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多功能活性污泥呼吸测量系统

仪器信息网多功能活性污泥呼吸测量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多功能活性污泥呼吸测量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多功能活性污泥呼吸测量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多功能活性污泥呼吸测量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多功能活性污泥呼吸测量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多功能活性污泥呼吸测量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多功能活性污泥呼吸测量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多功能活性污泥呼吸测量系统相关的论坛

  • 【资料】活性污泥的培养方法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从微生物角度来看,生化池中的污泥是由各种各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生物群体。如果把污泥的泥粒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里面有多种微生物---细菌、霉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如轮虫、昆虫的幼虫和蠕虫等),它们构成一条食物链,细菌和霉菌能分解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获得自身活动必需的能量并构造自身。原生动物以细菌和霉菌为食,又被后生动物所消耗,后生动物也可以直接依靠细菌生活。这种充满微生物、具有降解有机物能力的絮状泥粒就叫做活性污泥。活性污泥除了由微生物组成之外,还含有一些无机物质和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再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即微生物的代谢残余物)。活性污泥的含水率一般在98-99%。活性污泥象矾花一样,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因此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1.自然培菌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1)间歇培菌。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 ,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积累的污泥也较少,回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后随着污泥量的增多,回流污泥量也要相应增加。当污泥浓度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后,即可开始正常运行,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环境技术网! (2)连续培菌。先将曝气池进满废水,然后停止进水,闷曝半天至一天后可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从小到大逐渐增加,连续运行一段时间(与间歇法差不多),就会有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曝气池污泥量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时,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由于自然培菌法是用废水直接培养活性污泥,其培菌过程也是微生物逐步适应废水性质并获得驯化的过程。 2.接种培菌 接种培菌法的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厂如附近有种泥,也可采用此法,以缩短培养时间。接种培养法常用的有如下二种: (1) 浓缩污泥接种培菌。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菌种(种泥或种污泥)来培养。城市污水和营养齐全、毒性低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培养,可直接在所要处理的废水中加入种泥进行曝气,直至污泥转棕黄色时就可连续进污水(进水量应逐渐增加),此时沉淀池也投入运行,让污泥在系统内循环。为了加快培养进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投加未发酵过的大粪水或其它营养物。活性污泥浓度达到工艺要求值即完成了培菌过程。从经济上讲,种泥的量应尽可能少,一般情况下控制在稀释后使混合液污泥浓度在0.5g/L以上。对有毒工业废水进行培菌时,可先向曝气池引入河水,也可用自来水(需先曝气一段时间以脱去其中的余氯),然后投入种污泥和未经发酵的大粪水进行曝气,直至污泥呈棕黄色后停止曝气,让污泥沉降并排掉一部分上清液,再次补充一定量的大粪水继续曝气,待污泥量明显增加后,逐步提高废水流量。在培菌的后期,污泥中微生物已能较好地适应工业废水水质。(2)干污泥接种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泥饼,其含水率约为70~80%。本法适用于边远地区和取种污泥运输距离较远的情况。干污泥接种培菌的过程与浓缩污泥培菌法基本相同。接种污泥要先用刚脱水不久的新鲜泥饼,投加至曝气池前需加少量水并捣成泥浆。干污泥的投加量一般为池容积的2~5%。干污泥中可能含有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用于污泥调理),如药剂含量过高、毒性较大,则不宜用作为培菌的种泥。鉴定污泥能否作接种用,可将少量泥块捣碎后放入小容器(如烧杯或塑料桶)内加水曝气,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泥色能转黄,就可用于接种。

  • 【分享】活性污泥法基本知识

    一. 基本概念和工艺流程(一) 基本概念1. 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2. 活性污泥:颜色呈黄褐色,有大量微生物组成,易于与水分离,能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的絮凝体(二) 工艺原理1. 曝气池:作用:降解有机物(BOD5)2. 二沉池:作用:泥水分离。3. 曝气装置:作用于①充氧化②搅拌混合4. 回流装置:作用:接种污泥5. 剩余污泥排放装置: 作用:排除增长的污泥量,使曝气也内的微生物量平衡。混合液:污水回流污泥和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互混合而形成的液体。

  • 【第二届原创参赛】“望闻问切”解决培养活性污泥的高粘性污泥膨胀问题纪实

    众所周知,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四种论断疾病的方法,这就是望、闻、问、切四诊。人生病了,身体出现了故障,中医可以利用“望、闻、问、切”进行医治。本文将陈述,利用“望、闻、问、切” 解决培养活性污泥的污泥高粘性膨胀问题的真实过程。【楔子】本文描述的是真实的学生教学环节。在学生学习《污水厂调试运行管理》课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项要求就是具备“活性污泥”培养及常见问题的解决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望闻问切”四法进行污泥培养及“污泥高粘性膨胀”的解决。望——看,观察。观察曝气状态,活性污泥混合液表象,SV测定过程等。闻——包括鼻子闻,耳朵听。闻曝气池味道;听曝气机工作声音状态及曝气水声。问——学生分组操作,每组负责一天。彼此交接,下组问上组基本情况。切——必要的项目检测。包括COD、氨氮、总磷、DO、SV、MLSS、T、pH、微生物镜检等。已经污泥培养日志的分析、总结。全班分为6组,每组5-6人。【正文】一、活性污泥培养准备1.培养场地培养场地是水处理实训中心的A-A-O中试系统。有机玻璃制作。培养微生物在O池也就是曝气池中进行。配有曝气(可调节)系统,但是缺乏搅拌功能。2.培养条件(1)活性污泥培养要解决两大问题:菌种和营养。菌种采自当地氧化沟工艺污水厂的活性污泥混合液。营养采用自来水加药剂的方式。药剂为葡萄糖、尿素和磷酸盐。比例按照C:N P=100:5:1配置。(2)相关药剂及设施为了便于检测活性污泥培养情况,需要进行必要的水质指标检测。因此要准备必须的仪器药品。注:以上过程学生为主体完成,学生在培养前就要依据实训中心的客观条件进行培养方案的设计,然后老师进行指导,学生根据最终方案提交设备、药品清单并跟负责实验室管理专职教师索要药剂(配置)及器皿设备。二、活性污泥培养实验室A-A-O系统的O池(曝气池,下称均为O池)有效容积约80L。学生采来某厂活性污泥混合液后投加到O池,大体MLSS投加浓度约300-500mg/L。投加已经预先搅动并静止2h以上的自来水(脱氯)直要求深度。根据C:N P=100:5:1计算了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钾的投加量,曝气状态下分散投加。闷曝2天,以“唤醒”污泥活性。闷曝完成后,学生小组从1组到6组各司其职进行操作。每天必测相应指标,比如DO、SV、T、pH、微生物镜检等。由于学生的操作均在课余时间完成,所以只能在比较集中空闲的时间进行COD、氨氮、总磷、MLSS测定。一般每周有2-3次。基本满足培养指标的要求。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就要利用“望闻问切”四法。比如,进入实验室首先要闻一闻空间味道(因为活性污泥有比较典型的土腥味,活性越高味道越重越浓);还要用耳朵听一听相关设施运转声音是否正常;观察活性污泥的颜色及色泽;测定SV时,一般要求测定30min后的数值。要求学生密切关注前5min的现象,并仔细记录在培养日志上。上下组任务交接彼此的情况说明;必要的检测项目的测定并记录。三、污泥膨胀问题及解决1.发现问题在培养的第4天,发现O池中活性污泥絮体增加很快从当初的3%增到13%。但是同时有两个问题被直观“望”出:①絮体中有不少“巨大”絮体,如旧棉絮,长度约1cm,不正常。②污泥在测SV时,污泥沉淀慢,且沉淀下来的偏黄白色。(正常多为黄褐色)。在进行微生物镜检时也发现吸管吸取混合液时明显发现污泥有粘性。2.分析问题 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文献查阅,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发生了活性污泥的高粘性膨胀。污泥膨胀有两种,一种是丝状菌导致的,成为丝状菌膨胀,另外一种就是非丝状菌膨胀,即为高粘膨胀。 导致高粘膨胀的原因有低温、负荷高(营养过多)等。 通过查阅前几天培养日志,水温均在12-14摄氏度,对于微生物培养来说温度偏低。微生物活性不佳,分解能力不好。 再测定水中COD,水中cod浓度并不很高。说明投加的葡萄糖被大部分吸附到污泥上。 综合分析,活性污泥絮体表面吸附了大量的葡萄糖,但是在低温下条件,微生物代谢能力下降,导致过多的糖类物质在絮体表面累积,这类物质中所含的羟基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可以使活性污泥结合水率高,呈粘性的凝胶状。 3.解决问题培养前几天由于正值入冬时节,学校暖气还没有供应,又遇到大的降雪天气。所以水温确实很低。 发现高粘膨胀后的第2天,采用了加温措施,将水温升到了20摄氏度左右。加强搅拌,让O池中的水、泥、气充分混合,加快吸附在活性污泥上的葡萄糖的分解。发现当天停止加营养;以后连续4天葡萄糖的加入量为原来的一半。……………………………………………….约1周后……………………………….O池中肉眼已经观察不到了旧棉絮状絮体;SV测定时发现絮体性较好,污泥颜色已经有明显的黄褐色,用吸光吸取时,没有了任何黏胶感。………………………我们的污泥培养还将继续下去………………………【总结】这次污泥培养及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都积极参与。也充分体会到了“望闻问切”的作用和意义。学生笑称自己也是医生了。不过他们的医治对象是活性污泥。其实,“望闻问切”这四个字在很多行业都适用。请大家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理儿?

  • 【资料】关于活性污泥法工艺参数控制方面问题

    关于活性污泥法工艺参数控制方面问题有不少网友问过我关于活性污泥工艺参考数控制方面的问题,虽然这方面专业书上都有介绍,但大多是局限于理论上的,所以对工艺运行参数有一个实践应用中的理解问题,如回流污泥量和回流比,如果按专业书介绍的方法来控制将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据我所知,不少处理装置都存在不少问题。以下根据回复网友在关于这方面的提问,以问答形式说明关于回流污泥量和回流比的问题,供各位参考。问:污泥回流比是回流污泥量与进水量之比,相关专业书认为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泥回流比应该相对稳定,如果这样的话,回流污泥量就要根据进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实际运行中是否应该这样控制?答:不能这样做,在运行管理中,污泥回流比只能起参考作用,我们说的回流污泥量也不含有浓度的概念,实际上回流污泥量是不可任意调节的,它受限于污泥性质和二沉池运行状态等因素。问:为什么你说回流污泥量不含浓度的概念? 答:这就要说到二沉池的作用,二沉池的作用主要是泥水分离和回流污泥浓缩,如要增加回流污泥量,必须增加二沉池的出泥量,这样二沉池的污泥层会下降,使污泥在二沉池的浓缩时间减少,此时,进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虽增加,但回流污泥的浓度却下降,回流至曝气池的污泥绝对量并不会增加。 问:按你这样说,如果进水水量增加了,为了使污泥负荷相对稳定,又如何来增加曝气池污泥浓度呢?答:增加曝气池污泥浓度的办法就是停止剩余污泥排放或少排泥。问:不少专业书上都介绍了回流污泥量的估算式,如:用污泥沉降体积、污泥指数等方法来估算回流污泥量,按你前面所说的,难道这些估算方法都不对吗? 答:也不能这样说,书上的这些估算式中不可能都考虑到污泥性质和二沉池的运行状况等诸多因素的,是纯理论性的,它可使我们了解主要参数的相互间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错,如果在日常运行中完全按估算式来控制,那就错了,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和后果。问:能解释一下“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和后果”这话的意思吗? 答:由于活性污泥系统的污泥是在曝气池和二沉池之间循环流动的,按前面的计算法,污泥沉降性能差是就要增加污泥回流比,这样的话,由于回流量增加,废水在曝气池的实际停留时间相对减少,而进二沉池混合液量又增加,使二沉池进水水能增大,严重影响泥水分离,更易造成漂泥,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问:以你之见,在日常运行中回流污泥量应该如何控制呢?答:尽可能稳定回流污泥量,污泥回流比可以变化,当然回流污泥量的稳定也是相对而言的,可根据二沉池污泥层的高度来小范围调节,而不是有些专业书说的根据进水量来调节。 如前所述,二沉池的作用主要是泥水分离和回流污泥浓缩。故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不影响泥水分离的前提下,二沉池的污泥层应该适当高一些,这样回流污泥量虽然减少,但其浓度会提高,进入曝气的污泥量并不会减少。问:你说回流比可以有较大的变化,难道运行中就不用控制了答:没错!要控制的是回流污泥量,我认为回流比是设计参数而不是工艺运行参数,在设计上有用,如污泥污泥管的通量和回流污泥泵的配制等。上篇关于回流污泥量控制原则中说到“在不影响泥水分离的前提下,二沉池污泥层应适当控制高一些”,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或异议,并担心产生其他负面影响,如沉淀池污泥易缺氧,在有硝酸氮存在时易发生反硝化而导致部分污泥上浮。 要说明的是:我只是说污泥层“适当”控制高一些,我上篇中提出回流污泥量要相对稳定,并没说不能调节,但只能是小范围内波动;沉淀池污泥层高易引起污泥缺氧而发生反硝化与污泥层高有关系,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关键是要在曝气池缺氧区尽可能去除硝酸氮,没有反硝化功能的系统,也可在好氧区控制同步硝化-反硝化条件来降低硝酸氮,此外,曝气池DO控制高一些也可减少或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也就是说对类似的问题要有正确的综合分析思路。

  • 活性污泥浓度测定

    请教各位前辈,活性污泥浓度检测为什么称量时天平一直在往上升,不稳定啊,怎么读质量呢

  • 【转帖】活性污泥中丝状菌与絮体结构的关系研究环境保护

    摘要:通过试验和观察,研究了活性污泥中丝状菌与絮体结构的关系。常见的活性污泥絮体可分为六大类型,在不同的处理工艺和运行条件下,各类型污泥比例不同,丝状菌在污泥絮体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而在活性污泥膨胀时,生物相结构中的丝状菌可分为结构性的和非结构性的两大类,它们起着不同的作用,运行中必须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以防治。丝状微生物是一大类菌体相连而形成丝状的微生物的统称,其中包括丝状细菌、丝状真菌、丝状藻类等[1]。荷兰学者Eikelboom将丝状微生物分为29个类型、7个群,并制成了活性污泥丝状微生物检索表。  丝状微生物的功能与结构形态密切相关,长丝状形态有利于其在固相上附着生长,保持一定的细胞密度,防止单个细胞状态时被微型动物吞食;细丝状形态的比表面积大,有利于摄取低浓度底物,在底物浓度相对较低的条件下比胶团菌增殖速度快,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则比胶团菌增殖速度慢。许多丝状微生物表面具有胶质的鞘,能分泌粘液,粘液层能够保证一定的胞外酶浓度,并减少水流对细胞的冲刷,其中还含有特定的抗体,以防止其他生物附着。  丝状微生物种类繁多,对生长环境要求低。其本身生理生长特性很特别:增殖速率快、吸附能力强、耐供氧不足能力以及在低基质浓度条件下的生活能力都很强,因此在废水生物处理生态系统中存活的种类多,数量大。如何使丝状微生物相互聚集,使之在废水处理中达到较好的泥水分离效果,如何确定丝状微生物同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丝状微生物的最适需氧量等,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 试验设计及过程试验分别在本院给水排水实验室、重庆市唐家桥污水处理厂、重庆市渝北区城南污水处理厂进行。活性污泥采样自本实验室活性污泥法小试反应器、唐家桥污水处理厂和城南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初沉池和二沉池。通过镜检观察记录活性污泥絮体大小、形态和结构,对不同反应器的丝状微生物进行鉴定,从而寻找丝状微生物与絮体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试验历时5个月。  丝状微生物鉴定采用Eikelboom法,镜检观察以下八项特征:①是否存在衣鞘;②滑行运动;③真、假分枝;④丝状体长度、形状、性质;⑤细胞直径、长度、性质;⑥革兰氏染色反应;⑦纳氏染色反应;⑧有无胞含体(聚-β-羟基丁酸PHB、硫粒、多聚磷酸盐等)。染色采用石炭酸复红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纳氏染色法和积硫试验法。通过目微尺测定污泥絮体直径,记录各种大小、形状和结构的絮体数量,归纳污泥絮体的主要类型及特征。通过大量观察,寻找丝状微生物种类、浓度与污泥絮体大小、形状、结构的关系。2 试验结果2.1 絮体结构形态类型  通过大量的观察发现,活性污泥在正常运行和膨胀时呈现不同的结构形态和种类。正常运行时活性污泥结构形态可分为四类,Ⅰ型:致密、细小,看不到丝状菌为骨架的污泥;Ⅱ型:有明显丝状骨架、呈长条形的污泥;Ⅲ型:厚实、具有网状结构的巨型污泥;Ⅳ型:有孔洞结构的巨型污泥。污泥膨胀时其结构形态可分为两类,Ⅴ型:结构丝状菌大量生长、伸长,絮体结构松散;Ⅵ型:非结构丝状菌大量生长,不形成絮体。  试验过程中发现,Ⅰ型污泥在两污水厂正常运行的曝气池中所占比例较低,城南污水厂为10%左右,唐家桥污水厂更低,而在二沉池上清液中比例较高,因此它是从良好结构的污泥上脱落下来的,在二沉池随出水流失。正常运行时长条形污泥、网状污泥和孔洞污泥(Ⅱ、Ⅲ、Ⅳ型)占很高比例,两污水厂中均占90%以上。根据絮体伸出的部分丝状菌,可以判断这些具有良好结构的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胶团菌附着于其上而形成的。它们是去除有机物的主要部分。  在混合液中可见到其他丝状微生物游离于菌胶团之外,见不到附着生长物,三种样本见到的菌种有:球衣菌、发硫菌、0803型、0581型、硬发菌、链球菌等,但数量都十分少。  试验过程中,城南污水厂由于发生停电事故时仍保持进水流量,发生了结构丝状菌大量增殖的现象,污泥结构呈松散状(Ⅴ型),SVI达到142mL/g干污泥;待供电正常,按正常方式运行一段时间后,污泥结构恢复正常,SVI回落至90mL/g 干污泥。而活性污泥小试过程中多次出现污泥膨胀,泥水分离困难(Ⅵ型),SVI高达500mL/g 干污泥以上,调节运行方式仍不能控制,镜检发现球衣菌、发硫菌大量增殖,最终通过投加漂白粉杀生剂再经逐步培养才恢复正常。2.2 微生物鉴定结果  根据Eikelboom法对作为污泥良好结构骨架的丝状菌进行鉴定,发现各处取样污泥的结构丝状菌特征一致:丝状体直径1.5~2μm,丝体长200μm左右,不运动,略弯,在絮体内扭曲,细胞呈柱状,长0.5~4μm,直径0.7~1.0μm,有鞘,横隔明显,常见分枝,有大量附着生长物,无硫粒,革兰氏染色阴性,纳氏染色可见兰灰色颗粒,呈阳性。  查丝状微生物鉴定表,找不到特征完全相符的种,比较接近的是Eikelboom1701型。Eikelboom1701的特征是:链状圆柱形细胞,被鞘紧裹,丝体长100~200μm,偶尔超过200μm,虽然丝体正常时稍弯,但可有很强的盘绕性,细胞长2.5~3.5μm,直径0.5~0.9μm,有鞘,有时可见PHB黑色小颗粒,横隔和缩缢明显,偶有假分枝,常有大量附着生长物,无硫粒,革兰氏染色阴性,纳氏染色阳性。3 分析与讨论3.1 絮体形成过程  许多絮体可以同时具有Ⅱ型、Ⅲ型、Ⅳ型污泥的多种特征,在絮体中心部分为孔洞结构,向四周伸展的长条形污泥相互搭接形成网状结构,最外侧则可见新伸出的骨架丝状菌。从这种污泥的形态可以推断其形成过程为:结构丝状菌交织生长,胶团菌附着其上形成新生污泥,新生污泥逐渐成熟形成条状、网状污泥,在氧和营养物充足等条件下,网状污泥的胶团菌增粗,网孔逐渐变小形成孔洞状,最后孔洞被填实,而结构丝状菌的伸出为胶团菌提供了新的附着面,包裹形成新的条状污泥,条状污泥相互交织又形成新的网状污泥,重复上述过程,形成更大的污泥絮体。  一些污泥能见到成节的形态,大的孔洞结构污泥之间由细的条状污泥连接,有的由丝状微生物连接,这种污泥的形成可能是絮体成长到一定成熟度后,由于内部供氧不足,促进了包埋于其中的结构丝状菌的生长,将絮体撑开导致结构松散形成节状。  还有极少量的污泥,可以见到极粗大的丝状骨架,上面附着胶团菌,经多次对比鉴定,这些丝状骨架为死亡累枝虫的杆,由于结构松散,这类污泥易于在二沉池发生漂浮,因此保持原生动物稳定的生长条件可以有效地减少二沉池的污泥上浮。3.2 丝状微生物与微生态群落的关系  试验表明,胶团菌与结构丝状菌之间相互依存,丝状微生物形成了絮体骨架,为絮体形成较大颗粒同时保持一定的松散度提供了必要条件。而胶团菌的附着使絮体具有一定的沉降性而不易被出水带走,并且由于胶团菌的包附使得结构丝状菌获得更加稳定、良好的生态条件,所以这两大类微生物在活性污泥中形成了特殊的共生体。  根据生态学的观点,环境因子对微生物个体的影响首先是影响某些敏感生物,然后通过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步传递,最终当影响超过一定限度时引起结构上的波动。正是因为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并按一定结构组成了微生态群落,环境压力在逐级传递过程中受到消减,所以生态系统具备了一定抗冲击负荷的能力。与纯培养相比,生态系统能通过优势种群的变化维持良好的结构,而纯培养只需轻微刺激就会引起强烈反应,直接破坏其脆弱的结构。这也是保证活性污泥微生态群落稳定性的根本原因。  根据本试验结果,可以将活性污泥微生态群落描述如下:活性污泥微生态群

  • 【世界环境日】活性污泥老化后沉淀速度加快的原因

    主要是原因: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随着污泥的老化,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会发生改变,那些具有高效降解有机物能力的微生物数量减少,而那些不易降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以及衰老死亡的微生物比例增加。这些老化或死亡的微生物细胞壁变得更脆弱,容易破碎,形成的絮体结构较为松散,因此在重力作用下更容易快速沉淀。絮体结构变化:老化污泥的絮体虽然体积变大,但是结构变得较为松散,内部空隙增大。这种结构特征使得水流能够更轻易穿透絮体中心,减少了水流阻力,加速了沉淀过程。生物黏附性降低:活性污泥老化还伴随着微生物表面电荷性质的变化,可能是正电荷减少或负电荷增加,导致微生物颗粒之间的静电排斥力减弱,相互间的黏附性降低,易于聚集并迅速沉淀。代谢活性下降:老化的污泥中微生物代谢活性降低,产泥量减少,但同时死亡的微生物细胞增多,这些死亡细胞往往比重较大,沉降性能优于活细胞,从而加快了整体的沉淀速度。食微比(F/M)降低:活性污泥老化通常发生在食微比(F/M,即食物与微生物量之比)长期过低的情况下,这会导致微生物营养不足,生长繁殖受阻,进一步促进了污泥的老化和沉淀速度的提升。

  •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这是什么微生物,叫什么名字?什么习性?在活性污泥中大量出现,意味着什么?[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270459_02_1675168_3.jpeg[/img]

  • 活性污泥中非丝状菌膨胀的条件和成因

    非丝状菌膨胀是由于菌胶团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恶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进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使污泥负荷F/M太高,而进水中缺乏足够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或者混合液内溶解氧不足。高F/M时,细菌会把大量的有机物质吸入体内,而由于缺乏氮、磷或溶解氧不足,又不能在体内进行正常的分解代谢。此时细菌会向体外分泌出过量的多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由于分子式中含很多羟基而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使活性污泥的结合水高达400%(正常污泥结合水为100%左右)以上。呈粘性的凝胶状,使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内无法进行有效的泥水分离及浓缩。这种污泥膨胀称为粘性膨胀。另一种非丝状菌膨胀是由于进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导致污泥中毒。使细菌不能分泌出足够的粘性物质,形不成絮体,因此也无法在二沉池进行有效的泥水分离及浓缩。这种污泥膨胀有时又称为非粘性膨胀或离散性膨胀。

  • 活性污泥中丝状菌膨胀的条件和成因

    正常的活性污泥中都含有一定量的丝状菌,它是形成活性污泥絮体的骨架材料。如果活性污泥中丝状菌数量太少,则形不成大的絮状体,沉降性能不好 如果丝状菌过度繁殖,则形成丝状菌污泥膨胀。在正常的环境中,菌胶团的生长率远大于丝状菌,不会出现丝状菌过度繁殖的现象。但如果活性污泥环境条件发生不利变化,丝状菌因其表面积较大,抵抗环境变化能力比菌胶团的细菌强,丝状菌的数量就有可能超过菌胶团细菌,从而导致丝状菌污泥膨胀。引起活性污泥中丝状菌膨胀的环境条件有:1、进水中有机物质太少,曝气池内F/M低,导致微生物食料不足。2、进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不足。3、PH太低,不利于微生物生长。4、曝气池混合液内溶解氧太低,不能满足微生物需要。5、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太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6、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因“腐化”产生出较多的H2S(超过1-2mg/l)时,还会导致丝状硫磺菌的过量繁殖,使丝硫磺菌污泥膨胀。7、丝状菌大量繁殖的适宜温度在25℃~30℃,因而夏季易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

  • 【资料】《活性污泥法中泡沫问题》

    《活性污泥法中泡沫问题》[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59189]《活性污泥法中泡沫问题》[/url]

  • 【讨论】活性污泥:传统塑料的终结者?

    兮兮的污泥“摇身一变”,竟成了百分百可降解塑料?近日,香港理工大学教授蔡宏花费16 年时间,研究的“用活性污泥生产可降解塑料”项目,获得了2008 德国纽伦堡工业发明奖“国际创意、发明及新产品展金奖。”蔡宏在接受《外滩画报》的专访时自豪地表示:“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塑料时代,已经遇到了终结者,那就是活性污泥。”“污泥被普通人看作是污染,但做我们这行的,却觉得污泥可爱无比。”说此话的是致力于研究“用活性污泥生产可降解塑料”的蔡宏。蔡宏是香港理工大学的环保专家。16 年前,蔡宏接手了学院里的一个科研项目:研究香港塑料污染的解决之道。那时,大部分人还沉浸在享受便利、廉价塑料制品的喜悦中,提出研究塑料可替代品的专家屈指可数,蔡宏就是其中一个。蔡宏提出的应对策略是:用从活性污泥中萃取的微生物来生产百分百可降解的塑料。“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塑料时代,已经遇到了终结者,那就是活性污泥。”蔡宏告诉《外滩画报》。当时,他的这种想法引发不少质疑:污泥又黑又臭,用它生产的塑料来做垃圾袋人们还可以接受;如果用它生产的塑料来做一次性餐具、食品袋,或许再香喷喷的大餐也会让人难以下咽。争议不断,研究不止。16 年后,“用活性污泥生产可降解塑料”项目,获得2008 德国纽伦堡工业发明奖“国际创意、发明及新产品展金奖”,这也是国际三大权威发明赛事之一。如今,蔡教授的“活性污泥生产可降解塑料”项目已经与广东增城市一家污水厂达成合作协议,并已进入终端测试环节。据蔡教授估计,百分百可降解的“绿色塑料”或两年内进入市民生活。塑料界的“生化革命”早在蔡宏教授的研究之前,百分百可降解塑料已经存在,但全部运用在医用范围。比如,生物塑料已被运用于医用外科手术缝合伤口,这种塑料手术线可以被身体逐渐吸收,免除拆线之苦;另外,用生物自毁塑料制成的药用胶囊,在体内也会慢慢溶解,可控制药物进入血管的速度。但是,这类生物塑料具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造价昂贵。“医用生物塑料的价格,是传统塑料的十倍,甚至更高,所以很难推广。”蔡宏表示。16 年前,蔡宏来到香港理工大学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有一天,他走进一间神奇的生化实验室,发现里面的两个池子仅一墙之隔,其中一个是冲马桶的污水,另一个则是通过一系列净化之后,流出来的纯净水,这些水干净到无需煮沸,就能直接饮用。于是,蔡教授想到每天与自己打交道的污泥:即然冲厕水能变成纯净水,活动污泥中的微生物,能否转化成百分百可降解的塑料呢?说干就干,他与香港各大污水处理厂联系,要求提供免费的活性污泥。在香港污水厂的人看来,不管是有没有活性的污泥,都毫无价值,是将被拖到填埋场堆田的垃圾,即然有人需要,他们当然乐意拱手相让。近日,在与蔡教授合作的无锡钱桥综合污水处理厂,记者亲眼见识了如何从污水厂获取污泥。记者眼前可见三个并排的污泥池,每个都有标准泳池的大小。第一个池里的水是深咖啡色,源源不断冒着气泡,发出“噗噗”声;第二个池水为浑浊的黄褐色;第三个为浅黄色。除了视觉上的“污染”,空气里时不时弥散着腐臭味。蔡教授告诉记者:“三个池子分别用来暴气、沉降及排除清水,经过几轮循环,我们就可以在第三个池子底下获取沉底的污泥。”“虽然污泥看起来并不美观,但却能解决大问题,我对它的用途相当欣赏。”在蔡教授看来,他们能通过显微镜在活性污泥中寻找数以万计的宝藏——活性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组成细菌群,关键在于细菌群的细胞里会累积一些食物;当环境不太适合生长时,细菌则不再分裂繁殖,而是会在细胞里自然积累食物,作为后备。“就好像人类知道明年缺粮,今年就会大量囤积食物一样,细菌也会未雨绸缪。”蔡宏告诉记者,细菌“囤积”的食物在化学专业上叫做PHAs,这是一种乳白色的物质,无色无味,被认为是“极理想的环保塑料”。“当PHAs 达到它们体重的一定程度时,可将细菌群收集起来,萃取出来的PHAs,就可以制造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和医药用途的生物塑料相比,用活性污泥提取出来的微生物塑料,价格下降了五成,只有传统塑料的两倍。蔡教授解释说,医用生物塑料采用的是纯菌种培养,需要自制发酵罐,还需高温高压消毒,成本很高,而从污泥中提取的细菌种群,本身就含有100 多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稳定性高,适应能力好,菌群培育只需一个水池就可以展开菌群大规模的萃取工作。“PHAs 是一种能够百分百被降解的微生物,用PHAs 制成的垃圾袋,只需要在泥土中堆埋两三个月的时间,就会神奇地化为水和二氧化碳。”蔡教授自豪地向记者预言,他发明的“从活性污泥生产可降解塑料”技术在今后一两年内,可能推动全世界塑料界的“生化革命”。“目前市面上号称可降解的塑代制品,其实全部属于部分可降解,只是在塑料原料中掺杂10% 至30% 的淀粉、光解剂等加速塑料袋的降解,这只是对塑料的‘小修小补’,但其他部分在土壤里仍然无法降解,而且若塑料成为粉状,就永久性渗入泥土,危害可能更大。”“像养宠物一样养细菌”“我们可以根据塑料的不同用途,随心所欲萃取出不同程度的塑料。比如农业地膜、垃圾袋等,不需要纯度很高的PHAs,而一次性餐具、食品袋等,则将采用提纯百分之百的PHAs,觉得能让人吃得放心。”蔡宏说这句话的时候,口气很轻松。但为达到PHAs 百分之百的提纯效果,蔡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却为此付出了16 年的努力,单弈等蔡教授十多年前带的研究生、博士生,现在都成为该项目的核心专职研究员。“实验失败的时候多吗?”记者问。“这个实验太艰难了。我记得最早期的时候,我还能辨别出污泥本身附带着淡淡的泥土芳香,后来,虽然失败的实验接踵而来,我的鼻子一直被臭鸡蛋味、垃圾味、腐化味攻击,久而久之,我的嗅觉就麻木了,现在到了实验室,再难闻的味道,我都扛得住。”说起这些,单弈至今记忆犹新。在描述实验过程时,蔡教授用的最多是两个拟人化的词——“养细菌”和“喂食”。“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的学生都把细菌当作鱼儿或宠物来精心喂养,说得更夸张一点,就是把它们当作小婴儿来伺候。”

  • 【转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关于征求《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意见的函 环办函[2008]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我局决定制定《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目前,标准编制单位已编制完成征求意见稿。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修订工作管理规定,现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有关材料印送给你们,请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并于2008年2月10日前返回我局。 联系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 姜宏 联系电话:(010)66556220传真:(010)66556218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内南小街115号 邮政编码:100035 附件:1、 [url=http://www.es.org.cn/download/1517-1.pdf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url] 2、 [url=http://www.es.org.cn/download/1517-2.pdf]《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url]

  • 【资料】有关活性污泥菌相观察的万方期刊论文集

    【资料】有关活性污泥菌相观察的万方期刊论文集

    有关活性污泥菌相观察的万方期刊论文集。[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65510]有关活性污泥菌相观察的万方期刊论文集[/url][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8/200908141438_165646_1605076_3.jpg[/im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