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吸湿机

仪器信息网吸湿机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吸湿机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吸湿机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吸湿机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吸湿机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吸湿机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吸湿机相关的解决方案。

吸湿机相关的论坛

  • 逐级稀释问题

    新手求助:我们实验室稀释一般用重量法稀释,最近比较关注逐级稀释的问题。目前操作的时候,一般直接称重,比如1g样品稀释到10g,算是10%的浓度的,按重量称,不按体积稀释。看大家说稀释超过100倍需要逐级稀释来减小误差,但是我看到的逐级稀释都是称一定重量的样品再用容量瓶加稀释溶剂,比如1g样品用容量瓶加到100ml。现在有个问题,逐级稀释是针对体积稀释还是重量稀释?假如用分析天平,精度为0.00001g,准确称取0.02g左右的样品(这个数字我用天平可以准确读出),再稀释至10g,这样算是2000ppm?这个稀释算1000倍,应该用逐级稀释吗?其实最纠结的点在于:1.天平可以准确的读出这个数字,那么是否还需要逐级稀释,也就是存在的称量的误差是否可以用天平消除2.体积稀释需要用逐级稀释,是否称重法也需要3.如果需要逐级稀释,是否溶质的质量不能太小?比如在天平准确称量的前提下稀释至10%,是1g稀释到10g好还是0.1g稀释到1g好?

  • 逐级稀释和一步稀释的比较

    今天配溶液的时候和同事谈到了逐步稀释和一步稀释哪个好,同事们都说逐步稀释比一步稀释要好,逐步稀释误差比一步稀释要小,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和他们挣了半天也没出结果。他们的观点是无论怎么样逐步稀释都比一步稀释准确,只是实际操作可能一步稀释简单一些,都不使用逐步稀释;我的观点是如果取同样体积的原液稀释100倍,一步稀释比逐步稀释要好一些,例如A:取1ml直接定容至100ml,B:取1ml先定容至10ml,再取1ml定容至10ml,我的观点就是A比B要准确一些,但是我同事都说B比A准确。C:取1ml定容至100ml,D:取10ml定容至100ml,再取10ml定容至100ml,这种情况我和我同事的观点都一样,D要比C准确一些。CD这种情况基本没什么可说的了,D就是比C准确,但是AB这种情况我还是坚持A要好一些,但是我没法用数据来说服他们,他们也找不到能让我心服口服的数据,有没有人能用数据来说一下AB哪个更好?我来说一下为什么我觉着A要比B准确吧。因为我觉着同样取1ml溶液,取一次的误差就是比取两次的误差要小,一步稀释定容至100ml在取样上只会产生一次误差;但是逐步稀释需要2次取样,会产生2次误差。有可能2次取样会产生正负互补,但是如果2次取样都是正正或者都是负负呢?如果一次取样的误差范围是±0.1,而2次取样的误差范围就有可能是±0.2了(数据是随便编的,但是2次取样误差范围一定会比1次取样要大),这种情况下还是一步稀释要准确一些。总体来说我的观点就是:如果取的母液容积一定,一步稀释要比逐步稀释准确,不管你稀释10倍、100倍还是1000倍。还有一点就是,通常说的稀释倍数不能超过100倍,我认为这个也是要看情况的,我还是上面的观点,如果你只有1ml的母液要稀释1000倍,直接取1ml定容至1000ml要比取1ml定容至10ml、再取10ml定容至1000ml(或其他逐步稀释的方法)要准确。如果母液充足,逐级稀释要比一步稀释准确。求大神用数据来支持或反驳我的观点,如能说服我改变观点,感激不尽!!!!!!!

  • 稀释剂的选择

    分析方法开发,如何确定稀释剂,确保方法的适用性。1、稀释剂的干扰选择稀释剂,首先应考虑采用流动相体系,应关注以下几点:稀释剂不得干扰已知杂质及主峰的检测。根据化合物的溶解特定,可适当加入助溶剂,但最好控制在5%以内,避免强溶剂效应。允许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配制方式有差异,但对照品所添加的助溶剂一般应控制在2%以内,必免溶剂效应产生不良影响(如峰型、保留时间、峰响应等与供试品有差异,导致无法准确定量)。2、关注各杂质及主成分的溶解度通常有关物质方法中主成分的浓度较大(1mg/ml~10mg/ml),若主成分在稀释剂中的浓度接近其饱和溶解度,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供试品提取不充分,导致杂质测定结果偏低,部分未知杂质存在无法检出风险。供试品提取重现性差,导致杂质测定结果重现性差。样品在检测过程中有析出,存在影响杂质准确定量的风险。因此在进行方法摸索时,需测定相关主成分在稀释剂中的饱和溶解度,最好满足饱和溶解度大于3倍的供试品浓度。3、关注各杂质及主成分的稳定性基于杂质谱分析,配制混标,考察混标中各杂质及主成分的稳定性。部分杂质峰面积明显降低,可根据该类型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调整稀释剂的组成或注明供试品溶液的保存条件(如避光、冷藏等)。部分杂质峰面积明显升高,结合主成分的结构特点,调整稀释剂的组成或注明供试品溶液的保存条件(如避光、冷藏等)。“临用新制”,应注明时间,确保测定数据的准确性。若稳定性小于方法运行时间,个人认为是不可接受的。4、关注溶剂效应溶剂效应原定义为溶剂对于反应速率、平衡甚至反应机理的影响。针对于分析方法,主要指的是对溶解平衡的影响,涉及稀释剂与流动相、流动相与固定相。

  • 标准溶液配制时是逐级稀释还是直接稀释

    如题,您在标准溶液配制的过程中是逐级稀释还是直接稀释呢?各有什么优缺点?举个例子,逐级稀释就是原来的储备液浓度为100ug/mL,取50mL稀释至100mL变成50ug/mL,然后再在50ug/mL中取50mL稀释至100mL变成25ug/mL,以此类推;直接稀释就是原来的储备液浓度为100ug/mL,从中取不同体积的储备液,然后用溶剂稀释到相应的浓度。

  • 【原创大赛】逐级稀释和一步稀释的比较

    这样能挣上金币吗?逐级稀释和一步稀释的比较在日常分析中常常需要对溶液进行稀释。我们知道由于稀释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随机误差,而且误差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误差也随之增加,所以有些标准里会有逐级稀释到多少多少浓度,或者是每次稀释倍数不能超过20倍的明确要求。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当需要较大的稀释倍数的情况下,逐级稀释显然是费时费事的。那么可不可以进行一步稀释呢?我的同事找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当然是想省事了。尤其因为大多水样的矿化度很高,大量稀释的需要是在所难免的。我个人认为在保证质量可靠的情况下是可以一步稀释的。我建议同事做一下比较。同事于是对同一个未知样品分别进行两级稀释和一步稀释作为两个样品,然后对两个稀释样品进行了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测定。一步稀释方法:用1.00mL移液器吸取1.00mL原液样品定容到100mL。此溶液为A液。两级稀释方法:先用5.00mL移液器吸取100mL原液样品定容到100mL。再用10mL大肚移液管从一级稀释液中吸取10.00mL溶液定容到50mL。此溶液为B液。测定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钙离子,离子色谱法测硫酸根。测定结果:A液B液均值相对偏差钙离子mg/L10.3810.4710.420.38%曲线方程y=117800x-1750 r=1.000000硫酸根mg/L10.1510.1210.140.20%曲线方程y= r=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我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一步直接稀释100倍。有这个数据作依据,我说你这么做就是了。可这个同事却去找领导,希望领导肯定并支持这样做法。很可惜领导没有同意。所以这个同事不得不仍然重复着大量的稀释和大量的清洗工作。不能理解同事这样做法。除非这组数据是编出来的,要么就是对自己的操作水平没自信,不然为何自讨苦吃?[f

  • 问题:溶液稀释是一步到位还是逐级稀释好?

    [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666666]问题:溶液稀释是一步到位还是逐级稀释好?[/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666666]这个问题实质是被稀释溶液取样的绝对误差对稀释后溶液浓度相对误差的贡献大小问题。如果注意到无论是体积还是质量,取样的时候都是产生的绝对误差就明白了。[/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666666]举例说明:溶液稀释100倍,假设取样误差是0.02ml,采取如下3种方式:[/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666666]方式1:一步到位稀释,取1ml浓溶液稀释到100ml,那么会造成稀释后稀溶液浓度存在2%的相对误差。[/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666666]方式2:分2次逐级稀释,每次稀释10倍,每次要取10ml浓溶液,稀释到100ml,取样误差这时候仍然是0.02ml,那么每次带来的稀溶[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color][/url]对误差就只有千分之二。[/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666666]方式3:分2次的时候是每次取1ml,稀释到10ml,相对误差为4%(不考虑正负误差相消的情况)。[/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666666]从上面的实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666666]1.逐级稀释并不一定比一步到位更好,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最终的相对误差。如果每次稀释后体积相同,逐级稀释比一步到位稀释会更好。[/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666666]2.稀释取样大体积比小体积相对误差小,稀释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取大一点的体积来稀释;[/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color=#666666]3.在稀释过程中,误差有正有负,逐级稀释可以带来正负误差相抵,使得最终误差会更小,而一步到位稀释没有这种正负误差相抵消的功能和作用。[/color][/size][/font]

  • 【讨论】标准溶液的稀释:重量法与传统体积稀释法

    大家讨论下,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要稀释标准,以前都用容量瓶逐级稀释,由于标准放在冰箱中(4度左右),拿出后要放到室温再稀释。后面偶尔想质量是不变的,就在电子天平上按重量逐级稀释标准,这样做和传统做基本一致,大家觉得重量稀释有什么利弊?

  • 吸湿保守性!

    吸湿保守性:在相同大气条件下,放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和吸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最后不重叠而有滞后性,从放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总高于吸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纤维这种性质称为吸湿滞后性或吸湿保守性。

  • 【求助】微生物稀释级问题

    请教大家一个低级问题,请问微生物限度检查中,1:10、1:100和1:1000三个不同稀释级中,哪是高稀释级,哪是低稀释级?谢谢!

  • 我认为逐级稀释误差更大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不要笑我,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心中早有答案。这个问题的起因是:无火焰法的国标方法中常常出现从贮备液→中间液→使用液的试剂配制过程,例如GB/T5750.6-2006中的15.1镍,无火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法。明明可以从1000ug/ml到1ug/ml,用到一个1L的容量瓶,稀释1000倍。但是国标却是分两步:第一步,取贮备液5ml于100ml容量瓶,所得为中间液。第二步,取中间液2ml于100ml容量瓶,所得为使用液,也就是先稀释20倍,再稀释50倍。下面是我对逐级稀释和直接稀释的误差计算,大家帮我看看有没问题:首先假设:每次取液误差为2%。1.直接稀释法取1ml至1000ml容量瓶,假设取了1.02ml,所得浓度为:1.02ml*1000ug/ml除以1000ml,1.02ug/ml。2.逐级稀释法第一步,取贮备液5ml于100ml容量瓶,按2%误差,假设误差都为增量,取液5ml*102%,所得浓度为:1000ug/ml*5ml*102%除以100ml,51ug/ml。第二步,取第一步所得液2ml于100ml容量瓶,按2%误差,假设误差都为增量,取液2ml*102%,所得浓度为:51ug/ml*2ml*102%除以100ml,1.0404ug/ml。也就是说分两次级逐级稀释的误差是102%的平方,大于直接稀释法的102%,为什么还要逐级稀释呢?

  • 标准溶液稀释,稀释剂的选择与浓度

    我买了Au的标准溶液和Ti的标准溶液,都是1000ppm的,现在需要进行稀释,不知道是用超纯水进行稀释呢,还是用优质的HNO3或HCl进行稀释,浓度怎么定,请教大家!Au标准溶液:1000μg/ml,介质:1.5mol/L盐酸Ti的标准溶液:1000μg/ml,基体:1.0mol/L HNO3 and tr.HF

  • 标准品溶剂稀释

    买来的标准品(卤乙腈,卤代硝基甲烷)用MtBE稀释了一次,稀释后的溶液能用甲醇/丙酮再次稀释吗。MtBE是我的萃取剂。

  • 标准物质稀释时溶剂的选择

    在做质控样的时候,往往需要稀释,那么稀释的溶剂选择有什么要求呢?例如苯系物的质控样,本身溶剂是甲醇,那我用二硫化碳稀释可以吗?又例如硝基苯类混标,本身溶剂是1:1的二氯甲烷和甲醇,那我只用二氯甲烷稀释可以吗?

  • 标准溶液配置逐级稀释好还是一步稀释好?

    本人现在遇到一个问题:在配标准溶液时,是逐级稀释好还是一步稀释(都从母液中吸取,然后定容)好?要提供数学计算依据。这个与误差传递有关,但我不会计算,哪位高人帮帮小弟。谢谢!急等![color=red][size=4]calfstone老师就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详情请点击:[/size][/color][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80520/1269771/]标准溶液稀释中的不确定度分析-兼对逐级稀释还是一步稀释哪个好的回答[/URL]

  • 【求助】什么是逐级稀释法?

    当配浓度低的标液(如0.1ppm)时,直接量1000ppm的标液肯定不准确。听说用逐级稀释法配 即是先配100ppm的,再稀释成10ppm的。两种方法:1 将10ppm的稀释成5ppm,再将2ppm稀释成1ppm;2 将10ppm稀释成5ppm,将10ppm稀释成2ppm,哪一种才是正确、准确的呢?谢谢大家

  • 盲样逐级稀释

    按照标准吸取了10ml盲样定容到250ml,但超出了曲线,再次稀释稀释几倍比较合适?

  • 实验室认可标准溶液的逐级稀释

    5.6.3.4 实验室应制定文件化程序,规定标准溶液和其他内部标准物质的制备、标定、验证、有效期限、注意事项或危害、制备人、标识等要求,并保存详细记录。标准溶液的配制应有逐级稀释记录。想请假大家,对标准溶液的逐级稀释有特殊要求吗?例如每次稀释倍数不能超多少倍?逐级稀释次数不能超几次?还是每次尽量在母液中吸取稀释?

  • 影响纤维吸湿的内因有哪些方面,一般的影响规律如何!

    影响纤维吸湿的内因有哪些方面,一般的影响规律如何! (1)亲水基团的作用,亲水基团越多,亲水性越强,吸湿性越好,大分子聚合度低的纤维,若大分子端基是亲水基团,吸湿性较强。 (2)纤维的结晶度。结晶度越低,吸湿能力越强。 (3)比表面积和空隙。纤维比表面积越大,表面吸附能力越强,吸湿能力越好,纤维内孔隙越多,吸湿能力越强。 (4)伴生物和杂质。不同伴生物和杂质影响不同,棉纤维棉蜡,毛纤维中油脂使吸湿能力减弱,麻纤维的果胶和蚕丝的丝胶使吸湿能力增强。

  • 溶液稀释:逐步稀释还是一步到位?

    溶液稀释是一步到位还是逐级稀释好,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实质是被稀释溶液取样的绝对误差对稀释后溶液浓度相对误差的贡献大小问题。如果注意到无论是体积还是质量,取样的时候都是产生的绝对误差就明白了。例如溶液稀释100倍,假设取样误差是0.02ml,:方式1:一步到位稀释,取1ml浓溶液稀释到100ml,那么会造成稀释后稀溶液浓度存在2%的相对误差。方式2:分2次逐级稀释,每次稀释10倍,每次要取10ml浓溶液,稀释到100ml,取样误差这时候仍然是0.02ml,那么每次带来的稀溶[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color][/url]对误差就只有千分之二。方式3:分2次的时候是每次取1ml,稀释到10ml,相对误差为4%(不考虑正负误差相消的情况)。从上面的实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逐级稀释并不一定比一步到位更好,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最终的相对误差。如果每次稀释后体积相同,逐级稀释比一步到位稀释会更好。2.取样大体积比小体积相对误差小,稀释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取大一点的体积来稀释;3.在稀释过程中,误差有正有负,逐级稀释可以带来正负误差相抵,使得最终误差会更小,而一步到位稀释没有这种正负误差相抵消的功能和作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