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孔尺

仪器信息网孔尺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孔尺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孔尺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孔尺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孔尺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孔尺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孔尺相关的解决方案。

孔尺相关的资讯

  • 【用户案例】基于微尺度3D打印技术制造适用于微重力环境的微孔板
    来自德国法兰克福大学(Goethe University Frankfurt)布赫曼分子生命科学研究所(Buchmann Institute for Molecular Life Sciences)的研究人员使用摩方精密 (BMF)的微尺度3D打印机microArch® S140制造了一种微型培养皿——水凝胶微孔板(hydrowells)的模具,该微孔板可在微重力环境下用于培养3D多细胞球体。此项研究是太空多细胞球体聚集与生存实验(Spheroid Aggregation and Viability in Space, SHAPE)的一部分,该实验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支持并将在近地轨道上的国际空间站(ISS)上进行。多细胞球体和培养细胞的水凝胶微孔板这种定制的水凝胶微孔板(hydrowells)由琼脂糖(一种多糖)制成,用于替代塑料或玻璃培养皿在微重力环境下培养多细胞球体。多细胞球体是三维的组织模型,特别适合再生医学和癌症等研究。微孔板的孔与孔之间互不连通,可助力简单扩散实现物质交换且可为细胞提供生物相容的环境。细胞悬浮在单独的微孔中生长,逐层堆叠形成多细胞球体。微孔板则可很好地规避多细胞球体生长到不可控尺寸的风险。布赫曼分子生命科学研究所参与的太空多细胞球体聚集与生存实验要求微孔板具有特殊的设计:漏斗形的入口、圆柱形的横截面以及U形/锥形或截去顶部锥形的底部。这些底部的特殊形状有利于多细胞球体的形成和长时间的细胞培养。微孔板是通过阳膜,即具有凸形的模具翻铸而成。微尺度3D打印可以实现超高光学精度、生成光滑表面、可使用高性能材料以及支持快速研发,因此,此研究中被用来制备凸模。漏斗形顶部的微孔板模具圆柱形截面的微孔板模具U形底部的微孔板模具微尺度3D打印设备和材料摩方精密微尺度3D打印机microArch® S140具有10μm的超高光学精度,所制造的零件顶部表面光洁度Ra可以达到0.4~0.9μm,侧面可以达到1.5~2.5μm。microArch® S140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PμSL),可以实现高的表面光洁度和精度,优于光学精度约为25~50μm的SLA立体光固化3D打印机。microArch® S140 支持多种高性能3D打印材料,同时也支持工程级的405nm波段光固化树脂。用于制造微孔板模具的材料是摩方精密的HT200树脂材料,这种材料可承受温度高达200°C,同时兼具高强度和耐用性。这些优异的性能使模具可以进行高温高压蒸汽灭菌,使微孔板免受细菌污染。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模具并未出现翘曲或分层。这种具有优异热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的3D打印材料确保了最终产品出色的整体性。microArch® S140 微尺度3D打印机摩方精密HT200树脂材料使用HT200材料制造的微孔板模具微孔板模具的特写模具的精度,表面光洁度和高压蒸汽灭菌法兰克福大学布赫曼分子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终身科学家、首席研究员——Francesco Pampaloni博士测试了用来生产微孔板的3D打印模具,他评价摩方精密微尺度3D打印的模具具有高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使用这种模具生产的微孔板可以培养出尺寸一致的多细胞球体。Pampaloni博士还补充道,用于制造模具的3D打印材料完全可以承受121℃和2.1bar的高压蒸汽灭菌条件,确保了微孔板的无菌环境。水凝胶微孔板有多细胞球体和没有多细胞球体的微孔板点击底部“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有关microArch® S140和PμSL(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
  • 点赞 | 实现性能调控的纳米尺度结构设计
    p   在物理与材料研究领域中,众多问题的解决受限于样品质量、尺寸、探测极限等因素制约而搁置,而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电子显微学方法来实现突破。近年发展起来的球差矫正等先进电子显微学方法,为在纳米乃至原子尺度对众多物理量及其耦合关系的测量与表征提供了可能,也为实现性能调控的纳米尺度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a8bbe64e-d38a-46f2-b984-3ba9190a2d19.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450" height=" 325"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25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田鹤老师科研工作照 /span /p p   众所周知,大多数材料在温度变化时呈现热胀冷缩的性质,而有一类特殊的材料因其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基本保持不变,被称为零膨胀材料。一直以来,零膨胀材料因其在高精度仪器、极端条件元器件等方面极具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然而,目前发现的零膨胀材料仍非常稀少,设计制备宽服役温度范围、低膨胀系数的零膨胀材料是该领域的核心目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84763b66-77b5-492c-be61-1be8b29b18d9.jpg" title=" 2.jpg" alt=" 2.jpg" width=" 600" height=" 281"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81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研究图a /span /p p   针对这一问题,张泽院士带领下的田鹤团队进行了系统的原位实验及微结构研究,表明铁电材料中,封闭介孔内存在着正负铁电极化表面,这些表面分别由氧离子、氧空位的聚集而被屏蔽。这一特殊的自发铁电极化屏蔽机制使得介孔微区附近的铁电性消失,从而显示出正膨胀性能。这一特性与钛酸铅本征的负膨胀性质相协同,从而使单晶介孔钛酸铅纤维表现出零膨胀的特性。成功将大量纳米尺度的封闭介孔引入到单晶钙钛矿钛酸铅中,这有效地调制了热膨胀性能,其晶胞体积在极宽的温度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这一研究揭示了铁电体内部表面微结构的构建及其铁电极化屏蔽机制对材料热膨胀性能起到了显著调控作用,为设计、制备性能优异的新一类单相零膨胀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45816567-b796-4776-9c9f-f02335703bfd.jpg" title=" 3.jpg" alt=" 3.jpg" width=" 600" height=" 455"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5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研究图b /span /p p   另一方面,由于尺寸、表面和界面效应以及量子效应等因素,材料中的有序结构,如铁磁有序、铁电有序等,通常在极限尺寸下被显著抑制。由于长程有序的尺寸限制,到目前为止,在室温下实现具有垂直于表面极化的原子厚度铁电薄膜仍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严重制约了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件的发展与小型化。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团队利用球差矫正电子显微镜,在一个单位晶胞厚的BiFeO3薄膜中直接观察到了面外的强自发极化,并且实现了高达370% 的隧道电流变效应。这一发现证实了BiFeO3薄膜中的铁电临界厚度可以通过结构设计以实现突破,这对于高密度数据存储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将为铁电基器件的小型化突破开辟可能性。 /p p   借助先进电子显微学方法,在纳米乃至原子尺度对众多物理量及其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的能力,可以为探索材料性能与微结构关系提供依据,为设计、优化功能性材料特性,实现纳米尺度结构设计调控宏观性能提供新的途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59832007-ec42-4212-85c3-242933457bcf.jpg" title=" 4.jpg" alt=" 4.jpg" width=" 600" height=" 275"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75px " / /p p   在此工作基础上,田鹤负责的“实现性能调控的纳米尺度结构设计”成功入围浙江大学“2018年度十大学术进展评选”活动。以下为该项目具体情况: /p p    strong 项目名称 /strong :实现性能调控的纳米尺度结构设计 /p p    strong 申报单位 /strong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p p    strong 负责人 /strong :田鹤 /p p    strong 项目简介 /strong /p p   在过渡族金属氧化物这类强关联电子体系中,电子表现出的不仅是电荷,还有自旋、轨道这些复杂的属性,相互耦合诞生了如高温超导、庞磁电阻、多铁性等诸多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特性。但对电荷、轨道、自旋间的耦合关系,及其有序性与晶格的耦合、相互作用理解的依然不足,制约了对此类功能性材料性能有效调控的探索。 /p p   项目的主要特色是摆脱性能测试宏观、平均的限制,在纳米乃至原子尺度通过对各物理量间耦合关系的研究,直接构建微观结构对宏观性能的影响。通过纳米尺度结构设计,探索调控宏观性能的途径,为设计新型的功能性材料与器件提供了新的机遇。证实了针对性纳米尺度结构设计,对宏观性能的有效调控。成功研制了一种具有宽温度服役范围(低温、室温与高温区)的单相零膨胀系数材料,为航天、航空等领域,精密载荷关键部件的高精度、高稳定性需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常温下实现了具有原子级别厚度,面外铁电极化的高密度纳米器件,打破了铁电薄膜临界厚度的认知。 /p p    strong 项目团队 /strong /p p   张泽院士领导的田鹤团队利用自主发展的电子显微学方法,在纳米乃至原子尺度对各物理量间耦合关系开展研究,有针对性的探知耦合本质与性能的依存关系,并探索性能调控的途径。揭示了在铁电材料内部,引入纳米尺度极化表面,对单相铁电材料宏观热膨胀行为调控的物理机制。与浙江大学韩高荣、任召辉团队合作,设计并制备出一种PbTiO3单相铁电介孔零膨胀系数材料 创新提出了一种调制铁电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新途径,为设计、制备性能优异的单相零膨胀材料提供了新思路。(Nature Communications, 9 (2018) 1638 )进而,发现了晶格调控可突破极限尺寸对铁电极化的抑制作用。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陈景生团队合作,实现了四方相BiFeO3薄膜在室温二维极限尺度下的铁电序 证实了极限尺度下(一个单胞厚)的BiFeO3薄膜,所具有的超强铁电性与自发的面外极化 揭示了铁电极化产生、稳定和转化的物理机制 奠定了其作为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科学基础。(Nature communications 9 (2018) 3319) /p
  • 应用案例|锂金属固态电池绝热热失控特性测试
    本期预览 本文利用BAC-420A大型电池绝热量热仪对锂金属负极固态电池进行绝热热失控实验,评估该电芯的热稳定性和热失控危害。前言随着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现有锂离子电池体系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续航里程需求,亟须发展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体系。在众多的电池材料体系中,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石墨负极体系的理论能量密度极限约为300Wh/kg。将纯石墨负极替代为硅基合金,则能量密度理论上限可提升至约400Wh/kg。而金属锂负极具有最低的电位和最高的理论比容量,被认为是电池负极材料的终极选择,锂金属电池能量密度的理论上限可达500Wh/kg以上。然而锂金属负极在传统液态电池体系中难以实现,金属锂和电解液界面副反应多,且负极容易产生锂枝晶,不满足电池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要求。将液态电池的电解液与隔膜替换成固态电解质所组成的全固态电池,被认为是解决锂金属负极应用的有效途径。固态电解质稳定性高、不挥发、不泄漏,并对金属锂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因此锂金属全固态电池有望在实现高能量密度的同时解决锂电池本质安全问题,并且还具有成组效率高和模组结构简单等优势,因此中国在国家层面已明确提出了对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要求。图1 液态和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结构差异虽然目前固态电池仍然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但国内许多厂商的产品已接近量产状态。本文利用BAC-420A大型电池绝热量热仪对某厂商提供的锂金属固态电池样品进行绝热热失控实验,以评估固态电池的安全性。实验部分1. 样品准备电池样品: 锂金属全固态锂电池(20Ah),满电。2. 实验条件实验仪器:BAC-420A大型电池绝热量热仪、电池充放电设备;实验模式:HWS-R模式、温差基线模式;记录频率:1~100Hz;自放热检测阈值:0.02℃/min;热电偶固定位置:电池大面中心点(样品热电偶)、正负极耳。实验结果1. 绝热热失控曲线图2 锂电池热失控温升曲线及温升速率-温度曲线锂金属固态电池的绝热热失控曲线如图2所示,可以发现该电芯的热稳定性与常规的液态高镍三元电芯类似,但热失控剧烈程度明显更高。锂金属固态电池的热失控过程表现出如下的特征:1. 自放热起始温度Tonset低:Tonset温度为74.42℃,与常规三元电芯相当甚至略低。通常认为固态电解质与正负极界面的热力学稳定性要优于液态电池内的SEI膜,因此固态电池的Tonset温度理应较高。上述现象有待明确电池体系后进行进一步探究。2. 热失控起始温度接近锂金属熔点:热失控起始温度TTR约为180℃,该温度下锂金属负极熔化,电解质与熔融锂金属发生界面反应,产生的氧气会诱发锂金属发生剧烈氧化反应,导致热失控发生[1]。根据图2b,到达TTR之前电芯升温速率出现明显下降,与负极熔化过程相对应。3. 热失控剧烈程度显著高于液态电池:该电芯的热失控最高温度Tmax无法有效测定。这是由于热失控瞬间,用于温度采样的N型热电偶迅速发生熔断。考虑到采用的N型热电偶的熔点为1330℃,因此该电芯的Tmax明显超过三元9系液态电池的数值(1100-1200℃)。针对该电芯的检测需求,后续需更换熔点更高的铂基热电偶。同时,估算该电芯热失控瞬间的温升速率达到50000℃/min以上,超过目前已知的所有液态锂电池。图3 样品锂电池热失控过程监控视频另外,从热失控瞬间的监控画面可以看到,该固态电池的热失控爆燃持续时间短,爆炸冲击威力大。随着能量密度的提高,电芯热失控能量释放速率也显著增大。实验结论本次实验利用BAC-420A大型电池绝热量热仪对某型号的锂金属负极固态电池进行了绝热热失控特性评估,相关实验数据表明该电芯的热稳定性与液态高镍三元电芯相当甚至略低,同时热失控剧烈程度明显高于已知液态电池,因此针对该电芯应制定更为严苛的热管理策略。引用文献[1] Vishnugopi B S , Hasan M T , Zhou H , et al. Interphases and Electrode Crosstalk Dictate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Solid-State Batteries[J]. 2022..
  • 大容量9系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测试
    前言9系超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是指正极材料元素比值为Ni:Co:Mn=9:0.5:0.5的三元锂离子电池,作为短期内已经将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潜力发挥到最大的方案,9系锂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甚至超过了300Wh/kg。由于9系锂电池具有超高的能量密度,受到了致力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主机厂的密切关注。但高能量密度伴随着潜在的高危险性,因此获得9系电池的热失控特征参数尤为重要,但是9系锂电池的热失控过程非常剧烈,有较大概率会损伤仪器,因此9系锂电池的绝热热失控实验数据十分缺乏,电池热管理设计也缺少实验数据的支撑。本文利用杭州仰仪科技有限公司BAC-420A大型电池绝热量热仪进行了130Ah的9系NCM超高镍锂离子电池的绝热热失控测试,获得该电池热失控过程的相关热力学特征参数等信息。相关结果有助于帮助研究人员明确9系电池的热失控危害性,优化电池安全设计。实验部分1.样品准备实验样品:130Ah 9系NCM锂离子电池*1,260mm*100mm*25mm,100%SOC。2.实验条件实验仪器:杭州仰仪科技BAC-420A大型电池绝热量热仪;工作模式:HWS模式、温差基线模式;标准铝块:6061铝合金材质。图1 BAC-420A大型电池绝热量热仪3.实验过程3.1 温差基线校正:利用与电池大小形状一致的标准铝块进行温差基线模式实验,对热电偶及仪器进行校正;3.2 标准铝块HWS实验:利用标准铝块进行HWS模式实验,验证温差基线校正的效果及实验过程中仪器的绝热性能;3.3 电池HWS实验:为了防止9系电池热失控损坏炉腔,因此在电池外部增加了如图2所示的金属网防护罩,以HWS模式进行绝热热失控实验;图2 9系电池实验安装示意图及实物照片3.4 标准铝块HWS实验:电池HWS实验结束后,用标准铝块重新进行HWS验证实验,用于验证热失控后仪器功能是否正常及传感器漂移程度。实验结果图3 电池绝热热失控(a)温度-压力曲线及(b)温升速率-温度曲线如图3(a)所示,电池在82.68℃下的自放热温升速率达到了0.02℃/min的Tonset检测阈值;在131.67℃达到泄压温度Tv,泄压阀打开;随后在169.49℃达到热失控起始温度TTR (60℃/min),电池发生热失控,数秒内温度快速升高至约1090℃,最大温升速率(dT/dt)max超过40000℃/min。并且通过图4所示的抗爆箱内外部的监控画面,可以发现电池的热失控过程十分剧烈,在极短的时间内喷射出强烈的射流火及大量浓烟,同时瞬间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流对实验室墙面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图4 (a)防爆箱内部视频及(b)防爆箱外部视频图5 电池残骸照片通过观察电池残骸可以发现,泄压阀位置完全崩裂,同时电池残骸基本仅剩外部铝壳,内部电池材料几乎全部从泄压口喷出,热失控后电池的质量损失率达到了85.97%,也侧面表明了9系电芯的热失控剧烈程度。图6 电池热失控前(a)后(b)铝块HWS模式实验曲线在电池实验前,通过标准铝块的HWS实验验证了仪器良好的绝热性能,如图6(a),每个温度台阶铝块的温升速率均小于±0.002℃/min;电池测试后,为了确认仪器能否在承受9系锂电池的剧烈爆炸后仍然能正常使用,重新进行一次标准铝块的HWS实验。通过图6(b)可以发现,实验过程中仪器运行良好,并且每一个台阶的温升速率均低于±0.002℃/min,绝热性能依然优异,说明仪器功能完好,同时传感器未出现明显漂移。结论大容量9系超高镍NCM锂电池绝热热失控的剧烈程度高,实验室应具备足够的泄压泄爆面积(建议50平米以上),同时实验室墙面应进行加固。仰仪科技BAC-420A大型电池绝热量热仪具有优异的耐压和抗爆性,能够承受大容量超高比能电芯的热失控爆炸冲击。
  • 具有不同表面润湿性的微尺度3D打印微流控器件
    作为微纳3D打印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在三维复杂结构微加工领域,重庆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超过二十年的科研及工程实践经验。摩方精密在微流控应用领域,基于微流控的装置,例如流体连接器和基因测序仪阀门,已使用 PµSL 技术成功实现微流控3D打印。 ---阿联酋Khalifa University的T.J. Zhang教授和Hongxia Li博士,近日在知名期刊《Soft Matter》发表了一篇高质量文章“Imaging and Characterizing Fluid Invasion in Micro-3D Printed PorousDevices with Variable Surface Wettability” 。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微纳 3D打印设备,该设备具有2μm分辨率,50mm*50mm的加工幅面,加工微流控器件。这台设备来自重庆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nanoArch S130。基于微纳3D打印的微流控器件,结合多相流成像技术,研究微尺度多孔介质中的多相流动。 多孔微流控器件制造的工作流程如图(a)所示,第一步是对薄片图像或微CT扫描图像进行处理(红色部分),然后从处理后的图像中,选择一个区域并将其嵌入微模型设计中(蓝色部分),构建三维立体模型。第二步是使用切片软件将三维模型切成一系列图片,最后是通过2μm精度的微立体光固化3D打印机打印出微流控器件;(b)同一岩石模型在2μm和10μm两种不同打印精度下打印出的表面形貌;(c)打印的岩石模型(打印精度2μm)与微CT扫描图像(扫描精度8μm)的对比;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渗透广泛存在于许多应用中,例如油气开采、二氧化碳封存,水处理等。流体渗透的动态过程会受到液体表面张力,多孔介质的表面润湿性,空隙拓扑结构以及其他参数的影响。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使用2μm精度的微立体光固化3D打印机打印出具有相似复杂孔喉特征的微模型。该模型的内部空隙结构来自于天然多孔介质(例如岩石)的薄片图像或微CT扫描图像。将不同的流体注入表面改性后的微模型中,我们可以借助于模型的高透明性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了在各种表面润湿性条件下的动态流体渗透行为。此外,我们还结合光学成像和数值模拟,系统地分析了残留液体分布,并揭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残留机制。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法,通过结合微尺度3D打印和多相流成像技术来研究多孔介质中的微尺度下的多相流动。 致谢:阿联酋Khalifa University的T.J. Zhang教授和Hongxia Li博士参考文献: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sm/c9sm01182j/unauth#!divAbstract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7
  • 具有不同表面润湿性的微尺度3D打印微流控器件
    阿联酋Khalifa University的T.J. Zhang教授和Hongxia Li博士,近日在知名期刊《Soft Matter》发表了一篇高质量文章“Imaging and Characterizing Fluid Invasion in Micro-3D Printed PorousDevices with Variable Surface Wettability” 。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微纳 3D打印设备,该设备具有2μm分辨率,50mm*50mm的加工幅面,加工微流控器件。这台设备来自深圳摩方材料公司,型号为nanoArch S130。基于微纳3D打印的微流控器件,结合多相流成像技术,研究微尺度多孔介质中的多相流动。多孔微流控器件制造的工作流程如图(a)所示,第一步是对薄片图像或微CT扫描图像进行处理(红色部分),然后从处理后的图像中,选择一个区域并将其嵌入微模型设计中(蓝色部分),构建三维立体模型。第二步是使用切片软件将三维模型切成一系列图片,最后是通过2μm精度的微立体光固化3D打印机打印出微流控器件;(b)同一岩石模型在2μm和10μm两种不同打印精度下打印出的表面形貌;(c)打印的岩石模型(打印精度2μm)与微CT扫描图像(扫描精度8μm)的对比;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渗透广泛存在于许多应用中,例如油气开采、二氧化碳封存,水处理等。流体渗透的动态过程会受到液体表面张力,多孔介质的表面润湿性,空隙拓扑结构以及其他参数的影响。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使用2μm精度的微立体光固化3D打印机打印出具有相似复杂孔喉特征的微模型。该模型的内部空隙结构来自于天然多孔介质(例如岩石)的薄片图像或微CT扫描图像。将不同的流体注入表面改性后的微模型中,我们可以借助于模型的高透明性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了在各种表面润湿性条件下的动态流体渗透行为。此外,我们还结合光学成像和数值模拟,系统地分析了残留液体分布,并揭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残留机制。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法,通过结合微尺度3D打印和多相流成像技术来研究多孔介质中的微尺度下的多相流动。致谢:阿联酋Khalifa University的T.J. Zhang教授和Hongxia Li博士参考文献: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sm/c9sm01182j/unauth#!divAbstract
  • 西藏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呼吸与甲烷通量的流域尺度格局及控制因素
    生态系统呼吸(Re)和甲烷(CH4)通量是两个重要的土壤-大气碳交换过程,已经在局地尺度上得到充分记录。然而,在流域尺度上,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这些过程的空间格局和控制因素尚不清楚。基于此,为了填补研究空白,在本研究中,来自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和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风火山(34°40′-34°46′ N和92°50′–92°62′ E;4580-5410 m a.s.l.;图1a)测量了两个生长季节(2017年和2018年)不同坡向(北向(阴坡)和南向(阳坡))和不同海拔(低、中和高坡位)的生态系统呼吸(Re)和CH4通量,旨在阐明青藏高原草地流域尺度的Re和CH4通量模式并量化生物和非生物因子调节Re和CH4通量的相对贡献。作者利用LGR UGGA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PS-3000便携式土壤呼吸系统(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SC-11便携式呼吸室(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和2018年生长季节(6-12月)每30天测量一次Re和CH4通量。同时,还测量了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质、pH、土壤全氮、土壤容重、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土壤蔗糖酶活性、NH4+-N和NO3--N浓度。 图1 西藏高寒草地研究区和样地位置。(a)青藏高原植被类型图显示了研究区位置。(b)2个沟谷的2个坡向的3个海拔位置的18个研究地块。(c)山坡上的高寒草甸。(d)阳坡低坡位的高寒沼泽草甸。【结果】微生物因子对高寒草地流域Re空间变异具有控制作用。在高海拔阴坡位置,较低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抑制了Re的产生。作者发现高寒草地是大气CH4的净汇,流域内平均CH4通量率表现出很大的空间变异性,范围为-1.6~-10.48μg CH4 m-2 h-1。土壤体积含水量的空间变异解释了流域内76%的CH4通量变异。作者认为在高寒草地流域,永冻层对水文状况的影响可能会增加土壤水分(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充水孔隙空间)的空间变异性,通常在Re和CH4吸收受到抑制的低坡位形成排水不良的地貌。结果强调了地形和永冻层通过对生物物理化学因子的影响间接影响着Re和CH4通量。作者建议在地球系统模型中应重视青藏高原草地流域尺度上Re和CH4通量的空间变异性,尤其是CH4通量随海拔位置的变异性。 图2 两个生长季节生态系统呼吸(Re)速率(a-c)和CH4通量(d-f)及其范围(g和h)的季节性变化。 图3生态系统呼吸(Re)和生物物理化学因子之间的关系。 图4 变异划分分析(a)和结构方程模型(b)研究了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呼吸(Re)的多变量影响。图(a)中,ST代表土壤温度,SOM代表土壤有机质。图(b)中,实线箭头表示显著相关(P<0.05);虚线箭头表示无显著相关(P>0.05);箭头宽度与关系强度成正比。多层矩形表示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的第一成分;土壤有机质包括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全氮(STN),微生物因子包括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和蔗糖酶活性。 图5 CH4通量率和土壤温度(a)、土壤体积含水量(b)、充水孔隙度、NH4+-N(d)和NO3—N(e)之间的关系。【结论】为期两年的西藏高寒草地野外研究发现,由于流域内沟壑斜坡沿线的土壤水分差异,海拔位置显著影响CH4通量。在流域尺度上,生物和微生物因子相互作用影响Re,微生物因子对Re具有直接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山坡水文中永冻层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这可能会改变高寒草地的碳交换,尤其是考虑到低坡CH4净吸收率弱于其他坡位。这些发现对于估算西藏多年冻土区山地的碳交换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山地覆盖了青藏高原约60.58%的区域,忽视流域尺度Re和CH4通量的空间变异性可能会误导对碳交换的评估。因此,作者建议在地球系统模式中应该考虑流域尺度Re和CH4通量的空间变异性,以改进对西藏高寒草地碳交换的评估。请点击如下链接,下载原文:西藏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呼吸与甲烷通量的流域尺度格局及控制因素
  • 国际过程分析与控制中国区论坛(IFPAC-China Section)通知
    主办单位:IFPAC(USA) 、中国仪器表学会   地点:北京临空皇冠酒店 (近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新址)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与国际过程分析与控制论坛组委会(IFPAC)合作举办的首届国际过程分析与控制中国区论坛(IFPAC-China Section)将于2014年9月21-23日在北京临空皇冠酒店举办,论坛将邀请到众多中外著名学者着重研讨过程分析及控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会议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精品活动MICONEX(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学术及展览会)同期举行。   专题议题:   1.质量分析和保证新技术 2.化学计量学 3.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分析 4.制药行业QbD / PAT实施和质量系统 5.标准化的仪器,新的分析系统,系统集成和化学计量学 6.工艺知识和工艺控制方法进行监测 7.过程分析光谱   日程安排:   9月21日 会议注册   9月22日 上午主会场、下午专题论坛   9月23日 上午专题论坛、下午参观MICONEX过程分析展区   大会部分特邀报告:   1、QbD/PAT在监管中的预期和展望   Sharmista Chatterjee(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   2、美国药典委员会在打击食品和保健品掺假中的解决方案   Bei Ma(美国药典委员会)   3、应用于质量分析与质量保证中的新技术   Walter Henslee(美国IFPAC主席团高级成员)   会议网站及摘要投稿地址:http://ifpacchina.org   会议注册:   中国区参会者优惠注册通道:http://ifpacchina.org/IFPACChinaRegistrationSpecial.html   注册费用:  2400元(8月31日前完成注册),3000元(8月31日后完成注册)   酒店代理:   备注:1. 预定程序: 请您正确填写附件中&ldquo 酒店回执表&rdquo 后以邮件或传真的方式,预订以上酒店。   2. 帐号信息:   公司名称:北京万里行会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开 户 行:建行北京恩济支行   帐 号:11001071300056013595   组委会联系方式:   会议联系人:曹征 010-82800632 caozheng@cis.org.cn   张 莉 01-82800752zhangli@cis.org.cn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 利用微纳微尺度3D打印技术制备微流控液滴生成芯片
    许多食品(烘焙食品、乳剂、冷冻产品等)是含有多种成分的分散体系,其中乳液是最常见的。传统的乳液制备通常需要高速均质、高压均质等方法。这些常用方法制备的乳液其大小、形状和分布是不可控的,存在多分散液滴。然而,微流控技术可精确控制多相流,以形成具有所需直径的单分散液滴。它在许多行业都有潜在的应用,包括食品、制药、化妆品和生物材料等行业。但其液滴生成效率低,不能满足工业化的要求。此外,传统方法不能很好的实现多重乳液的制备,而微流控技术可以较好的实现多重乳液的生成,但实验时需用有机试剂对微流控芯片(玻璃毛细管,PDMS)进行局部表面处理。近日,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蒋卓副教授课题组基于微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nanoArch® P140),利用光敏树脂材料实现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此工作利用一种新技术制造了单乳液和双乳液的微流控生成芯片。这些芯片采用微纳微尺度3D打印技术制作,实现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的有机结合,可以同时满足不同乳液类型的制备和生成,清洗后可多次重复使用。同时实现了五个平行通道的单乳液生成,为高通量微流控技术的改进奠定了基础。基于此,该微流控芯片成功实现了W/O/W(水/油/水)和O/W/O(油/水/油)双重乳液的制备。此外,由于制备芯片所使用的树脂材料对油和水都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因此不需要使用有机试剂对芯片进行局部改性。该工作以“Microfluidicdroplet formation in co-flow devices fabricated by micro 3D printing”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FoodEngineering上,第一作者是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张佳。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及3D打印制得的装置基于Co-flow原理,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了单乳液生成芯片(图1),五个平行流道的单乳液生成芯片以及双重乳液生成芯片(图2)。图1 单乳液生成装置图2 五个平行流道的单乳液生成装置和双重乳液生成装置微流控芯片的评价为了验证和评估该装置的可用性,我们选取不同的乳液配方进行试验。选取不同的油包水和水包油乳液,对乳液生成过程进行记录,并对收集后的乳液进行分析(图3)。收集到的油包水乳液单分散性较好,其CV为2.7%。同一装置上实现了水包油乳液的生成,所得液滴的CV仅为2.2%。图3 单乳液生成装置用于油包水(a、b)和水包油(c、d)乳液的生成及其分散性利用五个平行流道的单乳液生成装置进行试验,可以在同一装置上实现油包水和水包油两种不同类型乳液的生成(图4),所得油包水液滴的CV为2.6%,水包油液滴的CV为3.1%。本研究使用的微流控芯片制作简单,集成度高,可重复使用。但其生产效率和液滴直径仍需进一步提高,这也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点。图4 五个平行流道的单乳液生成装置用于油包水(b、c)和水包油(d、e)乳液的生成及其液滴的分散性基于上述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双重乳液的生成。在实验中,通过改变内相、中间相和外相的速度可以调节液滴的尺寸和核壳比例。图5展示了不同流量下W/O/W双乳状液的形成过程和收集的液滴,可以看到明显的核-壳层。对于O/W/O双乳状液的形成(图6),实验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乳状液的形成过程,但收集后的乳液稳定性极差,不能观察到均匀分散的双乳状液滴,尝试了多种O/W/O乳液配方,暂未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图5 采用双乳液生成装置在不同流速下生成和收集W/O/W双重乳液图6 采用双乳液生成装置生成O/W/O双重乳液目前,对于3D打印微流控芯片的性能评价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所使用的乳液配方是在现有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的。为了进一步促进微流体在食品工业中商业化,需要进一步开发相关的乳液配方。此外,微流体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高通量,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等。参与该工作的合作者有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硕士生徐文华,工程学院的徐凤英教授,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的鲁旺旺、张晨,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周建林等。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foodeng.2020.110212(以上相关介绍内容由华南农业大学蒋卓副教授提供) 上述研究工作涉及的微尺度3D打印技术由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因此摩方公司就这一创新型成果对蒋卓副教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访谈,以下为部分内容:BMF:请问目前您与BMF的合作进展情况如何?蒋教授:2018年6月前后开始与BMF的合作,最开始了解摩方所做的微尺度3D打印技术之后,有通过3D技术打印微流控芯片的想法,画出设计图之后,与工程师沟通交流后,进行了装置打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发现其可以实现液滴的生成,且可以看到液滴的生成过程。通过设计图的不断修改以及实验验证,最终完成了单乳液生成装置,五个平行流道的单乳液生成装置,以及双乳液生成装置的设计制造。BMF:能否概括总结液滴反应器这个案例,以及BMF高精密3D打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蒋教授:目前进行微流控芯片的研发,大多是在PDMS上进行,基于T-连接和流动聚焦原理。本论文基于流动聚焦原理进行了微流控芯片的开发设计,具有流动阻力小的优点,前期了解到微尺度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微米级或亚微米级通道的制造,因而进行了相关芯片设计。实验发现3D打印过程中所使用的光敏树脂具有良好的特性,能较清晰的记录液滴生成过程,且材料具有两亲性,能够在同一装置上实现两种不同类型乳液的生成。在此基础上,无需对装置进行表面改性就能实现双重乳液的生成。此外,采用3D打印,可以制备具有复杂立体结构的芯片。这些为微流控在食品、化妆品及保健品乳液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行的选择。BMF高精密3D打印是我们这项实验的基础,正是由于BMF帮助我们把芯片设计图变成实物,才能开展后续的实验,并发现这么多有趣的实验现象,也为我们后续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7
  • “纳米尺度多场测量调控”专项启动 剑指微纳精密仪器
    2016年12月1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纳米尺度多场物性与输运性质测量及调控”启动实施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何丹农教授等10余位项目咨询专家、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代表、以及项目和课题承担单位的负责人和研究骨干参加了会议。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承担。项目旨在揭示光电、热电、磁电材料和器件的微观结构、局域响应和宏观性能的关联,分析铁电极化对光电转换的调控作用,界面和缺陷对热电输运的影响,以及微纳结构和磁电耦合的相互作用,发展基于多功能扫描探针的纳米测量与调控技术,在纳米尺度综合定量测量调控材料电学、光学、磁学、力学和热学多场物理及输运性质,并以此解决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的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进而形成一系列原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思想(如宏观微观协同调控测试)、新技术(如多功能扫描探针激励和多场原子力显微样品加载)、新方法(如跨尺度实验测试、数据采集、和计算模拟)和新发现(如光电、热电、磁电多场物性和耦合新机制),推动纳米技术、高速低能耗信息处理与存储、微电子器件、高效清洁能源以及精密仪器等产业和领域的发展。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代表对项目的执行和管理提出要求,强调了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重立项、重过程、重验收”的基本原则,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和研究人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项目组织实施,加强课题间的交流,立足学科领域发展前沿,力争在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上取得原创性突破。  项目负责人李江宇教授介绍了项目的整体情况,各课题负责人就课题的具体研究目标、实施方案、研究难点以及如何突破、下一步工作计划等进行了详细介绍。项目咨询专家就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等给予指导,对项目的执行和管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扫描探针的纳米测量与调控技术,为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 春风十“锂”不如你—锂电池行业比表面及孔结构技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五月深圳,春暖花开。在2017年春天之际,秉着全球范围内锂电池发展强力牵引力,同时应国内用户的广泛要求,作为在锂电池领域比表面及孔结构分析的领导供应商:美国麦克仪器公司于今年5月19日在深圳隆重举办了锂电池行业比表面及孔结构技术研讨会。美国麦克仪器公司锂电池行业比表面及孔结构技术研讨会于5月19日在深圳龙岗珠江皇冠假日酒店圆满闭幕。此次会议共吸引了3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及高校研究所的60余名技术专家、研发人员与美国麦克仪器公司技术专家一起,围绕大家所关心的话题,从市场及技术应用不同层面对产业发展动态与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获得所有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麦克默瑞提克(上海)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人良博士致欢迎辞参会代表认真聆听市场应用部经理钟华博士作主题发言销售部王新春经理作主题发言 锂电池行业比表面及孔结构技术研讨会作为专业学术会议,得到了众多知名业内企业和高校研究所的鼎力支持,业内人士踊跃参加,受到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通过让广大电池行业相关技术人员深入了解“气体吸附法测定比表面和孔结构技术”、“碳及碳复合材料等新型锂电池用负极材料的比表面及孔结构分析技术”等前沿技术的最新发展,同时搭建了一个美国麦克仪器公司与广大用户之间深入交流的理想平台,共同探讨应对最近分析技术,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难题,为中国锂电池行业的蓬勃发展锦上添花! 美国麦克仪器公司美国麦克仪器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将自动表面积分析仪、压汞仪以及沉降式粒度分析仪投放市场的公司。自1962年成立以来,美国麦克仪器公司因其在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压汞分析技术、沉降式粒度表征、各种密度测试,化学吸附分析与微型催化反应研究众多领域技术研究的前沿性及创新性,始终保持着细微颗粒分析仪器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麦克仪器产品在1979年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美建交后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分析仪器。在为中国用户服务30多年后,于2011年3月在上海成立了麦克默瑞提克(上海)仪器有限公司,专业为中国市场提供美国麦克仪器公司的产品。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并在北京、广州等地设有办公室,设有应用实验室提供各类仪器的演示与操作培训并提供对外做样服务,为广大用户提供完整的实验室解决方案与疑难样品的分析。 参会用户名单:
  • 深圳先进院跨尺度超声神经调控仪器研制取得新进展
    style type=" 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DIV{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D{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H{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UL{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LI{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A{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 /style p   日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跨尺度超声神经调控仪器研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 em A Portable Ultrasound System for Non-Invasive Ultrasonic Neuro-Stimulation /em 为题,发表在神经工程专业期刊 em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em (DOI:10.1109/TNSRE.2017.2765001)上。2017年11月9日《自然》杂志在“未来用于大脑的超声技术”综述文章中引用报道了这一由郑海荣团队研制的超声神经调控仪器,并称之为神经科学和脑疾病研究带来了新武器( em Nature /em , vol. 551, pp. 257-9)。 /p p   发展无创精准的新型神经调控技术一直是神经科学和脑疾病领域的迫切需求。超声波作为一种机械波,其力学效应控制神经元电活动新机制的发现,使无创地开展神经刺激成为可能。最新发现超声瞬态刺激在分子、细胞、动物和人脑水平的神经调控科学证据,证实了超声可以控制神经元的活动。超声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强度、频率、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持续时间等参数,使刺激部位的中枢神经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从而使神经功能产生双向调节的可逆性变化。这些超声神经调控技术研究成果证实,超声对神经环路的调控机制和脑疾病的发病机理等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潜力,超声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神经刺激与调控技术,在脑科学研究和脑疾病干预方面展示出光明前景。 /p p   深圳先进院超声技术团队针对跨尺度超声神经刺激所需要的各种需求,设计开发了神经刺激的专用超声辐射力发射探头及电子设备。超声物理参数包括超声辐射力大小、作用方式、频率、脉冲重复频率、强度和脉冲持续时间等都可以自由调整。同时,该仪器也设置了输出输入同步功能,可以和其他神经电生理设备同步工作以完成神经刺激和信号采集的同步获取。该新型超声神经刺激仪已经初步实现了小动物脑神经调控以及非人灵长类大动物的神经环路调控。 /p p   此外,项目组同步开发了跨尺度、动态多焦点的超声神经调控装置,涵盖了细胞、小动物、灵长类大动物研究的多个仪器,并已经成功开发了2048通道的磁共振兼容超声神经调控系统,为多点动态深脑刺激研究提供了仪器基础。目前,微/小动物神经调控设备已经成功应用到了包括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和心理研究所等十多个国内外神经生物学与脑科学实验室,在超声神经调控及声感基因(声遗传)等关键技术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 /p p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img alt=" " oldsrc=" W020171121603234843295.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uepic/4c4edba5-5fc1-400b-8f97-aa23e96d8d87.jpg" style=" 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uploadpic=" W020171121603234843295.png"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a-b)微尺度超声神经刺激芯片;(c)便携式单通道小动物超声神经刺激仪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img alt=" " oldsrc=" W020171121599227569946.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uepic/92bc7715-b146-4f49-8cc1-7fcb6aa38bf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千通道级别多点动态超声神经调控换能器及系统 /p
  • 雪迪龙实控人敖小强拟减持公司3.31%股份
    p   雪迪龙7月4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敖小强计划在2017年7月27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000万股,即合计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3.3064%,合计不超过其所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5.2596%。 /p p   strong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持股情况介绍 /strong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98b6cb56-28c2-4770-b0ba-e95d64dd0d1d.jpg" title=" 2017-07-06_141638.jpg" / /p p   截至公告日,敖小强先生直接持有雪迪龙公司股份38,026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62.87%。同时,敖小强先生通过“融通—融丰1号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计划”间接持有公司股份约4,422,785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7312%。 /p p    strong 本次减持计划的主要内容 /strong /p p   1、减持股东:敖小强先生。 /p p   2、拟减持数量:不超过2,000万股公司股份,即合计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 /p p   3.3064%,合计不超过其所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5.2596%。 /p p   3、股票来源:IPO前个人持有的公司股份。 4、拟减持时间:2017年7月27日至2017年12月31日。 /p p   5、减持方式: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 /p p   6、拟减持价格区间:视市场价格而定。 /p p   7、减持原因:个人资金需求。 /p p   敖小强先生本次减持股票,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的,在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减持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 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在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 /p
  • 邀请函 | 锂离子电池行业比表面及孔结构技术研讨会
    尊敬的电池行业用户及同仁:您好!莺歌燕舞、春意盎然,在2017年春天之际,秉着全球范围内锂电池发展强力牵引力,同时应国内用户的广泛要求,作为在锂电池领域比表面及孔结构分析的领导供应商:美国麦克仪器公司诚挚的邀请您参加我公司将于2017年5月19日举办的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比表面及孔结构技术研讨会;美国麦克仪器公司自1962年成立以来,以用户需求为己任,倾心帮助实验室研究人员更快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高品质的产品赢得了中国众多知名企业/高校的青睐,我司也一直保持着细颗粒技术仪器行业的国际领先地位。此次研讨会,我们将倾情分享美国麦克仪器公司在锂离子电池原材料分析领域的最新技术、最新产品使用经验分析等,具体内容包括: (1) 比表面及孔结构分析的基础理论——气体吸附理论(2) 如何建立锂电池正极材料类超低比表面样品的分析方法(3) 碳及碳复合材料等新型锂电池用负极材料的比表面及孔结构分析(4) 如何优化您的比表面分析仪——获取更高的分析效率和最稳定的分析结果(5) 分析报告中各项结果的意义(6) 极片的孔结构,渗透性,孔弯曲度等分析技术(7) 隔膜的孔结构分析此外,还有业内人士分享经验及行业前沿报告。 会议信息:时 间:2017年5月19日上午地 点:中国深圳备 注:请关注我司网站www.micromeritics.com.cn或搜索微信公众号:麦克仪器,了解详情报名方式: 1、 填写以下报名回执,请将报名回执传真至tian.xue@micromeritics.com。2、 发送E-mail至tian.xue@micromeritics.com,邮件中请写明:单位名称及科室,联系电话,参加人数,参会人员姓名,职务,手机号等信息3、 请尽量避免用电话确认, 以确保我们为您预留更好的座位。4、 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4月30日美国麦克仪器公司研讨会报名回执 单 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科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 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 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mai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 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额有限,报名从速!报名方式:美国麦克仪器公司联系人:田雪 电话:010-51280918-806E-mail: tian.xue@micromeritics.com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12区28栋7层
  • 利用微尺度3D打印和矿物涂层技术助力功能性微流控研究
    多孔材料(如岩石)及其与流体的相互作用广泛存在于油气资源开采、地热能提取、二氧化碳封存、甚至行星探测中的地外资源利用(水提取)等应用中,然而,大多数岩石内部孔喉形态不规则,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如表面润湿性也比较复杂。因此,探索岩石内部液体的流动过程,尤其是微尺度下的流固交互作用,仍然具有挑战性。近年来,高精度3D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复现这种复杂的多孔结构变得可能。借助流动可视化手段,3D打印的微流控模型可以用于直接观察流体流动的动态过程。但是,目前打印材料仅限于光固化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其理化特性包括其矿物化学、晶体结构、表面润湿性等与天然岩石(如碳酸岩)存在显着差异。所有这些特性都对多孔介质中的流体相变和多相流动过程有着重要影响。近日,哈利法大学的张铁军教授团队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PμSL,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nanoArch S130), 通过表面矿物涂层的方法制备出一种岩石微流控模型。这种新颖的制备方法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如图1所示:(i)使用纯光敏树脂(HDDA)打印具有三维岩石孔隙结构的微模型;(ii)在微模型的内表面植入碳酸钙纳米颗粒;(iii)以植入的纳米颗粒为核,在微模型内部原位生长碳酸盐晶体。该模型可以成功复现天然岩石的三维孔隙结构和表面矿物学特性。该成果以“Empowering Microfluidics by Micro-3D Printing and Solution-based Mineral Coating”为题发表在Soft Matter上,第一作者是哈利法大学李红霞博士。图1. 岩石微模型的制备过程在该工作中,张教授的团队利用高精度3D打印技术制备了不同用途的微模型,包括微流控器件和岩石微模型。微流控器件由三个平行通道组成(请参见图2a):每个通道的宽度分别为116±2、174±2和305±2 µm。在图2b中,岩石微模型是根据天然碳酸岩的CT扫描照片打印而成。在扫描电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岩石微模型可以很好的复现真实岩石中狭窄的孔喉结构,并且也可清晰地观测到在微模型表面原位生长的碳酸盐晶体。此外,XRD光谱也证实该微模型表面的矿物成分是碳酸钙晶体,与天然碳酸岩相同。这种碳酸盐涂层厚度大约在2~10微米,仍然使微流控器件保持了一定的透光性,有利于流体的可视化研究。图2. 3D打印的微模型在表面涂层后的形貌 (a,b)扫描电镜下微模型的孔喉结构及表面碳酸盐晶体:(a)在微流控模型内表面以及(b)三维岩石微模型内表面。(c)表面涂层的XRD光谱。图3. 利用微流控模型的流动可视化研究:案例(a)水-油/水-气在岩石微模型内部的驱替过程;案例(b,c)水在孔喉内部的蒸发过程。基于所制备的微模型,该团队通过对水/气和水/油的驱替过程进行直接成像(如图3a), 表征了固体表面润湿性对流体交界面和流动路径的影响等。此外,他们还观测到液体在多孔介质里面的蒸发相变过程(图3b),包括不同大小空隙内蒸发的难易程度、喉部液膜的渐薄和破裂过程等。总之,该工作为制备功能性多孔材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次结合高分辨率3D打印和基于溶液的内部涂层方法,制备“真实的”岩石微模型。这种方法也具有很强的通用性:通过更改涂层材料和三维空隙结构,此类功能性微模型也可以很好地推广到生物医学、软体机器人、航空航天和其他新兴应用。论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sm/d0sm00958j/unauth#!divAbstract(以上相关介绍内容由阿联酋哈利法大学李红霞博士提供) 上述研究工作涉及的微尺度3D打印技术由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因此摩方公司就这一创新型成果对李红霞博士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访谈,以下为部分内容:1、BMF:能概括分享一下近期在《Soft Matter》发布的岩心微流控案例吗?(开发过程、应用情况、行业影响等)BMF高精密3D打印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李博士:在近期发表的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制造功能性微流控器件的新颖方法--通过集成微型3D打印和内表面涂层技术。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利用该方法已成功制备出广泛出现在油气研究中的人造岩心。利用高精密的3D打印系统,我们可以很好的复现岩石的孔隙结构,但是打印材料多数是光敏树脂,其物理化学性(包括表面润湿性、矿物学特性等等)能跟真正自然界的岩石差很多。于是,在我们的人造岩心制备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3D打印技术复制由微CT扫描得到的碳酸盐岩的多孔几何结构,然后通过在打印的模型内部空隙表面生长碳酸盐晶体来模拟岩心真实的表面特性。这种功能性碳酸盐涂层只有几个微米,所以很好的保持了模型的光学透明度。所以,我们能够通过流动可视化方法,利用这些透明的模型帮助我们表征油水气等流体与岩石表面的交互作用,包括润湿性、毛细作用等流动和变化过程的影响等。这种利用表面功能性涂层结合微3D打印的制备方法,有利于打破打印材料的局限性,通过调节3D微结构和涂层配方等可以轻松地推广到其他新兴应用如生物医学等。2、BMF:您如何评价我们摩方的3D打印系统?对于您所在的科研领域所取得的科研/工作成果,发挥了多大的助力?李博士:摩方的打印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打印的同时实现大幅面打印。微流控器件的整体尺寸能到两厘米,可以很好的嵌入到流动可视化的实验系统当中,实用性很强。高精密3D打印系统可以轻松实现复杂三维结构,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设计和研究的自由度。在我们的研究当中,可以加工不同的表面微结构,进而控制流体与固体界面的交互作用。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7
  • 胡学兵:氧化石墨烯粒径尺寸的调控技术与测试方法浅析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4年,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分离出当前知名度最高的二维材料——石墨烯,并获得2010年诺贝尔奖。作为石墨烯的重要衍生物,氧化石墨烯可以通过预先对石墨进行氧化,然后再剥离石墨层而获得。随着剥离程度的不同,氧化石墨烯一般具有单层、双层、三层以及少层(一般为2-5层)和多层(6-10层)结构。由于氧化石墨烯具有的独特二维结构以及优异的电学性能、光学性能以及化学活性等特性,使得其在超级电容器、透光薄膜、催化触媒以及抗菌净化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由于氧化石墨烯生产成本低廉,原料易得,同时拥有大量的羧基、羟基和环氧基等诸多含氧基团(图1),因此比其他碳材料更具竞争优势。目前,全球拥有成千上万的研究人员从事氧化石墨烯材料研发工作,很多中国高校和研究所都有这样的研究团队或研究人员。世界上有数千家公司在研发氧化石墨烯产品,包括众多的中国公司。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77331f4f-7c4e-493b-adce-d0c4c84bb86d.jpg" title=" 胡学兵:氧化石墨烯粒径尺寸的调控技术与测试方法浅析1.png" alt=" 胡学兵:氧化石墨烯粒径尺寸的调控技术与测试方法浅析1.p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图1 氧化石墨烯结构示意图(a)和HRTEM图(b)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由于材料的尺寸、形状与材料的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粒径是纳米材料最重要的表征参数之一。因此,获得尺寸及形状规则均一的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对于拓宽其应用领域,非常重要。然而,目前的制备技术一般获得的氧化石墨烯材料其尺寸以及形状均具有多分散性的特点。因而需要对产物进行处理,以获得尺寸及形状规则均一的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氧化石墨烯粒径调控技术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目前,针对于尺寸及形状多分散性的氧化石墨烯材料,其粒径调控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现分别作简单介绍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氧化切割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石墨的氧化过程中,就石墨的内部碳原子而言,在氧化的开始阶段,石墨的sp2杂化结构将转变为sp3杂化结构,形成呈线状分布的环氧基,而后续的氧原子为了维持体系的稳定,将在环氧基线状分布的基础上,原位形成环氧基对。由于羰基比环氧基对的能量低,从而使得羰基在结构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因此,在氧化过程中,形成的环氧基对将原位转变为羰基,从而导致碳碳键断裂。如此循环,从而实现对石墨片的切割细化。而对于石墨边缘的碳原子而言,氧原子将首先与其结合并使石墨本身的碳碳键断裂,形成羰基。随着氧化反应的继续进行,从体系稳定性角度(能量最低),后续的氧原子将与内层(而非相邻)的碳原子结合形成碳氧键,同时再使内部碳碳键断裂。如此反复,进而实现对石墨片的切割作用。而该切割作用即可实现对氧化石墨烯产物粒径的调控优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2)离心筛选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离心筛选技术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利用被离心样品物质的沉降系数、浮力、密度的差别,进行分离、浓缩、提取制备样品。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分离技术,离心筛选已被广泛应用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等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离心力场中,悬浮分散在水中不同粒径尺寸的氧化石墨烯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运动。通常,粒子的沉降速度与其粒径的平方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大粒子的沉降速度将大大快于小粒子。因此,通过高速离心,可以明显改善氧化石墨烯的粒径尺寸分布优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3)超声细碎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采用超声细碎技术,可明显加速多层氧化石墨烯的剥离,从而提高单层或少层氧化石墨烯的产率,同时对于细碎氧化石墨烯粒径尺寸以及优化其尺寸分布具有重要的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适当的超声处理阶段,来源于超声波的震荡力会破坏氧化石墨烯之间的团聚(亦有利于层间剥离),同时粉碎细化氧化石墨烯,从而导致随着超声处理时间的延长,出现氧化石墨烯粒径尺寸的减小以及尺寸分布的窄化。当继续延长超声处理时间,由于此时的超声震荡力不足以再粉碎细化已经形成的较小尺寸的氧化石墨烯。因此,增加超声处理时间将不会再对氧化石墨烯的粒径尺寸起到粉碎细化作用。因此,在超声处理细化及优化氧化石墨烯粒径尺寸及其分布的过程中,存在临界处理时间。为了获得粒径尺寸及其分布满足需求的氧化石墨烯,必需选择适当的超声处理时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font-size: 20px " strong 氧化石墨烯粒径测试方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现阶段,针对于氧化石墨烯材料粒径的表征方法众多,现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测试方法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扫描电子显微镜 (Scanning& nbsp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nbsp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EM利用电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以获取被测样品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的信息,如形貌、组成、晶体结构等。SEM是对纳米材料尺寸和形貌研究最常用的方法。因此,该方法也常常用来测试表征氧化石墨烯的粒径尺寸状态(图2)。该方法是一种颗粒度观测的绝对方法,具有可靠性和直观性。但是,该方法的测量结果缺乏整体统计性,同时对一些不耐强电子束轰击的样品较难得到准确的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2a229252-f9c9-4537-9cb1-70fd8162027b.jpg" title=" 胡学兵:氧化石墨烯粒径尺寸的调控技术与测试方法浅析2.jpg" alt=" 胡学兵:氧化石墨烯粒径尺寸的调控技术与测试方法浅析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图2 氧化石墨烯粒径SEM图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2)透射电子显微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TEM是把经加速和聚集的电子束投射到非常薄的样品上,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发生碰撞而产生散射,从而形成明暗不同的影像。TEM分辨率为0.1~0.2 nm,放大倍数为几万~百万倍,可用于观察超微结构。TEM是对纳米材料形貌、粒径和尺寸进行表征的常规仪器。该方法可直接观察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形貌和测定粒径大小(图3),具有一定的直观性与可信性。但是TEM测试的是材料局部区域观察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及统计误差,需要利用一定数量粒子粒径测量,统计分析而得到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b29af068-e379-4d3f-a146-92cc98809d46.jpg" title=" 胡学兵:氧化石墨烯粒径尺寸的调控技术与测试方法浅析3.jpg" alt=" 胡学兵:氧化石墨烯粒径尺寸的调控技术与测试方法浅析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图3 氧化石墨烯粒径TEM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3)原子力显微镜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AFM是利用测量探针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信号, 在纳米级或原子级水平研究物质表面的原子和分子的几何结构及相关性质的分析技术。AFM能直接观测纳米材料表面的形貌和结构。AFM测量粒子直径范围约为0.1nm~数十纳米,在得到其粒径数据的同时,即可观察到纳米粒子三维形貌。因此,该方法也常常用来测试表征氧化石墨烯的粒径形貌特征(图4)。同时,AFM可在真空、大气、常温等不同外界环境下工作,也不需要特别的制样技术,探测过程对样品无损伤,可进行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探测等。但是,AFM测试观察范围有限,得到的数据不具有统计性,较适合测量单个粒子的表面形貌等细节特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4ed4956d-b4ef-44ed-b765-1c76561c107e.jpg" title=" 胡学兵:氧化石墨烯粒径尺寸的调控技术与测试方法浅析4.jpg" alt=" 胡学兵:氧化石墨烯粒径尺寸的调控技术与测试方法浅析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图4 氧化石墨烯粒径AFM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4)动态光散射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光通过胶体时,粒子会将光散射,在一定角度下可以借助于科学仪器检测光信号。DLS即通过测量样品散射光强度的起伏变化,而得出样品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信息。DLS适用于氧化石墨烯工业化产品粒径的检测,测量粒径范围为1 nm~5 μm。该方法能够快速获得精确的粒径分布,重复性好,测试取样量较大,测试结果具有代表性。但是,其测试结果受样品的粒度以及分布影响较大,只适用于测量粒度分布较窄的颗粒样品,且测试中易受粒子团聚和沉降的影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5)拉曼光谱法 (Raman)& nbsp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拉曼光谱法基于拉曼效应的非弹性光散射分析技术,拉曼频移与物质分子的转动和振动能级有关,不同的物质产生不同的拉曼频移。利用拉曼光谱可以对纳米材料进行分子结构、键态特征分析、晶粒平均粒径的测量等。因此,该方法也常常用来测试表征氧化石墨烯的晶粒平均粒径(图6)。拉曼光谱法灵敏度高,不破坏样品,方便快速。但是也存在测试结果易受光学系统参数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傅里叶变换光谱分析常出现曲线的非线性问题等不足。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43519652-3c6c-44a6-8ea6-9b86f2893737.jpg" title=" 胡学兵:氧化石墨烯粒径尺寸的调控技术与测试方法浅析6.jpg" alt=" 胡学兵:氧化石墨烯粒径尺寸的调控技术与测试方法浅析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图6 氧化石墨烯粒径Raman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font-size: 20px " strong 总结 /strong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目前,针对于尺寸及形状多分散性的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其粒径调控技术主要有氧化切割法、离心筛选法、超声细碎法等。同时,纳米材料粒度的测试方法众多,不同的粒度分析方法均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以及对应的样品处理方法。因此,在实际检测时,应综合考虑材料的特性、测量目的、经济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确定最终选用适当的氧化石墨烯粒径测试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参考文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 Su C, Loh K P. Carbocatalysts: graphene oxide and its derivatives [J].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2013, 46 (10): 2275-2285.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 Erickson K,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 local chemical structure of graphene oxide and reduced graphene oxide[J]. Advanced Materials, 2010, 22(40): 4467-4472.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3] Bianco A, et al. All in the graphene family-A recommended nomenclature for two-dimensional carbon materials [J]. Carbon, 2013, 65: 1-6.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4] He Y, et al.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and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a graphene oxide colloid [J]. Carbon, 2013, 56: 201-207.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5] Li Z, et al. How graphene is cut upon oxidation?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9, 131(18): 6320-6321.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6] Fan T, et al. Controllable size-selective method to prepare graphene quantum dots from graphene oxide[J]. 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 2015, 10(1): 55.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7] Khan U, et al. Size selection of dispersed, exfoliated graphene flakes by controlled centrifugation[J]. Carbon, 2012, 50(2): 470-475.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8] Zhao J, et al. Efficient preparation of large-area graphene oxide sheets fo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s[J]. ACS nano, 2010, 4(9): 5245-5252.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9] Krishnamoorthy K, et al. The chemical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graphene oxide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oxidation[J]. Carbon, 2013, 53: 38-49.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0] Hu X, et al. Effect of graphite precursor on oxidation degree, hydrophilicity and microstructure of graphene oxide [J]. Nano, 2014, 9(3): 14500371-8.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作者简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150px height: 196px float: left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cba3ceb4-db0b-42e1-a0b4-d802034691c1.jpg" title=" 胡学兵:氧化石墨烯粒径尺寸的调控技术与测试方法浅析7.jpg" alt=" 胡学兵:氧化石墨烯粒径尺寸的调控技术与测试方法浅析7.jpg" width=" 150" height=" 196" border=" 0" vspace=" 0" / 胡学兵,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现就任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2008年和2017年分别在法国欧洲膜研究所和英国诺丁汉大学从事学术研修工作。主要从事面向环境、能源等应用的功能化石墨烯新材料及分离膜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类项目10余项。2016年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江西省唯一),2017年荣获中国科学院开放基金项目一等奖,2018年“儒乐杯”江西省青年科技创新项目大赛全省前8强。先后在《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RSC Advances》、《Applied Surface Science》、《Journal of Porous Materials》、《Materials Letters》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7篇(SCI/EI收录3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已授权13项。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12月18日,胡学兵教授将亲临由仪器信息网组织的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0, 176, 240) "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ano2/"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0, 176, 240) " 第二届‘纳米表征与检测技术’公益网络研讨会 /span /a ” /span /strong ,更深入地讲解氧化石墨烯粒径尺寸测试表征技术,机会难得,业内同仁和莘莘学子可以点击下方图片或链接报名参会,与胡教授互动交流。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免费报名地址: /span /strong /span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ano2/" target=" _self"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ano2/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ano2/" target=" _self"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64px height: 24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2206666c-651c-4189-ae79-e6c91973e92d.jpg" title=" 540_200.jpg" alt=" 540_200.jpg" width=" 664" height=" 246" border=" 0" vspace=" 0" / /a /span /p
  • 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微全分析系统及国际微流控分析学术论坛会议报告
    仪器信息网讯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化学会联合主办,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化学会协办,浙江大学承办的2012年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分析(西湖)学术论坛(MICRO 2012)于2012年4月23-25日在杭州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   本届会议历时3天,分设色谱分析、毛细管电泳、微纳分析、多相微流控、微纳反应器、微纳生化分析、细胞微流控微纳系统应用及微流控青年论坛共8个分会场,共80多个分会报告。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多位教授、学者分别就各论坛主题在学术研究及相关仪器研制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报告,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仪器信息网编辑从80个精彩报告中选取两个进行了重点关注。 报告人:东南大学 陆祖宏教授 报告题目:一种新的高通量DNA测序芯片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陆祖宏教授在报告中从五个方面讲解了“高通量DNA测序芯片的研制及应用研究”:新一代的DNA测序技术、AG100型DNA测序技术、高通量DNA测序芯片、AG100的应用实例、三代DNA测序技术展望。   陆祖宏教授在报告中说到,新一代DNA测序技术是近五年来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高技术研究领域之一,可同时对大量核酸片段进行并行测序,大幅度降了DNA测序的成本,这将会改变生物医学研究的方式,最终使临床医学产生变革。陆教授同时表示新一代DNA测序技术还不能满足生命科学与临床应用的需求,如成本高、测序速度慢、样品需要量大、测序误差较大、读长短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陆教授从方法和仪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研制出AG100型DNA测序仪,其具有分辨率(高通量)高、荧光信号拍摄速度快、试剂消耗量小等优点。对DNA测序技术的展望,陆教授表示,探索基于分子器件的第三代单分子DNA测序技术将是未来DNA测序技术的研究方向之一。 报告人:北京大学 黄岩谊教授 报告题目:The application of deformable buttons on-chip   黄岩谊教授介绍了如何把一个小尺度的一个动态微阀结构用到芯片中,主要是研究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测量,以及一些不稳定的相互作用,从已经发表的或即将发表的四个方面研究进行了介绍,包括细胞动态迁移的定量研究等。   本次会议共有50个学者参加了墙报展览,与会人员参观学习并参与评选“方肇伦优秀青年学者报展奖”和“优秀报展奖”,评选结果将在会议闭幕式上宣布。 与会人员参观墙报展   附录:大会会议议程及报展目录.pdf
  • 国际过程分析与控制中国区论坛(IFPAC-China Section)通知
    p   国际过程分析与控制中国区论坛 /p p (IFPAC-China Section)通知 /p p   主办单位: /p p   IFPAC(USA) /p p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p p   时间:2017年9月24-26日 /p p   地点:上海卓美亚喜马拉雅酒店(上海市梅花路1108号) /p p   背景:IFPAC(国际过程分析与控制)这项活动的目的是为与会者带来一系列的机会,为讨论制药、生物技术、食品、化工及相关行业的生产和控制方面的最新挑战、趋势提供解决方案。政府、工业界、学术界和其他机构的代表都将出席会议。将制定出具有尖端技术和管理解决方案、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和圆桌讨论的全面方案。大会将重点放在过程分析技术,通过设计- QbD、质量工艺优化、化学计量学和新技术/仪器导致改进的过程分析与控制。 /p p   专题议题: /p p   1.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p p   2.质量设计和QbD (quality by Design & amp QbD) /p p   3.过程优化 (Process Optimization) /p p   4.化学计量学 (Chemometics) /p p   5.新技术/设备引领下的过程分析与控制 (New Technology/Instrumentation leading to improved process analysis & amp control) /p p   日程安排: /p p   9月24日 会议注册 /p p   9月25日 上午主会场、下午专题论坛 /p p   9月26日 上、下午专题论坛 /p p   会议注册: /p p   中国区参会者优惠注册通道:http://ifpacchina.org/IFPACChinaRegistrationSpecial.html /p p   注册费用: 2400元(8月24日前完成注册) /p p   3000元(8月24日后完成注册) /p p   组委会联系方式: /p p   学 术 联 系 人:刘 喆 010-82961039 liuzhe@cis.org.cn /p p   会议赞助联系人:卢福洁 010-82800621 lfj@cis.org.c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07 /p p /p
  • 天瑞仪器控股股东、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6%股份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8月8日,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预披露的公告 》,公告内容显示,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天瑞仪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刘召贵先生及一致行动人杜颖莉女士、刘美珍女士计划在2017年8月30日至2018年2月28日期间,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27,705,600股,减持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6%。 /p p   其中,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的,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 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 /p p   截至本公告日,刘召贵、杜颖莉、刘美珍合计持有公司175,270,000股,占公司股本总数的37.96%,其中无限售条件流通股43,817,500股。 /p p   公告中给出的减持原因是个人资金需求,股份来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的股份及因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式取得的股份。 减持时间区间:2017年8月30日至2018年2月28日。 /p p   更多详细内容请见公告: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7fb4be10-9fe0-49dd-afe5-86f150d225f2.pdf" 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预披露的公告.pdf /a /p
  • 精彩纷呈:2017微流控微尺度分析会议进入第二天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2017年9月24日,第六届国际微流控学学术论坛(沈阳)、第十一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在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迎来第二天日程。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东北大学承办,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办。(相关报道: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924/229891.s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2017微流控微尺度分析会议:三会联合在沈召开 /span /a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587b335-146e-4c16-be7d-0e844c86faf2.jpg"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第二日大会报告现场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日大会报告由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主持,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乐晓春教授、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陈勇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研究员分别奉献了精彩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4259605-1786-4729-8301-5c4eeb1e064d.jpg" title=" 2.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复旦大学教授& nbsp 杨芃原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乐晓春主讲了题为《DNA nanomachines designed for the detection and imaging of intracellular targets》的报告。乐晓春介绍,利用DNA和蛋白的某些特异性结合来做信号转导,再结合不同的放大机制,能够对不同的靶标物(microRNA)进行分析,且有很好的灵敏度。基于这个方法,乐晓春向与会者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发明的一种DNAzyme纳米装置,该装置能够进入活体细胞内对靶标物进行检测和成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dd1fd523-2d2b-479b-8283-25ee04e69c8b.jpg" title=" 3.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 乐晓春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陈勇主讲了题为《Insight on the Water Transportation in tall trees》的报告。陈勇首先介绍了微纳制造技术、程控设备、微流芯片技术、干细胞器件及器官芯片的技术的应用和他们课题组开展的相关工作。之后他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开展的仿生微流控模型的研究,该模型的灵感来自于树木中水的运输现象。树木的微孔状结构可以高效地帮助其将水从根部上升至顶部,相对很高的高度,却消耗极少的能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cb045a3-f535-4b9d-bc32-cf44a3698545.jpg" title=" 4.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 陈勇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炳承主讲了题为《Organ chip prepared with both on-chip culture and tailored bio-printing》的报告。林炳承介绍,器官芯片已经成为当今操控哺乳动物细胞及其微环境最重要的技术。之后他向与会者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已经开展的肿瘤芯片、单器官芯片、多器官芯片、生物打印的相关工作,如:肾小球微流控芯片病理模型的构建及可行性验证;用实验室自制3D生物打印机和生物墨水打印血管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2eef2d64-ce86-44bb-8ae6-317f8d6e5f3b.jpg" title=" 5.png" width=" 4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林炳承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次会议还设置了墙报展示厅,本次会议共展示墙报143份,吸引了大批与会者浏览学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08c8eb49-7654-4edd-b358-e96bf405b7d9.jpg" title="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墙报展示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此外,本次会议十余家国内外知名公司设立展台,向与会者展示最新最热的微流控相关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76d2a4a5-6c49-478c-93d5-33505bc2f5d2.jpg" title="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厂商风采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次会议设立了Micro/Nanofluidic Chip-Foundation、Micro/Nanofluidic Chip-Applications、Micro/Nanoscale Separation、Micro/Nano Bioanalysis四个主题分会场,多位著名学者奉献了精彩报告。稍后仪器信息网将为您带来更多会议详情。 /p
  • 思坦仪器控股股东增持16万股
    3月6日消息,思坦仪器(832801)控股股东西安市思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03月03日在股转系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增持15.6万股,股份增加0.14%,当前持股比例为30.04%。  据了解,2017年03月03日思坦仪器控股股东西安市思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完成15.6万股的增持。权益变动前西安市思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29.90%,权益变动后持股比例为30.04%。  据了解,此次受让系西安市思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增持思坦仪器流通股,不存在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行政转化或变更、法院裁定的情形。
  • 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微全分析系统及国际微流控分析学术论坛顺利闭幕
    仪器信息网讯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化学会联合主办,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化学会协办,浙江大学承办的2012年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分析(西湖)学术论坛(MICRO 2012)于2012年4月25日在杭州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闭幕。   会议闭幕式由大会组委会主席浙江大学方群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致辞。杨芃原教授从三点总结了本次会议。   第一,会议规模大。本届会议参会人数300多人,近20多个大会报告,50个邀请报告,40个口头报告,108篇墙报展,会议规模较大。   第二,参会人员层次高。江桂斌院士、张玉奎院士和陈洪渊院士都是微纳流控领域首席科学家,多数国内的重要高校和课题组参与了此次会议,17位杰出青年参加了此次会议,分析界4位长江学者其中3位都参加了本次会议。   第三,本届会议上还有一点就是基金委对分析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参会的年轻学者和同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浙江大学 方群教授主持闭幕式 复旦大学 杨芃原教授致辞   在闭幕式上,杨芃原教授宣布了本届会议“方肇伦优秀青年学者报展奖”5名获得者及20名“优秀报展奖”获得者,杨芃原教授、林秉承教授、方群教授等多位专家为获奖者颁发证书。 “方肇伦优秀青年学者报展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优秀报展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为感谢会务组人员的大力支持,方群教授向有关人员赠送鲜花,会务组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会务组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 安东帕:坚持用户需求,严控产品质量
    第十五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 China),暨第十届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P-MEC China)于2015年6月2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国内外的2800余家企业同台展示其最新的产品及技术,上万名观众近距离的与参展企业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在此次展会上,仪器信息网编辑有幸采访到了奥地利安东帕(中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赵华英(微波、折光/旋光)。 奥地利安东帕(中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赵华英(微波、折光/旋光)   奥地利安东帕成立于1922年,总部位于奥地利格拉茨,是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密度计的发明者,目前主要从事工业及科研专用分析仪器的研究,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饮料,石油,化工,商检,质检诸多领域和研究机构。安东帕于2006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短短几年,安东帕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中已经有了较高的知名度,涉及的产品包括密度仪、旋光仪、折光仪、粘度仪、流变、微波消解仪、微波合成仪等。   针对于此次CPhi 盛会,安东帕带来了其最新型号的微波消解系统、旋光仪及折光仪等。赵华英介绍到绝大部分的药物原料及中间体都是有手性的,安东帕此次展会中带来的智能旋光仪MCP 500主要用来分析光学活性物质,应用于制药、化妆品、化学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其特点包括:内置摄像头,可实时监控每个进样过程及样品状态 具有旋光管和标准石英管自动识别功能 仪器内置21CFR Part 11,其产品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和各国药典要求。 高精度智能旋光仪MCP 500   赵华英谈到微波消解仪主要是给原子吸收、原子荧光、ICP、ICP-MS等做样品前处理。美药典 USP 与USP 元素杂质分析前处理就会用到微波消解仪。1973年,Anton Paar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全自动湿法消解仪&mdash VAO。此次展出的Multiwave PRO微波样品制备平台可以进行微波消解、蒸发浓缩、有机提取、微波干燥、微波氧燃烧、紫外消解、蛋白水解等样品制备工作及微波合成反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块,同时智能化的界面可以同时显示温度、压力和功率曲线及数据等。 微波样品制备系统Multiwave PRO   赵华英介绍到Multiwave GO微波消解仪具备定向多模腔。在单模系统中,微波定向到样品,提供高效率加热 在多模系统中时,可同时消解多个不同样品。Multiwave GO微波消解仪采用涡轮加热及冷却技术,可将满载 12 位转子的冷却时间降低至短短 8 分钟,其采用独特的智能控压技术(SMART VENT),能可靠且安全地消解多种样品,并实现不同样品不同取样量的同时消解。 微波消解系统Multiwave GO   安东帕坚持把产品的质量作为终极目标,在出厂之前,安东帕的设备都会进行细致的检测,以确保其具有可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安东帕近年来在食品和药品领域的投入逐年加大,最近几年国外很多大的制药企业开始陆续进入中国,开设分公司和研发基地。制药企业对仪器的要求非常高,包括精度、准确度、合规性等,安东帕坚持把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方法开发,针对制药企业用户提供从前期的研发到中期到最后的放大生产的完整解决方案。此外,安东帕目前拥有旋光仪、折光仪、密度仪和黏度仪四种常规的理化仪器,组合起来可形成了多参数系统,通过这四类设备可进行组合型测量,例如密折联用,旋折联用等,从而帮助用户进行新方法的开发。
  • 德国ETAS氢燃料电池控制器HIL测试方案
    德国ETAS氢燃料电池HIL方案- FCU HIL测试方案(面向2020年最新版)ETAS GmbH 成立于 1994 年,是罗伯特博世联合企业的一部分,是车用电子控制系统以 及相关嵌入式控制系统软件开发工具和测试设备的领先供应商。ETAS 致力于为车用嵌 入式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支持性的创新产品。ETAS 可向全球的汽车 OEM 以及电控 单元的一级供应商提供产品与服务。本公司在全球拥有约 700 名员工,年营业额达到约 1.4 亿欧元。以下是有关本公司的概要介绍。ETAS 全球化网络是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的一个由办事机构和研发中心组成的网络,通 过该网络进行产品的开发、配置并提供技术支持。本公司相信,对于建立长期、成功 的客户关系来说,在地理位置上与客户接近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ETAS 集团总部位 于德国斯图加特,在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印度、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及 俄罗斯联邦均设有地区分公司或办事机构。每一处办事机构都提供客户账户管理、客 户技术支持、区域内项目管理以及工程技术服务资源等。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加注时间短,续航里程长等优势,是未来汽车工业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正在兴起。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氢燃料电池只会产生水和热,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是目前世界环保汽车技术的热点,我国应更加积极开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研究,较快缩小与西方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环保技术的差距,从能源和环保角度来讲,进行燃料电池电動汽车技术开发对能源多样化,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将促进一系列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形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燃料电池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清洁能源,在未来很可能代替传统能源成为主要能源。所以,很多国家和跨国集团都极其重视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美国将燃料电池技术列为国家安全技术 欧盟在2008年制定了2020年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计划,投资近10亿欧元用于燃料电池与氢能研究、技术开发及验证等方面 加拿大计划将燃料电池发展成国家的之助产业 日本认为燃料电池技术是21世纪能源环境领域的核心 《时代》周刊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列为21世纪10大高技术之首 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氢燃料的制取、存储及专用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提高产业化技术。 近20年来,我国科技人员经过不懈努力,尽管燃料电池及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得到了极大的进展,但由于研究投入和产业化资金数量很少,燃料技术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燃料电池技术的阻力主要在于基础设施匮乏,技术人才不足,成本高、耐久性差,研究力量分散,产业化体系尚未形成,尤其是缺少企业的参与,很难将研究成果进行示范应用。所以,我国应寻找最佳切入点,根据当前和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集中研究力量,大力推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发展,加大研发和产业化投入,为我过的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用于HiL测试的燃料电池系统模拟模型 燃料电池系统的典型架构-使用ETAS的LABCAR-MODEL-FC模型进行模拟的依据LABCAR-MODEL-FC(用于HiL测试的燃料电池系统模拟模型)ETAS的LABCAR-MODEL-FC模型能记录完整的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堆栈、外围设备和柔性ECU。其包含一个可以对水流、温度影响和反应动力学详细模拟的一维PEM-FC堆栈。柔性ECU也能保证在工作站进行直接的闭环试运转。 LABCAR-MODEL-FC模型能确保用户逼真地模拟出燃料电池系统,从而对HiL系统中的ECU进行测试。其模块化的模型架构可以让特定的客户对氢气、氧气和冷却系统进行模拟。 模型扩展装置LABCAR-MODEL-FCCAL模型(用于基于HiL校准的燃料电池系统模拟模型)ETAS的LABCAR-MODEL-FCCAL模型(燃料电池校准)是一种二维的PEM-FC堆栈模型,用于详细地模拟电、水、和压力分布。鉴于此模型具有模块化的设计特点,并且还配有参数化的工具,因此其可以跟现有的LABCAR-MODEL-FC模型进行无缝整合。 两种变体均可整合到LABCAR-MODEL-VVTB模型整车模拟中(虚拟车辆测试台的模拟模型,用来进行HiL测试)。 LABCAR-MODEL-FC在汽车应用中,通常优先使用PEM-FC燃料电池,因为其具备启动快、能量密度高和动力学稳定的优良特点。为了给客户在此大有前途的创新领域提供支持,ETAS提供了燃料电池系统的LABCAR-MODEL-FC模拟模型,用来进行HiL测试。测试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ECU LABCAR-MODEL组合包括集成电路发动机、用于汽车推进的锂离子电池、电动机、燃料电池、车辆动力学、车辆、驾驶员和环境的仿真模型。在汽车应用中,通常优先使用PEM-FC燃料电池,因为其具备启动快、能量密度高和动力学稳定的优良特点。为了给客户在此大有前途的创新领域提供支持,ETAS提供了燃料电池系统的LABCAR-MODEL-FC模拟模型,用来进行HiL测试。 ETAS的LABCAR-MODEL-FC模拟燃料系统性能。模拟整个系统-从PEM-FC(高分子电解膜燃料电池)堆栈到反应物和冷却剂的供应-以确保对燃料电池系统ECU的可靠性测试和校准。LABCAR-MODEL-FC可以模拟堆栈、氢气供应、氧气供应和冷却剂供应的详细过程。此技术基于对物理过程的精确模拟,而这些模拟都是基于对电解反应的复杂计算以及基于对堆栈和外围设备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计算得出。鉴于现代燃料电池堆栈的复杂性,要对堆栈进行一维(1D)空间分布模拟。为了满足当前和未来的要求,可以实现对二维(2D)堆栈模拟进行特殊扩展,其燃料电池系统的模拟模型可用于完成基于HiL的校准(LABCAR-MODEL-FCCAL)。基于PC的模拟目标LABCAR-RTPC能为实时模拟提供所需的电源。 LABCAR-MODEL-FC模拟模型可以让用户在硬件在环测试台上对燃料电池的ECU进行早期的测试和优化。 将高成本的测试和安全相关的应用转移到硬件在环测试台上,从而在开发过程中让顾客直接受益。应用实例包括模拟PEM-FC燃料电池堆栈的冷启动调节或模拟氢气供应的临界处理。 ETAS模拟模型的优势ETAS燃料电池模型包括用于模拟堆栈和外围设备的Simulink® 元件库和各种电解槽模型。模型的实时性有利于测试燃料电池ECU时与ETASHiL系统的整合,还可以同时进行安全相关的故障模拟和ECU软件的初始预标定。由于这些模型考虑到了所有相关的物理现象,可以用来测试所有项目,包括基础软件、高级控制、操作和诊断性功能。ETAS的模拟模型组合提供HiL模拟,包括独家提供的硬件 、软件和模拟模型。 应用用户可针对具体的汽车要求,进行大量的典型性闭环ECU测试: l 测试用于氢气供应的典型ECU功能:l 惰性气体测定、清洗方法、气体引射器控制l 测试用于氧气供应的典型ECU功能:l 空气压缩机控制、水再循环l 测试用于冷却系统的典型ECU功能:l 冷却方法、泵控制、散热器激活l 测试用于诊断和管理的典型ECU功能:l 渗漏检测、冷启动、压力协调、紧急关闭l 针对优化运行的设计和校准:l 水管理、电厂辅助设备 优势LABCAR-MODEL-FC有助于对所有项目进行测试,包括基础软件精密控制、运行、和燃料电池ECU的诊断功能。LABCAR-MODEL-FCCAL扩展模型提供了2D堆栈模型,可以实时精准地模拟出电池电压、电解膜状态或水再循环过程,从而满足当前和未来的要求。该模型可以同LABCAR-MODEL-VVTB进行整合(用于HiL测试的虚拟车辆测试台模拟模型)ETAS独家提供硬件、软件和模型,以及客制化技术服务和专家咨询。 用于HiL测试的燃料电池系统模拟模型(LABCAR-MODEL-FC)包括对PEM-FC堆栈的一维模拟,以及对反应物和冷却剂供应系统进行详细和模块化记录。还能提供操作燃料电池ECU所需的所有相应接口。 用于基于HiL校准的燃料电池系统模拟模型(LABCAR-MODEL-FCCAL)为LABCAR-MODEL-FC模型增加了2D空间分辨堆栈模拟,并且能详细洞察电池性能。除了有助于对ECU在闭环控制回路中运行时的基础校准外,其还能让用户对最佳堆栈运行的功能进行测试,以及在早期开发阶段将电池降解降至最低。 因LABCAR-MODEL-FC和LABCAR-MODEL-FCCAL基于PC的模拟目标LABCAR-RTPC以及开放性,可对其进行定制并满足不同的要求。Simulink® 的开放性安装启用特点让开发者可以选择对ETAS或其它供应商提供的元件模型进行整合。 除了模拟模型外,ETAS还对所有开发需求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和咨询。用于HiL测试的燃料电池系统模拟模型 燃料电池系统的典型架构-使用ETAS的LABCAR-MODEL-FC模型进行模拟的依据LABCAR-MODEL-FC(用于HiL测试的燃料电池系统模拟模型)ETAS的LABCAR-MODEL-FC模型能记录完整的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堆栈、外围设备和柔性ECU。其包含一个可以对水流、温度影响和反应动力学详细模拟的一维PEM-FC堆栈。柔性ECU也能保证在工作站进行直接的闭环试运转。 LABCAR-MODEL-FC模型能确保用户逼真地模拟出燃料电池系统,从而对HiL系统中的ECU进行测试。其模块化的模型架构可以让特定的客户对氢气、氧气和冷却系统进行模拟。 模型扩展装置LABCAR-MODEL-FCCAL模型(用于基于HiL校准的燃料电池系统模拟模型)ETAS的LABCAR-MODEL-FCCAL模型(燃料电池校准)是一种二维的PEM-FC堆栈模型,用于详细地模拟电、水、和压力分布。鉴于此模型具有模块化的设计特点,并且还配有参数化的工具,因此其可以跟现有的LABCAR-MODEL-FC模型进行无缝整合。 两种变体均可整合到LABCAR-MODEL-VVTB模型整车模拟中(虚拟车辆测试台的模拟模型,用来进行HiL测试)。 实时模型运行平台仿真硬件 ES5300 RTPCETAS LABCAR 使用运行实时操作系统 Linux 的标准 PC 进行仿真模型运算。其灵活的结 构可适应 PC 市场的最新发展趋势,用户可将仿真 PC 更换为市场上出现的具有更高性 能的 PC。因此,LABCAR 使用户能在尽可能宽广的测试范围和深度内进行精确仿真, 从而确保了在专用硬件和软件方面投入的高效性。 标准 IPC 进行模型仿真工作 从上图可以看到,采用了四核 CPU 的实时工控机,在 ETAS 软件环境的管理下,可以实 现分核下载,即将不同模型下载到不同的核内并行运行,确保了在复杂任务管理模式 下系统的实时性。标准 PC 还可提供 PCI 和 PCI-Express 总线接口,将需要辅助板卡(例 如使用 CAN 总线进行 ECU 通讯的板卡)集成到整个系统中。 传感器信号仿真传感器信号仿真主要通过 ETAS 自有的 I/O 板卡实现。本方案中普通的信号级传感器信 号采用 ES5350 模拟信号输入输出板卡、ES5321 PWM 及数字信号输出板卡及工程部件 实现;FUEL CELL 相关的温度信号(电阻信号)采用 ES5385.1 模拟 发动机特有信号的模 拟和采集采用 ES5340.2-ICE 板卡实现。ES5300 实时仿真计算机及 ES5350、ES5340、ES5321 和 ES5385.1 电流传感器仿真本方案中推荐采用配置中 30 路 ES5350DAC 输出模拟信号,通过 DB6200 转换为 4- 20mA 电流信号的方式模拟电流传感器。执行器信号采集同上,采用安装在 ES5300 实时仿真机上的 ES5350 模拟输入板卡和 ES5321 PWM 板卡 检测控制器的执行器控制信号。对于特殊的负载,采用真实器件负载箱实现,如高压 接触器和充电电子锁等。 电流采集模块采用 CSM_5PA 板卡来实现。该电流测 模块用于测 动态负载电流。 静态电流测通道数 10最大容许电压 30 V电流测 范围 5,20,30,50 A (手动设置/) 精度 +/- 1% (主要标称电流 IPN )温度测 量 在 PCB 上测 ,进行温度补偿采样频率 高达 1kHz,通过 USB 更新故障注入功能FUEL CELL 信号级 I/O 电气故障注入,采用 ES5398 和 ES4440 故障注入设备实现。故障模拟模块 ES5398用于实时环境下 ECU 自动测试的故障模拟。它可与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结合使用。 ES5398.1 采用 PCI/Express 接口安装于 ES5300 系统中。ES5398.1 模块每块板卡提供 40个故障注入通道。 实验环境 EE 提供了测试执行的用户界面。它提供了实验和图形用户界面,集成的 参数和数据管理,代码下载,实验执行,实时信号产生和测量数据记录方法,以及信 号管理。实验环境是整个测试项目中手动测试的环境,所有的测试都在这里进行。有 LABCAR IP 生成的实时代码需要在这里下载到 RTPC 里面并且开始模拟。通过 Experi- ment Explorer 窗口中进行参数集群和文件管理也是 LABCAR 软件的特色。EE 软件用户界面和虚拟仪表EE 里面还有不同的图像组件,包括常用的各种虚拟仪表,可以用来做成不同的用 户界面。EE 里面可以观察和修改标定量,控制模型的运行,选择不同的运行模式,实 时记录运行数据,以及接入编写的信号发生器信号。同时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拖拽来 加入或编辑这些组件。 实验环境中 EE 的组件操作 故障仿真软件LABCAR-PINCONTROL V2.0 为故障仿真箱 ESES5398 的配套软件,具有方便用户使用的 接口,可实现 ES5398 的手动操作,是 ES5398 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界面友好,其操 作界面请参见下图。软件可实现的功能如下:• 创建并管理故障模式,产生 ECU 信号的一系列故障。如氧传感器故障• 简化故障仿真信号的选取• 设置故障产生的时间• 通过点击鼠标来触发故障• 设置多台 ES5398 同时使用• 提供自动化测试的 API 接口等。• 通过 Excel 表格进行故障配置和定义 LABCAR_PINCONTROL 的配置界面 模型方案 燃料电池堆动力学模型ETAS LABCAR-MODEL-FCCAL 是一个 1-D+1-D 的燃料电池堆站模型,该模型包含 1-D 的 燃料电池单体膜模型和 1-D 的双电极及气体通道仿真模型。1-D 的燃料电池单体膜模型 能够对燃料电池膜的内阻,电极之间氧和氢反映生成水的情况进行仿真;1-D 的双电极 及气体通道仿真模型能够仿真双电极间气体在通道内非线性分布的特性,包括温度, 电流,沿电芯堆叠方向的气体压力变化,以及对冰点温度影响等。ETAS LABCAR-MODEL-FCCAL 模型可以考虑为将燃料电池堆沿着气路方向分为多个小模 块,如下图所示。Z 坐标所示方向为气体流动方向,X/Y 坐标表示垂直于膜和气流方向。每一个小模块代表所有燃料电池功能层,包括两个电极板,气路通道,气体扩散层 以及膜。燃料电池模型的采用上述基本架构,在子系统中包括有完整功能层,每个小模块均可对外提供数据接口,同时也能适用于用户的模型扩展要求。 坐标系描述通过燃料电池系统模型 LABCAR-MODEL-FCCAL 的无时间限制的、节点版操作许可证, 客户被授权在主机上执行 LABCAR-MODEL-FCCAL 的代码生成。LABCAR-MODEL-FCCAL 是通过 MATLAB/Simulink 执行的,用户可以打开并修改模型。 这些元件以 S-Functions 的形式提供,如:已编译的动态链接库,不包含源代码。 LABCAR-MODEL-FCCAL 作为 LABCAR 产品家族的一部分, 能够天然支持 LABCAR 网络 HIL 系统仿真应用。也就是说,只要 LABCAR-MODEL-VVTB 和其他 LABCAR 模型可以在 网络中的 RTPCs 上运行,那么它也支持 LABCAR VARIANT MAN-AGEMENT (LVM) 。 功能LABCAR-MODEL-FCCAL 是一个先进燃料电池堆栈模型。该模型包含了一个一维膜模型,能够仿真薄膜电阻、含水量以及电极之间产生的水交换等特性。 除此之外,它使用了空间分布的 双极板与气体通道双 1-D 维度模型,考虑上述两个维 度上的电堆温度、电流和压力变化的非线性特性。此外还特别考虑了汽车会遇到在冰 点温度下工作的情况。LABCAR-MODEL-FCCAL 仿真模型包含:• 单电池模型,并考虑到电流、温度、反应物化学计量数以及膜湿度对电池电压损耗的 影响计算。• 基于一维膜模型的含水量和水交换量的详细计算。• 一维多组分气体通道模型允许为每个电极指定单独的气体成分。• 不同的流场设计仿真。支持内部电池加湿的顺/逆流量设置。• 基于膜温度模型、电池含水量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和受温度影响的流体性质的实际冷启 动行为。• 考虑气体通道内液态水的积聚和运动的两相水模型。• 具有两种膜类型的默认堆栈参数设置。 传输范围绑定到单一 MAC 地址的节点版许可文件 燃料电池系统动力学模型 LABCAR-MODEL-FC 模型具备完整的燃料电池系统模型结构,该堆站模型的主要目的是 详细计算气路通道的压力分布,电池膜上的水生成量和电堆中水的相变情况。模型根据功能层特性被划分为冷却回路,燃料电池正负极回路模型等。 模型架构描述通过燃料电池系统模型 LABCAR-MODEL-FC 的无时间限制的、节点版操作许可证,客户 被授权在主机上执行 LABCAR-MODEL-FC 的代码生成。LABCAR-MODEL-FC 是通过 MATLAB/Simulink 执行的,用户可以打开并修改模型。这些元件以 S-Functions 的形式提供,如:已编译的动态链接库,不包含源代码。LABCAR-MODEL-FC 可以被集成到虚拟汽车测试平台 LABCAR-MODEL-VVTB 中,以仿真 一辆燃料电池整车。LABCAR-MODEL-FC 作为 LABCAR 产品家族的一部分, 能够天然支持 LABCAR 网络 HIL 系 统仿真应用。也就是说,只要 LABCAR-MODEL-VVTB 和其他 LABCAR 模型可以在网络中 的 RTPCs 上运行,那么它也支持 LABCAR VARIANT MAN-AGEMENT (LVM) 。功能LABCAR-MODEL-FC 仿真模型是一个用于燃料电池控制单元(FCCU)闭环控制测试应用 的燃料电池系统模型,它被用于在汽车环境中对 FCCU 进行测试和验证。 它包含的子系统分别代表一个 1-D PEM 的燃料电池堆、供氢回路、供氧回路和冷却回 路。LABCAR-MODEL-FC 所提供的系统架构根据它的组成回路划分。下图是模型组件的 概述。氧供应系统 氧供应系统包含以下组成部分:• 压缩机• 中冷器• 增湿器• 旁路• 节流通风孔• 排气和进气歧管 氧供应系统 氢供应系统 氢供应系统包含以下组成部分:• 带截止阀的氢罐• 减压器• 氢气喷嘴及中阀• 液态水分离器• 氢循环泵• 排气/排空阀• 排气和进气歧管 冷却回路系统 冷却回路包含以下组成部分:• 电磁阀• 加热器• 散热器• 冷却泵• 排气和进气歧管 冷却液供应系统 绑定到单一 MAC 地址的节点版许可文件 软件兼容性LABCAR-MODEL-FC 支持以下软件版本:• LABCAR-OPERATOR5.4.7,MATLAB/Simulink 2014b 64Bit 如果需要更多信息,请查看 LABCAR-MODEL-FC 的版本注释中的软件兼容性表。 请注意• 安装媒介不包含该许可证,它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提供。• 强烈建议用户每年单独采购软件升级维护服务。• 该许可证只允许代码生成。若需要实时运行模型,需要一个实时运行许可证。该许可 证需要单独采购。• 该许可证只允许本机使用,禁止远程访问。• 若要将模型加载到一个 LABCAR-OPERATOR 项目中,需要 MATLAB 和 Simulink 代码。 两者必须单独购买。附加项目• 一年的软件服务协议 (LCM_FC_SRV-ME52) 。• 一个运行时间许可证 (LCM_FC_RT_LIC-MP) 。• 安装媒介 (LCM_FC_PROD) 。• 用于实时仿真的先进二维堆栈模型 (LCM_FCCAL_LIC-MP) 。 ECU 线束设计和制作 在 HIL 系统中需要针对要连接的 ECU 准备连接线束,将 ECU 连接到 LABCAR 的连接器 BOB 面板。线束的设计和制作都是较为复杂的工作,至少为首次使用 ETAS LABCAR 系&nb软件开发的每个步骤 (直到售后诊断), 他们分布到不同的应用领域,
  • 2017微流控微尺度分析会议圆满闭幕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7年9月25日,为期3天的第六届国际微流控学学术论坛(沈阳)、第十一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在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圆满闭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东北大学理学院院长徐章润教授主持闭幕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5efa8243-bd20-4bc1-a4c2-ba097200b741.jpg" title=" 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东北大学理学院院长 徐章润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作为本次会议优秀报展奖评选委员会主任公布了“方肇伦优秀报展奖”获奖名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57dbcca9-6ce2-4f8f-a133-7dda36664dd2.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复旦大学教授 杨芃原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浙江大学方群教授致闭幕词。方群讲到,本次大会全面展示了我国在微流控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现了我国微流控技术应用领域的极大拓展,并且产业化工作有所突破。他代表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感谢本次大会会务组的辛勤付出,对会务工作给出高度赞扬。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e0f61cb6-e498-47d1-8845-81ad5ff7191b.jpg" title=" 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浙江大学教授 方群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建华致闭幕词。王建华讲到,本次大会共完成了165个口头报告、143个墙报展。通过此次会议,全体与会者领略了我国微流控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最后,他宣布大会圆满闭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a5c0f031-ccd9-445c-9a14-0e501cb3feaf.jpg" title=" 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东北大学副校长 王建华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以下是本次会议4个主题分会场部分精彩报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Micro/Nanoscale Separation: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f15203b9-e718-40ac-97f2-773eec37e1dc.jpg" title=" 刘虎威.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刘虎威,北京大学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hingolipids Profiling of Plasm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ssociated with Atherosclerosis by UHPLC-QToF MS》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68e59dd0-f932-4a60-a5b6-045583fddfe0.jpg" title=" 康经武.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康经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 Convenient Platform for Drug Screeni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a2745e01-7c8d-4311-9414-4a5d40d11997.jpg" title=" 严秀平.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严秀平,江南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Covalent-Organic Frameworks for Sample Pretreatment and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7b1758f6-5d38-4904-b647-521f1bd2bf27.jpg" title=" 邓春晖.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邓春晖,复旦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Recent Advanced in Proteomics Analysis Based on Functionalized》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8d33e908-a3bd-4401-801a-1e5fbb89eea2.jpg" title=" 汪海林.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汪海林,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Capture of Dynamic and Transient RecA Nucleofilaments Using Fast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nd Single Molecule FRET》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abcbd67-ccce-4fad-b7f9-3a8035f3beb5.jpg" title=" 陆豪杰.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陆豪杰,复旦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Novel Approaches for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and Validation of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N-glycoproteome》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Micro/Nanofluidic Chip-Applications: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80421a88-0f17-4c44-8705-b4ba489f5323.jpg" title=" 陈义.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陈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Imaging Analyte-Arrayed Chips by SPRi Coupled with Cyclic Signal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Amplificatio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f5a49ecd-2a0e-4b6c-bef0-037dd785cd43.jpg" title=" 关亚风.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关亚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及其在单细胞上目标蛋白定量分析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6b1e66c4-ee28-49cd-8f1d-49540aaa3072.jpg" title=" 曹成喜.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曹成喜,上海交通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蛋白质和酶移动反应界面电泳滴定芯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694cf65b-2d3e-476e-bdd0-a44442863d8f.jpg" title=" 郑波.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郑波,香港中文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Kinetics Based Detection of Single Nucleotide Variatio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Micro/Nano Bioanalysis: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90361f62-726d-4f0a-9bee-387acfd31699.jpg" title=" 许国旺.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许国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Method Development of Mitochondria Metabolomics and Applications in Lipid and Oxysterol Analyse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9998ce85-9aaf-4bab-b576-3ad9c69985ec.jpg" title=" 鞠熀先.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鞠熀先,南京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Functional Nanoprobes for Amplified Biosensi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8823d1e2-073d-4f8f-af97-ae04b043ce75.jpg" title=" 朱俊杰.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朱俊杰,南京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s for the Detection of Cancer Cells and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Cell-Associated Biomarkers》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2a2eba1f-27c6-4566-9975-cb8c9031775c.jpg" title=" 黄岩谊.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黄岩谊,北京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Microfluidic Single Cell Sequencing》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Micro/Nanofluidic Chip-Foundation: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f5b9e6bf-6a49-41a5-9dba-379ed3d3738b.jpg" title=" 龙亿涛.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龙亿涛,华东理工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Electric Analysis at a Single-Molecule Nanofluidic Channel》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cfaae7d5-f1d9-49ed-ba9f-787444fa5534.jpg" title=" 方群.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方群,浙江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Cell Analysis with Sequential Operation Droplet Array (SODA) Technique》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1424853-7452-4063-bee1-48f499ec5991.jpg" title=" 夏兴华.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夏兴华,南京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Nanofluidics Devices for Bioanalysis》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5211f6c9-e888-4683-8578-21722ccbab38.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方肇伦优秀报展奖”获奖者(一)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3abb3b3a-9ba8-4d1a-b5c2-32c7c549f678.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方肇伦优秀报展奖”获奖者(二)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3044bcc1-fb70-409d-a36f-c5b9f2cff307.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方肇伦优秀报展奖”获奖者(三)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c2f21272-f796-4c01-ae31-b1ee0c04031d.jpg" title=" 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务组全体成员合影 /strong /p
  • 耐驰即将参加首届中国药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大会
    由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主办以&ldquo 技术与创新同步法律与责任同行&rdquo 为主题的首届 &ldquo 中国药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大会&rdquo ,定于 2011年5月25日-26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旨在响应国家对药品质量安全控制更加严格的号召,确保药品质量安全监控更加透明、信息更好的共享,不断提高药品质量,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及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德国耐驰仪器公司应邀参与此次盛会,做为药典内明确指定的药品热物性测试仪器,热分析一直是判断药品物化性能和安定性的必备仪器,近几年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热分析仪器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且增长势头明显。为此,耐驰公司此次将携带差示扫描量热仪DSC204F1到展会现场为客户演示仪器的操作与使用,欢迎您莅临耐驰展台: 耐驰展位号:15号 会议时间 :2011年5月25-26日 会议地点: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 耐驰期待您的光临,如想了解更多耐驰公司的信息,请登录公司网站:www.netzsch.cn
  • 超精细控制:研究人员在原子尺度上发现铁电性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45ba88e6-395b-4120-9d96-a55b390ae865.jpg" title=" 2.jpg" alt=" 2.jpg" width=" 600" height=" 338"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text-indent: 2em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38px "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伯克利实验室的Molecular Foundry和Advanced Light Source带来的新发现可能帮助控制超薄电子设备的超薄材料。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6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7b071a31-a9ec-4db6-ba53-a108d60ea93b.jpg" title=" 1.png" alt=" 1.png" width=" 600" height=" 36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伯克利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在硅上生长了一种新型的铁电体-掺杂的氧化铪,厚1.8纳米。超薄材料不仅表现出铁电性,而且实际上比厚几纳米的材料更强。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图片来源:Salahuddin等/伯克利实验室)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由伯克利实验室材料科学系科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Sayeef Salahuddin带领的一组研究人员已经设法在硅上生长了一种超薄材料,该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特性,称为铁电性。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文章链接: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a href="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08-x"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08-x /span /a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24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7e71927c-88a4-481a-9a7c-ae2d831484fe.jpg" title=" 2.png" alt=" 2.png" width=" 500" height=" 24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铁电是指一类材料,它不仅可以实现自发极化,而且在暴露于外部电场时还可以反转极化方向,这对于电子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尽管研究人员之前已经在超薄材料中稳定了铁电性,但过去的研究发现,在厚度小于3纳米的传统铁电性材料中,铁电性会降低。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伯克利实验室研究团队在本研究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表明,铁电效应可以在仅1纳米厚的材料中增强。因此,这种材料被设计成逻辑存储或转换设备时,就可以用较少的能量有效地控制最小的设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一发现可能导致更先进的电池和传感器的发明。但是这项工作“尤其与下一代低功耗微电子相关,” 成果共同作者,Molecular Foundry的科学家Jim Ciston表示(Jim Ciston负责了这项成果中的电子显微镜部分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132e5c28-6977-403f-9398-bf2d5b84e894.jpg" title=" 3.png" alt=" 3.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 nbsp 超薄HZO薄膜的TEM厚度验证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该材料的结构特征在伯克利实验室Molecular Foundry通过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得到了证实。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伯克利实验室的Advanced Light Source,研究人员采用了先进的X射线吸收光谱法,X射线线性二向色性和光发射电子显微镜技术,探索了材料的铁电结构和电子起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d3dab7c1-1fa8-4ae0-84c9-65955af4e398.jpg" title=" 0.png" alt=" 0.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副教授Sayeef Salahuddin(左),NCEM科学家Jim Ciston(右)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2019年,Jim Ciston和其他314名研究人员获得了著名的“总统科学家和工程师早期职业奖”,该奖项为他的这项研究工作提供了部分资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p
  • 720万增持 天美控股上海三科仪器
    天美控股(01298)公告,以720万人民币增持Richwell余下的32%股权,完成后将全资拥有Richwell。Richwell持有上海三科仪器有限公司的81%股权。   上海三科仪器的产品包括微量和痕量物质检测、荧光光谱和材料分析仪器等。公告指,上述交易不会对天美今年财年的每股综合净有形资产值和综合每股盈利产生任何重大的影响。
  • 能源汽车电池及控制技术实验室设备采购项目招标
    一、项目基本情况1.1项目编号:ZHGX-2022-0141.2项目名称:新能源汽车电池及控制技术实验室设备采购项目1.3最高限价:人民币大写壹佰零柒万伍仟元整(¥:1075000.00) 1.4招标内容:序号货物名称参考品牌数量单位技术参数及性能、配置1计算工作站戴尔/惠普/华硕2台图形工作站,至强W-2245★处理器/3.9G 8核/★64G内存/512G固态+2T/显卡RTX5000-16G。2新能源电池包检测仪元征/欧维德/天威1套新能源电池包专用诊断设备,覆盖95%以上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电池包检测功能强大、诊断精准度高,媲美专检;创新支持通过快充口检测电池包,定制开发电池包接口专用接头;配备iSmartEV BOX诊断盒,且主机与诊断盒采用Wi-Fi通讯,在传输速率、诊断距离、抗干扰等方面远优于传统蓝牙;支持CAN FD、DOIP等主流诊断协议;支持通用的大部分物理接口,如:USB Type C、USB Type A等;★2.0GHz八核处理器,★4G内存+128G存储;安卓7.1操作系统,10.1英寸高清触摸屏;可通过OBD接口、快充口、专用电池包测试线、跳线四种方式进行电池包检测;可读取电池包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包SOC及SOH、电池包当前温度及电压、电池包单体电压及单体温度、电池包故障码等,快速定位电池包问题;支持检测亿能、科列、国新、宁德时代等多品牌电池包诊断。诊断功能支持新能源车型全系统、全功能快速诊断、读取故障码、清除故障码、读取数据流、动作测试等。主机参数:显示屏 10.1英寸(1920x 1200)CPU 高通 2.0GHz八核内存 4GB存储 128GB系统 安卓7.1通讯 支持双Wi-Fi模块、蓝牙摄像头 前置800万像素,后置1300万像素接口 TypeA、TypeC电池 3.8V/9360mAH聚合物锂电池尺寸 318x 40.5x 246.5(mm)… … … … … … 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二、投标人的资格要求:2.1国内注册,经营范围满足本次招标内容的投标人;2.2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为同一个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投标人,存在相互参股关系、高级管理人员(股东、监事、经理)相互兼任情况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投标人,只接受其中先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参加投标,不接受其他投标人参加投标;2.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等9部门 《关于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通知》(法〔2016〕285号)规定,投标人不得为失信被执行人【以评标阶段通过“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查询的结果为准】;2.4至投标截止日,投标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拟委任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近三年内无行贿记录【行贿记录起始时间为生效刑事判决书、刑事裁定书落款时间,以评标阶段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站(https://wenshu.court.gov.cn/)查询结果为准】;2.5 投标人的投标标的如果涉及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和著作等)使用,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相关知识产权的权属证明或合法使用证明复印;2.6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三.招标文件的获取3.1 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 2022年 4 月 21 日至 2022 年 4 月 27 日,每日上午 9:00 时至12:00时,下午14:30时至 17:00 时(北京时间,下同), 持单位介绍信、授权委托书原件和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委托代理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以上资料为复印件或打印件的,必须加盖公章)到 南宁市青秀区东葛路163号绿地中央广场B1栋9层(上海正弘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 购买招标文件。3.2招标文件每套售价 300 元,售后不退。3.3邮购招标文件的,需另加手续费(含邮费) 50元。招标人在收到3.1条款要求的全部报名资料和邮购款(含手续费)后 1个工作日 内寄送。招标文件价款及邮费以单位名义交纳到以下银行账户,转账时必须备注本项目的项目编号。开户名称:上海正弘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开户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南宁市嘉宾支行银行账号:0804 0120 9000 7555嘉宾支行行号:313611008044四、投标文件的递交4.1投标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投标截止时间,下同)为 2022 年5月12日 15 时 00 分,地点为南宁市青秀区东葛路163号绿地中央广场B1栋9层(上海正弘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开标厅)。4.2递交方4.2.1采用现场递交的,需遵守以下规定:投标文件递交起止时间:2022年5月12日 14 时 00 分至 15时 00 分(北京时间)。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递交起止时间内,将投标文件密封送达投标地点,未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或者未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将予以拒收。4.2.2采用邮寄方式递交的,需遵守以下规定:(1)投标文件必须在投标截止时间前送达。招标代理机构工作人员签收邮寄包裹的时间即为投标文件的送达时间,且须交由招标代理机构当面签收,逾期送达的投标文件无效。逾期送达的,后果由投标人自行承(2)投标人应充分预留投标文件邮寄、送达所需要的时间。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邮寄包裹能及时送达,应选择邮寄运送时间有保障的快递公司寄送投标文件。(3)投标人在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装订、密封好投标文件后,应使用不透明、防水的邮寄袋(或箱)再次包裹已密封好的投标文件,并在邮寄袋(或箱)上注明投标人全称、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开标时间、投标人代表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移动电话和电子邮箱)等内容,如投标文件在运送过程中发生破损、受潮等情况,后果由投标人自行承担。(4)招标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在收到投标文件的邮寄包裹时,确认无误接收完成后,第一时间按照投标人在邮寄包裹上所预留的电子邮箱告知投标文件收件情况,请投标人务必确保所预留的电子邮箱的有效性,并注意查收邮件。(5)投标文件邮寄地址:南宁市青秀区东葛路163号绿地中央广场B1栋9层(上海正弘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 收件人:覃江激 联系电话:13507713314、17776658009、0771-20266294.3逾期送达的或者未送达指定地点的投标文件,招标人不予受理。五、发布公告的媒介本次招标公告同时在采购与招标网(https://www.chinabidding.cn/)、南宁学院(www.nnxy.cn)、上海正弘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www.zhenghong.net.cn)网上发布。六、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招标人信息招标人:南宁学院地 址: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龙亭路8号联系人:王老师联系方式:0771-59008152.招标代理机构信息招标代理机构:上海正弘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地 址: 南宁市青秀区东葛路163号绿地中央广场B1栋9层邮 编: 530022 联 系 人: 陈琴 电 话: 0771-2026629、17776658009 传 真: 0771-2026628电 子 邮 箱:zhgxfgs@163.com开 户 银 行: 广西北部湾银行南宁市嘉宾支行 账 号: 0804 0120 9000 7555 招标人:南宁学院 招标代理机构:上海正弘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2022 年4月21日
  • 基于微尺度3D打印制备的仿生功能表面在力场调控下实现黏附自清洁
    是什么让蜘蛛侠能够飞檐走壁?又是什么让年逾50的阿汤哥只身一人攀爬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尽管这些是科幻电影中的片段,但现实生活中早已有活生生的例子:壁虎。该生物不仅在洁净基底上具有超强黏附力,同时在沾满灰尘的表面依旧能够自由爬行,表明其黏附系统具有“自清洁”功能。有研究指出,壁虎之所以具有如此优异的功能是因为其脚趾具有成千上万的铲状绒毛。图1.壁虎脚掌黏附系统的结构近日,受壁虎行为启发,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的陈少华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仿生微柱功能表面通过力场调控实现自清洁功能的研究。该自清洁功能表面是结合微尺度3D打印技术(nanoArch P140,摩方精密)制备得到,其在颗粒筛选、运输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以“Self-Cleaning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pillar-Arrayed Surface and Its Micro-Scale Mechanical Mechanism” 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Langmuir》上。该研究工作由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博士生安华贞完成。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langmuir.1c01398图2. 微柱阵列表面的实验制备工艺如图(a)所示,首先通过微尺度3D打印技术(nanoArch P140,摩方精密)打印出光敏树脂微孔阵列模具,然后倒模获得PDMS微柱阵列表面;(b)微孔模具的激光共聚焦俯视图;(c)微柱阵列表面的激光共聚焦三维结构图,其中,微柱直径、高以及两微柱中心距分别为180μm、550μm、280μm,该微柱的大小与3D打印的微孔模具相同;(d)微柱阵列表面的侧视图。图3.微柱功能表面在Load-Pull接触过程下的自清洁性能通过微尺度3D打印技术结合模板复制工艺制备出微柱阵列表面,在施加Load-pull的加载条件下研究了接触压力、颗粒尺寸等因素对微柱阵列表面自清洁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中的微观力学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微柱阵列表面实现自清洁的主要微观力学机制为:在接触压力的作用下,颗粒与微柱的接触状态由黏附状态改变为易清洁的沉积状态。此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微柱阵列表面的自清洁机理,而且为自清洁功能化表面的设计及微颗粒的可控粘附与输运等提供技术支持。图4.微柱阵列表面对不同尺寸颗粒的自清洁性能及微观机理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