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

仪器信息网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全球移动通讯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相关的资讯

  • 访天津天维移动通讯终端检测有限公司
    为了解中国科学仪器的市场情况和应用情况,同时将好的检测机构及其优势检测项目推荐给广大用户,“仪器信息网”与“我要测”自2011年9月1日开始,对不同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近日,“我要测”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八十九站:天津天维移动通讯终端检测有限公司(天津市移动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该公司经理马强先生和市场部负责人朱长娥女士热情地接待了“我要测”到访人员。   天津天维移动通讯终端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维检测”)位于天津东丽开发区东丽检测中心内,是由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无线电频谱监测和检验中心、天津市无线电监测站于 2006 年 7 月共同建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公司通过了CMA计量认证和CAL资质认可,能够保证出具数据的准确性与公正性,检测报告的公信力与权威性。 中心外景   天维检测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经验丰富的专业检测(科研)队伍,现有人员22人,其中博士1名,硕士5名 中高级职称14名,占职工人数的64%。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方米,按国际先进标准配备了一个10米法半电波暗室、一个5米法全电波暗室和6个测试屏蔽室,并经德国TUV安全认证机构认证合格。实验室配置了R/S —ESI-26测量接收机、R/S —CMU-200通信综合测试仪、R/S —UPV音频分析仪、哈弗莱PSURGE4.1浪涌测试仪、安捷伦E4440A频谱分析仪、温湿振三综合试验箱、热老化试验箱、盐雾箱、高低温冲击箱等百余台(套)仪器设备、测试系统。   利用上述仪器设备,公司主要对“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信息技术设备、工科医疗设备、照明设备、汽车行业、音频、视频及类似设备、家用电器”等开展“EMC测试、电气安全测试、GSM/CDMA移动台性能测试、环境可靠性试验、机械性能试验、物理性能试验、力学性能检测”等测试业务。 10米法半电波暗室(外景) 10米法半电波暗室(内景)   10米法半电波暗室(EMCT-10),是按照10m测试距离设计的,主要由主暗室、控制室和功放室组成(可选择传导测试室),用于10m或者3m距离的辐射抗扰度测试和辐射发射的符合性测试。10米法半电波暗室是最具普及性的标准测试环境,主要是为了满足大尺寸电子系统的测试需求以及一些电子产品的行业测试标准之要求,同时也可以进行3m法的测试,静区可扩大至5米甚至8米直径或者更大,广泛应用于IT产品,家用电器,医疗器械,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大型军工电子系统,工业电子系统,通信领域等电磁兼容测试。加配转鼓系统等可以完成道路车辆的电磁兼容测试项目。典型屏蔽内尺寸:21m(长)×12m(宽)×9m(高)。   5米法半电波暗室(EMCT-5),是按照5m测试距离设计的,主要由5米法主暗室、操作控制室和功放室组成(可选择传导测试室),用于3m距离的辐射抗扰度测试和5m或者3m距离的辐射发射的符合性测试。5米法电波暗室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尺寸电子产品的测试需求,在确保3m法全部功能的基础上,将静区可扩大至3米直径或者更大,可广泛应用于IT产品,家用电器,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小型军工电子产品,工业电子用品,通信领域等电磁兼容测试。加配特殊接口后可以进行特殊产品的测试,如水表,燃气表,电能表等。   屏蔽室安规设备,主要有:R/S —ESI-26测量接收机、R/S —CMU-200通信综合测试仪、R/S —UPV音频分析仪、哈弗莱PSURGE4.1浪涌测试仪、安捷伦E4440A频谱分析仪等。   以上设备配套使用,主要开展“静电放电、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冲击、射频场感应传导骚扰抗扰度、工频磁场、电源端子骚扰电压、骚扰功率、喀呖声测试(断续骚扰)、辐射骚扰”等电磁兼容测试项目。 电痕划指数试验仪和灼热丝试验仪 温湿振三综合试验箱 拉力扭转试验机 跌落试验机 老化试验箱箱 盐雾箱试验箱   以上仪器设备主要开展环境可靠性测试。   据朱女士介绍,天维检测不仅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检测服务,在专利发明方面也有突出的成绩,目前已是天津市专利试点单位,至今已经成功的申请了6项实用新型专利,被评为“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未来天维会继续走科技型发展路线,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更快捷的服务,另一方面也会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为社会贡献更多的科研成果。
  • 中国移动联合中兴通讯等单位发起成立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专业委员会
    近日,中国移动研究院在北京牵头召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专业委员会(筹)第一次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中电科首席科学家兼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年夫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彤,以及来自信息通信领域的四十余位专家出席会议。会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为专委会举行授牌仪式,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作为挂靠单位代表完成揭牌。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专业委员会工作正式启动。专委会聚集了来自运营商、设备商、仪器仪表制造商、权威测评机构、高校等行业内近百家成员单位,成为国内首个信息通信仪器仪表产业组织。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仪器仪表市场。作为测试工作的标尺,仪器仪表的性能要求远高于设备;作为技术和标准验证的双载体,仪器仪表产业具有独特的话语权和技术影响力。近年来,随着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推进,信息通信行业仪器仪表市场增长步入快车道。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广泛应用于网络技术研究、设备研发、生产、现网维护、认证计量等多个场景,成为测试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支撑整个信息通信产业和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汇聚产业力量,推动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移动研究院牵头举办此次会议。在会上,专委会成员共同讨论了专委会拟定的组织架构、总体工作规划、工作条例草案及年度工作计划。各单位与会专家对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路径、关键技术研发、上下游产业协同、测试认证、落地应用等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多项宝贵建议。中国移动作为信息通信技术坚持不懈的推动者,本次发起成立专委会,旨在积极践行产业链链长责任,构建一个需求共识、技术创新、产业协同的专业平台。中国移动研究院作为牵头单位,后续将同产业合作伙伴一起,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协同推进信息通信高端仪器仪表的核心技术攻关、产业生态建设、产品应用创新及下一代信息通信仪器科学研究,支撑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兴通讯有线研究院副院长李海龙在会议发言中表示,中兴通讯作为中国移动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无线、有线、业务、终端等全系列通信产品领域具备三十多年的研发和测试经验,在测试仪器仪表的市场需求、技术挑战和行业前瞻等方面,有着深刻的积累。中兴通讯愿意与业界同人携手加快创新步伐,共同打造信息通信测试仪器仪表领域完整、健康的产业环境。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是中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组织,是国内仪器仪表、测量控制与自动化领域权威的学术团体,也是国内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团体之一。
  • 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研发
    文物出土现场记录、信息提取以及脆弱文物的保护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考古发掘工作质量的重要技术内容,也直接关系到考古工作研究和文物后续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质量。在我国,由于文物出土现场保护装备缺乏、技术介入程度不足,造成考古发掘和现场保护的脱节,考古现场记录方式不规范、导致珍贵考古信息丢失和有价值的文物信息提取不全。尤为严重的是,由于一些珍贵脆弱的文物在现场得不到及时的保护,常常导致现场文物一经发掘出土即遭毁损的现象发生,或者是现场虽然可进行一定的处理,然而由于方法简单、程序不全,反而对发掘出土文物的后续保护造成更大的困难。凡此种种,不仅没能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也极大地浪费了本已有限的文物保护人力和财力资源。   考古发掘具有发现文物和保护文物同时并行的特点,加大科学技术和装备的运用,是保证考古发掘工作水平和文物保护的重要前提。文物出土现场调查发掘、信息提取记录和现场保护对技术、工具、装备和方法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些技术、工具和装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对文物的保护成效和保护质量。建立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将有综合效能的快速的专业化技术装备和专业人员派向现场,不仅可以为制定考古发掘预案、考古现场信息的全方位记录提供技术设备保障,更重要的是,使出土文物在现场第一时间便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移动实验室的研制开发可有效地促进考古与文物科技保护在理论观念和具体实践上的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多种技术建立考古发掘现场信息留存和文物保护的创新工作模式,也可提高我国文物保护与考古事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对文物出土现场突发事件的技术处理能力,为出土文物的安全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同时使我国在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的技术装备和技术能力上,达到国际一流的先进水平。   本课题旨在针对文物出土现场保护信息采集、现场脆弱文物保护、现场文物分析与环境监测等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调查技术和信息提取、分析检测、保护等专用设备的适用性研究,研发考古智能化预探测设备,开展出土文物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完成具备现场勘察、测绘、记录、环境快速分析、现场信息实时传输以及对出土脆弱文物的现场保护等功能的技术集成,制定文物出土现场保护规范与技术标准,完成移动实验室的设计,形成完整的文物出土现场技术保护体系。为制定考古发掘预案、应急突发事件、环境恶劣地区的文物保护提供一个便捷快速的集成系统,全面提升大遗址现场保护的整体水平。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3S系统集成 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采用GPS全球卫星移动定位技术导航,对移动实验室进行全天候、不间断、高精度定位,对手持设课题主要   研究内容备进行定位跟踪和半双工语音通讯。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对被跟踪对象位置轨迹的显示和监测手段。采用航空摄影(模型飞机搭载小型摄影设备)和常规测量方式(如全站仪)等测量设备对考古工作区域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建立空间数据库,实现对采集数据的处理、存储、管理。通过考古现场地理信息系统将GPS、RS和GIS技术集成,实现考古工作的信息化。建立考古现场三维模拟环境,实现考古现场的三维模拟,在计算机上实现全方位的考古现场情况察看,再现考古现场环境。   2.智能化预探测系统 设计独立的无需外部能源的智能机器人携带视频、温湿度、气体等多类型传感器,对考古遗址内部空间和环境进行预探测,有效地实现对考古遗址发掘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保障。   3.现场文物保护专用工具包 调查现场状况,分析现场需求,研究现场文物提取、保护所需的技术,筛选现场保护必需的工具和材料。   4.分析设备集成 依据文物发掘现场的需求,研究现场所需分析检测的功能和仪器指标,筛选现场分析仪器的类型,采用系统研究仪器与现场实际需求、仪器与仪器和仪器与搭载平台的技术联系和逻辑关系,研究解决多需求、多仪器与移动实验室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发挥。   5.环境设备集成 文物分析设备和文物现场环境的监测分析设备,构成对现场文物提取和保护的两大技术基础支撑。研究现场对考古发掘和文物提取保护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筛选适于现场应用的快速、准确的环境监测、分析设备。   6.集成系统的软件设计及控制 实现3S系统、智能探测系统、文物分析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数据传输等系统的集中控制和软件的开发设计,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远距离传输,强化系统的集成功能。   7.标准和手册 研究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的相关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应用标准等标准体系,编制移动实验室各子系统的应用管理手册和使用说明书,以利有效发挥文物出土移动实验室的强大功能。   8.移动实验室系统工程 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的研发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文物出土现场所需技术和技术包的准确定位和试制、适宜现场分析的仪器的选型和配套、仪器装备性能发挥与长距离作业的关系、仪器的技术指标和改进、交通、通讯、分析、保护和数据传输等设备的集成和整合等。   五大研究成果   一、文物出土现场空间信息采集研究   该专题研究选择山东寿光盐业遗址、辽宁小珠山遗址、洛阳盆地聚落考古资料等对象,完成了考古现场空间信息采集系统的全部研究内容,包括GPS、电子全站仪、数字摄影测量、遥感考古研究等方面。其中,GIS技术是本专题研究的核心,是实现空间信息技术集成的关键组成部分,重点介绍了GIS中各种数据的特点、地形图的矢量化、遥感影像的配准、考古发掘现场GIS的建设、聚落考古中GIS数据库的建设与空间分析等等内容。由于现有的GIS软件并不适合田野考古发掘现场GIS建设的需要,所以本专题又专门开发了一套田野考古GIS数据采集的软件,并且以辽宁小珠山遗址为例进行说明。   二、文物出土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研究   已经完成的文物出土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由远程监控端、机器人、视频探测、环境传感器和传输线缆组成。机器人以ATmega128微控制器为核心,包括多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串口扩展电路、步进电机控制电路、LED亮度控制电路电源等硬件功能模块,并辅以传感器数据采集、控制信号采集等软件。实现了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的机器人设计研究。依据对考古发掘现场的实地调查,充分采纳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的建议,提出并实现了分体模块化小尺寸机器人结构设计,使其可简便拆装成直筒式或组装成整体式两种结构模式,以便利用小直径探洞或大直径盗洞进入下空墓葬。通过远程监控端人机交互界面对系统各单元的遥控操作,实现对古代墓葬内部结构状况和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环境指标(依据现场情况可通过更换传感器扩展探测气体的种类)预探测。   为评价该系统在现场的应用性能,先后对安阳、郑州、洛阳和西安等地的考古发掘现场工地调研基础上,选定陕西省西安地区三个古代墓葬遗址,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下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现场应用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该系统环境数据采集迅速、准确,视频采集图像清晰、可靠,整体系统运行稳定,可操作性强,满足考古发掘现场对下空墓葬预探测的实际需要。   三、文物出土现场应急处置与保护研究   该子课题主要针对目前考古现场出土遗迹遗物保护处理方面急需解决的诸问题,整理制订应急处置的操作办法。已完成田野考古发掘中普通遗迹遗物的应急清理、处置方法 田野考古发掘中濒危遗迹遗物的现场加固、封护方法 田野考古发掘中重要遗迹遗物的起取、迁移方法。起草《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应急保护处理手册》。就田野考古中常见的遗迹遗物之处置方式——包括检测项目、加固封护(包括常用设备、工具、材料和方法等)、起取保存(包括常用设备、工具、材料和方法等)和记录方式等一系列工作过程,制定简便易行的规范化的操作指南。同时,完成考古现场遗迹遗物保护处理所需设备工具集成。   四、 环境设备集成与分析设备集成研究   1.环境设备集成—考古现场移动环境监测系统 为实时快速地获得考古现场特别是在遗物出土时的环境状况,为遗物保护提供必要的环境数据参考,课题组研制了能够在考古现场使用的移动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10个数据传感器和2个无线汇集器、1个数据路由器和1台数据服务器。该系统充分考虑了移动考古的需要,将系统结构简化,簇成员数据传感器可直接连接到数据汇集器,更适合于小范围的快速部署。   2.分析设备集成研究 本课题既要满足考古现场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又要兼顾测定仪器的便携性、可移动性及其稳定性,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考古现场出土文物埋藏土壤和分析检测的系统,达到查明文物出土现状的材质和病害基本信息的目标。为此,课题组对考古现场的检测需求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分类。   考古现场出土的文物种类和材质繁多,有壁画、陶瓷器、纺织品、玉石器、金属、玻璃、植物纤维、生物体等,在划分两个部分的基础上,确认了不同的分析监测指标,从而也选出了为研究和监测这些指标所必需的仪器和设备。   按照以上根据考古现场分析需求建立的分析体系框架,完成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和离子色谱以及近红外光谱在文物保护和现场检测应用的分析报告,并结合莫高窟遗址对各种仪器可获得的信息进行了试验,试验初步证明,以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如实验室空间,实验室必要的水、电、气供给以及通风设备等,能够对各种文物进行相应的检测,在第一时间,了解文物出土时的物质结构、元素成分、光谱特征等,建立珍贵文物的出土时的科学档案,为文物的妥善处理和下一步的保护提供重要的试验数据。此外,车载各种对文物赋存环境的快速监测仪器,能够准确获知文物出土时埋藏土壤的含水量、含盐量以及酸碱度等重要参数,为实现考古现场保护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在仪器选型方面,课题组通过研究比较国内外各种同类仪器的性能测试指标,并对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各种指标测试分析手段进行了试验,制定了各种仪器的操作手册和各项指标的操作方法,建立了基于无损和快速两个特点的文物出土现场检测体系,在山东寿光考古现场的应用证明,在遗迹辨识、文物出土情况分析等方面对大多数考古现场提供有效帮助。山东考古现场对古代制盐工艺各种遗迹现象的检测数据表明,所取得的分析数据为考古学家解释和说明古代的制盐工具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充分体现了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的作用,预示着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必将为未来的考古工作提供重要帮助。   五、移动实验室运载平台选型、空间设计以及装配制造研究   本研究主要为结合我国各种道路状况和移动实验室的空间需要选择了适合的搭载底盘 根据野外工作条件和移动实验室个单元功能进行室内空间功能划分,各功能区细节设计,加工材质选择,固定设备设计加工和安装,实验室水路、气路、电路的设计和安装,车内工作站的安装,实验室内照明系统、空调系统、暖风系统、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实验室特殊通风柜和文物充氮保存柜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实验室储物空间的合理设计和制作安装,实验室整体VI设计、车模和动画演示制作等。本单元工作由清华大学、敦煌研究院、上海博物馆、浙江大学、上海格澜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通力合作完成,最后由镇江捷城车载无线电厂制作完成,制作出我国第一台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   八项创新   本课题已申请5项专利,其中4项为发明专利。还有5项专利和1项软件著作权正在申请中,并已初步获得专利代理机构的认可。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已被列入国家特种新型车辆,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其创新性主要有8个方面:   1.结合考古现场的实际需求,提出了科学试验室前移现场并服务于考古发掘、信息提取和应急保护的理念,通过设备集成、装备研制、软件开发和标准研制,打造出我国首个考古发掘现场具有综合功能的技术支撑平台。   2.以GIS为核心,整合现代测绘和数字化记录技术,首次实现了遗迹、遗址、发掘现场的图像采集、数据测量、数据处理、三维建模与数据传输的多手段并用、相互补充的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   3.集成现代智能控制、传感器和数据传输技术,研制出我国首台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采用视频探头、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小型化、模块化分体组装式设计,满足了探测系统沿发掘探孔进入的实际需求。解决了不产生扰动情况下,探测系统进入墓葬探测空间的进入方式之难点。   4.陕西三座古代墓葬的实地探测,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首次实现了发掘前对墓葬内部结构视频、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气体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使科学考古发掘预案制定、通过对古代墓葬环境规律的探测研究馆藏文物保存最佳环境成为可能。   5.依据考古发掘现场遗迹遗物的种类和特点,总结提炼现有技术,研制缺环技术,首次研发、集成现场应急保护系列工具包和使用手册。现场应急保护系列工具包,具有配套齐全、应用灵活、针对性强、专业性高、便于携带等特点,充分满足现场应急保护需求,不仅能够提高现场保护工作效率,同时能够保证现场文物的完整提取和科学保护。   6.研发出文物出土现场温湿度监测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依据考古发掘现场的特点,具有组合灵活、便于布点、数据准确、传输稳定、工作范围环境临界区间较宽的特点。   7.通过文物出土现场应用需求和国内外小型便携仪器设备的调研,筛选出一套适合考古发掘现场环境检测、材质分析、功能配套、便于携带的组合式分析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现场出土文物在第一时间的检测分析和文物出土环境数据采集记录。   8.整合现场保护、智能控制、传感器、现代分析、计算机、通讯、传输、数据处理和空间技术等多学科技术和装备,完成了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试验室的外观设计、功能划分、空间布局、设备搭载和车辆选型,首次实现了国际上第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试验室的系统集成和研发。
  • 中国研制首个“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
    2012年6月 一辆加长的白色厢式货车静静地停在陕西省高陵县院张村外的荒野上,车身上的黑色大字格外醒目——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车旁十几米外蓝色挡板围起来的,是刚发现不久正在发掘中的明代家族墓葬。不时有研究人员从车上下来,带着各种仪器设备进入发掘现场。而车内,几位年轻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监测、分析工作。   这便是被称为“文物保护航母”的我国首个用于文物保护的“移动实验室”。   从2009年起,这辆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下研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实验室”多次出现在山西、陕西、山东、湖北等地的考古发掘现场,在“实验室前移至考古现场”的理念下,为考古工作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持,并在第一时间对出土文物进行应急处理和保护。   考古现场亟待“技术支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加快,配合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铁路公路等国家重大基础建设的考古发掘任务急剧增加,每年达1000多项。这对考古发掘速度和科学性提出了巨大挑战。现场考古发掘各环节技术支撑不足、出土文物保护方法单一、信息提取量低等问题,致使许多出土文物、特别是脆弱质文物在第一时间得不到科学有效的保护。   上世纪50年代,定陵墓室打开的一刹那,五彩斑斓的丝织品瞬间失色。这个惨重的教训,成为我国从此不再允许发掘帝王陵寝的重要原因。而上世纪70年代发掘闻名于世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时,数量巨大、种类众多的纺织品和竹简帛书,也由于缺乏有效的现场保护技术,出土时光亮新鲜,出土后迅速氧化变色、变质、变形,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实验室前移至考古现场”的想法便在这种状况下应运而生。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课题负责人苏伯民介绍,“移动实验室”将有综合效能的快速、专业化技术装备和专业人员派向现场,不仅为制定考古发掘预案、考古现场信息的全方位记录提供技术设备保障,更重要的是使出土文物在第一时间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一场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合技术攻关由此展开。该“移动实验室”研发课题于2006年10月立项,由敦煌研究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陕西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共46人组成课题组共同研发。   创造数个考古领域第一   2008年7月,陕西西安庞留唐代墓葬发掘现场,炎炎烈日下,研究人员们紧盯着一块屏幕,上面显示温度、湿度、各种气体浓度的数据不断变化,而传回这些数据的正是研制中的“移动实验室”搭载的考古机器人,它正在未打开的古墓内部进行预先探测。   考古机器人直径10厘米,高39厘米,可根据需要像“变形金刚”一样组装成直筒式和履带式。“内部温度为17.5摄氏度、相对湿度82.3%。”当最终的数据传回,研究人员难掩激动心情,这是我国有史以来,首次探明封闭墓葬文物埋藏环境的温湿度参数。机器人携带的摄像头还发现了墓葬内存在壁画等珍贵文物。这样的智能化预先探测在我国之前的考古工作中从未有过。国家文物局科技保护专家组组长王丹华说:“这不仅有利于考古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对于重要文物出土后保存条件的研究,也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机器人预先探测是“移动实验室”的一大“亮点”。但“移动实验室”创造的考古领域的第一,还远不止于此。   “移动实验室”集成了一大批可用于考古和出土文物保护的新技术。针对文物出土现场的重大技术需求,项目组联合考古、文物保护与修复、智能技术、图形图像、设计、设备制造集成等数十家科研单位,引入多学科相关高端技术并进行二次开发和联合攻关,研发了针对文物考古工地的三维信息采集与重建系统、考古辅助快速制图系统、飞行控制航拍、智能化预探测系统、考古现场无线环境监测系统以及出土文物应急处置系统技术及装备,建立了考古现场埋藏环境和出土文物现场分析方法。   最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移动实验室”是一辆11米长、2米多宽、1.83米高的白色长方形舱体。采用了先进的移动舱体制作技术,具有隔热、保温、防水、室外照明等功能,与承载运输的卡车底板结合紧密,形成一体,能够满足野外环境下实验室工作的要求。苏伯民说:“‘移动实验室’有4项基本功能:发掘前的预探测 通过测绘等手段对遗址空间信息的记录 第一时间对各种材质的出土文物进行分析保护 监测文物埋藏环境,为后续保护提供依据。”   实验室内则另有乾坤。这是一个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实验室,厢体内分为两个区域,前半部分是图像观测与数据采集、处理设备,后半部分是出土文物现场保护技术设备。车内几位研究人员正在不同区域对刚刚从墓葬中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便携式X荧光、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仪、X探伤、便携式显微镜、真空充氮保存柜等设备一应俱全。人性化的精巧设计为各项实验工作预留了适合的操作空间,让功能繁多的不同区域看上去井井有条。“在车上工作还是挺舒服的,并没有空间局促的感觉。”一位研究人员说。   参与项目验收的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说:“这项研究为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和及时保护出土文物提供了技术可能,将大大提高我国考古探测和出土文物现场保护能力。”   技术集成应用优于国外   近年来,“移动实验室”装备和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在环境监测、疾病控制、刑事侦破等许多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国际上,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墨西哥等国已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考古现场调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   1972年,美国缅因州博物馆建立了“移动保护实验室”,对一些中小型博物馆以及发掘现场的文物进行测绘、保护、修复和运输。1979年,加拿大保护研究所面向全国1500多座博物馆、文物遗址和发掘现场,推出了“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室”计划,对544座博物馆的文物实施了保护修复,激发了众多博物馆对文物科技保护的兴趣和需求,对加拿大的文物科技保护事业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欧盟“移动实验室”计划发展迅速,极大地推动了欧洲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技术的进步。   我国此次研制的用于考古现场的“移动实验室”,密切结合我国考古现场发掘和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引进相关行业高端技术开展研发,成为国内外首台装备了空间数字测绘技术、预探测技术、环境动态监测技术、现场文物监测分析技术、埋藏环境调查技术和出土文物应急保护及保存技术的综合现场考古的保护技术平台,并在现场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在技术集成和应用方面已超过国外同类技术。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认为,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为文物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将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应急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体系建设,提高考古发掘现场的多学科合作和综合研究能力。   项目情况   主要完成单位:敦煌研究院 国家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清华大学   主要完成人:苏伯民 铁付德 范宇权 王学荣 刘建国 武 颢 王旭东 张文元 胥 谞   “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 结合考古现场的实际需求,提出了科学试验室前移现场并服务于考古发掘、信息提取和应急保护的理念,通过设备集成、装备研制、软件开发和标准研制,研制完成了我国首个文物出土现场具有综合功能的技术支撑平台 集成现代智能控制、传感器和数据传输技术,研制出我国首台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 解决了不扰动情况下探测系统进入墓葬的难点,首次实现了发掘前对墓葬内部结构、温湿度、气体等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使科学考古发掘预案制定、通过对古代墓葬环境规律的探测研究馆藏文物保存最佳环境成为可能 首次提出了文物出土现场的技术标准,研发、集成现场应急、保护系列工具包。该项目不断拓展,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标志我国考古现场保护科技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促进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   新的保护理念 科学实验室前移至考古现场   文物出土现场记录、信息提取以及脆弱文物的保护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考古发掘工作质量的重要技术内容,也直接关系到考古工作研究和文物后续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质量。在我国,由于文物出土现场保护装备缺乏、技术介入程度不足,造成考古发掘和现场保护的脱节,考古现场记录方式不规范、导致珍贵考古信息丢失和有价值的文物信息提取不全。尤为严重的是,由于一些珍贵脆弱的文物在现场得不到及时的保护,常常导致现场文物一经发掘出土即遭毁损的现象发生,或者是现场虽然可进行一定的处理,然而由于方法简单、程序不全,反而对发掘出土文物的后续保护造成更大的困难。   考古发掘具有发现文物和保护文物同时并行的特点,加大科学技术和装备的运用,是保证考古发掘工作水平和文物保护的重要前提。“十一五”文化遗产保护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研发”项目组基于此提出了将实验室建到文物出土现场的想法,以便将有综合效能的快速的专业化技术装备和专业人员派向现场,不仅为制定考古发掘预案、考古现场信息的全方位记录提供技术设备保障,更重要的是使出土文物在第一时间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美好的想法需要科学的研究作支撑。由考古、保护、高校等单位组成的项目组经过多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针对文物出土现场保护信息采集、现场脆弱文物保护、现场文物分析与环境监测等亟须解决的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技术路线:通过对调查技术和信息提取、分析检测、保护等专用设备的适用性研究,研发考古智能化预探测设备,开展出土文物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完成具备现场勘查、测绘、记录、环境快速分析、现场信息实时传输以及对出土脆弱文物的现场保护等功能的技术集成,制定文物出土现场保护规范与技术标准,完成移动实验室的设计,形成完整的文物出土现场技术保护体系。为制定考古发掘预案、应急突发事件、环境恶劣地区的文物保护提供一个便捷快速的集成系统,全面提升大遗址现场保护的整体水平。   新的技术与装备 构成实验室完整的系统工程   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的研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3年的时间,项目组完成了文物出土现场空间信息采集,智能预探测系统,应急处置与保护,环境设备集成与分析设备集成,运载平台选型、空间设计以及装配制造等专题的研究,对文物出土现场所需技术和技术包的准确定位和试制、适宜现场分析的仪器的选型和配套、仪器装备性能发挥与长距离作业的关系、仪器的技术指标和改进、交通、通讯、分析、保护和数据传输等设备的集成和整合等。   空间信息采集 是以3S集成技术为前提而实现的。GPS全球卫星移动定位技术导航,对移动实验室进行全天候、不间断、高精度定位,对手持设备进行定位跟踪和半双工语音通讯。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对被跟踪对象位置轨迹的显示和监测手段。采用航空摄影(模型飞机搭载小型摄影设备)和常规测量方式(如全站仪)等测量设备对考古工作区域空间信息进行采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信息进行处理,将信息存储到空间数据库中。通过考古现场地理信息系统将GPS、RS和GIS技术集成,实现考古工作的信息化。建立考古现场三维模拟环境,实现考古现场的三维模拟。在计算机上实现全方位的考古现场情况察看,再现考古现场环境。在3S系统中,GIS技术是本专题研究的核心,是实现空间信息技术集成的关键组成部分,由于现有的GIS软件并不适合田野考古发掘现场GIS建设的需要,所以本专题又专门开发了一套田野考古GIS数据采集的软件。项目组选择山东寿光盐业遗址、辽宁小珠山遗址、洛阳盆地聚落考古资料等对象,完成了考古现场空间信息采集系统的全部研究内容,并以辽宁小珠山遗址为例对所开发的软件予以说明。   智能化预探测系统 由远程监控端、机器人、视频探测、环境传感器和传输线缆组成。机器人以ATmega128微控制器为核心,包括多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串口扩展电路、步进电机控制电路、LED亮度控制电路电源等硬件功能模块,并辅以传感器数据采集、控制信号采集等软件,实现了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的机器人设计研究。依据对考古发掘现场的实地调查,充分采纳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的建议,提出并实现了分体模块化小尺寸机器人结构设计,使其可简便拆装成直筒式或组装成整体式两种结构模式,可以利用小直径探洞或大直径盗洞进入下空墓葬。通过远程监控端人机交互界面对系统各单元的遥控操作,实现对古代墓葬内部结构状况和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环境指标(依据现场情况可通过更换传感器扩展探测气体的种类)预探测。   为评价该系统在现场的应用性能,先后对安阳、郑州、洛阳和西安等地的考古发掘现场工地调研基础上,选定陕西省西安地区三个古代墓葬遗址,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下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现场应用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该系统环境数据采集迅速、准确,视频采集图像清晰、可靠,整体系统运行稳定,可操作性强,满足考古发掘现场对下空墓葬预探测的实际需要。   应急处置与保护 针对目前考古现场出土遗迹遗物保护处理方面急需解决的诸问题,项目组整理制订了一整套应急处置的操作办法,包括:田野考古发掘中普通遗迹遗物的应急清理、处置方法 濒危遗迹遗物的现场加固、封护方法 重要遗迹遗物的起取、迁移方法。通过起草《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应急保护处理手册》,就田野考古中常见的遗迹遗物之处置方式——包括检测项目、加固封护(包括常用设备、工具、材料和方法等)、起取保存(包括常用设备、工具、材料和方法等)和记录方式等一系列工作过程,制定简便易行的规范化的操作指南。同时,完成考古现场遗迹遗物保护处理所需设备工具集成。   现场环境与分析设备集成 文物分析设备和文物现场环境的监测分析设备,构成对现场文物提取和保护的两大技术基础支撑。为实时快速地获得考古现场特别是在遗物出土时的环境状况,为遗物保护提供必要的环境数据参考,项目组充分考虑了移动考古的需要,研制了能够在考古现场使用的移动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10个数据传感器和2个无线汇集器、1个数据路由器和1台数据服务器。该套系统在在山东寿光考古工地试验后,性能稳定,数据传输快捷,与同时在现场测试的美国迪克森公司的产品相比较,具有更加优良的耐低温性能,且探头布置灵活机动,探头与车载的服务器传输顺畅,实现了预期的功能。   考古现场出土的文物种类和材质繁多,有壁画、陶瓷器、纺织品、玉石器、金属、玻璃、植物纤维、生物体等,为了满足考古现场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又要兼顾测定仪器的便携性、可移动性及其稳定性,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考古现场出土文物埋藏土壤和分析检测的系统,达到查明文物出土现状的材质和病害基本信息的目标,项目组对考古现场的检测需求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分类,在划分两个部分的基础上,选出了为研究和监测这些指标所必须的仪器和设备。建立了分析体系框架,完成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和离子色谱以及近红外光谱在文物保护和现场检测应用的分析报告,并结合莫高窟遗址对各种仪器可获得的信息进行了试验,试验初步证明,以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如实验室空间,实验室必要的水、电、气供给以及通风设备等,能够对各种文物进行相应的检测,在第一时间,了解文物出土时的物质结构、元素成分、光谱特征等,建立珍贵文物的出土时的科学档案,为文物的妥善处理和下一步的保护提供重要的试验数据。此外,车载各种对文物赋存环境的快速监测仪器,能够准确获知文物出土时埋藏土壤的含水量、含盐量以及酸碱度等重要参数,为实现考古现场保护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研究比较国内外各种同类仪器的性能测试指标,并对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各种指标测试分析手段进行了试验,制定了各种仪器的操作手册和各项指标的操作方法,建立了基于无损和快速两个特点的文物出土现场检测体系,在山东寿光考古现场的应用证明,在遗迹辨识、文物出土情况分析等方面对大多数考古现场提供有效帮助。山东考古现场对古代制盐工艺各种遗迹现象的检测数据表明,所取得的分析数据为考古学家解释和说明古代的制盐工具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充分体现了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的作用,预示着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必将为未来的考古工作提供重要帮助。   运载平台选型、空间设计以及装配制造 本研究完成主要研究工作为结合我国各种道路状况和移动实验室的空间需要选择了适合的搭载底盘,并根据野外工作条件和移动实验室个单元功能进行室内空间功能划分,各功能区细节设计,加工材质选择,固定设备设计加工和安装,实验室水路、气路、电路的设计和安装,车内工作站的安装,实验室内照明系统、空调系统、暖风系统、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实验室特殊通风柜和文物充氮保存柜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实验室储物空间的合理设计和制作安装,实验室整体VI设计、车模和动画演示制作等。本单元由清华大学、敦煌研究院、上海博物馆、浙江大学、上海格澜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通力合作完成,最后由镇江捷城车载无线电厂制作出我国第一台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   新的成果 服务于考古现场   本项目针对我国文物出土现场调查、探测技术缺乏、装备落后、现场应急保护基础薄弱的现状,紧密结合我国目前考古现场的突出技术和装备需求,遵循将文物保护科学实验室前移现场并服务于考古发掘和现场保护的理念,开展文物出土现场信息采集、智能探测、环境监控、快速分析、应急保护等项目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发,制定了系列的文物出土现场保护规范与技术标准,系统集成我国首台功能全面、技术先进、设备齐全、机动灵活的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形成了考古发掘现场调查、探测、保护等系列技术和装备支撑平台。   (1)结合考古现场的实际需求,提出了科学试验室前移现场并服务于考古发掘、信息提取和应急保护的理念,通过设备集成、装备研制、软件开发和标准研制,打造出我国首个考古发掘现场具有综合功能的技术支撑平台。   (2)以GIS为核心,整合现代测绘和数字化记录技术,首次实现了遗迹、遗址、发掘现场的图像采集、数据测量、数据处理、三维建模与数据传输的多手段并用、相互补充的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   (3)集成现代智能控制、传感器和数据传输技术,研制出我国首台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采用视频探头、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小型化、模块化分体组装式设计,满足了探测系统沿发掘探孔进入的实际需求。解决了不产生扰动情况下,探测系统进入墓葬探测空间的进入方式之难点。   (4)陕西三座古代墓葬的实地探测,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首次实现了发掘前对墓葬内部结构视频、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气体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使科学考古发掘预案制定、通过对古代墓葬环境规律的探测研究馆藏文物保存最佳环境成为可能。   (5)依据考古发掘现场遗迹遗物的种类和特点,总结提炼现有技术,研制缺环技术,首次研发、集成现场应急保护系列工具包和使用手册。现场应急保护系列工具包,具有配套齐全、应用灵活、针对性强、专业性高、便于携带等特点,充分满足现场应急保护需求,不仅能够提高现场保护工作效率,同时能够保证现场文物的完整提取和科学保护。   (6)研发出文物出土现场温湿度监测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依据考古发掘现场的特点,具有组合灵活、便于布点、数据准确、传输稳定、工作范围环境临界区间较宽的特点。   (7)通过文物出土现场应用需求和国内外小型便携仪器设备的调研,筛选出一套适合考古发掘现场环境检测、材质分析、功能配套、便于携带的组合式分析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现场出土文物在第一时间的检测分析和文物出土环境数据采集记录。   (8)整合现场保护、智能控制、传感器、现代分析、计算机、通讯、传输、数据处理和空间技术等多学科技术和装备,完成了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试验室的外观设计、功能划分、空间布局、设备搭载和车辆选型,首次实现了国际上第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试验室的系统集成和研发。文物出土现场移动实验室已被列入国家特种新型车辆。
  • 国内首个食品安全移动实验室启动
    从北京市工商局了解到,国内首个“食品安全移动实验室”正式亮相,奥运期间将开入奥运场馆及周边进行巡查,对供奥食品进行快速监测处理。   据了解,“食品安全移动实验室”由一辆大客车改装而成,能在现场对食品的农药残留、瘦肉精、食品添加剂等化学性危害,以及化学性、放射性的毒物进行分析,同时可以检测微生物、生物毒素等生物性危害。该实验室的启动不仅可以快速到达现场,还缩短了检测时间,如致病菌的检测,原先需5天以上,移动实验室只需要3个小时左右就能出具检测报告,实现奥运会期间对供奥食品进行快速、现场、准确监测以及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快速处置。   同时,针对可能会故意投放在食品中的20余种毒物和其他40余种有害物质,市工商局相关部门还配备了便携式快速检测箱,提升现场毒物甄别和应急处置能力。此次,同时亮相的还有一辆配有GPS卫星通讯系统的移动指挥车。
  • 全新VICAM移动应用程序可即时访问全球真菌毒素法规数据库
    App可从Google Play、iTunes Store或www.commodityregs.com下载 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今日宣布,VICAM® (Waters® 旗下业务)推出一款全新的移动应用程序,可即时访问全球霉菌毒素法规。该应用程序可从Google Play、iTunes Store或www.commodityregs.com下载,它可以在数秒钟内根据地理位置和商品或食品种类搜索出真菌毒素法规限量标准。 凭借全球真菌毒素法规在线数据库(Global Mycotoxin Regulations Tool&trade )移动应用程序,食品制造商和出口商无需进行网页搜索即可获得关键的法规数据,从而有效节约时间和资源。此外,客户还可以使用商品和成品图片来搜索产品,简化搜索过程的同时确保全球食品和农业市场相关人员可获取清晰且可追溯的结果。 &ldquo 全球真菌毒素法规在线数据库的移动应用程序进一步拓展了此工具的功能性,让农场、加工厂和出口商都能获得他们所需的数据。使用者可通过此工具从容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市场的需求,同时将真菌毒素对人体和动物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rdquo VICAM总经理兼运营总监Marjorie Radlo如是说。 无处不在的真菌是作物土壤的&ldquo 原住民&rdquo ,而真菌毒素则是真菌代谢产生的化学副产物。大量降水或严重干旱会促进真菌毒素的生成,真菌毒素一旦释放到环境中就很难进行处理,且几乎无法消灭。USDA(美国农业部)、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EU(欧盟)和其他国际政府机构针对真菌毒素的可接受水平制定了特定的法规和指导方针。生产者和出口商通常采用现场和实验室测试确保符合法规要求,避免人类和动物健康受到真菌毒素引起的相关疾病影响,包括癌症、呕吐和动物厌食。 查看详细信息或下载全球真菌毒素法规在线数据库移动应用程序,请访问commodityregs.com。 关于VICAM,沃特世公司旗下业务(www.vicam.com) VICAM是真菌毒素测试解决方案的世界领先供应商。自1985年以来,VICAM一直致力于开发可获得USDA和AOAC(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批准的快速真菌毒素检测技术。VICAM的真菌毒素检测包为各种真菌毒素的快速定性筛查和定量检测提供了更多的方法选择。在世界各地,我们通过无与伦比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支持为产品提供着更多的价值,赢得了大量VICAM产品使用者们的信赖。此外,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全球化科学和销售网络,可为10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产品开发、销售和服务,承诺为您带来专家级的技术支持和顶尖的客户关怀服务。有关更多信息,请访问www.vicam.com或致电+1.508.482.4935。 关于沃特世公司(www.waters.com) 50多年来,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通过提供实用、可持续的创新,使医疗服务、环境管理、食品安全和全球水质监测领域有了显著进步,从而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创造了业务优势。 作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的开创者,沃特世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为客户的成功创造了持久的平台。 2012年沃特世公司拥有18.4亿美元的收入,它将继续带领全世界的客户探索科学并取得卓越成就。 ### Waters和VICAM 是沃特世公司的注册商标。Myco6in1+ 是沃特世公司的商标。
  • 北京兴东达泰公司完成移动排放系统的服务
    北京兴东达泰公司最近完成了为通用(GE)中国公司的移动排放系统的安装服务。我公司的大型移动排放系统广泛应用于汽油,柴油机车及发动机的高精度排放测试,此次的系统使用了公司的大型ECCS软件,是仅次于CVS系统的大型排放系统。我公司的排放系统已在中国的船舶,火车,汽车排放测试领域有多套使用。
  • 内蒙古13个移动实验室即将“上岗”
    经过培训的检验人员正在进行模拟检验。   3月13日,来自各盟市质监部门的40多名检验人员正在接受培训。   这个能移动的实验室将成为执法行动的有力“助手”。   3月13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检验员李宁正在车上给食品做检验。她乘坐的这台车可不是普通的车,而是一个执法检测移动实验室。   内蒙古自治区质监局给各盟市质监部门、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均配备了执法检测移动实验室,目前,这13个移动实验室即将“上岗”了。   “有了这些移动着的实验室,执法行动就有了好帮手。它可以真正实现快速检测,进行现场快速决策,有效解决应急监测和偏远地区的检测需求,弥补固定实验室和传统监测车的不足。”自治区质监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丁勇介绍,这些移动实验室中不仅拥有大量的精密检测仪器和设备,还根据实验室认证的必备条件,将车载仪器的校准、实验环境、减震防腐、配电照明、数据处理及信息传输、人员要求和实验室管理等实验室认证要素充分融入,检测条件基本达到了固定实验室的认证标准。   与传统实验室相比,移动实验室减少了送样的步骤,提高了检测效率。接到假冒伪劣商品、食品安全事件等需要检测认定的信息后,通过车载GPS定位导航系统可以快速查询电子地图,实现快速反应和行动。   移动试验室并非“单兵作战”,通讯和信息化系统可对其进行远程监控和实时指导。无线网络可以使检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和报告的打印等自动完成。   其主要检测领域有:动植物食品中国家规定限量的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致病微生物、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等物质及化肥、农药定量包装商品的检测。
  • 10项移动实验室国标7月底实施
    10项移动实验室国标7月底实施 实现规范化促进改进升级   本报讯 在日前举办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论坛上,移动实验室成为参会代表热议的话题。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首批10项移动实验室标准已经发布,并将于今年7月31日起实施。今后,只有用标准“装备”并获得国家认可的移动实验室,才能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验报告。   目前,移动实验室应用于我国海关、气象、交通、农业、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特种设备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等方面。按照具有移动实验室功能的各类民用特种车辆来统计,我国共有此类车辆2800多辆。移动实验室因为具有较好的移动性能、快速的反应能力,并适合与快速检测分析进行对接,因此在很多场合都有成功应用:在2005年的松花江苯污染事件中,移动实验室在零下32摄氏度的困难环境下,行程1000多公里跟踪沿江监测,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准确数据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移动实验室紧急赶往灾区监测饮用水和食品安全,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在北京奥运会中,在日常的农产品检测中……移动实验室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移动实验室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专家表示,移动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和保障能力远不如固定式实验室,有的移动实验室空间小、续航差、洁净度低 由于移动实验室采用的仪器设备都是便携式和试剂盒,虽然检测速度快,但不可避免地存在整体准确度低、数据唯一性差、不确定范围难以保障等缺点 同时,移动实验室的车辆和便携式仪器投入较大,人工和耗材成本较高,应用推广有局限性。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的移动实验室都没有经过国家实验室认可,所出具的检测报告都不具有法律效力。   要想让移动实验室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对移动实验室进行标准化规范。据悉,已经发布的10项移动实验室标准涉及相关的术语与定义、移动实验室的分级与分类、移动实验室中仪器、试剂、检测方法等的要求、移动实验室国家认可标准等等。据了解,一些地方的质监系统在配置移动实验室时,已经开始按照实验室认证的标准,将车载仪器的校准、试验环境、减震防腐、配电照明、数据处理及信息传送、人员要求和实验室管理等要素融入其中,进行改进升级。   与会专家还表示,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分析,今后的移动实验室不仅将配置车载定位导航系统、快速查询电子地图,实现快速移动、快速反应,而且还将通过无线通讯和互联网、物联网相连接,及时查询法规、比对标准、传输数据。
  • 移动传感分析让分析化学走入普通人的生活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11月8-9日,第十二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成都都江堰举行。本次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现代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牛利研究员做了题为《移动设备上的传感分析》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现代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牛利研究员   智能移动设备近年来发展迅速,不仅市场占有率急剧增长,而且其功能愈来愈多样化。它们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通讯设备,它们可以帮你监测环境质量,还可以是你的医疗助手,也可以随时变身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日用品。在这些引人注目的变化背后,离不开传感技术的默默支持。在此次报告中,牛利研究员介绍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分析检测需求,国内外研究人员所开发的各类基于传感技术的智能移动设备分析检测方法。   据介绍,目前有很多研究者致力于将智能移动设备作为传感装置的探索,将其应用于不同的分析检测领域。依照其实现方式的不同,可将基于智能移动设备的分析检测方法分为三类:一是以智能移动设备内置的传感器为基础,配合相关的应用,直接对一些物理量或人体特征进行检测 二是以智能移动设备内置的传感器为基础,配合相关的检测附件,再加上相关的应用软件和数据处理算法,对被测对象进行检测 第三种是采用独立的外部便携式检测设备,两者之间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通信方式传递数据,或将智能移动设备内置的传感器与外部传感器相结合,实现更加复杂的检测功能。无论是采取哪种方式,新型的、高效的微型化传感器件都是移动分析检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牛利表示,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传感器的微型化、移动化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已经有一些商业化分析应用产品研制成功,并投入市场。如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有:Runtastic 公司的心率检测应用,通过智能手机上的摄像头采集皮肤颜色变化来监测人的心率 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开发了一款 iPhone 应用程序,可以运用呼吸的音频算法来测量肺活量 在 iOS 设备底部连接便携式的酒精传感器件,可以准确地检测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 根据反射式光学技术检测手指的血容量随着心脏功能的变化,可以获得用户心率、血液氧含量和呼吸频率等方面的信息。其他相关的应用还有皮肤含水量测试仪、超声波成像系统、智能家用血压计、便携式脑部扫描仪、手机听诊器、移动尿检实验室等。   在环境监测方面,也有不少基于移动设备和传感器的新应用。如墨迹推出的空气果(编者注:从公开消息渠道显示,截止9月23日销售2000台),采用了使用激光散射技术的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PM2.5、二氧化碳、温湿度等数据 Alima内部嵌入了独特的气流响应传感器,可以将VOC、颗粒物、温湿度等数据结果和建议发送到移动设备上 另外还有紫外线强度监测、室内电磁辐射监测、水体氯气含量光分析、土壤中TNT光学检测、环境光芯片显微镜、鱼塘水体远程监控及无线传感网络等应用。   此外,还有一些特别的创新应用,如台湾Opaike公司推出激光演示器应用,通过在耳机插孔中插入一个精细的小光钉,即可用作演示文档翻页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研究人员基于手机的惯性传感器将普通的Adroid智能手机变成了移动的3D扫描仪……   基于电化学传感器的移动检测系统有着许多优点,因为电化学分析方法本身具有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并且许多方法便于自动化,可用于连续、自动及遥控测量。   在报告最后,牛利研究员介绍了自己的课题组所做的一些电化学传感器研究工作,以及这些研究成果与移动设备的联接应用。如无线数据传输电化学系统、人体酒精含量电化学传感芯片、便携式双酚A电化学检测系统、多通道电位分析系统、毒害气体电化学传感分析,以及与其他单位合作推出的智能家居化学传感系统等。   虽然,目前这些产品销售并未显示出良好业绩,有些应用甚至给人以“无厘头”的感觉;但是,随着移动设备和传感器结合越来越紧密,产品、应用也会越来越完善,类似当年只能接、打电话的“大哥大”,最终能进化成今天功能繁多的“智能手机”;今天的智能移动设备与传感器结合之路,谁能说就一定没有“春天”?
  • CAI推出新型移动汽车排放分析系统
    北京兴东达泰公司授权发布:CAI推出新型移动汽车排放分析系统,新系统将分析净化系统与检测部分高度集成,并采用了新的分析软件,实现了汽车尾气直采分析大型系统的一体化设计.详细内容,请查看我公司网站内产品信息. 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
  • 上海微系统所等研制出移动式高效率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李浩、尤立星团队等研制出基于小型液氦杜瓦(工作温度4.2K)、在1550nm波段系统探测效率超过70%的移动式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为未来开展基于移动平台(机载、车载等)的高性能单光子探应用铺平了道路。相关研究成果以《在1550nm波段探测效率超过70%的移动式超导条带光子探测系统》(Mobile superconducting strip photon detection system with efficiency over 70% at a 1550 nm wavelength)为题,发表在《光学快报》(Optics Express)上。超导条带光子探测器(SSPD,Superconducting strip photon detector)作为高性能的单光子探测器,广泛应用于量子信息和弱光探测等领域,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然而,SSPD的综合探测性能依赖于器件的工作温度(温度越低,系统探测效率越高)。迄今为止,高效率的SSPD系统通常需要使用GM制冷机(T≤2.5 K)、吸附式制冷机(T≤0.85 K)甚至更低温度的制冷机。这些系统的质量、体积、功耗等成为限制SSPD在机载等移动平台应用的关键原因。若能在4.2K工作温度实现高效率SSPD,便可利用小型液氦杜瓦构建小型、低功耗、短时工作的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为无人机、航空等移动平台应用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SSPD的光响应性能与超导薄膜材料的无序度密切相关。利用高无序超导薄膜材料调控技术实现面电阻更高的超导薄膜材料,增强SSPD的探测灵敏度是提升SSPD工作温度的方法之一。本研究利用面电阻超过600Ω的NbTiN超导薄膜材料实现了4.2K工作温度近饱和探测效率的SSPD。同时,该工作研发制造了SSPD专用的小型液氦杜瓦,结合基于电池的低功耗电路模块,实现了探测效率超过70%的移动式单光子探测系统。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扬帆计划”等的支持。(左)液氦杜瓦的系统图;(右)移动式SSPD系统探测效率和暗计数性能曲线
  • 再现跨界!中国移动中标2400万空气站建设运维项目
    p   环境监测市场的快速发展引来了众多跨界企业,仪器信息网日前报道了地产大鳄万科中标“深圳市河流水质科技管控项目”,总金额为1.91亿元,引起广泛关注。其实除了房地产公司,跨界进入环境监测领域的还有移动通信行业的公司,中国移动近日中标了“宝鸡市陈仓区购买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服务项目”,金额为2400万元。 /p p   宝鸡市陈仓区购买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服务项目的主要内容为购买12个镇街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服务项目,服务期限8年,中标供应商为 strong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strong 。从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来看,此项目为一个常规空气站建设和运维项目,项目实施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 /p p   详情如下: /p p    strong 一、项目概况 /strong /p p   宝鸡市陈仓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项目共计划设置1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千渭街办、阳平镇、周原镇、慕仪镇、贾村镇、县功镇、新街镇、坪头镇、赤沙镇、拓石镇、香泉镇、凤阁岭镇),空气自动监测站均按照国控站标准建设要求进行。 /p p   合同期8年期满后所有设施、仪器、设备归陈仓区人民政府所有。 /p p    strong 二、空气自动站建设 /strong /p p   参数设备 /p p   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技术参数要求,在国家环境监测总站连续自动监测系统适用性检测合格产品名录,配备相关质控校准设备及辅助配套设施(六参数主机、多气体动态校准设备、零气发生器、配套采样系统、机柜、消防、空调等辅助设施、稳压电源、气象五参数、数采系统、视频监控等)。 /p p    strong 三、监测项目 /strong /p p   1、监测数据服务执行规范:系统统计与报表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3-2013)相关规范。《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212-2017。 /p p   2、监测数据服务内容:数据采集项目包括:CO、NO/NO2/NOx、O3、SO2、PM10、PM2.5、气象五参数(风速、风向、气温、湿度、雨气压)、仪器状态信息(采样流量、机箱温度、反应室压力等)、仪器报警信息。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的有效性、准确性,以及与上级空气质量管理平台无缝对接。 /p p   3、监测数据服务及周期:数据采集功能可按照一定的采样周期(采样周期可配置)向各个分析仪器采集实时数据,并按照相关国家技术规范自动计算出各种统计数据,并自动生成各种报表和图形分析。数据统计功能必须具备常规统计,如日均值,最小、最大值等 分析功能,如历史数据查询,可查实时数据、1分钟数据、5分钟数据、小时数据、日均数据等 历史API、AQI查询 报表统计,如AQI实时报表,AQI日报表 数据时间序列分析,根据曲线图可清晰知道数据的走向。具备陕西省空气质量联网监测管理平台中各种监测数据服务功能。 /p p    strong 四、运维工作要求 /strong /p p   所有站点运维均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及相关规范进行,同时参照国控站的最新要求完成相关运维工作。 /p p   1机构、人员、车辆、设备配备要求 /p p   (1)运维单位应至少拥有1个运维支持机构。(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 /p p   (2)运维单位应保证配备的技术人员数量与其负责日常维护的各镇控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1/2。 /p p   (3)运维单位应保证配备的专用巡检车辆数量与负责日常维护的站点数量比值不低于2辆。(须提供承诺函并加盖公章) /p p   (4)运维单位应配备足够的专用仪器维修工具(包括便携式电脑、万用表、远程数据查询系统等)、通讯调试工具(包括各种硬件接口线、改线工具、接口调试软件及常用零部件等),6个站点配置2套计算。 /p p   (5)中标的运维单位须承担合同运维期内,所运维站点的空调、消防、避雷、接地、安保等系统的维护及维修。 /p p   2运维工作内容 /p p   运维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p p   (1)各镇自动站的日常运行维护 /p p   (2)各镇自动站的日常质量管理 /p p   (3)各镇自动站的日常安全管理 /p p   (4)各镇自动站监测数据的日常审核、上报 /p p   (5)各镇自动站的设备维护保养及维修 /p p   (6)各镇自动站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维护及维修,保障自动站与县站、市站、省站通讯正常。 /p p   (7)开展对各镇自动站PM10与PM2.5自动监测的手工比对 /p p   (8)当仪器出现故障不能及时修复时,应在24小时之内使用备机开展监测 /p p   (9)当仪器损坏报废不能修复时,应在24小时之内使用备机开展监测,并同时报告区环保局,区环保局组织确认仪器损坏情况及原因,酌情处理。 /p
  • 力合科技“移动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成功通过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评估
    2016年4月5日,力合科技自主研发的LFSZ-2008移动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成功通过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组织的建设行业项目科技成果评估。评估委员会专家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院士、清华大学张晓健教授、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黄业茹研究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刘廷良研究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蒋云钟教授级高工、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刘文朝教授级高工、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振成研究员、山东省城市排水水质监测中心贾瑞宝研究员、北京市市政工程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郄燕秋教授级高工、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罗岳平高工等国内知名专家组成。评估委员会专家对力合科技自主研发的移动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并听取了汇报,对力合科技在该产品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该系统采用模块化、小型化、通用化设计,监测参数扩展性好,可实现近百项水质参数的自动监测,可满足不同现场水质监测需求。同时创建了完善的自动监测数据在线质量控制体系,具有运行过程记录、标准样品自动核查、加标回收率自动测定等质控措施,保证了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了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可在现场与区域内其他监测系统组建动态监测网,对监测网络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快速排查污染肇事源的位置、有效处理应急事故以及分析巡检结果提供定性、定量的数据支撑。评估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在现场自动快速检测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同意通过评估。 评估会现场移动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力合科技2008年开始对移动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进行研发,该产品主要有由改装车辆、取水单元、水样预处理单元、检测单元、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传输模块和管理平台等构成,采用模块化设计与系统集成,将自动监测仪器与便携式监测仪器相结合,具有水质的自动采样、预处理、检测分析、数据处理等综合功能,可满足不同现场水质监测需求。该产品经过不断改进和创新,自2012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在广东高州洪灾、广西龙江镉污染、天津港危险品爆炸、甘肃陇南锑污染等重大灾害及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多次获得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表扬。
  • 天津地勘院研发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系统
    近期,天津市地质工程勘测设计院研发了一套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最高运行速度可达5公里每小时,点云分辨率最高可达2 mm,具备开展轨道交通结构大范围快速检测的技术能力,技术水平全国领先。同时,基于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科研团队联合外部技术团队研发了一种非接触式快速检测技术,可快速获取地铁隧道、车站、轻轨高架等结构表面的海量点云数据。根据点云数据所包含的坐标数据、图像灰度值等信息进行深入的处理、分析,能够获得诸如隧道内壁影像、隧道收敛直径、管片错台、限界入侵、渗漏水、结构裂缝等有效信息,实现对目标区间的结构尺寸、变形大小、病害点位等进行检测目的。检测区域隧道点云漫游图目前,移动式三维激光检测技术已成功用于工程项目中,累计检测里程达5公里,实现了目标区域全要素点云数据获取,完成了对隧道结构尺寸、病害分布、管片状态的检测分析。
  • 移动测量:安捷伦化学分析集团新战略——安捷伦移动测量业务团队成员访谈
    随着人们对化学分析检测技术要求的不断变化,希望能够更加快速、直接、方便地得到检测结果,“out-of-lab”检测的需求越来越大。2012年5月,安捷伦正式将移动测量业务作为一项独立的业务运营,并将其定为安捷伦化学分析集团未来三大发展方向之一。   近日,值参加安捷伦年度会议之机,仪器信息网就移动测量的概念、市场规模、应用范围等相关问题采访了相聚在北京的安捷伦移动测量业务团队部分成员,包括安捷伦化学分析集团新兴市场测量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李林、安捷伦移动测量全球业务发展经理Graham Miller、安捷伦微型气相色谱产品经理Coen Duvekot、安捷伦化学分析集团新兴市场测量系统事业部市场部经理王刚、安捷伦化学分析事业部移动测量大中华区业务发展经理祝立群等。 安捷伦移动测量业务全球团队部分成员 (从左至右:王刚、Coen Duvekot、李林、Graham Miller、祝立群)   何为移动测量?   近几年,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事件的频发,基于移动测量理念的各类移动检测车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众多国内厂商也先后推出相关检测车和产品,一时市场变得混乱异常,每个人或每家公司对移动测量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Graham Miller告诉笔者,“移动测量的兴起有2个原因,其一是经济原因,用户希望尽快获得实验结果,做出决策,从而节约成本 其二是安全原因,突发应急事件发生,需即时确定食品、水是否安全,或环境是否安全,可否实施救援。例如,我们可以在保障奥运食品安全、松花江流域水质污染事件、汶川地震等现场看到移动检测车的身影,也可以看到手持式检测设备在出口玩具和儿童用品的材质检测、飞机汽车和传输管道的无损探伤,以及在野外、路边、流域水文站实时检测空气、水质质量的在线设备,理论上讲,所有这些都可以纳入移动检测的概念范畴。”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移动测量技术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各类快速检测试剂盒或检测箱,第二类则是各类专为移动测量应用而设计的车载式、便携式、手持式仪器。”李林说,“两类技术之间是互补的关系,究竟选择何种技术还在于用户的应用需求,如果只是用于快速筛查,则第一类技术就可满足需求 而如果用户需要精确定性、定量测定,或对未知物进行分析则必须用到第二类技术。但对于安捷伦而言,我们只做能够达到实验室测量精度的移动测量技术,并且这些产品都是专为移动检测目的而特别设计,这也是我们与其他移动测量提供商最大的区别。”   Graham Miller还特别强调,“基于第二类技术的完整移动测量解决方案必须包含仪器硬件、样品前处理仪器、软件三个部分,其中仪器必须小型化、抗震性能好,耗能少 样品前处理仪器要求快速简单 而软件也极其重要,使用移动测量技术的用户多数不擅长分析化学,软件要做到尽可能地简单、易用。”   “总之,在过去很长时间内,我们的实验室仪器总是将样品带到仪器‘身边’,而如今移动检测则是要将仪器带到样品‘身边’,理念的转换就将会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应用产生,很让人期待。”祝立群说。   极具潜力的市场   相比于实验室仪器,移动检测的兴起也不过近二十年,但其增长潜力巨大,李林表示,“如今,全球实验室仪器市场增长率在较高个位数徘徊,而全球移动检测市场增长率则接近于20%。”Graham Miller补充到,“据SDI(Strategic Directions International)2012年报告,预计到2016年,仅手持式和便携式仪器全球市场规模就接近10亿美元,中国地区的市场份额在8%左右。”   “同时,中国相关政府部门也开始关注移动检测技术,环境保护部、食品药品监督局正在开展有关移动检测能力建设的工作。此外,全国移动实验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于2010年12月成立,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展开。中国市场对移动检测的需求日益增长。”   “安捷伦正是看到了从实验室检测到移动检测需求的增长,以及中国市场的机会,近几年也加大了在此方面的投资。”Graham Miller说,“2011年1月,安捷伦收购了美国A2科技,而A2科技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一直专注于用于移动检测的便携式、手持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的研发和制造。”而如今担任安捷伦移动测量全球业务发展经理Graham Miller正是来自于A2科技。   李林告诉笔者,“近两年,我所在的化学分析集团新兴市场测量系统事业部也将移动测量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公司总部也加大了对新兴市场事业部的研发投入,我们先后研发出车载气质,以及与车载气质应用相关,用于移动检测的样品前处理仪器。”   截至目前,通过并购和自主研发,安捷伦已经成为移动测量产品供应商中产品线最广、最全的供应商,产品线包括车载式5975T气质联用仪、车载式1220高效液相、490 micro GC、手持式/便携式4100/5500红外光谱仪、样品前处理仪器等,Graham Miller表示,“安捷伦会根据市场情况,以及用户的需求,持续在移动检测方面投资,推出更多应用于移动检测的产品。”   广阔的应用   在应用方面,移动检测是以应用为导向的市场,目前,移动检测在中国应用最多的领域是针对应急事件的检测,以及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祝立群说,“其实移动检测的应用市场非常广阔,安捷伦对移动检测的定位不单单局限于以上两类市场,我们在中国还重点关注一些需要现场测试的市场,如环境、能源与化工、材料、国土安全等。” 安捷伦移动检测车 车载式5975T气质联用仪带顶空自动进样 车载式5975T气质联用仪带微型热脱附进样   王刚介绍到,“在环境监测应用领域,安捷伦车载式气质联用仪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流域水、水源水质的监测、环境应急监测项目,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实验室选择了5975T车载式气质联用仪作为其移动实验室的主要检测手段。但对于环境样品的移动检测而言,最大的瓶颈在于样品前处理,为了适应市场对污染源环境空气质量检测的需求,特别是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快速分析的需求,安捷伦上海工厂最近针对环境空气样品采集推出了两款新型样品前处理设备,一款是微型手持气体采样装置,通过探头几秒钟就可采集完毕目标气体样品,结合车载式气质联用仪可以快速完成目标污染源、空气污染物的定性分析 另一款则是全自动微型热脱附仪,具有离线采样和在线采样功能,结合车载式气质联用仪则可以实现环境移动监测实验室对特定监测点污染物的动态定性、定量分析。上述两款产品将于2013年2月正式上市。产品上市后,对于安捷伦的环境移动监测解决方案是个很大的补充,极大地提高了对环境样品的分析能力。” 微型手持气体采样装置 微型气相色谱   “在能源与化工领域,安捷伦也可以提供相应的移动检测方案。”Coen Duvekot说,“微型气相色谱目前在能源与化工领域有多种应用,涉及石油勘探、录井气检测、煤矿安全气体检测、天然气分析、炼厂气分析等,如今在中国煤矿安全事件频发,通过微型气相对事故现场瓦斯浓度的检测,可判断是否可以实施救援。目前许多煤矿的事故救援队就配置了安捷伦的微型气相色谱仪用于矿井气的成分检测,由于微型气相色谱仪可以在数十秒内就可以给出分析结果,为快速判断事故矿井中气体成分是否对救援人员有害,帮助调整救援方案起到了很大作用”。 4100手持式FT-IR 4500便携FT-IR   Graham Miller补充到,“FT-IR在能源方面也有很多应用。首先,在中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中,铺设了很多管路,而手持式的FT-IR可以检测管路是否有泄漏 其次,在生物柴油制造过程中,便携式FT-IR可以测定相应管路和容器受污染的情况。在判断大型机械设备中润滑油的使用寿命方面,便携式红外的作用也非常明显”   “在材料检测方面,移动式FT-IR也大有作为。”Graham Miller说,“由于样品体积太大,无法将样品带回实验室,移动式红外可以将仪器带到样品边测试。安捷伦手持式FT-IR已经用于波音飞机机身、机翼等复合材料损害度的测定,并被列为波音787梦想客机服务维修手册的必备工具,作为判别和修复由于热损伤对787飞机机身复合材料带来的影响。此外,风能应用在中国正在广泛展开,风能叶片也是复合材料制成,目前已有公司利用手持式FT-IR检测风能叶片修复状况的质量情况。移动式红外在考古和文物保护、汽车和船舶油漆喷涂、金属表面加工清洁度检测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4100手持式红外的样品头可以非常方便地更换,市场上唯一的一种漫反射附件样品头可以不接触样品进行测试,从而对被测样品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1220型车载式高效液相色谱   Graham Miller表示,“此外,在药品检测领域,安捷伦德国新近研发的车载式高效液相色谱有望‘大展拳脚’。为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安捷伦正在与中国药检相关部门展开合作,就移动式药品筛查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从采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移动测量的应用非常广阔,但是一个移动检测实验室的功能和配置必须根据用户特定的实际应用来决定,而非供应商来定义。安捷伦作为移动检测分析仪器的供应商,希望可以与用户以及应用集成供应商紧密合作,根据用户的具体应用需求,为广大有移动检测需求的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测量解决方案,进一步开拓移动测量的应用领域。   采访编辑:杨娟   附录:安捷伦公司网站   http://www.agilent.com/chem/cn   http://agilent.instrument.com.cn/
  • 国标《移动式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征求意见
    关于征求对国家标准《移动式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各位委员、通讯成员及各有关单位:   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正在实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移动式实验室 生物安全要求》(计划编号:20100253-Q-469)国家标准制定项目。现将《移动式实验室 生物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以及意见反馈表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提出意见,并于2012年9月3日前将意见反馈表的电子文本发送给标准起草组。   联系人:王荣   电 话:010-67105279   电子邮件:wangrong@cnas.org.cn   附件:关于征求对国家标准《移动式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pdf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日
  • 赛默飞世尔科技在移动实验车上安装TSQ Quantum质谱仪用作移动环境监测
    SAN JOSE,加利福尼亚,(2008年2月27日)-全球领先的科学服务商,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今天宣布已经在作为移动实验室的巴士上首次安装了他们的TSQ Quantum三级四极杆质谱仪。TSQ Quantum是唯一具有高选择性反应监测(H-SRM)功能的三重四极杆质谱,可以使复杂样品的分析变得更加迅速和有效。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公园部利用这套系统对空气,土壤和水中的有机和无机环境污染物进行实时的移动分析检测。 可持续发展、环境和公园部的工作人员和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及其战略合作伙伴,一家加拿大公司Phytronix Technologies展开了合作,对一辆陈旧的移动实验室系统进行了升级。TSQ Quantum之所以被最终选中,是因为可持续发展、环境和公园部严格要求检测限要达到每立方米微克级,甚至对于实时分析也是如此。Phytronix设计了一个稳固的具有减震能力的实验台,这就可以让TSQ Quantum在巴士行进时也可以分析样品。这个减震的实验台非常必要,因为质谱仪在分析时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Thermo Scientific TSQ Quantum和ESI 源相结合,并利用APCI模式来分析气体样品。再利用Phytronix的激光二极管热解析技术(LDTD),系统就可以分析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在内的各种状态的样品。有了LDTD技术,样品可以被红外激光二极管间接解析,气态的分子进入APCI区域,进而被转移进TSQ Quantum进行分析。 可持续发展、环境和公园部的一个实验室已经利用移动TSQ Quantum鉴别和定量分析了空气中数千种污染物(包括醛,醇,酸,氯等),并且对这些污染物的分布做出了分析。从分析所得的分布图可以看出污染物的源头(比如烟囱和废物站)和扩散区域情况。将这些分析结果和风向和风强度信息相结合,这个实验室就可以提供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来加强环境法规。他们之所以选择Thermo Scientific TSQ Quantum是因为这台仪器功能强大且具有灵活性,可以满足采集此类关键环境数据的要求。 了解更多Thermo Scientific质谱解决方案及它们的广泛用途,包括环境分析,请打电话 800-810-5118,e-mail sales.china@thermofisher.com 或者访问www.thermo.com.cn. 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 Thermo Scientific是赛默飞世尔科级旗下品牌,是全球领先的科学服务商 关于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赛默飞世尔科技)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超过90亿美元,拥有员工约30,000人,在全球范围内服务超过350,000家客户。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装备制造商等。公司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和Fisher Scientific这两个主要的品牌,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化学领域从常规的测试到复杂的研发项目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Thermo Scientific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包括高端分析仪器、实验室装备、软件、服务、耗材和试剂在内的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Fisher Scientific为卫生保健,科学研究,以及安全和教育领域的客户提供一系列的实验室装备、化学药品以及其他用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采购方案,为科研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改进工艺技术,提升客户价值,帮助股东提高收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欲获取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的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 色彩专家+移动专家的首次相遇,会有什么火花?
    国作为全球电子消费品产业最大的制造中心和消费市场,2016世界移动大会-上海(MWCS)将于2016年6月29日至7月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SNIEC)举行。活动主办方GSMA可以说是全球移动行业的专家之一,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就是由其组织的、亚洲规模最大的移动盛事,每年在中国上海的中心商务区举办。移动行业的顶级高管和精通技术的消费者将汇聚于此,感受互联生活,体验新技术和新产品。 GSMA代表全球近 800 家移动运营商的共同权益,致力于促进各运营商与更广泛移动生态系统内的250 多家企业建立共赢关系,这些公司包括手机与设备制造商,软件公司,设备供应商,互联网企业,以及相关行业组织。GSMA 还负责举办业界顶级活动,如世界移动大会, 世界移动大会-上海以及移动360系列主题活动等。图片来源于网络众所周知,爱色丽是全球色彩科学的领军企业,已经为众多一线消费电子品牌商提供色彩管理解决方案。这也是爱色丽首次参展世界移动大会,展会将带来目前电子消费品行业最领先的色彩解决方案。爱色丽将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N1馆F30号展台与您见面! 那么色彩专家与移动专家的首次邂逅,将会碰撞出哪些火花?爱色丽的解决方案将会给行业带来怎么的积极影响呢?让我们一起先睹为快!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产品的色彩表达是消费者首先注意到的要素,色彩赋予产品独特的个性,使产品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直接打动潜在的顾客群体。爱色丽目前已经在最受关注的三个领域实现了成熟的色彩管理解决方案来帮助产品开发工程师和生产制造工程师来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 1.摄像头的客观和主观评测摄像头拍照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购买者的选择,爱色丽可以提供相关工具协助生产商提升色彩还原质量。包括下面四种类型的测量工具:a.摄像头客观评测工具包括:标准光源箱、Munsell Color Check 彩色标准24色卡, Digital ColorCheck SG 彩色标准SG色卡 、3-Step Gray Scale 三阶灰卡: b.摄像头主观实景环境模拟评测工具:标准光源室可以得到一个大型的光源环境,不同光源模拟多种环境,可在此环境下模拟产品的整体视觉效果。 2.机身颜色与外观的评测机身外观颜色效果是消费者直接可以察觉的特性,包括背板、侧边、外壳、指纹键、商标、装饰条等带有颜色的外观部位都需要做颜色的检测。此外,爱色丽可提供消费电子行业涉及到的塑料、金属、硅胶材料、皮革及纺织品等各类材质的颜色测量和电脑配色,也可以对金属阳极氧化这一工艺中的颜色进行检测,进而达到颜色质量控制的目的。爱色丽在此领域的解决方案包括:Ci7800台式分光光度仪、Ci64手持式分光光度仪、Color iQC、NetProfiler、Color iMatch色彩管理和配色软件以及FM 100 色觉测试系统:全球各大公司推荐使用的辨色能力测试工具,被各国政府组织机构以及各个行业广泛使用近半个世纪。该测试可以使工厂更准确了解技术员的辨色能力,防止因眼睛的问题而导致的判断失当。 3.显示屏色彩评测产品显示屏及显示屏油墨涂层颜色的反射测量,主要通过多角度仪器来检测,可测得其在不同角度的颜色数据,进而进行显示屏颜色上的质量控制。 MA98多角度分光光度仪、X-Color QC新一代色彩管理软件,以及i1 专业色彩管理方案,对显示屏进行色度的测量和评估,监控显示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 移动实验室食品检测自动样品前处理系统技术规范团标通过技术审查
    近日,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智慧实验室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IQA/TC2)团体标准技术审查会在禾信仪器召开。   会上,与会专家认为《移动实验室食品检测自动样品前处理系统技术规范》(送审稿)和《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快速筛查飞行时间质谱法》(送审稿)团体标准,编制目的明确,对推动智慧实验室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GIQA/TC2是由禾信仪器牵头,联合测试、检验、认证等行业上下游有代表性单位共同参与组建的体系化创新合作组织,致力于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智能水平,提升实验室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效能。   本次两项团体标准由禾信仪器主导,联合标委会成员单位共同制定。其中,《移动实验室食品检测自动前处理系统技术规范》对农药、兽药残留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检测的前处理全流程进行规范,为前处理流程仪器整合提供标准指引 《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飞行时间质谱法》有效解决现有快检技术的不足,只需对蔬菜水果进行简单前处理,再利用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快速检测,对比其它标准方法,检测时间显著缩短。   会上,两个团体标准参编单位代表先后介绍了制订团体标准的必要性和关键技术内容,专家组和各成员单位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草案文本、核心技术要素等逐条评审,充分肯定了该标准的必要性、专业性和严谨性,其章节划分合理,依据充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和保障智慧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同时提出了若干专业修改意见。   下一阶段,禾信仪器将根据专家组建议,对两项团体标准相关内容进行调整优化,并提交GIQA/TC2审核确认,制定满足智慧实验室市场创新需求的标准,助力推动智慧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高质量建设,提高综合管理效益。
  • 大立科技新品推介 | T30移动便携式测温单元
    近日,大立科技推出新品——T30移动便携式测温单元。该产品有何特点呢?一起来了解下吧!即插即显 工程机移动操作√ 拍照/录像采集存储√ 全图温度数据二次分析√ 互联操作 一键分享丰富的测温功能√ 多点测温 多区域测温 线测温测温范围全覆盖√ -20℃~+150℃√ 0℃~+500℃多种模式图像显示√ 28种调色板可选 应对各种环境 辅助图像呈现√ 红外图像/可见光/画中画/融合专业的报表分析软件√ 一键生成分析报表 更高效384×288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Type-C手机供电 超低功耗45g轻巧便携±2%/±2℃精准测温从电力配网设备检测到弱电线路精准排查故障点大立科技专注红外三十年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浙江省测试技术研究所,2001年完成改制,2008年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214)。大立科技是专业从事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红外热成像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惯性导航光电产品研制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少数技术自主可控、完全知识产权、独立研发;从生产热成像核心器件、机芯组件到整机系统制造,并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专业制造商之一。公司先后承担了“核高基”、“重大科学仪器”等多项国家级科研专项。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力石化、民用消费等领域,设有杭州、上海和北京三个技术研发中心,是国内唯一实现量产双技术路线(非晶硅与氧化钒)非制冷焦平面红外探测器的红外企业。大立科技基于“努力成为全球著名光电产品供应商”的发展愿景,赓续成熟的研发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售后服务体系,以“技术让用户放心,服务让用户满意”为核心的品牌价值观,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专业化的服务。结合自身对光电应用技术的不断探索,为全球客户提供具有显著实效的行业解决方案。
  • SPECTRO宣布对其移动金属分析仪进行重大升级
    p   AMETEK旗下,德国SPECTRO分析仪器公司28日宣布对SPECTROTEST电弧/火花移动式金属分析仪进行重大升级,该仪器主要用于金属生产、加工和回收行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a60c8e8f-796c-4959-994a-efa1349a5e56.jpg" title=" spectrotest-mobile-metal-analyzer_59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ECTROTEST移动金属分析仪 /p p   即使样品量很大或者样品所含成分难以识别,SPECTROTEST移动式光谱仪都可以对金属材料进行精确而又无损的检测,可以对货运码头或生产车间的现场材料进行登记确认,或进行金属分类以实现价值最优化的回收。 /p p   此次升级引入了一种更先进的读出系统,代表了对已经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的显著提升。新的读出系统是引入iCAL 2.0的先决条件,对仪器专有的iCAL校准逻辑系统进行持续改进。iCAL 2.0使移动分析仪即使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也能提供难以比拟的稳定性。 /p p   借助预定义的校准软件包和iCAL 2.0诊断软件,升级后的SPECTROTEST使用户每天的测试开始时执行单样本标准化(不到5分钟)。 iCAL诊断功能确保一整天的测试稳定性,现在该软件可以帮助保持同样标准化,不论温度如何变化。 /p p   升级后的SPECTROTEST的全球服务和支持由AMECARE高性能服务计划提供,覆盖了全球5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AMECARE服务工程师,以帮助确保每台SPECTROTEST仪器的峰值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AMECARE的高价值定制服务包括主动维护计划,应用解决方案,专家访问和仪器专用培训。 /p p   SPECTRO归属于AMETEK公司材料测试部门,主要生产元素分析领域的先进仪器,从1979年成立至今,已向全球客户交付了40,000多种分析仪器。 /p
  • 关于批准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现场移动端数据采集规范》团体标准的公告
    近日,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和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协会发布关于批准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现场移动端数据采集规范》团体标准的公告,根据《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生态环境监测现场移动端数据采集规范》(T/SSESB 8-2023 T/ZJEEMA 0005-2023)团体标准按照规定程序编制,经专家组审查通过,现批准发布,发布日期为2023年9月25日,自2023年10月1日起实施。规范中对现场移动端和现场监测仪器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列出常用仪器名称和主要功能,如下所示:此外,规范还在功能要求中强调,现场移动端的功能应能覆盖场监测业务全流程,具体包括:任务下载。现场移动端应具备下载和查看现场监测方案或采样计划的功能,信息内容包括被测对象基本信息、任务名称和编号、监测类别、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周期和频次、样品类别和数量、采样和分析方法、质量保证与控制要求、样品运输保存要求、监测人员。适用时还应包括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设施信息、执行标准及限值、监测仪器设备、监测点位示意图、分包项目等内容。仪器出入库管理。现场移动端应具备通过射频识别(RFID)、扫码等方式采集现场监测仪器信息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任务名称和编号、出入库日期和时间、使用时长、使用人等。适用时还应采集仪器检定校准和期间核查、日常维修维护等内容。点位布设。现场移动端应具备通过电子监测点位示意图、地理信息定位、扫码等方式记录监测点位信息的功能。适用时还应通过照相、文字补充描述等方式采集点位信息。样品采集和测试。(1)现场移动端应具备通过无线模块、串口等方式采集现场监测仪器数据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现场监测过程参数、测试结果、仪器使用前后关键性能指标核查信息、仪器状态和质控信息。对于无法通过仪器采集的数据和信息,可采用手工录入方式。(2)现场监测仪器通讯协议要求应符合附录A要求,监测因子和信息编码应符合附录B要求,现场监测仪器软件宜具备监测流程管理和控制功能。(3)通过现场移动端或LIMS中预设的原始记录表单,将现场监测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自动生成相关记录,原始记录表单的格式和内容应符合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4)可通过现场移动端添加现场质控样品。样品流转。现场移动端应具备样品流转记录功能,样品流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监测任务基本信息、样品类别、样品名称、数量、性状、采样人或送样人、保存剂、保存温度和避光情况等。适用时还应采集样品运输轨迹和时间等信息。任务上传。现场监测任务完成后,现场移动端中该任务下的所有采集的数据均应上传至LIMS,包括监测数据、质控数据、仪器信息、地理位置信息、监测点位示意图等。详细内容见附件:关于批准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现场移动端数据采集规范》团体标准的公告.pdf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关于《生态环境监测现场移动端数据采集规范(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函.pdf
  • Emerson 必能信发布全新互动移动App应用
    全新多合一资源涵盖应用,问答和最新动态等信息中国上海 (2014年1月2日) – Emerson(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 EMR)所属,艾默生工业自动化业务单元 BransonUltrasonics(以下简称必能信)今日宣布在全球发布最新的移动App应用平台,以帮助设计人员,设备制造商以及工程人员方通过手持式设备在线查询塑料焊接,金属焊接以及精密清洗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此互动式应用可在安卓(Android)和苹果iOS系统上流畅运行,用户可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设备便捷的在线浏览必能信的产品手册,应用视频和案例分析等以获取最新技术信息。必能信移动App应用提供了中文,英文和德文三种语言版本支持,目标锁定于全球各工业行业的用户的需求。针对中国和亚太区客户的使用习惯,必能信专门设计了可供自由切换的中英双语界面。同时用户可在技术板块中查询到基于其自身业务需求匹配的支持信息。另外,必能信移动App独家设立了应用问卷 (ApplicationQuestionnaire) 板块,帮助用户根据自身的实际应用选择最佳的材料焊接或清洗技术。本月应用(Application of the Month)板块则提供了来自必能信的独家行业应用案例信息分享。“必能信移动App应用为当今业务繁忙的用户通过手持设备获取所需信息提供了十分便利的通道”,美洲市场业务发展总监Jeff Frantz说, “它直接响应了我们的客户更加便利获得必能信技术方案的需求。这一崭新的多合一的资源库可很好的帮助我们各行各业的用户基于他们的特殊应用决定最佳的材料和技术解决方案”。 此App应用可在以下资源免费下载: 苹果商店: https://itunes.apple.com/ky/app/branson-ultrasonics/id736131903?mt=8Google商店: https://play.google.com/store/search?q=branson%20ultrasonics&c=apps百度应用商店: http://as.baidu.com/a/item?docid=4943434&pre=web_am_se安卓市场:http://apk.hiapk.com/html/2013/11/2032036.html安卓二维码扫描下载 关于必能信 (Branson Ultrasonics Corporation) 必能信超声波是美国艾默生工业自动化所属子公司,创立于1946年,至今有60多年历史,是全球材料焊接和精密清洗行业的领导者。公司主要提供各类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焊接、振动摩擦焊接、热板焊接、激光焊接、旋转焊接、超声波金属焊接方案和超声波细胞破碎方案。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70多个销售网点和近2000名员工,并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国、斯洛伐克、中国、中国香港、日本以及韩国设立有研发和生产基地。成立于1993的必能信超声(上海)有限公司是必能信在亚洲最大的生产和销售配套服务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超声设备生产和技术开发企业。如欲了解进一步信息,欢迎访问www.bransonultrasonics.com(全球)或www.branson.com.cn(中国)。 关于 Emerson总部位于美国圣路易斯市的 Emerson 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公司,该公司将技术与工程相结合,通过网络能源、过程管理、工业自动化、环境优化技术、及商住解决方案五大业务为全球工业、商业及消费者市场客户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公司 2013 财年的销售额达 247 亿美元。如欲了解进一步信息,欢迎访问www.Emerson.com.cn。
  • 岛津捐献5千万日元和10台移动式X射线摄影系统用于日本赈灾
    日前,日本岛津公司宣布为日本东北地区遭受地震和海啸的灾民提供救援支持。   救助方案细节包括:   1、岛津公司将捐献5000万日元,以帮助受灾地区的救灾工作。   2、岛津公司将捐助10台最新型移动式X射线摄影系统“MobileDaRt Evolution”和“MobileArt Evolution”, 以支持受灾地区的医疗活动。   同时,岛津公司从3月14日到18日一直在公司员工与董事会成员中募集赈灾资金。   对于此次在日本东北地区地震和海啸中的遇难者,岛津公司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并且真诚希望这些受灾地区尽快复苏。   据了解,移动式X射线摄影系统由电池供电,在病人难以行动时会派上用场。 MobileDaRt Evolution移动式X射线摄影系统
  • 华电智控发布移动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Vgas7000-P新品
    产品介绍: Vgas 7000--P系列移动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采用可调谐激光二极管吸收光谱技术,分别选用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DFB)和量子级联半导体激光器(QCL)为光源,实时监测机动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碳氢化合物(C3H8)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同时采用绿光光源检测机动车尾气烟羽的不透光度、吸光系数以及烟度因子。除此之外,尾气遥感检测系统还配备了标准气体校准装置、速度/加速度检装置、视频/牌照识别装置、微型气象站等,可同时监测尾气中各气体的浓度、机动车速度/加速度、并记录机动车车牌号码、车辆颜色、环境温度、湿度、压力及风速等参量。 Vgas 7000-P移动式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将检测主机和副机分别放置于车道的两侧,主机发射的激光光束平行于路面,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经反射装置多次反射后由主机内的接收装置接收。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机动车车头穿过主机中光电测速开关发射的第一束光开关光路时系统触发开启,牌照识别系统记录下机动车的车牌号和车辆颜色,当机动车车尾离开主机光电测速开关发射的第二束光路时,速度/加速度检测仪即可根据车头依次遮挡第一束、第二束光路,车尾依次离开第一束、第二束光路计算出机动车的速度和加速度;车辆经过后多路激光束同时穿过尾气烟团,不同频率的激光能量被与之对应的气体吸收并可被光电探测器记录,经信号解调及数据采集结合软件算法,并根据标准气体的标定数据可还原气体的浓度值,最终尾气监测系统将以上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环保监控中心。 与上述TDLAS光路同路传输的还有绿光光束,绿光光束同样穿过与尾气烟团混合的烟羽,系统可以记录下扩散后烟羽的不透光度,结合燃烧方程算法及气体标定曲线可计算出发动机的烟度因子(即单位燃料燃烧排放的颗粒物的量)、不透光度和吸光系数。 该系统包含测量主机和副机,主机与副机间配有辅助调光设施,调光方便,适合临时设点测量。正常使用时将测量车与主机放在路面同一侧,路面另一侧放副机(其中副机无线缆连接便于操作),按说明调好辅助光路后即可开机测试。性能特点: 1. 检测灵敏度高:系统采用了可调谐激光二极管吸收光谱技术(TDLAS),选用近红外和中红外激光光源,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块、分辨率高等特点,是目前气体检测领域测量精度最高的技术; 2. 检测效率高:系统响应速度快,每辆车测量用时<1秒,每小时可测量上千辆车,省时省力; 3. 能反映车辆的实际排放状况:可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完成检测,比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法能够更好的反映汽车尾气排放的实际情况; 4. 避免人为造假:可做驾驶员不知晓的情况下完成检测,避免采取人为手段影响检测结果,检测数据实时上传云平台; 5. 可实时监控:相较于定期检查,遥感检测可起到实时监控的目的; 6. 方便移动:该系统主要设备都集成在主机内,副机仅用于反射光路,供电布线简易,方便移动使用。创新点:检测精度高 进口传感器 带防腐设计,满足具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 重量轻,结构设计简单,便于检维修 移动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Vgas7000-P
  • 7900万!西南交通大学拟单一来源采购MTS可移动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系统
    近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一则“教育部西南交通大学单一来源采购可移动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系统征求意见公示”。根据公示内容,西南交通大学可移动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系统采购项目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预算金额为7900万元(人民币),拟由供应商MTS Systems Corporation(地址:14000 Technology Drive Eden Prairie, MN 55344 USA)提供(或承担)。三位专业人员已针对该项目单一来源采购方式进行论证:
  • 农业部学科群项目—— 中国农科院移动式大型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安装运行
    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工程师为中国农科院学科群建设项目——FluorCam移动式大型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进行了安装调试并顺利通过验收。该系统是农业部一期学科群建设项目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将用于温室乃至野外植物的光合生理研究、植物表型成像分析(Phenotyping)、植物胁迫生理及抗性筛选、植物优良品种选育、植物生态毒理学研究等。FluorCam移动式大型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系国内首次引进,其成像面积达35×875px,是世界上单幅成像面积最大的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可对整株植物及多株植物进行原位实验和叶绿素荧光成像分析。整套系统装配在具备4个轮子的支架上,可在野外自由移动,甚至可以通过自动重复程序实现无人职守自动成像分析测量和监测,成像测量数据自动按时间日期存入计算机(带时间戳),通过触摸屏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浏览。镜头及激发光源高度500px–3750px可调,从而适于不同生长类型不同高度植物的原位非损伤荧光成像测量。带有Kautsky诱导效应、荧光淬灭分析等各种通用实验程序(protocols),测量分析参数达50多个,测量样品包括作物、灌木、整株茎叶与果实、地衣及藻类等。同期购置的还有Monitoring FluorPen叶绿素荧光自动监测仪,激发光源、控制单元、检测器、数据采集器等高度集成在一个具防水设计的不锈钢外壳内,可在野外恶劣环境下进行长期无人值守的叶绿素荧光监测,既可以电池供电也使用太阳能板供电,是目前世界上集成度与精密度最高、功能最强大的叶绿素荧光监测模块,内置包括Ft、QY、OJIP、NPQ、光响应曲线等功能最全面的Protocols。可以用于光合活性监测、植物胁迫生理研究与抗性检测、除草剂测试、人工或野外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监测等。
  • 成都科技力量在“疫”线!家用核酸检测仪、可移动式核酸检测车......
    家用核酸检测仪、可移动式核酸检测车、AI智能空气健康机器人......近日,成都迎战“奥密克戎”全力战疫,在隔离酒店、封控小区、核酸检测现场等疫情防控的“一线“,随处可见成都科技的力量。  40分钟内出结果 在家就能做的核酸检测仪即将面市  日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表示,华西医院从国外引进的专家──胡文闯教授带领的团队,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现已研发出了一款便携式、快捷的核酸检测试剂仪,它能够让市民自己在家就可以进行核酸检测。  “它像一个打火机一样大小,检测后40分钟之内就能够出结果。”李为民说,今后我们就不用到社区排长队,可以自己在家里像测尿妊娠试纸一样先查一查,如果是阳性再到医院做进一步筛查、证实。这样不仅能使广大老百姓更方便、快捷地做核酸检测,同时更有利于被感染者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新型核酸检测试剂仪是一次性的,费用不高,广大群众都能承受,但具体费用标准还要经过国家审批。这款可居家测试的核酸检测试剂仪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面市。  可移动的核酸检测车 每日最高检测量达40000+人份  可移动、高通量、严标准… … 由成都格力新晖医疗装备有限公司和成都格力钛新能源共同研发制造的移动P2+核酸检测车成为防疫抗疫一线的科技“好助手”。已整装待命,助力疫情防控。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移动P2+核酸检测车是格力为抗击疫情而开发的重点产品,自主研制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车辆内部由试剂准备区、样本处理区和扩增分析区三大主要功能区组成,此外还有配套的三个缓冲区和一个灭菌区,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更值得一提的是,车辆采用了高通量样本制备,可实现快速又安全的检测,能满足大批量样本处理需求,每日检测量(10/1混采)至少可达20000+人份,紧急情况下(10/1混采)最高可达40000+人份。目前,这款移动P2+核酸检测车已经过专家论证及第三方质检机构检测,符合PCR核酸检测实验室和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关标准要求。自2020年以来,已在珠海、长沙、广州、成都、洛阳、香港等20余个城市投入使用,服务疫情防控一线。  目前,四川天府新区,成都新津区、双流区均通过该核酸检测车提升移动检测能力。  无人机“起飞”助力疫情防控决策“更科学”  2月21日天府软件园,2月22日中德英伦城邦、南新逸苑,2月23日融城理想、复地金融岛、新园紫郡… … 连日来,在成都高新多个核酸检测点位,无人机“上场”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决策辅助。  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效率高、视角广的特点,在应急情况下,可以随时起飞,高效巡查、全方位无死角地观察目标区域的情况,结合通讯手段,巡查画面可以实时、多路回传至疫情防控指挥中心部署的无人航空社会治理平台。毫秒级的低延迟传输技术、全域厘米级精度的实景三维地图… … 在技术支撑下,防控指挥部可及时、动态了解情况,灵活作出防控部署,有效降低了人工巡查带来的接触风险,且提高了效率。此外,无人机还可以执行空中喷洒消毒、社区防疫宣传等任务。  据了解,成都高新无人机政务飞行队是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和携恩科技共同打造的全国首支无人机政务飞行队。自2月20日起,该无人机政务飞行队,保持24小时值守状态,每日派出三组人员,持续在区内多个核酸点位开展无人机疫情防控巡查工作。截至28日,已累计巡查任务点位70余个。  “萌新”上岗 AI智能空气健康机器人实现无死角消杀  在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天府世家封控小区内近日迎来了科技抗疫“小战将”—AI智能空气健康机器人。  28日,工作人员将智能空气健康机器人放置于将消毒的单元门厅,暂时停运电梯,并将门厅大门、地下室楼道门关闭,形成封闭无人空间,同时另一名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远程操作机器人开始消杀运行,30分钟即完成该区域消毒净化工作,并形成消杀数据合格报告。  据了解,此次将有两台智能空气健康机器人参与到天府世家小区封控区域抗疫一线工作中。成都震道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空气健康机器人首创物联网防疫机器人人工远程“零接触”操控模式,消毒过程及结果可实时提供手机版数字消毒报告,采用臭氧浸漫式充溢消杀方式,可最快30分钟完成99平米密闭空间消杀病毒、降解甲醛、祛除异味等多种空气安全问题,进行空气消毒的同时净化PM2.5,实现集360度无死角、无残留消毒净化二合一,符合《国家臭氧消毒标准》,中国科学院实验结果对新冠病毒抑制率可达98.2%、对流感病毒抑制率可达99.9%。  石羊街道天府世家小区管理服务工作专班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联合各社区,持续深化巧用智能空气健康机器人等数字科技手段,实现有效集中可视化管理,准确高效落实指定区域消杀情况和居民隔离人员远程管理服务。
  • 中兴通讯参与的5G智慧农业项目再获国际大奖
    2024年2月28日,世界移动通信大会(英文名:Mobile World Congress 简称MWC,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移动通信领域展览会)上,由中国移动、中国移动吉林公司、中兴通讯联合打造的“Automated Farming”项目(吉林省大安市盐碱地5G智慧农业项目),荣获GSMA Foundry“5G货币化卓越奖”(GSMA Foundry 5G Monetisation Excellence Award)。这是该项目继2023年荣获GSMA Foundry“卓越贡献奖”(GSMA Foundry Excellence Award)后再次被授予荣誉,凸显该5G智慧农业项目在智慧农业领域持续深耕的示范效应和经济效益。中国有广泛的盐碱地分布,尤其在吉林西部松嫩平原,这些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7.5%。将这些土地转变为有价值的农田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该项目的示范价值不言而喻。中兴通讯协同中国移动,开展了大量5G技术的创新应用,例如:首创盐碱地5G“单元化”无人农场理念,通过5G技术打造全视角、全场景、全过程、全成本的国内首个盐碱地5G智慧农业项目;运用5G远程驾驶+5G智慧灌溉技术,针对稻田pH和ESP值进行持续检测,助力盐碱地生态修复;运用5G无人耕地、5G无人插秧、5G无人机巡田、5G无人收割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管理。图片来源:中兴官网项目自2021年启动以来,5G“单元化”无人农场建设从2个扩展到10个,盐碱地生态修复成果也从7万亩扩大到20万亩,实现年产水稻11万吨产值,实现直接经济效益超千万元。此外,项目的持续推进,为吉林乃至全国其他省份的盐碱地改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这可以说是5G技术和农业科技配合而创造的奇迹。从全世界来看,盐碱地都是不适合耕作的土地,通常被弃之不用;不信邪的中国人,一方面研发出了适应盐碱地的水稻品种,以及各种土壤改良技术,另一方面则通过5G技术实现了更好的耕种和管理,“变废为宝”,让盐碱地成为宝贵的耕地资源。我国从国家战略层面重视乡村振兴,连续多年通过“中央一号文件”推动相关政策。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到,“强化农业科技支撑”。5G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支持了智慧农业的发展,还提升了整体农业生产力。随着5G技术在农业中的深入应用,预计将有更多类似的智慧农业项目取得成功,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通信行业,包括中国移动和中兴通讯在内,正在全国农村地区展开广泛行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