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离轴抛物面金属反射镜

仪器信息网离轴抛物面金属反射镜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离轴抛物面金属反射镜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离轴抛物面金属反射镜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离轴抛物面金属反射镜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离轴抛物面金属反射镜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离轴抛物面金属反射镜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离轴抛物面金属反射镜相关的解决方案。

离轴抛物面金属反射镜相关的资讯

  • ​CDT离轴反射式平行光管/准直仪的典型应用
    平行光管是用于模拟放置在“光学无限远”(非常长距离)的标准目标的光学系统。 平行光管用于将参考目标的图像投影到测试相机的方向上。 根据设计中使用的光学元件的类型,平行光管分为两组:反射式平行光管和透射式平行光管。 反射式平行光管由于其宽光谱范围不仅可以专业用于测试红外热成像仪的系统,并且可以用于测试电视相机,SWIR相机,激光系统或多传感器系统。 透射式平行光管主要用于测试夜视装置或在可见/近红外范围内工作的电视相机的系统。从光学设计者的角度出发,反射式平行光管可以看作为倒置的望远镜。因此根据反射镜的配置而有许多类型的反射式平行光管类型(牛顿,卡塞格林,史瓦兹等)。然而,实际上大部分反射式平行光管的典型结构为牛顿型设计(大抛物面镜与准直镜以及小平面镜),另外,反射式平行光管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基本类型:离轴反射式平行光管与轴上式平行光管。离轴反射式平行光管提供了无阻碍的口径因为次反射镜安装于平行光管口径之外(如图2所示)。然而,离轴反射式平行光管的生产成本比轴上反射式平行光管要高。低成本的对称抛物面反射镜用于设计轴上反射式平行光管。离轴反射式平行光管需要非对称反射镜(一面更大的母对称镜的部分),另外,离轴反射式平行光管的校准工作比轴上反射式平行光管要困难很多。Inframet生产一系列的CDT离轴反射式平行光管,可以作为Inframet公司设计生产的测试系统的模块或者作为单独的光学模块。图1.一组不同口径及焦距的CDT平行光管图2.离轴反射式平行光管光路原理轴上式平行光管基于次反射镜的设计而导致在光学口径中心区域有坏区域的存在,这个特征使得轴上式平行光管对于测试大口径光学系统的相机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且轴上式平行光管的中心坏区域会导致被测试的相机只有部分工作以及影响了测试精度。然而,这些平行光管在轴对准测试系统中是完全可接受的,或者当平行光管的口径足够大时,则中心坏区域不会与被测试相机的光学系统重合。Inframet设计生产的CJT平行光管以及用于JT轴对准测试系统以及用于MIS测试系统用于测试多传感器监控系统。图3. CJT20100平行光管图4.轴上式平行光管光路原理与离轴抛物面镜相比来讲轴上抛物面镜的制造更容易。 轴上抛物面镜的市场比离轴抛物面镜的市场宽得多。 因此,高质量离轴抛物面镜的价格远高于具有类似制造精度的轴上抛物面镜的价格(不包括低成本且低质量的铝离轴镜)。 CDT平行光管使用昂贵的超高精度玻璃研磨技术制造,适合于产生高质量的图像。 这些不是由低成本铝铸造/研磨镜制成的平行光管,仅适用于要求较低的应用。 a) b) c) 图5.使用不同CDT离轴平行光管构建的Inframet测试系统的照片: 用于测试红外热像仪的系统a)DT150,b)DT110,c)DT400Inframet典型提供的平行光管为垂直方向配置的测试系统(黑体,靶轮以及靶标与平行光管配置为垂直方向)基于更好的热稳定性(对于测试高端科研型红外热像仪是重要的)。然而,Inframet也可以提供水平方向配置的测试系统(黑体,靶标和靶标配置为水平方向)。典型的离轴式平行光管的口径可以到300mm,根据需要可以扩展到500mm。
  • 首个中红外波长超级反射镜制成
    来自奥地利、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研制出了首个中红外波长范围超级反射镜,有望用于测量微量温室气体或用于切割和焊接的工业激光器等领域。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现有金属反射镜的反射率为99%。在近红外范围,专用反射镜涂层的反射率高达99.9997%;但迄今最好的中红外反射镜的反射率为99.99%,光子丢失率是近红外超反射镜的33倍。人们一直希望将超反射镜技术扩展到中红外领域,以促进很多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如测量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微量气体、分析生物燃料,以及提升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医疗领域的切割激光器和激光手术刀的性能等。此次,研究团队研制出的中红外超反射镜的反射率高达99.99923%。为制造出中红外超级反射镜,研究团队结合传统薄膜涂层技术与新型半导体材料和方法,开发出一种新涂层工艺。为此,他们先研制出直径为25毫米的硅基板,然后让高反射半导体晶体结构在10厘米的砷化镓晶片上生长,接着将其分成更小的圆形反射镜,再将这些反射镜安装到硅基板上,得到了超级反射镜并证明了其性能。研究人员指出,这款新型超反射镜的一个直接应用是显著提高中红外气体分析光学设备的灵敏度,可准确计量微量环境标志物,如一氧化碳等。
  • 4300万!上海科技大学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口径光学器件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310000000240126156032-00063611项目名称:上海科技大学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口径光学器件预算编号: 0024-J00024031 预算金额(元): 43000000元(国库资金:43000000元;自筹资金:0元)最高限价(元): 包1-33000000.00元 采购需求: 包名称:大口径光学器件 数量:1 预算金额(元):43000000.00 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满足相应技术指标的大口径光学器件,主要包含大口径宽带反射镜、大口径离轴抛物面镜、大口径窗片、双色镜、球面镜和光学基板等,用于100PW激光装置的研制中。 合同履约期限: 交货期:按照技术规格说明书约定于2026年4月前完成。 本项目( 否 )接受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7月26日至2024年08月02日,每天上午00:00:00-12:00:00,下午12:00:00-23:59: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上海市政府采购网方式: 网上获取 售价(元): 0 三、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上海科技大学地 址:华夏中路393号联系方式:021-20685307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上海中招招标有限公司地 址:上海市共和新路1301号D座2楼201联系方式:021-66272917,18317094335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陈永亮、唐 闽、张 佳电 话:021-66272917,18317094335
  • 2021数理科学部发布X射线反射镜等10个重大项目指南,拟资助5个
    8月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十四五”第一批重大项目指南及申请注意事项。其中,2021年数理科学部共发布10个重大项目指南,拟资助5个重大项目,项目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500万元/项。2021年数理科学部共发布10个重大项目指南如下:“超大型航天结构空间组装动力学与控制”重大项目指南“材料长效使役性能高通量表征的力学理论与实验方法”重大项目指南“活动星系核反馈在星系演化中的作用”重大项目指南“致密天体活动与爆发的宽能段时变与能谱研究”重大项目指南“基于强太赫兹源的声子调控诱导电子新结构与物性研究”重大项目指南“基于铌酸锂薄膜的超高速多维光场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指南“粲夸克衰变中标准模型的精确检验”重大项目指南“基于LHAASO实验的粒子天体物理前沿问题研究”重大项目指南“先进核能系统中材料的若干协同损伤作用机理研究”重大项目指南“高精度X射线反射镜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重大项目指南10个重大项目指南关键内容如下:“超大型航天结构空间组装动力学与控制”重大项目指南一、科学目标瞄准超大型航天结构的减重设计和空间组装需求,提出满足在轨动力学要求的组装结构轻量化设计新理论;建立空间组装过程的“轨道-姿态-结构”耦合动力学新模型,揭示空间组装过程的耦合动力学演化新规律;提出空间组装过程的“轨道-姿态-结构”一体化稳定控制新理论;探索解决超大型航天结构动力学试验“天地一致性”问题的新方案。二、研究内容(一)超大型航天结构的轻量化和可控性设计。(二)超大型航天结构空间组装过程的动力学演化。(三)空间组装过程轨道-姿态-结构一体化稳定控制。(四)空间组装过程动力学与控制的地面模拟试验。“材料长效使役性能高通量表征的力学理论与实验方法”重大项目指南一、科学目标建立基于全场分析的梯度材料表征力学理论,发展多重物性宏微观高通量测试技术,通过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多尺度机理研究和机器学习,构建材料短时数据与长效使役性能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对其使役寿命的精准预测,应用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高速列车车轴材料和全固态电池材料。二、研究内容(一)基于梯度样品全场分析的高通量表征力学理论。(二)梯度样品宏观层次高通量表征实验方法。(三)梯度样品微观层次高通量表征实验方法。(四)机理驱动的使役行为跨时空尺度映射。“活动星系核反馈在星系演化中的作用”重大项目指南一、科学目标获得不同光度活动星系核风的观测证据、以及风的速度、质量流与活动星系核光度的定量关系;将低红移星系气体的探测深度和中高红移星系的光谱数量提高一个数量级,并结合数值模拟,得到在不同红移处星系以及星系际介质的各种性质,特别是星系的恒星形成率、气体含量、星系际介质的X射线、发射和吸收线,及其与活动星系核反馈的内在关系;发展并完成星系尺度上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程序,获得不同的反馈模式分别对星系中气体和恒星形成率的影响以及风与辐射各自在反馈中起到的作用;将基于最真实和准确的活动星系核物理,完成一组包含新模型的宇宙学数值模拟,大幅改进目前的宇宙学尺度星系形成与演化研究。二、研究内容(一)活动星系核风的观测研究:反馈的内边界条件。(二)星系尺度上的活动星系核反馈:观测研究。(三)星系尺度上的活动星系核反馈:数值模拟研究。(四)星系外大尺度上的研究:观测约束以及宇宙学数值模拟。“致密天体活动与爆发的宽能段时变与能谱研究”重大项目指南一、科学目标发现几百个伽马射线暴,建立MeV能区高统计性的伽马暴样本,理解伽马暴相对论喷流的伽马射线辐射机制;监测上百例引力波、高能中微子、快速射电暴等爆发现象,揭示它们的爆发机制以及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的并合物理过程和机制;系统地获得十余个吸积中子星双星和黑洞双星的高能X射线时变和能谱演化特征和分类,理解黑洞周围的吸积过程、相对论喷流的产生以及硬X射线辐射机制;测量约十个致密星(中子星或者黑洞)的基本参数(质量、磁场、自转),理解致密天体的基本性质;开展银道面巡天,监视约200个X射线天体的活动,发现致密天体硬X射线新的活动并且开展后随观测证认研究。二、研究内容(一)极端天体爆发的物理机制。(二)黑洞X射线双星系统吸积与喷流过程。(三)中子星X射线双星系统吸积盘与中子星相互作用。(四)河内宽能段的巡天监测和后随观测研究。“基于强太赫兹源的声子调控诱导电子新结构与物性研究”重大项目指南一、科学目标围绕声子调控诱导电子新结构与新奇物性的研究目标,在研究手段上发展必要的突破现有太赫兹光源性能极限的强场产生新方法,实现具有宽频(整体频谱范围覆盖0.1-50 THz)、强场(场强突破GV/m)、高重复频率、频谱连续可调等优异特征的强场太赫兹光源,并通过人工微结构实现太赫兹近场强光场微区再增强条件;重点开展强场下非平衡态电子的多自由度(电、热、磁、光、谷、轨道)动力学物理过程研究,揭示光子与各量子激发在超强太赫兹光场范畴内的相互作用新机理(如电子、声子及光子复合激发机理);探索实现声子态调控的远离平衡态的新型量子态(如高温超导相、拓扑量子相、Floquet量子态等)及化学反应(如合成氨反应)的远离平衡态相干操控新效应。二、研究内容(一)强场太赫兹源调控电子行为的理论研究。(二)超强太赫兹光场构筑及实验方法研究。(三)强场太赫兹源对量子材料相干调控研究。“基于铌酸锂薄膜的超高速多维光场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指南一、科学目标针对片上全域光场快速调控的需求,通过超限制备技术突破铌酸锂薄膜新微纳结构、少层结构加工工艺,利用铌酸锂材料自身的多重特性,实现对光场以及部分相干光场的多维度超高速调控,实现对光场的强局域与非线性调控;发展基于电光效应的人工微结构光场多维调控新方法,并阐明其物理机理。从基础铌酸锂薄膜材料微纳加工技术开始,到片上集成光子器件,最后到片上光场快速调控,建立不同于现有光场调控的新体系。二、研究内容围绕基于铌酸锂薄膜的超高速多维光场调控技术,发展基于电光效应的人工微结构光场多维调控新机理与方法;突破现有微纳加工技术的能力限制,开展铌酸锂薄膜刻蚀机理及微纳芯片制造工艺研究,利用高品质铌酸锂薄膜光场调控芯片实现超高速多维光场调控及其应用。(一)铌酸锂刻蚀机理及铌酸锂薄膜微纳芯片制造技术。(二)铌酸锂薄膜莫尔晶格结构中光场局域及片上非线性增强。(三)铌酸锂薄膜少层微纳体系时空光场多维联合调控。(四)基于铌酸锂薄膜的光场相干性快速调控及应用。“粲夸克衰变中标准模型的精确检验”重大项目指南一、科学目标利用BESIII采集的海量粲强子样本,特别是在3.773 GeV采集的20 fb-1的数据,充分发挥近阈粲强子成对产生、背景低和量子关联等独特优势,开展中性粲介子量子关联特性的研究,精确测量相关不同末态的平均强相位差和CP本征态成分比例,为CKM矩阵的相角的精确测量提供关键参数;精确测量CKM矩阵元和,检验CKM矩阵的幺正性,探索新的CP破坏来源;精确测量粲强子衰变常数和半轻衰变形状因子,与格点QCD理论计算值比较,刻度格点QCD计算,探寻超出标准模型新现象;系统地研究粲强子的强子末态衰变,研究强子谱学和末态相互作用,检验夸克味对称性;研究粲强子衰变,高精度检验轻子普适性,寻找稀有或禁戒的衰变过程,精确检验标准模型理论、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在理论上发展和完善非微扰能区的格点QCD计算和有效理论模型,理解粲强子弱衰变的动力学,检验相关的唯象模型,提高对粲强子衰变中CP破坏、衰变常数和形状因子等理论预言的精度。二、研究内容(一)阈值处中性粲介子量子关联性研究。(二)粲强子的强子末态衰变机制研究。(三)精确测量CKM矩阵元和粲介子衰变常数。(四)精确测量粲介子半轻衰变形状因子和检验轻子普适性。(五)粲强子衰变中探索新粒子和新相互作用。“基于LHAASO实验的粒子天体物理前沿问题研究”重大项目指南一、科学目标瞄准银河系内1015eV宇宙线起源这一重大问题,基于LHAASO实验数据精确测量每个超高能伽马射线源的辐射能谱、空间分布和时变,联合国内外射电、光学、X射线等设备数据完成相应天体源的多波段观测和分析,建立和优化多波段辐射模型,研究带电粒子在天体中的加速过程与辐射特征,寻找宇宙线起源和加速证据,同时基于LHAASO数据完成银盘弥散伽马射线、膝区宇宙线分成分能谱和宇宙线大尺度各向异性测量,建立宇宙线在银河系内的起源、加速和传播的整体图像。二、研究内容(一)超高能伽马射线源的搜寻与测量。(二)伽马射线源多波段多信使研究。(三)伽马射线源内的粒子加速、辐射与输运过程的研究。(四)星际介质中弥散伽马射线相关物理研究。(五)基于宇宙线的能谱和各向异性测量研究其起源和传播。“先进核能系统中材料的若干协同损伤作用机理研究”重大项目指南一、科学目标瞄准服役于聚变能等先进核能的典型材料,充分利用国内大型托克马克、高热负荷测试和多束离子辐照等装置,厘清高能中子-嬗变氢氦、中子辐照-粒子流-热负荷两类协同损伤作用的耦合机制;阐明多种因素作用下材料遭受的协同损伤效应的机理;建立能够模拟上述协同损伤作用的实验与计算模拟方法;基于计算和实验模拟,实现在聚变堆等综合服役环境下国产低活化钢、氧化物弥散强化(ODS)钢、钨基合金等关键材料的筛选及性能评估。二、研究内容(一)高能中子辐照的离位损伤与氢、氦对材料的协同损伤作用机制研究。(二)高能中子辐照离位损伤与热负荷、粒子流对聚变堆第一壁协同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三)多因素协同损伤效应的长时大尺度计算模拟方法建立。(四)聚变中子-氢-氦协同效应的多离子束模拟实验方法建立。“高精度X射线反射镜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重大项目指南一、科学目标基于超高精度反射镜表面形貌对相干X射线波前传输的影响,研究单晶硅纳米形貌的原子级构建规律,揭示超强X射线辐照下单晶硅材料和薄膜的损伤机理及力热变形机制;建立跨尺度全频谱纳米表面形貌的在线和离线高精度表征方法,发展大尺寸超高精度反射镜的复合加工技术和集成技术,实现相干X射线波前的在线实时操控和自适应主动补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X射线高精度反射镜的全链条创新技术体系。二、研究内容(一)大尺寸复杂轮廓单晶硅纳米精度表面形貌构造规律研究。(二)全频谱纳米形貌的综合检测评估方法研究。(三)高亮度相干X射线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机制。(四)光机集成系统中跨尺度表面形貌的多物理场影响规律研究。
  • 俄新型定位仪:精准万里"追星" 避免太空"撞车"
    8月22日消息,为了避免在同一条近地轨道内相距很近的人造卫星发生太空“撞车”情况,俄罗斯航天测控机构日前启用一套供地面站点使用的新型卫星精准定位仪,可使定位精度比原先提高40%至60%。  负责研发无线电探测技术的莫斯科电力研究所特种设计局在其网站介绍说,该机构专家研制出“节奏-M”型“对比相位”空间定位仪。以该仪器为圆心、半径25米范围内共有5台卫星天线为其服务。这些天线形似炒锅的“抛物面”可将卫星发射的微弱无线电信号,反射到天线中央的信号放大装置中进行“整理”,然后再将信号传输到“节奏-M”型定位仪的测算装置中。该装置有一套特制测算程序,可计算出同一颗卫星的信号投射到5台天线上的延迟时间,再根据多个延迟数据换算出卫星相对于地球自转方向的角度坐标。  这套定位仪的实用效果显示,它在追踪距地高度4万公里、信号频率不超过8.5千兆赫兹的卫星时,能将其定位精度由原先的10角秒提高到 4至6角秒。参与这项研发的俄罗斯专家解释说,如果将手表的表盘刻度均分为360度,再将其中1度均分为36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角秒。为相距很近的卫星精确定位,才能确保其相安无事并正常工作,在必要时还能为这些卫星机动调整运行轨道,躲避太空垃圾撞击。  目前,莫斯科电力研究所特种设计局设在莫斯科郊区的一所航天通信中心,正借助“节奏-M”定位仪对俄罗斯一颗对地观测卫星、数颗中继通信卫星进行测控。据测控人员反映,“节奏-M”定位仪能在所有气象条件下正常工作,而传统光学探测定位仪器会受天空云量、光照明暗度等多种因素干扰。  按照俄罗斯航天部门的规划,未来与“节奏-M”类似的定位仪将被分布于欧洲、西伯利亚和远东数家俄罗斯航天测控站采用,从而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为各种卫星定位,并且协助测控运载火箭发射的各个阶段。
  • 应用案例 | 基于4.5 μm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开放光路 N2O气体检测系统研究
    近日,来自山东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了《基于4.5 μm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开放光路N2O气体检测系统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背景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的温室效应引发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这使得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着很大的威胁。一氧化二氮(N2O)是全球六大GHG之一,相较于人们熟知的二氧化碳(CO2),N2O含量相对较低,但其全球变暖潜能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却是CO2的310倍左右,此外,它对臭氧(O3)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因此,有效探测大气中的N2O含量及其浓度变化趋势是至关重要的。N2O气体分子的吸收谱带主要集中在中红外区域,需要选用中红外光源对N2O气体进行探测。近年来,随着波长可调谐、可室温工作的量子级联激光器(Quantum Cascade Laser, QCL)的研发技术日益成熟,将其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气体的高分辨率、高灵敏度探测,被广泛应用于气体遥感探测领域。目前,结合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及紧凑型多通道气室(MGC),可实现对气体分子的快速响应,并达到较低的检测限,但系统为封闭式光学路径,限制了在户外环境中持续检测的便携性、实际适用性和空间覆盖范围。因此,开放式光学路径的设计,对于户外大范围环境中气体浓度的实时检测是十分必要的。系统搭建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为该项目提供了HPQCL-Q&trade 标准量子级联激光发射头、QC750-Touch&trade 量子级联激光屏显驱动器、HPPD-M-B 前置放大制冷一体型碲镉汞(MCT)光电探测器。HPQCL-Q&trade 标准量子级联激光发射头其波数的可调谐范围是 2203.7 cm-1~2204.1 cm-1,最大输出光功率可达 50 mW。 为了充分发挥 QCL 的波长可调谐特性,结合激光器驱动,对QCL 的工作温度以及电流进行设置,进而得到系统中所需要的激光器发射中心波长。QC750-Touch&trade 量子级联激光屏显驱动器结合触摸屏的显示功能,极大的方便了用户进行操作。 通过激光驱动器对注入激光器的电流进行更改,分析发射波数与驱动电流的相关性,调节驱动电流大小,分析在300 mA至360 mA的电流变化范围内,激光器波数随驱动电流变化的响应曲线。可以得到,随着电流逐渐增大,激光器的波数是逐渐减小的,对应的输出波长是逐渐增大的,其响应曲线可以表示为:y = -0.0271x + 2212.972。 同理,对激光器发射波数与温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温度进行调节,使激光器在30 °C至45 °C之间工作,分析激光器中心波数随温度变化的响应曲线。可以得到,随着温度逐渐升高,激光器的波数是逐渐减小的,对应的输出波长是逐渐增大的,其响应曲线可以表示为:y = -0.1716x + 2210.216。 综上所述,根据所选用的N2O吸收谱线波数为2203.7333cm-1,因此,所对应的QCL 中心电流和工作温度应分别设置为330 mA和36.0 °C。 HPPD-M-B 前置放大制冷一体型碲镉汞(MCT)光电探测器的感光面积为1×1 mm2,探测范围较为广泛,可达到 2μm-14μm,完全满足本系统探测的需求。由于探测器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较为微弱,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前,需要对信号进行放大,而该型号的探测器内部设计有前置放大器,以便后续可直接进行谐波解调和浓度反演等数据处理,同时也对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简化。结论与创新点:使用该检测系统对大气中 N2O 浓度进行实时检测是可行的。(1) 选用QCL作为发射光源。QCL 具有波长调谐范围广、输出功率较高、并且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工作的卓越性能。选取最优谱线位置为 2203.73 cm-1,能有效避免其他气体的干扰,实现对N2O气体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2) 为了避免MGC在远程或户外的大范围环境检测研究中的限制性,选用离轴抛物面反射镜和角反射镜,搭建了开放式光学路径的N2O气体检测系统。将大部分光学元件安装在一个光学平台上,实现了系统的紧凑、便携特性,并满足开放式、大范围环境监测的需求。(3) 经验证,当积分时间为1s时,N2O检测限为1.1 ppb,当积分时间延长至95 s时,系统达到最低检测限为0.14 ppb。结合实验结果,表征了系统的高精确度、高灵敏度、低检测限的性能,并且完全满足对大气环境中N2O浓度测量的标准。参考文献:张玉容,赵曰峰《基于4.5 μm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开放光路 N2O气体检测系统研究》
  • X射线多层膜在静态和超快X射线衍射中的应用
    x射线多层膜在静态和超快x射线衍射中的应用x射线光学组件类型根据x射线和物质作用的不同原理和机制,目前主流的x射线光学组件可以大致分为四类:以滤片、窗片、针孔光阑为代表的吸收型组件;基于反射,全反射原理的各种镜片以及毛细管、波导等反射型器件,还有基于折射原理的各种复折射镜。而本文的主题多层膜镜片,其底层原理和晶体、光栅、波带片一样,都是基于衍射原理。吸收型反射型折射型衍射型滤片窗口针孔/光阑镜片:kb、wolter、超环面镜… … 毛细管:玻璃毛细管、金属镀层毛细管复折射镜:抛物面crl、菲涅尔crl、马赛克crl、… … 晶体光栅多层膜波带片多层膜的原理和工艺一般来说,反射型镜片存在“掠射角小、反射率低”的问题。而多层膜镜片则是通过构建多个反射界面和周期,并使反射界面等周期重复排列,相邻界面上的反射线有相同的相位差,就会发生干涉,如果相位差刚好为2pi的整数倍,则会干涉相长,得到强反射线。从布拉格公式可以看出:多层膜就是通过对d值的控制,来实现波长选择的人工晶体。而在工艺实现方面,目前制备x射线多层膜镜的主要工艺有:磁控溅射、电子束蒸镀、离子束蒸镀。一般使用较多的是磁控溅射或离子束镀膜工艺,即在基板上交替沉积金属和非金属层,通过选择材料,控制镀膜的厚度及周期的选定,实现对硬x射线到真空紫外波段的光的调制。上图为来自德国incoatec的四靶材磁控溅射镀膜系统。可实现多种膜系组合的高精度镀膜。[la/b4c]40 多层膜b-kα(183ev)用多层膜,d:10nm单层膜厚:1-10nm0.x nm的镀膜精度tem: 完美的镀层界面frank hertlein, a.e.m. 2008上图为40层la-b4c多层膜的剖面透射电镜图像和选区电子衍射,弥散的衍射环说明膜层是非晶结构。同时可以明显看到:周期为10nm的膜层界面非常清晰和规则。这套镀膜系统可获得0.x nm的镀膜精度。多层膜的特点示例—单色和塑形多层膜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基底的面型控制和镀层的膜厚控制,将x光的塑形和单色统一起来。当然,这是以精度极高的镀膜工艺为前提。下图的数据展示了进行梯度渐变镀膜时,从镜片一端到另一端镀膜的周期设计数值 vs. 实际工艺水平。可以看到:长度为150mm的基底上,单层镀膜膜厚需要控制在3.8-5.7nm,公差需要在1%以内。相当于在1500公里的长度上,厚度起伏要控制mm水平。这是非常惊人的原子层级的工艺水平。frank hertlein, a.e.m. 2008通过面型控制来实线x射线的塑形;通过极高精度的膜厚控制实现2d值渐变—继而实现单色;0.x nm尺度的镀膜误差——需要具备原子层级的工艺水平!多层膜的特点示例—带宽和反射率除了可以通过曲面基底和梯度镀膜实现对x光的塑形和单色,还可通过对膜层材料、膜厚、镀膜层数等参数的设计和控制,来实现带宽和反射率的灵活调整。如窄带宽的高分辨多层膜,以及宽带宽的高积分反射率多层膜。要实现高分辨:首先要选择对比度较低的镀膜材料,如be、c、b4c、或al2o3;其次减小膜的厚度,多层膜的厚度降为10~20å;最后增加镀膜层数,几百甚至上千。from c. morawe, esrf多层膜的特点示例—和现有器件的高度兼容左侧: [ru/c]100, d = 4 nm r 80% for 10 e 22 kev中间: si111 δorientation0.01°右侧: [w/si]100, d = 3 nm r 80% for 22 e 45 kevdcmm at sls, switzerland, m. stampanoni精密、灵活的膜层设计和镀膜控制镀膜材料的组合搭配;d/2d值的设计和控制;带宽和反射率的灵活调整。和现有器件的高度兼容多层膜主流应用方向目前,多层膜的主流应用方向和场景主要有:粉末、x射线荧光、单晶衍射以及同步辐射的单色、衍射、散射装置搭建。粉末衍射x射线荧光单晶衍射同步辐射基于dac的原位高压静态x射线衍射典型的静高压研究中,常利用金刚石对顶砧来获得一些极端条件。在极端的高压、高温下,利用x射线来诊断新的物相及其演化过程是重要的研究手段。x-ray probe利用金刚石对顶砧可以获得极端条件(数百gpa, 几千°c) 利用x射线探针来诊断和发现新物相;由于对x光源、探测器以及实验技术等方面的苛刻要求,尤其是需要将微束的x光,精准的穿过样品而不打到封垫上。长期以来,基于dac的x射线高压衍射实验只能在同步辐射实现。但同步辐射有限的机时根本无法满足庞大的用户需求。不能在实验室进行基于dac的x射线高压衍射实验和样品筛选,一直是广大高压科研群高压衍射实验室体的一大痛点。以多层膜镀膜工艺为技术核心,将多层膜镜片与微焦点x光源耦合,我们可以为科研用户提供单能微焦斑x射线源,使得在实验室实现高压衍射成为可能。下图是利用mo靶(左)和ag靶(右)单能微焦斑x射线源获得的dac加载下的lab6样品的衍射图。曝光时间300s,探测器为ip板,样品和ip板距离为200mm。可以看到:300s曝光获得的衍射数据质量是可接受的。特别地,对于银靶,由于其能量更高,可以压缩倒易空间,在固定的2thelta角范围内,可以获得更多的衍射信息,这对于很多基于dac的静高压应用来说非常有吸引力。dac加载下的lab6样品的衍射数据:多层膜耦合mo靶(左)和ag靶(右)曝光时间300s,探测器为ip板,样品和ip板距离为200mmbernd hasse, proc. of spie vol. 7448, 2009 (doi: 10.1117/12.824855)基于激光驱动超快x射线衍射在利用激光驱动的x射线脉冲进行超快时间分辨研究中,泵浦探针是常用的技术手段。脉宽为几十飞秒的入射激光经分束后,一路用于激发超快x射线脉冲,也就是探针光;另一路经倍频晶体倍频作为泵浦光。通过延时台的调节,控制泵浦激光和x射线探针到达样品的时间间隔,可实现亚皮秒量级时间分辨的测量。而在基于激光驱动的超快x射线衍射实验中,如何提升样品端的光通量?如何获得低发散角的单色光束?如何抑制飞秒脉冲的时间展宽?如何同时兼顾以上的实验要求?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时候还需要兼顾多个技术指标,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各类光学组件和x射线飞秒脉冲源的耦合效果和特点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四种光学组件和激光驱动x射线源的耦合效果对比首先我们先对弯晶、多层膜镜、多毛细管和单毛细管四种组件的聚焦效果有个直观的了解。以下是将四种光学组件和激光驱动飞秒x射线源耦合,然后进行了对比。四种光学组件在聚焦和离焦位置的光斑:激光参数:800nm/1khz/5mj/45fs源尺寸:10um 打靶产额:4*109 photons/s/sr这是四种组件的理论放大倍率和实测聚焦光斑的对比。可以看到:弯晶和多层膜的工艺控制精度很高,实测光斑和理论值比较接近。而毛细管的大光斑并不是工艺精度的误差,而是反射型器件的色差导致的,不同能量的光都会对聚焦光斑有贡献,导致光斑较大。而各种组件的工艺误差,导致的强度不均匀分布,则是在离焦位置处的光斑中得到较为明显的体现。ge(444)双曲弯晶多层膜镜片单毛细管多毛细管放大倍率1270.7收集立体角 (sr)+---++反射率--+++-有效立体角 (sr)---+++1维会聚角 (deg)+---++耦合输出通量(ph/s)---+++聚焦尺寸 (μm)2332155105光谱纯度好好差差时间展宽 (fs)++++--激光参数:800nm/1khz/5mj/45fs打靶产额:4*109 photons/s/sr等级: ++ + - --利用针孔+sdd,在单光子条件下,测量有无光学组件时的强度和能谱,可以推演出相应的技术参数。这里我们直接给出了核心参数的总结对比。其中,大多数用户最为关注,同时也是对于实验最为重要的,主要是有效立体角、输出光通量、光谱纯度和时间展宽。可以看到:典型的有效收集立体角在-4、-5sr的水平,而在样品上的输出光通量在5-6次方每秒这样的水平。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毛细管并不具备单色的能力,虽然有效立体角大,但输出的是复色光。对于时间展宽的比较,很难通过实验手段获得测量精度在几十到百飞秒水平的结果,所以主要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来获得。对于同为衍射型组件的ge(444)双曲弯晶和多层膜镜片,光程差引入项主要是x光在组件内的贯穿深度。对于ge(444),8kev对应的布拉格角约为70度,x光的衰减长度约为28um,对应的时间展宽约90fs。对于多层膜镜片,因为它属于掠入射型的衍射组件,x光的衰减长度在um量级,对应的时间展宽甚至可以到10fs水平,因此这里的数据相对比较保守的。而对于毛细管这种反射型器件,光程差引入项主要是毛细管的长度差。对于单毛细管,光程差在10fs水平,对于多毛细管,位于中心区域和边缘的子毛细管长度是有较大的差异的,光程差可达ps水平。小结1. 弯晶:单色性好、时间展宽较小、有效立体角小、输出通量低;2. 多层膜:单色性好、时间展宽较小、有效立体角大、kα输出通量高;3. 单毛细管:复色、时间展宽很小、有效立体角大、复色光通量高;4. 多毛细管:复色、时间展宽较大、有效立体角最大、复色光通量最高。每一种光学组件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对于非单色的超快应用,如超快荧光、吸收谱,毛细管可能更为合适,而对于追求单色的超快应用,如超快衍射,多层膜是比较好的选择,兼顾了单色性、时间展宽和有效立体角(输出通量)三个核心指标!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我们进行交流和探讨。北京众星联恒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广大科研用户提供专业的x射线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
  • 微型光纤光谱仪—交叉C-T型和M型光谱仪对比分析
    摘要:光纤光谱仪自从上个世纪末被发明以来,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交叉式切尼-特纳(czerny-turner,简称c-t)光路和基本型c-t光路(m型光路),是光纤光谱仪中最常见的两种分光光路,本文将详细介绍交叉c-t光路和m型光路的基础原理和各自的优缺点,交叉c-t光路结构紧凑、灵敏度较高,而m型光路分辨率较高、杂散光性能更优。  常见的微型光谱仪一般是基于光栅分光,光谱仪的光学光路系统主要分为反射式和透射式系统,透射式系统光学系统体积较小并且光强较强,但在远红外到远紫外的光谱范围内缺少制造透镜所需要的材料,会导致测得的光谱曲线不准,因此现代微型光谱仪很少采用这种结构 反射式系统适用的光谱范围较广,虽然相比透射式系统光强较弱,但反射镜不产生色差,利于获得平直的谱面,成像镜选用反射镜能够保证探测器系统接收光谱的质量。所以市面上主要以反射式光路的光谱仪为主。  反射式光路中,目前光纤光谱仪市场,比较普遍采用的光路结构形式分为:基本型切尼-特纳(czerny-turner)光路结构(非交叉式)和交叉式切尼-特纳(czerny-turner)光路结构。基本型切尼-特纳(czerny-turner)光路结构因其形状酷似字母“m”,因此也常被称为m型光路结构,这便是m型光路的由来。  图 1基本型切尼-特纳(czerny-turner)光路结构,光路看上去像字母“m”,所以也称为m型光路。m型光路看上去也像阿拉伯数字“3”,因此奥谱天成m型光路光谱仪的名称均带有3(第三位数为3),如atp5030、atp5034、atp3030、atp3034   图 2 交叉式c-t光路结构示意图  光谱仪光路的光学性能,主要受数值孔径、球差、像散、慧差,及各种像差的综合性影响,从而决定了系统的光学灵敏度、杂散光和光学分辨率。  常见光谱仪采用球面反射镜,球差是必然存在的,球面镜无法使系统中各球差项相消,交叉式和m型光路都只能校准到一定的水平,球差是一种累加的方式。m型光谱仪可通过控制相对孔径来使球差小于像差容限,从而满足分辨率的要求,在设计中有选择的缩小m型光路的数值孔径可以比较明显的提高分辨率。如果想更进一步的消除球差影响,那么可以采用抛物面或者自由曲面的方式来进行优化设计,但是成本昂贵,加工难度大,所以目前并没有被市场接受。  交叉式切尼-特纳(czerny-turner)光路结构的慧差相对于m型光路来说有个相对突出的特点是,慧差可以被校准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数值,并且得到的光谱斑点较为规整。具体体现在对交叉式结构分辨率的提升上。  m型光路在像散优化中具有明显的天然优势,可将像散校正到一个很低的水平。相反的交叉式切尼-特纳(czerny-turner)光路在像散的校准方面比较弱,使得该光路的光谱分辨率较低。  m型光路由于是一种相对对称的光学结构,杂散光会略微好于交叉对称型光路,但这并不会直接体现在两种系统的杂散光最终指标上。杂散光的抑制主要还是通过外部光学陷阱,内部采用吸光材质或者增加粗糙度来提高对漫反射光的吸收,最终达到消除杂散光效果。  交叉式切尼-特纳光路是由m型光路发展而来,我们通常认为交叉式光路是一种折叠式的光路,所谓折叠式就是在整体的结构尺寸和空间利用上有必然的优势,结构更紧凑合理。m型光路则是一种展开式光路,在整体的尺寸和空间利用上不及交叉式切尼-特纳光路。因交叉式光路最为紧凑,所以在微型光谱仪中通常采用的是就是这种交叉式光路。而针对于分辨率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则更多的采用m型光路。  分辨率是光谱仪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从像差优化设计来看,m型光路像差优化效果更好,使得m型光路拥有更佳的分辨率,主要被用于高分辨率光谱仪中。而交叉式切尼-特纳(czerny-turner)光路则用于中低分辨率光谱仪中。表 1 m型光路和交叉式c-t型光路的对比  奥谱天成的光谱仪系列产品齐全,依据m型光路和交叉式切尼-特纳光路各自的光路特点和客户需求,设计了多款相应的仪器,各自均对应不同的应用领域:  l atp2000、atp5020、atp3040、atp5040采用了交叉型ct光路,重点突出结构的紧凑性和高灵敏度   l atp3030、atp5030、atp3034、atp5034采用m型光路,重点突出高分辨率和低杂散光。  狭缝50μm,光谱仪范围200-1000nm两者的分辨率对比。图3可观察到,m型光路整段分辨率表现为中间最好,两边逐渐变差 交叉型光路往长波方向分辨率逐渐变好。这部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设计优化中,可从设计中去调整不同的分辨率走势来达到设计的要求。图4中可看出,在520nm处两种不同光路的点列图情况,m型光路的rms半径值为11 μm,交叉型ct光路的rms半径值为98 μm。m型光路实际测试fwhm=1.3nm,交叉型光路实际测试fwhm=2.5nm。m型光谱仪分辨率明显好于交叉型光谱仪。在实际的使用和光谱仪选择中,客户可根据分辨率、杂散光、灵敏度、体积等几个指标有针对性的挑选相应的光谱仪,从而使得仪器与使用需求完美匹配。图 3 奥谱天成生成的atp2000和atp3030图 4 两种光路结构的分辨率rms spot radius对比,200-1000nm波长范围,从图中可以看出,交叉c-t型光路的光斑尺寸为75 μm,而m型光路的光斑尺寸仅为3.5 μm,m型光路的分辨率优于交叉c-t型 (a)交叉型ct光路(该光路应用于atp2000) (b)m型光路(该光路应用于atp3030)  图 5 200-1000nm光谱范围,两种光路结构在520nm处的分辨率对比,交叉c-t型光路为98.9 μm,m型光路为11 μm,可知m型光路的分辨率明显优于交叉c-t型 (a) atp2000交叉型ct光路 (b) atp3030m型光路表 2 奥谱天成采用m型光路的光纤光谱仪和采用交叉c-t光路的光纤光谱仪,型号的第三位数字为3的均为m型光路 型号首位数字为5、6的,探测器具有制冷。  图 6 奥谱天成的光纤光谱仪产品集
  • 最大射电望远镜落成 中国科学家参与研制
    智利北部阿塔卡玛沙漠,阿塔卡玛射电望远镜在星辉斑斓中屹立      近日,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地面射电望远镜阵列项目――阿塔卡玛射电天文望远镜全部落成并投入使用,揭开遮蔽我们视野的宇宙大幕。它可以帮助天文学家捕捉到宇宙中更加寒冷的天体(分子气体、星尘、大爆炸辐射等)并提供正在形成当中的星系、恒星或者行星的图像。建成后的66个抛物面天线作为1架巨大的射电望远镜工作,拥有0.01角秒的分辨率,相当于能看清500多公里外的一分硬币,其视力超过“哈勃”太空望远镜10倍。   66个抛物面天线组成   它的建设工程始于2002年,是由东亚、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参与的国际项目。天线阵的建设地是智利北部海拔5000米的阿塔卡玛沙漠,整个天线阵有总计66个抛物面天线。望远镜将主要用于获得有关星系和行星演变的数据,寻找新天体以及探寻宇宙中是否存在能进化成生命的物质。   就在去年,这一设备的观测结果确认在一颗褐矮星,即所谓“失败的恒星”周围存在一个原行星尘埃盘。同时还对围绕北落师门(南鱼座α)运行的行星进行了观测,并确认这些行星比原先认为的更小。   66台望远镜全部建成之后,天文学家们预计将会有更多更大的发现。这台设备在毫米波段工作,这是一种波长比无线电波更短但是比可见光更长的电磁波。在这一波段科学家们将可以窥见围绕年轻恒星的低温尘埃带,并观察原始行星的形成。   可观测地球大小行星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天文学分部主管詹姆斯・ 列维斯塔德在本月5日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利用这一设备,天文学家们将可以探测到地球大小的行星。他表示:“阿塔卡玛望远镜已经观测到在恒星周围存在尘埃环,这些尘埃环非常窄,模型显示这些狭窄的尘埃环间隙中存在行星体。”他说:“尽管你看不到这些行星本身,但是你可以看到这些行星造成的影响。而这也将是阿塔卡玛望远镜设备进行系外行星观测的主要方式。”   自从1995年发现第一颗系外行星以来,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数千颗可能是系外行星的疑似目标。仅仅是美国宇航局一家,其发射的专用于搜寻系外行星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迄今已经发现2740颗这类疑似目标。在搜寻活动的早期,科学家们最先发现的是那些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体,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观测时间的积累,科学家们逐渐开始发现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而在这其中所缺失的环节便是行星形成的早期阶段。现有科学理论认为太阳系是在早期的原始太阳星云中形成的。随着这些尘埃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积聚,成长,原始的行星开始形成。然而年轻的恒星系统周围往往“云遮雾绕”,在光学或可见光波段难以窥见其全貌。而这便是阿塔卡玛望远镜设备的施展其能力的舞台。   这一设备在归属上由欧洲南方天文台管理。欧南台阿塔卡玛望远镜项目主管沃尔夫冈・ 怀尔德表示:“我们将会目睹闻所未闻的宇宙场景。”他表示,阿塔卡玛望远镜将目睹低温气体逐渐形成原行星,并了解行星从恒星周围的尘埃盘中逐渐形成的过程。   中国科学家参与超导探测器研制   ――――专访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单文磊   问:阿塔卡玛望远镜阵列落成有何意义?和哈勃望远镜相比,有何优势?   答:在宇宙学研究中,观测设备与其说叫“望远镜”,不如说是“望古镜”。距离我们越遥远的天体发射的光需要更漫长的时间才能被我们接收到。因此看得越远,意味着越能够穿越时空,看到宇宙早期的模样。阿塔卡玛望远镜不但在分辨能力上高于哈勃望远镜,而且能够看到哈勃望远镜看不到的早期宇宙的图景。这是因为宇宙膨胀造成早期宇宙中的光线波长变长(科学上叫红移)而落入望远镜的观测频段。   正因为如此,阿塔卡玛望远镜是研究一百亿年以前宇宙从黑暗时期破壳而出的第一代恒星和星系的最好观测设备。对于距离我们较近的天体,阿塔卡玛望远镜凭借其高分辨率,能够揭示正在形成的幼年恒星的模样,而且能够发现那些幼年恒星周围正在形成的行星。这些行星中的一些将必然孕育地外生命和文明。除此之外,阿塔卡玛望远镜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它能够通过高精度光谱分析出被观测天体组成的化学成分,探知宇宙这个化学实验室的运行和演化规律。  问:阿塔卡玛望远镜的分辨率达到0.01角秒,相当于什么概念?   答:望远镜的分辨本领取决于被探测光的波长和天线口径的比例。波长越短,口径越大,望远镜的分辨本领越高。如果将人的眼睛当作望远镜的话,阿塔卡玛望远镜所观测的光的波长要比人眼看到的光的波长要长,大约是300微米(人的头发直径约是50微米)至3毫米,要达到人眼的分辨率,需要2米至20米的口径。   然而阿塔卡玛望远镜最大等效口径达到了18公里,分辨率比人眼高1千万倍,达到了0.01角秒。这个分辨率足够在北京看到南京的一辆普通小轿车,超过了哈勃望远镜的0.02角秒的分辨率。技术上建造这样大的高精度单天线望远镜是不可能的。目前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是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口径305米。我国正在贵州建造一个更大的单天线望远镜口径为500米。   问:为什么建在高海拔的智利沙漠高原?   答:望远镜建造在海拔5000米的智利阿塔卡玛高原上。这个地方海拔高,水汽少,附近南美洲西岸的低温洋流更使得这里异常干燥。   在这里建造是因为水汽对望远镜有显著的影响,对毫米波、亚毫米波有强烈的吸收。存在较多水汽时,好像隔着毛玻璃看星空,观测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这个波段的望远镜都建造在水汽少,海拔高的地方。我国的大口径毫米波望远镜是紫金山天文台的德令哈13.7米口径望远镜,就坐落在青海省德令哈市附近海拔3000米的地点。   问:中国科学家在阿塔卡玛望远镜项目中有贡献吗?   答:阿塔卡玛望远镜是灵敏度最高的观测设备,能够探知宇宙深处原子的扰动。这得益于每一面天线后面的高灵敏度超导探测器。这些探测器被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零下270摄氏度),在这样的低温下,组成探测器的原子几乎凝结不动,热噪声被消除,来自天体的微弱信号才能够被感知。   超导探测器类似人视网膜上的灵敏的感光细胞,是阿塔卡玛望远镜的核心器件之一,而这种超导探测器技术恰好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特长。阿塔卡玛望远镜是国际大科学工程,由欧洲、北美和亚洲共同出资建造。中国虽然没有正式加入该项目,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4年与日本国立天文台签署关于阿塔卡玛望远镜共同研究的备忘录,并以单文磊研究员、史生才研究员为主参与阿塔卡玛两个波段的超高灵敏度接收机的研制工作。中国科研人员在这两个波段超导探测器的研制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所设计的探测器被阿塔卡玛望远镜所应用。在66面阿塔卡玛望远镜的每一个中都包含中国科学家的贡献。
  • 防辐射服《真相调查》爆真相:幕后推手现形
    新闻专题:标准缺失,监管缺位——防辐射服成“皇帝新装”   关于央视《真相调查》防辐射服报道,再爆猛料:节目当事人——陈锋工程师承认实验偏离客观公正,方舟子承认是节目幕后指使策划。   方舟子微博承认:央视的那挡节目实际上是我帮助他们做的   12月20日,方舟子在网易微博(http://t.163.com/chat/maternitydress)上公开承认:央视的那挡节目(2011年12月17日央视《真相调查》防辐射服)实际上是我帮助他们做的。(下图为截图)   陈锋工程师博客承认:新闻报道中的实验是极端情况,存在主观故意   《真相调查》当事人、实验者,近日通过“陈锋实验室”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19611382),以《关于防辐射服问题汇总澄清》为题,对当天的实验及防辐射服问题进行了专门澄清,全文摘录如下:   总的问题澄清:   1) 日常电磁环境的辐射水平对人体是无害的   2) 防辐射服具有屏蔽效果   3) 新闻中的实验是一组研究探索性实验的其中两种极端情况   4) 除了第一条,日常电磁环境是安全的,不提供其他实验结论。   问:防辐射服有用吗?   答:总的来说,多数防辐射服采用内嵌金属纤维,对垂直照射的电磁波有屏蔽效果。问题核心不在屏蔽服是否有用,而在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电磁环境是否安全。从目前WHO和ICNIRP的标准和研究报告来看,没有证据表明日常工作生活环境对人体的伤害。在这种安全情况下,防辐射服的作用就是求个心安。   问:新闻短片中的实验是怎么做的?   答:由于没有相关防辐射服测试标准,采访中进行了一组研究探索性实验。由于新闻长度限制,没有播出所有试验。   实验步骤:首先在没有屏蔽服情况下测试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的损耗作为参考值0 然后保持天线位置不动,将屏蔽服罩在接收天线上,测试损耗值,结果显示为与参考值之差,是相对值,大致体现防辐射服的屏蔽效果。   问:防辐射服有可能比不穿更差吗?这是实验结论吗?   答:虽然极少出现,但是有可能的,片中播放的是两个极端试验描述这种情况。   这两个实验的发射天线置于天花板,模拟辐射源是来自人体上方的近场耦合。由于实验中未使用仿真人(模拟人体环境),电磁波可以从领口直接照射接收天线,因此结果很差,仅有10dB(所说的90%),更差的一种情况是调整防辐射服与天线的相对位置(挺难找到位置),使反射的电磁波尽量聚焦在接收天线上,绝对不是说信号的接收能量大于发射,这不符合能量守恒。这是一个相对值,是接收天线的前后两种状态的测试功率对比...通俗的说,这是把防辐射服当做一个抛物面天线(如卫星天线)的“锅”。   其它的实验模拟垂直照射,屏蔽效果有可能在40dB(所谓的99.99%)以上,这也是目前多数厂家所采用的测试。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衍射情况,可以绕过障碍和缝隙传播,这在一些未播出的试验中也有涉及。   问:什么人要穿防辐射服?   答:日常电磁辐射水平一般来说对人体不构成伤害。只有从事某些电磁辐射(甚至电离辐射)较大的职业,需要工作中穿着专业屏蔽服,与市面一般防辐射服不同。   问:屏蔽服遮住腹部胎儿位置就足够吗?   答:日常电磁辐射不会直接作用于胎儿,而是通过母体。如果母体安全,胎儿就安全。如果需要防护,远离已知工业和军事辐射源是最佳选择。  “打假斗士”方舟子:如此为哪般   方舟子防辐射服打假,由来已久,闹得最凶的一次,可见11月份诸多媒体报道。在遭到相关专家、学者的质疑后,此番,方斗士借助国家级媒体工具,假借极端实验,去完成自身夙愿,可谓工于心计,费心费力,如此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其真实意图耐人寻味。   作为一名生物专业的学者,弃自身的专业研究,而积极投身打假事业,这个事情本身就令人疑惑不解。置疑李开复先生的学历、大力提倡转基因食品、抨击中医理论,无所不能的方先生,在创造一个个事件的同时,倒让我们恍惚看到方先生“聚光灯下好生活”的超级演员一面。著名传播人王利芬女士,曾在微博上这样跟方先生说过:“我建议方舟子把精力、他不屈不挠的精神集中在一些更有意义的需要追根求源的事情上”。   反思: 不能让所谓“名人”成为要挟中国进步的绊脚石   中国是法制社会,规范规则的制定与完善,高于一切。任何非法违规的事情,当有主管部门审定、处理。名人即便真心“打假举报”,也应依据政策法规,按正常渠道举报,交主管部门处理。动用名气,置国家法律法规不顾,甚至误导中央权威媒体,这些做法,已然触犯了中国的正常行政秩序,干扰了国家法制法规的正常实施。但愿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不要让名人成为中国制度多年辛苦建设的破坏者。
  • 我国首台大功率太阳炉聚光器竣工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电工所获悉,由该所太阳能热发电实验室承担研制的大功率太阳炉聚光器近日在宁夏惠安堡镇竣工,其成功研制表明我国科研工作者已掌握了大型高精度聚光器的核心技术和制作工艺。   “太阳能聚集供热方法的研究及成套设备的开发”是国家“973”项目和“863”太阳能制氢课题子课题。大功率太阳炉聚光器经过近3年的研制,各项技术参数经过精心调试,已达到合同要求,并在太阳能制氢试验试运行中产出氢气。   据介绍,该太阳炉系统由3个平整度为1毫米的120平方米的正方形定日镜、跟踪控制系统、300平方米大型高精度抛面聚光器、太阳炉和制氢系统组成。其中,定日镜边长11米,成三角形排列,后面一座高出前面两座1.8米。聚光器为旋转抛物面,旋转轴与地面平行,距地3米。根据惯例,太阳直射辐射按照1000瓦/平方米计算,该太阳炉的总功率是0.3兆瓦。此套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大功率太阳炉聚光器,总聚光面积300平方米,跟踪精度好于1毫弧度,峰值能流密度设计值高达10兆瓦/平方米。该太阳炉的热功率在世界排名第三,前两位分别位于法国的科学研究中心(CNRS)和乌兹别克斯坦物理研究所内。   该系统通过将平面定日镜作为反射器把太阳光反射到对面的抛面聚光器上,经过抛面聚光器聚焦至焦点位置的太阳炉中心处,中心高温高达约3000℃,可在氧化气氛和高温下对试验样品进行观察,不受燃料产物的干扰。目前,该系统平台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反应器接口已经成功产出氢气。
  •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
    2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由该院牵头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标志性设备之一——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以下简称圆环阵)顺利通过工艺测试。这一状如“千眼天珠”的国之重器,不仅能监测太阳“打喷嚏”,还可成功探测脉冲星,为我国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提供高质量的自主观测数据。此次工艺测试表明,圆环阵实现了最大视场达到10个太阳半径的连续稳定的太阳射电成像与频谱观测能力,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初步设计报告的指标要求。被当地居民称作“千眼天珠”的圆环阵,坐落于海拔3820米的四川稻城,由313部直径6米的抛物面天线构成,均匀分布在直径为1公里的圆环上,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它不但能监测太阳的各种爆发活动,还能监测太阳风暴进入行星际的过程,这对于理解太阳爆发机制和日地传播规律,预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供图要实现圆环阵的科学观测目标,313部天线和626条接收链路都要具有非常好的幅度和相位一致性。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提出了原创的圆环阵列构型和中心定标总体方案,突破了单通道多环绝对相位定标等关键技术。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阎敬业说,为保证建设质量和工期,项目采取了“三步走”的研制方案,即2单元技术摸底、16单元成像实验和313单元系统建设。本着“边建设、边调试、边运行”的原则,自2022年3月起,16单元成像实验系统就已开始获取太阳成像数据,迄今已积累了大量太阳活动图像和频谱数据。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3月,还处于系统调试阶段的圆环阵,开展了我国首次基于射电图像序列的脉冲星探测实验,从连续射电图像中成功识别出脉冲星闪烁;5月,圆环阵与欧洲低频阵列开展了联合观测实验,实现了交叉验证;7月,圆环阵已具备连续稳定高质量监测太阳活动的能力,脉冲星成像等射电天文观测能力得到初步验证,开启了科学试观测。记者获悉,下阶段,圆环阵将在白天观测太阳活动,为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提供长时间序列高质量数据,并与子午工程的其他监测设备开展联合观测。“考虑到监测太阳每天需要8小时左右,为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综合效能,圆环阵还将与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中国复眼’雷达阵列、三亚非相干散射雷达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联合观测,有望在低频射电巡天、脉冲星、快速射电暴和行星防御监测预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阎敬业说。
  • 瑞士科学家开发X 射线消色差透镜 将很快实现X 射线显微镜商业应用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Paul Scherrer Institute,简称PSI) 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X射线显微镜的突破性光学元件——X 射线消色差透镜。这使得 X 射线束即使具有不同的波长也可以准确地聚焦在一个点上。对应成果于3月14日发表在科学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成果表示,新型X射线镜头将使使用 X 射线研究纳米结构变得更加容易;这种类型的X射线消色差仪将克服衍射光学和折射光学的色差限制,并为宽带X射线管光源在光谱学和显微镜中的新应用铺平道路。DOI: 10.1038/s41467-022-28902-8用于在微纳米尺度上无损研究物质内部结构和元素组成的X射线技术需要高性能的X射线光学系统。为此,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开发了各种类型的反射、折射和衍射光学元件。衍射和折射光学元件已成为大多数高分辨率X射线显微镜的组成部分。然而,始终遭受固有色差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这限制了它们在窄带辐射中的使用,从本质上说,这类高分辨率X射线显微镜仅限于高亮度同步辐射源。与可见光光学类似,解决色差的一种方法是将具有不同色散功率的聚焦光学和散焦光学结合起来。在这次新成果中,PSI科学实现了X射线消色差仪的首次成功实验,该消色差仪由电子束光刻和镀镍制作的聚焦衍射菲涅耳波带片(FZP)和3D打印双光子聚合制作的散焦折射透镜(RL)组成。利用扫描透射X射线显微镜(STXM)和光学显微镜,科学家演示了在宽能量范围内的亚微米消色差聚焦,而无需任何焦距调整。这种类型的X射线消色差仪将克服衍射光学和折射光学的色差限制,并为宽带X射线管光源在光谱学和显微镜中的新应用铺平道路。消色差镜头对于在摄影和光学显微镜中产生清晰的图像至关重要。它们确保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具有共同的焦点。然而,迄今为止,X 射线还没有消色差透镜,因此只有单色 X 射线才能实现高分辨率 X 射线显微镜。在实践中,这意味着必须从 X 射线光束光谱中滤除所有其他波长,因此只能有效使用一小部分光,从而导致相对低效的图像捕获过程。由 3D 打印机创建的微结构:由 PSI 科学家开发的创新折射结构与衍射元件相结合,形成一个消色差 X 射线镜头,约一毫米长(或高,如图所示)。打开它的末端,就像一个微型火箭。它是由 3D 打印机使用特殊类型的聚合物创建的。该结构的图像由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图片来源:Paul Scherrer Institute/Umut SanliPSI 科学家团队已通过成功开发用于 X 射线的消色差 X 射线透镜解决了以上问题。由于 X 射线可以揭示比可见光小得多的结构,创新的镜头将特别有利于微芯片、电池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发工作。比可见光消色差更加复杂对于可见光,消色差透镜的应用已经超过200多年。但对于X 射线的消色差透镜直到现在才被开发出来,这一事实乍一看似乎令人惊讶。可见光的消色差透镜是由一对不同的材料组成,当可见光穿透第一种材料时,分散成不同光谱颜色(就像穿过传统的玻璃棱镜时一样),然后这些光谱再通过第二种材料时就会逆转这种分散效果,聚焦在一个点上。(在物理学中,分散不同波长的过程称为“色散”)消色差聚焦原理:散焦折射透镜(RL)的色度作为聚焦菲涅耳波带片(FZP)色度特性的校正器。b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了通过电子束光刻和镍电镀制作的镍FZP,用于对比测量。c由四个堆叠抛物面组成的RL的SEM图像,使用双光子聚合光刻技术进行3D打印。d使用消色差作为聚焦光学元件的扫描透射X射线显微镜(STXM)和光学成像实验装置的草图。PSI 的X 射线纳米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X 射线光学与应用研究组负责人、物理学家 Christian David 解释说:“这种适用于可见光范围的基本原理在 X 射线范围内不再起作用。对于 X 射线,没有任何两种材料的光学特性能够在很宽的波长范围内足以抵消另一种材料的影响。换句话说,材料在 X 射线范围内的色散是太相似了。”两个原理而不是两种材料因此,科学家们没有将寻找答案放在在两种材料的组合中,而是探索将两种不同的光学原理联系在一起。“诀窍是要意识到我们可以在衍射透镜前面放置第二个折射透镜,”新研究的主要作者Adam Kubec说。Kubec 目前是 Christian David 小组的研究员,现在为 XRnanotech 工作,XRnanotech 是 PSI 在 X 射线光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衍生公司。“多年来,PSI 一直是 X 射线镜片生产的世界领导者,”David 说,“我们为全球同步加速器光源的 X 射线显微镜提供专门的透镜,称为菲涅耳波带片。” David 的研究小组使用已建立的纳米光刻方法来生产衍射透镜。然而,对于消色差透镜中的第二个元素——折射结构——需要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最近才得以实现:微米级的 3D 打印。这最终使 Kubec 能够制作出一种类似于微型火箭的形状。使用消色差仪演示在不同能量下的 STXM 成像。a)使用消色差获得的图b 中所示的Siemens star样品的 STXM 图像,表明在最佳能量约 6.4 keV 的附近,消色差范围 1 keV。b) Siemens star 测试样品的 SEM 图像,外圈和内圈的径向线和间距 (L/S) 的宽度分别为 400 nm 和 200 nm,见红色箭头。c) STXM 的比较结果是使用消色差 (上) 和传统 FZP (下) 获得的能量范围为 6.0 keV 至 6.4 keV。虽然 FZP 图像的对比度随能量快速变化,但使用消色差获得的图像质量变化很小。潜在的商业应用新开发的镜头使得X射线显微镜实现了从研究应用到商业应用(例如工业)的飞跃。“同步加速器源产生如此高强度的 X 射线,以至于可以滤除除单个波长以外的所有波长,同时仍保留足够的光来产生图像,”Kubec 解释说。然而,同步加速器是大型研究设施。迄今为止,在工业界工作的研发人员被分配了固定的光束时间,在研究机构的同步加速器上进行实验,包括 PSI 的瑞士同步辐射光源 SLS。这种光束时间极其有限、昂贵,且需要长期规划。“行业希望在他们的研发过程中拥有更快的响应循环,”Kubec 说,“我们的消色差 X 射线镜头将在这方面提供巨大帮助:它将使工业公司可以在自己的实验室内操作紧凑型 X 射线显微镜。”PSI 计划与 XRnanotech 一起将这种新型镜头推向市场。Kubec 表示,他们已经与专门在实验室规模上建造 X 射线显微镜设施的公司建立了适当的联系。作为元件安装在瑞士同步辐射光源SLS上进行测试为了测试他们的消色差仪的性能,科学家们在将其作为聚焦光学元件安装在瑞士同步辐射光源SLS的cSAXS光束线上。其中一种方法是非常先进的 X 射线显微镜技术,称为 ptychography。“这种技术通常用于检测未知样本,”该研究的第二作者、Christine David 研究小组的物理学家、X 射线成像专家 Marie-Christine Zdora 说,“另一方面,我们使用 ptychography 来表征 X 射线束,从而表征我们的消色差透镜。” 这使科学家能够精确检测不同波长的 X 射线焦点的位置。他们还使用一种方法对新镜头进行了测试,该方法使样品以小光栅步长穿过 X 射线束的焦点。当改变 X 射线束的波长时,使用传统 X 射线镜头产生的图像会变得非常模糊。但是,在使用新的消色差镜头时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当我们最终在广泛的波长范围内获得测试样品的清晰图像时,我们知道我们的镜头正在发挥作用,” Zdora高兴地说道。David 补充说:“我们能够在 PSI 开发这种消色差 X 射线镜头,并且很快将与 XRnanotech 一起将其推向市场,这一事实表明,我们在这里所做的这类研究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实际应用。”
  • 太阳能材料反射率测定方法
    材料的表面反射率是目前太阳能行业中最常关注的测试项目之一。这类测试所涉及到的样品种类繁多,包括金属反射涂层、半导体材料与涂层以及防护玻璃上面的防反膜等。很多材料的反射同时包含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类型,这对测试方法是否能将光谱干扰降到最低、获得准确的反射率数据提出了挑战。材料表面的反射类型:A.镜面反射;B.漫反射镜面反射镜面反射率可以用不同类型的镜面反射附件(例如VW型反射附件、VN型反射附件和通用反射附件URA)进行测量。VN型反射附件(单次样品反射)和VW型反射附件(两次样品反射)是根据背景(V)和样品(N和W)测量模式的几何光路而命名。背景和样品测量模式切换过程中镜子的移动是手动操作的。URA是一种可变角度、单次样品反射的VN型附件,其中镜子的移动和入射角度的选择完全由软件控制电子步进马达自动调节。PerkinElmer的通用反射附件URA漫反射漫反射率可以用积分球进行测量。测试光线分别经过参比光路和样品光路中的光学元件,通过Spectralon积分球表面开口,进入球体内部的参比窗口和样品反射窗口。积分球体积越大,开口率越小,测试准确率越高。PerkinElmer 150mm积分球内部检测器前面安装了具有Spectralon涂层的挡板,避免了样品初次反射光线进入检测器。PerkinElmer的150mm积分球及光路示意图■ 测试样品 样品描述1镜面反射成分很少的漫反射材料2反射强度较低的镜面涂层3中等反射强度的镜面涂层4反射强度较高的镜面半导体材料■ 光谱结果 样品1(左上)、2(右上)、3(左下)、4(右下)的光谱。黑色曲线为150mm积分球测量结果,红色曲线为60mm积分球测量结果,绿色光谱曲线为URA测量结果。样品1:150mm积分球测量的光谱强度更高,因为该积分球的窗口面积比例低于60mm积分球。因此更多的样品漫反射光线可以被收集起来,更接近准确值。样品2:150mm积分球测量结果与URA附件测量结果非常接近。60mm积分球测量结果的反射率偏高,这是因为热点区域主导并且富集了检测器所测量的光线。此外,积分球内部的漫反射光线很少,因此基本没有光线通过开放窗口逃离。样品3:60mm积分球测量的光谱存在波长漂移和强度平移的问题。150mm积分球与URA附件测量的光谱之间存在一些不规则的差异。样品4:60mm积分球和URA附件的测试结果差异明显(5%R),150mm积分球与URA附件所测量的样品光谱也不再重叠。结论镜面反射非常强或者完全是镜面反射的样品需要使用URA、VN或者VW等绝对镜面反射率附件进行测量。太阳能行业的一些材料具有很强的镜面反射,但是也含有少量的漫反射成分。对于这种类型的样品,可以使用150mm积分球来测量。通过测量铝镜消除热点产生的光谱干扰,获得可以接受的绝对反射率数据。如果样品与参比铝镜的反射率比较接近,可以获得最佳的测试结果。更多详情,请扫描二维码下载完整应用报告。
  •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考察FAST并慰问一线科技工作者
    p & nbsp & nbsp & nbsp 5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一行来到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考察了中国科学院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看望慰问一线科技工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国家发改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及贵州省有关负责人陪同考察。 /p p   考察期间,马凯听取了FAST研制和建设情况的汇报,观看了工程建设汇报视频,兴致勃勃地考察了FAST工程现场,详细询问工程建设情况。他表示,工程建设历时22年,很不容易,也很了不起,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对科研人员和工程建设人员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他希望科研团队继续发扬优良作风,利用这一高水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努力取得具有诺贝尔奖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 /p p   受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委托,中科院副秘书长汪克强代表中科院欢迎马凯副总理一行莅临FAST考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郑晓年对FAST工程和建设情况作了介绍。他说,FAST利用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优良台址——贵州天然喀斯特巨型洼地,自主发明主动变形反射面,在观测方面形成300米瞬时抛物面汇聚电磁波,在地面改正球差,实现宽带和全偏振 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自主提出轻型索拖动馈源支撑系统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接收机高精度指向跟踪。FAST建设已经推动了相关产业技术升级和能力提升。 /p p   我国科研人员从1994年就开始了FAST的科学研究,2011年工程正式动工,2016年9月25日项目完工。FAST的科学目标包括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学,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 观测脉冲星,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 主导国际低频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获得天体超精细结构 探测星际分子 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FAST是目前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灵敏度高于国际同类天文望远镜,预计可在10年至20年内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p
  • 教育部推荐多个分析化学项目申报2014国家科技奖
    日前,教育部对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项目形式审查结果进行公示,拟将形式审查合格的自然科学奖项目435项、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124项、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505项(其中,推广类通用项目33项),专利奖通用项目8项、直报国家自然科学奖34项、直报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22项、直报国家进步奖通用项目41项进行公示。   其中,生物医学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新技术开发及其示范应用,蛋白质组高效富集、酶解和质谱分析新技术和新方法,蛋白质定量及活性表征的电化学研究,环境友好的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多组分同时分析的方法研究,腐蚀电化学仪器方法的创新及应用,微结构光学测试技术及其应用,新型X射线器件及其微纳检测系统等分析检测项目均在上述名单内。   仪器信息网特别将上述9个分析检测项目的完成单位、项目团队以及项目成果摘选如下,以飨读者。   项目名称:生物医学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   完成单位:深圳大学   完成人:屈军乐,牛憨笨,邵永红,许改霞,陈丹妮,于斌   项目介绍:该项目提出了光谱分辨多光子荧光快速显微成像技术和部分受体光漂白的FRET方法,研制了同时时间和光谱分辨的多焦点多光子显微成像系统,开发了新型高效高稳定的双光子荧光探针,进行了应用验证 发展了同时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多焦点多光子显微结构和功能成像技术,并在细胞周期进程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得到应用等。   项目名称: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新技术开发及其示范应用   完成单位:福州大学,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宝特科技有限公司   完成人:陈国南,付凤富,张兰,杨方,林志杰,邱彬,郭隆华,林子俺,林振宇,黄晓蓉   项目介绍:该项目成功开发了用于水产品中重金属元素形态与价态分析的毛细管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仪 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电致化学发光联用及新型毛细管电泳/加压毛细管电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平台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FITT-2001农药残留快速测试仪等便携式,快速,低成本检测仪器及配套的试剂盒和速测卡以及用于复杂样品体系的前处理设备AutoSPE-06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等。   项目名称:蛋白质组高效富集、酶解和质谱分析新技术和新方法   完成单位:复旦大学   完成人:杨芃原,陆豪杰,刘宝红   项目介绍:该项目发展了以微纳技术为特点的介孔等新材料富集蛋白/肽的新方法,鉴定了高背景下的低丰度蛋白 开展了低丰度和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和糖基化)蛋白质的选择性富集和快速酶解、高效质谱鉴定等研究工作 提出了低丰度及翻译后修饰蛋白质选择性富集、质谱有效鉴定新方法 研发了多种适合与质谱在线和离线联用的蛋白质酶解技术。   项目名称:蛋白质定量及活性表征的电化学研究   完成单位: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大学   完成人:李根喜,殷咏梅,孙丽洲,李昊,赵婧,曹亚,张凯   项目介绍:该项目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电化学技术研究蛋白质的新策略、新方法,实现了多种重要靶标分子的高灵敏、高选择性分析检测。   项目名称:环境友好的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   完成单位:武汉大学   完成人:胡斌,何蔓,陈贝贝   项目介绍:该项目开拓了液相微萃取在无机元素及形态分析中的应用新领域,建立了毛细管微萃取与等离子体光/质谱联用新方法 还建立了液相微萃取、毛细管微萃取技术与色谱/等离子体质谱分离/检测手段联用分析新方法等。   项目名称:多组分同时分析的方法研究   完成单位:清华大学   完成人:张新荣,张四纯,邢志,那娜,韩国军,魏振威,文芳,刘月英,孔浩,武亚艳   项目介绍:该项目提出了用稀土稳定同位素探针替代荧光探针进行生物样品中多组分的同时分析、用阵列模式替代单一传感模式进行复杂多组分生物样品的识别的思想,指导设计了常压敞开式离子源进行阵列和成像分析工作 建立了化学发光阵列成像原理的快速、高通量催化剂筛选新方法,以及低温等离子体探针质谱成像新方法等。   项目名称:石墨烯的电分析化学和生物分析化学   完成单位:清华大学   完成人:李景虹,刘洋,王颖,唐龙华,陈达   项目介绍:该项目围绕石墨烯在电分析化学及生物化学分析领域的基础问题,在石墨烯电化学、石墨烯复合生物电化学界面的构建和石墨烯纳米探针、生物分子组装及成像等领域开展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 建立了基于石墨烯的高灵敏免疫、核酸和酶电化学生物分析方法等。   项目名称:腐蚀电化学仪器方法的创新及应用   完成单位:厦门大学,广州市本原纳米仪器有限公司,厦门乐钢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完成人:林昌健,卓向东,吴浚瀚,林理文,董士刚,田昭武   项目介绍:该项目成功研制了一系列相关的科学仪器和工业检、监测仪器,发明了多种实验室科研用和工业现场用的电化学微探针、传感器及测量技术,推进仪器在科学研究和工业检监测中的应用和拓展等。   项目名称:新型X射线器件及其微纳检测系统   完成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完成人:乐孜纯,董文,全必胜,梁静秋,付明磊,张明   项目介绍:对金属材料抛物面型二维聚焦X射线组合折射透镜的制作方法、跨接式纳米聚焦X射线组合透镜,以及基于X射线组合折射透镜的微束聚焦系统和扫描微探针系统开展了系统研究与研制。   项目名称:微结构光学测试技术及其应用   完成单位:天津大学   完成人:胡小唐,胡晓东,郭彤,胡春光,陈津平,栗大超   项目介绍:该项目开展了反射差分光谱测量方法及相关技术的研发,提出了将白光干涉用于大面积阵列器件测量的新方法,系统研究了可动MEMS微结构的面内运动和离面运动的测量方法 构建了基于Linnik 型的测量系统等。
  • OPTON微观世界|第33期 扫描电镜新技术——同轴透射菊池衍射(TKD)技术的应用
    引 言扫描电镜中的被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在确定材料结构、晶粒尺寸、物相组成以及晶体取向甚至是应力状态标定都有一定的涉及。通过电子衍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Keller与Geiss基于EBSD技术相同的硬件与软件,通过改变样品台的倾角,使得荧光闪烁体信号接收器在样品下方接收透射电子衍射信号,从而代替原先的背散射信号。这种新技术称为Transmission Kikuchi diffraction(TKD),由于它的信号接收方式特点也被称为t-EBSD。由于接收信号的方式由被散射电子信号转为透射电子信号,其分辨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由原来的EBSD技术的几十纳米(20-30nm平行于电子束的方向,80-90nm垂直于电子束的方向)提高到了TKD技术的10纳米。由于电子束与材料交互作用体积的减少,分辨率提高,使得分析超细晶材料以及其中的纳米颗粒的到了实现。为了改善电子衍射信号接收能力,一种新型的电子束-样品-接收器(on-axis TKD)共轴TKD式的几何设计在法国洛林大学(Université de Lorraine)与布鲁克公司联合组装使用,这个新装置不仅可以接收菊池花样还可以接收衍射点的信息。虽然此时TKD的说法已经不能十分贴切的描述实际情况,应该改为扫描电镜中的透射衍射(Transmission Diffraction )更为合理。由于传统上TKD缩写已经被普遍接受,所以我们在本文中以共轴透射菊池衍射(on-axis TKD)来表述此种新方法。这种新型的接受方法比传统的非共轴TKD(off-axis TKD)方法得到更高的信号强度。同时,共轴TKD方法由于其接收信号的对称性,可以使得原先非共轴TKD方法得到的扭曲的信号得以矫正。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揭示透射衍射花样随着不同试验条件、样品参数(电子束入射强度、样品与探测器的距离、样品的厚度、样品的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帮助试验人员选择衍射花样中的合适的衍射数据(点、线、带),以及相应的设置电镜与样品的参数。最后在实际的纳米材料中采用TKD技术对样品进行纳米尺度的分析研究。试验方法所有的试验都是基于ZEISS Supra 40型号与ZEISS Gemini SEM进行的,配备的设备是Bruker e-Flash1000摄像机,对应的探测器型号是Bruker OPTIMUS。如图1所示,传统的TKD系统与on-asix TKD系统的探头接收方向并不相同。图2表示了FIB制样方法获得的楔形单晶Si薄片式样,样品厚度在25nm到1μm之间,用于后续的试验检测。图1 (a)同轴式透射菊池衍射(on-axis TKD);(b)传统非同轴透射菊池衍射(off-axis TKD);(c)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图2 实验用的FIB砌削的楔形Si单晶样品的SEM图像电子束入射能量、样品厚度以及原子序数对TKD衬度的影响1衍射衬度的种类在同轴TKD技术中,收集到的衍射花样衬度不仅仅受到显微镜参数的影响,对于不同的观察样品其衍射花样衬度也会有所不同。目前,样品的厚度与入射电子的加速电压是日常应用过程中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样品的密度与原子序数也是重要的影响参数,但是目前无法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同时,信号接受探测器的摆放角度、与样品的测试距离也是在实际操作中影响信号接受质量的因素之一。我们可以把衍射花样分为两类:衍射斑点与菊池花样。菊池花样有三种不同的衬度:线衬度、亮带衬度、暗带衬度。2菊池线与菊池带菊池线的形成原因在于,如果样品足够厚,那么将会产生大量以各种不同方向运动的散射电子;也就是说,电子与样品发生非相干散射。这些电子与晶体平面作用发生布拉格衍射。菊池线的形成有两个阶段,一是由于声子散射形成的点状的非连续的发射源,如图3(A)所示。第二是由于这些散射后的电子将相对于面hkl以θB运动(如图3B所示),从而与这些特定晶面发生布拉格衍射。因为散射电子沿各个方向运动,衍射书将位于两个圆锥中的一个内(如图3C)。换言之,因为入射k矢量有一定的范围,而不是单一确定的k矢量,所以观察到的衍射电子的圆锥而不是确定的衍射束。考虑与hkl晶面成θB角度方向的所有矢量所构成的圆锥,称之为Kossel圆锥,并且圆锥角(90-θB)非常小。由于荧光屏/探测器是平面并且几乎垂直于入射束,Kossel圆锥将以抛物线形式出现。如果考虑近光轴区域,这些抛物线看上去就像两条平行线。有时把这两条菊池线和他们之间的区域称为“菊池带”。图3(A)样品在某一点处所有电子散射的示意图(B)部分散射电子以布拉格角θB 入射特定hkl晶面而发生衍射(C)这些圆锥与Ewald球相交,由于θB很小,在衍射花样上产生了近似直线的抛物线。3布拉格衍射斑点与TEM中的衍射斑点形成原理相似,TKD中衍射斑点是由于低角弹性散射形成的,低角弹性散射是连续的,然而在高角范围内,随着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散射分布并非连续,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衍射斑点只能在低散射角度的区域才能够观察到。图4显示了单晶Si样品中,随着厚度变化引起的衍射信息变化,在样品较薄的区域我们可以看出衍射斑点的信息,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加,衍射斑点信息消失。菊池花样在样品时很薄的区域,衬度模糊,而在样品厚度很大时,衬度表现的较弱,其它阶段花样都比较清晰。图5中可以看出,随着入射电子能量的降低,衍射斑点也逐渐消失。由此,可以认为衍射斑点的强度在样品厚度一定的前提下,可以认为是入射电子能量的函数。图4 单晶Si在不同厚度下共轴透射菊池衍射(on-axis TKD)产生的透射衍射花样 (a)43nm (b)45nm (c)48nm (d)52nm (e)65nm (f)100nm (g)200nm (h)300nm (i)1000nm 加速电压E=15keV,探测器样品距离DD=29.5mm,光阑尺寸60μm,束流强度2nA,图像捕获时间(a-h)200ms×30images (i)990ms×30images随着加速入射电子的加速电压的变化,透射菊池衍射花样的变化,可以看出,与图4中的变化规律相似。可以看出入射电子能量与样品厚度在对花样的衬度影响方面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但是其原理并不完全一样,随着入射电子加速电压的降低,菊池带的宽度逐渐变窄。图6所示,基于等离子体与声子的自由程的模型计算了出现衍射斑点的情况下,样品厚度与电子入射能量的关系,可以看出入射电子的能量是产生电子衍射斑点的样品厚度的函数。图5 单晶Si在不同加速电压下共轴透射菊池衍射(on-axis TKD)产生的透射衍射花样 加速电压(a)30keV (b) 25keV (c)20keV (d)15keV (e)10keV (f)7keV;样品厚度d=150nm,探测器样品距离DD=29.5mm,光阑尺寸60μm,束流强度2nA,图像捕获时间(a-h)200ms×30images (i)990ms×30images图6 Si、Ti两种材料随着电子入射能量以及样品厚度变化为变量的布拉格衍射斑点显示示意图实际样品测试纳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力学、光学以及催化性能,在材料研究领域中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其中纳米金属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纳米孪晶铜材料,是最早研究的纳米金属材料之一,但是由于其晶粒尺寸小于100nm,其孪晶片层只有十几个甚至几纳米(图7),使得以往的结构研究手段多采用透射电镜(TEM)的方法。但是由于TEM难以对大量晶粒的取向进行统计分析,这就需要用到扫描电镜的EBSD技术,介于传统的EBSD技术的分辨率的局限,一直少有纳米级别的分析。那么有了TKD的新型技术,就可以对纳米级别的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图7 纳米孪晶铜的TEM观察由于纳米孪晶的制备方法多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得到薄膜形式的材料。所以在生长厚度方向上由于厚度较薄(约20nm),本次实验是用金(Au)薄膜样品进行观察,采用的是场发射扫描电镜Zeiss Merlin Compact 以及Bruker OPTIMUS 同轴TKD探测器进行观察。结果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片层结构的分布,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出片层结构之间的界面角度为60度,可以确定为[111]112纳米孪晶,并且通过测量可以确定片层宽度仅有2nm。基于共轴TKD技术,让以往在SEM中难以完成的纳米结构的织构组织分析成为可能。并且对纳米尺度材料的性能提升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支持。图8 a)纳米金颗粒的孪晶结构PQ图与IPFZ叠加显示;(b)(a)图中线段处角度分布图小 结1.共轴式透射菊池衍射技术可以在衍射花样中获得更加广泛的衍射信息:布拉格衍射斑点、菊池线以及菊池带。2.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加,衍射斑点、菊池线、菊池带依次产生。在样品较薄的状态下,菊池带呈现明亮的带状,随着样品后的增加,深色衬度在在带中出现并缓缓变暗,直至带状衬度明锐显现。3.样品厚度与入射电子能量可以作为相关联的变量,影响着衍射信息的衬度;减小样品厚度相当于增加入射电子能量。也就是说要得到特定的衍射衬度,可以调整样品的厚度与调整入射电子束的能量这两种方法是等价的。4.基于等离子体与声子的自由程的模型计算了出现衍射斑点的情况下,样品厚度与电子入射能量的关系。可以看出这二者呈线性关系,且根据元素的不同样品厚度与入射电子能量的比值的常数也有所差别。5.采用共轴TKD技术测试了金纳米颗粒的纳米片层结构,并且分辨出了2nm尺度的孪晶片层结构。
  • 定制镜面反射测量附件
    1. 镜面反射附件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镜面反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利用镜面反射进行照明和聚集能量的日光灯灯罩、高原上的太阳灶,另外,一些显示器面板,如电脑、手机的显示屏,需要使用增透膜(AR涂层),减少镜面反射,从而让屏幕的画面更清晰,减少鬼影和光斑。 在研发生产或质量检测中,需要对这些元件进行镜面反射测定,据此评价它们的性能。由于这些元件的种类多样,需要测定不同固定角度下的镜面反射,因此定制不同入射角的镜面反射附件可以直接测定不同元件的镜面反射率,提高评价效率。可用于测定光学玻璃,塑料,滤光片,镜子等样品。能够为从事玻璃,滤光片及化学领域的客户带来解决方案。2.镜面反射附件是什么样子的呢? 日立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H4150在镜面反射测量中,可以提供4种固定入射角的标准选配附件,分别是5°,12°,30°和45°。凭借丰富的研发经验,日立可以定制不同固定入射光角度的镜面反射附件。附件的详细信息,请点击以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s926340.htm有任何关于日立定制附件的问题,请拨打: 400-630-5821
  • 神奇“光学扳手”让显微镜镜头更轻薄
    未来的显微镜、望远镜甚至相机镜头,或许不再需要复杂、笨重的镜头组,仅通过纳米级厚度的平面薄膜,便可完成光的聚焦、偏转等控制。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光电所)获悉,在国家973项目“波的衍射极限关键科学问题”课题支持下,该所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 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研究证实:利用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相互作用的物理原理,“悬链线”可以对光产生稳定、可控的“扳手”作用。就是说用“悬链线”结构制 造的光学器件,可不借助任何凹凸透镜,仅在“二维”平面上便可实现光的折射、反射,甚至让光旋转成任意姿态。 悬链线与抛物线、月牙线或者半圆线不同,是一条两端固定的链条在重力作用下弯曲形成的曲线。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桥梁悬索、架空电缆、街道护栏铁链等都是悬链线结构。 科学家们发现,在诸多形式的悬链线中有一种“等强度悬链线”可以保持结构在不同位置受力一致。那么,它施加到光上的“力”是否也一致呢?在这种奇特 的力学特性启发下,光电所团队用粒子束在厚度仅百纳米的平面金属薄膜表面,刻下纳米尺寸的“亚波长悬链线”连续结构,并证实了刻有这种悬链线“花瓣”的金 属膜,在光束照射后,可产生稳定可控的折射、反射等光学现象。 该团队负责人杨磊磊介绍说,传统意义上光的折射、反射等相位变化,是由于透镜不同厚度产生,而厚度均匀的平面透镜不会产生光的相位变化。此次科学新发现,意味着利用“悬链线”构成的超薄纳米结构,能够在二维平面内实现对光的连续调控。 “如果把光比喻成行进的列车,过去的凹凸透镜如同依靠弯曲的轨道调整列车运行,而现在仅需扳动悬链线这个铁道岔口的‘扳手’,便可改变列车的前进方 向。”杨磊磊介绍说,为进一步确认悬链线的“光学扳手”作用,研究团队还在平面金属薄膜上尝试刻制出不同形状的悬链线“版画”,并通过一种“花瓣状”的圆 形排列阵列,产生了携带完美轨道角动量,呈螺旋式前进的“光漩涡”。而此前研究中,科学家们还曾将月牙形、抛物线形结构刻制在平面上观察光的折射、反射, 结果证实仅有“等强度悬链线结构”具有稳定的光学相位变化。 “传统光学元件其厚度远大于波长,这就是为何天文望远镜、相机镜头需要不同大小的镜头组。但悬链线光学器件,可通过操作纳米级超薄结构的平移、缩 放、旋转等,实现光的相位变化,其厚度远小于波长。”杨磊磊介绍说,未来基于悬链线构建的新型光学元器件,具有轻薄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飞行器、卫星等空 间探测领域,手机、相机镜头等成像领域。 而这个受自然现象启迪的美妙光学发现,在电磁学、光通讯领域也让人充满遐想。杨磊磊说,按照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相互作用的原理,悬链线还可拓展到 包括微波、太赫兹、红外、可见光在内的大部分频谱范围,广泛用于各种电磁器件;而采用悬链线结构的光通信器件,可在同一波长上传输多路信号,提高光通信的 频谱利用率,大大增加光通信的信息传输量。 上述研究成果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创办的最新期刊《科学进步》上发表后,受到了国际光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科学》对其点评认为,这一发现的证实,“证明了纳米悬链线可用于构建超薄、轻量化的光学器件,有望成为下一代集成光子学的核心”。
  • 中国科大在高性能金刚石量子器件制备上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等人在金刚石量子器件制备方向取得重要进展,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基于自对准的光子学器件制备加工技术,可将氮-空位色心这一原子级量子传感器以纳米级精度加工到金刚石器件最佳工作位置,实现接近最优光学探测性能的量子传感器阵列。这项研究成果以“Self-aligned patterning technique for fabricating high-performance diamond sensor arrays with nanoscale precision”为题发表在《科学进展》[Sci. Adv.8, eabn9573 (2022)]上。金刚石,俗称“钻石”,具有高硬度、高稳定性、高透光性、高热导率以及超高的禁带宽度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超精密加工、光学材料以及半导体电子器件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十多年来,科学家发现金刚石中一种可以发光的原子尺度晶格缺陷--氮-空位色心(简称NV色心)具有极大的量子应用前景,让存在缺陷的不“完美”金刚石变得在实用性上更加“完美”。NV色心不仅可以以纳米空间分辨率对电磁场、压力等多种物理量在室温大气乃至极端环境下进行精密测量,也可以建立多体量子纠缠,用于研究量子信息等基础问题,在前沿基础科学、高科技产业等领域有重大应用价值。图1:制备技术方法示意图。制备高性能金刚石量子器件是金刚石量子信息技术实用化的关键技术。以金刚石量子传感器为例,其原理是利用器件内的NV色心将外界的微弱物理信号转换为自身荧光强度信号来进行探测,因此在不牺牲其他物理性质前提下,提高NV色心光子计数率是提升传感器性能的一个关键指标。在过去几年中,人们积极致力于开发用于提高NV色心荧光强度的金刚石微纳米光子学结构,例如固体浸没透镜、柱形波导、圆形牛眼光栅、抛物面反射器、倒置纳米锥等。但目前传统的制备技术无法精确控制微纳米结构中NV色心位置,导致器件制备效率低下,性能难以达到预期(图2(a)),其主要原因是NV色心制备工艺和金刚石结构刻蚀工艺之间的对准难题(图1左)。通常这一对准精度需要优于20纳米,方能达到光学器件理论上最优的光学性能。图2:器件制造效果展示。(a)传统工艺制造器件光学计数率分布;(b)自对准工艺制造器件光学计数率分布;(c)金刚石纳米柱传感阵列电镜照片;(d)单个NV色心荧光饱和曲线测试。针对以上难题,本工作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基于自对准策略的光子学器件加工技术,通过双层掩膜图形化工艺设计实现生成NV色心所需的氮离子注入工艺和金刚石结构刻蚀工艺的自对准,精度可以达到15纳米(图1右)。使用该技术,研究团队实现了高性能金刚石纳米柱传感阵列的制造,该纳米柱传感器可用于生物传感、纳米级磁性材料成像等前沿应用。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器件显示出高度一致且最优的光子计数率以及接近理论预期的器件产率。通过金刚石晶体取向进一步控制荧光发射偶极方向,团队最终实现单个NV色心饱和光子计数率达到~4.34Mcps,荧光强度提升大约20倍(图2)。该方法具有可工程化、简单且高精度的特点,不仅可批量化制备高性能金刚石量子传感器,对金刚石量子技术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应用于碳化硅、稀土离子等其他固态量子体系。相关技术与器件已申请国际专利进行保护。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特任副研究员王孟祺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杜江峰院士、王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安徽省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n9573
  • 成果速递 | 超高分辨散射式近场光学显微镜在超快研究领域最新应用进展
    近年来,范德瓦尔斯(vdW)材料中的表面化激元(SP)研究,例如等离化激元、声子化激元、激子化激元以及其他形式化激元等,受到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成为了低维材料领域纳米光学研究的热点。其中,范德瓦尔斯原子层状晶体存在特的激子化激元,可诱导可见光到太赫兹广阔电磁频谱范围内的光学波导。同时,具有较强的激子共振可以实现非热刺激(包括静电门控和光激发)的光波导调控。 前期的众多研究工作表明,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已经被广泛用于稳态波导的可视化表征,非常适合评估范德瓦尔斯半导体的各向异性和介电张量。 如上所述,范德瓦尔斯材料中具有异常强烈的激子共振,这些激子共振能产生吸收和折射光谱特征,这些特征同样被编码在波导模式的复波矢量qr中,鉴于范德瓦尔斯半导体在近红外和可见光范围内对ab-平面的光学化率有重大影响,因此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 2020年7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Aaron J. Sternbach和D.N. Basov教授等研究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Femtosecond exciton dynamics in WSe2 optical waveguides”的研究文章。研究者以范德瓦尔斯半导体中的WSe2材料为例,利用德国neaspec公司的纳米空间分辨超快光谱和成像系统,通过飞秒激光激发研究了WSe2材料中光波导在空间和时间中的电场分布,并成功提取了飞秒光激发后光学常数的时间演化关系。同时,研究者也通过监视波导模式的相速度,探测了WSe2材料中受激非相干的A-exciton漂白和相干的光学斯塔克(Stark)位移。 原文导读: ① 在纳米空间分辨超快光谱和成像(tr-SNOM)实验中(图1,a),研究者先将Probe探测光(蓝色)照到原子力显微镜(AFM)探针的点上,从探针点(光束A)散射回的光被离轴抛物面镜(OAPM)收集并发送到检测器。同时,WSe2材料的中的波导被激发并传播到样品边缘后,进而波导被散射到自由空间(光束B)。二个Pump泵通道(红色)可均匀地扰动样本并改变波导的传播。 通过在WSe2/SiO2界面处的近场tr-SNOM的振幅图像(图1b)可明显观察到约120 nm厚WSe2材料边缘(白色虚线)处形成的特征周期条纹—光波导电场分布。研究者进一步通过定量分析数据,分别获取了稳态和光激发态下,WSe2中波导的光波导的相速度q1,r和q1,p。图1:纳米空间分辨超快光谱和成像系统对WSe2材料中光波导的纳米成像结果。a:实验示意图(蓝色为Probe光,红色为Pump光);b:近场纳米光学成像 c: 在稳态下,WSe2边缘的近场光学振幅图像;d: 光激发态下,延迟时间 Δt=1ps的WSe2边缘的近场光学振幅图像;e: 分别对c、d进行截面分析,获取定量数据。Probe探测能量,E=1.45 eV ② 研究者通过变化Probe探测能量范围(1.46–1.70 eV)及其理论计算成功获取了WSe2晶体稳态下的色散关系和理论数据显示A-exciton所对应的能量。图2:WSe2晶体稳态动力学的时空纳米成像研究。a: 不同Probe能量的近场光学振幅;b: 傅里叶变换(FT)分析 c: Lorentz拟合的WSe2块体材料介电常数面内组成;d: 基于Lorentz模型理论计算的能量动量分布(吸收光谱)。Probe探测能量,E 1.46–1.70 eV。 ③ 为了进一步研究光激发下WSe2中波导的色散和动力学,研究者进一步在90 nm的WSe2材料上,通过探测能量E = 1.61 eV,泵浦能量E = 1.56 eV,泵浦功率1.5 mW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一列的纳米空间分辨超快光谱和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图3a,b),研究者成功获取到了不同延迟时间Δt与δq2和δq1的关系。结果表明:光激发后的个ps内,虚部q2(图3a)突然下降(δq20)并迅速恢复。另一方面,理论计算结果(图3,c)显示了在A-exciton附近(黑色虚线箭头),初始能量Ex处,稳态(黑色虚线)和激发态A-exciton能量Ex’(蓝色箭头)分别的色散关系。 为了弄清各种瞬态机制,微分色散关系被研究者引入。先,研究者定义了微分关系:δqj=qj,p – qj,r,(j=1,2 分别代表波矢的实部和虚部,p, pump激发态,r 稳态)。研究者的理论及实验微分色散关系结果(图3 d、e)成功显示了光诱导转变中A-exciton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A-exciton附近微分色散的特征是由两个伴随效应引起的:(i)仅在Δt=0时观察到的A-exciton的7 meV蓝移; (ii)A-exciton的漂白(定义为光谱频谱展宽和/或振荡强度降低(见图3d)。 趋势(i)在1 ps内恢复,与抑制耗散的动力学一致(图3a)。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A-exciton共振的瞬态蓝移是由于相干的光诱导过程所引起。 趋势(ii)持续时间更长,因此归因于非相干激子动力学。图3:WSe2中波导模的微分色散和动力学研究。a: δq2与Δt曲线;b: δq1与Δt曲线 c: 平衡和非平衡条件下洛伦兹模型计算的色散关系;d: 理论微分色散关系;e: 实验微分色散关系 综上所述,波导的瞬态纳米超快成像使我们能够以亚皮秒(ps)时间分辨率来量化光诱导变化的WSe2光学特性。研究者在WSe2上成功观察到了光诱导相速度的大幅变化,这表明所观察到的效应可能在范德瓦尔斯半导体中普遍存在。此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按需调谐范德瓦尔斯半导体的光学双折射行为。另一方面,研究者的工作开创性地发展了利用tr-SNOM探测超快激子动力学的工作,并为利用波导作为定量光谱学工具研究纳米光诱导动力学铺平了道路。研究者认为这种超快泵浦探测方法的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可能同样适用于新奇拓扑材料中的边缘模式和边缘效应的研究。 neaspec公司利用十数年在近场及纳米红外领域的技术积累,开发出的全新纳米空间分辨超快光谱和成像系统,其Pump激发光可兼容可见到近红外的多组激光器,Probe探测光可选红外(650-2200 cm-1)或太赫兹(0.5-2 T)波段,实现了在超高空间分辨(20 nm)和超高时间分辨(50 fs)上对被测物质的同时表征,可广泛用于二维拓扑材料、范德瓦尔斯(vdW)材料、量子材料的超快动力学研究。 参考文献:[1]. Aaron J. Sternbach et.al. Femtosecond exciton dynamics in WSe2 optical waveguid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 11, 3567 (2020).
  • 微博热议央视“防辐”调查风波
    近日,央视《真相调查》栏目关于“防辐射服的真相”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其中最为消费者关心的一点是实验中显示穿上防辐射服之后信号反而加强,穿反而不如不穿,此论一出引发准妈妈强烈反响,也引发了一场行业震动。随着后续跟进的报道,央视节目中的检测人员陈峰也逐渐浮出水面,针对众说纷纭的揣测,陈峰临时开通微博和博客,以网络方式对一些细节进行了回应,其在微博中表示(摘自陈峰个人微博):标准的实验应采用仿真人(模拟人体环境),在标准实验场地(如暗室)测试电磁波能量吸收比(SAR),节目中的实验不严谨,只能大致说明问题,并说明新闻中的实验是“非标准示意性”的 ,没有标准实验结论, “.新闻中删减了实验说明”。   根据网络资料显示,陈峰属于“罗德与施瓦茨公司”, 并在新闻中被称为中科院推荐的国内权威检测机构,而这家机构其实为一家企业实验室,根据百度百科介绍,其经营产品包含移动通信、无线电行业、广播、军事和ATC通信,这也让很多业内人士质疑其是利益关联者,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在替通信等电磁辐射领域“漂白”。其在微博中反复提及的重要一点是辐射环境的安全性,而对于防辐射服的是否有用在微博中给出的回答是:“不能得出防辐射服完全没用的结论,新闻中特意强调的仅是一个特殊实验设置,是电磁波进入屏蔽服后的反射情况,绝对不是说信号的能量提高了。这是一个相对值,是接收天线的前后功率对比。”。这两句话没有在新闻中出现,恰恰是这两句话没有出现,陈峰也承认“由于新闻长度限制,没有播出所有试验”,单纯依靠剪辑后的视频,在媒体和公众的“简洁推导”后,得出了“穿上防辐射服之后信号反而加强,穿反而不如不穿”这样的结论,如果有这两句话,如果能够播出整个实验过程,相信结论不应如此。   其实在电视节目播出之后就有很多业内专家关注这段实验视频,北京水华青阳员防辐射相关技术人员在第一时间对视频做出解读,并给予了回应:“首先从实验环境来看它不是检测电磁辐射的标准实验室,而且它并没有模拟服装真实穿在人体上的环境”。这一点陈峰在他的关于澄清防辐射问题的博客中再度说明:“这两个实验的发射天线置于天花板,模拟辐射源是来自人体上方的近场耦合。由于实验中未使用仿真人(模拟人体环境),电磁波可以从领口直接照射接收天线,因此结果很差。”恰恰由于未模拟人体环境,从而使实际中不会存在的辐射从很大的领口、袖口射入,水华青阳技术人员也认为这是造成实验数据与实际不符的一个重要因素。   水华青阳同时给出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其实和上述的原因具有一定关联性,因为如果有人体在衣服内部,对于10GHz以下的电磁辐射(我们生活中的电磁辐射一般都属于10GHz以下的辐射,比如手机是900MHz和1800MHz)射入到人体表面时,会有一部分电磁辐射被人体吸收,也会有一部分电磁辐射穿透人体,并不会像节目中的图片示意的那样,在衣服与人体之间多次反射。而没有多次反射,那么衣服穿在人体时,即使有小部分辐射从缝隙射入,也不会增强,而是对人体产生一次性的辐射,这与不穿防辐射服接收到的辐射频次是一样的。至于实验中出现数据增大的时刻,恰恰是因为衣服里没有人体,从而让电磁辐射在衣服的前片与后片之间进行了多次反射,进而有了增大的一刻,才会显示惊人的“不降反升”数据。   综上所述,除其它环境因素外,主要原因是辐射源头从扩大的两口中进来的过多,没有人体的阻挡屏蔽造成直接反射,引用陈峰微博中的话:通俗的说,这是把防辐射服当做一个抛物面天线(如卫星天线)的“锅”。正是在刻意做成这个“锅”的情况下,才形成了“不降反升”的数据。所以他也特意说明 “片中播放的是两个极端试验描述这种情况”。另外,陈峰微博还提到,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衍射情况,可以绕过障碍和缝隙传播,这在一些未播出的试验中也有涉及,也表明确实由于新闻长度限制,没有播出所有试验。   不难看出,操作过程中显示的实验数据是真实的,但也不是十分严谨的,而对于这样一个要求实验环境很严格、模拟状态必须真实的科学性实验,不应该也不能得出 “穿上反而辐射加强”这样的“粗暴”结论。为了避免更多的误解发生,在刚刚更新的博客中,陈峰对于此实验做出四点总结:1)日常电磁环境的辐射水平对人体是无害的 2)防辐射服具有屏蔽效果 3)新闻中的实验是一组研究探索性实验的其中两种极端情况 4) 除了第一条,日常电磁环境是安全的,不提供其他实验结论。这算是对自己所做的实验给出了完整链条,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结论却远没有这么简单。   昨天人民日报发表时评,客观分析了目前防辐射服监管缺失和公众的信心失衡状态,而对于所有的防辐射服厂家说无疑敲响了警钟。其实大部分生产厂家也一直在加紧联系相关部门和业内专家一同来拟定防辐射服(防辐射孕妇装)的国家标准,这也是对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保障,而对于消费者的疑虑,水华青阳防辐射相关人员表示,应该一起与媒体和相关部门一同加强对电磁辐射防护知识的普及,但是普通消费者知识的匮乏和部分传播者表述的不严谨恰恰使消费者更加混淆不清,造成诸多误解,比如很多消费者以为只有一种辐射,以为电磁波屏蔽服也能防核辐射,在日本核泄漏事件中,水华青阳的咨询电话迅速攀升,问的最多的是防辐射服(防辐射孕妇装)是否防核辐射,我们一律都会如实告知,不防核辐射。除了准妈妈之外,有些普通人也在疑问自己所在的工作环境是否需要穿防辐射服,在陈峰的博客中给予了如下解答:“日常电磁辐射水平一般来说对人体不构成伤害。只有从事某些电磁辐射(甚至电离辐射)较大的职业,需要工作中穿着专业屏蔽服,与市面一般防辐射服不同。”其实不然,现在的防辐射孕妇装就是从专业屏蔽服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而来,如果对行业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专业屏蔽服(非铅衣)采用的屏蔽面料和现在的防辐射孕装是一样的,如某些电脑厂商的研发实验室或者银行的信息计算机中心的工作人员等,穿着的专业屏蔽服虽然有袖子或者适当加长,但是绝对不是新闻中描述的密闭“太空服”,一样有袖口领口和底边下摆,一样会有少量的辐射进入,但是既然肯定了专业人员面对更强的电磁辐射环境需要穿着防辐射服,那么关于“孕妇防辐射服穿不如不穿”的结论就显得自相矛盾了。   可见,电磁辐射的科普常识应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普及,水华青阳提出的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电磁辐射理念值得推广:不提倡谈辐色变的“恐怖论”,也不提倡无知无畏的“无害论”,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件辐射防护衣,更需要一种科学的辐射防护意识。只有这样,广大消费者的安全及健康权益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 “微莲花,微祝福” | 无掩膜激光直写光刻仪3D灰度曝光应用
    近年来,实现微纳尺度下的3D灰度结构在包括微机电(MEMS)、微纳光学及微流控研究领域内备受关注,良好的线性侧壁灰度结构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维纳器件的静电力学特性,信号通讯性能及微流通道的混合效率等。相比一些获取灰度结构的传统手段,如超快激光刻蚀工艺、电化学腐蚀或反应离子刻蚀等,灰度直写图形曝光结合干法刻蚀可以更加方便地制作任意图形的3D微纳结构。该方法中,利用微镜矩阵(DMD)开合控制的激光灰度直写曝光表现出更大的操作便捷性、易于设计等特点,不需要特定的灰度色调掩膜版,结合软件的图形化设计可以直观地获得灰度结构[1]。由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Russell Cowburn教授主导设计研制的小型无掩膜激光直写光刻仪(MicroWriter, Durham Magneto Optics),是一种利用图形化DMD微镜矩阵控制的直写曝光光刻设备。该设备可以在无需曝光掩膜版的条件下,根据用户研究需要,直接在光刻胶样品表面上照射得到含有3D灰度信息的曝光图案,为微流控、MEMS、半导体、自旋电子学等研究领域提供方便高效的微加工方案。此外,它还具备结构紧凑(70cm × 70cm X×70cm)、高直写速度,高分辨率(XY ~ 0.6 um)的特点。采用集成化设计,全自动控制,可靠性高,操作简便。目前在国内拥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100余家应用单位,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好评。结合MicroWriter的直写曝光原理,通过软件后台控制DMD微镜矩阵的开合时间,或结合样品表面的曝光深度,进而可以实现0 - 255阶像素3D灰度直写。为上述相关研究领域内的3D线性灰度结构应用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实验方案。图1 利用MicroWriter在光刻胶样品表面上实现的3D灰度直写曝光结果,其中左上、左下为灰度设计原图,右上、右下为对应灰度曝光结果,右上莲花图案实际曝光面积为380 × 380 um,右下山水画图案实际曝光面积为500 × 500 um 图2 利用MicroWriter实现的3D灰度微透镜矩阵曝光结果,其中SEM形貌可见其优异的平滑侧壁结构 厦门大学萨本栋微纳米研究院的吕苗研究组利用MicroWriter的灰度直写技术在硅基表面实现一系列高质量的3D灰度图形转移[2],研究人员通过调整激光直写聚焦深度以及优化离子刻蚀工艺,获得具有良好侧壁平滑特征的任意3D灰度结构,其侧壁的表面粗糙度低于3 nm,相较此前报道的其他方式所获得的3D灰度结构,表面平滑性表现出显著的优势。MicroWriter的灰度曝光应用为包括MEMS,微纳光学及微流控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优质且便捷的解决方案。图3 利用MicroWriter激光直写在硅基表面实现图形转移过程示意图图4 利用MicroWriter激光直写曝光在硅基表面转移所得的3D灰度结构的实际测量结果与理论设计比较,其中图a中红色散点表示实际图形结构的纵向高度,黑色曲线为图案设计结果;图b中左为设计图形的理论各点高度,右为实际转移结果的SEM形貌结果,其中标准各对应点的实际高度。综上可以看出其表现出优异的一致性图5 利用AFM对抛物面硅基转移结构的测量与分析,可以看到起侧壁的表面平滑度可以小至3 nm以下,表现出优异的侧壁平滑性 利用MicroWriter激光直写曝光技术,不仅可以直接制备任意形状的硅基微纳灰度结构,而且可以将制备的3D结构作为模具、电镀模板或牺牲层来应用在其他材料上,如聚合物、金属或玻璃等。这种直观化的激光直写技术在诸多维纳器件研究领域中表现出显著的应用优势和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1] Hybrid 2D-3D optical devices for integrated optics by direct laser writing. Light Sci. Appl. 3, e175 (2014)[2]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ilicon structure with smooth curved surfaces. J. Micro/Nanolith. MEMS MOEMS 15(3), 034503 相关参考: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Russell Cowburn介绍:https://www.phy.cam.ac.uk/directory/cowburnr
  • 镀膜片基底背面反射的影响——低反射率样品表征
    当光线照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光线改变了传播方向返回原来的媒介中继续传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在自然界中,光的反射存在着镜面反射、漫反射和逆反射三种现象。光的反射示意图镜面反射是在光线入射到一个非常光滑或有光泽的表面上时发生的。光线在物体表面反射的角度和入射的角度,度数相同但方向相反。如果物体的表面和光源成精确的直角,那么反射光线会完整地反射回光源方向。光的漫反射是一种最常见的反射形式。漫反射发生在光线入射到任何粗糙表面上, 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一致,造成反射光线无规则地向不同的方向反射。只有很少一部分光线可以被反射回光源方向,所以漫反射材料只能给人眼提供很少的可视性。逆反射(背面反射)是指反射光线从靠近入射光线的反方向,向光源返回的反射。当入射光线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仍能保持这一特性。当石英片上镀膜后,石英片的逆反射会对镜面反射的结果有明显的影响。本文采用日立的UH415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5°绝对反射附件和60mm积分球测试分析逆反射的影响。 下面是2种不同工艺需求的测试数据图:左图为同一批次的2个镀膜样品,变量为基底是否进行了涂黑处理。通过数据可以明显的发现:涂黑处理后的反射率明显降低,在1370nm附近的反射率约为0.3%,这是因为涂黑处理使得基底的背面反射(逆反射)尽可能地消除。 右图为另一种工艺的产品,直接对样品进行测试,不需要额外的处理,可以得到1300 ~ 1600 nm范围内反射率低于0.2%的效果,符合产品的预期。一般遇到测试反射率低于0.5%的指标需求时,建议使用标准片测试。×总结根据测试的目的需求,基底是否处理对实际的测试结果有很大影响。样品的反射率测试,需要考虑背面反射的影响。日立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H4150结合镜面反射附件,可以准确的表征低反射率的样品性能。——the end——公司介绍: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日立集团旗下日立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本公司秉承日立集团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始终追寻“简化客户的高科技工艺”的企业理念,通过与客户的协同创新,积极为教育、科研、工业等领域的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和优质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主要产品包括:各类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表面科学仪器和前处理设备,以及各类色谱、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广大的日立客户,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武汉、沈阳等十几个主要城市设立有分公司、办事处或联络处等分支机构,直接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专业优质的各类相关技术咨询、应用支持和售后技术服务,从而协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其目标,共创美好未来。
  • 科研人员利用透射电镜破解氢致界面失效之谜
    当“安静”的铝制品遇见“淘气”的氢原子,为何“肌肤”表面就会冒出“痘痘”?  这一谜团已存在超过50年。  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破解了这一难题。此项成果6月29日在线发表在世界著名期刊《自然-材料》上(原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nmat/journal/vaop/ncurrent/full/nmat4336.html)。  人们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铝制品通常稳定耐用,因为它的表面会自然形成一层致密而坚硬的氧化铝保护膜,俗称“刚玉”。但在含氢环境中,铝制品常常会在表面鼓出气泡,最终导致氧化膜保护层脱落,乃至材料失效。这一现象,被称为“氢鼓泡”。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发现,原来,对于“纤瘦”的氢原子而言,刚玉中的原子间隙如此之大,以至于它们可以在其中来去自如。氢原子的随性“游走”会破坏金属铝和刚玉之间“手拉手”的紧密联系,从而使一部分铝原子“重获自由”。这些铝原子也会在氧化物和金属铝的界面上自由运动,并在金属铝的一侧形成很多微小的坑。随着坑的不断长大,氢原子拥有足够的空间重新结合形成氢分子并对氧化膜产生压力。当坑的直径大到某一临界尺寸时,氧化膜就会被撑得发生塑性变形,并向外鼓出形成气泡。而气泡密度足够大时,氧化膜保护层便会脱落,最终导致材料失效。  这种氢致界面失效是在石化、海洋、核、航空航天及半导体等工业里常见的金属材料失效原因之一。尽管此前不同国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其原子尺度的机理一直不甚明了。传统的表面鼓泡理论只能解释气泡的生长,对于气泡的形核则缺乏理论及实验证据。西安交大微纳中心的这一研究发现填补了氢致界面失效现象起源的实验和理论空白,有助于人们找到防止氢致界面失效的方法,提高材料在含氢环境中的服役寿命。  “举一个激动人心的例子:太阳帆,”微纳中心博士生解德刚介绍说,宇宙中氢的质量分数在70%以上,人类造的任何飞行器在太空航行时都必须考虑氢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太阳帆的原理就是利用大面积镜面般光滑的薄膜反射太阳光以获得动力航行。目前最有可能的薄膜材料就是铝箔,科学家已经意识到太空环境中铝箔表面易发生鼓泡的现象,而太阳帆表面一旦发生鼓泡,其反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影响飞行器的动力性能。“希望我们的发现对于太阳帆的防氢设计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解德刚对此十分期待。  “这项发现对很多与氢有关的未解之谜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微纳中心主任单智伟教授告诉记者,“比如半导体芯片中的导线基底界面劣化、电厂的汽轮机叶片的氧化皮脱落、核电站中有大量的质子辐射环境以及高温水汽环境等等。”  此项研究中,微纳中心的科研人员一改以往楔形的样品设计,采用微纳尺度的金属铝圆柱体,通过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氢气氛围下金属和氧化界面的动态演化过程,以令人信服的证据无可争辩地证明了氢致表面氧化物鼓泡的晶向依赖性。  据了解,绝大多数金属制品在实际使用时表面都会有一层保护膜,有的是自然形成,有的是人为添加。这层保护膜通常起着防氧化、防腐蚀、耐磨损等作用。一旦被破坏,材料的氧化、腐蚀、磨损就会加速,发生到一定程度就会使材料彻底失效。单智伟教授指出,降低表面防护层的粗糙度,选择合适的金属基底取向,对界面进行有目的改性等可有效减缓甚至防止氢致界面失效的发生。接下来,研究小组将继续聚焦氢致材料失效机理研究,致力于进一步推动人们对氢影响的认知,以减少和避免由氢脆等材料失效所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和重大安全事故。  该文章的作者依次为博士生解德刚、王章洁博士、孙军教授、马恩教授、李巨教授和单智伟教授。此项研究工作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及111项目的资助。
  • 康师傅泡面含重金属
    据台媒报道,正当台湾“黑心油”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际,有岛内杂志13日公布最新检测结果,台湾市面售卖的各个名牌泡面的油包居然都含铜、铅、砷、汞等重金属,不仅台产泡面遭殃,连韩国泡面也中枪。据13日出版的《今周刊》报导,有台湾油品业者向周刊爆料称,“黑心油”只是成分实不实在而已,但食品大厂泡面里的油包,到底用什么油和配料做的,问题才大!   周刊随即在市面购买深受台人喜爱的“维力炸酱面酱料罐”及“康师傅香辣牛肉面”,送SGS台北食品实验室检验后发现,泡面油包居然含有铅、砷、铜、汞等重金属。为求谨慎周刊再采买了“统一肉燥”等10款罐装调味酱,以及“韩国辛拉面”等6款泡面各40包。   检测报告发现,在泡面油包部分,除了“味王原汁牛肉汤面”油包仅含微量的铜,“五木香葱拌面”油包含有砷、铜外,其余包括“康师傅香辣牛肉汤面”、“韩国辛拉面”、“统一老罈酸菜牛肉面”和“味丹味味A排骨鸡汤面”,皆被验出砷、铅、铜3种元素,而台湾热卖的“阿舍客家板条”则是除了上述3种重金属外,还被验出汞。   其中“统一老罈酸菜牛肉面”酱包的含铜及铅量最高,分别达1.73ppm(百万分之一)和0.222ppm,含砷量最高的则是“韩国辛拉面”,数值为0.532ppm。不过,由于目前台湾并未对泡面的油包订定出重金属剂量的标准,因此,暂无法判定是否超量。   而被检测的泡面厂商皆口径一致地强调,这些重金属元素皆普遍存在于环境与食物中,因此泡面油包制造所需要的植物蔬果、油脂等原料,自然就含有微量的重金属元素。   不过,台湾消费者文教基金会委员朱槿梵表示,虽然铜为生命活动所需的微量元素,但其余诸如汞、铅、砷等并非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尽管食品里难免存在些有毒重金属,然而只要超过一定浓度,都会干扰正常的生理功能,严重时还会导致基因突变而造成癌症。   台湾是全球生产泡面最多的地区之一,据调查指出,台湾人一年足足要吃掉4.6亿包泡面。同时,大陆是全球泡面最大市场,一年市值500亿人民币,台湾泡面更已经成为大陆民众最爱的泡面品牌,如果失掉大陆市场,那台湾泡面将面临绝境。   “如果康师傅的油有问题,那他的方便面,我都不吃了。”据旺报引述上海计程车司机王先生说,上海人“比较怕死”,当地有很多品牌可以选择,价格不是重点。   台湾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食品组长蔡淑贞表示,重金属在大环境都会有,还是得从前端原料控管,有关这次检验结果,食品组将持续追查 并计划于明年全面检视及监测各类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且依据研究成果修正相关标准。
  • ACCSI 2015科学仪器研发成果转化推进研讨会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4月22日,2015(第九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5)在北京举行。为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届年会特别增设了&ldquo 科学仪器研发成果转化推进研讨会&rdquo 分论坛。会议由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联合ACCSI 2015主办方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共同举办。 会议现场 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副主任孙月琴主持会议   会议特别邀请了科技部的相关负责人为大家分析解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还有来自清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多位院士课题组的骨干科研人员,以及来自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师范大学、和鑫生技公司的研究人员介绍了最新的仪器技术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陈宝明   2014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案,并报送全国人大开始审议。这是我国近20年来首次修订该法案。新法案会给科技成果转化打开怎样的新局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宝明在报告中从法案修订的背景意义、修订当中的若干考虑、以及主要突破点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介绍。并重点对新法案当中对于产学研的合作形式、人员交流、奖励机制、金融支持、科技中介服务等方面做了细致介绍。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激光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激光工程技术研究部副部长 张申金   张申金介绍了中科院理化所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DUV-DPL)的研制、相关前沿装备研发以及前沿应用的主要进展。中科院理化所拥有KBBF晶体生长技术,并发明了其关键使用技术&mdash &mdash 棱镜耦合器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研制实用化、精密化DUV-DPL的国家。目前,课题组已成功研发了177.3 nm 固定波长和170~232 nm宽调谐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并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发出多种光源与前沿装备的对接技术,研制成功9类9台基于DUV-DPL技术的国际前沿装备。当前,课题组正在进一步研发高精准、短波长(100mW)的新型深紫外全固态激光光源,并于近期首次实现基频源8倍频最短波长167.75 nm和164.83 nm倍频输出。张申金表示欢迎大家使用DUV-DPL,开拓其应用领域。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系主任 谭峭峰   谭峭峰介绍了光学设计在光谱仪器研发中的重要作用及典型案例。采用恰当的光学设计可以提升仪器性能,减小仪器体积,使得仪器更加简便易用。据介绍,课题组通过光学设计,成功开发了折叠光路长光程差分吸收光谱仪,该仪器体积小、易便携,能在狭小空间内完成测量任务,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还有通过光路设计改进的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用于高分辨率大气成分监测仪,实现了CH4、N2O、O3等10余中大气成分探测。另外课题组还研发了基于超环面的反射式原子吸收光谱仪光路设计,实现无色差、高通量、光谱范围达190nm~900nm,分辨率达0.1nm 采用双抛物面镜设计了消像差的中阶梯交叉色散光路,主波长268.9nm处分辨率可达7pm。 和鑫生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策略长 郭菁菁   郭菁菁介绍了和鑫生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穿透式X光管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人类癌症治疗、动物癌症治疗、低辐射医疗影像、非破坏性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据介绍,和鑫生技成立于2007年,接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Dr.Seitz所创立的NanoDynamisc-88实验室的X光技术转移与专利授权,在台湾进行产品的研发与量产,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开发穿透式X光管技术的公司。和鑫生技的商业运营模式以发展核心技术为主,目前在人类癌症治疗、动物癌症治疗、低辐射医疗影像、非破坏性检测等领域积极寻求合作对象。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 张学典   张学典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在光电传感器技术研究及仪器产品开发应用方面的进展情况。其在医疗影像领域的相关成果有:胶囊内镜导航技术,单细胞操纵、测序和实时成像技术、医学影像高分辨、超高速成像技术,以及正在开展的3D可视微创手术系统研发、太赫兹人体安检系统等。波谱仪器方面的研发成果有:基于光谱技术的水质检测仪器开发、太赫兹波谱技术及其应用、手持式拉曼光谱仪、高性能光谱仪器关键分光及接收部件研发等。接下来,课题组将继续推进胶囊内镜机器人、太赫兹核心器件研制、高分辨超高速成像等方面的技术开发。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孙红霞   孙红霞介绍了针对糖尿病并发症&ldquo 套餐式&rdquo 快速检测试剂及仪器的研发情况。据介绍,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1亿人左右,糖尿病人几乎都伴随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肾脏损伤、失明、足部溃疡等并发症。但我国市场上除血糖仪产品外,罕见用于糖尿病并发症检测的快速检测产品。课题组将高特异和高灵敏的纳米超分子探针技术与生物传感器技术和微纳器件加工技术相结合,针对糖尿病并发症三个重要监测指标:血清总胆固醇、尿微量白蛋白和钾离子,开发相应的快速检测试条,并研制了可检测上述试条的 &ldquo 套餐式&rdquo 快速检测设备(检测时间&le 10min,标准偏差&le 15%,误差&le 20%),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有效预防和及早发现并发症提供了便利。   此外,在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郭非介绍了李玉德教授课题组在毛细管光学元件方面的研究情况。据介绍,课题组在国内首次研制了适合衍射实验站一次聚焦光源的锥形单毛细管,在国际上首次研制了适用于高压XAFS的毛细管X光透镜,解决了金刚石的衍射干扰和DAC对低能X射线的吸收。同时针对目前航空航天工业的合金类材料的焊接件、精密仪器仪表和汽车工业等领域的小钢珠、工程常用的细线径圆柱螺旋弹簧等材料残余应力检测中的难点,课题组开发了相应的毛细管透镜,并取得了成功应用。   除了在此次研讨会的报告中展示的仪器成果,为了更好地推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科学仪器研发企业的科技合作交流,研讨会主办方还特别印制发行了《ACCSI 2015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 科学仪器研发成果集》,以便于推介、宣传和企业选用,该成果集共包括来自15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48项仪器成果转化项目。
  • 盘点我国大科学装置中的那些知名专用研究设施
    1月22日,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2021年度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国科发基〔2020〕342号)》。其中提出了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这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就是常说的大科学装置。随着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研究的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深化,科学研究对其所依赖的实验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大科学装置就是为满足现代科学研究所需的能量更高、密度更大、时间更短、强度更高等极限研究条件而产生的。大科学装置作为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对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力。按不同的应用目的,大科学装置可分为三类:专用研究装置、公共实验平台和公益基础设施。本文特为读者介绍其中的那些知名的专用科研设施。500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神光Ⅱ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神光Ⅱ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简称神光Ⅱ,包括八路装置和第九路两大部分)是目前国内已经投入正式运行的规模最大的高功率钕玻璃激光实验装置,也是我国目前唯一能够提供开放研究的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它能在十亿分之一秒的瞬间发射出功率相当于全球电网总和数倍的激光束聚集到靶上,形成高温等离子体并引发聚变,进而开展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物理和惯性约束聚变(ICF)实验研究。自2000年以来,神光Ⅱ以我国激光聚变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质量、高稳定、高重复性提供了几十种复杂物理目标和靶型的实验打靶近6 900余次。近年来全年运行平均成功率超过90%,已经大幅超过装置原定70%的技术指标,实现了我国激光驱动器运行水平的重大提升,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中高效、稳定运行的范例。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该设施为基础研究专用设施,依托本设施成立的国际合作组开展了长期的国际合作。主要功能是探测反应堆放出的中微子,计算中微子振荡参数及反应堆能谱。主要技术指标为:中微子探测器靶质量 ≥ 20吨 靶质量精度 0.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风洞实验群该设施是国内高校最大规模的风洞实验群,现有2.5m×3m单回路连续式低速风洞一座,1m开口非定常低速风洞一座,0.6m×0.6m亚跨超高速风洞一座,Φ0.5m高超声速风洞一座。另外还有多座小口径低湍流度、射流风洞、进气道专用风洞以及各种流动测试设备,完成了大量型号任务的风洞实验和实验技术发展,为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实验条件。同时还有拥有Cluster并行机系统,完成了大量飞行型号的空气动力学数值计算任务。现有实验室面积10000多平方米。 中渔科212中渔科212主要用于长江口及临近水域渔业资源评估、走航式流场分析、渔场形成机制与预测辅助、水文数据及影像实时监测、长江口濒危野生水生动物的救护暂养以及珍稀水生动物后备亲本的暂养。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栅刻划系统这款仪器位于长春光电所,其最大刻划面积为400x500mm的平面衍射光栅刻划系统,最大检测口径为400x500mm的光栅衍射波前测量仪、光栅衍射效率测量仪和光栅鬼线强度测量仪。长春光机所是中国光栅的发源地,也是国内研制光谱仪器最早的科研单位之一。2007年,科技部批复同意以长春光机所为依托单位组建“国家光栅制造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国家光栅工程中心”)。船用小型燃气轮机技术实验平台辽宁省船用小型燃气轮机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在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轮机系统与船舶新动力实验室—船用燃机与新型动力分实验室”、“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船用小型燃气轮机技术及实验平台”和交通运输部“十二五”轮机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而成的学科实验室,并于2010年8月被批准组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于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轮机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及大连海事大学船舶动力工程研究所,已成为基础与前沿课题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300吨级渔业资源调查船科学调查船将主要承担南海海域的渔业资源与环境的常规、专项和应急调查监测、海洋综合调查和研究、涉外海域渔业资源环境调查、双边或多边渔业资源联合调查、负责捕捞技术研究、渔业资源养护等任务,开展复合渔场单鱼种渔业生态特征、高效生态渔具渔法、鱼类洄游规律、渔场形成机制、渔业资源时空变动规律等研究,为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对外谈判、生态环境修复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支撑平台。 主要技术指标:船长42.8米,型宽8米,型深5.2米,最大航速12.5节,经济航速12节,续航力4000海里,自持力30天,满足近海航区要求。调查船设置3个实验室:综合实验室、海洋生物实验室、渔业声学实验室。新一代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MUSER)新一代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MUSER)是国际上首个太阳宽带动态频谱成像系统,由100个抛物面天线组成三螺旋阵列,能对太阳爆发进行类似CT扫描一样的全日面快速频谱成像观测。是国际上首个太阳宽带动态频谱成像系统,实现了在百毫秒量级时间分辨率上同时584通道对太阳的快速连续观测,最高空间分辨率优于2角秒,完成了对太阳爆发初始能量释放区高分辨射电频谱成像观测。“探索一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探索一号”,船舶满载排水量为6250T,船长94.45M,型宽17.9M,无限航区,配置DP2动力定位系统,续航能力大于10000海里,自持力超过60天,船艏采用X-BOW造型设计,在我国尚属首例,上层建筑设计为全封闭包围式,提高其耐波性,减少甲板上浪。 “探索一号”还具有充分的深海科考作业能力,建有地质实验室、地球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冷冻样品库等十多个实验室,另在甲板面设置2个可拆卸式移动实验室,能同时搭载60名船员、科学家及潜航员。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装置,其运行原理就是在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或氚,通过类似变压器的原理使其产生等离子体,然后提高其密度、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能量。2009年,世界上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首轮物理放电实验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站在了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前端。2016年2月,中国EAST物理实验获重大突破,实现在国际上电子温度达到5000万度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2018年11月, EAST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重大突破。天马望远镜天马望远镜作为主力测站先后参加并成功完成了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三号卫星的VLBI测定轨任务,大幅提高了VLBI系统的测量能力,为探月系列卫星的VLBI测定轨做出了卓越贡献。今后数年内,将作为主力测站继续参加国家深空探测重大任务。 天马望远镜成功开展谱线、脉冲星和VLBI的射电天文观测。探测到了包括长碳链分子HC7N在内的许多重要分子的发射和一些新的羟基脉泽源,探测到包括北天周期最短毫秒脉冲星在内的一批脉冲星,发现了目前研究热点-银心磁星具有周期跃变现象等,取得重大射电天文观测成果,已实现了对外开放。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可运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深海,在海山、洋脊、盆地和热液喷口等复杂海底进行机动、悬停、正确就位和定点坐坡,有效执行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环境和海洋生物等科学考察。可搭载海洋仪器设备、传感器在海底进行规范化海试,并获取原位数据。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长、宽、高分别是8.2米、3.0米与3.4米,空重不超过22吨,最大荷载是240公斤,最大速度为每小时25海里,巡航每小时1海里,当前最大下潜深度7062.68米,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是一架横卧南北方向的中星仪式反射施密特望远镜。应用主动光学技术控制反射改正板,使它成为大口径兼大视场光学望远镜的世界之最。由于它口径达4米,在曝光1.5小时内可以观测到暗达20.5等的天体。而由于它视场达5°,在焦面上可放置四千根光纤,将遥远天体的光分别传输到多台光谱仪中,同时获得它们的光谱,成为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它将安放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右图为效果图),成为我国在大规模光学光谱观测中,在大视场天文学研究上,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大科学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负责设计和建造的我国第一台大型重离子加速器系统。它的胜利建成,为我国开辟了中能重离子物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领域,标志着我国回旋加速器技术水平进入了国际先进水平,也是激励广大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强素质,早成才的生动课堂。HIRFL由离子源、注入器、主加速器、8个实验终端以及束流运输线等主要部分组成,注入器是一台改建的能量常数为69的1.7米扇聚焦回旋加速器,主加速器是一台能量常数为450的大型分离扇回旋加速器。注入器与主加速器联合运行,可以把C到Xe的重离子分别加速到100~10MeV/u的能量。中国散裂中子源散裂中子源是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和工业水平等综合实力的大型科学研究装置。中子散射广泛应用于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技术、资源环境、纳米等学科领域,并有望在如量子调控、蛋白质、高温超导等重要前沿研究方向实现突破。强流质子加速器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将为一些重要的应用如质子治癌、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洁净核能源系统(ADS)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储备丰富的工程建设和运行经验。散裂中子源的建设不但会对我国工业技术、国防技术的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也会带动和提升众多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 玻璃行业中的透射与反射色彩质量测量—色差仪
    玻璃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具等领域。在玻璃行业中,透射和反射是两个重要的性质。透射涉及玻璃对可见光的透明程度和色彩表现,而反射关乎玻璃表面镀膜的效果。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在线ERX55分光光度仪和ColorXRAG3色度分析仪来监控色彩质量和测量玻璃镀膜的反射率。透射是玻璃行业中最重要的光学性质之一,它决定了玻璃对可见光的透明程度和色彩表现。当光穿过玻璃时,会受到折射现象的影响。折射是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方向的现象。这种折射现象使得玻璃能够将光有效地传播到玻璃的另一侧,使我们能够透过玻璃看到外面的世界。在玻璃行业中,透射率是一个重要的参数。透射率定义为通过玻璃的光强与入射光强的比值。透射率越高,玻璃对光的透明度就越好。而对于特定波长的光,其透过玻璃的能量与光谱分布有关,因此,不同类型的玻璃可能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透射率。透射率的测量通常使用分光光度计来完成。在线ERX55分光光度仪是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可以用于测量透明薄膜的色彩、可见光透射和雾度,持续监控色彩质量。通过持续监控透明薄膜的色彩质量,生产厂家可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反射是另一个在玻璃行业中需要关注的光学现象。反射率是一个指标,用于衡量光线在物体表面反射的程度。在玻璃制造过程中,常常会在玻璃表面进行涂层处理,这些涂层能够改变玻璃的反射性能。通过合理设计涂层,可以实现特定的反射率,使玻璃在特定波长范围内表现出所需的特殊光学效果,如防紫外线、隐私保护等。玻璃作为非散射性物体,在传统的直接照明测量设备中无法准确提供色彩数据。为解决这一问题,ColorXRAG3色度分析仪成为了一种重要工具。该设备具备宽波长范围(330nm到1,000nm)和高光学分辨率(1nm),可在实验室中安装在支架上,对放置在样品支架上的玻璃板进行测量。同时,它也可用于在线测量,安装在玻璃板上方的横梁用于测量低辐射玻璃,或安装在玻璃板下方用于测量遮阳镀膜。ColorXRAG3色度分析仪具有紧凑型设计,可从距离玻璃板10mm处捕获非散射性样品的光谱数据和色彩反射值,甚至能鉴定多银层镀膜。该仪器采用氙气闪光灯,同时采用+15°:-15°、+45°:-45°和+60°:-60°三种光学结构,每秒进行一次测量,以实现全方位的色彩数据获取。其中,±15°的测量值与传统实验室测量的积分球光学结构结果相同,而±45°和±60°的测量值则可以显示不同观察角度下的色彩变化。ColorXRAG3色度分析仪的应用为玻璃行业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色彩测量解决方案,使生产厂家能够更好地控制透射与反射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并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推动玻璃行业的持续发展。透射和反射是玻璃行业中非常重要的光学现象。透射性能决定了玻璃的透明度和色彩表现,而反射率则与玻璃表面的涂层处理密切相关。使用在线ERX55分光光度仪和ColorXRAG3色度分析仪,可以对玻璃产品的透射性能和反射性能进行精确测量和监控,从而保证玻璃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预期要求。“爱色丽彩通”是丹纳赫公司旗下的品牌,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成立于1958年。作为全球领先的色彩趋势、科学和技术公司,爱色丽彩通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品牌、制造商和供应商管理从设计到最终产品的色彩。
  • 透射与反射测量技术关键工具及颜色测量方法
    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精确的物质性质测量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材料科学、光学工程以及生物医学领域,透射测量与反射测量技术的应用日益增多,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透射测量是指测量光线通过物质后的强度变化,以此来分析物质的特性;而反射测量则是基于光线打到物质表面后反射回来的光强变化进行分析。这两种测量技术虽然操作原理不同,但都旨在通过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来揭示物质的内在属性。一、透射测量与反射测量的比较分析透射式和反射式分光光度计均能利用光源的闪烁特性,覆盖360至750纳米范围内的全部波长光线进行照射。通过对透射光或反射光的测量,这些设备能够创建出色彩的量化图谱(即色彩“指纹”)。在反射光谱中,主要波长决定了颜色的属性。紫色、靛蓝及蓝色属于短波段,波长介于400至550纳米之间;绿色处于中波段,波长在550至600纳米;而黄色、橙色及红色表示长波段光。对于光亮增白剂(OBA)和荧光剂这类特殊物质,它们的反射率甚至可以超过100%。反射式分光光度仪通过照射光源至样本表面并记录以10纳米步长测得的反射光比例,以此来分析颜色。这种方法适用于完全不透明的物质,通过反射光的量化,可以准确测量其色彩。而配备透射功能的分光光度仪则是通过让光穿透样本,使用对面的探测器来捕获透过的光。这一过程中,探测器会测量透射光的波长及其强度,并把它们转换成平均透射率的百分比,以量化样本的特性。尽管反射模式能够用于分析半透明表面,但准确了解样本的透明度是必须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最终数据的准确性。二、样品确实不允许光线穿透吗?测量透射率与评估不透明度并不总是等同的,因为不透明度涉及两个方面:是否能遮挡视线穿过的表面或基质,以及材料允许光线通过的程度。通常,您可能会认为您的手是不透光的,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是正确的。然而,当您把手电筒紧贴手掌并开启时,会发现光线能够从手的另一侧透射出来。半透明与透明材质的本质区别半透明材料允许光线穿透,却不允许清晰的视线通过。举个例子,经过蚀刻处理的浴室塑料门便是半透明的。相比之下,透明材料,如普通的玻璃板,可以让人从一侧清楚地观察到另一侧的物体。三、实际应用及解决方案考虑到涂料,当其涂布于墙面时,其不透明性足以覆盖下层材料,阻止透视效果。但要准确评估涂料的不透明度,我们需采用对比度分析法。一旦应用于基底,涂料通常表现出高不透明度,使得Ci7500台式色差仪成为其测量的理想工具。至于塑料,虽然肉眼看来我们可能无法通过塑料样本看穿,但它们可能具备一定的光透过性。比如,外观不透明的塑料瓶,在未经测试前其真实透光性难以判断。以过氧化氢瓶为例,其内容物若暴露于阳光下会迅速分解,因此这类瓶子通常呈棕色,以屏蔽阳光。然而,置于强烈光源下,这些瓶子是能透光的。鉴于成本考虑,过氧化氢瓶的制造尽量保持不透明。在纺织品的应用上,选择分光光度仪时需考虑具体的使用场景。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AATCC)推荐将样品折叠至四层以确保不透明度的测量。这一方法对于测量厚实的织物如灯芯绒裤或棉质卷料足够有效,但对于透明或薄的半透明尼龙材料,采用其他量化技术可能更为合适。请记住,在测量特定允许一定光线透过的纺织品时,按照ASTM的203%遮光测试标准,必须使用具备透射功能的分光光度仪进行测量。Ci7600台式分光光度仪、Ci7800台式分光色差仪和Ci7860台式色差仪均支持透射和反射模式测量,它们为需要同时评估不透明与半透明样本的应用场景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这些设备能够执行三种主要测量方式:①直接透射测量:针对完全透明的样本设计,如塑料拉链袋和清晰的玻璃板。②全透射测量:适合那些允许光线穿透但视线模糊的半透明样本,比如橙汁、洗涤液以及2升容量的塑料瓶。③雾度测量:针对那些能够散射光线的半透明样本,如汽车尾灯的塑料覆盖件,这类样本散射红色光线,而不直接显露灯泡和灯丝。若您的需求仅限于测量完全不透明的表面,Ci7500台式色差仪或许更符合您的需求。然而,如果您的主要测量对象为不透明表面,偶尔也需测量一些允许光线透过的物体,那么具备透射测量功能的设备,如Ci7600台式测色仪或更高端的型号,将是更合适的选择。四、关于爱色丽“爱色丽彩通 ”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成立于1958年。作为全球知名的色彩趋势、科学和技术公司,爱色丽彩通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品牌、制造商和供应商管理从设计到最终产品的色彩。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色丽彩通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