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色谱转化率归一法

仪器信息网色谱转化率归一法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色谱转化率归一法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色谱转化率归一法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色谱转化率归一法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色谱转化率归一法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色谱转化率归一法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色谱转化率归一法相关的解决方案。

色谱转化率归一法相关的资讯

  • 国家发改委: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
    在专利申请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近日在&ldquo 中国经济年会(2013-2014)&rdquo 上透露,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要围绕激励企业创新来完善金融、税收、价格、财政、知识产权等管理政策,增强企业创新内生动力,积极研究提高财政科技支出用于企业比例的措施。   &ldquo 虽然近年来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快速增加,但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应用技术的问题十分突出。&rdquo 张晓强说。   事实上,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问题已引起不少官员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此前也表示,我国许多重大专项投入了大量研发资金,但结果是研发和商业化脱节。研发不少,出成果却比较慢 专利不少,但是真正有价值的不多。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巡视员胡敏认为,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项目体系过度重视基础研究的投入,却忽视开放市场方面的研究以及市场需求,轻视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进而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制约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因素。   &ldquo 与教育经费支出倾斜形成对比的是,政府对企业创新研发投入比例的相对低下。&rdquo 胡敏说道。据了解,目前中国财政科技支出中企业仅占比15%,而发达国家则达30%以上。中国大中型企业科技研发支出目前占主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1%,与发达国家大企业5%的水平也有很大差距。   与高等院校科研项目&ldquo 重投入轻市场&rdquo 相比,身处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显然更加重视投入产出效率。为此张晓强建议,要围绕激励企业创新来完善金融、税收、价格、财政、知识产权等管理政策,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同时加快构建&ldquo 由企业牵头,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rdquo ,同时积极研究提高财政科技支出用于企业比例的措施。
  • 高校部分科研经费被自娱自乐 忽视其产业转化率
    企业出资的科研项目拿不出成果,就交不了差;   国家拨付经费的科研项目,却很少有人去追究其产业转化率是多少   高校部分科研经费被“自娱自乐”?   在日前举行的2009年宁波大学校长与企业家论坛上,与会的大学校长照着讲稿,宣读着自己学校所取得的一连串科研成果和发表论文的数量,代表们听得昏昏欲睡。当浙江沁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建荣走上发言席时,他的几句话让大家一下子振奋了起来。   叶建荣的开场白就是:“我的观点比较尖锐,大学校长最不愿意听。”他的发言几乎是与大学校长针锋相对。他说:“目前,高校科研项目与企业需求相距甚远。这座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非打破不可。”   叶建荣举例说,5年前,有一个大学教授建议沁园集团上马一个家庭洁净水工程系统,他们听后非常振奋,立即送给对方一个万元大礼包。企业后来收购了一家公司生产相应产品,次年大规模上市,销售量一直上涨。   今年5月,企业又把这位教授请到企业“支招”,没想到他的报告与5年前如出一辙,企业工程师听后直摇头,认为按照教授的提议去做,必然落后于市场。   说到这儿,叶建荣提高嗓门告诉大家:“企业在前进,大学没有跟进,就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论坛主持人介绍的一组数字也和大学校长们列举的科研成绩唱了反调,而是印证了叶建荣的观点。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一切围绕经费申请与发表论文转”   国内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尽管有关方面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加强产学研合作,但是成效不明显。对此,一些企业界人士认为,原因就在于高校的科研机制还深深地烙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印迹——研发与产业脱钩,科技成果转化率与绩效无关。叶建荣说:“一切围绕经费申请与发表论文转。”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张武平的切身体会是,“如果没有写出论文的话,即便产生几千万元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也只会被认为只有应用水平,不具备理论高度,不是一个好的科研项目。”下一个年度申请科研项目经费时就不具有核心竞争力。   眼下正在考察研究“金砖四国”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国科学院政策所专家张洪石说:“当前,中国高校的科研导向扭曲,甚至在国家拨付项目经费的‘温室’中‘自娱自乐’。搞科研项目都是为了出SCI论文,有了论文就评教授,评上教授就是人才。国家给高校的科研经费,80%左右投向了应用科学项目。但在申请项目时,第一考量的是发表论文数,因为SCI论文发表越多,表示你的研究水平就越高。”   教育部科技司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该司副司长陈盈晖说:“高等院校用占全国16%的研发人力,不到10%的研发经费,产出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国际论文。”   张洪石在做一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时发现,某班两名博士毕业后,一个在北京某著名大学工作,每年可发SCI论文七八篇,但应用技术专利少得可怜;另一个去了某工科大学的博士恰恰相反,每年有六七项应用技术专利诞生,但鲜有SCI论文发表。   据研究分析,问题就出在科研经费投资主体与评价目标上。上述第二名博士所在高校的科研项目除纵向有国家经费投入外,大部分经费来自军工集团或项目的横向投资。中科院这位专家举例说,如飞机、卫星材料科研项目验收时,根本不会考虑你发表多少论文,而在于这种材料做成的产品能不能上天。“上不了天,发表多少论文都是纸上谈兵,难以蒙骗过关”。   “80%的科研经费都被‘玩儿完’了”   “现在大学教师最不愿意承接企业投资的科研项目,10个科研人员难有一个。”张洪石介绍,因为企业出资的科研项目拿不出成果,就交不了差。“可国家拨付经费的科研项目就不一样,很少有人去追究科研项目的产业转化率是多少。有的科研项目拿到几十万元经费后,就干脆直接发几篇论文,‘空对空’过关,大家知道项目评审要么是给钱‘走过场’,要么是圈内人士‘自娱自乐’。今年OK了,明年包装一下项目大家再相聚。”   “80%的科研经费都被‘玩儿完’了。”中科院政策所这位专家说。   浙江振亚投股集团总经理沈国锋表示:“80%的科研经费被‘玩儿完’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他就碰到不少大学里的“江湖”教授。他们把一些还是理论层面或实验室技术状态的项目,拿来找企业联合申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科研经费或补贴。这是不少大学教授致富的一种途径。实际上,这些科研项目离中试与产业化阶段还非常远,但他们的各种理论与数据资料十分全面与系统。   同一个项目在好几个省市同时得到经费资助   据沈国锋透露,在不同省、市与企业联合申报项目获取国家科研经费,也是高校包装科研项目的一种策略。因为现在国家大力鼓励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作,从国家到省、市、县级政府都有大量的科研项目与配套经费,比如大学一个评审验收的技术成果,在杭州是填补市内空白,但到了苏州也同样属市内首创,就可以顺理成章拿到不同地方政府的科研经费。   由于地方政府科研项目评审信息缺乏共享,他就遇见过一个在江苏省获科研经费资助的项目,到了浙江省同样获得国家经费补助。不少大学教授就钻这个政策空子,“‘玩’科研经费的游戏”。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科研经费被一些利益关系人当做一种潜在的资源进行运作。握有科研经费审批权的人,授意高校、企业今年哪几个项目可以报,能拿到钱,然后从中共享利益。“把国家科研经费老是拨给自己的‘关系户’,那些真正需要得到经费资助的企业或项目却难以受惠于此。”这位浙江企业老总说。   以科技部公布的2009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名单为例,公众所能发现的信息只有项目名称、作者单位与拟安排经费预算数额,更多的信息无从查找。社会各界难以监督。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建议,“大学确实要反思这些问题,政府主管部门更应考虑解决问题。”   张洪石表示,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困扰我国高校科研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投资体系与评价指标不变革的话,将“涛声依旧”。他与叶建荣不约而同地建议,国家除了对高校基础研究项目直接拨付经费外,对应用科技项目可以走市场化道路,由项目业主单位或客户企业投钱,国家给予企业相应投资额的免税支持。因为企业奉行的是“谁投资,谁当老板,谁说了算”,“高校那些‘忽悠人’的科研项目就难以再去忽悠人了”。
  • 高校成果转化率低 教授曝项目招标“潜规则”
    复旦大学流域污染控制研究中心主任郑正教授近年来研发了一系列治理流域污染的技术,然而,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在他看来,一方面,这里面有大学本身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多重利益因素影响项目招标的过程,也造成了科研成果投产不那么顺利。除此之外,中国科研本身的不连续性和缺乏积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据统计,我国高校每年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达1万项左右,其中30%左右的项目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产业化前景,但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10%~15%,大量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呈现出“成果多、转化少、推广难”的局面。   “要想办法开辟出一条路,手续简便一点,能够使这些技术以工程的方式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去服务社会、造福社会。否则研究成果光停留在头脑和实验室里,有点可惜。”郑正说。   高校体制局限大   “大学还是习惯于把实验室作为舞台,不习惯把广阔的天地作为舞台,在运行的机制上还没有准备好。”在郑正看来,高校研究成果转化的困难之一在于校内。按照目前的大学体系,技术推广的运行机制还不是很畅通,研究机构与施工机构之间的鸿沟,使得技术的推广有着相当大的难度。   郑正的项目已经在江苏、贵州等地实地示范,他带领着一批人到当地进行实地施工,但首先在合同上就出现了问题。合同要求他们有相关的设计和工程施工的资质,而他所在的复旦大学流域污染控制研究中心只是一个技术研发的单位,并没有工程施工资质,“如果不以我们的名义签,我们不能掌控质量 但假如以公司的名义签,工程从法律上就属于公司,他愿意听你的就听,不愿意听的话,很有可能搞出‘四不象’的东西。”   工程的运行、管理方面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按照传统的纵向管理,研究中心下面又分解成若干个工艺单元,其中部分单元会由一些其他的公司来分包,由此引起的发票、收据、税收、管理费等问题又麻烦重重。“比如说我们在贵州做,上海也想收税,贵州也想收税,然后我还要分包,重复收税,那就麻烦了。”   项目招标难逃“潜规则”   在郑正看来,除了高校体制的约束,项目争取过程中的许多“潜规则”也是很令人头疼的。他们曾有一个项目,在与其他机构的竞标过程中,本来都已经获胜了,但由于“公关”不够,“煮熟的鸭子飞走了”,不仅到手的项目丢了,拿走项目的一方,还用他们的方案和技术来施工。   “不仅看技术和方案,还要看相关当事人的利益能否得到保证。”郑正说,以某地为例,按郑正所研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每户只需要1000元左右,治理效果就完全可以达到要求。而现在当地的实际情况却是,一户农民生活污水处理的市场价格是8000~10000多元。“考虑到一定的利益因素,可能会冲击到人家的市场,所以不一定打得赢。”   在郑正已经试点成功的项目中,绝大部分是用项目经费免费给当地做,还有一小部分是地方上愿意拿一些钱,运用他们的技术,通常这种情况多是希望“借助于我们这种好的技术和好的大学做他们的门面”。   郑正发现,地方上会考虑经费,但更看重利益分配。有一次,他们到一个贫困地区试图做技术推广时,当地很满意他们的技术并开始谈判,但最后听他们的报价只要3000元钱,就不做了,因为预算是7000元。此外,项目的管理也错综复杂,一个污染治理项目,环保部门也管,农林部门管,建设部门也管。   搞科研不重积累,哪里有钱赚就往哪里去   “中国的科研不是连续的,诺贝尔奖得主的研究成果常常是多年的积累,中国的科研很少有几代人积累。”郑正觉得,中国科研机构的研究多是项目化、点化的,鲜有长期的、连续性的深入研究和积累,就像农民工找工作一样,没有一个长期的职业规划,哪里有工作岗位,有钱赚,就往哪里去。这严重阻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郑正以农村生活污水的关注为例,“过去不太关注农村污水,因为城里的事儿还没有做完 后来觉得城里的事儿可以告一段落,才把关注点转向农村。”到“十一五”期间,国家开始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关注的人马上开始增加。但随之产生的是“懒汉思想”:不是把国外的技术直接拿过来,觉得“洋和尚会念经” 就是把城市的技术直接用于农村。而实际上,照搬国外的经验和技术,没有自主的研究,无法解决问题。美国只有2%的农业人口,农村生活污水所占比例可以忽略,但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则排在首要位置,而且我国城乡差别很大,在农村建厂的费用可能是城里的十倍几十倍。
  • 改变微反应器材质! 连续流工艺转化率从60%提升到99%!
    改变微反应器材质,连续流工艺转化率从60%提升到99%!康宁用“心"做反应研究背景水合肼及其衍生物产品在许多工业应用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如化学产品、医药产品、农化产品、水处理、照相及摄影产品等。肼的衍生物可用作药品、杀虫剂和化学发泡剂等。要连续制备3-苯基-1H吡唑- 5-胺(化合物1),在传统间歇釜式条件下,一般通过将水合肼、腈化合物2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在乙醇中回流得到(方案1)。美国抗癌药和孤儿药研制公司Agios制药公司,2021年在OPR&D杂志上报道了:高温下肼缩合反应的连续流工艺的研究。与传统的间歇工艺相比,该方法可以更安全、并可以更好的控制杂质。研究中,作者发现微反应器材质对反应收率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溶剂选择对连续流工艺的成功至关重要。方案1:合成1图1.合成1基本方案反应器材质及溶剂对反应的影响1. 不锈钢 316/316L 管式反应器的连续流工艺探讨如下图2所示,2的甲醇流与甲醇中的水合肼一起流入预热温度为150°C的316L SS管式反应器,经过20分钟反应后,进入降温单元再接后处理。结果反应混合物的过程控制(IPC)显示背压调节器(BPR)释放大量气体,转化率为60%。增加水合肼的停留时间或当量并不能提高转化率。图2:不锈钢316/316L管式反应器连续流工艺流程图经分析由于不锈钢 316/316L 管不适合在高温下处理水合肼溶液,因其钼含量高,会显着降低肼的分解温度。所以肼在高温下与不锈钢流动反应器不兼容。2. 聚四氟乙烯泵头进料,PFA材质的盘管反应研究者选择使用聚四氟乙烯作为水合肼的进料泵,反应器选用PFA材质的盘管对该工艺进行了研究。图3: 合成1的连续流工艺将化合物2的2-甲基四氢呋喃(2-MeTHF)溶液和水合肼的乙醇溶液分别流过浸没在70°C水浴的管道。1-2 分钟的停留时间后,两股物料在三通混合器处混合,并流入放置在 140 °C的烘箱中的管道反应器(停留时间20-60 分钟)。然后经过冷却管道冷却后,通过背压阀(BPR)后从连续流反应器系统中流出,出料口设有过程控制样品(IPC)取样口。在适合条件下,使用了 1.4 当量的水合肼,停留时间30 分钟,在两次 100g 规模运行,得到 99% 的LC 纯度和几乎接近满级的LC收率。3.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在实验中研究者发现起始化合物2在 MeOH 中不稳定,在环境温度下保持溶液3天后,明显形成类聚合物沉淀和新杂志的产生,纯度从 99.9% 降低到 98%。一方面该不溶性沉淀物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可能导致泵头故障和流动系统堵塞。另一方面新杂质的产生,这可能会影响所生产的1的质量。这促使研究者寻找替代溶剂系统。首先通过检查溶液外观和纯度随时间的变化来评估2在10 种以上的 II 类和 III 类溶剂中的稳定性。初步筛选鉴定出 MTBE、1,4-二恶烷和 2-MeTHF,在 25 °C 下搅拌 15-120 小时后,观察到外观和纯度几乎没有变化。表1:溶剂筛选然后评估了1和2在每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如表1所示,原料2在1,4-二恶烷和2-MeTHF中表现出良好的溶解性。然而,MTBE 至少需要 20V才能完全溶解2(条目 1),并且在工艺效率方面并不理想。已知 1,4-二恶烷(条目 2)具有致癌性,2- MeTHF似乎是特有前途的溶剂,然而,它与水合肼不混溶,这可能导致管式反应器内的传质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EtOH 作为共溶剂溶解水合肼并使肼溶液与2的2-MeTHF 溶液混溶。此外,1 和 2 在 2-MeTHF/EtOH 混合物中都显示出良好的溶解性(v/v= 5:1,条目 4)。在适合条件下,使用了 1.4 当量的水合肼,停留时间30 分钟,在两次 100g 规模运行,得到 99% 的LC 纯度和几乎100%的LC收率。4. 工艺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研究为了评估该工艺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了 3 公斤规模的测试运行。见下图,包括1的连续流合成、分批后处理和结晶的总体工艺图。图4. 工艺可扩展性和稳定性测试-3kg示范运行工艺流程图如图4所示。将起始材料2(3.1 kg)溶解在2-甲基四氢呋喃(31 L)中。水合肼(1.5 kg,65 wt%)溶解于乙醇(6.2 L)中。化合物2的2-甲基四氢呋喃溶液和水合肼的EtOH溶液的流速分别设置为83ml/min和20ml/min。两股物料通过浸入70°C水中的预热管道,进行预热。然后,两股物料进入温度为140°C的烘箱内的管道反应器内。从烘箱流出的反应混合物经过后冷却回路,然后经过BPR(压力设定140 psi),然后在氮气保护下收集反应混合液。该连续流系统连续稳定运行6小时后,收集到了37.74 kg反应混合物。该工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没间隔30分钟取一个样品进行分析,所得混合也中化合物1的含量均为99%。所收集混合液,分2批进行后处理和结晶后,以87%的收率获得3kg灰白色固体1。分离出的固体纯度 99.5%,残留肼仅有 5-10 ppm,符合生产要求。结果与讨论作者开发了一种用于肼缩合反应的连续制造工艺,以生产高质量的医药中间体1在研究中发现反应器材质及进料泵的材质对反应的稳定性和收率有着极大的影响;作者对溶剂体系进行了研究,确定最佳溶剂为 2-MeTHF/EtOH 混合物(v/v= 5:1);与原始工艺相比,连续流工艺更安全、更实用;连续制造过程易于实现放大,生产运行稳定,产品完全合格。Reference: Org. Process Res. Dev. 2021, 25, 199−205编者语连续流工艺开发过程中,反应介质与反应器材质有可能发生反应,或者有着严重的腐蚀。对于连续流工艺开发,有时反应器材质的选择是工艺成功的因素之一。目前常用的反应器材质有碳化硅、玻璃和金属等。康宁反应器选用了康宁特种玻璃和高化学稳定性的康宁Unigrain™ 碳化硅 (SiC)材质。康宁反应器具有优秀的抗腐蚀、耐高温高压(-60-200℃,18个大气压),适用于多种化学反应。康宁玻璃反应器可视化的特点,适用于需要光化学反应。连续流工艺开发,溶剂的选择非常重要。一个看似无法进行连续流操作的工艺,通过溶剂的选择可以使反应顺利进行,并取得非常好的结果,这对未来多步反应的全连续过程至关重要。
  • 国内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大量农业科研成果闲置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科技成果对小农户效益则微不足道 但对国家效益巨大 两者矛盾凸显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发布《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亿元,增长9.9%,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科技经费投入大国。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研发投入的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相关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的研发成果转换率仅为10%,而发达国家普遍在40%以上。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特别指出,在农业领域,目前仍有大量成果被闲置,难以得到转化应用。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朱启臻:这种投入换来的应用比例比较小,导致了研究成果极大的浪费,在农业上面可能表现得更为突出。我们农业的科研成果科技贡献率,据统计只有不到30%,远远低于国外的农业科技的转化率。& nbsp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为什么我国在农业领域里面有大量闲置的成果不能得到转化应用?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科技成果供给依然存在问题。很多科技成果投入和产出严重地脱离了老百姓的需要,这是限制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第二,农民对科技的需求不像我们想象的这样旺盛。推广科学技术的时候,农民表现出了非常冷淡的态度,有些科学技术的讲座需要靠奖品吸引农民来听课。农民对科学技术为什么表现出这种冷落呢?主要是组织形式限制了科学技术的需求,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科学技术产生的效果微不足道。但科学技术对整个国家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这种巨大的效益和农户微不足道的收益,形成了矛盾。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科技人员不知道怎么推 农民不知道怎么找 科研成果推广体系亟待完善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一直存在“最后一公里”没接通的问题,不仅造成了巨大浪费,又加剧了科技与实际脱节的情况。朱启臻认为,在科技成果转换过程中,单纯依靠农民“拔高”很难实现,应借助合作社、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以点带面”将科技成果用在实处。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朱启臻:我们必须通过组织的创新来激发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比如说,家庭农场、新型的经营主体的出现,有了一定的规模,他们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也就从“被动”变成了“主动”。经常有家庭农场主到北京来,到中国农大来找到我们,需要我们给推荐或者提供新的品种,新的栽培技术,这种情况下,基层的需求就有了活力。& nbsp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另外,连接科研成果和农民需求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就是要完善科研的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目前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有些成科技人员研究出来的成果不知道怎么推广,农民有需要又不清楚到什么地方寻找这种信息,就是把需求和供给联系起来的通道还没有完善。所以在解决科学技术转化的过程当中,需要从供给、需求的培养和完善的连接机制上面下功夫,才能提高成果的应用和对农业的生产做出科技方面的贡献。 /p p br/ /p
  • 科研之路: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为什么低?
    p strong   导语: /strong 从今年以来,高校的技术转移又开始关注起来,热度上升,10月份召开了高校联盟的技术转移大会,众多名校参加,希望这不只是一场运动,能真正落到实处。 /p p strong   国家大势 /strong /p p   当前我们的国家盈利模式正面临着深度转型的重大挑战,长期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红利、人口红利以及全球化红利的势能都在衰减,主要依靠低成本刺激的出口超高速增长逐渐回归常态增长,以大量消耗能源、环境破坏和大量资金投入维持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 /p p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作为大势所趋,创业与创新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而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基础就是需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解决技术“死亡之谷“的问题。从201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目的都是在释放科技的力量,为经济增长提供一个新引擎。 /p p strong   现状及分析 /strong /p p   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使得目前我国整个创新体系呈现为哑铃状态,具体表现就是一端作为创新源泉的高校,尽管有着丰厚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但由于中国的科研本质上还是计划体制,行政治校,高校的科研资源仍处于半封闭状态,另一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尽管数量庞大,但其技术来源仍主要是模仿和跟踪。这是一种奇怪的扭曲状态,一端由于几十年都处于体制内,市场化基础很弱 而另一端又是极其市场化的。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存在巨大的机会。 /p p   1、国内的研究成果与市场有错位,以早期技术为主,很难直接对接,需要进行技术转移的科技服务机构进行增殖培育和推动。学术界和企业界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系统,其中学术界以国拨经费为主,往往以申请经费,发文章,参加项目鉴定为目标。由于课题来源多是国拨经费,而国拨经费采用的还主要是计划管理体制,因此其研究课题多是所谓的技术驱动,而不是真正的市场驱动。这也导致大部分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相错位,与市场有很远的距离,很难直接应用或产业化。 /p p   国内很多大学都有官方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受限于人员数量及专业化能力,工作模式以超市模式为主,这种模式更适合能直接产业化或直接形成企业对接的技术。高校的大部分成果属于早期技术,尽管同样有价值但离市场有距离。面对早期技术,在现行考核体制下教师一般缺少主动转化的内在驱动力,企业对大部分属于处于孕育期的早期技术的成果也不关心。因此,如何将早期技术推进到离市场较近的位置也需要靠科技服务环节来完成。 /p p   2、技术本身是以专利为核心的特殊商品集合,其交易和转化难度高。由于技术无形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决定了技术成果的转移是极其复杂的商业行为,其交易和转化的难度远高于其他商品交易,并不能通过简单的在技术和企业之间形成对接就可以实现。 /p p   科技成果产业化本质上是一个战略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连续、长期的涉及到法律、人才、资本、技术和市场众多创新要素的动态配置与整合过程。整个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长期的、持续不断的管理和服务的过程。 /p p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成果转化主要在两种类型企业可以实现:第一,单一技术简单交易 第二,大集团自己从研发到产业化全程参与转化。就是因为大量的中小企业缺乏这种集聚整合能力,完成不了这样大型的要素集成过程。 /p p   这也是为什么官方半官方的技术转移机构往往效率并不高的重要原因,除了缺少市场化机构强烈内在驱动外,其团队人员的配置及构成也使得很难完成整个配置过程。 /p p   3、技术转移要求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团队。对技术的理解、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和对市场的了解,这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是技术转移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科研人员掌握专业知识,但缺乏商业知识、法律知识 专利代理机构、律师事务所的人员,了解知识产权,但缺乏专业知识,也缺乏把握商业机会和谈判的知识 企业人员对市场了解,但又缺乏专业知识。因此,需要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团队,既要有技术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又要懂法律、商业,才能较好地完成专利的鉴别、培养、保护和转化一系列商业活动。而且面对国际化技术转移的要求还要有熟练的外语能力。此外,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以及组织能力也是项目人员需要具有的素质。 /p p strong   小结 /strong /p p   如果没有认清楚技术转移的复杂性,没有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服务体系,没有专门的第三方平台推动,没有体制的进一步开放,这事很难靠谱!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作者:杨明伟 br/ /p
  • 国内专利维持年限短、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专利申请数量自2011年首次位列世界第一以来,保持快速增长速度。但在2日举行的“强国知识产权论2016——新常态条件下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论坛上,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发言中说,我国专利在数量大幅提升的同时,质量提升速度不够。他呼吁,要妥善处理知识产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通道。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2015年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总数达26.3万,其中高校发明专利授权2.99万件,但质量一般比较低,平均维持年限是6年。  在整个国家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中,中科院占比约2%。但倪光南说,全院有效发明专利平均维持时间是5.2年,维持10年以上的仅占5.5%,这意味着成果的转化远远不够。  倪光南认为,专利维持时间短主要有几方面原因: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导向问题,高校、政府科研机构的大部分评价指标体系都对发明专利数量提出要求 国家科技项目验收大多对专利数量提出要求 国家对知识产权的资助项目助长了专利申请泡沫,但大部分都只针对发明专利数量,对质量不做要求,或者要求比较模糊 国内专利代理机构竞争激烈,写一个发明专利的代理费甚至低于1000元。这些都导致专利数量大大增加而质量却没有改善。此外,发明专利持有6年以上年费逐年递增,这也造成了部分权利人提前放弃持有。  他同时提到,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科研院所里,有知识产权转移部门的比例不到30%,而且这些部门几乎没有精通法律、能做专利价值评估的人员。专利许可没有流程,转让形式单一(只有许可模式),专利的价值评估能力比较薄弱。  本次论坛由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强国知识产权研究院和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举办。
  • 广东促成果转化出新招:未适时转化,三年后归研发团队
    p   今后广东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单位未能适时地实施转化的情况下,三年后科技成果所有权强制授予研发团队和科技人员”。这是日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高票表决通过《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下称《条例》)中的一项规定。该《条例》将自2017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p p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宁生对记者说,这是自1996年国家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后,广东首次新制定出台的地方性科技成果转化法规。这个《条例》对接国家上位法,但更具体、更落地、更开放,是广东近年来科技立法的又一项重大突破,标志着广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入法制化的崭新阶段。 /p p   黄宁生指出,广东此次制定出台《条例》,一是充分学习借鉴国家及兄弟省份先进举措。二是全面总结有效经验,将切实有效的政策上升到地方立法层面。三是积极探索地方立法中的先行先试。《条例》是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政策洼地”向“环境高地”转变的重要举措,必将有利于广东在全国率先营造最为优越的体制机制与法制环境,极大提高广东科技成果转化率,并吸引全国各类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源源不断前来广东进行转化和创业,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性,形成共创创新型广东的生动活泼局面。 /p p   《条例》共六章五十二条,内容全面、亮点纷呈。一是重点突破,解决核心问题。从最大程度调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转化科技成果积极性,从激发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动力的角度出发,建立“财政性资金项目合同中,单位与成果研发团队或完成人可约定转化机制” 二是强化落地,突出可操作性。为保障科技成果转化所有权、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等主要权益原则性规定落实,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按“组织实施—保障措施—技术权益—法律责任”进行谋篇布局 三是注重平衡,保障各方利益。最大化平衡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研发团队或完成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在平衡各方主体利益的基础上,重点考虑激发和调动研发团队或完成人开展成果转化积极性,让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通过成果应用体现创新价值,通过成果转化创造财富。 /p
  • 544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公布 涉ICP、气相、离子色谱法等
    近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2022年第21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共544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4项国家标准修改单。本次公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涉及化工、材料、临床检测、化学、化工、环境、植物、食品等各个领域,检测方法涉及滴定法、红外吸收法、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γ能谱分析、辉光放电质谱法、气相色谱法、细胞计数法、透射电镜、二次离子质谱法、离子色谱法等。以下是部分与科学仪器及分析检测相关的标准: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4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  炭黑 第29部分:溶剂可萃取物的测定,  锰铁、锰硅合金、氮化锰铁和金属锰 硫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和燃烧中和滴定法,  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  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铁量的测定,  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铁量的测定,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碳、硫量的测定 高频-红外吸收法,  表面活性剂 工业烷烃磺酸盐 总烷烃磺酸盐含量的测定,  锆及锆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6部分:合金及杂质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环境及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  塑料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5部分: 特征反应曲线温度、时间,  反应焓和转化率的测定,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铁量的测定,  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硫量的测定,  皮革和毛皮 化学试验 游离脂肪酸的测定,  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第102部分:拉伸弹性的测定,  稀土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稀土总量的测定,  稀土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稀土杂质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稀土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钙、镁、铝、镍、锰量的测 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稀土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铁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滴定法,  稀土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氧含量的测定 脉冲-红外吸收法,  塑料 动态力学性能的测定 第11部分: 玻璃化转变温度,  金属锗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痕量杂质元素的测定 辉光放电质谱法,  直接还原铁 金属铁含量的测定 溴-甲醇滴定法,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硬度的测定 第7部分:邵氏硬度法测定胶辊的表观硬度,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硬度的测定 第8部分:赵氏硬度(P&J)法测定胶辊的表观硬度,  塑料 环氧树脂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交联环氧树脂交联度,  橡胶中镁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生胶和硫化胶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金属含量  橡胶 全硫含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颗粒 激光粒度分析仪 技术要求  色漆和清漆 涂料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摄影 冲洗废液 氨态氮含量的测定 (微扩散法)  摄影 冲洗废液 氨态氮总含量的测定 (微扩散凯氏氮法)  生物技术 细胞计数 第1部分:细胞计数方法通则  生物技术 核酸靶序列定量方法的性能评价要求 qPCR法和dPCR法  分子体外诊断检验 冷冻组织检验前过程的规范 第1部分:分离RNA  分子体外诊断检验 冷冻组织检验前过程的规范 第2部分:分离蛋白质  农产品中生氰糖苷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木薯叶片中黄酮醇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橡胶 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残留单体和其他挥发性低分子量化合物 热脱附(动态顶空)法  皮革 化学试验 热老化条件下六价铬含量的测定  皮革 色牢度试验 耐汗渍色牢度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钻井泥浆和钻屑中铜、铅、锌、镉、铬的测定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纳米技术 多相体系中纳米颗粒粒径测量 透射电镜图像法  分子体外诊断检验 福尔马林固定及石蜡包埋组织检验前过程的规范 第1部分:分离RNA  分子体外诊断检验 福尔马林固定及石蜡包埋组织检验前过程的规范 第2部分:分离蛋白质  分子体外诊断检验 福尔马林固定及石蜡包埋组织检验前过程的规范 第3部分:分离DNA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Gakushin法  表面活性剂 环氧丙烷聚合型表面活性剂中游离环氧丙烷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纳米技术 石墨烯粉体中金属杂质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纳米技术 [60]/[70]富勒烯纯度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土壤、水系沉积物 碘、溴含量的测定 半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铬铒共掺钇钪镓石榴石晶体光学及激光性能测量方法  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 热障涂层耐热循环与热冲击性能测试方法  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 温度梯度下热障涂层热循环试验方法  锆化合物化学分析方法 钙、铪、钛、钠、铁、铬、镉、锌、锰、铜、镍、铅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氮化铝材料中痕量元素(镁、镓)含量及分布的测定 二次离子质谱法  硬质合金 总碳量的测定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热导法  氮化硅粉体中氟离子和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硫化橡胶 热拉伸应力的测定
  • 上海华爱色谱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证
    GC-9760变压器油专用微型色谱仪是上海华爱色谱分析技术有限公司针对电力系统对变压器等设备进行现场绝缘监督试验的需求而专门设计的一款专用微型气相色谱仪。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做为供电核心设备的大型变压器的运行状况是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是否能够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而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变压器油中溶解的七种气体(包括甲烷、乙烯、乙烷、乙炔、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及通过分析这七种气体的变化趋势和其相互间的比例关系,就能够判断变压器的运行状况,从而对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起到监督检验的作用,避免因变压器的带病运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目前国内对变压器油的分析多采用的是试验室的色谱仪,由于体积庞大,过程繁琐,当变压器出现故障,需要连续跟踪分析的时候,特别是对地处相对较远的变压器而言,试验室色谱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在此背景下,上海华爱色谱分析技术有限公司着手研制了专用于变压器油分析的微型色谱仪,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所以可以带到变压器所在的野外现场进行分析,弥补了试验室色谱的不足之处.   GC-9760变压器油专用微型色谱仪采用的是和经典的试验室气相色谱仪一样的原理,气相色谱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他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差别,当混合样品在两相之间做相对移动时,各物质在两相之间进行多次分配,从而使各组份得到分离。作为变压器油专用的微型色谱仪,他是将变压器油中溶解的甲烷、乙烯、乙烷、乙炔、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七种气体通过色谱柱分离,再通过氢火焰检测器(FID)和热导检测器(TCD)检测器检测其信号,工作站计算出各个气体的含量后用来分析变压器是否存在过热、放电等故障。   日前,GC-9760变压器油专用微型色谱仪通过上海市科委专家组评审,荣获上海市成果转化认证。
  • 施超欧:我的离子色谱之旅
    施超欧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从我真正从事离子色谱分析至今已经有20多年了,我一生的大好时光都献给了中国的离子色谱事业,现在回顾总结一下蛮有意义,或许给人以启发。一 离子色谱初始之蒙我正式做离子色谱大概是2001年的10月,在以前的回忆中已经提起,但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更早的时候就接触了离子色谱。1995年2月,我调入测试中心工作,大约在1995-96年之间,曾做过1-2天的离子色谱实验,当时所用的仪器是Dionex 2010i,王萍负责,用记录仪记录图谱,抑制器用柱方式,做一段时间必须停下来再生,大概就记得这些。后来离子色谱陈国祥接收,似乎也一起做过,等陈国祥出国,离子色谱就废了,这仪器后来送给了朱岩。Dionex 2010i2000年底,我们中心主任李桂贞作为离子色谱的老用户代表,收到戴安中国有限公司成立的二张请帖,她让我和冯学伟一起代表测试中心,参加新公司的成立大会。我清晰的记得2000年12月31日下午一点,在上海锦江饭店,举行戴安中国有限公司的成立大会,在这之前是天美代理戴安的产品。我第一次聆听了牟世芬老师的关于离子色谱的讲座,那天也是DX-80的首发仪器,一台仪器一万美元,至今记忆犹新。临走时,还带走了一份蛋糕点心。当心我并不知道,这次的会议开启了我的离子色谱生涯的第一站。二 我的第一台离子色谱及以后诸多的离子色谱在介绍我用过的离子色谱之前,先说下这一台离子色谱,它是我们学校原来环境学院的一台DX14离子色谱仪,用了近30年,一直到新的ICS1100到来,这是我见过的最早的离子色谱。第一台 DX600和试用RFC-30应该是2001年5月,学校给测试中心一笔资金用于采购大型仪器,当时总共购买了八台大型仪器,主任让我负责离子色谱仪的采购,从那天起,我以几天一遍的速度阅读牟老师的《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拼命想弄明白离子色谱能干什么,凭着我的液相色谱的基础去理解离子色谱,所以考虑了电导和安培检测器,四元梯度泵,唯一的区别是我放弃了碳酸盐体系,采用OH体系去分析阴离子,这对我的研究工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个选择是非常正确的。这是国内第二台DX 600,当时负责安装的是刘克纳和周宏山,刘克纳是资深的戴安应用工程师,在早期给了我很多的指导。2004年在RFC-30 进入中国市场之际,我首先试用了RFC-30,当时与DX 600绑定进行测试,并参与到当时的博物馆被动采样离子色谱课题研究中,后期用科研经费购买了一台。说个插曲,这台机器曾带到武汉,唯一一次帮戴安公司做外出的技术指导,试用者是崔海容,他当时在武汉的一个检验检测机构工作,我和梁立娜一起在那里,呆了不到一个星期,开发面粉中溴酸盐的检测,后来我发现,标准中一张图谱是我做的。随着工作的进行,一台离子色谱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从此走上自购自研自组装的方式,由于当时国产离子整体质量并不好,实在无法满足科研的需要,只能转向进口设备。 DX 600 (照片拍摄时间2001.10.23)第二台 Tosoh 2001第二台离子色谱是Tosoh 2001,时间大约是2005年的10月,当时先是试用,由于这台设备针对日本的离子色谱进行优化,不太适合戴安的离子色谱柱,加上是等度以及抑制器的原因,在试用半年后还给了东曹公司,但写了数千字的试用心得,这在后来的TOSOH 2010型号中有所体现。第三台 DX 120这是一台双通道的DX-120,购置时间是2006.4.30,由于可以进行二路切换,这在我博物馆被动采样离子色谱分析研究馆藏环境污染气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时的二个标准开发主要在这台上进行,由研究生左颖和李静负责。第四台 DX 320具体时间大概是2007年,这是我第一台改装的离子色谱,从2mm系统改成4mm系统,加上另外购买的RFC-30,可以组成梯度分析,同样主要用于博物馆被动采样离子色谱分析研究馆藏环境污染气体。二个标准主要是用DX 120和DX320完成的。其实还用过另一台DX320,帮人家调试完成后给别人了。第五台 DX 500 具体时间大约在2008年的10月,自己组装的一台离子色谱,当时主要用于研究和验证代文彬开发的抑制器。本台仪器配置不低,LC30温控,ED40电化学检测器,GP40四元梯度泵。第六台 ICS3000这台仪器经费来自上海博物馆,当时由于实验基地还没有造好,临时放在我学校的实验室,这是当时国内第一豪华的离子色谱仪,由于人民币升值以及免税的缘故,最后购买经费达到了130万,加上戴安公司的优惠,购买的配置远远超出最初的设置,这台超豪华国内配置最高的双系统离子色谱,我经过二年时间才消化,对我应用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仪器具体配置是,单元四元梯度泵,带脱气机;AS自动进样器,双塔带稀释系统;四波长紫外检测器;DC模块,带二个电导检测器,一个安培检测器,二个六通阀,二个十通阀,二个低压阀;EG OH淋洗液发生器。以及一批色谱柱抑制器。2009年1月安装,至今仍在使用,虽然目前仪器已经有点老化。今年有望更换成ICS6000。第七台 ICS 1500+RFC-30这台离子色谱是生工重点实验室的,那里负责老师,经常让我帮她处理分析和使用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对这台仪器也非常熟悉,另外化工学院也有一台ICS1000+RFC-30,我帮他们处理维修过很多次,没专人维护,状态并不好,不够还一直使用到今天,最近大概趴下了。第八台DX500/600 这一台是混装的,包括了DX500和DX600的不同组件,我拿来与ICS3000组成不同的多维系统,给学生做论文用。第九台ICS 5000+这是我自己改装的一台高端离子色谱,目前配置为双四元梯度泵,DC模块,(电导+安培,都可以双模块),紫外检测器,AS-AP温控自动进样器。第十台 ICS5000这是改装的另一台高端离子色谱,配置为单元四元梯度泵,DC模块,(电导+安培,都可以双模块),带阀切换的柱温箱,AS-AP温控自动进样器。目前在博物馆,用于阳离子的分析。第十一台 ICS3000 这台原来是双系统,但是由于泵坏了二次,换成了5000的双泵,加上AS50 自动进样器,用于一般的分析。第十二台 两台DX 600 这二台离子色谱是人家送给我的,也没有卖出去,整修后,目前其中一台在学校另一个学院使用,另一台闲置。第十三台 GI 3000 自研发的离子色谱这是我使用时间很长的离子色谱,属于DIY性质跟人家一起做的,四元梯度泵,自动进样器,电导和安培检测器。在这台仪器完成了多篇论文,其中一篇获得了仪器信息网原创征文大赛特等奖。 在这几年的研发过程中,我对离子色谱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从一个使用者到维修维护者到开发者角色的改变,尤其对安培的使用维护有了非常深的认识。三 我与离子色谱网络在本世纪初,国内色谱网络最出名的是中国色谱网(www.sepu.net),作为早期积极参与者,投入了很多心血。国内第一个离子色谱论坛,是我2002年3月6日在北京建立的,并担任第一任的版主,当时我正在北京培训DX600。大约一年后仪器信息网也建立了离子色谱论坛,我在其中也担任过一段时间的版主。在2003年,我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网站,离子色谱网(www.ionchrom.com),当时挂在中国色谱网的服务器。最近我找到相关的内容,看看蛮有意思,有不少的信息在后来的网上是找不到的。不过因时间精力有限,运行时间不长就关闭了。 我与仪器信息网长时间关联的是参加原创大赛,在网络上发表了一些列的相关论文和心得,获得过各种奖项无数。2022年关于国产离子色谱安培检测器测定糖的论文获得了特等奖。2023年第二次获得了一等奖。2023年5月20日在北京获奖大会上领奖 2019年,受仪器信息网的邀请,担任离子色谱系列课程的主讲教师,经过长达一年半时间精心准备,完成了500多分钟的系列课程讲座。这门课被列为精品课程。虽然我目前上网时间不多,但仍会不时去看看。四 我与离子色谱相关的学术会议2002年9月,因我女儿快出生,无法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第一次参加的是2004年5月17-19日在威海举行的第十次全国学术报告会,大约70余人。之后我负责了11届(杭州),12届(厦门),13届(青岛),14届(西安),15届(成都)的会议筹备工作。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是分析仪器分会中举办效果,连续性最好的学术报告会。最近一次是2023年5月在海口举行的第18届(因疫情延期了很久)。在当时除了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还有相关的其他专门学术会议,其中早期是戴安华东地区离子色谱用户协作组会议,2003年在我们学校举行过一次,后来改为戴安用户会议,早期是独立举办,后期与全国离子色谱学术会议同步举行。2004年12月15日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了第一届中日韩三国离子色谱学术会议,我有幸第一次出国参加了学术会议,会议二年一次在中日韩之间举行。2006年第二届中日韩三国离子色谱学术会议与第十一届全国离子色谱会议一起同步在杭州举行。2011年11月3-6日在桂林举行,改为第六届亚太地区离子色谱会议。2004年12月15日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一届中日韩三国离子色谱会议,中国代表合影五 我的离子色谱论文与专著我的第一篇关于离子色谱的论文是《离子色谱法测定丙烯酸废液中丙烯酸和甲基磺酸的含量》,2003年11月发表在《分析仪器》(2003(04)),这也是我极少数采用国产离子色谱柱,同时采用碳酸盐体系分析的论文,色谱柱是从袁思敏那里购买的NJ-SA4阴离子分析柱 ,淋洗液为 1.5mmol/L NaHCO3,比我当时采用的进口柱AS11-HC的OH体系做的效果要好。统计下来,至今累计发表60余篇有关离子色谱的论文,占已发表总论文数的三分之二。与离子色谱相关的专著是当时中国色谱网负责出版的《实用色谱技术问答》,我负责液相色谱部分,离子色谱部分是我跟朱岩共同负责。当然最重要的是《离子色谱仪器》,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我的主要内容是撰写了前言,抑制器这一章在胡荣宗的基础上内容有了较大的增加,重点是免试剂离子色谱这一章,并参与整本书的统稿工作。关于离子色谱的专利并不多,实际授权的发明专利仅仅有二项。在早期更多的原因在于对专利认识不清,浪费了不少的机会,这主要在被动采样-离子色谱检测方面,很多的配方都是我独创的,等学生毕业硕士论文一公开就失效了。后期对硕士论文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保密,一方面是专利申请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涉及仪器开发的核心技术,不过目前大多并没有申请。六 在离子色谱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从2001年开始使用离子色谱到现在,我从开始仅仅的仪器使用者,到仪器自己维护维修,到后期的DIY离子色谱,最后进入研发。可以说是少数,从头到尾历练的人。离子色谱从1975年诞生到现在,仅仅不到五十年时间,其中目前大部分的原创性技术都来源于戴安,这是一条主线。但是在旁路其实还有很多不同的做法。20多年的离子色谱工作,总结起来,勉强有点小成绩,当然这些成就大多在应用层面的,真正的原理性的发现还是很难的。概括起来主要的工作有:1 建立了一系列的被动采样器-离子色谱法测定博物馆馆藏环境相关行业标准从2002年开始,一致持续到现在,长达20多年,完成了相关博物馆微环境的污染气体的被动采样-仪器分析系列分析方法。包括甲酸和乙酸(WW/T 0046 - 2012) 、氨(WW/T 0047- 2012)、NO2和SO2( WW/T 0120—2023)、O3(WW/T 0121—2023)、HCHO(WW/T 0122—2023)、H2S,其中前面五个已经有相关的行业标准,四个离子色谱一个液相色谱。目前第二代新型采样器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分析方法已经在继续优化,已经满足商业化的要求。2 离子替换色谱测定阴阳离子的研究离子替换色谱就是在抑制器之后再接一根色谱柱,将被测离子转换成另一种离子进行检测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关文献极少,即使有也基本只测定一价离子,二价离子转换率不高(阳离子),我们选择一种特殊的离子交换树脂,将一价二价的转化率几乎提升到100%,这种方法有一个特殊的优点,对于没有标样的强电离的离子,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定量,另一个优点是,多种离子基本只用一条线性曲线,就可以定量了。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检测离子不再使用常规的电导检测器,而是采用紫外检测器。但是,这种方式仅仅适合一些特殊的场合。本方法在理论上有一定的意义,但在实际中应用的难度不低。离子替换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常见阴离子3 基于石墨碳柱基质的涂覆改性离子色谱柱的研发目前商品化的离子色谱柱大多数是聚合物材质,少数是硅胶基质。其实还有一种基质可用于离子色谱,就是以石墨碳为基质,这方面是离子色谱以后的一个突破点。目前商品化的石墨碳柱仅仅热电有,是用于液相色谱的Hypercarb柱。无法直接用于离子色谱分析。国外关于用石墨碳涂覆改性用于离子色谱的论文也极少,即使有几篇,大多无法与主流的离子色谱兼容,分析效果欠佳,稳定性不好。但经过我们的处理改性,采用碳酸盐体系分析阴离子的效果好于聚合物柱,OH体系效果并不是很好。整个分析体系与聚合物柱完全兼容,没有任何区别。在常规离子的出峰次序与聚合物柱体系一致,唯一例外的是碘离子,出峰远快于聚合物柱,这与石墨碳柱没有Donnan排斥密切相关,也说明CTAB涂覆的确是形成阴离子交换体系。涂覆后的色谱柱的一大特点是可以调节涂覆强度,用于不同保留强度的离子色谱分析,由于对三价以上的离子的强保留,此色谱柱可同时用于单糖和二糖的分析,梯度的话可以用于多糖分析(没有进一步研究添加剂的作用)。分析不同浓度Na2CO3-NaHCO3 淋洗液下阴离子出峰示意图1-F- 、2-Cl- 、3-NO2- 、4- Br-、5- NO3-、6- PO43-、7-SO42-当此色谱柱,效果不佳,可以进行解涂,并进行二次涂覆,朱岩在C18柱上可以实现良好的分离效果,但C18色谱柱无法进行二次涂覆,色谱柱仅仅只能用一次。石墨碳柱可以多次涂覆和解涂。显示其独特的性质。我们也尝试了用石墨碳柱分离常见的阳离子,国内外相关的论文仅仅只有一二篇,而且分离效果并不佳,尝试了很多种类的涂覆剂,无法找到我们心中的理想涂覆剂,在商品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也只发现少数能勉强使用,实验的结论是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如阴离子分析体系,因为无法将NH4与钾分离。我们也尝试了一种动态的离子交换体系,用于分析阴阳离子,用常见的阳离子的离子对试剂可以分析常规的阴离子,但只能碳酸盐体系的等度模式,无法采用梯度模式,没找到合适的阴离子离子对试剂能用于阳离子的分析。此色谱柱的一个特点,可以作为二维离子色谱和液相色谱的切换捕获柱,市场上很难找到一个捕获柱,既能在液相色谱中使用,又能在离子色谱柱中使用。我们在石墨碳柱上实现了不涂覆(可分离常见阴离子但时间不长)、动态涂覆和静态涂覆分离阴离子,其中静态涂覆效果很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由于Hypercarb柱目前本身不便宜(最便宜的时候2500元/根,现在9000元/根还半价),实际使用大打折扣了。目前尝试用国产的球形石墨碳填料看看能不能分离常见的阴离子,如果可以的话,有希望。不过石墨碳的在使用上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强保留物质很难洗脱。在液相色谱中使用的一个问题是不同化合物分析的重复性差,其本质是材料结构特性所致。石墨碳柱涂覆,用于不同的分析场合,以后看看谁会继续这方面的探索。4 安培测糖相关技术的开发从2017年夏天开始尝试开发相关的离子色谱仪器,在疫情期间差不多中断了,经过几年的努力,对安培部分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从逆向角度,理解了安培测定的原理特点特性,开发的替代品可以完全兼容进口配件,这样被学生用坏也不心疼了,金电极、银电极和参比电极在部分客户中使用效果良好。目前重点在研究铜电极在离子色谱中的应用,实现了直流安培分析糖,同时首次开发了脉冲、积分脉冲模式,目前稳定性和重复性问题基本解决,但从灵敏度讲,除了个别糖外,铜电极不如金电极的灵敏度高,但是铜电极不用抛光,可连续使用很长时间。铜电极虽然能用于糖的分析,但不如金电极效果好,能否开发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分析,目前并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5 开发了一些离子色谱仪从2017年以后,离子色谱的应用研究不多,大多在相关的仪器中,这几年其实跟别人合作研发了二款专用在线离子色谱仪,由于保密,只能简单说下。第一个是纯水的在线双通道离子仪,可24小时连续不断测定,以超纯水为淋洗液,色谱柱和抑制器合二为一,无泵脉动。在线监控水质,在特殊的场合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另一个是设计了一个超高浓度样品在线自动多步稀释系统,可实现自动智能稀释,连续检测阴阳离子。但整个系统到大规模实际应用还有相当的距离。总的来讲,大多数是应用性研究,实战性比较多,有一些拓展性开发,但基础理论上并没有成就。七 结束语从2001年从事离子色谱分析到现在整整23年了,我也见证了国产离子色谱的历史发展,回顾这二十多年来,国内离子色谱的用户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国产离子色谱的在仪器性能功能和应用上,最近几年获得了不少的进步。在可预见的将来,国内厂家会进一步增加,在中低端离子色谱上与国外差距会越来越小,竞争会更加激烈。(最新戴安在离子色谱上并没有大的实用性突破,如果热电在石墨碳离子色谱柱的开发上获得突破,这种柱子很容易实现超高压,抑制器的小型化并不是关键,会拉开与国内的差距)几年后,等我退休,作为曾经的离子色谱骨灰级的发烧友,再以旁观者的角度,注视着未来的后起之秀,见证中国离子色谱的未来。本文供稿作者:施超欧
  • 报告称亚洲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领先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杂志8月12日发布的世界学术峰会创新指数显示,韩国、新加坡、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印度等地的顶尖大学在与产业界合作、吸引企业投资以及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方面表现突出。此排名的评价指标是高校吸引产业界投资的能力。排名编撰方和有关学者指出,亚洲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是大型跨国公司近年来把科技与计算机科学研究重点转向亚洲的重要原因。   制造业发展推动亚洲高校科研产业化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排名之一。此次世界学术峰会创新指数的编制是针对2012&mdash 2013年度排名中的前400所世界顶尖大学进行调查所得。这些顶尖大学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该项研究主要的评价指标是这些大学吸引产业界投资的能力。   《泰晤士高等教育》编辑菲尔· 巴蒂接受本报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将每所高校吸收到的企业投资除以该校研究人员人数,就得到了研究员人均获得的研究经费(见右图)。调查显示,韩国的高校研究人员人均获得的研究经费为9.79万美元,排名第一,新加坡为8.45万美元,排名第二。而这一指标也是世界大学排名13项指标中的一项。巴蒂称,该统计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很直观地说明了问题的关键:企业愿意为高校科研投资多少钱?又在向哪些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项目投资?   亚洲高校在吸收企业科研投资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和英国在该项排名中仅名列第十四位和第二十六位。调查指出,亚洲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是大型跨国公司近年来把科技与电脑科学研究重点转向亚洲的重要原因。而对于亚洲本土制造业企业来说,只有开发出世界一流产品,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相反,欧美企业对本国科研项目投资不足,导致了制造业的衰落。正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长安博迪教授对本报记者所言,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产业界与世界级大学迫切需要进行合作研究。   另一方面,巴蒂认为,东亚国家充分认识到高校能够推动知识经济,能够将科研项目和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价值并影响世界。近年来,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对研究机构的投资超过西方国家。亚洲学术界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也吸引企业大量投资。企业也看到了与高校合作的丰厚回报。在西方,传统大学一直有将研究和商业分割开来的倾向,尽管这一情况近来有所变化,但是西方国家高校在研究成果产业化方面仍处于劣势。将实验室想法应用到现实世界的所谓&ldquo 知识转移&rdquo 已经成为现代高校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但以英国为例,&ldquo 知识转移&rdquo 只是高校的&ldquo 第三项使命&rdquo ,远不如教学和科研受重视,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亚洲高校重视与企业合作研发   调查认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数据显示,新加坡高校科研经费2/3来自于企业,而且主要是来自欧洲等地的跨国公司。高校和企业合作研究和开发高新技术,推动了新加坡产业升级,成为地区研究中心。   安博迪教授表示,南洋理工大学与多家企业有合作伙伴关系。今年以来,南洋理工大学已和三家全球行业巨头&mdash &mdash 宝马集团、劳斯莱斯公司以及国防安全和航空航天制造商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建立了新的合作伙伴关系。7月,劳斯莱斯南洋理工大学企业实验室成立,研究项目涉及空间与深海科学。宝马集团和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该集团在东南亚的首家未来移动研究实验室。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正在与南洋理工大学合作研究纳米技术。   新加坡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贝烈炜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优秀的科研项目是吸引产业资金的关键。新加坡国立大学在科学、医疗、技术和人文领域的研究能力突出,已经和西门子、通用、安捷伦、罗氏、阿斯利康和礼来等大型跨国公司建立了研发合作伙伴关系。最近,该校生活实验室对新的互动数字媒体和信息通信解决方案开展广泛的测试和试用。产业界合作伙伴也被邀请参与到研发团队中,开发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建议中国高校加强纯理论研究   在世界学术峰会创新指数中,中国大陆以高校研究人员人均获得研究经费5.05万美元排名第七。巴蒂称,中国高校在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重视工程、科学和技术学科,而这些领域最有可能吸引企业投资。这不仅推动了中国高校世界排名的快速上升,也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好处。建立世界级大学,收入来源多样化,囊括政府财政拨款、慈善捐助、学费、企业投资等等,是很重要的。   巴蒂建议,中国高校需要加强纯理论研究。像其他亚洲国家的大学一样,中国高校科研往往更侧重于短期应用,这点是成功的。然而,最具突破性的、能够改变世界的创新往往并不是来自于对短期应用的研究,纯理论研究往往为真正改变世界的创新奠定基础。
  • 1.2万亿科研经费成果转化仅10%
    临近年末,报销成为不少人的&ldquo 噩梦&rdquo ,却也成为另一些人的&ldquo 美梦&rdquo 。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近年来,科研经费被挤占挪用、科技&ldquo 掮客&rdquo &ldquo 游客&rdquo 现象等造成大量科研经费流失。而与此同时,科研风气&ldquo 浮躁化&rdquo 、项目申请&ldquo 行政化&rdquo 、经费落实&ldquo 功利化&rdquo ,导致科研投入的成果转化率很低,如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达1.2万亿元,其中财政科研经费5000亿元,居世界前列,而科技成果转化率却仅为10%!   科研经费流失严重   在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大量科研经费没有用于科研本身,却几乎&ldquo 无所不能&rdquo :大到发放工资福利,小到充饭卡、交电话费&hellip &hellip 套取科研经费的手段可谓&ldquo 五花八门&rdquo 。   一是挤占挪用。随着科研经费增加,一些人把科研经费当作&ldquo 唐僧肉&rdquo ,想方设法中饱私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因涉嫌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经费转至其名下公司被批捕 浙江大学水环境学院院长陈英旭因将巨额科研经费转到自己所开的两家皮包公司获刑10年&hellip &hellip   二是扩大用途。一些单位对科研资金的管理态度基本上是谁搞到的资金由谁负责。拿到科研资金之后,单位提取一部分管理费,剩下的课题研究、经费分配、报销等方面,往往是课题负责人一个人说了算。有的单位&ldquo 吃喝拉撒睡,都能靠经费&rdquo ,科研经费用于发工资福利、出国考察、吃饭、买车、交通、盖房、装修、买家具等等,有的经费甚至说不清花到哪里去了。   三是弄虚作假。一些人想出各种歪招套取科研经费,巧立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缭乱。比如编造劳务人员名单或用学生身份证冒领&ldquo 劳务费&rdquo ,以差旅费、办公经费等名义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等。   同时,很多单位财务报销流程也存在漏洞。一家科研单位的财务人员说,他们只审核发票的合法性,不管发票的合理性。   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惩处力度不足也助长经费报销乱象。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虽然制定了经费管理操作办法,但不少在执行中容易大而化之。对违反经费管理规定者,有的仅仅&ldquo 内部通报&rdquo ,有的则要求把违规资金退回了事。   &ldquo 科技掮客&rdquo 乱象丛生   随着科研投入大幅提升,一些科研人员利用政策缝隙、漏洞,催生科技&ldquo 掮客&rdquo &ldquo 游客&rdquo &ldquo 老板&rdquo 等怪现象。   &ldquo 科技市场上最近出现一种科技掮客,与企业合谋套取科研拨款,再收回扣。&rdquo 江苏某生产人造草坪企业的董事长说,&ldquo 不久前,有一个熟悉科技项目运作的人找上门来,表示能争取到相关部门的科技项目经费,可达1000万元。如果企业愿意配合上报项目,等争取到经费后,双方各分500万元。我当场拒绝了这个要求。&rdquo   东北某县林业系统一名干部说,今年他所在部门上报的一个科研项目获得50万元经费。这笔经费在省级部门被&ldquo 砍了一刀&rdquo ,到了市级部门又被&ldquo 砍了一刀&rdquo ,拨到县里仅剩17万元。今年夏天,他接待了上级手握拨款权的部门一个考察组。这个考察组&ldquo 考察&rdquo 了一个星期,实质是旅游避暑。为接待他们,最后17万元也没剩多少。   在一些地方,经费资源过多地集中在少数&ldquo 学阀&rdquo &ldquo 学霸&rdquo 手中。科研经费分配从上往下层层发包,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南京审计学院教授蒋大鸣认为,行政化主导经费分配致使科研课题申报机制混乱,给腐败以可乘之机。&ldquo 搞课题,先播种&rdquo &ldquo 跑部题进&rdquo ,其实就是送。小课题几十万元,大课题几百万元,小钱换大钱,不跑就拿不到课题。   某高校一名老师说,所在高校曾申请到一个100万元的项目,光介绍费就要60万元,剩下40万元由两名合作老师分。   &ldquo 科技泡沫&rdquo 必须挤干   当前,我国科研经费分配导致重立项轻管理、重申请轻验收的现象较为严重。只要项目立了项,经费就能拿到手。科研过程管理和科研结果评测松散,难以保障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率,大量科研项目&ldquo 不了了之&rdquo ,或者仅仅停留在论文上,成果无法转化也造成经费流失。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主席、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曾经历过一些所谓的&ldquo 创新项目&rdquo :在项目申报环节,大学、科研院所早就谈好怎么分钱了 在执行环节,没人监督,也没人真正搞创新 到了验收环节,找一帮研究机构、大学教授熟悉的&ldquo 专家&rdquo 来分钱。申报、执行、验收三个环节都有问题,很多钱做了无用功。   同时,科研风气&ldquo 浮躁化&rdquo 、项目申请&ldquo 行政化&rdquo 、经费落实&ldquo 功利化&rdquo 等问题大大影响了我国的科研活动成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统计显示,我国有320多万名研发人员,居世界首位,但科技创新能力仅排世界第19位 我国国际科学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本国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但能&ldquo 赚钱&rdquo 的却很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宏广表示,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我国专利占全球80%,但利润排名前20的专利一个也没有。而在医药行业,我国九成是仿制药,从1949年到2008年,50年来仿制药获得的利润还不如国外一个新药利润多。   南京工业大学一位教授表示,前几年用钱砸出来许多论文和科研成果,但是真正重大的不多,真正在市场检验的不多,像这样的&ldquo 科研泡沫&rdquo 必须挤干。
  • 毒豆芽检测色谱耗材选择指南
    豆芽常检有毒有害成分:2,4-D(2,4-二氯苯氧乙酸)、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尿素、恩诺沙星、亚硝酸盐与硝酸盐、亚硫酸盐、赤霉素 据中新网沈阳4月18日报道,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端掉6个黄豆芽黑加工点,查获掺入非食品添加剂豆芽25余吨,主要送往饭店做水煮鱼和水煮肉片底料。经检测,豆芽中含有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其中,人食用含亚硝酸钠的食品会致癌,恩诺沙星是动物专用药,禁止在食品中添加。我司现根据DB33/625.2-2007《无公害豆芽质量安全要求》和《DB11/T 379-2006》豆芽中4-氯本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2,4-滴、赤霉素、福美双的测定方法汇总出其中所需要色谱耗材供大家参考和选择。 下载pdf: 毒豆芽检测色谱耗材选择指南.pdf 粮食和蔬菜中2,4-滴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75-2003) 试样中2,4-滴用有机溶剂提取,用三氟化硼丁醇溶液将2,4-滴衍生成2,4-滴丁酯,液液萃取,柱层析净化除去干扰物质,以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依据色谱峰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面积定量。 上述带*号产品选择的说明: a.在订购2,4标准品(CDCT-C11940000)后是进行甲酯还是丁酯衍生化? 国标方法中是采用14%三氟化硼丁醇溶液(CFFC-X0034-1SET)进行丁酯化,北京地方标准方法上采用的是14%三氟化硼甲醇溶液(CFEQ-4-110056-0250)进行甲酯化后检验,从经济的角度和购买的方便性上考虑,我们推荐使用甲酯化的方法,当然,您也可以根据方法需要选择丁酯化方法。 b. 是否还需要购买2,4-D甲酯标准品(CDCT-C11945000)或者2,4-D丁酯标准品(CDCT-C11941000)? 若您选择甲酯化方法,2,4-D经14%三氟化硼甲醇溶液(CFEQ-4-110056-0250)衍生化为2,4-D甲酯,您可选择购买2,4-D甲酯标准品(CDCT-C11945000); 若你选择丁酯化方法,2,4-D经10-20%三氟化硼丁醇溶液(CFFC-X0034-1SET)衍生为2,4-D丁酯,您可选择购买2,4-D丁酯标准品(CDCT-C11941000)。 选择2,4-D甲酯标准品或者2,4-D丁酯标准品有助于判断2,4-D甲酯或者2,4-D丁酯气相色谱出峰保留时间和计算2,4-D甲酯或者丁酯衍生化过程转化率。 2,4-D甲酯标准品和2,4-D丁酯标准品都是备选产品,可根据您需要选择购买或者不购买。 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的测定(DB11/T 379&mdash 2006) 试样中的4-氯苯氧乙酸钠用稀碱提取后,在酸性条件下用固相萃取柱将样品中的4-氯苯氧乙酸吸附,使其与基体干扰物分离,再用甲醇洗脱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峰面积定量。 豆芽中6-苄基腺嘌呤的测定(DB11/T 379&mdash 2006) 豆芽中残留的6-苄基腺嘌呤经酸化甲醇提取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峰面积定量。 豆芽菜中尿素测定 参考《豆芽菜中尿素测定的异常现象分析及方法改进》 正常的绿豆芽在生芽过程中,应不添加任何物质,但其生长过程缓慢、周期长,为加速生长周期,人为的加入尿素促进其生长,使芽变粗变长,但也使豆芽中尿素残留增加,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检测原理:尿素和亚硝酸钠在酸性溶液中生成二氧化碳和氨的气体,当加入格里斯千试剂时,掺有尿素的样品呈现黄色外观,正常的样品呈现紫红色。 注意事项: a.浓硫酸加入量 由于样品的取样量少,少量的浓硫酸即可达到所需的强酸性,因此,建议将浓硫酸的加入量改为0.5ml,为原方法用量的一半; b.亚硝酸钠加入量,当溶液中亚硝酸盐含量高时,与显色剂作用,可呈现黄色,是因为产生的偶氮色素被过量的亚硝酸氧化褪色适当的稀释后方可产生正常紫红色。因为样品中尿素的含量相对较低,它只能与少量的亚硝酸钠作用,当加入过量的亚硝酸钠时,剩余的亚硝酸钠就会将产生的偶氮色素氧化,使之褪色而产生黄色,造成假阳性,故亚硝酸钠的添加量非常关键。当亚硝酸钠的用量减少一半时,但显色效果不明显,当减少到1/4用量时,颜色反应非常灵敏,空白及阴性对照管呈紫红色,阳性管呈黄色,根据尿素的有无样品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除产品描述外,上述内容均摘自宋晶瑶、赵玉梅、王琳《豆芽菜中尿素测定的异常现象分析及方法改进》   毒豆芽中恩诺沙星检 参考:GB/T 21312-2007 动物源性食品中14中喹诺酮药物残留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方法提要:用0.1mol/LEDTA-Mcllvaine缓冲液(pH4.0)提取样品中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经过滤和离心后,上清液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用阴性样品基质加标法定量。 GB 5009.33-2010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 第一法 离子色谱法 试样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采用相应的方法提取和净化,以氢氧化钾溶液为淋洗液,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第二法 分光光度法 亚硝酸盐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硝酸盐采用镉柱还原法测定。试样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外标法测得亚硝酸盐含量。采用镉柱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测得亚硝酸盐总量,由此总量减去亚硝酸盐含量,即得试样中硝酸盐含量。 GB/T 5009.34-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第一法 盐酸副玫瑰苯胺法 亚硫酸盐与四氯汞钠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SN 0350-95 出口水果中赤霉素残留量检验方法 以丙酮提取样品中赤霉素,然后用乙酸乙酯提取,再用缓冲溶液凡提取后,在薄层层析板上除去干扰物质,最后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 了解更多检测方法请进入上海安谱公司网站: www.anpel.com.cn
  • 【瑞士步琦】巴爷爷的博客—如何将TLC条件成功转化到Flash色谱上
    如何将 TLC 条件成功转化到 Flash 色谱上色谱应用”在进行全面的 Flash 色谱之前,化学家通常会进行薄层色谱(TLC)筛选。除了节省时间、溶剂和样品外,用户还可以使用他们的 TLC 数据为接下来的 Flash 色谱运行找到更合适的参数。这篇文章强调了 TLC 结果如何转化为优化分离的理论,并展示了软件如何将 TLC 数据转化为更好的纯化条件。假如平时爱好骑平衡车的你突然某一天想去尝试自己从未涉猎的自行车时,并且很轻而易举的就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技巧,请你不要惊讶。这是因为你设法将平衡技能从简单的无踏板自行车转移到复杂的自行车上。有趣的是,我们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也有类似的功能。我们通常从更简单的实验和方法开始,这些实验和方法需要更少的资源,然后再转移我们的知识并尝试更复杂的技术。以薄层色谱(TLC)和 Flash 色谱为例。由于简单、快速和样品使用量少,许多 Flash 用户更喜欢在纯化前对样品进行 TLC 筛选。就像从平衡车到脚踏自行车一样,人们可以使用从 TLC 实验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更具挑战性的Flash色谱分析。如何在自动化 Flash 色谱仪将 TLC 上的结果转化成为有用的方法?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从 TLC 色谱上获得的数据与待分离 Flash 色谱柱体积(CV)之间的关系。一个典型的 TLC 色谱分析如下:▲ TLC 色谱示例,其中(a)表示溶剂前沿移动的距离,(b)表示分析物移动的距离跑完 TLC 薄层色谱之后,需要计算每个分析物的保留因子(Rf),这个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保留因子(Rf)=分析物到原点的距离(b)/溶剂前沿到原点的距离(a)其中:Rf =1 表示在 TLC 上没有保留(随着溶剂前移),Rf =0 表示对溶剂没有亲和力(停留在起跑线上)。使用薄层色谱开发的方法可转移到 Flash 色谱,因为保留系数和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在实际应用中,保留系数与柱体积的反比关系如下:最佳 Rf 值范围为 0.15 ~ 0.35,CV 值范围为 2.8 ~ 6.7。较小的 Rf 值导致很长的运行时间和高溶剂消耗,而较大的 Rf 值导致较短的运行时间,并有未完全分离的风险,如下图所示。▲ 不同 Rf 和 CV 值下的 TLC 色谱和 Flash 色谱仪示例。(a)较小的 CV 值导致较短的运行时间,这可能导致分离度不够。(b) CV 范围在 2.8 和 6.7 之间的结果是分辨率和运行时间以及溶剂消耗之间的最佳平衡。(c)较大的 CV 值导致运行时间长,溶剂消耗高。这些理论考虑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特定的方法开发软件,例如 Navigator。该程序可以将 TLC 数据转换为优化的 Flash 方法,以获得最佳的分离和纯化。用户只需要几个简单的步骤将他们的 TLC 结果转移到软件中,并为他们的 Flash 色谱过程确定最合适的参数。首先,将 TLC 保留因子数据和色谱柱信息输入软件中,输入使用的溶剂和 Rf 值,然后选择色谱柱类型和相应的流速。其次,单击“计算”按钮并接受,系统自动将分离参数呈现在待操作界面。最后,根据转化条件进行实验并得到想要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在 TLC 板上使用不同的硅胶与在所选色谱柱上使用不同的硅胶可能会由于硅胶的选择性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理想情况下,TLC 板和色谱柱应选择相同类型的 Silica。考虑到这些注意事项和软件应用,轻松传输 TLC 数据将帮助您获得目标化合物的最佳分离效果。
  • 300多位专家学者会师桂林 中西部色谱研究焕发新气象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7月30日,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七届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在广西桂林隆重开幕。此次会议由广西化学化工学会、甘肃省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承办。  本次会议集中交流色谱及其相关技术的基础研究、仪器开发、应用方法等的最新进展。会议邀请了国内著名学者与会作大会特邀报告、分会邀请报告或专题报告与讨论。会议期间还组织了相关仪器及其配件展示。会议现场  会议开幕式环节,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苏桂发、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虎威、甘肃省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师彦平分别致辞,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 苏桂发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刘虎威甘肃省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 师彦平广西师范大学 赵书林 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与会代表超过了300人,是我国中西部色谱工作者的一次盛会,为广大色谱工作者以及从事色谱仪器设计与制造的厂商提供相互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将推动中西部色谱分析技术发展,推动中国色谱分析技术发展。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许国旺 大会报告《没有色谱的质谱如何做人群样本到20个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  代谢组学研究所用分析技术中,质谱所占比例达到了40%。2021年5月31日检索WOS,代谢组学相关发布的论文数量为43635篇,美国和中国高居前两位,而且自从2019年开始中国学者发布的相关论文开始超过了美国。  直接进样质谱配以nanoMate后,进一步与多种质谱采样方法(如DIA、PRM等)结合,不仅分析速度快(2-3min/个),而且可获得丰富的代谢谱信息。不过,这些丰富信息的利用,需要新的数据处理方法。采用二级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可获得更好的精度,在某些情况下对异构体也可区分。许国旺课题组发展的代谢组全景分析新方法,可满足大规模人群样本到20个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 建立了基于直接进样质谱的稳定同位素示踪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适用于少量细胞的定性定量分析,不仅可以研究动态的代谢变化,而且节省费用。北京大学 刘虎威 大会报告《关于色谱-质谱关系的思考》  色谱与质谱连用成为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技术,刘虎威形容色谱和质谱是一对“美满婚姻”,指出二者应该从相互奉献到紧密合作、既可以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能相互体谅促共同发展。  基于色谱原理的各种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可以简化色谱分离,以配合质谱的高通量分析。高效样品处理技术与质谱联用是非常高效、高通量、高灵敏的方法。高分辨的MS以及MSn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MS对色谱的依赖程度,减轻了色谱的分离压力。复杂体系的分析需要高效色谱和质谱的联用,简单体系的目标分析则可能不需要色谱分离。敞开式离子化质谱的发展又为色谱分离带来了新的检测技术。南开大学 邵学广 大会报告《色谱复杂信号解析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  由于高效的分离功能和高灵敏的检测功能,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在复杂体系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际复杂体系的分析中,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实现色谱复杂信号的解析是解决复杂体系分析的常用手段。 复杂色谱重叠信号的解析方法包括化学因子分析(CFA)、多元分辨-交替最小二乘(MCR-ALS)、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交替三线性分解 (ATLD)等。  邵学广课题组发展了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分辨信息提取方法,并建立了用于重叠信号解析的免疫算法。在小波变换方法研究中,首先改进了计算方法,实现了复杂信号中不同频率信号的提取,并应用于色谱的基线分离、高分辨信息的提取等。在免疫算法研究中,建立了自适应免疫算法(AIA),发展了非负免疫算法(NNIA),并实现了免疫算法与独立成分分析(ICA)、目标因子分析等方法的结合,实现了复杂多组分重叠 GC-MS 信号中组分信息的提取,并在实际复杂体系的分析中得到应用。中山大学 李攻科 大会报告《复杂样品快速检测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样品前处理作为分析过程中最耗时、易引起误差的关键环节, 严重制约了复杂样品快速检测的速度、准确度和精密度。样品制备是将被分析物从样品基体转移到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因其在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上的差异,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从混沌到有序,这种传质过程不会自动发生,加速样品制备的策略是如何使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自发过程逆转并快速定量进行。为提高样品制备效率,包括分离和富集过程,必须在传质系统中应用额外的能量以减少熵增。通过引入新相、膜和场,改变系统中化学势的分布,是降低系统熵,是提高制样效率有效途径。  李攻科报告中介绍了场辅助、相分离、衍生化、微量化、阵列化和集成化等样品制备加速策略。为提高样品制样速度,首先,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引入额外的能量有助于加速传质和换热,利用声波、微波和电场等辅助场,可提高样品制样效率。其次,通过引入新相(介质)加速制样过程中传质,包括相吸附、相分配、化学转化、空间识别以加速传质。第三,缩小样品量是直接缩短样品制备时间有效方式,包括微萃取、微流体分离等。第四,阵列/集成策略,可同时完成一批样品的制备,结合高通量分析技术可减少单样的平均制备时间。通过联用技术实现分离、富集、净化与检测步骤一体化加快检测速度。东北大学 王建华 大会报告《多金属氧酸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吸附研究》  多金属氧酸盐中的金属氧化物表面具有特定的反应活性,且表现多种异构体、从而具有独特的拓扑结构以及丰富的结合位点,在样品预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选择性分离富集,表现出优异的应用前景。  生命样品中总量超过85%的高丰度蛋白对低丰度蛋白的干扰严重制约其分离分析与鉴定,因此高丰度蛋白的有效去除或低丰度蛋白的分离富集极为重要。多金属氧酸盐在蛋白质吸附与分离中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师彦平 大会报告《固相微萃取与分离分析研究》  师彦平介绍了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的发展历程。第一届会议于2006年在甘肃敦煌举行,此后每两年举办一届,先后在湖北宜昌、陕西临潼、宁夏银川、重庆、河南郑州举办。因新冠疫情影响,第七届会议经过3年的筹备,今天顺利召开。  固相微萃取是基于萃取涂层与样品之间的吸附/溶解-解吸平衡而建立起来的集进样、萃取、浓缩功能于一体的技术,在报告中,师彦平介绍了相微萃取与分离分析的最新研究进展。西北大学 郑晓晖 大会报告《药物-机体复杂巨系统中抗癫痫类药物研发》  药物-机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巨系统之复杂性造成效应物质难以辨识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现代化及新药研发的进程。针对此问题,郑晓晖研究团队提出了“良关系”、“组合中药分子化学”之合策略等系列中药现代化研究新策略,发展了集分子、因果数理、受体、药理、临床为一体的中药效应成分群辨识技术,进而开展了中药“远志-石菖蒲”药对、化药α-细辛脑胶囊代谢物以及石菖蒲植物体内代谢研究,发现效应物质α-细辛醇,进而依据组合中药分子化学之“合策略”新药研发新思路合成了3,4,5-三甲氧基肉桂酸α-细辛醇酯。  研究表α-细辛醇及其酯具有显著的抗癫痫活性且安全性高于临床常用药物卡马西平等,开展了其相关临床前研究工作,创制了新型抗癫痫尤其难治性儿童癫痫1类化学新药候选药物,为中医药现代化及开展以中药为源泉的安全、优效、可控的新药创制提供一种全新研究思路。  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南宁市会凌仪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仪器设备企业参与了本次会议,并展示、介绍了最新的产品与应用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参加并报道了此次会议。与会者合影
  • 2023年度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支持色谱、质谱、电镜等高端仪器研发
    近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度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指南》及组织申报项目的通知。2023年度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分为重点项目和竞争项目两类组织实施。其中,重点项目只面向指南揭榜挂帅项目和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项目,每个揭榜挂帅项目省资助经费不超过1500万元,其他重点项目课题省资助经费一般不超过300万元;竞争项目省资助经费一般不超过200万元。2023年度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指南支持方向提到核心电子元器件研发,即围绕先进制造和信息产业对核心电子元器件、精密计量仪器等关键技术和产品需要,重点开展(1)智能传感器、微型射频滤波器、高精度频率元器件、工业级插件和连接器、嵌入式电阻等关键电子元器件研发;(2)高端数字测量、 图像识别测量、复杂几何量测量等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色谱仪、质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线分析仪表等高端通用仪器关键技术研发。2023年度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指南支持方向汇总表支持方向/领域需求目标/研发内容一、数字技术专题(一)揭榜挂帅项目1011 面向增强现实(AR)的 Micro-LED微型显示芯片关键技术研发研究低缺陷密度和高波长均匀性的Micro-LED外延生长技术;研究大尺寸晶圆键合技术,实现单片集成和高键合良率;开发垂直型Micro-LED阵列结构;开发满足高色域显示、高蓝光吸收和高耐光性的量子点光刻胶配方,实现全彩像素阵列;开发支持单色与彩色的Micro-LED像素驱动电路及算法;开发全彩色Micro-LED微显示器件。1012 超大规模网络流量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发针对从网络流量数据中挖掘复杂网络威胁行为面临的诸多挑战,研究Tbps级超大规模全流量处理技术,解决网络流量日益递增导致的全流量实时采集难问题;研究海量流量大数据异常行为检测技术,解决海量流量隐藏的高聚集可疑行为发现研判难的问题;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加密流量分析技术,解决互联网加密流量中隐蔽的威胁行为识别困难问题;研究融合时空数据与知识图谱态势感知技术,深度挖掘隐蔽关系,解决网络威胁高效关联分析、追踪溯源、态势感知等难题。(二)产业前瞻技术研发1021人工智能针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加强模型算法、系统平台、专用硬件、高端应用等协同创新,加快构筑人工智能先发优势,重点开展(1)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核心算法研发;(2)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自主无人系统等应用技术研发;(3)高能效神经网络处理器(NPU)芯片、AI 训练推理芯片等专用硬件技术研发;(4)智能脑机接口、人机协同增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关键技术研发。1022 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围绕构建自主可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重点开展(1)基于昇腾全栈技术的基础模型和通用人工智能平台关键技术研发;(2)面向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智能电网等领域研发基于昇腾全栈技术的人工智能创新解决方案;(3)面向自动驾驶、人机交互、自主无人系统等未来产业研发基于昇腾全栈技术的人工智能应用方案;(4)基于昇腾 AI处理器训练推理芯片及Atlas 系列硬件的 AI 专用硬件、模组和一体机研发。1023 区块链围绕打造区块链自主创新核心能力,重点开展(1)智能合约、共识算法、非对称加密、分布式系统等底层算法技术研发;(2)高性能跨链互通与数据协同、非同质化资产凭证(NFT)及编组等区块链应用技术研发;(3)多方安全计算、可信数据网络、零知识证明、跨CA互通机制等区块链身份认证及隐私保护技术研发;(4)区块链可信碳交易、区块链金融、区块链政务、区块链交通物流等溯源共享关键技术研发。1024 量子科技紧跟国内外量子科技发展趋势,重点开展(1)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量子信道共纤复用、量子物联网融合等量子通信技术研发及量子网络构建;(2)实用化量子模拟器、量子计算原型机、量子芯片等量子计算关键技术研发;(3)微波量子计量、量子传感器、量子系统人工精准调控等量子精密测量关键技术研发;(4)量子随机数发生器、单光子探测器、超低损耗光纤、极低温微波链路等核心器件关键技术研发。1025 大数据与云计算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大数据安全管理和先进计算的创新需求,重点开展(1)高性能数据采集、超低功耗海量容错存储、跨网数据交换、异构数据融合、数据可视化等大数据平台技术研发;(2)云操作系统和软件、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弹性计算、数据虚拟隔离等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3)新一代E级超算、类脑计算、存算一体、图计算、拟态计算等新型计算技术研发;(4)多方安全计算、可信执行环境、差分隐私、数据脱敏等数据安全技术研发。1026 未来网络与通信围绕打造未来网络与通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开展(1)确定性网络、新型算力网络、6G移动通信、太赫兹无线通信、卫星互联网等前沿网络通信技术研发;(2)IPv6+、网络切片、高精度定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网络应用技术研发;(3)全光交换、高速全光网络、可见光通信、智能光通信、薄膜铌酸锂器件等光通信技术与器件研发;(4)主动防御、内生安全、态势感知、加密流量监测、零信任等网络安全技术与设备研发。(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31 高端软件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一代工业软件平台领域,重点开展(1)与国产CPU、存储、整机等硬件高度适配的高性能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研发;(2)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运营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核心工业软件研发;(3)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嵌入式工控系统、智能工厂系统等新一代工业软件平台技术研发。1032 核心电子元器件围绕先进制造和信息产业对核心电子元器件、精密计量仪器等关键技术和产品需要,重点开展(1)智能传感器、微型射频滤波器、高精度频率元器件、工业级插件和连接器、嵌入式电阻等关键电子元器件研发;(2)高端数字测量、图像识别测量、复杂几何量测量等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色谱仪、质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线分析仪表等高端通用仪器关键技术研发。1033 数字文化科技面向文化科技发展新趋势、服务消费升级新需求和服务场景创新新特征,重点开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数字融媒体、Web3.0、元宇宙等先进数字文化科技关键技术研发。二、集成电路专题(一)揭榜挂帅项目2011集成电路超精密光刻工艺的套刻误差测量关键技术研发面向28nm工艺节点集成电路制造中套刻误差测量需求,研发宽光谱微光斑散射测量系统和智能成像系统,解决低信噪比弱光电信号散射测量问题和亚波长尺度套刻误差成像测量问题,实现套刻标记的超高精度测量;开展套刻误差测量信号的智能分析,解决非理想条件下套刻误差的高可信度提取与多模式测量融合问题,实现散射/成像融合量测;开展纳米光学建模与设计优化,提高测量系统鲁棒性,实现套刻标记的快速逆向设计与测量系统的在线配置优化。2012 高精度工业测量与控制芯片组关键技术研发面向高精度工业测量与控制应用,研发微信号检测数模混合电路新架构及芯片组,集成高性能的运算放大器、ADC转换器、高精度电流源和电压基准、模拟开关和模拟比较器、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等,实现对电流、电压、电阻、电容、温度等物理量的高精度测量,支持复杂工业环境下的各类温度、压力、流量等多类型传感器信号的感知处理。2013 面向边缘侧的高算力存内计算AI芯片关键技术研发基于自主工艺开展存内计算器件设计与工艺协同优化、高能效存内计算IP设计、可重构AI加速器架构设计与实现、高算力存内计算AI芯片系统集成等方面研究,突破存内计算单元结构设计与高精度权重编程、低功耗存算一体AD转换、神经网络模型压缩与量化、存算一体架构特征感知的模型映射算法、存内计算编译工具链等关键技术,实现面向边缘侧的高算力存内计算AI芯片研发及应用验证。2014面向人工智能的高性能光电混合计算芯片关键技术研发研发用于数据中心的高性能光电混合计算芯片;开展先进三维光电混合芯片封装技术研究,完成大尺寸光电异构芯片集成;开展大规模硅光芯片设计,以及与III-V 族激光器芯片的设计优化与集成,实现大规模光计算阵列器件与链路的分析与迭代;研究噪声、器件指标与非线性效应对光芯片信号完整性与计算精度的影响;研发适配的软件栈,实现板卡和服务器的适配;完成高带宽低延迟低功耗的光计算系统的研发,并在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实现典型应用示范。(二)产业前瞻技术研发2021 高端芯片面向我省集成电路创新发展需要,重点开展(1)基于 RISC-V 等开源自主架构的处理器芯片,高性能 FPGA、DSP 芯片等通用处理器芯片关键技术研发;(2)高性能图形处理器(GPU)、数据处理器(DPU)芯片、光电混合、存内计算等新型算力芯片关键技术研发;(3)新型存储芯片、极低功耗 SoC 芯片、高性能模拟芯片等高性能芯片关键技术研发。2022 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EDA)软件针对后摩尔时代新型应用及工艺需要,重点开展智能化数字电路布局布线、时序分析、功耗分析、良率仿真及分析、数字仿真验证、工艺器件仿真、逻辑综合、可测性设计和测试向量生成等 EDA工具软件关键技术研发。2023 先进封测与制造巩固提升我省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能力,重点开展(1)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GAAFET)、多桥通道场效应电晶体(MBCFET)先进工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特色工艺研发;(2)多芯粒(Chiplet)集成封装、多芯片系统集成(SiP)封装、多维异构封装、光电合封、光芯合封等先进封装及可靠性测试关键技术研发。2024 集成电路材料围绕提升集成电路关键材料自主保障能力,重点开展大尺寸低缺陷单晶硅片、电子级多晶硅、高端光刻胶、高纯度化学试剂、高精度掩模版、前驱体材料、抛光液、高纯靶材等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2025 集成电路装备着眼集成电路装备自主创新和迭代升级,重点开展 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扩散及注入设备、真空蒸镀机、化学气相沉 积(CVD)、工艺检测设备、组装与封测设备等集成电路专用装备 及部件关键技术研发。三、前沿新材料专题(一)揭榜挂帅项目3011 第三代半导体紫外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关键技术研究大尺寸、高质量 AlN 单晶衬底和模板材料制备及同质外延技术;研究宽禁带深紫外光电材料外延生长的缺陷抑制、应力控制、高电导率 p 型掺杂和高光效量子阱生长技术;研究高出光效率、大功率深紫外 LED 芯片关键制备技术;研究高探测效率日盲紫外探测器、极紫外探测器及紫外雪崩光3012 超高韧碳纤维复合材料及短程自动铺放关键技术面向新一代国产航空发动机叶片结构轻量化需求,开发超高韧碳纤维复合材料,材料性能与国外同类材料相当;开发适用于复杂结构件的自动铺放工艺及装备;突破复杂结构的固化变形仿真与控制、大厚度变截面原位高精度快速成像检测等关键技术;完成全尺寸典型件结构件的制造与疲劳、抗鸟撞和强度等综合性能试验验证,建立材料标准与工艺规范。(二)产业前瞻技术研发3021 纳米新材料面向信息电子、能源转换与存储等重点应用方向,开展纳米发光材料、大尺寸柔性纳米触控膜、纳米探测与传感器、高转化率纳米催化材料、纳米改性金属、纳米微球等新型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研发。3022 第三代半导体抢抓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技术加速兴起的重要机遇,重点开展氮化镓、碳化硅、氮化铝等宽禁带半导体,金刚石、氧化镓、砷化硼等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制备、典型器件应用和生产装备关键技术研发。3023 先进碳材料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等高端应用场景,重点开展(1)高强高模高韧碳纤维制备、高通量碳纤维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等关键技术和工艺开发;(2)石墨烯电子材料、石墨烯集流体、碳纳米管、碳碳复合材料、富勒烯等新型碳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研发。3024 先进材料及应用以提升材料研发效率,满足重大工程和装备需要为目标,重点开展(1)轻质耐热高温结构材料、特种与前沿功能材料制备等先进材料应用关键技术研发;(2)基于高通量材料计算、高通量制备与表征评价等材料基因工程的新材料研发关键技术。(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031 金属材料面向高端装备和重大工程需要,重点开展基础零部件用钢、高性能海工钢、新型高强韧汽车钢、特种设备用超高强度不锈钢、轻质高强金属、高温合金与特种合金等先进金属材料关键技术研发。3032 无机非金属材料聚焦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重点开展特种高分子材料、新型结构陶瓷、高性能稀土材料、高性能膜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端功能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四、智能制造专题(一)产业前瞻技术研发4021 智能机器人面向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以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导向,重点开展(1)多模态人机自然交互、机器人操作系统、多机器人协同作业等关键技术研发;(2)超小型电液伺服驱动系统、三维视觉传感器、智能末端执行器、高功率密度一体化关节、高精度编码器等关键部件研发;(3)多臂协同高精度手术机器人、软体机器人、康复训练机器人、电液足式行走机器人等高端机器人研发;(4)电液驱动仿人机器人、深水自航行、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等特种作业机器人技术研发。4022 增材制造围绕提升增材制造全产业链创新能力,重点开展(1)功能合金、金属间化合物、低缺陷金属粉末、高性能聚合物、陶瓷材料等关键材料研发;(2)高可靠大功率激光器、高精度阵列式打印头、新型 3D 数据采集系统等核心功能部件研发;(3)4D 激光投影、复合打印、液态金属打印、固相增材制造等先进工艺及装备研发;(4)面向高技术领域的高效率、 高精度、低成本、批量化增减材制造技术与软件系统研发。4023 智能网联汽车顺应未来交通智能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坚持网联赋能与单车智能协同,重点开展(1)车载操作系统、智慧座舱、域控制器、车规级芯片、车物互联(V2X)底层通信等汽车智能化技术研发;(2)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雷达视频融合、高精度组合导航、视觉深度认知、车路协同等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研发;(3)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底盘、高比转速驱动电机等汽车执行与控制技术研发;(4)汽车整车集成及轻量化设计、新型电子电气架构、汽车网络安全、智能网联测试工具与平台等关键技术研发。(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4031 基础零部件和先进工艺聚焦制造业创新发展对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先进制造工艺的紧迫需求,重点开展(1)磁悬浮轴承、高压高速轴向柱塞泵、高强度紧固件、高性能密封件、微小型液压件、高性能减速器、高性能伺服驱动系统等高端精密基础件关键技术研发;(2)机密及超精密加工、高速高精切削磨削、微纳跨尺度制造、多工艺复合加工、高精度光学器件加工、增压燃烧(PGC)等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关键技术研发。4032 高端装备制造围绕提升高端制造装备供给能力,构建自主可控智能制造系统和装备创新体系,重点开展(1)高端数控机床、大吨位智能化工程机械、大型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发动机等大型整机装备设计、控制及系统集成技术研发;(2)网络协同制造、智能运维、数字孪生及虚拟制造、柔性生产与制造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五、其他领域(本领域仅支持申报竞争项目)5031 纺织服装围绕推动我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开展生物基化学纤维、聚酯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等新型纤维制备、无水印染、高速数码印花、数字化高速无梭织机等纺织品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发。5032 安全生产围绕提升本质安全生产水平,重点开展(1)安全生产信息化、灾害事故监测预警、危险气体泄漏检测及精准定位、太赫兹探测等灾害预警侦测关键技术研发;(2)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安全巡检机器人、应急救援消防机器人、高机动救援成套化装备等安全生产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研发。5033 应急处置围绕提升安全生产应急处置能力,重点开展(1)便携式自组网通信、先进遥感、远距离透地通信及人员精准定位、水下通信等应急救援通信关键技术研发;(2)危化品贮槽应急堵漏、危险气体泄漏安全环保处置、险恶环境灭火救援等灾害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发。5034 非规划创新项目除上述所列技术方向外,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重点工作部署(含对口支援),以及其他满足我省经济社会重大需求且技术创新性高、突破性强、带动性大的非规划创新关键核心技术。附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23年度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指南》及组织申报项目的通知.pdf
  • 科技成果转化提法不准 破解"唯成果"式迷局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一直广受诟病。最能反映问题的是这样一组数据: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是80%,而我国仅为25%,而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   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局长何志敏代表掌握的数据却有所不同:国家知识产权局每年都对上一年授权的发明专利实施转化情况做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实施率接近80%,企业接近100%。   无独有偶,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代表则表示:“有人认为科技计划支持的很多项目只用来发论文、评职称、申请专利,没有实际价值,这并不准确,北京有大量的科技成果转移出去,2009年,北京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为1236.23亿元。”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结论差异?科技成果转化率究竟该怎么计算?或者有没有必要计算?   明确“转化”什么,破解“唯成果”式迷局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科技成果。是专利、论文、项目、还是皆有?   “百度百科”中没有“科技成果”词条的解释。   “科技成果是个中国式的概念,国外都说论文、说专利,说它们在生产过程中是不是使用了,并不笼统地提成果。”何志敏说。   何志敏讲了一个故事:有个企业老总,投了800多万开发新产品,成功之后准备投产。因为此前经历过知识产权纠纷,他想万一新产品涉嫌侵权怎么办,于是让技术人员和法务部门调查,结果发现,虽然是自主开发,但所有的创新发明点早已在别人的专利保护范围,这个老总只好放弃进一步投产,但是800多万研发投入白扔了。“从成果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好成果,开了鉴定会,做了成果登记,但它却不能被实施转化。”   所以,不是所有成果都能转化。“转化的前提是必须拥有权利,谁能将别人的东西进行转化或者卖给别人呢?”何志敏认为,应该用技术产权转移代替成果转化的提法,把根深蒂固的成果论转变为权利论,才能真正获得收益,从而实现转化。“成果主要体现的是荣誉权。”他补充道。   “我在科委工作时也认为专利就是成果,到了知识产权局才理解它真正的含义是财富,成果论不能真正实现自主创新的市场价值。”8年多科委副主任和近3年知识产权局局长的经历让何志敏的观点与众不同。   像是商量好的,闫傲霜在总结去年工作时,就弃用了成果转化的提法,转用“技术交易”——“北京市对技术交易的认可度比以前大大提高,技术交易对首都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已达8.7%”。   “掩护队”和“后勤队”的疑问,我们算不算转化?   中关村一高新技术企业老总被记者提问:“你们的成果转化率是多少?”   他一时语塞,思索片刻后,说:“如果非要回答,我们的转化率是百分之百。但很多成果,即便没有在产品中体现出来,也不能说没有作用。”   这是闫傲霜给科技日报记者讲述的一个故事。“我接触的很多企业家都头痛被问到成果转化率是多少的问题,这不是一个科研成果拿出实验室变产品的单一过程,是众人拾柴的系统问题。”   “市场如战场,打仗的时候还分突击队、掩护队和后勤队呢,打胜了不能只给突击队立功。同样道理,如果核心技术被转化了,那么起防御作用的外围专利技术、前期的基础研究成果该不该算被转化呢?”何志敏举了一个生动而贴切的例子。   因此,何志敏对80%的发明专利转化率并不欣喜,反而担心不已。“这说明我国大多数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系统工具的能力还太弱,除了将产品核心技术申请专利外,构建专利群的能力太弱,起不到应有的防御和竞争工具的作用。”   从事基础研究的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周成虎委员也对科技成果转化率的界定心存疑虑:“有些成果今天完成明天用,有些成果20年后才应用。基础性成果就很难在短期内见效,却往往对人类发展推动很大。怎么算转化率?”   只做成果转让的一锤子买卖,不好!   让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奥克化学董事长朱建成最担心的,不是成果转化成功与否,而是科研人员能不能长期持续提供创新。   “任何一个技术都有时限性,过了一个阶段就不先进了,技术如何改进创新,持续支持企业的发展?”朱建成表示,有些大学和科研院所搞转化,只做成果转让的一锤子买卖,不好。   他希望科研院所能够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持续支持。但问题是,与院校可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科技人员的走与留他却无能为力。   “我们希望科技人员也能持有一定的股权,但是研究单位是保守的。”朱建成说。  “技术人员的跳槽对技术性企业威胁很大,国外有竞业限制以防泄密,在我国却很难执行。”何志敏道出了诸多企业家的担忧。   不仅如此,法律规定的发明人奖励往往很难兑现。“专利法里写得很清楚,一旦专利授权,要给发明人至少3000元,实用新型至少1000元奖励,但到现在真正兑现的不多。”何志敏说,“国家还规定专利一旦被转化,要有最低10%的收益分享,现实情况是很难兑现。”   技术人员无法参与职务成果获利的分配,他们从事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锐减。中关村示范区前不久出台的“6+1”先行先试改革措施中提到,“对中关村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权形式奖励个人的,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的条款,正是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探索。   “有那么多深层次的问题,只笼统地评价成果转化率高还是低并不科学。”何志敏一言蔽之,在他看来既然成果转化率的概念都是问题,那又何谈高低?
  • “政策制约科技成果转化”
    “一方面是我们成果转化率低,另一方面我们一些政策仍严重制约着科技成果转化。”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委员说这句话时显得感触颇深。 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之前,与中南大学产学研合作的两个企业为办审批手续已经“纠结”了几个月,卡就卡在职务成果转化上。经过调查,黄伯云把这个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写进了今年的提案——《关于规范无形资产处置、推进战略新型产业发展》是他带来的5个提案中最为详尽的一个。 就在几天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在政协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披露的数字令人揪心: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她呼吁,尽快制定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分担、收益分配和资金扶持等事项,做出明确规定。 “职务技术成果转化中最大的问题常常是利益的划分,尤其是那些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成果,要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怎么处理好单位和个人的利益是成果转化的关键。”四川大学校长、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陈放委员也认为,“科技成果能否成功转化,关键在于科技人员。只有他们发挥能动性才能克服产业化过程中种种不可预见的问题——其中要付出的努力绝不比成果的开发少,甚至是开发过程的十倍百倍。同时,科技人员持有高比例股份也是投资人所乐见甚至要求的,投资人会觉得这样他们在一个共同的利益链条上。” 事实上,有关部门对于成果转化中“利益处分”已经从利于转化的角度作出了明确规定。早在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转发科技部等部门的通知》,规定“将技术成果投资所获股权应以不低于20%的比例奖励给技术完成人,且经单位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奖励比例可高于50%”。 “但这些规定到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就成了一纸空文。”黄伯云指出,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将技术类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采用统一标准对待,成了成果转化的“绊脚石”,“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没有错,但无形资产跟有形资产应该区别对待,避免僵化处置。” 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到底有什么区别?黄伯云更强调技术对于人的依附性。“技术跟别的东西不一样,尤其是高端技术,对科技人员有很大的依附性,就算是专利,离开开发人员,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失去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东西我们引进回来,还是做不好的原因。” 陈放则注重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我们跟人谈合作,其实也是一种博弈。技术的价值更多在于需求方对技术的认识——是战略性的还是一般应用性的——他会基于此出价,而这个出价就会决定技术最终的价值。所以,事前评估和备案对于技术类无形资产而言意义不大。” 正是这些区别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目前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在对外投资和发展中遇到制度性梗阻,国有资产管理审批程序显得过于繁杂。“以对外投资设立公司为例,公司设立前,要完成两次投资行为审批、国有资产使用审批、国有资产评估备案等程序,动辄就是几个月。”黄伯云说得有些痛心疾首,“我们做的是高新技术企业啊,投资人拿着钱看你折腾那么久没动静,他能接受吗?!” “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价值有很强的时效性,如不及时转化,一旦为新的成果取代,其价值就会迅速降低或完全失去。”陈放认为,不同类型资产采用统一标准处置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如果因此而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就把成果锁在抽屉里。这不是很可笑的事吗?” “其实我们遇到的问题国外早就遇到过。”黄伯云举了美国《贝杜法案》的例子。 1980年《贝杜法案》颁布前,美国联邦政府资助大学研究所获的知识产权属国家所有,知识产权许可应用的不到4%。《贝杜法案》颁布后,联邦政府将资助大学研究所获的知识产权所有权转移给大学,授权大学负责技术转移工作,政府不享有直接回报,而是从技术转移的经济行为中获得不断增加的税收收入。此举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了美国“硅谷”“128公路”等一批以高校智力资源为依托的高技术产业新城,同时催生了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我们可以按图索骥嘛!”黄伯云说,“人家已经摸索出来的东西,咱们为什么还要在这里痛苦呢?”
  • 加速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安捷伦在沪联合举办“2012年转化医学研究高级研讨会
    加速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安捷伦在沪联合举办&ldquo 2012年转化医学研究高级研讨会&rdquo 2012年6月27日,北京&mdash &mdash 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和安捷伦科技公司联合举办的&ldquo 2012年转化医学研究高级研讨会&rdquo 于6月26日在上海锦江饭店举行,旨在加速转化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促进基础科学家和临床医学家的交流与合作。本次研讨会云集中美专家,共同探讨由基因组到智慧医学、中医药转化医学,基因组学以及多组学研究的系统化整合等众多领域的应用,共同分享科技在转化医学研究方面的成果。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的一种新的医学发展方向,其核心内容是针对临床问题,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成为患者病床前的临床应用,是一种旨在疾病防治的手段。本次研讨会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杨胜利院士、安捷伦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生命科学事业部总裁Nick Roelofs博士、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罗国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秦胜营副教授、安捷伦全球生命科学研究市场总监Leo Bonilla教授作为演讲嘉宾出席并发表演讲。研讨会囊括多个话题,包括从研究探讨到临床应用,如由基因组到智慧医学、安捷伦公司在转化医学的研究策略和方向、中医药转化医学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基因组学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安捷伦多组学研究的系统化整合平台和工作流程及其在转化医学的应用等。 根据统计,中国每年取得约3万项重大科技成果,而平均转化率仅为20%,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其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8%。如何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应用到疾病治疗中来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已经有大量资金正投入蛋白质组学和治疗领域,政府也耗巨资建设、配备大量仪器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实验室,增强生命科学研究能力,同时生命科学领域领先厂商的积极参与和技术推动,是科学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的关键推动力。 凭借多组学研究的系统化整合平台和工作流程,安捷伦生命科学事业部整合生物学方案正在广泛并深入地被科学界和产业界认可,并在&ldquo 转化医学&rdquo 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捷伦科技公司也十分看重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安捷伦生命科学业务的第二大市场。为了促进中国药物分析研究、转化医学等医学领域的实验教育和科研创新,安捷伦科技通过捐赠仪器设备、建立联合实验室的方式,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内数十所一流的大学保持长期的教育和科研合作关系。 安捷伦科技公司正站在生命科学技术前沿,引领并推进产业发展方向,其领先的科技成果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正在并将一直为世界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医疗水平的改善,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杨胜利院士担任会议主持, 并发表主题为&ldquo 转化医学:由基因组到智慧医学&rdquo 的演讲 安捷伦生命科学事业部总裁Nick Roelofs分享安捷伦转化医学研究方向和策略 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罗国安教授担任会议主持, 并发表主题为&ldquo 中医药转化医学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rdquo 的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秦胜营副教授探讨了基因组学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话题 安捷伦全球生命科学研究市场总监Leo Bonilla教授发表题为 &ldquo Towards a Pathway-level View of Multi-omics Data and Its Use in Translational Research&rdquo 的演说,介绍了安捷伦整合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案例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 20,000 名员工为 100 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在 2011 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 66 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华爱色谱GC-9560-HD变压器油专用色谱仪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证书
    近期,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组评审,上海华爱色谱分析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自主创新产品GC-9560-HD变压器油专用色谱仪荣获上海市成果转化。  GC-9560-HD变压器油专用色谱仪采用全计算机反控技术,三检测器双柱并联的分析流程,一次进样可完成变压器油中溶解的H2、CO、CO2、CH4、C2H4、C2H6和C2H2等七种组份,其对C2H2的小检测浓度达0.05ppm,对H2的小检测浓度达2ppm,通过仪器配备的变压器油专用色谱工作站,可直接监测变压器的潜伏性故障,从而对变压器的运行状况作出的判断,保障电网的安全有效的运行。  上海华爱色谱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2009年12月13日
  • 成果转化:“红娘”为啥撮合不了产学研
    做成果转化中间人5年来,朱希铎已经听到类似的抱怨不下百遍了:一家研究所的负责人告诉他,他们研究所每年有200项新的科研专利诞生,目前已经累积了千余项专利。几年来,这些专利无一例外都成了“死专利”,放在库存里“已经快要发霉”。   5年前,朱希铎从一家公司老总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抱着对企业研发需求的热忱,来到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担任常务副会长,试图通过扮演红娘角色来磨合产学研各方的关系。   近日,他所分管的第109家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落成。这100多家实验室在5年内已经与企业合作开展276项基础成果转移项目。在欣喜之余,朱希铎更多的是感慨:在转化率低的背后,是成果转化的主体——企业和实验室之间既断裂式的合作,又推诿式的配合。   做生意的和搞研究的是一对冤家   此前与一家实验室的合作让北京伟嘉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峰记忆犹新。对方研发药品的前端一直较为顺利,也都比较符合廖峰的预期,但关键时刻却掉了链子:药品注射到猪的身上,“一点儿不管用”。   经检查发现,是药品的佐剂技术出了问题,“这已是产品研发的后端环节,也是决定药品能否用于生产的关键性一步。”廖峰看到对方实验室已经“不来电”了,便只能请一支工程化技术较高的团队出山救“火”。与这家实验室的合作也就不欢而散。   事后廖峰反思:技术跟不上只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科研单位的惰性。“他们做完前端之后就没有欲望再往下做了。”这样下来,他说,“科研与成果转化成了两张皮。”   两张皮的局面并不能全都归咎于科研人员。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少平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在一些横向课题上,科研人员也十分希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当中,但是一些公司的要求却让他难以接受。   一次,一家公司找上他,“开口直接要产品”,马少平先是一怔,迟疑一下婉拒了这项合作。在他看来,科研人员好比是建筑设计师,更多地负责画出图纸,但公司直接要产品则意味着“不仅要交出图纸,还要把房子建出来。”马少平说,“建房子应该是公司的事情,我们要发挥自己所擅长的东西,干各自所干的事情,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朱希铎每天要打交道的,就是这么一对互不待见的冤家。一方是做生意的,另一方是搞研究的,前者看不上后者只会写写文章却不懂市场运作,后者则瞧不起前者眼里只有利润却不问学术 这对冤家不愿让步的合作产物通常是个半成品,卡在了可上市成果产出的最后一步。   谁该往前走一步,谁要先走这一步,成了双方争执的焦点。这让朱希铎十分无奈,“产学研叫了这么久,之所以没有太大的进展就在于两边没人敢跃过这一步。”   唯科学家是瞻,更多的是唯科研评价体制是从   因为做的是农业生物技术,廖峰的合作对象更多的是与农业相关的研究院所和高校,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合作时实验室始终占上风,企业则更多的是跟着学术论文后面“瞎跑”。但就在一次疫苗实验的研发中,他发现最终出炉的成果和公司最初所描绘的南辕北辙。   后来,廖峰了解到,这次合作高校疫苗研发相应的论文获得了一项学术大奖,论文也正申请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看到几十万元的经费打了水漂儿,廖峰不禁感慨,最终得到的是有利于研究人员发文章的东西。即便如马少平所说的图纸,“也有可能在实验室的掌控下画偏了”。   中科院高能所网络安全实验室主任刘宝旭说,受制于考评内容,不少科研人员做科研的着眼点在发表科技论文和申请国家专利,并没有更多的积极性去和企业合作。   “科研院所很难在产学研中起到主导作用。”朱希铎说,在当下的科研体制下,唯科学家是瞻,更多的是唯科研评价体制是从,这样会让更多的研发成果和专利石沉大海。   企业给科学家出题用合同评判   朱希铎眼中的产学研无非这几大块: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研究、产品设计研究、样品、中试、试销、大规模制造、大规模销售以及服务。在他看来,基础研究是科研院所实验室要做的事情,甚至一些实验室已经走到了第四步,生产出样品,而企业则主要停留在最后三步。   5年来,朱希铎牵线成功的合作中,大多是拥有较多学术积累的实验室或是有较强研发水平的大型企业,“在最后几步中,谁能往前多走一步,更多地取决于实验室科技成果的积累,以及企业自身科研水平的成熟度。”但这两头毕竟都是少数,“两头小,结合多 中间大,结合少”成了产学研的现状。   朱希铎说,如今的开放实验室合作,与其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主体缺位问题,不如说是进行了主体换位,“让企业给科学家出题。”   “经费是我自己出的,题是我自己立的,我来决定方向、目标、考核、进度、经费、匹配,包括人员的组织,都由我来做。”掌握主动权后的廖峰常常进行阶段性成果的评价,如果最后的成果没能达到最初的设想,等待一方的就是合同的制裁,而非论文的评价标准。   对实验室而言,这样的合作也并没有“吃亏”。马少平向记者透露,在与某家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之前,该实验室一年大概发表的国际论文是30篇左右,成立之后,这个联合实验室一年发表的论文数就超过了60篇,提高了一倍 另外,在国际核心刊物上,以前一年大约有一到两篇的高质量论文发表,现在又增加两倍,三年时间有十多篇论文,还额外申请到了26项专利。   “如果真能让两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还可以盘活动辄上千万元的资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樊瑜波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重点高校的实验室仪器资源,通常每隔五年就有相应几千万元的资金投入进行更新。而这些昂贵的设备对企业,尤其是一些新兴的中小企业来说,有较大的需求空间,但又是他们自身的资金难以企及的。
  • 科研成果要“落地” 应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人员转化
    背景导读:   北京工业大学有科技成果的教师可以离岗去创办科技型企业,校方将为他们在最多5年内保留原有身份和职称。学生休学创业的具体规则也开始起草制定。&mdash &mdash 北京青年报   日前,成都市召开校院地协同创新座谈会,邀请所有在蓉高校、科研院所负责人汇聚一堂,目的是,校院地紧密携手,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mdash &mdash 成都日报 本文作者:廖保平   这是政府搭台,撮合&ldquo 产学研&rdquo 结合,值得肯定。多年来,由于陈旧的体制机制阻碍,政府在其中建立平台的作用不够,科研人员进行科研纯粹为了评定职称,大量科研成果缺乏市场需求,被束之高阁,转化率极低。   这些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重要性,努力唤醒其沉默的价值,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我们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很大一部分是靠这个实现的,尤其是在国家提出&ldquo 创新驱动&rdquo 的语境下,变得尤为紧迫。   在转化之路上,人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比如技术转移、技术购买,但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毕竟是两张皮,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让给企业后,企业往往不能很好的消化,导致转化的成功率比较低,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人员转化,是必由之路。   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人员转化,说到底,是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ldquo 最后一公里&rdquo ,由研究向应用,由行政向市场迈出坚实步伐,实现&ldquo 产学研&rdquo 无缝对接。在迈进市场的过程中,科研人员不能置身市场之外,置身市场之外意味着:一者,科研人员不能从市场获得回报,也就缺乏研究市场需要的技术的动力 二者,脱离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不顺畅 三者,科研人员不能从市场需求中迅速作出反应,改进或研发新的科技成果。总之,科研人员不走出书斋,不走进市场,其个人价值和技术价值都难以进行市场定价,给予市场激励,获得市场回报,不利于社会的创新发展。   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人员转化,是使科研人员直接面对市场、直接进入市场,敏锐地感悟市场、把握市场,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研科潜力,有利于建立创新型国家,有利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有利于向世界贡献中国的文明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包括高校应该深化改革,破除体制障碍,建好平台,完善支撑体系,不仅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人才流动等方面拿出突破性的举措,还应该在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人员转化方面打通关键环节。   可以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比如,北京高校科技人员经学校同意,可在校际间或中关村示范区科技型企业兼职,从事兼职所得的收入按有关规定进行分配 科技人员在兼职中进行的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工作,作为其职称评定的依据之一。   也可以鼓励科研人员&ldquo 下海&rdquo 独立创办企业,比如四川省允许和鼓励在川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经单位批准后到天府新区创新创业,在3-5年内保留其身份和职称,创业所得归个人所有,经考核合格后,在原单位薪级工资按照有关规定晋升。   还可以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共同组建科研公司或项目公司,作为独立核算的研发单位,科技研发人员的知识、技术、知识产权作为商品,与企业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协议,或者以技术入股,成果实施转化之后,作为股东他们可以拿到合理的回报。这样,科研人员和企业结合起来,一起实施成果的转化,效率就要高很多。   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人员转化,不应该囿于科研人员就应该安心于做研究,把技术创新当主业,不应该当老板、办企业,这是非其所长。既然要鼓励科研人员进入市场,最重要的是确立其市场主体地位,科研人员办企业、做老板,才会更加用心地将自己技术转化成商品,至于行政、产业、营销等工作,可以交给真正懂得市场、善于管理的人去做。   我所强调的是,要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人员转化,核心是向市场转化,成为市场真正的参与者,这样才能够用市场的无形之手,来&ldquo 指挥&rdquo 科研人员研究市场最需要的,也可以获得利益最大化的科研成果,客观上造福全社会。
  • 两部委: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全留归学校 不缴国库
    教育部、科技部近日共同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全部留归学校,免除高校领导在科技成果定价中因科技成果转化后续价值变化产生的决策责任。  《意见》指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更要引导、激励科研人员教书育人,注重知识扩散和转移,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发展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意见》提出,高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外,不需要审批或备案。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全部留归学校,纳入单位预算,不上缴国库 在对完成、转化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后,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  《意见》还提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通过技术交易市场挂牌、拍卖等方式确定价格的,或者通过协议定价并按规定在校内公示的,高校领导在履行勤勉尽职义务、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免除其在科技成果定价中因科技成果转化后续价值变化产生的决策责任。  《意见》明确,高校依法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时,按照以下规定执行:以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应当从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所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奖励 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实施转化的,应当从作价投资取得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奖励 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获得奖励的份额不低于总额的50%。  成果转移转化收益扣除对上述人员的奖励和报酬后,应当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发与成果转移转化等相关工作,并支持技术转移机构的运行和发展。  《意见》指出,担任高校正职领导以及高校所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单位的正职领导,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或者为成果转移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可以按照学校制定的成果转移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给予现金奖励,原则上不得给予股权激励 其他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或者为成果转移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可以按照学校制定的成果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给予现金、股份或出资比例等奖励和报酬。  对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实行公示和报告制度,明确公示其在成果完成或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贡献情况及拟分配的奖励、占比情况等。  《意见》明确,高校科技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征得学校同意,可以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或者离岗创业在不超过三年时间内保留人事关系。离岗创业期间,科技人员所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和基金项目原则上不得中止,确需中止的应当按照有关管理办法办理手续。  鼓励高校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岗位并建立相应的评聘制度。鼓励高校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聘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兼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教育部将组织高校开展将企业任职经历作为新聘工程类教师必要条件的试点,加大对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校企之间的交流力度。  《意见》提出,推进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鼓励高校与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及其他组织联合建立研究开发平台、技术转移机构或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支持高校和地方、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加快推进高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在保障本校教学科研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向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开放共享。  《意见》强调,高校主管部门要根据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年度报告情况,对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高校给予支持的重要依据之一。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 北京审议通过“京科九条” 力促科技成果转化
    科研机构可以自主设置科研岗位,可以年薪制聘任高层次人才 科研经费可用于产业化,成果转化70%收益可用于奖励 鼓励科研机构将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孵化服务&hellip &hellip   记者昨天从市科委获悉,北京市已经审议通过&ldquo 京科九条&rdquo &mdash 《加快推进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本市在政策创新方面的又一突破,将全面盘活人、财、物,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   加快成果转化   科研成果试行公开交易制度   据了解,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意见》,共涉及9方面具体实施政策,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科研机构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强化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   《意见》第一条即提出,要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和目前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率低有关系。   按照新政策,本市将探索建立科技报告和科技成果登记制度。鼓励科研机构通过托管等方式,委托第三方专业技术转移机构代理开展科技成果许可、转让、投资等工作。今后,还将试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公开交易制度,科技成果可以通过在技术市场挂牌等方式确定价格并实现交易。   科研机构对科技成果的自主权将更加充分。据悉,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外,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将由项目承担单位依法取得,并赋予科研机构自主处置权。同时,鼓励科研机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通知》还提出深化财政经费管理改革。由市财政科技资金资助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可以根据转化和产业化需要,从项目经费中列支厂房、设备及相关费用。今后还将进一步提高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使用自主权,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支持新产品产业化   政府采购可订购新产品   为加强对科研机构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推广,《意见》要求,今后政府采购将通过首购、订购等方式,支持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   &ldquo 可以订购的话,意味着科研机构的新产品,可以提前拿到产品化、产业化的资金。&rdquo 一位生产节水器的发明人惊喜地说,&ldquo 这能解决新产品上生产线的&lsquo 第一桶金&rsquo 难题,简直是&lsquo 及时雨&rsquo 。&rdquo   按照《意见》要求,使用市、区(县)两级财政资金采购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市、区(县)两级财政资金全额投资或部分投资项目的出资、建设和管理单位,今后都会在使用财政资金采购时,优先考虑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   据介绍,政府采购优先支持的新技术、新产品,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智能交通、健康养老、文化惠民、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   《意见》提出,大力推进科研资产管理改革,特别是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据介绍,市属科研机构改制为企业的,根据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其已经实际使用的房屋所有权或使用权、土地使用权等资产,可以按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变更房屋、土地产权手续。鼓励市属科研机构将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以及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入股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实体。取得的市场收益,在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并纳入预算管理后,可用于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市场经营活动。   激励人才   转化收益70%可用于奖励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也是《意见》的重要内容之一。   依据《意见》,本市鼓励科研机构聘任高层次人才,市属科研机构还可以按照要求自主设置科研岗位。市属科研机构可以采用年薪工资、协议工资等方式聘任高层次人才,人员工资以及实施股权激励等费用可以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中开支,经批准可以一次性计入当年科研机构工资总额,但不纳入工资总额基数。   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中,科研人员也将成为核心。《意见》提出,经职工代表大会同意,科研机构可提取70%及以上的转化所得收益,划归科技成果完成人以及对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所有。而过去,尽管没有统一标准,但大多数情况下提取的转化收益,都难以超过20%。   支持协同创新   科技资源将对外开放   《意见》明确表示,要支持科研机构深入开展协同创新。要深化&ldquo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rdquo 建设,鼓励科研机构将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今后,科研机构除了开放科技资源获得服务收益、合作生产收益等效益外,政府还将根据开放的科技资源量、服务业绩等,给予一定补助支持。   同时,本市将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重大课题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今后,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研发、中试、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   鼓励开放科技资源的同时,还将完善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的平台载体。其中,政府将鼓励科研机构利用仪器设备、自有房屋、土地等资源,自建或与社会资金联合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其土地供应可以采取协议出让等方式。   科研机构建设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可以优先认定为市级孵化器,符合条件的可以推荐为国家级孵化器,并享受财政经费支持等政策优惠。建立市、区(县)两级科技成果转化用地协调机制,鼓励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在区(县)转化落地。&ldquo 科研机构建设孵化器,本身就成为了科研成果产业化链条上的紧密一环。&rdquo 业内人士说,这可以增强科研机构的市场敏感性。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优化科技金融服务环境、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今后,本市将进一步引导民间资本依法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创投基金,并支持海外风险投资机构来京发展。(记者童曙泉)   &ldquo 京科九条&rdquo   一、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   二、推进科研资产管理改革。   三、深化财政经费管理改革。   四、强化科研人员激励机制。   五、加强对科研机构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推广。   六、优化科技金融服务环境。   七、支持科研机构深入开展协同创新。   八、完善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的平台载体。   九、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 产值过亿 山东一海洋仪器研究所破解成果转化之困
    破解科研成果“转化之困”   大量宝贵的科技成果不能实现产业化,似乎已成为一道世纪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指出,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仅为25%,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有着霄壤之别。   在青岛,海洋科技优势极为明显。然而,青岛的海洋科技成果同样面临转化之困。   当前,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的蓝色经济战略,正在万众期待下全面展开,而从海洋高端技术迈向海洋高端产业,无异于从一座巍峨耸峙的高峰迈向另一座,假如没有强大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能力牵线搭桥,一切都将成为镜花水月。   青岛市打造 “中国蓝色硅谷”,正是要强力突破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瓶颈。   让产业化基地星火燎原   蓝天碧海之间,工厂式大棚鳞次栉比,一个个项目区井然有序,其中的中国海洋大学项目区正在进行中华鲟、半滑舌鳎等鱼类工厂化养殖 黄海水产研究所遗传育种中心项目区正在进行中国对虾健康种苗的选育和繁育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项目区正在进行大菱鲆、大西洋牙鲆、日本对虾、海参等苗种繁育与养殖生产 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青岛市一家企业合作建设的基地水产饲料车间,正在进行优质饲料的加工生产……这是记者在全国规模最大、建设档次一流的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看到的景象。   “在这里,各大科研院所在管华诗、雷霁霖、赵法箴、唐启升等院士的带领下,承担着多项国家重点海洋种质研究项目和国家海洋领域重点课题的研发,先后进行了大批海洋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截至目前,已引进开发新品种11个、新技术12项,累计培育鱼虾贝类优良苗种180亿单位,生产优质渔用饲料 23000吨,辐射区养殖面积达到80000余亩,带动育苗企业200余家,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亿多元,全面促进了青岛乃至全国海水养殖和育苗的产业化进程。”即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经济师黄绪艳说。   在海水综合利用领域,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一所、青岛双瑞防腐防污工程公司等20多家国家级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使该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果大批涌现。去年,全市海水综合利用产值达到34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三番。预计到2015年,青岛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40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产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带动相关行业产值增加400亿元。   而随着“蓝色硅谷”战略的深入实施,像水产种苗、海水综合利用这样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将在青岛市成星火燎原之势。   市发改委副主任、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任振刚表示,青岛市在打造中国蓝色硅谷的过程中,将确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实施重大推进工程,加快海洋高科技研发、高技术人才、高科技产业和服务机构聚集,大幅提升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能力。“特别是要加快海洋技术成果孵化区和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区的建设,把青岛打造成为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据记者了解,在青岛市“蓝色硅谷”建设确立的“一区一园”总体布局中,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区是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功能区之一。   “作为蓝色硅谷的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培育中心,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区将重点规划建设崂山生物产业园、青岛国际创新园、国家通信产业园、青岛创业园、青岛新能源产业园等园区,利用现有基础,强化资源融合,集中布局科技成果孵化器及产业项目,提升全市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水平,推动产业升级。”任振刚说。   搭建平台促进成果产业化   青岛不缺海洋科技高端人才,青岛也不缺海洋科技尖端成果,历年来斩获的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青岛市海洋科技成果 “墙内开花墙外香”,实现转化的海洋科技成果中,只有20%在本地,80%都跑到外地实现产业化。   在青岛市,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是国内海洋科学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科研机构,这些年来在海洋农业、海洋生态与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科技成果颇多建树,可是其中大部分成果却是拿到外地转化。据该所科研与开发管理处王子峰博士介绍,截至目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已与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共建海洋生态养殖联合实验室,与天津海发珍品实业公司建立半滑舌鳎、石斑鱼封闭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生产基地,与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公司共同实施白刺参规模化苗种繁育项目,与日照企业成立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青岛的海洋科技成果拿到外地转化,细究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地没有足够强大的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与产业化平台,二是没有足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而当前蓝色硅谷战略的实施,将在平台建设与引进培育重点项目和企业上做足文章,会从根本上改变青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薄弱的现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说。   据了解,青岛市目前正围绕蓝色硅谷的打造,全力营建海洋科技成果的孵化与产业化平台,聚合海洋科技领域的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和高技能人才。同时,以这一平台为依托,在投融资模式、区域科技创新模式、开放合作模式、人才培养、公共服务等方面展开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引导相关科研机构与企业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全面推动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所长刘孟德告诉记者,该所正在探索建立国际合作基地、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海洋仪器装备制造是建设蓝色硅谷的有力支撑,目前,我们通过建立国际合作基地,已成功地将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的海洋仪器先进成果拿到青岛转化 与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20余家单位组成的创新联盟,则通过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模式合力发展海洋监测设备产业。如今,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的海洋监测设备年产值已超过1亿元,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借助蓝色硅谷战略,我们还将在青岛高新区规划建设占地200亩的产业化基地。”   在位于“蓝色硅谷”核心区的崂山科技城,青岛市一家企业研制的远洋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关键设备,在研发上取得了四项中国第一,突破了9项重大关键技术,目前已具备年产100套的能力。“去年,崂山区围绕这一项目顺势启动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新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今年一期项目建成后,年产能将达500套,在全球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崂山区发改局一位负责人说。   据悉,青岛市将按照“蓝色硅谷”战略规划,在海洋药物、海水淡化、海洋水产育种育苗、深海研发、海洋高端交通装备制造等领域,建设一批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打造面向深海科技研发、深海资源调查、深海装备研制以及服务深海产业发展的开放式国家级平台,并以这些平台为基础,以重点科研基础项目和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为带动,推动全市海洋科技成果大规模迈向产业化。
  • 完善科研成果转化评价体系 促进创新研究 ——访宁波大学教授丁传凡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科学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发展、民生问题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质谱仪器作为尖端的科学仪器之一,广泛应用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国防军事及国际反恐等领域。但目前,我国中高端科学仪器设备基本依赖进口,科学研究“空芯化”的现象严重。国家鼓励科研人员自主研制仪器,从源头上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的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专家、厂商将其开发和研制的质谱技术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内逐年扩大的质谱仪市场一直为国外公司全盘垄断的局面。(点击链接,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424/484114.s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了解更多中国质谱产业发展信息 /strong /span /a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丁传凡教授先后供职于复旦大学化学系与宁波大学质谱研究院,其团队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质谱仪器及其质谱学方法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化学中的应用,质谱学方法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等,并于2005年将其发明的多个离子阱进行串级质谱分析的专利技术转让给了岛津公司。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丁传凡教授,就质谱联用技术发展对四极杆质谱应用方面的推动及国内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详细内容请点击以下视频观看: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F09A1683C96E8E73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提及质谱联用技术的出现对四极杆质谱应用发展的推动方面,丁传凡表示,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使得四极杆质谱的分析检测功能从定性到定量以及分子的结构分析等,此进展不仅从技术上提升了质谱的分析检测功能,也极大地拓展了质谱的应用领域和市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虽然我国科研人员已在质谱仪器研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国外先进的质谱仪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就国产四极杆质谱多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为主的现状来说,丁传凡表示,一方面因为GC-MS拥有最广泛的应用群,市场体量较大 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来说,GC-MS的技术发展较为成熟,技术门槛也相对较低,所以也就形成了国内生产企业多以研制GC-MS为主的现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就国内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及难点等方面,丁传凡强调,考量科研成果能否产业化需要考虑该技术成果发展的成熟度以及市场对该技术的需求。但同时丁传凡也提到,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目前我国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处于较低水平,导致该现状的因素可能包含高校制定的成果转化政策具体落实到教师利益分配等相关方面。对此,丁传凡也表示,高校在政策上鼓励成果转化,但是在对教师的评价系统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采访的最后,丁传凡也表示非常看好中国质谱产业的发展,“希望将质谱仪做成家家户户都能拥有的东西”。 /p p br/ /p
  • 新型CAR-T细胞治疗癌症的研发策略和临床转化
    当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其潜力和优势已得到国内外认可。但同时,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尚不足10%。如何将科研单位的研发成果与企业发展有机衔接起来,并最终在临床上得到很好地应用,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道路上的关键问题。鉴于此,仪器信息网联合Cytiva将举办“生物药成果转化系列论坛”,邀请国内优秀的生物药研究团队、工业界代表和临床医生分享进展和观点,碰撞思想火花,为推进生物药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建言献策。点击报名8月16日,系列论坛第一期主题为“细胞治疗应用前景及科研转化难点”,分别邀请来自科研领域、工业领域以及临床方面的专家探讨相关话题。重庆精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钱程教授将带来题为《新型CAR-T细胞治疗癌症的研发策略和临床转化》的报告。点击预约观看嘉宾简介:钱程,重庆精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国家精准医学生物治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精准生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百人计划”特聘专家,重庆市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百名学术学科” 领军人才。长期致力于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及免疫细胞治疗癌症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在肿瘤生物治疗和干细胞治疗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的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70余篇,总影响因子达1000, 他引10000余次。获得PCT国际发明专利10项。目前,其带领的研究团队,主要从事肿瘤CAR-T治疗的基础、转化和临床应用。
  • 720万!上海申权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关于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超高分辨率质谱联用仪的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一、项目编号:SHXM-00-20210823-1066二、项目名称: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超高分辨率质谱联用仪三、中标(成交)信息 序号标项名称中标(成交金额)中标供应商名称中标供应商地址1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超高分辨率质谱联用仪7200000.00上海高驰进出口有限公司上海市长宁区娄山关路555号1502室 四、主要标的信息 序号包名称标的名称品牌数量单价规格型号1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超高分辨率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超高分辨率质谱联用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17200000.00Orbitrap exploris480 五、评审专家(单一来源采购人员)名单: 石慧华、吴守军、龚谦、潘桂华、胡鹏飞 六、代理服务收费标准及金额: 1.代理服务收费标准:参照国家计委计价格【2002】1980号文计算的基础上乘以63%计算 2.代理服务收费金额(元):48258 七、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个工作日。 八、其他补充事宜 / 九、凡对本次公告内容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上海大学 地 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A502 联系方式:021-66135586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上海申权招标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国霞路458弄2号11楼 联系方式:55231986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肖蜀隽 电 话:55231986
  • 东西分析10年老客户优秀征文之一 “仪”路伴我行
    前言:2015年11月的一天,在工厂的院子里推来了一台老旧的仪器,回厂进行升级和返修,这台仪器出厂是2003年,已经有12年了,仪器的样子和现在的新仪器相比显得有些“丑陋”。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东西分析生产的气相色谱仪至今已有1万多台,有相当数量已经超过10年。是什么样的用户在使用我们的仪器,他们在做些什么工作,东西分析的仪器对他们的工作有什么帮助?好奇心驱使着我们,开始了老用户的追踪,这些是他们一个个的有趣的故事,并在随后系列报道.... 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仪”路伴我行---------北京化工大学 张贺平 2014年9月,我成为北京化工大学14级一名在读研究生,我所在课题组致力于壳/核磁性新型新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反应性能的研究。这项研究单听起来就觉得非常“高大上”吧。数十年的时间中,我之前的师兄师姐非常给力的建立起完整的研究架构,他们研究了负载贵金属壳/核磁性催化剂,负载非贵金属壳/核磁性催化剂、负载双金属壳/核磁性催化剂等多种催化剂,并将它们用于Heck反应和Suzuki反应的研究,实现催化剂重复利用,在各类期刊发表文章二十多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价值科研数据自然离不开性能优秀的科学分析仪器的帮忙。我们实验室有不少“价格不菲”的进口仪器,都是国家专项资金拨款购买的,它们享受着单间、20度恒温、专人照顾等诸多优待。做实验之前我们都得事先预约登记,使用起来更是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操作不当仪器出了故障,就只能付出高额的维修费,眼巴巴的等着售后工程师上门了。 可是我发现带我的师兄并不去排队使用进口仪器,而是常在一台看起来已经是“老”仪器的气相色谱仪前忙前忙后。问他原因,他说这仪器皮实,出点小毛病自己动手就解决了,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打个电话售后工程师很快就能来。见我有兴趣,师兄有空的时候就会特别帮我做做仪器培训,他教会了我开启、关闭仪器,更换毛细柱、进样垫,检查漏气点,操作工作站,数据处理等,还把厂家送给他的操作指南、故障手册、分析方法等统统传给了我。他曾经笑眯眯的说,有关气相色谱仪的维护,他基本都可以独立完成,我立刻崇拜的看着他,他得意的说是一位高人教的。有一次厂家派人来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查,我终于见到了这位高人,他四十多岁,人看上去很nice,操作间隙还问我今后要使用的样品情况,教我对应的仪器保养知识。 师兄毕业后,我继承他的“衣钵”,继续使用起这台堪称经典的“老”仪器。 这台气相色谱仪是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2003年出厂的,已经在我们实验室服务了12个年头。我用它进反应物、产物和内标物的纯样,得到各种反应物的出峰时间并计算出校正因子,再进反应后处理过的产物样品,根据峰面积算出转化率。使用过程出现过一些小问题,记得有一次色谱突然不出峰了,当时以为是氢焰熄灭了,后来发现载气压力显示为0,才发现是色谱进样口处漏气了,用了隔热手套拧紧了色谱柱上的螺丝,并且在下一次使用气相色谱仪前换了一个新的色谱垫。 当然也出现使用过程中也出现过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一次,进样后,色谱工作站采集到的色谱图峰值特别小,峰的样子矮低粗,临近的峰都叠加到一起了,根本没法分析。我们检查仪器也没发现异样,就跟那位“高人”工程师联系说,他怕耽误我们的实验进度,第二天一早就来帮我们排查问题。不是载气的问题,不是尾吹的问题火,不是焰的问题,检查进样口,清洗气化室,他一一细心检查,排除仪器硬件部分的故障后,他询问我们最近进样的状况。我说最近的样品纯度较高,他提出可能是样品污染。我们升高柱温烘烤四个小时之后,峰型明显改善。他只用了5个小时就帮我们解决了问题,我的实验进度未受影响。 读研一年半,泡在实验室一年,我的实验成果进展很快,学术能力、思维能力日益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拥有一台让我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心于试验的仪器是非常重要的。试想假如我总是需要排队使用仪器或是仪器总是出现故障,那么我会耗费掉许多本应专注于科研的宝贵时间,我的实验结果与进度必然受到影响,个人的成长速度也会因此大打折扣,真诚的说,它陪伴我的这一年,我受益颇多。 查阅一些资料和文献,我发现随着国产科学仪器品质的提升,现在不少课题组对国产仪器的使用不再止步于教学和简单试验,过去科研数据需由进口仪器得出才有说服力的状况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我认为只要仪器数据稳定,皮实耐用,出现问题能快速解决又无高额花费,我们又何必“迷信”进口呢!我想,在我毕业之后,我也会把它继续传给自己的师弟或师妹们吧......最后,彩蛋来了,欢迎我们的主角儿亮个相吧。附上一项我最近在做的试验项目:Heck反应 Heck反应是指卤代烃与活化不饱和烃在钯催化下,生成反式产物的反应。将碘苯(溴苯)和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反应,选用十二烷为内标物,分别讨论了不同温度、时间、碱源、溶剂下,反应物碘苯(溴苯)的转化率。碘苯:丙烯酸丁酯:十二烷=3:2:1(摩尔比)。反应一定时间后,用适量的饱和食盐水淬灭,然后加入20mL的甲苯萃取,完成萃取后,用取样瓶取样,等待色谱分析。色谱条件:柱温:初始温度100℃ 升温时间:12 min 升温速率:10℃/min 气化室:220℃ 检测器:230℃色谱图: 1:碘苯 2:十二烷 3:目标产物肉桂酸丁酯根据出峰位置,确定组分的名称,根据峰面积确定浓度大小。计算公式如下:m碘苯=f校正因子×m十二烷(A碘苯/A十二烷);ɑ 碘苯的转化率 =(m碘苯原质量-m碘苯)/m碘苯原质量 ×100%;以上图为例,f校正因子为0.425,m十二烷为0.423g,m碘苯原质量为1.038g,A碘苯为21168.768 μ Vs,A十二烷为643992.375μ Vs带入公式得出m碘苯=0.005909g ɑ 碘苯的转化率=99.4%表1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转化率序号温度/℃反应时间/h转化率/%1903h7.521003h23.631103h82.741203h99.4 从表1可以看出,较低温度下,碘苯的转化率较低,当温度达到110℃时,转化率有了突变,120℃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关于我们: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拥有二十多年的分析仪器研发、制造、服务的历史,系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分析仪器制造行业国际化企业。在行业内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多个产品取得欧盟CE认证,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卫检专用委员会产品信得过单位。“完美分析,辉映东西”。公司以科研技术实力为后盾,以质量管理为保证,以完善的售后服务为支撑,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分析仪器产品。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