光谱分析法[/url]

  • 【分享】如何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利用红外光谱对物质分子进行的分析和鉴定。将一束不同波长的红外射线照射到物质的分子上,某些特定波长的红外射线被吸收,形成这一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每种分子都有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据此可以对分子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不停地作振动和转动运动而产生的,分子振动是指分子中各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相对运动,多原子分子可组成多种振动图形。当分子中各原子以同一频率、同一相位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时,这种振动方式称简正振动(例如伸缩振动和变角振动)。分子振动的能量与红外射线的光量子能量正好对应,因此当分子的振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发射红外光谱,也可以因红外辐射激发分子而振动而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分子的振动和转动的能量不是连续而是量子化的。但由于在分子的振动跃迁过程中也常常伴随转动跃迁,使振动光谱呈带状。所以分子的红外光谱属带状光谱。分子越大,红外谱带也越多。红外光谱仪的种类有:①棱镜和光栅光谱仪。属于色散型,它的单色器为棱镜或光栅,属单通道测量。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它是非色散型的,其核心部分是一台双光束干涉仪。当仪器中的动镜移动时,经过干涉仪的两束相干光间的光程差就改变,探测器所测得的光强也随之变化,从而得到干涉图。经过傅里叶变换的数学运算后,就可得到入射光的光谱。这种仪器的优点:①多通道测量,使信噪比提高。②光通量高,提高了仪器的灵敏度。③波数值的精确度可达0.01厘米-1。④增加动镜移动距离,可使分辨本领提高。⑤工作波段可从可见区延伸到毫米区,可以实现远红外光谱的测定。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也可以作为表征和鉴别化学物种的方法。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特征性,可以采用与标准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对比的方法来做分析鉴定。已有几种汇集成册的标准红外光谱集出版,可将这些图谱贮存在计算机中,用以对比和检索,进行分析鉴定。利用化学键的特征波数来鉴别化合物的类型,并可用于定量测定。由于分子中邻近基团的相互作用,使同一基团在不同分子中的特征波数有一定变化范围。此外,在高聚物的构型、构象、力学性质的研究,以及物理、天文、气象、遥感、生物、医学等领域,也广泛应用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解析方法一,IR光谱解析方法二,IR光谱解析实例一,IR光谱解析方法1.已知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不饱和度意义:续前例1:苯甲醛(C7H6O)不饱和度的计算续前2.红外光谱解析程序 先特征,后指纹 先强峰,后次强峰 先粗查,后细找 先否定,后肯定 寻找有关一组相关峰→佐证先识别特征区的第一强峰,找出其相关峰,并进行峰归属再识别特征区的第二强峰,找出其相关峰,并进行峰归属一,IR光谱解析方法二,IR光谱解析实例一,IR光谱解析方法1.已知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不饱和度意义:续前例1:苯甲醛(C7H6O)不饱和度的计算续前2.红外光谱解析程序 先特征,后指纹 先强峰,后次强峰 先粗查,后细找 先否定,后肯定 寻找有关一组相关峰→佐证先识别特征区的第一强峰,找出其相关峰,并进行峰归属再识别特征区的第二强峰,找出其相关峰,并进行峰归属

  • 紫外-可见-红外光反射光谱分析求助

    紫外-可见-红外光反射光谱分析求助

    [table=100%][tr][td]本人测的固体粉末的紫外-可见-红外光反射光谱,波长在400和800nm出现跳跃上升,求大神答疑解惑,另外有什么关于紫外可见红外反射光谱的书籍请大家推荐一下,谢谢了[/td][/tr][/table][img=,648,53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6/201906241620135235_6227_1676638_3.png!w648x538.jpg[/img]

  • 【资料】 《分析化学》 研究生 课件 下载 !

    【资料】 《分析化学》 研究生 课件 下载 !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11/200611191759_32718_1604910_3.jpg[/img]大连理工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等有机,分析化学,高等精细化工三门研究生课件2005现代分析化学技术考试.ppt2005现代分析化学技术作业答案.pptNMR进展和二维NMR.ppt常见的复杂谱.ppt第3章 MS6.7.ppt第3章 MS6.8.ppt第4章 4.5 氢核共振波谱的应用.ppt第5章 5.1 碳核共振波谱基础.ppt第5章 5.2 化学位移与结构的关系.ppt第5章 5.3 自旋偶合.ppt第5章 5.4 13C NMR 的解析.ppt第7章 7.5 红外光谱的应用.ppt第8章 8.1 谱图综合解析的方法.ppt第8章 8.2 谱图综合解析实例.ppt第9章9.1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联用技术.ppt第9章9.2 液相色谱联用技术.ppt分子发光光谱.ppt密码.ppt现代分析化学技术习题课(2005).ppt[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33926.shtml]《分析化学》研究生课件01[/url][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33927.shtml]《分析化学》研究生课件02[/url][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33929.shtml]《分析化学》研究生课件03[/url]

  • 近红外与中红外光谱分析的区别

    近红外光(NIR)是介于可见区和中红外区间的电磁波,不同文献中对其波长范围的划分不尽相同,美国试验和材料协会(ASTM)规定为700 nm至2500 nm。 根据红外辐射在地球大气层中的传输特性,通常分为近红外(0.75μm到3μm)、中红外(3μm到30μm)、远红外(30μm到1000μm)。 那么,在分析原理和方法上,近红外和中红外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 【求助】怎样选择最好?(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傅里叶近红外红外光谱仪 (2)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主要是测量固体、粉末和液体在不同波长的反射和透射,不必知道材料的组分。大概属于定性分析的范围,不是定量分析。怎么配置仪器最好(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近红外红外光谱仪 分光光度计到900nm或1100nm,900nm - 25 um由傅里叶近红外红外光谱仪测量。(2)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红外光谱仪 分光光度计到2.5 um,2.5 um - 25 um由傅里叶红外红外光谱仪测量。这两种配置方法是否可行?有哪些型号可以完成?价格上哪个配置更合算?50万能否搞定两个仪器。请各位大侠指点迷津。谢谢!节日快乐![em09506]

  • 【求助】怎样选择最好?(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傅里叶近红外红外光谱仪 (2)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主要是测量固体、粉末和液体在不同波长的反射和透射,不必知道材料的组分。大概属于定性分析的范围,不是定量分析。怎么配置仪器最好(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近红外红外光谱仪 分光光度计到900nm或1100nm,900nm - 25 um由傅里叶近红外红外光谱仪测量。(2)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红外光谱仪 分光光度计到2.5 um,2.5 um - 25 um由傅里叶红外红外光谱仪测量。这两种配置方法是否可行?有哪些型号可以完成?价格上哪个配置更合算?50万能否搞定两个仪器。请各位大侠指点迷津。谢谢!节日快乐!

  • 【分享】用红外光谱仪进行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用于定量分析远远不如紫外-可见光谱法。其原因是: 1、红外谱图复杂,相邻峰重叠多,难以找到合适的检测峰。 2、红外谱图峰形窄,光源强度低,检测器灵敏度低,因而必须使用较宽的狭缝。这些因素导致对比尔定律的偏离。 3、红外测定时吸收池厚度不易确定,参比池难以消除吸收池、溶剂的影响。 定量分析依据是比尔定律:ecl=logI0/I或A=ecl。如果有标准样品,并且标准样品的吸收峰与其它成分的吸收峰重叠少时,可以采用作出标准曲线的方法进行分析,即配制一系列不同含量的标准样品,测定数据点,作出曲线。相关步骤可参考紫外-可见光谱的定量分析方法。

  • 红外、紫外可见、荧光光谱、原子吸收、气相、液相测试QQ 2041361619

    测试服务QQ:2041361619光谱色谱测试,红外、紫外可见、荧光光谱、原子吸收、气相、液相等我们更专业!为保证测试效率,我们承诺:①假期周末无休,为您提供高效快捷的测试服务,样品数量超过5,全国包邮。②提供纸质版和电子版数据及数据分析(包括标峰、确定样品成分及作图)③提供正规机打发票,全国通用!红外光谱仪厂家:岛津公司 波长范围:400-4000; 20元/样紫外可见光谱仪厂家:岛津公司 波长范围:190-900;10元/样荧光光谱仪厂家: 岛津公司 波长范围:300-1200; 20元/样原子吸收光谱仪厂家: 岛津公司 元素:常见元素 10元/样气相色谱厂家: 岛津公司 常见物质均可分析 30元/样液相色谱 厂家: 岛津公司 常见物质均可分析 30元/样另外提供专业的科研想法设计、测试、数据作图、表格、论文撰写、修改、润色、翻译、排版等,不发表不收钱。我们无法承诺太多,只能用最积极、最严谨的态度为您服务! 联系方式:王老师 QQ 2041361619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北区新西路2号东方信息港2栋

  • 【原创大赛】【我与近红外的故事】从可见到近红外的光明之路

    【原创大赛】【我与近红外的故事】从可见到近红外的光明之路

    说明:本文参与原创大赛仅为加强传播交流,让更多人发现近红外的魅力,不参与任何奖项评选!从可见到近红外的光明之路华东理工大学 杜一平可见光,可见之光,赠与人类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牛顿老先生,用手中之魔镜,照耀出一个七彩斑斓之谱,从此,人们认识到未知世界的真谛。后来又出了个什么近红外光,看不见、摸不着,神秘兮兮。牛老先生之魔镜一照,呈现的不是色彩世界,而是绵延起伏的群山,群山之中雨雾缭绕,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人们垂涎欲滴,却无能为力,探秘之路异常艰辛。听说人们又找到了一个神眼,叫做化学计量学。相传该神眼太神眼了,居然能拨云见日从群山之中嗅到真金白银的味道。于是无数中华好儿女踏上了近红外之路… …1990年我硕士毕业,回到老家齐齐哈尔,任教于齐齐哈尔轻工学院。怀揣着年轻人不甘寂寞之心,又得益于罗国安老师的新作《可见紫外定量分析及微机应用》(1988年出版)的启发,我开始做科研了。然而从何下手呢?教研室只有72型分光光度计,于是我的科研就从可见光谱开始了,而做的是卡尔曼滤波、因子分析,后来知道这就是化学计量学。1999年认识了梁逸曾教授,成了他的学生,这是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之一。从这时候开始,我才真正开始从事化学计量学了。2001年,当时就职于布鲁克公司的周学秋先生到访梁老师的实验室,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近红外光谱,没想到从此后我的人生与近红外就分不开了。真正做近红外光谱研究工作应该是2002年底,我在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尾崎幸洋(Yukihiro Ozaki)教授课题组做博士后开始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和化学计量学是尾崎老师重要的研究方向,我的博士后课题就是用化学计量学解决近红外光谱分析方面的问题。尾崎教授是国际物理化学和光谱领域的知名教授,担任很多国际杂志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职务。在国际近红外光谱界他的知名度很高,2009-2013年间还担任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之职。值得一提的是,尾崎先生对中国非常友好,他担任包括吉林大学、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很多国内著名学府和科研单位的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在尾崎小组工作和学习过的中国科技人员不下60人(不完全统计),访问过该小组的中国人就更多了。尾崎教授也经常受邀来中国访问和参加学术会议。当时,尾崎小组与一家日本著名的国际公司合作开发无损检测人体血糖的近红外光谱仪器,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为该仪器采集的数据做数据分析。每个月都有大量的实际病人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和血糖检测数据发给我,我研究数据处理算法,期望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该项目的研究人员对很多病人进行长期的监测,每次测量前让病人喝下一杯葡萄糖水,用仪器探头在手臂内侧无出血检测近红外光谱。送到我手上的有三年连续的监测数据,每年都有数千,甚至是上万条光谱,日本科研人员的严谨工作态度令人深刻印象。我在尾崎小组经历的一件难忘之事就是有机会见到了具有近红外光谱之父之称的Karl N. Norris教授,他是最早开展近红外光谱研究,并应用于农产品检测的人。2003年11月份,我参加了在日本筑波召开的日本全国近红外光谱会议,大会邀请了Norris教授参加,并为其颁发了日本近红外国际奖。会上终于见到了近红外的开山鼻祖。而且在这次会议上,尾崎先生邀请Norris教授访问我们的小组,这让我有了进一步接触他的机会。Norris教授结束了在筑波的行程后,由河野澄夫(Sumio Kawano,他是现任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教授亲自送到大阪,而尾崎老师让我到大阪去接Norris教授来实验室。我在大阪的梅田火车站接到了他们,河野教授请我们吃了中午饭后,我陪同Karl乘火车赶往实验室。在一个小时的路程中,我们聊了很多,有关于中国的,关于近红外的,关于他的早期工作的。很多事情现在都忘了,只记得他没有来过中国,我当时还对他说今后有机会一定邀请他来中国访问,但可惜到目前也没有实现这个承诺。另一个记得他说过的是他早期用光谱来检测鸡蛋内部是否有血丝,还有用近红外光谱进行大米的分拣等工作。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91522_612603_2648817_3.jpgNorris在Ozaki实验室:左起杜一平、Norris、Ozaki、SumapornKasemsumran 除了做合作公司近红外光谱数据分析外,我另外一个工作就是化学计量学算法研究,在尾崎小组工作的一年时间开发了四个新算法,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五篇论文,与他人合作发表论文13篇。当时,SumapornKasemsumran(上面照片右侧的女士)是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就是化学计量学。Sumaporn是泰国人,但其祖先也是中国人。尾崎老师指派我来指导她,我以第二作者的身份与她合作发表了8篇论文,这些论文使得她获得了博士学位。我们后来还合作申请并获得了BUCHI公司设立的2006年的NIR Young Scientist奖BUCHI NIR AWARD 2006。当时实验室中只有我一个人是专职做化学计量学的,每当有人需要化学计量学,我都要为他们讲解化学计量学,提出工作建议,我成了推广化学计量学的一名老师。在我即将离开实验室回国时,尾崎教授评价道:一平不仅在化学计量学研究上,更为重要的是在小组的化学计量学教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尾崎老师带我进入了近红外光谱之门,也使我认识了很多近红外光谱领域的知名人士。除了Norris以外,还有日本的河野澄夫、在美工作的日本人Noda(二维相关光谱的提出者)、韩国汉阳大学的郑会一、挪威的Alfred A. Christy等。甚至清华大学的孙素琴教授,我也是在尾崎小组认识的。尾崎老师支持我参加了第九届国际化学计量学会议CAC2004(2004年,葡萄牙里斯本)、第13届国际近红外光谱会议NIR2007(2007年,瑞典UMEA)和第14届国际近红外光谱会议NIR2009(2009年,泰国曼谷),会上认识了一些国际上知名的近红外光谱人。到2010年的时候,受中国近红外光谱组织(当时称为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的委托,我承办了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ANS2010,我成功地邀请了时任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的Pierre Dardenne博士,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秘书长Marena Manley教授,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下任主席Ana Garrido-Varo教授,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Yukihiro Ozaki教授,他们的出席为会议增色不少。会上仪器信息网还专门采访了Pierre Dardenne、YukihiroOzaki、和袁洪福,并以《三大近红外光谱学会领军人共话未来发展趋势——访国际、亚洲、中国近红外光谱学会负责人》为题目发表了人物专访文章。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91522_612604_2648817_3.jpg出席ANS2010的NIR人:做起杜一平、Marena Manley、Dardenne夫人、Pierre Dardenne、Yukihiro Ozaki、Ana Garrido-Varo、梁逸曾、倪立军 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近红外之路,很有感慨,有很多故事都想跟朋友们分享,而最值得回味的就是在尾崎幸洋教授课题组的经历,那是我初登近红外之路的地方。今天我所做的,还有广大中国近红外人所做的就是为了实现中国人在近红外之路上的梦想。

  • 10月23日直播讲座:从化学计量学角度理解近红外之三:实例分析

    [color=#ff0000][b]讲师介绍:[/b][/color]杜一平 :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会副理事长。2010年10月成功组织承办了第三届全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术会议和第二届亚洲[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术会议。近年来主要从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化学计量学算法和应用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涉足的领域包括:工业在线监测、工业产品快速检测、农产品及中草药品质快速鉴别等。 [b][color=#ff0000]内容简介:[/color][/b]建立优秀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模型并不容易,实际建模中经常遇到一些不易处理的问题,比如样本数选多少和如何体现样本的代表性、数据集合如何划分、模型维度如何选择、怎样进行模型的优化与评价等。这些问题处理的得当与否关系到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本次讲座将就上述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给出问题的解决策略。根据十余年[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工作的实践,作者课题组近期提出一种综合建模方法,采样误差分布分析(SEPA)。本讲还将介绍该方法的设计思路和算法的具体步骤,将用一个实际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数据,利用SEPA进行异常点去除、光谱处理和波长选择、模型建立、模型评价等工作,展现建模的完整过程。本系列讲座中从第二到第四连续三次都是关于化学计量学内容,作者希望听众能从近红外数据、近红外模型、近红外建模步骤等各个方面对近红外都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的整个过程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color=#ff0000][b]报名链接:[/b][/color][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ykt/Course/Live/Index?sId=118[/url][b][color=#ff0000]直播时间:[/color][/b]2018/10/23 10:00[color=#ff0000][b]温馨提示:[/b][/color]直播结束后可回放,有效期两年,购买后不支持退款、转让;观看本系列讲座更多内容请购买整个系列讲座,详情见[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ykt/course/course/detail?sid=109[/url],更多课程咨询及购买课程时遇到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小叶子:xyz4077(微信)

  • 【分享】仪器分析课件

    1 绪 论^02 光谱分析法导论03 原子发射光谱法04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0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06 红外分光光度法07 分子发光分析0F08 核磁共振波谱法09 质谱法10 极谱分析法11 电位分析法12 电解与库仑分析法13 伏安和极谱法l`14 色谱法分离原理15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16 高效液相色谱法[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42061]仪器分析课件[/url]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导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一、基本要求掌握:本章要求掌握分光光度法的特点、基本原理、测定方法及计算方法;分子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类型,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与吸收光谱曲线,摩尔吸收系数与吸收系数,吸光度与透光度,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掌握显色反应条件及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各部件的作用及仪器原理,主要类型及特点;掌握差示分光光度法的原理、特点。理解:物质分子结构与紫外吸收光谱的关系,吸收波长位移与分子结构变化的关系;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定量分析影响结果准确度的各种因素。了解: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灵敏度和选择性的途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等其它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的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方面的作用及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二、 基本概念与重点内容A概述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灵敏度与准确度较高;选择性较好;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2.分光光度法的发展过程 目视比色法 光电比色法 分光光度法 3.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基于物质分子吸收紫外辐射或可见光,其外层电子跃迁而成,又称分子的电子跃迁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而建立的一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4. 光的基本性质 5.物质对光的吸收及吸收光谱6.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类型7.生色团与助色团B 光的吸收定律1.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2.吸光度与透光率、百分透光率之间的关系3.工作曲线的绘制与应用4.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5.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 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2. 在紫外和可见光区进行测量时,分别选择何种光源3. 单色器的主要元件 光栅;棱镜4. 分光光度计中的检测器类型早期: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及特点D显色测定试样的制备和光度测定条件的选择、1.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2.测定读数误差和测定条件的选择 5.入射波长的选择E 分光光度定量测定方法与其他应用 1.单组分的测定 通常采用 A-C 标准曲线法定量测定。 2.多组分的同时测定 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中的作用 了解共轭程度、空间效应、氢键等;可对饱和与不饱和化合物、异构体及构象进行判别。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没有红外吸收光谱提供的结构信息多。 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有机物发色体系信息分析的一般规律

  • 【资料】QuantBasic软件用于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QuantBasic软件用于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化学计量学原理引入到红外光谱学后 ,使得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有了突破性进展。利用 MB15 4S型FTIR光谱仪专配的 Quant Basic定量软件 ,对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基线取法进行了研究 ,并得出最优方法。通过对己二酸进行定量分析 ,验证了此软件对混合物中单组分定量不仅操作简便 ,快速可行 ,而且简化了训练集的建立和样品前处理【关键词】: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 FTIR光谱仪【正文快照】:  1 引言自 2 0世纪 40年代中期 ,第一台红外光谱仪问世后即开始了定量分析的应用和研究工作。红外光谱法具有适用性强 ,气、固、液的样品都可以测试而不破坏原样的特点。但在早期 ,相对于紫外 -可见光光谱 ,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应用范围是有限的。 2 0世纪 70年代以后 ,计算机技

  • 【原创大赛】热分析/红外光谱联用实验条件的设定应用实例

    【原创大赛】热分析/红外光谱联用实验条件的设定应用实例

    [size=18px][color=#ff0000][b]说明:本部分内容最初发表于“热分析与吸附”公众号([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jUzMzQ0OA==&mid=2247484499&idx=2&sn=308770450aca5db1bec08258bc153339&chksm=ec7ea1f4db0928e2c587df30eda2fe6d7c329b0cc087ed6323d8672f0f7ababe3bb415050b84&token=1107019109&lang=zh_CN#rd]链接[/url]),欢迎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的热分析与吸附相关的内容[/b][/color][/size]本部分将以实验室在用的美国Perkin Elmer公司的热重/红外光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质谱联用仪为例简要介绍热分析/红外光谱联用的实验条件设定的过程(内容和图片较多,请耐心看完)。1. 热重仪实验条件设定在《热分析/质谱联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第2部分 实验条件设定》中详细阐述了热重仪的实验条件设定方法,为了便于阅读并保持内容的完整性,在本部分对热重仪实验条件设定内容的描述基本与该文中的这部分内容相似。在下文叙述的内容中将这部分内容中的质谱改为了红外光谱,并增加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打开热重仪(型号为TGA8000)电源,稳定后打开仪器的控制软件,界面如图1所示。在图1的窗口中输入样品名称、设定生成的原始数据文件的路径、输入文件编号。点击图1中的Program选项,出现如图2所示的窗口。在图2中的窗口中输入加热速率、温度范围等信息。如需要输入多步加热或等温程序,可以点击图2中的Add a step选项进行编辑。[align=center][img=,564,64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4258977_5382_1879291_3.png!w564x647.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align][align=center][img=,550,58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4472862_9074_1879291_3.png!w550x581.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2[/align]如需改变实验气氛,则点击图3 中的Tools菜单,选中Preferences选项,弹出如图4所示的窗口。在图4中可以定义所使用的气氛气体的种类并输入实验时所用的天平气和吹扫气的流速。[align=center][img=,353,27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5066640_6302_1879291_3.png!w353x278.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3[/align][align=center] [img=,439,38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5221818_4954_1879291_3.png!w439x381.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 4[/align]2.设定传输线及连接装置的温度打开传输管线控制单元(型号为TL-9000),在图5中分别输入热重仪出口温度(Valve )、热重至红外光谱传输线的温度(T-Line)、红外光谱气体池的温度(Cell)、红外光谱至[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联用仪[/color][/url]传输线的温度(MS TL)、控制阀加热单元的温度(GSV Heater),并打开泵的开关(图中绿色按钮)。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准备制样。[align=center] [img=,558,74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5586262_1535_1879291_3.png!w558x742.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5[/align]3. 制样点击图6中的加热炉下降图标打开加热炉,向TGA8000热重仪的吊篮中放入一个洁净的坩埚(常用的为氧化铝坩埚),点击图6中的加热炉上升图标关闭加热炉。待质量几乎不变时,点击图6中的质量清零图标扣除坩埚的质量,此时仪器显示的质量度数为0.000mg。[align=center] [img=,161,74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6172066_569_1879291_3.png!w161x742.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6[/align]点击图6中的加热炉下降图标打开加热炉,小心地取下吊篮并从吊篮中取出坩埚,向坩埚中加入样品。将加入样品的坩埚放入吊篮中,然后将吊篮小心地挂在悬丝的挂钩上,点击图6中的加热炉上升图标关闭加热炉。待质量稳定后并且红外光谱仪处于待机状态时,分别点击图6中读取样品质量的图标和左上方的图标开始实验。4. 设定红外光谱仪的实验条件打开热重仪和TL9000传输管线温控装置电源后打开红外光谱仪的电源,待稳定后(一般需要3-5分钟)点击软件Timebase软件图标(图7),出现图8所示的界面。[align=center] [img=,204,26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6317137_2756_1879291_3.png!w204x260.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7[/align][align=center] [img=,558,2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6500099_4463_1879291_3.png!w558x275.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8[/align]在图8的界面中点击Instrument选项,点击菜单(图9)中的Setup Instrument选项,在弹出的窗口(图10)中设置红外光谱仪的工作条件。在图10中除了设置扫描的波数范围之外,还应设定累积测量次数和波数分辨率。对于逸出气体速度较快的过程,通常将累积测量次数设为1,对于较慢的过程可以将累积测量次数设为2或者4。累计次数越多,所得到的红外光谱的谱图数量也就越少。对于结构较复杂的气体产物或者混合气体而言,通常采用较低的波数,即对应于较高的分辨率。波数分辨率数值越低,所需的时间越长,谱图的噪声也就越大。如果常用的DTGS检测器的较小的波数分辨率数值仍满足不了要求,则需采用灵敏度较高的MCT检测器。[align=center][img=,558,38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7054374_8144_1879291_3.png!w558x384.jpg[/img][/align][align=center] 图9[/align][align=center] [img=,420,34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7261389_3749_1879291_3.png!w420x340.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0[/align]设定完毕仪器的工作条件之后,设定样品的实验信息。仍然在图8的界面中点击Instrument选项,点击菜单(图9)中的Setup Data Correction选项,在弹出的窗口(图11)中设置实验样品的相关信息。在Run time栏中设置红外光谱仪的检测时间(单位为分钟),该时间与热重仪的温度控制程序保持一致。由于由热重仪产生的气体在流经传输管线至红外气体池进行检测时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为十几秒到几十秒。可以在Delay选项设置延迟时间(单位为分钟),也可以在热重仪开始实验后用秒表计时,到达该延迟时间时开始实验。前一种方式通常采用自动触发(勾选窗口中的Wait for External Trigger选项)时使用,在热重仪开始实验后达到延迟实验时自动开始红外光谱数据的采集。此外,在图11的窗口中也可以设置数据采集模式,有连续采集和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采集两种模式,通常采用连续采集模式。设定样品名称和文件名及其保存位置后,点击OK选项。[align=center] [img=,441,35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7404795_7555_1879291_3.png!w441x356.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1[/align]对于在室温下不易挥发的样品,在设定完毕以上的条件之后待仪器状态稳定后,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对红外光谱仪进行背景扣除。仍然在图8的界面中点击Instrument选项,点击菜单(图9)中的Scan Background选项或者点击图12中的从左数第2个图标进行背景扣除。在开始运行扣除背景之前,通常需要在软件的图13所示的窗口设置背景扣除的参数。在窗口中设置扫描的波数范围和累积扫描次数,累积扫描次数通常为4,点击OK选项,点击背景扣除图标。背景扣除结束后,开始热重实验,达到延迟时间后,点击图12中的从右数第2个秒表状的图标即可开始实验。[align=center][img=,241,5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7563074_6615_1879291_3.png!w241x54.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2[/align][align=center] [img=,368,30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8104776_8294_1879291_3.png!w368x309.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3[/align]以下简要介绍软件的自动触发功能的使用方法。在设定热重实验条件时,点击图14中的Initial State 选项。选中一行,右击菜单中的Add an Event选项(图15),会弹出图16所示的对话框。选中对话框中的A Specified Time is Reached选项,继续弹出对话框(图17),在对话框中设置触发红外光谱仪开始检测的延迟时间。该时间为气体由热重仪流至红外光谱仪的时间,该时间随仪器的连接方式和气氛流速而变化。[align=center][img=,541,54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8243098_1998_1879291_3.png!w541x547.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4[/align][align=center][img=,380,44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8392143_2836_1879291_3.png!w380x441.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5[/align][align=center] [img=,324,23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9090215_476_1879291_3.png!w324x232.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6[/align][align=center] [img=,324,16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9233264_9223_1879291_3.png!w324x167.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7[/align]

  • 【转帖】引物设计实例分析

    引物设计实例分析[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39451]引物设计实例分析[/url]

  • 【分享】红外光谱实验课讲解用flash课件

    几年下来,红外光谱实验课中使用的flash课件,学生反映良好。上次上传的课件是未完成最好部分。现将完成的整个课件上传,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特别是新手或是上课有用。[flash]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9515104215_01_0_3.swf[/flash][URL=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9515104215_01_0_3.swf]红外光谱分析课件网址[/URL]

  • 【原创】近红外与中红外光谱分析的区别

    近红外与中红外光谱分析的区别 是介于可见区和中红外区间的电磁波,不同文献中对其波长范围的划分不尽相同,美国试验和材料协会(ASTM)规定为700 nm至2500 nm。NIR常被化分为短波近红外(SW-NIR)和长波近红外(LW-NIR),其波段范围分别为700—1100 nm和1100—2500 nm。 1800年,Herschel 首次发现了NIR光谱区 1900年前后,NIR光谱仪器使用玻璃棱镜和胶片记录器,其光谱范围局限于700 nm—1600 nm。50年代的商品NIR光谱仪使用硫化铅光敏电阻作检测器,其波长范围能延伸至3000 nm,能用于定量分析,但,由于NIR消光系数低和谱带宽而解析困难,该技术并没有获得广泛应用。60年代,Karl Norris 使用漫反射技术对麦子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进行研究,发现NIR光谱用于常规分析的实用价值。随计算机发展和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诞生,NIR和化学计量学结合产生了现代NIR光谱学。NIR最先应用于农业领域。80年代,光谱仪器制作和计算机技术水平有了大的提高,NIR被广泛应用于在工业和其它领域。近几届匹司堡分析仪器会议上,NIR已成为红外光谱分析报道的热点。NIR在线分析应用给石化工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更是引人注目。 根据红外辐射在地球大气层中的传输特性,通常分为近红外(0.75μm到3μm)、中红外(3μm到30μm)、远红外(30μm到1000μm)。 主要区别是波长不同,应用领域不同。 红外吸收光谱法是定性鉴定化合物及其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生物学、化学和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样品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纯物质还是混合物,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可以进行红外分析。红外光谱法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矿物、食品、环境、纤维、染料、粘合剂、油漆、毒物、药物等诸多方面,在未知化合物剖析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NIR)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分析化学领域迅猛发展的高新分析技术,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分析专家的注目,在分析化学领域被誉为分析“巨人”,它的出现可以说带来了又一次分析技术的革命。 近红外区域按ASTM定义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是人们最早发现的非可见光区域。由于物质在该谱区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信号弱,谱带重叠,解析复杂,受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沉睡” 了近一个半世纪。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商品化仪器的出现及Norris等人所做的大量工作,使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曾经在农副产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到60年代中后期,随着各种新的分析技术的出现,加之经典[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暴露出的灵敏度低、抗干扰性差的弱点,使人们淡漠了该技术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从此,[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进入了一个沉默的时期。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分析仪器的数字化和化学计量学的发展,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解决光谱信息提取和背景干扰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加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测样技术上所独有的特点,使人们重新认识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价值,[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陆续展开。进入90年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全面展开,有关[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研究及应用文献几乎呈指数增长,成为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一门独立的分析技术。由于近红外光在常规光纤中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使[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在线分析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此[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我国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除一些专业分析工作人员以外,[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还鲜为人知。但1995年以来已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并在仪器的研制、软件开发、基础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但是目前国内能够提供整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化学计量学软件、应用模型)的公司仍是寥寥无几。随着中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国外许多大型分析仪器生产商纷纷登陆中国,想在第一时间占领中国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市场。由此也可以看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在分析界炙手可热的发展趋势。在不久的未来,[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在分析界必将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现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是将光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所反映的样品基团、组成或物态信息与用标准或认可的参比方法测得的组成或性质数据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建立校正模型,然后通过对未知样品光谱的测定和建立的校正模型来快速预测其组成或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与常规分析技术不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是一种间接分析技术,必须通过建立校正模型(标定模型)来实现对未知样品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具体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并测量其[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二是采用标准或认可的参考方法测定所关心的组分或性质数据;三是将测量的光谱和基础数据,用适当的化学计量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四是未知样品组分或性质的测定。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的工作过程可见,现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包括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化学计量学软件和应用模型三部分。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满足快速分析的技术要求,是缺一不可的。 与传统分析技术相比,[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它能在几分钟内,仅通过对被测样品完成一次[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采集测量,即可完成其多项性能指标的测定(最多可达十余项指标)。光谱测量时不需要对分析样品进行前处理;分析过程中不消耗其它材料或破坏样品;分析重现性好、成本低。对于经常的质量监控是十分经济且快速的,但对于偶然做一两次的分析或分散性样品的分析则不太适用。因为建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方法之前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得到一个准确的校正模型。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主要是反映C-H、O-H、N-H、S-H等化学键的信息,因此分析范围几乎可覆盖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和混合物。加之其独有的诸多优点,决定了它应用领域的广阔,使其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许多行业中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并逐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石油及石油化工、基本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冶金、生命科学、制药、医学临床、农业、食品、饮料、烟草、纺织、造纸、化妆品、质量监督、环境保护、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在石化领域可测定油品的辛烷值、族组成、十六烷值、闪点、冰点、凝固点、馏程、MTBE含量等;在农业领域可以测定谷物的蛋白质、糖、脂肪、纤维、水分含量等;在医药领域可以测定药品中有效成分,组成和含量;亦可进行样品的种类鉴别,如酒类和香水的真假辨别,环保废弃物的分检等。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这一先进的技术必将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 【分享】分析电子显微学导论 课件共享

    《分析电子显微学导论》作者:戎咏华 王晓东 黄宝旭 李 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电子显微学是揭示材料介观和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它能对材料显微组织的形貌、结构、成分进行三位一体的原位分析,是材料研究的重要现代技术之一。本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生的课程教材。全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分析电子显微镜的构造及其功能,样品的制备方法,电子衍射花样的特征和标定方法,晶体衍射中的数学处理,电子衍射衬度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高分辨和高空间分析电子显微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分析电子显微学的进展。 本教材是掌握分析电子显微术原理和应用的入门书,故注重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相关的数学推导,并附许多实例和思考题、练习题以便读者理解和掌握重点。本书配有电子课件和练习答案的光盘,便于教师授课。本教材也可作为正在从事该领域学习和研究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如有需要该书的课件,可以留下邮箱,发给大家共享!![em31]

  • 引物设计实例分析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31327]引物设计实例分析[/url]

  • 分享新书《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二版)》

    分享新书《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二版)》

    1)书籍名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二版)》 2)作者:翁诗甫 3)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4)封面:(上传图片)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5/201305021949_438039_1630080_3.jpg 5)内容简介:这本红外书籍介绍了红外光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红外光谱仪的结构、红外光谱仪附件原理和使用技术,还有红外光谱样品制备和测试技术、红外光谱数据处理技术、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和未知物的剖析、基因的振动频率分析以及红外光谱仪的保养和维护技术。 6)自己想与大家分享的关键内容,及阅读心得:1、这本书是做红外分析人员的经典参考书,该书侧重围绕中红外仪器结构、附件、原理、制样、谱图分析处理等问题进行阐述。2、在红外光谱仪结构和红外附件部分讲的很细致,每每翻阅相关内容总会有一些新的体会。3、红外光谱数据处理讲得很细,并有图例供分析,使人能快速理解。4、未知物剖析和基频峰分析还是以中红外为主,但非常经典,虽然示例比较少,但中红外本身的优势就是针对纯度高的物质。

  • 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应用简介(一)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及其在国际、国内分析领域的定位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是将近红外谱区(800-2500nm)的光谱测量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交叉结合的现代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复杂样品的直接快速分析。近红外分析复杂样品时,通常首先需要将样品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与样品的结构、组成或性质等测量参数(用标准或认可的参比方法测得的),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加以关联,建立待测量的校正模型;然后通过对未知样品光谱的测定并应用已经建立的校正模型,来快速预测样品待测量。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首先在农业领域应用,随着化学计量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80年代以来逐步受到光谱分析学家的重视,该项技术逐渐成熟,90年代国际匹茨堡会议与我国的BCEIA等重要分析专业会议均先后把[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与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等技术并列,作为一种独立的分析方法;2000年PITTCON会议上[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方法是所有光谱法中最受重视的一类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已经成为IC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ere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国际谷物科技协会)、AOA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美国公职化学家协会)、 AAC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ereal Chemists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等行业协会的标准;各发达国家药典如 USP(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美国药典)均收入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方法;我国2005年版的药典也将该方法收入。在应用方面[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已扩展到石油化工、医药、生物化学、烟草、纺织品等领域。发达国家已经将近红外方法做为质量控制、品质分析和在线分析等快速、无损分析的主要手段。 我国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到了90年代,石化、农业、烟草等领域开始大量应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但主要是依靠国外大型分析仪器生产商的进口仪器。目前国内能够提供完整[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化学计量学软件、应用模型的研发)的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持续发展型经济与建立节约型社会方针的确定与贯彻我国生产、科研、教学领域和市场对产品的检测与控制要求迫切,按照国际经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将是一种首选技术。随着国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的研制和生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在分析界必将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广泛应用。 2、[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与常规光谱分析方法的不同 通常可以把基本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称为常规光谱分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由于谱区信息的不同,方法和仪器的不同使其与常规光谱分析有很大的差别。2.1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谱区的不同 近红外谱区的波长介于可见光与中红外光之间,该谱区的分析兼备了中红外谱区信息量丰富的优点与可见谱区使用方便的优点。 与中红外谱区一样,[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利用分子振动的信息,但本谱区主要是振动的倍频与合频信息,此谱区分析几乎可以实现所有与含氢基团有关的样品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某些生物性质等多项目分析或同时分析,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解决全球农业分析潜力”的当代分析方法。 与紫外、可见、中红外谱区相比,物质对近红外谱区吸收的能力较弱,该谱区可以透入样品内部,取得样品内部的信息,因此[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样品可以不需要或者只要少量的物理前处理,便可用于各种快速分析,尤其适用于复杂样品的无损分析。2.2[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方法的不同 常规光谱分析一般要求样品通过前处理,使组分和浓度调整后再进行分析。仪器测试结果只是给出样品对某一波长吸光度,吸光度和待测量(如浓度)间的关系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常规光谱分析只要仪器给出准确的吸光度,即可由用户自行建立的个性化工作曲线(属于各台仪器特定分析方法的)得到待测量。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是在复杂、重叠、变动的背景下提取弱信息,复杂样品[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和待测量间的关系是复杂的间接关系;[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必须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用全部波长点和待测量进行多元关联,建立光谱与待测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依靠数学模型由光谱计算样品的待测量。[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不仅要给出吸光度,还须捆绑数学模型才能得到待测量。2.3[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的不同 常规光谱分析一般由用户自备标样后测定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每种工作曲线只相对于某台仪器使用,这种分析属于相对分析,相对分析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工作曲线校正仪器与方法的某些系统偏差,因而对仪器的精确度要求较高;相对于仪器的波长、吸光度准确度的要求较低。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依靠捆绑的数学模型,直接计算出样品的待测量,这种分析属于绝对分析,绝对分析对仪器的准确度与精确度要求较高。但用户可以对不经过前处理的样品直接分析待测量。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比较复杂、烦琐,为了避免用户自行建立个性化数学模型,厂家必须克服仪器的台间差异,为仪器捆绑统一的数学模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要求整合精密、稳定的硬件和软件、数学模型;并需要资源、分析方法与分析经验等条件的集合才能实现,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分析技术。

  • 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应用简介

    1、[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及其在国际、国内分析领域的定位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是将近红外谱区(800-2500nm)的光谱测量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交叉结合的现代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复杂样品的直接快速分析。近红外分析复杂样品时,通常首先需要将样品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与样品的结构、组成或性质等测量参数(用标准或认可的参比方法测得的),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加以关联,建立待测量的校正模型;然后通过对未知样品光谱的测定并应用已经建立的校正模型,来快速预测样品待测量。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首先在农业领域应用,随着化学计量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80年代以来逐步受到光谱分析学家的重视,该项技术逐渐成熟,90年代国际匹茨堡会议与我国的BCEIA等重要分析专业会议均先后把[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与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等技术并列,作为一种独立的分析方法;2000年PITTCON会议上[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方法是所有光谱法中最受重视的一类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已经成为IC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ere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国际谷物科技协会)、AOA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美国公职化学家协会)、 AAC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ereal Chemists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等行业协会的标准;各发达国家药典如 USP(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美国药典)均收入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方法;我国2005年版的药典也将该方法收入。在应用方面[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已扩展到石油化工、医药、生物化学、烟草、纺织品等领域。发达国家已经将近红外方法做为质量控制、品质分析和在线分析等快速、无损分析的主要手段。 我国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到了90年代,石化、农业、烟草等领域开始大量应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但主要是依靠国外大型分析仪器生产商的进口仪器。目前国内能够提供完整[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化学计量学软件、应用模型的研发)的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持续发展型经济与建立节约型社会方针的确定与贯彻我国生产、科研、教学领域和市场对产品的检测与控制要求迫切,按照国际经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将是一种首选技术。随着国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的研制和生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在分析界必将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广泛应用。 2、[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与常规光谱分析方法的不同 通常可以把基本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称为常规光谱分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由于谱区信息的不同,方法和仪器的不同使其与常规光谱分析有很大的差别。2.1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谱区的不同 近红外谱区的波长介于可见光与中红外光之间,该谱区的分析兼备了中红外谱区信息量丰富的优点与可见谱区使用方便的优点。 与中红外谱区一样,[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利用分子振动的信息,但本谱区主要是振动的倍频与合频信息,此谱区分析几乎可以实现所有与含氢基团有关的样品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某些生物性质等多项目分析或同时分析,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解决全球农业分析潜力”的当代分析方法。 与紫外、可见、中红外谱区相比,物质对近红外谱区吸收的能力较弱,该谱区可以透入样品内部,取得样品内部的信息,因此[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样品可以不需要或者只要少量的物理前处理,便可用于各种快速分析,尤其适用于复杂样品的无损分析。2.2[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方法的不同 常规光谱分析一般要求样品通过前处理,使组分和浓度调整后再进行分析。仪器测试结果只是给出样品对某一波长吸光度,吸光度和待测量(如浓度)间的关系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常规光谱分析只要仪器给出准确的吸光度,即可由用户自行建立的个性化工作曲线(属于各台仪器特定分析方法的)得到待测量。[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是在复杂、重叠、变动的背景下提取弱信息,复杂样品[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和待测量间的关系是复杂的间接关系;[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必须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用全部波长点和待测量进行多元关联,建立光谱与待测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依靠数学模型由光谱计算样品的待测量。[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不仅要给出吸光度,还须捆绑数学模型才能得到待测量。2.3[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的不同 常规光谱分析一般由用户自备标样后测定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每种工作曲线只相对于某台仪器使用,这种分析属于相对分析,相对分析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工作曲线校正仪器与方法的某些系统偏差,因而对仪器的精确度要求较高;相对于仪器的波长、吸光度准确度的要求较低。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依靠捆绑的数学模型,直接计算出样品的待测量,这种分析属于绝对分析,绝对分析对仪器的准确度与精确度要求较高。但用户可以对不经过前处理的样品直接分析待测量。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比较复杂、烦琐,为了避免用户自行建立个性化数学模型,厂家必须克服仪器的台间差异,为仪器捆绑统一的数学模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要求整合精密、稳定的硬件和软件、数学模型;并需要资源、分析方法与分析经验等条件的集合才能实现,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分析技术。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前世今生”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是将近红外谱区(800-2500nm)的光谱测量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交叉结合的现代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复杂样品的直接快速分析。近红外分析复杂样品时,通常首先需要将样品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与样品的结构、组成或性质等测量参数(用标准或认可的参比方法测得的),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加以关联,建立待测量的校正模型;然后通过对未知样品光谱的测定并应用已经建立的校正模型,来快速预测样品待测量。1、发展历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首先在农业领域应用,随着化学计量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80年代以来逐步受到光谱分析学家的重视,该项技术逐渐成熟,90年代国际匹茨堡会议与我国的BCEIA等重要分析专业会议均先后把[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与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等技术并列,作为一种独立的分析方法;2000年PITTCON会议上[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方法是所有光谱法中最受重视的一类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已经成为ICC(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for Cere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国际谷物科技协会)、AOA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美国公职化学家协会)、 AAC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ereal Chemists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等行业协会的标准;各发达国家药典如USP(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美国药典)均收入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方法;我国2005年版的药典也将该方法收入。在应用方面[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已扩展到石油化工、医药、生物化学、烟草、纺织品等领域。发达国家已经将近红外方法做为质量控制、品质分析和在线分析等快速、无损分析的主要手段。我国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进行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到了90年代,石化、农业、烟草等领域开始大量应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但主要是依靠国外大型分析仪器生产商的进口仪器。目前国内能够提供完整[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化学计量学软件、应用模型的研发)的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持续发展型经济与建立节约型社会方针的确定与贯彻我国生产、科研、教学领域和市场对产品的检测与控制要求迫切,按照国际经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将是一种首选技术。随着国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的研制和生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在分析界必将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广泛应用。2[url=http://www.chemcn.org/][color=#006699]、[/color][/ur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与常规光谱分析方法的不同我们通常可以把紫外[url=http://www.chemcn.org/][color=#006699]、[/color][/url]可见光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称为常规光谱分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由于谱区信息的不同,方法和仪器的不同使其与常规光谱分析有很大的差别。分析谱区不同:近红外谱区的波长介于可见光与中红外光之间,该谱区的分析兼备了中红外谱区信息量丰富的优点与可见谱区使用方便的优点。与中红外谱区一样,[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利用分子振动的信息,但本谱区主要是振动的倍频与合频信息,此谱区分析几乎可以实现所有与含氢基团有关的样品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某些生物性质等多项目分析或同时分析,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解决全球农业分析潜力”的当代分析方法。与紫外、可见、中红外谱区相比,物质对近红外谱区吸收的能力较弱,该谱区可以透入样品内部,取得样品内部的信息,因此[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样品可以不需要或者只要少量的物理前处理,便可用于各种快速分析,尤其适用于复杂样品的无损分析。分析方法不同:常规光谱分析一般要求样品通过前处理,使组分和浓度调整后再进行分析。仪器测试结果只是给出样品对某一波长吸光度,吸光度和待测量(如浓度)间的关系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常规光谱分析只要仪器给出准确的吸光度,即可由用户自行建立的个性化工作曲线(属于各台仪器特定分析方法的)得到待测量。[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是在复杂、重叠、变动的背景下提取弱信息,复杂样品[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和待测量间的关系是复杂的间接关系;[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必须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用全部波长点和待测量进行多元关联,建立光谱与待测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依靠数学模型由光谱计算样品的待测量。[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不仅要给出吸光度,还须捆绑数学模型才能得到待测量。分析仪器不同:常规光谱分析一般由用户自备标样后测定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每种工作曲线只相对于某台仪器使用,这种分析属于相对分析,相对分析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工作曲线校正仪器与方法的某些系统偏差,因而对仪器的精确度要求较高;相对于仪器的波长、吸光度准确度的要求较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依靠捆绑的数学模型,直接计算出样品的待测量,这种分析属于绝对分析,绝对分析对仪器的准确度与精确度要求较高。但用户可以对不经过前处理的样品直接分析待测量。[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比较复杂、烦琐,为了避免用户自行建立个性化数学模型,厂家必须克服仪器的台间差异,为仪器捆绑统一的数学模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要求整合精密、稳定的硬件和软件、数学模型;并需要资源、分析方法与分析经验等条件的集合才能实现,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分析技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