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智能路控物联网实验箱

仪器信息网智能路控物联网实验箱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智能路控物联网实验箱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智能路控物联网实验箱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智能路控物联网实验箱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智能路控物联网实验箱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智能路控物联网实验箱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智能路控物联网实验箱相关的解决方案。

智能路控物联网实验箱相关的资讯

  • 全球首家物联网冰箱检测实验室落户海尔
    继海尔集团推出世界首台物联网冰箱后,世界家电企业纷纷开始研发物联网家电。不过,物联网家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也逐渐显示出了不足。譬如,物联网家电的测试还没有专业的实验室。   近日,记者从海尔集团了解到,全球首家物联网冰箱检测实验室在海尔白电研发基地投入使用。该实验室对电冰箱的检测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行业智能电冰箱检测项目的空白,对物联网冰箱行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家电研究院专家在评审现场   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而其市场前景远超于前二次浪潮。因此,物联网家电的推出标志着世界已进入物联网时代。然而,如何检测物联网家电成为了世界物联网家电行业的空白。   作为世界首个推出成套物联网家电的品牌,海尔率先在冰箱领域建立了世界首家物联网冰箱检测实验室,并于日前投入使用。这意味着海尔不仅是全球第一个拥有物联网冰箱的品牌,同时也是第一个具备检测物联网冰箱的企业。   据悉,海尔物联网冰箱检测实验室对冰箱的采集数据实现了2000点/秒,是普通冰箱实验室的1.5倍,精确的采集数据可以对冰箱运行的瞬态进行分析,确保冰箱的最佳性能。此外,海尔物联网冰箱检测实验室还能够对物联网冰箱的网络、菜谱更新、食物识别功能等进行全面的测试与评价,大大提高了物联网冰箱的检测效率和研发能力,提高了新品上市的速度。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海尔投入使用的物联网冰箱检测实验室,既是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积极反应,也是海尔始终满足用户需求、进行技术创新的必然结果。海尔集团前瞻性地打造出全球首台物联网冰箱和首家物联网冰箱检测实验室,不仅引领了全球家电制造科技与产业模式革新的潮流,更彰显了其未来物联生活领航者的风范。
  • 浙江筹建国家物联网智能系统产品质检中心
    由浙江省质检院申报筹建的国家物联网智能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近日获得了现场调研论证专家组的肯定。专家组认为,浙江具有建设该中心的产业基础,中心的建设有助于浙江省乃至周边省市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ldquo 智慧浙江&rdquo 建设战略的全面实施。 此次专家现场调研论证活动是由质检总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组听取了浙江省质监局、浙江省质检院关于国家物联网智能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可行性、筹建方案和前期工作情况的介绍,考察了现有实验室技术条件,参观了行业代表性企业杭州大华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控集团公司,深入了解了区域产业状况,严格审查了相关材料。专家组认为,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基础良好,在全国物联网产业优势明显,申请单位浙江省质检院在物联网应用产品检测领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建设一个高水平、高起点、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家级物联网质检中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 云端光科助力福建禁毒工作进入智能物联新时代 率先打造禁毒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平台 赋能智慧禁毒战略
    2019年12月,由北京云端光科协助福建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研发的“福建禁毒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平台”,首次在禁毒系统最高规格的全国禁毒总队长培训班上成功展示,是福建省禁毒部门率先将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于毒品毛发检测领域。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对毒品问题始终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随着毒品违法犯罪手法不断翻新、新型毒品更新变异,禁毒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必须依托新技术变革提高毒品问题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 对此,福建省公安厅禁毒总队致力于科技创新应用,全面实施福建智慧禁毒战略,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探索研发“福建省禁毒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着力推动实现“毒品预防教育、情报研判、毒品查缉、涉毒人员管控、易制毒化学品监管、毒情监测”六大领域智能化,有效遏制毒品问题滋生蔓延,努力实现“禁绝毒品”的目标。 2019年,根据公安部禁毒局关于开展吸毒人员毛发检测做好大庆安保工作要求,福建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对全国20多家毛发检测设备进行了一次公开的评测活动,公安部禁毒局专门派出专家到现场见证评测工作 ,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现场评分当场公布结果,北京云端光科检测仪获得手持式设备第一名,是唯一一款基于物联网的设备。 云端光科自主研发的“云端智能痕量毒品检测仪-h1”、与“福建禁毒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对接融合,将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到吸毒人员滥用检测工作中,有效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吸毒人员服务管理流程式、便捷性、智能化,从而实现为基层公安机关和民警减负增效。1毛发检测智能化实战应用 首先使用“云端智能痕量毒品检测仪-h1”终端对毛发进行初筛,操作可参考视频。 h1终端具有快、准、小、经济可靠等优点,适用于大范围部署、大规模采集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可接入省级以上系统,数据溯源不可篡改,减少数据传递环节,有效减轻基层负担;上级公安机关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和阶段的工作需要,定制调整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毒情状况分布、发展态势、工作状态等大屏统计分析结果,48小时内部署完成定制化的禁毒工作动态化、可视化大屏展示,支撑战略、战术层面物联网数据的毒情分析及预警;强制采集身份证信息、gps地理位置信息采集,智能辅助同步填写执法信息,实现单警10分钟内完成吸毒人员毛发查验;云端自动校准,试剂卡二维码自动识别,避免设备原因引起的错误结果,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做到基层工作情况实时呈现、检测结果实时确证、终端设备实时校准。2打造智能禁毒物联网大数据平台 初筛后,可以对阳性样本进行鉴定,具体操作流程可参考视频。 福建省禁毒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由“禁毒物联网”一个中心、“设备终端、检验鉴定机构”两个基点、“物流、支付、监管系统”三大支撑有机构成。物联网终端获取的结果通过安全网络传输到平台,平台将阳性结果智能派单到优质的就近检验鉴定机构,同时平台自动通知物流人员到终端取样配送至检验鉴定机构,鉴定结果自助实时上传平台,基层用户通过终端即时知晓鉴定结果,可有效避免吸毒人员同时间段内被公安机关反复抽检的现状。 目前,福建禁毒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已经在福建省10个地市及73个县(市、区)完成初步部署,并得到了积极的反馈效果。(图片仅为展示效果)3构建智慧禁毒生态系统 云端光科将联合福建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将污水监测、尿液检测、拉曼毒品及制毒物品检测、离子迁移谱毒品检测以及智能手环等设备数据,陆续对接禁毒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并与禁毒信息系统数据比对碰撞,实时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对不同品牌的快检仪器进行质量评价,根据智能算法动态调整物联网终端参数,有效形成循环的反馈机制,不断提高检测预警准确率、规范化、科学性。通过多种技术数据融合碰撞、分析比对,加强毒情分析、情报研判、监测预警,支撑服务于毒品问题科学治理。今后,将陆续上线吸毒人员智能服务管理、毒品预防教育智能应用、易制毒化学品溯源监管、县区毒品滥用监测、新精神活性物质智能管控等模块,着力构建多领域、全方位、立体化的智慧禁毒生态系统。
  • 沼气工程物联网,让沼气工程测控再简单一点
    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在农村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安全性也成为影响推广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对于沼气工程运行管理的监控已经成为沼气行业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物联网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可以基于传感技术、传感网络实时获取运行现场的各类数据,在沼气工程运行监控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沼气工程设备、沼气工程质量、沼气工程运行监测等方面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沼气工程可持续运行与发展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沼气工程运行监测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1沼气工程的预警手段不健全。沼气泄露、爆炸事故发生,均会产生环境污染或人员伤亡,需防患于未然。2沼气工程的监测方法相对落后,运行过程中的数据不能实时记录和统计,导致劳动力、原材料浪费。3沼气工作信息化流程不健全,沼气工程的安全评估不完善。故此,沼气工程运行的智能化监控与管理就成为发展沼气产业的必要措施。一基于物联网的沼气运行智能监管系统物联网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是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装置把物品和物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测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可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通信。随着监测技术朝着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推进农村沼气工程监测信息化的进程。沼气工程运行管理智能监控环节沼气工程运行管理智能监控系统是由前端采集与传输平台、后端数据分析与监控平台组成。前端数据采集与传输平台利用在线监测设备采集数据、通过定义在线监测设备标准化的数据通讯协议,形成传输网络,将数据传输到后端的数据服务器上,存储到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分析与监控平台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分析和展示。下面以四方仪器沼气工程物联网为例,其沼气工程运行管理监测系统框架完全遵循分层设计理念,结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系统应用系统层5个部分组成。沼气工程物联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通过在沼气工程各个工艺流程中安装各类数据监测设备,获取各类实时监测数据,包括温度、流量、压力、液位、气体成分分析、浓度等,并通过现场的工业组态软件显示监测数据,并控制泵、阀等装置。数据传输层数据传输层通过定义在线监测设备标准化的数据IP协议,形成传输网络,利用现场的测控传输单元以GPRS模式向远程的数据采集服务器发送现场采集到的各类实时的监测数据,数据采集服务器接收监测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数据传输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作为整个沼气工程运行管理监控系统的数据支撑,采用专业的数据库系统统一存储沼气站点的基本信息、系统基础信息数据、沼气站现场传送的监测数据。应用支撑层应用支撑层包括开发平台和各类组件。组件包括为沼气工程运行管理监控系统提供基础运行支撑的组件,主要有GIS组件、数据分析组件、数据交换组件等。应用系统层应用系统层主要是指数据分析与监控平台,数据分析与监控平台包括数字化监控与管理和综合管理两个子系统。数字化监控与管理子系统主要有实时数据、状态报警、数据分析、监控配置等功能模块;综合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站点管理、工艺流程管理、运维管理、短信平台、权限管理等。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是保障整个系统建设成功实施的软性因素,是各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二沼气工程物联网价值效益1.实现对全市沼气工程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监控、预警,保障沼气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提升沼气工程整体管理水平。2.通过对实时监控、预警数据的分析、研究和处理,细化沼气工程运行模式,有效减少能源消耗,提升沼气工程的综合效益,使沼气工程成为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显著的产业。3.实现精确统计沼气工程产气量、进一步为沼气工程科学监测提供依据,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支撑服务。
  • 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实验室投资3000万
    近日,弘道信息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负责人慕名来到无锡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请求为网络型数字电能表终端等产品开展第三方质量评估认证。“预计6月底前将完成全部检测工作,到时我们将成为国内动力设备智能监控领域首家通过物联网产品检测认证的企业。”公司负责人说。   物联网产品质量好不好,国家实验室帮你来把关。位于惠山经济开发区的这一实验室是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设立的唯一物联网产品检测“国字号”重点实验室,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开展物联网产品、工程质量评估认证资质的机构。去年底以来,实验室已先后为江苏、上海等地10多家物联网企业开展了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及技术规范制定、系统工程质量评估等一揽子服务,被业内人士尊誉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把关者”。   “开展第三方质量检测认证,是物联网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俞建峰博士说,经过2-3年研发期,目前许多物联网企业都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但与研发期不同,随着产品批量入市,应用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对产品质量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物联网产品缺少相应的国家标准,物联网企业“自卖自夸”的营销方式也常常遭到市场置疑。“如今,在国内外许多物联网项目招标中,一份来自权威机构的第三方质量认证报告,已成为一项‘门槛’或加分点。”俞建峰说。   为物联网企业发展护航,无锡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投资3000万元,从美、德等国引进了成套先进检测设备,并组建了一支由6名博士、硕士领衔的专业团队。为了帮助物联网企业顺利获得出口国际市场“通行证”,他们又与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法国必维集团牵手,首开物联网产品国际质量认证先河。无锡航天飞邻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物联网智能园区系统是该实验室开展认证“第一单”。围绕智能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物联网智慧园区平台三个方面,他们对系统实施全方位质量把关。如今,通过评估的这套智能园区系统已在江苏、青海等地“开花结果”。   发挥技术人才优势,实验室还当好企业产品质量的“高参”。针对许多物联网企业缺乏高精尖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等不足,他们主动提供技术帮扶,解决技术难题。在对一家科技公司研制的智能路灯管理系统进行质量检测中,实验室人员发现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该系统存有安全隐患。于是,他们提出了一套技术解决方案,以最小的成本帮助企业实现最佳安全性能。产品稳定性差,是许多物联网企业的通病。他们又通过帮助企业制定技术标准,规范产品技术参数和质量指标,有效避免了以往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随意性。目前,该实验室已为江苏宏溥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
  • 分场活动|传感器是物联网成功的关键!物联网与传感技术发展应用专场圆满举办!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2021年11月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带一路”智能传感与物联网合作联盟项目组、智汇工业承办的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分场活动之物联网与传感技术发展应用专场会议圆满举办。物联网与传感技术发展应用专场会议现场本次论坛邀请了国内外传感器与物联网领域专家及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围绕智能传感技术、传感器与物联网发展趋势和机遇等,以创新视角共谋智能传感技术发展,为构建万物互联时代、助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建言献策。汉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任红军论坛在汉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红军的主持下正式开始,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副处长贾争争为本次论坛致辞。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处副处长 贾争争贾争争处长指出,河南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调技术变革及产业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转变。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光纤传感器研究中心主任Elfed Lewi教授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光纤传感器研究中心主任Elfed Lewis教授的主题演讲为《物联网在海洋和淡水中的光纤传感》。Elfed Lewis教授提到,我们更需要了解支配我们环境的过程,以便更好的管理海洋环境。在海洋环境下的光纤传感器有很多优点,它们非常适合海洋环境,只依赖于监测点的光能,适用于水面和水下的监测。松下神视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和彦松下神视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和彦先生带来《松下传感助力智慧制造》主题报告。他介绍到,现场问题,用自我监控传感器”解决。自我监控传感器不仅是“正确执行”系统、而是“能够确认是否正确执行的”系统。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杨明红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 IEEE Sensors Journal期刊副编辑,国际光纤传感技术委员会委员杨明红,分享了《面向环境和能源应用的光纤传感技术》。他表示,物联网、两化融合、大数据、互联网+ 、工业4.0等发展需要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的新型传感器,基于光纤传感的物联网技术在恶劣环境监测中具有独特优势。宁波爱氪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德虎宁波爱氪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德虎作了《智能气体传感技术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主题分享。他介绍到,爱氪森从安全、环保、健康三方面提供多维度细分市场个性化解决方案。固态聚合物电化学传感技术是电化学检测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创新,基于电化学催化反应原理,检测不同气体的电化学反应输出信号,通过信号量准确测量气体浓度。通过人工嗅觉+智能传感应用实现智能检测技术。易福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黄胜达易福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黄胜达为与会嘉宾分享了《基于IIoT物联网平台的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他认为,预测性维护的关键是要预测出一套设备的可能性故障,除了从设备数据中整理出关键的指标,还要结合更多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一个与设备对应预测性维护模型。预测性维护的复杂性在于这套基于机器学习的生产系统模型必需随着时间而改变。研华科技工业物联网事业群区域经理 王举研华科技工业物联网事业群区域经理王举作了《精准感知——数据赋能应用让物联网赢在起点》的主题分享。他表示,作为全球产业电脑领导者,研华以刺猬三圆圈企业理念携手合作伙伴共创工业物联网产业新格局,把握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机遇,推动企业升级转型,以数据采集及全面感知构造工业物联网基础,拥抱AIoT时代。达索系统大中华区技术咨询部技术总监 冯升华达索系统大中华区技术咨询部技术总监冯升华以远程在线形式,分享了《从数字孪生到虚拟孪生的物联网与传感技术》主题报告。他认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各种方式都离不开感知,未来的万物互联,尽在虚拟孪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规划经理 李江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规划经理李江岭以远程在线形式分享了《基于光感知的在线监测及物联网应用探索》。李江岭提到,数字化是行业发展必经之路,万物互联加速数字化转型。华为开放生态打造行业智能体,联合伙伴基于光+AI根技术优势探索光感知技术应用。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本次会议邀请国内外传感器与物联网领域专家及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围绕智能传感技术、传感器与物联网发展趋势和机遇等,以创新视角共谋智能传感技术发展,为构建万物互联时代、助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建言献策。
  • 仪器仪表行业:物联网站上风口 智能表发展正当时
    投资建议 行业策略:我们认为NB-IoT协议冻结有望促进智能表行业发展,未来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智能表行业有望迎来增长加速期。我们认为,行业内具备 竞争实力的企业将逐步探索从纯粹的设备销售到“设备+运营”的商业模式。相比而言,我们尤其看好四表里边的水表,无论从渗透率提升还是从商业模式的想象空 间来看,智能水表的发展潜力更大。推荐组合:我们重点推荐在智能水表行业内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包括作为国内水表行业龙头企业的三川智慧,以及覆盖智能表全行业的新天科技。此外,其他推荐标的还包括国内民用燃气表行业龙头的金卡股份,以及国内超声测流行业龙头的汇中股份。 行业观点 NB-IoT技术有望引发行业变革。传统智能表存在如下主要问题:IC卡表耗电量大且硬件维护频繁、光电直读布线成本高、无线远传设备成本高且对应用环境 要求高。而NB-IoT技术的推广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芯片成本的降低将有助于产品的快速推广,行业有望迎来加速期。智能水表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子行业。目前智能水表的渗透率仍然仅为15%左右,而且在一户一表改造的政策和智慧水务网络建设的目标推动下,智能水表将是首选产品。因此,我们认为智能水表行业成长性相对确定,且相关企业未来所面临的下游市场空间较大,行业前景看好。推行智能水表是实现智慧水务的基础环节,智慧水务改造的市场空间可达千亿。近几年来,国家开始大力倡导建设智慧城市,全力实现智慧水务的建设目标 同时,我国水表行业与信息技术行业的战略合作快速推进,致力于降低管网漏损率和自来水产销差率,提升水务企业的管理和盈利能力。按照全国年均供水量6000亿吨,供水均价2元/吨,经过智慧水务改造可降低10%左右的产销差率初步估算,智慧水务改造的市场空间可达1200亿元。 智能表行业发展将进一步构建我国能源物联网系统。目前,我国智能燃气表行业正迎来市场需求的扩张时期,而智能电表在继续进行覆盖率提升的同时也将迎来广大 的替换需求。目前,天然气“十二五”规划已经全面落实,且国家更是力争到2020年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4200亿立方米,这将进一步催生智能燃气表行业的 发展。而始于2010年的智能电表改造普及,也使得将智能电表将进入替换周期。预计2016-2020年间,中国智能电表安装量将以5.75%的平均速率 增长,市场规模将扩大3.14%。因此,我们认为智能表行业的迅速发展将进一步加快我国能源物联网系统的建设。 风险提示 智能表市场竞争加剧 政策落地及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 聚光科技环保物联网产业共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导读】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拥有6.3亿网民,12亿手机用户,5亿微博、微信用户,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中国占4席,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 2014年11月2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互联网大会”在乌镇落幕。本届世界会联网大会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阐释两方面内涵:一是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国际平台,二是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中国平台,让全世界互联网巨头在这个平台上交流思想、探索规律、凝聚共识。参加本届大会的嘉宾代表有来自俄罗斯、美国等100个国家和地区1000余人,国家主席习近平为本届大会致贺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中外代表座谈交流,阿里巴巴、微软等网络巨头在会期间进行了产品和服务展示。 互联网从最初的工具、渠道发展为现在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人与人、服务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服务模式,节约了交易成本和服务资源,这惠及到每一位互联网受众。其实,由互联网牵引的社会变化远不止于大众体验。 “工业4.0”被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将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的生产供应系统。在工业4.0时代,人、设备与产品相互连通,省却销售与流通环节,整体成本(人工、物料和管理)比以往下降40%。因此,工业4.0时代需要融合两类产业:先进的信息技术产业和智能的制造产业。 “物联网”是工业4.0的雏形,指通过互联网,实现物物相联。在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除了阿里巴巴、亚马逊、腾讯、百度这类提供平台和服务类互联网企业外,还有两类互联网相关企业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是具有大数据和云计算处理能力的服务商,一个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服务商。 在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唯一一家环保物联网产业服务商代表参加展出,备受政府领导和新闻媒体广泛关注。 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快速的经济发展已经使中国付出了非常大的环境代价。近几年,长期大范围的灰霾频发、水污染突发和食品中毒等事件,对社会生产和公众生活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环境保护俨然已经成为国家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和致力的使命。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环境和安全监测领域,为工业过程检测、环境监测与治理、安全监测等领域提供完整的、先进的行业解决方案。经十余年发展,聚光科技成为全球环境监测领域业务最全面的服务商,大气环境质量(PM2.5/PM10、重金属、VOCs等)在线监测产品、烟气排放(NOx、重金属、VOCs等)在线监测产品、水环境质量(COD、氨氮、重金属等)在线监测等产品综合应用居国内首位。 当前中国环境状况呈现出区域性复合污染趋势,点源污染物监测与治理远不足以应对环境管理需求。对此,迫切需要通过现代化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模式分析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等手段开展区域环境质量智能管理,及时掌握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成因,准确预测未来变化趋势,提供重污染天气预警,水污染事故应急,并实现对重污染来源解析和去向预测,科学制定防控措施。 聚光科技承建的浙江省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日报预报平台将实现:构筑全省完备的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体系;通过源解析和大气污染过程机理研究,科学评估大气质量状况;实现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及发布;通过污染来源识别分析,科学地评估重污染应急措施效果。 首届互联网大会向世界充分展现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但遥望西方,德国的工业4.0列车已经鸣笛,环保、制造业、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该如何融合,是我们应该继续考虑的问题。
  • 智慧消防物联网平台,实现消防大数据互通共享保安全
    应急管理部最新统计,截止今年4月25日,2019年全国化工行业发生安全事故60余起,死亡和失联148人。自3.21江苏响水特大爆炸事故后,4.15济南齐鲁天和惠世药业火灾中毒事故、4.23陕西榆林化工园区停车场油罐车爆炸事故、4.24内蒙古乌兰察布化工厂爆炸事故… 消防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由智慧消防管理平台和三大保障体系构成,智慧消防管理平台由基础层,应用数据层、业务支撑层、应用管理层和综合展示层构成,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互联互通、实时监测、智慧管理、辅助决策等功能,通过消防标准化规范体系、消防信息安全体系和运行维护体系保障平台稳定安全可靠的运行。 消防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图首页“一张图”消防物联网监管平台首页展示“一张图”功能,地图展示系统联网单位及相关的数据统计、报警数据、设备情况等信息,直观了解辖区内消防监控的基本情况。火灾报警联网监控系统实时采集联网单位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报警信息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实现对联网单位自动报警系统的全方位感知、全过程监控。能够提前发现各种故障隐患,保障自动报警系统各项设施正常运行。可燃气体报警系统化工园区的生产型企业多涉及各类易燃易爆的气体,根据《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的要求设计,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由可燃气体探测器(聚光科技GT系列产品)和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构成(聚光科技GC系列产品),可实现对企业内部的所有区域可燃气体进行实时的监测预警,及时的发现存在的泄露隐患,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电气火灾远程监控重点部位实时检测工作电流状态,当工作电流发生异常时,立即发出报警,及早发现火灾隐患,从根本上避免因为电气短路或过载而引发的火灾危险。消防用水远程监控  实现对消防水源管网水压的准确、实时多点并发监测,通过对水压值动态分析,保证消防水箱和消防水池的水位处于正常水平范围内,保证消防管网系统通畅。消防栓可视化管理通过物联网、智能检测和RFID技术等,实时监测分布市政消火栓水压,保障设备运行良好,当出现故障或水压波动较大时,及时进行平台预警及通知。总结聚光科技智慧消防以物联网为基础,信息化为抓手,从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强化消防技术服务监管与业务规范化,单位自主管理能力出发,形成了“智慧消防防消互联”的创新性消防管理生态模式,明显提升预警报警效能和实战能力。
  • 以前的新概念成就如今的智能化盐雾试验箱
    在国内,与智能化设备有关的生产和发展已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盐雾试验箱等环境试验设备的生产过程中。我国智能化领域最需要发展的是环境试验设备、传感器等基础化的领域。智能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环式行业等基础产业的进步。业内专家认为,没有环式行业的发展,整个智能化产业的发展就缺少基础的支撑力量。 最近一段时间,节能减排、物联网等网络语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无论是节能减排还是物联网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基础产业——智能化。在今后的几年中,智能化低气压试验箱产业中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智能化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出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产业本身有一个很大、很完整的产业链。智能化产业涵盖智能盐雾试验箱、传感器、智能化软件、系统集成等诸多领域,几乎覆盖所有行业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无碳经济的产业形态,也需要多种传统企业的改造技术。智能化盐雾试验箱产业既是无碳经济,又是先进的技术,符合目前的整体经济发展方向。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借助智能化的手段来降低、控制传统的设施、设备成本。目前,国外已经把智能化产业上升到重要位置,制定了“智慧地球”的国家战略。我国则提出了“调结构、保增长、防通胀”的发展方针。“调结构”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传统产业中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进行节能减排改造,更需要智能化产业的支持。我国的“调结构、保增长、防通胀”的发展方针为以后的产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智能化产业将成为现代生产工具中最核心、最先进的部分。
  • 教育部首个物联网重点实验室落地南邮
    6月19日,南京邮电大学申报的“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重点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为2010年度立项建设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据悉,这是教育部在物联网领域中布局和建设的第一个重点实验室,也是全国第一个物联网重点实验室。   南京邮电大学相关人士表示,“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学校在信息学科、研究队伍、科研等方面的良好基础,紧密围绕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将围绕泛在信息的传感、智能感知与处理、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与传输、物联网中多应用多业务的集成管理和安全机制等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期为1-2年。   记者获悉,去年九月,南京邮电大学成立了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物联网学院,并在无锡设立物联网示范区,“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也在进行中。相关人士表示,重点实验室将以省部共建为契机,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和地方重大工程,努力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在物联网技术领域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科学研究与技术交流中心,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 总投入100亿元 我国应用物联网对1.5万个重点环境污染源实施监控
    12月6~8日,环境保护部“工业污染源监控暨环保物联网技术研讨会”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重点研讨了工业污染源监控的新形势和环保物联网发展的趋势,以及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国家将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力度,环保考核在原有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约束性指标基础上,将增加NOx、NH3-N考核指标,这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做支撑和保障。监控技术和装备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环境监督管理的有效性,能否对污染源进行实时、准确地监控,关系到“十二五”减排目标的实现。他强调,物联网应用于环境监管已成为现阶段推动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应用物联网海量集成技术、细化污染源监控系统全方位架构、强化数字环境管理,将带来环境管理模式的重大转变。   据介绍,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符合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十一五”期间,全国31个省市区300多个地市近万家排污企业共同实施了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项目,总投入超100亿元人民币,实现了数万个信息点位的联通,实现了对排污口、环保治理设施以及部分生产工艺的全方位监控,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环保监控体系,使得“十一五”环保呈现向好态势。这位负责人说,根据最新统计,中国已经建成343个省、市两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对1.5万多家重点污染源实施了自动监控。应用物联网理念创新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已成为中国现阶段巩固污染减排成果的有效手段。   据了解,环境保护部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将由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承担建设,中心以开展相关领域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完整的工业污染源监控技术创新体系及构建工业污染源监控的系统集成和工程化验证平台为目标,提供各行业工业污染源监控技术的环保技术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   ■新闻链接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环保物联网技术将各类污染源信息和环境信息实时采集,建立统一的智能海量数据资源中心,进行数据挖掘、模型建立,为环保部门污染源监控、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生态保护和环境执法服务 为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评价等提供数据服务 为不同行业的污染控制技术的提升提供服务。
  •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加快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现状及形势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 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取得突破。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开展了多年技术攻关,已取得许多成果。在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取得进展,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2010年,我国主导提出的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国际标准获正式立项,同年,我国企业研制出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器,TD-LTE技术正在开展规模技术试验。   应用推广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周界防入侵等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 在电力行业,远程抄表、输变电监测等应用正在逐步拓展 在交通领域,路网监测、车辆管理和调度等应用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在物流领域,物品仓储、运输、监测应用广泛推广 在医疗领域,个人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等应用日趋成熟。除此之外,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控、楼宇节能、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   尽管我国物联网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应用拓展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应用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等。   (二)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物联网由起步发展进入规模发展的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已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 欧盟制定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14点行动计划 日本的 U-Japan计划将物联网作为四项重点战略领域之一 韩国的 IT839战略将物联网作为三大基础建设重点之一。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大力度发展传感器节点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统、智能计算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加快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程,谋求在未来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及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创新驱动日益明显。物联网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应用需求不断拓宽。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亟需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产业环境持续优化。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 大部分地区将物联网作为发展重点,出台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许多行业部门将物联网应用作为推动本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以支持。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的出台,社会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日益提升,物联网正在逐步成为社会资金投资的热点,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抓住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协同发展 加强自主创新,注重应用牵引 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信息安全 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重点突破核心技术,研制关键标准,拓展规模应用,构建产业体系,为我国物联网的全面发展并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既要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利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面向市场需求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又要注重政府调控引导,加强规划指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坚持全国统筹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做好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同时,各地区根据自身基础与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态势。   3.坚持技术创新与培育产业相结合。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培育壮大物联网产业。   4.坚持示范带动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先导应用,逐步推进全社会、全行业的物联网规模化应用,形成重点覆盖、逐步渗透、全面推进的局面。从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保障能力等多角度,全面提升物联网安全保障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攻克一批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技术领域取得500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 研究制定200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 推动建设一批示范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为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应用规模与水平显著提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广泛应用,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较为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在9个重点领域完成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力争实现规模化应用。   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攻克核心技术   集中多方资源,协同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应用集成创新,尽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完善的物联网技术体系。   1.提升感知技术水平。重点支持超高频和微波RFID标签、智能传感器、嵌入式软件的研发,支持位置感知技术、基于MEMS的传感器等关键设备的研制,推动二维码解码芯片研究。   2.推进传输技术突破。重点支持适用于物联网的新型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节点的研发,支持自感知、自配置、自修复、自管理的传感网组网和管理技术的研究,推动适用于固定、移动、有线、无线的多层次物联网组网技术的开发。   3.加强处理技术研究。重点支持适用于物联网的海量信息存储和处理,以及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的研究,支持数据库、系统软件、中间件等技术的开发,推动软硬件操作界面基础软件的研究。   4.巩固共性技术基础。重点支持物联网核心芯片及传感器微型化制造、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技术研发,支持用于传感器节点的高效能微电源和能量获取、标识与寻址等技术的开发,推动频谱与干扰分析等技术的研究。   (二)加快构建标准体系   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保障重点、急用先行的原则,建立高效的标准协调机制,积极推动自主技术标准的国际化,逐步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   1.加速完成标准体系框架的建设。全面梳理感知技术、网络通信、应用服务及安全保障等领域的国内外相关标准,做好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层次分明的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明确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急需标准和重点标准。   2.积极推进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重点支持物联网系统架构等总体标准的研究,加快制定物联网标识和解析、应用接口、数据格式、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等基础共性标准,大力推进智能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RFID、传感器网络、M2M、服务支撑等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3.大力开展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面向重点行业需求,依托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以应用示范带动标准研制和推广的机制,做好物联网相关行业标准的研制,形成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的应用标准。   (三)协调推进产业发展   以形成和完善物联网产业链为目标,引入多元化的竞争机制,协调发展与物联网紧密相关的制造业、通信业与应用服务业。重点突破感知制造业发展瓶颈,推进物联网通信业发展,加快培育应用服务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1.重点发展物联网感知制造业。重点发展与物联网感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业。推动传感器/节点/网关、RFID、二维条码等核心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推动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等配套产业能力的提升,推动微纳器件、集成电路、微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积极支持物联网通信业。支持与物联网通信功能紧密相关的制造、运营等产业。推动近距离无线通信芯片与终端制造产业的发展,推动M2M终端、通信模块、网关等产品制造能力的提升,推动基于M2M等运营服务业发展,支持高带宽、大容量、超高速有线/无线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业与物联网应用的融合。   3.着力培育物联网服务业。鼓励运营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服务新业态。着力培育海量数据存储、处理与决策等基础设施服务业,推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等软件开发与集成服务业发展,推动物联网应用创造和衍生出的独特市场快速发展。   (四)着力培育骨干企业   重点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 营造企业发展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做好一批“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孵化和扶持工作 加强产业联盟建设,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协同发展、影响力强的产业体系。   引导企业间通过联合并购、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方式形成大型的物联网企业或企业联合体,提高产业集中度。在传感器、核心芯片、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传感器网关及信息通信网、信息服务、智能控制等各领域打造一批品牌企业。   (五)积极开展应用示范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先导应用为引领,注重自主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开展应用模式的创新,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形成通用、标准、自主可控的应用平台,加快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促进应用、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   1.开展经济运行中重点行业应用示范。重点支持物联网在工业、农业、流通业等领域的应用示范。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提升生产和经营运行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精细化管理,推动落实节能减排,强化安全保障能力。   2. 开展面向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领域的应用示范。重点支持交通、电力、环保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动物联网在重大基础设施管理、运营维护方面的应用模式创新,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的监测管理与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开展面向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示范。重点支持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共管理水平,推动面向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   (六)合理规划区域布局   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宏观指导,结合现有开发区、园区的基础和优势,突出发展重点,按照有利于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利于以点带面推进产业长期发展、有利于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原则,初步完成我国物联网区域布局,防止同质化竞争,杜绝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加快推进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积累经验,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物联网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充分考虑技术、人才、产业、区位、经济发展、国际合作等基础因素,在东、中、西部地区,以重点城市或城市群为依托,高起点培育一批物联网综合产业集聚区 以推进物联网应用技术进步及物联网服务业为导向,以特色农业、汽车生产、电力设施、石油化工、光学制造、家居照明、海洋港口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打造一批具有物联网特色产业聚集区,促进物联网产业与已有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   (七)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做好物联网信息安全顶层设计,加强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有效保障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可靠。加强监督管理,做好物联网重大项目的安全评测和风险评估,构建有效的预警和管理机制,大力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1.加强物联网安全技术研发。研制物联网信息安全基本架构,突破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各环节安全共性技术、基础技术、关键技术与关键标准。重点开展隐私保护、节点的轻量级认证、访问控制、密钥管理、安全路由、入侵检测与容侵容错等安全技术研究,推动关键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进程。   2.建立并完善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以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导,第三方测试机构参与的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有效的预警和管理机制。对各类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全面开展安全风险与系统可靠性评估工作。重点支持物联网安全风险与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研制,测评系统开发和专业评估团队的建设 支持应用示范工程安全风险与系统可靠性评估机制建立,在物联网示范工程的规划、验证、监理、验收、运维全生命周期推行安全风险与系统可靠性评估,从源头保障物联网的应用安全可靠。   3.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建设。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提前部署,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和布局,提高网络速度,促进信息网络的畅通、融合、稳定、泛在,为新技术应用预留空间,实现新老技术的兼容转换。加强对基础设施性能的分析和行为预测,有针对性的做好网络基础设施的保护。   (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积极利用现有存量资源,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社会资源投入,支持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提升物联网技术、产业、应用公共服务能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物联网公共支撑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物联网公共服务与运营机制,确保形成良性、高效的发展机制。   1.加强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明确需求,细化专业分工,加强建设和完善共性技术、测试认证、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推广应用、投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2.加快公共支撑机构建设。依托相关部门和行业的资源,建设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推广应用中心等公共支撑机构,促进物联网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和产业化。   3.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加快整合各区域、各行业现有平台建设资源,采取多种措施吸引相应的社会资源投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   四、重点工程   (一)关键技术创新工程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利用高校和研究所实验室的现有研究成果,在信息感知和信息处理技术领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在信息传输技术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力争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技术体系并实现产业化。   专栏1 关键技术创新工程   1. 信息感知技术   超高频和微波RFID:积极利用RFID行业组织,开展芯片、天线、读写器、中间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协同攻关,实现超高频和微波RFID技术的整体提升。   微型和智能传感器:面向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传感器敏感元件、微纳制造和智能系统集成等技术联合研发,实现传感器的新型化、小型化和智能化。   位置感知:基于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开展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天线、导航电子地图软件等技术合作开发,实现导航模块的多模兼容、高性能、小型化和低成本。   2. 信息传输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展传感器节点及操作系统、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传感器网络组网等技术研究,开发出低功耗、高性能、适用范围广的无线传感网系统和产品。   异构网络融合:加强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互联网、专网等各种网络间相互融合技术的研发,实现异构网络的稳定、快捷、低成本融合。   3. 信息处理技术   海量数据存储:围绕重点应用行业,开展海量数据新型存储介质、网络存储、虚拟存储等技术的研发,实现海量数据存储的安全、稳定和可靠。   数据挖掘:瞄准物联网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各种数据挖掘理论、模型和方法的研究,实现国产数据挖掘技术在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的全面推广。   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应用,有针对性的开展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实现图像视频智能分析软件在物联网市场的广泛应用。   4. 信息安全技术   构建“可管、可控、可信”的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研究物联网安全等级保护和安全测评等关键技术,提升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二)标准化推进工程   以构建物联网标准化体系为目标,依托各领域标准化组织、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重点支持共性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完善标准信息服务、认证、检测体系,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专栏2 标准化推进工程   标准体系架构: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标准,明确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急需标准和重点标准,开展顶层设计,构建并不断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   共性关键技术标准:重点支持标识与解析、服务质量管理等共性基础标准和传感器接口、超高频和微波RFID、智能网关、M2M、服务支撑等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   重点行业应用标准:面向工业、环保、交通、医疗、农业、电力、物流等重点行业需求,以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为载体,总结成功模式和成熟技术,形成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的行业应用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制定物联网安全标准体系框架,重点推进物联网感知节点、数据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物联网安全监测体系,明确物联网安全标准的监督和执行机制。   标准化服务:整合现有标准化资源,建立国内外标准信息数据库和智能化检索分析系统,形成综合性的标准咨询、检测和认证服务平台,建立物联网编码与标识解析服务系统。   (三)“十区百企”产业发展工程   重点培育10个产业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形成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引领,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   专栏3 “十区百企”产业发展工程   产业聚集区:培育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企业、测试认证中心为主体的综合物联网产业聚集区 紧密结合相关行业应用特点,在感知制造、通信运营、应用服务等领域,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物联网产业聚集区,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   骨干企业培育:在全国范围内培育100家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经营状况良好、主业突出、产品市场前景好、对产业发展带动作用大、发展初具规模的物联网产业骨干企业。   (四)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   在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工程,探索应用模式,积累应用部署和推广的经验和方法,形成一系列成熟的可复制推广的应用模板,为物联网应用在全社会、全行业的规模化推广做准备。经济领域应用示范以行业主管部门或典型大企业为主导,民生领域应用示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联合物联网关键技术、关键产业和重要标准机构共同参与,形成优秀解决方案并进行部署、改进、完善,最终形成示范应用牵引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专栏4 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   智能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监测、制造供应链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   智能农业: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生产养殖环境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产品溯源。   智能物流:建设库存监控、配送管理、安全追溯等现代流通应用系统,建设跨区域、行业、部门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一体化管理。   智能交通:交通状态感知与交换、交通诱导与智能化管控、车辆定位与调度、车辆远程监测与服务、车路协同控制,建设开放的综合智能交通平台。   智能电网:电力设施监测、智能变电站、配网自动化、智能用电、智能调度、远程抄表,建设安全、稳定、可靠的智能电力网络。   智能环保:污染源监控、水质监测、空气监测、生态监测,建立智能环保信息采集网络和信息平台。   智能安防:社会治
  • 物联网十二五将催生百亿传感器产业
    备受关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完稿,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工信部科技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正进入专家论证阶段,预计9月份召开部长办公会,最快将于当月出台。   伴随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工信部还起草了我国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目前已上报国务院。此外,无锡传感网示范区规划也已上报国务院。   产业规模或超5000亿元   目前,我国已形成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有专家预计,‘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将形成万亿规模,不过目前这一论断尚存争议。”据知情人士透露,根据早期编写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将形成具有核心技术的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其中传感器100亿元,系统和试验检测700亿元,芯片、中间件和集成模块及设备产业600亿元,工程实施、服务开发系统和运维600亿元。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在今年5月发布的物联网白皮书中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多亿的规模,形成万亿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在“十三五”后期。据悉,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也是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编制组成员单位之一。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上述人士介绍,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将锁定十大物联网应用重点领域,分别是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 建成50个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示范工程,5到10个示范城市。据悉,无锡传感网示范区规划现已上报国务院。   据了解,物联网“十二五”规划还将对上述十个领域给出针对性的专项规划。物联网“十二五”规划课题组成员张宏科公开表示,智能交通细分专项的重点发展方向是,通过智能芯片和称重传感器监测轨道交通、航运交通和公路交通的实时运行情况,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对交通工具的速度、故障、位置以及整体交通拥堵情况进行检测,并针对不同情况及时给出解决方案。据悉,目前智能交通每年以超过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有关专家预计,到2015年仅交通运输管理就将达400亿元。   多渠道资金扶持   日前,2011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已下发,近百家物联网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这也是物联网产业发展以来,国家首次设立的专项基金。该物联网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技术研发类、产业化类、应用示范与推广类、标准研制与公共服务类四大项目。   据了解,物联网专项基金总计50亿元,贯穿于“十二五”期间,预计5年内发放完毕。首批5亿元物联网专项基金申报工作已在今年5月启动,共有600多家企业申报,最终工信部筛选出近10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了首批专项基金。   财政部企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根据我国物联网发展规划及其产业发展状况,进一步健全支持物联网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加强与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物联网的投入,并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本地区支持物联网发展的财政政策。   另外,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将落实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设立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建立长效稳定的财政扶持机制,并表示将完善物联网发展的投融资政策,鼓励银行和风险投资及社会资金投向物联网产业,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持企业发展的力度,支持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物联网发展应全国统筹   当普通民众还在纠结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时,许多地方政府已将物联网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在一次论坛上透露,全国90%以上的省份已把物联网作为支柱产业。目前几乎所有一二线城市都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   根据各地公布的公开数据,到2015年,广州、重庆、浙江、江苏等地预测的物联网产业规模将分别达1000亿元、1000亿元、2000亿元和4000 亿元。福建省则提出到2012年实现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300亿元 重庆也准备设立物联网产业基地,希望在两年后相关产业产值超过500亿元。   按照上述几个省市预计的物联网产业规模,到2015年仅上市省市的产业规模就达8000亿元。   事实上,对于物联网真正能达到的产业规模,业内尚存分歧。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参与方之一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多亿元。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则预计,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才可能超过1万亿元。   据重庆市经信委经济信息化处易小献介绍,重庆市在获批成立物联网基地之后,将通过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进大批物联网相关项目。这一运作的思路与国内绝大多数地区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类似。   而现阶段的物联网产业却难以支撑遍地开花的物联网产业基地。据了解,即便目前发展相对完善的感知层领域,国内传感器、RFID等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与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同时,以核心的芯片技术、芯片封装设备为代表的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以及服务尚在起步。   因而,业内人士将地方的物联网热情视为GDP的冲动。为拉动投资,地方政府上马物联网基地的时候,没有长远规划和清晰定位,盲目投资引进国外系统和设备,兴建大量配套设施。因为缺乏规划意识与协调机制,资源共享不足,从而出现项目研究成本过高、基地资源利用率过低、大量项目无序重复建设等问题。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该规划在描绘物联网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将阐明物联网的发展思路,对于“过热”的地方物联网投资而言,似乎需要仔细研读。对于该规划的落实,业内人士也希望,应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解决各部门、地区、行业之间分割问题,改变目前无序状态,使得物联网产业真正成为各地的支柱产业。
  • 四方光电:荣获最有影响力物联网传感企业奖
    由中国物联网产业应用联盟、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物联网CEO千人大会于2020年7月在深圳召开。在中国物联网CEO交流晚宴暨“物联之星”颁奖盛典上,经众多权威专家评审,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光电”)凭借在物联网领域的影响力,荣获“物联之星”中国最有影响力物联网传感企业奖。四方光电是一家以光学(红外、紫外、光散射、激光拉曼)、超声波以及MEMS工艺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X)、HTCC厚膜工艺高温固体电解质等原理的智能化气体传感器制造商。在公司创始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熊友辉博士的带领下,四方光电十八年深耕,旨在为客户提供高端传感器及物联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物联之星”评选活动始于2008年,由中国物联网产业应用联盟及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主办,物联传媒承办。经过12年的发展和沉淀,其权威性和客观性深受业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和普遍认可,被誉为中国物联网行业的奥斯卡奖。以创新驱动发展 以技术突破占领市场高地伴随着物联网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作为构筑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感知设备之一的传感器亦受惠于物联网相关利好政策。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就着重提出“加强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传感器的研发与产业化,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加快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研发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感器在汽车、智能家居、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移动终端等领域的应用突飞猛进,大幅扩展了其应用空间。四方光电所涉传感器产品技术目前处于传感器中游,对上游如材料、制造和检测设备,下游如空气品质、汽车电子、医疗健康、安全监测及智慧计量的应用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传感器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技术先进性凭借对包括光电材料、数字信号处理、电路设计、气路设计、光路设计、算法设计、自动标定及光谱分析等底层技术的长期积累,四方光电已构建囊括非分光红外(NDIR)、光散射探测(LSD)、超声波(Ultrasonic)、紫外差分吸收光谱(UV-DOAS)、热导(TCD)、激光拉曼(LRD)等气体传感技术在内的全面技术平台。四方光电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自主研发,现已发展成为湖北省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建设有湖北省气体分析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工信部物联网发展专项等国家科技开发项目,截止2020年11月底,公司及子公司拥有105项境内外注册专利(其中国内103项、国外2项),发明专利共有34项(境内32项、境外2项),获批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的产品4项,获得湖北省专利金奖1项。2020年12月,四方光电凭借多年来在智能气体传感器领域的自主创新、先进制造、质量管控等硬实力,获得国家工信部2019年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标志着四方光电智能气体传感器成为国家新型战略产业链、供应链基础关键部件。产业化先进性四方光电具备较强的研发成果产业化能力,能够自主实现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四方光电拥有粉尘传感器、CO2气体传感器、VOC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模块及控制器、氧气传感器等不同种类气体传感器。国际知名半导体行业研究机构Yole Développement在《气体与颗粒物传感器报告(2018)》中将四方光电列为中国气体与颗粒物传感器市场主要参与者。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在《智能传感器型谱体系与发展战略白皮书》中将四方光电列为中国“气体和颗粒物传感器型谱体系”的主要厂商和代表性企业。未来,四方光电将依托在气体传感器及分析仪器方面的技术积累,深入开发空气品质气体传感器、发动机O2及NOx传感器、医用气体传感器、超声波燃气表核心模组等气体传感器,以及尾气分析仪器、烟气分析仪器、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发动机便携排放检测系统、发动机实验室排放检测系统等气体分析仪器。
  • 四方光电:荣获最有影响力物联网传感企业奖
    由中国物联网产业应用联盟、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物联网CEO千人大会于2020年7月在深圳召开。在中国物联网CEO交流晚宴暨“物联之星”颁奖盛典上,经众多权威专家评审,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光电”)凭借在物联网领域的影响力,荣获“物联之星”中国最有影响力物联网传感企业奖。  四方光电是一家以光学(红外、紫外、光散射、激光拉曼)、超声波以及MEMS工艺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X)、HTCC厚膜工艺高温固体电解质等原理的智能化气体传感器制造商。在公司创始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熊友辉博士的带领下,四方光电十八年深耕,旨在为客户提供高端传感器及物联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物联之星”评选活动始于2008年,由中国物联网产业应用联盟及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主办,物联传媒承办。经过12年的发展和沉淀,其权威性和客观性深受业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和普遍认可,被誉为中国物联网行业的奥斯卡奖。以创新驱动发展 以技术突破占领市场高地伴随着物联网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作为构筑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感知设备之一的传感器亦受惠于物联网相关利好政策。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就着重提出“加强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传感器的研发与产业化,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加快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研发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感器在汽车、智能家居、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移动终端等领域的应用突飞猛进,大幅扩展了其应用空间。四方光电所涉传感器产品技术目前处于传感器中游,对上游如材料、制造和检测设备,下游如空气品质、汽车电子、医疗健康、安全监测及智慧计量的应用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传感器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技术先进性凭借对包括光电材料、数字信号处理、电路设计、气路设计、光路设计、算法设计、自动标定及光谱分析等底层技术的长期积累,四方光电已构建囊括非分光红外(NDIR)、光散射探测(LSD)、超声波(Ultrasonic)、紫外差分吸收光谱(UV-DOAS)、热导(TCD)、激光拉曼(LRD)等气体传感技术在内的全面技术平台。四方光电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自主研发,现已发展成为湖北省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建设有湖北省气体分析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工信部物联网发展专项等国家科技开发项目,截止2020年11月底,公司及子公司拥有105项境内外注册专利(其中国内103项、国外2项),发明专利共有34项(境内32项、境外2项),获批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的产品4项,获得湖北省专利金奖1项。2020年12月,四方光电凭借多年来在智能气体传感器领域的自主创新、先进制造、质量管控等硬实力,获得国家工信部2019年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标志着四方光电智能气体传感器成为国家新型战略产业链、供应链基础关键部件。产业化先进性四方光电具备较强的研发成果产业化能力,能够自主实现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四方光电拥有粉尘传感器、CO2气体传感器、VOC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模块及控制器、氧气传感器等不同种类气体传感器。国际知名半导体行业研究机构Yole Développement在《气体与颗粒物传感器报告(2018)》中将四方光电列为中国气体与颗粒物传感器市场主要参与者。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在《智能传感器型谱体系与发展战略白皮书》中将四方光电列为中国“气体和颗粒物传感器型谱体系”的主要厂商和代表性企业。未来,四方光电将依托在气体传感器及分析仪器方面的技术积累,深入开发空气品质气体传感器、发动机O2及NOx传感器、医用气体传感器、超声波燃气表核心模组等气体传感器,以及尾气分析仪器、烟气分析仪器、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发动机便携排放检测系统、发动机实验室排放检测系统等气体分析仪器。
  • 海尔生物医疗物联网生物安全柜进驻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近日,海尔物联网生物安全柜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成功使用. “国家昆明高等级生物安全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心(北区)”主要从事烈性传染性疾病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建立、致病机制和抗病药物及疫苗的研究,解决相关领域重大的、基础性的问题,是正在筹建中的“中国科学院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组成部分之一。海尔智联生物安全柜凭借物联网技术及可靠的产品性能得到动物所使用人员高度认可, 并获得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证书,标志着海尔生物安全柜在专业\安全\智能化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全新外观:专业工业设计,整机流线型设计更美观物联体验:智联APP手机端操作,可互联实验室操作平台操作。人性化设计:紫外灯智能预约、拆卸式平台式搁手架、电动升降玻璃门。智联安全科技:恒风速技术更安全;直流风机低噪节能;双摄像头记录试验数据更放心;触摸屏显示更直观;实时显示下降气流风速、流入气流风速、流量、静压箱内压力、负压保护区压力、风机累计运行时间、紫外灯累积运行时间、过滤器剩余寿命。海尔生物医疗致力于打造生物科技综合解决方案,继续推进物联网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 雪迪龙成立环境物联网研发中心
    雪迪龙日前联合北京思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联合成立环境物联网研发中心,深入研究新型传感器、监测设备等环境物联网技术。   环境物联网研发中心将以雪迪龙与北京思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ldquo 思路创新&rdquo )、清研创投及自然人陆晨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深圳创龙清研科技有限公司为产业化平台,将在新型传感器、监测设备等环境物联网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该研发中心将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大气污染防治领域著名专家郝吉明为学术委员会专家。届时,还将设立大气环境监测、机动车监测、污染源监测等多个领域研发实验室,整合国内外研发力量,以及环境物联网相关仪器、软件厂商资源,进行研发和产业化推广,为政府、企业在环境监测、环境预警、环境管理等诸多领域提供监测能力和数据支持。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逐步推进,以及新版环保法对于信息公开的要求,环境监测市场迎来发展良机。雪迪龙除在保留脱硝监测的优势的基础上,近年来开始拓展水质监测、第三方运营等业务。   2014年4月,公司又出资3200万元入股思路创新,以实现监测设备与环保数据平台对接,顺应智慧环保发展趋势。据悉,在智慧环保板块,公司计划针对工业园区,构建全面的智慧环保监测平台,监测内容包括各类气象条件、辐射、生物监测、应急报警系统、以及预警方案等。   2014年以来,政府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环保建设运营市场,逐渐退出直接投资环节,并着意利用价格杠杆和法律手段控制排污,以此刺激产业结构调整。环保监管力度加大,对象数量攀升,使环保监管必将诉诸于监测设备的大规模铺设,逐步实现环境监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据该研究员测算,未来三年监测设备市场将释放约134 亿市场空间,其中工业燃煤锅炉烟气监测市场空间90 亿。   该物联网研发中心集结了国内该领域的专家资源,具备技术优势。随着明年环保法的实施及各项政策的落地,雪迪龙在多元化布局逐步完善的前提下,有望获得更快发展。   与此同时,公司董事长敖小强表示,公司计划继续维持业绩增长目标为30-50%,明年将加大收购力度,在监测领域以补齐产品线为目标,在环保其他领域考虑收购合适标的,以延伸产业链。   雪迪龙预计今年有望实现净利润1.88亿元至2.29亿元,增长幅度为40%至70%。
  • 环保物联网高峰论坛:水质监测与环保物联网密不可分
    10月30日下午,环保物联网高峰论坛在无锡举行。国内外知名环境专家、物联网专家及众多顶级机构代表出席,通过主题演讲的形式,共同探讨环保物联网的标准制定、发展趋势、需求应用等话题。其间,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尔康、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秀荣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董绍俊,就水质监测与物联网的关系接受了新华网的专访。  水质监测与民生息息相关  水质监测,汪尔康说,非常重要,因为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水,它牵扯到民生所有的生活。  汪尔康称,吃饭要水,生活中哪都少不了水,所以水必须是非常符合标准的,如果水源出现了问题,那么后面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事关人民生活健康,“所以,水质监测,必须重视。”  对于这项工作,汪尔康说,需要持之以恒。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我们现在体会到,实验室里的成功,不等于真正的成功,必须经过实践。太湖,我们建立了四个水质监测站,有的三四年,有的一两年,经过实际的检验,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完善,现在基本上可以达到实时监测。”  提及水质监测与物联网关系,汪尔康笑了:“数据共享”。他解释,像他们现在推出的水质监测创新方法,如果做出来一家家去推广,一家家去介绍,时间是不行的,“所以说互联网,几乎同步,几乎家喻互晓,这是最行之有效、最快速的。”  汪尔康认为,物联网就眼下来说,还是比较新鲜的,今后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环保物联网与水质监测密不可分  杨秀荣也多年从事水质监测。  说起环保物联网,她说这是个非常新的事物,“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不断加深认识,环保互联网跟环境监测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因为本身它的基础就是对环境有个正确、准确的感知,那么只有这种环境监测的手段、技术都非常发达,才能给我们非常正确的对于环境的感知,我们才能把它正确地反应到环保互联网。”  从另一个方面讲,杨秀荣认为,环保互联网也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很重要契机,因为用互联网手段,能够对监测的各项指标进行远程控制、操作和管理,这样可以使环境管理领域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这种环保互联网能够把环境检测很快融合到老百姓的生活中,让大家通过环保互联网了解周边环境的情况和重要性,只有老百姓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那么才能真正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所以我觉得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  实时监测,是个创新性成果  董绍俊说,她们这个团队从事水质检测已经20多年了。  她介绍,在水质监测里,有很多重要的指标,国企规定的必检指标,比如融氧、PH值、氨氮等,只能反映水质的一个基本状况,还有些方面不能顾及到。她说,其实在水质监测中,有个非常重要的,但很多水质监测仪器都监测不到,那就是BOD指标。“BOD指标,是一个非常好的、和生物直接联系的一个指标,就是一个水质,如果被有机物等污染以后,它被水生的微生物同化,也就发生了生化反应,被分解以后,指标就会和生物的活性相联,这个指标直指生物的直接关系,所以它对于水的质量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她透露,一般国际上和我们的标准国标都是用的BOD5或者BOD7,也就是5天或者7天才能知道水质情况,这样就不能及时得到信号,同时也没有办法及时调整。  董绍俊称,后来,她们采用了另外一种思维,其实就是创新,就地培养,比如说某一个地方的水,采取该水系里的微生物,这个微生物群肯定最熟悉自己的环境,对外来的有毒物的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反应,肯定最有代表性的,道理非常清楚。  “有了这个概念,我们找到了解决这个快速检测BOD的问题。”她说,他们在太湖做了一个现场的监测,现在预警时间不到一个小时,可以说完全达到了实时监测,“这是一个创新性的成果,在国际上是没用的,在这方面,我们获得了专利。”
  • 水联网应邀参加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2016工作年会暨物联网产业十三五加速发展高峰论坛
    国内领先的互联网+智慧化精细水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安恒集团2016年4月8日消息:安恒集团水联网应邀参加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2016工作年会暨物联网产业十三五加速发展高峰论坛,并喜获2015年度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等三项年度大奖,副总裁王志军先生以题为“物联网应用的迭代升级给行业带来持续的提升”的发言,通过详实生动的技术讲解和动画形式,物联网技术与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理论知识和水联网的工程实践联系在一起,将北京等多地实施效果显著的DMA精细化压力控制和LeakView——漏损管理系统的应用展示给全体参会者,特别是由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工程与系统结合的跨越式应用,给供水管网资产维护、运维管理简化、水资源大量节约等方面带来极大的经济价值引起与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作年度总结和工作计划报告 本次大会是中关村物联网产业总结十二五,布局十三五这个关键时期的重要会议,有来自全国十几个智慧城市的政府代表到会,共同探讨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大会邀请欧盟物联网专家和工信部专家分别介绍当前国内外的产业发展动态。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面对过去的五年,物联网产业从雏形走向了成熟期,特别是国际巨头纷纷布局物联网,从不同角度进行产业布局。面对着国内外的竞争,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作为中国第一家物联网产业的专项社会组织,经过5年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展望2016年,联盟提出了以“中关村物联网产业十三五加速路线图”为核心的战略布局,并通过资本助力,在十三五期间陆续实施“10×10”计划,争取在5年内在物联网10大产业方向上实现2000亿产值。王志军先生以“物联网应用的迭代升级给行业带来持续的提升”作主题发言 水联网副总裁王志军先生以题为“物联网应用的迭代升级给行业带来持续的提升”的发言引起本次物联网产业大会现场嘉宾的重要关注,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国内多家重要供水企业的成功实施,轻松实现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各项理论知识与水联网的工程实践相结合并成效卓著,以及北京等多地实施效果显著的DMA精细化压力控制和LeakView——漏损管理系统的应用成果,给供水管网资产维护、运维管理简化、水资源大量节约等方面带来极大的经济价值令人侧目,无不惊讶于物联网技术与水务管理相结合所带来的跨越式成果。水联网喜获2015年度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等三项年度大奖 随后,中关村产业联盟对2015年中优秀的企业、应用、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表彰和嘉奖,水联网喜获2015年度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优秀示范应用、优秀会员三项年度大奖,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建宁特别赞扬王志军副总裁所领导的水联网用企业自身艰苦的奋斗和那份对水资源保护的敬畏之心在践行着环保人的执着。对于这份沉甸甸的奖状既是对水联网过往付出的一份见证,同时也是对水联网一种鞭策,2016年水联网将毫无保留地加倍努力。关于安恒安恒集团成立于1993年,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职员工三百余人,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国家高科技创新园区核心,是中关村物联网智能硬件产业基金(在筹)发起单位和最具创新能力TOP100企业、水联网--互联网+智慧化精细水管理体系的持有者,也是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牵头单位。 安恒集团长期专注于中国水问题,致力于通过市场角度解决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力问题,始终坚持用市场规律配置资源、坚持技术是改变社会和生活的发展原则,通过现代科学的集团管理结构和企业经营理念,秉承精益化运营管理模式,实现在水行业管理设施存量资产上价值提升、效益提高、环境资源效能优化等服务,同时创新地提出T2T轻资产业务发展模式,以体验式服务提升用户的核心价值。安恒集团专业从事水资源环境服务领域的技术服务体系平台、仪器设备供应、现场技术支持、系统集成工程、区域化服务及水管理学院网络培训等业务,已构建覆盖全国的稳定可靠、行业信赖的产品销售、技术支持体系。安恒集团以专业的能力和标准的服务,服务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
  • 2012年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申报开始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的通知 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办公厅(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加快引导和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根据有关工作部署,2012年我委将组织实施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目标   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为依托,着力突破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物联网规模化发展提供有效的产业支撑 制定基础共性技术标准,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着力解决我国物联网应用的互联互通问题 依托已有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着力解决检测认证和标识管理问题 加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着力培育发展一批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品设备制造优势企业。   二、支持重点和要求   重点依托交通、公共安全、农业、林业、环保、家居、医疗、工业生产、电力、物流等10个领域我委已启动的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统筹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标准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完善产业链,为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提供有效支撑。   (一)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1、低成本、低功耗、微型化、高可靠性智能传感终端。   一是专用及多用途感知设备,如:集成加速度/温湿度/光感等传感技术、RFID技术及定位技术的智能终端;基于环保监测、森林资源安全监管、油气供应、粮食储运监管、电网管理、食品质量安全监控等物联网应用、并支持多种通信传输方式(如TD-SCDMA等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远程监控智能终端等。   二是传感器件,如:精度在±0.02%以内的低成本压力/应力光电传感器、高灵敏度GMR/TMR磁性传感器、CCD/CMOS图像传感器、精度在±0.2℃以内的数字温度传感器、精度在±3%以内的数字湿度传感器、快速响应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等通用传感器,以及粉尘传感器、PM2.5细粒子传感器、磷化氢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专用传感器。   三是用于传感器/传感终端的专用芯片,如:基于CMOS工艺、支持多协议处理单元、接收灵敏度优于 -70dBm且输出功率大于23dBm的超高频RFID读写设备芯片;基于CMOS工艺、激活灵敏度优于-14dBm、存储器不小于2Kb且芯片面积不大于0.25mm2的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基于CMOS工艺、接收灵敏度优于 -100dBm、输出功率在-10~3dBm范围、最大功耗为25mA且支持消耗电流小于5µ A的低功耗监听模式的微波频段RFID标签/读写器芯片;基于CMOS工艺的压力/加速度/陀螺仪微机电系统专用芯片等。   2、智能仪表。集传感器、微处理器、智能控制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网络化仪器仪表等。   3、网络传输设备。物物通信技术和传感器网络通信产品,如:自组织通信网络、无线传感网设备,基于TD-SCDMA技术的M2M通信模块等。   4、信息处理产品。物联网海量信息分析与处理、分布式文件系统、实时数据库、智能视频图像处理、大规模并行计算、数据挖掘、可视化数据展现、智能决策控制以及基于物联网感知层与传感层间数据接入中间件(包括物联网传感节点标识定位、底层解析软件)等。   (二)基础共性技术标准研究制定   重点支持物联网应用示范亟需的基础共性技术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包括:标识与解析、智能传感器接口、中间件、信息安全、测试方法等。   (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现有第三方评测服务实验室(平台)为基础,整合相关优势资源,构建涵盖物联网标准与知识产权信息查询、标准符合性验证,及物联网智能传感终端、智能仪表等产品检测与认证、解决方案测评等功能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2、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以提高物联网标识管理和规划能力,促进物联网应用跨行业、跨平台、规模化发展为目的,研究提出物联网标识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物联网标识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建立物联网统一标识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   三、申报要求   (一)项目主管部门应根据投资体制改革精神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专项实施重点的要求,结合本单位、本地区实际情况,认真做好项目组织和备案工作,组织编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见附件一)并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环保、土地、规划等相关建设条件。   (二)项目主管部门应对资金申请报告及相关附件(如银行贷款承诺、自有资金证明等)进行认真核实,并负责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   (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类项目,承担单位原则上应为企业法人,研发产品需面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启动的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应用,重点支持与应用示范工程主管部门或牵头实施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的项目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类项目,承担单位原则上为行业内具有相应工作基础的企事业单位 基础共性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实施申报。   (四)各单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资金筹措、项目实施能力,以及较好的资信等级 在制定建设方案时,严格控制征地、新增建筑面积和投资规模。   (五)为加强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工作,本次专项继续采取纸质材料申报和网上申报并行的组织实施方式。   请项目主管部门于2012年5月31日前,将项目的资金申请报告和有关附件、项目及项目单位基本情况表(见附件二)、项目的备案材料等一式两份(同时须附各项目简介及所有项目汇总表的电子文本)报送我委高技术产业司。   同时,请项目主管部门登陆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系统http://ndrc.jhgl.org/xxcyh,履行相关网上申报手续。纸质材料申报和网上申报的截止时间相同,项目信息应完全一致,未履行网上申报手续的项目将不予受理。   (六)在项目主管部门申报的基础上,我委将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组织专家评审,择优支持。   特此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五日
  • 直播中国国际环保展|人工智能+物联网打造监测卫士——专访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越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越(右)接受采访主持人:祝贺聚光科技成为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境互联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到环境监测上,保证数据的准确?孙越: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数据打假保真方面大有可为。目前,数据造假的方式很多。例如污染源监测,拧松烟气探头、拧松采样管接口,稀释污染排放气体;调节测量参数的斜率,降低污染气体浓度等。为了及时发现造假行为,现在所有的在线监测设施一般都安装2-3个摄像头,一个装在监测站房内,一个装在采样口。但是,全国有海量的监测点位,上传了大量的视频图像,如果单靠人工检查视频图像的方式来发现造假行为是不现实的,而人工智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烟气、污水、水站、气站按照运营维护要求,有各自的标准化规范化运维动作,这些动作组我们研发的人工智能大脑已经学会了。我们驯化的人工智能大脑,通过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组合,有能力判断操作者是不是按照国家标准在执行。有些地方更严格,是不是按照标准以及次序去做这些动作,只有按标准和标准次序做,你的运维才是合格的。一旦漏操作、误操作就会报警,违法犯罪行为也能及时捕捉到。同时,捕获到的数据造假行为可以与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如压力、温度等)改变,以及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如氧气浓度、二氧化硫浓度等)改变建立直接关联,形成三位一体完整证据链。人工智能发现问题及时报警、监管人员及时出击、执法,真正实现了人工智能“抓造假、管运维、保数据、促执法”的目标。如今,人工智能不仅是保证数据真实性、有效性的科技手段,也是监管执法非常好的辅助手段。主持人:目前,这套人工智能系统有实际应用吗?孙越:目前,某省环监局正在做试点,已经通过了现场验收和远程人工智能平台验收。专家在做验收认证时,当场抓住一个企业正在缩短COD消解时间的造假行为。多地环保部门认为该技术不仅能够及时发现设备运行状态问题,而且能有效分析鉴别出现问题的原因,为环境打假保真和环境执法提供技术支撑。以前的在线监测管控技术,只能发现问题,不能溯源,不能服务执法,要依靠专家论证、公检法配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如今,通过人工智能大脑可形成三位一体完整证据链,有效保障环境在线监测数据的“真、准、全”。未来,要把云大物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深入应用到环境监测与管理中。以卫星遥感遥测应用为例,如今环境卫星、气象卫星数据精度越来越高,能够拍摄大量有价值的图片信息。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全域覆盖特征,通过该技术能够制作细化到支流、沟渠的环境状况全景图,从而能够实现污染问题的追因溯源。但是海量图片靠人力分析不现实,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手段,按特征对图片进行快速筛选、抓取,才能有效服务环境监管。环境监测种类多,数量庞大,还有很多监测空白,人工智能在环保领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主持人:除了在线监测,人工智能还可以在哪些领域加以应用?孙越:人工监测的数据造假行为屡屡被曝光,说明人工监测需要人工智能管控。人工监测在采样点选择、送样、实验室检测分析、制作报告等环节都有可能造假,这些环节也需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加以管控。例如,可以通过在采样点安装摄像头,智能识别采样人员的采样时间、位置、深度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减少采样造假行为。企业对环境保护具有主体责任,如确实是设备故障,就不能被处罚,加装在线监测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成为企业自证清白的手段。主持人:人工智能应用于监测市场,将会带来哪些改变?孙越:目前,监测市场还一定程度存在比拼成本,不比拼规范监测的问题,甚至有监测企业不采样、不监测,就直接写报告。人工智能运用后,执法效率提升效果显而易见。随着应用量的不断增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的使用成本也会大幅下降,相信未来的监测市场将会是比拼技术、比拼效果的市场,真正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 海尔物联网生物科技 守护全球儿童健康“一带一路”
    10月30日,由人民日报社和海南省委、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海南博鳌拉开序幕,海尔生物医疗作为唯一生命健康领域受邀品牌出席此次论坛,凭借其创新的疫苗网安全方案,海尔生物医疗与国家电网、中国中车、吉利集团等共同获评“一带一路”建设案例奖。第五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现场(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据悉,此次论坛共有来自9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205家媒体和机构的256位嘉宾参会。大会期间,海尔生物医疗总经理刘占杰博士在区域合作论坛上作了题为“以物联网生物科技,守护全球儿童健康‘一带一路’”主旨演讲,与媒体、专家、学者共同谱写生命健康“一带一路”。海尔生物医疗总经理刘占杰博士在区域合作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两级分化 全球疫苗接种区域性差异大近年来,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以年均复合增速约2.8%的速度不断扩大。据数据统计,全球疫苗市场在2017年的规模为276.8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0.48%。在疫苗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全球疫苗接种却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疫苗接种率高达96%。而在非洲、印度接种疫苗覆盖率不到80%,其中部分疫苗接种率更是不足25%!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基础设施薄弱,电力资源匮乏,设备安装维护难跟上,疫苗冷链断裂是常事,疫苗质量很难保障,从而导致疫苗的接种率极低,危及非洲等地儿童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创新疫苗网生态 加筑“一带一路”健康堤坝针对这一现状和难题,海尔生物医疗创新物联科技,全球率先推出太阳能疫苗冰箱,完全太阳能驱动,不需电力,一次蓄冷,保温长达5天,解决了电力匮乏、用电不稳定等导致疫苗冷链断裂的问题,而且该产品已经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 23项严苛检验,获得WHO/PQS权威认证,成功入选世界卫生组织采购目录,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长期供应商。不仅如此,海尔生物医疗还实现了产品到方案,由方案向平台生态的升级。创建了全冷链、全天候、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疫苗安全方案,构建了从生产、运输、清关、配送、安装、维修等全流程完善的全球疫苗生态体系,保障疫苗安全接种“最后一公里”。海尔生物医疗疫苗网方案获“一带一路”建设案例奖“人单合一”模式跨文化、跨行业复制据海外疫苗网小微主王广生介绍,截止目前,海尔疫苗网方案已经拥有全球30%的份额,与全球疫苗联盟的48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进入包含“一带一路”沿线的78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累计装机运行120000台海尔疫苗冰箱,累计守护全球2亿儿童健康。而这快速复制的背后,是“人单合一”模式自驱动,与用户零距离所创造的。服务工程师Aris是海尔在埃塞俄比亚的创客,他主要负责安装调试疫苗冰箱,疫苗冰箱安装完成和交付使用的那一刻是他最开心的时候,这意味着更多的孩子能得到及时、安全、可靠的疫苗接种。正因为有了Aris这样的创客,疫苗冰箱的安装效率由原来某欧洲品牌的1000台3年都没装好,创造了现在3000台海尔太阳能疫苗冰箱9个月安装调试好的速度。疫苗网小微通过合作共创,吸纳了更多像Aris这样的当地创客,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体现了创客价值和用户价值的合一,是“人单合一”模式跨文化、跨行业的复制。自2006年以来,海尔生物医疗用12年的时间创造了全球领先的全冷链方案品牌,目前正在实现向生物科技物联网平台生态的转型升级。下一步,海尔生物医疗将以全球疫苗网为起点,将血液网、生物样本网复制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命健康注入新生机;并跨越万水千山,把“人单合一”文化传递到世界人民心中,共创共赢,架起心灵相通的桥梁。从疫苗网的全球共享,到每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海尔生物医疗搭载“一带一路”新风,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 用物联网技术提升环境监控能力
    无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通过论证,周建出席论证会并讲话 “感知环境、智慧环保”环境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日前在江苏省无锡市通过了专家论证,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出席了论证会并讲话。   周建指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坚持把握感知为先,要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完善项目具备的各项功能,突出对项目的自主研发 坚持传输为基,注重项目的实用性和示范性,便于在更广范围内推广。在实用性上,加强对基础技术的研究,充分考虑是否会对人体健康、水生植物生长产生影响 坚持计算为要,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编码。在技术性上,要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实效性上,要确保研发成果尽快应用于实际 在针对性上,要研究太湖的历史、时代变迁和环境质量的演变,建立模型加以推理。作为实施治理太湖的重要城市,无锡对于物联网技术要先行先试,发挥项目的应用示范作用。   近年来,无锡以治理太湖为重点,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环境监测监控能力不断提升。此次建设的“感知环境、智慧环保”环境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是无锡在环保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举措。这项工程重点针对水体水源、大气、土壤、噪声、放射源、危险品废弃物等几类典型环境监测对象,构建环境与社会全向互联的多元化、智慧型环保感知网络,达到“测得准、传得快、搞得清、管得好”的总体目标。   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省(市)环境保护厅(局)负责同志也出席了论证会。
  • 中国物联网基地落户渝南岸茶园新区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论坛暨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授牌仪式现场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又迈出了坚实一步。3月14日,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论坛暨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在北京举行。重庆市政府与中国移动签订“创新物联网应用——共建云端智能重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正式落户南岸茶园。   重庆市长黄奇帆等出席仪式并发表讲话。   物联网基地落户南岸茶园   3月14日,南岸区区委书记夏泽良、区长刘宝亚,从国家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手中接过“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的金色大匾,标志着这一国家级物联网基地,正式落户南岸茶园。   奚国华说,重庆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将承载着促进重庆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要为全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发挥先导示范作用。同时他还希望重庆创新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商业模式,大力培育物联网企业。   重庆打造国内最大云计算中心   黄奇帆说,重庆发展信息产业目标:一是成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3G手机、打印机、监视器、路由器、存储器、服务器等电子产品的重要制造基地,目前已形成“2+6+200”的产业布局,未来几年内重庆电子产品的销售值将超过万亿元,重庆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电子产品制造基地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二是成为国内最大的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实现这个目标依据有两点,首先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数据外包业务近年来大幅增长,产生巨大市场份额,创造了重大机遇 其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有世界最好的现代化通信基础设施,相关人才也非常充足。   黄奇帆说,除了搞好离岸的云计算数据处理,重庆也在大力推进在岸的智能化城市数据处理,创新物联网运用。中国移动是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运营商之一,相信双方的合作能够促进重庆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实现互利共赢。   黄奇帆表示,如果重庆在笔记本电脑基地、离岸数据处理中心和物联网应用三个方面都能有所建树,将成为信息产业的高端城市。   让重庆成全国领先云端智能城市   3月14日,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中国移动将全力服务、支撑重庆创新物联网应用,将重庆建成全国领先的云端智能城市。   据中国移动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未来5年,中国移动计划在重庆投入150亿元,建设基础信息网络和TD网络,新建TD基站约5000个等,实现我市所有城区数据业务热点覆盖。同时,通过建立统一门户应用平台,全面整合介入政务公开、基础民生等公共信息查询应用等。   不仅于此,中国移动还将在重庆设立离岸数据传输专用通道直联海缆,联合重庆国际离岸云计算特别试验区核心企业,承接跨国企业的离岸云计算数据业务等,支持重庆打造国际离岸云计算特别试验区。在发展智能移动通信终端方面,将在重庆建立智能移动通信终端业务中心和外形设计中心。   40余家知名企业签约南岸   昨日,华为、中兴通讯、海尔智能家电、格力电器、北大方正等41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也与南岸区政府签订入驻或合作协议。总签约金额超过200亿元。   据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显示,茶园将作为“物联网示范基地”的主体园区,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则作为软件开发、产品应用拓展区。到2015年,我市将打造成“两大基地”,引进100家规模企业,实现产值超过700亿元。   记者体验   智能医疗很聪明 犹如保健医生在身边   昨日,在签约现场,一批能改变我们生活、最新研发出来的物联网项目,让人大开眼界:“智能医疗”为你测血压、“亲情通”电话替你照顾老人……   “智能医疗”采集心电数据   在“智能医疗”展台上,工作人员递给记者一个类似于手机的手持心电监测仪。记者用双手压住监测仪两端的“触摸片”。经过6秒钟识别后,监测仪开始工作。30秒后,自动采集完成心电数据。   随后,监测仪语音自动打开。讯问记者有无向医生报告或问询情况,而此时语音同步录制完成,再按监测仪上的发送键,心电数据和语音记录通过仪器上的GPS系统,发送到计算机诊断平台上。在场的医生根据传送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显示记者心电正常。立马将诊断情况以及记者询问的问题,编辑成短信,发送到记者手机上。   在旁的工作人员说,如果诊断平台发现你有问题,会电话通知你到医院就诊。   该平台还展示出血压监测仪,原理基本相同。该平台技术人员介绍,“智能医疗”的最大优势,就是随时随地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服务,保健医生就在你身边。   “亲情通”可适时照看小孩   在“亲情通”展台,记者拿起一部儿童手机,怎么摁键都无法开机。工作人员在一旁的计算机上敲击一下,手机自动打开。“这部手机运用物联网技术,手机内的芯片,能控制孩子在上课期间不打电话或玩游戏。”技术人员说,手机中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孩子进出校门,家长都能自动收到短信,还可随时锁定小孩的位置。   儿童手机旁摆着一部老人手机。技术人员说,老人摔跤或遇到紧急情况,只需一摁“紧急键”,信息自动发送到医院的计算机平台,医院马上锁定老人位置,并调出基本情况资料,派出专业的医生,到场实施救护。   幕后揭秘 中国工程院院士、物联网专家邬贺铨:   三大因素叠加 吸引物联网基地入渝   “重庆南岸茶园物联网基地,是工信部授牌的国家级基地,更具代表性。”昨日下午,应邀参加授牌仪式的邬贺铨院士说,近年来,重庆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为物联网提供产业支撑。其次,重庆是传统老工业基地,需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装备制造改造升级。再者,近年来,重庆在体制创新方面,大胆突破,甚至走在东部地区之前,为推动物联网发展应用创造了条件,“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是国家选择重庆茶园的原因!”   “物联网在中国,尚处探索阶段。东部和西部不存在太多差异,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邬贺铨说,物联网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后,地方政府将其看作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多点“开花”,兴起了一股物联网发展“热潮”。去年,各地物联网发展开始走向理性,不同地方开始结合自身优势,选择不同的切入点。   对于重庆“切入点”,邬贺铨认为,重庆发展物联网,可在物流配送、装备制造升级方面作足文章。他举例说,我国物流成本是西方国家一倍。目前,重庆作为内陆地区,有较为发达完善的交通体系。通过物联网技术优化物流配送后,可辐射西南,存在着很大的市场应用空间。   “物联网中的最大产业,不是芯片和终端,关键是应用和服务。”邬贺铨说,当前,由于没有较好的商业运行模式,物联网不能大面积推广,造成成本较高。要改变现状,进入寻常百姓家,可从三个方向推动。   首先是政府“买单”项目。对市场不愿干的,但又涉及生产安全、社会管理等政府公共职能的,可由政府拿钱购买物联网技术服务。其次是老百姓愿意“买单”的项目。比如照看老人、小孩的“亲情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这些东西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又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存在强烈需求。三是与企业合作,寻求可以实现双赢的项目。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帮助节能减排,将省下的电费一半用来支付物联网技术费用等。这样,双方都有合作积极性。
  • 物联网产业链或进入爆发期 传感器率先受益
    6月11日,为期3天的&ldquo 2015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rdquo 开幕。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指出,物联网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密不可分,企业要围绕转型升级方向、战略布局物联网。交通运输部、住建部相关人士则透露,多部委正积极参与起草互联网+行动计划。   分析人士指出,物联网是链接一切的基础,也是互联网+的底层技术,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多样化,物联网的生态将逐步建立,物联网产业链或进入爆发期。   物联网爆发在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制定&ldquo 互联网+&rdquo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目前,各部委正积极推进。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处长邹力介绍,交通运输部正参与&ldquo 互联网+&rdquo 行动计划的编制,其中互联网+交通作为重要内容得到高度重视。   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底层技术,一直是政策扶持的重点。工信部、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设有物联网专项基金,相关部委推出了一批示范项目。   物联网在国际上也是各家抢占的高地。美国已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欧盟制定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十四点行动计划,日本的U-Japan计划将物联网作为四项重点战略领域之一,韩国的IT839战略将物联网作为三大基础建设重点之一。   近日有消息称,新成立的WG10物联网标准工作组,将同步转移原中国主导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国际标准项目(ISO/IEC 30141),并由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专家继续担任该体系架构项目组主编辑。这标志着我国继续拥有国际物联网标准最高话语权。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催生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分析人士指出,如今智能硬件层出不穷,从智能手环到智能手表,从智能盒子到智能家居,无不是在强化硬件的远程操控力。智能化硬件之间的连接,让数据、信息、控制实现互通,而硬件本身提供的各种服务又帮助人们实现方便简单的智能化生活。这实际上就是物联网。   据Gartner预测,2020年全球将有260亿个联网对象(不包括PC、智能手机和平板),大约是2015年48.8亿个的5倍之多,物联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传感器率先受益   目前,互联网巨头纷纷收购相关物联网技术公司,如Google收购Nest,Nest收购Dropcam,三星收购SmartThings,Facebook收购Oculus,赛普拉斯收购Spansion,高通收购CSR等,一系列与物联网应用相关的并购案,从IT、设备商延伸到了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分析人士指出,与物联网相关的收购案例集中爆发,反映出企业对物联网未来发展的普遍看好。   业内人士介绍,从网络结构上划分,物联网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位于物联网三层结构中的最底层,是物联网的数据和物理实体基础。没有感知就没有物联数据的采集,也没有网络上物体的特征数据,感知是物联网的先行技术,也是物联网应用的核心。   感知层中的基本硬件包括各类传感器、RFID标签、GPS和识读器等基本标识和传感器件。目前A股中有航天电器、汉威电子、上海贝岭、远望谷等超过10多家上市公司涉足其中,另有多家A股公司有进军传感器领域的打算。   国内传感器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9年到2013年市场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2014年市场规模达到860亿元,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或达到1100亿元以上。
  • 人工智能助力近红外光谱实现过程优化 成工业浪潮中的“精准利器”——访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栾小丽院长
    在分析化学领域被誉为分析“巨人”的近红外光谱,在多个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人工智能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结合正成为推动产业革新的重要力量,不仅为工业过程带来了更高效、更精准的检测和控制手段,提升了数据分析的效率,也为工业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日前,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栾小丽院长,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产业的发展等主题进行访谈。以下为视频采访详情:从算法到仪器 人工智能多层面助力光谱产业仪器信息网:您对于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有何独到的理解? 栾小丽院长:我认为关于光谱产业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考虑:1、算法层面:在光谱产业中,由于涉及到的领域不同且专业性较强,通常需要定制化的模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后,我们期望能够提升这些模型的通用性和泛化能力,这样就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2、光谱仪器层面:目前,光谱仪器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分为两个阶段。首先,通过仪器获取中间谱图;然后,利用人工智能或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谱图进行分析检测。3、仪器发展层面:未来的光谱仪器或产业发展趋势是在仪器端直接得到用户所需的结果,而无需经过额外的分析过程。仪器信息网:现阶段,光谱和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结合才能赋能产业的发展?这个过程中,在技术、应用、人才以及产业模式等层面还面临哪些问题?栾小丽院长:其实我个人的研究更偏向于在工业过程中,但光谱却可以涉及多个领域,比如医美、生物医药和农业等。虽然这些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但以我个人对目前整个应用情况来看,工业过程应用还相对不够成熟。特别是在线应用方面,我们还有很多挑战性的难题有待去突破。此外,人才短缺也是限制光谱技术在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一个因素。我们开发的技术如果不能得到企业的有效维护和支持,就难以发挥其最大效能。因为在光谱领域中,模型的后期维护往往比前期开发更为重要。因此,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增强技术团队的力量,确保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有效应用。算法突破, 提升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线检测的准确性仪器信息网:作为一项应用导向型的技术,您如何评价当前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现状?在实际在线检测、过程控制层面能解决哪些难题或者技术瓶颈?给工业客户带来哪些客观的经济价值?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可以给大家分享?栾小丽院长: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应用,客观来讲的话,在我国该技术的应用尚有不足。特别是在工业领域,尽管一些大型石油企业引入了这项技术,但最终长期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存在技术瓶颈,但更重要的则是缺乏专业人才团队的后期维护,这一点比开发模型更重要。实际上,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确实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油砂处理过程中,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准确检测油砂中的水和氯含量,可以避免在添加催化剂时仅依赖经验导致的过量或不足问题。不当的添加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增加设备腐蚀和后续处理的负担。以我们在加拿大一家石油公司的合作为例,通过精确的水和氯含量检测,该公司的年经济效益高达7,000万加币。一旦能够精准的检测之后,不光保证质量稳定,也还会减轻后续设备维护以及下游生产等成本,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回报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仪器信息网:您课题组在相关层面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在仪器、技术、算法或应用等方面有什么样的突出成果?未来有什么样的科研计划?栾小丽院长:我们目前的工作主要是通过使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在具有挑战性的应用场景中去突破一些应用层面的问题,这些挑战主要集中在算法层面。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大模型技术,把光谱信息以一些新模态方法应用,是很有前途的事情,我们的有些研究正在进行中。目前我们课题组做的工作偏向于算法层面,我们已经在ppm级别物质浓度在线检测的技术突破方面取得了进展。此外,我们面临的数据分布通常比较狭窄,且彼此之间关联性不强。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来优化在线检测的性能,提升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人工智能扩大了近红外光谱在工业优化中的应用空间仪器信息网:您在近红外在线检测、过程模式监控、生产能效优化等方向域耕耘多年,从您专业的角度分析,您认为人工智能将给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什么样的助力?栾小丽院长:在工业流程中,近红外在线检测的首要任务是检测层面的工作,这是基础也是关键。我们都知道在工业过程中没有准确的数据来源,后续的运营和维护将无法进行。当然,除了检测外,近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在工业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对人工智能而言,同样适用于过程监控,它能够提供比传统传感器更多的数据,这些数据如何充分的利用是提高工业过程监控效率的关键。这也是我个人觉得后续应用当中要考虑的第二个因素。在生产的优化过程当中,传统的方法是先检测到一个浓度,然后基于这个浓度进行优化。而发挥人工智能价值的核心在于是否有数据,有了数据我们就可以直接利用谱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直接从数据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进而优化生产过程。这不仅提升了数据分析的效率,也扩大了人工智能在工业优化中的应用空间。仪器信息网: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您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前景有什么样的展望或预期?栾小丽院长:我相信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在检测领域展现了超出传统方法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而且还能对过程进行精准操控。这种技术的运用,无疑对现在讨论火热的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起到实质性的助力。从本质上来讲,新质生产力是对物质的准确检测和过程的有效控制,而光谱技术恰好能够二者兼顾,既实现了物质的快速检测,又可以通过光的操控对过程进行精细调整。为了展现最新的光谱仪器技术及相关的应用,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光谱技术及相关应用的专业水平,促进各相关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高光谱专业委员会、南通长三角智能感知研究院等协办的“第十三届光谱网络会议, (简称iCS2024)”将于2024年7月16-19日举办。点击图片,即可报名
  • 聚光科技将亮相杭州物联网产业博览会
    导读:&ldquo 2012中国(杭州)物联网产业博览会&rdquo (以下简称博览会)将于9月27日-29日在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办。聚光科技将携环保与安全物联网方案与产品,特别是PM2.5检测产品参与这次展会。公司展厅在一号馆C7,聚光科技欢迎同仁与客户莅临参观。   &ldquo 2012中国(杭州)物联网产业博览会&rdquo (以下简称博览会)将于9月27日-29日在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办。本届博览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科技局、杭州西湖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协办,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滨江(高新区)人民政府承办。   本届博览会展览面积约8000平方米,共设约250个国际标准展位,展览内容包括RFID、智能卡、EPC网络、通信技术与产品、核心控制芯片及嵌入式芯片、网络构架和数据处理、传感器、系统集成和软件、物联网示范应用及其他技术。   聚光科技将携环保与安全物联网方案与产品,特别是PM2.5检测产品参与这次展会。公司展厅在一号馆C7,聚光科技欢迎同仁与客户莅临参观
  • ProLIMS发布实验室智能安防监控系统新品
    智能安防监控管理系统智能安防监控管理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引入模块化设计的思路,整合实验室各种环境安全监测技术于一体的智能管理平台。系统通过视频、门禁、环境监测参数等方式可以对实验室安全进行多维管控。系统可以设立权限管控区域,实时监控区域内人的行为和仪器设备状态,通过环境检测探头实时监控实验室环境状态并可以进行异常预警。系统基于Web架构,保证了管理的便捷性、数据的实时性。另外可为用户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特定服务。1 门禁控制★支持系统门禁系统权限分配;支持门禁出入信息的自动记录;支持门禁系统控制预约用户进入预约仪器所在的实验室;★支持系统远程控制门禁;★预约超时门禁未关报警功能。2 视频监控★支持进入实验室门禁启动时视频拍摄抓取功能;支持预设行为轨迹,异常行为报警;★支持系统内查看视频监控实时状态;支持系统查看视频监控录像回放资料。3房间监控参数:(1)气体监控:系统可以对实验室的常规气体(如: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挥发性有机物(甲苯,苯,总量)等做出监控。当其浓度超出预警标准值时,系统会根据用户设置的策略自动报警和预警。(2)消防监控:当检测到有烟雾时,进行本地报警和手机短信报警,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对机房做出相应处理,保障中心机房服务器等设备的安全运转。(3)实验室防漏水监测:漏水监测是对实验室空调周围进行实时的水浸监测,一旦空调的加湿水跑水、冰凝水跑水、管道水漏水等水浸状况发生,系统可立即报警,严禁水浸状况危及实验室安全。(4)环境监控:温湿度:实验室温湿度关系到实验室的设备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工作条件,对实验室的温湿度进行实时智能监控成为实验室综合监控的一部分,当实验室内温湿度超出预警温度值或告警温度值的持续时间超出设定值,即按用户设定策略进行本地报警和手机短信报警或者其他设置。空气洁净度:系统通过接入相应传感器来监控空气洁净度(如:PM2.5,PM10,灰尘,粉尘等)并实时显示。如超出规定限制会及时预警和报警。创新点:实验室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属于广州为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该系统可以实现视频监控,门禁监控,环境监控(温湿度/空气洁净度),烟雾报警,气体监控(有毒有害气体)等,并可以配合实验室其他管理系统实现限制性区域以及限制性区域内行为监控。目前该系统可以大幅提升实验室安防监控能力,降低安全风险。 实验室智能安防监控系统
  • 全球首例物联网工程国际认证项目在华完成
    5月15日,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电产品检测中心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携手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为惠山经济开发区O-Park智能园区“量身”定制的一套国际认证方案正式“敲定”。“这是全球首个开展国际认证的物联网工程项目,标志着无锡物联网产业在公共检测认证领域实现了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心主任钱建明介绍说。   位于惠山经济开发区的这一实验室,是检验检疫系统唯一一家国家级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现拥有博士、硕士等技术管理人员40多名。两年来,该实验室担当起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技术“把门人”,先后为无锡、苏州、上海等地物联网相关企业开展各类检测服务1300多批次,服务企业200多家。   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落户惠山,为无锡率先形成物联网完整产业链添上了重要一环。看好物联网发展前景,近年来,以无锡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已迅速集聚了一大批物联网研发机构和企业。   但在这一快速扩张的产业链中,为物联网产业提供国际化、专业化技术认证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尚空缺 同时,许多企业在跨入物联网产业中,因缺乏高精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等资源,也急需新品研制、质量控制、技术改进等技术支撑。   “产品要获得市场准入,必须要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质量检查、符合性评定和产品认证,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就是要为企业开拓市场、赢得国际话语权提供帮助。”去年6月,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惠山经济开发区开始共建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9月又与法国必维集团牵手。   据了解,物联网工程项目认证方案的敲定,使该实验室的认证范围从以前的单个产品拓展到综合工程。双方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围绕园区智能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物联网智慧园区平台等三个方面,在电气安全、电磁兼容、环境可靠性、信息安全等方面将开展全方位认证评估。   走进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一台台来自日美等国的高端设备正在运转。凭借着一流的硬件设备和强大的人才队伍,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已享誉长三角。去年,他们为苏州一家企业具有通讯功能的热交换器产品做检测分析时,发现空间辐射有超标现象。经仔细排查,终于寻找到干扰源,使得测试最终达到标准要求,为产品走向市场赢得了时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