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隔振平台减振平台电镜

仪器信息网隔振平台减振平台电镜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隔振平台减振平台电镜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隔振平台减振平台电镜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隔振平台减振平台电镜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隔振平台减振平台电镜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隔振平台减振平台电镜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隔振平台减振平台电镜相关的解决方案。

隔振平台减振平台电镜相关的资讯

  • 1230万!武汉大学医学园区仪器共享平台电镜平台建设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ZB0107-202211-ZCHW0874项目名称:武汉大学医学园区仪器共享平台电镜平台建设采购项目预算金额:123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23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1.本次招标共分2个标包,投标人可同时参与上述2个标包的投标,但必须单独编制投标文件,并在投标文件封面上标明所投标包号。2.投标人投标价不能超过各分包总预算。3.本项目允许兼投兼中。包号货物名称主要规格数量预算(限价)备注01包透射电子显微镜1电子:钨灯丝/六硼化镧灯丝,具有电流自动控制,灯丝计时,气压式自动升枪等功能。★2分辨率:线分辨率≤0.204nm1套410万元/02包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1、电子枪:高稳定场发射电子枪。★2、分辨率:高真空二次电子像:不低于0.7 nm @15kV,1.0 nm @1kV。1套820万元/合同履行期限:01包:交货期 合同签订后120日内 ,质保期 验收合格后至少5年 02包:交货期:合同签订后 120 日内,质保期:验收合格后至少3年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SLST分子影像平台招聘生物电镜制样工程师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分子影像平台主要为科研工作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光学显微镜技术支撑服务,除了多台高级光学成像设备之外,平台还配备了针对3D电镜成像的SEM、连续超薄切片机等制样和成像设备,以及Imaris、Amira等专业三维重构图像软件。现面向社会招聘生物电镜制样方向技术人员,欢迎转发、推荐或自荐。岗位职责1.负责常规化学固定制样、高压冷冻、低温替代固定、超薄切片(含连续超薄切片)等技术服务和支持; 2.负责电镜的日常操作和使用管理,协助平台电子显微镜及相关设备的管理维护和培训考核; 3.协助建立三维电子显微成像实验解决方案及光电联合等相关新技术开发,平台将提供相应的光学成像技术和软件培训; 4.根据需要,参与学院的服务工作。招聘条件1.生物、化学或材料等相关专业背景,硕士及以上学历,特别优秀者可以放开到本科学历;2.有生物或材料电镜制样经验,愿意长期从事电镜制样工作,如有超薄切片机使用经验更佳;3.具有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及数据分析工作经验优先;4.具有Imaris、Amira、ImageJ、Matlab、Python等图像处理经验者优先;5.积极上进、有责任心、善于沟通、乐于学习新技术、动手能力强。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1.按照上海科技大学相关规定执行,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津贴和福利;2.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研究平台设施完善,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应聘方式1.请应聘者通过人才招聘系统(http://jobs.shanghaitech.edu.cn/)上传个人简历、学历和工作经验的相关证明及2位推荐人联系方式,并提交应聘申请。应聘流程为:注册、填写并提交基本信息、应聘选择岗位。2.请同时将相关申请材料的电子版发至lixm@shanghaitech.edu.cn,邮件标题请注明:生物电镜工程师申请+姓名。3.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对初审通过者,将另行通知面试时间;未通过初审者,恕不另行通知。招满即止。欢迎转发、推荐或自荐!!!【仪器信息网|行业征稿】若您有生命科学、医药、临床等行业相关研究、技术、应用、管理经验等愿意以约稿形式共享,欢迎自荐或引荐投稿联系人:刘编辑word图文投稿邮箱:liuld@instrument.com.cn微信/电话:13683372576
  • 中科院1亿元一次性采购24台质谱和4台电镜
    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受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委托,就中国科学院2016年仪器设备部门集中采购项目(第一批)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招标信息,招标总金额为10782.67万元。本次招标采购24台质谱仪器和4台电镜。详情如下:  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2016年仪器设备部门集中采购项目(第一批)  项目编号:OITC-G16026233  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窦志超、戴龙、迟兆洋  项目联系电话:010-68725599-8447/010-68729915包号货物名称数量 (套)简要技术要求用户单位是否接受进口产品采购预算(万元)1靶向功能分子定量筛选质谱系统1用于目标物的分离纯化和定量筛选微生物研究所是4502化学电离高分辨率飞行时间质谱仪1定量的对大气中多种气态及颗粒态分子进行实时、连续、在线观测大气物理研究所是3003微区场发射扫描电镜1样品表面形貌,整体成分的快速表征,非均一样品微米级区域成分组成的快速表征物理研究所是182.674同位素质谱+多用途样品制备装置+预浓缩系统1质量数范围:1-70 dalton;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2405气质联用仪1对目标化合物进行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筛查和对痕量化合物的准确定量,并具有自动的定性确认功能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1206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1用于POPS,挥发性/半挥发性,多溴联苯醚,水体异味物质,农药及脂肪酸等有机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水生生物研究所是1357高分辨率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仪1能对质量数从3-300 m/z的同位素比值进行精确测定。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是10008大磁场稳定同位素质谱1质量范围:1~150 amu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是4509液相色谱超高分辨率质谱联用仪1质量精确度≤ 2 ppm成都生物研究所是35010高分辨气溶胶质谱仪1颗粒物测量范围:40 - 1000nm (空气动力学粒径);广州能源研究所是40011三重四级杆定量液质连用分析仪1质量范围: 母离子单电荷 m/z 5~3000amu南海海洋研究所是14012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1≤ 0.6 nm@15KV (二次电子),≤ 0.9 nm@1kV;≤ 1.2nm@500V;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40013生物透射电子显微镜1线分辨率:0.14nm高能物理研究所是28514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系统1束流强度:1pA-100nA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是80015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双压线性离子阱组合型质谱仪1灵敏度: 100fg reserpine柱上进样 S/N优于100:1 (MS2)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是72016高分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飞行时间质谱仪1质量分析范围:m/z 4至30,000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是55017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1离子源:ESI源;灵敏度: S/N10(fmol样品)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是90518高分辨液质联用仪1线性动态范围:≥ 5个数量级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是42019稳定同位素比质谱系统1质量分辨能力:MRP 900动物研究所是36020质谱-流式细胞联用仪1至少488nm,640nm以及405nm三根固体激光器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是34021质子转移反应质谱1质量范围 1-10000amu,可调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是28022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仪1质量数范围:1-70 dalton,加速电压3kV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是15523药物小分子结构解析高分辨质谱仪1分辨率:45000FWHM上海药物研究所是20024修购公共平台稳定性同位素质谱仪等设备1质量分辨率:10%峰谷时,CNOS m/Δ m不低于200南京土壤研究所是42025稳定同位素质谱仪1质量数范围:1-150amu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是19026选择离子流动管质谱仪1质量范围:10-300道尔顿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是14027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1系统稳定性:50 ppm/h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是50028液相色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高分辨串联质谱系统1激光聚焦点直径可调10-100 µm生物物理研究所是350
  • 中科院脑智卓越中心孔妤博士:电镜技术平台发展与使用心得分享
    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与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科学和经济社会领域中的重要性日渐增强。Science 曾发布125 个挑战全球科学界的重要基础问题,其中涉及生命科学的问题约占 54%。生命科学研究过程离不开各类科学仪器的帮助,今年,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话题:“生命科学技术平台经验分享”,邀请高校、科研院所公共技术平台的老师分享技术心得和经验,方便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人员了解相关技术进展、学习仪器使用方法。本篇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电镜技术平台主管孔妤撰写,她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电镜技术的发展,并分享了生物电镜实验的心得体会。以下为供稿内容: 电镜技术平台是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公共技术中心的一个重要分支,成立之初只有一台老式透射电镜,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具备不同配置的三台电镜和全套的电镜制样设备。平台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名,最大程度地满足中心及上海地区电镜实验方面的需求。平台大型设施的建设和功能拓展是与生物电镜技术的迅猛发展、科研方向的转变息息相关的。现就生物电镜技术及在神经科学中的实践进行分享。一、电镜简介电镜的发明起源于1927年电子光学领域先驱Hans Bush的电子束聚焦理论。1932年Knoll和Ruska创造出了世界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把经加速和聚集的电子束投射到非常薄的样品上。1940年科学家们又发明了第一台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可以看到散射的电子而不是通过样品的电子。由于高速电子的波长远小于光子,电镜的分辨率远远高于光学显微镜,用于观察光镜不能分辨的细微物质结构。经历几十年的发展,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在多尺度上均能实现超高分辨率的洞察力,冷冻电镜的分辨率甚至达到2.0Å或更小的原子级理论极限值。随着生物样本保存方法和超薄切片技术的建立,电镜在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病理学、结构生物学、传染病学、药学和植物学等多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透射电镜技术 透射电镜由电子光学系统、真空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电子光学系统是透射电镜的核心,包括照明系统、成像系统和图像观察系统。成像原理是:在真空条件下,高压加速的电子束穿透一层很薄(通常几十至几百纳米)的样品,形成透射电子,透射电子在电磁透镜的作用下在荧光屏或相机上成像,当电子束投射到样品时,样品的原子序数越大,荧光屏上呈现的像就越暗,所以呈现出明暗不同的灰度图像。由于生物样品的组成元素都较轻,因此用重金属元素标记膜结构可以实现生物超微结构的观察。以下为我们常用的几种生物透射电镜制样技术:1.常温包埋切片技术:早期的透射电镜主要用于病毒等极小病原体的样品形貌观察,后来发展到可以通过超薄切片观察生物样品组织和细胞内的超微结构。为保存生物样品在生活状态的超微结构特征,需要使用戊二醛、甲醛或丙烯醛等醛基固定液对样品进行化学固定,由于化学固定剂存在一定的渗透速度,生物组织需要切得尽可能的小(通常1mm3左右),以保证中心部分的细胞在发生自溶前得到固定。甲醛的分子较小,能够快速地渗透到组织内部进行固定,但甲醛只有一个醛基,固定能力较弱并且固定效果可逆,所以较难渗透的样品一般采用甲醛和戊二醛混合固定液。戊二醛具有两个醛基,可以对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糖类等结构进行交联固定,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是最常用的电镜固定液。固定后的样品再经后固定、乙醇梯度脱水、树脂渗透、包埋及聚合后即可进行超薄切片。超薄切片的制备是生物电镜技术的关键,用钻石刀获得厚度一般为50-100nm切片,收集于带膜的金属载网上,经醋酸铀和柠檬酸铅染色后在透射电镜上进行观察。2.高压冷冻-冷冻替代技术(HPF-FS):针对于一些特殊样品,单一化学固定易发生组织收缩、细胞外空间损失和细胞降解的现象,高压冷冻固定可以避免这些问题。高压冷冻是在2100bar压力下将生物样品在30毫秒内进行冷冻固定,极大限度地保存样本自然生理状态的结构特征,为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充分而准确的超微结构信息,避免了因化学固定引起的各种假象,同时还可以捕捉到一些光、电刺激后细胞动力学的错综变化瞬间。冷冻固定后的样品需要转移至冷冻替代仪中进行逐步回温和替代,随着温度逐渐升高,替代液中的锇酸、醋酸铀及醛类也会渗透至组织细胞中发挥固定和染色作用。HPF-FS技术虽然有着固定速度快,样品接近自然生理状态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固定体积小(厚度不超过200μm)、易于产生冰晶损伤、设备依赖性等问题,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3.免疫电镜技术(IEM):基本原理类似于免疫组织化学,将电镜技术与免疫标记技术结合,通过电镜下观察到的(高电子密度)标记物如胶体金或DAB染色来标记某种特定的物质,达到对某种物质在细胞中的超微定位和对组织进行超微结构研究的目的。该技术较为复杂,包括包埋前免疫、包埋后免疫、冷冻超薄切片等不同的技术路线。路线的选择依据在于是否最大限度地保存抗原的免疫活性和组织的超微结构。不能根据这些技术出现的先后来认为其先进性,它们各具优缺点,又各有相应的适用范围。①包埋前免疫是在树脂包埋之前完成免疫标记流程。固定后的样品,经过冻融或表面活性剂处理后,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之后进行一抗和二抗的标记,二抗偶联胶体金标记,或辣根过氧化物酶,辣根过氧化物酶通过过氧化物反应,将DAB底物氧化沉淀在目标位点,沉淀的DAB反应物会和之后的锇酸反应,生成特定的黑色标记。完成标记的样品经过常规的电镜包埋切片制样流程,就可以在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和其上的特异标记。包埋前免疫技术的标记效率较高,但由于标记过程中需要增加膜的通透性,所以膜结构通常保存较差。②包埋后免疫是将固定后的样品进行树脂包埋和超薄切片,将切片收集在带支撑膜的镍网上,对镍网上的切片进行免疫胶体金标记,胶体金的粒径通常为5-20nm,使用不同粒径的二抗来实现对不同抗原的多重标记。由于制样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保存抗原,常采用的固定剂是4%多聚甲醛+0.1~0.5%戊二醛溶液或只使用4%多聚甲醛。树脂一般选择在较低的温度(-10℃~50℃)下进行紫外聚合的LR-white,LR-Gold或K4M,HM20等丙烯酸盐类树脂。HPF-FS技术也可用于包埋后免疫电镜的制样,能明显提高样品结构和抗原的保存效果。③冷冻超薄切片是将固定后的样品在-120℃进行冷冻超薄切片(50-100nm),捞于镍网上再进行胶体金免疫标记。标记后的样品用醋酸铀染色并用甲基纤维素封片后就可以进行电镜观察。由于不需要有机溶剂脱水和树脂包埋,冷冻超薄切片技术具有标记效率高,膜结构保存良好的特点,但是对技术人员的技能和经验要求高。4.负染色技术:负染色又称阴性反差染色,它是利用高密度的、且在透射电镜下又不显示结构的重金属盐(如磷钨酸、醋酸铀等),把生物标本包围起来、在黑暗的背景上显示出呈现阴性反差样品的微细结构。负染色所显示的电镜图像,正好与组织超薄切片正染色相反,其样品结构为透明浅色,而背底则为无结构的灰色或黑色。负染色技术无法看到样品的内部结构。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图像衬度高,广泛应用于水溶性样品中的颗粒性物质或生物大分子等样品质量和结构的快速检测分析,如外泌体、脂质体、细菌、病毒、蛋白质和纳米制剂等。样品的纯度和浓度都有要求,如果杂质太多样品中有盐类结晶会干扰染色反应。5.冷冻电镜技术(Cryo-EM):近年来冷冻透射电镜成为最为热门的生物研究技术之一,主要包括单颗粒分析(Single particle,SPA)和冷冻电子断层扫描(tomography)两个技术分支。单颗粒分析技术通常依赖于均质的样品,通过将纯化的蛋白质瞬间冷冻在Quantifoil金网上,将载网通过冷冻样品杆或冷冻传输装置放入冷冻电镜中进行观察,在保持蛋白天然构型的前提下,解析蛋白的构象特征。单颗粒分析在电镜下观察每个蛋白质分子在某个角度的投影,获得多个不同方向和/或粒子图像,再通过数据分析和图像分类算法得到该蛋白分子的三维构象图。随着冷冻电镜的加速电压的提高(300kV)和算法的迭代更新,单颗粒分析的分辨率甚至可以达到1.2埃,实现对蛋白质结构原子级别的解析,适用于膜蛋白、蛋白质等大分子复合物的研究。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无标记的冷冻成像技术,能以纳米分辨率提供细胞器和蛋白质复合物的3D数据集。以细胞为例,首先需要对细胞进行低温冷冻(玻璃化),通过聚焦离子束 (FIB) 对细胞目标区域减薄,得到减薄的细胞冷冻薄片。将冷冻薄片置于冷冻电镜下,通过样品杆的倾转,拍摄冷冻薄片在不同角度下的一系列2D图像,然后将其重建为 3D 数据集。冷冻电子断层扫描不需要对样品进行任何脱水、染色或标记,并可以与光学显微术联合使用,获得目标细胞器、蛋白质的在细胞中的位置和纳米分辨率级别的三维结构信息。相比于SPA,冷冻电子断层扫描不仅能获得单个蛋白质的结构信息,还能得到它们在细胞内的空间排布特征以及周围亚细胞结构的三维超微特征。三、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扫描电镜由真空系统、电子束系统和成像系统三大系统组成。不同于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是用极细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进行逐点扫描,激发样品表面放出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等电子信号,通过不同的电子探测器接受不同来源的电子来形成样品的表面形貌像(二次电子)或衬度像(背散射电子)等,所以扫描电镜的常用功能包括二次电子成像和衬度成像。1.二次电子成像:用被入射电子轰击出的样品外层电子成像,能量低,只能表征样品表面。生物组织在高真空条件水分会快速挥发,影响并破坏样品形态。生物样品必须经过干燥才能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含水的特殊生物样品也可以通过低真空模式(成像质量下降)或冷冻传输的方法进行观察。干燥方式一般有冷冻真空干燥和临界点干燥两种,其中临界点干燥法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消除液体表面张力对脱水过程中样品形态的影响。干燥后的样品还需要用真空镀膜仪在表面喷镀一层导电金属,镀膜厚度控制在5-10nm为宜,用来消除荷电效应,减少热损伤,并提高在扫描电镜中定位检查所需的二次电子信号。2.衬度成像:电子照射到待测样品的过程中,样品能发射一部分电子,背散射电子探头就会检测到这些电子,从而产生相应的电信号,通过放大电路 之后,在对其进行相应的转换,后在检测器 上显示相应待检测样品表面的相关信息图像。背散射电子的数量主要与样品的原子序数有关,原子序数越大,反射的背散射电子就越多,因此可以用来对重金属加强染色的生物样品进行背散射电子成像,得到类似于透射电镜成像的效果。目前我们主要依赖于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树脂包埋的样品进行连续切片扫描后获得序列图像,由此得到第三维度的信息。场发射扫描电镜XY的分辨率已达到2nm以上,Z轴分辨率由切片的厚度决定,现有三种策略:系列块表面(SBF-SEM)、原位聚焦离子束切割(FIB-SEM)和自动化带式收集超薄切片(ATUM-SEM)。我们实验室较早采用ATUM-SEM技术开展纳米尺度上神经网络连接和脑图谱绘制的工作,该技术最大优势在于样品可一直保存和重复成像。将连续切片按顺序收集在支持条带或硅片上,放入扫描电镜中利用高通量自动化图像采集软件进行序列成像,获得样品的三维图像数据堆栈。这些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目标结构的分割和3D渲染等环节都具有较强的挑战性。然而,SBF-SEM技术则是将配有钻石刀的超薄切片机整合到扫描电镜中,对暴露出的样品表面进行自动连续切片和系列背散射电子成像。FIB-SEM的成像原理与SBF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聚焦离子束替代了钻石刀切割,实现了更高的Z轴分辨率,在小体积生物样品的三维重构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四、电镜在神经生物学中的应用与展望电镜技术作为纳米级的生物学成像技术,为神经系统超微形态学观察、疾病病理诊断和神经环路连接图谱绘制提供了二维或三维精细结构信息。神经系统具有复杂的生物结构,有比较粗大的神经纤维、神经突起(最小直径约200 nm),也有很多精细的结构如突触间隙约20 nm及其中的囊泡(直径约30 nm)。神经组织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神经元有大量的神经突起或投射到其它神经核团上产生联系,这些神经突起、相互连接可以延伸很长的距离,甚至可以达到数毫米,构成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全脑神经网络连接具有极精细结构和不规则投射途径促进了体电镜技术的发展,也是当前神经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除此之外,光电关联技术(CLEM)在神经环路连接中的应用也较多,该技术是将FM和EM技术进行优势互补,集成应用于同一个细胞对象上,可获取多重结构信息和高分辨率。由于电镜无法感知荧光信号,在电镜里找到荧光所确定的感兴趣区域,并让两种图像准确叠合成同一信息,是关联成功的关键。CLEM的工作流程以模板化组合,但不管哪种方案目标都是最大限度的保留来自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的图像信息,尽量在EM成像之前拍好FM,避免电子束和高真空对荧光信号产生漂白作用。样品制备的基本原则是在保存荧光信号和获得高衬度电镜结构之间找到平衡点。另外,图像配准时可利用内源性的标志物如血管、细胞核、髓鞘等结构以微米精度进行逐步关联。生物电镜的样品制备原理虽然大同小异,但生物类型、样品来源、实验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制样方案的多样化,这就对电镜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经验要求。非标准化流程的电镜实验数量的增多,更需要依赖多元化的制样和成像方案。电镜技术平台作为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团队,在现有仪器的基础上,会不断开发新的电镜方法和设备的使用功能,为科研用户提供一站式高质量技术服务,为科研项目提供了更好的技术保障。 电镜技术平台工作人员合影作者简介:孔妤,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电镜技术平台主管,上海市显微学学会理事。从事神经生物学电镜技术和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研究多年,承担青年促进会、上海市科委等多项课题项目,发表国内外研究论文十余篇。近年来主要从事微观脑网络结构分析与重构技术、光镜电镜联用技术、免疫电镜技术等在神经环路连接研究中的应用,技术全面,经验丰富,为科研工作者论文的发表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支撑服务。点击图片了解话题详情欢迎广大网友投稿:lizk@instrument.com.cn(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科学科研故事、生命科学相关仪器/技术分享、市场洞察等)
  • 36年的守护丨一位西南交大人和一台电镜的故事
    p   今年,西南交大迎来了她的121周岁生日。在新甲子的起航年里,全体交大人为了“复兴交大”的信念,多做一点、做好一点,以辛勤的劳动、青春的汗水,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作出贡献。西南交大高级实验师张继红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担当,用36年的时间演绎着与一台电镜36年的故事,感人肺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微信图片_20170604182037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6c0cd3f6-5102-4010-b4b1-7e64d16f193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981年张继红工作老照片,电镜初到交大峨眉校区 /p p   在九里校区的热分析测试中心,摆放着一台两米多高的电子显微镜。比起周围的新进设备,这台电镜略显陈旧,“别看它很老了,但是有些技术优势就算新设备也代替不了。”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室张继红老师说道。 /p p   1981年张继红从西南交大毕业后留校,便与这台电子显微镜结下了不解之缘。提起自己对电镜的感情,张继红说道,“我儿子今年31岁,它比我儿子在我心目中的牵挂还要多。” /p p   作为当时西南地区最先进的设备,这台1981年购买的,被她心心念念的电镜36年来为交大乃至西南地区的许多材料研究做了无数基础性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2bf986fb-5fae-4717-8ea3-7c61e86aa2a4.jpg" / /p p    strong “与电镜相伴,我从未后悔” /strong /p p   毕业后,张继红选择了留校与另外两个同学一起留在了研究所,负责电镜的操作。“那时我的工资也只有四十多元,可这一台日立H-700电子显微镜竟然要44万多人民币。”她回忆道,“如此天价的电镜就交到了我们的手里,无形中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压力。我也下定决心要好好呵护、使用这台电镜。” /p p   在西南地区,它是当时唯一一台200KV的电镜,每天都有无数的样品被送来分析,张继红便是做着这样基础性的工作。她坐在电镜前面,取样、制样、观察、分析,几十年如一日。常年保持的工作习惯,给她的颈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但是我一点也不后悔。” /p p   “从科研团队,到企业项目,我的工作就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为他们提供原创性的技术支持。” 张继红笑称自己的工作就像为科研打地基,“每座壮丽的高楼都需要一个打地基的人。”但张继红从来没有后悔做这样的基础工作。每当科研团队做出了成果,张继红也跟着一起高兴。 /p p   后来,当时留在实验室的三个人,慢慢地只剩下了张继红一个人。“虽然每天要处理很多样品,但一坐在电镜前面,工作再累,心里也很踏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1b350dc8-f2d1-47c1-9204-c2972f9eb0c9.jpg" / /p p    strong “这台电镜,比我的孩子还要令人牵挂” /strong /p p   1994年夏天,学校由峨眉校区迁至成都九里校区,“由于电镜体积大、放置条件复杂,我们是最后一批到达九里校区的人。”电子显微镜零件之复杂、线头之多,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张继红亲自将每个零件细致地包好、为每个线头做好标记,然后放在大箱子里、打好封条。 /p p   “怕零件被偷,我每天中午都守在峨眉的实验室中,请其他工作人员人帮忙带午饭。”就这样,拆分打包设备前前后后共花了一个星期左右,而在九里校区进行安装时,张继红也一件一件进行安装和设备调试。五天后,搬迁工作结束,张继红却一下子垮了,“闭着眼睛都觉得天昏地暗,吃饭、洗漱等一些行动都需要家里人的帮忙”。 /p p   张继红把自己定义为“在女人中我绝对是男人,但在男人堆里我不一定是女人”。但此次电镜搬家所带来的高度的紧张和劳累让她在床上整整睡了三天三夜,“当时还梦到安装好的电镜被人一下子推坏了,一下子就激动起来了,醒来才松了一口气。” /p p   前几年由于设备的老化,这台电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台电镜,就像自己的孩子,当它‘生病’的时候,恨不得给它找最好的医生,让它赶快好起来。”张继红先后请来了来自北京、四川的知名教授,花了几天时间才修复了电镜的大部分功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4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28c6eea9-105a-45a9-8c24-9f51a35c02d4.jpg" / /p p    strong “想把一生的经验都教给学生” /strong /p p   张继红有一本满是历史的相册,里面筛选了这台电镜几十年来做过的实验照片,每一次上课前她都要拿出来给同学们细细讲解,“不只是实验情况,还会联系一些社会新闻、生活经验跟他们分享,无论是职业、家庭问题,还是待人问题,希望学生能少走弯路。” /p p   在教学中,张继红告诉学生,“不要将书本的内容照抄到实验报告上,而是将自己上课的实际收获还有对课堂的建议写在上面。”这些同学们认真写的实验报告也被张继红收藏在了书柜里,“有很多人的报告,很深刻,很诚恳,让我深受感动。” /p p   在一份2011年12月5日的实验报告里,2009级材料专业陈发桂这样写道:在张老师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她对这台机器付出的青春、汗水,她对工作的态度、爱护机器的细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实验的同时,她也为我们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明白做人要脚踏实地,要学会知足常乐。 /p p   “刚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我和现在许多交大学生一样大。眨眼间,三十多年过去,我也到了该退休的年纪。”张继红感慨道。 /p p   在这浮躁的社会中,张继红坚持了三十六年,只为做好这份默默无闻的工作。她几乎将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电镜、献给了研究,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交大精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5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9084331d-06ce-47e2-9757-960711c2f0cc.jpg" / /p
  • 广州健康院电镜平台:看清细胞里的“小宇宙”
    “作为一种高端科学仪器,电子显微镜在细胞学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助力科学家们深入探索细胞这一‘小宇宙’的功能与奥秘。”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健康院)分析测试中心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平台(以下简称电镜平台)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李合英对《中国科学报》表示。针对广州健康院特色研究领域,电镜平台在动物组织、细胞、病毒和蛋白等大颗粒样品的处理上进行了上百次技术优化,重点支撑了细胞谱系及发育、感染与免疫、蛋白解析等方向的多项重大科研项目顺利开展。记者了解到,依托该平台开展生物样本超微结构分析,发表了国际知名刊物论文100余篇。助力细胞超微结构功能探索为了寻找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广州健康院研究员潘光锦团队通过研究脑缺血动物模型,确认研究药物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神经元的亚细胞器以及神经突触等超微结构深入到纳米级进行观察。常规的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无法达到分辨突触前后膜的尺度,需要利用电镜技术进行确认。李合英十年如一日,系统地研究和掌握了各类生理病理性组织器官的电镜制备特点,练就了高超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和高水平结构解析能力。她聚焦线粒体和自噬体超微结构,对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的发育情况进行观测,帮助研究团队揭开脑缺血谜题,并揭示了脑缺血神经元损伤修复的生理机制。为了追踪肠道炎症的发病机制,揭示磷酸肌醇-3-激酶3(pik3c3)突变对肠道发育的影响,李合英利用电镜超微结构成像技术,对野生型和突变品系肠道的不同发育阶段进行超微结构研究,确定了引起突变体肠道炎症表型的罪魁祸首,成功攻克了常规病理不能解决的难题。最终与研究团队一起建立了新的肠道炎症模型,为寻找临床新靶点奠定了理论基础。据了解,电镜平台自成立以来,在细胞谱系超微结构解析、病毒感染免疫机制探索、蛋白质结构解析、药物研发生物验证等研究方向开展项目研究和超微结构观察,先后揭示了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肾脏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的不同超微结构特征,为细胞超微结构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为相关疾病机理的探索提供了重要支撑。广州健康院聚焦生物医学与生命健康领域,其研究对象包括细胞、类器官、小鼠、兔子以及大动物模型猪和猴子等。“研究这些模式动物时,对其生理或病理结构的直观呈现十分重要,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进行观测,来完成实验理论的验证,并最终指导医学应用。”李合英说。支撑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开展作为“十四五”期间广东获批建设的5个大科学设施之一——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有望成为探索人类生命的“导航员”。广州健康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孙飞表示,基于已取得的干细胞及相关细胞图谱研究成果,广州健康院积极推动建设了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他充分肯定电镜平台在设施预研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为多种谱系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形态功能鉴定提供了标准化工艺制备流程。在感染与免疫领域研究中,对病原体结构以及病原感染机制进行研究十分重要。由于病原体多为纳米级的病毒颗粒,无法在光镜下进行结构解析,必须借助电镜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类。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陈凌表示“电镜观察对于病原体的确认必不可少”。另外,病原体对细胞的感染机制研究也需要清楚整个感染过程和包装机制,只能借助超微切片来观察细胞内部病毒与亚细胞器的相互作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广州健康院联合广州海关、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等单位迅速组织开展攻关研究。通过透射电镜的观察和鉴定,首次从广州患者的粪便和尿液中鉴定出具有活性的新冠病毒,为新冠肺炎的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此同时,李合英帮助科研人员确定病毒形态类型和来源追溯,对防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细胞外囊泡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临床液体活检工具。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国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徐涛团队对肿瘤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进行检测有望可以帮助诊断早期癌症,提高早期筛查的准确性。在细胞外囊泡的提取与表征研究中,李合英对样品进行制备和观察,最终确定了体外制备样品的纯度、粒径以及分散度,为临床活检应用提供了细胞外囊泡的全面评估基础。“近10年来,电镜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专项、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省市重点研发专项等各类项目超过100项。”李合英表示,电镜平台通过大量的技术条件优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生物样品透射电镜标准检测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特异性蛋白标记技术的探索,解决了生物样品纳米级超微结构检测和特异性蛋白标记的问题。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片(耐立克)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打破了中国携T315I突变耐药患者的治疗瓶颈,解决无药可医的困境;抗结核新药TB47已经完成临床I期研究,与氯法齐明疗法结合形成“新药+老药”的组合,形成加速治愈耐药结核病的“中国疗法”,提升我国在国际结核病防控领域的影响力;自主设计研发的肿瘤相关抗原重定向开关型CAR-T细胞,为提高CAR-T的持续性以及新型CAR-T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对实体瘤的治疗有希望取得进展……“这些新药的自主研发过程中,从病原微生物鉴定到细胞培养,再到动物模型验证都离不开电子显微成像的技术支撑,获得了关键的纳米超微结构鉴定数据。”李合英表示,特别是药物的研发与筛选体系(类器官),脂质体疫苗递送系统鉴定,新型干细胞制剂制备,疫苗的生产等方面都离不开电镜超微结构的鉴定支撑。广州健康院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主任、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陈朝明表示,电镜平台作为一个关键的技术支撑体系,是科学实验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是科研创新原始突破的重要验证,对科技协同创新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生物医药产业是广州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陈朝明表示,电镜平台以开放共享推动企业创新,赋能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累计为华南区域40余家企事业单位做出了高质量的技术支撑服务,覆盖生物体基本结构和功能解析、药物鉴定、病原体鉴定、药物研发等领域。记者了解到,该平台还支撑广州健康院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奖7项,为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整体效能作出了应有贡献。
  • 招聘|北京大学冷冻电镜平台生命科学学院分平台聘技术员1名
    平台现有300 kV场发射冷冻透射电镜、200 kV场发射冷冻透射电镜、冷冻双束扫描电镜、冷冻光电关联显微镜及相关配套的冷冻制样设备,由于工作需要,现公开招聘技术员1名。岗位职责:1、负责200 kV Talos Arctica冷冻电镜的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工作;2、负责200 kV电镜机时安排、统计、上样、培训及技术支撑工作;3、协助完成300 kV Titan Krios冷冻电镜的数据收集工作;4、参与开展平台安排的技术创新研究工作;5、平台交办的其他工作。岗位要求:1、政治立场坚定,服从平台工作安排;2、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特别优秀者学历不限),具有电镜相关技术操作、使用和研究经验者或具有冷冻电镜数据处理经验者优先考虑;3、热爱冷冻电镜平台工作,乐于学习,有创新性思维,动手能力强;4、工作积极主动,细心踏实,吃苦耐劳,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强;5、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6、有强烈的事业心,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7、身心健康,愿意长期稳定工作。岗位待遇:此岗位为劳动合同制。提供同等岗位有竞争力的薪酬,具体面议。应聘方式:报名时间:招满即止,有意应聘者请从速投递应聘材料;申请材料:请将个人简历(附近照)、代表性报告、工作汇报PPT(如无,可不提供)及其他支撑材料发送至:guozhenxi@pku.edu.cn(郭老师)(邮件标题:姓名+专业+应聘冷冻电镜平台技术员+可入职时间)。初选合格者将电话通知面试,未通过初选者恕不另行通知。应聘材料恕不退还。
  • 深圳先进院等搭建机器人辅助胶体纳米晶数字制造平台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喻学锋、赵海涛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在《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上,发表了题为A Robotic Platform for Synthesis of Colloidal Nanocrystal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首次将数据挖掘、数据驱动自动化合成、机器学习、逆向设计集成构建了机器人辅助胶体纳米晶数字制造平台,有望将科研人员从传统试错实验、劳动密集型表征中解放,实现胶体纳米晶数字化制备。纳米晶在能源、光学、光化学、电化学、光电子学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颇具应用潜力。纳米晶物理化学性质与其形貌、尺寸息息相关,而传统的试错实验和密集表征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制约了纳米晶的研发。为此,研究团队整合数据驱动自动化合成、机器人辅助可控合成、面向形貌逆向设计等技术,构建了机器人辅助胶体纳米晶数字智造平台,以此突破当前纳米晶可控合成研究的局限性。其中,自动化平台由自动化合成模块、自动化表征模块和协作机器人三大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包含若干子模块,具有高通量合成、样品存储、原位光学、光谱学表征等功能(图1)。科研团队以两种典型的胶体纳米晶为研究范例,一是目前在生物传感检测领域被广泛研究的金纳米棒,二是在新能源和光学探测领域颇具应用潜力的钙钛矿纳米晶。为了实现自动化合成,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数据挖掘,以提供关键合成参数的初始选择。针对金纳米棒,对1300篇已报道的金纳米棒合成的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并对其关键参数进行分水平排序,从而获取机器人执行参数,并设计正交实验及高通量实验验证,获取了金纳米棒形貌调控的重要参数。针对双钙钛矿,通过对其他钙钛矿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挖掘,筛选出潜在的可供调节双钙钛矿尺寸形貌的48种溶剂和61种表面活性剂,结合高通量原位合成和表征,快速实现了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筛选。进一步,研究通过设计单因素、双因素以及三因素实验,进行高通量合成、原位光学表征(RGB值获取)、原位光谱学表征以及异位表征(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获得大样本数据和小样本数据,结合机器学习,获得了合成关键参数(结构导向剂)与吸收光谱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吸收光谱和纳米晶尺寸的关系(图2)。通过积累数据样本,模型得到进一步完善。此外,研究根据两种材料大样本颜色信息(RGB),还可构建颜色信息与纳米晶尺寸之间的关系模型。这一模型可作为快速鉴定纳米晶尺寸的另一个指标。得益于这些模型的构建,输入目标产物尺寸信息即可反馈合成关键参数(结构导向剂),从而实现纳米晶高效逆向设计及合成(图3)。因此,该工作在数据驱动机器人合成纳米晶领域颇具前景。深圳先进院是第一通讯单位。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深港澳科技计划等的支持。
  • VarioBasic系列主动隔振台:为精密实验室量身定制的高性能稳定平台
    实验室中的精密仪器和敏感实验往往要求高度精确的测量与控制,微小的振动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为什么主动隔振台会成为众多实验室不可或缺的设备,以下是几个关键原因:1. 保护精密仪器的精确度与稳定性精密科学仪器如显微镜、光谱仪、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及各类光学平台等,对振动极其敏感。即使是微小的地壳振动、人员走动或空调运行等日常因素引起的震动,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失真、图像模糊或数据采集错误。主动隔振台通过动态监测并抵消外界振动,为这些精密设备创造一个几乎“零振动”的工作环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2. 提升实验研究的质量与效率在生命科学、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很多实验需要长时间曝光、微观结构观察或进行精密测量。若无有效的隔振措施,持续的外部振动会显著增加实验失败率,延长实验周期。主动隔振台能够有效减少因振动导致的重做次数,提升实验效率,同时保障研究成果的高质量。3. 促进创新研究与复杂实验的开展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前沿实验要求在极端条件下进行,如量子计算、生物分子成像等,这些实验对环境的稳定性和纯净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主动隔振台不仅能隔离低频到高频的广泛振动范围,还能适应不同的负载和实验条件,为科学家探索未知领域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撑平台,推动科学进步。4. 保障研究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在进行某些涉及危险物质或高压环境的实验时,任何意外的振动都可能引发安全问题。主动隔振台通过减少外部干扰,不仅保护了实验的顺利进行,也间接保障了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健康,营造了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研究环境。综上所述,主动隔振台作为现代实验室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实验的精确性、促进科研效率、推动科技前沿探索以及保障实验室安全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茂默科学推荐VarioBasic系列主动隔振台。基础信息:Vario Basic 40尺寸:396x120x111mm 载重:0-300kg,0-600kg Vario Basic 60尺寸:636x130x111mm载重:0-300kg,0-600kgVario Basic 90尺寸:932x130x111mm载重:0-300kg,0-600kg主要特征: 相比于气囊式被动隔振台,主动隔振台没有低频共振,即使在低频范围内也有出色的隔振性能。 超快的稳定时间:低至0.3秒(普通被动隔振台的稳定时间为30秒至60秒)。 主动隔振台带宽0.6/1Hz至200Hz(远超被动隔振台)。 6个自由度主动隔振。 真正的主动隔振:即时产生反作用力来抵消振动。 操作简单-按钮式解决方案。 设计紧凑,安装简便。 高度的位置稳定性-1Hz时固有刚度通常是被动隔振台的20到30倍。 接电即可,无需压缩空气。 适用于将高分辨率测量设备与建筑振动隔离, 广泛的适用范围:拥有标准化产品和用户定制产品。茂默科学力求解决行业内客户对科学仪器选型难、维护难的处境。欲了解更多隔振台相关的产品,Welcome to consult~咨询有惊喜哦!
  • 国产电镜让采买市场更多元,对原位技术需求是深入反应体系——ACCSI2024访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电镜平台负责人鞠晶
    “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于2024年4月17-19日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ACCSI定位为科学仪器行业高级别产业峰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被业界誉为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ACCSI2024 以“融合创新,质领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的高端人士共计15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科学仪器行业的前沿趋势与发展机遇。年会现场,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电镜平台负责人鞠晶老师。在访谈中,就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电镜平台的概况、平台在电镜技术方面的应用现状、国内电镜技术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当前面临的不足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仪器信息网:请介绍一下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电镜平台概况?鞠晶老师: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电镜平台是在15年前成立的,现在拥有非常全的电镜设备,包括球差电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很多电镜制样设备以及多台套的原位电镜设备。仪器信息网:目前贵平台电镜应用情况如何?主要应用于哪些学科领域?鞠晶老师: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电镜平台是面向北京大学全校各个科研院所以及面向全社会进行测试服务的,因此涉及到的科研领域会比较广泛,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生命科学,以及地质、考古等多个学科。仪器信息网:请您给大家分享下有哪些具体的案例?鞠晶老师:比如说我所在的化学学院,就是一个以化学反应著称的一个领域,那么以往的传统的电子显微学其实是比较少的涉及到化学领域,但是近几年由于电镜原位技术的发展以及电镜制样设备的进步,使得很多在传统的电子显微学上不能做的或者是比较难处理的体系现在都能够实现。比如常用的聚合物体系,因为它很多是不耐电子束辐照的,或者是里边有一些有机溶剂,这样在电子束下可能会不稳定。这样通过平台的制样设备以及原位电镜,像液体环境、冷冻环境,就可以使这些聚合物的体系在电镜里也能进行成像。仪器信息网:当前的电镜设备或电镜技术,能否满足贵平台的需求?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改善?鞠晶老师:因为平台的电镜最初购买的一批是在15年前,但电镜的更新和替代也是非常快的。经过这15年的发展,有一些新的设备是能够跟得上现在科研的要求的,但是对于一些老旧的电镜仪器,现在就处在需要更新替换的阶段。这些老旧的电镜仪器和很多制样设备、原位反应设备不能够很好的匹配,现在就需要更新替换。好在现在有很多原位电镜的设备很及时的补充到了市场上,像最初可能更多的是使用美国或者日本的电镜设备,但现在就有了国产电镜这个选项,就有很多领域可以用到国产电镜做市场的补充。仪器信息网:从应用角度,您认为目前国内电镜应用水平如何?鞠晶老师:其实国内的电子显微学领域应该在世界上都是处在非常好的一个梯队或者说是水平。有很多领域都是处在世界最前沿的科研阶段的,比如在金属的表征上、在原位的表征上,其实都是处在世界一流的科研水平,这也得益于我们国家这20年来对科学仪器的持续投入和政策的支持。仪器信息网:从电镜技术角度,近几年来您最关心的创新电镜技术有哪些?对应技术主要为应用带来哪些变革?如果给电镜企业提建议,您希望哪些技术或哪些方面需要电镜企业进一步关注或改进?鞠晶老师:我结合一下我的专业特点,因为我其实是做晶体结构和作化学反应这样的专业背景。其实现在电镜的发展更多的是向个性化或者是广泛领域的专业发展,因为最初电镜创制之初主要是为了材料学的研究服务的,比如金属材料领域用电镜会相对较多,但是现在由于很多专业学科的要求越来越多,所以现在生命科学领域或者化学领域用电镜的需求反而是超过了最传统的材料学领域的。我所在的化学学院就对原位电镜有非常强烈的需求,无论是催化领域,包括有机合成、聚合物的反应过程等等,其实都需要电镜能够追踪整个反应的最初发生、反应过程、最后终态,从而得到非常多的信息,可以让我们提炼出整个过程当中它的反应机理和反应机制是什么,这对化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核心的科学问题。电镜,尤其是原位电镜,现在可以很好的提供一个途径和手段,这是我觉得近10年以来在化学学科电镜带给我们的一个新的突破。现在原位电镜技术上,虽然无论是国外和国内的很多厂商都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但是在把这些设备应用到具体的反应场景中,可能还是缺乏一定的追踪或者持续跟进的能力。因为现在更多的就局限在模型体系,一个简单的催化模型或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但事实上对于化学来说,它的反应体系是各种各样的,复杂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原位设备能更多地深入到这些具体的反应体系当中,提供更关键的技术支持是非常好的。仪器信息网:今年是仪器信息网成立25周年,请您谈谈对仪器信息网未来有哪些建议或者期待?鞠晶老师:我的确是伴随着仪器信息网的成长和发展,也见证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我对仪器信息网也有很深的感情。因为从我进入到电子显微学这个领域不久,我就接触到了仪器信息网。仪器信息网其实给了我很多帮助,认识到很多同行,有更多的学术上的交流,并且从仪器信息网的课程和讲座上学习到很多的知识。所以我觉得仪器信息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交流平台、学习平台,以及获得更多得跟企业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机会都是非常好的。因为以前我们和仪器公司之间有比较大的鸿沟,我们提很多需求,仪器公司不是很直接的能够正视这些问题,通过仪器信息网这个平台很好的沟通和桥梁的作用,让使用者和仪器厂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加顺畅。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仪器信息网做得非常好的一块。
  •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生命科学与电镜平台专场集锦(中)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报道:2021年10月15-17日,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承办的“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东莞市举办。大会共设置十个分会场:1)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2)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3)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4)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5)先进显微分析技术在工业材料中的应用;6)扫描探针显微学(STM/AFM等);7)扫描电子显微学(含EBSD);8)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9)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10)中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16日下午,第八分会场(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细胞器、组织原位结构生物学)、第九分会场(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第十分会场(全国电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科研平台)分别围绕电镜在生命科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电镜平台管理和人才培养等热点议题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分享经验。以下是各分会场部分专家的精彩报告内容:第八分会场主题: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徐平勇报告题目:《高信背比双色光电关联成像》徐平勇研究员主要介绍了环氧树脂内光电关联成像探针的开发、第二代光电关联探针的开发、双色光电关联的研究进展。新型光电关联探针打破了电镜超微结构的保存与高质量荧光成像不能兼得的限制;mEosEM-2提高了光电关联探针的信背比,对低丰度蛋白更加友好。然而,光电关联探针的开发,目前尚缺少高通量的筛选方法;未来希望能进一步发展具有超分辨性质的红色光电关联探针。报告人:复旦大学研究员 张琰青报告题目:《Structure study of the nuclear pore complex》张琰青研究员通过电镜单颗粒分析技术等对NPC(nuclear pore complex)的高分辨结构以及内腔环结构,相关评论称该研究展示了令人振奋知之尚少的NPC必需成分结构,显示NPC腔环呈蝴蝶状结构;首次展示了NPC之间腔环亚基相互接触,提出了NPC弹性机制新模型。报告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宏达报告题目:《多种单分子技术研究细胞膜结构》王宏达研究员通过AFM和STORM等对细胞膜结构膜内外侧蛋白分布的差异性、单一膜蛋白分布特征、蛋白间紧密程度、不同细胞膜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FM、STORM、Cryo-EM 是研究细胞膜结构的很好手段,并提出了红细胞的“半镶嵌”模型、有核组织细胞的PLLPI模型、有序囊泡转运模型等。第九分会场主题: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电子显微新技术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报告人:海南大学教授 万迎朗报告题目:《结合电子显微技术和单细胞转录组技术分析叶绿体在光合软体动物中的维持机制》万迎朗教授发现了光合软体动物——白边侧足海天牛,该物种能在消化道细胞中维持叶绿体活性长达三个月;完成了该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并通过单细胞测序,发现消化道干细胞活性维持与内共生密切相关。报告人: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系统应用工程师 肖丽国报告题目:《Leica Nano workflow|Live cell CLEM》报告中介绍了徕卡活细胞光电联用CLEM解决方案,该方案克服了将动态实时成像与超微结构背景环境相结合解锁细胞“秘密”的4项挑战,即1)让样品 时刻保持在生理状态;2)捕捉快速细胞生理活动;3)获得良好的固定结果;4)使用电镜可靠地检索感兴趣的生理结构。报告人:西湖大学研究员 周强报告题目:《新冠病毒入侵细胞关键结构研究》周强研究员系统性进行了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入侵细胞的关键——S蛋白与受体ACE2相互作用研究,以及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与高效中和抗体结构生物学研究和新冠病毒变异研究。报告人: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资深应用专家 吴超昊报告题目:《蔡司冷冻关联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发展与应用》吴超昊介绍了蔡司提供的特色冷冻共聚焦-FIB关联工作流程、高分辨冷冻共聚显微镜、冷冻光电关联系统、高衬度成像的冷冻双束系统、多用途成像平台等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报告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讲师、系秘书、教研室主任 张鑫报告题目:《植物组织切片后样品多种观察方法联用技术的研究》张鑫介绍了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实现普通光学显微镜联合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联合扫描电镜、冷冻切片联合扫描电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的相关技术及其发明专利。第十分会场主题:全国电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科研平台报告人:吉林大学电镜中心教授、主任 张伟报告题目:《吉林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张伟教授主要介绍了吉林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建设情况和在电化学能源存储方面的研究工作。吉林大学电镜中心于2019年1月揭牌,配有多种高端、中端和常规分析仪器,纳入测试科学实验中心的质量认证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测试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吉林大学和其他研究单位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研究工作包括揭示了氢氧化物赝电容储能新机制;赝电容离子差层二维MOF材料储能;发现抑制锂枝晶新途径-调控表面能;离子插层储能器件新尝试;溶出构筑高性能Bi2O3水系电池负极;Fe2O3电极在碱性电解质中的新意蕴。报告人:北京大学高级工程师、技术主管 郭振玺报告题目:《建设具有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的电镜室的技术难点分析》郭振玺在报告中论述了建设具有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电镜室的重要意义和技术要点,介绍了北京大学冷冻电镜平台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建设具有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的电镜平台,可以通过单颗粒三维重构、冷冻电子断层扫描等技术解析真实的病毒颗粒高分辨率结构及其侵染细胞整个周期的高分辨原位快照,从而为阐明特定病毒的自然构象提供实用特殊平台支撑,为疫苗和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指导,为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做好大平台和技术储备。10月17日,第八分会场(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第九分会场(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第十分会场(全国电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科研平台)的报告分享仍将继续,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系列报道】: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生命科学与电镜平台专场集锦(上)【点击报道专题链接】——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专题
  • 田永君院士:2600万球差电镜背后——有了设备和平台 科研就能如虎添翼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98px " title=" "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8/1/20181169232446.jpg" height=" 298"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center p   田永君,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洪堡学者、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p p   从进入超硬材料研究领域的那一刻起,田永君就从来没有停下过钻研的脚步。经过十几年的专注研究,田永君及其团队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他们建立了共价材料硬度的系统理论,提出了理想单晶和多晶共价材料硬度的理论模型,解决了硬度定量预测这一难题 在设计出系列新型超硬材料的同时,实现了高性能超硬材料制备技术上的突破,合成出性能优异的纳米孪晶结构超硬材料,其硬度超过了天然金刚石,轰动了整个材料学界。 /p p   不仅在超硬材料研究上有建树,在担任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的17年里,他带领全院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把材料学院建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五星级”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研人才。 /p p    strong 18年圆一个梦 /strong /p p   从1999年担任材料学院院长之日起,田永君就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要建设一个“五星级”学院。这之后的18年里,他始终以此为努力目标,从未懈怠。 2017年11月,田永君正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誉,更标志着他的“五星级”学院梦最终变成了现实。 /p p   1999年11月,刚回国一年的田永君当选为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当时的材料学院只有三十多名教师、学生也基本都是调剂来的。田永君上任之后就对国内高校的材料学院进行了广泛调研。经过深思熟虑,他在2002年提出了建设“五星级”材料学院的战略设想和目标。 /p p   “五星级”是指要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中科院或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这五个目标,对材料学院来说无异于脱胎换骨。这个想法一经提出,立刻在学院内部掀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对他的想法不屑一顾,认为田永君这牛吹大了。有的老先生直言不讳地说,咱们能不能把目标定得实际一点,不要这样好高骛远。但田永君的脾气是,想好了、决定了的事,就会坚持做下去。 /p p   为了实现“五星级”学院的目标,田永君首先要变革的就是学院的管理制度。他率先在材料学院实行了学术委员会制度。学术委员会由全体教授和各系的负责人组成,学院里的大事都要经过学术委员会充分讨论后投票决定,即使是院长的提议,如果不能说服学术委员会大多数成员,也不能形成决策 同时,凡是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的决策和制度,学院领导和全院教职工都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毫无例外。学术委员会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院管理制度的科学、公开和民主。 /p p   如今的材料学院共有专任教师七十余名,其中二十多人是学术委员会成员。教职工参与决策,使得他们更有归属感和责任意识,学院的发展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学院的事不再是“公家的事”,在老师们的心里,学院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p p   当年建设材料学院的三栋楼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学院的王明智老师经常盯在工地上,一边监督施工,一边提些意见,搞得施工队常常返工。后来,施工方领导和工人远远看见他骑摩托的身影就赶快躲起来。王明智老师用给自己家建房的责任心来监督学院的楼宇施工,所以材料学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的三栋楼是公认的高质量建筑。 /p p   有了学术委员会,材料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越来越完善,大家在制度内各司其职,老师专心带学生、做科研,行政职员做好服务,各级领导则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帮老师解决问题。对于方向性、战略性问题,田永君能够坚持原则、敢作敢当,但对于其他领导权责范围内的工作,他选择“坚决放权”。遇到其他院领导来请示意见,田永君常说:“这是你该负责的事情,你没分给我你的工资,我不替你做决定。”慢慢的大家就不找他了,因为只要按规矩办事就没错。 /p p   有了学术委员会作为制度保障,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学院内营造崇尚科研的风气,激发大家的科研热情。为了提高全院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学术水平,2003年田永君提出了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每年必须发表2篇SCI论文的要求,并且计划从2006年开始执行。尽管老师们对这一提议反响激烈,但在他的耐心解释和说明之下,学术委员会仍然全票通过了这项决议。但到了2006年,一些教师甚至包括学院领导层开始反对落实这项决议,急脾气的田永君忍不住发火了:“决议是学术委员会集体决定的,作为院长,我无权更改,必须执行!”在田永君的坚持下,大家逐渐认识到了学术委员会决议的权威性,这项决议既是约束,也是激励,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学院的发展,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最终,这一决议顺利实施,并且一直被坚持了10年。 /p p   有了压力和目标,老师们争相搞起了科研,材料学院几乎每天晚上都是灯火通明,科研风气逐渐形成,学院面貌日新月异。为了实现从教学型学院向研究型学院的转变,学院压缩了本科生招生数量,本科生和研究生比例达到了1:1,老师们获得了更多时间来做科研,课题组也逐步形成并变得更有战斗力。 /p p   与此同时,在建设“五星级”学院目标的指引下,学院的学科建设开始大踏步前进,几年一个台阶,稳步向着五星级目标迈进。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被批准设立 200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成功 2006年建成了河北省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7年材料学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p p   凭借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突破,材料学院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材料学科以强劲的势头迅速成长为燕大的优势学科。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功申报,更是打破了地方实验室无法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的先例,实现了河北省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成为了燕山大学乃至河北省的骄傲。短短8年时间,五星级学院的建设目标已实现了4个。 /p p   由于种种原因,材料学院在突破院士这个目标上走的路比田永君预计的要长了许多年。2017年,田永君终于成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不仅是对他科研实力的肯定,也是对他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的最高褒奖。自此,他在15年前许下的宏愿终于变成了现实。如今,全院上下勠力同心,努力奋斗,名副其实的五星级材料学院像一列加速前进的列车,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挺近。 /p p    strong 挑战不可能 /strong /p p   田永君身上最明显的特质就是喜欢挑战不可能。建设“五星级”材料学院、成为河北省第一位“长江学者”、指导出河北省首篇“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建成河北省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在田永君这里都一一变成了现实。奇迹的背后,是打破常规的勇气和魄力,是开创新局面的胆略和眼光,更是常人无法做到的坚持和付出。 /p p   时间回溯到1998年9月,在德国耶拿大学工作了2年的田永君回到了燕山大学,当即开始着手筹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建设伊始,科研力量比较薄弱,仪器设备也较陈旧和落后,只有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膨胀仪这三大件。2002年,田永君争取到了河北省一次性960万元设备费的支持,为实验室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看着一件件期盼已久的先进仪器被搬进自己的实验室,教师们无不欢欣鼓舞。随着科研条件的不断改善,实验室的成果也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此时,作为院长的他敏锐地意识到,要想加速发展,必须有人才作保障。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田永君先后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青年学者,逐渐形成了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洪堡学者”为学术带头人的研究群体。这个群体活跃在亚稳材料研究领域,逐步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实验室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省重点实验室运行的5年间,实验室成员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高发明的博士论文《复杂晶体化学键介电理论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获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实现了河北省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上零的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让田永君更加坚定了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信心。 /p p   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着中国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平,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中心。此前还没有地方院校的实验室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的先例。然而,田永君和他的团队对自己的实验室充满了信心,也下定决心要打破常规,做成这件事。 /p p   要打破常规必然要做出不寻常的努力。为了让名不见经传的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省级重点实验室进入科技部主管部门的视野,田永君与他的同伴刘日平教授,一趟一趟奔赴北京,向科技部的主管部门进行汇报。科技部相关负责人惊诧地发现,一个地方院校实验室的建设水平竟如此之高,当即决定对实验室进行全面考察。考察结果让他们非常惊讶,这个实验室已经达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水平!为此,2003年科技部专门给了省重点实验室一次机会,与当年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起全程参加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和复评。2005年,实验室又PK掉了5所“985”和“211”工程的著名大学,成功取得了材料制备与服役方向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格。2006年,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我国少数几个以地方政府名义申报成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p p   仅用8年时间就建成了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田永君和他的团队就是有这样的神奇力量,再一次让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p p    strong 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 /strong /p p   多位熟悉田永君的同事和领导都曾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他在确定科研方向、科研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上的眼光都非常具有前瞻性,而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共进共赢的关系。 /p p   在田永君他们合成出纳米孪晶结构立方氮化硼材料之前,天然金刚石一直被认为是自然界最硬的材料。在实验中,需要用天然金刚石压头来测试样品的硬度,因为天然金刚石的造价很高,一个进口的维氏硬度计压头就要3000多元。在一次样品测试中,一个学生一个上午就用坏了两个压头,六千多块钱瞬间打了水漂,这让学生感到忐忑不安,于是去找田永君请教。田永君敏锐地意识到,是样品表面抛光不够平整造成了单晶金刚石压头的损坏,但这个直径仅2毫米的圆柱形样品的硬度也一定很高。他马上召集课题组成员讨论后续实验方案,最终在用透射电镜观察时发现样品中全是纳米孪晶结构。找到了这一关键的突破点之后,田永君团队与中外科学家开始合作,采用高温高压技术成功地合成出了硬度超过人造金刚石单晶的纳米孪晶结构立方氮化硼材料,这一原创性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并且入选了 201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p p   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对于很多材料学领域的高端人才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75人,其中有留学归国人员40人,分别来自牛津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德国马普所、德国宇航院等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能够吸引高水平的科学家来到燕山大学工作,离不开田永君在科研平台建设上的精准眼光和大量投入。 /p p    strong 2014年,田永君决定用河北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相继资助的2600余万元购进了一台全球顶尖的球差校正环境电镜。好钢用在刀刃上,电镜刚一买来,立刻就派上了大用场。美国圣地亚国家实验室纳米科学与能源材料方面的著名学者黄建宇教授到燕大考察,第一时间就冲进实验室来看这台电镜,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做了决定:来燕山大学!田永君深知,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时间就是科研生命,有了设备和平台,科研就能如虎添翼。正如柳忠元教授所说:“能够沉下心做事情才是最重要的,设备和平台建设不到位,好几年就耽误过去了。” 而对于学院和实验室建设来说,有了黄建宇教授这样的一批高端人才,才能形成科研高地,占领科学前沿,带动整个科研团队和材料学院的快速发展。 /strong /p p   strong  凝聚团队的力量 /strong /p p   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一直是田永君最上心的两件事。 /p p   柳忠元教授是2005年加入田永君课题组的,此前他一直在美国做博士后,对燕山大学没有任何了解。回忆当初之所以选择来燕大,完全是因为田永君。因为在打给田永君的越洋电话中,柳忠元感受到他是一个有想法且想干事的人。田永君对他也十分重视,他回国当天田永君亲自驱车赴北京接机,让他深受感动。当时燕山大学能给他的待遇十分有限,仅仅5万元的安家费和一台电脑,这对于在美国年收入30多万的他而言“实在是太差了”,但是柳忠元觉得“人才是最重要的,跟这样一个团队在一起,很多事情做起来就容易多了”。第二年,他把在美国的同学徐波也介绍到了田永君的课题组。 /p p   徐波刚到组里时入职手续还没有办完,有将近半年时间没有拿到工资,这期间田永君给予了徐波很多帮助,让他毫无顾虑地尽快投入到研究中去。转眼10多年过去了 ,柳忠元和徐波都在材料学领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柳忠元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徐波也成长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p p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田永君的科研团队也在不断壮大,成为一个思想活跃、技术过硬、战斗力强的9人课题组。虽然只有9人,但却集结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名,9人当中有7人是教授、博导。这样的阵容实在强大得耀眼,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毛河光先生曾经感叹田永君的科研团队是“国内少见的教授之间长期合作的团队”。 /p p   尽管团队里的任何一个人都有独立组建自己科研团队的能力,但这个团队却历经30年始终保持着稳定。组里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专长,有的擅长理论模拟,有的擅长实验,课题组成员常常聚在一起讨论问题,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也常常在讨论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课题组里的学生也是不分彼此,每个人都能得到组里所有老师的指导,以至于根本说不清自己的导师是谁。一个学生十分生动地总结了几位老师的作用:田永君老师是课题组的大脑,指引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决定课题组研究的深度 柳忠元老师和徐波老师则是心肺,他们都有国外研究背景,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对于研究项目的解读都有独特的眼光,能够把田永君老师的思想进一步细化并加以实现 于栋利老师、何巨龙老师及其他几位年轻老师则是课题组的躯干,他们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指导学生的实践,长期与学生一起工作在实验室,为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提供各种技术支持。 /p p   在资源分配上,组内成员的科研成果全部共享,科研经费统一管理,按照“集体讨论,按需供给”的模式使用。组内成员的收入除了工资以外都是平均分配的,用组内老师的话说“我们吃大锅饭”。 /p p   这种大锅饭模式自团队创始人李东春先生开始沿用至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校教师整体收入水平都不高,何巨龙教授1991年毕留校工作时工资只有100 多元,大家差别还不是很大。但今非昔比,如今团队的各种科研经费和科研奖励已经非常可观,田永君的奖金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如果还是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来分给大家,田永君就会“吃亏”,每年会少几十万的收入。大家多次提议田永君多拿一些,都被拒绝了。田永君常说的一句话是:“当学术带头人首先要学会吃亏。” 他跟组里的年轻人说:“今天你花我的,十年后我花你的。”在田永君看来,谁都不可能一直保持着巅峰状态,几年以后这些年轻人就是团队的中坚力量。 /p p   对于年轻人,田永君总是不遗余力地扶持和帮助。不论是自己课题组的还是别人课题组的年轻人,只要在科研上有想法,他都会尽力给他们提供经费资助。年轻人找他聊学术问题,他从不拒绝,总是十分兴奋地与他们讨论研究方向,寻找突破口,有时候还会连续熬几个大夜,亲自帮助他们修改申请书。不光是田永君,组里的其他教授也是一样。 /p p   年轻人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可以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有了充裕的经费支持和老教授们的悉心指导,课题组里的年轻人和学生成长迅速。到目前为止,课题组相继培养出了3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和2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p p   以田永君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在2008年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基金委的创新研究群体,当年全国仅有19个团队入选。这对于田永君和他的科研团队来说不仅仅是荣誉,更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在此之后,田永君科研团队又先后两次入选,截至目前,该团队共得到国家自然基金委的连续三期资助,共1700 万的科研资金支持,这在创新研究群体中并不多见。 /p p   在田永君的带领下,整个团队就像上满了发条的时钟,在密切配合之中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在外人看来,田永君课题组这些年发展太快了,出成果的速度超乎想象。但对于他们来说,快只是相对的,快,完全是因为时间投入多。用何巨龙老师的话说,每天工作14个小时,一天就顶别人两天用,这样坚持一年呢,五年呢,十年呢? /p p   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在拼尽全力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每天工作到深夜是他们生活的常态。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甚至大年初一课题组的成员都会一个不少地出现在实验室。胡文涛老师记得,有一次一个困扰多时的问题终于被攻破,大家特别兴奋,就想庆祝一下,可是夜已深了,外面的餐厅全都关了,只有一家粥店开着门,大家就每人喝了一碗凉粥,算是庆祝了。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智力、更考验体力,因为每天都要连续工作14个小时以上,时间长了身体会吃不消。田永君和团队成员常年保持着周三、周六打羽毛球的习惯,但忙的时候连锻炼身体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只好挤占睡眠时间。拿胡文涛老师来说,为了挤出时间锻炼,他每天4点50就起床跑步,然后去实验室一直干到夜里11点才回家。 /p p   兴趣能激发人的灵感和穷追不舍的动力。在田永君和他的同事们眼里,科学研究看似辛苦,但其乐无穷,他们愿意为此付出,甚至投入毕生的心血。燕山大学副校长赵永生是田永君的同学,他感叹:“永君这些年就是在玩命干。”有了这样日复一日的付出,成功到来的时候才会觉得淡然,即使当选了院士,在田永君看来,也只是科研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并不是终结。超硬材料领域的研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他和他的团队还有更多更重要的科学之谜要去破解。 /p p    strong 学生的人生规划师 /strong /p p   今年33岁的赵智胜是田永君课题组里最年轻的教授、博导。他本科毕业后来到田永君组里读研、读博。博士毕业后,赵智胜想直接留在团队里工作。但是田永君认为,年轻人应该走出去,到国外的环境里继续深造和锻炼,这对青年人的成长和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很重要。田永君建议他不要急着留校,先出国工作3-5年后再回国,这样不仅英文水平和科研能力会得到提升,未来发展也会更加顺畅。 /p p   田永君把赵智胜推荐到美国卡内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实验室做博士后。在这样世界级的高压实验室里工作,对于赵智胜的启发和提高是不言而喻的,也为他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田永君就是这样,他会帮学生规划眼前利益之外的更长远的人生,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p p   已经在上海高压科学中心工作的黄权,曾经是田永君组里的博士生。跟着田永君做科研,黄权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做事态度。记得有一次黄权和组里其他同学一起测试一种人工合成样品的硬度和韧性。按照常理,材料硬度提高会同时伴随着韧性的下降,这是材料的一个基本规律。然而这次的实验数据却显示样品硬度和韧性都提高了,这让团队成员们像中了大奖一样集体兴奋起来。但是田永君却很冷静,给大家泼冷水,他认为仅一次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问题,只有经过多次反复验证的数据才是可靠、真实的。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大家明白,做研究是为了解决科学难题,不是为了发论文、出成果,只有获得真正经得起检验的数据才可以发表。 /p p   现在刚去美国卡内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实验室做博士后不久的舒予,曾经在田永君课题组深造了8年。这8年中,舒予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用严谨、不浮躁的心态去做科学研究。在一次试验中,舒予有了一个偶然的发现,当时指导他实验的老师觉得这个发现非常有价值,这让他产生了骄躁情绪,总觉得这一发现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科研成果。然而,当他把实验结果报给田永君时,田永君很认真地提了两个问题:“你这现象能重复吗?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你弄明白了吗?做学问,不能只求结果,还要对自己的结果负责任,不但要知之,更要求甚解。” /p p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田永君和课题组帮助舒予联系了国内外很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并派他多次到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进行深入研究。这项研究一做就是6年。到博士毕业时,舒予终于给出了一个满意的答案。舒予说:“虽然晚了两年毕业,但是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我才学会了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科研。就像田老师坚持超硬材料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有认真对待,刻苦钻研才会取得相应的成果。” /p p   在学生眼里,田永君是一位严肃又不失亲和的老师,组里上上下下都知道,田永君最喜欢学生和他讨论问题、交流想法,要是有人很久不跟田永君汇报自己的进展,就会被追着问。黄权说:“每次想偷懒的时候,田老师就会推我一把。”田永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抓住要点,点石成金。舒予说:“田老师往往能够从我们想不到的视角给我们新的启发,从而使得很多问题迎刃而解。”田永君教学生,从来不用灌输的方法,而是用启发式的教导方式,经常是用问题来回答问题,让学生从他的提问中不断地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p p   此外,田永君也积极帮助学生规划未来。随着国内科研的逐步发展,对具有海外研究背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学生未来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研究生从一入学就经常有机会跟着老师们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开拓视野。田永君还经常联系国外的合作者,主动推荐优秀的弟子到世界著名的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和学习。在田永君的关怀和帮助下,课题组里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迈出了国门,走上了更加宽广的科研之路。 /p p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田永君课题组里走出去的很多学生都仍然活跃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在国内外不同的大学、学术机构和企业不断取得着优异的工作业绩。 /p p   《论语》中有一句话,叫“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田永君和他的团队勇于做世界高压研究领域的领跑者,不仅有追求卓越的精神,还肩负着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田永君常说,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应该多想想为国家和社会做点事情。现在,田永君又有了一个为之努力奋斗的梦想——在燕山大学建一个高压科学研究中心,在超硬材料的应用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开采业、国防工业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生逢最好的时代,追梦路上,田永君和他的团队已经踏上了新征程。 /p
  •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生命科学与电镜平台专场集锦(上)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报道:2021年10月15-17日,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承办的“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东莞市举办。大会共设置十个分会场:1)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2)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3)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4)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5)先进显微分析技术在工业材料中的应用;6)扫描探针显微学(STM/AFM等);7)扫描电子显微学(含EBSD);8)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9)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10)中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15日下午,第八分会场(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冷冻电镜前沿技术方法)、第九分会场(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电子显微新技术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十分会场(全国电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科研平台——后疫情时代显微学平台发展的新需求)分别围绕电镜在生命科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电镜平台管理和人才培养等热点议题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分享经验。以下是各分会场部分专家的精彩报告内容:第八分会场主题: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冷冻电镜前沿技术方法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主任工程师 田焕芳报告题目:《超快冷冻电镜研发及分析技术》追求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是物质研究的重要方向,实现微结构超快动态演化过程的直接观察则打开了物质科学研究的新大门,微观结构动力学提出的新问题是研究飞秒、皮秒、纳秒、微秒不同尺度的超快过程,而其应用范围覆盖了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等多个领域;随后报告又介绍了UTEM的原理、工作模式和核心技术等。报告人:清华大学副教授 张强锋报告题目:《AI solutions for cryo-EM data analysis》人类本身难以记录大量的信息,但是电脑可以做到。张强锋主要介绍了如何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冷冻电镜的图像分析,并以氨基酸的识别为例,从模型搭建、dirty data的数据清洗讲到了如何尝试着从序列去预测结构,用稀疏的、低分辨的结构信息帮助做结构预测,同时利用结构预测把实验信息很好的串联起来。报告人: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业务拓展经理 王相丽报告题目:《赛默飞冷冻电镜技术新进展》冷冻电镜现在已经进入了原子分辨率的时代,科学家们需要人人都可使用的电镜,即简单易用智能化。在冷冻电镜中,样品被快速冷冻(玻璃态),使其与生物学相关的原始形态得以保存。通过单颗粒分析 SPA 技术可以获得样品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信息。这项技术改变了结构生物学领域,让我们对许多生物学过程有了新发现。SPA 通过直接揭示诸如异质复合体中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柔性蛋白质的构象变化,以及超大大分子机器(如:病毒、核糖体和蛋白酶体)机理的细节,验证生化研究工作。赛默飞主要介绍了新型电镜在膜蛋白、新型酶体、病毒载体的观测方面的应用。第九分会场主题: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电子显微新技术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报告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任海云报告题目:《转盘共聚焦显微镜在花粉萌发动态研究中的作用》报告中研究了Formin家族蛋白,阐释了Formin形成二聚体起始微丝的形成,探讨了花粉中高表达的Formin-AtFH5与旋转微丝的互动;研究了AtFH5在花粉细胞极性建立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花粉萌发前AtFH5与微丝骨架的动态变化、AtFH5突变体花粉细胞微丝骨架的动态变化,以及LatB处理、BDM处理对微丝骨架及AtFH5动态变化的影响;发现了花粉萌发过程中存在不依赖肌球蛋白的囊泡运输。报告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何振艳报告题目:《蕨类植物基因的微区定位》报告主要介绍了对蜈蚣草基因的微区定位与功能研究,研究了蜈蚣草特异性吸收重金属砷和砷积累能力分析,以及阳性材料的筛选和如何利用智能型3D数码显微镜对配子体表型拍照;研究认为研究水平目前和模式植物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但是相信未来一定还能有更多技术体系的突破。此外,还对植物修复分子元件主要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进行了评估。植物修复工程植株的创制和应用方面,以生物量更大、抗逆性更强的“芒草”为载体构建植物修复工程植株。未来课题组将开展一些多尺度、高分辨率的植物结构和三维立体成像的工作。报告人: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员 陈文列报告题目:《电镜细胞化学在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报告重点介绍“细胞器标志酶电镜细胞化学”应用及贡献,如鉴别细胞器、探讨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致病机制,以及探讨药物/毒物作用靶细胞器与作用机制。提示研究中若发现较独特细胞器或代谢途径,可探讨作为药物作用靶细胞器;还可探讨毒物作用机制,如自然界中标志性原生动物用于环境监测,在农药或重金属作用后,观察酶等化学成分结合超微结构变化,探讨对代谢与功能变化毒理作用。报告提到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影响因素多,不易获得既保存良好超微结构、又有明显细胞化学反应和准确定位的图像,现虽多被免疫电镜细胞化学、荧光标记共聚焦显微术替代,但仍可将溶酶体标志酶等用于自噬等研究。报告还介绍“示踪电镜细胞化学”在观察屏障结构中细胞紧密连结变化、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早期损伤的应用;“糖类电镜细胞化学”的钌红法方便用于细胞衣、PA-TCH-SP特殊染色用于多糖等的显示;“钙离子电镜细胞化学”等其它简易的电镜细胞化学技术。由于电镜细胞化学能在细胞超微结构的原位,将细胞成分与功能结合进行直观研究的特点,其应用研究仍有独到之处,但条件要求较高,故需要生物医学研究者与电镜工作者密切合作进行。报告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电镜室教授 官阳报告题目:《Banff移植病理学会议肾活检电镜检查指南解读》随着临床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移植病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前进。其中Banff移植病理学会议的召开及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的建立是国际移植病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既往对移植肾小球评分主要依靠光镜下的诊断。Banff2013移植病理学会议强调了电镜对移植肾活检观察的重要性,并且提倡有条件的单位运用电镜对光镜无法确认的早期移植肾小球病进行诊断。尤其是DSA阳性的受者,应在肾移植后3个月或6个月时进行活检,以便诊断早期移植肾小球病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Banff2015移植病理学会议上成立了4个新的工作组,即血栓性微血管病变、复发性肾小球疾病、电子显微镜诊断、综合替代终点。Banff2013移植病理学会议,电子显微镜工作组扩大了其先前的提议,制定了组织取样和进行电镜分析的指南,用以评估:移植肾小球病、管周毛细血管基底膜多层化。第十分会场主题:全国电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科研平台——后疫情时代显微学平台发展的新需求报告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总工程师 刘瑞报告题目:《国家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情况介绍》刘瑞首先深度解读了国家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背后的政策导向和积极意义,即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减少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加强集中集约化管理,提升仪器利用效率,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更好地支撑科技创新;介绍了覆盖31个省市、25个中央部门、28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超过10万台(套)仪器的国家平台的建设情况;通过采取查重评议2015-2020年累计核减重复购置经费超过120亿元;未来将进一步解决仪器分散化、个人化情况、仪器闲置浪费、实验技术支撑队伍薄弱等问题。报告人:河南化工技师学院院长 郭运波报告题目:《电镜技能人才培养之路》郭运波主要介绍了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发展历程:2012年电镜专业成立、2013年电镜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2014年电镜专业第一届学生实习、2016年电镜博物馆正式开放、2017年实验技术学院成立、2018年教学改革内涵发展、2021年纵向深化横向扩展。未来电镜专业将进一步丰富和规范课程资源建设,与电镜室、电镜厂商、创新设备制造商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制造型人才;将真实的电镜分析测试任务转化为教学实训人物,以产促教,推进产教融合。报告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任 张丽娜报告题目:《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与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报告提到,响应习总书记号召,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化学制剂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加快突破一批科学仪器关键核心技术;和杭州谱育、浙江福立、海能未来技术、北京海光、聚束科技、安徽皖仪、北京普析、领航基因国产仪器厂商展开合作,建立了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为国家有关部门、科研院校、检验检测机构提供仪器评价咨询,为仪器查重评议和进口论证提供技术支撑,为用户提供仪器实际使用信息;当前利用国产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级微波消解、ICP-MS等开发了一系列农作物的测定方法。报告人:上海交通大学副主任 何琳报告题目:《电镜公共平台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探索》报告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冷冻电镜中心和电镜-影像中心从解决设备机时低、供需矛盾、师生对自主实践需求迫切等问题出发,开展电镜实践教学工作,从而增加了自主操作人员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扩大了电镜平台的影响力;电镜的总测试机时数、样品数、非工作时段的测试机时均持续稳步上升;有效缓解了校内测试压力,有更多机时可用于服务社会、方法开发和技术提升。10月16-17日,第八分会场(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冷冻电镜前沿技术方法)、第九分会场(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电子显微新技术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十分会场(全国电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科研平台——后疫情时代显微学平台发展的新需求)的报告分享仍将继续,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点击报道专题链接】——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专题
  • 厦门大学国家工程中心冷冻电镜平台技术人员招聘
    一、平台概况1. 依托单位:◆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https://nidvd.xmu.edu.cn/)◆厦门大学医学仪器共享平台(http://lifefacility.xmu.edu.cn/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https://sph.xmu.edu.cn/ )◆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牵头单位2. 平台简介: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IDVD)冷冻电镜平台组建于于2012年,旨在助力人类重要传染病病原体的基础病毒学研究及疫苗、诊断、抗体等产品开发等。平台已安装或正在安装安装的300kV冷冻电镜2台,包括一台最新的Titan Krios G4冷场发射冷冻电镜,另有120kV透射电镜一台,Cryo-FIB扫描电镜一台,并配备了围绕这些显微成像设备配套的样品制备仪器,包括常温/低温超薄切片机、高压冷冻仪、投入式快速载网冷冻仪、真空镀膜仪、表面等离子清洗仪等,仪器总价值超过八千万。此外,平台拥有一套完整的显微图像数据存储和处理高性能计算机集群。中心力求在最新的硬件基础设施上,助力国家中心创新疫苗及药物的研究和转化,同时为学院和学校的研究者们提供一流的实验设备,为相关学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平台支持的技术领域包括低剂量冷冻高分辨显微成像、单颗粒冷冻电镜、电子断层成像、微晶电子衍射、细胞和组织生物学电镜研究等。基于该平台,陆续开展了HEV、HBV、HIV、HPV、EV71、CA16、CA6、CA10、EVD68、VZV、EVB、PRV、Rotavirus、HSV、RSV以及SARS-CoV-2等多种病毒的组装、表位、免疫学、结构和功能等研究,利用冷冻电镜单技术进行类病毒颗粒类疫苗的质量控制以及病毒上重要免疫靶点的分子特征解析等。目前,冷冻电镜平台支撑多个国家级重点及重大项目的研究,助力全球首个戊型肝炎、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结构指导的第三代宫颈癌疫苗及SARS-CoV-2重组疫苗的产业化研究。相关研究发表SCI论文超过60篇,其中CNS子刊18篇,影响因子超过10分的论文近30篇,包括Cell Host & Microbe 4篇,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cine 2篇,Nature Microbiology 2篇,Science Advances 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7篇,Cell Research 1篇,PNAS 4篇等;二、职位介绍1. 岗位职责:◆配合平台负责人,全面负责平台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制定仪器操作、人员培训和设备共享的细则和系列规章制度; ◆负责120 kV Tecnai Spirit电镜的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工作;◆负责120 kV Tecnai Spirit电镜机时安排、统计、上样、培训及技术支撑工作;◆协助完成300 kV Titan Krios冷冻电镜的数据收集工作;◆参与开展平台安排的技术创新研究工作;◆平台交办的其他工作。2. 任职要求:◆政治立场坚定,严格遵守各项法规制度,服从平台工作安排;◆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特别优秀者学历不限),具有电镜相关技术操作、使用和研究经验者或具有冷冻电镜数据处理经验者优先考虑;◆热爱冷冻电镜平台工作,乐于学习,有创新性思维,动手能力强;◆工作积极主动,细心踏实,吃苦耐劳,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强;◆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有强烈的事业心,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身心健康,愿意长期稳定工作。3. 福利介绍:◆此岗位为劳动合同制。提供同等岗位有竞争力的薪酬,具体面议;◆五险一金、工作餐补贴、生日礼品、结婚礼金、生育礼金、防暑降温补贴,以及各类员工活动;◆年终奖、绩效奖金、项目奖金、每年调薪;◆ 可申请厦门大学教工卡,可享受厦门大学工会福利;◆厦门市政府重点支持行业,符合条件员工可优先享受人才购/租房补贴及厦门市购房补贴(租房500-1200元/月);◆ 符合条件员工鼓励申请厦门市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硕士3万、博士5万◆普通教育本科及以上可迁入厦门户口(公司集体户)4. 申请方式:请应聘者提交详细的个人简历(附近照)、三篇代表性论著(PDF格式,如无,可不提供)及其他支撑材料发送至发送至邮箱:qbzheng@xmu.edu.cn和nidvdrs@xmu.edu.cn。(邮件标题:姓名+专业+应聘冷冻电镜平台技术员+可入职时间)。初选合格者将电话通知面试,未通过初选者恕不另行通知。应聘材料恕不退还。更多信息欢迎邮件或来电垂询。三、联系方式◆联 系 人:平台负责人郑老师 ◆联系方式:13779936654◆邮 箱:qbzheng@xmu.edu.cn◆网址:http://nidvd.xmu.edu.cn/◆工作地点: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明天云参观!体验硬核电镜,带你走进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
    为更好地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现状,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走进宝藏实验室”系列活动,以生动细腻的文字记录各行各业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以极具风格的拍摄手法呈现科学仪器行业实验室的多样性,领略国内顶尖实验室的独特魅力!7月18日下午,仪器信息网走进宝藏实验室第11站,将带领广大网友走进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该平台成立于2019年3月,为学校直属的独立运行的条件保障类科研支撑基地,是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基础为武汉大学测试中心,建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中首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成立的国内知名分析测试中心之一。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一角平台拥有大型先进科研仪器40余台套,设备原值2.7亿元,包括目前世界最先进的300KV冷冻透射电镜、300KV球差校正透射电镜等科研装备。平台主要位于工学部尖端科技楼、文理学部测试中心楼,建筑面积近1万平米。平台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10人,20人具有博士学位。本期看点• 仪器小白上课啦 !近20台仪器从浅到深全面讲解• 电镜人专属狂欢 !汇集各类特点的电镜( 10+款 )• 4米高”擎天柱”!300kV双球差透射电镜亮相直播方式:双平台同步直播扫描即刻预约直播直播花絮预告:1)实验室整体介绍主讲人: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主任王建波教授2)原子力显微镜实验室、X射线荧光光谱实验室、X射线衍射仪实验室分别详解主讲人: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实验师马烨3)显微红外光谱仪实验室、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实验室分别详解主讲人: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实验师杜明原4)单晶衍射仪实验室、600MHz液体核磁共振谱仪实验室分别详解主讲人: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实验师张燃5)多功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实验室详解主讲人: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实验师吴龙霞6)扫描电镜群实验室详解(6套)主讲人: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实验师代莉莉主讲人: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实验师郭妍利主讲人: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实验师张莹主讲人: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实验师刘宇澄主讲人: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实验师李昕翼7)透射电镜实验室集中讲解(200kV透射电镜2套、300kV双球差校正透射电镜1套)主讲人: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实验师李雷8)冷冻透射电镜实验室集中讲解(300kV、200kV、120kV冷冻电镜各1套)主讲人: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实验师李香凝9)主任访谈,关于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电镜采购等话题主讲人: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主任王建波教授
  • 2023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生命科学与电镜平台专场集锦(上)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仪器信息网联合报道 2023年10月26日-30日,2023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东莞市会展国际大酒店龙泉厅盛大召开。大会由电镜学会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显微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仪器信息网作为独家合作媒体参会报道。大会共设置13个分会场: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先进显微分析技术在工业材料中的应用;扫描探针显微学(STM/AFM等);扫描电子显微学表征(含EBSD);聚焦离子束(FIB)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生物显微学研究;生物医学和生物电镜技术;全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经验交流;先进材料。27日和28日下午、29日全天,第九分会场(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第十分会场(生物显微学研究)、第十一分会场(生物医学和生物电镜技术)和第十二分会场(全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经验交流)分别围绕电镜在生命科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以及仪器平台管理和人才培养等热点议题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分享经验。以下是各分会场部分专家的精彩报告内容报告人:南开大学 教授 潘雷霆报告题目: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成像及其在免疫检查点上应用潘雷霆教授在报告中提到自主搭建的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成像系统(SMLM),揭示了人红细胞CD47以单体形式随机分布于质膜。并提出了二抗交联+SMLM的方法,在近无损条件下定量证明红细胞CD47存在约14%的骨架结合率,且骨架CD47附着于Ankyrin复合物。发现红细胞衰老过程中的CD47密度和聚集能力降低的现象。这为膜蛋白组织分布及与骨架关系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策略,提出CD47密度降低和成簇能力变弱共同导致衰老红细胞被吞噬的新观点。报告人:福建医科大学 教授 付志飞报告题目:超分辨电关联成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可以提供研究目标精细的结构信息,但是无法获取研究目标所处的超微细胞环境信息。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具有亚纳米的成像分辨率,但是无法提供研究目标的精确定位。超分辨光电关联成像技术结合了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所提供研究目标的精确定位信息与电子显微成像技术所提供研究目标的超微结构信息,是比较前沿的生物成像技术。报告人: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总师/教授 刘瑞报告题目:新形势下落实国务院70号文,推动仪器开放共享近年来,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增长,综合效益日益显现,但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低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基于此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举措,包括建设重大设施和大型仪器国家平台、开展评价考核、开展查重评议及大力宣传和推广国产仪器等,都取得了良好的工作进展,结果令人颇为满意。下一步科技部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统筹推动,进一步加大开放共享力度,充分发挥网络管理平台作用。报告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显微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正研级高工 吴波报告题目:共享优势资源,助力科技创新:大湾区电镜中心简介及技术交流大湾区显微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大湾区电镜中心)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重大科学装置平台之一,该中心紧密结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总体布局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物质结构研究发展规划。利用超高空间分辨和超高能量分辨像差校正电子显微镜为主的显微分析设备、离子束微纳加工设备以及原子级晶体生长设备,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以期逐步成为能够代表国家水平的物质微结构研究基地和显微技术人才培养及教育基地,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物质结构研究南方基地,未来国家物质结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报告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 张仲凯报告题目:植物布尼亚病毒—Orthotospoviruses在寄主细胞中的分布特征布亚尼病毒(Orthotospoviruses)是一种属于负向单链RNA病毒,人和动物、植物的重要病毒,人和动物感染后会出现肾综合出血热等症状,具有高致死率。种子和果实传播是新发或早生区Orthotospoviruses的主要来源,为源头与绿色防控提供依据。Orthotospoviruses在寄主细胞中的分布特征因病毒种类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可能与N或NSm与寄主蛋白互作的差异相关。Orthotospoviruses以RNPs在细胞间形成系统侵染,同时可能存在溶解细胞壁的发生到达相邻细胞。报告人:西湖大学 研究员 孙异临报告题目:如何做一名超微病理医生孙异临研究员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详细解答了如何做好一名超微病理医生。首先要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要有整体观念,对准备诊断的病理标本的组织学、解剖学等超微结构特点要了如指掌,要了解该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要有全方位综合考虑,才能做出正确的电镜诊断结论。其次要熟悉生物电镜标本制备技术,严谨、细致的把好每一关,苛求把每例标本都做成精品。最后要熟练操作和使用电镜仪器设备,当出现图像畸变、像散等现象时要知道其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只有精益求精,将每一个步骤都尽可能做到极致,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电镜病理诊断医生。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处长 张文娟报告题目:从平台支撑迈向能力提升张文娟处长分享了生化与细胞所在平台建设方面的心得与体会,详细介绍了平台从搭建到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做法。以建设高水平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为总体目标,以技术创新和高效、高质服务为工作重点,整合、优化现有仪器、技术资源,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支撑人才队伍。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规范、细致的日常管理,精心维护、确保仪器正常运行,并且十分注重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提供全方位的培训服务。未来将不断优化平台质量管理水平,创新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开放共享和协作研究。报告人:陕西修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总经理 雷运涛报告题目:改良实验室环境,提高电镜效能报告中谈到之所以要改造电镜实验室是因为实验室周边磁场、地面震动、空气中的噪声都会诱使电子束偏离理想的路径,使成像质量变差。陕西修业就是一家高端实验室规划咨询、工程设计与技术服务的实验室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实验室整体设计、施工及智能化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现场评估为实验室改造提供有价值的方案,如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电子显微镜中心,就是用1200 m2的图书馆改造而成,并将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制样间、培训室等按功能区分为3个区域。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冷冻电镜平台公开招聘电镜运维技术人员
    信息项目信息内容招聘单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人部门冷冻电镜平台岗位名称电镜运维技术员岗位类别专技招聘范围校内外公开招聘招聘人数1人岗位职责1、负责200 kV Talos Arctica冷冻电镜的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工作;2、负责200 kV电镜机时安排、统计、上样、培训及技术支撑工作;3、协助完成300 kV Titan Krios冷冻电镜的数据收集工作;4、参与开展平台安排的技术创新研究工作;5、完成平台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应聘条件1、政治立场坚定,服从平台工作安排;2、硕士及以上学历(特别优秀者学历不限),具有电镜相关技术操作、使用和研究经验者或具有冷冻电镜数据处理经验者优先考虑;3、热爱冷冻电镜平台工作,乐于学习,有创新性思维,动手能力强;4、工作积极主动,细心踏实,吃苦耐劳,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强;5、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6、有强烈的事业心,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7、身心健康,愿意长期稳定工作。岗位待遇面议。应聘程序1.初选:请将报名材料(详见“应聘材料”)电子版发至guozhenxi@pku.edu.cn,并在邮件主题里标明“姓名+专业+应聘冷冻电镜平台技术员+可入职时间”;2.面试:招聘小组对申请人资料进行初审,通知初选合格者参加面试。未通过初选者恕不另行通知,应聘材料恕不退还。应聘材料请将个人简历、代表性报告、工作汇报PPT(如无,可不提供)及能反映相关业绩成果的证明材料扫描件发送至:guozhenxi@pku.edu.cn(郭老师)(邮件标题:姓名+专业+应聘冷冻电镜平台技术员+可入职时间)。初选合格者将电话通知面试,未通过初选者恕不另行通知。应聘材料恕不退还。联系方式咨询和接收材料邮箱:guozhenxi@pku.edu.cn备注说明此岗位系北京大学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岗位,无北大事业编制,不解决北京户口。发布时间2024年6月30日截止时间2024年8月30日备注说明:发布日期至截止日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截止日期前不得提前考核,不得滚动招聘,发布有效期内报名的所有候选人需有均等的机会。
  • 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透射电镜顺利通过验收
    平台透射电镜顺利通过验收11月19日上午,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组织召开设备技术验收会议,对200kV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JEM-F200、200kV六硼化镧透射电子显微镜JEM-2100Plus以及相关附件纳米等离子清洗仪、氩离子抛光仪、透射电镜原位力电测量系统进行了技术验收。来自于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我校的5位专家组成了验收评审专家组,武汉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吴红波主持验收会,经过会议专家推举,由吴劲松教授任专家组组长。受疫情防控影响,验收会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吴红波代表学校对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王建波对项目的整体情况做了简要介绍。日本电子严雪部长、上海微纳衡潘总经理、泽优科技许智总经理先后致辞,纷纷表示非常珍惜和武汉大学的合作机会,将一如既往地为武汉大学的科研发展、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同时对售后服务进行了承诺。会上,验收专家组依次听取了厂家工程师和平台李雷博士分别对安装调试和技术指标达标情况的报告、使用情况的报告,审阅了技术服务协议、性能指标等材料。听取报告后,验收组专家就主机的实验室环境、标样、超级能谱等问题,配件的抛光面积、耗时、电脉冲以及耗材费用等问题进行了质询。质询环节后,验收组专家们实地考察了两台透射电镜以及配件的运行情况,李雷老师认真解答了专家提出的问题。经过报告、质询和讨论,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两台透射电镜以及配件符合合同规定;设备运行正常,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达到采购要求;经过培训,平台机组人员掌握操作规程及方法。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验收。Core Facility of Wuhan University撰稿:仲 秋拍摄:仲 秋审核:王建波
  • 拓展个性化需求或是电镜未来一个很好发展方向——访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电镜平台负责人鞠晶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日,在第十四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有幸采访了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电镜平台负责人鞠晶,就电镜的未来创新发展方向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鞠晶老师,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高级工程师、分析测试中心电镜平台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原位电镜技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以及无机固体结构化学。采访中,鞠晶老师谈到,电镜类的仪器发展到现在已经相当成熟,仪器的稳定性和空间分辨率都是非常高的,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学科领域的要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此外,鞠晶老师讲到,下一步,电镜的发展应该聚焦在个性化特殊需求的发展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传统意义上的电镜在电子显微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上的应用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但是能用到电镜的领域非常多,比如化学、高分子,一些软物质等等,这些对于电镜高真空、高束流等条件其实是有一些相冲突的地方,在电镜中拓展这种兼容性可能是在这些领域的科学家比较希望看到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以下视频进行观看。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EC512912C31F4A52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350& playerid=621F7722C6B7BD4E&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 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生命科学与电镜平台专场集锦(下)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报道:2021年10月15-17日,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承办的“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东莞市举办。大会共设置十个分会场:1)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2)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3)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4)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5)先进显微分析技术在工业材料中的应用;6)扫描探针显微学(STM/AFM等);7)扫描电子显微学(含EBSD);8)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9)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10)中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10月17日,第八分会场(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第九分会场(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第十分会场(全国电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科研平台)分别围绕电镜在生命科学、生物学与医学、材料与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电镜平台管理等热点议题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分享经验。以下是各分会场部分专家的精彩报告内容:报告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张磊报告题目:《基于冷冻电子显微学的水环境微观体系结构与功能机制研究》张磊教授通过三维结构重构,对水环境物质单物体形貌、多物体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实现了结构均一样品(稳态)的原子分辨率和结构动态性样品(瞬态)的纳米分辨率。在生命物质结构与功能机理研究方面,基于冷冻透射电子显微学技术,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探明重要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原子分辨率结构,揭示功能作用物理机理,筛选特异分子药物。报告人: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张晴报告题目:《超低剂量冷冻电镜实现敏感金属钾与其SEI的原子尺寸成像》传统钾离子电池面临着材料选择照搬锂电、研究方向单一、未能发挥钾电特点及优势等问题,而固态电解质膜(SEI)是反映电极材料与电解液适配性的关键,但缺乏有效手段深入探究机理。张晴通过使用超低剂量冷冻电镜首次成功获得了电子极度敏感的钾金属与钾基SEI高分辨图像,得到了钾基SEI代表性结构模型和化学组分信息,为优化钾电池电解液选择,实现商业化提供了见解和指导。报告人: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朱艺涵报告题目:《低剂量电子显微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在电子辐照下,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和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Fs)的结构是不稳定的,辐照损伤的机理十分复杂。朱艺涵教授通过低剂量电子显微技术得到了的MOFs和COFs的高分辨成像,并探索了MOFs材料在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雪锋报告题目:《冷冻电镜观察金属锂电池》王雪锋研究员通过冷冻电镜研究锂离子电池和金属锂电池等辐照敏感材料,得到了纳米和微米尺度的结构、成分和分布信息,发现金属锂沉积经历了非晶到结晶转变,为制备高性能锂电池提供了策略、指导和依据;同时通过冷冻电镜结合聚焦离子束等先进表征手段系统性研究了全固态电池的界面问题。报告人:浙江大学研究员 张岩报告题目:《Insights into lipid regulation of GPCR signaling》张岩在报告中提出,研究发现胆固醇稳定存在于GPCR-G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中;磷脂PI4P在5-ht1A受体功能中起关键作用;脂质不仅提供膜环境,而且调节受体活性。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名姝报告题目:《基因编码的超分辨成像探针》张名姝研究员报告中提到,超分辨荧光成像揭示了生物分子纳米尺度的精确结构和动态定位,而光电关联成像整合目标分子的特异定位和细胞环境的超微结构;发展了新探针技术,从而不断提高活细胞成像的时空分辨率,实现厚组织样品高精度光电关联成像以及双色超分辨成像;最后介绍了关于红色超分辨成像探针和双色光电关联探针的最新进展。报告人:北京大学工程师 刘轶群报告题目:《双束扫描电镜在生命科学应用详解》刘轶群使用双束扫描电镜针对不同课题,选择不同工作距离、拍照电压、束流以及制样条件的组合,完成更大尺度的三维重构;通过多种电镜结合应用,实现了如利用三维光电关联获得样品三维结构及目的蛋白定位、用APEX标记确定目的蛋白定位、使用免疫电镜确定目的蛋白定位等应用。报告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明霞报告题目:《温度对电镜生物样品的影响》陈明霞报告中讲解了生物医学电镜样品制备中的透射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并研究了温度对细胞结构的影响,对于样品在戊二醛内结冰样品、直接进入液氮样品、未在戊二醛固定液内结冰样品的可用性进行了探讨。报告人:中山大学副教授 卫斌报告题目:《二维材料结构相变与亚稳相的原位研究》卫斌副教授对二维材料相变与亚稳相——二碲化钼从2H到1T’的相变、硒化镓相变与高温亚稳相、硒化铟中亚稳相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报告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高级工程师 高尚报告题目:《EDS和EBSD的测试技术进展》高尚从扫描电镜的发展方向,谈到了电镜分析的技术限制、SDD探测的普及和几何优化、窗口优化等。随着显微分析技术的进展,SDD探测器及CMOS探测器在拓展技术适用范围的同时,降低了对测试条件的要求,并且在微观和宏观尺度上拓宽了表征范围,使得EDS和EBSD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伴随着EDS和EBSD变得日益强大,扫描电镜可以同时具备成分、结构和成像功能,更全面地反应样品的微观特征,变得更为强大。报告人: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师 张杨报告题目:《FIB-球差电镜在材料学科中的应用》张杨分享了西安交大分测中心电镜实验室的情况、FIB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球差电镜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电镜管理实践及规划四部分内容。报告中还分享了电镜在压电薄膜——柱状有序结构、功能氧化物薄膜-纳米共存相、弯曲氧化物薄膜、热电半导体点缺陷-置换原子等案例中的应用。报告人:浙江大学副研究员 王晋报告题目:《扫描电镜原位力学表征测试方法》王晋报告中介绍了开发的基于SEM原位一体化表征平台,通过高通量表征与大数据集成,探索从案例式研究向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的材料研究途径;发展了先进的高温力学耦合的表征方法,借助科学手段和定量化数据,促进材料的研发水平。颁发优秀报告奖(部分合影)10月17日,随着第八分会场(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第九分会场(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第十分会场(全国电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科研平台)的报告接近尾声,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也即将圆满结束。【系列报道】: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生命科学与电镜平台专场集锦(上)【系列报道】: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生命科学与电镜平台专场集锦(中)【点击报道专题链接】——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专题
  • 专家揭晓!iCEM 2024之电镜开放共享平台及自主保障体系建设专场预告
    2024年6月25-28日,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与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www.china-em.cn)将联合主办“第十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4)”。会议结合目前电子显微学主要仪器技术及应用热点,邀请业界知名电子显微学专家、电子显微学仪器技术专家、电子显微学应用专家等,重点邀请近来有重要工作成果进展的优秀青年学者代表线上分享精彩报告。iCEM 2024恰逢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创立十周年,会议专场将增设“十周年”主题内容,围绕过去十年我国电子显微学重要进展、未来展望等进行分享。第十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4)将设置八个分会场:1) 原位/环境电子显微学与应用;2)先进电子显微学与应用;3)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显微镜技术与应用;4)电子能量损失谱/电镜光谱分析技术;5)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6)生物医学电镜技术与应用;7)电镜实验操作技术及经验分享;8)电镜开放共享平台及自主保障体系建设。诚邀业界人士线上报名参会。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参会方式: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24/或扫描二维码报名“电镜开放共享平台及自主保障体系建设”专场预告(注:最终日程以会议官网为准)专场八:电镜开放共享平台及自主保障体系建设(6月28日下午)专场主持暨召集人:郭振玺 北京大学冷冻电镜平台 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报告题目演讲嘉宾【十周年主题报告】: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十年回顾刘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员)北京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践---以电子显微镜建设布局60年为例钟灿涛(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 副部长/副研究员)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的建设、运行及共享管理的特色模式和新举措王建波(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 教授)综合型电镜平台的技术体系构建之路何琳(上海交通大学 副主任/副研究员)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文物科技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关明(故宫博物院 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检测技术组副组长/副研究馆员)嘉宾简介及报告摘要(按分享顺序)专场主持暨召集人:郭振玺/北京大学冷冻电镜平台/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个人简介】郭振玺,博士,高级工程师,北京大学冷冻电镜平台副主任,科技部大型科研仪器查重评议专家,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科研设施与仪器专家组委员,中关村国基条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联盟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关村国基条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联盟科研仪器维修维护专业委员会电镜组组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洁净受控环境与实验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镜学会全国电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冷冻电镜平台建设运行管理研究和冷冻电镜相关技术研究。正在参与“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建设。作为主要负责人,在国内率先建设完成具有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的电镜设施。作为主要执行人完成生物物理研究所冷冻电镜基础设施2、3期建设、凤凰工程部分建设任务、中科院修购项目、教育部修购项目等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北京大学仪器创制项目、国家网络管理平台项目、科技部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7项。刘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员【个人简介】刘瑞,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杂关键软件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工作,现任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数据库、大数据管理及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了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40多项课题,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发表SCI、EI等学术论文50余篇。主管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支撑了中央级新购仪器查重评议、中央级高校院所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免税进口仪器开放共享海关监管等多项国家的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了我国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水平和成效。报告题目: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十年回顾【摘要】总结回顾国务院70号文发布10年以来,我国开放共享相关工作的历程和成效。钟灿涛 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 副部长/副研究员【个人简介】钟灿涛,现任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副部长,主要负责实验室和设备资产管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仪器创制与开发项目等工作。曾任北京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曾参与748工程激光照排技术、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相关工作。系统跟踪研究了开放获取和开放科学运动的国内外进展,近年来结合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进行过多次大会报告。开展了高价值科技信息的识别和管控机制研究,在大数据汇集安全管理和科研数据管理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等部门的重视,并为国家有关制度修订提供了支撑。现学术和行业兼职:北京技术物资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实验室建设与安全分会理事。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暨科技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融合创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风险治理与人类安全专委会委员。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创新战略专业委员会委员。报告题目:北京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践---以电子显微镜建设布局60年为例【摘要】主要介绍北京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体系建设的举措,并以电子显微镜类设备为例,重点介绍我校电镜类设备的资源现状以及统筹管理、功能开发、设备延寿和共享使用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王建波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 教授【个人简介】王建波,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高等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珞珈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主任、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测试中心)主任、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委员会委员以及湖北省电子显微镜学会荣誉理事长。曾在北京电镜室、法国马赛二大、德国Juelich等地联合博士生培养。主要从事固体材料超微结构表征方向的研究工作,利用先进的球差校正及原位电子显微学,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等针对微纳尺度材料结构缺陷的原子尺度表征、演变及调控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和成果。近年来,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80余篇,论文被正面引用约8000次,H因子48。主持过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等。作为第四完成人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湖北省第5届和武汉大学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湖北省第16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奖、武汉大学第九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荣誉称号。担任国内电子显微学权威期刊《电子显微学报》杂志第八届副主编、第七届执行主编、第五届、第六届编委;担任国内物理学权威期刊《大学物理》杂志的第十届、第十一届编委。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110余次。报告题目: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的建设、运行及共享管理的特色模式和新举措【摘要】以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的建设、运行及共享管理的特色模式和新举措为例分享心得体会。何琳 上海交通大学 副主任/副研究员【个人简介】何琳,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兼任分析测试中心冷冻电镜中心执行主任,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生物医学影像技术中心主任,博士,副研究员。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纳米检测技术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基础与共性技术领域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显微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1992-1997年复旦大学物理二系学习,1997-2002年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2012-2013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化学访问学者。2002年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工作,主要从事显微分析技术、光谱学分析、纳米材料表征技术的基础研究以及功能高分子材料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标准制定、上海市技术标准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APEC技术能力比对项目、教育部行业标准等多项研究工作。报告题目: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十年回顾【摘要】电子显微成像技术是科学研究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作为面向多学科的综合型显微成像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电镜平台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三主三辅”的显微成像技术体系。结合平台的部分代表性电镜技术及应用案例,概括介绍了平台从皮米到厘米的跨尺度、多维度一站式显微成像技术能力。关明 故宫博物院 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检测技术组副组长/副研究馆员【个人简介】关明,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物检测分析研究,201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专业,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项目。作为故宫博物院主持的“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主要人员,负责联合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中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的运行,并进行相关的应用研究。报告题目: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文物科技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材料学的一种重要表征方法。近年来,SEM在文物科学分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文物材料的科学认知和文物保护新材料的验证,并已应用于彩绘、古陶瓷、金属等文物的科学研究。本工作总结了近年来SEM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典型应用研究,旨在推进该技术在文物原料、工艺及保护方面的相关研究。会议联系1. 会议内容仪器信息网杨编辑:15311451191,yanglz@instrument.com.cn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汪老师:13637966635,cems_djw @163.com2. 会议赞助刘经理,15718850776,liuyw@instrument.com.cn
  • 深圳湾实验室:生物影像平台设备管理心得及未来可提升空间
    生命科学研究过程离不开各类科学仪器的帮助,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话题:“生命科学技术平台经验分享” ,邀请高校、科研院所公共技术平台的老师分享技术心得和经验,方便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人员了解相关技术进展,学习仪器使用方法。本篇为深圳湾实验室生物影像平台助理工程师黄诗娴供稿。在上一篇中作者详述了转盘共聚焦显微镜的技术原理、技术优势、历史沿革、功能和主要应用。在本篇中,作者介绍了深圳湾实验室生物影像平台的各类生物成像设备,并根据自己在深圳湾实验室生物影像平台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了平台管理的方法和建议,分享给广大用户。相关阅读:《深圳湾实验室生物影像平台:转盘共聚焦显微镜应用及管理心得》点击图片了解更多技术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开展相关实验所需的关键要素,实验室设备平台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仪器设备的配置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还取决于仪器设备的整体管理水平。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良好的设备日常维护可以保障仪器正常运转,有利于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因此,设备平台管理人员务必要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以下分享几点仪器设备的管理心得:1、做好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包含仪器设备的选型购置、安装、运行使用、维护维修、升级改造、调拨流通、报废等方面的规划化及信息化管理。其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包含:(1)设备选型购置及安装:要做好同类设备调研、性能比较及专家论证等工作,按需购置。对安装好的仪器设备应做好性能测试及验收工作,录入固定资产系统管理。(2)设备日常运行管理:为确保仪器能正常运行,需提供适宜的仪器运行环境,维持好设备间适宜的温湿度和洁净度,做好仪器的日常清洁与保养,设备安全管理等工作。配置一个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仪器预约系统,这对管理员管理仪器,使用者预约使用仪器及后续统计收费等尤为重要。制订平台管理条例及奖惩制度,做好仪器运行日志,使用登记及数据传输系统管理等工作。(3)仪器维护维修:设置专人管理及维护仪器设备,定期做仪器测试和校正,减少或避免出现仪器故障。管理员需做好仪器简单故障的维修,会判断和处理事故,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和故障及时联系仪器工程师解决及维修,做好设备故障记录及维护记录,避免故障再次发生。(4)设备升级改造:为了完善设备功能以满足使用者实验需求,从而提高设备使用率及平台竞争力,应鼓励平台技术人员做显微成像实验解决方案及应用方案,鼓励平台技术人员在其擅长方向上做设备升级改造和技术创新,并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2、提升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水平及运行效率。为了做到物能尽其用,除了要按需采购、技术人员管理及水平到位、完善平台仪器设备功能之外,还需制定完善的内外单位使用规程,建立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方便内外单位人员使用设备。提高平台知名度,如举办显微图像摄影大赛、开展成像培训班,分享实验成功案例,提供具有权威性的成像检测报告等,吸引更多科研人员前来使用。3、加强设备使用者管理,严格规范操作。需定期举行小型上机培训、大型培训班及相关原理应用培训讲座,严格要求使用者参加仪器培训及考核,按照要求使用设备。增强使用者对设备的爱护意识和安全意识,要求其严格遵守平台制定的规章制度。 4、重视平台技术队伍建设,提高设备管理人员技术能力水平。设备管理人员需完成设备管理维护和培训考核、设备相关数据收集统计、仪器开放共享和固定资产管理等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鼓励并安排管理人员参加各类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支持平台主办或承办相关技术交流会议,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技术发展动态,学习并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方法,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科研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及管理能力。重视平台技术队伍建设,建立技术管理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做到人能尽其才。做好平台文化建设,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5、积极推动平台发展,做好仪器共享,技术共享和仪器创新。要丰富平台仪器设备及技术,可引入各类样机进行试用,尤其是国产仪器设备,助力国产设备发展。加强与各个单位的合作,例如实验室与蔡司签订合作协议并建立联合成像中心,建立了显微镜教学实验室,拓展了生物影像平台的前沿技术获取渠道,夯实了平台的科研支撑能力,为实验室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与奥林巴斯等签订合作协议,获取了更精细的技术支撑服务,共同成立专项科研基金,用于支持显微成像领域的科研发展。大力推动平台仪器设备自主研发及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成果支撑,推动平台发展。深圳湾实验室生物影像平台介绍深圳湾实验室平台部目前已搭建测序平台、质谱平台、生物影像平台、生化分析平台等8个子平台,集中配置了三百多台大型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多层次全方位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硬件支撑和技术服务。此外,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已向深圳市约200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助力了深圳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生物影像平台包含多种模态的跨尺度联合成像技术,全方位的满足深圳湾实验室及飞速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生物成像科研需求,能够为亚细胞结构和功能研究、肿瘤和心血管等疾病的分子机理研究等提供重要支撑。平台包含多种设备及相关技术,具体如下:(1)共聚焦类显微镜:包含各类激光点扫描共聚焦和转盘共聚焦显微镜,如ZEISS LSM900/980、Olympus SpinSR、Andor四激光/七激光转盘共聚焦。除常规成像功能外,还包含Airyscan,FRET,FRAP,超分辨模块、光刺激模块,高内涵成像模块等功能模块。(2)超分辨率类显微镜:ZEISS Elyra7(SIM、SIM2、dSTORM)、SpinSR转盘超分辨,可实现XYZT四维的超分辨成像。(3)活细胞成像分析系统:ZEISS CD7结合Airyscan2可以超高分辨率对活细胞样本的动态变化进行低光毒性成像,IncuCyte S3可实现连续数天甚至数周的活细胞追踪并实时分析,此外部分宽场荧光显微镜及共聚焦显微镜也配备活细胞温控及二氧化碳培养装置。(4)高内涵活细胞分析系统:Opera Phenix Plus高内涵成像系统可从微孔板或者组织切片的样本中获得高质量图像,进行细胞计数、蛋白表达、细胞凋亡、蛋白转位、细胞活力、细胞迁移、受体内吞、细胞毒性、细胞周期和信号转导等分析。(5)病理切片扫描系统:Leica Aperio VERSA 200和Olympus VS200,可实现200张玻片批量全景扫描。(6)激光显微切割系统:Leica LMD7和ZEISS PALM,可在显微镜下从样本中高度选择性地分离、纯化单一类型细胞群或单个细胞。(7)其他光学成像系统:生物影像平台跟据实际实验需求还配备了Olympus双光子显微镜,LiTone光片显微镜及组织透明化技术制样,Nikon Ti2-E荧光显微镜,包含TIRF,OKO活细胞成像温控系统功能模块。(8)图像处理及分析软件:Imaris、HALO,以及各类显微镜软件配置的反卷积、拼图、计数等分析模块。(9)细胞力学系统:包含Bruker光镊系统,可在显微镜下对微小物体进行的移位或手术操作,定量地研究分子间动态和静态的力学特性,定性地表征生物个体的生命过程;以及Bruker原子力显微镜,可测定材料表面3D形貌与物理性质表征,原位测定溶液中DNA、蛋白精细结构,测定分子间相互作用、细胞力谱、单分子力谱等。(10)生物成像样本制样设备:平台除了常规的冰冻切片、石蜡切片机及振动切片机外,还有超大型冰冻切片机CM3600XP、硬组织切片机HistoCore NANOCUT、以及脱水机、石蜡包埋机、全自动免疫组化仪、玻片染封一体机等制样设备,满足制样中编号、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及封片的全流程的需求。(11)电镜及电镜制样设备:配备有冷冻透射电镜Tundra与蔡司扫描电镜Gemini 360,以及全套电镜切片制样设备(快速冷冻制样系统、半薄切片、常温超薄切片机、冷冻超薄切片机)。作者简介:黄诗娴,深圳湾实验室生物影像平台助理工程师,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主要负责管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活细胞成像系统、玻片扫描系统等显微成像设备,负责相关设备的管理维护、培训考核、开放共享、成像技术开发等工作。12月20-22日生物显微技术大会进行中:点击图片报名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wxw2023/
  • 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到北京大学就电镜研发生产应用进行调研
    2024年6月25日,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王瑞丹率调研组莅临北京大学,就电子显微镜及其配套试剂研发、生产及应用情况进行座谈。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部长刘克新、副部长钟灿涛、电镜室常务副主任徐军、分析测试中心电镜平台负责人鞠晶、生命科学学院冷冻电镜平台副主任郭振玺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伊始,刘克新部长对调研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调研组首先介绍了此次调研的背景和目的,并表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配套试剂是制约我国科研自主创新的重要瓶颈,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一线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对高端科研仪器设备配套试剂的科研需求和对相关国产试剂研发的建议,为未来科技攻关,实现高品质科研用试剂自主创新提供重要参考。平台相关负责人结合各自领域对实验试剂的需求情况,就高端电镜设备采购、售后服务保障、国内外试剂质量对比、科学仪器和关键部件研发及相关产学研结合机制完善等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此次调研深度听取了一线专家的宝贵意见,深入了解了一线科研的实际需求和高端电镜仪器设备国产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我们将继续积极配合科技部开展相关工作,为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 2023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生命科学与电镜平台专场集锦(下)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仪器信息网联合报道 2023年10月26日-30日,2023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东莞市会展国际大酒店龙泉厅盛大召开。大会由电镜学会电子显微学报编辑部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显微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仪器信息网作为独家合作媒体参会报道。大会共设置13个分会场: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先进显微分析技术在工业材料中的应用;扫描探针显微学(STM/AFM等);扫描电子显微学表征(含EBSD);聚焦离子束(FIB)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生物显微学研究;生物医学和生物电镜技术;全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经验交流;先进材料。27日和28日下午、29日全天,第九分会场(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第十分会场(生物显微学研究)、第十一分会场(生物医学和生物电镜技术)和第十二分会场(全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经验交流)分别围绕电镜在生命科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以及仪器平台管理和人才培养等热点议题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分享经验。以下是各分会场部分专家的精彩报告内容报告人:上海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主任/教授 李强报告题目:分析测试中心运行探索与实践上海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创建于2003年,以建设国际一流的高端分析测试中心为目标,围绕学校优势学科和”五五战略“重点布局,整合优化全校现有技术资源,为提高0-1原始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满足全校理工科为主的科研大型仪器设备需要,提供高水平及标准化分析测试服务、应用培训和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及上海市科技发展。迄今已投入2.5亿元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包括三维原子探针、球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镜等69台大型先进仪器设备。目前中心现有专职工作人员22名,其中高级职称10人,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4人。报告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任/教授 王毅报告题目: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技术开发,构建服务科研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测试平台分析测试中心于2020年成立,是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分析类测试仪器资源共享、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科研服务平台,是学科建设与发展、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基地。目前已达成第一阶段目标,即设备较为完善、技术较为先进、师生较为满意的测试平台。未来要进一步聚焦于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立足测试服务于科学研究“双型”中心的建设定位,开展分析测试技术开发和仪器二次功能开发等研究,致力于以开发的独特技术助力学校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形成南航大分析测试中心的独特优势。报告人:宁波大学 教授 毛倩卓报告题目:叶蝉微小体的分布、合成和释放观察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叶蝉体表的微小体呈现网粒状排列。这些微小体是由叶蝉马氏管的特定腺段所合成的。其中,马氏管中段被证实是微小体合成的关键部位。一旦叶蝉分泌出这些微小体,它们会被涂抹在身体表面,从而帮助叶蝉维持其疏水性并躲避天敌。研究发现,如果微小体的合成受到阻碍,叶蝉的死亡率将会上升,同时其疏水性也会降低。这进一步证实了微小体在叶蝉生存和逃避天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报告人:安徽大学 教授 葛炳辉报告题目:扫描摩尔条纹带来的几点思考安徽大学电镜中心目前是安徽省最齐全的电镜表征测试平台,经费总投入超过7000万元,其中包括球差校正电镜、双束电镜、场发射电镜、相关TEM制样设备等,实现了从TEM手磨制样、FIB制样、FIB加工等一整套的测试功能。然而,当前中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测试人员数量的不足,这使得科研考核任务繁重,服务积极性降低。针对这一问题,葛炳辉教授深感设备日益复杂、新设备不断涌现,而培训周期也随之加长。在这样的背景下,葛教授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不断发展的科研环境中,谁能长期积累经验,掌握并运用这些复杂的设备和技能呢?葛教授呼吁广大科研工作者应保持学习的持续性,努力掌握更多仪器使用知识。报告人: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 研究员 殷杰报告题目:Cryo-EM study of a D2, dopamine receptor-G-protein complex in a lipid membrane帕金森综合症是一种慢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补充多巴胺神经递质(前体)或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来缓解临床症状。因此,理解多巴胺受体信号的分子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改善现有疗法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殷杰研究员进行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他的团队成功解析了多巴胺受体的第一个活性结构,这是磷脂环境中首个被解析的活性GPCR(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这一发现揭示了配体结合和活化的机制,为设计具有选择性或变构功能的配体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报告人:福建农林大学 教授 魏太云报告题目:电镜下的水稻病毒与媒介昆虫互作魏太云教授在演讲中深入探讨了电镜视野下水稻病毒侵染媒介昆虫的详细过程。他首先概述了主要的水稻病毒种类及其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媒介昆虫,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随后,魏教授以具体的例子为参会者讲解了他如何利用电镜观察水稻病毒在介体昆虫细胞中的侵染过程。如RGDV侵染诱导电光叶蝉,培养细胞发生凋亡,有利于病毒释放;RDV利用Pns10小管释放到唾液中;SRBSDV利用P7-1管状结构跨过中肠基底膜等。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水稻病毒侵染媒介昆虫的微观过程,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病毒传播机制的新视角。报告人:新乡医学院 教授 孔二艳报告题目:蛋白棕榈酰化修饰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和潜在病理机制早发性神经退行性疾病INCL是隐形遗传的人类疾病,其病理特征是神经细胞大量死亡导致大脑退行性病变。INCL的致病原因是去棕榈酰化酶PPT1发生自然突变导致该蛋白的功能性缺失。孔二艳教授发现GFAP棕榈酰化修饰是调控星型胶质细胞增殖的分子开关,GFAP-C291是特异的棕榈酰化修饰位点,能有效抑制星型胶质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当PPT1缺失后,会导致GFAP超棕榈酰化和星胶过度增殖;阻断GFAP超棕榈酰化修饰改善INCL疾病进程。该研究结果可能为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突破方向。报告人:兰州大学 教授 雷东升报告题目:冷冻电镜在有机材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在报告中,雷东升教授首先提到了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可以观察到Zn-MOF在水环境中的反应过程,并得到了四种不同的结构,这一发现为深入了解该反应的机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次雷教授详细介绍了一种名为IPET的技术,该技术可以从显微镜图像中获得第一个DNA折纸Bennett连接的三维重建。通过这一技术,观察到单个DNA折纸的三维形状显示为四边形。通过将DNA折纸模型灵活地对接到每个重建中,构象确定了每一张折纸的重量。最后,雷教授强调了冷冻电镜技术在口蹄疫病毒及疫苗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报告人:牛津大学/英国“钻石”同步辐射光源/英国康惠基金会 教授/主任/研究员 章佩君报告题目:Visualizing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s In Situ by CryoET章佩君教授运用了原位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Cryo ET),成功实现了对大分子结构的可视化研究。她深入探讨了α-羧体对二氧化碳的固定作用、甲烷营养细菌对甲烷的固定作用以及在完整T细胞中天然染色质纤维的构造。然而,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之一是大多数蛋白质在细胞中都是以丰富蛋白质的形式存在,这使得低丰度靶标的检测和可视化变得异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发展出更精确的标记方法,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对目标物质进行标记,以便在后续的实验中识别它们的身份。此外,对于那些没有对称性的物质,我们还需要找到新的方法来与它们进行结合。未来需要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来更深入地研究这些难以捉摸的物质结构和行为。
  • 生活大爆炸之实验室仪器---TMC CleanTop光学隔振平台
    《生活大爆炸》是一部关于科学的美剧,已经在近日完结,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部已经走过12年的情景喜剧算是为观众上奉上了一个相对满意的结局。剧中一群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宅男科学家,陪我们度过了无数个无聊的夜晚。 事实上,这部剧的确是有真正的科学家参与的。《生活大爆炸》的科学顾问大卫萨尔茨堡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物理学教授,他一边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一边深入地参与到了剧集的创作中。编剧团队会提前一个月把剧本写好,将“科学的部分”留白,送到萨尔茨堡手里,让他填写科学相关的对话,插入科学梗。他也会改掉剧本中“不太科学”的台词和设定,保证呈现出来的内容是正确的。 小编在剧中还发现了我们常用的实验室仪器设备,比如TMC-CleanTop 光学隔振平台,忍不住为导演的严谨点赞,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无处不在的魅力! 》》TMC简介 TMC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成立于1969年,是专门生产振动隔离系统的厂家。TMC领导了世界振动隔离系统最先进的设计理念,至今仍保持多项专利技术。 TMC公司生产的精密地面隔振系统产品线非常丰富:从简单的桌面式隔振显微镜基台到任意尺寸的光学平台,到复杂的主动惯性隔振系统。 其最新专利发明包括:Everstill K-400,STACIS III,STACIS 2100, STACIS iX, SEM-Base, STACIS iX Stage-Base, STACIS iX LaserTable-Base, and Mag-NetX。TMC Clean Top隔振光学平台TMC CleanTop有三个性能级别:--784系列研究级光学平台--783系列科研级光学平台--781系列实验室级光学平台三个级别的阻尼性能比较:Research Grade: corner compliance data measures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table in response to impact by a calibrated hammer. The lack of response below 300 Hz is indicative of extremely high damping and excellent overall structural performance. Compliance was measured on a 48 x 96 x 12 in. table.Scientific Grade: corner compliance data shows higher peak compliance value than the Research Grade. Compliance was measured on a 48 x 96 x 12 in. table.Laboratory Grade: Corner compliance data shows higher amplification at the table' s resonant frequency. Compliance was measured on a 48 x 96 x 12 in. table.内部结构图:技术参数:Core: Steel honeycomb, closed cell, 0.01 in. (0.2 mm) thick foilCore shear modulus: 275,000 PSI (19300 kg/cm2)Core cell size: 3)Flatness: +/-0.005 in. (0.13 mm) within entire tapped hole pattern, regardless of table size | +/- 0.004 in. (0.1 mm) over a 2 x 2 ft (60 x 60 cm) areaTop skin: 400 series 3/16 in. (5 mm) thick ferromagnetic stainless steelSidewalls: Damped formed steel channel covered with vinylTapped holes: Backed by 1 in. (25 mm) long CleanTop nylon cups. Steel cups optional.应用案例:
  • “清北”联手在杭打造全球最大冷冻电镜集成平台
    如果要问人类至今未能攻克的顽疾是什么?肿瘤无疑算是顽疾之一。随着医疗科技深入到分子和原子尺度,靶向药、基因药正在成为人类攻克癌症的热门利器。这些药物究竟如何研制、生产?  昨天,落地青山湖科技城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青山湖平台暨水木未来全球冷冻电镜与AI药物创新中心,为我们从亚纳米微观尺度观望靶向药的研制,提供了一个端口和路径。  据该平台负责人、水木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郭春龙介绍,人体内的疑难杂症,往往是因为某种生物大分子的功能紊乱引起的,药物开发就是寻找合适的小分子、抗体或其他生物分子,通过绑定结合靶点蛋白来激活或抑制它的功能。  此前,因为普通光学显微镜或常温电子显微镜不能观测到生物大分子的精细结构,科学家只能靠海量盲筛进行“笨办法”的匹配。郭春龙用锁和钥匙的关系来打了个比方。“好比能打开一把锁的疑似钥匙有十亿把,以前每一把都试一遍,不仅效率低,而且结合的精准度和契合度也不一定好,导致即使找到了药,往往也有较大的副作用,需要做大量优化工作。”  郭春龙介绍,生物大分子结构在常温下容易被高能电子破坏,不利于开展分子和基因尺度的生物学结构研究。有了冷冻电镜技术,在-190的低温环境条件下分析样品,能大大提高分子稳定性和解析分辨率。相对于光学显微镜,分辨率高出几个数量级。“使得我们能看到分子‘锁眼’在原子级别的结构。不仅提高了‘找钥匙’的效率,甚至可以去定制一把能‘开门’的‘钥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化药物和创新疗法研发。”  此次落地青山湖科技城的冷冻电镜项目,还把人工智能算法引入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领域,可极大提高数据分析和分子建模效率。这意味着,以前需要花费数周甚至数月的建模时间,现在只需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郭春龙透露,眼下,水木未来正与多家药企开展合作,基于结构和AI研制效果更好、副作用更低的创新药物。  另据了解,此次在青山湖科技城投用的水木未来冷冻电镜研发平台,规划了20台高规格300KV冷冻电镜,不久的未来还将引入用于原位高分辨解析的新型高端电镜。一期投用6台,打造全球最大的冷冻电镜集成平台和生物大分子结构数据库。有关负责人透露,全球已有多家顶尖实验室表达合作意愿。
  • 高校校长因受贿落马判刑,曾推动高端球差校正电镜平台建设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披露了广西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思敏的案情细节。消息称,李思敏自视甚高悬在半空,实际工作乏善可陈,当褪去专家学者外衣,里面全是爱慕虚荣。李思敏,男,1963年9月生,工学博士,他曾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4年4月任广西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文章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巡视组进驻广西科大后,因担心学校教职工检举揭发,李思敏还公然在学校党委常委会上扬言:“谁向巡视组乱告状就收拾谁。”审查调查结果显示,李思敏任广西科大校长期间,为他人在项目承揽、设备采购及工程款拨付等事项上提供帮助,收受他人送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500余万元。今年3月,李思敏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文章还提到,有学校同事认为,李思敏的理念确实先进,但很多都严重超前,根本不符合学校实际。“比如他没考虑学校有没有相应科研团队,就花数千万元买了一台电子显微镜,结果却长期闲置不用。”据查,2019年广西科技大学曾通过招标采购一套球差校正透射电镜,总价值超两千万元。球差校正透射电镜作为一种应用于物理学、化学及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高端分析仪器,可对材料进行亚原子级的探索与研究,因此已成为当下深入研究纳米世界不可或缺的利器。中标结果公告2021年6月,广西科技大学球差校正透射电镜正式运行开放。依托于球差校正透射电镜,广西科技大学成立了先进物质结构研究中心。截至2022年底,先进物质结构研究中心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厅级项目5项,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十余篇。该球差校正透射电镜的技术指标如下:200 kV、80 kV、60 kV下STEM图像分辨率分别为0.078 nm、0.111 nm、0.136 nm;200 kV下能量发散度低于0.5eV;同时配备ABF、BF、ADF扫描透射模式探测器;配备超大固体角0.97sr高分辨能谱仪、能量过滤器系统、CMOS相机。此外,还配备原位加热加电样品台系统、原位气体加热样品台系统、液体电化学升级系统。2023年5月26日,由电子工程学院承办的广西科技大学首届电子显微学术研讨会暨先进物质结构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文昌校区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
  • JEOL和加州大学合作成立超级电镜平台
    JEOL USA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材料研究所(IMRI)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一同建立超级电镜和材料科学研究平台。IMRI将成为新材料研发的跨学科研究平台,将促进太阳能电池、电池、半导体、生物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IMRI的负责人为Dr. Xiaoqing Pan,国际知名的材料物理研究员,他于2015年加入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负责2000万美元的研究资金。   新的电镜平台作为JEOL纳米级解决方案中心,将配置JEOL最高性能的透射电镜来进行材料表征和分析,挖掘材料应用的潜力。   该中心将在美国第一个安装JEOL最新推出的JEM-ARM300F,该仪器能在300kV加速电压下获得63pm的分辨率。JEM-ARM300F标配日本电子的12极球差校正器、高亮度冷场发射电子枪。   中心还将配置高通量纳米分析系统JEM-2800 TEM/STEM,该仪器功能多样、操作简单,同时具备高性能。JEM-2800具备两个高灵敏度大面积硅漂移探测器,可实现EDS高通量分析。   研究人员还将使用日本电子JEM-2100F透射电镜开展低温及原子水平的结构分析,主要用于分析生物材料、大分子和医疗活检样本分析。   Xiaoqing Pan 认为随着电镜平台的建设,IMRI将提供与许多南加州高校研究人员合作的机会。Xiaoqing Pan在陶瓷、半导体、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等先进功能材料研究领域做了许多开创性研究,并在原子水平表征了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JEOL USA总裁Peter Genovese表示这个研究平台对一些世界知名的研究人员来说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资源。随着我们原子分辨率透射电镜的安装,JEOL纳米级解决方案中心将成为探究材料原子结构和性能的最先进的电镜平台。
  • 飞纳台式电镜应天津刑侦队邀请参加爆破现场演示
    2016 年 6 月 23 日,天津市公安局物证中心举行了野外爆破试验,天津市公安局物证中心相关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工作,飞纳台式扫描电镜应邀参加此次试验。由于野外条件艰苦简陋,爆破实验的震动会影响扫描电镜的成像,并且传统扫描电镜对于放置环境要求(温度、湿度、震动)较高,所以很少有扫描电镜搬至爆破现场,对此飞纳电镜发布的独家车载版可随意搬至现场的 Mobile SEM(移动式车载扫描电镜),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野外爆破试验现场,飞纳台式扫描电镜放置于普通课桌上全体等待爆破实验开始飞纳台式扫描电镜主要用于本次爆破试验火药成分的现场勘查。烟火药是一种利用其燃烧反应产生可见光、红外辐射、高热、高压气体、气溶胶烟幕和声响等效应的弱爆炸性物质。属于低速炸药。在军事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及电影摄制等方面都有广泛用途。烟火药由氧化剂、可燃物和粘合剂等组成,燃烧时产生光、热、烟、声等效应。常用的氧化剂有氯酸盐、高氯酸盐、硝酸盐、铬酸盐、过氧化物、氧化物等。氧化剂在高温下分解出氧,使可燃物氧化燃烧。常用的可燃物有易燃金属粉、木炭、硫、硅和硅化物以及金属或金属硫化物等。常用的粘合剂有天然树脂(例如虫胶、松香等)和合成树脂(例如酚醛树脂等)、糯米粉、面粉、糊精以及油类等。粘合剂的作用是将各成分彼此粘合,增加药剂强度,延缓燃烧速度、防潮等。完成爆破试验爆破试验现场勘查如何判断爆炸物是否为烟火药,主要看其中爆炸残留物中是否含有氯酸盐,高氯酸盐等,而土壤中几乎不含有这些盐类。利用飞纳台式扫描电镜能谱一体机 Phenom ProX,既可以做扫描电镜成像,又可以做能谱分析,判断样品元素的种类和含量。飞纳台式电镜的演示工作天津市公安局物证中心相关领导指导飞纳台式电镜的演示工作以下为爆炸现场土壤的成分,和火药爆炸残留的氯酸盐颗粒成分的扫描电镜及能谱测试结果。土壤的成分完全不含有氯元素,火药爆炸残留物主要为氯和钾元素,由此可知,该爆炸物火药为烟火药。爆炸现场土壤中的元素火药爆炸残留物分析注:荷兰 Phenom-World 公司所生产的现场版车载电镜能谱一体机克服了电镜行业的两个难题:第一,用飞纳电镜能谱一体机 Phenom ProX 台式电镜替代了传统的扫描电镜+第三方能谱的组合,这是电镜行业的一大进步,电镜和能谱完全集成在一起,依靠同一个控制器和同一个软件界面操作,给客户带来的直接好处是操作更加方便,简单,快速,售后更加方便和高效;第二,飞纳扫描电镜自身设计的防震性能打破了传统扫描电镜需要防震环境的苛刻要求(最严重的程度是什么样呢?为了让上海市的第一台电镜很好地运行,工作人员申请将实验室后面的一条马路关闭了),由于观察的区域非常小,震动会对传统电镜的高倍性能产生很坏的影响,大部分实验室都给电镜配备了防震环境,因此,车载电镜对于这些电镜是不可能实现的,飞纳台式电镜能谱一体机的设计可以使得设备在外界震动的时候,其内部没有相对运动,从而实现了防震,飞纳电镜解决了震动的难题后,经过其他方面的改进,即可在移动环境中使用了。
  • 首次收购:Park原子力显微镜收购德国Accurion,拓展成像椭偏仪和主动隔振平台
    仪器信息网讯 2022年9月2日,Park原子力显微镜公司(Park Systems Corp.) 宣布收购德国欧库睿因公司(Accurion GmbH)。德国欧库睿因公司是一家研发并制造成像椭偏仪和主动隔振器的私营公司。此次收购优化了Park原子力显微镜和白光干涉显微镜联用技术。交易的财务细节没有披露。欧库睿因公司总部位于德国哥廷根,是成像椭偏仪领域的先驱。该公司起初是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衍生公司,成立之时便开始研发用于表征超薄膜的布鲁斯特角显微镜。由于这些显微镜对振动很敏感,主动隔振技术就此应运而生。欧库睿因的成像椭偏仪将椭偏仪和光学显微镜的优点集于一身。强强联合之下创造了一款新兴的计量工具,突破了光学显微镜的测量极限。成像椭偏仪增强的空间分辨率将椭偏仪扩展到微分析、微电子和生物分析的新领域。“这是 Park原子力显微镜公司第一次进行完整品牌收购。我们很高兴这家传奇的高科技公司能成为Park,这也将成为Park企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Park原子力显微镜的CEO朴尚一博士(Dr. Sang-il Park)介绍道,“欧库睿因的成像椭偏仪和主动隔振将与 Park 现有的原子力显微镜系列融合,衍生出许多造福纳米界的新产品,并产生业务协同效应。对我们的客户和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我们很荣幸成为 Park原子力显微镜公司的一员。”欧库睿因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Stephan Ferneding 补充道,“我们很期待 Park原子力显微镜公司以工业制造自动化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优秀的全球销售能力以及专业的售后服务把业务带入全新的领域,创造新机遇。我们不仅具有 30 多年来为全球客户服务的宝贵经验,更还期待今后能在 Park原子力显微镜公司领导下更加快速地成长。”关于德国欧库睿因公司:德国欧库睿因公司(Accurion GmbH)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的哥廷根,公司起源于1991年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Max-Planck Institute for biophysical chemistry in Goettingen)独立出来的高科技公司Nanofilm GmbH。德国欧库睿因公司(Accurion GmbH)新公司于2008年由Nanofilm GmbH战略并购Halcyonics GmbH后更名而成立。公司的产品主要是Nanofilm产品,应用在材料、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等领域的光学表面及界面分析测量技术;以及Halcyonics产品,为各种高精仪器提供主动减震平台。关于Park原子力显微镜公司(Park Systems Corp.):作为世界领先的原子力显微镜 (AFM) 制造厂商,Park原子力显微镜公司为化学、材料、物理、生命科学、半导体和数据存储行业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全系列产品。“为科学家和工程师实现纳米级进步,助其解决世界上最紧迫的问题,并推动科学发现和工程创新不断地前进”是Park原子力显微镜公司义不容辞的使命。 Park原子力显微镜的客户大多数是世界前20的半导体公司和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研究型大学。 近年来在10纳米先进制程量测领域取得不菲业绩。Park原子力显微镜公司是韩国证券交易所 (KOSDAQ) 的上市公司,公司总部位于韩国水原,分公司分别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曼海姆、巴黎、北京、东京、新加坡、印度和墨西哥城。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