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亚纳米级三维扫描台

仪器信息网亚纳米级三维扫描台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亚纳米级三维扫描台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亚纳米级三维扫描台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亚纳米级三维扫描台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亚纳米级三维扫描台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亚纳米级三维扫描台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亚纳米级三维扫描台相关的解决方案。

亚纳米级三维扫描台相关的资讯

  • 布鲁克推出新款SKYSCAN 2214 CMOS版纳米级三维X射线显微镜
    2023年初,布鲁克发布了新款SKYSCAN 2214 CMOS版显微镜。这是一款基于纳米CT(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多尺度X射线显微镜,适用于工业应用和学术研究。在CMOS版本中,SKYSCAN 2214平台引入了最新的科研及CMOS(sCMOS)探测器技术,将高分辨率的尖端X射线成像性能提升至新的水平。SKYSCAN 2214 CMOS版X射线显微镜SKYSCAN 2214 CMOS版本保留了创新的模块化设计,可配置多达四个探测器,用户只需触摸按钮,即可选择适合其样品及应用的探测器。这一独特设计包括一个600万像素(6 Mp)平板探测器和三个经过优化的1500/1600万像素(15/16 Mp)sCMOS探测器。这些探测器能够以优于500 nm的真实三维空间分辨率,提供高质量的视场。此外,由于动态范围大和超低噪声,这些新型sCMOS探测器在同一物体的高密度和低密度特征成像方面表现出色。功能全面的用户友好型3D.SUITE软件可实现便捷的数据采集、高级图像分析和强大的可视化功能,是对SKYSCAN 2214 CMOS版本的有力补充。这一强大的软件套件包括多项高级功能,例如,对螺旋扫描进行精确重建,可实现平面特征的无伪影成像,以及可变步长断层扫描,从而能够更高效地扫描高纵横比对象。此外,用相位还原算法对基于传播的相位对比X射线进行成像,可揭示那些只使用吸收对比成像的情况下被隐藏的特征。SKYSCAN 2214 CMOS版本采用低维护设计,从而延长了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降低了使用成本。布鲁克AXS三维X射线显微镜产品线经理Geert Vanhoyland博士指出:“SKYSCAN 2214 CMOS版本经实践验证的超高分辨率纳米级CT是推动尖端材料科学(例如,开发轻质高强度复合材料)进步的关键因素。sCMOS探测器的视场显著扩大,因而能够以最高分辨率,提供泡沫结构等多孔材料的有统计意义的相关影像。此外,通过这些新型sCMOS探测器实现的影像质量提升而显著获益的当代研究领域还包括燃料电池,以及其他储能设备。”布鲁克BioSpin Micro-CT市场产品及应用经理Kjell Laperre博士表示:“SKYSCAN 2214 CMOS版本还可帮助推动临床前成像技术的进步。sCMOS探测器将扩展视场与真正的高分辨率相结合,支持对广泛样品进行体外成像,并提供对矿化组织和软组织的无伪影分析(例如,骨成像和牙科成像、肺成像或肿瘤血管化)。此外,在不断发展的动植物生物学研究领域,这套顶级的纳米级CT系统提供了以极高分辨率研究细小物体的终极工具。”
  • Nature | 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纳米级光雕刻三维结构
    14日夜,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在下一代光电芯片制造领域的重大突破。南京大学张勇、肖敏、祝世宁领衔的科研团队,发明了一种新型“非互易飞秒激光极化铁电畴”技术,将飞秒脉冲激光聚焦于材料“铌酸锂”的晶体内部,通过控制激光移动的方向,在晶体内部形成有效电场,实现三维结构的直写和擦除。这一新技术,突破了传统飞秒激光的光衍射极限,把光雕刻铌酸锂三维结构的尺寸,从传统的1微米量级(相当于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首次缩小到纳米级,达到30纳米,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这一重大发明,未来或可开辟光电芯片制造新赛道,有望用于光电调制器、声学滤波器、非易失铁电存储器等关键光电器件芯片制备,在5G/6G通讯、光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西北工大校友研发光纤显微内窥镜,实现最高1微米的分辨率和纳米级三维重建
    “我预计今年年底提前博士毕业,虽然我的德国导师希望我继续留下做博后,但我更希望能回到老家江苏做科研。而在最近发表的论文里,我和所在团队首次将定量相位成像技术,用于超细光纤显微内窥镜中,实现了最高 1 微米的分辨率、以及纳米级的三维重建。并通过光纤实现无透镜光场成像,借此制备出一款新型无透镜光纤显微内窥镜。”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生物医学计算激光系统能力中心博士生孙佳伟 表示。▲图 | 孙佳伟(来源:孙佳伟 )此次提出的无透镜光纤显微内窥镜,具备 1000 倍的放大倍率,可通过图像重建让医生“看清”脑部神经元或是组织表面的细胞。(来源: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研究中,他和同事使用无透镜光纤显微内窥镜,对无标记的癌细胞进行高对比度成像,让光纤内窥镜能进一步对体内癌症组织表面进行细胞级的高分辨率成像。这意味着,人们可通过此内窥镜尽早找出病变的癌细胞,实现癌症的早期预警。同时,鉴于光纤内窥镜探针只有头发丝量级,因此可在极大降低创口大小的同时,深入体内的狭小部位,如细微血管、肺泡、耳蜗等进行显微成像。另外,其所搭载的系统基于量产的多芯光纤,可做一次性的内窥镜探头,用完后可以轻松换上新的光纤以作为探头,从而彻底消除交叉感染的风险。据介绍,内窥镜成像(endoscopy)作为临床常用的体内成像方法之一,其常规直径至少在几十毫米以上,且图像放大倍率只有大约 50 倍,只能看清组织大概的形貌。而孙佳伟 的无透镜光纤显微内窥镜的探测端,没有使用任何透镜,探针的直径只有 0.35 毫米,大约在头发丝量级,能大大减轻创口的大小。对于神经外科手术来说,常常需要在大脑或脊柱开非常小的切口,进而通过内窥镜和特殊器械,进行复杂精密的手术。而内窥镜的尺寸越小,手术对患者造成的额外损伤就越小,患者术后恢复得也就越快。▲图 | 新型无透镜光纤显微内窥镜,探针直径仅为 0.35 毫米(来源:孙佳伟 )多年来,荧光显微成像已成为生物医学中广泛使用的成像方法,通过对样品进行荧光标记、激发和检测,可对荧光标记的样品做以选择性成像,从而提升成像的对比度。此前市面上最新的光纤显微内窥镜,是通过共聚焦扫描来实现体内荧光显微成像,但其需要昂贵的光学系统和复杂的校准流程,同时还得预先对体内组织进行特殊荧光染色。然而,某些情况下荧光剂会影响组织正常功能,用后也不易去除。因此,无标记成像技术对内窥镜尤为重要。定量相位成像,是一种无标记显微成像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组织中不同成分的微小相位差,来实现生物医学样品的高对比度成像。从技术手段来讲,进一步重建光场的相位信息,还能实现纳米级轴向分辨率的三维成像,这让定量相位成像也常被用于芯片表面检测。但是,此次提出的光纤内窥镜系统,使用量产化的多芯光纤束作为体内成像探针。虽然多芯光纤束只有三根头发丝那样粗,里面却包含着一万根单模的光纤芯,每一根光纤芯都能独立传播光学信号,而把这一万根光纤芯的光学信号组合起来,就相当于有了一万个能成像的像素。但是,光在每一根纤芯中的传播距离有着微小的差别,而光波的相位又非常敏感,即使是 10 纳米以下的光传播距离差,也会引起可观的相位变化。由于光在这一万根光纤芯中的传播距离各不相同,这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相位失真,就像把样品的光学信息进行了“加密”,故在多芯光纤束中实现定量相位成像,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难题。(来源: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找到“解码”光场的“钥匙”那么,如何从“加密”光场信息中恢复样品信息呢?孙佳伟 等人提出一种名为远场散斑转换的算法,可从光纤输出端的散斑中,重建出光纤中的固有相位差,这就相当于拿到了“解码”光场的“钥匙”。这样一来,当使用无透镜光纤显微内窥镜去探测样品时,用这把“钥匙”来“解码”样品的光场信息,就能得到样品的相位信息。另外,鉴于可通过光纤显微内窥镜重建完整的光场信息,这时只用一张散斑图像重建出不同深度的图像,即可实现数字重新对焦,并能把无透镜光纤显微内窥镜的工作距离从 10 微米提到 10 毫米。得益于这样的数字对焦,以后医生们再也不用手动调整焦距,通过程序即可实现实时数字对焦,让无透镜光纤显微内窥镜的易用性得到极大提升。近日,相关论文以《通过超薄无透镜光纤内窥镜进行定量相位成像》(Quantitative phase imaging through an ultra-thin lensless fiber endoscope )为题发表在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上。▲图 | 相关论文(来源: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孙佳伟 担任一作兼通讯,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测量和传感器系统技术实验室于尔根W查斯克(Juergen W. Czarske )教授、以及同一实验室的内克塔里奥斯库库拉基斯(Nektarios Koukourakis )博士担任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还得到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曹良才 教授和马克思普朗克光科学研究所约亨顾克(Jochen Guck )教授的指导。其中一位审稿人评价称,“论文中的实验结果令人信服,清楚地标明该方法能够对样品进行定量相位成像,并验证了三维成像的可能性。该项新技术开辟了在超细内窥镜进行相位成像的广阔前景。”另一个审稿人表示,“作者使用一种全新的计算重建算法,以便远场强度图像获得相位信息,实现了基于光纤的定量相位成像。”(来源: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据悉,该研究主要由德国科学基金会支持,旨在通过自适应控制多芯光纤的输出光场,精准控制癌细胞的旋转。与此同时,对细胞进行全息成像,最终得到癌细胞完整的三维重建图。为了实现在纳米级精度下,用光精准地去控制癌细胞,孙佳伟 耗时一年搭建出一个非常复杂且昂贵的光学系统,单单研发实验器件的控制程序,他就写了近一万行代码。后来,又泡在实验室几个月,终于通过光纤光场调控,对细胞多轴旋转做以实时控制。这项成果的实现也是世界首次,相关论文在更早之前已发表在 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 上 [1]。▲图 | 利用光纤输出光场,癌细胞进行光学无接触操控,实时控制细胞旋转轴(来源:孙佳伟 )他说:“当时有一个误区,觉得越复杂的系统越高级,固然系统越复杂,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也就越多,其中的技术含量也就越高,但是繁杂的系统也就意味着高成本、高投入,难以获得广泛的应用。很多经典的研究,后人看起来其实只是解决了一个很小的问题,但最难的是从零到一的突破过程。”舍弃复杂昂贵的光学器件,只用一根光纤、一个相机和一些基本光学元件,在有限的成本内,通过程序提升成像性能。所以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光学系统化繁为简?于是就有了关于此次论文的初步想法[2]。正好那时,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曹良才 教授课题组的吴佳琛 博士来德国交流,曹教授团队在计算光学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在和佳琛沟通了我的想法之后,他也对此特别感兴趣。因为光纤输出端的散斑太过复杂,一开始的算法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们不断改进算法,终于在有天深夜,佳琛激动地跟我说算法成功了。我连忙从床上蹦下来打开电脑,把他的算法和我的代码整合起来,那天晚上兴奋地没怎么睡着。第二天一大早就立马赶去实验室验证算法,结果发现真的能在实验中完美重建出相位图像。”孙佳伟 说。(来源: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计划将光纤显微内窥镜用于临床研究另据悉,因为光学仪器大多都非常精密,外界的微弱干扰都有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为了减小外部震动,孙佳伟 所在的实验室专门建在地下一层。但是,他的实验室离马路比较近,每次有大型车辆经过的时候,都能在仪器数据上观测到微纳级的抖动。为了得到最佳的实验数据,那几周他每天等到半夜路上没有车的时候,一个人在漆黑的实验室里做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的实验结果也非常稳定。家庭,也给他提供了软动力支持。他说:“我老婆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此次研究,但每次我的实验没有进展、焦头烂额的时候,她总能耐心地安慰我、鼓励我,等我焦躁的心安静下来后,理性地帮我梳理思绪找到问题所在。”据介绍,孙佳伟 是江苏南通人。本科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信息对抗技术专业。读研时,他来到德国留学,在波鸿大学读激光与光子学专业。那时,他开始接触到光学实验,并开始从事数字全息成像方面的研究。其说道:“一开始只是单纯觉得激光特别酷,但在实验室待久了之后,我深刻体会到光学实验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慢慢地也喜欢上泡在实验室的感觉。我的硕士论文获得了接近满分的成绩,导师把我推荐到现在的课题组继续攻读博士,我也得以继续从事光学成像的研究。”(来源: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在德国读博更像是工作,他作为一名博士生的同时也是学校雇员,目前其还担任助理研究员一职,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以及指导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毕业论文。为此,孙佳伟 还开设了一门叫做“数字全息技术”的实验课程。疫情期间,他把实验课搬到线上,通过视频给学生呈现光学实验的过程,同时也在线上辅导学生处理数据。当下,他的重心依然是科研。目前的图像重建算法对电脑的硬件要求比较高,后续他计划使用人工智能提升算法效率,让图像重建程序在普通笔记本电脑上也能轻松运行,并能实时重建三维图像。同时,他和导师也申请了与所在大学的附属医院的合作项目,计划进一步将光纤显微内窥镜用于临床研究。参考资料:1.Sun J, Koukourakis N, Guck J, et al. Rapid computational cell-rotation around arbitrary axes in 3D with multi-core fiber[J]. 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 2021, 12(6): 3423-3437.https://doi.org/10.1364/BOE.4230352.Sun J, Wu J, Wu S, et al. Quantitative phase imaging through an ultra-thin lensless fiber endoscope[J].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2022, 11(1): 1-10.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2-00898-2
  • Analytical Chemistry封面文章 -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实现纳米级高分辨图像测试
    “根”本不一样的精彩——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实现纳米级高分辨图像测试 近日,天津大学纳米中心(TICNN)马雷教授课题组的在读博士生刘根利用自主研制的~50 nm探针和最小化应用电压方案,实现了50 nm的电化学图像分辨率,从而解决了SECCM高分辨测试中液滴针尖的稳定性问题。其论文Topography Mapping with 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Cell Microscopy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期刊上,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1c04692。SECCM纳米级高分辨率图像扫描电化学显微镜能够能够同时实现样本被研究表面局部形貌和电化学信息获取,扫描探针与样本通过半月形微液滴接触,对样本形貌无损伤,无需脱水,固化、金属喷涂等复杂的预处理。还可以通过移液管向材料表面进行定量物质传送,因此SECCM在纳米材料沉积、电化学微传感器和电催化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图为2022年帕克AFM奖学金获得者刘根与Park NX10原子力显微镜合照 经过反复的测试与实验,该课题组利用自主研制的~50 nm直径探针及SECCM测试方案,最终得到了纳米级别的的高分辨率图像。同时也成功得到了~45 nm自组装单层金纳米颗粒的形貌和电化学产氢反应的活性图像。这项研究成果不仅能够在纳米尺度实现了SECCM的常规化测试,还能同时得到样品的形貌和电化学活性信息。该项研究成果为真正意义上的常规化测试迈出了坚实重要的一步,并极大扩展了SECCM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Park NX 10在该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SECCM测试中使用的是50 nm左右的小探针,这意味着pA级别的小电流。而且多数时候,这一数值会小于1.0 pA。这对体系的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而Park NX 10体系则很好的满足了这一需求。此外,Park AFM体系的z-方向位移台,可以稳定地运行0.1 μm/s的进针速度,提供0.1 nm的高分辨率,这均满足了SECCM测量中对硬件的极高要求,极大地增加了测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刘根同学介绍道。在此,Park表示将竭心为用户推出易于操作、测量精准、升级创新的AFM,助力科研。并预祝马雷教授课题组能够取得更多优异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的纳米科技增光添彩!
  • Analytical Chemistry封面文章 I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实现纳米级高分辨图像测试
    “根”本不一样的精彩——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实现纳米级高分辨图像测试近日,天津大学纳米中心(TICNN)马雷教授课题组的在读博士生刘根利用自主研制的~50 nm探针和最小化应用电压方案,实现了扫描电化学纳米级别的成像,有效的解决了SECCM高分辨成像中液滴针尖的稳定性问题。其论文Topography Mapping with 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Cell Microscopy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期刊上。△SECCM 纳米级高分辨图像扫描电化学显微镜能够能够同时实现样本被研究表面局部形貌和电化学信息获取,扫描探针与样本通过半月形微液滴接触,对样本形貌无损伤,无需脱水,固化、金属喷涂等复杂的预处理。还可以通过移液管向材料表面进行定量物质传送,因此SECCM在纳米材料沉积、电化学微传感器和电催化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图为2022年帕克AFM奖学金获得者刘根与Park NX10原子力显微镜合照经过反复的测试与实验,该课题组利用自主研制的~50 nm直径探针及SECCM测试方案,最终得到了纳米级别的的高分辨率图像。同时也成功得到了~45 nm自组装单层金纳米颗粒的形貌和电化学产氢反应的活性图像。这项研究成果不仅能够在纳米尺度实现了SECCM的常规化测试,还能同时得到样品的形貌和电化学活性信息。该项研究成果为真正意义上的常规化测试迈出了坚实重要的一步,并极大扩展了SECCM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Park NX 10在该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SECCM测试中使用的是50 nm左右的小探针,这意味着pA级别的小电流。而且多数时候,这一数值会小于1.0 pA。这对体系的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而Park NX 10体系则很好的满足了这一需求。此外,Park AFM体系的z-方向位移台,可以稳定地运行0.1 μm/s的进针速度,提供0.1 nm的高分辨率,这均满足了SECCM测量中对硬件的极高要求,极大地增加了测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刘根同学介绍道。△2022年帕克AFM奖学金证书在此,Park表示将竭心为用户推出易于操作、测量精准、升级创新的AFM,助力科研。并预祝马雷教授及其课题组在未来可期的日子里取得更多优异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的纳米科技增光添彩!
  • 用于纳米级表面形貌测量的光学显微测头
    用于纳米级表面形貌测量的光学显微测头李强,任冬梅,兰一兵,李华丰,万宇(航空工业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计量与校准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5)  摘 要:为了满足纳米级表面形貌样板的高精度非接触测量需求,研制了一种高分辨力光学显微测头。以激光全息单元为光源和信号拾取器件,利用差动光斑尺寸变化探测原理,建立了微位移测量系统,结合光学显微成像系统,形成了高分辨力光学显微测头。将该测头应用于纳米三维测量机,对台阶高度样板和一维线间隔样板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光学显微测头结合纳米三维测量机可实现纳米级表面形貌样板的可溯源测量,具有扫描速度快、测量分辨力高、结构紧凑和非接触测量等优点,对解决纳米级表面形貌测量难题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关键词:纳米测量;激光全息单元;位移;光学显微测头;纳米级表面形貌0 引言  随着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微纳结构的广泛应用,纳米三坐标测量机等精密测量仪器受到了重点关注。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研究开发了纳米测量机,并开展微纳结构测量[1-4]。作为一个高精度开放型测量平台,纳米测量机可以兼容各种不同原理的接触式测头和非接触式测头[5-6]。测头作为纳米测量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在实现微纳结构几何参数的高精度测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子力显微镜等高分辨力测头的出现,使得纳米测量机能够实现复杂微纳结构的高精度测量[7-8],但由于其测量速度较慢,对测量环境要求很高,不适用于大范围快速测量。而光学测头从原理上可以提高扫描测量速度,同时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测头,还可以避免损伤样品表面,因此,在微纳米表面形貌测量中有其独特优势。在光学测头研制中,激光聚焦法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青睐,德国SIOS公司生产的纳米测量机就包含一种基于光学像散原理的激光聚焦式光学测头,国内也有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9-11]。这些测头主要基于像散和差动光斑尺寸变化检测原理进行离焦检测[12-13]。在CD和DVD播放器系统中常用的激光全息单元已应用于微位移测量[14-15],其在纳米测量机光学测头的研制中也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针对纳米级表面形貌的测量需求,本文研制了一种基于激光全息单元的高分辨力光学显微测头,应用于自主研制的纳米三维测量机,可实现被测样品的快速瞄准和测量。1 激光全息单元的工作原理  激光全息单元是由半导体激光器(LD)、全息光学元件(HOE)、光电探测器(PD)和信号处理电路集成的一个元件,最早应用于CD和DVD播放器系统中,用来读取光盘信息并实时检测光盘的焦点误差,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LD发出激光束,在出射光窗口处有一个透明塑料部件,其内表面为直线条纹光栅,外表面为曲线条纹全息光栅,两组光栅相互交叉,外表面光栅用于产生焦点误差信号。LD发出的激光束在光盘表面反射回来后,经全息光栅产生的±1级衍射光,分别回到两组光电探测器P1~P5和P2~P10上。当光盘上下移动时,左右两组光电探测器上光斑面积变化相反,根据这种现象产生焦点误差信号。这种测量方式称为差动光斑尺寸变化探测,焦点误差信号可以表示为  根据焦点误差信号,即可判断光盘离焦量。图1 激光全息单元  根据上述原理,本文设计了高分辨力光学显微测头的激光全息测量系统。2 光学显微测头设计与实现  光学显微测头由激光全息测量系统和光学显微成像系统两部分组成,前者用于实现被测样品微小位移的测量,后者用于对测量过程进行监测,以实现被测样品表面结构的非接触瞄准与测量。  2.1 激光全息测量系统设计  光学显微测头的光学系统如图2所示,其中,激光全息测量系统由激光全息单元、透镜1、分光镜1和显微物镜组成。测量时,由激光全息单元中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经过透镜1变为平行光束,该光束被分光镜1反射后,通过显微物镜汇聚在被测件表面。从被测件表面反射回来的光束反向通过显微物镜,一小部分光透过分光镜1用于观察,大部分光被分光镜1反射,通过透镜1,汇聚到激光全息单元上,被全息单元内部集成的光电探测器接收。这样,就将被测样品表面瞄准点的位置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在光学显微测头设计中选用的激光全息单元为松下HUL7001,激光波长为790 nm。图2 光学显微测头光学系统示意图  当被测样品表面位于光学显微测头的聚焦面时,反射光沿原路返回激光全息单元,全息单元内两组光电探测器接收到的光斑尺寸相等,焦点误差信号为零。当样品表面偏离显微物镜聚焦面时,由样品表面反射回来的光束传播路径会发生变化,进入激光全息单元的反射光在两组光电探测器上的分布随之发生变化,引起激光全息单元焦点误差信号的变化。当被测样品在显微物镜焦点以内时,焦点误差信号小于零,而当被测样品在显微物镜焦点以外时,焦点误差信号大于零。因此,利用在聚焦面附近激光全息单元输出电压与样品位移量的单调对应关系,通过测量激光全息单元的输出电压,即可求得样品的位移量。  2.2 显微物镜参数的选择  在激光全息测量系统中,显微物镜是一个重要的光学元件,其光学参数直接关系着光学显微测头的分辨力。首先,显微物镜的焦距直接影响测头纵向分辨力,在激光全息单元、透镜1和显微物镜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于同样的样品位移量,显微物镜的焦距越小,样品上被测点经过显微物镜和透镜1所成像的位移越大,所引起激光全息单元中光电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变化量也越大,即测量系统纵向分辨力越高。另外,显微物镜的数值孔径对测头的分辨力也有影响,在光波长一定的情况下,显微物镜的数值孔径越大,其景深越小,测头纵向分辨力越高。同时,显微物镜数值孔径越大,激光束会聚的光斑越小,系统横向分辨力也越高。综合考虑测头分辨力和工作距离等因素,在光学显微测头设计中选用大恒光电GCO-2133长工作距物镜,其放大倍数为40,数值孔径为0.6,工作距离为3.33 mm。  2.3 定焦显微测头的实现  除激光全息测量系统外,光学显微测头还包括一个光学显微成像系统,该系统由光源、显微物镜、透镜2、透镜3、分光镜1、分光镜2和CCD相机组成。光源将被测样品表面均匀照明,被测样品通过显微物镜、分光镜1、透镜2和分光镜2,成像在CCD相机接收面上。为了避免光源发热对测量系统的影响,采用光纤传输光束将照明光引入显微成像系统。通过CCD相机不仅可以观察到被测样品表面的形貌,而且也可以观察到来自激光全息单元的光束在样品表面的聚焦情况。  根据图2所示原理,通过光学元件选购、机械加工和信号放大电路设计,制作了光学显微测头,如图3所示。从结构上看,该测头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的优点。将该测头安装在纳米测量机上,编制相应的测量软件,可用于被测样品的快速瞄准和高分辨力非接触测量。图3 光学显微测头结构3 测量实验与结果分析  为了检验光学显微测头的功能,将该测头安装在纳米三维测量机上,使显微物镜的光轴沿测量机的Z轴方向,对其输出信号的电压与被测样品的离焦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标定,并用其对台阶高度样板和一维线间隔样板进行了测量[16]。所用纳米三维测量机在25 mm×25 mm×5 mm的测量范围内,空间分辨力可达0.1 nm。实验在(20±0.5)℃的控温实验室环境下进行。  3.1 测头输出电压与位移关系的建立  为了获得光学显微测头的输出电压与被测表面位移(离焦量)的关系,将被测样板放置在纳米三维测量机的工作台上,用精密位移台带动被测样板沿测量光轴方向移动,通过纳米测量机采集位移数据,同时记录测头输出电压信号。图4所示为被测样板在测头聚焦面附近由远及近朝测头方向移动时测头输出电压与样品位移的关系。图4 测头电压与位移的关系  由图4可以看出,光学显微测头的输出电压与被测样品位移的关系呈S形曲线,与第1节中所述的通过差动光斑尺寸变化测量离焦量的原理相吻合。当被测样板远离光学显微测头的聚焦面时,电压信号近似常数。当被测样板接近测头的聚焦面时,电压开始增大,到达最大值后逐渐减小;当样板经过测头聚焦面时,电压经过初始电压值,可认为是测量的零点;当样品继续移动离开聚焦面时,电压继续减小,到达最小值时,电压又逐渐增大,回到稳定值。在电压的峰谷值之间,曲线上有一段线性较好的区域,在测量中选择这段区域作为测头的工作区,对这段曲线进行拟合,可以得到测头电压与样板位移的关系。在图4中所示的3 μm工作区内,电压与位移的关系为  式中:U为激光全息单元输出电压;∆d为偏离聚焦面的距离。  3.2 台阶高度测量试验  在对光学显微测头的电压-位移关系进行标定后,用安装光学显微测头的纳米三维测量机对台阶高度样板进行了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将一块硅基SHS-1 μm台阶高度样板放置在纳米三维测量机的工作台上,首先调整样板位置,通过CCD图像观察样板,使被测台阶的边缘垂直于工作台的X轴移动方向,样板表面位于光学显微测头的聚焦面,此时测量光束汇聚在被测样板表面,如图5所示。然后,用工作台带动样板沿X方向移动,使测量光束扫过样板上的台阶,同时记录光学显微测头的输出信号。最后,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台阶高度。图5 被测样板表面图像  台阶高度样板的测量结果如图6所示,根据检定规程[17]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得到被测样板的台阶高度为1.005 μm。与此样板的校准结果1.012 μm相比,测量结果符合性较好,其微小偏差反映了由测量时温度变化、干涉仪非线性和样板不均匀等因素引入的测量误差。图6 台阶样板测量结果  3.3 一维线间隔测量试验  在测量一维线间隔样板的过程中,将一块硅基LPS-2 μm一维线间隔样板放置在纳米测量机的工作台上,使测量线沿X轴方向,样板表面位于光学显微测头的聚焦面。然后,用工作台带动样板沿X方向移动,使测量光束扫过线间隔样板上的刻线,同时记录纳米测量机的位移测量结果和光学显微测头的输出信号。最后,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测量结果如图7所示。  根据检定规程[17]对一维线间隔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得到被测样板的刻线间距为2.004 μm,与此样板的校准结果2.002 μm相比,一致性较好。  3.4 分析与讨论  由光学显微测头输出电压与被测表面位移关系标定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利用在测头聚焦面附近测头输出电压与样品位移量的单调对应关系,通过测量测头的输出电压变化,即可求得样品的位移量。在图4所示曲线中,取电压-位移曲线上测头聚焦面附近的3 μm位移范围作为工作区,对应的电压变化范围约为0.628 V。根据对电压测量分辨力和噪声影响的分析,在有效量程内测头的分辨力可以达到纳米量级。  台阶高度样板和一维线间隔样板测量实验的结果表明:光学显微测头可以应用于纳米三维测量机,实现微纳米表面形貌样板的快速定位和微小位移测量。通过用纳米测量机的激光干涉仪对光学显微测头的位移进行校准,可将测头的位移测量结果溯源到稳频激光的波长。实验过程也证明:光学显微测头具有扫描速度快、测量分辨力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纳米表面形貌的非接触测量。4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纳米级表面形貌测量的高分辨力光学显微测头。在测头设计中,采用激光全息单元作为位移测量系统的主要元件,根据差动光斑尺寸变化原理实现微位移测量,结合光学显微系统,形成了结构紧凑、集测量和观察功能于一体的高分辨力光学显微测头。将该测头安装在纳米三维测量机上,对台阶高度样板和一维线间隔样板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光学显微测头可实现预期的测量功能,位移测量分辨力可达到纳米量级。下一步将通过多种微纳米样板测量实验,进一步考察和完善测头的结构和性能,使其更好地适合纳米三维测量机,应用于微纳结构几何参数的非接触测量。作者简介李强,(1976-),男,高级工程 师,主要从事纳米测量技术研究,在微纳米表面形貌参数测量与校准、微纳尺度材料力学特征参数测量与校准、复杂微结构测量与评价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
  • 3D打印显微镜nSPEC 3D可捕捉纳米级三维图像
    2014年10月14日,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纳米成像(nanoimaging)技术解决方案开发商,Nanotronics Imaging宣布推出其最新的计算机控制显微镜&mdash &mdash nSPEC 3D。该公司是在田纳西州Nashville美国化学学会2014年国际橡胶会议上公布这一消息的。   nSPEC 3D配置了带先进的计算机模式识别算法的高品质光学镜头,定制化的3D打印硬件,具备人工智能,只需点击一下鼠标或做个手势即可捕捉纳米级的三维图像。   Nanotronics Imaging公司首席执行官Matthew Putman:&ldquo 我们的解决方案将使许多行业,包括工业材料、半导体、甚至是生物制药等,获得复杂的成像技术,可以提升他们的制造能力和快速、高效地操纵先进材料的能力。&rdquo 据了解,该公司开发nSPEC 3D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工厂在对复杂材料进行高通量成像时所面临技术挑战&mdash &mdash 即无法捕捉3D图像中可重复的测绘图型及自动诠释功能。   与传统的实验室仪器不同,这款nSPEC 3D是由Nanotronics团队与纽约著名设计师Mari Kussman和Francis Bitonti合作设计的。通过将成像技术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可以以低得多的成本获得和使用纳米级图像。   Flow Polymers是领先的化学分散剂和加工助剂生产商,该公司首席执行官Michael Ivany称:&ldquo 我们对Nanotronics公司开发的nSPEC 3D兴奋不已,因为这款仪器有帮助行业优化产品的性能、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仪器能够充分量化混合质量。&rdquo   在这次会议上,Nanotronics将利用Oculus公司虚拟现实技术与 Leap Motion的手势控制现场演示如何操作由 nSPEC 3D拍摄的纳米级3D景观展。
  • 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到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活细胞中分子的纳米级三维图像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研究表明,利用新的荧光显微镜技术,生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活细胞中分子的纳米级三维图像,显示了脑海马神经元中蛋白质的近分子尺度图像。这种技术被称为3-D pRESOLFT,可以在比电子显微镜更大的范围内观察蛋白质,可以在不杀死细胞和破坏切片的情况下实现它。在以往的荧光显微镜中,可见光照射到用荧光染料染色的细胞和组织,但该方法仅限于制作二维图像,通常分辨率较低。3-D pRESOLFT通过使用包含可切换的荧光染料的干涉图案的组合,可以像光开关那样一边切换接通和断开一边记录大量的平行图像。 整个样品暴露在少光下,防止样品褪色。研究人员发现,观察精度缩小到50纳米,比人类头发小20000倍,用这种正确的方法在三维空间观察活细胞的能力可以研究蛋白质是如何重要但鲜为人知的生理过程。
  • 理化所三维金属纳米结构飞秒激光加工获重要进展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段宣明团队、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河田聪团队通过合作,近日在利用飞秒激光多光子纳米加工技术进行三维微纳结构制备的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成功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实现了纳米尺度的三维金属纳米结构加工。 近年来,利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进行三维纳米结构加工,已成为一个广泛受到关注的研究工作。该研究团队利用基于非线性光学原理的飞秒激光多光子直写纳米加工技术,突破衍射极限,利用多光子聚合反应成功地获得纳米尺度加工分辨率,并实现了功能性纳米复合材料的三维微纳结构加工。 金属纳米材料与结构在电子信息、生物检测等多个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但是加工制备具有各种金属三维纳米结构,仍然是目前国际上研究开发的热点与难点。在利用飞秒激光多光子三维纳米加工技术进行金属纳米结构加工的研究中,加工分辨率长期徘徊在微米至亚微米尺度范围,未能实现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纳米尺度加工。针对飞秒激光多光子还原制备金属纳米结构过程中,金属纳米粒子在激光作用下易于生长成为大块晶体的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利用表面活性剂限制金属纳米材料生长,以获得三维金属纳米结构的思路。他们在硝酸银水溶液中添加了含有肽键的羧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多光子光化学还原的银纳米粒子由微米及亚微米尺度不均一分布,成为尺寸约20纳米的均一分布,获得了仅为约激光波长六分之一的120纳米线宽的银纳米线,成功地突破光学衍射极限,实现了纳米尺度加工与三维金属纳米结构的加工。同时,激光加工所用功率也由数十毫瓦降低到了一毫瓦以下,为进行金属纳米结构的多光束平行快速加工奠定了技术基础。该项研究工作成果发表在5月18日出版的Small上。该研究工作所展示的任意三维金属纳米结构加工能力,使飞秒激光多光子三维纳米加工技术具备了在微纳电子器件的三维金属纳米布线与三维金属T型栅、人工介质材料、亚波长等离子光学器件、表面等离子生物传感器及太阳能三维纳米电极等纳米器件制备中获得广泛应用的可能性。 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对该研究工作给予了支持。
  • 纳米级磁共振成像仪“出世”
    美国IBM公司研究中心和斯坦福大学纳米探索中心的科学家们共同开发出一种磁共振成像仪(MRI),其分辨率要比常规MRI高出1亿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的这项研究成果,标志着为在纳米级研究复杂3D结构提供分子生物学和纳米技术工具方面迈出了重大一步。 通过将MRI的分辨率扩展到如此精细的程度,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显微镜,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显微镜最终也许足以揭示蛋白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为个性化医疗和靶标药物的开发取得更新进展铺平道路。该成就也将对从蛋白质到集成电路等材料研究产生影响,此类材料的研究对详细了解原子结构至关重要。 IBM研究中心战略与运营副总裁马克戴恩表示,该项技术有望提供非侵入的方式来展示诸如蛋白质等生物结构的三维细节,将给人们观察病毒、细菌、蛋白及其他生物分子的方法带来革命性变化。 这项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一种称为磁共振力显微镜(MRFM)技术,该技术依赖于超细磁力的探测,除了高分辨率,该成像技术还有更进一步的化学特性优势,可“看到”表面下的东西。而且与电子显微镜不同的是,该技术不会对敏感的生物材料造成破坏。 十多年来,IBM科学家在MRFM领域一直占据着领军的地位。现在,IBM领导的研究小组已大幅提升了MRFM的灵敏度,并将其与先进的三维图像重建技术相结合,这使得他们首次能揭示纳米尺寸生物体的MRI。该技术应用于烟草花叶病毒样本时,获得的分辨率可低至4纳米(烟草花叶病毒的宽为18纳米)。 该新技术与使用梯度和成像线圈的常规MRI不同。研究人员使用MRFM来检测置于显微悬臂下样品的微小磁力,这个悬臂是一个状如跳板的薄硅片。当样本氢原子中的磁自旋与周围纳米级磁尖发生作用时,激光干涉就可跟踪悬臂的运动。对磁尖进行三维扫描,就可对悬臂的震动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一个三维图像。 IBM研究中心纳米技术部主任丹?路加尔说,作为医疗成像领域众所周知的有力工具,MRI显微能力一直非常有限,而纳米MRI技术能够展现出个别蛋白质分子与分子化合物的内部结构,这是人们了解生物功能的关键。研究人员接下来将努力增强MRFM的灵敏度,希望能在半导体或是医学领域,显示单个分子与原子的影像。
  • Queensgate仪器推出双传感器技术 实现亚纳米级分辨率
    【2013年1月10日,上海】Elektron Technology公司旗下品牌Queensgate近日宣布推出其革命性新款双传感器技术(Dual Sensor Technology)。这一尖端的控制技术与以往相比,可实现更快、更准确以及更稳定的显微镜物镜聚焦。 全新双传感器技术克服了传统纳米定位系统的限制,可提供更快的阶跃响应,提高有效载荷出现变化时的稳定性,并且显著增加自动显微术应用时的机械带宽。       NPC-A-1110DS 独立式模拟单轴闭合环路传动装置   Queensgate推出的双传感器技术彰显了纳米定位技术领域的阶跃性变化是目前业内最尖端的控制技术之一。目前Queensgate的OSM-Z- 100B 100μm目标扫描机构以及NPC-A -1110DS独立式模拟单轴闭合环路传动装置已率先采用这一革命性创新技术系统。其中最新的OSM-Z-100B 100μm目标扫描机构,它将双传感器技术与Queensgate著名的电容纳米传感器(NanoSensors?)的卓越性能结合在一起,以非凡的聚焦稳定性实现亚纳米级分辨率。这项突破性的技术能够应用于各种袖珍模拟和数字控制器,其操作简便,为用户提供顶尖性能。 OSM-Z-100B 100 μm 目标扫描机构   Queensgate 是Electron Technology公司的下属品牌,成立于1979年的英国伦敦,是一家为高科技为工业领域提供纳米定位和感应技术的解决方案商。公司服务于全球客户并为其提供技术领先且质量卓越的纳米定位技术已超过30年。公司设计团队将领先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全新纳米定位系统中。 即使在当今这个全球新技术瞬息万变的环境下,Queensgate 依然处于该领域的前沿地位。凭借着卓越的技术,出色的品质为诸多领域,例如微系统、通信、半导体技术、生物技术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等领域提供相关支持,并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完美结合,实现微纳米尺度的操纵。
  • 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级分辨太赫兹形貌重构显微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蛋白分子膜(蛋白膜)在生物传感和生物材料领域应用广泛。从纳米尺度精确检测蛋白分子的成膜过程,对控制蛋白膜的品质、理解其形成机制和评价其功能表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缺少一种能够精确表征蛋白分子在成膜过程中所有形态结构的技术手段,例如,原子力显微镜虽然具有优异的表面成像功能,但是它难以提供样品的亚表面信息,无法揭示蛋白分子层的内部结构信息。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王化斌团队和上海大学材料生物学研究所教授李江团队等合作,报道了一种同时具有表面和亚表面探测能力的纳米级分辨太赫兹形貌重构显微技术。研究团队发展了多介质层有限偶极子近场理论模型,建立了基于样品太赫兹近场光学显微图像重构样品三维形貌的方法,实现了单个蛋白分子、蛋白网状结构、蛋白单分子层和蛋白复合层的精确检测。太赫兹形貌重构显微技术具有无损、无标记的特点,以及表面和亚表面检测能力;其侧向分辨率与原子力显微镜相当,垂直分辨率达0.5 nm。该技术为研究生物分子、功能材料和半导体器件等样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途径。相关研究成果以Near-Field Terahertz Morphological Reconstruction Nanoscopy for Subsurface Imaging of Protein Layers为题,发表在ACS Nano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 980万!北京理工大学多量程纳米三维X射线显微镜、低维光电微区电激励扫描系统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0873-2301HW2L0472项目名称:北京理工大学多量程纳米三维X射线显微镜采购预算金额:83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采购多量程纳米三维X射线显微镜1套;用于科研,接受进口产品投标,详见附件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生效后8个月内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2.项目编号:0873-2301HW2L0465项目名称:北京理工大学低维光电微区电激励扫描系统采购预算金额:15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采购低维光电微区电激励扫描系统1套;用于科研,接受进口产品投标,详见附件合同履行期限:进口免税产品:合同生效且免税批复后90天内;非进口免税产品:合同生效后90天内。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12月04日 至 2023年12月11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北京中教仪国际招标代理有限公司512室,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方式:建议采用汇款形式进行报名(节假日、工作日均可),请按本公告“其他补充事宜”所述账户信息汇款(不接受个人账户汇款),请您在本公告页面最下方附件自行下载“报名登记表”,填写完成后以word文本形式和汇款底单一起发送至shige@china-didac.com,工作日可以现场登记报名,招标文件售后不退。售价:¥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北京理工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联系方式:林老师,010-68917981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北京中教仪国际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联系方式:施歌、李璟琨、卢琛曦、杨硕,010-59893121、010-59893127、010-59893129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施歌、李璟琨、卢琛曦、杨硕、韩寿国电 话:  010-59893121、010-59893129
  • 纳米微观,清晰可见|欧波同携COXEM台式扫描电镜参加2018年第三届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
    2018年第三届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ICMSNT 2018)于2018年3月29日-4月1日在四川成都顺利召开。ICMSNT 2018由西南交通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奥克兰大学和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联合主办。来自美国、英国、瑞士、新加坡、日本、韩国、墨西哥等十多个国家以及中国各大高校的近两百位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图1:参会的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专家学者3月30日上午,主会场四位专家分别作出以材料涂层、摩擦学的起源和材料磨损的预测方法、纳米结构氧化物薄膜、关于通过激光微/纳米2D / 3D结构开发和控制材料表面功能为主题的报告。许多学者慕名而来,了解该领域最新的科研理论与成果。 图2:主会场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作为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高端实验仪器厂商,参加了ICMSNT 2018,并在会议展示区设立展台,向业界专家介绍多种光镜及电镜产品。 图3:欧波同展位本次会议上重点推出的COXEM超高分辨率台式扫描电镜EM-30Plus,是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研究工作的得力助手,能够帮助材料科学家对材料的微观结构、晶体结构、化学组成和固体样本的表面结构信息,进行大景深和高分辨的观测,分辨率达到纳米级别。可应用于化学、汽车、建筑、智能手机、新能源、半导体、电子工业、金属等多个领域。 图4:欧波同工作人员与参会者交流在会场展区,COXEM电镜的高端技术水准与智能化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在与欧波同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大家对COXEM电镜的高分辨率和智能化非常认可,更有多位高校科研人员在现场达成合作意向,打算到欧波同产品体验中心进行样品拍摄。图5:欧波同工作人员向参会者介绍COXEM台式电镜 图6:欧波同工作人员向参会者介绍COXEM台式电镜4月1日, 第三届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圆满落幕。欧波同在本次学盛会中收获了诸多与科研一线专家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将进一步紧随材料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步伐,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系统、完善的专业服务。
  • 全段亚纳米!纳克微束发布国内首款极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被写入二十大工作报告。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在科学界,有这样一种工具,被称之为科学研究的“纳米之眼”,它与芯片、光刻机等关键技术共同被列为我国35项“卡脖子”科技难题之一,它就是扫描电镜。这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对于正在发展战略性产业的中国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钢研纳克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植岗、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为国产旗舰机(双束)扫描电镜FE-1050揭幕纳克微束此前发布的国内首款高分辨力(双束)扫描电镜产品FE-1050系列1.继国内扫描电镜“旗舰机型”FE-1050发布之后,又一行业重磅消息!日前,根据了解到的最新消息,素有“中国电镜技术引领者”之称的纳克微束(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克微束)继此前在“70周年庆,质镜新征程”发布的国产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旗舰机型”——FE-1050系列(其为国内首款可搭载聚焦离子束(FIB)模块的双束场发射电镜,创造两个“国内第一”)之后,研发团队没有一丝松懈,持续向扫描电镜技术最高峰发起挑战,并在技术上再获突破,此次硬核发布的行业新顶端产品:国内首款自主研发——极高分(Extra-high Resolution,XH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2050X,它将具备全电压段亚纳米(≤1.0nm)的极致分辨能力,媲美进口扫描电镜顶端产品。它的问世,将使我国在扫描电镜技术(分辨力设计能力)与国际先进技术的技术差距从此前的25年大幅缩短到不到5年,实现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国际主流扫描电镜产品线划分(分辨力金字塔)与产品定位2.全段亚纳米:极致体验,“冷热”相宜据悉,纳克微束此次发布的极高分辨场发射产品——FE-2050X(代号“电离层”)将搭载新型冷场发射电子阴极和全新自主开发的X-Lens™电磁复合透镜技术,具备优越的球色差相差系数的同时,保证了更好的图像信噪比和更低的电子能散。“冷热相宜”,基于同一系统平台化开发两款高端扫描电镜系列,满足不同应用需求同平台化设计开发的FE-1050系列(“同温层”)和FE-2050系列(“电离层”)两款设备具备非常好的模块通用性和后期升级潜质,行业内首先提出的关键可通用化模组(KCU)概念使得新的第三方附件模块集成变得异常轻松,进入“小时级开发”潜质。据纳克微束总经理介绍,两款产品设计之初便各有所侧重,FE-1050(“同温层”)侧重于综合分析表征能力,而FE-2050(“电离层”)更多侧重于极致的高分辨成像能力。强大的KCU平台概念开发架构,支持多种应用环境3.持续引领电子显微镜技术发展风向,继续“中国电镜技术引领者”地位作为一支拥有多年一线电镜开发经验的国内技术团队:• 2016年,在全球率先提出“高通量扫描电镜”概念并付诸市场化,并同控股母公司钢研纳克(股票代码300797)共同获得“BCEIA2019大会金奖”等多项大奖。• 2022年初在国内市场预先发布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旗舰”产品——FE-1050系列,也是国内第一台具备可搭载聚焦离子束(FIB)能力的多用途双束电镜平台,并获得多个国内顶级高校研究所订单,率先将我们扫描电镜水平代入低压高分辨力(<2nm@1kV)阶段。• 2022年底,技术永无止境,纳克微束率先发布国内首款极高分(XHR)场发射扫描电镜——FE-2050X,它也是国内首套可基于冷场发射结构的扫描电镜产品。 生物切片 锂电池正极片 锂电池正极粉末 高温合金4. 守正创新——科学仪器国家队就要打赢关键技术“卡脖子”攻坚战 作为拥有70年历史沿革的央企上市公司,中国“电镜第一股”——钢研纳克(股票代码300797)的控股子公司,纳克微束专注于以(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为代表产品的综合性显微成像解决方案的技术开发与探索,打造可以对标主流进口厂商的全品类电镜制造商。团队研发人员占比超过60%,通过十余年成熟的技术积淀及团队创新能力,在设计理念、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等方面超前布局,保持国内仪器公司中第一梯队。作为高端国产科学仪器国家队,纳克微束传承了“聚合科技动能”精神,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此次突破扫描电镜领域“卡脖子”难题,正是其践行“助力我国科学与硬实力提升”使命的具体行动。纳克微束在高端仪器技术研发领域的突围,对国产电镜行业起到极大激励和引领作用,更增强了国产电镜行业发展的信心。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中国科技企业,做强做大中国电镜产业,实现更大范围、更高质量的国产替代!长期以来,国产科学仪器的研发、生产、制造依赖国外先进经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纳克微束总经理指出,虽然此次产品发布使我们在设计层次距离世界电镜强国又近了一步,但是在诸多核心器件、工程工艺、基础材料、控制芯片等子领域要想实现深度的自主创新发展,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我们要想不受制于人,就要“把马步扎得更稳”,花更多精力在基础的研发上,才能走出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技术路线,这也是当年我们这批人回国报效祖国的梦想。
  • 全段亚纳米!纳克微束发布国内首款极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被写入二十大工作报告。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在科学界,有这样一种工具,被称之为科学研究的“纳米之眼”,它与芯片、光刻机等关键技术共同被列为我国35项“卡脖子”科技难题之一,它就是扫描电镜。这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对于正在发展战略性产业的中国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钢研纳克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植岗、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为国产旗舰机(双束)扫描电镜FE-1050揭幕纳克微束此前发布的国内首款高分辨力(双束)扫描电镜产品FE-1050系列1.继国内扫描电镜“旗舰机型”FE-1050发布之后,又一行业重磅消息!日前,本报记者了解到最新消息,素有“中国电镜技术引领者”之称的纳克微束(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克微束)继此前在“70周年庆,质镜新征程”发布的国产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旗舰机型”——FE-1050系列(其为国内首款可搭载聚焦离子束(FIB)模块的双束场发射电镜,创造两个“国内第一”)之后,研发团队没有一丝松懈,持续向扫描电镜技术最高峰发起挑战,并在技术上再获突破,此次硬核发布的行业新顶端产品:国内首款自主研发——极高分(Extreme High Resolution,XH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2050X,它将具备全电压段亚纳米(≤1.0nm)的极致分辨能力,媲美进口扫描电镜顶端产品。它的问世,将使我国在扫描电镜技术(分辨力设计能力)与国际先进技术的技术差距从此前的25年大幅缩短到不到5年,实现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国际主流扫描电镜产品线划分(分辨力金字塔)与产品定位2.全段亚纳米:极致体验,“冷热”相宜据悉,纳克微束此次发布的极高分辨场发射产品——FE-2050X(代号“电离层”)将搭载新型冷场发射电子阴极和全新自主开发的X-Lens&trade 电磁复合透镜技术,具备优越的球色差相差系数的同时,保证了更好的图像信噪比和更低的电子能散。“冷热相宜”,基于同一系统平台化开发两款高端扫描电镜系列,满足不同应用需求同平台化设计开发的FE-1050系列(“同温层”)和FE-2050系列(“电离层”)两款设备具备非常好的模块通用性和后期升级潜质,行业内首先提出的关键可通用化模组(KCU)概念使得新的第三方附件模块集成变得异常轻松,进入“小时级开发”潜质。据纳克微束总经理介绍,两款产品设计之初便各有所侧重,FE-1050(“同温层”)侧重于综合分析表征能力,而FE-2050(“电离层”)更多侧重于极致的高分辨成像能力。强大的KCU平台概念开发架构,支持多种应用环境3.持续引领电子显微镜技术发展风向,继续“中国电镜技术引领者”地位作为一支拥有多年一线电镜开发经验的国内技术团队: 2016年,在全球率先提出“高通量扫描电镜”概念并付诸市场化,并同控股母公司钢研纳克(股票代码300797)共同获得“BCEIA2019大会金奖”等多项大奖。 2022年初在国内市场预先发布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旗舰”产品——FE-1050系列,也是国内第一台具备可搭载聚焦离子束(FIB)能力的多用途双束电镜平台,并获得多个国内顶级高校研究所订单,率先将我们扫描电镜水平代入低压高分辨力(<2nm@1kV)阶段。 2022年底,技术永无止境,纳克微束率先发布国内首款极高分(XHR)场发射扫描电镜——FE-2050X,它也是国内首套可基于冷场发射结构的扫描电镜产品。4. 守正创新——科学仪器国家队就要打赢关键技术“卡脖子”攻坚战 作为拥有70年历史沿革的央企上市公司,中国“电镜第一股”——钢研纳克(股票代码300797)的控股子公司,纳克微束专注于以(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为代表产品的综合性显微成像解决方案的技术开发与探索,打造可以对标主流进口厂商的全品类电镜制造商。团队研发人员占比超过60%,通过十余年成熟的技术积淀及团队创新能力,在设计理念、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等方面超前布局,保持国内仪器公司中第一梯队。作为高端国产科学仪器国家队,纳克微束传承了“聚合科技动能”精神,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此次突破扫描电镜领域“卡脖子”难题,正是其践行“助力我国科学与硬实力提升”使命的具体行动。纳克微束在高端仪器技术研发领域的突围,对国产电镜行业起到极大激励和引领作用,更增强了国产电镜行业发展的信心。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中国科技企业,做强做大中国电镜产业,实现更大范围、更高质量的国产替代!长期以来,国产科学仪器的研发、生产、制造依赖国外先进经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纳克微束总经理指出,虽然此次产品发布使我们在设计层次距离世界电镜强国又近了一步,但是在诸多核心器件、工程工艺、基础材料、控制芯片等子领域要想实现深度的自主创新发展,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我们要想不受制于人,就要“把马步扎得更稳”,花更多精力在基础的研发上,才能走出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技术路线,这也是当年我们这批人回国报效祖国的梦想。
  • 支持大型重型样品纳米级观察!日立高新新品发布:高分辨率肖特基场发射扫描电镜
    仪器信息网讯 5月28日,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以下简称“日立高新技术”)发布“SU3900SE”、“SU3800SE”系列高分辨率肖特基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可在纳米水平上对大型重型样品进行高精度和高效的观察。高分辨率肖特基场发射扫描电镜 SU3900SE(左) ,SU3800SE(右)该系列最大可观察样品重量达到5 kg。此外,通过搭载日立高新技术SEM系列中最大级别的样品台,可以对直径300mm、高度130mm的大型样品进行观察,从而减少切割样品等加工工序,有助于提高整个过程的效率。并且,新产品在可以进行大型重型样品观察的同时,还兼具样品台5轴(左右、前后、上下、倾斜、旋转)移动。此外,还具有相机导航功能,可以将一系列单独拍摄的图像拼接在一起,从而观察样品全貌,支持观察大型样品时的视野搜索(在测量开始时确定当前测量位置),有助于提高操作性。产品开发背景SEM是用于观察材料表面微观结构的仪器,广泛用于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研发、制造和质量控制。特别是,高分辨率肖特基场发射扫描电镜 (FE-SEM) 可在更高倍率进行观察,在微粒观察、微小异物观察以及元素分析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当观察大型和重型样品时,如钢铁等工业材料及汽车相关零部件,可观察的试样尺寸和重量有限制。在观察前需要进行切割等样品处理,从而增加了观察工作的负担。另外,近年来,SEM更多的应用在控制微观结构,以提高各种材料的功能和性能,以及分析异物和缺陷以提高产品质量。因此,还需要通过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来减轻用户的负担,例如提高获取大量数据的效率,以及简化大范围观察时的视野搜索等。主要特点(1)大型重型样品的广域观测由于样品台可以观察到大型重型样品,日立高新技术的大型SEM实现了对直径300 mm、高130 mm、重量5 kg样品的观察。此外,产品既可搭载大型重型样品又具备5轴移动的功能。(2)使用光学相机图像进行简单的大范围移动使用光学相机导航系统可覆盖整个样品台的移动范围,轻松确定样品位置。此外,光学相机图像也可以随样品台而旋转,从而轻松移动样品位置,并在 SEM 图像中顺利观察到样品位置。(3)获取大量数据时减轻用户负担配备可选功能“EM Flow Creator”,可视需要组合倍率和样品台位置等条件设置、焦距及对比度等调整功能,创建一系列观察菜单。通过执行创建的菜单,可进行自动观察,有助于减轻用户的操作负担,并在连续图像采集过程中节省人力。关于SU3900SE/SU3800SESU3900SESU3800SE最大样品尺寸Φ300mmΦ200mm最大可观察范围Φ229mmΦ130mm最大可搭载重量5kg2kg最大可搭载高度130mm80mm今后,日立高新技术将继续完善其“解析、分析”的核心技术,致力于打造解决客户问题的解决方案平台和专用设备,为解决环境问题、强韧、安全和安心等社会问题和客户课题做出贡献。公司介绍: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日立集团旗下日立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秉承日立集团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始终追寻“简化客户的高科技工艺”的企业理念,通过与客户的协同创新,积极为教育、科研、工业等领域的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和优质的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各类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表面科学仪器和前处理设备,以及各类色谱、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广大的日立客户,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武汉、沈阳等十几个主要城市设立有分公司、办事处或联络处等分支机构,直接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专业优质的各类相关技术咨询、应用支持和售后技术服务,从而协助客户实现其目标,共创美好未来。
  • 发现电镜下的纳米级浪漫世界!中科院苏州纳米科学家作品展
    电子显微镜下另有一番广阔天地?纳米所科学家们的浪漫都是纳米级?在这个火热的夏天,一场科学与艺术的对话——中科院苏州纳米科学家作品展,走进苏州中学园区校,和孩子们一起发现电镜下的纳米级浪漫世界!本次展览由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和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共同主办,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和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协办。展览分为“发现电镜下的微观世界”“欣赏科学家的学术浪漫”“感悟纳米所的工匠精神”三个章节,共计展出48幅纳米所研究人员提供的电镜图样。展品审美视觉效果和科普学习价值兼具,是一场视觉艺术和科学技术的“跨界约会”。图/学生志愿者孙天一正在为观众讲解“在当志愿者前,我恶补了一周纳米相关的知识!”来自苏州中学园区校少科二班的孙天一担任本次展览的志愿讲解员,他告诉记者,虽然恶补一周只了解了一些皮毛,但是他因此对纳米科学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希望进入大学后,我也能为祖国解决一些科学难题,像这些科学家一样!”图/展览现场图“通过这次展览,我们还想致敬伟大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他提出的‘量智与性智结合;科学与哲学结合;科学与艺术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微观认识与宏观认识结合'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学生尤其具有启发性。”苏州中学园区校老师单伟峰是本次展览的负责人,他向记者介绍,本次展览还将走进更多的校园进行流动展出,将科学的种子播种到更多苏城孩子心中。图/展品拼图“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庄子在《天下》篇中借惠子之口提出了这一哲学观点。意思是宏观世界无限大,大到没有边界,而微观世界无限小,小到没有内核。那么世界真的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吗?展览的第一章节通过毫米-微米-纳米这样不断缩小尺度的作品,带领观众发现微小尺寸中的大千世界。图/展厅现场“欣赏科学家的学术浪漫”则借用了唐代诗人司空图在其《二十四诗品雄浑》中的名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其本意是一种诗歌的境界——在无穷的想象中,突然获得顿悟。这一章节都是科学家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PS等工具渲染,制作成了这些色彩斑斓、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最后章节引用的“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礼记中庸》中“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意思是君子要修身修德、勤学好问,于广大处和精微处体会道之显现,以中庸的方式表达道之高明。科学的事业无限崇高,但科学的研究却需要科研人员在具体而细致的研究中精益求精。因此,科学家也需要有契而不舍的工匠精神。图/《赛先生说》苏州中学园区校场次现场图“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国之大事、校之大事。“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国之大事、校之大事。苏州中学园区校除了将科技主题画展引入校园,苏州科普文化讲坛《赛先生说》也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带到孩子们身边,青涩懵懂的学生与各领域有所成就的专家学者,由此碰撞出别样的思维火花。此外,苏州市尹山湖美术馆、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科院苏州空天信息研究院都与苏州中学园区校有教学、科研、实践多方位深度合作。这个夏天,你还不来这个充满活力的校园看看吗?展览名称:科学与艺术的对话——中科院苏州纳米科学家作品展展览日期:2023.5—2023.10展览地点: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西马美术馆(F楼110)开放时间:苏州市中小学工作日期间均可预约作品欣赏01材料之花(之一)02快乐集会03天地玄黄04棱镜七色光05GaN纳米仙人球
  • 新型纳米级激光发生器新型研发成功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找到一种新的方法,可用于制作纳米尺度的线材以及色彩可调谐的纳米级激光发生器。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这些线材最小直径200纳米,融入多种其他材料,能够发出明亮和稳定的激光,有望应用于光电子领域,实现数据传输等应用。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这项研究由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兼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教授杨培东主持。借助一种简单的化学浸渍溶剂工艺,研究人员让材料“自我组合”成纳米晶体、板材和线材。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介绍说,他们把一种含铅薄膜浸入含有铯、溴和氯的甲醇溶剂,再将溶剂加热至50摄氏度,所形成的含铯、铅和溴的晶体结构线材直径在200纳米至2300纳米之间,长度在2微米至40微米之间。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杨培东说:“让人惊异的是,这其中的化学过程相当简单。”相比之下,如果以标准工艺制作纳米线材,需要昂贵的仪器和高温等苛刻条件,效果却未必理想。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在激光实验中,纳米线材作为激光发生器被置于一块石英基底上,在另外一个激光发生器激发下发出光线。研究人员确认,接受单个脉冲持续时间极短(仅为1秒钟的10万万亿分之一)的可见紫色激光脉冲激发后,纳米级激光发生器发出的光线超过10亿个周期,显示出极为稳定的性能。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按照杨培东的说法,这是据他所知迄今为止第一个完全以无机材料、即不含碳材料制作的纳米级激光发生器。而且实验表明,这种激光器发出的光线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谐,包括可见绿光和蓝光等波段。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借助透视电子显微镜,研究人员发现,纳米线材的晶体结构与天然生成的钙钛矿相似,类似于盐,易受空气中水分的侵蚀。针对这一缺陷,杨培东设想,可以用聚合物或其他材料涂覆纳米线材,保护它免受侵蚀。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纳米级激光发生器所使用的这类纳米新材料,在开发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中同样显现应用前景。杨培东说,创制纳米级激光发生器有望为这些材料开拓一个全新前沿应用领域。 /p p br/ /p
  • 安捷伦扩展原子力显微镜功能和兼容性旨在纳米级生命科学研究
    安捷伦公司(NYSE:A)2月4日宣布,其6000ILM原子力显微镜现在已经可以兼容尼康TiE系列和奥林巴斯IX系列倒置显微镜,大大扩展了目前AFM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实用性。   除了广泛的兼容性,安捷伦还为6000ILM AFM平台添加了几个重要的功能,尤其重要的是恒温箱灌注细胞样品板功能。样品板有利于液体和气体的动力学研究,此外配备的顶视光学组件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扫描过程中对不透明样品进行观察。   单通道电学特性和力的光谱学性能,加之安捷伦PicoView软件插件和版本的灵活性,进一步扩展了6000ILM AFM在研究细胞膜、细胞表面结构、单链DNA或RNA链、个体蛋白质、单分子、生物高聚物等方面的功能。   “6000ILM系统与尼康和奥林巴斯倒置显微镜的兼容性意味着高精度原子力显微镜的优势现在可以更方便的被更多生命科学研究人员所利用,”安捷伦在亚利桑那州钱德勒的纳米仪器设备业务经理Jeff Jones说,“无缝的ILM-AFM一体化让研究人员无需特殊样品制备就可以超越光学衍射的极限,达到纳米级别的分辨率。”   为了便于流体动力学研究,可选择6000ILM灌注细胞样品板的连续灌注功能,并有变流和保持液位选项。当需要更多的控制条件时,6000ILM恒温箱灌注细胞样品板以拥有一个气密室,用于液体和气体进出的流通口,可从室温加热到40℃保持细胞活力长达8小时等而感到自豪。另外,6000ILM AFM还可以提供特别设计的样品板如带盖玻片的,带载物片的或带盖的培养皿,以及带温度控制的可从室温加热到80℃的样品板。
  • 全球最小的三维纳米雄鸡贺卡,3D纳米激光直写设备NanoFrazor专业定制
    金鸡报晓已迎春,元宵临近聚福门,Quantum Design China恭祝大家新春愉快,元宵吉祥。上图这幅立体逼真的画作是 Quantum Design China专为您打造的新年特别礼物。看到图像右面的坐标轴,是不是很惊讶?没错,这不是一幅手绘作品,而是借助SwissLitho公司制造的3D纳米结构高速直写设备—NanoFrazor专业定制的三维纳米雄鸡贺卡! 这幅雄赳赳气昂昂的鸡年贺卡,其尺寸仅有10μm*10μm,深度差为50nm,是目前全球小的三维纳米鸡年贺卡。整只雄鸡的微纳尺寸,以及鸡身立体的轮廓和清晰的线条,都体现了3D纳米结构高速直写机NanoFrazor让人膜拜的高直写精度(XY: 10nm, Z: 1nm)、高形貌感知灵敏度(0.1nm),另外还有高速直写,无需显影,实时观察直写效果,无临近效应,无电子/离子损伤等有的特点。 NanoFrazor纳米3D结构直写机的问世,源于发明STM和AFM的IBM苏黎世研发中心,是其在纳米加工技术的新研究成果。NanoFrazor纳米3D结构直写机采用直径为5nm的探针,通过静电力控制实现直写3D高精度直写,并通过悬臂一侧的热传感器实现实时的形貌探测,次将纳米尺度下的3D结构直写工艺快速化、稳定化。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已经多次刷新了上小3D立体结构的尺寸,创造了上小的马特洪峰模型,小立体地图,小刊物封面等记录。2016年10月,瑞士Swisslitho公司又发布了一款NanoFrazor Scholar,这款小型的纳米加工设备竟然可以放置在实验室桌面上,而且分辨率依然可达到XY:10nm;Z:2nm,轻松实现小于20nm的线宽与间距,更加便于课题组内进行纳米原型器件、微纳光学/光子学/磁学,NEMS、超材料等领域纳米机构与器件的设计与制备,是纳米结构和器件加工制备领域的之选。 2017的年味儿少不了科学的情怀,少不了我们对未知的探索和追求,带着NanoFrazor专业定制的全球小的三维纳米雄鸡贺卡,Quantum Design China祝愿大家在新的科学年中创意无限,收获满满!2017,Quantum Design China将继续伴您左右,提供丰富、的科研设备,便捷、专业的售后服务,助力您的科学研究更有说服力,更具创造力! 相关产品: 3D纳米结构高速直写机NanoFrazor: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226568.htm小型台式无掩模光刻系统: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155920.htm
  • 布鲁克发布Bruker多量程X射线三维纳米显微成像系统(3D XRM)新品
    SKYSCAN 2214 是布鲁克推出的新纳米断层扫描系统,是显微 CT 技术领域的先行者,在为用户带来了终级分辨率的同时,提供非常好的用户体验。SKYSCAN 2214 的每个组件都融入的新的技术,使其成为当今市场上性能很强、适用性很广的系统。■多用途系统,样品尺寸可达300mm,分辨率(像素尺寸)可达 60 纳米■金刚石窗口x射线源,焦斑尺寸500nm■创新的探测器模块化设计,可支持 4 个探测器、可现场升级。■全球速度很快的 3D 重建软件(InstaRecon® )。■支持精确的螺旋扫描重建算法。■近似免维护的系统,缩短停机时间并降低拥有成本。地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常规和非常规储层全尺寸岩心或感兴趣区的高分辨率成像■测量孔隙尺寸和渗透率,颗粒尺寸和形状■测量矿物相在3D空间的分布■原位动态过程分析聚合物和复合材料■以500 nm 的真正的 3D 空间分辨率解析精细结构■评估微观结构和孔隙度■量化缺陷、局部纤维取向和厚度电池和储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无损 3D 成像■缺陷量化■正负极极片微观结构分析■电池结构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扫描生命科学■以真正的亚微米分辨率解析结构,如软组织、骨细胞和牙本质小管等■对骨整合生物材料和高密植体的无伪影成像■对生物样品的高分辨率表征,如植物和昆虫创新点:SKYSCAN 2214 是布鲁克推出的新纳米断层扫描系统,是显微 CT 技术领域的先行 者,在为用户带来了终级分辨率的同时,提供非常好的用户体验。SKYSCAN 2214 的每个 组件都融入的新的技术,使其成为当今市场上性能很强、适用性很广的系统。 Bruker多量程X射线三维纳米显微成像系统(3D XRM)
  • 布鲁克发布Bruker多量程X射线三维纳米显微成像系统(Nano-CT)新品
    SKYSCAN 2214 是布鲁克推出的新纳米断层扫描系统,是显微 CT 技术领域的先行者,在为用户带来了终级分辨率的同时,提供非常好的用户体验。SKYSCAN 2214 的每个组件都融入的新的技术,使其成为当今市场上性能很强、适用性很广的系统。■多用途系统,样品尺寸可达300mm,分辨率(像素尺寸)可达 60 纳米■金刚石窗口x射线源,焦斑尺寸500nm■创新的探测器模块化设计,可支持 4 个探测器、可现场升级。■全球速度很快的 3D 重建软件(InstaRecon® )。■支持精确的螺旋扫描重建算法。■近似免维护的系统,缩短停机时间并降低拥有成本。地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常规和非常规储层全尺寸岩心或感兴趣区的高分辨率成像■测量孔隙尺寸和渗透率,颗粒尺寸和形状■测量矿物相在3D空间的分布■原位动态过程分析聚合物和复合材料■以500 nm 的真正的 3D 空间分辨率解析精细结构■评估微观结构和孔隙度■量化缺陷、局部纤维取向和厚度电池和储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无损 3D 成像■缺陷量化■正负极极片微观结构分析■电池结构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扫描生命科学■以真正的亚微米分辨率解析结构,如软组织、骨细胞和牙本质小管等■对骨整合生物材料和高密植体的无伪影成像■对生物样品的高分辨率表征,如植物和昆虫创新点:SKYSCAN 2214 是布鲁克推出的新纳米断层扫描系统,是显微 CT 技术领域的先行 者,在为用户带来了终级分辨率的同时,提供非常好的用户体验。SKYSCAN 2214 的每个 组件都融入的新的技术,使其成为当今市场上性能很强、适用性很广的系统。 Bruker多量程X射线三维纳米显微成像系统(Nano-CT)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王化斌研究员团队,上海大学李江教授团队:在纳米级分辨太赫兹形貌重构显微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王化斌团队和上海大学材料生物学研究所教授李江团队等合作,报道了一种同时具有表面和亚表面探测能力的纳米级分辨太赫兹形貌重构显微技术。蛋白分子膜(蛋白膜)在生物传感和生物材料领域应用广泛。从纳米尺度精确检测蛋白分子的成膜过程,对控制蛋白膜的品质、理解其形成机制和评价其功能表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缺少一种能够精确表征蛋白分子在成膜过程中所有形态结构的技术手段,例如,原子力显微镜虽然具有优异的表面成像功能,但是它难以提供样品的亚表面信息,无法揭示蛋白分子层的内部结构信息。研究团队发展了多介质层有限偶极子近场理论模型,建立了基于样品太赫兹近场光学显微图像重构样品三维形貌的方法,实现了单个蛋白分子、蛋白网状结构、蛋白单分子层和蛋白复合层的精确检测。太赫兹形貌重构显微技术具有无损、无标记的特点,以及表面和亚表面检测能力;其侧向分辨率与原子力显微镜相当,垂直分辨率达0.5 nm。该技术为研究生物分子、功能材料和半导体器件等样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途径。相关研究成果以Near-Field Terahertz Morphological Reconstruction Nanoscopy for Subsurface Imaging of Protein Layers为题,发表在ACS Nano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 nano-FTIR:攻克化学检测科研难题,实现高分子材料纳米级高灵敏度研究
    背景介绍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是学术界以及工业界表征鉴别材料的常用手段。衰弱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是用于材料的宏观化学信息分析的技术。该技术将样品压在衰弱全反射(ATR)晶体表面,通过红外光在晶体/样品界面的反射得到高分子样品的吸收光谱。然而,ATR-IR的空间分辨率受到光的衍射极限的限制,并不能得到样品纳米级别的化学信息,因此无法用于材料微观化学信息的研究。近年来,新兴起的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ano-FTIR因可在纳米尺度下实现对几乎所有材料的化学分辨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是基于全新的散射式近场光学技术(s-SNOM)研发的,能够在10 nm的空间分辨率下实现对材料的红外光谱表征,且得到的光谱与传统FTIR,ATR-IR的红外光谱有极高的一致性。同时,该技术具有无损伤、无需染色标记、快速且适用性广等优点,是纳米级别的化学分析利器。为了使大家对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ano-FTIR有更为直观、高效的了解,我司特别安排了专门的网络线上讲座,为您详细介绍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ano-FTIR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s等顶尖期刊上的前沿应用案例。感谢兴趣的老师可在本文“直播预告”部分扫码预约。图1. neaspec散射式近场光学显微镜(s-SNOM)及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ano-FTIR必看案例案例1:高分子纳米材料的鉴别及与传统红外光谱数据库的对照德国阿尔弗雷德纬格纳研究所的Gerdts教授利用散射式近场光学显微镜(s-SNOM)和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ano-FTIR(德国Neaspec公司)对高分子材料进行了微观鉴别的研究。该课题组测量了高分子样品的近场红外成像以及红外吸收光谱,得到了高分子材料的纳米分辨率的相分布信息。同时,该团队测量了常见高分子的近场吸收光谱,并与通过ATR-IR得到的吸收光谱进行比较,发现用neaspec Nano-FTIR得到的近场吸收光谱与ATR-IR得到的光谱有极高的一致性,可直接对照传统IR光谱数据库。因此,散射式近场光学显微镜(s-SNOM)和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ano-FTIR (德国Neaspec公司)可应用于纳米高分子及环境中高分子样品的鉴别。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nalytical Methods, 2019, 11: 5195-5202。图2. LDPE聚合物颗粒PS介质混合物样品的光学超分辨成像。(a) 拓扑结构成像以及对应的(b) 机械信号的相位图和 (c) 近场红外的振幅图。(d) 通过 (c) 中所示路径的直线扫描得到的在1300 - 1700 cm-1区域内的近场红外的相位图。(e) LDPE和PS区域对应的近场红外的相位图。(f) 和 (g) 分别对应 (c) 中A, B区域的高分辨率近场红外相位图。可以看到LDPE/PS界面的近场红外的相位图中峰的移动。图3. (a) 用Nano-FTIR得到的PLA样品对应的近场红外的振幅(Sn),实部(Re),相位(φn),虚部(Im)图。所得结果为三个样品点结果的均值,测量用时为7分钟。(b) Nano-FTIR得到的近场红外的虚部(Im)图与ATR-IR得到的PLA样品的光谱的对照。Nano-FTIR与ATR-IR得到的光谱高度吻合。01案例2: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ano-FTIR)对单层二维高分子聚合物的研究二维高分子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有机二维材料,近年来在薄膜和电子设备的应用上受到广泛关注。相较于石墨烯由石墨自上而下的剥离合成路径,二维聚合物的合成路径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单体聚合反应,也因此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如何优化合成路径以得到高品质的二维高分子聚合物是目前该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的Lackinger教授开发了一种有机单体分子自组装的光聚合合成路线,并利用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ano-FTIR(德国Neaspec公司)对fantrip单体分子和其聚合物进行了吸收光谱的研究,验证了聚合反应的机理。该合成方法与传统的热聚合方法相比,大大减少了二维聚合物的缺陷密度,提升了材料均一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hemistry, 2021, 13: 730-736。研究人员利用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ano-FTIR(德国Neaspec公司)的近场光学技术的高灵敏度,测量了fantrip有机单体分子及其二维聚合物的纳米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所得光谱与DFT计算结果一致,证明了单体分子参与光聚合反应形成二维高分子。该技术得到的近场吸收光谱与传统FTIR光谱对应,而传统FTIR或ATR-IR的灵敏度无法测量该单层分子材料的吸收光谱。同时,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ano-FTIR (德国Neaspec公司)的近场光学技术采用纯光学信号测量,而非基于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机械信号。该技术灵敏度极高,可测量热膨胀系数低的材料,如二维材料,无机材料等。且对薄膜样品的破坏性极小,因此可用于单层分子自组装材料的研究。图4. Fantrip单体分子(上)及其二维聚合物(下)的纳米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柱形图为DFT计算得到的fantrip单体分子(红色)及其二维聚合物(蓝色)所对应的红外吸收光谱。02案例3:石墨烯电解液界面的纳米红外研究ATR-IR是应用于电极电解液的原位界面表征的常用方法。然而该技术的探测深度在微米级别,而电极电解液的界面,如双电层,一般在纳米级别。因此ATR-IR得到的界面光谱信号受到电解液主体信号的严重干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almeron教授利用nano-FTIR对石墨烯电解液界面进行原位研究,通过nano-FTIR可达10 nm的超高空间分辨率(探测深度),对非热膨胀样品(石墨烯)的高敏感度,及无损伤的特点,实现了对单层石墨烯电解液界面的原位表征,真正获得了双电层的化学信息。研究人员发现,相较于传统的ATR-IR,nano-FTIR的红外光谱中可观测到界面独有的离子配位体,这得益于nano-FTIR的高灵敏度与高空间分辨率。同时,nano-FTIR支持样品台的接电设计,研究人员通过改变石墨烯电极的电压,观测到红外光谱的变化,说明了界面化学成分的变化,即双电层的变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no Letters, 2019, 19: 5388-5393.图5. 单层石墨烯电解液nano-FTIR原位研究实验设计示意图。图6.(a)ATR-FTIR和nano-FTIR的(NH4)2SO4水溶液红外光谱。(b)nano-FTIR在+0.5V和0V vs. Pt的红外光谱。0V数据取2个位置共64组光谱的平均值,+0.5V数据取5个位置共112组光谱的平均值。03案例4:对多组分高分子材料的纳米成分分析西班牙巴斯克大学的Hillenbrand教授利用nano-FTIR实现了多组分高分子材料的纳米成分分析。研究人员通过检测聚苯乙烯(PS),聚丙烯酸(AC)以及聚偏氟乙烯(FP)混合样品的纳米区域的红外光谱,并与标准样品的纳米红外光谱做对比,得到样品组分的纳米分布图,分辨率达到了30 nm。通过分析样品C-F(1195cm-1),C=O(1740cm-1)及C-O(1155cm-1)峰的强度及波数的空间分布图,可得到对应的高分子组分及组成结构的空间分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14402. Nano-FTIR可以得到材料纳米分辨率的化学信息,分辨率最高可达10 nm,是传统FTIR和ATR-IR无法企及的。图7. nano-FTIR对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表征。包括(a)拓扑结构成像,(b)相应位置的纳米红外光谱,以及(c),(d)基于纳米红外光谱的组分分布图。04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ano-FTIR的技术优势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红外光谱的空间分辨率极限,可达10 nm得到的谱图与传统红外谱图有极高的一致性探测光学信号而非机械信号,灵敏度极高,适用于热膨胀系数低的系统可同时得到光谱及成像结果测样时间短操作和样品准备简单——仅需要常规的AFM样品准备过程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咨询前沿设备!参考文献:1. Meyns M, Primpke S, Gerdts G. Library based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polymers with nano-FTIR and IR-sSNOM imaging [J]. Analytical Methods, 2019, 11: 5195-5202.2. Grossmann L, King B T, Reichlmaier S, et al. On-Surface Photopolymerization of Two-Dimensional Polymers Ordered on the Mesoscale [J]. Nature Chemistry, 2021, 13: 730-736.3. Lu Y, Larson J M, Baskin A, et al. Infared Nanospectroscopy at the Graphene-Electrolyte Interface [J]. Nano Letters, 2019, 19: 5388-5393.4. Amenabar I, Poly S, Goikoetxea M, et al. Hyperspectral Infared Nanoimaging of Organic Samples based on Fourier Transform Infared Nanospectroscopy [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 14402.直播预告报告简介如何实现在纳米尺度下对材料进行无损化学成分鉴定是现代化学的一大科研难题。现有的一些高分辨成像技术,如电镜或扫描探针显微镜等,这些技术鉴定化学成分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红外光谱具有很高的化学敏感度,但是其空间分辨率却由于受到二分之一波长的衍射极限限制,只能达到微米级别,因此也无法进行纳米级别的化学鉴定。德国neaspec公司利用其独有的散射型近场光学技术发展出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nano-FTIR,这一技术综合了原子力显微镜的高空间分辨率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的高化学敏感度,得到的红外光谱与传统FTIR和衰弱全反射ATR-IR的红外光谱有极高的对应度,因此可以在纳米尺度下实现对几乎所有材料的化学分析,分辨率高达10 nm。本报告详细阐述了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ano-FTIR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s等顶尖期刊上的前沿应用案例,展现了其在纳米尺度下进行化学分析的巨大前景。主讲人张瑞显 博士化学专业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材料的表面光谱表征及在能源存储领域的应用。在Quantum Design中国子公司,从事表面光谱相关设备的产品推广、客户挖掘及销售业务。直播入口扫描上方二维码无需报名直接观看!报告时间2021年10月18日14:00-14:30
  • 问传统求新知——用扫描电镜揭开铝电解抛光表面的各向异性纳米图案的神秘面纱
    金属的电解抛光,是一种传统而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可控的电化学反应使金属表面溶解(凸起部分溶解速度快)来降低表面粗糙度。利用电解抛光技术,可以获得纳米级粗糙度的镜面光泽表面,而且可以去除前序机械加工遗留的表面和亚表面损伤层。不过,不为一般仅使用该技术的研究者注意的是,在一定的电化学条件下,电解抛光后的金属表面会出现纳米级的图案(pattern),其中对金属铝的研究较多。研究者发现,金属铝(Al)经短时间电解抛光处理后,表面会出现周期或特征周期为几十至一百多纳米的有序条纹状(stripe)、六边顶角状(hexagon)及点状(dot)等多种有序或无序图案。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研究者对其在金属表面微纳工程、微纳模板加工、微纳电子学等领域应用的关注。研究者已经开始深入挖掘纳米图案形成的机理,关键是揭示材料表面结构和界面电化学行为决定纳米图案类型及周期的物理化学规律。但是,目前已经发表的研究,缺少对多晶和单晶铝表面纳米图案形成行为的系统实验研究,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零散的多系统的少,难以用来检验和改进现有的表面纳米图案形成理论。其中一个被长期忽略的关键问题,就是铝表面结构差异导致的纳米图案的各向异性。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的甘阳教授和他指导的博士生袁原(论文第一作者)、张丹博士、杨春晖教授及机电学院的张飞虎教授,首次采用电子束背散射衍射(EBSD)对电解抛光后的多晶铝和单晶铝进行了定量的表面晶体学取向分析,并采用蔡司的Sapphire Supra 55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纳米图案的类型(type)和周期(size)进行了系统表征和量化分析,揭示了铝电解抛光表面纳米图案的类型和周期对于表面结构和晶体学取向的依赖性的规律。同时,基于表面物理化学的理论框架,对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定性解释了大部分的实验结果,并指明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近期以长文形式发表于电化学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国际同行评审专家认为该工作是对本领域的重要贡献。甘阳教授课题组首先对多种铝样品的电解抛光表面纳米图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多晶铝(polycrystalline Al)中不同取向的晶粒;2)切割角可控的系列单晶铝(monocrystalline Al)样品。通过EBSD测试获得晶粒表面的晶体学取向图,并结合定位SEM表征,他们发现,铝电解抛光表面纳米图案对晶面取向具有依赖性(如图1所示为多晶样品中三个毗邻的晶粒)。(背景知识:描述铝表面晶体学取向的EBSD反极图三角(IPF triangle)中,可划分为围绕三个低指数晶面方向(primary direction,主取向)的晶体学主取向区域—[101] //ND,[001] //ND和[111]//ND,单个晶粒或单晶的表面取向偏离主取向的角度称为取向差角(misorientation angle)。)通过对数十个不同取向的多晶晶粒的逐一定位SEM表征,他们发现了一系列未被报道过的现象(图2):1)纳米图案类型和周期对晶面取向的依赖性是否显著取决于所属的主取向区域;2)在同一主取向区域内,纳米图案类型和周期随着取向差角的改变呈现渐变性规律;3)对于具有相同取向差角但偏向不同主取向的晶面,纳米图案类型和周期也发生变化;4)在两个或三个主取向的交界处,纳米图案类型和周期基本相同。他们进一步测试和分析了一系列取向差角可控的单晶铝样品(图3),证实了上述多晶样品的结果,并揭示出目前尚难以解释的单晶和多晶样品间的图案周期性大小的差异问题(图4)。图1 (a)电解抛光多晶Al样品的EBSD分析IPF图,(b)放大后的IPF图和IPF三角显示三个相邻的A、B、C晶粒及其所属的主取向区域和各自的晶面取向差角值,(c)三个晶粒的定位SEM形貌图像,相邻晶粒被晶界隔开并交于一点,(d–f)三个晶粒的AFM形貌图像和细节放大图及FFT分析图,(g–i)为对应AFM图中白线段的线轮廓分析图。图2 (a)电解抛光后不同晶面取向的多晶铝晶粒在IPF三角中的位置图,(b–y)不同晶粒表面的SEM形貌图和对应的FFT分析图(SEM图上均给出了取向差角和图案的周期)。图3 (a)不同晶面取向的单晶铝样品在IPF三角中的位置图,(b–s)电解抛光后不同单晶样品表面的SEM形貌图和对应的FFT分析图(SEM图上均给出了取向差角和图案的周期)。图4(a,b)单晶和多晶样品的表面纳米图案周期(L)随取向差角(θ)变化的L–θ图,上方刻图轴给出了三个主取向区域内与θ对应的所属表面的表面台阶宽度(w)。(c,d)单晶和多晶样品的各晶面在IPF三角中的对应位置图。L–θ图和IPF三角中的几条连线,表示的是连接了近似位于延某个主取向辐射出去的直线上的若干晶面(及IPF三角中的若干对应的点)。为了解释实验结果,他们建立了一系列不同取向晶面的表面原子排列的“平台–台阶”模型(图5),还特别关注了更复杂的“平台–台阶–扭折”表面结构(图6)。尽管尚没有考虑表面驰豫、重构等的影响,他们根据表面结构特征随取向差角的变化规律,解释了实验观察到的纳米图案类型和取向差角的关系。比如,在一个主取向区域内,随着取向差角的增大,表面台阶宽度逐渐减小而不是突变,界面能的变化也应该呈现渐变的特性,这就解释了纳米图案的类型随取向差角改变的渐变现象。此外,在两个或三个主取向区域的交界处,大取向差的晶面的表面结构(平台宽度和台阶处的原子排列)很相似,所以导致纳米图案的类型基本相同。而不考虑上述结构特征,就很难解释实验上观察到的现象。图5(a–f)[001]和[101]//ND主取向区域内6个不同取向差角的晶面的表面“平台–台阶”结构模型的正视图和侧视图。表面单胞用红色平行四边形或矩形表示。(g)6个晶面在IPF三角中的位置图。图6 (a–c)[001]//ND主取向区域内3个取向差角相等但偏向不同方向的晶面的表面“平台–台阶–扭折”结构模型的正视图。表面单胞用红色平行四边形表示,特别给出了平均台阶宽度。(d)3个晶面在IPF三角中的位置图。图7 在电解抛光过程中吸附分子在不同平台宽度“平台–台阶”表面的扩散和脱附行为差异的示意图。(a)宽平台表面;(b)窄平台表面。他们基于表面结构影响电化学溶解和界面分子吸附、扩散行为的理论框架,对文献中现有的“吸附–溶解”理论进行了深化,进一步提出了表面平台宽度和台阶位点的数量会影响电解抛光液中的表面吸附分子(如乙醇)在表面的扩散(以扩散系数表征)和吸脱附(脱附速率常数)行为。取向差角越大,平台宽度越窄(台阶密度也越大),分子在表面的扩散障碍越大,但同时脱附也更困难,这二者的竞争导致图案的周期先增加并逐渐达到峰值后减小。以外,他们还提出了一套结合SEM测量和图像的FFT处理的分析步骤,以此为基准来准确确定准无序纳米图案的平均周期大小,有效避免了单点测量的较大偏差。以上研究工作,对铝及其它金属(如Ti,Ta,Zn,W)及合金的电解抛光表面纳米图案化研究具有普通意义。甘阳教授课题组正在继续深入研究更多实验因素的影响、图案演化的计算机模拟及理论模型的建立,力图全面揭示金属电解抛光表面纳米图案的形成机理。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的资助。恭喜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甘阳老师课题组使用蔡司场发射扫描电镜做科学研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 Park Systems新产品NX12为高级分析化学,材料研究和多用户研究中心提供无与伦比的高分辨率纳米级成像
    Park Systems新产品NX12为高级分析化学,材料研究和多用户研究中心提供无与伦比的高分辨率纳米级成像全球领先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制造商Park Systems于2017年六月份推出新品Park NX12, Park NX12是个可以为分析化学研究,电化学研究人员和多用户研究中心提供多功能原子力显微镜的平台, 为使用者提供机会研究不同透明度以及不同硬度的样品,纳米管扫描系统适用于高分辨率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SICM),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和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SECCM)。倒置光学显微镜(IOM)用于透明材料研究和荧光显微镜一体化。Park NX12结合NX10和NX-Bio的安装在倒置光学显微镜上的XY平台,支持NX10的所有可行模式以及选项。倒置光学显微镜(IOM)功能旨在基于吸液管技术研究透明样品并利用液体中的 PinPoint™ 模式进行纳米力学表征。Park Systems的公司总裁 Keibock Lee评价道:“Park NX12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扫描探针显微镜平台,保障了对研究人员提供的高分辨率吸液管测量,这远远优越于现有解决方案。它非常适合多用户研究中心,独特的模块化设计也是个为未来发展而开发设计的多功能平台。”Park NX12适用于对膜,有机元件,电子,以及生物病理样品等材料的高级研究,很多外部机构也在探究生物医用器件与材料的表征。印第安纳大学 Lane Baker和化学系副教授 James F. Jackson说道:“我们的多用户研究实验室现使用 Park NX-Bio并已注意到Park NX12的多样化功能等强大优势。Park Systems是一个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不断根据顾客意见改进并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原子力显微镜生产商。”Park NX12通过为现有的SECM技术提供足够的分辨率来解决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应用的材料表征问题,并实现高分辨率界面传递和表面化学。它还可处理SECM表征中用的吸液管探针和类似的透明材料如纳米孔膜(燃料电池)和生物膜(传感器)。Park NX12是很多工业研究应用的理想选择,其中包括电子和分析化学,电池和ESS(储能系统),纳米孔结构,水净化处理,水凝胶研究,荧光标记,电生理,神经化学,仿生学,组织工程和生物物理。Park NX12在空气和液体中都可方便使用,提供SPM技术(SICM, SECM, SECCM)的研究平台, 具有广泛的光学访问扫描探针,同时也具有Park原子力显微镜生产线的标准功能,包括只需三次点击鼠标就全智能扫描的软件SmartScan™ 。Park Systems的介绍 Park Systems是全球市场领先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新型纳米显微镜系统的制造商,为化学,材料,物理,生命科学,半导体和数据存储行业的研究人员以及工程师提供全配套产品。Park的显微镜被全球上千家公司和机构使用,并凭借独有的创新工程技术,提供高纳米分辨率,在最低运营成本前提下保证最佳效率而海内外闻名。我们的总部遍及韩国,美国,日本和新加坡,在欧洲,亚洲,美洲拥有无数经销商,我们为研究领域和工业界提供世界上最精确, 最高效的原子力显微镜。
  • 中导光电纳米级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交付功率半导体头部客户
    近日,中导光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导光电”)纳米级图形晶圆缺陷光学检测设备(NanoPro-150)再次交付客户,标志着中导光电在半导体前道图形晶圆检测设备市场化道路上阔步前行。 前道图形晶圆检测设备是半导体芯片制造过程中的核心设备之一,技术门槛高,难度大,是检测设备的主战场。此次交付用户的NanoPro-150产品灵敏度系纳米级序列,充分满足半导体芯片90nm及以上产线制造工艺需求。本次交付的设备将用于国内功率半导体头部公司的量产线,加之前期该型号设备已在功率半导体知名企业产线长期量产使用,表明该产品尤为受到功率半导体公司的青睐和欢迎。NanoPro-150是NanoPro-1XX系列中的高端产品,除与国际顶尖公司同类产品在灵敏度、检出速度等主要性能参数相近外,还开发和引入了许多先进的AI算法和软件,进一步提高了信噪比,显著提升了设备在关键制程的缺陷检测灵敏度和检出率。同时,该产品实现了精密光机电关键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和自主可控,为产品的量产和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导光电是国内半导体及泛半导体前道图形缺陷检测设备的领军企业,也是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完全的自主产权。在过去十多年的经营中,公司的亚微米级和微米级设备累计销售逾350台,长期稳定地运行在众多量产线中。公司目前进入销售和量产的NanoPro-1XX系列产品和MDI亚微米检测设备,加上NanoPro-2XX和NanoPro-3XX即将先后进入市场,可望覆盖国内半导体前道检测设备需求市场的90%以上,给中国半导体工业检测设备的国产化描绘出一片光明前景。
  • Nature技术解析 | 3D高速纳米直写机在实现三维光学傅里叶曲面结构中的突破
    研究背景光栅和全息图是通过微纳结构表面的衍射来对光信号进行调制的。尽管这种作用方式历史悠久,但人们一直在相关领域不断的探索,以发展功能更为强大的应用。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基于傅立叶光学来设计、构筑傅里叶面的微纳结构,以生成所需的衍射输出信号。在这种策略中,需要能够地调制波前,理想的样品表面轮廓应该包含正弦波的总和,每个正弦波具有明确的幅度,频率和相位。但是由于技术的局限,通常只能制备有几个深度别轮廓,无法获得复杂的连续“波浪”表面,从而限制了使用简单的数学设计而实现复杂的衍射光学效果。 研究亮点针对以上问题,苏黎世联邦理工的Nolan Lassaline博士等人,提出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设计和制备间的差距,制备了任意数量的正弦波组成的光学表面。Nolan Lassaline等人使用扫描热探针t-SPL技术与模板法相结合的策略,制备了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光学表面结构。多元线性光栅允许利用傅里叶光谱工程调控光信号。同时,Nolan Lassaline等人克服了先前光子学实验的限制,制备了可以在同一入射角同时耦合红色,绿色和蓝色光的超薄光栅。更广泛地,Nolan Lassaline等人还分析设计并且复制了复杂的二维莫尔条纹,准晶体和全息图结构,展示了多种以前无法制备的衍射表面。Nolan Lassaline等人制备任意3D表面的方法,将为光学设备(生物传感器,激光器,超表面和调制器)以及光子学的新兴区域(拓扑结构,转换光学器件和半导体谷电子学)带来新的机遇。图1 一维调制傅里叶曲面实际效果图图2 二维调制傅里叶曲面实际效果图图3 周期性及准周期性傅里叶表面图案 图4 傅里叶表面的应用 高精度三维刻写技术之于本工作的重要意义苏黎世联邦理工的Nolan Lassaline博士使用NanoFrazor的高精度3D功能制备了一些特的3D表面傅里叶光栅,对光波进行调控,有选择地透射或者反射选定波长的光信号,使得光栅只和选定波长的光信号相互作用。这样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模型计算和相关波长相互作用的傅里叶光栅来调控实现的光波输出。以前还没有可以完全控制每个傅里叶光波成分和光栅相互作用的好方法。一些实验尝试使用超表面,或者波浪形表面光栅,但是由于微纳制备技术的限制,(只能使用灰度光刻实现2阶或者多阶深度的表面光栅,或者使用激光干涉光刻制备类似傅里叶波形表面)不能实现对相互作用波长的完全选择。设计或者制备不的表面会和多个波长相互作用降低有用信号的成分并增加系统的复杂性。有鉴于高精度3D纳米直写之于本工作的重要意义,NanoFrazor的高销售工程师Wu博士特别与作者Nolan Lassaline博士进行了制备工艺方面的探讨和交流,其中Nolan Lassaline博士对于NanoFrazor 3D纳米结构高速直写机的评价如下:“In the field of diffractive optics, it has been known for a long time that wavy surface patterns would be ideal for manipulating light.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fabrication techniques, it has not been possible to fabricate surfaces with arbitrary wavy profiles. This has ultimately limited the capabilities of diffractive optics, stimulating decades of research aimed at solving this problem. To overcome this limitation, we took advantage of the unique 3D patterning capabilities offered by the NanoFrazor. Amazingly, this allowed us to fabricate wavy metallic diffractive surfaces with an error of only 1.8 nm. We used this remarkable precision to fabricate a variety of previously impossible diffractive surfaces that show promise for both fundamental optics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photonics. We envision that this approach, made possible only by the NanoFrazor, will lead to advanced optical devices of the future. Beyond diffractive optics, these novel 3D surfaces open up many exciting possibilities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cross a number of different fields.”( 大意:在衍射光学领域,很久以来人们就知道用波浪状的表面操纵调控光信号是理想的。然而,由于传统纳米制备技术的局限,不能制备出由任意正弦波形组合轮廓的表面。这终限制了衍射光学器件的功能,也激发了数十年来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科研。我们利用NanoFrazor提供的特3D图案化功能终于突破了这一限制。更为惊讶的是,我们能够制备任意波浪形的金属衍射表面,波形误差与设计波形仅为1.8 nm。我们利用NanoFrazor非凡的高精度制备出了各种以前无法实现的衍射表面,有望更深入地探讨基础光学研究和光子学实际应用的许多课题。我们可以预想,NanoFrazor的有加工方法将改革未来先进光学器件的制备。除了衍射光学领域之外,这些新颖制备的3D波浪状表面还将开启科学和工程学许多不同研究领域的令人兴奋的新课题。)图5 傅里叶表面的设计与制备 关于本文当中傅里叶表面的设计及制备流程:A傅里叶表面的设计:先将所要制备的表面轮廓的数学表达公式(这里是在一维的正弦曲线)转换为灰度位图。图中每个像素为10 nm×10 nm,其深度别介于0和255(8位)之间。位图在白色边框内的水平方向上为正弦函数,而垂直方向不变。位图中,白色边框中的像素设置为小深度别。B银基傅里叶表面的制备工艺流程:(1)利用热扫描探针在聚合物抗刻蚀剂层中刻写设计好的纳米结构;(2)利用热蒸发工艺在刻写后的聚合物表面沉积银,厚度大于500nm;(3)利用紫外光固化环氧树脂将显微镜载玻片固定于银层背面;(4)将玻片/环氧树脂/银堆叠结构剥离下来,从而完成制备C通过模板制备得到的银基傅里叶表面。文章作者Nolan Lassaline关于本工作的讲解视频请移步至Quantum Design中国子公司官网(https://qd-china.com/zh/news/detail/2009281332211)观看。关于本工作的更多详细信息,可参考如下信息:(1)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390-x?utm_source=other&utm_medium=other&utm_content=null&utm_campaign=JRCN_2_DD01_CN_NatureRJ_article_paid_XMOL(2)Nolan Lassaline博士的视频介绍资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GtRjjhbPk
  • 自支撑纳米级碳膜的制备研究
    成果名称 自支撑纳米级碳膜的制备研究 单位名称 北京大学 联系人 马靖 联系邮箱 mj@labpku.com 成果成熟度 □研发阶段 &radic 原理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 成果简介: 在低能核物理、激光核物理、原子核化学试验等科研工作中,都需要用到自支撑薄膜作为靶膜、剥离膜或X 射线过滤器,这些膜的厚度范围覆盖几十纳米到几十微米。因此自支撑薄膜的制备成为这些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之一,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核科学技术、材料科学与物理学的研究热点。此外,随着近年来激光驱动离子加速的兴起,人们发现激光轰击固体靶可以有效地加速质子到很高的能量(例如100MeV质子),从而可以提供一种台面大小的装置,用于取代体积庞大的常规离子加速器。这不仅对高能物理加速器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显著降低癌症治疗等应用型加速器的体积和造价,而纳米级薄膜正是激光驱动粒子加速的关键元件。 2011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颜学庆教授申请的&ldquo 自支撑纳米级碳膜的制备研究&rdquo 项目获得第三期&ldquo 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rdquo 基金的支持。课题组利用阴极弧沉积方法在平面硅、玻璃和载波片上成功制备了厚度可以精确控制的纳米级碳膜,精确度达到(± 1nm)。该碳膜能够与基底分离,并被放到带孔的金属模板上。此外,课题组还为其将要开展的激光离子加速实验和串列加速器研究提供了厚度小于10nm的固体靶材。目前相关工作已经顺利结束,此项工作的成果已经申请了专利并有相关论文发表,课题组研制的自支撑薄膜将在低能核物理、激光核物理、原子核化学试验和激光驱动离子加速等科学研究中进行推广。2012年,该项目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支持。 应用前景: 不仅对高能物理加速器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显著降低癌症治疗等应用型加速器的体积和造价,而纳米级薄膜正是激光驱动粒子加速的关键元件。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已申请专利。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