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总辐射表黑白日射强度计

仪器信息网总辐射表黑白日射强度计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总辐射表黑白日射强度计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总辐射表黑白日射强度计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总辐射表黑白日射强度计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总辐射表黑白日射强度计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总辐射表黑白日射强度计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总辐射表黑白日射强度计相关的解决方案。

总辐射表黑白日射强度计相关的资讯

  • 太阳总辐射表新标准发布
    一直以来,太阳总辐射表需要遵守的重要标准是ISO 9060:1990,该标准现已被正式更新为ISO 9060:2018。新标准规定了在太阳能应用中,测量半球形和直接太阳辐射的仪器的规格和分类;它定义了什么是总辐射表和直接辐射表。作为行业专业品牌 ,Kipp & Zonen积极参与了2018年修订版的制定和开发。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一直致力于更新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测试和文档,以确保自2018年10月起,新出厂的CMP和SMP系列总辐射表都符合新标准。来自荷兰的Kipp&Zonen公司1830年从制药起家: 通过玻璃恒流气体发生器的使用来测量辐射。今天,世界各地的化学实验室仍在使用。1924年起Kipp&Zonen一直致力于制作太阳总辐射表,目前是世界辐射测量基准组织(WRR)的重要组成部分。Kipp&Zonen开发的太阳总辐射表广泛应于从南极到沙漠的世界各个角落,我们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太阳辐射和大气探测器。这些仪器可应用于气象学、气候学、水文学、工业、再生能源、农业和公共卫生领域。用户可使用Kipp&Zonen的仪器来监测气候变化、气象、农业、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大气和太阳能参数。kipp&Zonen与哈希同属于丹纳赫水业务平台如需了解新标准的重要变更,请留言
  • 用无人机搭载总辐射表估算反照率的新方法
    用无人机搭载总辐射表估算反照率的新方法背景康奈尔大学Goodale & Fahey Labs博士生夏洛特利维(Charlotte Levy)和无人机成像服务公司的马丁拉坎斯(Martin LaChance)认为,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难以测量的变量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对全球范围产生重大影响。反照率是表面反射率的一种量度。当一个表面反射太阳能,而不是吸收它作为热量,它可以导致局部和全球的主要冷却。想想夏季乘坐白色汽车和黑色汽车的区别。表面反射的能量从来没有机会加热汽车内部。反照率在不同的表面上会有很大的差异(想想雪地或森林景观),导致辐射平衡在气候上的显著差异。 可用反照率数据的有限分辨率全球反照率和土地利用模式的研究通常依赖于宽带卫星反照率产品的估计。然而,最常用的反照率数据集,MODIS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最低点BRDF调整反射率(NBAR)和反照率产品(MCD43)具有500米的空间分辨率限制,尽管生态社区声称需要更高分辨率的产品。对反照率进行更全面估计的尝试有多种形式,并且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全国各地的固定塔允许对反照率随时间的变化进行精细量化,但其覆盖很小,可能无法准确表示较大地块的变化。利用无人机测量反照率的新方法我们开发了一种估算反照率的新方法,该方法提高了使用轻型低空无人机(UAV,也称为无人机)进行测量的灵活性和可承受性。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和联邦使用法规的放松,无人机越来越多地被视为粗分辨率卫星估算和特定地点地面测量之间的折衷方案。最近对联邦航空局法规的调整使无人机技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获得,现在它为反照率估计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工具。 测量设备短波宽带反照率的测量是使用Kipp&Zonen CMP6和CMP3总辐射表收集的。入射的全球短波辐射由CMP6测量,CMP6安装在9米伸缩桅杆的顶部,并由Kipp&Zonen METEON数据记录器记录。向下的CMP3被固定在定制无人机的底部,由机动框架调平,数据由另一个仪表记录。将固定向上CMP6总辐射表的桅杆放置在起飞位置,距离向下CMP3的最终测量点约200m,由无人机固定在离地面120m的位置。反照率计算为两台总辐射表测量的入射和反射辐射的第三十二次平均值之间的比率。该地点是纽约州立大学海贝纪念森林附近的一个研究地点,位于塔利镇附近。该无人机于2016年7月27日进行了多次飞行,飞行时间约为12分钟。在太阳正午(13:11)前后的五次飞行中,无人驾驶飞机在指定的纬度和经度以及指定的120米高度处飞行。根据本地观测和总入射太阳辐射值低于选定阈值750W/m2的情况,消除了干扰云层的观测。 用无人机进行的第一次试验是有前途的飞行证明,无人机安装的总辐射表能够对反射的太阳辐射进行一致的测量,得到的反照率值与类似林分的文献一致。据我们所知,无人机的反照率测量以前没有成功进行过;然而,它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可以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灵活的测量。虽然塔楼的最大可视区域有限,需要广泛的基础设施,且仅限于单个地理点,无人机测量可能允许对各种地表类型的反照率进行详细表征,可用于验证卫星估计或表征卫星估计无法充分捕捉的条件;例如,临时树冠积雪覆盖,或生物质作物林分的反照率差异。
  • 高分子表征技术专题——同步辐射硬X射线散射表征高分子材料:原位装置的研制和应用
    2021年,《高分子学报》邀请了国内擅长各种现代表征方法的一流高分子学者领衔撰写从基本原理出发的高分子现代表征方法综述并上线了虚拟专辑。仪器信息网在获《高分子学报》副主编胡文兵老师授权后,也将上线同名专题并转载专题文章,帮助广大研究生和年轻学者了解、学习并提升高分子表征技术。在此,向胡文兵老师和组织及参与撰写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更多专题内容详见:高分子表征技术专题高分子表征技术专题前言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要做好高分子的科学研究工作,掌握基本的表征方法必不可少。每一位学者在自己的学术成长历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有幸获得过学术界前辈在实验表征方法方面的宝贵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高分子实验表征方法及其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中国的高分子学术论文数已经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但国内关于高分子现代表征方法方面的系统知识介绍较为缺乏。为此,《高分子学报》主编张希教授委托副主编王笃金研究员和胡文兵教授,组织系列从基本原理出发的高分子现代表征方法综述,邀请国内擅长各种现代表征方法的一流高分子学者领衔撰写。每篇综述涵盖基本原理、实验技巧和典型应用三个方面,旨在给广大研究生和年轻学者提供做好高分子表征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训练。我们的邀请获得了本领域专家学者的热情反馈和大力支持,借此机会特表感谢!从2021年第3期开始,以上文章将陆续在《高分子学报》发表,并在网站上发布虚拟专辑,以方便大家浏览阅读. 期待这一系列的现代表征方法综述能成为高分子科学知识大厦的奠基石,支撑年轻高分子学者的茁壮成长!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学术界同行一起加入到这一工作中来.高分子表征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高分子学科的持续进步,为提升我国高分子研究的国际地位作出了贡献. 借此虚拟专辑出版之际,让我们表达对高分子物理和表征学界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敬意!同步辐射硬X射线散射表征高分子材料:原位装置的研制和应用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 by Synchrotron Radiation Hard X-ray Scattering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in situInstruments作者:赵景云,昱万程,陈威,陈鑫,盛俊芳,李良彬作者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安徽省先进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软物质化学 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26 西南科技大学核废料处理与环境安全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绵阳,621010作者简介:昱万程,男,1990年生. 2010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201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2015~2017年和2017~2020年分别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2020年9月至今,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特任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散射技术结合原位装置在线研究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多尺度结构演变,同步辐射X射线散射数据高通量处理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李良彬,男,1972年生. 1994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近代物理专业,2000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2000~2004年在荷兰国家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和Delft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2006年在荷兰联合利华食品与健康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2006年至今,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研究员,兼任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担任《Macromolecules》副主编,《Polymer Crystallization》《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和《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编委. 主要从事同步辐射时间空间能量分辨技术、原位研究方法和高分子材料加工-结构-性能关系方面的研究.摘要同步辐射硬X射线散射技术是表征高分子材料晶体结构和其他有序结构的有力手段. 高时空分辨的现代同步辐射光源具备强大的实时、原位、动态和无损表征能力,在高分子材料加工和服役过程中远离平衡态的多尺度结构演变研究方面有着巨大优势. 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合理设计同步辐射原位研究装置,实现原位实验过程中的样品环境控制十分关键. 本文通过结合具体的研究案例,首先介绍同步辐射原位实验的设计、原位研究装置的研制、操作技巧和数据处理等整个在线实验流程,帮助读者建立对同步辐射原位实验的基本认识. 最后,选择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高分子材料体系和样品环境,简要概述同步辐射硬X射线散射技术在表征复杂加工外场作用下高分子材料多尺度结构演变方面的应用,帮助读者加深对同步辐射原位研究装置及相关实验过程的理解,以期引发读者的思考,积极拓展同步辐射硬X射线散射技术在高分子材料表征中的应用.AbstractThe synchrotron radiation hard X-ray scattering technology is a powerful tool to characterize the crystalline and other ordered structures of polymer materials. For the high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olutions, modern synchrotron radiation light sources own the powerful capability of real-time,in situ, dynamic and non-destructive characterization. Thus, it gives the synchrotron radiation hard X-ray scattering technology a huge advantage for the study of structural evolutions far away from the equilibrium during the processing and service of polymer material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is advantage,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in situ instruments and the control of sample environments during the in situ synchrotron radiation experiments are critical. In this review, we first introduce the whole procedures of in situ experiments through a specific research case,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in situ synchrotron radiation experi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in situ instruments, operation skills and data processing. We hope that the detailed introduction can help the audiences establish a fundamental cognition of the in situ synchrotron radiation experiments.Finally, we select several representative polymer material syste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ample environments, and briefly overview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synchrotron radiation hard X-ray scattering technology in studying the multi-scale structural evolutions of these polymers under complex processing fields. We believe that these applications would inspire the audiences to think and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n the synchrotron radiation in situ experiments by using in situ instruments. Undoubtedly, it is beneficial to further expan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synchrotron radiation hard X-ray scattering technology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 关键词同步辐射硬X射线散射技术  同步辐射原位研究装置  高分子材料加工  多尺度结构演变KeywordsSynchrotron radiation hard X-ray scattering technology  In situ instruments  Processing of polymer materials  Multi-scale structural evolutions 同步辐射是带电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沿弧形轨道的磁场中运动时释放的电磁辐射. 对比普通X射线光源,同步辐射X射线光源亮度更高、光谱连续、具有更好的偏振性和准直性,并且可精确计算. 至今,我国经历了三代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的建设、研究和发展,从第一代北京同步辐射装置、第二代合肥同步辐射装置到较为先进的第三代上海同步辐射光源[1].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建设和规划第四代先进光源,如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和合肥先进光源[2]. 同步辐射光源是前沿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和材料等领域所需的重要研究手段,是国际科学研究竞争的关键资源.同步辐射硬X射线散射技术在高分子结构表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广角X射线散射(WAXS)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可表征高分子材料在亚纳米至百纳米尺度上的结构信息[3]. 目前,上海光源即将建成我国第一条超小角X射线散射(USAXS)线站,可进一步实现微米尺度的结构探测. 在此基础上与毫秒级分辨的超快探测器联用可以实现高时间分辨. 依托时间分辨的同步辐射WAXS/SAXS/USAXS研究平台,我们将能够同时获取高分子材料在0.1~1000 nm尺度内的结构信息,可以满足半晶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过程中多尺度结构快速演化、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以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等方面的表征需求.高分子材料制品的服役性能强烈依赖于加工工艺. 即使是相同的高分子原材料,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所获得的产品性能可能是完全迥异的. 例如:聚乙烯通过吹塑成型可加工成柔韧的包装膜,通过挤出成型则可制成刚韧适中的排水管道,还可通过纺丝加工成超强纤维.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参数主要包括加工温度、升降温速率、剪切和拉伸等加工外场的应变速率、应变和压强等. 因此,温度场、流动场等复杂外场、多加工步骤和参数相互耦合是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的主要特点[4,5]. 研制与多尺度表征技术联用的在线研究装备是表征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发生多尺度结构快速演化的重要实验手段. 高分子材料加工与服役在线研究装备类型多样,有小型的剪切和拉伸流变仪,也有模拟实际工业生产的大型原位装备,如原位双向拉伸装置和原位挤出吹塑成膜装置等. 此外,通过发展和集成与同步辐射联用的高分子材料性能表征技术,如用于光学膜的光学双折射检测系统,可建立高分子材料加工-结构-服役性能的高通量表征平台,大幅提高在多维加工参数空间中搜索最优参数的能力,以期为实际的生产加工提供理论指导.为帮助读者建立对同步辐射在线实验的基本认识,本文将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原位低温拉伸为具体研究实例,详细介绍同步辐射在线装置研制、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简要概述本课题组多年来利用自主研制的同步辐射原位在线装置及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多尺度结构演变研究中的代表性成果. 以此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进一步扩展同步辐射硬X射线散射技术在高分子材料表征中的应用,取得更多更好的创新研究成果.1同步辐射在线实验研究方法同步辐射在线实验是指利用可与同步辐射光源联用的原位装置,研究复杂外场下的高分子合成或者加工过程中的化学或者物理问题. 在开展同步辐射在线实验前,需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科学问题,明确样品控制环境. 在充分考虑同步辐射光束线站的空间限制后,购买或研制原位装置. 样品制备完成后,利用原位装置进行样品的离线预实验. 完成以上准备工作后,在预先申请的机时时间段内,携带样品、原位装置和其他配套设备至同步辐射光束线站进行在线实验. 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按照线站的规定步骤操作,最后保存好实验数据. 我们课题组长期致力于高分子薄膜加工物理的研究和相关原位研究装置的研制,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下面我们以典型的硅橡胶——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的同步辐射原位低温拉伸实验为例,详细介绍同步辐射在线实验的具体流程和操作.硅橡胶作为一种可以在低温保持高强度和韧性的弹性体,是高新技术、航天航空和武器装备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与天然橡胶等常规橡胶相比,PDMS具有极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10 ℃)和结晶温度(Tc≈-65 ℃)[6]. 在拉伸和压缩等服役工况条件下,PDMS发生应变诱导结晶(stain-induced crystallization, SIC),因此其服役温度区间及性能主要受SIC而非玻璃化转变控制. 显然,结晶温度Tc的降低将缩小橡胶态的温度窗口. 已有研究表明,PDMS的应变诱导结晶行为非常复杂,在Tc以上至近Tg的范围内,存在多晶型结构并发生不同晶型间的固-固相转变行为. 在拉伸过程中,PDMS出现了α' ,α,β' 和β 4种晶型 [7],对应的WAXS二维图和方位角一维曲线积分分别如图1(a)和1(b)所示. PDMS复杂多晶型晶体结构直接影响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宏观力学行为. 只有充分了解PDMS的晶体结构,掌握晶型间的转变规律,才能深入认识和理解材料的性能,实现根据服役条件和需求对材料进行改进和设计的目标. 然而,由于在线低温拉伸等研究条件的限制,PDMS应变诱导结晶行为和晶型间的相互转变的相关研究仍较少,并缺乏基础数据和定量模型. 其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1) PDMS可形成多种晶型,但所有晶型的晶体结构尚未完全确定;(2) 拉伸可诱导不同晶型发生固-固相转变,但目前对转变路径和机理还缺乏认识. 高时空分辨的同步辐射硬X射线散射技术为解决上述科学问题提供了可能. 我们选择以较低应变速率在低温下拉伸PDMS,实时跟踪拉伸过程中的晶体结构演化和固-固相转变. 在计算实验所需的时间分辨率后,我们选择上海光源(SSRF)BL16B1(小角X射线散射光束线站)进行同步辐射在线实验. BL16B1的技术参数和指标符合软物质材料表征需求,其能量范围为5~20 keV,光子通量达到1011 phs/s @10 keV,时间分辨率达到100 ms,X射线波长 λ=0.124 nm,可探测的空间尺度范围为1~240 nm.Fig. 1(a) The 2D WAXS patterns of polymorphous PDMS (b) The 1D azimuthal intensity curves with the azimuthal angle (ψ) ranging from 0° to 180° of diffraction peaks at 2θ=10.42°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7] Copyright (2020)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明确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后,需要解决样品环境的控制问题,即能与同步辐射硬X射线联用的低温原位拉伸装置.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市面上早已有了商业化的低温拉伸设备,如Linkam公司配置液氮制冷系统的拉伸热台TST350以及Instron 3366型万能拉伸机. 然而,这些商业化设备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并不能满足我们的实验需求. 例如:TST350虽可实现与同步辐射联用,然而为了使得温度控制均匀并提高升降温速率,其样品空间很小,所能达到的应变空间十分有限,因此很难将具有较高断裂伸长率的橡胶类样品拉伸至大应变乃至断裂;此外,TST350采用按压式夹具,在拉伸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打滑现象,即样品从夹具处滑脱. Instron 3366型万能拉伸机仅仅可以实现低温拉伸,并不能与同步辐射联用. 因此,我们转而自行研制与同步辐射硬X射线联用的低温原位拉伸装置. 在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难点问题有:(1) 单轴拉伸至断裂,即大应变的实现;(2) 低温环境的实现(室温至-110 ℃);(3) 样品的打滑现象;(4) 考虑上海光源光束线站的空间限制,在尺寸上实现与同步辐射硬X射线的联用. 我们受商业化流变仪(sentmanat extensional rheometer, SER)的启发,在研制时通过伺服电机驱动2个对向旋转的辊夹具对样品施加拉伸(如图2(a)). 如此,样品能以卷绕的方式无限拉长,可以在不增大腔体体积的前提下实现大应变,同时保证样品腔内部温度均一可控. 通过使用安川伺服电机,并配置减速机、运动控制器和MPE720控制系统,装置能够实现较宽的应变速率范围(0.0025~30 s-1). 低温环境的实现参考低温热台和示差扫描量热仪等仪器常用的降温模块,采用液氮降温的方法,使用自增压液氮罐将液氮注入低温腔体. 考虑到PDMS样品不能直接与液氮接触,需要在样品腔外部设计液氮流道. 样品腔采用导热性较好的不锈钢304,流道和样品腔采用一体式加工设计,避免焊接可能带来的缝隙. 我们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样品腔内温度,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为室温时,样品腔内部温度最低能够达到-150 ℃(图2(c)),可以较好地满足实验环境温度要求. 通过将样品腔内抽真空,外部采用吹氮气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窗口结霜的问题,从而避免窗口结霜对X射线散射实验产生不利影响[8,9]. 根据锥形散射计算X射线窗口尺寸,并采用聚酰亚胺薄膜(杜邦公司Kapton系列薄膜)作为窗口材料. 为解决上海光源BL16B1线站的空间限制问题,低温原位拉伸装置的整体设计秉持小型化原则,设计效果图如图2(b)所示. 最终研制的装置实物如图2(d)所示[10].Fig. 2Schematic diagram of uniaxial stretching (a), the design of low-temperature stretching device (b),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cryogenic chamber (c), physical image of low-temperature uniaxial stretching device combined with synchrotron radiation (d).结合本课题组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我们想要强调的是,在真正开展同步辐射在线实验前,离线预实验非常重要. 一方面,可以对力学曲线、装置升降温速率、保温时间等进行重复性验证,将在线实验的每个步骤都离线模拟重复,确保在有限的机时内高效执行实验计划;另一方面,在同步辐射光束线站的装置安装和校准需要丰富的操作经验,通过离线预实验,可以充分掌握装置的操作细节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此方能在突发情况出现时从容应对. 此外,在进行在线实验时,需严格遵守同步辐射光束线站的管理规定,保障人身安全.同步辐射硬X射线原位实验通常在空气、氮气、溶液等环境中进行,获得的原始WAXS/SAXS数据包含空气等背底的散射. 因此,在原位实验的过程中,除了获得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样品散射信号外,还需单独获得相应实验条件下的空气等背底散射信号,然后在后续的数据处理过程中扣除这些背底散射. 扣除背底散射通常是在WAXS/SAXS一维积分曲线上进行的,扣除操作恰当与否的判读标准是扣除背底后一维积分曲线的两端基线应保持水平. 同时,也要考虑原位研究装置对散射信号的影响. 为了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通常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图1(b)为归一化处理后PDMS不同晶型的方位角一维积分曲线.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PDMS 4种不同晶型所对应特征峰的区别:ψα=90°,ψα' =80/100°,ψβ=60°/120°,ψβ' =42°/72°和109°/138°.heng Lirong(郑黎荣).Chinese J Phys(高压物理学报),2020,34(5):3-15.doi:10.11858/gywlxb.202005543Xu Lu(许璐),Bai Liangui(柏莲桂),Yan Tingzi(颜廷姿),Wang Yuzhu(王玉柱),Wang Jie(王劼),Li Liangbin(李良彬).Polymer Bulletin(高分子通报),2010, (10):1-26.doi:10.1021/la904337z4Cui K,Ma Z,Tian N,Su F,Liu D,Li L.Chem Rev,2018,118(4):1840-1886.doi:10.1021/acs.chemrev.7b005005Chen W,Liu D,Li L.Polymer Crystallization,2019,2(2):10043.doi:
  • BL-ZFS总辐射传感器中标:湖南大学
    2012年11月份,湖南大学光伏实验室关于太阳辐射强度传感器的采购项目,我公司提供的型号:BL-ZFS型总辐射传感器中标此采购项目,并得到客户好评!一、概述总辐射表采用光电转换感应原理,与各种辐射记录仪或辐射电流表配合使用,能够精确地测量出太阳的总辐射,该系列辐射表的感应元件采用了绕线电镀式多接点热电堆,其表面涂有高吸收率黑色涂层,感应元件的热接点在感应面上,而冷接点位于仪器的机体内,以便直接取环境温度。当有光照时,冷热接点产生温差即产生电势差,进而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在线性误差范围内,输出信号与太阳辐射成正比。 为了减小环境温度对辐射仪器输出的影响,则在辐射表内部附加了温度补偿装置,通过调整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来实现对辐射表输出电势的自动补偿。辐射表被广泛地应用于太阳能利用、气象、农业、建筑、材料老化、大气污染及生态考察等部门。二、技术参数1、 灵 敏 度:7~14μV/Wm-22、 响应时间:≤30s3、 内 阻:约230Ω4、 稳 定 性:±2%(一年内灵敏度变化率)5、 余 弦:≤±5%(晴天太阳高度角为10o时对理想值的偏差)6、 温度特性:±2%(-20℃~+40℃)7、 重 量:1.5千克8、 测量范围:0~2000W/m29、 信号输出:0~20mV(配合DL-2标准电流变送器使用可输出4~20mA)10、测量精度:工作表<5%;标准表<2%11、测量光谱范围:280~3000nm
  • 央视:防辐射服让服内辐射强度变大
    新闻专题:标准缺失,监管缺位——防辐射服成“皇帝新装”   微博热议央视“防辐”调查风波   今天在生活当中,电脑、手机、电视等各种电器是越来越多了,由此也产生了一个令很多人担心的新问题,那就是电磁辐射,特别是近几年有一种号称是专门为孕妇设计的防辐射服开始热销了,而各类的防辐射广告也是让人真假难辩,那么防辐射服真的管用吗?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影响呢?看一下记者的调查。央视《真相调查》播出《“防辐射服防辐射”谎言?》,以下为内容实录:   【正文】   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各类防辐射服大量地涌入市场,无论是在商场还是网上,防辐射服的销量节节攀升,尤其是在都市,防辐射服几乎成了每个准妈妈们的标准配备。   【同期】   孕妇:只要怀孕都穿,但也有些没怀孕也穿,就是预防一下吧。   孕妇:基本上身边人差不多都买,很少有说不买的。   孕妇:就是一个心理的作用吧,觉得穿了可能就对他好一点。   【正文】   据记者调查,目前市面上的防辐射服主要由金属纤维和银离子两种材质构成。商家在广告中宣传,普通金属纤维能抵挡99.99%的辐射,而银例子则能够抵挡高达99.9999%的辐射,所以市面上含有银离子的防辐射服明显比金属纤维的要贵一些。那么这些热销的防辐射服到底能够抵挡多少辐射呢?   记者通过中科院的推荐找到了一家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专业电子检测的实验室,对一件金属纤维的防辐射服的防辐射能力进行了检测。   【同期】   陈峰 工程师:那么我们现在做的这套整个的实验装置呢,就是用一个发射天线和一个接收天线来建立这样一个信号传输路径。   记者:就是它们是一对一的这个发射和接收。   陈峰: 对。   【正文】   在校准好仪器后,我们把防辐射服挡在了接收天线面前。   【同期】   记者:数值有了明显的变化。   陈峰:它这个变化所显示的地方,它大概是约等于10个DB。10个DB什么概念呢?就是十分之九的信号被屏蔽掉了,也就是剩了十分之一。   记者:就是说它能够阻隔90%的辐射。   陈峰:对。   【正文】   实验结果证实,这种金属纤维的防辐射服虽然没有商家宣传的高达99.99%的防辐射能力,但也足够抵挡90%左右的辐射。   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的防辐射服对于单一来源的辐射还真是有效果的,但问题是现实生活当中辐射源都不是单一的,而且也不是一个方向的。那么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防辐射服还有效果吗?   实验室里,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复杂的辐射环境,工程师陈峰为我们进行了第二个实验。   【同期】   陈峰:我们在看一下她穿戴的情况,穿戴的情况呢。   记者:(孕妇)穿在身上不可能不动是吧?   陈峰:对。   记者:那个辐射波纹。   陈峰:然后我们就看到(波纹)在有些位置现在中间我们发现它反而变大了,也就是说电磁波在我们这个防辐射服或者是孕妇装里边它有反射,相当于对信号有了一个收集。   记者:也就是说它(防辐射服)成了一个收集器。   陈峰:首先前提条件必须有空隙让电磁波进入到防辐射服内,然后它在防辐射(服)内,它反而跑不出去了,就相当于你是多收集了一点。   【正文】   实验结果表明,现实生活中穿着防辐射服对于来自某些方向的辐射源不仅没有起到防护作用,反而会让防辐射服内的辐射强度变大,这是我们谁也没有想到的。   【同期】   陈峰: 这样说,电磁波在进入的时候,我们就类似于一个接收天线,它会在一定的角度把反射的信号集中到天线上。   【正文】   根据电磁辐射的原理,在不穿防辐射服的情况下,有辐射照射到人体,人体会吸收一小部分,然后把绝大部分的辐射都反射出去。但是如果穿了防辐射服,辐射会从衣服的下端、袖口等所有的缝隙射入,但却无法反射出去,而是在辐射服内进行多次反射后交会叠加,反而辐射强度增大作用于人体。   【同期】   记者: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我怎么能把自己放在一个完全没有辐射的场里面?   陈峰:把你放在(封闭的)铁罐子里边。   记者:或者是整个360度罩着这个放辐射服是吗?   陈峰:对。你可以理解成你浸泡在一个无处不在的电磁环境里边,在这个电磁场你把你穿着衣服的地方保护起来,对你整个人体的电磁环境来说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   记者:就是说不会因为我穿了这个辐射服,我接收电磁辐射就会少?   陈峰:对于母体来说是这样的,对于母体内部的胎儿来说,我现在没有研究,我不是特别清楚。   【正文】   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穿着像宇航服那样的全封闭式屏蔽服,人体才有可能不接触电磁辐射,但显然日常生活中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每天生活的环境都充满了电磁辐射,只要我们身体的任何部位正在接触电磁辐射,那么这些辐射就会被身体吸收。   可以说面对充满电磁辐射的现实的生活环境,市场上热销的防辐射服可以防辐射的说法其实就是一个谎言。那么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生活当中的电磁辐射到底需不需要穿上专门的衣服来防护呢?既然我们生活当中电磁辐射无处不在,那么对于人体,特别是孕妇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在自然界中,辐射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高能量的电离辐射,比如医院的X光或者是核辐射,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较大,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会接触的,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是一般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而对于这种电磁辐射,我国环保局早在1988年就制定了相关的标准。   【同期】   陈峰:我们有这个电磁辐射的防护限值,也就是说不能超过某一个值,我们分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我们看公众照射在这一个频段,我们是采用12伏每米。   记者:有电器达到或者超过这个标准吗?   陈峰:它基本上不会达到我们的限值要求。   记者:所谓的不会达到是说接近,还是说差得很远?   陈峰:差得很远。   【正文】   我国对公众日常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制定于1988年,那个时候每个家庭为数不多的电器都是奢侈品,但是在今天,大大小小的各类电器成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那个时候的标准现在还适用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找到了一间标准的开放式办公室,对这间办公室的电磁辐射值进行了测算。   【同期】   陈峰:相当于按照标准的单位来说是0.07或者是0.08伏每米的单位数值,离我们标准要求的2伏每米差的很远。   【正文】   实验表明,在一间开放式办公室的电磁辐射值比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要低100多倍,可以说这种环境下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随后记者又找到了一位孕妇家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证明,一般家庭的电磁辐射强度也远远没有达到国家的防护标准。而且目前我国对电磁辐射规定的标准上限为12伏每米,也远低于欧美等国家的标准,也就是说面对生活中的电磁辐射我们根本无需担心。   另外,关于辐射对孕妇的影响问题,果壳网的科普作家瘦驼曾在妻子怀孕后查阅了大量资料。1991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一篇文章让他吃了定心丸。   【同期】   瘦驼 科普作家:那么这篇文章呢也是我们找了几千名女性作为志愿者,其中在他的研究期间,有800多人怀孕了,然后他追踪了这800多人,然后看她们怀孕的情况,她们接触显示器的情况,然后她们流产率多少,最终她们给出的结论是流产率的提高和接触电脑显示器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   【正文】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目前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医学期刊,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综合性医学期刊。自1991年这本杂志刊登了《电脑辐射和女性流产没有直接关系》的结论性报告后,这一结论被广泛地引用和传播。此后,学术界做也没有出现过更新的观点推翻这一结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日常辐射并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市场热销的孕妇防辐射服也起不到防辐射的效果。那么这些市面上花样迭出的孕妇防辐射服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又该由谁来监管呢?   【同期】   瘦驼:既然它是一个产业,有那么多的厂家在做这个东西,但是我的确是没有找到任何一个能给出我一个答案的机构和标准。   【正文】   据记者调查,由于防辐射产品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所以既不属于医疗器械,也不属于工业产品。防辐射服的生产、销售等环节也都还处在一个无人监管的空白状态。因此对于市面上热销的防辐射服尽早给出权威的认定,给消费者一个明白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 紫外辐射观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紫外辐射观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背景 紫外光(UV)是太阳光谱的一部分,分为三种波段:UVA、UVB 和 UVC,波长分别为315-400nm、280-315nm 以及10nm-280nm。从 UVA 到UVC 波长减小,强度增加,也就是说波长越短,对人的潜在危害越大。幸运的是,只有 UVA 和 UVB 能够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由于太阳紫外辐射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由于臭氧的衰减引起地球表面紫外辐射的增强,所以需要对太阳紫外辐射进行测量。其中 UV-A 波段刚好在可见光光谱外,无明显的生物活性,在地表面它的强度不随大气臭氧含量而变化。UV-C 在大气层中被完全吸收,因此不会出现在地球表面。对于紫外辐射的测量来说,UV-B 是最受关注的波段,它影响生物活性,在地球表面它的强度取决于大气臭氧柱。环境空气中的污染物与紫外辐射的关系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成为太阳紫外辐射的屏蔽;另一方面它有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和复杂的大气污染而损害人体健康。由于城市大气中包含有许多来自工业和机动车排放的烃类和氮氧化物成分,紫外辐射为大气中这类化学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能量;较强的紫外辐射可以有效地增加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使得对流层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较大,也使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强烈,导致产生更多更复杂的二次污染物,从而加重大气污染程度,因此太阳紫外辐射的测量对环境污染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系统组成 OTT太阳辐射监测系统能长期自动监测地表太阳总辐射强度和地表紫外线强度的变化特征,是气象领域中气象因子观测的重要部分,为适应气象系统的业务需求,满足观测数据的高精度和高稳定性要求。它具备高可靠性、高准确性、易维护、易备份等特点。该系统由分波段紫外辐射表、数据采集单元、供电单元及系统支架等辅助设备组成,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紫外辐射(SUV-A/ SUV-B) SUV 系列产品是 Kipp & Zonen 公司研制的高精度、高可靠性大气紫外辐射传感器。它可以精确测量大气中某种特定类型的紫外辐射。该系列紫外辐射传感器包括可分别测量 UVA、UVB、UVE 的SUV-A、SUV-B 和SUV-E-单波段紫外辐射传感器:光谱响应:UVA:315~400nm;UVB:280~315nm输出范围:UVA:0~90w/m2;UVB:0~9w/m2响应时间(95%):1 s非线性:~30VDC功耗:§ 防护机箱:采用玻璃纤维加防腐材料,防水、防紫外线老化;§ 供电单元:交流电方式,交流充电控制器及可充电电池等§ 系统支架:全套安装支架。 如您想要进一步了解太阳辐射表或需要免费解决方案,请关注OTT官微。
  • 防电磁辐射服媒体说明会在京召开 驳斥防辐射服“有害论”
    新闻专题:标准缺失,监管缺位——防辐射服成“皇帝新装”   微博热议央视“防辐”调查风波   近日,“防辐射服穿了可能危害反而更大”的言论引起多方争议。国内唯一防辐射协会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首度回应此事,该协会称,防电磁辐射服对屏蔽电磁波是有效的,防电磁辐射服不可能成为电磁波的收集器,消费者不必为曾经或正在穿着防电磁辐射服感到恐慌和担忧。   专家称陈峰实验室“防电磁辐射服试验”不科学,结论不可信   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今日对媒体发表的公开声明中提到,陈峰实验室针对防电磁辐射服装做的一个试验,并由此得出结论认为防电磁辐射服装不但起不了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反而会成为电磁辐射的收集器,加重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这样的一个非标准性的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具有科学性。   《声明》中说,陈峰实验室演示的试验是在非专业场合由非专业人士用非专业的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如果由此就得出防电磁辐射服“无作用”论或穿着防电磁辐射服“有害”论,都是极其轻率和不负责任的,是在误导媒体和消费者。而个别人发布所谓防电磁辐射服是一场商业骗局的言论也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   全国电磁屏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新闻发言人黄建华说,此次“防电磁辐射服事件”已对整个防电磁辐射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对广大消费者也产生了误导,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发挥我们的作用,向媒体和消费者做出说明,避免此事件进一步恶化。   此外,对于网络上传闻“防辐射服没人监管”一说,协会也作了回应。   黄建华说:“防辐射服并不是没有监管,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在防辐射纺织品标准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经制定出了关于纱线、面料、测试方法、职业用防辐射服装等众多相关标准,并有数项相关标准在编制中。这些标准已经成为本行业内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中的主要规范。   律师说法:记者委托检测,其结果是否合法有效需考证   在上周的媒体采访中由陈峰实验推理出的“防辐射服有害说”引发轩然大波后,陈峰实验室近日连发博文澄清相关问题。   陈峰说:“新闻中特意强调的,仅是一个特殊实验设置,是电磁波进入屏蔽服后的反射情况,绝对不是说信号的能量提高了,他同时提到“节目中的实验不严谨”,“没有标准实验结论”。   “防辐射服事件”同样引起法律界人士的关注。   荣德律师事务所董刚律师认为,(电视中)记者委托检测行为并不具有当然的法律效力,其检测结果是否合法有效值得进一步考证,且该项检验数据因其不具有广泛性,所以不能在维权个案中作为有效证据使用。   通过报道,我们看到检测人员仅对一件防辐射服进行了相应的检测,但目前市场上的防辐射服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防护功能也不尽相同,检测机构仅对一件防辐射服进行检测得出的检测结果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   检测部门:有用是肯定的,只是衰减多少的问题   上海市计量测试研究院是目前防辐射面料检测机构中权威性的机构之一。作为全国电磁屏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陆福敏说:“孕妇防辐射服有作用是肯定的”。   据陆福敏透露,此前他们已经对市场上众多品牌的孕妇防辐射服进行防电磁辐射试验,包括吊带、马甲等款式,发现市场上的防辐射服能够遮挡大部分的电磁辐射”。“当然,要做到100%的防辐射是很难的,就算衰减度达到99%,还有1%无法阻挡。在做试验时我们发现,孕妇防辐射服主要是保护孕妈心脏部位、肚皮部位(即婴儿所在位置),靠边沿部位效果会弱,而且,防护作用的多少与服装的面料、款式密切相关。”   但是为什么权威机构检测“防辐射服有用”但市场对其质疑之声一直不断呢?   据悉,我国仅在2009年12月出台了一个《微波屏蔽防护服》的推荐性标准,没有针对整个防辐射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目前市面上的防辐射产品的标准都是生产企业自己定的,每个企业制定的标准都不一样。   由于缺乏相关的衡量标准,这使得外界对于目前防辐射服质疑之声一直不断。   国家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顾红烽表示,目前,关于防辐射服的检测国标还在制订中,有关部门尚没有对相关数据和指标进行量化,但网上有人说防辐射服没有用,也要拿出自己的依据来。   在顾红烽看来,防辐射服有作用是肯定的,只是到底能起多少效果,能防多少辐射的问题,100%防辐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就像防紫外线一样,这种防护是相对的,当然,假冒的孕妇防辐射服肯定是没有防护功能的。   作为参与制订防辐射国标的专家之一,顾红烽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制订专业的参数,会尽快问世。“防辐射服标准正在起草中,现在是技术研究阶段。等拿出一个初稿后,还需要各方论证、讨论,等意见达成一致之后还需国家审定通过才能正式发布,所以我也不确定标准发布的具体时间。”   她还说,“现在对于防辐射服能不能遮挡辐射的争议,我觉得是目前国家对于防辐射服没有量化的标准,等标准制定出台后,就会有相关数据来支撑,也会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以此来判定效果到底有多少。”   “防辐射服对于微波300MHz—3GHz这一频段的辐射,肯定具有遮挡作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金锡鹏教授说到。   在孕期受到电磁辐射的过度影响,势必影响胎儿的发育   据悉,国家对每个电器的辐射有标准,但是对众多电器集中在一个房间后会产生多少辐射累加尚没有进行检测,电磁污染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正步入人们的生活中。   作为国内提出物理污染的第一人,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刘文魁曾为我国的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一只怀孕的猫妈妈,懒洋洋地卧在9英寸黑白电视机上。等她生出小宝宝后,主人发现4只小猫中,竟然3只有残疾,有的是瘸子、有的是瞎子。猫的主人曾是山西医学院的一位教授。他便把这个作为课题,交给了一位年轻讲师。这位讲师就是刘文魁。刘文魁从探究猫的残疾开始,40余年痴心不改,成为我国电磁辐射领域著名的专家。他长期从事环境电磁场生物学效应及防护研究。   他说,在人的机体上,眼球的晶体和生殖系统对电磁辐射污染最为敏感。如果妇女在孕期受到电磁辐射的过度影响,势必影响胎儿的发育,造成先天畸形和先天愚形的出生缺陷。因此,他建议,妇女在怀孕前两个月,一定要尽量不接触和少接触电磁辐射。对于越来越普及的手机,刘文魁建议12岁或者16岁以下的儿童,最好不要用,因为,成人用手机打10分钟电话,15分钟以内就可以使电磁辐射的不良影响消除,而儿童则需要30-50分钟。 北京邮电大学吕英华教授说,人体吸收电磁波之后会产生热效应,这是大家公认的。至于是否会产生非热效应以及非热效应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定论,现在处于一种可疑的状态下。对于一些敏感人群如孕妇群体来说,应采取尽量少接触有电磁源的地方,还可以采取一些屏蔽措施如穿防辐射服来减弱电磁辐射强度,这对她们来说是会有益处的。   附声明全文: 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 声 明   近日以来,有媒体报道了国内某位工程师针对防电磁辐射服装所做的一个试验,并由此得出结论认为防电磁辐射服装不但起不了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反而会成为电磁辐射的收集器,加重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同时国内个别人士在网络及一些媒体上发表了“防辐射孕妇装是一场商业骗局”的言论。该试验及相关言论经一些网络论坛及媒体转载后在消费者中引起了极大的混乱及恐慌心态,甚至部分消费者及网民在网络上对政府的监管提出了批评和质疑,由此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此次“防电磁辐射服事件”已对整个防电磁辐射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对广大消费者也产生了误导。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面向防电磁辐射产业的行业协会,秉承“规范行业、发展产业”的宗旨,有责任有义务在此发挥我们的作用,向媒体和消费者做出说明,避免此事件进一步恶化。   在此,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郑重声明:   1、报道中所演示的试验是在非专业场合由非专业人士用非专业的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如果由此就得出防电磁辐射服“无作用”论或穿着防电磁辐射服“有害”论,都是极其轻率和不负责任的,是在误导媒体和消费者。我们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消费者,防电磁辐射服对屏蔽电磁波是有效的,防电磁辐射服不可能成为电磁波的收集器。消费者可以不必因为曾经或正在穿着防电磁辐射服有任何恐慌和担忧,发布所谓防电磁辐射服是一场商业骗局的言论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   2、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在防辐射纺织品标准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经制定出了关于纱线、面料、测试方法、职业用防辐射服装等众多相关标准,并有数项相关标准在编制中。这些标准已经成为本行业内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中的主要规范   3、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电磁辐射危害已经日益引起国家及民众的关注。国内诸多科研院校、机构针对电磁辐射防护、电磁辐射危害及防电磁辐射纺织品等课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防电磁辐射服装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本行业产品的技术水平   4、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将密切关注“防电磁辐射服事件”的发展,并通过各种方式向广大消费者传达科学正确的防电磁辐射相关知识。同时我们也会强化行业自律机制,进一步规范行业。目前,协会正在组织专家及企业研究制定适用于日常穿着的民用防电磁辐射服的企业联合标准。在此我们也感谢媒体及消费者对防电磁辐射行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真心欢迎媒体和消费者与我们一起来规范、维护和发展我们的产业。   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新闻专题:标准缺失,监管缺位——防辐射服成“皇帝新装”
  • 最新综述:热反射表征技术在宽禁带半导体领域应用进展
    近日,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袁超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上,以“A review of thermoreflectance techniques for characterizing wide bandgap semiconductors‘ thermal properties and devices’ temperatures”为题总结讨论了热反射表征技术(Thermoreflectance techniques)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领域的应用进展。随着宽禁带和超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功率日益增大,器件散热问题逐渐成为工业界的巨大挑战。半导体材料热物性是反映器件散热能力最直接的参数,而器件结温是评估热可靠性和寿命的关键参数,因此,热物性和结温检测成为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研发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宽禁带半导体器件普遍由薄膜异质结构组成,薄膜尺寸几十纳米到几微米 ( 如图1),因此,要求热物性检测技术具有纳微米级分辨率。传统的检测方法如稳态热板法、瞬态热线法、激光闪射法等,都不能满足分辨率的要求。3-omega方法虽然达到了分辨率的要求,但是需要在材料表面进行复杂的微加工,使得测试流程复杂且对材料表面质量要求过高。另一方面,宽禁带半导体器件沟道尺寸小(亚微米级)且常常在高频工况下(GHz级)运行,要求结温测试方法需满足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图1:几种典型的宽禁带器件结构:(a) 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 (b) 氧化镓场效应管(β-Ga2O3 FET) 以上典型结构说明器件内存在大量微纳结构和异质界面近几十年,以热反射(Thermoreflectance)为测试原理,国际上开发并发展了多种泵浦-探测热反射技术(Pump-probe thermorefletance), 实现了纳微米级分辨率测试能力,广泛应用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热物性检测。基于相同原理,国际上同期开发了一种热反射成像技术(Transient thermoreflectance imaging),实现了纳秒级时间分辨率和纳米级空间分辨率的测温能力,同样广泛应用于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稳态和瞬态结温检测。本文重点介绍了热反射现象和原理,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和讨论了多种泵浦-探测热反射技术,包括时域热反射法(Time-domain thermoreflectance), 频域热反射法(Frequency-domain thermoreflectance), 瞬态热反射法(Transient thermoreflectance)和稳态热反射法(Steady-state thermoreflectance)。总结了这些方法针对常见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检测应用,包括氮化镓薄膜异质结构(GaN-based structure)、氧化镓薄膜异质结构(β-Ga2O3-based structure)、金刚石薄膜、合金材料(如钪掺氮化铝ScAlN, 铝掺氮化镓AlGaN)以及宽禁带二维材料(如六方氮化硼h-BN)等,并全面总结了所有材料的热物性报道值(部分结果见本报道图2,详细结果见全文)。本文还重点比较了不同泵浦-探测热反射技术的特点。在所有方法中,时域热反射法发展最早且较为成熟,当前应用较为广泛;而频域热反射法和瞬态热反射法因具有和时域热反射法相似的分辨率和测试精度,也逐渐被认可,且已实现了广泛应用。值得注意的是,瞬态热反射法(如图3),相比时域热反射法,搭建成本大幅度减低,测试分析速度更快,操作更为简便,因而具有在半导体产线上的应用潜力。另外,本文也总结讨论了热反射成像技术以及它在宽禁带器件测温方面的应用。图2:氮化镓薄膜的热导率报道值;全文中还详细总结了氮化镓异质结构、氧化镓异质结构、金刚石薄膜和宽禁带合金材料的热物性报道值(热导率、界面热阻)图3:传统的瞬态热反射法(TTR)系统示意图常规的泵浦-探测热反射技术和热反射成像技术需要借助金属薄膜进行测试。对于泵浦-探测热反射技术,在检测之前需在材料表面镀一层薄膜金属(如金、铝),使得材料破坏,属于破坏性检测;对于热反射成像技术,温度检测区域集中在器件金属电极,而不是器件沟道处,导致温度测试结果往往低估真实器件结温。本文介绍了近几年一些学者(包括袁超研究员)对传统泵浦-探测热反射技术的改进,发展了免金属镀膜的泵浦-探测热反射技术(Transducer-less thermoreflectance),以实现在氮化镓外延、硅等材料的无损测试,为材料研发提供快速反馈,提升研发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有望为半导体产线提供实时监测,使“边生长,边观测,边调控”成为可能。此外,介绍了热反射沟道结温直接测试技术以及它在氮化镓HEMTs器件上的应用。图4:免金属镀膜的瞬态热反射法(TTR)系统示意图论文详情:Chao Yuan*, Riley Hanus, Samuel Graham, A review of thermoreflectance techniques for characterizing wide bandgap semiconductors thermal properties and devices temperature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32(22):220701, 2022. 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袁超研究员,合作作者来自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Riley Hanus博士和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Samuel Graham教授。通讯作者简介袁超研究员长期从事宽禁带半导体热表征和热管理研究工作。曾先后加入英、美知名大学宽禁带研究团队从事科学研究。在薄膜尺度热反射表征方法、声子热输运理论、以及(超)宽禁带半导体器件设计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科研特色,并致力于开发半导体无损热检测装备。现承担多个国家/省部/国际合作级重大战略需求的纵向科研项目,在高影响力期刊上(包含 Materials Today Physics, Communications Physics,Appl. Phys. Lett.等)发表多篇论文。此外,长期和国内外知名半导体集成电路企业和机构合作。课题组主页:http://jszy.whu.edu.cn/yuanchao
  • 福岛核电站检测出史上最高辐射强度值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3年10月15日,日本福岛,福岛县知事佐藤雄平考察福岛核电站。该核电站在本月初造成核污水泄露,污水流入太平洋。   中新网10月24日电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确认23日从福岛第一核电站港湾外连接外海的排水沟中采集的水样,经检测其中锶等释放β射线的放射性物质,最高辐射值每升的辐射强度已经高达14万贝克勒尔。这是有史以来,此处检测到的辐射强度的最高值,与前一天相比竟骤升了2.3倍。   东电表示,采集样本的地点距外海的直线距离约600米,在排水路线约800米的地方。22日采集的样本中每升的辐射强度约59000贝克勒尔,与21日相比上升了11倍。据此,东电断定8月份是这附近的罐区泄漏了约300吨污染水。   约一周前东京电力公司发布消息称,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高活度核污水泄漏的地上储罐附近的观测井里,从地下水中测出活度达每升79万贝克勒尔的氚和40万贝克勒尔的锶90等释放β射线的放射性物质。两个数值均为该观测井的最高值,水样于17日采集。其中,释放β射线的放射性物质骤升至16日数据(61贝克勒尔)的6500倍以上。   东电主张这是“受到了此前从储罐中泄漏的污水渗入土壤的影响”,否认出现新的泄漏。东电还认为,台风“韦帕”带来的强降雨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 新品分享|紫外辐射照度仪—快速测量多种光源下的紫外线辐照度
    优云谱新推出的紫外辐射照度仪,能够在各种光源强度下实现快速、准确的紫外线辐照度测量。这款设备广泛适用于光固化、光刻、光照治疗、杀菌消毒、理疗荧光分析、植物栽培、水处理、气象和农业生产等多个行业,为各类紫外线光源的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了解更多紫外辐射照度仪产品详情→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581072.htm外辐射照度仪采用高清全触摸屏设计,使操作更为简便,信息呈现更加直观。得益于其高精度的受光器,设备在弱光条件下仍能快速读取数据,测量精度显著提升。智能量程切换功能可自动识别并调整量程,实现从弱光到强光的一机式全程测试,进一步简化了操作流程。紫外辐射照度仪由主机与探头组成,主机可根据不同需求搭配多款探头,即插即用,满足多种应用场景。该仪器不仅适用于实验室和工厂,也适合各种现场操作,几乎涵盖了所有应用领域中的质量控制,确保了紫外线光强和能量测试的准确性。功能特点:高清触摸屏:4.3寸高清电容屏设计,操作简便,显示直观。高精度测量:采用高精度受光器,支持从弱光到强光的一机测试。超大量程:量程变化范围高达10亿,适应广泛的测量需求。智能量程切换:仪器可根据光源强弱自动调整量程。多功能使用:主机可搭配不同受光器,实现多种光源下的测试。实时温度监测:内置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测试环境温度。符合国家标准:符合《JJG879-2015紫外辐射照度计》检定规程和《GBT34048-2017紫外辐射表》国家标准。精准计时:内置计时器,精确记录每次测量时间。数据存储与导出:可保存30组测试数据,并通过PC软件读取与生成报告。这款紫外辐射照度仪以其强大的功能和高精度的测量能力,成为您在多种行业中进行紫外线检测的理想选择。
  • 我公司推出《Solrs-RSR型旋转式太阳标准辐射监测系统》
    Solrs-RSR型旋转式太阳标准辐射监测系统 Solrs-RSR型旋转式太阳标准辐射监测系统主要用于光伏太阳能发电系统而设计的,可测量说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太阳总辐射、太阳斜坡辐射、太阳直接辐射、太阳散射辐射等,主要为太阳能发电、资源评估、太阳辐射监测提供数据分析功能,是一款性价表较高的产品。 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的辐射由两部分组成:直射光和由于大气中的云和颗粒物造成的散射光。直接辐射的测量需要利用直接辐射表安装在太阳跟踪器上,而散射的测量需要手动或者自动的遮挡住太阳的直射光,这两种辐射的测量都是比较昂贵的。 旋转式太阳标准辐射监测系统利用简单可靠、响应迅速的光电二极管来测量出总辐射GHI,采用旋转遮挡环的迅速遮挡测量散射辐射DIFF,并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出直接辐射DNI。 公式:GHI=DIFF+DNIcos (Z)太阳的高度角/天顶角传感器部分:美国NRG #40风速传感器 直径:51mm,高度:51mm 启动风速:0.78m/s 测量范围:0~70 m/s 工作温度:-55℃~60℃ 工作湿度范围:0~100%RH 重量:0.3kg美国NRG #200P风向传感器 测量范围:0~360° 精确度:电位计线性〈1% 死区:最大8° 启动风速:1m/s 工作温度:-55℃~60℃ 工作湿度范围:0~100%RHCampbell CS215环境温湿度传感器 温度量程:-40℃~70℃ 精度:±0.3℃(25℃时),±0.4℃(5℃~40℃),±0.9℃(-40℃~70℃) 响应时间:120 s(63%,1m/s) 输出分辨率:0.01℃ 湿度量程:0~100% RH(-20℃~60℃时) 精度(25℃时):±2% (10~90%RH) ;±4% (0~100%RH) 温度依赖性:好于±2%(20℃~60℃时) 短期滞后:<1.0% RH 长期稳定性:好于±1%RH/年 响应时间:20 s(63%,静止空气) 输出分辨率:0.03% RH 校准:NIST、NPL 电压:6~16VDC(推荐使用数据采集器的12VDC接口) 电流消耗:静止状态120μA,测量状态1.7mA(持续0.7秒) 工作温度:-40℃~70℃ 尺寸:长18cm,直径1.2cm/1.8cm(探头端/电缆端)荷兰Kipp&Zonen CMP10/CMP11总辐射/倾斜总辐射 ISO标准等级:次基准(Secondary Standard) 光谱波长(50%点):285~2800nm 最大辐射强度:0-4000W/m2 灵敏度:7~14μV/W/m2 水平泡精度:0.1° 响应时间(63%):1.7s 响应时间(95%):5s 阻抗:10~100Ω 热辐射偏移(200W/m2):7W/m2 温度偏移(5K/h):2W/m2 方向误差(在80o,1000W/m2时):10W/m2 温度响应(-10℃~40℃): 1% 非稳定性(年变化):0.5% 非线形误差(100~1000W/m2):0.2% 倾斜误差(0~90°,1000W/m2):0.2% 信号输出(0~1500W/m2):0~20mV 光谱选择性(350~1500nm):3% 视角:180° 工作环境:-40℃~80℃,0~100%RH 防护等级:IP67太阳直接辐射和太阳散射辐射 旋转辐射采用LI200X硅晶体短波辐射传感器由Li-Cor公司生产 光谱范围:400~1100nm  响应时间:10μs 精度:±3% 灵敏度:0.2kW/m2/mV 线性:在3000 W/m2时,大偏差能达到为1% 余弦响应:±7%(太阳高度角10°时) 温度依赖性:0.15%/℃ 精度:在自然采光下,绝对误差±5%,通常为±3% 分流电阻:在40.2~90.2Ω可调节 工作环境:-40~65℃,0~100% RH 尺寸:2.38 cm×2.54 cm 重量:28gCR1000数据采集器 CR1000数据采集器是Campbell数据采集器里面性价比最高的一款。它提供传感器的测量、时间设置、数据压缩、数据和程序的储存以及控制功能,由一个测量控制模块和一个配线盘组成,具有强大的网络通讯能力。 主要技术参数:  最大扫描速率:100Hz  模拟输入:16个单端通道(8个差分)  脉冲通道:2个  工作温度: -25~50℃(标准),-55℃~85℃(扩展)  内存:标准为4M内存,可扩展至2G  供电电压:9~16VDC  A/D转换:13bit  微型控制器:16-bit H8S Hitachi,32-bit内部CPU
  • 孕妇防辐射服真能“防辐射”?
    在电磁全电波暗室,工作人员用高频喇叭发射器模拟微波炉的电磁波频率,准备测试防辐射服的辐射衰减值。   电磁波遇防辐射服后衰减   防辐射孕妇服是否有用?昨日上午,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电子与电气计量技术研究所的实验室进行了一次防辐射服的电磁屏蔽实验。   密闭的暗室内,一个孕妇形态的人体模型被安置在电磁辐射源前,其胸部和腹部分别装有探头,负责接收信号并测试辐射能量的强度。实验人员先模仿一种微波炉2450兆赫的工作频率,对“孕妇”的腹部释放电磁波,然后为“孕妇”穿上防辐射服,继续释放相同强度的电磁波。经过3次实验,取最低值的检测结果显示,90%以上的电磁波遇到防辐射服后发生衰减。   随后实验人员又模仿了4种不同家用电器的工作频率,向“孕妇”释放电磁波,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电磁辐射已被防辐射服屏蔽。   不过,由于国标尚未出台,目前实验室的检测尚不能作为判定防辐射服质量是否合格的依据,只能参照2009年颁布的《防护服装 微波辐射防护服》标准。记者了解到,该标准仅为推荐性标准,只适用于频率范围在300兆赫至30万兆赫的微波辐射防护服,并没有覆盖到300兆赫以下的频率,且此标准主要针对军用装备,对于民用防辐射服的检测仅能参照执行。据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早在2008年就已制定防辐射服国家标准立项,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正在参与标准制定,标准有望在明年颁布。   据悉,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正在筹备,而全国首个民用电磁屏蔽服通用技术规范也有望在近期出台。   市场销售目前稳定   上海妇女用品商店的营业员介绍,到目前为止,尚未接到消费者退换防辐射服的要求,销售情况也基本稳定 遵义路上的虹桥百盛商场里,某知名孕妇服装品牌的营业员告知,日销售量与往常持平。现在市场上防辐射服主要有两种,一种在棉布中织入普通金属纤维丝,价格数百元,购买者较多 另一种织入银丝,价格逾千元,也有一定消费人群。   记者还在淘宝网等购物平台看到,防辐射服销售正常,很多卖家正在举行年底促销活动。据部分卖家反映,订单数量没有明显减少,不过买家下单前咨询的有所增加。   昨天早上,记者在普陀区妇幼保健医院门口看到,进出孕妇中,90%以上都穿了防辐射服。穿着防辐射背心的胡女士说,她和家人仔细看了新闻,但觉得防辐射服还是有一定益处:“防止电脑、手机这样的定点辐射源,应该有作用。”“准妈妈”钱女士则坦言,买防辐射服就是为了“买个安心”。   穿它更多是求心理安慰   “穿防辐射服,可能更多是求个心理安慰。”上海核学会理事、海军医学院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张建国说。   这几天,民间科学传播组织“科学松鼠会”会员“瘦驼”的“旧文”《孕妇要不要穿防辐射服》点击率飙升。作者说,在1988年6月出版的权威医学杂志《美国工业医学杂志》上,三位医生发表名为《孕期女性使用视屏终端与流产和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概率的关系》的文章。所谓视屏终端,即为电脑和电视屏幕。这三位医生在1981—1982年间统计了1583名美国北加州的孕妇情况,发现在怀孕头三个月每周使用视屏终端超过20小时的孕妇的流产率,比不接触视屏终端的孕妇高。但医生也认为,研究结果并不能证明视频终端产生的电磁辐射与流产率提高之间有直接联系,较差的工作条件和较高的工作压力也是可能的因素。   另一项相关大规模研究发表于1991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以特蕾莎施奈尔为首的科学家对2430名女接线员进行了4年的跟踪,这些女性一半工作在显示器前,一半不在。但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妇女在流产率上没有明显不同。   张建国表示,对于孕妇而言,如果一定要“防辐射”,则建议少在微波炉附近、睡觉时不把手机放在枕边等。
  • 防辐射眼镜真的能防辐射吗? 专家:暂无国标
    白领用电脑时间过长,眼睛总爱流泪,孩子用电脑玩游戏眼睛也容易受到伤害……近日沈城有读者询问,如今眼镜市场流行的防辐射眼镜真的既能抗疲劳又能抗辐射,还能防紫外线吗?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商家   促销多多功能难说   14日上午,记者走访了沈城部分商业街上的多家眼镜店,商家对防辐射眼镜都有宣传。在青年大街一家大型商场的眼镜店,当记者询问因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应该配什么眼镜时,女店员热情地表示:“推荐你配防辐射、抗疲劳,缓解眼部疲劳的镜片,还能防紫外线辐射,现在店里有活动,选镜框就送防辐射眼镜片。”   “防辐射的镜片能有效果吗?戴上能挡住多少比例的射线?”记者问。“肯定和普通镜片不一样,你戴上就能感觉出来了。保护眼睛关键就是镜片上有镀膜,这层膜就能把射线挡住了。挡住多少就不一定了,这又不是防晒霜。”“那凭什么说它能起到防辐射的作用呢?镜片有说明书吗?有合格证吗?买了以后又该如何检测呢?”见记者忙不迭地追问,店员有点不情愿地说,镜片单配的有厂家就够了,想检测可以去别的眼镜店,他们眼镜店里没有检测的仪器。   在太原街一家眼镜店,面对着记者提出的同样问题,店员表示:“你要问我有什么具体的效果,我也说不清,特殊工艺都在镜片上,你戴上就知道了。”   消费者   真对眼睛好价格不在乎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副防辐射眼镜的价格为40元至1000元不等。与普通眼镜相比,价格稍微贵一些。   采访中,由于商家对防辐射眼镜功效极力宣传,部分消费者还比较买账。市民于女士告诉记者,她刚为上大学的孩子配了一副1000度的近视眼镜,普通镜片是800多元,如果要加抗疲劳、抗辐射功能,要再多加400元。于女士表示,考虑到孩子平时总上网就要了抗辐射功能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可以让眼睛更舒服”。市民刘女士称,自己是广告公司文员,每天都要长时间对着电脑,前段时间路过眼镜店时,在店主的一再介绍下,狠了狠心,花400多元买了副眼镜,“可是戴了一段时间,除了感觉光线稍暗了些,其他和普通眼镜没啥两样。”   专家   质量检测暂无国标   太原街某眼镜广场品牌店温经理告诉记者,好的防辐射眼镜如滤膜眼镜对眼睛较好,因透明度清晰。通常防辐射眼镜寿命最好的在一年半至两年,一般的防辐射眼镜寿命在两个月至三个月,选此类功能性眼镜应到正规的商场购买。   业内人士介绍,防辐射功能的眼镜以前主要是特殊行业的人员使用,对工艺要求较高,比如过去在放射科工作的医务人员,戴一种含铅量较高的防射线眼镜,可以有效阻挡X光射线。但普通的眼镜厂家生产的眼镜其防辐射效果很难说。因为目前国家对于用于眼睛保健作用的防辐射眼镜还没有相关的厚度、抗辐射强度等具体的质量检测标准。此外,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戴这种眼镜,尤其是有的孩子戴红色等有色贴膜防辐射眼镜,减少了光的刺激,反而不利于视觉发育。   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眼科主任陈君则强调电脑屏幕会有电磁波的辐射,过度用眼会造成睫状肌疲劳,俗称视觉疲劳,会导致视力下降、眼部充血、眼干、流泪等症状,一般青壮年偏多。好的防辐射眼镜透明度应清晰,不应该有光线暗淡的现象,配戴合格的防辐射眼镜可能有助于缓解眼部疲劳,但还应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工作、学习,适当注意休息。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漫透射视觉密度(黑白密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等19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公告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漫透射视觉密度(黑白密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等19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有关规定,现批准《漫透射视觉密度(黑白密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等19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发布实施。序号编号名称批准日期实施日期备注1JJG2028-2021漫透射视觉密度(黑白密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2021-12-082022-06-08代替JJG2028-19892JJG211-2021亮度计检定规程2021-12-082022-06-08代替JJG211-20053JJG452-2021黑白密度片检定规程2021-12-082022-06-08代替JJG452-20064JJG719-2021直流电动势工作基准检定规程2021-12-082022-06-08代替JJG719-19915JJG1181-2021体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γ辐射治疗源检定规程2021-12-082022-06-086JJF1932-2021椭偏仪校准规范2021-12-082022-06-087JJF1933-2021光学轴类测量仪校准规范2021-12-082022-06-088JJF1934-2021超声波风向风速测量仪器校准规范2021-12-082022-06-089JJF1935-2021自动气象站杯式风速传感器校准规范2021-12-082022-06-0810JJF1936-2021紫外分析仪校准规范2021-12-082022-06-0811JJF1937-2021全自动血液细菌培养分析仪校准规范2021-12-082022-06-0812JJF1938-2021数字式气压高度表校准规范2021-12-082022-06-0813JJF1939-2021热式风速仪校准规范2021-12-082022-06-0814JJF1940-2021电磁天平校准规范2021-12-082022-06-0815JJF1941-2021光学仪器检具校准规范2021-12-082022-06-0816JJF1942-2021导航型卫星接收机校准规范2021-12-082022-06-0817JJF1943-2021冲击测量仪校准规范2021-12-082022-06-08代替JJG973-200218JJF1944-2021电容式测微仪校准规范2021-12-082022-06-08代替JJG570-200619JJF1175-2021试验筛校准规范2021-12-082022-06-08代替JJF1175-2007 特此公告。 市场监管总局 2021年12月14日
  • 防辐射服该穿,但得制定标准
    孕妇防辐射服反而使得人体的辐射强度增大?防辐射服可以防辐射的说法“其实就是一个谎言”?上周末,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为此,记者今天上午采访了本市放射科专家。专家建议我国的卫生部门、质检部门、消协等相关部门能开展合作,委托权威科研机构对防辐射服的有效性进行检测,并制订相应的行业标准,从而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事件回放】   防辐射服反使辐射强度增大   在央视《真相调查》节目中,一家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电子检测实验室的陈峰工程师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检验防辐射服对单一来源辐射的屏蔽效果,结果显示,金属纤维的防辐射服可以阻隔90%左右的辐射。另一个实验则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辐射环境,即辐射源不是单一的,而是来自四面八方,将防辐射服套在一块木板支架上模拟人体的穿着。结果发现,作用于“人体”的辐射强度反而有所增加。   对于这个实验结果,陈峰的解释是:电磁辐射会通过衣服的空隙进入防辐射服后面,由于被防辐射服阻隔,这些辐射无法反射出去,在防辐射服内进行多次反射后交会叠加,反而导致作用于人体的辐射强度增大。   实验结果表明,现实生活中,穿着防辐射服对于来自某些方向的辐射源不仅没有起到防护作用,反而会让防辐射服内的辐射强度变大,这是让大多数人所没有想到的。报道指出,“市场上热销的防辐射服可以防辐射的说法,其实就是一个谎言。 ”   【相关调查】   电脑电视辐射并无不利影响   如果像央视实验所表明的那样,穿防辐射服反而会在很多情况下增加辐射强度,那么摆在人们面前的另一个问题是:既然生活中电磁辐射无处不在,那么对于人体,特别是孕妇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上周末,科学松鼠会会员,科普作家“瘦驼”(网名)在果壳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孕妇要不要穿防辐射服? 》的文章。他表示,日常生活中,孕妇接触到的辐射都是非电离辐射。据瘦驼介绍,迄今为止,有关视屏终端(电脑和电视屏幕)和孕妇的最为广泛引用的大规模研究发表于1991年3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以特蕾莎施奈尔为首的科学家对2430名女接线员进行了四年的跟踪,这些女性一半工作在显示器前,一半不在。在这四年里,有730人出现了882次怀孕。科学家们发现,与不工作在显示器前的女性相比,与显示器打交道的女性接收到了较多的频率为15KHz的甚低频辐射,而其他辐射的情况则没有区别。最终的结果是,在显示器前工作和不在显示器前工作的两组妇女在流产率上没有明显的不同 不管妇女每周在显示器前工作多少小时,甚至整个孕期都这样工作,调查研究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生活中的电磁辐射对孕妇并没有不利影响。   【专家观点】   多部门应合作制订行业标准   今天上午,记者就孕妇防辐射服问题采访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放射科副教授彭屹峰。对于央视报道的实验,彭教授认为,这个实验的结果应该是可信的,不过,他个人认为孕妇还是有必要穿防辐射服的。这是因为,实验表明,质量好的防辐射服能够阻挡手机信号,让衣服内的手机接不到来电,这说明对于单源性辐射,质量过关的防辐射服能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 “当生活中出现强度较大的单源性辐射时,防辐射服对孕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彭屹峰表示,目前,之所以对孕妇防辐射服的必要性、质量问题没有科学定论,与我国缺少相关的行业标准有很大关系。为此,他呼吁我国的卫生部门、质检部门、消协等相关部门能开展合作,委托权威科研机构对防辐射服的有效性进行检测,并制订相应的行业标准,从而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 穿或不穿辐射都在那里 专家:防辐射服无用亦无害
    近日,央视曝光穿孕妇防辐射服会增加衣内辐射强度,引起市民们普遍关注。孕妇防辐射服究竟有没有效果?对人体是否有害?12月21日,新民网记者采访了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郑军奇,他表示孕妇所穿的防辐射服在“抵御”电磁辐射时无用亦无害,普通市民远离手机、无线网络、高压电线等才是避免电磁辐射的“王道”。   孕妇防辐射服究竟有没有害?   根据央视报道,根据电磁辐射的原理,在未穿孕妇防辐射服时,有辐射照射到人体,人体会吸收一小部分,然后把绝大部分的辐射都反射出去。但是如果穿了孕妇防辐射服,辐射会从衣服的下端、袖口等所有的缝隙射入,却无法反射出去,而是在孕妇防辐射服内进行多次反射后交会叠加,辐射反而会增大强度作用于人体。   对此,郑军奇表示,这种辐射叠加的可能性的确存在,“不过在叠加的过程中,辐射也在减弱,减弱和叠加的可能性是并存的”。根据实验显示,没穿孕妇防辐射服的受辐射影响的值是均等平稳的,穿了以后数值就会出现波形状,有波峰有波谷,“所以影响是不确定的,只能说改变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不能说就是有害的”。   孕妇防辐射服究竟有没有用?   郑军奇直言,孕妇防辐射服其实是没有用的,“电磁辐射来自四面八方,单凭一个面是无法抵挡所有辐射的”。据介绍,防辐射服主要通过改变辐射的方向来减小辐射影响。对来自于单一方向的辐射源是有效的,但对于来自多个方向的电磁辐射来源,孕妇防辐射服就很难起到全方位的防护作用。   “这种对于辐射方向的改变,自己一个转身、身边多一把金属的椅子等等都会造成这样的改变”,郑军奇认为,孕妇防辐射服可能对市民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作用。
  • 防辐射服乱象缘于标准缺失
    一直是准妈妈标准配置的防辐射服到底作用多大?因缺乏国家标准并无定论,但央视18日一则针对防辐射服辐射强度反而变大的报道,把国内防辐射服生产企业一下推到风口浪尖。   根据央视报道,通过对被宣传可防辐射99.9%的防辐射服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在有一个辐射源情况下防辐射服能够阻隔90%的辐射,但有多个辐射源的情况下,防辐射服内的辐射强度反而变大,也就是说,防辐射服成了一个收集器,不但没有起到保护作用,反而会让防辐射服内的辐射强度变大。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联系的多家生产企业均对此持有保留意见,而有近40家生产企业则于昨日召开了一天的闭门会议,并表示将针对央视的报道尽快做出集体回应。 其中一家参与会议的生产企业负责人昨日在电话里直言,对于央视的说法颇为不服。“‘在有多个辐射源的情况下,防辐射服内的辐射强度反而变大’这个说法我不能理解。”他说。   对此,全国电磁屏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黎国栋昨日也告诉记者,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人体受到的来自不同方向的辐射即使叠加在一起,受到的辐射总量应该是不变的。 而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吴锦海教授表示,防辐射服的作用主要是防电磁辐射,目前电视、电脑、手机等设备的辐射剂量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日常的环境辐射并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   然而,这种蝴蝶效应却已向销售终端蔓延。记者昨日走访了几家大型商场内的防辐射服专柜,其中一家品牌专柜的营业员告诉记者,这几天消费者都是问得多买得少,一天甚至卖不掉一件。  而在几家知名孕妇装品牌的网上直销店内,记者也看到这几天的销售量有一定程度的递减。记者翻阅某品牌主打的热销银纤维防辐射服发现,该品牌最近一个月销量近1400件,然而,这两天该款产品每天仅有个位数的销量。卖家坦言,多数买家都在持观望态度,这几天防辐射服的日销售量起码会下降一半。   业内专家坦言,防辐射服生产行业标准的缺失可能是导致行业公信力缺失的主要原因。据记者了解,我国仅在2009年12月出台过《微波屏蔽防护服》的推荐性标准,没有针对整个防辐射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目前市面上的防辐射产品的标准大多由生产企业自己制定,且每个企业制定的标准都不一样。   黎国栋告诉记者,目前业内不少企业都在借鉴其他标准作为企业生产的依据。他举例到,比如参考面料检测标准、防护服测试标准等,在生产防辐射服时将这些标准综合在一起再制订各自的企业标准。他同时透露,防辐射服行业标准其实早已在制订中,上海市防辐射服行业标准将在明年出台,而国家标准也有望在明后年正式推出。
  • 日本多地辐射值陡增 东京核辐射曾达平常23倍
    3月15日,日本福岛,当地灾民戴着口罩和塑料袋在室内避免核辐射。   日本故障核电站最新进展 15日下午16时,东京市政府称,城区核辐射的强度一度达到创纪录高峰,随后在下午回落。 日本文部科学省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天上午,关东地区以北风为主,位于福岛核电站以南的栃木县、埼玉县、神奈川县、千叶县和东京都各地检测结果显示,辐射值是正常时期的10倍至100倍。下午,风向转变,刮起东风,核电站以西的福岛县郡山市检测出的辐射值超过上午的130倍。 上午10时至11时,东京市内检测到的辐射为有记录以来最高的0.809微西弗,平时则是0.035至0.036微西弗,这意味着峰值达到约为正常水平的23倍。人接受一次胸部X光扫描的辐射为20微西弗。 有专家称,这一现象显示,因核电站事故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形成“放射云”,云团乘风经过各地上空时,各地的辐射值检测结果就会升高,但现阶段的辐射水平尚不会给人体带来影响。 据报道,核辐射的威胁已经令部分东京市民感到恐慌,傍晚时分有很多东京市民乘坐新干线或驾车,离开东京往南向大阪、名古屋方向撤离。 文部科学省15日已要求各都道府县增加放射性物质观测次数。文部科学省将综合观测结果,每天两次公布相关数据。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哈克1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说,联合国派遣的一支由7名国际专家组成的灾害评估和协调小组目前已抵达日本。 ■ 反应 东京电力公司成“众矢之敌” 民众抱怨其运作缓慢、通报不及时,回答媒体质疑时模棱两可 不少日本民众对媒体抱怨,菅直人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对福岛核电站的事故没有及时通报,回答媒体质疑时也模棱两可。 菅直人质问电力公司高管 日本媒体称,日本官方在15日早上8点半做出了有关福岛核电站2号机组爆炸的通报后,直到11点,一直没有再发布相关的核泄漏消息。包括早上8点东京电力公司对外介绍情况的时候,回答问题经常用“可能、大概、还不掌握情况、需要进行研判”等词。 有专家称,东京电力公司显得很忙乱,出现了一些信息上的“真空期”。 日本媒体透露,东京电力公司因运作缓慢成了众矢之的。据悉,福岛核电站2号机组爆炸一个多小时,菅直人也没收到详细信息,他随后直接来到东京电力公司质问高官:“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 4人受伤自卫队表示抗议 15日,负责保护核电站的日本自卫队方面对东京电力公司表达了抗议。自卫队方面称,自卫队员没有接受过核电站工作的相关训练,但是东京电力要求他们帮助进行核燃料棒的冷却,并告知很安全。结果14日3号机组爆炸4名自卫队员受伤。 日本一些反核能团体表达了强烈反对核电站的立场。在日本北部青森先在建的大间核电站工地,不少市民举行示威,要求工程停工。 东京电力公司向民众道歉 为了缓解核电站爆炸后全国用电紧张,东京电力公司主导实施了东京分区轮流停电计划。但是由于该计划的设计有些缺陷,导致很多东京人的生活受到影响。东京电力公司向政府和民众道歉,并重新制定了计划。 首相菅直人则十分罕见地通过手机,向全国手机用户发出短信,呼吁民众之间相互理解,要节约用电。 ■ 措施 日设立专门机构应对核泄漏 应对事故,由东京电力公司主导转为政府主导 在福岛核电站接连爆炸之后,日本政府15日设立了福岛核电站事故对策统合联络本部,菅直人担任本部长。他指示,将核电站周边疏散半径由20公里扩展到30公里。 菅直人在15日上午8点半召开记者会,通报了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爆炸的情况。他已经要求核电站周边半径30公里内不允许民众进入,在当地的民众要尽快撤离到安全线以外。此前日本政府设立的安全区半径为20公里。菅直人称之所以作出这一指示,是因为该核电站的核泄漏危险增高。日本国土交通厅同日也首次在核电站30公里内设立禁飞区。 日本媒体称,核电站事故对策统合联络本部的设立,预示着此前应对核电站泄漏事故由东京电力公司主导,转变到由日本政府主导。 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一支穿戴特殊防辐射服的防化部队,已经开赴福岛第一核电站,接替原先派往核电站的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部队。在15日早些时候,福岛第一核电站站长已经宣布撤离一部分专家。同时,日本自卫队防化部队也已撤离。 驻日美军也表示,为向发生事故的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提供援助,美军横田基地与横须贺基地15日早晨出动了两辆泵车前往当地。 日媒反复播官方讲话安人心 政府向灾区发放123万包食品,呼吁有序避难 据日本媒体15日报道,福岛核电站1、2、3、4号机组接连发生事故后,日本媒体开始持续播放首相菅直人和官房长官枝野幸男的讲话,并且介绍防辐射的相关知识。 日本NHK电视台几乎每隔一个小时都会播出菅直人和枝野幸男的讲话要点,特别强调了两人要求民众保持镇静,官方正在积极处理相关局势的内容。 朝日电视台和TBS等日本重要的电视台等都将菅直人和枝野幸男的讲话作为报道的重点。并且配以一些专家点评。有些专家则认为政府过于乐观。 此外,日本各大报纸网站都用很大篇幅向民众介绍防辐射知识。很多媒体还配上了清晰的制图和漫画,便于民众清晰了解情况。 日本农林水产省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已经向灾区发放了123万包食品,其中大量是饼干。该省官员呼吁民众不要抢购食品,要有序避难。
  • 搭“核辐射”顺风车 电磁辐射检测仪热销国内市场
    北京市环保局首次公布京城辐射环境信息引起市民对于生活环境中辐射指数的关注,部分市民还自购仪器自行测量电磁辐射。23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测试仪器技术标价不一且规格混乱,还有人借“核辐射好帮手”推销。相关专业人士表示,市民自测辐射行为并不可取。   检测仪称能测“核辐射”   热销辐射测试仪、钻石信誉电磁辐射检测笔、台湾原产电磁辐射测试仪……在淘宝网输入“辐射”二字,各种广告语扑面而来。日本地震后,平日无人问津的辐射检测仪搭上了“核辐射”的顺风车,销路大开。仅以电磁辐射测试仪为例,这种仪器价格从八九元到上百元、上万元不等,一款声称从德国进口的标价36000元。而一款198元的家用测试仪一个月内竟卖出182件,还有一款来自香港的电磁辐射检测仪称是“核辐射好帮手”。而据专家介绍,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与核辐射无关。   再仔细观察发现,这些产品的各种技术指标也不尽相同。有的仪器测量频宽是50赫兹到3000兆赫兹,也有仪器的频宽为50赫兹到5000兆赫兹,有些厂家自行规定了低频和高频,低频为5赫兹到40万赫兹,高频则为30兆赫兹到2000兆赫兹。不仅如此,仪器误差也不同,有的是3%,有的是5%。   而专业人士指出,应该根据辐射源的频率来选择测试仪的频宽。而对于低频和高频的区分,厂家的划分也不科学。一般来说,超低频有不同限值,用的较多的是50赫兹或者100赫兹。高频则是10万赫兹到30兆赫兹,30兆到300兆为超高频,300兆到30万兆属于微波频率。   专业机构1500元起测   目前,北京市环保局并无附属的对外测试电磁辐射的单位,市场上活跃的一般是第三方检测机构。   “主要是测‘房’测‘站’。”一家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测的数据大多是用来打官司用的,有测小区附近的高压线电磁场的,有测机房和设备的,还有居住在变电站或者手机基站附近的居民也要求测试辐射环境。他们一般会根据客户所处的地段和要求,测量出电场或者磁场强度、功率密度,并出具一份报告。   这名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因为个人测试的数据并未经过CMA国家计量认证,不具有法律效力,居民打官司时还得请专业公司来测。   由于是专业测试,这些机构的开价也不低。北京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技术中心工作人员透露,他们测试一般3个点起测,一个点500元,一次至少1500元。另一家检测机构谱天测试中心同样是3个点1500元起测。工作人员还“关照”记者:“如果个人测,我们能优惠点。如果是开发商或者物业委托,就走对公价格,自然要贵点。”据了解,该机构给小区做一个环境评价,平均价格是3万元到4万元。   电磁辐射环境有国标   对于自测电磁辐射行为,专业人士指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北京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技术中心的一位金姓工程师告诉记者,检测设备购买后得先拿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做检定,之后才会使用,使用过程中也会按固定周期拿去检定,以保证仪器的灵敏度。市民个人购买仪器检测,在准度上就无法保证。   那么,什么样的辐射环境才算正常?环保部颁布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指出,在30兆赫兹到3000兆赫兹这一公众最敏感范围内,电磁场功率密度的标准限值为0.4瓦每平方米,低于这一数值才比较安全。关于超高压选变电设置的工频电场、磁场强度限值,我国推荐0.1毫特斯拉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金工程师还建议,市面上的各种电磁辐射测试仪器良莠不齐,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性能差别很大。且电磁辐射受环境影响因素很大,即使误差较大也难以识别,测出来的数据并没有说服力。如果真有这方面需要,建议市民邀请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去测试。   相关链接:   受日本核危机影响 核辐射检测仪器需求大增   韩国没有可批量检测商品的大型核辐射检测设备   日本强震 韩国“哄抢”核辐射测量仪
  • 防辐射行业协会首度回应:防辐射服无害
    近日,“防辐射服穿了可能危害反而更大”的言论引起多方恐慌。上午,上海防电磁辐射行业协会汇同全国服装标准技术委员会及从事防辐射研究的相关专家面对媒体做了“防电磁辐射服情况说明会 ”,强调孕妇防辐射服无害,而且防电磁辐射服对屏蔽电磁波是有效的,防电磁辐射服不可能成为电磁波的收集器。消费者可以不必因为曾经或者正在穿着防电磁辐射服有任何恐慌。   针对“穿了防辐射服会辐射会不会形成能量积聚”一说,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黎国栋表示,辐射的能量积聚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可能无中生有。电磁波是一种物质,具有一定的能量,所以电磁波的能量流也不可能无中生有的增加。   至于为何里面测出来电场强度反而大?黎国栋解释说,是因为空间电磁波本来就有驻波现象,有的地方是波峰场强大,有的地方是波谷场强小,例如测试装置不正规的情况下,衣服和架子之间的空隙很大,电磁波就在内部形成驻波,所以个别地方的场强反而大。这是正常的现象,即使是在电波暗室中,根据IEC 61000-4-3的规定,暗室的均匀度允许有6dB的差别,即最大的场强可以是最小场强的两倍,更何况在非正常的情况下,例如在四周没有吸波材料的非屏蔽暗室中,发射天线放在顶。   黎国栋表示,“可以肯定的是,穿了屏蔽服绝对不会比不穿更糟,90%多的电磁波是可以通过屏蔽服屏蔽的,少量的电磁波从领口袖口进去,经过十次左右的衰减之后,10%的电磁波已经所剩无几,损失的电磁波被人体吸收了之后转换为热能,但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说,根本就不用害怕。”
  • 江西省辐射站开展2022年度辐射环境现场监测仪器培训和比对活动
    为促进辐射环境现场监测技术交流,提高监测人员的监测能力,验证比对仪器的稳定性并做好期间核查工作,10月8日,省辐射站在南昌开展了全省辐射监测仪器培训和比对活动。江西省地质局实验测试大队、核工业二七0研究所,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省辐射环境监督站,九江市辐射环境监测站、赣州市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和抚州市生态环境技术保障中心等单位30余名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参加。培训采取现场讲解+答疑、实际操作+示范相结合的形式,针对工频电场强度等6个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并与其他技术人员共同讨论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省辐射站选取辐射楼比对石、中大路南口、洪都北大道516号等三个地点开展了涉及电磁电离6个监测项目的仪器比对活动,包括X-γ辐射剂量率、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射频综合场强、选频测量(含5G)和环境噪声。此次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省辐射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操能力,验证了比对仪器的稳定性,有力助推了参加单位辐射监测队伍能力的提升,为今后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 解读核辐射检测仪原理,是否“智商税”?
    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外反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并计划排放30年。该消息发布后,引起我国出现盲目“抢盐”的恐慌现象,并导致核辐射检测仪在线上平台火爆销售,甚至被抢购一空。许多专家表示,我们无需过度恐慌,理性关注即可,也有人支持购置核辐射检测仪来保证身体安全,那么作为大众居民,我们是否必要购置核辐射检测仪?其原理是什么?核辐射检测仪到底是不是“智商税”?且听本网来揭秘。核辐射检测仪的原理核辐射检测仪是通过探测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来进行工作的。放射性物质会不断地释放出α粒子、β粒子、γ射线等辐射,这些辐射会与检测器中的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电离效应。在这个过程中,检测器中的物质会失去一部分电荷,导致检测器中的电荷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信号。核辐射检测仪通常采用闪烁晶体作为探测器,闪烁晶体是一种能够吸收射线并转化为可见光的物质。当放射性物质释放出的射线进入闪烁晶体时,晶体中的原子或分子会吸收这些射线,并把它们转化为可见光。这个过程被称为光致发光。然后,光被收集到光电倍增管中,并转化为电信号。这些电信号会被放大和整形,以便后续的信号处理和测量。除了闪烁晶体,核辐射检测仪还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探测器,如半导体探测器、液体闪烁计数器等。半导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与闪烁晶体类似,都是基于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通过探测器中的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产生电离效应,从而检测辐射的强度和类型。而液体闪烁计数器则是一种将闪烁剂和光电倍增管结合在一起的探测器,它能够测量β粒子和γ射线。总之,核辐射检测仪是基于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进行工作的,通过探测器中的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产生电离效应,从而检测辐射的强度和类型。闪烁晶体和光电倍增管是核辐射检测仪中非常重要的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核辐射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核辐射检测仪的材料和性能将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为保障人类安全和环境健康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核辐射检测仪的应用场景辐射检测仪的应用场景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场景:1.核物理实验室、科研单位放射性实验室等会产生放射性物质的单位,主要用于日常放射性物质剂量检测,以便及时处理。2.用于海关和边境巡逻等,防止犯罪分子取放射性材料及放射性物质袭击的应急响应。3.环保部门、钢铁石材检测、矿山或金属检测公司等,用于监测放射源。4.医疗、工业等领域的X射线仪器的X射线辐射强度。5.其他检测放射性物质需要。综上所述,辐射检测仪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我们需要购买核辐射检测仪吗?最近的央视报道中,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张永清表示:“普通百姓购买放射性检测仪必要性不强。因为放射性测量过程中,只有一个仪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应适合的方法,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测量,而且不同的样品有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如果说一般普通老百姓只是买一个仪器来测,他们还不具备专业的方法。”市面上价格较低的核辐射检测仪往往精度低,难以真正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而较为专业的核辐射检测仪价格昂贵,且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正确使用和维护才能合理使用。其次,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辐射量通常是非常低的,不需要过于担心辐射对健康的影响。而且,即使周围存在一些放射性物质,核辐射检测仪也并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因此,建议普通人不要盲目购买核辐射检测仪,更不需要过度恐慌,如果确实需要检测辐射水平,可以寻求专业的检测机构或者政府部门进行检测。
  • 防辐射服测试疑点多,真相在哪里?
    近日,央视《真相调查》栏目播出了一则报告:通过一个叫陈峰的人做的一套实验(具体是在什么实验室,这个人是什么背景,什么专业,测试用的是什么仪器等一概不详),得出一个结论:防辐射服不但不能防辐射,反而辐射还会在防辐射服内交会叠加,导致作用于人体的辐射强度增大。   报道一出,一片哗然,各地媒体争相报道,坑爹、坑妈之声传遍全国。按理说,央视作为国内最具公信力的媒体,并以《真相调查》之名报道该事,当维是真理。但,纵观整篇报道,仅凭一人之辞(工程师陈锋)便贸然下此断言,不免让人生疑:央视此举,是正义使然,还是别有他故?   防辐射服测试疑点一:   所有的实验、结论皆出自一个未知的实验室、一个不明底细的工程师。一家之言真就能对防辐射服行业做出恰当的判断?整篇报道没有一家国家权威检测、标准制定、主管部门的采访意见,这个是当时忽视,还是故意设计?   防辐射服测试疑点二:   报道仅提到1988年《国家电器辐射标准》,而对2005年《国家防辐射针织品标准》(GB/T2258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只字不提,如此的厚此薄彼,与央视一贯之公正严谨作风似乎格格不入。   防辐射服测试疑点三:   匪夷所思的实验设计。天线(辐射源)从天而降,辐射高悬头顶,这种环境模拟,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几乎不见,以这样的假设,做出来的实验数据,竟能得到央视的采信?除了佩服实验者的高超想象力外,接下来就要自我审视我们的无知迷信程度。笔者甚至想:哪天,邀请个央视记者,拿个电冷风机,在一件羽绒服的正上方,使劲吹风,估计,按上述实验逻辑,得到一个羽绒服不保暖的结论,还是很有把握的。   防辐射服测试疑点四:   该报道还设计了一个敞开式的公共环境的辐射实验,陈锋工程师带着记者,拿着探测仪(比卖防辐射服的个头大一点,估计原理应该一样吧),在一个办公室里(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是那个陈工程师的办公室),测量了一个数据,来证实陈工程师的单边论点:辐射不大不用怕。但,笔者就此查了相关资料,对电磁辐射的另一种解释是,电磁辐射随着距离呈几何级的衰减,距离越近辐射越强,这些都是基础普遍的共识,即使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我,也有能力去查证。其中,大量研究表明:手机刚接通刹那、微波炉、吸尘器等近距离的辐射数据非常强大(有地可查),均超过陈工程师报道中宣扬的安全数值。以一个开放空间的安全性,推导出所有个体环境中的辐射都是安全的,这样的逻辑匪夷所思。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若防辐射服行业真的是忽悠行业、害人行业,那自然应当为其曝光,打击、坚决取缔,此种假设下,央视的这篇报道,当属为民除害、正义之举 反过来,若仅凭一面之词,一个实验(分析起来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严谨),就去否定一个行业,误伤众多从业者、消费者的话,那么,这样的报道有失公允,危害巨深。   有种说法是,央视的《真相调查》,与其说是一场防辐射服行业的打黑行动,倒不如说是陈氏工程师的一“验”成名。但愿,不是真的。
  • 黑体辐射源原理及选型
    所有物体都会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发射电磁辐射。入射到物体上的辐射会被部分吸收和部分反射。在热力学平衡下,物体吸收辐射的速率与其发射辐射的速率相同。因此,良好的辐射吸收器(任何吸收辐射的物体)也是很好的发射器。完美的吸收体可以吸收所有入射在其上的电磁辐射;这样的物体被称为黑体。图1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最自然界中完美的黑体)黑体在热力学中是一个理想化的物体,它能够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何的反射与透射。随着温度上升,黑体所辐射出来的电磁波与光线则称做黑体辐射。图2 黑体辐射强度与发射辐射波长的关系黑体辐射是理想黑体在热平衡状态下发出的辐射,它的强度和分布特征只依赖于温度决定,而不是由物体的形状或成分决定。在日常观察中,大多数情况下观测目标的温度不够高,无法发出可见光波长的辐射。在低温下,人眼无法感知红外波段的辐射。因此,红外热像仪利用辐射温度感知的原理,通过探测红外辐射来判断物体表面的温度。红外热像仪通过红外探测器结合光学系统,将红外辐射的空间分布映射到探测器上,并将其转化为电压信号,进而形成辐射分布的图像。通过对标准辐射源的标定,建立温度与电压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物体表面温度的测量。黑体作为标准辐射源,通过控制黑体光源的温度来模拟物体的辐射特征进行研究,对红外测温仪、热像仪和其他各类红外探测器响应进行标定校准。其本身的性能决定了红外成像系统的量化程度,高性能的黑体可以决定红外成像系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可以标定高灵敏度的红外成像系统,进而大大提高系统的探测性能。上海明策电子科技结合超14年的行业经验,致力于为中国广大客户提供输出稳定、高发射率、温度控制精确、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的黑体辐射源,可用于高温系统、热成像系统、热流量测量系统、光谱分析系统中对温标刻度的调整和校准、红外目标模拟系统等诸多场景。腔式高温黑体推荐系列⭐ 明星产品:M390高温黑体MIKRON黑体,美国制造,可溯源到美国NIST标准,符合ANSI/NCSL Z540-1-1994。在较短的加热时间内达到高温。多种型号覆盖300至3000℃,其有效发射率为1.0(0.65至1.8微米波段下)。⭐ 相关型号推荐:M390,M335,M330等MIKRON中温黑体系列推荐⭐ 明星产品:M300中温黑体Mikron M300黑体炉具有高发射率的中温黑体辐射源,可独立于波长进行校准。温度范围200 ... 1150°C。高标准,精密的黑体辐射源,采用独特的均匀加热球形腔体,可实现0.998或更高的接近理想的发射率。⭐ 中温相关型号推荐:M300,M305,M360等MIKRON低温黑体系列推荐⭐ 明星产品:M310-HT低温黑体M310-HT是一款便携式黑体辐射源,采用数字指示温度控制器,可设置为环境温度+ 5°C至450°C(+9至842°F)之间的任何温度。黑体发射器中嵌入了精密RTD温度传感器,可提供高精度和高重复性。⭐ 低温相关型号推荐:M310-HT,M315-HT,M340等*以上型号部分展示!
  • 防辐射服一个美丽的谎言
    近几年有一种号称是专门为孕妇设计的防辐射服开始热销,各类的防辐射广告也是让人真假难辩。然而,央视《真相调查》记者调查发现,现实生活中穿着防辐射服对于来自某些方向的辐射源不仅没有起到防护作用,反而会让防辐射服内的辐射强度变大。(12月18日《法制晚报》)   随着电脑、手机、电视等各种电器的日渐增多,电磁辐射越来越引发公众焦虑。于是,各类防辐射服应运而生,销量节节攀升。对于准妈妈这一特殊群体来说,防辐射服几乎成了标准配备。当然,对于商家宣称“抵挡99.99%乃至99.9999%的辐射”云云,许多准爸妈们也是将信将疑,但出于“求平安”的心理暗示,还是对防辐射服趋之若鹜,甚至没怀孕就开始穿,只当做预防。   然而,央视调查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实验证明,市面上的防辐射服对于单一来源的辐射有一定效果的,但由于生活中辐射源不是单一的,而且也不是一个方向,只有穿着像宇航服那样的全封闭式屏蔽服,人体才有可能不接触电磁辐射。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事实上,现有的各类防辐射服不仅不能起到防护作用,反而会让防辐射服内的辐射强度变大。因为辐射从衣服的下端、袖口等所有的缝隙射入后,无法反射出去,便在防辐射服内进行多次反射后交会叠加,使得辐射强度增大作用于人体。   一言以蔽之,所谓孕妇防辐射服可以防辐射的说法其实就是一个谎言。防辐射服就好像寓言中那个并不存在的“皇帝新装”,虚构出一种健康和安全的幻觉。如今,值得追问的是,这个谎言是怎样炼成的?   标准滞后和监管失位难辞其咎。防辐射服已在市场上热销多年,相关的行业标准却至今难产。由于其既不属于医疗器械,也不属于工业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处在监管空白,没有相关部门对其衡量和监督,也没有相应的机构对屏蔽效能进行抽样检测。于是,商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会宣称材质使用金属纤维,一会儿又整出个“银离子”的概念,玄乎的专业名词和夸张的宣传手法很能起到鼓动效果,让消费者乖乖地掏腰包。   权威科普声音的缺失也是重要因素。一直以来,关于电磁辐射有无无害和防辐射服有没有用都存在不同声音。这厢专家表示,一般家庭的电磁辐射强度远远没有达到国家的防护标准,根本无需担心 那厢就有学者提出,在孕期受到电磁辐射的过度影响,势必影响胎儿的发育。前不久,国内著名的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在微博上公开表示,孕妇防辐射服是中国特有的商业骗局,马上就遭到了一些专家的反驳。两派说法各执一词,让公众如坠云雾,由于相关部门迟迟没有给出权威说法,人们只能“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先穿上再说。   寓言中,天真的孩子戳穿了“皇帝的新装” 现实中,我们需要有关部门站出来叫停防辐射服骗局。一方面,尽快出台防辐射服的国家标准,整顿行业乱象,制止虚假宣传,将其纳入规范的监管体系 同时,对电磁辐射的危害进行权威论证,向公众普及科学的防护知识,让防辐射不再是雾里看花。
  •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 刘庆华研究组应邀发表原位同步辐射谱学综述论文
    能量存储和转换过程的表界面动力学研究一直是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中固-液界面的反应动力学探测极具挑战性。同步辐射具有亮度高、准直性好、频谱连续等诸多优异的特性,能够有效探测材料表界面的局域原子和电子结构,非常适合原位追踪反应过程中固-液界面结构变化的动态过程,实时在线探测固-液界面活性中心结构和反应中间体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演变规律。近日,我校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核科学技术学院刘庆华研究组应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化学研究评述)发表了题为 “Tracking the oxygen dynamics of solid–liquid electrochemical interfaces by correlativein situsynchrotron spectroscopies”的综述论文。该综述基于团队前期的研究工作,以氧关联电化学固-液界面反应动力学研究为例,从同步辐射谱学原位探测的基本原理出发并结合多个应用实例,深入浅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如何通过联合原位同步辐射红外谱学和X射线吸收谱学有效地获取氧关联能量转换过程中固-液界面的动态“电影”(图1),同时也指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图1.联合原位同步辐射谱学研究固-液界面动力学过程示意图近年来,刘庆华研究组一直致力于原位同步辐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通过发展原子级精度的原位同步辐射红外谱学和X射线吸收谱学实验技术,在氧关联/碳关联/氮关联能量转换过程的固-液界面反应动力学原位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Nat. Energy2019,4, 115-122;J. Am. Chem. Soc.2020,142, 12306-12313;Nat. Chem.2020,12, 717-724 Nat. Energy2021,6, 904-912 Nat. Commun.2021,12, 6118)。《化学研究评述》是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三大化学化工综述性期刊之一,它具有鲜明的“自我综述”的特色,主要是描述通讯作者团队自己的系统性研究工作,本次受邀在《化学研究评述》撰写综述论文,体现了我校科研团队在原位同步辐射谱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研究已形成系统性和国际影响力。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核科学技术学院刘庆华是论文的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程位任和苏徽。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也得到了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上海和北京同步辐射装置的大力支持。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ccounts.2c00239(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核科学技术学院、科研部)
  • 车内检测出电磁辐射 远超变电站
    英国辐射保护委员会官网设定0.4μT为危险值广州某变电站3米内电磁辐射强度为0.7μT雪佛兰这款车被车主检出车内辐射高达19μT   近日,一则题为《震惊,科鲁兹车内电磁辐射非常之大》的帖子在多家车汽论坛上引起热议:多位雪佛兰科鲁兹车主检测出车内辐射超标。据检测,科鲁兹行驶中主驾驶位置的电磁辐射强度达到19μT,而专业机构检测的广州某变电站3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仅0.7μT,也就是说,车内的电磁辐射强度是变电站的近30倍。   据了解,我国目前尚无公众环境下工频电磁辐射强度安全范围的国家标准,而英国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官方网站上把危险值设定在0.4μT,瑞典更是率先正式承认强度在0.2μT以上的工频电磁场对人体有害。    在主驾位排挡杆下部左侧面,记者录得辐射高达19μT。    车主:车内电磁辐射超过变电站周边   记者联系上了发帖的车主郭先生。郭先生称,他于2010年12月在广州某4S店购买了一辆雪佛兰科鲁兹汽车(1.6LSLAT天地版标配)。   近日,郭先生从朋友处借得一台家庭电磁辐射测试仪,欲测试家里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强度有多大。当他无意中在自己的车上打开测试仪时,结果让他非常震惊:车内辐射远远大于电脑、电视等产生的辐射。发动机怠速运行时主、副驾驶的辐射达到了4μT(微特斯拉),行驶过程中辐射最高更达到15μT,排挡杆下部左侧面(主驾驶位置)更达到19μT以上,越低的位置辐射越强,最下面已超过20μT。随后,郭先生找到多位科鲁兹车主,对其科鲁兹汽车进行检测,发现其车内的电磁辐射强度与自己车内电磁辐射强度大小差不多。根据郭先生的投诉,记者昨日也用电磁辐射测试仪测试了多辆科鲁兹汽车,均得出相同的数据。   4μT、15μT、19μT究竟是多大辐射?据了解,省环境辐射研究检测中心的专家曾对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110千伏小港变电站、天河区的110千伏林和变电站、110千伏盘福变电站分别做现场环境检测,得出结果是磁感应强度0.6μT,3米处则为磁感应强度小于0.7μT。也就是说,车内辐射已达变电站周边辐射的几十倍。   厂家:专业机构出检测报告才能受理   郭先生告诉记者,当发现辐射有可能超标后,他和另外一名车主刘先生便向上海通用公司投诉,该公司第二天回复说,目前为止尚未收到类似投诉,也没有发现类似问题,要求郭先生先将车开到4S店检测。   郭先生于是将车开到买车的4S店检测。但该店称,没有检测工具。于是,郭先生就用自己的检测仪检测了该店的另外几台科鲁兹以及雪佛兰景程和科帕奇。检测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发动机怠速运转状态还是在行驶中,科鲁兹车内的电磁辐射都大于景程并远大于科帕奇。发动机怠速运转状态,景程主副驾驶的辐射和在1μT左右,而科帕奇主副驾驶的辐射更低至0.02μT以下。   对于检测结果,4S店并不否认,但该店表示,必须要有专业的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证明辐射确实超标,才会处理此事。到目前为止,通用公司和4S店尚未给郭先生任何其他回复。   记者与郭先生和车友们一起又找来天籁、凯美瑞、君威等多款车与科鲁兹进行检测对比,检测发现,在相同时间、相同地点,除了科鲁兹之外,其它车的电磁辐射强度都小于0.4μT。   专业机构:国家无标准无法检测   记者联系了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及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希望能为科鲁兹作出车内电磁辐射的专业检测。作为环境监测的权威机构,这两个机构均有检测电磁辐射并出具相关报告的业务。   但是,两个机构均表示,目前只能测量国家有标准的无线通讯机站及变电站的辐射值,无法测量汽车内的辐射值,因为国家对于汽车车内的电磁辐射尚无任何相关标准。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几家有资质的监测机关,都得到了相同的答案。“我们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生产厂家和4S店都不处理我们的投诉,要我们拿专业机构的检测报告才肯处理,但专业机构又没法为我们出具检测报告,真是投诉无门啊!”车主刘先生无奈地对记者说。   记者致电广州电器科学科究院的一位工程师,据工程师介绍,我国对汽车电磁辐射的检测,也仅仅停留在电池对其他元器件的电磁干扰领域,至于对人体的影响,目前尚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及计划。   公众环境电磁辐射的标准   我国还在采取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辐射保护协会推荐限值0.1mT,相当于100μT   电磁辐射的安全范围是多少?其强度超过多少了会对人体有害?我国对于公众环境电磁辐射的标准和规范集中在射频电磁辐射,主要的标准有1988年6月1日实施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198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这两个规范都只规定了100KHz及以上频率电磁波的辐射限值要求。对于工频电磁辐射的安全范围,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应的国家规范。对公众环境工频电磁辐射限值,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一直采取国际辐射保护协会推荐的限值0.1mT(相当于100μT)。   目前,英国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官网把危险值设定在0.4μT(4mG),国际上认同儿童居住环境中的磁场强度也不应超出这个标准。瑞典则首个认为强度在0.2μT(2mG)以上,就会对人体有害。   汽车车内电磁辐射是工频辐射还是射频辐射?   不少网友将其归为工频辐射,市环境监测中心相关专家昨表示目前尚不能定论   电磁辐射分为工频(低频)电磁辐射和射频电磁辐射:工频电磁辐射较为典型的是变电站、高压电线和家用电器、笔记本等产生的电磁辐射,这部分设备因为使用交流电,其电磁场变化频率较低。   射频电磁辐射较为典型的是微波站、电视塔、基站等产生的电磁辐射,这些设施对外发射频率较高的电磁波(一般是MHz及以上单位)。一般对于低频电磁辐射强度,使用电磁感应强度来表示,其单位是特斯拉T,旧单位是高斯G,其换算单位是1T=10000G。一般环境电磁辐射强度数量级在毫高斯级别(mG)或微特斯拉级别(μT)1μT=10mG。
  • 新型无辐射磁粉成像扫描仪面世
    扫描仪体积小、重量轻,可以随身携带,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图片来源:朱利叶斯-马克西米利安-维尔茨堡大学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德国物理学家和医生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便携式扫描仪,可借助新的无辐射成像技术——磁粉成像,可视化人体内的动态过程,例如血流情况。科学家们表示,这是迈向无辐射干预的重要的一步。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科学报告》杂志。磁粉成像是一种基于对磁性纳米颗粒直接可视化的技术。这种纳米颗粒不是在人体内自然产生的,必须作为标记物给药。最新研究负责人、朱利叶斯-马克西米利安-维尔茨堡大学物理研究所的沃尔克贝尔教授解释道,与依赖放射性物质作为标记物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一样,他们开发出的磁粉成像技术具有灵敏快速的优势,不会“看到”来自组织或骨骼的干扰背景信号。论文第一作者、物理学家帕特里克沃格尔解释称,纳米颗粒的磁化强度在外部磁场的帮助下被专门操纵,因此不仅可检测到这些纳米颗粒的存在,还可检测到它们在人体内的空间位置。在最新研究中,贝尔等人开发出了一款新的介入磁粉成像扫描仪,其体积小、重量轻,几乎可带到任何地方。他们在逼真的人体血管模型上进行了测量,并拍摄出了第一批图像。研究团队表示,这是迈向无辐射干预的第一个重要步骤,有可能彻底改变这一领域。他们正在进一步提升这款扫描仪的性能,以提高图像质量。
  • 防辐射服市场标准慢些出台
    商品的标准是随市场拓展而逐渐形成的。在这其中厂商更多的参与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问题是因为厂商过多的广告宣传,常常掩盖了其他的声音,尤其是一些科学的声音。   近日,央视曝光穿孕妇防辐射服会增加衣内辐射强度。对此,防辐射服经营商对央视委托的实验室的权威性表示质疑,他们认为,央视那个实验不严谨,有漏洞,实验中的电磁波发射方向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不存在。而且,假若防辐射服对防辐射不起作用甚至加剧辐射作用,那么有些科技人员为防辐射而穿防辐射服,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项调查显示,自央视报道之后,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放弃了购买防辐射服。据防辐射服品牌“优加”的首席运营官说,央视报道对防辐射服的冲击“三个月的行业冰冻期避免不了”。   不管央视报道和防辐射服厂商幕后有什么目的或根本没有目的,只是难坏了无数的“准妈妈”,无数孕妇无所适从。于是有人就呼吁,快快出台权威的防辐射服国家标准。   可是,这个标准并不好出。首先,它是什么标准?是防辐射服厂商的行业标准,还是妇幼保健的防辐射标准,抑或是电磁辐射的技术标准?其次,标准的衡定是依照央视委托的那个实验室所做的静态标准实验来定,还是要照厂商所说的实际生活来定?   虽然现代科学能够掌握精确的辐射检测技术,也明白人体尤其是孕妇能够接受的最大辐射量,但要制定出一个防辐射服标准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且不说确定这些标准需要时间,就是如何参照我们上述所列举的参数,以及究竟还要确定多少我们还不太明白但却是必须的参数,恐怕还难以确定。   如果匆匆忙忙定出所谓权威的标准,不仅不一定是科学的,更有可能背后有利益的推动,那就更可恶了。   一个新商品的出现一开始是没有什么权威标准的,标准是随市场拓展而逐渐形成的。在这其中厂商更多的参与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问题是因为厂商过多的广告宣传,常常掩盖了其他的声音,尤其是一些科学的声音。这是不利于新商品的科学标准的形成和制定的,归根结底也不利于新商品的完善和拓展,不利于那些新商品的经营商。   这一次,央视报道的穿孕妇防辐射服会增加衣内辐射强度的结论是否全面,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它起码在铺天盖地的防辐射服广告宣传声中多了一点不同的声音,让消费者去辨别。当然,对于绝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他们需要一个简单明确的答案。相信,假以时日,防辐射服的权威标准会在各种科学观点的交锋中产生。
  • 红外近场辐射探测及超分辨温度成像
    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探测物体自身所发出来的远场红外辐射从而感知表面温度,在军事、民航、安防监控及工业制造等重要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由于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红外热成像的分辨率通常在微米尺度及以上,因此无法用于观测纳米尺度的物体。近几年,我们开发了红外被动近场显微成像技术,通过探测物体表面的近场辐射从而极大地突破红外衍射极限限制,将红外温度探测及成像从传统的微米尺度拓展到了纳米尺度。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在《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上发表了以“红外近场辐射探测及超分辨温度成像”为主题的文章。该文章第一作者为朱晓艳,主要从事红外被动近场成像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将围绕扫描噪声显微镜(SNoiM)技术的实验原理及其应用,详细介绍如何通过自主研制的红外被动近场显微镜,突破红外热成像的衍射极限限制,实现纳米级红外温度成像。近场辐射我们首先从黑体辐射的本源入手。如图1(a)所示,绝大多数物体内部都包含大量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粒子,这些带电粒子永远不会静止不动,而是一直处于随机扰动状态(热运动)。我们所熟知的热辐射就源自物体内部的这种带电粒子热运动,辐射特征可由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描述。但鲜为人知地是,物体内的电荷扰动不仅在距离物体辐射波长尺度以外的区域产生红外热辐射(远场辐射),而且在物体近表面处会生成一种能量密度极高的表面扰动电磁波(以倏逝波形式存在),可称之为近场辐射。理论很早就预言了这种表面电磁波(近场辐射)的存在,并发现针对远场辐射所建立的认知及规律(如普朗克辐射定律等)将不再适用于近场辐射,但相关实验研究由于探测难度极高而一直未有明显突破。200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法国CNRS的研究组取得重要进展,先后在实验上验证了纳米尺度下近场辐射热传输效率可远超黑体辐射极限。尽管该实验验证了物体表面近场倏逝波的存在,但相关物理现象仍然缺少更直接的实验手段对其进行更进一步地研究。图1(a)物体表面存在的远场辐射及近场辐射;探针调制技术:(b)当探针远离样品时不会散射物体表面的近场倏逝波、(c)当探针靠近物体近表面时可以散射近场倏逝波;(d)红外被动近场显微镜(SNoiM)的示意图红外被动近场显微镜(SNoiM)的实验原理及其应用SNoiM技术的实验原理物体表面的近场辐射由于其倏逝波特性(即强度随着远离物体表面急剧衰退)而难以探测。在SNoiM中,利用扫描探针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图1(b)所示,当不引入纳米探针(或探针远离物体表面)时,物体近表面的近场倏逝波无法被探测,该显微镜工作于传统红外热成像模式,即仅获得其远场辐射信号。SNoiM技术的关键是,将探针靠近样品近表面(比如10 nm以内),近场倏逝波可以被针尖有效散射出来。该探测模式下,探测器所获取的样品信号中同时存在近场和远场分量。因此,通过控制探针至物体表面的间距h,即可获得近场、远场混合信号(h 100 nm或撤去探针,称为远场模式)。最终,利用探针高度调制及解调技术即可从远场背景中提取物体的近场信息。图1(d)展示了SNoiM系统探测近场信号的示意图。探针所散射的近场信号首先由一个高数值孔径的红外物镜进行收集。但在该过程中,无法消除来自环境、被测物体及仪器自身的远场辐射信号,它们随近场信号一同被红外物镜收集,导致被测物体微弱的近场信号湮没于巨大的远场背景辐射之中。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远场背景信号,研究人员在红外物镜上方设计了一个孔径极小的共焦孔(约100 μm),通过此共焦结构可以缩小收集光斑,有效抑制背景辐射信号。然而,即使是这样,是否有足够灵敏的红外探测器能够检测到纳米探针所散射的微弱近场信号也是一大难点。为此,本团队研发了一款超高灵敏度红外探测器,攻克了这一技术壁垒。图2(a)展示了首套SNoiM设备实物图。其中,金色圆柱腔体为低温杜瓦,内部搭载了自主研制的超高灵敏度红外探测器(CSIP)及一些低温光学组件;白色方框内为实验室内组装的基于音叉的原子力显微镜(AFM)、红外收集物镜及样品台区域,具体细节参照图2(b)、(c)。红外近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不再受探测波长限制,而是由探针尖端尺寸决定。如图2(b)中插图所示,通过电化学腐蚀方法,可制备出形貌优良的金属(钨)纳米探针,其中,针尖直径可小至100 nm以内。图2(a)红外被动近场显微镜SNoiM的实物图,其中搭载了超高灵敏度红外探测器;(b)AFM及红外收集物镜;插图为通过电化学腐蚀制备的金属(钨)纳米探针;(c)探针与样品的显微照片基于SNoiM的超分辨红外成像研究利用SNoiM技术探测物体表面的近场辐射可极大突破红外衍射极限,实现超分辨红外成像。首先以亚波长金属结构的成像结果为例进行展示。图3(a)为Au薄膜样品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所拍摄的图像。其中,亮金色区域为Au薄膜(约50 nm厚),其他区域为SiO₂衬底。使用SNoiM系统可同时获取该样品的远场和近场红外图像(获取远场图像时只需将探针挪离样品表面)。如图3(b)所示,由于成像波长较长(~ 14 μm),远场红外图像的分辨率远不如普通光学显微图像。比如,Au与衬底(SiO₂)的边界无法清晰区分以及中间细小金属条状结构无法识别等(图中黑色虚线所示)。然而,在相同探测波长下,如图3(c)所示的近场红外图像则展现了超高的空间分辨率,其图像清晰度可完全与普通光学显微镜所获取的图像相比拟。为了进一步理清上述三种显微成像技术的区别,图3示意图中给出了探测到的信号来源:对于光学显微图像,其信号来自于可见光的反射。由于金属的反射能力较强,因而Au上的信号远比SiO₂强。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60 nm,因而光学显微镜可清晰分辨该样品表面的细微结构。远场红外成像不依赖于外界光源照射,直接通过红外物镜收集物体自身所发射出来的辐射信号,并对其进行成像。在探测波长为14 μm情况下,受衍射极限的限制,系统的实际空间分辨率也只有约14 μm。近场红外成像则检测探针尖端所散射的样品表面近场辐射信号,因此不受远场光学衍射极限限制,可获得超分辨红外图像(图3c)。图3 样品Au(SiO₂衬底)的(a)光学显微、(b)远场红外和(c)近场红外的图像及成像原理示意图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图3(c)所示的红外近场图像不仅仅在分辨率上有所提高,而且在金属与衬底的信号强度对比上出现了明显反转(由远场切换至近场后,Au由弱信号方(蓝色)转变为强信号方(红色))。针对上述现象的解释如下:远场成像时,Au是高反射物体,因此吸收红外光的能力极弱,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则其红外发射率也很低。因而远场红外成像中其信号弱于衬底SiO₂;而在近场成像中,室温金属(Au)中的自由电子存在剧烈的热运动(热噪声),从而在金属表面产生极强的表面电磁波,因而Au上的信号远强于SiO₂。由此可见,SNoiM技术不仅突破了红外衍射极限限制,而且能够检测远场显微镜所无法探测的物理过程。基于SNoiM的微观载流子输运及能量耗散可视化研究基于SNoiM技术的另一项创新与突破在于纳米尺度下通电器件中微观载流子输运及局域能量耗散的直接可视化。值得指出,SNoiM所检测的近场辐射信号来自于物体近表面的传导电子,因此其成像结果所反映的是物体表面的局域电子温度(Te)。目前仅SNoiM技术可实现纳米尺度下电子温度分布的直接成像。下面将以通电微小金属线(NiCr合金)为例进行说明。图4 (a)通电金属线显微图像及远场热成像;器件弯折区域分别为(b)凹形、(c)U形的扫描电镜图像及超分辨红外近场热成像图4(a)为NiCr金属线的光学显微图像(上)及其通电后的红外远场热图像(下)。红外远场成像检测通电器件的远场辐射,从而估算出器件的表面温度。比如,器件中心处出现明显热斑,该处温度最高,表明电流流经微小弯曲金属线时能量耗散最大。而受衍射极限限制,远场红外热成像无法分辨微小金属线(宽度约3.3 μm)上不同区域的温度分布,因此无法有效反映微观尺度上载流子的能量耗散特性。与之相比,近场红外热成像则可清晰展示器件中心区域微观载流子的输运及能量耗散行为。如图4(b)所示,当电流经过器件凹形弯折区时,近场红外热成像下,该区域内存在极其不均匀的温度分布,而且在凹形内侧出现显著热斑。该现象表明,通电NiCr器件的凹形区内存在非均匀局部焦耳热,且内侧区域电子能量耗散最大,这是由于电流的拥挤效应所造成的。此外,该温度分布图像似乎表明,通电时,载流子倾向于避开直角拐角处,并趋于沿着U形路径分布。为验证这一猜想,该实验进一步设计了中心区域呈U形弯折的通电NiCr金属线,并对其进行了近场红外热成像表征。图4(c)显示,U形区域温度均匀分布,无明显局域热斑,这表明载流子倾向于沿着U形路径均匀输运。基于SNoiM纳米热分析研究而提出的新设计大大缓解了电流拥挤效应可能对器件造成的局部热损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与展望综上,利用SNoiM技术,可以实现物体表面的近场辐射探测及红外超分辨温度成像。该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能够进行局域电子温度成像的科学仪器,不仅突破了红外远场热成像的衍射极限限制,且首次实现了纳米尺度下通电器件中载流子输运行为与能量耗散的直接可视化。该研究内容均基于第一代室温SNoiM系统,目前,第二代低温SNoiM系统已被成功搭建,有望进一步突破后摩尔时代信息和能源器件的功耗降低及能效提升难题,探索物理新机制,并推动纳米测温技术新的发展。这项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和支持。论文链接: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23.05.001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