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层流干热灭菌隧道

仪器信息网层流干热灭菌隧道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层流干热灭菌隧道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层流干热灭菌隧道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层流干热灭菌隧道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层流干热灭菌隧道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层流干热灭菌隧道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层流干热灭菌隧道相关的解决方案。

层流干热灭菌隧道相关的论坛

  • 干热灭菌与湿热灭菌

    湿热灭菌柜灭菌物品放入高压饱和蒸汽,热水喷淋和其他手段微生物蛋白质核酸变性,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热杀菌是最有效,最广泛使用的消毒方法。药品,容器,介质,无菌衣,橡胶塞和其他在高温和高湿不改变或损坏的货物,可以采用的灭菌方法。 干热灭菌的物品放入干热灭菌柜,隧道消毒器等设备,利用热空气杀死微生物或消除热原方法。适用于高温而不是由湿热灭菌消毒灭菌的物品,如玻璃,金属容器,纤维制品,固相试剂,液体石蜡,可采用的灭菌方法。 能够干热灭菌的,基本都可以湿热灭菌,但是某些仪器,如离心管、枪头等塑料制品,必须湿热灭菌。消毒灭菌至关重要。 高温湿热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因此该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其原因有三:①蛋白质凝固所需的温度与其含水量有关,含水量愈大,发生凝固所需的温度愈低。湿热灭菌的菌体蛋白质吸收水分,所以较同一温度的干热空气中易于凝固。②湿热灭菌过程中蒸汽放出大量潜热,加速提高湿度。因而湿热灭菌比干热所需温度低,如在同一温度下,则湿热灭菌所需时间比干热短。③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使其深部也能达到灭菌温度,故湿热比干热收效好一些。所以高温消毒并不是简单的看消毒温度,主要是看是否湿热消毒。另外,从使用角度看,湿热消毒一般控制在90°C就能达到很彻底的消毒效果,整个消毒过程中培养箱内的所有附件都不用取出,可以全部进行消毒;而干热消毒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温度一般都在100°C以上,在这种温度下消毒培养箱内的传感器、HEPA过滤器等都要在消毒过程中取出,等消毒结束再装上,这样即麻烦,附件又不能同时消毒,而且增加二次污染的几率,再者要达到100°C以上的高温,培养箱的加热系统的电热丝必然要加粗,这会导致培养箱的温度控制难度增加,均一性变差。

  • 【分享】隧道烘箱及干热烤箱除内毒素效果验证方法

    [center]隧道烘箱及干热烤箱除内毒素效果验证方法[/center]1. 概述:干热可用于能耐受较高温度,却不宜被蒸汽穿透,同时干热灭菌也是制药工业生产流程的包装材料及试验器材用于除热原的方法。干热灭菌设备是隧道式和干热恒温箱的灭菌除热原系统。隧道式灭菌除热原系统主要由加热器、高效过滤器、缓冲板、风阀气流调节器、风机、传送带、运行连锁控制系统、温度控制器及记录仪等7大部分组成。干热恒温箱主要由加热器、风阀气流调节器、风机、温度控制器及隔板等5部分组成。2. 验证目的:为了确认隧道式烘箱和干热恒温箱腔内不同位置的热分布情况,确认预定的灭菌、除热原程序能否达到预先设计要求。特制订本验证方案,拟对该设备的除内毒素效果进行验证。3. 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隧道式烘箱和干热恒温箱除内毒素的验证。4. 验证内容:4.1空载热分布测试:检查灭菌腔内的热分布情况,调查灭菌腔内不同位置的偏差状况,确定可能存在的冷点。测试程序:选择10个热电阻或热电偶作温度探头,编号后固定在输送带上的不同位置(一般10-15cm设一个温度探头)。电偶焊接的尖端不能与输送带表面接触。记录探头位置。温度探头分布图见下图。设备按实际生产运行条件操作,记录腔内温度变化。空载热分布测试应至少进行3次重复性试验以证明热分布的重现性,若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温度分布不符合设定要求,则应调整温度调节器进风、回风及循环风档板,改善空气流动状态等。图. 空载热分布温度探头分布图。 评价标准:设备在空载状态下热分布应均匀,腔室内各点的温度值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不得超过±5℃。4.2装载热穿透试验:进行装载热穿透试验的目的是在热分布试验的基础上,确定装载中的最冷点,并确认该点在灭菌设定时间内能够获得充分的灭菌保证值。装载确定:满载或日常工作状态下。装载类型:按实际情况填写灭菌程序:350℃×6min温度探头安装:温度探头应安装于待灭菌的物品中间部位,并使其与物品表面接触。插有温度探头的产品应放在下列位置:——经热分布测试确定的冷点位置;(至少放2个温度探头)——经热分布测试确定的高温点位置;——温度记录探头附近;试验运行3次。评价标准:隧道烘箱内的各点能够达到FT﹥350℃、FH﹥6min的要求范围。4.3细菌内毒素挑战性试验:试验在最大装载条件下进行,且保证有足够数量的细菌内毒素标准活性物放置在该装载的最冷点。通过本试验可以验证干热灭菌过程应达到的除热原效果,除热原的温度和时间严格按设定工作程序条件为基础,证明干热灭菌除热原的有效性。检验方法:按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规定操作。生物指示剂:大肠杆菌内毒素。评价标准:在设定的温度和时间内细菌内毒素生物活性下降数应大于3个lg的灭活率。 附:验证方法一、 试剂盒组成:验证用细菌内毒素指示剂(1000-4000EU/支)、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鲎试剂等和阳性对照用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2-10EU/支)。二、 验证操作规程:1、 任取一支细菌内毒素指示剂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1ml溶解,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15分钟,然后稀释P/2λ、P/λ、2P/λ和4P/λ倍(注:P为内毒素标示值,λ为鲎试剂标示灵敏度。)验证其效价。当测定值在标示值的50%-200%内,按标示值使用。例如:选用鲎试剂(0.125EU/ml)来验证内毒素指示剂(标示值4000EU/支)的活性单位。将内毒素指示剂稀释16000、32000、64000和128000倍,如果反应终点浓度为32000倍,则内毒素测定值:Pc=稀释倍数×鲎试剂灵敏度=32000×0.125=4000EU/支。2、 首先用酒精棉球将内毒素指示剂消毒,然后沿安瓿的易折点开启内毒素指示剂,并将其固定在隧道烘箱或干热烤箱的冷点位置,设备按实际生产运行条件下操作,操作完毕取出内毒素指示剂,放置10-15分钟冷却至常温备用。3、 将上述内毒素指示剂用1ml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15分钟,将该溶液稀释n倍(n=内毒素指示剂标示单位/1000λ),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30秒钟。例如:选用内毒素指示剂(4000EU/支)和鲎试剂(0.125EU/ml)验证干热除内毒素效果试验时。按标准规定内毒素活性应降低3个数量级,即内毒素指示剂实测活性单位应低于4EU/支。该溶液的稀释倍数:n=4000/1000×0.125=32倍。4、 另取细菌内毒素阳性对照品按操作规程制成2λ(λ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的标准溶液做阳性对照。5、 阳性对照:(做2管)分别取0.1ml浓度为2λ的内毒素稀释液加入2支已经复溶好的鲎试剂管内或原0.1mlTAL安瓿内即可。做阳性对照的目的是为了验证鲎试剂标示灵敏度的准确性和内毒素指示剂的生物活性。6、 供试品溶液:(做2管)分别取0.1ml已经制备好的n倍稀释液加入2支已经复溶好的鲎试剂管内或原0.1mlTAL安瓿内即可。供试品溶液的结果用于直接判断隧道烘箱或干热烤箱干热灭菌除热原的有效性。7、 阴性对照:(做2管)分别取0.1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加入2支已经复溶好的鲎试剂管内或原0.1mlTAL安瓿内即可。阴性对照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操作过程有无外源性污染。8、 操作规程参考中国药典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三、结果判断:保温60分钟±2分钟后观察结果。若阴性对照溶液的平行管均为阴性,阳性对照溶液的平行管均为阳性,试验有效。若供试品溶液的两个平行管都为阴性,判为符合规定;若供试品溶液的两个平行管均为阳性,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若供试品溶液的两个平行管中的一管为阳性另一管为阴性,需进行复试。复试时,供试品溶液需做4支平行管,若所有平行管均为阴性,判符合规定;否则不符合规定。

  • 关于干热灭菌

    微生物检测用到的玻璃器皿,用干热灭菌,应该把烘箱的温度调到多少℃?网上怎么查也查不到,拜托大佬了!

  • 关于干热灭菌

    想问问,玻璃器皿在烘箱采用干热灭菌,要设定多少度的温度啊。感谢大佬,不好意思问老师,在网上查也没有答案??感谢大佬

  • 【分享】真空干燥箱、鼓风干燥箱、干热灭菌箱的比较

    具有高温作用的箱体有灭菌箱、烘箱,很多人都认为这两种是同样的产品,因此将三种箱体混合使用,其实这几种箱体是不同的。烘箱有时又称为干燥箱,一般又可分为真空干燥箱和鼓风干燥箱,我们常说的烘箱指的是鼓风干燥箱,其温度最高,因为他只是利用高温烘干产品的工具,因此温度很高,但高温容易破坏箱体内的石棉网,易染菌,虽然高温可以杀死细菌但其安全度仍是不够的,所以想用烘箱灭菌的用户还是小心的好。灭菌箱为了避免石棉网染菌具有温度控制器,严格控制其温度,避免箱体内反复有细菌滋生,达到高温灭菌的作用。具体区别见下表: 真空干燥箱 鼓风干燥箱 干热灭菌箱 灭菌原理 专为干燥热敏性易分解和易氧化物质而设计,能够向内部充入惰性气体,对一些成分复杂的物品也能进行快速干燥。 通过电阻加热,箱内温度升高再加上吹风,使水分快速蒸发掉,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高温干热对微生物有氧化作用,使蛋白质变性,电介质浓缩引起中毒。其中主要是通过氧化作用破坏细胞原生质,使微生物死亡,所以在一定的加热时间内可杀死一切微生物。 应用领域 生物化学,化工制药、医疗卫生、农业科研、环境保护等研究应用领域,作粉末干燥、烘培以及各类玻璃容器的消毒和灭菌使用 广泛应用于焊条行业、浸漆行业、印刷行业、眼镜行业、电机行业、制药行业 干热灭菌主要应用在各类实验室、医疗、制药、食品加工等领域。 最高温度 200℃ 300℃ 250℃ 温度设定原因 带真空功能,相对低温就可达到干燥目的 高温干燥 有温度控制系统,高温石棉网易熔,容易染菌,所以干热灭菌箱温度不宜过高 灭菌功能 可灭菌但不安全 可灭菌但不安全 可以安全灭菌

  • 验证灭菌器灭菌效果

    会验证高压灭菌器灭菌效果吗?微生物实验室最少不了的实验仪器之一就是灭菌器,一般实验室常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器。GB 4789.1-2016中要求:实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或检定(加贴标志)、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工作性能和操作安全。但你的灭菌器有没有类似的检查呢?如果要做类似的验证,又需要怎么做呢?今天就给大家汇总一下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验证的相关内容。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验证一般有化学指示剂法、留点温度计法、自制测温管法和生物指示剂法,每种方法的原理都是相似的,主要是通过验证灭菌时灭菌器里的温度能否达到要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验证。一、化学指示剂法原理:化学指示剂在一定温度与作用时间下,会受热变色或变形,根据这一特点来判断是否达到需要的灭菌参数。一般实验室常用的是3M压力灭菌指示胶带,这种指示胶带是利用灭菌前后胶带颜色变化来判断灭菌效果。它是由热敏化学物质与显色剂及漆辅料制成油墨,并将油墨以条纹状印制在特制的一面胶纸带制成。指示胶带可以直接粘贴于包裹外,长度不低于5cm,并轻压胶带以增加粘性和封包效果;在121℃持续20min或130℃持续4min后,胶带上印有的斜行的白色指示线条会完全变黑,成为黑色线条;如变色不均匀或不彻底,可认为该包裹不符合灭菌条件。二、留点温度计法原理:留点温度计法是利用水银温度计不回流的特性,其原理跟传统体温计相似,可以指示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达到的最高温度。验证时把水银温度计放在盛水的大三角瓶里,灭菌时把三角瓶放在灭菌器的上部和下部,灭菌结束后看水银温度计的温度和要求温度是否一致。此法只能验证温度,不能指示灭菌时间是否达到要求,因此是灭菌器验证的最低标准。三、自制测温管法原理:利用一些化学药品受热熔化后再冷却,晶体的外形不同的特性,把化学药品密封在小玻璃管内,灭菌时放在灭菌器里,灭菌完后观察晶体的形状,就可以判断温度是否达标。常用的试剂是苯甲酸,苯甲酸的熔点为121-123℃,跟我们要求的灭菌器的灭菌温度基本吻合,因此灭菌时把固体苯甲酸密封在小玻璃管内放进灭菌器,灭菌结束就可以观察苯甲酸的状态来验证灭菌器是否达到了要求温度。这种方法的局限跟留点温度计法相同,也只能指示灭菌时的温度,对灭菌时间是否达到要求无法判断。四、生物指示剂法原理:利用非致病性的嗜热脂肪杆菌的芽孢作为指示菌,来测定热力灭菌的效果。嗜热脂肪杆菌的芽孢对热的抗性较强,其耐热能力与病原微生物肉毒梭菌芽孢相似,以此为指示菌,验证灭菌器能否达到灭菌要求。生物指示剂分为三种:芽孢悬液、芽胞菌片、菌片和培养基混合指示管。一般放在灭菌容器的5个点:下层的前、中、后和上层、中层的中央点。灭菌后取指示剂接种到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中,55-60℃培养2-7天,若培养基澄清、颜色没有变化即说明芽孢被杀死,灭菌器灭菌效果良好;如果培养基黄色浑浊,说明芽孢未被杀灭,灭菌器灭菌效果不合格。芽孢悬液和芽孢菌片的验证方法均是如此。目前实验室还常用商品化的生物指示管,其原理与芽孢悬液和芽胞菌片相同,指示管中有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和培养液玻璃小管,将指示管放在灭菌容器内的各个点上,高压灭菌后,将管中盛培养液的玻璃管挤碎,培养液从内部的小管中被放出,放入56℃培养箱中培养,同时做阳性对照。若是灭菌器灭菌效果不合格,指示管内的芽孢复活后生长会改变肉汤的颜色是肉汤变为黄色;若是灭菌器灭菌效果良好则管内芽孢被灭活不再生长,肉汤仍旧是原来的紫色。对于灭菌器的效果验证,目前并没有相关标准严格的要求验证的频次,但是实验室应当自行制定验证频次规定,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从操作性和验证结论两个方面出发,小编推荐使用指示胶带和生物指示管,因为这两种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对灭菌效果进行全面的验证。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 【求助】注射器干热灭菌时的装载容器

    [em09511]由于产品对金属离子超级敏感,目前灌装用的注射器用不锈钢金属板框装载干热灭菌后对产品的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有没有其他可以避免金属离子进入注射器内的装载容器或方法

  • 干热法灭菌

    培养基等放入灭菌锅按照要求灭菌30分钟以后 还需要鼓风干燥箱里面灭菌吗

  • 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验证

    除少数培养基只需加热溶解,不需高压灭菌外,大部分培养基均需121℃高压灭菌15-30分钟。尤其是对无菌试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直接关系到试验结果。因此必须认真对高压灭菌器进行灭菌效果的验证。 1.试验材料(1) 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纸片。嗜热脂肪芽胞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ATCC7053是本法常用的生物指示菌,含芽胞量5-l05 CFU/片。(2) 121℃压力蒸气灭菌化学指示卡。(3) 溴甲酚紫胨水培养基116℃高压灭菌20分钟后备用。(4) 0-150℃留点温度计。2.方法与结果将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纸片(以下简称菌片)用无菌镊子放人密封试管中。化学指示卡和留点温度计放入敞口试管中。以上两种试管各准备5-10份。分别放置在高压灭菌器蒸气口处、底部排气口处及底部出水口处或上下左右中间5处。如灭菌器为二层,则需放10处。留点温度计标化合格后方可用于验证试验。检测前,需将温度计的水银柱甩至40℃以下。每次监测后留点温度计的温差应存1℃之间,则说明灭菌器内的温度分布是均匀的。灭菌后的菌片应在严格无菌操作条件下放入灭菌后的溴甲酚紫胨水培养基内56-60℃培养24-48小时,观察颜色变化。如培养基变为黄色,说明菌片中的嗜热脂肪芽胞杆菌尚未完全灭活,细菌仍可在培养基中生长,分解葡萄糖产酸变为黄色。如培养基颜色不变化仍为紫色,则说明芽胞已灭活。同时要用未经灭菌的纸片放入培养基内作为阳性对照,不加纸片的空白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化学指示卡上的指示色块,在高压蒸气灭菌时,由淡黄色变为黑色。随着颜色变化的深浅,并与对照色相比,可判断灭菌效果是否达到要求。化学指示卡应在干燥处保存。遇潮会变色,影响灭菌效果的观测。高压蒸气灭菌必须使蒸气顺利进入灭菌器内,与灭菌物品接触,并将原有的冷空气排出方可达到灭菌的效果。要进行空载热分布和满载热穿透力验证(满载时不超过总体积的2/3)。二种验证各重复三次,共做六次。5个点六次试验表明温度均在121℃,化学指示卡变黑;程度与对照色一致;培养基均未改变颜色,说明高压蒸气灭菌效果合格。高压灭菌器属于强检仪器,但强检只是对仪器物理参数的考核。所以做过强检的灭菌器还必须进行灭菌效果的验证。一些单位常常忽略了这个重要的问题。国内市售的手提灭菌器,往往仪器指针达到所需的温度,但灭菌物品的实际温度却未达到要求。导致灭菌物品不彻底,影响实验结果。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影响培养基的使用及结果判断。因此高压蒸气灭菌器无菌效果的验证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 消毒与灭菌概述

    消毒(disinfection)与灭菌(sterilization)两者的意义有所不同。消毒一般是指消灭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的营养体而言,灭菌则是指杀灭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芽孢和孢子。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加热、过滤、照射和使用化学药品等方法。一、加热法又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类。1. 干热灭菌有火焰烧灼灭菌和热空气灭菌两种。火焰烧灼灭菌适用于接种环、接种针和金属用具如镊子等,无菌操作时的试管口和瓶口也在火焰上作短暂烧灼灭菌。通常所说的干热灭菌是在电烘箱内灭菌,此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如吸管和培养皿等的灭菌,在热空气160-170℃下保温2小时进行灭菌。2. 湿热灭菌(1)高压蒸汽灭菌法此法是将物品放在高压蒸汽灭菌锅内1.05 kg/cm2(15磅/英寸2),121.3℃保持15-30分钟进行灭菌。时间的长短可根据灭菌物品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达到彻底灭菌为准。这种灭菌适用于培养基、工作服、橡皮物品等的灭菌。(2)间歇灭菌法有少数培养基例如明胶培养基、牛乳培养基、含糖培养基等用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均会受到破坏,则必须用间歇灭菌法。此法是用阿诺氏流动蒸汽灭菌器(图Ⅵ-1)进行灭菌。该器底层盛水,顶部插有温度计,加热后水蒸汽温度达到100℃时,即循环流于器内,水蒸汽碰到器内物体时,又凝成水,流至底层贮水处,故不至干涸。灭菌时,将培养基放在器内,每天加热100℃30分钟、连续三天,第一天加热后,其中的营养体被杀死,将培养基取出放室温下18-24小时,使其中的芽孢发育成为营养体,第二日再加热100℃30分钟,发育的营养体又被杀死,但可能仍留有芽孢,故再重复一次,使彻底灭菌。一般凡能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均不采用此法灭菌。(3)煮沸消毒法注射器和解剖器械等可用煮沸消毒法。一般微生物学实验室中煮沸消毒时间为10-15分钟,人用注射器和手术器械在有条件的地方,一般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干热灭菌法灭菌。二、过滤除菌许多材料例如血清与糖溶液应用一般加热消毒灭菌方法,均会被热破坏,因此,采用过滤除菌的方法。应用最广泛的过滤器有蔡氏(Seitz)过滤器和膜过滤器。蔡氏过滤器是用银或铝等金属做成的,分为上、下两节,过滤时,用螺旋把石棉板紧紧地夹在上、下两节滤器之间,然后将溶液置于滤器中抽滤。每次过滤必须用一张新滤板,蔡氏过滤器的结构如图Ⅵ-2。滤膜过滤器的结构与蔡氏过滤器相似,只是滤膜是一种多孔纤维素(乙酸纤维素或硝酸纤维素),孔径一般为0.45 μm,过滤时,液体和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菌被截留在滤膜上,但若要将病毒除掉,则需更小孔径的滤膜。三、紫外线灭菌紫外线波长在200-300 nm,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 nm杀菌力最强。无菌室或无菌接种箱空气可用紫外线灯照射灭菌。四、化学药品灭菌化学药品消毒灭菌法是应用能杀死微生物的化学制剂进行消毒灭菌的方法。实验室桌面、用具以及洗手用的溶液均常用化学药品进行消毒灭菌。常用的有2%煤酚皂溶液(来苏尔)、0.25%新洁尔灭、1%升汞、3-5%的甲醛溶液、75%酒精溶液等。常用化学杀菌剂的应用范围和浓度见表Ⅵ-1。http://img.dxycdn.com/trademd/upload/userfiles/image/2013/01/B1358498355_small.jpghttp://img.dxycdn.com/trademd/upload/userfiles/image/2013/01/B1358498359_small.jpg

  • 灭菌器灭菌确认

    培养基的高压灭菌及效果验证消毒灭菌在医学实践上有着重要意义。它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感染扩散造成的危害;也可杀灭物品或器皿上的细菌,防止医院感染;在微生物检验的领域中,消毒灭菌是保正感染的病原学检验不受外来微生物污染的前提。(一)术语消毒( disinfection)、灭菌(sterilization)、抑菌(bacteriostasis)、防腐(antisepsis)和无菌( asepsis)是常用术语。下面就术语概念加以叙述。(1)灭菌:是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品中活的微生物杀灭或除去的方法。本法适用于制剂、原料、辅料及医疗器械等物品的灭菌。(如外科器械、注射器、基础培养基灭菌等。)(2)消毒:是破坏物体上活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包括细菌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如用酒精溶液浸泡体温计、新洁尔灭液擦拭检查台等。用于消毒的化学物品称消毒剂( dis-infectant)。一般而言,消毒对象是指物体而不是机体。(3)防腐:直接使用防腐剂(antiseptics)破坏或抑制活的病原微牛物的方法。如外科手术前碘液擦洗皮肤、双氧水清创伤口或杀菌肥皂清冼双手等。(4)无菌:防止感染病原体进入灭菌组织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无菌操作。无菌即为不存在活的微生物。用于消毒灭菌的物理方法有热力、电离辐射、超声波、过滤等。这里介绍热力消毒灭菌法。高热破坏微生物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受高热作用后,蛋白质分子运动加快,肽链连接键断裂,蛋白变性凝固;细胞膜功能受损使胞内物质漏出,细菌内外环境平衡失调。不同种类微生物对热的耐受力不同,多数无芽胞细菌经55-60℃作用30-60分钟后死亡,100℃时迅速死亡。有芽胞细菌则对高温有强的抵抗力,如肉毒芽胞梭菌煮沸需3—5小时才死亡。热力灭菌分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两大类,相同温度下后者较前告效力大,其原因是:①湿热环境中菌体蛋白易凝固;②湿热穿透力比干热大;③湿热蒸气变为液态时可释放潜热,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1.干热(dry heat)灭菌法(1)焚烧。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进行,仅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2)烧灼。直接以火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接种环、针和试管口等灭菌。(3)干烤。在干烤箱内进行,加热至150-180℃ 2-4小时达到灭菌效果,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被破坏和不蒸发的物品,如玻璃器皿、瓷器,不能用于塑料、棉、纸制品。2.湿热( moist heat)消毒灭菌法(1)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是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微生物或特定微生物而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的方法。此法由巴斯德创立,用于酒类消毒而得名。目前用于牛乳消毒。方法有两种:一种为71.6℃加热15秒,另一种为63-66℃加热30分钟。大多采用第一种方法。(2)煮沸法。在1个大气压下,水煮沸后温度达100℃,煮沸5分钟后可杀死一般细菌繁殖体。如于水中加入2%碳酸钠,可将其沸点提高至105℃,既可促进芽胞的杀灭,又可防止金属器皿生锈。(3)流通蒸气消毒法。又称常压蒸气消毒法,常用附诺(Amold)流通蒸气灭菌器,利用1个大气压下100℃水蒸气进行消毒,10-30分钟后细菌繁殖体被杀死,但对芽孢作用不大。(4)间歇灭菌法(fractional sterilization)。采用间歇方式达到灭菌目的。将灭菌物品置于阿诺流通蒸气灭菌器内,100℃加热15-30分钟,每日1次,连续3次。每次灭菌后取出物品置37℃孵育箱过夜,致残存的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通过流通蒸气灭菌器加热而被杀灭。如此反复,既可杀灭芽胞,又可使不耐高温的物质免受影响。若某些物质不耐100摄氏度,则可将温度下降至75-80℃,每次加热时间延长到30-60分钟,常用血清凝固器对吕氏血清培养基和L-J培养基的灭菌属此方法。(5)高压蒸气火菌法。利用密闭的耐高压蒸气灭菌器(autoclave),在蒸气不外溢的条件下,使锅内压力增高,随之蒸气温度也增高。通常在103.4kPa压力下蒸气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分钟,可杀灭所有的繁殖体和芽胞。本法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如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二)下向主要介绍高压蒸气灭菌器灭菌效果的验证方法高压蒸气灭菌器使物品灭菌后达到无菌要求,这是药品实验中的基本保证。高压灭菌器灭菌效果是否合格足实验成败的最基础最关键的首要步骤。除少数培养基只需加热溶解,不需高压灭菌外,大部分培养基均需121℃高压灭菌15-30分钟。尤其是对无菌试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直接关系到对药品的无菌试验结果。因此必须认真对高压灭菌器进行灭菌效果的验证。为此我们提供了进行灭菌效果验证的一个简易可行的方法。1.试验材料(1)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纸片。嗜热脂肪芽胞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ATCC7053是本法常用的生物指示菌,含芽胞量5-lO5 CFU/片。(2) 121℃压力蒸气灭菌化学指示卡。(3)溴甲酚紫胨水培养基116℃高压灭菌20分钟后备用。(4)O—150℃留点温度计2.方法与结果将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纸片(以下简称菌片)用无菌镊子放人密封试管中。化学指示卡和留点温度计放入敞口试管中。以上两种试管各准备5-10份。分别放置在高压灭菌器蒸气口处、底部排气口处及底部出水口处或上下左右中间5处。如灭菌器为二层,则需放10处。留点温度计标化合格后方可用于验证试验。检测前,需将温度计的水银柱甩至40℃以下。每次监测后留点温度计的温差应存l℃之间,则说明灭菌器内的温度分布是均匀的。灭菌后的菌片应在严格无菌操作条件下放入灭菌后的溴甲酚紫胨水培养基内56-60℃培养24-48小时,观察颜色变化。如培养基变为黄色,说明菌片中的嗜热脂肪芽胞杆菌尚未完全灭活,细菌仍可在培养基中生长,分解葡萄糖产酸变为黄色。如培养基颜色不变化仍为紫色,则说明芽胞已灭活。同时要用未经灭菌的纸片放入培养基内作为阳性对照,不加纸片的空白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化学指示卡上的指示色块,在高压蒸气灭菌时,由淡黄色变为黑色。随着颜色变化的深浅,并与对照色相比,可判断灭菌效果是否达到要求。化学指示卡应在干燥处保存。遇潮会变色,影响灭菌效果的观测。高压蒸气灭菌必须使蒸气顺利进入灭菌器内,与灭菌物品接触,并将原有的冷空气排出方可达到灭菌的效果。要进行空载热分布和满载热穿透力验证(满载时不超过总体积的2/3)。二种验证各重复三次,共做六次。5个点六次试验表明温度均在121℃,化学指示卡变黑;程度与对照色一致;培养基均未改变颜色,说明高压蒸气灭菌效果合格。高压灭菌器属于强检仪器,但强检只是对仪器物理参数的考核。所以做过强检的灭菌器还必须进行灭菌效果的验证。一些单位常常忽略了这个重要的问题。国内市售的手提灭菌器,往往仪器指针达到所需的温度,但灭菌物品的实际温度却未达到要求。导致灭菌物品不彻底,影响实验结果。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影响培养基的使用及结果判断。因此高压蒸气灭菌器无菌效果的验证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三)灭菌时的注意事项使用高压蒸气灭菌器时,首先应注意在开放蒸气的同时,排除灭菌器内的冷空气。必须将器内冷空气全部排除后,才可关闭排气孔。假如灭菌器内仍存留有部分空气时,刚压力表上虽已达到了某一压力值,但器内之温度仍未达到相应之度数。存留的空气越多,刚二者相差也越大。差也越大,器内温度不足,灭菌则不彻底。 转

  • 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灭菌是指杀死或消灭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灭菌的方法分物理和化学灭菌法两大类。本实验主要介绍物理方法的一种,即加热灭菌。 加热灭菌包括湿热和干热灭菌两种。通过加热使菌体内 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目的。蛋白质的凝固变性与其自身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高,其凝固所需要的温度越低。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因为在湿热情况下,菌体吸收水分,使蛋白质易于凝固;同时湿热的穿透力强,可增加灭菌效力。 2.1 湿热灭菌 煮沸消毒法 :注射器和解剖器械等均可采用此法。先将注射器等用纱布包好,然后放进煮沸消毒器内加水煮沸。对于细菌的营养体煮沸约15~30min,对于芽孢则需煮沸约1~2h。 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用途广,效率高,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这种灭菌方法是基于水的沸点随着蒸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当蒸汽压力达到1.05kg/cm2时,水蒸气的温度升高到121℃,经15~30min,可全部杀死锅内物品上的各种微生物和它们的孢子或芽孢。一般培养基、玻璃器皿以及传染性标本和工作服等都可应用此法灭菌。 2.2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加水:打开灭菌锅盖,向锅内加水到水位线。立式消毒锅最好用已煮开过的水,以便减少水垢在锅内的积存。注意水要加够,防止灭菌过程中干锅。 装料、加盖:灭菌材料放好后,关闭灭菌器盖,采用对角式均匀拧紧锅盖上的螺旋,使蒸汽锅密闭,勿使漏气。 排气:打开排气口(也叫放气阀)。用电炉加热,待水煮沸后,水蒸气和空气一起从排气孔排出,当有大量蒸汽排出时,维持5min,使锅内冷空气完全排净。 升压、保压和降压:当锅内冷空气排净时,即可关闭排气阀,压力开始上升。当压力上升至所需压力时,控制电压以维持恒温,并开始计算灭菌时间,待时间达到要求(一般培养基和器皿灭菌控制在121℃,20min)后,停止加热,待压力降至接近“0”时,打开放气阀。注意不能过早过急地排气,否则会由于瓶内压力下降的速度比锅内慢而造成瓶内液体冲出容器之外。 灭菌后的培养基空白培养:灭菌后的培养基放于37℃培养箱中培养,经24h培养无菌生长,可保存备用;斜面培养基取出后,立即摆成斜面后空白培养;半固体的培养基垂直放置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后,空白培养。 2.2 干热灭菌法 通过使用干热空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叫干热灭菌。一般是把待灭菌的物品包装就绪后,放入电烘箱中烘烤,即加热至160~170℃维持1~2h。 干热灭菌法常用于空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的灭菌。凡带有胶皮的物品,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等都不能用此法灭菌。 2.2.1 灭菌前的准备 玻璃器皿等在灭菌前必须经正确包裹和加塞,以保证玻璃器皿于灭菌后不被外界杂菌所污染。常用玻璃器皿的包扎和加塞方法如下:平皿用纸包扎或装在金属平皿筒内;三角瓶在棉塞与瓶口外再包以厚纸,用棉绳以活结扎紧,以防灭菌后瓶口被外部杂菌所污染;吸管以拉直的曲别针一端放在棉花的中心,轻轻捅入管口,松紧必须适中,管口外露的棉花纤维统一通过火焰烧去,灭菌时将吸管装入金属管筒内进行灭菌,也可用纸条斜着从吸管尖端包起,逐步向上卷,头端的纸卷捏扁并拧几下,再将包好的吸管集中灭菌。 2.2.2 干燥箱灭菌 将包扎好的物品放入干燥烘箱内,注意不要摆放太密,以免妨碍空气流通;不得使器皿与烘箱的内层底板直接接触。将烘箱的温度升至160~170℃并恒温1~2h,注意勿使温度过高,超过170℃,器皿外包裹的纸张、棉花会被烤焦燃烧。如果是为了烤干玻璃器皿,温度为120℃持续30分钟即可。温度降至60~70℃时方可打开箱门,取出物品,否则玻璃器皿会因骤冷而爆裂。 用此法灭菌时,绝不能用油、蜡纸包扎物品。 2.2.3 火焰灭菌 直接用火焰灼烧灭菌,迅速彻底。对于接种环,接种针或其它金属用具,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至红热进行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或三角瓶口,也采用通过火焰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 【资料】各种灭菌法详细介绍

    灭菌法系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品中活的微生物杀灭或除去的方法。本法适用于无菌制剂、原料、辅料及医疗器械等物品的灭菌。无菌物品是指物品中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然而,对于任何一批灭菌产品来说,绝对无菌既无法保证也无法用试验来证实。物理或化学手段灭菌试验表明:微生物的杀灭遵循对数规则,因此,已灭菌物品的无菌标准一般以物品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无菌保证水平SAL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表示。最终灭菌产品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高于10-6。已灭菌产品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可通过验证确定。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并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理和良好的全面质量保证体系。灭菌工艺的确定应综合考虑被灭菌物品的性质、灭菌方法的有效性和经济性、灭菌后物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等因素。灭菌程序的验证是无菌保证的必要条件。灭菌程序经验证后,方可交付正式使用。验证内容包括: ⑴撰写验证方案及制定评估标准。 ⑵确认灭菌设备技术资料齐全、安装正确,并能处于正常运行(安装确认)。 ⑶确认关键控制设备和仪表能在规定的参数范围内正常运行(运行确认)。 ⑷采用灭菌物品或模拟物品进行重复试验,确认灭菌效果符合规定(性能确认)。 ⑸汇总并完善各种文件和记录,撰写验证报告。日常生产中,应对灭菌程序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确认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湿度、灭菌气体浓度及吸收的辐照吸收剂量等)均在验证确定的范围内。灭菌程序应定期进行再验证。当灭菌程序发生变更(包括灭菌物品装载方式和数量的改变)时,应进行再验证。产品的无菌保证与灭菌前产品被污染的程度及污染菌的特性相关。因此,应严格监控被灭菌品灭菌前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及污染菌的耐受性,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污染,确保微生物污染控制在规定的限度内。灭菌后,应防止已灭菌物品被再次污染。任何情况下,都应要求容器及其密封系统确保产品在有效期内符合无菌要求。 灭 菌 方 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辐射灭菌法和过滤除菌法。可根据被灭菌物品的特性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组合灭菌。只要产品允许,应尽可能选用最终灭菌法(即产品分装至包装容器后再灭菌)灭菌。若产品不适合采用最终灭菌法,可选用过滤除菌法或无菌生产工艺达到无菌保证要求,只要可能,应对非最终灭菌的产品作补充性灭菌处理(如流通蒸汽灭菌)。 一、湿热灭菌法 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灭菌柜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该法灭菌能力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它遇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均可用本法灭菌。流通蒸汽不能完全杀灭细菌孢子,一般可作为不耐热无菌产品的辅助灭菌手段。 湿热灭菌条件通常采用121℃×20min或116℃×40min的程序,也可采用其它温度和时间参数。总之,必须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对热稳定的物品,可采用过度杀灭法,其SAL应≤10-12。热敏感产品的标准灭菌时间F0可低于8min,但应在生产全过程中,对产品中污染的微生物严加监控,并采取各种措施防止耐热菌污染及降低微生物污染水平,确保被灭菌产品达到无菌保证要求。 采用湿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包装和装载方式,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湿热灭菌工艺验证时,应进行热分布试验、热穿透试验和生物指示剂验证试验。以确定灭菌柜空载及不同装载时腔室中的热分布状况及可能存在的冷点;在空载条件下,确认121℃时腔室各点的温度差值应≤±1℃;使用插入实际物品或模拟物品内的温度探头,确认灭菌柜在不同装载时,最冷点物品的标准灭菌时间(F0)达到设定的标准;用生物指示剂进一步确认在不同装载时冷点处的灭菌物品达到无菌保证水平。本法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二、干热灭菌法 本法系指物品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的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制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120min以上、170~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以上,也可采用其它温度和时间参数。总之,应保证灭菌后的产品其SAL≤10-6。干热过度杀灭后产品的SAL应≤10-12,此时物品一般无需进行灭菌前污染微生物的测定。250℃ 45min的干热灭菌也可除去无菌产品包装容器及有关生产灌装用具中的热原物质。 采用干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包装和装载方式,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干热灭菌法验证与湿热灭菌法相同,应进行热分布试验、热穿透试验、生物指示剂验证试验或细菌内毒素灭活验证试验。以确认灭菌柜中的温度分布符合设定的标准、确定最冷点位置、确认最冷点标准灭菌时间(FH)能达到设定标准并达到SAL要求。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ubtilis)。细菌内毒素灭活验证试验是证明除热原过程有效性的试验。一般将不小于1000单位的细菌内毒素加入待去热原的物品中,证明该去热原工艺能使内毒素至少下降3个对数单位。细菌内毒素灭活验证试验所用的细菌内毒素一般为大肠杆菌内毒素(Escherichia coli endoxin)。验证时,一般采用最大装载方式。 三、辐射灭菌法 本法系指将灭菌产品置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γ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生的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法最常用的为60Co-γ射线辐射灭菌。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等均可用本法灭菌。 采用辐射灭菌法灭菌的无菌产品其SAL应≤10-6。γ射线辐射灭菌所控的参数主要是辐射剂量(指灭菌物品的吸收剂量)。该剂量的制定应考虑灭菌物品的适应性及可能污染的微生物最大数量及最强抗辐射力,所使用的剂量事先应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常用的辐射灭菌吸收剂量为25kGy。对最终产品、原料药、某些医疗器材应尽可能采用低辐射剂量灭菌。灭菌前,应对被灭菌物品微生物污染的数量和抗辐射强度进行测定,以评价灭菌过程赋予该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 灭菌时,应采用适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灭菌物品吸收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控,以充分证实灭菌物品吸收的剂量是在规定的限度内。如采用与灭菌物品一起被辐射的放射性剂量计,剂量计要置于规定的部位。在初安装时剂量计应用标准源进行校正,并定期进行再校正。 60Co-γ射线辐射灭菌法验证时,除进行生物指示剂验证试验外,还应确认空载和装载时灭菌腔内的辐射剂量的分布图、灭菌物品的吸收剂量及最大和最小吸收剂量的分布、灭菌物品的均一性、灭菌腔内物品的装载方式等。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短小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pumilus)。

  • 【原创】YN-A型干热快速灭菌器

    产品简介: 快速灭菌器YN-A型利用强光辐射及远红外的综合作用达到灭菌,适用于手术室、口腔科、眼科对金属器械的快速灭菌以及供应室对油脂、油纱的灭菌。特点: 快速、方便、安全、容积大,尤其适用于骨科器械的快速灭菌。 快速:■全过程5—10分钟左右 ,设有散热装置,仅需4—5分钟即可再次使用。 方便:■全自动控制:设置好参数,启动“工作”键,自动完成全过程。 ■出现故障时,发出警报声,数码管闪烁显示“Err”,提醒操作者注意。 ■结束有有提示音,无需专人监管。 安全:■灭菌源为对人体无害的光源。 ■超高温保护系统,超过310℃,自动断电停止工作。 [~54895~]

  • 微生物检测中,干热灭菌或高压灭菌后的器皿如何保存?

    自己的实验室微生物检测一直是高压灭菌完要用的取样瓶,培养皿,刻度移液管都放冰箱中低温保存,保存2周左右。忽然想问,这些器皿灭菌完是不是不需要低温保存,只需常温保存即可?常温保存,是不是对保存环境有要求,比如要求放缓冲间或操作间?各位老师,知道的指教下,谢谢

  •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分装方法;2、掌握各种实验室灭菌方法及技术。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但从营养角度分析,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但多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任何一种培养基一经制成就应及时彻底灭菌,以备纯培养用。一般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三、实验材料 1、器皿及材料 天平、称量纸、牛角匙、精密pH试纸、量筒、刻度搪瓷杯、试管、三角瓶、漏斗、分装架、移液管及移液管筒、培养皿及培养皿盒、玻璃棒、烧杯、试管架、铁丝筐、剪刀、酒精灯、棉花、线绳、牛皮纸或报纸、纱布、乳胶管、电炉、灭菌锅、干燥箱。 2、药品试剂 蛋白胨、牛肉膏、NaCl、K2HPO4、琼脂、NaNO3、KCl、MgSO4、FeSO4、蔗糖、麦芽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土豆汁、豆芽计、磷酸铵、5%NaOH溶液、5%HCl溶液。 3、流程 称药品→溶解→调pH值→融化琼脂→过滤分装→包扎标记→灭菌→摆斜面或倒平板。 四、实验步骤 1 培养基的制备 1.1 称量药品 根据培养基配方依次准确称取各种药品,放入适当大小的烧杯中,琼脂不要加入。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1.2 溶解 用量筒取一定量(约占总量的1/2)蒸馏水倒入烧杯中,在放有石棉网的电炉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搅拌,以防液体溢出。待各种药品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补足水分。如果配方中有淀粉,则先将淀粉用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并在火上加热搅拌,然后加足水分及其它原料,待完全溶化后,补足水分。 1.3 调节pH 根据培养基对pH的要求,用5%NaOH或5%HC1溶液调至所需pH。测定pH可用pH试纸或酸度计等。 1.4 溶化琼脂 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须加入一定量琼脂。琼脂加入后,置电炉上一面搅拌一面加热,直至琼脂完全融化后才能停止搅拌,并补足水分(水需预热)。注意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 1.5 过滤分装 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染在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湿棉塞,引起污染。液体分装高度以试管高度的1/4左右为宜。固体分装装量为管高的1/5,半固体分装试管一般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分装三角瓶,其装量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一半为宜。 1.6 包扎标记 培养基分装后加好棉塞或试管帽,再包上一层防潮纸,用棉绳系好。在包装纸上标明培养基名称,制备组别和姓名、日期等。 1.7 灭菌 上述培养基应按培养基配方中规定的条件及时进行灭菌。普通培养基为121℃20min,以保证灭菌效果和不损伤培养基的有效成份。培养基经灭菌后,如需要作斜面固体培养基,则灭菌后立即摆放成斜面,斜面长度一般以不超过试管长度的1/2为宜;半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垂直冷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1.8 倒平板 将需倒平板的培养基,于水浴锅中冷却到45~50℃,立刻倒平板。2、灭菌方法 灭菌是指杀死或消灭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灭菌的方法分物理和化学灭菌法两大类。本实验主要介绍物理方法的一种,即加热灭菌。 加热灭菌包括湿热和干热灭菌两种。通过加热使菌体内 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目的。蛋白质的凝固变性与其自身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高,其凝固所需要的温度越低。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因为在湿热情况下,菌体吸收水分,使蛋白质易于凝固;同时湿热的穿透力强,可增加灭菌效力。 2.1 湿热灭菌 煮沸消毒法 :注射器和解剖器械等均可采用此法。先将注射器等用纱布包好,然后放进煮沸消毒器内加水煮沸。对于细菌的营养体煮沸约15~30min,对于芽孢则需煮沸约1~2h。 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用途广,效率高,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这种灭菌方法是基于水的沸点随着蒸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当蒸汽压力达到1.05kg/cm2时,水蒸气的温度升高到121℃,经15~30min,可全部杀死锅内物品上的各种微生物和它们的孢子或芽孢。一般培养基、玻璃器皿以及传染性标本和工作服等都可应用此法灭菌。 2.2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加水:打开灭菌锅盖,向锅内加水到水位线。立式消毒锅最好用已煮开过的水,以便减少水垢在锅内的积存。注意水要加够,防止灭菌过程中干锅。 装料、加盖:灭菌材料放好后,关闭灭菌器盖,采用对角式均匀拧紧锅盖上的螺旋,使蒸汽锅密闭,勿使漏气。 排气:打开排气口(也叫放气阀)。用电炉加热,待水煮沸后,水蒸气和空气一起从排气孔排出,当有大量蒸汽排出时,维持5min,使锅内冷空气完全排净。 升压、保压和降压:当锅内冷空气排净时,即可关闭排气阀,压力开始上升。当压力上升至所需压力时,控制电压以维持恒温,并开始计算灭菌时间,待时间达到要求(一般培养基和器皿灭菌控制在121℃,20min)后,停止加热,待压力降至接近“0”时,打开放气阀。注意不能过早过急地排气,否则会由于瓶内压力下降的速度比锅内慢而造成瓶内液体冲出容器之外。 灭菌后的培养基空白培养:灭菌后的培养基放于37℃培养箱中培养,经24h培养无菌生长,可保存备用;斜面培养基取出后,立即摆成斜面后空白培养;半固体的培养基垂直放置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后,空白培养。 2.2 干热灭菌法 通过使用干热空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叫干热灭菌。一般是把待灭菌的物品包装就绪后,放入电烘箱中烘烤,即加热至160~170℃维持1~2h。 干热灭菌法常用于空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的灭菌。凡带有胶皮的物品,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等都不能用此法灭菌。 2.2.1 灭菌前的准备 玻璃器皿等在灭菌前必须经正确包裹和加塞,以保证玻璃器皿于灭菌后不被外界杂菌所污染。常用玻璃器皿的包扎和加塞方法如下:平皿用纸包扎或装在金属平皿筒内;三角瓶在棉塞与瓶口外再包以厚纸,用棉绳以活结扎紧,以防灭菌后瓶口被外部杂菌所污染;吸管以拉直的曲别针一端放在棉花的中心,轻轻捅入管口,松紧必须适中,管口外露的棉花纤维统一通过火焰烧去,灭菌时将吸管装入金属管筒内进行灭菌,也可用纸条斜着从吸管尖端包起,逐步向上卷,头端的纸卷捏扁并拧几下,再将包好的吸管集中灭菌。 2.2.2 干燥箱灭菌 将包扎好的物品放入干燥烘箱内,注意不要摆放太密,以免妨碍空气流通;不得使器皿与烘箱的内层底板直接接触。将烘箱的温度升至160~170℃并恒温1~2h,注意勿使温度过高,超过170℃,器皿外包裹的纸张、棉花会被烤焦燃烧。如果是为了烤干玻璃器皿,温度为120℃持续30分钟即可。温度降至60~70℃时方可打开箱门,取出物品,否则玻璃器皿会因骤冷而爆裂。 用此法灭菌时,绝不能用油、蜡纸包扎物品。 [/siz

  • 无菌间灭菌

    微生物实验室如何进行无菌间灭菌呢?最近经常看到有实验员咨询:我的无菌室空白验证长菌落了,是不是无菌室灭菌不彻底啊!我们的无菌室应该用什么方式灭菌?等等。无菌室作为我们微生物检测的空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大家都会感到担忧,会有疑问:在这样的环境里检测,结果能准确吗?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我们的无菌室应该处于什么状态,有什么要求。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无菌室达到空间洁净度10000级就可以了,但操作区域例如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里需要达到洁净度100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整体万级,局部百级”。万级洁净度对空间落菌的要求是:静态检测,自然沉降菌≤3CFU/皿,百级洁净度对空间落菌的要求是:静态检测,自然沉降菌≤1CFU/皿。也就是说平时我们做的空间验证,只要不超过这个标准,就是符合要求的,因此也不必太过担忧。那么,怎样能够保证我们的无菌室符合要求?当我们的无菌室出现异常应该如何处理?我们得先从无菌室的灭菌方式开始讲。一般无菌室的灭菌方式分为:紫外线照射、臭氧灭菌、化学熏蒸这几种。这几种灭菌方式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灭菌方式,遇到异常难以解决时,也可以考虑增加一种灭菌方式来解决。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灭菌是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或RNA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来达到灭菌效果,属于一种物理方式的灭菌,也是我们微生物检测无菌室最常用的灭菌方式。该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也比较经济,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以及支原体等,因此在实验室里,是最常见的灭菌方式。但紫外线灭菌也有一定的缺点,紫外线只能对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起到杀灭作用,因此只能对空间中照射到的地方起作用,一些照射不到的死角或者物品的内部是无法达到效果的,因此使用紫外线灭菌的无菌室,也会辅助以一些化学试剂,例如洁尔灭、酒精等消毒剂对死角进行清理。使用紫外线灭菌,应当定期检测紫外线的强度,若是无法达到要求的强度,就应该考虑更换紫外灯。根据2002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的《消毒技术规范》,紫外灯的要求是紫外线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紫外灯1m处),而空间内的紫外灯的布局也是有要求的,要求平均每m3不少于 1.5W。也就是说,假如你无菌室是5m2,实验室高度是3米,那么你的空间体积就是15m3,你空间中使用的紫外灯的功率就不得低于22.5w。按照这个方式就可以算一下你的无菌室需要多少紫外灯了。当紫外线的强度达不到要求时,就需要更换紫外灯了。臭氧灭菌: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灭菌过程属生物化学氧化反应。O3灭菌原理一般有以下三种:1.臭氧通过氧化分解细菌内部葡萄糖所需的酶,使细菌灭活死亡。2.直接与细菌、病毒作用,破坏它们的细胞器和DNA、RNA,使细菌的新陈代谢受到破坏,导致细菌死亡。3.透过细胞膜组织,侵入细胞内,作用于膜内的脂蛋白和内部的脂多糖,改变细胞的通透性,导致细胞溶解死亡。使用臭氧灭菌,杀菌彻底,无残留,杀菌广谱,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另外,O3对霉菌也有极强的杀灭作用。O3为气体,能迅速弥漫到整个灭菌空间,灭菌无死角。所以,臭氧灭菌也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灭菌方式。用臭氧消毒空气,必须是在封闭空间,且室内无人条件下进行,消毒后至少过 30min 才能进入。另外臭氧的密度比空气大,在空气中会迅速下降到空间的底层,因此臭氧发生器也应当安装在无菌室的顶部。一般灭菌时间选择30min即可,要求空间中臭氧浓度不低于20mg/m3。化学熏蒸:化学熏蒸是一种十分传统的空间灭菌方式,一般是采用易挥发气化的化学物质的蒸汽对空间微生物进行杀灭的目的,一般常用甲醛、戊二醛、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这里以常用的甲醛熏蒸为例。一般甲醛熏蒸又称甲醛高锰酸钾熏蒸,将40%的甲醛溶液加入到高锰酸钾溶液中,二者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甲醛蒸发到空间中,从而对无菌室进行灭菌。一般甲醛熏蒸的灭菌效果比较理想,对霉菌等较难清除的污染菌也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因此在无菌室被霉菌污染时,通常都是使用甲醛进行熏蒸来彻底消灭污染源。但是甲醛熏蒸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因为甲醛是一种强致癌性的化学品,对人体的伤害较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并且残留量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每次熏蒸后,至少需要通风24h才可以使用。目前对熏蒸后甲醛的残留量并没有明确要求,还是要通过经验来判断,目前国家对居民住房要求甲醛含量不大于0.1mg/m3,所以我们也可使用甲醛含量测定仪来对熏蒸后的空间进行检测。目前甲醛熏蒸灭菌的方法食品检测无菌室的灭菌中已经较少使用,主要也是因为操作比较繁琐,灭菌时间较长,进行一次甲醛熏蒸之后,会有几天无法使用无菌室进行检测,所以只有在其他灭菌方法无法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时,才会考虑进行甲醛熏蒸。而其实这种灭菌方式目前在很多药企的无菌室灭菌,还是会经常用到的,另外,有些生产区域如果长期被霉菌污染,也会考虑用甲醛熏蒸的方法来解决。了解了这几种常用的无菌室灭菌方式,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也可以根据自己实验室情况进行选择,尤其是长期使用一种灭菌方式若是灭菌效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换灭菌方式,或者引进一种新的灭菌方式两者结合,以期达到预想的效果。

  • 消毒灭菌原理

    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中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孢的过程。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的原理就是使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发生变性,从而达到灭菌的作用,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就是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小,凝固缓慢。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高(160~170℃),时间长 (1~2h)。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 180℃。否则,包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烧焦,甚至引起燃烧。 高压蒸气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气。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气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 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其原因有三:一是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二是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三是湿热的蒸气有潜热存在。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培养基

  • 影响培养基灭菌效果的因素

    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影响因素很多,除了培养基内杂菌的种类和数量,灭菌温度的高低,时间长短外,还取决于:1. 营养成分的保持湿热灭菌时,微生物被杀死的同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特别是氨基酸和维生素。如在121℃,仅20min,就有59%的赖氨酸和精氨酸及其他碱性氨基酸被破坏,蛋氨酸和色氨酸也有相当数量被破坏。在热的作用下某些营养成分还可能因受热而相互之间发生反应,造成培养基中原有营养成分的数量变化,因而影响培养基质量。2. 微生物的耐热性细菌芽孢的热阻较大,灭菌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把细菌芽孢减少到所规定数目的时间。3. pH值pH值对微生物的耐热性影响很大。pH值介于6.0~8.0时,微生物最不易死亡。pH6.0时,微生物比较容易死亡,此时H+很容易渗入微生物的细胞,从而改变细胞的生理反应,促使其死亡。所以培养基的pH越低,所需的时间也越短。4. 培养基成分油脂、糖类及蛋白质等组成的高浓度有机物会包于细胞的周围形式一层薄膜、影响热的传导。而高浓度的盐类、色素则削弱其耐热性,灭菌较易。例如:大肠杆菌在水中加热至60-65℃便死亡,在10%糖液中需70℃加热4-6分钟才死亡,在30%糖液中需30分钟才死亡。一般糖类含量较多的时候最好选用115℃,30分钟;一般的培养基可选择121℃20分钟。5. 泡沫泡沫中的空气形成隔热层,使热量难以渗透进去,杀死其中的杂菌。6. 颗粒颗粒小,容易灭菌,颗粒大,则难灭菌。对于含有少量较大颗粒及粗纤维的培养基,可用粗滤的方法(不应影响培养基质量)予以除去,培养基结块会造成培养基灭菌的不彻底。7. 灭菌锅内空气是否排净这个是影响灭菌是温度和压力比例关系的要点,同样达到了相同的压力的情况下,如果空气未能排净,也就是说不是纯蒸汽灭菌,此时的温度不一定能达到目的要求,会严重影响灭菌效果。

  • 【分享】湿热灭菌器以及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指南

    【分享】湿热灭菌器以及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指南

    [color=#DC143C][center]湿热灭菌器以及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指南[/center][/color]共88张ppt[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43971]湿热灭菌器以及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指南[/url][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4/200904132059_143972_1626679_3.jpg[/img]

  • 影响培养基灭菌效果的因素

    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影响因素很多,除了培养基内杂菌的种类和数量,灭菌温度的高低,时间长短外,还取决于:1. 营养成分的保持湿热灭菌时,微生物被杀死的同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特别是氨基酸和维生素。如在121℃,仅20min,就有59%的赖氨酸和精氨酸及其他碱性氨基酸被破坏,蛋氨酸和色氨酸也有相当数量被破坏。在热的作用下某些营养成分还可能因受热而相互之间发生反应,造成培养基中原有营养成分的数量变化,因而影响培养基质量。2. 微生物的耐热性细菌芽孢的热阻较大,灭菌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把细菌芽孢减少到所规定数目的时间。3. pH值pH值对微生物的耐热性影响很大。pH值介于6.0~8.0时,微生物最不易死亡。pH6.0时,微生物比较容易死亡,此时H+很容易渗入微生物的细胞,从而改变细胞的生理反应,促使其死亡。所以培养基的pH越低,所需的时间也越短。4. 培养基成分油脂、糖类及蛋白质等组成的高浓度有机物会包于细胞的周围形式一层薄膜、影响热的传导。而高浓度的盐类、色素则削弱其耐热性,灭菌较易。例如:大肠杆菌在水中加热至60-65℃便死亡,在10%糖液中需70℃加热4-6分钟才死亡,在30%糖液中需30分钟才死亡。一般糖类含量较多的时候最好选用115℃,30分钟;一般的培养基可选择121℃20分钟。5. 泡沫泡沫中的空气形成隔热层,使热量难以渗透进去,杀死其中的杂菌。6. 颗粒颗粒小,容易灭菌,颗粒大,则难灭菌。对于含有少量较大颗粒及粗纤维的培养基,可用粗滤的方法(不应影响培养基质量)予以除去,培养基结块会造成培养基灭菌的不彻底。7. 灭菌锅内空气是否排净这个是影响灭菌是温度和压力比例关系的要点,同样达到了相同的压力的情况下,如果空气未能排净,也就是说不是纯蒸汽灭菌,此时的温度不一定能达到目的要求,会严重影响灭菌效果。

  • 实验室常用灭菌方法有哪些?

    实验室常用灭菌方法有哪些?

    [color=#333333]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和干热灭菌等,实验室器械灭菌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器械采用不同的灭菌方式,具体介绍如下:[/color][color=#333333]1[/color][color=#333333]、过氧化氢等离子[/color][color=#333333]原理:过氧化氢等离子体具有高氧化活性,通过破坏细胞的蛋白质,酶与核酸来杀灭微生物。[/color][color=#333333]应用:用于不耐热、不耐湿医疗用品的灭菌。[/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2[/color][color=#333333]、高压蒸汽[/color][color=#333333]原理:通过使微生物中的酶和蛋白质不可逆凝固及变性来杀灭微生物。[/color][color=#333333]应用:主要用来处理水、药剂、管制医疗废物和表面可直接接触蒸汽的无孔物品。对于带孔装载物和器械,一般的灭菌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32~135 ℃ ,持续3~4 min。常用的杀菌温度为121℃和132℃。[/color][color=#333333]优点:无毒、环保,过程易于控制和监测,杀菌快速有效,灭菌过程受有机或无机污物影响最小,灭菌循环时间短,能有效穿透器械包和管腔型器械。尚仪高压灭菌锅,多阀门设计、微电脑控制、防干烧加热圈,操作简单、安全有保障!而且尚仪品牌的产品性价比高,值得选择。[img=,624,35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4/202204011353517219_1145_5522334_3.png!w624x356.jpg[/img][/color][color=#333333]3[/color][color=#333333]、干热灭菌[/color][color=#333333]原理:通过细胞组分的高温氧化作用致细菌死亡。[/color][color=#333333]应用:用于那些不耐湿热或不能被湿热穿透(如粉剂,石油产品,锋利器具)的材料。最常见的时间与温度是170 ℃ 和60 min,160 ℃和120 min以及150 ℃和150min。[/color][color=#333333]优点:无毒,环境友好,干热柜易于安装,操作成本相对低,可穿透材料,对金属和锐器无腐蚀等。[/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4[/color][color=#333333]、环氧乙烷气体[/color][color=#333333]原理:环氧乙烷通过使蛋白质、DNA、RNA烷基化,不可逆的阻止正常细胞的代谢和复制来诱导细胞死亡。[/color][color=#333333]应用:用于对不耐湿、不耐热的高危险度物品或中危险度物品。[/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5[/color][color=#333333]、电离辐射[/color][color=#333333]原理:以放射性同位素钴60放射的γ射线作为有效灭菌因子,γ射线可诱导细胞产生自由基,破坏正常代谢,进而导致微生物的灭活。[/color][color=#333333]应用:应用于许多医疗产品(如组织移植、药品、医疗器械)的低温灭菌法。[/color][color=#333333] [/color]

  • 实验室常用灭菌方法

    实验室常用灭菌方法

    实验室常用的器材一般包括玻璃器材、金属器械、橡胶制品及塑料制品等,每类器材的处理及消毒措施都有不同。严格的消毒灭菌工作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着整个实验能否顺利进行。 实验医学微生物学常用的器材一般包括玻璃器材、金属器械、橡胶制品及塑料制品等,每类器材的处理及消毒措施都有不同。严格的消毒灭菌工作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着整个实验能否顺利进行。(一)消毒灭菌方法 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多采用物理方法(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杀菌法等)和化学方法(消毒剂、抗生素)两大类。1.干热灭菌法 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 oC~150 oC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2.湿热灭菌法 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器的蒸汽压力一般调整为1.0~1.1 kg/cm2,维持20~30 min即可达到灭菌效果。3.射线灭菌法 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灭菌的方法。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紫外线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的破坏作用而使其灭活。适合于实验室空气、地面、操作台面灭菌。灭菌时间为30 min。用紫外线杀菌时应注意,不能边照射边进行实验操作,因为紫外线不仅对人体皮肤有伤害,而且对培养物及一些试剂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4.过滤除菌法 是将液体或气体通过有微孔的滤膜过滤,使大于滤膜孔径的细菌等微生物颗粒阻留,从而达到除菌的方法。过滤除菌法大多用于遇热易发生分解、变性而失效的试剂、酶液、血清、培养液等。目前,常用微孔滤膜金属滤器或塑料滤器正压过滤除菌,或用玻璃细菌滤器、滤球负压过滤除菌。滤膜孔径应在0.22~0.45 μm范围内或用更小的细菌滤膜,溶液通过滤膜后,细菌和孢子等因大于滤膜孔径而被阻,并利用滤膜的吸附作用,阻制小于滤膜孔径的细菌透过。5.化学消毒剂消毒法 用于那些不能利用物理方法进行灭菌的物品、空气、工作面、操作者皮肤、某些实验器皿等。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包括甲醛、高锰酸钾、70%~75%乙醇、过氧乙酸、来苏尔水、0.1%新洁尔灭、环氧乙烷、碘伏或碘酊等。其中利用70%~75%乙醇、0.1%~0.2%氯化汞、10%次氯酸钠、饱和漂白粉等进行实验材料的灭菌;利用甲醛加高锰酸钾或乙二醇(6mL/m3)等加热熏蒸法进行无菌室和培养室的消毒。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特别是用在皮肤或实验材料上的消毒剂,须选用合适的药剂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才能达到安全和灭菌的目的。6.抗生素抑菌法主要用于培养液,是培养过程中预防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以及作为微生物污染不严重时的“急救”措施。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链霉素和新霉素等。(二)不同种类物品及培养物的消毒灭菌方法1.无菌操作室灭菌 培养材料进行培养、观察或更换培养液时,必须从各方面防止任何污染物进入培养液或容器,所以无菌操作室的灭菌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无菌操作室的污染来源主要是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孢子,因此长期停用后的无菌操作室应进行熏蒸灭菌,熏蒸是用高锰酸钾+甲醛进行无菌室的灭菌。经常使用的无菌操作室,在每次使用前都应进行地面卫生清洁,并用紫外线灯照射30 min,进行空气灭菌。对超净工作台,每次操作前用紫外灯照射30 min,然后用70%~75%酒精擦拭。2.培养液灭菌 培养液在制备过程中带有各种杂菌,分装后应立即灭菌,或在24小时内完成灭菌工序。目前常用过滤除菌法除去培养物操作液和培养液中的细菌。或对培养液中耐热组分先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然后在无菌室加入经过过滤除菌的不耐热溶液,混匀后分装备用。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时,将分装好的培养液放入底部有一定量(淹没加热管)凉水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内,增压至0.35~0.4 kg/cm2时排净灭菌器内冷空气,以便使蒸汽能到达各个消毒部位,保证消毒灭菌彻底。然后继续加压加热,当压力表读数达到1.0~1.1 kg/cm2为121 oC,保持15~20 min即可。由于消毒灭菌效果取决于温度而不是压力,所以在一定压力下保持较长的消毒灭菌时间是必须的。在121 oC的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高度耐热的芽孢杆菌,因此许多培养液的消毒灭菌压力、温度一般保持在1.0~1.1 kg/cm2、121oC。消毒灭菌时间与需要消毒灭菌的培养液量密切相关(表2-3),时间不足达不到灭菌效果,时间过长培养液内的一些化学物质遭到破坏,影响培养液成分。消毒灭菌结束后,关闭热源,只有当灭菌器内压力降为零时才能打开放气阀,排除剩余蒸汽,取出培养液。不可在压力较高时打开放气阀,引起减压沸腾,使容器中液体溢出。培养液组成中如含有遇热易分解的物质,则需用过滤方法消毒灭菌。首先对培养液中耐热组分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放置在无菌场所,固体培养液在40oC左右琼脂即将凝结前,加入经过过滤除菌的不耐热溶液,混匀后冷却备用。液体培养液在冷却到室温后再加入过滤除菌溶液。过滤除菌时,使用孔径为0.22~0.45μm或更小的细菌滤膜。过滤除菌可利用抽滤装置或注射过滤器进行,所用器皿均应进行高压消毒灭菌,温度不应超过121 oC。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271632_575328_2423358_3.jpg3.玻璃器皿、塑料器皿和器械灭菌 玻璃器皿可进行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但在蒸汽灭菌后最好及时烘干水分。对不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塑料器皿可用75%酒精浸泡,使用前在无菌操作台面上晾干的同时,用紫外线重复杀菌。实验室还可以用环氧乙烷灭菌袋对塑料器皿进行消毒,消毒后的器皿要充分散气2~4小时后才可使用。无菌操作所用的各种器械,一般采用干热或高压蒸汽灭菌,或用75%酒精浸泡,然后在无菌操作台面上晾干的同时再用紫外线重复杀菌;在使用期间可多次对其进行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271633_575329_2423358_3.jpg4.培养材料的消毒灭菌 采自动物机体的实验材料,携带着微生物及杂质,接种前须进行表面消毒灭菌,对内部已受微生物侵染的材料应予以淘汰。从动物机体采集的某些组织块,须用消毒剂进行浸泡处理,进行表面消毒。常用消毒剂有过氧化氢(10~12%,浸泡5~15 min)、过氧乙酸(0.05%,浸泡30 s~1 min)、酒精(70~75%,浸泡2 mi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