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大小鼠疼痛研究设备

仪器信息网大小鼠疼痛研究设备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大小鼠疼痛研究设备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大小鼠疼痛研究设备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大小鼠疼痛研究设备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大小鼠疼痛研究设备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大小鼠疼痛研究设备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大小鼠疼痛研究设备相关的解决方案。

大小鼠疼痛研究设备相关的资讯

  • 新痛觉基因有望带来缓解疼痛新方法
    据广州优瓦美国CATO对照品供应中心的了解,最近,一个由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识别出一种新基因PRDM12,对痛觉神经的产生和形成至关重要,可作为药物标靶,有助于开发出缓解疼痛的新方法。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据报道,痛觉是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一种预警机制,能警告生物环境中的危险和潜在的组织伤害。有很少数人天生不会感到疼痛,但他们时刻处在危险中,会积累大量身体损害而不自知,往往导致寿命变短。人们也不希望感受过度疼痛或慢性疼痛,现有的缓解疼痛措施并不理想。  研究小组利用详细的基因组地图,分析了亚洲和欧洲11个有先天性痛觉缺失(CIP)症状的家族的基因构成,找到了这种症状的原因是PRDM12基因变异。PRDM蛋白是一个表观遗传调节子家族,控制着神经分化和神经形成。该基因与染色质修改有关,其功能就像开关,能打开或关闭基因(称为表观遗传影响)。研究人员识别出CIP患者PRDM12基因10种不同的纯合变异,所有变异都阻碍了基因功能。受CIP影响的家族成员携带该基因变异的两套副本,如果他们只从父母那里遗传了一套副本,就不受CIP影响。  研究人员观察了CIP患者的神经组织,结果发现他们的痛觉神经缺失。从这种疾病的临床特征推测,CIP患者在胚胎发育期间,在形成痛觉神经元时出现了障碍。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小鼠和青蛙模型,并结合人体诱导产生干细胞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该研究共同负责人、剑桥大学医学研究所教授杰夫伍兹指出,对自我保护来说,感受疼痛的能力至关重要,而人们对痛觉缺失的了解还很少。他说:"在开发新的疼痛疗法上,这两方面同等重要--如果我们知道了痛觉背后的机制,就有可能控制并减少不必要的疼痛。"  迄今为止,PRDM12基因是人们发现的与痛觉缺失有关的第五个基因,以往发现的2个基因为人们带来了新的止痛药,目前已进入临床测试阶段。PRDM12基因也可作为缓解疼痛的药物标靶。研究人员表示,希望新基因在药物开发中能成为优秀候选。  广州优瓦专注药物标准品,专业为制药行业提供优质的标准品对照品,供进行含量测定、鉴别和检测,我们提供的标准品都具有详细的分析报告,包括COA、HPLC或GC、MS、HNMR报告。除这些一般数据外,我们也能根据客户需求做UV、IR、HMBC、CNMR、旋光和三维核磁等。质量保证,价格优惠,详情请咨询:020-81215950!
  • 武汉大学彭勉教授/黎威教授课题组:长效自我监测局麻药微针治疗术后疼痛
    手术后急性疼痛是外科手术患者常见问题,其中超过50%的患者经历过中、重度疼痛,这会严重影响术后康复。约有10%的患者由于急性疼痛迁延不愈,会转变为慢性疼痛,这极大地损害了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有效的疼痛管理策略,防止急性疼痛过渡到慢性疼痛,已成为围术期医学亟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近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彭勉教授、武汉大学药学院黎威教授借助“外科手术切口局部的酸性微环境与术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利用微针贴片构建了一种创新的长效疼痛管理体系。微针(MN)是一种新型的微创经皮给药系统,能够高效穿透皮肤的屏障角质层,实现药物在皮肤中的突释或持续释放。由于微针可在不损伤血管或触及神经末梢的情况下显著改善药物吸收,近年来已成为经皮给药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团队在术后切口痛动物模型中成功验证了该pH响应性自我监测微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发现相较于传统的局部注射给药方式,这一微针药物递送系统在单次应用后可实现72小时以上的长效镇痛。该研究靶向目前临床长效局麻药缺乏的瓶颈问题,为未来个体化疼痛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以“A pH-Responsive Core-Shell Microneedle Patch with Self-Monitoring Capability for Local Long-Lasting Analgesia”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SCI一区,Top期刊,IF=19.00)。武汉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博士研究生张爱宁、武汉大学药学院博士研究生曾勇年为共同第一作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彭勉教授、武汉大学药学院黎威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项目的大力支持。首先,研究者采用反溶剂结晶法制备了局麻药罗哌卡因的微晶体(RopC),RopC颗粒呈现为规则的棒状,在4 ℃下保存一个月后仍可保持稳定的晶体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结果显示制备的RopC晶体纯度高,且未改变药物原本的化学结构。20 μm长度的RopC可在体外持续释放4天(如图1)。图1 RopC的制备与表征 a) RopC合成示意图;b) 25 °C和4 °C保存的RopC以及4 °C保存的Rop的SEM图像;c) RopC和Rop的XRD图谱;d) RopC和Rop的FT-IR光谱;e) 不同长度RopC的体外释放。所有数值均表示为平均值 ± SEM (n = 3)。选用具有卓越的生物相容性和出色的成膜性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制备MN壳体的材料,选用无毒的水溶性材料聚乙烯醇(PVA)和蔗糖的混合物作为制备MN核心的材料。通过多个离心和真空步骤,顺序制备壳、芯、帽和背衬结构,最终形成完整的MN贴片。该贴片由摩方精密microArch® S240(10μm精度)制备完成,MN规则排列为10×10的阵列,贴片尺寸为7 mm × 7 mm。针体呈圆锥形,底部直径为400 μm,高度为850 μm。荧光显微图像和元素图谱分析展示了MN贴片完整的核-壳结构。SEM图像显示RopC在MN贴片内保持了相对规则的晶体形态(如图2)。图2 pH响应性核壳MN贴片的制备与表征 a) 负载RopC的MN贴片的合成示意图;b) MN贴片在大鼠皮肤内插入前后的典型光学显微图;c) MN贴片的SEM图像;d) 完整针体的荧光显微镜图像 (i),不同高度处的横截面 (ii) (iii)以及垂直截面 (iiii),红色为尼罗红标记的壳体,绿色为罗丹明123标记的核心;e) MN贴片针体横截面的SEM图像;f) MN贴片的N和Na的相应元素映射。采用模拟术后疼痛的大鼠足底切口模型来评估MN贴片的镇痛效果。在大鼠翻正反射恢复后,立即在切口上方进行一次局部浸润注射麻醉或MN贴片治疗。按照指定时间点,分别对两批大鼠进行机械痛和热痛行为学测试,采用von-Frey测痛仪和大小鼠热板测痛仪评估伤害性反应,结果显示本研究制备的MN贴片具有显著、稳定、持久的镇痛特性,且对机械痛和热痛均有良好治疗效果。在测试阶段持续监测各组大鼠的体重,均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表明MN贴片应用对大鼠的健康和行为没有不利影响(如图3)。图3 评估pH响应性核壳MN贴片镇痛作用的行为学测试 a) 足底切口模型和行为学检测的流程图;b) 术后15天内大鼠体重的变化;c) 治疗前后大鼠机械缩爪阈值;d, e) 比较各组大鼠机械疼痛阈值与基线的变化;f) 治疗前后大鼠热缩爪潜伏期;g, h) 比较各组大鼠热缩爪潜伏期与基线的变化。所有数值均表示为平均值 ± SEM(n = 6)。结论:本研究采用独特的pH响应性核壳微针设计,有效实现了药物微晶的缓慢释放,取得了显著的长效镇痛效果。同时,研究突破了以往临床应用中“一刀切”的镇痛模式,通过利用手术切口局部微环境的变化,并充分挖掘其与术后疼痛强度的关联,成功实现了自我监测释放药物的创新。这一简洁而高效的个体化镇痛药物递送系统,在围术期疼痛治疗领域具有较好的转化意义和潜力。
  • 赛默罗生物获1.5亿元C1轮融资|加速针对疼痛相关新药研发
    近日,上海赛默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1.5亿元人民币的C1轮融资及数千万元银行贷款,本轮融资由关子创投、天瑞丰年和宜兴华睿共同投资。融资资金计划用于加速推进公司研发管线中多个项目的临床试验和国际合作,以及后续项目的临床前开发。赛默罗生物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以创新为价值导向的全球创新生物科技公司,以缓解及解除广大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为使命,致力于针对疼痛、炎症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相关疾病的新药研发。公司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在广东、江苏,以及澳大利亚、美国等设有分支机构,已建立了国内首家完整的药物创新转化平台,围绕核心产品已申请近百项国内、外专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全球化市场权益。目前,赛默罗生物已构建8条国际创新的药物管线,SR419、SR750、SR1375等3款产品已成为包括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候选药物。其中,公司自主研发、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治疗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候选药物SR419,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IND批准,并于2022年5月获得美国FDA的快速通道资格认定(Fast Track Designation,FTD),多项评估SR419、SR750的国际多中心临床Ⅱ期试验正在开展中。近日,公司自主研发、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神经炎症治疗候选药物SR1375的国际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也已获得美国FDA批准。关子创投表示,赛默罗生物所在的神经病理痛和混合痛赛道,全球市场规模数百亿美元,现有一线药物存在多方面不足,公司产品组合将为全球慢性疼痛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赛默罗生物在疼痛领域20多年的积淀成就其在疼痛领域的全球突破,在神经炎症领域同样保持全球领先。在极强的差异化优势和快速临床推进下,我们坚定看好公司产品未来在疼痛和炎症领域的应用和市场价值。天瑞丰年合伙人周晓娇表示:恭喜公司完成新一轮大额融资,当前生物医药行业整体投资遇冷,只有真正优质资产才会穿越周期,获得持续认可。赛默罗生物聚焦药物研发壁垒较高的疼痛和炎症领域,坚持原创靶点发现和高成功率医学转化研发模式,公司核心产品已经进入临床II期,在全球属于稀缺资产。我们相信赛默罗生物能够历经考验和周期,在创新性新药诞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逆势飞扬。赛默罗生物创始人兼CEO李帅博士表示:公司成立8年以来,走过了从科学基础理论研究、转化医学到临床II期验证的完整路径,已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疼痛和炎症临床产品管线,储备了多款有市场潜力的中枢神经产品。我们非常感谢新老投资机构对公司的认可与支持,为公司未来增长提供了强大助力。赛默罗生物作为中国本土创新医药企业,始终肩负推动中国本土创新药物走向世界的伟大使命感,未来,我们必将继续深耕产业研究,以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惠及中国乃至全球患者。
  • 科学家揭示神经损伤后的自发性疼痛产生的新机制
    自发性疼痛是指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发生的疼痛。它是慢性疼痛的主要症状。发生机制仍不清楚,仍然难以治疗。近期,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辛辛那提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在体成像技术研究了同步聚集放电引起神经损伤后的自发性疼痛发生机制,证实交感神经-肾上腺素受体通路介导了同步聚集放电和自发性疼痛的产生。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euron》上,题为:Synchronized cluster firing, a distinct form of sensory neuron activation, drives spontaneous pain。  研究人员对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进行了在体成像,发现周围神经损伤后异常自发活动的一种独特形式:相邻的DRG神经元聚集同步、偶尔性放电。聚集放电水平与神经损伤诱发的自发性疼痛行为直接相关。研究人员进一步证明了聚集放电由交感神经的活动触发。交感神经在损伤后会传导到DRG,去甲肾上腺素是介导这种独特放电的关键神经递质。交感神经活性和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对于DRG神经元同步聚集放电和自发疼痛行为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提出了阻断交感神经介导的同步聚集放电可能是治疗自发性疼痛的新手段,为在临床上靶向该通路治疗神经损伤引起的自发性疼痛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研发方向。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896627321008345?via%3Dihub
  • 科学家发现与疼痛感有关的基因
    一个由奥地利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新发现了数百个与疼痛感有关的基因,这将有助于开发新的镇痛药。   研究还发现,在这些疼痛基因中,果蝇、实验鼠和人类共有的一个特殊基因可能与“通感”有关,即一种感官体验触发另一种感官体验的现象。   人们感觉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基因对此有很大影响,但科学家此前对相关基因和产生疼痛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   由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和美国哈佛医学院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在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RNA干扰技术“关闭”果蝇的基因,观察果蝇逃离酷热的行动速度,以判断被关闭的基因是否影响果蝇感受疼痛的能力。   研究人员针对果蝇基因组中数以千计的基因进行了试验,发现约600个基因可能与过热导致的疼痛感有重要关系。   科学家重点研究了其中一个名叫a2d3的基因。此前人们没有发现这个基因与疼痛有直接关系,但发现它与某些镇痛药所针对的另一个基因有关。   研究发现,在果蝇、实验鼠和人体内,a2d3基因不活跃都会降低对疼痛的敏感程度,显示它是一个在进化过程中有着悠久历史的疼痛基因。 研究人员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a2d3基因变异的实验鼠脑部的活动,发现疼痛信号被送入大脑后,没有按正常途径转向脑部主管疼痛的区域,而是被送到了与嗅觉、视觉和听觉有关的区域。   这显示,实验鼠可能产生了“通感”,通过嗅、看和听的方式感受到了疼痛信号。这些实验鼠可望成为第一种用于研究通感的动物,帮助解开通感之谜。   大约4%的人具有通感,比如从符号中感知颜色、从形状中感知味道,甚至从运动的图像中“听”到声音。据称著名音乐家李斯特就是一位有通感能力的人,音符在他看来有着不同的颜色。   科学家认为,上述研究成果是疼痛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学家彭宁格说,这项成果使“我们能够在分子层面上理解疼痛”,从长远看,它将对新型止痛药物的研发乃至某些疼痛疾病的预测产生积极作用。此外,有关通感的研究甚至可能使神经生物学领域出现一个全新的分支。
  • 瑞沃德发布RWD71000全自动脑立体定位仪-大小鼠新品
    71000全自动脑立体定位仪是一款应用于小型啮齿动物的自动化、智能化脑立体定位仪,通过电脑软件精确控制操作臂移动(精度1um),软件内置大小鼠脑图谱能更方便、更直观的进行脑立体定位,三大自动化程序(自动开颅、组织移除和多位点注射程序)可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节省手动操作时间。精确:高精度步进电机,位移分辨率1μm高效:内置自动化程序,减少人工误差简单:软件内置脑图谱,简化手术操作三大自动化程序,实验更高效自动开颅程序:设置参数,颅钻自动按照运行轨迹进行开颅,节省人为操作时间组织移除程序:减少损伤,保证创口端面平整性,提高神经元存活率,提高实验重复性组织移除程序:减少损伤,保证创口端面平整性,提高神经元存活率,提高实验重复性1、操作臂上下、左右、前后移动范围80mm,搭配高精度丝杆,运行精度1μm;2、一键校准功能,当长时间使用,电脑显示位置参数和定位仪读数出现偏差时,用户可以通过一键自行校准;3、定位仪移动控制功能, 4种控制方式:a、PC端软件界面箭头控制;b、PC端输入目标坐标位置后自动移动到目标坐标;c、微操平台能精密控制定位仪运动,按钮可控制持续移动,微操旋钮每旋转18°执行1μm位移;d,键盘按键控制定位仪移动。4、定位仪移动速度调节功能,a、在PC端软件界面三个轴对应位置可分别输入移动速度进行调节,其中AP轴和ML轴4种移动速度可选: 2.00 mm/s、1.00 mm/s、0.50 mm/s、0.20 mm/s;DV轴7种移动速度可选2.00 mm/s 、1.00 mm/s、0.50 mm/s、0.20 mm/s 、0.01 mm/s、0.005 mm/s、0.001 mm/s;b、在微操端可通过按键对三个轴移动速度以一定步进量进行统一调节;5、 一键设置Bregma/Lambda位点,当用户使用定位仪到达Bregma/Lambda位点时可以标记,一键设定Bregma/Lambda位点;6、定位仪坐标与脑图谱集成,脑图版本为小鼠第二版大鼠第六版,用户可选脑图版本,选定版本后显示脑图版本信息;7、探针位置与脑图显示,当用户找到并设置Bregma/Lambda点后电脑界面能够显示脑图及探针所在位置,能够实时显示移动过程;8、自动开颅程序,2种形状选择:方形或圆形,长宽或半径参数(输入范围:0~10mm)及深度(输入范围:0~20mm),AP轴和ML轴4种移动速度可选,DV轴7种移动速度可选;9、多位点程序设定,用户可手动输入或脑图谱上选择至多10个坐标,可以选择自动运行或者信号触发后启动运行,用户可以设定定位仪到达目标点位后是否输出TTL信号,用户可以设定在每个位点停留时间(输入范围:00:00:00 23:59:59);10、组织移除程序,2种形状选择:方形或圆形,长宽或半径参数(输入范围:0~10mm)及深度(输入范围:0~20mm),支持2种针头规格27G、30G,6个梯度的密度系数设置1-6,AP轴和ML轴4种移动速度可选,DV轴7种移动速度可选;11、位置坐标存储功能,用户可手动输入或脑图谱上选择至多个坐标并命名,最多可存储10个位点;12. Z轴回缩功能,当用户定义Bregma/Lambda点之后,定位仪在执行X、Y方向的移动时,无论探针位于Z轴的任意位置,需要使探针先回缩至高于动物头骨表面5mm的位置,保证电机的水平方向移动不会触碰到动物的头骨;13、消隙功能选择,可尽量消除电机反向运动时,电机齿轮间缝隙引起的误差,用户可选择开启或关闭;14、错误日志自动保存功能,方便对产品进行维护;15、软件要求适配win7、win10中英文操作系统;16、报警功能,实时检测,遇到故障时停止所有部件运动,PC端弹框提示;17、能够接收或输出TTL信号,例如接收TTL信号触发全自动脑立体定位仪按设定程序自动移动,或者到达特定位置时输出TTL信号;18、微操控制,能够实现手柄按键对全自动脑立体定位仪上下左右前后六向控制持即续按键持续移动,能调节电机移动速度,有急停按钮;19、控制盒有2种电源指示灯,通电正常状态为绿灯,异常状态为红灯;控制盒有12V电源接口,USB方口与电脑通信,3个电机接口,有丝印标识区分,BNC接口处理TTL信号。创新点:简介:71000是一款自动化、智能化的脑立体定位仪,通过电脑软件精确控制步进电机,进而驱动定位仪操作臂移动。软件内置大小鼠脑图谱和三大自动化程序,可自动化运行,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能更方便、更直观的进行脑立体定位。同时配备了微操,满足更灵活的操作需求。 创新点: 1、精度更高:传统机械型脑立体定位仪精度100um,数显型脑立体定位仪精度为10um,而全自动脑立体定位仪精度达到1um,满足更高实验需求; 2、内置脑图谱:用户可直接在软件上翻阅脑图谱,探针实时显示与脑图谱的相对位置,更加直观便捷; 3、三大自动化程序:自动开颅程序可预设开颅的尺寸、深度等参数,颅钻自动按照预设轨迹运行,可减少手动操作带来的损伤;组织移除程序可预设移除组织的尺寸、深度等参数,保证创口端面平整,减少神经元死亡;多位点注射程序可设置十个位点的注射,软件控制运行轨迹,精准并减少人工操作的繁琐步骤。 RWD71000全自动脑立体定位仪-大小鼠
  • 日肿瘤研究中心发表与岛津公司的合作研究成果
    近日,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国立肿瘤研究中心发表了与岛津公司开展合作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基于质谱显微镜解明&ldquo 聚焦在肿瘤中的抗癌药剂&rdquo 分布》,世界首次实现DDS抗癌剂成像,实用化指日可待。 基于质谱显微镜成像,证明了DDS抗癌剂的新药开发理念&mdash &ldquo 在癌组织上长久多聚集,向正常组织迁移少&rdquo 。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国立肿瘤研究中心发表内容如下: 《基于质谱显微镜解明&ldquo 聚焦在肿瘤中的抗癌药剂&rdquo 分布》 世界首次实现DDS抗癌剂成像,实用化指日可待 2013年11月06日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国立肿瘤研究中心本发表的要点  DDS(Drug Delivery System:药物传递系统)抗癌剂通过改变现有抗癌剂的分子大小与性状,使药剂聚焦在癌组织上,以提高治疗效果。 世界首次尝试使用质谱显微镜高精细画像化DDS抗癌药剂分布 根据质谱显微镜成像,证明了DDS抗癌剂的新药开发理念&mdash & ldquo 在癌组织上长时间聚集,向正常组织迁移少&rdquo 。 独立行政法人国立肿瘤研究中心(所在地:东京都中央区、理事长:堀田知光)使用质谱显微镜实现DDS抗癌剂(纳米粒子内包紫杉醇、NK105)分布的高精细画像化,证明了DDS抗癌剂的新药开发理念&mdash &ldquo 在癌组织上长时间聚集,向正常组织迁移少&rdquo 。本研究成果是与日本东病院临床开发中心(所在地:千叶县柏市、中心负责人:大津敦)新药开发领域负责人安永正浩・ 松村保广等以及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所在地:京都市、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中本晃)实施合作研究所取得,已在10月25日的英科学杂志Nature的姐妹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 NK105是将紫杉醇内包在纳米粒子中的DDS抗癌剂,目前,正以转移・ 复发乳腺癌为对象进行第III相临床试验。紫杉醇的副作用可造成手足麻痹・ 疼痛等末梢神经障碍,如果恶化,则患者的QOL显著降低,因此,有时即使有疗效也不得不中断治疗。NK105被设计为在癌组织上聚焦的抗癌剂,如[图1]所示。预计可增强药效,减轻副作用,但至今一直无法通过视觉直接确认实际的药剂分布。 图1 本研究使用了岛津制作所生产的质谱显微镜,利用画像评价了NK105投药后小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如[图2]所示。结果,确认到NK105长时间聚焦在癌组织上,直至癌组织的深处,并且没有迁移到正常组织,如[图3]所示。DDS抗癌剂的新药开发理念在小鼠身上得到验证。现在进行中的第III相临床试验结果值得期待。并且,在前临床阶段可以确认详细的药剂分布,即使在新一代DDS抗癌剂的药物设计中将成为强有力的武器。图2 图3 日本国立肿瘤研究中心与岛津制作所于2011年签署了全面合作研究协议,旨在开发引领世界水平的高度开拓性肿瘤医疗技术。本研究是作为全面协议目标之一的"以新药开发工艺革新为目的的药代动力学"的成果。今后双方将进一步密切合作,致力于开发更高效、副作用更小的患者友好型抗癌剂。 *本研究基于国立肿瘤研究中心癌研究开发经费(特殊配额)「癌纳米技术研究计划」实施。原论文信息Masahiro Yasunaga, Masaru Furuta, Koretsugu Ogata,Yoshikatsu Koga, Yoshiyuki Yamamoto, Misato Takigahira & YasuhiroMatsumura. The significance of microscopic mass spectrometry with highresolution in the visualisation of drug distribution. Scientific Reports 3,Article number: 3050 doi:10.1038/srep03050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
  • 9月20日 Science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阿片类物质依赖性在慢性疼痛中起着作用   Constitutive &mu -Opioid Receptor Activity Leads to Long-Term Endogenous Analgesia and Dependence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道,身体在损伤后对自然的、阻断痛觉的阿片类物质的依赖可能促成了慢性疼痛的出现。阻断机体对阿片类的过度使用可能会阻止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的转变。在损伤时,机体通过释放阿片物质来阻断痛觉,没有这一过程,在手术或其它创伤性损伤之后所经历的急性疼痛将会更为严重。没有人知道慢性疼痛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且没有可供阻止慢性的治疗存在。为了探索阿片类物质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Gregory Corder及其同事在小鼠的爪子中制造了炎症,让疼痛样行为在数天至数周中(在小鼠的天然阿片类物质的帮助下)自然消退,并接着给予小鼠阿片类受体阻滞剂。这些阿片类阻滞药物复现了与疼痛相关的行为以及在这些小鼠脊髓中的疼痛神经元的激活,即使注射是在受伤之后长达6个月时。进一步放大时,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叫做&mu -阿片样受体(MOR)的可介导长时间疼痛抑制的特别的阿片样受体。在患有慢性疼痛的小鼠中,MOR似乎被卡在一个持续&ldquo 打开&rdquo 的状态。令人惊讶的是,当给予一种阿片类阻滞剂时,这些小鼠表现出了如发抖和震颤等阿片类戒断的经典体征(类似于当停服阿片类药物时在成瘾者中所见的情形)。没有接受阿片类阻滞剂以破坏自然镇痛的小鼠不会表现出这一行为。研究人员发现,阻断MOR不但快速启动了疼痛及疼痛的传输,而且还产生了一种在脊髓中发现的已知会促成成瘾及慢性疼痛的关键性的蛋白质&mdash &mdash I型腺苷酸环化酶。总之,这些结果提示,尽管MOR可以在受伤后让急性疼痛得到控制,但它也能造成机体对其自身的阿片类物质变得依赖,而这会促成慢性疼痛的形成。(DOI: 10.1126/science.1239403)   涉及另外一个阿尔茨海默氏症受体的研究   Human LilrB2 Is a &beta -Amyloid Receptor and Its Murine Homolog PirB Regulates Synaptic Plasticity in an Alzheimer&rsquo s Model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在小鼠脑中的叫做PirB的受体,它能与&beta -淀粉样肽(它与阿尔茨海默氏症有关)结合并引起神经元缺陷。鉴于他们的发现,他们提出,其在人类中的对等物&mdash &mdash 一种叫做LilrB2的受体&mdash &mdash 可能是一个良好的治疗目标。Taecho Kim及其同事知道,受损的眼优势可塑性或ODP是在小鼠的阿尔茨海默氏病模型中最早出现的不足之一。他们也知道,PirB&mdash &mdash 它在传统上以其在免疫系统中的功能而出名&mdash &mdash 还在ODP的维持中扮演着一个核心的作用。(ODP指的是脑中致力于视觉的资源因应改变的视觉输入而进行的重新分配。)因此,研究人员用&beta -淀粉样蛋白的一个片段来研究该受体并发现,缺乏PirB的小鼠不会经历记忆缺陷及退化的ODP--而后者折磨着其它的该疾病模型小鼠。他们的观察提示,&beta -淀粉样蛋白与PirB的结合导致了一种叫做丝切蛋白的蛋白质&mdash &mdash 丝切蛋白控制着肌动蛋白的装配&mdash &mdash 表达的增加,而这一过度表达最终导致了神经元内削弱的细胞骨架以及其树突棘的丧失。这些发现意味着LilrB2受体促成了人类中的阿尔茨海默氏症,而阻断其功能可能会揭示新的治疗方法。由Iryna Benilova 和 Bart De Strooper撰写的一则《观点栏目》文章更为详细地解释了这一研究。(DOI: 10.1126/science.1242077)   是什么使得最深源的地震如此之深   Energy Release of the 2013 Mw 8.3 Sea of Okhotsk Earthquake and Deep Slab Stress Heterogeneity   为了帮助地震学界更好地理解究竟是什么引起了难以捉摸的深源地震,科学家们研究了迄今为止所记录的最大的深源地震所释放的能力。该事件是一个去年在鄂霍次克海下方发生的矩震级为8.3的地震,鄂霍次克海是位于西太平洋区域的一个水体。与大多数的地震&mdash &mdash 它们发生的深度不超过地壳下几十公里&mdash &mdash 不同,这一地震是在下方约609公里处爆裂的。为了更好地理解其形成,Lingling Ye及其同事利用了现代仪器在102个不同的记录站记录了从鄂霍次克海地震及其余震的能量释放的数据。他们接着应用这一信息来确定应力降或跨越该事件发生的地球深部板块断层的应力变化。Ye及其同事在这个板块中发现了应力水平显著的异质性 例如,在主要事件与最大的余震之间存在的应力水平的重大变动。这一异质性可能是由地幔中存在着中间散布着较硬、较强土壤的脆性片块造成的。文章的作者说,由于该地震造成了沿着一个长逾180公里的断层撕裂,它沿途遭遇了这一结构上的异质性--脆性及坚强的区域,而这导致了应力的大规模释放。他们提示,在该板块中的强与弱区域的分布与控制鄂霍次克海地震事件的引人注目的深度有关。他们的研究帮助解答了有关深源地震动力学的长期存在的问题。(DOI: 10.1126/science.1242032)   好奇号探测器报告:没有甲烷   Low Upper Limit to Methane Abundance on Mars   来自好奇号探测器的新数据表明,在火星上仅存在着痕量的甲烷 好奇号探测器自它在2012年8月登上该红色行星之后一直在对火星的表面及大气进行着研究。在过去的十年中,研究人员报告了火星大气中有气&ldquo 团&rdquo -- 但是,由于那些是从地球或轨道卫星(且由于甲烷可以是生物活性的一个标志)上所做的报告,因此这些断言仍然是有争议的。然而现在,Christopher Webster及其同事分析了由好奇号探测器上的可调谐激光光谱仪所做出的检测 他们说,在火星大气中目前可以存在的大多数的甲烷在体积上只占了10亿分之1.3。这一测量比先前的估计低了约6倍,且它大大降低了火星微生物(由表面之下的细菌)性甲烷产生的几率。据研究人员披露,它也限制了火星上因地质原因产生的甲烷量或从另外的天体所引进的甲烷量。(DOI: 10.1126/science.1242902)
  • 宁波材料所在离子型聚氨酯和类Piezo 2离子皮肤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美国科学家David J. Julius和Ardem Patapoutian,以表彰他们在痛觉和触觉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对自身如何感知世界而感到好奇,但是一直不清楚神经系统是如何感知环境的。Julius利用辣椒素,发现了细胞中存在一种离子通道蛋白TRPV1,在疼痛和热的感知中起着核心作用。而另一位诺奖获得者Patapoutian则揭示了触觉的奥秘。Patapoutian与课题组合作者从小鼠细胞入手,经过长期的努力,最终在哺乳动物的细胞上发现了Piezo 1和Piezo 2这两种用于感应压力的通道蛋白。在一般状态下,Piezo 2蛋白呈闭合状态,细胞膜内外电位保持平衡。在按压状态下,由于细胞膜的张力,蛋白通道被打开,细胞外阳离子被挤入细胞内,破坏了离子平衡,使得穿过膜的离子电流发生了变化,产生了电信号。神经元将该电信号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中产生信息。   受到Piezo 2蛋白的启发,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团队将离子液体(IL)与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型聚氨酯(i-PU)混合,制备了一种以离子为传输介质的新型离子皮肤I-Skin-i。i-PU被用来模仿通道蛋白Piezo 2,离子液体被用来模仿细胞内外的传输离子。按压前,由于离子间相互作用,i-PU能够通过离子键相互作用吸引住离子液体中的正负离子,类似于闭合状态的Piezo 2通道蛋白。在按压过程中,i-PU分子链之间的空间被压缩,与i-PU结合较弱的离子被挤压至表面,类似Piezo 2通道蛋白被打开并完成离子传输。正负离子的迁移形成双电层,产生了电容信号。此时,该离子皮肤如同细胞膜上的Piezo 2蛋白,能够完成“将机械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输出”这一过程。并且由于i-PU中含有离子键,因此以i-PU为基底制备的I-Skin-i具有自修复的功能。最后,就可将I-Skin-i贴在人体不同部位,感知从呼吸到跳跃的动作,在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方面展现应用潜质。   该工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 Funct. Mater., 2021, DOI: 10.1002/adfm.202106341)上。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
  • 转化医学系列|人源化模式小鼠在肿瘤免疫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肿瘤免疫疗法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中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已发展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肿瘤免疫学治疗的方法种类繁多,目前各大医药研发企业的关注焦点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CAR-T疗法,溶瘤病毒等等,但新型的免疫疗法如何进行可靠有效的临床前效果评估,是推进肿瘤免疫疗法的一关键节点。百奥赛图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免疫检查点人源化小鼠,为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筛选提供了可靠的体内药效模型,此外基于重度免疫缺陷B-NDG小鼠建立的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也为药物验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期转化医学系列webinar邀请到的是百奥赛图药理药效事业部总监郭雅南博士,郭博士将给大家介绍:1. 免疫检查点抗体单用或联用在体内药效筛选的策略2. 利用免疫重建小鼠和B-hCD3e人源化小鼠进行双特异性抗体的体内药效评估与毒性检测3. 利用重度免疫缺陷小鼠B-NDG小鼠对CAR-T药物进行体内药效评估与毒性检测转化医学系列网络讲座第五期讲座题目:人源化模式小鼠在肿瘤免疫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讲座时间:7月25日下午14:00-15:00主讲人:郭雅南 博士(百奥赛图)讲座形式:网络讲座,手机或PC即可参与(会议链接和如下报名链接相同)即刻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主讲人简介郭雅南 博士百奥赛图 药理药效事业部总监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本科;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神经生物学/药理学博士学位;2009-2013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伯明翰妇女医院转化医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回国,担任百奥赛图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副总监。拥有10多年癌症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经验,现担任药理药效事业部总监。更多转化医学系列网络讲座安排,具体时间以珀金埃尔默微信推送时间为准。敬请关注!主题预计时间高内涵筛选助力个性化癌症医疗8月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研究最新进展9/19/2019使用Alpha技术研究RNA甲基化“橡皮擦” (ALKBH5)10/24/2019研究蛋白相互作用就是这么简单11/7/2019细胞成像分析前沿应用案例心得分享11/28/2019原来药物研发还可以这样做——基于表型筛选的药物研发11月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助力脑靶向载体的研究12/19/2019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文献速递ㅣ多模式活体成像系统在肝癌药物载体研究中的应用
    肝癌是最常见的致命癌症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癌变肝组织,同时以化疗、放疗等方式阻止正常肝细胞被感染恶化来治疗肝癌;但是,化疗会滥杀滥伤各组织的正常细胞,并产生极大的副作用,而且在肝癌细胞发生转移或再生后也难以治愈。因此,设计与制造出更好的用于肝癌治疗的药物,是医药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何提高药物疗效,不仅可以从药物结构本身出发,而且可以从药物载体入手。选择新型药物载体或靶向基团,可以使有效药物分子直接作用于癌症患处,提高药物靶向性,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减轻患者的疼痛。近日,辽宁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李丽教授课题组成功构建并制备了两种甘草次酸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药物载体,并通过组织分布和活体成像实验,验证载体具有明显的肝靶向性。该成果已发表在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领域国际权威期刊《Nanotechnology》。1. 甘草次酸(GA)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nc Acid,GA)是从中草药甘草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溃疡等多种药理活性的甘草酸苷元。近期研究发现,在肝细胞膜上镶嵌着许多GA特异性受体,可与GA特异性结合,因此,GA作为药物靶向分子进行修饰的药物载体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和一种新的靶向性治疗肝癌的有效途径。2. 金属有机框架(MOFs)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通过组装无机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形成的具有多孔隙、高比表面积的新型材料。它的最大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会在体内特定环境中自行分解,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副作用,降低耐药性,提高药物治疗效率。通过在MOFs表面修饰GA,可以实现MOFs的肝靶向性,并且MOFs的孔隙率高,具有超大比表面积,可以有效装载药物,提高载药能力。两种MOFs载体:Uio-66-COOH-1,4-丁二胺-GA与UiO-66-NH2-GA。3. 小鼠体内靶向性研究DiR荧光染料,DiR@Uio-66-COOH-1,4-丁二胺-GA和DiR@Uio-66-NH2-GA 在小鼠体内不同时间段的荧光成像图DiR荧光染料,DiR@Uio-66-COOH-1,4-丁二胺-GA和DiR@Uio-66-NH2-GA 在心、肝、脾、肺、肾的荧光成像图关于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AniView100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是广州博鹭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新推出的高灵敏度、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其采用一级背部薄化、背部感光超低温CCD相机,具有极高的检测灵敏度。大功率全波长卤素灯激发光源配合精密复杂的全局光源和万向鹅颈管点状光源光路系统,再加上顶级的光谱转换能力和多组滤光片组合,极大的提高了荧光信号的特异性,并大大缩短曝光时间。
  • 六天内根除小鼠癌症!可植入“药物工厂”这么神奇?
    据《科学进展》杂志2日在线报道,美国莱斯大学的生物工程师表示,他们使用针头大小的可植入“药物工厂”持续提供高剂量白细胞介素-2,在短短6天内根除了小鼠体内的晚期卵巢癌和结直肠癌。该疗法或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人体临床试验。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可激活白细胞以对抗癌症的天然化合物。试验使用的药珠可通过微创手术植入,每个都含有可产生白细胞介素-2的细胞,这些细胞被包裹在保护壳中。莱斯大学生物工程助理教授奥米德魏瑟的实验室研发了这种治疗方法。他说,人体临床试验最早可能在今年秋天开始。该团队只选择了已证明可安全用于人体的成分,并在多项测试中证明了新疗法的安全性。魏瑟说:“我们只给一次药,但‘药物工厂’每天都在生产药物,直到癌症被消除。一旦确定了正确的剂量,即需要多少家‘药物工厂’,我们就能够根除全部的卵巢癌和7/8的结肠直肠癌。”在新发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产生药物的珠子植入在肿瘤旁边和腹膜内,腹膜是一种支持肠道、卵巢和其他腹部器官的囊状内层,植入的白细胞介素-2集中在肿瘤内,并限制在其他地方暴露。该研究合著者、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妇科肿瘤学和生殖医学教授埃米尔贾再瑞博士说:“免疫治疗领域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增加肿瘤炎症和抗肿瘤免疫,同时避免细胞因子和其他促炎药物的全身副作用。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证明了‘药物工厂’可在几种小鼠模型中进行可调节的白细胞介素-2局部给药和根除肿瘤。”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细胞因子,一种免疫系统用来识别和对抗疾病的蛋白质。这是一种FDA批准的癌症治疗方法,但研究人员表示,与现有的白细胞介素-2治疗方案相比,“药物工厂”引发了更强的免疫反应,因为药珠直接提供更高浓度的蛋白质到肿瘤。研究人员称:“如果你通过静脉注射泵给予相同浓度的蛋白质,那将是剧毒的。而对于‘药物工厂’,我们在远离肿瘤部位的身体其他部位观察到的浓度,实际上低于患者在接受静脉注射治疗时必须承受的浓度,高浓度仅处于肿瘤部位。”药珠的外壳保护其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免受免疫攻击。外壳由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但不视为直接威胁的材料制成。研究团队发现,异物反应在30天内“安全而有力”地关闭了胶囊中细胞因子的流动。如果有必要,可进行第二个疗程。总编辑圈点“药物工厂”可放置在肿瘤旁边,围绕在这些器官和大多数其他器官的内膜内。如果医生需要不同的细胞因子来靶向特定形式的癌症,还可在药珠上装载工程细胞,制造相关免疫治疗的化合物。更值得欣喜的是,这一方法未来将不局限于文中的两种癌症,也可用于治疗胰腺癌、肝癌、肺癌和其他器官的癌症。
  • 北航冯林课题组: 磁流体基靶向给药微纳米机器人小鼠体内实现肿瘤杀伤
    近几年具有出色变形能力和可控性的磁流体机器人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在体外进行的,将磁流体用于体内医疗应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将磁流体机器人应用于人体也需要解决许多关键问题。本研究创建了基于磁流体的毫米机器人,用于体内肿瘤靶向治疗,其中考虑了生物相容性、可控性和肿瘤杀伤效果。针对生物相容性问题,磁流体机器人使用玉米油作为基载液。此外,该研究使用的控制系统能够在复杂的生物介质中实现对机器人的三维磁驱动。利用1064纳米的光热转换特性,磁流体机器人可以在体外杀死肿瘤细胞,在体内抑制肿瘤体积、破坏肿瘤间质、增加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这项研究为基于磁流体的毫米机器人在体内实现靶向治疗提供了参考。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冯林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通过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磁流体机器人实现肿瘤的光热治疗方法。该方法将磁流体的基载液改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植物油,通过三维电磁控制系统实现磁流体机器人的靶向控制,对该种磁流体机器人在体外与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和光热肿瘤杀伤效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研究中的所有3D模型均使用摩方精密nanoArch® S140设备打印。相关研究内容以“Biocompatible ferrofluid-based millirobot for tumor photothermal therapy in Near-Infrared II window”为题发表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期刊上,冯林教授为通讯作者,硕士生纪易明为第一作者。图1.用于近红外 II 窗口肿瘤光热治疗的生物兼容磁流体液滴机器人(BFR)概念图。图2. BFR表征。(A)Fe3O4纳米粒子的 XRD 图。(B)Fe3O4纳米颗粒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图。(C)油酸包裹Fe3O4纳米颗粒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图。(D) BFRs 中纳米粒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E) 所制备磁流体的磁滞线。(F) 磁流体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G) 不同浓度的BFR在 1064 纳米近红外照射下的温度曲线。(H) 5个加热-冷却循环过程中BFR的光热稳定性研究。该研究制备了一种生物相容性磁流体(BFR),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如图2所示。该生物相容性磁流体由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磁响应组分)和生物相容性植物油(基载液)构成。双层的油酸包裹磁颗粒使磁流体获得较好的稳定性。磁滞回线展现出该磁流体良好的磁响应能力。红外吸收光谱和光热升温曲线体现了该磁流体较好的光热转换效率和光热稳定性。图3. BFR在体外模拟血液循环环境中的运动。(A) BFR 可被控制移动到全血环境中三维血管模型的任意分支。比例尺:5 毫米:(B) BFR 在肝门静脉血管模型中的运动控制,显示了 BFR 由于可变形性和分裂能力而在血管中的可移动性。比例尺:2 毫米。(C) 磁流体机器人越过障碍物的侧面示意图。(D) BFR 在磁阻力作用下穿过障碍物和心脏组织表面的沟槽。(E) BFR 超声成像示意图。比例尺:5 毫米:(F) BFR 在一块牛心血管组织的内表面形成一个稳定的球体。(G) 超声成像视频快照,显示运动控制过程中 BFR 在不同时间的位置。比例尺:2 毫米。(H) BFR 在全血环境中逆流而上。比例尺:1 毫米。同时该研究对BFR在针对模拟体内靶向治疗环境的运动控制进行了详细研讨。通过四线圈三维电磁系统,磁流体机器人可以实现高精度三维运动控制。由于其具有极强的变形、分裂和融合能力,BFR可以在更为复杂的血管环境(如模拟肝门静脉模型)中运动,以及逆血流的运动。此外,因所选磁流体基载液材为有机液体,该种磁流体并不会与血管和心脏内壁发生粘连,可以实现在血管中和心脏表面的运动控制。磁颗粒与体内环境的密度差异也使得超声成像对BFR在体内的位置进行实时显示。图4. 体内肿瘤杀伤实验。(A) 各实验组裸鼠在治疗六天后的肿瘤情况,(B) 体重曲线。(C) 肿瘤大小曲线。(D) 六天治疗后离体肿瘤组织的体积统计。(E) 小鼠肿瘤切片的 H&E 染色结果。比例尺:50 微米。(F) 和 (G) 肿瘤切片的 TUNEL 和 KI67 染色结果。黑色背景图像为荧光图像,白色背景图像为特征荧光图像。比例尺:100 μm。此外,该种磁流体对体内肿瘤的治疗效果得到了验证。通过小鼠实验可以观察到治疗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有明显的减小。在染色结果中治疗组也展现出了对肿瘤组织的杀伤和抑制生长效果。
  • 王凯研究组:共聚焦光场显微镜对小鼠和斑马鱼大脑快速体成像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8月10日23点, i Nature Biotechnology /i 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凯研究组完成的题为《共聚焦光场显微镜对小鼠和斑马鱼大脑快速体成像》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展了一种新型体成像技术:共聚焦光场显微镜(Confocal light field microscopy),可以对活体动物深部脑组织中神经和血管网络进行快速大范围体成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跨脑区大规模的神经元如何整合信息并影响行为是神经科学中的核心问题,解答这一问题需要在更高时空分辨率上捕捉大量神经元活动动态变化的工具。共聚焦显微镜和双光子显微镜等运用于活体脑成像的传统工具基于点扫描,时间分辨率较低,难以研究大范围脑区中神经元的快速变化。因此,近年来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更快的成像方法。在多种新技术中,光场显微镜具有潜力,得到广泛关注,其特点在于可以在相机的单次曝光瞬间,记录来自物体不同深度的信号,通过反卷积算法重构出整个三维体,实现快速体成像,在线虫、斑马鱼幼鱼等小型模式动物上已获得初步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传统光场显微镜存在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限制了其在生物成像上的应用。首先,重构的结果会出现失真。2017年,王凯研究组研发的新型扩增视场光场显微镜(eXtended field-of-view Light Field Microscopy, XLFM)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应用于自由行为斑马鱼幼鱼的全脑神经元功能成像上,首次三维记录了斑马鱼幼鱼在完整捕食行为中的全脑神经元活动的变化。其次,现有光场显微成像技术缺乏光学切片能力,无法对较厚组织,如小鼠的大脑进行成像。让光场显微镜具有共聚焦显微镜一样的光学切片能力,滤除大样品中焦层之外的背景信号来提高信噪比,是提高成像质量、可广泛应用的关键所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然而,传统共聚焦显微镜采用激光逐点扫描和共轭点针孔检测来降低焦面外噪声的策略不适用于三维光场显微镜。面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创新提出广义共聚焦检测的概念,使其可以与光场显微镜的三维成像策略结合,在不牺牲体成像速度的前提下有效滤除背景噪声,提高了灵敏度和分辨率。这种新型的光场显微成像技术称为共聚焦光场显微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研究团队在不同动物样品上测试了共聚焦光场显微镜的成像能力。团队成员对包埋的活体斑马鱼幼鱼进行全脑钙成像,对比共聚焦和传统光场显微镜的成像结果,发现加入光学切片能力后,图像分辨率和信号噪声比提高,可以检测到更多较弱的钙活动。进一步的,将共聚焦光场显微镜和高速三维追踪系统结合,对自由行为的斑马鱼幼鱼进行全脑钙成像,在ø 800 μm x 200 μm的体积内达到2 x 2 x 2.5 μm sup 3 /sup 的空间分辨率和6Hz的时间分辨率。受益于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可以识别出斑马鱼幼鱼在捕食草履虫过程中单个神经元的钙离子活动的变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团队成员验证了共聚焦光场显微镜对小鼠大脑的成像效果,对清醒小鼠的视皮层进行钙成像,可以同时记录ø 800 μm x 150 μm的体积内近千个神经元的活动,最深可达约400 μm,且连续5小时以上稳定记录超过10万帧,没有明显的光漂白。团队成员进一步尝试使用共聚焦光场显微镜对鼠脑中的血细胞进行成像,深度可达600 μm,拍摄速度70 Hz,同时记录上千根血管分支中群体血细胞的流动情况并计算血细胞的速度,相比之前的传统成像方法通量提高了百余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研究团队在自由行为的斑马鱼幼鱼和小鼠大脑上证明了共聚焦光场显微镜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为研究大范围神经网络和血管网络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工具。同时,该技术不仅适用脑组织的成像,还可以根据所需成像的样品种类灵活调整分辨率、成像范围和速度,应用在其他厚组织的快速动态成像中。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研究在王凯的指导下,主要由博士研究生张朕坤、白璐,以及助理研究员丛林共同完成。王凯研究组余鹏、张田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石万卓,杜久林研究组李福宁做出贡献,研究员杜久林参与合作并给予指导意见。研究得到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实验动物平台的支持。研究工作受到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上海市的资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9bfa0661-24ad-4d0d-9ccd-10db465617c7.jpg" title=" 图1.jpg" alt=" 图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图1.(上)共聚焦光场显微镜原理示意图。(下)不同于传统光场显微镜,共聚焦光场显微镜采用片状照明,选择性激发样本的一部分,在垂直照明的方向上扫描,采集到的信号被遮挡板过滤掉焦层范围之外的部分。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重构可以得到焦层内的三维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28e2bd6d-59f5-4ff1-8085-355f6d295cbf.jpg" title=" 图2.jpg" alt=" 图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图2.(左)斑马鱼幼鱼捕食行为的一个例子。0s 为斑马鱼吞食草履虫的时刻。(右)左图斑马鱼捕食行为中,共聚焦光场显微镜记录到的两个不同脑区的神经元活动。箭头所指为过程中激活的单个神经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c26412e7-a408-4c67-8533-1c5a118fdb4b.jpg" title=" 图3.jpg" alt=" 图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span 图3.(左)共聚焦光场显微镜拍摄得到的小鼠视皮层中的复杂血管网络。6个在不同深度拍摄的体积连接为一个深度达600 μm的三维结构。(中)100 μm到250 μm深度血管网络的平面投影,颜色代表不同血管分支中血细胞的平均流速。(右)图中箭头所指的区域中五个血管分支在一段时间内流过血细胞数量的计数。 /p
  • 岛津成像质谱显微镜应用专题丨小鼠大脑成像分析
    优势● iMScope QT可测量的最大范围超过100万像素,能够进行大面积样本分析,例如在一次检测中对小鼠大脑全切片进行分析。● iMScope QT的分析速度比前一代产品快8倍以上,能够进行快速分析。● iMScope QT具有高质量准确度、分辨率及高空间分辨率,能够进行精确质谱成像分析。 概述质谱成像技术可以通过质谱仪直接检测生物分子和代谢物,同时保留其在样本组织上的位置信息,因此,可以生成不同生物分子基于特定离子信号强度和位置信息的二维质谱图像。iMScope成像质谱显微镜是用于质谱成像分析的整合型仪器,结合了光学显微镜和质谱仪,能够分析物质的结构和分布特征,拓展了药物研发和代谢物研究等领域的范围。通过将MALDI转换成LC和ESI系统,iMScope还可用于LC-MS定性及定量分析。本文将介绍配备Q-TOF质谱仪的新型iMScope QT(图1),并与前一代iMScope TRIO设备进行比较。图1 iMScope QT 小鼠全脑切片分析前一代iMScope TRIO设备的最大可测量范围是250 × 250像素。在iMScope QT中,可测量范围已扩展至1024 × 1024像素,能够以15 μm的空间分辨率分析小鼠全脑切片(约17mm × 9.4 mm)。根据表1条件进行检测,可在m/z 885.557处获得磷脂酰肌醇PI (38:4),并在m/z 888.631处获得硫苷脂(C24:1)的清晰质谱图像(图2)。 此外,由于iMScope QT的最大激光频率为20 kHz,分析速度比iMScope TRIO快8倍以上。结果显示完成图2所示的小鼠全脑切片(702624 pix)质谱成像分析仅需6小时。 表1 分析条件图2 小鼠全脑切片的质谱成像结果(空间分辨率:15 μm) 小鼠小脑的高空间分辨率分析对小鼠小脑附近的区域进行高空间分辨率质谱成像分析,如图2(a)中红色部分所示。根据表1中的分析条件,空间分辨率为5 μm。如图所示,可在m/z 885.557处获得 PI (38:4)、在m/z 888.631处获得硫苷脂(C24:1),检测到更清晰更详细的质谱图像(图3(b)和(d))。 此外,由于iMScope QT的质量准确度和分辨率较高,能够分离和检测PI (38:4)的同位素(m/z 888.573)和硫苷脂(C24 :1)(m/z 888.631),并能提取每种同位素的质谱图像(图3(c)和3(d))。而iMScope TRIO则无法获得以上结果。 图3 小鼠小脑的光学图像和质谱图像(空间分辨率:5 μm) (a) 光学图像(b) PI (38:4)的质谱图像,m/z 885.557(c) PI (38:4)同位素的质谱图像,m/z 888.573(d) 硫苷脂(C24:1)的质谱图像,m/z 888.631 结论与iMScope TRIO相比,iMScope QT的分析范围更广,分析速度更快,可实现更广泛的快速成像分析。此外,随着检测准确度和分辨率的提高,能够对各种目标化合物进行高精确度、高特异性的质谱成像分析。 iMScope QT不仅整合了质谱和形态学分析,而且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更快速、更灵敏以及更高的空间分辨率的检测。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中药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膝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是以关节软骨的进行性降解、软骨下骨的改变、关节边缘的骨赘形成、滑膜组织的炎症和增生、韧带及半月板变性和关节囊肥大为主要病理变化的骨关节疾病[1]。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疼痛、僵硬、肿胀及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显示,KOA约占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85%,在世界60岁以上的人口中,约18%的女性和9.6%的男性患有KOA的症状[2]。KOA的发病机制尚不能完全阐明,但研究发现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与OA的退变程度明显相关(图1)[3-4]。经典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调控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以不同的方式调节不同阶段的软骨形成,Wnt蛋白的表达与关节软骨的退变有密切的关系(图2)[5],在KOA的病理生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KOA为中医学中“痹证”“骨痹”“骨痿”等病证范畴。中药治疗KOA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并且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及复方治疗KOA的作用机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许多研究者从中药单体、提取物及复方作用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本文主要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特性及其与KOA之间的关系及中药单体与中药复方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治疗KOA机制方面进行综述。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溯源与特性Wnts是人类中至少19种不同分泌蛋白的家族,它们影响着大量的生物过程[7]。20世纪末,Nusse和Varmus于果蝇胚胎中发现wg基因,随后发现鼠乳腺瘤病毒整合位点中发现的Int-1基因与Wg基因同源,遂命名Wnt基因家族,而其中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研究者的研究热点。β-catenin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其在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等多种细胞事件中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Wnt配体与细胞膜受体蛋白卷曲蛋白(frizzled,Frz)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能够激活Wnt信号,细胞内轴蛋白(axis inhibitor,Axin)作为一个支架蛋白,可以结合多种降解复合物的蛋白质成分,调节细胞内β-catenin水平。Wnt对糖原合成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GSK-3β)有抑制作用,GSK-3β磷酸化可减少β-catenin的降解。因而β-catenin在细胞质中聚集增多,之后被转运到细胞核[8-9],并与T细胞因子/淋巴增强因子等转录因子结合,诱导靶基因转录激活[10-11],如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这是G1/S转变的积极效应,从而影响相关细胞的增殖分化、调控细胞凋亡和代谢。2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OAOA是一种常见的软骨退行性改变的疾病,主要由过度的机械压力、炎症和免疫改变引起[12-13]。虽然还未有明确的发病机制,但多数研究者认为OA的发生是关节软骨细胞、软骨外基质、软骨下骨质的合成及降解的平衡被破坏所导致。随着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研究在过去10年中取得的巨大进展,OA发病机制中的信号分子和转录因子已经被发现[14]。典型的Wnt信号通路涉及OA的发病机制,其中,软骨与软骨下骨的改变被认为是OA发生的首要因素,并且研究发现典型的Wn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助于增加软骨下骨重塑和骨赘形成;同时,软骨与软骨下骨的病理变化影响着OA的发展进程[15-16]。软骨下骨的广泛重塑致使骨硬化的发生,软骨下终板增厚,虽然还不清楚这种软骨下骨硬化是如何导致OA,但研究证明Wnt信号参与并能够诱导骨硬化[17]。Dickkopf1蛋白(Dkk-1)是一种分泌蛋白,是与骨吸收密切相关的功能蛋白,在维持骨质平衡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且现已证实Dkk-1能够抑制Wnt信号传导,对OA软骨破坏产生保护作用,从而降低骨赘的严重程度来降低OA的进展[18-19]。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软骨细胞功能的表达至关重要,参与软骨细胞的分化与增殖,通过该通路抑制关节软骨退变的促进因子水平,维持着关节软骨的健康状态[20]。研究表明,抑制大鼠软骨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以降低MMP的表达,继而减轻软骨炎症[21]。Xuan等[22]研究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以调节小鼠成年关节软骨表面带中糖蛋白-4的表达,在关节软骨稳态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SM04690是一种Wnt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具有作为疾病修饰OA慢作用药的潜力,可以诱导成骨基因表达下调,软骨基因表达上调,抑制蛋白酶产生及减少软骨降解,从而改善OA进展[23]。Chen等[24]发现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以调控Cyclin D1参与OA的发病过程。由此推断,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以维持软骨内的平衡状态,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是一种治疗OA的理想选择。3 中药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治疗KOA3.1 中药单体中药治疗KOA多以补益肝肾为主,中药单体治疗KOA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研究前景广阔。补骨脂是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inn.的干燥成熟果实,补骨脂素是补骨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常被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骨肉瘤、骨折和骨软化症,研究已证实补骨脂素可以在体内刺激局部新骨形成并触发骨的形成,可用于预防和治疗KOA,但影响软骨细胞增殖的确切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Zheng等[25]研究表明补骨脂素以剂量和时间相关性地方式增强软骨细胞的活力,MTT实验和药敏实验表明补骨脂素可以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并且还发现补骨脂素可以通过增加软骨基质主要成分II型胶原蛋白(type II collagen,Col-II)的表达,对防止软骨降解具有积极作用,证明补骨脂素是治疗KOA的潜在治疗剂。青蒿素是来源于黄花蒿Artemisiaannua Linn.的一种抗疟药,以其安全性和选择性杀死受伤细胞而闻名,有学者发现基于青蒿素的抗炎活性和抑制KOA相关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推测青蒿素可能对KOA有影响。Zhong等[26]则采用细胞活力测定、糖胺聚糖分泌、免疫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研究青蒿素对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诱导的KOA患者源性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和抗骨骼活性,发现青蒿素可以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缓解IL-1β介导的炎症反应和KOA进展。薯蓣皂苷是从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Delar. ex Redoute根中提取的天然产物,已有研究证实薯蓣皂苷具有抗炎、调脂、抗癌、保肝等作用。Lu等[27]通过在大鼠关节内注射碘乙酸钠建立KOA模型,用Western blotting、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组织学染色法检测薯蓣皂苷的作用,结果显示薯蓣皂苷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发挥对软骨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保护作用。更重要的是,薯蓣皂苷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表达来改善KOA的进展,有望成为治疗KOA的一种新型天然药物,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大黄素(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是一种从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根和根茎中分离出来的天然蒽醌,被证明具有抗菌、抗癌和抗炎活性。此外,大黄素可抑制多种细胞类型的MMP-2和MMP-9表达。Ding等[28]通过采用大鼠前交叉韧带横断建立大鼠KOA的实验模型,关节内注射大黄素,观察大黄素的体内作用,结果显示大黄素可降低IL-1β诱导的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和Wnt信号的激活,从而改善KOA的进展。以上研究表明中药单体有效成分不仅可以通过Wnt信号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软骨退化速度,同时还可以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修复软骨损伤,这些成果对于研究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对KOA进行靶向精准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中药单体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KOA的调控作用见表1。3.2 中药复方传统中药复方在治疗KOA中效果明显,通常采用活血通络、补肾益气的治疗方法,但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物成分较为复杂,其中药物有效成分和具体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加味阳和汤常被用于治疗KOA,前期研究表明加味阳和汤具有保护软骨的作用,Xia等[29]通过加味阳和汤干预大鼠模型,测得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降低,说明加味阳和汤能够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MMP-3、MMP-13及细胞凋亡蛋白酶-3、9(Caspase-3、9)水平,进而保护关节软骨。独活寄生汤因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和止痹痛之效,常用于治疗以关节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骨关节疾病,谭敏枝等[30]采用独活寄生汤对KOA大鼠进行关节腔注射,不仅可以改善KOA模型大鼠膝关节肿胀程度,而且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MMP-3、MMP-9的表达水平也有不同程度降低,说明独活寄生汤可以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为独活寄生汤治疗KOA提供一定的研究借鉴意义。温经通络方以桂枝为君药,具有温经通络、散寒除湿、活血止痛之效,唐芳等[31]发现温经通络方干预大白兔KOA模型,测得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Ax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果表明温经通络方可通过调控Axin水平负性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抑制软骨细胞中β-catenin和GSK-3β表达水平而达到治疗KOA的目的。盘龙七片具有消炎镇痛、通痹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常被用于治疗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朱鹏等[32]通过选用SPF级8周龄雄性SD大鼠构建KOA大鼠模型,发现盘龙七片组TNF-α、IL-1β、MMP-13显著降低,可能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活性以缓解KOA症状。七厘散主要由秦皮、川贝母、除虫菊酯和龙骨组成,对于OA的疗效较佳。宋寒冰等信号通路[34],谭志韵等[35]通过研究发现经切除卵巢以及关节注射的KOA模型组中,Wnt-4、β-catenin表达上升,GSK-3β表达下降,表明此模型中大鼠雌激素的降低可能激活了Wnt通路,在予以加味二仙颗粒干预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被抑制,软骨ECM降解和软骨细胞凋
  • 新品!博鹭腾携五大系列新品亮相Analytica 2024
    Analytica 2024 慕尼黑国际分析生化博览会(以下简称Analytica 2024)于当地时间4月9日正式启航,博鹭腾在展会期间隆重举行新产品发布会,重磅亮相五大系列新产品。博鹭腾总经理罗文波博士,运营总监陈歆女士,市场部经理魏宇清先生共同为新品揭幕及剪彩。罗文波博士为新品发布致揭幕辞罗文波博士提到,从08年作为观众到24年成为展商,这其中经历了国产设备飞速发展的16年,博鹭腾自创立以来一直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坚持不断创新,付出了无数的努力才能站在这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海外参加慕尼黑国际分析生化博览会,希望以此为契机,成为世界级的科学仪器供应商,创国际品牌。同时我们会在本次展会上与全球同行深入交流与学习,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塑造更美好更具合作性的未来。同时罗文波博士也向来到现场的全球客户介绍本次发布的新产品,他们对本次推出的新品赞不绝口,更有部分客户当场表达与博鹭腾展开深度合作的意愿。新品速览全自动蛋白印迹处理系列全自动蛋白印迹处理系统通过集成自动移液系统,自动完成Western Blot实验中关键步骤的自动化处理,包括膜的封闭、抗体孵育、洗涤等步骤,可替代传统WB实验中繁琐、机械、重复、枯燥的人工操作,并能提高WB实验结果可重复性,为WB实验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WB-1200Auto 全自动蛋白印记处理系统● 产品特点 ● ✔ 多通道最多可进行多达12块膜/胶的同时操作,每个槽位程序独立运行。✔ 标准化无需人员值守, 即可实现孵育和洗涤等过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处理,提高实验可重复性。✔ 低温制冷系统不仅可以在孵育过程中低温制冷,从而延长抗体的孵育时间,还可以在试剂存储区制冷,实现试剂的长时间保存。✔ 低成本系统支持传统实验中的试剂,无专用试剂,且可设置试剂的自动回收,实现重复利用。✔ 避免交叉污染系统通过自动更换移液枪头的方式进行加液,可完全避免试剂的交叉污染。✔ 液面监测系统配备液面监测系统,可自动监测系统运行过程中是否吸取足够量抗体或buffer,保证实验所需试剂用量准确。WB-600Pro 全自动蛋白印记处理系统● 产品特点 ● ✔ 多通道更高效最多进行多达6块膜/胶的同时操作,每个槽位程序独立运行更高效。✔ 标准化无需人员值守, 即可实现孵育和洗涤等过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处理,提高实验可重复性。✔ 低温制冷系统不仅可以在孵育过程中低温制冷,从而延长抗体的孵育时间,还可以在试剂存储区制冷,实现试剂的长时间保存。✔ 低温制冷抗体孵育环节可低温制冷,支持长时间孵育抗体。✔ 低成本系统支持传统实验中的试剂,无专用试剂,且可设置试剂的自动回收,实现重复利用。✔ 避免交叉污染系统可实现每次移液后的液路自动清洗,减少交叉污染的发生。智能视界成像系列桌面型智能成像系统,支持语音及手势控制,让实验室充满科技的声音。GelView 4000Lite 智能视界凝胶成像系统GelView 9000Lite智能视界化学发光成像系统● 产品特点 ● ✔ 高分辨率该系列产品均采用高分辨率相机,能够获取更加清晰的图片。✔ 智能控制在博鹭腾红外感应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中英文双语语音控制,让您的实验室充满科技的声音。✔ 体积小巧仅相当于一台PC主机大小,大大节省实验室空间。SkyView多模态成像系列SkyView不仅可以用于光学成像,还可通过CT的方式获取结构信息,并创新性地将强大的光学信号处理算法与CT获取的动物真实三维结构进行匹配和融合,进而获得动物体内光学信号的位置、深度、大小等信息,实现多模态的成像能力。SkyView小动物活体CT多模态融合成像系统● 产品特点 ● ✔ 强大的光学成像能力系统采用低温制冷CCD相机,可满足发光成像、荧光成像、切伦科夫成像的需求,搭载全新的光谱分离技术,进一步提升多通道荧光成像的处理能力。同时具备出色的光学三维成像功能,可以对光学信号进行多维度分析处理。✔ 高分辨率的结构成像系统搭载可360°旋转的射线源和高分辨率平板探测器,在进行结构成像时保持小鼠姿态不变,提升扫描精度的同时减少小鼠移动带来的误差。✔ 多模态融合成像能力光学成像结果可以与CT成像结果匹配分析,在算法支持下完美重构动物体内光学信号的位置、深度、大小等信息,实现真实的动物三维成像。DXA活体成像系列DXA活体成像系列是在原有活体成像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双能X射线成像技术,其不仅能够实现原有的活体成像功能,而且能够借助双能X射线源和线阵式探测器实现动物的高精度结构成像,并可分析得到骨骼密度、骨骼含量、脂肪含量、肌肉含量、骨面积等体质参数,进一步拓展活体成像的应用范围。AniView Phoenix X全光谱动物活体成像系统● 产品特点 ● ✔ 全光谱成像系统采用双相机设计,科学级制冷CCD相机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一区波长的成像,而低温InGaAs相机可用于近红外二区波长的成像,因此可实现 400-1700nm 波长范围内的全光谱成像。✔ 强大的荧光成像能力系统采用更多孔位的滤光片轮,大大提升了发射滤光片的装载数量,从而可以实现荧光成像的光谱分离功能。✔ 卓越的X光成像能力系统采用可设置不同强度的X射线束,能够对动物不同组织进行更为精准的区分,因此可以获取动物骨骼、脂肪、肌肉等更多体质信息。而线阵式平板探测器的使用,能够实现和光学成像完全相同的X光成像视野,实现多只动物的同时扫描,并进一步提升X光图像和光学图像叠加的精度。✔ 更安全系统可调节X光成像时的能量密度,从而保证小鼠所受到的辐射剂量不会影响正常生长,而且经过特殊设计的防护箱体能够实现远低于行业标准要求的辐射剂量,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AniView X 多模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 产品特点 ● ✔ 高灵敏度系统采用深度制冷CCD相机,配合大光圈镜头可实现生物发光的高灵敏度检测。✔ 强大的荧光成像能力系统采用更多孔位的滤光片轮,大大提升了发射滤光片的装载数量,从而可以实现荧光成像的光谱分离功能。✔ 卓越的X光成像能力系统采用可设置不同强度的X射线束,能够对动物不同组织进行更为精准的区分,因此可以获取动物骨骼、脂肪、肌肉等更多体质信息。而线阵式平板探测器的使用,能够实现和光学成像完全相同的X光成像视野,实现多只动物的同时扫描,并进一步提升X光图像和光学图像叠加的精度。✔ 更安全系统可调节X光成像时的能量密度,从而保证小鼠所受到的辐射剂量不会影响正常生长,而且经过特殊设计的防护箱体能够实现远低于行业标准要求的对外辐射剂量,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本次Analytica 2024 慕尼黑国际分析生化博览新品发布圆满成功,这五大系列新品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博鹭腾既有产品线,为广大用户提供更高性能、更多应用、更加便捷的实验工具,同时还展示了博鹭腾创新的理念和能力以及对产品品质的一贯追求。博鹭腾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结合尖端科技与人性化操作,确保每一位使用者都能在高效工作的同时,体会到科技的力量。
  • 中科院医工所研制出光谱治疗康复设备
    光学治疗技术以其高能量、低功耗、无污染、靶向性强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学科,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经皮无创光谱治疗技术,是利用光与人体组织的光物理、光化学、光机械、光磁等作用原理,对人体产生神经干预、免疫调节、组织修复等效应,有望取代药物和传统治疗手段为临床慢性病、免疫性疾病以及恶性疾病治疗输入一种安全、无创、绿色的治疗方法。但现有的光谱治疗技术普遍存在能量低、治疗深度浅、见效慢等缺点,限制了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推广。  苏州医工所将雄厚的光学基础与生物医学相融合,采用多项专利技术和特殊工艺研究出与人体对光吸收曲线一致的特殊治疗光谱。该治疗光具有从可见光到近红外的超宽光谱,涵盖了多种有效治疗谱段,可用于慢性炎症、血管及组织再生、炎性疼痛、运动损伤、恶性疾病治疗等多个领域。研究人员利用专利技术滤除了易引起皮肤热灼伤作用的近红外B和C以及部分A段光谱,有效提高了现有光谱治疗技术的安全性,也因此可将治疗光功率提高至数百瓦,穿透深度可达皮下5cm以上,远远超过现有光疗产品的穿透深度,不仅对浅表病灶有直接的治疗效果,更可作用到腹腔、盆腔等深层病变组织。 目前,基于该技术,医工所开发了用于炎症和慢性疼痛治疗的医院康复疼痛科用医疗设备,已经通过江苏省医疗器械检测所全性能检测,完成了临床试验并已申报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同时,产品样机在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吉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正骨医院等临床基地开展针对带状疱疹、膝关节炎、术后疼痛、肿瘤治疗开展临床验证,效果显著。后续还将开发面向社区诊所、家用、健身中心等不同用户群体,以及针对老年康复、动物康复、肿瘤治疗等特殊领域的系列专用治疗产品,将深层光谱治疗技术推向临床、真正服务于百姓,为慢性病防治输入一种有效的新型治疗手段。
  • 明美1250万像素高分辨率相机助力小鼠贴壁细胞观察
    近日,为了提高医院医疗水平,进一步规划和凝练医疗方向,深州市人民医院对小鼠细胞的观察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美专业工程师经过详细的沟通了解,针对博士的特殊需求,为其推荐了明美生物倒置显微镜mi52搭配研究级1250万高像素显微数码相机msx2的组合方案,并免费提供专业的样机演示服务,展现了明美在显微成像领域的专业素养。此次项目中,博士需要观察的是小鼠细胞中的贴壁细胞,这种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必须有可以贴附的支持物表面,其依靠自身分泌或培养基中的贴附因子才能在该表面生长增殖,因此,对观察使用的显微成像产品要求极高。通过明美专业工程师的多次沟通,以及产品推荐使用,最终选定使用明美生物倒置显微镜mi52搭配研究级显微数码相机msx2来进行观察研究。msx2是明美最新研发的1250万高像素科研级数字相机,采用1英寸大靶面高性能的成像芯片,设计usb3.0数据传输接口,具有高分辨率、颜色还原准确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其优秀的色彩表现,是液基细胞分析、免疫组化、骨髓细胞分析等对颜色要求高的病理诊断的理想工具。此外在明暗场、相衬、偏光、dic、荧光成像等领域同样表现出色。下图为使用明美生物倒置显微镜mi52与研究级显微数码相机msx2、ms60进行观察: 下图为明美生物倒置显微镜mi52与研究级显微数码相机ms60镜头下的小鼠细胞图片: 下图为明美生物倒置显微镜mi52与研究级显微数码相机msx2镜头下的小鼠细胞图片: 使用机型:明美生物倒置显微镜mi52 研究级显微数码相机msx2。
  • 岛津微焦点X射线CT助力动物实验-小鼠股骨CT观察
    现在的研究中经常需要动物实验提供数据支持,这些研究包括对骨病的研究、药物管理评价和代谢中的脂肪测量等。实验对象的动物有大、小鼠和兔子等。 X射线CT系统通常用于观察和分析小动物的骨骼,人类或小动物的牙齿。对小动物的观察包括活体动物的CT成像,猝死动物整体或切除部位的体外CT成像。 本案例介绍了利用inspeXio SMX-100CT Plus采集的小鼠股骨CT图像(体外)数据以及其三维解析结果。 图1. 岛津微焦点X射线CT inspeXio SMX-100CT Plus 对小鼠股骨的观察 使用inspeXio SMX-100CT Plus微焦点X射线CT系统(图1)进行数据采集。该设备采用密封式微焦点X射线发生源,最大输出电压为100 kV,图像亮度高,可对树脂、药物、骨骼等软材料在高放大倍数下进行三维观察。图2为小鼠股骨。红色矩形框部分是股骨,红色矩形框右侧的是胫骨。图3显示了小鼠股骨的原理图。股骨由近端、股骨本身和远端三部分组成。近端肢体与臀部骨共同构成髋关节。远端肢体与胫骨共同构成膝关节。本标本观察是股骨远端离体成像的一例。图2.小鼠股骨照片 图3 小鼠股骨的原理图 图4为骨骺的横断面图像,图5为骺端和干骺端横断面图像,图6为干骺端的横断面图像。在干骺端横断面上,圆形骨区为皮质骨,内部网状区为骨小梁。使用inspeXioSMX-100CT进行锥束扫描,一次即可获得区域内所有的横断面图像,还可以连续进行图像观察。 图4骨骺的CT图像图5骺端和干骺端的CT图像图6 干骺端CT图像 图7为MPR(多平面重构)图像,MPR显示的是在虚拟空间中堆叠的多个CT图像。 图7 小鼠股骨MPR图像 图8 小鼠股骨的三维图像 小鼠股骨分析 使用X射线CT获取图像,不仅可以进行横断面和三维观察,而且可以单独提取感兴趣区域进行观察,并测量骨的厚度。 图9 小鼠股骨三维图像 图10~14显示小鼠股骨皮质骨、骨小梁及皮质骨内血管的扫描结果,图像处理为某软件公司的TRI/3D-Bon骨结构分析软件。 图10 白色:皮质骨和骨小梁红色:皮质骨中的血管绿色:生长板软骨 图11 白色:骨小梁红色:皮质骨中的血管绿色:生长板软骨 图10、11中白色为皮质骨和骨小梁、红色部分为皮质骨中的血管、绿色部分为生长板软骨,图10中皮质骨在外观上是半透明的。 图12 骨小梁和生长板软骨图13 提取的生长板软骨图14 皮质骨和骨小梁厚度的测量 图13是提取的成长板软骨。图14是对提取的皮质骨和骨小梁测量出的厚度结果,从外观上使用不同颜色标示出各不相同的薄、厚部分。 结论 使用inspeXio SMX-100CT Plus不仅可以对小鼠股骨结构进行三维观察,而且可以通过其它分析软件提取感兴趣区域,并测量、评价皮质骨和骨小梁的厚度。 另外,针对专用软件(例如TRI/3 DBON),可利用BMD模型(骨矿定量) 将影像数据的亮度值转换为CT值,分离出皮质骨和骨小梁,获得皮质骨和骨小梁各自的BMD值。因此,在骨成像后,用BMD模型代替骨成像来建立分析曲线是可行的。(此应用只可针对特定第三方软件进行。)
  • 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海马体主要负责记忆和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记忆都储存在海马体中。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具有长突起,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组织来源于实验小鼠的正常脑组织,因为海马神经元细胞类似于干细胞属于高分度分化的细胞特性,具有不能传代,不能增殖等特点,所有收到细胞后尽快使用。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科研工作者,百欧博伟生物技术人员特提供了海马神经元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技术因人而异仅供参考:1、试验所需仪器设备及试剂(1)仪器生物安全柜CO2细胞培养箱荧光倒置显微镜高速冷冻离心机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2)试剂耗材T25细胞培养瓶血球计数板细胞培养孔板红细胞裂解液神经元完全培养基0.25%胰蛋白酶(含0.02%EDTA)多聚甲醛(PFA)DAPITriton X-100山羊血清NSEGoat anti-Rabbit lgG(H+L)Cross-Adsorbed Secondary antibody,Alexa Fluor 594Fluoromount-G荧光封片剂2、分离培养方法1) 取1-10 d的新生小鼠。用75%的乙醇浸泡,2) 在冰浴的PBS中分离海马,PBS洗涤3次,剪碎,3) 用0.25% Trypsin + 0.1% Ⅰ型胶原酶37℃水浴振荡消化30min,4) 用FBS终止消化,轻轻吹打,5) 过100 μm 滤网,6) 收集滤液,300 g离心5 min,7) 用完全培养基重悬沉淀,铺瓶。3、免疫荧光3.1.实验步骤(1)细胞爬片取3片玻璃片于24孔板中,每孔加入培养基1mL,加入细胞0.02million个/孔。置培养箱2h或过夜。(2)固定细胞爬片后,吸出培养基,用PBS洗1遍,加入4% PFA于4℃固定30min。用PBS洗3×5min/次。也可最后一次不吸出PBS,放4℃过夜。(3)破膜封闭将玻片除去水分,置于培养皿支撑物上,玻璃片封闭液配置:0.5% Trition X-100与PBS 1:1混合,再加10% 血清,取50uL破膜封闭液滴于防水膜上,将玻片上有细胞的一面盖上2h。(4)一抗孵育一抗配制:抗体与PBS 1:100(200)稀释破膜封闭后,取50uL一抗于防水膜上(湿盒中),将玻片(有细胞的一面)盖上置于4℃(最多可放置一周)(5)二抗孵育室温避光孵育二抗(二抗:PBS=1:500)2h后,PBS洗3×5min/次,染DAPI(DAPI:PBS=1:1000)5min,PBS洗3×5min/次。(6)包埋玻片上各滴1滴Fluoromount-G,将有细胞的一面盖上。鉴定细胞为P1代细胞3.2.检测结果(1)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照片阴性100X-DAPINSE100X-DAPI(2)检验基本情况:经免疫荧光鉴定,该细胞纯度达到90%以上。除了上述的细胞分离方法以外,百欧博伟还有很多关于其他细胞的分离方法,想要学习的小伙伴可以来百欧博伟进行现场学习,如果想要其他原代分离培养方法,可打电话或咨询相关技术人员哦。
  • 国内实验动物国家标准首次公布
    中国公布了首个控制实验动物的国家标准。科学家希望标准的实施能同时提高实验动物的条件和中国与国际研究的合作前景。  上周标准草案公布寻求公众意见,预计在今年年底开始实施。涉及安乐死、疼痛管理、运输和住所等主题。标准还规定了饲养设备和人员培训的所需经费。中国科学家称,国家法规的缺乏阻碍了一些国际合作,因为如果研究涉及的实验动物不受人道保护,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会不愿意参与这项研究。此外,因近期滥用事件有证可查,虐待实验动物的国内反对意见也越来越多  中国医学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动物科学主任秦娟说,尽管中国之前没有国家标准,大多数省份证实中国的实验室是符合国际公认的惯例的,但仍需要一份国家标准使国内所有实验室对动物的处理相一致。  2014年,为了获得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许可,中国取消了国内化妆品公司在动物上测试产品的要求。动物权益保护者与消费者都不赞同旧章程,虽然就当前要求如何适应国际生产商的问题仍存有混乱。  为了化妆品符合国际标准以便覆盖更大的市场,中国政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据ILAS,中国大概每年用于研究的动物有2000万只,主要是小鼠,还有大量狗、兔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在中国有30多万人在实验室动物产业工作。  草案是在中国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发表的,会上有中国实验室研究小组和英国国家中心NC3Rs(U.K.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Replacement, Refinement and Reduction of Animals in Research)的人参加。中国实验动物的科学探讨上3Rs的出席让人倍受鼓舞,3Rs负责人补充说,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的科学强国来说,足够快地培养实验室动物问题的意识以尽快匹配快速增长的科研经费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 重磅!马斯克称第二例脑机接口设备植入成功
    近日,马斯克在节目录制时透露,其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已成功为第二名人类患者植入脑机接口设备。据悉今年年初,“神经连接”公司进行了脑机接口设备的首例人体移植。患者的脑部活动信号可被实时读取。患者只需通过意念就能控制手机、电脑,并通过它们控制几乎所有设备。失去四肢功能的人群将是这款产品的首批使用者。脑机接口”是一种人机交互技术,工作原理是采集脑部神经信号并分析转换成特定的指令。(Brain-Machine Interface,BMI;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 ),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这一概念其实早已有之,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有阶段性成果出现。这种技术能够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直接的连接,不依赖正常的由外周神经和肌肉组成的输出通路,实现“脑”与“机”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换。除“神经连接”公司外,目前全球还有多家公司也正在研发脑机接口技术,有些公司已开始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2024年,中国团队成功研发65000通道脑机接口芯片。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3月份介绍,他带领中华脑机接口公司团队成功研发65000通道双向的脑机接口芯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当天,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举行。黄立在受访时说:“目前,国外的脑机接口芯片还只能做到3000多个通道,而且是单向的。而我们的脑机接口芯片可以做到65000通道,是双向的,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他表示,这项技术可以让很多目前实现不了的医疗应用成为可能。比如,可以让假肢有真实感觉,可以用人脑、意念控制假肢,神经系统的疾病治疗也成为可能,比如癫痫、老年痴呆、郁症、帕金森病等。盘点5家具有影响力的脑机接口公司一、NeuralinkNeuralink公司是由特斯拉创始人Elon Musk于2016年7月成立的,旨在开发一种可以将人类与AI融合的脑机接口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通过植入大脑的芯片,将人类的思想上传到云端,并实现人与机器的交互。目前,Neuralink已经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种名为“Link”的脑机接口设备,该设备可以通过手术植入到大脑中,并使用无线充电技术来保持运行。Link设备可以读取大脑中的神经元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格式,然后通过云端进行进一步处理。Neuralink的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医疗、娱乐和军事等。例如,它可以帮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还可以帮助正常人更好地控制机器人肢体。此外,Neuralink还开展了一些有趣的研究,例如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现意念打字和意念控制电子游戏等。为了将Neuralink的脑机接口技术推向市场,公司一直在积极开展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并已经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如果一切顺利,Neuralink的脑机接口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进入市场。二、NeuroSkyNeuroSky是一家脑机接口技术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它的使命是利用脑机接口技术改变人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好。该公司开发了一系列神经科学产品,如脑电图(EEG)、多通道生物电位记录器(EOG)和脑部活动监测设备(BAE)等,以帮助客户研究大脑活动,开发治疗方法和产品。NeuroSky的脑机接口技术基于EEG和EOG信号,可以非侵入性地监测大脑的活动,从而了解用户的意图、情感和认知状态等。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医疗、娱乐、教育、心理学、智能家居等领域。例如,在医疗领域,NeuroSky的技术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抑郁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在教育领域,NeuroSky的技术可以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注意力。在智能家居领域,NeuroSky的技术可以用于控制家庭设备,如灯光和温度等。除了开发和销售产品,NeuroSky还提供脑机接口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各种应用领域开发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该公司的客户包括迪士尼、微软、IBM、索尼等知名公司。三、InteraXonInteraXon是一家开发神经科学技术的公司,总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它开发了一种名为“Muse”的头戴式设备,可以监测大脑活动并提供反馈,以帮助人们提高专注力和放松力。Muse是一款基于脑电图(EEG)技术的产品,可以通过测量大脑活动来了解用户的注意力和放松程度等。该设备采用了低功耗蓝牙技术,可以与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无线连接,让用户实时了解自己的大脑活动情况。Muse的应用程序提供了多种功能,包括冥想、专注和放松练习等。用户可以在应用程序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冥想课程,并跟随Muse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大脑状态。Muse还可以记录用户的脑波数据,让用户了解自己的大脑活动情况,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除了Muse,InteraXon还开发了一系列其他的神经科学产品,如“Sigmund”和“MindSet”等。Sigmund是一款可以监测和反馈大脑活动的头戴式设备,主要用于研究和诊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心理问题。MindSet是一款可以减轻疲劳和增强专注力的头戴式设备,主要应用于劳动生产力提高、驾驶安全等领域。四、Blackrock NeurotechBlackrock Neurotech是一家心理科技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它主要研究脑电图技术(EEG)和生物电位记录器(EOG)等神经科学产品,并开发了名为“Quell”的疼痛管理产品,以帮助缓解疼痛。Quell是一款基于EEG技术的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监测大脑活动来缓解疼痛。该设备采用了低功耗蓝牙技术,可以与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无线连接,让用户实时了解自己的疼痛管理情况。Quell的应用程序提供了多种功能,包括疼痛管理、冥想和专注练习等。用户可以在应用程序中设置自己的疼痛管理计划,并跟随Quell的反馈来缓解自己的疼痛。Quell还可以记录用户的脑波数据,让用户了解自己的疼痛管理情况,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疼痛。除了Quell,Blackrock Neurotech还开发了一系列其他的神经科学产品,如“Think”和“Attune”等。Think是一款可以监测和反馈大脑活动的可穿戴设备,主要用于研究和诊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心理问题。Attune是一款可以监测和反馈情绪的可穿戴设备,主要应用于情感识别和心理健康管理等领域。五、NeuroLutionsNeuroLutions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市。它的目标是利用神经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健康和生活体验。NeuroLutions主要开发神经科学技术产品,如脑电图(EEG)、多通道生物电位记录器(EOG)和脑部活动监测设备(BAE)等,以及提供神经科学解决方案。该公司利用AI技术分析EEG和EOG信号以及行为数据,以帮助客户研究和开发治疗方法和产品。NeuroLutions的客户包括医疗设备公司和制药公司等。该公司的神经科学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更好地了解大脑活动和认知过程,从而提高治疗和诊断的准确性。此外,NeuroLutions还与游戏和娱乐公司合作,提供脑机接口解决方案,以帮助客户开发更智能和更具互动性的游戏和服务。
  • 文献解读丨小鼠组织中口服奥曲肽的MALDI-TOF质谱成像方法优化及评价
    本文由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所作,发表于Talanta 165 (2017) 128–135。 近年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成像(MALDI-TOF-MSI)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可以对动植物组织切片中不同的分子进行定位,尽管在逐点绝对定量中仍存在一些障碍。奥曲肽是一种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胃肠道出血。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定量显示奥曲肽在小鼠组织中空间分布的MALDI-TOF-MSI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结构相似的内标物与基质溶液一起被点到组织切片上,以尽量减少信号变化,并给出良好的定量结果。通过比较奥曲肽与不同基质共结晶后MALDI-TOF-MSI产生的信噪比,选择2,5-二羟基苯甲酸作为最合适的基质。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新鲜组织切片中奥曲肽的含量,验证了MALDI-TOF-MSI在线性、灵敏度和精密度方面的可靠性。验证的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奥曲肽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研究。 结果表明,MALDI-TOF-MSI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奥曲肽的空间分布,而且可以计算关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和t1/2)。更重要的是,MALDI-TOF-MSI测定的奥曲肽的组织浓度-时间曲线与LC-MS/MS测定的结果一致。这些发现说明了MALDI-TOF-MSI在药物开发过程中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潜力。使用仪器:岛津MALDI TOF、 LC–MS/MS 图1 内标对MALDI-TOF-MSI分析小鼠肝切片中奥曲肽线性的影响。(A) 小鼠肝脏切片上的兰瑞肽(内标)的质谱图,(B)加入奥曲肽标准溶液的肝脏切片光学图像,(C)5个浓度水平的奥曲肽的代表性质谱图像([M+H]+离子 m/z 1019 Da),(D) 用奥曲肽的平均信号强度绘制的奥曲肽校准曲线(n=5),(E)经内标校正后的奥曲肽的代表性质谱图像,(F) 用奥曲肽/内标的平均强度比绘制的奥曲肽校准曲线(n=5) 图2 对口服20 mg/kg奥曲肽后0、10、30、60、90和120 min采集的小鼠组织进行成像MS分析。(A)胃切片的代表性光学和质谱图像,(B)肠切片的代表性光学和质谱图像,(C)肝切片的代表性光学和质谱图像 图3 MALDI-TOF-MSI和LC-MS/MS测定奥曲肽的组织浓度-时间曲线。(A) MALDI-TOF-MSI法测定小鼠胃中奥曲肽的浓度-时间曲线 (B) LC-MS /MS法测定小鼠胃中奥曲肽的浓度-时间曲线 (C) LC-MS/MS法和MALDI-TOF-MSI法测定小鼠胃中奥曲肽的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MALDI-TOF-MSI的小鼠组织切片奥曲肽定量分析方法。首次通过比较DHB、CHCA和SA提取的奥曲肽在一系列激光功率水平下的信噪比,系统研究了激光能量对MALDI基质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DHB、CHCA和SA的最优功率水平应分别设置为50、70和60,DHB因其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基质效应最终被选为最合适的MALDI基质。兰瑞肽是一种与奥曲肽结构相似的生长抑素类似物,被用作内标,通过减小组织异质性、基质晶体异质性和激光功率波动引起的离子信号变化,提高分析的线性、准确性和精密度。然后成功地应用所开发的MALDI-TOF-MSI方法,观察口服20 mg/kg剂量后,奥曲肽在小鼠胃、肠、肝中的分布和消除过程。 结果表明,MALDI-TOF MSI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奥曲肽在小鼠组织中的空间分布,而且使关键药物动力学参数(Tmax和t1/2)的计算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MALDI-TOF-MSI测定的奥曲肽的组织浓度-时间曲线与LC-MS/MS绝对定量的结果吻合较好。 文献题目《Optim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ALDI TOF mass spectrometric imaging for quantification of orally dosed octreotide in mouse tissues》 使用仪器岛津MALDI TOF、 LC–MS/MS作者Tai Rao, Boyu Shen,Zhangpei Zhu, Yuhao Shao, Dian Kang, Xinuo Li, Xiaoxi Yin, Haofeng Li,Lin Xie, Guangji Wang, Yan Liang Key Lab of Drug Metabolism &hamacokinets,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Medicines,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Tongjiaxiang 24, Nanjing 210009 PR China
  • 新发现,基因组编辑技术可对DNA进行微调
    Crispr基因编辑——一种分子剪刀可以让科学家对生物体的DNA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变。Crispr基因编辑毫无疑问是治疗镰状细胞病的一个希望。镰状细胞病是一种与之相关的血液疾病,被称为地中海贫血,是一种罕见的失明,以及一种毁灭性的疾病,被称为转甲状腺素淀粉样变性,在这种疾病中,一种畸形的蛋白质会在体内堆积。有时候,科学家可以使用Crispr剪掉有问题的DNA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保留一个基因并对其进行微调,即系进入表观遗传编辑,可能会达到更好的目的。表观遗传学是研究DNA在一生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基因的表达。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一个人的行为(如饮食或吸烟)或环境暴露(如毒素或紫外线)造成的。表观遗传学是一种分子记忆,反映了我们多年来遇到的经验。这就是为什么,在拥有相同DNA密码的同卵双胞胎中,一个可能会患上癌症,而另一个则保持健康。虽然基因编辑依赖于改变DNA密码本身,而表观遗传编辑则涉及到上调或下调单个基因的表达。基因包含制造重要蛋白质的指令,而它们的表达是基因被“开启”来制造它们的过程。如果将基因比喻成音板上的音量旋钮,表观遗传编辑控制着它们的设置是“响亮的”还是“柔和的”。对于这样的“音量控制”进行实验是一个新领域,而刚好在今年5月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线索,揭示了一个可能的应用:对抗早期饮酒改变基因工作方式的方式。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青春期的酗酒会改变杏仁核的大脑化学成分–杏仁核是大脑中控制恐惧和快乐反应的小杏仁形状的部分。在啮齿动物和人类身上,他们都发现,在生命早期接触酒精似乎会减少一种名为Arc的基因的表达。这个基因是大脑可塑性的主要调节器,也就是大脑基于经验的适应能力。当Arc的表达被抑制时,这种变化与成年后易患焦虑和酒精使用障碍有关。在这项新研究中,由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酒精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心主任、精神病学教授Subhash Pandey带领的团队想看看他们是否可以通过在老鼠杏仁核中对Arc进行表观遗传编辑来逆转这种改变。他们构建了一种经过修改的Crispr形式,这种Crispr不是编辑或删除基因,而是增加基因的表达。然后,他们将其注射到成年大鼠的大脑中,这些成年大鼠在青少年时期曾接触过酒精——相当于10至18岁的人类。这种早期的接触意味着Arc的表达在成年动物中已经受到抑制。Subhash Pandey表示他们瞄准了杏仁核的中央核,因为这是处理进入大脑的信息的关键中枢,也是焦虑、恐惧和饮酒行为的中心。注射Crispr使Arc的表达恢复到基线水平,Subhash Pandey称之为大脑的“工厂重置”。之后,这些啮齿动物摄入的酒精减少了,焦虑也减少了——研究人员通过行为测试来测量这一点,包括老鼠在所谓的“高架迷宫”中的表现。十字形迷宫由两条暴露在外的臂和两条封闭的臂组成。啮齿类动物的压力越大,它们就越不愿意在迷宫的露天部分呆上一段时间。Subhash Pandey说:“我们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他们的饮酒水平会回到基线,所以我们认为,也许这种表观基因编辑会产生持久的影响,我认为,就如何将这种疗法转化为人类治疗而言,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抱有很高的希望。”为了测试Arc基因是否真的导致了这一结果,研究人员还设计了一种旨在减少其表达的Crispr注射。他们在青春期没有接触酒精的老鼠身上进行了测试。注射后,老鼠比之前更焦虑,喝了更多的酒。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我们的分子记忆可能会被修改,甚至被删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遗传学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创新基因组学研究所的科学主任费奥多尔乌尔诺夫说:“这项研究展示了改变基因对其经历的记忆的可行性,这深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他也强调,老鼠不是人类,我们不应该草率下结论。乌尔诺夫说表示治愈一只老鼠和用表观遗传编辑器给一个酗酒成瘾的人注射之间的距离还很遥远。我们是否具备向那些轻度饮酒问题的人的杏仁核进行快速注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乌尔诺夫作为表观遗传编辑公司Tune Therapeutics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认为,这样的实验疗法可以在多次治疗后复发、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酒精成瘾患者中进行测试。然而,与直接编辑基因一样,调整基因表达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Arc是一种与大脑可塑性有关的调节基因,修改它的表达可能会产生酒精成瘾以外的影响。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遗传学教授贝琪弗格森(Betsy Ferguson)研究成瘾和其他精神疾病的表观遗传机制,她说:“我们不知道这种变化会改变其他什么行为。”“这是一种平衡,既要找到有效的方法,又要找到不会破坏日常生活的方法。”另一个复杂的因素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酒精的使用会改变数十个、甚至数百个基因的表达。在人类中,这可能不像提高Arc的表达那么简单,这只是其中之一。虽然解决方案似乎是调整所有这些基因,但同时操纵许多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导致问题。“我们知道行为,包括饮酒行为,是由许多基因控制的,这真的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解决,”Betsy Ferguson说。目前还不清楚这种编辑的影响会持续多久。Betsy Ferguson表示自然发生的表观遗传变化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永久性的,有些甚至可以传给后代。总的来说,她认为使用表观遗传编辑治疗酒精成瘾的想法很有趣,但她希望看到结果被复制,并在更接近人类的大型动物身上试验Crispr治疗。相信这一天可能不会太远,因为最近有几家公司推出了表观遗传编辑商业化。在总部设在圣地亚哥的Navega治疗公司,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如何通过抑制一种名为SCN9A的基因的表达来治疗慢性疼痛。当它高度表达时,它会发出许多疼痛信号。但简单地删除这个基因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一定程度的疼痛是有用的;当身体出现问题时,它会发出信号。(在极少数情况下,携带SCN9A突变的人对疼痛具有免疫力,这使他们容易受到无法感觉到的伤害。)。在Navega的实验中,小鼠的表观遗传编辑似乎抑制了几个月的疼痛。点击图片免费报名参加“第五届基因测序网络大会”
  • 水质检测实验室仪器---铜含量分析仪 ,铁含量分析仪相关研究
    在水质分析仪器高端化发展的趋势下,赛莱默一直挖掘不断衍生的新客户需求,积极提升设备的智慧化水平,更好地为客户解决水问题。今年的上海环博会上,赛莱默为大家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从金属含量来讲下铜含量分析仪 ,铁含量分析仪。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大脑和肝、心脏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讲,饮用水中铜含量非常低,小于0.01毫克/升。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饮用水中微量的铜对人体是有益的,可补充人类食物中铜的不足,同时,铜能起到杀灭自来水中某些细菌的作用。因此存在超标隐患。可溶性铜盐都有毒,主要因为铜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过多的铜进入体内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疼痛、急性溶血和肾小管变形等中毒现象。曾经在新闻报道中有小区因为饮用水中铜超标而造成集体腹泻。铜超标虽然不会诱发人体严重疾病,但是如果长期大量食用铜超标的水,可能会造成肾小管变形等中毒现象,引发急性铜中毒,对身体内的脏器造成负担影响胎儿发育。水中铜含量可以通过铜含量分析仪进行检测。B1070铜含量分析仪是一款智能型仪器,该仪器采用人性化设计,图形菜单,操作直观易懂,具有中英文可选,光源采用单色冷光源,测量准确可靠,可用于电厂、化工、冶金、环保、制药、生化、食品和自来水等溶液在实验室的测量与存储。仪器特点1、5.0寸彩色触摸屏,显示美观,控制简单2、图形化菜单简单易懂3、中英文语言可选,适应不同用户4、仪器可带自检功能 ,方便检测故障5、仪器有打印功能,可实时打印数据或打印存储数据6、仪器具备通讯功能,可将数据上传7、温度偏差提示功能,方便用户及时校准技术参数显 示: 480X272 彩色触摸屏;测量范围:0—200 ug/L 示值误差: ±2%F.S;分 辨 率: 0. 1 ug/L;重 复 性: ≤1%;水样温度:(5~60)℃;环境温度:(5~45)℃; 供电电源: AC220V 50Hz;功 率: <15W;外型尺寸:420×390mm×230mm;(主机)重 量:5kg;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本身也不具备毒性。但是当铁摄入量超标的时候,仍然会引起铁中毒。一旦铁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昏迷、发热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贫血、肝肾衰竭的病症,甚至会休克死亡。水中铁含量可以通过铁含量分析仪进行检测。B1080铁含量分析仪是一款智能型仪器,该仪器采用人性化设计,图形菜单,操作直观易懂,具有中英文可选,光源采用单色冷光源,测量准确可靠,可用于电厂、化工、冶金、环保、制药、生化、食品和自来水等溶液在实验室的测量与存储。仪器特点1、5.0寸彩色触摸屏,显示美观,控制简单2、图形化菜单简单易懂3、中英文语言可选,适应不同用户4、仪器可带自检功能,方便检测故障5、仪器有打印功能,可实时打印数据或打印存6、仪器具备通讯功能,可将数据上传7、温度偏差提示功能,方便用户及时校准技术参数显 示: 480X272 彩色触摸屏;测量范围:0—200 ug/L 示值误差: ±2%F.S;分 辨 率: 0. 1 ug/L;重 复 性: ≤1%;水样温度:(5~60)℃;环境温度:(5~45)℃; 供电电源: AC220V 50Hz;功 率: <15W;外型尺寸:420×390mm×230mm;(主机)重 量:5kg;
  • 儿童用药尼美舒利被指致死 药监局称无异常
    “数千例不良反应事件,数起死亡事件”,近日,一种化学名为“尼美舒利”的儿童退热药,被推上药品安全性疑虑的风口浪尖。在包括北京的各地药店,家长们随手就能买到这种廉价的儿童退烧处方药。国家药监局和相关专家认为,该药本身安全性目前暂无问题,但在销售和使用中,因缺乏监管、滥用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和致死风险增大。   近日,一则小儿退烧药“尼美舒利”存在巨大不良反应风险,有上千例不良反应并引起小儿致死的消息引起家长广泛关注,昨日国家药监局表示正在对该药的风险进行论证。药监局有专家表示该药的不良反应并非来自药物本身,而是使用不当。   尼美舒利仍是可用药物   据央视近日报道,在去年11月于北京召开的“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上,有专家引用中国药物不良反应中心的数据,称尼美舒利在最近的六年里,已经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甚至有数起死亡案例。   昨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新闻办向媒体表示:目前尼美舒利仍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允许用于儿童的退热药。对尼美舒利的安全性监测显示,该药使用的收益是大于风险的。   国家药监局回应:尼美舒利不良反应监测无异常   近日关于退烧药尼美舒利可能会导致肝损害的报道不绝于耳,但是这个药品到底撤不撤市一直未有一个官方说法。昨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独家给本报记者发来传真,表示从目前的不良反应监测来看,未出现异常情况,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正在组织专家对其安全性做进一步论证。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表示,9年期间全省共监测到133例不良反应,但没有儿童肝功能损害病例。   2月18日康芝药业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一事件其实是竞争对手在捣鬼,而某全球制药巨头就是主角。目前,康芝药业已经向海南省工商局发了该公司涉嫌不正当竞争的投诉信,并在公司官网上发了律师函。该全球制药巨头昨天傍晚回应记者称,公司目前正在了解情况,有进展将会告知。   不良反应与同类药物相当   同时,国家药监局新闻办称,该局一直高度关注尼美舒利安全性问题,综合国内外有关尼美舒利安全性数据的监测和关注,2008年曾对尼美舒利说明书进行了修改,对适应症、用法用量等事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比如,禁用于1岁以下的婴幼儿。此外,用于儿童退热,疗程不得超过3天,每天用量要按具体患儿体重衡量,5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0mg,1天2次。   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教授认为,数年前,国际医学界和药学界就有针对尼美舒利安全性的争论,但近几年,国内外已有的临床研究文献,包括一份40万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表明,尼美舒利与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同类药物相比,解热镇痛效果相当,不良反应也相当。   致死因用药过量时间过长   孙忠实表示,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绝大多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非药品质量问题,而是与药品的不当使用有关。几起儿童死亡事件,并未发现儿童死亡与“尼美舒利”本身有因果关系,主要原因是用药过量或长期用药。   尼美舒利是处方药,但目前一些药店随意销售处方药,家长过量、不合理用药。孙忠实说,如果遵循医嘱,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应该是安全的。   国家药监局新闻办2月18日也表示,有关尼美舒利的风险问题,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正在组织进行进一步论证。   某制药巨头被指幕后黑手   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获悉,经批准的尼美舒利各种药品共55个。其中上市公司康芝药业是最大的生产企业,其生产的“瑞芝清”牌尼美舒利占公司年销售的比例高达8成左右。尼美舒利事件发生后,不少媒体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康芝药业。   昨天康芝药业一位姓肖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事情并不是单纯的药品不良反应,而是竞争对手在捣鬼。他还说,这个药厂给各大医院的医生发出以儿童用药安全为名义的警示短信,称尼美舒利涉嫌不安全。而且这个全球制药巨头的官网上也有明显禁用尼美舒利的标识。“不过现在这个标识已经撤掉了,但是我们都保存了证据。”肖先生说。   据了解,该制药巨头生产的退烧药也是中国妈妈们比较常用的儿童退烧药,而康芝药业的“瑞芝清”可以说是其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肖姓负责人还向记者承认,海南康芝药业已经正式向海南工商局提交该制药巨头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打压海南医药龙头企业的投诉信。下一步会否告到法院?该负责人表示法律途径正在研究当中。   康芝药业损失惨重   公司在其官网上也登出律师函表示:一些企业和单位通过媒体对“尼美舒利颗粒”进行无端诋毁的行为,已经给“瑞芝清”的声誉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其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据悉,该事件对康芝药业的影响非常深远。因为“瑞芝清”几乎是公司的生命线,占其销售八成以上。2月14日,康芝药业紧急停牌并发公告澄清,表示媒体提及的“尼美舒利颗粒”会导致严重肝损害、死亡病例等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且与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瑞芝清”无关。   而康芝药业的股票价格也因此事受到影响,从15日开盘自今,四个交易日有三天都股价下跌,昨天收盘再跌3.7%。   安全性将进一步论证   又讯据新华社电记者昨日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新闻办了解到,尼美舒利始终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密切监测之下,其安全性问题将进一步论证。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2008年曾对尼美舒利说明书进行修改,对适应症、用药人群、用法用量等事项进行了限制。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也对尼美舒利国内外的有关检测数据进行监测和关注。   -调查   低价处方药随手可买酿风险   药店   买尼美舒利无需凭处方   目前在北京多个区域的药店均有售尼美舒利。2月18日,记者在亦庄几家药店发现均有同一品牌(瑞芝清)尼美舒利颗粒销售,价格14元-25元不等,且不需处方。   亦庄一中泰安康药店工作人员称,尼美舒利的药效很强,退烧效果很好,一般都是孩子发烧38度以上,且老不退烧时家长会来指定购买。如果患儿发烧情况不严重,或者患儿没有使用过尼美舒利,药店也不会主动建议家长购买。“毕竟药效太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免疫力,但目前没听买过的人来反映问题。”   问及为何不用处方就能购买尼美舒利颗粒时,该工作人员表示无可奉告。   而一百姓平安药房工作人员称,尼美舒利对孩子没有什么大的副作用,可以放心使用。各药店工作人员均表示,没有接到药监局关于此事的通知。   医生   已不作为一线退热药物   2月18日,北京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专家胡仪吉表示,尼美舒利在儿科属于处方药,医院对该药进行严格适应症管理,不作为一线退热药物,风湿免疫专业也只用做二线用药,用量很少。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周忠蜀表示,发烧时小儿最常见的急症,一些家长因为着急,在药店自行购买退热药后,过频过量给孩子使用,甚至把退热药、感冒药联合使用,希望孩子快点退热,反而造成婴幼儿出现晕厥、虚脱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周忠蜀建议,药品监管部门对小儿用药,应该有更严格的监管。但同时,周也坦言,目前,儿童看病难,从药店购药是一个方便、快捷的渠道,但儿科用药在销售时,家长亟待得到一些关于合理用药的详细指导。   医院   儿科已多年不再用该药   儿童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王晓玲指出,尼美舒利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适用于骨关节炎症等和各种疼痛的治疗。欧洲药管局批示尼美舒利说明书的适应症为急性疼痛、痛性骨关节炎的症状治疗、原发性痛经,并作为二线药物治疗,疗程限制在15天内,禁用于“儿科发热或流感样症状以及小于12岁儿童”等。国家药品评价中心组织过尼美舒利不良反应专家会议,专家建议不作为呼吸道感染的一线退热药物,2岁以下最好不用。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周忠蜀介绍,数年前,由于关注到国外对“尼美舒利”用药不良反应风险的报道,该院的儿科已不再使用该类退热药。目前,医院对高烧患儿多用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相对安全一些”的药品。   专家   是国产儿童退热药主力   昨天,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也表示,尼美舒利目前在国内有二三十家企业生产,是国产儿童退热药的主要成分,售价也比较便宜,颗粒剂零售十几元一盒,仅是国外同类儿童退热药的四分之一左右。导致尼美舒利在药店销售量较大,一些药店不看处方就卖药。   针对药店不看处方卖尼美舒利,北京市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对药店的监管。   -小贴士   儿童发烧不宜急于药物退烧   北京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专家胡仪吉介绍,儿童发烧不宜急于用药物退烧。因为发烧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退烧药一般只能降低体温,而不能消灭造成发烧的根本原因。体温不超过38.5℃一般不要急于退热,特别是没有明确诊断之前。一般来说,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最好是多喝开水,多休息,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方法退热,但如果发热时间过长或发热温度过高(超过38.5℃),则必须使用退热药物进行必要的治疗。   胡仪吉强调,退热药的服用需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不宜频繁服用。如果发热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   -疑点   商业竞争引“夺命药”风波?   此番“尼美舒利”风波,源于去年11月26日在京举办的“北京儿童用药安全国际论坛”。专家在会上对尼美舒利安全性的担忧近期被央视曝光。   而近日,“尼美舒利”在国内产销量最大的生产企业康芝药业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另一种儿童退热常用药“美林”的生产企业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诉至海南省工商局。   康芝药业指上海强生就是上述儿童用药安全国际论坛的赞助方,并在自己的官网上,打出禁用尼美舒利的标示,而强生目前主打的儿童退热药“美林”,主要成分是布洛芬。   康芝药业还出具了强生产品网页在今年2月14日前后的截图,指强生是在自己起诉后才将“禁用”标示撤掉。   记者昨天未联系到上海强生公司相关负责人。但据媒体报道,强生公司中国区新闻发言人吕晶表示,不清楚此事,需核实。但其也承认官网上确实出现过禁用“尼美舒利”标示的图片。   康芝药业称,该事件是儿童退热药市场竞争激烈的一个映照。中国大部分制药企业生产的儿童退热药都是以尼美舒利为成分,而国际制药厂商的同类产品,主要是以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为主要成分。国内药品,也就是“尼美舒利”因价格合理,药效比较明显,目前占据着国内儿童退热药市场70%左右的份额,但由于此番不正当竞争事件引发的相关媒体炒作,已经导致尼美舒利在一些城市下架和医院禁开。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第十三届“晨兴”化学生物前沿论坛暨岛津杯颁奖仪式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1-01-12 阅读次数:2次2021年1月8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第十三届“晨兴”化学生物前沿论坛暨岛津杯颁奖仪式在深圳大学城校区成功举办。为符合防疫政策,此次会议采用校内线下及校外线上相结合。 会议由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兼化生学院院长杨震教授主持开幕,由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周强教授致辞。同时,会议邀请了南方科技大学疼痛医学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疼痛医学中心宋学军教授,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岳建民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周佳海研究员作相关课题发表。 岛津一直以来关注高校教育,为了助力高校培养从事化学生物学研究的优秀高层次跨学科科研人才,加强研究生之间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培养研究生的科技创新精神,特设立“岛津中国”奖学金,获奖者可参加坪山中心-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实验室实习。 专家发表结束后,会议进入“岛津杯”颁奖仪式,由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彭涛副教授主持,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业务部肖来龙先生作为岛津代表,线上表达了对获奖学生的恭喜,也希望“岛津杯”奖学金能为高校教育的化学生物学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岛津杯”获奖学生与岛津线上合照
  • 科学家发现一种高效的登革热病毒抑制剂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9600万有症状感染者,表现为严重发烧、皮疹、肌肉和关节疼痛。登革病毒可分为4个血清型,感染不同血清型病毒都会增加内出血和死亡的风险。然而目前还没有防治登革热的抗病毒药物。近期,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化合物,能在体外实验和小鼠实验中阻止登革病毒复制,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期刊,论文标题为“A pan-serotype dengue virus inhibitor targeting the NS3–NS4B interaction”。  从2009年开始,研究团队筛选了成千上万个抗登革热病毒的候选化合物,发现了一种高效的登革热病毒抑制剂JNJ-A07,并证明其在体外试验中被能同时抑制4种血清型病毒的复制。将JNJ-A07用于感染登革热前后的小鼠,发现JNJ-A07能够减少病毒载量和病毒引起的疾病。研究同时发现,JNJ-A07能够阻断登革热病毒中对其复制至关重要的两个病毒蛋白(NS3和NS4B)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病毒复制复合物的形成受阻,从而揭示了一种以前未报道过的抗病毒作用机制。研究还发现JNJ-A07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安全性,并具有很高的耐药屏障。目前,JNJ-A07正处于临床试验中。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990-6#change-history
  • 破解“化骨绵掌”幕后黑手——叛变的脂肪细胞
    一项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样本的研究已经证明了“重新编程”的脂肪细胞,即使在癌症已经得到缓解后,是如何导致长期的骨损伤的。一项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样本的研究已经证明了“重新编程”的脂肪细胞,即使在癌症已经得到缓解后,是如何导致长期的骨损伤的。以分子复合物作为靶标可减轻小鼠体内骨损害病变的严重程度,提示针对MM这种常见的且使人虚弱的并发症的可能治疗对策。当癌性浆细胞积聚在骨髓中并对其他血细胞的制造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时,就会发生这种恶性肿瘤。超过80%的MM患者的骨骼也出现溶骨病变,这可能导致严重疼痛和骨折。即使成功治疗了癌症,这些损伤也无法愈合,从而导致骨愈合的长期缺陷和较低的生活质量。为了理解为什么溶骨病变不能愈合,Huan Liu和他的同事研究了活动期骨髓瘤患者、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骨髓样本。他们观察到,靠近溶骨病变的部位含有大量的骨髓脂肪细胞(脂肪细胞)。与骨髓瘤细胞一起培养的脂肪细胞“逆生长”为重新编程状态,释放抑制骨形成和促进骨分解的酶。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骨髓瘤细胞通过激活一种叫做PRC2的分子复合体来转化脂肪细胞,进而抑制一种叫做PPARγ的受体的活性。脂肪细胞中,PRC2复合体组分EZH2失活可阻止其重新编程,并降低MM缓解期小鼠模型中骨损伤的严重程度,这表明恢复PPARγ活性有助于治疗患者的骨损伤。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