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突法化学事故应急检测箱

仪器信息网突法化学事故应急检测箱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突法化学事故应急检测箱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突法化学事故应急检测箱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突法化学事故应急检测箱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突法化学事故应急检测箱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突法化学事故应急检测箱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突法化学事故应急检测箱相关的解决方案。

突法化学事故应急检测箱相关的论坛

  • 【转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演习(图)

    【转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演习(图)

    A化工厂主生产车间一反应罐突然发生爆炸,外泄的有毒有害气体和液体进入某河,威胁沿岸水源地和厂区东南1公里外的村镇……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4/200904151958_144373_1615922_3.jpg[/img]检测人员在对大气样本进行检测在监测点,不到20分钟,工作人员测量出空气中苯含量超标。接警:2分钟确定爆炸影响  昨日8时50分,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接到A化工厂发生爆炸的报警,迅速启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2分钟后,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启动。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会议室的大屏幕上,一张标有各个化工企业所处位置的地图显现出来。环保人员通过点击地图上的A化工厂调出了该厂的基本情况,这其中包括厂区面积、产品种类、生产能力、化工原料贮存量以及企业职工人数等,确定了污染事故发生企业和对环境的影响。  9时,应急侦检组分两组赶赴现场。一组赴事故点水质监测和大气污染事故监测;一组赶赴饮用水源地采集水样。检测:20分钟测出苯含量超标  环境监测车辆10分钟之内赶到了事故点附近。大气污染监测点位周围拉起了警戒线,两名环保人员戴着防毒面具,穿着黄色的防化服,背着氧气瓶,拿着仪器开始了大气检测。不到20分钟,工作人员测量出空气中苯含量超标。环保部门作出了爆炸中心区1公里范围内人员撤离的建议。

  • 【培训】环境安全突发事故应急监测技术培训班

    鉴于目前环境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财产及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为提高基层环境监测人员在复杂、危险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将突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将于2006年8月7日-11日在北京举办[color=red]“环境安全突发事故应急监测技术培训班”[/color]。 本培训班授课专家为[b]国家环境监测总站齐文启博士、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应急办公室周小凡主任、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白俊松站长、北京市化工研究院尹洧总工程师[/b],培训内容包括环境突发性事故案例分析、应急预案及处理技术、危险化学品与环境安全、水环境监测中的有机污染综合指标及分析技术、最新环境监测仪器及装备介绍等。 培训费每人1200元,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training/train_view.asp?TRI_No=100107]点击查看培训班详细信息[/url]。因名额有限,请有意参加者尽快报名,报名方式有三种:1、电话报名:010-51654077-15,010-86194866,杨小姐2、[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training/Doc/27.doc]点击下载报名回执表[/url],填写后传真到会务组:010-82051730,或用email发送至training@instrument.com.cn3、在线报名: [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training/train_view.asp?action=baoming&TRI_No=100107]马上在线报名[/url]中国分析仪器学会仪器信息网2006年7月3日

  • 【培训】环境安全突发事故应急监测技术培训班

    鉴于目前环境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财产及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为提高基层环境监测人员在复杂、危险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将突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将于2006年8月7日-11日在北京举办[color=red]“环境安全突发事故应急监测技术培训班”[/color]。 本培训班授课专家为[b]国家环境监测总站齐文启博士、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应急办公室周小凡主任、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白俊松站长、北京市化工研究院尹洧总工程师[/b],培训内容包括环境突发性事故案例分析、应急预案及处理技术、危险化学品与环境安全、水环境监测中的有机污染综合指标及分析技术、最新环境监测仪器及装备介绍等。 培训费每人1200元,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training/train_view.asp?TRI_No=100107]点击查看培训班详细信息[/url]。因名额有限,请有意参加者尽快报名,报名方式有三种:1、电话报名:010-51654077-15,010-86194866,杨小姐2、[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training/Doc/27.doc]点击下载报名回执表[/url],填写后传真到会务组:010-82051730,或用email发送至training@instrument.com.cn3、在线报名: [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training/train_view.asp?action=baoming&TRI_No=100107]马上在线报名[/url]中国分析仪器学会仪器信息网2006年7月3日

  • 【培训】环境安全突发事故应急监测技术培训班

    鉴于目前环境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财产及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为提高基层环境监测人员在复杂、危险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将突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将于2006年8月7日-11日在北京举办[color=red]“环境安全突发事故应急监测技术培训班”[/color]。 本培训班授课专家为[b]国家环境监测总站齐文启博士、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应急办公室周小凡主任、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白俊松站长、北京市化工研究院尹洧总工程师[/b],培训内容包括环境突发性事故案例分析、应急预案及处理技术、危险化学品与环境安全、水环境监测中的有机污染综合指标及分析技术、最新环境监测仪器及装备介绍等。 培训费每人1200元,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training/train_view.asp?TRI_No=100107]点击查看培训班详细信息[/url]。因名额有限,请有意参加者尽快报名,报名方式有三种:1、电话报名:010-51654077-15,010-86194866,杨小姐2、[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training/Doc/27.doc]点击下载报名回执表[/url],填写后传真到会务组:010-82051730,或用email发送至training@instrument.com.cn3、在线报名: [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training/train_view.asp?action=baoming&TRI_No=100107]马上在线报名[/url]中国分析仪器学会仪器信息网2006年7月3日

  • 想了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如何应急监测与控制?不要错过这个网络研讨会

    想了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如何应急监测与控制?不要错过这个网络研讨会

    [b]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b]是指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对生命和 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难。[b]环境应急监测[/b]是在时间发生后至应急响应终止前,对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污染范围进行监测并对其变化趋势和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的过程,[b]为正确处理事故提供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b]。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生态环境部及时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研究部署疫情应急监测工作,多地政府积极响应号召,坚决防止疫情次生灾害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不良影响。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对HJ589-2010进行了修订与完善,环境应急监测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此,仪器信息网将于[b][color=#c00000]11月25日[/color][/b],举办[b][color=#c00000]“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与控制”[/color][/b]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环境应急监测专家解读应急监测技术、监测难点、要点及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案例,同时邀请仪器厂商工程师带来讲解最新环境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自动监测系统等。旨在通过此次会议,提高大家对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认知,提高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水平。报名链接:[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yingji2020/[/url][color=#ff0000]部分专家报告不提供视频回放,会议免费参加,名额有限,报名从速~[/color][color=#990000][b]会议日程[/b][/color][color=#990000][b][img=,690,5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11/202011171514519268_5639_3389662_3.png!w690x520.jpg[/img][/b][/color][color=#990000][b][/b][/color][color=#990000][b][img=,690,26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11/202011171515071093_7370_3389662_3.png!w690x266.jpg[/img][/b][/color][color=#990000][b]报名链接:[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yingji2020/[/url][/b][/color][b]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b]是指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对生命和 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难。[b]环境应急监测[/b]是在时间发生后至应急响应终止前,对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污染范围进行监测并对其变化趋势和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的过程,[b]为正确处理事故提供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b]。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生态环境部及时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研究部署疫情应急监测工作,多地政府积极响应号召,坚决防止疫情次生灾害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不良影响。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对HJ589-2010进行了修订与完善,环境应急监测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此,仪器信息网将于[b][color=#c00000]11月25日[/color][/b],举办[b][color=#c00000]“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与控制”[/color][/b]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环境应急监测专家解读应急监测技术、监测难点、要点及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案例,同时邀请仪器厂商工程师带来讲解最新环境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自动监测系统等。旨在通过此次会议,提高大家对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认知,提高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水平。

  •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测试条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测试条

    最近我们单位买了一批默克密理博的应急测试条和测试盒,主要放在应急监测车上,用于突发性环境监测事故的现场检测,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这次主要是针对常见的砷,氰化物,氟化物,余氯,镍,铜,氨氮,甲醛,六价铬,铅等等。这些产品给了我们很多意外的惊喜。一、应急测试条和测试盒使用起来相当方便,所有的测试附件都已经打包好了。每次只要看图操作即可知道大致的污染情况。以后再遇到突发水体污染事故就可以快速相应了。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8/201308281033_460418_1644733_3.jpg二、当然,我们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也用这些产品进行水质预分析,可以知道大概的污染成分。可以让我们避免了很多重复性的实验工作,我们领导觉得这样也可以节约实验成本。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8/201308281034_460419_1644733_3.jpg三、这些小巧方便容易携带的测试条和测试盒,现在已经经常放在我们的应急车上了,我们到现场勘查和采样时,也可以用作不时之需了呢。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8/201308281034_460421_1644733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8/201308281034_460422_1644733_3.jpg

  • 【原创大赛】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 环境应急监测启示录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距今将过月,环境应急监测仍在进行时,环境监测同仁一直监测在路上,为后续救援以及指导群众防护、澄清社会各种谣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之点赞,但是“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有必要对此次化学突发事故环境应急监测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以积累相关一手资料,获得重要的启示。 众所周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属于化学突发事故,基本上此类事故可以定义为:化学厂矿、仓库以及化工产品用户单位,在生产、使用、存贮和运输化学产品的过程中,由于设备撞裂、炸裂或者薄弱部位的破损,或者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大量的有毒的、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突然泄露爆炸或者喷射,形成较大范围的空气、水或者地面污染,对现场、下风方向传播扩散的区域,被污染的地下地表水以及工作人员和居民造成污染、重度的事故。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化学突发事故环境应急监测就需要立即响应,开展工作,而化学突发事故应急监测可以定义为:化学突发事故发生后为消除或者减轻事故危害而采取一切应有的监测分析手段。为了更好地完成应急监测,一定要防患于未然,详细制定好应急预案,熟练掌握应急监测仪器,分析开发应急监测方法。 化学突发事故应急监测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查明危化源(包括危险物质和导致事故发生的条件)的状况可以为控制事故态势制止事故延续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必须对事故现场采取采样分析或者现场分析,实施不间断的连续监测,下面结合自身工作体会以及分析此次事故谈一些个人体会:一、思考敏锐、响应及时、编组迅速、齐装满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应对化学突发事故的尖兵,环境应急监测人员必须保持敏锐的常备不懈心态,在事故未发生之前,平时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做有效评估,提出应急预案,做必要的思想准备和器材准备,当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按照编组,携带所需设备,齐装满员,开赴现场。这一列行动的圆满遂行离不开平时的应急演练、密切协同,离不开对平时仪器设备的细致维护保养,也离不开相关人员认真的业务培训。二、主次分明、准确快速、方法灵敏、操作简便 化学突发事故一般分为已知和未知危化品引起的事故,必须事前分析研判,因类而为,分清主次,勿一刀切,对于由已知危化品引起的事故,在现场测定其浓度或其分解或者反应而产生的另外化合物以及现场环境参数,对于原因不明的危化事故,查明危化品的品种是首先任务,以定性为主。同时认为危化品监测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准确快速方法灵敏与简便。1、准确就是说准确查明危险物的品种和数量。发生事故后准确识别危化品是第一要务,同时在准确监测危化品的时候,还要考虑反应副产物等相关物质的分析,同时要对何时定性定量有侧重。2、快速就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做到越快越好,这与采用的技术有密切关系,也重在平时积累。在事故发生期,所采用监测方法应该是快速显示分析结果的,而同时也要注意事故后查明原因的采样分析,就必须采用多种手段采样,多种方法分析,不能十分强调快速了。3、灵敏就是监测方法要灵敏,也就是说能发现低浓度的危险物质并灵敏的测定出事故因素的变化。对监测方法灵敏度的要求与检测目的有关,与危化品的无组织排放限值有关也应与危化品出现危险事故的极限条件有关系,所以必须选择适当的检测手段,对所使用的方法不能要求太高。4、简便就是采用的监测手段应当简便,易于操作掌握,易于维护管理,简单的检测器材不需要经过培训就可以掌握,因此实施现场监测时,应该选择简便的仪器为好。三、精心组织 安全防护 保存自己 消灭“敌人”众所周知,化学突发事故一般都是危化品突然释放,然后随着空气、水流以及地形气象等特征传播扩散,毒害人畜,破坏生态环境,在突发现场,必须保障正常呼吸,保护人员眼鼻口不受刺激和吸入中毒,保护人员全身皮肤不受液态固态危化品灼伤、腐蚀中毒,在污染浓度很高以及缺氧的环境中,能保证人员正常呼吸进行工作。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这就要应急人员要要准备性能优良、保养良好的防护器材,平时有组织进行训练,丝毫马虎不得,另外在现场应急必须掌握必要的防护器材使用细则以及有关危化品的性质资料,确定防护等级并选用与之相应的呼吸器、防护服和个人报警器,在情况变化的时候,涉及防护等级变更,防护器材的配备也要充分的相应调整,尤其是在情况不明的时候,慎重是十分必要的,必须给与应急人员最高等级的防护,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保护自己,“消灭”敌人,完成任务。总之,此次事故教训十分深刻,启示必须深刻汲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应急监测工作重在平时,用在战时,把此次救援的一些其实与大家分享交流,以利于今后遂行任务能够安全圆满。

  • 【讨论】潍坊全力提升环境污染各类突发性事故应急监测能力,你的环境实验室是不是也要行动呢?

    人民网8潍坊月23日电 据潍坊新闻网报道 为有效防范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市环保局在不断完善“应急监测预案”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着重加强应急监测能力,确保能够迅速、科学地处置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为了进一步提高应急监测能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首先建立了应急监测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能够确保随叫随到。同时,还积极对部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仪[/color][/url]、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等监测仪器进行更新。特别是今年利用中央减排专项资金和省市两级财政配套资金540万元购置了现代化的应急监测车,使我市监测预警体系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了一个大的档次。该应急监测车配备了车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质谱联用仪、超快速[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GPS定位系统仪、激光测距仪、发光菌毒性检测仪,以及多功能水质检测仪、重金属分析仪等20多种各类便携式监测仪器。在出现各类环境污染突发性事故时,监测技术人员可按应急监测预案要求,随应急监测车立即出动,及时查找突发污染源,并快速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能有效缩短应急监测时间,提升防护水平。 [color=#fe2419] 看到上面的新闻,不知道各位对于潍坊这种投入能否收到实在的效果呢?还有就是购买的仪器会不会闲置呢?对于仪器供应商是不是一个大的机遇呢?欢迎大家来讨论。[/color]

  • 谱尼测试分享: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该怎么做?

    [list][b]应急预案是什么?[/b]应急预案是针对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预先进行编制的一种应对措施方案和应急响应程序,从而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其中,单位和基层组织可根据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制定本单位、本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编制。目前,按规定完成各类应急预案编制、评估和备案正逐渐成为各类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重点核查内容之一。[b]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备案怎么准备?[/b]目前,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两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后,所有生产经营单位须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以下5类企业须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备案。且至少每三年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回顾性评估,并视实际情况进行修订!1、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业,包括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企业;2、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3、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4、尾矿库企业,包括湿式堆存工业废渣库、电厂灰渣库企业;5、其他应当纳入适用范围的企业。企事业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材料如下:[img]http://www.ponytest.com/UpLoadFiles/Article/2019-1/2019012809172455418.jpg[/img]谱尼测试拥有专业的环境咨询团队与检测团队,可以帮助企事业单位进行突发环境事件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并出具编制说明等;同时可以编写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和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聘请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全方位协助企事业单位完成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如需了解更多详情,欢迎拨打免费咨询电话400-819-5688或者点击www.ponytest.com查询。[/list]

  • 想了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如何应急监测与控制?不要错过这个网络研讨会

    [b]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b]是指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对生命和 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难。[b]环境应急监测[/b]是在时间发生后至应急响应终止前,对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污染范围进行监测并对其变化趋势和可能的危害做出判断的过程,[b]为正确处理事故提供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b]。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生态环境部及时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研究部署疫情应急监测工作,多地政府积极响应号召,坚决防止疫情次生灾害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不良影响。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对HJ589-2010进行了修订与完善,环境应急监测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此,仪器信息网将于[b][color=#c00000]11月25日[/color][/b],举办[b][color=#c00000]“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与控制”[/color][/b]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环境应急监测专家解读应急监测技术、监测难点、要点及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案例,同时邀请仪器厂商工程师带来讲解最新环境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自动监测系统等。旨在通过此次会议,提高大家对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认知,提高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水平。报名链接:[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yingji2020/[/url][color=#ff0000]部分专家报告不提供视频回放,会议免费参加,名额有限,报名从速~[/color][color=#990000][b]会议日程[/b][/color][color=#990000][b][img=,690,5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11/202011171514519268_5639_3389662_3.png!w690x520.jpg[/img][/b][/color][color=#990000][b][/b][/color][color=#990000][b][img=,690,26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11/202011171515071093_7370_3389662_3.png!w690x266.jpg[/img][/b][/color][color=#990000][b]报名链接:[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yingji2020/[/url][/b][/color]

  • 【分享】某省应急监测车及配置初步方案

    供参考:一、应急监测车配置目的意义1、意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爆发的突然性、危害的严重性和影响的长期性等特点,一旦发生,首先需要环境监测部门通过监测快速判定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污染范围,现场负责处置的管理部门才能依据监测结果预测可能产生的影响危害,分析事态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处置污染物,处理事故责任方。因此,环境监测是政府及时正确处理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前提和关键,强化各级环境监测站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能力,对控制和减少事故危害,非常重要。随着**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危险化学品物流更加频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机率大大增加,从2004年1月1日至今,全省较大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就有**企业污染事件,**有限公司5000立升氨化反应釜爆炸、**附近苯酚运输车液体泄漏、**甲醛甲醛槽罐车侧翻泄漏、**境内氯仿运输车翻车泄漏、**公司二氯乙烷泄漏事故、**化工有限公司双氧水合成车间爆炸污染事故等十余起。根据《**省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为有效预防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环境应急监测水平,及时、快速、准确地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已刻不容缓。2、目标(1)初步形成各设区市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特别是常见化学危险品泄漏、放射源丢失事件)应急监测能力;(2)建成以各设区市为区域中心、周边地区快速支援的应急监测网络体系;二、应急监测车配置原则本项目建设符合全国和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相关要求,以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为政府及时有效处理污染事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提高各市对突发性污染事故处置的应变能力。其基本原则为:1、把设区市建设成环境应急监测区域中心,大力提高区域应急监测能力,保证就近应急的时效性。2、突发性事故(特别是常见化学危险品泄漏、放射源丢失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并准确判断污染物种类、浓度、范围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并实施跟踪监测。3、以平战兼顾为原则,根据区域污染特点和监测仪器现状,查漏补缺,配置完备的应急监测系统。4、应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一定的前瞻性,尽量采用先进的配置和成熟的技术,尽可能充分地为今后系统功能扩展留有余地。5、应急监测分析方法尽可能采用国家标准、规范方法和国际上权威机构认可的参比方法和等效方法。三、应急监测车配置方案(一)网络建设格局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来势迅猛的特点,贯彻就近应急、网络支援的原则,建立覆盖全省的环境应急监测网络的区域中心,该网络分中心由市站组成。 (二)应急监测车配置方案1、总体方案该配置方案依据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的应急监测能力部分,结合国内外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经验、本省污染特点和本次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原则编制。全省各地区应急监测车配置,分必需配备的仪器设备(表1)和可以选择配置的仪器设备(表2)。已有必需配备(表1)的仪器设备的单位可在选择配置(表2)的仪器设备中查漏补缺(车辆除外)。两表中的预算价格为仪器一般配置的市场价,依据配置不同有所差异,仅供参考。[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40155]方案2006[/url]

  • 【转帖】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安全意识不能放松)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 化学品事故是指一种或数种化学品意外释放造成的事故。如1979年,温州电化厂氯气泄漏造成人59死亡,下风向成片草木枯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万元。由此可见,化学品事故与其它事故相比,其后果更严重,因此如何预防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以及怎样将化学品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小(即应急处理),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下面就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进行简略的介绍。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过程一般包括报警、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火灾控制几方面。 1、事故报警 1.1 报警及时传递事故信息,通报事故状态,是使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处理得当会使可能形成灾难性事故变成灾害性事故,而一些小事故处理不当,延误时间,也能形成灭顶之灾。 当发生突发性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火灾爆炸事故时,现场人员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检查事故部位,并向有关人员和“119”报警;如果是发生在企业内部,应向当班车间主任或值班长,同时向企业调度室报告;如果是在运输途中应向当地应急救援部门或“119”报警。 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1.2救援队伍 各主管单位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迅速组织一个应急救援专业队,各救援队伍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发展,并将伤员救出危险区域和组织群众撤离、疏散,做好危险化学品的清除工作;注意保护事故现场,以便事故调查。 等待急救队或外界的援助会使微小事故变成大灾难,因此每个工人都应按应急计划接受基本培训,使其在发生化学品事故时采取正确的行动。 2、紧急疏散 2.1建立警戒区域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2.2紧急疏散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每个车间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3、现场急救 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当现场有人受到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摩。 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C—42°C恒温热水浸泡,使其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 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口服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 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 【资料】突发化学品泄漏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方案

    一、概述突发化学品泄漏中毒事件是指在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化学品从其包装容器、运送管道、生产、使用和保存环节中泄漏,造成空气、水源和土壤等的污染,并严重危害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以气态、液态或固态形式泄漏的有毒化学品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突发化学品泄漏中毒事件具有突发性强、进展快、影响范围大、对周围群众健康危害大等特点。二、事件成因引起化学品泄漏的主要因素包括:1.生产和运输事故如设备陈旧或缺乏维护;违反操作规程;化学品贮存不当;生产工艺落后或设计缺陷;交通运输意外事故;管理紊乱或松懈。2.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潮汛、洪水;龙卷风、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化学品生产、储存设施造成破坏后发生的次生事件。3.人为因素如蓄意破坏;化学恐怖事件;战争。三、应急处置中卫生部门的职责对化学品泄漏事件的应急处置涉及政府的多个行政和业务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同级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卫生部门应承担的主要职责是:对事件伤亡人员进行医疗救援;对泄漏化学毒物的健康危害进行监测、评价和预防。四、报告发生化学品泄漏后,事故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及其人员,应当立即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机构进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毒物品种、泄漏量、波及范围、受害人数、处理情况、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还包括报告单位、报告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部门在对事件核实无误后,立即按照相关预案要求启动应急响应,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现场应急处理人员在进行现场处置时,应随时与卫生行政部门联系,并根据事件进展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进程报告;卫生应急工作结束后3天内,提交结案报告。五、现场应急响应(一)卫生部门现场应急响应的工作任务 1.现场中毒病人的应急救治; 2.泄漏现场及周边区域进行毒物和健康影响监测; 3.调查泄漏造成的人群健康危害状况; 4.预测对人群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 5.为现场应急救援人员提供医学指导; 6.为泄漏现场相关部门提供业务支持和建议; 7.协助调查泄漏事件的发生原因; 8.提出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建议。(二)赴现场前的准备1.现场检测用品和仪器有针对性地准备毒物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如检气管、气体检测仪、化学毒物快速检测箱等)、采样器材(如空气采样器、采气袋、采样瓶等)和样品储藏运输器材,有条件时可使用傅立叶红外气体分析仪、便携式[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质谱仪等设备。2.应急人员个体防护用品各种级别的呼吸防护器、防护服、防护眼罩、防护手套及防护靴等。3.解毒药物根据实际情况,准备相应的解毒药物,名单见表1。4.医疗救治器材和药品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氧气瓶、气管插管、呼吸机等救治设备器材以及相应的抢救药物。5.其它根据需要,准备相应的技术规范、标准检测方法、毒物信息数据库等有关专业技术参考资料。

  • X X 地危险化学品泄露次生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监测方案

    X年X月X日X时,一辆装载粗苯的槽罐车,在驶经XX大桥时与大客车相撞,跌落到X河中,罐车粗苯发生泄露,中心接应急响应指令后,已立即启动应急监测预案,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应急监测工作有序开展,按照快速及时、准确可靠、数据说话、支撑决策的原则,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经污染范围和程度初步判别,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槽罐车周边环境空气监测 1.监测因子(项目):苯系物 2.监测点位:现主导风向为西风, (1)事故点上风向100米XX河桥头设对照点位A; (2)事故下风方向500米XX村设监测点位B; (3)事故下风方向1000米XX村设监测点位C; (4)事故下风方向2000米XX村设监测点位D; 具体点位布设示意图见附图1所示。 3.监测频次: X月X日9:30开始,2次/小时,暂监测6小时,各点位同步开展现场监测和样品采集,后续根据处置情况和污染物浓度变化态势动态调整。 4.监测方法及方法来源 表 1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方法来源检出限单位 [font=方正仿宋_GBK] 二、X河水质监测 1.监测因子(项目):苯系物 2.监测断面: (1)xx大桥事故点上游500米设对照断面E; (2)X大桥事故点设控制断面F; (3)XX大桥事故点下游1KM设控制断面G; (4)XX大桥事故点下游5KM设控制断面H; 具体点位布设示意图见附图2所示。 3.监测频次: X月X日9:30开始,1次/小时,暂监测12小时,各点位同步开展现场监测和样品采集,后续根据处置情况和污染物浓度变化态势动态调整。 4.监测方法及方法来源 表 2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方法来源检出限单位 三、质量保证控制措施 1、采样与现场监测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 2、样品管理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3、实验室分析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4、应急监测报告的质量报告和质量控制 四、评价标准 表3 环境质量标准[align=center]类型监测项目浓度限值单位标准名称及编号 五、监测数据报送 1、数据报送方式: (1)现场监测数据以加密电子邮件; (2)实验室数据以书面原始记录; (3)环境监测快报以书面报告; 2、数据上报频率: (1)监测数据结果“1报/4小时”,如遇出现异常,可根据加密监测频率实施。 (2)环境监测快报“1报/天”。 六、人员分工及联系方式 1、现场监测组:负责现场监测、样品采集; 2、样品运输组:负责样品传送交接; 3、实验室分析组:负责样品接收、样品分析; 4、综合报告组:负责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报告编制;5、后勤保障组:负责监测试剂、车辆及人员生活保障; 任务组组长联系电话组员1组员2[td=1,3]现场监测组 样品运输组 实验室分析组 综合报告组 后勤保障组 七、注意事项 1、各组密切联系,保持通讯畅通。 2、方案实施过程中精准细化任务,加强自身防护,确保任务推进,保证自身安全。 3、样品采集和分析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保证数据有效性。[/font]

  • 【分享】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

    [font=黑体][B]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 内容简介[/B][/font] 本书介绍了危险化学品事故管理的理论、相关法律法规和方法。内容包括: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概念、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成因及其特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方法、各类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扑救和救治技术、事故后的调查分析等,同时提供了一些典型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 本书可供从事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安全工程专业师生和相关培训人员的参考书。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 本书目录第1章 概述1.1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定义1.2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1.3 危险化学品事故致因和发生机理1.4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判别与分类第2章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其系统2.1 概述2.2 应急救援预案的必要性2.3 国内外重大事故应急系统简介2.4 应急救援预案的体系及运作2.5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2.6 应急救应急救援预案2.7 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估第3章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扑救3.1 化工企业事故概述3.2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防3.3 几类典型化学反应事故的扑救3.4 几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扑救第4章 事故区人员救援及医院救治4.1 现场医疗救护及自救4.2 医疗护送及救治4.3 危险化学品的中毒急救4.4 化学烧伤4.5 其他救治方法第5章 事故发生后的处理5.1 事故的调查5.2 事故分析技术5.3 事故分析方法5.4 事故现场的清理5.5 事故后的恢复与善后工作第6章 事故的管理6.1 伤亡事故管理概述6.2 事故费用的概念6.3 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方法6.4 事故责任的追究第7章 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7.1 “8.12”油库特大火灾事故分析7.2 “8.5”危险化学仓库特大爆炸火灾事故分析……附表 危险化学品的疏散距离参考文献[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65348]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url]

  • 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之演练现场

    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之演练现场

    演练现场展示的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受原理,将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通俗地讲红外热像仪就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2/201302271419_427359_2139979_3.jpg防爆照明灯适用于发生大气污染事故的易燃易爆场所,可在监测现场安全可靠地进行工作,照明灯光源为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光效很高,其棱晶状钢化玻璃灯面无眩光,能有效避免应急现场人员产生不适和疲劳感,照明灯外壳选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采用一体化全密性结构设计,防雨水冲淋,耐高温潮湿耐腐蚀,具有抗强力碰撞和冲击力特点。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2/201302271419_427360_2139979_3.jpg防毒面罩对大气污染事故现场监测人员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皮肤能提供有效防护。其主要组成部分由面罩,导气管和滤毒罐组成,面罩可直接与滤毒罐连接使用,也可连导气管后再连滤毒罐使用,非常适用大气污染事故现场及其他有害的作业环境。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2/201302271420_427361_2139979_3.jpg演练现场展示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器为手持式,内置气体采样泵,集控制器,探测器于一体,小巧灵活,现场应急监测人员可随身携带检测不同地点的可燃气体浓度,具有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等优点。在大气污染事故现场,当气体报警器检测到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或中毒报警器设置的临界点时,可燃气体报警器就会发出报警信号,以提醒应急处理工作采取安全措施,并驱动排风、切断、喷淋系统,防止发生爆炸、火灾、中毒事故,从而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安全开展。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2/201302271420_427362_2139979_3.jpg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演练现场其他仪器还有如下代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2/201302271420_427365_2139979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2/201302271421_427367_2139979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2/201302271425_427371_2139979_3.jpg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演练现场的不同仪器还有十多种,鉴于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

  • 【原创大赛】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align=center][b][font=SimSun]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font][/b][/align][align=center][b][font=SimSun] [/font][/b][/align][b][font=SimSun]目的:[/font][/b][font=SimSun][font=SimSun]为保证公司及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重大化学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根据公司实际,本着[/font]“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特制订“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下称“预案”)。[/font][b][font=SimSun]范围:[/font][/b][font=SimSun]本《预案》所称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在[/font][font=SimSun]xxxxxxxx[/font][font=SimSun]有限公司的危险化学品存储、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爆炸、火灾、中毒、泄漏等事故。[/font][b][font=SimSun]责任:[/font][/b][font=SimSun]公司各部门[/font][b][font=SimSun]内容:[/font][/b][font=SimSun]1基本情况[/font][font=SimSun]1重大危险源的确定[/font][font=SimSun]1.1根据公司使用、贮存化学危险物品的品种、数量、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的重大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危险场所为重大危险源。[/font][font=SimSun]1.2 一号危险源:[/font][font=SimSun]技术[/font][font=SimSun]部[/font][font=SimSun]试剂[/font][font=SimSun]存储柜。涉及到的固体化学品试剂有:xxxxxxxx[/font][font=SimSun];液体化学试剂有[/font][font=SimSun]:xxxxxxxx[/font][font=SimSun]1.3 二号危险源:[/font][font=SimSun]易制毒化学品仓[/font][font=SimSun]库。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有:[/font][font=SimSun]xxxxxxxx[/font][font=SimSun]1.4 三号危险源:易制爆化学品仓库。[font=SimSun]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有:[/font][font=SimSun]xxxxxxxx[/font][/font][font=SimSun][font=SimSun]1.5 四号危险源:剧毒化学品仓库。[font=SimSun]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有:[/font][font=SimSun]xxxxxxxx[/font][/font][/font][font=SimSun]2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职责和分工[/font][font=SimSun]2.1指挥机构[/font][font=SimSun][font=SimSun]公司成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font]“指挥领导小组”,由总经理、生产管理部、物流仓储部、质量保证部、技术研发部、人力行政部部门负责人及公司安全员组成。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公司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经理任总指挥,人力行政部部长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font][font=SimSun][font=SimSun]注:如果总经理不在时,由人力行政部部长担任临时总指挥[/font],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工作。[/font][font=SimSun]2.2指挥机构职责[/font][font=SimSun]2.2.1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font][font=SimSun]2.2.2指挥部: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font][font=SimSun]2.2.2.1指挥部人员分工[/font][font=SimSun][font=SimSun]总指挥[/font](总经理):组织指挥整个公司的应急救援;[/font][font=SimSun]副总指挥(人力行政部部长):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font][font=SimSun]指挥部其他成员(生产管理部、物流仓储部、质量保证部、技术研发部负责人及公司安全员):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font][font=SimSun][font=SimSun]([/font]1)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font][font=SimSun][font=SimSun]([/font]2)事故现场通迅联络和对外联系;[/font][font=SimSun][font=SimSun]([/font]3)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内的洗消、监测工作;[/font][font=SimSun][font=SimSun]([/font]4)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font][font=SimSun][font=SimSun]([/font]5)人员疏散和紧急联络。[/font][font=SimSun]3化验室试剂存储或使用过程不当造成泄漏、容器破损产生剧烈化学反应而可能引发燃烧、爆炸、中毒等事故的处置。[/font][font=SimSun]3.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公司人力行政部报警,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处理过程以个人安全为第一)。[/font][font=SimSun]3.2人力行政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车间,查明原因,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以及拨打119通知消防队迅速赶往事故现场。[/font][font=SimSun]3.3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以及危害程度作出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font][font=SimSun]3.4发生事故的部门,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原因。凡能通过切断物料或倒槽等处理措施面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如不明原因或事故部位自已不能控制的,应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处置的一些具体措施。[/font][font=SimSun]3.5消防部门到达事故现场后,消防人员佩戴好空气面具,首先查明现场中有无中毒者脱离现场,严重者尽快送医院抢救。[/font][font=SimSun]3.6物流仓储部负责抢险救援的物资供应。[/font][font=SimSun]3.7人力行政部协助开展人员的疏散工作,负责受伤以及中毒人员的分类抢救和护送医院工作。[/font][font=SimSun][font=SimSun]注:([/font]1)当指挥部各部门部长不在公司时可由部门主管全权负责。[/font][font=SimSun] [font=SimSun]([/font]2)以上程序的执行始终以人员的安全放在首位。[/font][font=SimSun]4当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两个工作小组:[/font][font=SimSun]4.1在总经理指挥下,组成由生产管理部、工程设备部、物流仓储部、质量保证部和发生事故部门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font][font=SimSun]4.2在总经理的指挥下,组成由生产管理部、工程设备部、物流仓储部、质量保证部和事故部门的抢修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font][font=SimSun]4.3夜间发生事故,由公司总值班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事故处置和落实抢修任务。[/font][font=SimSun]5 水处理工序酸碱等加料时可能发生灼伤事故。[/font][font=SimSun]5.1平时有操作和一些应急自救措施的培训,发生事故一般以自救为主。[/font][font=SimSun]5.2必要时拨打公司的报警电话,指挥部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font][font=SimSun]5.3人力行政部负责受伤人员的分类抢救和护送医院工作。 [/font][font=SimSun]6 装备和信号规定[/font][font=SimSun]6.1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事先必须配备装备器材,并对信号做出规定。[/font][font=SimSun]6.1.1公司针对危险目标并根据需要,将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齐全。平时要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有效使用。[/font][font=SimSun]6.1.2信号规定[/font][font=SimSun]公司救援信号主要使用电话报警联络。[/font][font=SimSun][font=SimSun]市消防队:[/font]119[/font][font=SimSun]指挥部各部门报警电话:[/font][font=SimSun]指挥长:[/font][font=SimSun]xxxxxxxx[/font][font=SimSun] [font=SimSun]副指挥长[/font][/font][font=SimSun]([/font][font=SimSun]人力行政部[/font][font=SimSun])[/font][font=SimSun]:[/font][font=SimSun]xxxxxxxx[/font][font=SimSun] [/font][font=SimSun]生产管理部:[/font][font=SimSun]xxxxxxxx [/font][font=SimSun]物流仓储部:[/font][font=SimSun]xxxxxxxx[/font][font=SimSun] [font=SimSun]技术研发部:[/font][/font][font=SimSun]xxxxxxxx[/font][font=SimSun][color=#ff0000] [/color][/font][font=SimSun]7有关规定和要求[/font][font=SimSun]7.1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的处理事故,尽可能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必须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具体措如下:[/font][font=SimSun]7.1.1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救援指挥部成员和救援人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合和开展救援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年初要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font][font=SimSun]7.1.2按照任务分工做好物质器材准备,如:必要的指挥通迅、报警、洗消、消防和抢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各重点目标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font][font=SimSun]7.1.3定期组织救援训练和学习,各队按专业分工每年训练一次,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font][font=SimSun]7.1.4对公司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常识教育。[/font]

  • 【原创】结合5例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谈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一种动态危险源,发生事故涉及面广,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对周围环境造成长期的严重污染,引起人体中毒害甚至死亡,而且可燃物、易燃物引发的火灾、爆炸会造成周围大面积毁灭性的破坏,危害严重,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可以说,危险化学品运输槽车就是一个流动的炸弹,一发生事故,就有可能造成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一不小心或处理不恰当,就会产生严重后果。这方面我们得到的教训真的是太多了,每天这样的事故报道都会见之于报端和电视里。有的化学品运输事故因为处置得当,损失和影响较小;有的化学品泄漏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非常大。成功地处置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有效、快速的应急处置,是关键。 一、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类型 1.1 跑、冒、漏、滴事故危险化学品运输特别是液体、压缩气体、液化气体需要借助压力容器来运载,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表、液面计以及液位、压力、温度的检测报警器,这些安全附件长期在颠簸的载体上工作,有可能松动、失灵或者检测不准,从而发生跑料、冒料、漏料、滴料,导致事故发生。1.2 交通事故主要包括车辆相撞、车辆与固定物相撞、翻车等类型,由此而引发危险品发生火灾、爆炸和毒物泄漏扩散等事故。侧翻、罐体和车身分离、飞身坠下农田、山沟或多车连环相撞等。1.3 意外事故危险化学品运输中,意外原因引起事故,如槽车通过地下通道,由于地下通道高度不够,槽车被卡住:槽车及其附件遭受重物打击击穿,发生泄漏。酿成事故的原因包括车辆性能差、驾驶员疲劳驾驶、天气、路况的影响或超载等。车辆和司机人员在事故中易受重创。二、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典型案例和简要评述2.1 典型案例案例1:2010年7月1日18时40分,在晋江市阳光路有一辆载有8吨二氯乙烷危化品的油罐车闽C90319发生泄漏。晋江市立即组织公安、消防、交警、交通、环保、安监、120急救中心等部门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紧急处置。21时10分,油罐车所载危化品已被全部用空桶转运完毕,泄漏在地面的20多公斤危化品被沙土覆盖吸收,并全部清扫转运到指定地点进行环保无害化处理。案例2:2002年6月24日9时,北京八达岭高速公路上,一辆8吨油罐车四轮朝天,翻倒在高速公路和辅路之间的绿化带上,汽油汩汩外溢。洒漏面积约60多平方米,低洼处油层厚5~6厘米。9时30分,昌平中队出动五部消防车、26名官兵赶到现场进行抢险。到场后,立即划定警戒区域,进行交通管制,疏散人员和车辆,利用无火花工具拆除汽车电瓶,并对泄漏的汽油进行堵截,防止泄漏面积的扩大。同时出两只水枪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冷却,用三支泡沫枪对流淌的汽油进行覆盖,四支喷雾水枪稀释驱散泄漏的油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火种进行严格控制。保护吊车将油罐车吊起放正,直到拖离危险区域。油罐车翻倒时汽油大量流人旁边的通信光缆井,中队在清理现场时将流入光缆井的汽油全部吸出,排放到安全区域,彻底消除了事故现场的所有隐患,及时恢复了交通。案例3:2006年9月1日23时30分左右,合界高速(潜山段)武汉至合肥方向144公里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装载26吨液苯的半挂槽车在撞坏钢铁栏杆后,径直冲向路旁3米多深的池塘,致使剧毒液苯大量泄漏。工作人员用吊车将槽罐车从路边水沟中整体吊起。为防止车厢里大约10吨剩余的液苯的蒸发和起火,消防战士用水枪往槽罐车车厢上喷洒泡沫和水。焚烧的办法地面残留的液苯。经过13个多小时的抢救,危险排除。案例4:2005年3月29日晚发生在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的液氯大面积泄漏事故,目前已造成28人中毒死亡, 350人送医院治疗。在处理事故时,由于槽罐车阀门内的一个木塞脱落,导致第二次液氯泄漏,造成现场部分工作人员受伤。   案例5:2009年5月20日21时37分,天津市大港区太平镇一路口处,一辆解放半挂车与一辆装有37吨溶剂油的油罐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油罐破裂,裂口直径40厘米,溶剂油在十几分钟内全部泄漏完毕,很快形成了一条长约200米,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油带。路边一侧约200米为太平镇卫生院,另一侧有门面房30余家和居民430余户1100余人。溶剂油挥发形成大量的白色可燃气体,如处置不当,一旦遇到明火,将会形成立体式爆炸燃烧,爆炸产生的威力可波及2平方公里的范围,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天津市公安局、消防总队和当地党政领导的正确指挥下,消防官兵经过4个半小时的连夜奋战,于次日凌晨2时44分将事故成功处置完毕,及时恢复了道路的正常通行。2.2 案例评述案例1:用空桶转运泄漏的化学品是可以的,但在转运过程中,需要防止可能发生的二次泄漏。可以将这些收容桶放在ENPAC的有毒物质密封桶中,有毒物质密封桶密封性好,耐化学品腐蚀,强度好,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二次围堵作用,不用担心会发生二次泄漏。http://www.enpac-china.com/Upload/EditorFiles/201009/20100908083701388.jpghttp://www.enpac-china.com/Upload/EditorFiles/201009/20100908083701164.jpg ENPAC的有毒物质密封桶沙土只能覆盖化学品,并不能吸收化学品。沙土不见得是吸收化学品的最好介质,沙土不能减少有毒气体的

  • 【原创】结合5例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谈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一种动态危险源,发生事故涉及面广,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对周围环境造成长期的严重污染,引起人体中毒害甚至死亡,而且可燃物、易燃物引发的火灾、爆炸会造成周围大面积毁灭性的破坏,危害严重,对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可以说,危险化学品运输槽车就是一个流动的炸弹,一发生事故,就有可能造成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一不小心或处理不恰当,就会产生严重后果。这方面我们得到的教训真的是太多了,每天这样的事故报道都会见之于报端和电视里。有的化学品运输事故因为处置得当,损失和影响较小;有的化学品泄漏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非常大。成功地处置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有效、快速的应急处置,是关键。一、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类型1.1 跑、冒、漏、滴事故危险化学品运输特别是液体、压缩气体、液化气体需要借助压力容器来运载,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表、液面计以及液位、压力、温度的检测报警器,这些安全附件长期在颠簸的载体上工作,有可能松动、失灵或者检测不准,从而发生跑料、冒料、漏料、滴料,导致事故发生。1.2 交通事故主要包括车辆相撞、车辆与固定物相撞、翻车等类型,由此而引发危险品发生火灾、爆炸和毒物泄漏扩散等事故。侧翻、罐体和车身分离、飞身坠下农田、山沟或多车连环相撞等。1.3 意外事故危险化学品运输中,意外原因引起事故,如槽车通过地下通道,由于地下通道高度不够,槽车被卡住:槽车及其附件遭受重物打击击穿,发生泄漏。酿成事故的原因包括车辆性能差、驾驶员疲劳驾驶、天气、路况的影响或超载等。车辆和司机人员在事故中易受重创。二、危险化学品运输泄漏事故典型案例和简要评述2.1 典型案例案例1:2010年7月1日18时40分,在晋江市阳光路有一辆载有8吨二氯乙烷危化品的油罐车闽C90319发生泄漏。晋江市立即组织公安、消防、交警、交通、环保、安监、120急救中心等部门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紧急处置。21时10分,油罐车所载危化品已被全部用空桶转运完毕,泄漏在地面的20多公斤危化品被沙土覆盖吸收,并全部清扫转运到指定地点进行环保无害化处理。案例2:2002年6月24日9时,北京八达岭高速公路上,一辆8吨油罐车四轮朝天,翻倒在高速公路和辅路之间的绿化带上,汽油汩汩外溢。洒漏面积约60多平方米,低洼处油层厚5~6厘米。9时30分,昌平中队出动五部消防车、26名官兵赶到现场进行抢险。到场后,立即划定警戒区域,进行交通管制,疏散人员和车辆,利用无火花工具拆除汽车电瓶,并对泄漏的汽油进行堵截,防止泄漏面积的扩大。同时出两只水枪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冷却,用三支泡沫枪对流淌的汽油进行覆盖,四支喷雾水枪稀释驱散泄漏的油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火种进行严格控制。保护吊车将油罐车吊起放正,直到拖离危险区域。油罐车翻倒时汽油大量流人旁边的通信光缆井,中队在清理现场时将流入光缆井的汽油全部吸出,排放到安全区域,彻底消除了事故现场的所有隐患,及时恢复了交通。案例3:2006年9月1日23时30分左右,合界高速(潜山段)武汉至合肥方向144公里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装载26吨液苯的半挂槽车在撞坏钢铁栏杆后,径直冲向路旁3米多深的池塘,致使剧毒液苯大量泄漏。工作人员用吊车将槽罐车从路边水沟中整体吊起。为防止车厢里大约10吨剩余的液苯的蒸发和起火,消防战士用水枪往槽罐车车厢上喷洒泡沫和水。焚烧的办法地面残留的液苯。经过13个多小时的抢救,危险排除。案例4:2005年3月29日晚发生在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的液氯大面积泄漏事故,目前已造成28人中毒死亡, 350人送医院治疗。在处理事故时,由于槽罐车阀门内的一个木塞脱落,导致第二次液氯泄漏,造成现场部分工作人员受伤。   案例5:2009年5月20日21时37分,天津市大港区太平镇一路口处,一辆解放半挂车与一辆装有37吨溶剂油的油罐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油罐破裂,裂口直径40厘米,溶剂油在十几分钟内全部泄漏完毕,很快形成了一条长约200米,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油带。路边一侧约200米为太平镇卫生院,另一侧有门面房30余家和居民430余户1100余人。溶剂油挥发形成大量的白色可燃气体,如处置不当,一旦遇到明火,将会形成立体式爆炸燃烧,爆炸产生的威力可波及2平方公里的范围,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天津市公安局、消防总队和当地党政领导的正确指挥下,消防官兵经过4个半小时的连夜奋战,于次日凌晨2时44分将事故成功处置完毕,及时恢复了道路的正常通行。2.1 案例评述案例1:用空桶转运泄漏的化学品是可以的,但在转运过程中,需要防止可能发生的二次泄漏。可以将这些收容桶放在ENPAC的有毒物质密封桶中,有毒物质密封桶密封性好,耐化学品腐蚀,强度好,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二次围堵作用,不用担心会发生二次泄漏。http://www.enpac-china.com/Upload/EditorFiles/201009/20100916195936159.jpghttp://www.enpac-china.com/Upload/EditorFiles/201009/20100916195936552.jpg ENPAC的有毒物质密封桶沙土只能覆盖化学品,并不能吸收化学品。沙土不见得是吸收化学品的最好介质,沙土不能减少

  • 【分享】应急监测技术产品国产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爆发的突然性、危害的严重性、影响的广泛性和长期性等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这类事故的发生以及提高对事故的快速处置的应变能力,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中更为紧迫的是要建立国产化的应急监测技术系统。应急监测技术系统的建立,暨应急监测仪器的选择配置,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针对性:要针对辖区内发生概率大的重点污然物以及国家排放标准规定的项目情况,进行仪器的合理配置。 (2) 专业性:所选用设备(仪器)是否能满足环境水质现场应急监测的要求,是否是国家(行业)推荐使用方法和仪器。 (3) 适用性:突发性环境污然事件多发生在野外或室外,缺少动力和其他必备条件的水域环境中。因此,最大限度适应野外或室外条件,能快速响应并及时准确地获取有效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站水质现场应急监测仪器选择的重要依据。 (4) 可靠性:现场使用的应急快速监测仪器,必须具备体积小,无动力,免维护,耐储存,随拿随用,采样方便准确,抗干扰能力强,受环境影响小,监测结果稳定可靠。 (5) 方便性:仪器(设备)携带方便,无需烦琐的准备程序,操作简单快捷,无须非常专业化的人员,任何场合都能方便使用。 (6) 功能扩展性:由于每个环境监测站辖区内服务对象的情况不同,突发事件通常难以预料以及其它各种可能发生情况,最好选择有容易扩充项目的仪器设备;同时具有网络传输功能,保证及时上传和反映污染现场真实情况。 (7) 价格适宜:综合成本你谦性价比高,使用寿命长,售后服务好,基层监测站买得起、用得起、贮备得起。 (8) 供货渠道畅通:应急检测仪器的国产化装备,是供货渠道通畅的重要保证。一旦突发事件发生,能够做到召之即来,快速晌应,能够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内保证供应,避免事故的扩大化。 使用国产化产品的实际意义: 1、 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 2、 性价比优于国外产品; 3、 能够完全满足应急监测的特殊要求; 4、 成本较低,买得起,用得起,储备得起,急用时供应得上。 5、 使用简单,非专业人员只须简单讲解即会操作,可从技术层面真正实现公众参与。 6、 大部分测试参数的准确度较高,接近或等于国标方法实验室间允许误差,平均性和重复性很好,一般不存在人为操作误差。除应急监测外,也可用于日常监控。 7、 后续研发力度大。食品安全检测箱、土壤速测仪等新产品以及有机污染物、细菌等测试参数已陆续问世,扩展了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 8、 国内独家生产,已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建立国家标准方法项目正在进行中。 建议各级政府大力扶持民族产业,以确立国产化产品在快速测试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保证国家环境安全的监控技术掌握在自已手中。

  • 大气污染应急监测之初探

    大气污染应急监测之初探

    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日趋完善,应急监测对于突发性污染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具有重要作用一个积极有效的应急处理过程才可以有效地保证公众人身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并挽救不可估量的人民群众个人财产。各级应急监测站应据各自的职责和力量开展相应的应急监测。我们都知道法律上所说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句话,制定一个完善的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案若是喻为有法可依;组织演练、讲求配合以把有效资源合理最大化利用,充分发挥应急监测关键技术的作用喻为执法必严;那有效配置相应的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仪器就可喻为有法必依。若是我的比喻有失得当,还请各位坛友批评指正!首先,按照大气污染应急监测应首选快速法(包括仪器法、检气管法、试纸比色法和溶液快速法)原则,配备有GPS全球卫星定位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监测常仪器的大气应急监测车辆则是首要之选和应急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全天候的,空间基准的导航系统,可满足精确确定位于任何大气污染事故发生地点的快速到达引导需求,实现最短时间内满足大气污染应急监测需要。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先进性、形象性并综合多媒体信息为一体的技术手段,具有采信、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数据的优势,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法将GIS的分析功能应用于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中,解决应急监测过程中所涉及的若干技术问题,从而自动生成应急监测方案,可为应急部门指挥中心提供决策支持。我们前几年有过一辆由上级配发的类似‘依维柯’车型的监测车辆,若是配上应急设备,做为应急监测车是个很好的应急监测平台,可惜被前任领导拿去换了一辆本田轿车用来给领导做公务车使用。其次,配备齐全的应急监测仪器是大气污染应急监测的基本保障,保障得力才是打赢应急战争取得胜利的必要前提。应急监测仪器主要常规仪器包括便携式大气采样器、多气体快速监测仪、应急检测箱、PID和FID实时检测仪等。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2/201302261436_427086_2139979_3.jpg再次,大气污染应急监测仪器还应配备辐射及噪声监测方面的便携式便携式射线检测仪、αβ表面污染测量仪、数字式声级计;常规监测的PM10自动监测仪、H2S分析仪、SO2/nox分析仪;气象监测方面的气象五参数仪;具有辅助监测作用的易燃易爆气体报警装置、应急灯、正压式防毒呼吸器加充气机、激光测距望远镜、数码相机、移动计算设备、远程无线视监控系统;对大气污染应急监测现场人员起重要保护作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头盔、防护靴、应急灯、救护箱、灭火器、防护口罩、防护面具、呼吸器、防护服等。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2/201302261437_427087_2139979_3.jpg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11年10月5日修订)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事故运行机制,有效预防、积极应对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事故分级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共分四级,即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事故等级的评估核定,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进行。 1.4 事故处置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 (3)科学评估,依法处置。有效使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等科学手段;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作用,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水平和能力。 (4)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急准备,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加强宣教培训,提高公众自我防范和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意识和能力。

  • 【转帖】《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006年02月27日 发布 1 总则 1.1 工作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 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制定本预案。 1.3 事故分级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四级。 1.4 适用范围 在食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会公众大量病亡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适用本预案。 1.5 工作原则 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原则,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有关部门按照本预案规定,落实各自的职责。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故发展,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工作。 2 应急处理指挥机构 2.1 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 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根据需要成立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国家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全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国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确定。 2.2 地方各级应急指挥部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事故级别成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的指导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地区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由本级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其日常办事机构设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 2.3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日常管理机构 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日常监管工作。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协调以及管理工作。 2.4 专家咨询委员会 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专家库,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从专家库中确定相关专业专家,组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进行技术指导。 3 监测、预警与报告 3.1 监测系统 国家建立统一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设立全国统一的举报电话。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3.2 预警系统 3.2.1 加强日常监管 卫生、工商、质检、农业、商务、海关、环保、教育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藏、经营、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报告系统,及时分析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预警,并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3.2.2 建立通报制度 (1)通报范围: a.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b.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通报方式: a.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与事故有关地区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通报,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通报,加强预警预防工作。 b.根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危险源监控信息,对可能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险情,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必要时及时上报。 涉及港、澳、台地区人员或者外国公民,或者事故可能影响到境外,及时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者有关国家通报。 3.2.3 建立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国务院有关部门举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 国务院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或者通报有关部门,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 3.2.4 应急准备和预防 及时对可能导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进行分析,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措施。 接到可能导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后,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做好可能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分析、预警工作。 3.3 报告制度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系统。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应当按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主动监测,按规定报告。 3.3.1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报告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当地政府、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也可以直接向食品药品监管局或者省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报告。 3.3.2 报告范围 (1)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3.3.3 下级向上级报告 地方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报告,并在2小时内报告至省(区、市)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也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和食品药品监管局以及相关部门报告。食品药品监管局和相关部门、事故发生地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在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3.3.4 责任报告单位 (1)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及餐饮单位; (2)食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所以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 (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4)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3.3.5 责任报告人 (1)行使职责的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2)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 (3)消费者。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3.3.6 报告时限要求 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应在知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1小时内作出初次报告;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的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10日内作出总结报告。 3.3.7 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3.3.8 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3.9 总结报告 包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 学校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学校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一、指导思想:为创建平安校园,确保师生安全,切实落实学校安全防范教育工作,防止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及时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尤其是与实验室有关的各种安全紧急情况出现时能得到妥善有效的处理,特制订本安全防范应急预案,以防患于未然。二、组织领导:1、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其它学校行政班子成员任成员。2、应急小组: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体育教师、青年科学男教师等代表组成。三、安全预案(一)防火防范预案(措施)1、严禁将火柴、打火机等火种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随意带出实验室;2、实验室内使用酒精灯等火源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严禁违规操作;3、定期组织师生听取消防安全知识讲座;4、对学生进行自护疏散、教师进行消防器材使用及紧急状态时切断电源、火源等演练;5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检修、补充消防器材;应急预案1、出现火警:立即组织有效扑救,切断电源、燃气源,防止火势蔓延;若是小火教师应立即自救;2若烟雾浓、火情大应立即命令学生取手帕或衣服捂住口鼻,弯腰以行走方式,切不可跑,遇有阻塞时,应自觉停步,不可向前拥挤,以免发生踩踏事故的发生,迅速组织学生从最近的安全通道疏散(不得组织学生抢救); 3、在实施第一、第二条款同时,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必要时拨打119火警电话,以求援助(火警电话必须讲清楚事发地点、所处地域、方位、火情种类等);4、及时组织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必要时拨打120急救电话;5、及时排查事故原因,尽快处理并上报教育局;(二)用电安全预案:防范预案1、组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用电安全知识辅导;2、严禁私自拆、卸电器及开关、插座等;3不得擅自从插座内引出电源接入其它用电器;4、组织学生进行用电安全防范知识讲座;5、定期检测用电器是否漏电、触电保护器是否正常工作;应急预案1、遇有突发性触电事故立即切断电源(包括总电源);2、遇有紧急情况立即用绝缘棒或非导电棒、棍击打,将触电人员与电源脱离,不得用手拉触电人员;3、对触电受伤人员视情形及时组织自救或他救,必要时拨打120急救中心求援;4、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以便组织施救;5、排查事

  • 北京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3年修订)

    [align=center][b]目 录[/b][/align]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与依据  1.2 适用范围  1.3 风险分析  1.4 工作原则  1.5 事件分级  1.6 应急预案体系  2 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  2.2 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  2.3 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  2.4 市突发环境事件临时应急指挥部  2.5 区级组织机构  2.6 乡镇(街道)工作机构  3 监测与预警  3.1 监测与风险防控  3.2 预警  4 应急响应与处置  4.1 先期处置  4.2 信息报送与通报  4.3 分级响应  4.4 市级现场指挥部  4.5 处置程序与措施  4.6 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4.7 应急结束  5 后期工作  5.1 善后处置  5.2 损害评估  5.3 事件调查  5.4 总结评估  5.5 奖励处罚  6 应急保障  6.1 队伍保障  6.2 技术保障  6.3 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  6.4 装备物资保障  6.5 资金保障  6.6 机制保障  6.7 应急值守  7 预案管理  7.1 制订与备案  7.2 应急演练  7.3 宣传与培训[b]  1 总则[/b]  1.1 编制目的与依据  为健全完善全市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应对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减轻、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和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21年修订)》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指导预防和处置发生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或发生在其他地区涉及北京市,应由北京市处置或参与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  本预案所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空气重污染应对工作按照《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1.3 风险分析  突发环境事件具有暴发突然、起因复杂、次生衍生性突出等特点,北京市社会经济活动活跃,生产生活功能区域交织密集,环境整体承受力弱,各类环境风险复杂多样,易发生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等引发突发环境事件。近年来,呈现交通事故引发突发环境事件占比大,企业生产管理不善易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面对点多面广的事件发生来源,需不断提升风险防控及应急处置水平。  1.4 工作原则  1.4.1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预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原则,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工作,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1.4.2 坚持统分结合、属地为主。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应急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市、区两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市级统筹指导、靠前指挥,协调调度资源开展应对;区级履行属地责任,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全面负责本区域突发环境事件的组织应对工作;事发地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等做好先期处置和信息报告等工作。  1.4.3 坚持分类处置,协调联动。针对突发环境事件起因复杂、次生衍生性突出等特点,按原生事件类型,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调相关应急力量,高效有序处置;强化跨区域、跨流域、多部门和政企之间协同联动机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处置合力。  1.4.4 坚持资源整合、科技支撑。整合各行业环境风险监测信息、应急装备物资、专业救援力量以及应急专家团队,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各项准备;积极支持鼓励环境应急相关科研和技术开发,不断提高环境应急工作的一体化、规范化、科技化。  1.5 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严重程度,将突发环境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4个级别。北京市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见附件1。  1.6 应急预案体系  本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按层级分为市、区、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四级预案。其中,市级预案包括作为市级专项应急预案的本预案、相关部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或内容涵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其他预案;各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参照市级预案制定本辖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乡镇(街道)制定本辖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或与其他种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合并编制;企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各类各级突发环境事件预案的工作机制应做好衔接。北京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组成见附件2。[b]  2 组织机构与职责[/b]  2.1 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  组建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在市应急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应急准备与处置工作。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担任,副组长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市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组成。  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2)研究制定本市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  (3)指导、协助各区做好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4)分析总结本市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工作,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5)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应急物资保障等工作;  (6)承担市应急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2.2 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  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作为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机构,根据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的决定,负责规划、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本市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及以应急管理的预案、体制、机制建设。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担任。  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  (1)组织落实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决定,协调和调动成员单位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建立应急联动机制,保证信息畅通,做到信息共享;  (2)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值守制度,收集、分析工作信息,及时上报重要信息;  (3)负责组织开展本市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与控制、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本市突发环境事件新闻发布工作;  (5)组织编修与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职能相关的应急预案,完善本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6)负责组织本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  (7)负责本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8)负责专家技术组的组建和日常管理工作;  (9)承担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2.3 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  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主要包括市生态环境局、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市城市管理委、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国资委、市园林绿化局、市药品监管局、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总队、市气象局、市通信管理局和北京卫戍区。北京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通讯录见附件4。  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结合实际编制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部门预案或在部门专项应急预案中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专章等能够涵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内容;做好本行业、本领域突发事件风险防范,参与本行业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和调查;收集并通报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信息。职责分工如下:  (1)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制定本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负责监督、检查、指导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及应急处置工作;对突发环境事件开展环境应急监测,跟踪环境污染动态情况;提出控制和消除环境污染的应急处置建议;参与制定环境恢复工作方案,推动环境恢复工作;配合公安部门对突发环境事件中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组织较大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收集、汇总、分析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2)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协调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新闻宣传和信息发布工作;收集分析舆情和社会公众动态,做好媒体和互联网舆论的引导工作。  (3)市委网信办: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网络舆情分析、引导工作,加强网络媒体和移动新媒体等信息发布管理,依法依规对散布谣言、恶意炒作等行为进行处理;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信息安全保障。  (4)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按权限对突发环境事件灾后生态恢复重建项目的审批、核准工作。  (5)市教委:指导、督促所管学校落实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做好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和无害化处置;参与协调学校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和调查。  (6)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按要求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救援防护装备、监测设备和应急处置物资的生产供应保障;参与生产或使用危险化学品工业企业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和处置;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政务网络通信保障。  (7)市公安局: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防范工作;参与因易制毒、易制爆及剧毒化学品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和调查工作;对突发环境事件中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的嫌疑人进行立案侦查;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人员疏散撤离;对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及影响区域实施治安警戒,维护现场秩序。  (8)市司法局:协调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的法律纠纷。  (9)市财政局: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应由市级财政安排的预算审批、资金拨付等经费保障及管理工作。  (10)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参与地质灾害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修复、评估和调查处理;做好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收集与通报工作。  (11)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负责事故抢险救援中相关专业队伍的指挥和大型建筑机械的调用;参与突发环境事件抢险救援、评估和事故调查处理。  (12)市城市管理委:负责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范工作;参与城市公共设施、电力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评估和调查处理;配合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电、气、热供应保障及受损基础设施的修复工作;配合做好突发环境事件中产生的非危险废物的处置工作;配合做好城市运行行业领域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收集与通报工作。  (13)市交通委:负责有关道路设施的应急保障,协调运力,保障应急抢险物资运输;做好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收集与通报工作。  (14)市水务局:负责所管辖水库、河道、湖泊、饮用水源等污染和城市排污设施事故的风险防范工作;参与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和调查;负责协调河流水库的调水、配水、疏导及节流工作;组织对涉及职责范围内的被破坏的水务基础设施进行修复;组织做好备用生活用水调度和保障;负责提供水利、水文、排水管网等有关资料;提供突发水环境污染处置的应急装备、物资;做好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收集与通报工作。  (15)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农业领域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防范、应急处置和调查工作;参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耕地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做好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收集与通报工作。  (16)市商务局:负责组织协调生活必需品以及所管理应急物资的储备、供应和调拨工作。  (17)市卫生健康委:负责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医疗废水废物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防范工作;参与医疗废水废物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工作;组织开展医疗卫生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中饮用水、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检验和卫生学评价;做好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的收集与通报工作。  (18)市应急管理局:督促指导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尾矿库做好事故风险防范工作,做好相关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收集与通报、事故处置与调查工作;负责指导事发地区政府做好受灾转移群众的安置工作。  (19)市市场监管局:协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受污染区食品安全的监管管理;负责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受影响区域市场秩序稳定。  (20)市国资委:督促所监管企业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做好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督促监管企业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做好先期处置工作。  (21)市园林绿化局:参与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园林、湿地、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等资源损害评估和生态恢复重建工作;做好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的收集与通报工作。  (22)市药品监管局:负责突发环境事件过程中所需的市级医药储备物资的应急保障工作。  (23)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及外围道路的交通疏导及管控,发布交通引导信息;负责开辟绿色通道;会同水务部门研究制定主要水库、河流沿岸市政道路禁止危险化学品车辆通行措施;做好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收集与通报工作。  (24)市消防救援总队:负责在本部门预案中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章;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火灾扑救;参加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抢险和应急救援,联合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处置工作。  (25)市气象局:负责提供气象监测预报,必要时在突发环境事件区域建立移动气象站,开展加密观测,提供现场气象监测预报信息;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工作。  (26)市通信管理局:负责组织、调动各种通信资源,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27)北京卫戍区:协助做好危险化学品和辐射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及善后工作。  2.4 市突发环境事件临时应急指挥部  初判可能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时,由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建议或按照相关市领导要求,在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框架基础上,组建市突发环境事件临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临时指挥部)。市临时指挥部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担任。  市临时指挥部主要职责:在市委、市政府、市应急委统一领导下,组织本市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负责指挥本市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负责协调中央在京单位和驻京部队参与本市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  由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其他类型事件造成次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且原生事件处置主责部门已成立或即将成立相关专项指挥部的,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不再单独组建市临时指挥部,由原生事件专项指挥部统一调度、协调、应对和处置事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市生态环境局按照相关原生事件专项指挥部工作组设置进行编组,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环境应急监测、提出应急处置意见、协助相关部门处置、指导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参与事件调查等。当次生突发环境事件上升为事件处置的主要矛盾时,由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牵头指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当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级别上升为重大及以上时,组建市临时指挥部,指挥与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市临时指挥部与原生事件专项指挥部之间应做好信息通报和协同配合工作。  市临时指挥部一般设立综合协调组、污染处置组、应急监测组、信息宣传组、医学救援组、综合保障组、秩序管控组、现场调查组、专家技术组,现场编组可视情况进行调整。  (1)综合协调组  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和事发地区政府或重点地区管委会组成。  主要职责:承担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处置综合协调工作;负责收集汇总事件进展情况;协助完成会议组织、资料管理等工作;承担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任务。  (2)污染处置组  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市城市管理委、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国资委、市园林绿化局、市消防救援总队、市气象局等部门和事发地区政府或重点地区管委会参加。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技术研判和事态分析,提出应急处置方案;调配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和物资,迅速组织切断污染源、分析污染途径、清除污染物,采取措施防止和减轻污染扩散;控制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泄露;在实施抢险救援过程中,做好消防退水导致次生环境污染的预防及处置工作;组织落实相关企业停、限产措施;明确不同情况下的现场处置人员须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确定受威胁人员疏散的方式和途径;承担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任务。  (3)应急监测组  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气象局等部门和事发地区政府或重点地区管委会参加。  主要职责:对可能受影响区域内的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敏感水体水质等进行快速监测,提出初步应对建议;根据现场情况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明确监测的布点和频次;做好大气、水体、土壤等应急监测及数据汇总分析,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依据;承担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任务。  (4)信息宣传组  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及事发地区政府参加。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事件应急工作情况等权威信息发布,起草突发环境事件的新闻发布稿和情况公告;组织新闻媒体及时发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情况的信息;收集分析舆情和社会公众动态,加强媒体、电信和互联网管理,正确引导舆论;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承担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任务。  (5)医学救援组  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水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药品监管局、市消防救援总队等部门和事发地区政府或重点地区管委会参加。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现场人员紧急救援,伤病员医疗救治、应急心理援助;指导和协助开展受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工作;提出公众健康保护措施建议;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集体中毒;承担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任务。  (6)综合保障组  由事发地区政府或重点地区管委会牵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委、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通信管理局等部门组成。  组织做好事件影响区域有关人员的疏散转移和临时安置工作;对受灾群众进行生活救助;组织做好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以及临时安置重要物资的储备、调拨和配送工作;组织协调救援防护装备、监测设备和应急物资的生产供应保障;负责事件应对市级经费保障;为应急指挥提供通信保障;承担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任务。  (7)秩序管控组  由市公安局牵头,市委网信办、市司法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等部门和事发地区政府或重点地区管委会参加。  主要职责:落实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交通管制,确定重点防控区域,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哄抢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等法律服务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场监管和调控;承担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任务。  (8)现场调查组  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公安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总队、市气象局等部门和事发地区政府或重点地区管委会参加。  主要职责:调查分析突发环境事故的起因、造成影响及初步损失情况;调查事故周边环境敏感点、受影响的环境要素及功能区划;组织开展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种类、性质以及当地气象、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的调查;记录事故应急处置过程;承担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任务。  (9)专家技术组  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环境监测、人员防护、化学工程、危险化学品、辐射防护、污染控制、环境评估、生态保护、水利水文、给水排水、地质、气象、大气环境、环境医学、防化等专家组成。  主要职责:专家组负责参与指导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参与污染源、污染物性质、污染范围、危害程度的快速确定工作,研究、评估污染处置、人员撤离等工作方案;为市临时指挥部提供分析评估、决策咨询和处置意见;承担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任务。  2.5 区级组织机构  各区人民政府或重点地区管委会成立相应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承担本辖区内的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的具体工作。主要职责包括落实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相关工作机制;负责指挥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处置,参与较大及以上事件的应对工作;分析总结本辖区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制定工作规划和计划;负责本辖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装备的建设管理工作;指导乡镇(街道)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等。  2.6 乡镇(街道)工作机构  各乡镇(街道)应明确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职责部门,建立“发现-报告-处置”的响应机制,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准备、应急演练、先期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主要职责包括制定、管理本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向区政府备案,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布;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指导辖区内其他基层组织和单位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储备、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获悉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事件信息后,向区政府报告;组织群众转移疏散,指挥、安排单位和居民开展自救互救,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做好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引导等工作,向区政府报告事件情况。[b]  3 监测与预警[/b]  3.1 监测与风险防控  3.1.1 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应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体系,健全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3.1.2 生态环境部门要督促企业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公安、规自、住建、交通、水务、农业、卫生健康、应急、气象等部门应做好环境风险防范工作,降低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3.1.3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可能引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监测,加强信息收集、分析和研判,及时将信息通报同级生态环境部门。  3.1.4 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根据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防控措施,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演练,加强环境应急监测及应急能力建设,当出现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时,要依法立即报告事发地生态环境部门。  3.2 预警  按照“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及突发环境事件等级、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及时发布预警或提出相应的预警建议,组织实施相应的预警响应。  3.2.1 预警分级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预计可能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布蓝色(四级)预警;预计可能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布黄色(三级)预警;预计可能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布橙色(二级)预警;预计可能发生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布红色(一级)预警。生态环境部对预警分级标准作出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3.2.2 预警发布、调整和解除  (1)按照“谁发布、谁解除”的原则,蓝色预警由各区发布和解除,报市应急办和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备案,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也可根据需要发布和解除;黄色预警由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发布和解除,报市应急办备案;橙色、红色预警由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向市应急办提出预警建议,经市应急办履行审批程序后,由市应急办或授权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发布和解除。  (2)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应当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根据事态变化情况、采取措施的效果以及专家组建议,按程序调整预警级别,并同时通报相关部门。  (3)对于可能影响本市以外其他地区的橙色、红色预警信息,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应按照职责范围和有关规定,及时上报生态环境部及市应急办,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相关地区通报。  (4)预警信息可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公共媒体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预计持续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发布单位和发布时间等。  (5)当确定突发环境事件不可能发生或危险已经消除的,预警信息发布单位应立即按程序解除预警,适时结束相关措施。  3.2.3 预警响应  (1)当发布蓝色、黄色预警后,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事发地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责令有关部门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应环境污染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级别。  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调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转移、撤离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影响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及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环境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和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2)发布橙色、红色预警后,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采取下列措施:  责令各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指挥人员进入应急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环境监测人员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对排放污染物可能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停运、限产、停产等相应措施,封闭、隔离或限制使用有关场所,控制或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或活动;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加强环境监管。[b]  4 应急响应与处置[/b]  4.1 先期处置  4.1.1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事发单位要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力量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威胁的人员;控制污染源,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控制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尽量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1.2 乡镇(街道)组织居委会、村委会等,第一时间组织受影响群众的转移疏散、自救互救,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和环境污染,做好应急救援队伍引导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4.2 信息报送与通报  4.2.1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特别是责任单位,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向事发地区生态环境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同时,责任单位要通报可能受到污染的单位和居民。  4.2.2 市、区相关部门发现突发事件有可能产生次生、衍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及时将信息通报给同级生态环境部门。  4.2.3 市、区生态环境部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查明引发事件的污染源,确定污染的基本情况。区级生态环境部门调查核实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必要时,市生态环境部门给予帮助,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调查核实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4.2.4 对于能够判定为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等级的,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重点地区、特殊时期的,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或突出情况信息,市生态环境部门、相关单位和事发地区政府应当立即报告市委总值班室、市政府总值班室和市应急办,同时通报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等部门;对于暂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环境事件,市、区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向市委总值班室、市政府总值班室和市应急办报告;对于仍在处置过程中的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按要求进行续报,直至处置结束。  4.2.5 突发环境事件有跨市界、跨流域影响的,应及时报告市应急办,并按有关规定向毗邻和可能受到影响的省(市)政府通报情况。  4.2.6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终报。报告内容应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信息报送与通报按照市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相关规定执行。  4.3 分级响应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本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由低到高分为四级、三级、二级和一级。  对于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城六区、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地区,或发生在重大活动举办、重要会议召开等特殊时期的,可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突发环境事件态势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响应级别。  4.3.1 四级响应  初判突发环境事件不会超过一般级别,由事发地区委、区政府启动四级应急响应,迅速指挥协调区级公安、交管、消防、卫生健康、应急、宣传、生态环境等应急力量赶赴现场,开展先期处置,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避免污染物向环境扩散,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组织、动员和帮助群众开展安全防护工作。区委区政府有关负责同志赶赴现场任总指挥,成立区级现场指挥部,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开展处置。处置过程情况应随时报告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  区委、区政府启动响应后,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可根据需要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区级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应急队伍、专家以及装备、物资等予以支援。  4.3.2 三级响应  初判突发环境事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在四级响应的基础上启动:  (1)突发环境事件可能达到较大级别;  (2)需要统筹多个市级部门或单位共同处置;  (3)需要调动市级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等作为主要资源进行处置。  由市临时指挥部负责指挥,根据需要协调市级相关部门开展救援处置。市生态环境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应立即赶赴现场,会同市相关部门、有关单位和事发地区政府组成现场指挥部,并将区级现场指挥部纳入统一指挥。  根据需要,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赶赴现场成立指挥部,其中,分管副秘书长任总指挥,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同志任执行指挥。  4.3.3 二级响应  初判突发环境事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由市应急委根据相关部门建议,在三级响应的基础上启动:  (1)突发环境事件可能达到重大级别;  (2)需要调度多个市级专项指挥部共同处置,且处置时间长、处置难度大;  (3)相关市领导认为有必要的其他情况。  由市应急委统一指挥,市临时指挥部负责落实具体工作。根据需要,由分管副市长赶赴现场任总指挥,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或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任执行指挥。  4.3.4 一级响应  初判突发环境事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由市委、市政府在二级响应的基础上启动:  (1)突发环境事件可能达到特别重大级别;  (2)需要中央和国家有关应急指挥机构授权指挥处置或共同指挥处置;  (3)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认为有必要的其他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应急委负责指导协调和组织应对工作,市临时指挥部负责落实具体指挥与处置工作,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指挥。  4.3.5 扩大响应  当突发环境事件超出本市自身控制能力,需要国家提供援助和支持时,由市委、市政府按规定将情况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当党中央、国务院启动或成立国家层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并根据有关规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响应时,市临时指挥部要在国家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配合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4.4 市级现场指挥部  4.4.1 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成立市级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设总指挥和执行指挥,执行指挥由专业处置主责单位相关负责同志担任。市级现场指挥部由市临时指挥部工作组指派相关人员组成,根据处置需要进行现场编组,确定联系人和通信方式。  4.4.2 市级现场指挥部成立后,区级现场总指挥和必要人员纳入市级现场指挥部,区级现场指挥部继续统一指挥区级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4.4.3 国家层面应急指挥机构在本市设立前方指挥部,或向本市派出中央工作组、部门工作组时,市级现场指挥部与其对接并接受业务指导,做好相应保障工作。  4.5 处置程序与措施  4.5.1 现场污染处置  (1)涉事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要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的收集、清理和安全处置工作。当涉事主体责任不明或处置力量不足时,由现场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污染来源开展调查,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协调应急处置队伍、调集相关应急物资,切断污染源。  (2)现场指挥部应组织制定综合处置方案。涉及大气污染的突发环境事件,可采用监测和模拟等手段,或结合区域特征污染物变化情况追踪污染气体扩散途径和范围,确定安全边界,通过封堵、围挡、喷淋、抽吸、转移异地处置、去污洗消等措施处置。  涉及水体污染的突发环境事件,结合“一河一图一策”,借助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通过拦截、导流、疏浚等形式防治水体污染扩大,采取隔离、吸附、打捞、氧化还原、中和、沉淀、消毒、去污洗消、临时收贮、微生物消解、转移异地处置、临时改造污染处置工艺或临时建设污染处置工程等方法处置污染物。  涉及土壤污染的突发环境事件,组织开展现场鉴定、识别、核实造成污染的种类、性质、污染方式、危害程度及受影响范围和边界,封存、转移、销毁残存的化学毒剂,对被污染的部位和被污染的物品、场所、环境等进行洗消,控制污染源扩散。  涉及辐射污染的突发环境事件,组织开展应急监测,确定污染范围、面积及放射性物质释放量,判明污染的放射性核素,估算放射源活度,组织各方应急技术支持力量开展辐射环境监测、放射源搜寻和污染处置工作。  (3)事件涉及的相关部门、单位要及时、主动提供有关的基础资料和信息,供现场指挥部研究救援和处置方案时参考。必要时,其他排污单位要采取停产、限产、限排等措施,减轻环境污染负荷。  4.5.2 转移安置人员  现场指挥部应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及事发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建立现场警戒区、交通管制区域和重点防护区域,确定受威胁人员疏散的方式和途径,有组织、有秩序地及时疏散转移受威胁人员和可能受影响地区居民,确保生命安全。妥善做好转移人员安置工作,保障受事件影响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必要医疗条件。  4.5.3 医学救援  现场指挥部应迅速组织医疗资源和力量,对伤病员进行诊断治疗,根据需要及时、安全地将重伤病员转移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指导和协助开展受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工作,提出公众健康的防护措施建议。视情增派医疗卫生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调配急需医药物资,支持事发地医学救援工作。做好受影响人员的心理援助及安抚工作。  4.5.4 应急监测  现场指挥部加强大气、水体、土壤等应急监测工作。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种类、性质、扩散速度和事发地的气象、水文、地质及地域特点、周边敏感区域情况,制定应急监测方案,明确污染物类型、扩散的空间范围和浓度。随着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适当调整监测频次和监测点位。  根据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信息进行动态分析、评估,及时预测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浓度数据变化情况,提出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现场指挥部决策参考。  4.5.5 市场监管和调控  现场指挥部密切关注受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区域市场供应情况及公众反应,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场监管和调控。禁止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用于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集体中毒等。  4.5.6 维护社会稳定  现场指挥部要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救灾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事发地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4.6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4.6.1 信息发布  (1)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应按照国家及本市相关规定,由宣传部门会同生态环境部门进行管理协调与具体落实。  (2)各成员单位应及时向协调小组办公室报送相关事件信息,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新闻发布保障工作。  4.6.2 舆论引导  (1)网信、生态环境及其他相关部门应迅速收集、整理网络、市民热线等舆情社情信息,及时核实、解决公众反映的问题,予以积极回应和正面引导。对于不实信息,及时澄清并发布准确信息。  (2)对于可能产生国际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对外报道工作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府外办和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共同组织。  4.7 应急结束  4.7.1 结束条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结束:  (1)事件现场危害得到控制或基本消除,事件发生条件已经消除,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2)环境污染物已经消除,或处置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纳入日常监管;  (3)确认事发地人群、环境的各项主要健康、环境、生物及生态指标已经降低到常态水平;  (4)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5)专家技术组认为可终止的情形。  4.7.2 响应结束  按照“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由启动响应的区政府宣布响应结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由市临时指挥部按程序批准后宣布响应结束。必要时,应及时向社会发布响应结束消息。必要时,在应急响应结束后继续进行一定频次的环境监测。[b]  5 后期工作[/b]  5.1 善后处置  宣布应急结束后,由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有关单位、事发地区政府或重点地区管委会及时制订恢复重建计划和善后处置措施,并组织实施。由处置主责部门会同财政、发展改革部门制定应由政府补偿的补偿标准和办法,事发地区政府做好征用补偿。  5.2 损害评估  按照生态环境部有关规定,市、区生态环境部门根据需要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损害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评估结论作为事件调查处理、损害赔偿、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重建的依据。  5.3 事件调查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根据有关规定,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可会同监察机关及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事件调查处理及责任追究工作,查明事件原因和性质,提出整改防范措施和处理建议。  事发地区政府负责组织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市委、市政府配合国家生态环境部开展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调查工作机构可根据需要聘请有关专家参与。  5.4 总结评估  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结束后,由市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总结评估报告报市应急委;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由事发地区政府牵头组织开展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总结评估报告报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  评估报告内容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等级、发生的原因、过程,对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过程应对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等。  5.5 奖励处罚  市委、市政府根据有关规定,对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成绩突出的组织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或奖励;对玩忽职守、保障不力,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实行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b]  6 应急保障[/b]  6.1 队伍保障  结合本市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各级政府应依托大型企业及社会力量,组建环境应急处置救援队伍。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规范调动程序和常规管理内容,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响应及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环境应急专家管理,发挥环境应急专家组作用,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制定、污染损害评估和调查处理工作提供决策建议。  6.2 技术保障  生态环境部门加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的技术研究。完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实现现场信息获取、污染态势研判、应急资源调配、多方视频会商等功能。加强监测能力规划、建设与评估等。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信息库,强化人才保障。  6.3 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  市通信部门和各区要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确保应急期间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需要。市级交通运输部门和各区要加强与公路、铁路、航空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保障应急响应所需人员、物资、装备、器材等的运输。市级公安部门和各区要加强应急交通管理,保障运送伤病员、应急救援人员、物资、装备、器材车辆的优先通行。  6.4 装备物资保障  市生态环境部门和各区要推动建立与各区域环境风险特点相适应的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政府储备、企业等社会机构代储、物资生产企业保障等多形式储备共享体系。完善物资信息动态化管理,满足事件应对所需物资储备、生产信息查询及物资调用需求。市生态环境部门和各区要结合实际加强应急指挥、应急交通、应急防护、应急监测、污染研判、应急处置等类型装备配备。  6.5 资金保障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由事件责任单位承担。市政府有关部门及各区应当在年度部门预算中安排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经费、应急培训经费和应急演练经费。当部门预算经费不能满足需要时,由市、区两级财政部门通过调整部门预算、按照有关规定安排动用突发事件专项准备资金、政府预备费等多渠道筹措资金。  6.6 机制保障  市相关部门和各区应根据区域或流域环境风险防范需要,加强与相近、相邻区域生态环境部门的互动,健全风险防范和应急联动机制;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类型的不同,生态环境、交通、应急、消防、水务、公安、规自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建立信息通报、联合应对、共训共练、资源共享的应急联动机制,稳妥处置各类事件。  6.7 应急值守  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完善日常值班与值守应急相结合的接报、出警机制,并严格组织实施。充分做好值守状态时的人员、设备、车辆、通讯、资料及后勤等准备工作,做到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全面、有效衔接,确保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现场处置工作顺利实施。[b]  7 预案管理[/b]  7.1 制订与备案  7.1.1 制修订应急预案应在风险评估与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鼓励采用典型情景构建的方式模拟突发环境事件场景,分析应对流程和任务清单,评估资源能力需求,规范应对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  7.1.2 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要以本预案为依据,根据各自职责制定相关部门预案,并向市应急委备案。各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应制定突发环境事件专项预案,抄送市生态环境局备案。各相关企事业单位按程序向生态环境部门备案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各区应将备案企业有关信息向乡镇(街道)进行信息共享。  7.1.3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分析评价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当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上位预案相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应急机构及职责发生重大调整,主要风险或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应急处置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或出现的新情况时,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  7.2 应急演练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每年至少组织1次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应急演练,并根据演练经验成果和存在问题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7.3 宣传与培训  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强环境应急宣传教育工作;市环境应急协调小组及各成员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相关人员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培训,增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b]  8 附则与附件[/b]  8.1 名词术语  (1)原生事件:最先发生并在蔓延或演化过程中引发其他事件的事件。本预案中由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以及其他类型事件造成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将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等统称为原生事件。  (2)环境应急:指为避免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或减轻突发环境事件的后果,所进行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行动。  (3)应急监测: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至应急响应终止前,对污染物、污染物浓度、污染范围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的监测。  (4)放射源的分类:  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8.2 预案说明  8.2.1 本预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解释。  8.2.2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原《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京应急委发〔2016〕3号)同时废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