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等温微分微型流化床气固反应分析仪

仪器信息网等温微分微型流化床气固反应分析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等温微分微型流化床气固反应分析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等温微分微型流化床气固反应分析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等温微分微型流化床气固反应分析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等温微分微型流化床气固反应分析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等温微分微型流化床气固反应分析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等温微分微型流化床气固反应分析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等温微分微型流化床气固反应分析仪相关的资讯

  • “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方法与分析仪”鉴定会在京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4月1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对过程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方法与分析仪(MFBRA)”组织了成果鉴定会。鉴定专家委员会由北京化工大学刘振宇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郭占成教授、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张经华研究员、北京石油大学孙国刚教授等10名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组成,鉴定会由中科院计划财务局成果专利处处长杨兴宪博士主持,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此次鉴定会。 鉴定会现场   鉴定程序包括项目负责人做研究技术报告、仪器演示、专家宣读测试报告、用户做使用报告、专家质疑、专家委员会讨论鉴定意见及宣读鉴定意见。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光文研究员所作的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并严格审核了该项目的科技查新材料、用户使用报告及证明、商业化推广情况报告等材料,并对“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整套仪器进行了现场考察。 项目负责人许光文研究员做研究技术报告 专家组现场考察   经过鉴定委员会专家的质询与充分讨论,一致形成以下鉴定意见:   1、研发单位提供的鉴定材料齐全,翔实可靠。   2、该成果首次利用微型流化床作为反应器构建了气固反应分析方法与分析仪。同时,利用流化床反应器有效抑制扩散影响,实现了反应物快速加热 通过微型流化床反应器和集成脉冲微量反应物进样,实现了流化床中气固反应的等温微分化,研发了定点温度下的气固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等温微分测试方法与仪器,填补了快速升温下等温微分反应测试仪器的空白,所求算的气固反应动力学参数更加趋近本征反应特性。   3、研制的微型流化床分析仪紧凑实用、操作性强,配置合理。测试表明:性能稳定、数据重复性好。   4、该分析仪器弥补了以热重为代表的气固反应分析仪加热速率低、扩散影响大等不足,丰富了气固反应分析手段,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能源、材料、环境、生物等领域。   专家组还建议,该成果创新性强,研制的仪器属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尽快加强该仪器的集成和产业化。   微型流化床分析仪(MFBRA)是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新型气固反应测试与分析仪器。该仪器填补了气固反应等温微分测试方法与测试仪器的空白,具有快速升温、测试结果趋近反应本征、易于操作,重复性好等特点。在2010年“第八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10)上,微型流化床分析仪(MFBRA)荣获了自主创新金奖,并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MFBRA)荣获自主创新金奖   先进能源关键技术与仪器装备亟需强化——访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光文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微型流化床反应动力学分析仪研制成功
    近日,过程工程所许光文研究员主持的中科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微型流化床反应动力学分析仪研制”通过验收。   化工、冶金、能源、材料、环境等领域涉及大量气固反应,通常通过热重分析仪测试其反应特性,推导反应动力学参数。但是,热重分析不能在线供给固体反应物,升温速度缓慢,受气体扩散影响严重。因此,许光文研究员于2006年提出利用微型流化床作为反应器的气固反应动力学测试思想,以克服上述热重分析方法的弊端,通过检测反应生成气的典型组成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测试任意温度下的气固反应速度,分析推导反应动力学。   在中国科学院仪器研制专项资金的支持下,许光文研究员的课题组通过与国产热重分析仪专业企业——北京恒久科学仪器公司合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工作,成功研制了微型流化床反应动力学分析仪(MFBK: Micro Fluidized Bed Kinetic analyzer)的样机(见图),并实现与在线微型质谱检测仪的联用,经系统试验,获得了系列新型测试结果,展现出它的优点和应用潜力。   MFBK适用于颗粒物料参与及颗粒催化剂催化的所有气固反应,包括化工(化学品分解、氧化、还原、加氢) 冶金(矿石还原、焙烧) 能源(煤/生物质热解、燃烧、气化、碳化) 材料(发射药/炸药分解、爆炸) 环境(固废热解/燃烧/气化、废气吸收/氧化/吸附)。它有效克服了热重分析的升温速度慢、扩散影响大等弊端,通过在线颗粒反应物供给,实现了任意温度下气固(颗粒)反应速度的测试,并提供了分析反应参数、揭示反应机理,特别是适合于快速颗粒反应测试的功能。   MFBK作为一种新型固体(颗粒)反应测试仪器,具有快速升温、趋近颗粒反应本征、易于操作,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其良好的功能及其与质谱的匹配性,引起了美国AMETEK质谱分析仪制造公司的兴趣。双方为此签订了合作研发协议,研制偶联AMETEK在线质谱分析仪的集成化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器,北京科技大学于2009年4月订购了该仪器。
  • 气固反应动力学分析方法与仪器研讨会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3月25日上午,由中科院计财局条件装备处组办、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承办的“气固反应动力学分析方法与仪器研讨会”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举行。会议邀请了煤炭、生物质、矿产资源、环境、石由加工、航天材料、多晶硅等涉及气固反应的重要领域的近20名国内专家学者参加,科技部、科学院、北京市科委和过程所的相关领导出席并致词或介绍了有关政策。此次研讨会的目的在于回顾气固反应动力学分析方法与仪器的发展,把握不同领域的需求,分析尚存问题并探讨解决办法,以期形成自主新型的反应动力学分析方法与分析仪,推动学科发展和分析水平升级,填补方法与仪器的空白。 研讨会现场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研究员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研究员在研讨会前的致词中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参会表示感谢和欢迎,并介绍了近年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仪器研制、基本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工作进展。最后,张锁江研究员希望,在座的领导与专家能够对“微型流化床反应动力学分析仪”研制项目以及过程所其它方面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胡荣祖教授 报告题目:关于气固反应热分析动力学的几个问题   研讨会首先由《热分析动力学》著者、原西北大学教授胡荣祖先生,《应用化工动力学》译者、原太原理工大学教授郭汉贤先生作了专题报告。胡荣祖教授介绍了气固反应动力学的反应机理、关键参数以及半导体脉冲补偿式量热测试单元的结构原理,最后,胡荣祖教授重点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如经验级数自催化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计算系统、含能材料感度估算系统以及自加速分解温度-热点火速度-绝热至爆时间计算系统等。 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研究所原所长郭汉贤教授(由过程所余剑博士代讲) 报告题目:非催化气固反应动力学分析方法概述   郭汉贤教授的报告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余剑博士代讲,报告对非催化气固反应化工动力学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研究非催化气固反应动力学,需要有良好的反应设备和科学的数学模型,硬件、软件同时并举才能事半功倍。而动力学的研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故热重装置和流化固定床反应装置缺一不可。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光文研究员 报告题目: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方法、仪器及典型应用   上午,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许光文研究员还系统汇报了其团队自主研发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方法与仪器的过程和已经实现的典型应用。在报告中他介绍到:气固反应分析动力学是化学、化工、能源、材料、环境等众多领域的研发工作的起点,但是,现有的气固反应分析动力学方法几乎均采用非等温加热方法,无法在线供给反应试料,存在着难以测定非稳定物质及快速反应的动力学、受传热及扩散的影响严重等缺点。他团队研发的微型流化床反应动力学分析方法以分析仪(MFBRA:Micro Fluidized Bed Analysis)可克服这些缺陷,提供有效的等温微分反应分析方法和测试工具。 微型流化床反应动力学分析仪(MFBRA)   MFBRA首次利用微型流化床作为反应器,构建了气固反应分析方法与分析仪。利用流化床反应器有效抑制了扩散影响,实现了对反应物快速的加热 通过集成微型流化床反应器和脉冲微量反应物进样,实现了流化床中气固反应的等温微分化,形成了定点温度下的气固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等温微分测试方法与仪器,填补了快速升温条件下等温微分反应测试方法与仪器的空白,可望与热重分析仪器形成互补性科学工具,实现气固反应的等温微分、快速原位(升温)和低扩散影响等技术特点。   经过三年多的应用实践,MFBRA分析方法与各部件结构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优化,颗粒反应物供给时间0.1s,测量重复性误差3.0%。通过应用于石墨燃烧过程中的等温微分反应特性的分析测试,成功证实了MFBRA的等温微分特性 运用MFBRA首次成功测试了Ca(OH)2捕集CO2的动力学特性,展示了仪器拥有的原位反应特性;该仪器对生物质及煤热解等快速复杂反应显示了很好的适应性,剔提供揭示反应机理的有效基础数据;比较热重测试的CO还原CuO反应特性,MFBRA对该反应显现了明显了低扩散影响。   最后,许光文研究员提出了进一步研发基于微型流化床的气固反应分析方法与分析仪的计划:将通过集成质谱等分析仪和提高仪器自控及美观水平,希望MFBRA能成为国际先进水平的我国自主创新仪器,与程序升温脱附(TPD)设备、程序升温还原(TPR)设备、热重分析(TG)设备等并驾齐驱,成为国内外市场中的反应分析高端产品。 北京市科委政策法规处李萍女士 报告题目:北京市支持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相关政策解读   会议也邀请了北京市科委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的李萍女士通过专题报告,系统介绍北京市对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政策,重点解读了北京市支持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的12个重点政策,并现场回答了与会者问题。   基于上午的主题报告,研讨会的下午针对“气固反应动力学分析方法与仪器发展”、“自主分析方法与分析仪器及应用”、“不同行业领域对气固反应分析的需求特性”等主题,与会专家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与交流互动,各位专家结合自身的研究工作经历,提炼了各行业中在气固反应分析方面尚存的难题,希望的分析方法与测试工具,对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发的微型流化床等温微分反应分析方法与分析仪的功能扩展和解决尚存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通过总结与会专家的讨论意见,许光文研究员总结了进一步发展等温微分反应分析方法、解决各行业尚存问题或满足各行业特定需求的技术方向。在近四个小时的讨论中,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相关报道:   微型流化床反应动力学分析仪研制成功   “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方法与分析仪”鉴定会在京召开   先进能源关键技术与仪器装备亟需强化——访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光文研究员
  • 4626万 过程所获重大科学仪器专项支持
    近日,过程工程所许光文研究员主持的“微型流化床等温微分流(气)固相反应分析仪研发与应用示范”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资助,资助总金额为4626万元。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光文研究员   “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是在2006年度中国科学院仪器装备专项及过程工程研究所仪器研制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光文课题组自行研制的分析仪器。该仪器首次利用微型流化床作为反应器构建了气固反应分析方法与分析仪,实现了反应物快速加热和流化床中气固反应的等温微分化、有效抑制了扩散影响,形成了定点温度下的气固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等温微分测试方法与仪器,填补了快速升温下等温微分反应测试仪器的空白,致使所求算的气固反应动力学参数更加趋近本征反应特性。该方法与仪器弥补了以程序升温为基础的传统气固反应分析方法与分析仪加热速率低、扩散影响大、难以对热不稳定物质进行定点温度测试等不足,丰富了气固反应分析手段,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能源、材料、环境、生物等领域。2010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成果鉴定意见:该仪器创新性强,属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前期研发的与气体分析分离式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方法与仪器获得2010年度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一等奖、第八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2010)自主创新奖金奖、相关基础研究论文在2010 Int. Symposium on Gasif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获得优秀论文奖。 微型流化床等温微分流(气)固相反应分析仪   通过本次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的支持,将进一步研发建立集成气体分析和微型流化床反应系统的一体化等温微分反应分析仪和配套的等温微分反应动力学解析软件,同时通过与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洁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发微型流化床等温微分反应分析方法和仪器对气固反应分级与原位解耦、化学气相沉积、催化过程积碳、液体原料裂解、三相浆态等温反应、外场环境气固反应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流固相反应的应用方法和技术,形成等温微分微型流化床等温微分反应分析方法与仪器的系列功能化扩展。通过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还将建立该新型仪器的生产加工能力,构建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基础,并建立多相反应分析测试中心,面向全国提供分析测试服务。在已有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的系统工作,将在今后3年将形成20套左右等温微分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的应用推广。 启动会议现场   相关新闻:   先进能源关键技术与仪器装备亟需强化——访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光文研究员   气固反应动力学分析方法与仪器研讨会召开   “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方法与分析仪”鉴定会在京召开   微型流化床反应动力学分析仪研制成功
  • 过程所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年度研讨会召开
    “微型流化床等温微分流(气)固相反应分析仪研发与应用示范” 年度研讨会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1月6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微型流化床等温微分流(气)固相反应分析仪研发与应用示范”年度研讨会在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北京市市政管委培训中心召开。科学技术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科研条件处和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条件装备处有关领导,由该专项项目的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李洪钟院士,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岳光溪院士,项目应用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科技大学郭占成教授,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朱明凯、东华理工大学陈焕文教授等构成的专家组专家,以及本项目的各任务负责人及研究骨干共40多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现场   “微型流化床等温微分流(气)固相反应分析仪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于2011年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立项,牵头单位为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参与单位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洁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光文研究员担任项目负责人。   自2011年9月项目立项以来,为了组织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组先后组织召开了专项项目启动会、“‘一组两委’、监理、任务负责人全体会议”、半年进度研讨会等会议活动。此次年度研讨会,通过项目总体进展汇报、子项目工作进展汇报、专家讨论等,对项目已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分析探讨了今后研发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项目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热能系岳光溪院士主持会议 项目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李洪钟院士出席会议 项目应用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科技大学郭占成教授出席会议   会议中,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科研条件处姚冠辉项目主管首先代表科学院感谢科技部对中科院所承担的各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项目的支持。回顾了科学院对过程所研制基于微型流化床的流固相反应分析仪工作的关注,并祝贺项目承担单位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所取得的可喜进展,对在科技部支持下深入研发和推广应用所研制的仪器及其应用方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项目负责人许光文研究员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的年度总体进展情况和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克服的技术问题。许光文研究员首先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情况:流(气)固相反应分析一直主要利用非等温方法与仪器,如热重分析仪,目前世界上尚没有商业化的等温微分流(气)固反应测试方法与分析仪。项目计划利用微型流化床反应器在实现快速升温、扩散抑制作用的同时确保反应微分化、建立等温微分流固相反应分析(MFBRA)方法的思想,通过集成脉冲进样与快速过程质谱在线监测、研制微型流化床等温微分流固相反应分析仪。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研制反应分析一体化的商业型等温微分反应分析仪;拓展五项等温微分反应分析在重要领域的应用;形成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产品应用与测试服务能力。 MFBR-S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   据介绍,项目在2011-2012年,已经形成了与在线质谱分离的商品化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并成功销往韩国SK集团、重庆大学、新疆大学等单位,配合上述仪器研发的设计、制作、组装的标准化技术体系也已初步建立。此外,项目组在过程研究所建成“流固相微反应技术研究中心”,与中科洁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建立了“流固相微反应分析工程中心”,并将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专利对中科洁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实施技术许可。同时,项目成功拓展了微型流化床反应对常压水蒸气反应的应用,开展了系列应用验证,并初步实现仪器化;在串级反应原位解耦方法、微型流化床反应在线颗粒采样、液体原料在线进样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创新的应用功能拓展仪器方案。快速质谱分析仪的研发也取得重要进展,同时还验证了微型流化床最小化气体返混的特点和接近气体平推流的条件。目前项目申请国际专利1项,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申请注册了MFBRA及ECI图形商标,正在准备进行ISO9000认证。   对于项目接下来需要克服的主要技术难题,许光文研究员介绍说主要有在线气体快速检测、高浓度梯度变化气氛的质谱寿命、扩展功能反应器及反应实现方法、质谱与微型流化床反应一体化集成、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标定与使用规范化、本征动力学求算、高温反应器研制等。随后,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郭洋洲、华中科技大学张世红代表项目的子任务承担单位,汇报了其所承担的项目子任务的进展情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承担了项目子任务“微型流化床气固多阶段解耦原位反应动力学分析仪”的研究工作,孙绍增教授为项目负责人。会议中郭洋洲表示,目前该子项目已经形成了仪器需要的技术方案;研制了完整的实验装置,并针对预热、操作条件等进行了实验、CFD模拟研究,以辅助反应系统的优化设计;项目重点对子任务反应器进行了多次优化改进,形成了系列兼容性较好的反应器;同时针对仪器研制,与项目工程中心的合作正在有序展开,单一来源的招标工作基本完成,现已进入实质加工、组装阶段;在配备快速质谱后,接下来的实验研究将快速有序展开。   华中科技大学承担项目子任务“微型双床燃料分级热转化气固反应动力学分析仪”的研究,姚洪教授为项目负责人。会议中华中科技大学介绍说通过一年的工作,目前关键技术已经取得基本突破,下一步将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进一步优化反应的结构参数,确定合适的操作参数;计划完成微型双床燃料分级反应台架的整体搭建及调试,并开发配套的伺服机构及控制软件,摸索操作规程,完成典型样品的测试;此外,还要建立仪器标定的标准步骤,摸索畸波校正的反算算法。   基于项目及子任务的进展状况汇报,与会专家就流固相反应分析方法的发展,本项目的创新性、竞争力和潜在应用,需要突破的重要技术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会专家在充分肯定本项目研究内容的自主创新性,和研发仪器对于以煤炭利用等为代表的重大流程工业技术的研发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明确强调:项目组在突破技术难题的同时,要强化仪器生产的工程能力建设、实现仪器制备与使用的规范化,并建议明确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的应用范围,提炼对于快速、慢速等特殊反应的测试所存在的挑战,创新解决方案。   科技部条财司科研条件处处长孙增奇、副处长马晋并总结了研讨会,高度赞扬了过程所在该项目的仪器研制及推广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希望过程所的项目能努力成为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项目产品化和推广应用的典范,还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加强工程化和可靠生产工艺建立、明晰知识产权保护和规避、发挥‘两组一委’作用、紧密项目任务间配合、重视仪器经济性与功能的竞争优势”等重要建议和要求。   最后,许光文研究员表示,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建议对项目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项目组在后续工作中将会结合各位专家及领导的意见,更好的推进项目实施。   会议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参观了依托过程所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项目而建立的“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工程中心”。工程中心位于北京市大兴县城内,主要承担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的组装和调试工作,以支撑项目所研制仪器的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形成。 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工程中心   关于“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   “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是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光文课题组自行研制的分析仪器。该仪器首次利用微型流化床作为反应器构建了气固反应分析方法与分析仪,实现了反应物快速加热和流化床中气固反应的等温微分化、有效抑制了扩散影响,形成了定点温度下的气固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等温微分测试方法与仪器,填补了快速升温下等温微分反应测试仪器的空白,致使所求算的气固反应动力学参数更加趋近本征反应特性。该方法与仪器弥补了以热重为代表的气固反应分析方法与分析仪加热速率低、扩散影响大等不足,丰富了气固反应分析手段,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能源、材料、环境、生物等领域。该仪器于2010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一等奖及第八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2010)自主创新奖自主创新金奖。
  • 2011科学工具创新论坛在京召开
    相关新闻:三院士获首届“创新方法成就奖” 2011创新方法高层论坛隆重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12月20-21日,2011创新方法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该论坛特设“科学工具创新分论坛”。该分论坛由创新方法研究会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协办,吸引了60余名仪器相关行业从业者参加。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亦参加了本次活动。 论坛现场 创新方法研究会科学工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开发处处长张经华先生主持会议   本次论坛由创新方法研究会科学工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开发处处长张经华先生主持,清华大学化学系分析中心主任张新荣教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光文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王静研究员、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章诒学女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仪器厂高级工程师范晓逶先生、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段忆翔教授分别作了报告。 清华大学化学系分析中心 张新荣教授 报告题目:分析方法创新与分析仪器发展   张新荣教授通过分析PTR四极质谱仪、电喷雾离子源(ESI)、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附离子源、DART 离子源等质谱仪器部件的研发案例,得出“分析方法创新是分析仪器创新的重要源泉”的结论。   他认为:我国分析仪器落后的原因并不是精密加工技术落后制约的,缺少创新思想是我国分析仪器真正落后的原因 分析仪器创新都是由需求产生、由方法创新起步,产学研共同协作完成的。国内目前缺少一个把分析方法转化为样机的研发平台。由于中国的仪器公司目前不具备建立大而强的研发队伍的实力,政府应该承担起组织和支撑这类研发团队的义务。并倡议改变单纯依靠项目资助的现状,在全国设立若干产学研结合的仪器研发中心,政府给与持续的财政支持,企业牵头但考核的并行标准是技术创新与转化。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许光文研究员 报告题目:流固相反应分析方法创新与仪器化研究   许光文研究员非常赞同张新荣教授的观点,他以自己的研究项目为实例介绍了在工作中如何进行方法创新。   热重分析作为流固相反应测试方法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存在不能测试热不稳定易分解物质、测试结果偏离反应本征、工业放大偏离最优化等问题。许光文研究员创新性地将微型流化床反应器引入流固相反应分析,并研制了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MFBRA),建立了完整的分析方法,与热重分析形成互补的科学工具,具有等温、微分、快速原位(升温)、低扩散影响等技术特点。   下一步,许光文研究员还将对MFBRA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针对非等温方法尚难分析测试的重要流固相反应扩展应用功能,并对分析方法进行集成,建立相关方法的数据库。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王静研究员 报告题目:国产科学工具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王静研究员介绍到: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注度日渐提高,中国也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 目前,我国共有3913家食品类检测实验室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总投资59.06亿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础设施项目”投资88亿元,建成的实验室可检测各类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添加剂、重金属含量等上千个指标。“十二五”还将投入190亿元用于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将建立1824个县级检验检测机构。   王静研究员还分析了用于检测农产品农兽药残留、毒素、违禁添加物、有毒有害元素、致病菌、转基因产品、农产品品质等项目的国产仪器的发展情况,并强调要发展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技与实验室样品前处理仪器。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章诒学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实现原子吸收光谱仪便携化的几点体会   章诒学总工程师在报告中介绍了北分瑞利与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合作,共同成功研发便携式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案例,分享了在这个过程中将前沿的科学仪器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型产品的经验与体会。   (1)产学研用合作是实现仪器创新的源泉。企业应主动联合研究机构和高校,进行科研成果的产品转化。对于研究机构或高校取得的科研成果,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并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后再做成果转化的决策。(2)新研究平台是实现仪器创新的基础。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在仪器创新中各自的缺陷,应在三者之间搭建创新研究平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行科学仪器的创新研究。(3)做好市场推广开发是创新仪器立足之本。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仪器厂 范晓逶高工 报告题目:医学实验设备全程质量控制   范晓逶高工在报告中介绍了其所在单位研发的医学科研设备全程质量控制系统。实验室科研设备的管理存在设备经费的高投入与设备使用的低利用率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医学科研实验室中更加突出。医学科研设备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是一种系统型、集约型、主动型的保障管理模式。   通过安装医学科研设备全程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对采购、验收、使用、计量、维护等环节进行控制与管理,建立统一、便捷、高效的仪器质控管理平台,可以促进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管理成本,保障科研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 段忆翔教授 报告题目:奇妙的等离子体   段忆翔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等离子体的各种用途,以及他利用等离子体研制的各类仪器与装置,以及这些研发成果的应用情况。   等离子体是除气态、固态、液态外的物质存在的第四态,其在分析化学、表面处理和修饰、环境监测、汽车工业等领域应用广泛。围绕等离子体技术,段忆翔教授带领团队研发了便携式空气微粒及溶液检测器、TOFMS级联离子源、激光腔衰荡光谱、微等离子体手持式检测器等装置。
  • 流化床颗粒制备过程多传感器融合测试技术研究获进展
    流化床颗粒制备反应器具有结构简单、传热传质速率高、能耗低和能够实现连续化生产的优点,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以及农业领域中的催化剂、药品和化肥等颗粒的制备过程。由于流化床颗粒制备过程通常涉及气、液、固三相掺混,反应器内部的流动呈现出时空非稳态和多尺度效应。流化床颗粒制备过程的关键参数在线监测和过程诊断是国际多相流测量领域的热点与难点,而现有的在线监测技术多基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信息有限,且受到运行条件的限制,难以用于解析流化床反应器内部复杂多相流动的特性以及为过程调控提供数据支持。   针对流化床颗粒制备过程在线测量面临的挑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开发了结合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高速摄像(CCD)、声发射(AE)和压力传感器的非侵入式多模态融合测量技术,提出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分析方案(图1)。该团队开发了新型组合电极ECT传感器,实现了流化床反应器的高质量断面成像和内部参数分布信息的获取。进而,该研究将ECT断面图像信息、颗粒流高速摄像数字图像分析和压力信号时频域分析相结合,基于信息互补和相互验证,准确识别了正常喷动和加湿-干燥过程中的典型流态以及流态转变,揭示了不稳定喷动产生的原因(图2)。   为获取更多颗粒流动微观尺度信息,科研人员将ECT断面图像信息与高频声发射(AE)信号时频域、递归分析相结合,实现了流化床颗粒制备过程中颗粒团聚现象的识别以及颗粒流动性变化、失流演变过程的准确监测。该研究同时结合ECT和CCD图像信息和原始数据,基于pSNN神经网络,提出了颗粒湿度分级预测模型(图3)。与传统方法相比,颗粒湿度的预测精确度明显提升。该研究为流化床颗粒制备过程在线测量技术的工程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上,并在首届多相传输及能源转化利用国际会议上作了报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对外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的支持。上述成果由工程热物理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合作完成。
  • 快速热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仪样机研制成功
    “热”诱发或驱动的化学反应是工业反应的主体,占工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90%,反应诱发和反应进程快,因此难以实施“快速热化学反应”的在线精准测试。如何对其进行科学测试与精准分析,一直是科学仪器研制和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记者从不久前召开的“快速热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仪”项目研究进展与成果产业化推进会上获悉,经过研发团队的科技攻关,该项目已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快速热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仪”样机,并已与行业龙头企业展开合作,加快推进国产化进程。由于国内外长期缺乏快速热化学反应特性测试和反应动力学分析的有效方法和仪器,2022年,“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设立了“快速热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仪”项目,在辽宁省科技厅组织下,由沈阳化工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10家产学研相关机构,在热化学快速反应转化器和小分子、大分子、杂原子等气体产物的快速在线检测方法和仪器方面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仪器研制。该项目负责人、长期从事热化学反应测试与分析领域研究的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许光文教授介绍,通过联合攻关,科研人员将研制出我国首套完全国产化、潜在领先国际同类仪器的热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仪系统,用来分析产物生成反应动力学、测试全产物质量动态演变特性。2005年以来,许光文创建了利用微型流化连续平推流反应器,开展热化学反应测试与分析的方法并研制出系列仪器,取得较系统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成果。这些成果成功应用于国内外100余家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填补了我国热化反应分析领域自主成果的空白。据悉,该项目的研究,将进一步形成有效科学手段,深入研究和认识快速热化学反应规律,揭示反应产物生成过程特性,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目前,沈阳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已与我国颗粒测试技术领域龙头企业达成合作,全面推进热化学反应分析仪的国产化和产业化进程,以促进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
  • 德国Diosna实验室流化床在中国医药研发中心顺利安装
    德国Diosna公司的一步制粒干燥机/实验室流化床MiniLab XP于2020年6月在中国医药研发中心顺利安装并通过验收,在一周的安装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应用实验,包含:湿法制粒后的样品干燥、一步喷雾造粒过程、Wurster底喷微丸包衣过程;分别对球形微丸和不规则微丸进行了多次包衣,样品表面的包衣层十分均匀,效果良好;同时对MiniLab XP的新颖控制功能进行了演示和验证:粘合剂喷雾压力和过滤袋反吹压力的数字显示和控制,MiniLab XP所有的实验参数和配方实现了PLC控制的全程数字化,便于用户轻松地完成重复性实验和一致性验证。德国Diosna公司是世界上No 1 混合湿法制粒机的发明者,也是世界上早期实现不同锅体可更换的设计者,拥有多项zhuanili技术,提供从实验室类型的小型研发设备,到大规模生产的整条制粒干燥生产线:湿法制粒+整粒+流化床+整粒+片剂包衣;实验室流化床MiniLab XP内置变频风机、内置六个过滤袋,进风流量、进风温度、样品温度、出风温度数字显示和控制,可编程全自动控制造粒过程,可以选择:1升、3升、5升、7升的罐体,最MAX样品处理量达到3.25公斤,同时适合实验室的少量样品和中试放大的研发实验。
  • CISILE 2010自主创新奖公布
    2010年4月8日晚,第八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自主创新奖颁奖仪式及答谢晚宴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先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薛一平先生、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王顺昌先生、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闫成德先生、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理事长刘清珺先生、北京京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岩先生、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跃光先生、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朱明凯先生、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闫增序先生、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特别顾问臧公玉先生、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林炳先生以及参展单位相关负责人近千人出席。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展览交流部欧阳良主任主持晚宴,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跃光致辞,副理事长朱明凯对自主创新奖评审过程进行了说明,并宣布了获得金奖、银奖以及金奖提名的项目及承担单位。 CISILE 2010自主创新奖金奖获奖厂商合影 CISILE 2010自主创新奖银奖获奖厂商合影 金奖:8项 上海约顿机房设备有限公司、广州约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JOV系列恒温恒湿实验室专用高精密空调机 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UM30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Labspark750火花光谱仪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DWS-296氨(氮)测定仪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MFBRA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 北京瑞利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UV-220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济南试金集团有限公司 SXW-300钢绞线松弛试验机 银奖:9项 重庆四达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SDJ702G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THICK800AX荧光光谱仪 北京科创海光仪器有限公司 AFS--9700全自动注射式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计 北京君意东方电泳设备有限公司 JY-TD331变性梯度电泳系统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GC126气相色谱仪 LYS16A烘干法水分测定仪 北京瑞利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MSP--8600微波消解萃取仪 深圳市朗石生物仪器有限公司 LumiFox2000手持式水质毒性分析仪 湖南赫西仪器装备有限公司 3H30RI智能高速冷冻离心机 金奖提名:2项 北京时代之峰科技有限公司 TRL400激光粗糙度仪 湘潭市仪器仪表成套制造有限公司 MZ–1A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智能分析仪
  • “掌上HSCE,把电泳捧在手心里”——浙大团队在微型分析仪器研制方面再创新高
    p   近日,浙江大学方群教授研究组研制出一台可完全手持并独立工作的高速毛细管电泳分析仪,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尺寸最小的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的高速毛细管电泳分析仪,该成果以“A Low-Cost Palmtop High-Spee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Bioanalyzer with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ion”为题发表在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并得到separationNOW.com网站的亮点报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e0f43721-a7ac-462c-94aa-a0fb41e09f23.jpg" title=" 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掌上高速毛细管电泳生化分析仪外观 /strong /p p   高速毛细管电泳(High-spee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HSCE)技术自1991年被提出以来,因其快速、高效又耗样量少的特点,在分析化学领域得到快速发展。近年,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 POCT)、环境监测、现场勘查和空间探测等领域的发展对分析仪器的微型化和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于微流控技术的发展、电子元件的集成,小型化也成为HSCE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麻雀虽小五脏全,极简策略显神通 /strong /span /p p   这款掌上HSCE分析仪整体尺寸仅为90 mm× 75 mm× 77 mm(长× 宽× 高),重300 g,成本只有约3500元。体积虽小,但内部却集成了缺口管阵列自发进样模块、毛细管电泳模块、正交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模块、高电压模块及电子电路控制模块这五大部分。在该仪器研制过程中,采用了“极简微型化”的策略,即基于对仪器分析原理的本质化理解和前期基础研究的成果对仪器进行最大程度的简约化系统设计,保留核心功能,删减暂不必要的次要功能,同时充分借用其他学科领域内低成本的商品化元器件构建仪器系统,达到简化系统结构、缩小仪器体积、大幅降低仪器成本的目的,同时在分析性能上仍可达到与常规分析系统相当的水平。 /p p   该研究组之前发展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缺口管阵列自动进样技术、皮升级平移自发进样技术、斜45° 检测正交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技术等,为微型化HSCE分析仪的研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极简微型化策略和低成本元器件的采用,以及对仪器电子电路的最大程度的集成与优化共同促进了这款微型化仪器的出台。利用在淘宝网上购买的数码相机自动对焦模块中使用的微型平移台,以及200 μL离心管,即可构建一个自动化的缺口管阵列自动进样系统,体积仅为传统平移台系统的百分之一,其移动距离可达到17 mm,定位精度达到10 μm,而其成本仅为20元。 /p p   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模块研制过程中,虽然遵从极简微型化策略而使用了小体积的405 nm激光二极管光源、光电二极管检测器和聚焦透镜,但通过采用独特的斜45° 正交型光路以及对系统的深入优化和挖掘潜力,仍能保留较高的仪器检测性能,在S/N=3的条件下,对荧光素纳的检出限达到1.02× 10-9 M,足以与部分使用光电倍增管的常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相媲美。此外,通过采用自主设计和加工的整体型光路框架可将激光光源、激光聚焦透镜、毛细管支架与对准装置、荧光收集透镜、荧光滤光片、光电检测器等元件集成于一体,使得整个检测模块的体积仅为44 mm× 42 mm× 40 mm。 /p p   在毛细管电泳分离部分,利用缺口管进样系统和平移自发进样方法可实现90 pL的微体积进样,即不需采用昂贵和加工复杂的电泳芯片,只采用普通的短毛细管即可完成高速毛细管电泳分离操作。同时,利用微型化的高电压模块(22 mm× 22 mm× 22 mm),可提供0 至 - 6000 V 的电泳电压。 /p p   熟悉分析仪器研制的人都知道,要实现分析仪器的微型化,仪器的电子控制系统是关键难点之一,电子控制系统需要实现荧光信号的实时采集和处理、图谱的实时显示及数据的保存。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真正的掌上型应用,整个系统需要由小体积的电池供电,而分析仪中的激光二极管、微型平移台和电泳高压模块对电池来说均是耗电的大户。因此,系统除了选用超低功耗嵌入式微控制器实现了控制系统的集成化外,在降低功耗方面还做了很多努力,最终成功实现了仪器的电池供电,单块容量为1150 mA的锂电池可提供10小时以上的连续工作时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e0cc5945-dcd7-4c82-9acb-302624aceeb3.jpg" title=" 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掌上高速毛细管电泳生化分析仪内部结构照片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分离模式多样化,仪器应用尤可期 /strong /span /p p   该掌上HSCE分析仪以3.8 cm的毛细管作为分离通道,仅用7秒的时间即可完成3种氨基酸的电泳分离,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不会形成明显的焦耳热效应,电泳分离可获得约1 μm 塔板高度的高分离效率。这台掌上HSCE不仅适用于氨基酸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也实现了手性氨基酸(D、L-亮氨酸和D、L-天冬氨酸)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快速分离,还实现了5 个DNA片段、3个蛋白质的毛细管凝胶电泳分离。该仪器还被应用于KRAS原癌基因诊断中的PCR产物和酶切产物实际样品的分析。电泳分离图谱直接显示在仪器外壳上的液晶显示屏上,并同步保存在MicroSD数据存储卡上,也可以通过蓝牙模块无线发送到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进行实时监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d29702a5-d745-4964-87df-547353e8c955.jpg" title=" 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掌上高速毛细管电泳分析仪在线分离结果照片 /strong /p p   纵观当下的需求和这款掌上HSCE分析仪的性能特点,该仪器作为一个起点,将有助于开拓HSCE更多新的应用领域:几分钟的DNA片段分离有望取代繁琐耗时的平板凝胶电泳,在广大生化实验室中得到普及 用价廉易得的低成本毛细管取代电泳芯片,自动化的操作和四按键的便捷控制成为走进家庭的敲门砖,进而实现个体化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 电池供电超长待机,这是一款行走的HSCE,借此进行床旁检测、传染病监控等指日可待。 /p p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潘建章副研究员、方盼博士和方晓霞博士,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方群教授。特别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435004,21227007和21027008等)对该项工作的支持! /p p   SCIENTIFIC REPORTS文章链接: /p p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20058-0 /p p   separationNOW.com报道链接:http://www.separationsnow.com/details/ezine/161ada26e8d/Cheap-analysis-in-the-palm-of-your-hand-A-miniature-CE-device-made-with-off-the-.html /p
  • 2022年热分析仪新品年中回顾:国产新品节节高
    据调研机构数据,2021年全球热分析仪器市场规模为4.8343亿美元,且市场规模在2021-2028年间以4.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全球热分析仪器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28年达到约6.6434亿美元。近年来,各大热分析厂商纷纷在新品研发上加大了投入,仅2021年就上市了3台进口新品和11台国产新品,其中包括进口热分析仪厂商日本日立分析和法国凯璞科技-塞塔拉姆;国产厂商则包括天美、绵阳菲纳理、上海众路、南京汇诚、上海和晟、杭州仰仪、厦门海恩迈。纵观国内热分析新品上市情况,近两年,国产热分析仪新品上市数量出现明显多于进口产品的趋势。2022年全球热分析仪器市场规模约为5.0567亿美元,2022年上半年国内仅上市1款新品(据不完全统计),上市热分析新品为北京恒久的差示扫描量热仪HSC-4。2021年热分析上市新品回顾厂商名称2021年上市新品(点击查看详情)日立分析日立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DSC600&DSC200(上市时间:2021年1月)法国凯璞科技-塞塔拉姆法国塞塔拉姆 热重分析仪Setline TGA(上市时间:2021年10月)天美(原精科/上平)天美(原精科/上平)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30(上市时间:2021年7月)绵阳菲纳理绵阳菲纳理Calvet式3D微量热仪 UT310上海众路上海众路差示扫描量热仪(10.1寸工控机操作)DSC-500DS(上市时间:2021年6月)上海众路热重分析仪TGA1150A/1450A(上市时间:2021年5月)南京汇诚南京汇诚导热系数测试仪(高导专用)HCDR-SP(上市时间:2021年11月)上海和晟上海和晟热重分析仪HS-TGA-101(上市时间:2021年5月)上海和晟差示扫描量热仪HS-DSC-101(2021年4月)上海和晟差示扫描量热仪(半导体制冷)HS-DSC-101A(上市时间:2021年4月)杭州仰仪杭州仰仪电池等温量热BIC-400A(上市时间:2021年6月)厦门海恩迈厦门海恩迈芯片式热重分析仪以上热分析新品介绍可参见:《2021年热分析厂商仪器新品盘点:3台进口,11台国产》北京恒久2022年上市新品介绍: 北京恒久差示扫描量热仪HSC-4(上市时间:2022年1月)北京恒久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始建于2000年,是一家以生产销售热分析仪器(差热分析仪、综合热分析仪、同步热分析仪、微机差热天平、微机差热仪、热重分析仪、微机热天平、差示扫描量热仪、氧化诱导期分析仪、微机卧式膨胀分析仪、高温高压热天平、大剂量热天平)(物化类仪器、催化剂评价装置、固定床评价装置)为主导,定制各种高压耐腐蚀类化工设备、流化床设备、实验室物化设备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生产厂家。仪器新品创新点:外接光固化控制系统,可实现对单体、多体溶液在一定强度光线照射下快速完成固化的曲线测量。光源使用温度范围-100°C-200°C ,光源波长范围(315-500 nm),可以方便地通过控制软件进行设置触发。仪器新品介绍:1.热流式差示扫描量热仪重复性好、准确度高 ,特别适合于比热的精确测量。2.自主研发的气相色谱、质谱连接头、恒温带、恒温控制器,可充分保证焦油及各种反应气体的二次检测。3.完善的两路气氛控制系统,采用质量流量控制器;测量过程中,可以选择二路进气方式,软件设置自动切换。4.仪器配有标准物质,用户可自行进行各温度段的校正,减少仪器的误差。全程自动绘图,软件可实现各种数据处理,如热焓的计算、玻璃化转变温度、氧化诱导期、物质的熔点及结晶等等。5.大屏幕液晶显示,实时显示仪器的状态和数据,两套测温电偶,一套显示工作时样品温度,另一套电偶实时显示炉温。热分析仪器主要厂商简介:差示扫描量热仪(DSC/DTA):塞塔拉姆、北京恒久、众路、汇诚仪器、梅特勒托利多、大展、和晟、耐驰、TA 仪器、日立、林赛斯、珀金埃尔默、贝讴仪器、马尔文帕纳科、京仪高科、久滨仪器、理学、岛津、佳航仪器、依阳、柯锐欧、盈诺、天美、正瑞泰邦、德国林赛斯。热重分析仪/热天平(TGA):耐驰、塞塔拉姆、北京恒久、梅特勒托利多、德国林赛斯、众路、大展、京仪高科、汇诚仪器、TA 仪器、和晟、盈诺、珀金埃尔默、久滨仪器、力可、迈可威、佳航仪器、埃尔特、天美。同步热分析仪(STA):耐驰、日立分析仪器、塞塔拉姆、理学、众路、汇诚仪器、日立、京仪高科、和晟、珀金埃尔默、德国林赛斯、新科、久滨仪器、梅特勒托利多、TA 仪器、北京恒久、佳航仪器、盈诺、大展、贝讴仪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TMA/DMTA):耐驰、IMCE、日立、梅特勒托利多、麦特韦伯、TA 仪器、塞塔拉姆、珀金埃尔默、岛津、日立分析仪器、安东帕、林赛斯、德国林赛斯热膨胀仪:TA 仪器、德国林赛斯、柯锐欧、耐驰、依阳、京仪高科、Orton、北京恒久、林赛斯热分析联用仪:珀金埃尔默、耐驰、理学、北京恒久导热仪、热导仪:TA 仪器、耐驰、夏溪电子、林赛斯、Hot Disk、依阳、德国林赛斯、汇诚仪器、和晟、柯锐欧、大展、众路、京都电子、SEO、蓝姆达熔点仪:仪电物光、卓光、佳航仪器、海能、盈诺、本昂仪器、步琦、Standford、梅特勒托利多、天光、楚柏、SRS、Stuart、精拓仪器量热仪:菲纳理、赫伊尔、仰仪科技、三德、金铠仪器、马尔文帕纳科、耐驰、PARR、梅特勒托利多、民生星、DDS、塞塔拉姆
  • 中标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两台流化床并顺利安装
    中标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两台流化床并顺利安装 嘉盛科技于2014年12月参加中粮营养研究院加工设备招标项目,在众多厂家中,作为德国Diosna实验室流化床在中国的总代理:嘉盛科技被评为中标人;两台流化床于2015年在北京昌平顺利安装,并对设备进行了调试和现场培训;德国Diosna产品以生产食品和制药设备:流化床和湿法制粒机而闻名世界,具有130多年的历史,其用户遍布世界各地。
  • 重大仪器专项2年批120余个项目 国拨18亿元
    科技部、财政部2011年首次启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该专项强调面向市场、面向应用、面向产业化,重点支持具有市场推广前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2012年该项目继续实施,项目启动两年来,全国共有120余个项目获批,总计国拨经费18亿元。 附: 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部分获批项目汇总 项目名称 牵头单位 参与单位 项目 负责人 项目 总经费/元 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开发与产业化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发展中心 青岛盛瀚等 8537万 波谱-能谱复合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研发与产业化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 环境大气中细粒子(PM2.5)监测设备开发与应用 先河环保 4088万 材料微观力学性能原位测试仪器研制与应用 吉林大学 任露泉院士 5009万 红外激光解离光谱-质谱联用仪的研制与产业化 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 9082万 便携式薄层色谱-拉曼光谱联用仪及其药品快检支撑系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科哲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仪电分析仪器公司 陆峰 高通量优选仪器开发及应用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1.2192亿 GNSS全系统卫星导航测试分析仪 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649万 大气及水体挥发性有机物连续在线监测设备开发及应用示范 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北京大学、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 5674万 基于飞秒激光的太赫兹时域光谱仪开发项目 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农田环境检测技术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东莞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6780万 微膜泵驱动核酸微全分析仪 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8706万 高速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成像诊断仪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陈德应 1.128亿 2011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部分获批项目汇总 项目名称 牵头单位 参与单位 项目 负责人 获批 总经费 小动物多模态分子影像重大科研仪器及关键技术研究 北京大学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任秋实教授 高效微流电色谱分析仪器的研发与应用 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医药工业研究院和福州大学 阎超教授 创新型多功能激光光谱分析仪器的研发与应用 四川大学 浙江大学、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吉林大学、西北大学、成都大学、中石油川庆地质研究院、长江地研院以及成都钢钒有限公司等 段忆翔教授 高通量细胞分选多模式检测分析仪器及应用研究 清华大学 博奥生物有限公司、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 尤政教授 大气细粒子与臭氧时空探测激光雷达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 刘文清所长 高性能光谱仪器关键元器件与部件的应用及工程化开发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联合七家企业,其中四家上市企业、三所大学、二家研究所和一家测试中心等十三个单位 庄松林院士 用于现场、快速、准确测定的原子光谱分析系统 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应用开发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等8家单位 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PERS)仪器研发与应用 厦门大学 田中群院士 8525万 单细胞与细胞团拉曼光谱检测系统 南通大学 东南大学、航海医学研究所 基于太赫兹技术的新一代危险品分析检测仪器开发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高晶影像科技有限公司等 曹俊诚研究员 6285万元 ICP痕量分析仪器的研制与应用 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和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陈吉文博士 9381万元 顺序式波长色散 X 荧光光谱仪的研发及产业化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1215 万元 高性能光谱仪器关键元器件与部件的应用及开发项目 涿州迅利达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620万元 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系统的研制及其在痕量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155万元 新型高分辨杂化质谱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开发 昆山禾信质谱技术有限公司 6581万元 基于质谱技术的全组分痕量重金属分析仪器开发和应用示范项目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等12家单位 5449万元 同位素地质学专用TOF-SIMS科学仪器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刘敦一研究员 7400万元 精确操控离子反应质谱科学装置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X射线三维显微成像检测系统研制与应用开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须颖博士 6000万元 激光差动共焦成像与检测仪器研发及其应用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 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天津港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 赵维谦教授 新型飞秒激光跟踪仪研发项目 中科院光电研究院 周维虎研究员 用于新型航空发动机性能提升研究的飞秒激光设备研发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杨小君、程光华 环境中低水平放射性气溶胶、碘地面和航空监测装置 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清华大学、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 飞行器航测气溶胶的成套仪器设备研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白志鹏教授 2657万元 飞行器测量仪器研发及加工试制 青岛恒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85万元 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开发和应用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2790万元 宽量限超高精密电流测量仪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黑龙江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等八家单位 张钟华院士 新型CZT半导体X射线和γ射线探测器研制项目 西北工业大学 介万奇教授 灾害水源(矿井/隧道)直接探测仪器装备研制与应用 吉林大学 林君教授 4591万元 极端特殊环境下材料及构件试验评价科学装置研制与应用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416万元 双向凝胶电泳(2DE)成套设备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温州安得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六一仪器厂等7家单位 水下油气水高效分离与计量装置(SSM)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天津大学、华油惠博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吴应湘研究员 3251万元 高功率宽调谐光学超晶格中红外激光系统 南京大学 祝世宁院士 3587万元 微型流化床等温微分流(气)固相反应分析仪研发与应用示范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洁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 许光文研究员
  • 黄曲霉毒素“克星”新进展——访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
    朱良漪,原机械部国家仪表总局副局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理事长,是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领域最早的开拓者,影响中国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行业发展的奠基人。为纪念朱良漪先生矢志不渝推动我国分析仪器事业发展的精神,以及激发企业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分析仪器的创新工作中,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承办执行“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共分为“创新成果奖”和“青年创新奖”两个奖项。  “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的设立不只是对朱老的怀念与敬意,更是对分析仪器创新精神的坚守与传承。自2017年举办至今,“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已成功颁发四届,先后有12项分析仪器创新成果、14位青年创新科学家获奖。  2021年度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已经完成评审,最终获奖结果即将揭晓公布。在此之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与仪器信息网将联合走访“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往届获得者,倾听了解他们在获奖之后的新成就与新感受。本次对话的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组长耿旭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全家福  科研院所走出的“黄曲霉毒素”克星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导致肝癌的罪魁祸首之一。为实现黄曲霉毒素的精准检测,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研发了首套符合国标方法的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器,采用小功率LED光源,替代常用的脉冲氙灯光源 采用自主研制的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替代进口光电倍增管(PMT) 采用自主研发的小体积、长寿命的光衍生化器,实现了进口替代。  2018年,该成果荣获“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之“创新成果奖”。评审组认为:系列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器在照明光源、光学测量、检测部件方面开展了创新性的工作。检测灵敏度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以小功率LED替代脉冲氙灯做光源,大大提高了光源寿命 在食品安全领域有替代现有产品的趋势 创新性强、市场潜力大。值得一提的是,该仪器和所用的关键部件,如流通池荧光检测器、以及所用的微光探测器等均入选了2019年和2020年“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科学仪器产品名录”。  创新脚步不停,成果接二连三  获奖之后,团队并没有停下研发的脚步。据介绍,微光探测器关键部件已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新冠病毒等温扩增检测仪等仪器上应用,成功替代了进口PMT和雪崩二极管(APD),得到了和PMT相当的检测灵敏度,并通过了成果鉴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专家鉴定认为,该微光探测器的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动态范围和长期稳定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获奖仪器基础上,团队通过进一步创新和努力,又研发出新型“超高灵敏度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器”。该检测器与HPLC联用,不加额外的衍生化器,对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检测限分别达到1.2、3.4、1.0和2.4 pg/mL,与国际上最顶尖的Shimadzu UHPLC RF-20Axs(UHPLC用)和Waters Acquity UPLC FLR(UPLC用)灵敏度水平相当。对于该新型检测器,团队后续也会推进相关产品开发。  “十四五”瞄准“卡脖子”关键技术  “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长期从事微型气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器研究。“十四五”开局,国家更加强调科研工作要解决国家战略需求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这给团队带来的机遇是国家和各部委部署相关仪器领域的项目投入可能会有所增加,但竞争会更加激烈,而团队的挑战在于如何真正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把核心技术做好、做强,并做到好用。只有长期稳定可靠的技术,才能转化为产品,真正做到国产替代进口。  朱老先生曾对我国仪器仪表事业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包括科学仪器要“做精做细做专”、要“在产品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性指标上精益求精”、要“站在用户角度研发仪器”等。“十四五”期间,团队将继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深海探测特种分析仪器和传感器研究方面,突破“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结合自身特点,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仪器和关键部件,使性能指标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从设计阶段开始,团队就会非常关注仪器/部件在真实使用环境下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会在多家用户单位开展长期应用示范,用户说好才是真的好。另外,团队也将积极与整机研发企业合作,共同推进仪器/部件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继续产出新的成果。  当前,“朱良漪创新奖”已经越来越被同行认可,成为仪器仪表领域的重要奖项,团队希望分会未来继续推进这一奖项,把真正优秀的仪器和部件研究成果、以及在分析仪器领域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人才遴选出来。另外,团队也希望分会能发布相关领域国家和行业发展的需求,组织专家在国家层面上献言献策,推进仪器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发展。
  • 2011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获批项目汇总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支撑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部、财政部2011年首次启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该专项强调面向市场、面向应用、面向产业化,重点支持具有市场推广前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面向科学研究本身的单台(几台)套仪器研发不在此次支持范围,由基金委组织的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负责。   申报项目要突出重大的特点,集成度高,投入较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生产性设备、重大研究和中试平台的升级改造、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等不在支持范围。该专项以项目方式、分年度实施,项目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获批项目   为了方便广大网友更清楚直观的了解各立项项目的基本情况,即日起仪器信息网将对已发布的专项信息进行汇总,并持续更新,敬请关注。欲了解下表中各立项项目的详细信息,可查看“聚焦2011年度国家重大仪器设备专项”新闻专题。 2011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获批项目汇总(更新中) 项目名称 牵头单位 参与单位 项目 负责人 获批 总经费 小动物多模态分子影像重大科研仪器及关键技术研究 北京大学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任秋实教授 高效微流电色谱分析仪器的研发与应用 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交通大学等 阎超教授 创新型多功能激光光谱分析仪器的研发与应用 四川大学 浙江大学、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吉林大学、西北大学、成都大学、中石油川庆地质研究院、长江地研院以及成都钢钒有限公司等 段忆翔教授 高通量细胞分选多模式检测分析仪器及应用研究 清华大学 博奥生物有限公司、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 尤政教授 大气细粒子与臭氧时空探测激光雷达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 刘文清所长 高性能光谱仪器关键元器件与部件的应用及工程化开发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联合七家企业,其中四家上市企业、三所大学、二家研究所和一家测试中心等十三个单位 庄松林院士 用于现场、快速、准确测定的原子光谱分析系统 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应用开发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等8家单位 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PERS)仪器研发与应用 厦门大学 田中群院士 8525万 单细胞与细胞团拉曼光谱检测系统 南通大学 东南大学、航海医学研究所 基于太赫兹技术的新一代危险品分析检测仪器开发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高晶影像科技有限公司等 曹俊诚研究员 6285万元 ICP痕量分析仪器的研制与应用 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和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陈吉文博士 9381万元 顺序式波长色散 X 荧光光谱仪的研发及产业化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1215 万元 高性能光谱仪器关键元器件与部件的应用及开发项目 涿州迅利达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620万元 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系统的研制及其在痕量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155万元 新型高分辨杂化质谱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开发 昆山禾信质谱技术有限公司 6581万元 基于质谱技术的全组分痕量重金属分析仪器开发和应用示范项目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等12家单位 5449万元 同位素地质学专用TOF-SIMS科学仪器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刘敦一研究员 7400万元 精确操控离子反应质谱科学装置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X射线三维显微成像检测系统研制与应用开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须颖博士 6000万元 激光差动共焦成像与检测仪器研发及其应用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 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天津港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 赵维谦教授 新型飞秒激光跟踪仪研发项目 中科院光电研究院 周维虎研究员 用于新型航空发动机性能提升研究的飞秒激光设备研发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杨小君、程光华 环境中低水平放射性气溶胶、碘地面和航空监测装置 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清华大学、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 飞行器航测气溶胶的成套仪器设备研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白志鹏教授 2657万元 飞行器测量仪器研发及加工试制 青岛恒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85万元 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开发和应用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2790万元 宽量限超高精密电流测量仪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黑龙江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等八家单位 张钟华院士 新型CZT半导体X射线和γ射线探测器研制项目 西北工业大学 介万奇教授 灾害水源(矿井/隧道)直接探测仪器装备研制与应用 吉林大学 林君教授 4591万元 极端特殊环境下材料及构件试验评价科学装置研制与应用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416万元 双向凝胶电泳(2DE)成套设备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温州安得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六一仪器厂等7家单位 水下油气水高效分离与计量装置(SSM)中科院力学研究所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天津大学、华油惠博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吴应湘研究员 3251万元 高功率宽调谐光学超晶格中红外激光系统 南京大学 祝世宁院士 3587万元 微型流化床等温微分流(气)固相反应分析仪研发与应用示范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洁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 许光文研究员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支持范围   (一)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主要支持已突破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集成研究和应用开发,形成能够在世界上有特色、有影响的科学仪器设备。   (二)基于已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开发。主要支持国家科技计划(专项)或其他渠道已形成的,对相关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的工程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发。   (三)重要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含核心基础器件)的开发。主要支持市场上虽已有成熟产品,但能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技术等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通用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支持科学仪器设备共性、核心关键部件的开发和应用。   (四)其它重要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主要支持一些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等关键核心领域受制于人的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或其他重要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申报项目分布   项实施采取试点先行、稳步推开的方式,2011年初步选择一些中央部门(机构)作为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并选择工作基础好、示范性强的地区(中关村、张江、东湖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江苏省)纳入专项试点范围。同时,专项项目采取限项推荐的方式。各部门和地区可申报项目数量具体如下: 2011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申报项目分布 申报部门和地区 可申报项目数 教育部 10 中科院 10 工信部 5 环境保护部 4 国土资源部 4 国家质检总局 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4 北京 4 上海 4 湖北 4 江苏 4 水利部 2 农业部 2 中国地震局 2中国气象局 2 65   2011年该专项共限项申报65个项目,实际获批53项,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和范围前所未有。2011年8月25日,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制定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 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坚持中迎来曙光——访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方群教授
    微流控芯片分析是当前的科技前沿领域之一,其目标是通过对芯片微通道网络内微流体的操纵和控制,完成化学实验室中取样、预处理、反应、分离和检测等分析功能,实现分析装备的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最终实现芯片化,即所谓“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微流控芯片已被列入21世纪最为重要的前沿技术的行列。   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是国内建立较早的专门从事微流控芯片相关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建所十年来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2010年8月21日,在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上,仪器信息网编辑(以下简称“Instrument”)就该研究所的情况与微流控芯片的研究现状、技术发展、产业化等问题采访了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方群教授。 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 方群教授   Instrument:方教授,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下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的相关情况,以及贵所建立以来在微流控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方群教授: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是我国已故的著名分析化学家方肇伦院士于2000年1月创建,其目标是借助浙江大学学科比较齐全、综合交叉优势明显的特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与系统。目前,研究所有教师11名,研究生40余名。   研究所的研究主要围绕微流控芯片展开,研究方向涉及:微纳流控芯片加工和表面处理技术、工艺 微流体操控技术、方法和理论;微流控芯片取样、试样引入和前处理、反应技术;微流控芯片光谱、电化学、质谱检测技术研究;基于微流控原理的液滴分析、毛细管电泳、流动注射分析、生物传感器分析系统研究,以及纳米技术和仿生技术在微流控系统中的应用;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微型化分析仪器研制;微流控系统在生物分析、单细胞分析、蛋白质组研究、临床检验、高通量筛选中的应用。   目前,研究所在微流控芯片简易加工技术、微流控试样引入技术、微流控单细胞分析的集成化、微流控荧光和光度检测系统的微型化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十年间,研究所发表了140余篇高水平的SCI论文,共承担和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5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20余项已获授权。200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方肇伦院士主编,研究所全体老师参加撰写的国内第一部有关微流控芯片的专著“微流控分析芯片”。研究所还研制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流控分析仪器装置或样机,为相关仪器的产业化创造了有利基础。   Instrument:您是973项目“微流控学在化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高速及多通道阵列微流控分离检测新方法的研究”课题的负责人,请谈谈该课题的进展情况,以及到目前为止取得了哪些成果?遇到了哪些困难?   方群教授:由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任首席科学家,由全国11家单位参加的973项目“微流控学在化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分为6个课题,我所负责的是其中第三课题,参与单位有浙江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东北大学和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主要进行高速及多通道阵列微流控分离检测新方法的研究。目前,该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已取得一些出色的研究成果,预计能够完成既定目标。   我的研究组主要进行了微流控系统的试样引入技术研究,将微流控芯片与缺口管阵列结合,进样通量最快可以达到6000个样品/小时,这是目前文献报道中单通道通量最高的芯片进样方法。同时,我们通过将自发进样技术与基于短毛细管和缺口管阵列的毛细管电泳(CE)系统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微流控平移自发进样方法,将进样量减少至低于100pL的水平,并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于高速毛细管电泳(HSCE)分析,建立了一种通用型的HSCE系统。该系统应用于氨基酸试样的电泳分离,其分离速度和效率等性能已经达到甚至优于芯片HSCE系统。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还将皮升级平移自发进样方法及其HSCE系统成功地应用于基于胶束电动色谱模式的氨基酸手性分离和基于凝胶电泳模式的DNA片段和蛋白质分离中。   近期,我们研究组还研制了一种用于纳升级试样测定的全集成微型化手持式光度计。该光度计所有部件包括双波长紫外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光电二极管检测器、长光程液芯波导检测池、微量试样驱动装置、控制电路、液晶显示器和电池均集成于12cm×4.5cm×2.1cm 的仪器内。该仪器成功应用于微量DNA 试样的纯度和含量测定,以350nL的试样消耗获得了约15mm的有效光程。对比商品化的微消耗光度计,手持式光度计以其1/3的试样消耗量获得了其15倍的检测光程,且价格低廉,在现场分析和即时检验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此外,我们还将该光度计与缺口管阵列结合,成功用于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的快速自动分析。 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方群教授研究组研制的手持式光度计   在研究中,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寻找能产生原创性成果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是一个难点。其次,微流控芯片的研究是多学科综合性交叉的研究,需要生物、医学、光学、机械、电子等其他研究领域人员的参与,但我们现在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再有,微流控芯片的研究成果产业化困难。实验室的研究出来的装置距离市场上出售的产品有相当大的距离,这里面还涉及到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等诸多问题,所以比较困难。   Instrument:下一步微分析系统研究所的工作将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方群教授:研究所成立之初,当时的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院士对我们的期望是“顶天立地”。“顶天”即要做好原创性的基础研究,“立地”就是要把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做成商品化仪器,应用于各种实际应用领域。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目前,在某种意义上,其研究已处于一个“十字路口”的阶段了。所以根据建所之初的规划,以及微流控芯片技术当前的发展状况,我们研究所明确了下一个“十年”的工作方向:   (1)坚持进行原创性的研究。   研究所建立之时,方肇伦院士就一直强调要做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和要有“小米加步枪”的创业精神。近些年来,我们更是把工作的原创性和系统性放在首位。我们试图走通这样一条道路,即从新现象的发现,到新方法的提出,新系统的建立,一直到新仪器的产业化和实际应用的道路。微流控芯片因其结构微型化,因而具有许多宏观系统不具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在研究中能够产生一些新现象,基于这些新现象建立的新方法新技术则具有较强的原创性,而基于此研制出的仪器装置和系统是全新的,研究者可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然后可以将其产业化。所以,原创研究是后续应用和产业化的基础工作,一定要做好。   (2)研究所将在微流控芯片的应用和产业化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让微流控芯片产业化,是我们研究所的更高目标。在原创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将现有的微流控技术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构建出完整的仪器,然后将这些仪器推广到多个应用领域,尤其是化学、生物医学、药学、临床检验和现场分析等一些重要领域,希望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产生一些推动作用。这方面的工作难度很大,我们将尽力而为。   Instrument:您前面所说的“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研究已处于‘十字路口’阶段”,其具体涵义是什么?能否为我们解释下?   方群教授:这里我是用“十字路口”这四个字来形容当前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在分析化学中的情况为例,微流控芯片出现之初,研究者众多,大家在分析化学的各个领域都进行了普遍地尝试。然而,十多年已过去,微流控芯片分析领域内相对容易研究的领域已基本了解清楚,而剩下的领域和任务都是“硬骨头”。这些“硬骨头”研究难度大、耗费时间长、不易出成果且成果产业化难度大,这需要研究者具有极大的毅力、耐力以及坚持的信心。   在这样的情形下,研究者们面临着多种选择,也即处在“十字路口”。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不容易决定的。而我们研究所不会轻易改变研究方向,一定会坚持啃“硬骨头”。   Instrument:能否谈谈当前我国微流控芯片研究的情况以及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与难点是什么?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方群教授:我国科学家们对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大部分从2000年以后开始。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题目为“微流控生化分析系统的基础研究”的重大研究项目,这个项目对我国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到2006年,相关的研究几乎是“遍地开花”。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发表的以“微流控(microfluidic)”为主题词的SCI论文数目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可以说,我国的微流控技术的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处于较先进的地位,在部分研究领域已具有一定的国际领先优势。   从已发表的论文来看,目前微流控芯片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纳流控或微-纳流控;(2)微流控芯片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3)液滴微流控系统。   我个人认为,未来的五到十年,微流控芯片研究可能会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微流控芯片研究将向极限发展:从微米到纳米,从多细胞到单细胞,从大量分子到单分子,从单一通道到多通道阵列,分析通量越来越高;   (2)微流控技术不断向其它相关学科渗透,相互间的结合将更为紧密;   (3)微流控液滴分析将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在分析化学和高通量筛选领域;   (4)微流控芯片的应用领域将继续拓展,将有可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工具;   (5)微流控芯片将实现产业化,相关仪器将得到推广。   Instrument:微流控芯片目前的应用领域是哪些?将来可能向哪些领域拓展?目前科学家们是否已经找到微流控芯片的“Killer Application(关键性应用)”?   方群教授:目前,微流控芯片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阔,已超出了其创始人原先预料的那些领域。微流控芯片出现后,其应用领域很快从分析化学扩展到医学、药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环境分析、化工、材料科学,甚至物理光学、计算机学等领域,而且目前还在持续拓展中。   就目前的情况看,国际上对具体什么是微流控芯片的“Killer Application”,还未形成一致的看法。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微流控芯片可能没有“Killer Application”,而是有很多“Application”。通常我们认为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比较适用于药物筛选、疾病诊断,这主要是针对微流控芯片的快速、高通量和低消耗的特点来说的。因为在这两个领域,所要筛选的样品的数量非常之大,并且要求筛查速度快、样品和试剂的消耗量低,而这正好是微流控芯片系统的特点,所以其在这方面将会大有可为。此外,微流控芯片系统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的特点使得它很适合应用于现场和个体分析。我个人认为:微流控芯片的“Killer Application”最有可能出现在POCT(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领域。   Instrument:至今为止,国内外仪器厂商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推出过微流控芯片的仪器,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进程发展比较缓慢。您认为当前微流控芯片产业化的困难在哪里?以及应当如何推进其产业化?   方群教授:目前,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确实进行得较为缓慢,相关仪器的销售也不尽如人意。追溯微流控芯片产业化的历程,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微流控芯片出现之初,大家都非常看好它,很多的风险投资蜂拥而至,所以在这个领域,一下子建立了许多的公司,并有相关产品推出。但随后不久,投资企业发现这个领域不能立竿见影,所以就转向了,这就形成了微流控芯片这个领域产业化的低谷。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最开始大家都看到了这个领域的广阔前景和光明前途,但却低估了该领域研究的难度和技术的复杂性。但是,伴随着产业化的低谷,微流控芯片的基础研究却蓬勃发展起来,进行得如火如荼,这就说明当初人们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不够透彻,研究还不够深入,这直接影响了其产业化的进程。   而先前推出的产品在市场定位上并不明确,这些产品虽有一定的应用领域,但其介于通用与专用之间,难以打开广阔的市场。微流控芯片产业化的困难就在于其相关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科学家们也还没有找到一致公认的“Killer Application”。而促进其产业化,就是要加强相关研究,在技术和应用上寻求突破。目前,微流控芯片历经十几年的基础研究积累,已经到了一个可以出一些重要的产业化成果的阶段。最近,已经出现了一些好苗头,一些公司又推出一些新的产品,利用微流控芯片完成样品的前处理,然后与其他仪器联用。这些仪器可以手提,可以做现场检测,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说明微流控技术的产业化虽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已曙光初现。我们希望有远见和有实力的企业能够加入到这一进程中,与科学家们一起合作努力,以早日实现微流控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和广泛的普及应用。   后记   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之中,方群教授一直强调:“微流控芯片的研究目前主要是基础研究为主,微流控技术的产业化需要较长时间来解决一些基本问题。”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微流控芯片的产业化之路才走得如此艰难。但即便如此,方群教授以及他所在的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一直“顶天立地”,从未放弃过在微流控芯片科研与产业化方面的努力,他们这种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精神让人着实敬佩。   采访编辑:杨丹丹   附录1:方群教授简历   方群,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辽宁大学分析化学学士(1985年-1989年),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分析学硕士(1989年-1992年)和博士(1994年-1998年)。目前主要从事微流控分析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和前处理技术、微流控液滴分析和毛细管电泳分析、微流控光谱和质谱检测技术、微型化分析仪器研制,以及微流控系统在生化分析、临床检验、药物筛选、蛋白质组和单细胞分析中的应用。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参加出版专著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其中9项获得授权。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2006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目前担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Analytica Chimica Acta”、“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色谱”、“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和“化学传感器”的编委。   附录2: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介绍   浙江大学微分析系统研究所由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方肇伦院士创建于2000年初,目标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分析技术和系统。微流控芯片分析是当前的科技前沿领域之一,其目标是通过对芯片微通道网络内微流体的操纵和控制,完成化学实验室中取样、预处理、反应、分离和检测等分析功能,实现分析装备的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最终实现芯片化-即所谓“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使分析效率成百倍、千倍地提高。   研究所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5名,实验技术人员1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余名。研究所每年在化学一级学科和分析化学二级学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余名,并接受博士后人员和访问学者,同时欢迎生物、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光学、电子学、流体力学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报考研究生。   研究所研究方向涉及微纳流控芯片加工和表面处理技术、工艺,微流体操控技术、方法和理论,微流控芯片取样、试样引入和前处理、反应技术,微流控芯片光谱、电化学、质谱检测技术研究,基于微流控原理的液滴分析、毛细管电泳、流动注射分析、生物传感器分析系统研究,以及纳米技术和仿生技术在微流控系统中的应用,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微型化分析仪器研制,微流控系统在生物分析、单细胞分析、蛋白质组研究、临床检验、高通量筛选中的应用。同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微流控分析仪器的产业化之路。   研究所成立近十年来,在全所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微流控芯片分析的有效途径。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部分成果,包括:微流控玻璃芯片的简易加工技术、微流控芯片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微流控单细胞分析的集成化、微流控吸收光度和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微型化等在相关学术领域已具备一定国际领先优势。研究所成立以来,共承担和参加省部级以上项目5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项,主持国家科技部863项目课题1项,973项目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1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21项已获授权。200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方肇伦院士主编,研究所全体老师参加撰写的国内第一部有关微流控芯片的专著“微流控分析芯片”。此外,研究所还研制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流控分析仪器装置或样机,为相关仪器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利基础。
  • 欢迎参加2008年6月举行的实时在线反应分析技术交流会
    为了进行在线分析技术的交流,梅特勒-托利多公司中国自动化化学部门将在辽宁省大连市(6月10日)和沈阳市(6月11日)举行实时在线反应分析技术交流会,届时ReactIRTM技术的资深应用专家、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张恒博士,美国梅特勒托利多公司高级技术应用顾问王建博士将与您分享科研工作中化学反应分析的宝贵经验;此外在线颗粒分析专家Gregor Hsiao博士等也将介绍先进的实时在线分析技术在结晶过程中的应用。诚邀高校、科研机构中从事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研究、以及企业中从事工艺研发的化学家和工程师参加。 会议内容包括: &bull ReactIRTM技术背景介绍 &bull 利用ReactIRTM技术进行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研究 &bull 利用ReactIRTM技术优化控制工艺参数 &bull 利用ReactIRTM技术监控危险反应 &bull ReactIRTM技术在结晶工艺研发的应用 &bull 在线颗粒分析技术在结晶过程中的应用 &bull 反应安全与反应量热技术RC1e简介 &bull ReactIRTM仪器现场展示 下载: 2008实时在线反应分析技术交流会邀请函 (pdf)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快速热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仪”项目已形成样机产品
    由沈阳化工大学等10家单位组成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快速热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仪”项目组今天召开研究进展与成果产业化推进会。该项目2022年立项,经过项目团队一年多的科技攻关,现已形成“快速热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仪”样机产品,并开始加快推进成果产业化。据该项目负责人沈阳化工大学教授许光文介绍,过程分析是科学仪器发展的热点和前沿方向,受仪器原理和结构限制,国内外仍缺乏对高温快速反应过程特性的有效监测手段和分析仪器,难以对气相产物全组分信息在线精准采集。2022年,在辽宁省科技厅组织下,由沈阳化工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10家在热化学快速反应转化器和小分子、大分子、杂原子等气体产物在线检测仪两方面的产、学、研、用突出单位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立项“快速热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仪”项目。据悉,该项目主要研制我国首套完全国产化、潜在领先国际同类仪器的快速热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仪系统,分析产物生成反应动力学、测试全产物质量动态演变特性,提出分别利用快速过程质谱、高分辨率质谱和TDLAS激光光谱仪相结合的综合测试和表征技术方法,测试“小分子永久性气体生成曲线”定量动力学、获取“中等质量数以上产物全质量谱图”研究产物生成特性及其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并解决“含N、S等杂原子化合物实时释放”的测试难题,成果可形成有效手段,揭示快速反应气相产物生成过程特性,以全面研究认识反应。据了解,该项目创新之处在于,在“微型平推流”中以高温颗粒加热方式于高压下快速诱发在线伺样的物料发生化学反应、通过微型平推流高保真导出产物信息、全产物在线快速检测产物生成动态特性、解析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将针对典型物质的快速热化学反应过程特性试验并验证分析仪及系统的应用性能,建设分析仪产品的生产线、构建产业化平台,通过应用推广,推动我国快速反应分析仪及其应用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
  • 2010年CAIA奖评审结果公布
    2010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 奖)”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   根据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评选程序,2010年评审工作基本结束。本次评审共评出一等奖9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现将评审结果公示。 2010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 奖)”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排名不分先后) 申报题目 单位 申报人 获奖等级 1 石墨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 李景虹、王颖、刘洋 一等奖 2 复杂基质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及色谱分析 清华大学化学系、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林金明、刘艳、李海芳、郭宝元、严炜、端裕树、刘敏、刘荔彬 一等奖 3 高功率密度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研制及其应用 厦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杭纬、何坚、黄荣夫、余泉、李灵锋、林一明、张伯超、邹冬璇、 黄本立 一等奖 4 微型流化床等温微分反应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许光文、余剑、岳君容、汪印、董利、高士秋、刘新华、李强、张聚伟、孙立鑫 一等奖 5 致癌性污染物诱导DNA损伤的高灵敏分析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汪海林、王智鑫、王晓利、冯峰、尹俊发、宋茂勇 一等奖 6 基于国际比对的维生素高准确度测定方法体系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 刘军、黄挺、张伟、刘洋、田颖、全灿、杨改霞、李红梅、何亚娟 一等奖 7 奥运食品中34种违禁药物检测急需标准物质研制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 李红梅、何雅娟、 戴新华、全灿、张庆合、黄挺、苏福海、马康、李晓敏、徐锐锋 一等奖 8 无机材料中多种气体元素的脉冲溶融—质谱法测定 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王海舟、周振、沈学静、王蓬、杨植岗、胡少成、马红权、高伟、傅忠、李宏伟 一等奖 9 选矿药剂污染、硫化矿自燃等矿山问题研究及表征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李华昌、栾和林、王增辉、姚文、李刚、汤淑芳、于力、袁玉霞、冯先进、刘春、陈殿耿、刘春峰、章连香 一等奖 10 基于GC/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在生物医学分析中的应用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董方霆、吴胜明、颜贤忠、孙博、魏来、封波、李海静、李伶、李昱、方均建、马昆鹏、 宋占军、张琪 二等奖 11 现代分析技术在肝素钠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范慧红、李京、宋玉娟、 廖海明、王悦、邓利娟、 郝苏丽、韩春霞 二等奖 12 纳米材料在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蔡亚岐、牛红云、 史亚利、牟世芬 二等奖 13 金刚石薄膜电极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只金芳、周艳丽、罗代兵、赵建文、王钰宁、王金良 二等奖 14 原子光谱分析样品引入技术的新方法 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郑成斌、吴鹏、侯贤灯、 吕弋、徐开来、吴莉、刘睿、吴曦 二等奖 15 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和三种检测器件的研究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吕弋、张立春、胡静、 侯贤灯、高英、张信风、 苏颖颖、徐开来 二等奖 16 天然活性成分标准样品相关技术体系研究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工商大学、上海同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宝物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曹学丽、周晓晶、张经华、程杰、杜宁、王覃、赵新颖、钱渊华、刘洋、王尉 二等奖 17 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品中无机砷 及其形态的研究 北京市海淀区产品质量监督 检验所 林立、周谙非、陈光、陈玉红、杨彦丽、王浩、杨红梅 二等奖 18 固体圆二色光谱在手性化合物结构表征中的应用 厦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章慧、方雪明、林丽榕、 赖注治、陈韵晴、林以玑、宣为民、候建波 三等奖 19 基于单根悬空一维纳米结构的综合表征和角度分辨光学 测量技术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学系 高旻、李文亮、程睿、张小娴、彭练矛 三等奖 20 进出口染发剂中禁用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检测技术研究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进出口化学品安全研究中心 于文莲、孙鑫、程艳、周丽丽、陈伟、王琤、陈会明、周新 三等奖 21 食品包装材料等产品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陈会明、陈伟、陈冬东、李晓娟、于文莲、李淑娟、程艳、李晞、孙鑫、王琤 三等奖 22 生物检材中12种常见毒品的GC/GC-MS测定方法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系 叶能胜、谷学新、王继芬、孙洪峰、张月琴、王小波 三等奖 23 新型陶瓷材料痕量元素的分析方法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汪正、杨芃原、邱德仁、张军烨、陈奕睿、邹慧君、屈海云 三等奖 24 我国食用淀粉种类的扫描电镜和同位素比质谱法 鉴别技术研究 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 检验中心 王绍清、范文浩、王琳琳、吴燕涛、石维妮、刘小力 三等奖 25 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类碱性兽药的测定方法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邓晓军、郭德华、李波、赵善贞、盛永刚、韩丽、朱坚 三等奖   欢迎社会各界关注。如有异议请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咨询部联系。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系方式: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 (邮编100045),电话:010-68512283,联系人:尹碧桃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咨询部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522室(邮编100089),电话:010-68719780,   联系人:周悦 E-mail:caia2008@126.com。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2010年9月2日
  • 浪声仪器发布浪声 微型大气重金属在线分析仪 GaOA新品
    GaOA微型大气重金属在线分析仪是苏州浪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融合X荧光无损检测技术、空气颗粒物自动富集技术,自主研发的微型化监测仪器,具有体积小巧,检出限低,出数准确,时间分辨率高等特点,可实现空气颗粒物中铅、镉、铬、砷等重金属的连续监测,适合网格化、密集化布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大气环境监测、工厂厂区无组织排放、交通尾气排放污染气体监测、应急监测等领域。产品原理用X射线轰击样品,样品受激发后产生X射线荧光,X射线通常把元素原子层K层和L层的内层电子打出原子,产生的空穴被高能量的外层电子填补,补充到低能量轨道上的高能量电子把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荧光辐射出来,这些辐射出来的谱线中含有各种元素的特征,像指纹一样,并且独立于原子的化学价态。辐射的强度与样品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应用范围:辐射监测站的核辐射在线监测固废或垃圾焚烧后在线重金属检测汽车尾气中重金属快速检测环境评价、许可污染源定位、溯源污染预测预警其他现场实验检测执法紧急突发事件监测相关标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固定汚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监测方法》(HJ/T375-2007)《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212-2005)《关于加强“十三五”环保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环发〔2014〕191号)《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国函〔2012〕14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方法(试行)》(环发〔2013〕81号)《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环发[2013]92号)《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创新点:GaOA系统采用5G物联网环境监测和云数据分析技术,通过组合建设网格化、密集化监测设备系统,形成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环境监控网络,并实时监控空气质量指标,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水平。 浪声 微型大气重金属在线分析仪 GaOA
  • 先进能源关键技术与仪器装备亟需强化——访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光文研究员
    进入21世纪,能源安全已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日前召开的哥哈会议最后仅达成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是低碳经济仍是大势所趋。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开发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是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任务。2010年我国新能源振兴规划即将重磅出台,预计未来10年,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清洁能源和节能产业将大有可为。   由许光文研究员领衔的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先进能源技术课题组,以清洁煤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致力于技术创新,注重科技成果产业化,与众多企业合作紧密,如:与中石油合作开发重质油的综合加工新技术,与泸州老窖等企业合作研发利用白酒糟生产能源、燃气及材料的成套技术工艺,与大型焦化企业合作研发工业煤气生产的新型气化技术等。此外,该课题组还研制了代表国际首创的“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与北京恒久科学仪器厂合作研制)、填补国内空白的“加压热重分析仪”、“燃料解耦热转化研究装置”等能源装备与测试仪器。   另外,许光文研究员还担任上海碧科清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主要负责评价筛选清洁能源技术,指导公司的技术方向,发展技术合作伙伴。该公司是由中科院与BP公司于2009年2月共同投资建立,一期投入1.62亿,五年内将投入4.62亿 主要从事煤的高效转化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促进国产技术的产业化,并积极抢滩国际市场。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光文研究员   近日,仪器信息网采访了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先进能源课题组组长许光文研究员,就目前我国清洁煤技术、新型分析仪器研制及科研成果产业化等问题与许光文研究员做了深入探讨。 清洁煤技术是当前重点发展对象 关键技术与装备亟需强化   访谈伊始,许光文研究员就开门见山说到:“我国富煤,但石油、天然气资源不足;并且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大,单位GDP(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是发达国家的数倍;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能源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发展高效清洁煤技术是当前能源技术的研发重点。另外,节能也就意味着减排,节能的同时也在环保,因此发展节能技术也是用好煤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大型能源装备主要从国外引进,关键能源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亟需强化。”   当前我国正积极地从多种途径加快开发可再生能源,作为我国能源的一个重要补充。“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太阳能,但短期内用太阳能彻底替代现有主要能源还不太现实。对于我国,煤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核心能源,可再生资源等其他能源是补充。”   许光文研究员还谈到:“目前国内从事煤炭利用技术研发的人很多,但高效率、低成本、清洁生产工业燃气或工业煤气的技术却未受到足够重视。过程工程研究所的先进能源技术课题组主要研究项目之一就是研发利用低阶燃料生产工业煤气的气化技术,其应用涉及钢铁、冶金、陶瓷、建材等重要工业行业,可替代天然气或燃料油,有效降低这些工业过程的燃料成本,缓解我国油气资源不足问题。”   哥本哈根会议几乎无功而终,在量化责任和资金落实两大关键问题上未能形成共识。对此,许光文研究员表示,“我国不会因为二氧化碳问题就少用煤炭,少用能源。但是,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国内企业应该采用先进能源技术,提高能效,减少排放,包括CO2排放,使工艺流程、设备装置更清洁,为健康的地球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作为国家的技术储备,科研院校可设置二氧化碳减排的相关课题任务。” 在能源工艺实践中进行仪器创新 填补国内空白   许光文研究员领导的先进能源课题组成立3年来,承担了国内外多项重要科研任务,主要研发先进能源转化技术和能源转化过程的环境保护技术。课题组以煤炭、生物质、重质油作为研究的燃料对象,基于“解耦”的科学方法,研究高效、高价值、低污染利用这些燃料的解耦热转化技术,同时研发转化过程的污染物控制技术、燃料预处理技术和合成气利用的重点技术。   “具体研究包括:煤解耦气化技术生产工业煤气,高水分工业生物质废物解耦燃烧及炭化活化生产功能性材料技术,低阶煤提质技术,煤炭/生物质分级与预热调试技术,烟气脱硝催化剂,新型合成气甲烷化技术等。其中,生产工业煤气气化技术、工业生物质废物炭化活化技术、以及煤的预处理技术正在进行中试,并计划了应用示范;课题组成功研发了同时抗SOx、水蒸汽中毒的宽活性温度范围脱硝催化剂,正组织长时间催化剂寿命中试。”   许光文研究员继续谈到:“从事能源技术研发需要用到许多分析测试仪器,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一直在进行,但关键技术和装备能力还未得到突破,因此通常只能高价购买进口仪器,但是很多高价购置的国外仪器与装置的利用率不高,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结合多年的国外科研经历,许光文研究员回国后带领其课题组团队研制了一些高性能的新型仪器,以解决研究过程的科学与技术难题,同时也填补了我国在相关行业的仪器空白。    许光文研究员团队研发的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   上图为许光文研究员团队研制的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MFBRA: Micro Fluidized Bed Reaction Analyzer),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同类仪器的研发报道,该仪器将形成与商业吸附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并列的新型仪器,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经验探讨   在谈到科研成果产业化时,许光文研究员谈到:   (1)“企业希望投入钱很快就能见到科技成果,这与技术研发本身有差距”   “技术创新的价值链应该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学校和科研院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新技术 通常完成小试后再进一步与企业合作,以企业为主体开展中试、示范,最后形成可商业化技术,推广应用。因此,希望科技投入马上就见效的观点是不现实的。一般来说,科技投入的收获速度慢,很多企业对科技创新的这种价值链缺乏理解,都希望投入钱很快就能见到科技成果,这是很难甚至不可能的,特别对于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高价值的创新技术与成套工艺、大型装备等成果的获得需要长期投入。”   (2)“凭空想象,是想不出来创新的,要在实践中创新,创新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创新不等于‘新概念’,不付诸实践,‘新概念’就没有任何价值。创新不是空想的结果,而是实践的成果和发展。例如日本研究人员发明纳米碳管,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有纳米碳管,而是在开展其他研究时发现纳米碳管这种结构的。另外,科学研究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需要善于总结和提升,通过这个过程去提炼问题的科学价值和科学新发现。凭空想象,不能有创造创新,要在实践中创造创新,这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3)“研究工作与生存关联,难以创新”   “现在的房价、物价非常高,研究人员的薪酬又与科研项目直接相关,多数情况下收入不高。这种科研人员背负着生存重担做研究的体制不利于创新。最好不要给科研人员过多的外来压力和外来干扰,压力可以有,但不要太大。”   “我国为研究人员设立了各种荣誉、等级,一方面激励了研究人员,但一方面也可能使研究人员急功近利,难以潜心开展研究。为促进创新,政府和社会可以尝试改变一些政策和措施,一方面使研究尽量与研究人员的基本生存条件不直接相关,另一方面营造一个更平静、非激烈竞争荣誉和资源的环境,使研究人员能专心、静心搞研究,享受科研,这将一定会促进发现创新、创造创新。”   (4)“技术合作固然重要,诚信更重要”   “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基于用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为企业解决问题,创造效益。在中国,目前解决问题型的科研合作不少,但更多是投资者希望形成新的技术、创造新的商机。这两种情形的合作的产出和期待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后一种,个人建议不要一开始就让企业投入大笔资金,因为企业希望很快有产出,但技术的创新和商业化需要过程,双方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差距,应该多沟通,缩短认识差距,充分认识到技术合作需要投入,同时也需要时间,研究人员需要以自己的研发能力、敬业精神、责任心等,与合作的企业建立诚信关系,使其承认研究人员的价值,参与技术创新过程,从近期、长期考虑双赢。”   (5)“仪器装备国产化需要国家支持,企业自强,国人自信”   “仪器装备的研发与生产能力是我国科技的脆弱环节之一,需要强化并亟待改变当前现状。从国家层面上,要支持国产仪器与装备的研发,鼓励更多的自主创新;国产化需要财力、人力以及政策的支持才能搞研发创新,国产装备与仪器的质量才能提升 从研发单位及生产企业层面,一定将工作做扎实、做到位、追求国际标准质量,新产品一定要经过多方验证、试用,再推向市场,推出让客户信得过的产品,才能稳步进入市场;从用户角度,国内客户需要更新观念,相信国产仪器,支持国产仪器的应用。” 采访手记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不足5%,专利技术交易率只有5%,远低于发达国家转化水平。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缘何艰难?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旨在抛砖引玉,期待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及讨论,为我国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增砖添瓦。   (1)我国部分科研院校存在不同程度地“重研发、轻成果产业化”的现象。科研院校偏重于上课题、担项目,科研人员重视发表SCI论文、评职称,甚至部分科研经费完全被“自娱自乐”,最终导致课题项目与国家发展需求脱节,应用价值大打折扣。   (2)除了科研成果先天不足之外,生产企业接受能力不足或不愿接手,亦是导致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一些重大科研项目开发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部分企业因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就停止投入,导致部分课题中途夭折 还有部分企业因担心科研院所将成果专利变相卖给其他企业,而不敢投入,以免蒙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倡导“官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但因科研体制不完善,缺乏具体措施,难以落到实处。不过,我国官方六部门已联手启动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这将促进“官产学研用”各方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正如许光文研究员所言:“我国不缺少‘点子’,但关键是如何把‘点子’做踏实、做彻底。政府要深化体制改革,鼓励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投入 科研院校所应以市场和应用为主导,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科研人员不仅要懂原理,还要懂应用,对交叉行业也要有所了解,争取将‘点子’做成适用范围较广的产品。”   采访编辑:刘玉兰 附录:许光文研究员简介   许光文,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CAS-BP合资公司-上海碧科清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中国(北京)石油大学客座教授,日本株式会社IHI客座主任研究员。   1967年4月生。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同时获得工学与经济学双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6月至2006年9月工作于日本与德国,曾依次在日本Gunma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任日本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NEDO)产业技术研究员,在德国Technical University Hamburg-Harburg进行洪堡学者研究,在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IHI)基础技术研究所任代理课长研究员,2006年通过”百人计划”回国工作,自2009年兼任中科院与BP合资公司:上海碧科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被他人引用200多次,申请国际专利三项,日本专利14项,国内发明专利10多项,获2001中科院科技发明一等奖,2003全国优秀发明专利奖等。   目前带领40多人的研究团队,研究先进能源技术工艺、反应器、催化剂、分析测试方法和相关的流动传递基础,具体包括:(1)煤的高值化综合加工,涉及煤热解气化、低阶煤提质加工、低污染高效率工业锅炉、煤预热调试等;(2)生物质能技术,涉及高水分生物质解耦燃烧、生物质燃气制备、工业生物质废弃物基炭材料;(3)应用催化,研究开发合成气制备SNG新工艺,烟气脱硝SCR,以及催化反应器和催化转化工艺;(4)新型分析仪器,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服务于能源转换研发工作的新型反应测试与分析仪器。
  • 国产微型生化分析仪价格仅为进口的1/10
    由泰达服务外包园孵化的天津微纳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前投向市场,其核心技术已申请国际、国内共七项专利,并已获批四项,其面市不仅填补了国内市场国产微型生化分析仪的空白,还使原先需要抽3试管血、等候几小时的检验过程简化为只需0.1毫升(约几滴指血)的血样,就能够在13分钟内完成单样本多项目的检测。   据了解,该公司起初只是一个10人左右的团队,却个个都是医疗器械研发方面的高端人才,经过三年的自主研发,他们设计出一款微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这款分析仪比台式电脑的主机还要略小,只要将约0.1毫升的血样加入到一次性使用的盘片中,放入分析仪,就能够在13分钟内全自动完成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葡萄糖等多达13项的生化指标检测,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就医时抽血量较多、等候时间长的问题。同时,这款生化分析仪&ldquo 一键&rdquo 式操作模式可以让非专业医务人员也能轻松使用。&ldquo 这款分析仪很便携,操作简便,就是家庭使用都没有问题!&rdquo 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介绍,在国内市场上现有的大多是国外进口的大型生化分析设备,价格在上百万元。中小型医院及社区医院既缺少足够的购买资金,也缺少相关的专业检测人员,这一微型生化分析仪的价格只是大型设备的十分之一,操作简易,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为基层医疗提供服务。目前该生化分析仪已申请七项国际、国内专利,并已有200余台投向市场,收到了很好的市场反响。
  • CISILE 2014自主创新奖揭晓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5月21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14)答谢晚宴暨自主创新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隆重举行,千余位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社会团体的领导专家,以及参展厂商、媒体记者出席了此次晚宴。 晚宴现场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专职副理事长李跃光致辞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专职副理事长李跃光首先代表CISILE 2014主办方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承办方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向参加本次展会的参展企业代表和多年来热情支持CISILE展会的各位嘉宾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在致辞中,李跃光提到最近商务部确定了115项展会作为商务部引导支持的展会,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就是其中之一。李跃光表示有了这个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作为展会的重点补助对象,今后的发展会更好。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特别顾问朱明凯作CISILE 2014自主创新奖评审说明 并公布获奖名单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特别顾问朱明凯说,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从第四届开始设立了自主创新奖,至今已进行了9次评选活动。申请本届自主创新奖的共有18家单位,共申请了23台产品。专家评审小组由仪器仪表行业专家、大学教授、重点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工组成。按规定程序和奖项评审的规定标准经过预审、集中评审和现场评审,由主审、副审及全体评审专家的打分、无记名投票,共评选出自主创新金奖6项,自主创新银奖4项。   朱明凯介绍说,这些获奖产品创新点明显、技术水平高,申请获得了各种专利和软件著作版权,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CISILE 2014自主创新金奖获奖企业代表与颁奖嘉宾合影留念   6项自主创新金奖获奖名单   北京华夏科创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GT200阿达玛变换多参数测定仪   湖南赫西仪器装备有限公司 RH2010SF-1水分测定仪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MFBRA-M质谱集成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Mars-550过程气体质谱分析仪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ICP-5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M5000直读光谱仪 CISILE 2014自主创新银奖获奖企业代表与颁奖嘉宾合影留念   4项自主创新银奖获奖名单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NX-100F食品重金属检测仪   北京盈安美诚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TE0917全自动变频技术1700℃陶瓷纤维马弗炉   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K1100F全自动凯氏定氮仪   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智能高效液相色谱仪
  • 关亚风编著的《微型分离分析仪器与技术》学术专著出版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关亚风研究员编著的中文专著——《微型分离分析仪器与技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微型分离分析仪器具有体积小、便携化、低功耗等优点,适用于在线、快速、野外分析,在环境、生物、公共安全、航天和深海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关亚风、耿旭辉研究员团队一直专注于微型分离分析仪器的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微型分离分析仪器与技术》一书阐述了微型分离分析的两种主要类型,即微型气相色谱、微型液相色谱和微型样品前处理技术,还介绍了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在微型分离柱、微型色谱检测器和微型样品前处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分析化学领域的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分析化学领域的仪器工程师和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关研究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等项目的支持。
  •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微型综合分析仪研制成功
    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完成的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微型综合分析仪”,12月25日在长春通过了以张玉奎院士为首的专家组验收。专家组认为,该仪器性能良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强、国内外目前尚无该种仪器。   毛细管电泳技术和微流控芯片分析方法由于其分别具有分离效率高、生物兼容性好、利于微型化、集成化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科学领域,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而将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搭建一个便捷式经济型多功能生物分析平台??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微型综合分析仪,进一步拓展其分析对象和应用范围,更是国际电分析化学领域竞相研发的重要前沿方向。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汪尔康院士和徐国宝研究员等聚焦这一重要的国际前沿发展方向,在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专项的支持下,于2007年2月开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微型综合分析仪”的研发。研发中,他们注重发挥在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和微流控芯片分析方法中的积累和优势,创新性地将电化学发光、电化学等检测技术与毛细管电泳、微流控芯片等分析工具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由西安瑞迈分析仪器公司配合,进一步微型化、集成化,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微型综合分析仪样机,属国际首创。   与此同时,他们还结合该分析仪器的研发,研制出5种具有生物应用前景的电化学发光探针,并应用于生物分子检测分析 建立了一系列固定电化学发光探针的新方法,并发展出相关电化学发光固体检测器。这些创新成果,为研制的样机在科学研究及临床中推广应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该仪器是由多通道数据采集分析仪、多功能化学发光监测仪、数控电化学分析恒电位仪、数控毛细管/芯片电泳高压电源等控件所组成的专用系统 系统成功构建了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多窗口、多界面分析化学数据采集与处理平台,实现了多种控制部件的系统连接与控制 在硬件设计中,系统采用了分布式微处理器结构,集成了多个通用或专用处理器管理各控制部件,使系统具有了很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由于采用了较为合理的总线连接方式和订制了完善的通讯协议,整个系统具有硬件简单,扩展方便,功能齐全和便于组合等优点。系统中的所有部件既可组合使用,也可单独作为具备相应功能的单项仪器使用。在软件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多参数分析的特点,设计了完善的同步测试功能 针对化学动力过程测试的特点,系统还开展了具有独特功能的以谱图加亮区为主的谱图处理及动态背景扣除等功能 特别设计的样品测试界面,则可使批量样品测试变得简单容易。   该仪器的研发成功,丰富了基础科学的研究手段,为蛋白质、DNA、细胞、免疫等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多功能分析平台,也为一些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医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是我国电分析化学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的创新性成果。
  • 550万!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HZ20220201-0143项目名称: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55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标的名称分项项目名称(标的名称)是否核心产品是否接受进口数量(台套)采购项目预算(人民币)交货要求代理服务收费标准交货时间交货地点1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主机(5通道10块晶体)是是1台550万元免税手续办理完成后45个工作日内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新校区金贵楼具体收费标准详见本项目“投标须知前附表2配套电子探针能谱仪否是1台3配套电子探针高真空喷碳仪否是1台4配套电子探针循环水冷机否否1台5配套电子探针外置整机不间断电源否否1套6配套电子探针除湿机否否1台7配套电子探针电子防潮柜否否1台8配套电子探针激光打印机否否1台9配套电子探针用标准参考物质否否1套 注:具体详见本项目招标文件第五章采购需求。合同履行期限: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第五章的“采购需求”。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赛默飞世尔在Pitton 2011上推出新型微型气相色谱分析仪
    2011年3月11日 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 (NYSE: TMO),发布了一款新型C2V-200微型气相色谱分析仪,用于快速分析天然气组成。   C2V-200 微气相色谱分析仪可用于实验室和在线分析,能够减少分析成本。分析器中独特紧凑的分离设计和集成芯片技术使它更易于产生较大的控制力和生产效率。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在3月13日-18日亚特兰大举办的Pittcon 2011展览会 3725号展台展示其新型 C2V-200 微型气相色谱分析仪。   C2V-200 微气相色谱分析仪   自然资源短缺要求我们创造更高更快,更可靠的分析仪。C2V-200 微型气相色谱通过精确分析天然气的热值提高生产力,能够在几秒钟内得到精确的结果。依据赛默飞世尔科技微型气相技术,C2V-200 的核心技术是拥有一个只有信用卡大小的独特的分离柱,它包括一个注射系统,柱子和能够高效分析气体的检测器,能够提少维修费用和用气量。可交换柱盒提高了安装时的灵活配置和易用性。   C2V-200增强型的控温装置使得微型气相柱的增温速率为240℃/min,以适用于更广泛的化合物分析。集成流路选择器的自动校准功能,提供了在线的、精准的分析数据。C2V-200微型气相色谱仪采用专用仪器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在仪器运行中能够快速得到分析数据。报告结果完全遵循ISO、ASTM以及GPA标准。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博士后招聘启事
    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博士后招聘启事一、研究组简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主要从事微型色谱仪器、光学检测器的研制与开发,以及复杂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和分离联用技术的研究。实验室拥有多种先进的仪器设备,为课题组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辽宁省科委的支持下,我组一直承担着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中的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先后研制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氩气、高纯氧气等高纯气体分析仪;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特种气相色谱仪(已随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发射升空,至今稳定运行);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光探测器(已出口美国,替代光电倍增管)和高灵敏荧光检测器;样品前处理材料及装置等,多项产品已经实现产业化。目前,我组申报的“辽宁省深海组分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大连市深海探测仪器技术创新中心”获批挂牌,面向国家海洋战略重大需求,开展深海原位探测仪器研制开发工作,已研制出我国首套4500 m级深海原位气相色谱仪和系列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并海试成功。研究组主页:www.105.dicp.ac.cn二、招聘岗位及人数招聘岗位:博士后招聘人数:3人三、研究方向及招聘条件研究方向:色谱仪器关键部件研制、特种环境气体传感器、样品前处理技术和装置招聘条件:化学、环境、仪器仪表、化工、材料、物理等专业。四、待遇保障1、研究所为在站博士后(统招统分)缴纳社会保险(五险),建立住房公积金。2、博士后薪资:年收入(非在职中国籍)28万起(包括五险一金、生活补助和地方补助,生活补助和地方补助发放期2年,全口径人员成本);在站博士后平均年收入(税前)33.4万左右。※年收入中包括五险一金、地方补助等,地方支持政策以最新文件为准。3、优秀博士后支持计划:每年组织2-3次遴选,资助等次:10万/年、20万/年、30万/年(资助期2年)4、外部支持:(1)出站博士后留辽工作奖励:30万(博士毕业学校全球排名前200);(2)国家博新计划:20万/年(国内博士);(3)国际博士后交流计划引进项目:20万/年(外籍、海外博士);(4)中科院PIFI项目(外籍博士):25万/年。(5)博士后同事业编制职工同等享受子女入托待遇,子女可进入中国科学院幼儿园,出站入职后子女可进入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综合排名全市前十)和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综合排名全市前十)就读。(6)设施完备的博士后公寓,可以拎包入住。星海园区和能源学院园区(提供免费班车,单程40-50分钟)设有博士后公寓(房间户型以入住时实际情况为准)。(7)同事业编制职工同等享受用餐补助和免费健康体检。※地方支持政策以最新文件为准五、未来发展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出站博士后可以优先留所工作,并为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博士后即为特别研究助理,出站后留所工作不受招聘竞争性比例限制,通过考核后择优入事业编制。1、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出站博士后留所工作,具有事业编制身份,缴纳五险二金【职业年金、公积金】。2、符合申领条件者,研究所给予20万元购房补贴;对于具有国内外知名大学授予的理工科博士学位或博士后出站人员,经大连市人才认定,给予30万元安家费。3、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出站博士后留所工作(博士毕业学校全球排名TOP200),可享受辽宁省优秀博士后来辽工作奖励30万。4、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博士后出站时,可申请“大连化物所优秀青年博士人才计划”,择优评选,可直接聘为副研究员,研究所给予1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并提供50万元个人租(购)房补贴。5、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博士后出站时,可申请“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国际英才计划”,择优评选,由研究所提供资助,公派前往国际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学习交流。资助金额20万—40万/年,资助期1—3年。※地方支持政策以最新文件为准六、研究组组长简介耿旭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组长,辽宁省深海组分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高灵敏小型荧光检测器及应用研究,在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授权发明专利35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课题、中科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带领团队,研制出系列我国首套4500 m级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在印度洋和南海海试成功,灵敏度比国外同类产品高数倍;研制出我国首套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器,灵敏度比国外同类产品高数倍;研制出高灵敏小型荧光检测模块,在非洲猪瘟检测和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中应用。系列荧光检测装备经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科院特聘核心研究岗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科技人才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工委副主任委员、分析仪器分会副秘书长、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工程与装备分会秘书长;The innovation和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青年编委。七、招聘方式有意向的申请人请将申请材料(个人简历,代表性论文)发送至耿旭辉老师。联系人:耿老师联系方式:0411-84379590,15042442584,xhgeng@dicp.ac.cn通讯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457号大连化物所生物楼
  • 国产仪器“创新100”企业报道第33站——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为助力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筛选和扶持一批优秀的科学仪器产品和企业,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等单位的支持下,由仪器信息网主办、我要测网协办的“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于2013年9月5日正式启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秉承“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宗旨,仪器信息网于2018年启动“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之“创新100”项目,筛选、挖掘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仪器厂商,通过公益性的报道、走访、调研、视频、线下座谈会等方式展现其基本情况,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帮一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通微分析) 创立于2002年,是一家专注于色谱仪器及相关耗材产品研发的企业。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阎超。这也是“创新100”项目企业报道第33站。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阎超.jpg" alt=" 阎超.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fcc8a317-08a5-4a9b-a8f6-f1415a7c46a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阎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企业概况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其实,通微分析的创立及公司的定位与其创始人兼董事长的阎超教授的求学经历密不可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阎超在1985年考取公费出国留学,1991年获得美国乔治城(Georgetown)大学博士学位,从事色谱相关的研究。并在同年前往欧洲,在瑞士的诺华制药分析研发部做博士后,潜心于毛细管电色谱方面的研究。1993年回到美国,在斯坦福(Stanford)大学继续开展毛细管电色谱技术的研发和相关应用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彼时,中国市场上液相色谱相对少见,更不论当时属于国际前沿的电色谱技术。因此通微分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公司的定位和愿景是打造“中国微分离色谱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及做一家分析领域的“百年老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美国通微技术有限公司最初从硅谷起家,后来相继在中国上海、苏州、无锡、临沂成立了四家子公司。其中,无锡通微公司于2011年成立,是通微分析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并且通过了ISO9001-2015和CMC的验收 苏州环球色谱公司潜心于色谱填料和色谱柱的研制与开发 临沂通微则专注于各种零部件的加工和研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通微分析致力于打造金字塔式的产品布局,即以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等通微分析已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的大众仪器为基础 中身为行业专用仪器,比如黄曲霉素检测仪和手性分析专用仪等 金字塔顶部为通微的高端电动微分离产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产品创新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通微分析于2007年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并顺利产业化,目前已经研发至第五代。并于2012年承担了首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高效微流电色谱分析仪器的开发与应用”,将微流电动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研发与产业化。开发出了高效微流电动液相色谱仪(eHPLC)和全自动定量毛细管电泳仪(qCE)两个产品,并成为了填补世界空白的产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近50年来,液相色谱领域的重大突破甚少。能数得出的突破可能是超高压液相色谱(UPLC),其在柱效、柱压和分离速度上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基本不涉及理论和产品的原始创新,且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的空间较小。而高效微流电动液相色谱技术(eHPLC)结合了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双重优点,不仅具备了UPLC所具备的性能,更在柱效和反压以及溶剂用量上拥有优势。因此,我们的研发主要围绕着微流电动技术展开,而且在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越钻越深,越走越远,并实现了产业化”,阎超如是说道。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据介绍,通微分析的主营产品包括高端微流电动产品(eHPLC,qCE,CE,LIF) 传统液相色谱产品(HPLC,prep-HPLC,ELSD) 以及从微分离到制备各系列的色谱柱产品。通微的毛细管电色谱技术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再结合重大专项的支持通微开发了很多应用方案,目前其电色谱产品已经落户在国内外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产品合集.jpg" alt=" 产品合集.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88e7eec7-faa8-4b6b-bd93-f370721bc40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通微分析新品一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市场发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通微分析自主研发的高效微流电动液相色谱系统(eHPLC)结合了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的双重优点,具备“一机三用”(eHPLC、Nano-LC和CE)的功能以及“三高一快”(高柱效、高分离度、高选择性和快速分离)的性能。可以看出,电动微分离技术是上海通微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同时也作为通微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此外,通微分析后续也将持续加大在产品线上的投入,包括软硬件研发、应用开发、客户体验以及市场宣传。以期让更多的客户了解和使用其产品,打响通微分析的品牌效应。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img title=" 合影2.jpg" alt=" 合影2.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8cfdf823-3a5b-4c38-ac7c-8cd6f0b997b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合影 /p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编辑:赵仪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附:国产仪器腾飞行动“创新100”介绍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为秉承“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宗旨,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仪器信息网于2018年启动“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之“创新100”项目,筛选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仪器厂商,通过公益性的报道、走访、调研,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帮一把”,助力国产仪器中小厂商腾飞发展。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一、“创新100”入选标准 /strong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1) 企业主营业务为科学仪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2) 企业主营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创新性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3) 企业总部设在中国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4) 企业科学仪器产品的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5) 企业需是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信息网会员之一。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二、“创新100”申报流程 /strong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国产仪器腾飞行动“创新100”筛选流程包含以下环节:企业在线申报——企业创新能力审核——公益报道服务——线下资源对接——最具成长潜力企业评选。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三、“创新100”报名方式 /strong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创新100二维码.jpg" alt=" 创新100二维码.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4f0d3886-3cab-4057-915f-c49c6e8a321f.jpg"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 nbsp /span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扫描二维码填写申请表,完成“创新100”预报名。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进入专题 a title=" 《“创新100”助力国产腾飞》"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chuangxin100"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创新100”助力国产腾飞》 /span /a /span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 nbsp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