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定点路径仪

仪器信息网定点路径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定点路径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定点路径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定点路径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定点路径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定点路径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定点路径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定点路径仪相关的资讯

  • 碳中和下中国道路交通的碳减排潜力与脱碳路径
    2022年12月31日,《自然》子刊npj Urban Sustainabilit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汪寿阳和段宏波团队等关于碳中和下中国道路交通的碳减排潜力与脱碳路径研究成果。交通部门是重要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其低碳化转型的程度密切关系到中国碳中和愿景的达成,也可能成为中国唯一不能如期达峰的部门。由于我国交通部门的能耗和排放统计等微观数据的质量总体上较发达国家偏低,因此现有的多数研究只能基于统计年鉴的宏观年度数据来分析交通部门的碳排放,这显然难以支撑这一部门的碳排放精细化管理和双碳目标的评估。研究人员基于中国高频乘用车销量数据和机动车驾驶行为实时监测大数据,通过建立自底向上的核算框架形成了中国道路交通部门跨城市的高频碳排放数据库,围绕我国的“双碳”目标,构建了中国道路交通低碳转型规划模型(CRT-LCTP),通过技术情景分析,给出了我国中长期道路交通碳中和转型路径。研究发现,尽管考察期内(2016-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实现了4倍增长,但其占总机动车的比重依然较小,道路客运交通排放的年均增速依然高达20.5%。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明显,一、二线城市碳排放具有“存量”特征,而郑州、重庆等中西部地区碳排放预期增势强劲。交通电气化的减排效果显著,但当前有限的电动车扩散规模限制了其减排潜力。结果显示,若电动汽车消耗的电力来自火电,则当前交通电气化的减排贡献仅为0.6%,而若电力来自水电等清洁能源,则减排贡献可进一步升至1.4%。从时间上看,每年电动车销量的高峰期是下半年,特别是12月。这主要归结于年底各商家集中进行的汽车降价促销活动以及新能源补贴资金的定点拨付方式。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后者又决定了汽车存销量及相关碳排放量。但不少城市,如北京、广州、天津等,表现出交通逆低碳化趋势,这意味着经济发展与居民的购车意愿并不总是正线性相关。为了链接历史核算的微观碳排放与未来宏观碳减排路径,研究构建了中国道路交通低碳转型规划模型(CRT-LCTP),并设计了三种典型的政策情景,即一般政策情景(CPS),转型政策情景(TPS)和加强政策情景(EPS)。同时,针对共享社会经济情景(SSP)对路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估。总体上看,交通部门实现碳中和的挑战较大,但强化政策情景下,道路交通的碳排放达峰时间可与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承诺的时间点基本一致,峰值水平约为1330.98 Mt。交通电气化和机动车总量控制是最大的减排贡献因素,2060年的贡献比重最高分别可达33%和66%以上。道路交通系统中燃油车的存续惯性将为道路交通部门实现净零排放带来较大难度,未来道路交通部门碳中和的实现可能依赖于强有力的燃油车强制淘汰和更实质性的交通低碳化转型。
  • 【媒体】省台小记者眼中的“空气警察”,“高空+移动+定点”天地一体 精准监测
    8月22日,河北广播电视台少儿频道《校园新鲜爆》栏目,播出了先河联合省台共同开展的儿童暑期环保知识实践活动。重点报道了先河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大气vocs解析监测车以及无人机监测设备等。一场世界前沿环保科技之旅,给孩子们的暑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节目于本周六晚间8:25、周日晚间9:00再次重播,大家可以精彩回顾。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了提升孩子们实践学习的能力,深入了解环保科技的奥妙,先河环保为小记者们精心准备了三款明星产品,重点围绕高空飞翔、移动走行、定点监测等,成功点燃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赶紧来领略一下环保科技的洪荒之力吧!守卫蓝天的“飞行战士” 先河环境无人机监控系统在本次活动中被小记者们评为最具人气明星产品,它具有低空贴近、灵活飞行、快速到达等特点,在不同高度、不同位置,实时获取大气污染程度的具体参数指标,还能结合地面常规空气监测、网格化精准监测等,形成三维立体监测。 搭载xhaqsn-508移动空气质量传感网络监测仪、摄像系统等,实现对空气质量、特征污染物等气体成分以及海拔高度、气象参数等数据的快速监测,通过环境拍照功能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对经度纬度实现轻松定位,形成基于“无人机+互联网”大气污染智能化监测系统。可以绘制大气污染物浓度曲线,实现环境定点、垂直采样诊断。它涵盖大气环境中pm10、pm2.5、so2、no2、o?、co等常规参数,也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配置vocs、h2s、nh?、hcl、cl2、hf、cocl2等特征污染物参数。可有效支撑政府的环境监测、应急监测、巡查执法、拍照取证等工作。图为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培黎街道利用无人机对大气污染情况进行监测。严谨高效的“陆地巡警” 这个被小记者称为面包车、房车的明星产品。通过学习了解到,原来它的名字叫做——大气vocs解析监测车。它为大家带来了科技与视觉的双重体验。 夏季臭氧问题最为严重,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臭氧的重要前体物,在大气复合污染过程中对臭氧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监测车可非常方便、快速地对城市空气中的vocs以及工业园区vocs污染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各地用户可以很直观地了解vocs物种的浓度分布、行业来源,确定污染排放类型或企业,为有针对性的治理臭氧污染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一心为民的“站岗卫士” 视频中小记者们提到的空气警察,原来是——xhams2000系列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它采用国际先进物理光学为基础的光谱测量分析技术,主要监测大气中的pm10、pm2.5、so2、no2、o3、co等参数。测量精度高、可靠稳定,是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 根据国家标准,结合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能力建设要求,对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等不同功能的环境大气质量监测点,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形成报表,实时发布监测数据及空气质量指数。目前,“河北省控空气自动站”,已安装运营214套(1700余台)监测仪器,并受到政府领导的认可与肯定。 伴着夕阳的余辉,环保之旅完美落幕,相信一颗科技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会慢慢生根发芽,最终长成苍天大树,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 全球首台液相定点基因测序仪问世
    如今,肿瘤靶向治疗和个体化用药正在医学界推广,要开展这类&ldquo 基因治疗&rdquo ,对人体的基因测序必不可少。记者昨天获悉,全球首台液相定点基因测序仪在张江高科技园区问世,这种仪器在癌细胞比例低于20%的样品中,能检测出基因变异,而目前医院使用的基因测序技术,都要求癌细胞数不得低于40%。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专家表示,这一发明具有广阔的医学应用前景。   据研发人员黄新华介绍,基因测序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关键技术,有基因检测&ldquo 金标准&rdquo 之称。一般基因测序主要包括三个步骤:PCR扩增,对待检测的DNA进行复制放量;用诺贝尔奖成果&ldquo 末端终止法&rdquo 进行测序反应 对完成反应的基因序列进行毛细管电泳,而后检测DNA中含有的荧光信号,即可获取基因序列的&ldquo 密码&rdquo 。   经过多年研究,黄新华发现,在对特定基因位点的测序中,&ldquo 金标准&rdquo 方法中的第三个步骤 &ldquo 毛细管电泳&rdquo 并不是必需的。如果在第二步&ldquo 末端终止法&rdquo 液体测序反应中,检测荧光信号的反向信号&mdash &mdash 淬灭信号,那么就能破解基因密码,不必让基因序列通过毛细管,接受长达10小时左右的电泳测序。根据这一创新思路,黄新华带队发明一种新型仪器&mdash &mdash 液相定点基因测序仪,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与传统基因测序仪相比,这种仪器让基因测序的时间大幅缩短,从原先的十几个小时缩短为几个小时;其测序成本也大幅降低,仅为目前测序仪的1/3。而且,它的测序灵敏度提高了。医院检测肿瘤样品的DNA变异时,通常要求癌细胞数在肿瘤样品中的比例不得低于40%,否则检测结果就可能是&ldquo 假阴性&rdquo 。这种仪器在癌细胞比例低于20%的情况下,将能检测出DNA变异。   对于这项成果,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庆华表示,它在医疗机构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适用于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基因诊断,为靶向治疗和个体化用药提供准确的基因测序报告。值得一提的是,基因测序仪以及关键试剂一直被美国企业所垄断,液相定点基因测序仪的问世,有望打破这种垄断局面。
  • 四方光电斩获超9000万项目定点
    四方光电日前发布公告,公司收到2家国内汽车零部件公司的2个项目定点通知书,总金额约为9283万元(含税)。经过多年布局发展,四方光电车载业务目前已进入放量期,随着定点项目的不断增加以及已有定点的逐步落地,将为公司带来持续的强劲增长动能。四方光电指出,本次项目定点体现了客户对公司研发能力、供应链能力及产品质量的认可,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在上述2家汽车零部件公司的产品配套份额,巩固和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四方光电收获2024年第一笔项目定点大单。公告显示,四方光电于近日收到2家国内汽车零部件公司2个项目定点通知书,确认公司为其供应车规级PM2.5传感器和负离子发生器。根据该客户预测,上述2个项目定点包括1个车型平台,本次2个定点项目均从2025年开始交付,预计生命周期为8年,总金额约为9283万元(含税)。四方光电在公告中指出,本次项目定点体现了客户对公司研发能力、供应链能力及产品质量的认可,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在上述2家汽车零部件公司的产品配套份额,巩固和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本次获得汽车零部件公司项目定点通知书,有利于公司服务经验和客户资源的积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亦有利于支撑公司车内空气改善装置、安全系统传感器业务的拓展。近年来,四方光电通过开发车载传感器,成功切入汽车传感器赛道,车载业务持续发力并保持高增长态势。
  • 工信部:有色金属标样定点研制及销售单位(拟)
    工业和信息化部拟批准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熔铸厂等20个单位为有色金属标准样品定点研制单位,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等8个单位为有色金属标准样品定点销售单位,现将拟公告的单位名单予以公示。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   公示单位名单: 有色金属标准样品定点研制单位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认可证编号 有效期至 1.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熔铸厂 YSRK01—2009 2014年9月1日 2. 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检测中心 YSRK02—2009 2014年9月1日 3. 抚顺铝厂标准样品研究所 YSRK03—2009 2014年9月1日 4.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分测中心 YSRK04—2009 2014年9月1日 5.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沈阳准源科技有限公司 YSRK05—2009 2014年9月1日 6. 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检验中心 YSRK06—2009 2014年9月1日 7.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所 YSRK07—2009 2014年9月1日 8. 山东省冶金科学研究院标准样品研究所 YSRK08—2009 2014年9月1日 9.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 YSRK09—2009 2014年9月1日 10. 本溪合金冶炼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 YSRK10—2009 2014年9月1日 11. 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 YSRK11—2009 2014年9月1日 12. 湖南有色湘乡氟化学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 YSRK12—2009 2014年9月1日 13. 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设计院 YSRK13—2009 2014年9月1日 14.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YSRK14—2009 2014年9月1日 15. 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计量检测中心 YSRK15—2009 2014年9月1日 16.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质检中心 YSRK16—2009 2014年9月1日 17. 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 YSRK17—2009 2014年9月1日 18. 包头稀土研究院理化检测中心 YSRK18—2009 2014年9月1日 19. 江阴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检测实验室 YSRK19—2009 2014年9月1日 20. 钢铁研究总院分析测试研究所 YSRK20—2009 2014年9月1日 有色金属标准样品定点销售单位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认可证编号 建议延长有效期至 1. 上海埃龙科技有限公司 YSRK31—2009 2014年9月1日 2. 成都市光化冶金标件有限公司 YSRK32—2009 2014年9月1日 3. 沈阳市北方标准样品发行中心 YSRK33—2009 2014年9月1日 4. 北京冶金标准样品技术开发公司 YSRK34—2009 2014年9月1日 5. 北京应天意标准样品有限责任公司 YSRK35—2009 2014年9月1日 6. 山东省冶金科学研究院标准样品研究所 YSRK36—2009 2014年9月1日 7. 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YSRK37—2009 2014年9月1日 8. 武汉市标样冶金技术有限公司 YSRK38—2009 2014年9月1日   公示期限:2009年8月28日-2009年9月3日   联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   联系电话:(010)68205565、68205591   传 真:(010)66012138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 家具定点采购第三方检测显成效
    近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国采中心”)采购二处家具类项目负责人方宁表示, 2012年国采中心正式推行评价反馈机制,自推行以来,一共有4个中央部委的单位提出了检测要求,共进行了5次检测。“国采中心试点推行的第三方检测获得了采购人的认可。2013年,国采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家具定点采购中第三方检测相关制度和工作”。   检测获采购人认可   试点推行第三方检测是2012年国采中心办公家具定点采购执行最大的变化,也是2012年国采中心推出的新举措。采购单位的采购项目金额如在50~120万元,在自身对质量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可以委托与国采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检测费用由国采中心承担。   方宁表示,国办采购一批办公家具时,邀请检测机构进行了全过程的检测,包括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成品,获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   据了解,华文学院采购一批家具,在验收前邀请检测机构进行成品检测时,发现产品不合格,将所有产品退回要求供应商重新生产,在复检时产品全部通过检测。方宁表示,“这实实在在地给供应商敲响了警钟,在定点采购中,有些供应商企图蒙混过关是行不通的。这种不诚信的态度可能使供应商在政府采购市场积累的信誉归零,也无法长久在政府采购市场立足。”   检测指标须科学合理   据了解,在检测的过程中,部分采购单位提出了更高的检测技术指标。有些检测技术指标偏离实际,有的远高于国家标准,如果按照个别单位过高的检测要求,市场上95%的产品将达不到要求。   对此,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罗炘对记者表示,家具委托检测一般有三个依据,一是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第二是要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 第三是要根据投标文件应答,如果投标文件做出比招标文件更高的承诺,就需要按照更高的标准来检测。   方宁表示,2013年将进一步完善家具定点采购中第三方检测相关制度和工作,做好产品的检测,不仅需要供应商配合,而且采购单位应该注重检测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原材料检测最关键   据介绍,国采中心委托的检测机构为中央部委单位提供检测服务时,分为两种,一种是验收前的成品抽样检测,另一种是全过程检测,即包括原材料、生产中的半成品以及成品抽样。   罗炘表示检测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第一是原材料,既要确定原材料没有更换,还要确定原材料是否注水。比如要求是刨花板,提供的产品是否变成了中密度板,要求钢板的厚度要达到1.5mm,厚度是否够。第二,要核实技术指标是否符合实际的要求。“通常来看,如果能在生产前的原材料环节做好检测,后期基本上不会出现问题,因此各种原材料的检测是最关键的。”
  • 重磅|国家卫健委: 把方舱医院升级改造成亚定点医院
    今天(12月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以地市为单位,按照城市的人口规模,把方舱医院升级改造成亚定点医院。所谓亚定点医院,就是在方舱医院的基础上,使其具备一定的治疗功能,要按照其床位10%的比例来改造监护床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在会上表示,目前,全国的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3.81万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重症医学床位是10.65万张。重症医学床位接近10张/10万人的水平。重症医学的医师总数是8.05万人,“可转换ICU”储备医师10.6万人,重症专业的护士是22万人,另有“可转换ICU”护士是17.77万人。为了更好地满足和适应下一阶段医疗服务的需求,我们也印发了相关文件,指导各地加强医疗资源的准备和建设。这里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做好发热门诊的建设。最近这几天,大家通过发布会也了解到相关的信息,我们强调,二级以上医院都要开设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另外,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并且要配备充足的力量,尽最大可能来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二是指导各地加强定点医院医疗资源的准备。定点医院医疗资源准备,一方面是重症床位的准备,对于省会城市,以及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作用的中心城市的定点医院,我们对其要求更高一些,除了要准备好重症床位资源以外,还要提高其综合诊疗能力,包括要设置血液透析中心、分娩室、儿科等,另外,要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以提升定点医院的综合医疗服务能力。三是要以地市为单位,按照城市的人口规模,把方舱医院升级改造成亚定点医院。所谓亚定点医院,就是在方舱医院的基础上,使其具备一定的治疗功能,要按照其床位10%的比例来改造监护床位。四是二级医院重症资源的准备。我们要求各地要把二级医院重症监护科和重症监护病房按照标准进行改造,作为三级医院重症资源的重要补充。五是三级医疗机构重症资源的扩容和改造。我们要求三级医院综合ICU要达到床位总数4%的比例。此外,对于各个专科ICU,要按照综合ICU的标准来进行扩容改造和建设。再按照床位总数4%的比例改造可转换ICU床位,需要的时候,可以在24小时内迅速转换成重症ICU的资源,保证综合ICU和可转换ICU能够达到医院床位总数的8%。另外,还有一部分专科ICU床位作为重要补充。有了床位准备后,还需要医生和护士医务力量的准备。除了综合ICU的医护力量以外,我们要求对其他专科ICU的医务人员,重点是内科、急诊科、儿科等相关专业医务人员,都要进行综合ICU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和培训,确保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补充到重症医学专业队伍当中。按照我们现在床医比和床护比,再额外扩充20%到30%的医疗力量作为重症力量的补充。所有这些扩容和改造工作,我们要求各地务必在12月底之前完成。
  • “净零碳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国际会议举办
    日前,“净零碳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国际会议在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召开。山东财经大学校长赵忠秀、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黄建忠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德国马丁路德哈勒维腾贝格大学、欧洲经济研究院、日本名古屋大学,以及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山东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赵忠秀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山东财经大学于2020年11月成立中国国际低碳学院。举办本次国际会议,旨在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零净碳中国发展路径,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言献策。会上,马丁路德哈勒维腾贝格大学教授卜玉洗(Ulrich Blum),名古屋大学特聘教授薛进军,德国欧洲经济研究院院长阿希姆瓦姆巴赫(Achim Wambach),德国工程院院士、德国联邦政府“未来能源”专家委员会主席吕安迪(Andreas Loeschel),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执行秘书长李鹏,马丁路德哈勒维腾贝格大学教授拉尔夫维尔斯波恩(Ralf Wehrspohn),山东财经大学黄河商学院院长刘毅鹏,奥地利前任驻华大使艾琳娜(Irene Giner-Reichl)等专家学者作了主题报告。他们围绕净零碳排放路径、欧洲气候政策、低碳技术发展路径、净零碳发展的先进经验、欧洲碳边境调节机制等主题,深入探究“净零碳”发展路径、先进经验和理念实践方案。
  • 吴忠仪表:从“1000万”向“100万”的拼杀路径
    p   一件煤浆控制阀,从德国引进需1000万人民币,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同类产品售价不到100万。那么如何完成这种从1000万向100万的落差呢?作为国内石油化工、冶金领域仪表制器领军企业——宁夏吴忠仪表有限公司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拼杀路径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df082e8d-b7bd-4c1a-a5bf-dc78f734251c.jpg" title=" 1_副本.png" / /p p    strong 遥想当年 /strong /p p   提起宁夏,多数人脑子里立刻闪现出几个字,落后地区或西部欠发达。“其实不然。尽管宁夏经济总量小,但少数行业个别企业确是始终处于国内领军地位,典型的是精密制造业,最突出的企业是吴忠仪表厂”,宁夏吴忠市市长喜清江说。 /p p   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提起吴忠仪表当年的“勇”,喜市长津津乐道: /p p   1964年2万元起家的吴忠仪表一起步就是国家一机部的直属企业,“家底儿”竟是从上海调来安家的766名技术人员和中专以上学历的职工组成。 /p p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吴忠仪表的故事近乎完美。先后在国内同行业率先研制生产出液压快速切断阀、大口径球阀、直通单双座调节阀等等,直至1976年低温阀用于毛主席纪念堂,1980年自动调节阀走出国门。 /p p   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日本技术,到1997年在国内同行业率先获国家机械工业部和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与其说吴忠仪表拥有“皇家基因”,不如说由于坚持走技术领先的路子,才使得其后来的故事得以精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1aa38e81-1eda-45fe-ac6e-ef1dc515a7c0.jpg" title=" 2_副本1.jpg" / /p p    strong 绝境重生 /strong /p p   “辉煌时真辉煌,悲惨时真凄凉!”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玉山一脸书卷气。 /p p   上世纪九十年初,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转型发展市场经济,到了2000年左右,多元化经营风起云涌。干什么、怎么干?一句话,企业瞄准什么赚钱干什么、上马什么。于是,吴忠仪表为了赶浪头,早就瞧不起自己的老本行,一改生产地质罗盘仪、水仪表、气压表之类得传统产品 ,开始上马医疗器械、水电器表、环保产品等项目,结果不仅企业每年亏损几千万,且损兵折将,好多优秀技术人员都走掉了 ,这种“逆向淘汰”使得企业每年走掉近 200个大学生。 /p p   2005年,企业濒临倒闭。痛定思痛!“既然我们曾经是‘山头王’,为什么要上‘梁山’呢?为什么不顺着自己拥有的‘山头’寻觅攀登高峰呢?”马玉山表情舒展:“经过近一年的国内外考察调研,我们发现新的商机,即同行的精密仪器高端技术为石油化工、冶金电站流程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关键部件 ,其利润少则20%,高则35%。” /p p   经过自治区政府、吴忠市政府及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2002年,就引进国际最先进的调节阀技术,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与德国阿尔卡公司正式签约。 /p p   “到了2010年,吴忠仪表全面实现脱胎换骨。”马总接着介绍说:首先是改制,变国有为民营 其次是产品转型升级,凭借日本的工艺功底,全面引进消化德国控制阀国际顶尖技术 三是通过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实施精密化管理和系统化成本控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197f3f9e-a4fc-4cd5-8a4f-20b1d59180c7.jpg" title=" 3_副本1.jpg" / /p p    strong 弯道超车 /strong /p p   走进吴忠仪表的数字化加工中心,记者眼前一亮。十几位工程师分别在操作大小不一的现代计算机,几十位工人在流水线上手工调试。 /p p   你们是如何消化德国技术的?“弯道超车!”听记者开门见山地问,装备车间主任柳春脱口而出四个字。接着,柳主任打开大型计算机,手指要银屏边演示边说:“这是煤浆控制阀的日本、德国技术路径,即ERP操作系统。为了实现本土化摆脱原搬照抄,经过几年刻意创新,我公司研发出一个量身定制的WRP系统。”贵公司就是通过这个系统实现“弯道超车”的吗?柳主任点点头:其实实现“超车”主要是通过两个关键节点完成的。一个量身定制标准的问题。由于产品特殊性,吴忠仪表尽管实施订单式生产、机械化装配,且许多环节仍采用手工操作或调试。因为造型种类不同,规格标准不一。有的产品一台一个规格一种标准,有的一台一组装备,需要几十个规格和标准。因此生产线上每时每刻离不开计算机里的数据库。另一个是攻克尖端技术问题。多年来,吴忠仪表在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了产品结构设计、 表面硬化新材料技术、热喷涂新技术应用、现代加工铸造等十几项同领域国际尖端技术。 /p p   厚积薄发。吴忠仪表这些年恰恰是“反弹琵琶”。先有理念,先设计有企业发展路线图,然后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连续八年,总哈工大、吉林大学、沈阳工学院先后招进200多名学士、硕士生。激励机制敢于硬碰硬:入门跟师傅,三年独立工作,五年独挑项目,收入年薪制20至50万不等。 /p p   信息化精密管理,现代化成本控制,硬碰硬的激励机制??吴忠仪表不仅实现1000万向100万的拼杀,且连续五年年均利税递增30%,劳动生产率从20万元提升至100万,人均工资从不到2万增至7.2万。目前中石油两个输油管线自动阀门项目已进入调试 中海油深海1500米采油控制阀门项目已进入核准阶段 铁岭至大庆输油管线超大口径控制阀门正业已组装完毕?? /p p   从简易仪表装置生产,到国际顶级控制阀门设备制造,吴忠仪表一路奋进,填补实现了我国长期千万元进口到百万自产的跨越。 /p
  • 高端仪器仪表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行,共探产业新路径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高端装备企业何为?10月13日,2023高端仪器仪表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行。院士、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等270余人聚焦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就高端仪器仪表技术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开展深度交流,共同探索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新路径。主论坛上,多位重量级嘉宾现场交流实践经验,分享创新成果,探讨前沿问题,发表对高端仪器仪表发展的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龙腾介绍了国内外深空探测雷达的现状和问题,展示面向小行星探测的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中国复眼”的研制进程。他表示,该设施研制成功以后可对电磁波自发自收,从而实现高分辨率观测近地/主带小行星、月球、金星、火星等,满足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态势感知等国家重大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谭久彬介绍了超精密测量与仪器的未来发展需求、发展机遇、超精密仪器新形态等,并特别强调,超精密测量与仪器对于推动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基础性与技术先导性作用,对我国高精尖装备提升性能质量具有特殊性与迫切性。国产仪器发展现状与趋势如何?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年夫顺介绍,我国国产仪器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国产仪器信誉尚未建立、仪器“空心化”严重、高端仪器受制于人等问题,技术水平和产业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但同时,我国科学仪器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他建议,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发展必须做好顶层谋划,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自主创新突破科学仪器“瓶颈”,提升科学仪器创新水平与产业自主能力。清华大学教授张新荣表示,中国分析仪器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目前仍以仿制为主,但我国科学仪器的地位已从科技“跟班”正在跃居成为科技强国。从仿制到创新是中国科学仪器发展的必由之路。2023高端仪器仪表创新发展论坛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在世界供应链重塑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端仪器仪表制造业要破局,必将直面很多挑战,同样会创造很多机遇。”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彤表示,近年来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从国家层面、科学家、研究人员到企业家、用户,各方都在关注、思考我国高端仪器仪表的发展路径,希望通过为高端仪器仪表制造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促进科学界与工业界的融合。主论坛现场,京仪集团分别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签约,相关各方将通过全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国内仪器仪表产业实现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京仪集团董事长秦海波表示,将聚焦仪器仪表、半导体专用装备、智能电气装备等核心业务,加快打造高精尖产业体系,持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擦亮“北京智造”品牌。
  • 睿创微纳车载红外获吉利定点,让智驾更安全
    近日,睿创微纳收到吉利-LEVC定点通知书,吉利汽车某项目车载红外夜视系统摄像头、控制器正式定点给睿创微纳开发。近年来,睿创微纳已经与多家主机厂及自动驾驶领域的优秀企业达成定点合作,包括比亚迪、远航汽车、滴滴自动驾驶、图森未来、智加科技、踏歌智行等。此次获得吉利-LEVC定点,是对睿创微纳在车载红外热成像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表现的再次肯定。LEVC是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高端商务汽车品牌,传承了英国百年汽车品牌的风范,并具备全球研发设计制造实力。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推动睿创微纳车载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在车载红外热成像领域,睿创微纳已实现从芯片探测器、机芯模组到整机系统的全产业链布局。红外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高铁和轨道交通的前装、后装及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市场,解决光线(低光、眩光等)及恶劣天气(雾霾、扬尘等)等影响驾驶安全的重点场景问题,降低雨、雪天气对ADAS的影响。红外热成像作为可见光以外重要的视觉传感器,可以在其他传感器感知能力受限和盲区时提供更加准确的环境感知信息,提高传感器模组的安全冗余度和可靠性。睿创微纳IR-Pilot 1920X拍摄红外热成像图片2018年,睿创微纳通过IATF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22年,睿创微纳自主研发的RTD6122W系列非制冷红外热成像芯片通过AEC-Q100车规级认证。该系列芯片为国内首款通过该项认证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芯片。这一重要突破进一步奠定了睿创微纳在车载红外热成像领域的领军者位置。睿创微纳在红外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在激光雷达、毫米波、卫星通讯等产品技术领域也有深入布局,旨在提升车辆系统的多维感知能力。通过融合不同传感器技术和数据,车辆可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环境感知信息,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这些技术也可以与其他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相互配合,实现更高效的智能驾驶。未来,睿创微纳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优化和完善车载传感器技术和产品,为全球汽车行业提供更先进、更可靠的车载感知解决方案,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4台监测车一路追“霾” 确认空气污染南下路径
    4台监测车一路追&ldquo 霾&rdquo 确认空气污染南下路径   &ldquo 大风把雾霾吹到了武汉。&rdquo   这本是网友的一句玩笑话,不曾想现在却找到了科学依据。   4台监测车一路南下追霾   10月11日开始,武汉市环保局联合北京、济南、合肥环保部门,派出4台环境探测车,随冷空气南下的步伐,边行驶边监测,一路追踪北方城市的污染团。12日7时左右,4台探测车先后抵达武汉。经过监测发现,基本确定此次空气污染是由北往南运动。   环境专家介绍,本次联合追踪雾霾行动,采集了大量珍贵的监测数据,对今后更准确地预警预报空气质量、分析雾霾成因提供了参考数据。   根据武汉市环保局发布消息,12日凌晨3时开始,武汉城区颗粒物浓度急剧上升,PM10浓度从102微克/立方米上升至238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从93微克/立方米上升至224微克/立方米 上午8点,PM2.5小时浓度值一度到达224微克/立方米,为24小时内最高。这也是本月以来,武汉遭遇的第二次雾霾天气。   一路治&ldquo 霾&rdquo 原因   据悉,4台四辆车上的配置不同,且都是边走边测,在监测参数上互有补充,对霾团移动的信息掌握更全面。监测项目包括颗粒物污染(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项。   追&ldquo 霾&rdquo 车   对于选择这轮霾团启动跟踪监测的原因,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透露,今年3月,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空气中的污染团会在某种驱动下移动上千公里。比如京津冀的雾霾天气,会在某种天气下转移到华中地区。近期京津冀城市处于严重雾霾之中,而10月12日正好有一股强冷空气南下,因此预判到霾团会一路南移并影响到武汉。&ldquo 其实之前对于是否启动追踪监测一度很纠结。一直到11日上午,都还没确定北方这轮霾团是否会影响到武汉。&rdquo 武汉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梁胜文说,尽管如此,追踪监测的各项准备却一直在进行,随时可以开拔。直到11日中午,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方面综合大气环境及气象条件,确定了可能对武汉产生影响,于是各路监测立即上路,一路向南。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谭自强博士的观测证实了此污染路径。谭自强说,从北京出发时,北京市区污染指数明显较高,抵达郑州后,污染团已经南下,郑州夜间的空气污染情况开始加重,在郑州大学监测时,PM2.5的小时数值在200以上。昨日早上,由于冷空气已过境,郑州PM2.5的数值回落到50左右。   为什么选择这两天追踪污染团?王自发介绍,在3月的研究中,他们就发现空气中的污染团会在某种驱动下移动上千公里。近期京津冀城市处于严重雾霾之中,12日正好有一股强冷空气南下,监测人员预计污染团会南下影响至武汉,所以才从北方一直跟到武汉。   监测数据有助于提前预报空气质量   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梁胜文透露,围绕武汉空气质量变化进行的追踪监测,今后可能会越来越多。收集的数据很宝贵,可成为分析大气污染带移动和变化规律的有效参考值,便于技术上对影响武汉大气环境的因素作出更深入分析。   从市民关切的角度来讲,动态数据越多,环保部门发布的空气质量预报会越精准,预报时间越早,方便市民提前作出应对。   更深层来说,对武汉城市防霾降尘措施的制定和规划布局,能够提供权威参考。而多地环保部门联手,联防联控空气污染,是未来治理大气环境的一个必然趋势。
  • 探索仪器仪表产业发展新路径
    近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的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大会(CI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记者了解到,仪器仪表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纽带之一。然而,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与仪器仪表自主创新的破局,面临着更多挑战与机遇。“必须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要求我们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智能制造处处长赵奉杰说。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制造自动化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制造转型的过程中,大力推进精密和超精密测量技术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谭久彬指出:“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完善产业链、加强国际合作,才能直面挑战,抓住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的重要发展机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离不开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以流程工业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锋指出:“流程制造数字化转型对工业软件自主创新存在迫切需求。当前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将流程制造在产品规划、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核心业务中的知识和技术,积淀融合在软件系统中,以提升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全流程制造效率。”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年夫顺此前曾表示,我国国产仪器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国产仪器信誉尚未建立、高端仪器受制于人等问题。年夫顺说:“我国拥有世界一流的仪器学科,但缺乏一流仪器和企业。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各界支持、企业真干实干,以自主创新突破科学仪器‘瓶颈’,不断提升科学仪器创新水平与产业自主能力。”以分析仪器为例,清华大学教授张新荣说,从仿制到创新是分析仪器发展的必由之路。“方法创新是仪器发明的源泉。分析仪器创新都是由需求产生、由方法创新起步、由产学研共同协作完成的。因此,解决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需要更为有效的产学研用的技术转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张新荣说。可喜的是,近年来,仪器仪表的重要性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彤表示:“高端仪器仪表的制造,受技术创新、用户反哺、工程化、质量体系、供应链等因素影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致力于凝聚共识,促进科学仪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共同探究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新路径”。
  • 睿创微纳车载红外热成像获吉利极氪汽车定点!
    近日,睿创微纳收到吉利极氪汽车的定点函,睿创微纳被选定为极氪汽车某项目中红外热成像夜视摄像头的定点供应商。这不仅是对睿创微纳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双方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的坚实一步。量身定制,更多元:睿创微纳精心打造的车载红外热成像系统,是专为汽车行业量身定制的小型化、车规级精品。涵盖单红外、双光融合、三目及ECU等多种类型,分辨率做到256、384、640、1280及1920的全覆盖。全天候感知,更安全: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无论是前装还是后装,亦或是智能驾驶的环境感知方案,睿创微纳车载红外热成像均能凭借其卓越的夜间与恶劣天气下的成像能力,有效穿透黑夜、眩光、雾霾及烟尘等障碍,确保行车视线的清晰无阻;降低雨雪天气对行车视线及ADAS和AEB的干扰;尤其是对道路上的生命体(行人、动物等)具备超高灵敏度识别能力,为行车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车规级芯片,更可靠:睿创微纳先后推出通过AEC-Q100 Grade2车规认证的12μm及8μm红外热成像芯片,以及ASIC-ISP红外热成像图像处理芯片,这一系列芯片专为智驾系统及智能座舱设计,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车辆在复杂环境下的感知能力,更为驾驶者、乘客及所有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睿创微纳已经陆续获得多家乘用车和商用车主机厂以及自动驾驶公司定点,包括比亚迪、吉利、远航乘用车、滴滴自动驾驶、图森未来、智加科技、踏歌智行、中科慧拓等。此次获得极氪汽车定点,再次验证了睿创微纳在车载红外热成像领域技术研发、产品性能、供货交期以及市场表现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未来,睿创微纳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优化升级车载传感器产品与技术,为全球汽车行业提供更加先进、可靠的车载感知解决方案,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构建更加安全、智能、便捷的出行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 周琪院士:建设生命健康科技强国的路径思考
    p & nbsp & nbsp & nbsp 中国的科研创新需要的是忘记小我、实现大我、创新为民、敢为人先、有情怀的科学家。没有家国情怀、没有奉献精神的科学家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需要长期坚忍,可能会失败、可能没有功名和回报的创新过程;一个没有情怀、没有精神、没有信仰的群体也无法胜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因此,科学创新的路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应该给心有梦想、心有大爱、情系国家的科学家以信任和发展的空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建立科研自信 /strong /p p strong   建设科技强国,首先要建立科研自信 /strong /p p   建设科技强国的首要一点是要建立科研自信。多年来中国在科研创新能力的累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工作发展迅速,但是在快速跟进国际科技前沿的过程中,部分科研人员也逐渐形成了研究的惰性,缺乏科研定力和科研判断能力,对开展前瞻性工作缺乏自信,跟风式科研方式盛行,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科研自信不足。 /p p   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期间,周琪在接受《焦点访谈》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每一个进步都是伴随着科技创新和突破产生的,干细胞和再生这个领域我们前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复制,要在一个完全没有路的情况下走一条路,这种挑战和压力可能会更大,但我们完全可以去引领世界的科学方向与技术潮流”。 /p p    strong 勇闯“无人区”,真正的创新从科技规划开始 /strong /p p   面对重大科技创新推进上的诸多困难,当主要聚焦点还集中在对体制机制问题的探讨与实践上的时候,科技如何在一个创新的道路上勇闯无人区应该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一个首要问题。 /p p   真正的科研创新应该从科技规划开始。如果科研规划本身就是跟踪性、模仿性的,科技成果至多会取得“点”上的突破,不可能产生重大创新,只能越落越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立足国情,解决现实困难 /strong /p p    strong 生命与健康领域的突出矛盾:一“小”一“老”& nbsp 、一“生”一“死” /strong /p p   在生命与健康领域的科研规划上,必须要坚持立足中国国情,解决困扰中国的现实困难,不能人云亦云。 /p p   现阶段我国在生命与健康领域的突出矛盾是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发展导致的人口安全和健康问题,创新发展的路径应该紧密围绕解决上述矛盾开展。 /p p strong   “小”——高龄孕妇井喷式增加 /strong /p p   多年来,中国已经历了人口爆炸、“独生子女”& nbsp 和“全面二孩”等政策的调整,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后,“& nbsp 70后”“& nbsp 80后”加入再育的行列,高龄孕妇井喷式增加。 /p p   我国高龄孕妇的比例,1995年为0.9%,2005年为4%,2015年为10%。数据显示,全国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9000万左右家庭中,60%的女方年龄在35岁以上,50%在40岁以上。 /p p   据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署报告:中国出生缺陷率达5.6%,是发达国家的2倍;而近年来符合二孩政策的高龄产妇井喷式的增加据信会导致生殖障碍和出生缺陷比例大幅上升,我国人口安全的形势非常严峻。如果没有在科学研究和诊疗技术上的重点布局和突破,有可能在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努力中带来人口安全与健康的巨大风险。 /p p strong   “老”——老龄化社会加速发展 /strong /p p   除了出生人口质量与安全问题外,老龄化带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社会问题,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1.2亿,医疗需求快速增长,将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p p strong   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开发新的治疗技术和手段 /strong /p p   另外,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庞大,到2014年全产业销售额接近2.5万亿元人民币,但我国药物的自主研发仍很薄弱,药品生产以仿制为主,原创性药物较少,生物医药关键技术也和国际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开发新的治疗技术和手段,并力促整个产业涉足国际竞争,将成为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 /p p    strong 在生命与健康领域的研发布局上,应该着重加强技术预测能力,建立科学自信。 /strong /p p   中国在生命健康领域规划方面应该坚持把重心放在一“小”一“老”、& nbsp 一“生”一“死”上,重点解决困扰中国的核心矛盾和问题,加速布局人口与健康领域的前瞻性科学研究,重点布局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治疗研究,开发新的诊疗手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改革科技管理,激发创新活力 /strong /p p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建立符合创新规律和要求的、新的管理机制至关重要。有挑战性的项目有风险、有难度,应该鼓励试错、宽容失败,评估评价机制应更加符合科技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在于体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而现行的管理和评价系统显然和推动创新研究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p p    strong 科技管理应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strong /p p   科技管理应该以能够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能够鼓励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创造力,完成使命为宗旨,对那些从事基础研究的重点考核不应僵化地以论文为主要考核指标,而应考核他们解决实际需求,解决瓶颈问题,解决关键技术障碍的完成情况。 /p p   对成果的考核也不应该以奖励的级别、专利的数量为主体,而应该以成果的转化效率和最终收益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和据。 /p p   对技术支撑人员应该以服务的质量和任务完成的数量作为考核的指标。 /p p   只有做到分级分类的指标的细化,才会激发不同类型人员的创造力。 /p p    strong 科研管理改革如何做? /strong /p p   科研管理改革应该有助于推动科学家把科学研究的重心投放到加强科研攻关、强化服务民生、聚焦医疗健康等社会关切的方向上。 /p p   改革应以实现科学、协同、规范、高效的管理为目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破旧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动态调整科研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等改革举措,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国际科学前沿,发挥先导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科学研究整体实力从“跟跑者”向“并跑者”转变,并进一步形成“领跑”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重视成果转移转化 /strong /p p strong   做好科研成果转化的“大文章” /strong /p p   中科院要坚持“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新时期办院方针,要强化高端引领,加强前沿领域战略布局和技术预判,全面提高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必须着力解决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建设,做好科研成果转化的“大文章”,把创新驱动发展落到实处。 /p p   科学研究应该考虑国计民生,应该符合人民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应该促进和推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支撑社会发展的动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遴选核心人才 /strong /p p strong   科学创新,遴选核心人才是重要环节 /strong /p p   科研创新的主体任何时候都是人,而不是物,跨越式发展应该建立差异化的人才政策。创新是人的心智投入的创造过程,不是按图索骥、照方抓药,在科学创新的路径设计中,应该把遴选核心人才作为重要的一环。 /p p   按照论文指数、考核指标、经费预算的设计可以完成科研流程,但不能保证科研创新。如何发挥科学家,尤其是领军科学家的作用至关重要。 /p p   中国的科研创新需要的是忘记小我、实现大我、创新为民、敢为人先、有情怀的科学家。没有家国情怀、没有奉献精神的科学家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需要长期坚忍,可能会失败、可能没有功名和回报的创新过程;一个没有情怀、没有精神、没有信仰的群体也无法胜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因此,科学创新的路径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应该给心有梦想、心有大爱、情系国家的科学家以信任和发展的空间。 /p p   路径、管理和制度体系只是一个正常运行社会里规范个人行为的条款,制度设计里面过于强化功名的牵引、利益的诱惑,过于强调局部利益和团体的成就,而忽略了对爱国敬业、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些重要指标,忽略掉精神而仅仅靠制度设计的各种指标遴选的团队难以承载建设科技强国的梦想,可能和创新的理念是不相符合的。 /p p   除了支持那些引领科技革命的天才科学家之外,更应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弘扬为崇高目标舍弃自我,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p p   能够在中国的科技创新伟业中大展宏图、在科技无人区里面冲锋陷阵的主体必定是那些怀着赤诚报国热情,怀着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把个人的发展和祖国的发展伟业融为一体的科学家,要减少对他们创造力的束缚,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足够的支撑,支持他们投身于创新的发展实践。 /p p   创新的最核心要素是人,要逐步在社会中形成一个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和环境,支撑中国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图伟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作者:周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 /p p /p
  • 台媒称台净零排碳路径出炉8个月没进展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2月5日报道,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发展委员会今年3月底提出2050年净零排碳路径图及12项关键策略,要如何达成目标,该部门再也没有新进度,民意代表龚明鑫一再表示,今年年底会公布关键策略的细节方案、预算等。而媒体调查发现,8个多月来进度牛步,关键在于能源转型缓慢、产业用电增长、缺乏节电政策,加上如何课征碳费等碳定价迟未定案,不论确定2030年减碳目标,还是展望2050净零行动方案,都陷入难以施展困境。报道称,2021年4月,蔡英文宣示2050净零目标。之后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苏贞昌裁示将净零目标“入法”,“国发会”今年3月底公布净零路径及关键策略,但8个多月来,“气候变迁因应法”草案进了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却没下文。报道称,台湾减碳交白卷,环团、学界都嘲讽,连2030年的减碳新目标都提不出来,难怪“中研院”前院长李远哲会公开呛蔡当局“2050净零是不可能的,年轻人都被骗了”。报道称,台大风险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说,产业用电没有天花板是净零一大隐忧,台电估算未来6年台湾地区用电平均增长2.5%,这个趋势会抵销许多减碳的努力。以半导体来说,光是台积电在2020年用电量已占台湾地区总用电量的6%,接下来还有2纳米厂、1纳米厂等先进制程更耗电,预估2025年用电量占比将增至12.5%,整整翻了一倍。报道称,台湾地区中华经济研究院绿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温丽琪指出,若台当局目标不明确,企业不知如何遵循,更无法引导转型,一拖再拖,企业竞争力就会因环境表现不良而受影响。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管控的“中国路径”如何弯道超车?
    在采取措施管控重点新污染物的信号“发令枪响”的同时,我国《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履约步伐也跑出“精气神”和“加速度”。治理一种POPs物质从提出到落实,速度到底有多快?近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的第17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上,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履约三处负责人彭政在发言中给出了答案——从17年加速至3年。彭政认为,去年年底,我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发布,象征着新的重要节点,其推动了国际公约的履约行动和国内的POPs污染防控走向一体化。如何更好地理解“一体化”的概念?这需要从理解《公约》履约程序与我国新污染物治理程序的两条路径入手。记者了解到,当一种POPs物质增列至《公约》,真正传导至国内进行管控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公约》的运行机制,首先是缔约方提出应增列入《公约》物质的相关提案,这一提案会被POPs公约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查。审查一般流程是按照附件D进行POPs特性鉴别,按照附件E进行风险评价,按照附件F进行社会经济影响评估。“这3个阶段,最快也要经历3年左右。”彭政介绍,待附件F最终通过后,缔约方经协商一致后,最终这一物质才会增列至《公约》附件A或B或C。随后,这一物质还要在国内经历相应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相关修正案也需经历报批和生效,最终由国家发布实施计划进行管控。在我国重视并开展新污染物治理之前,大部分增列的POPs都要按照《公约》来推动。如短链氯化石蜡从提案环节到最终在国内管控生效,就历经了17年。但现在多了一条路径可以选择,实现国内管控“反超”国际《公约》。他介绍,在这一条“中国路径”中,一旦有POPs相关提案提出,我国就会将其列入优先评估化学品清单中,根据评估结果来考虑这一物质更适宜增列至优先控制化学品清单中、还是增列至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中。以得克隆为例,2019年,缔约国挪威向《公约》秘书处提交得克隆应增列至《公约》的提案后,截至近日得克隆正式增列至《公约》,共用时4年。“如果按照《公约》的路径,实际上真正到我国实施管控得克隆的时间应该在8年以上。”彭政解释,但我国在《公约》批准前,于2022年年底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提出对得克隆实施管控,仅用了3年时间。“这大大缩短了相应POPs物质在国内管控应经历的时间。”彭政评价,这也得益于长期以来扎实的履约工作为我国新污染物管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要求,截至今年年底,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十溴二苯醚、短链氯化石蜡、得克隆这4种POPs类新污染物将被淘汰。
  • 青岛:为海洋仪器设备“国产化”探索突围路径
    为了打破长期使用国外仪器设备形成的“路径依赖”,驻青涉海高校、院所、企业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拓展市场应用青岛:为海洋仪器设备“国产化”探索突围路径在青岛创业5年多,从事海洋仪器设备研发的郭经理有一个烦恼。“多年来,公司致力于海洋传感器特别是温盐深仪(CTD)的自主研发,相关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国产化率近100%。但国内科研单位在购买CTD时,几乎全部选用代购的美国Sea-bird品牌。国产CTD研发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却难获得用户青睐。”进入海洋世纪以来,国家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但长期以来,国产海洋仪器设备科研成果难以走向市场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记者调查发现,这与我国海洋仪器设备研发较晚、整体水平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有关,也与国内长期使用国外仪器设备形成的“路径依赖”有关,此外,我国科研的考评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产海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方面,海洋仪器设备的有无、优劣,极大影响着对海洋的探索开发是否深入。另一方面,只有牢牢掌握核心技术,不断提高海洋仪器设备的国产化率,才能在风云变幻的时代环境下不受制于人。青岛作为我国海洋仪器设备研发重镇,勇担使命,正在加快探索、布局,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为海洋仪器设备国产化建言献策,贡献青岛力量。国产海洋仪器设备走向市场步履维艰记者近日走进青岛多家海洋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和科考船,发现使用的海洋仪器设备几乎清一色来自国外进口,而国产海洋仪器设备难寻踪迹。多位工作人员评估说,在很多实验室及绝大多数科考船上,至少90%的海洋仪器设备都来自国外进口。在海洋监测领域,我国海洋核心传感器和高端仪器国产化率仅23%,其中深海和高精度传感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这与我国海洋仪器设备研发起步较晚有一定关系。”相关负责人分析说,目前,美欧等国家研发的诸多海洋仪器设备已经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和全球性应用,尽管我们采用自主创新等发展模式加快追赶,但差距依然存在。一些国产海洋仪器设备虽然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但还存在原创性不足、可靠性不高等问题,反映在市场上,就是客户不敢贸然使用。一位从事海洋科考船仪器设备采购的负责人进一步作了解释。“科考船上的仪器设备通常较为昂贵,最基本的如CTD、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价格都在百万元左右,因此我们在采购仪器设备时必须十分谨慎。”这位负责人说,海上科考每天的成本动辄需要十余万元。如果科考设备出现故障,不仅极大浪费日常开销,而且直接影响到科考项目进展。应该说,国产海洋仪器设备难以推向市场,与生产方研发的一些海洋仪器设备整体水平落后于国外产品有关,同时也与海洋仪器设备这个行业自身的特殊性有关。“海洋仪器设备行业不仅生产投入大、研发周期长,而且除水产养殖等特定领域,大规模应用的产品相对较少。”相关院所负责人说,使用海洋仪器设备一般都是国家行为,民用较少,所以就更加难以市场化。相较而言,西方企业研发的一些海洋仪器设备,不仅有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产品较为成熟,同时还在根据客户反馈不断改进。而国产同类产品虽然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但由于市场化程度低,没有“使用”,也就没有“反馈”,更没有“改进”,在这个生态下,国产海洋仪器设备行业发展陷入“有货无市”的死循环,缺少进一步优化完善,更难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出于稳定性、可靠性等综合考虑,国内长期使用国外海洋仪器设备并形成了“路径依赖”,甚至有的单位在采购海洋仪器设备时出现了“只买进口、不买国产”的现象,国产海洋仪器设备走向市场步履维艰。产品精、满足定制化需求是发展思路作为我国知名的海洋科技城,青岛在海洋仪器设备的诸多细分领域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并已推出系列化高质量产品,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发展。作为海洋科考、海洋科研重镇,青岛同时还是海洋仪器设备的重要市场之一,国内众多海洋仪器设备生产商已与青岛院所、高校建立起合作关系。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青岛自主研发的海洋仪器设备更容易销售?青岛敢用愿用国产海洋仪器设备?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记者调查发现,在青岛从事海洋仪器设备研发的单位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企业行为,他们有的也是国外海洋仪器设备的代理商,但大多数都致力于通过自主创新建立品牌,将国外同类产品实现国产化、产业化;另外一类是院校行为,他们以实际使用为目标牵引,研发的海洋仪器设备直接用于自身或国家业务化运行,或者将成果转化给其他院校。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院校还成立了产业化公司和更高能级研发平台,力图做大做强国产海洋仪器设备,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必须承认,青岛海洋仪器设备推向市场也面临着行业“有货无市”的普遍难题,但又不尽相同。首先是青岛的研发优势带来的市场优势。例如中船重工710研究所旗下全资子公司青岛海山海洋装备有限公司自研的HM2000型Argo浮标,是国内唯一获得国际Argo组织认可的国产化浮标,已经在Argo计划中得到应用;青岛海舟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黑珍珠”波浪滑翔器,填补国内波浪滑翔器应用领域空白,已有几百套产品推向市场;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技术水平先进,市场规模位居国际前列。其次,青岛既是海洋仪器设备的“生产方”又是“使用方”的身份,较为方便将研发优势和使用需求相搭配,从定制化的角度研发、购买海洋仪器设备。青岛从事海洋仪器设备研发的涉海院所、高校就是代表案例。例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按照自身科考、科研需求,既自主研发“中科海”系列取样系统等海洋产品供自己使用,也向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以下简称“海仪所”)等院所、企业定制海洋浮标等产品,还根据客户实际需要,将自己的“中科海”海洋产品成果转化给海地所等院所。院所、高校、企业之间定制“需求”,互通有无,推广了国产海洋仪器产品的使用。对于海洋领域的仪器设备,使用方特别看重实际应用。可以看出,“产品精”是赢得市场青睐的关键。同时,相当多应用于海洋中的仪器设备具有产品系列化、需求多样化的特性,昭示着满足不同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是未来国产海洋仪器设备发展的一个思路。青岛也在加快布局,例如在水下滑翔器领域,青岛海舟科技有限公司正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更大批量稳定生产,同时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布局“定制”不同的滑翔器型号。布局未来,提高国产海洋仪器使用率近年来,随着我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国产海洋仪器设备研发飞速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大幅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一些国产海洋仪器设备的关键参数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外产品水平,一些设备指标很好、应用时却不符合实际的情况也变少了。”某科考船上的一位首席科学家说,正因如此,科考船上也开始使用一些定制化国产产品。“一方面,很多国产海洋仪器设备已经可以和国外媲美,只是缺少进一步的优化和客户使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一些国产海洋仪器装备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海仪所长期在国家层面从事海洋监测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在海洋监测仪器领域长期保持“四项冠军”:国产海洋监测装备总体市场占有率第一;船舶气象仪国内军用市场占有率100%;海洋资料浮标国内市场占有率90%以上;海洋台站占我国海洋台站观测网的60%以上。海仪所副所长刘岩表示,国家应该不断倡导使用国产海洋仪器设备的风气,提高国产海洋仪器设备使用率,培育国产海洋产品发展的蓬勃态势。同样重要的是,生产方要认清差距,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布局未来,实现超越。今年6月底,“中国海洋监测仪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启动会暨实施方案咨询会在青岛举行。“海仪所将牵头评估我国海洋监测仪器装备发展情况、规划未来发展思路以及技术路线,破题国产海洋监测装备高精尖发展瓶颈。”刘岩展望,预计十年之内,海仪所研发的海洋监测仪器装备将成系列化、体系化、高端化,逐步满足国内的各种海洋监测应用需求。当然,国产海洋仪器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国家战略格局的推动,也需要项目方的青睐采购。众多专家进一步建议,国家应借鉴已有方案,出台相关政策或者加强项目立项,对国产海洋仪器设备的采购比例提出具体要求。在同等或接近国外产品的条件下,优先考虑国产装备。在国家重大海洋发展专项中,尽量减少国外仪器进入,给予国内企业产品更多应用机会。“推动国产海洋仪器设备发展,还需要我国在科研考评机制上做出一定改变。”致力于深海装备研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栾振东表示,国内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倾向于使用国外进口产品,不仅是因为其设备的高性能,还因为应用进口设备有利于论文的发表。据介绍,由于国外海洋学科起步较早、研究水平较高,我国的科研人员普遍重视发表国外期刊论文,而国外期刊刊载国内论文,又会关注到论文中使用的海洋仪器设备。如果科研人员是应用国产设备做出的实验,国外期刊编辑有时会对其观测数据准确性等提出质疑,以致影响论文发表;如果是应用了市场认可度高的国外设备,相对论文发表就比较顺利。目前我国对科研人员的考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论文。论文发没发、发了多少,特别是发在哪本期刊,都很关键。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我国海洋实力的强大,国内的科研论文不必唯西方SCI马首是瞻。只要得到同行的高度认可,无论论文发表在国外还是国内期刊上,科研考评都应该尽量一致,这样有利于提高国产海洋仪器设备使用率,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
  • 720万!武汉大学离子减薄仪、微束定点离子减薄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WHCSIMC2022-1602807ZF(H)项目名称:武汉大学离子减薄仪、微束定点离子减薄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72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72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1.本次公开招标共分4个项目包,具体需求如下。详细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见本项目招标文件第(三)章内容。第一包:(1) 项目包名称:离子减薄仪(2) 类别:货物(3) 数量:一套(4) 简要技术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三章(5) 采购预算:140万元人民币(6)其他:本项目包接受进口设备投标第二包:(1) 项目包名称:微束定点离子减薄仪(2) 类别:货物(3) 数量:一套(4) 简要技术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三章(5) 采购预算:350万元人民币(6)其他:本项目包接受进口设备投标第三包:(2) 项目包名称: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3) 类别:货物(4) 数量:一套(5) 简要技术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三章(6) 采购预算:100万元人民币(7)其他:本项目包接受进口设备投标第四包:(2) 项目包名称:X射线衍射仪(3) 类别:货物(4) 数量:一套(5) 简要技术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三章(6) 采购预算:130万元人民币(7)其他:本项目包接受进口设备投标合同履行期限:第一包:交货期 :合同签订后150日内;质保期 :本项目免费质量保证期要求不低于5年。免费质量保证期从货物供货、安装、调试正常且经采购人确认验收合格之日起算。第二包:交货期 :合同签订后150日内;质保期 :本项目免费质量保证期要求不低于5年。免费质量保证期从货物供货、安装、调试正常且经采购人确认验收合格之日起算。第三包:交货期 :合同签订后180日内;质保期:本项目免费质量保证期要求不低于1年。免费质量保证期从货物供货、安装、调试正常且经采购人确认验收合格之日起算。第四包:交货期 :合同签订后10个月内;质保期 :本项目免费质量保证期要求不低于1年。免费质量保证期从货物供货、安装、调试正常且经采购人确认验收合格之日起算。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艾玮得器官芯片药敏检测,精准医疗新路径
    随着近代医学的诞生,在近100年里,肿瘤的治疗经历了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进而到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的变革,基于组学的肿瘤分子分型检测指导临床精准用药取得显著成效。然而,肿瘤的异质性会造成基因 - 药物关联性的不确定,无法辅助临床精准用药,且并非所有患者都具有明确的驱动基因,仅 10%~15%的患者有机会匹配精准药物治疗[1]。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患者可以使用这类药物,而另一些患者却不行,尽管他们都患有相同的肿瘤。肿瘤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技术的发展,为精准医疗打开了新路径。通过对患者来源的肿瘤组织类器官构建“器官芯片”微环境,可以很好地保留体内肿瘤的关键特征,并精准模拟出人体真实的生理环境,让“替身试药”成为可能,为医生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类器官是临床治疗有效性评估理想的预测模型 Science研究:类器官对患者靶向药物或化疗的反应阳性预测率达88%。[2]Cell中国真实世界研究:类器官预测药物敏感性与临床反应一致性达 83.33%。[3] 器官芯片+类器官模拟高仿真的人体微环境高仿真模拟类器官无法复制发育器官的复杂和动态微环境,在仿生度、可重复性与可控性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类器官搭载合适的器官芯片,通过共培养技术实现复杂模型构建,克服类器官培养局限性,更精确模拟细胞间复杂互作关系的生理环境,实现更高仿生,从而更精准的呈现药敏反应。以肝肿瘤类器官+器官芯片的构建为例,艾玮得以高通量药敏芯片为核心,对患者的肝肿瘤组织进行类器官与其他细胞的共培养,实现细胞组分、细胞外基质组分、物理化学环境三个方面的高仿真构建,使它满足高通量肝肿瘤药物筛选需求。分别加入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等药物,观察不同药物作用下的肿瘤抑制反应。在本案例中,我们通过肝肿瘤微环境的构建,促进肝肿瘤类器官微血管的形成,瑞戈非尼作为一种抗血管生成的药物,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肿瘤精准治疗新路径作为肿瘤精准治疗新路径,艾玮得器官芯片药敏检测一站式解决方案具有高度模拟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细胞微血管的形成,实现无介入、无破坏性、动态可持续地监测类器官对药物反应等优势特性。艾玮得器官芯片药敏检测全程严格质控,从取下肿瘤组织到出具报告仅需2-3周。器官芯片药敏检测服务流程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差、生存周期短,盲目试药会增加患者的生存负担和耽误宝贵的治疗时机,所以需要临床前药物敏感性的功能性测试。器官芯片药敏检测技术的出现,让医生在肿瘤用药筛选的时候,有更多精准高效的选择方法。 文献参考:[1] S CA. et al. c u r r o p i n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 2020, 36(5):428-436.[2] GV. et al. science. 2018 FEB 23 359(6378): 920–926[3] WU YI-L, et al. cell rep med. 2023 FEB 21 4(2):100911.
  • 对话曹健林:打破集成电路产业路径依赖,重新定义发展途径
    2023年10月26日,第七届国际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IWAPS 2023)在浙江丽水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中国光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和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浙江富浙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南京诚芯集成电路技术研究院协办。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特采访了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理事长曹健林。以下为采访视频:本次IWAPS组委会选择在丽水召开,曹健林表示,丽水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但由于地处浙西南山区,长期以来交通不便,整个集成电路产业在全球也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在丽水这样的地方召开,说明了我国已经走到这样一个发展阶段,高技术产业已经在祖国大地到处都分不开了,而且也得到了祖国大地各地政府的重视。本次会议的召开得到了丽水的党委政府,包括经开区都给予了很多支持,虽然时间不长,但从 2019 年起丽水这里也集中了一批半导体产业企业,发展很快。在这里开会也是对本地半导体产业的一种支持。谈到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面临的问题时,曹健林认为,包括研究、产业发展、应用等在内的全球半导体产业事业当前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所谓逆全球化的问题。半导体产业发展到今天,事实上是一个全球化的发展,它的研发、研究、产业,甚至包括一些基础理论、应用都是面向全球市场。中国是最大的一个应用市场,那么迄今为止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一些先发技术的研究,主要还在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认为中国可能占便宜了,因此不愿意打破现有格局,打破这种格局的话,对中国的研究和发展的确产生了一定影响。曹健林强调,整个半导体产业或者半导体事业,包括它的研究,是一种应用牵引和需求牵引,需求牵引就是靠最多最大的市场需求,只有市场大了才能产生一些新的需求,只有市场大了,才能产生足够量的需求,然后不断发现所谓原理,在有些技术突破之后,不断的扩大生产,在解决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中碰到的问题。发达国家与中国脱钩,可能会使得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补短板,比如一些相关装备、材料、关键技术等对我们采取封锁,这种封锁显然会对我们的发展有影响。但另一方面来讲,这种封锁又促成了中国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立自强了,大大提升了全国人民在拥有完整产业链这一点上的共识。谈到突破卡脖子问题时,曹健林表示,“卡脖子”问题的背后表现为“路径依赖”,即中国走的路都是发达国家走过的路,路径依赖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当你白手起家的时候,一定要去沿着人家的道路去走着看,这样至少不犯错误,因为有人做成了,至少证明这东西是可以做成的。曹健林强调,我们的强项是产品应用,弱项是关键元器件、关键材料、关键装备等,当把这些弱项都补上后,我们要开创一条中国自己的独特道路,打破这个路径依赖。换句话说,等到我们真把我们的材料,装备,关键工艺等短板都补上之后,我们应该重新定义的发展途径来定义这个领域。重新定义发展途径绝不是闭关自守,我们在原有的路径上还愿意和全世界交流。谈到光刻技术突破时,曹健林表示,世界前沿的光是用EUV短波长的光刻来做,还要和其他工艺密切配合,需要光学工程、精密机械、控制、材料等基础学科的支撑。这些基础中国都具备了,并非不可逾越的门槛,只是缺乏实践的机会。有了学科基础,要把装备做好,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方面是我们的弱项。而在光刻机的研制方面,曹健林认为主要的障碍是缺少工程经验。
  • 聚焦“双碳”战略专家学者热议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双碳”战略背景下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2)》蓝皮书发布会日前举行。会议以“绿色新‘锡’望,和谐促共生”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政府部门、智库、高校、企业、金融机构、外国在华商协会的数十位重量级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共话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共绘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蓝图。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稳定提升本次论坛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2)》是我国发布的第五本《可持续发展蓝皮书》,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阿里研究院和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研创。全书基于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对近年来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从国家、省级地区和重点城市等三个层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数据验证分析,特别是围绕“双碳”目标、数字经济等当前最主要的热门主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5-202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逐年稳定提升的状态,经济实力明显跃升,社会民生切实改善,资源环境状况总体提升,消耗排放控制成效显著,治理保护效果逐渐凸显。报告对全国30个省级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排名(不含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2022年位列前十名的省级地区依次为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重庆市、福建省、天津省、江苏省、云南省和海南省,江苏名列全国第八。聚焦未来,十四五“期间是完成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关键阶段,《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2)》建议重点在以下方面抓紧推进:积极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力推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系统践行”双碳目标,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方向论坛上,各界专家学者围绕“双碳”战略背景下如何推动可持续发展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宁吉喆在致辞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当前推进可持续发展,要着力扩大内需,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依靠体制创新加快绿色转型,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演讲中指出,双碳目标的实现对中国未来有着根本性的、战略性的、革命性的伟大意义,将推动我国能源结构实现根本性转变,促进国民经济质量效益全方位提升。他认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要立足中国国情,准确把握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路径和方向,准确把握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和方向。他建议,优化清洁能源生产力布局,培养经济增长新动力源;推动工业部门脱碳减碳,构建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大卫表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和重要内容。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协作,为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倡议,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表示,中国企业正积极发掘“双碳”开启的发展新机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中的新产业力量;绿色技术改造火热进行,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碳汇产业爆发式增长,产生了新的经济效益。未来要扩大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激发市场机制创新活力,充分参与国际规则谈判,推动多边机制开放合作,不断推动全球绿色经济健康增长、保障低碳可持续发展。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许宪春看来,数字经济与“双碳”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他指出,数字经济增加值测算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研究,包括数字经济的概念和范围的界定、数字经济分类的规范等。阿里研究院副院长谭崇钧指出,数字平台可以发挥其生态优势,协同应对气候挑战。平台如果能发挥科技创新潜能,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且构建好参与者生态,就能够推出技术更加先进、供需更好匹配,并可规模化推广的解决方案。英中贸易协会中国区总裁、首席代表赵汤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在2021年格拉斯哥大会上,中英都承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英中贸易协会和中国政府将共同致力于实践碳中和的目标。英中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已经有了不少合作。英中贸易协会将很快启动绿色过渡工作组,与中国各级政府合作,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平台。努力塑造地区可持续发展优势自可持续发展蓝皮书发布以来,各地可持续发展水平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本次论坛举办和蓝皮书发布地江苏省疾无锡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突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部长、博士后站主任,《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2)》主编张焕波指出,省域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数据验证结果显示,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尤为明显,在全国位居第五,“治理保护”指标位居全国第十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中国项目主任可持续发展与政策管理项目副主任郭栋表示,城市是最节约的生活方式的提供者,也是创新和就业的温床,往往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源所在。中国101座大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数据验证结果显示,可持续发展水平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为杭州、南京、珠海、无锡、北京、青岛、上海、广州、长沙、济南。而无锡市排名从2018年的第7位跃升至2022年的第4位,成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之一。无锡市人民政府市长赵建军表示,无锡将持续擦亮“新时代工商名城”金字招牌,呵护“太湖明珠”生态品牌,推动无锡全面迈入绿色低碳发展快车道,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无锡力量,分享无锡经验,提供“无锡样板”,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城市范例。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财政厅厅长张乐夫表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期盼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携手推进“双碳”战略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江苏模式、无锡样本。会上,无锡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签署了战略框架协议,双方就将在国情调研、政策咨询、平台共建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无锡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与决策支撑,产生更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生动案例。此外,会上还选取了一批发展韧性强、发展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项目进行“碳达峰碳中和”项目集中签约。
  • 云南省质检院获绿色食品定点监测机构资质
    最近,记者从云南省质检院获悉,该院已被批准为绿色食品定点监测机构。至此,该院成为全国同时具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定点检测资质的检验机构之一。   2010年以来,云南省质检院在顺利完成“国家热带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验收,先后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检测资质授权”、“云南省司法厅司法鉴定实验室资格”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目标,发挥“国家中心”检验检测水平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优势,主动加强与农业部、省农业厅等部门沟通交流,积极争取其他领域检验资质,最终取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定点监测机构”资质。
  • 给大气做CT:风云四号如何精准捕捉台风路径?
    在今天的“康妮”带来暴雨之前,今年给“上海宁”们带来了“小小”震撼的台风,非中秋节前的第13号台风“贝碧嘉”莫属了。当台风路径预测与播报频繁刷屏,你是否想过,是谁拍下了台风的“影像”?这些“影像”又如何能够继续预测路径?在万里高空之上,有一组名为风云系列的气象卫星,他们用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地球静止轨道红外探测技术,守护着我国的气象安全。这项技术,正诞生自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技物所”)研究员、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GIIRS)研制团队成员王战虎说:风云四号为极端气候现象预测立下的“汗马功劳”,早已不是第一次。早在2018年,第8号超强台风“玛莉亚”来临时,未满“两岁”的风云四号就曾立下大功。当时,“玛莉亚”登陆福建沿海地区,据气象部门的同仁介绍,为了应对台风“玛利亚”,气象局首次启动GIIRS的加密观测,成功实现了15分钟一次对台风目标区的快速观测,有效发挥了数值化天气预报的作用,提高了对台风路径和中心降雨情况等的预测准确度。对于台风等极端气象灾害来说,提升一公里的预测准确度,便可以挽回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更不用提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对于风云四号气象卫星能有这么大的贡献,王战虎深感欣慰。“很有成就感,有一种自己参与了保家卫国的感觉。”王战虎笑着说。在这个轻松的笑容背后,是找不到红外信号时的苦涩与焦灼,是研制过程中如履薄冰的紧绷,是像送别“女儿”一样看着卫星发射时流下的饱含欢欣与不舍的泪水……寻找红外“灯塔”:风云四号如何精准预测台风路径?“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是一台工作在太空能给地球大气做“CT”的探测仪器, 这台仪器最大的特点是它能对大气进行精准的三维探测,”王战虎说道,“我们就像给大气做了一个CT,通过层层断层扫描,精准捕捉不同高度的温度、湿度等信息。”通过这种新型的探测方式,仪器可以为气象部门提供了更精确、更详细的的数据支持,特别是在台风路径的预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技术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仪器的核心部分红外干涉仪是实现三维探测的关键,它的任务就是捕获大气层的红外干涉信号。但一开始这个信号并不容易找到。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时光,王战虎坦言:“光寻找这个红外信号,我们就花了很长的时间,就像在黑暗的大海上航行,找不到一个灯塔。”对于初入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红外信号犹如海市蜃楼般难以捕捉。信号肉眼不可见,只能通过设备转化成电信号,并通过示波器显示出来。那段时间,团队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直到最后一点点逼近目标。他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考,国内外的文献也极为有限。在最初的几年里,干涉仪研发团队只能通过不断的试错和摸索来寻找方向。“但灯塔是有的,在科学上面是成立的。”王战虎说这话时,语气坚定。尽管开始的时候还看不到目标,但他们始终相信,只要理论成立,结果终会浮现。这份执着支撑着他和团队,“有一天晚上,我梦见我找到了干涉图,梦到自己终于做出来了。醒来后,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梦想成真。”王战虎清楚地记得,2005年10月的某个深夜,他和团队终于在示波器上看到了期待已久的红外信号曲线。当那条微弱的信号线出现在屏幕上时,所有人都激动不已。“那一刻,我们找到了那个‘灯塔’!这是近五年的努力,换来的结果。虽然刚开始信号很弱,但通过不断调整,我们逐渐把它调得更清晰。”王战虎说道。找到红外干涉信号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想让这台仪器发挥作用,还必须保证极高的精度。红外干涉信号的捕捉只能在一个极小的区域内完成,任何偏差都会导致信号丢失。”微米的偏差,信号就没了。”而微米不过是毫米的千分之一。在设备调试过程中,团队遇到了无数小挫折,任何一个小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大问题。王战虎曾遇到过一个小螺丝的松动,导致整套设备调试失败的情况。“我们必须非常重视每一个细节,因为任何一个小失误都有可能拖慢整个进度。”这时,团队必须细致分析问题的原因,举一反三,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这种高精度的要求让每次实验都如履薄冰,每次调试,都是在微米之间的战斗。“失败是常态,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我们经常说,吃过的亏不能再吃第二次,”王战虎笑着说,“科研需要坚持,更需要从每次失败中成长。”“在科研的道路上,我们工程师要有梦想,要为之努力,要坚持不懈。”王战虎说。这份执着,终于帮助他们将红外干涉仪推向了成功。王战虎和他的团队,用他们的“灯塔”照亮了未来的天气预报。如今,这台仪器可以为气象部门提供高精度、高频次的三维大气观测数据,为气象预报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效提高了预报的准确度和时效性。远嫁的“女儿”:风云四号背后的十五年坚持2016年12月11日凌晨,风云四号A星在西昌发射升空。山腰间的空气冰冷而清冽,但王战虎心里热血沸腾。站在人群中,他抬头望着夜空中升起的火箭,心中五味杂陈。“就像嫁女儿,”他眼角泛起泪光,“毕竟是自己亲手参与研发的卫星,现在它要飞向36,000公里外的太空,不会再回来。”王战虎从2001年开始参与风云四号的研制,十五年的时光倾注在这颗卫星上,像是培养一个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照顾它、完善它。对他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卫星发射,更是一场和“女儿”的告别——一场远嫁后的牵挂与不舍。“当火箭点火升空的那一刻,真的是热泪盈眶。既希望它能为国家贡献力量,又担心它能否‘在外面’顺利‘生活’。就像把孩子送出家门,总有万分牵挂。”他笑着说。作为全球第一颗具有静止轨道大气三维探测能力的卫星,风云四号A星承担着重要的使命。然而,距离地球36,000公里的静止轨道与太阳同步轨道相比要远约40倍,要保证观测的精度和稳定性,技术上的难度不可小觑。静止轨道的优势在于可以长时间盯住某一区域进行观测,具有高时效的优势,但这意味着它必须面对极端的温差变化。“卫星在阳光照射下温度非常高,到了阴影区,温度又骤降,整个温差可能达到上百度。”王战虎解释道,“为了保证它能持续、稳定地工作,我们必须在不同部件上使用精确的热控技术,确保它们在极端环境中仍能维持精准的探测。”正是这些精细的设计与不懈的攻关,才让风云四号能够在太空中执行长时间的监测任务。然而,科研并非一帆风顺。在过去的十五年中,王战虎常常不得不牺牲个人生活,把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实验室。为了确保每一个关键环节不出纰漏,他时常加班到深夜,甚至错过了与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谈起这一点,他无奈又歉疚地笑了笑:“有时候感觉时间都是‘偷’出来的。去年女儿过生日时,我只能匆匆回家吃了顿饭,陪她吹了蜡烛,晚上8点就又赶回单位继续工作。”这种“偷感”让他对女儿满是愧疚,但他深知,肩上背负的责任无法放下。当被问到是否曾想过放弃,是否也有过“躺平”的时刻。王战虎讲了一个冷笑话:“有过想躺一躺的时候,那是真的躺在床上睡一会儿。不是心态上的摆烂。科研有责任在身,我们必须把这份责任承担到底。”在科研的道路上,也经历过无数次挫折,但每一次,当他看到那一点点的希望,他就无法放手。他形容这种“上头”的感觉“就像打游戏打到关键时刻,只想把眼前的关卡攻克。如果停了,再回头可能又要从头来过。”对王战虎来说,十五年的坚守、克服无数挑战和牺牲个人生活,都是为了看着这颗“卫星女儿”在太空中稳稳“站住脚”。在王战虎心中,牵挂永远不会消失。它将在36,000公里外的太空,守护着地球,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而王战虎及团队则将继续为下一项国家任务贡献力量。中国科学院里的“工程师”:大工程是大科研的“一体两面”2000年前后,美国、欧洲、中国三方几乎同时起步地球静止轨道的干涉式大气三维探测技术的探索,但美国的研究工作因为技术难度大中途夭折了,而欧洲的地球静止轨道干涉探测卫星发射时间也多次延后,目前只有中国真正将其工程化应用,并“接二连三”地上天投入使用。“我们国家以举国体制的方式,对这一项目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攻关,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组建团队、引进人才、建设实验室,这些都给了我们非常大的支持。”王战虎说道,也正是这样的体制机制,为我们团队的基础科研与工程化探索提供了保障。大工程离不开大科研,王战虎习惯称呼自己为中国科学院里的“工程师”。“科学理论让我们得以向上拓展,而工程技术则支撑我们向下落地实现。在我们卫星载荷的实际研发中,科学与工程往往分不了家。在我们这,是要全链路去走的。”王战虎形象地说道。许多时候工程上出现问题,也需要去寻找科学理论来提供解决方案,但如果把科学家和工程师区分得太清楚,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割裂,“其他的人对你的工程系统有时候不是很了解,所以你必须对自己做的系统多了解,尽量能够把控全方位,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整个系统的实现。”在大学毕业时,王战虎就来到了技物所工作,而在工作中,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在知识上“不够用”,于是果断选择在技物所继续读研、读博,毕业后又继续从事相关工作。让自己学的多一点、再多一点,这既是为了链路上的沟通清晰,更是为了一份肩扛国家责的使命与紧迫。“做综合性载荷的工程师,知识面真的需要宽一点,责任心也一定要强,任何一个马虎都可能产生重大的责任事故与损失。”王战虎说道,“我们经常提到‘如履薄冰’,事实上做国家项目就是这样,像在冰上滑,一直得非常小心、非常认真,否则就容易跌倒。”王战虎深知,做科研一定是一个学无止境的过程。“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科研的道路永远没有尽头。”这种不断学习、不断拓展知识领域的精神,支撑着他走在国家项目的前沿,也激励着他在肩负责任的同时,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求与敬畏。风云四号气象卫星2016年发射第一颗,2021年发射第二颗,预计明年将会发射第三颗……时间在收紧,任务在逼近。随着国家需求、时代呼唤,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风云系列卫星上天,对于王战虎与他的团队而言,忙碌是常态,越来越忙碌则是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等新方式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在气象方面对于数据的精度、深度、广度以及实时性,都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创新是没有标准化的,我们不会原地踏步,完全重复已经做过的东西,而是不断在改进与提高。”王战虎说道。“我在看巴黎奥运会的时候感触很深,奥运精神和科研很像:更快、更高、更强,我们对仪器的要求则是更快、更高、更准。”王战虎笑着说道,如果奥运精神是奋力冲破人类体能上的极限,那么他所做的科研,便是突破自己的认知极限,不断创造新的记录。2023年,王战虎获评上海市杰出工程师,在他看来,这份称号不是他个人的荣誉,只是自己有幸代表了团队获得。“成果是我们团队与研究所每一个人合力贡献出的,这既是对我们的激励,同时也是对之后工作的一个鞭策。”大国重器,离不开团队的通力协作。在技物所,他们有一个叫做“干涉仪family”的微信小群,此前王战虎的导师、团队的主心骨,华建文研究员还未退休时,就像一个大家长,而团队里的大家则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彼此的学习生活,“做好这一件事情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二十多年来,接力棒代代传承,如今更年轻的一辈已勇立潮头。王战虎介绍道,目前,团队中有超过1/3的成员是“90后”,很快,又会有更年轻的“00后”加入进来……江山代有人才出,王战虎期待着这些年轻工程师们能够用更创新的思维,为红外干涉仪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 汇科学仪器之精密,融生命科学于未来,高层视角解密皖仪科技战略路径
    2023年9月6日至8日,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成功举办。  皖仪科技董事长臧牧、副总裁黄文平、副总裁臧辉、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张鑫、分析仪器事业部总经理程小卫、生命科学业务部总经理薛滔、市场与品牌中心总经理陈艳凤莅临现场,携手中国科学院江桂斌院士、中国科学院张玉奎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高运华研究员等重磅嘉宾莅临新品媒体发布会,为新产品揭幕。  BCEIA上首发展出三款新品分别是大气VOCs多组分动态监测系统、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和数字PCR分析系统,均聚焦于高端质谱和生命科学领域,推动国内科学仪器行业技术发展。  皖仪科技的综合实力和科研技术也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新品媒体发布会前后,多家媒体分批赶赴展台参观采访,深入报道了皖仪科技在精密科学仪器上的技术沉淀结果与未来发展方向。  皖仪科技董事长臧牧在接受分析测试百科网记者的采访中说道:“分析仪器是高端仪器制造行业的基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外技术的“卡脖子”。实现技术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是皖仪科技谋求未来长期有效发展的使命和必然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研发创新和产品领先的战略,以实现‘国产替代’为初心,坚持‘客户导向、以人为本、诚实正直、严谨开放’的核心价值观。皖仪人不是做仪器,而是通过仪器为客户创造价值,解决客户痛点,踏踏实实地做中国科学仪器行业自主化进程的推动者。”  黄文平先生在接受实验与分析网采访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展示四大事业部的综合实力,向市场传达我们在多元化领域的深厚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为我们的各项业务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其次,我们正努力强化各个事业部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以更好地满足不同领域客户的需求。同时,我们也重视事业部之间的协同效应,通过合作创新,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公司整体的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程小卫先生分享道:“同其他国产厂商相比,皖仪科技分析仪器产品定位高端,对标进口。LC3600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是国内第一家商品化的UPLC;IC6600多功能离子色谱仪,也是国内第一家商品化的多功能双系统离子色谱。我们先从高端产品开始研发,真正理解产品的底层技术,再向下延伸产品,形成产品矩阵。可靠与好用也是关键,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应用,全维度的产品可靠性满足客户在使用上的便捷与周全。同时,我们的应用解决方案团队对售前、售中和售后同步负责;对客户需求、市场热点、培训体系同步把控;形成从理解客户需求到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陈艳凤女士说:“皖仪科技致力于研发和制造高质量、高性能的科学仪器。我们坚持质量上上,价格中上、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理解每个用户的需求都是独特的,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通过做仪器到帮助客户解决痛点,与客户协同共进;我们注重与客户的合作和沟通,建立“更可靠 共长远”的客户关系。持续关注客户的需求变化和反馈,以不断进化迭代的生命力,铸就更可靠的企业品牌,构建更为坚实共进的伙伴关系。”  张鑫先生在接受仪器信息网采访中提到:“公司会持续不断地加强研发投入。在产品线方面,皖仪科技在未来会进一步加强工业与环境、工业检漏、分析仪器三大领域的新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开拓产品全新的应用场景,紧跟科技前沿,占领全新应用赛道。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核心技术攻关,解决精密科学仪器产业共性难题,研制一批光谱、色谱、质谱等高端仪器;未来不断开拓生命科学和医疗领域,比如分子诊断、微创手术和血液透析等方向。”  为期三天的盛会中,众多业内专家、合作伙伴、用户及国际来宾踏足皖仪科技展台,参观、咨询、洽谈。我们认真倾听每位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产品解决方案,贯彻着皖仪人从“做仪器”到“通过仪器为客户创造价值,解决客户痛点”的底蕴转变。  二十岁的皖仪科技正值蓬勃年华,我们胸怀初心,是各行各业科研及分析测试用户路上更可靠的伙伴,奔向长远未来的同行者;我们夯实发展路径,追求卓越,客户至上;我们汇科学仪器之精密,融生命科学于未来!
  • “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的四大发展路径
    9月16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碳中和经济”全球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马永生受邀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双碳”目标下能源低碳化转型将显著加快,油气行业发展路径渐趋清晰,加快打造绿色油气田、绿色炼化产业、绿色储运体系、绿色技术支撑将成为油气行业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温室气体减排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中国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正在抓紧编制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共识。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在“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能源转型进程进一步加快,预计到2040年非化石能源需求占一次能源比重将达到42%左右。而油气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双碳”目标新要求和能源转型大趋势推动下,面临的减排减碳、绿色发展压力增大。马永生说,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角度看,未来需要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不断提升油气供给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打造绿色油气田,加大控碳减碳降碳力度,全力推进绿色发展。大力提升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水平,通过节能提效、降低能耗实现减碳;通过减少并最终避免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降碳;积极开发分布式风电、光伏和地热资源,以减少使用高碳化石燃料和高碳电力实现控碳。马永生指出,在推进碳中和过程中,我国炼化产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碳约束,需要打造绿色炼化产业,加快培育绿色低碳核心竞争力。加快提升炼化行业集中度,推进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集约化产能建设,严格行业能耗和排放标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资源梯次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建设智慧炼厂,实现智慧化管控和节能增效;加速炼化产业用能结构调整,推动“气代煤”、电动化,加强绿氢供应,推进减排降碳;加强石化产品循环利用体系构建,加大塑料等石化产品的回收利用。马永生强调,国内外大型油气储运企业针对天然气管输过程中甲烷逃逸,已普遍建立起有效的一体化管控体系,天然气管输损耗得以有效控制。随着我国“双碳”目标深入推进,打造绿色储运体系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积极优化油气储运设施布局、加强智慧管网建设、完善储运设施建设标准、推进储运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减少油气储运过程中的甲烷逃逸。马永生表示,随着化石能源需求峰值点的前移,油气行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应大力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打造绿色技术支撑,建立绿色低碳竞争力。加大节能技术研发;研究氢能制运储销全产业链技术,重点解决好可再生能源制绿氢的成本问题,尽快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加强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发,推进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高端材料的技术研发。据了解,面对“双碳”目标,中国石化将大力实施绿色洁净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坚定不移迈向净零排放,引领我国能源化工行业低碳转型进程。大力推进传统业务低碳转型升级,加快“油转化”“油转特”步伐;不断增强绿色能源供给能力,把新能源业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发展“四供两融”业务,规划到2025年,累计建成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混合站、5000座充换电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加快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碳减排与利用,持续提升碳资产管理水平,加快推动油气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普析 ✖ 仪器优选:布局用户选型路径,合作三年实现流量、询盘双提升
    一、客户背景介绍在科研、医疗、制药、电子和半导体等领域对高纯度水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纯水器、超纯水器的市场规模呈稳定增长的趋势,整个纯水器、超纯水器市场竞争也变得愈来愈激烈。前有以默克密立博、赛默飞等群雄逐鹿,后有新兴品牌不断入局。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已与仪器信息网合作20余年,其产品线包括光谱、色谱、质谱、X射线类分析测试仪器等。普析旗下超纯水器产品线自2022年推出以来,率先布局仪器信息网旗下选型平台“仪器优选”,先后合作金榜题名、品牌直通车服务。二、客户需求阐述普析作为纯水器、超纯水器这一赛道的新兴势力,将重点提升其品牌在该细分品类下影响力,提高品牌曝光度,同时,能够获取销售线索,在超纯水器这一赛道中分一杯羹。推广目标:入局超纯水器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及曝光度。提高超纯水器品类产品流量(PV)。获取询盘线索,提升产值。三、合作成果展示1、产品排名通过合作金榜题名,普析产品GWB-1T/2T 1E/2E超纯水器由原来的第127名,提升至第5名,提高了产品曝光及点击率。同时,数次登上超纯水器仪器热度榜。以7月为例,GWB-1T/2T 1E/2E超纯水器位于超纯水器仪器热度榜第6名。 2、品牌排名纯水机、超纯水机品类选型界面,国内外主流厂商齐聚,普析加入,位列第6,彰显品牌影响力。3、产品浏览量PV从2022年开始,普析超纯水器品类PV呈稳步增长趋势,通过持续宣传,产品PV同比增长94%。4、询盘线索对比2022年,2023年普析纯水产品询盘线索量提升显著,初步实现了立足纯水市场的第一步。四、总结仪器优选纯水器、超纯水器三级类是用户仪器选型的主界面,普析通过布局用户选型路径,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超纯水器仪器PV实现了94%的大幅增长,同时,销售线索也实现了显著提升,标志着普析初步在超纯水器这一细分赛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仪器优选”作为用户选型的主平台,未来我们将继续丰富完善平台选型内容,为用户提供快捷选型服务的同时,不断创新营销手段,助力厂商营销提质增效。合作推广,请扫码添加客服企业微信咨询↑↑↑
  • 《双碳》白皮书发布,6条核心路径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六条路径 诺维信供图5月26日,生物技术公司诺维信发布《诺维信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通过剖析能源、农业、食品、洗涤等传统行业,以及替代蛋白、生物基材料、碳捕集与利用等新技术领域的减碳挑战与机遇,结合该公司在科研、应用及市场开发的探索和实践,展示了生物科技推动低碳发展的潜力。白皮书指出,作为前沿的绿色科技,生物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将推动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该公司结合了自身的技术解决方案,提出六条核心路径,探索用生物科技的力量助力中国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这六条路径包括: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助力交通系统能源结构优化、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助力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变革食物生产体系、保障粮食安全;减少化石基产品的使用和污染;助力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根据对六条路径中涉及的主要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法(LCA)测算,在一定的市场条件和政策框架下,诺维信推算其绿色生物解决方案的应用可为中国减少每年约547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 云南质检院取得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资质
    云南省自然环境状况优良,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10.96,0.12,1.11%)、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优势和潜力。随着云南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认证产品数量逐年递增。为充分发挥质检机构服务云南经济发展的作用,今年,云南省质检院(国家热带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积极向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提出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资质的申报,现已获得批准。   国家热带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将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的要求,积极做好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工作,严把认证检验检测关,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为云南无公害农产品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 《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2)》报告发布会召开
    12月26日,由清华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共同发起,在能源基金会支持下,国内50余位一线学者共同编制的《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2)》报告顺利完成线上发布。本年度报告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题,通过对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治理体系与实践、结构转型与治理技术、大气成分源汇及减排路径、健康影响与协同效益五个方面共20项指标的分析,追踪我国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的最新进展,全面展示相关工作取得的成绩,描述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的现状及其影响,提出需要补强的薄弱环节和未来的协同路径。 在致辞环节,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表示,通过减污降碳协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未来相关工作还需进一步优化技术路径、设计政策组合,推动清洁空气与碳达峰碳中和措施形成合力。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大伟强调,推动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须更加突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大气污染防治和温室气体减排,并期望报告工作组不断积累,持续发力,推动实现清洁空气和碳中和目标。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院士指出,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与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既体现在治理对象、措施以及政策行动的统筹,也体现在目标及效果的协同。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指出,清华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重大战略需求,在碳中和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突破方面积极探索,该报告正是成果之一,未来清华大学将鼓励学者持续深耕,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点评专家高度评价报告编写工作。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院士总结强调,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工作须更加关注地方特色,立足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力求协同效益最大化。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院士总结指出,今后报告工作须关注行业地区异质性,加强交叉学科交流,将系列报告打造成我国减污降碳领域的旗舰品牌,为推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及美丽中国目标贡献力量。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