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非侵入式电容层析成像多相流监测仪

仪器信息网非侵入式电容层析成像多相流监测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非侵入式电容层析成像多相流监测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非侵入式电容层析成像多相流监测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非侵入式电容层析成像多相流监测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非侵入式电容层析成像多相流监测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非侵入式电容层析成像多相流监测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非侵入式电容层析成像多相流监测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非侵入式电容层析成像多相流监测仪相关的资讯

  • 国内外专家齐聚云端 共探过程层析成像技术及应用发展趋势
    过程层析成像(Process Tomography,简称PT)利用某种探测源在被测目标内部建立敏感场,扫描并获取场域边界的投影数据,通过反演算法来重建物体内部介质的二维/三维图像,具有可视化、无扰动等优点。过程层析成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人员将医学CT技术移植并应用到工业过程参数检测领域,主要用于获得以多相流为代表的快速复杂工业过程参数分布图像及其过程信息,并逐渐在工业过程监测、生物医学诊断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所采用的物理敏感场性质不同,过程层析成像可分为电学、超声、光学以及射线等多种模态,且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及其适用的应用范围。随着计算机、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工业对过程状态参数在线观测的更高的要求,过程层析成像逐渐向智能化、集成化、多模态方向发展,在工业过程可视化测试领域备受关注。为展现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应用,为过程层析成像研究人员以及工业过程设计、开发、优化等用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仪器信息网、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天津市过程成像与检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江苏大学将于9月3日联合召开“第二届多相流测试技术网络研讨会——过程层析成像及应用论坛”。论坛内容由天津大学过程层析成像与多相流测试研究室谭超教授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冀海峰副教授牵头组织,特邀国内外过程层析成像领域主要课题组的研究人员,聚焦不同模态过程层析成像技术原理、应用及其发展方向分享主题报告。点击图片报名会议天津大学过程层析成像与多相流测试研究室(http://ptmfm.tju.edu.cn/)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依托天津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国家重点学科和天津市过程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开展工业/生物过程层析成像,多相流过程可视化与参数测试,工业仪表与过程控制等研究工作。团队已开发出多套高速工业标准总线电阻层析成像系统、电容层析成像系统、超声层析成像系统、电学/超声多模态层析成像系统、电容/电导/超声多普勒多模态多相流测量系统等仪器,及其相应的多相流可视化与参数测试软件包,可实现多相流过程参数和流动状态的在线检测。团队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助理研究员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四十余人,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基金委仪器专项等国家级重要项目30余项。依托国际工业过程层析成像学会,于2018年8月成立天津市过程成像与检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日本千叶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挪威卑尔根大学、芬兰东芬兰大学等长期保持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浙江大学多相流检测技术研究团队, 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以及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多相流检测技术、过程层析成像技术及相关应用的研究工作。开发了电容层析成像、电阻层析成像、非接触式电阻抗层析成像等基于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的参数检测系统,在复杂多相流动过程中实现了重要参数的在线测量及流动可视化。研究团队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副研究员1人、博士后2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二十余人,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委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二十余项。会议日程时间报告主题报告人09:30-10:00微波层析成像及其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王海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10:00-10:30非接触式电阻抗层析成像技术姜燕丹(浙江大学)10:30-11:00电容层析成像及若干应用孙江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00-11:30抗静电干扰电容层析成像稠密气固两相流动可视化李健(东南大学)11:30-14:00午休14:00-14:30层析成像及燃烧诊断蔡伟伟(上海交通大学)14:30-15:00声电多模态层析成像与多相流过程可视化测试梁光辉(天津大学)15:00-15:30Electromagnetic Flow Tomography电磁层析成像Marko Vauhkonen(东芬兰大学)15:30-16:00Fast tomographic imaging of multiphase flow多相流的快速层析成像Uwe Hampel(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以下链接即可进入报名页面。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t2021/报名参会 加入会议交流群,随时掌握会议动态
  • 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解析
    X射线三维成像可以实现物体内部的无损检测。但是对于大尺寸的板状样品的三维成像一直是业界的难题,层析成像技术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法。一、 什么是层析成像?目前比较被大众熟知的Computed Tomography(CT)通常被翻译为计算机断层成像。最早的实验室CT扫描机由英国Godfrey Hounsfield于1967年建成,第一台可供临床应用的CT设备于1971年安装在医院。CT自发明以来,经历了多代发展,这里就不再赘述。简单理解,CT就是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CT图像。CT扫描就是构造方程组的过程,每一条被探测器接收的射线就代表了一个方程。对二维断层成像而言,要想得到好的求解结果,需要平面内任意方向的射线。这也是要求射线源-探测器组合相对于成像目标旋转360度的原因(出于严谨考虑,这里声明不考虑短扫描等情形)。层析成像技术,早在1921年就已经出现。这个时期的层析成像可以称之为传统层析成像。由于信息交流的不便,多个国家的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出了层析成像的方法,并且给予了不同的命名。目前流传下来比较被大家接受的是Tomosynthesis和Laminography。现在用于乳腺癌筛查的钼靶成像(只是用了钼靶射线源而已),严格讲应该叫作数字乳腺层析成像(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简称为DBT)。而工业上比较习惯于用Laminography,我们延续了这种用法。在进行中文翻译的时候为了跟计算机断层成像区分,我们将Tomosynthesis和Laminography都翻译为层析成像。CL全称即Computed Laminography。二、 传统层析成像 CL与CT到底有什么区别?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CT成像一般需要射线绕物体一周。而在有些时候这是无法实现的。比如,现场条件受限或者物体在某些角度太长,射线无法穿透。比如大尺寸的板状物体。对于下图接近一米长的PCB,如果采用显微CT扫描,只能采用先切割的破坏性方法。如果非得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标准区分CT和CL:画一个过物体的平面,如果射线源和探测器的运动轨迹不跨越这个平面,就可以认为这是CL。可以通过下图了解传统层析成像的原理。通过采集不同角度的投影数据(那时还只有胶片),将胶片简单叠加在一起,其中一层的数据会被增强(这一层称为焦平面)。下图中Plane 2的数据(以圆形代表其细节)就被增强了。传统层析成像,每次只能增强一个焦平面内的结构,而其它层的图像仍然是模糊的。三、 现代层析成像我们所说的层析成像一般都是指现代层析成像。这里的现代是相对于上面的传统而言的。现代层析成像是指采用了数字探测器和图像重建算法的层析成像。其成像结果中每一层都得到增强。虽然与CT相比,由于其数据缺失,会造成层间混叠(后面我们会着重介绍)。但在很多应用场景,这是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层析成像结构。如果将有限角CT也称作CL的话,可以认为是第5种结构。这里我们对各种成像结构的成像能力进行简单的分析。(I)结构简单,但数据缺失过于严重(扫描的角度等于射线的张角);(II)仅能扫描中心区域;(III)(IV)相似,可以扫描任意区域,但在探测器的运动细节上有差异。其机械实现和数据处理上的差异过于专业,我们在这里就不再展开讨论。四、 层间混叠这是CL避免不了的问题。首先通过下图来了解一下层间混叠是什么样子。其表现就是横向的边缘被弱化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这得从傅里叶中心切片定理讲起,还是算了吧,简单点理解就是缺少了横向穿过物体的射线。为什么会缺少?因为这个方向射线穿不透啊,回忆一下前面一米长的PCB。如果你对上面的图像不满意,不如换个方向看看。是不是感觉好了很多。有没有办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针对特定的扫描对象,使用复杂的模型,效果会有所提高,但离实用还有很长的距离。 五、 CL的优点 谈完缺点再来聊聊优点。首先,就像前面提到的,这是现有条件下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CL可以对大尺寸的板状物体得到非常高的分辨率。目前,射线源的焦点尺寸可以小到几百纳米。要想实现高分辨成像,需要射线源尽可能靠近物体,而CL这种扫描方式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这一点。采用光学放大透镜的探测器的显微CT,样品可以不靠近射线源,但是由于射线的利用率底,扫描的时间会很长,难以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且同样无法解决射线在有些角度下无法穿透的问题。下面再来聊聊CL另外一个优点。CT和CL图像最终表示的是物质对射线的线衰减系数(与射线能量、物质原子序数、物质密度等有关系)。一般趋势,线衰减系数随射线能量的增加而减小,简单点理解就是能量越高的射线越不容易被物质吸收。不同材料衰减系数的差异也随射线能量的增加而减小。由于CL始终沿着容易穿透的方向照射物体,可以使用较低能量的射线,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密度分辨能力。六、 国内CL研究进展与国外相比,国内对于CL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单位是国内最早开展CL成像研究的机构。在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支持下,2015年,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成功研发专用于“板状化石”的显微CL仪器,并在2016年中安装到中科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高精度CT中心,该仪器同时服务其他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安徽博物院、广西自然博物馆、北京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累计检测化石750余件。为板状化石的三维无损检测提供了全新工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仪器的实验结果,助力研究人员在《Nature》、《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五项成果分别入选并领衔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专用于“板状化石”的显微CL设备及其应用集成电路和电力电子领域也存在大量的板状产品。随着封装集成度和密度不断提高,对其内部结构缺陷检测要求空间分辨率达到微米甚至亚微米级。2019年,在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针对电子器件封装检测需求,研制了具有亚微米级缺陷检测能力的X射线三维分层成像仪,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了更好的进行X射线精密检测设备的推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2021年成立了锐影检测科技(济南)有限公司。X射线三维分层成像仪及其应用2021年,锐影检测科技(济南)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用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焊接缺陷检测的专用CL设备。彻底解决了超声法和X射线DR成像无法检测带散热柱的IGBT模块的问题。设备实现了大视野快速成像,可以自动定位DBC焊接区域,自动进行气孔缺陷的识别,计算气孔率、最大气孔率、最大气孔尺寸,适用于在线检测。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IGBT焊接缺陷检测专用CLCL与DR方法对于IGBT基板焊料层气孔检测效果的比较总结随着科研及制造业的升级,对CL检测设备的精度、检测速度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CL设备的研发将是科研机构及X射线无损检测公司面临的挑战和历史机遇。 参考文献:【1】 Jiang Hsieh, Computed Tomography Principles, Design, Artifacts, and Recent Advances 3rd edition, SPIE PRESS.【2】 Buzug, Thorsten M. Computed tomography: from photon statistics to modern cone-beam CT. Springer, 2008.【3】 Zenghui Wei, Lulu Yuan, Baodong Liu, Cunfeng Wei, Cuili Sun, Pengfei Yin, and Long Wei, A micro-CL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s.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88, 115107, 2017.【4】 Zuber M, Laaß M, Hamann E, Kretschmer S, Hauschke N, van de Kamp T, Baumbach T, Koenig T. Augmented laminography, a correlative 3D imaging method for revealing the inner structure of compressed fossils. Sci Rep. 2017 Jan 27 7:41413. doi: 10.1038/srep41413. PMID: 28128302 PMCID: PMC5269749.【5】 https://mp.weixin.qq.com/s/_SyUUlHpJNXrLxHFKYwydw本文作者:锐影检测科技(济南)有限公司
  • 奥龙承担“多模式X射线层析成像分析仪研发与应用”重大仪器专项启动
    2014年12月4日由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ldquo 多模式X射线层析成像分析仪研发与应用&rdquo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启动会议在丹东珍珠岛高尔夫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由辽宁省科技厅组织,国家科技部领导以及项目组相关单位成员出席本次会议。董事长李义彬作为项目组组长参加此次会议。 项目启动会现场   会上,&ldquo 多模式X射线层析成像分析仪研发与应用&rdquo 项目组成员对项目概况进行汇报。   同日,项目各成员来到奥龙集团进行立项以来第一次的项目工作会议,对项目如何进展进行详细沟通与探讨,并进一步明确各自承担的任务。奥龙集团自主研发的&ldquo 多模式X射线层析成像分析仪研发与应用&rdquo 技术于今年6月荣获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该项目旨在攻克多模式X射线成像系统扫描方式、断层重建新方法、层析分析与无损测量、板状结构层析分析系统、整机控制系统设计等关键技术,开发开放式微焦点X射线管、高频栅级控制高压电源、高精度多自由度定位与控制系统、阵列X射线探测器等关键部件,为我国无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参会人员合影
  • 先睹为快!国产厂商首发新品: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系统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20年5月29日上午九点,青源峰达将在抖音平台发布新产品QT-TO1000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系统。 /p p   青岛青源峰达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及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公司,致力于太赫兹基础技术、系统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发设计,重点领域为医学及工业检测领域。公司成立以来,已发布了QT-TS1000高精度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和QT-TS2000快速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两款新产品。 /p p   5月29日,青源峰达将再次网上发布新产品QT-TO1000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系统。届时,此产品的研发负责人、技术大咖们将从幕后走向台前,通过现场和线上的不同形式与用户实现面对面交流,从不同维度全面阐述产品的核心亮点,与应用客户和技术爱好者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4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c20c958e-7f58-4b8e-b469-28334f8c6085.jpg" title=" 太赫兹.jpg" alt=" 太赫兹.jpg" width=" 450" height=" 34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新品外观先睹为快 /strong /p p   三维层析成像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光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以嵌入到了现代工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个流程 它是获取物体表面形态特征的重要手段,也是真实物体三维数字化的基础。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技术是较为成熟的三维物体表面成像与测量技术,是一种太赫兹波谱方式的宽场成像技术 经过特定算法的解算和重构可以实现三维光切片成像,并且能够精确解析样品表面的复杂结构。 /p p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要从事国家战略高新技术装备和战略科技领域的研究,主要学科方法包括微波毫米波电路及系统研究,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太赫兹电路及系统研究 /span ,电真空电子电路及系统研究,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超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研究等。 /p p   除了新品面世,发布会当天,青源峰达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与青岛大学将围绕太赫兹技术应用、海洋观测等领域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依托物理科学学院学科平台以及山东省海洋观测与宽带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结合青岛青源峰达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在太赫兹与水下观测方面的技术基础和生产研发平台,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发展的原则,在专业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并签署协议,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推动学科服务社会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届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等院校专家领导将共同见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a164fb1b-6874-4a8a-a102-a9b145b66ccd.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0528175821.jpg" alt=" 微信图片_2020052817582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欢迎参会! /strong /p p br/ /p
  • 新非侵入式检测方式 指纹识别能检测可卡因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学技术被应用于我们的日常领域。如手机的指纹解锁或指纹识别,马云在汉诺威CeBIT展会上演示的蚂蚁金服Smile to Pay扫脸技术,以及日前雅虎研究实验室公布的&ldquo Bodyprint&rdquo 的技术。如今,生物学技术被再次应用到科技领域。近日,英国苏黎世大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一种全新的非侵入式检测方式:指纹识别检测技术可探查体内是否含有可卡因。 新非侵入式检测方式 指纹识别能检测可卡因   可卡因在人体代谢后有两种常见产物benzoylecgonine(苯甲酰)和methylecgonine(甲基爱康宁),可在血液、尿液和汗液中,可通过电喷雾解吸电离(DESI)技术检测到。   由于代谢产物在汗液中的挥发速度要快于血液和尿液,因此将来有一天,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检测到被检测人是当天摄入可卡因,还是几天前摄入可卡因。   Melanie Bailey该项目的研发主管说:&ldquo 我们可以区分开被检测人是接触过还是摄入过可卡因。因为可卡因的代谢产物,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从身体中消除的,将来可以利用指纹和汗液来检测。&rdquo   该研究尚处于开始阶段,整个项目组正在搜集相关数据,以便将来可以展开有效测试。该项目成员对这项技术的成功非常有信心,预计此项技术将在20年内被获批使用。
  • 聚焦颗粒和液滴测量技术——第12届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会议分会场侧记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5月15-16日,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暨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会议在吉林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共同承办。15日下午,5个不同主题的分会场同期举办,会期1天,吸引了相关领域与会者的热烈关注。颗粒和液滴测量技术分会场共设置4个特邀报告和26个主题报告,精彩纷呈;由8位分会场主席相继主持。以下为部分精彩报告摘要。颗粒和液滴测量技术分会场天津大学教授 谭超报告题目:《超声/电学双模态层析成像系统》多相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是一种复杂和时变的流体结构,被测参数多,测量人员难以在非扰动的条件下准确、可靠地获取关键过程参数,实现流动过程的可视化动态监测。其中,流态分布的多变性、流态转变的瞬态性以及流场与测量场的耦合性是制约多相流参数检测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报告详细介绍了谭超及其研究团队在过程层析成像方面的研究进展;团队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电阻层析成像、电容层析成像、超声层析成像多模态组合方式,可获得多相流电导率、介电常数、声阻抗、传播时间、多普勒频移等更丰富的信息。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 赵陆海波报告题目:《气液鼓泡体系多尺度气泡可视化实验及模拟研究》气液鼓泡体系反应器因其结构简单、传质传热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如费托合成、加氢反应、羰基化反应、CO2吸收转化、废水处理等过程,核心是对于气泡流动过程多尺度现象认识及流控、传质和反应过程强化的应用。赵陆海波与研究团队采用光场成像等可视化测量方法研究多尺度气泡尺寸时空分布,并结合群平衡模型(Population Balance Model—PBM)建立可预测多尺度气泡鼓泡过程预测的CFD模型,通过电阻层析成像(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ERT)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初步建立了可应用于多相反应过程强化研究的可视化测量及数值模拟方法。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 董良报告题目:《数字孪生智能选矿中的多相流测试技术》全球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时代,选矿技术也应顺应国家战略规划需求,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数字孪生以数字化方式创建物理实体的虚拟模型,通过虚实交互反馈、数据融合分析、决策迭代优化等手段,可为选矿过程提供更加实时、高效、智能的运行或操作服务。报告重点阐述了智能选矿过程涉及的重介质分选过程智能化、浮选过程智能化、粗煤泥分选智能化等关键技术,并对颗粒粒度、密度、浓度等在线测试技术提出数字孪生智能选矿中的多相流智能感知需求,为智能选矿提供技术指导。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 于海涛报告题目:《基于高斯光束入射下彩虹散射的液滴测量研究 》雾化广泛应用在燃烧、医药、农业、消防、日常生活等领域,在雾化燃烧、雾化干燥、雾化冷却等众多过程中,测量液滴粒径大小及分布、速度、温度、蒸发速率等参数,对雾化过程中气液流动、传热机理的研究极为重要。在众多液滴测量技术中,彩虹测量技术是液滴测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实现液滴粒径、折射率和温度的同步测量。于海涛及其研究团队专注于高斯光束入射下彩虹散射的液滴测量研究,报告基于德拜级数展开理论和广义洛伦兹-米理论研究液滴的彩虹散射特性,并根据彩虹散射计算液滴的折射率和粒径。现场精彩一览伴随着分论坛的结束,大会圆满闭幕。第13届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会议将由中国计量大学承办,2022年杭州再会!
  • 非侵入性微型传感器可测人体pH值,或有助于诊断癌症
    据最新一期《化学科学》杂志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更准确测量pH值的微型传感器,或有助更好地理解和诊断包括癌症在内的一系列疾病。 多伦多大学士嘉堡分校化学系助理教授张晓安称,在活生物系统中实时检测pH值,对于探测和理解pH值失衡导致的相关疾病至关重要。如低pH值与囊性纤维化、局部缺血以及癌症的病理状况密切相关。pH值信号可用于诊断疾病及监测治疗效果,了解人体组织内的pH值在何时何地发生显著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可进行深入、精确的探查,同时又确保不入侵组织的新方法。 张晓安团队使用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开发的微型传感器,可以非侵入方式在原子水平对分子进行非常详细的观察。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完成了对卵母细胞(鱼卵细胞)的传感器测试。 pH值是对质子(附着于其他分子的微小带电粒子)活性的测定。质子活性很难在组织中测量,因为质子移动迅速,难以用常规核磁共振的时间尺度来捕获分子位置。利用核磁共振测量pH值的主要挑战在于,在不同的质子化状态(附着或不附着)对分子进行精细成像。既有核磁共振技术无法对不同质子态的实时测量提供足够的精度。 张晓安团队研发的传感器,则通过一种缓慢的质子交换机制,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该探测器可减缓质子运动,并观察不同状态下的质子,从而使测量变得更为灵敏和精确。该传感器虽为医疗成像设计,但亦可扩展到环境科学、生物学乃至食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等其他应用领域。
  • 杨朝勇团队成果:非侵入式微流控芯片技术助力无创产前诊断
    p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杨朝勇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的微流控技术杂志《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在线发表了题为“Frequency-Enhanced Transferrin receptor Antibody-Labelled Microfluidic Chip (FETAL-Chip) enables efficient enrichment of circulating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 for 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的研究论文。使用非侵入式芯片实验室技术,在妊娠早期,利用2毫升外周血即可帮助孕妇检测到胎儿遗传信息,实现遗传异常的诊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02" height=" 277" title=" a.jpg" style=" width: 397px height: 27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bbf6e65a-4b40-423e-adcb-efcddaad81b2.jpg" / /p p   目前产前诊断测试的金标准包括羊膜穿刺术或从胎盘细胞中取样(绒毛膜取样),两者都有可能诱发流产风险 而基于胎儿游离DNA的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目前局限于21、18、13三体的筛查,并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现象。亟需发展一种检测更大范围遗传异常的可靠工具,为家庭和医疗保健供应商提供更多的遗传相关信息。孕妇外周血中存在的胎儿细胞是在母体和胎儿进行营养物质交换的过程中,从滋养层脱落或者脐带血中进入到母体外周血循环的少量胎儿细胞。这些循环胎儿细胞具有胎儿全部的基因组信息,特异性标志物及胎-胎之间不存在干扰等优势。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产前诊断研究对象。循环胎儿细胞应用于无创产前诊断最大的瓶颈是极其稀少的含量以及相当复杂的背景干扰。通常1 mL外周血中含有10?个红细胞,10?个白细胞,而可能只含有1~10个胎儿细胞,在如此庞大复杂的正常细胞背景干扰下,很难实现高灵敏、高特异的胎儿细胞捕获以及胎儿基因的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b.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ae136be5-3a7c-47b8-b51e-a7ae38b386bf.jpg" / /p p   杨朝勇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针对这一挑战性课题,发展了基于流体力学分离与免疫识别的胎儿细胞捕获芯片(FETAL-Chip)。该芯片内构建了成千上万个表面修饰有抗体的微柱阵列,阵列排布方式根据确定性侧向位移分离原理设计,使得通道到芯片中的胎儿细胞能够不断与微阵列表面的抗体进行碰撞,实现选择性“增频”效应,有效提高捕获效率。该设计有效结合了胎儿细胞在物理性质及表面标志物与背景细胞的差异,实现了胎儿细胞的高效富集。通过对不同孕周的孕妇外周血样本进行测试,该团队验证了FETAL-Chip能够在孕早期就实现对胎儿细胞的有效分离,并通过特异性Y染色体基因分析的方法,确认了胎儿细胞的来源。该方法耗血量少(2毫升)、检测时间早、基因覆盖率高、遗传筛查范围广,有望发展成为新一代的无创产前诊断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84" height=" 272" title=" c.jpg" style=" width: 385px height: 25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444fd3ff-28e4-4607-8fd3-c1b3b16ffbeb.jpg" / /p p   近年来,杨朝勇研究员所带领的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生物分析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研究,在体外诊断、微流控技术、液体活检、单细胞分析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p p /p
  • 流化床颗粒制备过程多传感器融合测试技术研究获进展
    流化床颗粒制备反应器具有结构简单、传热传质速率高、能耗低和能够实现连续化生产的优点,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以及农业领域中的催化剂、药品和化肥等颗粒的制备过程。由于流化床颗粒制备过程通常涉及气、液、固三相掺混,反应器内部的流动呈现出时空非稳态和多尺度效应。流化床颗粒制备过程的关键参数在线监测和过程诊断是国际多相流测量领域的热点与难点,而现有的在线监测技术多基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信息有限,且受到运行条件的限制,难以用于解析流化床反应器内部复杂多相流动的特性以及为过程调控提供数据支持。   针对流化床颗粒制备过程在线测量面临的挑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开发了结合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高速摄像(CCD)、声发射(AE)和压力传感器的非侵入式多模态融合测量技术,提出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分析方案(图1)。该团队开发了新型组合电极ECT传感器,实现了流化床反应器的高质量断面成像和内部参数分布信息的获取。进而,该研究将ECT断面图像信息、颗粒流高速摄像数字图像分析和压力信号时频域分析相结合,基于信息互补和相互验证,准确识别了正常喷动和加湿-干燥过程中的典型流态以及流态转变,揭示了不稳定喷动产生的原因(图2)。   为获取更多颗粒流动微观尺度信息,科研人员将ECT断面图像信息与高频声发射(AE)信号时频域、递归分析相结合,实现了流化床颗粒制备过程中颗粒团聚现象的识别以及颗粒流动性变化、失流演变过程的准确监测。该研究同时结合ECT和CCD图像信息和原始数据,基于pSNN神经网络,提出了颗粒湿度分级预测模型(图3)。与传统方法相比,颗粒湿度的预测精确度明显提升。该研究为流化床颗粒制备过程在线测量技术的工程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上,并在首届多相传输及能源转化利用国际会议上作了报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对外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的支持。上述成果由工程热物理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合作完成。
  • 在线解密小动物成像技术新趋势!iSAI2024开播在即【仪器技术篇】
    为帮助广大实验室用户用户及时了解小动物活体成像创新技术、产品与前沿应用,仪器信息网将于2024年6月6日举办“第一届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与前沿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iSAI2024),全日程现已公布(点击查看)。精彩报告提前知晓!本文为【仪器技术篇】,大会当天将由浙江大学研究员林励、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助理教授林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默涵、广州博鹭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杨阳、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吕永涛、上海勤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应用支持袁亦晨共6位报告嘉宾就光声成像、表面增强拉曼、光学成像、X射线CT成像、低场核磁共振、能谱显微CT等活体成像技术开发、创新产品及前沿应用进行精彩报告,欢迎踊跃报名参加在线直播!点击链接/扫码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ai240606.html ——01 仪器技术篇——序号会议覆盖成像技术英文全称英文缩写1光声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PAI2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ment of Raman ScatteringSERS3光学成像Optical ImagingOI4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CT5低场核磁共振成像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6能谱显微Spectral Micro-CT-林励 研究员浙江大学林励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2022年加入浙江大学,任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其工作突破性地提升了光声层析成像系统的综合性能,进而实现了该领域的多项首次,在光声成像领域产生了标杆式的引领作用,开启了多个科研场景,并为临床转化提供了技术支撑。近年来共发表SCI文章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Advanced Science 共发表了8篇高水平代表作。此外,主持开展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人才基金项目、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等项目。大会报告:《光声成像——从实验台走向临床》光声成像是一种结合激光照射与超声探测的新兴成像技术,融合了光学对比度和超声分辨率,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提供生物组织的结构、功能、分子信息。报告人的工作突破性地提升了光声层析成像系统的综合性能,进而实现了该领域的多项首次,包括大鼠全脑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成像,以及人体全乳腺高速扫描、精准诊断,和疗效评估。林俐 长聘教轨助理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个人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助理教授,博导,上海市“晨光计划”学者。曾获IMCO2019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第十八届“挑战杯”生命科学赛道特等奖指导教师等。在Advanced Science, Small Methods, Nano Letters, ACS Nano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被引1000余次,担任多个SCI期刊的审稿人(包括IEEE, ACS, Elsevier, SpringerNature 等出版社期刊)。近年来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基于光学方法的无创病灶定位和重建,包括拉曼响应纳米探针的设计开发、深穿透拉曼光谱技术和拉曼光学图像重建。开发活体透射拉曼光谱技术,实现了深穿透检测、定位和成像等一系列研究。大会报告:《深穿透拉曼光谱活体成像技术及应用进展》无创定位活体深部病灶对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以高特异性、灵敏度和抗自发荧光干扰特性,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生物成像技术。本次报告将介绍我们在开发深穿透拉曼光谱活体成像技术方面的一系列进展,实现了深部检测、定位以及活体小动物成像和大动物术周导航,将给无创光学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李默涵 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个人简介:李默涵,博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2012年起供职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现任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射线类影像设备的研制与应用工作,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专项等项目10余个,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10项。参与的应用工作服务于生命科学、工业检测、地质古生物、文物等领域。2021年获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24年获济南市“海右计划”产业领军人才引进类创新人才(兼职)项目支持(周期3年),主持“小动物能谱CT成像仪研制及应用”项目。大会报告:《小动物能谱CT研制与应用》 新一代能谱CT能够有效地进行X射线能量选择性成像,在物质分辨能力和图像质量等方面显著优于传统CT。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小动物能谱CT专门为生命科学研究打造,具有优良的空间分辨率、物质分辨能力和软组织对比度,且配备了专门的生理监控与麻醉系统,适用于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前研究、新药研发等领域。杨 阳 高级产品经理广州博鹭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个人简介:杨阳,暨南大学生物医药专业博士毕业。现任博鹭腾高级产品经理,主要负责博鹭腾市场技术支持和产品解决方案的开发。大会报告:《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解决方案》摘要:聚焦于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最新解决方案,本次报告将汇总多种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优势及局限性,包括光学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报告还将探讨最新的技术进展,分享博鹭腾在小动物活体成像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独特见解。从产品和技术角度出发,分析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的优化策略,提供全面的技术洞察和最新的应用案例,助力科研人员提升研究效率。吕永涛 产品经理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个人简介:吕永涛毕业于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多年来从事实验动物领域相关工作,目前担任苏州纽迈市场中心产品经理,针对小动物在低场核磁中的成像及分析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与产品市场推广。大会报告: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小动物成像中的应用》摘要: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友好的活体成像技术,在小动物研究中广泛应用于疾病模型建立、药物研发等领域。 本报告通过应用实例,介绍观察小动物体内的结构病变、代谢活动、肿瘤生长等情况,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数据。袁亦晨 应用支持上海勤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个人简介:拥有近10年生物成像仪器应用支持经验,具备丰富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曾为多所高校、科研单位提供专业的应用解决方案及技术指导。大会报告:《X光多模式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及应用介绍》摘要:伴随着分子成像技术的普及,科研人员能够重复和非侵入性地在啮齿动物中开发的大量实验模型。Clinx勤翔新品IVScope 8000X系列X光多模式小动物活体系统集成了生物发光/荧光成像技术与高分辨率X光成像技术,该系统配备高灵敏度CCD相机和大光圈镜头,可检测活体动物发出的微弱发光信号。此外,系统提供强大的图像采集、分析软件,可实现多通道共定位分析、ROI分析及自动生成动力学曲线、多图分析等功能,大幅提升实验通量和效率。温馨提示:1) 报名后,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填写不完整或填写内容敷衍将不予审核。2) 通过审核后,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点击获取稿件提纲为帮助广大实验室用户及时了解小动物活体成像前沿技术、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增强业内专家与仪器企业之间的交流学习,仪器信息网特别组织策划“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 主题约稿活动。欢迎投稿,投稿文章一经采纳,将收录至【小动物成像技术】专题并在仪器信息网相关渠道推广。投稿邮箱:刘编辑liuld@instrument.com.cn电话联系:13683372576(同微信)。附:技术关键词:光声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 PAI)、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surface enhancement of Raman scattering,SERS)、光学成像(Optical imaging,OI)、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CT)、低场核磁共振成像(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能谱显微CT(Spectral Micro-CT)。
  • 无需昂贵的侵入性手术,新设备可检测跟踪血液癌细胞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设备,可以检测和分析血液样本中的癌症细胞,使医生能够避免采用侵入性手术检测癌症并监测治疗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1日出版的《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电子学》杂志。20世纪20年代,奥托沃伯格发现癌症细胞消耗大量葡萄糖,从而产生更多乳酸。此次新设备通过检测细胞周围酸性化的pH敏感荧光染料,来监测单个细胞的乳酸增加情况。一毫升血液中的数十亿个血细胞内可能存在一个肿瘤细胞,原本很难找到。但新检测技术有38400个小室,能够分离活性肿瘤细胞的数量。一旦识别出肿瘤细胞,科学家们就可以进行基因和分子分析,这有助于癌症的诊断和分类,并为个性化治疗计划提供信息。此外,循环中的肿瘤细胞也是转移的前兆,转移是90%癌症相关死亡的原因。研究这些细胞可以深入了解癌症转移的生物学原理,为新疗法提供信息。研究人员表示,准确的癌症诊断对有效治疗至关重要,但活检会给患者带来不适,也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和成本,通过评估血液样本中的肿瘤细胞来管理癌症,比组织活检的侵入性小得多。医生可以重复开展测试,并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此外,最新技术不依赖高端设备和操作员,这将使医生能以经济高效的方式诊断和监测癌症患者。团队已为最新装置申请了临时专利,并计划将其商业化。
  • 综述:红外热成像技术在FRP复合材料/热障涂层无损检测应用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红外热成像是具有非接触、检测面积大、检测结果直观等突出优势的新兴无损检测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金属、非金属、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以及热障涂层等的无损检测与评价。图1 某航空发动机及其涡轮叶片热障涂层结构示意图近日,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和东南大学的科研团队在《红外技术》期刊上发表了以“红外热成像技术在FRP复合材料/热障涂层无损检测应用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为主题的文章。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检测系统构成,特别是对光学、超声以及电磁等主要热激励形式的特点和优劣势进行了对比。然后,根据热激励形式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技术在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无损检测与评价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重点关注了FRP复合材料/热障涂层热成像无损检测中的热难点问题。最后总结并展望了FRP复合材料/热障涂层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红外热波成像技术任何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向周围环境发出电磁热辐射,根据Stefan-Boltzmann定律,其大小除与材料种类、形貌和内部结构等本身特性有关外,还与波长和环境温度有关,而红外热波成像技术即是利用红外热像仪通过遥测材料表面温度场,从而实现对材料结构特性和物理力学性能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根据被测对象是否需要施加外部热激励,该技术可分为主动式与被动式,其中主动式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由于具有更高的热对比度与检测分辨率,近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主动式红外热波检测技术是利用外界热源对待测试件进行热激励,同时利用红外热像仪记录其表面温度场的演化历程,并通过对所获得的热波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分析,以达到检测材料表面损伤和内部缺陷的目的。根据外激励热源的不同,该技术又可被分为光激励红外热成像、超声红外热成像与电涡流红外热成像等。图2总结了目前主动式红外热波成像检测技术中的主要分类依据及分类结果。图2 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主要分类依据及结果虽然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种类众多,但由于所检测对象琳琅满目,且结构与物理特性比较复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检测对象本身特性,选择一种相对合适且高效的主动式红外热波成像无损检测方法,从而达到对待测对象进行高分辨率、高精度、快速可靠检测与评价的目的。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是主动红外热成像中一种相对高效的无损检测方法,由于其非接触、非破坏、检测时间短、检测面积大、易于实施等突出优点,在热障涂层结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中备受关注。在该方法中,当外激励光源入射到待测试件时,基于光热转换效应所产生的热波扩散并与内部界面或缺陷相互作用,同时,利用红外热像仪远程记录待测试件表面的瞬态热响应,即红外热图像序列。然后,借助先进的后处理算法对所获取的热图像序列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实现待测试件的无损检测与定量表征。图3为光激励热成像技术原理和目前常用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图3 光热无损检测原理及典型闪光灯激励热成像检测系统此外,根据热激励形式的不同,红外热成像技术又可被分为红外脉冲热成像、红外锁相热成像与红外热波雷达成像,这也是根据红外热成像发展历程、目前最为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检测效率高,但其探测深度通常较浅,无法满足对材料深层缺陷高分辨率检测的要求;且其检测结果易受表面加热不均匀、表面反射率及发射率不均等影响,瞬时高能量脉冲也易使材料表面产生热损伤。为克服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的局限性,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应运而生,但由于该技术在单一调制频率热激励下仅能探测与其热扩散长度相对应深度的内部缺陷,因此对FRP复合材料或热障涂层类结构内不同深度或不同铺层界面的缺陷,需选择不同调制频率对待测试件进行激励,因此,该方法检测时间仍相对较长且易出现漏检。红外热波雷达是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红外脉冲热成像与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突出优势,如高分辨率、高检测效率、大探测深度等,近年来备受关注。表1总结了红外脉冲热成像、红外锁相热成像以及红外热波雷达成像这3种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表1 红外脉冲热成像、红外锁相热成像以及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检测技术的对比FRP复合材料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研究现状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是发展最早且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是使用高能光源(如激光、卤素灯、闪光灯)对待测试件进行非常短时间(通常几毫秒)的脉冲激励加热,由于内部界面或缺陷的热阻效应会对待测试件表面温度场产生差异,然后,利用红外热像仪同步记录这种温度差异,并借助于先进的后处理算法可实现对待测试件内部界面或缺陷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红外脉冲热波检测技术检测速度快,且对厚度较小的试件具有较好的检测结果,但其探测深度非常有限,不适用于检测大厚度构件。此外,该技术还易受表面加热不均、表面发射率不均等影响,瞬时高能量脉冲也易使试件表面产生热损伤。FRP复合材料的强各向异性和显著内部界面效应,极易使得其产生界面分层等类型缺陷,极大影响FRP复合材料结构或装备的使用性能。英国巴斯大学Almond等对CFRP复合材料裂纹状缺陷的边缘效应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瞬态热成像法测量缺陷尺寸的方法。加拿大拉瓦尔大学Maldague等提出了一种将脉冲热成像与调制热成像技术相结合的红外脉冲相位热成像检测技术,该技术基于傅里叶变换可获得能无损表征CFRP复合材料的相位图像,因此克服了脉冲热成像技术对表面加热均匀性的限制。意大利学者Ludwig等研究了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中的热损失与三维热扩散对缺陷尺寸测量的影响。为了克服脉冲热成像技术的局限性,加拿大拉瓦尔大学Maldague等随后提出了双脉冲激励热成像检测技术,并表明该技术可进一步增强热对比度。加拿大学者Meola等利用脉冲热成像法对GFRP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损伤进行了无损检测。英国巴斯大学Almond等又通过解析法研究了脉冲热成像技术的缺陷检测极限与缺陷径深比、激励能量以及缺陷深度都密切相关。伊朗桂兰大学Azizinasab等还提出了一种使用局部参考像素矢量来处理脉冲热成像检测结果的瞬态响应相位提取方法,实现了CFRP复合材料缺陷检测和深度预测。此外,为增强FRP复合材料缺陷检测效果,许多集成先进特征提取方法的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也被提出,例如主成分热成像、矩阵分解热成像、正交多项式分解热成像和低秩稀疏主成分热成像。国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诺威尔光电系统有限公司等科研单位也对FRP复合材料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首都师范大学研究了GFRP复合材料脉冲热成像检测的热图像序列的分割与三维可视化,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极小值的图像分割算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FRP复合材料次表面缺陷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的检测概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阈值、特征信息提取算法等对检测概率的影响。此外,国内研究学者还提出集成了稀疏主成分分析、矩阵分解基算法、流形学习和快速随机稀疏主成分分析等算法的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数字化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单频正弦调制的热激励源对待测试件进行加热,然后,待测试件内部将也产生一个呈周期性变化的温度场,由于缺陷区与无缺陷区处的表面温度场存在差异,因此采用锁相算法可对表面温度场进行幅值与相位提取,最终实现对材料表面损伤或内部缺陷进行无损检测与评价。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的探测范围要大于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此外,通过降低激励频率大小可增大探测深度。英国华威大学和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等研究学者较早地将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用于CFRP航空件缺陷检测,并证实了该技术与瞬态热成像与超声C扫描无损检测技术相比,更适于CFRP航空件表面冲击损伤的快速无损检测。Pickering等研究了同等激发能量下,红外脉冲热成像和红外锁相热成像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检测能力。Montanini等证实了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也可用于厚GFRP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并深入研究了与缺陷几何形状和深度相关的检测极限问题。随后,Lahiri等发现随着GFRP复合材料缺陷深度增加,利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所获得的相位对比度增大,而热对比度却减小。Oliveira等提出了一种融合光学锁相热成像和光学方脉冲剪切成像的CFRP复合材料冲击损伤高效表征方法。国内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和东南大学等科研人员也对FRP复合材料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开展了较多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大小和深度以及热物性的无损检测与定量评价,开展了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先进特征增强算法来提高其内部分层缺陷的可视性。浙江大学使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无损检测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并利用深度学习对测量过程中的传感器噪声、背景干扰等进行有效去除,显著提高了CFRP复合材料次表面缺陷无损检测与定征的精度。此外,东南大学针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红外锁相热成像无损检测中所存在的热成像数据缺失以及低帧率导致的低分辨率问题,提出了基于低秩张量填充的热成像检测技术,不仅可有效解决红外锁相热成像数据高度缺失问题,还可显著提高常用红外热像仪的帧频率。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检测技术近年来,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因检测效率高和灵敏度高以及不易对材料产生热损伤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开始应用于FRP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具有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与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由于被用于FRP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的时间并不长,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由于通常采用较低调制频率激励源去探测较深范围的内部缺陷信息,随之而来的是热扩散长度的增大,致使检测分辨率降低;另外,为提高检测信号的信噪比,通常采用增加热流激励强度的方法来解决,但在检测重要目标构件时,为防止对检测对象的热损伤,这种方法并不适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Mandelis教授与印度理工大学Mulaveesala教授首先将线性调频雷达探测技术引入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中,提出了脉冲压缩热成像或热波雷达无损检测技术。为显著提高探测热波信号的信噪比与灵敏度,随后提出了热相干层析成像和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技术,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具体原理如图4所示。印度理工学院与印度塔帕尔工程技术大学等科研人员还将脉冲压缩热成像与红外脉冲热成像等其他检测技术在检测FRP复合材料次表面缺陷时的检测性能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所在。为增强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检测,比利时根特大学最近也提出了离散频率相位调制波形的热波雷达技术,并证明了该技术具有更高的深度分辨率。图4 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检测技术原理:(a)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数学实施;(b)激光诱导热成像系统框图国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湖南大学等科研人员也对脉冲压缩热成像或热波雷达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创新研究成果。哈尔滨工业大学较早地将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拓展到CFRP复合材料铺向和分层缺陷的无损检测与评价,并对热波雷达检测技术的特征提取方法也开展了深入研究。湖南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还分别用感应红外热成像/热波雷达检测技术和参考脉冲压缩热成像检测技术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检测,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检测效果。最近,东南大学也提出了正交频率相位调制波形的热波雷达检测技术,可有效增强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检测效果。热障涂层红外热波成像无损检测研究现状关于热障涂层红外热波检测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信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航空和先进装备等领域受到极大关注。在目前的热障涂层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中,仍以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为主,这仍然是由于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非接触、快速、检测面积大、检测结果直观等突出优点,非常适合于热障涂层结构性能与健康状况的在线检测与表征。根据激励热源生热机理的不同,除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外,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还包括:超声热成像、振动热成像和涡流热成像。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针对热障涂层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国外专家学者较早地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Cielo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无损检测热障涂层,研究表明当光学穿透深度远小于而加热区域远大于涂层实际厚度时,该技术可有效表征热障涂层热物性和表面涂层厚度。Liu等提出了可无损检测热障涂层内部裂纹和厚度不均匀性的稳态热流激励热成像技术,可实现直径远小于1 mm的裂纹检测。Shepard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对热障涂层厚度和脱粘缺陷进行无损检测,并结合先进后处理方法提高了时空域分辨率和信噪比。Marinetti与Cernuschi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和相位特征提取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热障涂层结构中的表面涂层厚度变化、脱粘缺陷以及涂层过厚与粘附/脱粘缺陷的区分问题。随后,为无损评价热障涂层老化程度以及完整性,Bison与Cernuschi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检测了热障涂层面内与深度方向热扩散率以及孔隙率。此外,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还可监测热障涂层损伤演化历程以及寿命评估,且热障涂层粘结界面处粗糙度形貌、深度以及基底强度等对其损伤演化也有重要影响。Ptaszek等还研究了热障涂层表面非均匀及红外透光性等对其光热无损检测的影响。最近,Mezghani等利用激光激励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无损检测了表面涂层厚度变化。Unnikrishnakurup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和太赫兹时域谱技术同时对不均匀涂层厚度进行测量,并获得了对热障涂层厚度估计小于10.3%的平均相对误差。虽然我国关于热障涂层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陆军装甲兵学院和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的科研人员仍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通过使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与热成像检测实验方法,对存在脱粘缺陷和厚度不均匀时热障涂层表面温度场以及热障涂层的厚度与疲劳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利用闪光灯激励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不仅检测出直径小于0.5 mm的脱粘缺陷,还识别出了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裂纹。海军工程大学利用有限体积法研究了脉冲热激励下热障涂层脱粘缺陷时表面温度场相位差变化,并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涂层厚度和脱粘缺陷位置进行定量化表征。哈尔滨工业大学将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与模拟退火和马尔科夫-主成分分析-神经网络等方法相结合,实现了热障涂层不均匀厚度和脱粘缺陷深度与直径的有效量化确定。最近,哈尔滨商业大学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态滤波-分水岭-Canny算子混合算法的长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不仅可有效识别热障涂层脱粘缺陷的边缘,还增强了缺陷特征提取效果。陆军装甲兵学院采用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对热障涂层厚度与脱粘缺陷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表明热图重构及先进后处理算法可有效提高表面涂层厚度表征的精度和脱粘缺陷的检测效果。近来,关于热障涂层激光扫描热成像技术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研究也开始出现,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利用线型激光扫描热成像技术实现了对热障涂层脱粘缺陷以及20~150 μm厚薄涂层的高精度无损检测与评价。为了检测热障涂层表面微小裂纹,北京理工大学还开发了一种将线型激光快速扫描模式与点激光精细扫描模式相结合的激光多模式扫描热成像检测技术,实现了仅9.5 μm宽表面微小裂纹的高效检测。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不同于热障涂层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研究,国内专家学者较早地开展了热障涂层红外锁相热成像无损检测的研究,而国外对此的研究还很少。例如,韩国国立公州大学Shrestha和Kim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和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对热障涂层表面不均匀涂层厚度进行了无损检测与评价,并开展了有限元数值模拟与热成像检测实验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所在。国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等为基于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的热障涂层无损检测与评价研究做了积极探索。火箭军工程大学利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对涂层厚度进行检测,并表明该技术可实现对涂层厚度的快速检测,且检测精度可达到95%。哈尔滨工业大学利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和热波信号相关提取算法对热障涂层脱粘缺陷进行检测,并研究了光源功率、分析周期数和激励频率大小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随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利用激光激励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高精度地量化了SiC涂层碳/碳复合材料的薄涂层厚度分布的均匀性。上海交通大学针对热障涂层内部裂纹缺陷的快速无损检测与评价,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阈值分割和堆叠受限玻尔兹曼机算法的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检测技术红外热波雷达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其高信噪比、大探测范围等突出优势更利于热障涂层次表面脱粘缺陷的高精度无损检测。而目前关于热障涂层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无损检测与评价的研究还鲜有报道,目前仅有国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东南大学针对热障涂层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无损检测开展了相关的理论与热成像检测实验研究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利用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对热障涂层脱粘缺陷进行检测,该技术利用线性调频信号调制光源强度,并引入了互相关和线性调频锁相提取算法,研究表明该技术可实现热障涂层脱粘缺陷的有效检测。东南大学基于Green函数法,对热障涂层光热传播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先进非线性调频波形的脉冲压缩热成像检测技术,可实现热障涂层次表面脱粘缺陷的高信噪比、大探测深度的高分辨率检测。结束语本文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无损检测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通过文献调研和相关研究结果分析,可发现,由于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的复杂结构特性,使得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无法较好地实现高效可靠的无损检测与评价。作为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由于具有高分辨率、大探测深度、检测结果直观等突出优点,为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的高精度无损检测与评价提供了新契机。此外,在对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主要瓶颈制约问题,也促使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须向多样化、智能化、集成化和多源信息融合方向发展,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多样化传统无损检测方法和红外热成像等新型无损检测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随着检测对象的多样化和检测要求的多元化,所需要的检测手段也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具体体现在:①热激励源由卤素灯、超声和电磁等向半导体激光器、相控阵超声等其他热激励形式发展;②随着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红外脉冲热成像和红外锁相热成像向着新兴的先进激励波形脉冲压缩热成像或热波雷达成像检测技术方向发展。2)智能化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红外目标识别与跟踪方法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无疑为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深度学习方法的高识别率特点使其在红外目标特征识别、红外图像分割与分类方面性能优异,在精度和实时性方面,甚至远远赶超传统检测方法。人工智能赋能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有望取代人工判断,推动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向着智能化检测方向发展。3)集成化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通常需要激励热源、红外热像仪、光路等调节装置、固定装置等模块,体积较大、结构较为复杂,且仍需人工或仪器自动采样。为满足实际无损检测应用中原位测量及低能耗的需求,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需逐步向小型集成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无损检测现场的便携式携带和操作。4)多源信息融合发展多源多模态热成像数据能比单一热成像数据提供更多的关键信息,此外,在信息呈现和表达上,多来源、多模态红外热成像数据还增加了无损检测结果的鲁棒性。因此当检测要求较高时,常常需要采用优势互补、多种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源多模态热成像数据的融合与集成,最终提供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无损检测解决方案。因此,红外热成像技术也需向多源信息融合方向发展。
  • “CRP侧向流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配套用全自动 荧光免疫检测仪器”项目通过验收
    p   7月22日上午,“CRP侧向流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配套用全自动荧光免疫检测仪器”项目验收会在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召开,项目甲方苏州鼎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代表、苏州医工所项目组和计划与质量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p p   苏州医工所计划处副处长郭智慧主持会议,并首先概述了项目情况,该项目合同自2013年8月正式签署,至今已近5年,在鼎实医疗和苏州医工所项目团队的密切合作下,全自动荧光免疫检测仪器在2017年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已迭代开发至第二代产品,2018年3月在第十五届检验医学暨输血仪器试剂博览会上该仪器成功亮相,引起市场高度关注;配套试纸条产品也已开发完成,性能稳定,生产场地、工艺均已具备,目前正在注册办证过程中,预计2018年底能够取得注册证。项目已达到预期目标和成果,具备验收条件。 /p p   接下来,项目分系统负责人尹焕才和程文播(钱庆)分别代表试纸条组、仪器组,向参会人员总结汇报了设计开发过程与结果,涵盖了从设计输入(需求分析、法规标准调研等)、方案评审、详细设计、设计验证(性能指标、老化耐久、电气安全、EMC等)直至设计开发输出(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物料清单、生产仪器清单、注册文件等)的全过程,以及整个项目期间的经验教训和体会感悟。 /p p   经参会鼎实医疗代表审议项目总结报告、技术文件,并与项目组进一步讨论后,认为项目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全部研究内容,各项指标达到合同要求,验收资料完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p p   苏州鼎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席秋子表示,5年来,此项目得到了苏州医工所的大力支持,配备了大量的高水平研发人员,双方在良好信任和积极沟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才互补,鼎实医疗派出的研发人员长期加入苏州医工所项目组共同开展研发工作,不仅将项目设计开发、转产、注册办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纷纷化解,还协助鼎实医疗培养了一支具备接产转产能力的研发生产队伍。希望能将鼎实医疗与苏州医工所的合作转化模式作为样本,持续部署新的合作项目,助力苏州医工所构建“人才、科技、产业、资本、市场”五位一体的集团式新型研发机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79140c79-b2a2-4084-a5ff-f520bc0b3e83.jpg" title=" W02018072353010294741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验收会现场 /p
  • 仪器信息网讲座预告——微电极阵列技术对胰岛进行非侵入性电信号记录的发展与应用
    BUSINESS MEETING会议介绍2020-10-29 14:00,哈佛仪器携仪器信息网将举办“微电极阵列技术对胰岛进行非侵入 性电信号记录的发展与应用”讲座直播会议将对胰岛细胞外中通量电生理记录的新兴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 欢迎大家点击链接报名参加!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_22140.htmlBUSINESS MEETING主讲人Jessie Wang王娟哈佛仪器亚洲区技术支持会议时间:2021-10-29 14:00BUSINESS MEETING会议内容胰岛电生理活性传统研究方法简介微电极阵列技术与胰岛细胞外电生理记录的发展与特点微电极阵列技术在胰岛细胞外电生理记录中的应用a.氧化应激对胰岛电生理活性的影响b.胰岛在微电极阵列电极上的长期培养与记录Beta Screen与MEA2100-MINI 系统简介BUSINESS MEETING主讲人简介王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曾参与5-HT抑制坏死性调往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的机制研究,具有多年神经电生理、神经电化学、离体器官灌流、动物行为学等产品的应用经验,现任哈佛仪器资 深产品应用专家,为哈佛电生理产品线提供技术支持。BUSINESS MEETING参会说明一、参会条件1.免费报名无需任何差旅费用,只需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网络宽带超过128K。2.讲座PPT将实时传送给所有参会者,参会者也可通过文字向报告人提问,报告人在报告结束后统一进行解答。二、参会方式1.报名参会并通过审核后,您将收到邮件通知,并在会前一天收到提醒参会的短信通知。2.会议当天进入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首页(webinar.instrument .com.cn),点击“进入会场”,填写报报时手机号,即可登陆会场参会。
  • 2020年全球光学成像市场将达17.5亿美元
    日前,Reportlinker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5—2020年期间全球光学成像市场将以强劲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12.1%),估计2020年该市场将达到17.5亿美元。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科研投入的增加,健康意识的增强而导致的对非侵入性和更安全治疗和诊断方式需求的增加,以及光学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领域的成功应用等是这个市场的主要驱动力。然而,高成本和大量数据对新技术的要求、医疗设备的严格监管、报销的压力、数据验证的缺乏,以及熟练的操作员的缺乏等阻碍了这个市场的发展。  按照技术原理划分,光学成像市场主要包括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高光谱成像(HIS)、近红外光谱(NIRS)和光声层析成像技术(PAT)。光学成像产品市场覆盖成像系统、摄像机、软件、透镜、照明系统和其他光学成像产品。成像系统市场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光学成像系统和光谱成像系统。  在预测期内,OCT技术将继续主导光学成像市场。OCT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其成功的临床应用,尤其是在眼科的应用。此外, 药品和生物制药行业药品配方和其他应用中对光学成像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将推动预测期间光学成像市场的增长。  到2020年,北美将占全球光学成像市场最大的份额,其次是欧洲,亚太。相比亚太市场,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地区很可能以较低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预测期间,亚太地区市场增长速度最快。  光学成像市场的主要厂商包括Carl Zeiss Meditec (德国), Topcon Medical Systems (美国), Bioptigen(美国), St. Jude Medical (美国), Philips N.V. (荷兰), Canon (日本), Perkinelmer (美国) 等。
  • 2023年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会议通知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第 13 届年会——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年会将于2023 年 4月21~ 23 日在杭州举行,会议地点为杭州龙湖皇冠假日酒店(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济开发区金沙大道 523 号),会议期间将同时将召开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会议。主办单位: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国计量大学一、会议征文专题*多相流测试基础理论*多相流动机理与工程应用*颗粒和液滴测试技术*新能源多相流及其测试*反应过程多相流测试技术*石油与动力工程多相流测试*微纳多相流的特性和测试*航空航天多相流系统测试*悬浮液系统测量*多相流测试新机理和测试方法*多相流信息处理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过程层析成像和流体可视化*智能仪表和监控系统*多相流数值计算与实验测试*多相流测量技术工程应用*多相流其他相关领域二、会议日程时间/日期4月21日(周五)4月22日(周六)4月23日(周日)8:30-10:30会议注册(全天)开幕式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10:30-11:00茶歇(合影)茶歇11:00-12:00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12:30-13:30午餐午餐13:30-15:30分会场报告技术交流,离会15:30-16:00茶歇16:00-18:30分会场报告18:30-20:00晚餐欢迎晚宴晚餐20:00-22:00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会议三、会议重要日期会议论文摘要见附件1,投稿截止日期:2023 年3月31日; 投稿时, 请将摘要 word 版以电子邮件的附件形式发送至会务组邮箱cjlumtmf@163.com,新投稿件请邮件标注“新投稿件”。以便制 作成论文集,供大家交流学习。会后将推荐部分优秀论文至《化工进展》。四、会务事宜1、会议注册费:3月31日前注册,会议注册费:教师1600 元/人,学生1000元/人。4月1日(含)后注册,会议注册费:教师1800 元/人,学生1200元/人。2、 会议注册费由“华度文化传播(杭州)有限公司”代收,并统一开具会议费发票。3、 网上注册与住房预定端口 https://mm.scimeeting.cn/cn/minisite/index/171684、 线下缴费方式: 户名:华度文化传播(杭州)有限公司开户行:招商银行杭州北部软件园小微企业专营支行银行账号:571916196610901欢迎相关仪器厂商参会。联系人:华杭波电话:15891446380Email: cjlumtmf@163.com孔 明 电话:13777468547会议群二维码(3月27日前有效):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 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2023年3月21日附件1 论文详细摘要模版.doc(请将篇幅控制在 1 页以内)。
  • 文献速递 | Echo Revolve显微镜助力对新冠病毒侵入机制的深入解析
    2019年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在今天仍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新冠病毒SARS-CoV-2的防范已成为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研究者们在新冠病毒的治疗、防护、免疫等方面不断探索,帮助我们认识病毒、战胜疫情。近日,来自美国犹太健康中心的一篇报道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新冠病毒的发病原理,该文献发表于《Nature commuunications》,揭示了影响SARS-CoV-2传染性和新冠肺炎临床结果的可能机制。新冠肺炎是由SARS-CoV-2引起的,而作者研究发现宿主蛋白ACE2和TMPRSS2在呼吸道中的表达与病人对新冠肺炎的感染相关,SARS-CoV-2可以利用宿主蛋白ACE2和TMPRSS2作为进入因子侵入人体。研究者对695名儿童的鼻呼吸道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影响ACE2和TMPRSS2表达的基因突变在世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不同,如表达减少相关的TMPRSS2 eQTL变异体rs1475908,东亚人(AF=38%)的等位基因频率最高、欧洲人AF为35%、非洲人AF为26%和德系犹太人AF为23%,而拉丁美洲人AF(AF=17%)的等位基因频率最低。与表达增加相关的两个TMPRSS2 eQTL变异在世界人群中表现出更多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研究者发现TMPRSS2是粘液分泌网络的一部分,通过IL-13(白细胞介素-13)的作用被2型(T2)炎症改变从而上调,并且通过呼吸道病毒的干扰素反应使ACE2表达上调。研究者使用Echo Revolve正倒置一体显微镜进行免疫荧光实验证实,在呼吸道上皮的蛋白质水平上也可观察到IL-13和病毒感染介导的ACE2表达的影响。a-d GALA II哮喘患儿的体外鼻呼吸道上皮细胞ALI培养的免疫荧光染色, (a)IL-13处理5天;(b) IL-13处理5天并HRV-A感染24h的上皮细胞;(c)纤毛细胞的代表性图像(ACT 红色)和ACE2阳性(白色)细胞。核用DAPI(蓝色)染色。ACE2蛋白位于根尖腔室,IL-13处理后降低,HRV-A感染后升高。f-h、j非哮喘儿童的体外鼻呼吸道上皮细胞ALI培养的免疫荧光染色 (f) IL-13处理21天;(g) IL-13 和DAPT处理21天的上皮细胞;(h)纤毛细胞的代表性图像(ACT;红色),基底细胞(KRT5 绿色),ACE2阳性(白色)细胞。核用DAPI(蓝色)染色。ACE2蛋白位于根尖腔室,IL-13处理时ACE2蛋白降低,DAPT处理时ACE2蛋白升高;(j)健康人的体外鼻呼吸道上皮细胞ALI培养的免疫荧光染色。所有的图像都使用Echo Revolve正倒置一体显微镜拍摄。研究者最终确认儿童对常见冠状病毒感染的呼吸道反应,并发现这些冠状病毒感染产生类似于其他病毒物种的宿主反应,包括IL6和ACE2的上调。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新冠病毒的致病机制,使我们对新冠肺炎的了解更加深入。希望我们可以早日解析新冠病毒致病的全部机制,战胜新冠病毒。Revolve FL应用highlight:1.自动切换多色荧光和透射光通道,快速成像;2.自动merge多通道检测图像,快速定位;3.触摸式Retina视网膜屏,高分辨率显示和注释。Revolve正倒置一体显微镜Revolve展现了其非凡的灵活性,可以轻松地实现正置和倒置显微镜转换,创新性地把正倒置显微镜合二为一,开启了显微镜Hybrid时代。☑ 视网膜屏显示技术:比拟目镜人眼观察效果。☑ 全视野观察: 更清晰,更方便。☑ 多通道荧光:多达4个EPI荧光通道,无须暗室,就可以轻松快速地完成多色荧光显微分析。☑ 自动化操作:通过iPad Pro点触操控相机及荧光通道之间的切换,实现了完全自动化操作。☑ App应用软件:基于IOS的Echo App是与Apple团队合作研发的专业显微镜软件。☑ 精湛的工艺尽显高端品质:实现非凡的性能。申请试用关注“深蓝云生物科技”公众号→云活动→免费试用。参考文献:Sajuthi S P , Deford P , Li Y C , et al. Type 2 and interferon inflammation regulate SARS-CoV-2 entry factor expression in the airway epithelium[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1).DOI:10.1038/s41467-020-18781-2
  • 2024年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会议通知 (第二轮)
    主办单位: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第 14 届年会——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年会将于2024 年 8月16~ 18 日在广州举行,会议地点为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19号),会议期间将同时将召开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会议。一、会议征文专题*多相流测试基础理论*多相流动机理与工程应用*颗粒和液滴测试技术*新能源多相流及其测试*反应过程多相流测试技术*石油与动力工程多相流测试*微纳多相流的特性和测试*航空航天多相流系统测试*燃烧测量与诊断*流体试验与测试*热物性测量与预测*过程层析成像和流体可视化*热物理测试系统及仪器研制*多相流数值计算与实验测试*数据驱动测量与建模仿真*多相流信息处理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多相流测量技术工程应用*相关交叉学科热物理测量二、 会议组织委员会大会主席许勇副校长、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荣誉主席陆继东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执行主席姚顺春副院长、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副主席董美蓉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卢志民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梁友才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席中亚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秘书覃淮青助理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三、 会议初步日程8月16日(周五)全天会议注册8月17日(周六上午会议开幕式+大会报告下午分会场报告8月18日 (周日)全天 分会场报告、学术交流四、 会议重要日期会议论文摘要见附件1,投稿截止日期:2024 年7月25日; 投稿时, 请将摘要 word 版以电子邮件的附件形式发送至会务组邮箱 scutmtmf@163.com。以便制 作会议论文集,供大家交流学习。会议将评选优秀青年学者及学生论文,颁发证书,并推荐至《化工进展》专刊等期刊。五、 会务事宜1、会议注册费:7月31日前注册,会议注册费:教师2000 元/人,学生1600元/人。8月1日(含)后注册,会议注册费:教师2200 元/人,学生1800元/人。2、 会议注册费由广州市嘉麟商贸投资有限公司代收,并统一开具会议费发票。注册费收款户名:广州市嘉麟商贸投资有限公司账号: 3602181609100055213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华南农业大学支行(可扫描二维码支付,备注:多相流会议+姓名+单位) 3、会议指定酒店为广州东方宾馆,可扫描二维码预定,后续会提供其他住宿选择。会议同期举办多相流测试相关仪器等展览,欢迎相关仪器厂商参展。联系人: 董美蓉 电话:15820211168Email: scutmtmf@163.com姚顺春 电话:13925150807 席中亚 电话:15801392706请有意参会的扫描二维码加入会议交流群。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2024年7月10日附件1 论文详细摘要模版.doc
  • 2024年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会议通知 (第一轮)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第 14 届年会——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年会将于2024 年 8月16~ 18 日在广州举行,会议地点为广州东方宾馆(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20号),会议期间将同时将召开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会议。主办单位: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一、会议征文专题*多相流测试基础理论*多相流动机理与工程应用*颗粒和液滴测试技术*新能源多相流及其测试*反应过程多相流测试技术*石油与动力工程多相流测试*微纳多相流的特性和测试*航空航天多相流系统测试*悬浮液系统测量*多相流测试新机理和测试方法*多相流信息处理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过程层析成像和流体可视化*智能仪表和监控系统*多相流数值计算与实验测试*多相流测量技术工程应用*多相流其他相关领域 二、会议日程 会议初步日程8月16日(周五)全天 会议注册8月17日(周六上午 会议开幕式+大会报告下午分会场报告8月18日 (周日)全天 分会场报告、学术交流三、会议重要日期会议论文摘要见附件1,投稿截止日期:2024 年7月25日; 投稿时, 请将摘要 word 版以电子邮件的附件形式发送至会务组邮箱scutmtmf@163.com。以便制 作会议论文集,供大家交流学习。会议同期举办多相流测试相关仪器等展览,欢迎相关仪器厂商参展。会议联系人:董美蓉 电话:15820211168 Email: scutmtmf@163.com姚顺春 电话:13925150807 席中亚 电话:15801392706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2024年4月16日附件1 论文详细摘要模版.doc
  • 西林瓶胶塞密封性测试有必要选择微生物侵入法密封性测试仪吗?
    西林瓶,又称为安瓿瓶,是医药行业常用的一种玻璃容器,通常用于储存注射剂、疫苗、血液制品等无菌药品。胶塞作为西林瓶的密封组件,其密封性能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微生物侵入法是一种评估包装密封性的测试方法,特别是针对无菌药品包装。微生物侵入法密封性测试仪的优势模拟实际条件:微生物侵入法通过模拟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评估包装的密封性能。全面性:该方法不仅能够检测包装的物理完整性,如微小的孔洞和裂缝,还能够评估包装材料对微生物的阻隔能力。符合药典要求:许多国家的药典,如中国药典、美国药典等,都推荐或要求使用微生物挑战测试来评估无菌药品包装的密封性。高灵敏度:微生物侵入法对于检测包装密封性的微小缺陷非常敏感,有助于确保药品的无菌保障水平。质量控制:使用微生物侵入法密封性测试仪可以作为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确保每批次产品的密封性能符合标准。其他密封性测试方法除了微生物侵入法,还有其他几种常用的密封性测试方法:压力衰减法:通过测量包装内部压力的变化来评估密封性能。气泡法:通过观察包装浸入水中时气泡的产生来判断密封性。色水法:使用染色液体来检测包装是否有泄漏。选择考虑因素在选择是否使用微生物侵入法密封性测试仪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药品类型:对于无菌药品,特别是注射剂、疫苗等高风险药品,微生物侵入法是推荐的选择。法规要求:遵循相关法规和药典标准,确保测试方法的合规性。成本效益:考虑测试成本与获得的质量保证之间的关系。操作便利性:评估测试方法的操作复杂性、所需时间和技术要求。设备可用性:确保实验室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进行微生物侵入法测试。结论对于西林瓶胶塞的密封性测试,选择微生物侵入法密封性测试仪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无菌保障水平要求极高的药品。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更为全面和严格的密封性能评估,有助于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法规要求,并作为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然而,最终的选择应基于药品的具体类型、法规要求以及成本效益分析。
  • 珍珠珠层厚度无损检测研究有重大突破
    从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2009年3月15日,该局承担的“X射线和近红外光珍珠珠层厚度无损检测仪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项目鉴定验收会在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召开。此次项目验收鉴定会由广西科技厅组织,全国有关方面的权威专家对项目进行了审定。   据了解,该课题技术在珍珠检测领域具有较高的创新性。 一是国内首创微焦斑(Φ=8μm)X射线透射技术和CCD光电成像技术相结合,实时整体成像;二是珠层图像自动甄别采集,根据灰度级差原理,自动由外向内搜索(图像由白到黑)之最大梯度处视为珍珠核与珍珠层边缘;三是用测量误差理论最小二乘法圆度拟合,自动获取最接近珠核与珠层平均圆,实现准确和快速自动检测;四是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尺寸自动匹配,以消除点光源引起不同尺寸珍珠的投影与其真正直径测量偏差的问题;五是研究出仪器的校准标准,建立量传溯源体系,确保测量准确度;六是实现珍珠球体多截面测量;七是控制测量误差,实现仪器测量准确度≤0.02mm。   参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在全国率先开展采用X射线和近红外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对珍珠进行无损检测综合对比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制出两种珍珠无损检测高精度新仪器,把先进的测量理论成功转化为具有广泛应用意义的技术创新成果和测量仪器,属于国内首创,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该项目所研究的两种无损检测方法已被纳入国家技术标准在全国推广应用。对提高珍珠产品质量,促进广西珍珠产业的发展将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2020 年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会议通知 (第四轮)
    2020 年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会议通知 (第四轮) 主办单位: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第 12 届年会——2020 年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年会原计划于 2020 年 12 月在吉林市举行,由于疫情影响,会议时间推迟至 2021 年 5 月 14-16 日,会议地点为吉林市世贸万锦酒店(吉林市船营区江湾路 2 号),会议同期将召开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会议。 一、会议征文专题 *多相流测试基础理论 *多相流动机理与工程应用 *颗粒和液滴测试技术 *新能源多相流及其测试 *反应过程多相流测试技术 *石油与动力工程多相流测试*微纳多相流的特性和测试 *航空航天多相流系统测试 *悬浮液系统测量 *多相流测试新机理和测试方法 *多相流信息处理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过程层析成像和流体可视化*智能仪表和监控系统 *多相流数值计算与实验测试 *多相流测量技术工程应用 *多相流其他相关领域 二、组织机构(姓氏拼音顺序) 大会主席:周云龙(东北电力大学)、周怀春(中国矿业大学) 学术委员会: 主席:蔡小舒(上海理工大学)、孙斌(东北电力大学) 委员:白博峰(西安交通大学)、陈斌(西安交通大学)、陈永平(苏州科技大 学)、董峰(天津大学)、郭烈锦(西安交通大学)、何茂刚(西安交通大学)、 何玉荣(哈尔滨工业大学)、黄志尧(浙江大学)、李凤臣(天津大学)、陆继东 (华南理工大学)、姜培学(清华大学)、聂超群(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 所)、邱惠和(香港科技大学)、帅永(哈尔滨工业大学)、谈和平(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海桥(天津大学)、吴应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夏国栋(北京 工业大学)、宣益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立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传 龙(东南大学)、徐进良(华北电力大学)、宇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张兴 (清华大学)、赵斌(长沙理工大学)、赵佳飞(大连理工大学)、钟文琪(东南 大学) 组织委员会: 主席:洪文鹏、李洪伟 副主席:蔡伟华、曹瑞峰、姜铁骝 委员:杜长河、董楠航、范 晶、郭 帅、侯延栋、李浩然、刘国伟、牛晓娟、宋粉 红、王禹晨、杨 宁、于 洋、颜廷志、郑建祥 三、会议日程 5 月14 日(周五)参会专家报到(全天) 5月15日(周六)上午大会开幕式,大会报告下午分会场报告晚上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会议 5 月16日(周日)上午分会场报告下午技术交流,离会四、投稿须知 会议出版论文摘要集。投稿时,请将摘要 word 版以电子邮件的附件形式发送至 会务组邮箱 neepumtmf@163.com。以便制作成论文集,供大家交流学习。 会后将推荐部分优秀论文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化工进展》和《东北电 力大学学报》。 本次会议增加优秀论文评选环节,并向被评为优秀论文的作者颁发优秀论文证书。 会议论文摘要见附件 1,投稿截止日期:2021 年 4 月 23 日。 同时,会务组欢迎未投稿的各位同仁参会交流! 参会人员请参见附件填写参会回执,发送到会务组邮箱! 五、会议费用 大会注册费:教师 1500 元/人;学生(凭学生证):900 元/人。食宿费自理。 会议得到了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 研究院、北京镭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积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赞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并欢迎其它相关单位赞助并参加会议交流。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浩然 电话:18846452425 Email:neepumtmf@163.com 杜长河 电话:15664873602 李洪伟 电话:15948608633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 2021 年 4 月 12 日2020年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会议第四轮通知.pdf
  • 2024年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会议通知 (第三轮)
    主办单位: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第 14 届年会——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年会将于2024 年 8月16~ 18 日在广州举行,会议地点为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19号),会议期间将同时将召开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会议。一、会议征文专题*多相流测试基础理论*多相流动机理与工程应用*颗粒和液滴测试技术*新能源多相流及其测试*反应过程多相流测试技术*石油与动力工程多相流测试*微纳多相流的特性和测试*航空航天多相流系统测试*燃烧测量与诊断*流体试验与测试*热物性测量与预测*过程层析成像和流体可视化*热物理测试系统及仪器研制*多相流数值计算与实验测试*数据驱动测量与建模仿真*多相流信息处理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多相流测量技术工程应用*相关交叉学科热物理测量二、会议组织委员会大会主席许勇副校长、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荣誉主席陆继东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执行主席姚顺春副院长、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副主席董美蓉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卢志民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梁友才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席中亚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秘书覃淮青助理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三、会议初步日程8月16日(星期五): 会议注册8月17日(星期六)上午:开幕式和大会特邀报告8:30-9:00开幕式9:00-10:00大会特邀报告I10:00-10:20茶歇、合影10:20-12:00大会特邀报告II12:00-14:00自助午餐、休息 8月17日(星期六)下午:专题讨论会 14:00-18:00专题研讨会18:00-20:00欢迎晚宴20:00-22:00专业委员会会议8月18日(星期日)专题讨论会 、技术交流08:00-12:00专题研讨会12:00-14:00自助午餐14:00-18:00技术交流四、会议重要日期会议论文摘要见附件1,投稿截止日期延期至:2024 年8月5日; 投稿时, 请将摘要 word 版以电子邮件的附件形式发送至会务组邮箱 scutmtmf@163.com。以便制 作会议论文集,供大家交流学习。会议将评选优秀青年学者及学生论文,颁发证书,并推荐至《化工进展》专刊等期刊。五、会务事宜1、会议注册费:7月31日前注册,会议注册费:教师2000 元/人,学生1600元/人。8月1日(含)后注册,会议注册费:教师2200 元/人,学生1800元/人。2、会议注册费由广州市嘉麟商贸投资有限公司代收,并统一开具会议费发票。注册费收款户名:广州市嘉麟商贸投资有限公司账号: 3602181609100055213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华南农业大学支行(备注: 多相流会议+姓名+单位。若同一笔汇款包含多人,请注明所有人名。可扫描二维码支付。) 3、会议指定酒店为东方宾馆(标间600元/天,大床500元/天,可扫描二维码预定)。会议联系的其他酒店包括流花宾馆、宜必思酒店、府上酒店、桐舍酒店,住宿价格为300~400元/天。由于会议期间住房比较紧张,请各位参会代表尽快预定。会议同期举办多相流测试相关仪器等展览,欢迎相关仪器厂商参展。联系人: 董美蓉 电话:15820211168 Email: scutmtmf@163.com姚顺春 电话:13925150807 席中亚 电话:15801392706请有意参会的扫描二维码加入会议交流群。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2024年7月29日附件1 论文详细摘要模版(1).doc
  • 【综述】红外热成像技术在FRP复合材料无损检测应用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引言红外热成像是具有非接触、检测面积大、检测结果直观等突出优势的新兴无损检测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金属、非金属、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及热障涂层等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与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交通运载和风力发电等领域的结构复合材料。然而,它们的层状以及非均匀微观结构使得它们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极易萌生和发展为多种类型的缺陷,如涂层脱粘、界面分层等,极大地降低了复合材料/涂层结构件的使用性能与寿命,严重时甚至酿成灾难性事故。热障涂层作为一种陶瓷层可沉积在基体材料的表面,对基体材料起到隔热保护的作用,目前已被广泛用作航空发动机、聚变反应堆、火箭喷管等高端装备的高温热防护部件。图1 某航空发动机及其涡轮叶片热障涂层结构示意图为控制FRP复合材料/涂层结构的质量,确保高端装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和低维护成本,开发先进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方法或技术对其进行高效、可靠地检测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有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电磁检测等。但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也有其各自的局限性。例如,超声法中耦合剂的使用会致使检测表面受到污染;电磁法虽易于实现自动化检测,但仅适用于非铁磁性材料,且多用于检测近表面缺陷信息。红外热波成像技术由于具有非接触、快速、检测面积大、检测结果直观等优点,非常适合于复合材料/涂层结构的在线检测与缺陷表征,近年来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关注。01 红外热波成像技术任何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向周围环境发出电磁热辐射,根据Stefan-Boltzmann定律,其大小除与材料种类、形貌和内部结构等本身特性有关外,还与波长和环境温度有关,而红外热波成像技术即是利用红外热像仪通过遥测材料表面温度场,从而实现对材料结构特性和物理力学性能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根据被测对象是否需要施加外部热激励,该技术可分为主动式与被动式,其中主动式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由于具有更高的热对比度与检测分辨率,近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主动式红外热波检测技术是利用外界热源对待测试件进行热激励,同时利用红外热像仪记录其表面温度场的演化历程,并通过对所获得的热波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分析,以达到检测材料表面损伤和内部缺陷的目的。根据外激励热源的不同,该技术又可被分为光激励红外热成像、超声红外热成像与电涡流红外热成像等。图2总结了目前主动式红外热波成像检测技术中的主要分类依据及分类结果。图2 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主要分类依据及结果虽然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种类众多,但由于所检测对象琳琅满目,且结构与物理特性比较复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检测对象本身特性,选择一种相对合适且高效的主动式红外热波成像无损检测方法,从而达到对待测对象进行高分辨率、高精度、快速可靠检测与评价的目的。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是主动红外热成像中一种相对高效的无损检测方法,由于其非接触、非破坏、检测时间短、检测面积大、易于实施等突出优点,在热障涂层结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中备受关注。在该方法中,当外激励光源入射到待测试件时,基于光热转换效应所产生的热波扩散并与内部界面或缺陷相互作用,同时,利用红外热像仪远程记录待测试件表面的瞬态热响应,即红外热图像序列。然后,借助先进的后处理算法对所获取的热图像序列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实现待测试件的无损检测与定量表征。图3为光激励热成像技术原理和目前常用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图3 光热无损检测原理及典型闪光灯激励热成像检测系统此外,根据热激励形式的不同,红外热成像技术又可被分为红外脉冲热成像、红外锁相热成像与红外热波雷达成像,这也是根据红外热成像发展历程、目前最为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检测效率高,但其探测深度通常较浅,无法满足对材料深层缺陷高分辨率检测的要求;且其检测结果易受表面加热不均匀、表面反射率及发射率不均等影响,瞬时高能量脉冲也易使材料表面产生热损伤。为克服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的局限性,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应运而生,但由于该技术在单一调制频率热激励下仅能探测与其热扩散长度相对应深度的内部缺陷,因此对FRP复合材料或热障涂层类结构内不同深度或不同铺层界面的缺陷,需选择不同调制频率对待测试件进行激励,因此,该方法检测时间仍相对较长且易出现漏检。红外热波雷达是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红外脉冲热成像与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突出优势,如高分辨率、高检测效率、大探测深度等,近年来备受关注。表1总结了红外脉冲热成像、红外锁相热成像以及红外热波雷达成像这3种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02 FRP复合材料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研究现状2.1 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是发展最早且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是使用高能光源(如激光、卤素灯、闪光灯)对待测试件进行非常短时间(通常几毫秒)的脉冲激励加热,由于内部界面或缺陷的热阻效应会对待测试件表面温度场产生差异,然后,利用红外热像仪同步记录这种温度差异,并借助于先进的后处理算法可实现对待测试件内部界面或缺陷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红外脉冲热波检测技术检测速度快,且对厚度较小的试件具有较好的检测结果,但其探测深度非常有限,不适用于检测大厚度构件。此外,该技术还易受表面加热不均、表面发射率不均等影响,瞬时高能量脉冲也易使试件表面产生热损伤。FRP复合材料的强各向异性和显著内部界面效应,极易使得其产生界面分层等类型缺陷,极大影响FRP复合材料结构或装备的使用性能。[英国巴斯大学Almond等]对CFRP复合材料裂纹状缺陷的边缘效应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瞬态热成像法测量缺陷尺寸的方法。[加拿大拉瓦尔大学Maldague等]提出了一种将脉冲热成像与调制热成像技术相结合的红外脉冲相位热成像检测技术,该技术基于傅里叶变换可获得能无损表征CFRP复合材料的相位图像,因此克服了脉冲热成像技术对表面加热均匀性的限制。[意大利学者Ludwig等]研究了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中的热损失与三维热扩散对缺陷尺寸测量的影响。[加拿大拉瓦尔大学Maldague等]为了克服脉冲热成像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双脉冲激励热成像检测技术,并表明该技术可进一步增强热对比度。[加拿大学者Meola等]利用脉冲热成像法对GFRP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损伤进行了无损检测。[英国巴斯大学Almond等]又通过解析法研究了脉冲热成像技术的缺陷检测极限与缺陷径深比、激励能量以及缺陷深度都密切相关。[伊朗桂兰大学Azizinasab等]还提出了一种使用局部参考像素矢量来处理脉冲热成像检测结果的瞬态响应相位提取方法,实现了CFRP复合材料缺陷检测和深度预测。此外,为增强FRP复合材料缺陷检测效果,许多集成先进特征提取方法的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也被提出,例如主成分热成像、矩阵分解热成像、正交多项式分解热成像和低秩稀疏主成分热成像。国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诺威尔光电系统有限公司等科研单位也对FRP复合材料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首都师范大学]研究了GFRP复合材料脉冲热成像检测的热图像序列的分割与三维可视化,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极小值的图像分割算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FRP复合材料次表面缺陷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的检测概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阈值、特征信息提取算法等对检测概率的影响。此外,国内研究学者还提出集成了稀疏主成分分析、矩阵分解基算法、流形学习[30]和快速随机稀疏主成分分析等算法的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2.2 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数字化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单频正弦调制的热激励源对待测试件进行加热,然后,待测试件内部将也产生一个呈周期性变化的温度场,由于缺陷区与无缺陷区处的表面温度场存在差异,因此采用锁相算法可对表面温度场进行幅值与相位提取,最终实现对材料表面损伤或内部缺陷进行无损检测与评价。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的探测范围要大于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此外,通过降低激励频率大小可增大探测深度。英国华威大学和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等研究学者较早地将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用于CFRP航空件缺陷检测,并证实了该技术与瞬态热成像与超声C扫描无损检测技术相比,更适于CFRP航空件表面冲击损伤的快速无损检测。[Pickering等]研究了同等激发能量下,红外脉冲热成像和红外锁相热成像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检测能力。[Montanini等]证实了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也可用于厚GFRP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并深入研究了与缺陷几何形状和深度相关的检测极限问题。[Lahiri等]发现随着GFRP复合材料缺陷深度增加,利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所获得的相位对比度增大,而热对比度却减小。[Oliveira等]提出了一种融合光学锁相热成像和光学方脉冲剪切成像的CFRP复合材料冲击损伤高效表征方法。国内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和东南大学等科研人员也对FRP复合材料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开展了较多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大小和深度以及热物性的无损检测与定量评价,开展了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先进特征增强算法来提高其内部分层缺陷的可视性。[浙江大学]使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无损检测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并利用深度学习对测量过程中的传感器噪声、背景干扰等进行有效去除,显著提高了CFRP复合材料次表面缺陷无损检测与定征的精度。[东南大学]针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红外锁相热成像无损检测中所存在的热成像数据缺失以及低帧率导致的低分辨率问题,提出了基于低秩张量填充的热成像检测技术,不仅可有效解决红外锁相热成像数据高度缺失问题,还可显著提高常用红外热像仪的帧频率。2.3 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检测技术近年来,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因检测效率高和灵敏度高以及不易对材料产生热损伤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开始应用于FRP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具有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与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由于被用于FRP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的时间并不长,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由于通常采用较低调制频率激励源去探测较深范围的内部缺陷信息,随之而来的是热扩散长度的增大,致使检测分辨率降低;另外,为提高检测信号的信噪比,通常采用增加热流激励强度的方法来解决,但在检测重要目标构件时,为防止对检测对象的热损伤,这种方法并不适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Mandelis教授]与[印度理工大学Mulaveesala教授]首先将线性调频雷达探测技术引入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中,提出了脉冲压缩热成像或热波雷达无损检测技术。为显著提高探测热波信号的信噪比与灵敏度,随后提出了热相干层析成像和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技术,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具体原理如图4所示。图4 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检测技术原理:(a) 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数学实施;(b) 激光诱导热成像系统框图印度理工学院与印度塔帕尔工程技术大学等科研人员还将脉冲压缩热成像与红外脉冲热成像等其他检测技术在检测FRP复合材料次表面缺陷时的检测性能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所在。为增强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检测,[比利时根特大学]也提出了离散频率相位调制波形的热波雷达技术,并证明了该技术具有更高的深度分辨率。国内的科研人员也对脉冲压缩热成像或热波雷达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创新研究成果。[哈尔滨工业大学]较早地将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拓展到CFRP复合材料铺向和分层缺陷的无损检测与评价,并对热波雷达检测技术的特征提取方法也开展了深入研究。[湖南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还分别用感应红外热成像/热波雷达检测技术和参考脉冲压缩热成像检测技术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检测,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检测效果。[东南大学]也提出了正交频率相位调制波形的热波雷达检测技术,可有效增强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检测效果。03 热障涂层红外热波成像无损检测研究现状关于热障涂层红外热波检测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信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航空和先进装备等领域受到极大关注。在目前的热障涂层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中,仍以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为主,这仍然是由于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非接触、快速、检测面积大、检测结果直观等突出优点,非常适合于热障涂层结构性能与健康状况的在线检测与表征。根据激励热源生热机理的不同,除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外,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还包括:超声热成像、振动热成像和涡流热成像。3.1 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针对热障涂层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国外专家学者较早地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Cielo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无损检测热障涂层,研究表明当光学穿透深度远小于而加热区域远大于涂层实际厚度时,该技术可有效表征热障涂层热物性和表面涂层厚度。[Liu等]提出了可无损检测热障涂层内部裂纹和厚度不均匀性的稳态热流激励热成像技术,可实现直径远小于1mm的裂纹检测。[Shepard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对热障涂层厚度和脱粘缺陷进行无损检测,并结合先进后处理方法提高了时空域分辨率和信噪比。[Marinetti与Cernuschi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和相位特征提取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热障涂层结构中的表面涂层厚度变化、脱粘缺陷以及涂层过厚与粘附/脱粘缺陷的区分问题。[Bison与Cernuschi等]为无损评价热障涂层老化程度以及完整性,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检测了热障涂层面内与深度方向热扩散率以及孔隙率。此外,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还可监测热障涂层损伤演化历程以及寿命评估,且热障涂层粘结界面处粗糙度形貌、深度以及基底强度等对其损伤演化也有重要影响。[Ptaszek等]还研究了热障涂层表面非均匀及红外透光性等对其光热无损检测的影响。[Mezghani等]利用激光激励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无损检测了表面涂层厚度变化。[Unnikrishnakurup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和太赫兹时域谱技术同时对不均匀涂层厚度进行测量,并获得了对热障涂层厚度估计小于10.3%的平均相对误差。虽然我国关于热障涂层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仍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通过使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与热成像检测实验方法,对存在脱粘缺陷和厚度不均匀时热障涂层表面温度场以及热障涂层的厚度与疲劳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利用闪光灯激励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不仅检测出直径小于0.5mm的脱粘缺陷,还识别出了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裂纹。近来,关于热障涂层激光扫描热成像技术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研究也开始出现,[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利用线型激光扫描热成像技术实现了对热障涂层脱粘缺陷以及20~150μm厚薄涂层的高精度无损检测与评价。为了检测热障涂层表面微小裂纹,[北京理工大学]还开发了一种将线型激光快速扫描模式与点激光精细扫描模式相结合的激光多模式扫描热成像检测技术,实现了仅9.5μm宽表面微小裂纹的高效检测。3.2 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不同于热障涂层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研究,国内专家学者较早地开展了热障涂层红外锁相热成像无损检测的研究,而国外对此的研究还很少。[火箭军工程大学]利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对涂层厚度进行检测,并表明该技术可实现对涂层厚度的快速检测,且检测精度可达到95%。[哈尔滨工业大学]利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和热波信号相关提取算法对热障涂层脱粘缺陷进行检测,并研究了光源功率、分析周期数和激励频率大小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哈尔滨工业大学]随后利用激光激励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高精度地量化了SiC涂层碳/碳复合材料的薄涂层厚度分布的均匀性。[上海交通大学]针对热障涂层内部裂纹缺陷的快速无损检测与评价,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阈值分割和堆叠受限玻尔兹曼机算法的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此外,[韩国国立公州大学Shrestha和Kim]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和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对热障涂层表面不均匀涂层厚度进行了无损检测与评价,并开展了有限元数值模拟与热成像检测实验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所在。3.3 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检测技术红外热波雷达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其高信噪比、大探测范围等突出优势更利于热障涂层次表面脱粘缺陷的高精度无损检测。而目前关于热障涂层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无损检测与评价的研究还鲜有报道,目前仅有国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东南大学针对热障涂层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无损检测开展了相关的理论与热成像检测实验研究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利用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对热障涂层脱粘缺陷进行检测,该技术利用线性调频信号调制光源强度,并引入了互相关和线性调频锁相提取算法,研究表明该技术可实现热障涂层脱粘缺陷的有效检测。[东南大学]基于Green函数法,对热障涂层光热传播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先进非线性调频波形的脉冲压缩热成像检测技术,可实现热障涂层次表面脱粘缺陷的高信噪比、大探测深度的高分辨率检测。结语本文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无损检测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通过文献调研和相关研究结果分析,可发现,由于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的复杂结构特性,使得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无法较好地实现高效可靠的无损检测与评价。作为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由于具有高分辨率、大探测深度、检测结果直观等突出优点,为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的高精度无损检测与评价提供了新契机。此外,在对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主要瓶颈制约问题,也促使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须向多样化、智能化、集成化和多源信息融合方向发展,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 多样化传统无损检测方法和红外热成像等新型无损检测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随着检测对象的多样化和检测要求的多元化,所需要的检测手段也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具体体现在:①热激励源由卤素灯、超声和电磁等向半导体激光器、相控阵超声等其他热激励形式发展;②随着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红外脉冲热成像和红外锁相热成像向着新兴的先进激励波形脉冲压缩热成像或热波雷达成像检测技术方向发展。2) 智能化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红外目标识别与跟踪方法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无疑为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深度学习方法的高识别率特点使其在红外目标特征识别、红外图像分割与分类方面性能优异,在精度和实时性方面,甚至远远赶超传统检测方法。人工智能赋能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有望取代人工判断,推动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向着智能化检测方向发展。3) 集成化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通常需要激励热源、红外热像仪、光路等调节装置、固定装置等模块,体积较大、结构较为复杂,且仍需人工或仪器自动采样。为满足实际无损检测应用中原位测量及低能耗的需求,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需逐步向小型集成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无损检测现场的便携式携带和操作。4) 多源信息融合发展多源多模态热成像数据能比单一热成像数据提供更多的关键信息,此外,在信息呈现和表达上,多来源、多模态红外热成像数据还增加了无损检测结果的鲁棒性。因此当检测要求较高时,常常需要采用优势互补、多种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源多模态热成像数据的融合与集成,最终提供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无损检测解决方案。因此,红外热成像技术也需向多源信息融合方向发展。
  • 2022年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会议通知 (第四轮)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第 13 届年会暨2022 年中国多相流测试学术年暂定于 2022 年 10 月9 ~ 11 日在杭州举行,会议地点为杭州龙湖皇冠假日酒店(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济开发区金沙大道 523 号),会议期间将同时将召开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会议(会议时间、地点可能根据疫情发展调整)。主办单位: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国计量大学一、会议征文专题*多相流测试基础理论*多相流动机理与工程应用*颗粒和液滴测试技术*新能源多相流及其测试*反应过程多相流测试技术*石油与动力工程多相流测试*微纳多相流的特性和测试*航空航天多相流系统测试*悬浮液系统测量*多相流测试新机理和测试方法*多相流信息处理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过程层析成像和流体可视化*智能仪表和监控系统*多相流数值计算与实验测试*多相流测量技术工程应用*多相流其他相关领域二、会议日程10月9日(周日)全天参会专家报到10月10 日(周一)上午大会开幕式,大会报告下午分会场报告晚上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会议10 月11 日(周二)上午分会场报告下午技术交流,离会三、会议重要日期会议论文摘要见附件1,投稿截止日期:2022 年9月 15 日; 投稿时, 请将摘要 word 版以电子邮件的附件形式发送至会务组邮箱 cjlumtmf@163.com。以便制 作成论文集,供大家交流学习。欢迎相关仪器厂商参会。联系人:华杭波 电话:15891446380 Email: cjlumtmf@163.com 孔 明 电话:13777468547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 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2022年8月22日附件:附件1 论文详细摘要模版.doc(请将篇幅控制在 1 页以内)。
  • 全联农业产业商会立项《生乳中甲萘威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根据《全联农业产业商会标准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由我商会会员企业北京勤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生乳中甲萘威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团体标准,经我商会评审,该标准符合立项条件,现批准立项。该起草单位按照团体标准管理有关要求,严格把控标准质量关,切实提高标准制定的质量和水平,增加标准的适用性和实效性,按期完成标准编制的相关工作。 全联农业产业商会2023年12月20日
  • 全联农业产业商会立项《生乳中百菌清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根据《全联农业产业商会标准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由我商会会员企业北京勤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生乳中百菌清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团体标准,经我商会评审,该标准符合立项条件,现批准立项。该起草单位按照团体标准管理有关要求,严格把控标准质量关,切实提高标准制定的质量和水平,增加标准的适用性和实效性,按期完成标准编制的相关工作。 全联农业产业商会2023年12月20日
  • 全联农业产业商会立项《生乳中百菌灵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根据《全联农业产业商会标准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由我商会会员企业北京勤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生乳中多菌灵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团体标准,经我商会评审,该标准符合立项条件,现批准立项。该起草单位按照团体标准管理有关要求,严格把控标准质量关,切实提高标准制定的质量和水平,增加标准的适用性和实效性,按期完成标准编制的相关工作。 全联农业产业商会2023年12月20日
  •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保障食品安全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保障食品安全2019年3月1日起, YY/T1582—2018《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将正式实施,尽管这一标准属于医疗器械行业标准,但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在食品检测当中也有重要作用。像农药残留检测;食品中吗啡、可*因成分的快速检测;食用油、液体乳等食品中的黄***素快速检测等都可以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故而今天就来说说在食品检测当中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的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可以使用胶体金试剂卡进行检测,也能采用荧光标记或其他标记方法进行判定。能够检测包括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等多种农残类型;瘦肉精、孔雀石绿、呋喃西林等多种兽药残留以及黄**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真菌毒素。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通过光传感器将试剂卡的反射率特征转变为光电信号,对光电信号进行分析能够得知相应浓度值,从而判断被检测物质是否存在以及相应数据。按照光传感器不同,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可分为:CCD(电荷耦合器件),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光电二极管等三种类型。深芬仪器生产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采用光电二极管,利用胶体金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获取层析试纸T线和C线上光吸收峰信号,据此计算出两个峰面积之比(Dr),然后根据标准浓度和峰面积的比值制作标准曲线.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通过胶体金免疫层分析仪获取两个峰面积之比,就可以根据绘制的标准曲线求得待检项目的定量结果;这类设备可存储500个以上测试项目,200万个以上测试数据,若是需求量进一步增强,还可对内存进行进一步扩展。在《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产品技术审评规范(征求意见稿)》中,要求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至少包含自检功能、录入校准信息功能、结果的存储和查询功能以及故障提示功能等,这些都是为了增强分析设备的准确性与方便性而设计的。除此之外,深芬仪器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还内置嵌入式计算机,使得检测结果能够实时上传;有的设备还带有热敏打印机,能将检测结果直接打印,使得检测结果能被送检人快速知晓。当前为迎合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关注度,各地食品安全快检车、食品安全快检室等设备设施在加快布局。像胶体金免疫分析仪这类快速检测仪器需要能够适应快检车、快检室等检测环境。当前手持式胶体金免疫分析仪已经出现,此外大多胶体金免疫分析仪均有小巧轻便、容易携带的特征,能够满足随时随地、快速检测的需要。随着胶体金免疫分析仪这类设备的发展完善,其在食品安全中起到的作用在持续扩大。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组织制定了《食品中非法添加西地那非和他达拉非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征求意见稿)》,该文件目前正处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阶段,相信随着后期的修改完善,将进一步扩大胶体金免疫分析仪的检测分析范围,为食品安全提供更牢固的保障。
  • 首届“先进多相流测试技术论坛”成功召开 600人参会超预期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20年6月10日,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江苏大学和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的首届“先进多相流测试技术论坛”成功召开,共有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师生、企事业单位从事多相流研究的实验员、工程师超800人报名参会,出席人数达600,出席率高达71.2%。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25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5e0369ef-4a4a-4c36-bc92-afc357178891.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0611110244_看图王.jpg" alt=" 微信图片_20200611110244_看图王.jpg" width=" 300" height=" 257" border=" 0" vspace=" 0"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本次论坛共有8位从事多相流测试技术研究的国内顶尖学者带来了精彩报告,论坛主要针对多相流动过程中涉及的速度场、温度场、组分浓度场以及压力场测量等方面,重点关注先进的光学和光谱学测试手段,邀请相关专家就激光吸收光谱层析成像、热流体光学测试、分子标记流场测试,以及光场、全息和离焦等三维成像等多相流前沿测试方法与技术,及其在燃烧过程、流动过程、颗粒和喷雾场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和探讨。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理工大学教授蔡小舒为大会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b445acb3-0b82-474a-a788-25bd35bd1eb3.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徐立军 br/ 《电学传感和TDLAS技术在燃烧过程在线监测中的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徐立军教授作率先特邀报告,他从离子电流传感器的应用引入,重点介绍了北航自研的电学成像系统和TDLAS测量系统及其应用。报告表示将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与层析成像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燃烧气体温度场和浓度场的非接触测量,无需预处理、响应速度快、数据准确、可对多参数进行同时测量,几乎不受温度上限的限制,适用于高温气体浓度和温度分布的在线测量,是航空发动机燃烧过程非接触测试领域的前沿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be83b21c-8a3b-4f24-8614-7a355dc2de0e.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叶轮机械研究所所长刘应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热流体光学测试技术与实验数据驱动的数值计算》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刘应征教授的报告主要介绍了三种前沿的热流体光学测试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快响应压力敏感涂料(fast-response pressure sensitive paint)压力场测量技术:PSP基本工作原理与发展趋势,并结合几种极端条件(极低速流动、高超声速、高转速)应用中的挑战,介绍近几年来所发展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高温磷光热图(Phosphor Thermography)温度场测量技术:磷光热图基本工作原理、应用挑战及其解决措施,并介绍高温叶片热障涂层上表面和涂层内部的温度场测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3)PIV测量技术:基于模态分解和FPGA实时“硬”计算的复杂湍流场PIV测量技术,PIV流场测量与湍流数值计算的数据同化。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b10ca757-f278-47fc-8fe2-949917337fbe.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许传龙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基于光场成像的复杂流动测量与燃烧诊断方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高温燃烧现象广泛存在于航空航天、能源、电力等领域,如火箭发动机、燃气轮机、电站锅炉等高温燃烧装置中,研究这些燃烧装置内部的高温燃烧现象、探索燃烧本质,对揭示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机制,研究化学反应对着火控制、火焰传播、熄火、可燃极限、燃烧稳定性、污染物排放等燃烧规律有重要意义。报告中许传龙教授介绍了一种基于光场成像理论的三维火焰温度场与流场在线检测技术的研究。该技术通过耦合火焰辐射与光场成像理论,建立了火焰辐射光场成像模型,构建了高分辨率CCD 结合微透镜阵列的火焰辐射光场成像系统,单曝光获取火焰辐射四维辐射场信息,实现了单相机火焰辐射信息采集,在硬件上高度集成,避免了多相机系统同步控制、系统复杂等问题,发明了基于光场成像的火焰辐射温度及辐射特性参数三维分布同时重建新方法。基于这种技术许传龙老师团队优化了火焰辐射光场相机,开发了光场成像火焰三维温度场测量系统,开展了实验室测试评价及发动机火焰温度现场测量应用实验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dbfba9ba-b8b7-4557-bfde-3af4f150c284.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张玉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双紫外吸收/纹影技术及其在混合气多场同时测量中的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为实现对发动机燃料与空气混合过程中的浓度分布、温度分布和速度分布进行同时测量,通过融合双色紫外吸收(2c-UA)和纹影成像测速(SIV)技术,张玉银教授团队开发了2c-UA+SIV测试系统。使用两个紫外吸收波段(266nm和289nm)实现浓度和温度的同时测量,使用SIV实现速度的测量,从而实现了气相浓度、温度和速度三个物理量同时测量的光学诊断技术。该测试技术首次应用于高压直喷汽油碰壁喷雾的混合特性的测量,成功地揭示了高压喷射碰壁喷雾在高温壁面与环境气体混合机理。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c74d15aa-756b-4b5d-94cf-21d243432e37.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dir=" rtl"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浙江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实验室主任吴学成 /strong /p p dir=" rtl"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数字全息技术及其在颗粒测量中的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数字全息技术是一种基于干涉的三维成像方法,在颗粒场三维测量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报告中吴学成教授结合浙江大学的研发成果介绍了数字全息技术及其在颗粒测量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1)颗粒场数字全息测量的原理、重建的算法、颗粒的识别、信息提取、匹配等算法;2)数字全息颗粒场测量的能力以及误差因素分析;3)在固体颗粒流动和燃烧测量中的应用;4)在液滴雾化测量中的应用;5)测量装置/仪器研发。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6c05cbb0-447d-41d8-b6da-f296e42b5d03.jpg" title=" 6.jpg" alt="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张海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分子标记流场测试技术及其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通过张海滨副教授的报告,听众们了解了利用分子在激光激发下的特殊发光效应对分子进行标识,可以用于对速度、温度等流场参数的测量。分子示踪测速技术(Molecular Tagging Velocimetry, MTV)是利用受激发光的荧光(或磷光)分子对流场进行标记,进而实现对流体速度场的测量。相比传统颗粒示踪测速方法,该技术具有示踪分子流体跟随性好、易添加、对流场几乎无干扰无污染等优点,且能有效避免近壁区光污染现象。分子标记测温技术(Molecular Tagging thermometry, MTT)则是利用特定分子的荧光(或磷光)特性对温度的敏感性进而实现流体温度测量的非接触式测温技术。近年来,分子标记流场测试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多个研究领域得到应用,如超声速内流场速度测量、高速流动边界层湍流研究、喷雾两相流场温度与速度测量等。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b96c7d33-5dc0-4c7c-9b12-cbbc4aa2a3f2.jpg" title=" 7.jpg" alt="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刘海龙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激光诱导荧光及高速数码技术在多场耦合流场的可视化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是用激光激发作为标记物的分子或原子的共振跃迁,通过捕捉辐射跃迁的去活化过程中产生的荧光信号(光子发射),获取目标物的特定信息。近年来LIF技术衍生了各类流场测量手段,实现了对流场结构、温度、速度等的非接触式精准测量。高速摄影技术也为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通过以上两种测量与可视化手段,刘海龙教授的报告介绍了江苏大学在荷电多相流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内容包括:电场强化混合反应及机理、荷电液滴吸附细颗粒物特性、荷电多相反应系统的相分散行为及强化传质机理。研究为开发绿色、高效、经济的环保及能源装备提供了技术基础。&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715094e9-7640-475d-9b06-8b94031cb6d7.jpg" title=" 8.jpg" alt="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周骛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基于离焦成像的喷雾粒径和速度测量技术》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03DCB5E7A9F829AF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350& playerid=621F7722C6B7BD4E&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strong br/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周骛副教授的报告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离焦成像的前沿测量技术。离焦模糊的图像实际上暗含了所拍摄对象的深度信息,离焦测距方法也是物体深度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由于离焦二义性和图像处理等问题前期在高分辨率测量方面发展较为缓慢。随着图像传感器分辨率和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直接成像方法由于系统可靠、操作简便而在科研和实际工程中得以广泛使用。周骛团队提出了单镜头双相机系统以解决离焦成像中的二义性问题,同时避免了双目视觉中的匹配问题;基于离焦成像原理提出了颗粒粒径和深度测量的不同图像处理算法,分析了不同算法的测量误差与影响因素,并对该方法在喷雾测量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de6779e1-9639-4688-9a2f-623f61b09ebe.jpg" title=" 1.p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width: 255px height: 550px " width=" 255" height=" 550" border=" 0" vspace=" 0" alt=" 1.png"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8dfd874b-0acf-4a57-8205-ba96e04dea68.jpg" title=" 3.png" width=" 231" height=" 550" border=" 0" vspace=" 0" alt=" 3.png" style=" width: 231px height: 55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本次会议无论规模还是专家与观众互动的热烈程度都远超预期,共产生答疑问题上百条,由于观众问答过于踊跃,很多老师的答疑环节即使远远超时都不能穷尽。整个论坛得到了与会观众的高度认可,大家满载而归。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委会委员,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王军锋教授做总结陈词,他对本次论坛各主要负责人的工作予以高度肯定。他表示,受疫情影响,多相流测试论坛首次采取网络的形式召开,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江苏大学和仪器信息网的首度联手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圆满成功,希望后续能够继续开展更多基于网络的不同多相流主题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同时随着疫情渐渐过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委会的线下学术活动也即将复苏,欢迎大家积极参加。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