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质谱参数离子能量

仪器信息网质谱参数离子能量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质谱参数离子能量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质谱参数离子能量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质谱参数离子能量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质谱参数离子能量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质谱参数离子能量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质谱参数离子能量相关的解决方案。

质谱参数离子能量相关的论坛

  • 二级质谱碰撞能量的选择

    有一个问题想跟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实验室有一台varian 1200 的MS/MS. 在设定二级质谱参数时,有两个选项可以调节,从而改善方法。一个是反应室氩气的气压(单位是mTorr),一个是在方法里面改变碰撞能量 (单位是eV). 我理解氩气气压高但是不一定碰撞能量强。但是氩气气压高的话通过一级质谱的离子发生碰撞的几率就大,从而更有可能被打成碎片。这个跟提高碰撞能量感觉上有相似的效果。所以我想知道有没有哪位大侠有更好的理解。谢谢!

  • 质谱的参数有哪些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质谱联用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质谱联用由于离子源不同(EI,CI,ESI,APCI等),参数有所不同,质量分析器不同(离子阱,三重四级杆,TOF),也有些不同,举几个例子吧三重四级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MS:电喷雾正离子化(ESI+或-)检测,扫描范围为m/z100-m/z 500,喷雾电压5000V,雾化气压45psi,辅助气压力10psi辅助气压,毛细管温度350℃;二级质谱扫描子离子模式,碰撞气氩气压力1.3mTorr,碰撞能量15~20eV;LC-TOF: 电喷雾正离子化(ESI+)检测,扫描范围为m/z 100 - m/z 1200干燥气温度350 °C, 干燥气流速10 L/min,辅助气压力50 psi,毛细管电压4000 V。参比离子m/z 121.050873 和922.009798。以上2个都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ESI离子源的,APCI源还有discharge current还有就是不同厂家的仪器在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参数上,叫法会有区别,尤其是那几个气流压力的名称不同

  • 关于离子阱质谱的Iso Width参数

    在用离子阱质谱做二级碰撞打碎片时,遇到一种现象就是:有些化合物设定不同的Iso Width,碰撞后的响应是不同的。我想知道Iso Width(m/z)到底是什么参数,有什么意义,与什么有关?请各位帮忙,谢谢大家

  • 【讨论】征集主流离子阱质谱性能参数

    之前一贴征集三重四级杆,也就是3Q的性能参数,因为3Q在定量方面有一定优势,现在征集主流离子阱(Trap)的性能参数。单一离子阱(Trap)在定量方面不具有优势,但不可否认其离子阱的富集能力和做代谢物监测方面的优势。现在各大厂家纷纷推出线性离子阱技术或者说串联离子阱技术以克服其在定量上的不足。如AB家的QTrap,Thermo的LTQ和LXQ等。但似乎现在离子阱质谱市场占有率仍然不高,欢迎大家前来讨论其原因。并征集现主流及最新的QTrap性能参数。欢迎筒子们前来讨论!

  • 以waters xevo qtof的MSe模式为例,哪些质谱条件参数最为重要?

    质谱条件的设置和优化对结果影响大吗?我去测样品的时候,实验员跟我要质谱条件。我看文献中各不相同,不同厂家仪器的参数名称也不一样。我想问的是,哪些参数最重要(不合适直接导致不能得到碎片)?以waters xevo g2 qtof为例。(脱溶剂气温度,雾化气流速,毛细管电压,离子源温度,锥孔电压,气帘气流速,碰撞能量transfer和trap电压)

  • 离子源位置和质谱响应的关系

    离子源位置和质谱响应的关系

    近期在摸索黄曲霉毒素的液质分析条件,纯溶剂(水:乙腈=90:10)条件下,4种毒素B1/B2/G1/G2的定量限只能做到0.1-0.2ppb和另一家的TQ相比,灵敏度差了至少1个数量级以上,于是怀疑参数没有优化到最好,开始重新优化参数。质谱参数如锥孔电压、碰撞能量等重新优化后和原先差不多,雾化气、去溶剂气和反吹气参数也大致相同,主要调节了离子源的三维位置,如图所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9/201309032005_462039_1970765_3.jpg我是用T通流动注射方式来优化的,如下图所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9/201309032005_462041_1970765_3.jpg注射泵进的是黄曲霉毒素单标(10uL/min),LC进的是流动相(水:甲醇+乙腈(1:1)=45:55,流速0.29mL/min),这样来模拟一个真实进样环境,监控分析物的定量离子对的MRM响应,从而优化得到最佳的离子源位置。从Orifice孔的轴线方向看,当把探头(Probe)越往里移动时,质谱响应越高,直到探头移不动为止,响应比最开始增加了3倍以上然后又调节了Probe出口的喷雾针伸出长度,刚开始固定在伸出套管2mm左右,后来尝试着增大伸出长度,发现响应越来越高,在最佳灵敏度时目测了下大概伸出长度有7-8mm。通过优化离子源位置,发现质谱响应比没优化前高了5倍左右,于是非常开心的拿了配好的混标(10ppb)进样,结果一进样发现基线噪音有1.0e4cps,四种毒素都没有出峰,难不成离子源位置太靠里,造成分析物响应升高的同时,基线噪音也随之增加,可是用T通流动注射优化时,也分辨不出来啊。各位,你们对这个情况是怎么看的呢?顺便问下论坛里做过黄曲霉毒素的筒子,你们仪器的定量限大概在什么范围?

  • 质谱分辨率及参数的疑惑?

    在查询国标的时候,国标方法写要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具体参数是:分辨率大于10000,离子加速电压70V,离子化电流1mA。我们用的是安捷伦的7890-5975c,想问问大伙,这个仪器的分辨率是多少?关于分辨率仪器厂家是怎么计算得到的?还有,5975c离子化电压是70eV,国标写的参数跟这个怎么对应起来?谢谢大家!

  • 质谱试验参数名词解释 求助 谢谢

    质谱试验参数名词解释 求助 谢谢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012024_334685_1929069_3.jpg看文献遇到“ESI源,喷雾电压4.00kV,金属毛细管温度180度,毛细管电压19V,管透镜电压4.5V,工作气为氮气,样品以5ul/min速度连续注入电喷雾源。源内碰撞诱导解离(CID)能量为25%,50%。源内离子阱内MSMS的碰撞能量为23%, MS3的碰撞能量为22%,MS4的碰撞能量为25%。扫描范围200-600 m/z。”“源内碰撞诱导解离(CID)能量为25%,50%”是什么意思?怎么会有25%,50%同时出现,都代表什么意思?“源内离子阱内MSMS的碰撞能量为23%, MS3的碰撞能量为22%,MS4的碰撞能量为25%。”是什么意思,做串联质谱实验前碰撞能量就能设定好百分含量吗?求助大侠们解释下,质谱门外汉,或推荐下一两篇相关文献,不胜感激~

  • 【参数解读】解析质谱质量分析器的技术参数及评价

    【参数解读】解析质谱质量分析器的技术参数及评价

    质谱质量分析器:是将离子束按质荷比进行分离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将离子源中形成的离子按质荷比的大小不同分开。它的结构有单聚焦、双聚焦、四极矩、飞行时间和摆线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扇形磁分析器、四极杆分析器、离子阱分析器、飞行时间分析器、傅里叶离子回旋共振变换分析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6/201306052251_443222_1608710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6/201306052251_443223_1608710_3.jpg◆◆◆◆◆◆◆◆◆◆◆◆◆◆◆◆◆◆◆◆◆◆◆◆◆◆◆◆◆◆◆◆◆◆◆◆◆◆◆列举部分仪器的个别参数,供参考:质量范围:m/z 10-3000amu。质量数稳定性: ±0.1 m/z最大扫描速率: ≥ 5000 Da/s。质量精度:≤0.1amu动态范围:(有动态与静态之分吗)〓〓〓〓〓〓〓〓〓〓〓〓〓〓分割线〓〓〓〓〓〓〓〓〓〓〓〓〓〓〓〓〓〓〓请您来解析:1、质量范围大小与什么相关?范围大,会影响精确度吗?2、你认为质谱的质量数稳定性应该为多少合适?3、扫描速率对测试有什么影响?4、说说你知道的各质量分析器主要使用领域。5、你认为各种质量分析器的优缺点是什么?6、你的实验室质谱仪都是什么质量分析器,谈谈对它的看法。欢迎大家参与讨论,补充自己想交流的参数,说说自己的认识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问!!!往期回顾:【参数解读】解析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技术参数或指标

  • 【汇总】质谱参数解读完整版

    [font=黑体][size=4]质谱参数解读是论坛质谱采购交流版面今年的一个重点活动之一,在此感谢参与活动的版友支持。现将此次解读的帖子整理如下,欢迎大家观摩、欣赏。如果有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继续补充。(版主如果发现有问题请帮助修改)[/size][/font]【[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S参数解读--编号1】质谱给出的参数:转换温度,扫描方式如何解读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90830/2087313/【质谱参数解读--编号2】为什么离子阱采集谱图的快慢,不由扫描速度决定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90918/2115659/【质谱参数解读--编号3】离子阱一个重要的能力是做MS/MS或MSn,那什么是PQD以及它的意义? 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90918/2115687/【[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S参数解读--编号4】保留指数校正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S鉴定中的作用?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90919/2117151/【[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S参数解读--编号5】[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S的检测限表征什么,其计算方法是?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90919/2117156/【[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S参数解读--编号6】DSQ II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S 这款仪器技术参数如何理解?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90917/2114434/

  • 质谱基础--电离方式和离子源

    电离方式和离子源1.电轰击电离(EI) 一定能量的电子直接作用于样品分子,使其电离,且效率高,有助于质谱仪获得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有机化合物电离能为10eV左右,50-100eV时,大多数分子电离界面最大。70eV能量时,得到丰富的指纹图谱,灵敏度接近最大。适当降低电离能,可得到较强的分子离子信号,某些情况有助于定性。2.化学电离(CI) 电子轰击的缺陷是分子离子信号变得很弱,甚至检测不到。化学电离引入大量试剂气,使样品分子与电离离子不直接作用,利用活性反应离子实现电离,其反应热效应可能较低,使分子离子的碎裂少于电子轰击电离。商用质谱仪一般采用组合EI/CI离子源。试剂气一般采用甲烷气,也有N2,CO,Ar或混合气等。试剂气的分压不同会使反应离子的强度发生变化,所以一般源压为0.5-1.0Torr。3.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 在大气压下,化学电离反应速率更大,效率更高,能够产生丰富的离子。通过一定手段将大气压力下产生的离子转移至高真空处(质量分析器中)。早期为Ni63辐射电离离子源,另一种设计是电晕放电电离,允许载气流速达9L/S。需要采取减少源壁吸附和溶剂分子干扰。4.二次离子质谱(FAB/LSIMS) 在材料分析上,人们利用高能量初级粒子轰击表面(涂有样品的金属钯),再对由此产生的二次离子进行质谱分析。主要有快原子轰击(FAB)和液体二次离子质谱(LSIMS)两种电离技术,分别采用原子束和离子束作为高能量初级粒子。一般采用液体基质负载样品(如甘油、硫甘油、间硝基苄醇、二乙醇胺、三乙醇胺或一定比例混合基质等)。主要原理是分子质子化形成MH+离子,其中有些反应会形成干扰。5.等离子解析质谱(PDMS)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如Cf252)的核裂变碎片作为初级粒子轰击样品,将金属箔(铝或镍)涂上样品从背面轰击,传递能量使样品解析电离。电离能大大高于FAB/LSIMS,可分析多肽和蛋白质。6.激光解吸/电离(MALDI) 波长为1250-775的真空紫外光辐射产生光致电离和解吸作用,获得分子离子和有结构信息的碎片,适于结构复杂、不易气化的大分子,并引入辅助基质减少过分碎裂。一般采用固体基质,基质样品比为10000/1。根据分析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基质和波长。7.电喷雾电离(ESI) 电喷雾电离采用强静电场(3-5KV),形成高度荷电雾状小液滴,经过反复的溶剂挥发-液滴裂分后,产生单个多电荷离子,电离过程中,产生多重质子化离子。

  • 质谱基础--电离方式和离子源

    电离方式和离子源1.电轰击电离(EI) 一定能量的电子直接作用于样品分子,使其电离,且效率高,有助于质谱仪获得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有机化合物电离能为10eV左右,50-100eV时,大多数分子电离界面最大。70eV能量时,得到丰富的指纹图谱,灵敏度接近最大。适当降低电离能,可得到较强的分子离子信号,某些情况有助于定性。2.化学电离(CI) 电子轰击的缺陷是分子离子信号变得很弱,甚至检测不到。化学电离引入大量试剂气,使样品分子与电离离子不直接作用,利用活性反应离子实现电离,其反应热效应可能较低,使分子离子的碎裂少于电子轰击电离。商用质谱仪一般采用组合EI/CI离子源。试剂气一般采用甲烷气,也有N2,CO,Ar或混合气等。试剂气的分压不同会使反应离子的强度发生变化,所以一般源压为0.5-1.0Torr。3.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 在大气压下,化学电离反应速率更大,效率更高,能够产生丰富的离子。通过一定手段将大气压力下产生的离子转移至高真空处(质量分析器中)。早期为Ni63辐射电离离子源,另一种设计是电晕放电电离,允许载气流速达9L/S。需要采取减少源壁吸附和溶剂分子干扰。4.二次离子质谱(FAB/LSIMS) 在材料分析上,人们利用高能量初级粒子轰击表面(涂有样品的金属钯),再对由此产生的二次离子进行质谱分析。主要有快原子轰击(FAB)和液体二次离子质谱(LSIMS)两种电离技术,分别采用原子束和离子束作为高能量初级粒子。一般采用液体基质负载样品(如甘油、硫甘油、间硝基苄醇、二乙醇胺、三乙醇胺或一定比例混合基质等)。主要原理是分子质子化形成MH+离子,其中有些反应会形成干扰。5.等离子解析质谱(PDMS)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如Cf252)的核裂变碎片作为初级粒子轰击样品,将金属箔(铝或镍)涂上样品从背面轰击,传递能量使样品解析电离。电离能大大高于FAB/LSIMS,可分析多肽和蛋白质。6.激光解吸/电离(MALDI) 波长为1250-775的真空紫外光辐射产生光致电离和解吸作用,获得分子离子和有结构信息的碎片,适于结构复杂、不易气化的大分子,并引入辅助基质减少过分碎裂。一般采用固体基质,基质样品比为10000/1。根据分析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基质和波长。7.电喷雾电离(ESI) 电喷雾电离采用强静电场(3-5KV),形成高度荷电雾状小液滴,经过反复的溶剂挥发-液滴裂分后,产生单个多电荷离子,电离过程中,产生多重质子化离子。

  • 四环素类质谱参数优化

    本人是质谱新手。仪器 AB 5500。最近在优化四环素类质谱参数,在第一步找母离子的时候目标质量数的响应值只有3e5,而且还不是响应值最高的,有其他的质量数跟目标质量数的响应值一样。按照工程师的培训的要求母离子响应值应该在1-3e6。 最近一次调谐是在两个星期前。各位老师帮忙分析一下是哪的问题?浓度是100ng/ML,溶剂是1:1甲醇水 标注品是固体 盐酸金霉素、盐酸土霉素、盐酸强力霉素、盐酸四环素。

  • 质谱参数优化,紫外吸收很好,但质谱不出峰

    目前在做质谱参数优化,4个化合物,均为卤代甲苯类化合物。仪器为Agilent 6470QQQ,scan模式下正负离子扫描,化合物紫外吸收很好,但其TIC图均未出现明显峰形,提取EIC图也没有峰。同事说该类化合物很难离子化,后试过将水相改为0.1%FA溶液及10mmol/L乙酸铵溶液,促进离子化。只有一个物质在10mmol/L乙酸铵溶液条件下得到加钠峰的EIC图,但与其对应的紫外吸收峰时间间隔了1min,样品从紫外直接流入质谱检测,一般情况下0.2-0.3min就可以完成,因此对此存在质疑。大家碰到过这种情况吗?或是有什么建议吗?

  • 磁质谱和四级杆质谱有什么区别?

    [color=#444444]在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联用的磁质谱在定性分析样品时候,决定定性效果的可靠的因素,这里就讲质谱的,主要有离子源的温度,电子能量,质量范围,一般在质谱的设置里面只要设置这几个参数,但是在四级杆质谱的时候,就要多设置几个参数,四级杆温度,倍增电压,发射电流[/color][color=#444444]现在我想问一下,我是做白酒分析,要定性里面的微量香味成分,主要是酸,醇,酯等等,现在这俩个质谱仪都在用,但是我现在就像咨询一下这俩个质谱仪器在分析样品时的优缺点,各自的使用范围????[/color][color=#444444]还有在使用这俩个质谱仪器的时候,有那些质谱的参数对定性效果取决定作用?[/color]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仪 ICP-TOF-MS简介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 的质量分析器系统的作用是将离子束中的离子按质荷比的大小而分开。根据离子束的特点和分析工作的要求,质量分析器系统应具有足够的离子传输效率和分辨本领。通常,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完善质量分析器离子光学系统的设计,就是要保证足够分辨本领的条件下,达到最高的离子传输效率。目前,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系统的离子传输效率已接近100%。相比之下四极杆只是一个质量选择器,而不是一个质量分析器,在一个离子通过四极杆时,其它质荷比的离子将被过滤掉。[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 的联用技术是当前进行价态、形态研究的热点技术,四极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 由于其单道扫描特性,不适于监测联用技术中的瞬时多元素信号。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基本原理飞行时间质谱仪作为一种带电粒子的质量鉴定方法,很早就已经得到采用,它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这就是,初始能量相同的带电原子或者带电分子,漂移一段固定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与它本身的质量有关。测定漂移时间的差别,即可对不同质量的离子进行鉴别。1932 年,斯迈思和马赫建造了第一台基于飞行时间原理的质谱计,并成功地进行了氧同位素丰度的分析。这是历史上第一台动态质谱仪器。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脉冲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发展进程。1946 年,斯蒂芬斯提出了直线脉冲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的设想,而在1948 年,卡梅伦和埃格斯从实验上给以实现。1955 年,威利和麦克伦完成了这种质谱仪器的系统设计,使之成为近代商品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的原型。ICP-oa-TOF-MS 相当于全谱直读的仪器,特别适合获取瞬时信号的信息,是进行FI、ETV、LA 和多种色谱方法进行样品引入研究的强大工具。这种方法也非常适合同位素稀释法的应用或者其它内标校准方法。飞行时间质谱仪具有一系列显著的特点。其中包括:仪器的分析部分只是一支漂移管,机械结构简单;仪器性能指标主要依靠调节电参数而获得,机械调整方面不多,因此使用方便,能实现快速扫描,可用于监控极短的瞬时事件;在短时间内能记录任一反应过程的全部质谱,给出反应的全部信息。1973 年,马米林把静电离子反射技术引入飞行时间质谱计。当质量相同而能量存在发散的离子进入静电离子反射区域时,能量较高的离子会比能量较低的离子穿透较深距离,因此能量较高离子将比能量较低离子飞行时间更长,而在漂移区间则刚好相反,因此它们最终可以同时到达接收器,因而实现了时间聚焦,从而使仪器的分辨本领大为提高。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引入,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工作水平在不断提高,充分显示了它的突出优点,成为继磁质谱仪器、四极质谱仪器之后的第三代具有广泛用途的质谱仪器。这种分析器的离子分离是用非磁方式达到的,因为从离子源飞出的离子动能基本一致,在飞出离子源后进入长约一米的无场漂移管,在离子加速后, 此离子达到无场漂移管另一端的时间为t=L/u,故对于具有不同m / z 的离子,到达终点的时间差取决于m / z 的平方根之差。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已经在有机质谱分析中成功应用多年,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历史比四极杆还要长。用这种仪器,即使有机质谱分析中的质量范围很宽,每秒钟仍然可以得到多达1000 幅的全谱质谱图。

  • 你知道几种质谱离子源?

    [font=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质谱[/font][font=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仪之间分类一般是按质量分析器来分,如通常我们所说的飞行时间质谱或者四级杆质谱等,但同一台质谱仪可以配几种离子源,每种离子源有哪些特点,该如何选择?[/font][font=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今天咱们就详细说下质谱主要的几种电离方式及离子源[/font][font=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font][font=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size=14px]样品在离子源中电离成离子,比较常用的离子源有与[/size][/font][b][font=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size=14px][color=#ff4c00]GC串联的电子轰击电离源(EI)和化学电离源(CI),与LC串联质谱常用电喷雾离子化(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大气压光电离(APPI),以及基质辅助光解吸离子化(MALDI)[/color][/size][/font][/b][font=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size=14px]等等。[/size][/font][font=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size=16px][color=#0052ff][b]电离方式和离子源[/b][/color][/size][/font][font=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size=14px][b]1、电轰击电离(EI)[/b]一定能量的电子直接作用于样品分子,使其电离,且效率高,有助于质谱仪获得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有机化合物电离能为10eV左右,50-100eV时,大多数分子电离界面最大。70eV能量时,得到丰富的指纹图谱,灵敏度接近最大。适当降低电离能,可得到较强的分子离子信号,某些情况有助于定性。[b]2、化学电离(CI)[/b]电子轰击的缺陷是分子离子信号变得很弱,甚至检测不到。化学电离引入大量试剂气,使样品分子与电离离子不直接作用,利用活性反应离子实现电离,其反应热效应可能较低,使分子离子的碎裂少于电子轰击电离。商用质谱仪一般采用组合EI/CI离子源。试剂气一般采用甲烷气,也有N2,CO,Ar或混合气等。试剂气的分压不同会使反应离子的强度发生变化,所以一般源压为0.5-1.0Torr。[/size][/font][font=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size=14px][b]3、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b]在大气压下,化学电离反应速率更大,效率更高,能够产生丰富的离子。通过一定手段将大气压力下产生的离子转移至高真空处(质量分析器中)。早期为Ni63辐射电离离子源,另一种设计是电晕放电电离,允许载气流速达9L/S。需要采取减少源壁吸附和溶剂分子干扰。[b]4、二次离子质谱(FAB/LSIMS)[/b][/size][/font][b][font=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size=14px][color=#ff4c00]在材料分析上,人们利用高能量初级粒子轰击表面(涂有样品的金属钯),再对由此产生的二次离子进行质谱分析。[/color][/size][/font][/b][font=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size=14px]主要有快原子轰击(FAB)和液体二次离子质谱(LSIMS)两种电离技术,分别采用原子束和离子束作为高能量初级粒子。一般采用液体基质负载样品(如甘油、硫甘油、间硝基苄醇、二乙醇胺、三乙醇胺或一定比例混合基质等)。主要原理是分子质子化形成MH+离子,其中有些反应会形成干扰。[b]5、等离子解析质谱(PDMS)[/b]采用放射性同位素(如Cf252)的核裂变碎片作为初级粒子轰击样品,将金属箔(铝或镍)涂上样品从背面轰击,传递能量使样品解析电离。电离能大大高于FAB/LSIMS,可分析多肽和蛋白质。[/size][/font][font=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size=14px][b]6、激光解吸/电离(MALDI)[/b][/size][/font][font=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size=14px]波长为1250-775的真空紫外光辐射产生光致电离和解吸作用,获得分子离子和有结构信息的碎片,适于结构复杂、不易气化的大分子,并引入辅助基质减少过分碎裂。一般采用固体基质,基质样品比为10000/1。根据分析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基质和波长。[b]7、电喷雾电离(ESI)[/b]电喷雾电离采用强静电场(3-5KV),形成高度荷电雾状小液滴,经过反复的溶剂挥发-液滴裂分后,产生单个多电荷离子,电离过程中,产生多重质子化离子。[/size][/font]

  • 有机物的子离子只有一个氯离子,恰好质谱对氯离子响应差怎么办?

    情况如下:我在建立一个有机物的质谱方法,ESI负离子模式下,母离子响应有10的6次方信号(1ppm),但在MRM模式下没有稳定的子离子,查文件后发现,所有文献中都只有一个子离子Cl-,但我们的质谱对氯离子响应很差,一点信号都没有,各种碰撞能量下都没有,请问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 【参数解读总结篇】解析质谱质量分析器的技术参数及评价

    【参数解读】解析质谱质量分析器的技术参数及评价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30605/4775892/在液质联用仪中,比较常见的就是三种质量分析器,包括四级杆分析器、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和离子肼,他们组成结构以及原理上也存在不同。◆◆◆◆◆◆◆◆◆◆◆◆◆◆◆◆◆◆◆◆◆◆◆◆◆◆◆◆◆◆◆◆◆◆◆◆◆◆◆列举部分仪器的个别参数,供参考:质量范围:m/z 10-3000amu。质量数稳定性: ±0.1 m/z最大扫描速率: ≥ 5000 Da/s。质量精度:≤0.1amu动态范围:(有动态与静态之分吗)〓〓〓〓〓〓〓〓〓〓〓〓〓〓分割线〓〓〓〓〓〓〓〓〓〓〓〓〓〓〓〓〓〓〓解析总结:1、质量范围大小与什么相关?范围大,会影响精确度吗?质量范围大小和仪器的整体硬件有关,如RF电压等;四级杆的质量范围和四极杆加的电压有关,范围越大,精度越差。有这样一个公式: Mm=7000000Vm/(f*f*r*r),其中Mm表示最大质量数范围,Vm是RF信号交流分量的最大幅度,f为RF的频率,r为四极场半径。2、你认为质谱的质量数稳定性应该为多少合适?质量数稳定性,要看用途,普通的定量分析±0.1 m/z就可以了,要是定性要求比较高,就用高分辨率质谱,可以到0.0001 m/z。一般认为0.1m/z不会影响定量的准确。3、扫描速率对测试有什么影响?扫描速率越快,单位时间内采集数据点数越多,结果越真实。因为目前都是用三重四级杆定量的,所以测试的时候都是MRM模式,这个方式对于扫描速度没有什么关系,它的测试速度的快慢和循环时间相关=dwell time+pause time;当然速度越快的话,能够在MRM定量的时候获得一个相对粗的定性信息,这对测试也是有一定帮助的。4、说说你知道的各质量分析器主要使用领域。当前来看串联四级杆的气质和液质主要应用在定量为主的领域,比方说国家的商检系统,质量技术监督局系统,高校的检测中心等。 离子阱分析器还主要应用在定性的领域如:药物的结构分析,分离的天然产物结构分析,有机物的合成分析等研究开发。5、你认为各种质量分析器的优缺点是什么?高分辨质谱侧重于做定性分析,因为这种质谱能够给出物质的精确分子量,随着仪器设备水平的提高定量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了。 四级杆质谱定量效果好大家公认,但毕竟是低分辨的质谱,离子阱质谱可以做多级结构的分析,定性效果好,但定量速度没有四级杆高。 高分辨质谱定性是主打,定量效果越来越好,但价格贵啊。四级杆主要是用于定量,离子阱偏重于获得化合物的结构信息,TOF偏重于获得分子量信息。在这里面四级杆速度最快,离子阱和TOF的速度相对慢一些。要想获得一个化合物的真正定性的话,最好是选择离子阱和TOF的结合。6、你的实验室质谱仪都是什么质量分析器,谈谈对它的看法。实验室里的都是四极杆和离子阱居多,日常使用都差不多,离子阱可深入学习的东西更多。

  • 【我们不一YOUNG】质谱有哪几种离子源

    [align=center][/align][font=Tahoma, Helvetica, SimSun, sans-serif][size=18px][color=#444444]质谱仪常用的离子源有五种,分别是电子轰击源(EI)、化学电离源(CI)、电喷雾电离源(ESI)、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MALDI)。1、电子轰击源(EI)原理:EI源是用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质谱上的,是一种“硬电离”。EI源主要由电离室(离子盒)、灯丝、离子聚焦透镜和一对磁极组成。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灯丝发射出具备70eV能量的电子,经聚焦并在磁场作用下穿过离子化室到达收集极。此时进入离子化室的样品分子在一定能量电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内能较大的离子在与中性分子(如He)碰撞时能够自发裂解产生更多的碎片离子。所有的离子被聚焦、加速聚焦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优势:对于大部分有机物来说,EI源的这种硬电离方式不仅可以看到母离子,而且可以看到很多碎片离子,便于进行结构解析。而且标准谱库就是利用EI源在70eV的碰撞能量下轰击已知的纯有机化合物,电离后分子离子进一步破碎产生丰富的碎片离子,形成具有丰富“指纹”信息的标准质谱图,这些标准质谱图存储起来成为标准谱库。我们在相同的碰撞能量下进行实验获得的质谱可以与标准谱库进行对比进而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劣势:当样品分子稳定性不高时,分子离子峰的强度弱,甚至没有分子离子峰。当样品不能气化或遇热分解时,则更看不见分子离子峰。适用物质:可挥发的,热稳定的,沸点一般不超过500℃,分子量一般小于1,000的有机物。2、化学电离源(CI)这是一种软电离技术,是分子和离子反应的研究结果在分析化学中的直接应用。CI源始于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碎片很少,在分析化学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在化学电离过程中,电子首先轰击试剂气体以生成试剂离子。样品分子随后通过分子和离子反应途径被试剂离子电离。20世纪70年代被认为是化学电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当时,研究人员解决了化学电离需要在真空环境下工作这一缺点,使化学电离可以在大气条件下工作。大气化学电离从电晕放电提供能量,不需要真空环境,这大大增加了化学电离应用的范围,化学电离已被广泛应用于质谱技术中。3、电喷雾离子源(ESI)ESI源一般是用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质谱联用仪器中,这种电离方式基本不产生碎片峰,故称为软电离。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包裹着样品的溶剂进入电喷雾探头,通过加着高压的毛细管,高电压使得液体表面带上电荷,溶剂被周围加热的氮气气化从而挥发,随着溶剂蒸发,溶剂表面的库伦排斥力越来越大,引起液滴爆炸,最后生成单个离子进入质量分析器。优势:由于是软电离的方式,因此适合做分子量确认。对于分子量大,稳定性差的化合物,也不会在电离过程中发生分解;可以生成多电荷离子,例如,一个分子量为10,000Da的分子若带有10个电荷,则其质荷比只有1,000Da,进入了一般质量分析器可以分析的范围之内。劣势:ESI源要求待测样品在溶液中必须能够形成离子;流动相中缓冲盐的种类和浓度对灵敏度均有显著影响,因此流动相的选择非常重要;基质抑制现象较为明显。适用物质:它适合于分析极性、难挥发的化合物,可用于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4、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原理:APCI源是介于ESI源和EI源之间的一种离子源,主要应用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质谱联用仪中,其也是产生(M+H)+或(M-H)-等准分子离子峰,几乎不产生碎片。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样品流经热喷雾器,加热器辅助样品分子快速蒸发。电晕针持续放电使得源内O2或N2分子电离,O2或N2离子将电荷转移给溶剂分子,溶剂离子将电荷转移给目标分子,最终目标离子进入质量分析器。优势:有些分析物由于结构和极性方面的原因,用ESI源不能产生足够强的离子,可以采用APCI方式增加离子产率,可以认为APCI是ESI的补充。用这种电离源得到的质谱很少有碎片离子,主要是准分子离子。劣势:APCI主要产生的是单电荷离子,所以分析的化合物分子量一般小于2,000Da。适用物质:中等极性或低极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样品要有一定的挥发性,热稳定性,要能够进行气态离子化。5、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MALDI)MALDI是一种质谱软电离技术,MALDI使用激光能量吸收基质以最小碎片化的方式从大分子中产生离子。对于热敏化合物,如果将它们快速加热,就可以防止它们被热分解。MALDI技术与此原理类似:在一个很小的区域中,在很短的时间间隔(ns数量级)中,激光向目标上的分析物提供高强度脉冲能量,使其在瞬间解吸并电离,而不会产生热分解。MALDI是一种用于直接蒸发和电离非挥发性样品的质谱电离方法,但其电离机理尚不清晰。优势:MALDI被广泛用于测量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例如多肽、蛋白质、核酸、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以及低聚物分析。MALDI质谱具有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的特点。适用物质:大分子、高极性、不易挥发、热不稳定的样品。[/color][/size][/font]

  • 【求助】质谱正负离子模式

    小弟用的是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弱弱的问,这正负离子模式的能量哪个比较强呢?两种模式下的离子碎片不同应怎样解释呢?

  • 离子阱质谱定性鉴识代谢产物有何设定?

    离子阱质谱进行代谢产物的定性鉴识,在已经优化了色谱条件的情况下,质谱设定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问1:口服给药较高的剂量大鼠,收集尿液进行定性鉴识,采用固相萃取浓缩10倍,才可以检测到,浓缩5倍,2倍,检测的代谢产物较少,因此想知道在仪器设定上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没有?就是质谱参数这一块,怎么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问2:3级质谱扫描的结果往往都不好,很多的3级质谱都没有结果,也就是现在除了浓度特别高的以外,大多数的都是只有2级质谱的结果。请问是不是参数设定上有问题?因为实验对象是代谢产物,所以浓度低,但是也有在文献中看到别人尿液稀释后进样也有测定出结果的,因此想问问,代谢产物鉴识,离子阱质谱有什么特别的设定要求?

  • 与质谱仪调谐相关的故障现象及排除方法简介(一)

    1.故障现象:调谐参数改变时, 调谐峰强度的变化滞后  产生故障的可能原因及排除方法:  a.离子源被污染,排除方法是对离子源依次用甲醇、丙酮超声清洗各15min;  b.预四级杆被污染,排除方法是对预四级杆依次用甲醇、丙酮超声清洗各15min;  c.离子源部件未安装到位,电路未接通,排除方法是将离子源拆下,重新安装。  2.故障现象:调谐质谱仪时,需要过高的离子能量和推斥电压  产生故障的可能原因及排除方法:  a.高离子能量过高是由于离子源被污染,推斥电压过高是预四级杆、四级杆被污染,排除方法是对离子源、预四级杆、四级杆依次用甲醇、丙酮超声清洗各15min及保养维护;  b. 质谱仪调谐未达到最佳状态,排除方法是重新调谐质谱仪。

  • 质谱的离子源系统

    离子源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中性原子或分子转换成具有一定能量和一定形状的正或负的聚焦良好的离子束。根据被分析物质的状态,它的物理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电离方式。并随着电离方式的不同(例如:电子轰击、离子轰击、场致电离、光致电离、化学电离等),配置必要的组件,组成相应的离子源系统。在离子源电离区域形成的离子,经离子源透镜公聚成品质良好的、合乎需要的离子束。整个离子源的由中性原子或分子到离子的转换效率,取决于离子源的电离效率和离子光学系统的离子传输效率。这对那些要求实现高灵敏度质谱分析的课题,是十分重要的。

  • 质谱扫描时子离子强度很弱或者扫描不出来???

    各位质谱大枷,小弟最近做质谱遇到了问题,望讨论交流,感激不尽! 仪器:Waters H Class TQD(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 药物:盐酸贝那普利,正离子模式,母离子425.3,子离子351.2 问题:质谱调谐步骤:关掉氩气,MS Mode下进行母离子扫描,母离子425.3的响应达到10的7次方;打开氩气,MS/MS Mode下进行子离子扫描,调节碰撞能量(CE),351.2子离子响应很低,不管CE值怎么调,这个子离子的响应都很低,最高的时候也就在10的4次方。想问问大枷,这种情况该怎么解决?问题出在哪里?

  • 二次离子质谱仪原理简介

    二次离子质谱仪原理简介二次离子质谱仪(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SIMS)又称离子探针(Ion Microprobe),是一种利用高能离子束轰击样品产生二次离子幵迚行质谱测定的仪器,可 以对固体或薄膜样品迚行高精度的微区原位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由于地学样品的复杂性和对 精度的苛刻要求,在本领域内一般使用定量精度最高的大型磁式离子探针。该类型的商业化 仪器目前主要有法国Cameca 公司生产的 IMS1270-1300 系列和澳大利亚ASI 公司的 SHRIMP 系列。最近十年来,两家公司相继升级各自产品,在灵敏度、分辨率及分析精度 等方面指标取得了较大的提升,元素检出限达到ppm-ppb 级,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亚微 米级,深度分辨率可达纳米级。目前,大型离子探针可分析元素周期表中除稀有气体外的几 乎全部元素及其同位素,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地球早期历叱不古老地壳演化、造山带构造演 化、岩石圀演化不地球深部动力学、天体化学不比较行星学、全球变化不环境、超大型矿床 形成机制等。因而国内各大研究机构纷纷引迚大型离子探针(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的SHRIMP II SHRIMPIIe-MC、中科院地质不地球物理研究所的 Cameca IMS-1280、Cameca IMS-1280HR 和NanoSIMS 50L、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 Cameca IMS-1280HR、 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 IMS-1280HR),大大提高了国内微区分析的能力。 本实验室配备了Cameca 公司生产的IMS1280 离子探针和其升级型号 IMS1280HR。 两台仪器的基本原理及设计相同,升级型号IMS1280HR 主要在磁场设计上有所改迚,具 有更高的质量分辨率和传输效率。该型仪器从功能上可分为四部分,如图一所示:一次离子 产生及聚焦光路(黄色部分)、二次离子产生及传输光路(蓝色部分)、双聚焦质谱仪(粉 色部分)和信号接收系统(紫色部分)。Cameca 离子探针可以类比为一台显微镜,离子源 相当于显微镜的光源,传输光路相当于物镜,质谱仪相当于滤镜,而接收器相当于目镜或照 相机。 图一, IMS1280/HR 型离子探针原理示意图 一次离子部分包含了两个离子源分别是可以产生O 离子的双等离子体离子源(Duo Plastron Source)和产生Cs 离子的热电离铯离子源(CsIon Source),一 般分别对应地学领域分析中的正电性元素(如 Pb、U、Th、REE、Li、Ca 等)和负电性元 等)。两个离子源由软件控制选择,所产生的离子通过高压(一般为数千伏特)加速后迚入一次离子质量过滤器(PBMF)迚行质量筛选,常用的一次离子有 16 16O2 133Cs 离子。后续的一次离子光路通过调整离子透镜Lens2,Lens3 和Lens4 电压可以获得两种照明方式:均匀照明(科勒照明或平行光照明)和高斯照明。一次离子光路原理如图二所示。 均匀照明模式使用离子透镜Lens2 将一次离子束调整为“平行光”,幵穿过位于其后 的一次束光阑(PBMF_Aperture),再通过离子透镜Lens4 将该光阑成像到样品表面。在 该模式下,离子束的直径由PBMF_Aperture 的大小决定,由于该光阑受到离子束的剥蚀 而逐渐变大,因此实际上这种模式的离子束直径是随时间丌断变化的,对空间分辨率丌太敏 感的应用可以使用该模式。实验室的常规定年就使用了这种照明模式,由于其离子束密度均 匀,在样品表面留下的剥蚀坑为椭囿形的平底坑。 图二 一次离子光路原理示意图 在高真空条件下,带有数千电子伏特(eV)的高能带电离子轰击固体样品的表面时,部分 一次离子注入到固体内部并不其路径上的样品原子发生弹性或非弹性碰撞。通过碰撞而获得能量 的内部原子又不其周围的原子再次进行碰撞并产生能量传导,这个过程称为级联碰撞。最终,部 分样品内部电子、原子或分子获得了足够的能量逃逸出样品表面,产生了溅射现象。在溅射出的 各种微粒中,有小部分发生了电离,产生了二次离子。这些二次离子被样品表面的+10KV到 -10KV的高压加速,通过离子透镜聚焦后进入双聚焦质谱仪进行质量筛选。溅射及加速示意图 请见图三。 高斯照明模式在PBMF之后使用了三个离子透镜:Lens2、Lens3和Lens4。其中Lens2 不Lens3将离子束汇聚,L4将汇聚后的离子束聚焦到样品表面,形成束流密度中心高周围低 的高斯分布。这种模式下,在样品表面产生的剥蚀坑是接近囿形的V型坑。这种模式下离子 束的直径主要受到L2不L3透镜电压的影响,而对光阑的剥蚀效应很小,因此可以长时间保 持离子束直径丌变。实验室常规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以及空间分辨高于10微米的小束斑定年 分析都采用了高斯照明模式。 丌同元素的二次离子产率相差巨大,而且每种元素在丌同基体中的产率也丌尽相同,甚 至同一元素的同位素之间在丌同的基体中也表现出丌固定的产率(基体效应)。在实际分析 时实测值不理论值会产生较大差异。因此,要使用离子探针进行高精度的元素、同位素分析, 必须使用不被测样品成分和结构一致的标准物质进行校正。而标准样品的稀缺性也成为制约 和影响离子探针分析的瓶颈。目前,本实验室目前已开发了锆石氧同位素标准物质 (Penglai)、方解石碳-氧同位素标准物质(OKA)、锆石Li同位素标准物质(M257)、锆 石年龄标准物质(Qinghu)等。 图三,离子探针溅射示意图 二次离子产生后迚入离子传输光路,该部分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通过调节该“物镜” 的放大倍数,配合后续的光阑及狭缝的调整,可在质量分辨率确定的条件下对仪器的传输效 率迚行优化,保证分析精度。入口狭缝是传输光路和质谱仪的分界面。离子束通过传输光路 聚焦后,在入口狭缝处汇聚。调节入口狭缝的宽度可控制迚入质谱仪的离子束宽度,从而控 制质谱仪的质量分辨率。质量分辨率要求越高,入口狭缝所对应的宽度就越窄,二次离子信 号的强度损失也就越多。因此,在满足分析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较低的质量分辨率。离 子探针分析中,样品表面溅射出的二次离子组成非常复杂,包括了单原子离子、分子离子、 多电荷离子、复杂聚合物离子等,对质量分辨率要求极高。为了兼顾离子探针的质量分辨率 和传输效率,必须采用大磁场半径的设计。该型离子探针的最低质量分辨率为~900,而最 高可用质量分辨率大于20000. 磁式质谱仪主要利用运动离子在磁场中的受力偏转实现对特定质量电荷比值的离子的 选择。磁式离子探针一般使用双聚焦磁式质谱,可以实现速度聚焦和方向聚焦,在二次离子 能量分布范围较大的情况下实现高质量分辨率和高传输效率。双聚焦质谱仪由静电分析器和 扇形磁场质量分析器组成,当二者的能量色散在焦平面上相互抵消时即实现了双聚焦。 IMS1280/HR 离子探针的静电场及磁场半径均为585mm,在质量分辨率5000 的条件下, 其传输效率90%。 离子经过质谱仪的质量色散后迚入离子接收系统。该型仪器的接收系统分为三个部分: 具有5 个接收位置,共7 个接收器的多接收系统;具有三个接收器的单接收系统和微通道 板成像系统。多接收系统能够同时接收的最大的质量差异为17%,最小质量差异为~0.4%, 是典型的同位素质谱配置。5 个接收位置可在各自轨道上沿聚焦面移动,根据被测同位素的 信号强度可选择安装法拉第杯或电子倍增器。最外侧的两个接收位置还分别额外加装了一个 法拉第杯,增加配置的灵活性,如图四所示。多接收器分析可以提高效率,并能抵消一部分 因为一次离子或仪器其他参数波动引起的分析误差,是提高分析精度的最直接手段。实验室 的高精度稳定同位素分析(氧同位素、碳同位素及硫同位素等)都是用多接收器的。目前本 实验室两台离子探针采用了丌同的接收杯配置,其中一台偏重于稳定同位素分析,在多接收 器中安装了多个法拉第杯,而另一台则偏重微量元素尤其是Pb 同位素分析,主要配置为电 子倍增器。单接收系统具有一个工作在离子计数模式下的电子倍增器和高低两个丌同量程的 法拉第杯,组成了具有10 动态接收范围的大量程接收系统。对于质量范围超过17%的分析,一般使用单接收系统,例如传统的U-Pb 定年分析,其需要测量的质量数从196-270, 使用的是单接收系统中的电子倍增器收集所有信号。 使用微通道板成像时,仪器工作在离子显微镜模式下,成像的分辨率取决于二次离子光 路的设置,而不一次离子束的直径无关。由于微通道板性能的制约,这种模式一般只用于辅 助的定性判断和仪器参数的调整,而丌用于定量分析。离子探针还有一种二次离子扫描成像 模式。类似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通过同步一次离子的扫描位置和电子倍增器的接 收时间,可以将电子倍增器测量到的信号强度不其在样品上的位置对应起来,从而重构出经 过质量筛选的离子分布图像。该图像的分辨率取决于一次离子束的直径,可用于元素、同位 素二维分布分析

  • 7种质谱电离方式和离子源

    [color=#ff0000][b]1. 电轰击电离(EI)[/b][/color]一定能量的电子直接作用于样品分子,使其电离,且效率高,有助于质谱仪获得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有机化合物电离能为 10eV 左右,50~100eV 时,大多数分子电离界面最大。70eV 能量时,得到丰富的指纹图谱,灵敏度接近最大。适当降低电离能,可得到较强的分子离子信号,某些情况有助于定。电子轰击电离是应用最普遍、发展最成熟的电离方法。EI 的优点在于易于实现,质谱图再现好,而且含有较多的碎片离子信息,有利于未知物结构的推测。其缺点为当样品分子稳定不高时,分子离子峰的强度低,甚至没有分子离子峰。当样品不能汽化或遇热分解时,则更没有分子离子峰。电子轰击的缺陷是分子离子信号变得很弱,甚至检测不到。[color=#ff0000][b]2. 化学电离(CI)[/b][/color]原理是在离子室中通入反应气(压力上升到约 1Torr),用 200~400eV 的电子轰击使反应气分子电离,然后样品分子在高压下与反应气离子发生离子-分子反应生成样品离子。化学电离引入大量试剂气,使样品分子与电离离子不直接作用,利用活反应离子实现电离,其反应热效应可能较低,使分子离子的碎裂少于电子轰击电离。商用质谱仪一般采用组合 EI/CI 离子源。试剂气一般采用甲烷气 ,也有 N2,CO,Ar 或混合气等。试剂气的分压不同会使反应离子的强度发生变化 ,一般源压为 0.5~1.0 Torr。反应气通常是甲烷、胺、异丁烷等气体。[color=#ff0000][b]3. 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b][/color]在大气压下,化学电离反应速率更大,效率更高,能够产生丰富的离子。通过一定手段将大气压力下产生的离子转移至高真空处(质量分析器中)。早期为63Ni 辐射电离离子源,另一种设计是电晕放电电离,允许载气流速达 9L/S。需要采取减少源壁吸附和溶剂分子干扰。大气压电离是由 ESI 衍生出来的方法。样品溶液仍由具有雾化气套管的毛细管端流出,被氮气流雾化,通过加热管时被汽化 。在加热管端进行电晕放电使溶剂分子被电离形成反应离子,这些反应离子与样品第 179 页分子发生离子-分子反应生成样品的准分子离子。与经典 CI 不同的,是 APCI无须加热样品使之汽化,因而应用范围更广。由于要求样品分子汽化,因而 APCI主要用于弱极的小分子化合物的分析。[color=#ff0000][b]4. 二次离子质谱(FAB/LSIMS)[/b][/color]分析化学论坛在材料分析上,人们利用高能量初级粒子轰击表面(涂有样品的金属钯),再对由此产生的二次离子进行质谱分析。主要有快原子轰击(FAB)和液体二次离子质谱(LSIMS)两种电离技术,分别采用原子束和离子束作为高能量初级粒子。一般采用液体基质负载样品(如甘油、硫甘油、间硝基苄醇、二乙醇胺、三乙醇胺或一定比例混合基质等)。主要原理是分子质子化形成 MH 离子,其中有些反应会形成干扰。[color=#ff0000][b]5. 等离子解析质谱(PDMS)[/b][/color]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分析测试|色谱|电泳|光谱|等交流采用放射同位素(如 Cf252)的核裂变碎片作为初级粒子轰击样品,将金属箔(铝或镍)涂上样品从背面轰击,传递能量使样品解析电离。电离能大大高于 FAB/LSIMS,可分析多肽和蛋白质。[color=#ff0000][b]6. 激光解吸/电离(MALDI)[/b][/color]波长为 1250~775 的真空紫外光辐射产生光致电离和解吸作用,获得分子离子和有结构信息的碎片,适于结构复杂、不易气化的大分子,并引入辅助基质减少过分碎裂。一般采用固体基质,基质样品比为 10000/1。根据分析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基质和波长。[color=#ff0000][b]7. 电喷雾电离(ESI)[/b][/color]电喷雾电离采用强静电场(3~5KV),形成高度荷电雾状小液滴,经过反复、的溶剂挥发-液滴裂分后,产生单个多电荷离子,电离过程中,产生多重质子化离子。ESI 电离是很软的电离方法,通常没有碎片离子峰,只有整体分子的峰。有利于生物大分子的测定。

  • 质谱 带电离子的产生、传输和检测

    [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带电离子的产生、传输和检测[/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单四极杆质谱仪工作时,仪器内部真空环境中带电离子的产生、传输和检测需要经过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等部件。[color=red]本文主要介绍单四极杆质谱仪的电子轰击电离源/电子电离源(EI)部分。[/color][/font][align=center][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f0/1d/ff01dcd00e8e45a3bc8250abe70575b7.png[/img][/align][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2.1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离子源-电子轰击电离源(EI)[/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离子源的主要作用是将分析样品中的待测组分电离成带电离子,并将带电离子集中成密集的离子束,引入质量分析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单四极杆质谱联用仪常见的离子源主要有电子轰击电离源(EI)、化学电离源(CI)等。[/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电子轰击电离源(EI)[/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通过灯丝释放高能电子,在磁场与电场的作用下,化合物分子经过碰撞和诱导等相互作用发生裂解,在推斥极正电压作用下正离子进入静电透镜,并通过静电透镜聚焦引入质量分析器[size=12px](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等)[/size]。[/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电子轰击电离源(EI)是最常见和最简单的电离方式之一,可靠性和灵敏度高,碎片离子信息丰富,质谱图具有良好的再现性,能够提供详细的结构信息和可供对照的标准NIST质谱数据库。目前EI 源是分析鉴定中草药、香精、香料、杀虫剂和石油成品等挥发性和半挥发性复杂样品的主要手段。[/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电子轰击电离源(EI)的结构包括电离腔、透镜组和模拟电路板三大部分。电离腔包括磁铁、灯丝、推斥极等;透镜组则包括离子出口板、离子出口板间隔、聚焦透镜和引入透镜等;模拟电路板[size=12px](点击链接,了解详细内容:[url=https://ibook.antpedia.com/x/666377.html][color=#7030a0]单四极杆质谱仪工作流程及框架概述[/color][/url])[/size]则用以实现电子轰击电离源(EI)灯丝电流控制,离子源加热控制,推斥电极、静电透镜、电子能量电压控制等。[/font][align=center][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c6/fc/6c6fc7a87049a3eaa393fdac683e4dfc.png[/img][/align][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2.1.1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电子轰击电离源(EI)中离子的产生[/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2.1.1.1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离子的产生位置-电离腔[/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电离腔[/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位于灯丝1与灯丝2之间,(上图)推斥极右侧,(上图)离子出口板左侧;磁铁位于灯丝1和灯丝2 的正上方;色谱柱于上图中色谱柱入口将分析样品中的待测组分引入离子源;另外,位于色谱柱入口正对面的真空腔门上开有小孔,外部装有开关阀及调谐用的全氟三丁胺,称为标液和标液阀。[/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离子源中的两个磁体之间会形成磁场,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洛伦兹力不改变运动电荷的速率和动能,只改变电荷的运动方向使之偏转;灯丝经过加热产生热电子,并在加速电压的作用下进入磁场,在磁场作用下螺旋形向前运动,增加与样品分子相互作用的几率。[/font][align=center][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4e/b2/64eb2f97caa88572c504d6aa382c3628.png[/img][/align][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2.1.1.2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电离腔中离子产生的原理[/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7030a0]说明:该小节参考《质谱分析技术原理与应用》,台湾质谱学会[/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电子轰击电离源(EI)又称为电子电离源(EI),其基本原理是灯丝经过加热产生热电子,并在加速电压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能量和波长。当电子的波长符合分子电子能级跃迁所需的波长时,电子能量会被分子吸收,使分子内能提高,将外层电子提升至高能级,进而至离子化态并产生自由基阳离子。[/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在离子源中可以通过参数设置控制电子产生的数量和电子的能量。有机化合物的电离能大多数为(10-20)eV,但通常将灯丝产生的电子动能设置为70eV[size=12px](电子伏特(electron volt),符号为eV,是能量的单位。代表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1.6×10-19C的负电荷)经过1伏特的电位差加速后所获得的动能)[/size]。电子动能为70eV时波长约为1.4?,该波长与分子键长度接近,更容易与化学键相互作用。[/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电子动能为70eV位于最佳离子化效率能量区(50-100eV)的中间,可以避免由于在区间起始或者结束位置时电子能量微小波动导致的离子化效率明显变化;同时,也避免了当电子能量过低无法被分析物有效吸收或者过高直接穿透分子引起的离子化效率降低等情况。[/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电子动能为70eV时可以提供较高的谱图重现性,同时具有丰富的碎片离子,可以提供分子离子的结构信息,用来鉴定或者解析分子。目前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收集了数十万分子电子电离产生的质谱图并建立了谱图库,可以通过与该标准谱图库进行对比的方法检定化合物的身份。[/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2.1.2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电子轰击电离源(EI)中离子的传输和聚焦[/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在电离腔中产生的离子碎片运动方向较为发散,为了将离子引出电离区,并将轴向发散的离子进一步加速、聚焦成离子束以减少在传输中的损失,并最终以较小的束宽和散角送入质量分析器中,一般使用透镜组对离子进行空间聚焦。[/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单四极杆质谱仪电子轰击电离源(EI)中的透镜组(静电透镜/单透镜)是离子导向装置的一种,作为离子光学系统的一部分,承担着将离子传输至质量分析器的重要作用。[/font][align=center][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4e/b2/64eb2f97caa88572c504d6aa382c3628.png[/img][/align][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工作过程中,由电子轰击电离源(EI)的裂解机理产生的离子多为正离子,因此首先在推斥极上施加正电压,将离子推向离子出口板;一般而言,离子出口板和离子出口板间隔接地,推斥极和离子出口板之间会形成电压差,电压差亦会推动正离子向前运动;聚焦透镜和引入透镜为负电压,且聚焦透镜的电压值会更低[size=12px](说明:负的更厉害)[/size]。[/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 [/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在三个圆筒形电极[size=12px](离子出口板和离子出口板间隔、聚焦透镜和引入透镜)[/size]的作用下,中间电极附近形成一鞍形电场——即中间电极电压低于两边电极电压,构成起始减速型单透镜结构,散射的正离子在起始减速型结构的单透镜中先加速后减速,先聚焦后发散再聚焦。该透镜组(静电透镜/单透镜)的特点是对传输离子无质量歧视,可以保持离子的动能,通过调节电压即可实现离子聚焦和改善离子传输效率。[/font]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