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评估板

仪器信息网评估板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评估板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评估板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评估板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评估板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评估板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评估板相关的解决方案。

评估板相关的资讯

  • 日立应用|平板液晶电视中反射膜的光学评估
    液晶电视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光彩,几乎每家每户都在使用液晶电视获取信息或娱乐消遣。其中增亮膜、反射膜、扩散膜、导光板等是液晶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光光度计是检查光学组件特性的有利工具,今天我们重点介绍平板液晶电视中反射膜的评估。液晶模组内部结构液晶模组中的反射膜通过将光从导光板反射到正面来提高亮度。因此要求反射膜具有极好的反射特性,从而对光进行有效的利用。反射膜使用日立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H4150搭配5°绝对反射附件、积分球检测器评估液晶显示屏中的反射膜。实验测量了三种反射膜的反射率,结果如图4所示。5°绝对反射附件 三种反射膜的反射光谱各反射膜的光反射率光源:D65视角:2°结果表明,样品C有最高的反射率,可以更好的利用光,增加显示的亮度和效果。日立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H4150具有优异的平行光束特征,确保反射率和透过率的准确测定,大型样品仓和多种多样的附件,满足液晶模组中不同组件的评估。 UH4150公司介绍: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日立集团旗下日立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本公司秉承日立集团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始终追寻“简化客户的高科技工艺”的企业理念,通过与客户的协同创新,积极为教育、科研、工业等领域的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和优质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主要产品包括:各类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表面科学仪器和前处理设备,以及各类色谱、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广大的日立客户,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武汉、沈阳等十几个主要城市设立有分公司、办事处或联络处等分支机构,直接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专业优质的各类相关技术咨询、应用支持和售后技术服务,从而协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其目标,共创美好未来。
  • 已有近半“双一流”高校通过中期评估,有进有出是否真能实现?
    p   教育部明确表示过:双一流不搞终身制。当年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发布双一流实施办法的时候,也明确过:5年一个建设周期,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p p   本文认为,下一轮双一流评选,有进有出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调整的幅度绝不会很大。入选高校总数量可能会增加,保持不变或者减少的可能性不高。 /p p   哪些大学有可能跌出双一流?哪些大学又有可能跻身双一流呢? /p p   一、为什么不会大幅度调整 /p p   不会大幅度调整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文化,一个是学术。 /p p   所谓文化,是我们华夏文化一向以“和”为贵,奉行中庸。我们不善于,也不愿意把事情做狠做绝,在评选上更是如此。看看以往各个领域的评选和颁奖,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吧? /p p   所谓学术,是说学术需要时间来沉淀,需要资金来扶持,指望短短5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难度相当之高。大学整体和各个学科的建设,绝难速成,即便有巨大的资源之城,也很难短时间之内体现出很大的变化。 /p p   已经入选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相对都获得了更多的资源支撑,后发而先至的,注定不是多数! /p p   二、哪些大学容易被调整出双一流? /p p   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学方面,B类的六所大学要小心,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985大学,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新疆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三所大学,综合实力在42所大学明显偏弱,有可能成为被调整的对象。 /p p   还有一所大学,重庆大学也要小心,他的三个一流学科都是自定,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3个A类学科都是A-。 /p p   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方面,仅有一个学科入选,且学科为自定的大学,比如安徽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暨南大学等,要多留心。 /p p   此外一些整体学科评估水平不高的大学,也需要多小心,尤其是没有A类学科,也没有B+学科的,更要小心。 /p p   三,哪些大学可能进入双一流? /p p   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大学方面,A类不太可能有新大学进入,除非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三所大学在学科建设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从B类升到A类。 /p p   在B类的方面,有可能依然会以照顾偏远地区的大学为主,所以宁夏大学、内蒙古大学、贵州大学、石河子大学这些偏远的211工程大学,可能会有机会。 /p p   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方面,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比较好的结果的大学,自然机会比较大。比如,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南京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都被评为A+。 /p p   东北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沈阳药科大学的药学、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南京艺术学院和西安美术学院的美术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黑龙江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都被评为A。 /p p   此外还有26所拥有A-学科,并落选第一次双一流评选的大学,也是潜在的竞争者。 /p
  • 产品EMC设计分析与风险评估技术高级研修班培训通知
    产品EMC设计分析与风险评估技术高级研修班培训通知培训时间:2023年3月11日-12日 培训地点:北京主办单位:电子工业出版社 培训讲师:郑军奇课程背景:本课程基于“国家标准GB/T38659.1—2020 EMC风险评估 第1部分:电子电气设备”全面解读并传授EMC设计分析方法和风险评估技术。培训内容:EMC基础及风险评估技术;产品结构设计EMC分析方法;原理图和PCB的EMC分析方法;产品设计EMC风险评估技术。报名及缴费:详见海报页二维码。报到地点:北京市丰台区金家村288号华信大厦电子工业出版社。报到时间:2023年3月11日上午08:00。住宿安排:根据反馈的住宿信息表,由工作人员预定,费用自理。未尽事宜请与工作人员联系(联系人:牛平月15101124402)。课程背景本课程基于“国家标准GB/T38659.1—2020 EMC风险评估 第1部分:电子电气设备”全面解读并传授EMC设计分析方法和风险评估技术。本课程面向工程实践,以解决问题和理论解读作为最主要的授课目标,学员学习后不但能解决自己产品的EMC设计缺陷,还能举一反三,再次设计新的产品并达到良好的EMC效果。另外,课程也配合大量的EMC设计案例,通过EMC案例的分析,向学员介绍有关EMC的实用设计与诊断技术,减少设计人员在产品的设计与EMC问题诊断中误区。同时通过案例说明EMC设计原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EMC设计的精髓。培训中首创提出“EMC风险评估技术”,将EMC设计提高到方法论阶段,把零散的EMC设计技术点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EMC设计的套路,系统指导产品设计,并形成一种新的产品EMC合格评定方法。讲师资历郑军奇,EMC领域知名专家,全国无线电干扰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IEC/CISPR)副主席。郑军奇老师,知名EMC专家,EMC高级顾问,长期从事EMC理论与工程研究,具备丰富的EMC实践和工程经验。专注于各类医疗、民用、工业用、军用、汽车零部件产品的EMC标准、EMC测试设备、产品EMC设计方法、EMC测试方法、EMC诊断方法、EMC整改方法的研究。发表EMC相关论文数篇,拥有多项EMC专利。对于产品EMC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较深的造诣,研究成果涉及PCB、滤波、接地、屏蔽、接口电路等各个方面。他是“EMC设计风险评估法”的创始人,“风险评估法”首次将产品的EMC设计提升到了方法论阶段,被广大企业的研发部门所采纳。他又是专业的EMC讲师,数百场的EMC培训经验,受到企业与学员的高度评价,是中国EMC工程应用领域培训领跑者,培训实践性强、解析透彻、生动易懂是他培训的最大特点。同时,他也是: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IEC/CISPR)副主席;全国无线电干扰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秘书长;工信部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认证(NITE)讲师;IEC、ISO注册专家;CISPR/S/AHG3召集人。出版EMC专著有: 《电磁兼容(EMC)测试与案例分析》2006年;《产品EMC设计风险评估(分析)法》2008年;《电磁兼容(EMC)测试与案例分析 第二版》2010年;《电磁兼容(EMC)测试与案例分析 第三版》2018年;《EMC TEST AND CASE STUDY》英文版 2018;《EMC设计分析方法与风险评估技术》2020年。面向人群EMC设计工程师、EMC整改工程师、EMC认证工程师、硬件开发工程师、PCB LAYOUT工程师、开发部门主管、结构设计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品管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等。课程大纲EMC设计分析与风险评估技术3月11日09:0~12:00第一篇:EMC基础及风险评估技术3月11日14:00~17:00第二篇:产品结构设计EMC分析方法3月12日09:00~12:00第三篇:原理图和PCB的EMC分析方法3月11日14:00~17:00第四篇:产品设计EMC风险评估技术优质售后服务,提升培训效果参训学员或者企业在课程结束后,可以享受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电磁兼容技术方面优质售后服务,作为授课之补充,保证效果,达到学习目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技术问题解答】培训后一年内,如有课程相关技术问题,可通过电话、邮件联系我社,我们将第一时间协助解决;(二)【定期案例分享】分享不断,学习不断;(三)【技术交流群】加入技术交流群,与行业大咖零距离沟通;(四)【研讨会】免费的线上或者线下研讨会。
  • 内地与香港伙伴实验室评估3月启动
    1月20日,记者从科技部获悉:今年,内地与香港将进一步深化&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下的科技合作,并将于今年3月在港启动对12家2010年及以前成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的评估工作。   粤港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研究中心、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深圳分室&hellip &hellip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曹国英介绍,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伙伴实验室的建设加强了两地在基础科研领域的深层次合作与交流,截至目前,已与香港6所高校建设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伙伴实验室。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从2011年起,运用&ldquo 创新科技基金&rdquo 为每个实验室每年提供200万港币的支持,自2013&mdash 2014年度起,将年度资助额度提升到500万港币。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王艳认为,近年来,两地科技合作不断开拓新的形式,除了共建伙伴实验室进行基础科研的合作,两地还多次就重大疾病的防治与诊疗技术共同培训,未来将继续探索这种技术、文化共同交流的方式。   曹国英说,&ldquo 今年是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委员会成立的第十年,目前委员会已经召开过8次会议,在这一制度保障下,科技合作形式将更丰富。&rdquo   2013年6&mdash 7月,乘坐载人潜水器&ldquo 蛟龙&rdquo 号,香港浸会大学邱建文教授参与了南海实验性应用航次考察任务,执行了南海深部科学计划。&ldquo 说明香港科技逐步成为全国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rdquo 曹国英说。   邱建文仅是两地科技人才合作中的一员。&ldquo 十二五&rdquo 以来,已有来自香港的科技人员242人参与国家973、863、科技支撑、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科技计划的研究。   目前,香港机构和人员获得国家973计划立项共4项,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共7项,香港科研机构以在内地设立的分支机构直接申报国家973项目的方式,获得国家科研经费资助供给1.38亿人民币。   2010年,科技部认定&ldquo 深港产学研基地&rdquo 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这是深港创新圈合作计划成立的第一个实体运行机构,基地初步建立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吸引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科技成果来深圳转化。曹国英介绍说,目前,基地已累计孵化企业300多家。
  • 关于做好2021版农药残留限量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跟踪评估工作的通知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于2021年9月3日起正式实施。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关于做好2021版农药残留限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宣贯实施工作的通知》(农质标函〔2021〕131号)(附件1)要求,现开展GB 2763-2021标准实施情况跟踪评估,请相关单位和专家填写《农药残留国家标准跟踪评估意见反馈表》(附件2),于2021年11月1日之前反馈至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 联系人: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残留审评处)廖先骏;联系电话:010-59194078;邮箱:nyclbz@agri.gov.cn。附件1:关于做好2021版农药残留限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宣贯实施工作的通知.pdf2:农药残留国家标准跟踪评估意见反馈表.doc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 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 2021年9月30日
  • 第二届全国河湖健康评估培训班在深圳顺利召开
    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河湖等淡水水体是否健康、水质是否达到安全饮用标准日益受到我国的重视。为此,水利部研究中心于4月20日-21日在广东省深圳市特别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河湖健康评估培训班暨水生态文明技术与理论交流会。   本届会议就河湖健康评估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展开讲座,由水利部研究中心及国外的专家学者为培训班学员传授相关知识,借鉴并分享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河湖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   本次培训会议的热点议题之一:河湖生态系统中藻类及浮游动物的监测受到参会代表的关注。     迅数科技作为特邀企业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迅数科技工程师向参会专家与学员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浮游生物监测仪,耐心回答学员的提问,并与参会人员在仪器的功能及应用方面进行亲切交流。   迅数浮游生物监测仪与传统藻类和浮游动物监测方法的比较   浮游生物监测仪的性能与使用方法   如何对藻类与浮游动物进行有效分类鉴别及判定   浮游生物密度与丰度的测算     现场的功能演示,使迅数浮游生物监测仪博得了众多参会专家与学员的青睐,部分客户表达了一定的购买意向。曾经购买过迅数藻类和浮游动物监测产品的一位学员表示,迅数浮游生物监测仪器做得很好,使用起来很方便,简化了实验工序,特别适合缺少经验的初学者,将申请资金考虑再次购买。   与其他水环境领域在线检测仪器相比,迅数浮游生物监测仪独树一帜,填补了浮游生物研究中分类鉴定与计数环节缺乏实验仪器的空白,为实验工作者的日常监测提供了便利。迅数科技将励精图治,秉承以客户服务至上、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发展理念,为环境科学领域用户提供更为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
  • 不锈钢等离子清洗效果评估|钢板表面油脂污染情况检测方案表面残留油污检测仪
    不锈钢等离子清洗效果评估|钢板表面油脂污染情况检测方案测试说明客户:德国Relyon Plasma公司样品:不锈钢板测量设备:析塔清洁度仪FluoScan 3D污染物:福斯溶剂型防锈油Fuchs Anticorit MKR 4目标采用荧光法测量不锈钢表面污染情况,检查等离子清洗的效果及其影响参数。操作过程首先,将不锈钢板放在60°C的超声波清洗槽中,使用碱性清洗剂清洗15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彻底冲洗并干燥不锈钢板。随后,在不锈钢板上滴一滴Anticorit MKR 4防腐蚀油,并用实验室用布擦拭。然后,使用析塔FluoScan 3D清洁度检测仪,采用荧光法,高分辨率扫描钢板,检测钢板上的防腐蚀油分布。荧光法是一种对油膜厚度敏感的测量,测试结果以RFU(相对荧光单位)显示,RFU值越低,表面越干净。等离子清洗对于等离子体清洗,手持等离子体设置piezobrush® PZ3被连接到析塔SITA FluoScan 3D(自动检测清洁度的测试台)的移动轴上,使得可以通过自动化进行等离子清洗处理。piezobrush® PZ3在测试板上以编程的移动路径移动,同时等离子体以恒定的移动速度开启,并与钢板表面保持恒定的距离。为了说明速度(清洗时间)的影响,首先以2.5mm/s的速度进行处理,然后在清洗时间一半的位置上,以5mm/s的速度进行处理。测量结果图1:未清洗的不锈钢板上的荧光测量结果图2:等离子清洗后的不锈钢板上的荧光测量结果结论荧光测量的结果表明,使用等离子清洗的两个区域比钢板的其他部分干净很多。清洗时间越长,清洗效果越好。荧光法适用于在等离子清洗后轻松和快速地监测清洗结果,通过测量可以确定影响等离子清洗的参数,达到最佳的清洗效果,同时降低成本。使用析塔FluoScan 3D清洁度仪自动检测测量零件清洁度,高分辨率扫描零件,最终以图像化呈现零件污染程度不同的区域。析塔FluoScan 3D自动表面清洁度检测仪广泛运用在不同的清洗工艺(水基、溶剂、激光、等离子.....),可以灵活应用在实验室或生产车间。翁开尔是德国析塔中国独家代理商,欢迎致电咨询析塔自动清洁度检测系统。
  • GCC一般玩具符合性评估法规将于7月1日正式生效
    玩具符合性评估技术法规No. (BD 07070502)于2007年11月27日发布,并从2011年1月1日起在所有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国家中成为强制性标准,这些国家包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沙特阿拉伯、阿曼苏丹国、卡塔尔、科威特和也门。该玩具符合性评估法规将于2011年7月1日正式生效。   据悉,该项海湾玩具法规是基于欧洲玩具法规和评审程序而制定的。   至此,7月1日之后,当地玩具制造商或进口至任何GCC国家的玩具进口商必须符合GCC玩具法规的基本要求。同时,必须携带有GCC海湾conformity mark标识,以证明通过和合格评定程序。   为了获取conformity mark标识,玩具必须符合制造商符合性声明(SDoC),通过国内生产监控模块A,模型测试设计阶段的模块B,生产阶段评估模块C测试方法。   该conformity mark标识的图形为: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举办“材料理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培训班的通知
    关于举办“材料理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含理化检测、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能试验)” 培训班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负责人:   自1999年第二版ISO/IEC17025标准推出以来,测量不确定度立即成为国际性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不确定度的提出与应用完善和发展误差的概念,使不确定度成为象征测量准确度的重要标志,并且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表述更为科学,更为完整。此外不确定度的应用还为评判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不确定度的应用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进步。但是如何在实践中正确评估和报告不确定度,尤其是针对千差万别的不同专业领域,如何正确应用不确定度理论,已成为近年来国际实验室界和认可机构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我中心特举办“材料理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培训班,望各理化检测实验室积极委派人员参加学习。   一、培训内容:   1、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1)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   2)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及常用公式   3)最佳测量能力的概念   2、理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及步骤   1)理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的直接评定方法和综合评定法   2)理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3)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   4)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及表示   3、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区别及在评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1)金属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2)金属材料硬度试验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实例   3)金属材料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及最佳测量能力的评定   5、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滴定法反洗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实例   2)重量法分析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仪器分析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6、物理性能试验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   1)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测量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二、培训对象:   各行业从事理化检验、实验室认可、商检、计量、计量认证、计量确认、标准化、质量监督、质量认证等有关管理和技术人员 各实验室评审员及内审员,各大专院校理工科的专业师生等人员。   三、培训时间、地点、收费标准:   2011年07月27日-07月29日 上 海   2011年08月05日-08月07日 北 京   培训费(含资料费、证书、午餐费):1600元/人 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四、考核与发证:   经考试合格颁发“专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培训合格证书。   五、联系人:吴 伟   地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恒温楼410(培训中心办公室)   咨询电话:010-64525429   报名传真:010-64525430 监督电话:010-64525428   报名邮箱:china_nim@sina.com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   二○一一年六月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培训班报名回执表 单位名称 传真 通信地址 邮编 报名 人员 姓名 性别 部门/职务 参加班别 手机/电话 住宿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联系人:吴 伟 注:此回执复印有效,请尽快回传。
  • 中国碳收支有了自己的评估系统
    11月23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科考分队宣布,他们成功研发了完全自主的“贡嘎”(GONGGA)大气碳反演系统(以下简称“贡嘎”系统)。这是“全球碳计划”2022年全球碳收支报告首轮脱颖而出的大气反演系统。  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全球碳收支评估中的角色,由数据贡献者向大气反演领域引领者转变。  专家表示,“贡嘎”系统作为首个获得“全球碳计划”认证的我国完全自主的碳收支综合评估系统,扭转了我们对全球及中国碳收支评估依赖国外反演系统的局面,增强了我国在碳收支评估和气候谈判中的话语权。  用自己的模型说清“碳收支”  “全球碳循环有两个关键科学问题:一是碳汇分布在哪儿,二是碳汇如何发生。”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简称青藏所)研究员朴世龙指出,准确回答这两大问题,有助于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和机制,更有助于制定碳补偿和减缓政策。  基于这一背景,2001年,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联合发起了“全球碳计划”,旨在对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全球收支进行评估,以期解决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的问题。  自2007年起,“全球碳计划”开始发布全球碳收支年度报告。项目组将国际上各研究团队提交的反演结果与全球40多个基准站点观测的大气二氧化碳年增长率进行对比,并用基于洲际飞机的高空独立观测加以验证,达到精度要求后方可入选全球碳收支年度报告。其成果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第六次评估报告以及国际气候变化政策制定的科学基础。  朴世龙介绍,传统全球陆地碳汇估算方法以野外调查为主,探测量少,难以捕捉到碳汇年际连续变化,更重要的是,缺乏“unhealthy(不健康)”生态系统碳源汇的监测。20世纪90年代中期,科学家研发了更为先进的“大气碳反演系统”。  “贡嘎”系统研发骨干、青藏所研究员田向军介绍,大气碳反演系统是基于大气传输模式模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清单估算自然碳汇的重要手段,能够实时估算全球和区域尺度陆地与海洋碳通量大小、评估全球碳收支。  “我们早期利用国外的模型估算我国生态系统碳汇量。几年前,美国模型估算碳汇量结果比英国模型估算结果减少了50%左右,误差非常大。”朴世龙说,我国科学家过去在“全球碳计划”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基础数据的贡献者,尚未拥有自主研发的碳收支评估模式,因而限制了在全球碳收支报告以及气候政策制定中的话语权。  在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支持下,朴世龙带领的“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科考分队开始研发自主大气碳反演系统,期望用我们自己的数据、方法和模型,说清楚我们自己的碳收支。  “我们不仅要做全球尺度的二氧化碳源汇评估,而且希望通过更高精度观测数据了解青藏高原碳源汇,为我国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国际影响力。”朴世龙说。  自主系统“牛”在哪儿  “取名为‘贡嘎’,就是为了与青藏高原科考更为贴近。”田向军说。  “贡嘎”系统在“天河”超级计算机上部署运行并得出数据,经“全球碳计划”独立评估验证,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观测的大气二氧化碳增长率相比,其反演结果和观测之间的均方根误差最小。  与国际其他反演系统相比,“贡嘎”系统有三大优势和特点。  田向军表示,首先,“贡嘎”系统所采用的NLS-4DVar是本年度全球碳收支评估所有大气碳反演系统中唯一兼具集合与四维变分方法优势的系统。其次,系统设计了独创性双通道优化框架,实现二氧化碳通量与浓度误差的有效分离、联合同化,确保系统的反演精度。再次,系统可灵活转化为国产碳卫星验证平台,贯通碳卫星设计、发射与应用的全流程技术链条,可实现碳卫星载荷指标与“贡嘎”系统反演精度的有效联动。  “贡嘎”系统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充分认可。11月11日,“全球碳计划”发布了《全球碳收支2022》报告,中国、法国、荷兰、日本等国的大气碳反演系统贡献了陆地和海洋碳汇的全球分布数据。其中,“贡嘎”系统成为首轮入选的4个先进国际系统之一。  “全球碳计划”执行主席Josep Canadell指出,“贡嘎”系统为本年度碳收支计算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科考队还利用“贡嘎”系统,提出了优化、经济布设观测站点的思路,为建立温室气体综合观测平台以实现青藏高原碳收支准确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贡嘎”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田向军介绍,团队将在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支持下,基于“贡嘎”系统兼容性设计,构建全球-全国-高原“贡嘎”多要素(二氧化碳和甲烷)反演体系,包括构建区域“贡嘎”系统、聚焦青藏高原碳汇评估,同时利用区域“贡嘎”系统开展全国自然碳汇综合评估,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全球碳收支评估,增强中国系统与中国数据的国际影响力。  2023年,“贡嘎”系统将第一次在全球碳收支盘点中发出“中国声音”,为我国进行“碳中和”核算和国际气候履约谈判提供有力的科学工具与数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础科学板块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后评估会议召开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板块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后评估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对2018年及以前基础科学领域准予结题的8个项目进行了评估。自然科学基金委谢心澄副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数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董国轩研究员、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杨俊林研究员、地球科学部常务副主任于晟研究员出席会议。评估专家组由来自数理、化学、地球科学等研究领域的18位专家组成。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谢心澄副主任介绍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定位,即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资助对促进科学发展、探索自然规律和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与核心部件的研制。强调了本次后评估会议要重点考察项目的研究成果与科学贡献、运行使用与开放共享、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情况。自然科学基金委也将根据本次评估结果,针对相关人员再次申请仪器类项目、推进重大科研仪器工程化以及开展后续支持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  基础科学板块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后评估工作背景、工作流程、前期会议准备及项目后评估现场考察等相关情况,并说明了本次后评估会议的安排和要求。  专家组认真查阅了会议材料,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研究报告和现场考察专家组仪器运行状况的现场考察报告,并进行了提问和讨论。通过对每个项目进行打分评议,确定了评估等级,并给出了评估意见,顺利完成后评估工作。会议进一步听取了专家组对仪器项目后评估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会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板块主办,是首次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开展后评估。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与政策局、数理科学部、化学科学部、地球科学部、科学传播与成果转化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 探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011年10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建,媒体评论认为,该机构的出现填补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领域长期缺乏专业技术机构造成的空白。至今已运行近十个月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究竟对哪些重大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评估?如再遇到类似“三聚氰胺”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如何及时提供评估报告?能否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并发出预警?日前,本刊记者探访了位于潘家园南里七号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人透露,中心成立以来,正试图实现各种层面的期待,不仅要成为独立的食品安全权威技术支持机构,也要作为中央编办批准的第一家理事会管理模式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迈出突破性的一步。   确定优先评估项目   评估无疑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首要任务。所谓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食品中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评估是复杂的系统,不是短时间内能赶出来的。鉴于这种复杂性,评估报告的完成不是一次性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君石告诉记者。   中心对复杂性带来的挑战还是有底气的。中心研究员严卫星告诉记者,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目前的主力人员中,约150人都是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直接划拨过来,是有经验的专业人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是国内最早从事食品安全研究的科研机构。从“苏丹红事件”开始,该所自发做了第一份较为系统的评估报告,积攒了科研实力。   201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成立后,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开始有计划地展开。因为委员都是兼职,一年最多开两次会,评估的具体任务包括收集数据、撰写报告全都落在了秘书处头上,而秘书处就设在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庞杂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任务,让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这支队伍得到锻炼,2011年10月,这支队伍全部移入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拓展力量的同时,也迎来超出以往的任务量。   “中心在每年年初都会确定本年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优先项目。这些项目由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部门以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委员提出。中心随后针对每一个评估任务成立专门工作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宁告诉记者。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成立后,优先评估项目共有12项,其中已完成的有4项,有8项正在进行中。这些都是常规的、需要长时间系统去研究的评估任务。目前,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正在实施的优先评估项目包括:铝、反式脂肪酸、重金属铅、镉的膳食暴露评估。这些评估结果,将为修订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以及食品安全监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灭火”也需要时间   常规之外,更多的则是应急评估。有时因为突发事件出现,中心就需要立刻着手评估来回应社会关切。“这种评估往往没有可依据的数据,必须现做,而且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有点类似灭火。”李宁说。   中心最近一次大型“灭火”行动当属“苏泊尔锅锰超标事件”。2012年2月16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播出苏泊尔品牌一些不锈钢锅的锰含量比国家标准高出近4倍,可能引发人体锰中毒。事件刚曝光,李宁就接到弟媳妇打来的电话:“苏泊尔锅还能用吗?”李宁去医院看牙,遇到熟悉的主治医生,第一句话也是同样的问题。   2月24日,李宁所在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给出了评估结果。不少公众在网络上留言抱怨评估结果等了一周多,速度太慢。而李宁说,其实背后的评估过程已经是以惊人的速度推进了。   央视报道次日,中心理化部的实验人员鲁杰接到不锈钢炊具锰迁移量的检测任务。2月19日一早,她与其他11位实验人员兵分三路赶赴北京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搜寻各种高端、低端的不锈钢炊具,半天时间,将40种品牌的炊具带回了实验室。   应急评估要求“结果出来越快越好”。当天下午,针对不锈钢炊具锰迁移量的浸泡实验有序展开。在极端条件下,加入4%的冰醋酸将炊具煮至100摄氏度,之后再浸泡过夜并进行测定。鲁杰告诉记者,因整个评估时间紧而任务重大,需要实验员24小时连轴转。   日夜不停地实验了4天后,2月22日,40种样品全部检测完毕,得出第一批用于评估的数据。鲁杰说,应急评估的特点是“数据出一批就立即上报一批”,这次应急评估前后共有三批数据,市场上主要品牌的不锈钢炊具锰迁移量基本摸清。   鲁杰说自己非常理解公众的焦急心情,但即使是灭火般的应急评估,也需要相应的时间来获得数据。“消费者到底通过不锈钢炊具吃了多少锰,必须用实验数据说话。”   从闭门研究到主动解释   让食品风险评估中心颇为头疼的一件事就是评估结果如何与社会沟通。作为权威的专业机构,发布的结果是有说服力的,但食品安全领域复杂而专业的知识构成,如果不能准确、有效地传递,很容易造成社会误解。   2012年7月6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为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发布新标准:今后液态婴儿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0.15mg/kg。《法制晚报》等媒体经对比指出,中国的(三聚氰胺)标准比这一国际标准宽松6倍。3天后,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首先报道的媒体对于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稿件出现了翻译上的错误,导致了社会误读。实际上,三聚氰胺新的国际标准,并非对原有标准数值的改变,而是明确了液态婴儿配方食品中的规定。我国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规定,与上述国际标准是一致的。   虽然解释及时公布,但有关标准宽松的争议仍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此次三聚氰胺国际标准的发布本来没有任何问题,国内已参照这个在做,国际法典只是用了另一种表达方式。”严卫星说,之所以发生误读,不能全怪媒体,也得怪专业机构没有主动、积极地与媒体和公众交流,没有将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传播给大众。   曾埋首于实验室的食品安全研究人员,进入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后,逐步意识到“风险交流”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性。“过去,一瓶矿泉水合不合格,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专业问题,现在才发现它是一个社会属性很强的问题。尤其在传媒发达的年代,食品安全问题能迅速发酵为社会事件,中心必须学会团结社会的力量来应对食品安全舆论事件。”严卫星说。   应对食品安全舆论事件的过程中,中心试着通过对事件科学的解读,把有关的食品安全知识传递给公众。“虽然在现有框架下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的传递还有所限制,但中心正力图使其‘独立的专业技术机构’的定位更加清晰。”李宁说。   目前,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已准备将“风险交流”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以保证“对外沟通能力”能够跟上需要,中心为此专门建立了舆情研判工作小组会议制度。   严卫星介绍说,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现已形成定期收集、跟踪、分析食品安全信息的机制。根据这些信息,中心一方面会向政府部门提交相关报告,同时针对社会层面了解不足的信息组织专题活动,与媒体、公众保持沟通,这就是“风险交流会”。   200人的编制下人手不足   中心目前的编制架构是200人,在成立之初,这样的编制人数曾被不少舆论评价认为是中央编办在编制基本冻结下给出的破例待遇。但是在严卫星看来,“从专业角度说,200人的编制相对中心的实际运作还是给少了。写中心建设方案报告的时候,保守地写了500人的编制。要知道,德国8000万人口,德国风险评估研究所却有700人的编制,而且这700人只做风险评估,如此,它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就非常深入。”   在中央编办印发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建方案”中,记者发现,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并不仅仅负责评估,它的职责还包括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交流等职能。除了上述职责,食品风险评估中心还承担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按照200人的架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负责“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的有30人左右,而这30人承担的是5000多个食品安全标准的清理、整合。   2012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加快速度,将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标准和食品行业标准,变成一套具有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单是标准清理、整合就是一个庞大的工作体系。当初设计组建方案的时候,曾建议食品安全标准单独设立一个机构,编制在100人左右。”严卫星说,这100人还不是负责制定标准的人,只是参与标准的技术管理。简而言之,就是标准发布以后,做跟踪评价。   过去,国内针对食品安全标准五年回顾一次,修订一次,社会舆论基本没有太多评价。现在的形势要求更系统地跟踪、总结已经发布的食品安全标准:能否适应健康需求?可行性如何?还要研究与国际标准间的关系。   “如果总是没有精力系统地跟踪一些事情,科学评估的发展就会带来一些问题。”严卫星说,作为提供科学依据的机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除了完成各种应急任务,也要致力于长远的食品安全科学研究,否则就不能掌握最新动态,不能为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现实是,应急任务已经让中心忙得晕头转向。”李宁也认为,评估中心确实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放在系统研究上,积累相当多的数据,特别是现在有很多新的资源、新的技术需要去掌握、去评估。   我国的食品安全系统研究基础比较薄弱,这已经成为摆在桌面上的问题。李宁坦言,目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基础数据缺乏,家底不清,居民膳食消费的数据远远不够。   严卫星说,关于营养调查的数据,国内现在掌握的是大米、面粉等初级农产品大宗的消费量,但是,普通公众吃得更多的是加工食品,比如汉堡,如果汉堡里加了某种物质,得先了解汉堡的消费量,才能知道给健康带来的影响,“而我们对加工食品的消费量并不掌握”。   即使是初级农产品大宗的消费量,也没有及时更新,目前能够使用的还是2002年的数据,也就是十年前的数据。值得欣慰的是,相关数据的新一轮调查已开始,结果还没出来。   作为一线实验人员,鲁杰深知,评估工作到目前为止还只是粗线条的,并没有区分那么细致。“评估里面有那么多污染物,有细菌的、有病毒的,化学里面分有机的、无机的。现在区分不了那么细,没那么多人手,负责评估的人目前还不足20人。”   “资源共享”不是技术难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成立之初还有一个特别身份:中央编办批准的第一家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并以理事会的模式运作。   “2011年,中央编办主动提出要建评估中心,各部门报告都没有上去,中央编办就编制出了组建方案,要求卫生部来牵头组建评估中心,这是少有的。”严卫星透露。   中国的食品安全领域一直是多部门管理的体制,按照以往的做法,每个相关部门下面都会成立一个食品安全机构,但是,在中央编办的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组建方案中,记者看到这样的一条:“其他相关部门不得再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中央编办的思路是,长期以来在食品安全评估领域内的资源相当有限,且有限的资源没有形成合力,新成立的这个机构应为所有部门服务,体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整体性。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刘金峰告诉记者,理事会的体制目标主要是保持评估中心的公益性和资源的广泛性,“资源整合”是此番改革试点的关键目标。   资源整合的首要对象就是理事单位。在理事会名单中,卫生部作为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的理事长单位,食品安全办、农业部为副理事长单位,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作为理事单位。“评估中心需要把广泛的食品安全相关信息汇集起来,其中并不仅仅是卫生口的信息,农业也有相关检测,比如农药残留,质检也有,工商也有。”刘金峰说。   中心试图实现理事会成员单位的信息共享,发布不久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里也明确指出,将依托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但是,信息系统的共享目前还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严卫星说,因为部门的数据不一定符合评估的需要,很多数据标准的技术问题还有待沟通。在刘金峰看来,资源共享目前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问题主要出于各部门对部门利益的考虑及其他一些顾虑,“这都属于体制性的干扰,不是技术上的难题”。   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章程明确规定,理事成员单位有义务共享资源。但章程并不具有强制性约束力,执行起来仍有难度。“这种义务毕竟和部门利益没有关系,可能需要国务院食安办这样的机构出面协调,行政干预或规定成法定职责。”刘金峰说。 纠结于“资源共享”难题的同时,中心还面临着更大的困扰:在理事会的体制下,事业单位改革成法人治理结构到底怎么改?在法人治理结构的探索上,中心目前并没有新的进展。   早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之初,有关人士就曾有过担心,也曾向中央编办提出:食品安全任务这么重,能否不把这个机构作为体制改革试点。中央编办的答复是:任务再重,还是要去探索经验。因而,这个机构也就被赋予了双重意义。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
    2011年10月13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北京举办成立仪式。卫生部部长陈竺出席仪式并讲话。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国务院副秘书长、食品安全办主任张勇,食品安全办副主任、评估中心副理事长刘佩智,中央编办副主任张崇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工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边振甲、粮食局副局长任正晓出席仪式。卫生部副部长、评估中心理事长陈啸宏主持仪式。   陈竺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自2010年起全面实施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制定实施了风险监测评估相关制度,完成了一系列应急和常规风险评估任务。这些工作在科学评价食品安全形势、妥善处置食品安全事件,以及发布预警信息、制定清理标准、公众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竺强调,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是实现食品安全“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国务院事业单位改革跨出的关键一步。评估中心要按照中央编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建方案》和章程的规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切实发挥好食品安全核心技术支撑作用。   一是全面履行职责,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认真做好风险评估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等工作,积极参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制定、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信息分析等监测相关技术工作。主动研究分析食品安全风险趋势和规律,全面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相关科学研究和培训工作。   二是加强机构建设,不断提升工作能力。要注重评估中心内部科学管理,提高协调配合能力,注重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抓住“十二五”规划契机,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技术条件。   三是勇于进取,大胆创新。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专家的作用,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科学决策,努力提高政府食品安全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陈竺、张茅、张勇、张崇和共同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揭牌。刘佩智为评估中心主任刘金峰颁发了聘书。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评估中心理事会全体理事,以及评估中心筹建工作组的同志参加仪式。
  • 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开始评估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   “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机构创新和服务能力均有较大提高。全面调查采集农业科研机构相关信息,系统分析我国农业科研资源的布局、结构和质量,科学评估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对于促进农业科技宏观决策、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事业持续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面了解“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水平、科技服务能力和科技队伍的发展情况,决定开展“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全面调查了解全国农业科研机构中科研人员的数量和结构,深入分析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基础和条件,准确反映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活动及成果产出情况,科学评估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个体和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服务农业能力,系统总结宣传各地在农业科技创新和管理中的经验和做法。   二、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这次评估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有关部门和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相互协调配合,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评估工作由我部科技教育司负责组织,科技发展中心负责具体实施,科技教育司和科技发展中心共同成立“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能力综合评估工作组,负责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评估指标的制订、调查表设计、人员培训及数据分析等事宜。各省(区、市)的农业科研机构评估组织工作和报送数据审核工作原则上由省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科教处牵头负责,各参与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部属“三院”的评估组织工作和报送数据的审核工作由院科技局(处)负责。   为便于工作联系,请各省(区、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科教处、部属“三院”科技局(处)于6月10日前将联系人名单(见附表)传真或发电子邮件至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办公室。   (二)开展人员培训   评估工作组将组织对各省(区、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科教处、部属“三院”联系人以及各省农科院科技处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培训结束后,各省(区、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科教处和部属“三院”科技局(处)要迅速开展对本省、本院各参评单位填报评估调查表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评估数据采集工作顺利进行。   (三)做好数据填报   这次农业科研机构评估范围为全国地(市)以上独立运行的科研实体(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院),包括种植、畜牧、渔业、农垦、农机、兽医、信息情报、测试标准等专业领域的科研单位。数据采集以研究所(中心、院)为单位进行,由专人负责填报(纸质和电子稿同时报送)。统计范围为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要求,准确、及时地填好《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调查表》(可在农业科教信息网下载,网址:www.stee.agri.gov.cn)。   (四)确保时间进度   这次评估工作于2011年5月启动。具体时间进度为:   1.筹备启动阶段。时间为5月初至6月上旬,设计评估调查表、制定评估指标、印发评估工作通知,报送各地、部属“三院”联系人。   2.人员培训阶段。时间为6月中旬,对各省、部属院联系人和各省农科院科技处人员开展集中培训。   3.数据采集与上报阶段。时间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各科研机构填报、审核数据 7月上旬各省、部属“三院”上报数据。   4.数据汇总和分析阶段。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底,汇总、分析和处理数据,8月底前完成评估结果报告。   5.工作总结和结果发布阶段。时间为9月上旬,总结评估工作,公布评估结果。   联 系 人:蔡彦虹 李仕宝   联系电话:010-59199399,59199373   传真:010-59199374   E-mail: caiyanhong@agri.gov.cn或lishibao@agri.gov.cn   附: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联系人名单 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联系人名单 姓名 单位 职务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E-Mail   填报人:   注:本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科教处、部属“三院”科技局(处)通过传真或E-Mail报送。
  • 我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WHO评估
    3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京召开“中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WHO评估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博士、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专家拉奥里贝尔加比博士出席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省会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设立分会场。   世界卫生组织(WHO) 专家贝尔加比博士在会上宣布:“中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了WHO的评估。中国企业可以就自己生产的疫苗向WHO申请预认证。”此次评估的顺利通过证明我国疫苗监管体系达到国际标准,也开启了我国疫苗产品走向世界的大门。   “我们衷心祝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取得这一重要成就”,WHO驻华代表蓝睿明博士表示:“它肯定了中国的监管部门有能力确保入市疫苗都是质量可靠的疫苗。”   为迎接此次评估,自2009年7月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统一制定“路线图”,周密组织,切实推进此项工作。在各个关键环节全面完善疫苗质量管理体系,指导企业加强疫苗生产质量管理,积极修订和发布新版GMP,为顺利通过评估奠定了基础,全面而且出色地展示了我国药品监管的水平和形象。   2010年12月13日至17日,WHO启动了为期5天的正式评估。来自WHO总部、WHO驻华代表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法国健康食品卫生局等机构的评估专家,对我国疫苗国家监管体系进行了全面评估,同时分组到上海、江苏、河北等地,对上市后监管包括接种后异常反应监测、临床试验监管等工作,开展了深入、细致、严格的检查。评估结果显示,有2个板块获得满分,另外5个板块的成绩也很优秀,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监管体系标准。   通过WHO的评估,也为我国疫苗产业做大做强、提升产业竞争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了重要一步。我国是疫苗生产大国,现有疫苗生产企业30 余家,年生产能力达到近10亿剂,居世界前列。通过WHO评估,意味着我国疫苗企业从此可以申请WHO的预认证,其通过预认证的产品有可能进入联合国疫苗采购计划,或者获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认可而采购。日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邀请WHO专家,对申请预认证的企业开展前期培训指导,支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贝尔加比博士表示:“中国在一两年中有可能会成为平价疫苗的主要供应国之一,而且中国的疫苗出口,无疑将对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免疫规划工作作出贡献。”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邵明立、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在会上讲话,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疾控中心、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代表发言。 中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评估总结电视电话会现场   相关链接:   我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WHO评估背景资料   3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北京宣布,我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了WHO的评估。WHO开展的疫苗国家监管体系评估,是WHO对一个国家疫苗的监管机构或体系的职能评估。评估的顺利通过证明了我国疫苗监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同时也为我国疫苗生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国家疫苗监管体系通过WHO评估,是疫苗生产企业申请WHO预认证,参与疫苗国际招标采购的前提。通过WHO的评估,意味着中国疫苗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有了更好的平台,将以安全可靠的疫苗产品为世界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标志着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和医药卫生事业向国际先进水平迈出了新的步伐,为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赢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评估:88个关键性指标“一票否决”   疫苗国家监管体系评估涵盖了疫苗监管的全过程,涉及到所有参与国家疫苗监管的机构,包括药品监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检验机构等。   WHO评估内容包括7个板块(1个监管体系6项职能):国家监管体系、上市许可工作、上市后监管包括接种后异常反应监测、批签发、实验室管理、监管检查、临床试验监管,覆盖了从疫苗研发到使用的各个环节。7个板块下共设置183个分指标,其中关键性分指标88个。   WHO规定,只有88个关键性分指标全部通过,而且其他非关键性指标半数以上通过,才能通过评估。也就是说,88个关键性分指标如果有一项不能通过,将被“一票否决”。在评估指标中,所有内容都围绕一个核心问题:监管体系是否规范,能否保障疫苗产品的安全、有效。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自2009年7月统筹计划安排评估至2010年12月13日正式接受WHO的评估,期间开展了一系列周密组织和切实推进工作。在各个关键环节全面完善疫苗质量管理体系,指导企业加强疫苗生产质量管理,积极修订和发布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为顺利通过评估奠定了基础,全面而且出色地展示了我国药品监管的水平和形象。   2010年12月13日~17日,WHO启动了为期5天的正式评估。来自WHO总部、WHO驻华代表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法国健康食品卫生局等机构的评估专家,对我国疫苗国家监管体系进行了全面评估,同时分组到上海、江苏、河北等地,对上市后监管包括预防免疫接种后的异常反应监测、临床试验监管等工作,开展了深入、细致、严格的检查。   评估结果显示,有2个板块获得满分,另外5个板块的成绩也很优秀,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监管体系标准。这表明我国可以很好地保证预防接种安全,世界各国完全可以放心采购和使用我国疫苗。   监管:5大环节多管齐下   近年来,国家药品监管部门一直高度重视疫苗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结合监管工作的需要,从5大环节入手,先后采取强化疫苗监管的措施,为保证疫苗的安全、有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严格技术标准,规范审评审批,从源头确保疫苗质量安全。在技术标准方面,我国疫苗的质量标准总体上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及WHO相一致,有些品种的部分安全性指标比国外还要严格,如杂质残留的标准和相关检验项目设定等。在审评审批方面,采取了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完成临床试验申请生产注册后,采取技术审评、生产现场检查与样品复核检定三合一的方式进行。   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我国坚持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通过科技攻关在研发环节发挥关键作用,使国产疫苗在全球率先上市,为我国甲流防控工作赢得了先机,也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2010年7月,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访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高度赞扬了我国为全球防控甲流做出的突出贡献。   第二,实行批签发制度,对上市或进口疫苗进行强制性检验、审核,检验不合格或者审核不被批准者不得上市或者进口。批签发制度是国际上对生物制品管理的通行做法,是WHO要求各国政府对疫苗实行监管的职能之一。我国自2001年开始试行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2006年1 月起对所有预防用的上市疫苗全部实行批签发管理。   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生物制品检定首席专家王军志介绍,我国目前采取的批签发模式不仅对企业生产和检定记录进行审核,而且也对关键项目进行实验室检验,对保障疫苗质量和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共签发40个生产企业(国内32家、国外8家)生产的51个品种疫苗、近5000批,约9亿多人份疫苗。   第三,强化生产环节监管,保证疫苗质量。自2007年起,将疫苗类产品纳入高风险产品重点监管,每年均以跟踪检查方式对疫苗生产企业进行生产现场的监督检查。同时,将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生产企业作为首批重点监管的企业,自2007年3月起实施派驻监督员制度。 2008年,疫苗类产品等高风险类产品作为首批药品品种之一,率先纳入药品电子监管码管理系统,实施了“一品一码”的药品电子监管码管理。2009年起,疫苗生产企业全面实施质量受权人制度,进一步强化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今年3月1日起,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将正式施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制定了新版药品GMP实施步骤,对疫苗生产提出如下要求:一是自2011年3月1日起,凡新建疫苗生产企业、疫苗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车间均应符合新版药品GMP要求。现有疫苗的生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二是要求疫苗生产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配备必要的质量管理人员 建立和更新各类管理软件并验证和试运行,并组织开展企业员工的培训。三是要求企业在实施新版GMP开展软、硬件技术改造的同时,加强对在产疫苗产品生产及质量的管理,确保上市疫苗的质量安全。   第四、加强规范和要求,强化经营环节监管。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专门制定了《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强化疫苗储存和运输监管工作做出明确规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抽验检查,对市场流通的疫苗进行严格监管。   第五,加强上市后监管,保证疫苗使用安全。2005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范围等做了明确规定。2010年6月,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发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监测报告、调查诊断、数据分析和利用、反应的处置等从技术上提出了明确要求,为系统开展我国AEFI监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表示,卫生部门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还建立起共享的“全国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监测能力和质量。特别是在2009~2010年度全国甲流疫苗预防接种和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该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监测也进一步证实了甲流疫苗和麻疹疫苗的安全性。   机遇:疫苗产业瞄准国际市场   此次评估也为我国疫苗生产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契机。   我国是疫苗生产大国。现有疫苗生产企业30余家,年生产能力达到近10亿剂,居世界前列。其中,部分疫苗的研发生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满足了国内卫生防疫的需要,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为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较齐全的生产品种,WHO对我国疫苗生产一直十分关注,期待我国能为世界疾病预防,尤其是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疾病预防接种提供产品支持。目前,我国虽然是疫苗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出口大国,只有部分企业少量的单一品种,以赠送的方式或者国家间单一贸易的方式出口。通过WHO评估,意味着我国疫苗企业从此可以申请WHO的预认证,其通过预认证的产品有可能进入联合国疫苗采购计划,或者获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认可而采购。通过WHO的评估,为我国疫苗走向世界,为我国疫苗产业做大做强、提升产业竞争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了重要一步。   目标:推动药品监管再上新台阶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邵明立表示,疫苗国家监管体系顺利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给我们以极大鼓舞,增强了接受国际检验的信心和勇气。希望大家以此为起点,在加快完善药品监管体系、积极促进医药产业国际化上,眼光放得更长远些,步子迈得更大些。   邵明立表示,此次评估中,WHO充分肯定了我国疫苗监管体系取得的明显进步,同时也对下一步如何完善监管体系、严格监管规范、提升安全水平,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认真对照WHO的标准要求,以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为目标,毫不松懈地加强疫苗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疫苗安全保障水平。   此次通过评估,为疫苗生产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机遇。监管部门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疫苗生产企业,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积极主动申请WHO预认证。鼓励企业按照WHO的要求,加大科研投入,认真完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保障水平,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通过“走出去”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培育和提升我国疫苗企业“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邀请WHO 专家,对申请预认证的企业开展前期培训指导,支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以此次评估工作为基础,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大与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不断完善药品监管制度和管理规范。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及时引进国外高端检验检测、监测评价的技术方法和设施设备,努力提高药品审评审批、检验检测、标准提高的能力和水平。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为完成“十二五”监管发展目标提供宝贵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 你的化妆品安全吗?——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估指南
    随着化妆品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安全性。作为化妆品的“灵魂”,原料的安全性更是重中之重。那么,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估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原料的安全性?哪些因素会影响评估结果?本文将为您解答,揭开化妆品安全评估的神秘面纱。问题1: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估如何使用国际权威化妆品安全评估机构的结论?答:根据中检院发布的《化妆品原料数据使用指南》,选择欧盟消费者委员会(SCCS)、美国化妆品原料评价委员会(CIR)以及其他国际权威化妆品安全评估机构已公布安全评估结论的原料,需对相关评估资料进行分析,在符合我国化妆品相关法规及使用条件下,可采用相关评估结论,对有限制使用条件的原料,应在满足限制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其评估结论。不同的权威机构评估结果不一致时,根据数据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科学合理地采用相关评估结论。问题2:具有安全食用历史的原料,可以豁免哪些毒性?答:根据中检院发布的《化妆品原料数据使用指南》,有安全食用历史类原料,应对其食用历史、生产工艺等进行全面充分研究,确保原料或制备该原料的原材料有可安全食用的特性。此类原料在安全评估时可豁免系统毒性,结合产品使用部位和使用方式等,对局部毒性进行评估。问题3: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应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根据中检院发布的《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应用技术指南》,TTC方法适用于化学结构明确,含量较低且缺乏系统毒理学研究数据的化妆品原料或风险物质。以下原料或风险物质不适用于本指南,包括: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强致癌物(如黄曲霉毒素、亚硝基化合物和联苯胺类等)、蛋白质、类固醇、高分子质量的物质、有很强生物蓄积性物质以及放射性化学物质等;纳米原料、无机物、具有吸入风险的原料在评估其吸入暴露途径的安全风险性时;具有防腐、防晒、着色、染发和祛斑美白功能的原料。问题4:植物提取物是否可以用TTC法进行评估?答:按照中检院培训解读,植物提取物由于组分复杂且批次间存在变化,鉴定和分析技术上存在困难,因此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对原料中的部分未知成分可以使用TTC方法进行评估。根据中检院发布的《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应用技术指南》,对于混合物如植物提取物,需确定待评估物质是否为DNA反应性致突变物/致癌物,尽可能多的识别出单一或大类成分,除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必要溶剂或稳定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外,需确定成分含量不低于50 %。对于已知成分,分别采用适宜的评估方法进行安全评估,以确保使用安全,若含有结构类似的成分,应进行剂量叠加评估。对于属于非DNA反应性致突变物/致癌物的未知成分,若无法确定Cramer类别,其整体的Cramer类别按Cramer III类进行评估。对不能排除DNA反应性致突变物/致癌物的未知成分,采用DNA反应性致突变物/致癌物的TTC阈值进行评估。问题5:什么是交叉参照?交叉参照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答:根据中检院发布的《交叉参照(Read-across)方法应用技术指南》,交叉参照(Read-across)指基于化学结构或生物学活性的相似性,通过利用一种或多种类似化学物质(类似物)的毒理学终点数据来预测另一种或一类结构相似的特定化学物质(目标化学物质)的相同毒理学终点信息的方法。交叉参照适用于结构明确,缺乏系统毒理学数据的非功效成分或风险物质。不适用于具有防腐、防晒、着色、染发和祛斑美白功能的原料。写到最后: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是一种毒理学风险评价工具,&zwnj 用于评估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zwnj 该方法基于一个原则:&zwnj 当人体暴露剂量低于化学品的毒理学关注阈值时,&zwnj 该化学品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很低。&zwnj TTC方法最早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风险评估,&zwnj 现已扩展到食品包装物、&zwnj 食用香料、&zwnj 药物、&zwnj 工业化学品、&zwnj 化妆品等领域的安全性评价。&zwnj 使用TTC方法进行评估的基本条件包括化学结构明确、&zwnj 含量较低且缺乏系统毒理学研究数据。&zwnj 对于待评估物质是否为DNA反应性致突变物/致癌物,&zwnj 除了通过遗传毒性/DNA反应性终点试验测试外,&zwnj 还可采用(定量)构效关系预测方法学进行预测。美国FDA在1993年提出可以使用0.5ppb食物作为对食品接触材料的管理阈值,&zwnj 这表明TTC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zwnj 化妆品检定所也制定了《&zwnj 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应用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zwnj 等2个技术指南,&zwnj 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zwnj 这进一步说明了TTC方法在化妆品安全评估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交叉参照和TTC方法的共同点在于:1. 只适用于化学结构明确、缺乏系统毒理学数据的化妆品原料或风险物质;2. 不适用于具有防腐、防晒、着色、染发和祛斑美白功能的原料;3. 通过计算机软件预测,能够替代毒理学中的部分动物试验。
  • 国务院取消76项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经研究论证,国务院决定,再取消一批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如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选、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活动、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市、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等共计76项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   国办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做好取消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加强后续监管,接受社会监督。要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的要求,继续从严从紧加快清理其他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做到: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和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的,一律不得开展 与政府职能无关、对推动工作没有实际意义的,一律不得进行 已取消的,一律不得变相保留或恢复 已转交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担的,一律不得使用财政资金和向企业或社会摊派费用。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附件 国务院决定取消的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目录 (共计76项) 序号 项目名称 主办单位 处理决定 1 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 取消 2 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评选 国家发展改革委 取消 3 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卫星远程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评选国家发展改革委 取消 4 全国教育技术装备与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教育部 取消 5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育部 取消 6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特别贡献奖 教育部 取消 7 全国电教系统表彰 教育部 取消 8 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选 教育部 取消 9 优秀研究生校园媒体评选 教育部 取消 10 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考试考务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评选 教育部 取消 11 地理空间信息软件测评 科技部 取消 12 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企业评选活动 国家民委 取消 13 全国民族文化旅游新兴十大品牌推介活动 国家民委 取消 14 民族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国家民委 取消 15 全国民委系统调研报告成果评选国家民委 取消 16 全国民委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 国家民委 取消 17 国家级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精品教材评选活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取消 18 梁思成建筑奖 住房城乡建设部 取消部门评选,转由中国建筑学会举办 19 《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 农业部 取消 20 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 商务部 取消 21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 商务部 取消 22 全国商务系统普法总结表彰 商务部 取消 23 对免疫规划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国家卫生计生委 取消 24 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 国家卫生计生委 取消 25 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活动 国家卫生计生委 取消 26 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市 国家卫生计生委 取消27 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 国家卫生计生委 取消 28 中国人民银行行政复议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中国人民银行 取消 29 中国人民银行节能减排&ldquo 十二五&rdquo 双先表彰 中国人民银行 取消 30 海关优秀科技项目评审 海关总署 取消 31 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评估 税务总局 取消 32 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达标 税务总局 取消 33 《中国税务年鉴》编辑发行先进单位和个人 税务总局 取消 34 《中国税务稽查年鉴》、《中国税务稽查》编辑发行先进单位和个人 税务总局 取消 35 全国工商系统行政复议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 工商总局 取消 36 表彰质检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 质检总局 取消 37 &ldquo 六五&rdquo 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质检总局 取消 38 基层能力建设达标活动 质检总局 取消 39 表彰奖励发行放映国产影片考核成绩优秀单位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取消 40 广播电影电视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取消 41 广播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取消 42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奖励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取消 43 全国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保护示范单位及优秀个人评选表彰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取消 44 全国优秀电视文化栏目表彰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取消 45 全国体育系统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体育总局 取消 46 全国体育政策法规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体育总局 取消 47 年度全民健身工作突出成绩奖 体育总局 取消 48 年度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和先进单位 体育总局 取消49 全国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 体育总局 取消 50 全国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 体育总局 取消 51 体育工作荣誉奖章 体育总局 取消 52 体育事业贡献奖 体育总局 取消 53 全国体育标识评比 体育总局 取消 54 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的评估验收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取消 55 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法制宣传教育(&ldquo 六五&rdquo 普法)评选表彰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取消 56 全国食品药品监管好新闻评选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取消 57 食品药品监管信息报送工作评比与表彰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取消 58 &ldquo 六五&rdquo 普法中期表彰 国家林业局 取消59 &ldquo 六五&rdquo 普法表彰 国家林业局 取消 60 知识产权政务信息评选 国家知识产权局 取消 61 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政府门户网站先进地方子站和先进个人评选 国家知识产权局 取消 62 全国知识产权保护重大事件、案件及有影响人物评选活动 国家知识产权局 取消 63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 国家旅游局 取消 64 气象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 中国气象局取消 65 全国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 中国气象局 取消 66 全国粮食系统法制宣传教育评选表彰 国家粮食局 取消 67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质量管理评估 国家测绘地信局 取消 68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表彰活动 国家中医药局 取消 69 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分级评估 国家中医药局 取消 70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国家外汇局 取消 71 外汇年检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国家外汇局 取消 72 诚信兴商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国家外汇局 取消 73 南水北调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 取消 74 南水北调基建统计表彰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 取消 75 南水北调系统资金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 取消 76全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中央编办 取消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分中心成立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授牌仪式   央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 为深入贯彻军民融合战略,12月30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举行理事会2013年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分中心授牌仪式。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理事长陈啸宏,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副主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理事长刘佩智为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两个分中心授牌。农业部副部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理事长陈晓华主持分中心授牌仪式。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20多家相关机构代表参加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等专家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于2012年10月,是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的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食品安全专门技术支撑机构,采用理事会监督决策模式,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交流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等工作。为在应对热点难点食品安全技术问题方面实现资源互补、信息共享、协同研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经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3年第一次理事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设为第一批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分中心。两家合作机构将承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交流和标准制修订等任务,为保障国家和军队食品安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军事医学科学院暨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全军最高军事医学科研机构,也是全军食品卫生安全检测监督的龙头力量,圆满完成了历年&ldquo 两会&rdquo 、北戴河夏休以及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等重大活动卫生防疫保障任务。该院联合国内外团队,通过军地协同方式,统筹开展食品、饮用水、放射卫生监督监测和安全监管,在国际率先完成&ldquo 德国毒黄瓜&rdquo 事件病原体欧洲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时处理了北京&ldquo 山吧中毒&rdquo 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牵头开展了覆盖全军各战区部队驻地的4700余处水源水质检测,为军地食品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授牌仪式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授牌仪式
  • 半导体封装材料的性能评估和热失效分析
    前言芯片封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芯片,使芯片免受苛刻环境和机械的影响,并让芯片电极和外界电路实现连通,如此才能实现其预先设计的功能。常用的一种封装技术是包封或密封,通常采用低温的聚合物来实现。例如,导电环氧银胶用于芯片和基板的粘接,环氧塑封料用于芯片的模塑封,以及底部填充胶用于倒装焊芯片与基板间的填充等。主要的封装材料、工艺方法及特性如图1所示。包封必须满足一定的机械、热以及化学特性要求,不然直接影响封装效果以及整个器件的可靠性。流动和粘附性是任何包封材料都必须优化实现的两个主要物理特性。在特定温度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CTE)、超出可靠性测试范围(-65℃至15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对封装的牢固性至关重要。对于包封,以下要求都是必须的:包封材料的CTE和焊料的CTE比较接近以确保两者之间的低应力;在可靠性测试中,玻璃转化温度(Tg)能保证尺寸的稳定性;在热循环中,弹性模量不会导致大的应力;断裂伸长率大于1%;封装材料必须有低的吸湿性。但是,这些特性在某种类型的环氧树脂里并不同时具备。因此,包封用的环氧树脂是多种环氧的混合物。表1列出了倒装焊底部填充胶的一些重要的特性。随着对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封装材料的要求同步提高,尤其是在湿气的环境下,性能评估和热失效分析更是至关重要,而这些都可以通过热分析技术给予准确测量,并可进一步用于工艺的CAE模拟仿真,帮助准确评估封装质量的优劣与否。表1 倒装焊中底部填充胶的性能要求[1]图1. 主要封装材料、工艺方法及特性[2]热性能检测梅特勒托利多全套热分析技术为半导体封装材料的性能评估和热失效分析提供全面、创新的解决方案。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可以精准评估封装材料的Tg、固化度、熔点和Cp,并且结合行业内具有优势的动力学模块(非模型动力学MFK)可以高精准评估环氧胶的固化反应速率,从而为Moldex 3D模拟环氧塑封料、底部填充胶的流动特性提供可靠的数据。如图2所示,在非模型动力学的应用下,环氧胶在180℃下所预测的固化速率与实际测试曲线所表现出的固化行为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热重TGA或同步热分析仪TGA/DSC可以准确测量封装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如失重1%时的温度,以及应用热分解动力学可以评估焊料在一定温度下的焊接时间。热机械分析仪TMA可以精准测量封装材料的热膨胀、固化时的热收缩、以及CTE和Tg,动态机械分析仪DMA提供封装材料准确的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数据,进一步可为Moldex 3D模拟芯片封装材料的翘曲和收缩提供可靠数据来源。图2. DSC结合非模型动力学评估环氧胶的固化反应速率检测难点1、 凝胶时间凝胶时间是Moldex 3D模拟环氧塑封料、底部填充胶流动特性的非常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目前,行业内有多种测试凝胶时间的方法和设备。比如利用拉丝原理的凝胶时间测试仪,另有国家标准GB 12007.7-89环氧树脂凝胶时间测定方法[3],即利用标准柱塞在环氧树脂固化体系中往复运动受阻达到一个值而指示凝胶时间。但是,其对柱塞的形状和浮力要求较高,测试样品量也很大,仅适用于在试验温度下凝胶时间不小于5 min的环氧树脂固化体系,并且不适用于低于室温的树脂、高粘度树脂和有填料的体系。由此可见,现有测试方法都存在测试误差、硬件缺陷和测试范围有限等问题。梅特勒托利多创新性TMA/SDTA2+的DLTMA(动态载荷TMA)模式结合独家的负力技术可以准确测定凝胶时间。在常规TMA测试中,探针上施加的是恒定力,而在DLTMA模式中,探针上施加的是周期性力。如图3右上角插图所示,探针上施加的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力在0.05N与-0.05N之间周期性变化,这里尤为关键的一点是,测试凝胶时间必须要使用负力,即不仅需要探针往下压,还需要探针能够自动向上抬起。图3所示案例为测试导电环氧银胶的凝胶时间,样品置于40μl铝坩埚内并事先固定在TMA石英支架平台上,采用直径为1.1 mm的平探针在恒定160℃条件下施加正负力交替变换测试。在未发生凝胶固化之前,探针不会被样品粘住,负力技术可使探针自由下压和抬起,测试的位移曲线表现出较大的位移变化。当发生交联固化,所施加的负力不足以将探针从样品中抬起,位移振幅突然减小为0,曲线成为一条直线。通过分析位移突变过程中的外推起始点即可得到凝胶时间。此外,固化后的环氧银胶片,可通过常规的TMA测试获得Tg以及玻璃化转变前后的CTE,如图3下方曲线所示。图3. 上图:TMA/SDTA2+的DLTMA模式结合负力技术准确测定凝胶时间. 下图:固化导电环氧银胶片的CTE和Tg测试.2、 弯曲弹性模量在热循环过程中,弹性模量不会导致过大的应力。封装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弹性模量可通过DMA直接测得。日本工业标准JIS C6481 5.17.2里要求使用弯曲模式对厚度小于0.5mm、跨距小于4mm、宽度为10mm的封装基板进行弯曲弹性模量测试。从DMA测试技巧角度来讲,如此小尺寸的样品应首选拉伸模式测试。弯曲模式在DMA中一共有三种,即三点弯曲、单悬臂和双悬臂,从样品的刚度及夹具的刚度和尺寸考虑,三点弯曲和双悬臂并不适合此类样品的测试。因此,单悬臂成为唯一的可能性,但考虑到单悬臂夹具尺寸和跨距小于4mm的要求,市面上大部分DMA难以满足此类测试。梅特勒托利多创新性DMA1另标配了单悬臂扩展夹具,可方便夹持小尺寸样品并能实现最小跨距为1mm的测试。图4为对厚度为40μm的基板分别进行x轴和y轴方向上的单悬臂测试,在跨距3.5mm、20Hz的频率下以10K/min的升温速率从25℃加热至350℃。从tan delta的出峰情况可以判断基板的Tg在241℃左右,以及在室温下的弯曲弹性模量高达12-13GPa。图4. DMA1单悬臂扩展夹具测试封装基板的弯曲弹性模量.3、 湿气对封装材料的影响湿气腐蚀是IC封装失效的主要原因,其降低了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保存在干燥环境下的封装环氧胶,完全固化后在高温和高湿气环境下也会吸湿发生水解,降低封装体的机械性能,无法有效保护内部的芯片。此外,焊球和底部填充环氧胶之间的粘附强度在湿气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也会遭受破坏。水汽的吸收导致环氧胶的膨胀,并引起湿应力,这是引线连接失效的主要因素。通过湿热试验可以对封装材料的抗湿热老化性能进行系统的评估,进而对其进行改善,提升整体性能。通常是采用湿热老化箱进行处理,然后实施各项性能的评估。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封装材料湿热老化测试效率的方法。梅特勒托利多TMA/SDTA2+和湿度发生器的联用方案,以及DMA1和湿度发生器的联用方案可以实现双85(85℃、85%RH)和60℃、90%RH的技术参数,这也是行业内此类湿度联用很难达到的技术指标。因此,可以原位在线环测封装材料在湿热条件下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图5. TMA/SDTA2+-湿度联用方案测试高填充环氧的尺寸变化.图5显示了TMA-湿度联用方案在不同湿热程序下高填充环氧的尺寸变化。湿热程序分别为20℃、60%RH、约350min,23℃、50%RH、约350min,30℃、30%RH、约350min,40℃、20%RH、约350min,60℃、10%RH、约350min,80℃、5%RH、约350min。可以看出,在60%的高湿环境下高填充环氧在350min内膨胀约0.016%,后续再降低湿度并升高温度,样品主要在温度的作用下发生较大的热膨胀。图6为DMA-湿度联用方案在双85的条件下评估PCB的机械性能的稳定性,测试时间为7天。可以看出,PCB在高湿热的环境下弹性模量有近似6%的变化,这与PCB的树脂材料发生吸湿后膨胀并引起湿应力是密不可分的,并且存在导致器件失效的风险。图6. DMA1-湿度联用方案测试PCB的弹性模量.4、 化学品质量对于封装结果的影响封装过程中会使用到各类的湿电子化学品,尤其是晶圆级封装等先进封装的工艺流程,对于清洗液、蚀刻液等材料的质量管控可以类比晶圆制造过程中的要求,同时针对不同工艺段的化学品浓度等配比都有所不同,因此如何控制使用的电子化学品质量对于封装工艺的效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下表展示了部分涉及到的化学品浓度检测的滴定检测方案,常规的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可以基本满足对于单一品类化学品浓度的检测需求。指标电极滴定剂样品量85%H3PO4酸碱玻璃电极1mol/L NaOH0.5~1g96%H2SO4酸碱玻璃电极1mol/L NaOH0.5~1g70%HNO3酸碱玻璃电极1mol/L NaOH0.5~1g36%HCl酸碱玻璃电极1mol/L NaOH0.5~1g49%HF特殊耐HF酸碱电极1mol/L NaOH0.3~0.4gDHF(100:1)特殊耐HF酸碱电极1mol/L NaOH20-30g29%氨水酸碱玻璃电极1mol/L NaOH0.9~1.2gECP(acidity)酸碱玻璃电极1mol/L NaOH≈8g29%NH4OH酸碱玻璃电极1mol/L HCl0.5~1gCTS-100清洗液酸碱玻璃电极1mol/L NaOH≈1g表1. 部分化学品检测方法列表另一方面,对于刻蚀液等品类,常常会用到混酸等多种物质混配而成的化学品,以起到综合的反应效果,如何对于此类复杂的体系浓度进行检测,成为实际生产过程中比较大的挑战。梅特勒托利多自动电位滴定仪,针对不同的混合液制订不同的检测方案,如铝刻蚀液的硝酸/磷酸/醋酸混合液,在乙醇和丙二醇混合溶剂的作用下,采用非水酸碱电极针对不同酸液pKa的不同进行检测,得到以下图谱,一次滴定即可测定三种组分的含量。图7. 一种铝刻蚀液滴定曲线结论梅特勒托利多一直致力于帮助用户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控制,我们为半导体封装整个产业链提供完整专业的产品、应用解决方案和可靠服务。梅特勒托利多在半导体封装行业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数据,希望我们的解决方案给半导体封装材料性能评估的工作者带来帮助。参考文献[1] Rao R. Tummala. 微系统封装基础. 15. 密封与包封基础 page 544-545.[2] Rao R. Tummala. 微系统封装基础. 18. 封装材料与工艺基础 page 641.[3] GB12007.7-89:环氧树脂凝胶时间测定方法.(梅特勒-托利多 供稿)
  • 欧盟REACH法规中关于物质评估的情况分析
    物质评估的概述   我们都知道,REACH法规下有三大类型评估:物质评估、注册卷宗符合性评估、测试提案的评估,三者又统称为卷宗评估。其中,物质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评估优先列入欧盟滚动条计划(CoRAP清单)中的物质是否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存在危害,从而促进对物质的安全管理。CORAP清单物质依据条款成熟的标准筛选,相关标准已在ECHA网站发布。   由于是一个滚动计划,因此CoRAP清单会定期加入新物质或被修订,而CORAP物质的筛选标准也将会被更新。对于标准的修订,工业界持积极态度,并希望标准中关于筛选透明性的内容能够在下次CORAP复审前被讨论。   目前,首批CoRAP物质已于2012年2月29日正式发布,并需要在2012年到2014年由不同成员国完成物质评估。其中2012年需要完成36个物质的评估,分别由17个成员国完成。当某一物质的评估启动时,相应的评估成员国将有12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评估,并明确下一批关注的物质。在评估过程中,评估成员国可能会制作决议草案要求物质的注册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进一步提供信息,这些信息要求可以在REACH法规要求的信息范围之外。   如果某物质经过评估(必须在物质评估启动的12个月内或在决议草案要求的信息提交后的12个月内完成)确认其用途确实存在危害,那么评估成员国就可以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包括:   就物质的致癌性、致突变性、生殖毒性、呼吸致敏性或其他危害特性制作和提交统一分类和标签提案   就物质进入高关注度物质候选清单制作和提交相关提案   提交物质的限制提案   REACH法规范围之外的行为,如欧盟范围内的职业暴露限值或国家措施。   需要强调的是,物质存在于CoRAP清单本身对物质的生产、进口或使用没有法律效应,只是预示着成员国将重点详细关注物质的某些方面,后续将通过评估明确其风险,并依据评估结果确定管理措施。因此,CoRAP清单不能被看成是一份黑名单,无论是工业界还是政府官方都需要通过适当的沟通交流明确这种观点。   物质评估的现状   目前工业界对物质评估过程的经历有限,因此现在对物质评估的状态给出详细的分析还为时过早,但仍可以对一些前期经验、已有的实践和建议进行总结和分析。   目前欧盟成员国对物质评估的实施还不是很统一,例如一些成员国会要求注册人提供物质完整的研究报告和扩展的SDS(eSDS),因而带来一些实践操作和法律问题。因为完整的研究报告很可能归第三方机构所有,注册人不具备共享完整研究报告的权力,而报告的发布将会导致注册人违反了其与第三方机构间的合约。此外,一些注册人认为在注册过程中已经完成的工作不应该再被欧盟成员国要求重新启动,欧盟成员国应该重点关注导致物质进入CoRAP清单的特定节点,因此,需要搭建充足的入口以获取大量的研究总结信息。   不管怎样,物质评估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应该参与这个过程一边实践一边改进,从而促进物质评估过程的顺利有效实施。而在这个过程中,ECHA应该积极发挥协调作用。   应对物质评估的主动性   在物质评估的相关会议中,有关方面均指出成员国和注册人在对待物质评估时都需要具有前瞻性,也就此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旦某成员国确定要评估某物质,则该成员国应尽早与物质的领头注册人(LR)取得联系,这样可以帮助成员国更全面的掌握物质的某些详情,如市场情况、一般用途和特性等。 物质的所有注册人需要通过对话确定其中一个注册人(一般来说是领头注册人)与评估成员国进行交流和沟通。   首批面临评估的物质的注册联合体已经自行组织起来,LR也已开始通过非正式的交流与评估成员国取得了联系,并在SIEF中协调着联合注册人的相关工作。在接下来的决议制定过程中,LR将代表物质对应的所有联合注册人提交评议。   由于物质的评估有严格的时间控制,因此注册人需要在评估开始前就完成对注册卷宗的更新,否则更新的内容将不会被考虑进物质的评估中。当然如果卷宗的更新确实无法在评估开始前完成,那么领头注册人需要事先与评估成员国联系以确定信息更新的时间和内容。   在评估报告最终发布前,评估成员国应该与注册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以明确任何一个疑惑点以及讨论解决关注点的最好途径。此前,一些官方机构表示他们只愿意在一份决议草案已经准备好后与注册人见面,以基于一种科学的基础对决议的内容进行讨论,而在其他方面官方机构并不愿意与注册人进行当面交流。   由于列入CoRAP的物质还要经过严格的物质评估过程,因而会给相关企业带来很大风险,企业切不可抱着获得注册号就已完成注册的想法,而是应该积极关注物质的评估过程,以便在ECAH要求进一步提供信息的时候能够及时提供必要的数据,确保自身的贸易不受影响。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将建分中心
    2013年6月18日-19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理事会2013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理事长陈啸宏,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副主任、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副理事长刘佩智出席并主持会议。   其中,会议审议了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理事会成员调整事宜,同意增补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和财政部为理事单位,并通过了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推选的新理事代表人选。   同时,本次会议还听取了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分中心建设情况汇报,原则同意设立分中心,并建议在实践中探索完善&ldquo 中心&rdquo 与&ldquo 分中心&rdquo 运行机制。全体与会理事还对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基本建设、能力提升、完善理事会监督决策机制和今后事业发展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建议。   此前在2013年5月29日,《三秦都市报》刊载了一篇题为&ldquo 陕西省将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陕西分中心&rdquo 的文章,其中写道:陕西省将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陕西分中心,确保到2020年,实现城市供水在线监测、建立饮用水卫生安全信息化平台,所有县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 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通过两项风险评估技术报告
    近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铅和邻苯二甲酸乙酯类物质的风险评估技术报告,听取9个评估项目汇报,讨论2014年优先评估项目建议、全国风险评估工作体系等事项。 全文如下:   2014 年2月20-21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ldquo 专家委员会&rdquo )第八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陈啸宏出席会议并讲话。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君石院士、副主任委员陈宗懋院士、秘书长严卫星研究员主持会议。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司长苏志、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刘金峰、卫生计生 委食品司相关处领导、专家委员会委员和秘书处人员参加了会议。   陈 啸宏副主任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在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风险交流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陈啸宏副主任指出,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要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加强宣传交流,充分发挥风险评估对食品安全 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等工作的支撑作用。   会 议总结了专家委员会2013年开展的各项工作,审议通过铅和邻苯二甲酸乙酯类物质的风险评估技术报告,听取了&ldquo 酒类氨基甲酸乙酯风险评估&rdquo 等9个优先评估 项目进展汇报,讨论了2014年优先评估项目建议、委员会建设、全国风险评估工作体系。本次会议还专门邀请苏志司长、江桂斌委员和吴永宁委员分别就食品安 全标准和监测评估工作进展、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最新进展作了专题报告。   最后,刘金峰主任对各位委员对秘书处工作的指导和帮助表示诚挚感谢,并希望与专家委员们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协力推进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国家卫生计生委陈啸宏副主任讲话
  • 教育部开展2011年度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
    为加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促进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要求,教育部科技司决定今年对中央直属高校信息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   参加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的实验室名单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高校 1 高可信软件技术 北京大学 2 机器感知与智能 北京大学 3 精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 全光网络与现代通讯网 北京交通大学 5 发光与光信息技术 北京交通大学 6 泛网无线通信 北京邮电大学 7 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 中国人民大学 8 光纤传感与通信 电子科技大学 9 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 东南大学 10 波散射与遥感信息 复旦大学 11 信息存储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 12 图象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 华中科技大学 13 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 14 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 吉林大学 15 光学信息技术科学 南开大学 16 弱光非线性光子学 南开大学 17 普适计算 清华大学 18 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 山东大学 19 光电信息技术 天津大学 20 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 同济大学 21 光纤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 武汉理工大学 22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3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4 电子物理与器件 西安交通大学 25 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 西安交通大学 26 光电技术及系统 重庆大学   评估工作分现场评估和综合评估两个阶段,计划于9月进行现场评估,10月中旬进行综合评估。   有关高校需要编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申请书(格式及说明详见www.dost.moe.edu.cn“下载中心”栏),并于2011年8月31日前将纸质材料一式一份和电子版材料报送教育部科技司基础研究处。
  • 2018年上海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p 近日,2018年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已评估结束,共有21个实验室参与评估,其中优秀3个重点实验室,良好14个重点实验室,一般2个重点实验室,基本合格为2个重点实验室。 /p p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8ca6c20c-a5e1-4af6-baaa-aa20d141d13c.jpg" style=" width: 573px height: 317px " title=" 屏幕快照 2019-03-13 上午7.13.59.png" width=" 573" height=" 317" / /p p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03d5de1d-337f-4b09-ad50-07559d480a38.jpg" style=" width: 575px height: 398px " title=" 屏幕快照 2019-03-13 上午7.14.10.png" width=" 575" height=" 398" / /p p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b1fac6f2-d9d2-4ab8-85d8-90f2a2623a13.jpg" style=" width: 574px height: 547px " title=" 屏幕快照 2019-03-13 上午7.14.31.png" width=" 574" height=" 547" / /p p br/ /p
  • 我国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正式启动
    我国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正式启动 预计将于明年内完成   5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财政部在北京联合举行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启动会。这标志着已筹备两年的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据悉,本次绩效评估工作将主要从战略定位、资助绩效、管理绩效及影响等4个方面,对科学基金25年来的资助与管理活动进行评估,以期全面总结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完善科学基金制的着力点,促进科学基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此次受聘为国际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席。韩启德指出,科学基金作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资助渠道之一,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基金绩效评估工作是科学基金、科技界乃至全社会的一件大事。主动接受评估和公众监督,体现了科学基金对政府和社会公众负责的精神,对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科技评价与资源配置机制的改进,对树立良好科研环境和学风具有积极作用,对科学基金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韩启德强调,做好评估工作,一要注重历史性。要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全面展示成就和总结经验,分析评估科学基金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实现评估的历史性、现实性与前瞻性的有机统一。二要突出国际性。要充分借鉴国际上的成功范例,结合科学基金制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充分发挥国际评估专家的作用,实现评估的国际性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统一。三要体现专业性。要充分发挥评估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作用,努力实现评估的科学性和独立性。四要注重广泛性。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专业性和积极性,广泛吸收科学家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实现绩效评估的目的。   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领导小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在动员报告中指出,本次国际评估是对自然科学基金一次较全面的检验,是完善资助管理机制、管好用好科学基金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科学基金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总结科学基金制成效,探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经验的迫切需要,不仅对基金委是第一次,在我国科技界也是第一次。   陈宜瑜强调,科学基金制的设立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产物,是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判断一项科技管理制度的优劣,要沿着历史发展的轨迹,循着我国创新政策发展的脉络,看它是否符合基础研究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是否能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要通过绩效评估,全面审视科学基金制对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影响,深入总结实践经验,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他同时也希望相关部委、广大科学家和项目依托单位理解并积极支持,共同推进评估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强调,开展科学基金资助和管理绩效国际评估,是对过去25年基金工作的系统总结和梳理,对于更好地发挥科学基金的作用,创新我国基础研究及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我国科学基金的管理水平,提高财政科技经费使用效益,推动基础研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绩效考评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国内开展对基础研究如此大规模的国际评估尚属首次,要作好充分准备。特别是在设计考评指标、组织专家评议等工作中要注意体现基础研究的特点。   据介绍,本次国际评估聘请的专家,如美国科学理事会前主席、美国科学院院士Dick Zare教授,韩启德院士,德国科学基金会前主席、欧洲研究理事会前主席Winnacker教授等,都是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和科技组织领导人,对中国科技政策都有深入研究。此次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由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预计将于明年内完成。   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等相关部门,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和科技界代表以及基金委全体职工200余人参加了启动会。
  •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国际顾问委员会成立
    9月26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在京召开国际顾问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由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刘金峰主持,卫生部陈啸宏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参加会议的还有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各理事单位成员及中心中层管理人员。   陈啸宏指出,食品风险评估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边组建、边工作,已逐步在中国食品安全领域发挥核心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风险监测评估能力、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检验检测技术、人才队伍结构、相关基础研究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正是成立国际顾问专家委员会的原因。   国际顾问专家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一是将食品安全工作的有益经验带入中国,并从国际视角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是将充分发挥技术指导作用,积极参与我国食品安全工作,为中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和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的发展当好参谋与智库 三是帮助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培养一批高水平专业人才 四是架起对外合作交流的桥梁和纽带。陈啸宏副部长同时要求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建立有效的工作模式,为国际专家顾问委员会提供充分保障。   本次受聘7位专家分别是:(按专家姓氏字母排序):   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安全标准局首席科学家,产品安全标准部主管,保罗.布伦特博士(Paul Brent)。   欧洲食品安全局执行主任,凯瑟琳. 卡特琳娜女士(Catherine Geslain-Lanéelle)。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副主席,加拿大卫生部食品局局长,赛缪尔.戈弗雷博士(Samuel Godefroy)。   美国食品安全和应用营养研究中心主任,美国马里兰大学营养和食品科学系教授,孟江洪博士。   国际食品安全顾问,原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和人畜共患病资深科学家及全球环境监测/食品项目负责人,吉罗德.莫亚博士(Gerald Moy)。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公共卫生及人口学系副教授, 都柏林大学行为和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帕里克.华尔博士(Patrick Wall)。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农药残留组成员,日本农林水产省技术总干事/首席科学家,山田友纪子(Yukiko Yamada)博士。   由于工作原因,欧洲食品安全局的凯瑟琳. 卡特琳娜女士此次未能来华参加大会,但她特别发来一段视频发言,以示祝贺。   陈啸宏副部长为他们颁发了聘书。   会议还听取了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的工作汇报,讨论、审议了委员会章程以及2013年委员会工作计划。下一步,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将与国际专家顾问委员会密切合作,积极争取国际资源,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为提高中国食品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健康继续努力奋斗。 陈啸宏副部长致辞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领导与6位顾问专家合影
  • 国家重点实验室遭遇评估尴尬
    两会观察  3月7日下午政协科技界别联组会结束后,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张德兴委员赶紧将他的书面发言稿送到相关领导手里,希望把意见带上去。  让他如此关切的是如何更好地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历经30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肯定成绩后,他话锋一转,“但是,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运行、评估机制也明显存在一些缺陷,亟须有关领导重视。”  首先,他认为,5年一次的新一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在原则上出现了问题。“本轮评估采用‘大组、大同行’的模式,摒弃了此前形成的基于‘分类评价’‘同行评议’原则的评估体系。”张德兴说,这很令人不解并引起广泛争议。  他举了一个例子。归属于基础生物学组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神经科学、植物科学、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工程、微生物学等诸多学科,共安排了30位评估专家,熟悉上述任一学科的专家只占极少数,可能只有四五位。  “很难设想一位评估专家有足够宽泛的专业背景对多数实验室进行科学评价,对于任一实验室显然都无法做到同行评议,因此,SCI、影响因子等在不同学科间差异显著的定量指标,势必在评估中产生巨大影响。”张德兴说。  结果是,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普遍较低的非热门学科、特别是经典学科会处于弱势地位,从而进一步压缩我国经典学科以及非热门学科本已狭小的发展空间,而这些学科常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基于这一评价体系实行的末位淘汰加剧了这一负面效应。“国家实验室评估的‘末位淘汰制’造成的问题很严重。”在前一天的小组讨论上,张德兴更为直接地指出问题。  在那次的讨论中,中科院微生物所前所长黄力委员回忆了一位从事地学研究的科学家朋友的“惨痛经历”:有一个实验室主任,因为评估排在末位,就跑到主管部门去问“为什么要把我的实验室摘牌”,结果管理部门说“因为你排在最后一位”,没有别的理由。就在那次评估的前一年,这个实验室还被评为“优”。  科技日报记者7日联系黄力委员所说的这一实验室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这件事对实验室造成巨大打击,她本人及另外一位院士均已离开,“眼看着一个有20多年历史,在国内外都知名的、中国大陆钻探做得最好的实验室就这么衰败,大家都很心痛。”电话里,她依然难掩激动之情。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国家对重点实验室给予专项经费资助,被末位淘汰掉的当然就没有这些资助了,很多项目做不了,人也留不住”。张德兴说,长期下去,负面影响很大。  正因如此,尽管他所在实验室评估结果较好,但他还是代表科技界同仁来急切呼吁解决这一问题。  张德兴建议,在国家实验室评估中回归分类评价和同行评议的国际学术评价基本原则,舍弃简单粗糙的末位淘汰机制,采用差别支持的手段。  此外,就具体运行细节,张德兴还提到,应尽快修改2008年颁布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明确专项经费中的基本科研业务费必须平均分配给每位学术带头人,以保证科学家能够实实在在地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研究 放开对科研仪器设备费的原有限制,赋予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支配权 允许有条件地列支国家重点实验室专职仪器管理人员的工资。
  • 浙大重点实验室被曝评估造假
    浙大重点实验室被曝评估造假 高校有教授“一女嫁两夫”   “前不久评估获得‘优秀’,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这位工作人员所说的“事情”,是指2009年10月31日,网上举报浙江大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造假。一个月后,浙江大学给中国青年报记者发了一份关于“举报评估造假的情况说明”(以下简称“情况说明”)。   近日,记者在浙江杭州调查采访此事时发现,确有一些教授同时在两所高校担任专职,他们忙碌的“两栖”生活引起了争议。   网友举报与浙大回应   “浙江大学是一所以‘求是’学风著称的高等学府。但近年来,从论文、成果到学科评估、重点实验室评估等,常常靠虚假、欺骗为手段赢得‘好名声’。这次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浙大利用造假、欺骗的做法,玷污学术纯洁,令业界震惊。”笔名扬刚的作者在网上举报说。   举报者所指的实验室是浙江大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实验室。据浙大介绍,该实验室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5年通过验收。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要求,每5年参加一次评估。2009年,教育部组织对数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   举报者称,在评估中,浙大存在人员虚假。杨肖娥(实验室主任)的丈夫何振立在美国已全职工作10多年,早已不是浙江大学的人员,近十年也没有在浙大实验室待过。刘维屏在2005年就到浙江工业大学工作,是浙工大“最耀眼的旗帜”。若他们作为“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和重要成员,显然是造假。   对此,浙江大学在给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情况说明”中称,何振立教授1999年以浙江大学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4年,何教授被聘为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2008年转为副教授。根据何教授的具体情况,校人事处决定保留其公职到2011年3月。其间,何教授一直参与浙江大学的相关研究工作,并联合发表论文。   浙江大学称,评估材料中收录的有关何教授的研究工作,均在本次评估统计数据要求范围内。其中,纵向课题为200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红壤质量演变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机理及其调控”,资助年度为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过程及诊断技术”,资助年度是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   校方同时称,按《实验室评估申请书》有关“客座人员研究成果在署名本实验室名称前提下,视为固定人员情况填报”的要求,何教授的研究(包括合作研究)成果发表时,作者单位标注为“浙江大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9篇论文统计时列入“标注论文”,标注为“浙江大学”的10篇论文统计时列入“未标注论文”。   记者查阅了相关文件,统计评估期限确为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 《实验室评估申请书》也确有上述要求。   关于刘维屏教授的情况,浙江大学回应称:他从1982年起为浙江大学教师,1995年被评聘为教授,1999年担任环资学院副院长 2005年10月经学校同意调往浙江工业大学工作 2009年5月被浙江大学聘为环资学院院长。本次评估材料中所收录的为刘教授2004年至2005年在浙江大学的研究工作。其中,纵向课题为200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环境化学:手性农药土壤污染化学修复基础研究”,资助年限为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土壤与植物中手性农药的对映体行为差异性”,资助年限是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刘教授的研究成果发表时,作者单位标注为“浙江大学”或“浙江大学环资学院”的8篇论文统计时列入“未标注论文”。   另外,浙江大学称,2003年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2004年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和2005年实验室验收报告中,何振立、刘维屏教授均是该实验室人员。   记者调查发现,在实验室评估申请书中,何振立教授19篇在国外出版的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都是冠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浙江大学多个名分。一篇论文署名常是六七个人。   据荷兰埃尔塞维尔公司出版的2006年5月第三期生态毒物学环境安全期刊证实,刘维屏发表论文同时署名“浙江大学”与“浙江工业大学”,另外6篇论文每篇的署名人数都在四五人左右。   举报人还称,申请评估过程还存在课题、经费、成果虚假。“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分别设有‘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业遥感重点实验室’和‘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他们将以上四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分别争取到的科研项目和经费都挪到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他们将设在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四个省、部重点实验室的成果归于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另外,浙大环境与资源学院还回应,根据教育部教技司[2003]59号文件精神,学院以“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了相关学科的优势力量,申报“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举报所指的“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为2008年农业部批准立项建设,评估材料(包括课题、经费、成果等)是该实验室51名成员在2004年到2008年科研工作的统计结果,均有证明材料。   两教授均有双重专职身份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员工基本信息显示,“何振立为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教授,研究方向为土壤化学与环境、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   基本信息显示,何振立教授1990年至1993年为英国纽卡舍尔大学访问学者,1993年为英国麦考莱土地利用研究所访问研究员,1994年任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及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6年至1997年任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及州立大学客座研究员 1998至今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客座研究员。   记者登录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官方网站发现,何振立是该校土壤和水科学部门的一名助理教授。校方对他的介绍是:“2001年以助理科学家的身份加入印度河流域研究和教育学院(IRREC),并于2004年成为助理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养分和污染物,养分管理和水质,土壤肥力和柑橘类植物营养等土壤生物化学研究。他现在为研究生教授‘土壤质量’课,给本科生教授‘农业和环境质量’与‘环境土壤科学实验’课等,活跃于多个组织。”   据维基百科对英美教授体制的介绍,在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有兼职的教授,即英文visiting professor(访问教授)和adjunct professor(兼职教授)。但佛罗里达大学对何振立的介绍是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显然不是前面两种情况。   关于记者提出的、已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供职的何教授是否一直享受浙大薪水及其相关福利待遇等问题,浙江大学方面拒绝回答。   关于刘维屏的情况,据记者调查,在浙江工业大学人事处的大学教授名单中,刘维屏仍名列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工大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中仍有刘维屏创新团队。   而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09年6月9日对刘维屏的介绍为:院长,1990年以来先后在意大利Sassari大学生物与环境科学系、美国农业部Salinity国家实验室、日本九州大学、美国加州大学(UCR)环境科学系、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LSU)生物系等留学和高访。   浙江大学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9月26日出具的一份说明称,“刘维屏2005年8月离开浙江大学,前往浙江工业大学任职。2009年5月,重新成为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一员”。   记者调查发现,在2009年6月浙江工业大学向教育部、财政部申请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上报材料中,刘维屏是该实验区的主要专职教师。   经对比分析,浙江工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上报材料中,刘维屏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手性农药环境化学与污染修复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作物系统手性农药的对映体行为的差异性”项目,分别名列浙工大申请书近五年重点科研项目的第5位与第16位。   近日在杭州采访时,浙工大生物与环境学院实验楼的学生对记者说:“刘维屏是我们的老师,他比较忙,你要找他最好提前几周预约。”随后,记者赶往浙工大主楼15楼生物与环境学院办公室求证。   院办的冯剑先生说:“刘维屏两边都跑,在浙大有一个行政职务。”他答应提供刘教授的联系方式,并用电话联系正在浙工大生物与环境学院办公室办公的刘维屏教授。之后冯告诉记者:“刘院长没有时间接受你采访,他马上要赶到浙大办公室去。”记者一小时后来到浙大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刘维屏办公室,发现门由“铁将军”把守。
  • 国家标准《江河生态安全评估技术指南》发布,明晰28个评估指标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我国首部江河生态安全评估国家标准《江河生态安全评估技术指南》(GB/T43474-2023),将于2024年4月1日施行。《指南》明晰了江河生态安全的概念,规定了江河生态安全评估的原则、工作流程、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提出了江河生态环境压力、江河生态系统健康、江河生态服务功能、江河生态风险4个专项指标、12个分项指标、28个评估指标的指标体系、计算方法和赋值标准,具体指标体系见下表:本文件规定了江河生态安全的评估原则和评估工作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内陆江河(不包括湖泊、水库)生态安全状况的评估,地方政府的相关评估工作可参照执行。本文件由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7)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浙江绿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中工武大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华设设计集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节能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安装有限公司、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生态环保投资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远、马淑芹、夏瑞、王秀腾、高俊峰、丁森、高欣、贾晓波、钱昶、江源、杨中文李飞龙、王璐、陈焰、贾蕊宁、蔡永久、黄琪、张雅静、林翎、黄进、张晓昕、谢尚侃、谢珺、张迪、黄、刘静徐秉声、张逦嘉、霍晓东、方菲、王正发、张艳敏、程文明、曹亚丽、王磊、李俊民、魏俊、郑立志、郭志明、袁小兵、闫星、仇正中、胡伟、赵修江、王传全、格菁、彭增亮、孙笑非、汤丁丁、周艳、冒建华、刘永杰陈文尹、秦林。
  • 8家农业部新增风险评估实验室、试验站将评估
    p   近日,农业部发布通知,将对增补5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和3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进行评估。 /p p   据悉,截至目前,农业部已建立10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和145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此次参与评估的增补实验室及试验站主要承担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水环境、生物质发酵产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影响评估和草产品、蜂产品及葡萄残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营养品质评价工作。 /p p   通知显示,新增的5家实验室中有四家依托中国农科院相关单位,包括饲料研究所、农田灌溉研究所等。具体新增实验室名单如下。 /p p   附件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新增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及依托单位名单 /p table width=" 600"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border=" 1" align=" left"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5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p /td td width=" 300"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风险评估实验室全称 /p /td td width=" 16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依托单位全称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上级主管部门 /p /td td width=" 26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侧重领域 /p /td /tr tr td width=" 5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 /p /td td width=" 300" p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肥料源性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 /p /td td width=" 168" p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国农业科学院 /p /td td width=" 264" p 承担肥料源性因子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营养品质影响评价 /p /td /tr tr td width=" 5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 /p /td td width=" 300" p 农业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饲料源性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 /p /td td width=" 168" p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国农业科学院 /p /td td width=" 264" p 承担饲料源性因子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营养品质影响评价 /p /td /tr tr td width=" 5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d width=" 300" p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新乡) /p /td td width=" 168" p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国农业科学院 /p /td td width=" 264" p 承担水环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营养品质影响评价 /p /td /tr tr td width=" 5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p /td td width=" 300"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风险评估实验室全称 /p /td td width=" 16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依托单位全称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上级主管部门 /p /td td width=" 26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侧重领域 /p /td /tr tr td width=" 5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4 /p /td td width=" 300" p 农业部草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呼和浩特) /p /td td width=" 168" p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国农业科学院 /p /td td width=" 264" p 承担草产品质量安全和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影响评价评估 /p /td /tr tr td width=" 5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5 /p /td td width=" 300" p 农业部生物质发酵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成都) /p /td td width=" 168" p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5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国农业科学院 /p /td td width=" 264" p 承担生物质发酵产品质量安全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营养品质影响评价 /p /td /tr /tbody /table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附件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新增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依托单位名单 /p table width=" 600"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border=" 1" align=" left"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1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编号 /p /td td width=" 2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依托单位全称 /p /td td width=" 2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上级主管部门 /p /td td width=" 4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侧重领域 /p /td /tr tr td width=" 1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FPZ146 /p /td td width=" 21%" p 山东省葡萄研究院 /p /td td width=" 23%" p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br/ & nbsp & nbsp & nbsp 山东省农业厅 /p /td td width=" 43%" p 承担所在地及周边省份葡萄及葡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营养品质评价相关工作 /p /td /tr tr td width=" 1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FPZ147 /p /td td width=" 21%" p 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 /p /td td width=" 23%" p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p /td td width=" 43%" p 承担所在地及周边省份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营养品质评价相关工作 /p /td /tr tr td width=" 1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FPZ148 /p /td td width=" 21%" p 延安市养蜂试验站 /p /td td width=" 23%" p 延安市农业局 br/ & nbsp & nbsp & nbsp 陕西省农业厅 /p /td td width=" 43%" p 承担所在地及周边省份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营养品质评价相关工作 /p /td /tr /tbody /table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br/ /p p   通知要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和风险评估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农业部相关单位联系,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p p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010—59193235 /p p   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010—59198562 /p p   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010—82106550 /p p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