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遥感遥测成像系统

仪器信息网高遥感遥测成像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高遥感遥测成像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高遥感遥测成像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高遥感遥测成像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高遥感遥测成像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高遥感遥测成像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高遥感遥测成像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高遥感遥测成像系统相关的资讯

  • 桂林航专全面启动无人机遥感遥测实验室建设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日前,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全面启动无人机遥感遥测实验室建设,计划投资930.72万元,拟在今年底验收投入使用。该校将组成有15名专家、教授的专项小组,利用实验室装备,与桂林鑫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具有更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 无人机项目是桂林航专和桂林鑫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建项目,自2007年5月双方签订了产学研一体化框架合作协议以来,该校就成为桂林鑫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人才培养基地、无人机项目研发中心和遥感遥测技术应用实践中心,并被授予“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无人机生产基地无人机项目研发中心”和“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无人机生产基地遥感遥测人才培养中心”。 双方在技术合作中,不断加快科技改革的步伐,增强科研力量,取得显著的成绩。在2008年5月汶川地震中,他们自主研发的产品“千里眼I型”无人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进行航拍,得到最详尽的北川灾情图,为国家抗震救灾工作获取第一手宝贵资料。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开发的“步云者II型”无人机高调亮相2008年深圳高交会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取得了近亿元的订单。今年,又新开发了“天翼”旋翼型无人直升机和“天翔”系列无人机,并已投入商用。2008年底,由该校申报的科研项目“微型无人机在防灾减灾中的运用”获得了2008年广西高校科技十大最具影响力事件的称号。
  • 同阳发布同阳科技TY-CGT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新品
    1、 产品基本信息◆ 产品名称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 产品图片 ◆ 型号 TY-CGT◆价格区间 200W –250W◆ 产地 中国◆ 核心参数测量范围:(1)CO:(0~10)%;(2)CO2:(0~16)%;(3)HC≤10000ppm;(4)NO≤10000ppm;(5)不透光烟度(0~100)%;测量精度:(1)CO精度:相对误差±10%或绝对误差为±0.25%,取最大值;(2)CO2精度:相对误差±10%或绝对误差为±0.25%,取最大值;(3)HC精度:相对误差±10%或绝对误差±250×10-6,取最大值;(4)NO精度:相对误差±10%或绝对误差±250×10-6,取最大值;(5)不透光烟度:相对误差为±5%或绝对误差为±2%,取最大值。2、 产品详细介绍◆ 基本原理TY-CGT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可根据光谱吸收原理检测出被检车辆的排气污染状况。其基本测量原理是光谱吸收原理,利用不同污染物对不同波长的光波有不同的吸收作用,吸收谱线可作为识别不同气体分子的“指纹”,以吸收谱线的位置和强度确定气体分子的成分和浓度。利用TDLAS技术测量尾气排放的CO、CO2,利用紫外氘灯(紫外差分吸收)测量尾气排放的HC、NO,利用550~570nm绿光测量不透光烟度◆技术优势本方案采用异构融合的理念,系统涵盖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固定式尾气遥感检测、移动式尾气遥感检测、车流量统计等,涉及环保大气监测、机动车尾气监管、公安交管等跨部门,设备安装在城市主干道、快速路、次干道、重要交通路口、城市出入口等各个地方,针对不同的管控手段和业务目标,建立全方位的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综合管理系统。系统框架(异构融合)整个系统采用分层设计:从功能上划分为自动采集、智能传输、智慧中心管理三个层次。系统分层设计 1.1.1 自动采集层在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综合管理系统中,采集层包含了前端固定式尾气遥测、移动式尾气遥测、空气质量监测、车辆信息采集、速度/加速度采集、气象信息、车流量信息采集等部分。 1.1.2 智能传输层针对系统要求,本系统固定式尾气遥测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租用或买断电信等通信运营商的光纤建成环保信息专网,也可根据现场要求,利用无线网络实现数据传输;针对移动式尾气遥测,系统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模式。 光纤有线传输 4G无线传输 1.1.3 智慧管理层本系统支持接入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综合管理平台,用户在中心平台的统一管理下,可以通过专门的平台通讯服务对通行车辆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获取机动车通行和尾气不合格信息。依托平台大数据处理和挖掘,实现审计检查、筛选高排放车辆、豁免清洁车辆、检查车辆环保装置、入境检查、尾气不合格车辆非现场执法等有价值的内容,深入挖掘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资源和数据信息的潜在价值。◆应用领域1) 审计检查:利用遥感检测技术可以经济地审查目前采取的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和政策的效果,例如核查当前采用的检查维修计划(I/M 制度)是否有效,检查 I/M 制度以外的车辆(过境车和未登记车)是否是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与汽车尾气排放的相关关系。2) 筛选高排放车辆:实验表明当汽车工况已知,遥感检测可用于判断高排放车。高排放车一般只占车辆总数约10%,排放的污染物却占到全部车辆排放污染物的80%以上。筛选高排放车并加以治理或淘汰,是防治机动车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3) 豁免清洁车辆:筛选清洁车辆用于鼓励人们选用低排放车辆,并经常保养检修车辆,使汽车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况下。清洁车辆的车主可以主动驾车至有尾气遥感检测的地方,检测通过后可免除进行例行的年检。4) 入境检查:尾气自动遥感检测设备可安置在城市道路入口处收费站,通过检测禁止高污染车辆进入城市。5) 检查汽车的环保装置:遥感检测设备中具有检查汽车是否安装并使用环保装置的功能。 ◆应用案例创新点:1、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复杂的光学核心处理部分和电气部分选择独立模块式结构,提高了设备在现场使用的稳定性同时也易于维修; 2、产品通过先进的车辆轮廓图分析技术,结合速度/加速度和不透光模块,可以对柴油车尾气排气烟度位置进行准确识别,有效提高烟团捕获率; 3、设备采用激光和进口光电探测器对速度/加速度进行测量,响应时间快,测量准确,可以快速准确的对监测数据是否有效进行准确判断。 同阳科技TY-CGT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
  • 我国遥感成像探测技术获重要突破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王建宇领衔完成的“多维精细超光谱遥感成像探测技术”将应用在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月球车上,这表明我国遥感成像探测技术获重要突破。   据介绍,该成果已先后应用在载人航天目标飞行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和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基础建设中,引领了我国航空遥感系统多传感器集成技术的发展。   光学遥感成像是当前航空航天遥感和测绘领域最主要的技术手段,超光谱成像和三维成像技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王建宇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多维精细超光谱遥感成像探测技术及系列解决方法,发明了以“主被动同步采集+多维度信息融合+时空维信号增强+多手段精细分光”为特色的多维精细超光谱遥感成像探测技术,在各项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的前提下,解决了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辐射灵敏度和宽视场遥感信息同时获取的世界难题 将高分辨率超光谱遥感成像和三维激光测高有机结合,实现被测目标光谱和三维空间信息准确匹配,同时获取空间三维、光谱及灰度五维信息。   目前,多维遥感集成系统已先后在遥感制图、铁路勘探、考古探测以及海洋、核电站排水、农业、城市安全监测等领域得到应用,并出口马来西亚,经济效益达5.59亿元。
  • 安徽省计量院顺利通过“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建标考核
    近日,安徽省考核专家对安徽省计量院新建“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进行了现场考核。   评审专家对此次申报建标的技术报告进行详细审阅,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现场考核。最后,专家认为此次安徽省计量院新建的“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符合《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校准规范》(JJF1835-2020)要求,给予一次性通过。   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是应用遥测技术来测量由汽车排气污染物引起的长距离光度的变化。它可在路边直接测量汽车尾气浓度,不影响汽车正常行驶。   其主要目的是建设城市机动车尾气遥感网络化监测体系,可在很短的时间内监测行驶中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温湿度压力差、车速等信息,同时可以在线或者离线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控、城市大气污染源解析及尾气污染治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为社会提供该项目的计量校准服务。安徽省是继北京、上海后第三个建立该项计量标准的省份。
  • 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上路 多位专家认为不靠谱
    固定式遥感检测仪、遥感监测车最近纷纷上路,扮演起揪&ldquo 墨斗鱼&rdquo (尾气超标车)的角色。   但业内多位专家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没有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检测方法也存在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强制推行,并不利于大气污染防治。   &ldquo 大气污染防治要做到防、控、治,遥感检测技术既不能分析出机动车污染量,也无法控制污染量,更不可能是治理技术。&rdquo 11月10日下午,国家机动车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颜梓清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遥感检测准确性存疑   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来源,是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雾霾频发的重要成因。   中科院等机构的研究结果显示,城市中机动车尾气排放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占城市总污染物的60%~70%、40%~50%、30%~40%,并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呈上升趋势,而其中超过一半来源于占机动车总量不到20%的高污染车的排放。   10月24日,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发布的《加强&ldquo 车、油、路&rdquo 统筹,加快推进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方案》(下称《方案》)提出,&ldquo 2015年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推行遥感检测法&rdquo 。   按照《方案》设计的思路,通过遥感检测法,将排放不达标车辆信息通过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提供查询服务。同时,建立环保、公安等部门信息定期交换机制,环保部门通过短信等方式及时通知车主,要求其尽快通过维修等方式确保车辆排放达标,并于2个月内进行环保检验,对3次被检测到不合格而未参加环保检验的,以及连续3次不能通过环保检验的车辆不予核发环保合格标志。   在有关部门助推下,最近一段时间,机动车遥感检测设备开始在各地一窝蜂地出现。   北京市计划在2017年以前,新投入150套固定式遥感检测设备,新增20辆遥感监测车,对上路行驶车辆排放实施24小时监控 天津市去年引进1辆遥感监测车,最近又增加了8辆,并多次对超标排放、冒黑烟大型车辆(含过境外埠车辆)进行专项执法检查 银川、合肥、青岛、杭州、西安等城市也纷纷添置机动车遥感检测设备。   &ldquo 《方案》带有误导性。&rdquo 颜梓清对本报记者说,《方案》似乎将遥感检测法作为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的唯一手段了。   &ldquo 更重要的,遥感检测的准确性到底有多大?&rdquo 颜梓清说,依目前的技术水平,遥感检测最多告诉你,&ldquo 你可能有病了&rdquo ,但到底有没有生病、是什么病、怎么治,遥感检测没法正确告诉你。&ldquo 像天津那样,冒黑烟大型车辆连肉眼都看得出来,遥感检测不是多余吗&rdquo ?   遥测法是指利用光学原理远距离感应检测行驶中的在用汽车的排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的方法。遥感检测设备厂商号称&ldquo 只需0.7秒的时间,就能鉴别出高污染、高排放车辆,检测出一辆车所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烟度等污染指标&rdquo 。   但在颜梓清等专家看来,&ldquo 影响遥感检测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rdquo 她举例说,汽车尾气排出后,立即在空气中扩散和稀释,稀释浓度的变化受空气扰动和风向风速等因素的影响,直接测量排气烟羽中的各污染物浓度不能有效地反映车辆的实际排放状况。   某遥感检测设备厂商有关专家也承认,&ldquo 遥感检测有效数据不高,高污染排放车辆的识别率不理想,车型的差别如排气管高度的不一致也会带来测量误差。&rdquo   一个明显的证据是,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车况是在不断变化的,加油或踩刹车时,其操作性能和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就会发生明显变化,排放状况也将发生明显变化。此外,道路条件、太阳光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遥感检测结果有影响。   &ldquo 用遥感检测机动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开过去是一个数据,再开回来又是另一个数据。你说应该相信哪一个?&rdquo 颜梓清说。   遥测不应成执法工具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北京、广东、江苏、山东等地已出台了有关机动车遥感检测的地方标准,不仅具体指标差别较大,甚至连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公式都没有。  &ldquo 如果没有计算公式,采集到各种污染物数据后,又是如何最终得出结论的?&rdquo 颜梓清说。   北京市《在用柴油汽车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遥测法)》介绍,该遥测法要求的环境条件是测量地点的风速每小时不得持续超过5米 测量地点环境温度应当在5℃~45℃的范围内 测量地点相对湿度小于80%。条件非常苛刻。   而广东省《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检测方法(遥测法)》规定,检测地点的风速每小时不得持续超过10米 检测地点环境温度应当在5℃~45℃的范围内 检测地点相对湿度小于80%。   广东省这一地方标准也承认,会出现&ldquo 多次检测数据不一的情况&rdquo ,解决的办法是&ldquo 对于同一辆汽车的多次有效检测,检测结果取多次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rdquo 。   对于遥感检测能够检测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的说法,颜梓清等多位专家也表示质疑。   10日,国家机动车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给本报记者提供的《新车型式认证与在用车检测能力差异分析表》显示,目前机动车检测所采用的简易瞬态工况法可检测新车国Ⅳ标准项目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三种污染物质量(克/公里),而稳态工况法、双怠速法和遥测法均检测不出这些污染物质量。   车辆尾气遥感检测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出现,目前已在北美、欧洲、东亚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   但这一检测技术主要还是用于高排放车识别、清洁车豁免、I/M项目评估、车队排放特征调查、机动车排放清单建立、过境高排放车辆限行。更多的是用于排放特征研究,并没有作为执法工具。   遥感检测与检测站检测互为配合   我国主要通过机动车尾气年检、日常的路检和巡检来掌握机动车污染排放情况。&ldquo 机动车定期送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常规检测方法,是检测方面的主力军。&rdquo 10日下午,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研究员韩应健表示,遥感检测如果是作为粗线条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情况普查,把那些可疑的超标车抓出来,送到检测站检查,这是可行的。   从2014年开始,公安部和质监总局改变了非营运性机动车年检制度,为每六年1次。现行的机动车尾气强制性检测模式还没有改变,而目前我国城市机动车尾气在线排放监控几近空白,给环保部门开展高排放车和黄标车污染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上述专家表示,采用机动车尾气遥测系统对道路行驶中车辆进行尾气监测,确实可以快速地发现行驶中的高排放车辆,但遥感检测法只能代替目测,在特定路段对小部分车辆进行污染识别,但会增加监测路段交通阻碍。   《方案》中也要求在2015年全面采用电子标志,其实新信息化物联网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就可解决超标车和高污染车上路执法的问题,而且可对每辆车排污量进行跟踪,控污效果会比遥测好得多。   &ldquo 由于数据准确性差等问题,遥感检测法不能作为检测车辆尾气排放是否超标的计量仲裁执法工具。&rdquo 韩应健说,遥感检测与检测站检测,是相互配合的关系,而非替代关系。   颜梓清对本报记者说:&ldquo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历时多年,投资巨大,但收效甚微。不能不反思治理手段和方法存在的问题。决策部门如果从大气污染防控防治的效果出发,选择的技术措施就不会一错再错。&rdquo   &ldquo 遥感检测数据有效性差,只能作为尾气检测的辅助手段。&rdquo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刘昭度建议,相关领域的专家近期共同起草了一份《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问题与建议》的报告,并尽快呈交给发改委、环保部等部委。
  • 汽车尾气遥感检测标准即将发布
    p   我国汽车尾气遥感检测自2000年左右开始,设备生产企业目前生产有固定式遥测设备和移动式遥测车辆。固定式遥测设备分为水平式固定尾气遥感检测设备和垂直式固定尾气遥感检测设备。 /p p   截至2016 年底,全国约有70 余个城市应用尾气遥感监测设备开展道路车辆尾气检测 全国已建设机动车遥感监测设备400余台(套),其中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150 余台(套),移动式遥感监测设备250 余台(套)。京津冀地区已建设机动车遥感监测设备共计82 台(套),其中北京市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10 台(套),移动式遥感监测设备22 台(套) 天津市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18 台(套),移动式遥感监测设备19 台(套) 河北省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2 台(套),移动式遥感监测设备11 台(套)。 /p p   市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法规的不断推进,目前我国多项法规都对汽车尾气遥感检测进行了规定。 /p p   最新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三条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在机动车集中停放地、维修地对在用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在不影响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配合。” /p p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16)65号)提出加快区域内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建设,重点治理重型柴油车和高排放车辆。 /p p   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科技部等十二部委联合发布文件的《加强“车、油、路”统筹,加快推进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发改环资[2014]2368号)明确要求:“2015年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推行遥感检测法,将排放不达标车辆信息通过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提供查询服务。” /p p   环境保护部、公安部、国家认监委《关于进一步规范排放检验 加强机动车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公安交管部门在不影响正常通行的情况下,要支持配合环保部门采取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进行监督抽测。 /p p   要想仪器能规范使用,得到可对比的有效数据,检测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p p   目前,工信部发布了行业标准《机动车尾气遥测设备 通用技术要求》(JB/T 11996-2014),北京市、天津市、广东省、安徽省、山东省、江苏省、辽宁省、河北省、陕西省发布了遥感检测地方标准并实施。但是从全国性或者行业性的设备和检测标准还处于缺失状态,日前环保部发布了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遥感检测法)(征求意见稿),以期弥补这一空白。 /p p   标准规定了利用遥感检测法实时检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测量方法、仪器安装和结果判定原则。 /p p   标准适用于固定式遥感检测和移动式遥感检测。 /p p   标准适用于GB/T 15089 规定的M类和N类的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包括燃用汽油、气体燃料、两用燃料及双燃料车辆)以及装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 /p p   标准所称汽车包括 GB7258 规定的低速汽车。 /p p   据了解,遥感检测技术起源于美国。1988年美国丹佛大学应用非扩散红外线检测技术(NDIR)开发了能同时检测CO2、CO、HC 的设备 之后于20  世纪90年代应用非扩散紫外线检测技术(NDUV)开发了能检测NOx 的设备 2001 年美国丹佛大学和沙漠研究所分别应用透射光不透明度技术和紫外线反射光探测技术(LIDAR)开发了能检测排气烟度的设备。 /p p   1995 年新西兰首先启用用于路面检测在用汽车排放的遥感检测系统,目前已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中国、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p p    strong 目前,遥感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 /strong /p p   (1)审计检查:利用遥感检测技术可以经济地审查目前采取的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和政策的效果,例如核查当前采用的检查维修计划(I/M 制度)是否有效,检查 I/M 制度以外的车辆(过境车和未登记车)是否是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与汽车排气排放的相关关系。 /p p   (2)筛选高排放车辆:实验表明当汽车工况已知,遥感检测可用于判断高排放车。高排放车一般只占车辆总数的10%,排放的污染物却占到全部车辆排放污染物的80%。筛选高排放车并加以治理或淘汰,是防治机动车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p p   (3)筛选清洁车辆:筛选清洁车辆用于鼓励人们选用低排放车辆,并经常保养检修车辆,使汽车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况下。清洁车辆的车主可以主动驾车至有排气遥感检测的地方,检测通过后可免除进行例行的年检。 /p p   (4)入境检查:排气自动遥感检测设备可安置在城市道路入口处收费站,通过检测禁止高污染车辆进入城市。 /p p   (5)检查汽车的环保装置:遥感检测设备中具有检查汽车是否安装并使用环保装置的功能。 /p p    strong 遥感检测技术优点主要包括: /strong /p p   (1)检测效率高。检测速度快,1 小时可检测上千辆车,省时省力。 /p p   (2)能反映车辆的实际排放状况。可以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完成检测,检测时汽车发动机的运行工况更具代表性,比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法能够更好的反映汽车排气排放的实际情况。 /p p   (3)避免人为造假。录入的数据信息被记录在电脑程序里,只有被授权者才能打开,数据不容易被更改 可在驾驶员不知晓的情况下完成检测,避免个别驾驶员采取某些人为手段影响检测结果。 /p p   (4)可实时监控。环保定期检测仅能保证检测时尾气排放达标,而遥感检测可起到实时监控的目的。 /p p   (5)对道路交通影响小。遥感检测设备安置在单行道两侧,不会妨碍道路交通。 /p p    strong 遥感检测技术缺点主要包括: /strong /p p   (1)测量环境要求高。遥感检测是基于光吸收原理完成尾气排放测试,其使用气候、环境等的限制。如雨雪天、雾天、扬尘、环境温度、适度、气压、风速等对检测数据有影响。 /p p   (2)对测试工况有一定要求。车辆通过测量点的实际工况是影响遥测值的重要因素,因此标准中通常会使用VSP 限定实际工况范围。 /p p   (3)单车重复性差。受冷启动、工况、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其排放测试结果差异大。 /p p   (4)不能测量蒸发排放HC。 /p p   (5)存在无效数据。包括被测车辆牌照识别不准确、VSP不在稳定的范围内、环境条件超出设备适用范围等。 /p p   附件: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3/ueattachment/1173e987-1232-4ab7-afdc-a61d7726ee4e.pdf" 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遥感检测法)(征求意见稿).pdf /a br/ /p
  • 隔空辨毒气,识图保安全 | 谱育科技EXPEC 1900 傅里叶红外气体遥测仪 新品上市
    EXPEC 1900 傅里叶红外气体遥测仪化学成像+红外成像+可见光成像全天候全自动360°巡逻,发现异常可自动报警可监测TIC、VOC、化学战剂等400多种气体超广覆盖范围,最远覆盖半径可达5公里傅里叶红外化学成像原理EXPEC 1900 傅里叶红外气体遥测仪利用傅里叶红外遥感检测 快速扫描目标空域获取目标区域内每个空间点的大气红外吸收光谱从而描绘出整个目标区域内基于红外吸收的化学物质成像 系统特点● 可视化化学成像以FTIR遥感技术为核心,与可见光/红外视频成像完美结合,通过红外成像捕捉人眼无法识别的气团,以图像方式呈现问题点、风险源,为高效决策提供支持。● 智能化全天候全自动360°巡逻,针对重点区域,定时定点预置位守望监测,能对异常点自动预警。● 能力强可监测包括TIC、VOC、化学战剂等400多种气体,并支持气体库扩展。● 精度高采用斯特林制冷(-200℃)科研级MCT红外探测器,结合高分辨FTIR光学遥感系统和专利的数据处理算法,实现ppb级探测下限。● 可车载可实现车载模式,远距离、非接触、快速响应事故现场应急监测,可为应急行动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应用领域EXPEC 1900傅里叶红外气体遥测仪可为环境保护、应急安全、科学研究等提供有效的技术和数据支持,为生态环境安全保驾护航。
  • 北京将装150套固定遥感监测设备
    &ldquo 尾气遥测,合格&rdquo ,随着车辆正常驶过,黄色和绿色的字体在黑屏幕上跳动,白色的遥感车旁,工作人员正记录着数据。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副主任厉凛楠介绍,北京将加强整治机动车污染,增加遥感车的数量,在全市重要路段安装150套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   采用激光遥感监测技术检测机动车排放,是指利用遥感设备发出的部分光红外光和紫外光照射机动车尾气,对尾气中不同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检测出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的浓度。   目前,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50余万辆,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分别占空气污染总量的86%、32%、56%。PM2.5来源中,机动车排放占本地排放源的31.1%。   厉凛楠介绍,遥感车能够在不影响机动车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对机动车的动态排放进行实时检测,具有检测速度快(0.7秒检测一辆车)、效率高、监测范围广、节省人力的特点,已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采用。   &ldquo 遥感监测,填补了对上路行驶的机动车的监管空白&rdquo ,厉凛楠说。他指出,遥感检测车是执法的重要方式,为北京机动车排放监管增添了新手段,增加了执法检查的科技含量。   他介绍,数据将自动进入数据库,对于检测超标的车辆,将通过发送短信、书面信件等通知车主进行维修,罚款300元。他说,通过对大量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估机动车年检场尾气检测工作情况,可有针对地加强机动车检测场的管理 也可筛选出排放水平较高的机动车类型,加强对车辆的治理。   他介绍,目前北京各区县环保部门积极协调交管部门,在全市85个遥感监测点位开展执法检查,市环保局购置了19辆激光遥感检测车配发给全市各区县及亦庄经济开发区,在全国率先对上路行驶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实施大规模动态监测。   2014年前9个月里,北京市遥感监测597万余辆,处罚超标车4168辆。   &ldquo 将不断扩大应用范围&rdquo ,厉凛楠说。他称,在充分发挥现有移动式遥感监测车灵活特性的基础上,北京将补充20辆搭载新型汽柴一体化遥测设备的监测车,并在全市重要路段安装150套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ldquo 搭建全市的遥感监测网络信息平台。&rdquo
  • 航空遥感系统首次获取全球首套山地冰川多源遥感有效探测数据
    作为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和民用P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科学论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西北生态环境研究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及武汉大学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八一冰川地区组织实施冰川透视航空与地面联合科学实验。这是国际上首次开展基于航空平台的P/L/VHF三波段(P波段、L波段、甚高频段)雷达联合冰川探测实验。   本次实验自3月20日启动,预计5月中旬结束。截至目前,已累计飞行11个架次,包括P/L波段层析成像和干涉成像飞行7个架次,VHF波段透视成像4个架次,获取有效数据4.6TB。同步开展了可见光和激光雷达对冰面的飞行观测,以及冰面机载仪器定标、探地雷达冰川厚度测量、超长视距三维激光点云成像等工作。   基于已获取数据初步分析表明,P波段和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三维重建结果能够反映冰川表面高程的变化趋势,与航空三维激光雷达和地面勘测结果基本一致;VHF数据则提供了清晰的冰川剖面图,能够清晰反映出冰面与大气、冰川与基岩的界面线,以及位于冰芯钻孔深度80米处的人工放置的电性异常体,剖面解释的深度与地面探测结果基本吻合。   上述初步研究成果表明,实验初步验证了对冰川特征的全面观测技术并获取了有效数据,同时验证了P/L/VHF波段联合实验的可行性。未来,实验获取的数据将进一步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开放共享,以促进冰川厚度及内部结构遥感反演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本次实验对解决冰川厚度遥感监测难题、突破冰储量估算瓶颈、引领下一代冰冻圈遥感技术具有重大意义。相关探测技术的发展将为国内外相关科学实验的开展和技术的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实验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天院院长吴一戎,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龚健雅等专家赴八一冰川实验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吴一戎提出,航空遥感系统对于推动我国航空遥感和透视地球观测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次飞行搭载的VHF频段机载雷达是空天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航空冰川探测载荷,同时是国产新舟60遥感飞机首次开展4500米以上高山区域飞行实验。科学问题与技术创新紧密相连,一定要以科学问题驱动技术进步、以技术创新带动新的科学发现产生。龚健雅对航空遥感系统的性能予以肯定。他表示,P/L波段和VHF多源数据协同用于冰川内部特征的探测是一项颇有意义的工作,初步成果令人振奋。   我国目前尚无航空和卫星技术可以直接对冰川内部进行观测,因此本次实验对于促进我国冰川探测技术发展、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深刻意义,并能够为我国民用P波段SAR卫星的科学论证提供重要参考。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航空遥感系统于2021年7月正式投入运行,是我国目前综合能力最强的航空遥感平台和科学实验平台,可全天时、高精度展开对地观测,近年来已承担多项大型航空遥感综合科学实验、新型遥感载荷校飞、灾害与环境监测飞行等科研任务,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 全套高光谱航空遥感监测系统首现山西
    近日,山西省气象局成功建成了拥有高光谱成像仪PHI-1309、POS AV-510高精度定位定姿系统和Trimble R8 GPS接收系统(地面基站)组成的航空遥感监测系统,成为国内首家拥有该套现代化设备的气象部门。   PHI-1309高精度光谱成像仪,可在生态、环境、农业等方面提供高精度的监测和分析结果。POS AV-510是最著名的商业化的航空直接对地目标定位系统,集成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与惯性导航系统,能提供每秒上百次的精确定位定向数据,为机载航空遥感数据几何校正提供了更加简捷的方法。Trimble R8 GPS接收系统可作为地面基站配合航空遥感数据采集过程中进行更加精确的定位,以消除GPS系统本身的定位误差。此外,山西省气象局还完成了基于OMIS-II成像光谱仪在山西的首次试飞工作,制定了一套航空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的操作流程。   按照《山西气象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山西气象现代化整体实力要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要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全套高光谱航空遥感监测系统的建成,为构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十二五”气象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
  • 山东首辆尾气遥感检测车启用 测超标只需0.7秒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世界环境日,昨天上午,青岛市环保局启用了全省最先进的尾气检测车。该尾气检测车只需要0.7秒,也就是在瞬间就可以读出过往车辆的尾气数据,让黑烟车、无标车、黄标车无处藏身。   路边电子鼻测尾气   昨天上午,延安一路市环保局门前,南向北的车道已经被路障隔出了单车道,车辆行驶前方的地面上,有一个监控探头,正对着迎面驶来的车辆。离着探头不到3米的距离,有两个音箱样的物体。   市环境监察支队机动车处副处长王延进说,这是近红外检测装置和绿红外检测装置,用来测汽车尾气的。探头和检测装置,都通过线缆和停靠在路边停车场内的检测车相连,检测车顶部,竖立着一个电子显示屏,每当有车辆从马路上驶过,显示屏上就会用红色字体显示出车牌号和是否领取环保标志等情况。当有车辆没有申领环保标志或环保标志已过期时,一旁的交警执法人员则通过对讲机,通知在延安一路和广饶路路口的执法人员,拦车查处。   市环境监察支队机动车处处长宋敏介绍,遥感检测系统主要由一辆携带专业设备的车辆完成。此前,深圳、大连、广州、南京、苏州、淄博等城市已逐步推广使用机动车排气遥感检测技术,以此快速、高效筛选高排放车辆,同时不影响道路车辆的正常行驶,自动化程度高,对黄标车的淘汰和机动车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岛城的这辆检测车,昨天启用后将不定时在各区市环保部门服务,配合交警部门加大对车辆尾气排放情况的检测。   读出数据不用一秒   遥感检测系统除了车辆,还配备有几件类似小型摄像机的物品。以往,从拦截一辆车到检测完毕,整个过程至少需要5分钟。遥感检测车0.7秒钟就可以检测出尾气中多种污染物的浓度,同时抓拍到车牌号。只要有机动车通过,其车牌号码、车速、尾气排放是否合格等信息都会跃然电脑屏幕之上。在将遥感监测数据和环保检测数据库并网后,就可以对&ldquo 无环保标志&rdquo 、 &ldquo 黄色环保标志&rdquo 车辆进行鉴别,路查时,可在重点区域对这部分车辆进行筛选,一经发现,即可督促其参加环保年检。   遥感检测车具备两大功能:功能一,移动电子识别、抓拍功能是车辆一经过,移动电子抓拍仪器就会对经过车辆的车牌照与网上的环保系统中的资料进行比对,看该车辆是否参加过尾气检测,是否具有环保标志。功能二,在抓拍的同时,尾气遥测仪发出3道红外线激光,通过激光穿过尾气后的能量衰减情况,识别机动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诸多污染物的浓度。王延进说,实施了新的检测车辆,可以避免冒牌绿标蒙混过关的情况。   建环保应急指挥系统   近年来,我国环境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我市环境安全虽然整体平稳,但形势依然严峻。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季先锋说,我市主要风险来自4个方面:一是危险化学品,我市从业单位3000多家,涉及3000多种,在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泄漏等安全事故导致环境污染。许多危险化学品企业靠海建设或临近居民区,环境风险较大。二是工业企业废水、废气污染防治设施出现故障或非法偷排,主要风险来自重金属企业、化工企业。三是危险废物非法倾倒,目前我市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约700家。四是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突发环境事件。   2010年至2013年全市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22起,为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2011年我市投资1887万元建成了环境应急指挥中心,2012年投资400万元建成了环境应急指挥室。青岛市环境应急指挥软件系统今年4月投入试运行,监控平台上,危险废物处理企业的车间都安装了监控探头,执法人员坐在办公室内,即可现场掌握处理过程。   应急指挥系统与省环保厅、青岛市应急办互联互通,目前正在改装应急指挥车,建成后可以将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情况传至指挥中心,视频通话指挥。环境应急指挥系统提高了我市环境风险预防能力,辅助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提高了快速响应、科学处置的水平。(记者 王磊江 通讯员 孙俊杰摄影报道)  120名&ldquo 眼线&rdquo 盯环保隐患   早报讯 通过一束射向大气的激光,就能监测到空气污染物的立体分布情况。昨天,记者从崂山环保分局得知,他们已经启用激光雷达来宏观测定大气污染物数据。   昨天,崂山环保分局技术人员带领大家参观了设在楼顶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在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了一台能监测雾霾的激光雷达。这台仪器就像是一个望远镜,上面连着一个玻璃罩,绿色的激光不时地通过玻璃罩射向天空,相连的显示器上显示出不同颜色的光谱图,实现了对雾霾 &ldquo 可视化&rdquo 监测。技术人员说,这台激光雷达是用发射的激光来击中气溶胶(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或液态物质的总称)和云时会产生散射,接收端仪器可识别出沙尘、云和局地污染物。&ldquo 这是用来测定长期数据的,结合图形、高度、气象条件,能监测到空气中颗粒物的立体分布情况、辨别颗粒物种类,为污染预警、防治提供数据支撑。&rdquo 崂山环保分局局长于文宝说。   当天,崂山环保分局还招募了120名环保监督员,他们被聘为崂山环保分局的环保&ldquo 眼线&rdquo ,主要负责监督辖区的企业是否遵守环保法规,发现有环保隐患问题后,要及时向崂山环保分局举报。崂山环保分局公布了24小时举报电话:88993215,受理居民关于乱排乱放、噪音、粉尘污染等投诉。
  • 西安引进遥感技术控制汽车污染 测尾气0.8秒
    “蓝天行动”以来,西安市的环境质量状况不断好转,但在二环内的道路上你会感到空气较污浊,主要原因是西安市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05万辆,增长速度达到16.7%,这些急剧增加的汽车尾气排放成为污染城市空气的杀手,为控制汽车尾气污染,西安市引进遥感技术检测汽车尾气。    西安首辆机动车尾气遥感车在雁塔南路上进行监测   二环内一氧化碳超标1.59倍   今年,国家对小排量汽车优惠政策的出台和养路费的取消,购买汽车的用户日益增多,截至10月底,西安市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05万辆,增长速度达到16.7%,汽车尾气污染是西安市二环路以内低层面空气质量趋于恶化,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超过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的和0.2倍。   为了严控汽车尾气排放超标,西安市环保部门首次采用先进的遥感检测执法检查手段。   0.8秒检出一辆车   遥感检测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技术,通过激光穿过汽车尾气后能量的衰减情况来计算行驶中机动车的污染物浓度,是一种集激光遥感、图像识别、网络通讯、软件集成为一体的高科技检测技术。遥感检测可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进行检测,0.8秒就能检测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氧化物以及烟度等污染指标。据了解,一辆遥感检测车理论上一天可检测5000辆车左右,效率是目前人工检测方法的80倍左右。   结果显示在LED显示屏   昨日,记者在曲江某路段感受了遥感检测技术,当车辆通过监测区域时会触发检测程序:检测系统对车辆牌照进行拍照识别——实施污染物检测,并将牌照和检查结果显示在LED显示屏上提醒车主。据此,执法交警将对遥测超标车辆进行拦挡,同时,环保执法人员会对车主下达 《限期治理通知单》,要求其在30天内对车辆进行治理并复检 对预期不复检或者复检不合格上路行驶的,由环保部门处2000元罚款 一年内连续三次检测不合格上路行驶的,处5000元罚款。   三天检测13680辆车   遥感检测的启动,标志着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迈出了新的一步。从近三天的遥感监测情况看,设备运行良好,检测效率极高,一共检测了机动车13680辆,发现超标车5745辆,超标率为42%。
  • 海尔欣科技 OPGM-2000系列 激光高精度 汽车尾气遥感模块
    1. 产品简介近几年国内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技术路线由一、二代的NDIR非分散红外光谱、DOAS 紫外差分吸收光谱,逐渐演变至第三代TDLAS可调节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 传统的尾气遥测系统采用 NDIR、DOAS 相结合的方式,设备造价低,但在户外尾气遥感监测应用领域受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其它背景气体影响较严重,测量响应时间慢,存在严重的漂移,导致无法准确测量尾气排放各污染物浓度值。新一代的TDLAS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路线,在抗干扰能力、测量分辨率、信号稳定性、光源寿命、运维成本以及测量响应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海尔欣科技依托丰富的中远红外激光气体检测领域的技术积累,全新推出OPGM-2000系列高精度气体遥感全激光监测模块。采用近-中红外半导体激光器(QCL)测量 CO、CO2、NO、HC,四个气体组分采用独立灵活的单组分模块化设计,体积小,性价比高。既方便工程公司进行系统集成,也适合对传统非激光方案的遥测模组进行升级改造。单组分遥测模块示意图测量原理示意图2. 产品特色1. 基于激光吸收光谱遥感技术,非接触式测量,无背景气体交叉干扰,检测精度高;2. 采用单组分独立模块化设计,适合替换现有非激光NO、CH等测量方案,保留其他组分;3. 系统响应时间约为0.5秒,快速检测尾气排放;4. 内置参比校准池,实时校准波长和精度,系统漂移小;5. 集成温度和气压传感器,自动进行温度气压补偿,测量准确度高;6. 采用逆反射技术,实现高效的反射光信号收集,自动进行信号强度补偿,降低扬尘等引起信号衰减导致的测量误差;7. 利用绿色激光测量不透光度,同时作为引导光便于光路的调节;8. 适合同时测量汽油车和柴油车排放;9. 符合《在用柴油车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遥感检测方法)》(HJ845-2017)标准要求;技术参数表针对汽车尾气遥测应用的激光模块测量原理红外TDLAS技术,每组分由单独模块测量技术指标检测气体独立组分NO\CH\CO\CO2检测量程NO:0-10000ppmCO2:0%~16%CO:0%~10%HC:0-10000ppm检测精度NO精度:相对误差±10%且绝对误差±20ppm;CO2精度:相对误差±10%且绝对误差为0.25%;CO精度:相对误差±10%且绝对误差为0.25%;HC精度:相对误差±10%且绝对误差±10ppm;不透光度0-100%绝对误差为±2%且相对误差为±5%测量距离可实现4车道往返30米光程测量响应时间信号接口信号传输RS232/RS485输出频率10/20/50/100Hz可选工作条件环境温度-10~50 ℃环境气压80~120 kPa电源功耗24 VDC @ 200 W安装方式水平/垂直固定式安装尺寸/重量光学系统380′140′100 mm3(护罩内),~5 kgSDK 软件界面(示例) 设备清单序号名称数量备注1气体遥测主机1部2中控机1台3通信电缆1根RS232或以太网口选配件4SDK软件1套 不同遥测技术方案对比
  • 北京10月起实施尾气遥感检测法新标准(可下载)
    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修订发布地方标准《在用汽油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遥感检测法)》(DB11/ 318-2022)。点击下载PDF文件。新标准将于2022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自标准实施之日起代替旧标准《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检测方法(遥测法)》(DB11/ 318-2005)。新标准规定了采用遥感检测法实时快速检测在实际道路上行驶的在用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检测方法及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方法。适用于GB/T 15089规定的各类装用点燃式发动机的M类、N类和G类汽车(包括汽油车、天 然气车、两用燃料车及双燃料车等)。遥感检测法是指用光学原理远距离感应测量行驶中汽车排气污染物的方法,具有快速、高效、适应性强、可动态监测,且不影响车辆正常通行等特点。标准中提到了3类遥感检测设备,水平固定式、垂直固定式和移动式遥感检测设备。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增加检测污染物种类及加严排放限值。增加了碳氢(HC)和一氧化氮(NO)作为标准排放限值,并进一步加严了原有的CO排放限值。汽油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污染物项目排放限值CO(体积浓度,%)2.0NO(体积浓度,10-6)1400HCa(体积浓度,10-6)400aHC浓度按正己烷当量计算。附件:《在用汽油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遥感检测法)》(DB11 318-2022).pdf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就新标准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原文如下:新标准什么时候实施?责任单位是哪里?  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地方标准《在用汽油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遥感检测法)》将于2022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如果使用遥感检测机动车尾气?  遥感检测是利用光学原理远距离感应测量行驶中的机动车的排气污染物的方法,能够在1秒内对通过遥感检测地点汽车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检测,具有快速、高效且不影响车辆通行的特点。在遥感检测助力下,结合大数据分析,机动车排放的监管执法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新标准与旧标准有什么区别?  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增加检测污染物种类及加严限值。在综合考虑北京市汽油车排放现状,针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排放控制,增加了碳氢(HC)和一氧化氮(NO)作为标准排放限值,并进一步加严了原有的CO排放限值。  新标准规定,在一个机动车检测周期的6个自然月内,连续两次及以上同种污染物超标作为不合格的结果判定方法,与国家遥感检测标准结果判定保持一致。检测尾气不符合标准如何处罚?  根据《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上路车辆如被生态环境部门遥感设备检测发现“在一个机动车检测周期的6个自然月内,连续两次及以上同种污染物超标”判定为不符合标准,将推送公安交管部门进行处罚。目前处罚200元不扣分。
  • 我国新型遥感探测仪器瞄准国际前沿
    从1999年以来,在地质大调查科技项目支持下,我国在高(成像)光谱矿物填图技术、干涉雷达技术、多光谱异常信息提取技术、遥感仪器研制、POS直接定位技术以及国产卫星研发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推进了遥感地质勘查技术的进步,提升了地质勘查的能力、水平和效率。   ——高(成像)光谱技术及矿物填图。开展了高(成像)光谱数据处理,矿物信息提取及应用研究建立了“类—族—种—亚种(变种)”的矿物分层识别谱系 总结了一套较系统的适合我国干旱裸露区区域性高光谱遥感矿物填图的工作方法与技术流程,为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干涉雷达技术及地面沉降监测。形成了趋于完善的多尺度、多类型地表形变InSAR调查与监测技术体系,解决了地面沉降长时序监测等关键问题和多类型灾害性地表形变InSAR监测的主要问题。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区域性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滑坡监测、城市地裂缝、地震形变场、油田地面变形、水库变形以及煤矿开采沉陷等多尺度、多形式的灾害性地表形变场探测与监测。   ——多光谱异常信息提取技术及矿产资源勘查。以GIS和RS作为主要技术平台,开发了遥感信息处理分析系统、开发了RSMAP2.0软件系统,服务于野外国土资源调查、创立了“去干扰—主成分分析—异常筛选技术”矿物异常信息提取技术,将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技术应用于工程化生产,形成了系列化产品生成体系。   遥感找矿异常提取技术方法已经在我国天山—北山、昆仑山、等重要成矿带上成功进行了应用,新发现矿点、矿化点57处。   ——遥感仪器研制及地质应用。研发了4种类型的地面光谱仪,开发了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矿物)分析仪,填补了国内空白,各项技术指标均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 整体技术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推进了遥感地质调查地面工作现代化以及遥感地质作用机理的研究。   ——POS直接定位技术及地质灾害应急与精细调查。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及精度评定方法 通过实施多个项目不同方案的集成POS系统航空摄影,得出了直接地理定位的数据获取流程及质量控制方法 解决了机载POS系统直接地理定位关键技术,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三峡库区等以及航空遥感精细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救灾减灾、航空遥感精细调查等提供了精确的定位信息 针对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技术环节,提出了7项重要技术指标。   ——国产卫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系统建设。开展了02B星在轨测试和应用技术研发,解决了02B星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难点 确定了卫星数据在土地利用调查监测、基础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以及国家土地督察和矿业执法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建立了基于国产卫星的矿山动态监测应用示范系统,以及卫星高光谱地质应用试验系统。提出了发展适合于矿产与能源探测的高光谱卫星发展计划。
  • 我国碳汇监测将进入天基遥感时代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在太空中进行在轨测试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以下简称“碳星”),以模型形式与公众见面。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抓总研制的“碳星”,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遥感卫星,它将使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卫星总设计师曹海翊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我们的‘碳星’,就是森林碳汇监测的一把好手,通过监测森林的固碳能力,来监测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完成情况,服务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为了将碳汇监测系统搬上太空,五院研制团队历经10年攻关,实现多项创新。紧扣时代脉搏造“碳星”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曹海翊陷入了思考:“如果我们能研制一颗观测绿水青山的卫星,那也是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了。”正巧那一年五院拿到“星载激光雷达总体技术”课题。激光雷达是卫星用来测量与地面物体距离的重要手段之一,项目团队决定攻克激光雷达测量森林高度难题,为中国研制首颗林业遥感卫星。为了做足功课,曹海翊带着项目团队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科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等单位学习研究林业知识。一番“求学”下来,她发现,林业遥感的需求不仅仅是给大树量身高那么简单。当时,碳汇概念已经流行,这是衡量森林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碳汇监测需要森林调查员跋山涉水,深入山林中实地进行树高和树木胸径测量,耗时耗力不说,还受到各种环境限制。曹海翊认为,可以用天基遥感手段解决这个问题。经过近两年深入研究,研制团队提出“激光器+相机”的主被动联合观测方案雏形,计划将光学遥感卫星的影像特长与激光雷达测高技术相结合,帮助我国林业部门实现碳汇监测跨越升级。2015年,“美丽中国建设”被纳入我国“十三五”规划。同年,“碳星”正式启动研制。“这颗卫星的研制是紧扣着时代脉搏跳动的。”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卫星总指挥王祥说。用匠心打造精品对星载激光雷达,研制团队有一定技术经验。在曹海翊作为总设计师、当时正在研制的资源三号02星和高分七号卫星上,均搭载了激光测高仪载荷。但“碳星”多波束激光雷达的配置指标面临着更高要求。五院“碳星”总体主任设计师黄缙举例说:“激光脉冲的发射频次,在其他卫星上是每秒钟打几个点。而森林树高参差不齐,测点密度越高,测量数据就越全面精确。”研制团队通过计算不同测点密度下的数据反演精度,经过近半年仿真分析,确定了5波束40赫兹重频的激光雷达方案。也就是说,“碳星”的激光雷达载荷共有5个测距激光器,每个激光器的发射频次达每秒40次,共具备每秒发射测量激光200次的能力。“这相当于把我国星载激光雷达的指标提升了一代。”黄缙说。如何让相机在碳汇监测中最大化发挥作用,也是新问题。“如果用传统卫星遥感方式去俯视,只能看到一棵树的面积。而如果沿着卫星运行轨迹从不同角度观测,则可以看出这棵树的体积、冠幅的几何形态,并探测它的反射特性,推算其茂密程度。”曹海翊说。因此,研制团队将相机方案定为“多角度、多光谱”遥感相机,并通过近一年的成像仿真实验,确定了0°、±19°、±41°共5个角度,能够使大气对于观测图像质量的影响最小化,同时满足现阶段林业遥感观测需求。此后,研制团队又从总体设计上提出新增超光谱探测仪和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用于探测叶绿素荧光和大气气溶胶。曹海翊介绍说,“碳星”集多种载荷于一身,在同一时刻、同一位置开展观测,数据相互的耦合度更好,观测结果更真实准确,这样的效果是多颗单一载荷卫星难以比拟的。从“纸上开花”到“落地生根”2017年,“碳星”的研制终于从“纸上开花”到“落地生根”——卫星正式批复立项。进入工程化研制阶段的“碳星”,面临的首要问题却是“减肥”。4种载荷虽然让它拥有强大的功能,但也使它“超重”了100公斤,超出了火箭运载能力。卫星上每个零件都有用,怎么减?研制团队用了“狠招”。黄缙说,当时大家把载荷全部拆散,变成零部件逐一称重,列出长长的清单,然后跟同类零件对比,看更换零件或采用轻量化材料能减轻多少。在结构方面,研制团队对卫星布局进行了调整优化,一些附属结构能共用就共用、能省掉就省掉。终于,他们在确保应用效果的前提下,帮助“碳星”顺利通过“体重关”,甚至在发射时,火箭还能顺便搭载2颗小卫星。复杂的载荷也给卫星热控设计带来了麻烦。“碳星”的多波束激光雷达是目前功耗最大的星载激光器组合体,最大功率达1600多瓦,但需要维持在20℃左右的工作环境,常规散热方式无法满足。同时,“碳星”围绕地球南北两极运行,约90分钟飞一圈,其中有60分钟在“阳照区”、30分钟在“阴影区”,这使其表面在一个半小时内最大温差达到±90℃。而在它内部,载荷要发挥最佳性能,温度变化需控制在0.5℃以内。既要给“碳星”“穿棉袄”,又要为它“装空调”,研制团队为此煞费苦心。通过一系列创新设计,他们终于攻克了这些难题。如果说,此前我国遥感卫星是“看”地面、描述地面,“碳星”则实现了更深刻地描述物体物理属性。“这是遥感卫星从几何特性定量化探测向辐射特性定量化探测的跨越。”谈起“碳星”的意义,曹海翊自豪地说,“它不仅能服务于美丽中国建设,还将为我国在‘双碳’战略中获得更多话语权提供支撑!”
  • 1秒内测出污染物排放!新疆新修订汽油车遥感检测标准9月实施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组织实施,乌鲁木齐市机动车排污管理中心负责起草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在用汽油车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遥测法)(DB65/T3904-2024)》(以下简称“《新标准》”),经新疆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将于2024年9月10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新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检测迈入了更加精准、高效的新阶段。乌鲁木齐某路段遥感监测现场(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近年来,新疆在强化机动车排污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机动车排污防治体系。但随着达标排放车辆使用时间的增长,每年仍会有相当数量的在用机动车变为老旧车辆,而现行的机动车定期排放检测周期长,生态环境部门仅靠现有入户抽测、路检以及定期检验,难以及时对尾气超标车辆进行监控。  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是利用光学原理远距离感应测量行驶中的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方法,能够在1秒内对通过遥感检测地点的汽车进行污染物排放情况检测,具有快速、高效且不影响车辆通行的优点。在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助力下,结合大数据分析,机动车排放的监管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乌鲁木齐某路段遥感监测现场(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新标准》综合考虑了全疆汽油车排放现状,基于全疆一千余万辆次检测数据,对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的排放限值进行了调整,将碳氢化合物(HC)的排放限值列为“仅监测并报告”,并对遥感检测设备使用、检测流程和数据记录等内容均提出了具体规定。同时,《新标准》优化了结果判定方法,明确了连续两次及以上同种污染物检测结果超过排气污染物规定值,且测量时间间隔在6个自然月内,即可判定受检车辆排放不合格,这与国家遥感检测标准结果判定保持一致。  “通过《新标准》的实施,能够更及时准确发现超标排放车辆,督促其维修治理,达到有效控制在用车污染物排放的目的。”乌鲁木齐市机动车排污管理中心副主任赵权介绍。  据了解,新疆现已建成20余套遥感检测设备,对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状况开展遥感监测工作。未来,新疆将通过不断完善生态环境部门监测取证、公安交管部门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模式,形成部门联合监管常态化工作机制,凝聚合力加强对高排放老旧车辆的监管力度,督促车主及时对车辆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车辆达标上路,为新疆的蓝天白云贡献力量。
  • 美国SOC与我司在国家遥感中心举办高光谱成像交流会
    美国SOC公司与我司合作,在国家遥感中心精准农业应用业务部、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遥感技术部举办高光谱成像技术交流会。此次来访的Michael先生介绍了SOC公司在高光谱成像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并就SOC公司的SOC700系列高光谱成像光谱仪与参会专家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流。   国家遥感中心精准农业应用业务部、遥感技术部主要业务与研究方向包括:植被定量遥感机理研究、农业遥感应用、生态遥感应用、农业立体污染监测等。本次会议有多位专家与学生参加,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SOC710VP便携式可见-近红外成像光谱仪的光谱范围为400-1000nm,在精准农业、林业、矿业、环境科学和海洋学等应用领域内,都是非常理想的高光谱成像系统;SOC710VP具有高性能、超便携、坚固耐用等特点;12-bit动态范围的CCD和精确的出厂标定保证了高质量光谱数据的获取。由于全新的设计,不需要沉重耗电的扫描云台,重量仅3公斤,可以安装在三脚架上进行测量,非常便于野外实验。   美国Surface Optics Corporation(SOC)成立于1978年,专门从事表面光学特征研究和表面光学仪器的开发。在过去三十多年里SOC一直和政府和军事部门进行测量合作,并开发了一个广泛的用于各种材料的光学测量数据库。SOC的主要客户有NASA、Air Force、Army、Navy、Boeing-MD、Lockheed-Martin。SOC的实验室光学仪器和高光谱分析工具已经获得卓越的国际声誉。
  • “珞珈二号”遥感图像发布 雷达成像填补国际空白
    7月12日,国际首个星载Ka频段高分辨率SAR珞珈二号遥感应用系统发布在武汉商业航天论坛公布了入轨后获得的首批影像,画面里山峦、河流、公路、农田地貌分明。记者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了解到,影像成像的数据是由星载Ka频段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提供,该雷达填补了国际上在该频段高分辨SAR卫星的空白。  为什么是Ka频段?据介绍,传统的雷达由于受到频段的限制,难以获得草、叶子、乔木、灌木等地貌的信息,而Ka频段由于其波长特性,能清晰分辨出林木、草地、农田等地貌信息,并反演地形等地理信息。这是其他现有在轨微波卫星不具备的特征。  基于此,星载Ka频段高分辨率SAR可以服务自然资源调查、水资源监测、灾害预警预报等多个领域,为国家基础地理测绘、“双碳”战略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星载Ka频段高分辨率SAR是大范围、大比例尺的遥感数据能定期、快速、及时获取的“利器”,可全天时多天侯对地面目标进行观测并获取高分辨率微波影像。雷达图像接近光学效果,能满足目标识别级的遥感感知的高分辨率探测需求。  据了解,研制团队利用相控阵天线设计了多角度成像模式及视频成像模式,极大地丰富了目前星载雷达对地遥感探测的手段。多角度成像模式,可以克服陡峭山区雷达阴影、叠掩等几何畸变的制约,我国西南地区地势复杂,测图困难,测绘的数据处理起来也很复杂,星载Ka频段高分辨率SAR的观测结果则有望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为交通建设等建设规划提供数据支持。视频成像模式除了生成图片,还能生成动态视频,观测结果将更清楚、更立体、更动态。
  • 科研|安光所基于傅立叶红外光谱遥测技术实现气云三维成像
    基于双机扫描的气云立体图像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徐亮研究员团队在傅立叶红外光谱气体探测技术上取得新进展,实现了污染气云立体图像的被动遥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光学期刊Optics Express上,并被选为“Editor’s Pick”文章,博士生胡运优为论文第一作者。红外光谱成像检测技术,是以FTIR气体探测技术为基础的在线监测技术,它具备监测距离远、监控范围广、灵敏度高、监测成分多等特点,可实现泄漏气云的成分甄别、柱浓度定量和图像呈现。徐亮团队在单台设备实现气云二维探测的基础上,架设了2台AG-FTIR-GS3000型气体泄漏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仪,将多幅2D气云柱浓度图像与来自GPS和陀螺仪传感器的精确定位信息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实现立体气云远距离定量重建,以创建叠加在数字地图上的气体云的3D图像。为泄漏成分分析、泄漏源精准定位和扩散态势评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线。论文对在约315立方米的空间中在两分钟内释放的少量六氟化硫和甲烷进行了远程监测,成功地生成具有两种气体的经纬度、高度和浓度分布的气体云的3D图像。 AG-FTIR-GS3000型气体泄漏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仪监测结果与现场情况高度吻合此外,该型号气体泄漏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仪已在多个化工园区成功开展气体泄漏早期预警实际应用。如近日某厂区发生泄漏事故后,团队应邀使用AG-FTIR-GS3000获取了厂内风险区域的泄漏成分、泄漏位置,并与现场工作人员的核验结果吻合,为装置复产试车提供了准确的监测数据,为安全复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该团队长期专注于红外精密仪器装备的软硬件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化开发,并积极推动国产仪器装备的行业有效应用。左:安装于生产现场的该设备右:双机扫描成像原理图
  • 科学岛团队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遥测技术实现气云三维成像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徐亮研究员团队在傅立叶红外光谱气体探测技术上取得新进展,实现了污染气云立体图像的被动遥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光学期刊Optics Express上,并被选为“Editor’s Pick”文章,博士生胡运优为论文第一作者。   红外光谱成像检测技术,是以FTIR气体探测技术为基础的在线监测技术,它具备监测距离远、监控范围广、灵敏度高、监测成分多等特点,可实现泄漏气云的成分甄别、柱浓度定量和图像呈现。徐亮团队在单台设备实现气云二维探测的基础上,架设了2台AG-FTIR-GS3000型气体泄漏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仪,将多幅2D气云柱浓度图像与来自GPS和陀螺仪传感器的精确定位信息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实现立体气云远距离定量重建,在数字地图上创建叠加气体云的3D图像。研究人员对约315立方米的空间中在两分钟内释放的少量六氟化硫和甲烷进行了远程监测,成功地生成具有两种气体的经纬度、高度和浓度分布的气体云的3D图像。该研究为泄漏成分分析、泄漏源精准定位和扩散态势评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线。   此外,该型号气体泄漏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仪已在多个化工园区成功开展气体泄漏早期预警实际应用。如近日某厂区发生泄漏事故后,团队应邀使用AG-FTIR-GS3000获取了厂内风险区域的泄漏成分、泄漏位置,并与现场工作人员的核验结果吻合,为装置复产试车提供了准确的监测数据,为安全复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a) 安装于生产现场的AG-FTIR-GS3000型气体泄漏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仪,(b)双机扫描成像原理图基于双机扫描的气云立体图像AG-FTIR-GS3000型气体泄漏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仪监测结果与现场情况高度吻合
  • 安洲科技参加第十九届中国遥感大会
    9月23日-26日,2014第十九届中国遥感大会在西安召开。中国遥感大会是由中国遥感委员会主办的大型全国性遥感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会议涵盖遥感、学术活动。本届大会由中国遥感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主办,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光学遥感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承办。本届大会主题为“遥感—精确感知,服务社会,和谐发展”。本届大会组织召开了学术交流会议、遥感主题论坛、遥感科技创新展、中国遥感影像艺术展、遥感西安科普文化周等活动。本届大会参会单位160余家,参会人数近千人。 北京安洲科技有限公司应邀参加了本届大会。与会期间,安洲科技分别展示了德国Cubert公司 UHD185机载高速成像光谱仪、美国SOC公司710VP便携式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美国SEI公司SR3500便携式全光谱光纤光谱仪等一系列产品。UHD185机载高速成像光谱仪是目前高速成像光谱仪的最轻版本,综合了高速相机的易用性及高光谱精度为一体。通过这款光谱仪,可以最简便地得到高光谱图像,而不需要IMU及后期数据校正,实现了快速光谱成像而不需要扫描装置,安洲科技公司集成研发的UAS无人机系统巡航能力强、安全系数高,吸引了多位专家学者驻足观看。SOC710VP便携式可见-近红外成像光谱仪具有内置扫描、便携式设计、分辨率精度高、可以满足360°任意角度测量、软件操作简单的优点。SEI公司SR3500便携式全光谱光纤光谱仪适用于遥感测量、农作物监测、森林研究到工业照明测量、海洋学研究和矿物勘察的各方面应用。软件操作简单方便、功能强大,可用做测量辐射度、光谱反射率和光谱透过率。安洲科技公司的产品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安洲科技技术人员分别就专家学者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公司产品与服务理念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 美国SOC公司与安洲科技在中科院遥感所举办高光谱成像技术交流会
    美国SOC公司Mike先生受安洲国际邀请来华访问,并与我司共同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举办了高光谱成像技术交流会。科研支撑中心主任肖青博士主持了会议。肖青研究员有多年的定量遥感基础研究经验,主持和参与了近年来国内开展的多项大型遥感综合试验。目前正围绕遥感科学试验需求,致力于遥感试验观测体系建设。   此次来访的Michael先生介绍了SOC公司在高光谱成像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并就SOC公司的SOC700系列高光谱成像光谱仪与参会专家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流。会后,肖主任对SOC公司的高光谱成像产品表示非常满意,并表达了与我司合作的意愿。 会场图片:   美国SOC公司(Surface Optics Corporation)成立于1978年,专门从事表面光学特征研究和表面光学仪器的开发。在过去三十多年里SOC一直和政府和军事部门进行测量合作,并开发了一个广泛的用于各种材料的光学测量数据库。SOC的主要客户有NASA、Air Force、Army、Navy、Boeing-MD、Lockheed-Martin。SOC的实验室光学仪器和高光谱分析工具已经获得卓越的国际声誉。
  • 理加联合参加第二十届中国遥感大会
    2016年8月10日-12日,第二十届中国遥感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中国遥感大会是大型全国性遥感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会议涵盖遥感及相关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在遥感科技领域最具权威的综合性学术活动。大会由中国遥感委员会主办,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特别支持,中科遥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科遥感(深圳)卫星应用创新研究院、深圳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承办,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亚洲遥感协会(AARS)、国际数字地球学会(ISDE)国际协办,中国遥感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共同协办,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会上,理加联合展出了美国ASD地物光谱仪产品家族和美国Resonon高光谱成像仪Pika L,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来理加联合展台参观、咨询。1. 美国ASD地物光谱仪产品家族:美国ASD便携式地物光谱仪FieldSpec4: 波长范围350~2500nm,光谱分辨率可达6nm,应用其发表的文献已经超过万篇,是遥感及相关领域最权威的测量设备和工作标准。美国ASD手持式地物光谱仪HandHeld2:波长范围325~1075nm,采用超便携设计,提供非破坏性和非接触性的快速准确测量,非常适用于一类及二类水体遥感研究。美国ASD手持式全波段地物光谱仪QualitySpec Trek:波长范围350~2500nm,速度更快,数据更精确,操作更简单,可以用中文进行操作。2. 美国Resonon高光谱成像仪Pika L:重量轻至0.6Kg,操作简便,低杂散光,低失真,高信噪比,图像项质量极佳,是无人机载高光谱成像的理想选择。 同时,理加联合市场总监朱湘宁先生为与会专家学者讲解了“地物反射光谱测量新方法”,传统的野外工作往往局限于天气,很多时候要等待很多天才会等到好的天气,为了解决这个现实问题,ASD推出了双光束光谱同步测量系统,系统由2台FieldSpec地物光谱仪,1套Dual同步测量软件组成,实现了参考白板和目标物数据在完全一样的光照条件下同步测量和收集,改变了测量工作方式,提供更为准确便捷的测量方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家们的工作效率,在野外条件下能够得到最佳测量效果,其效果胜于在实验室里采用积分球,赢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青睐。关于理加联合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加联合)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的生态环境仪器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商,主要产品涵盖稳定性同位素测定、痕量气体测量、地物光谱测量、水化学分析、野外便携和长期监测分析仪器。 理加联合先后为国内的权威研究机构、著名大学和政府监测部门提供了大量国际领先水平的仪器。公司先后获得了多项“211”工程,“985”工程,水利部“948”项目、农业部“学科群”项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 (CFERN)的大额订单。这既是用户对我们的支持和厚爱,也是对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给予的认可和肯定。主要代理产品美国LGR公司激光痕量气体和稳定同位素分析仪美国ASD公司地物光谱仪意大利AMS集团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和流动分析仪美国CSI公司闭路涡度相关和大气廓线测量系统美国Resonon公司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美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公司气体分析及颗粒物监测产品系列美国Agilent公司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 网格化+尾气遥感+工业园区监控 河北大气环境监测全面撒网
    p   日前,河北省发布大气环境监测专项实施方案,要求全省2017年完成142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的上收,在168个县(市、区)加密增设194个监测点位,在传输通道所有县(市、区)和国家级工业园区推行网格化监测。到2020年,建成省级空气质量综合分析大数据平台,构建全省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网络。除此之外,方案还部署了三大重点任务。 /p p    strong 全文如下: /strong /p p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全面、真实、有效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决策管理的支撑和保障。为全面掌握全省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进一步摸清大气固定污染源及机动车排放情况,为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依据和支持,河北省环保部制定了《河北省大气环境监测专项实施方案》。 /p p   工作目标 /p p   2017年:完成全省142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的上收,在168个县(市、区)加密增设194个监测点位,发布全省168个县(市、区)空气质量排名,在传输通道所有县(市、区)和国家级工业园区推行网格化监测 完成1639家企业在线监测设施安装 在省界、城市环路和主干道安装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 /p p   2020年,建设2个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站 完善质控手段,建设省级大气环境质控实验室及移动监测系统,建成省级空气质量综合分析大数据平台 所有工业企业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235家省级工业园区建成空气站 构建全省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网络。 /p p   重点任务 /p p   1、优化自动监测网络 /p p   1.完善全省空气质量监测网络。2017年3月底前,完成142个县(市、区)空气质量监测事权上收 10月底前,增设194个自动监测站点,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2个点位 在位于全国排名后10位且未开展网格化监测的邯郸、邢台2市开展网格化监测 位于传输通道8城市的1464个乡镇均布设小型空气站,监测细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指标,实现监测点位全覆盖。(牵头责任部门:省环境保护厅) /p p   2.扩大污染源自动监控范围。全面掌握全省工业企业固定污染源在线设备安装情况,按照“应装尽装,稳步推进”的原则,在目前已经在线联网779家企业的基础上,扩大在线监测范围,原则上依据排污总量大小依次完成。2017年完成1639家企业在线监测系统安装 2020年,所有的工业企业全部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实行24小时在线监测,并实现与环保部门联网。(牵头责任部门:省环境保护厅) /p p   3.加强工业园区在线监控。在工业园区建设小型空气自动监测站,实现对园区企业无组织排放状况实时监控。2017年完成11家国家级工业园区设备安装 2018年完成235家省级工业园区设备安装 2020年,所有规模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安装空气自动监测站。(牵头责任部门:省环境保护厅) /p p   4.建设机动车尾气监测网络。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置一个机动车污染检测机构。在全省高速、国道、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布设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点,2017年,在全省省界主要路口安装50套柴油车遥感监测设备,建成机动车排放云计算中心 2018年,在全省城市环路和主干道设置150个机动车遥感监测点 2020年,建成完善的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网。(牵头责任部门:省环境保护厅 主要承办部门: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 /p p   5.建设空气质量大数据平台。2018年底前,建成省级空气质量综合分析大数据平台,将环境空气质量、固定污染源和机动车尾气在线监测数据,以及地理信息、气象数据等统一接入,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打通环境监测到监管的通道,对区域管控目标提出规划路径和实施建议。(牵头责任部门:省环境保护厅) /p p   6.建设全省空气质量背景站。2020年底前,建成2个省级空气质量背景站。在现有监测因子基础上,增加负氧离子等生态指标,对华北地区大气本底值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牵头责任部门:省环境保护厅) /p p   2、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及外部监督 /p p   7.推行第三方运维机制。环境空气质量、工业园区以及机动车尾气在线监测设施的运行与维护,全面推行第三方运维机制,第三方运维机构及其负责人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新增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采取政府监管、企业负责、自行运维或采取第三方运维模式,企业和第三方运维机构及其负责人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牵头责任部门:省环境保护厅) /p p   8.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障。构建省级环保部门及驻市监测机构为责任主体的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卫星监控等新技术手段,建设和完善省级质控实验室,开展量值溯源和传递,加强内部质量控制。 /p p   强化对第三方运维机构的监督管理,明确考核标准。采取驻市检查、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加大抽查力度,实现外部监督常态化 引入社会监督,2017年6月底前,向社会公开全部环境空气自动子站监控视频。(牵头责任部门:省环境保护厅) /p p   9.污染源监测质量保障。企业和第三方运维机构及其负责人对自动监测数据质量负责,市级环保部门负责日常监督,开展在线设施的巡检、比对 省级环保部门加强抽检力度。(牵头责任部门:省环境保护厅) /p p   10.机动车尾气监测质量保障。强化对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日常监管。结合遥测倒查和巡查暗访等方式做到监管全覆盖。每年完成50%以上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的抽查和3个批次以上新车一致性检查,确保机动车检测规范有序。(牵头责任部门:省环境保护厅、省质监局、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 /p p   3、深入实施信息公开 /p p   11.实时公开环境质量信息。按照“能公开、尽公开”的原则,自2017年4月起,向社会公开全省168个县(市、区)环境质量实时监测数据 11月底,实现微信平台数据发布。(牵头责任部门:省环境保护厅) /p p   12.公布环境质量排名。引入奖惩机制,自2017年4月起,每月、每季度向社会公布全省168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以及改善率排名。(牵头责任部门:省环境保护厅) /p p   13.公开企业排污信息。按照《河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的要求,重点企业向社会实时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并在厂区外围显著位置设置电子显示屏,接受群众监督。(牵头责任部门:省环境保护厅) /p p   14.公开机动车排污信息。各市县政府要将机动车尾气检测不合格车辆信息予以网上公开 省级有关部门要在主要路口设置显示屏,显示遥测超标车辆信息。(牵头责任部门:省环境保护厅 主要承办部门: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 /p p   政策措施 /p p   15.制定《河北省环境空气生态补偿监测管理办法》。按照“将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要求”和“谁保护、谁受益 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以各市县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季度平均浓度同比变化情况为考核指标,建立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牵头责任部门: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 /p p   16.完善对第三方运维管理的政策法规。出台《河北省环境自动监测第三方运维机构管理办法》,明确委托方、监督方和第三方运维机构的职责,因监督和维护不到位及弄虚作假需承担的经济、法律责任。(牵头责任部门:省法制办 主要承办部门:省环境保护厅、公安厅) /p p   17.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建立环保、公安联动执法机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确保监测数据真实性。(牵头责任部门:省环境保护厅、公安厅) /p p   组织保障 /p p   18.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工作任务目标分解,严格落实目标责任,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作部署、调度会,在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p p   19.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监督。完善监测质量控制制度,采取交叉检查、联合执法,定期督导,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确保监测数据真实有效。(牵头责任部门:省环境保护厅) /p p   20.严格考核问责,引入退出机制。对干预大气环境监测、弄虚作假的相关行政负责人及监测工作人员要严肃查处和问责,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建立第三方运维机构诚信体系和黑名单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对于诚信缺失、弄虚作假的机构,实行黑名单公告和淘汰退出制度。(牵头责任部门:省环境保护厅、省公安厅) /p
  • 安洲科技参加第九届 SPIE 亚太遥感大会
    10月13-17日,第九届 SPIE 亚太遥感大会在中国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主题为“地球系统遥感和环境健康监测”。大会主题多聚焦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生态资源保护以及亚太地区的特殊问题,其议题涵盖遥感理论方法、反演技术、多源遥感融合、数据同化以及各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目前,该会议已在中国、美国、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举行,会议规模与学术报告水平逐年提升。本届大会将极大地推动遥感技术在我国乃至亚太地区环境与气候领域的深入应用,为全球科学家及青年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更好地突显中国科学家在世界遥感与空间信息领域的重要作用。 北京安洲科技有限公司应邀参加了本届大会。与会期间,安洲科技分别展示了德国Cubert公司 UHD185机载高速成像光谱仪、美国SOC公司710VP便携式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美国SEI公司SR3500便携式全光谱光纤光谱仪等一系列产品。UHD185机载高速成像光谱仪是目前高速成像光谱仪的最轻版本,综合了高速相机的易用性及高光谱精度为一体。通过这款光谱仪,可以最简便地得到高光谱图像,而不需要IMU及后期数据校正,实现了快速光谱成像而不需要扫描装置。SOC710VP便携式可见-近红外成像光谱仪具有内置扫描、便携式设计、分辨率精度高、可以满足360°任意角度测量、软件操作简单的优点。SEI公司SR3500便携式全光谱光纤光谱仪适用于遥感测量、农作物监测、森林研究到工业照明测量、海洋学研究和矿物勘察的各方面应用。软件操作简单方便、功能强大,可用做测量辐射度、光谱反射率和光谱透过率。安洲科技公司产品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安洲科技技术人员分别就专家学者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公司产品与服务理念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 国内首个高光谱遥感卫星大数据共享平台!我国在遥感卫星数据共享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
    小编从西安发布了解到,中科西光航天发布了包括国内首个高光谱卫星大数据共享平台和国内首颗商业化双碳监测卫星在内的两项科技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遥感卫星数据共享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今年,中科西光航天将推出自主研发的XIGUANG-004星(甲烷监测卫星)、XIGUANG-005星(精细化农业卫星)、XIGUANG-006星(矿产监测卫星)、XIGUANG-007(高分辨率精准农业卫星)等具备国内同量级最强指标的高光谱遥感卫星,不断突破高光谱遥感卫星在各类新兴领域的创新应用,实现我国高光谱遥感卫星指标的全面突破。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家从事星座运营、卫星研制、载荷定制、数据开发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全自主研发高光谱卫星星座的商业航天公司,全力打造我国最大最全、最好用实用、成本最低的高光谱遥感卫星星座,是国内遥感星座里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图源西安中科西光航天公司官网公司创造了国内商业航天同时期发展速度最快、同比数据价值最高、同类型应用能力最强的多项奇迹,初步形成了面向环保、农林、海洋、地质、环境、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数据服务能力,是西安市知名的商业航天企业。中科西光航天拥有国内最大、最全的高光谱遥感星座108星遥感星座;向全球用户提供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全天候卫星遥感大数据服务和卫星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现已成功发射的两颗高光谱卫星均为国内首次在百公斤级卫星上搭载高光谱成像仪,也是国内率先布局双碳业务板块的商业航天公司。
  • 南京地理所研发陆基高光谱遥感监测仪及原位高频在线监测系统
    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的影响下,藻类水华频发且呈现全球加剧态势,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由于藻类水华生消过程快,实时精准的监测是藻类水华预测、预警和有效管控的关键。   目前藻类水华监测主要包括现场观测、水下自动监测和卫星遥感反演等三种方式。现场观测费时费力,且无法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监测;水下自动监测探头易受到水中物质侵蚀,且维护费用高昂;卫星遥感的时间分辨率低且受大气影响较大。   对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张运林团队等基于水色遥感原理,研发了一款陆基高光谱遥感监测仪及原位高频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藻类水华连续、精准、实时监测,有效弥补了现有方法的不足。   该系统主要由高光谱测量仪器、数据处理平台和远程访问控制、显示和存储平台等三部分组成(图1)。高光谱测量仪测定的水体光谱反射率信号,通过嵌入AI芯片处理器(数据处理平台)的反演算法,转化为叶绿素a信息。光谱反射率和叶绿素a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设备进行远程访问控制、显示和存储。研究人员通过系统评估近几十年来应用最广泛的三种叶绿素a遥感反演的经验算法、半分析算法以及机器学习算法等,遴选了建模和验证精度最高的反演模型作为陆基遥感系统叶绿素a提取的主要模型(图2)。   架设在太湖的陆基高光谱遥感监测系统清晰捕捉到2021年8月发生的两次藻类水华形成过程(图3)。除了藻类水华以外,陆基遥感系统亦可同步监测水体透明度、悬浮物、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营养状态指数、藻密度等多个水生态环境参数,可为藻类水华发生机理研究提供精细化观测和科学证据。   该观测系统主要有以下优势:低成本、环保的方式实时、连续地提供藻类水华的高频数据;水体信号不受大气影响,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大气校正;适用于中小型河流、湖泊的藻类水华动态监测;嵌入的AI芯片支持算法快速替换和升级以及远程控制和数据访问。目前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广东、四川、江苏、浙江、北京等数十个重要水体的水质监测。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中科院科学仪器研发项目、南京地理所青年科学家小组等项目的联合资助。图1 陆基遥感系统的原理和结构示意图图2 陆基高光谱遥感监测系统机器学习算法检验与校正精度结果图3 陆基遥感系统捕捉到的两次浮游植物水华和对应的现场照片
  • 芬兰SPECIM机载全光谱遥感系统AisaFENIX1K为林火监测做出重要贡献
    森林火灾是一种危害大的自然灾害,是森林扰动的主要类型之一,直接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碳循环甚至全球气候的变化。近年来,航空平台和传感器的技术进步有效地提升了机载遥感系统探测和监测森林火灾的能力,推动了机载遥感在森林可燃物调查及载量评估、火险测报预测、火场态势及火情监测、灾害损失评估以及火烧迹地生态修复治理等方面的应用。本文将主要介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机载光学全谱段遥感系统CAF-LiTCHy (即芬兰SPECIM AisaFENIX1K机载光学全谱段遥感系统)和如何利用系统所采集的多源遥感数据即正射影像、冠层高度模型、高光谱影像、热红外影像,分析其在森林火灾监测评价中的潜力,并以四川省西昌市“3.30 森林火灾”作为该系统火后灾情遥感调查和灾情评估应用示例,表明该系统可有效分析森林火灾的灾情信息、火场及火环境参数,可为预防、预报预警、扑救指挥、灾害评估和生态修复提供支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机载光学全谱段遥感系统CAF-LiTCHy (即芬兰SPECIM AisaFENIX1K机载光学全谱段遥感系统),是由芬兰SPECIM公司针对中国林业科学院光学全谱段地空综合森林观测系统及动态数据驱动森林火场全息模拟科研平台定制产品,共包含5个传感器:AisaFENIX1K全光谱高光谱相机、激光雷达、中波热像仪、长波热像仪以及高精度惯导系统,如图1所示。这套系统也是上套可同时采集380-2500 nm高光谱以及中长波热红外数据的航空机载系统,将获取用于林火监测预警、森林参数估测的温度场影像和高光谱影像以及相匹配的数字地面模型,为我国森林防火预警做出重要贡献。图1 CAF-LiTCHy即芬兰SPECIM AisaFENIX1K机载遥感观测系统此次研究的数据采集主要是针对2020-03-30发生森林火灾的泸山风景区,在明火全部扑灭后,完成航飞采集任务。该地区的乔林木主要以云南松为主,零星分布少量赤桉、杨树和栎树,林下有马桑、杜鹃、坡柳等灌木,以及黄茅、草、 莎草、 紫 茎 泽 兰等地被物。在春末干燥高温环境下,易于发生森林火灾,数据如图2所示。(a)CCD 影像(b)高光谱假彩色图像图2 西昌森林过火区机载高光谱数据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机载 CCD 影像以及相关研究 (Lentile 等,2006; Veraverbeke 等, 2012;Meng 等,2017),将本次西昌森林火灾的林火烈度分为未过火、轻度过火、中度过火以及重度过火等4个等。对于单株林木的林火烈度判读标准如下:(1) 未过火:冠层为绿色且保持原本形状,枝叶结构未见火烧痕迹;(2) 轻度过火:树冠未全部被烧,绿色冠层占比 70% 及以上;(3) 中度过火:树冠的枝叶多数被烧黄或烧毁,绿色冠层占比 25%—70%;(4) 重度过火:树冠全部被烧,裸露出烧焦的黑色树干,绿色冠层占比 25% 及以下。图3(a)、(b)分别展示了不同林火烈度的高分辨率机载CCD影像和高光谱影像,不同林火烈度的区域在真彩色和假彩色显示影像中均可明显区分,尤其在中度和重度过火区。(a) 不同烈火程度的CCD影像(b) 不同林火烈度的高光谱影像(R = 887.07 nm,G = 668.89 nm,B = 580.26 nm)图3 不同烈火程度的CCD影像和高光谱影像图4展示了机载高光谱影像中火烧迹地、正常冠层、中度过火冠层、水体、裸土、柏油路的光谱曲线特征的光谱特征的变化,以此作为高光谱数据用于过火区森林冠层评估的理论依据,从该图中可以明显地观察到,相较于未过火的正常冠层,中度过火冠层由于叶片由绿变焦黄、叶绿素丧失,导致蓝、红光的吸收作用减弱,同时由于火烧导致叶片细胞结构发生变化,其叶片在800 nm—1100 nm 的反射峰明显削弱,另外叶片含水量的降低导致其在 1450 nm、1950 nm 的吸收率降低,反射率升高。此外,重度过火区的树木已成碳灰状,使得该火烧灰烬区域在 400 nm—2500 nm区间内的反射率在 0.1 附近。由此可见,过火区不同典型地物的光谱曲线反映了本次采集和处理后的机载高光谱数据具备有效刻画地物光谱特性的能力,对确定过火区的林木冠层受害程度以及估测森林火灾受害面积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图4机载高光谱数据典型地物光谱曲线其次高光谱影像以及其波段衍生的指数可以在空间上更有效地反映林火烈度,结合Haboudane 等(2008)和Huesca 等(2013)的研究结果,利用高光谱数据的优窄波段信息分别计算了修正型土壤调节植被指数 (MSAVI)]和归一化燃烧率指数 (NBR),本文选取机载高光谱影像的673.34 nm(红 光 波 段)、804.22 nm(近红外波段)以及2132.65 nm (短波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来计算MSAVI与NBR,如图5所示。在未过火区,MSAVI和NBR 均较高;在重度过火区,MSAVI 和 NBR 均较低。同时,结合CCD影像的林火烈度标准的目视判读结果,利用阈值划分法对 NBR 进行林火烈度划分。图 5(d)展示了该区域林火烈度的空间分布,其中房屋、道路和裸地等非植被区也被归类为重度过火区域,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可以结合分类结果或光谱特征进行剔除。由上述结果可见,利用高光谱数据及其衍生产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此次森林火灾的受害程度,生成的林火烈度图在空间上与林内实际过火状况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a)机载高光谱影像 (b)修正型土壤调节植被指数 (c)归一化燃烧率指数 (d)林火烈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机载光学全谱段遥感系统 CAF-LiTCHy集成了激光雷达扫描仪、热红外相机、CCD 相机、高光谱传感器等 4 种对地观测传感器,可同时获取观测区域内地物的垂直和水平结构、光谱以及温度等信息,其中,CCD 相机和高光谱相机具备对地物类型、植被状态 (树木冠幅、植被长势、水分含量、叶面积指数等)、火灾损失程度等灾情信息观测能力,其影像可用于地物类型识别、植被参数提取、火烧迹地识别、以及灾情评估等,从而为火行为预报模型提供的可燃物及环境参数。 参考文献:[1]. 庞勇,荚文,覃先林,斯林,梁晓军,林鑫,李增元 .2020. 机载光学全谱段遥感林火监测 . 遥感学报,24(10):1280-1292[2]. Pang Y,Jia W,Qin X L,Si L,Liang X J,Lin X and Li Z Y. 2020. Forest fire monitoring using airborne optical fullspectrum remote sensing data.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Chinese),24(10):1280-1292[DOI:10.11834/jrs.20200290] 公司背景:芬兰SPECIM公司是上早制作商用高光谱相机的厂商,从1995年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生产历史,累计有5000余套设备应用于全球各个领域,其产品拥有优异的数据质量。AISA 航空高光谱相机系列是针对航空和国防应用开发的专业解决方案,涵盖VNIR (380-1000 nm), SWIR (1000-2500 nm) 和用于热成像的LWIR (7.6-12.4um) 光谱范围。产品包括:AisaKESTREL系列—高端无人机载高光谱相机、AisaIBIS—超光谱植物荧光探测高光谱相机、AisaFENIX系列—全光谱(400-2500nm)采集高光谱相机、AisaOWL—热红外(7.5-12.5um)高光谱相机。其高光谱传感器无与伦比的性能,使ASIA系统成为在航空高光谱领域的佼佼者,已有近100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使用。Quantum量子科学仪器贸易(北京)有限公司作为芬兰SPECIM公司的中国区的官方代理,将竭诚为新老客户服务。
  • 太空中多了一颗“碳星” 我国碳汇监测将进入天基遥感时代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在太空中进行在轨测试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以下简称“碳星”),以模型形式与公众见面。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抓总研制的“碳星”,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遥感卫星,它将使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卫星总设计师曹海翊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我们的‘碳星’,就是森林碳汇监测的一把好手,通过监测森林的固碳能力,来监测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完成情况,服务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为了将碳汇监测系统搬上太空,五院研制团队历经10年攻关,实现多项创新。紧扣时代脉搏造“碳星”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曹海翊陷入了思考:“如果我们能研制一颗观测绿水青山的卫星,那也是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了。”正巧那一年五院拿到“星载激光雷达总体技术”课题。激光雷达是卫星用来测量与地面物体距离的重要手段之一,项目团队决定攻克激光雷达测量森林高度难题,为中国研制首颗林业遥感卫星。为了做足功课,曹海翊带着项目团队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科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等单位学习研究林业知识。一番“求学”下来,她发现,林业遥感的需求不仅仅是给大树量身高那么简单。当时,碳汇概念已经流行,这是衡量森林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碳汇监测需要森林调查员跋山涉水,深入山林中实地进行树高和树木胸径测量,耗时耗力不说,还受到各种环境限制。曹海翊认为,可以用天基遥感手段解决这个问题。经过近两年深入研究,研制团队提出“激光器+相机”的主被动联合观测方案雏形,计划将光学遥感卫星的影像特长与激光雷达测高技术相结合,帮助我国林业部门实现碳汇监测跨越升级。2015年,“美丽中国建设”被纳入我国“十三五”规划。同年,“碳星”正式启动研制。“这颗卫星的研制是紧扣着时代脉搏跳动的。”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卫星总指挥王祥说。用匠心打造精品对星载激光雷达,研制团队有一定技术经验。在曹海翊作为总设计师、当时正在研制的资源三号02星和高分七号卫星上,均搭载了激光测高仪载荷。但“碳星”多波束激光雷达的配置指标面临着更高要求。五院“碳星”总体主任设计师黄缙举例说:“激光脉冲的发射频次,在其他卫星上是每秒钟打几个点。而森林树高参差不齐,测点密度越高,测量数据就越全面精确。”研制团队通过计算不同测点密度下的数据反演精度,经过近半年仿真分析,确定了5波束40赫兹重频的激光雷达方案。也就是说,“碳星”的激光雷达载荷共有5个测距激光器,每个激光器的发射频次达每秒40次,共具备每秒发射测量激光200次的能力。“这相当于把我国星载激光雷达的指标提升了一代。”黄缙说。如何让相机在碳汇监测中最大化发挥作用,也是新问题。“如果用传统卫星遥感方式去俯视,只能看到一棵树的面积。而如果沿着卫星运行轨迹从不同角度观测,则可以看出这棵树的体积、冠幅的几何形态,并探测它的反射特性,推算其茂密程度。”曹海翊说。因此,研制团队将相机方案定为“多角度、多光谱”遥感相机,并通过近一年的成像仿真实验,确定了0°、±19°、±41°共5个角度,能够使大气对于观测图像质量的影响最小化,同时满足现阶段林业遥感观测需求。此后,研制团队又从总体设计上提出新增超光谱探测仪和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用于探测叶绿素荧光和大气气溶胶。曹海翊介绍说,“碳星”集多种载荷于一身,在同一时刻、同一位置开展观测,数据相互的耦合度更好,观测结果更真实准确,这样的效果是多颗单一载荷卫星难以比拟的。从“纸上开花”到“落地生根”2017年,“碳星”的研制终于从“纸上开花”到“落地生根”——卫星正式批复立项。进入工程化研制阶段的“碳星”,面临的首要问题却是“减肥”。4种载荷虽然让它拥有强大的功能,但也使它“超重”了100公斤,超出了火箭运载能力。卫星上每个零件都有用,怎么减?研制团队用了“狠招”。黄缙说,当时大家把载荷全部拆散,变成零部件逐一称重,列出长长的清单,然后跟同类零件对比,看更换零件或采用轻量化材料能减轻多少。在结构方面,研制团队对卫星布局进行了调整优化,一些附属结构能共用就共用、能省掉就省掉。终于,他们在确保应用效果的前提下,帮助“碳星”顺利通过“体重关”,甚至在发射时,火箭还能顺便搭载2颗小卫星。复杂的载荷也给卫星热控设计带来了麻烦。“碳星”的多波束激光雷达是目前功耗最大的星载激光器组合体,最大功率达1600多瓦,但需要维持在20℃左右的工作环境,常规散热方式无法满足。同时,“碳星”围绕地球南北两极运行,约90分钟飞一圈,其中有60分钟在“阳照区”、30分钟在“阴影区”,这使其表面在一个半小时内最大温差达到±90℃。而在它内部,载荷要发挥最佳性能,温度变化需控制在0.5℃以内。既要给“碳星”“穿棉袄”,又要为它“装空调”,研制团队为此煞费苦心。通过一系列创新设计,他们终于攻克了这些难题。如果说,此前我国遥感卫星是“看”地面、描述地面,“碳星”则实现了更深刻地描述物体物理属性。“这是遥感卫星从几何特性定量化探测向辐射特性定量化探测的跨越。”谈起“碳星”的意义,曹海翊自豪地说,“它不仅能服务于美丽中国建设,还将为我国在‘双碳’战略中获得更多话语权提供支撑!”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