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色谱检测限计算方法

仪器信息网色谱检测限计算方法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色谱检测限计算方法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色谱检测限计算方法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色谱检测限计算方法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色谱检测限计算方法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色谱检测限计算方法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色谱检测限计算方法相关的解决方案。

色谱检测限计算方法相关的论坛

  • 气相色谱仪检测限的计算方法

    问大家一下FID检测器的检测限的计算公式,国标要求是十六烷或者甲烷标气都可以做检测限,我在用甲烷标气的时候,换算有点懵,大家帮我分析一下,噪声20uv,进样量1ml。 标气浓度20ppm. 响应面积84133。 大家帮我列一下具体公式,计算方法,

  • 【原创】色谱检出限计算方法

    方法检出限的测定必须包括该分析方法中涉及的所有样品测试步骤。 1. 根据下述原则之一,并结合经验,估计检出限:(a) 相应于3-5倍仪器信/噪比的浓度值; (b) 将分析物配在空白水中,用仪器重复测定值标准偏差的3倍所对应的浓度值;(c) 标准曲线在低浓度端的折点(灵敏度明显变化之处);2. 空白水(试剂水)中应尽可能不含待测分析物,或其中的待测物、干扰物低于方法检出限。3. (a) 若用空白加标的方式作方法检出限,将分析物加到空白水中配置一个标准浓度样,该浓度值是估计的方法检出限值的1-5倍。然后进行步骤4。(b) 若方法检出限在实际样品基体中作出,则分析样品,若测定值在估计检出限的3-5倍范围内,则进行步骤4;若测定值低于估计检出限,则需要在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待测物,使得待测物的浓度在估计检出限的3-5倍范围内;若测定值高于5倍的估计检出限,则需重新选择另一个具有同样基体、但浓度水平较低的实际样品。4. 按照样品分析的全部步骤,最少分析7次样品,用所得的结果来计算方法检出限,如果需要作空白测定来计算分析物的测定结果,则每个样品均要作分别的空白测定,在相应的样品测定值中减去平均空白测定值。 5. 计算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 6. 计算方法检出限 MDL=S×t(n-1,0.99)(如果连续分析7个样品,在99%的置信区间,t(6,0.99)=3.143) 其中:S为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 t(n-1,0.99)为置信度为99%、自由度为n-1时的t值。n为重复分析的样品数t值表测定次数自由度 (n-1)t(n-1,0.99)763.143872.998982.8961092.82111102.76416152.60221202.52826252.48531302.45761602.3907. 方法检出限合理性判定一般要求加标样品测定平均值与计算出的方法检出限比值在3~5之间的化合物数目要大于50%,小于1和大于20的化合物数目要小于10%,这说明用于测定MDL的初次加标样品浓度比较合适。对于初次加标样品测定平均值与MDL比值不在3~5之间的化合物,要增加或减少浓度,重新进行平行分析,直至比值在3~5之间。选择比值在3~5之间的MDL作为该化合物的MDL。八、色谱、色谱/质谱法分析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定量下限1.参考美国EPA方法,可将5~10倍的检出限作为方法定量下限2.也可以将曲线最低一点浓度作为估计定量下限。

  • 【原创】环境监测中气体检测限的计算方法

    [font=楷体_GB2312][size=4]环境监测中气体检测限的计算方法(以二氧化硫为例):做五天标曲(每天做一根标曲),以X(微克)-Y(A)做标准曲线,以0.010吸光值代入标曲对应的值(5个)取均值,得到的就是10毫升吸收液中的微克数,只要小于等于0.02微克/10毫升即可.不是说一定要等于0.2微克/10毫升,因为各个实验室的条件不完全一样。如果你想换算成毫克/立方米,直接用10毫升吸收液中的微克数除以体积(升)即可,如采样体积按10升算,那么检测限为0.02毫克/立方米,你自己的检测限只要小于等于0.02毫克/立方米就行了。希望对大家有用。[/size][/font][size=5][color=red]加2分[/color][/size]

  • 饲料中钙的测定,最低检测限的做法和计算方法,谁知道??

    饲料中钙的测定,最低检测限的做法和计算方法,谁知道??

    我刚开始按照国标《饲料中钙的测定》进行鸡饲料中钙的测定,在查看方法的时候看到有规定钙的最低检测限为150mg/kg(取试样1g),请问这个钙最低检测限的做法和计算方法的具体操作和计算公式是这么样的呢?有哪位版友或专家知道的,请不吝赐教,不胜感激!!!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2/201402081029_489657_1703125_3.png

  • 【求助】FID检测器检测限的计算方法

    请问各位大侠,我是一名气相色谱仪的检定学员,今天用100ng/ul的正十六烷-异辛烷对一台日立G-3900的FID检测器气相色谱仪做了一次检定,测得:基线噪声值是0.0062mV峰面积平均值119204.354mV·s根据公式算检测限D=2NW/A=2*0.0062mV*100ng*10-9/119204.354mV·s=1.04*10-14g/s这样算法对吗?我的困惑是峰面积怎么这么大,峰面积的计算结果显示的是119204354,并没有写单位,我理解为uV·s所以计算式用的是119204.354mV·s,结果算下来检测限这么小,会不会算错了?

  • 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步骤及详细计算方法

    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欠的方面。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表示。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1)验证方案的制定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人员审批方可实施。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 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校正校正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验证试验以前进行校正。紫外分光光度计校正包括波长校正、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正。适用性预试验仪器的安装确认完成以后,-在其功能试验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对其进行适用性检查,以确认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例如对熔点测定仪的适用性预试验是采用已知溶点的甲硝唑做试验,测试结果与已知熔点比较。紫外分光光度计可用已知含量的某标准品试验,测得结果与已知数值对比,确定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在完成上述各项试验工作的同时,应做好相应的文件记录等资料归档工作,每一台仪器均应有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再确认为了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对于一台新购买的仪器在确认工作结束以后,应根据仪器的类别。确认的经验制定再确认的计划。再确认的时间间隔和内容要根据仪器类别和使用情况决定,一般是3个月、6个月或1年。仪器再确认的内容通常包括线路连接、附件备品消耗晶检查、清洁工作、功能试验、工作日记等,其中重点足安装确认中的功能试验。3、检验方法的适用性验证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在起草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物生产方法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或修订说明中。根据《中国药典》 (2010版)附录XIXA的原则要求,检验方法的验证可分为三种情况处理;(1)无需验证的方法。如药典(包括USP、EP、CP、JP等各国药典)的方法,一般只做系统适用性试验,以确认系统是否符合要求(主要指仪器稳定性及柱的分离度是否达标)。(2)对比法。已在参比实验室验证过的分析方法,可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来确认方法的可靠性,即将本实验室与参比实验室用同一方法对同批样品所测数据进行比较(如至少取五个批号,每批重复测定五次),判断方法在本实验室的可行性。如有差异需查明原因或设计方案,对方法进行再验证。(3)需进行系统验证的方法。4、检验方法的评价及批准安装确认及适用性试验结束后,应将试验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检验方法作出正确的评价,验证报告的说明及结论部分应简明扼要。试验中的主要偏差应有适当解释。然后,报主管领导审批。检验方法验证的最终产物是一个经过验证的方法—根据验证的结果制订的由有关领导批准的检验方法。如何详细计算检出限?在如何正确或准确地估算检出限的问题上,国际分析界一直存有争议。检出限的特殊意义在于可以对一个给定的分析方法在低浓度水平的检测能力进行准确地评估,而考察一个分析方法在低浓度范围的检测性能,可以基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侧重点,如可以从最小信号值与仪器噪音之比来考察,从方法测定空白的平均波动性来统计估算,也可以根据分析方法校准曲线的偏差特性来定量估算等等。检出限是评价一个分析方法及测试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在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ACS(美国化学学会)对这一定义作了更简明的概括:检出限是一个分析方法能够可靠地检测出被分析物的最低浓度。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定义: 在样品中能检出的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量)称为检测限,即产生信号(峰高)为基线噪音标准差k倍时的样品浓度,一般为信噪比(S/N)2:1或3:1时的浓度,对其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没有确定的要求。目前,一般将检测限定义为信噪比(S/N)3:1时的浓度。计算公式为: D=3N/S (1)式中:N——噪音; S——检测器灵敏度;D——检测限而灵敏度的计算公式为: S=I/Q (2)式中:S——灵敏度;I——信号响应值;Q——进样量将式(1)和式(2)合并,得到下式:D=3N×Q/I (3)式中:Q——进样量;N——噪音;I——信号响应值。I/N即为该进样量下的信噪比(S/N),该信噪比可通过工作站对图谱进行自动分析获得,一般的色谱或质谱工作站都可进行信噪比分析计算。这样检测限的计算方法就变得非常方便了。计算方法:实际计算时,检出限有2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进样瓶中样品检测限,一种是针对原始样品的方法检出限。1)对第一种检测限,只要知道进样量和信噪比即可计算。如进样瓶中样品浓度为1 mg/L,在此浓度下的信噪比为300(由工作站分析获得),则其检测限为:D =(3×1 mg L-1)/300 = 0.01 mg/L。也可用绝对进样量表示,若进样体积为10 ul,则其检测限为:D = 3×(1 mgL-1×10 ul)/300 = 0.1 ng。2)对第二种表示方法,需同时考虑原始样品的取样量和提取样品的定容体积。仍按前述样品计算,若取样量为5克,最后定容体积为5 mL,则方法检测限为:D = 0.01 mgL-1×5 mL/5 g = 0.01 mg/kg。即当原始样品中待检物质的浓度为0.01mg/kg时,若取样量为5g,样品经前处理后定容体积为5mL时,进样瓶中样品的浓度可达0.01mg/L(假定回收率为100%),此时,在其它给定的分析条件下,能产生3倍噪声强度的信号。在实际检测工作中,第二种表示方法更为常见。注意事项由式(3)可见,信噪比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检测限的大小。信噪比计算方法的不同,其比值大小有很大不同,这与计算信噪比时基线噪声峰值的定义方式有关,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定义:①峰/峰(peak to peak)信噪比,用某一段基线噪声的平均高度;②峰/半峰(half peak to peak)信噪比, 用某一段基线噪声平均高度的1/2;③均方根(RMS)信噪比,用某一段基线噪声的均方根值计算。除此之外,信噪比的计算结果还和所取噪声的位置有很大关系,取信号哪一侧基线的噪声,取多长一段基线上的噪声,计算结果都很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一般多取样品峰两侧的噪声峰值计算。检出限的确定⑴ 《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给定置信水平为95%时,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L = 4.6Sb式中:L——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Sb ——测定次数为n次的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差(重复测定20次以上)。⑵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对各种光学分析方法,可用下式计算: L = KSb/SL——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Sb——空白多次测量的标准偏差(吸光度);S ——方法的灵敏度(即校准

  • 计算方法检出限

    关于计算方法检出限,测7次空白,然后算标准偏差,再用,3.143乘以标准偏差。问题是:空白一定要是有检出吗?没有检出来那怎么算啊?写0吗?

  • 高效液相色谱 噪声的手工计算方法

    [color=#444444]一直使用的HPLC仪器为日立primaide型号,给安装工程师打过电话说是仪器本身测定的噪声比实际偏差太大,高达几十倍[/color][img=,absmiddle]http://muchongimg.xmcimg.com/data/emuch_bbs_images/smilies/cry.gif[/img][img=,absmiddle]http://muchongimg.xmcimg.com/data/emuch_bbs_images/smilies/mad.gif[/img][color=#444444],所以需要手工计算。但一直不知道手工计算方法,还有就是以信噪比为3时检测限的计算方法[/color][img=,absmiddle]http://muchongimg.xmcimg.com/data/emuch_bbs_images/smilies/work.gif[/img][color=#444444]。看了很多文献没找到确切方法[/color][color=#444444],在此跪求大神!!![/color]

  • 【讨论】最小检测限的计算

    【讨论】最小检测限的计算

    最小检测限的计算方法:1.最小检测限:CL=2*Nd*c*20/HV注:N 基线噪声,单位:mVc 样品浓度H 峰高,单位:mV(或AU)V 进样体积2.灵敏度计算法2.1 定量噪声(noise)一般的色谱噪声都可以用色谱工作站直接得到。一般来说,噪声有三种测量方式p-p,RMS,6δ方法,不同的软件可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前两种多见。三种都可以,但差异肯定有。同时我们还要区分一下可能不同的操作方法:1、在空白样品的色谱图上,在目标化合物出峰的位置选定噪声测量的时间范围,然后由软件计算噪声。2、在样品色谱图(目标化合物已出峰)的旁边选定噪声测量的时间范围。两种都可以采用。接下来就是3倍噪声。2.2 信号域到浓度域的推算(可理解为灵敏度S的计算)灵敏度S的计算可以采用标准曲线的方法和单点校正的方法。标准曲线很好操作,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用最小二乘计算标准曲线的斜率(灵敏度)2.3 推算检出限3S/N有了,斜率(灵敏度)也有了,结合具体的取样体积就可以计算检出限了。3.标准偏差计算法[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2/200902181055_133822_1608710_3.jpg[/img]这几个方法第一个最简单,2和3又更准确,[B][color=#DC143C]你通常用哪个方法?[/color][/B]

  • 实验室检测比对试验方案中稳健Z比分数的计算方法

    实验室检测比对试验方案中稳健Z比分数的计算方法 实验室能力验证和评价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计算工作评价;另一方面是作出技术评定。对于不同类型的能力验证方案,所采用的工作评价值计算模型也各不相同。在实际工作中,各实验室的检测比对试验方案主要以求取稳健Z比分数,来评定结果的满意程度; Z =(х—X)/IQR×0.7413 式中х—参加实验室结果值X—所有结果值的中位置IQR—上四分位值与下四分位值之间的差值判定准则:︱Z ︳≦2 满意结果 2﹤︱Z ︳﹤3 可疑结果 ︱Z ︳≧3 不满意结果式中IQR的计算方法:计算步骤:一、确定Q1、Q2、Q3位置Q1位置=(n+1)/4Q2位置=2(n+1)/4Q3位置=3(n+1)/4二、确定相应的四分位数三、计算标准IQR IQR=Q3-Q1 标准IQR=0.7413×IQR例如:各实验室某项检测结果分别是4.7 5.0 6.2 4.0 5.3 4.9 5.7 5.0 4.5第一步:按顺序排列该组数据1[/t

  • 方法检测限的计算

    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检测限,书上说是空白液连续测定11(或20)次所得结果的标准偏差的3倍所对应的浓度即为方法的检测限。可是有的标准是以你所绘制的工作曲线的第二个点(即除零点外)对应的含量为方法检测限。这可是完全不同的结果啊,今天看了一篇文献,文献中提到其方法检测限为:对同一试液,连续测定11次,这11次所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故方法检出限为:3σ/k=0.87mg/L,(备注:该方法的系列标准点曲线为Y=0.01765+0.00619*X(mg/L)),对这个文献中所提到的3σ/k=0.87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9%),不理解,其中的K值是如何来的啊,为什么这个方法所提到的检测限的计算方法都不一样啊

  • 【资料】请问:计算方法检测限的流程是否正确?

    对鸡肉中的兽药残留A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方法验证并确定方法检出限,请问下面这个流程对吗?1、进一个低浓度标样,测算出信噪比,然后根据噪音的3倍,确定出仪器的检测限(问题一、是同一个标样进多次取其平均值,还是做多个标样再取其平均值?对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的变异系数的允许范围是多少?2、按照仪器检测限的3-5倍量将标样添加到空白样品中,然后按照方法程序进行检测,假定回收率在80-110%之间,测算出信噪比,然后再根据噪音的3倍,确定出方法检测限(添加浓度乘以3再除以信噪比)。问题二:这个公式对吗?问题三、回收率试验需要做几个平行样?问题四、是否需要做多个浓度的标样? 谢谢。

  • 【求助】气相色谱的检出限计算方法

    我是用FID检测器现在要计算检出限,看到网上面说是用3倍的噪声值峰高与标准溶液的峰高的比值,然后通过比值计算检出限(我的说法很不准)是这样算吗这种方法如何表述(有比较准确的说法吗)?谢谢大家

  • 【共享】-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

    [b]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的填料和流动相的组分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常用的色谱柱填料有硅胶和化学键合硅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注样量一般为数微升。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项下对溶剂的要求。 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 以适应具体品种并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一般色谱图约于20分钟内记录完毕。 2.系统适用性试验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规定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 (1)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 在选定的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和半高峰宽(W),按n=5.54(t/W)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柱长、载体性能、色谱柱充填的优劣等),使理论板数达到要求。 (2) 分离度 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 2(t-t) R= ──W+W 式中 t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 t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 W及W为此相邻两峰的峰宽。 除另外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3) 拖尾因子 为保证测量精度,特别当采用峰高法测量时,应检查待测峰的拖尾因子(T)是否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或不同浓度进样的校正因子误差是否符合要求。拖尾因子计算公式为: W T=────── 2d 式中 W为0.05峰高处的峰宽; d为峰极大至峰前沿之间的距离。 除另有规定外,T应在0.95~1.05间。 也可按各品种校正因子测定项下,配制相当于80%、100%和120%的对照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标溶液,配成三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注样3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 3.测定法 定量测定时,可根据样品的具体情况采用峰面积法或峰高法。但用归一法或内标法测定杂质总量时,须采用峰面积法。 (1) 面积归一化法 测定供试品(或经衍生化处理的供试品)中各杂质及杂质的总量限度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杂质峰面积及其总和,并求出占总峰面积的百分率。但溶剂峰不计算在内。色谱图的记录时间应根据各品种所含杂质的保留时间决定,除另有规定外,可为该品种项下主成分保留时间的倍数。 (2) 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当杂质峰面积与成分峰面积相差悬殊时,采用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在测定前,先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杂质限度,将供试品稀释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进样,调节检测器的灵敏度或进样量,使对照溶液中的主成分色谱峰面积满足准确测量要求。然后取供试品溶液,进样,记录时间,除另有规定外,应为主成分保留时间的倍数。根据测得的供试品溶液的各杂质峰面积及其总和并和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计算杂质限度。 (3) 内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杂质的总量限度 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峰面积法。取供试品,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配制不含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I 再配制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在同样的条件下注样,记录色谱图Ⅱ。记录的时间除另有规定外,应为该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峰保留时间的倍数,色谱图上内标峰高应为记录仪满标度的30%以上,否则应调整注样量或检测器灵敏度。 如果色谱图Ⅰ中没有与色谱图Ⅱ上内标峰保留时间相同的杂质峰,则色谱图Ⅱ中各杂质峰面积之和应小于内标物质峰面积(溶剂峰不计在内)。如果色谱图Ⅰ中有与色谱图Ⅱ上内标物质峰保留时间相同的杂质峰,应将色谱图Ⅱ上的内标物质峰面积减去色谱图Ⅰ中此杂质峰面积,即为内标物质峰的校正面积;色谱图Ⅱ中各杂质峰总面积加色谱图Ⅰ中此杂峰面积,即为各杂质峰的校正总面积,各杂质峰的校正总面积应小于内标物质峰的校正面积。 (4) 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 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内标物质,分别配成溶液,精密量取各溶液,配成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校正因子: A/m 校正因子(f)=─ A/m 式中 A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A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m为加入内标物质的量; m为加入对照品的量。 再取各品种项下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供试品(或其杂质)峰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量:A 含量(m)=f×──A/m 式中 A为供试品(或其杂质)峰面积或峰高;m为供试品(或其杂质)的量; f、A和m的意义同上。 当配制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和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使用同一份内标物质溶液时,则配制内标物质溶液不必精密称(量)取。 (5) 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供试品,配制成溶液,分别精密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和供试品待测成分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量:A 含量(m)=m×── A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上由于微量注射器不易精确控制进样量,当采用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某杂质或主成分含量时,以定量环进样为好。来源:分析化学网。[em61]

  • 【转帖】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的填料和流动相的组分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常用的色谱柱填料有硅胶和化学键合硅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注样量一般为数微升。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项下对溶剂的要求。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一般色谱图约于20分钟内记录完毕。2.系统适用性试验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规定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1)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在选定的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和半高峰宽(W),按n=5.54(t/W)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柱长、载体性能、色谱柱充填的优劣等),使理论板数达到要求。(2) 分离度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 2(t-t) R= ──W+W 式中 t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 t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 W及W为此相邻两峰的峰宽。 除另外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3) 拖尾因子 为保证测量精度,特别当采用峰高法测量时,应检查待测峰的拖尾因子(T)是否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或不同浓度进样的校正因子误差是否符合要求。拖尾因子计算公式为: W T=────── 2d 式中 W为0.05峰高处的峰宽; d为峰极大至峰前沿之间的距离。 除另有规定外,T应在0.95~1.05间。 也可按各品种校正因子测定项下,配制相当于80%、100%和120%的对照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标溶液,配成三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注样3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3.测定法 定量测定时,可根据样品的具体情况采用峰面积法或峰高法。但用归一法或内标法测定杂质总量时,须采用峰面积法。 (1) 面积归一化法 测定供试品(或经衍生化处理的供试品)中各杂质及杂质的总量限度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杂质峰面积及其总和,并求出占总峰面积的百分率。但溶剂峰不计算在内。色谱图的记录时间应根据各品种所含杂质的保留时间决定,除另有规定外,可为该品种项下主成分保留时间的倍数。(2) 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当杂质峰面积与成分峰面积相差悬殊时,采用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在测定前,先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杂质限度,将供试品稀释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进样,调节检测器的灵敏度或进样量,使对照溶液中的主成分色谱峰面积满足准确测量要求。然后取供试品溶液,进样,记录时间,除另有规定外,应为主成分保留时间的倍数。根据测得的供试品溶液的各杂质峰面积及其总和并和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计算杂质限度。(3) 内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杂质的总量限度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峰面积法。取供试品,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配制不含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I 再配制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在同样的条件下注样,记录色谱图Ⅱ。记录的时间除另有规定外,应为该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峰保留时间的倍数,色谱图上内标峰高应为记录仪满标度的30%以上,否则应调整注样量或检测器灵敏度。如果色谱图Ⅰ中没有与色谱图Ⅱ上内标峰保留时间相同的杂质峰,则色谱图Ⅱ中各杂质峰面积之和应小于内标物质峰面积(溶剂峰不计在内)。如果色谱图Ⅰ中有与色谱图Ⅱ上内标物质峰保留时间相同的杂质峰,应将色谱图Ⅱ上的内标物质峰面积减去色谱图Ⅰ中此杂质峰面积,即为内标物质峰的校正面积;色谱图Ⅱ中各杂质峰总面积加色谱图Ⅰ中此杂峰面积,即为各杂质峰的校正总面积,各杂质峰的校正总面积应小于内标物质峰的校正面积。(4) 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内标物质,分别配成溶液,精密量取各溶液,配成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校正因子: A/m 校正因子(f)=─ A/m 式中 A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A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m为加入内标物质的量; m为加入对照品的量。再取各品种项下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供试品(或其杂质)峰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量:A 含量(m)=f×──A/m 式中 A为供试品(或其杂质)峰面积或峰高;m为供试品(或其杂质)的量; f、A和m的意义同上。当配制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和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使用同一份内标物质溶液时,则配制内标物质溶液不必精密称(量)取。(5) 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供试品,配制成溶液,分别精密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和供试品待测成分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量:A 含量(m)=m×── A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上由于微量注射器不易精确控制进样量,当采用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某杂质或主成分含量时,以定量环进样为好。来源:分析化学网。

  • 仪器检出限、最低检测限、方法检测限和定量检测限,数值的大小差别是什么原因?都是怎么计算?

    做实验的各位肯定都遇到过这样的疑问,仪器检出限、最低检测限、方法检测限和定量检测限,数值的大小差别是什么原因?都是怎么计算?下面就汇总了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定义1.仪器检出限:对较低的标准溶液进行测量,用重复测量7次的数据计算仪器检出限IDL:IDL=1.645*SD SD就是标准偏差用GC-MS对计算所得的仪器检测限浓度进行分析加以确认,同时信噪比应接近或大于3:1。2.方法检出限:估计方法检出限浓度约为2-5倍IDL,向测量对象(如:涂层、塑胶、金属等)中加入预估方法检出限浓度的标准溶液,根据标准测试方法进行处理,重复测量7次。在99%的置信概率下,方法检出限MDL为:MDL=3.14*SD。3.最低检测限:是在给出的仪器条件下所能测出的最低限度。4.最低定量限:样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简单的说,S/N=3时的浓度是检测限,也就是峰高约在基线噪音高的3倍,S/N=10是定量限,也就是峰高约在基线噪音高的10倍时。首先,配制一个较低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观察其峰高比基线噪音高多少倍(假设X倍),将该溶液稀释到X/3倍,基本即为该物质的检测限,将该溶液稀释到X/10倍,基本即为该物质的定量限。二.计算公式和方法1.检测限计算公式为:D=3N/S (1)式中:N——噪音 S——检测器灵敏度;D——检测限2.灵敏度的计算公式为:S=I/Q (2)式中:S——灵敏度;I——信号响应值;Q——进样量将式(1)和式(2)合并,得到下式:D=3N×Q/I (3)式中:Q——进样量;N——噪音;I——信号响应值。I/N即为该进样量下的信噪比(S/N),该信噪比可通过工作站对图谱进行自动分析获得,一般的色谱或质谱工作站都可进行信噪比分析计算。这样检测限的计算方法就变得非常方便了。三.实际计算的两种检出限表示实际计算时,检出限有2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进样瓶中样品检测限,另一种是针对原始样品的方法检出限。1.对第一种检测限,只要知道进样量和信噪比即可计算。如进样瓶中样品浓度为1 mg/L,在此浓度下的信噪比为300(由工作站分析获得),则其检测限为:D =(3×1 mg L-1)/300 = 0.01 mg/L。也可用绝对进样量表示,若进样体积为10 ul,则其检测限为:D = 3×(1 mgL-1×10 ul)/300 = 0.1 ng。2.对第二种表示方法,需同时考虑原始样品的取样量和提取样品的定容体积。仍按前述样品计算,若取样量为5克,最后定容体积为5 mL,则方法检测限为:D = 0.01 mg/L×5 mL/5 g = 0.01 mg/kg。即当原始样品中待检物质的浓度为0.01mg/kg时,若取样量为5g,样品经前处理后定容体积为5mL时,进样瓶中样品的浓度可达 0.01mg/L(假定回收率为100%),此时,在其它给定的分析条件下,能产生3倍噪声强度的信号。在实际检测工作中,第二种表示方法更为常见。确定检测限时,仪器的噪声和空白值是很重要的依据。在未分析样品时或者分析空白时,分析仪器通常会产生信号即噪声。在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程序中要求经常分析空白值,因此某一项目的空白值的均值及其分布即标准差是已知的,由于来自多次重复分析的结果、空白值已经相当精确,而且在正态曲线上分布很窄。仪器检测限的确定是产生高于平均噪声3个标准差的浓度值,或是产生的信号为5倍信噪比时的标准溶液的浓度值(即产生信号为噪声5倍时,对应的浓度值)。四.方法检测限与最低检测限异同点最低检测限是在多次能产生足够大的信号值的试验中有99%的可能产生可检测信号的组分的量,由反复分析接近零浓度但不超5倍于仪器检测限的标准溶液来确定。将测定的均值的标准差乘以5%概率时,由正态概率表查得的因子是1.645,为使第一类和第二类判断要概率都在5%,将1.645扩大一倍为3.290。例如,对某一低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20次测定,其标准差为6ug/L,最低检测限6×3.290=20ug/L。方法检测限与最低检测限不同,被分析的样品经历了整个分析方法的全过程。由于经过如萃取、浓缩等步骤的影响,方法检测限将高于最低检测限。方法检测限的确定是在无显著偏性的情况下,使用校正过的仪器,由有经验的分析者进行全过程分析。例如,可将某被测组分加入到有关的基体中,并使其浓度与预计方法检测限相接近。重复7次分析,计算标准差(SD),由单侧t分布表查出99%置信水平,自由度f:7-1=6时的t值(t=3.14)。标准差乘以t值的结果即为所求的方法检测限。定量检测限对实验室有重要意义,在日常工作中、特定的条件下,有关的标准方法上已经推荐各实验室能达到的最低检测水平为实际的定量检测限。不同的实验室虽然使用相同的分析步骤,相同型号的分析仪器,分析的样品基体相同,但所得出的方法检测限是会不同的,因此实际定量检测限在不同实验室也会是不相同的。美国的水与废水标准分析方法认为实际定量检测限一般为方法检测限的5倍,它是具有可信度的、实用的、日常工作可达到的检测限。用定量检测限报告的数据是可靠的。五.小结1.定量限:首先,配制一个较低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观察其峰高比基线噪音高多少倍(假设X倍),将该溶液稀释到X/3倍,基本即为该物质的检测限,将该溶液稀释到X/10倍,基本即为该物质的定量限。2.仪器检测限:您先做标准曲线,然后把最低浓度点的标准品不断稀释进样,直到最低的仪器能准确定量的点,然后连续进样7针(更大的奇数针),然后算出标准偏差,然后乘以3,除以您做的标准曲线的斜率,就得到仪器的检测限。方法检测限是拿仪器检测限除以前处理方法的浓缩比得到。

  • 有关物质检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方法

    【讨论目的】现在的有关物质检查几乎都涉及到了特定杂质的检查,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特定杂质越来越普遍,园子里面也很多战友讨论了很多。但是一定还有跟我一样对此问题存疑的战友,或许过去认为已了解的战友也存在不够准确的认识。【提出讨论】所提出讨论的问题也许你觉得很简单无聊,但非常希望你能参加讨论给出你的看法①现在问到你,校正因子计算公式,你如何回答?②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的文献都是按公式(1)所得校正因子(如果是用这个公式,在计算时不能将杂质峰面积乘以校正因子,而是除以校正因子?)③我们是不是把校正因子和响应因子搞混淆了,校正因子与响应因子的倒数关系,是通过什么得到的?④中国药典中的规定和公式说明存在误导?带着这些问题,就查找到的信息汇总说明:1、公认的公式??查了很多资料,包括园里讨论的,包括药检所老师所写文章,几乎大家说到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都为:F=(A杂/C杂)/(A样/C样) 公式(1)这个公式在我所查到资料里可以认为是最普遍公认的公式2、中国药典的规定中国药典“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中规定计算方法:色谱图上各杂质的峰面积,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后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计算各杂质含量。这里规定的“校正因子”计算方法是按内标法校正因子:F=(A内标/C内标)/(A对照/C对照) 公式(2)根据公式(2),我们直接把内标换成杂质,即得到与上面的公式(1)一样的公式,即认为是杂质斜率与主成分斜率的比值,得下面公式(3)F= 杂质斜率/ 供试品斜率 公式(3)药典规定用F乘以杂质峰面积,假设通过该公式计算的校正因子是1.5,则说明杂质峰的响应值要大于主成分,如果在计算时再将杂质峰面积乘以1.5,结果正确吗?那这个公式对吗?3、公式推导 假设响应因子为k,则有k=A/m(单位质量的物质相当于多少峰面积),令杂质k杂=A杂/m杂,主成分k样=A样/m样,则主成分中杂质含量w=m杂/m样*100%,即有:w=(A杂/k杂)/(A样/k样)*100%=(k样/k杂)*(A杂/A样)*100% 公式(4)根据药典,理论上,加校正因子以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的公式简易表示应是:w=F * A杂/ A对 公式(5)由公式(4)(5)两式可知,计算杂质时加入的校正因子F:F=k样/k杂=(A样/C样)/(A杂/C杂) 公式(6)4、公式(6)和公式(1)的区别倒数关系,相对响应因子(RRF)与校正因子F的关系如下:F=1/RRF= Slope 主峰/ Slope imp 公式(7)其中:Slope imp是指对应杂质的斜率,Slope 主峰是指主峰的斜率。5、对中国药典的看法①药典中对有关物质计算方法中的校正因子的描述,也许是拐了一个弯,对于我这种没脑子的人来讲容易误导而绕进去出不来。药典中公式对针对内标法测含量设计,不适用于杂质计算。②药典中对“校正因子”的描述与色谱类专业书籍的不符,我所查到的是:校正因子= C/A 公式(8)响应因子= A/C 公式(9)

  • 干货 | 检验方法的验证、确认步骤及详细计算方法

    [align=center][b]检验方法的验证、确认步骤及详细计算方法 [/b][/align]分析圈 2022-05-12 21:04[size=15px][color=#616161] 对于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来说,检验方法的验证和步骤的确认是必须了解的知识。[/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测老哥对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步骤及详细计算方法进行整理,供各位同仁学习参考。[/color][/size][b][color=#ffffff][size=15px][back=#c7e25d]一、[/back][/size][size=15px][back=#230368]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back][/size][/color][/b][size=15px][color=#616161] 检验方法验[/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的方面。[/color][/size][color=#ffffff][b][size=15px][back=#c7e25d]二、[/back][/size][size=15px][back=#230368]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back][/size][/b][/color][size=15px][color=#616161] 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color][/size][color=#24006a][b][size=15px]1、验证方案的制定[/size][/b][/color][size=15px][color=#616161] 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人员审批方可实施。[/color][/size][color=#24006a][b][size=15px]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size][/b][/color][size=15px][color=#616161]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color][/size][b][size=15px][color=#616161]A、普通仪器:[/color][/size][/b][size=15px][color=#616161]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color][/size][b][size=15px][color=#616161]B、较精密仪器:[/color][/size][/b][size=15px][color=#616161]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 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color][/size][b][size=15px][color=#616161]C、大型精密仪器:[/color][/size][/b][size=15px][color=#616161]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仪[/color][/url]、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仪[/color][/url]、薄层扫描仪等。[/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color][/size][color=#24006a][b][size=15px]3、校正[/size][/b][/color][size=15px][color=#616161][/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校正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验证试验以前进行校正。紫外分光光度计校正包括波长校正、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color=#3333ff]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color]与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仪[/color][/url]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正。[/color][/size][color=#24006a][b][size=15px]4、适用性预试验[/size][/b][/color][size=15px][color=#616161] 仪器的安装确认完成以后,在其功能试验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对其进行适用性检查,以确认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例如对熔点测定仪的适用性预试验是采用已知溶点的甲硝唑做试验,测试结果与已知熔点比较。[/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紫外分光光度计可用已知含量的某标准品试验,测得结果与已知数值对比,确定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在完成上述各项试验工作的同时,应做好相应的文件记录等资料归档工[/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作,每一台仪器均应有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color][/size][color=#24006a][b][size=15px]5、再确认[/size][/b][/color][size=15px][color=#616161] 为了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对于一台新购买的仪器在确认工作结束以后,应根据仪器的类别。确认的经验制定再确认的计划。[/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再确认的时间间隔和内容要根据仪器类别和使用情况决定,一般是3个月、6个月或1年。[/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仪器再确认的内容通常包括线路连接、附件备品消耗检查、清洁工作、功能试验、工作日记等,其中重点安装确认中的功能试验。[/color][/size][color=#ffffff][b][size=15px][back=#c7e25d]三、[/back][/size][size=15px][back=#230368]检验方法的适用性验证[/back][/size][/b][/color][size=15px][color=#61616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在起草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物生产方法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方法验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或修订说明中。[/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根据《中国药典》 (2010版)附录XIXA的原则要求,检验方法的验证可分为三种情况处理;[/color][/size][color=#24006a][b][size=15px]1、无需验证的方法。[/size][/b][/color][size=15px][color=#616161]如药典(包括USP、EP、CP、JP等各国药典)的方法,一般只做系统适用性试验,以确认系统是否符合要求(主要指仪器稳定性及柱的分离度是否达标)。[/color][/size][b][size=15px][color=#24006a]2、对比法。[/color][/size][/b][size=15px][color=#616161]已在参比实验室验证过的分析方法,可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来确认方法的可靠性,即将本实验室与参比实验室用同一方法对同批样品所测数据进行比较(如至少取五个批号,每批重复测定五次),判断方法在本实验室的可行性。[/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如有差异需查明原因或设计方案,对方法进行再验证。[/color][/size][b][size=15px][color=#24006a]3、需进行系统验证的方法。[/color][/size][/b][size=15px][color=#616161][/color][/size][color=#ffffff][b][size=15px][back=#c7e25d]四、[/back][/size][size=15px][back=#230368]检验方法的评价及批准[/back][/size][/b][/color][size=15px][color=#616161] 安装确认及适用性试验结束后,应将试验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检验方法作出正确的评价,验证报告的说明及结论部分应简明扼要。[/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试验中的主要偏差应有适当解释。然后,报主管领导审批。检验方法验证的最终产物是一个经过验证的方法—根据验证的结果制订的由有关领导批准的检验方法。[/color][/size][color=#ffffff][b][size=15px][back=#c7e25d]五、[/back][/size][size=15px][back=#230368]如何详细计算检出限?[/back][/size][/b][/color][size=15px][color=#616161] 在如何正确或准确地估算检出限的问题上,国际分析界一直存有争议。检出限的特殊意义在于可以对一个给定的分析方法在低浓度水平的检测能力进行准确地评估,而考察一个分析方法在低浓度范围的检测性能,可以基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侧重点,如可以从最小信号值与仪器噪音之比来考察,从方法测定空白的平均波动性来统计估算,也可以根据分析方法校准曲线的偏差特性来定量估算等等。[/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检出限是评价一个分析方法及测试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在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ACS(美国化学学会)对这一定义作了更简明的概括:检出限是一个分析方法能够可靠地检测出被分析物的最低浓度。[/color][/size][color=#24006a][b][size=15px]1、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定义:[/size][/b][/color][size=15px][color=#616161] 在样品中能检出的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量)称为检测限,即产生信号(峰高)为基线噪音标准差k倍时的样品浓度,一般为信噪比(S/N)2:1或3:1时的浓度,对其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没有确定的要求。目前,一般将检测限定义为信噪比(S/N)3:1时的浓度。[/color][/size][color=#24006a][b][size=15px]2、计算公式为:[/size][/b][/color][size=15px][color=#616161] D=3N/S (1)[/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式中:N——噪音 S——检测器灵敏度;D——检测限[/color][/size][b][size=15px][color=#616161]而灵敏度的计算公式为:[/color][/size][/b][size=15px][color=#616161][/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S=I/Q (2)[/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式中:S——灵敏度;I——信号响应值;Q——进样量[/color][/size][b][size=15px][color=#616161] 将式(1)和式(2)合并,得到下式:[/color][/size][/b][size=15px][color=#616161][/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D=3N×Q/I (3)[/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式中:Q——进样量;N——噪音;I——信号响应值。I/N即为该进样量下的信噪比(S/N),该信噪比可通过工作站对图谱进行自动分析获得,一般的色谱或质谱工作站都可进行信噪比分析计算。这样检测限的计算方法就变得非常方便了。[/color][/size][color=#24006a][b][size=15px]3、计算方法:[/size][/b][/color][size=15px][color=#616161] 实际计算时,检出限有2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进样瓶中样品检测限,一种是针对原始样品的方法检出限。[/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A、对第一种检测限,只要知道进样量和信噪比即可计算。如进样瓶中样品浓度为1 mg/L,在此浓度下的信噪比为300(由工作站分析获得),则其检测限为:D =(3×1 mg L-1)/300 = 0.01 mg/L。也可用绝对进样量表示,若进样体积为10 ul,则其检测限为:D = 3×(1 mgL-1×10 ul)/300 = 0.1 ng。[/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B、对第二种表示方法,需同时考虑原始样品的取样量和提取样品的定容体积。仍按前述样品计算,若取样量为5克,最后定容体积为5 mL,则方法检测限为:D = 0.01 mgL-1×5 mL/5 g = 0.01 mg/kg。[/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即当原始样品中待检物质的浓度为0.01mg/kg时,若取样量为5g,样品经前处理后定容体积为5mL时,进样瓶中样品的浓度可达0.01mg/L(假定回收率为100%),此时,在其它给定的分析条件下,能产生3倍噪声强度的信号。在实际检测工作中,第二种表示方法更为常见。[/color][/size][color=#24006a][b][size=15px]4、注意事项[/size][/b][/color][size=15px][color=#616161] 由式(3)可见,信噪比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检测限的大小。信噪比计算方法的不同,其比值大小有很大不同,这与计算信噪比时基线噪声峰值的定义方式有关,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定义:[/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A、峰/峰(peak to peak)信噪比,用某一段基线噪声的平均高度;[/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B、峰/半峰(half peak to peak)信噪比, 用某一段基线噪声平均高度的1/2;[/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C、均方根(RMS)信噪比,用某一段基线噪声的均方根值计算。[/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除此之外,信噪比的计算结果还和所取噪声的位置有很大关系,取信号哪一侧基线的噪声,取多长一段基线上的噪声,计算结果都很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一般多取样品峰两侧的噪声峰值计算。[/color][/size][color=#24006a][b][size=15px]5、检出限的确定[/size][/b][/color][size=15px][color=#616161]A、《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给定置信水平为95%时,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L = 4.6Sb[/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式中:L——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Sb ——测定次数为n次的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差(重复测定20次以上)。[/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B、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对各种光学分析方法,可用下式计算:[/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L = KSb/S[/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L——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Sb——空白多次测量的标准偏差(吸光度);[/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S ——方法的灵敏度(即校准曲线的斜率)[/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为了评估 ,空白测定次数必须足够多,最好能测20次。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极力提倡取k值为3,一般来说,取 相应的置信水平大约为90%。[/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若 =0,并不意味着 ,或检出限无限小。这时需配制一个浓度略大于零浓度的试样系列(能产生一个可测信号值)代替全程序空白试验,求出其标准偏差,用来代替 。[/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此外,有时为了工作方便和便于比较,也规定一个大家能接受的信号值作为检出限,如分光光度法中,规定吸光度为0.010所对应的浓度即为检出限L。[/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C、 美国EPA SW—846规定方法中的检出限为:[/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L=3.143Sb[/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D、某些分光光度法是以吸光度(扣除空白)为0.010相对应的浓度值或绝对量为检出限,这是一种实验室间的协定方案。[/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E、[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法:检测器恰能产生与噪音相区别的响应信号时所需进入色谱的物质最小量为检出限,一般为噪音的二倍。[/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F、离子选择电极法:当校准曲线的直线部分外延的延长线与通过空白电位且平行于浓度轴的直线相交时,其交点所对应的浓度值即为该[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所对电极法的检出限。[/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由测得的空白值计算出的L值不应大于分析方法规定的最低检出浓度值,如大于方法规定值时,必须寻找原因降低空白值,重新测定计算至合格。[/color][/size][color=#24006a][b][size=15px]6、校正曲线绘制:[/size][/b][/color][size=15px][color=#616161]A、按分析方法步骤,通过实测浓度和仪器信号值的直线关系,确定实验室条件下的测定上限。当测定上限低于方法的检测上限时,只能用实测的直线范围。[/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B、绘制校正曲线的分析步骤应与样品分析相同,并且不少于5个浓度值。[/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C、校正曲线绘制与每批测定样品同时进行,对某些分析方法的校正曲线的斜率稳定,批间误差较小,使用原制校正曲线时,应与样品同时测定2份中等浓度标样和2份空白的平行样。[/color][/size][size=15px][color=#616161] 测得标准的浓度(减去空白)值与原校正曲线相对应的浓度值的相对偏差,分光光度应小于5%;[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法应小于10%,否则重新制作校正曲线。[/color][/size][color=#ffffff][b][size=15px][back=#c7e25d]六、[/back][/size][size=15px][back=#230368]小结[/back][/size][/b][/color][size=15px][color=#616161] 测老哥在最后还要特别强调,检出限和测定下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是评价一个分析方法及测试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检出限是一个定性概念,而测定下限是一个定量概念,搞清楚两者概念和相互关系,可提高色谱分析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别在痕量分析中,检出限和测定下限的确定对于分析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同样的,对于实验室质量控制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color][/size][align=center][/align]

  • 【讨论】如何计算气相色谱仪器检出限和方法检测限

    本人是GC新手,向大家请教一下如何做仪器的检出限(IDL)?我做的是PAEs中的DNOP,现在我用标品做了0.1,0.2,0.4,0.6,0.8ug/ml这5个浓度,并且在色谱工作站中得出了相应的信噪比(S/N)分别为4.6,10.3,19.3,32.0,39.3。根据一些操作的资料说明,要把标品一直稀释到3倍信噪比的浓度时,此时标品的浓度为仪器的检出限。但是我不可能恰好(或者说精确的)把标品的浓度稀释到3倍信噪比的浓度,请问各位高手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或是否有规定:信噪比在某个范围时(不一定要完全等3 S/N),此时的标品的浓度则为仪器的检出限? 此外我根据下面方法计算的仪器是否正确?方法如下:首先选低浓度(0.1ug/ml)的一个标样,已经知道浓度C的,根据样品和噪音的峰高或者峰面积,计算出信噪比S/N,那么最低检测限就是MDL=3C/S/N。 还有方法检测限(MDL)是否可以这样计算:MDL=IDL*V/M,其中IDL为仪器的检出限;V为定容体积;M为取样量 请各位高手多多帮忙啊,谢谢!

  • 【求助】检测限的计算

    检测限的计算方法是做7次方法空白标准偏差的三倍。那空白的标准偏是不是用空白的吸收值来计算还是空白点的溶度值来算。假设空白的吸收值分别为0.001、0.002、0.002、0.001、0.002、0.002、0.001,那么检测限应该是多少呢,请高手们指点。

  • 【求助】检测限的计算

    请教一下大家,本人想问一下ECD,FID,FPN,TCD各种检测器的检测限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有计算公式吗?最好具体点,本人是初学者,谢谢大家!

  • 【求助】结果计算方法

    请教各位大侠们,得知线性方程,检测结果,计算方法却出问题:Y=0.0022C-0.0221检测结果:0.0517空白结果:0.0131取样量:1.7340g稀释倍数:50计算过程=(0.0517-0.0131+0.0221)*50/(1.7340*0.0022)=795.6这个算法正确吗?可仪器显示的结果却是806????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