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效高速逆流色谱中药现代化

仪器信息网高效高速逆流色谱中药现代化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高效高速逆流色谱中药现代化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高效高速逆流色谱中药现代化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高效高速逆流色谱中药现代化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高效高速逆流色谱中药现代化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高效高速逆流色谱中药现代化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高效高速逆流色谱中药现代化相关的解决方案。

高效高速逆流色谱中药现代化相关的论坛

  • 让逆流色谱技术为中药现代化服务

    摘 要:逆流色谱技术是一种新颖的分离技术。它是不用任何固态支撑体的液液分配层析法,则能够完全排除支撑体导致的不可逆吸附和对样品的玷染、失活、变性等影响,能实现对复杂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高纯度制备量分离。本文概述了这一技术的特点、发展简史和应用情况,并就中药成分高纯度标样的制备、新药研究、高质量中间体生产和生产过程的质控等问题,对如何使此项技术为中药现代化服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分离纯化科学 分离 纯化 逆流色谱 中药活性成分 分离提纯  逆流色谱技术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CCC)是当今国际分离科学技术的一个新颖的分支[1]。它的突出特点是在用很长的软管(如聚四氟乙烯管)绕制成的色谱柱内不加入任何固态支撑体或填料。使用时由使用人根据被分离混合物的理化特征,选择某一种有机/水两相溶剂体系或双水和溶剂体系,此体系可以是二元的或多元的。用此体系的上层或下层作为色谱过程的固定相,首先将其注满管柱内,然后让此管柱作特定的旋转运动,用由此形成的离心力场来支撑住柱内的液态相。这时,若用溶剂体系中的另一层作为流动相,带着混合样品由泵的压力推人分离管柱,样品就会穿过两个液相对流的整个管柱空间,各个组分也就会按其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即某-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同它在固定相中的溶解度的比值)分离开来。一、逆流色谱技术的特点  1. 逆流色谱不用固态支撑体,完全排除了支撑体对样品组分的吸附、玷染、变性、失活等不良影响。所以,能避免不可逆吸附所造成的溶质色谱峰拖尾现象,能实现很高的回收率。例如,对于黄酮等易被填料吸附的物质的分离与制备就具有明显的优势。  2. 逆流色谱的分配分离是在旋转运动中完成的,两相溶剂都被剧烈振动的离心力场依其界面特征甩成极微小的颗粒,样品各组分会在两相微粒的极大表面上分配,并且能在颗粒振荡与对流的环境中有效地传递。所以,它就象是把通常的溶剂萃取过程成千上万次地、高效地、自动连续地予以完成。  3. 没有填料在柱内的占空体积,逆流色谱的分离柱又容易做得容积大些,柱内空间全部是有效空间。所以,它的样品负载能力很强,制备量较大,而且重理性很好。  4. 逆流色谱不用填料,分离过程不是淋洗或洗脱过程,而是对流穿透过程。所以,能节省昂贵的材料消耗和溶剂消耗,运行使用的后续投入较低。逆流色谱的分离效率比不上[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不适宜用它去完成组成复杂的混合物的全谱分离分析。而它对于样品预处理条件的放松,以及它的回收率高,制备量大的优点,作为特定部位和特定组分的分离纯化与制备则是十分可取的。二、逆流色谱技术的发展概况  逆流色谱的基本模型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由Dr.Yoichiro Ito创立[2],经过数10年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的实验室研究,特别是在近20年,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igh-Speed CCC,HSCCC)[3]的出现,使它进入了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的阶段。每年一度的美国匹兹堡国际分析化学与应用光谱学学术会议上,都设有CCC的专题组;’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等重要学术刊物曾多次出版这一技术的论文专辑。近10年间,HSCCC在生物化学、医药学、农业、环境、材料、化工、海洋生物以及无机离子等众多领域的成功应用,使之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技术手段。1996年,在美国由John Wiley&Sons,Inc出版了《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一书,笔者应邀撰写了该书的HSCCC on Medicinal Herbs一章[4],此书被选编为著名的分析化学丛书第132卷,作为一项新技术向世界传播。2000年9月,逆流色谱技术国际委员会在英国Brunel大学召开了此技术的第一届国际学术会议CCC-2000,笔者参加了会议的组织领导工作并作了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方面的特邀报告。受该国际委员会的委托,我们将于2002年4月在北京召开此项新技术的第二届国际学术会议,CCC-2002将突出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的主题。  1978年,当时任我国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的周海钧教授,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中获知Dr.Ito正在美国NIH研究开发实现逆流色谱的设备,并已用于抗生素异构体的分离。周先生建议笔者研制此种设备以配合我国的抗生素质检工作。1980年,我们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逆流色谱仪,并由检定所抗生素室用于抗生素成分的分离与分析检定[5]。在蔡定国教授等植物药学专家的帮助与合作下,完成了首批生物碱、黄酮等类中药成分的分离应用研究,其结果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这些工作,确立了我国在CCC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1987年,笔者应美国NIH邀请,赴美同Dr.Ito合作从事CCC技术及相关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共同推进了HSCCC技术的发展并获得美国发明[6]。在美期间,笔者还同蔡定国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方起程教授、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肖悼英教授、肖蓉教授等密切合作,发表了一批甩HSCCC分离制备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论文,为形成我国CCC技术在这一应用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和技术特色打下了基础。近十多年来,我国关于CCC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始终同天然产物(如中草药和农产物)的研究开发工作密切地结合着。三、逆流色谱技术为中药现代化服务的设想  我们经过20余年的科研实践,已经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分析型HSCCC、半制备型HSCCC、两维制备型HSCCC、pH区带制备型HSCCC和大分子蛋白质分离用的CCC等系列化的技术成果。应用这些技术成果,我们开发出了数10种常用中草药和茶叶等农产品中数百种单体成分的分离纯化与制备的工艺技术。这些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蒽醌类、皂苷类、大环内酯类、多酚类、儿茶素类、多糖类、糖蛋白类等等不同类别的物质。例如对于银杏黄酮苷元、异鼠李素、山柰酚、茶叶中儿茶素EGCE、EGC、GCG、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昔、番茄红素等等,都已建立了制备纯度达到98%以上的工艺技术。  不论是从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和思维体系,还是从中药的功能主治和临床效果来看,中药都不会象西药那样采用单纯的成分人药。我们利用先进的技术,制备药物中活性部位和活性成分的主要目的是一种技术表达,绝不是企图违背中药的辨证与协同的根本法则。恰恰相反,我们希望利用这一手段,从标准物质、检定方法、活性研究、功效阐述、生产和产品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去演绎中医药的精髓,丰富国际交流和促进理解的技术语言,推动传统中药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我国正在中药行业推广CO2超临界萃取、大孔树脂层析和膜分离等技术。逆流色谱技术同前三者比较,其制备规模较小,但是选择性和分离、分辨能力较强。因此,逆流色谱可以作为前三者的后续步骤,用以完成进一步的分离纯化。美国NIH曾经支持过这样一个技术方法学的研究课题,即是针对象紫杉醇等价值较高的物质的分离制备,采用CO2超临界萃取做前期提取,高速逆流色谱做分离纯化,高效液相色谱做最终的分离分析与鉴定。以这样的技术架构,来表达一种天然纯净的、高回收率低消耗的、高效率的技术制程。  我们是研究工程技术的,对于中医药而言是外行。通过我们的工作与学习,对于如何让CCC技术为中药现代化服务的问题,初步形成了以下几点设想:  1. 配合中药质量栓定,制备高纯度的药用成分标准品或参照物。  2. 在高类别中药新药的研发中,逐级分离制备活性部位或活性成分,配合活性跟踪与入药部位的设计。  3. 配合高类别中药新药申报工作,制备必需的高纯度指标成分和必需控制的杂质成分。  4. 配合中药材和中药方剂指纹谱的建立,对其中某些组分或组分群进行分离制备,以提供更丰富和准确的信息和数据。  5. 针对有较高纯度等级要求的药用原料的生产需要,扩大制备规模,建立逆流色谱中试生产技术体系。  6. 配合中药生产中原料-加工-成品的质量控制工作,探索快速倘使的质控新方法。  7. 积累和建立中药活性部位或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工艺技术数据库,为新一代的中药新药研发提供物质的和技术的支持。  以上设想希望得到各界的批评指教。结 语  逆流色谱技术本身还在发展,还有不少问题有待研究和改进。从国际范围来看,也还未见将此项技术直接引用于某一特定的产业。但是,近年来的应用结果和发展趋势表明,这一新兴技术将会在天然产物的相关产业中展现良好的应用前景[7]。我国中医药的渊源与优势、我国中药的丰富资源以及中药中物质组合的特征,似应成为关注和吸引逆流色谱技术的基础。如果我们能花一些力气,在国际上率先将这一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中药现代化的宏伟事业结合起来,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中药科研和产业的发展,似是有所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张大佑.《逆流色潜技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杜. 1991.  2. Y.Ito,R.L. Bowman,’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Science. 1970.  3. Y.Ito,’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CRC Crit.Rev.    Anal.Chem.1986.17:65.  4. T.Y.Zhang,C

  • 【原创】高速逆流色谱技术

    【原创】高速逆流色谱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是现代分离科学领域的一个新颖的技术分支,是一种不用任何固态填料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物质的分离依据其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实现的,它完全排除了固态载体对样品的不可逆吸附、沾染、失活等影响,具有无耗材、分离效率高、制备量大、回收率高、重现性好等优势,被大量用于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分析和制备分离。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天然产物、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尤其是在我国生物医药以及中药现代化等领域的应用俞来俞广。

  •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丹参并尝试制订中药指纹图谱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丹参并尝试制订中药指纹图谱顾铭* 欧阳藩 苏志国(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摘要 用国产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纯化中草药——丹参,选用正己烷-乙醇-水体系,固定相保留率达到78.8%。采用分步洗脱,3个产地丹参各分离得到12个洗脱组分,经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紫外光谱仪检测证明3张HSCCC洗脱图谱中对应洗脱峰为同一组分。HSCCC洗脱图谱不包含非共有峰,并且对应洗脱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3%,符合国家标准关于制订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资料的技术参数。因此,HSCCC作为制订指纹图谱的方法之一具有可行性。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HSCCC),中药指纹图谱,丹参中图分类号 R917仪器TBE-300半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仪(深圳同田生化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聚四氟乙烯管缠绕在3个水平轴上形成螺旋管(管直径2.6mm,分离体积300mL),进样圈20mL。高速逆流色谱配备了柱塞式泵(S系列,北京圣益通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紫外检测仪(8823A,北京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中国),记录仪(3057型,四川记录仪器厂,中国)。

  •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丹参并尝试制订中药指纹图谱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丹参并尝试制订中药指纹图谱顾铭* 欧阳藩 苏志国(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摘要 用国产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纯化中草药——丹参,选用正己烷-乙醇-水体系,固定相保留率达到78.8%。采用分步洗脱,3个产地丹参各分离得到12个洗脱组分,经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紫外光谱仪检测证明3张HSCCC洗脱图谱中对应洗脱峰为同一组分。HSCCC洗脱图谱不包含非共有峰,并且对应洗脱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3%,符合国家标准关于制订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资料的技术参数。因此,HSCCC作为制订指纹图谱的方法之一具有可行性。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HSCCC),中药指纹图谱,丹参中图分类号 R917仪器TBE-300半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仪(深圳同田生化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聚四氟乙烯管缠绕在3个水平轴上形成螺旋管(管直径2.6mm,分离体积300mL),进样圈20mL。高速逆流色谱配备了柱塞式泵(S系列,北京圣益通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紫外检测仪(8823A,北京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中国),记录仪(3057型,四川记录仪器厂,中国)。*通讯作者。Tel: 86-10-82627061;Fax: 86-10-62558174;E-mail: rainbow_gm@sina.com

  • 逆流色谱技术

    逆流色谱技术Countercurrent Chromatigraphy(ccc)是当今国际分离技术的一个新颖的分支。它的突出特点是用很长的软管(如聚四氟乙烯管)绕制成的色谱柱内不加入任何固态支撑体或填料。使用时有使用人根据被分离混合物的理化特性.选择某一种有机/水两相溶剂体系或双水相溶剂体系,此体系可以是二元的或多元的。用此体系的上层或下层作为色谱过程的固定相,首先将其注满管柱内,然后让此管柱作特定的旋转运动,用由此形成的离心力场来支撑住柱内的液态相。这时,若用溶剂体系中的另一层作为流动相,带着混合样品由泵的压力推入分离管柱,样品就会穿过两个液相对流的整个管柱空间,各个组分也就会按其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即某一化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同它在固定相中的溶液解度的比值)分离开来。 一、逆流色谱技术的特点 1.逆流色谱不用固态支撑体,完全排除了支撑体对样品组分的吸附、玷染、变性、失活等不良影响。所以,能避免不可逆吸附所造成的溶质色谱峰拖尾现象能实现很高的回收率。例如,对于黄酮等易被填料吸附的物质的分离与制备就具有明显的优势。 2.逆流色谱的分配分离是在旋转运动中完成的,两相溶剂都被剧烈振动的离心力场依其界面特征见成极微小的颗粒,样品各组分会在两相微粒的极大表面上分配,并且能在颗粒振荡与对流的环境中有效地传递。所以,它就象是把通常的溶剂萃取过程成千上万次地、高效地、自动连续地予以完成。 3.没有填料在柱内的占空体积,逆流色谱的分离柱又容易做得容积大些,柱内空间全部是有效空面。所以,它的样品负载能力很强,制备量很大,而且重视性很好。 4.逆流色谱不用填料,分离过程不是淋洗或洗脱过程,而是对流穿透过程。所以,能节省昂贵的材料消耗和溶剂消耗,运行使用的后续投入较低。 逆流色谱的分离效率比不上[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不适宜用它去完成组成复杂的混合物的全谱分离分析。而它对于样品预处理条件的放松,以及它的回收率高,制备量大的优点,作为特定部位和特定组分的分离纯化与制备则是十分可取的。 二、 逆流色谱技术的发展概况 逆流色谱的基本模型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由Dr 。Yoichiro Ito创立,经过数10年在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刚(NIH)的实验室研究,特别是在近20年,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igh-Speed CCC,HSCCC)的出现,使它进入了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的阶段。每年一度的美国匹兹堡国际分析化学与应用光谱学学术会议上,都设有CCC的专题组:“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等重要学术刊物曾多次出版这一技术的论文专辑。近10年间,HSCCC在生物化学、医药学、农业、环境、材料、化工、海洋生物以及无机离子等众多领域的成功应用,使之成为一种引入注目的技术手段。1996年,在美国由John Wiley&Sons,Inc出版了《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一书,笔者应邀撰写了该书的HSCCC onMedicinal Herbs一章,此书被选编为著名的分析化学丛书第132卷,作为一项新技术向世界传播。2000年9月,逆流色谱技术国际委员会在英国Brunel大学召开了此技术的第一届国际学术会议CCC-2000,笔者参加了会议的组织领导工作并作了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方面的特邀报告。受该国际委员长会的委托,我们将于2002年4月在北京召开此项新技术的第二届国际学术会议,CCC-2002将突出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的主题。 1978年,当时任我国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的周海韵教授,从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中获知Dr。Ito正在美国NIH研究开发实现逆流色谱的设备,并已用于抗生素异构体的分离。周先生建议笔者研制此种设备以配合我国的抗生素质检工作。1980年,我们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逆流色谱仪,并由检定所抗生素室用于抗生素成分的分离与分析检定。在蔡定国教授等植物药学专家的帮助与合作下,完成了首打批生物学碱、黄酮等类中药成分的分离应用研究,其结果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这些工作,确立了我国在CCC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1987年,笔者应美国NIH邀请,赴美同Dr。Ito合作从事CCC技术及相关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共同推进了HSCCC技术的发展并获得美国发明专利。在美期间,笔者还同蔡定国教授、中国医学院药物所方起程教授、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消悼英教授、消蓉教授等密切合作,发表了一批用HSCCC分离制备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论文,为形成我国CCC技术在这一应用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和技术特色打下了基础。近10年来,我国关于CCC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始终同天然产物的研究开发工作密切地结合着。 三、逆流色谱技术为中药 现代化服务的设想 我们经过20余年的科研实践,已经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分析型HSCCC、半制备型HSCCC、PH区带制备型HSCCC和大分子蛋白质分离用的CCC等系化的技术成果。应用这些技术成果,我们开发出了数10种常用中草药和茶叶等农产品中数百种单体成分的分离纯化与制备的工艺技术。这些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蒽醌类、皂苷类、大环内酯类、多酚类、儿茶素类、多糖类、糖蛋白类等不同类别的物质。例如对于银杏黄酮苷元、异鼠李素、山奈酚、茶叶中儿茶素ECCE、EC、GCG、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甙、番茄红素等等,都已建立了制备纯度达到98%以上的工艺技术。 不论是从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和思维体系,还是从中药的功能主治和临床效果来看,中药都不会象西药那样采用单纯的成分入药,我们利用先进的技术,制备药物中活性部位和活性成分的主要目的是一种技术表达,绝不是企图违背中药的根本法则。恰恰相反,我们希望利用这一手段,从标准物质、检定方法、活性研究、功效阐述、生产和产品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去演绎中医药的精髓,丰富国际交流和促进理解的技术语言,推动传统中药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我国正在中药行业推广CO2超临界萃取、大孔树脂层析和膜分离等技术。逆流色谱技术同前三者比较,其制备规格较小,但是选择性和分离、分辨能力较强。因此,逆流色谱可以作为前三者的后续步骤,用以完成进一步的分离纯化。美国NIH曾经支持过这样一个技术方法学的研究课题,即是针对象紫杉醇等价值较高的物质的分离制备,采用CO2超临界萃取做前期提取,高速逆流色谱做分离纯化,高效液相色谱做最终的分离分析与鉴定。以这样的技术架构,来表达一种天然纯净的、高回收率低消耗的、高效率的技术制程。

  • 【资料】高速逆流色谱

    高速逆流色谱高速逆流色谱仪(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简称HSCCC),于1982年由美国国立卫生院Ito博士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的、连续高效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

  • 【资料】高速逆流色谱介绍---前言

    在各种分离技术之中,高速逆流色谱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应用价值。它属于现代色谱技术,具有高效、连续、广谱的特征;它是一种液-液分配色谱技术,完全排除了固态相的影响,不存在不可逆吸附、样品组分损失、被沾染、失活等固-液色谱技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结果物纯净、制备量大、技术成本低等优点;它是色谱家族中较年轻的成员,其技术机理的研究、应用技术的开发、实用领域的拓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关于高速逆流色谱技术的专著不算多。1991年,张天佑教授发表了我国第一部这方面的书《逆流色谱技术》(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向国人介绍了这一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备机理。那时,国内外对这一较新的分离技术的研究和了解还不多,因此,该书涉及的应用领域和实例还很有限。此后,虽然相关的研究论文渐渐出现,也有一些汇编、手册、专著纳入了这项技术的内容,但是集中的专题论著依然缺乏。自2002年我们在中国北京主持召开第2届国际逆流色谱技术会议,并创导在天然产物领域推广应用此项技术之后,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出现了长足发展的局面。2005年,曹学丽博士编著了《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及应用》一书(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对于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编入了一些应用实例,提供给读者实际可行的借鉴。现在出版的《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一书,则是希望进一步总结逆流色谱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进一步阐述这项技术的内涵与特质,在归纳较丰富的应用研究成果的同时,讨论了关于应用技术和使用方法方面的问题,希望能为读者提供较为实用的帮助。国外的相关专著主要有:《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1996. Volume 132 in The Series of Mono-Graphs on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Its Applications),《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The Support-Free Stationary Phase》(Elsevier, Amsterdam, 2002. Volume 38 in Comprehensive Analytical Chemistry)。这些专著反映了各个时期逆流色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概貌和水平,张天佑教授参与了这些专著的编写工作,读者可以查阅参考。 近年来在逆流色谱应用方面成就显著的是山东省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的王晓研究员,在仪器的研发及改进、新型方法的的开发与应用、天然产物的提取及分离等方面成绩卓然,为逆流色谱的发展与应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高速逆流分离技术及应用〉

    [em01] 书 名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及应用 定 价 48元 作 者 曹学丽 开 本 16开 出 版 社 化工出版社 总 页 数 I S B N 7-5025-6518-3 加入日期 2005-4-28 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正在发展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分离纯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天然产物、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本书详细介绍了HSCCC的理论、技术与应用,全书共分15章,第1~4章着重阐述逆流色谱(CCC)基础知识以及HSCCC分离机理、工作方法及溶剂选择策略;第5~8章主要介绍近年来HSCCC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技术、新方法,包括分析型高速逆流色谱、双向逆流色谱、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正交轴逆流色谱;第9~15章对逆流色谱技术(主要是HSCCC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包括HSCCC在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海洋生物活性成分、抗生素的分离中的应用,双水相逆流色谱、离心沉淀色谱在蛋白质等分离中的应用,逆流色谱在手性分离和天然药物工业中的应用。 可供天然产物、中药、药品、食品、化妆品及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发人员、技术(分析、分离等)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第1章逆流色谱基础 11逆流色谱的概念 12逆流色谱的发展 121逆流分溶法 122液滴逆流色谱 123离心分配色谱和螺旋管式逆流色谱 124高速逆流色谱和正交轴逆流色谱 125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 126离心沉淀色谱 127螺线形圆盘柱式高速逆流色谱 128逆流色谱的发展趋势 13现代逆流色谱仪器体系 131流体静力学平衡体系 132流体动力学平衡体系 133两种体系的逆流色谱仪的比较 14逆流色谱的基本色谱理论 141溶质的保留 142保留因子和选择性 143分离度 15逆流色谱和液相色谱的比较 151理论塔板数的工作范围 152逆流色谱的制备性分离 153逆流色谱和液相色谱的互补性 参考文献 第2章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机理 21重力场中旋转螺旋管内流体动力分布 22不用旋转密封接头的流通式离心分离仪 23同步行星式运动旋转螺旋管内流体动力分布 24高速逆流色谱的单向流体动力平衡机理 25高速逆流色谱仪器系统 26相分布图 27影响相分布的物理参数 271β值的影响 272溶剂体系的物理特性和分层时间 273温度对分层时间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3章高速逆流色谱工作方法 31溶剂体系的准备 311溶剂体系的选择原则 312几种常用的溶剂体系选择方法 313溶剂体系的平衡 314温度的影响 32柱系统的准备 33样品溶液的准备和进样 34洗脱方式 341梯度洗脱 342双向洗脱 343清空柱子 35检测 351紫外可见光检测器 352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353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器 354薄层色谱检测器 36高速逆流色谱的优点 参考文献 第4章溶剂体系的选择策略 41溶剂体系的物理参数 411Hildebrand溶解度参数 412Snyder吸附溶剂强度参数 413Rohrschneider和Snyder极性参数 414Reichardt极性指数 415HSCCC中应采用的极性指数 42三元溶剂体系 421三元相图 422三元相图的类型 423三元溶剂体系的选择策略 43多元溶剂体系 431Ito方法 432Oka方法 433HBAW方法 434ARIZONA方法 435扩展的“ARIZONA”方法 436乙基乙二醇二甲基醚体系 437丙酮溶剂系列 438Abbott方法 44一种实用性的溶剂选择思路 参考文献

  • 【分享】什么是高速逆流色谱

    高速逆流色谱原理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SCCC)是一种不用任何同态载体的液.液色谱技术,其原理是基于组分在旋转螺旋管内的相对移动而互不混溶的两相溶剂间分布不同而获得分离,其分离效率和速度可以与HPLC相媲美。HSCCC分离效率高,产品纯度高;不存在载体对样品的吸附和污染;制备量大和溶剂消耗少;操作简单,能从极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特定的组分。 HSCCC应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可实现:(1)制备高纯度的药用成分对照品和必需控制的杂质成分;(2)配合活性跟踪与入药部位的设计,逐级分离制备活性部位或活性成分;(3)中药材和中药方剂指纹的建立,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和数据;(4)进行中试批量生产和工业生产。如中科院工程研究所探索了利用HSCCC制订中药指纹图谱的方法,以丹参原药材为模式植物,初步建立了丹参的HSCCC指纹图谱。该技术有望成为中药有效成分质量标准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及中药生产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 转自:百度知道

  • 【原创】高速逆流色谱仪

    高速逆流色谱仪  高速逆流色谱仪(HSCCC)  逆流色谱技术是一种应用在化学分离分析领域中的技术,其原理是用充满两相溶剂的螺旋管作为分离单元在离心力场中按一定规律运动,当被分离的混合物通过分离单元时,由于不同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特性将会产生物质的分离排列。  一般逆流色谱仪中,分离单元不仅围绕公转中心做公转运动,同时也做自转运动,呈行星式运动状态,分离柱数与流通管内径参数为固定不易改变,无法调节分离柱容积和更换分离柱,分离量受到严格限制。  北京艾美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速逆流色谱仪(EMC-500A)为张天佑教授的最新专利,该产品优于以往高速逆流色谱仪,无中间轴提高了贝塔值,提升了分离效率。  以往的多分离柱高速逆流色谱仪 (ZL00207386.2)为一种三分离柱的逆流色谱仪,该仪器各分离柱之间的流通管通过管道连接器串联,溶剂需流经每一分离柱的流通管,实验时间过长,且分离柱的更换过于专业,易予损坏。由于单柱、双柱、三柱、多柱的逆流色谱仪均带有中间轴,无法使分离柱的β值达到最大值(分离柱自转半径r同公转半径R的比值r/R)因此不能实现高效率的分配分离。  艾美林EMC-500A高速逆流色谱仪是一种螺旋管分离单元,不仅围绕公转中心运转也做自转运动地体积小,重量轻,多分离柱串并联的可拆卸组装的多功能大β值高效逆流色谱仪。  EMC-500A高速逆流色谱仪取消了传统的贯通中心的中间轴。而在自转轴上装设的螺旋管分离柱组件的β值即分离柱自转半径r与公转半径R的比值r/R可以从0.1到1之间选取,本产品β值≥0.85。加之可通过齿轮传动比的变化实现不同转速,由此实现高效率的分配分离。  EMC-500A高速逆流色谱仪有四个容积相同的螺旋管分离柱分别安装在两个旋转柱上,每个旋转柱由两个容积相同的螺旋管分离柱单元组合而成,分离柱同引入、引出的流通管的接口都是可拆卸的活动接头。两个螺旋管分离柱通过接头和引入、引出管,引至仪器外部的接点,可以用短管将多个分离柱单元串连或并连起来,形成不同的柱容积和柱长度的连接,以实现一机多用

  • 大孔树脂-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地黄中毛蕊花糖苷

    [color=#333333]该文建立了大孔树脂-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中药材地黄中有效成分毛蕊花糖苷的方法。考察了4种大孔树脂对地黄粗提物中毛蕊花糖苷的静态吸附与解吸情况,其中D101大孔树脂对目标成分的吸附率与解吸率最理想,实验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10%的乙醇洗脱得到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目标成分含量从4.9%提高到32.6%。最后,部分纯化的样品(165 mg)采用高速逆流色谱进一步纯化,两相溶剂系统由乙酸乙酯-正丁醇-水(1∶4∶5,v/v/v)组成,分离得到45 mg纯度为96%的毛蕊花糖苷。 [/color]

  • 【资料】高速逆流色谱介绍---天然产物资源分离纯化和制备中的应用(引言)

    随着全球“回归自然”的热潮,对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开发也就成了当前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热点,基于天然产物资源开发的产业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前途、最具生机的行业之一。从天然植物资源中分离天然活性成分具有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因为大多数植物资源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含量低,且存在于复杂的介质中,色谱分离法一直是天然产物成分分离的常用的方法,例如有柱色谱法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但是,物质在固态填充物的不可逆吸附和变性是固相色谱所遇到的共同问题。另外,从分析到制备规模的放大,所需费用也相当昂贵。逆流色谱是一种无需任何固定相支撑体的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不存在对样品组分的吸附、变性、失活、拖尾等不良影响,节省填充材料和溶剂消耗;它的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分离量较大,粗提物样品可以直接进样分离。目前已有许多成功应用的实例作为参考,所以在操作时溶剂系统的变换更为方便、快捷。对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是高速逆流色谱非常适合的应用领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将逆流色谱技术应用于天然植物和中草药成分分离纯化的国家。早在1980年,张天佑教授就自行研制出了国产的逆流色谱仪,并开创了在天然植物和中草药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 。此后的20多年中,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工作者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在这一技术领域和应用领域做出了成绩和贡献。 不同种类天然产物的分离虽然已有文献总结,但系统性和更新程度还有待完善。山东省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王晓研究员的研究团队以在天然产物分离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为基础,对不同种类的天然产物分离正在进行全面的最新的总结。不日,最新的不同种类天然产物的分离总结及独有的相关见解将面世。

  • 【讨论】探讨一下高速逆流色谱进行样品前处理的可能

    我对农残检测样品前处理不熟悉,但是学习了之后发现,回收率,溶剂和试剂消耗,以及操作的简便性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想与各位前辈们讨论一下,高速逆流色谱仪是否能在样品的前处理中起一定作用呢?高速逆流色谱是一种无固体载体的连续高效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采用多层缠绕的螺旋管柱,由柱体的高速行星式运动产生的不对称离心力场实现两相溶剂体系的高效混合、分配及充分保留,形成连续流萃取,从而实现不同溶解分配系数的溶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离。由于避免了固相载体,从而排除了不可逆吸附等现象,理论上能够实现分离物质的完全回收。而且样品处理量可以大大超过固相萃取。成本低,操作也简单,回收率高。我觉得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有可以取代固相萃取的。向前辈们请教,这个技术有没有可能用于畜牧产品,水产品,或者蔬菜水果的样品前处理或者精制过程呢?或者哪一位老师有兴趣进行一些创新性的研究?谢谢!

  • 【资讯】中国已建成14个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

    中国已经建立了14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今年还将有3个省区市加入“基地省份”,另有5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也正在建设中。   正在昆明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工作交流会”上,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刘燕华指出,从1999年科技部批准四川建设首个国家中药科技产业基地,到现在全国已经在14个省份建立了14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中药产业基地已成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工作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   他表示,经过多年建设,中国中药科技产业基地在带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建立服务平台、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成效显著,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刘燕华说,这些年来,进行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已成为各地区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的共识。除了国家科技计划的投入外,各基地省普遍加大了科技资金的投入,着力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各基地省份开展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工作以来,累计投入科技经费约25亿元,重点支持了1300多个中药产品的开发研究等创新工作。 各基地省份还结合资源特色,努力提高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水平和规模。到目前共计建立了413种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和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相应建立430个中药材品种的GAP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700万亩。

  • 【求助】-逆流色谱流水线提取中药成分设备

    目前很多中药厂采用逆流色谱技术进行中药华学成分的提取,但是我们在网上查找时,却未见到有关这一方法的设备销售信息,不知在哪里可以找到——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的设备销售信息??[em52]

  • 中药现代化

    中药现代化,到底是指一个怎样的现代化,如何才能去实现?

  • 【寻人启事】寻找高速逆流色谱仪器用户和专家

    寻找高速逆流色谱仪器的使用者和专家大家共同探讨高速逆流色谱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供您使用的仪器厂牌和型号,可以帮助有问题的网友和您联系交流,分享经验和心得而且还有积分奖励,欢迎正在使用的童鞋积极参与!高速逆流色谱法帖子合集:高速逆流色谱法介绍:高速逆流色谱介绍---前言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1027/2887073/高速逆流色谱介绍---概述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1027/2887430/高速逆流色谱介绍---分离原理及仪器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1027/2888113/高速逆流色谱介绍---工作步骤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1027/2887460/高速逆流色谱介绍---工作方法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1027/2888124/高速逆流色谱介绍---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1027/2888122/无需更换分离柱的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原理等资料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070817/945368/高速逆流色谱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060521/431751/大家来讨论一下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071025/1033035/什么是高速逆流色谱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080805/1397257/高速逆流色谱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1206/2980199/技术问题:请教高速逆流色谱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080708/1346290/关于高速逆流色谱仪漏液问题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0226/3145035/高速逆流色谱固定相流失严重如何处理?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0119/2355336/探讨一下高速逆流色谱进行样品前处理的可能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081226/1666685/应用文章:好文章“高速逆流色谱研究进展”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070716/910437/高速逆流色谱在植物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080805/1397257/高速逆流色谱(HSCCC)应用文献全文 免费下载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060810/513106/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丹参并尝试制订中药指纹图谱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040105/24582/高速逆流色谱介绍---天然产物资源分离纯化和制备中的应用-生物碱的分离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1121/2943174/高速逆流色谱介绍---天然产物资源分离纯化和制备中的应用-黄酮成分的分离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1201/2968218/高速逆流色谱法在天然药物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071028/1036669/

  • 【资料】高速逆流色谱介绍---工作方法

    (一)、高速逆流色谱系统的组成高速逆流色谱系统主要由溶剂泵、进样阀、色谱柱、检测器、色谱工作站以及馏分收集器组成。与普通高效液相系统相似,如果把HPLC的色谱柱部分用一台HSCCC螺旋管式离心分离仪替代,就可构成一台高速逆流色谱系统。由于HSCCC的柱系统是由在高速行星式运动的螺旋管内的两相互不相溶的液体构成,其中一相作为固定相,另一相作为流动相,待分离的物质根据其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的不同,在通过两相对流平衡体系的过程中实现分离。分离效果与所选择的两相溶剂系统、固定相与流动相的选择、仪器的运转参数(包括转速、转向)、洗脱的速度与洗脱方式、进样量与进样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采用逆流色谱分离时,其操作方法和工作程序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高速逆流色谱系统对所用的输液泵的要求要比HPLC低的多,通常柱系统所产生的压力要小于1MPa,所以一般的恒流泵即可满足要求,如上海同田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TBP系列双柱塞恒流泵,北京圣益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S系列单柱塞恒流泵,在国产逆流色谱系统中经常使用。HSCCC分离过程可以连接多种检测器,进行在线检测,而最常用的是单波长或多波长的紫外-可见光检测器(UV-VIS)。也可以借用制备型液相的检测器(如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在HSCCC分离中,通常会因固定相的流失或气泡,造成色谱曲线出现毛刺。通常可以通过优化体系、控制流动相温度或在检测器的出口加一个细管来产生一定的反压、溶剂体系使用前超声处理,来抑制气泡的形成。 对于没有紫外吸收的样品,可以采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vapa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 ELSD)进行在线检测。由于ELSD的检测对样品是破坏性的,所以在制备型CCC中要通过分流管进行分流。目前HSCCC-ELSD技术已经应用在皂苷等物质的分离。 质谱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分析检测技术,它能够有效提供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信息。现在已出现了HSCCC与电子电离质谱(EIMS)、化学电离质谱(CIMS)、快速原子轰击质谱

  • 高速逆流色谱

    [color=#444444]1,用高效液相计算k值时,需要将上相吹干吗?[/color][color=#444444]2,高速逆流溶剂体系k值在0.8-1.5之间,但是上高速逆流时为什么不能平衡,没有保留率?[/color][color=#444444]3,高速逆流怎么根据K值和保留率计算出峰时间?[/color][color=#444444]求各位大神来解答[/color]

  • 【求助】请教高速逆流色谱

    有人做高速逆流色谱吗? 我刚开始做有些疑惑,请教下大家。做溶剂体系筛选的时候,加入样品的时候有的样品会产生乳化现象,那么这种溶剂体系对这种样品可用吗? 比如皂苷类的分离,如果用的正丁醇,下层水相就有很严重的乳化现象。

  • 【资料】逆流色谱技术在抗生素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一. 逆流色谱技术简介现代逆流色谱技术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逆流分溶法(Counter Current Distribution, CCD),它利用不同物质在所选择的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通过多次逆流分溶对物质进行分离。它采用数百个分离管进行操作,每一次操作后,上层液体被转移至盛有新的下层溶剂的分离管中,而往原分离管中加入新的上层溶剂,看起来好似两相的液体以相反的方向流动,故称为逆流分溶法。逆流分溶法存在许多缺点,如使用易破碎的玻璃仪器,分离时间长,需要连续稀释样品等。但与液相色谱相比,它无需固体作固定相,从而避免了因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在CCD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逆流色谱(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CCC)在采用了与液相色谱相似的连续洗脱、检测和分布收集技术后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在天然和合成化合物的分离纯化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液滴逆流色谱(Droplet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DCCC)使流动相形成液滴,通过作为固定相的液柱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其装置主要由输液部分、检测收集部分和玻璃管液柱部分(300-500根60cm X 1.8mm的玻璃管)组成。由于流动相形成液滴,在细的玻璃管中与液体固定相有效地接触,摩擦不断形成新的表面,促进溶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所以分离效果好,而且不产生乳化现象。对于易氧化的物质,还可用氮气驱动流动相。采用DCCC分离纯化了许多包括中草药和抗生素在内的天然产物如柴胡皂甙和短杆菌肽, 短杆菌酪素和四环素等。液滴逆流色谱解决了操作自动化的问题,但仍存在分离时间长,使用易破碎的玻璃管,分离度还不高等问题。逆流色谱技术的重大突破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根据被分离混合物的理化特性,选择二元或多元的两相溶剂体系,以上相或下相为固定相,将其注满色谱柱后使色谱柱作特定的高速旋转运动,并用由此产生的离心力场支撑柱内的液体固定相,然后以另相为流动相,携带溶解的混合物由输入泵推入色谱柱,穿过两个液相对流的管柱,各组分根据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到分离。根据离心力场的不同可将现代逆流色谱分为离心分配色谱(Centrifugal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CPC),也称盘管行星离心色谱(Coil Planet Centrifuge, CPC)和高速逆流色谱(High Speed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HSCCC),前者属流体静力平衡系统,色谱柱由一系列刻在圆盘或圆筒内的导管相联的柱体组成,通过单轴旋转产生恒定的重力场,两个旋转密封的接口分别连接流动相的进口和出口;后者属流体动力平衡系统,由聚四氟乙烯软管绕制成的色谱柱除绕离心轴旋转外,还围绕自轴旋转,产生变化的重力场,并采用无旋转密封的连接方式。分离时两相液体被剧烈振动的离心力场依其界面特征被甩成极细的微粒,样品各组分在两相微粒的表面上分配并在微粒振荡与对流的环境中有效传递,相当于把通常的溶剂萃取高效(13次/秒以上)、自动、连续地予以完成。泡沫逆流色谱(Foam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Foam CCC)技术是在HSCC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时,氮气和流动相同时从相反方向注入管柱中形成气体和流动相的逆流,然后从盘管中部注入的混合物根据形成泡沫的能力得到分离,易形成泡沫的的组分随[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被洗脱收集在泡沫流出部分,而其它组分则随流动相流出。在盘管行星离心色谱基础上还发展了交叉轴盘管行星离心色谱(Cross-axis Coil Planet Centrifuge, X-axis CPC),这种仪器在使用中产生一种行星式运动,使得盘管支架在围绕离心中轴转动(公转)的同时还沿着自己的水平方向轴旋转(自转),使得部分的离心力矢量作用于盘管的半径方向,以防止因两相乳化而降低固定相保留率的现象出现。因此,X-axis CPC大大稳定了固定相的保留率,特别适用于大量制备性分离纯化。现代逆流色谱技术为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与HPLC等液-固色谱技术比较,由于分离原理不同,二者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它无需固体作固定相,不存在固体对样品组分的吸附、玷污、变性、失活、拖尾等现象,能实现很高的回收率,节省昂贵的材料消耗和溶剂消耗(HPLC的1/10以下),运行使用的后续投入较低。逆流色谱在无需更换不同极性的色谱柱情况下,通过提高极性溶剂或非极性溶剂比例的方法,可以实现流动相从弱极性到强极性或相反的转化。由于色谱柱容积大,无填料,柱内空间全部是有效空间,因此,样品负载能力强,制备量大,重现性好。实验室规模的盘管总体积为100mL的逆流色谱仪一次可分离0.5-2克的粗品,而3000mL容量的制备型逆流色谱仪一次可分离15-60克的粗品。但是,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相比,逆流色谱的分离效率即理论塔板数还不高(一般在1000以下),一次分离所需时间还较长(以小时计),因此,还不宜用于组成复杂的混合物的全谱分离分析。逆流色谱技术在基本原理以及溶剂系统选择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普及、研究、开发与应用。目前,HSCCC等技术在生物化学、医药学、农业、环境、材料、化工、海洋生物以及无机离子等众多领域已得到成功应用,1996年美国出版的《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一书被选编为著名的分析化学丛书第132卷,2000年9月在英国Brunel大学召开了逆流色谱技术第一届国际学术会议,每年一度的国际分析化学与应用光谱学学术会议上,都设有CCC的专题组,“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等重要学术刊物都有这一技术的论文发表。我国在CCC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方面与国际发展同步,1980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逆流色谱仪,并用于国产抗敌素成分的分离与分析检定,发表了一大批用HSCCC等分离制备中草药和茶叶等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论文,引起国际同行的瞩目,2002年在北京召开了逆流色谱技术的第二届国际学术会议。但是,在逆流色谱技术应用于抗生素的分离纯化方面,我国与国际上发展趋势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相关论文甚少,因此,在我国开展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抗生素的工作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二. 溶剂选择无论是用HPLC或CCC技术分离混合物,分离度(Rs)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如下图所示,在HPLC中,提高分离度是通过使峰形变窄的方法达到的,而在CCC或CPC中,则是通过改进选择性来实现的,这种选择性主要取决于样品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因此,溶剂系统的选择在CCC技术中尤为重要。 选择溶剂时要考虑到样品的极性、溶解度、电荷态和形成复合物的能力等,溶剂体系的沉降时间应小于30秒,以得到满意的固定相保留率。测定方法如下,各取2毫升平衡后的上相和下相液体移入一个5毫升的刻度玻璃管中,密封上下摇动5次后静置于水平面上并测定两相分层的时间即沉降时间。样品的分配系数K值(K=上相中样品浓度/下相中样品浓度,可由HPLC方法得出)最好在1左右,一般在0.2到2之间。以上相作固定相时为例,若K《《1,样品很快随流动相流出,达不到分离效果;若K》》1,样品出峰时间拉长,形成宽峰。由于CCC的理论塔板数在800左右,因此要得到高的分离度,样品各组分间的分离因子( , 各组分的K值之比)应大于1.5。此外,两相溶剂的体积应尽量相同以避免溶剂的浪费,溶剂最好挥发性强,这样完成操作后只要将洗脱液浓缩即可得到纯样品。 选择溶剂体系时,首先选出一个能使样品全部溶解的溶剂体系,然后调整各溶剂的比例使得被分离各组分满足K值和 值的要求,以提高分离度。可以采用相图来研究改变某一相的组成对另一相组成的影响,Sø rensen等人对近百种三元溶剂相图研究后,总结归纳出三类溶剂体系:乙酸乙酯—正丁醇—水(EtOAc—BuOH—H2O),适用于极性弱的样品;水—二甲亚砜—四氢呋喃(H2O—DMSO—THF),适用于极性强的难溶性样品如两性霉素B;氯仿—甲醇—水(CHCl3—MeOH—H2O),适用于大部分样品。此后又发展了其它通用的多元溶剂体系如正戊烷—乙酸乙酯—甲醇—水(Heptane—EtOAc—MeOH—H2O)体系和正戊烷—甲醇—甲基叔丁基醚—甘醇二甲醚—水(Heptane—MeOH—MtBE—Glyme—水)体系等。常用溶剂体系的选择可参考表1,首先根据样品的理化特性选出最佳溶剂,然后在左右两栏中再选择相应的数种溶剂,以组成选择性最好的多元溶剂体系。

  • 用过高速逆流色谱的大侠们看过来!

    如题,想买高速逆流色谱,不知道国产高速逆流色谱的易用性耐用性怎么样?各位高手有什么好的建议?比如TBE-1000A制备色谱仪,TBE-20A分析型高速逆流色谱仪大概多少钱?

  • 高速逆流色谱在植物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高速逆流色谱在植物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袁黎明(云南师范大学化学系 昆明 650092)傅若农(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北京 100081)张天佑(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 北京 100035)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简称HSCCC)是由美国国家医学院Yiochiro Ito博士于1982年首先开始的。到目前为止,此项技术已用于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医学、药学、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合成、化工、环境、农业、 食品、材料等领域。开展此项技术研究的科学家遍及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瑞士等地。高速逆流色谱具有两大突出优点:1.聚四氟乙烯管中的固定相不需要载体,因而消除了气液色谱中由于使用载体而带来的吸附现象,特别适用于分离极性物质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2.由于其与一般色谱的分离方式不同,使其特别适用于制备性分离。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台普通的高速逆流色谱仪一次进样可达几十毫升,一次可分离近10g的样品。因此,在80年代后期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制备研究,本文就其在这方面的成果作一综述。 HSCCC在天然产物中的分离制备是很成功的。既可分离又可定量,进样量可从毫克级到克级,进样体积可从几毫升到几十毫升;不但适用于非极性化合物,而且适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离;它可用于天然产物粗提物的去除杂质,也可用于最后产物的精制,甚至直接从粗提物一步纯化到达纯品;当加快仪器转速如1800r/min,其分离速度可与HPLC媲美,用于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分离始于1985年,到1988年、1989年达到一个高潮,发表了大量的文章,目前处于平稳发展阶段。1994年HSCCC创始人Ito又发展了pH-zone-refining CCC,使HSCCC的进样量又大大地前进了一步,能方便地分离克量级的样品,使其更加有利于天然植物的分离制备。因此,我们可以说HSCCC已为天然植物的分离制备开辟了一个十分广阔的新天地。

  • 逆流色谱技术

    逆流色谱技术 Countercurrent Chromatigraphy(CCC)是当今国际分离科学技术的一个新颖的分支。它的突出特点是在用很长的软管(如聚四氟乙烯管)绕制成的色谱柱内不加入任何固态支撑体或填料。使用时由使用人根据被分离混合物的理化特征,选择某一种有机/水两相溶剂体系或双水相溶剂体系,此体系可以是二元的或多元的。用此体系的上层或下层作为色谱过程的固定相,首先将其注满管柱内,然后让此管柱作特定的旋转运动,用由此形成的离心力场来支撑住柱内的液态相。这时,若用溶剂体系中的另一层作为流动相,带着混合样品由泵的压力推入分离管柱,样品就会穿过两个液相对流的整个管柱空间,各个组分也就会按其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即某一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同它在固定相中的溶解度的比值)分离开来。 一、逆流色谱技术的特点 1.逆流色谱不用固态支撑体,完全排除了支撑体对样品组分的吸附、玷染、变性、失活等不良影响。所以,能避免不可逆吸附所造成的溶质色谱峰拖尾现象,能实现很高的回收率。例如,对于黄酮等易被填料吸附的物质的分离与制备就具有明显的优势。 2.逆流色谱的分配分离是在旋转运动中完成的,两相溶剂都被剧烈振动的离心力场依其界面特征见成极微小的颗粒,样品各组分会在两相微粒的极大表面上分配,并且能在颗粒振荡与对流的环境中有效地传递。所以,它就象是把通常的溶剂萃取过程成千上万次地、高效地、自动连续地予以完成。 3.没有填料在柱内的占空体积,逆流色谱的分离柱又容易做得容积大些,柱内空间全部是有效空面。所以,它的样品负载能力很强,制备量较大,而且重视性很好。 4.逆流色谱不用填料,分离过程不是淋洗或洗脱过程,而是对流穿透过程。所以,能节省昂贵的材料消耗和溶剂消耗,运行使用的后续投入较低。 逆流色谱的分离效率比不上[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不适宜用它去完成组成复杂的混合物的全谱分离分析。而它对于样品预处理条件的放松,以及它的回收率高,制备量大的优点,作为特定部位和特定组分的分离纯化与制备则是十分可取的。 二、逆流色谱技术的发展概况 逆流色谱的基本模型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由Dr.Yoichiro Ito创立,经过数10年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刚(NIH)的实验室研究,特别是在近20年,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igh-Speed CCC,HSCCC)的出现,使它进入了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的阶段。每年一度的美国匹兹堡国际分析化学与应用光谱学学术会议上,都设有CCC的专题组:“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等重要学术刊物曾多次出版这一技术的论文专辑。近10年间,HSCCC在生物化学、医药学、农业、环境、材料、化工、海洋生物以及无机离子等众多领域的成功应用,使之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技术手段。1996年,在美国由John Wiley&Sons,Inc出版了《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一书,笔者应邀撰写了该书的HSCCC onMedicinal Herbs一章,此书被选编为著名的分析化学丛书第132卷,作为一项新技术向世界传播。2000年9月,逆流色谱技术国际委员会在英国Brunel大学召开了此技术的第一届国际学术会议CCC-2000,笔者参加了会议的组织领导工作并作了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方面的特邀报告。受该国际委员会的委托,我们将于2002年4月在北京召开此项新技术的第二届国际学术会议,CCC-2002将突出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的主题。 1978年,当时任我国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的周海钧教授,从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中获知Dr.Ito正在美国NIH研究开发实现逆流色谱的设备,并已用于抗生素异构体的分离。周先生建议笔者研制此种设备以配合我国的抗生素质检工作。1980年,我们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逆流色谱仪,并由检定所抗生素室用于抗生素成分的分离与分析检定。在蔡定国教授等植物药学专家的帮助与合作下,完成了首批生物碱、黄酮等类中药成分的分离应用研究,其结果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这些工作,确立了我国在CCC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1987年,笔者应美国NIH邀请,赴美同Dr.Ito合作从事CCC技术及相关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共同推进了HSCCC技术的发展并获得美国发明专利。在美期间,笔者还同蔡定国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方起程教授、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肖悼英教授、肖蓉教授等密切合作,发表了一批用HSCCC分离制备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论文,为形成我国CCC技术在这一应用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和技术特色打下了基础。近10多年来,我国关于CCC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始终同天然产物(如中草药和农产物)的研究开发工作密切地结合着。

  • 【转帖】超微粉技术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

    超微粉技术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 由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院长吴以岭教授和清华大学材料系粉体工程研究室主任盖国胜博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5年联合攻关,率先将超微粉技术成功应用于中成药生产,圆满完成了通心络胶囊超微粉工艺提升课题。这标志着我国中药生产向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他们建立的虫药超微粉粒度质控标准已被批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盖国胜博士介绍说,超微粉技术又称细胞级微粉碎技术,是近年国际上新兴的一项前沿科技,用于中药的制备,可显著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药品质量。它可将中药的动植物原材料加工成微粉,甚至纳米级微粉,即将其微粉粒度从150~200 μg降低到10 μg,同时使其发生细胞破壁,增加了表面积和有效成分的溶出度,从而提高药物的药理活性和生物利用度。 吴以岭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跃进教授分别报告了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进展及药物干预,特别是通心络超微粉胶囊的临床应用效果。他们的研究显示,经超微粉工艺制成的通心络胶囊,药理活性和生物利用率显著提高,服用量可减少1/3,患者胃肠道反应减少,服药依从性提高。通心络超微粉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在显著降低LDL水平,有效防治无再流,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等方面均与西药腺苷、尼可地尔疗效相当。 陈可冀院士总结称,超微粉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中成药制备工艺粗放、质量标准低下的传统形象,为高新技术嵌入中药开发提供了范例,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 【转帖】高速逆流色谱

    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简称HSCCC)是由美国国家医学院Yiochiro Ito博士于1982年首先开始的。到目前为止,此项技术已用于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医学、药学、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合成、化工、环境、农业、 食品、材料等领域。开展此项技术研究的科学家遍及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瑞士等地。高速逆流色谱具有两大突出优点:1.聚四氟乙烯管中的固定相不需要载体,因而消除了气液色谱中由于使用载体而带来的吸附现象,特别适用于分离极性物质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2.由于其与一般色谱的分离方式不同,使其特别适用于制备性分离。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台普通的高速逆流色谱仪一次进样可达几十毫升,一次可分离近10g的样品。因此,在80年代后期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制备研究,本文就其在这方面的成果作一综述。1 生物碱生物碱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在植物中分布非常广泛,至少有50多科120属以上的植物中已证明有生物碱存在,已知的生物碱种类也至少在2000种以上。到目前为止,用高速逆流色谱研究天然产物化学成分也以生物碱的研究报道得最多。正丁醇:丙酮:水(8:1:10)曾用于从委内瑞拉的箭毒中分离马枯素和Panarine,样品进样达700mg;正丁醇:氯化钠(0.1mol/L)(1:1)的两相溶剂体系用于从Strychnos usambarensis(马钱科)的树干和树皮(3:7:5:5)在70min内以1800r/min的转速从粉防已干根的提取物中分离了粉防己碱、去甲粉防己碱和轮环藤酚碱;从小蔓长春花植物的叶子中用正己烷:乙醇:水(6:5:5)体系分离长春胺和长春辛;分别用正己烷:乙酸乙脂:乙醇:水(6:3:2:5)和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1:1:1)从红豆杉的粗提物中分离纯化了紫杉醇、cephalomannine、巴卡亭Ⅲ;以石油醚(bp.40~65℃):乙酸乙脂:甲醇:水(50:70:80:65)为两相体系从紫杉醇的混合物中分离得到了纯的紫杉醇和cephalomannine。有学者对粉防己的粗提物也进行了分离;从苦参总碱中分离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从洋金花总碱中分离了莨菪碱、东莨菪碱及待定成分;从峨眉千里光粗碱中分离了金缘千里光碱、阔叶千里光碱和新阔叶千里光碱;从三尖杉总碱中分离异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和三尖杉酯碱。氯仿:甲醇:水(5:4:3)体系曾用于感染了枝顶孢属内部寄生菌的睡眠草,分离得到了麦角生物碱。Ito于1994年用新型的pH区带提取CCC技术从Crinum moores的抽取物中进样3g得到了3个纯的生物碱,此技术是HSCCC的一个较大的突破,它使植物的分离提取每次很方便地就达到了克量级。2 黄酮类似物黄酮类似物是一类比较重要的植物化学成分,它包括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花色苷元、儿茶精和属于黄酮异构体的橙酮,以及由它们所衍生的各式各样的衍生物。用氯仿:甲醇:水(4:3:2)体系曾从芫花总黄酮中一次进样100mg分离得到了3'-羟基芫花素、洋芹素、木犀草素;从山楂叶粗提物中分离金丝桃苷、槲皮素、芦丁、牡荆素、异牡荆素;以氯仿:甲醇:水(33:40:27)体系,700r/min转速,在70min内从黄酮混合物中分离出橙皮素,四羟基黄酮和槲皮黄酮,并有效地利用了梯度洗脱技术;Vanhaelen等将HSCCC与HPLC相结合从500mg的Ginkgo biloba(银杏属)的叶子萃取物中一次分离出了7个黄酮苷,其以水为固定相,开始以乙酸乙酯为流动相,然后在流动相中逐渐添加异丁醇,到分离结束时乙酸乙酯与异丁醇之比为(6:4);Oka等以氯仿:甲醇:水(4:3:2)的体系在3500r/min下在8min内从See buckthourn的果实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主成分,其分离速度完全可与HPLC相比较;还有学者也从大黄羟基蒽醌总苷元中分离了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等;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9:1:5:5)在1800r/min转速下在70min内从掌叶大黄的根茎中分离出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酸、大黄酸、大黄酚和大黄素;将Epilobium parviflorum(柳叶菜属)的甲醇萃取物进样2g分离得到了槲皮苷、杨梅苷、异杨梅苷和没食子酸,两相系统为氯仿:甲醇:水(7:13:8)。Chen1992年利用氯仿:甲醇:水(4:3:2)的两相系统对5个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并进行了定量分析;Kapadia 1994年利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4:2.5:2.5)从Garcinia Kola(藤黄属)种子中也分离出了多个双黄酮。

  • 高速逆流色谱最基本的原理

    高速逆流的色谱柱在做行星运动时,固定相和流动相都是液体溶剂,为什么固定相可以留在管内,而流动相会流出来?

  • 中药现代化 她的发明速效救心丸造就商业传奇

    说起章臣桂,在医药界的名声可以称得上是如雷贯耳,但众并不熟知,不过说起她的发明速效救心丸,那一定是家喻户晓。这个发明由于见效迅速,从而成为许多心脏病患者随身携带的急救药物,拯救了万千心脏病患者的生命。章臣桂老师还发明了清咽滴丸、藿香正气软胶囊等多个中医药品种,被称为活人无数的万家生佛。她曾是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老中医药专家带徒导师,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章臣桂老师不但注重尖端领域的研究和突破,还非常重视中医药后续人才的培养,亲手带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不过有一个人虽然不是她的学生,却也时常得到她的夸赞,那就是发明冬虫夏草纯粉片的张雪峰。  高效利用的张雪峰  在朋友眼中,生长在成都这座以闲适闻名城市的张雪峰是一个喜欢“自讨苦吃”的人。尽管身怀亿万身家,却从不纵情享受,总是喜欢搞点研究项目。自打迷上了冬虫夏草之后,他放弃了成都安逸的生活,放弃了当时如火如荼的房地产行业,一头扎进了不甚发达的青海,扎进了冬虫夏草的高效利用研究项目上来。身边人都劝他,“几十年都未必能培养出一个中医专家,你又何必放弃现在这么火爆的地产行业?”张雪峰没有理会朋友们的好意劝告,入魔了似的坚持着他的研究,动辄在试验室里把自己关上很长的时间,吃饭睡觉都念叨着冬虫夏草,他希望能够象他的偶像章臣桂老师一样做出一些让人感念造福大众的功绩。  经历了足足六年的研究,投入了好几千万的经费,在国内外顶级科研团队的协助下,张雪峰终于成功发明了净制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纯粉片等系列产品。这项研究不但彻底清除冬虫夏草表面的泥沙寄生虫等有害杂质,保障了服用安全,还使冬虫夏草的利用率提高了7倍以上,纠正了冬虫夏草传统服用方法的5大误区,提高利用效果,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提高了许多宝贵成分的吸收率,见效更快。这项技术被国家确立为冬虫夏草的行业标准,使冬虫夏草从一千多年来的原始状况变成了现代化商品。  “别管它形状是什么,  要看它的魂!”  冬虫夏草纯粉片发明了,但还需要一个合法的身份才能面市来造福大众。这个发明是由冬虫夏草纯粉制成,无任何添加,只是物理加工而没有化学变性,符合了中药饮片的基础要求,所以张雪峰为他的发明向权威部门申报中药饮片。非常巧合的,权威部门派出的评审小组副组长就是张雪峰从未见过的偶像,他心目中的绿度母(藏传佛教中观音菩萨的化身,能除诸病苦业)——章臣桂老师。  在评审过程中,张雪峰遇到了难题,因为片剂向来是西医才有的剂型,中药饮片从未有过,所以有人反对将冬虫夏草纯粉片列为中药饮片。这个时候章臣桂老师以敏锐的学术视角提出了坚定的支持,“别管它形状是什么,要看它的魂!只要它没有进行化学加工,而且没有添加任何东西,纯粹是冬虫夏草粉来物理成型,那就符合中药饮片的规范。”  章臣桂的话得到了评审小组其他成员一致的认可。中药饮片里的第一个片剂终于诞生了,冬虫夏草纯粉片的标准成为了冬虫夏草的行业标准。张雪峰的极草5X冬虫夏草纯粉片推向市场后由于科学的理念和卓越的效果,迅速被消费者接受和青睐,上市短短两年时间已遭遇六次脱销。  梦想的传承  章臣桂这样评价冬虫夏草纯粉片的发明,“传统的冬虫夏草服用方法可能会给人体吸收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也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这个发明使虫破膜草破壁,让冬虫夏草被人体充分吸收,避免了浪费,也保证了安全方便,高效利用,冬虫夏草这样的炮制方法是应该得到推广的。”  虽然现在中医药已经不复当年一统天下的辉煌,但章臣桂的速效救心丸和张雪峰的冬虫夏草纯粉片让我们看到了中医药这个传承上千年的宝贵文化遗产在现代重新焕发光芒,不仅为中医药现代化指出了光明的前景,更重要的是为大众带来了健康的生命。  尽管已经功成名就,不过张雪峰心里还有一个未实现的梦想,由于冬虫夏草不能人工培育,产量稀少,所以价格极其高昂,只能被少数人享受,比起章臣桂老师的发明,造福人群太窄了一些。所以他九年前就已开始研究冬虫夏草的人工增产甚至人工培育,希望使冬虫夏草能够惠及大众。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曾经说过,“如果某人能使只长一根草的地方长出两根草,他就有理由成为比沉思默想的哲学家或者形而上学体系的缔造者更有用的人。”张雪峰希望自己是那个有用的人。  目前,78岁高龄的章臣桂依然每天一早就到研究所指导他的学生;张雪峰也和他的团队在德国、美国、青海等地进行着孜孜不倦的研究。  中药现代化是一条漫长的路。传承与创新、借鉴与融入……上下求索中,他们,一直在路上。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