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色谱技术丛书检测方法

仪器信息网色谱技术丛书检测方法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色谱技术丛书检测方法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色谱技术丛书检测方法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色谱技术丛书检测方法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色谱技术丛书检测方法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色谱技术丛书检测方法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色谱技术丛书检测方法相关的解决方案。

色谱技术丛书检测方法相关的资讯

  • 【好书推荐】《现代过程分析技术系列丛书》
    现代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是高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个融合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完整体系。它不仅包含以光学、化学和化学计量学等为主线的基础研究学科,同时还有以仪器仪表、机械设计和电子工程等为主线的工程技术学科,以及石油化学、食品化学、药物化学和土壤化学等为主线的应用基础学科,此外还涉及系统学和管理学等社会学学科。近十年来,随着智能工厂和智慧农业等工程的推进,作为信息深度“自感知”的PAT是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基础之一,已发展成为当今科学技术、经济建设和服务民生中的最为活跃的技术之一。  本丛书的编写启动于2012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我国10余位专家对国内外PAT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撰写了20万字的《现代过程分析技术交叉学科发展前沿与展望》(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019年组织20多位业内专家撰写了40万字的《现代过程分析技术新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2014—2021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翻译出版了4本国际有影响力的PAT专著:《过程分析技术:针对化学和制药工业的光谱方法和实施策略》(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食品工业中的过程分析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过程分析技术在生物制药工艺开发与生产中的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拉曼、红外和近红外化学成像》(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上述2本专著和4本译著构成了“现代过程分析技术系列丛书”。  该丛书有两大贡献:一是详细阐述了PAT的内涵和构成,系统论述了国际该学科的历史发展轨迹、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国内PAT研究和应用现状、亮点与差距,梳理出了前沿热点问题和我国应重点关注的科学技术,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二是促进了PAT在我国的研发与应用,一方面我国PAT技术的研发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PAT产品种类和品质都有很大进步 另一方面PAT技术逐渐在制药、石化、食品、医疗和环保等领域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在优化生产、节能减排、提升传统产业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该丛书有四方面的特色:一是权威性,书作者都是国际PAT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和工程师,代表着国际该领域的最高水平 二是新颖性,丛书介绍的科学技术具有创新前瞻性,而且书中归纳提出许多新颖的观点和建议,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是系统性,PAT是多个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丛书每册各有侧重点,又相辅相成,即包括了理论基础和科学前沿,又包括了工程技术实施和应用,贯穿整个PAT产业链 四是实用性,该丛书将PAT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读者能够从科学、技术、工程和应用等不同角度全方位掌握PAT,可实用性和参考性极强。  该丛书的出版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与认可,反响强烈,为推动PAT在国内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HORIBA Scientific 隆重推出光谱系列丛书—《拉曼光谱入门手册》
    &ldquo HORIBA光谱之旅&rdquo 是HORIBA Scientific 带领大家进行的一次光谱世界探索之旅,为此,我们隆重推出光谱系列丛书。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领略到光谱的魅力,并且为您的研发、质量控制工作带来帮助。 这是: ► 拉曼初学者、培训的首选攻略 ► 真正解决用户问题的指南 ► 实验操作、课堂教学的参考资料 ► 凝聚了HORIBA Scientific几十年的拉曼技术经验 ► 一本完全免费的手册 作为光谱系列丛书的开篇,《拉曼光谱入门手册》凝聚了HORIBA Scientific工程师们几十年的拉曼技术经验。与枯燥的教材相比,这本手册更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它汇集了大家在研究工作中有关拉曼光谱的困惑以及详细的解答。就很多正在学习或者使用拉曼光谱的用户而言,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速成手册。 未来,我们还将陆续推出其他的入门手册,敬请期待!我们欢迎各领域的拉曼专家共同加入我们的讨论话题,不断丰富其内容。您也可以即刻注册成为HORIBA会员,时间获取我们新的电子杂志及动态信息。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info-sci.cn@horiba.com
  • 喜讯!《实战宝典》系列丛书与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文末附领取方式)
    4月22日,仪器信息网《实战宝典》系列丛书与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1)上举行。仪器信息网社区部负责人、《实战宝典》项目创始人、负责人李亚辉,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策划编辑马泽林代表双方进行签约。目前,《气相色谱实战宝典》、《液相色谱实战宝典》、《农残分析实战宝典》及《药物分析实战宝典》四册宝典已与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合作即将出版。此次战略合作,《实战宝典》将与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出版更多分册。签约仪式上,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鑫同时给《实战宝典》的顾问、主编及编委颁发聘书。出席签约仪式的(部分)特邀顾问、主编及编委有(按拼音字母排序):特邀顾问:冯先进、杨啸涛、臧恒昌主 编:徐明全、祖文川、张艳丽、周玉虎、姚继军、朱建设、张凤霞编 委:于淼关于《实战宝典》仪器信息网自2020年起组织业内知名专家、资深版主及专业编辑,以解决用户实际问题为初衷,以平台海量精华内容为基础,经过专家的梳理、加工,将最常见的仪器问题、解决方法和资深用户的经验整理成册,特命名为《实战宝典》,旨在提升行业用户的仪器应用能力、加快个人职业成长,缓解行业实操型人才匮乏的现状,助力用户实现“宝典在手、仪器无忧”!2020年,仪器信息网发布《水质分析实战宝典》、《气相色谱实战宝典》、《农残分析实战宝典》、《液相色谱实战宝典》、《乳品检测实战宝典》、《药物分析实战宝典》,6册宝典申领人数4万+。2021年,仪器信息网将陆续发布《样品前处理实战宝典》、《气质联用实战宝典》、《液质联用实战宝典》、《原子吸收实战宝典》、《ICP-MS实战宝典》、《实验室安全实战宝典》、《土壤分析实战宝典》等9个分册。更多精彩敬请期待!已上线实战宝典领取链接如下:http://instrument-vip.mikecrm.com/2bbmrpI
  • 中国科协将集中推出第二批13本“碳达峰碳中和”系列丛书
    中国科协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5月6日下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科协“碳达峰碳中和”系列第二批丛书共13本,计划在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后集中发布推出。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副部长许光洪在发布会上介绍,“碳达峰碳中和”系列第二批丛书分别是:《碳达峰碳中和导论》《石油化工行业清洁低碳转型导论》《新能源汽车与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导论》《国际主要经济体减碳政策与趋势导论》《铁路低碳发展导论》《智能低碳交通导论》《钢铁与有色金属清洁低碳转型发展导论》《建筑运行用能的低碳转型导论》《制冷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导论》《风光水电力互补技术导论》《再电气化导论》《碳汇与碳市场导论》《氢能与储能导论》。  他说,2021年以来,中国科协制定“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培养计划,组建“碳达峰碳中和”丛书编委会,聘请18位院士专家担任委员,分批启动丛书编写。“碳达峰碳中和”系列首批丛书《新型电力系统导论》《清洁能源与智慧能源导论》《煤炭清洁低碳转型导论》,已于2022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中正式发布。2022年7月以来,中国科协“碳达峰碳中和”系列第二批丛书编写工作陆续启动。  许光洪指出,中国科协此次推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系列第二批丛书,坚持专家主导、学会组织,具有高站位谋划、高质量编写、突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等特点。  高站位谋划方面,中国科协、主编专家和编写团队把丛书编制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从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国际竞争需要、适应科技治理现代化需要的高度,坚持全球视野、科技态度、严谨学风,做好主题谋划和内容撰写。丛书聚焦最突出的短板,内容涵盖全球气候变化与碳中和、能源、钢铁与有色金属、石化与化工、建筑建材、交通、碳汇等重点行业和技术领域。  高质量编写方面,中国科协组建18位院士专家参与的编委会,论证策划系列丛书目录框架,全过程指导协调图书编写出版工作;每本图书均由相关领域权威院士专家领衔主编,组建由相关领域院士专家、一线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组成的编写团队,具体负责图书的执笔编写工作,邀请领域内权威专家、知名学者担任主审。丛书充分展示了各领域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前沿进展,具有较高的战略性、前瞻性、权威性、系统性、学术性和科普性。  突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方面,科技创新上,丛书对实现“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技术和主要应用进行介绍,分析各行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重大任务和严峻挑战,提出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路径和技术路线,展望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并给出相应的政策与机制建议,提出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路线图、时间表。人才培育上,丛书兼顾嵌入式知识传播和复合型人才培育需要,涵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各方面内容,主要受众既包括从事相关工作的新学习者、从业者,也包括广大非“双碳”专业的人群,旨在大力提升各行业人员“双碳”技术素养,将碳中和理念与实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许光洪表示,中国科协期待通过“碳达峰碳中和”系列丛书的编撰、发布和应用,能够助力“双碳”科技与产业发展,加快“双碳”人才培养,为实现“双碳”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贡献。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系列丛书”荣获2023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日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发布2023年科学技术奖授奖名单。信息显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按照《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之规定对2023年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进行了严格认真的形式审查、初评、会评,共评选出一等奖16项,其中科技进步奖10项,技术发明奖6项;二等奖43项,其中科技进步奖39项,技术发明奖4项;三等奖19项,其中科技进步奖18项,技术发明奖1项;青年科技人才奖6人;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2个。获奖名单中,多项仪器及检测技术上榜,比如科技进步一等奖包括“国产高端质谱仪器的研发与应用”等;技术发明一等奖包包括“超广角单细胞分辨眼科光学成像技术与仪器”等;科技进步二等奖包括“面向显示面板质量检测的多光谱共焦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系列丛书”上榜科技进步三等奖榜单。完整名单如下: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不分先后)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1高速列车核心部件主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西南交通大学,常州路航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机械研究所,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林建辉,易彩,林云志,徐磊,李艳萍,杨岗,罗文成,何刘,李鹏,胡永旭,李恒奎,曹江萍,胡长青,陈双喜,廖小康2大动态复杂信号高精捕获与实时分析技术及应用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刘震,耿航,黄武煌,郭乃理,张希琳,程玉华,许波,马文建,陈聪,黄伟,王锂,周文建,李琪,邹国华,白利兵3面向生化检测的原子级薄膜制造装备及传感器集成应用东南大学,东华大学刘磊,彭倚天,邢佑强,吴泽,胡涛,郎浩杰,黄鹏,焦松龙,黄瑶4机器人智能仿生关键技术及应用重庆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七腾机器人有限公司,杭州它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重庆门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宇海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李锐,王晓杰,赵明富,吴朋,谢磊,李嫄源,唐贤伦,杨平安,钟年丙,杨兴义,寿梦杰,潘鑫,张建,何勃,刘晓5全波形三维成像激光雷达关键技术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徐立军,李小路,李端,庞勇,李远,刘清旺,疏达,斯林,王子宁,毕腾飞,贺兴华,郑凯,卢昊,余瑞钦,周依尔6国产高端质谱仪器的研发与应用四川大学,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化学研究所,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成都艾立本科技有限公司段忆翔,赵忠俊,潘义,苏鹏飞,杨燕婷,郭星,谢琪,胡银,翟培件,罗英,李祥,李佳,许云海,邓辅龙,何星亮7油田水驱开发智能井筒测控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智能控制与装备研究所,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事业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油气工程研究院,哈尔滨艾拓普科技有限公司李隆球,贾德利,周德开,邓刚,宋文平,杨清海,许建国,张广玉,金辉,苏健,吴沛航,孙大兴,乔健鑫,金贤镐,刘佳男8无人飞行器风险识别、灵巧与安全操控关键技术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西安爱生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感知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咸亨国际(杭州)航空自动化有限公司余翔,王陈亮,郭克信,朱玉凯,张霄,郭雷,李文硕,卢昊,张剑锋,王泉,沈宁,张晓莉9锂电制造中基于激光检测的超宽幅大推力高精度纠偏系统关键技术钛玛科(北京)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牧,杨辉华,张斌,王向华,侯庆亮,许亦博,李维能,赵文义,梁恒嵩,何佳程,陆旭,尹东星,韦杰宏10现代制造业高速高精智能感知测控关键技术及应用上海大学,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唐辉电子有限公司周文举,费敏锐,滕华强,时宗胜,王海宽,仵大奎,杨傲雷,沈理浩,郁雷,周宇,杜大军,任新振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不分先后)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1飞机结构装配高精度测控技术及装备清华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工业大学,苏州星祥益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徐静,刘顺涛,陈恳,谢颖,张宗华,闵晓潮2超广角单细胞分辨眼科光学成像技术与仪器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苏州微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史国华,李超宏,何益,武晓东,魏凌,蔡建奇3超精密光刻装备甚多轴运动精度调控技术及装置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杨,宋法质,董岳,李理,崔宁,刘凯鑫4原子尺度界面自旋电子的原位实时表征与调控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致真精密仪器(青岛)有限公司,合肥致真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赵巍胜,张学莹,张博宇,张悦,程厚义,林晓阳5结构早期损伤非线性超声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北京工业大学,国能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有限公司焦敬品,吴斌,刘秀成,何存富,郑相锋,郝晓军6基于MEMS技术的全海深湍流混合矩阵式剖面观测仪器研究中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薛晨阳,宋大雷,杨华,张增星,陈旭,张文栋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不分先后)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1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监测装备与预警平台研发及应用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广州市北二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科技学院,中铁乐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阎宗岭,黄河,徐峰,支珊,张小松,陈甫,余志强,何柏青,甘平,李晓东,温辉波,许磊,梁怀超,赵加正,杨光清2高压电能计量系统智能检定技术及装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北京电科智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磐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姜春阳,张传计,王欢,何成,刘俊杰,张鼎衢,焦洋,刁赢龙,金淼,杜博伦,许灵洁,张淞珲,周峰,雷鸣,孙军3宽带高性能电磁信息安全测试评估技术及仪器开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山东大学杜以涛,王洪君,刘军,杨阳,许奕东,王保锐,孟庆立,栗华,张云祥,黄朋,杨志兴,赵明芳,马良,赵世伟,王娜4快速核酸检测仪光学及温度溯源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卡尤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天津市计量监督检测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刘鑫,孔维恒,王艺凯,金志军,田昀,付志勇,田冉,宋海龙,赵丹丹,石进平,祝天宇,李晨,杨宁,吕茂超,肖新清5高精度直流电能计量标准装置与量值溯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长沙天恒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威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李庆先,刘良江,周新华,向德,朱宪宇,王晋威,赵志刚,刘青,左从瑞,李先怀,冯路,蒋鑫伟6海上风电场海底电缆自主巡检关键技术与应用河海大学,中北大学,南开大学,江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研究院,江苏中海达海洋信息有限公司黄浩乾,申冲,宋锐,崔冰波,曹慧亮,王迪,宋宝雄7六氟化硫气体分解产物高灵敏度检测与校准体系关键技术及应用重庆科技学院,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华爱色谱分析技术有限公司,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小弗科技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南京奥能科技有限公司魏钢,姚强,曹政钦,唐德东,颜湘莲,李龙,连鸿松,胡树国,代靓君,张盈,邓保家,方华,李作进,罗尧,刘航8无人重载收获机智能化测控关键技术及应用东南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无锡卡尔曼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王立辉,金诚谦,尹彦鑫,吴飞,张亚伟,王烁,许宁徽,倪有亮,汤新华,肖跃进,魏学礼,任元9复杂条件状态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华东理工大学曲建岭,彭鑫,王小飞,高艳丽,王强,钟伟民,王元鑫,赵育良,袁涛,刘泽坤10工业负荷边端智能检测与源荷调控技术及应用东北大学,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能效测评有限公司,辽宁科技学院周博文,苏涵光,张艳辉,王振宇,张娟,谷鹏,贺欢,吴凯槟,罗旭东,何海,孙佳月,王睿,穆云飞,杨波,吴明亮11基础设施工程安全隐患多维度感知与识别关键技术山东大学,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克斯康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青岛)有限公司,山东爱普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济南高新分公司王正方,王静,张建清,贾磊,余绍淮,王德勇,隋青美,高树华,李鹏,余飞,季红专,岳仁峰,严俊,白虎斌,刘勇12汽车智能座舱仿生开发验证关键技术及应用重庆渝微电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鹰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中公高远(北京)汽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漆奇,董轩,刘延,郑智宇,吕恒绪,张世琦,周炜,王锐,李会民,李阳,陈传阳,陈娟娟,马钰,曾文,韩立波13智能电能表可靠性与运行状态量化评估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应用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志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侯兴哲,陈昊,程瑛颖,杨芾藜,肖冀,于海波,李贺龙,潘广泽,孔祥玉,宋洋,陈文礼,王春雨,邹波,刘婧,郑可14支撑客户侧新一代计量产品质量提升的检测关键技术研究、装备研制与应用黑龙江省电工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威胜集团有限公司张闯,曹宏宇,段玉卿,袁加梅,闫明文,丁建顺,刘惠颖,依溥治,陈月,郭龙弟,李静,张丛余,李迪星,伍韬,赵言涛15基于多维传感及微色谱分析的燃气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任红军,陈海永,孙建海,金贵新,武传伟,王栋,李志刚,侯贤祥,薛宁,郭琦,魏君飞,郑国锋,杨清永,张朋,陈伟16数控机床热稳健性分析及性能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重庆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重庆蓝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长江大学苗恩铭,潘巧生,朱堂福,张红17客户侧计量设备高速感知关键技术与应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祝恩国,张海龙,任毅,赖国书,杨扬,李然,郑立群,厉娜,高琛,张双沫,徐文林,刘宇,李铮,章文翰,丁忠安18监测、康复神经电生理仪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史建涛,王宁,陈闯,周明,侯颖妮,孟晋丽19对海雷达智能化目标感知识别技术与应用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诺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谱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周志勇,李晓欧,朱彦,倪华良,李龙,张群峰,康文,单纯玉20面向工业机器人开发及应用安全测试验证平台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工控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李中伟,杨明,金显吉,叶麟,孟邹清,王晓鹏,刘晓胜,张伟哲,尤扬,陈夏裕,葛朋遥,杨海青,刘彤军,姜文淇,苏长河21车载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江苏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李鹏华,张涛,尹韶云,胡向东,侯杰,郑江滨,吕涛,张波,陈建军,王丽,吴显奎,茹懿,马春燕,姚远,杜凯22多模态高精度含氮含硫检测系列仪器关键技术与应用上海安杰智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刘丰奎,曹程明,李杰,牛军,吴晗,柴华,孙二芳,彭皓,范广,唐群燕,刘向东,郝俊23化工安全智能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七腾机器人有限公司,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朱冬,仲元红,李帅永,刘涛,方向明,熊彬烽,宋雯,胡江,黄云彪,梅琳24工业生产环境下连铸坯线结构光三维视觉测量关键技术与应用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大学徐锟,张之江,李卫东,吴守仓,彭涛,蔡志强,曹春光,李希军,陆永刚,邰意纯,张志山,黄臻臻,陈伟,陈曦,张亮海25高性能全自动活塞式压力计研发及应用大连工业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陕西创威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计量检验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庞桂兵,杨远超,高腾,童强,卜繁岭,樊双蛟,张慧,吴洪威,王同宾,李玮,段九勋,韩聪,曹进,韦宣,马堃26核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氦检漏系统研制及工程应用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朱传雨,张红星,张洋,吴文昊,黄屹峰,韩长宇,眭霄翔,马官兵,吴健荣,林戈,刘步良,孙加进,王彬27土壤污染原位智能化修复技术与装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森特士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景德镇陶瓷大学王一轩,牛燕霞,黎磊,叶渊,韩文,许少峰,陈建福,王兴国,徐恒吉,周胜利,杨民强,舒计城,王乾锁,杨治国28微能量收集与自供电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重庆大学,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河北工业大学,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平高集团智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平顶山学院,重庆邮电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牟笑静,杨亚,高玲肖,杨亚红,刘飞,陈延辉,代克杰,刘涛,陈鑫,张佳佳,王亭亭,王发扬,吴鹏凡29电力物联工业级核心通信芯片研制及应用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郑利斌,霍超,尹志斌,王贤辉,张港红,李德建,白晖峰,谭年熊,程胤璋,苑佳楠,周春良,谢凡,高建,张楠,杨双双30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先进量测体系的质量提升关键技术、装备研制与应用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部,华立r:#444444 white-space:pre-wrap "序号团队名称1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微系统创新团队2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仪器创新团队
  • 《危险化学品安全丛书》(第二版)编纂工作会议在京顺利召开
    p   2018年12月11日,由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清华大学组织,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危险化学品安全丛书》(第二版)编纂工作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等合计20多家单位5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化学工业出版社郭乃铎编审主持。 /p p   丛书编委会主任清华大学陈丙珍院士和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曹湘洪院士代表丛书编委会讲话。两位院士表示当前化学品安全问题已经从学界和行业层面的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问题,丛书编写意义重大。同时,两位院士也对丛书的编写提出了几点要求:丛书要将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兼备系统性、全面性、新颖性、科学性、严谨性,应在内容及实用性方面严格要求、追求卓越,致力于打造国家传世精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a65019bb-c8ae-4b26-a159-c7b374ef36a5.jpg" title=" 1_副本.jpg" alt=" 1_副本.jpg" / /p p   化学工业出版社周伟斌社长代表丛书出版单位对参加编写会议的专家表示感谢,并强调化工社对丛书的出版工作高度重视,希望丛书力争成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更好地传播先进技术成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变人们“谈化色变”的传统观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1d6e4f3d-8cc1-4335-829f-85519cb772eb.jpg" title=" 2_副本.jpg" alt=" 2_副本.jpg" / /p p   化学工业出版社杜进祥编审介绍了国家出版基金申报要求、丛书编写计划与丛书编写要求。希望各分册能于2019年3月底之前完成不少于60%的编写工作,编写质量达到国家出版基金要求,力争成为“扛鼎之作、传世精品”。 /p p   丛书16个分册的主编或副主编分别对各分册的编写背景、编写大纲和编写工作方案进行了介绍,并在会中进行了讨论与交流。与会专家也对本套丛书的编写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p p   会议最后,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副主任郭秀云主任医师代表编委会副主任孙万付教授级高工做了总结,她表示作为丛书的组织单位,将责无旁贷,全力支持丛书的编写工作。希望和编委会的各位专家齐心协力,编写出一套内容全面、系统、实用,资料新颖,图文并茂,反映当前危险化学品安全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水平的系列好书,为减少化学品事故、提高危化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增强社会对化工行业的信心做出贡献! /p
  • 睿科仪器应邀参加杂环农药系列丛书编写研讨会
    随着各国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以及食品安全检测数据质量控制变成了当今热烈讨论的话题。近期,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实施&ldquo 科技兴检&rdquo 战略,支撑质检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的资深专家组织了近20家省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技术骨干代表在厦门举行了杂环农残系列丛书编写研讨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讨会。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的领军制造商睿科仪器也应邀参加此次会议。 会上,参会代表们分别讲解和交流了针对不同种类农药出口目的国的不同标准及农残安全检测方法等。代表们一致认为,在复杂的食品基质中,前处理是影响实验结果和耗费实验时间最多的步骤。针对各位代表们提出的热点问题,睿科仪器的产品经理与在座专家进行了详细探讨,并介绍了睿科仪器最新推出的专为食品安全而设计的全自动固相萃取仪Fotector。Fotector型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可同时处理6个样品,创新的倒置上样技术,系统全密闭的人性化设计,赢得了在场资深检测人员的一致认可。 此外,睿科仪器同时也展出了CEi-SP20型毛细管电泳分离系统,提供了最新的食品中不同形态砷硒的同时检测方法和玩具中有机锡的检测方法,引起了诸多业内专家的浓厚兴趣。 在场的各位专家对Fotector型全自动固相萃取仪表示出了浓厚兴趣 睿科仪器产品经理在做产品讲解,赢得了各位专家一致认可 此次会议,使更多的客户认识和了解了睿科仪器,同时也使我们更加了解客户的需求。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客户的支持,广大用户关注和支持使我们更加有信心通过我们的专业周到的服务成为客户最好的合作伙伴。 关于睿科: 睿科仪器有限公司(Reeko Instrument Co. Ltd.)是一家专业从事实验室分析仪器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企业,是集实验室样品前处理设备研发生产、前处理方法开发、实验室仪器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厂家。 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致力于不断地研发出能够帮助客户提高工作效率的先进仪器。公司非常重视产品的应用和售后服务,拥有独立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实验室,可以为客户提供技术培训,方法开发,样品测试,及技术咨询等多种售后服务。 欲了解更多,请浏览:http://www.reeko.cc,http://reeko.instrument.com.cn 联系我们: 北京 电话:010-58674766 传真:010-5867465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58号富顿中心C座518 上海 电话/传真:021-52300176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法华镇路751弄34号404 厦门 电话:0592-5800190 传真:0592-5800191 地址:厦门火炬高新区创业园伟业楼N206A
  • 共创生物医药色谱质谱新时代 第十四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质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5月6日,由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云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质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于云南省普洱市盛大开幕。会议邀请国内色质谱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做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旨在促进发展,提高交流水平,推动色谱、质谱及相关技术在各大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内外众多色质谱技术与应用专家学者、厂商与用户等近400人参与了本次会议。本届会议为期2天,共组织了15个大会报告、63个邀请报告、61个口头报告、 95个会议墙报以及36个自由交流。同时会议不仅开设了主题为色谱与相关基础、生物分析、组学分析、样品预处理新技术、质谱新技术和新方法、药物分析、环境与食品分析等多个主题鲜明的分会场,还专门组织有青年论坛和学术墙报展示区,以促进我国色质谱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展示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成绩及增进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将对本次大会进行系列报道。大会开幕式上,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介绍会议筹备情况并致开幕词,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罗正刚主任致辞,大会开幕式由云南师范大学袁黎明教授主持。云南师范大学 袁黎明教授主持会议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介绍会议筹备情况并致辞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玉奎 院士致辞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江桂斌 院士致辞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罗正刚主任致辞开幕式现场,还颁发了分离科学青年创新奖和提名奖。该奖项旨在促进我国色谱分析事业的发展,鼓励色谱领域青年学者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推动我国色谱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奖项自2021年起设立,由山东悟空仪器有限公司特别支持。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现场宣布了获奖名单。赖玮毅、熊雨婷、徐姝婷三位青年科学家获得分离科学青年创新奖,黄秀、钱海龙、朱泉霏三位青年科学家获分离科学青年创新奖提名奖。张玉奎院士、江桂斌院士、刘文玉总经理颁发“分离科学青年创新奖“许国旺研究员、袁黎明教授、刘文玉总经理颁发“分离科学青年创新奖提名奖”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悟空仪器总经理刘文玉讲话在开幕式上,还举办了“色谱技术丛书“首批新书发布式。该系列丛书执行编辑化学工业出版社傅聪智介绍了书籍出版发行情况。”色谱技术丛书“第一版出版于2000年,第二版出版于2005年,本次发布则是系列丛书的第三版。该系列丛书,一直以来对于色谱技术推广、相关人才培养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是很多色谱人入门的”领路人“。新版的“色谱技术丛书”入围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目前已经发布了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等8个分册。会议现场,张玉奎院士、江桂斌院士、刘虎威教授、汪正范研究员及傅聪智编辑一起为新书揭幕。色谱技术丛书 首批新书发布揭幕开幕式后是大会报告环节,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梁鑫淼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澳门大学李绍平教授以及岛津陈振贺博士等重量级专家将分享前沿成果。更多详实内容,敬请关注仪器信息网后续从会场发回的报道。此外,本次会议还得到岛津、安捷伦、赛默飞、沃特世、东曹生物、悟空仪器、大连依利特、力扬、天美仪拓、同田生物、日立、月旭科技、谱育科技、普发真空、华谱科仪、华仪宁创、研创生物、普析通用、阿尔塔等近20家相关设备、服务、耗材厂商的鼎力支持,并在会议期间展示了他们的最新技术及产品。大会现场展商掠影
  • 2018离子色谱仪培训班暨离子色谱仪国产化35周年纪念活动举办圆满成功
    2018年是离子色谱仪国产化35周年,青岛作为国产离子色谱诞生之地,多厂家纷纷组织活动庆祝并向老一辈专家致敬。青岛鲁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于 2018年7月9日成功举办“鲁海光电离子色谱仪培训班暨离子色谱仪国产化35周年纪念活动”。会议酒店展出仪器 大会开幕式由鲁海光电总经理张道敬主持,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刘长宽、山东省水文局处长刘洪林、城阳区科技局局长张维福、城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导致辞并预祝本次会议顺利举办。 青岛鲁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道敬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刘长宽 会议现场 本次离子色谱仪培训班由中科院能源与过程所法芸主持。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史乃捷对最新离子色谱仪国家标准“GB/T36240-2018” 和离子色谱仪检定规程“JJG823-2014”进行讲解。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离子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丁明玉的报告题目为“离子色谱仪技术发展及热点应用”,介绍了目前离子色谱仪的最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热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离子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岩做了“离子色谱仪原理及应用”的主题报告,全面总结了离子色谱的技术和应用。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张皋讲解火炸药行业离子色谱应用最新标准“WJ/Z 20040-2018”。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史乃捷 离子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丁明玉 离子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岩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张皋 山东省计量院所长郭波讲解离子色谱仪标准物质有关知识,现场有标准物质赠送。国家水利部山西培训中心毛宏报告为“鲁海光电离子色谱仪在农村饮水检测中的应用”。鲁海光电副经理赵世龙介绍本公司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天津兰博张经理亲自到场祝贺,并介绍了兰博泵在离子色谱中的应用。我们选用的这款PEEK泵,阴阳离子检测都可用,耐压大于41MPa,是目前行业内最优秀的美国PEEK泵。山东省计量院所长 郭波鲁海光电副经理 赵世龙 天津兰博 张经理 山西则一天诚张晓峰经理分享了氧弹燃烧在有机卤素检测中的经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敦化市环境监测站对优秀论文进行了分享。中国矿业大学的论文正在发表暂不公开,国家水利部山西培训中心毛宏老师的报告后期会挂网,敦化市环境监测站的论文对我公司申请专利有指导意义,优先选为专利的合作者,后期会向有关杂志推荐。山西则一天诚经理 张晓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施云云敦化市环境监测站 周玉琴 由于上合峰会影响,此次有奖征文活动仅有2周时间,筹备培训班也仅有2周时间,时间紧迫,但论文投稿共有17篇,投稿率达历史新高,此次活动奖品也很丰厚。 特等奖:1名,奖品为3000元奖金、荣誉证书、离子色谱仪国产化三十五周年纯银纪念章一套、由离子色谱专家牟世芬、朱岩、刘克纳编著的2018年最新版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丛书一套。 一等奖:1名,奖品为600元奖金、荣誉证书、离子色谱仪国产化三十五周年纯银纪念章一套、由离子色谱专家牟世芬、朱岩、刘克纳编著的2018年最新版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丛书一套。 二等奖:3名,奖品为300元奖金、荣誉证书、离子色谱仪国产化三十五周年纯银纪念章一套、由离子色谱专家牟世芬、朱岩、刘克纳编著的2018年最新版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丛书一套。 三等奖:4名,奖品为200元奖金、荣誉证书、离子色谱仪国产化三十五周年纯银纪念章一套、由离子色谱专家牟世芬、朱岩、刘克纳编著的2018年最新版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丛书一套 。 纪念奖:8名,奖品为U盘一个、荣誉证书、由离子色谱专家牟世芬、朱岩、刘克纳编著的2018年最新版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丛书一套 。离子色谱仪专家赵云麒老师颁发特等奖 离子色谱仪专家赵云麒老师颁发一等奖山东省水文局处长刘洪林颁发二等奖山东省水文局处长刘洪林颁发三等奖中科院能源与过程所法芸老师颁发纪念奖 会议第二天,参会代表到公司参观学习、交流经验。会议期间,鲁海光电免费对用户的抑制器、色谱柱进行维护。此次培训班举办圆满成功,参会代表表示培训班效果很好,通过听取专家报告、与专家、同行交流,自身技术水平切实提高。 参会代表参观公司 朱岩老师参观公司 参会专家参观公司
  • 离子色谱仪国产化35周年有奖征文通知
    关于参加2018年《离子色谱仪国产化三十五周年纪念、离子色谱仪培训班及技术研讨会》会议的有奖征文通知尊敬的贵单位领导: 感谢贵单位选用我公司生产的离子色谱仪等仪器,感谢贵单位一如既往的支持。为增进各位用户对我公司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的进一步了解,针对各位用户在离子色谱仪和酸雨在线监测仪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公司将在近期举办产品技术交流及研讨培训班。恰逢离子色谱仪国产化三十五周年(1983.6.30—2018.6.30),我公司特举办有奖征文,作为纪念活动之一,并特邀请贵单位相关人员踊跃投稿,以做技术交流及培训交流之用。并请各位专家和新老用户能为我公司的产品提出宝贵的意见。一、征文内容1、离子色谱在实际工作中的检测方法及应用;2、离子色谱新标准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新技术;3、离子色谱实际工作中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及应用;4、离子色谱与质谱、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仪器的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5、离子色谱检测标准的相关研究6、应用我公司的仪器参与并发表在国内外刊物上的的论文及拟发表的论文7、其他相关应用(如阀切换、联用等应用技术)二、征文要求1、征文论文含正式发表的论文,内容简明扼要,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不超过三页,征文论文须用 Word 编辑。2、征稿截止日期:2018 年7月3日。3、请将论文 Word 版发至我公司邮箱:13805325989@163.com4、论文须注明“有奖征文-青岛鲁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字样,须提供联系人的详细通信地址、电话和 E-mail 地址,以备颁奖之用。5、论文录用:我公司收到稿件后将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并及时将论文是否录用的结果反馈给作者。三、论文奖励1、一等奖:奖金(600元)、离子色谱仪国产化三十五周年纯银纪念章(一套)、由离子色谱专家牟世芬、朱岩、刘克纳编著的2018年最新版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丛书(一套)。2、二等奖:奖金(300元)、离子色谱仪国产化三十五周年纯银纪念章(一套)、由离子色谱专家牟世芬、朱岩、刘克纳编著的2018年最新版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丛书(一套)。3、三等奖:奖金(200元)、离子色谱仪国产化三十五周年纯银纪念章(一套)、由离子色谱专家牟世芬、朱岩、刘克纳编著的2018年最新版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丛书(一套) 。4、纪念奖:凡投稿的合格论文每篇一个U盘。5、获奖论文推荐给行业专家,审核后推荐给相关刊物。6、已经发表相关刊物上的有关论文,根据发表刊物等相关情况,百分之百奖励。7、获奖论文的作者我们将列为我单位发明专利的优先合作者。 祝工作顺利,事事如意!
  • 近红外/气相色谱样品处理技术培训班通知
    近红外分析技术及应用培训班 近红外光谱(NIR)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高新分析测试技术,具有分析效率高、不破坏样品、适合于在线分析等特点。当前,近红外分析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烟草、石油、化工等领域,从国际近红外发展的趋势,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对近红外技术的需求还会继续增加,待研究和开发的领域还会不断扩展。为提高广大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水平,特举办“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应用培训班”,欢迎大家前来参加。 【培训时间】 2009年6月22日— 6月26日 杭州 培训费1600元(包括授课费、讲义、文具、证书费等),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授课专家】 袁洪福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韩东海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金同铭 研究员 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培训内容】 (一)理论部分 1、近红外光谱基本原理和分析基础知识 2、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国内外发展及应用进展 3、近红外光谱的仪器结构与操作维护 (二)应用部分 1、近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技术 2、近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技术 3、近红外光谱仪信号采集、信号处理、信号变换及信号采样与复原 4、近红外光谱算法选择,分析模型建立、检验与评价 5、近红外光谱在医学、制药、化工行业质量分析和控制 6、近红外光谱在农产品检验、食品安全、烟草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7、近红外光谱在矿物、纺织等领域的应用 (三)实践部分 1、现场仪器分析实验操作 2、讨论答疑 3、红外光谱生产厂商参观 另,受国家质检总局质量技术监督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委托,学员参加本次培训后,可参加质检行业国家职业资格的考核鉴定,颁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应工种的初、中、高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初级/国家五级、中级/国家四级1000元;高级/国家三级1260元(含教材、资料、培训、考核、认证证书等),详细内容可与工作人员具体咨询、索取资料。 气相色谱样品处理的实用操作技术培训班 近年来,色谱分析工作者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分析样品处理技术在样品分析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于分析样品处理的仪器与以往相比,制备样品的效率和操作程序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而仪器的体积越来越小型化。 顶空进样器和热解吸进样器是气相色谱分析的样品前处理装置,它的使用可以免除分析工作者繁琐费时的样品前处理过程,是较简单实用方便快捷的样品前处理装置,能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分析发现如果我们把顶空进样器与热解吸进样器巧妙的联合使用更可得到独特效果,可使难以检测的痕量组分得到检测。相应的方法极具优越性,这门技术极具发展前途,这种装置极具推广使用。 为了促进我国色谱样品处理技术的发展,提高色谱仪器分析的测定效率和测定水平,特举办“气相色谱样品处理的实用操作技术”培训班,欢迎大家前来参加。 【培训时间】 2009年6月29日 –7月3日 北 京 培训费1600元(含资料费、培训证书费),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授课专家】 武 杰 研究员 中国色谱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王 立 研究员 北京劳动保护所研究员、色谱丛书《色谱分析样品处理》作者 李洪盛 高 工 北京北分天普仪器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培训内容】 (一)理论课(1.5天) 1. 现代气相色谱仪的简单介绍 2. 气体、固体、液体、大气悬浮颗粒样品的采集技术 3.气相色谱的液-固、液-气、液-液溶剂样品萃取处理技术 4. 气相色谱的膜分离样品处理技术 5.气相色谱的固相萃取样品处理技术 6.气相色谱的超临界萃取、微波萃取、热裂解等样品处理技术 7.气相色谱中常用的的柱前衍生化方法 8. 气相色谱的顶空进样技术,顶空进样器的设计结构、加热方式、取样方式、进行方式的对比评价 9. 气相色谱的气体萃取技术(热解析技术),热解吸进样器的设计结构、进样方式对比评价 10. 顶空进样器、热解析进样器联合操作使用的优点 (二)操作使用实验(2天) 学员分成两组:第一天分别进行顶空与热解吸实验操作,第二天两组对调进行实验操作。试验样机各配备3--5台,色谱仪配备3--5台,有专门的实验工程师指导实验工作 (三)座谈、交流及答疑(0.5天) 【报名办法】 电话:010-51299927-101、13269178446 传真:010-51413697 联系人:张老师 E-mail:training@instrument.com.cn 更多培训请参阅http://www.instrument.com.cn/training/
  • 仪器信息网培训中心《气相色谱基础》培训班圆满结束
    仪器信息网培训中心于3月24-27日开办《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基础》培训班第二期,共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分析工作者40余人,聘请《色谱技术丛书》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傅若农教授 北京色谱学会秘书长、中国石化研究院杨永坛博士 北京分析仪器厂庞增义总工程师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物质中心马康老师,为学员辅导气相色谱分析理论、仪器构造、仪器应用和气相色谱检定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培训中心联系首都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气相色谱分析室供学员观看岛津气相色谱仪和热电菲尼根气质联用仪的演示实验、仪器构造讲解和工作站使用方法,受到学员们的普遍欢迎。 图1、讲师为学员讲解热电菲尼根气质联用仪器 图2、讲师通过岛津气相色谱仪为学员演示气相色谱分析过程 图3、讲师为学员拆解气相色谱仪各个部件   仪器信息网培训中心将秉承培训中心过往十几期培训班的特色和精华,于2008年5月在北京开办《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基础班第二期》两个培训班,6月在上海开办《ICP光谱分析技术基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和《分析数据处理—不确定度》三个培训班,届时仪器信息网培训中心丰富的师资储备、不断优化的课程设置、良好的组织安排以及参观示范实验室、现场真机演示实验等教学特色将会为来自分析仪器行业的学员们带来卓越的学习体验。   仪器信息网培训中心联系方式:   网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training/   电话:010-51299927-101(齐老师)   传真:010-51299927-108   Email: training@ instrument.com.cn
  • 北分天普气相色谱样品处理操作技术培训班
    授课专家 武杰研究员 中国色谱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李洪胜高级工程师 北京北分天普仪器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王立研究员 北京劳动保护所研究员、色谱丛书《色谱分析样品处理》作者 培训内容:1、顶空进样技术 2、热解析进样技术 3、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 4、进样技巧与常见故障 培训开办时间:2009年6月29日--2009年7月3日 承办单位:北京北分天普仪器技术有限公司、中仪标化(北京)技术咨询中心、仪器信息网 报名事宜: 1、 报名者请尽早按要求填写《培训班报名回执》传真、E-mail。开办前一周,向您函发正式报道通知。 2、 报道时间、地点及有关事宜将在正式报道通知中说明。 咨询电话:010-62477128,62474738 联系人:李小姐 技术支持:李洪胜,侯昭民 技术支持热线:010-62443209,62494418
  • 《气相色谱仪器系统》出版发行
    由我公司武杰高级工程师、庞增义高级工程师和吕茂昌高级工程师等人编著的《气相色谱仪器系统》已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丛书之一”,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给广大的色谱工作者带来帮助。 [内容简介]  全书分10章介绍了气相色谱仪的基础原理和基本组成,从实用的角度对仪器用气体与气源、进样系统、检测器、电路系统、色谱柱、色谱工作站、仪器日常维护和保养、整机故障现象分析与排除等内容进行详尽介绍,仅有关气相色谱仪日常维护保养和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等有关信息就有几百条之多。  本书除提供给一线气相色谱仪操作者一本实用参考书外,也可供从事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与开发及仪器维修人员参考,同时可作为高等院校与分析化学专业相关师生参考。 更多详细信息敬请登陆公司网站:www.tpinstrument.com
  • 中仪标化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排除培训班6月23日将于长沙举办
    中仪标化(北京)技术咨询中心,是专业从事光谱、色谱、质谱等仪器分析培训、实验室培训、高级化学检验员培训的专业培训机构。 是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国家质检总局质量技术监督行业国家资格取证委托培训单位。中仪标化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成功举办100多期相关培训班,每年培训来自全国各地仪器分析测试人员及实验室管理人员近千名。   中仪标化将于2014年6月23日长沙再次举办&ldquo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排除&rdquo 高级培训班,邀请武杰研究员、王立研究员两位专家全面讲授近气相色谱的分析技术、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排除等内容。   【培训详情】   培训时间:2014年6月 23日-6月28日   培训地点:长沙   培训对象:各企事业单位气相色谱的管理、操作、使用、维护人员   授课专家:   武杰 研究员 中国石油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色谱学会副理事长、分析仪器使用维护丛书《气相色谱仪器系统》等多本著作作者,从事色谱研究多年。 王立 研究员 北京劳保研究员,色谱专家,色谱分析技术丛书《色谱分析样品处理》等著作作者,从事色谱及样品处理技术研究多年。   培训内容:详见培训通知   【报名详情】 报名官网:http://www.fxyqpx.org/Chrtrain/124_1099.html 本网报名:http://www.instrument.com.cn/training/training_info.asp?TRI_No=101101   咨询电话:010-52573244 手机:15718847789   报名传真:010-61772365   报名邮件:fxyq06@126.com
  • 首届“半导体工艺与检测技术”网络会议回放视频上线!
    2022年9月26-27日,仪器信息网联合电子工业出版社共同主办了首届“半导体工艺与检测技术”网络会议。本次会议分为四个专场,吸引了领域内近千听众报名参会。半导体产业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是现代日常生活和未来科技进步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全球科技逐渐进步,全球范围内半导体产业规模基本都保持着持续扩张态势。基于此,仪器信息网联合电子工业出版社特联合主办首届“半导体工艺与检测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会议旨在邀请领域内专家围绕半导体产业常用的工艺与检测技术,从各种半导体制造工艺及其检测技术等方面带来精彩报告,依托成熟的网络会议平台,为半导体产业从事研发、教学、生产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突破时间地域限制的免费学习、交流平台,让大家足不出户便能聆听到精彩的报告。会议的23个报告,经征求报告嘉宾意见,15个报告将设置视频回放,便于广大网友温故知新,详情见下表:首届“半导体工艺与检测技术”网络会议9月26日薄膜沉积与外延及其检测技术链接09:00--09:05致辞柴燕(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信息出版分社社长)回放链接09:05--09:30“集成电路系列丛书”出版情况张剑(电子工业出版社 首席责编/编审)回放链接09:30--10:00AlScN薄膜生长调控门阔(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不回放10:00--10:30原子力显微镜在薄膜生长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趋势刘志文(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高级应用科学家)回放链接10:30--11:00砷化镓/磷化铟基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国产化进展罗帅(江苏华兴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不回放11:00--11:30碳化硅外延生长关键技术及进展张国良(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师)不回放光刻与刻蚀及其检测技术14:00--14:30干法刻蚀技术及其进展王晓东(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研究员)不回放14:30--15:00高分辨率显微技术在半导体工艺中的应用王海银(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工业显微镜应用工程师)回放链接15:00--15:30半导体显示技术与应用陈东川(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不回放15:30--16:00手持式XRF在半导体行业的应用于海华(Evident(仪景通光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回放链接16:00--16:30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光刻机与芯片设计陈春章(鹏城实验室 研究员)回放链接16:30--17:00微纳加工的干法刻蚀技术张忠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副主任工程师)不回放9月27日封装及其检测技术09:00--10:00功率半导体封装经典工艺介绍虞国良(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回放链接10:00--10:30光学显微镜在半导体和封测领域的应用邓健(Evident(仪景通光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回放链接10:30-11:00先进封装与异构集成技术于大全(厦门云天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回放链接11:00--11:30MEMS器件封装特点与典型方案解析王建国(苏州捷研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回放链接11:30-12:00碳化硅功率器件封装与可靠性测试田鸿昌(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回放链接半导体失效分析及沾污检测14:00--14:30EMMI缺陷定位方法在芯片失效分析中的应用崔风洲(深圳市美信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事业部总经理)回放链接14:30--15:00瑞士万通离子色谱在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及应用介绍李致伯(瑞士万通 产品经理)回放链接15:00--15:30电子显微分析在半导体及芯片失效分析中的应用刘小春(长沙理工大学金属研究所 特聘教授)回放链接15:30--16:00半导体材料和结构剖析技术概述鲁德凤(探究号科技检测(东莞)有限公司 材料分析技术部总监)回放链接16:00--16:30晶圆盒污染评估张君峰(苏州赛米肯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实验室经理)不回放
  • 中仪标化气相色谱培训班8月19日将于西安举办
    中仪标化(北京)技术咨询中心,是专业从事光谱、色谱、质谱等仪器分析培训、实验室培训、高级化学检验员培训的专业培训机构。 是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国家质检总局质量技术监督行业国家资格取证委托培训单位。中仪标化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成功举办100多期相关培训班,每年培训来自全国各地仪器分析测试人员及实验室管理人员近千名。 中仪标化将与2013年8月19日西安再次举办&ldquo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排除&rdquo 培训班,邀请武杰研究员、王立研究员两位专家全面讲授气相色谱的分析技术及维护保养故障排除。 【培训详情】 培训时间:2013年8月 19日-8月24日 培训地点:西安 培训对象:各单位气相色谱的管理、操作、使用、维护人员 授课专家:武杰研究员 中国石油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色谱学会副理事长、分析仪器使用维护丛书《气相色谱仪器系统》等多本著作作者,从事色谱研究多年。 王立研究员 北京劳保研究员,色谱专家,色谱分析技术丛书《色谱分析样品处理》等著作作者,从事色谱及样品处理技术研究多年。 培训内容:详见培训通知 【报名详情】 报名官网:http://www.fxyqpx.org/Chrtrain/124_1038.html 本网报名:http://www.instrument.com.cn/training/training_info.asp?TRI_No=101006 咨询电话:010-52573244 报名传真:010-61772365 报名邮件:fxyq01@126.com
  • 《中国药典分析检测技术指南》出版发行
    p   为贯彻党中央关于食品药品安全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落实“最严谨标准”建设,保障《中国药典》的正确实施执行,指导药品监管以及研发、生产、检定等机构从业人员准确理解《中国药典》收载分析检测方法的原理、技术内涵和实验操作要点,帮助相关人员开展《中国药典》检验方法的选择、建立、应用和适用性研究等工作,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药典委员会相关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以及国家药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校等长期在药品分析检验技术方面的权威专家进行《中国药典分析检测技术指南》编纂出版工作。 /p p   《中国药典分析检测技术指南》一书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著,是《中国药典》2015 年版系列配套技术规范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首部就《中国药典》收载的检测分析技术进行全面阐述、对检测操作技术进行深入解读的专业技术著作。该书现已由中国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98f68e4d-49f9-47b5-9367-271d680ebc46.jpg" title=" 35191505182104594_副本.jpg" / /p p br/ /p
  • 用技术让情怀落地——北京检验检疫局助推国产检测仪器设备自主化
    p   “作为检测人,我们始终有一个梦想,就是可以用自己的仪器、用自己的标准、守自己的国门。”北京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冷艳梅在2017年国产检测仪器验证与综合评价(以下简称“验评”)服务媒体推介会上表示。 /p p   秉承振兴民族制造业的情怀,2013年北京局提出了开展“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评”设想,并得到了北京市科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从2013年至2017年,北京局先后申请市科委课题4项,其中已经完成2项,目前在研2项。 /p p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致谢北京局:“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利用自己的专业人才优势,帮助提高国产检测仪器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解决了我协会多年来想做但无法实施的事情。” /p p strong   验评项目循次而进 /strong /p p   对国产检测仪器设备进行验评是一项填补仪器权威验评领域空白的重要工作,有助于打破国产仪器研制与应用不匹配的尴尬现状。5年来,北京局从“试点项目”到“培育项目”,从“研究与实践”到“市场化推广研究”逐步推进,已先后对来自北京、上海和大连的18家企业的24台国产检检测仪器开展了验评工作。此外,还建立了相关规范化技术文件14项。 /p p   北京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国产检测仪器验评平台:下沉企业一线调研,从企业性质、企业规模等角度制定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详实计划。打造高水准验评团队,组建了包含18家验评实验室和35位验评专家在内的专业验评团队。制定严谨验评方案,建立国产检测仪器验评服务方案,首次制定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分析化学仪器验证与综合评价指南》。 /p p   “第三项课题年底就可以完成,第四项明年6月就可以完成,目前我们正计划着第五项,设备也已经从前处理设备逐步转向常规、大型设备。”北京局科技处处长刘来福说。下一步,北京局将继续立足国产仪器质量提升,扩大验评的覆盖范围,研究建立国产仪器验评服务品牌。 /p p    strong 检测标准日臻完善 /strong /p p   因缺乏相应标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仪器长期无法“正名”,以致造成国产仪器“质量不佳”“仿制”的刻板印象,极大限制了国产仪器市场占有率。刘来福说:“像中国独创的液相-原子荧光联用仪,如果没有相应标准,很难得到市场认可。”因此,在国产仪器验评项目实施过程中,北京局在国家认监委支持下,开展了为国产检测仪器建立标准工作。 /p p   截至目前,北京局已制定并发布《分析化学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指南》认证认可行业标准1项,《出口瓶装水中氟的检测 流动注射 离子选择电极法》等检验检疫行业标准3项 另有《水中六价铬的检测 便携分光光度法》等便携式快速检测SN标准13项获得立项。 /p p   快检仪器是国产仪器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验评的前处理设备中许多仪器都是快检仪器。“不同于进口仪器的气相色谱法,便携式采用的多是分光光度法,所以我们为国产创新仪器建立了便携式快速检测的标准。”北京局科技处副处长赵靖敏说,“有了这些快速检测标准,国产便携式快检仪器的发展与应用便不会受限了。” /p p   strong  国产仪器渐入佳境 /strong /p p   “验评项目在仪器验证方面做了很好探索和实践,经验评的产品和企业都会收获详细建议和意见,市场影响力得到切实的提升。”仪器信息网《国产分析仪器验评效果调研情况汇报》中指出。 /p p   企业销量和销售额增长是验评项目最直接的影响。据悉,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的流动注射分析仪2014年验评后的销售额是前几年的总和。海光仪器有限公司的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验评后的销售业绩年均增长率约700%,上海屹尧、北京普析通用等公司验评后的销售额都出现约50%的增长。 /p p   此外,节约检验检疫成本是验评项目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我们已经装备了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等7台国产设备。我们发现,只要国产仪器出现在招标会上,国外同类产品报价就会立刻降低。”刘来福说,“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国产检测仪器验评的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验评实验室评价标准,编写《国产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系列丛书,规范国产检测仪器验评工作流程。” /p p   北京局局长刘德平对国产仪器验证与评价项目高度关注。他表示,国家将检验检测服务业定位为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国产仪器验评项目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不仅为企业走向市场打开一扇大门,而且也将促进检验检疫服务行业发展,最终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丁晓利 常柳青) /p p /p
  • 40+精彩报告 第七届网络色谱会议全日程
    色谱技术是现代最重要的分离分析手段,在制药、食品、环境、生命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研、分析检测等领域的不断发展,色谱从业人员不断增多,相关知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为满足广大色谱从业人员对知识分享学习的需求,仪器信息网自2016年开始举办色谱网络大会,旨在为国内外色谱科研工作者及行业一线工作者提供实时便捷的沟通平台,以促进业内交流,提高色谱研究及应用水平。2022年,第七届网络色谱会议(iCC 2022)将于8月16-19日召开。本次iCC 2022由中国化学会色谱专委会指导,仪器信息网联合北美华人色谱学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海分析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举办。会议共进行四天,将分设色谱研究新进展、色谱新技术、新方法(北美华人色谱专场)、色谱填料及固定相研究新进展、色谱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新进展、色谱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新进展、色谱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新进展、色谱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新进展、色谱实操、使用与经验分享专场等8个专场。将聚焦色谱技术最新成果,以及在制药、食品、环境、石化等最新研究进展,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做精彩报告,会议将在线上进行,免费向听众开放报名,欢迎报名参会!点击图片报名参会报名参与会议,还将有机会获得精彩好礼。送上仪器信息网组织编写的《气相色谱实用宝典》、《液相色谱实战宝典》实体书!本系列丛书由化工出版社出版,是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操作难点提出解决办法,是业内人员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本次报名听会,参与互动,每天将会抽取若干位听众,直接送上实体书,机会难得,报名从速。指导单位: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北美华人色谱学会(CACA)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海分析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议报告方式:网络在线报告参会报名:会议官网 免费报名参会会议网址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c2022/报告全日程(以官网日程为准)分会场一:色谱前沿研究最新进展 (8月16日)时间报告专家单位报告题目9:00-9:30刘虎威北京大学二维液相色谱-串级质谱联用及其在脂质组学分析中的应用9:30-10:00张翔 路易斯维尔大学代谢组学中心主任基于多维色谱-质谱的综合代谢组学10:00-10:30李丕赛默飞赛默飞全新一代气相产品及应用介绍10:30-11:00陈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毛细管电泳成像方式初探11:00-11:30阎超上海交通大学现代电动分离技术及其检测器研究开发分会场二:色谱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新进展 (8月16日)13:30-14:00李敬来国科卓越(北京)医药科技研究有限公司研发需求导向的小分子体内质谱分析考量点与案例14:00-14:30肖尧安捷伦二维液相色谱技术简史及应用领域14:30-15:00陈桂英武汉宏韧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化学衍生化技术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及案例分享15:00-15:30朱丽娜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更清晰、更轻松--岛津液相色谱新技术带来全新分析体验15:30-16:00陈洪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什么时候可以用杂质限度法?16:00-16:30张方彦沃特世Waters ACQUITY PREMIER解决方案 助力生物制药LC分析16:30-17:00钟国平中山大学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中响应漂移发生机制的药物定量分析校正策略分会场三:色谱填料及固定相研究新进展 (8月17日) 主持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邱洪灯9:00-9:30严秀平江南大学金属-有机骨架色谱固定相9:30-10:00谢生明云南师范大学手性核壳复合材料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拆分外消旋化合物10:00-10:30梁晓静河北大学MOF/水凝胶修饰硅胶新型混合模式色谱固定相研究10:30-11:00袁斌珀金埃尔默苯基固定相的选择性特征及应用11:00-11:30乔强中科院究兰州化物所磷脂色谱分离材料设计、制备及分离应用11:30-12:00王路军西南医科大学手性色谱固定相研究及手性识别分会场四:色谱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新进展 (8月17日) 主持人:上海大学 高松14:00-14:30秦承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色谱技术与我国生态环境管理结合需求分析14:30-15:00刘宇翔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用仪器专用化—冷原子荧光检测器在气相色谱中的应用15:00-15:30林长青上海环境监测中心色谱分析技术在大气VOCs 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15:30-16:00白国坤天美仪拓实验室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环境分析中气体检测的色谱应用16:00-16:30李红莉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色谱技术在大气VOCs 监测中的应用分会场五:色谱新技术、新应用(北美华人色谱专场) (8月18日)9:00-9:05何翊纽约市立大学致辞9:05-9:35张应如Lotus Separations手性拆分的最新进展:填充柱超临界流体色谱(pSFC)9:35-10:05高伟陶氏化学场流分离及相关技术在胶体粒子和乳液高分子表征中的应用10:05-10:35魏冰川基因泰克通过新兴分析技术桥接生物治疗药物的结构和功能10:35-11:05Imad Haidar Ahmad默沙东一种用于多种反相UHPLC色谱柱的性能监测的通用探针分会场六:色谱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新进展 (8月18日)13:30-14:00薛慧峰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分析检测与标准化研究室气相色谱技术在石油炼制中的应用14:00-14:30王浩安捷伦双碳及新能源环境下的安捷伦GC应用方案14:30-15:00邓凡峰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化学研究所色谱分析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质量检测中的应用15:00-15:30温焕斌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创新气相色谱技术助力新能源领域发展15:30-16:00钱钦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中间馏分油中含硫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法》标准解读16:00-16:30梁冰上海炫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炫一科技高端物联网GC分析平台及其在能源化工领域中的应用16:30-17:00李诚炜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色谱技术在石油化工分析中的应用分会场七:色谱在食品中领域的应用新进展 (8月19日)9:00-9:30李杰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动物源食品外源性毒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9:30-10:00苗玉玲华谱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高效应用10:00-10:30古淑青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食品过敏原定性定量分析11:00-11:30郑家概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液质联用技术在畜禽类非法脱毛剂残留量检验检测中的应用10:30-11:00姜菲菲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离子色谱技术助力食品检验分析11:30-12:00苗水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色质联用技术在农业植物生长调节剂检测领域的应用分会场八:色谱实验实操、维护及经验分享 (8月19日)13:50-14:00张葳仪器信息网色谱仪器——选型如何实现降本增效?14:00-14:45曹利琳大赛璐药物手性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大赛璐手性色谱柱方法开发策略及使用维护14:45-15:30徐明全广东省生物制品与药物研究所 主任技师 气相色谱应用的常见问题案例分享15:30-16:15许守聪聚芯追风-莱创应用联合实验基地吸附材料在气体VOC监测中的应用研究16:15-17:00严云丽盛瀚配有脉冲安培检测器的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在食品行业当中的应用
  • 我的自述——傅若农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编者按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傅若农教授生于1930年,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而后一直在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从事色谱分析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术成就斐然,桃李满天下。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今年4月,正值傅若农教授90华诞来临之际,《色谱》期刊有幸出版“庆贺傅若农教授九十华诞专刊”,由刘虎威教授亲任客座主编,诸多专家供稿,并邀请傅先生亲自执笔,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1 从1930年讲起 /strong /span /p p   我于1930年阴历3月22日(公历4月20日)出生于原绥远省兴和县(现内蒙古兴和县), 1936年为躲避战乱随家人移居原绥远省省会归绥市(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37年8月日本侵华占领归绥市, 在日本统治者的铁蹄下我读到小学6年级。为了躲避日本人一天比一天厉害的血腥统治, 我又随家人于1942年冬投奔在当时北平工作的姑母, 当时北平的日本统治者对中国人的镇压比归绥市(当时日本人叫厚和市)要略有松动。这样, 全家就在北平落户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2 求学的日子 /span /strong /p p   1943年春我就读于北京阜成门内大水车小学, 暑假后入志成中学, 翌年又重新考入北平市立三中。1947年又考入当时的河北高中(河北省立北平高中)。当时河北高中集中了一批优秀的中学教师, 我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 因此在1950年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在沙滩的老北京大学学习了两年, 受到许多有名化学家(如曾昭伦、邢其毅、唐敖庆先生等)的教诲。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 老北京大学的化学系和清华大学及燕京大学的化学系整合成立了新的北京大学化学系。在这里我又得到黄子卿、唐有祺、张滂、徐光宪等先辈们的口传身教, 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3 毕业之后 /span /strong /p p   1953年从北大毕业后, 和同班同学(爱人)杨家玉一起被分配到北京工业学院化工系工作, 起初到分析教研组, 半年后工作需要, 调到当时的火药教研组工作。因为1954年苏联专家来了, 要开设火药方面的实验, 主要让我筹备火药分析方面的实验课。于是在1954年暑假到沈阳的一个有关研究所学习了一个多月, 1954年暑假后在北京工业学院开设了火药分析的教学实验, 从此我就在火炸药分析领域摸爬滚打了40多年。在那个年代领导让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没有二话, 所以让讲课就讲课, 要让下厂带实习就和同学同吃同住同实习。因为我没有学过火药工艺, 实际还不如同学有火药工艺方面的知识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4 科研与教学 /span /strong /p p   在后来几年教学工作的间隙, 我自己进行了一些科学研究。1956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得到周同惠先生的辅导和帮助, 并在那里做了半年的极谱分析试验。在极谱分析和色谱分析方面得到周先生的指导, 逐步走入科学研究的领域。 /p p   1958年带领学生初步进行了吸附柱气相色谱的探索。吸附色谱从制备硅胶开始, 气相色谱从制作热导池开始, 当时检测器是使用悬镜检流计, 一个点一个点地记录。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 这样的研究没有再进行下去。从1960年开始被卷入当时络合滴定方法研究的热潮, 借助当时国内出现了许多可以使用的络合滴定指示剂, 把络合滴定这种简单快速的分析方法引入推进剂中催化剂的分析中。经过三年的研究, 开发出一系列测定推进剂中各种金属化合物催化剂的分析方法, 代替原有的重量法, 后来全都转化为标准方法被工厂采用。 /p p   1966年开始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后期, 在干校劳动的间隙, 系统地阅读并翻译了两本气相色谱启蒙书, 进入了后半生一直和色谱打交道的时代。在1975年到1976年, 和其他老师一起到工厂办了两期色谱培训班, 我主讲气相色谱课程, 并开始进行气相色谱固定相选择方面的研究。从1977年起, 又在北京分析仪器厂所举办的气相色谱仪培训班上讲授气相色谱原理有三年之久。同时也在学校里开始了正常的教学和气相色谱的科研。1980年开始进行液晶做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固定相的研究, 1982年开始有硕士研究生进入实验室, 使液晶做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 参加了当年在南京举行的中国化学会年会。 /p p   1985年在国内率先进行了高分子液晶做气相色谱柱固定相的研究, 并于1986年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这对我们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此后的15年里完成了6项自然科学基金的面上和重点基金项目(1.液晶作气相和液相色谱固定液的研究, 2.高分子液晶作气相色谱固定液的研究, 3.高分子冠醚作气相色谱固定液的研究, 4.色谱特殊固定相研究, 5.用超分子化学理论研究色谱固定相, 6.有协同效应色谱分离介质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p p   在进行气相色谱柱固定相研究的同时, 开展了裂解气相色谱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也进行了多项火炸药分析的研究项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又同实验室其他老师一起, 开展了毛细管电泳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如果说取得了一些成就, 主力军是几十名研究生。47年来, 培养出硕士生30名, 博士生16名, 是他们的智慧和努力铸就了这些成绩, 我要真挚地感谢他们多年来和我一起工作, 使我的生活充满生机和快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5 退休之后 /span /strong /p p   我于1998年退休, 2000年送走最后一个博士生, 完成了历史任务, 进入了颐养天年时期。1998年受化工出版社之托, 主编(汪正范教授和刘虎威教授为副主编)了《色谱技术丛书》。这套书全面介绍当代色谱技术, “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新颖实用”。为联系方便, 主要约请在京的专家编写。1999年到2001年三年间丛书共出版13个分册, 并获得当时惠普公司(现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的赞助。该丛书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大部分分册的印数都超过了10000册, 并获得第7届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03年8月成立了第二版编委会, 决定对第一版13个分册进行全面修订, 增加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共10个分册), 以构成23个分册内容完整的丛书体系。2016年开始又着手丛书第三版的编辑工作, 目前进展基本顺利。 /p p   退休以后我还参加了科技部组织的“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项目的“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的跟踪专家组, 进行了多次检查和验收工作。在伴随退休而来的生活闲散时间里, 阅读了大量色谱文献, 为仪器信息网站写了一些和色谱有关的讲座, 也为一些期刊撰写了多篇综述文章, 还为社会上做了一些气相色谱的讲座。总之这些学术活动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 使生活更具活力, 变得充实而丰富多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6 致谢 /span /strong /p p   最后, 衷心感谢几十年来陪伴我的家人, 感谢给我帮助和支持的色谱界同仁, 感谢色谱编辑部为我的90岁生日组织这期专刊, 感谢所有文章的作者。祝大家工作顺利, 事业有成, 祝中国的色谱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傅若农. 色谱, 2019, 37(4), 341-342. DOI: 10.3724/SP.J.1123.2018.12007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1c082ec6-3ec4-448d-8b60-a83053aadc75.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90411093806_副本.jpg" alt=" 微信图片_20190411093806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庆贺傅若农教授九十华诞专刊&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如需转载,请联系《色谱》期刊 /span /p
  • 欢迎参加有机质谱在石油石化领域应用技术培训
    随着有机质谱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使用,分析人员对有机质谱技术掌握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由于石油化学分析的样品种类繁多、前处理复杂、检测方法多样且解析困难,对分析人员在仪器操作和维护以及应用研究方法的开发中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为适应广大分析技术工作者的需求,培训中心与仪器信息网合作将于2010年10月18日在北京举办有机质谱在石油石化领域应用技术培训班,欢迎有志提高石油石化领域质谱应用技术水平的分析人员前来参加。   【培训时间】2010年10月18日-22日 北京 在线报名   【主讲专家】   苏焕华 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70年代初开始有机质谱应用研究,参与了国内质谱仪器的研发工作,组织过多种质谱应用技术培训,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参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应用》,《有机质谱在石油化学中的应用》等系列丛书的编著。   张 颖 中石化北京化工科学研究院分析室主任,教授,高级工程师,80年代开始从事有机质谱应用研究。   姜乃皇 中石油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高级工程师,80年代开始从事有机质谱应用研究,参与《有机质谱在石油化学中的应用》编著。   史 权 中国石油大学 重油国家实验室   杜振霞 北京化工大学   【课程大纲】   信立方质谱培训中心还将于11月举办“液质联用(LC-MS)应用技术培训班”等,更多培训信息及详细内容请查看培训中心在仪器信息网的专栏:http://training.instrument.com.cn。
  • 863课题“优控污染物的监测技术系统”研讨会在京召开
    “优控污染物的监测技术系统”是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承担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课题由科技部立项,2007年8月课题启动。   经过3年多的系统研究,为更好的展现课题研究成果,进一步做好验收准备工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于2011年8月8日-9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优控污染物的监测技术系统”研讨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王业耀副站长出席会议,863计划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子健研究员等应邀参会。   会议由课题负责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付强研究员主持。楚宝临博士进行了课题结题汇报,与会专家听取了汇报,针对结题PPT、自验收报告和成果应用证明等材料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强调研究重点、体现本课题特色、显示任务工作量、突出研究进展和工作亮点等建议。课题牵头单位将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验收材料,尽快向科技部提交结题验收申请。   为系统梳理研究成果,体现课题亮点,课题组拟将研究成果汇编为丛书。经与会人员充分讨论,会上确定了丛书大纲及内容设置等相关事项,各参与单位将根据课题组要求对丛书分册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细化,尽快着手编写,以配合牵头单位通过课题验收     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中科院生态中心以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参与单位的课题负责人及研究骨干到会。
  • 2021年终福利大放送:仪器及检测人员必备秘籍《实战宝典》合集重磅来袭!
    仪器信息网自2020年起组织业内知名专家、资深版主及专业编辑,以解决用户实际问题为初衷,以平台海量精华内容为基础,经过专家的梳理、加工,将最常见的仪器问题、解决方法和资深用户的经验整理成册,特命名为《实战宝典》,旨在提升行业用户的仪器应用能力、加快个人职业成长,缓解行业实操型人才匮乏的现状,助力用户实现“宝典在手、仪器无忧”! 《实战宝典》实战宝典系列丛书自上线以来,用户预定量已经突破10万+,实战宝典以内容可读性强、实用性高为特点。深受行业用户认可,也收获了行业专家诸多好评。关亚风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首席研究员我国气相色谱仪的保有量已经有十多万台,相关的操作人员数量也有数万人。但是一直缺乏实用操作方面的作为指导书籍。《气相色谱实战宝典》是由多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色谱分析专家,根据本身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本书以通俗的语言、问答的形式,提供了解决方案,是一线操作人员的宝典参考手册。张庆合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所 研究员气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领域最广,但学习和掌握较难的分析方法。本书在整体梳理的基础上聚焦实际,以问答形式对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解答,实用性很强,对学习和提升色谱分析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杨永坛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仪器信息网组织编写的《气相色谱实战宝典》非常实用且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既能用户色谱初学人员,也适用于中高级专业色谱人员参考。这本宝典一定会对一线从事色谱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和借鉴。《实战宝典》的内容质量和形式也得到了仪器厂商的老总和资深产品经理的认可黄立财 浙江福立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气相色谱仪作为通用型实验室分析检测设备,应用十分广泛,目前业内关于气相色谱分析实战综合指导性图书较为匮乏。此书着重于实操经验分享,以独特的问答形式规范化整合出了分享色谱分析常见问题并给出标准化处理方法,是从事气相色谱领域工作者的重要实践参考指南。温焕斌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气相色谱资深产品经理“道前人经验,浸气相精华”:本书从理论到实践,详细阐述气相色谱分析中高频共性问题与对策,诠释气相色谱发展历程的一项重要理念---“持续打造完美的用户体验、让分析更轻松”,希望各行业气相色谱人在本书中有所收获、用“经验”赋能实验。ACCSI 2021无锡 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现场,由《实战宝典》项目发起人、负责人李亚辉 与 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 马泽林 为代表双方签订了战略签约协议部分《实战宝典》顾问、主编及编委代表参加了战略签约仪式2021年9月 由仪器信息网组织编写的《气相色谱实战宝典》新书已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上市,并在BCEIA现场举办新书发布会《实战宝典》的部分专家代表出席了发布会现场。《液相色谱实战宝典》内容稿件已经通过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审核,预计于2022年4月份正式出版。随着更多的专家和资深用户的加入,仪器信息网2021年又相继组织编写了多册实战宝典 。2021年部分《实战宝典》介绍《实验室安全实战宝典》顾问:翟家骥 主编:闫华成 包括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知识、实验室安全操作与常识、实验室建设安全、实验室化学品安全、实验室废物处置、实验室急救知识、实验室典型安全事故案例解析。《液质联用实战宝典》顾问:周江 主编:端礼钦 包括了绪论、结构简介及故障处理、工作站简介及问题处理、样品前处理方法及问题处理、质谱数据解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开发及主流品牌问题及解决方案。《原子吸收光谱实战宝典》顾问:杨啸涛 主编:祖文川、安平 内容包括了仪器管理及操作规范、仪器故障排查及维护保养、样品前处理方法、异常现象及解决方法及综合应用问题。《近红外光谱实战宝典》顾问:袁洪福 主编:褚小立 内容包括了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展望及主流品牌问题及解决方案。《PCR实战宝典》主编:宋悦谦、曾静 内容包括绪论、PCR实验室的建设、DNA(RNA)模板的提取和准备、普通(常规)PCR扩增、实时荧光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数字PCR、原位PCR、其他PCR技术进展、PCR仪校准溯源、常见问题及解答。目前,2021年系列《实战宝典》正在火热预定中,《实验室安全实战宝典》、《原子吸收光谱实战宝典》、《近红外光谱实战宝典》同期上线了“免费领取纸质版”活动,数量有限,速来参与。扫码领取系列《实战宝典》 为方便用户随时随地阅读,可下载仪器信息网APP申领预定,我们会对申领用户进行审核,一般预定后5个工作内完成审核,审核通过后可在仪器信息网APP“我的--实战宝典”中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仪器信息网!
  • 离子色谱技术在有色金属检测领域方兴未艾——访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部主任汤淑芳
    p & nbsp & nbsp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人民日常生活及国防工业、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都离不开有色金属。例如飞机、导弹、火箭、卫星、核潜艇等尖端武器以及原子能、电视、通讯、雷达、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所需的构件或部件大都是由有色金属中的轻金属和稀有金属制成的;此外,没有镍、钴、钨、钼、等有色金属也就没有合金钢的生产。有色金属在某些用途(如电力工业等)上,使用量也是相当可观的。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竞相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增加有色金属的战略储备。 /p p & nbsp & nbsp 有色金属可分为重金属、轻金属、贵金属以及稀有金属四大类。狭义的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广义的有色金属还包括有色合金。我国在1958年,将铁、铬、锰列入黑色金属;并将铁、铬、锰以外的64种金属列入有色金属。由于稀有金属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时也将它们从有色金属中划分出来,单独成为一类。而与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并列,成为金属的三大类。 /p p & nbsp & nbsp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有色金属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近日,仪器信息网对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部主任汤淑芳进行了采访,就有色金属分析检测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bc5be497-d8bd-4ede-aec2-7a3f49e79f8c.jpg" title=" image001.jpg" alt=" image00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部 汤淑芳主任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六十余载始终坚守有色金属分析检测 /span /strong /p p & nbsp & nbsp 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矿检测”)成立于2016年,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测试研究所改制而来,源于1956年建立的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分析研究室,同时为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有色金属认可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重金属质检中心、科技成果检测鉴定国家级检测机构,在国内有色金属分析领域具有权威地位,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 /p p & nbsp & nbsp 其中,依托测试研究所的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于1985年,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有色金属认可实验室成立于1988年,是我国首批获得授权的国家级质检中心及国家商检实验室之一。并且,2007年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为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成员单位;2009年成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2016年成为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指定取样与化验机构。 /p p & nbsp & nbsp 北矿检测主要检测产品门类包括:各类有色金属冶炼产品(包括铜、铅、锌、镍、钴、铝、镁、镉、锑、锡、金、银等),有色金属选矿产品(铜精矿、铅精矿、锌精矿、镍精矿、钴硫精矿、锑精矿、铝土矿、金精矿、银精矿等),选冶中间产品(铜阳极泥、铅阳极泥、粗铜、粗铅、粗银、合质金、各种尾矿、各种冶炼渣、氧化铝、氧化锑、氧化钴、氧化铋、硫酸镍、氢氧化镍等),矿山化学品(如选冶药剂中的黄药、黑药、萃取剂等),及医院透析用水的检测等。 /p p & nbsp & nbsp 北矿检测坚守金属矿产资源及有色金属分析检测六十多年,发布国家、行业标准30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获国家和省部级等科技成果及专利近百项。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离子色谱技术在有色金属分析领域崭露头角 /span /strong /p p & nbsp & nbsp 随着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蓬勃发展,分析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技术和水平也越来越标准化。分析测试的两个重要部分分别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有色金属化学分析是从有色金属物料(矿石、矿物、中间产物和产品等)中获取化学组成、存在形态和信息的技术,为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和生产服务,也是衡量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有色金属分析检测技术是随着有色金属工业和分析化学行业发展而发展的,由过去的经典分析逐渐过渡到化学分析、仪器分析。20世纪70年代左右,有色金属分析由于分析仪器技术的发展,有色金属矿石、矿物、中间产物和产品等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的测定开始大规模的采用仪器分析方法。 /p p & nbsp & nbsp 如今,在有色金属分析过程中,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离子色谱技术就是其中一种。 /p p & nbsp & nbsp 据汤主任介绍,离子色谱技术最初主要应用于环境监测中痕量阴、阳离子的分析。有色金属分析领域也涉及到选冶废水、实验室用水等水样中阴离子,尤其是氯离子、氟离子、硫酸根、碳酸氢根、硝酸根、溴酸根等的检测,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比较普及,标准方法也比较多。然而最近20年,不止是水样,有色金属选冶固体样品中阴离子,尤其是氟离子和氯离子,作为环保管控元素及后续工艺选择影响因素,其检测需求也越来越受到生产和贸易中各环节的重视,而离子色谱技术也是解决这些检测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p p & nbsp & nbsp 目前在有色金属领域,离子色谱法测定无机阴离子的分析标准主要有: /p p & nbsp & nbsp 《GB/T 3884.12-2012 铜精矿 氟和氯含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p p & nbsp & nbsp 《YS/T 820.11-2012 红土镍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1部分:氟和氯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p p & nbsp & nbsp 《YS/T 928.6-2013 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硫酸根离子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p p & nbsp & nbsp 《YS/T 1115.13-2016 铜尾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3部分: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离子色谱法》; /p p & nbsp & nbsp 《YS/T 1171.5-2017 再生锌原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氟量和氯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p p & nbsp & nbsp 《YS/T 445.16-2019 银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6部分:氟量和氯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p p & nbsp & nbsp 其中镍、钴、锰三元素氢氧化物中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和再生锌原料中氟量和氯量的测定这两个标准为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其他标准方法也是主要参与制定单位。 /p p & nbsp & nbsp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ISO/TC183/WG24(铜、铅、锌精矿中氟和氯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国际标准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6月19日在武昌理工学院召开。该标准由武昌理工学院教授崔海容作为项目全球召集人和负责人,组织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巴西、芬兰、智利等国家的专家和20多个实验室联合攻关,其中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就是成员之一。该标准是有色金属离子色谱分析领域第一项ISO国际标准,也是中国民办高校首次主持制定ISO国际标准。 /p p & nbsp & nbsp 据了解,目前由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所占比例不到1%,能获批主持制定离子色谱分析领域第一项ISO国际标准,是我国在有色金属矿产领域分析检测国际标准取得的新突破。目前该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即可发布实施。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离子色谱技术与有色金属检测行业共发展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4ea42746-dba6-4344-bbd0-597f9b19d7c9.jpg" title=" image002.jpg" alt=" image00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汤淑芳主任与离子色谱仪 /strong /span /p p & nbsp & nbsp 自2000年硕士毕业后,汤主任就一直在北矿检测工作,算来在有色金属行业已有将近20年的从业经历,擅长的领域是有色金属矿产品、冶炼中间物料及有色金属中无机元素的成分分析。自在北矿检测工作以来,她使用的离子色谱一直都是青岛盛瀚这个品牌。在2005~2006年间,当时的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的选矿研究所、冶金研究所对汤主任所在检测研究所提出了在他们课题研究中关于阴离子的检测需求。在汤主任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有色金属行业的样品,特点就是高基体、高盐类、难分解,阴离子检测难度比较大。为了做好有色金属固体样品中阴离子的检测工作,2007年,北矿检测研究所对国内外几家离子色谱仪进行了调研,在这个过程中与当时刚成立不到5年的青岛盛瀚“相识”。汤主任对青岛盛瀚的评价是“非常注重技术研究和开发”。 /p p & nbsp & nbsp 在品牌选择过程中,青岛盛瀚与北矿检测进行了积极有效的良好沟通,最终达成合作意向——青岛盛瀚在分离柱和检测器开发及选择上给予北矿检测研发支持,而北矿检测也愿意支持国产仪器的发展,给予青岛盛瀚仪器应用支持,二者之间已超越简单的贸易关系,更是一种互帮互助的合作关系。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多年的合作,双方都有了很大的技术进步。回忆起往事,细细想来,汤主任不由的感叹,从2007年的第一台CIC-200,到现在的CIC-D160型离子色谱仪,北矿检测已经使用了12年青岛盛瀚的仪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34c4f45c-8fd8-4c4b-acb8-99c7be0be237.jpg" title=" image003.jpg" alt=" image00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矿检测工作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人员 /strong /p p & nbsp & nbsp 青岛盛瀚离子色谱仪在各类选冶物料中阴离子的测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氟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硫酸根、碳酸氢根的测定。如前文所述已经形成了标准的方法,以及实验室在研的其他标准方法和非标方法,均是使用青岛盛瀚的这两台离子色谱仪完成的研究。汤主任介绍道,青岛盛瀚离子色谱仪界面操作简单易懂、性价比高,配合青岛盛瀚生产的离子抑制器和色谱柱,在北矿检测的相关研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基于这些研究,也打开了离子色谱在金属矿阴离子的检测市场。 /p p & nbsp & nbsp 在有色金属检测领域,离子色谱技术是阴离子检测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今后的检测方法研究中应该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汤主任看来,未来离子色谱技术应该向智能、快速、在线检测方向发展。具体需求表现为仪器小型化、便携,色谱柱内径和填充颗粒小;进一步提高检测器灵敏度,满足微痕量检测灵敏度要求;进一步提高分析速度,缩短分析时间;提高样品制备前处理的自动化水平等。在解决这些需求方面,青岛盛瀚也一直在努力。据汤主任介绍,青岛盛瀚开发了一种在线燃烧离子色谱技术,已经在北矿检测实验室试用了一段时间。在线燃烧前处理技术,无需使用酸碱等试剂,节省了前处理时间,操作简单,空白值降低,检出限降低,非常适用于固体样品中微痕量阴离子的测定。但是现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现有石英管材质在高温下会与氟发生轻微化学反应,腐蚀内壁,对氟的测定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高温煅烧后会带来在大气污染,因此减少环境污染倡导绿色发展也是有色金属检测的一个发展趋势,实际上也是各行各业共同的呼吁。 /p p & nbsp & nbsp 另外,汤主任对于离子色谱仪,尤其是国产设备,提出了向定制化方向发展的建议:对不同行业不同样品中不同元素的检测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并配套研制一些简易的预分离柱,更好地解决复杂样品的高基体干扰,提高分析速度。 /p p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采访后记: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从常用有色金属到稀有金属,品种比较齐全,工艺比较完善的生产体系。中国各种有色金属的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工厂都具有相当规模,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对汤主任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分析检测技术在有色金属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分析检测工作同样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像汤主任一样的检测工作者始终在兢兢业业为赶超国际水平而努力!这同样是我们不同行业工作人员的共同目标! /span /p
  • 奋勇争先:奥谱天成总经理刘鸿飞博士入选《求是先锋—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的理论与实践》一书!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将出版《求是先锋——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的理论与实践》系列丛书,以表彰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有着突出贡献的制造业企业,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受邀入选此书,含金量十足! 《求是先锋》是由中央党校主管的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丛书。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原会长刘海藩为本书题词。以中央党校校训实事求是而命名!奥谱天成总经理刘鸿飞博士将以《技术研发是企业的命脉》为题,作为发排稿编列到丛书中。《求是先锋——中国改革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丛书主要收录全国各地领导干部、企业管理者和那些创造不凡业绩的优秀企业家,以表彰在不同战线、不同岗位上,优秀的领导者,在各自的领域以高度的责任感,在新常态下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走前列作表率、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典型事迹、宝贵经验,以及在工作中取得的优秀理论成果。在公司已获得的无数荣誉下,本次奥谱天成入选权威中央党媒,无疑又立下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 果蔬近红外检测技术中的点点滴滴
    本文题目之所以叫“果蔬近红外检测技术中的点点滴滴”,就是因为近红外技术的大理论、大思维、大方法诸位早已熟知,一些没有覆盖着的小理论、小思维、小方法也很重要,有待大家共同挖掘,以期弥补不足 另外一个含义是所有内容都与近红外相关,但相互间关系不大,甚至无关,敬请谅解。中国农业大学 韩东海教授  1、用心感悟样品光物性  图1是2019年6月23日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信息,得到众人点赞。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形象地描述水果光物性的图。这张图清晰地告诉人们,哪些水果容易检测,哪些比较困难,可以帮助人们在研发水果品质无损检测过程中,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失败,争取时间。  通常我们希望物料透光性要好,可是过于透光,近红外光谱中待检成分信息变弱,不利于分析。例如,葡萄、迷你西红柿。此时,通常采用加大光程的办法加以解决。AMAICA手持仪2),多种果实检测硬件是通用的,只有西红柿在加大光程后,硬件进行了单独设计,独立使用。  透光度低,难以获得有效信息,后续分析无法进行,例如,红薯。在众多物料中,红薯透射性极差,以至于很难实现透射检测。现有研究中,红薯主要采用漫反射采集近红外光谱3,4),受制于透射深度有限,一旦径向待检成分分布差异大,就很难得到正确结论。再就是在红薯断面上采集近红外光谱5),虽然这种方法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已经不属于无损检测了。此类物料要实现在线近红外检测,难度更大。  2、 定量利用光谱强度,定性利用光谱形状  有关近红外吸光度谱的论述很多,也很成熟。多数情况下,利用近红外吸光度谱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而关于原始光谱的探讨少之又少,所以原始光谱容易被忽略。实际上,利用原始光谱形状在一些问题的分析处理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图2是几种果蔬的近红外原始光谱图。总体来讲,原始光谱波形比较简单,通常就是两个峰,一个谷。个别情况只有一个峰,如葡萄。因为苹果皮薄,质地均匀,内部品质多种多样,特性稳定,故以苹果为基准论述原始光谱特性。两个峰一左一右,左峰在710nm附近,右峰在810nm左右(注释:仪器不同,多少有些差异,无标准而言)。右峰的位置基本在810nm±5nm范围内,而左锋有时则相差很大,大则右移15nm。  苹果、柿子、梨和桃等波形相似,710nm峰值高于810nm 西瓜、甜瓜、蜜桔、葱头、绿蜜桔、柠檬、圆白菜、土豆的波形相像,共同特点是710nm峰值低于810nm。葡萄、迷你西红柿、草莓、牛油果、枇杷、甜椒最特殊,只在810nm处有一个明显高峰。  类别相同但品质不同果蔬的710nm峰值上下变化大,而810nm峰值略微上下浮动。例如三种内部品质不同的正常苹果、褐变苹果、糖心苹果的810nm峰值相差不大,而710nm处的峰值规律为糖心苹果正常苹果褐变苹果三种中的任一810nm峰值(图3)。由此可知,内部品质在原始光谱上主要显现在710nm峰值上,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进行定量分析或定性判别。  为什么710nm处既有上下变化,又有左右位移呢?现无定论。我认为,一是受水分影响,例如糖心苹果水分高于一般苹果,水分高则光易通过,所以糖心苹果的710nm峰值最高;二是受颜色影响,710nm为红色波长,红色的补色是绿色,当果实不论是瓜皮还是果肉呈现绿色时,则吸收红光,透射光减少,710nm峰值降低。未成熟苹果的710nm峰值与810nm不相上下,就是因为果肉呈浅绿色,吸收了红光,透过光减少,导致710nm峰值降低。西瓜的710nm低于810nm就是因为厚厚的绿色瓜皮阻挡了红光透过,而810nm这些属性不显著。左右位移是否受果实质构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论证。  关于葡萄等物料只在810nm处有一个明显高峰的解释,暂且无人讨论。本人认为,这些果实透光性极好,很小的功率即可满足要求,710nm的能量尚未达到透过物料时,810nm处已接近饱和。  所以,果蔬原始谱更多地反映了样品的质构信息、形状差异更为突出。  现在的在线果蔬品质判别多数是先定量后定性。例如褐变苹果的判别大致程序是光谱预处理、二阶导、建立PLS模型、计算预测值、确立阈值、按照阈值区分正常还是褐变。如果采用原始光谱就可以直接进行定性分析,这样的研究案例曾多次报道。特举三个案例,具体如下。  1)当公式(1)和(2)的IBrowning都大于0时,为褐变苹果;当IBrowning都小于0时为正常果6)。  2)Seo利用原始谱尝试了多种组合进行糖心苹果、正常苹果、褐变苹果的判别,如表1所示,(T710-T800)/T675的效果最好7)。  3)王加华基于原始谱利用PADA、PCADA、PLSDA三种算法进行了定性判别,获得PLSDA的效果最佳(表2)8)。  3、 一点测量很重要,两点测量更完美  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由于水果的糖酸度分布不均,用漫反射进行近红外光谱采集时,往往在赤道上选择2个或4个点求平均,这确实是两点或多点测量。但本文要介绍的两点测量不同以往,另有含义,如图4所示9)。  这是苹果在线分选线上的实际情况。苹果果柄冲上放置在移动托盘上移动,在第一个位置进行糖酸度、褐变、糖心等的检测,一般水果到此为止足以,但富士苹果有果柄根部裂果现象,必须在第二个位置进行果柄根部裂果检测,所以才有了两点检测一说。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果柄冲下放置的话,一个位置就能解决了。如果苹果分选只进行这几个指标的检测确实如此即可,但苹果还要进行外观颜色的评价,因为苹果受太阳的照射,果柄周边颜色艳丽,所以日本苹果装箱时果柄都是冲上的,这样才能获得最佳商品性。又有人会说,所有检测项目都由上面的检测器承担了,这些问题就可在一个工位解决了。确实,有些单位就是这么做的,但是,上位检测遮光问题难以彻底解决,而现在的方法,很方便放心地解决了杂散光干扰。  葱头分选时,葱头根部冲下放置。当葱头内部腐烂严重时,只通过光纤2(图5)的检测就能胜任。不过,对于常发生在上半球的轻微腐烂,光纤2接收不到上半球的信息,漏检现象严重。为此专门设置了光纤1,这样就能把轻微和严重一并检出。这种两点检测设计,是由物料的性质所决定的。两点测量后,轻微腐烂检出率由79.5%提升到95.7%。  苹果检测是一台光谱仪在两个不同工位采集光谱,葱头检测是在一个工位同时采集两条光谱。苹果检测一台光谱仪约50万人民币,为了降低成本,采取了一台两工位。  葱头检测为了避免杂散光进入检测器实施了挡板措施,苹果检测无任何遮挡。据说,苹果检测虽有杂散光影响,仍能获得正确检测结果。  4、日常生活与专业兼顾的Brix和SEP  食品的甜度测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两种仪器价格贵,操作要求高。另外,物料还需要繁琐的前处理,仪器稳定需要数十分钟的等待。近红外技术检测的果蔬糖度是包括酸在内的可溶性固形物,单位是Brix。因为构成Brix的多数水果的主要成分是糖,所以把Brix称为糖度,与日常生活中的甜度不完全一样。  破坏性检测Brix可用折射仪测量。业界常用的PAL系列测量精度一般在±0.2%,而非破坏的近红外方法达到这个精度绝非易事。折射仪有标准蔗糖溶液校正,可明确规定其检测精度,而近红外方法没有基准物,加之影响近红外测量的干扰因素过多,不能用最大误差而只能用标准误差表达。折射仪测量一个群体的果实糖度是抽样先榨汁再测量,而近红外方法无法严格规定测量范围和测量部位,特别是对于成分分布不均的果实而言难上加难。再加上,果实细胞大小、纤维多少、果皮薄厚均影响着光的传播。因为存在着这么多的影响因素,近红外方法只能用统计误差SEP表示11)。  如果近红外方法检测某种果实100个的标准误差SEP是1°Brix,实测糖度为15°Brix,则实际意义为16个高于16°Brix,16个低于14°Brix,68个在15±1°Brix,如图6所示。这一点特别需要向用户解释清楚,不然日后会受到责怪,而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并非易事。  参考文献  1) http://mechatronics.co.jp/   2) http://www.astem-jp.com/   3) 農業総合センター農業研究所:「ベニアズマ」生いもデンプン含量の非破壊測定技術,2012年  4) 卜晓朴,彭彦昆,王文秀,王凡,房晓倩,李永玉:生鲜紫薯花青素等多品质参数的可见-近红外快速无损检测,《食品科学》2018年39卷16期  5) 松尾美紅?上野敬一郎?宮原照昌?北原兼文?紙谷喜則?河野澄夫:近赤外透過法を用いた安納いも糖度等の迅速測定に関する基礎的研究  6) 高井 秀悦:光によるリンゴの褐変判別法に関する研究,職業能力開発報文誌VOL.30 No.1(49),2018  7) Y. W. Seo: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of the Internal Defects of Fuji. Apple using VIS/NIR Transmittance Spectroscopy. An ASABE Meeting Presentation,Paper Number: 066121,2006  8) 王加华:苹果、洋梨内部品质无损检测信息基础及数学模型的开发,中国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10  9) 蔦 瑞樹, 吉村 正俊, 葛西 智, 松原 和也, 和田 有史, 池羽田 晶文:選果機を用いた可視-近赤外分光スペクトルによるリンゴ‘ふじ’の内部褐変発生予測,日本食品工学会誌 2019年 20 巻 1 号 7-14  10) 西野 勝:近赤外分光法によるタマネギ内部腐敗球の非破壊判別技術  11) 立石 賢二:青果物の糖度を非破壊で計測する簡便な糖度計,計測と制御52 巻 (2013) 8 号(中国农业大学 韩东海教授)
  • 中检院征集41种药品检测仪器操作规范及使用维护指南
    p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正在组织实施“三品一械”检验技术丛书的编写,拟向各仪器公司征集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电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等41种药品检测仪器的使用操作规程、使用维护指南和注意事项、仪器系列产品间的特点和优势等。 /p p   详情见通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b289bbd7-dd2a-4b0d-9a3a-bb0d6df8c3ce.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1cc17656-ad6a-4742-9aa1-662f9ca7bea1.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0abf8e84-30a1-4b43-98f7-7c8326c00108.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7/ueattachment/415d9c87-70c4-4de2-b286-0723e2c788d2.pd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关于向各仪器公司征集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及使用指南的通知.PDF /span /a /p p br/ /p
  • 色谱检测方法新标准来啦(十一)——GB/T 40845-2021 化妆品中壬二酸的检测 气相色谱法
    近年来,消费者对功效化妆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庞大的需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布局相关领域。但是,随之而来的夸大功效等乱象,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为规范和指导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工作,2021年4月9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了《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中国化妆品行业正式迈入功效评价时代。按照要求:2021年5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注册备案的化妆品,应当于2022年5月1日前按照《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要求,上传产品功效宣称依据的摘要。 同时,《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也将正式施行,对标签的要求做了更进一步的释义和规范。按照要求,自2022年5月1日起,申请注册备案的化妆品,必须符合《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此前申请注册备案的化妆品,未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标签标识的,应在2023年5月1日前完成产品标签的更新。中国化妆品标签监管也将迈入新台阶。 壬二酸结构 壬二酸(Azelaic acid,CAS 123-99-9),又名杜鹃花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直链饱和二羧酸,分子式为C9H16O4。壬二酸在医学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玫瑰痤疮及寻常型痤疮,同时可以用于美白类和祛痘类化妆品,能有效抑制皮肤上的痤疮杆菌和租房阻断脂肪酸的生成,防止黑色素的形成,可预防斑点形成,减少黑色素沉着。近年来由于其疗效显著以及相对安全性,壬二酸在皮肤保护和皮肤病治疗类化妆品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对于目前市场上化妆品标签准确标注壬二酸成分的含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了《GB/T 40845-2021 化妆品中壬二酸的检测 气相色谱法》。 检测方法 方法原理试样在浓硫酸和乙醇条件下衍生,用正己烷萃取,浓缩后经气相色谱分离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气相色谱法仪器配置:GC主机+SPL+FID,可选配液体自动进样器色 谱 柱:SH-5 Cap. Column 30m x 0.25mm x 0.25um 方法参数初始温度60℃(保持2min),以10℃/min升到150℃(保持1min),以5℃/min升温至165℃(保持2min),以25℃/min升温至250℃;SPL进样口温度:260℃;FID检测器温度:280℃;分流比:5:1;进样量:1微升;标准曲线浓度:10mg/L,20mg/L,50mg/L,100mg/L,200mg/L,500mg/L,1000mg/L 壬二酸衍生物气相色谱图(壬二酸二乙酯) 灵敏度要求:本方法检出限15mg/KG,定量限50mg/kg。 岛津推荐仪器 气相色谱仪: GC-2010 Pro / AOC-20系列 GC-2010 Pro继承了高性能毛细柱气相色谱仪GC-2010Plus的基本性能。其良好的重现性确保其具备高可靠性。配备了高性能检测器使高灵敏度分析得以实现。同时,高速柱温箱冷却技术可大幅缩短分析时间,是一款高性价比气相色谱仪产品。扫码了解更多信息 气相色谱仪: Nexis GC-2030 / AOC-30系列Nexis GC-2030加强版气相色谱仪配备了全新智能交互界面,仅需触屏即可完成仪器操作并可以实时了解仪器运行状态。创新ClickTek技术全面提升用户分析体验,使色谱柱的安装和仪器维护进入徒手时代。通过不断强化Analytical Intelligence功能,优化人机交互体验,为实验室赋能。预老化功能、基线检查和系统适应性测试、远程控制和监视以及LabSolutions平台可形成从仪器启动到完成分析的全自动化工作流程。 扫码了解更多信息参考资料:1、GB/T 40845-2021 化妆品中壬二酸的检测 气相色谱法2、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compound/Azelaic-acid3、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的公告(2021年 第50号)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LED检测江湖:检测报告乱象丛生
    LED技术发展较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较快,企业对市场反应慢将会错失商机。因此有的企业无法承受检测所带来的9个月的时间成本,大部分没有事前做好产品认证的制造企业往往在获得订单后才考虑需要检测认证,才发现认证周期过长,无法赶上订单交付的时间。有的企业选择放弃市场机会,有的则在检测的过程中进行舞弊。而助长舞弊风气的,往往就是少数有违规操作、出具虚假报告的测试机构。检测认证市场因此被指乱象丛生。   那么检测机构是否能够通过技术缩短检测周期而达到与常规检测相同的检测结果?陶玖祥给出了否定的说法:&ldquo LED是新型照明光源,新事物有许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性,现有的科学技术及知识还无法掌握LED寿命与光衰的规律,还没有在学术上被论证、实际中被验证,可以被各方广泛认可的加速寿命测试方法。标准的制订是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的,低于6000小时的加速寿命的测试,在目前科技研究现状下,还没有解决。因此自从2008年美国的能效标准,以及延伸到最近2013年欧洲的LED性能标准,都是检测6000小时的寿命性能测试 不过,以目前LED技术的飞速发展,寿命和光效提升已达到和超过照明的实际需求,LED照明取代传统照明已逐步被消费者认可 未来LED光效和寿命,或许不再有必要去检验了,更不必检测6000小时那么久 从过往的标准制订的经验来看,仅仅做3000小时以内寿命性能测试,甚至只要1000小时的寿命性能测试,在修订新标准时,这种提议将会逐步变得可以接受了。&rdquo   同时,对于目前少数生产企业欲寻求缩短寿命检测时间,取得虚假出货合格报告,陶玖祥的态度坚决地认为: &ldquo 一时的欺骗可以带来短期的利润,但生产企业和失去公信力的不法检测机构,将不可能存续下去, 正如林肯所言,你可以欺骗所有人于一时,你可以欺骗某些人于永远,但你不可能欺骗所有人于永远!&rdquo   &ldquo 人要有做人的品格,检测机构也好,生产企业也好,也得有品格,才能取得客户信任,监督机构的信任,才能走得远,做到永续经营。&rdquo   与时俱进,紧跟市场步伐   在LED照明改善环境、提升照明品质的时代,紧密跟踪国际标准组织的各类最新标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市场,检测机构如何及时作出反应?   陶玖祥通过企业自身的规划来为行业提供参考:&ldquo LED照明未来发展的重点应是智能化控制,或许你喊一喊,灯光就会随音变化,未来检测标准将会与程序、软件、网络信息技术交汇,为此,贝尔南方在2014年、将开始着手LED智能控制的检测技术的跟踪与研究。   同时,注意到国际能源署IEA和美国能源之星的LED照明标准,已制订了光频闪指数与眩光检测的要求 陶玖祥介绍说:&ldquo 贝尔南方从2013年就已开展该项目的测试,并将进一步扩大设备投入及加大研究力度 LED照明低压与低能耗,为离电使用光伏电池提供了极大方便 深圳贝尔南方的下一个延伸方向将优先是有关照明用光伏电池的的安全与性能检测。&rdquo   同时,陶玖祥也很兴奋地告知记者:&ldquo 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质检系统将在2015年前完成事业单位的转制改革,国内检测市场将逐步释放,质检系统的众多人才将转向检测市场,第三方检测行业将迎来新的一轮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应在做好既有的服务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做好更多相应的调整与布局。&rdquo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