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地下水多级监测系统

仪器信息网地下水多级监测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地下水多级监测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地下水多级监测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地下水多级监测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地下水多级监测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地下水多级监测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地下水多级监测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地下水多级监测系统相关的资讯

  •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完成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2018年,由该单位组织实施,31个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地质环境监测机构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大幅提升了地下水监测的专业化和自动化水平。/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自然资源部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共建成层位明确的国家级地下水专业监测站点10168个,全部安装一体化地下水自动监测设备,实现了全国主要平原盆地和人类活动经济区的地下水水位、水温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实时传输和数据接收,与水利部门地下水监测数据实时共享。/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改建完成西北干旱、华北半干旱地区的2个地下水均衡试验场和1个秦皇岛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实现了土壤水负压、潮汐等要素的实时在线监测,提高了土壤水运移、海平面变化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能力。/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利用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研发了监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和三维地下水云计算实时模拟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管理、动态分析、水质水量综合评价与信息发布等功能,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多级数据共享与异地联动的工作模式。/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建成国家地下水监测网络数据中心,与31个省级节点实现互联互通;建成现代化的水质监控实验室,满足《地下水监测网运行维护规范》中规定的100项水质指标测试监控能力,实现对国家地下水质标准93项指标的全覆盖。/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实施过程中,首次研发并成功实施了承压—自流井监测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承压水与无压水转化过程的自动监测问题,有效解决了水样采集、冬季的防冻和洗井清淤难题;完成了基于北斗传输的自动监测站点建设,解决了无移动信号网络覆盖或信号较弱地区监测数据传输问题;编制了12项地下水监测行业标准规范,提出了多要素综合评价的地下水位和水质监测网优化设计方法,总结形成了多层含水层系统的分层监测井建设技术和服务于生态环保的浅部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建设技术。/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建设,形成了10168个监测孔的地层编录和抽水试验资料,获取了丰富的水文地质参数,进一步揭示了区域含水层结构特征,深化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认识。信息应用服务系统每年产生近9000万条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数据,将为水资源科学管理、地质环境问题防治、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p
  • 自然资源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收官
    p  2019年12月29日,自然资源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收官,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召开了竣工验收会。由袁道先、王浩、王光谦等14位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验收认为,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竣工,使我国地下水监测事业产生了质的飞跃,是我国地下水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成果,标志着我国的地下水监测工作迈入国际领先行列。/pp  会上,自然资源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首席专家李文鹏在会上介绍了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果。他表示,该工程首次构建了国家级地下水三维自动化监测网,以水文地质单元为基本单位,在人口密集区、国家重大工程区、地下水超采区、地面沉降区进行重点监测,实现了对我国主要平原盆地和岩溶含水层地下水水位、水质的有效监测,大幅提高了我国区域性地下水专业监测的能力和水平。/pp  其次,工程运用物联网和北斗通信技术、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研发了集地下水水位水温和大气压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自动传输、数据整编、综合分析及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建设完成国家信息中心与省级节点及数据灾备节点之间的专线网络,实现了国家级和省、市等多级地下水监测网的联动管理和数据信息共享服务。/pp  同时,工程建设完成地下水水质测试与质量控制实验室,可分析无机、有机化学指标100余项,满足国家地下水监测网水质测试和质量控制的需求。改建完成的河南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场及秦皇岛海平面综合监测站,将为我国地下水科学和气候变化等综合研究提供科学观测平台和基础数据。/pp  再次,工程编制了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网优化、监测井建设材料和工艺等13项地下水监测标准体系,有效带动了省—市级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并将为后续水资源和生态环保监测网的建设提供依据。北京、内蒙古、河南等10个省级监测井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19亿元,建设完成2389个省级监测井。/pp  此外,自然资源部通过工程实施形成了10171个监测站点建设全过程的水文地质勘探成果资料,全面更新了整个监测区的水文地质参数系列,大幅提升了监测区水文地质认识。/pp  据介绍,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启动于2015年6月,总投资达22亿元,共建设完成20469个监测站点,由自然资源部和水利部共同建设。其中,自然资源部建设完成10171个监测站点。两年试运行结果表明,水位水温自动监测数据到报率保持在95%以上,每年产生8900余万条水位水温数据,水质测试指标从35项扩展到97项,工程总体运行平稳。所获两次全国水质监测数据已应用于并将持续服务于我国地下水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和水资源管理,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基础。/p
  • 17省(区、市)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开启招标
    日前,水利部信息中心2022年山西等17省(区、市)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公开招标公告发布(项目编号:OITC-G220320263-8)。信息显示: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和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的通知》(办水文函[2022]79号)任务安排,严格执行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2013)、《地下水水质样品采集技术指南》(地下水[2018]91号)以及《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GB/T 51040-2014)等有关规定,2022年山西等17省(区、市)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共有1112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站,111个同步监测站,涉及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安徽省、河南省、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福建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7省(区、市)。具体工作任务和简要技术要求如下:1、1112个监测站采样前抽水等准备工作,准备全部水样容器。2、1112个监测站20项、111个同步监测站93项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及送检要求应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附录A的相关要求。3、1112个监测站、111个同步监测站水样运输(运送、寄送)。4、1112个监测站水质样品进行1次20项水质检测,检测方法应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要求,质量控制措施按照《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2013)中相关要求开展。出具水质评价报告、质控报告、检测报告,提供水质监测数据成果汇总表、采样记录表、采样人员现场采样照片及样品照片等。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信息显示,目前天津、江苏、山东、黑龙江、河北、甘肃北京等省市相关的招标信息也已经发布。项目名称:2022年天津市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项目编号:OITC-G220320263-7)2022年天津市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共有151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站,15个同步监测站。项目名称:2022年江苏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项目编号:OITC-G220320263-5)2022年江苏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共有125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站,13个同步监测站。项目名称:2022年山东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项目编号:OITC-G220320263-6)2022年山东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共有219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站,22个同步监测站。项目名称:2022年黑龙江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项目编号:OITC-G220320263-4)2022年黑龙江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共有222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站,22个同步监测站。项目名称:2022年河北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项目编号:OITC-G220320263-3)2022年河北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共有265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站,27个同步监测站。项目名称:2022年甘肃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项目编号:OITC-G220320263-2)2022年甘肃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共有93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站,9个同步监测站。项目名称:2022年北京市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项目编号:OITC-G220320263-1)2022年北京市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共有172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站,17个同步监测站。
  • 地下水水质监测是治污的重中之重
    国土资源部4月22日发布《2014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14年全国202个地级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监测点总数为4896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1000个。  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的监测标准,此次4896个监测点中,优良的有529个,占监测点总数的10.8% 良好的有1266个,占25.9% 较好的有90个,占1.8% 较差的有2221个,占45.4% 极差的有790个,占16.1%。在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ldquo 地下生态&rdquo 作为生态建设系统的一个方面,同样不可轻视。没有&ldquo 地下生态&rdquo 文明,就没有系统的生态文明,地下水质直接考验我们国家和地区的&ldquo 地下生态&rdquo 治理能力。  在我国各地区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建设发展过程中,&ldquo 地下工程&rdquo 越来越多,&ldquo 地下工程&rdquo 的建设也越来越复杂,如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又不破坏地下生态环境,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地下水质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地下水质问题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优质的地下水不仅能够体现优质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是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见证。反之,被重金属等严重污染的地下水质虽然一时不被人们发现,但是这样的低劣水质绝对不利益居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同样也反应了相关部门治理&ldquo 地表&rdquo 不治&ldquo 地底&rdquo ,管&ldquo 天&rdquo 不管&ldquo 地&rdquo 的治理思路。  从《公报》中还可以到这这样一组数据,与上年度比较,有连续监测数据的水质监测点总数为4501个,分布在195个城市,水质有提升的监测点位有751个,占16.7%,变差的监测点有809个,占18.0%,报告以&ldquo 综合变化趋势以稳定为主&rdquo 说明&ldquo 有进步&rdquo ,因为&ldquo 呈变好趋势和变差趋势的监测点比例相当&rdquo 。读罢,笔者不禁要问,为何还有809个监测的水质有变差的现象?换做是地面生态环境治理,就有809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持续恶化,这样必定会对相关部门问责,但是因为是地下水,因此就不再追责。然而这恰恰是我们生态环境治理的漏洞,管&ldquo 天&rdquo 不管&ldquo 地&rdquo 的治理思路和治理考核机制的缺失直接考验我国各地区的&ldquo 地下生态&rdquo 治理能力。  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工程,凡是影响长远发展的自然环境,都应当是我们各地区治理的重中之重,没有地下的生态,就没有系统的生态,没有优质的地下水,就没有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3053万大单!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与地下水质监测(2021-2023)
    项目编号:0733-22171032项目名称: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与地下水质监测(2021-2023)预算金额:3053.69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1、本次公开招标项目名称: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与地下水质监测(2021-2023),共15包,各包均为2022年和2023年一招两年,合同一年一签。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资金,其中2022年财政资金已落实,2023年度预算金额为预估金额,最终预算以财政部门最终批复为准。2、招标项目概况和简明技术要求及各包预算等如下表:序号分包编号分包名称2022年分包预算(万元)2023年分包预算(万元)(预计金额)主要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周期2022年2023年2022年2023年10733-22171032/1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22年度运行维护(河北省部分)220.30345.74开展607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215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运行河北秦皇岛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确保实验场环境的正常运行。开展607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607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运行河北秦皇岛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确保实验场环境的正常运行。2022年5-12月2023年5-12月20733-22171032/2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22年度运行维护(山西省部分)193.07230.13开展338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133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开展338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338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2022年5-12月2023年5-12月30733-22171032/3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22年度运行维护(内蒙古自治区部分)264.49368.25开展500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190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开展500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500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2022年5-12月2023年5-12月40733-22171032/4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22年度运行维护(辽宁省部分)161.13297.14开展455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166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开展455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455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2022年5-12月2023年5-12月50733-22171032/5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22年度运行维护(吉林省部分)213.56339.07开展498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187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开展498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498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2022年5-12月2023年5-12月60733-22171032/6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22年度运行维护(黑龙江省部分)234.13365.31开展496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192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开展496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496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2022年5-12月2023年5-12月70733-22171032/7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22年度运行维护(江苏省部分)117.66191.38开展336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124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开展336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336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2022年5-12月2023年5-12月80733-22171032/8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22年度运行维护(安徽省部分)189.42313.68开展370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115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开展370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370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2022年5-12月2023年5-12月90733-22171032/9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22年度运行维护(山东省部分)290.78435.76开展640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256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开展640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640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2022年5-12月2023年5-12月100733-22171032/10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22年度运行维护(河南省部分)226.30330.22开展485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187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运行河南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运行维护,确保实验场环境的正常运行。开展485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485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运行河南郑州地下水均衡试验场运行维护,确保实验场环境的正常运行。2022年5-12月2023年5-12月110733-22171032/11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22年度运行维护(四川省部分)140.80188.60开展277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109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开展277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277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2022年5-12月2023年5-12月120733-22171032/12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22年度运行维护(陕西省部分)161.60255.13开展360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136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开展360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360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2022年5-12月2023年5-12月130733-22171032/13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22年度运行维护(甘肃省部分)232.77368.25开展500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186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开展500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500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2022年5-12月2023年5-12月140733-22171032/14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22年度运行维护(青海省部分)148.70232.91开展266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 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98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开展266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 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266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2022年5-12月2023年5-12月150733-22171032/15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2022年度运行维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258.98370.40开展410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162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运行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场运行维护,确保实验场环境的正常运行。开展410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井深测量与洗井清淤,确保监测站点和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环境,保障水位水温数据的及时性、持续性与准确性,开展410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与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运行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场运行维护,确保实验场环境的正常运行。2022年5-12月2023年5-12月合计3053.694631.973、本项目为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项目,采购标的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中(十六)其他未列明行业。4、本项目评标、授标均以包为单位。拆包投标或多包合并一个报价投标将被视为无效投标。5、本项目各包均为2022年和2023年一招两年,合同一年一签。其中2022年财政资金已落实,2023年度预算金额为预估金额,最终预算以财政部门最终批复为准。6、本项目为国家财政预算投资项目,如因国家政策调整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预算调整或取消,采购人和招标代理机构将不对投标人和中标人作出任何补偿,请投标人注意风险。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3年12月。本项目( 接受 )联合体投标。
  • 从国家地下水监测中心建设看地下水检测仪器需求
    投资22亿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自2015年开始,已经建设三年多,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中心1个,用来检测地下水水质。经过这两年招标,目前实验室已经购买大批量仪器,此实验室仪器设备应该算是地下水检测设备最齐全实验之一。  仪器信息网小编从国家地下水监测中心实验室招标过程,盘点了地下水检测仪器需求。  目录如下:序号名称采购数量采购品牌1采水器3台2潜水泵5台3过滤器4台4普通显微镜1台5恒温培养箱1台6恒温干燥箱(小)1台7马弗炉1台8快速制备色谱1台9冷藏柜10台10固相萃取仪2台11强力振荡萃取机2台12超声波清洗器1台13电子天平2台14电子天平(万分之一)1台15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1台16酸度计2台17大肠菌快速测定仪1台18溶解氧测定仪6台19红外测油仪1台20浊度仪1台21总、测定仪1台22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1台23TOC测定仪1台2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台25BOD测定仪3台26电位滴定仪2台27实验室lims数据处理系统1套28超高效液相色谱仪1台UPLCH-Class29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仪1台OAUPLCOn-LineSPE/XevoTQD30超高效液相离子淌度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1台UPLCI-Class/VIONIMSQTOF31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1台Pegasus4D-C32气相色谱仪3台Intuvo900033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仪1台7890B-7000D34顶空/气相色谱-质谱仪1台AtomxXYZ/7890B-5977B35实验室分析级纯水系统1套36微波消解仪1台37真空泵3台38旋转蒸发仪2台39有机分析专用烘箱1台40低温高速离心机(大、小)3台41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1台42气体采样器1台43氮气发生器2台44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3台45氮吹仪2台46同位素仪1台4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台48离子色谱仪1台49连续流动分析仪1台5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1台51气相色谱-质谱仪1台5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四级杆质谱仪1台53气相色谱-高分辨磁式质谱仪1台54荧光显微镜1台55便携式低流量采样器1台56便携式电动采样泵1台57高压灭菌锅2台58水浴锅3台59消煮炉3台60电热板2台61洗瓶机2台62涡旋混匀仪5台63摇床1台64天平5台65色度仪2台66COD仪(加消解器)2台67浮游生物网5台68恒温平板振动器1台69全温震荡培养箱1台70超净台2台71有机溶剂移液器1支72无机溶剂移液器1支73标签机3台  公开资料显示,仪器总价达4190万。
  • 15省正开展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与地下水质监测
    年初,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7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以饮用水水源和国家重点生态区域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控为重点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为保障地下水监测站点和地下水自动监测仪的高效运行和发挥作用,掌握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和水质状况,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工作。近期,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与地下水质监测(2021-2023)项目公开招标,涉及15个省份共计15个包,项目2022年预算金额3053.69万元,2023年4631.97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资金。从招标文件中,我们获悉15个省份近两年地下水监测工作任务,2022年15省共开展 6538处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辅助设施的看护、巡查和维修重建,共开展2456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样品采集,涉及37项常规指标检测分析。常规指标测试项(37 项)序号测试指标1色(铂钴色度单位)2嗅和味3浑浊度/NTU4肉眼可见物5pH6总硬度(以 CaCO3计)/(mg/L)7溶解性总固体/(mg/L)8硫酸盐/(mg/L)9氯化物/(mg/L)10铁/(mg/L)11锰/(mg/L)12铜/(mg/L)13锌/(mg/L)14铝/(mg/L)15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mg/L)16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17耗氧量(CODMn法,以 O2计)/(mg/L)18氨氮(以 N 计)/(mg/L)19硫化物/(mg/L)20钠/(mg/L)21亚硝酸盐/(mg/L)22硝酸盐/(mg/L)23氰化物/(mg/L)24氟化物/(mg/L)25碘化物/(mg/L)26汞/(mg/L)27砷/(mg/L)28硒/(mg/L)29镉/(mg/L)30铬(六价)/(mg/L)31铅/(mg/L)32钾/(mg/L)33钙/(mg/L)34镁/(mg/L)35重碳酸根/(mg/L)36碳酸根/(mg/L)37游离二氧化碳(mg/L)
  • 山东将建成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和地下水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p  山东省地矿局近日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全局地下水及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意见》,山东将逐步建成覆盖地下水、地热、地质灾害、海洋地质等领域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成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分析与发布为一体的区域地下水及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管理服务系统。/pp  地下水及地质环境监测是客观反映地下水、地质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山东省地矿局建局60年来积累的宝贵监测数据资料,与生态文明建设契合度最高、关联度最紧、呼应性最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和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重大工程建设地质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地服务于生态环境、水利、城建、规划、自然资源、农林业、海洋等各个领域。山东将通过全面提升地下水及地质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手段,拓展监测领域,加快提升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推进成果应用和转化,逐步建成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和区域地下水及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管理服务系统,为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预警等提供技术支撑,为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和地下水演化研究奠定基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ce808ff3-b0ce-4ed2-be6a-376d2bf91e49.jpg" title="绿· 仪社.jpg" alt="绿· 仪社.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扫二维码加“绿· 仪社”为好友 了解更多对科学仪器市场的分析评论!/spanbr//p
  • 广电计量守护地下水环境安全 2022年国家地下水监测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水利部信息中心在北京组织专家组,对2022年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监测系统运行维护和地下水水质监测(水质部分第二批)项目召开线上合同验收会。业主单位水利部信息中心和验收专家听取广电计量验收汇报。专家组一致评价:项目采样过程严谨,质量控制措施合理,成果材料完整,同意通过验收。   “十四五”时期,国家明确建立以“水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为核心,以“水生态保护”“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障”三方面指标为支撑的指标体系,着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等要素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   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和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的通知》(办水文[2022]79号)任务安排,广电计量继圆满完成“2021年北京等17省(市、区)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后,再度承接2022年山西等18省地下水监测、调查与评估工作。任务总计1112眼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监测井,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南、西南、西北、华中18个省(市、自治区),任务覆盖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71%。   面对点位分布散、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公司的全国一体化管控为项目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广电计量统一调度8个计量检测基地共计162人组建了项目服务团队,服务过程统一调度、多地协同,为顺利推进实施计划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期间,技术人员克服南方夏季高温酷暑,西藏地区高原反应等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经合理安排采样计划,顺利完成安徽、新疆、云南等时值疫情区域的采样任务。   不同于常见的地表水监测任务,地下水监测对在线监测设备的取放方法、洗井设备(泵)的选择及采样时间等都有特殊要求。为确保项目完成质量,保障团队实行“公司、计量检测基地、项目组”三级质量保障措施和综合保障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既能严格落实质量控制,保证所得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又能高效协同不误进度。最终,项目采样工作较合同要求时间提早10天完成,为项目后续检测及成果汇总工作提供了时间保障。   作为国有上市的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广电计量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服务能力覆盖水质、空气废气、噪声、土壤、固废、电磁辐射等领域,可提供全面的环境检测和技术服务,是国家、省部级水质监测分析、土壤修复评估检测服务、农田污染综合管理检测等重大项目的承接和技术支撑单位。   广电计量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部委及广东、湖南、河南、辽宁、广西、安徽、内蒙古、吉林等多个省份的水资源环境调查服务项目,以强有力的检测技术支撑,为政府部门科学开展水质评价、打赢“碧水保卫战”作出积极贡献。后续,广电计量将继续夯实项目经验及检测能力,为监管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保障,为生态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调查提供专业、全面的技术服务,积极履行国企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的责任担当,为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技术力量!
  • 应用案例 | Evolution环境监测系统应用于地下水质及环境气象监测
    根据意大利第36/2003号法令,对垃圾填埋场和废物处理厂的环境条件以及任何土壤和地下污染需要进行严格监测。尤其是地下水可能会受到渗漏液的污染,因此须要进行准确控制,持续监测水质情况。近期,在意大利南部一个大规模的垃圾填埋场区域内安装了一套大型的Evolution环境监测系统,系统由7个外围监测站点和一套中心气象站组成,7个监测站点分别对应7个监测井。在约800000平方米的区域内,这些站点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通信,并将数据发送到云端的控制系统。系统持续监控50多个环境参数,通过APP进行异常状况报警,以便快速处理。为了信息的完整性,系统除了监测水质和气象参数,还把空气质量参数也考虑进来。在此之前,系统已经多次在其他类似应用场景中成功运行,此此成功安装运行再次证明了Evolution环境监测系统的高质量。关于Evolution环境监测系统Evolution环境监测系统,采用模块化高频Evolution数据采集器,可配备wifi模块,实现本地、远传或wifi访问数据采集器查看下载数据。可原位时时监测空气温湿度、温度廓线、辐射温度、水体温度、土壤温度、热通量、土壤三参数、雨量、降水(雪等)类型、地面状态、可见度、风速风向、大气压、气体浓度(CO2/CH4/O3等)、太阳直射、总辐射、净辐射、反射、照度、水位、水质等等参数指标。可应用于气象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地表地下水监测、机场专业监测、路面状况监测、山体滑坡监测等等领域。
  • 过度开采且污染严重 地下水水质如何监测?
    3月22日是刚刚过去的“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又是“气候与水”,水环境的污染和治理似乎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提起水质安全时,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总是饮用水、河流、湖泊甚至是海洋等地表水,而作为全球水系统中极其重要的地下水,往往很容易被忽略。狭义上的地下水是指地面以下各种岩石空隙中的水,包括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在《水文地质术语》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虽然埋藏于地表之下,难以用肉眼观察到。但实际上地下水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据了解,全球地下水的总量多达1.5亿立方公里,几乎占地球总水量的十分之一,井水和泉水就是我们常见的地下水。作为地球上的重要水体之一,地下水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其水量稳定、水质好,因此地下水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尤其是在地表缺水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常常成为当地的主要用水来源。而一些含有特殊化学成分或水温较高的地下水,还可用作医疗、热源、饮料和提取有用元素的原料。然而,在我国大气“阴霾”尚未全然散退之时,地下水也同样面临着严重的开采和污染危机。近10年来我国地下水供水量每年约1000亿—110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供水总量的18%,全国年均超采近17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大量入渗,也严重威胁着地下水的水质安全。根据有关部门的相关监测,我国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着严重污染。因此,加强地下水系统的保护、科学治理以及有效监管,对于确保我国城乡居民用水安全,有效改善地下水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地下水开采时间长且程度深,再加上地下水的流动性及其系统的复杂性,导致地下水的检测要比地表水及其它水体的检测更加困难,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地下水的检测,离不开现代科学仪器和分析技术的支撑。在地下水检测之前,需要对地下水先进行采样。伴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不同类型的地下水采样设备已经被研制出来,有包括自动水质采样器、全自动多功能地下水采样器、智能地下水采样器等采样设备和系统。根据结构不同,还可以分为取样筒式采样器、惯性式采样器、气体驱动式采样器、潜水电泵式采样器。采样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事实上,现在的水质分析是相当完备的,而且水质分析的方法也正在逐步向连续化、自动化方向发展。重金属分析仪、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水质毒性分析仪、余氯分析仪、水中VOC检测仪、氨氮测定仪以及污染指数测定仪等仪器仪表共同组成了地下水的监测网络。作为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那些埋于地底、不为人知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一样弥足珍贵。从长远利益出发,我们有必要了解地下水的污染状况、途径和原因,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保护地下水的安全。24小时客服如果您对以上色谱分析仪器感兴趣或有疑问,请点击联系我们网页右侧的在线客服,瑞利祥合——您全程贴心的分析仪器采购顾问.------责任编辑:瑞利祥合--分析仪器采购顾问版权所有(瑞利祥合)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国家投20亿元用于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
    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消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发布关于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国土资源部分)初步设计的招标公告。根据招标内容可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内容主要由地下水监测中心、监测站点、信息传输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等组成。该工程估算总投资为204042.60万元.  其中,国土资源部门102472.58万元,建设五大区16个重点区(水文地质单元)共10103个地下水监测站点(包括30个泉流量监测站点),改建2个地下水监则(均衡)试验场、改建1个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建立31个省级地下水监测信息节点。10103个地下水监测站点,包括新建地下水监测站点7141个(包括泉流量监测站点18个),改建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点2962个(包括泉流量监测站点12个)。钻探总进尺649502m,配备地下水水位信息自动采集设备10103台套,泉流量站水位与流量监测仪器30台套。  项目详情请见招标公告。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关于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国土资源部分)初步设计招标公告(招标编号:0733-14622082180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中信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受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委托,对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国土资源部分)初步设计进行国内公开招标。请愿意承担本项目的投标人投标。  一、资金来源  本项目资金来源于中央预算内投资。  二、项目概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投资[2014]1660号),要求据此编制工程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投资概算由发改委核定后由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审批。工程建成后,可扩大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的控制范围和站网密度,进一步提高地下水监测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基本实现对全国地下水动态的有效监控,对大型平原、盆地和岩溶山区地下水动态的区域性监控及地下水监测点的实时监控,基本满足当前水资源管理和地质环境保护的需要。建设内容主要由地下水监测中心、监测站点、信息传输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等组成。该工程估算总投资为204042.60万元,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预算内投资负责安排,具体投资数额在初步设计阶段进一步核定。  其中,国土资源部门102472.58万元,建设五大区16个重点区(水文地质单元)共10103个地下水监测站点(包括30个泉流量监测站点),改建2个地下水监则(均衡)试验场、改建1个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建立31个省级地下水监测信息节点。  1.国家地下水监测中心建设  与水利部门合并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中心,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建设面积4585㎡,信息系统建设配备各种硬件设备196台套,水质测试实验室配备各种测试仪器26台套。  2.地下水均衡试验场及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建设  修复改造河南郑州均衡试验场(代表中国东部平原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孔隙地下水类型)、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均衡试验场(代表中国西北内陆盆地干旱气候区孔隙地下水类型)。修复改造河北秦皇岛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总共配备各种试验仪器10台套。  3.省级地下水监测信息节点建设  完善全国31个省(市、区)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省级地下水信息采集节点,配备217台套信息设备。  4.地下水监测站点建设  建设地下水监测站点10103个,包括新建地下水监测站点7141个(包括泉流量监测站点18个),改建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点2962个(包括泉流量监测站点12个)。钻探总进尺649502m,配备地下水水位信息自动采集设备10103台套,泉流量站水位与流量监测仪器30台套。  三、招标内容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国土资源部分)初步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站网布设、土建工程、技术装备、地下水资源信息服务和业务系统、施工组织、工程管理、招投标设计、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设计概算、资金筹措及效益评价等方面的设计工作。  设计工期:合同签订后的30个日历日内完成全部设计工作,并将设计成果文件交付招标人。  四、投标人资格要求  1. 投标人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事业单位   2. 投标人必须具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资质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或国土资源部颁发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甲级资质或国土资源部颁发的液体矿产资源勘查甲级资质   3.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五、投标报名须知  1. 本次招标将采用资格后审   2. 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个人的两个及两个以上法人,母公司、全资子公司及其控股公司,都不得同时投标,否则取消其投标资格 招标人及招标代理机构的附属机构不得参与本招标项目投标,否则取消其投标资格   3. 投标人必须向招标代理机构购买招标文件并登记备案,未向招标代理机构购买招标文件并登记备案的潜在投标人均无资格参加投标   4. 投标报名时间:2014年10月10日至2014年10月15日止,每天9:00-16:00(北京时间)   5. 投标报名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6号京城大厦A座8层   6. 投标报名须出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资质证书(复印件加盖公章) 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原件) 被授权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加盖公章)。  六、招标文件获取  招标文件于投标报名时获取,招标文件售价1000元人民币,售后不退。招标文件获取地点为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6号京城大厦A座8层。  七、投标截止时间和开标时间  2014年10月31日上午9时30分整(北京时间)。届时请参加投标的代表出席开标仪式。  八、开标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6号京城大厦A座8层会议室1。  九、投标文件的递交  投标文件须密封后于开标当日投标截止时间前递至开标地点。逾期送达或不符合规定的投标文件恕不接受。  招标人名称: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20号  电 话: 010-62135242  传 真: 010-62182412  联 系 人:叶林  招标代理机构名称:中信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6号京城大厦A座8层  电话:010-84865168-135 010-84865168-179  传真:010-84865255  联系人:陈俊良、付强  开户银行及帐号:  户 名:中信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信银行北京京城大厦支行  帐 号:7110210182600030709
  • 官方拟出地下水新标准 建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络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张作辰29日在京透露,在现行地下水质量标准实施近20年之后,官方拟对其进行修订。目前新标准已完成初稿,待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查后出台。  目前中国施行的地下水标准制定于1993年。张作辰在当日国土资源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地下水状况的认识不断深入,需要对该标准进行重新修订。  他表示,考虑到近20年间国家人类工程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新标准将增加和修订一些具体的标准,将比现有标准更加完善。  对于目前中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张作辰透露,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各级各类的地下水监测点约1.6万个,监控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水位流量监测点2000个,全国地下水监测网的建设初具规模。不过仍存在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比较少,自动化监测程度不高,监测能力比较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问题。  为此,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相关部门已部署在未来三年建立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其中,国土资源部将建立103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建成之后将会采集水量,并开展水体的检测,并实现水位、水温等数据的自动的采集和监测。  上述新建工程结合现有的地下水监测站网可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较为全面的地下水动态信息。  国土资源部今年颁布《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并且自7月1日起施行。其中就包含地下水、地质灾害、矿山等地质环境监测。  据介绍,这个政策在组织实施、网络建设和监测成果等方面都有相关的规定,同时还明确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 北京:1182个“地眼”实时监测地下水
    历时3年、总投资8476万元的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环境和重要污染源监测网建成,1182个“地眼”实时监测京城地下水。  今天上午,记者从北京市地勘局了解到,北京率先建成国内最全面、最先进的平原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系统,将在年内开始正式运行。  北京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给水源的特大型城市。  为了从源头保护地下水源,从2007年至2009年,北京市地勘局建立了包括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和重点污染源监测在内,共1182眼监测井的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  监测网充分吸纳和利用全市原有监测井资源,整合了市域范围内监测井685眼,补充建设了137眼监测井,共建成822眼监测井,控制面积达6900平方公里,覆盖平原区(含延庆盆地)。  监测层位包括浅、中、深层的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平面控制精度达1:50000比例尺,可为市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定期发布地下水环境质量信息提供准确、客观、全面的分层地下水质量监测数据。  同时完成全市重点污染源监测孔360眼,监控北京市平原区重点污染源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这些“地眼”的监控对象主要是污染指标和污染途径具有典型性且污染物排放规模较大的污染源。
  •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p  记者日前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了解到,2015年,该院与31家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紧密配合、各司其职,严格控制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31”工程组织实施模式,取得明显效果。/pp  据了解,2015年,该院按照年度总体实施方案安排,新建监测井300个,改建监测井50个,钻探总进尺 38611米,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以及长江经济带相关的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四省开展监测站点建设工作。据悉,截至2月12日,四省钻探进尺已完成 23956米,建设完成监测站点176个。/pp  据悉,除了监测站点建设,2015年国家a style="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target="_self"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2001-T000-1-1-1.html"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地下水/strong/span/a监测工程完成了国家地下水监测中心大楼、350台监测仪器设备招投标 启动了信息应用服务系统总体设计、地下水监测数据库建设,并完成了监测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研发工作等。/pp  据了解,今年是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主体实施年,将全面推进全国31省(区、市)开展地下水监测站点建设,完成7150个站点建设,并配套完成7150个自动监测设备的采购与安装 完成监测中心大楼的交付,及时进行装修,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通用设备安装工作 启动全部地下水监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研发 完成河南郑州、新疆昌吉2个地下水监测均衡试验场改建工作,以及河北省秦皇岛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的改建。/pp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国土资源部门的重点工程,政府、公众、媒体等给予高度关注。按照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有关要求,2016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31个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将继续按照“1+31”的工程组织模式,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努力将该工程建设成为亮点工程、经典工程。/p
  • 力合科技在“2023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上隆重推出《地下水监测新模式及数据应用》
    4月13日至16日,2023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在重庆召开,我公司总工程师黄海萍在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与管理技术与方法分会场发表了题为《地下水监测新模式及数据应用》的主题演讲,向与会专家和业界朋友们汇报了公司用于地下水监测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分享多监测模式数据融合支撑地下水评估、污染防治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政策背景随着国家相关部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针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系列政策和规划的出台,建立地下水监测体系,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解决方案01围绕地下水监测工作的要求开展监测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做好地下水管理的支撑工作,推动解决地下水污染的突出问题。我公司推出地下水环境监测监管整体解决方案,以监测来支撑“评”与“治”,推进地下水污染问题的解决。地下水环境监测模式02力合科技地下水环境监测监管整体解决方案依据地下水业务管理和监测需要,有原位探头监测、抽取式自动监测站、移动监测车监测、采样+实验室分析四种监测模式,符合《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的相关要求,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和实际监测需求选择最佳的地下水监测模式。应用平台03地下水环境监测监管平台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地下水监测数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地下水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共享。通过实时监测地下水质量和水位变化等指标,及时预警并处理地下水污染事件,保障地下水安全。主要有以下特点:(1)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地图可视化能够让使用者更直观地了解地下水质量和水位变化的空间分布情况。(2)通过地下水溶质运动模型和地下水水动力模型,模拟地下水中污染物质的扩散与转移规律,对地下水系统进行分析和预测,预测潜在的污染危害范围,为地下水开发、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4)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地下水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识别异常变化和预警地下水污染事件。典型案例04
  • 构建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 《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发布
    p  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和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了《关于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对我国地下水的污染监测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2025 年年底前,构建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监测、评价技术规范,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pp  到2020年,初步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 到2025年,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pp  strong我国现行的《地下水质量标准》是2017年发布的,包括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共93项。但地下水环境监测的相关技术指南还缺失中。/strong/pp  地下水的监测主要设备为监测井,目前我国境内有基于各种用途的监测井,如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中监测井,建设项目环评要求设置的地下水污染跟踪监测井、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开采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监测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监测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要求的污染源地下水水质监测井等。其中strong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是我国投资22亿建设的,其中包括20401个监测站点/strong,但是这些站点配备的仪器设备仅为水位仪和采样器 根据监测井位置不同,每年会对水质进行35项常规监测或者96项全项监测。/pp  此次方案要求,2020年底前,加强现有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完成地下水监测数据报送制度。2025 年年底前,构建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监测、评价技术规范,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提前一年完成。/pp  按照“大网络、大系统、大数据”的建设思路,积极推进数据共享共用,2020 年年底前,构建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平台框架。2025 年年底前,完成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平台建设。/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以现有地表水监测系统为参考,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很可能采取短期内以手工监测为主,逐步建立自动监测体系的布局。/span/pp  全文如下: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a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4/attachment/6863833b-dbba-4413-94e9-f0d66b76db35.pdf" title="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pdf" style="color: rgb(0, 102, 204) font-size: 18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pdf/span/a/ppbr//p
  • 近600万!2022年山西等17省(区、市)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
    项目编号:OITC-G220320263-8项目名称:2022年山西等17省(区、市)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预算金额:586.66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586.66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行维护和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的通知》(办水文函[2022]79号)任务安排,严格执行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2013)、《地下水水质样品采集技术指南》(地下水[2018]91号)以及《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GB/T 51040-2014)等有关规定,2022年山西等17省(区、市)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共有1112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站,111个同步监测站,涉及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安徽省、河南省、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福建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7省(区、市)。具体工作任务和简要技术要求如下:1、1112个监测站采样前抽水等准备工作,准备全部水样容器。2、1112个监测站20项、111个同步监测站93项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及送检要求应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附录A的相关要求。3、1112个监测站、111个同步监测站水样运输(运送、寄送)。4、1112个监测站水质样品进行1次20项水质检测,检测方法应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要求,质量控制措施按照《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2013)中相关要求开展。出具水质评价报告、质控报告、检测报告,提供水质监测数据成果汇总表、采样记录表、采样人员现场采样照片及样品照片等。合同履行期限:详见采购需求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中国将新建和恢复2万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
    为监测、监督地下水过量开采,防止地下水污染,进一步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我国正着手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为此,我国将新建和修复超过2万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形成一个较完善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初步实现对全国地下水动态的有效控制。这是记者从南昌召开的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2004年,40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名提出设立“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建议。经过几年的评估、研究、编制建议书等,水利部、国土资源部2010年联合申报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获国务院批准。  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介绍,在此项工程初步确定的任务中,我国除将新建和修复超过2万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外,还将建设国家级地下水信息自动采集系统与地下水监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同时,带动地方政府,开展建立与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建设规模相匹配的省、地级地下水监测网。
  • 监测工程渐行渐近 地下水仍面临多重困局
    p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一种公共产品,地下水质量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尽管水利部随后给大家补了一颗“定心丸”,但涉及人口众多,浅层地下水的监测数据堪忧着实令人不安,浅层地下水是否会污染深层地下水等关于地下水水质的追问还应继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65px " title="yg3-1470697.jpg"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noimg/1009c864-50fe-4316-83db-1fdbfd0799d9.jpg" width="400" height="265"//pp  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在全国202个地市级行政区的511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较差级和极差级的水质监测点占的比例超过60%,地下水水质状况并不理想。/pp  其中,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964个,占18.8%;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2174个,占42.5%。而水质呈较好级的监测点236个,占4.6%;水质呈良好级的监测点1278个,占25.0%;水质呈优良级的监测点466个,仅占监测点总数的9.1%。/pp  地下水主要超标组分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铁、锰、氟化物、硫酸盐等,个别监测点水质存在砷、铅、六价铬、镉等重金属超标现象。/pp  此外数据还显示,与上年度比较,有连续监测数据的水质监测点总数为4552个,其中水质综合变化呈稳定趋势的监测点有2837个,占监测点总数的62.3%;呈变好趋势的监测点有795个,占17.5%;呈变差趋势的监测点有920个,占20.2%。/pp strong 地下水污染到底多严重?/strong/pp  而在4月初,一则“我国地下水八成不能饮用”的消息引发强烈关注。此后水利部专门对此进行“辟谣”,称报道中说的水是浅层地下水,而如今的地下饮用水水源大多都是深层的。/pp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质量到底怎样呢?/pp  根据水利部最新一期《地下水月报》中“监测结果中不适宜人类饮用的IV类水和V类水合计占比为80.2%”这一数据,有媒体将之误读为“我国超八成地下水不能饮用”。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随即被社会舆论所高度关注。/pp  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贾绍凤介绍,水利部选择了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监测对象以浅层地下水为主。“但地下水作为我们的水源已经很少了,跟我们喝的水的水源是两回事。”/pp  “近年来,随着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很多地区已经放弃了浅层水源地,开始开采深层地下水。”马军介绍说,但这并不意味着全都换成深层地下水就可以不必担心了。深层地下水不仅也会受到污染,同时很多也是非常有限,并难以有效地补给。/pp strong 十年“联姻”路/strong/pp  自2005年起,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开始对“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共同进行申报,提交一个建议书,分别实施、信息共享。自此,两家开启了十年的漫长“求亲路”。2011年国务院通过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后,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亦分别编制可行性报告,逐渐走向“合二为一”。2012年8月,水利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年7月22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上述报告。/pp  “技术问题不是主要问题。行政管理职权交叉以及部门之间分工才是主要问题。两部联合行文,比一个部门单独申请,要更加困难。”上述国土资源系统人士这样解释原因,“比方说,水利部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机制、技术标准,而国土资源部也有自己的标准、规范。”/pp  例如地下水监测规范,某权威媒体通过网络检索,国土资源部有主持编制并发布的《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DZ/T0270-2014),而水利部则编制发布有《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SL360-2006)。/pp  自然,两家联姻也少不了“嫁妆”和“彩礼”。从事地下水监测的一名专家透露,最终国土部门取消了水利部门在打井中所需的繁琐的土地申请审批。而按照此前的项目程序,国土部门建每一个井都要向水利部门申请打井许可证。作为回馈,水利部门省掉了国土部门的打井许可。/pp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水利、国土资源两部共同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初步设计概算》进行审查,并于2015年5月提交发改委。2015年6月8日,国家发改委核定并正式批复了这一概算 10日,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对《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进行批复。自此,经过11年的“磨剑”,地下水监测工程正式开始建设。/pp strong 挑战与破局/strong/pp  早在2011年,环保部就出台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一年后,2012年10月,环保部公布了《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2—2020年)》,要求2015年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摸清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情况,2020年全面监控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pp  但有专家表示,这些方案在现实的执行中却大打折扣。如今,我国依然面临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地下水修复技术支撑能力不强、治理资金缺乏有效保障等多重困局。/pp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陈芬指出,我国目前缺少专项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而且我国规范地下排污方面的法律主要是水污染防治法,但这部法律提出了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一般原则,并未明确具体内容和责任,故而在实际中缺乏约束力。/pp  而一名环保部门官员表示,单从地下水的污染防治而论,其职责归环保部门,但地下水的勘探和开发利用又牵涉到住建部和水利部,而环保部门经常与水利部门“打架”,因此这些部门之间如何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将成为一个重大挑战。/pp  不久前,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将加快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准备用三年时间,新建改建2万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覆盖国土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实现对全国地下水水质的区域监控和重点地区的实时监控。继续搞好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全面摸清全国地下水污染的状况。同时,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科技攻关,促进地下水管理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pp  (本文综合央广网、钱江晚报、南方周末、民主与法制时报)/p
  • 首届开播!土壤与地下水监测技术!
    近几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频繁曝光,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日益成为重要的治理手段。相较于土壤,地下水污染本身的隐蔽性、复杂性以及滞后性为修复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地下水监测直接指示污染物的越界迁移风险,做好地下水监测工作,对于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仪器信息网联合《岩矿测试》杂志,将于6月21日举办“土壤及地下水分析检测新技术”网络研讨会,已邀请来自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专家出席直播!三大会议亮点,抢先看!亮点一:足够热本届会议紧追政策热点,基于《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重点专项申报指南》,经专家委员组评议,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议题方向,即新污染物、有机物在线监测、无机物监测、污染物溯源、快检技术等。亮点二:足够权威作为地下水监测的指导性文件,《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2017 》明确了多项质量指标,起草单位主要包括了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等。本届会议成功邀请到以上单位的权威专家出席,进行技术报告,并在线答疑。与此同时,邀请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工程师,就“地下水在线监测技术”进行分享。亮点三:足够新2022年,九部门联合发布《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重点专项申报指南》,明确了未来土壤与地下水监测重点技术项目。本届会议邀请到权威专家分享“地下水污染源同位素解析技术”。此外,地下水中新污染物的监测被多次提及,特邀请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讲解相关检测技术!会议日程:点此处,可免费报名报名失败,可添加助教微信:13260310733报告日期报告题目报告嘉宾9:30-10:00土壤及地下水新污染物识别及风险防控刘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教授11:00-11:30地下水污染源同位素解析技术张敏 地科院水文所 研究员14:00-14:30地下水典型无机元素监测解决方案张永涛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实验测试室主任15:30-16:00地下水典型有机污染物实时在线监测技术研究田志仁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工程师
  • 20469个地下水监测站点!2022年国家地下水监测报告发布
    近日,《国家地下水监测报告2022》正式发布。报告指出:国家地下水监测网设有地下水监测站点20469个,其中自然资源部门10171个。根据地下水赋存介质类型,地下水监测站点可分为三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监测站点17193个,占比84.0%;基岩裂隙水监测站点1933个,占比9.4%;岩溶水监测站点1343个,占比6.6%。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监测站点可进一步划分为:浅层地下水监测站点12208个,深层地下水监测站点4985个。2022年,国家地下水监测网(自然资源部分)基础设施保持完好监测设备运行稳定,地下水自动监测设备日到报率保持在98%以上,共采集获取水位水温监测数据约8900万余条。其中,自动采集传输接收有效数据8241万条、野外提取补录数据659万条。开展地下水水质年度监测一次,获取37项常规指标数据4479组。此报告监测数据来源于自然资源部门地下水监测站点。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地下水水位总体稳定,长江中上游地下水受干早影响水位主要呈下降趋势:全国地下水质量保持稳定,影响水质的主要超标组分为锰、铁、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钠、硫酸盐、氯化物、碘化物、氟化物、氨氮等。监测网产生的数据和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与地下水相关的科学建议和专项解决方案。研究分析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贵州和河南旱季地下水动态状况,为国家抗旱工作提供专业建议。开展内蒙古东部宝日希勒等五个矿区地下水监测,分析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支撑。分析全国省级行政区地下水质量变化,直接填补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指标监测数据缺失,为服务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科技支撑。
  • 中国将建2万多地下水监测孔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日前在石家庄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亚太地区地下水管理咨询研讨会上透露,中国将在全国建立2万多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孔,以实现对重点地区地下水的动态监控。  汪民说,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供水安全和维系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  据介绍,目前中国地下水开发利用量每年近1100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五分之一 全国655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极端干旱天气贫发,地下水保障体系脆弱,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部分地区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发育等,都使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新挑战。”汪民说,“如何加强科学管理、促进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障全球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已经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汪民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下水资源,组织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启动了全国首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今年2月份,发布了《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0—2020)》 未来几年,中国还将建成2万多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孔,实现对重点地区地下水的动态监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亚太地区地下水管理咨询研讨会12月3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开幕,由中国国土资源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研讨会将持续至12月5日。
  • 关于地下水监测采样器 你了解多少?
    随着地下水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研制出了适应不同地下水监测井类型、采样目的及要求的多种类型地下水采样设备。根据设备设计结构和采样原理,大致可分为取样筒式采样器、惯性式采样器、气体驱动式采样器和潜水电泵式采样器。  1、取样筒式采样器  取样筒式采样器由一绳索与采样筒组成。根据取样筒取样原理、制作材料,采样筒分为多种类型:(1)在采样筒上安装阀体控制地下水样品的采取,(2)通过液压及取样筒下放速度控制进行地下水样品采取,(3)筒体可采用不锈钢、PVC等多种材料制作,也可直接采用聚乙烯袋替代。采样时通过绳索将采样筒从井口下放至地下水采样层位,采样筒采取目标深度地下水试样,实现地下水采样。该采样器原理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且受监测井井径、采样深度影响较小,由于采样器每次只能进行单筒采样,当采样深度较大及井径较小时采样效率较低。  2、惯性式采样器  惯性式采样器由采样管与惯性泵泵头组成。惯性泵泵头内设计有单向进水装置,安装在采样管底部,放入到地下水监测井中指定采样深度,采样管上部露出井口,徒手或者采用机械快速下压提拉采样管,在惯性力作用下快速下压时地下水进入采样管中,提拉时单向阀关闭,使采样管中地下水样品液面逐渐上升至采样管上端口流出。该类采样器外径小,可应用于小口径地下水监测井,采样深度可达到90m。  3、气体驱动式采样器  气体驱动式采样器由气体驱动管、采样管及泵体组成,根据泵体结构设计可分为有气囊泵、U形管采样器等。高压气体经过气体驱动管进入泵体中,驱动地下水进入采样管,然后将高压气体释放,地下水在地层压力作用下进入泵体,如此循环,地下水样品从采样管中返出地面,实现地下水采样。该类采样器结构较复杂,但适用范围广,采样深度可从十几米至几千米,除了极小井径的地下水监测井,可适用于大部分地下水监测井,并且采样效率较高。  4、潜水电泵式采样器  潜水电泵式采样器是将潜水电泵下入至采样层位,通过潜水电泵将地下水样品输送至地面实现采样操作,采样效率很高,但受电线及潜水电泵制作工艺限制,采样器要求井径较大、采样深度相对较浅。
  • 国土资源部公开地下水监测数据
    2月25日,北京律师黄乐平等三人致函国土资源部,申请公开全国地下水监测详情。3月25日,三名律师收到书面回复,一并寄达的还有厚达400页的水质报表。专家分析时指出,报表呈现的总体水质状况可能与现实不符,我国目前使用的地下水质量标准仍是20年前的,早已过时,建议重新制定相关标准。  公开 规定期限作出答复  申请信息公开的黄乐平、韩世春和叶明欣,为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的律师。  2月25日,三位律师通过电子邮件和EMS快递,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公开2011年全国200个城市地下水水质监测的各城市的具体结果。申请缘由是:早在2012年5月,国土资源部发布《2011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公布了2011年地下水监测概况,但没有详细数据。  3月22日,黄乐平等三人尚未收到回复。三人“以为国土资源部不予回复”,遂委托北京义贤律师事务所发出律师函,恳请予以答复。律师函发出3天,三人收到信息公开告知书。  《告知书》落款时间为3月18日,落款为国土资源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代章))。  其内容称,2月27日收到申请,该部依法受理,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出答复。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以此推算,国土资源部的回复是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的。  对此,该申请项目的执行人叶明欣认为,国土资源部的回应很及时。  涉及八百个监测点  与回函同时寄达的,还有厚达400多页的资料,全称为《2011年度国家级监测点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报表》(以下简称《报表》)。该报表由国家级地下水监测数据采集项目组制作,完成于2012年5月。  《报表》前言介绍,该表是依据我国31个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中心)上报的2011年度国家级监测点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汇编而成,监测点主要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1市,其中,包含地级以上市139个,区、县级市12个,共计800个监测点,2万余条检测数据。  《公告书》解释,2011年《国土资源公报》关于200个城市地下水水质的表述,是该部根据800个国家级监测点数据,通过与各省(区、市)国土资源部主管部门进行地下水监测成果会商得出的。  检测标准未予说明  《报表》统计表显示,全国800个监测点中,北京为26个,上海为14个。监测点数量较多的,依次为安徽省66个,吉林省63个,山东省60个。监测点数量最少的是山西省、江苏省和新疆,均为5个。  昨天,记者查看各监测点的地下水水质报表,每张报表中的检测指标共计36项,每个分析项目,对应相应的检测结果,但每个数据是否超标,表格上未明确体现,需要查询相关标准对照。  此外,每份报表并无水质情况的综合结果,因此,简单翻看表格,并不能得出某个监测点水质的直观结论。  对于这份报表,黄乐平等人同样不能直接解读。黄乐平说,专业数据显得枯燥,普通人不易消化。因此,他们将邀请环保专家及研究人员参与解读,分析这些数据可能呈现的地下水水质污染问题。  “2011年《国土资源公报》关于200个城市地下水水质的表述,只有一张纸。从400页到一页纸的结论,应该有份说明。”黄乐平说,在分析完《报表》后,下一步,可能会申请公开相关数据的计算标准和详细的分析报告。  同时,黄乐平也建议,希望国土资源部进一步在网站上公开《报表》资料,方便全国公众查阅,以了解身边地下水水质的情况。  分析 部分重要指标未呈现  昨天,知名环保专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查阅了这份《报表》。赵章元表示,这份资料很难得,国土资源部也从未公开过,“我本人也没有查到过”。由于《报表》数据庞杂,赵章元表示,需要仔细研究后,才能得出结果。  赵章元初步分析,《报表》检测的项目,使用的是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制定的《地下水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中,地下水质量的分类指标共有39项,而国土资源部此次公开的《报表》中,监测数据为36项指标,包括《标准》中的23项。已监测的另外13项,则不在标准中。  资料显示,《标准》中的39项指标,有16项不在公布的范围内,包括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滴滴涕(DDT)等。而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却是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反映水体受到生物性污染的程度。  赵章元指出《报表》的不足:“像钾离子、钠离子等一些物质,属于无关紧要的,不测也可以,但大肠杆菌和细菌总数,是必须要测的,但《报表》中却没呈现。”  部分地方水质检测缺项多  《报表》显示,各城市的监测点,很多指标的检测结果为空白。而据《报表》前言介绍,空白“表示缺失该项信息。”  其中,北京一共有8个区县、26个监测点。但36项指标中,只有25项有对应的数据,有11项为空白,“重金属如铅、镉等物质,都没有检测。”  资料还显示,在其他城市中,宁夏银川市的监测点可能是最完整的报表。表格中包括34项指标,仅空缺两项。而丹东市的部分监测点则仅有14项检测结果,空缺22项。  “有的地方水质检测缺项太多,这样的检测是起不到作用的,有一项没有数据,都没有办法计算出水质的总体情况。”赵章元说,缺失的信息,很可能是没检测,而官方公布的水质概况却建立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由此,其可信度大打折扣。  建议 更新水质检测标准  赵章元介绍,之前,国家公布的地下水重污染占64%,轻污染的占33%。而根据2011年《国土资源公报》的数据显示,污染较差和极差的水质一共占到了55%,从数据上来说水质是变好了很多。  但赵章元认为,水质好转与实际情况可能不符。“近年来,各地水污染事件频发。企业污水排放的总量在增加,环保部门的有效措施却很少看到。”他分析,结论和现实的误差,可能出现在实测项目和计算上。  赵章元指出,1993年制定《标准》时,主要的污染物是无机物,而如今最大的污染来自有机物,“但《标准》中,没有有机物的监测项,比如石油烃。20年没有改变,根本跟不上水质变化的速度。这说明标准本身已经过时了,应该重新制定。”  相关新闻:律师申请公开地下水监测详情
  • 全国首张矿山地下水监测网开建
    p  日前,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印发《关于做好煤矿地下水监测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启动我国首张矿山地下水监测网建设工作。根据部署,监测网将先期建设225口示范井,覆盖全省主要大中型煤矿,建设主体为各市大中型煤矿企业。/pp  《通知》要求,各相关市县要督导本辖区内的大中型煤矿加快完成地下水监测的基础设施建设,督促矿山企业签订监测井建设承诺书并落实建设经费 4月10日前已明确要建井的大中型煤矿企业要开工建设,5月底前完成施工,6月底前完成验收。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费用可从本年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基金中列支。对建井积极且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企业,可申请提前提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作为建井费用。对按期完成监测井建设且质量优良的企业,可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基金提取中享受优惠政策。/pp  陕西煤矿主要集中在干旱缺水的黄土高原、毛乌苏沙漠地区,保水采煤问题突出。矿山地下水监测网的建设,将通过对煤矿区地下水的长期监测、对获取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研判高强度采煤对地下水补、径、排、储等的影响程度,从而制定保水采煤技术路线和方案。为保证煤矿地下水监测网建设科学有序进行,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组织专家编制了建设技术方案,今后还将承担监测数据的接收、分析工作,为全省保水采煤提供科学建议和技术支撑。/p
  • 地下水现场必检项目如何选仪器?——《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解读
    一、背景介绍地下水的利用与开采是工业用水的重要来源,为了保护地下水水质和防治地下水污染,做好地下水环境的监测工作是重中之重。《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为首次修订,将于于2021-03-01 实施。在《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的基础上,结合十余年地下水污染物监测方法的更新情况和全国实际应用经验进行修订完善,增加了监测井布设、建设和管理等适应当前地下水环境监测需求的内容。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规范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为水污染防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标准介绍1.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地下水环境监测时的气温、地下水水位、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嗅和味、浑浊度、肉眼可见物等监测项目为每次监测的现场必测项目。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检测指标推荐分析方法(部分)序号检测指标推荐分析方法1浑浊度散射法2pH玻璃电极法3.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DZ/T 0064系列)序号检测指标分析方法标准名称1电导率电极法DZ/T 0064.7-19932氧化还原电位电极法DZ/T 0064.7-1993 三、仪器配置方案●《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要求的必检项目:气温、地下水水位、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嗅和味、浑浊度、肉眼可见物等。●“雷磁”提供2种现场检测方案:方案1:配置便携式检测箱,现场取样检测。检测箱配置满足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浑浊度的测量,可以选配嗅和味、肉眼可见物的检测配置。方案2:配置便携式检测箱,现场原位检测。检测箱内置DZB-715便携式原位水质检测仪和配套试剂,可以直接投入监测点进行原位测定,满足水位、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和浑浊度的原位检测。现场必检项目雷磁仪器配置方案测试项目检测方法现场监测仪器型号及名称(方案1)现场监测仪器型号及名称(方案2)水位//DZB-715型原位水质监测仪水温电极法DZB-718L型便携式多参数分析仪(选配ORP电极)pH玻璃电极法氧化还原电位电极法溶解氧电极法电导率电极法浑浊度散射法WZB-175型便携式浊度计注:其他监测项目,请联系销售获取具体方案
  • 全国地下水质近六成监测结果为“差”
    4月22日发布的《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国203个地市级行政477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接近六成监测结果为较差和极差级。  在第45个世界地球日发布的这一公报称,2013年全国203个地市级行政区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监测点总数为4778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800个。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综合评价结果为水质呈优良级的监测点为498个,占全部监测点的10.4% 水质呈良好级的监测点为1287个,占26.9% 水质呈较好级的监测点为148个,占3.1% 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为2095个,占43.9% 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为750个,占15.7%。主要超标组分为总硬度、铁、锰、溶解性总固体、&ldquo 三氮&rdquo (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铵氮)、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等,个别监测点存在重(类)金属铅、六价铬、砷等超标现象。  与上年比较,有连续监测数据的水质监测点总数为4196个,分布在185个城市,其中水质综合变化呈稳定趋势的监测点有2795个,占监测点总数的66.6% 呈变好趋势的监测点有647个,占15.4% 呈变差趋势的监测点有754个,占18.0%。总体来看,2013年度在全国有连续监测数据的水质监测点中,地下水水质综合变化趋势以稳定为主,呈变好趋势和变差趋势的监测点比例相当。
  • 水位|高海拔地区的地下水监测
    如果问你监测水质意味着什么时,您会想到哪些参数?温度、电导率、pH值、溶解氧和浊度这“五大”参数吗?追踪有害藻华的叶绿素和藻蓝蛋白?以我作为水质仪器经理的经验来看,每当我问这个问题时,“水位”很少是我得到的第一个答案。实际上,在一些圈子中,水位根本不被认为是水质的衡量,而是水量的衡量,被当作一个完全独立的话题来对待。无论你是否相信水位是一个水质参数,水位可能是最重要的,当然也是最广泛的。今天测量的参数,准确的水位测量对于地下水监测、河流和河流测量、湖泊/池塘水位分析、洪水水位记录、灌溉渠道、波浪和潮汐分析都非常重要...不胜枚举。我最近写了气候变化教育的重要性,而水位也与之息息相关。伴随气候变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各地区应对暴雨和洪水、干旱和缺水、海平面上升以及其他与气候相关的问题。此系列文章将重点介绍凭借 Xylem的水位测量实现重要应用的以下三个项目: 地下水监测暴雨监测洪水监测01地下水监测第一个例子来自于我的同事James Chen。James作为YSI的资深水质监测专家,提供从现场应用到销售和业务开发的全方位服务,并曾在世界上最迷人的地方开展工作。例如,James在西藏的拉萨开展过一个项目,监测地下水。出于多种原因,监测地下水水位非常重要,其中包括了解在静态条件和抽水条件下的蓄水层水位、确定水位与当地地表水源的相互作用以及了解地表开发对蓄水层的影响。拉萨被称为“亚洲水塔”,在这样的情况下,James将协助客户监测拉萨的自然资源- 尤其是水质。James用一台EXO1透气式水位主机来完成这项任务。这种仪器的选择至少说明了关于地下水监测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在传统意义上,水质监测也是一个优先事项。为什么客户要求测量诸如比电导、温度、pH/ ORP和浊度等水质参数,而不仅仅是测量地下水水位?主要原因就是,水量丰富并不代表水源适合饮用。雨水或地表水在渗入地下时会接触受污染的土壤,从那一刻起,雨水或地表水就可能会被污染,并将污染从土壤带到地下水蓄水层。而当液态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或岩石渗入地下水时,地下水也可能受到污染。还存在许多其他类型的地下水点源和非点源污染,而在这个项目中,客户需要监测这些威胁。连续监测标准水质参数的变化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也证明了相比于水位记录仪,使用窄小直径 EXO1进行地下水监测的关键优势。第二个原则,该项目揭示了在某些情况下使用透气式水位深度传感器的重要性。拉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海拔超过3650米,拉萨的气压比海平面的气压低约35%。正如以下James提供的数据所示,这对水位的测量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在不使用透气式水位传感器的情况下。所以...什么是透气式水位测量,它和深度传感器有哪些区别?02深度vs.透气式水位YSI EXO配备的传感器分为深度和透气式水位两种。深度由一个非透气式的应变传感器进行测量的,这里我们将其称为压力传感器(也称之为“深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电阻相连接,当传感器隔膜片上的压力变化时就会发出电信号。隔膜的一侧暴露在水中,另一侧暴露于真空中。在真空侧,压力恒定不变。在水侧,压力随水压(Pw)的变化而变化,水压与水深成正比。因此,水量越多意味着压力越大,信号被转换成工程单位(磅/平方英寸-PSI 或深度,单位为m、ft或bar)。据此,您就可以知道压力传感器上方的水深。有时,这些测量值被称为绝对深度。我不是特别喜欢“绝对”这个词。因为我始终认为有可能存在极低的测量误差。我认为“绝对”代表的含义是:所有对传感器隔膜施加的压力都会被转换成电信号,然后这些信号由仪器的固件转换成深度,但如果是这样,情况就变得复杂了...如您所见,Pw则不再仅代表水施加的压力。它也代表大气施加在水面的压力,甚至水的密度,受诸如盐等溶质以及诸如温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对于许多应用,这些其他因素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浅水应用中,有两个因素可能会产生严重影响:盐度(也可解释为水的比重ρ)和大气压。在室温1个大气压(即海平面)下,纯水的比重为1。海水的比重则要高 50%,甚至还取决于温度。因此,考虑温度的盐度测量可用于补偿水位测量。其中一个重要的例子是与海平面上升相关的气候变化研究,如在佛罗里达州Clam Bayou案例的经典文章关于海平面上升的YSI应用指南所描述的。Clam Bayou案例研究也描述了第二个关键变量–大气压。特别是在水深较浅的应用中(YSI认为10 m为浅水),大气压波动会影响水位测量的准确性。正因为如此,我们推荐您使用透气式水位主机。透气式水位主机中的压力传感器通过透气管与大气联通。当使用压差传感器时,这确保了整个测量中自动补偿了大气压力(Pair) 。有时气压会发生剧烈波动,例如在暴风雨期间。在生活中,您甚至可能认识一些可以感知这些变化的人,——也许他们会患上气压性头痛。海拔变化也会影响气压,这也是拉萨气压如此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让我们从Clam Bayou向上爬升3,650米,看看大气压补偿有多重要。03高海拔水位的气压补偿 我的同事James在西藏拉萨的客户现场安装了一台 EXO1透气式水位主机。之后他的一位合作伙伴也访问了该地点,并在同一口井中安装了一台配有非透气式压力传感器的EXO2主机,他们也想在那里观察水质。这台非透气式主机的深度传感器只是在出厂前进行了校准。工厂校准可能仍然非常好(深度传感器相当稳定)。但是,俄亥俄州的金泉市海拔为260米,实际的传感器本身是在压力控制室中校准的。这也就是在部署之前深度传感器通常应该在室外现场进行校准的原因。在深水应用中,Pw远大于Pair,这可能无关紧要。但如果是在地表水应用,且使用我们的垂直剖面仪进行深度测量的情况下,则一定要进行现场校准。然而,James的合作伙伴起初并不想测量深度,因此他没有校准深度传感器。尽管如此,深度传感器仍在部署过程中进行了记录。10周后,James查看和分析数据时他注意到了一些显著的差异,如下图所示。James比较了他的EXO1主机和合作伙伴的EXO2主机的测量值。在下图中,左侧Y轴表示EXO1水位值,右侧Y轴表示EXO2深度值,两者均以米为单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数据,James绘制了两条线之间的差值,且还是使用米作为Y轴上的度量单位。该图显示了两台主机所测得的水位值之间相差约6.5-6.85米,此外更重要的是它还显示了值在6.67至6.84 米之间的波动。这一点很有趣引起我们的注意,并还会在我们的最终分析中再次出现。我们已经暗示过,拉萨的低气压可能是引起两个探头测得的数据之间的波动和差值的一个原因,但是这一假设是否得到有力证据的支持?James在右侧Y轴上绘制了以百帕斯卡 (hPa) 为单位的气压测量值,并在左侧Y轴上绘制了两个探头所测的深度差 (m)。作为参考,海平面上的1个标准气压为1013.25hPa。除了这两条线看起来相互跟踪程度外,该图的右轴数据还显示出了气压非常之低,与拉萨的高海拔相对应。James继续评估了两个主机所测的深度差值(X轴、ΔDepth,以m为单位)与Y轴的气压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大多数环境科学家认定它们之间存在非常强的相关性:这为在高海拔地区使用透气式水位测量进行地下水监测这一假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04准确度规格当我看到这些数据时,我想到,如果想知道水是什么时候抽出或流入的,主要的深度测量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检测变化的能力。换句话说,假设EXO2主机测得的起点为9m实际上是错误的,但我仍然能够检测到几厘米的变化,就像我使用透气式水位主机一样。那么如果我有一台EXO2,又不想再买另一台主机,这样够用了吗?以下为来自EXO用户手册的规格信息:这项研究中使用的EXO2是中等深度 (100m) 主机,其准确度规格约为满量程的±0.04% ,即±4cm。相比之下,EXO1浅水透气式主机 (10m) 的准确度规格为满量程的±0.03% ,即±0.3cm。准确度足足提高了10倍以上!然而... 如果James的同事部署的并不是100m量程的主机,而是浅水不透气的EXO2主机,由于浅水非透气式主机(EXO1或EXO2)在10m量程范围内的准确度为±0.4cm,所以所得测量结果可能会与EXO1透气式水位主机的测量值更接近。当然,前提是已经在现场正确校准了EXO2。假设您打算进行校准,您可能会想,为什么还要这么费心使用透气呢?0.4cm我听着挺好的!请记住这些准确度规格是在受控的海平面条件下测得的。气压仍然是必须考虑的干扰因素。使用透气式水位主机,气压补偿将自动完成。但对于非透气式标准主机,必须从外部完成气压补偿,现在有另一个测量误差被引入总误差预估。这就意味着,在这个高度偏远的地区,气压的一些单独测量必须与探测器的水位测量同时进行,气压测量是可靠的,以最终进行大气压补偿,从而完成最终的水位测量。如果这听起来有点混乱,那是因为确实如此。当在拉萨James现场的百帕的变化相差2-4% (16hPa) 时,要做到这一点颇为困难:最后,相对于含水层的总体积,水位变化所代表的估计体积对于选择仪器时的理解也很要,这将提高应用所需的整体准确度。最终分析:这些有关系吗?所以在这个故事中,我们遇到了不同的状况。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测量值:深度和透气水位。另一个现实是,EXO2主机没有进行现场校准,这进一步增加了深度测量的误差。但是,总体来说,如果James的客户选择信任这台EXO2主机的深度测量结果,而不是EXO1的透气水位测量结果,会发生什么?再看上图,气压变化在 648-632hPa之间波动,EXO1报告的水位变化约为6cm(3.045-2.985m)。但是EXO2报告的水“位”变化为20cm (9.98-9.68)。我们可以估计出,EXO2报告的约17cm的差异是由缺乏气压补偿导致(6.84-6.670m,来自上面的差异图)。如果未进行此补偿,操作人员怎么知道地表水流入、流出或其他因素正在发生呢?如需更多讨论和信息,请联系James.Chen@xylem.com 。05 Case Study此案例研究说明了为什么YSI建议您使用经过适当校准的透气式水位主机进行地下水水位测量。针对地下水监测的YSI标准建议如下:大多数地下水应用,需要使用高准确度的透气式水位传感器。无论是自动(通过透气)还是手动补偿,都建议在高海拔或气压易于出现明显波动的地方实施大气补偿。如果优先考虑其他水质参数,尤其是在可能需要盐度或比重补偿也是必要的,那么透气式水位的主机(而不是压力传感器)是最正确的解决方案。
  • 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超九成已建成
    p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取得重大进展,90%以上的地下水监测站点建设已经完成。/pp  目前,天津、河南、山东等10多个省(区、市)站点建设已经全部完成,监测站点实现了地下水位、水温监测的自动采集、自动传输,在地下水监测点建设的同时,地下水监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已完成总体设计,该系统将开发地下水监测数据管理、综合分析、地下水数值模拟评价与预测等多个子系统。/pp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家地下水监测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长青介绍说:“比如:在华北平原地区,我们通过地下水的数值模拟,可以获取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情况,包括水位水量等方面。”/pp  据悉,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将全国划分为16个重点监测区,包括1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中心、7个流域监测中心、63个省级监测中心,共建设地下水监测站点20401个。今年是该项工程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后,该工程将结合现有监测站网建成较为完整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形成一个集地下水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地下水信息中心。届时,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监测控制范围将扩大到350万平方公里,站网密度提高到每千平方公里5.8孔(站),将进一步提高地下水监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对全国地下水的动态有效监控,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地面沉降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