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石油重油族四组分自动试验器

仪器信息网石油重油族四组分自动试验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石油重油族四组分自动试验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石油重油族四组分自动试验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石油重油族四组分自动试验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石油重油族四组分自动试验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石油重油族四组分自动试验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石油重油族四组分自动试验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石油重油族四组分自动试验器相关的资讯

  • 开创重油四组分分析新时代—-橙达仪器-中国石油石化院 重油四组分自动分析仪荣获2023BCEIA金奖
    9月6日分析测试行业盛会——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隆重开幕,北京橙达仪器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自主研发生产的SARAlyzer Elite重油四组分自动分析仪斩获了2023年BCEIA金奖。重油四组分分析对于原油评价与价值评估、重油加工原料优化、沥青产品使用性能等具有重要意义:(1)重油四组分是原油评价的必做项目,对原油中重组分的价值评估和加工路线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重油四组分的测定结果还是工艺优化和装置运行监控的必要指标。以催化裂化装置为例,可以通过四组分数据预测脱沥青油、常压渣油、回炼油等原料的结焦倾向,还能通过测定进料和出料的四组分来考察催化剂的效果和监控装置运行的情况;(3)重油四组分也是沥青产品的重要指标,四组分的比例不同对沥青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测定重油四组分采用的是NB/SH/T 0509-2010 《石油沥青四组分测定法》,该标准方法最初发布于1992年,目前在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分析步骤繁琐,分析时间过长,一个样品需要两天,消耗大量人工;(2)分析结果准确性和精密度差,不同人、不同实验室得到结果差异非常大,无法进行比对;(3)消耗大量正庚烷、甲苯等挥发性有机溶剂,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实验室的安全环保都带来很多隐患。因此对简单、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溶剂用量少、重复性再现性好的重油四组分方法及相关仪器的需求十分迫切。SARAlyzer Elite重油四组分自动分析仪和配套方法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授权专利号:CN116371032A、CN306581932S、CN112730636B、CN212417980U),和原方法相比,该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下表1),能为炼厂实现精细化、现代化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还能起到节约人力成本,降低HSE风险的效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SARAlyzer Elite重油四组分自动分析仪也拓展到了SY/T 7550-2012 原油中蜡胶质沥青质含量的测定应用中。SH/T 0509SARAlyzer Elite分析时间大于30小时分析时间:4通道1米左右长度带有通风罩的台面敞开式操作,人员直接接触溶剂;加热无防爆设计密封体系,配有防爆设计;可选配有机溶剂蒸汽处理系统关于2023BCEIA金奖今年的金奖申报通知在2023年3月22日发出,截止2023年5月20日。原有的BCEIA金奖评奖规定,只有国产的分析仪器整机才可以申报BCEIA金奖。但是,国家科学仪器专项支持的重点从 “十二五”开始,已经逐步从整机转向关键零部件,现行的评奖范围只限于分析测试仪器整机的规定,已经不适应当前分析测试仪器的研制和生产,国内一些分析仪器企业也希望他们研制生产的一些分析仪器的零部件能够参与BCEIA金奖的评审。故2023年度BCEIA金奖的申报将分析仪器的零部件列入申报范围,进行试点。今年共有42个单位申报了44个整机产品;18个单位申报了15个零部件产品。2023年5月26日将42个单位申报的44个整机产品和18个单位申报的15个零部件产品及其厂家信息在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网站http://www.caia.org.cn和BCEIA网站http://www.bceia.cn上公示(公示期为2周),以了解这些产品的知识产权是否有争议,公示期间没有争议提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于5月底成立了以王海舟院士为组长,10位专家参加的2023BCEIA金奖评审组,负责评审工作。我们按产品的创新性、产品的性能指标、产品的社会效益和产品的销售情况设计了打分表,并给出了打分的参考标准,由评审专家独立打分。在评审专家独立打分的基础上,于6月27日召开了2023BCEIA金奖评审专家组第一次会议,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进行现场考察的产品名单。在7月13日—8月15日评审组组织了专家对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和产品进行了考察,考察了产品的生产线、实际样品的测试、了解了产品的销售情况及用户的反映。8月28 金奖评审组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听取了考察汇报,进行了无记名投票,按照BCEIA金奖评选办法中的规定,得票数超过投票专家数三分之二的产品获得BCEIA金奖,今年共有13个整机产品和5个零部件产品获得2023BCEIA金奖(获得金奖产品的名单见后),我们对获得金奖产品单位表示祝贺。今年获得整机金奖产品的数量只有申报数量的29.5%;获得零部件金奖产品的数量只有申报数量的33.3%。从产品的外观、性能指标、可靠性、稳定性、耐用性、软件功能等方面来看,国产仪器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明显缩小;获得金奖的产品中有些达到了国外高档产品的水平,改变了国产分析仪器只有中、低档产品的局面;获得金奖的产品中有很多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开发研制的专用仪器,这是发展有中国特色分析仪器,并向国际市场进军的有效途径。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分析仪器产业,实现了科技部提出的:“九五”起步,“十五”打基础,“十一五”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分析仪器研发人员和企业家的坚持不懈努力下,中国分析仪器产业开始了新的腾飞。
  • 橙达仪器联袂中石油携重油四组分自动分析系统SARAlyzer Elite亮相宁波
    橙达仪器联袂中石油携重油四组分自动分析系统SARAlyzer Elite亮相宁波大会背景2023年4月13-14日,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引领和推动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交流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搭建智能化、数字化产业转型升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展示平台,促进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国石化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宁波市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宁波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中心共同举办“第十二届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交流会暨国产化装备智能化好技术展示会”。橙达参会北京橙达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橙达仪器)受邀参会,并联袂中石油携最新一代重油四组分自动分析系统 SARAlyzer Elite亮相大会现场。该产品具有智能、精准、便捷的特点。化身精致小巧的现代分析仪器,协助用户告别柱层析的原始时代;便捷流畅的工作站界面,让样品运行状态一目了然。 大会现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分析检测与标准化研究室副主任曹青博士以《渣油四组分自动分离分析技术介绍》为主题,深入阐述了SARAlyzer Elite在做重油四组分分析时的优势。目前,我们的产品与手动方法相比,有明显优势:1. 节约大量人力成本2. 及时、准确、自主获取数据3. 大幅降低安全环保风险4. 定制个性化的重油分析方案一直以来,橙达仪器充满热情和干劲,在开发全新方法,优化实际应用的路上不断前进。SARAlyzer Elite重油四组分分析系统不仅仅是一款设备,更是我们通过优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未来,我们将与您一起不断创新,共同定义制备色谱新世代!
  • 中石油发布“近红外”和“重油四组分”2项快检技术
    近日,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分公司首次主办“中国石油自主先进分析技术推介会”,并向中国石油所属30余家炼化、销售企业重点推介由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开发的“重油四组分自动快速分析技术”和“近红外快速分析技术”。本次推介的两项技术不仅是集团公司炼化技术、装备自主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炼化技术开发、推广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有益尝试。其中,“重油四组分自动快速分析技术”是中国石油在炼化领域首个实现自主技术开发、自主装备开发和标准引领的技术,为全球首创,已列入集团公司国际标准培育项目。与现行标准相比,这项技术测定时间和人工分别减少80%以上,且精密度更高。“近红外快速分析技术”可部署面向装置采样口的在线应用模式,为用户提供炼化物料数据在线、全面、实时的分析数据,为炼化智能化最为基础的“感知能力”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这两项技术已在国内5家企业应用。大连石化和庆阳石化代表使用单位在会上分享应用效果时均表示,新技术有效缓解了质检部门样品分析检测压力,缩减了数据反馈时间,可实现传统方法无法实现的高频次分析,为装置操作调整优化提供了更加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炼油与化工分公司主办这次推介会,旨在落实集团公司“科技自立自强上要见到新气象”的要求,加强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之间的沟通,确保科研投入能够有的放矢,鼓励企业积极了解并尝试新技术,开拓应用市场,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高效转化。据悉,多家与会企业对此高度关注,纷纷表示希望尽快实现先进分析技术的落地实施。这两项先进分析技术的推广应用,是中国石油先进标准引领技术进步、掌握市场话语权的重要步骤,将为集团公司建设智能炼厂和引领炼化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也为科研单位与企业用户充分交流、实现科技与生产融合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 德图推出全新四组分烟气分析仪testo 340
    随着节能环保事业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一款实用、操作简单而又适用于各种检测环境的烟气分析仪不失为最理想的选择。时值世博倡导绿色城市、绿色生活,德图将于7月1日隆重推出全新适用于工业排放检测的4组分烟气分析仪testo 340。   作为全球领先的便携式测量仪器制造商,拥有三十多年的烟气分析仪专业制造经验,是便携式分析仪制造行业的领导之一,为中国用户提供专业的测量经验和解决方案。四年前德图推出的testo 350 EPA / Pro系列烟气分析仪现在已成为国内环境监测站、节能中心和锅炉工厂、水泥工厂、电厂等必不可少的测量工具,其在环保与节能方面的卓越表现更得到了诸多行价的一致好评。在收集客户反馈及研究最新技术的基础上,德图四年磨一剑,将于7月1日隆重推出烟气分析仪的又一力作testo 340,开启烟气检测的新时代。   与以往的德图烟气仪相比,testo 340继承了德国原装、中文界面及独一无二的量程扩展功能,同时,testo 340标配O2传感器,可任意选择3个有毒气体的传感器,如CO,COlow,NO,NOlow,NO2或SO2,“德图原来的手持式分析仪一般都是三组分的,现在我们增加了一组分,这为各种不同应用中的不同测量要求提供了最大的传感器搭配自由选择空间。并且,testo340设计空间更加紧凑,相对于市面上其他4组分的烟气分析仪而言更小巧轻盈,手持十分方便。”德图产品经理介绍说。   “我们收到的反馈中,客户对德图烟气分析仪中量程过程功能都赞誉有加。”产品经理特别说到。一般而言,烟气测量的环境十分苛刻,而烟气分析仪的传感器十分精密,一旦传感器因烟气浓度过量而过载,就再也不能恢复,业内人士称之为“中毒”,必须重新购买新的传感器,这让技术人员测量操作时总悬着一颗心。而德图烟气分析仪独一无二的量程扩展功能使测量变得更轻松,遇到高浓度的烟气测量也轻而易举,不再过载,也不再“中毒”,尤其适用于各种工业烟气分析应用。“因此,这个功能我们继续保留了下来。”   “测量的精髓在于测得精准。工厂排放的烟气大多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当今,便携式烟气测量大多是采用电化学传感器,而电化学传感器的气体间的交叉干扰则是多年来困扰烟气测量专家的一大难题。”如今,在德图专家的研发下,这个难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Testo 340最大的特点是推出了新概念传感器层析过滤器,避免气体交叉干扰,并显示层析过滤器工作寿命(ppmh)。   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测量经验和独到的解决方案,以及精湛的测量技术,德图坚持为各行各业节能目标的实现提供系列的测量仪器、专业的技术支持以及完善的维修保养服务。“德图不仅仅是销售仪器,更是为客户量身打造完美的测量方案,提供360度全方位的服务。”德图产品经理强调说。   每年德图都会推出烟气产品的金牌服务月,活动期间,客户只需填写维修保养卡,随仪器一同寄回德图,德图售后服务的工程师将为仪器做免费的检查和保养。除此之外,多年来,为帮助广大客户了解锅炉技术知识,德图在北京的中法能源培训中心举办了多届免费的锅炉培训课程,被业界称为“最好的锅炉中心”。“从仪器到方案,从维修到培训,德图的烟气分析仪是您可以信赖的烟气测量专家。”
  • 使用ASTM方法对碳氢化合物的单一组分分析(DHA)
    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各种分析实验室里,为了对一个特定的样品里的单个组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以及对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进行表征,通常会用到碳氢化合物的单一组分分析(DHA)这种分离技术。多组分分析主要是检测汽油中的主体组分:石蜡,烯烃,萘和芳香族化合物和其他分子中碳原子数介于1到13的的可燃烧化合物,以确定汽油样品的总体质量。我们在这篇文章里所用到的氢气发生器设备是 Peak Precision 500 Hydrogen Trace Generator.对汽油中包含的易燃烧组分进行分析对于汽油的质量控制十分有必要。由于汽油样品的成分复杂,各组分的特性十分接近,为了将各个组分分离开,通常需要很长的色谱柱(100米)。碳氢化合物的单一组分分析的时候,多种方法通常会被用到,依据这些方法要用到的柱箱升温速率和色谱柱长度不同而将这些方法分开。这些方法各有利弊,有些方法对低沸点化合物的响应灵敏,分辨率高;有些方法对分子量大,出峰很晚的化合物有很好的分辨率。由于分析方法的性质复杂,再加上使用很长的色谱柱,在用氦气作载气的时候,气相色谱的测试时间往往会超过两个小时。但是,用氢气来做载气可以极大的提高测试的速度,因为氢气的高线性速率让它做载气时十分高效。这对石油分析实验室而言,无疑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优点,因为样品的高通量意味着实验室的赢利水平提升。用氢气来做载气可加快气相色谱的分析速率,再加上当前氦气的供应紧张,价格上涨,这意味着那些从氦气切换到氢气做载气的气相色谱实验室不仅赢利水平会增加,同时分析的结果可以符合行业的标准。这篇应用文献阐明用氦气作载气时,按照ASTM的标准检测方法D67291来分析汽油样品的结果和利用毕克科技的Precision氢气发生器Trace生产出来的氢气未经过过滤来做载气,按照ASTM标准检测方法D67291 附录X2的汽油样品分析结果时的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气相色谱跑样时间的减少,同时,对特定组分的分离效果保持不变。 结果与讨论对汽油进行碳氢化合物的单一组分分析显示:混合物中最后一个洗脱出来的化合物-正十五烷,当用氢气来替代氦气做载气时,它的出峰时间从125分钟减少到74分钟。(如图1所示)尽管分析的时间不同,但是,对汽油中的主要组分的分析(石蜡,烯烃,萘和芳香族化合物)显示使用氢气和氦气作载气时,测量出来的主要组分含量差异不明显。尽管用氢气来做载气时需要更高的气体流速,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混合物的各组分分离的效果依旧很不错,甚至在某些时候,分离的效果得到了改善。对1-甲基环戊烯和苯的分离和检测,在汽油样品分析中有严格的规定,因为苯的碎片物质的分析十分重要。用氢气做载气的时候,尽管该有机物的洗脱时间变短了,但是,气相色谱对此有机物的分离效果却提高了。(如图2所示)对于甲苯和2,3,3-三甲基戊烷的分离,在用氦气作载气时可以实现,用氢气做载气时,这两个物质同时出峰(如图3所示)用氢气做载气时,若要将这两种物质进行分离,需对方法进行改进。用氢气或氦气作载气的时候,气相色谱对十三烷和1-甲基萘的分离效果都很好,不相上下。(如图4所示)碳氢化合物的单一组分分析结果显示,利用氢气做载气时,按照ASTM标准方法 D6729 附录X2的方法来进行汽油样品的分析既可以极大地减少分析的时间,同时,对特定关键组分的分离效果和分辨率依旧十分理想。表1 指定的ASTM标准检测方法在装有100米长毛细色谱柱高分辨率气相色谱仪的协助下,可以确定发动机燃料中易燃物的单一组分的含量。(ASTM 国际2002) 表2 对汽油中主要组分的定量分析及结果图1 利用氦气和氢气分别做载气时,对汽油样品进行碳氢化合物单一组分分析时的气相色谱图图2 利用氢气和氦气分别做载气时,对1-甲基环戊烯和苯的分离效果对比图3 利用氢气和氦气分别做载气时,对甲苯和2,3,3-三甲基戊烷的分离效果对比图4 利用氢气和氦气分别做载气时,对十三烷和1-甲基萘的分离效果对比 参考1. 指定的D6729-01标准检测方法需要用到装有100米长毛细色谱柱高分辨率的气相色谱仪,来确定发动机燃料中的易燃物的单一组分。 ASTM国际2002.2. 指定D6729-01附录X2,用氢气来做载气时,碳氢化合物的分析数据。ASTM国际2004
  • 许国旺课题组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石油分子表征新方法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许国旺课题组在石油组学的研究中取得了系列新进展。建立了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LC-HRMS)的石油分子表征方法、石油组学数据处理新策略及结构定性新方法,可充分挖掘色谱质谱数据中的石油组分信息,实现多维、全景的分子表征。石油及其产品是现代工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分子水平认识石油组成及转化规律,实现高效精准石油加工,促进炼油技术的进步非常重要。石油分子的结构表征是石油组学的一个瓶颈。HRMS被广泛用于石油的分子表征,但目前仍缺乏简便的在线LC-HRMS方法和相应的专用数据处理方法。图1 基于在线LC-HRMS的石油分子表征方法课题组建立了基于在线LC-HRMS的石油分子表征方法(图1),表征结果与经典的FT-ICRMS方法相符。该方法可有效降低样本的基质效应,扩大检测覆盖度得到更多的分子类型,实现石油中碱性氮和中性氮类化合物在正离子电喷雾下的同时检出,适合于从轻到重的石油馏分的分子表征。图2 石油组学在线LC-HRMS数据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专用于石油LC-HRMS分析的数据处理新策略(图2)。该策略根据待分析样品LC-HRMS原始数据生成石油分子数据库,极大地减少冗余信息,通过整合组分的色谱保留行为,在有效减少低信号化合物信息丢失的同时,确保了表征结果的可靠性。该策略可实现全景多维的石油分子表征。图3 基于在线LC-HRMS的石油中氮杂环类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方法针对石油分子结构表征问题,课题组开发了能量分辨的在线LC-HRMS串联质谱方法用于石油中含氮类化合物的母核结构表征(图3)。根据不同的氮杂环类模型化合物,总结碎裂规律,建立了详细的母核结构推断流程。此方法可有效区分石油中相同分子式但母核结构不同的异构体,可为石油加工过程中组分的结构变化提供基础数据。上述工作得到了中国石油-大连化物所能源化工联合研发中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Fuel》、《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和《Talanta》上。上述工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以及大连理工大学林晓惠教授课题组合作,第一作者为大连化物所博士研究生夏悦怡,通讯作者为路鑫研究员和许国旺研究员。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6236120320317?via%3Dihub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1967322003879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9914022004507
  • 转录组测序结合蛋白质组分析探索蝾螈再生奥秘
    来自德国及美国等处的研究人员针对基因组特别大,难以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动物,提出了以转录组测序与蛋白质组分析联合以解析功能基因的策略,并以蝾螈进行实验,开辟了组织及器官再生研究的新思路。该研究成果已发表近期的《Genome Biology》杂志上。 蝾螈是一种在侏罗纪中期演化的有尾两栖动物,目前存活的约有400种。红色斑点蝾螈虽然小,但其组织工程学技艺却令人惊叹。蝾螈在失去了组织,包括心肌、中枢神经系统元件甚至眼睛的晶状体后仍能再生。一般来讲,动物的再生组织的能力是所有多细胞动物所共有的古老程序,因此,医生们一直希望蝾螈的这种能力依赖于基础遗传学程序,而该程序潜伏在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所有动物中,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再生医学中利用蝾螈的再生机制。 然而蝾螈的基因组十分庞大,比人类基因组大十倍,要从头获得蝾螈的全基因组序列不容易。因此研究者们将目光转向基因表达所产生的RNA,他们利用454新一代测序技术对蝾螈的转录组进行了研究。经过从头组装N. viridescens的转录组,获得了超过120,000个RNA转录本,约有15,000个转录本编码蛋白质,其中有826个转录本是蝾螈所特有的。这些转录本中包含了不同器官所有再生阶段的转录本,这些转录本中的一部分与其它生物相似。通过对蝾螈胚胎和幼体的心脏、四肢、眼睛、尾、肝脏、脾脏等组织中再生过程表达的蛋白的分离以及质谱分析方法,对这些蛋白进行分类及与转录本的比对。 通过454新一代测序结果与质谱技术的结合,发现了500多个其它生物中从未被发现的肽段,接下来会进一步探索这些蛋白是否与再生能力相关。这项研究不仅为目前科学家们提供了两栖类动物的基因数据,更为基因组测序困难的动物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Genome Biol. 2013 Feb 20 14(2):R16. A de novo assembly of the newt transcriptome combined with proteomic validation identifies new protein families expressed during tissue regeneration.Looso M, Preussner J, Sousounis K, Bruckskotten M, Michel CS, Lignelli E, Reinhardt R, Hoeffner S, Krueger M, Tsonis PA, Borchardt T, Braun T.
  • GB3838-2002 24组分半挥发性有机物混标(定制)促销
    货 号: CDGG-116495-04-1ml 中文名称: GB3838-2002 24组分半挥发性有机物混标(定制) 英文名称: Custom Semi-Volatile Mix, 24-31, 500 mg/L 型 号: 500ug/ml于甲苯, 1mL 产品类别: 标准品 库存总量:10瓶 价 格: 1500.00 优惠价: 1200.00 促销时间:2011年7月4日至2011年8月4日 产品描述 编号 CAS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浓度(ppm) 1 87-61-6 1,2,3-Trichlorobenzene 1,2,3- 三氯苯 500 2 120-82-1 1,2,4-Trichlorobenzene 1,2,4- 三氯苯 500 3 108-70-3 1,3,5-Trichlorobenzene 1,3,5- 三氯苯 500 4 634-66-2 1,2,3,4-tetrachlorobenzene 1,2,3,4- 四氯苯 500 5 634-90-2 1,2,3,5-tetrachlorobenzne 1,2,3,5- 四氯苯 500 6 95-94-3 1,2,4,5-tetrachlorobenzne 1,2,4,5- 四氯苯 500 7 118-74-1 Hexachlorobenzene 六氯苯 500 8 98-95-3 Nitrobenzene 硝基苯 500 9 100-25-4 p-Dinitrobenzene 对二硝基苯 500 10 99-65-0 m-Dinitrobenzene 间二硝基苯 500 11 528-29-0 o-Dinitrobenzene 邻二硝基苯 500 12 121-14-2 2,4-Dinitrotoluene 2,4- 二硝基甲苯 500 13 118-96-7 2,4,6-Trinitrotoluene 2,4,6- 三硝基甲苯 500 14 100-00-5 p-Nitrochlorobenzene 对硝基氯苯 500 15 121-73-3 m-Nitrochlorobenzene 间硝基氯苯 500 16 88-73-3 o-Nitrochlorobenzene 邻硝基氯苯 500 17 97-00-7 2,4-Dinitrochlorobenzene 2,4- 二硝基氯苯 500 18 120-83-2 2,4-Dichlorophenol 2,4- 二氯苯酚 500 19 88-06-2 2,4,6-Trichlorophenol 2,4,6- 三氯苯酚 500 20 87-86-5 Pentachlorophenol 五氯苯酚 500 21 62-53-3 Aminobenzene 苯胺 500 22 84-74-2 Dibutyl phthalate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500 23 117-81-7 Di(2-ethylhexyl)phthalate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500 24 50-32-8 Benzo(a)pyrene 苯并(a) 芘 500 上海安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斜土路2897弄50号海文商务楼5层 [200030] 电话:86-21-54890099 传真:86-21-54248311 网址:www.anpel.com.cn 联系方式:shanpel@anpel.com.cn 技术支持:techservice@anpel.com.cn
  • 反式脂肪酸甲酯混标(13组分,C14-C22) 标准品促销
    货 号: CDDE-GLC-481-B-100MG 中文名称: 反式脂肪酸甲酯混标(13组分,C14-C22) 标准品 英文名称: GLC Reference Standard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GLC-481-B(13 components,C14-C22) 型 号: 100mg (-20℃保存) 品 牌: NU-CHEK 产品类别: 标准品 价格: 2400.00 促销价: 2160.00 促销时间: 2011年1月4日-2011年2月4日 促销价:2160 促销时间:2011年1月4日-2011年2月4日 了解更多产品请进入安谱公司网站 http://www.anpel.com.cn/
  • 全球蛋白质组学千亿美元市场 中国创新企业能分羹几何
    蛋白质是经过基因表达之后的产物,是生命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和调控者。蛋白质分子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靶标物质,其中,超过95%的药物靶标,超过55%的临床诊断指标是蛋白质分子。  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将蛋白质组作为生物经济的重要领域之一,提出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检测技术,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打造国家生物技术战略科技力量,提高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大规模水平上蛋白质的序列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生物学科,其组成随着生命活动、疾病发生在不断变化。蛋白质组是后基因组时代解读生命本质的重要译码。”近日,青莲百奥CEO李京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称。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当前全球蛋白质组整体市场接近千亿美元,在产业链上游赛默飞等跨国企业质谱仪和试剂供应商为蛋白组学研究提供基础仪器和试剂。2022年以来,海外蛋白质组学的企业陆续在纳斯达克上市,国内蛋白质组的市场热度也一直不断攀升。而目前中国创新企业又能分羹几何?  市场潜力巨大  1994年,Marc Wilkins博士等人提出了“proteome”(蛋白质组)这个术语,将蛋白质组定义为“基因组计划”的延伸。在21世纪初,人类蛋白质组研究在全球开启。2014年,两个独立的国际研究小组分别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了人类蛋白质组的第一张草图。  在我国,基因组研究发展步伐跟随国际,但在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国内研究水平与国际比肩。就在2023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牵头领衔发起并主导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Proteomic Navigator of the Human Body,简称π-HuB计划),全球科学家通力协作,绘制人类全生命周期图谱,解读人体蛋白质组构成原理与变化规律,实现蛋白质组学驱动的医学范式,共创智慧医学。  据了解,蛋白质组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质谱仪和试剂供应商,如赛默飞、布鲁克、CST等,为蛋白组学研究提供基础仪器和试剂;中游主要包括蛋白组学技术服务的提供商,如景杰生物、中科新生命等,中游企业利用自身的创新技术和平台,为客户提供蛋白质鉴定、定量、修饰、互作等分析服务;下游主要包括蛋白组学技术服务的用户,如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生物医药企业等,它们通过采购蛋白组学技术服务,进一步从事基础研究、疾病研究、药物研发等活动。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我国蛋白质组学市场规模,以31.3%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扩大。  不过,李京丽也指出,在上游层面,中国与海外差距较大,主要核心技术如高分辨质谱等,被国外头部企业引领。不过在中下游,国内实力与海外市场差距较小,国内的蛋白质组市场需求也在快速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精准医疗的应用层面蛋白质组具有较大增量,李京丽向记者进一步介绍称,在临床诊断、疾病预测和治疗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蛋白组学技术将疾病血液、组织等样品进行数字化,然后采用蛋白质定量、翻译后修饰、蛋白相互作用等数据分析找到关键特征分子,再进行系统研究,找到作为诊断标志物或药物治疗靶点。  另据了解,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伴随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用药指导。比如,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初次确诊,是否复发、用药是否获益、是否耐药等场景的诊断应用。  此外,李京丽指出,相比人的2万个静态基因,人的蛋白质水平是动态的100+万种蛋白变体,蛋白质组维度更精细,基于蛋白质的临床检测还会逐渐增多,无论从存量还是未来增量而言,蛋白质组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基于蛋白组学的广泛应用及发展空间,国家政策层面积极支持,资本层面也看好其发展前景。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将蛋白质组作为生物经济的重要领域之一,提出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检测技术,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加快生物技术向多领域广泛融合赋能,加快培育蛋白领域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  与此同时,近年来也有不少资本向蛋白组学领域倾斜。德联资本在不久前就投资了青莲百奥。德联资本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分析称,相比于基因组,在蛋白质组领域,中国科学家有更强的话语权,且市场增速较快。同时,蛋白质组与人的健康或疾病状况的关联更直接,其在科研端还有众多未被发现的领域,科学价值很高,可以为科研端市场带来持续不断的增长。2023年,由贺福初院士牵头主导的人类蛋白组导航计划将持续30年,该计划每年可为科研市场带来数亿元的额外经费投入。  “实际上,科研端大量投入的背后,是希望将蛋白质组数据转化为新药研发的靶点或诊断标志物,临床转化是科研投入背后的长期目标,这仍然需要时间,但目的十分明确。当科研发展到一定阶段,如发现一些新的、有效的标志物,谁能将其快速实现商业化,谁就能得到市场的机会。”上述德联资本负责人指出。  填补国内市场空缺  随着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新发现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工作,将为蛋白质组分析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李京丽指出,我国在蛋白组学领域,急需标准化流程,需要解决相关问题。  据了解,针对国内蛋白质组市场现存的空缺需求,青莲百奥提供针对血液和微量组织样本的多种纳米材料富集试剂盒、蛋白样本前处理工作站、AI生信分析算法等产品,其产品组合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国内独有。  作为一家创新型的服务平台,青莲百奥属于产业链的中游,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辐射上下游两端,针对上游提供科学工具产品,下游向临床端及科研端提供服务和产品。  青莲百奥是国内一家专注于蛋白质组学检测的创新性平台型CRO企业,成立于2013年,也是国内较早研究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团队,几名核心创始人参与过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及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从蛋白的功能机制研究,到药物靶点的发现,再到疾病诊断的突破,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从研发端到商业化落地,团队在蛋白质组学发展的20年间,是见证者也是实施者。  目前,青莲百奥主要面向医院科研和药企研发,临床需求是其首要解决的客户需求,同时,也率先与LDT头部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形成产学研闭环。据了解,青莲百奥核心技术优势在于临床需求的解决方案,对样品的高深度、标准化通量产出,加之数据质控和后期AI算法的优势,使得多年的行业积累,其业务发展已获得良好契机。  “在与临床端合作时,我们首先会确定临床需求,再通过创新性的蛋白组学技术,将临床样本数字化,产出数据矩阵,通过大模型算法找到可能引起疾病发生变化的关键蛋白。之后,将蛋白指标作为诊断或治疗特征,实现蛋白质组学驱动的医学范式转变。”李京丽进一步介绍。  目前,青莲百奥已与多家三甲医院展开合作,包括携手协和医院完成国内首篇空间蛋白质组学研究,探讨病毒感染疾病的机制问题;联合深圳市人民医院,利用热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发现肺部感染治疗的新抗菌药物;助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合作妇产项目,运用独有的纳米材料筛选血浆潜在标志物;此外,青莲百奥更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了多种罕见病的相关合作,开发新的诊断标志物。  2022年以来,海外蛋白质组学的企业陆续在纳斯达克上市,国内蛋白质组的市场热度也一直不断攀升。据记者了解,青莲百奥2023年实现了其独特产品的持续放量,获得商业认可并已实现盈利,也于2023年完成了数千万元的首轮融资。所募集资金将用于“一站式蛋白组学平台”升级建设,加速蛋白质诊疗标志物发现及临床转化。  实际上,蛋白质组在结构、组成、变体数量上更加复杂多样,且蛋白质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扩增,因此蛋白质组检测难度更高,挑战性更大。此外,在临床应用端,临床体液样本往往存在样本量小、通量高、一致性及可溯性要求高的特点,传统蛋白质组检测难以应对其低丰度、高深度、高通量的分析需求,因此亟需新一代的蛋白质组学平台,加速蛋白质组学检测在临床端的应用推广。  企业档案:北京青莲百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蛋白质组学检测的创新性平台型CRO企业,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源头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为蛋白质诊、疗标志物的临床转化提供一站式的完整解决方案。拥有蛋白样本的独创性纳米磁珠富集技术、全流程前处理智能机器人及全自动大数据分析系统。公司聚焦于血液、外泌体、组织切片、单细胞等样品,攻克微量检测限、高深度覆盖、定量准确性、方法标准化、算法智能化等蛋白质检测关键技术环节,全力打造新一代蛋白质组学平台。
  • 大连化物所105组科研成果寻求企业合作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05组成立于1963年,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辽宁省科委的支持下,一直承担着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中的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致力创新,取得了一批国家水平和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先后取得辽宁省科技发明二等奖、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奖项。 105组先后研制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氩气、高纯氧气等高纯气体分析仪并且成功实现了产业化;还研制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气相色谱仪、4种类型样品预处理技术和装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以及毛细管液相色谱-高温气相色谱联用仪等。大连化物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关亚风研究员兼任105组组长。 为了更好地把105组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科研成果具体见附录1),现向行业内各企业寻求共同开发、技术转让等方式合作,欢迎有意者来电来函咨询洽谈。 科研成果技术咨询: 联系人:田静 女士 负责人:关亚风 研究员 电话/传真:0411-84379590 84379570 E-mail:guanyafeng@dicp.ac.cn 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05组 地址: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邮编:116023 附录1:大连化物所105组部分科研成果 (1)微型固态吸附棒萃取器和热解吸装置 类 别:分析仪器 √研究成果 □专利技术 □产品 成熟程度: □小试 □中试 □工业化试验 □待开发 √成熟 技术简介及性能指标 该装置和方法的原理类似SPME(固相微萃取),但萃取倍数比SPME方法多10-50倍。它是将萃取棒直接放入样品中在恒温下磁力搅拌,固定相在棒的外层,直接与样品接触并萃取。之后将棒放入专用热解吸装置中热脱附并传输给GC或GC/MS,LC或LC/MS进样分析。该方法对茶叶、烟叶、奶制品和软饮料中农残富集倍数为300到1万倍,比传统方法提高10~100倍,对环境样品中有害污染物的萃取富集倍数高达百倍至十万倍,最小检出浓度下降2个数量级。这种新型样品预处理的方法符合欧盟标准,用在茶叶等农产品出口指标检验、以及各类农副产品农残检验,还适合环境微量有害物质的分析,以及环境本底值调查。 主要用途、适用领域及市场预测 我国各级农产品检验检疫站、疾病控制中心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站,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各类环境监测站等,总数量超过2万3千个,绝大多数需要对农产品和食品中的农残以及环境样品中的有毒有害有机物进行分析,在这些领域推广应用这项技术,将显著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检测和对进出口食品的检测水平,与国际检测标准接轨。估计该套装置的总市场容量在3万套以上,每套5-7万元,总市值约18亿元,每年消耗品约2000万。 合作要求及方式 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2)环境气氛爆炸预警传感器 类 别:分析仪器 □研究成果 □专利技术 √产品 成熟程度: □小试 √中试 □工业化试验 □待开发 □成熟 技术简介及性能指标 本项目是基于微化工原理的预警式爆炸传感器,不论环境中可燃性气体的组成是什么,浓度为多少,只要确实可以引起爆炸,在浓度接近但是还未达到环境条件下的实际爆炸限之前,传感器即发出警报。该传感器主要由燃烧反应微池、微孔气体通道、点火装置、加热装置、爆炸检测和报警系统组成。传感器对氢气/空气、乙炔/空气、甲烷/空气、液化气/空气、天然气/空气,在距离爆炸下限浓度还差30%时即可报警,而且预警范围在正常燃爆下限之前30% ~0 % 之间可调。 主要用途、适用领域及市场预测 爆炸预警传感器适用于环境中可燃性气体浓度接近爆炸极限时的检测和报警。只要环境中的气体成分接近爆炸限、存在爆炸的潜在可能,该传感器就会检测到并发出警报。预警式爆炸传感器在煤矿安全、石油化工、天然气、煤加工、制氢、化工厂、油库以及可燃气体泄漏现场救护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合作要求及方式 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3)毛细管固相微萃取器 类 别:分析仪器 √研究成果 □专利技术 √产品 成熟程度: □小试 □中试 □工业化试验 □待开发 √成熟 技术简介及性能指标 本技术属毛细管固相微萃取技术,是色谱分析中的样品预处理和目标组份富集技术。本技术发明中避免使用高温阀,而用压力差和微通道控制气体流向,使仪器成本降低,而性能比用高温阀有所提高。适合液体样品或气体样品中挥发和半挥发有机化合物的萃取或吸附富集。 主要用途、适用领域及市场预测本装置及方法特别适合分析饮用水、地表水和低黏度饮料中挥发性、半挥发性和难挥发痕量有机组分的萃取富集,可实现样品的富集/脱附/进样与气相色谱分析的在线操作。据保守估计,全国用于饮用水和地表水分析至少8000台GC仪,需毛细管固相微萃取器16000台,以每套1万元计,共1.6亿元,每年消耗品1000万元。 合作要求及方式 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4)汽油中芳烃及醇醚类组分定量分析装置 类 别:分析仪器 √研究成果 □专利技术 √产品 成熟程度: □小试 □中试 □工业化试验 □待开发 √成熟 技术简介及性能指标 该装置和方法采用毛细管串联—切割反吹的方法将汽油中芳烃完全与其它烃类分离开、并与其它组分进行归一化(响应因子校正)定量,在切割反吹的过程中允许的时间窗口为12 s,避免了传统的国标或ASTM方法中切割时间允许误差仅为0.2 s所带来的定量误差,而且不必采用外标。 主要用途、适用领域及市场预测 该装置可用于轻质油的组分分析、ppm级苯含量测定,以及乙醇汽油中醇类含量的测定。 合作要求及方式 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 5)数字直读式氢气含量测定仪 类 别:分析仪器 √研究成果 □专利技术 √产品 成熟程度: □小试 □中试 □工业化试验 □待开发 √成熟 技术简介及性能指标氢含量测定仪是专门用于连续或间断测定各种混合气体中氢的含量,并以数字形式直读显示。混合气体除氢以外的组成变化不影响测氢的准确度。 l 测量范围: 0.1 ~ 99.9% 线性 l 测量方式: 连续或间断 l 精 度: ±0.1% l 功 耗: ≤100W l 电 源: 220V±30V l 重 量: 10 千克 l 尺 寸:35 x 17 x 44 cm3 l 工作环境温度: 10℃~45℃ 主要用途、适用领域及市场预测 该仪器适用于石油化工生产中反应塔加氢和尾气中氢含量的连续监测、研究开发工作中微型反应器的原料气和尾气中氢含量的连续监测。 合作要求及方式 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6)总烃分析仪 类 别:分析仪器 □研究成果 □专利技术 √产品 成熟程度: □小试 □中试 □工业化试验 □待开发 √成熟 技术简介及性能指标 测定气体中的总烃含量,测量结果直接数字直读。仪器基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原理设计制造的,具有无人看管、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 仪器工作需用燃烧气氢气和助燃气空气或氧气,形成稳定的氢气火焰,样品气以固定流量进入火焰燃烧,产生离子流被收集检测。因而本仪器分析的是气体中常温下可挥发的总烃总量。检测显示最小值0.1×10-6 V/V(ppm),检测显示最大值200×10-6 V/V(ppm)。 主要用途、适用领域及市场预测 科分KF-300A型总烃在线分析仪是对空气、O2、Ar、N2、CO、CO2等气体的总烃实现在线分析。 KF-300A同样适用于石油化工、钢铁和气体工业等检测气体中总碳氢化合物,作为过程检测和控制仪器。 合作要求及方式 合作开发、技术转让。 (7)小型气相色谱仪 类 别:分析仪器 □研究成果 □专利技术 √产品 成熟程度: □小试 □中试 □工业化试验 □待开发 √成熟 技术简介及性能指标 仪器简单、实用、可靠、易学,灵敏度指标中等,但重复性、稳定性极佳,可与进口仪器媲美。已成功推广到抚顺石油二厂和三厂、福建炼油厂、通化钢铁厂、吉化研究院、中油实验室等单位应用于各种气体离线/在线分析。其特点是: l 高可靠:365天昼夜运行免维护,抗电网干扰;断电保护,无故障运行时间≥7000小时; l 高稳定:开机半小时即可分析样品,灵敏度长期稳定不变; l 高重复性:重复精度高,误差≤0.5%;l 操作简单:傻瓜式操作,学会只需5 min; l 重量轻:整机重8 Kg; l 填充柱/毛细管柱两用。 主要用途、适用领域及市场预测 适用于工厂、车间和实验室中做产品质量检验、中间品质控、工业炼厂气分析以及大专院校进行教学科研中的气体分析工作等(如催化实验室中TPD、TPR及活性测试实验)。 合作要求及方式 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8)油品全组份分析仪及方法(毛细管液相-高温气相色谱联用仪) 类 别:分析仪器 √研究成果 □专利技术 √产品 成熟程度: □小试 □中试 □工业化试验 □待开发 √成熟 技术简介及性能指标 全二维填充毛细管液相色谱—毛细管气相色谱联用仪(m-LC-CGC)满足石化企业中对各种油品质量监控及深度开发加工的要求。分析时间短(全部分析只需4小时),定量结果与ASTM方法一致(RDSl 液相色谱采用填充毛细管液相色谱(m-LC),用作样品族分离。 l 接口采用独特的设计,可将m-LC分析后的样品各族组分连续在线切割、储存并无损失地转入GC分析。 l (高温)毛细管气相色谱用于各族组分的详细分析。仪器采用直接柱内进样技术,FID检测,灵敏度高,定量准确,重复性好。 主要用途、适用领域及市场预测 该仪器可用于航煤、柴油、变压器油、润滑油、渣油族组分的分离和每个族的详细分析。适合所有的大型石化企业、石化研究院所以及润滑油生产企业。 每台设备的价格在60-100万。 合作要求及方式 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9)微型气相色谱仪 类 别:分析仪器 √研究成果 □专利技术 □产品 成熟程度: □小试 □中试 □工业化试验 □待开发 √成熟 技术简介及性能指标l 体积小—笔记本电脑大小 l 功耗低(20~30 W)省载气
  • 与橙达仪器一起畅想“关灯实验室”自动化
    仪器信息网讯2023 年9月6-8日,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2023)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召开。6日下午,由北京橙达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橙达仪器”)举办的制备色谱解决方案研讨会 畅想“关灯实验室”自动化BCEIA用户交流会正式开讲,邀请了多位色谱领域资深专家共同畅聊“关灯实验室”的未来。 现场照片橙达仪器销售总监 赵丽敏研讨会伊始,赵丽敏向大家介绍橙达仪器以及本次活动流程。赵丽敏表示,橙达仪器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立意于致力高端新型制备液相色谱及相关产品,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仪器设备高新技术企业。本次活动邀请高级课题组长孔维佳、制药行业色谱专家袁洞安博士、橙达仪器研发总监文大为博士、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高级工程师聂洪港博士、橙达仪器市场经理杨滨伊为大家分享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人:高级课题组长 孔维佳报告题目:二维制备液相的设计及应用二维液相色谱是针对化合物中痕量组分的测定或含有化学性质相似的组分,需要进行二次纯化的一款分离系统将分离机制不同又相互独立的两根色谱柱串联起来构成的分离系统。二维制备液相能够应用在各种不同的领域,如制药、天然产物的研究和食品分析等。孔维佳向大家介绍了多个二维制备液相的使用案例,详细的分享了从仪器使用到方法建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报告人:制药行业色谱专家 袁洞安博士报告题目:难分化合物的精细分离 高效液相制备色谱进阶策略天然药物成分复杂,包括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极性到非极性,从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的各种成分,预处理费时费力,操作困难。袁洞安指出,难分离化合物的制备,比分析规格的分离检测远为困难;对难分化合物的精细分离,决定分离科学家的存在价值。袁洞安针对同类化合物结构及化学性质高度类似、需要获取和主要成分保留接近的微量/痕量组分、复杂混合体系中微量成分的纯化分享了的常用分离策略。报告人:橙达仪器研发总监 文大为报告题目:模块化的BRIX制备平台和针对应用流程的定制开发文大为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橙达仪器BRIX制备平台,BRIX双柱模拟无限长色谱柱配置方案是针对难分离化合物的解决方案。对于有不同制备量需求的用户,橙达仪器特配备了制备系统配置、半制备系统配置、中试级别的扩展配置方案。且当所需分离化合物未达到相应难度时,亦可作为标准高压制备色谱系统使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一体两用。同时,针对经费紧张或实验室空间有限的客户而言,橙达仪器的新品Orienda ELF(最简过柱机)为这些科学家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实现“过柱机自由”,大大提高分离效率。报告人: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高级工程师 聂洪港报告题目:化学家的乐高积木:液相环境优化(LEO)装置平台聂洪港向大家介绍了液相环境优化(LEO)装置平台。,并分享了高聚物复合溶剂精准比例优化、液质离子化条件的深度优化、DESI溶剂优化、流动反应装置的搭建等多个优化方案。他表示,LEO作为一个开元的平台,可以为科学家在液体环境优化方面提供极大地便利。他也相信LEO将给化学家们实现更多创意!报告人:橙达仪器市场经理 杨滨伊报告题目:功能强大的Tangram制备色谱系统及其衍生系统杨滨伊介绍了功能强大的Tangram制备色谱系统及其衍生系统,Tangram软件最大的特点便是便捷性和易用性,并且软件还拥有进阶功能和自动化适配、整体封装和ODM分支等特点。针对不同的使用群体及使用场景,Tangram可以表现出多种形式,从而适配使用者对软件的要求。在此次活动中橙达仪器推出了新品最简过柱机(ELF)——极致纤巧,用最简配置轻松满足日常过柱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实验室技术将发生巨大的变革。未来实验室将向高度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将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带来更高效、更可靠、更精准的实验结果。橙达仪器将继续潜心于分离科学和模块化集成开发;以创新为发展基础,以自动化为核心,不断定义适应实验室未来生产流程的自动化产品,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化学仪器公司。 关于橙达仪器北京橙达仪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8日,聚焦液相色谱和流体输送/控制系统的自动化,为各种制备、检测和样品前处理需求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现已开拓多种类原研自动化设备和解决方案,在业内形成了品牌效应。是一家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仪器设备高新技术企业。橙达仪器基于对应用流程的深度理解,致力于改善用户体验并不断提高自动化程度,摆脱国产仪器低端形象。产品包括BRIX和MEGA制备色谱平台,已向用户提供成熟的质谱联用系统、循环上样自动化、多维色谱订制等高附加值方案;并有多种专用于制备自动化的自动进样装置、辅助泵、自动阀切换装置以满足用户的制备需求。简洁易用、功能灵活、适用于制备色谱的Tangram软件及衍生版,方便制备应用和自动化流程的建立。橙达仪器基于强大的设计和应用实力,接受特定行业和流程的委托开发与合作开发业务,开发高附加值专利产品。橙达仪器与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合作开发的全自动重油四组分分析仪,做为全新的解决方案,重新定义了国标甚至ASTM/ISO全球标准。技术为世界首创,成为分析仪器行业真正的中国创造。橙达仪器为北京大学定向开发的涉毒污水便携自动前处理装置,已用于公安/法医等专门领域。目前还有若干在研项目处于不同开发阶段。橙达仪器还提供可靠的高压和中压液相色谱输液泵、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自动馏份收集器和收集阀、色谱工作站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制备液相色谱和医药化工等生产制造领域。橙达仪器将坚持匠心精神,探索分析仪器的的高峰,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更加满意的服务,更为完善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北京橙达仪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8日,简称“橙达仪器”,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立意于致力高端新型液相色谱及相关产品,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仪器设备高新技术企业。   橙达仪器是由一批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校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管理和研发团队由多位资深博士和硕士领军,技术团队由多名分析学家、光机电工程师组成,拥有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背景,拥有行业领先的专业技术;瞄准国际前沿,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橙达仪器所拥有的行业领先技术,逐步发展成具有橙达仪器特色的产品研究开发、精益制造、综合服务体系和客户解决方案的技术和运营模式。
  • 上海交大吕海涛课题组受邀顶刊发表组分中药主题综述,首次定义STORM功能代谢组学策略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上海交大吕海涛课题组受邀在爱思维尔旗下著名药理学顶级期刊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IF 10.557),发表功能代谢组学创新中药功能组分治疗发现研究的年度Critical Review “Functional Metabolomics Innovates Therapeutic Discov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rived Functional Compounds"。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吕海涛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上海交大吕海涛课题组2019级硕士生王天宇同学、2020级博士生(硕转博)刘京净同学、2017博士生罗夏琳同学、和2018级博士生胡龙龙同学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论文部分主题内容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交大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的支持。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harmthera.2021.107824课题组长期聚焦的功能代谢组学方法学创新与转化应用研究,本文提出适合不同生物基质功能代谢深度刻画的、时空动态可视化、精准靶向操纵的新功能代谢组学策略(V2.0),即Spatial Temporal Operative Real Metabolomics (STORM)方法, 期待未来应用于中药源/微生物源功能天然产物的发现研究,和功能代谢相关等挑战性科学问题的解决。中药现代研究与开发核心目标是创新药物发现与开发(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DDD),以更好的用于不同疾病的临床预防与治疗,切实良好改善群体健康(Population Health)。鉴于中药化学物质组成和药物作用方式的复杂特性,传统方法策略尚有局限,因此中药功能组分成药性研究仍然进展缓慢(Developing Druggability)。以系统生物学理念驱动的功能代谢组学(Functional Metabolomics)策略具有很好的实践前景,或许会带来中药现代研究可预期的重大突破(Bright Future)。本文以全新视角,从分子代谢、调控与互作角度梳理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分子机理与分子特征,进而从中药功能分子与疾病特征代谢分子之间的互作维度,提出功能代谢组学,用于中药功能组分治疗发现研究的优势和前景。鉴于中药多组分的客观属性,基于现有蛋白靶点发现、验证和实践的系统总结,针对中药治疗疾病过程的分子特征与分子属性,提出适合中药功能组分研究的全新概念, 疾病功能生物标记物(Disease-Functional Metabolite Biomarker, DFMT)和系统代谢靶点(Systems Metabolic Target, SMT), 强化总结和展望Functional Metabolomics (V1.0)用于中药功能组分成药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潜力。此外,本文针对从系统代谢复杂属性的认知与测量出发,提出Functional Metabolomics (V 2.0)-STORM-Spatial Temporal Operative Real Metabolomics策略, 赋予功能代谢组学以更精准、动态和可操控的功能分析属性,即在实践应用中加入组织与细胞质谱成像靶向刻画 (Tissue-Cell Wide Spatial-MS Imaging),融合目标功能分子定性与定量时间代谢流动态测量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emporal Metabolic Fluxomics),整合化学蛋白组学策略精准捕获功能调控表型(Chemical Proteomics Locking Metabolic-Functional Phenotype)以及引入体外合成化学和体内合成生物学精准合成策略(Precision-Synthesis Strategy Steering Metabolic Modifications and Modulations ),全面系统实现对具有特征疾病机理的分子进行靶点效应精准确证(SMT for Therapeutic Screening),以及中药确定功能组分的结构精准优化与改造(SMT driven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Modifications),实现功能组分从治疗机理研究向良好成药性研究的跨越 (Functional Compounds based DDD) 。同时,随着STORM策略的开发,完善与升级,具有巨大潜力,可以应用于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不同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探索与转化应用实践。
  • 翟家骥介绍水中油分检测方法及仪器选型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11月7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共同主办,北京雄鹰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ldquo 第六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暨展览会(CIOAE 2013)&rdquo 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据大会主办方介绍,本次论坛吸引了700多名观众报名参加,近50家在线分析仪器厂商参展。仪器信息网(http://www.instrument.com.cn/)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参加了本次论坛。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检测中心翟家骥 报告题目:水中油在线监测技术在低浓度石油废水中的应用   翟家骥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紫外吸收光度、紫外荧光法、浊度法、间接法CODCr和TOC等水中油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水中油分测定仪的选用原则。   溶剂萃取-红外比色法、溶剂萃取-称重法是实验室方法,有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气体吹出/FID法可以检测挥发性有机组分,灵敏度高,检测仪器可以是在线色谱,也可以采用FID检测器的专用仪器,但此类仪器装置及配置复杂,且依赖公用工程条件。   紫外吸收光度既是一种实验室方法,也是一种在线检测方法,有相关国家标准,分析时间短,但灵敏度不高。同时,因水中可能存在其他有紫外吸收的物质,因此在线监测有局限性,仅针对矿物油样品,对饱和烃和小分子量烃无响应。   紫外荧光法可在线检测水中油分,有相关行业标准,灵敏度高、适应性强,可对溶解态、悬浮态、乳化态样品进行测定,多用于检测较重的石油及石油产品,但对饱和烃则无明显响应。   浊度法是目前在线分析仪采用较多的一种检测方法,尚无相关参考标准,只能用于测量悬浮态的油分,对多数矿物油测定灵敏度可达ppb级,但对溶解态和乳化态样品不能测定。   间接分析法包括COD、TOC,在线CODCr测定采用强酸性K2Cr2O7快速消解-比色测定法,对于低油含量的污废水监测,如无专用在线油分测定仪,亦可由在线CODCr的测定值推算石油类物质的含量;TOC直接测定污水中有积碳的含量,亦可通过其推算石油类物质的含量。   对于如何选用水中油分测定仪,翟家骥总结到,因油分化合物的结构中主要以-C-H为主,一般宜采用紫外荧光或紫外吸收法;但在线测定废水中油分的方法可以选择直接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紫外荧光法、折射光(浊度)测量法,以及间接法-CODCr和TOC。
  • 吕海涛课题组在著名药物分析杂志JPBA发表经典名方四逆散核心化学组分群精表征的最新结果
    仪器信息网讯 中药现代研究的重要一环,就是化学组分群的体外精准辨识和定量表征,其将为后续有效成分的精准鉴定和功能表征提供关键化学物质基础和品控保证。  经典名方四逆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柴胡、白芍、枳实和甘草四味中药材按照1:1:1:1的配伍比例,组方而成。该方具有透邪气,解郁,疏肝理气和散外邪之功效。本课题组重点开展四逆散防治肝脏系统疾病的组分中药研究。  鉴于四逆散功能组分鉴定与功能表征的现实需要,上海交通大学吕海涛课题组开发建立基于UHPLC-MS/MS (QTOF combined with TQ) based chemical profiling method, 并结合标准品同参质谱多维数据的精确验证,首次对四逆散的核心化学组分群进行精准鉴定和定量表征,实现37个核心组分的精准鉴定和同时精准定量,将为其后续功能组分表征和药理学评价提供关键化学物质基础和品控保障。Capturing chemical features  Precision Identification  Origin AlignmentsThe Hub of Chemicals  上述最新研究结果,吕海涛课题组已起草研究论文论文“Precision-characterization and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main compounds in Si-Ni-San with UHPLC-MS/MS based targeted-profiling method”,已被爱思唯尔旗下著名药物分析杂志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正式接收。重庆大学田甜博士和2016级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徐欣(交大-龙中医,已毕业)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2017级联合培养硕士生张文华(交大-龙中医,已毕业)和2016级联合培养本科生李弦(交大-重大,已毕业)参与发表,上海交大吕海涛研究员和重庆大学田甜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原链接:点击了解更多
  • 【新品上线】得利特新推出自动折管式重油运动粘度测定仪
    新品推荐——自动折管式重油运动粘度测定仪01产品介绍产品名称:自动折管式重油运动粘度测定仪型号:A1014适应标准:SH/T0956 ASTMD7279 D445自动折管式重油运动粘度测定仪采用NB∕SH∕T0956测量透明和不透明液体(如基础油、调合润滑油、柴油、生物柴油、生物柴油调合燃料和在用润滑油)运动黏度,适用于石油产品生产企业及检测部门等。 02仪器特点1采用单片机控制,彩色触摸屏显示,稳定可靠;2测量速度快,最快30s出结果,普遍为3~5分钟出结果;3良好的人机界面,方便操作;4自动化程度高。测量、清洗、干燥、结果计算全部自动完成;5清洗干净快速,清洗成本低。一个清洗流程耗费清洗液一般不超过10毫升;6软硬件双重超温保护,超温报警, 防干烧保护功能;7测试样品量少,小于1ml;8检测结果与GB/T265、GB/T11137标准方法高度一致;9检测过程完全满足国家标准规定, 数据可靠;10可计算粘度指数;11三色彩灯提示工作状态;12具有多点温度校正功能;03技术参数&bull 粘度测量范围:0.5~3000(根据粘度范围选定折管)&bull 控温范围:20~100℃,(20℃需外接冷源)&bull 温控精度:±0.02℃&bull 工作单元:2单元&bull 计时精度:±0.01S 测试精度:≤0.68%&bull 加热方式:螺旋形电加热器&bull 显示:彩色触摸屏&bull 控制方式:自动测量、清洗、烘干&bull 数据储存:1000组测试结果&bull 工作电源:AC220V±10%,50Hz&bull 整机功率:1500w&bull 仪器尺寸:160*400*350 重量:15KG
  • 中石油炼化青年论坛 石化院六项成果全部上榜
    11月8日,集团公司以视频形式召开炼油化工科技创新青年论坛暨青年创新创效工作推进会。集团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段良伟出席会议并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敢于攻坚克难,勇于开拓创新,为集团公司奋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贡献青春力量。本次论坛,共收到37家炼化企业160篇技术创新成果论文。经过三级评选,表彰了最佳创新奖8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40项,其中10项优秀成果在论坛上发布展示。会议还宣布了首批10家炼化企业青年创新工作室试点建设单位。石化院在此次论坛上收获颇丰:6项成果全部获奖,其中“最佳创新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石化院王力搏工作室被授予集团公司“青年创新工作室”殊荣。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分公司总工程师,石化院党委书记、院长何盛宝代表青年创新工作室试点建设单位表态发言。何盛宝向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于石化院如何建好用好青年创新工作室,提出“坚持一条主线、完善一套制度、培育一批人才、形成一批成果”的工作思路及具体举措。何盛宝指出,青年创新工作室的组建及运行要坚持“把青年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专家”的原则,以“建平台-育人才-出成果”为工作主线,配套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激发青年科研人员主动担当作为的内生活力,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努力造就一批面向未来、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梯队,在关键核心领域形成一批支撑炼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何盛宝要求,要以青年创新工作室试点建设为契机,紧密围绕“技术立企、人才强企”要求,认真践行“生聚理用”人才发展理念,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块培养“科研领军人才”“国际化人才”“高端化管理人才”等一批急需短缺人才,储备人才后备力量,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作出更大贡献。分析检测与标准化研究室修远代表优秀项目在会上汇报,展示了石化院青年科研人员的良好形象。获奖情况“最佳创新奖”:《多产优质化工原料的柴油加氢裂化催化剂技术开发及应用》“一等奖”:《“纯手工”到“全自动”的飞跃——重油四组分快速分析技术》《基于MOF材料的乙烯乙烷吸附分离技术开发》《超重力液化气深度脱硫PriLDS® 技术在千万吨炼厂的工业实践》“二等奖”:《聚烯烃催化剂氢调敏感性的调控与新产品开发》“三等奖”:《微反应器在液体丁二烯-苯乙烯橡胶制备中的应用研究》“青年创新工作室”: 王力搏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奖成果具体介绍01、多产优质化工原料的柴油加氢裂化催化剂技术开发及应用多产化工原料的柴油加氢裂化技术,突破了低压条件下、高芳烃劣质柴油向优质化工原料高效转化的关键技术,通过构建具有高结晶度、丰富介孔结构和适宜酸分布的DHCY分子筛,提高了裂化酸中心与加氢金属中心的协同作用,让芳烃分子的加氢裂化过程按理想反应路径进行,提高化工原料选择性。装置标定结果表明,石脑油及尾油化工原料收率70%以上。入选2019年“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为中国石油炼化转型升级提供自主技术支撑。02、“纯手工”到“全自动”——重油四组分自动分析技术重油四组分是石油化工领域一项重要的分析项目。长期以来,该分析项目因耗时长、有毒有害试剂接触大、溶剂消耗多、占地面积大、需要的操作技巧高等原因,难以满足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需求。石化院技术团队瞄准此技术需求,创新性的开发了一套全自动四组分分析的设备和方法,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方法的各项缺陷。目前,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并即将在超过十家炼化生产企业开展应用。03、基于MOF材料的乙烯/乙烷吸附分离技术开发烯烃和烷烃的低能耗分离被Nature评为影响世界的7大分离过程之一。乙烯/乙烷吸附分离技术有望以低能耗方式获得高纯乙烯,为炼厂低碳转型提供重要助力。乙烯乙烷分子极为相近、分离难度大,当前尚无商业化吸附剂。本项目开发了一种廉价、稳定的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从等摩尔乙烯/乙烷混合气中获得 95%的乙烯,在150 ml吸附柱上验证材料穿透选择性,制备了公斤级MOF样品,并对材料的成型方法和吸附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为MOF分离技术的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04、超重力液化气深度脱硫PriLDS® 技术在千万吨炼厂的工业实践石化院自主研发、世界首创的PriLDS® 技术,是对传统UOP-Merox工艺技术的新突破,采用了超重力及系列创新技术,应用于液化气脱硫醇生产过程,在满足液化气深度脱硫(精制液化气硫醇硫≯2mg/kg)的同时可以实现废碱(碱渣)零排放,目前已在7套装置成功实现工业应用,累计减排废碱1.5万吨+,企业综合创效1亿元+,技术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05、聚烯烃催化剂氢调敏感性的调控与新产品开发随着高流动性聚烯烃和双峰聚乙烯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氢调敏感性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提高氢调敏感性已经成为Ziegler-Natta催化剂改进的一个重要方向。该技术通过内给电子体结构设计,制备出具有不同氢调敏感性的催化剂,实现对催化剂氢调敏感性的有效调控。结合DFT模拟计算,对氢调敏感性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提出了一些新认识,可为催化剂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06、微反应器在液体丁二烯-苯乙烯橡胶制备中的应用研究液体丁苯橡胶在高性能轮胎、塑料改性、粘合剂行业,尤其在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自主开发液体丁苯橡胶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采用连续流反应方法进行阴离子溶液聚合制备液体丁苯橡胶,改变传统的釜式阴离子溶液聚合工艺,解决高浓度单体-高浓度引发体系下液体丁苯橡胶制备问题,开发液体丁苯橡胶连续流合成工业化技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此次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石化院团委按照集团公司团委要求,牵头组织论坛策划、方案制定、项目评审等一系列重要工作,从项目征集、评审到成果发布历时7个多月,付出了辛劳与汗水,整体工作得到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肯定。石化院收获满满!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魏芳团队新成果:利用新型拟靶向脂质组学策略综合分析蓝蓟油中脂质组分
    2021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品质化学与营养创新团队建立了一种新的拟靶向脂质组学策略,将靶向的Paternò–Büchi (PB)-MS/MS与非靶向脂质组学技术融合,综合分析了蓝蓟油中的脂质组分,并解析了多不饱和脂质的精准结构。有利于蓝蓟油的营养价值评价以及为蓝蓟油中独特的生物活性脂质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IF: 4.192)上。  研究背景  蓝蓟是一种原产于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的草本植物,其种子的油脂具有两个独特的特点:含有丰富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例如α-亚麻酸(ALA, 18:3n-3)和十八碳四烯酸(SDA, 18:4n-3),并且天然含有α-亚麻酸(ALA, 18:3n-3)和γ- 亚麻酸(GLA, 18:3n-6)。ALA和SDA是EPA(20:4n-3)和DHA(22:6n-3)的前体物质。研究表明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具有有效的抗炎、保护神经系统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并且有研究报道SDA转换成EPA的比率接近30%,是ALA的4-5倍。因此,富含SDA的蓝蓟油是潜在的可持续性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并且有替代鱼油的可能性。FDA和欧盟也将蓝蓟油列为新资源食品原料。蓝蓟油的营养和功能特征主要由其脂质组成决定,主要是由甘油三酯(TGs)、甘油二酯(DGs)和游离脂肪酸(FFAs)组成。因此,分析蓝蓟油整体的脂质组对评价其营养价值和探索其生物活性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蓝蓟油的脂质分析主要集中在使用GC/GC-MS获得脂肪酸组成,而缺乏对于单独的脂质分子的精准结构如TGs、DGs和固醇酯(SEs)上脂肪酰基链的组成,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酰基链上不饱和键的位置信息的研究。  研究内容  图1. 新拟靶向策略的流程图  针对蓝蓟油的整体脂质组信息缺乏,以及多不饱和脂质精准结构未知的现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品质化学与营养创新团队建立了一种新的拟靶向策略全面分析蓝蓟油中的脂质组并鉴定了其中不饱和脂质双键的位置。新的拟靶向策略是将非靶向脂质组分析与以2-乙酰吡啶为衍生化试剂的PB-MS/MS靶向分析结合,实现高覆盖度的脂质组分析和脂质的双键位置的鉴定。具体来说,首先经过非靶向脂质组分析,共得到了158种脂质分子信息,包括123种TG, 20种DG,6种SE和9种FFA。基于非靶向脂质分析的结果,再进一步进行靶向PB-MS/MS分析,根据二级质谱图中的诊断离子得到双键位置信息,共鉴定出蓝蓟油中有209种脂质分子,并对其中162种不饱和脂质的双键位置进了行鉴定,包含32对TG双键位置异构体,5对DG双键位置异构体,4对SE双键位置异构体和1对FFA双键位置异构体。这种高覆盖和精准结构阐述的脂肪组学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蓝蓟油的营养价值,并对进一步提高蓝蓟油中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脂质成分的加工利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图2.(a) 非靶向脂质组分析得到的蓝蓟油总离子流图(正离子模式) (b)TG 54:10的二级谱图 (c)DG 34:1的二级谱图  图3. 蓝蓟油中不饱和TG分子的双键位置的鉴定。2-AP-labeled TG 54:9 (a), TG 54:11 (b), TG 54:6 (c) and TG 54:5 (d)的MS/MS 谱图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魏芳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生徐淑玲为论文第一作者。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71926),湖北省技术创新项目(2018AHB014),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020701011468),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CAAS-ASTIP-2013-OCRI),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培育工程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jafc.0c07268  关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品质化学与营养创新团队脂质分析实验室:团队致力于突破脂质组分析所面临的生物基质复杂、脂质及其代谢产物种类繁多且结构复杂、定性和定量分析困难等共性关键技术瓶颈,建立高效,高通量的脂质组分析平台,并将该平台广泛应用于:(1)不同生物种质资源中脂质组成 (2)应用于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3)脂质的生物功能与营养学评价 (4)开发新的功能脂质。  脂质组分析平台:
  • 畅想“关灯实验室”——北京橙达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杨定忠
    北京橙达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橙达仪器”)成立于2017年年底,是一家比较年青的公司,主要业务聚焦于液相色谱、流体输送/控制。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和应用团队,基于对用户应用流程的理解,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自动化解决方案。橙达仪器总经理杨定忠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在制备色谱和流体输送/控制领域提供智能化、自动化解决方案,为实现色谱“关灯实验室”的梦想而努力。提高效率,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替代传统日前召开的BCEIA2023上,橙达仪器展出了多款新产品,其中一款是首发新品——极简过柱机(ELF)。据杨定忠介绍,推出该产品的目的就是回归过柱本质,以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替代传统的玻璃柱层析。新品本身带有一个检测器和一个200毫升的梯度泵系统,但是它的体积只有电脑主机大小,重量只有25斤,实验室一个通风橱里可以放3台到4台ELF。对于高校老师来说,当预算经费比较紧张的时候,可以以非常友好的价格实现制备过程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极简过柱机(ELF)另外,橙达仪器还展出了另外一款产品——液体环境优化装置(LEO)。该产品主要帮助质谱化学家优化质谱离子源条件、微反应化学家很快找到平行反应最佳条件,同时也为新药筛选科学家提供一个快捷的新药筛选方式。杨定忠介绍到,这个产品是一个开源型产品,所有需要做流体控制的科学家都会用到这个技术。3天一个样品,加速到了4小时 4个样品橙达仪器和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合作开发的SARAlyzer Elite全自动重油四组分自动分析仪获得2023年BCEIA金奖,这是大央企和民企合作的一个典范产品。SARAlyzer Elite全自动重油四组分自动分析仪重油四组分分析对于原油评价与价值评估、重油加工原料优化、沥青产品使用性能等具有重要意义;该产品将传统的重油四组分分析,由3天做一个样品,大大的加速到了4个小时可以做4个样品,节省了大量的有机溶剂;而且因为重现性好,不同的炼厂实验室之间的数据可以进行比对。下一步,全自动二维制备液相色谱关于橙达仪器下一步的产品计划,杨定忠谈到,大的方向上,橙达仪器将继续推进制备色谱产品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具体产品方面,后续公司将推出全自动二维制备液相色谱,药物痕量杂质分析领域非常高效的工具。另外,橙达仪器一直致力于推动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杨定忠介绍,基于刚刚获奖的全自动重油四组分分析仪,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会更新行标;更重要的是还会重新定义 ISO和ASTM的标准。据了解,这是目前分析仪器领域的第一个由中国国产仪器来定义的国际标准。以下为采访实录:
  • 在线分析仪器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CIOAE 2011报告系列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11月9-10日,“第四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暨展览会(CIOAE 2011)”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论坛吸引了600余名观众参加,50余家在线分析仪器厂商参展。本次论坛设有多个分会场,40余名来自石化、环保、食品等行业的专家学者做了报告。   为让广大网友更有针对性的了解本次论坛报告的内容,仪器信息网根据报告的内容,对报告进行分类,并将报告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以下是本次论坛中众多专家学者针对“在线分析仪器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所作报告的合集。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孙磊女士 报告题目:石油化工在线分析仪的现状及发展   孙磊女士在报告中介绍到在线分析仪表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现状。在线分析仪表在石油化工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石油化工企业的正常运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线分析仪表投资高,约占仪表设备投资费用的9%-11%,但这些仪表因为采样处理设计不合理、分析仪表选型不合理、仪表维护费用昂贵、售后技术支持落后、高素质经验丰富的维护人员缺失等原因,其投用率却不到90%。   孙磊女士也希望在线分析仪表生产企业在未来能严把设计关,规范分析仪系统的设计,促进在线分析仪表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杨飞先生   报告题目:MicroSAM——开创了过程分析仪器的新世界   杨飞先生详细介绍了西门子的在线色谱MicroSAM的结构与技术特点、在各行业的应用等方面。   在线色谱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的发展过程,未来在线色谱仍会朝着更简单的方向发展。西门子MicroSAM采用MEMS技术,实现了仪器的模块化,同时又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定制。由于该产品采用了串行多检测器技术,可达成零死体积、分析快速的分析优势,且使得在线色谱的维护更简单,甚至可以实现免维护。其与西门子的MAXUM互为补充,为用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赛默飞世尔科技 Peter J Traynor先生   报告题目:乙烯裂解炉的实时优化   Peter J Traynor先生在报告中介绍了乙烯裂解炉运行面临的挑战以及扫描磁质谱在乙烯裂解炉运行优化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通过对乙烯裂解炉进行优化,可更好的控制裂解深度和选择性,确保经济效益高的气体组份能被输送到下游的分离和回收工段。扫描磁质谱运用到乙烯裂解炉的优化中,能提供超一流的精度,在合理的时间内扩展分析,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其相比于在线色谱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   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 傅泽宏先生   报告题目:激光分析仪在石化业硫磺回收SRU的应用   傅泽宏先生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激光分析仪的部件构成、性能优点及其在石化业的应用情况。   原位测量必须解决三个问题,即不受背景气体交叉干扰,不受测量现场粉尘等颗粒物干扰,不受气体参数变化的影响。激光现场气体在线分析仪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全固态设计,无运动部件,无易损件,无周期性消耗替换。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高稳定度、快速响应(时间小于1秒)、容易安装、坚固耐用等优点。此类仪器已经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全球50多个国家的石化行业得到广泛的使用。   赛默飞世尔科技 Doug Frye先生   报告题目:总硫分析仪在催化剂保护和燃料油调和过程中的应用   Doug Frye 先生在报告中介绍了总硫分析的必要性及主要的分析方法。硫元素广泛应用于化工等诸多产业中,但是基于产品质量和催化剂保护等原因,监测装置进料和产品中总硫的含量已成为每一个企业和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其中脉冲紫外荧光法是今天最受欢迎的总硫测量方法。   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提供的SOLA II在线总硫分析仪,采用热裂解工艺和脉冲紫外荧光检测器测量总硫有非常宽的动态测量范围和优异重复性,能够同时检测脱硫装置进料和产品种的总硫含量。SOLA II以其卓越的品质和性能,众多经过验证的业绩,为石化、化工、制药等行业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许玉棚先生   报告题目: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混合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许玉棚先生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石油化工等行业的混合加工过程的应用情况,并给出了我国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发方面的一些建议。   从分析应用角度来看,我国当务之急仍是高性能近红外光谱仪器的研发,包括专用测量附件,例如用于固体测量的积分球等,并根据相关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仪器的性能指标和附件的可用性。从仪器的分光原理来看,傅里叶型的近红外光谱仪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波长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上,这是保证仪器长期稳定性和仪器之间一致性的基本条件。对于在线近红外光谱产品,需要组建专业化的公司,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研发高性能的取样与预处理系统,与光谱仪和化学计量学软件集成,形成完整成套的分析技术。在这一方向上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随着我国工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应用推广前景也是诱人的。   横河电机(中国)有限公司 王继富高工   报告题目:GC8000在线色谱仪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王继富高工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工业色谱仪家族的最新成员GC8000的特点和及应用方面的内容。GC8000具有独特的GCM(GC单元)概念使多柱箱更加灵活 12.1英寸彩色触屏使操作更像平板电脑 采用以前色谱仪验证过的硬件技术确保其可靠性更好 虚拟技术员软件可以预测维护功能减少意外停机时间。   最后,报告中还谈到了GC8000在天然气、甲醇合成、乙烯装置等方面的应用。   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 柴明举先生   报告题目:PH计预处理系统在裂解装置上的应用   柴明举先生介绍了他所在的企业乙烯装置裂解炉PH计预处理系统的问题,针对高压汽包水质样品高温、高压的情况下进行了相应的改造。此改造达到了预期效果,样品经过新增换热器和原换热器两级降温后,满足了PH计的使用条件,既提高了仪表可靠性,又保证了样品分析数据的实时性,使之可以长周期运行,降低了日常维护成本以及维护量,为工艺的平稳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也为相关设备、机组的腐蚀情况提供了参照。   通力分析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罗海涛先生   报告题目:石油炼制过程在线分析的意义及研究应用的未来趋势分析   罗海涛先生在报告中谈到石化企业是国家的支柱性产业,是高科技和新技术集中的载体,生产过程参量的在线化是必然的趋势。体现当今最新技术及方法的在线分析技术及产品主要有近红外在线成分分析和及核磁共振在线成分分析等。   不过,国内各炼厂装置馏出口等投用在线分析仪的厂家尚数极少数,国外品牌在线分析仪产品和技术全面进军国内市场,发展国产石化过程在线分析仪器势在必行。最后报告还介绍了发展国产石化过程在线分析仪器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应用的趋势等。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研究院 段宝军先生   报告题目:核磁共振在线分析系统在常压蒸馏装置上的应用   段宝军先生在报告中介绍了核磁共振在线分析系统在常压蒸馏装置上的应用情况。核磁共振分析技术成功的应用于炼油工艺中原油调和,常减压蒸馏装置,催化裂化、加氢裂化装置,重整装置,烷基化装置,成品油调和工艺,以及乙烯裂解装置原料的实时在线分析中。   核磁共振在生产上可以为控制提供原料的前馈信息和产品质量的反馈信息,以保证生产装置工艺的稳定,并配合控制最大化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收率,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核磁共振技术实时在线快速原油评价,可以提高原油的管理水平,并摆脱对原油产品的依赖,降低原油的采购成本。   赛默飞世尔科技 王清华先生   报告题目:在线质谱仪对干扰组份中一氧化碳分析的改善   王清华先生在报告中说到:在钢铁、化工等行业,CO测量是众多质谱仪应用中需要分析的关键组份,它的测量也需要面对众多干扰组份的挑战。   赛默飞世尔科技的Prima Pro通过优化离子源的设计和质谱仪的运行环境能过增强CO测量的精度,达到很好的线性与重复性 将来如果能够了解导致质谱个体差异的原因,那么其性能还可以进一步改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燕山分院 代武军先生   报告题目:在线质谱仪在环氧乙烷银催化剂评价中的应用   代武军先生介绍了质谱仪在银催化剂微反评价装置的应用、质谱仪与色谱仪的比较、磁扇式质谱仪的工作原理以及质谱仪在线分析ppm级组分(EDC)中的应用。   他在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的实践,磁扇式质谱仪在北化院燕山分院银催化剂微反评价装置使用期间其精度达到实验要求 质谱仪在银催化剂微反评价装置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加快了银催化剂的研发速度。   美国哈希公司 Satoshi Arakawa先生   报告题目:能量分散型X-射线荧光法(EDXRF)总硫分析仪   Mr.Satoshi Arakawa 在报告中比较了几种总硫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X-射线荧光分析法是目前最好的油品中总硫分析方法。能量分散型X-射线分析法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节省运行成本。   Mr.Satoshi Arakawa通过重油输送线的应用案例向大家介绍了SCA-200及HSCA-2000两种在线总硫分析仪。其中前者适用于重油的总硫分子,具有耐腐蚀性、耐高压等特点,后者适用于汽油、煤油等低硫浓度的应用。   美国PAC公司 John Ho先生   报告题目:MicroDist 在线馏程分析仪在石化行业中的应用   John Ho先生在报告中讲到在石油炼制过程中,馏程是控制炼油装置操作条件的重要判断依据,并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几种在线馏程分析技术。随后后根据国际上的使用情况,着重介绍了新颖的在线馏程仪—MicroDist,MicroDist馏程仪采用ASTM D7345微馏程法原理设计,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维护量低、操作容易、可靠性高等优点。根据实际的使用效果来看,可以更快、更准、更方便的满足用户在线分析的需要。   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 肖勇先生   报告题目:石油管线自动取样器国产化的探讨   肖勇先生在报告中从实用的角度选取了当前国内市场上有代表性进口和国产两种机型进行比对,阐明了发展促进石油管线自动取样器实用型国产化必要性。   石油管线自动取样器不仅要确保所取油样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机器本身的易操作性、安全性、良好性价比等诸多因素也被用户所关注。国外石油管线自动取样器不适应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实际工作需要,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不适用于高凝高粘、杂质多的原油。国内管线自动取样器生产企业有流通渠道少,间接费用低的优势,能够做到即时按用户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并且有可靠及时的售后服务,被石油石化企业认可,成为我国管线自动取样器的主流产品。   Extrel CMS公司 Jian Wei博士   报告题目:Quantitative Analysis with Process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   Jian Wei Ph.D.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过程四级质谱仪的定量分析原理及其应用。报告中通过详实的数据和丰富的图表分析介绍了过程质谱分析方法的测量精度和响应线性度是过程控制质谱仪重要的性能参数。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王雪梅女士   报告题目:在线分析仪表及分析小屋在乙烯装置中的应用  王雪梅女士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在线分析仪表及在线分析系统的构成,随后就乙烯装置中主要的分析仪表类型作了详细的介绍。   在报告中王女士结合乙烯工厂着重介绍了色谱、红外线分析仪、氧化锆、微量水、热值仪等在线分析仪表在乙烯装置内的应用和实施方案。最后介绍了在线分析仪表的样品预处理系统及分析小屋的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梁明燕女士   报告题目:PS6600型过程分析成套系统在高炉炉顶煤气分析中的应用   梁明燕女士代熊彬烽先生作此报告。梁女士在报告中首选介绍了公司的主要产品系列:在线气体分析仪器及成套系统、在线水质分析仪器及成套系统、环境保护检测产品、实验室分析仪器等六大系列。   之后详细介绍了PS6600型过程分析成套系统在高炉煤气分析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和原理。PS6600型过程分析成套系统解决了高炉炉顶高温、多尘、含湿极端恶劣条件下长期、稳定在线连续运行的难题。最后还简单介绍了该系统在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武汉华敏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孙阳总经理   报告题目:高炉炉顶煤气在线分析系统技术综述   孙阳总经理在报告中介绍了高炉炉顶煤气在线分析系统对于高炉生产的指导意义,阐述了两种不同的成分分析模式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并对高炉炉顶煤气在线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等进行了阐述。   随后特别介绍了高炉炉顶煤气在线分析系统最核心的技术“海绵合金过滤器”,此技术采用的是“疏导、吸附、清除”的过滤方式,对于像高炉煤气这样杂质含量高,成分复杂的气体的过滤效果很好,再生能力很强。此外还介绍了非常规的“水稀释处理法”、多级过滤、就地排放等用于预处理的关键技术。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化院燕山分院 梁汝军先生   报告题目:DCS与工业在线分析仪之间基于Modbus协议的串行通讯   梁汝军先生在报告中介绍了在银催化剂中试评价装置中通过利用MODBUS协议的RS-485串行通讯方式,可以实现DCS控制系统与质谱仪之间的数据通讯的数字化。并依此为基础,在银催化剂工业侧线评价装置上成功运用独特的双寄存器存储数据技术,提高DCS控制系统与质谱仪两套系统之间数据传输准确性和可靠性。实现了DCS控制系统对装置各系统的统一监控、控制、管理等功能,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   无锡康宁防爆电器有限公司 季海平先生   报告题目:BHVAC防爆加热通风空调机组在分析小屋上的应用   季海平先生在报告中介绍了分析小屋BHVAC防爆加热通风空调机组与普通防爆空调+防爆风机系统的应用比较,BHVAC防爆加热通风空调机组在线现场使用的技术特点。   目前国内在线分析系统的分析小屋,一般采用防爆空调,配以排气风扇,没有正压保护和室内换气要求,但由于没有强制正压和新风置换保护,一旦出现氮气泄漏或有毒气体泄漏,小屋内作业人员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石化企业安全生产始终受到各方重视,HVAC在现场分析小屋的应用体现了安全、健康、节能、环保理念和价值观。目前,国内石化企业分析小屋使用HVAC尚处在起步阶段,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 IBM Waston与时间赛跑:10分钟完成基因组分析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70815021406938.jpe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c16aef1a-48bf-40f9-94ee-47803ed7e7ca.jpg" / /p p   IBM与纽约基因组研究中心(NYGC)针对数十个脑部癌症患者的基因组学进行了研究,报告显示IBM Watson仅用10分钟时间就完成对脑癌患者基因组的分析,但人类专家需要用160个小时来完成同样的工作。但IBM Watson提出的治疗方案并没有人类专家的方案精确周到。 /p p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中解决的两个问题:1)是否扫描整个基因组比只进行“基因面板”测试得到的信息更全面 2)将IBM Waston和NYGC专家团队所做的基因组分析进行比较。 /p p   本文来源于spectrum.ieee.org,作者Eliza Strickland 由亿欧编译。 /p p   在治疗脑部癌症的时候,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p p   IBM与纽约基因组研究中心(NYGC)针对数十个脑部癌症患者的基因组学进行了研究,该研究报告显示IBM Watson仅用10分钟时间就完成对脑癌患者基因组的分析,并提出了一项治疗计划,这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改善病人护理方面的潜力。然而,人类专家需要耗费160个小时做出类似的计划。虽然Waston在时间方面领先,但其治疗意见和效果可能并不是最佳的,因此这并不意味着机器将完全战胜人类。 /p p   该研究基于以下案例。一名患有头痛和行动困难症状的76岁男子去医院检查,脑部扫描显示为恶性胶质母细胞瘤,于是医生快速实施治疗计划。IBM Waston和医生都对该男子的基因组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提出了一项治疗方案,但不幸的是,该男子病情恶化太快,不久后便去世了。 /p p   IBM不断致力于优化其认知技术平台Waston,以应对医疗方面的多重挑战,包括加快药物研发速度,以及提高患者护理方法,其特点是其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因此,在基因组学方面,Waston可以自行查阅来自医疗文献及其他来源的2300万篇期刊文献,并进行消化理解。Watson基因组学科研团队的负责人Laxmi Parida表示,大多数癌症患者在检查基因突变时,并没有扫描体内的整个基因组(包括30亿个DNA单位),而是只进行“基因面板”测试,即只检查那些在已知癌症中起作用的基因子集。相对于全基因组检测,“基因面板”测试快速,但结果可能并不全面。 /p p   这项新研究发表在《神经遗传学》杂志上,并引用上述76岁患者的案例来阐述以下两个问题。 /p p   首先,研究人员想知道是否扫描整个基因组比只进行“基因面板”测试得到的信息更全面呢?Parida说:“我们试图解答这个问题,是否全基因组检测会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NYGC的临床医生和Waston发现,那些不在“基因面板”测试范围内的基因突变有助于为找到潜在药物和临床试验提供建议。 /p p   其次,研究人员希望将IBM Waston和NYGC专家团队所做的基因组分析进行比较。Waston和NYGC专家团队都获得了病人的基因组信息,并识别出了突变的基因,然后通过医学文献来检查这些突变是否在其他癌症中有所出现,继而寻找治疗成功的相关报告,最终检查患者是否具备临床试验的条件。专家团队花费160个小时来完成这一系列操作,而Waston则在10分钟内完成。 /p p   尽管Waston率先提出解决方案,但其方案可能不是最好的。NYGC的临床医生发现了两种基因突变,综合考虑来看,医生建议患者参与临床试验。如果患者具备参与临床试验的条件,他就会被纳入这个实验,作为其生存的最佳机会。但Waston并没有综合考虑这些信息,因此Waston没有建议患者进行临床试验。 /p p   虽然人们很容易把这项研究看作是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竞争,但NYGC的负责人兼首席研究员Robert Darnell并不这样认为,他表示:“NYGC提供了肿瘤学家和生物学家的临床输入,但Waston提供的注释使分析更加快速。” /p p   Robert Darnell表示,医生需要像Waston这样的人工智能工具,才能跟上医疗数据的迅猛增长。IBM的Parida指出,近年来,全基因组测序成本直线下降,这使得全基因组测序将很快成为癌症治疗的常规部分。如果IBM Watson或类似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迅速获得这些数据,那么他们就有机会及时提供治疗建议,以挽救类似脑癌患者的生命。 /p p   Darnell表示,他希望IBM Waston将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常规部分,因为临床医生需要处理的数据实在是太庞大了。他说:“我认为,让医生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处理雪崩一样的数据不是很好的选择。时间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或许能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p p /p
  • 石油地质实验分标委组织召开2011年年会暨标准审查会
    根据石油地质勘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2011年工作安排和要求,石油地质实验分标委于2011年7月21-23日在青海省西宁市组织召开石油地质实验分标准化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审查和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体系表研讨会。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及有关单位的51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石油地质勘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实验分标委主任委员许怀先教授出席并主持了会议。会议审查了SY/T 5124《沉积岩中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和SY/T 6027《含氧矿物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两项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研讨并确定了2011-2012石油地质实验标准体系表,复审了2011年到期的石油地质实验国家标准和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确定了2011年标准制、修订计划。   与会委员、专家认为修订后的《沉积岩中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和《含氧矿物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两项标准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标准内容完整,文字规范,具有系统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会议投票一致通过对两项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修改审查,要求标准起草单位按会上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对标准进行修改,于九月三十日前将审查通过的标准报批稿发至石油地质勘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秘书处将按标准制修订程序上报国家能源局发布实施。   此外,会议还复审了2011年到期的13项石油地质实验国家、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决定《生物标志物谱图》等3项标准继续有效,SY/T5122-1999《岩石中有机碳、氢、氧元素分析方法》和SY/T5258-1991《生物标志物色谱-质谱分析鉴定方法》2项拟废止。《岩石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等8项标准,需要修订,分别列入2012年、2013年标准的修订计划。同时会议审查并确定了2011-2012年石油地质实验专业标准体系表。
  • 国家石油钻探仪器仪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顺利通过国家总局专家组现场评审
    4月1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专家组对中石化胜利工程公司山东胜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国家石油钻探仪器仪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进行现场核查评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产业处一级调研员李媛主持评审会议并讲话,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计量处处长赵凤勇,东营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许建仁,市局三级调研员孙玉峰,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部等相关领导参加评审会。专家组实地考察调研了钻探现场、仪器研发制造基地、石油高端装备制造中心,详细了解了胜利工程钻探施工、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情况。评审会上,中心技术人员围绕计量测试需求,从计量测试技术服务能力建设、科技创新能力、中心运行保障能力等方面汇报了建设方案。专家组审查了评审资料并进行质询。经专家组评议,中心顺利通过现场核查评审,成功获批筹建。李媛充分肯定了中心前期筹建所做的工作,她指出,中心下一步应该围绕“发展、发力、发声”,从组织管理、经费、人才等方面强化运行保障,充分发挥计量测试对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质量强国战略贡献计量力量。
  • 珀金埃尔默公司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谱学组分表征与应用课题组共建“半导体材料质谱分析联合实验室”
    2024年5月16日,珀金埃尔默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谱学组分表征与应用课题组今日正式宣布成立“半导体材料质谱分析联合实验室”,并举行挂牌仪式。此次合作聚焦于半导体材料的前沿研究与应用开发,旨在加速新材料的发现与产业化进程,推动半导体产业的技术革新。珀金埃尔默亚太市场总监王海鉴, 中区销售经理张亮,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谱学组负责人汪正出席本次活动。 △揭牌仪式 活动中,珀金埃尔默亚太市场总监王海鉴表示: “ 半导体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基石,对于推动信息技术、能源转换和存储等关键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非常荣幸能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谱学组这样顶尖的科研团队合作,共同建立‘半导体材料质谱分析联合实验室’。这一联合实验室将集合我们在材料分析技术和硅酸盐所在材料科学的深厚研究实力,为半导体材料的突破性进展提供强大的创新引擎。 ” △珀金埃尔默亚太区市场部总监 王海鉴先生发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谱学组分表征与应用课题组组长汪正在致辞中表示: “ 通过与珀金埃尔默的紧密合作,我们期望能够整合双方在材料表征、分析测试以及应用开发方面的优势资源,构建一个开放、高效的研发平台。这不仅将促进半导体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更将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汪正研究员发言 未来,双方将依托“半导体材料质谱分析联合实验室”这一平台,深化在高端人才交流、技术培训、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探索半导体材料的无限可能,为全球科技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实验室照片 △PerkinElmer NexION 5000G ICP-MS 实验室照片 △PerkinElmer NexION 2000G 左滑查看更多信息 关于珀金埃尔默 珀金埃尔默是一家全球性的分析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业务范围包括领先的OneSource现场和实验室服务业务,服务于生物制药、食品、环境、安全和应用终端市场,旨在加速科学成果的取得。自1937年以来,PerkinElmer一直是实验室分析和管理的可信赖合作伙伴,如今通过广泛的原子吸收光谱、分子光谱和色谱仪器、耗材和试剂来完善其服务范围。公司拥有逾6,000名全职员工,为35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perkinelmer.com 关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谱学组分表征与应用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谱学组分表征与应用课题组是国内最早开展原子吸收、发射光谱、等离子体质谱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课题组之一,多年来一直从事无机材料成份表征和研究工作。课题组现有工作人员7人,博士3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4人,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10人。 现有光谱仪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LIBS)、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和原子吸收光谱仪(AAS)),质谱仪(ICP-MS)、色谱仪(离子色谱仪(IC)和液相色谱仪(LC))、比表面和孔径分析仪及总有机碳/总氮分析仪等20台套大型仪器设备,其总价值已超过2000万元。 课题组曾先后负责科技部国家仪器研制重大专项、中科院仪器研制项目和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和面上基金和上海科委基金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Chem. Eng. J.,Anal. Chem., J. Anal. At. Spectrom.,Spectrochim. Acta Part B,Anal. Chim. Acta等发表论文100余篇,是国际和国内期刊《Atomic Spectroscopy》、《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和《理化检验-化学分册》编委。出版学术专著2部,建立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5项,企业标准10余项。获授权国内专利20余项,美国专利1项。2010和2018年两次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励( 排名均为第一)。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www.sic.cas.cn/zcbm/kybm10/ktzjj/ceshi2/ 关注我们
  • 回放视频集锦|基因测序仪新秀/单细胞和空间组学/临床分子诊断/宏基因组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7月12日-14日,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第六届基因测序网络大会”成功举办!会议共吸引近1400名来医院、高校、科研院所、海关系统、疾控系统、第三方测序服务商、工业领域等各界代表参会,盛夏酷暑,丝毫不减听众们的参会热情。本次会议发掘多家创新性企业分享最新技术和产品,并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阜外医院等三甲医院、海关系统、第三方检验医学中心等多个单位的专家代表,内容覆盖临床分子诊断、单细胞空间组学、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和靶向测序、海关检疫、分子育种等热门技术和应用会场。应广大用户要求,现将征得本人同意的报告视频整理如下。点击“回放”即可进入视频播放页面。2023/7/12 新仪器新技术RNA直接测序技术研究进展胡松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回放单细胞时空组学测序杨朝勇厦门大学 教授回放Microbe-seq微生物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郑文山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首席技术官/国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孙雷深圳市真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TO回放分层深度学习网络和异构计算进行高性能的NGS测序罗少波上海芯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系统总监/基于Bio-CMOS芯片的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涂浩波安序源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产品总监回放2023/7/12 单细胞空间组学空间组学与新一代数字病理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曹罡华中农业大学 教授回放单细胞诊疗生物芯片常凌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IDH突变型影响肝内胆管癌异质性和免疫微环境IC)白凡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 教授/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探索何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 单细胞测序平台主任/2023/7/13 临床分子诊断NGS液体活检在肺癌复发监测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于津浦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研究员/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周洲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毛细管电泳技术临床新应用顾晓璐赛默飞世尔科技基因科学事业部资深技术专家回放靶向测序(tNGS)在感染病原诊断中的价值与探索鲁炳怀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回放mNGS应用于感染性疾病中的探索及报告解读陈宏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研究员/基于液体活检的肿瘤早筛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沈依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级检验技师/2023/7/13 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靶向测序mNGS与急危重诊疗:现状与展望宋振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原体宏基因组分析:罕见及新发感染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陈力复旦大学回放宏基因组测序(mNGS)与靶向测序(tNGS)在感染病原诊断中的各自价值优势及技术探索谢名洲予果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回放tNGS的实践和应用茆晨雪金域医学回放病原体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的临床应用孙桂芹浙江中医药大学回放2023/7/14 海关检疫基因测序技术概述及在口岸食品检疫中的应用与展望王艺凯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回放 1个月基因测序技术在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中的应用汪海波珠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拱北海关口岸门诊部)回放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进出境动物检疫及物种鉴定方面的应用和前景展望唐泰山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回放基因测序技术在口岸检验鉴定中的应用杜智欣南宁海关技术中心回放 1个月2023/7/14 遗传育种油菜杂种优势的基因组设计育种蒋立希浙江大学/高通量测序在作物参考基因组和微生物组学的应用刘贵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高通量自动化分子育种技术与装备自主创新及应用实践徐大彬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回放多维组学驱动的棉花功能非编码RNA挖掘赵汀浙江大学/豇豆分子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潘磊江汉大学/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
    p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方法(化学计量学)、新材料(光纤等)、新器件(检测器等)和新技术(计算机)的发展和出现,近红外光谱技术从光谱分析队列中吊车尾的位置迎头赶上,崭露头角。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结合现代化学计量学方法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成为工农业生产过程质量监控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之一,在农产品、食品、医药、石化等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炼油原料(原油)及石油化工产品为例,介绍近红外光谱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1. 何为石化产业 /strong /span /p p   石化是石油化学工业的简称,具体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整个加工工业,其中也包含了原料开采的过程,即石油开采业、石油炼制业、石油化工业三大块。 /p p   石油化工加工工业主要包含炼油和化工品生产两大板块。炼油主要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各类燃料油、化工原料等产品,主要包括石脑油、汽油、煤油、柴油、沥青、焦炭、润滑油、液化石油气等等 化工品生产主要指以部分炼油产品为原料,首先通过化学加工来生产以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和三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进而以这些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的过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9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c1ce16f0-ea11-4737-a4fb-0ff64b82f410.jpg" title=" 01.jpg" alt=" 01.jpg" width=" 500" height=" 39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石油炼制示意图(图片源于网络)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2. 近红外光谱在石油分析化学中的角色 /strong /span /p p   石油和天然气主体为碳氢化合物,各类石化产品的主体组成物质也均为碳氢化合物,外加少量含氧、含氮、含硫等元素的化合物,然而石化产品种类繁多且分子结构千变万化,因此石油分析化学的目标就是获得石油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石油分析测试是炼油科技与生产的眼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炼油技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纵观石油分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大致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条主线是在原有的油品族组成和结构族组成分析基础上,通过当代更为先进的分离和检测方法,对油品的化学组成进行更为详细的表征,即油品的分子水平表征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为开发分子炼油新技术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以求索研发变革性的炼油新技术 另一条主线则是采用新的分析手段,快速甚至实时在线测定炼油工业过程各种物料的关键物化性质,即现代工业过程分析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为先进过程控制和优化技术提供更快、更全面的分析数据,从而实现炼油装置的平稳、优化运行。 /p p   分子光谱分析方法对于石化产品有机物结构非常敏感,中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及核磁共振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在油品分析中均有较多的应用,但综合仪器稳定性、信号抗干扰能力、进样技术、工业应用成熟度等方面来看,对油品(包括原油、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等)及化工品的快速和在线分析,近红外光谱是最实用、最适合工业过程控制的手段。在线近红外光谱已广泛应用于炼油领域,从原油调合、原油加工(原油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和烷基化等)到成品油(汽油、柴油)调合等整个生产环节,可为实时控制和优化系统提供原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的物化性质,为装置的平稳操作和优化生产提供准确的分析数据,在化工品生产领域同样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已成为衡量现代炼化企业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47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34f819e5-89f0-4ce7-a327-5714e36c7c91.jpg" title=" 02.jpg" alt=" 02.jpg" width=" 500" height=" 47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近红外在炼油厂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环节(黑点表示)及部分可分析的性质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3. 化学计量学与石油分析 /strong /span /p p   化学计量学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在上世纪80、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和应用。化学计量学利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方法和手段对化学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解析,以最大限度获取有关物质的成分、结构及其他相关信息。石油组成极其复杂,需要多种近现代分析方法的量测数据进行表征,而将这些仪器的量测数据高效快速地转化为有用的特征信息,就得依靠各种化学计量学方法。 /p p   化学计量学内涵丰富,其内容几乎涵盖了化学量测的整个过程,在石油分析中,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多元分辨、多元校正和模式识别。其中多元分辨算法主要用于处理色质联用、全二维色谱等方法得出的多维数据,近红外光谱是二维分析方法,利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以多元校正和模式识为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27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34fd2736-185f-4150-98c9-54831f8b5e5c.jpg" title=" 03.jpg" alt=" 03.jpg" width=" 500" height=" 273"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用于石油分析的常见化学计量学方法 /strong /p p   尽管用于石油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很多,但绝大多数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实际应用其实不多。对于模式识别,不同类型样品,其最佳识别算法可能会不同,以汽油为例,有研究用九种算法对不同炼厂汽油近红外光谱进行分类,结果发现K-邻近算法(KNN)、概率神经网络(PNN)、支持向量机(SVM)三个算法分类效率最高,其他如线性判别分析(LDA)、SIMCA等算法则效果一般。 /p p   对于多元校正,偏最小二乘(PLS)是使用得最广泛的算法,某些非线性严重的性质也会用到人工神经网络(ANN)建模。以汽油性质预测为例,很多文献研究比对了包括PLS、ANN、多元线性回归(MCR)、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在内的多种算法,最后综合模型准确性、稳健性来看,PLS往往是最优选择。当然也有例外,原油分析由于其特殊性,传统建模方法无法适用,因此国内外都针对原油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开发了独特算法。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4. 近红外对原油及石油产品的分析应用 /span /strong /p p strong   4.1 原油 /strong /p p   原油性质差异巨大,从开采、贸易、流通到最后的加工,各环节均需要对相关的原油性质进行评价,而现存的ASTM原油评价方法需要较长的分析时间及较大的工作量,在很多场合不能满足分析时效性,原油快评技术便应运而生,而近红外光谱技术由于测量方便、成本低、可用于现场或在线分析等优势成为首选。 /p p   目前通过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直接建立原油基本性质模型,主要包含密度、残炭、酸值、硫含量、氮含量、蜡含量、胶质含量、沥青质含量、实沸点蒸馏曲线(TBP)等性质。但原油评价不仅需要测定原油的基本性质,还需要测定原油各馏分油的物化性质,分析项目近百种,采用传统的多元校正方法逐个建立校正模型非常困难。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采用拓扑学原理建立的基于模式识别的近红外光谱油品分析技术,后来发展到利用该技术结合原油详细评价数据库,关联出原油评价所需的详评数据。该近红外光谱原油快速详评技术于近10年引进到国内,目前包括大连石化和金陵石化等多家炼厂都购买了该技术,用于原油调合及蒸馏工艺中。 /p p   2012年,我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基于国内外有代表性的500余种原油,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油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基于库光谱识别和拟合专利技术,开发了原油快评系统,近年来该系统不断完善,申请专利20余件,同样实现了原油各馏分详评数据的关联,形成了国产化的全套原油快速详评技术,预测准确性在传统分析方法的再现性要求之内,可在原油贸易、原油调合以及原油加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282e4ad4-60c0-48cd-b060-828f0c51fc0e.jpg" title=" 04.jpg" alt=" 04.jpg" width=" 5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RIPP原油快速评价技术流程示意图 /strong /p p   鉴于原油色深、粘稠等特性,近红外原油快评技术绝大部分为离线分析技术,法国TOPNIR公司的原油快评成套技术在国外有在线应用案例,国内石科院和南京富岛公司合作也具备原油在线快评的实施能力。目前国内还没有在线原油快评的实际应用,近期为配合智能炼厂建设,某些炼厂正进行常减压装置的实时优化(RTO)改造,RTO需要实时掌握进料性质,可能会引进原油在线快评技术。 /p p strong   4.2 石脑油 /strong /p p   石脑油由原油蒸馏或石油二次加工切取相应馏分而得,其主要成分是含5到11个碳原子的链烷烃、环烷烃或芳烃。石脑油是管式炉裂解制取乙烯、丙烯,催化重整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以及制取苯、甲苯和二甲苯的重要原料 也可以用于生产溶剂油或直接作为汽油产品的调合组分。 /p p   炼厂对石脑油采取“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的利用原则,而每种利用方式对石脑油有不同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其中石脑油的PIONA族组成(直链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烯烃和芳烃)无论对哪种利用方式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指标。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石脑油PIONA族组成的在线快速分析,可为先进控制及优化系统提供物料的实时组成数据,且数据准确性和传统色谱分析方法基本相当。除PIONA族组成数据外,近红外还可分析石脑油密度、馏程、碳数分布、芳烃潜收率等性质,准确性满足工艺需求。理论上近红外光谱也可以测定更详细的基于碳数分布的PIONA组成,如C8直链烷烃、C9芳烃等等,但石脑油组成复杂,各碳数下不同类型化合物含量分布很不均匀,某些组分含量较低,需要采用一些专用的方法才能得到满意的预测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研究报道利用近红外光谱和PLS建模预测石脑油详细烃族组成(部分)信息的精度,RMSEP和r2为模型验证集平均偏差及决定系数,Repro和r2max为实验室标准方法(色谱)重复性及决定系数 /span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1080fb76-a551-426d-8dd9-27f631113239.jpg" title=" 05.jpg" alt=" 05.jpg" width=" 600" height=" 39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英国石油公司(BP)最早将近红外光谱用于乙烯裂解装置原料石脑油的PIONA组成在线分析,燕山石化乙烯裂解装置于2007年首次采用了国产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如今国内多家炼厂乙烯或重整装置上都拥有近红外在线监测系统,用来实时监测石脑油原料或对应产品的物性参数。除了将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蒸汽裂解和催化重整装置进料的在线外,为合理利用石脑油资源,一些石化公司如韩国SK还建有石脑油优化自动调合装置,该装置将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调合组分和产品的PIONA组成、密度和馏程的分析,为优化石脑油调合实时提供数据,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p p strong   4.3 汽油、喷气燃料、柴油 /strong /p p   汽油、喷气燃料(航空煤油)、柴油是使用最广泛的三种石油燃料产品,三者主要依靠馏程(碳数)区分,从轻到重依次为汽煤柴油,有部分重叠。 /p p strong   4.3.1 汽油 /strong /p p   汽油是最常见的用量最大的轻质石油产品,主要成分为C4至C12的复杂烃类混合物。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焦化等炼油过程都产生汽油组分,但从这些装置直接生产的汽油组分,不单独作为发动机燃料,而是将其按一定比例调配,辅以添加剂,如以前的甲基叔丁基醚(MTBE)、如今普遍添加的乙醇组分等,调合成满足一定质量规格要求的商品汽油。 /p p   辛烷值是汽油最重要的质量指标,用于表征汽油的抗爆性,其分为研究法辛烷值(RON)和马达法辛烷值(MON),车用汽油牌号是按研究法辛烷值等级划分的,主要有92、95、98号,标号越高,抗爆性越好。传统辛烷值测定方法速度慢、成本高、所需试样量大(约400mL),而且不适合在线分析。辛烷值与化合物结构密切相关,早在1989年美国就有人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了汽油辛烷值快速测定方法,从而掀起了近红外光谱在油品分析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热潮,至今近红外光谱测定汽油辛烷值仍旧是石化领域研究最广泛和深入的测试项目之一,目前成品汽油辛烷值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SEP在0.35辛烷值单位左右。 /p p   除辛烷值外,近红外光谱还可分析汽油密度、馏程、烯烃含量、芳烃含量、苯含量、氧含量、雷氏蒸气压等性质,其分析准确性满足各项汽油生产工艺以及调合工艺的需求。如今新建炼厂基本都使用管道自动调合工艺来进行汽油调合,原来使用罐调合方式的炼厂也慢慢在升级改造为管道调合方式,该方式对调合物料和产品的实时性质监测有较高的需求,在线近红外分析仪可实时、准确地为调合优化控制系统提供各种汽油组分和产品的多种关键物性。调合优化控制系统利用各种汽油组分之间的调合效应,实时优化计算出调合组分之间的相对比例,保证调合后的汽油产品满足质量规格要求,并使调合成本和质量过剩降低到最小。以在线近红外为主要特征的汽油优化调合系统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同时期我国兰炼、大连石化等炼厂对该技术进行了引进。至2005年,完全由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建成的含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的汽油优化调合系统在中石化广州分公司正式投产运行,当年就带来了上千万人民币的效益。目前新建炼厂如中科炼化、盛虹石化等均含有汽油管道调合建设项目,荆门石化、天津石化、山东汇丰石化等企业也正在进行或已完成对原有汽油调合系统的升级改造,以上项目全部采用了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该系统运行方式一般是将调合前的各路组分汽油和调合后的成品汽油引入快速回路,经预处理后进入流通池进行光谱分析,最后返回原管线或进入回收罐,也有直接将探头插入管线无预处理直接测量的方式,目前主流还是引出式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29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87440863-26c1-4a20-aa5a-b92b08875055.jpg" title=" 06.jpg" alt=" 06.jpg" width=" 500" height=" 29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汽油调合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示意图 /strong /p p   在汽油调合过程中,近红外光谱不仅可用来实时分析组分油和成品油性质,还可用于调合配方的快速设计。研究表明,利用各组分油近红外光谱按一定比例计算出的成品油近红外光谱,和用光谱仪采集的由同种组分油按相同比例调合出的实际成品油的近红外光谱,二者相似度很高,经同一模型预测出的辛烷值也很接近,证明利用组分油近红外光谱和辛烷值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调合比例,指导生产目标辛烷值成品汽油是可行的。该技术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一旦用于实际,可帮助炼厂生产调度人员方便快捷的设计调合配方,最大化提高调合效益,该技术对原油、石脑油等物料的调合同样适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6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b2b7b119-6dc7-4c9c-a9b2-583dbe41b7a4.jpg" title=" 07.jpg" alt=" 07.jpg" width=" 600" height=" 26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研究报道的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汽油辛烷值模拟器,可通过组分油近红外光谱计算出调合配方及成品油近红外光谱,计算得到的光谱和根据该配方调合的成品油实际近红外光谱一致性较好,两幅光谱预测出的辛烷值也相近 /span /p p strong   4.3.2 喷气燃料 /strong /p p   喷气发动机燃料,又称航空涡轮燃料,是一种轻质石油产品,为透明液体,由直馏馏分、加氢裂化和加氢精制等组分及必要的添加剂调合而成。喷气燃料分宽馏分型(沸点范围约60~280℃)和煤油型(沸点范围约150~315℃)两大类,广泛用于各种喷气式飞机。我国喷气燃料分为5个牌号,其中3号喷气燃料是现行最常用的航空燃料。 /p p   冰点和芳烃含量是3号喷气燃料的重要质量控制指标,近红外光谱可对其快速测定,预测冰点SEP约为1.5℃,预测芳烃含量SEP约为1.5%,此外近红外光谱还可快速测定喷气燃料烯烃含量、密度、馏程、闪点、粘度等性质 。为实现战场环境下对军用燃料的快速质量鉴定,美国从90年代初就开始尝试用近红外光谱方法对包括喷气燃料在内的军用油品进行快速分析。几年后我国石科院、总后油料所等多家单位也陆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针对我国的军用喷气燃料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方法。 /p p strong   4.3.3 柴油 /strong /p p   柴油分为轻柴油和重柴油,我们常说的车用柴油为轻柴油,按凝点分级,有5号、0号、—10号、—20号、—35号和—50号六个牌号,主要由直馏柴油、催化柴油及焦化柴油等调合组分经必要的加氢处理后按一定比例调配而成,主要包含10到24个碳原子的各族烃类化合物。 /p p   和辛烷值类似,十六烷值是表征柴油性能的重要指标,用来衡量燃料在压燃式发动机中的发火性能,其传统测定方法也存在和传统辛烷值测定方法同样的问题,而十六烷值也和化合物结构密切相关,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就出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柴油十六烷值的应用,随后几年我国也开始了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行质量规范对柴油组成尤其是芳烃成分含量作了严格要求,近红外光谱也可用于柴油详细族组成的快速分析,可预测链烷烃、一环烷烃、二环烷烃、三环烷烃、总环烷烃、烷基苯、茚满、茚类、总单环芳烃、萘、萘类、苊烯类、总双环芳烃、总多环芳烃和总芳烃的含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484d4eee-581a-4209-8d4a-31bd99422cf4.jpg" title=" 08.jpg" alt=" 08.jpg" width=" 600" height=" 45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石科院开发的柴油族组成近红外分析模型 /strong /p p   除了十六烷值和组成分析外,近红外光谱还可较为准确地分析柴油密度、折光指数、碳含量、氢含量、馏程、闪点、凝点和冷滤点等性质。随着烃类分子碳数及烃链长度的增加,近红外光谱对于结构变化的敏感度逐渐降低,因此分子量更大的柴油在某些和结构变化密切相关的性质分析准确性上要略逊于汽油,如馏程和十六烷值(相对于辛烷值)。柴油的闪点、凝点、冷滤点等物理性质与近红外光谱呈非线性响应,利用非线性校正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ANN)得到的模型效果往往要优于常用的偏最小二乘(PLS)方法。柴油生产过程中一些性质如十六烷值、倾点、凝点等,会通过添加改进剂来改善,且添加量较低,往往在近红外光谱中无响应,因此,近红外光谱只能预测添加改进剂前的性质结果。在线近红外光谱同样可用于柴油调合中,由于柴油调合组分相对简单,且装置普及程度不如汽油调合,因此国内外柴油在线分析应用案例远少于汽油调合。 /p p strong   4.4 替代燃料 /strong /p p   为缓解我国石油资源匮乏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我国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发展内燃机替代清洁燃料以部分取代石油基燃料即汽油和柴油。替代燃料主要分为三大类,其中醇、醚、酯类等含氧燃料(主要包括甲醇、乙醇、二甲醚以及由植物油制取的生物柴油、生物航煤)为第一大类,但因热值相对低等原因往往和石油基燃料混兑,形成乙醇汽油、混合柴油等燃料。大量试验研究和成功实践都证明,乙醇作为汽车的代用燃料是完全可行的。目前,乙醇作为燃料应用在汽油机上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我国也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乙醇汽油,乙醇添加比例一般为10%。生物混合柴油在世界范围内使用量正逐步增加,在美国、法国、巴西等国家应用较广泛,添加比例为5%-20%,国内目前应用不多。 /p p   近红外光谱可用于发酵生产燃料乙醇、酯化反应生产生物柴油的工艺过程。以生物柴油为例,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种类很多,包括植物油(草本植物油、木本植物油、水生植物油)、动物油(猪油、牛油、羊油、鱼油等)和工业、餐饮废油(动植物油或脂肪酸)等。不同油脂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在理化性质方面差异很大,决定生物柴油产品使用性能的指标有化学组成含量(脂肪酸甲酯、脂肪酸、甘油酯等)、运动粘度、酸值、碘值、闪点、冷滤点、十六烷值等等,近红外光谱可快速测定这些指标,有利于生物柴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p p   乙醇、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各方面性能均和石油基燃料有差异,其渗入含量对于混合燃料的理化性能如热值、发动机腐蚀性、辛烷值、十六烷值等有显著影响,必须保持适当比例。因此,对于混合油品中替代燃料含量的准确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色谱和光谱技术都可满足分析需求,利用近红外光谱测定乙醇汽油中乙醇及甲醇含量或混合柴油中生物柴油含量的研究及应用有很多,研究报道乙醇和甲醇含量预测SEP能到0.3%,生物柴油含量预测SEP能到0.15%左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6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2382843e-7cd2-4f1f-ba33-d40718be105e.jpg" title=" 09.png" alt=" 09.png" width=" 600" height=" 26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为适应现场快速检测,某研究利用改装的便携近红外光谱仪和多元线性回归-连续投影算法(MLR-SPA)测定混合柴油中生物柴油含量,a.通过反射挡板改为透反射模式,b.通过USB光源改为透射模式,c.按b图模式改装后采集的混合柴油光谱(此类光谱建模SEP=0.22%),d.台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的混合柴油光谱(此类光谱建模SEP=0.13%) /span /p p strong   4.5 重油 /strong /p p   重油通常是指原油经蒸馏提取柴油段以上馏分后剩下的残余物,碳数更高,分子量更大,具有颜色深,粘度大等特点,具体包括润滑油基础油、渣油、沥青等。 /p p   如今国家对润滑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导致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的需求增加,高品质基础油的生产工艺复杂,生产过程中需要及时获取VGO、加氢尾油和加氢基础油的组成、倾点和黏度指数分析数据,以指导工艺参数的调整,保证生产合格率。石科院在利用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基础油原料与产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优化近红外光谱的谱图采集条件,选择合适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并优化分析模型,开发了基于近红外光谱预测VGO、加氢尾油和基础油性质和组成的成套分析技术,准确性满足标准方法规定的再现性要求 特别针对粘度指数和倾点这类和本身化学组成存在严重非线性关系的性质,开发了全新的数据校正方法,显著提高了预测准确性,目前粘度指数和倾点的预测准确性分别为2个黏度指数单位和2℃,该技术已应用于茂名石化润滑油调合项目近红外在线分析系统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润滑油基础油粘度指数预测结果(石科院近红外模型) /strong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93c055ba-3eb6-41e7-81f2-297b48821b13.jpg" title=" 10.png" alt=" 10.pn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 /p p   四组分含量(饱和烃、芳烃、胶质、沥青质)是评价重油化学组成的重要指标,近红外光谱结合PLS可准确分析渣油四组分,采用高温进样附件,分析速度快,SEP在1.5%左右,相比传统色谱柱分离方法分析效率提高很多。此外还可分析渣油密度、馏程、粘度、残炭、碳含量、氢含量、硫含量、碱性氮含量、苯胺点等性质 分析沥青蜡含量、粘度、针入度、软化点、脆点等性质。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研究报道利用多块偏最小二乘(MB-PLS)和连续偏最小二乘(S-PLS)两种数据融合算法,将渣油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结合起来建立四组分含量模型,预测结果整体优于只用一种光谱建模。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0293be9e-55f2-4313-953b-bcd492aa249e.jpg" title=" 11.png" alt=" 11.png" width=" 600" height=" 32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5. 近红外对化工品的分析 /span /strong /p p   以三烯三苯等基本化工原料,可生产约200种有机化工原料及合成材料(塑料、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生产过程属于石油化工范畴,虽然这些化工品种类繁多,但相比于油品,其化学组成相对简单,且主体为含氢有机化合物,因此近红外光谱在该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p p   近红外光谱测定多元醇类化合物羟值就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其中测定聚醚多元醇的羟值已形成ASTM标准方法,我国也有对应国标,羟基在近红外光谱区有丰富的信息,通过多元校正方法可以针对每一类多元醇产品建立优秀的分析模型,商品化的近红外羟值分析仪已出现多年。近红外光谱还可用来测定聚丙烯熔融指数、等规指数、乙烯基含量这三个重要的工艺控制指标,多年前我国就研制出了用于聚丙烯粉料和粒料快速分析的实验室型聚丙烯专用近红外分析仪,以及用于聚丙烯粉料的在线近红外分析仪。近红外光谱也可用于聚氯乙烯(PVC)树脂生产过程中水含量的监控,商品化的近红外在线挥发分分析仪适用于PVC粉、糊树脂等所含挥发分中水含量的在线监测和过程控制。在醋酸工业中,近红外光谱可用来测定醋酸、碘甲烷、碘离子、水及醋酸甲酯浓度,国内外均有较多的在线检测应用,保证了醋酸生产工艺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7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7ffa25b9-2176-459a-8da2-51da4513db86.jpg" title=" 12.jpg" alt=" 12.jpg" width=" 500" height=" 37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多元醇在近红外光谱区的特征吸收谱图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3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35395583-bc07-4c9e-a82a-8cc727831a0b.jpg" title=" 13.jpg" alt=" 13.jpg" width=" 500" height=" 33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近红外光谱与化学滴定法测定多元醇羟值的相关图 /strong /p p   近红外光谱还可以测定多种聚合物中的叔胺值、酸值、水分含量等参数 实时监控高聚物合成反应过程中单体浓度、聚合物浓度、分子量和转化率,高聚物挤出前后样品化学组成等性质 结合可见光成像技术可对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PV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废旧塑料进行现场快速或实时在线识别。此外近红外光谱还被用于丙烯氰用微生物法水合生成丙烯酰胺、甘油通过微生物法生成1,3-丙二醇、甲醇与碳四馏分合成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工艺过程。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6. 结语 /strong /span /p p   石油化工领域的分析对象和项目繁多,传统分析方法大多耗时长、不环保、不利于在线分析,近年来国内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石化企业也逐步向“智能工厂”转型,力推先进控制和实时优化控制技术,特别需要在线分析技术及时可靠的提供原料和成品质量信息,基于此,近红外光谱因其自身特点和技术优势在石化行业大有用武之地,目前在国内外炼油化工企业应用广泛,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p p   但是,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近红外光谱在我国石化行业的普及性和投用率都有一定差距,其原因大致有两方面: /p p   首先是我国炼油行业原料和工艺变动较为频繁,导致各线产品化学组成变化频繁,进而导致近红外模型需要频繁维护,企业人员很少具备近红外维护技能,只能依靠售后服务,然而销售商往往不具备较强的模型维护能力,导致近红外分析系统停用。目前国内炼厂大都遇到此类问题,已经影响到行业整体对近红外光谱的认识,且这种情况不仅近红外技术存在,基于模型技术的低场核磁等技术同样存在。 /p p   其次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目前在石化特别是炼油行业还没有相关标准(可能和炼油产品组成变化复杂导致近红外方法稳健性不够有关),导致炼厂质检和化验部门无规可循,不敢使用近红外光谱出具的数据,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近红外光谱在行业的推广。值得关注的是,近红外光谱在纺织品、烟草、粮食、饲料等领域已制定了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有关汽、柴油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方法的地方标准也已陆续发布。 /p p   要解决以上问题,除相关部门要加快标准制定以外,更重要的是加强石化行业对近红外的理解和认识,促使炼厂培养专业化人员,或者规范化维保程序,将近红外系统维保委托给专业公司,保证近红外分析系统投用率,现有系统用好了,产生效益了,普及率自然会增加。总之,近红外光谱在国内石化行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要出现井喷式的增长并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需依靠经济发展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p p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参考文献: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 徐春明, 杨朝合. 《石油炼制工程》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 褚小立. 《化学计量学方法与分子光谱分析技术》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陈瀑) /span /strong /p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大连化物所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实验室、微流控芯片课题组实验室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将用一年半的时间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个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2008年6月25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四站: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实验室、微流控芯片课题组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49年3月19日,原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是一个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实力、以承担国家和企业重大项目为主的化学化工研究所;其在中科院38个高技术研究所中名列前茅,先后有14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与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关系。相关情况请见附件。 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实验室 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实验室一角 6月25日下午,大连化物所微型仪器课题组成员王华博士热情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王华博士首先介绍了微型仪器课题组的基本情况:微型仪器课题组,又称105组,成立于1963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取得了科学院科技发明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辽宁省科技发明一等奖等众多奖项,先后研制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氩气、高纯氧气等高纯气体分析仪并且实现了产业化,研制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气相色谱仪、4种类型样品预处理技术和装置,研制出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以及毛细管液相色谱-高温气相色谱联用仪等。 目前,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的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微型液相色谱、泵系统和检测器,特种传感器,毛细管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工业在线分析仪器,水中有机物样品预处理技术,环境和食品中农药残留样品预处理技术,化学传感器,色谱柱制备技术,毛细管液相色谱/电色谱整体柱制备技术等。 王华博士为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介绍实验室仪器 王华博士称,目前大连化物所现设十大研究室,其中,基础研究类2个,重大项目类3个,应用研究类5个;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是应用研究类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下属的一个课题组,其课题组组长是由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关亚风研究员兼任;微型仪器课题组实验室目前有毛细管液相-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毛细管液相色谱仪、毛细管二维液相色谱、液相色谱仪、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多台高精度的分析检测仪器,以及大量的实验室辅助设备;总资产在1100多万元,实验室面积280多平方米。 Agilent 7890A/5975C 气-质联用仪 岛津 GCMS-QP201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Finnigan Polaris Q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Waters 的CapLC-ESI-Q-Tof Micro™ 毛细管液相-串级质谱联用仪 IRIS Advantage ICP-AES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Micro-Tech Scientific毛细管二维液相色谱仪 PE-AutoSystem气相色谱仪 Varian 3800气相色谱仪 Agilent 6890N气相色谱仪 当问及科研项目产业化以及“科分”品牌相关情况时,王华博士表示,课题组相关科研项目产业化主要体现在“科分”品牌系列产品研制开发上,凭借着大连化物所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坚实的技术积累,课题组几十年一直致力于色谱、分析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尤其是在国家科委和中科院的九五科技攻关课题支持下,研制开发出的“微型气相色谱仪”并开始商品化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据了解,目前“科分”品牌系列产品有高性能气相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填充柱、毛细管液相色谱柱、零点空气发生器、微型气相色谱、氢气含量分析仪、工业在线总烃分析仪、高效填充毛细管液相—高温气相色谱联用仪、高可靠工业小型专用色谱等。 从已有的相关资料信息以及在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实验室的所见所闻,尤其是王华博士的精彩讲解,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深有体会: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的确是大连化物所中最具综合实力的课题组之一。 微流控芯片课题组实验室 在参观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实验室之后,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一行又拜访了微流控芯片课题组林炳承研究员,林老师热情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 林炳承研究员与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交谈 在微流控芯片课题组成员解华博士的带领下,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参观了课题组实验室,解华博士介绍道:课题组是90年代初起开始从事生命科学中的毛细管电泳研究,在90年代后期才转向微流控芯片研究,根据生物医学领域需求,以微流控芯片为主要平台,在细胞和分子层面,开展以不同单元技术灵活组合和规模集成为特征的疾病诊断和药物筛选等方面的工作。 微流控芯片课题组实验室一角 微流控芯片紫外检测仪 解华博士进一步表示,微流控芯片课题组实验室,可能与很多实验室有所不同,通用性仪器不多,基本上都是自己搭建、直接定制或二次研制的仪器;目前,课题组已具备了自行设计、制造多种不同材料的芯片和不同检测器的芯片工作站的能力,掌握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主要单元操作的芯片化及其集成技术,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兼有生物医学特色的微流控芯片体系,并用于分子和细胞层次的实际样品,实现了微流控芯片的初级功能化。 解华博士为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讲解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 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荣获“2007年度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通过解华博士的详细讲解,不难理解课题组的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相对成熟,但实现其产品产业化进展又如何呢。针对这一点,解华博士谈到,之前课题组也与相关公司谈过微流控芯片项目相关合作,但不是很成功,目前课题组准备依托中科院的支持而自己做,其产品产业化基地就在“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建设计划之一的河口“研发孵化园”。 据了解,“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是中国科学院与大连市政府开展全面科技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以科技创新、中试孵化和成果转移为主要内容;其中,100亩“研发孵化园”建在大连河口,主要内容为中科院所属院所的研发、中试、孵化项目及国家工程中心建设等;300亩“产业化园”建在旅顺,重点建设中科院所属院所成熟技术转化和产业化项目;500亩“海洋生态园”由长海县提供,重点开展海洋生态、海洋资源与能源、海产养殖等研发示范项目。 附: 大连化物所简介PPT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doc/dalianshenghuasuo.rar
  • 仪器选型篇 | 一文了解“气相色谱”的前世今生和庞大家族
    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简称GC)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一项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它是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今天我们就其发展史、检测原理、结构及应用等和大家进行探讨,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还有哪些您想听的知识点文中没有讲到,亦或是觉得文章中有哪些观点您不太认同,欢迎积极留言~)0一、“气相色谱仪”的诞生和发展GC色谱的发展与下面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是气相色谱分离技术的发展,二是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从仪器来看,历史上最早的气相色谱仪是实验室自建仪器。1947年,捷克色谱学家Jaroslav Jank发明的“杨那克型气相色谱仪”,在历史上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该仪器以CO2为流动相、杜马测氮管为检测器测定分离开的气体体积。在样品和CO2进入测氮管之前,通过KOH溶液吸收掉CO2,按时间记录气体体积的增量。不足的是,它只能测室温下为气体的样品,样品中的CO2不能被测定,没有实现自动化;另外它结构简单,很多实验室自行搭建,没有发展到“让非专家能轻松使用”的商品化仪器阶段。▲ 图源网络虽然Jaroslav Jank的发明对于气相色谱的发展有很大的利好,但是真正气相色谱的发展要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英国的马丁(A.J.P.Martin)和辛格(R.L.M.Synge)聊起......▲ 属于“气相色谱”的关键时间点(图源网络)1952年James和Martin提出气液相色谱法,同时也发明了第一个气相色谱检测器。这是一个接在填充柱出口的滴定装置,用来检测脂肪酸的分离。用滴定溶液体积对时间做图,得到积分色谱图。以后,他们又发明了气体密度天平。1954年Ray提出热导计,开创了现代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时代。此后至1957年,是填充柱、TCD年代。1958年Gloay首次提出毛细管,同年,Mcwillian和Harley同时发明了FID,Lovelock发明了氩电离检测器(AID)使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提高了2~3个数量级。20世纪60和70年代,由于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柱效大为提高,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提出了痕量分析的要求,又陆续出现了一些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器。如1960年Lovelock提出电子俘获检测器(ECD);1966年Brody等发明了FPD;1974年Kolb和Bischoff提出了电加热的NPD;1976年美国HNU公司推出了实用的窗式光电离检测器(PID)等。同时,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原有的检测器在结构和电路上又作了重大的改进。如TCD出现了衡电流、衡热丝温度及衡热丝温度检测电路;ECD出现衡频率变电流、衡电流脉冲调制检测电路等,从而使性能又有所提高。▲ 图源网络20世纪80年代,由于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的快速广泛应用,对检测器提出了体积小、响应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要求,特别是计算机和软件的发展,使TCD、FID、ECD、和NPD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均有很大提高,TCD和ECD的池体积大大缩小。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电子技术、计算机和软件的飞速发展使MSD生产成本和复杂性下降,以及稳定性和耐用性增加,从而成为最通用的气相色谱检测器之一。其间出现了非放射性的脉冲放电电子俘获检测器(PDECD)、脉冲放电氦电离检测器(PDHID)和脉冲放电光电离检测器(PDECD)以及集次三者为一体的脉冲放电检测器(PDD),4年后,美国Varian公司推出了商品仪器,它比通常FPD灵敏度高100倍。另外,快速GC和全二维GC等快速分离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快速GC检测方法逐渐成熟。▲ VARIAN 气相色谱仪(图源网络)二、“气相色谱仪”的结构及原理气相色谱仪的六大系统气相色谱仪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其基本结构相似。气相色谱仪一般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色谱柱系统)、检测及温控系统、记录系统组成。▲ 图源网络1. 气路系统气路系统包括气源、净化干燥管和载气流速控制及气体化装置,是一个载气连续运行的密闭管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获得纯净的、流速稳定的载气。它的气密性、流量测量的准确性及载气流速的稳定性,都是影响气相色谱仪性能的重要因素。气相色谱中常用的载气有氢气 、氮气 、氩气,纯度要求99.99% 以上,且化学惰性好,不与相关物质反应。载气的选择除了要求考虑对柱效的影响外,还要与分析对象和所用的检测器相配。气相色谱选择载气,是根据色谱柱系统及色谱仪的检测器等条件来确定的。氢气(H2)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热导系数大、黏度小等特点,是热导检测器常用的载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中必用的燃气,但氢气易燃、易爆,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氮气(N2)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扩散系数小、柱效相对较高、安全、价格便宜,因此,氮气是最为常用的载气,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中常用,但由于其热导系数低、灵敏度差、定量线性范围较窄,因此在热导检测器中少用。氦气(He)相对分子量小、热导系数大、黏度小、使用时线速度大,与氢气相比,更安全,但成本高,常用于气一质联用分析。氩气(Ar)相对分子量大、热导系数小,但由于成本高,因而应用较少。2. 进样系统(1)进样器:根据试样的状态不同,采用不同的进样器。液体样品的进样一般采用微量注射器。气体样品的进样常用色谱仪本身配置的推拉式六通阀或旋转式六通阀。固体试样一般先溶解于适当试剂中,然后用微量注射器进样。(2)气化室:气化室一般由一根不锈钢管制成,管外绕有加热丝,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瞬间气化为蒸气。为了让样品在气化室中瞬间气化而不分解,因此要求气化室热容量大,无催化效应。(3)加热系统:用以保证试样气化,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之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3. 分离系统分离系统是色谱仪的核心。其作用就是把样品中的各个组分分离开来。分离系统由柱室、色谱柱、温控部件组成。其中色谱柱是色谱仪的核心部件。色谱柱主要有两类:填充柱和毛细管柱。柱材料包括金属、玻璃、融熔石英、聚四氟乙烯等。色谱柱的分离效果除与柱长、柱径和柱形有关外,还与所选用的固定相和柱填料的制备技术以及操作条件等许多因素有关。4. 检测系统检测器是将经色谱柱分离出的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含量)转变成易被测量的电信号(如电压、电流等),并进行信号处理的一种装置,是色谱仪的眼睛。通常由检测元件、放大器、数模转换器三部分组成。被色谱柱分离后的组分依次进检测器,按其浓度或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转化成相应电信号,经放大后记录和显示,绘出色谱图。检测器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色谱仪器最终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根据检测器的响应原理,可将其分为浓度型检测器和质量型检测器。(1)浓度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组分浓度的瞬间变化,即检测器的响应值正比于组分的浓度。如热导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2)质量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所携带的样品进入检测器的速度变化,即检测器的响应信号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组分进入检测器的质量。如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5. 温度控制系统在气相色谱测定中,温度控制是重要的指标,直接影响柱的分离效能、检测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温度控制系统主要指对气化室、色谱柱、检测器三处的温度控制。在气化室要保证液体试样瞬间气化;在色谱柱室要准确控制分离需要的温度,当试样复杂时,分离室温度需要按一定程序控制温度变化,保证各组分在最佳温度下分离;在检测器要使被分离后的组分通过时不在此处冷凝。控温方式分恒温和程序升温两种。(1)恒温模式:对于沸程不太宽的简单样品,可采用恒温模式。一般气体分析和简单液体样品分析都采用恒温模式。 (2)程序升温:程序升温是指在一个分析周期里色谱柱的温度随时间由低温到高温呈线性或非线性地变化,使沸点不同的组分,各在其最佳柱温下流出,从而改善分离效果,缩短分析时间。对于沸程较宽的复杂样品,如果在恒温下分离很难达到好的分离效果,应使用程序升温方法。6. 记录系统记录系统是记录检测器的检测信号,进行定量数据处理。一般采用自动平衡式电子电位差计进行记录,绘制出色谱图。一些色谱仪配备有自动积分仪,可测量色谱峰的面积,直接提供定量分析的准确数据。三、“气相色谱仪”的分类按固定相状态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用固体吸附剂作固定相的叫气固色谱,用涂有固定液的担体作固定相的叫气液色谱,在实际气相色谱分析中,气液色谱占90%以上。 按色谱分离原理,可分为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类。吸附色谱是利用固体吸附表面对不同组分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异达到分离的色谱;分配色谱是利用不同的组分在两相中有不同的分配系数以达到分离的色谱。气固色谱属于吸附色谱,气液色谱属于分配色谱。按色谱柱外观形态,可分为填充柱色谱和毛细管柱色谱两类。一般填充柱是将固定相装在一根玻璃或金属管中,管内径为2~6毫米。毛细管柱色谱通常为常用内径0.1~0.5mm的玻璃或弹性石英毛细管。毛细管柱比填充柱有更高的分离效率,但因其内径小,柱容量小,且对进样技术要求高,载气流速控制要求更为精确。四、“气相色谱仪”的应用气相色谱仪利用被测物质各组分在不同两相间分配系数(溶解度)的微小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使原来只有微小的性质差异产生很大的效果,而使不同组分得到分离。气相色谱法作为近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环境监测、医药生产、以及食品分析等领域。1、石油化工气相色谱常用于石油化工行业中常量气体组成及痕量杂质分析,一般采用热导池检测器(TCD)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色谱法。汽油馏分组成分析也石化分析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包括汽油中烃族、芳烃、含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的组成分析,均离不开气相色谱的身影。2、环境监测气相色谱技术在土壤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包括农残、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持久性污染物的分析等。环境水和生活饮用水中卤代烃、苯系物、有机酸、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沸点较低,易汽化,气相色谱技术在上述物质的分析检测中具有广泛应用。伴随着工业生产,不可避免的会有有毒有害的挥发性有机物分散到空气中,利用空气采样管吸附,然后通过石油醚解析,并使用气相色谱外标法定性定量,可满足大气中多种有毒有害组分的分析。3、医药分析气相色谱在中药定性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中药挥发油分析、中药农药残留量等各项指标分析中都有广泛应用。随着气相色谱与质谱、红外光谱等技术的联用,为未知试样的定性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特别是与质谱联用适合于中药中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的研究。中药的安全性控制,包括毒性成分、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等是其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中国药典》附录中收载有“农药残留量测定法“,对有机磷、有机氯类以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采用GC法测定。4、食品分析食品安全检测一直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气相色谱因其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在食品检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应用之一为对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方面的检测。使用气相色谱法,可以对几十种农药同时进行检测。一般来说,主要通过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并使用ECD或FID进行检测,该方法具有速度快、结果准确的优势。主要应用之二为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如甜味剂、防腐剂等,一般都是采用GC/FID气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还可以用于食品理化性质的分析,如白酒中甲醇含量、酯类成分分析等,以此来确定白酒品质和等级。五、“气相色谱仪”的安装及调试(一)色谱仪的安装准备 1、对色谱仪分析室的要求a. 分析室周围不得有强磁场,易燃及强腐蚀性气体。b. 室内环境温度应在5~35度范围内,湿度小于等于85%(相对湿度),且室内应保持空气流通。有条件的实验室最好安装空调。c. 准备好能承受整套仪器,宽高适中,便于操作的工作平台。一般要求高0.6~0.8米,平台不能紧靠墙,应离墙0.5~1.0米,便于接线及检修。d. 供仪器使用的动力线路容量应在10KVA左右,且仪器使用电源应尽可能不与大功率耗电量设备或经常大幅度变化的用电设备公用一条线,电源必须接地良好。2、气源准备及净化a. 气源准备一般用氮气,氢气,空气这三种气体,有的实验室使用氢气发生器和空气压缩机也可以,但空压机必须无油。当钢瓶气压下降到1~2Mpa时,应更换气瓶。上述气体一般要求纯度达到99.99%,电子捕获检测器必须使用高纯气源(纯度达99.999%及以上)。b. 气源净化为了除去气体中可能含有的水分,灰分和有机气体成分,在气体进入仪器之前应先经过严格净化处理。气相色谱净化装置装填的主要有5A分子筛(吸附气源中的水分和低摩尔质量的有机杂质),在5A分子筛之后装入少量变色硅胶(当分子筛失效时,水开始被变色硅胶吸附),硅胶变红说明分子筛需要重新活化。还需装入一些活性炭(吸附烃类杂质)。应定期进行各种净化剂的更换或烘干,以确保气体纯度。注意:净化管的出口和入口处应加标志;出口处应当用少量纱布或脱脂棉塞上,防止净化机粉尘流入气相色谱仪。(二)色谱仪成套性检查及安装仪器开箱后,按资料袋内附件清单,进行逐项清点,并将易损零件的备件予以妥善保存。然后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书上要求,将其放置于工作平台上,并对着接线图和各插头,插座将仪器各部分连接起来,最后连接记录仪和数据处理机。注意各接头不要接错。1、外气路的连接a. 减压阀的安装有的仪器随机带有减压阀,若没有的则要购买。所用的是2只氧气,1只氢气减压阀。将2只氧气减压阀,1只氢气减压阀分别装到氮气,空气和氢气钢瓶上(注意氢气减压阀螺纹是反向的,并在接口处加上所附的O形塑料垫圈,以便密封),旋紧螺帽后,关闭减压阀调节手柄(即旋松),打开钢瓶高压阀,此时减压阀高压表应有指示,关闭高压阀后,其指示压力不应下降,否则有漏,应及时排除(用垫圈或生料带密封),有时高压阀也会漏,要注意。然后旋动调节手柄将余气排掉。b. 外气路连接把钢瓶中的气体引入色谱仪中,有的采用不锈钢管(φ2×0.5mm),有的采用耐压塑料管(φ3×0.5mm)。从钢瓶到仪器的管路长度视需要而定,不宜过长,然后用不锈钢管或耐压塑料管把气源和仪器(气体进口)连接起来。c. 外气路检漏把主机气路面板上载气,氢气,空气的阀旋钮关闭,然后开启各路钢瓶的高压阀,调节减压阀上低压表输出压力,使载气,空气压力为0.35~0.6Mpa(约3.5~6.0kg/cm3),氢气压力为0.2~0.35 Mpa。然后关闭高压阀,此时减压阀上低压表指示值不应下降,如下降,则说明连接气路中有漏,应予排除。2、色谱仪气路气密性检查气密性检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若气路有漏,不仅直接导致仪器工作不稳定或灵敏度下降,而且还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故在操作使用前必须进行这项工作。方法是,打开色谱柱箱盖,把柱子从检测器上拆下,将柱口堵死,然后开启载气流路,调低压输出压力为0.35~0.6Mpa,打开主机面板上的载气旋钮,此时压力表应有指示。最后将载气旋钮关闭,半小时内其柱前压力指示值不应有下降,若有下降则有漏,应予排除。若是主机内气路有漏,则拆下主机有关侧板,用肥皂水(最好是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逐个接头检漏,最后将肥皂水擦干。3、仪器开机检查及调试仪器的调试把气路,仪器等按上述接好,安置好后,便可进行下面检查和调试工作。a. 将接通载气,调节主机面板上的载气旋钮(即:载气稳流阀),使载气流量为20~30ml/min。b. 启动主机,检查是否有异样声响及仪器运转情况;若无异常,检查仪器温控准确度,包括柱温箱、进样器、检测器温度控制精度,一般要求温控精度达到0.01度。4、色谱柱安装及老化色谱柱的正确安装才能保证发挥其最佳的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正确的安装请参考以下步骤:a. 检查气体过滤器、载气、进样垫和衬管等检查气体过滤器和进样垫,保证辅助气和检测器的用气畅通有效。如果以前做过较脏样品或活性较高的化合物,需要将进样口的衬管清洗或更换。b. 将螺母和密封垫装在色谱柱上,并将色谱柱两端要小心切平。c. 将色谱柱连接于进样口上。(色谱柱在进样口中插入深度应视仪器不同而定)正确合适的插入能最大可能地保证试验结果的重现性。通常来说,色谱柱的入口应保持在进样口的中下部,当进样针穿过隔垫完全插入进样口后,如果针尖与色谱柱入口相差1-2cm,这就是较为理想的状态。(具体的插入程度和方法参见所使用GC的随机手册)避免用力弯曲挤压毛细管柱,并小心不要让标记牌等有锋利边缘的物品与毛细柱接触摩擦,以防柱身断裂受损。将色谱柱正确插入进样口后,用手把连接螺母拧上,拧紧后(用手拧不动了)用扳手再多拧1/4~1/2圈,保证安装的密封程度。因为不紧密的安装,不仅会引起装置的泄漏,还有可能对色谱柱造成永久损坏。d. 接通载气当色谱柱与进样口接好后,通载气, 调节柱前压以得到合适的载气流速。将色谱柱的出口端插入装有己烷的样品瓶中,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看见瓶中稳定持续的气泡。如果没有气泡,就要重新检查一下载气装置和流量控制器等是否正确设置,并检查一下整个气路有无泄漏。等所有问题解决后,将色谱柱出口从瓶中取出,保证柱端口无溶剂残留,再进行下一步的安装。e. 将色谱柱连接于检测器上其安装和所需注意的事项与色谱柱与进样口连接大致相同。如果在应用中系统所使用的是ECD或NPD等,那么在老化色谱柱时,应该将柱子与检测器断开,这样检测器可能会更快达到稳定。f. 确定载气流量,再对色谱柱的安装进行检查。(注意:如果不通入载气就对色谱柱进行加热,会快速且永久性的损坏色谱柱。)g. 色谱柱的老化色谱柱安装和系统检漏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对色谱柱进行老化了。将色谱柱升至一恒定温度,通常为其温度上限。特殊情况下,可加热至高于最高使用温度10-20℃左右,但是一定不能超过色谱柱的温度上限。当到达老化温度后,记录并观察基线。初始阶段基线应持续上升,在到达老化温度后5-10分钟开始下降,并且会持续30-90分钟。当到达一个固定的值后就会稳定下来。如果在2-3小时后基线仍无法稳定或在15-20分钟后仍无明显的下降趋势,那么有可能系统装置有泄漏或者污染。遇到这样的情况,应立即将柱温降到40℃以下,尽快的检查系统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如果还是继续的老化,不仅对色谱柱有损坏而且始终得不到正常稳定的基线。六、“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纯度满足要求的载气:载气一定要用高纯级的,以避免干扰分析和污染色谱柱或检测器。2、及时更换进石墨密封垫:石墨密封垫漏气是GC常见故障之一。尽量不要在不同色谱柱上重复使用同一密封垫,即使同一根柱卸下重新安装时,最好也要换新密封垫,这样能保证更高的工作效率。3、定期更换气体净化器填料:变色硅胶可据颜色变化来判断其性能,但分子筛等吸附有机物的净化器就不好用肉眼判断了,所以须定期更换,最好3个月更换一次。如果硅胶与分子筛装在一起,则更换硅胶时也要更换分子筛。4、使用性能可靠的气体减压阀:新的减压阀在使用时一定要试漏,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也要经常检漏。如果不注意该问题,轻则造成气体浪费,重则出现安全问题。5、定期更换进样衬垫:进样口衬垫漏气也是GC常见故障之一。另外,衬垫的老化降解也会给色谱分析带来干扰。比如其碎屑掉进汽化室内也可能导致鬼峰。至于多长时间换一次衬垫,则要看所分析的样品性质和分析条件而定。一般不建议,一个衬垫连续使用时间超过一周。6、及时清洗注射器:保持注射器清洁能避免样品记忆效应的干扰。更换样品时要清洗,用同一样品多次进样时也要用样品本身清洗注射器。一支注射器暂时不用时,更要彻底清洗,否则残留其中的样品可能将针芯粘牢,造成注射器报废。7、定期检查并清洗进样衬管:仪器长期使用后,进样衬管内会有焦油状物质,这是样品中的不挥发成分造成的。此外还会有颗粒状物质积存(隔垫碎屑,样品中的固体物质)这些都会干扰分析的正常进行。因此要定期检查,及时清洗。在衬管中填充一些经硅烷化处理的石英玻璃毛,既可提高样品的汽化效率,又能防止隔垫碎屑进入色谱柱造成堵塞。8、做好仪器使用和分析记录并定期归档:这是仪器的履历,应逐日记录,包括操作者、分析样品及条件、仪器工作状态等,一旦仪器出现问题,这是查找原因的重要资料。更多内容,请查看仪器信息网牵头编写的《气相色谱实战宝典》七、“气相色谱仪”的常见故障及排除1、进样后不出色谱峰气相色谱仪在进样后检测信号没有变化,不出峰,输出仍为直线。遇到该情况,应从进样针、进样口到检测器的顺序逐一检查。a. 首先检查进样针是否堵塞;b. 再检查进样口和检测器的石墨垫圈是否紧固、不漏气;c. 检查色谱柱是否断裂或漏气;d. 检测器是否出现故障,如堵塞或者未点火。2、基线出现负峰a. 载气不纯:当样品中的物质含量比载气低时便会有负峰,此时更换纯度更高的载气;b. TCD中,样品热导率大于载气热导率,或使用氮气作载气,或TCD电源接反;c. 积分仪或记录仪输入线接反,倒相开关位置改变;d. 在双柱系统中,进样时进错色谱柱;e. 离子化检测器输出选择开关的位置错误,放射源或电极被污染;f. 脉冲发生器不正常,收集极接触不良或短路。3、基线漂移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若基线有漂移通常可考虑以下几种情况:a. 检查色谱仪本身和积分仪的接地线是否良好,保证接地可靠;b. 载气漏气、流速不稳也会使基线漂移,检漏;c. 柱箱密封性要好,使箱体周围没有间隙,防止室内空气进入箱内而造成温度不稳定;d. 载气阀(包括色谱内部阀)有故障,气源压力不稳;e. 从进样系统到检测器的连接管,或者TCD的池体受到污染需要清洗掉污染物;f. 若色谱柱填充物流失,需要重新老化色谱柱。在高灵敏度操作时,由于柱流失使基线漂移是正常现象;g. TCD 故障,检修或更换;h. 检测器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对于TCD,检测器质量较大,当温度改变时,热容大,温度平衡慢,允许有一定时间使基线稳定;i. 检测器检测元件被氧化,用不锈钢管或铜管替代四氟乙烯管,这样空气中的氧气不会渗透到载气管线中,从而减少元件的氧化;j. 基线漂移很大,色谱柱老化不充分,再次进行老化,色谱柱被污染也会发生大的漂移,只有充分老化色谱柱才行。色谱柱老化后又出现了大的基线漂移,可能是有高沸点液体样品在程序升温过程中没有被吹出去,在色谱柱允许的最高使用温度下,通载气,升温清洗;k. 如果是双柱系统操作时,两路载气不平衡,设置相同的柱流速即可。4、程序升温过程中基线上升在程序升温过程中基线上升,可能的原因以及排除方法如下:a. 色谱柱内固定相流失现象相对上升,可以老化色谱柱并进行柱补偿;b. 两柱的流速不一样,设置相同的柱流速;c. 色谱柱有可能被污染,充分老化色谱柱2h以上。5、基线不在零位基线不在零位,故障原因较多,主要考虑以下几种:a. 积分仪零点没调合适,重调其零点;积分仪接线错误,检查各条连接线,特别检查屏蔽线的接法;积分仪滑线电阻故障,检修或更换;b. TCD 电源故障或没有调平衡,检修或更换新件,重调平衡;c. 柱的固定相流失大,改用低流失柱;d. 检测器可能被污染,需要清洗。6、基线出现尖峰基线出现无规律或有规律的尖峰,其原因有:a. 房间内的开关门,排气扇的启动等使大气压迅速改变,拨打手机时产生的电磁信号流也会影响,可以通过改善仪器放置环境来解决这一问题;b. TCD电源故障,检修或更换新件;c. 热丝老化不好,充分老化;d. 温度不稳,桥流过大,设置合适的参数;e. 载气被污染,用大流量载气吹洗管路,净化载气或更换过滤器,或更换新的载气钢瓶;f. 有其他高沸点液体残留在TCD 检测器出口,将检测器温度升高,但不能超过其使用温度,使凝聚物蒸发, 或在检测器排气口注入少量的丙酮等溶剂热清洗,除去管内的凝聚物;g. TCD的检测器元件故障或桥流不稳定,更换有故障的元件。7、出现拖尾峰出现拖尾峰,可进行如下几种操作:a. 减少样品的进样量;b. 进样器气化管有残渣或破损,清洗或更换,检查检测器是否被污染,必要时清洗;c. 检查载气流量、隔膜清洗流量是否设置正确,分流比或其他条件设置是否合理;d. 气化温度设置是否正确,若柱箱温度过低,增加其温度,提高检测器温度;e. 色谱柱安装方法是否正确,在柱入口端切除1~2 m,使用的柱不合适,致使样品和固相担体相互作用,更换合适的色谱柱,填充柱使用时间过长,重新装填柱子。8、出现圆顶或平顶峰出现圆顶或平顶峰,有如下可能:a. 操作超出检测器输出范围,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减小进样量,降低灵敏度;b. 积分仪故障或重新调整。9、信号陡然下降到原基线信号陡然下降到原基线,故障原因如下:a. 样品量过大,减小样品量;b. 检测器信号值太高,调零;信号线发生短路,或检测器已坏,进行修理更换;c. 载气流速太大,调整流速。更多内容,请查看仪器信息网牵头编写的《气相色谱实战宝典》八、“气相色谱仪”的采购建议气相色谱仪厂家众多,我们如何从众多气相色谱仪厂家之中找出合适自己样品分析的气相色谱仪呢?下面针对以上问题,为大家列举你在购买气相色谱仪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事情。1、被分析样品情况a. 样品本身的组成和状态,是气态,液态,固态还是混合态,能直接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吗?b. 被测组分是热不稳定,易分解,还是易催化反应。时间,温度,压力等变化是否会引起被测组分的变化;c. 样品中是否有烟尘,悬浮物,高佛点组分和有腐蚀性成分。以考虑样品如何采集获得,如何进行样品的预处理;d. 样品来源容易吗?允许样品的消耗量,有利于选择进样方式;e. 不需分析的组分及大致的浓度范围;f. 每天需要分析样品的次数,两次分析的间隔时间。2、分析的目的a. 做定性分析:被分析组分已知或未知,有无标准物;b. 定量分析:在哪个范围—常量(10-1~10-3);半微量(10-3~10-5);微量(10-5~10-7);痕量(10-6~10-9)或超痕量(≤10-9);c. 定量精度和分析准确性,若是半定量要求就简单的多。3、单位需求定位a. 科研院所——各方面要求高;b. 监测和分析中心——数据准确可靠;c. 在线的现场分析用——重现性高。4、检出限仪器的检出限表示在一定的置信范围内能与仪器噪音相区别的最小检测信号对应的待测物质的量,是评价仪器的重要指标——简单的说,检出限越低,那么检测出来低浓度物质含量的能力越强。因此,在痕量分析中,应当尽可能的选择检出限较低的仪器。目前来说,国内外气相色谱仪中,FID和ECD检测器的检出限差别不大,其他检测器则有一定的差距。 5、相关标准及同行咨询寻找有无被分析样品的国标、行标、企标或国外有关参考资料,若有,在标准中会给出在一般场合下,应使用气相色谱仪的功能和技术要求。同行有无做同类样品的分析者,若有,对选型和日后建立色谱分析方法会有直接帮助。6、同一种样品,从理论上讲可能有用多种仪器的分析方法,从仪器的性价比,操作特性,维修服务等多方比较,列出选用气色谱仪分析的理由。7、实用性实用性指标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性价比。评价实用性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方面是自己的仪器预算是多少,在预算的范围内购买合适档位的仪器;另外一方面是能不能满足自己分析要求,只要可以满足自己的分析要求,不一定要购买贵的。九、“气相色谱仪”检测器的分类及选择1、气相色谱仪检测器分类检测器是气相色谱仪的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将色谱柱分离后各组分在载气中浓度或质量变化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信号,然后记录并显示出来。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气相色谱检测器可分为浓度型检测器和质量型检测器。浓度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浓度瞬间的变化,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组分的浓度成正比,如热导检测器和电子捕获检测器。质量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含量变化,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某组分的量成正比。如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等。根据样品是否被破坏,气相色谱检测器又可分为破坏性检测器和非破坏性检测器。破坏性检测器有: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NPD(氮磷检测器)、FPD火焰光度检测器)等;非破坏性检测器有:TCD(热导池检测器)、PID(光离子化检测器)、ECD(电子捕获检测器)等。根据对被检测物质响应情况,气相色谱检测器又可分为通用型检测器和选择性检测器。常见的通用型检测器有:TCD(热导池检测器)、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PID(光离子化检测器)。常见的选择性检测器有:FPD(火焰光度检测器)、ECD(电子捕获检测器)、NPD(氮磷检测器)。2、气相色谱常见的6种检测器a.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通过有机化合物在氢气-空气的扩散火焰中燃烧形成离子流,产生电信号,经过放大,然后由记录器记录电压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得出色谱图。其特点是只对含碳有机物有明显的响应,而对非烃类、惰性气体或在火焰中难电离或不电离的物质,则讯号较低或无信号,如一些氮的氧化物(NO、N2O等)、一些无机气体(SO2、NH3等)、CO2、CS2和H2O等,甲酸因氧化态较高不易在火焰中形成离子也不产生显著的信号。FID检测器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响应快等特点,常用于微量有机物分析。b. 热导检测器(TCD)根据各种物质均具有不同的热传导系数,当载气中混入其他气态物质时,热导率发生变化,利用被测组分与载气的热导率不同来检测组分的浓度变化。其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对无机和有机物都有响应,通用性好,而且线性范围宽,可用于常量、半微量分析。c.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放射源轰击载气生成正离子和自由电子,在所施电场的影响下,电子向正极移动,形成了一定的离子流,称为基流。当载气带着微量的电负性组分(含卤素、硫、磷、氰基等的化合物)进入时,这些亲电子的组分将捕获电子形成负离子而使基流下降,从而产生检测信号。ECD检测器对电负性物质有极高的灵敏度,对非电负性的物质则没有响应。常用于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d.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通过燃烧分解从色谱柱中流出的含P和S的化合物分子,使之碎片化,然后把这些碎片激发到高能级,这些激发态的分子回到基态,发射出特征的带状光谱。这些发射光谱通过392nm(对于硫)或526nm(对于磷)处的滤光片,用光电倍增管测定其强度。FPD检测器对含硫、磷化合物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常用于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测定、大气中痕量硫化物的微量分析。e. 氮磷检测器(NPD)具有与FID相似的结构,只是将一种涂有碱金属盐(如硅酸钠或硅酸铷)的陶瓷珠放置在燃烧的氢火焰和收集气之间,当试样蒸汽和氢气流经碱金属盐表面时,含N、P的化合物便会从被氢气还原的碱金属蒸汽上获得电子而离子化;失去电子的碱金属则形成盐再沉积到陶瓷珠表面上。这个碱金属陶珠是作为电子转移反应的催化剂来起作用的。NPD检测器只对含磷和氮化合物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用于有机磷、含氮化合物的微量分析,主要用于食品、药品、农药残留以及亚硝胺类等物质的分析。f. 光离子化检测器(PID)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器,通过光子激发使载气中的样品分子电离而产生信号。10.2eV的光源使用得最广,它能使大多数分子电离(永久性气体、低于5个碳数的烃类、甲醇、乙腈和各种氯代甲烷除外)。PID检测器已经成功用于测定工业环境中的CS2、H2S、CH3SH和四乙基铅,水中芳香烃,无机组份,农药和药品中的含硫、氯组分等。十、“气相色谱仪”的常见品牌看到这里,相信各位已经对‍‍‍‍‍‍‍‍‍‍气相色谱仪有了较深的了解。那么目前,气相色谱的品牌都有哪些呢?最受关注的又是哪些呢?(以品牌简称首字母排序)A. 安捷伦产品:Agilent 8890 气相色谱系统Agilent 7890B 气相色谱仪等▲ Agilent 8890 气相色谱系统B. 北分瑞利产品:SP-3420A气相色谱仪北分瑞利气相色谱仪SP-3500等▲ SP-3420A气相色谱仪C. 岛津产品:岛津旗舰级气相色谱仪 Nexis GC-2030岛津气相色谱仪 GC-2010 Pro等▲ 岛津旗舰级气相色谱仪 Nexis GC-2030D. 东西分析产品:GC-4100系列气相色谱仪东西分析GC-4000A系列气相色谱仪等▲ GC-4100系列气相色谱仪E. 福立产品:福立GC9790Plus气相色谱仪福立GC9720 plus气相色谱仪等▲ 福立GC9790Plus气相色谱仪F. 磐诺产品:磐诺A91 Plus实验室高端气相色谱仪磐诺V5000实验室气相色谱仪等▲ 磐诺A91 Plus实验室高端气相色谱仪G. 珀金埃尔默产品:气相色谱仪PerkinElmer Clarus 680气相色谱系统PerkinElmer Clarus 590/690等▲ 气相色谱仪PerkinElmer Clarus 680H. 赛默飞产品:赛默飞TRACE 1300系列 模块化气相色谱仪赛默飞TRACE 1310 气相色谱仪等▲ 赛默飞TRACE 1300系列 模块化气相色谱仪I. 上海炫一产品:炫一M6物联网气相色谱分析平台等▲ 炫一M6物联网气相色谱分析平台J. 上海仪电分析产品:上海仪电分析-GC128 气相色谱仪(GC)上海仪电分析-GC126N 气相色谱仪(GC)等▲ 上海仪电分析-GC128 气相色谱仪(GC)K. 舜宇恒平产品:舜宇恒平GC1120气相色谱仪舜宇恒平GC1290 气相色谱仪等▲ 舜宇恒平GC1120气相色谱仪L. 天美产品:天美GC7980气相色谱仪Scion GC气相色谱仪436-GC/456-GC等▲ 天美GC7980气相色谱仪本文出现品牌由仪器信息网仪器导购专场大数据(品牌指数、3i指数等)综合计算得出最终解释权归仪器信息网所有十一、小结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气相色谱百科知识大全,附上部分市场主流仪器品牌及型号,更多仪器,请点击进入“气相色谱仪”专场。 找靠谱仪器,就上仪器信息网【选仪器】栏目。它是科学仪器行业专业导购平台,旨在帮助仪器用户快速找到需要的仪器设备。栏目囊括了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物性测试仪器、光学仪器及设备等14大类仪器,900余个仪器品类,收录3万+台优质仪器。也可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仪器信息网公众号观看更多资讯及内容
  • 【安捷伦】鉴定新型冠状病毒,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十分关键!
    自 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相关科研单位便紧锣密鼓地开展病毒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2 月 3 日,Nature 在线发布了复旦大学张永振教授团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团队对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鉴定出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并发现该病毒基因组与蝙蝠体内发现的 SARS 样冠状病毒基因组有 89.1% 的相似性[1]。张永振教授团队发表的文章截图 | 图源:Nature2 月 20 日,bioRxiv 预印本平台发布了华南农业大学沈永义教授、肖立华教授团队关于新冠病毒中间宿主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穿山甲样品进行宏基因组分析,该团队发现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2]。沈永义教授、肖立华教授团队发表的文章截图 | 图源:bioRxiv可以说,宏基因组测序在新病原体的诊断、监测、跟踪,以及溯源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更是新冠病毒研究的一大助力。宏基因组测序:病原体检测的新风口1998 年,威斯康辛大学的 Jo Handelsman 提出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3]。包括宏基因组学在内的各类组学研究(右)相较传统遗传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左)在全基因水平的研究上效率更高 | 图源:Science2014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确诊钩体病的首例临床应用案例[4],打响了病原体 mNGS 的第一枪。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确诊钩体病的文章截图 | 图源:NEJM短短 5 年来,mNGS 在新发病原体鉴定、罕见重要病原体诊断和临床大数据研究等方面取得诸多进展。例如在 2018 年,Clinical and Research in Hepatology and Gastroenterology 发布了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教授团队使用 mNGS 协助临床诊断肝结核的案例,mNGS 的适时使用,准确快速地帮助临床明确了患者的发热病因,推动了临床的精准诊断[5]。张文宏教授团队发表文章截图 | 图源:ScienceDirect2019 年,中国临床专家也达成共识,认可了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领域的临床应用[6]。临床专家共识文章截图 | 图源:万方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流程及原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检测流程可以大致分为5个步骤:核酸提取、文库构建、上机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报告解读[7]。具体来看,对于不同的临床样本,核酸提取前需要进行不同的前处理,比如痰液液化、破壁、去宿主等以提高病原体检出率。RNA 病毒需要在文库构建前进行逆转录,生成 cDNA。文库构建的目的在于给未知序列的核酸片段两端加上已知序列信息的接头以便于测序,单样本文库构建完成后需要经历 PCR 扩增、再将多个文库样本混合后进行测序。测序完成后,数据会自动进入搭建好的病原体自动分析流程,该流程包括去除人源宿主序列和低质量序列、以及微生物数据库比对注释等步骤。最后,解读专家根据自动化系统产生的初步结果,再结合部分临床指标、样本类型、病原体种类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解读。宏基因组工作流程示意图 | 图源:Nature Biotechnology样本文库质量是宏基因组测序的关键由于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五花八门,相对复杂,构建一个高质量的宏基因组文库在整个检测流程中便显得十分重要。故而在取样时,我们要严格遵循取样规则,在取样中应尽量避免对样本的干扰,缩短保存和运输的时间,使样品尽可能代表自然状态下的微生物原貌。并且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既要尽可能地完全抽提出环境样品中的 DNA/RNA,又要保持较大的片段以获得完整的目的基因或基因簇。在构建 RNA 文库之前需要对 RNA 样本进行完整性评估[8],只有达标的样本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反转录及文库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测序的数据量,在影响成本的同时也影响了测序时间,因此,为了提高测序准确性、减少测序过程中的风险,测序前需要测定文库样品的浓度和片段大小分布,确定合适的上机 pooling 方案和测序深度。可见样本的质量控制对于宏基因组测序的重要性。安捷伦自动化样本质控解决方案安捷伦在核酸蛋白质量控制领域拥有愈二十年的经验,针对不同来源样本,分析靶标和通量需求提供全套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安捷伦的 2100 生物分析仪是目前最为普遍使用的二代测序质控设备。安捷伦在 2100 生物分析仪上最早开发出了 RNA 完整性参数(RIN),它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 RNA 质控指标,它以 0-10 的数值直观反应 RNA 样本的完整性程度,为标准化的实验操作提供了样本质量评估的参考标准。在本次新冠病毒(RNA 病毒)的序列确定中,安捷伦 2100 生物分析仪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测序样本量的增加,特别是随着后续病毒变异监测以及病毒溯源工作的逐步展开,安捷伦中-高-超高通量自动化核酸质控平台(4200 tapestation 和 AATI FA)将发挥它们的优势。参考文献[1] Yong-Zhen Zhang , Edward C. Holmes,Lin Xu,et al. A new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J].nature,2020.[2] Xiao K, Zhai J, Feng Y,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2019-nCoV-like Coronavirus from Malayan Pangolins[J]. bioRxiv, 2020.[3] Handelsman J, Rondon M R, Brady S F, et al. Molecular biological access to the chemistry of unknown soil microbes: a new frontier for natural products[J]. Chemistry & biology, 1998, 5(10): R245-R249.[4] Wilson M R, Naccache S N, Samayoa E, et al. Actionable diagnosis of neuroleptospirosis b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370(25): 2408-2417.[5] Jing-Wen A , Yang L , Qi C , et al. Diagnosis of local hepatic tuberculosis through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Smarter, faster and better[J]. Clinics and Research in Hepatology and Gastroenterology, 2018, 42(3):178-181.[6] 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专家共识组. 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28(2):151-155.[7] Quince C, Walker A W, Simpson J T, et al. Shotgun metagenomics, from sampling to analysis[J].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7, 35(9): 833.[8] Fan W, Su Z, Bin Yu, et al. A new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J]. Nature. 2020 Feb 3. [Epub ahead of print]推荐阅读:1.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安捷伦核酸/蛋白质质量控制产品从这些方面入手!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320/news_521879.htm2. Agilent 2100 生物分析仪https://www.agilent.com/zh-cn/product/automated-electrophoresis/bioanalyzer-systems/bioanalyzer-instrument/2100-bioanalyzer-instrument-228250关注“安捷伦视界”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 130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多组分竞争性吸附分析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0873-2201HW4L0429项目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多组分竞争性吸附分析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13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号名称数量/单位是否接受进口产品简要技术参数及规格描述1多组分竞争性吸附分析仪1套是详见附件采购需求。 (1)本次招标共分1个包。本次招标、投标、评标均以包为单位,投标人须以包为单位进行投标,如有多包,可投一包或多包,但不得拆包,不完整的投标将被拒绝。技术参数及规格描述详见附件采购需求。(2)进口产品是指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关境外的产品。(3)本项目采购标的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为:工业 。(4)本项目为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项目。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生效后四个月内交货。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