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命科学正置显微镜

仪器信息网生命科学正置显微镜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生命科学正置显微镜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生命科学正置显微镜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生命科学正置显微镜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生命科学正置显微镜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生命科学正置显微镜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生命科学正置显微镜相关的解决方案。

生命科学正置显微镜相关的资讯

  • 相机显微镜应用于生命科学(显微镜成像系统)
    相机显微镜是一种将显微镜与专业显微镜相机结合在一起的设备,用于拍摄和记录显微镜下的图像。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到微观世界,还能进行参数设置和数据采集,提供定量和定性的数据,也可以将图像投射到大屏幕上,供多人观察与分析,方便多人共览分析,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及医学检验的理想工具。显微镜摄像头MHD800相机显微镜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多个领域。例如,在细胞生物学中,显微镜成像系统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的结构、形态和功能,以及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分子生物学中,显微镜成像系统可以用于观察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测量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数量,我们可以了解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规律。通过观察蛋白质的分布和数量,我们可以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明慧MingHui显微镜数码成像系统界面明慧MingHui显微镜数码成像系统功能特点:高分辨率:能够捕捉到更清晰、更准确的图像。自动对焦和自动曝光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捕捉到目标物体。多种观察模式:如明场、暗场、微分干涉、荧光、偏光等,可以满足不同实验需求。配备分析软件:可以对图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应用广泛:适用于生命科学、医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产品清单:显微图像分析软件相机显微镜如果您需要一整套显微镜成像系统或者已有的显微镜需要升级拍照功能和安装,请与我们联系。
  • 《生命科学中的电子显微镜技术》正式出版
    由丁明孝、梁凤霞、洪健、李伯勤、王素霞、朱平领衔主编的《生命科学中的电子显微镜技术》,经过八年编著,于今日正式出版。它凝聚了国内外45位电镜专家的经验和智慧,是一部综合性、实用性、专业性极强的经典著作。本书以促进生物电镜实验水平和制样效率的不断提高为目的,主要介绍了当前各类生物电镜技术,侧重实验技术的难点要点,实验问题和解决途径,强调实验设计理念与具体操作细节。全书共分为8章,包括:常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技术,电镜原位成分分析技术,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光电关联显微成像技术,植物组织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医学电镜超微病理诊断及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及操作要点等内容。这部著作凝结着编写组的知识和心血,代表着一代中国电镜工作者的最高水平,将成为我国生命科学电镜技术及电镜教育事业的里程碑。八年来,全国生物电镜工作者一起见证了它的酝酿和诞生。这部著作在当前特殊的国际形势下诞生,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全体电镜人的骄傲。为庆祝这部著作的发行,且应广大读者要求,希望获得领衔作者丁明孝教授的寄语签名,经过与丁老师沟通,中镜科仪将准备100册,由丁老师集中签名。请需要购买的老师尽快在如下链接中进行登记。点击链接填表订书: https://f.wps.cn/fw/N0vNiDmQ/
  • 2020年全球生命科学显微镜市场规模将达26.14亿美元
    生命科学显微镜市场的发展体现了市场的快速转移,由于研究外包服务机构的发展,市场正快速从世界发达地区转移到了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等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地区。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在最新的报告中研究了全球生命科学显微镜设备市场的运作方式,讨论了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和面临的挑战。该报告题为“Life Science Microscopy Devices Market - Global Industry Analysis,Size,Volume,Share,Growth,Trends and Forecast 2014 - 2020”。  根据这份报告,预测期内,全球生命科学显微镜设备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60%,市场规模将从2013年的16.56亿美元的扩张到2020年的26.14亿美元。政府的拨款和资金支持、新兴国家尚未开发的潜力、生物技术和研发工业园的不断发展将促进生命科学显微镜市场的增长。
  • 超分辨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等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应用
    1873年,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阿贝(Ernst Abbe)提出光学显微镜存在分辨率极限,约为200nm。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同时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在突破了“阿贝极限”,在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领域做出重要成绩,将光学显微技术带入到纳米尺度。近些年来,超分辨显微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前主要的超分辨技术有结构光照明(SIM)、受激发射损耗(STED)、光激活定位显微(PALM)、随机光学重构(STORM),相关技术陆续实现商业化,并且产品在不断完善。我国在超分辨显微镜的发展上也紧跟步伐,不仅传统光学显微镜厂商开始转向这一领域(永新光学今年已经发布超分辨显微镜),许多科研单位在相关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并且落地成果,成立企业将相关技术产业化,如超视计、纳析光电、艾锐科技等。12月20-22日,仪器信息网将举办第四届先进生物显微技术及前沿应用网络会议(点击报名),21日上午,超视计、纳析光电、艾锐科技的创始人,同时也分别是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PI,将分享相关技术和产业化进展。同一会场,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细胞影像平台和尼康生物影像中心平台主管王文娟博士将分享共聚焦显微镜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高级应用,中科院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单琳博士(陈玲玲研究员课题组)讲分享她在科研工作中多种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的应用;显微镜“四大家”之一徕卡的童昕老师将分享徕卡多模式智能显微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点击图片也可免费报名
  • 有奖调研:2023生命科学显微镜用户调研
    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显微镜作为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提高显微镜的性能和易用性,我们由此进行一项关于2023生命科学显微镜用户的调研。在生命科学显微镜用户调研中,我们将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我们将采用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此外,我们将对调研结果进行保密处理,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权益。生命科学显微镜用户调研的结果将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对用户情况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为仪器制造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方向,促进生命科学显微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研,能够更好地了解用户实际的情况、需求和期望,为他们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生命科学显微镜产品和服务。同时,我们也期待广大用户积极参与调研,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让我们一起努力,推动生命科学领域不断前行!欢迎各位相关用户参与调研,您的参与对我们的调研至关重要!调研时间:即日起至2023年9月25日活动对象:生命科学显微镜用户活动主办方:仪器信息网奖励方式:活动期间,认真、如实填写完成调研问卷的有效用户,均将获得30元话费奖励,总共100份,先到先得。参与方式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或链接https://wj.qq.com/s2/13149468/d638/
  • 布鲁克收购生命科学荧光显微镜制造商Prairie
    布鲁克公司宣布已经收购Prairie Technologies公司(Prairie) ,Prairie是一家生命科学荧光显微镜产品供应商。布鲁克纳米表面分析部门现的有生命科学原子力显微镜(生物AFM )系统,再加上此次收购,将进一步增强布鲁克在生命科学仪器市场中的地位。  Prairie总部位于威斯康星州麦迪逊附近,是多光子荧光显微镜的先驱。其业界领先的多光子产品已帮助研究人员在神经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实现了革命性的发现。Prairie的产品,据估计每年有1.5亿美元的市场。Prairie的加入将使布鲁克进入荧光显微镜市场,它的产品包括了多点扫描、单光子共聚焦和多光子产品。Prairie在全球拥有约30名员工,2012年的收入约为1100万美元。布鲁克打算将Prairie作为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地区的一个业务单元,并计划利用布鲁克纳米表面分析部门在全球市场营销,销售和服务资源来销售Prairie的产品。  &ldquo Prairie引领着多光子荧光显微镜产品的发展。他们的产品和创新令人印象深刻,客户已经用他们的产品实现了突破性的成果。&rdquo 布鲁克MAT集团总裁Mark R. Munch说道。&ldquo 他们的Ultima双光子显微镜产品线和新Opterra扫场多点扫描共聚焦荧光产品线为布鲁克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新领域,这将与我们的生物AFM产品形成显著的协同效应。&rdquo   &ldquo 在超过十七年的时间里,Prairie一直致力于为神经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人员,提供领先的光学仪器设计和丰富的软件功能。&rdquo Prairie创始人和总裁Mike Szulczewski说:&ldquo 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加入布鲁克,并期待加入布鲁克后能持续创新,以及加强全球分销和为我们的客户服务的能力。&rdquo   关于Prairie Technologies, Inc.  Prairie Technologies, Inc.成立于1996年,致力于为生命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先进的光学荧光显微镜。Prairie Technologies可提供双光子显微镜,多点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激光照明光源,光敏,光刺激和光烧蚀配件,同步软件和分析软件。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prairie-technologies.com.编译:秦丽娟
  • 显微镜数字化自动化利于生命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
    p  Frost & Sullivan最近提供了一份全球分析显微镜市场的详细报告。报告研究分析了显微镜的关键技术及其市场的影响趋势。在这份研究中,Frost & Sullivan的分析师将市场分为以下细分市场:扫描探针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应用领域包括:a style="COLOR: #ff000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title=""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_self"span style="COLOR: #ff0000"strong生命科学/strong/span/a、材料科学、纳米技术。/pp  对于提供降低人为干扰以及能够高速准确检查等功能的自动显微系统的需求一直很高。在各应用领域中,生命科学领域一直是显微镜的最大终端用户。这是因为该领域重点聚焦于神经学研究、药物开发和细胞分析,需要更高的、小型化的工具。生命科学的持续发展也促进了纳米技术的发展,相应的也扩大了显微镜市场的潜力。/pp  未来显微镜可能采用集成软件系统,可以解决测量和自动调节过程的复杂性。这将确保及时识别错误、促进更快数据积累。/pp  值得注意的是,数码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为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光学、电子、扫描探针显微镜与创新技术结合,将产生更加灵活微观系统。同时,显微镜公司应该通过提供定制显微镜解决方案和优越的客户支持改善公司的品牌形象。/ppimg style="FLOAT: none" title="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999116e6-5a7f-4952-92a0-7390c93e696a.jpg"//ppimg style="FLOAT: none" title="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7b5af27a-e6d7-48eb-b8e2-fa99d0658cd2.jpg"//ppimg style="FLOAT: none" title="3.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9b2bdb73-e233-4ee1-bf2a-5cacf662ae33.jpg"//pp style="text-align: right "编译:刘丰秋/p
  • 440万!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平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JC066022K36337项目名称: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平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购项目预算金额:44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44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项目地点: 东南大学浦口校区项目概况:包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正置)一套,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激光器部分1.1、激光器:采用单模保偏光纤,能量动态范围 ≥10000:1:固态激光器405nm±2nm:功率≥15mW,出光纤口功率5±1mW;固态激光器488nm±2nm:功率≥25mW,出光纤口功率10±1mW;固态激光器561nm±2nm:功率≥25mW,出光纤口功率10±1mW;固态激光器640nm±2nm:功率≥15mW,出光纤口功率5±1mW。包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倒置)一套,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激光器部分1.1、激光器:采用单模保偏光纤,能量动态范围 ≥10000:1:固态激光器405nm±2nm:功率≥15mW,出光纤口功率5±1mW;固态激光器488nm±2nm:功率≥25mW,出光纤口功率10±1mW;固态激光器561nm±2nm:功率≥25mW,出光纤口功率10±1mW;固态激光器640nm±2nm:功率≥15mW,出光纤口功率5±1mW。本项目包1、包2均接受进口产品投标,技术参数详见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进口设备:开具信用证后90天内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国产设备:合同签订后20天内设备安装调试合格。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安捷伦扩展原子力显微镜功能和兼容性旨在纳米级生命科学研究
    安捷伦公司(NYSE:A)2月4日宣布,其6000ILM原子力显微镜现在已经可以兼容尼康TiE系列和奥林巴斯IX系列倒置显微镜,大大扩展了目前AFM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实用性。   除了广泛的兼容性,安捷伦还为6000ILM AFM平台添加了几个重要的功能,尤其重要的是恒温箱灌注细胞样品板功能。样品板有利于液体和气体的动力学研究,此外配备的顶视光学组件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扫描过程中对不透明样品进行观察。  单通道电学特性和力的光谱学性能,加之安捷伦PicoView软件插件和版本的灵活性,进一步扩展了6000ILM AFM在研究细胞膜、细胞表面结构、单链DNA或RNA链、个体蛋白质、单分子、生物高聚物等方面的功能。  “6000ILM系统与尼康和奥林巴斯倒置显微镜的兼容性意味着高精度原子力显微镜的优势现在可以更方便的被更多生命科学研究人员所利用,”安捷伦在亚利桑那州钱德勒的纳米仪器设备业务经理Jeff Jones说,“无缝的ILM-AFM一体化让研究人员无需特殊样品制备就可以超越光学衍射的极限,达到纳米级别的分辨率。”  为了便于流体动力学研究,可选择6000ILM灌注细胞样品板的连续灌注功能,并有变流和保持液位选项。当需要更多的控制条件时,6000ILM恒温箱灌注细胞样品板以拥有一个气密室,用于液体和气体进出的流通口,可从室温加热到40℃保持细胞活力长达8小时等而感到自豪。另外,6000ILM AFM还可以提供特别设计的样品板如带盖玻片的,带载物片的或带盖的培养皿,以及带温度控制的可从室温加热到80℃的样品板。
  • 790.4万!蔡司中标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和倒置荧光显微镜采购项目
    一、项目编号:HCZB2022-029(招标文件编号:HCZB2022-029)二、项目名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和倒置荧光显微镜采购项目三、中标(成交)信息供应商名称:北京冠普佳科技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建材城西路87号2号楼10层1单元1026-2中标(成交)金额:790.4000000(万元)四、主要标的信息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7725万元购买1套冷冻电子显微镜及配套系统
    9月10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公开招标购买1套冷冻电子显微镜及制样环境配套系统,预算7725万元。  项目编号:OITC-G210311433  项目名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冷冻电子显微镜及配套系统招标采购项目  预算金额:7725.00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7725.0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包号货物名称数量简要技术规格是否允许采购进口产品采购预算1冷冻电子显微镜及制样环境配套系统1套系统拟购置的冷冻电子显微镜及配套系统, 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及病毒学等领域的研究,对常规、冷冻生物样品超微结构进行成像;应用于结构生物学研究,适用于冷冻单颗粒三维重构、冷冻蛋白质电子晶体学和冷冻电子断层三维成像等三种研究方法,研究生物大分子复合体、膜蛋白复合体和病毒等的亚纳米分辨率三维结构,对细胞/细胞器进行纳米分辨率的三维断层扫描成像。是7725万元  投标人可对其中一个包或多个包进行投标,须以包为单位对包中全部内容进行投标,不得拆分,评标、授标以包为单位。 具体技术要求详见招标公告所附附件(即,本招标文件第六部分)。  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 90 日内交货并安装完毕。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开标时间:2021年10月08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第六章+技术要求1433.docx
  • 488万!BD、徕卡等中标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全自动流式细胞分选仪及体式显微镜采购项目
    一、项目编号:HCZB2022-030(招标文件编号:HCZB2022-030)二、项目名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全自动流式细胞分选仪及体式显微镜采购项目三、中标(成交)信息供应商名称:北京同和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金桥科技产业基地环科中路17号26幢1至3层102-Y941中标(成交)金额:487.6839500(万元)四、主要标的信息序号 供应商名称 货物名称 货物品牌 货物型号 货物数量 货物单价(元) 1 北京同和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全自动流式细胞分选仪;体式显微镜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Leica Microsystems FACSAria III;Thunder M205FCA 1;1 4154592.00;722247.50
  • 500万!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双光子扫描光遗传学显微镜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0873-2201HW3L0528项目名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双光子扫描光遗传学显微镜采购项目预算金额:5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1.本次招标共1包:包号名称数量预算金额(人民币万元)是否接受进口产品投标1双光子扫描光遗传学显微镜1套500是 本次招标、投标、评标均以包为单位,投标人须以包为单位进行投标,如有多包,可投一包或多包,但不得拆包,不完整的投标将被拒绝。本项目为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本项目所属行业为工业。2.招标内容及用途:用于教学科研以上货物及服务的供应、运输、安装调试、培训及售后服务具体招标内容和要求,以本招标文件中商务、技术和服务的相应规定为准。3.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本项目落实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监狱企业发展、促进残疾人就业等政府采购政策。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之日起至质保期满结束。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生命科学与电镜平台专场集锦(中)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报道:2021年10月15-17日,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承办的“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东莞市举办。大会共设置十个分会场:1)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2)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3)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4)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5)先进显微分析技术在工业材料中的应用;6)扫描探针显微学(STM/AFM等);7)扫描电子显微学(含EBSD);8)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9)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10)中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16日下午,第八分会场(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细胞器、组织原位结构生物学)、第九分会场(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第十分会场(全国电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科研平台)分别围绕电镜在生命科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电镜平台管理和人才培养等热点议题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分享经验。以下是各分会场部分专家的精彩报告内容:第八分会场主题: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徐平勇报告题目:《高信背比双色光电关联成像》徐平勇研究员主要介绍了环氧树脂内光电关联成像探针的开发、第二代光电关联探针的开发、双色光电关联的研究进展。新型光电关联探针打破了电镜超微结构的保存与高质量荧光成像不能兼得的限制;mEosEM-2提高了光电关联探针的信背比,对低丰度蛋白更加友好。然而,光电关联探针的开发,目前尚缺少高通量的筛选方法;未来希望能进一步发展具有超分辨性质的红色光电关联探针。报告人:复旦大学研究员 张琰青报告题目:《Structure study of the nuclear pore complex》张琰青研究员通过电镜单颗粒分析技术等对NPC(nuclear pore complex)的高分辨结构以及内腔环结构,相关评论称该研究展示了令人振奋知之尚少的NPC必需成分结构,显示NPC腔环呈蝴蝶状结构;首次展示了NPC之间腔环亚基相互接触,提出了NPC弹性机制新模型。报告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宏达报告题目:《多种单分子技术研究细胞膜结构》王宏达研究员通过AFM和STORM等对细胞膜结构膜内外侧蛋白分布的差异性、单一膜蛋白分布特征、蛋白间紧密程度、不同细胞膜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FM、STORM、Cryo-EM 是研究细胞膜结构的很好手段,并提出了红细胞的“半镶嵌”模型、有核组织细胞的PLLPI模型、有序囊泡转运模型等。第九分会场主题: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电子显微新技术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报告人:海南大学教授 万迎朗报告题目:《结合电子显微技术和单细胞转录组技术分析叶绿体在光合软体动物中的维持机制》万迎朗教授发现了光合软体动物——白边侧足海天牛,该物种能在消化道细胞中维持叶绿体活性长达三个月;完成了该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并通过单细胞测序,发现消化道干细胞活性维持与内共生密切相关。报告人: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系统应用工程师 肖丽国报告题目:《Leica Nano workflow|Live cell CLEM》报告中介绍了徕卡活细胞光电联用CLEM解决方案,该方案克服了将动态实时成像与超微结构背景环境相结合解锁细胞“秘密”的4项挑战,即1)让样品 时刻保持在生理状态;2)捕捉快速细胞生理活动;3)获得良好的固定结果;4)使用电镜可靠地检索感兴趣的生理结构。报告人:西湖大学研究员 周强报告题目:《新冠病毒入侵细胞关键结构研究》周强研究员系统性进行了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入侵细胞的关键——S蛋白与受体ACE2相互作用研究,以及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与高效中和抗体结构生物学研究和新冠病毒变异研究。报告人: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资深应用专家 吴超昊报告题目:《蔡司冷冻关联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发展与应用》吴超昊介绍了蔡司提供的特色冷冻共聚焦-FIB关联工作流程、高分辨冷冻共聚显微镜、冷冻光电关联系统、高衬度成像的冷冻双束系统、多用途成像平台等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报告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讲师、系秘书、教研室主任 张鑫报告题目:《植物组织切片后样品多种观察方法联用技术的研究》张鑫介绍了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实现普通光学显微镜联合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联合扫描电镜、冷冻切片联合扫描电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的相关技术及其发明专利。第十分会场主题:全国电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科研平台报告人:吉林大学电镜中心教授、主任 张伟报告题目:《吉林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张伟教授主要介绍了吉林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建设情况和在电化学能源存储方面的研究工作。吉林大学电镜中心于2019年1月揭牌,配有多种高端、中端和常规分析仪器,纳入测试科学实验中心的质量认证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测试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吉林大学和其他研究单位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研究工作包括揭示了氢氧化物赝电容储能新机制;赝电容离子差层二维MOF材料储能;发现抑制锂枝晶新途径-调控表面能;离子插层储能器件新尝试;溶出构筑高性能Bi2O3水系电池负极;Fe2O3电极在碱性电解质中的新意蕴。报告人:北京大学高级工程师、技术主管 郭振玺报告题目:《建设具有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的电镜室的技术难点分析》郭振玺在报告中论述了建设具有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电镜室的重要意义和技术要点,介绍了北京大学冷冻电镜平台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建设具有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的电镜平台,可以通过单颗粒三维重构、冷冻电子断层扫描等技术解析真实的病毒颗粒高分辨率结构及其侵染细胞整个周期的高分辨原位快照,从而为阐明特定病毒的自然构象提供实用特殊平台支撑,为疫苗和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指导,为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做好大平台和技术储备。10月17日,第八分会场(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第九分会场(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第十分会场(全国电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科研平台)的报告分享仍将继续,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系列报道】: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生命科学与电镜平台专场集锦(上)【点击报道专题链接】——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专题
  •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生命科学与电镜平台专场集锦(下)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报道:2021年10月15-17日,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承办的“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东莞市举办。大会共设置十个分会场:1)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2)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3)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4)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5)先进显微分析技术在工业材料中的应用;6)扫描探针显微学(STM/AFM等);7)扫描电子显微学(含EBSD);8)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9)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10)中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10月17日,第八分会场(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第九分会场(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第十分会场(全国电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科研平台)分别围绕电镜在生命科学、生物学与医学、材料与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电镜平台管理等热点议题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分享经验。以下是各分会场部分专家的精彩报告内容:报告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张磊报告题目:《基于冷冻电子显微学的水环境微观体系结构与功能机制研究》张磊教授通过三维结构重构,对水环境物质单物体形貌、多物体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实现了结构均一样品(稳态)的原子分辨率和结构动态性样品(瞬态)的纳米分辨率。在生命物质结构与功能机理研究方面,基于冷冻透射电子显微学技术,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探明重要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原子分辨率结构,揭示功能作用物理机理,筛选特异分子药物。报告人: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张晴报告题目:《超低剂量冷冻电镜实现敏感金属钾与其SEI的原子尺寸成像》传统钾离子电池面临着材料选择照搬锂电、研究方向单一、未能发挥钾电特点及优势等问题,而固态电解质膜(SEI)是反映电极材料与电解液适配性的关键,但缺乏有效手段深入探究机理。张晴通过使用超低剂量冷冻电镜首次成功获得了电子极度敏感的钾金属与钾基SEI高分辨图像,得到了钾基SEI代表性结构模型和化学组分信息,为优化钾电池电解液选择,实现商业化提供了见解和指导。报告人: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朱艺涵报告题目:《低剂量电子显微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在电子辐照下,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和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Fs)的结构是不稳定的,辐照损伤的机理十分复杂。朱艺涵教授通过低剂量电子显微技术得到了的MOFs和COFs的高分辨成像,并探索了MOFs材料在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雪锋报告题目:《冷冻电镜观察金属锂电池》王雪锋研究员通过冷冻电镜研究锂离子电池和金属锂电池等辐照敏感材料,得到了纳米和微米尺度的结构、成分和分布信息,发现金属锂沉积经历了非晶到结晶转变,为制备高性能锂电池提供了策略、指导和依据;同时通过冷冻电镜结合聚焦离子束等先进表征手段系统性研究了全固态电池的界面问题。报告人:浙江大学研究员 张岩报告题目:《Insights into lipid regulation of GPCR signaling》张岩在报告中提出,研究发现胆固醇稳定存在于GPCR-G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中;磷脂PI4P在5-ht1A受体功能中起关键作用;脂质不仅提供膜环境,而且调节受体活性。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名姝报告题目:《基因编码的超分辨成像探针》张名姝研究员报告中提到,超分辨荧光成像揭示了生物分子纳米尺度的精确结构和动态定位,而光电关联成像整合目标分子的特异定位和细胞环境的超微结构;发展了新探针技术,从而不断提高活细胞成像的时空分辨率,实现厚组织样品高精度光电关联成像以及双色超分辨成像;最后介绍了关于红色超分辨成像探针和双色光电关联探针的最新进展。报告人:北京大学工程师 刘轶群报告题目:《双束扫描电镜在生命科学应用详解》刘轶群使用双束扫描电镜针对不同课题,选择不同工作距离、拍照电压、束流以及制样条件的组合,完成更大尺度的三维重构;通过多种电镜结合应用,实现了如利用三维光电关联获得样品三维结构及目的蛋白定位、用APEX标记确定目的蛋白定位、使用免疫电镜确定目的蛋白定位等应用。报告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明霞报告题目:《温度对电镜生物样品的影响》陈明霞报告中讲解了生物医学电镜样品制备中的透射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并研究了温度对细胞结构的影响,对于样品在戊二醛内结冰样品、直接进入液氮样品、未在戊二醛固定液内结冰样品的可用性进行了探讨。报告人:中山大学副教授 卫斌报告题目:《二维材料结构相变与亚稳相的原位研究》卫斌副教授对二维材料相变与亚稳相——二碲化钼从2H到1T’的相变、硒化镓相变与高温亚稳相、硒化铟中亚稳相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报告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高级工程师 高尚报告题目:《EDS和EBSD的测试技术进展》高尚从扫描电镜的发展方向,谈到了电镜分析的技术限制、SDD探测的普及和几何优化、窗口优化等。随着显微分析技术的进展,SDD探测器及CMOS探测器在拓展技术适用范围的同时,降低了对测试条件的要求,并且在微观和宏观尺度上拓宽了表征范围,使得EDS和EBSD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伴随着EDS和EBSD变得日益强大,扫描电镜可以同时具备成分、结构和成像功能,更全面地反应样品的微观特征,变得更为强大。报告人: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师 张杨报告题目:《FIB-球差电镜在材料学科中的应用》张杨分享了西安交大分测中心电镜实验室的情况、FIB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球差电镜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电镜管理实践及规划四部分内容。报告中还分享了电镜在压电薄膜——柱状有序结构、功能氧化物薄膜-纳米共存相、弯曲氧化物薄膜、热电半导体点缺陷-置换原子等案例中的应用。报告人:浙江大学副研究员 王晋报告题目:《扫描电镜原位力学表征测试方法》王晋报告中介绍了开发的基于SEM原位一体化表征平台,通过高通量表征与大数据集成,探索从案例式研究向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的材料研究途径;发展了先进的高温力学耦合的表征方法,借助科学手段和定量化数据,促进材料的研发水平。颁发优秀报告奖(部分合影)10月17日,随着第八分会场(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第九分会场(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第十分会场(全国电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科研平台)的报告接近尾声,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也即将圆满结束。【系列报道】: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生命科学与电镜平台专场集锦(上)【系列报道】: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生命科学与电镜平台专场集锦(中)【点击报道专题链接】——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专题
  •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生命科学与电镜平台专场集锦(上)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报道:2021年10月15-17日,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承办的“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东莞市举办。大会共设置十个分会场:1)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2)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3)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4)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5)先进显微分析技术在工业材料中的应用;6)扫描探针显微学(STM/AFM等);7)扫描电子显微学(含EBSD);8)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9)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10)中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15日下午,第八分会场(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冷冻电镜前沿技术方法)、第九分会场(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电子显微新技术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十分会场(全国电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科研平台——后疫情时代显微学平台发展的新需求)分别围绕电镜在生命科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电镜平台管理和人才培养等热点议题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分享经验。以下是各分会场部分专家的精彩报告内容:第八分会场主题: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冷冻电镜前沿技术方法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主任工程师 田焕芳报告题目:《超快冷冻电镜研发及分析技术》追求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是物质研究的重要方向,实现微结构超快动态演化过程的直接观察则打开了物质科学研究的新大门,微观结构动力学提出的新问题是研究飞秒、皮秒、纳秒、微秒不同尺度的超快过程,而其应用范围覆盖了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等多个领域;随后报告又介绍了UTEM的原理、工作模式和核心技术等。报告人:清华大学副教授 张强锋报告题目:《AI solutions for cryo-EM data analysis》人类本身难以记录大量的信息,但是电脑可以做到。张强锋主要介绍了如何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冷冻电镜的图像分析,并以氨基酸的识别为例,从模型搭建、dirty data的数据清洗讲到了如何尝试着从序列去预测结构,用稀疏的、低分辨的结构信息帮助做结构预测,同时利用结构预测把实验信息很好的串联起来。报告人: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业务拓展经理 王相丽报告题目:《赛默飞冷冻电镜技术新进展》冷冻电镜现在已经进入了原子分辨率的时代,科学家们需要人人都可使用的电镜,即简单易用智能化。在冷冻电镜中,样品被快速冷冻(玻璃态),使其与生物学相关的原始形态得以保存。通过单颗粒分析 SPA 技术可以获得样品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信息。这项技术改变了结构生物学领域,让我们对许多生物学过程有了新发现。SPA 通过直接揭示诸如异质复合体中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柔性蛋白质的构象变化,以及超大大分子机器(如:病毒、核糖体和蛋白酶体)机理的细节,验证生化研究工作。赛默飞主要介绍了新型电镜在膜蛋白、新型酶体、病毒载体的观测方面的应用。第九分会场主题: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电子显微新技术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报告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任海云报告题目:《转盘共聚焦显微镜在花粉萌发动态研究中的作用》报告中研究了Formin家族蛋白,阐释了Formin形成二聚体起始微丝的形成,探讨了花粉中高表达的Formin-AtFH5与旋转微丝的互动;研究了AtFH5在花粉细胞极性建立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花粉萌发前AtFH5与微丝骨架的动态变化、AtFH5突变体花粉细胞微丝骨架的动态变化,以及LatB处理、BDM处理对微丝骨架及AtFH5动态变化的影响;发现了花粉萌发过程中存在不依赖肌球蛋白的囊泡运输。报告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何振艳报告题目:《蕨类植物基因的微区定位》报告主要介绍了对蜈蚣草基因的微区定位与功能研究,研究了蜈蚣草特异性吸收重金属砷和砷积累能力分析,以及阳性材料的筛选和如何利用智能型3D数码显微镜对配子体表型拍照;研究认为研究水平目前和模式植物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但是相信未来一定还能有更多技术体系的突破。此外,还对植物修复分子元件主要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进行了评估。植物修复工程植株的创制和应用方面,以生物量更大、抗逆性更强的“芒草”为载体构建植物修复工程植株。未来课题组将开展一些多尺度、高分辨率的植物结构和三维立体成像的工作。报告人: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员 陈文列报告题目:《电镜细胞化学在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报告重点介绍“细胞器标志酶电镜细胞化学”应用及贡献,如鉴别细胞器、探讨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致病机制,以及探讨药物/毒物作用靶细胞器与作用机制。提示研究中若发现较独特细胞器或代谢途径,可探讨作为药物作用靶细胞器;还可探讨毒物作用机制,如自然界中标志性原生动物用于环境监测,在农药或重金属作用后,观察酶等化学成分结合超微结构变化,探讨对代谢与功能变化毒理作用。报告提到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影响因素多,不易获得既保存良好超微结构、又有明显细胞化学反应和准确定位的图像,现虽多被免疫电镜细胞化学、荧光标记共聚焦显微术替代,但仍可将溶酶体标志酶等用于自噬等研究。报告还介绍“示踪电镜细胞化学”在观察屏障结构中细胞紧密连结变化、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早期损伤的应用;“糖类电镜细胞化学”的钌红法方便用于细胞衣、PA-TCH-SP特殊染色用于多糖等的显示;“钙离子电镜细胞化学”等其它简易的电镜细胞化学技术。由于电镜细胞化学能在细胞超微结构的原位,将细胞成分与功能结合进行直观研究的特点,其应用研究仍有独到之处,但条件要求较高,故需要生物医学研究者与电镜工作者密切合作进行。报告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电镜室教授 官阳报告题目:《Banff移植病理学会议肾活检电镜检查指南解读》随着临床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移植病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前进。其中Banff移植病理学会议的召开及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的建立是国际移植病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既往对移植肾小球评分主要依靠光镜下的诊断。Banff2013移植病理学会议强调了电镜对移植肾活检观察的重要性,并且提倡有条件的单位运用电镜对光镜无法确认的早期移植肾小球病进行诊断。尤其是DSA阳性的受者,应在肾移植后3个月或6个月时进行活检,以便诊断早期移植肾小球病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Banff2015移植病理学会议上成立了4个新的工作组,即血栓性微血管病变、复发性肾小球疾病、电子显微镜诊断、综合替代终点。Banff2013移植病理学会议,电子显微镜工作组扩大了其先前的提议,制定了组织取样和进行电镜分析的指南,用以评估:移植肾小球病、管周毛细血管基底膜多层化。第十分会场主题:全国电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科研平台——后疫情时代显微学平台发展的新需求报告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总工程师 刘瑞报告题目:《国家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情况介绍》刘瑞首先深度解读了国家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背后的政策导向和积极意义,即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减少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加强集中集约化管理,提升仪器利用效率,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更好地支撑科技创新;介绍了覆盖31个省市、25个中央部门、28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超过10万台(套)仪器的国家平台的建设情况;通过采取查重评议2015-2020年累计核减重复购置经费超过120亿元;未来将进一步解决仪器分散化、个人化情况、仪器闲置浪费、实验技术支撑队伍薄弱等问题。报告人:河南化工技师学院院长 郭运波报告题目:《电镜技能人才培养之路》郭运波主要介绍了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发展历程:2012年电镜专业成立、2013年电镜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2014年电镜专业第一届学生实习、2016年电镜博物馆正式开放、2017年实验技术学院成立、2018年教学改革内涵发展、2021年纵向深化横向扩展。未来电镜专业将进一步丰富和规范课程资源建设,与电镜室、电镜厂商、创新设备制造商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制造型人才;将真实的电镜分析测试任务转化为教学实训人物,以产促教,推进产教融合。报告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任 张丽娜报告题目:《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与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报告提到,响应习总书记号召,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化学制剂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加快突破一批科学仪器关键核心技术;和杭州谱育、浙江福立、海能未来技术、北京海光、聚束科技、安徽皖仪、北京普析、领航基因国产仪器厂商展开合作,建立了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为国家有关部门、科研院校、检验检测机构提供仪器评价咨询,为仪器查重评议和进口论证提供技术支撑,为用户提供仪器实际使用信息;当前利用国产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级微波消解、ICP-MS等开发了一系列农作物的测定方法。报告人:上海交通大学副主任 何琳报告题目:《电镜公共平台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探索》报告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冷冻电镜中心和电镜-影像中心从解决设备机时低、供需矛盾、师生对自主实践需求迫切等问题出发,开展电镜实践教学工作,从而增加了自主操作人员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扩大了电镜平台的影响力;电镜的总测试机时数、样品数、非工作时段的测试机时均持续稳步上升;有效缓解了校内测试压力,有更多机时可用于服务社会、方法开发和技术提升。10月16-17日,第八分会场(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冷冻电镜前沿技术方法)、第九分会场(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电子显微新技术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十分会场(全国电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科研平台——后疫情时代显微学平台发展的新需求)的报告分享仍将继续,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点击报道专题链接】——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专题
  • 201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之“生命科学研究”分会场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中国电镜网联合报导:201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于10月13-15日在天津东丽湖恒大酒店隆重召开。本次年会设有两个生命科学相关的分会场:生命科学分会场和生物电镜技术分会场(各为2天时间)。本网编辑有选择性地对部分报告进行了报道。  10月13日下午,第七分会场生命科学研究分会场安排了八个报告,由杨勇骥和林金星两位教授主持。第七分会场生命科学研究分会场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朱平研究员报告了解析30 nm染色质的高清晰三维结构和核小体-NuA4核心复合物的钟亭状三维结构的有关研究成果,并介绍了他们团队正在对真核细胞内是否存在30 nm染色质纤维结构进行的求证工作。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朱平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林的林金星教授的报告对电镜研究中用到的荧光蛋白标记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包括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荧光蛋白的分类,以及光激活荧光蛋白及其在活体标记中的应用。北京林业大学 林金星教授  赛默飞世尔的潘锡江博士带来FEI电镜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3D重构研究中的应用和工作流程,包括基于透射电镜的电子断层三维重构、单颗粒分析和基于扫描电镜的大体量三维重构技术。FEI正研究如何将荧光三维图像和电镜图像坐标相匹配,工作流程已经完成。赛默飞世尔 潘锡江博士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Sebastian Bednarek博士报告了拟南芥中披网格蛋白小泡CCV运输的动态成像研究,以及研究中用到的一种单粒子追踪软件TrackMate-FIJI。Sebastian还构建了披网格蛋白小泡的蛋白质组库。美国威斯康辛大学 Sebastian Bednarek博士  北京林业大学的卢存福教授的报告主题为膜蛋白与胡杨抗盐性研究。以胡杨和群众杨为研究对象,研究盐胁迫下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和ATPase活性的变化,发现ATPase活性增强及细胞结构发生适应性变化。北京林业大学 卢存福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王素霞主任医师报告了透射电镜在超微病理学中对肾病、神经肌肉疾病和肿瘤等疾病临床疾病诊断的应用。医学疾病诊断中强调光镜+免疫荧光+电镜检测三结合,寻找相关组织或细胞器与疾病相关的结构变化来作为诊断依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王素霞主任医师  日立高新技术公司的张希文博士介绍了日立最新三款电镜产品:小巧便捷的FlexSEM1000、大气压显微镜AeroSurf1500和荧光屏相机显微镜HT7700及聚焦离子束装置,以及它们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日立高新技术公司 张希文博士  扬州大学金飚教授报告了最古老的树木银杏的传粉生物学特性、转录组和小RNA研究、种子胚胎发育特性和形成层发育特征。金飚教授发现银杏树内黄酮含量随树龄是增加的,或可以解释银杏“长寿”。扬州大学 金飚教授
  • 直播预告!iCEM 2023之电子显微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篇
    2023年6月27-30日,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与中国物理学会电子显微镜分会(对外: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www.china-em.cn)将联合主办“第九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3)”。iCEM 2023会议围绕当下电子显微学研究及应用热点,邀请业界知名电子显微学专家、重点邀请近来有重要工作成果进展的优秀青年学者代表线上分享精彩报告。分设: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进展、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电镜实验操作技术及经验分享、先进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电子显微学技术在材料领域应用、电子显微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6个主题专场,诚邀业界人士报名参会。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参会方式: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23或扫描二维码报名“电子显微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专场预告(注:最终日程以会议官网为准)专场七:电子显微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上)(6月30日上午)生命科学专场主持暨召集人:沈庆涛 南方科技大学 副教授报告题目演讲嘉宾电子显微镜助力新型基因编辑工具开发刘俊杰(清华大学 研究员)日本电子冷冻电镜技术及应用——生命科学与电催化张滢(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适用于组织样品的原位结构研究方法探索郭强(北京大学 研究员)徕卡电镜制样与光电关联相关技术介绍王仁姚(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白斑综合症病毒环状堆叠的衣壳复合物结构和压力驱动的基因组注射刘明栋(南方科技大学 博士后)Structural Basis of nucleosome deacetylation by Sin3 HDAC complex何俊(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研究员)专场八:电子显微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下)(6月30日下午)双链RNA病毒的转录过程及调控机制研究朱平(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冷冻电镜在生命科学中的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享黄子惠(赛默飞世尔科技 市场拓展经理)Mitochondrial Vacuolization: Long COVID-induced Damage to Cardiomyocytes?刘铮(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 教授)电镜技术与呼吸道病毒研究熊晓犁(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研究员)内源性甘氨酸受体的结构和组装过程朱洪涛(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特聘研究员)嘉宾简介及报告摘要(按分享顺序)生命科学专场主持暨召集人:沈庆涛 南方科技大学 副教授【个人简介】沈庆涛2009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隋森芳院士课题组;随后在美国耶鲁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沈庆涛加入上海科技大学,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2年全职转入南方科技大学,担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沈庆涛课题组聚焦生理温度下的4D冷冻电镜方法学开发,并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胞内运输的研究中。刘俊杰 清华大学 研究员【个人简介】刘俊杰(Jun-Jie Gogo Liu)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生物结构前沿中心研究员,其实验室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等手段从事新型基因编辑工具的设计和开发,以及与RNA相关联的核酸酶机器的工作机理研究。近年来,刘俊杰及其团队解析了逆转座子的基因转座分子机理 (Cell, 2023), 开发了小型CRISPR-CasX、CasPi等核酸酶系统(Nature, 2019 Mol Cell 2022 Cell Res 2023),揭示CRISPR-Cas整合酶的外源DNA整合机制(Science 2017),解析了一系列的由病毒编码的CRISPR-Cas开关蛋白的工作机理,并证明开关蛋白可稳定调控CRISPR-Cas基因编辑,同时降低脱靶效应 (Science Advance, 2017 Mol Cell, 2019)。刘俊杰于2018年获得美国生命科学研究基金奖,2020年获得加州大学突出博士后奖,2021年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创项目支持,2022年获得优秀青年基金(海外)支持。Lab主页:https://www.liulab-biology.org报告题目:电子显微镜助力新型基因编辑工具开发【摘要】核酸酶是具有核酸切割活性的生物大分子,可被开发为核酸操纵工具,用于DNA和RNA的编辑、示踪、调控等科学研究。相关技术亦被逐步用于农业育种、人类疾病治疗及生物能源生产等,是生物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本报告中,将介绍如何利用冷冻电镜等手段,探究核酸酶CRISPR-Cas、逆转座子的工作机制,并基于其结构工作机理,开发新型基因编辑工具。张滢 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个人简介】张滢,日本电子冷冻电镜应用工程师。201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超高分辨成像技术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曾从事超高分辨荧光显微镜、冷冻电镜以及光电联用等方法学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PLoS One等杂志上。目前负责日本电子冷冻电镜在生命科学等方向上的应用支持。报告题目:日本电子冷冻电镜技术及应用——生命科学与电催化【摘要】日本电子冷冻电镜CRYO ARM 可用于观察对电子束辐射敏感的样品,如生物大分子、高分子材料等。它支持单颗粒结构分析(SPA)、电子断层扫描成像(Cryo-ET)、微晶电子衍射分析(MicroED)等多种方法。CRYO ARM配置了新型冷场发射枪(cold FEG) 、镜筒Omega能量过滤器和科勒照明模式,在获得高分辨及高衬度图像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采集速率。本次报告将为您详细阐述CRYO ARM技术亮点,以及它在生命科学和电催化等交叉领域的应用案例。郭强 北京大学 研究员【个人简介】2009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4年获得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2014年至2020年在德国马普生化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同时加入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郭强实验室主要以电子光学为研究手段,在细胞内对亚细胞结构进行原位观察解析。在此基础上研究“细胞建筑学”:各个亚细胞结构是如何搭建成一个具有完整生物学功能的细胞,以及“生物大分子社会学”:细胞内的细胞器、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在纳米、亚纳米尺度对细胞骨架、蛋白稳态等基础细胞生物学问题的研究。2. 对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内的老龄化疾病致病机制的研究。3. 适用于组织样品的高分辨原位结构生物学方法优化。报告题目:适用于组织样品的原位结构研究方法探索【摘要】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Cryo-electron tomography, Cryo-ET)是冷冻电镜的一个重要分支,避免了传统电镜技术由于染色、包埋等操作造成的细胞膜结构改变和蛋白质变性,可以在分子分辨率解析生物大分子及细胞器等亚细胞结构并获得其与微环境中其他组分的关系。但受限于加工速度和聚焦精度,该方法目前主要适用于单个细胞样品。尽管通过目前的单细胞系统已经可以对许多重要的生物学事件进行解析,包括组织、类器官在内的多细胞系统对于理解一些关键的生理现象特别是复杂的病理机制依然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建立了一套可以广泛适用于组织样品的原位结构解析技术。通过对全流程的优化,提高了成功率和加工效率。应用此技术,我们对小鼠胰岛进行了原位结构分析,首次完成了胰岛素晶体的原位晶胞参数确定。王仁姚 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个人简介】徕卡显微系统负责电镜制样产品的管理与市场推广工作。在分析仪器行业有超过十年的工作经验,对电镜技术,X射线以及工业材料CT三维分析技术等从理论到应用层面均有一定了解,客户接触面较广,如高校研究所,电子半导体,新能源企业,汽车航空航天等各不同领域。加入徕卡后负责生命科学与材料行业的制样设备包括:高压冷冻,超薄切片机,离子束研磨,离子溅射镀膜仪,冷冻光电联用与活细胞光电联用等产品。报告题目:徕卡电镜制样与光电关联相关技术介绍【摘要】徕卡为电镜用户制样提供丰富的产品与技术路线:如利用高压冷冻后上冷冻替代回树脂包埋样品到常温切片路线,也可直接在玻璃化冷冻状态下上冷冻切片路线。且徕卡把电镜制样与深厚的光学技术融合开发了光电关联技术方案,如从活细胞培养开始时间尺度上去筛选样品状态的活细胞光电联用。还有冷冻状态下进行细胞三维坐标定位后转冷冻FIB与冷冻透射的冷冻光电联用路线。从不同的样品类型出发,旨在为用户提供特定荧光标记定位与坐标导航功能,助力生命科学研究。刘明栋 南方科技大学 博士后【个人简介】本人于2016年在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取得学士学位,之后在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与上海科技大学的联合培养下,于2022年取得博士学位;目前,在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沈庆涛老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我们以冷冻电镜为主要技术,结合生物化学以及细胞功能等实验,研究ESCRT-III介导膜分裂的分子机制和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结构生物学基础,同时也在探索解析原位生物大分子高分辨率结构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目前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 Advances、PNAS、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发表论文。报告题目:白斑综合症病毒环状堆叠的衣壳复合物结构和压力驱动的基因组注射【摘要】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DNA病毒之一,它可以侵染虾等上百种海洋甲壳类生物。在病毒的生命周期中,具有杆状和卵形两种几何特征的WSSV衣壳复合物对于病毒基因组的包装、保护和运输等至关重要,然而衣壳复合物的组装形式以及结构转变的分子机制还未被阐明。本研究中,我们利用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解析了WSSV杆状衣壳复合物环状堆叠而成的三维模型,并且结合生化、细胞功能等实验,提出WSSV依靠卵形衣壳内部的高压驱动基因组DNA向外注射的工作模型。何俊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研究员【个人简介】何俊博士在2006年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学位,2012年获得伦敦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伦敦Francis Crick Institute和UCB Pharma担任博士后和资深科学家。2019年初入职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建立课题组。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得中科院高层次人才项目,并兼任中国生物物理协会冷冻电子显微学分会理事和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广东省分会理事。课题组主要致力于研究染色质动态调控的功能及机制,重点关注与肿瘤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大分子机器复合物,通过在多尺度上对这些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结构解析和功能机制研究,探索其在细胞命运调控网络中的功能和相互作用规律,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其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致病机理。相关论文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共同)发表在Molecular Cell,Nature Microbiology和 Nature Communication等期刊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等多个科研任务。报告题目:Structural Basis of nucleosome deacetylation by Sin3 HDAC complex【摘要】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ryptic transcription is prevented by the activity of Sin3 histone deacetylase (HDAC) complex Rpd3S in coding regions. Rpd3S is carried by the transcribing RNA polymerase II (RNAPII) to deacetylate and stabilize chromatin. Despite its fundamental importance, the mechanisms of Rpd3S deacetylating nucleosomes and regulating chromatin dynamics remain elusive. Here, we determined several cryo-EM structures of Rpd3S in complex with nucleosome core particles (NCP). These states demonstrate that Rpd3S utilizes a conserved Sin3 basic surface to progress through the nucleosomal DNA in a left-handed superhelical manner.朱平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个人简介】朱平,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0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1993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7年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年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生物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回国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以冷冻电镜(Cryo-EM)和电子断层成像(Electron Tomography)技术为主要手段进行病毒、染色质等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现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报告题目:双链RNA病毒的转录过程及调控机制研究【摘要】RNA病毒是唯一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体,其中的双链RNA(dsRNA)病毒既是许多重要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也是研究病毒组装与复制机制的良好模型。本报告介绍我们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获得的CPV、MRV等不同双链RNA病毒及其转录机器在病毒复制过程不同阶段的高分辨率结构,以及双链RNA病毒转录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黄子惠 赛默飞世尔科技 市场拓展经理【个人简介】黄子惠 博士,赛默飞世尔科技生命科学电镜市场拓展经理。2021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期间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交流。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冷冻电镜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杂志上发表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数篇。报告题目:冷冻电镜在生命科学中的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享【摘要】近年来,冷冻电镜技术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前行。目前,冷冻电镜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的研究中,尤其是在阐释参与体内重要生理代谢过程或疾病发生发展紧密相关的蛋白和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成果亦被写进教科书。本次报告将汇报冷冻电镜技术的最新进展及相关结果。刘铮 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 教授【个人简介】刘铮,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员、美国心脏学会会员、美国华裔心脏学会终身会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冷冻电镜分会理事、广东省电子显微镜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常务理事兼低温电镜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主要研究领域1.组织与细胞原位结构三位冷冻电子断层扫描与三位重构2.蛋白质、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病毒的三维结构解析3.心血管疾病的结构生物学致病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在Cell Discovery、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PNAS等期刊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报告题目:Mitochondrial Vacuolization: Long COVID-induced Damage to Cardiomyocytes?【摘要】A significant number of individuals who have contracted SARS-CoV-2 have encountered persistent symptoms, referred to as “Long COVID”, have impacted millions of lives worldwide. Our report describes a patient who suffered a sudden cardiac death during exercise one month after COVID-19 infection. A diagnosis of myocarditis is made through endomyocardial biopsy and histochemical staining which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inflammatory cells. Electron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detects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mitochondria vacuolations and lipofuscin granules in the cardiomyocytes. In addition, mice infected with SARS-CoV-2 also exhibit similar mitochondria vacuolations, indicating a potential cellular mechanism for the cardiac consequences of Long COVID.熊晓犁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研究员【个人简介】熊晓犁,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感染与免疫中心研究员,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入选者。熊晓犁博士运用生物化学与结构生物学方法长期从事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传播,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在流感病毒装配机制领域解析了甲流M1蛋白的全长结构,揭示了M1聚合的结构基础为流感病毒的装配机制提供了信息。在流感病毒的受体研究领域,解析了H5N1,H7N9,H10N8,H3N2等流感病毒的凝血素与受体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特征,揭示了多种流感病毒因受体结合变化导致跨种传播的机制,归纳总结了流感病毒受体结合变化与跨种传播关系的理论。自2016年来对系列冠状病毒,包括SARS病毒,猪冠状病毒,及新型冠状病毒等的入侵及免疫识别机制进行了研究。共计在病原体研究领域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ure,Cell,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PNAS,NAR等杂志发表有影响力文章16篇,累计被引4000余次。熊晓犁研究团队旨在运用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方法探明病原微生物感染致病,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的机理,旨在为病原微生物的防控提供科学基础理论与技术支持。报告:电镜技术与呼吸道病毒研究报名占位【摘要】 上一个100年来多种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导致了多次全球范围内的大爆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该报告将以流感病毒,冠状病毒为例,简介透射电镜(TEM)、冷冻电镜(cryo-EM)及冷冻电镜断层成像技术(cryo-ET)在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受体结合,免疫识别和病毒颗粒装配等方面的应用与研究,展示多种电镜技术在理解病毒致病机制等方面重要的作用。朱洪涛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特聘研究员【个人简介】朱洪涛,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本科毕业后加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攻读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朱洪涛博士主要利用冷冻电镜单颗粒分析技术研究手足口病毒和软体动物血蓝蛋白的结构研究,具体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Virology、PLoS One、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等杂志上。2015年加入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Vollum研究所Eric Gouaux(HHMI)研究组开展抑制性受体,包括甘氨酸受体和氨基丁酸受体的功能和结构研究。在博士后期间,朱洪涛博以第一作者(包括共一)在Nature、 Cell、 eLife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2022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软物质实验室,目前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内源性甘氨酸受体和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报告题目:内源性甘氨酸受体的结构和组装过程【摘要】异聚甘氨酸受体是由α亚基和β亚基共同组成的五聚体,是成年个体中的主要存在形式。科研界对异聚甘氨酸受体的化学计量和其亚基的空间排布一直不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解析了分辨率在2.7Å的内源性异聚甘氨酸受体的结构,不仅解决了化学计量和亚基空间排布的问题,而且首次发现并解析了处于组装中间态的甘氨酸受体的结构。会议联系会议内容仪器信息网杨编辑:15311451191,yanglz@instrument.com.cn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汪老师:13637966635,1437849457@qq.com会议赞助刘经理,15718850776,liuyw@instrument.com.cn
  • 中国光学显微镜市场越来越有看头——ACCSI2024第六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剧透篇
    生命科学高端光学显微镜市场有哪些新消息?近期笔者在一场活动上看到一二,特此分享。特别创新的技术并不多,但是各主流厂商和新进玩家都有新技术、新产品推出,主要是超高分辨率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等,简单一览。“四大家”主推的仪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行业先进的技术徕卡推出新的STED显微技术方法TauSTED Xtend,该方法能够在纳米级别上进行活细胞的扩展多色成像,通过结合空间和寿命信息,能够在纳米尺度上解析活体或完整标本的细节;蔡司主要展示的新一代Lattice Lightsheet7晶格层光显微镜,该产品于2020年底首次推向市场,2022年进行了升级,主要特点是无损、高清、实时多维成像;尼康展示的是他们在去年11月份推出的智能高内涵成像系统Eclipse Ji,该系统主打AI技术,强化了导航和检测能力,AI工具会找寻样本、设置适当波长、曝光和照明功率以定位目标区域,从图像采集到分析和图形创建,可以完全自动执行;比较受关注的还属EVIDENT公司(原Olympus科学事业部门)新推出的FV4000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该系统采用了革新的SilVIR检测器,信噪比提高、未来将完全取代传统的GaAsP-PMT检测器引领共聚焦和多光子成像进入弱光探测和光子数定量新模式,FV4000经过激光、扫描等多模块的升级优化,实现了更广泛的400-900nm光谱范围内的成像。国内高端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势头也依然强劲超视计和纳析光电占据了一定先发优势,两家率先推出各具特色的SIM超分辨显微系统,目前在市场上有了不错的反馈。在2023年北京怀柔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第五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上,我们已经详细了解到了这两家的SIM超分辨显微系统,今年特别关注到了北京大学席鹏教授团队技术成果转化的Polar-SIM超分辨显微镜,成立公司艾锐科技,这家产品又有何特色呢?这里先卖个关子。国产共聚焦显微镜品牌也有所增加,最初的永新光学、世纪桑尼和舜宇光学还在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产品,艾锐科技也推出了共聚焦显微镜产品,近期还发现了一家名为长宜光科的公司,其核心产品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超分辨显微镜。如今,共聚焦显微镜,这个生命科学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市场越发热闹。单分子超分辨成像技术(STORM)在所有超分辨显微镜系统中分辨率是最高的一类技术,目前国产单分子超分辨显微镜商业化步伐相较于SIM超分辨显微镜稍有落后,南开大学潘雷霆教授成立科研成果转化公司,专注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成像,产品上也已取得了一定进展。说到创新技术产品,有这么一款算是,即荷湖科技的公司推出SLiM1100扫描光场显微镜,技术来源于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团队,该系统能够同时实现高分辨率(横向220nm/轴向400nm)低光毒性、高三维成像速度与兼容性。此外,北京大学施可彬教授也介绍了他们团队的技术成果——高时空分辨光学成像技术全景、活细胞、长时程的高时空分辨光学成像技术,可以做到大视野(160μmx160μmx40μm)、高速(1FPS@3D)、高分辨(横向150nm,轴向400nm)、无标记(无需染色,无光毒性、光漂泊)定量折射率成像(折射率精度>0.0015)和超长时间连续(>20h)成像。2024年4月17-19日,我们迎来了又一年的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其中在4月19日的第六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上,包括席鹏教授、潘雷霆教授在内的多位嘉宾将他们的技术成果、商业化进展以及最新解决方案,除此以外,还有嘉宾分享对于国产光学显微镜产业化路径的思考。除了精彩的报告内容,我们还特别邀请到数十位国内大型生命科学公共平台负责人参会交流,其中不乏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专家。敬请期待!扫码参会点击查看第六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全日程: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40403/712218.shtml席鹏 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艾锐精仪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席鹏,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博雅特聘教授,国际先进材料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与应用研究。现担任Light等五份SCI收录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在Nature, Nature Methods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90余篇,总影响因子大于700,被引超过6000次。2016年获得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2022年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多次被OSA和SPIE组织的国际会议邀请作大会邀请报告。潘雷霆 南开大学教授 /宁波纳微成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潘雷霆,男,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导,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兼聘教授。主要从事基于纳微光学技术的细胞成像与操控研究,包括超分辨光学成像、光刻细胞图案化操控等生物与光学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 (2),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Cell Reports, Small Methods等杂志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等。2016年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2019年入选“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共聚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微循环学会血液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青年副主委,《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和《中国激光》杂志青年编委。李辉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李辉,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9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200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04年至2013年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德国康斯坦兹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美国诺特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13年加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2023年引进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领域为计算光学显微成像,开展超高分辨荧光显微成像、高通量微流道成像、单分子生物物理以及力学生物学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和仪器设备研发。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仪器装备研制等项目。程柯 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 市场营销部总监简介:程柯 沃亿生物技术总监 神经生物学专业,曾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 和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LIFE SCIENCES 发表过多篇论文,并协助相关客户基于fMOST设备发表数十篇论文。拥有多年的显微成像系统开发经验,在三维图像数据分析及应用方面也具有深刻的理解。现任沃亿生物技术总监。第六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之光学显微镜篇13:30主持人边玮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正高级工程师13:30-13:50多维活细胞结构光超分辨显微席鹏北京大学 未来技术学院 教授13:50-14:10光学显微成像仪器装备的国产化突破之路李辉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14:10-14:30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成像整体解决方案及其生物医学应用潘雷霆南开大学 教授14:30-14:50fMOST三维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程柯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 市场营销部总监特邀嘉宾:李文奇 清华大学 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蛋白质制备与鉴定平台主管/高级工程师孙正龙 深圳湾实验室 生物影像平台主管(资深技术专家)/博士徐晓雪 首都医科大学 副主任技师张蕾 厦门大学 实验中心副主任熊缨 上海科技大学 分子细胞平台主任姜民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影像平台主任/博士王策 苏州医工所 研究员方三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 公共技术平台执行副主任/博士俞珺璟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细胞分析技术平台副主任谭莉 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高级工程师蔡文娟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高级工程师边玮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细胞分析技术平台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苏黎 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细胞分析室 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李晓明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分子影像平台主管(资深技术专家)/博士苏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南海分部流式平台主管技师孙菲菲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健康学院 公共技术平台负责人/博士吴航军 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 执行副主任/博士原丽华 原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刘春春 清华大学 细胞功能分析平台主管(资深技术专家)/博士房中则 天津医科大学 教授扫码参会关于ACCSI2024: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将于2024年4月17-19日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召开。ACCSI2024以“融合创新,质领未来”为主题,力争对往年中国科学仪器产业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新的产业发展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研发成果等,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官网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24/ 联系方式:参加展团或参会报名:17600646530 黄女士赞助及媒体合作:13552834693 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2006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 (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 直播预告!iCEM 2022之电子显微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专场篇
    2022年7月26-29日,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与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www.china-em.cn)将联合主办“第八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2)”。iCEM 2022将围绕当下电子显微学研究及应用热点,邀请业界知名电子显微学专家线上分享精彩报告。分设: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进展、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电子显微学技术在先进材料中的应用、电镜实验操作技术及经验分享、电子显微学技术在材料领域应用、电子显微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6个主题专场,诚邀业界人士报名参会。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参会方式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22或扫描二维码报名以下为“电子显微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专场预告(注:最终日程以会议官网发布为准)专场六:电子显微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7月29日全天)上午专场主持人:孙飞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09:00--09:30“Coevolution” of cryo-EM method and mechanistic study of ABC transporters廖茂富(Harvard Medical School (哈佛医学院) Associate Professor)09:30--10:00日本电子冷冻电镜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张滢(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0:00--10:30免疫电镜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何做好免疫电镜胡迎春(北京大学 高级工程师)10:30--11:00 徕卡生命科学电镜制样以及光电联用技术介绍肖丽国(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应用主管)11:00--11:30 常规透射电镜技术在遗传发育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从样品制备到观察分析的那些事杨琳(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11:30--12:00冷冻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孙飞(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下午专场主持人:韩玉刚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14:00--14:30Biparatopic antibody BA7208/7125 effectively neutralizes SARS-CoV-2 variants including Omicron BA.1-BA.5刘铮(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 教授)14:30--15:00生命科学Cryo-Tomography的整体解决方案刘雨诗(赛默飞世尔科技 业务拓展经理)15:00--15:30病毒形态鉴定中的假象宋敬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员)15:30--16:00从照片到结构: 单颗粒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丁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副主任工程师)16:00--16:30 细胞样品的冷冻聚焦离子束减薄技术及应用李硕果(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16:30--17:00AI-enhanced time-resolved cryo-EM for visualizing atomic dynamics of macromolecular machines毛有东(北京大学 教授)17:00--17:30 积分相位衬度成像(iDPC_STEM)技术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李许静(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 工程师)嘉宾简介及报告摘要孙飞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个人简介】孙飞,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生物成像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兼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冷冻电子显微学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北京电镜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第七届编委会副主编、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IUCrJ)的CryoEM学部Co-editors。主要开展以冷冻电子显微术为主的结构生物学和生物成像技术研究,在国内率先完成了国际一流的生物成像中心设施建设,建成了冷冻电镜三维重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以及生物样品冷冻制备等一整套完备的生物电镜前沿技术系统,与相关研究单位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与发展了生物电镜图像处理技术。迄今为止已在包括Cell,Science, 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性论文110篇,申请专利20项,其中已授权8项。2008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并荣获第八届“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称号;2009年获“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2012年所带团队荣获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称号;2017年因“开发冷冻电镜方法和应用以及推广冷冻电镜技术上所做的贡献”,荣获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冷电电子显微镜分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报告题目:冷冻电镜样品制备技术【摘要】 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大分子高分辨率结构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然后存在很多课题由于在冷冻样品制备过程中遇到的样品变性、解聚、分布不均匀和取向优势等问题导致不能顺利解析出高分辨率结构,这些问题很多情况是由于传统冷冻制样过程中出现的气液界面所导致的,发展新类型的冷冻电镜支持载网是解决该瓶颈问题的有效方案之一,本次报告将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重点汇报我们近些年来在这方面的创新成果,如非晶镍钛合金网、疏水蛋白支持膜载网等。廖茂富 Harvard Medical School (哈佛医学院) Associate Professor) 【个人简介】廖茂富,199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2006年获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细胞生物系博士学位,之后在旧金山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3年解析了TRPV1的电镜结构,是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产生的第一个高分辨膜蛋白结构。2014年于哈佛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任助理教授,2018年任副教授。研究工作集中在发展单颗粒电镜的应用方法学,以及结合生物电镜和其他方法来深入研究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在一系列科研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ABC transporters, DGAT1, ATP synthase, 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 NKCC1, ERAD complex,Seipin等等。报告题目:“Coevolution” of cryo-EM method and mechanistic study of ABC transporters【摘要】Present in all kingdoms of life, ABC (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 harness the energy of ATP binding and hydrolysis to translocate a multitude of chemically diverse substrates across cellular membranes. Despite decades of studies and many available structure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ost ABC transporters are still poorly defined. The ongoing revolution of cryo-EM has enabled novel approaches for obtaining deep insights into these highly dynamic membrane protein machines. Through our cryo-EM studies of several ABC transporters that perform different functions, we have uncovered how distinct tasks of substrate translocation are accomplished by the unique actions of these transporters. Importantly, our own research experience in the past decade is an excellent demonstration of how single-particle cryo-EM methodology and the mechanistic study of ABC transporters stimulate each other’s development, thus emphasizing the extremely versatile nature and yet-to-be-realized potential of cryo-EM in biological research.胡迎春 北京大学 高级工程师【个人简介】胡迎春博士,2010年获得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公共仪器中心高级工程师。负责透射电镜运行管理、实验设计、技术拓展及教学等工作。在免疫电镜领域,技术全面,经验丰富,为课题组的研究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支撑服务,提供的电镜数据已参与发表在Nat Med., Nat Cell Biol., J Cell Biol., Curr Biol., Plant Cell, Nat Plants等重要学术期刊上。拥有三项国家专利。主持北京大学“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一项。先后荣获,全国电镜学术年会优秀会议论文奖,“中镜科仪杯”第一届超薄切片大赛指导教师奖及北京大学实验技术成果奖,RMC电子显微镜摄影大赛一等奖等。担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会理事及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农林专业委员会委员。报告题目:免疫电镜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何做好免疫电镜【摘要】 免疫电镜技术是原位研究抗原定位的金标准,也是研究生命现象背后分子机制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次讲座将介绍免疫电镜在具体科研案例中的应用情况。此外,由于生物样品的多样性及不同抗原特性的千差万别,免疫电镜样品的制备相比常规制样而言实验变量多,实验条件和标记步骤复杂、繁琐,要获取一个漂亮的免疫电镜结果并非易事。讲座中胡老师还将根据自己从事免疫电镜实验的经历,分享做好免疫电镜的诀窍。杨琳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个人简介】杨琳博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2004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有坚实的形态学理论基础,掌握多种光镜与电镜技术。负责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病理与透射电镜平台运行管理、实验设计、技术指导与培训等工作。首次建立国内整装血小板TEM技术,为有关罕见病的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提供关键技术手段;入选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支撑发表50余篇国际主流期刊论文。报告题目:常规透射电镜技术在遗传发育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从样品制备到观察分析的那些事【摘要】生命个体无论生理或病理状态,其功能与结构都是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功能一定有什么样的形态结构做基础。冷冻电镜技术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大显身手;先进的三维体电子显微技术正迅速发展。经典的常规电镜技术,不仅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而且是新技术应用能够快速做好的前提。报告将通过常规透射电镜技术在遗传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应用的具体实例,简要分析不同特性生物样品制备中的方案设计要点,介绍电镜观察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辨别真伪、捕捉关键信息,为科研提供有意义的线索。韩玉刚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个人简介】韩玉刚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主任,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科研设施仪器组副组长,中国电镜学会理事,科技部大型仪器设备建设与开放共享首席专家,面向2035年国家创新平台布局及条件建设战略研究专家。目前,正在承担科技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发展研究》课题和《面向2035年国家创新平台布局及条件建设专题战略研究》任务。刘铮 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 教授【个人简介】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教授,中国电子显微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冷冻电镜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委员。报告题目:Biparatopic antibody BA7208/7125 effectively neutralizes SARS-CoV-2 variants including Omicron BA.1-BA.5【摘要】 The emergence of SARS-CoV-2 variants impaired the efficacy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nd underscored the urgent need for next-generation mAb therapeutics that broadly neutralizes current and future variants. Here through a combined sequential immunization and sequential screening strategy we identified four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BA7054, BA7208, BA7134 and BA7125), and the most potent mAb, BA7208, showed high neutralization potency against Omicron BA.1-BA.5 pseudovirus with IC50 of 1.24-5.52 ng/mL. Biparatopic antibody BA7208/7125 combining BA7208 and BA7125 broadly neutralize all 15 tested currently circulating SARS-CoV-2 variants overcoming SARS-CoV-2 Omicron antigenic shift. Prophylactic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BA7208 and BA7208/7125 protected K18-hACE2 transgenic mice from Omicron variants infection via multiple administration routes, including intraperitoneal, intranasal and aerosol inhalation.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structure of antibodies in complex with Delta and Omicron spike trimer indicated that these broad-spectrum antibodies had minimal interactions with mutational residues in RBD in current variants. The novel biparatopic antibody BA7208/7125 with outstanding mutation resistance profile is a strong candidate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by SARS-CoV-2, and other future variants.宋敬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员【个人简介】宋敬东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就职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优才计划”核心人才、2017年国家卫计委优秀共产党员。主要从事病毒形态学、病毒结构生物学及病毒电镜快速检测技术等研究。曾多次参与我国重大疫情病原体鉴定工作,如安徽阜阳手足口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H7N9流感病毒疫情、H7N4流感病毒疫情、输入性寨卡病毒疫情、黄热病毒疫情、立夫特山谷热病毒疫情、中国公民在圭亚那感染组织荚胞浆菌疫情、新冠疫情等。2020年初,率先完成新冠病毒形态鉴定。2008年参与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防疫工作,2015年2月-4月及2016年12月-2017年6月,两次赴西非塞拉里昂参与援非抗疫工作。作为埃博拉病毒检测核心队员及中方领队、中塞联合实验室主任在塞拉利昂中塞友好生物安全实验室从事埃博拉病毒检测、防控及援助塞拉利昂公共卫生建设工作。至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25篇,参与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项。报告题目:病毒形态鉴定中的假象【摘要】 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负染技术技术和超薄切片技术是病毒形态鉴定的重要技术,此两项技术在多种重要致病病毒的发现、鉴定及生物恐怖事件的病原检测中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病毒及其微小、有时其形态特征不显著,加之样本中或细胞结构中有多种类似病毒的结构,故对病毒的形态鉴定产生影响,本报告简要介绍病毒形态鉴定中常见易与病毒形态混淆的结构及鉴别。丁玮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副主任工程师【个人简介】负责X射线晶体学和冷冻电子显微学的数据分析。报告题目:从照片到结构: 单颗粒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摘要】 讲述单颗粒分析在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的应用案例。李硕果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个人简介】李硕果,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生物成像中心高级工程师、高级技术主管,主要从事新型生物显微成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近年来在结构光照明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和冷冻光电关联显微成像技术的方法学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以项目负责人身份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中国科学院仪器功能开发创新研制项目两项,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先导专项等,已发表研究成果性论文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含1项美国发明专利)。报告题目:细胞样品的冷冻聚焦离子束减薄技术及应用【摘要】 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 FIB)技术利用高强度离子束(通常是镓离子)对材料进行纳米加工,已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其原理是高速离子束与样品表面原子进行碰撞达到切割的效果。近年来,利用冷冻聚焦离子束减薄技术(Cryo-FIB)制备生物样品冷冻含水切片,并结合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cryo-Electron Tomography ,cryo-ET),对冷冻固定在近生理状态下的生物样品进行冷冻透射电镜低剂量模式系列倾转成像,解析胞内亚细胞结构乃至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在原位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进行解析,进而阐明其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已经成为原位结构生物学研究的技术前沿和研究热点。毛有东 北京大学 教授【个人简介】毛有东博士现任物理学院和定量生物学中心终身正教授,北大清华联合生命科学中心PI,北大未来技术学院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他的实验室主要从事软凝聚态和生物物理的前沿交叉研究,致力于发展四维冷冻电子显微镜方法学 ,研究软物质动力学和非平衡统计物理生物学,及其在分子医学中的重大应用。近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系统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蛋白质动力学重建和预测新方法,重点开发时间分辨冷冻电镜动力学重建方法,研究UPS蛋白质降解动态调控机制,研究UPS调控人类细胞中关键分子过程的结构、动力学和功能关系;(2)研究新型人工智能和动力学辅助药物发现和疫苗免疫原设计方法,集成超高分辨冷冻电镜方法,研发靶向UPS的新型化合物;(3)面向重大疾病和医疗健康需求,以调控UPS核心组分为主要干预手段,研发新型靶向分子胶技术和多特异性靶向降解疗法,为攻克神经退行疾病、癌症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提供临床候选原创新药分子。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通讯和第一作者研究论文近40篇,作为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4篇)、Science(1篇)、Molecular Cell(1篇)、Nature Struct & Mol Biol(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1篇)、PNAS(2篇)、JACS(1)和Angew Chem( 1篇)等。报告题目:AI-enhanced time-resolved cryo-EM for visualizing atomic dynamics of macromolecular machines【摘要】 The cellular functions are executed by biological macromolecular complexes in nonequilibrium dynamic processes, which exhibit a vast diversity of conformational states. Solving conforma-tional continuum of important biomolecular complexes at atomic level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ir functional mechanisms and to guide structure-based drug discovery. In this talk, I will discuss on our recent development of a deep manifold learning framework, named AlphaCryo4D, which enables atomic-level cryogenic electron microscopy (cryo-EM) reconstructions that approximately visualize conformational space of biomolecular complexes of interest. AlphaCryo4D integrates 3D deep residual learning with manifold embedding of pseudo-energy landscapes, which simultaneously improves 3D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and reconstruction resolution via an energy-based particle-voting algo-rithm. By applications of this approach to analyze several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datasets, we demonstrate its generality in breaking resolution barrier of visualizing dynamic components of functional complexes, in choreographing continuous inter-subunit motions and in exploring their hidden conformational space inaccessible to conventional methods. Integration of our machine-learning approach with time-resolved cryo-EM further allows visualization of conforma-tional continuum in nonequilibrium regime at atomic level, thus paving the way for therapeutic discovery against highly dynamic biomolecular targets.李许静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 工程师【个人简介】李许静,2016年在北京科技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6年-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生物成像中心担任工程师,主要负责冷冻电镜高通量自动化数据收集和探究适用于生物样品的新型的电子显微成像技术。报告题目:积分相位衬度成像(iDPC_STEM)技术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摘要】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成像技术,在材料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STEM应用于生物研究的尝试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由于存在剂量限制和非线性方面的瓶颈,应用仍然受到限制。近年来,积分差分相位衬度(iDPC-STEM)技术应运而生,实现了线性相位衬度成像条件,即使在低电子剂量下也能分辨轻元素和重元素,这使得对光束敏感材料的成功研究成为可能。目前这一技术在材料领域已经实现了对O/N等轻元素直接成像,以及在低剂量下对电子束敏感的金属有机骨架实现原子分辨的成像。我们研究了iDPC-STEM在生物学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在常温树脂包埋以及冷冻聚焦离子束减薄的细胞/组织样品中,通过与常规TEM的比较,我们发现iDPC-STEM不仅显示了更好的对比度,而且在低电子剂量条件下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展示更多的结构细节。这表明,iDPC-STEM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精确解析生物体的三维结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张滢 捷欧路(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个人简介】张滢,日本电子冷冻电镜应用工程师。201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超高分辨成像技术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曾从事超高分辨荧光显微镜、冷冻电镜以及光电联用等方法学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PLoS One等杂志上。目前负责日本电子冷冻电镜在生命科学等方向上的应用支持。报告题目:日本电子冷冻电镜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摘要】 日本电子冷冻电镜CRYO ARM基于“快速、易于操作、获得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图像”的理念而开发。第二代CRYO ARM可进行高质量数据的快速采集、操作简便。其主要特点包括:通过最佳电子束控制实现高速成像,独特的科勒照明模式允许均匀电子束照射到样品的特定位置;配备了新型冷场发射枪(cold FEG)、柱内 Omega 能量过滤器;提高了高质量图像采集的硬件稳定性和采集速率。肖丽国(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应用主管【个人简介】肖丽国,徕卡应用主管,毕业于中山大学。目前在徕卡显微系统负责常温/冷冻电镜制样以及CLEM光电联用产品的技术支持和管理。在常温、冷冻电镜制样和成像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报告题目:徕卡生命科学电镜制样以及光电联用技术介绍【摘要】徕卡可以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常温以及冷冻电镜制样方案,包括常温低温超薄切片,高压冷冻,真空镀膜,临界干燥,真空冷冻传输等技术。徕卡更是在光学的技术上开发了常温与冷冻光电联用技术路线,可更好地为电镜客户提供荧光定位筛选以大大提高目标选样效率以及实验成功率。刘雨诗 赛默飞世尔科技 业务拓展经理【个人简介】刘雨诗,赛默飞生命科学电镜业务拓展部经理。博士课题集中在逆境植物表皮物功能研究,博士后阶段聚焦于无细胞合成体系及生物水凝胶催化的交叉学科课题。期间以独立一作或二作在ACS Catalysi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两项。报告题目:生命科学Cryo-Tomography的整体解决方案【摘要】 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对组织-细胞-蛋白结构的微观观测。 在大尺度样品观测上,需要用到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Cryo-Tomography),这项技术可以在近生理状态下对组织细胞的分子机制进行高分辨成像,从而研究样本的原位结构和功能。 本次报告中,您将会了解到什么是Cryo-Tomography技术,以及此项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及最前沿应用。
  •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一)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t/microscope" target="_self" title=""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bf49b4f2-1cbf-41ec-9025-83c67c780ab4.jpg" title="系列报道.jpg"//a/pp  strong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报导:/strong10月18日下午,成都,2017年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会分会场开幕。仪器信息网编辑对3个分会场进行跟踪报道: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 能源、环境和信息等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 生命科学研究。3个分会场共安排了30场学术报告交流,会场座无虚席。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1419cd0e-c152-48d1-aea0-ed6e1fa04e6b.jpg" title="4会场.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结构材料相关分会场现场/pp  结构材料及其相关研究分会场内容丰富多彩,第一个报告就是中国电子显微学会理事长韩晓东作《原位和非原位电子显微学在精确表征界面、表面、缺陷与结构等研究中的机遇与挑战》报告。报告中介绍 了“原子尺度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系统”和相关技术,以及该技术在在原子尺度上对晶界和孪晶界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进行原位研究研究实例 报告中也以“揭示出单晶金属纳米线的塑性极限以单原子链终结”等实例,展示了Cs校正的HREM原位成像技术,ARMM的未来让人充满期待。韩晓东在报告中说到,只有电镜才能真正用于研究晶界处发生了什么,引起与会者共鸣。另一个令人瞩目的报告是“拿下了80后能拿下的所有荣誉”(主持人语)来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高鹏的《Atomic structure and chemistry of grain boundaries in complex oxides》。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179f911c-59c1-4be2-80ec-b9a98da971c1.jpg" title="4-hxd.jpg" width="500" height="333"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电子显微学会理事长韩晓东在分会场作《原位和非原位电子显微学在精确表征界面、表面、缺陷与结构等研究中的机遇与挑战》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dff8589d-df06-4f95-8e89-aa81e3d0787f.jpg" title="3会场.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功能性材料相关分会场现场/pp  能源、环境和信息等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分会场精彩纷呈,“球差”、“原位”同样不容错过。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徐强博士作《原位电镜显微解决方案》报告,报告中分享了提供不同环境的芯片实验室原位解决方案,如热-电一体芯片等。以可控原子层石墨烯生长原子级高清动态电影,展示芯片实验室原位检测超高的稳定性。报告中特别说到,从工艺、结构、性质、性能的价值链呈现一条“微笑曲线”,两端价值高,中间价值低 原位的价值所在,就是让电子显微镜从结构研究延伸到“工艺、结构、性质、性能”全价值链。“球差”也是第一天报告的重要关键词,南京大学教授王鹏作《球差电镜对在氧化物异质结微结构表征》报告,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何佳清作《南科大环境球差电镜在能源材料中的应用》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443ea5de-e7f1-4aa3-90e0-29f5cab257b3.jpg" title="3-xuqiang.jpg" width="500" height="333"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徐强博士作《原位电镜显微解决方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2fe944a2-d586-4e8e-83f0-e5d08e998ccd.jpg" title="8会场.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生命科学研究分会场现场/pp  生命科学研究分会场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飞作《HOPE:a new solution for non-integrated cryo correlative fluorescence and electron microscopy》报告。报告中介绍了所开发的基于高真空光学平台(HOPE)的非集成cryo-CLEM系统以及相关定位软件(ColorView)的新解决方案,以及建立的两种生物样品的基于HOPE的cryo-CLEM分析流程。与常见cryo-CLEM系统相比,HOPE系统具有高稳定性、减少污染、并在传输过程中最小化样品损伤的优点,更加适应cryo-CLEM实验。此外,该高真空光学平台可适用于各种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报告中还提到,下一步,将把HOPE系统与cryo-FIB技术结合,以扩大cryo-CLEM对较厚样品的分析能力;此外,将把HOPE技术与cryo-SIM成像技术适配,从而提高光学分辨率。“植物”是第一天生命科学研究分会场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共安排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教授张辉《植物材料中的金属元素亚细胞结构中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探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金京波《SUMO 化修饰调控植物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贺新强《植物管状分子分化的分子机制》、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张仲凯《植物病毒超微形态组的构建》、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景原《植物叶表皮角质层与花青素消长发育生物学意义探讨》5个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883b17cb-a23c-4506-90d3-1efa1f8b4b9c.jpg" title="8-sunfei.jpg" width="500" height="333"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飞作《HOPE:a new solution for non-integrated cryo correlative fluorescence and electron microscopy》/pp  此外,学术年会还组织部分企业代表与学术代表进行产品、技术交流。泰思肯公司顾群博士作《拉曼图像一体化在扫描显微分析上的应用》报告,Thermo Fisher Scientific/FEI潘锡江博士作《生命科学最新进展》报告,岛津公司陈强博士作《调频模式原子力显微镜在液体环境下对生物样品的高分辨观察》报告。/pp  19日下午、20日全天,更多的分会场精彩报告将依次登场,后续详细报道敬请关注!/p
  •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三)
    p  strong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报导:/strong10月20日, 2017年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会4个分会场一天的学术报告交流顺利举行: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 能源、环境和信息等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 生命科学研究 生物电镜技术。4个分会场安排60多个学术、技术、经验交流报告。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t/microscope" target="_blank" title=""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0af06a4d-ceca-4b57-91d9-d068b3ae8305.jpg" title="系列报道.jpg"//a/pp  功能材料相关会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马秀良作《铁电异质界面极化巨大增强的像差校正电镜研究》报告,报告中分享了铁电异质界面相关科研成果和经验。马秀良还谈到,球差电镜在中国数量很多,球差电镜可能在功能材料领域发挥作用的空间更大一些。功能材料存在阴阳离子,这就存在价态,这就让球差电镜高的空间分辨率发挥作用 但是,这些和价态相关的信息,在结构材料中就很少提及。对功能材料领域而言,球差电镜能解决许多以前以为不能解决的问题 有了球差电镜,除了阳离子,还能看见阴离子,氢元素都可以成像。但是ABF、HAADF成像不能解决氧空位成像的问题,这对于透射电镜来说,很难 也许负球差电镜可能成功。此外,结构材料相关分会场安排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禹日成教授作《纳米材料及器件的电子显微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夏卫星作《洛伦兹电镜和电子全息技术对材料磁畴结构的表征》等21个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ce2e72e1-aa43-42d3-a904-51e98f41301e.jpg" title="3-maxiuliang.jpg" width="500" height="333"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马秀良作《铁电异质界面极化巨大增强的像差校正电镜研究》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5fc5de15-0304-4df2-bf77-a0aac990a89f.jpg" title="4-huichang.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分会场现场/pp  生命科学研究分会场依然是今天的热点之一。既有丰富的学术交流,也有各技术平台人员进行了精彩的工作经验交流。如: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鸿的《钙离子参与化橘红分泌囊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扬州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金飚的《银杏古树年龄效应的研究》、南方医科大学副教授路艳蒙的《Endosome & lysosome》等。/pp  对于分泌囊的生产发育方式的认识,多年来一直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裂生、溶生、裂溶生。吴鸿的研究结果表明,化橘红分泌囊发育方式为裂溶生型 化橘红分泌囊形成过程中的细胞降解属于典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钙离子的时空变化特点与化橘红分泌囊发育过程中核染色质以及核仁降解密切相关 化橘红中存在的钙离子依赖的核酸内切酶,钙离子信号通过调控核酸内切酶基因的表达,参与了分泌囊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核DNA的降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090d3a8e-fb5a-4641-960e-1c6c71685a08.jpg" title="7-wuhong.jpg" width="500" height="333"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吴鸿作《钙离子参与化橘红分泌囊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报告/pp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何其华分享了《倒置双光子活体微血管血流成像系列方法的建立》。报告中提及,目前双光子显微镜活体成像技术多采用正置显微镜,普遍存在缩水难的问题,采用倒置双光子显微镜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一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血栓、高血压等方面应用前景广泛,In vivo活体成像变得越来越重要。 何其华认为,生物光学成像的未来发展趋势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超高分辨成像,快速大尺度3D(活体模式动物成像),高速在体双(三)光子深度成像(活体深度成像),透明化组织成像,单分子成像与检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946869dc-c735-44f5-a9ab-6588fccb5c49.jpg" title="7-heqihua.jpg" width="500" height="333"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何其华作《倒置双光子活体微血管血流成像系列方法的建立》报告/pp  《冷冻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研究蛋白的定位》,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薛艳红所作。报告中说到,光镜和电镜具有尺度和信息互补的特点,借助自制的冷冻PALM系统,利用超分辨显微镜和冷冻电镜,创建了“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成像技术”。荧光成像具有光学特异性标记和精确分子定位优势,电镜具有高分辨和结构解析的优势,二者结合衍生的光电融合成像技术有望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手段,未来可用于光学导向的原位结构解析、单点生物分子在细胞内的精确定位和分布。会议代表就该技术的技术要点、难点及未来发展进行热烈的讨论交流。编辑从会场了解的信息来看,生物物理研究所这一光镜-电镜融合成像技术平台尚未完全成熟 但作为中国NO.1的光-电共联平台(主持人语),是否能引领中国光-电共联的蓬勃发展,需要后续高度关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216f3300-dc69-49c9-965a-d27414026212.jpg" title="7-xueyanh.jpg" width="500" height="333"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薛艳红作《冷冻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研究蛋白的定位》报告/pp  生物样品制样作为生物电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电镜技术分会场安排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倪兵作《生物扫描电镜制样技术要点》报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李英在也分享了扫描、透射电镜的制样及光镜-电镜联用成像方面的经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98c7032a-c1f0-4697-9075-e2a3fb41cc8e.jpg" title="8-liying.jpg" width="500" height="333"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李英作《样品制备方法探讨》报告/pp  学术年会历时3天,欲了解学术会议更多报道内容,请点击: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t/microscope" target="_blank" title=""2017年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会/a/ppbr//p
  •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二)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t/microscope" target="_self" title=""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5c4a7b5f-758b-471b-b1fa-37e1db7f5f21.jpg" title="系列报道.jpg"//a/pp  strong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报导:/strong10月19日下午, 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t/microscope" target="_blank" title="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会"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2017年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会/span/strong/a4个分会场继续举行: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 能源、环境和信息等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 生命科学研究 生物电镜技术。4个分会场共安排了24场学术报告交流,并在学术交流结束后,增加了参观Poster及与公司互动环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60540dd8-f932-40d8-9c19-da6915c7fd65.jpg" title="8-huich.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生物电镜技术分会场现场/pp  冷冻电镜因2017年诺贝尔奖,成为了关注的热点,但冷冻传输系统也没有让人忘记。在《扫描电镜冷冻传输系统的应用》报告中,东北农业大学研究员王学东以6个方面的应用实例比较了这两种技术的优势、劣势,如:植物叶片、茎表面的结构,植物花粉,微生物菌体、鞭毛、孢子,淀粉为主要成分的种子,蛋白脂肪为主要成分的种子,食品、化妆品。冷冻传输系统有利于植物叶片、茎表皮毛,有利于放线菌、孢子的鞭毛形态保留等。王学东说到,高压冷冻和冷冻传输系统相结合的方向让人期待。纽约大学医学院显微镜电镜中心主任梁凤霞认为,新一代电子显微镜具备更好的用户友好度,如TEM的冷冻水合的或相对较厚的生物切片图像的低电子对比度,SEM的背散射电子收集等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进一步的提高,强化处理电子显微数据的能力 实现3D可视化切削和观察 冷冻样品制备将更普及:HPF-FS和冷冻超薄切片 实现关联复杂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梁凤霞也和与会者分享了自己在冷冻电镜应用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在是冷冻电镜的时代,但是梁凤霞认为,冷冻电镜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只适合于解决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 如果光电共联做好了,用处非常非常大,对整个生物学界都有很大的帮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5a73660b-7027-4c47-a1b9-732e72d1403c.jpg" title="8-wangxued.jpg" width="500" height="333"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员王学东作《扫描电镜冷冻传输系统的应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65b276e6-222a-4a1e-95d8-791c5a58b644.jpg" title="8-梁凤霞.jpg" width="500" height="333"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纽约大学医学院显微镜电镜中心主任梁凤霞作《Advanced Biomoleular Electron Microscopy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报告/pp  功能性材料相关分会场现场,清华大学教授张跃刚作《锰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原位及准原位电镜表征》报告。报告中强调,做好电池的原位及准原位电镜表征,原位微电池的设计师实验成功的必要环节 原位TEM需结合其他的实验,以进一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张跃刚认为,原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上,原位TEM是强有力的实验证明手段 原位TEM未来可用于锰基正负极的长期循环性能研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1b3b02dc-9bd7-41b4-8d4f-802a09d8b6a0.jpg" title="3-zhangyuegang.jpg" width="500" height="333"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清华大学教授张跃刚作《锰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原位及准原位电镜表征》报告/pp  结构材料相关分会场现场,安排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杨志卿作《镁合金中的位错及其与其他缺陷的交互作用》等6个报告。在生命科学研究分会场安排了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邢树平作《GET通路在植物中的功能研究》等6个报告。/pp  分会场还吸引了很多青年学者,分会场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场所,也成为了电子显微学学界优秀治学、良好学术作风传承的平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丁明孝在《怎样做好电镜样品——从编写生物样品制备一书谈起》报告中,不仅传授做好电镜样品的知识,更以风趣幽默的话语、切身的体会、展现良好学术作风的故事,把电子显微学学界老一辈优良传统传承给更多的青年学子。梁凤霞也和青年学子分享求学历程及工作中的一些治学经验和感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f3644905-7ac7-45fe-803c-e0031f97e649.jpg" title="8-dingmingxiao.jpg" width="500" height="333"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丁明孝谈《怎样做好电镜样品——从编写生物样品制备一书谈起》/pp  此外,今天的分会场交流中,学术年会还组织部分企业代表与学术代表进行产品、技术交流:飞纳电镜-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张传杰做《飞纳电镜——Free to achieve》报告,徕卡显微系统生命科学应用主管方策作《徕卡STED纯光学超高分辨——洞悉活细胞内部乾坤》报告,天美-日立公司刘哲作《日立电镜最新进展及应用》报告。/pp  20日全天的分会场精彩报告将依次登场,后续详细报道敬请关注!br//pp  了解学术会议全部报道内容,请点击: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t/microscope" target="_blank" title="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会"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2017年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a专题报导/strong/span/ppbr//p
  • 2023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生命科学与电镜平台专场集锦(下)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仪器信息网联合报道 2023年10月26日-30日,2023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东莞市会展国际大酒店龙泉厅盛大召开。大会由电镜学会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显微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仪器信息网作为独家合作媒体参会报道。大会共设置13个分会场: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先进显微分析技术在工业材料中的应用;扫描探针显微学(STM/AFM等);扫描电子显微学表征(含EBSD);聚焦离子束(FIB)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生物显微学研究;生物医学和生物电镜技术;全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经验交流;先进材料。27日和28日下午、29日全天,第九分会场(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第十分会场(生物显微学研究)、第十一分会场(生物医学和生物电镜技术)和第十二分会场(全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经验交流)分别围绕电镜在生命科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以及仪器平台管理和人才培养等热点议题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分享经验。以下是各分会场部分专家的精彩报告内容报告人:上海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主任/教授 李强报告题目:分析测试中心运行探索与实践上海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创建于2003年,以建设国际一流的高端分析测试中心为目标,围绕学校优势学科和”五五战略“重点布局,整合优化全校现有技术资源,为提高0-1原始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满足全校理工科为主的科研大型仪器设备需要,提供高水平及标准化分析测试服务、应用培训和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及上海市科技发展。迄今已投入2.5亿元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包括三维原子探针、球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镜等69台大型先进仪器设备。目前中心现有专职工作人员22名,其中高级职称10人,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4人。报告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任/教授 王毅报告题目: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技术开发,构建服务科研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测试平台分析测试中心于2020年成立,是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分析类测试仪器资源共享、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科研服务平台,是学科建设与发展、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基地。目前已达成第一阶段目标,即设备较为完善、技术较为先进、师生较为满意的测试平台。未来要进一步聚焦于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立足测试服务于科学研究“双型”中心的建设定位,开展分析测试技术开发和仪器二次功能开发等研究,致力于以开发的独特技术助力学校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形成南航大分析测试中心的独特优势。报告人:宁波大学 教授 毛倩卓报告题目:叶蝉微小体的分布、合成和释放观察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叶蝉体表的微小体呈现网粒状排列。这些微小体是由叶蝉马氏管的特定腺段所合成的。其中,马氏管中段被证实是微小体合成的关键部位。一旦叶蝉分泌出这些微小体,它们会被涂抹在身体表面,从而帮助叶蝉维持其疏水性并躲避天敌。研究发现,如果微小体的合成受到阻碍,叶蝉的死亡率将会上升,同时其疏水性也会降低。这进一步证实了微小体在叶蝉生存和逃避天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报告人:安徽大学 教授 葛炳辉报告题目:扫描摩尔条纹带来的几点思考安徽大学电镜中心目前是安徽省最齐全的电镜表征测试平台,经费总投入超过7000万元,其中包括球差校正电镜、双束电镜、场发射电镜、相关TEM制样设备等,实现了从TEM手磨制样、FIB制样、FIB加工等一整套的测试功能。然而,当前中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测试人员数量的不足,这使得科研考核任务繁重,服务积极性降低。针对这一问题,葛炳辉教授深感设备日益复杂、新设备不断涌现,而培训周期也随之加长。在这样的背景下,葛教授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不断发展的科研环境中,谁能长期积累经验,掌握并运用这些复杂的设备和技能呢?葛教授呼吁广大科研工作者应保持学习的持续性,努力掌握更多仪器使用知识。报告人: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 研究员 殷杰报告题目:Cryo-EM study of a D2, dopamine receptor-G-protein complex in a lipid membrane帕金森综合症是一种慢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补充多巴胺神经递质(前体)或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来缓解临床症状。因此,理解多巴胺受体信号的分子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改善现有疗法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殷杰研究员进行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他的团队成功解析了多巴胺受体的第一个活性结构,这是磷脂环境中首个被解析的活性GPCR(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这一发现揭示了配体结合和活化的机制,为设计具有选择性或变构功能的配体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报告人:福建农林大学 教授 魏太云报告题目:电镜下的水稻病毒与媒介昆虫互作魏太云教授在演讲中深入探讨了电镜视野下水稻病毒侵染媒介昆虫的详细过程。他首先概述了主要的水稻病毒种类及其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媒介昆虫,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随后,魏教授以具体的例子为参会者讲解了他如何利用电镜观察水稻病毒在介体昆虫细胞中的侵染过程。如RGDV侵染诱导电光叶蝉,培养细胞发生凋亡,有利于病毒释放;RDV利用Pns10小管释放到唾液中;SRBSDV利用P7-1管状结构跨过中肠基底膜等。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水稻病毒侵染媒介昆虫的微观过程,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病毒传播机制的新视角。报告人:新乡医学院 教授 孔二艳报告题目:蛋白棕榈酰化修饰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和潜在病理机制早发性神经退行性疾病INCL是隐形遗传的人类疾病,其病理特征是神经细胞大量死亡导致大脑退行性病变。INCL的致病原因是去棕榈酰化酶PPT1发生自然突变导致该蛋白的功能性缺失。孔二艳教授发现GFAP棕榈酰化修饰是调控星型胶质细胞增殖的分子开关,GFAP-C291是特异的棕榈酰化修饰位点,能有效抑制星型胶质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当PPT1缺失后,会导致GFAP超棕榈酰化和星胶过度增殖;阻断GFAP超棕榈酰化修饰改善INCL疾病进程。该研究结果可能为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突破方向。报告人:兰州大学 教授 雷东升报告题目:冷冻电镜在有机材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在报告中,雷东升教授首先提到了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可以观察到Zn-MOF在水环境中的反应过程,并得到了四种不同的结构,这一发现为深入了解该反应的机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次雷教授详细介绍了一种名为IPET的技术,该技术可以从显微镜图像中获得第一个DNA折纸Bennett连接的三维重建。通过这一技术,观察到单个DNA折纸的三维形状显示为四边形。通过将DNA折纸模型灵活地对接到每个重建中,构象确定了每一张折纸的重量。最后,雷教授强调了冷冻电镜技术在口蹄疫病毒及疫苗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报告人:牛津大学/英国“钻石”同步辐射光源/英国康惠基金会 教授/主任/研究员 章佩君报告题目:Visualizing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s In Situ by CryoET章佩君教授运用了原位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Cryo ET),成功实现了对大分子结构的可视化研究。她深入探讨了α-羧体对二氧化碳的固定作用、甲烷营养细菌对甲烷的固定作用以及在完整T细胞中天然染色质纤维的构造。然而,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之一是大多数蛋白质在细胞中都是以丰富蛋白质的形式存在,这使得低丰度靶标的检测和可视化变得异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发展出更精确的标记方法,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对目标物质进行标记,以便在后续的实验中识别它们的身份。此外,对于那些没有对称性的物质,我们还需要找到新的方法来与它们进行结合。未来需要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来更深入地研究这些难以捉摸的物质结构和行为。
  • 2023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生命科学与电镜平台专场集锦(上)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仪器信息网联合报道 2023年10月26日-30日,2023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东莞市会展国际大酒店龙泉厅盛大召开。大会由电镜学会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显微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仪器信息网作为独家合作媒体参会报道。大会共设置13个分会场: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先进显微分析技术在工业材料中的应用;扫描探针显微学(STM/AFM等);扫描电子显微学表征(含EBSD);聚焦离子束(FIB)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生物显微学研究;生物医学和生物电镜技术;全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经验交流;先进材料。27日和28日下午、29日全天,第九分会场(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第十分会场(生物显微学研究)、第十一分会场(生物医学和生物电镜技术)和第十二分会场(全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经验交流)分别围绕电镜在生命科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以及仪器平台管理和人才培养等热点议题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分享经验。以下是各分会场部分专家的精彩报告内容报告人:南开大学 教授 潘雷霆报告题目: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成像及其在免疫检查点上应用潘雷霆教授在报告中提到自主搭建的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成像系统(SMLM),揭示了人红细胞CD47以单体形式随机分布于质膜。并提出了二抗交联+SMLM的方法,在近无损条件下定量证明红细胞CD47存在约14%的骨架结合率,且骨架CD47附着于Ankyrin复合物。发现红细胞衰老过程中的CD47密度和聚集能力降低的现象。这为膜蛋白组织分布及与骨架关系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策略,提出CD47密度降低和成簇能力变弱共同导致衰老红细胞被吞噬的新观点。报告人:福建医科大学 教授 付志飞报告题目:超分辨电关联成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可以提供研究目标精细的结构信息,但是无法获取研究目标所处的超微细胞环境信息。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具有亚纳米的成像分辨率,但是无法提供研究目标的精确定位。超分辨光电关联成像技术结合了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所提供研究目标的精确定位信息与电子显微成像技术所提供研究目标的超微结构信息,是比较前沿的生物成像技术。报告人: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总师/教授 刘瑞报告题目:新形势下落实国务院70号文,推动仪器开放共享近年来,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增长,综合效益日益显现,但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低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基于此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举措,包括建设重大设施和大型仪器国家平台、开展评价考核、开展查重评议及大力宣传和推广国产仪器等,都取得了良好的工作进展,结果令人颇为满意。下一步科技部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统筹推动,进一步加大开放共享力度,充分发挥网络管理平台作用。报告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显微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正研级高工 吴波报告题目:共享优势资源,助力科技创新:大湾区电镜中心简介及技术交流大湾区显微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大湾区电镜中心)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重大科学装置平台之一,该中心紧密结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总体布局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物质结构研究发展规划。利用超高空间分辨和超高能量分辨像差校正电子显微镜为主的显微分析设备、离子束微纳加工设备以及原子级晶体生长设备,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以期逐步成为能够代表国家水平的物质微结构研究基地和显微技术人才培养及教育基地,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物质结构研究南方基地,未来国家物质结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报告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 张仲凯报告题目:植物布尼亚病毒—Orthotospoviruses在寄主细胞中的分布特征布亚尼病毒(Orthotospoviruses)是一种属于负向单链RNA病毒,人和动物、植物的重要病毒,人和动物感染后会出现肾综合出血热等症状,具有高致死率。种子和果实传播是新发或早生区Orthotospoviruses的主要来源,为源头与绿色防控提供依据。Orthotospoviruses在寄主细胞中的分布特征因病毒种类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可能与N或NSm与寄主蛋白互作的差异相关。Orthotospoviruses以RNPs在细胞间形成系统侵染,同时可能存在溶解细胞壁的发生到达相邻细胞。报告人:西湖大学 研究员 孙异临报告题目:如何做一名超微病理医生孙异临研究员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详细解答了如何做好一名超微病理医生。首先要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要有整体观念,对准备诊断的病理标本的组织学、解剖学等超微结构特点要了如指掌,要了解该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要有全方位综合考虑,才能做出正确的电镜诊断结论。其次要熟悉生物电镜标本制备技术,严谨、细致的把好每一关,苛求把每例标本都做成精品。最后要熟练操作和使用电镜仪器设备,当出现图像畸变、像散等现象时要知道其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只有精益求精,将每一个步骤都尽可能做到极致,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电镜病理诊断医生。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处长 张文娟报告题目:从平台支撑迈向能力提升张文娟处长分享了生化与细胞所在平台建设方面的心得与体会,详细介绍了平台从搭建到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做法。以建设高水平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为总体目标,以技术创新和高效、高质服务为工作重点,整合、优化现有仪器、技术资源,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支撑人才队伍。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规范、细致的日常管理,精心维护、确保仪器正常运行,并且十分注重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提供全方位的培训服务。未来将不断优化平台质量管理水平,创新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开放共享和协作研究。报告人:陕西修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总经理 雷运涛报告题目:改良实验室环境,提高电镜效能报告中谈到之所以要改造电镜实验室是因为实验室周边磁场、地面震动、空气中的噪声都会诱使电子束偏离理想的路径,使成像质量变差。陕西修业就是一家高端实验室规划咨询、工程设计与技术服务的实验室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实验室整体设计、施工及智能化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现场评估为实验室改造提供有价值的方案,如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电子显微镜中心,就是用1200 m2的图书馆改造而成,并将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制样间、培训室等按功能区分为3个区域。
  • 捕捉生命轨迹 探索科学奥秘—奥林巴斯显微镜新品FV3000首发
    8月18日,在近百名来宾的共同见证下,奥林巴斯在上海震旦博物馆发布了新一代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新品——FV3000,这是FV系列时隔12年之后的又一力作。FV3000凭借其无可匹敌的高灵敏度、高速、高分辨率成像能力,不仅可以提供从活细胞成像到图像处理分析的全套解决方案,还可以在活细胞及组织的宏观和微观层级的观测模式上,也同样保持极佳的成像效果,无愧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里程碑。发布会上,来自京都大学生命研究科的松田道行教授发表了“活组织细胞通讯的可视化”主题演讲,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令在场观众受益匪浅。奥林巴斯新一代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新品FV3000发布(从右至左:奥林巴斯(中国)有限公司科学事业统括本部总经理 清水嘉毅先生、市场营业本部 生命科学部部长 波多野仁先生、技术服务部部长 张超美先生)京都大学生命研究科松田道行教授发表“活组织细胞通讯的可视化”主题演讲  刷新业界新记录——超高速成像、超高灵敏度  传统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已经很好地满足固定状态下的细胞和切片的成像,但是生命科学的研究目的,是要追踪活细胞、活组织甚至活动物状态下生物学状态和变化。如果把传统显微镜比作固定物体摆拍的话,那么对活细胞和组织标本进行高灵敏度、高速成像,就犹如对赛场上的运动健儿进行高速连拍。FV3000产品图  根据发布会的介绍,FV3000引入了两套扫描振镜,其中一套是高分辨率扫描振镜,具有先进显微镜特有的高分辨率成像能力 另一套是共振式扫描振镜,在保持大视野成像基础上兼顾了高速成像的表现。在全视野成像标准下,FV3000能够实现一秒钟内在屏幕上连续投射出 438张静止画面的采集速度,创下了业内扫描速度的新记录,可实时观察测钙、血流、心肌收缩等活细胞反应。  此外,FV3000还应用了奥林巴斯新进研发的独家专利——“TruSpectral全真光谱超高灵敏检测”技术。与传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相比,FV3000对标本的激光照射强度更低,荧光检测灵敏度更高,能有效保护珍贵的荧光标本。  从宏观到微观的跨越——高精准物镜、高分辨率  如果把图像扫描和处理系统比作FV3000的大脑,那么高精准物镜就是它的眼睛。FV3000采用最高精度的激光器和光路元件,提供多种独有物镜为不同应用和科研实验提供最优化的方案,如硅油物镜能够进行深层活细胞的高分辨率观察,超级色差校准物镜提高了共定位分析的可靠性,NA1.7超高分辨率物镜也是超高分辨率计划诺贝尔获奖者的科研首选。   现场来宾在工作人员讲解下深入了解FV3000产品  另外,FV3000还可配置专利超高分辨技术FV-OSR,其应用非常广泛,可提供多达4通道同步超高分辨率技术成像,适用于大部分样本。FV-OSR对荧光染料无特殊要求,轻松突破光学分辨极限,实现高达120nm的超高分辨图像。在聚焦超高分辨细节的同时,FV3000还可根据需要,从1.25X物镜的低倍全局成像切换到150X物镜的高倍细节观察,实现大视野成像,完成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级的图像采集。  承光之力点亮生命 光学科技谱写世纪篇章  凭借近一个世纪的光学研究努力,奥林巴斯始终秉承“Social IN”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以光学科技守护美丽生命。作为全球领先的显微镜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奥林巴斯自1920年自主研发了日本第一台商用显微镜“旭号”开始,就一直在显微镜领域不断攻克科技难关、坚持光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始终站在显微镜领域发展的前沿。此次FV3000的发布也必将成为显微镜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时刻,它的诞生将使细胞生物学、肿瘤研究、干细胞研究、神经科学研究等领域的研究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奥林巴斯生命科学领域负责人表示:“FV3000的研发离不开奥林巴斯卓越的光学科技创新和积累,未来,奥林巴斯会不断开拓进取,用不断进步的显微技术和产品,帮助人们去发现和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发现更多未知之美。秉承‘承光之力,点亮生命’的品牌理念,奥林巴斯会持续守护美丽生命,为实现人类幸福的生活不断努力”。
  • 用超低价显微镜拯救无数生命
    乔尼· 布莱切/文  显微镜是科研领域最典型的象征之一,提起它,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身穿白大褂在实验室里寻求重大突破的科研人员。你或许还记得童年时期第一次透过显微镜观察池水中的草履虫,或洋葱上的细胞结构时的场景。数十年来,在显微镜的帮助下,我们诊断了无数的致命疾病,拯救了无数人的 生命 。然而,在世界的很多地方,这种设备却依然非常短缺。  但这种情形即将改变。科技正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它正在将智能手机、iPad甚至纸片变成耐用而便携的显微镜,而花费却只有区区几美元。  美国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小型设备,可以直接固定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将这些设备的摄像头变身为显微镜。他们使用3D打印机制作了这种配件,用它来固定价格低廉的玻璃珠,以此实现放大效果。    一旦安装了这种配件,你就可以使用它观察标准载玻片上的样本,效果可以直接显示在屏幕上。目前有100倍、350倍和1000倍3种规格:100倍可以观察盐晶或叶片结构,350倍可以观察血液中的寄生虫(疟疾)或饮用水中的原生动物(隐孢子虫),1000倍可以观察炭疽孢子。这种配件的设计图可以直接在网上查看,所以如果你也有3D打印机,大约只需使用1美元的打印材料即可自己制作一个这样的显微镜。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史蒂夫· 李(Steve Lee)博士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直接在烤炉上烘烤显微镜镜头,并将其固定在智能手机上。方法与Shrinky Dink很相似,只不过使用的是与隐形眼镜相同的材料。为了制作这样的镜头,史蒂夫· 李将一滴胶状的聚二甲硅氧烷滴在载玻片上,并在158华氏度(70摄氏度)的温度下烘烤至变硬为止。史蒂夫· 李把另外一滴聚二甲硅氧烷滴在底座上,将载玻片翻转后再次烘烤,利用重力作用来形成水滴的形状。还可以多加几滴来制作最佳的镜头形状。  制作完成后,便可将镜头直接嵌入3D打印机打印的框架内,从而制作智能手机镜头。尽管放大倍数不算高,大约只有160倍,但仍然可以用于诊断黑色素瘤等疾病。这种小镜头的成本大约只有几美元。    如果手头没有3D打印机和智能手机,还可以使用一些技术含量更低的方法:使用一张纸来制作,成本甚至不足1美元。斯坦福大学Prakash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开发的Foldscope从折纸中获得了灵感,但却可以提供超过2000倍的放大效果。它看起来只是一张纸,把各个部位拆下来后便可以开始折叠了。研究人员并没有提供书面说明,但设计方案却很直观。一旦组装完成,便可使用这种显微镜观察常见的细菌和寄生虫。要制作Foldscope,只需要一张专门设计的聚丙烯纸、一个140倍的低倍数镜头或2180倍的高倍数镜头、一个3伏纽扣电池、一个白色LED灯泡、一个电滑块和一条铜带。  Foldscope的设计者表示,他们希望达成两大使命:通过&ldquo 让全世界的每个孩子都有一台显微镜&rdquo 来影响科学教育,通过开发坚固、易用的诊断设备来影响人们的健康。  这款产品已经提供给1万名用户进行测试,想要阅读测试者的故事,可以查看他们的官方博客Microcosmos。
  • 740万!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口)设备采购
    1.项目编号:CIGN22184。2.项目名称: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口)设备采购。3.采购方式:公开招标。4.预算金额:101.830万美元(人民币限额740.00万元)。5.采购需求: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详见招标文件“第五章 项目需求”)。6.合同履行期限(供货期):合同签订之日起120日内完成交付、安装及调试。7.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 技术“纯享”生物显微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会议即将召开
    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5px line-height: 1.5em "生物显微成像作为观察微观世界的主要手段,近些年来技术突飞猛进。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无论是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等基础研究、还是药物靶点发现,疾病诊断等应用研究中,荧光显微、共聚焦显微、电子显微、高内涵显微成像、切片成像等生物显微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大的促进了生命科学事业的发展。/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line-height: 1.5em margin-bottom: 10px "为加强相关先进技术和创新应用方法的交流,仪器信息网将于2020年5月8日举办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wxw/"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生物显微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于发展”/strong/span/a主题网络研讨会,本届网络研讨将邀请多位业内专家做精彩报告,为广大生命科学领域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80px height: 32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8b7abda0-94c9-45ad-bd94-d474469e35ed.jpg" title="生物显微技术.png" alt="生物显微技术.png" width="580" height="320" border="0" vspace="0"//pp style="margin-bottom: 10px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专家简介/strong/span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16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a7631f77-6fe4-441a-ac76-30f71b98299b.jpg" title="1.png" width="600" height="165" border="0" vspace="0" alt="1.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李晓明,现任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分子影像平台主任。2013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2013年-2015年于上海应用物理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博士及博后期间的研究内容主要为同步辐射技术和光学显微镜技术(Confocal、TIRF、STED等)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Biomaterials、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和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杂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16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63bface5-9f30-45c9-9545-6221e1b6faf2.jpg" title="2.png" width="600" height="165" border="0" vspace="0" alt="2.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span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乔娟,/spanspan style="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副研究员,2010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分析化学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期间分赴美国麻省大学及韩国浦项科技大学访学及开展合作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兴趣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活体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智能聚合物分子温度计并在细胞内开展实时在线温度变化荧光成像,进而拟与细胞内神经递质的测定方法结合,开展神经通路中情感与机体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在Anal. Chem.,Biosens. Bioelectron., Anal. Chim. Acta, Chem. Commun.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SCI论文60余篇, 获专利授权5件 2012年和2016年分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均排名第2)。/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im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16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e4ff6943-6087-4ce9-ba9d-2ac538a44f0a.jpg" title="3.png" width="600" height="165" border="0" vspace="0" alt="3.png"//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孔妤,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电镜技术平台主任,上海市显微学学会理事。从事神经生物学电镜技术和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研究多年,承担或参与中科院先导专项、青年促进会、上海市科委等多项课题项目,发表国内外研究论文十余篇。近年来主要致力于脑微观重建技术、光镜电镜联用技术和免疫电镜技术等在神经环路连接研究中的应用,掌握技术全面,具有丰富的电镜制样经验,为科研用户提供一站式高质量技术服务。/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点击链接进入报名页面: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wxw/" target="_blank"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wxw//a/strong/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加入“生物成像技术交流群”,关注生物成像技术相关内容交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36px height: 23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c7f60b25-a09b-4c4c-9c76-3ec5a54f0e02.jpg" title="生物成像.png" alt="生物成像.png" width="236" height="230"//p
  • 徕卡显微中国区总经理章越一行访问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月22日下午 徕卡显微系统中国区总经理章越、徕卡生命科学销售总监吴长发、徕卡高级销售工程师王浩甲以及徕卡合作伙伴陕西通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薇等一行到访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生命科学研究实验中心主任侯岁稳、副院长苟小平会见了章越一行,生命科学研究实验中心副主任彭亮、谢丽、细胞显微成像与表型分析平台相关老师参加了会见交流。 侯岁稳对章越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代表学院对徕卡多年来在学院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优质服务表示了感谢,彭亮介绍了生命科学研究实验中心概况和徕卡相关设备在中心的分布和运行情况。章越对学院的热情接待表示了感谢,介绍了徕卡显微系统的发展情况和产品布局、核心优势,希望通过此次会面能够与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更深入合作。 生科平台老师带领徕卡领导参观平台实验室 越总跟生科院院长互递名片 越总跟电镜中心彭勇主任座谈交流 越总参观王教授STED实验室 越总跟STED用户王东升教授交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会见中双方还就实验中心现有设备的性能和服务提升进行了沟通,对榆中校区实验室建设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今后双方将继续加强合作与交流。访问期间,章越一行还参观了生命科学研究实验中心,对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服务表示了赞赏与肯定。 * 注:内容出自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网站 徕卡显微咨询电话:400-630-7761 关于徕卡显微系统 徕卡显微系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作为德国著名的光学制造企业,徕卡显微成像系统拥有170余年显微镜生产历史,逐步发展成为显微成像系统行业的领先的厂商之一。徕卡显微成像系统一贯注重产品研发和最新技术应用,并保证产品质量一直走在显微镜制造行业的前列。 徕卡显微系统始终与科学界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推出为客户度身定制的显微解决方案。徕卡显微成像系统主要分为三个业务部门:生命科学与研究显微、工业显微与手术显微部门。徕卡在欧洲、亚洲与北美有7大产品研发中心与6大生产基地,在二十多个国家设有销售及服务分支机构,总部位于德国维兹拉(Wetzlar)。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