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准直镜

仪器信息网准直镜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准直镜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准直镜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准直镜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准直镜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准直镜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准直镜相关的解决方案。

准直镜相关的论坛

  • 【求助】准直透镜的优点

    大家好,我想问一下大家准直透镜和一般的透镜有什么区别啊。。?就是说除了特别简单的准直以外,比如说一般的透镜你把光源放到焦点上输出的光也可以准直啊。。

  • 721棱镜和准直镜最好的清洁剂是什么?

    前天在一用户处检定一台721,波长和透射比准确度都合格,唯独杂散光高达25%。用棉签和无水酒精清洗棱镜和准直镜,并用镜片纸擦拭后,杂散光不到1%。记得有一位写过很多分光光度计修理文章的老师,介绍的最好的清洁剂并不是无水酒精,好象是50%乙醚和50%无水酒精吗?请版友指教!谢谢!

  • 为什么UV2600中需要这么多准直镜呢?

    如题,以我知道准直镜的作用是获得平行光束,今天我细数了说明书,它有10个反射镜,其中七个准直镜,三个物镜!经过了滤光片之后为什么还要经过三个准直镜再到斩光镜和扇形镜再到参比和样品池,明明就一个准直镜就够了吧!!!!准直镜除了获得平行光外?还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要这么多准直镜呢?真需要这么多吗?还有没有比七个准直镜还多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呢?我说的是单单色器!!不要说双单色器的更多!!请大神指教一下!!

  • 【讨论】仅调左边的那只螺钉的准直镜位置变动对杂散光有影响吗?

    【讨论】仅调左边的那只螺钉的准直镜位置变动对杂散光有影响吗?

    《计量与测试技术》今年第一期发表了《721分光光度计杂散光产生原因及减小方法》一文。该文应该说是不错的一篇文章,只是对于其中第2.2条 准直镜位置变动不知欠妥否?仅调左边的那只螺钉的准直镜位置变动对杂散光有影响吗?特请教我们的量友!原文如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2/201102260730_279470_1626275_3.jpg

  • 红外光谱仪器的单色器里面为什么不用透镜来准直光路?

    红外光谱仪器的单色器里面为什么不用透镜来准直光路?有的书上说是因为透镜有色差,但什么是色差呢?还有为什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就可以用透镜来准直光路,难道它就不怕色差吗?不知道这个帖子能不能放在这里,如果不行,请版主转移,谢谢

  • 【求助】如何定位电镜实验中的样品观察的准确位置

    请问各位前辈,相对样品同一个位置处理前后做一个观察,如何去定位电镜实验中的所观察样品的准确位置,而且样品也不导电,因为要处理所以不想用高真空镀金的方式,但是低真空观察表面又不清晰,刚接触这个设备,没有什么经验,不晓得有没有前辈晓得处理方法,还请不吝赐教,感激不尽!

  • ICP-AES测定标准曲线时,标准曲线如何设置净强度值

    ICP-AES测定标准曲线时,如何设置净强度值?比如在测定空白溶液时其强度值为80,浓度为5.0微克每毫升的标准点强度值为8600。如何设置仪器让自动计算净强度值,也就是空白溶液的值变为0,标准点5的强度值变以8520?这样可以让整条曲线向下平移80的距离。

  • 世界标准日 | 向标准化工作者致敬!

    [align=center][color=#ff0000][b]世界标准日 | 向标准化工作者致敬![/b][/color][/align][color=#ff0000] 世界标准日(10月14日)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纪念日。1969年9月ISO理事会决定把10月14日定为世界标准日,并于1970年10月14日举行了第一届世界范围的庆祝世界标准日的活动。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就成为世界各国标准化工作者宣传标准化、举行纪念活动的盛大节日。截止目前,世界标准日庆祝活动已举办48届。[/color]

  • [求助]糖精钠标准品的配制

    我在做糖精钠时遇到一个问题,国标上说糖精钠的配制方法是取0.0851g经120度烘4小时的带2个水的糖精钠就得到1mg/ml的糖精钠标准溶液,请问这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 扫描电镜校准

    请问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如何校准,校准哪些内容,示值误差和示值重复性规范?需要校准证书

  • 常规扫描电镜生物样品制备标准方法

    常规电镜样品制备包括常温化学双固定、常温脱水包埋、常规超薄切片、普通电镜观察几个步骤。样品制备过程历时约一周,超薄切片经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染色后,电镜观察。所有操作均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试剂 0.2 mol/ L磷酸盐缓冲液   Na2HPO4·2H2O 35.61 g 或Na2HPO4·7H2O 53.65 g / Na2HPO4·12H2O 71.64 g   NaH2PO2·H2O 27.60 g 或NaH2PO4·2H2O 31.21 g   加双蒸水(ddH2O)到1000 mL 0.1 mol/ L磷酸盐缓冲液(PBS)   0.2 mol/ L磷酸盐缓冲液 250 mL   加双蒸水到500 mL 2 % 低温琼脂   低温琼脂 1.0 g   加双蒸水到 50 mL   加热到沸腾,溶液均匀后备用 1 % 戊二醛固定液   25 %(m/v)戊二醛水溶液 2 mL   0.2 mol/ L磷酸盐缓冲液 25 mL   加双蒸水到50 mL 1 % 锇酸固定液   2 %(m/v)锇酸水溶液 10 mL   0.2 mol/ L磷酸盐缓冲液 10 mL 包埋剂A液   Epon 812 树脂 50 mL   十二烷基琥珀酸酐(modecenyl succinic anhydride, DDSA) 80 mL 包埋剂B液   Epon 812 树脂 50 mL   六甲酸酐(methyl nadic anhydride, MNA) 44.5 mL 2,4,6 - 三甲氨基甲基苯酚(2, 4, 6 - tridimethylamino methyl phenol, DMP-30) 甲苯胺蓝染液   甲苯胺蓝 1 g   1 mol/ L NaOH 10 mL   加双蒸水到50 mL   混匀过滤后使用 1 % 醋酸双氧铀染液   醋酸双氧铀 0.2 g   加双蒸水到10 mL   封口膜封口,4℃避光保存 1 % 柠檬酸铅染液   硝酸铅 0.265 g   柠檬酸钠(含2分子结晶水) 0.352 g   加双蒸水到10 mL①   ① 配制铅染液时,要先加水6 mL,超声震荡30 min,使乳白色柠檬酸铅悬液充分混匀。然后滴加1 mol/L NaOH,并不是晃动,直至溶液变清亮。最后定容至10 mL。   ② 细胞样品处理和藻类及其他游离样品处理流程可相互参照,即细胞样品可以酌情使用琼脂铸模法取材固定,藻类及其他游离样品也可以使用血清预包埋法取材固定,总体视样品密度及其对于温度的耐受等条件而定。   封口膜封口,4℃保存 仪器   修块机 Leica EM TRIM   切片机 Leica EM UC6   光学显微镜 Nikon 80i 及配套拍照系统DS-L1   透射电子显微镜 JEOL-1230   Gatan Bioscan Camera 792 实验流程一、 取材与固定  A. 植物样品  1. 自来水冲洗表面泥尘后,使用灭菌水清洗2-3次,置于铺有预湿滤纸的培养皿中。  2. 使用干净锋利的刀片切取目标材料,所取材料体积不大于3 mm3。切取样品时应注意动作迅速、减小损伤,避免来回切拉;使用的灭菌水及器具应4℃预冷,并在操作中尽量保持低温以降低组织细胞活性。  3. 将切下材料放入装有预冷的戊二醛固定液的青霉素小瓶中后抽气,抽几次后轻摇小瓶,并打开瓶盖。重复2-3次,直到样品沉入瓶底。  4. 室温静置1h,或摇床轻摇1h。  5. PBS清洗3次,10min/次。  6. 1%锇酸固定液固定1h。  7. PBS清洗3次,10min/次。  B. 动物样品  1. 4℃预冷生理盐水冲洗组织块,迅速切取组织块,体积不大于3 mm3  2. 将切取的组织块投入装有预冷戊二醛固定液的青霉素小瓶中,并抽气直至样品沉底。  3. 室温静置1h,或摇床轻摇1h。  4. PBS清洗3次,10 min/次。  5. 1%锇酸固定液固定1 h。  6. PBS清洗3次,10 min/次。  C. 单层培养细胞或悬浮培养细胞样品②  1. 3000 rpm离心5 min,收集细胞样品,尽量多的吸弃培养液上清。  2. 加入4℃预冷PBS液,充分吹吸混匀,静置4 min,3000 rpm离心5 min,吸弃上清。  ① 配制铅染液时,要先加水6 mL,超声震荡30 min,使乳白色柠檬酸铅悬液充分混匀。然后滴加1 mol/L NaOH,并不是晃动,直至溶液变清亮。最后定容至10 mL。  ② 细胞样品处理和藻类及其他游离样品处理流程可相互参照,即细胞样品可以酌情使用琼脂铸模法取材固定,藻类及其他游离样品也可以使用血清预包埋法取材固定,总体视样品密度及其对于温度的耐受等条件而定。  3. 重复步骤2一次。  4. 加入预冷的血清或蛋清,充分吹吸混匀,3000 rpm离心10 min,吸弃大部分上清,留少部分,吹吸悬浮沉淀细胞。(或离心后吸弃上清,留少部分上清,不悬浮沉淀细胞,视样品浓度而定)  5. 缓慢加入戊二醛固定液,小心放入4℃冰箱,固定过夜。  6. 吸弃上清,刀片小心划开离心管壁,用钳子拉开离心管,小心取出已凝成固体的血清包埋块。  7. 使用干净的单面刀片或手术刀,将血清包埋块切成2 mm3左右的小块,取3-5个富集细胞样品效果较好的包埋小块继续下面实验。  8. PBS清洗3次,10 min/次。  9. 1%锇酸固定液固定1 h。  10. PBS清洗3次,10 min/次。  D. 藻类及其他游离培养样品  1. 吸取2%低温琼脂液200μL到0.2mL离心管,并将离线管置于冰上,取10μL枪头迅速插入琼脂中并保持离心管竖直,且枪头竖直靠中的包裹在琼脂中。  2. 静置1 min,待琼脂凝固后,小心拔出枪头,形成琼脂空腔,待用。  3. 3000 rpm离心5 min,收集样品,尽量多的吸弃培养液上清。  4. 加入4℃预冷PBS液,充分吹吸混匀,静置4min,3000 rpm离心5min,吸弃上清。  5. 重复步骤2清洗,吸弃大部分上清,留极少部分上清液,吹吸悬浮样品。  6. 使用10μL 移液器小心将样品加入已经制备好的琼脂空腔中,使样品充满空腔大部分,添加过程中尽量避免气泡出现。  7. 吸取50μL溶化的琼脂,快速滴加到空腔琼脂上封口,冰浴5 min,待琼脂完全凝固。  8. 使用单面刀片小心划开离心管壁,用钳子拉开离心管,小心取出已凝成固体的琼脂包埋块,稍作修葺。  9. PBS清洗3次,10 min/次。  10. 1%锇酸固定液固定1 h。  11. PBS清洗3次,10 min/次。二、 脱水  1. 按丙酮与灭菌水体积比3:7配制30%脱水剂。吸弃样品管/瓶中的PBS,快速加入现配的脱水剂(脱水换液过程禁止出现样品暴露空气中现象,可不全部吸完,略有剩余,使样品浸润;动作应迅速准确),室温放置或摇床轻摇45 min。加入按30%、50%、70%、90%、100%(v/v)的浓度梯度进行脱水。  2. 配制50%脱水剂,快速换液,室温轻摇45 min。  3. 配制70%脱水剂,快速换液,室温轻摇45 min。  4. 配制90%脱水剂,快速换液,室温轻摇45 min。  5. 使用纯丙酮快速换液,室温轻摇30 min③。  6. 重复步骤5一次。三、 渗透包埋  在此步脱水操作完成后即可开始配制渗透用包埋剂,以免安排不周。样品浸泡在纯丙酮中时间不宜过久,以免造成样品较脆,不利于超薄切片。  1. 配制渗透用树脂包埋剂  1) 取干净的10 mL注射器,拔去活塞,用封闭针头堵住注射口,放于通风橱中。  2) 小心倾倒B液9 mL到注射器中;然后再小心倾倒A液1 mL。  3) 插入活塞,堵住注射器后,颠倒摇匀至液体颜色均匀,无丝状液体。  4) 小心拔去活塞,通风橱中操作,缓慢滴加14滴DMP-30。  5) 插入活塞,堵住注射器后,颠倒摇匀至液体颜色完全均匀,无丝絮状分色,竖直放置待用。  2. 按照包埋剂与丙酮体积比3:7配制30%渗透剂,快速吸弃样品管中纯丙酮并加入渗透剂,轻摇渗透3 h。  3. 按照包埋剂与丙酮体积比7:3配制70%渗透剂,快速换液,轻摇渗透过夜。  4. 重新配制包埋剂,并小心推按注射器,将包埋剂挤到包埋模具中至液面

  • 【分享】纳米几何结构标准装置——计量型原子力显微镜

    [align=center][font=Verdana](2007 国社量标计证字第040号)[img]http://www.zgjljs.com/eWebEditor/UploadFile/2010815111612501.jpg[/img][/font][/align] 该装置是国内首个纳米计量标准,它是依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长度所研制的计量型原子力显微镜纳米测量系统而建立的,而原子力显微镜的计量化是通过固接在其上的一体化无阿贝误差布局的三维激光干涉系统来实现测量结果直接溯源到激光波长和国际单位制的。该系统在测量原理、测量精度、可溯源性方面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该标准主要用于承担我院参加国际计量局组织的纳米国际比对,并为国内微电子、集成电路行业提供关键量值溯源,为科研院所的纳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等任务,为我国纳米技术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b]该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为:[/b]系统测量范围(x, y, z)=(70μm, 15μm, 15μm)系统测量分辨力(x, y, z)=(1nm, 0.25nm, 0.12nm)对台阶和线间隔类纳米几何结构参数的建标范围:台阶类及其它垂直结构:(0~2000) nm 线间隔类及其它水平结构:(0~20)μm对台阶和线间隔类纳米几何结构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台阶类:U=1nm +2×10[sup]-4[/sup]×H,k=2 (H为台阶高度,H-nm)线间隔类:U=1nm +2×10[sup]-4[/sup]×L,k=2 (L为线间隔距离,L-nm)[font=宋体, MS Song] [/font]

  • 最新香料香精标准目录(截止至2011年12月31日)

    (一) 基础、方法标准(国家标准)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1GB/T 11538-2006精油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 通用法2GB/T 11539-2008香料 填充柱气相色谱分析 通用法3GB/T 11540-2008香料 相对密度的测定4GB/T 14454.1-2008香料 试样制备5GB/T 14454.2-2008香料 香气评定法6GB/T 14454.4-2008香料 折光指数的测定7GB/T 14454.5-2008香料 旋光度的测定8GB/T 14454.6-2008香料 蒸发后残留物含量的评估9GB/T 14454.7-2008香料 冻点的测定10GB/T 14454.11-2008香料 含酚量的测定11GB/T 14454.12-2008香料 微量氯测定法12GB/T 14454.13-2008香料 羰值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13GB/T 14454.14-2008香料 标准溶液、试液和指示液的制备14GB/T 14454.15-2008黄樟油 黄樟素和异黄樟素含量的测定 填充柱气相色谱法15GB/T 14455.1-2008精油 命名原则16GB/T 14455.3-2008香料 乙醇中溶解(混)度的评估17GB/T 14455.5-2008香料 酸值或含酸量的测定18GB/T 14455.6-2008香料 酯值或含酯量的测定19GB/T 14455.7-2008香料 乙酰化后酯值的测定和游离醇与总醇含量的评估20GB/T 14457.2-1993单离及合成香料 沸程测定法21GB/T 14457.3-2008香料 熔点测定法22GB/T 14458-1993香花浸膏检验方法23GB/T 14156-2009食品用香料分类与编码24GB/T 21171-2007香料香精术语25GB/T 26515.1-2011精油 气相色谱图像通用指南 第1部分:标准中气相色谱图像的建立26GB/T 26515.2-2011精油 气相色谱图像通用指南 第2部分:精油样品气相色谱图像的利用27GB/T 27579-2011精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通用法28[t

  • 【基础讲座】单晶,多晶,非晶,微晶,无定形,准晶的区别何在?

    要理解这几个概念,首先要理解晶体概念,以及晶粒概念。我想学固体物理的或者金属材料的都会对这些概念很清楚!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 固体又可分为两种存在形式: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是经过结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晶体中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的排列。晶体共同特点:均 匀 性: 晶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是相同的。 各向异性: 晶体种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固定熔点: 晶体具有周期性结构,熔化时,各部分需要同样的温度。 规则外形: 理想环境中生长的晶体应为凸多边形。 对 称 性: 晶体的理想外形和晶体内部结构都具有特定的对称性。 对晶体的研究,固体物理学家从成健角度分为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显微学则从空间几何上来分,有七大晶系,十四种布拉菲点阵,230种空间群,用拓扑学,群论知识去研究理解。可参考《晶体学中的对称群》一书 (郭可信,王仁卉著)。与晶体对应的,原子或分子无规则排列,无周期性无对称性的固体叫非晶,如玻璃,非晶碳。一般,无定型就是非晶 英语叫amorphous,也有人叫glass(玻璃态).晶粒是另外一个概念,搞材料的人对这个最熟了。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凝固理论。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首先要成核,然后生长,这个过程叫晶粒的成核长大。晶粒内分子、原子都是有规则地排列的,所以一个晶粒就是单晶。多个晶粒,每个晶粒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且取向也是凌乱的,没有明显的外形,也不表现各向异性,是多晶。英文晶粒用Grain表示,注意与Particle是有区别的。有了晶粒,那么晶粒大小(晶粒度),均匀程度,各个晶粒的取向关系都是很重要的组织(组织简单说就是指固体微观形貌特征)参数。对于大多数的金属材料,晶粒越细,材料性能(力学性能)越好,好比面团,颗粒粗的面团肯定不好成型,容易断裂。所以很多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一直在开发晶粒细化技术。科学总是喜欢极端,看得越远的镜子叫望远镜;看得越细的镜子叫显微镜。晶粒度也是这样的,很小的晶粒度我们喜欢,很大的我们也喜欢。最初,显微镜倍数还不是很高的时候,能看到微米级的时候,觉得晶粒小的微米数量是非常小的了,而且这个时候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好。人们习惯把这种小尺度晶粒较微晶。然而科学总是发展的,有一天人们发现如果晶粒度在小呢,材料性能变得不可思议了,什么量子效应,隧道效应,超延展性等等很多小尺寸效应都出来了,这就是现在很热的,热得不得了的纳米,晶粒度在1nm-100nm之间的晶粒我们叫纳米晶。再说说非晶,非晶是无规则排列,无周期无对称特征,原子排列无序,没有一定的晶格常数,描叙结构特点的只有径向分布函数,这是个统计的量。我们不知道具体确定的晶格常数,我们总可以知道面间距的统计分布情况吧。非晶有很多诱人的特性,所以也有一帮子人在成天做非晶,尤其是作大块的金属非晶。因为它的应力应变曲线很特别。前面说了,从液态到到固态有个成核长大的过程,我不让他成核呢,直接到固态,得到非晶,这需要很快的冷却速度。所以各路人马一方面在拼命提高冷却速度,一方面在不断寻找新的合金配方,因为不同的合金配方有不同的非晶形成能力,通常有Tg参数表征,叫玻璃化温度。非晶没有晶粒,也就没有晶界一说。也有人曾跟我说过非晶可以看成有晶界组成。 那么另一方面,我让他成核,不让他长大呢,不就成了纳米晶。人们都说,强扭的瓜不甜,既然都是抑制成核长大,那么从热力学上看,很多非晶,纳米晶应该不是稳态相。所以你作出非晶、纳米晶了,人们自然会问你热稳定性如何。后来,又有一个牛人叫卢柯,本来他是搞非晶的,读研究生的时候他还一直想把非晶的结构搞清楚呢(牛人就是牛人,选题这么牛,非晶的结构现在人们还不是很清楚)。他想既然我把非晶做出来了,为什么我不可以把非晶直接晶化成纳米晶呢,纳米晶热啊,耶,这也是一种方法,叫非晶晶化法。既然晶界是一种缺陷,缺陷当然会影响材料性能,好坏先不管他,但是总不好控制。如果我把整个一个材料做成一个晶粒,也就是单晶,会是什么样子呢,人们发现单晶确实会有多晶非晶不同的性能,各向异性,谁都知道啊。当然还有其他的特性。所以很多人也在天天捣鼓着,弄些单晶来。现在不得不说准晶。准晶体的发现,是20世纪80年代晶体学研究中的一次突破。这是我们做电镜的人的功劳。1984年底,D.Shechtman等人宣布,他们在急冷凝固的Al Mn合金中发现了具有五重旋转对称但并无无平移周期性的合金相,在晶体学及相关的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久,这种无平移同期性但有位置序的晶体就被称为准晶体。后来,郭先生一看,哇,我们这里有很多这种东西啊,抓紧分析,马上写文章,那段金属固体原子像的APL,PRL多的不得了,基本上是这方面的内容。准晶因此也被D.Shechtman称为“中国像”。斑竹也提到过孪晶,英文叫twinning,孪晶其实是金属塑性变形里的一个重要概念。孪生与滑移是两种基本的形变机制。从微观上看,晶体原子排列沿某一特定面镜像对称。那个面叫栾晶面。很多教科书有介绍。一般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材料,滑移系多,已发生滑移,但是特定条件下也有孪生。加上面心立方结构层错能高,不容易出现孪晶,曾经一段能够在面心立方里发现孪晶也可以发很好的文章。前两年,马恩就因为在铝里面发现了孪晶,发了篇Science呢。卢柯去年也因为在纳米铜里做出了很多孪晶,既提高了铜的强度,又保持了铜良好导电性(通常这是一对矛盾),也发了个Science.这年头Science很值钱啊。像一个穷山沟,除了个清华大学生一样。现在,从显微学上来看单晶,多晶,微晶,非晶,准晶,纳米晶,加上孪晶。单晶与多晶,一个晶粒就是单晶,多个晶粒就是多晶,没有晶粒就是非晶。单晶只有一套衍射斑点;多晶的话,取向不同会表现几套斑点,标定的时候,一套一套来,当然有可能有的斑点重合,通过多晶衍射的标定可以知道晶粒或者两相之间取向关系。如果晶粒太小,可能会出现多晶衍射环。非晶衍射是非晶衍射环,这个环均匀连续,与多晶衍射环有区别。纳米晶,微晶是从晶粒度大小角度来说的,在大一点的晶粒,叫粗晶的。在从衍射上看,一般很难作纳米晶的单晶衍射,因为最小物镜光栏选区还是太大。有做NBED的么,不知道这个可不可以。孪晶在衍射上的表现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也最见标定衍射谱的功力,大家可以参照郭可信,叶恒强编的那本《电子衍射在材料科学中应用》第六章。准晶,一般晶体不会有五次对称,只有1,2,3,4,6次旋转对称(这个证明经常作为博士生入学考试题,呵呵)。所以看到衍射斑点是五次对称的,10对称的啊,其他什么的,可能就是准晶。

  • 【转帖】加拿大竞争局发布对“加拿大制造”产品更严格的标签准则

    2009年12月22日,加拿大竞争局发布了“加拿大产品”(Products of Canada)和“加拿大制造”(Made in Canada)的非食品产品的新标签准则。根据该准则,从2010年7月1日开始,加拿大竞争局将对标注“加拿大产品”和“加拿大制造”的非食品产品实施新的更严格的标签要求。由于这种标签向消费者传达了该产品是在加拿大制造的信息,新指南通过规定以下要求澄清了如何适当地使用该标签:产品必须在加拿大进行最后实质性转变; 声称“加拿大产品”的产品必须有98%在加拿大直接制造或生产; 声称“加拿大制造”的产品将仍然为51%在加拿大直接制造或生产,并随附一个表明该产品含有进口成分的合格声明。 加拿大竞争局已于2009年秋季对本准则草案举行了公众咨询会,并在起草最终准则时考虑了咨询会上收集的意见。该文件将取代先前的“加拿大制造”声明产品准则。新准则将于2010年7月1日生效,在这之间的过渡期,加拿大竞争局仍按照原先的准则进行。 加拿大竞争局是一个独立的执法机构,其目的在于通过保护和促进竞争市场、让消费者获得知情选择来促进加拿大的繁荣。该局主要负责《消费品包装与标签法案》(the Consumer Packaging and Labelling Act)、《竞争法案》(the Competition Act)和《纺织品标签法案》(the Textile Labelling Act)和《贵金属标记法案》(the Precious Metals Marking Act)的实施。虽然这些法律并没有明确要求在产品上识别其原产国,它们包含有禁止虚假或误导性表述的条款。加拿大竞争局将这些准则适用于原产国声明以确定该声明是否符合,并根据相关法律的虚假或误导性表述条款实施相应行动。 详情参见以下 “加拿大产品”和“加拿大制造”非食品产品的新标签准则的链接:[URL=http://www.ic.gc.ca/eic/site/cb-bc.nsf/vwapj/Dec09_MadeinCanada-e.pdf/$FILE/Dec09_MadeinCanada-e.pdf]Enforcement Guidelines – “Product of Canada” and “Made in Canada” Claims [/URL]

  • 【分享】多晶硅表面金属杂质分析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国家质检总局最新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多晶硅表面金属杂质分析名列其中:GB/T 24579-2009 酸浸取[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测定多晶硅表面金属污染物 GB/T 24582-2009 酸浸取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定多晶硅表面金属杂质还有一些其他相关标准:GB/T 24581-2009 低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量硅单晶中III、V族杂质含量的测试方法GB/T 24574-2009 硅单晶中Ⅲ-Ⅴ族杂质的光致发光测试方法GB/T 1558-2009 硅中代位碳原子含量红外吸收测量方法GB/T 12963-2009 硅多晶

  • 准备新买电镜求教

    新建实验室准备买个电镜,看了很多看不出来什么眉目,求教各位实验主要做宝石、玉石制品表面的痕迹观测,基本上2W倍就够够的了就是样品室需要大一点的,很多不让破损的成品,能有200mm以上最好然后就是价格需要在40万以下最好有没有什么好的推荐

  • [ 国家标准物质网 ]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常识

    [ [url=http://www.bzwz.com]国家标准物质网[/url] ]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显微镜产品,可以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今天我们主要来介绍一下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常识,希望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应用产品。一、 正确安装的问题使用显微镜前,首先要把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安装上去。目镜的安装极为简单,主要的问题在于物镜的安装,由于物镜镜头较贵重,万一学生安装时螺纹没合好,易摔到地上,造成镜头损坏,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强调学生安装物镜时用左手食指合中指托住物镜,然后用右手将物镜装上去,这样即使没安装好,也不会摔到地上。二、正确对光的问题对光是使用显微镜时很重要的一步,有些学生在对光时,随便转一个物镜对着通光孔,而不是按要求一定用低倍镜对光。转动反光镜时喜欢用一只手,往往将反光镜扳了下来。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一定要强调用低倍镜对光,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而光线较弱时则用大光圈,凹面镜,反光镜要用双手转动,当看到均匀光亮的圆形视野为止。光对好后不要随便的移动显微镜,以免光线不能准确的通过反光镜进入通光孔。三、正确使用准焦螺旋的问题使用准焦螺旋调节焦距,找到物象可以说是显微镜使用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学生感觉最为困难的一步。学生在操作中极易出现以下错误:一是在高倍镜下直接调焦 二是不管镜筒上升或下降,眼睛始终在目镜中看视野 三是不了解物距的临界值,物距调到 2 ~ 3 厘米时还在往上调,而且转动准焦螺旋的速度很快。前两种错误结果往往造成物镜镜头抵触到装片,损伤装片或镜头,而第三种错误则是学生使用显微镜时最常见的一种现象。针对以上错误,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强调,调节焦距一定要在低倍镜下调,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但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在这个过程中眼睛要从侧面看物镜,然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并慢慢反向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同时向学生说明一般显微镜的物距在 1 厘米 左右,所以如果物距已远远超过 1 厘米 ,但仍未看到物象,那可能是标本未在视野内或转动粗准焦螺旋过快,此时应调整装片位置,然后再重复上述步骤,当视野中出现模糊的物象时,就要换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寻找范围,提高找到物象的速度。四、物镜转换的问题使用低倍镜后换用高倍镜,学生往往喜欢用手指直接推转物镜,认为这样比较省力,但这样容易使物镜的光轴发生偏斜,原因是转换器的材料质地较软,精度较高,螺纹受力不均匀很容易松脱。一旦螺纹破坏,整个转换器就会报废。教师应指导学生手握转换器的下层转动扳转换物镜。五、光学玻璃清洗的问题光学玻璃用于仪器的镜头、棱镜、镜片等。在制造和使用中容易沾上油污、水湿性污物、指纹等,影响成像及透光率。清洗光学玻璃,应根据污垢的特点、不同结构,选用不同的清洗剂,使用不同的清洗工具,选用不同的清洗方法。清洗镀有增透膜的镜头,如照相机、幻灯机、显微镜的镜头,可用 20% 左右的酒精和 80% 左右的乙醚配置清洗剂进行清洗。清洗时应用软毛刷或棉球沾有少量清洗剂,从镜头中心向外做圆运动。切忌把这类镜头浸泡在清洗剂中清洗,清洗镜头时不要用力擦拭,否则会损伤增透膜,损坏镜头。摘自:[url=http://www.bzwz.com]国家标准物质网[/url]

  • 【原创】【基础讲座】单晶,多晶,非晶,微晶,无定形,准晶的区别何在?

    要理解这几个概念,首先要理解晶体概念,以及晶粒概念。我想学固体物理的或者金属材料的都会对这些概念很清楚!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 固体又可分为两种存在形式: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是经过结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晶体中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的排列。晶体共同特点:均 匀 性: 晶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是相同的。 各向异性: 晶体种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固定熔点: 晶体具有周期性结构,熔化时,各部分需要同样的温度。 规则外形: 理想环境中生长的晶体应为凸多边形。 对 称 性: 晶体的理想外形和晶体内部结构都具有特定的对称性。 对晶体的研究,固体物理学家从成健角度分为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显微学则从空间几何上来分,有七大晶系,十四种布拉菲点阵,230种空间群,用拓扑学,群论知识去研究理解。可参考《晶体学中的对称群》一书 (郭可信,王仁卉著)。与晶体对应的,原子或分子无规则排列,无周期性无对称性的固体叫非晶,如玻璃,非晶碳。一般,无定型就是非晶 英语叫amorphous,也有人叫glass(玻璃态).晶粒是另外一个概念,搞材料的人对这个最熟了。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凝固理论。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首先要成核,然后生长,这个过程叫晶粒的成核长大。晶粒内分子、原子都是有规则地排列的,所以一个晶粒就是单晶。多个晶粒,每个晶粒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且取向也是凌乱的,没有明显的外形,也不表现各向异性,是多晶。英文晶粒用Grain表示,注意与Particle是有区别的。有了晶粒,那么晶粒大小(晶粒度),均匀程度,各个晶粒的取向关系都是很重要的组织(组织简单说就是指固体微观形貌特征)参数。对于大多数的金属材料,晶粒越细,材料性能(力学性能)越好,好比面团,颗粒粗的面团肯定不好成型,容易断裂。所以很多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一直在开发晶粒细化技术。科学总是喜欢极端,看得越远的镜子叫望远镜;看得越细的镜子叫显微镜。晶粒度也是这样的,很小的晶粒度我们喜欢,很大的我们也喜欢。最初,显微镜倍数还不是很高的时候,能看到微米级的时候,觉得晶粒小的微米数量是非常小的了,而且这个时候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别好。人们习惯把这种小尺度晶粒较微晶。然而科学总是发展的,有一天人们发现如果晶粒度在小呢,材料性能变得不可思议了,什么量子效应,隧道效应,超延展性等等很多小尺寸效应都出来了,这就是现在很热的,热得不得了的纳米,晶粒度在1nm-100nm之间的晶粒我们叫纳米晶。再说说非晶,非晶是无规则排列,无周期无对称特征,原子排列无序,没有一定的晶格常数,描叙结构特点的只有径向分布函数,这是个统计的量。我们不知道具体确定的晶格常数,我们总可以知道面间距的统计分布情况吧。非晶有很多诱人的特性,所以也有一帮子人在成天做非晶,尤其是作大块的金属非晶。因为它的应力应变曲线很特别。前面说了,从液态到到固态有个成核长大的过程,我不让他成核呢,直接到固态,得到非晶,这需要很快的冷却速度。所以各路人马一方面在拼命提高冷却速度,一方面在不断寻找新的合金配方,因为不同的合金配方有不同的非晶形成能力,通常有Tg参数表征,叫玻璃化温度。非晶没有晶粒,也就没有晶界一说。也有人曾跟我说过非晶可以看成有晶界组成。 那么另一方面,我让他成核,不让他长大呢,不就成了纳米晶。人们都说,强扭的瓜不甜,既然都是抑制成核长大,那么从热力学上看,很多非晶,纳米晶应该不是稳态相。所以你作出非晶、纳米晶了,人们自然会问你热稳定性如何。后来,又有一个牛人叫卢柯,本来他是搞非晶的,读研究生的时候他还一直想把非晶的结构搞清楚呢(牛人就是牛人,选题这么牛,非晶的结构现在人们还不是很清楚)。他想既然我把非晶做出来了,为什么我不可以把非晶直接晶化成纳米晶呢,纳米晶热啊,耶,这也是一种方法,叫非晶晶化法。既然晶界是一种缺陷,缺陷当然会影响材料性能,好坏先不管他,但是总不好控制。如果我把整个一个材料做成一个晶粒,也就是单晶,会是什么样子呢,人们发现单晶确实会有多晶非晶不同的性能,各向异性,谁都知道啊。当然还有其他的特性。所以很多人也在天天捣鼓着,弄些单晶来。现在不得不说准晶。准晶体的发现,是20世纪80年代晶体学研究中的一次突破。这是我们做电镜的人的功劳。1984年底,D.Shechtman等人宣布,他们在急冷凝固的Al Mn合金中发现了具有五重旋转对称但并无无平移周期性的合金相,在晶体学及相关的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久,这种无平移同期性但有位置序的晶体就被称为准晶体。后来,郭先生一看,哇,我们这里有很多这种东西啊,抓紧分析,马上写文章,那段金属固体原子像的APL,PRL多的不得了,基本上是这方面的内容。准晶因此也被D.Shechtman称为“中国像”。斑竹也提到过孪晶,英文叫twinning,孪晶其实是金属塑性变形里的一个重要概念。孪生与滑移是两种基本的形变机制。从微观上看,晶体原子排列沿某一特定面镜像对称。那个面叫栾晶面。很多教科书有介绍。一般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材料,滑移系多,已发生滑移,但是特定条件下也有孪生。加上面心立方结构层错能高,不容易出现孪晶,曾经一段能够在面心立方里发现孪晶也可以发很好的文章。前两年,马恩就因为在铝里面发现了孪晶,发了篇Science呢。卢柯去年也因为在纳米铜里做出了很多孪晶,既提高了铜的强度,又保持了铜良好导电性(通常这是一对矛盾),也发了个Science.这年头Science很值钱啊。像一个穷山沟,除了个清华大学生一样。现在,从显微学上来看单晶,多晶,微晶,非晶,准晶,纳米晶,加上孪晶。单晶与多晶,一个晶粒就是单晶,多个晶粒就是多晶,没有晶粒就是非晶。单晶只有一套衍射斑点;多晶的话,取向不同会表现几套斑点,标定的时候,一套一套来,当然有可能有的斑点重合,通过多晶衍射的标定可以知道晶粒或者两相之间取向关系。如果晶粒太小,可能会出现多晶衍射环。非晶衍射是非晶衍射环,这个环均匀连续,与多晶衍射环有区别。纳米晶,微晶是从晶粒度大小角度来说的,在大一点的晶粒,叫粗晶的。在从衍射上看,一般很难作纳米晶的单晶衍射,因为最小物镜光栏选区还是太大。有做NBED的么,不知道这个可不可以。孪晶在衍射上的表现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也最见标定衍射谱的功力,大家可以参照郭可信,叶恒强编的那本《电子衍射在材料科学中应用》第六章。准晶,一般晶体不会有五次对称,只有1,2,3,4,6次旋转对称(这个证明经常作为博士生入学考试题,呵呵)。所以看到衍射斑点是五次对称的,10对称的啊,其他什么的,可能就是准晶。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