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地震计

仪器信息网地震计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地震计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地震计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地震计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地震计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地震计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地震计相关的解决方案。

地震计相关的资讯

  • 玉树地震环境应急监测迅速展开
    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在第一时间展开应急监测行动,于4月14日12时派出第一支应急监测小分队,4月15日17时到达地震灾区。应急监测小分队随即对灾区饮用水源地展开监测,结果表明无异常。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已于4月15日派出吕怡兵、孙宗光两位专家赶赴玉树灾区参与应急监测。目前,青海省环保厅请求支援解决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正在审批之中,总站将做好相关技术支持工作,其它支援灾区应急监测的准备工作也正部署展开。
  • 我国自主研发“地震感知报警系统” 提前10秒感知地震
    4月28日,由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地震感知报警系统”科技成果鉴定会在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来自中国地震、建筑、电力电子与工程控制领域的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可以提前10秒感知地震信息,为震前逃生和自救赢得宝贵时间。  据悉,该系统由中国民企前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地震局全国地震灾害评估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工程动力灾变”重大科学计划指导专家组副组长杜修力等7位专家组成,并认定:该项目对于减灾防灾具有积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河北省科技厅科技信息情报所科技查新认定,在国内外文献中未见报道。  据介绍,该系统由地震感知工作站、地震应急救生器和城市地震信息收集统计分析中心三部分构成。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及震源深浅不同,可提前10—30秒感知地震信息,并自动报警提醒逃生。按照覆盖面的需要,地震感知工作站可区别家庭、小区、城市等各种范围进行装备。  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秦皇岛前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忠林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透露,该企业研发的家用地震感知报警仪、地震应急救生器即将投放市场。地震应急救生器是集手机充电、广播、切割安全带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救生器。一个家庭配备一个地震应急救生器,只需要人民币400到500元。  此外,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电梯地震监测系统”同时通过专家鉴定。此系统基于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研发,由电梯地震监测仪和电梯地震监测网两部分构成,采用角度自动智能判断技术及同城网络式地震信息综合分析技术,具有地震信息快速网络自动播报功能。经河北省科技厅科技信息情报所科技认定,在国内外也属首创。
  • 海克斯康致地震灾区测量机用户告知函
    尊敬的海克斯康用户:您好!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里氏7.0级强烈地震,灾难造成了当地人员和物资的巨大伤害,举国震惊。灾难是人类共同的伤痛,在无法抗拒的大自然面前,只有爱与相互支持才是人类共同战胜灾难、迎接新生的伟大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此危难时期,海克斯康员工也和全国人民一样,时刻关注着灾区的消息和动态,并将全力支援灾区,用我们的爱心与行动为灾区人民贡献一份真情和力量。为了让灾区的测量机用户尽量减少因这次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快速恢复生产,海克斯康公司决定对遭受此次地震灾害的测量机用户,提供免劳务费的测量机恢复和维修服务;如需更换重要备件,备件费用减半。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为您解决问题,请尽快将测量机现场状况及使用问题反映给我们,我们将以最短的反应时间为您提供解决方案并实施现场服务,为您解燃眉之急,共度难关!真诚地祝愿灾区的人民一切平安!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联络方式联 系 人: 张豪 Tel:13398180870(成都),028-86716718;Fax:028-86716730联 系 人: 刘汉青 13356889389(青岛)客户关怀热线:400 6580 400; Fax:0532-808950312013年4月20日更多信息欢迎访问海克斯康官网http://www.hexagonmetrology.com.cn
  • 汶川地震十周年研讨会-塞曼测汞地震应用十年磨一剑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震级达8.0的大地震,共造成约45万人伤亡,近2万人失踪,是建国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勇毅前行的人们仍牢记共勉。 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由国家应急管理部、四川省政府、中国地震局共同主办在成都召开,由国家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主持。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信。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汶川地震十周年学术会议现场及地震技术创新展示 LUMEX公司受邀参加此次地震国际研讨会,并展示了先进的地震预测技术和仪器设备。 在过去的十年里, LUMEX公司也在不断的开发研究在地震预测仪器和技术。结合地震行业标准DB/T20.2-2006《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地下留意台站 第2部分:气氡和气汞台站》标准要求和地震行业的实际情况,LUMEX公司不断更新改进技术,先后研制出地震预测应用的便携土壤气汞、痕量连续在线水溶气汞、现场便携水中汞、实验室水汞分析仪,适用于地下流体台站中气汞观测台站和观测井。塞曼测汞技术无需金丝富集,无需化学试剂,直接测定水溶汞、土壤气溶及水中汞,克服了当前金丝捕汞法容易受自流观测井中水溶气汞湿度和酸性的影响,进而造成的准确度问题。仪器小巧便携,结实耐用,操作简单,无额外耗材,适用于地震野外监测使用和操作。汶川地震会议成果展及塞曼测汞技术地震应用展示现场 塞曼技术地震行业测定目标及应用案例:观测井取样实验室定点测定水中汞含量-断裂带水汞含量异常观测及常规测定;地下观测井中水中溢出气汞和水溶汞连续监控-实现连续在线全自动24小时正点观测及实施测定;现场直接便携测定土壤气汞波动异常值-地震同震破碎带土壤气汞测定。 在这个难忘的日子,曾经见证了举国的悲痛。过去的十年见证了汶川砥砺前行,涅槃重生。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来源:LUMEX分析仪器)
  • 地震模拟试验技术与装备
    地震模拟试验技术是集机、电、液与计算机控制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是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中大型结构试件抗震减灾、性能验证和破坏机理研究的核心技术手段。该技术以电液伺服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等课程为技术基础。8月16日,由仪器信息网、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试验机与试验技术网络研讨会将召开。届时,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杨志东将在线分享报告,介绍国内外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领域的地震模拟试验技术研究成果与相关技术。欢迎业内人士报名听会,在线交流。附:第二届试验机与试验技术网络研讨会 参会指南为帮助业内人士了解试验技术发展现状、掌握前沿动态、学习相关应用知识,仪器信息网携手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于2023年8月16日组织召开第二届“试验机与试验技术”网络研讨会,搭建产、学、研、用沟通平台,邀请领域内科研与应用专家围绕试验机行业发展、试验技术研究、试验技术应用等分享报告,欢迎大家参会。1、进入会议官方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testingmachine2023/)进行报名。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年8月15日。3、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4、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5、会议联系人:高老师(微信号:iamgaolingjuan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6、赞助联系人:周老师(微信号:nulizuoxiegang 邮箱:zhouhh@instrument.com.cn)
  • 福建首家地震仪器展示馆在华安开馆
    “打竹板,响连天,不说东,不说西,防震减灾要细听… … ”7月21日,在华安县地震办举行的福建首家地震仪器展示馆开馆仪式上,由华安第二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带来的一段地震科普知识的快板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同学们参观地震仪器 李小星摄 走进馆内,一台台新老地震仪器有序陈列,有地磁测震仪器、水位监测仪器系列、熏烟测震仪器等五大地震仪器系列共60余件展品,墙上还挂着15幅六七十年代出版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画。四十几年来,华安几代地震人把这些曾经在岗位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老物件”一一精心保存了下来,如今它们也成了华安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宝贵记忆的见证。工作人员正进行讲解 李小星摄“这些仪器是华安地震台创台四十几年以来所作工作的宝贵回忆,今年5月以来,在省、市地震局,漳州地震监测中心站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批新老地震仪器陆续运抵华安,使华安县成功建立了福建省第一家地震仪展示馆。”华安县地震办主任黄斌科介绍。如今,华安地震办开设了地震仪器展示馆、防震减灾百米科普长廊,不仅能开阔市民群众的视野,增长地震相关专业知识,更能令人直观感受地震科技工作者在地震监测预测研究方面探索、创新、进步的艰辛历程。
  • 云南研制天文地动仪 望破解地震预测难题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正在秘密研究“天文地动仪”,这种仪器有望破解千年地震难题——提前预测地震的到来……  多功能经纬仪原理  (1)本项目研制的多功能天文经纬仪,是一种用于观测恒星位置的望远镜,恒星离地球非常遥远,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固定不变。   处于地面某一位置的望远镜,在正常情况下,地球引力g是垂直向下的,望远镜中有个水银盘,水银面的垂直方向与引力平行指向天顶,望远镜在固定时刻观测到某一恒星在天顶位置A出现。   当地下地震孕育区M受到周围应力作用,导致物质密度反常,引力方向偏移到f方向,使望远镜中的水银面指向天顶的方向发生偏移,望远镜在固定时刻观测到某一恒星在天顶的位置偏移到B,我们就可以获得偏转角θ。     在一定区域内设置多个望远镜,在地下某一区域M的物质密度发生改变时,它会导致多个望远镜的水银面方向产生偏移,通过观测某一恒星在固定时刻的位置,可以测量引力的偏转角α和β,从而可算出密度异常区的位置。地震孕育区通常存在物质密度异常,引起地面的重力异常,该仪器能够探测产生一定程度重力异常的区域,为地震专家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2)该仪器还能测定瞬时天文大气折射,建立多方位大气折射实测模型。由于以记录电磁波传播时间为基本数据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包括卫星激光测距、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VLBI,都受到大气折射延迟的影响,目前仅能用理论模型或经验模型作修正,导致测量距离的误差比较大。利用多功能天文经纬仪,建立天文大气折射实测模型,转换建立起大气折射延迟实测模型,它将能使距离的测量精度接近于理论精度水平。另外,研制的仪器在航天发射和国防上也有应用价值,用该仪器和相应的测量方法可以为卫星发射和导弹基地建立本地大气折射实测模型,提高卫星发射和导弹制导系统的时间、方向和定位精度。  去年以来,王建成就一直带着一个科研小组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投入到一项秘密研究课题中。  王建成是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副台长。与此前的一些研究目的不同,这次虽然同样是“看天”,但最终却是为了“探地”。  当发现甘肃舟曲1000多人死于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汶川“512”地震震松了舟曲山体时,王建成心中又增添了些许沉重:“我们现在希望少受外界干扰,静心和高效地研制仪器,使仪器尽快应用和推广。”王建成所说的仪器,正是他们一年多来潜心研究、能通过寻找和监测地下物质密度的异常变化,为预测地震提供有效信息的“多功能经纬仪”。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在1700年前神秘失踪,今天,云南天文专家正尝试利用一种叫做“多功能经纬仪”的仪器,用天文观测的方法对地震进行精确预报。  可以想见,这种“天文地动仪”一旦研制成功,将会是人类对抗自然灾害的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  现实  上天容易入地难  众所周知,地震预测是全世界公认的难题,预测地震的仪器都具有“不可入性”,由于地震专家不能直接观测地球内部,以致对地震的孕育过程和影响这一过程的种种因素缺乏观测数据。  市防震减灾局副局长靳树才介绍,一般而言,地震的震源都在地下十多公里以下,有的深达几百公里,依托现有的技术水平,要打钻下去,直接观测,基本不可能。现阶段,地震预测主要依靠电磁波、磁辐射、地下水化学分析、放射性元素、大地倾斜、重力变化等,通过综合分析各种数据来作预报。但这些数据与地震的关系都是间接的,同时受干扰因素较多。如对地下水的观察,不仅要了解地下水变化的原因,还要了解地下水所处的构造部位、水的补给源、正常动态、可能引起水位变化的降雨及工业用水、农田灌水、气候变化、季节变化、补给源变化等干扰因素,以至引起地震发生的变化量非常小,不具有独特性,很容易淹没在其它干扰因素中,要将它们有效甄别提取出来,难度很大。  有人说汶川地震前青蛙曾有异常行为。靳树才说,动物的异常行为和地震有关联,但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青蛙行为异常完全有可能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更何况,青蛙不会告诉你将会在哪里、什么时间、发生几级地震。  “我们需的是准确、科学的预报。”靳树才说。  启发  东汉“地动仪”带来灵感  1800多年前,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经过长年研究,张衡发明了一个测报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  据史书记载,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有点像一个酒坛,四围刻铸着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向伸着。每条龙的嘴里含了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个铜制的蛤蟆,对准龙嘴张着嘴。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给人发出地震的警报。  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掉进了那个蟾蜍的嘴里。当时在京师(洛阳)的人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地震的迹象,于是有人开始议论纷纷,责怪地动仪不灵验。没过几天,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地区)有人飞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开始对张衡的高超技术极为信服。陇西距洛阳有一千多里,地动仪标示无误,说明它的测震灵敏度是比较高的。  遗憾的是,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的地动仪没有保存下来,1700多年前,地动仪神秘消失。  “应该可以用天文观测的技术和仪器来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度。”祖先的智慧、先进的科技启发和驱动着云南天文学家投入到了看似不可能的“天文地动仪”研制中。  原理  精准把脉重力变化  据了解,虽然地震孕律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但通过研究,世界各国专家普遍认为地震孕育区受多种应力的作用,积累大量能量,引起周围重力变化。监测到重力变化,就能发现地下能量的异常聚集,地震部门现在已经能用重力仪测出重力变化大小,但却测不出重力方向。  王建成介绍,“多功能经纬仪”这一项目是通过云南天文台独创的低纬子午环的观测原理和仪器误差测量方法,研制出一架达到高精度要求的小型、轻便、全自动的“多功能天文经纬仪”样机。这种“多功能经纬仪”本来是天文上用于精确观测恒星位置变化的望远镜,而恒星位置变化是重力变化的一面“镜子”,如果同时启动多台“多功能经纬仪”监测,就能测量出重力方向,由此寻找和监测到引起重力变化的源头,为地震专家预测地震提供可靠信息。  2009年1月24日和2010年2月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等领导在连续两次专程登门拜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在昆的院士时,都对我国恒星物理研究专家、云南天文台黄润乾院士以及云南天文台副台长、项目组长王建成介绍的多功能经纬仪项目研究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极大地支持。  王建成表示,项目已开始总体方案设计和研讨,今年10月底完成总体设计和论证,项目研究组正排除一切干扰,不舍昼夜、严谨高效地加紧研制,计划2011年底验收,力争早日投入应用和推广。他透露,明年底样机研制成功后,即可建立多台测量仪组成的监测网,布置到我省地震断裂带周围,寻找和监测地下物质密度的异常变化区域,通过监测地下物质密度的异常变化,为预测地震提供新的有效信息。  希望  能像预测台风一样预测地震  靳树才表示,感谢其他行业专家对地震预测的关注,为地震预报献计献策,身体力行地做研制工作。  他认为“多功能经纬仪”项目是符合科学规律的,但同时,他对引起地下重力变化的力量是否就足够使地表发生形变表示不确定。因为使地表发生形变的因素也很多,比如说重型货车经过时,在路边就能感到颠簸,这就是一种形变,重型货车对路面产生的压力都远远大于重力变化的力量。所以,这对地震观测条件提出了高要求,要尽量避开环境和人为干扰,而选择环境比较安静、工农业生产干扰小、无环境污染的地区。仪器具体安装位置要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岩石,而不是松软的土层,尽量减少干扰因素。  对未来能够准确预报地震,靳树才充满了信心,他说, 地震预测具有时代性。虽然很难,但随着人类科技进步,终有一天能解决。“退回200年前,台风的预测也只能凭经验,而现在什么时候登陆,在哪里登陆,都已在人类的严密监控下,因为我们有了卫星。”他说。  至于“多功能经纬仪”,靳树才也充满期待:“仪器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现在尚不能确定。待仪器研制成功后,我们将成立专门研究小组,总结规律性东西,认真观测,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提出改进建议。”
  • 日本地震对我国精密测量和计量产生影响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地震对我国精密测量和计量产生影响  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9.0级强烈地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力学与声学研究所振动冲击研究室的副研究员蔡晨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此强度的大地震,对我国精密测量和计量将带来一些影响。  蔡晨光所在的振动冲击研究室是从事振动、冲击、转速3个计量专业的实验室。振动冲击转速计量是涉及多学科的动态测量技术,它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车辆船舶、航空航天地球物理、地质物探等众多科研和工程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蔡晨光说,日本地震对精密测量和计量的影响,从时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地震和余震持续发生时 第二个阶段是震后地质稳定周期。  这次日本地震的震级达到了9.0级,释放的能量较大,其低频振动分量传递较远,对我国高精密计量仪器有显著的影响。  据了解,高精密测量和计量仪器对环境振动的要求极高。美国环境科学和技术研究院经过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推荐:微米级的测量要求1~100赫兹频带内的环境振动控制在12.5微米/秒以下(VC-C级),否则无法保证精密测量的测量精度。例如,1000倍的精密显微镜,要想保证其测量精度,必须对环境振动进行严格控制,否则就会出现丢失像素,甚至丢失整帧图像的问题 而对于测量精度更高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则要求环境振动控制在VC-D级(即1~100赫兹频带内的环境振动控制在6微米/秒以下) 对于纳米级的精密测量,例如半导体线宽、三磷酸腺苷及DNA测量,对环境振动的要求更高。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还针对纳米尺度的计量开展了大量研究,制定了纳米计量需要满足的环境振动标准。  据蔡晨光介绍,由于日本地震的影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环境振动远远超出了精密计量所需要控制的量级。“虽然计量院昌平基地的一些精密实验室位于地下14米,可以隔离掉一部分地表传播的地震波,但是对于深度传播的低频地震波却无法进行有效衰减,致使高精密测量仪器无法正常工作。”他举例说,由于地震的影响,精密质量比较仪会长时间内无法稳定,致使高精度的质量量值无法传递和溯源 纳米尺度的精密测量仪器也会受影响而导致无法正常工作。  蔡晨光说,目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基地还没有建立起环境振动的实时监测系统,还无法实时、有效、准确地评估日本大地震这类偶发事件对高精度计量溯源系统的具体影响。“我国现在急需建立环境振动的实时监测系统。”  除了地震波给精密测量造成的直接影响外,在震后的地质稳定周期,精密测量和计量也会受到影响。据蔡晨光介绍,地震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地质运动,在震后需要长时间的稳定周期。例如由于地质的液化会造成地面倾斜,地面的倾斜角会在地质状况稳定过程中发生持续漂移变化,而地面倾斜角是精密导航系统中的一个关键参数,需要进行精确测量。  据介绍,在地质情况稳定状态下,地面倾斜角的累积变化量较小,不会对精密导航系统造成太大的初始误差。而当地震发生时,由于地质运动及地质液化造成的倾斜角偏移,将极大地改变当地的倾斜角,从而带来较大的初始误差。所以在地震发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对倾斜角进行监测,从而保证导航测量的精准。  “在计量院昌平基地有很多精密隔振平台,这些平台上的很多测量系统对倾斜角都比较敏感。例如长度计量中,激光平台和被测平台可能在相邻两米的两个平台上,如果地面倾斜角发生0.001度的变化,垂直方向即会发生35 微米的位移变化,这么大的位移变化即使是微米级的测量都无法允许的,更不要说是纳米测量。”蔡晨光说,我国急需建立倾斜角测量系统和监测系统,来保障我国计量量值复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中外高校在沪共建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上海拥有了世界一流的地震工程实验室,上海高校也将拥有地震工程学科。6月6日,同济大学携手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意大利欧洲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等共建的"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在同济校园成立。这一联合实验室将致力于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地震工程学科,联合开展国际前沿的重大抗震科学问题研究,培养具国际视野且勇于创新的科学家及高水平的卓越工程师。  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包括震后可恢复功能的土木和基础设施工程、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远程协同大型混合结构试验、重大建筑工程抗震防灾、长大桥梁结构抗震防灾、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复杂隧道结构与深水基础抗震防灾、大型能源设施抗震防灾等。  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不仅为国内外的地震学术研究交流提供了条件,更对减少地震对人类带来的损害具有实际意义。
  • 惊叹!地震竟已可精确预测,用的竟是扫描电镜?
    地幔岩石中的晶体缺陷对地震活动至关重要,电子背散射衍射图可提供了下一次地震何时何地发生的线索。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已经表明,来自地球表面深处的岩石晶体中的微观缺陷在大地震后地面如何缓慢移动和重置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来自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 Ricardo Lebensohn 及其同事使用电子背散射衍射 (EBSD) 绘制了受到极端类似地幔的压力和温度的岩石晶体中的缺陷和周围应力的图谱。结果表明,地球表面在地震后沉降以及在重复事件之前储存应力的方式最终可以追溯到这些晶体缺陷。“晶体缺陷和应力非常小,我们只能用最新的显微镜技术观察它们,”Lebensohn 的同事,来自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的 David Wallis 博士说。“但很明显,它们可以显著影响岩石移动的深度,甚至决定下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通过了解这些晶体缺陷如何影响地球上地幔中的岩石,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解释地震后地面运动的测量结果,这些测量结果提供了压力在哪里积聚的信息,以及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位置。 缺陷和地震为了研究岩石晶体应力,Lebensohn 及其同事将橄榄石晶体(上地幔最常见的成分)置于一系列压力和温度下,以复制地球表面以下100公里的条件。研究人员使用配备牛津仪器 AZtec 采集软件和 NordlysNano 探测器的两台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岩石晶体进行了研究,并使用高角分辨率 ESD 绘制了位错缺陷和晶内应力图。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这些结果揭示了上地幔中的热岩石如何神秘地从地震后几乎像糖浆一样流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又厚又迟钝。粘度的这种变化将应力传递回上方地壳中寒冷而脆性的岩石——这种应力会累积到下一次地震。几何必要位错的密度和应力异质性 a 根据 HR-EBSD 测量的晶格旋转估计的几何必要位错密度b 通过减去每个晶粒内的平均值而归一化的 σ12 样品 MN1 和 San382t 是单晶,而所有其他样品都是聚集体“我们早就知道微尺度过程是控制地震的关键因素,但很难足够详细地观察这些微小的特征,”沃利斯说。 “多亏了最先进的显微镜,我们已经能够观察到炽热深岩的晶体框架,并追踪这些微小缺陷的真正重要性。”结果还表明,位错会产生应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应力会在位错中累积,导致岩石变得更加粘稠。直到现在,人们一直认为这种粘度的增加是由于晶体相互竞争的推拉,而不是由晶体内的微观缺陷和相关的应力场引起的。研究人员希望将他们的工作应用于改进地震危险地图,这些地图通常用于南加州等构造活跃地区,以估计下一次地震发生的地点。目前的模型只考虑了断层带上更直接的变化,没有考虑在地球深处流动的岩石中的逐渐应力变化。Wallis 还计划与乌得勒支大学的同事合作,将他们新的实验室限制应用于 2004 年印度尼西亚发生危险地震和 2011 年日本地震后的地面运动模型。每一次都引发了海啸并导致数万人丧生。“如果你能了解这些深层岩石的流动速度有多快,以及在断层带不同区域之间传递应力需要多长时间,那么我们可能能够更好地预测下一次地震将在何时何地发生,”沃利斯说。文章源自 Nature Communications.(编译:符斌 北京中实国金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中心研究员)
  • 有了校准平台,氡观测仪预测地震更准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c4daea1a-4bfe-48df-b7dd-8713187b4c4f.jpg" title="2.jpg"/ /pp 近日,科技日报实习记者随全国人大常委会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小组赴江西考察,参观了2016年建成的地震行业首个氡平台。该平台由氡观测仪校准实验室和氡观测仪检测(比测)实验室两部分组成,分别设在江西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和九江地震台。校准实验室以东华理工大学自主研制的氡室为检定装置,配备国际认可的PQ2000PRO作为传递溯源仪器,向上溯源至中国计量院的国家一级氡计量基准,向下传递到各观测点。检测实验室有氡平台团队自主设计的水气综合处理系统、豁免级测氡仪校准器、高低温湿热箱和步入式恒温恒湿箱等一整套检测系统。/pp 记者了解到,校准实验室和比测基地在2017年专家验收过程中得到肯定。但这个系统的设计方案最初遭遇的几乎都是质疑:“建立一个这样的检测平台,在地震局系统尤其是地下流体学科还是首次,技术难度及工程难度非常大。”/ppbr//pp数百台测氡仪监测数据参差不齐/pp 氡气是一种惰性气体。研究发现,地震前岩石中氡值会有明显变化,就此可对地壳活动作出研判。“假设地震前地下裂隙发生错动挤压,地下水随之冒上来,我们取出地下水,再使水中的氡气脱离并对氡值进行测量,最终可预测地震。”九江地震台负责人肖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氡观测仪的原理。/pp 氡观测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地震监测手段之一,也是我国地震观测台网中最重要的测项之一。目前,我国地震前兆氡观测网有300多个氡测点,测氡仪数百台。地震行业氡观测仪主要采用固体氡源进行校准,其观测数据在监测区域地球物理场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固体氡源属国家严格监管的放射类源,存在运输不便、操作严格等问题,造成氡观测仪无法实现全国统一校准,严重影响观测资料质量。“地震行业监测仪器一直面临设备老化、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观测的数据都不准确,谈何地震预测呢?”肖健称,“由于监测仪器标准不统一,A地区测出的氡气含量100Bq/L可能跟B地区测出的50Bq/L是一回事。测出的数据应该形成一张氡观测网,能在标准一致的前提下相互比对,不然观测就没有意义。”/pp 仪器稳定可靠是获取准确数据的第一步,进而为地壳活动的研判提供依据。我国环保部门、国土资源部门、核工业等建有满足本行业需求的氡观测技术检测平台及相关标准氡室,主要服务于大气、环境、地表水或铀矿探测等非连续氡观测设备的检测与校准。而地震行业氡仪器主要是对深层地下水(或温泉)、断裂带气体等氡浓度连续观测,具有浓度高、量值变化范围宽、样品湿度大等特点,行业外氡室难以满足地震氡观测台网高精度氡仪器的校准需要。因此地震行业需要开展各类测氡仪器的中试、入网性能检测、脱气装置效能检验等工作,统一观测仪器的标准。/ppbr//pp职能好比汽车质检中心/pp 肖健告诉记者,检测平台负责给仪器质量把关。“我们的职能好比汽车质量检测中心,目的在于检测氡观测仪有没有毛病。”如果被测试的仪器与标准仪器数据统一,就能发往全国。同时,检测平台也对与标准仪器存在相对差的观测仪进行校准。经过校准和比测,仪器所测出的数据就变得稳定、可靠。此外,仪器有生老病死,老化仪器维修后也要进行检测和校准。/pp 据悉,九江地震监测氡观测仪器检测平台的地下自流水系统能满足监测、检测、生活三种用水需求,且互不干扰。其中,监测用水直接通过井管底部接出,供地下流体监测设备使用,数据实时传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检测用水从井管上部导水口流入恒流装置,在稳流区经过三次缓流后液面基本稳定,最后进入供水区,通过三路水管接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和实验。恒流装置稳流后多余的水流入储水箱,供台站生活使用。/pp 九江地震台工程师黄仁桂称:“作为完整的观测系统,地震氡观测由观测仪器、恒流、脱气、集气装置等构成,每个环节都会对观测数据产生影响。”/pp “检测平台目前检测的内容包括检测准确度、设备可靠性、环境适应性。”黄仁桂介绍道,人通过验血检查身体的异常,氡观测仪器则通过观察水氡来监测地壳异常。工程师李雨泽称,他们设定了三个氡的浓度值,待水流稳定后进行氡测量。通过在三种浓度间切换来测量氡检测仪器的响应时间,响应速度太慢就要维修或被淘汰。/ppbr//p
  • 西南首个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在蓉启动
    日前,由省科技厅组织的“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评审会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举行。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为组长的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符合建设条件和要求,同意推荐该实验室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据介绍,这是西南首个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  据了解,这次评审的“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是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牵头,四川省减灾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广播电视科研所和成都市地震监测技术中心联合申请建设的。评审会上,评审专家组认为,实验室确定的内陆地区地震预警的震级测定方法等基础理论,预警系统盲区与获益区的分析和评估方法,多源地震信息迅速获取、传输与处理,地震预警即时发布及在重大工程的应用等研究方向定位清楚,目标准确。实验室研究设施设备完善,团队研究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符合建设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各项条件。最后,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推荐该实验室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希望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形成地震预警信息在高铁、地铁、化工、燃气、核设施等领域的成熟应用方案,促进各行业地震预警紧急处置技术的发展,为国内外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及其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评审专家组组长许绍燮院士表示。“实验室由民营研究机构牵头,包括电子科技大学等4家国营研究机构组成,研究覆盖产、学、研、行政管理各环节,是一种机制上的创新,体现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神。这种机制上的创新,将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机遇,促进地震预警新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省科技厅副厅长周孟林分析。
  • 中国地震局整改:24名领导涉任职回避问题被调整
    12月29日,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16年6月30日至8月30日,中央第六巡视组对中国地震局党组进行了巡视。10月11日,中央巡视组向中国地震局党组反馈了巡视意见。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现将巡视整改情况予以公布。  整改情况通报称,对领导干部任职回避问题进行专项清理,按照有关规定,对局属单位24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涉及亲属回避的进行了调整,其中司局级干部6名,处级干部18名。  通报全文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巡视整改作为最严肃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中国地震局党组充分认识到,巡视有没有成效,关键看整改 整改能不能落实,关键看党组 落实是不是到位,关键看上下联动。巡视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部署,是促进标本兼治的战略举措,局党组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中央巡视办和中央第六巡视组的部署和要求,把巡视整改工作作为局党组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巡视整改落实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  局党组深刻认识到,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深挖思想根源,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巡视发现的问题,把整改作为自觉行动,落实到位。  深刻学习领会。10月11日中央巡视反馈意见会后,党组立即召开中心组学习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巡视反馈意见和巡视整改要求。此后,多次组织召开中心组学习会,结合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局党组认为,中央巡视反馈发现的局党组和地震系统在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针见血、击中要害,符合地震系统实际。局党组深刻认识到,必须把巡视整改作为重要的看齐过程,作为地震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严肃、最紧要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深挖思想根源。面对巡视发现的问题,党组同志坚决把自己摆进去,主动认领责任,认真反思原因,从政治站位、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工作作风等方面,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在11月16日召开的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进一步深入剖析反思,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相互提出的批评意见和改进建议40余条,明确了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二)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承担起整改主体责任。  局党组把承担起整改主体责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具体化,带头落实整改,做到真反思、真整改。  强化政治责任。成立了由党组书记任组长的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地震系统巡视整改工作,建立起党组书记负总责、党组同志分工负责、相关部门具体落实、各级党组织共同推进整改的责任体系。党组书记认真履行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按照 “4个亲自”要求抓整改,党组同志按照分工,结合各自负责分管工作领域抓好整改落实,督促分管司室主动认领整改任务。党组定期听取整改进展汇报,研究重大事项和问题,先后召开11次党组会(或整改领导小组会),推进整改任务落实。召开地震系统党建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党建工作中两大系统性问题、三个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部署全面加强党建工作的任务。召开2017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专题研究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提高监测预报能力水平的措施。召开发展与财务工作会议,针对巡视反馈中指出的项目、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到位。  制定整改方案。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反馈意见,逐字逐句研究梳理,制定了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局党组先后召开3次会议专题研究整改方案,党组成员分别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审定分管部门的整改措施。围绕中央巡视组反馈的3大类8方面问题,分解为31个具体问题,制定《中国地震局党组落实中央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实施方案》,提出122条整改措施和442项细化任务。围绕选人用人工作检查反馈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制定落实中央组织部选人用人工作检查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提出15条整改措施,开展1项专项治理和2项制度建设。  坚持开门整改。党组同志结合工作调研,深入基层,听取地震系统各单位对局党组整改工作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批评监督。在先后召开的局巡视整改推进会、地震系统党建工作会议、发展与财务工作会、2017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局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年会上,党组同志广泛听取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司室和老领导、院士专家的意见建议。专门听取中央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以下简称驻部纪检组)的意见和建议。  (三)压实整改责任,实现整改工作全覆盖。  针对巡视反馈问题多、覆盖面广的严峻现实,局党组认为,必须痛下决心,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定不移推进地震系统巡视整改全覆盖、零遗漏,不留死角,真正把问题整改到位。  层层传导压力。10月18日,召开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推进会,对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集体约谈,进一步统一思想,传导压力,增强全系统开展巡视整改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局属各单位坚持以下看上,迅速以各种形式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成立巡视整改领导小组,制定整改方案,共提出整改措施3588条,定期召开党组(党委)会或领导小组会,研究整改工作,形成上下联动、覆盖全局的整改工作局面。  强化专项整治。局党组把专项整治作为整改落实的重要举措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地震系统开展了党建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安评、工程、采购和科研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及超标准接待、奢靡享乐、滥发钱物、出国团组违规、住房管理混乱等问题整治。同时,举一反三,开展了加强监测预报意见落实情况、地震台站管理、预报人员配备情况、干部任职回避、出国人员逾期未归、局属单位考勤管理等问题专项清理。  加强督促检查。把加强督促检查贯穿整改工作全过程,制定巡视整改台账,每一条整改任务都明确负责的党组同志、责任部门及完成时限,同时倒排工作进度,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进行销号式管理,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建立每周“一督查一通报”工作机制。党组同志分别结合指导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对5个单位进行重点督查,督查时如发现有不到位的地方立即指出,及时督促落实。局巡视整改领导小组派出6个检查组,对10个单位巡视整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派出多个检查组对有关单位台站管理、安评整治、楼堂馆所等进行专项抽查,督促抓好整改落实。  (四)突出严字当头,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局党组坚持“整改不力是失职,不抓整改是渎职”的要求,严字当头,真抓实改,在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上集中发力。  坚持立行立改。截至目前,局党组和局属各单位整改方案中明确11月底完成的措施都已完成,特别是开展的专项整治工作基本完成自查自纠。巡视反馈指出的具体人具体事,及时制定了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要求,退还了钱物,追究了相关人员责任。  严肃执纪问责。对涉及局管干部的问题,党组对本人严肃批评教育,积极配合驻部纪检组进行调查处理。已给予8名处级及以下干部纪律处分。针对驻部纪检组移交我局的19件处级干部问题线索,局党组组织10个调查组对有关问题线索进行了调查核实,目前已基本完成调查核实工作,经与驻部纪检组沟通,正在按有关程序进行处理。  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废止了不适应简政放权改革要求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有关文件,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意见等制度重新梳理修订,在选人用人等方面新建立了一批制度,中国地震局已制修订制度16个,局属各单位制、修订575个制度。  二、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  (一)关于“四个意识”不够强、政治担当不够,落实中央防震减灾工作决策部署存在差距问题。  1.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方面。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增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着力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主动作为,坚决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于防震减灾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1)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方面。一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进行逐条梳理,汇编成册,印发各单位,集中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局党组带头组织集中学习,认真领会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728视察唐山时的重要讲话和中央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认真研讨并制定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批示的具体措施。二是制定印发了《中国地震局党组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办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办理程序和落实督查评估办法,形成长效机制。三是强化跟踪督办,对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情况及时进行跟踪催办和督促检查,汇总梳理和分析落实效果,按要求组织上报。四是进一步加强党组中心组学习,强化局党组集体学习和自身研究思考,将理论学习与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注重从全局和战略层面谋划,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五是围绕“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顶层设计,认真研究制定落实意见。六是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唐山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即将召开的2017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主题主线,进行全面部署。七是把中央要求落实到“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的目标、主要任务、重要举措和重大项目中。11月17日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防震减灾规划(2016-2020年)》。  (2)在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方面。局党组认为,开展地震监测预报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地震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地震部门的核心业务,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部门内外科技力量与资源,持之以恒地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着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的科技水平。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研究制定《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意见》,提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和举措。二是梳理地震监测系统发展关键问题,编制了《中国地震局监测发展设计纲要》,科学分类现有测项,设计台网分类方案,创新台网运行管理模式。三是局属各单位调整“三定方案”,引导机构编制资源进一步向核心业务倾斜,研究所不仅要出成果、出人才,更要出思想,强化对地震预测预报的科技支撑和引领。四是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制订战略规划,加强科学探索和国际合作。五是深入开展地震台站管理改革,编制了《地震台站管理改革纲要》,优化调整台站职能,整合台站资源。  2.关于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方面。  认真学习、全面领会中央改革精神和部署要求,主动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职能转变,在放权上求实效,在监管上求创新,在服务上求提升。  (3)在地震安全性评价行政审批方面。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的要求,印发《中国地震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一律不再审批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二是按照国务院审改办的部署要求,在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中,进一步简政放权,继续减少审批事项。三是通过与中央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印发了地震安全性评估工程目录,大幅度缩小并统一了地震安全性评估范围,明确只有核电、大型水电等九大类重大工程需要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估,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四是启动《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的修订工作,提出修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的建议,科学设置确定地震安全性评估范围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地方与安评相关的法规规章修订的指导,从法律制度上解决安评范围扩大化的根源。  (4)在杜绝违规和变相审批方面。一是全面核查安评范围扩大化、违规和变相审批、法定项目监管和服务不到位等情况,坚决纠正违规、变相承揽和审批问题。立即叫停目录外的安评项目 通报批评违规审批的省级地震局,并责令作出检查 对违规和变相承揽项目的资质单位,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处以吊销资质等级证书、停业整顿并限期整改和通报批评等处罚。二是撤销国家级和省级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从根本上杜绝违规和变相审批。  (5)在进一步加强法定安评项目监管和服务方面。一是对改革后法定安评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审批过程开展全面核查,梳理监管和服务中的薄弱环节,提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二是研究制定地震安全性评估管理办法,对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估责任主体、范围和程序、成果审查、监督管理等做出规定,建立安评强制性评估监管和服务制度,确保改革政策有效落实。该管理办法已经征求了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能源局等相关部门意见,正在与国务院审改办沟通,争取尽早下发。三是修订地震安全性评估相关国家标准,细化工作内容和要求,提高安评工作解决重大工程抗震设计问题的针对性。四是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沟通,研究提出提高核电、大型水电等重大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估服务和管理水平的举措。  3.关于切实履行部门职责使命方面。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地震系统上下始终要保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进取精神,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职尽责。  (6)在进一步加强地震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一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的部署,加大力度,聚精会神开展地震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研究制定《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推进地震科技创新的意见》,建立健全地震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凝练科学计划,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加快建设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拟于2017年上半年召开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大力推进地震系统科技创新工作。二是建立开放合作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决策支撑作用,建立防震减灾高端智库,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三是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揭示地震灾害及灾害链的孕育、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分析致灾成因机理。持续开展地震科技攻关,全力推进地震科技“突破计划”,聚焦地震预警与紧急处置技术、断层破裂亚失稳基础理论等6个重点突破方向,开展集中攻关,已启动首批项目。在“十三五”地震科技创新规划中重点体现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力争突破前沿核心技术。  (7)在加强领军人才引进留住方面。局党组认为,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营造良好学术环境。一是编制《“十三五”防震减灾人才规划》,立足防震减灾工作战略布局和实际需求,着重体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精神,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搭建良好发展平台,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二是围绕领军人才、青年骨干、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大力实施“防震减灾优秀百人计划”“地震科技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中国地震局交流访问学者计划”等重大人才培养工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三是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留住现有人才、引进优秀人才。优化岗位配置,为引进领军人才设置流动岗位 对“杰青”“优青”和“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实行破格聘任 对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和引进领军人才给予科研配套经费等政策支持。  (8)在强化地震预报队伍建设和监测仪器研制方面。一是着力充实预报岗位,通过岗位调整、内部整合等方式,将科技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转岗充实到地震预测预报岗位。二是制定向预报人员倾斜的政策措施,在局级“百人计划”、公派出国留学等人才培养项目中向预报人员倾斜,提高预报岗位领军人才的待遇。严把预报人员招聘入口关,在招聘计划审批中,对预报岗位招聘计划、学历层次、专业背景进行专项审核。三是成立了地震观测技术研究院,采取引智借力的办法,建立孵化器抚育和智力分成激励等仪器研发新机制,编制完成《地震观测仪器研发专项2017年申报指南》,逐步推进监测仪器研制。研究制定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地震观测技术研发的相关规则。  (9)在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害防御和处置能力方面。一是继续配合有关部委开展城市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和加固改造,在全国重点监视防御区及八度以上地区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医院等其他人员密集场所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二是严格执行新一代地震区划图国家标准,加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组织开展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一步推动地震小区划、活动断层探测等成果应用。三是从地震灾害的预评估、损失快速评估、应急处置决策、灾情快速收集、专业救援力量建设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和紧急救援能力建设。  (10)在进一步改进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方面。一是在全系统开展“弘扬防震减灾行业精神、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年,着力弘扬正气,激发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已召开首场专题报告会,邀请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几十年的老院士,舍生忘死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年轻同志,开拓创新、锲而不舍耕耘在监测预报领域的中年骨干作报告,振奋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精气神。二是实施全员素质提升计划,开展以行业精神为引导、业务能力建设为核心、一线工作和基层工作为重点的教育培训,促进管理干部综合素质和专技人员业务能力全面提升,已编制完成2017年中国地震局教育培训计划。三是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强化考勤管理,严肃劳动纪律,接受群众监督,将职工考勤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四是对在巡视中发现的个别管理松散的基层台站的人员编制、制度建设、工作状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调查。对6名责任人追究责任,给予2人记过、4人警告处分,督促健全完善了管理制度。  (11)在创新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方式方法方面。一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建设、社会资源调动、应急避险演练等提出具体要求和政策措施。二是继续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制定了《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指南》,规范基地和示范学校的建设、认定和管理。三是定期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民众开展逃生避险演练,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四是加强舆情分析和引导,印发《中国地震局舆情监测与处置联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舆情回应的通知》,明确各单位各部门舆论引导职责和任务,建立了覆盖地震系统的联动工作机制。新建涉震舆情研究室,开展全天候舆情监测跟踪分析,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二)关于党的建设缺失问题。  4.关于增强党的观念和党章意识方面。  地震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党规,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强化党章意识,增强党的观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12)针对直属事业单位党委职责履行不到位的问题。一是全面修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责任制度,压实各直属事业单位党委主体责任和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二是就巡视指出问题责成有关单位党委,作出深刻检查,纠正问题,剖析根源,修订相关制度,落实党委主体责任。  (13)针对一个省局党组违反规定设立派出机构和一个事业单位违反规定等额选举党委委员的问题。一是要求该省局党组就巡视指出问题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及时废止在下属单位违规设立的派出机构等文件,对党组成员、两委委员、全体支委开展党务知识培训,强化学习有关制度规定。二是对某事业单位党委换届违规问题进行调查,制定专项整改方案,组织两委委员、全体支委集中学习研讨,提高思想认识,剖析问题根源,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  (14)针对“党的建设缺失,一些党员党的观念淡薄”的问题。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党规特别是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对全局系统进行全面部署,各单位各部门以中心组学习、支部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深入学习全会精神。二是深入推进“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党组(党委)中心组和在职党支部完成4个专题学习研讨,局属单位和机关司室领导班子中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374人次,局属单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1010人次。三是深入开展直属机关“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党员学习教育、严格组织生活、支部书记履职、支部工作法总结推广运用、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突出问题,组织各党支部建立问题清单和工作台账,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总结推广支部工作法,开通“支部工作APP”,提升支部工作实效。四是召开地震系统党建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剖析地震部门党建工作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加强系统党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五是组织全局系统各单位各部门领导班子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切实把自己摆进去,剖析思想根源,举一反三,确保巡视整改全覆盖、无遗漏、取实效。  5.关于加强党组织建设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  地震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15)针对个别单位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一是纠正某直属事业单位党委就巡视指出的基层党组织弱化问题,向局党组作出书面检查,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完成党支部换届,配强支部书记。举办新任党支部书记和支委培训班,开展中层干部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对党员、科研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二是对某事业单位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和集中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单位党委集体约谈全体支委,组织支部深入学习有关规定,调整配强支部书记和支委,完善组织生活和集中学习措施。三是对某事业单位党委未及时换届问题,责成该单位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启动换届工作。  (16)针对部分局属单位党组(党委)职责履行中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一是调整中国地震局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地震系统党建工作。27个局属单位调整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领导机构。编印《全面从严治党制度选编》,并在全系统推广使用。整改期间,各单位新制定党建制度71项、新修订62项。二是督导各省局制修订党组工作规则,各直属事业单位完善党委工作规则,明确党组(党委)决策范围、权限、程序和要求,注意区分党组(党委)会议与行政会议的不同,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17)针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党组织生活不规范”的问题。一是开展健全基层党组织专项整治。2016年,到届的6个党委、15个机关党委、8个党总支、264个党支部完成换届。31个机关党委、122个党总支、698个党支部配齐配强书记,支委严格按规定名额配备。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综合管理部门所属党总支和党支部书记。进一步配齐配强机关党委(党办)专职党务干部。形成地震系统党支部支委和专职党务干部基本信息库,加强动态管理。组织完成中组部部署的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全系统共有社会组织23个,均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二是组织地震系统以强化“四个意识”、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主题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强化党的观念和党章意识。党组同志和各单位各部门领导班子中党员领导干部均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三)关于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  6.关于落实两个责任方面。  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旗帜鲜明地支持纪检机构履行监督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进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18)在防范安评、工程、采购及科研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等领域廉政风险方面。一是在全系统开展安评、工程、采购、科研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采取自查、现场检查的方式,针对合同执行、资金使用、招投标、工程验收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严格管理、强化监督。二是制修订《中国地震局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中国地震局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规范》《中国地震局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强化源头控制,避免廉洁风险。三是强化审计监督工作,成立了中国地震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局属各单位部门负责人和台站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三年全覆盖。  (19)在进一步落实监督责任方面。一是加强对纪律审查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定期听取问题线索处置情况汇报。制定《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实施办法》,规范地震部门问责工作。局党组约谈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巡视发现问题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重点约谈,责令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核查相关问题并及时整改。对局属各单位纪检组长(纪委书记)的配备和职责、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情况进一步梳理,制定配置计划和完成时限。二是督促局属单位纪检组(纪委)建立台账,按规定做好问题线索处置,充分运用好“四种形态”严肃监督执纪。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配合驻部纪检组举办综合监督单位纪检干部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通过集中教育、专题研讨、分类宣讲等方式,在系统内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制度集中学习教育,将从严治党、两个责任相关制度作为重要内容。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国家机关纪检组织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座谈会精神,层层压实纪检组织监督责任。集体约谈京直单位党办主任和纪检监察处长,切实解决各单位党组织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兼职党务干部轮训,增强履职意识和能力。  7.关于严肃组织纪律方面。  强化对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作用,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严格规范程序,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0)在严格选人用人,防止“带病提拔”方面。一是对近3年来选人用人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对有关反映人员选拔任用过程,结合审计、财务稽查、民主生活会、年度考核等情况,开展了深入倒查,剖析原因,查找漏洞,将积极配合驻部纪检组开展有关工作。二是局党组对局属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着力解决部分局属单位存在的“小圈子”“带病提拔”等问题。三是出台《省级地震局领导班子成员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严把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关键环节。制定了《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实施意见》《中国地震局干部人事档案任前审核办法》,严把选人用人关,推进地震系统干部能上能下。四是对47家局属单位全部252名局管干部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着重对领导班子成员籍贯、出生地、毕业院校、主要工作经历等信息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对群众来信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圈子文化”进行了排查。上述同类情况占比较高的、群众有反映的单位进行深入研判,研究提出调整建议,结合领导班子建设进行调整,铲除容易滋生“圈子文化”的土壤。五是对领导干部任职回避问题进行专项清理,按照有关规定,对局属单位24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涉及亲属回避的进行了调整,其中司局级干部6名,处级干部18名。六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中,强化对考察对象人选亲属在系统内任职情况的了解,查核是否存在需要任职回避的情形。严把进人入口关,对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亲属应聘地震系统岗位做了明确规定,加强管理监督。  8.关于坚决反对“四风”方面。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必须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绝不能松懈。  (21)针对“党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意见的部分规定在执行中落空”的问题。一是重新梳理并修订《中国地震局党组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意见》,印发实施,督促各单位重新梳理修订本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办法。出台《中国地震局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中国地震局机关会议管理办法》等制度。二是组织各单位开展十八大以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局党组实施意见情况自查自纠、立行立改,把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抓到底。  (22)针对“存在超标准接待、奢靡享乐、因公出国(境)团组违规、住房管理混乱”的问题。按照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有关单位清退了超标准接待餐费,有关人员退缴了超标准办公家具、设备采购费用,有关人员退回不该领取评审费,以上当事人和有关单位均做出了深刻检查。对2013年以来全系统所有出国(境)团组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按外事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建立长效机制,制定了《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因公出国(境)团组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国地震局因公出国(境)计划执行细则》《中国地震局机关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开展住房管理混乱等问题专项整治,开展职工住房集中清理,建立职工住房档案,构建住房信息库,出台《中国地震局机关职工住房档案管理办法》《中国地震局机关职工住房补贴管理办法》等制度,构建了机关住房管理制度体系。  三、把巡视整改成果转化为强大动力,全力推动防震减灾工作再上新台阶  尽管巡视整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和阶段性成果,但与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需求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局党组以此次巡视为契机,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正确政绩观,坚决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部署,持续抓好巡视整改工作,确保巡视整改任务全部落实到位,巩固深化整改成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一)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牢牢抓在手上,立根固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在唐山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中央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精神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结合实际学深悟透,指导防震减灾工作的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提高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敏锐性和自觉性,做好思想行动相一致,形式内容相统一,深入领会、坚决落实、力求实效。紧盯社会对防震减灾的需求,找准防震减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与着力点,增强事业融合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深入理解和把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切实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  (二)进一步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强化局党组自身建设,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廉洁、制度和文化建设,从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廉政监管的薄弱区位、队伍建设的薄弱领域切入进去,深下去、实起来,切实提升党建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做到在政治高度上突出党的领导,在政治要求上抓住党的建设,在政治定位上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推动管党治党走向严紧硬。局党组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在部署工作和推进改革中的决策、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通过述职述廉、定期报告、专项检查、失职问责等多种方式,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三)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为事业发展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  局党组深刻认识到,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更事关干部在职工心中的形象作用。干部选拔中将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认真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关于防止干部 “带病提拔”的意见》有关规定,坚持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选人用人原则,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管理干部队伍。以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为重,放开视野选人、广开进贤之路,及时发现、合理使用各方面优秀人才,打造一支敢于创新、勇于攻坚、乐于奉献的防震减灾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用好的制度选人用人管人。  (四)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  坚决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纪法规。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立足抓早抓小、及时解决苗头性问题。将问题多发领域作为巡视、审计、财务稽查、专项调查等各类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信访举报的分类管理,做到清单明责、常态履责、倒逼追责,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对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持“一案双查”。配合驻部纪检组按照中央巡视组移交的线索,查办相关案件,持续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结合巡视整改中查处的典型案例在系统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警示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发挥巡视震慑和警示作用。  (五)继续推进整改,巩固拓展巡视成果,推进防震减灾健康发展。  坚决克服“交卷”思想和“过关收场”心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密切跟踪各部门、各单位后续工作进展,对已完成的整改事项,结合内部巡视、稽查、专项检查等工作及时组织“回头看”,防止各种问题特别是“四风”回潮反弹 对尚未完成的整改事项,严格按照整改方案确定的任务和时间要求推进整改,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见成效 对于需要长期坚持的整改任务,统筹持续深入推进。做到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力度不减。用好和扩大巡视整改成果,把巡视整改与深化改革有机结合,以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在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在提高预报、震防、应急水平上精准发力,有效服务国家防灾减灾事业大局。
  • 感知海底2万里 新设备助力海底地震探测
    p centerimg alt="" src="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7/7/20177241010489020.jpg" width="500" height="382"//center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Jerry Paros发明的石英传感器,将把海底监测的精确度提高到1厘米。/pp  家住华盛顿州的Jerry Paros担心大地震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威胁着邻居和自家。因为美国西海岸正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但与其他数百万干着急的人不同,Paros尝试用实际行动抵御风险。他的公司发明了用于地震监测的石英传感器。该传感器最初用于化石能源开采等行业,现在,Paros打算用它帮助全世界免遭自然灾害的影响。/pp  现年79岁的Paros在办公室展示了他的发明:在一个排球大小的金属架内部,传感器通过上下移动感应大气压力的微小变化,甚至开关门造成的气压变化都能被它捕捉到。在海底,该设备能感应水压的变化,从而推测海底深处的震动。/pp  Paros希望打造一个海洋地震预警系统。他向华盛顿大学捐赠了200万美元资金,与大学科研人员在太平洋西北海岸海域进行测试。日本和智利等许多沿海国家也在研究海底地壳活动监测技术,安装测试各种传感设备。/pp  多年来,海底的断层运动一直让地球物理学家感到棘手,地球70%的表面被水覆盖,标准探测工具在海洋环境中毫无作用。Paros创造的传感器让无计可施的地球物理学家第一次有机会探测海底活动。这些传感器网络可以揭示哪些海底断层是无害的,哪些有可能在为下一次大地震积攒能量。/pp  “它将帮助我们定位活动区域,这正是我们此前办不到的事。”华盛顿大学海洋学家Emily Roland说。/pp  沉睡的巨人/pp  当Paros于1970年迁来华盛顿州时,他并不了解西北太平洋沿岸地震频发的危险。/pp  该地区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地震发生在1949年4月13日。当时,华盛顿州奥林匹亚市发生了7.1级地震。但从198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发现南起加州北至英属哥伦比亚,北美洲整个西海岸都面临着9级强震和大海啸的威胁。危险根源来自距海岸50公里远的海洋底部,这个位置下面正是板块交界处。/pp  卡斯卡迪亚俯冲带长达1000公里,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海底俯冲带曾导致有记录以来的多次超级地震,其中包括1960年的智利9.5级大地震。1700年,卡斯卡迪亚发生海底强震,估计强度达到9级,地震引起的海啸让北美沿岸深受重创,太洋另一端的日本也受到波及。/pp  卡斯卡迪亚俯冲带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让科学家提心吊胆。谁也不知道下次地震什么时候到来,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数世纪以后。目前,科学家监测了其他俯冲带的地质活动,并通过监测小型地震的模式评估未来强震的风险。/pp  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地震专家Kelin Wang称,卡斯卡迪亚俯冲带通常十分平静,近年来只检测到很少几次轻微震动,暗示该地区的板块运动处于平静期。这使得卡斯卡迪亚成为一个沉睡的巨人,同时也是一个危险的巨人——波特兰和西雅图等城市的命脉把握在它手上。/pp  在陆地上,工程师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跟踪细微的地质运动迹象,包括火山爆发前山体周围地面的隆起,或者石块沿地质断层滑动,例如加州的圣安地列斯断层。但在海底进行地质运动监测则困难且昂贵。直到近几年,得益于监测工具和部署方式的创新,海底测量学才逐渐赶上陆地测量水平。/pp  从新西兰、日本再到智利,各国的地球物理学家都在试图了解长期地质运动的风险,并在地震和海啸发生之初及时发布警报。大部分此类工作都基于政府资助建立的海底传感器网络,另外也有少部分由Paros这样的私人出资建造。Paros在俄勒冈州沿岸的海域安装了6个石英压力传感器,监测卡斯卡迪亚俯冲带运动状况。/pp  科学家根据地表GPS测量得出了两个不同的卡斯卡迪亚俯冲带运动模型。其中一个显示,下降板块的活动十分缓慢,在整个过程中释放出压力。另一个认为,两个板块被锁定在一起,产生了压力积聚的危险。/pp  释放压力/pp  人们无法仅通过陆基仪器判断这两个模型正确与否。“我们不知道板块锁定到了什么程度,所以才需要海上测量。陆基测量已经不够用了。” Wang说。/pp  海洋学家时常在卡斯卡迪亚海底安装监测仪器,但只能“撒撒胡椒面”。华盛顿大学和加州斯克利布斯海洋研究所联合组建的科研团队正尝试建立一个能够在时间维度上测量海底运动的系统,并从中评估威胁的性质。Paros的石英传感器在这项工作中扮演关键角色。/pp  Paros在50年前就开始研发能够测量加速度、压力变化和温度等物理因素的石英传感器。其部署在海底的传感器能测量其上的水压变化,在纠正了波浪和潮汐带来的干扰之后,海洋学家能将海底的上下移动精确到1厘米。/pp  Paros的公司是制造海洋压力传感器的公司之一。而他自己具有商业和科研的双重背景,现在已与当地的地球物理学家打成一片。华盛顿大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家William Wilcock表示:“Paros喜欢与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工作者进行互动,一心一意达成目标。”/pp  早在1983年,Paros的传感器就参与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海啸观测系统,对太平洋地区的海洋运动进行监测。2004年印尼发生大海啸,他向华盛顿大学捐赠100万美元促进传感器网络的研发。在这笔捐赠以及2012年的另一笔100万美元捐款的帮助下,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和测试新一代海底压力传感器。研究人员将搜集到的数据与数学模型进行对比,有望在十年内对海底断层状况得出结论。/pp  不过,即便是最好的压力传感器,也只能揭示海底板块上下维度的运动,而无法检测到水平方向的位移。研究者使用另一种手段弥补这一不足。/pp  科学家在海底以两三公里的间隔放置转换器。每隔差不多1年,科学家就测定转换器的准确位置信息。通过计算信通过海水的时间,研究者可以判断与上次测量时相比,海底是否发生了水平移动。/pp  倾听运动的声音/pp  目前,这种海底声学测距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地。德国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在2015年为智利沿岸俯冲带上安装了这样一个传感器网络,帮助智利政府监测地震威胁。日本海岸警卫队每年会投入几个月的时间收集自数十个国家海岸线上的数据。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地球物理学家David Chadwell尝试使用自动航行的机器收集数据以减轻运行成本。/pp  为了解卡斯卡迪亚俯冲带隐藏的实际危险,地球需理学家需要部署多种工具,包括地震仪以及分别用于海洋和陆地的大地测量仪器。关于仪器放置的位置以及如何得到最佳数据,侧重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和那些专注地震、海啸预警的研究者之间存在分歧。而华盛顿大学希望新的网络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群体的需要。/pp  “我们需要也能够让这些科学设备服务多种目的,例如增进科学知识和监测灾害。”华盛顿大学地震学家Heidi Houston说。/pp  目前,卡斯卡迪亚俯冲带已有两个基本监测系统。海洋观测计划电缆阵列用一条长达900公里的线缆往返连接俄勒冈州海岸和一处海底火山。在加拿大那边,加拿大海洋网络有一条长度类似的线缆连接到海底俯冲带。两条线缆在布线沿途都连接有各种测量仪器。/pp  而新方案的规模要比现有方案大的多,更类似于去年完工的日本DONET-2海底监测项目。日本横滨大陆海洋科学与技术局天文台副主任Katsuyoshi Kawaguchi表示,DONET-2骨干线缆长达500千米,沿途连接29个独立监测点。/pp  此外,日本目前正在建设第二个规模更大的海底监测项目,计划铺设5700千米的海底线缆,连接150个监测点。这两个观测系统的数据将汇入日本全国地震和海啸预警系统。/pp  未来某天,Paros或许能看到他的传感器遍布卡斯卡迪亚海域,成为自然灾害监测网络的一部分。近日,华盛顿大学的工程师在加州蒙特利湾的一个小型有线海底监测站部署了一套新传感器,并将在那里对传感器进行数月测试。/pp  “我一直在做西西弗斯式的事,试图将巨石推向山顶。” Paros说。“我只是想播下种子证明这是可行的,同时希望政府认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公众安全议题。”/p/p
  • 快速测定试纸检测地震灾区微生物
    2013年4月20日上午八时零二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区发生7.0级地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科技部紧急研究部署四川雅安地震抗震救灾科技工作,并在科技部门户网站发布抗震救灾实用技术手册,供地震灾区选用。在抗震救灾实用技术手册中,发布了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具体信息如下:  地震灾区微生物试纸快速检测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利用微生物快速测定试纸,对地震发生后受灾区域内的水质、食品等微生物污染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可将常规微生物检测时间由24小时缩短至6小时,且无需其他仪器设备或能源。  (二)技术简介  大级别地震发生后,受灾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人、畜尸体腐烂等会造成卫生环境急剧恶化,有害微生物滋生等会引发疾病传播。因此,在没有其他仪器设备或能源的极端条件下,可以采用微生物快速测定试纸对某些微生物进行快速测定。目前可检测的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快速检测、大肠菌群、高灵敏度大肠菌群、肠道内菌群、霉菌、酵母菌、单增李斯特菌等。该项技术操作简便,将常规的微生物检测时间由24小时缩短至6小时,可在震灾现场无需其他设备即可使用,从而辨别水质、食品是否受到有害微生物严重误染。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  邮编:100089  联系人:陈舜琮、张小莉  联系电话:010-68419656 13501211834
  • 秘鲁和日本合作建立地震和海啸研究实验室
    秘鲁国立工程大学校长奥莱里奥帕迪利亚15日在利马宣布,秘鲁和日本将集资500万美元在秘鲁建立一个地震和海啸研究实验室,以开展多项地震减灾研究。  帕迪利亚说,根据这项为期5年的研究计划,两国科研人员将在秘鲁安装一套现代化的强地震系统模拟设备,研究更抗震的城市建筑技术。科学家们首先在秘鲁两个内地城市及首都利马的两个区开展实验。  帕迪利亚指出,通过这项研究,科研人员将对新建筑物提出更科学、更合理的设计建议。研究人员还将对现有的建筑物进行考察,研究加固方案,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或海啸可能造成的损失。  秘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震多发国家。2007年8月15日,秘鲁伊卡省发生里氏7.5级地震,造成约600人死亡、1200多人受伤。
  • 国产地震预警设备运抵灾区
    2013年4月23日,“科技系统支持抗震救灾,不仅是捐款、捐物,更重要是在余震高发的灾区应急抢险、百姓安置中,利用先进技术保障灾区群众不再受伤。”今天,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一行将省科技厅组织的20套“四川造”地震预警接收设备送往灾区,在即将复课的灾区学校及灾民集中安置点等使用。  送往灾区的这批“ICL地震预警设备”,由科技部、四川省科技厅项目支持,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自主研发,较日本、墨西哥等地震预警先进国家的同类技术,在反应时间、误报率等处于领先水平。  “预警时间可能只有短短数秒,但每一秒背后都是无数生命。”彭宇行说,地震发生后,省科技厅紧急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科技救灾,厅党组提出,要发挥先进技术作用投入抗震救灾,将一批灾区急需、适用的科技力量投入灾区。  据悉,这批运抵灾区的预警设备包括“救援现场专用地震预警报警器”和“地震预警信息接收服务器”,前者用于应急抢险时提高救援队伍的余震反应速度,后者用于灾区学校、安置点的余震报警。未来他们将发放给灾区救援队伍、应急指挥部门,并在学校复课后安装在灾区学校,提供余震报警,帮助师生紧急避险。
  • 质检总局迅速应对雅安地震
    4月20日早上8时0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第一时间致电四川质检两局,了解灾情,向质检干部职工表示慰问,并要求抓紧了解灾区情况,主动投入抗震救灾,做好救援工作。  上午,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参加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全体会议后,立即召集办公厅、通关司、卫生司、特种设备监察局、食品生产监管司有关同志,召开紧急会议,传达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全体会议精神,部署质检部门应对四川雅安7.0级地震工作。  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全体会议精神和支树平局长的指示,会议作出四项部署:一是启动应急机制,成立工作机构。总局立即启动应急管理预案,建立抗震救灾应急工作机制,由总局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对此次抗震救灾工作的指导。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担任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司局主要负责同志为应急小组成员,办公厅主任李元平兼任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二是了解掌握情况,加强值班值守。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总局已与四川质检两局取得了联系,了解了地震情况和质检系统情况,及时指导质检两局工作。自4月20日起,总局实行双人值班,每天由一名局领导带班。确定每半日汇总报告灾区及质检一线情况,遇到重要情况随时报告。三是加强具体研究,做好预案准备。要求相关司局加强研究,做好应急预案准备,一旦需要,立即响应。特种设备局已启动应急预案,指导四川省质监局排查地震灾区锅炉压力容器、管线、化学企业分布状况,第一时间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避免地震带来次生灾害的发生。卫生司已通知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加强口岸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对出入境的救援人员和国际救援物资卫生检疫工作,严格按照检疫要求,做到快速检疫、快速放行。四是落实国办要求,配合做好工作。我局参加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组、地震监测和次生灾害防范处置组、救灾捐赠与涉外、涉港澳台事务组、国外救援队伍协调事务组工作。总局要求有关司局积极准备、随时待命、迅速行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 西藏已有244人在青海玉树地震中遇难
    中新社拉萨4月20日电 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害中,西藏已有244人遇难,275人受重伤,160人受轻伤。  西藏自治区政府20日的消息显示,截至4月18日16时,昌都籍在玉树州的受灾群众共计800余户4000余人,遇难人数达到243人,失踪5人,重伤274人,轻伤155人。那曲地区巴青县1名群众在玉树灾区遇难,1名受重伤,5名轻伤。  西藏与青海相连,西藏昌都、那曲两地更毗邻青海玉树震区,因此青海玉树发生的7.1级地震,也给西藏昌都、那曲两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据官方统计,受玉树地震影响,昌都地区多处建筑出现不同程度裂缝或倾斜,包括农牧民住房270间、村委会6所、乡镇卫生院6所、学校7所110间、乡级电站3座、牲畜棚圈13个和4座寺庙。  据悉,西藏自治区责成昌都、那曲两地分别组成工作组负责安排好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并前往灾区协调处理遇难者善后事宜,向死难者家属发放慰问金。  据自治区政府介绍,目前,遇难者家属及受伤群众情绪稳定,当地社会秩序良好。  尽管自身也受灾,但在玉树地震发生后,西藏在第一时间派出了救援队赶赴灾区救灾,并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据统计,截至4月19日,西藏共向青海地震灾区派出救援人员377人,派出车辆71台 西藏共为玉树地震灾区捐赠或募捐资金818余万元,捐赠各类物资约320吨价值约520万元。
  • 国产地震预警技术与核心设备将出口印尼
    6月21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印尼西苏门答腊省地震预警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由该所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全套技术和核心设备将走出国门,成为地震多发国家印尼的首套地震预警系统。 预计于2014年底投入使用的这套地震预计系统,由成都高新减灾所、成都美幻科技承建,主要在西苏门答腊省省会巴东市周边,建设80个地震预警监测台站和预警中心,实现对西苏门答腊明打威群岛的全覆盖。项目共投资302万美元,具有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两项功能,未来双方还将运用该系统,进行地震学研究。 签约仪式上,成都高新减灾所还与印尼巴东州立大学代表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开展地震预警科研合作。
  • 广域实时精密定位系统捕获芦山地震信号
    北京时间4月20日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利用“广域实时精密定位系统”成功捕获芦山地震信号。图中显示的是四川天全GNSS观测站(SCTQ)在地震期间的水平运动曲线和水平运动速度曲线。该测站为“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观测站,位于震中的西部,距震中约33公里,观测站建设在基岩上,地震造成的最大振幅为2-3cm。  “广域实时精密定位系统”是“十一五”国家863计划支持完成的重点科研成果,该系统以广域差分和精密单点定位技术为基础,集成先进GNSS实时数据处理、互联网和卫星通信等技术,可实现全国范围厘米级到分米级的实时精密定位服务。该项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精密农业、交通运输、空中交通管理、国土资源调查、物联网、精确位置服务等重要领域,使其向信息化、服务型结构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
  • HORIBA(堀场)总部及生产基地未受地震影响
    HORIBA(堀场)3月16日发布公告,宣告了本次日本大地震对该公司的影响。  HORIBA在公告中表示,整个集团的员工无人在在地震中受伤,集团总部及日本生产基地没有受到地震影响,依旧照常营业。公司在日本东北部(Tohoku )和关东(Kanto)的销售办事处及服务站的设施遭到破坏,但相关系统已经修复,继续为客户服务。  该公司也表示:HORIBA集团将进一步确定此次地震对公司收入的影响,并会将结果通知各方。
  • 207名学生在地震中死亡 死亡率较小
    学生在帐篷内复课,第一堂上的是语文课 任珊珊、王鹤 摄  帐篷顶上积了五六厘米厚的雪,人们担心融化的雪水会渗入帐篷内,赶忙清理积雪。 本报特派玉树记者张强、曾向荣 摄  玉树重建程序启动 学生均有望获高考优惠政策  玉树重建程序已启动,玉树籍学生有望均获高考优惠政策,三江源保护有望写入国家重建规划。昨日,青海省5位厅局长齐聚玉树,举行高规格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  校外死亡学生占64.7%  昨日,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才让太首次发布学生伤亡情况。地震波及63所学校,共计22019名学生。经初步统计,地震中死亡207名学生。在死亡的207名学生中,校外死亡占64.7%。才让太表示,校舍质量较好,地震宣传和师生互助是学生死亡率较小的三大原因。  才让太表示,青海省教育厅正积极和国家教育部协商,玉树今年高考生有望获得高考优惠政策。学校将采取扩大、调整招生计划,通过定向招生,加分或降分录取等优惠政策,保证灾区考生能顺利考上大学。  救灾物资早期发放确有不均  地震发生后,不少玉树籍在西宁等地上学的高三学生也积极加入到救灾工作中。对于这部分受到影响的考生,才让太表示,高考优惠政策有望惠泽整个玉树籍考生,即使是在外地就学的玉树籍考生,也能享受相应政策。  青海省商务厅厅长何少民昨天表示,新玉树规划已经启动。  玉树籍的青海民政厅厅长更阳在新闻发布会上首度承认,“救灾物资早期发放过程中存在不均现象”,并承认“早期个别地区、个别发放点出现哄抢现象”。不过更阳表示,民政部门已经制定和完善救灾物资发放办法,在发放后期没有再出现类似问题,并欢迎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中山一院医疗队灾区救人  第二批正整装待发  广州日报讯 昨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该院积极响应抗震救灾,在4月15日凌晨,离玉树发生地震不足24小时,中山一院第一批赴青海救灾医疗队已急赴灾区,同时该院截至目前,职工捐款数额已逾十万元。  目前,中山一院正在紧锣密鼓组织第二批、第三批医疗队,并配备了充足的药品、器械等医疗物资,整装以待,随时出发。  民政部否认捐款   收取20%手续费  广州日报北京讯 从地震发生后一直到后续三个月,我们将采取每天给受灾群众发放10元钱和1斤粮的政策。”民政部新闻发言人、救灾司副司长庞陈敏昨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了灾民安置情况时这样表示。  庞陈敏还回应了关于“通过有关机构捐款要收取20%手续费”的报道,他表示,这是不可能的。有关社会组织和一些基金会,都会依法并依照相关章程开展救灾工作。  青海计划用5年  建设一个新玉树  广州日报西宁讯 青海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一个新玉树:确保3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再用2年时间,把玉树州首府建成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地区。这是记者昨日从青海省政府获悉的。
  • 川西地区首个微地震地面监测项目启动
    4月25日,由西南物探245队承担的“微地震地面监测”试验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川西地区进行的首个微地震地面监测项目。  该项目是针对新26#压裂作业进行的试验性监测项目,以详细了解井中压裂造成的微地震地面监测在新26#区域的适用性。  目前,该队已经完成对主要技术人员的微地震监测基本原理及操作方的系统培训工作和监测采集地震仪器的年检及道一致性检测工作,正进行野外点位实测及设备铺设工作。
  • 黑龙江防震“十三五”:10分钟完成仪器地震烈度速报
    11月8日,从《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印发实施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省政府批准同意,《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已正式发布实施。《规划》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全省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3分钟内完成地震自动速报,10分钟内完成仪器地震烈度速报,全省火山地震监测能力达到 0.5级。  加强监测组建区域监测台网  据介绍,黑龙江省有20余条活动断裂,40多个地震潜在震源区,一处深源地震区,两处火山区,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地质构造背景。近年来,我省及周边地区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和强有感地震,对我省造成了较大影响。《规划》针对我省中俄边境地区地震监测能力不足的现状,谋划了“中俄边境城市监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绥芬河市、抚远市、大兴安岭地区增加监测手段,开展数据共享,组建区域地震监测台网,提升地震监测能力。《规划》还针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薄弱的现状,制定“农村民居地震安全服务工程”,将全省28个贫困县与新兴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危房及棚户区改造等工程融合实施,加快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震后救援2小时内驰援灾区  《规划》设定了我省防震减灾总体发展目标,并分别明确了防震减灾工作中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个方面的详细指标。一是全省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 级,3分钟内完成地震自动速报,10分钟内完成仪器地震烈度速报,全省火山地震监测能力达到0.5级 二是完成我省依兰-舒兰、密山-敦化等主要活断裂基础探测。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100%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全省建成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50个,省级示范市县5个,示范学校50所。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宣传受众率达到70%以上 三是建成省级地震应急处置系统,重点监视区实现与省级处置系统联动。震后1小时内提供震灾快速评估结果,2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12小时内灾民得到基本生活安置。全社会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普及率达到70%。
  • 专家谈中国地震监测:不久的将来可做到至少1—15天前预测
    p  世界性科学难题究竟能否“破”/pp  纵观近十年,全球地震频发,6级以上强震相继出现在土耳其、海地、智利、尼泊尔,以及我国汶川、玉树、雅安等地。有网民说,地球犹如手机被调成“振动模式”。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雷军曾表示:我们必须承认最近几年地震确实比较活跃。/pp  震短期、临震预报是当今公认的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因此,通过研究地质结构、地壳形变、板块运动、地下流体等发现地震成因与机理,进而建立地震监测与预报体系的传统攻关模式,如雄关漫道难以逾越。/pp  “我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在研究中,我们绕开了对地震成因的研究,直接聚焦地震前兆信号。”2月7日,北京大学深圳地震监测预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安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明确地说。/pp  王新安说:“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地下巨大的能量活动过程,其中应会伴随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如电磁异常,通常是地下岩石受力变形至突然破裂释放的大量电磁扰动信号。在震中区及其附近更大区域,这类前兆信号都可能非常明显。”/pp  捕捉“地声”+“电磁扰动”信息/pp  历时5年,王新安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AETA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布设在地下或山洞内,捕捉“地声”和“电磁扰动”等地震前兆信息,恰似“地球听诊器”,记录地震活动前中后全过程,发现规律,进而预测地震。/pp  与传统体积庞大的监测仪器,如水位仪、地震仪、电磁波测量仪等相比,AETA由一组小巧轻便、设计精密的半导体传感器组成,其中电磁传感探头呈长筒状,长约1米、直径10厘米 地声传感探头形似飞碟圆盘般大小。/pp  中国地震局有关领导曾高度评价:AETA填补了宽频带电磁扰动和地声监测量的空白,以及易于安装和对环境要求不高的前兆观测仪器的空白。/pp  “未来至少在1—15天之前可预测地震”/pp  起初,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防震减灾局检测员林强并不看好AETA,而它分别在去年9月、10月青川的多次临震监测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他说,“在地震发生之前的十多天内,AETA对电磁扰动的捕捉很灵敏。我们正在将其与观测地壳形变的倾斜仪结合使用,测试映震效果。”/pp  过去的三年,在中国地震局、各省区市地震局与防震减灾局支持下,全国各地台站布设AETA近200台,主要集中覆盖川滇和首都圈,包括北京、河北、四川、云南、广东、台湾、西藏、甘肃、宁夏和陕西等。/pp  就在去年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第三天,王新安带着AETA火速赶到现场收集分析余震情况,大大提升监测系统的性能。台湾花莲发生地震时,虽然布设在深圳监测点相距有些远,但也感应到一定的信号。/pp  “如果今后各地布设监测点足够到位,像台湾花莲这样级别以上的地震,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做到至少在1—15天之前预测。”王新安充满信心地说。/p
  • 日本科研因地震遭受重创
    据《自然》网站报道,日本这次9.0级大地震造成日本许多科研基础设施和实验样品的损坏,给日本的科研带来很大打击。  受这次地震影响最严重的是日本东北大学,其所在城市仙台靠近地震震中。该校共有7座建筑遭受不同程度的毁坏,教研活动几乎完全中断,各种生活供应也十分紧张,其下属的原子分子材料科学高等研究机构(WPI-Advanced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Research),目前的设备损失估计已超过1250万美元,且还在上升。  远离震中、地处仙台南部的质子同步加速器设备J-PARC(Japan Proton Accelerator Research Complex)虽然幸运地躲过一劫,但因为供水中断和数台服务器毁坏,该加速器已经关闭。而位于筑波的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High-Energy Accelerator Research Organization)的光子工厂同步加速器却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此外,东京大学和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的一些机构则被迫减少供电,并关闭超级计算机等大型设施。  局势的混乱也使很多非日籍博士后和学生停止手头的科研任务,纷纷离开日本回国或者呆在宿舍。目前,日本政府正在考虑启动紧急资金用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重建工作。
  • 数字化次声监测或为地震监测提供新手段
    4月23日,记者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由该校&ldquo 长江学者&rdquo 教授许强所带领的滑坡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数字化次声监测仪,在20日早测试过程中意外捕捉到了芦山地震所产生的次声波信号。经分析,发现本次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到达该校的时间为08:02:52,较地震部门报道的主震起始时间延迟约6秒。  该仪器主要功能是探测岩石破裂过程中所释放出的次声波信号,并用于滑坡、崩塌的现场观测与早期预警研究。根据对芦山地震主震及多次余震的次声波监测数据逐个识别与分析,通过次声波最大振幅与地震震级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震震级与最大振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据此可直接通过次声波监测结果来估算地震震级。  许强表示,该团队将进一步利用芦山地震以后的余震监测数据,对地震震级和最大振幅关系式进行修正和完善,同时将次声波观测数据与地震监测数据进行深入系统的对比分析,试图从次声波中找到崩塌、滑坡、地震的早期识别标志。  地震发生时,除会产生沿固体介质(地壳)传播的地震波外,也会产生由空气传播的声波。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因次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性,且大气对其吸收很少,它可传播很远的距离。这一特点可用于远距离观测崩塌、滑坡、地震等岩石破裂现象,并实施早期预警。
  • 2013年MTS地震台STEX Pro软件用户培训
    2013年7月底,上海,烈日骄阳,如火如荼,为期三天的MTS地震台 STEX Pro软件用户培训在同济大学拉开了序幕,尽管酷暑难当,来自全国各地共计20名MTS地震台系统使用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地震台试验技术新应用。 本次培训旨在向MTS地震台用户提供新软件的操作培训,并搭建客户交流的平台。MTS 地震台试验高级应用工程师Tim Zappia先生回顾了MTS在地震台试验的发展及与世界著名土木结构试验机构的合作历程,并代表MTS感谢同济大学对本次培训的支持。来自同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广州大学的四位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运用MTS地震台进行土木结构试验的经验与心得。随后的两天时间里,MTS中国公司模拟试验咨询专家金峰先生介绍了MTS地震台迭代理论及方法、试验新工具STEX Pro软件的设置、数据采集、建模、仿真,并进行了实际上机演练。 7月31日下午,参加培训的各位用户参观了位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多功能振动台试验室。MTS系统公司于2007年6月中标并于同年12月份签订供货合同,向该实验室提供四台阵高保真地震模拟系统。多功能振动台试验室于2011年底完成试验室建设和设备安装。由两个实验区域组成,即多点振动台实验区域和地锚和反力墙实验区域:振动台系统具有4个6m x 4m 三自由度双向地震台,每个地震台可以在两条长度分别为30m和70m的地沟结构中任意移动、组合,试验总能力可以高达200吨,完成各种类型的桥梁、大型建筑结构件的抗震工程研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实验能力最强的振动台实验系统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四台联动地震台试验系统,将为桥梁工程、房屋和空间结构工程、地下结构工程和生命线工程提供一个世界领先的振动和地震模拟实验平台。自2012年底完成终验收后,已承接了一系列的国家级重点项目的试验,实现对重大桥梁工程地震灾变合理有效控制,提升我国重大桥梁工程防灾减灾能力。如今年三月份对泰州长江公路三塔双跨钢箱梁悬索桥进行的多塔连跨悬索结构地震反应试验。 试验室主管杨澄宇教授对MTS试验系统的高性能运作和完善高校的技术团队支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也将成为MTS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动力。2013年7月底,上海,烈日骄阳,如火如荼,为期三天的MTS地震台 STEX Pro软件用户培训在同济大学拉开了序幕,尽管酷暑难当,来自全国各地共计20名MTS地震台系统使用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地震台试验技术新应用。
  • 投资上亿元 上海将建国内最大地震实验台
    今年,上海将开建国内最大的地震实验台,整个实验室预计在2010年竣工。届时,桥梁等大型建筑的模型都可放置在实验台上,接受模拟地震波的检验。这是记者前天从第36期院士沙龙上获知的消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专家范立础院士透露,该实验室将落户嘉定,总投资为1亿元左右,它对本市和我国强震区建筑抗震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地震试验台也叫地震模拟振动台,实验台的四周装有多个油泵,只要让油泵振动,台面就会晃动起来,让台上的建筑模型受到“地震”的考验。科研人员输入地震波数据后,油泵的振动会根据各个数据在不同方向,以各种频率振动,从而使“地震”与输入的地震波吻合。范立础院士告诉记者,同济大学现拥有地震实验台,但规模还不够大,此次开建的国内最大地震实验台是教育部 “985”二期平台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实验台,整个实验室的投资在1亿元左右。科研人员可以在台上放置跨度很大的桥梁模型,把两个按比例缩小的主桥墩和两个辅桥墩分别设置在4个振动台上,随后制造各种破坏程度的“地震”,检测这座桥的抗震能力。  专家表示,通过地震实验台的模拟地震,可以找出大型建筑的设计弱点,让设计师强化相应结构,为本市和国内的大型工程加一道“抗震险”。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