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空气质量在线监测预警预报系统

仪器信息网空气质量在线监测预警预报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空气质量在线监测预警预报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空气质量在线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空气质量在线监测预警预报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空气质量在线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空气质量在线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空气质量在线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空气质量在线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相关的资讯

  •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中心成立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中心日前正式成立。中心已联合中科院建立了京津冀预报预警业务化测试系统,将先行开展区域AQI预报预警服务。
  • 德润达称重“机器人”助力河北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的建设
    日前,环保部与京津冀三省市联合印发通知《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部署了三省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提出了京津冀空气质量目标。为彻底贯彻此措施,并做到对大气污染物早预测早防范,河北省筹建多时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及时上线使用,实现了全省6项主要污染物未来72小时空气质量预报和未来7天的空气质量趋势预测。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主任王晓利介绍该平台时说到,该平台总投资5082万元,由高性能计算集群、灰霾雷达观测网、重污染应急管理评估和视频会商系统等组成。是目前国内省级最先进的,将为河北精准治霾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而在这个平台筹建伊始,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曾公开招标。对此,康姆德润达的精工仪器全力出击,凭借其领先的技术优势、高效稳定的产品性能和及时周到的服务品质脱颖而出。最终,康姆德润达的称重“机器人” --- AWS-1滤膜自动称重系统成功中标,为该预报预警平台的建设增添助力。在这个新建的预报警平台实验楼中,就有一间实验室专门用做AWS-1的滤膜称重工作。经过康姆德润达工程师的安装调试后,设备运行稳定,数据处理快速精准。AWS-1 安装完毕康姆德润达工程师培训现场康姆德润达工程师的专业培训与贴心服务,也赢得了预报警平台工作人员的一致称赞。如果说河北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是一位“超级专家”,那康姆德润达的精工产品对大气颗粒物的精准测量就是一双“巧手”,为河北省的精准治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康姆德润达公司精工制造的产品集合了德国众多领先技术:AWS-1滤膜自动称重系统:对采集大气颗粒物的滤膜进行自动称重,实现滤膜从恒温恒湿平衡、自动编码、识别、到称重和数据统计管理的全过程自动化,无需人工协助,实现了数百张滤膜一次性批量处理。AWS-1滤膜自动称重系统关于我们:康姆德润达有限责任公司(Comde-Derenda GmbH)是一家欧洲知名的环境监测设备和电力监控设备生产厂家。目前,全系列的大气颗粒物采样及在线监测仪器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康姆德润达公司在世界22个国家拥有150多个用户,在中国,产品已经销往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科院及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辽宁省、山东省、安徽省、青海省站等三十余个省市级监测站,并以其过硬的质量、周到的服务得到了客户的广泛青睐。
  • 中科光电应邀参加第十九届粤港澳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报预警技术交流会
    11月1日,由香港环境保护署、澳门环境保护局、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单位联合参与举办的“第十九届粤港澳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报预警技术交流会”在广东中山举行。该次交流会主要关注了粤港澳区域在最近几年的大气治理成果及后续继续前行的方向,反映了粤港澳地对大气环境的联合防治管理的决心。交流会期间,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暨南大学校长助理邵敏教授就现阶段全国尤其是粤港澳地区对大气臭氧污染的关注,对大气臭氧的监测与防治作了深入浅出的报告。报告紧贴时事,从“新时代”空气质量的新特点讨论到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化,最后引出珠三角地区在大气环境改善及管控中的引领作用及后续管控政策。期间,邵敏老师在大气臭氧的垂直监测中引荐了我公司的臭氧激光雷达。另外,中科院大气所王自发老师对区域大气污染的预警预报和科学调控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强调了预报预警在重污染期间的预警及管控作用,同时对数据分析平台的应用作了简单说明。期间也提到了我公司颗粒物雷达组网在京津冀联合管控中的应用。在大会上,中科光电对《臭氧雷达组网技术在空气质量保障中的应用》做了简短的报告,重点介绍了我公司臭氧雷达在G20、“一带一路”和厦门“金砖”会议期间,得到了环保工作者的高度认可。通过参加本届交流会,我们不仅了解到现阶段全国及粤港澳地区在大气环境监测领域的先进监测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对下一步的大气监测理念有了进一步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扩大了我司在立体监测与环保领域的影响。
  • 中科光电应邀参加第十九届粤港澳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报预警技术交流会
    11月1日,由香港环境保护署、澳门环境保护局、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单位联合参与举办的“第十九届粤港澳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报预警技术交流会”在广东中山举行聚光科技下属子公司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光电”)应邀参加。该次交流会主要关注了粤港澳区域在最近几年的大气治理成果及后续继续前行的方向,反映了粤港澳地对大气环境的联合防治管理的决心。领导及专家合影  交流会期间,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暨南大学校长助理邵敏教授就现阶段全国尤其是粤港澳地区对大气臭氧污染的关注,对大气臭氧的监测与防治作了深入浅出的报告。报告紧贴时事,从“新时代”空气质量的新特点讨论到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化,最后引出珠三角地区在大气环境改善及管控中的引领作用及后续管控政策。期间,邵敏老师在大气臭氧的垂直监测中引荐了中科光电的臭氧激光雷达。 邵敏老师在报告中提到中科光电臭氧雷达的应用  另外,中科院大气所王自发老师对区域大气污染的预警预报和科学调控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强调了预报预警在重污染期间的预警及管控作用,同时对数据分析平台的应用作了简单说明。期间也提到了中科光电颗粒物雷达组网在京津冀联合管控中的应用。 王自发老师在报告中提到中科光电雷达组网的应用  在大会上,中科光电对《臭氧雷达组网技术在空气质量保障中的应用》做了简短的报告,重点介绍了中科光电臭氧雷达在G20、“一带一路”和厦门“金砖”会议期间,得到了环保工作者的高度认可。 中科光电技术工程师对臭氧雷达组网做报告  通过参加本届交流会,中科光电不仅了解到现阶段全国及粤港澳地区在大气环境监测领域的先进监测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对下一步的大气监测理念有了进一步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扩大了中科光电在立体监测与环保领域的影响。
  • 中科光电应邀参加第十八届粤港澳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报预警技术交流会
    10月27日,由香港环境保护署、澳门环境保护局、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单位联合参与举办的“第十八届粤港澳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报预警技术交流会”在广东肇庆举行。该次交流会的主题为“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科学、技术与管理,反映了粤港澳地对大气环境的联合防治管理的决心。 交流会期间,环保部原副司长朱建平就事权上收、数据管理等现状发表建议和管理办法,各参与单位就现阶段的监测技术和成果作了简短有力的报告。环保部原副司长朱建平发言 在大会上,中科光电对《激光雷达技术在预警预报中的支撑》做了简短的报告,重点介绍了我公司雷达的专业技术和应用特点,得到了环保工作者的高度认可。 我司人员技术汇报 另外,广东省监测中心原首席专家钟流举就事权上收、垂直管理后的环境监测业务发展和职业规划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和意见,鼓励环保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创新、拓展业务范围和思路,为空气污染监测评估和控制策略提供更全面更科学的支持和研究。钟流举教授推荐我公司臭氧雷达、颗粒物雷达等作为遥感、走航监测的新手段 通过参加本届交流会,我们不仅了解到现阶段粤港澳地区和各省市在大气环境监测领域的先进监测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扩大了我司在环保领域的影响,还加大了与各单位、同行的交流机会,为更好地发展业务和技术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平台。
  • 全国空气质量预报发布系统上线
    p   2016年初,全国空气质量预报发布系统已经上线。环保部下一步会考虑增加重点区域,还希望三大重点区域的每一个地级市都开展 a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2004-T000-1-1-1.html" strong 空气质量 /strong /a 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其他地区的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主建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QQ截图2016011109222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insimg/d09ac81f-4714-4203-8f83-a05622f41da4.jpg" / /p p   全国空气质量预报发布系统已经低调上线。 /p p   从今年1月1日起,环保部官网已经悄然出现了一个“全国空气质量预报发布系统”专栏。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像过去关注天气预报那样,提前获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 /p p   “在这个系统里,我们可以看到三大重点区域、省域和城市三类空气质量形势预报。”环保部监测司司长罗毅介绍,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标志着我国的空气质量预报和监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p p   在2013年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国务院明确提出到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要完成区域、省、市级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其他省(区、市)、副省级市、省会城市于2015年底前完成。 /p p   为了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在2015年4月出台了《全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实施方案》,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在2015年10月前完成本行政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建设。 /p p   罗毅透露,“由于各个区域的空气污染形成机理差异较大,我们计划2016年再根据气象和污染物传输条件等综合因素,选建一些区域空气质量预报系统。” /p p    strong 三级空气质量预报体系建立 /strong /p p   在三类空气质量形势预报里,三大重点区域预报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p p   “京津冀区域预报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长三角区域预报由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珠三角区域预报由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罗毅介绍。 /p p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省域预报覆盖每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预报目前主要覆盖包括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在内的36个城市。 /p p   环保部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下一步,我们希望三大重点区域的每一个地级市都开展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其他地区的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主建设空气质量预报系统。” /p p   根据环保部介绍,省(自治区)和区域空气质量预报发布内容,包括辖区省域空气质量形势预报信息,转发当地政府发布的预警信息,并根据能力建设进展发布区域空气质量形势图等更多其他详细预报信息。 /p p   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发布内容包括未来24、48小时空气质量指数范围、空气质量等级、首要污染物等预报信息,转发当地政府发布的预警信息,并根据能力建设进展发布空气质量形势预报等更多精细化城市预报内容。 /p p   罗毅介绍,从空气质量预报技术来看,目前主要采用数值预报和统计预报两种技术,区域和省域采用数值预报技术的比较多,不少城市采取统计预报技术。 /p p   “统计预报技术也非常重要,例如北京做空气质量预报时间比较长,他们的经验是,数值预报加统计预报效果就非常好。”罗毅指出。 /p p   上海市环保局一位官员介绍,上海的空气质量预报以数值预报技术为主。 /p p   “各地采用什么预报技术和相关设备,环保部并没有统一的要求,都由各地自行决定,这是最终由市场决定的领域。”朱建平介绍。 /p p    strong 城市主要预报两天以内的空气质量 /strong /p p   环保部强调,空气质量预报系统所发布的日数据仅为当天参考值,用于向公众提供健康指引,不直接用于空气质量达标状况的评价。评价空气质量达标状况时,应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规定进行。 /p p   根据全国空气质量预报发布系统1月7日17时发布的信息显示,长三角区域预报显示的内容为未来五天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 /p p   1月8日,长三角受冷空气影响,中北部以轻度污染为主,短时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南部良到轻度污染。 /p p   1月9日,长三角受弱高压控制,中北部沿海以轻度污染为主,内陆轻度到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南部良到轻度污染。 /p p   1月10日,长三角北部处于高压后部,以轻度污染为主,中南部受低压倒槽影响,优到良。 /p p   1月11日,长三角受低压倒槽影响,有明显降水,北部以良为主,中南部优到良。 /p p   1月12日,长三角中北部处于高压前部,良到轻度污染,南部受低压倒槽影响,优到良。 /p p   江苏省省域预报的信息为未来两天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 /p p   1月8日西北气流,地面高压区内均压场,风速较小,湿度较小,预计全省空气质量在良-轻度污染之间。 /p p   1月9日北部西北气流,南部偏西气流,东到东南风,沿江苏南可能有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 /p p   同时,江苏省南京市预报的信息也为未来两天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1月8日24小时预报和1月9日48小时预报均为空气质量指数为140~160,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 /p p   “从技术上来看,空气质量预报可以预测未来2-5天的信息,但两天以内的预报精度比较高。所以我们要求城市预报只发布两天以内的预报信息,区域和省域的预报时间长度各地自行掌握。”朱建平解释道。 /p
  • 中科光电应邀参加第十八届粤港澳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报预警技术交流会
    10月27日,由香港环境保护署、澳门环境保护局、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单位联合参与举办的“第十八届粤港澳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报预警技术交流会”在广东肇庆举行。该次交流会的主题为“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科学、技术与管理,反映了粤港澳地对大气环境的联合防治管理的决心。  交流会期间,环保部原副司长朱建平就事权上收、数据管理等现状发表建议和管理办法,各参与单位就现阶段的监测技术和成果作了简短有力的报告。领导发言环保部原副司长朱建平发言  在大会上,聚光科技子公司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光电”)对《激光雷达技术在预警预报中的支撑》做了简短的报告,重点介绍了中科光电司雷达的专业技术和应用特点,得到了环保工作者的高度认可。 中科光电工作人员作技术汇报  另外,广东省监测中心原首席专家钟流举就事权上收、垂直管理后的环境监测业务发展和职业规划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和意见,鼓励环保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创新、拓展业务范围和思路,为空气污染监测评估和控制策略提供更全面更科学的支持和研究。钟流举推荐中科光电的臭氧雷达、颗粒物雷达等作为遥感、走航监测的新手段  通过参加本届交流会,中科光电不仅了解到现阶段粤港澳地区和各省市在大气环境监测领域的先进监测和管理水平,更进一步扩大了中科光电在环保领域的影响,还加大了与各单位、同行的交流机会,为更好地发展业务和提供技术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平台。
  • 北大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可预报5天内空气质量
    昨天,京城天气晴朗,秋高气爽。在八达岭长城景区,巍峨的长城屹立山巅,在蓝天和五彩斑斓的植被映衬下更显壮美。   雾霾散,蓝天归,市民舒心的同时也在担忧好天气能维持多久。昨天,北京大学向记者透露,该校环境专家研制的&ldquo 矮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系统&rdquo 已经上线,市民通过该系统可免费了解未来5天内的空气质量。   该系统由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谢绍东、副教授王雪松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学者胡泳涛博士等组成团队研发,三人均有丰富的区域和城市空气质量数值模拟和数值预报经验。据介绍,目前各地的人工空气质量预报并不提供两天以上的预报,这与当前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不高、污染源变化等因素有关。据谢绍东透露,&ldquo 矮马&rdquo 系统研发中,研究人员考虑了近地面层的气象条件,并根据实测数据对污染源进行动态校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报的准确率,也延长了预报周期,可提供未来5天的预报。   &ldquo 矮马&rdquo 系统的核心是一台叫做&ldquo 矮马&rdquo 的小型超级计算机,研究团队以现有公开出版物和学术文献为基础、以现场观测和地方实际监测数据为验证,建立起高时空分辨率的全国空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同时,根据中国气象参数和空气污染物源排放参数的实际,对国际广泛使用的空气质量模型&ldquo 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MAQ)&rdquo 进行改进,利用&ldquo 矮马&rdquo 模拟在预测气象条件下,全国各地排放出的空气污染物在地球大气中传输、反应、转化、沉降等过程,从而计算各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目前,&ldquo 矮马&rdquo 预报已经能预测140种大气痕量污染物浓度,目前仅公布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臭氧和PM2.5浓度。   每天凌晨6时,系统通过其官网(http://www.wuranyubao.com.cn)公布北京、上海、南京等全国171个城市未来5天的动态可视化空气质量预报,包括空气质量指数、臭氧和PM2.5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最低能见度、平均风速、最多风向等。系统还可切换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进行区域对比。
  • 环保部要求各地做好空气质量检测预警工作
    环境保护部14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做好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工作,切实加强大气污染防控,努力减轻污染影响,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通知指出,今年1月1日以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及时发布PM2.5等监测数据,对于满足公众对环境质量知情权、防范污染危害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和气象预报分析,目前,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仍在持续,多地遭受严重污染,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为做好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工作,通知要求各地:一要切实加强空气质量监测,确保监测设备稳定运行。各地环保部门要建立特殊气象条件下空气质量监测的值班制度,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要严格监测质量管理,加强对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的维护和巡检,保障监测设备稳定运行。已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城市,要严格按新标准要求开展六项指标的监测;尚未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城市,要做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等三项监测指标的实时监测,并做好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三阶段监测工作的准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前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工作。二要加强部门会商,及时发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与气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做好污染过程的趋势分析和研判,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报纸等媒介,向受影响区域的公众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保障群众的环境知情权。三要落实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的应急预案,切实减轻污染影响。要根据污染级别,建立响应机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行动,切实减轻污染对人民群众健康的不利影响。四要以防治细颗粒物为重点,切实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在继续强化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基础上,突出抓好工业烟粉尘、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在重点地区建立最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排放限值制度和新建项目污染物总量倍量替代制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要建立和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增强区域治污整体合力。五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环保部门应高度重视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的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工作,严格工作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保障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有序进行。我部将适时派出专家,指导各地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与信息发布、制定和落实空气污染预警预案及污染防治规划落实和区域联防联控等工作。
  • 环保部:省级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全部建成
    p   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是治污的基础。近日记者从环保部获悉:2015年,我国不断强化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环境监测取得阶段性成果。 /p p   去年元旦起,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436个监测点位全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并实时发布PM2.5等6项指标监测数据和空气质量指数。31个省(区、市)全部完成省级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建设,32个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全部完成市级空气质量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p p   在完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9个重点城市源解析工作的基础上,2015年,又有26个重点城市开展源解析工作,已分3批次完成了22个重点城市源解析结果论证。北京、天津等城市率先试点开展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 /p p   在水环境监测方面,除组织对国控断面和规划考核断面每月进行水质监测、每天6次实时公布国家水质自动站监测结果外,环保部开展了国控地表水点位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调整工作,将“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断面由972个调整到2700多个,全面覆盖地级以上城市水域。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由301个扩展到419个。 /p p /p p /p p /p p /p p br/ /p
  • 环保部:2014初步搭建京津冀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平台
    据环保部网站消息,环保部近日印发《2013年第二批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建设方案》要求,2013-2014 年,初步搭建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平台,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以及内蒙古东部区域6个省级单位约150 万km2的区域,实现未来3天空气质量预报和7天污染趋势预测。   《方案》明确,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建立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六省市区范围的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中心。建立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开展区域污染形势预报,开发区域分级业务预报产品,指导各城市AQI 预报业务工作。建立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会商制度、重污染预警专家会商制度、重污染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实现区域空气污染预报预警、联合会商、预报预警产品分级互动业务工作的常态化。   2013-2014 年,初步搭建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平台,开展计算中心、机房改造、预报核心系统和支持环境建设。   《方案》指出,目前已建成包括“三区”城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 城市496 个点位在内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实时汇集大量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但现阶段不能对空气质量的变化进行前瞻性的趋势预判,同时还存在缺乏区域层面的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现有计算环境不满足区域空气质量预报要求,污染源清单数据陈旧,部分排放清单资源匮乏,缺少会商、信息发布系统,基础设施条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等问题。   《方案》明确,该项目通过建设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中心,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以及内蒙古东部区域6个省级单位约150 万km2 的区域,实现未来3 天空气质量预报和7天污染趋势预测。   该项目以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为基础,对当前国内外主流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进行筛选、优化和集成,针对京津冀区域排放特征和气候特点,对区域的污染源排放清单进行更新和完善率先在京津冀重点区域建立区域预报预警业务示范。   《方案》明确该项目实施进度:   第一阶段:2013 年4 月至9 月,编制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可研,并组织申报。   第二阶段:2013 年至2014 年,第一期建设与试运行阶段建设,利用相关科研应用经验,初步开展区域空气质量预报的内部试运行。   第三阶段:2014 年,第一期业务化运行,经验证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内部试运行稳定可行后,初步开展区域空气质量预报的业务化运行,整合各区域现有多污染物大气排放源清单,进行排放清单系统的初步搭建,完成污染源清单更新的需求分析,建立数值分析预报系统。   京津冀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中心(一期)项目总投资4519 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资金,项目预算明细详见附1。
  • EVS:如何使用自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系统运营102个项目
    BLOG EVSOmnis几十年来,全球一直在预测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最初由地方和国家政府承担,现在私营部门已经有了高度成熟的使用案例。近场、近实时预测空气质量建模和管理系统,专注于特定设施或设施群的空气质量管理,在10到15年前首先被采矿、矿物加工、废水处理和政府组织采用。我们使用Envirosuite在过去12年中运行的102个项目数据,分析了空气质量管理系统的实时和预测使用数据.1是什么推动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系统的采用?简而言之,对环境空气质量问题采取行动以降低风险仅知道现存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如何有效地将行动集中在问题的原因上。由于许多类型的排放污染物不可见,因此忽视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排放量经常变化很大,其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天气条件。最初,自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是由改善环境绩效的需求驱动的。新的合规性需求,需要新的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方法。在某些情况下,环境许可证要求采用近乎实时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或预测。通常由私营企业提供和支持,但由组织本身使用,很少有人对这些类型的系统特征进行公开分析。2使用自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测分析102个项目的类型作为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举行的 2022 年 CASANZ 会议的一部分,Envirosuite 的全球采矿主管 Matt Scholl 和 EVS Water 经理 Chaim Kolominskas 发表了一篇题为“近实时空气质量建模、预测和管理系统的采用和发展”的论文(Uptake and evolution of predictive and near real time air quality modelling, forecast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s)本文目的是了解是否可以使用更大的项目数据集来指导如何进一步改进近场、近实时和预测空气质量建模和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本文分析了过去12年来空气质量管理实时和预测系统的设计和使用趋势,这些数据来自Envirosuite在该领域正在进行的项目的匿名数据,总共102个项目。项目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空气质量/计量建模和预测这些类型的系统使用某种自动气象建模和/或扩散建模来进行空气质量管理。排放源识别建模此类别包括用于确定空气质量影响、事件或投诉来源的解决方案。建模(如反向轨迹建模)对于此类别中的所有解决方案都是通用的。快速分析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此类解决方案包括自动分析、报告和分发与空气质量管理相关的监测信息。Envirosuite的Omnis软件结合了实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天气预报和排放建模,使用户能够管理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3使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测系统的102个市政或工业应用的采用情况在全球102个正在进行的项目中,基于建模的解决方案(39%)和基于监测的解决方案(36%)被同等使用,25%的项目使用了排放源识别建模解决方案。在使用方面,根据102个活动项目的90天使用统计数据(截止到2022年4月),74%的解决方案交互与基于监控有关,16%与建模和预测有关,10%与某种排放源识别建模有关。使用统计提供了几个更有趣的剖析:62% 的项目与 1 种以上的解决方案相关联。拥有最频繁用户的项目每天访问该解决方案超过20次。平均而言,28% 站点的用户至少每天访问该解决方案。从这些见解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要在多种解决方案中对环境空气质量问题采取有意义的行动,详细的、可操作的见解是必不可少的。上图显示了活动位置的概念模型 - Envirosuite的Omnis软件推出的一项功能,允许用户识别其设施中的未知排放源。4如何使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来识别有问题的排放源?当今工业运营商或市政当局不能仅依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进行主动分析,仅知道存在问题是不够的,您需要知道如何有效地将行动集中在问题原因上。Envirosuite的Omnis软件即将推出的一项功能称为活动定位,旨在帮助在运营中遇到排放问题但不知排放源的客户。为用户提供准确的见解,以有效地针对产生排放问题的区域。用户可以“临近预报”,比以往更准确地做出具体的运营决策。历史活动位置可以为有效调查排放事件提供明确的分析。此外,Omnis的排放源识别功能为运营商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提供了价值,使其及时了解哪些排放源需要立即关注。我们的解决方案帮助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运营商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减轻排放影响并管理复杂的基础设施。关于我们澳大利亚Envirosuite公司(股票代码:EVS)。有30多年的环境咨询管理经验,擅长数据分析和建模,以自主开发的软件和硬件为服务平台,向客户提供实时监测,分析报告,溯源预测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环境管理解决方案。在世界各地积累了丰富的大气/水/噪声监管等环境管理成功案例。2020年2月,收购专业的环境噪声监测公司EMS Brüel Kjæ r后,EVS成为横跨大气质量、水务监管和环境噪声监测三大专业领域的公司。
  • 北京市将建智慧园林系统 未来可监测空气质量
    打开手机或者其他智能设备,就能查询附近公园绿地有哪些可能的过敏源̷̷不久的将来,这些人性化的园林绿化信息服务就将实现。记者在昨天举行的北京智慧园林高峰论坛上了解到,北京市将建设三大系统、四大体系,打造智慧园林系统。  什么是智慧园林系统?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大伟在会上表示,园林绿化已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公共品”。智慧园林即运用“互联网 ”思维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生态园林相融合,建立智慧园林大数据库。  当前,本市已建立公园风景区、林木病虫害防治等核心业务数据。高大伟说,在信息资源利用上,已经把数据资源作为信息化资产来管理,陆续建成了公园风景区、城市绿地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林木病虫害防治、生态工程等12类核心业务数据,为各级领导、业务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实时、高效的数据支持与服务,并建设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虚拟云平台” 利用移动应用技术开发建设了“移动监管小助手系统”,实现了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空间分布、面积等信息在移动终端上的实时查询与调阅。  据介绍,未来智慧园林的建设将以三个系统、四个体系为总体框架。  三个系统由智慧园林监测、管理和服务系统构成。智慧园林监测系统通过布设传感器、视频监控和物联网等监测设备,结合人工智能,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预警 智慧园林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园林要素和事件的智能化识别、跟踪、分析和管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分析、处理后,进行智慧园林管理体系的自诊断和自调节。  与市民关系密切的为智慧园林服务系统。主要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园林绿化人员、智慧园林系统和公众信息交流的平台,可以监测空气质量、预报室内外微环境,向公众提供园林科普、认建认养、个性化健康绿道动态信息和休闲娱乐智能化分析等综合信息服务。  未来,还将按照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形成智慧园林四大服务体系,包括办公区域智慧园林、居住小区智慧园林、公园绿地智慧园林和健康绿道智慧园林四大体系。  其中,健康绿道智慧园林体系集合了生态、文化、休闲、景观、通行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通过互联网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利用智慧园林三大系统,包括:智能基础设施、位置感知、环境监测指标分析、园内导览、安保在线、健康信息(包括个性化健康训练计划、过敏源预警信息提示、步行路径的吸入负氧离子量评估、优化步行路径方案等)推送等。
  •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市场规模预计达58亿元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insimg/b54f266f-7c90-4d01-8eee-9d63c066775e.jpg" title=" 99601.jpeg@660x440.jpg" / /p p   从事 a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2004-T000-1-1-1.html" strong 空气质量 /strong /a 预报业务的企业刚度过第一个丰收季节。虽然,收割的号角吹得比较轻。 /p p   2016年1月1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发布系统”低调上线,每日17时向社会发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像看天气预报一样,公众可从系统中获知,未来数天是否有雾霾。 /p p   预报数据由各地环境监测中心上报。2015年10月是各省级行政区、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建设预报系统的时限,这一政策驱动成了2015年产业界的利好消息,各地政府招兵买马,企业分食蛋糕。 /p p   “大部分已初步完成平台建设,也有一些省市刚刚走完招投标程序。省一级平台通常投入千万级别,也有地方分期建设,小几百万的也有。”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迪龙)环保事业部经理龚皓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雪迪龙参股的思路创新公司参与了近三成空气质量预报市场的建设,其中内蒙古的项目在全国投资规模最大,“总包小一个亿给了联通,思路创新签下了五千多万的合同订单。” /p p   多位业内人士判断,与省级政府合作的空气质量预报市场“蛋糕”已经分完,未来在地市层面还有空间。国泰君安证券2015年10月发布研报,仅空气质量预报信息系统建设的软件部分,市场规模预计可达58亿元。 /p p   strong  “为政府贴身服务” /strong /p p   目前国家要求的是重点区域未来5天、省域未来3天的空气质量形势,以及36个重点城市未来24小时、48小时的AQI(空气质量指数)范围。 /p p   “和我们合作的公司也不是一开始就能拿出现成产品的。是我们不断提出各种需求,企业来帮我们实现。”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记得,上海市开始做基于新标准的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系统始于2012年。 /p p   彼时,距离这个市场“暖”起来还有一年时间。 /p p   事实上,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从1998年就开始了,当时主要采用依赖于历史观测数据、精确度较低的统计模式,预报结果也无关PM2.5。 /p p   2003年起,上海学习北京,探索空气质量预报的数值模式。数值预报需要导入气象数据、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和实时空气监测数据,再通过计算机按照数值模型模拟出未来的空气质量形势。由于涉及大量科研成果,当时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合作伙伴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p p   空气质量预报领域真正出现企业的身影要追溯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清华大学出资设立的北京思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路创新)参与了奥运会的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帮助北京建立了一个预测平台。“那时候还没有什么竞争对手,地方也少,就北京做。”思路创新副总裁陆晨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道。 /p p   在PM2.5火遍大江南北的2011年,上海地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地听)总经理张伟锋第一次拿下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项目:“帮他们做系统,从API(空气污染指数)转向AQI。”2012年底,张伟锋第一次听说老客户需要开发一套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自动化系统。 /p p   这套系统每天通过网络自动抓取中央气象台、区域气象中心和国外网站的气象数据场,再结合污染源数据、实时监测数据及上海本地气象数据,根据三个不同的数值模型进行4至11小时的模拟运算。最后系统展示出3种可视化模拟结果给预报员,预报员根据经验进行研判,对外发布最终的空气质量预报结果。 /p p   2013年,先行一步的上海开始通过这套系统对外发布48小时空气质量预报。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十条”,提出到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要完成区域、省、市级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其他省份、副省级市、省会城市于2015年底前完成。 /p p   对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p p   “‘大气十条’出来了,我们就相应地加强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提前做一些铺垫。”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伟伟介绍。 /p p   作为“甲方”的伏晴艳明显感到,这两年空气质量预报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很多公司都说能做预测预报,市场好像很好,但进来的公司也良莠不齐。这个系统本身需要不断改进,不是哪家给你一个产品,你用就是了,没那么简单。” /p p   “为政府贴身服务”成了上海地听的“生存之道”,张伟锋还为此建了一个QQ群:“监测中心一碰到问题就发话,我们实时沟通,不分上下班。这套系统是从他们的需求开始的,做好交给他们之后要不停维护,他们有新的需求我们也不断加上去。” /p p   strong  环境派和气象派 /strong /p p   “空气质量预报与气象条件、气象预报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涉足空气质量预报产业以前,上海地听主要从事气象业务。张伟锋感觉介入非常顺利:“空气质量里面的数据,基本和气象数据一模一样。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和气象局合作,我们也能给客户提供一些思路。” /p p   山东省选择的也是一家原本从事气象业务的公司。“大气十条”出台头两年,山东主要依托省气象台进行空气质量预报。“我们想加强自己的能力建设,就从(2015年)8月开始招标了一家公司。”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预报室主任曲凯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有7家公司竞标,最终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恩瑞特)中标。 /p p   恩瑞特从2008年开始给中国气象局、江苏省气象局等开发天气预报系统,它也承担了江苏省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 /p p   在这一新兴的业务领域,据南方周末记者观察,企业按“出身”大致可分为“环境派”和“气象派”。前者的主营业务原本就包括环境监测和软件开发,如前述的思路创新、中科宇图等 后者则是从气象预报业务转型而来。 /p p   “过去一年各地的项目,基本上有个五六家在做。”一名相关企业的高管称。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从2015年省级空气质量预报系统中标企业分布来看,“环境派”势力范围更大:思路创新拿下北京、福建、湖南、安徽、陕西、辽宁、内蒙古等七地,中科宇图拿下贵州、宁夏、河南三地,中科天宇软件有限公司和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各抢占两省市场。还有少数省份系统由业内知名度较低的企业中标,或者以课题形式交科研机构开发。 /p p   2014年4月,主营环境监测行业的雪迪龙以3200万元入资参股思路创新。“整个空气质量预报是体系建设,包括前端监测设备、应用软件系统,还有支撑软件的高性能运算服务器。”龚皓说。国泰君安证券研报认为,空气质量预报项目投资金额较小,只有将监测建设、硬件建设、末端治理全部关联起来才可能达到上亿元级别规模。 /p p    strong 技术无壁垒,数据获取难 /strong /p p   公众更关心的问题是,空气质量预报准不准。企业也操心,有时却有心无力。 /p p   张伟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上海的空气质量预报系统装载了三个数值模型,其一由中科院大气所研发,另外两种为国际上的开源模型。不同模型适用于不同的气象条件,优劣没有定论,可以给预报员多提供几种参考。 /p p   “像美国环保局用的模型,上海环保局也在用,并没有绝对的技术壁垒。环境大数据的应用也不在软件难做。”2016年1月10日,龚皓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p p   “模型本身和国外差距不大,几乎都是同步的,我们国内也有自主产权的数值预报模型,问题还在于数据。”张伟锋说。 /p p   伏晴艳也有类似感受:“讲老实话,国外对预测预报的要求没有像国内这么高。仅仅预报工具本身,美国做的平台系统未必有国内好。但是,我们每个模型要用到的初始气象场数据,都是靠国外提供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差距就太大了。” /p p   为了让预报更精确,除了全球、全国的气象数据,还需要本地气象数据。龚皓到各地开展项目时却发现,这件事没那么容易:“主要是协调的问题,并不是提供不了。环保部门想干,要自己和当地气象局协调。现在比前两年好一点,上边领导会出面。” /p p   顾伟伟更看重的影响因素是污染源排放清单,据他介绍,目前空气质量预报系统沿用的是清华大学2012年建立并通过网络共享的中国大尺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再结合当地每年的污染源统计数据做一些更新。大部分地方没有本地的、精细化的排放清单。“我们也在研究怎么提升预报精度。” /p p   “预测预报就像医生诊断,不是光靠模型和工具就能做,还要专家经验和水平积累。”伏晴艳感叹,有经验的预报员也不是很够。目前上海市监测中心有7个预报员专门从事空气质量预报工作。 /p p    strong “一定要往市里走” /strong /p p   “空气质量预报现在甚至是个不赚钱的行业,全国就那么多个省和重点城市在做,这种公共服务也只有政府会做。”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环境企业以380万元拿下西部某省的系统建设项目,该公司一位需求分析师认为,目前市场很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 /p p   省级“蛋糕”确已分完。思路创新收割近三成,其副总裁陆晨的判断是:“政府大规模投入可能就这两年,以后主要是服务,资金量会下来。” /p p   下一个“蛋糕”有多大?省级建完,各地级市需要建自己的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吗?政府没有释放明确信号,业内人士众说纷纭。 /p p   “每个市肯定要有预报能力,但是否建自己的系统,山东没有强制要求。预报系统都很贵,我们做的系统分省级版和市级版,各市如果没有资金,可以依托省系统做预报。但有条件的也鼓励研发自己的系统。”曲凯说。 /p p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下一轮,更广阔的空间在地市级。” /p p   2015年12月10日,山东德州市因应急响应不力被约谈。从督查情况看,预警预测能力薄弱、预测结果偏差巨大是问题之一:德州市预测11月29日、30日空气质量将好转,但这实际上两天均为严重污染。市长陈飞现场表态,以后环保工作由他亲自分管。 /p p   没过几天,德州市环境监测中心找到一家企业,希望尽快建立预报系统。 /p p   “德州需要更精细化的预报,就要引入更精细的气象数据和排放源数据,这些数据不在省里。预报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提前追溯污染源,辅助政府做减排决策。除了河北省,目前约谈还是以市为单位,说明将来大气污染的治理单位应该在地市。所以,我们认为这套系统将来一定要往市里走。”上述业内人士称。 /p p   另一个争论焦点是,除了和政府做生意,还能有别的盈利模式吗? /p p   实际销售还没有形成,但已有公司开始和一座石化工业园区谈生意。该公司一名高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对此有需求:“他们希望通过预知大气污染的情况来安排自己的生产活动,大气对污染物容量比较大时,可以增加产能 如果形势不好,污染可能扩散不出去,那就减少产能,不要添乱。” /p
  • 京津冀空气监测预报预警中心一期投资4519万元
    据环保部网站消息,环保部近日印发《2013年第二批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建设方案》要求,2013-2014 年,初步搭建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平台,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以及内蒙古东部区域6个省级单位约150 万km2的区域,实现未来3天空气质量预报和7天污染趋势预测。   《方案》明确,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建立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六省市区范围的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中心。建立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开展区域污染形势预报,开发区域分级业务预报产品,指导各城市AQI 预报业务工作。建立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会商制度、重污染预警专家会商制度、重污染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实现区域空气污染预报预警、联合会商、预报预警产品分级互动业务工作的常态化。   2013-2014 年,初步搭建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平台,开展计算中心、机房改造、预报核心系统和支持环境建设。   《方案》指出,目前已建成包括&ldquo 三区&rdquo 城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 城市496 个点位在内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实时汇集大量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但现阶段不能对空气质量的变化进行前瞻性的趋势预判,同时还存在缺乏区域层面的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现有计算环境不满足区域空气质量预报要求,污染源清单数据陈旧,部分排放清单资源匮乏,缺少会商、信息发布系统,基础设施条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等问题。   《方案》明确,该项目通过建设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中心,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以及内蒙古东部区域6个省级单位约150 万km2 的区域,实现未来3 天空气质量预报和7天污染趋势预测。   该项目以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为基础,对当前国内外主流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进行筛选、优化和集成,针对京津冀区域排放特征和气候特点,对区域的污染源排放清单进行更新和完善率先在京津冀重点区域建立区域预报预警业务示范。   《方案》明确该项目实施进度:   第一阶段:2013 年4 月至9 月,编制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可研,并组织申报。   第二阶段:2013 年至2014 年,第一期建设与试运行阶段建设,利用相关科研应用经验,初步开展区域空气质量预报的内部试运行。   第三阶段:2014 年,第一期业务化运行,经验证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内部试运行稳定可行后,初步开展区域空气质量预报的业务化运行,整合各区域现有多污染物大气排放源清单,进行排放清单系统的初步搭建,完成污染源清单更新的需求分析,建立数值分析预报系统。   京津冀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中心(一期)项目总投资4519 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资金,项目预算明细详见附1。
  • 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最新进展
    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最新进展 &mdash &mdash CIOAE 2014之在线分析综合类专场   仪器信息网讯 近来,&ldquo APEC蓝&rdquo 一度成为了互联网上、朋友圈中的传播热词,可见人们对于环境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   为了实时监测数据和空气质量指数等信息,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构建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ldquo 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已经基本覆盖了1800多个市、县。&rdquo 北京市化工研究院尹洧教授在今天(26日)召开的CIOAE 2014之在线分析综合类专场上表示。 CIOAE 2014之在线分析综合类专场   他介绍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基于干法仪器的生产技术、利用定电位电解传感器原理、结合国际上成熟的电子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研制开发出的最新科技产品。该系统符合国家对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国产化程度高,可替代同类进口产品,是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理想仪器。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以空气质量监测仪器为核心的自动测控系统。而空气质量监测仪器一般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方式,湿法的测量原理是库仑法和电导法等,需要大量试剂,存在试剂调整和废液处理等问题,操作繁琐,故障率高,维护量大;干法则基于物理光学测量原理,利用顶电位电解传感原理,样品始终保持在气体状态,没有试剂损耗,维护量较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理想的性能价格比。   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在经历了第一代湿法仪器、第二代干法仪器后,近年来一种基于差分吸收光谱法(也称长光程法,英文简称DOAS。)原理的监测仪器开启了空气质量监测仪器的第三个时代,不仅能够分时测量SO2、NO2、O3三个主要参数,还能测量THC(总碳氢)、CH4、NMHC(非甲烷总烃)、BTX(苯系物)等有机污染参数,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成分研究,&ldquo 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引进了这种采用DOAS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rdquo 尹洧教授补充到。   然而,&ldquo 观察我国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现状,普遍化、自动化、标准化较世界先进水平都具有一定差距。&rdquo   近年来,国外已经开始发展灵敏度更高的长光程吸收光谱仪,区别于DOAS,这种仪器是基于激光光源进行监测,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同时,激光雷达技术具有距离分辨率高和实时测量范围较大等特点,在环境监测应用方面已得到了国际范围内的广泛重视,目前已成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发展的新方向。   另外,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地面观测数据结合后向轨迹模型、空气质量预报模型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的大气环境监测和预报系统,可对大气环境形成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认识,这也是目前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 尹洧教授(中)与天津大学赵友全教授(右)、中国计量院王德发博士(左)会上交流探讨 编辑:刘玉兰
  • 先河环保研制出我国首套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技术人员对自主研发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测试 日前,在位于石家庄市高新区的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对自主研发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测试。该企业坚持科技创新为先导,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套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和价格垄断,成为具备研发生产空气质量、烟尘烟气、污水、地表水质、饮用水质、酸雨等六大在线监测系统及环境应急监测车的环境监测仪器专业生产企业。 关于先河环保  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高端环境监测仪器仪表领军企业,也是国内首家拥有国家规划的环境监测网及污染减排监测体系所需全部产品的企业。2010年11月5日,公司登陆创业板市场,成为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公司所处领域为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首——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涵盖大气监测预警技术与设备、地表水质监测技术与设备、地下水水质监测技术与设备、饮用水安全监测预警技术与设备、酸雨在线监测技术与设备、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与设备、应急监测及决策指挥系统等环境监测解决方案、运营服务、VOCS治理、社会化检测及民品净化等领域。
  • 崂应发布崂应2092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光散射法)新品
    本仪器是根据《GB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环境空气污染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颗粒物(PM10)、颗粒物(PM2.5),另扩展环境大气压、温湿度、其它污染气体等参数。该项目具备物联网功能,能够通过网络实时接入网格化监测平台。仪器内置3/4G物联网模组,监测站监测数据与数据后台实时同步;数据后台存储各监测站历史监测数据,支持监测数据各类可视化展示,如折线图、柱状图、仪表盘等(可根据业务需求定制开发);配备移动端APP,移动端功能主要有监测数据查询、监测。 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HJ663-201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HJ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技术指南》(环办函〔2014〕1471-1)《环境空气质量可视化预报会商技术指南》(环办函〔2014〕1471-2)《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源清单技术指南》(环办函〔2014〕1471-3)《全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实施方案》(环办函〔2015〕330号)《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212-2005)《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HJ/T 352-2007) 主要特点 n 采用激光颗粒物传感器,可实时检测PM1/PM2.5/PM10/PM100颗粒物浓度n 选用四电极高精度进口气体传感器n 模块化设计,配置任意组合,适合大规模网格化布点n 先进的环保喷涂工艺,外观平整,光洁,户外防雨雪防雷电,防电磁干扰功能设计,适合严苛恶劣的室外环境,配备独立的锁具及一对一钥匙,保证仪器安全。n 颗粒物采样采用动态加热控制,去除水雾对测量数据影响n 采用云平台数据链,数据传输稳定可靠,支持标准的MODBUS TCP/IP协议,符合HJ212标准 ,提供开放的网络接口,满足不同网络设备的接入,在全网中实现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所有监测数据同时具有网络和4G/5G接口方式推送到指定平台,10S上传一次数据。n 可选配气象五参数测试仪n 现场实时数据显示,可选配户外LED屏幕n 提供数据服务平台,可显示分钟、小时均值、日均值。报表分析功能,可生成日 报表,月报表,年报表、趋势分析等功能,并且根据客户的具体需要进行定制。n 安装方式多样,可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支架安装,挂杆安装等多种方式,任何一种安装方式均牢固可靠n 仪器采用绝缘喷涂工艺,并配备接地线及漏电保护开关,绝缘电阻小于1Ω 有效保护操作人员,防止触电。n 仪器配备断电记忆功能,信号传输中断后,仪器能够自动保存数据,正常供电后,重新传输数据,实现数据传输完全正确。n 数据平台配备自动报错提醒功能,仪器运转异常,数据会上传数据平台,实现自动报警功能,并有推送通知。实现仪器长期可靠的运行。仪器配备反吹自清洁功能,定期进行自动反吹,检测到颗粒物数据异常,可以通过远程进行手动控制反吹,重新启动矫正等功能。n 通过计量器具型式实验验证,三台设备的平行一致性小于10%n 可配置太阳能板能够独立供电,内置长续航锂电池组,无需外接市电。可保证连续一周内阴雨天持续供电。 n独特的保护设计,防止蚊虫,棉絮等大颗粒进入,干扰测试结果。说 明: 以上内容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因产品升级或有图片与实机不符,请以实机为准,本内容仅供参考。创新点:1.采用激光颗粒物传感器,可实时检测PM1/PM2.5/PM10/PM100颗粒物浓度; 2.选用四电极高精度进口气体传感器; 3.模块化设计,配置任意组合,适合大规模网格化布点; 4.颗粒物采样采用动态加热控制,去除水雾对测量数据影响; 5.采用云平台数据链,数据传输稳定可靠,支持标准的MODBUS TCP/IP协议,符合HJ212标准 ,提供开放的网络接口,满足不同网络设备的接入,在全网中实现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所有监测数据同时具有网络和4G/5G接口方式推送到指定平台,10S上传一次数据; 6.提供数据服务平台,可显示分钟、小时均值、日均值。报表分析功能,可生成日 报表,月报表,年报表、趋势分析等功能,并且根据客户的具体需要进行定制。 崂应2092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光散射法)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推出全新“空气质量发布”APP
    近年来,社会公众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3月17日下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携手墨迹风云公司于北京举办了“空气质量发布”产品推介会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墨迹天气合作签约仪式。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了一款全新的“空气质量发布”APP。此次合作堪称环境保护行业一大突破和创新,意在为公众提供更为权威、高效、友好的空气质量信息服务,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总站站长柏仇勇与墨迹CEO金犁签署合作协议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是我国环境监测的网络中心和信息中心,也是环境保护信息公开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从出版环境质量报告到外网公布环境监测信息,从建立数据实时发布平台到开通总站微信公众号,总站一直致力于不断提升环境质量信息公开的力度和水平。此次总站与墨迹共同研发APP产品,更是开启了环境监测领域信息公开的新模式,体现了总站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产品的信念和决心。  软件定位于满足公众、管理和专业人员不同的需求,设计风格简约、清晰,在用户体验、视觉呈现、交互效果和反应速度方面,已达到目前主流空气质量应用产品效果。这次的APP开发力争做到“最全面、最亲民、最快捷、最权威、最开放”:第一,最全面。实时空气质量数据覆盖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436个国控空气站点,发布范围全面覆盖,下一步我们将把县级空气点位也纳入发布范畴。第二,最亲民。产品设计以服务公众为基础,主页显示您所在位置最近的监测点位的空气质量,可以通过地图快速缩放,查看全国各地的空气质量,方便快捷,一目了然,并进行健康提示。第三,最快捷。所有监测站点全部直连,所有信息均为实时数据,实时预报,实时预警。第四,最权威。所有排名及排序均严格按照数据审核和评价规范进行,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第五,最开放。系统接受公众反馈意见,每两个月更新升级一次,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满足公众需求。  “首页”  对城市实时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直观展示,提供健康提示   展示距离最近的点位数据,关注身边的空气质量   提供空气质量预报结果,从城市到区域,为公众出行提供建议 地图功能,站点、城市空气质量一目了然,并且支持城市、重点区域及全国范围的多尺度快捷切换。  “指数”  包含变化趋势、城市对比及城市列表三大模块,支持对城市空气质量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变化趋势,支持过去72小时、30日和12个月空气质量状况的趋势变化展示   城市对比,可以对用户自定义的多个城市进行比较 城市列表,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338个城市的实时、当日和当月的空气质量状况,并进行简单排序,进行全国和省内的横向对比。  “排序”  提供74城市月度空气质量排名,第一时间,权威发布   同时支持338个城市月度综合指数的查询和排序,全国信息全覆盖。  下一阶段,我国重点地区的区县级监测数据将纳入空气质量数据发布范围,并做到平板端和PC端全平台覆盖。同时,通过版本的迭代更新,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强化数据分析和表征,增加新的内容和功能,满足公众需求。总站陈善荣书记在发布会上致辞  随着签约仪式的完成,总站与墨迹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双方将在数据、人才、技术等方面进一步交流互通,针对气象特征、污染源排放与环境质量关系等问题建立科研团队进行深度的研究,在产品输出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更好的为大众提供生活化、场景化服务。
  • 中科光电参与承办2016年辽宁省环境空气监测及预警预报技术研讨会
    2016年5月26日,大气监测峰会暨2016年辽宁省环境空气监测及预警预报技术研讨会在辽宁省营口市召开。辽宁省、各市、县环境监测站站长及部分知名环保企业参加了此次会议。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环境立体监测的开拓者和领军者,参与承办了本次会议。 会议中,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副主任刘枢对本次会议致辞,营口市环境监测站站长李国颖对污染气象与空气污染预警预报进行了汇报,对污染气象条件及地形条件进行了科普性阐述,同时表示预警预报需要多方面监测数据的支撑,并强调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随后,北京师范大学赵传峰教授进行了大气环境监测、分析和反演技术的介绍。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就环境监测业务需求新理解及立体监测技术示范应用进行了详细讲解。从建立区域立体监测体系,说清污染过程、污染特征、污染来源,提高预警预报质量,到保障空气质量考核、紧急处理污染突发事故需求分析;从雷达组网观测分析、重大赛事空气安保、国控点数据质量考核保障及典型天气过程应对的案例展示,到科学的技术体系、严格的质控体系、过硬的运维保障机制、完善的数据分析方法体系的能力支持演绎。无锡中科光电的讲解深入浅出,内容丰富,贴近需求,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将一如既往的保障科学的技术体系、严格的质控体系、过硬的运维保障机制及完善的数据分析,提供最优质的大气环境监测设备及综合解决方案,有效地说清污染特征、污染来源及污染趋势,为大气污染预警预报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和技术支撑。
  • 投4.36亿 第三阶段空气质量新标监测能力建设完成
    2015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4月1日至2日在江苏无锡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主持,环境保护部监察局赵九方局长出席并发言。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十八届中纪委四次、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全国&ldquo 两会&rdquo 和2015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前环境监测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全面总结2014年工作进展,积极谋划&ldquo 十三五&rdquo 环境监测事业发展思路,布置2015年重点任务,部署2015年监测系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工作。   吴晓青首先分析了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他指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新指示,环保工作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都表明目前正处于进一步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利时期。对此,他强调全国监测系统要有清醒的认识,乘势而上、有所作为。   在2014年环境监测工作方面,吴晓青表示,过去的一年是环境监测工作取得新进展的一年。全国监测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空气质量监测取得新成绩,中央和地方共投资4.36亿元,在177个城市、552个国控监测点位完成了第三阶段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能力建设,提前一年完成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全覆盖,建成了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自今年1月1日起,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436个监测点位全部具备新标准监测能力并实时发布6项指标监测数据和AQI值。初步建成了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体系,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空气重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完成建设,实现了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化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APEC会议期间,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市共监测和上报PM2.5等监测数据60余万个,组织会商29次,有力保障了会议期间北京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状态。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实现新突破,初步构建了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体系。目前第一阶段9个城市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研究攻关,已经全部完成源解析工作。研究结果表明,机动车、工业生产、燃煤、扬尘等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来源,约占85%&mdash 90%。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得到深入推进。2014年全国环境监测系统在专项经费减少的情况下,共对14000余家国控企业开展了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监测结果信息均在各地环保部门网站发布,平均公布率为97.9% 全国31个地区均建立了企业自行监测结果信息发布平台,有10597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开展了自行监测并在平台发布信息,平均公布率为91.4%。环境监测&ldquo 天地一体化&rdquo 深入推进,环境遥感监测成效明显。遥感监测在污染防治、监察执法、生态保护、环境应急、核安全监管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2014年,对京津冀及周边19个重点工业聚集区大气污染源进行了40多个架次的无人机飞行核查,发现了一些污染偷排问题,打击和震慑了企业污染偷排行为。此外,2014年通过不断夯实工作基础、不断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全国环境监测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监测数据公信力得到了有效保证,例行和专项监测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在谋划&ldquo 十三五&rdquo 监测事业发展思路方面,吴晓青指出, &ldquo 十三五&rdquo 规划要根据大气、水、土壤三大行动计划实施的需求,整合优化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强化污染源监测、环境应急与预警监测,持续推进环境遥感与地面生态环境监测,不断加强监测质量管理与信息公开,深化环保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理清环境监测职能定位。   在部署2015年全国环境监测重点工作时,吴晓青强调,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要认真落实新《环境保护法》、&ldquo 大气十条&rdquo 和即将发布的&ldquo 水十条&rdquo ,积极组织开展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监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颗粒物源解析、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等各项工作。重点完成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强环境监测顶层设计,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大力推进环境监测预警体制改革,完成环境监测&ldquo 十三五&rdquo 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切实提高水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优化整合水环境监测网络布局,使全国水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再上新台阶。三是继续加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和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10月底前,各省(区、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全部建成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 11月底前,完成北京、天津、上海等13个试点城市源排放清单的编制工作 年底前,基本完成第二阶段26个重点城市源解析工作。四是巩固和提升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进一步做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提升数据运用水平,要按照新《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督促国家重点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自行监测,并向社会公开监测信息。五是持续加强土壤、农村等专项监测工作。完成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构建,逐步完善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方法。六是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采取交叉检查、飞行检查、回头看检查三种形式,开展全国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向社会通报,并对存在问题的责任人依法处罚。七是不断强化环境遥感监测工作,推进&ldquo 天地一体化&rdquo 进程。今年要大力推进2颗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以及2颗16米分辨率环境卫星后续星立项与研制,加强无人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不断深化拓展环境遥感技术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监察执法等领域的监测应用,推进生态保护红线遥感监管平台建设。八是继续加强环境监测系统行风建设。   最后,吴晓青指出,面对环境监测的新形势、新任务,全国环境监测系统一定要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紧紧围绕环境管理的新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推动环境监测再上新台阶。   会议期间,环境保护部监察局局长赵九方做了党风行风廉政建设发言。他表示,近年来全国环境系统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部党组的各项廉政规定,从总体上保持了党风廉政工作的良好局面,但也要全面清醒地认识反腐倡廉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一是&ldquo 两高司法解释&rdquo 和新《环境保护法》都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各项考核、评比工作的增加,环境监测部门失职渎职风险越来越高 二是贪污受贿行为依然存在 三是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时有发生 四是腐败案件特点鲜明,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赵九方强调,面对反腐倡廉的严峻形势,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以陈吉宁部长在2015年全国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暨巡视整改落实动员会议精神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狠抓纪律建设,狠抓责任落实,狠抓行业监管,狠抓作风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一要强化质量意识,坚持科学监测诚信监测 二要抓好巡视整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要落实主体责任,建立&ldquo 守土有责、各负其责、履职尽责、失职追责&rdquo 的完整责任链条 四要加强监测系统行风建设,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五要坚持从我做起,发挥党员干部表率作用。   本次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布置任务和交流学习为主,将监测工作会与廉政工作会套开,压减了会议量与会期,压缩了人员及内容,将监测业务工作与行风廉政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形式新、内容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10月下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公布
    2021年10月1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10月下半月(16—31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总体情况10月下半月,全国大部扩散条件较好,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局地可能出现轻度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为PM2.5,华南区域首要污染物为O3。京津冀及周边区域10月下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其中,22—24日,区域中南部空气质量以轻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为PM2.5。北京市10月下半月,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其中,15—22日、27—31日,受冷空气过程影响,空气质量以优为主。长三角区域10月下半月,区域南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中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其中,16—17日,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26—31日,区域中北部局地可能出现短时PM2.5中度污染过程。苏皖鲁豫区域10月下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为PM2.5。其中,16日,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17—18日,河南、安徽局地可能出现短时中度污染过程;21—27日,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轻度污染为主,河南、安徽局地可能出现短时中度污染过程。汾渭平原10月下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其中,18—19日、22—26日和30—31日,陕西关中地区和河南西北部可能出现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东北区域10月下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其中,18—22日,区域南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华南区域10月下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其中,18—19日、27—31日,珠三角西南部局地可能出现O3轻度污染过程。西南区域10月下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其中。23—24日,成都平原、川南局地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为PM2.5。西北区域10月下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其中,16日,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17—19日、22—26日和30—31日,区域东部局地可能出现PM2.5轻度污染过程。
  • 生态环境部发布10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2021年9月30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10月上半月(1-15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10月上半月,全国大部扩散条件较好,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局地可能出现轻度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为O3和PM2.5。其中,1—2日,苏南、浙北局地可能出现O3中度污染过程。新疆东疆和南疆地区受沙尘天气影响,可能出现持续性PM10轻度污染过程,部分时段可能出现中度或以上污染。  京津冀及周边区域:10月上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其中,1—3日,河北中南部、山西中部、山东西部和河南中北部可能出现O3轻度污染过程;10—15日,区域中南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为PM2.5。  北京市:10月上半月,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其中,4—8日,预计出现持续性降水和间歇性冷空气过程,空气质量为优。  长三角区域:10月上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为O3。其中,1-2日,苏南、浙北局地可能出现O3中度污染过程;8-10日,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局地可能出现O3轻度污染过程。  苏皖鲁豫区域:10月上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为O3或PM2.5。其中,6-8日,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局部可能出现O3轻度污染;9—10日,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局地可能出现短时PM2.5轻度污染过程;11-15日,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为PM2.5。  汾渭平原:10月上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其中,1—2日、8—11日、14—15日,山西西南部局地可能出现PM2.5轻度污染过程;4日,河南西北部局地可能出现PM2.5轻度污染过程。  东北区域:10月上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  华南区域:10月上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其中,1—5日,广东、湖北局地可能出现轻度污染过程;6日,广西与珠三角局地可能出现轻度污染过程;7—8日,珠三角西南部、湖南中部可能出现轻度污染过程;9—15日,珠三角局地可能出现轻度污染过程。首要污染物均为O3。  西南区域:10月上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其中,1—3日,重庆、成都平原、川南局地空气质量为良至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O3或PM10。  西北区域:10月上半月,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新疆东疆和南疆地区受沙尘天气影响,可能出现持续性PM10轻度污染过程,部分时段可能为中度或以上污染。其中,1日,宁夏北部、内蒙古西部局地可能出现PM10轻度污染过程;2—3日,甘肃河西、内蒙古西部局地可能出现PM10轻度污染过程;11—15日,天山北坡及内蒙古西部局地可能出现PM10轻度污染过程。
  • 上海生态环境局征集2020年科研项目 涉多项空气质量监测技术
    p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征集2020年度科研项目的通知》,针对上海市2020年环境管理和综合决策方面的科研项目征集承担单位。 /p p   本次征集的项目分为:长三角区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规划管理与监管执法,大气环境保护,地表水与海洋环境保护,土壤与地下水保护,绿色农业和生态保护,环境监测,环境辐射以及环保技术等八个领域。 /p p   其中环境监测领域共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一个是面向自动监测、无人监测的环境监测技术,具体如下: /p p    strong 方向1、空气质量预测预报 /strong /p p   研究目标:面向智慧环境管理对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技术的需求,提升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技术能力。 /p p   研究内容:基于人工智能和精细网格的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p p    strong 方向2、环境监测技术 /strong /p p   研究目标:面向自动监测、无人监测等技术支撑的需求,研究相应监测技术要求和监测方法技术。 /p p   研究内容:(1)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NO、O3、CO)传感器法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技术要求和监测方法技术指南研究 (2)基于无人机近海观测的海上污染物回流对空气质量影响研究 (3)重型车动态排放清单实时交通流识别技术研究 (4)基于地表水在线监测时间序列分析的突发性污染预警技术研究。 /p p   从上海市发布的科研项目征集指南可以看出,在我国环境监测领域,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以及预测等技术仍是各地方的关注重点。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全文如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征集2020年度科研项目的通知 /p p   为做好2020年度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研立项工作,更好地为本市环境管理和综合决策提供科技支撑,根据《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现征集2020年度科研项目。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p p   一、征集范围 /p p   本次征集的项目分为:长三角区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规划管理与监管执法,大气环境保护,地表水与海洋环境保护,土壤与地下水保护,绿色农业和生态保护,环境监测,环境辐射以及环保技术等八个领域,详见《2020年度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研项目征集指南》(附件1)。 /p p   二、申报要求和申报材料 /p p   1、项目申报单位应符合《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p p   2、申报项目应提交如下申报材料: /p p   (1)《2020年度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研项目征集表》,加盖单位公章(附件2) /p p   (2)项目实施方案及经费预算表(附件3)。 /p p   三、申报时间和报送方式 /p p   申报材料受理时间为2019年9月2日至9月16日。 /p p   请将申报材料(正本1份、副本2份)邮寄至:上海市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中心(地址:上海市北京东路668号科技京城东楼5楼A座,邮编:200001),申报材料的电子版同步发送至邮箱:sthjky@163.com,邮件主题与申报项目名称一致。 /p p   联系人:上海市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中心 姜玲 张郁慧 /p p   联系电话:61212618(工作日9:00-17:00) /p p   附件 /p p   1、《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9/attachment/a8fa77eb-1da7-4f84-8b86-e9bf21f7fd02.doc" title=" file3869.doc" style=" color: rgb(0, 102, 204) font-size: 14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2020年度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研项目征集指南.doc /span /a 》 /p p   2、《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9/attachment/77c7d862-096a-4561-9e1a-5e999e230cf4.doc" title=" file3867.doc" style=" color: rgb(0, 102, 204) font-size: 14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2020年度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研项目征集表.doc /span /a 》 /p p   3、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9/attachment/ecca666b-b574-4fc2-8062-c523f373b4a7.docx" title=" file3868 (1).docx" style=" color: rgb(0, 102, 204) font-size: 14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项目实施方案提纲及经费预算表.docx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9年9月2日 /p
  • 广州将建立亚运空气质量检测一体化系统
    从移动指挥平台、在线监控,到视频监控、卫星监控、汽车现场监控——为保障亚运空气污染整治力度,广州正在通过系统整合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一个融合多方、多渠道、多形式监测手段为一体的检测体系将在国庆前投入使用。   广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杨柳在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一系统将使得广州的环境监控能力实现“质的飞跃”。此外,广州还聘请了包括5位院士在内的21名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全程服务亚运控制质量保障工作。   杨柳介绍说,广州近年来投入了数十亿元资金强化空气污染整治。2009年以来,在投入9000多万元强化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保障亚运环境监测及预警工作的基础上,还投资1亿多元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控指挥中心,从而将电信联动指挥平台、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卫星GPS定位调度、环境监控指挥辅助系统和环境仿真模拟系统等六大功能整合于一体,并在今年国庆前投入使用。   目前,广州已经确认了包括15个亚运场馆在内的18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其中既有位于市中心繁华区域的学校、公园的“点”,也有位于郊区场馆所在地的政府机构、学校等的“点”。广州还对市中心区内200个餐位以上的餐厅实施了环境远程监控。   此外,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杨柳还透露说,广州已经针对亚运期间突发环境事件制定了11个应急预案,其中包括有毒有害气体污染、交通运输事故污染、核与辐射污染、危险化学品污染等,并督促各重点企业做好相应的安全应急演练,确保亚运期间环境安全。
  • 和诚环保发布H6型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球型)新品
    H6型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球型)产品简介:利用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地理信息技术等,实现7*24h在线监控的在线监控系统,并且支持现场视频监控。一旦发现违规行业,监管单位可以立刻制定整改措施。一方面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能够在造成严重的影响前给予制止,提升城市印象。主要特点: 仪器设备为小型,安装、拆卸和设备维护简便。 检测因子: PM2.5、PM10、SO2、NO2、CO、O3传感器可插拔式设计,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监测参数自由组合。 可选配: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或其他检测因子。 供电方式:内置电池、太阳能、市电多种供电可选。推荐内置电池加太阳能供电方式。 采样周期:1-60分钟可自由设定。 通讯方式:GPRS无线通讯。 工作环境温度:-50℃~100℃ 工作环境湿度:0%RH~99%RH 设备具备自动定期纠偏校正功能和接收指令校正功能。同时具有云端自动在线校准功能,自动修正传感器漂移及环境干扰。 设备具备工况状态自动上传功能,特别是当设备部件或者整体出现异常状态时,具备状态预警功能。 具备设备状态指示功能,可直观辨别设备工作状态。 支持断电续传功能,避免网络环境问题造成的数据丢失。 具有硬件自诊断自恢复功能。 设备可自动报告传感器运行状态,整机电源供给状态等。 通过远程终端对设备进行远程程序升级。 安装简便,立杆或利用现有电线杆安装,可抗强风天气。主要资质:CCEP环境保护产品认证证书CMA检测报告创新点: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地理信息技术等,实现7*24 h在线监控的在线监控系统,并且支持现场视频监控。一旦发现违规行业,监管单位可以在第一时间制定整改措施。一方面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能够在造成严重的影响前给予制止,提升城市印象。 H6型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球型)
  • 宁夏银川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历史悠久的银川以其独特的西北风光,素来享有“塞上江南”之美誉。11月22日-23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主办,先河环保承办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交流会在该市举办,来自区内5个地级市、14个县的环保系统工作人员共计70余人参会,围绕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展开学习与交流。交流会由自治区环境监测站自动室主任朗勇设主持,区站主管副站长张玉龙致欢迎词并做主旨发言。先河环保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边大江、技术与产品开发中心产品总监崔延青、技术服务公司技术管理中心主任纪云龙等分别介绍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及决策支持系统、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管控解决方案、空气质量监测及运营维护系统方案。23号下午,所有参会人员到区站参观先河环保空气站现场设备及运营管理情况。边大江副总经理在介绍网格化精准监控系统时强调,先河环保是网格化监控系统的开创者与领航者,是对传统大气监测理念的革命性创新。网格化监控系统采用最新的环境监测+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以“全面布点、全面联网”为宗旨,组合布设微型化、小型化监测设备,结合立体监测、移动监测,形成大范围、高密度的“环境监控网络”,为政府提供集监测监管、报警执法、运营维护、分析研判、决策支持、管理咨询、综合治理为一体的全方位、一站式大气环境改善综合服务,是精准治霾的科学手段,推动大气质量持续改善。边总强调,该系统尤其针对点多面广的无组织排放,包含城市居民区、农村乡镇、重点工业企业、道路交通、建筑工地、区域边界、污染物传输通道等多种环境监测对象,通过科学合理的“组合布点”,组成“群体式”协同监测网络和专业性的数据校准体系,达到环境监测网络全覆盖,对无组织排放污染的全面监控。介绍结束后,与会人员对于污染排放减排措施制定、减排方案落实、重污染分析、污染研判、重污染应对、预警预报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接下来,针对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中的恶臭扰民和无组织排放等监管难题,崔延青重点介绍了先河环保关于大气挥发性有机物 “测、管、治、评、预”一体化综合监管的解决方案。方案以强化敏感点处的特征污染物监测,有组织排放源达标排放,兼顾总量控制、预警和溯源为主要抓手的监管思路,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遥感等多种技术,开发出了“以传感器网络为基点、模型为辅助、红外热成像为工具、固定站为基准”的一体化工业园区大气环境网格化预警与监管系统;同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污染排放特点,定制化的开发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案,运用PPP、建运一体、直接销售设备等不同模式与各方开展合作,对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进行有效管控。品味塞上风情,永葆碧水蓝天。两天的技术培训,通过交流学习使与会者受益匪浅,会上提出的一些创新技术和手段,也为当地环保部门生态改善带来新的启发。
  • 国务院发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重点市县加快配备这些环境监测仪器
    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国务院近日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这是继2013年“大气十条”之后的第三个国家层面的保卫蓝天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要求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线,开展区域协同治理,远近结合研究谋划大气污染防治路径,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文件中提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为本次行动计划的重点区域。预计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还强调要强化能力建设。其中包括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强化大气环境监管执法和加强决策科技支撑三方面内容。其中,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完善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基本实现县城全覆盖,加强数据联网共享。完善沙尘调查监测体系,强化沙源区及沙尘路径区气象、空气质量等监测网络建设。重点区域城市加强机场、港口、铁路货场、物流园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公路等大气环境监测。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非甲烷总烃监测,重点区域、成渝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其他VOCs排放量较高的城市开展光化学监测。重点区域和其他PM2.5未达标城市继续开展颗粒物组分监测。加强大气环境监测系列卫星、航空、地基等遥感能力建设。完善空气质量分级预报体系,加强区域预报中心建设。开展亚洲地区沙尘暴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及技术研发。在沙尘路径区开展沙尘源谱监测分析,聚焦北京市进行沙尘源解析,评估各地沙尘量及固沙滞沙成效。强化大气环境监管执法。拓展非现场监管手段应用。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监管,确保监测数据质量和稳定传输。提升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执法监测能力,重点区域市县加快配备红外热成像仪、便携式氢火焰离子检测仪、手持式光离子化检测仪等装备。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执法,对参与弄虚作假的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机构、人员依法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文件具体内容如下:国务院关于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23〕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        2023年11月30日     (本文有删减)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开展区域协同治理,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提升污染防治能力;远近结合研究谋划大气污染防治路径,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源头防控,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二)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沧州、廊坊、衡水市以及雄安新区和辛集、定州市,山东省济南、淄博、枣庄、东营、潍坊、济宁、泰安、日照、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河南省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市以及济源市。长三角地区。包含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市,安徽省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淮北、滁州、阜阳、宿州、六安、亳州市。汾渭平原。包含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晋中、运城、临汾、吕梁市,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市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韩城市。(三)目标指标。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产品绿色升级(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原则上采用清洁运输方式。涉及产能置换的项目,被置换产能及其配套设施关停后,新建项目方可投产。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球团和热轧企业及工序,淘汰落后煤炭洗选产能;有序引导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产量占比达1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继续实施“以钢定焦”,炼焦产能与长流程炼钢产能比控制在0.4左右。(五)加快退出重点行业落后产能。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研究将污染物或温室气体排放明显高出行业平均水平、能效和清洁生产水平低的工艺和装备纳入淘汰类和限制类名单。重点区域进一步提高落后产能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要求,逐步退出限制类涉气行业工艺和装备;逐步淘汰步进式烧结机和球团竖炉以及半封闭式硅锰合金、镍铁、高碳铬铁、高碳锰铁电炉。引导重点区域钢铁、焦化、电解铝等产业有序调整优化。(六)全面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中小型传统制造企业集中的城市要制定涉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严格项目审批,严防污染下乡。针对现有产业集群制定专项整治方案,依法淘汰关停一批、搬迁入园一批、就地改造一批、做优做强一批。各地要结合产业集群特点,因地制宜建设集中供热中心、集中喷涂中心、有机溶剂集中回收处置中心、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七)优化含VOCs原辅材料和产品结构。严格控制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建设项目,提高低(无)VOCs含量产品比重。实施源头替代工程,加大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和电子行业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力度。室外构筑物防护和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推广使用低(无)VOCs含量涂料。在生产、销售、进口、使用等环节严格执行VOCs含量限值标准。(八)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生产和使用、VOCs污染治理、超低排放、环境和大气成分监测等领域支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多措并举治理环保领域低价低质中标乱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三、优化能源结构,加速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发展(九)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0%左右。持续增加天然气生产供应,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洁取暖需求。(十)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到202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煤炭消费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0%和5%左右,汾渭平原煤炭消费量实现负增长,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重点区域新改扩建用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替代方案不完善的不予审批;不得将使用石油焦、焦炭、兰炭等高污染燃料作为煤炭减量替代措施。完善重点区域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办法,煤矸石、原料用煤不纳入煤炭消费总量考核。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燃煤机组,支持自备燃煤机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对支撑电力稳定供应、电网安全运行、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的煤电项目及其用煤量应予以合理保障。(十一)积极开展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各地要将燃煤供热锅炉替代项目纳入城镇供热规划。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原则上不再新建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重点区域原则上不再新建除集中供暖外的燃煤锅炉。加快热力管网建设,依托电厂、大型工业企业开展远距离供热示范,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到2025年,PM2.5未达标城市基本淘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重点区域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及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农产品加工等燃煤设施,充分发挥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的供热能力,对其供热半径30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进行关停或整合。(十二)实施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有序推进以电代煤,积极稳妥推进以气代煤。重点区域不再新增燃料类煤气发生炉,新改扩建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熔化炉原则上采用清洁低碳能源;安全稳妥推进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工业炉窑改用工业余热、电能、天然气等;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实行清洁能源替代,或因地制宜采取园区(集群)集中供气、分散使用方式;逐步淘汰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发生炉。(十三)持续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因地制宜成片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加大民用、农用散煤替代力度,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逐步推进山区散煤清洁能源替代。纳入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范围的城市,保质保量完成改造任务,其中“煤改气”要落实气源、以供定改。全面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加快既有农房节能改造。各地依法将整体完成清洁取暖改造的地区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防止散煤复烧。对暂未实施清洁取暖的地区,强化商品煤质量监管。四、优化交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运输体系(十四)持续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优先采用铁路、水路运输,短距离运输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车船。探索将清洁运输作为煤矿、钢铁、火电、有色、焦化、煤化工等行业新改扩建项目审核和监管重点。重点区域内直辖市、省会城市采取公铁联运等“外集内配”物流方式。到2025年,铁路、水路货运量比2020年分别增长10%和12%左右;晋陕蒙新煤炭主产区中长距离运输(运距500公里以上)的煤炭和焦炭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90%;重点区域和粤港澳大湾区沿海主要港口铁矿石、焦炭等清洁运输(含新能源车)比例力争达到80%。加强铁路专用线和联运转运衔接设施建设,最大程度发挥既有线路效能,重要港区在新建集装箱、大宗干散货作业区时,原则上同步规划建设进港铁路;扩大现有作业区铁路运输能力。对重点区域城市铁路场站进行适货化改造。新建及迁建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和储煤基地,原则上接入铁路专用线或管道。强化用地用海、验收投运、运力调配、铁路运价等措施保障。(十五)加快提升机动车清洁化水平。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轻型环卫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加快淘汰采用稀薄燃烧技术的燃气货车。推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打造清洁运输先行引领区,培育一批清洁运输企业。在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水泥等行业和物流园区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力争到2025年,重点区域高速服务区快充站覆盖率不低于80%,其他地区不低于60%。强化新生产货车监督抽查,实现系族全覆盖。加强重型货车路检路查和入户检查。全面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和机动车排放召回制度,强化对年检机构的监管执法。鼓励重点区域城市开展燃油蒸发排放控制检测。(十六)强化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加快推进铁路货场、物流园区、港口、机场、工矿企业内部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更新改造。推动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舶,提高岸电使用率。大力推动老旧铁路机车淘汰,鼓励中心城市铁路站场及煤炭、钢铁、冶金等行业推广新能源铁路装备。到2025年,基本消除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及重点区域铁路机车“冒黑烟”现象,基本淘汰第一阶段及以下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桥电使用率达到95%以上。(十七)全面保障成品油质量。加强油品进口、生产、仓储、销售、运输、使用全环节监管,全面清理整顿自建油罐、流动加油车(船)和黑加油站点,坚决打击将非标油品作为发动机燃料销售等行为。提升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油箱中柴油抽测频次,对发现的线索进行溯源,严厉追究相关生产、销售、运输者主体责任。五、强化面源污染治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十八)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鼓励经济发达地区5000平方米及以上建筑工地安装视频监控并接入当地监管平台;重点区域道路、水务等长距离线性工程实行分段施工。将防治扬尘污染费用纳入工程造价。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30%;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80%左右,县城达70%左右。对城市公共裸地进行排查建档并采取防尘措施。城市大型煤炭、矿石等干散货码头物料堆场基本完成抑尘设施建设和物料输送系统封闭改造。(十九)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新建矿山原则上要同步建设铁路专用线或采用其他清洁运输方式。到202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露天矿山(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重点开采区或经安全论证不宜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的除外)。对限期整改仍不达标的矿山,根据安全生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等要求依法关闭。(二十)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提高秸秆还田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健全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提升产业化能力,提高离田效能。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各地要结合实际对秸秆禁烧范围等作出具体规定,进行精准划分。重点区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综合运用卫星遥感、高清视频监控、无人机等手段,提高秸秆焚烧火点监测精准度。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开展秸秆焚烧重点时段专项巡查。六、强化多污染物减排,切实降低排放强度(二十一)强化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鼓励储罐使用低泄漏的呼吸阀、紧急泄压阀,定期开展密封性检测。汽车罐车推广使用密封式快速接头。污水处理场所高浓度有机废气要单独收集处理;含VOCs有机废水储罐、装置区集水井(池)有机废气要密闭收集处理。重点区域石化、化工行业集中的城市和重点工业园区,2024年年底前建立统一的泄漏检测与修复信息管理平台。企业开停工、检维修期间,及时收集处理退料、清洗、吹扫等作业产生的VOCs废气。企业不得将火炬燃烧装置作为日常大气污染处理设施。(二十二)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全国80%以上的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重点区域全部实现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基本完成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确保工业企业全面稳定达标排放。推进玻璃、石灰、矿棉、有色等行业深度治理。全面开展锅炉和工业炉窑简易低效污染治理设施排查,通过清洁能源替代、升级改造、整合退出等方式实施分类处置。推进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生物质锅炉采用专用锅炉,配套布袋等高效除尘设施,禁止掺烧煤炭、生活垃圾等其他物料。推进整合小型生物质锅炉,积极引导城市建成区内生物质锅炉(含电力)超低排放改造。强化治污设施运行维护,减少非正常工况排放。重点涉气企业逐步取消烟气和含VOCs废气旁路,因安全生产需要无法取消的,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及备用处置设施。(二十三)开展餐饮油烟、恶臭异味专项治理。严格居民楼附近餐饮服务单位布局管理。拟开设餐饮服务单位的建筑应设计建设专用烟道。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治理设施第三方运维管理及在线监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恶臭异味扰民问题加强排查整治,投诉集中的工业园区、重点企业要安装运行在线监测系统。各地要加强部门联动,因地制宜解决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油烟及恶臭异味扰民问题。(二十四)稳步推进大气氨污染防控。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氨排放控制试点。推广氮肥机械深施和低蛋白日粮技术。研究畜禽养殖场氨气等臭气治理措施,鼓励生猪、鸡等圈舍封闭管理,支持粪污输送、存储及处理设施封闭,加强废气收集和处理。到202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气氨排放总量比2020年下降5%。加强氮肥、纯碱等行业大气氨排放治理;强化工业源烟气脱硫脱硝氨逃逸防控。七、加强机制建设,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二十五)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空气质量未达标的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编制实施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明确达标路线图及重点任务,并向社会公开。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2020年PM2.5浓度低于40微克/立方米的未达标城市“十四五”期间实现达标;其他未达标城市明确“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阶段目标。已达标城市巩固改善空气质量。(二十六)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国家统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继续发挥长三角地区协作机制、汾渭平原协作机制作用。国家加强对成渝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东北地区、天山北坡城市群等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的指导,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空气质量改善先行示范区。各省级政府加强本行政区域内联防联控。鼓励省际交界地区市县积极开展联防联控,推动联合交叉执法。对省界两侧20公里内的涉气重点行业新建项目,以及对下风向空气质量影响大的新建高架源项目,有关省份要开展环评一致性会商。(二十七)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责任分工,规范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响应、解除工作流程。优化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标准。完善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指标体系,规范企业绩效分级管理流程,鼓励开展绩效等级提升行动。结合排污许可制度,确保应急减排清单覆盖所有涉气企业。位于同一区域的城市要按照区域预警提示信息,依法依规同步采取应急响应措施。八、加强能力建设,严格执法监督(二十八)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完善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基本实现县城全覆盖,加强数据联网共享。完善沙尘调查监测体系,强化沙源区及沙尘路径区气象、空气质量等监测网络建设。重点区域城市加强机场、港口、铁路货场、物流园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公路等大气环境监测。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非甲烷总烃监测,重点区域、成渝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其他VOCs排放量较高的城市开展光化学监测。重点区域和其他PM2.5未达标城市继续开展颗粒物组分监测。加强大气环境监测系列卫星、航空、地基等遥感能力建设。完善空气质量分级预报体系,加强区域预报中心建设。开展亚洲地区沙尘暴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及技术研发。在沙尘路径区开展沙尘源谱监测分析,聚焦北京市进行沙尘源解析,评估各地沙尘量及固沙滞沙成效。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态环境部门定期更新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全覆盖。推动企业安装工况监控、用电(用能)监控、视频监控等。加强移动源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国家和重点区域省份建设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远程在线监控平台。(二十九)强化大气环境监管执法。拓展非现场监管手段应用。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监管,确保监测数据质量和稳定传输。提升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执法监测能力,重点区域市县加快配备红外热成像仪、便携式氢火焰离子检测仪、手持式光离子化检测仪等装备。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执法,对参与弄虚作假的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机构、人员依法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三十)加强决策科技支撑。研究低浓度、大风量、中小型VOCs排放污染治理技术,提升VOCs关键功能性吸附催化材料的效果和稳定性。研究分类型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和末端治理路径,研发多污染物系统治理、低温脱硝、氨逃逸精准调控等技术和装备。推进致臭物质识别、恶臭污染评估和溯源技术方法研究。开展沙尘天气过程发生发展机理研究。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完成排放清单编制,重点区域城市实现逐年更新。九、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三十一)推动法律法规制修订。研究启动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研究修订清洁生产促进法,明确企业使用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的法律责任。研究制定移动源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三十二)完善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修订研究工作。研究制定涂层剂、聚氨酯树脂、家用洗涤剂、杀虫气雾剂等VOCs含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立低(无)VOCs含量产品标识制度;制定有机废气治理用活性炭技术要求;加快完善重点行业和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能耗标准。研究制定下一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开展新阶段油品质量标准研究。研究制定生物质成型燃料产品质量、铁路内燃机车污染物排放等强制性国家标准。鼓励各地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三十三)完善价格税费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推进销售电价改革。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和环保政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对港口岸基供电实施支持性电价政策,推动降低岸电使用服务费。鼓励各地对新能源城市公共汽电车充电给予积极支持。研究完善清洁取暖“煤改电”及采暖用电销售侧峰谷电价制度;减少城镇燃气输配气层级,合理制定并严格监管输配气价格,建立健全终端销售价格与采购价格联动机制,落实好清洁取暖气价政策。完善铁路运价灵活调整机制,规范铁路货运杂费,研究推行“一口价”收费政策,广泛采用“量价互保”协议运输模式。完善环境保护税征收体系,加快把VOCs纳入征收范围。(三十四)积极发挥财政金融引导作用。有序扩大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范围,对减污降碳协同项目予以倾斜。按照市场化方式加大传统产业及集群升级、工业污染治理、铁路专用线建设、新能源铁路装备推广等领域信贷融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按要求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评价,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绿色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开展绿色债券信用评级,提高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水平。十、落实各方责任,开展全民行动(三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空气质量负总责,组织制定本地实施方案。生态环境部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调度评估。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协同配合落实任务分工,出台政策时统筹考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需求。(三十六)严格监督考核。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超额完成目标的地区给予激励;对未完成目标的地区,从资金分配、项目审批、荣誉表彰、责任追究等方面实施惩戒;对问题突出的地区,视情组织开展专项督察。组织对重点区域开展监督帮扶。(三十七)推进信息公开。加强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力度。将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治理、运维、检测机构弄虚作假行为纳入信用记录,定期依法向社会公布。重点排污单位及时公布自行监测和污染排放数据、污染治理措施、环保违法处罚及整改等信息。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进口企业依法公开排放检验、污染控制技术等环保信息。(三十八)加强宣传引导和国际合作。广泛宣传解读相关政策举措,大力普及大气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和知识,提升公民大气环境保护意识与健康素养。加强大气环境管理和防沙治沙国际合作。推广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经验、防沙治沙实用技术和模式,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三十九)实施全民行动。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大气环境保护。政府带头开展绿色采购,全面使用低(无)VOCs含量产品。完善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公众积极提供环境违法行为线索。中央企业带头引导绿色生产,推进治污减排。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改善空气质量。
  • 生态环境部通报8月中上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p & nbsp & nbsp 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及长三角、东北、华南、西南、西北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开展8月中上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如下: /p p br/ /p p 一、京津冀及周边区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8月中上旬,大气扩散条件总体一般,前期持续高温,区域中南部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局地可能出现重度污染;后期受降温及可能的降水过程影响,区域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其中,8月1~6日,大气扩散条件不利,同时受持续高温影响,区域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中南部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京津冀中部个别城市可能达到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O3和PM2.5;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7~10日,受北风降温及可能的降水过程影响,区域大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中南部可能出现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O3和PM10;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10日后,温度和湿度预计有所下降,区域大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个别城市可能出现O3中度污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北京:8月中上旬,前期预计出现O3轻至中度污染;后期大气扩散条件较有利,空气质量以良为主。其中,8月1~5日,持续高温、湿度较大,大气扩散条件较不利,空气质量为轻至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O3,PM2.5污染水平也较高;6~10日,降水过程明显增多,大气扩散条件较有利,空气质量以良为主。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二、东北区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8月中上旬,前期个别地区有O3中度污染风险,中后期大气扩散条件好转,以优良为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其中,8月1~5日,东北区域温度较高,预计黑龙江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辽宁、吉林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辽宁省中西部可能出现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O3;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6日后,东北区域温度略有降低,受间歇性降水影响,大气扩散条件转好,预计区域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个别城市可能达到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O3。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三、长三角区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8月中上旬,先后受台风影响,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为O3。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其中,8月1日,整体空气质量为良至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O3;2~4日,受台风影响,整体空气质量为优至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5~9日,中北部空气质量为良至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O3,南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10~15日,整体空气质量以良为主。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四、华南区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8月中上旬,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珠三角地区可能出现短时轻至中度污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1~3日,区域大部大气扩散条件较有利,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4~6日,西部大气扩散及湿清除条件较有利,其他地区条件一般,整体空气质量为优至良,其中广东中北部局部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O3;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7~9日,区域整体空气质量为优至良,其中广东中北部良至轻度污染,局地可达中度污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10~15日,华南地区仍有一次高温过程,区域大气扩散条件一般,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其中部分时段地面微风或静风,天气晴热,珠三角中西部轻至中度污染。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五、西南区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8月中上旬,前期降水较多,空气质量以良为主,川东北个别城市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上旬后期至中旬前期,四川盆地内有一次O3轻度污染过程,个别城市可能出现中度污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其中,8月1~5日,区域大部降水,湿度大,但四川盆地东北部局部仍有高温,达州、南充、广安等城市可能出现轻度污染,西南区域内其他城市以良为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6~9日,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川南、川东北城市晴天少雨、高温,以轻度污染为主,成都平原局部城市为轻度污染,云南、贵州、西藏大部城市空气质量为优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10日以后,四川盆地内云量少,降水少,太阳辐射偏强,气温偏高,四川盆地内易形成O3区域性污染,重庆、自贡、宜宾、内江、达州、成都等城市可能出现中度污染,四川盆地其他城市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西南区域其他城市以良为主。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六、西北区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区域大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个别地区可能受到局地沙尘过程影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其中,8月1~3日,区域中部及东部可能出现阵性降水,空气质量为优良;区域其他地区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4~5日,O3生成条件有利,区域大部地区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东部地区个别城市出现轻度污染;5日,陕西中南部、青海受降水过程影响,空气质量为优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6~8日,区域大部持续受副高控制,易形成O3污染,区域大部地区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个别城市出现中度污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9日,受冷空气影响,区域大部地区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陕西西部、甘肃可能出现降水过程,空气质量为优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10~12日,区域东部个别城市出现轻度污染;中部出现降水过程,空气质量为优良;区域其他地区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13~14日,区域大部地区空气质量以良为主,局地出现轻度污染。 /p p br/ /p
  • 上海空气质量预报"大本营":指纹的重量天平都能称出
    一些极端精密、昂贵、罕见的仪器昨天在媒体面前亮相,以便于公众在世界环境日到来前,了解上海在环保监测方面拥有的能力。其中包括一台能称出指纹重量的天平&mdash &mdash 全国只有两台,每台价格超过200万元。   为了保证这台天平正常工作,上海空气质量预报的大本营&mdash &mdash 市环境监测中心特意在地下为它打造了一间恒温、恒湿、宁静无振动实验室,虽然只有十多平方米,但装修成本也高达200万元。门口大屏幕上显示的温湿度指数表明了这台仪器的娇贵之处&mdash &mdash 19.9℃,49.9%,都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这台天平看起来就像普通电子秤,被放置在一个单独隔间的玻璃柜中,只有操作员能进入这个隔间。它的本职工作是称出研究者通过一种特殊滤膜从空气中拦截的PM2.5等微粒。真正操作天平的不是人,而是一只机械臂,它根据程序从架子上取下样品放入天平,每个样品称三次,取平均值。之所以要用机械臂,是因为人的因素会极大地影响其精度。实验室负责人告诉记者,按下一个指纹,你就会失去极其微量的皮脂,大约是10微克,是该天平最小感应重量&mdash &mdash 一千万分之一克的100倍。   这台天平并非环境监测中心拥有的最昂贵仪器。在大楼里一间不起眼的实验室,桌上摆着一台看似打印机的设备。记者被告知,它的名称是&ldquo 飞行质谱仪&rdquo ,价格超过400万元,用途是分析出空气中所含物质的化学成分。   在市环境监测中心,记者还看到了其他一些罕见的仪器&mdash &mdash 在实验室走廊的架子上,摆着几十个水壶状的金属罐,用来盛放全市的空气样品,每个价值6000元。取样前,它们被抽成真空,然后在取样点打开阀门,让空气进入。回到实验室,罐中的空气在被冷却成液体后,注入分析仪器,完成成分解析。   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魏化军告诉记者,&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该中心能力建设专项投入总额超过1亿元,现在已能监测空气、水、土壤、噪声等九大类物质的600多个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年,该中心为全市提供上千万条各类监测数据,为政府全面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开展环保治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