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反宇宙射线超低本底谱仪

仪器信息网反宇宙射线超低本底谱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反宇宙射线超低本底谱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反宇宙射线超低本底谱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反宇宙射线超低本底谱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反宇宙射线超低本底谱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反宇宙射线超低本底谱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反宇宙射线超低本底谱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反宇宙射线超低本底谱仪相关的资讯

  • “悟空”巡天两年 获最精确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
    p   暗物质探测又有了新的进展。伦敦时间11月29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利用“悟空”卫星获得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这将对判定能量低于1TeV(1TeV=1万亿电子伏特)的电子宇宙射线是否来自于暗物质起到关键作用,并有可能为暗物质的存在提供新证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bf37f730-b28d-45d8-a92e-cb59ec24077d.jpg" title=" 2a8fb7ae86d94782b2b85138fe237d5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悟空”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常进在介绍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科学成果。 /span /p p   暗物质问题是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暗物质不发光,不发出电磁波,从来没有被直接“看”到过。中科院院士吴岳良说,根据最新天文观测结果,宇宙是由27%的暗物质、68%的暗能量和5%的普通物质组成的。对于神秘的暗物质,科学家迫切想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对它们的研究很可能会引发科学上的革命。 /p p   2015年12月17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成功,这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先导专项的首发星。“悟空”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常进说,“悟空”卫星是基于暗物质粒子湮灭或衰变的假设(即暗物质粒子的湮灭或衰变可以产生各种正、反粒子,这些粒子在太空中传播就成了宇宙射线和伽马射线的一部分)而工作的。“悟空”卫星便通过收集高能宇宙射线粒子和伽马射线光子,并分析其能谱和空间分布来寻找暗物质粒子存在的证据。 /p p   “悟空”采用了紫金山天文台自主提出的分辨粒子种类的新探测技术方法,实现了对高能(5GeV—10TeV)电子、伽马射线的“经济适用型”观测。“悟空”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共采集了约28亿颗高能宇宙射线,其中包含约150万颗25GeV(1GeV=10亿电子伏特)以上的电子宇宙射线。基于这些数据,科研人员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 /p p   早在“悟空”上天之前,国际上已有一些空间探测器在尝试搜寻暗物质。但由于探测器规模或设计方案的限制,它们的探测能区相对较低,分辨率和粒子鉴别本领也有限。而“悟空”采用了创新的设计方案,既可探测低能区,也能探测高能区,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在空间观测直至10TeV能量电子和伽马射线的仪器。 /p p   现在“悟空”采集了大量高能电子宇宙射线,清晰地勾勒出电子宇宙射线在宽能量段的能谱行为,以高置信度观测到了能谱在TeV处的拐折行为,并且在1.4TeV能量处发现存在精细结构的迹象。 /p p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范一中说,电子能谱在高能区突然出现拐折,一定是有什么“源”影响了它。现在我们不能确定就是暗物质影响了它,但如果能够证明影响它的不是我们已知的物质,那就很有可能是暗物质了。 /p p   据常进介绍,与以前的测量结果相比,“悟空”的能量测量范围比其他空间项目显著提高,打开了宇宙观测新窗口 “悟空”测量到的TeV电子的“纯净”程度最高,能谱的准确性更高 “悟空”首次直接测量到了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1TeV处的拐折,其精确的下降行为对于判定部分电子宇宙射线是否来自于暗物质起着关键作用。当然,“悟空”的科学发现有待理论物理学家做进一步的分析阐释。 /p p   对于这次暗物质探测上的进展,常进兴奋地说,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高能段出现了“引人瞩目的现象”。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则认为,“悟空”成果的取得,表明中国科学家已经从自然科学前沿理论的学习者、继承者、围观者,逐渐走到了舞台中央,中国科学家长期以来在基础科学前沿的投入和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p
  • 广西举行辐射监测机构2023年度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测量及比对活动
    广西辐射站根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统一部署,于7月4日在南宁组织开展了全区辐射监测机构2023年度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测量及比对活动,活动以“党建引领强业务 技术交流促发展”为主题,旨在提升全区辐射环境监测队伍能力素质。开展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测量及比对,能评估宇宙射线对环境辐射剂量率的影响和贡献,确保环境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广西辐射站专家就宇宙射线、环境伽马辐射剂量率仪相关知识进行了培训,随后开展了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测量和仪器现场比对活动,专家详细介绍了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测量的场地选址和基本要求,并就如何开展仪器比对、怎么判断仪器的稳定性等作了详细的解答,强调辐射环境监测应严格按照监测技术规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准、全。据悉,活动共邀请来自全区11家辐射监测机构的40余名技术人员参加,涵盖了生态环境、卫生、地矿、核电、社会机构等。通过本次活动,规范了全区辐射监测机构的监测技术标准,推动了全区辐射环境监测能力的整体提升。下一步,广西辐射站将充分发挥全区辐射环境监测领域的带头作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持续做好辐射环境监测技术帮扶,推动全区辐射环境监测队伍能力不断提升,共同筑牢广西核与辐射安全屏障,以实际行动落实好主题教育的总要求。
  • 这台发射宇宙射线的神秘设备,能给西安古城墙做“CT”
    ◎ 采写丨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颉满斌◎ 策划丨赵英淑 滕继濮 林莉君吴春至今记得第一次做CT的情景。被推进舱里的那一刻,她紧张、害怕,担心查出问题,也担心射线对身体造成影响。多年过去,她再次经历了这样的不安,只不过,这次做CT的是古城墙。吴春是陕西省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在她的积极联系和鼎力支持下,兰州大学核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团队带着研发的国内首套塑闪宇宙射线缪子成像设备,给西安古城墙做了一次“CT”。“一定不要给城墙造成损伤,但也一定要知道‘五脏六腑’都有啥毛病。”吴春提出要求。这是她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守护者的底线。叫缪子的宇宙射线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西安古城墙,也像人体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健康”问题。北方夏季雨水较多,西安古城墙被雨水长时间浸泡后,部分墙面出现了快速裂缝和沉陷的现象。尽管城墙管委会一直都在高度关注城墙的各类安全问题,但有些损害在墙体内部,仅凭肉眼无法观测。如何检测古城墙内部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展开修复工程,成为摆在西安城墙管委会面前的重要难题。西安城墙正北门—安远门在现代医学技术的加持下,要想掌握人体的病灶情况,我们可以使用B超、CT、核磁共振等各种影像仪器。想知道一座几十米高的古城墙的健康状况,该怎么办?“以往,我们用得最多的是钻孔法,就是通过在墙体上打孔取材的方式,来判断其内部情况。但这种勘探方式会直接破坏墙体,后期还需要对损坏部分进行修复。”吴春说。另一种是雷达监测法。雷达的频率越小,穿透程度便会越深,但其精度会相应变差,成像可能出现偏差;而如果探测太浅,又不能够满足古建筑、山脉等大型物体的探测深度需要。“钻孔法对城墙有损,而使用雷达法,基本上70%的情况都探不出来。”吴春做梦都想找到能够无损探测的方法。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兰州大学核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团队。在给城墙南门的一面墙做三维激光扫描的过程中,吴春不由地感慨:“这激光扫描呀,如果能透视到里面就好了。省得我们苦苦找隐患点,又无计可施。”这时,操作扫描的老师说自己认识一位兰州大学教授,他能用一种宇宙射线对物体进行成像,或许可以帮到她。是物探,还是遥感?对方说好像都不是,是一种新方法,具体是什么,他也说不清。这下吴春来了兴致:“刚好58号马面(在城墙外侧依一定距离修建的凸出墩台,平面有长方形和半圆形,因外观狭长如马面,故名)出了一些问题,我联系试试!”他们说的宇宙射线,就是缪子。星际空间有很多高能粒子,其中最主要的是质子。高能的质子通过大气层时会发生核反应、电离等级联反应,从而一生二、二生四,从上往下越来越多,有点像烟花,也像射灯。到达海平面时,里面就富含各种组分,缪子只是其一,还有中子、β射线和γ射线等。它们都被称为“宇宙射线次级射线”。“根据估算,海平面上每平方米面积上每分钟会落下10000个缪子,也就是说,每秒钟就会有一个缪子穿过我们的手掌。”兰州大学核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团队相关负责人打比方道,“它们就像下雨一样浇着我们,淋着我们,时时刻刻穿透我们的身体。”作为宇宙中的基本粒子之一,缪子的带电量为一个负电荷,质量为电子的207倍,它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与电子类似。相比于中子、X射线和γ射线等,宇宙射线缪子具有更强的穿透能力。很多人都好奇这种神奇的物质,究竟是如何为我所用的。原来,科研人员在被测物体周边放置缪子探测器,根据缪子射线在物体中不同方向的穿透情况,搜集肉眼看不见的缪子计数,进而在计算机上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实现被测物体的三维成像。工作人员正在组装探测器“对于城墙这样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厚的物体来说,如果里面有个一米大的空洞,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缪子成像技术检测到。”该团队成员刘军涛从团队2018年着手干这件事开始,他就跟着全程参与了缪子成像系统的研发。藏着秘密的“冰柜”2021年9月,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两位骨干教师,带着由两位工程师以及四五位学生组成的团队,向着古都西安出发。与他们同行的,是一个长1.6米形状酷似冰柜的仪器。“之所以看起来像一台冰柜,是因为我们给原来只能在实验室使用的探测仪器增设了金属外壳,使设备可以防潮、避光,方便移动。”刘军涛说。正在作业中的探测器刘军涛告诉吴春,仪器定型的时间不长,没有成熟商业产品那样漂亮的外观,但探测效果不受影响。吴春的话给他吃了很大一颗定心丸:“不管啥方法,只要是科学的,我们都欢迎!”这台貌不惊人的方疙瘩,隐藏着能给城墙看病的秘密。它包括多对探测器层和采集板,负责收集从宇宙中散落下来的缪子与信息转换;一个用于数据传输监测与存储的主机系统;一台移动电源,可确保仪器在野外运行时有稳定的供电;一个用于调控设备内温度和湿度的空调系统……缪子成像技术研究,目前国内也有少数同行团队在做。兰州大学核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团队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已经从实验室测试阶段走向了实际应用。2020年11月,该团队成功研发我国首套塑闪宇宙射线缪子成像系统,并顺利完成专家验收。“‘塑闪’是塑料闪烁体的简写。缪子通过塑料闪烁体后会产生光,有闪烁光就代表有缪子通过这个材料。我用光电转换的器件,可以把光信号转为电信号,看到脉冲后,表示已经捕捉到了缪子。”刘军涛说。采集缪子只是第一步。随后,他们不断完善软件模型,模拟成像场景,调整各类参数,最终将其带到西安古城墙下,开始“首秀”。缪子成像技术主要有两种成像原理,即角度散射成像和强度衰减成像。此次西安古城墙探测运用的便是强度衰减成像法。这一成像方法的原理是,缪子在物体内部穿行过程中会损失能量,而当其能量损失殆尽时便会被物体吸收,这将使探测到的缪子强度减小,所以宇宙射线缪子强度减小量取决于物体的厚度及材料密度。因此,在已知物体外部轮廓的情况下,通过探测缪子强度衰减,可以推导得到被探测物体的密度,从而对物体的内部结构与物质组成进行重构。“这就像人们利用X射线扫描身体,通过透视人体骨骼从而成像一样。”刘军涛介绍说,山体、建筑物、历史遗迹等大型物体的内部结构成像,用的也是这一原理。吴春给他们指定的测试段是城墙58号马面处。正如给人体做三维影像检查会采用放射源与探测器旋转多角度成像,想要给城墙做“CT”,也需要从不同角度采集多组数据。团队采取了环绕马面设置6个观测点的方案,放置探测器进行数据采集。正在作业中的探测器没想到,刚把机器安放好,又一波全国范围的新冠疫情席卷而来。那是2021年秋,实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因为防疫政策需要,探测器不能按照计划不停地变换位置。团队只能因陋就简,顺势而为,及时改变了测量计划。终于在2022年春节前夕,他们将仪器带回兰州。让吴春吃惊的是,这个团队成功测试出了城墙中的低密度区域——也就是一个配电室。在测试团队事先并不知道的情况下,他们通过宇宙缪子成像技术清晰地呈现出它的位置、形状、大小。“这一高精度成像再次验证了使用缪子成像技术能够完成被测物体三维成像的可行性。”刘军涛表示。他们和58号马面科研从来无坦途。兰州大学核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团队虽然首战告捷,但在实际探测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技术利用的是不需要人工放射源产生的天然射线,具有无接触勘探、不受时空限制、不会对勘探物体造成任何伤害、绿色环保等特点,但它的使用受客观条件影响较大。“不像医院里使用人工射线源,环境比较单纯,我们的仪器往往放置在室外,得经历风吹日晒等自然环境的考验。”兰州大学2020级能源动力专业硕士研究生姚凯强说。在室外使用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电路短路,或者电压波动较大等,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也会跳动不稳。整个墙体的勘探过程耗时将近4个月,为了应对各种环境的考验,团队对实验室内原来使用的平板探测器进行了升级与调整。姚凯强和另一名师兄专门留在了西安,隔两天就得去现场调整仪器。另外,后期也需要处理那些不稳定环境下接收到的杂乱数据。与数据收集相比,更大的挑战在于开发反演成像的算法平台。“我们在进行文物探测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测量到的数据比待解的未知量少很多。比如有两个变量一个方程的情况下,方程的解是无穷多的。”对2021级核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国睿来说,这就需要她和小伙伴在庞杂的结果中挑选出能够同时满足多个方程的模型,选择最合理的结果。来西安之前,刘国睿、姚凯强等人首先根据描述对城墙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几何模型比较简单,仅仅知道城墙的长宽高,里面可能有什么情况。在仿真中,他们需要先把城墙的模型大致建好,再进行正演计算,用正演的结果去反演成像。“相当于我们先算一个可能得到的测量结果,然后用这个测量结果做反演,看能不能给里面的防空洞成出一个三维图像来。”刘国睿说。确定做58号马面后,他们把模型更加细化了。初期建的模型特别简单,就是一个矩形的堆,后来又加上马面,对尺寸进行调整。激光测绘把整个城墙的轮廓描绘清楚之后,他们决定换模型,尽管那时6个探测点都已确定。最后一次模拟时,探测点位早已敲定,团队更新了非常细化的城墙轮廓,决定重新建模再做一次。根据优质成像的分辨率,他们在马面里假设了一个防空洞,看能不能成像。另一个难题是遇到密度异常部分时的演算。刘国睿念大三时就加入该课题组学习,后继续在此攻读研究生,在她看来,整体测算并不困难,但密度异常体与周边部分衔接地带,算起来有难度。“这些地方的密度解出来可能会带有系统偏差。”她说。最终的研究结果就是,这次试验精度可以对城墙内部一个长宽高均为1米的防空洞成像出来。“我们还测到马面北面比较空虚,当时比较质疑这个结果,为此做了好多验证。”刘国睿强调,他们必须排除是不是自己技术方面的原因,比如数据处理不当、测量问题之类。排除过后,得出结论——58号马面北墙附近的夯土密度确实较低。回想起这一幕,这个性格沉静的女孩,终于有了笑意。追寻“中国方案” 兰州大学师生付出的所有努力,吴春都看在眼里。实际上,58号马面的情况,她早有掌握。她就想看看这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技术,到底行不行。刘国睿在分析马面数据的过程中发现,砖和夯土之间好像有空腔,因为不确定,就反复向吴春求证。“小姑娘问,里面是不是有空腔?为什么会有?是真的有,还是我们收集的数据不够、计算方法不对而导致的偏差?我当时就欣慰地笑了。”但吴春并没有挑明,而是让她继续往下做。后来的成果报告会上,吴春正式向有关部门汇报称,兰州大学核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团队的缪子成像结果,跟西安城墙管委会掌握的情况基本吻合。从此,她对他们更加信任了。这份信任,源于科研人员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在所有人看来,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品格之一,他们恪守这一理念,初心不改。“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那个?哪一步出了错,都无法导出正确结果。”刘军涛深谙其研究之复杂,意义之深远。刘军涛给学生们讲解缪子探测系统如今,团队已经扩展至30余人,每个人分工明确。导师的悉心培养和团队的互帮互助,让青年科研人员受益匪浅。在读研二的刘国睿,已在物理学经典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内容便是针对宇宙射线缪子技术在实地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探索性的解决方案。每一位成员的心里,都有浩瀚宇宙。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在悠悠岁月中厚重沉淀。当前,随着科技已经成为考古发展新动力,他们在完成西安城墙成像工作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缪子成像技术未来在科技考古领域的广阔前景。“这项技术以后在大型遗迹考古中一定会发挥作用,我们也想在科技考古领域做成标杆性的亮点。”刘军涛告诉记者,今年,敦煌研究院也与团队接触并计划建立合作关系,他们将在深入探测石窟内部结构的工作中共同努力。与不断发展的成像技术相辅相成的,是持续更新的应用场景。一直以来,缪子成像技术应用的瓶颈主要在于探测系统现场应用场景的适应性、成本控制等。在团队不断优化完善下,这项技术也从考古探测发展到了地质勘查、矿产勘探、集装箱检测等更广阔的空间。前段时间,团队又有了新思路:是否可以使用缪子成像技术探测青藏高原的冰川厚度,明晰岩石边界?对他们来说,制作轻量化、耐低温的缪子成像仪器,正在成为新的探索方向。值得一提的是,从仪器组装所需要的材料等硬件到算法系统软件,兰州大学核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团队都致力于将其本土化。是啊,要想获得“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必须实现技术国产化,这是每位科研人员肩负的重大使命。刘军涛欣喜地透露,现在团队这项技术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5%左右。今年,一直致力于文物保护高质量发展的吴春,又与兰州大学团队取得了联系,看实验能否深入开展。她寄希望于下一步的合作能够证实这种技术更安全、更准确,同时辅以地质勘查,为墙体的修缮工程提供可靠参考,使得预防性保护更具前瞻性。“经过这样完整的检验之后,我们希望这种技术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相信,科技将助力中国考古迎来‘黄金时代’。”吴春说。考古科技化,技术国产化,归根到底都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是一条遥远而艰辛的路。每个人都渴望化身滴水,汇入时代的海河,信念灼灼。科技日报•深瞳工作室出品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微信编辑丨宋慈审核丨朱丽终审丨王郁
  • 德国研制可探测宇宙射线小型太赫兹激光仪
    新华社柏林电 德国两家科研机构2010年5月28日报告说,它们合作开发出一种可探测宇宙射线的小型太赫兹激光仪,由于重量轻,该设备可以在科研用飞机上使用,从而方便科学家研究宇宙奥秘。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与保罗・ 德鲁德固体电子研究所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科学家常常借助先进的波谱学方法研究宇宙中的各种微粒,由此探寻恒星和行星演变的来龙去脉。这些微粒发射出的射线常常在0.3到10太赫兹的频率范围内,介于微波和红外线之间。科学家尤其对包含众多信息的4.7太赫兹左右的射线感兴趣,但这些射线会被地球大气层吸收,因此在地面无法测量到,需要将有关设备运到高空进行探测。   德国新研制的这种太赫兹激光仪输入功率只有240瓦,总重量仅15千克,设备核心部件是一个只有几毫米大小的量子级联激光器。
  • 嫦娥七号将搭载泰国科学仪器,研究空间天气和宇宙射线
    据《南华早报》10月14日报道,泰国国家天文台(NARIT)官员日前透露,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号任务将搭载泰国研发的科学仪器,用于研究月球空间天气和宇宙射线。该设备目前处于工程设计阶段,泰国专家正与中方伙伴合作调整技术细节。泰国国家天文台项目经理皮拉蓬托尔蒂卡(Peerapong Torteeka)介绍说,“中泰空间天气全球监测传感器”是嫦娥七号任务目前已选定的7个国际有效载荷之一,这个重达3千克的科学仪器将安装在嫦娥七号的轨道器上。皮拉蓬透露,该仪器包含一个指向月球的磁传感器,负责监测月球磁场和太阳风暴等空间天气事件。另一个探测器则指向太空,用于研究低能宇宙射线。“去年,中国为嫦娥七号搭载的国际有效载荷征求意见时,我们希望为轨道器配备一些科学仪器,因为我们缺乏月球表面探测任务的经验。”皮拉蓬说,当泰国团队得知方案获得中国国家航天局的青睐后,他们感到“非常兴奋,也有一点惊讶”。报道称,泰国国家天文台、清迈大学和玛希隆大学正与中方伙伴合作,对仪器的设计细节和关键技术进行微调。皮拉蓬表示,泰方计划在明年年底之前建造一个飞行模型,以便中方及时对设备进行组装测试。嫦娥七号计划在2026年发射,主要任务是在月球南极寻找月球存在水的证据。目前,嫦娥七号收到了来自11个国家的18个载荷合作意向。《南华早报》称,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的7个方案已经通过初选,进入工程设计阶段。泰国正积极在航天领域与中方开展合作。据微信公众号“深空探测实验室”消息,9月25日,泰国国家天文台台长萨兰波夏钦达克和泰国驻华使馆科技参赞苏帕钦瓦拉索帕到访深空探测实验室,就国际月球科研站和嫦娥七号国际载荷搭载开展洽谈合作。9月25日,深空探测实验室与泰国国家天文台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图自微信公众号“深空探测实验室”会上,中泰双方代表正式签署了《深空探测(天都)实验室与泰国国家天文研究所关于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谅解备忘录》。泰国国家天文台在声明中称,合作将涵盖太空探索、空间天气、数据科学以及前沿技术和工程进步,“泰中两国在国际月球科研站等项目上的深空探测技术合作,将为泰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一个培养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绝佳机会。”
  • X射线成像和光谱任务探测器即将发射 有助揭示宇宙的演化和时空结构
    XRISM艺术图。图片来源:欧洲空间局据报道,X射线成像和光谱任务(XRISM)探测器将于9月7日发射,以观测宇宙中能量最高的天体和事件,从而揭示宇宙的演化和时空结构。XRISM任务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ESA)携手开展。  X射线源于宇宙中能量最强的爆炸和最热的地方,如包围宇宙的最大组成部分——星系团的超高温气体。XRISM可探测这种气体发出的X射线,以帮助天文学家测量这些星系团的总质量,从而揭示有关宇宙形成和演化的信息。  XRISM对星系团的观测也将使科学家深入了解宇宙如何产生和分布化学元素。星系团内的热气是宇宙历史上恒星诞生和死亡的残骸,通过研究这些气体发射的X射线,XRISM将发现气体中含有哪些元素,并绘制出宇宙中这些元素或金属的富集情况。  与此同时,XRISM将更仔细地观察单个X射线发射源,以探索基础物理学。该任务将测量来自密度极高的天体发出的X射线光,如位于一些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活跃黑洞,这将有助于科学家了解这些天体是如何扭曲周围时空的,以及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喷出的粒子“风”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宿主星系。
  • 来自宇宙的匕首-----布鲁克便携式X射线能谱仪ELIO助力图坦卡蒙匕首溯源分析
    来自宇宙的匕首-----布鲁克便携式X射线能谱仪ELIO助力图坦卡蒙匕首溯源分析冶金技术的发展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人类文明实现了伟大的跨越。考古界的专家学者们近些年来对于古代文明中冶金技术的起源和传播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现有研究表明,人类对于铁制品的使用*早需要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因此研究界通常认为更早时期的铁制品主要是由铁陨石制成。然而,由于缺乏详细的科学分析论证,目前对于该观点仍然存在一些争议。近日,埃及博物馆和米兰理工大学的研究者们,通过使用布鲁克便携式XRF光谱仪ELIO对图坦卡蒙国王墓中出土的铁匕首化学组成进行研究, 证实了图坦卡蒙铁匕首的可能是由外太空的铁陨石制成。图坦卡蒙国王的铁匕首在该研究中, Daniela COMELLI等人利用布鲁克便携式XRF光谱仪ELIO对匕首刃部进行了无损分析,初步确定匕首刃部主要组成为Fe、Ni, 同时含有少量Co。为进一步确定匕首中Ni、Co组成比例,作者选取与匕首组成相近的22个标准样品进行类型校准(11个已知组成的陨石和11个钢铁标样),通过定量分析确定样品中Ni含量10.8 而Co含量为0.58,二者比例约为20。目前大多数铁陨石中Ni含量范围为5~35,而19世纪前的天然铁矿石制成的铁制品中Ni含量超过4。此外,匕首刃部的Ni/Co比例与已认证的76块铁陨石中Ni/Co比例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因此,该项研究证实了图坦卡门匕首刃部材料为来自于外太空的铁陨石。图坦卡蒙铁匕首刃部与已认证76块铁陨石中Ni、Co含量对比 在本项研究中,得益于布鲁克便携式XRF光谱仪ELIO在艺术考古等领域能够实现无损定量分析的特点,作者通过对图坦卡门墓中珍贵文物匕首刃部化学组成的分析,成功实现了对3500年前铁制匕首原材料的溯源,证实了该匕首刃部材料为来自于外太空的铁陨石。 Elio产品优势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ELIO的优势:1:无需样品制备,仪器移动进行无损扫描2:便携式仪器,对于不规则大尺寸样品和珍贵文物量身定做3:单点检测(spot)和元素分布分析(mapping),光谱解卷积定性分析和无标样定量分析4:分析元素范围Na-U5:一次分析范围100mm*100mm,可拼接分析至无限大。6:软件界面操作方便,软件功能包含仪器控制、数据采集、数据评估和显示、生成报告等。 布鲁克文物解决方案:M6 JETSTREAM M4 TORNADO CRONOELIO TRACER S1 TITAN
  • 《科学》杂志评出八大宇宙未解之谜
    据英国《每日邮报》6月2日报道,美国《科学》杂志日前选出了八大宇宙未解之谜,科学家们承认,其中一些“可能永远也无法找到答案”。   这八大未解之谜涵盖范围很广,从未被鉴定过的神秘暗物质到恒星爆炸的真相。根据享誉世界的《科学》杂志的表述,这八大宇宙未解之谜都是由顶尖的科学家从他们所钻研的领域中归纳出来的,科学家们甚至还分别为自己所提的谜团撰写了论文进行阐述。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的天体物理学家希蒙怀特表示:“部分谜题的产生是因为我们还没找到解决它们的线索。”来自《科学》杂志的罗伯特孔茨称:“通过天文观测,每个未解之谜都有可能最终得到解决。”   然而,另外一些科学精英认为,其中一些谜题不太可能会被解开。其中,最大的谜题就是关于暗物质,科学家们坦言,这个谜团可能永远也无法解开。   《科学》杂志盘点的八大宇宙未解之谜分别是:   1、暗能量,构成现存宇宙的73%但从未被观察到或测量过。暗能量的存在是“应需而生”的,它能平衡关于宇宙的数学公式,但可能永远不会被观测到   2、暗物质,与暗能量紧密相关,被描述为将宇宙万物粘合在一起的“胶水”。为《科学》杂志撰写相关论文的阿德里安丘认为,与暗能量不同,科学家们很可能有朝一日能切实观测到这种物质   3、重子哪里去了?重子是一种能构成特殊物质的颗粒,但出于某些原因,当研究人员把暗能量、暗物质相加并把其它归于重子时,研究者所得的结果竟不是100%   4、为什么恒星会爆炸?人们已经对有关恒星形成以及太阳系形成的许多过程有了初步认知,但科学家们承认,他们仍不能完全理解当一个恒星爆炸时其内部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只知道爆炸后会形成超新星   5、是什么使宇宙再电离?自宇宙大爆炸后数十万年,电子被从原子上剥离,但目前尚不知这是为什么   6、各种能量充沛的宇宙射线的源头是什么?尽管地球的大气层能帮助我们抵挡住大多数宇宙射线,但我们每天仍会受到这些射线的“轰击”,科学家们至今无法就这些射线的源头达成共识   7、为什么我们的太阳系如此独特?我们所在的太阳系是按照逻辑逐步形成的,还是误打误撞罢了?没人真正知晓。   8、为什么日冕那么热?专研太阳的科学家们始终想不明白。日冕是太阳的最外层部分,但其温度之高仍超乎想象。距离我们最近的这颗恒星所拥有的这层奇怪“分层”仍旧是个谜。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约有四分之三的宇宙正在以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形式消失,而这两者目前都没被直接观察到。上图是基于猜测而绘制出的暗物质3D影像。
  • 射线检测仪测到地球磁场出现裂缝 引发人类关注未来
    地球周围有巨大的地磁防护罩,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太空射线的伤害。  一项最新地球研究报告说,地球磁场不仅正在减弱,而且出现裂缝,因此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随时会受到高能量宇宙射线的威胁。  据物理学网站近日报导,印度科学家使用世界最敏感、最大型的宇宙射线检测仪器于近期观察到地球磁场出现裂缝。  科学家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s Review Letter)上指出,因为地磁出现裂缝,所以日冕喷发的巨大等离子能量束冲击地球磁层,引发地磁风暴。  地磁裂缝  这种检测仪器为GRAPES-3 介子望远镜,位于印度乌提(Ooty)的塔塔基础研究院(TIFR)宇宙射线实验室。2015年6月22日,该实验室记录到时间长达2小时的200亿电子伏特(20GeV) 高能量太空粒子束,以每小时250万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造成很多距北极较近的国家地区出现无线电信号中断。  当时,天空出现绚丽多彩的北极光。科学家说,这是因为地磁遭受那种极高速粒子的冲压而产生磁暴的结果。  而这种磁暴的根本原因是近年强度不断减弱的磁场发生重新联接时出现一种磁场裂缝。  报导说,地球磁场是一种人肉眼看不见的无形保护层,减少我们受宇宙射线的威胁。而这个巨大的防护罩近年来出现明显的变化,因此那些潜在的太空威胁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地磁分布变化  澳洲Science Alert科技新闻网曾于5月11日报导,科学家注意到,地球磁场保护层已经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如地磁北极发生了偏移。  地球磁场强度近年来一直在减弱,目前地球磁场强度以每10年下降5%的速度减弱,而且减弱速度比以前快10倍。而且地磁的分布特点出现改变,即地磁在某些地区增强,在某些地区减弱。  欧洲空间局(ESA)在5月初布拉格召开的“生命地球研讨会”(The Living Planet Symposium )上报告,地磁北极正快速地朝向亚洲东方偏移。  该报告指出,自1999年以来,地球磁场强度在北美上空减弱3.5%,而在亚洲增强2%。大西洋南部的南美地区,地磁强度异常减弱2%,而且近7年来其减弱趋势一直朝着西部方向发展。  与人类未来有关  科学家推测,地球磁场强度不断减弱的最终结果是地磁两极倒转,造成宇宙射线强烈照射地球,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因此遭受毁灭性灾难。科学家估计,这种地磁倒转的灾难会每10万年发生一次。  报导说,这种研究结果听起来很可怕。但是实际情况可能不是想像的那么糟糕。欧洲空间局地磁观测项目经理鲁尼弗莱博哈根(Rune Floberghagen)于2014年7月曾解释:“这种磁极突然倒转不是瞬间出现,而是在几千年或者几百年的时间内发生。这种现象在过去的历史发生过许多次。”  而且2014年7月,加州大学等机构于英国皇家《国际地球物理研究杂志》(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发表报告认为,78.6万年前的地球磁场活动曾在6000年内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最后在100年间发生磁场两极倒转。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考特妮斯普莱恩(Courtney Sprain)说:“我们很惊讶,当时地球磁场的两极倒转速度很快。”  科学家根据目前的地磁减弱情况推测地磁南北极会在今后几千年间突然发生倒转。  伯克利分校的地质年代学中心主任保罗瑞尼(Paul Renne)教授表示,虽然尚不清楚将在何时突然发生下一次的地球磁场倒转,但人们需要多思考一旦发生后人类会遭受什么。
  • 【朗铎科普】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辐射大吗?对人体有伤害吗?
    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是通过内部高压发生器产生X射线激发被测物体表面电子,电子在跃迁时发生能量释放从而获得各种元素的特征谱线。在设计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时,优先考虑的就是使用安全。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要操作得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尽管如此,我们在使用仪器时依然要注意安全,这样才能保证操作者和其周围人员的人身安全。辐射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数据显示,人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各种辐射中。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全球平均约为2.4毫西弗,其中,来自宇宙射线的为0.4毫西弗,来自地面γ射线的为0.5毫西弗,吸入(主要是室内氡)产生的为1.2毫西弗,食入为0.3毫西弗。人每年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毫西弗。戴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一年有0.5至1毫西弗;一次X光检查0.02毫西弗。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辐射安全常识在设计上,赛默飞世尔尼通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不进入测试界面测试时,不会发出任何电离辐射(即X射线)。对于一个给定的辐射源,三个因素决定了人体所接受的辐射剂量:1受照射时间受照射的时间越长,人体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也就越大。辐射量与受照射时间成正比。2与辐射源的距离离辐射源越近,所受的辐射剂量就越大。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与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例如,距离辐射源1英尺所接受到的辐射量是距离辐射源3英尺所接受到的辐射量的9倍。因此,当仪器快门打开时,应保证手和身体的各个部位远离仪器的前端,以使所受的辐射量减至最小。3辐射屏蔽屏蔽指的是任何介于操作者和辐射源之间的材料。屏蔽材料越多,材质密度越大,所受到的辐射就越少。可选购测试架作为测试样品过程中一种附加的屏蔽装置,反向散射屏蔽附件也十分有效,对于某些应用特别适合。孕妇使用时应该注意:错误操作与使用会导致辐射暴露。操作人员对设备安全需负责:使用时,设备应该始终由受过正规培训的操作人员负责。不使用时,应放到安全地方存放。测量时,不要将手部接近设备头部。当检测窗口被物体覆盖时,安全指示灯亮。如果探测器未检测到物体时,不会产生出X射线。关于X射线设备仪器的辐射安全标准对人体伤害可以参照关于X射线设备仪器的辐射安全标准。在我国国家标准GB 15208。GB15208:1-2005《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中,对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提出的辐射安全指标是:设备的单次检查剂量不应大于5μGy;在距设备外表面5cm的任意处(包括设备的入口、出口处),X射线泄漏剂量率应小于5μGy/h。Gy(戈瑞):吸收剂量,指人体受到电离辐射后吸收了多少能量。1千克被照射物吸收电离辐射的能量为1J(焦耳)时称为1Gy。即:1Gy=1J/kg。Sv(毫西弗):有效剂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电离辐射量。它不仅与吸收剂量有关,而且与射线种类、能量有关。(1Sv=1J/kg,1mSv=10-3 Sv)首先设备本身应带有射线的屏蔽装置,比如说防护铅板和铅玻璃。其次,管头有光闸或者防护罩,主要照射面应该是密不透风的。至于漏散的部分,计量相对于要照射面更小,且波长变长,对人体的危害可以认为就更小了。X射线是直线不会拐弯。综上所述,只要正确操作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用户们可以放心地使用。操作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注意事项扣动扳机之前请注意X射线穿越方位。检测过程中不要将身体任何部分接近检测区域,尤其是眼睛和手部。不要手拿样品至检测窗口进行测量分析,而是要将设备测试窗口抵住样品来进行测量。在检测小且薄的样品或低密度材料,例如:塑料,木材,纸或陶瓷时,请使用配选件安全遮挡或台式样品架进行检测。操作设备时,如果有需要,可以配备有正规机构认证的剂量计。
  • “悟空”号发现宇宙线硼/碳比能谱新结构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国际合作组利用卫星前六年观测数据分析得到10GeV/n到5.6TeV/n能段宇宙线硼/碳比和硼/氧比的精确测量结果,并发现能谱新结构。相关研究成果于10月14日在线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宇宙线是来自外太空的高能粒子,包括各种原子核、电子、高能伽马射线和中微子等。自1912年赫斯发现宇宙线以来,人类对它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已经长达一个世纪。但时至今日,关于宇宙线的起源、加速机制以及它们在星际空间和星系际空间中的传播及相互作用等基本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答。在宇宙线中,碳核、氧核等属于恒星核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原初粒子,而硼核则主要是碳核、氧核在传播过程中和星际物质发生碰撞后产生的次级粒子。因此,通过对宇宙线中硼/碳(B/C)和硼/氧(B/O)流量比的精确测量可以研究宇宙线在传播路径上的相互作用过程。上个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建立起来的经典宇宙线传播模型预测B/C和B/O随能量的变化服从单一幂律分布,且谱指数应为-1/3或-1/2。近些年的直接观测实验(如PAMELA、AMS-02)发现宇宙线B/C在百GeV/n以下能区确实符合单一幂律分布,其谱指数非常接近-1/3,被认为是建立于1941年Kolmogorov星际介质湍流理论的直接证据。但在更高能区,尤其是TeV/n以上,前述实验因测量精度的限制无法给出准确的探测结果,不能对现有的宇宙线传播模型给出有效检验。“悟空”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用于空间高能粒子观测的卫星,其核心科学目标除了通过对电子宇宙线和伽马射线的观测来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还包括通过探测宇宙线核素粒子来研究宇宙线的加速和传播机制。和国际上其他类似探测设备相比,“悟空”号覆盖能段宽、能量测量准、粒子鉴别强,特别是具备优异的电荷分辨本领,可以对高能宇宙线核素粒子进行高精度鉴别(图1)。10月14日,基于其收集到的前六年观测数据,“悟空”号国际合作组获得了10 GeV/n到5.6 TeV/n能段的B/C和B/O的精确测量结果(图2)。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1 TeV/n以上B/C和B/O进行精确测量,能量上限比阿尔法磁谱仪(AMS-02)实验高出5倍。“悟空”号的探测结果表明,在宽能段范围内B/C和B/O明显偏离单一幂律分布的行为特征。“悟空”号首次以高置信度发现宇宙线B/C和B/O在相同能量(约100 GeV/n)处出现变硬的行为,意味着经典的宇宙线传播理论需要进行重要的修改。该结果对揭示宇宙线的传播机制以及星际介质的湍动属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意味着之前基于反物质宇宙线的暗物质间接探测的天体物理背景需要重新估计。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江苏省的多个项目的支持。图1 “悟空”号测量的电荷谱
  • 广东环境辐射监测中心996万采购9套仪器
    广东省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集中采购机构”)受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的委托,于2011年11月16日就实验室仪器设备及相关服务采购项目(采购编号:GPCGD113115HG228F)采用公开招标进行采购。现就本次采购的中标结果公告如下:   一、采购项目名称、用途、数量、简要技术要求 序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1 反宇宙射线超低本底HPGeγ谱仪 1 允许以进口设备投标 2 实验室N型HPGeγ谱仪 2 3 低本底液体闪烁谱仪 1 4 全自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系统 1 5 八路α谱仪 1 6 多功能辐射仪 1 7 X剂量率仪 2 不允许以进口设备投标   中标供应商名称:卡迪诺科技贸易(北京)有限公司   中标供应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三环东路36号环球贸易中心B-810   中标金额:人民币玖佰玖拾陆万贰仟元整(¥9,962,000.00元)   请中标单位务必于30日内带齐有关文件与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签订合同,并在5个工作日内依投标文件中《中标服务费承诺书》的承诺向广东省政府采购中心缴纳中标服务费。   二、采购公告日期:2011年11月16日   三、定标日期:   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及相关服务采购项目[采购编号:GPCGD113115HG228F]于2011年12月9日定标。   四、评审信息   评标委员会名单:陈玉娟(评审委员会负责人)、陈志东、(孔旭晖、乔爱民、王军、张重元、吴文焕   评审日期:2011年12月8日   评审地点:广州市越华路118号之一9楼910室  五、采购公告媒体: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广东省政府采购网(www.gdgpo.gov.cn,广东省政府采购中心网 (www.gpcgd.com)   六、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1、采购人联系方式。   采购人名称: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   采购人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60号   采购单位联系人:陈先生   采购单位传真电话:020-84228871   2、集中采购机构名称:广东省政府采购中心(网址:www.gpcgd.com)   集中采购机构地点:广州市越华路118号之一8楼807   集中采购机构传真:020-62791690   E-mail: gpcgd_kpb@yahoo.cn   七、退保证金查询。   未中标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退保证金手续将在采购文件规定的投标有效期满后30天内或在发布结果公告之日后5个工作日内(以先到的时间为准)办理。   投标人可在上述办理时间之后的三个工作日后查询本单位账户投标保证金是否已到账,否则可致电我中心财务部查询。   联系人:谢先生(财务部)   电话:020-62791893   各有关当事人对中标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中标公告发布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我中心提出质疑,逾期将依法不予受理。   广东省政府采购中心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九日
  • 地铁安检仪辐射危害引发质疑 专家建议加强管理
    最近,深圳、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地铁站X射线安检仪相继被媒体曝出没有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引起了公众的普遍恐慌,那么在国内地铁站入口处的X射线安检仪,许多乘坐地铁的乘客再熟悉不过了。逢包必检已成为大家日常乘坐地铁时牢记的一个常识。最近,深圳、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地铁站X射线安检仪相继被媒体曝出没有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引起了公众的普遍恐慌,那么,地铁安检仪对人体究竟有没有伤害?它的工作原理究竟是什么?它释放的辐射剂量究竟有多少?生活中我们又会遇到哪些辐射?又该如何科学地去防范辐射的危害?   每年的辐射量相当于乘飞机2小时的辐射量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供应了国内多个城市的地铁安检仪,据该公司的研发人员介绍,X射线是比可见光波长还要短的一种电磁辐射,具有比可见光更强的固体、液体穿透能力,甚至能够穿透一定厚度的钢板。当X射线穿过物品时,不同物质组成、不同密度和不同厚度的物品内部结构能够不同程度地吸收X射线,密度、厚度越大,吸收射线越多 密度、厚度越小,吸收射线越少,所以从物品透射出来的射线强度就能够反映出物品内部结构信息。   地铁X射线安检仪就是采用线扫描工作方式,物品逐层被X射线照射 透射射线信号被探测、处理后,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就得到了图像,图像上能够表现物品的内部信息。按每年365天、每天通过地铁安检2次计算,地铁乘客每年因地铁安检接受的辐射剂量也不大于0.01mSv(10μSv),该值仅相当于1.5天的天然本底辐射剂量或者乘飞机飞行2小时的辐射剂量,因此,不会对乘客造成伤害。   据该公司称,该公司生产的产品获得了北京市环保局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这在北京市环保局处得到了证实。据不久前一位曾独立参与北京市多家地铁站辐射检测的专家透露,按照现有的标准检测显示,北京市多家地铁站所检测到的辐射剂量符合国际国内标准。   对地铁安检仪辐射质疑,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放射装置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处理,消除公众对辐射的恐慌,避免“谈辐色变”。   生活中处处有辐射   “说到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朱立教授介绍到,电视塔、微波炉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核辐射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包括α、β、γ射线,X射线,中子和其他粒子束。“自古以来,人类就在天然的辐射环境中繁衍生息,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受到天然辐射的照射。”   天然辐射有三个来源,来源之一就是人体内部有放射性核素钾—40。天然辐射的第二来源是土壤、岩石中含有的铀、钍、钾—40等天然放射性核素。住的房子、走的路、喝的水、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气都有可能含有微量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的第三来源是宇宙射线。宇宙射线包括外层空间来的初级宇宙射线,以及它与大气层中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次级宇宙射线,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要受到这种宇宙射线的照射。这三种天然辐射,构成人们通常所说的“天然本底照射”。   天然辐射随时间的变化较小,但随地域、环境的变化较大,例如纬度高的地区、地势高的地方,或在洞穴中、在地下室里,或居住在花岗岩、煤渣砖房屋中的人们,受到的天然辐射要高一些。据世界权威机构2003年发布的统计。世界天然辐射水平的范围为1—10毫希沃特/年,平均为2.4毫希沃特/年,其中体外40%为体外的受照,60%为食入、吸入后所引起的体内照射。   朱立介绍,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还会接触到各种人为的辐射,如X光检查、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使用微波炉等。住在核电厂周围每年约受到0.0002毫希伏,乘坐飞机每小时约0.005毫希伏,每天看1小时电视则每年约0.001毫希伏,吃食物每年约0.02毫希伏,一次X光检查约0.50—2.0毫希伏。   辐射的生物效应有两大类: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躯体效应是对受照人体本身的效应,如皮肤烧伤、白血病、甲状腺癌、致死等。遗传效应是受到人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影响下一代的健康。一般来说,人体一次受到250毫希沃特以下的照射不会发生损伤。“尽管人体对辐射有一定的适应性和恢复能力,但是,辐射会不同程度地损害人体的健康。”朱立强调。   科学防辐射小贴士   五种人特别要注意电磁辐射污染   生活和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 经常使用电脑、电视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 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 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等。   家用电器摆放不宜过于集中   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冰箱等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   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同时尽量避免多种办公和家用电器同时启用   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注意人体与办公和家用电器距离,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离电器越远,受电磁波侵害越小。如彩电与人的距离应在4至5米,与日光灯管距离应在2至3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
  • 发射探测仪器、建设地下实验室 上天入地寻找“黑暗家族”
    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能看到繁星的点点光芒布满天穹。但在这些我们能看到的微光之外,宇宙实则是被更多的“黑暗”所填充。科学家认为,宇宙总质能的95%是由人类看不见、摸不着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它们组成的宇宙“黑暗家族”不发出任何信号、极难被探测,但却充斥在宇宙空间,成为人们最想要破解的谜团之一。当地时间7月1日,欧几里得太空望远镜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该望远镜将观测100亿光年范围内的数十亿个星系,创建迄今最大、最精确的宇宙“3D地图”,试图揭开困扰人类许久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之谜。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史要理解暗物质和暗能量,首先要解释清楚一个“悖论”,即暗物质、暗能量既然极难被察觉,人类最初又是如何确定它们存在的?20世纪30年代,瑞典天文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后发座星系团中星系的速度弥散度非常大,这意味着这个星系团中不同星系的运行速度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星系团中那些运行速度极快的星系来说,仅靠星系团中发光物质的质量,不足以束缚住其如此巨大的运行速度。研究者根据位力定理计算出的星系团总质量要远大于根据发光度计算出的星系团质量。因此,天文学家大胆推测,在星系团中还存在着大量不发光、但却有质量的物质,并将其称为暗物质。如果打一个通俗的比喻,暗物质或许就像一个黑暗房间中的大象,它庞大的身躯填满了整座房间。但由于其本身并不发出任何光亮和信号,人们无从得知它的存在,而只能看见它头顶电灯发出的一点微光,并误以为那是宇宙“房间”内全部的存在。“暗物质是一种在天文观测中被发现的物质,它具有引力作用但不发光。对暗物质的粒子物理性质研究是当前粒子物理和宇宙学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刘佳介绍。暗物质虽然不可见,但能够被称之为“物质”,是因为其具备物质的基本特征,例如暗物质有质量、有引力,并且也有可能与其他粒子发生接触、碰撞。相较于暗物质,暗能量则更加令人捉摸不透。天文学家在20世纪末才真正认可暗能量的存在。暗能量概念的提出与宇宙加速膨胀理论密不可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天文学家普遍相信,由于天体间引力的存在,宇宙的膨胀速度在逐渐放缓。但在20世纪末,多个研究团队通过对不同距离、被称为宇宙标准烛光的Ⅰa型超新星进行观测后发现,地球与这些标准烛光的距离正在加速变远,即我们的宇宙在加速膨胀。明明引力能够拉近天体间彼此的距离,但为什么宇宙仍然在加速膨胀?天文学家据此认为,一定有尚未被发现的力量在对抗着引力,推动宇宙加速膨胀,暗能量的概念便由此而生。利用“引力透镜”探测暗物质虽然看不见,但暗物质、暗能量并非无迹可寻,它们各有证明自己存在的方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教授蔡一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引力透镜效应是证实暗物质存在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基于广义相对论,光线会因为大质量天体的引力而产生弯曲,类似于透镜对于光线的作用。而如果在地球和极其遥远的发光天体之间存在一些引力源,这些引力源的引力场便会像透镜一样,使经过其身边的光线发生变化。暗物质同样具有引力,因此其也会对光线产生引力透镜效应,从而有机会被我们探测到。“通过引力透镜效应来勾勒暗物质的分布是目前最主要的探测手段之一。”蔡一夫说道。相较于暗物质,暗能量的探测则更为困难。由于至今仍无法确定暗能量的来源及特质,科学家一直无法直接探测它。蔡一夫表示,目前探测暗能量的主要方式,仍是依靠对Ⅰa型超新星的标准烛光测距来实现。宇宙的膨胀会拉伸我们与标准烛光的距离,我们收到的标准烛光的光线会因此产生红移效应。通过对大量标准烛光红移数据的收集、分析,天文学家将有机会探究宇宙膨胀的历史,揭示暗能量的本质。虽然对于暗能量的研究至今仍无定论,但关于暗能量来源的讨论一直是天文学界的热门话题。有许多科学家认为,黑洞或许就是暗能量的来源。不久前,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对星系中央黑洞开展观测,结果表明黑洞可能是暗能量的来源。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比较了拥有中心黑洞的遥远星系和本地椭圆星系的观测结果,发现星系中央黑洞的质量比90亿年前增长了7—20倍,如此快速的质量增长无法用吸积和合并来解释,因此研究者大胆引入暗能量来解释这一现象。多管齐下寻找蛛丝马迹虽然困难重重,但人类在寻找暗物质、暗能量上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在此次发射欧几里得太空望远镜前,人类已经作出诸多尝试。在暗物质探测方面,我国发射的“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其可以通过测量高能宇宙射线来发现暗物质的踪迹。通常认为,宇宙射线的源头一般是超新星爆发,但暗物质湮灭时也会产生宇宙射线。如果能够发现超新星爆发以外的宇宙射线来源,或许可以间接探测到暗物质。除了上天找答案,为了寻找暗物质,人们还深入地下数千米。暗物质不可见,但它会和其他物质发生碰撞。因此,当暗物质和普通物质的原子核发生碰撞后,普通物质的原子核会动起来,产生微弱信号,科学家能够通过检测这种信号来探测暗物质的存在。但这种方法需要苛刻的实验环境。由于信号实在太过微弱,为了把宇宙射线本底屏蔽掉,营造出极纯净的实验环境,其必须在地下深处进行,且深度越深,宇宙射线本底越低。我国便在四川锦屏山地下约2400米建设了地下实验室,其重要目标之一便是寻找暗物质。此外,刘佳也表示,通过可见物质寻找暗物质也是当今粒子物理的前沿热点问题。例如,暗光子便是理论学家构建的沟通可见物质世界和暗物质世界的媒介粒子之一。不久前,刘佳参与的研究团队发现,地球附近的超轻暗光子暗物质能够诱导射电望远镜反射板上电子的振荡,产生可观测的射电信号,另外偶极射电望远镜能够直接与这种暗物质产生射电信号。基于这种现象,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射电望远镜直接探测地球附近暗光子暗物质的新方法。而在暗能量探测领域,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参与的暗能量光谱巡天国际合作项目(DESI)向全球发布了首批科学数据,包括了120万个河外星系、类星体及50万颗银河系恒星的光谱。该项目计划在5年内获取超4000万个星系的光谱数据,旨在构造出三维宇宙空间的物质分布,揭示暗能量的本质以及宇宙膨胀历史。相比于此前探测暗物质、暗能量的仪器,欧几里得太空望远镜的优势是大而精。其观测范围足够宽广,能够覆盖超过三分之一的天空,并可以对其中10亿个星系分门别类绘制宇宙图谱。“欧几里得太空望远镜的突破在于其所获得的高清超大面积巡天数据,可以提高引力透镜,特别是弱引力透镜测量精度,使其统计误差显著降低。”蔡一夫介绍。通过对数十亿星系的精确观测,欧几里得太空望远镜将创建包含星系形状、位置和运动状况等信息在内的,迄今最大、最精确的宇宙“3D地图”,帮助天文学家推断宇宙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属性,进一步加深对宇宙本质的了解。
  • 北京辐射安全中心2000万采购监测仪器
    日 期:2011年12月31日 招标编号:0701-114150160302   中技国际招标公司(以下简称“招标代理机构”)受北京市辐射安全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招标人”)委托,就利用其财政资金的“辐射环境应急监测仪器购置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现邀请合格投标人就下列服务和货物提交密封投标。   1、招标内容: 包号 品目号 货物名称 数量 (台/套) 简要技术要求 分包控制金额 (人民币万元) 1 1-1 反康低本底高纯锗γ谱仪 1 反康模式下的积分总本底(40 keV ~ 2 MeV): ≤ 0.5 cps;可同步获取反康普顿前后的谱图 775 1-2 反宇宙射线超低本底高纯锗γ谱仪 1 HPGe测器相对探测效率:大于175%;系统积分本底(50keV~2000keV): 10 min-1。 1-3 液闪谱仪 1 能量范围:α:4~8MeV,β:0~2MeV;优质因子(E2/B):3H:>1800(8mL水,20mL防氚渗透塑料瓶),14C:>15000(3ml苯,20mL低40K瓶);可自动测量不少于60个样品 2 2-1 累积剂量自动测量系统 1 测量数量:一次可以测量不少于200个热释光剂量卡; 521 2-2 大流量气溶胶采样器 2 无碳刷,最大流量150m3/h 2-3 空气碳-14采样装置 1 液体鼓泡法采集空气中14C 2-4 生物中C-14前处理装置 1 可一次处理至少6个样品 2-5 a样品前处理装置 1 可一次处理至少6个样品 2-6 空气氚采样仪 1 全天候快速采样,可移动采样 2-7 环境级剂量率仪 2 至少涵盖20keV~3MeV能量范围 2-8 水中氚浓集装置 1 可一次处理至少20个样品 2-9 氡及氡子体测量装置 1 至少0.01-20000Bq/m3 2-10 氡析出率测量装置 1 PIPS探测器,能量分辨率:不超过20keV (FWHM) 3 3-1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 1 高分辨,测量元素质量范围:2-260amu 669 3-2 微波消解装置 1 最大有机样品称样量:≥15g; 3-3 酸纯化装置 2 出酸量:400mL/12h 3-4 超纯水 1 以自来水为进水,连续生产实验室I级水和II级水。 3-5 离心机 1 最高转速不低于20,000r/min 3-6 超声波破碎 1 秒冲激发装置独立开关,1-10秒可调 交货期 合同签订后120天内 交货地点/项目现场 北京市海淀区万柳中路5号 质量保证期 仪器设备调试验收合格后24个月 是否接受进口产品 本项目所有品目均通过财政进口产品论证,可以采购进口产品   注:本次招标,投标人必须以标为单位进行投标响应,须对本项目中所有内容给予响应,评标和合同授予也以标为单位。技术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三章。   本项目已获得审批,资金已落实。项目预算金额为人民币2184.18万元。   2、招标文件售价、文件出售时间、地点、联系方式、银行信息:   (1) 文件售价:人民币300元/包,如需邮寄,另加邮费50元,售后不退。   (2) 时 间:2011年12月31日至投标截止日期,每日上午8:30—11:30,下午1:30—4:30(节假日除外)。   (3) 地 点: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中路90号通用技术大厦一层南大厅   (4) 联 系人:任 举   (5) 电 话:0086-10-63348310   (6) 收 款人:中技国际招标公司   (7) 开户银行:中国银行总行营业部   (8) 帐 号:778350010653   3、投标人资格要求:   (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册的、有法人资格和经营许可。   (2) 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 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4) 近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5) 必须购买《招标文件》并登记备案。   4、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和地点:2012年1月20日9:30(北京时间),北京西三环中路90号通用技术大厦420会议室,逾期收到或不符合规定的投标文件恕不接受。   5、投标保证金:投标人在递交投标文件时,应附有相当于投标总价1%的投标保证金。   6、开标时间:2012年1月20日9:30(北京时间)   7、开标地点: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中路90号通用技术大厦420会议室,投标人应派其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出席。   8、 评标办法和评标标准:综合评分法,其中商务部分15分,技术部分55分,评标价格30分,合计100分。详细的评分因素和标准见招标文件。   2. 招标人信息:   (1) 名 称:北京市辐射安全技术中心   (2)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万柳中路5号   (3) 联 系 人:王海鹏、马国学   (4) 电 话:010-82565813、82565827   (5) 监察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监察处   (6) 电 话:010- 68717194   3. 招标代理机构信息:   (1) 名 称: 中技国际招标公司   (2)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中路90号通用技术大厦1101A室   (邮政编码:100055)   (3) 联 系 人: 张乔治、陈颖   (4) 电 话: 010-63348261、63348611   (5) 传 真: 010-63373520
  • 中国科学家获得国际上首批宇宙大视场X射线聚焦成像天图
    2022年8月27日,在太原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发布了 EP-WXT 探路者的首批在轨实测结果。该设备是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的一个实验模块,于北京时间2022年7月27日搭载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SATech-01)发射升空。该项实验旨在开展一系列在轨测试和观测实验,为未来EP-WXT尽早开展科学运行奠定基础。EP卫星是由中科院主导的卫星,欧洲空间局和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参与合作,计划于2023年底发射。该仪器采用了先进的微孔龙虾眼X射线聚焦成像技术,观测视场可达340平方度(18.6度x18.6度),是国际上首个宽视场X射线聚焦成像望远镜。相比国际上其它X射线聚焦成像望远镜,其视场大小提高了100倍左右。截至目前,仪器已开展了为期4天的在轨测试观测,成功获得了一批天体的真实X射线实测图像和能谱。这是国际上首次获得并公开发布的宽视场X 射线聚焦成像天图。仪器的关键器件包括36片微孔龙虾眼镜片组成的X射线聚焦镜组件和4片大阵列CMOS传感器组成的焦面探测器,均为我国自主研发。这也是首次将CMOS传感器应用于空间X射线天文探测。EP卫星将搭载12个相同的 WXT望远镜模块,总视场可达3600多平方度。科学家利用该仪器首先观测了银河系中心天区(图1)。结果显示,单次观测就能够同时探测到多个方向上的X射线源,包含了恒星级质量黑洞和中子星。观测也捕捉到一个X射线辐射增亮数倍的中子星X射线双星(图2左)。同时,从数据中还能获得这些天体X射线辐射强度随时间变化的信息,以及天体的X 射线能谱。观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图2右)相比高度一致。该仪器也观测了银河系的近邻星系——大麦哲伦云(图3),单次观测即可覆盖整个星系,同时探测到包含黑洞和中子星的多个X射线源。通过未来更多的观测,宽视场望远镜将能高效地监测天体的X射线光变,预期将发现新的暂现源。图4展示了对著名的天鹅座超新星遗迹的成像结果,表明了龙虾眼望远镜对弥散源的成像能力。对超新星遗迹Cas A的观测,则充分展示了CMOS探测器优秀的X射线能谱分辨率(图5)。仪器还探测到距离8.14亿光年的遥远类星体的X射线,证明其对较暗弱的X射线源的探测能力(图6)。初步测试结果表明,仪器功能正常,为满足EP宽视场望远镜的科学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EP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袁为民博士表示,“这些结果十分激动人心,表明我们的仪器能够获得预期科学数据,为此我们付出了十多年的努力。我对未EP的科学能力充满信心“。国际上该领域著名专家,英国莱斯特大学P. O’Brien教授和R. Willingale教授表示:“WXT的首光结果令人印象深刻。这是第一个宽视场X射线聚焦望远镜,创造了一个新记录。… …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期待一个真正的宽视场软X射线望远镜,EP-WXT探路者的成功运行令人振奋。这项技术将对X射线天空的监测带来变革性的推动,这项试验也表明了EP卫星巨大的科学潜力。”该仪器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国家天文台X射线成像实验室于2011年开始研发龙虾眼X射线成像技术,与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密切合作,联合研发核心微孔光学器件,器件由北方夜视提供。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和中科院电工研究所也参与仪器的研制。SATech-01是中科院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首发星,由中科院立项。EP卫星由中科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专项支持,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是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总体单位,卫星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图1 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模块对银河系中心天区单次观测获得的X射线图像(视场18.6度x18.6度)。背景为Gaia的光学全天图像(银河系Gaia图片来自https://www.sci.news/astronomy/gaia-second-release-05950.html)。 图2 对银河系中心天区单次观测获得的X射线图像(左图)和仿真图像(右图),左右图的观测时长同为800秒,视场18.6度x18.6度。(左图中红色标记的是捕捉到的一个变亮的中子星X射线双星)。图3 左图:近邻星系大麦哲伦云的DSS光学图像(https://archive.eso.org/dss/dss);右图: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对大麦哲伦云进行700秒观测后得到的X射线图像(1个CMOS视场,9.3度x9.3度)。图4 观测到的天鹅座环状星云 (角直径2.5 度) 的X射线伪彩色图像(颜色代表光子的能量,红色0.3-0.6 keV 绿色0.6-0.8 keV 蓝色0.8-2.0 keV),观测时长为600秒。图5 观测到的超新星遗迹Cas A 的X射线能谱,观测时长为1100秒。分析表明能谱分辨率为150 eV图6 对遥远的类星体3C 382(红移0.056,距离8.14亿光年)的探测,表明仪器具有对较暗弱X射线源的探测能力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通过国家验收
    5月10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验收委员会认为,项目法人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和共建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按期、全面、优质完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建设任务,各项指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LHAASO的1/4规模探测装置于2019年4月投入试运行,全规模探测装置于2021年7月投入试运行,整体性能可靠,具备长期稳定的科学运行能力。LHAASO充分利用特定地域4410米优越的高海拔条件和先进技术优势,成为目前世界上最灵敏的超高能伽马射线探测装置、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甚高能伽马射线源巡天普查望远镜,以及能量覆盖范围最宽的超高能宇宙线复合式立体测量系统。LHAASO的建成运行,使之成为目前国际粒子天体物理三大实验设施之一,对促进该领域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带动前沿交叉相关学科发展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LHAASO是以宇宙线观测研究为核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15年12月31日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立项,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建设周期4年。LHAASO主体工程于2017年动工,于2021年全部完成建设,已先后通过由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工艺、建安、财务、设备资产和档案五个专业组验收。此次国家验收会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由中国科学院会同四川省组织,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咨公司、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近20位专家出席了验收会。LHAASO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平均海拔4410米,占地面积约1.36平方公里,瞄准的是当今最重要的科学前沿课题——高能宇宙线起源问题。它由5216个电磁粒子探测器和1188个缪子探测器构成的一平方公里地面簇射粒子探测器阵列、78000平方米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18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等三大阵列组成。LHAASO首席科学家曹臻介绍,LHAASO项目团队通过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完成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首次在大视场成像切伦科夫望远镜中大规模使用新型硅光电管,改变了这类望远镜不能在月夜工作的传统观测模式,实现了有效观测时间的成倍增长;发展了基于“小白兔”技术、适应4000米以上高海拔野外工况的大面积、多节点、高精度时钟同步技术,远距离同步精度提升到0.2纳秒,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采用了国产20英寸超大型光电倍增管,将时间响应提高了3倍,观测阈能从3000亿电子伏降低到700亿电子伏,观测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海量数据获取技术上取得显著进步,发展并实现了“无触发”数据获取,对宇宙线事例实现“零死时间”观测;采用特殊的数据筛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无损压缩,实现从海子山到高能所的实时数据传输。基于其超高的探测灵敏度,LHAASO在初步运行期间已经取得多项突破性的重大科学成果。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了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候选天体,并记录到人类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精确测定了标准烛光蟹状星云的超高能段亮度,发现1千万亿电子伏伽马辐射,挑战理论极限。LHAASO在建设期间即开展观测,科学成果持续产出。截至目前,基于LHAASO项目发表的期刊论文累计约215篇、会议论文约156篇。LHAASO项目建设单位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建制化研究的优势,依托设施开展观测与理论研究,并面向国内外全面开放共享。目前,已有28个天体物理研究机构成为LHAASO的国际合作组成员单位。合作组利用LHAASO的观测数据开展粒子天体物理研究,同时进行宇宙学、天文学、粒子物理学等众多领域的基础研究。LHAASO将成为以中国为主、多国参与的国际宇宙线研究中心,借助高海拔伽马天文、宇宙线的观测优势,成为独具特色、综合开放的科学研究平台。曹臻介绍,中国的宇宙线实验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954年,中国第一个高山宇宙线实验室在云南东川海拔3180米的高山建成;1989至2000年,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羊八井相继启动了中日合作ASγ实验、中意ARGO-YBJ实验;LHAASO是我国第三代高山宇宙线观测站,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粒子天体物理支柱性实验站之一,使我国在高能伽马射线天文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国内第一台超低本底液闪谱仪亮相第十三届国际核工展
    2014年4月15日,以&ldquo 清洁核能科技,助力美丽中国&rdquo 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为期4天。本次展会共有40多个国家的200余家参展商参展。   上海新漫公司作为国内中高端核辐射检测仪器仪表、辐射监测系统和设备的专业制造商,以崭新的面貌在特装展区成功地展出了近一年来推出的各款新产品,包括用于核电环境监测的便携和固定式设备、部分KZC系统设备、部分KRT系统设备、安保安检设备和国内第一台超低本底液体闪烁谱仪。   展会期间,我国核工业界的领导、专家、国内外同行厂家以及专业观众踊跃参观我司展台,并对各产品的性能特点、技术参数、应用领域等方面向上海新漫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咨询,大家均对于上海新漫公司的自主创新精神和较高的技术水准给予高度的许可和赞扬!   上海新漫公司展出的一款明星产品--应用于环境超低水平放射性测量的SIM-MAX LSA3000超低本底液体闪烁体谱仪成为了本届核工展被关注的焦点。超低本底液闪谱仪是低水平放射性测量的必需设备,在地质、环境和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或谱仪是测量环境&beta 放射性核素最常用的设备,特别是3H和14C的测量,液闪方法占据了半壁江山。上海新漫公司瞄准国内超低水平放射性测量的市场需求,凭借其在核辐射检测行业近10年的技术积累,同时聘请中科院多位资深液闪技术专家作为核心研发团队的技术顾问,课题组历经3年多的精心研制成功推出国内第一台超低本底液体闪烁谱仪样机。其独创性的采用3+3型符合和反符合探测及TDCR技术,具有测量样品无需内置&gamma 标准源进行淬灭校正和同时测量40个样品的显著特点,其关键技术参数可匹敌国际市场主流产品,该产品的问世及时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产品空白,为我国环境监测和核电发展事业保驾护航。   下列图片为展会现场: 展台全景 核工业界领导前来展台参观指导 便携式核辐射仪器展示区 核辐射检测新产品集中展示区 超低本底液闪谱仪展示区及技术人员 现场测量演示及专业观众交流
  • 3064万!兰州大学射线式分析仪器类设备采购项目(第2批)
    项目编号:LZU-2022-434-HW-GK项目名称:兰州大学射线式分析仪器类设备采购项目(第2批)预算金额:3064.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标段号标的名称计量单位数量预算金额(万元)是否进口第一标段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套1650是第二标段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套1500是第三标段多功能电子能谱仪套1450是第四标段X射线单晶衍射仪套1380是第五标段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套1500是第六标段超低本底液闪计数器套1145是第七标段低本底高纯锗γ谱仪套1110是第八标段阿尔法谱仪套1139是第九标段全谱直读型ICP-OES套190是第十标段碘化钠γ谱仪套5100是详见采购文件第三章项目采购需求合同履行期限:一标段:合同生效后12个月内供货二标段:合同生效后9个月内供货三标段:合同生效后180个日历日内供货四标段:合同生效后120个日历日内供货五标段:合同生效后120个日历日内供货六标段:合同生效后90个日历日内供货七标段:合同生效后90个日历日内供货八标段:合同生效后90个日历日内供货九标段:合同生效后60个日历日内供货十标段:合同生效后120个日历日内供货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滨松MPPC(硅光电倍增管)助力我国LHAASO宇宙线探测项目
    日前,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布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光敏探测器成像阵列-硅光电倍增管采购项目中标结果。滨松成功中标,确定将为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项目供应上万片特殊定制的MPPC(硅光电倍增管)产品,用于宇宙线的探测。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 LHAASO三大系统之一——广角契伦科夫望远镜阵列(WFCTA)滨松MPPC产品将在该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持,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也是对宇宙线起源之谜发起的一次猛烈的冲击。它位于海拔4410m的四川稻城海子山,面积达1.36平方公里,总投资12亿人民币。其建成后将跻身世界四大宇宙线研究基地之一,并带来三个世界之最:最高的高能伽马射线探测灵敏度;最灵敏的甚高能伽马射线巡天探测;最宽广的宇宙线能量测量范围。 滨松中国十分荣幸能参与到LHAASO当中。通过淬炼新型光电器件MPPC技术,为我国又一伟大实验提供了可靠的光电技术支持。MPPC多被称为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 Photomultiplier,SiPM/SSPM)是当下光探测器届的新晋明星,根据其工作原理,也被称为多像素光子计数器(Multi-Pixel Photon Counter),即MPPC。其由多个工作在盖革模式下的APD组成,虽然本质上是一个光半导体,但具有优良的光子计数能力,适用于监测在光子计数水平下极弱光的场合。滨松各MPPC阵列产品(非项目组用)
  • GE推出两款超低射线检查仪器
    第7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GE医疗推出两款超低射线检查仪器:Optima CT 680和Definium 6000。   全身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Optima CT 680,通过视网膜探测器和ASIR 2.0技术,实现了全身超低剂量下的高清成像。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Definium 6000,则能提供双能采集功能的DR系统,一次检查可获标准DR、软组织和骨组织三幅图像,有助减少重复曝光和患者射线剂量。
  • 一张大网为你盯紧核辐射
    p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与核安全有关的辐射监测显得比较陌生,常涉及一些公众平时很少接触的名词,其中电离辐射的计量单位之多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辐射监测都有哪些关键指标?其意义是什么?在哪些地方测?数据的正常/安全范围是多少?本文通过拆解国家核安全局每年发布一次的《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就这些问题说道说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75ff7d22-4bdd-434c-b106-887964222ce6.jpg" title=" 核辐射1.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青海、西藏两省区地处高原,稀薄的大气对宇宙射线的屏蔽效果较弱,空气中的辐射水平明显高于东部平原地区。 /span /p p   实时紧盯空气吸收剂量 /p p   2007年,环保部建起了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开展的监测覆盖了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国家重点监管的核设施周围环境监督性监测和核事故应急监测。根据监测场所的不同,监测指标的种类、数量和要求也各不一样。 /p p   首先是和公众生活关系最直接的一项指标——空气吸收剂量率,也就是单位时间内空气吸收的辐射剂量,计量单位为戈瑞/小时(Gy/h),1戈瑞表示每公斤物质(如空气)吸收了1焦耳(J)的辐射能量。它可直接、快速、连续反映环境辐射水平,是环境辐射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全国辐射环境监测方案》的要求,我国10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含部分地、州、盟所在地,以下同)的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下简称“自动站”),可以对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在线连续监测,每5分钟记录一次实时平均值 2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自动监测站能统计一段时间内的累积剂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c8a5cb42-5829-4264-bd87-6ce4a40a8a8c.jpg" title=" 核辐射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宁夏固原市的辐射自动监测站 /span /p p   下雨可致辐射量翻倍 /p p   由于海拔、经纬度以及环境条件等的不同,不同地区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本底水平有一定差异。比如青海、西藏地处高原,相对稀薄的大气对宇宙射线的阻挡能力较弱,电离辐射强度就高。《2016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数据显示,这两地的自动站有一半以上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在150 200纳戈瑞/小时(nGy/h,1戈瑞=10亿纳戈瑞)之间,几乎是全国空气吸收剂量率最高的地方。而北京、上海这些平原地区大多在70 90纳戈瑞/小时浮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486db01a-4bdf-4360-8bbb-1ec218e8629a.jpg" title=" 核辐射3.jpg" / /p p   对同一个站点来说,天然辐射所致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会随着降雨、冰雪覆盖、土壤水分、地下水位等自然因素的变化而上下波动。比如降雨会引起空气中氡的子体沉降:氡是一种由天然放射性铀系矿物经亿万年衰变积累而来的放射性气体,但它发生衰变后转化成的子体钋、铋、铅等则是固态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通过雨水的冲刷而落地,能使地表附近的空气吸收剂量率短时间内增加50% 100%,具体程度取决于降雨时间间隔和降雨量。但一般升高持续几小时后又会下降至比平均低约5%的水平,这是因为土壤水分增加,加强了对辐射的屏蔽作用。如果不再降雨,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空气吸收剂量率会在几小时或几天后回归正常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5d954454-80f1-4d0a-b723-57e0172cc73b.jpg" title=" 核辐射4.jpg" / /p p   此外,积雪覆盖也能屏蔽一定辐射,1厘米厚的雪可使空气吸收剂量率降低约1%。 /p p   因此,空气吸收剂量率的正常值范围其实是因地制宜的,并没有全国性的统一规定。1983 1990年,原国家环保局开展了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获得了各省份陆地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宇宙射线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各地的监测结果只要不超过这份调查的数据范围就没有问题,用业内行话就是“处于当地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a6972d3a-c67b-41a1-8716-d1a5336e94c4.jpg" title=" 核辐射5.jpg" / /p p   “气溶胶监测”是什么? /p p   除了空气吸收剂量率,核安全部门还要监测和公布空气中某些具体放射源,这被称为“大气气溶胶监测”。“气溶胶”其实就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微粒。一方面,地层和建筑物等散逸到空气中的氡衰变生成钋、铋、铅等天然放射性子体,使周围环境中的气溶胶可能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素。另外,核与辐射设施在正常运行时,向大气环境排放气态流出物,可能会给周围环境中的气溶胶贡献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比如铯137、锶90等。 /p p   气溶胶在大气中随气流而迁移,能在高空成为雨雪的凝聚核心,然后随之降落到地面。沉降于地面的放射性物质又可通过水的蒸发和风力作用重新进入大气。所以,气溶胶中的放射性核素既能对人直接造成外照射,也可因吸入或通过食物链被人体摄入而造成内照射。“放射性活度浓度”,就是监测这些污染物的放射性水平所用的指标,也称“衰变率”,其计量单位是贝可(Bq)/立方米,1贝可的意思是每秒钟有1个放射性原子发生衰变,放射性活度浓度越高说明放射性越强。 /p p   在各类气溶胶中,以下两种放射源和普通公众关系比较近。 /p p   气碘(元素符号I):碘元素家族有35种同位素,除碘127为稳定核素外,其余都有放射性。其中碘131是人工放射性核素,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不会存在。它是核反应的主要裂变产物之一,半衰期比较短(只有8天)还易“挥发”(准确地表述叫“升华”),不仅是反应堆周围环境的监测指标,也是核武器试验和反应堆事故的信号核素。目前在局部环境可监测到的微量碘131主要来自同位素生产、相关医疗机构和反应堆运行。 /p p   氚(元素符号T):氢的放射性同位素,既是天然放射性核素,又是人工放射性核素。氚的天然来源是高能宇宙射线同大气中氮和氧的相互作用,但含量少得可以忽略不计。核爆炸试验、核电站及核燃料后处理厂等才是氚的主要来源。在环境中的氚99%以上都以氚化水(正常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氚原子替代)的形式存在。所以在辐射环境监测中,氚的监测一般仅考虑这一形态,在空气监测方面指的就是含氚的水蒸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b619e950-e627-41eb-910a-ae0d1d2649d4.jpg" title=" 核辐射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夜光手表就是利用氚元素的放射性来产生荧光的 /span /p p   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9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气溶胶监测,其中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还进行大气沉降物、空气和降水中的氚、气态放射性碘(以下简称“气碘”)的监测。根据《2016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的统计,这些气溶胶放射性指标在2016年一切正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51b8cf0c-db85-4d7e-88fa-42338f172d4b.jpg" title=" 核辐射7.jpg" / /p p   碘虽然是固体,但是很容易升华成紫色的气态碘逸散到空气中。监测空气中的放射性碘可以有效掌握核设施运行对环境的辐射影响。 /p p   水体辐射监测看总量控制 /p p   说完了空气,再来说说水方面的辐射监测。水体监测范围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江河流域以及西南和西北诸诃、浙闽片河流,20座湖泊(水库),32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9个城市的地下水,沿海11个省份的海水和海洋生物监测。核心监测指标是总α活度浓度和总β活度浓度。 /p p   所谓的α/β说的是能衰变放出α射线或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它不针对水体中具体某种核素的活度浓度,而是测量所有α放射性核素或β放射性核素带来的总体放射性水平。国家核安全局的资料显示,总放射性测量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又能很快出结果,因此对大量放射性监测样品的快速筛选十分有用。如果所测水样的总α或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处在正常范围,就不用再单独分析测量每种放射性核素了,从而节省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我国现行的饮用水新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在放射性指标方面也只是规定了总α/β的活度浓度限量,分别是0.5贝可/升和1贝可/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647a8773-611a-4daf-8528-85a2cb4089d4.jpg" title=" 核辐射8.jpg" / /p p   在这个基础上,核安全部门还要进一步监控铀、钍、镭226、锶90、铯137等具体的放射性核素。其中铀、钍是核燃料的来源,它们的衰变速度较慢,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数十亿年 镭226是铀和钍衰变的产物,它再衰变就是放射性气体氡222,同辐射安全关系密切 锶90、铯137是人工放射性核素,能反映核设施运行是否安全无泄漏,而且相对容易被生物吸收,所以也是监控重点。 /p p   和空气一样,2016年的水体辐射监测结果表明,各饮用水水源地的上述指标都是正常水平,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也没有突破饮用水国标的限制。 /p p   土壤监测同样重要。表层的放射性物质对人直接造成外照射,农作物的根系则会将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吸到可以吃的部分,对人体造成内照射。另外土壤表层颗粒和放射性沉积物被风扬起,又会经呼吸途径造成内照射。土壤放射性的来源主要是地球上原生的天然放射性矿藏以及大气核试验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留下的沉降物。目前土壤监测覆盖全国33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主要监测铀238、钍232、镭226和铯137。从2015年和2016年的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来看,这几个指标均没有超出正常值。 /p p   核电监测网全方位严防死守 /p p   比起普通环境的气、水、土监测,核电基地周围辐射监测属于监督性监测,要求更严。有专门的《全国辐射环境监测方案》《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进行规定,监测网络可以说是全方位多维度严密布点。比如在核电厂区边界、地面最大浓度处、关键居民点都布设空气吸收剂量率在线连续监测点 监测厂界20公里范围内的累积剂量 在液态流出物排放口、主导下风向或排水口下游灌溉区设置监测点,着重加强藻类、贝壳类、松针、茶叶等放射性指示生物(对某一环境特征敏感、具有指示特性的生物)的监测 厂界10公里范围内16个方位角布设土壤监测点和环境样品对照点。 /p p   这种监测的重点是核电站释放的人工放射性核素,通过与辐射本底水平对比,掌握核电站正常运行对周围环境和附近居民产生的实时影响和长期累积趋势影响,更能第一时间监控异常状况和突发事件。 /p p   公众受照:天然氡污染占一半 /p p   具体到环境辐射和放射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有个“有效(吸收)剂量”的概念,用来反映该剂量的辐射危害大小,也叫当量剂量或照射(受照)剂量,单位是希沃特(Sv,曾译作西弗),简称希。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的报告指出,全球天然电离辐射源所致的个人有效剂量为1 13毫希/年,平均2.4毫希/年。我国大约为3.1毫希/年,其中有一半是氡及其子体的内照射贡献的。氡作为天然辐射源中唯一的气态放射性物质,仗着放射性活跃和气体扩散优势,是对普通公众健康威胁最大、影响最普遍的放射性元素。 /p p   至于核电站、核医疗、工业用放射源这类人为活动带来的辐射剂量,国标《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有专门规定:公众受到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得超过1毫希,涉核职业工作者则为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20毫希。同时,根据《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 6249-2011)的要求,我国核电站必须以反应堆为单位控制厂区的年排放总量,每座核电站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公众带来的个人有效剂量要小于0.25毫希/年,实际也确实做到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f4dc318a-2c9e-4699-970f-08534977c89a.jpg" title=" 核辐射9.jpg" /   /p p   氡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大肺癌诱因,每人每年受到的天然电离辐射有一半是氡及其衰变产物贡献的。 /p p   中国已摆脱福岛核事故影响 /p p   由于管控严格,核电站正常运行造成的辐射并不大。《2016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还指出,环境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和铯-137,主要为20世纪大气层核试验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残留。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核电历史上最严重的事故,前苏联、北欧、西欧等国家的广大地区都受到明显的污染,我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日本福岛核事故虽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事故等级同为7级,但两者事故的状态不完全相同,福岛的放射性物质释放量比切尔诺贝利小得多。2011年3月11日事故发生后,我国全国范围内陆续检测到碘-131、铯-137和铯-134等人工放射性核素,但从同年4月底至今,这起事故对我国环境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的测量结果已经“无可探测到的影响”。(《环境与生活》杂志供稿) /p
  • “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伽马光子科学数据发布
    空间伽马射线观测作为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宇宙起源、暗物质探测等科学前沿问题的研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9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发布“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批伽马光子科学数据。此次公开发布的为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伽马光子科学数据(共计99864个事例),以及与其相关的卫星状态文件(共计1096条记录)。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又名“悟空”号)作为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一期)首发星,于2015年12月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其主要科学目标通过在空间观测高能电子(包括正电子)和伽马射线能谱,寻找暗物质粒子的存在证据,并开展宇宙射线起源及伽马射线天文方面的相关研究。经过五年半的平稳运行,目前“悟空”号卫星平台、有效载荷均工作正常,已经完成全天区扫描超过11次,获取了约107亿高能宇宙射线事例,已先后获得了宇宙线电子、质子、氦核等TeV以上能区最精确的测量结果。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有效载荷由4个子探测器(塑闪阵列探测器PSD、硅阵列探测器STK、BGO量能器、中子探测器NUD)构成。其中塑闪阵列探测器主要用于测量入射粒子的电荷,并用于伽马射线的反符合探测;硅阵列探测器主要用于测量入射粒子的方向,内部装有钨板将伽马射线转换为正负电子从而实现对其方向的精确测量,同时也可以对入射粒子的电荷进行测量;BGO量能器主要用于测量宇宙线粒子尤其是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的能量,同时进行粒子鉴别,剔除高能核素(包括质子和重核)本底;中子探测器用于测量宇宙线中的强子与中子探测器上层的物质发生作用产生的次级中子,进一步剔除高能核素本底。暗物质粒子间接探测、宇宙线物理和伽马射线天文是“悟空”号卫星的三大科学目标,而对伽马射线的观测是实现其科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伽马光子不带电荷,在传播的过程中不会被磁场偏转,可以更好地携带暗物质空间分布的信息,故而在暗物质间接探测研究中伽马射线数据具有特殊价值。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伽马射线观测具有极高的能量分辨率,有望更好地研究暗物质的性质。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与紫金山天文台将持续发布伽马光子科学数据,开展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及工具的研发,为公众提供数据共享与应用服务。“悟空”号伽马射线曝光图
  • 强发射线星系光谱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郑振亚带领的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等国内外研究单位,基于目前最大的绿豌豆(Green Pea,GP)星系光谱搜寻样本,在近1550例绿豌豆星系中发现了5例具有双峰窄线的特殊星系,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类特殊天体可能起源于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i,AGN)的合并。这一成果有望揭示绿豌豆星系这一类特殊星系中的大质量星系和超大质量黑洞的联合演化特征。7月19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NRAS)上。绿豌豆星系,因呈现为绿色、致密的光学形态而得名,具有极强的发射线,特别是电离氧[OIII]发射线。绿豌豆星系通常是质量较小、贫金属丰度、恒星形成活动活跃的低红移星系,被认为是早期星系在近邻宇宙中的对应体。部分绿豌豆星系中显示出活动星系核的活动迹象,体现了核区超大质量黑洞活动的特征。因此,系统地搜寻研究绿豌豆星系,能够帮助天文学家更深入地探讨早期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同时,研究绿豌豆星系的AGN样本为开展早期超大质量黑洞与寄主星系的联合演化的研究带来启示。联合研究团队,基于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河外巡天项目的绿豌豆星系样本,对LAMOST光谱发射线轮廓进行了分析(如图)。LAMOST河外巡天项目的绿豌豆星系样本是目前最大的豌豆星系光谱搜寻样本,囊括近1550例豌豆星系光谱,比此前的斯隆数字巡天(SDSS)光谱证认的豌豆星系样本数目提升了一倍以上。研究发现,在近1550例豌豆星系光谱中,仅有5例具有明显双峰窄线的绿豌豆星系,根据X射线、中红外、射电等多波段测光和光谱数据,利用能谱拟合和光学谱线诊断的方法高度可信地认证了该样本中的AGN活动。结合发射线轮廓以及光学形态,研究表明,这些星系的双峰轮廓的物理来源更可能是双AGN合并而不是外流或气体盘。上海天文台博士研究生林如秋表示,这五例绿豌豆星系的双峰发射线的成分非常窄,形态致密无法分辨盘结构而且没有明显倾斜角度,因此双峰源于外流或者气体盘的可能性低。郑振亚表示,这5例绿豌豆星系比一般2型AGN中的双峰发射线星系有更强的[OIII]的等值宽度(等值宽度定义为线强与连续谱的比值),而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早期宇宙中星系并合相关,即将进行的LAMOST绿豌豆星系新一期巡天项目将有望为我们提供更多此类特殊星系样本,进一步揭示大质量星系和超大质量黑洞的联合演化情况。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智天文研究合作项目,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一期科学项目、上海天文台培育项目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左列为五个双峰窄线豌豆星系的Pan-STARR光学gri三色伪彩图。图片尺寸为10角秒×10角秒。右列为光谱发射线拟合结果。黑线为观测光谱、蓝线为拟合成分、红线为模型光谱。
  • 2011下半年仪器采购:环境监测机构
    相关新闻专题:聚焦2011年下半年仪器招标中标   2011年下半年,国内仪器市场依然火爆,国内政府职能系统、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实验室采购了大批仪器。仪器信息网现对这半年来的仪器采购情况进行摘录,并按照采购单位分类展现,以飨读者。   以下是2011年下半年国内部分环境监测机构仪器采购情况:(2011年7月1日-12月23日)   (备注:本文仅对在仪器信息网“销售亮点”栏目发布的、涉及金额较大、采购项目较多的招标、中标信息进行了统计,不排除有一些机构的仪器采购项目未统计在内,敬请见谅。表格中的时间为此招标或中标信息在仪器信息网上发布的时间。更多信息,敬请访问仪器信息网资讯频道“销售亮点”栏目!) 采购单位 采购仪器种类 数量 (台/套) 金额 (万元) 发布时间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自动液液萃取装置、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液质联用仪、GC、AAS、环境空气H2S/SO2分析仪等 56 12月 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 反宇宙射线超低本底HPGeγ谱仪、实验室N型HPGeγ谱仪、八路α谱仪、X剂量率仪等 9 996 12月 上海市环保局GC-MS、GC、HPLC-MS、GC-MS-MS、流动注射仪、气体自动进样仪等 142 11月 广东省水文局 ICP-MS、GC-MS、快速生物毒性分析仪、便携式多参数测定仪、AFS等 68 1560 11月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AFS、AAS、PCR等 1852 11月 兵团环保局 xγ射线快速检测仪、GC、LC、气质、便携水质分析仪、便携有毒有害气体分析仪等。 501 11月 宁夏环保厅 便携水质检测仪、便携有毒有害气体分析仪、大气自动监测系统、GC、AAS等。 116 2223 11月 加长烟尘采样枪、COD快速测定仪、生物发光测量仪、便携余氯测定仪测汞仪等 394 9月 GC、有机样品浓缩仪、GPC净化仪、便携光面积测定仪、细菌检定分类系统等 56 9月 呼伦贝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GC、GC-MS/MS、LC-MS/MS、烟气综合分析仪、便携重金属测定仪、地物光谱仪等。 1357 11月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pH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AAS仪、微波消解器、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等仪器 1845 10月 底泥采样器、ICP-MS、AAS分光光度计、地表水重金属自动监测仪等 852 10月 甘肃省环保厅 万分之一分析天平、水样自动采样器、GC、离子色谱仪、AAS、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等 1700 10月 国家环境二噁英监测中心 GC-MS、氮吹仪、GC/MS/MS等 1770 10月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粒径谱监测系统、激光雷达系统等大气监测仪器 880 10月 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AAS、AFS、流动注射分析仪、便携水质多参数测定仪、紫外可见、GC-MS、GC等 14 10月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 便携水质分析仪、便携有毒有害气体分析仪、大气自动监测系统、AAS、红外测油仪等 216 1624 10月 江苏环境保护厅 LC-MS、GC-MS、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等 44 2086 10月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 便携式水质分析仪、AAS、TOC、激光粒度仪、GC、GC-MS、在线营养盐分析仪等 1400 10月 吉林省环保厅 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生物安全柜、测汞仪、红外测油仪、微电脑烟尘平行采样仪、显微镜等 114 1012 10月 汽车尾气监测仪、BOD、测汞仪、AFS、COD、声级计、便携多水质检测仪等 152 9月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在线/便携生物综合毒性监测仪、在线藻类分类检测仪、在线GC-MS、便携GC-MS等 16 1415 8月 TOC、AAS(石墨炉)、全波长多功能酶标仪、浮游植物荧光仪、生物显微镜等 62 8月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多波束测深仪、多参数水质仪、剖面仪、海流计、地物光谱仪、ADCP、GC、GC-MS等 30 640 8月 广西环境保护厅 GC、LC、ICP、测汞仪、汽车尾气监测仪、AFS、声级计、便携式金属测定仪、AAS等 450 3900 7月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辐射监测仪器 5568 7月
  • 内地21省份已监测到放射物 川渝陕首次测到
    针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3月30日权威发布: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的最新信息分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情况趋于稳定,周围环境放射性水平呈继续下降趋势。   3月30日,工作人员对装载海豚的箱子外壁进行消毒。4只日本海豚落户长沙海底世界公园,抵达机场后接受核辐射检测。新华社记者李尕 摄   3月30日,在我国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宁夏部分地区空气中监测到来自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对公众可能产生的附加辐射剂量小于岩石、土壤、建筑物、食物、太阳等自然辐射源的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相当于乘坐飞机飞行2千公里所受的宇宙射线照射量的千分之一,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不会产生影响,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综合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监测分析认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不会对我国环境及境内公众健康造成危害。   26日起共21省份测到放射物   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宁夏、黑龙江、江苏、山东、北京、河南   ■ 分析   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组织专家会商,对28日在我国华东、华南部分地区监测到的极微量核放射性物质情况进行了研判,并分析表明,未来三天福岛核电站释放的核放射性物质对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无影响。   华东放射物由北方“空降”   经专家分析:华东部分地区出现的核污染物很可能是沉降所致:25日至27日流经中国上空的气流主要有3支,一支是经新疆到东部沿海的偏西气流,另一支是经贝加尔湖到东部沿海的西北气流,第三支是经库页岛、俄罗斯东部回流到中国东北部的偏北气流。   经过对低层大气散度演变分析发现:25日08时和27日08时曾在上海等周边附近出现过弱辐散,即有大气下沉运动,其余时间为弱辐合(上升运动)。来自北方的极微量核放射性物质可能从高空随气流下沉到底层空气中,致使华东各省28日监测到了极微量的核放射性物质。   华南放射物从日本“直达”   华南部分地区出现的核污染物可能是污染物沿日本以南洋面上底层偏东风气流扩散至我国华南沿海所致:自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以来,日本上空大气环流方向一直是由西往东的强劲西风,主要的核放射性物质是向日本偏东太平洋区域扩散,前期气象条件不利于核放射性物质从日本扩散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3月26日,底层大气环流发生一些变化,26日至28日,日本南部洋面上大气底层维持偏北风至东北风,我国台湾以东洋面则以东北风为主。受其影响,前期福岛核电站事故扩散至日本以南太平洋区域的放射性物质可能沿偏东气流扩散至我国东南沿海区域,但量级极微小。本报记者林文龙   ■ 部门动态   气象局预测放射物扩散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昨日介绍说,气象部门主要是监测大气环流,也就是利用天气的变化来判断核辐射扩散的一个大概去向。而在我国,气象部门只是做扩散的研究预测,海洋局会对海洋的情况进行检测,环保部会对大气的情况进行检测。   “风向、风力、降水等,是核污染会向何方扩散的重要指标,也是我们的主要关注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介绍,对于境外的天气变化观测,一般是两种方式,一个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气象资料交换,一个是自主监测,其手段主要是靠卫星。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11颗气象卫星,6颗卫星在轨运行,成为国际上同时拥有静止气象卫星和极轨气象卫星的少数国家和地区之一。本报记者 林文龙   环保部编书解读核辐射   记者昨天获悉,为普及核与辐射安全相关知识,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第一时间组织编写的《核与辐射应对防护99问》,已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发行。满足公众对核与辐射安全问题的知识需求。   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核与辐射应对防护99问》是目前核与辐射安全方面权威性的防护应对手册书。核辐射事故发生时,需要如何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什么情况下服用稳定性碘?这些问题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 普林斯顿发布新型SOPHIA-XO相机,可快速、超低噪检测软X射线
    p    strong 微光成像和光谱仪器的领先制造商—普林斯顿仪器公司于昨日发布了数款全新的快速、超低噪相机,可应用于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真空紫外线(VUV) /span 和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软X射线 /span 的直接检测。SOPHIA-XO相机平台专用于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VUV/EUV/XUV成像,X射线衍射,X射线显微镜,X射线全息摄影,X射线光谱,和X射线等离子 /span 这类科学应用领域。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width=" 400" height=" 331" title=" 2-1.pn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33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d593b932-f14f-4b17-b345-c1a9331d0d1d.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strong /p p   新式SOPHIA-XO相机使用了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背照式CCDs /span ,这种CCDs可直接检测到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极宽范围的VUV和X射线(5eV到30keV) /span 。这些新款“XO”相机机型,丰富了普林斯顿仪器公司受欢迎的SOPHIA& reg 产品线,具有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100%填充系数的2048× 2048和4096× 4096图片格式,高达150000e-的最大阱容,& gt 95%的QE(Quantum Efficiency量子效率)峰 /span 的特点,可读出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低至3.5e- rms(root mean square均方根)的噪声 /span 。一个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4端口,16MHz的读出架构 /span 使这些新型相机可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每秒传递超过3个全帧 /span —这比之前的两端口相机要快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7倍至10倍 /span 。 /p p   SOPHIA-XO可用于VUV应用所需的紫外线增强膜或软X射线应用所需的非减反射膜。所有SOPHIA-XO相机均采用普林斯顿仪器公司的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创新性专利技术ArcTec& #8482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 /span /span 该技术使用气体或液体热电冷却的形式将温度降至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90℃ /span 。 /p p   将快速、高灵敏性独特而严密的、完善的结合在一起,使新型SOPHIA-XO相机在实验室、同步加速器和OEM系统的无数大视野X射线应用中表现完美。通过一个可旋转的、符合行业标准的、具有高真空度密封设计的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CF法兰 /span 与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UHV仪器 /span 进行连接简单而方便。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i “SOPHIA-XO提供了真正杰出的直接检测性能,”普林斯顿仪器公司的影像产品经理Michael Melle讲道。“我们的工程师精心地设计‘XO’的每一个方面以制作一个完美的相机平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无与伦比的高帧率低噪灵敏度,为激动人心的新技术及科学发现提供可能。” /i /span /p p   SOPHIA-XO相机支持采用普林斯顿仪器公司的知名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64位LightField& reg 影像和光谱分析软件 /span ,并将其作为一个可供选择的系统。LightField提供了数百种用户增强功能,包括内置一个强大的实时数据分析数学引擎。LightField同样允许使用第三方软件包直接进行控制,如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LabVIEW& reg (美国国家仪器公司)、MATLAB& reg (迈斯沃克)、Python& reg (PSF)和EPICS(Experimental Physics and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实验物理和工业控制系统)同步加速器软件 /span 。 /p
  • 上海新漫公司和群星集团公司共同完成首单 两台超低本底液体闪烁谱仪的交付任务
    超低本底液闪谱仪是低水平放射性测量实验室的必备设备,主要用于环境样品(如水, 空气, 土壤,动物以及植物)中的低水平的3H、14C等放射性核素含量的定量测定,也可用于其他&alpha 核素和&beta 核素的测量,广泛应用于核电站、核能设施、环境保护、教育、科研、水文地质、食品科学、考古断代和远洋考察等领域。 上海新漫公司研发出超低本底液闪谱仪---LSA3000。其技术性能和指标参数跻身于国际先进的超低水平液闪谱仪行列。LSA3000独有的三相两两符合(TDCR)技术带来的绝对测量功能,为LSA3000开发除3H、14C测量之外的其他核素探测功能提供了可能。 2015年05月,上海新漫与群星集团共同完成两台LSA3000超低本底液闪谱仪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LSA3000完全满足超低本底液闪谱仪的招标技术指标要求,两台仪器已正常运行于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的低水平放射性实验室。 以下为设备交付现场和验收合格的图片:
  • 2130万!杭州师范大学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能谱仪等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编号:HZNU-2023189 项目名称: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能谱仪 预算金额(元):7300000 最高限价(元):7300000 采购需求: 标项名称: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能谱仪 数量: 1 预算金额(元): 7300000 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能谱仪主要内容:具体以招标文件第三部分采购需求为准,供应商可点击本公告下方“浏览采购文件”查看采购需求。 备注: 合同履约期限:标项 1,1.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能谱仪:合同签订后12个月内完成设备供货、安装、调试,试运行一个月后采购人组织验收。2.能谱仪:合同签订后3个月内完成设备供货、安装、调试,试运行一个月后采购人组织验收。 本项目(是)接受联合体投标。2.项目编号:HZNU-2023151 项目名称:杭州师范大学2023年高通量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和120KV透射电子显微镜 预算金额(元):7500000 最高限价(元):3000000,4500000 采购需求: 标项一 标项名称: 高通量分子相互作用分析 数量: 1 预算金额(元): 3000000 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高通量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材料等领域的高科技分析仪器。主要用于定量检测不同分子间结合的特异性,结合的强弱(亲和力),结合的快慢和所形成复合物的稳定性(动力学),能够筛选、寻找和鉴定生物分子的结合过程中的协同者和参与者,从而有助于揭示表型背后更深层次的分子机制,具体以招标文件第三部分采购需求为准,供应商可点击本公告下方“浏览采购文件”查看采购需求。 备注:允许进口 标项二 标项名称: 120KV透射电子显微镜 数量: 1 预算金额(元): 4500000 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120KV透射电子显微镜,是对生物微结构、各种无机物的材料、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和等进行显微观察和定量分析最强有力的工具,可进行微观结构的形态和观察,晶格像及晶体缺陷的分析,具体以招标文件第三部分采购需求为准,供应商可点击本公告下方“浏览采购文件”查看采购需求。 备注:允许进口 合同履约期限:标项 1,自合同签订之日且免税表下达之日起,120日历天内供货到位。 标项 2,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65 个日历日内完成运输、安装、调试、培训,达到验收标准。 本项目(是)接受联合体投标。3.项目编号:HZNU-2023185 项目名称:杭州师范大学流式分选仪、流式分析仪(高配)采购项目 预算金额(元):6500000 最高限价(元):3500000,3000000 采购需求: 标项一 标项名称: 流式分选仪 数量: 1 预算金额(元): 3500000 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采购项目主要内容:具体以招标文件第三部分采购需求为准,供应商可点击本公告下方“浏览采购文件”查看采购需求。 备注: 标项二 标项名称: 流式分析仪(高配) 数量: 1 预算金额(元): 3000000 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采购项目主要内容:具体以招标文件第三部分采购需求为准,供应商可点击本公告下方“浏览采购文件”查看采购需求。 备注: 合同履约期限:标项 1、2,自合同签订之日起,90个日历日内供货到位。 本项目(是)接受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至2023年06月29日 ,每天上午00:00至12:00 ,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线上获取法定节假日均可,线下获取文件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网址):政采云平台(https://www.zcygov.cn/) 方式:供应商登录政采云平台https://www.zcygov.cn/在线申请获取采购文件(进入“项目采购”应用,在获取采购文件菜单中选择项目,申请获取采购文件) 售价(元):0 三、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质疑、投诉,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杭州师范大学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传 真:/ 项目联系人(询问):汪老师 项目联系方式(询问):0571-28868713 质疑联系人:沈老师 质疑联系方式:0571-28868092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浙江求是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杭州市西湖区玉古路173号中田大厦21楼 传 真:/ 项目联系人(询问):林心怡 项目联系方式(询问):0571-87666117 质疑联系人:刘璐 质疑联系方式:0571-81110356        3.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 名 称:杭州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监管处 /浙江省政府采购行政裁决服务中心(杭州) 地 址:杭州市上城区四季青街道新业路市民之家G03办公室 传 真:/ 联 系 人:朱女士/王女士 监督投诉电话:0571-85252453
  • 使用加速器质谱法测量岩石中的放射性核素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这些早期人类祖先和他们失散已久的亲属的化石。现在,由普渡大学地质学家开发的一种年代测定方法将在斯特克方丹洞穴遗址发现的一些化石的年龄提前了100多万年。这将使它们比世界上最著名的南方古猿化石Dinkinesh(也被称为Lucy)还要古老。“人类的摇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南非的世界遗产,包括各种含化石的洞穴沉积物,包括在斯特克方丹洞穴。斯特克方丹因1936年发现了第一个成年南方古猿(一种古人类)而闻名。古人类包括人类和我们的祖先亲属,但不包括其他类人猿。从那时起,成百上千的南方古猿化石在那里被发现,包括著名的普勒斯夫人,以及被称为小脚的几乎完整的骨骼。古人类学家和其他科学家对人类摇篮中的斯特克方丹和其他洞穴遗址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以阐明过去400万年人类和环境的进化。达里尔格兰杰是普渡大学理学院的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教授,他是这些科学家中的一员,在一个国际团队中工作。格兰杰专门研究地质沉积物的年代测定,包括洞穴中的沉积物。作为一名博士生,他设计了一种测定洞穴沉积物年代的方法,现在全世界的研究人员都在使用这种方法。他之前在斯特克方丹的研究表明,“小脚(Little Foot)”化石的年龄约为370万年前,但科学家们仍在争论该遗址其他化石的年龄。在PNA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格兰杰和一组科学家发现,不仅是“小脚”,而且所有带有南方古猿的洞穴沉积物的年龄都在大约340万至370万年前,而不是科学家之前理论的200 - 250万年前。这个年龄表明这些化石属于南方古猿时代的开端,而不是接近尾声。Dinkinesh来自埃塞俄比亚,至今年龄320万岁,她的物种,非洲南方古猿,可以追溯到约390万年前。斯特克方丹是一个深而复杂的洞穴系统,保存着古人类在该地区居住的悠久历史。了解这里化石的年代可能会很棘手,因为岩石和骨头会滚到地下一个深洞的底部,而且几乎没有办法确定洞穴沉积物的年代。在东非,人们发现了许多古人类化石,东非大裂谷的火山堆积了一层一层的火山灰,这些火山灰可以确定年代。研究人员利用这些层来估计化石的年龄。在南非,尤其是在洞穴里,科学家们没有这种奢侈。他们通常使用骨头周围发现的其他动物化石或洞穴中沉积的方解石流石来估计它们的年龄。但骨头可能在洞穴中移动,年轻的流石可能沉积在古老的沉积物中,这使得这些方法可能不正确。更准确的方法是对发现化石的岩石进行年代测定。嵌入化石的混凝土状基质被称为角砾岩,是格兰杰和他的团队分析的物质。“斯特克方丹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南方古猿化石,”格兰杰说。“但是很难在它们身上找到一个好的日期。人们观察了在它们附近发现的动物化石,并比较了洞穴特征(如流石)的年龄,得到了一系列不同的日期。我们的数据所做的就是解决这些争议。这表明这些化石很古老——比我们最初认为的要古老得多。”格兰杰和他的团队使用加速器质谱法测量岩石中的放射性核素,同时还绘制了地质图,并深入了解了洞穴沉积物是如何积累的,从而确定了斯特克方丹含南方古猿沉积物的年龄。格兰杰和普渡大学稀有同位素测量实验室(PRIME实验室)的研究小组研究所谓的宇宙成因核素,以及它们可以揭示的化石、地质特征和岩石的历史。宇宙成因核素是由宇宙射线产生的极其罕见的同位素——高能粒子不断轰炸地球。这些入射的宇宙射线有足够的能量在地表岩石内部引起核反应,在矿物晶体中产生新的放射性同位素。一个例子是铝-26:铝缺少一个中子,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慢慢衰变变成镁。由于铝-26是在岩石露出地表时形成的,而不是在岩石深埋洞穴后形成的,所以PRIME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测量铝-26和另一种宇宙成因核素铍-10的水平来确定洞穴沉积物(以及其中的化石)的年代。除了根据宇宙成因核素确定斯特克方丹的新年代外,研究团队还仔细绘制了洞穴沉积物的地图,展示了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挖掘过程中,不同年代的动物化石是如何混合在一起的,这导致了几十年来与之前年代的混淆。格兰杰说:“我希望这能让人们相信,这种测定年代的方法给出了可靠的结果。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将古人类和他们的亲属放在正确的时期,在非洲和世界其他地方。”化石的年代很重要,因为它影响了科学家对当时生活环境的理解。人类是如何以及在哪里进化的,他们是如何融入生态系统的,以及谁是他们最近的亲戚,这些都是紧迫而复杂的问题。把斯特克方丹的化石放到合适的环境中是解开整个谜题的一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