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自动相变点测量系统

仪器信息网自动相变点测量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自动相变点测量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自动相变点测量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自动相变点测量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自动相变点测量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自动相变点测量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自动相变点测量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自动相变点测量系统相关的资讯

  • 复合相变材料与液冷耦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
    HS-TGA-103热重分析仪主要由加热系统、称重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在测试过程中,样品被放置在加热系统内,通过温度控制系统进行升温。同时,称重系统监测样品的质量变化,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通过测量样品质量随温度的变化,热重分析仪能够揭示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动力学行为等信息。复合相变材料与液冷耦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南昌大学 刘自强】复合相变材料与液冷耦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究上海和晟 HS-TGA-103 热重分析仪
  • 综述|相变蓄冷材料及系统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相变蓄冷技术利用相变材料在相变时伴随着的吸热或放热过程对能量进行储存和应用,起到控制温度、降低能耗和转移用能负荷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相变温度在 25℃以下的相变蓄冷材料及其在不同应用场景的筛选依据。其次,介绍了相变蓄冷材料在食品医疗冷链物流、建筑节能控温与数据中心应急冷却、人体热管理和医疗保健的相变纺织品等领域的应用。从调节相变蓄冷材料相变温度、过冷度、热导率和循环稳定性等方面总结了材料热物性的调控策略,分析了不同调控策略存在的优缺点。指出相变蓄冷系统可通过增强蓄冷系统热导率和强化传热结构来改善普通材料传热性能差的问题。最后从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到系统设计优化和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对相变蓄冷技术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相变蓄冷材料;相变蓄冷系统;复合相变材料;热物性;应用随着全球变暖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制冷需求快速增长,制冷空调系统带来的碳排放量与日俱增,预计到2050年,全球制冷能源消耗仍将增加十倍。面对制冷能耗急剧增长的发展趋势,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电力是解决未来制冷能耗缺口的技术关键。然而,新能源电力存在间歇性、波动大的缺点,易出现发电量与用电量不匹配的问题。因此发展高效储能技术,对新能源消纳与利用是适应可再生能源网络的有效途径。发展先进的蓄冷技术,调节制冷和用冷负荷使之匹配,是制冷系统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蓄冷技术可以在峰谷电价时段或能量盈余的时候进行储能,实现能源移峰填谷,降低电网峰值用电负荷和成本。相对于电化学储能,蓄冷技术可以直接存储冷能,具有安全性高、循环稳定性好、成本低的优点。因此,将蓄冷技术与制冷系统耦合的储能技术一直是研究热点,在工商业及民用场景应用广泛。在冷链运输领域,我国每年因运输过程中低温环境不合格导致水产品腐烂损失率达25%,果蔬类损失率达25%~35%,全球有超过50%的疫苗被浪费。因而蓄冷技术在冷链运输领域能够通过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波动来降低产品变质几率,有效减少产品损耗,实现食品和医疗用品的长距离运输。蓄冷技术也可应用于建筑节能,将蓄冷材料与建筑基体复合制得储能墙体,在白天吸收室外进入室内的热量,夜晚则释放热量给室内供暖,实现辅助控制室内温度,减小建筑采暖、制冷能耗,有助于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此外,通过蓄冷空调将晚上低谷电转化为冷能储存起来,在白天电网高负荷时释放,转移用电负荷,结合分时阶梯电价策略能降低建筑制冷成本与能耗。此外,蓄冷技术与纺织品结合制作成智能纺织品、应用于人体热管理,也是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蓄冷材料是蓄冷技术的核心,开发适宜温度及高蓄冷密度的蓄冷材料是满足不同蓄冷需求的关键。目前常见的蓄冷材料主要有∶显热蓄能材料和潜热蓄能材料。显热蓄能材料包括水等,利用自身升降温过程中热能的变化进行能量储存和释放,技术成熟且成本便宜,适合大规模生产。但其蓄冷密度小,只适用于分钟、小时级的短时蓄冷场景。潜热蓄能材料利用相变材料固-液-气相态变化来储蓄或释放能量,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固-液相变能在相变过程中吸收大量热能,同时温度保持不变(如图1)。潜热蓄能材料蓄冷密度远高于显热蓄能,适用于数小时至数周的蓄能场景,且成本适中,具备大规模应用的潜力。图 1 固液相变过程本文主要对应用于蓄冷领域的相变材料进行综述,探讨相变蓄冷材料物性调控和优化、相变蓄冷系统传热技术强化,总结当前相变蓄冷材料和蓄冷系统不足,展望相变蓄冷技术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01常见相变蓄冷材料常见相变蓄冷材料主要指相变温度在25℃及以下的相变材料。其中,按材料成分可分为有机、无机和共晶相变材料。1.1 有机相变蓄冷材料有机相变材料主要包括石蜡、脂肪酸、酯和醇等,以碳链长度小于17的烷烃为主。有机相变材料相变焓优异、腐蚀性小,而且热稳定性好、经多次相变后物理和化学性质基本不变,可靠性好。但有机相变材料热导率低,如石蜡、酸或醇类有机物的热导率为0.3 W/(mK)、部分材料易燃、生产成本较高等。表1列举了一些相变温度在25℃及以下的常用有机相变材料热物性。其中十四烷相变温度为5~8℃,在冷库、冷链运输保温箱、空调蓄冷等多个场景中应用最为广泛。表 1 有机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参数1.2 无机相变蓄冷材料无机相变材料主要有冰、水合盐类、熔融盐类、金属或合金类等,其中冰和水合盐因相变温度较低主要用于低温领域,如在空调和建筑蓄冷等领域应用广泛。无机相变材料相变焓大、热导率较高,常见水合盐热导率为0.5 W/(mK) ,而且来源广、成本低、商用化前景好。然而无机相变材料可靠性差,存在过冷度高和相分离严重的缺点,多次使用后性能衰减严重,而且腐蚀性强。表2列举了一些相变温度在25℃及以下的常用无机相变材料热物性。表 2 无机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参数无机相变材料中冰的研究最多,因为冰相变焓为334 kJ/kg,为常见相变材料的2~3倍,而且成本低廉。冰与水混合所得冰浆具有良好流动性和高相变潜热,可通过离心泵和管道输送,在极高含冰量下不堵塞,且所需输送管道和储罐尺寸小,以其为基础的冰蓄冷技术是实际工程项目中使用最广泛的蓄冷技术。1.3 共晶相变蓄冷材料共晶相变材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变材料混合制备得到的共晶产物,其熔点低于任一组分。共晶相变材料按材料可分为有机-有机共晶、无机-无机共晶和有机-无机共晶相变材料。无机-无机共晶相变材料包括金属合金相变材料、水合盐及熔融盐共晶相变材料,有机-有机共晶相变材料包括有机酸共晶和石蜡,无机-有机共晶相变材料主要是有机酸和水合盐的共晶相变材料。其中无机-有机共晶相变材料能实现有机、无机材料优势互补,可获得兼具过冷度低、潜热较高、性能稳定的相变蓄冷材料,但目前应用研究较少,潜力巨大。共晶相变材料能通过调整各组分比例来控制相变温度,而且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材料过冷度和相分离等问题,是调节相变材料热物性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共晶相变材料的制备工艺较为复杂,需要围绕共晶点按比例形成共晶物,且组分比例与相变温度不呈线性规律,应用前需要进行大量预实验,过程繁琐复杂。表3列举了一些相变温度在25及以下的常用共晶相变材料热物性。表 3 共晶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参数1.4 相变蓄冷材料的选择研究并筛选出适用于蓄冷系统的相变蓄冷材料,是相变蓄冷技术的关键之一。一般来说,用于蓄冷领域的相变材料应具有以下特性∶①相变温度合适;②相变潜热大;③热导率高;④冻结和熔化率高;⑤热稳定性好;⑥固液相变体积变化小;⑦过冷度低;⑧循环稳定性好;⑨无毒和无腐蚀性;⑩成本低。目前相变蓄冷材料中有机相变材料和无机相变材料应用最为广泛,二者关键物性对比如图2所示,可作为实际选材的参考依据。无机相变材料具有低成本、毒性低和高热导率的优点,适合大规模生产,在蓄能水罐、冷库等大型建筑设备中应用较广,但其过冷度高、相分离严重和腐蚀性强的缺陷限制其在蓄冷领域的应用。有机相变材料具有过冷度低、循环稳定性好和腐蚀性小优点,主要适用于冷链运输和智能纺织品,但其低热导率、有毒、易燃和高成本的缺点阻碍其进一步应用。相比有机、无机相变材料,共晶相变材料可根据组分比例调控相变温度,实现精准控温,适用于要求温度变化范围小的场景,但目前研究较少,适用环境较少。图 2 无机相变材料与有机相变材料关键物性对比图在实际应用中,很难筛选出满足所有条件的相变蓄冷材料,因此要优先选择相变温度适宜且相变潜热高的蓄冷材料,最后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其性能进行调控。02相变蓄冷技术的应用2.1 冷链运输冷链运输过程中环境温度波动易造成产品损耗,如果引入相变材料,发挥其相变控温功能,减少环境温度波动,能有效提高冷链运输产品质量。冷链运输根据保温方式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被动式冷藏主要应用于冷藏箱,如图3所示,在箱体内加入相变蓄冷材料,吸收进入到箱体内部的热量、减缓温度上升速率,为冷藏物体长时间提供低温储存环境。Li等复合了膨胀石墨与辛酸-月桂酸共晶相变材料,二者质量比为71∶29,制得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潜热分别为3.8℃和141.7 J/g,热导率提升了2.8倍,使材料释冷速率提高636.7%。Huang等基于石蜡OP5E开发了一种蓄冷保温箱,高低温测试表明,相变材料可以在至少80 h使保温箱内部温度保持在2~8℃。Liu等将KCl-NH4Cl共晶盐吸附于高吸水性聚合物SAP上,制得一种相变温度为-21℃和相变潜热为230.62 J/g的蓄冷材料。该材料在-15℃下冷藏生物样品时,冷藏时间能达到16.37 h,能有效保证生物样品质量。图 3 被动式冷藏箱及内部构造主动式冷藏是如图4所示在车内安装含相变材料的制冷机组,主动将车内温度控制在适合食品冷藏的低温状态。在主动冷藏系统内,加入相变材料可以辅助控温,减少车厢内的温度波动,降低主动制冷系统能耗。刘广海等设计了一款集隔热、相变蓄冷、制冷送风为一体的冷藏车,相比传统冷藏车,相变材料加入使车内平均温度波动下降48.7%,温度不均匀度系数下降50%。Zhang等考察了集成相变材料对制冷系统能耗影响情况,含相变材料的集装箱制冷能源成本和运营成本分别降低71.3%和85.6%。Michele等提出了一种结合相变材料并用于冷藏车的新型隔热墙,当相变材料厚度为1 cm时,能在10 h内使车内温度波动范围不超出相变温度2℃。图 4 主动式冷藏车及系统组成将相变材料与冷链运输相结合,能出色发挥相变材料高潜热和相变控温的特点,不仅大幅延长有效冷藏时间,还减少冷藏空间的温度波动,提升其温度均匀性,有效减少冷藏产品的损耗率。与传统制冷相比,将制冷系统与相变材料结合,能大大降低能源成本和运营成本,起到减少碳排放的作用。2.2 纺织品人体热管理与出汗散热类似,将相变材料如图5所示应用于纺织品中,通过引入温度调节作用以提升人体舒适度。这种纺织品被称为智能调温纺织品,能响应人体或环境的变化,实现保暖和降温双向温度调节功能,适应多变的环境。目前相变材料与纺织品结合方式主要有三种∶填充法、涂层法和纤维中空填充法。图 5 纺织品集成相变材料用于温度调节填充法是将相变材料填充于纤维或密封袋中,再集中放置在服装内部,特别是胸部和背部等发热量较大的部位,通过相变材料直接吸热或放热的方式控制体表温度。如图6所示,Saeid等将相变温度在24~35℃的石蜡用于降温背心,穿着降温背心在轻度活动和中度活动期间,温度仍维持在人体舒适温度范围内,出汗率分别降低了42%和52%,减少了脱水几率。Hou等开发了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液体冷却背心,背心重量为1.8 kg,能在炎热环境中为穿戴者提供至少2 h温度舒适环境。图 6 石蜡降温背心及其包装涂层法将相变微胶囊加入涂层液中,并用刮板将液体均匀涂抹在织物表面,使纤维表面粘附上相变微胶囊来改变纺织品的热性能。Xu等将相变微胶囊固定在棉质衣物上,所制衣物相变温度为16.5℃~36.8℃,符合人体热舒适温度,而且保温系数与不含相变材料的衣物相比从1.05%提高到32.2%。Yin等将相变温度为25.7℃的相变微胶囊嵌在纤维表面,使面料保温率达23.9%,控温能力良好。纤维中空填充法是如图7所示对含有中空结构的纤维进行加工,在内部填充相变材料来赋予纤维蓄能特性。Ke等制备了一种聚丙烯腈/月桂酸-硬脂酸/二氧化钛的复合纳米纤维,相变温度约为25℃,经30个循环后性质相对稳定,具有良好的控温性和稳定性。Song等采用真空浸渍法将月桂酸封装到木棉纤维微管中,制得样品中月桂酸质量分数达86.5%,焓值达153.5 J/g,经2000次循环后性能基本不变。图 7 纤维中空填充法相变材料对热能的吸收会延缓身体温度升高,并减少皮肤中水分散失,从而提高舒适度。同时相变材料具有相变控温特性,可以减缓穿着者的热失衡症状,如感冒、中暑和晕厥等,在医疗保健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Olson等制备了由NaCl、Na2SO4和水组成的复合相变材料,如图8所示,应用于婴儿出生后降温问题上,通过简单方式抑制了环境温度的变化。Prashantha等将相变材料制成冰袋用于低温治疗,不仅降低成本,而且延长了使用时间,提供更好的冷疗功能。图 8 相变床垫(蓝色)上为婴儿降温,床垫由相变材料和软垫组成Zhang等用浸渍法将OP10E和SEBS混合制备了可在10℃下保持1800 s的弹性相变油凝胶,并设计如图9所示的冷却帽用于发烧儿童的冷敷治疗,模拟了人体热调节过程,建立发烧儿童所需凝胶量的数据库,为相变头套设计提供参考标准。图 9 相变油凝胶冷却帽建模及数据库将相变材料与人体热管理相结合,可以实现个性化体温调节。这类智能被动体温调节纺织品体积小、使用便利,在高温作业和户外运动等场景中提升人体舒适度。将相变纺织品制备调节体温的医疗保健产品,能帮助婴儿或患有温度敏感性疾病的人群缓解热失衡和常见并发症,加快病情治愈速率。创新性的相变智能体温调节纺织品在技术上已有了较深积累,其商业化值得期待。2.3 建筑节能及数据中心应急冷却将相变材料用于建筑节能领域,能使室内温度维持在舒适范围内,提高人们居住和办公舒适度,实现节能和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建筑节能领域所用蓄冷技术可根据蓄冷方式分为被动式蓄冷和主动式蓄冷。被动式蓄冷主要通过将相变材料与建筑墙体复合制得如图10所示的相变储能墙体,白天吸收热量给室内降温,夜晚释放热量维持室内温度,起到辅助调节室温、减小建筑采暖和制冷能耗的作用。聂瑞等将硅藻土、十八烷和过硫酸铵混合制备一种相变微胶囊/硅藻土复合材料,具有调节室温以及维持室内湿度平衡的功能。Wang等将石蜡、膨胀石墨和高密度聚乙烯掺入水泥砂浆中制备复合相变砖块,在15~30℃和18~24℃时,120 mm厚的相变墙体比240 mm厚普通墙体的蓄能能力分别提高了12.7%和61%,有效降低了室内温度波动。Fu等将膨胀珍珠岩和六水氯化钙复合制得相变温度在27.38℃的相变砖块,用其代替泡沫保温砖作为屋顶,使得室内峰值温度降低5℃,达到室内峰值温度的时间滞后约900 s。图 10 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主动式蓄冷主要通过制冷装置将电能和太阳能等转化并储存到如图11、图12所示蓄冷装置中,常见于冷库、家用空调和数据中心应急冷却系统等,能在需要时将冷能释放出来,有助于缓解能源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图 11 集成相变材料冷却系统的空调系统图 13紧急冷却系统综上,在建筑节能领域中引入相变蓄冷材料,可减少室内温度波动并维持在舒适范围内。且相比传统制冷装置,相变材料具有的高相变焓优势能减少制冷机组装机容量,实现制冷、蓄冷装置的轻量化,降低安装、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我司自动快速热膨胀相变仪中标
    我司中标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全自动快速热膨胀相变仪”招标采购项目  我司北京销售部,在北京销售部经理的直接参与下,共同努力,精诚合作,终于用自己熟练的专业知识,完美的服务能力,赢得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青睐,成功中标其“全自动快速热膨胀相变仪”招标采购项目。 在此我们恭喜北京销售部的所有同仁,并预祝大家不断取得新的更好的成绩。
  • 上海微系统所在相变存储器研制方面取得进展
    当今,电脑系统采用层次化存储架构:缓存、内存和闪存。离CPU越近,对存储器存储速度需求越高,如内存的速度为纳秒级别,而缓存则需要皮秒级别。   作为下一代存储器的有力竞争者,相变存储器的速度决定了其应用领域,而相变存储器速度主要由相变材料的结晶速度(写速度)所决定。   研究表明,相变存储器的热稳定性越差,结晶速度越快,而单质锑(Sb)是目前已知热稳定性最差的相变材料,可能具有最快的操作速度。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宋志棠和朱敏研究团队等通过分子动力学计算,发现单质锑能够在120 ps内从非晶结构中成核并进一步完全结晶。通过制备200 nm、120 nm和60 nm T型下电级器件的单质锑相变存储器件,研究发现随着器件尺寸减小,单质锑相变存储器的速度越快。   200 nm 单质锑器件最快的写速度为359 ps(见图1),当器件尺寸微缩至60 nm时,写速度为~242 ps, 比传统Ge2Sb2Te5的快近100倍(20 ns)。通过与已报道的相变存储器的速度对比(见图2),单质Sb器件的速度明显快于传统Sb-Te、Ge-Te以及 Ge-Sb-Te基相变存储器,其~242 ps的操作速度是目前相变存储器速度的极限。此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相变材料,相变存储器有望具备替代内存甚至缓存的潜力。   该成果于1月31日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10.1002/adma.202208065)。该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 点赞 | 纳米尺度下材料的奇异相变行为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75px " title=" 1.jpg" border=" 0" alt=" 1.jpg" vspace=" 0"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a72768ab-977d-40f8-a938-7e0e2f4d8e60.jpg" width=" 600" height=" 275" / /p p    strong 项目名称 /strong :纳米尺度下材料的奇异相变行为 /p p    strong 申报单位 /stro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p p    strong 负责人 /strong :王勇 /p p    strong 01& nbsp /strong strong 项目简介 /strong /p p   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和独特的结构,目前已成为材料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如何发现并解读这些新颖的物理现象,尤其是异于传统尺度下的新行为,是当前研究的重点,然而传统的研究手段无法满足上述需要。该项目发展了新的原位表征技术对纳米尺度下材料的相变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了纳米尺度下二级相变过程中两相共存新现象。 /p p   不同于体材料的相变理论,纳米材料的相变需要考虑表面的贡献。如何可控引入表面贡献是研究和理解纳米尺度下相变机制的关键。项目自主设计楔形纳米样品成功引入梯度表面贡献,对纳米尺度下Cu2Se材料的相变行为进行了精确控温的原位研究,项目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 /p p   (1)首次发现二级相变材料Cu2Se构成的楔形纳米晶体中两相可以热力学稳定共存、对温度响应灵敏,并实现了相界面的原子尺度操控。 /p p   (2) 基于朗道理论和纳米尺度下表面效应建立了新的热力学模型,成功解释了上述异于块体材料的新现象。 /p p   论文Nanoscale Behavior and Manipulation of the Phase Transition in Single Crystal Cu2Se,2018年11月13日在线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 /p p   研究发现了纳米尺度下二级相变过程中两相共存的新现象,建立新的热力学模型拓展了传统相变理论,并实现了原子尺度相变的精确操控,将对相变的认识扩展到纳米尺度,为纳米器件设计提供新思路。 /p p   strong  02& nbsp /strong strong 项目团队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91px " title=" 2.jpg" border=" 0" alt=" 2.jpg" vspace=" 0"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df1f66bd-cd9d-4eb9-a12b-0e4289adcc40.jpg" width=" 450" height=" 39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0, 176, 240) " 图1. 课题组照片 /span /p p   项目负责人王勇教授:2006年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随后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0年到201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访问研究,2012年回国加入浙江大学。目前主要从事纳米环境催化材料的研究,共发表SCI论文140余篇,其中3篇Nature Nanotechnology, 1篇Nature Materials,40余篇发表在影响因子10以上的高水平期刊上。现为浙大电镜中心主任,中国电镜学会理事,材料物理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材料学会青委会理事。获2012年青年千人及2013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研究团队包括张泽院士,美国张绳百教授,硅酸盐所陈立东教授、史迅教授,澳洲孙成华教授。 /p p   strong  03& nbsp /strong strong 科学解读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44px " title=" 3.jpg" border=" 0" alt=" 3.jpg" vspace=" 0"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46b35d02-6f28-449f-b95d-b81e67b8cb1a.jpg" width=" 450" height=" 244"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0, 176, 240) " 图2. 纳米尺度相变示意图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4.jpg" alt=" 4.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b31c539b-2ee3-4697-bedf-2c9f2afc7e5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图3. 原子尺度相界面操控 /span /p p   相变物质一般有高温相和低温相,根据传统理论,有的物质高低温两相可以同时存在(一级相变),比如冰水混合物,但有些物质的高低温相不能同时存在(二级相变),比如我们要研究的Cu2Se材料,它就像一山不容二虎一样,要么全是低温相,要么全是高温相。那么有没有可能突破传统的理论,实现Cu2Se的两相共存?针对这个挑战,我们进行了深入探索,发现适于体材料的传统理论没有考虑到表面的贡献,那么如果引入表面贡献会发生什么呢?如图1所示,一般的,体材料低温相加热到相变温度点就会全部变成高温相。我们巧妙地将Cu2Se材料制备成楔形的纳米样品后,惊奇地发现在相变点附近的一定温度范围内,低温相和高温相同时存在了!这显然违背了体材料的相变行为,其原因就是纳米尺度下,比表面积增大,表面贡献不能被忽视了。由于楔形样品表面贡献随其厚度而改变,从而改变了同一材料局域的相变温度,比如site 1和site 2有不同的相变温度,实现了两相共存,并且表面贡献的越大,其相变温度越低,所以高温相变是从边缘开始并逐渐向内推进。这样,我们实现了二级相变材料的两相共存,并通过精确控温又实现了相界面的原子尺度操控,以图一所示样品为例,升高温度(比如0.2度),相界面从site 1迁移到site 2(精确移动3个原子层),反之亦然。基于高温相与低温相物理性质不同,可以利用它们设计新型纳米器件。该工作发展最先进的原位技术重新研究了相变这一古老而且基础的物理现象,将对相变的认识拓展到纳米尺度,为纳米器件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p
  • 富士电波在中信重工全自动金属相变仪项目上中标
    由我司全权代理的日本富士电波公司的全自动金属相变仪formastor-FII为世界著名产品,是1964年在日本率先推出。现已有300多家用户。自1974年进入中国一以来一直为中国钢铁界科学家所喜好,近几年宝钢,武钢,攀钢,被经钢铁研究总院,包钢等分别更新该产品。中信重工是继26年前上海重工首次导入中国重工行业之后近年来首次导入这种新型相变测定仪。相信该装置的导入对中国重工行业的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建立大有帮助。
  •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科研大事记之电场调控“三态”相变研究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把蓝图变为现实,将改革进行到底,无不呼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无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天道酬勤,日新月异。 ——习总书记2018新年贺词回顾2017, “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水稻进行测产,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正是各行各业工作者的努力奋斗,才使得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期将会为您重点介绍2017年我国材料学的一大重要发现——由清华大学于浦科研团队发现的电场调控下的“三态”相变。 2017年Nature在线刊登了一篇来自我国科学家的研究论文“Electric-field control of tri-state phase transformation with a selective dual-ion switch”,并在同期发表了题为“Condensed-matter physics: Functional materials at the flick of a switch”的新闻评述,对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该研究次在单一材料中实现了基于双离子电场调控的三态结构相变,并揭示了三态相变过程中光、电和磁学特性调控的原理及应用前景。 图1 a、b为电场调控示意图,c为通对O2-离子和H+离子的选择性调控实现SrCoO3, SrCoO2.5和HSrCoO2.5之间的可逆相变。 电场调控是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中常用的一种调控手段,但传统的电场调控大都只能调控一种离子的价态或者使材料可以在两种状态之间转换。于浦教授带领的团队经过巧妙的构思和设计,通过离子液体电场调控手段在氧化物SrCoO2.5中实现了对O2-离子和H+离子的选择性调控,使材料在SrCoO2.5、SrCoO3-δ以及HSrCoO2.5三相之间进行可逆结构相变,这是选择性双离子调控的次实现,也是电场调控的重要进步。图2 电场作用、选择性的双离子调控三相磁电耦合 由于材料的三态在可见光和红外光区具有不同的光学吸收特性,该研究展示了在可见光和红外线波段的三态电致色变效应,同时证实了三态相变是一种具有“非挥发”特性的相变,即撤掉电压后,其相变后的结构和性能会得到长久保持,从而大大减少维持相变所需的能源消耗。如果将这一成果应用在玻璃上,就可以通过对透光率的调节实现对室内亮度、温度的调节,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新颖的光学特性使该材料在节能环保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另外,材料的三态还具有不同的电磁学特性,分别对应反铁磁缘体、铁磁金属和弱铁磁缘体。可调控的电磁学特性使得该材料在新的自旋电子学器件应用方面同样具有广阔的前景。图3 a. 三态电致色变效应,不同相在可见光波段的通过率不同;b. 不同相在红外线波段的通过率不同,可应用于玻璃来调节室内温度。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研究通常借助外加压力或材料生长过程中的化学掺杂等调控手段,实现新型物相及新颖物性的设计,但本研究通过电场控制实现离子的插入和析出及其所对应的物相转变,为材料物性调控提供了一类全新的手段。该项发现可以被广泛推广到其它一系列材料体系中,有望孕育出大量的新奇结构相变和丰富功能特性。在此,我们再次祝贺于浦教授取得可喜的科研成果,也非常荣幸Quantum Design的设备能够在实验中助老师一臂之力,同时感谢于浦教授继续选择PPMS,完成了清华大学10台PPMS综合物性测量系统的小小里程碑。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希望我们能与各位科研工作者一起并肩奋斗,在新的一年能够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定信念,为2018年中国科研事业的辉煌锦上添花! 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清华大学官网参考文献:Electric-field control of tri-state phase transformation with a selective dual-ion switch(Nature,2017,DOI:10.1038/nature22389) 相关产品及链接 PPMS 综合物性测量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7086.htmMPMS3-新一代磁学测量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7089.htm完全无液氦综合物性测量系统 dynacoo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8553.htm多功能振动样品磁强计 versalab 系统: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9330.htm超精细多功能无液氦低温光学恒温器: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22418.htm低温热去磁恒温器: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201745.htmmicrosense 振动样品磁强计: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94437.htm智能型氦液化器 (AT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80307.htm
  • 工业机器人再成焦点:Pulstec与Sentenso共同开发的残余应力 自动测量系统赋能未来工业
    导读:金属构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残余应力,而残余应力与工件变形、服役寿命等息息相关,因此对金属构件进行残余应力无损检测至关重要。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方法和技术,因其具有理论成熟、数据可靠、无损检测等优势,在各种金属加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中,市面上的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主要采用零维(点)探测器和一维(线)探测器技术。2012年日本Pulstec公司成功发布了新一代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设备(μ-X360系列),该设备采用了新型圆形全二维(面)探测器技术,具有技术先进、测试精度高、体积迷你、重量轻、便携性高等特点,不仅可以在实验室使用,还可以方便携带至非实验室条件下的各种车间现场或户外进行原位的残余应力测量,这使得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方法和技术在应用上实现了更进一步的突破,也为“工业机器人”搭载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提供了可能! 近期,《Metal Finishing News》报道了工业机器人搭载Pulstec μ-X360s残余应力分析仪进行自动化残余应力测量的全新应用,在该模式下可以实现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的自主运动、自主检测、自动绘制应力分布云图以及三维振荡等功能,从而轻松改变常规的操作者手动测试的工作流程。工业机器人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相比于传统的工业设备,工业机器人有众多的优势,比如机器人具有易用性、智能化水平高、生产效率及安全性高、易于管理且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使得它们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作业。使用圆形全二维面探测器的Pulstec μ-X360s残余应力分析仪采用了全新的理论及方法,在残余应力测量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多次转动探测器,X射线单次入射即可获得500个衍射点进行残余应力数据拟合,测试速度快(钢铁样品典型测试时间:<90s),诸多特点使得残余应力测量与工业机器人的联合使用成为现实。Pulstec与德国Sentenso(Sentenso GmbH)公司合作,于近期推出了工业机器人搭载残余应力分析仪的全新解决方案,实现了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的自主运动、自主检测、自动绘制应力分布云图以及三维振荡等功能。该系统可采用Kuka公司(Kuka AG)或UR公司(Universal Robots)的工业机器人,通过专用夹具将Pulstec μ-X360s的探头部分搭载于工业机器人手臂上,得益于Pulstec的小质量探头,工业机器人的有效载荷仅需4kg即可满足测试需求。 图1. 搭载于UR5e上的Pulstec μ-X360s探头借助工业机器人强大的程序控制功能,此系统可轻松的对复杂形状样品进行多点残余应力自动测量功能,机器人带动探头多自由度运动,置于待测点上,通过Pulstec与Sentenso联合开发的软件,可自动进行测量,自动显示测量结果,自动绘制云图。软件内还可以设置残余应力阈值,自动判定样品的残余应力状态是否合格(OK/NG)。 图2. 铁素体钢零件的残余应力Mapping结果(图中红色部分为压应力,绿色部分为拉应力)图3. 使用自动系统测量涡轮盘的残余应力“工业机器人”+“便携式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的模式可通过“人-机”互动实现基于新一代全二维面探技术残余应力无损检测的智能化、自动化,这将“工业4.0”的美好愿景在全二维面探X射线残余应力无损检测领域的实现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参考文献:[1]. Jörg Behler, Yoshinobu Teramoto, and Eckehard Müller, Metal Finishing News, Volume 22, P22-25
  • 普发特发布薄膜相变分析仪PTM1700型新品
    薄膜相变分析仪是一款对相变材料相变特性进行测量与分析的精密光电仪器,可通过自动测量分析薄膜或者粉体等相变材料的热滞回线、相变温度、热滞宽度、相变幅度等特性参数。先进的模块化设计理念、精密的光探针技术、高端的进口芯片、便捷的自动测试分析软件、以及时尚的外观,使该仪器成为二氧化钒等相变材料研究的不二选择。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深圳大学等单位为典型用户。薄膜相变分析仪技术特点:1、精密光学测量技术,可进行单层、多层和超小样品的测量,且灵敏度更高2、非接触式信号采集,避免了接触式探针测量对样品的损伤和不稳定性缺点3、先进的光探针技术,使得采样范围最小直径可达300微米4、全自动一-键测量,操作简单,省时、省事5、超高采样速率1测量快速、准确,工作效率高6、触摸屏操作与电脑操作两种模式,测量随心所欲7、升温速率无级可调,根据实际需求任意选择8、与DSC测量相比,具有超高性价比9、科研型与基础型,满足不同需求技术规格1、仪器型号PTM17002、工作波长1550nm (特殊需要波长可定制)3、样品台温度范围:室温~120°C,温度精度+0.1°C4、采样频率1Hz5、最小采样范围直径300um6、红外非接触测温模式7、自然冷却与风冷两种降温模式8、加热速率无级可调9、设定参数后自动测量出薄膜相变的热滞回线10、USB2.0高速数据接口11、测试分析软件可得到相变温度、热滞宽度等特性参数12.可以Exce形式导出各原始测试数据和分析数据,以word形式导出测试分析报告创新点:全自动薄膜相变分析仪是一款对相变材料相变特性进行测量与分析的精密光电仪器,可通过自动测量分析薄膜或者粉体等相变材料的热滞回线、相变温度、热滞宽度、相变幅度等特性参数。先进的模块化设计理念、精密的光探针技术、高端的进口芯片、便捷的自动测试分析软件、以及时尚的外观,使该仪器成为二氧化钒等相变材料研究的不二选择。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深圳大学等单位为典型用户。 薄膜相变分析仪PTM1700型
  • 航空叶片三坐标自动测量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p   航空发动机叶片几何形状复杂、尺寸跨度大、加工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决定其成为了航空发动机中加工制造的难点,同时也对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质量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技术已逐步从定性检测到定量检测,从接触式检测到非接触式检测,从传统手工检测到自动数字化检测,从二维比对检测到多自由度组合检测,从单一规格大批量检测到多规格小批量检测。航空发动机叶片质量检测方法众多,如标准样板法、自动绘图测量法、光学投影测量、电感测量法、坐标测量法、激光测量法、机器视觉测量法等,其中,三坐标检测凭借通用性强、重复性好、稳定性强、检测精度高等优势在航空叶片制造企业中被广泛应用,但此种方法要求测量时处于恒温环境下且采样效率较低。本文将介绍和评析航空叶片三坐标自动测量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基于三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CMM)提出一种改进型航空叶片自动测量与控制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trong   1 叶片三坐标自动测量研究现状 /strong /p p   (1)基于CAD数模的自动测量 /p p   基于CAD数模的三坐标测量是产品设计、加工、测量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突破。CMM的测量能力和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量软件的功能,测量软件决定了CMM可采用的测量方式以及应用范围。目前很多叶片测量软件都具备基于CAD模型脱机编程功能,比如海克斯康PC-DMIS、蔡司Calypso等,并能读入多种文件格式,如IGES、DXF、STL及VDA等格式,也可以兼容UG、Pro/E或CATIA等CAD格式文件。 /p p   CMM可实现基于CAD数模的叶片自动测量,待测点的分布和采集、测量路径优化及测量程序生成是自动测量中的关键问题。杨雪荣等结合ARCO CAD测量软件,实现了对基于CAD数模零件进行自动测量 周保珍等基于UG CAD提出了沿待测点矢量方向测量的方法,并给出了自动生成DMIS测量程序的方法步骤 刘勇等在前人的成果上基于UG CAD数模给出了叶片自动测量路径规划系统的操作流程 S.G.Zhang等基于CAD数模特征,在CMM平台上设计了一套检测过程规划原型系统,能极大减少判断探针方向的时间 Hui-Chin Chang等基于汽轮机叶片CAD数据库,系统通过简单三角函数计算在短时间内能自动生成无碰撞检测路径,并输出DMIS格式文件。 /p p   在对三坐标测量系统进行研究总结后,测量程序生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p p   ①脱机编程。此方法根据待测件的几何特征和公差要求,用DMIS语言手动编写测量程序,以指导CMM自动测量。但此方法对操作人员专业水平要求较高,编程所需时间长。 /p p   ②自学习编程。此方法适合没有CAD数模和设计图纸的情形下,操作较为简单便捷,适合产品大批量测量。在手动测量一次后,三坐标测量软件系统会自动记录测头运动和操作并保存为测量程序,对相同批次的产品可实现自动重复测量。但此时测量软件需要与CMM联机才能完成程序的编制,CMM其他任务将会被占用。 /p p   ③自动编程。此方法将CAD数模导入到CMM测量软件中,将工件坐标系(即测量坐标系)与理论坐标系进行对齐后,检测员基于CAD模型进行测量路径规划,测量软件系统按照GD& amp T设计要求,自动生成DMIS程序,动态虚拟模拟路径无误后自动保存。也可利用三维软件二次开发功能、C#编程语言或VB编程语言等工具,根据三维软件生成的测量前置文件(包含测量点信息和测头信息)开发格式转换程序,直接生成DMIS格式文件,大幅提高测量效率。 /p p   在无图纸的情况下实现叶片的批量测量,可基于光学扫描仪完成叶片初始点云数据的采集,然后利用Geomagic Design Direct设计软件进行逆向建模,获取初始CAD模型,并导入PC-DMIS测量软件中,以引导CMM进行测量路径自动规划。基于CAD数模的交互自动编程较手工编程而言,效率更快、更清晰直观、方便验证,而且也便于对测量点进行采集和编辑。目前,基于CAD数模自动测量已被国内外先进的CMM测量软件普遍采用。 /p p   (2)自动定位夹具 /p p   目前,由于航空叶片形状复杂且规格繁多,检测时并没有与之兼容的通用定位夹具。国内很多航空叶片制造企业基于三坐标检测普遍都采用简单支撑固定的方式,以降低制造成本,而且每次只能对单个叶片进行测量,每次都需要对待测叶片进行装夹和粗定位,导致叶片检测效率极低。 /p p   针对以上难点,不断开展叶片专用夹具研究,叶建友等提出了柔性相变材料夹具为叶片自动化测量提供保障。定位件和夹紧体位置灵活可调,一套柔性相变材料夹具能装夹一定尺寸范围内任意形状的零件。但该夹具存在准备周期长、刚性不足、手工操作繁琐等问题,同时,仍只能对单一叶片实现定位夹紧,在提升检测效率方面效果并不显著。容器里相变材料反复进行固液态两相变换,膨胀和收缩不可避免,势必影响到夹具的装夹精密度和稳定性。 /p p   陈林等设计了一套叶片测量气动专用夹具,利用榫根底面、侧面及内径相面进行6点定位并对底平面实现磁力夹紧,有利于实现叶片测量自动化。该套夹具具有刚性强、定位精准、操作简单等特点,但对于具有轴颈型榫根或枞树型榫根的叶片无法实现固定支撑,且仍只能对单一叶片进行测量。 /p p   通过研析现有文献和对叶片企业的实地调研,针对航空叶片夹具设计提出参考规则:①夹具在对工件进行装夹时,能保证工件位置的正确性 ②基于某一特征,夹具可对同一规格叶片进行多片装夹定位 ③夹紧操作不能损伤叶片 定位要可靠 夹具系统稳定性强,操作简便快速 ④使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测量时,夹具必须保证探针对于待测叶片的空间可达性且不发生碰撞 ⑤夹具应避免使用吸铁等带有磁性的材料,避免工件或探针收到磁性作用而影响测量结果。 /p p   (3)自动测量系统 /p p   当前,国内很多叶片加工企业在检测环节没有实现模块化和系统化,特别是在信息共享和自动控制方面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①测量数据过度离散化,可追溯性较差 ②测量过程人机交互多,自动化程度低 ③工序质量控制能力弱,产品报废率高。 /p p   在工业4.0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海克斯康集团推出了自动化、智能化的测量系统。整个自动化测量系统分为几个物理单元:三坐标测量机、自动控制系统及管理软件、料架系统、零件识别系统、机器人系统、机器人外围系统及安全防护系统。通过信息系统把各单元串联起来,形成有效的集成单元,对测量信息高效管理,并对工序过程进行有效的数据反馈,明显提升生产效率。 /p p   智能化作为自动化的高级应用,智能测量系统在工业4.0中扮演重要角色,雷尼绍公司推出搭载第二代REVO多传感器五轴测量系统的大型龙门式三坐标测量机有如下特点:①分辨率提高近20倍 ②可加载不同的测量模块 ③不仅可以测量大工件大尺寸,也可以测量大工件小尺寸 ④采用螺旋扫描,采集点的效率高。 /p p   (4)叶片三坐标自动测量发展趋势 /p p   三坐标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测量行业的进步和变革,也对三坐标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航天航空领域,面向智能制造的高精度动态实时测量技术和飞机大尺寸数字化测量关键技术不断被讨论和研究,其中航空叶片三坐标测量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是:①自动化、智能化 ②实时监控、可视化 ③高速、高精度、高稳定性。 /p p strong   2 叶片自动测量夹具设计 /strong /p p   (1)叶片检测现状 /p p   以叶片的叶型测量过程为例,无锡某航空叶片企业的检测过程需要的人机交互操作较多,如待检叶片信息的输入,待检叶片的装夹及粗定位、抽调对应的测量程序、PDF文件名及保存路径的输入等,该企业现有检测流程如图1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212bc28d-9c34-4158-a4cf-746818aaacd4.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420px height: 298px " width=" 42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298"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1 现有叶型检测流程 /p p   在检测过程中,若没有及时的人机交互,CMM就会停机等待操作指令。由于该检测流程仅面向单个叶片,检测效率极其低下,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的叶片检测需求。 /p p   针对上述实际问题有以下解决方案:①增加三坐标测量机以及检测人员数量 ②增强企业叶片数控加工系统的可靠性 ③引进全过程自动化在线控制检测系统 ④优化叶片现有三坐标测量机夹具。 /p p   方案①中通过增加检测设备和人力投入显然不符合企业低成本的要求,在设备维护和人员管理上也会耗费巨大 方案②虽然可以改善叶片加工稳定性和精度,减少了叶片检测的任务量,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短期内很难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对企业资金能力、技术能力、检测环境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实施难度大 方案③为目前先进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可以实现100%检测并实现零废品率,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中小型企业生产规模小,一次性投入太大 方案④是建立在现有设备和人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叶片检测夹具来实现叶片测量效率的提升,显然这个方案更加适用于中小型企业。通过对该企业CMM检测过程的实地调研,来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具体改进后的叶片叶型检测流程见图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c306372c-5a40-443d-bdcd-097232cca3b8.jpg" title=" 2.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467px " width=" 5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67"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2 改进后叶型检测流程 /p p   通过电子扫描槍对该待检测叶片工序流转卡进行扫描获取叶片ID号,系统自动在产品工艺数据库中根据叶片ID号检索相关加工工序信息。选择检测对应工序名后,系统自动从该数据库中检索对应工序的测量程序文件地址,从FTP服务器下载测量程序到Calypso测量软件指定文件夹,并保留待检测叶片相关信息至指定文本文件作为该叶片自动保存地址。运行Calypso软件并调取对应测量程序,叶型测量完成后调取Blade Pro分析软件的同时运行自动保存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捕捉到系统保存窗体的弹出并获取文本文件中保存地址和名称,实现测量报告的自动命名和保存。生成的PDF文件自动上传到FTP服务器,作为该企业的工艺资料储备。生成的TXT文件经过自动转换后导入MySQL工艺数据库,可实现测量数据的精确查询和SPC分析。对于在可控范围内的测量数据,在逆向工程中进行特征数据提取实现叶片三维建模,以指导无图纸工件进行CMM测量路径规划,并生成测量程序完成自动化测量。 /p p   (2)自动测量夹具方案 /p p   由于该企业三坐标测量机叶片专用夹具一次只能对单一叶片进行装夹定位,针对燕尾型榫根叶片叶型测量,提出一种多片自动测量专用夹具,该装置主要由夹具体、气缸、气缸座、基座、定位销钉、夹紧块、带有9个楔形块结构的矩形轴组成,单元结构如图3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fc8a2889-a955-437c-b2af-0bea51b52c36.jpg" title=" 3.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180px " width=" 3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18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3 夹具单元结构 /p p   该夹具能实现9片叶片联装联测,由原本单个支撑工位线性地扩展成9个联测装夹工位。该工装夹具利用蔡司Calypso和PDFFactory配合连续测量,并最多保存9份检测报告,缓解企业CMM检测能力不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p p   采用两个定位销钉和一个紧固螺钉连接夹具体与基座 9个夹具体线性分布在基座上,保证间隔不干涉叶片装夹 矩形轴两端均采用滑动副,并带有9个楔形块,楔形块和夹紧块配合形成滑动副。 /p p   夹具装夹方式是:夹具体楔形面和燕尾型榫根楔形面配合,模拟叶片装配状态,限制了榫根5个自由度 用定位销钉对榫根侧面进行定位,限制了榫根1个自由度 通过启动气缸推动矩形轴移动,从而使楔形块推动夹紧销钉向上移动,实现对9片叶片同步进行装夹。单个榫根装夹图如图4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4b836cd9-4fe9-4d79-92e2-9ea4889a0a04.jpg" title=" 4.pn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213px " width=" 3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213"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4 单个榫根装夹 /p p   以榫根楔形面的中分面(即通过发动机轮毂盘轴线的径向面)工件测量坐标系的XOZ平面,以给定值来确定XOY平面和YOZ平面,以此建立工件测量坐标系(见图5),且该坐标系与建立CAD数模的理论坐标系保持一致。 /p p   在对9片叶片进行检测路径规划时,只需要在DMIS文件中在第一片叶片工件坐标系基础上连续偏置一个固定值即可得到其他叶片的工件坐标系。 /p p   该夹具具有以下特点:①定位装置尺寸链短,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小 ②多叶片可同步装夹和拆卸,实现批量测量 ③采用气动夹紧,实现自动夹紧测量。 /p p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bacf711e-9ee3-41e0-843f-949e80d69dc4.jpg" title=" 5.png" style=" width: 310px height: 167px " width=" 31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167"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5 建立叶片工件坐标系 /p p strong   小结 /strong /p p   本文对航空叶片自动化测量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展开论述,总结了基于CAD数模的检测路径规划方法和DMIS文件生成方法和自动测量夹具设计基本准则,结合相应实例对叶片自动检测系统未来趋势做了总结阐述,并针对某航空叶片企业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解决方案,提出了改进型叶型测量夹具,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p p br/ /p
  • 日本富士电波公司全自动相变仪formastor-FII在中信重工安装调试成功
    创元公司全权代理的日本富士电波公司全自动相变仪formastor-FII于2013年2月1日在洛阳中信重工铸锻所安装调试成功。   这是继宝钢、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包钢、攀钢等老用户之外的又一个重量级新客户,这也是富士电波公司继20多年前入主上海重工之后首次进入中国重工行业.充分说明中国客户对富士电波公司产品的喜爱和认可。富士电波的formastor-F自从1963年在日本问世以来,已经在世界各地拥有300多家用户。已经成为钢铁行业测定相变相变点的标准试验手段。相信它的导入将为中信重工自主创新更上一个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
  • 赛普推出BOD5自动测量分析系统 三大亮点抢先看
    p   在水质检测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实验室分析始终是环境实验室的分析难点,存在操作过程繁琐,且分析数据的合格率低等诸多问题。 /p p   近日赛普仪器全新推出BODAutoTM系列自动分析仪,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自动化、智能化、模块化三大创新改进,实现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幅度提升数据合格率。 /p ul class=" list-paddingleft-2" style=" list-style-type: disc " li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自动化设计 /strong /span /p /li /ul p   机械臂全自动操作,可按程序设置自动完成稀释水加注、接种液加注、硫脲加注、开取及闭合瓶盖、溶氧自动测量、溶氧电极自动清洗及加水封等功能。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内置液位自动检测传感器,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可配置专用生化培养箱实现实验全流程无人值守,并可通过远程查看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 /span /p ul class=" list-paddingleft-2" style=" list-style-type: disc " li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智能化 /strong /span /p /li /ul p   依照国家标准方法,用户可自行定义分析流程,程序自动计算BOD5。 /p ul class=" list-paddingleft-2" style=" list-style-type: disc " li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模块化样品盘设计 /strong /span /p /li /ul p   每批次可容纳54个BOD瓶子,用户可根据需求增加样品盘及样品瓶数量,分析仪允许用户自定义运行程序和步骤,例如自动样品稀释,自动开取及闭合瓶盖,添加试剂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BODAutoTM系列自动分析仪使繁琐的生化需氧量分析简单化,通过智能机械臂协作替代人力的方式,自动化处理繁琐工序,实验人员只需要将样品移入样品瓶中推入系统,即可自动开始检测,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准确率。 /p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8E4F8A53BB5D8F8E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350& playerid=621F7722C6B7BD4E&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63, 63, 63) " strong 现场展示 /strong /span /p p strong 此项方法符合中国环境标准及多项国际标准: /strong /p p  中国环境标准: /p p   HJ 506—2009《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 /p p   HJ 505—2009《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 /p p  日本工业标准: /p p   JIS K—0102—32.3 工场排水试验方法BOD的测定 /p p  美国环境标准: /p p   EPA METHOD 405.1 BiochemicalOxygenDemand(BOD) 5Days /p p  国际ISO标准: /p p   ISO 5815—1水质.n日生化需氧量(BODn)的测定。第1部分:加烯丙硫脲的稀释和接种法 /p p   ISO 5815—2水质.n日生化需氧量(BODn)的测定。第2部分:未稀释样品的测定法 /p
  • 【实验室动态】QD中国北京实验室引进完全无液氦综合物性测量系统 Dynacool样机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翻开2020年新的篇章,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测试需求,更好的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服务,Quantum Design中国子公司北京总部的样机实验室迎来了一个崭新而又熟悉的伙伴—PPMS DynaCool无液氦综合物性测量系统。 此次引进的DynaCool样机拥有9T的强磁场和1.9K-400K的变温环境,同时配备了常用的电学、磁学、热学测量功能,并会在未来继续增加更丰富的测量选件。为方便大家了解PPMS DynaCool系统的功能以及之后的测试申请,我们将对此套PPMS DynaCool系统目前配备的选件及应用进行介绍: PPMS 直流电输运测量选件(DCR)直流电输运测量选件采用样品托设计,用标准4引线法测量样品的直流电阻,每次可同时测量三个样品,并能够针对每个通道的样品分别设定激励电流或大功率。能够在全温区全磁场范围内测量?10 μΩ - 5 MΩ的材料电阻。 直流电输运选件测量的NbTi合金在不同磁场下的Tc相变点变化 振动样品磁强计选件(VSM) 与传统的电磁铁VSM相比,PPMS系统上的VSM在很多方面都更具优越性。先,PPMS系统选取了磁场方向与样品振动方向平行的VSM,与传统电磁铁中磁场方向垂直于样品振动方向的VSM相比,其测量精度大幅度提升。其次, PPMS系统的VSM采用线性电磁驱动马达,测量速率快、精度高且振动频率幅度连续可调,能在1秒内采集到灵敏度 热输运测量选件(TTO)可同时连续地测量热传导系数、Seebeck系数(热电势)和交流电阻率,并由此得出热电性能指数(ZT)的指标。在高真空环境下,选件通过给样品施加方波脉冲加热功率,并记录其温度和电压响应来实现对样品热输运性能的连续测量。 进一步基于热电路模型的拟合算法从测量曲线中计算出样品的热导率和热功率,同时进行电阻测量。该选件可以在 PPMS提供的整个温度和磁场范围内自动计算样品ZT值。典型的热输运测量曲线图,包含热导率、Seebeck系数、电阻率以及通过计算得到的ZT值 比热测量选件(HC) 比热选件是一个基于样品托设计的微量热计,结合主机自带的高真空和磁场低温环境实现在全温度和磁场范围的样品比热容测量。通过脉冲热功率和温度迟豫响应建立的双τ模型能够准确拟合出被测样品的热容。该选件凭借简易而精致的实验设计方案获得了R&D100设计大奖。 NbTi合金在9K附近超导相变的比热测量曲线
  • 动静态相变热模拟FORMASTOR-FZ在华侨大学顺利验收
    动静态相变热模拟FORMASTOR-FZ在华侨大学顺利验收由世界老牌相变仪/热模拟试验机制造商日本富士电波工机株式会社近几年来推出的动静态相变热模拟设备FORMASTOR-FZ再次进入中国。近日在华侨大学顺利验收。感应和通电双加热电源系统,LED光学自动跟踪膨胀测量系统以及智能调节喷气速率的冷却控制系统的先进设计造就了这款设备的独特性能,使其不但是一台先进的测试CCT/TTT的动静态相变仪设备,而且更是一台性能优异的具备拉伸、压缩动态变形和焊接热模拟等功能的热模拟设备,相比市场上其它的热模拟设备,该款设备以其测试的高精度和高可重现性而著称,高精度薄板相变测试功能则是其它种类的相变仪所不具备的独特功能。富士电波制造的相变仪和热模拟设备在多年前已经是事实上的测试标准而为广大的科研人员所认同,如今这款具备多种功能的先进的动静态相变热模拟设备更是可以让您在一台机器上就可以完成以往需要两台设备才能完成的测试工作,极大的提高了测试的效能,更何况其所具备的高精度测试能力是其它的热模拟设备所不可比拟的。
  • 国内首台动静态相变热模拟FORMASTOR-FZ顺利落户攀钢研究院
    国内首台动静态相变热模拟FORMASTOR-FZ顺利落户攀钢研究院世界老牌相变仪热模拟制造商日本富士电波工机株式会社制造的动静态相变热模拟FORMASTOR-FZ设备首次进入中国,已于近日在攀枝花顺利验收完毕。感应和通电双加热电源系统以及LED光学自动跟踪膨胀测量系统的先进设计造就了这款设备的独特性能,使其不但是一台先进的动静态相变仪设备,而且更是一台性能优异的具备拉、压动态变形和焊接模拟等功能的热模拟设备,相比市场上其它热模拟设备,该款设备以其测试的高精度和高可重现性而著称,高精度薄板相变测试功能则是其它种类的相变仪所不具备的独特功能。尤其是同时使用双电源加热的情况下,即使是钛合金这样的材料都可以获得几乎没有鼓度的均匀热压缩。富士电波公司制造的相变仪和热模拟设备在多年前已经是事实上的测试标准而为广大的科研人员所认同,如今这款具备多种功能的先进的动静态相变热模拟设备更是可以让您在一台机器上就可以完成以往需要两台设备才能完成的测试工作,极大的提高了测试的效能,更何况其所具备的高精度测试能力是其它的热模拟设备所不可比拟的。
  • Nat. Nanotechnol.:范德华磁体中应变诱发的可逆磁相变——OptiCool、Montana低温光学设备大显神通
    晶体的机械形变会对其物理性质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化学键几何形状很小的修改也可以完全改变磁交换相互作用的大小和符号,从而改变磁基态。来自华盛顿大学的徐晓栋教授课题组通过可以连续原位施加单轴张应力的装置在低温下使二维A型层状反铁磁半导体材料CrSBr产生了高达几个百分点形变。利用该装置,研究者实现了零磁场下应变诱导的可逆反铁磁-铁磁相变,及应变调控的自旋翻转过程。该工作为二维材料的磁性和其他电子态的应变调控创造了机会。该工作于2022年1月20日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该研究中涉及到了多种原位低温光谱的测量。为这些低温光学测量提供高稳定性低温及磁场环境的正是目前光学低温设备中的代表:OptiCool-超全开放强磁场低温光学研究平台和Montana超精细多功能无液氦低温光学恒温器。OptiCool-超全开放强磁场低温光学研究平台Montana超精细多功能无液氦低温光学恒温器全干式系统全自动软件控制,一键变温变场8个光学窗口超大磁场:±7T1.7K~350K全温区控温智能触摸屏,“一键式操作”2小时快速降温(300K-4.2K)5个光学窗口震动稳定性: ☛ 低温拉曼原位检测应变大小——基于OptiCool的低温拉曼测量研究者利用新的应变装置,通过对压电陶瓷施加电压来原位改变二维材料的单轴应变。为了估算CrSBr的应变大小,研究者比较了在应变区域和远离间隙的非应变区域的拉曼光谱。为此,该团队使用应变片异质结构校准了345 cm−1拉曼峰位(标记为P3)与压电陶瓷所加电压以及应变率之间的关系。校准得到的红移率为~4.2 cm−1每1%应变,与原理计算预测的~4.4 cm−1每1%应变相一致。图1:原位可调应变装置与拉曼测量应变率图2:应变诱导的反铁磁-铁磁相变☛ 低温PL光谱探测CrSBr磁性变化——基于Montana超精细多功能无液氦低温光学恒温器的PL光谱测量由于向RMCD对面外磁性比较敏感,而CrSBr是面内的A型反铁磁结构,因此用RMCD来测量磁性并不是一种好的方法,近期研究发现,激子光致发光(PL)和吸收谱对CrSBr的层间反铁磁和铁磁排列非常敏感。因此该工作中用低温PL光谱研究了CrSBr不同应变下的磁性态。图3:应变诱导的磁相变前后与磁场相关的PL光谱 ☛ 低温RMCD探测CrSBr自旋翻转过程——基于Montana定制型光学恒温器的RMCD测量在对CrSBr二维材料施加面外磁场时,自旋会逐渐翻转至面外方向。研究者发现,应变会导致自旋翻转过程发生剧烈的变化。利用低温限RMCD作为面外磁化的敏感探针,研究者测量了应力对自旋翻转的影响。图4:应变调控的面外磁翻转过程总结在此作中,研究者展示了新的技术手段以用来探测低温下原位可调的单轴应变对二维材料和异质结的影响。利用这一技术,研究者实现了对层状磁性半导体CrSBr磁性能前所未有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自旋、电荷、晶格之间特的耦合作用可以用于制造二维器件,例如应力控制的磁阻开关、通过应变导致的磁性态反转对称性破缺实现调控二次谐波,或者零磁场下调控磁隧道结。利用应变的调控还可以扩展到范德瓦尔斯材料之外的其他二维材料、异质结、莫尔超晶格中,为应变调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设备简介OptiCool超全开放强磁场低温光学研究平台OptiCool是Quantum Design于2018年2月新推出的超全开放强磁场低温光学研究平台,创新特的设计方案确保样品可以处于光路的关键位置。系统拥有3.8英寸超大样品腔、双锥型劈裂磁体,可在超大空间为您提供高达±7T的磁场。多达7个侧面窗口、1个部超大窗口方便光线由各个方向引入样品腔,高度集成式的设计让您的样品在拥有低温磁场的同时摆脱大型低温系统的各种束缚。OptiCool是全干式系统,启动和运行只需少量氦气。全自动软件控制实现一键变温、一键变场、部窗口90°光路张角让测量更便捷;控温技术让控温更智能;新型磁体结合了超大均匀区与超大数值孔径。OptiCool让低温光学实验无限可能。OptiCool技术特点:▪ 全干式系统:完全无液氦系统,脉管制冷机。▪ 8个光学窗口:7个侧面窗口,1个部窗口;可升底部窗口▪ 超大磁场:±7T▪ 超低震动:Montana超精细多功能无液氦低温光学恒温器全球知名光学恒温器制造商Montana Instruments多年来为低温光学、量子信息等领域提供性能的光学恒温器而广受好评。作为低温光学恒温器的旗舰产品,Montana Instruments近推出了全新型号CryoAdvance系列。该系列的目标是助力科技工作者在先进材料和量子信息领域研究研究方面更进一步。CryoAdvance 50新特色▪ 自动控制:全新智能触摸屏系统,“一键式操作”,实时显示温度、稳定性、真空度等多种指标。▪ 模块化设计:多种配置可选,快速满足各种实验需求,后续升简单。▪ 多通道设计:基本配置已包含光学窗口+直流电学+高频电学通道。▪ 稳定性设计:新设计在变温和振动稳定性上进一步优化。CryoAdvance 50主要参数▪ 自动控温:3.2K - 350K 样品台▪ 温度稳定性:▪ 样品腔空间:Φ53 mm ×100 mm▪ 光学窗口:5个光学窗口,可选光纤引入▪ 水平光路高度:140 mm▪ 窗口材料:多种材质可选▪ 基本电学通道:20条直流通道。▪ 接口面板:双RF接口+25DC接口
  • 日本富士电波公司全自动相变仪formastor-F经过激烈竞争胜出
    日本富士电波公司全自动相变仪formastor-F经过激烈竞争胜出。日前已经收到中标通知书。 这是继续宝钢,包钢、攀钢等几十个老用户后又一个老客户第2次选择该公司产品。武钢是中国名列前矛的著名钢铁企业,此次再次选择富士电波公司产品,充分说明中国客户对富士电波公司产品的喜爱。也说明该公司在技术上占有相当优势。 希望有更多的钢铁研究者选择富士电波各种金属材料研究装置。
  • 日本富士电波公司全自动相变仪formastor-F在武钢安装调试成功
    日本富士电波公司全自动相变仪formastor-F于2010年12月22日在武钢研究院工艺研究所安装调试成功。   这是继宝钢、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包钢、攀钢等老用户之外的又一个重量级新客户,充分说明中国客户对富士电波公司产品的喜爱和认可。希望更多客户加盟创元加盟日本富士电波公司。formastor-F自从1963年在日本问世以来,已经有近300多用户。已经成为钢铁行业标准。相信它的导入必将为武钢自主创新更上一个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
  • 无损测试材料相变温度的利器——相变温度分析仪
    p   武汉嘉仪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以薄膜物性检测为战略定位的高科技企业,一直专注于薄膜材料物理性能分析与检测仪器的自主研发,拥有一系列自主研发的热学相关分析仪器。其中,相变温度分析仪是嘉仪通热学分析仪器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产品之一。 br/ & nbsp & nbsp 相变温度分析仪(PCA)是根据材料相变前后光学性质(反射光功率)有较大差异的特性,在程序控温下,使用一束恒定功率的激光照射样品表面,记录反射光功率变化,形成反射光功率与温度变化曲线,从而确定相变温度的一款仪器。可以实现对相变材料进行相变温度的实时测定、新型材料(相变材料、相变储能材料)的稳定性测试及性能优化以及进行新型相变机理(晶化温度的尺寸效应、材料的结晶动力学过程等)的研究等功能。 br/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为什么选择研发相变温度分析仪? /span /strong br/ /p p   相变材料(PCM-Phase Change Material)是指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相变材料实际上可作为能量存储器,这种特性在节能、温度控制等领域有着极大的意义。这种非常重要的材料,可广泛应用在航天、服装、制冷设备、军事、通讯、电力、建筑材料等方面。但是在这种材料的科研过程中,理想的相变材料非常难找到,只能选择具有合适相变温度和有较大相变潜力的相变材料,而无损测试材料的相变温度却又是很难办到的。 /p p   嘉仪通正是发现了无损检测材料相变温度的重要性,想要帮助科研人员解决相变温度测试难题,进一步助力相变材料的应用发展,因此我们加大投入力度,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化测试,不断攻坚克难,采用更加先进的测试方法和更加精密的控制系统,最终历时近6年时间,终于成功研发出了这款可以无损检测材料相变温度的精密仪器。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e832f85f-2f28-4ec9-8c44-f495fd028266.jpg" title=" 相变温度分析仪PCA-1200.png" alt=" 相变温度分析仪PCA-1200.png" width=" 400" height=" 275"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275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相变温度分析仪 PCA-1200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嘉仪通相变温度分析仪具有哪些功能特性?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全新技术设计 /strong /p p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f4dc9b2c-620c-4f33-9da4-2d0dcecca464.jpg" title=" 全新技术设计.png" alt=" 全新技术设计.png" width=" 350" height=" 33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float: left width: 350px height: 330px " / br/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br/ 无需基线,曲线趋势分析 /strong /span /p p br/ br/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无需标样,绝对测算方法 /strong strong /strong /span /p p br/ br/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无损检测,无需破坏膜层材料结构 /strong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br/ br/ strong 功能特色 /strong /p p · 采用高性能长寿命红外加热管进行加热,核心加热区采用抛物反射面设计,确保对样品进行有效全方位加热。 /p p · 采用PID调节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温控系统,可实现系统的高速跟随控制,可实现最快50℃/s升温速度。 /p p · 以直线滚珠轴承作为组件支撑及运动导向关联件,确保送样的平稳可靠,行程限垫可有效确保导轨的行程范围。 /p p · 压迫式弹针接触端可确保温度传感器的有效接通,同时其弹力可确保设备处于锁紧状态时方可进行加热操作等事宜,避免误操作。 /p p · 组合隔温挡圈能有效形成前后隔离,确保温场均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应用范围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TiN薄膜,GeTe薄膜,ZrO sub 2 /sub 薄膜,掺Ti的ZnSb薄膜,SiC薄膜,显示屏玻璃,形变记忆合金薄膜,NiAl复合薄膜,VO sub 2 /sub 薄膜,PZT铁电材料,MgO/Ni-Mn-Ga薄膜,GST相变存储薄膜,金属Co薄膜,Al sub 2 /sub O3薄膜,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测试案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红外材料 /strong /span strong b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b7da2f45-1e2a-4575-ad21-52c91c75b63a.jpg" title=" 四川大学提供的红外材料样品VO2.jpg" alt=" 四川大学提供的红外材料样品VO2.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1:VO2不同升温速率12℃/min、15℃/mi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四川大学提供样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复合材料 /strong /span strong b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fa3ce443-ac01-434e-8bb7-f2fc8e00b90b.jpg" title=" 西南科技大学提供的复合材料样品铝镍合金复合薄膜.jpg" alt=" 西南科技大学提供的复合材料样品铝镍合金复合薄膜.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2:铝镍合金复合薄膜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西南科技大学提供样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相变存储材料 /strong /span strong b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f175574c-c528-4a7c-a745-aaf92126f24e.jpg" title=" 中科院微系统所提供的相变存储材料样品.jpg" alt=" 中科院微系统所提供的相变存储材料样品.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3:相变存储材料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科院微系统所提供样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热电薄膜材料 /strong /span strong b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a822a53d-5c63-41c6-a2ea-3237ee56ece0.jpg" title=" 深圳大学提供的热电薄膜材料样品掺Ti的ZnSb.jpg" alt=" 深圳大学提供的热电薄膜材料样品掺Ti的ZnSb.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4:热电转换薄膜材料(掺Ti的ZnSb)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深圳大学提供样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氧化锆薄膜 /strong /span strong b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63e8d2e4-4c04-4112-aa76-10f92a542629.jpg" title=" 清华大学提供的氧化锆薄膜样品.png" alt=" 清华大学提供的氧化锆薄膜样品.pn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5:ZrO2薄膜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清华大学提供样品) br/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e6c00cea-ef7b-4cca-a103-57181b6b0131.jpg" title=" 氧化锆薄膜与XRD对比图.jpg" alt=" 氧化锆薄膜与XRD对比图.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氧化锆薄膜与XRD对比图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高温陶瓷材料 /strong /span strong b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ffba8968-5aa8-4340-927b-bad7ff25421f.jpg" title=" 海南大学提供的高温陶瓷材料样品TiN薄膜硅基底.jpg" alt=" 海南大学提供的高温陶瓷材料样品TiN薄膜硅基底.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6:高温陶瓷材料(TiN薄膜硅基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海南大学提供样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硬质合金薄膜材料 /strong /span strong b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9b945867-70c2-4548-adcc-cb5a2dbc1488.jpg" title=" 武汉大学提供的硬质合金薄膜材料样品切削刀具.png" alt=" 武汉大学提供的硬质合金薄膜材料样品切削刀具.pn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7:切削刀具相变监测曲线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武汉大学提供样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SiC薄膜 /strong /span strong b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5df342d-1488-40b8-bf7c-8cf2f1dbd1d5.jpg" title="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五研究所提供的SiC薄膜样品.png" al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五研究所提供的SiC薄膜样品.pn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8:SiC薄膜热膨胀系数监测曲线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五研究所提供样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显示屏玻璃 /strong /span strong b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1d1e69a-88b7-4aae-9edc-c1864a7dce34.jpg" title=" 武汉天马提供的显示屏玻璃样品.png" alt=" 武汉天马提供的显示屏玻璃样品.pn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9:显示屏玻璃热膨胀系数监测曲线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武汉天马提供样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供稿:武汉嘉仪通) /strong /p
  • 赛普仪器发布BOD5机器人自动测量分析系统新品
    标准化:符合中国和国际相关标准,5日生化培养+溶解氧电极法测定。自动化设计:机械臂定位,实现自动样品稀释、试剂加注 、自动开盖、自动加盖及加水封和溶氧电极自动测量及清洗等自动功能。智能化:依照国家标准方法,程序自动计算BOD5。样品量:单组54位瓶位,可多组测量。操作简单:HMI交互界面,触摸屏全程操控,也可通过微机软件操控。自动校正:电极自动校正,校正数据自动保存。数据存储:数据实时存储,系统数据及测量数据掉电不丢失。安全:无危险试剂,排出液体无害测量范围:2~6000mg/L电极测量范围:0-20mg/L分辨率:0.01 mg/L重现性:0.1Mg/L(单组)电极校正:智能薄膜校正(IQMC)技术使用过程无需校正自动稀释:提供多通道自动稀释功能。稀释水采用蠕动泵智能自控加注系统,流量1.2L、min接种液采用高精度注射泵自动加注系统,加液范围0-100ml丙烯基硫脲采用高精度注射泵自动加注系统,加液范围0-100ml自动清洗: 管路和溶解氧探头可进行自动定时清洗。样品数:多组重复不限量。单组实现54瓶位样品的测量。模块化样品盘设计:3*6样品瓶/盘。样品容器:标准玻璃培养瓶300ml。盖瓶盖/开瓶盖:由机械臂附加装置自动完成,瓶盖加水封密封。运动模块:全电控模组定位准确,多轴联动,柔性稳定。电源要求:AC220V 50HZ电源功率:350W 外形尺寸:1500*650*650mm环境要求:5~45℃ ,无腐蚀性气体。高灵敏全极霍尔定位自动搅拌功能保持样品溶解氧均匀,也可赶出过饱和溶解氧。溶解氧膜电极具有自动温度补偿、自动盐度补偿和自动气压补偿的功能。测量范围:(0 ~ 20.00)mg/L(ppm) (0 ~ 200.0)%分辨率:0.1/0.01 mg/L(ppm) 1/0.1 %响应时间:≤30 s(25℃, 90%响应)准确度:≤0.1 mg/L温度补偿范围:(0 ~ 45)℃(自动)盐度补偿范围:(0 ~ 45)ppt(自动)气压补偿范围:(80 ~ 105)kPa(自动)创新点:自动化设计:机械臂定位,可按程序设置自动完成稀释接种水加注、营养盐加注、硫脲加注、开取及闭合瓶盖、溶氧自动测量、溶氧电极自动清洗及加水封等自动功能。内置液位自动检测电极。 智能化:依照国家标准方法,用户可自行定义分析流程,程序自动计算BOD5。 产品完全符合 HJ505-2009《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 BOD5机器人自动测量分析系统
  • 国内首套光电输运选件在清华大学顺利验收,完美实现不同波段的电输运全自动测量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新型太阳能材料的研究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进而凸显高精度光电测量系统的重要性。Quantum Design秉承科研需求高于一切的精神,同时应广大用户的要求,于2016年的美国物理学年会APS上隆重推出了光电输运选件。日前,国内套光电输运选件在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功能复合材料课题组完成安装调试并顺利验收。Quantum Design工程师讲解仪器的操作方法Quantum Design公司的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可根据客户需求配置不同选件,实现磁学、电学、热学等性质的测量。光电选件是基于PPMS、Versalab平台全新推出的光照下电输运测量选件,该选件在原有的多功能样品杆选件的基础上集成了适应不同光波段的光纤,并标配了卤素灯和单色仪。用户能够根据测量的实际需求调节入射光线波段,并配合高电输运或直流电学选件实现进一步的电输运测量。 光电测量样品杆 在此次更新的光电输运测量选件中,选用100W长寿命卤素灯光源,输出的波谱范围可从350nm一直延伸到1850nm,通过光栅单色仪能够输出约为10nm线宽的单色光,并能够实现整个波谱范围的连续调控,结合系统的变温、变磁场样品腔环境,用户能够在不同温度以及不同磁场条件下,对样品进行不同波段光照下的电输运性质的全自动测量,更加便捷。 光源及连续可调光栅单色系统 不同温度下样品电阻对激发光波长的依赖关系此次更新的光电输运选件能够支持两个4线法样品同时进行测量,如此,用户在同样的物理环境下即可对多种不同组分样品的性质进行更为直观地对比,这就大大提升了实验室样品测试的效率。结合PPMS平台的电输运测量选件,该选件能够帮助用户实现光照下样品电输运性能测量,进一步拓展了PPMS综合物性测量系统在光、电、磁等方面的多场调控能力。期待该选件的顺利安装能够为老师获取更多的科研成果添砖加瓦,也期望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能够充分利用PPMS系统以及新选件的多种功能,取得更的学术成果! 相关产品链接: PPMS 综合物性测量系统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7086.htm 完全无液氦综合物性测量系统 DynaCool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8553.htm多功能振动样品磁强计 VersaLab 系统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9330.htm MPMS3-新一代磁学测量系统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7089.htm
  • 用于液滴捕获、相变监测和形态学研究的单束梯度力气溶胶光学镊的表征
    导言大气气溶胶粒子可以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被激活成云滴,参与冰核过程,并为化学反应提供反应界面。因此,气溶胶在空气污染、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气溶胶粒子可以有复杂的组成,包括无机、金属和矿物成分、元素碳和有机碳,以及一定量的水。气溶胶粒子还可以有不同的形态。例如由无机盐和有机成分组成的气溶胶粒子可以通过相变具有固态、部分吞噬或核-壳以及均一形态。气溶胶组成和含水量的变化导致粒子形态和相态的演变,同时改变其他物理化学性质,如pH值、极性、界面张力和光化学。分享一篇来自浙江大学裴祥宇团队的新研究成果,本文以“Technical note: Characterization of a single-beam gradient force aerosol optical tweezer for droplet trapping, phase transition monitoring, and morphology studies”为题发表于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5194/acp-24-5235-2024 浙江大学裴祥宇老师为共同第一作者。希望对您的科学研究或工业生产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正文单粒子分析对于更好地理解颗粒转化过程及其预测环境影响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浙江大学的裴祥宇老师团队开发了一种气溶胶光学镊(AOT)拉曼光谱系统,用于实时研究悬浮气溶胶滴的相态和形态。该系统包括四个模块:光学捕获、反应、照明与成像以及检测。光学捕获模块使用532纳米激光器和100倍油浸物镜,在30秒内稳定捕获气溶胶滴。反应模块允许调整相对湿度(RH)并引入反应气体进入滴悬浮室,促进研究液-液相变。照明与成像模块采用高速摄像机监测被捕获的液滴,而检测模块记录拉曼散射光。裴祥宇老师团队捕获了含氯化钠(NaCl)和3-甲基戊二酸(3-MGA)的混合滴,以检查RH依赖的形态变化。当RH降低时,发生了液-液相分离(LLPS)。此外,作者引入了臭氧和蓖麻油/松节油来原位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SOA)颗粒,这些颗粒与被捕获的滴碰撞并溶解在其中。为了确定被捕获滴的特性,作者使用基于Mie理论的开源程序,从拉曼光谱中观察到的回音壁模式(WGMs)中检索直径和折射率。结果发现,当RH降低时,混合滴形成了核-壳形态,由不同SOA前体生成的滴的相变对RH的依赖性不同。AOT系统是评估动态大气过程中形态和相态的现场实验平台。图1.(a) 本研究中使用的气溶胶光学镊装置示意图。(b) 滴液粒子悬浮室的设计。(c) 系统主要部件的照片,包括悬浮室、水汽发生器、激光器、摄像机和卓立汉光公司的Omni-λ5004i光谱仪。相变确定方法:当一个透明或弱吸收的球形颗粒被捕获时,它可以作为一个高质量的光学腔体,发生强烈的光学共振,从而产生增强的拉曼散射。这些共振可以在颗粒的拉曼光谱中观察到峰值,通常被称为回音壁效应(WGMs)。原则上,可以通过WGMs推断出颗粒的形态,因为折射率中的不均匀性会破坏WGMs的循环。WGMs衰减的起源在于颗粒被分离成亲水核和疏水壳时存在的径向均匀性。因此,当使用Mie散射模型拟合均匀液滴的拉曼光谱时,最佳拟合的误差会大幅增加。对提取的半径和折射率的研究显示它与均匀球体的拟合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颗粒大小和折射率发生显著变化的点可以作为核壳相分离发生的点。如下图所示,当液滴部分包裹且非球形时,光谱中的WGM峰值消失。总的来说,单个液滴在经历形态转变时拉曼光谱会发生相应的动态变化。图2. 基于光谱特征识别滴液形态的例子。(a) 捕获的水性NaCl滴的拉曼散射特征图。(b) 不同滴液形态的光谱:上子图显示了均匀水性饱和NaCl滴的典型光谱。中间子图显示了当SOA在饱和NaCl滴表面形成薄壳时的光谱。底部子图显示了当SOA继续在饱和NaCl滴表面凝聚时,WGMs峰值减弱的光谱。(c) WGM分裂时间序列的例子:红色峰值逐渐从一分为二,并且强度变弱,当SOA被加入到滴中时,表明形成了核-壳形态。在实验过程中,通常首先捕获一个均匀的滴液。随后,随着相对湿度(RH)的降低,滴液可能会经历相分离,转变成部分吞噬或核-壳形态。这些转变对回音壁模式(WGMs)有明显影响。当滴液转变为部分吞噬状态时,其对称结构被破坏,导致WGMs的猝灭。相比之下,当滴液呈现核-壳结构时,由于滴液的径向均匀性受到干扰,WGMs会减弱。因此,对部分吞噬或核-壳滴液应用MRSFIT可能会导致检索直径和折射率变得不可信,导致拟合误差异常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为核-壳滴液检索直径和折射率,作者采用了另一种名为Mie共振壳层拟合(MRSFIT)的程序,由Vennes和Preston开发。MRSFIT专门设计用来将观察到的Mie共振与使用Mie理论预测的核-壳颗粒的共振相拟合。MRFIT提供的模式分配指导了核-壳滴液的适当参数选择。捕获滴液后,可以从光谱中识别其形态,如图2所示的例子。图3. (a) 检索到的直径(Dp)和折射率(n)。(b) 测量室内前后的相对湿度(RH)。(c) 捕获的水性NaCl滴液的拉曼光谱时间序列图2和图3中的拉曼信号及数据使用卓立汉光公司的Omni-λ5004i光谱仪测量得到。由于物质特殊的结构,拉曼散射得到增强,使得峰值可在光谱中观察到,从而形成回音壁效应。而回音壁效应的改变情况在此研究中对于推断物质的形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单个液滴在经历形态转变时拉曼光谱会发生相应的动态变化,从拉曼光谱的变化中可以分析液滴的相变过程。图4.液-液相分离和NaCl/3-MGA溶液的混合。(a) 通过WGM拟合获得的滴液直径和折射率,蓝点代表滴液直径,红点代表折射率。(b) 室内相对湿度(RH)的变化,红线代表进入室内前的RH,绿线代表离开室内后的RH。(c) 时间分辨的拉曼光谱,WGMs用深红色标记。虚绿线和虚紫线分别表示液-液相分离和液-液相混合的发生。图5. α-蒎烯SOA涂覆在饱和NaCl滴液上的实验。(a) 使用均匀滴液模型检索到的滴液直径(蓝点)和折射率(红点),以及不同时间点的滴液实时图像。(b) 使用核-壳滴液模型检索到的壳层直径(蓝点)和核心直径(红点)。颜色越深,拟合误差越小。在点状绿线和点状紫线之间,蓝点代表壳层直径,而粉红点代表核心直径。(c) 流出室外的气流的相对湿度(RH)。(d) 在底部添加了柠檬烯SOA(紫色条),导致形成了核-壳形态。虚绿线和虚紫线分别表示液-液相分离和液-液相混合的发生。总结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开发并表征了一种新型的单束梯度力气溶胶AOT系统。建造了一个具有双层设计的定制滴液粒子悬浮室,提供了修改的多功能性,并实现了快速液滴捕获。作者对这个AOT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特性表征和性能评估。AOT系统证明了在30秒内高效捕获微米级滴液的能力,显著提高了捕获效率。此外,室内设计的灵活性允许通过改变中间部分气孔的形状和大小来调整气流交换率和方向,以满足特定的实验要求。为了评估该悬浮室的性能,作者捕获了NaCl滴液,并使用MRFIT算法检索它们的直径和折射率。实验获得的滴液尺寸与理论值非常接近,证实了悬浮室性能。此外,作者研究了滴液的相对湿度(RH)依赖性形态,使用与3-MGA混合的NaCl滴液来测量分离相对湿度(SRH)和相变相对湿度(MRH)。作者还在原位生成并向无机滴液中添加了α-蒎烯和柠檬烯SOA。实验中滴液的第二相形成,使作者能够研究其混溶性和湿度依赖性形态。本文的发现表明,AOT系统可以有效地用于研究典型大气SOA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浙江大学裴祥宇老师简介裴祥宇,助理研究员,获哥德堡大学化学博士学位,2018至2019年于哥德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大气科学、大气污染及气溶胶方面的研究。在国际有影响力的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相关产品推荐本研究采用的是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Omni-λ5004i光谱仪,如需了解该产品,欢迎咨询。产品链接:https://www.zolix.com.cn/Product_desc/1199_1565.html免责声明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公众号所发布内容(含图片)来源于原作者提供或原文授权转载。文章版权、数据及所述观点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发布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如果您认为本文存在侵权之处,请与我们联系,会第一时间及时处理。我们力求数据严谨准确,如有任何疑问,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我们也热忱欢迎您投稿并发表您的观点和见解。
  • 中国科大在拓扑相变量子模拟上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林毅恒等人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罗希望等合作,在拓扑相变量子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发展高自旋离子阱体系的调控技术,实现了对三重简并拓扑单极子的量子模拟,观测到具有不同拓扑荷的单极子之间的相变,并展示了自旋张量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于2022年12月14日以“Observation of Spin-Tensor Induced Topological Phase Transitions of Triply Degenerate Points with a Trapped Ion”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 129, 250501 (2022)] 。   拓扑物态是当前物理研究的前沿和主流领域之一,为新材料、新器件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乃至对我们深入理解宇宙基本粒子的性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便授予了在拓扑物理学方面做出开创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拓扑源自于数学,指在局部的连续变化下保持不变的整体性质。比如面包圈和茶杯拓扑等价,这是由于他们都有一个穿透的洞,而洞的个数是一个拓扑性质,对应拓扑荷。科学家发现,拓扑在凝聚物质的一些物理特性上也起到关键作用,这些物理特性不依赖样品的细节,完全由系统状态的整体拓扑性质确定。而拓扑相变——具有不同拓扑性质的状态之间的转变——一定是不连续的跃变。例如在一些半金属材料中,能带简并点形成的类似单极子的拓扑结构可以具有不同的拓扑荷,探索他们之间的拓扑相变是目前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同时,简并点附近的准粒子激发表现出类似基本粒子的行为,探索其拓扑相变对于探索新型粒子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项研究针对拓扑相变中的一类重要的费米子——三重简并费米子模型进行实验模拟。该模型对应自旋为1的拓扑单极子,在近期的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固体材料体系中,直接观测这种三重简并点的拓扑相变需要复杂的调控,目前难以实现。因此,高度可控的量子模拟器为研究拓扑现象提供了新的途径。这项研究中,通过使用在超高真空环境束缚的铍离子,结合微波、射频等的精准调控,构建多能级的量子体系,可以有效的观测自旋为1的拓扑单极子的行为。通过调控实验参数,研究人员清晰的观测到量子态的拓扑相变,并且提取出高阶自旋张量在其中的贡献(图1所示)。该工作发展出的高度可调控的多能级束缚离子系统,为研究高自旋物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为进一步研究新奇高阶拓扑简并态以及其他拓扑单极子现象铺平了道路。图1. 自旋为1的拓扑量子模拟实验结果。左图:实验观测到的拓扑相变行为,其中 β-2 对应拓扑荷为2, β-2 对应拓扑荷为0;不同颜色的数据代表拓扑相变中各种分量的贡献,其中黄色数据代表张量部分的贡献,实线为对应的理论预测结果。右图:实验观测张量椭球在拓扑相变点 β≈-2 附近的几何环绕行为。自旋张量椭球在参数空间中特定回路的演化,可以清晰的反应张量对拓扑荷的贡献。研究中使用的离子阱实验系统属于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高自旋量子模拟器。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院士、林毅恒教授带领团队从无到有搭建了实验平台,并成功发展了一系列新型的高自旋操控技术,包括使用动力学去耦将三能级状态相干时间提高一个数量级[Phys. Rev. A. 106, 022412 (2022)];通过解析模型辅助的形状脉冲,以实现四能级系统的两个近邻跃迁之间的快速普适调控[Phys. Rev. Applied. 18, 034047 (2022)]。上述工作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核心实验基础。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罗希望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张传伟教授为本文的工作提供核心理论支持。   审稿人高度评价该工作,指出“...importantly, the spin-tensor-momentum-coupling could be generated for spin-1 systems and induce intriguing quantum phenomena different from spin-1/2 ones. This work is of interest and importance.”(“……重要的是,自旋-张量-动量的耦合可以通过自旋为1的系统生成,导致与自旋1/2不同的有趣的量子现象。这个工作是有意思的和重要的。”)   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张梦翔、李岳以及袁新星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杜江峰院士、林毅恒教授和罗希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科技部、安徽省的资助。
  • 不贴点!跟踪式激光扫描系统在大尺寸精密测量中显身手
    精准测量是支撑高质量制造的基石。先临三维的高精度工业3D扫描技术作为一种光学测量工具,凭借其高精度、高效率、非接触等优势,为高端制造的精密三维尺寸检测提供保障。当下,这项技术已经渗透至到汽车工业、航天制造、电子电器、教育科研等行业,满足了不同用户对三维尺寸检测的需求。在工业领域,激光3D扫描仪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激光3D扫描仪需要在被测物体上粘贴标志点,以实现高精度三维数据的拼接与获取。在大型工件的三维尺寸检测中,这种方式动辄需要粘贴和去除成百上千个标志点,耗费大量时间。先临三维的跟踪式激光扫描系统以动态跟踪、不贴点的独特优势,以及激光扫描高精度、高效率、材质适应性佳的稳定表现,为大型工件精准的三维尺寸检测提供了破题思路。通过在扫描仪的工作过程中使用跟踪仪来获取扫描仪的三维空间信息,跟踪式激光扫描系统实现了大范围的无需标志点的拼接扫描,从而为大型工件的三维尺寸检测进一步提速。行业应用案例: 汽车工业白车身是指装焊完成但未涂装的车身结构,是整车零部件的载体。这种车身具有尺寸体积大、曲面复杂、部分零件表面反光等检测难点,因此需要精度高、无需贴点、材质适应性更强的激光3D扫描设备进行数据获取。使用先临天远的FreeScan Trak Pro2 跟踪式激光扫描系统,仅需约10分钟即可获取完整的白车身三维数据。此外,扫描精度最高可达0.023mm且重复性精度稳定,结果准确可靠满足工业测量需求。*FreeScan系列产品 ISO 17025 认证:基于JJF1951-2021和 VDI/VDE 2634 第 3 部分标准。基于可追踪球体直径测量数据对探测误差性能进行评估,在工作范围内基于可追踪长度标准件从多视角方向进行测量,来评估球体间距误差。可通过集成或内置摄影测量获取体积精度进一步优化的数据。轨道交通轨道车辆的车身主体是由一次次的焊接而成型,保证焊接的准确度,是后期顺利装配的基础。因此,确保扫描结果精准、扫描过程不贴点以保证效率,是车身进行三维检测的核心诉求。FreeScan Trak Pro跟踪式激光扫描系统表现出色,高效获取车身的完整三维数据后,将扫描获取数据与原始的CAD设计数据相对比,即可完成车身的焊接质量检测。模具铸造在模具铸造过程中,模型的形状和尺寸至关重要。面对结构复杂的大型铸件模型,不贴标志点的高效扫描成为三维检测中的关键环节。FreeScan Trak Pro流畅、高质的扫描提供了助力,不仅大幅缩短三维尺寸检测时间,还为铸件的浇筑生产节省大量时间。更多应用场景先临三维的跟踪式激光扫描系统,同样为航空制造、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大尺寸精密测量提供高效解决方案。我国制造业正向高端迈进,大型化装备 和复杂结构制造的兴起,对测量方式提出了精度更高、适应性更强的要求。先临三维的高精度工业3D扫描业务线,品全而精,包含踪式激光三维扫描系统、手持式激光三维扫描仪、固定式蓝光三维扫描仪等多款产品,以精准测量保证精密制造。未来,先临三维将持续对产品、功能、应用进行深度打磨,让高精度工业3D扫描技术朝着设备无线化、软件智能化、检测自动化的方向不断精进,助力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 瞬渺光电将举办全自动防晒系数测量仪样机研讨会
    “美国Optometrics最新全自动防晒系数测量仪SPF-290S”样机展示与使用(上海)研讨会邀请函 尊敬的老师:   您好!   很荣幸地邀请您于2010年12月15日至2011年01月25日日期间到我公司(上海瞬渺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参观并试用我公司最新购置的全自动防晒系数测量仪SPF-290S样机。   鉴于国内客户对防晒系数测量仪的需求日益增大,为了让对该产品感兴趣的您对该机器有一个直观的,全面的认识,作为该产品的制造商美国Optometrics Corporation在中国的授权代理商和唯一专业的技术支持中心,上海瞬渺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特从原厂引进最新全自动防晒系数测量仪的样机,邀请各位前来参观、样品测试并给出您的建议和指教。   您也有机会现场与同行专家进行交流沟通!   防晒系数SPF测量系统SPF-290S应用和特点:   针对防晒试验设计!分析SPF系数:防晒乳、乳液面霜、化妆品、防晒用品、纺织品记录UV光谱变化,确保品质,缩短研发时间,降低制造成本。   特点:体外(in-vitro)测量、价格便宜、测速快(20s)、数据可靠、操作简单-软件控制。   应用:化妆品、防晒用品、防紫外布料、感光乳剂等的SPF值测量   在全世界,已经有超过200家SPF-290S系统使用者,包括保洁、强生、辉瑞、曼秀雷登等著名公司, 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行业质量监测, 新产品开发等等。韩国FDA通过大量对比实验, 证明了SPF-290S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SPF-290S被纳入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化妆品卫生规范(第二十八项化妆品抗UVA 能力仪器测定法)   如您需要参加本次技术交流会,请提前电话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上海瞬渺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rayscience.com/   联系人:周小姐 (13611848037,021-34635258,wendy@rayscience.com)   酒店机票预定:021-34635258转吴小姐 wujing@rayscience.com   本会将免费为您提供—   详尽的技术资料! --丰富的午餐,咖啡甜点。   期待您的光临指教!   地址:上海瞬渺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市申南路59号泰弘研发园    邀请函下载
  • 物理所在光激发VO2超快电子相变和结构相变的动力学解耦研究中取
    二氧化钒(VO2)是一种典型的强关联材料。在温度约为340K时,VO2会经历从绝缘性单斜相(M1-VO2)到金属性金红石相(R-VO2)的一级相变过程。强关联材料中电荷、晶格、轨道和自旋等自由度强烈地耦合在一起,这使得VO2绝缘体-金属相变存在多种相变机制。超快激光脉冲通过激发固体材料的价电子可以快速改变原子的势能面,因此激光辐射已经成为一种诱导强关联材料相变的有效途径,比如激光辐射可以使M1-VO2在500fs内发生非热的结构相变。但是实验上通常很难直接同时观测结构相变和绝缘体-金属相变中的超快原子和电子动力学,因此对于VO2的超快结构相变和绝缘体-金属相变的相变机制,以及两种相变能否脱耦仍然存在巨大争议。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利用自主开发的激发态动力学模拟软件TDAP,研究了激光诱导M1-VO2到R-VO2的超快结构相变和绝缘体-金属相变,揭示了超快尺度上的非平衡相变机制。激发态动力学模拟可以追踪光诱导VO2结构相变和绝缘体-金属相变的超快过程,直接证明飞秒尺度上两种相变的解耦合行为。在这种动力学过程中,激光将M1-VO2 d||带上的价电子激发到导带上,d||带上产生的空穴可以引起V-V对的扩张和V-V-V扭转角的增加,从而驱动M1-VO2到R-VO2的结构相变(图1、图2)。计算模拟得到的结构相变速率与激发强度的依赖关系,与超快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基于杂化密度泛函的激发态动力学模拟证明了在M1-VO2构型下可以出现等同结构的绝缘体-金属相变(图3)。M1-VO2中的空穴会引起间隙能级在带隙中的填充,从而引起带隙的消失。更高强度的光激发可以引起d||带的明显上移。模拟得到的结构相变和绝缘体-金属相变的激发阈值基本上是相同的,而结构相变和电子相变存在着数百飞秒的时间延迟,这导致了金属型M1-VO2瞬态和等同结构电子相变的出现(图4)。该工作揭示了VO2超快结构相变和绝缘体-金属相变过程中不同的超快机制,澄清了以往对于VO2是否存在等同原子结构的电子相变的争议,并提供了研究强关联材料非平衡动力学的新方法。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研究工作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的资助。图1 VO2原子结构图和光激发电子跃迁过程。(A)低温绝缘型M1-VO2和(B)高温金属型R-VO2的原子结构图。钒原子和氧原子分别以绿色和橙色显示。(C)脉冲电场强度E0为0.20 V/的800nm激光脉冲,以及其激发M1-VO2中的光生空穴密度随时间的演变。(D)光激发有效空穴密度与激光脉冲电场强度E0的关系。图2 光激发M1-VO2到R-VO2相变原子动力学。(A)不同激发强度下V-V长键和V-V短键平均长度的时间演变。(B)不同激发强度下平均V-V-V扭曲角的时间演化。(C)0.64 e/f.u激发强度下的差分电荷密度图。黄色区域对应于电子增加,青色区域对应于电子减少。(D)光激发结构相变时间常数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图3 光激发M1-VO2的电子动力学。(A)不同激发强度下M1-VO2的电子态密度。(B)杂化泛函非绝热模拟中电子激发量的演化。在E0=0.14 V/ 下t= 20 fs(C)和t = 40 fs(D)时的电子占据和态密度。图4 光诱导M1-VO2超快相变示意图。初始的绝缘相M1-VO2(t = -100 fs)在t = 0 fs时被激光脉冲激发。光激发诱导M1-VO2发生等同原子结构的绝缘体-金属相变(10 fs内),而结构相变在100至300 fs的时间尺度内发生。
  • 探秘∣单光束光镊与受激拉曼光谱联合测量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光学镊子简称光镊,顾名思义,它是利用激光作为操作手段,能够像镊子一样对微观物体进行抓取、捕获、操纵。2018年,阿什金教授在光镊技术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气溶胶光镊测量技术,完成了从实验室萌生,到光学技术平台的构建、测量方法的建立等一系列过程,英国目前已经推出了第一代气溶胶光镊仪器(2016,AOT100)。据了解,北京理工大学环境分子科学分子光谱实验室,自2008年开始搭建气溶胶光镊受激拉曼光谱仪器,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在仪器的测量精度、重现性、稳定性方面都取得很大进展,已经搭建3套光镊仪器。下面我们走进北京理工大学环境分子科学实验室,了解张韫宏教授实验室搭建的单光束光镊与受激拉曼光谱联合测量系统。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2023) 期间,张韫宏教授将在6月15 日下午分享《 单液滴原位物理化学过程的拉曼测量》, 立即报名 》》》 北京理工大学 张韫宏教授《单液滴原位物理化学过程的拉曼测量》(6月15日下午开讲 点击预约席位)张韫宏,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常务编委;《光散射学报》编委,全国分子光谱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气溶胶物理化学,光谱分析,大气物理化学,分子谱学,胶体与界面化学,结构化学,超分子化学。张韫宏教授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大气气溶胶吸湿性的研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7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课题组建立了气溶胶流管AFT(Aerosol Flow Tube)结合FTIR观测、气溶胶FTIR-ATR原位探测、压力脉冲技术-快速扫描真空FTIR检测、单液滴光镊悬浮探测、气溶胶液滴两次聚焦共焦拉曼探测等光谱学方法,开展了气溶胶吸湿性、风化动力学过程、非均相化学反应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实现了吸湿增长因子、风化结晶速率、分子扩散系数、反应摄取系数等基本理化参数测量。近十几年来在Atmospheric Chem Phys、Anal. Chem.、EST、J. Phys. Chem. A、Phys. Chem. Chem. Phys和化学通报等国内外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被SCI他人引用1500余次。研究论文被EST(2019年11期)和PCCP(2005年14期)选为封页。【摘要】 微液滴是大气气溶胶的一种主要存在形式,与大气水分子、痕量气体时刻发生气液分配和气液化学反应过程,液滴内部也存在风化结晶、传质受阻等过程,本报告主要内容是如何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开展气溶胶液滴的物理化学动态过程研究,包括过饱和状态下离子对的形成、风化相变过程、扩散系数测量、pH值测量、反应动力学摄取系数测量等方面的内容。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等协办由仪器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2023)将于6月13-16日举办。iCS2023将聚焦最新、最前沿的光谱技术及应用,特别设立了超快/瞬态光谱最新技术及应用进展、高光谱技术及应用新进展、光谱快检及在线应用技术进展等专场。同时会议也会选择光谱技术在生命科学、环境、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为国内外光谱科研工作者及专业技术人士提供一个全新、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以促进业内交流,提高光谱研究及应用水平。点击立即报名 》》》 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3/
  •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显著提高微波测量精度和灵敏度
    发展现代化先进量子测量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它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国际化发展潮流,同时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由于里德堡原子具有较大的电偶极矩,可以对微弱电场产生很强的响应,因此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微波测量量子体系。此外,由于里德堡原子之间具有长程强相互作用,常被用于模拟研究强关联系统以及相变。强关联系统在临界点附近对外界扰动更加敏感,可以被应用于量子精密测量领域。虽然有大量理论报道利用强关联系统的临界状态去做量子传感,但在实验上一直未能成功实现。“主要原因是多体系统相变过程制备难、临界点的外场调控技术欠缺等。” 论文共同作者、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丁冬生教授介绍。近年来,史保森、丁冬生科研团队利用里德堡原子体系,聚焦量子模拟和量子精密测量科学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此次工作中,团队发展了里德堡原子临界点与微波电场的耦合技术。基于室温铷原子体系,利用多体系统相变点对于微波扰动更加敏感的特点,显著提高了测量微波的精度和灵敏度。丁冬生说,“实验发现,多体系统中的原子透射谱线在相变点附近变得更加陡峭,这相当于一把频域上刻度更细的尺子,因此对于微波测量具有更高的精度。”在评估传感器时,一个关键量是Fisher information,它表示一个测量量包含多少关于未知参数的信息。实验表明,相比于少体无相变的情况,多体系统在临界点的Fisher information具有显著提高,具体提高了三个数量级。对应于测量精度提升至少一个量级,并且随测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该工作得到审稿人高度评价:“该实验真正具有开创性,具有重大的潜在影响,因为它为开发基于强相互作用多体系统的新一代量子传感器打开了大门。” “49纳伏每厘米每根号赫兹的灵敏度令人印象深刻,很好地表明了这种方法在计量方面的潜在应用。”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丁冬生教授与博士研究生刘宗凯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丁冬生教授、史保森教授、丹麦奥尔胡斯大学Klaus Molmer教授和英国杜伦大学Charles S. Adams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 全自动网络化植被指数自动测量系统—VINet
    table width=" 627"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border=" 1" align=" center" tbody tr style=" height:25px" class=" firstRow"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 width=" 125"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成果名称 /span /p /td td colspan=" 3" style=" border-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solid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1px 1px 1px medium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valign=" bottom" width=" 503" height=" 2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50%"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全自动网络化植被指数自动测量系统—VINet /span /strong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5px" td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 125"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单位名称 /span /p /td td colspan=" 3"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medium padding: 0px 7px " width=" 503"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北京师范大学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5px" td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 125"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联系人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medium padding: 0px 7px " width=" 152"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屈永华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medium padding: 0px 7px " width=" 147"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联系邮箱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medium padding: 0px 7px " width=" 204"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qyh@bnu.edu.cn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5px" td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 125"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成果成熟度 /span /p /td td colspan=" 3"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medium padding: 0px 7px " width=" 503"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正在研发& nbsp & nbsp □已有样机& nbsp & nbsp □通过小试& nbsp & nbsp □通过中试& nbsp & nbsp √可以量产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5px" td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 125"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合作方式 /span /p /td td colspan=" 3"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medium padding: 0px 7px " width=" 503"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技术转让& nbsp & nbsp & nbsp □技术入股& nbsp & nbsp & nbsp √合作开发& nbsp & nbsp & nbsp □其他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304px" td colspan=" 4"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 627" height=" 304" p style=" line-height:150%"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 宋体" 成果简介: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30bcc8b5-d02d-4603-9d07-37a2bf46042c.jpg" title=" 11.pn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38px " width=" 5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238"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植被指数是反映植被与土壤背景反射差异性的指标,可以定量描述植被生长状况。VINet由具有三通道(蓝光、红光、近红外)传感器,不仅能够进行NDVI测量,还可以计算植被大气阻抗植被指数、增强植被指数等多种植被指数;VINet基于Zigbee协议自动组网,支持GPRS远程数据传输与反向控制,可以实时查看数据质量情况。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50%"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VINet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观测节点: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1.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六通道高敏光电传感器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2.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三通道太阳下行总辐射感应模块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3.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三通道植被反射上行辐射感应模块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4.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归一化植被指数测量模块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5.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大气阻抗植被指数测量模块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6.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增强植被指数测量模块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50%"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VINet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无线控制中心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1.Zigbee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数据采集模块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2.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远程数据传输模块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3.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远程反向控制模块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4.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数据远程查看软件模块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5.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数据可视化软件模块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6.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数据归档管理软件模块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150%"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 宋体" 主要技术指标: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be41a624-4bcb-40b1-8b5a-1307752aeddc.jpg" title=" 001.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150%"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 宋体" 技术特点: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1.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具有蓝、红、经红外 三个波段,可以计算多种植被指数。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2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具有分布式自动观测能力,可以低成本实现植被指数联网观测。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3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具有统一的远程数据接收中心,很容易实现数据的汇总与分析。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4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结合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很容易实现地面观测与遥感卫星观测的关联。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75px" td colspan=" 4" style=" 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 627" height=" 75" p style=" line-height:150%"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 宋体" 应用前景: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 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 植被长势监测、遥感植被指数地面验证、智慧农业、长势监测、病虫害监测、物候监测等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br/ /p
  • 半导体所在硅上In线的光致相变机理研究中获进展
    自20世纪初期,量子理论对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尽管量子理论取得了成功,但由于缺乏非平衡量子系统的框架,其应用主要限于平衡系统。超短激光脉冲和自由电子加速器X射线的产生,推动了整个非平衡超快动力学领域的发展。超快现象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领域备受关注,例如光致相变、光诱导退磁、高能离子碰撞和分子化学反应等。非平衡超快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颇丰,已成为热点。然而,实验不能给出原子尺度的原子/分子位移,故关于激发态动力学的认知存在争议。为了探讨超快动力学现象,理论模拟至关重要。为推动超快领域的发展以及揭开超快动力学过程中的诸多谜团,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骆军委团队和汪林望团队合作发展了一系列含时演化的算法,并将这些算法应用于不同领域。  近期,科研人员将此算法应用到Si的(111)表面In线相变中,解决了实验上的较多争议。Si的(111)表面上吸附单个铟原子层,在室温下形成Si(111)-(4×1)-In两个平行锯齿形In链组成的量子线结构(图1b),具有金属性质。当温度降低到125 K以下,In原子重新排列成具有(8×2)重构的四重晶胞扭曲六边形(图1a),伴随周期性晶格畸变产生一维电荷密度波(CDW),并打开带隙成为凝聚态物理中的绝缘体相(窄禁带半导体)(图1c)。激光脉冲辐照可以实现硅上In线在半导体相与金属相间的超快转变。然而,激光脉冲辐照下的硅上In线在转变为半导体相变后其相干声子振荡快速衰减,未出现其他量子相变材料中普遍存在的两个相间来回振荡的现象。  为了研究硅上In线在光致相变后相干声子振荡快速衰减的微观机理。该工作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rt-TDDFT)方法模拟了硅上In线(In/Si(111))在激光脉冲辐照下的动力学过程,在理论上重现了实验中(图1g)观察的半导体相转变为金属相的超快过程(图1、2)。研究发现,激光脉冲把硅中的价电子激发到In线的表面态S1和S2导带,且由于S1和S2能带来自单个In锯齿链上In dimer的成键态,光激发形成使该In dimer变长的原子力,驱动In原子朝着半导体相运动,在晶格周期下In原子的集成运动形成CDW相干声子模式,导致结构相变(图3、4)。研究表明,在转变为半导体相后,S1和S2能带切换为跨越两个锯齿In链上的原子,这种能带成分的转换导致原子驱动力的方向旋转约π/6,阻止In原子在CDW声子模式中的集体运动。该研究从局域原子驱动力进行解释,为光致相变过程提供了更简单的物理图像,为实验调控结构相变提供了直观的理论指导。上述模拟均可在PWmat软件中实现。  相关研究成果以Origin of Immediate Damping of Coherent Oscillations in Photoinduced Charge-Density-Wave Transition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的支持。图1.光诱导半导体相(CDW)到金属相相变的动力学模拟及实验对比 图2.原子结构、原子受力和光激发电子分布随时间的演化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