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石偏摆仪

仪器信息网石偏摆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石偏摆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石偏摆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石偏摆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石偏摆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石偏摆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石偏摆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石偏摆仪相关的资讯

  • 香港卫生署摆乌龙 涉事药片非维C银翘片(图)
    深圳同安药业有限公司产品照片 香港卫生署提供的照片   日前香港卫生署称,深圳同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维C银翘片含有违禁成分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此两种成分对人体副作用较大。这个通告引发内地维C银翘片的危机。   6月19日深夜,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初步调查通报。通报称,根据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场比对,深圳同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维C银翘片为绿色薄膜衣药片,香港医院管理局所检验的是白色药片,二者的颜色外观完全不相同。   &ldquo 此事是香港卫生署的公务人员操作失误,根本不是维C银翘片,而是一种类似去疼片的药物,含有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rdquo 一位接近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通告称,此事发生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委派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赴香港卫生署进行了现场比对取证。根据香港卫生署提供的通报函,香港医院管理局所检验的产品样本是由患者交给医院化验的。香港医院管理局接收的产品样本是已开封的产品塑料瓶,内装有一粒白色药片,没有外盒和说明书,香港医院管理局在检验前已拍照留证。   食药监总局表示,深圳市药品检验所已对深圳同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8个批次维C银翘片进行了抽样检验,其中包含与香港卫生署网上配发的图片显示相同批次的产品。8批样品检验全部符合规定,产品含有的三个有效成分&ldquo 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rdquo 均已检出且含量均符合规定 对于香港方面检出的非法添加成分&ldquo 非那西丁&rdquo 和&ldquo 氨基比林&rdquo ,深圳市药品检验所检验的8批样品中均未检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继续加强与香港卫生署的沟通,进一步查清事实真相。   此前一天,食药监总局的通报也称,涉事维C银翘片的初步检验结果显示,未检出非法添加的&ldquo 非那西丁&rdquo 和&ldquo 氨基比林&rdquo 成分,与香港医管局检验结果不一致。   有广东三甲医院主任药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维C银翘片的法定成分中并不包括这两种成分,而香港医管局的化验结果却显示该药品含有非法成分,这说明香港患者提供的并非维C银翘片。   &ldquo 上午公司已经派出人员与香港卫生署协商,初步可以确定香港女患者购买的维C银翘片为假药,是有厂家假冒我们公司的产品。&rdquo 深圳同安董事长庄小新昨日傍晚告诉本报记者,此事对公司影响很大,公司会尽快协助香港和内地药监部门查明此事以证清白。   &ldquo 国家食药监总局只是暂停了我们公司的销售,对终端的销售没有要求停止。所以我们从19日晚开始就停止出货了,不过有些连锁药店看到公告后主动下架了。&rdquo 庄小新告诉记者,现在药监部门已经查明公司的产品合格,相信几天后就能恢复销售。   目前在维C银翘片市场中,贵州百灵(002424,股吧)生产的所占市场份额最大,约为50%。按照2012年贵州百灵生产及销售维C银翘片80亿粒、产值2.6亿元来计算,2012年维C银翘片这一品种全国总销量约为160亿粒、总销售额五六亿元。   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市场部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薄膜衣、糖衣等各种品规的维C银翘片零售价在3元~4元,由于为OTC,大部分销售集中在零售药店系统,诸多企业竞争激烈,&ldquo 这个品种生产厂家的行业平均毛利率大概为50%,除去营销和渠道的成本,利润率大概是30%,不算是利润高的品种。&rdquo
  • [投资2.5亿美金]富士胶片与拜耳合作开发细胞药物治疗癌症
    2019年7月1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全球领先的影像与医疗器械巨头富士胶片(FUJIFILM)和德国制药巨头拜耳(Bayer)公司宣布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开发一种更有前途的、异体的、具有成本优势的细胞免疫药物用于治疗癌症。目前,细胞治疗费用昂贵,制备过程复杂,时间冗长,大大限制了细胞疗法的临床和商业化应用。现在富士胶片(FUJIFILM)和拜耳集团联盟打算通过使用一种新方法克服这些细胞疗法面临的障碍,造福更多患者。新技术使用来自患者以外人的IPS细胞开发异体的"Offtheshelf"免疫细胞疗法用于治疗血液瘤和实体瘤。在常规治疗方案中,一般都是使用来自患者自身的细胞。富士胶片(FUJIFILM)和拜耳的合作是通过细胞治疗新秀公司CenturyTherapeutics进行的,CenturyTherapeutics是富士胶片(FUJIFILM)子公司FCDI与VersantVenture的合资企业,后者是一家专注于医疗保健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作为交易的一部分,拜耳决定投资CenturyTherapeutics,富士胶片(FUJIFILM)计划将Century整合为旗下FCDI的子公司,双方暂时没有披露他们在Century的股权百分比。CenturyTherapeutics公司基于iPSC的异体免疫细胞治疗核心技术平台简介本次CenturyTherapeutics融资约2.5亿美元,拜耳公司将承担大部分资金,拜耳目前已经将抗癌药物作为其主要业务重点。富士胶片(FUJIFILM)将提供iPS细胞技术并在符合监管要求的高标注的细胞治疗工厂中制造该细胞药物。双方计划在两到三年内开始临床试验,如果试验成功,新的细胞治疗药物将扩大癌症患者的可选择的药物范围。近年来,富士胶片(FUJIFILM)集团依托自身核心技术特点和优势积极转型,医药和医疗健康两大产业已经成为其核心业务领域,并在未来会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更好地应对行业趋势,满足客户需求。-2015年,富士胶片(FUJIFILM)扩大在再生医学领域的投入,收购了由iPSC(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先驱JamesThomson创立的开发干细胞治疗药物的公司CellularDynamicsInternational(CDI)。-2016年,富士胶片(FUJIFILM)从日本Takeda制药收购了WakoPureChemical工业公司,成为了全球知名的高端实验室生命科学及化学试剂供应商之一。-2018年,富士胶片(FUJIFILM)收购了全球领先的、具有超过45年历史的细胞培养基产品和服务供应商美国IrvineScientific(现已更名为FUJIFILMIrvineScientific),从而一跃成为全球细胞培养基尤其是无血清培养基领域的重要玩家。FUJIFILMIrvineScientific是全球领先的专注于细胞培养产品创新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公司,在工业细胞培养(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辅助生殖、细胞治疗(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等无血清培养基)和细胞遗传学等领域,持续为全世界的科研、工业客户及临床医生提供高质量、可靠的产品和灵活、定制化的优异服务。公司始终遵从国际ISO和FDA的严格监管,并在美国加州和日本东京同时拥有国际一流的cGMP干粉培养基生产设施。IrvineScientific公司长期以来坚持咨询式服务的理念,凭借在全球细胞培养产品开发、服务领域及法规监管、注册合规方面的超过45年的经验和专长,得到了全世界客户的认可,并成为在培养基开发和服务领域全球战略性的领导者。相关阅读IrvineScientific推出最新一代CHO细胞浓缩补料以支持高效生物制药工业生产《工业无血清培养基开发策略和新一代解决方案》无动物源、化学成分明确的T细胞培养基的开发-2019年1月3日,FUJIFILMCellularDynamics,Inc宣布将斥资2100万美元开设符合美国药品生产管理规范(cGMP)标准的新生产设施。据FCDI称,该设施将支持FCDI的内部细胞治疗管道,并作为iPS细胞产品的合同开发和制造组织(CDMO)。-2019年,富士胶片(FUJIFILM)集团宣布又以8.9亿美元的现金收购Biogen丹麦位于哥本哈根附近的大规模生物药生产工厂,交易结束后,Biogen丹麦工厂将成为富士胶片(FUJIFILM)全球第四个生物药合同代工生产(CDMO)设施。相关阅读"CHODG44,10weeks,10g/L"-富士胶片推出高效细胞株平台富士胶片(FUJIFILM)8.9亿美金收购Biogen生物药工厂
  • 美媒:拜登政府考虑对华实施新的芯片制裁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27日援引所谓“知情人士”消息称,由于担心中国可能使用英伟达和其他公司的人工智能芯片“进行武器开发和黑客攻击”,拜登政府正考虑就对华出口人工智能芯片实施新制裁。  《华尔街日报》称,美国商务部最早将于 7 月要求停止向中国客户提供英伟达(Nvidia)和其他芯片公司生产的芯片产品。报道还称,英伟达、美光(Micron)和超威半导体(AMD)等美国芯片制造商都会受到美媒爆料拜登政府新措施的影响,英伟达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超过 2%,而超威半导体股价下跌约 1.5%。  这并非美国首次针对向中国出口人工智能芯片实施制裁。报道提到,英伟达曾在去年9月表示,美国官员要求该公司停止向中国出口两款用于人工智能的顶级计算芯片。为满足出口管制规定,英伟达在几个月后表示,将向中国提供一款名为 A800 的“降级版”芯片。该公司还在今年年初调整了其旗舰 H100 芯片以符合法规。  《华尔街日报》6月13日报道称,美国商务部负责工业和安全事务的副部长艾伦•埃斯特维兹上周在一个行业会议上表示,拜登政府打算延长一项出口管制政策的豁免期,这项政策旨在限制美国以及使用美国技术的外国公司向中国出售先进制程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将削弱美国在芯片上对中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效果。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虽然美方尚未公布具体细节,但“延期豁免”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美国遏制中国芯片发展的种种措施不但效果有限,而且遭到反噬。  关于美方对华设芯片出口限制,中国外交部曾表示,美方出于维护科技霸权需要,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中国企业进行恶意封锁和打压,这种做法背离公平竞争原则,违反国际经贸规则,不仅损害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也将影响美国企业的利益。这种做法阻碍国际科技交流和经贸合作,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世界经济恢复都将造成冲击。美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阻挡不了中国发展,只会封锁自己、反噬自身。
  • 基因芯片,百姓受益的检测技术
    复杂的医学诊断可以再快些、精准些、费用再低些吗?基因芯片的出现及广泛应用或将解决这个问题。   去年11月,昆明寰基生物芯片开发有限公司基因芯片医学检测中心在云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归创业园落成。这是我省首个专业基因芯片医学检测中心,也是国内唯一以基因芯片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设计检测规模达到每年70万份临床标本。这是继去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基因芯片诊断技术”获卫生部临床应用能力资格认证后,我省第二家计划利用基因芯片进行疾病诊断的机构。   和普通医疗诊断技术相比,基因芯片诊疗技术究竟高明在哪里?它的出现及推广应用对老百姓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带着问题,记者走访了昆明寰基生物芯片开发有限公司。   疾病检测   新技术带来的新革命   虽说生物芯片早在20世纪末就成功问世,并应用于药物筛选和实验室研究,但普通人对它还是知之甚少。基因芯片,又被称为DNA芯片或DNA微阵列,是DNA分子杂交技术与基因扩增标记等技术相结合的结晶。简单的说,基因芯片就是在一块特制玻璃片或其他支撑介质上有序的固定许多生物分子探针,然后由一种仪器收集探针捕获的待测样本信号,用计算机分析数据结果。也就是说,原来要在很多个试管中发生的反应,现在被移至一张芯片上同时完成了。和传统的医学检测手段相比,基因芯片的优点也就由此体现。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性和特异性等基本特征,在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重症传染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临床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基因芯片临床检测试剂盒就具有了检测准确率高、快速且比较稳定等特点。   据介绍,生物芯片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从1996年美国Affymetrix公司成功地制作出世界上首批用于药物筛选和实验室试验用的生物芯片,并开发出了配套的芯片检测系统,此后世界各国在芯片研究方面快速前进,不断有新的突破。中国是世界上较早批准生物芯片进入临床应用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国内已有多款基因芯片产品获得不同形式的医疗器械证书。   临床应用   产业化制约的慢发展   进医院,病人最焦虑的莫过于检查或等待检测结果。正常情况下,一项普通检查需时30分钟至1个小时,一项复杂检查结果则需等待一周或半月。而生物芯片呢?因为它对样品的需要量非常少,且一次检测能够对多种病原体感染情况作出判断,因此患者不必多次重复检测 同时,由于基因芯片检测主要是依靠先进的激光扫描读取信号,计算机分析检测结果,整个检测过程仅需花时5小时,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正因如此,其临床应用将以实现节约医疗资源支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目的。   2010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基因芯片诊断   术”获卫生部临床应用能力资格认证,成为当时国内第二家、云南省唯一具备“基因芯片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机构。这既标志着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能在有效地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督管理机制下,服务于临床,为遗传病诊断、感染性疾病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等提供快速、准确的辅助诊疗。也意味着基因芯片从技术到产品再到临床,有着极艰难的推广应用之路。在昆明寰基,记者了解到,虽然基因芯片因其在疾病诊断方面独有的特性,被专家誉为行业的终极产品。但由于一是目前许多传统的检测手段已运用较为成熟,二是基因芯片因产业化进程缓慢难以形成规模导致单价过高。那基因芯片何时才能真正造福于普通人的疾病诊断呢?   合力推进   新思路拓宽的新天地   据统计,目前我国生物芯片企业不少于50家,但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只有极少数。目前,70%—80%的生物芯片还只是用于科学研究领域,离完全产业化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由于研发成本高,其产品价格也较高。   尽管生物芯片的未来发展之路不平坦,但是有关专家在展望生物芯片的前景时却认为,生物芯片在基因表达谱分析、基因诊断、药物筛选及序列分析等诸多领域已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昆明寰基生物芯片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滕仕喜认为,一个基于第三方的医学检测服务体系或将实现造福百姓这一目的。作为国内较早从事生物芯片开发的科技公司,昆明寰基从零起步,在省市两级科技项目经费支撑下,与省内相关科研单位合作,于2006年成功研发出了首个泌尿生殖系统基因检测芯片,到今年6月,公司将推出系列基因检测芯片新产品,并将逐步应用于临床检测。去年1月,公司在经开区投资兴建了基因芯片检测中心和基因芯片生产基地,已成功形成从生物芯片技术理论研究到产品研发再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作为参与国家药监局起草《生物芯片技术标准》的生物芯片研发生产企业,昆明寰基对基因芯片的平民化运用很有信心。   在滕仕喜的设想中,第三方的医学检测服务体系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还会最大可能地造福患者。因为具备自有技术支撑的第三方医学检测,服务范围较大医院而言拓宽了很多。通过在各地开设的检测取样点,它的服务触角可延伸至缺乏检测技术和手段的中小医院,既减少了检测费,综合检测费用只需原有的30%。又提高了检测效率及精确度。基于此理念,不久前刚刚成立的昆明寰基生物芯片开发有限公司基因芯片检测中心正在按这个思路开展工作。在不久的将来,患者或将普遍受益于这项新技术和新模式。
  • 从完整肌腱到单纤丝:偏振红外光谱强势助力胶原蛋白的分子取向研究
    在过去的十年里,红外(IR)光谱已被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的胶原蛋白研究。对有序胶原蛋白光谱的更好理解将有助于评估受损胶原蛋白和疤痕组织等疾病。因此,利用偏振红外光研究胶原蛋白(I型胶原和II型胶原)的层状结构和径向对称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基于焦平面阵列检测器的偏振远场(FF)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成像、偏振远场(FF)、光学光热红外(O-PTIR)以及散射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SNOM)的纳米红外技术在胶原蛋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偏振远场(FF)方法可应用于完整肌腱的截面,其纤维平行且垂直于偏振光排列。光学光热IR红外(O-PTIR)和纳米傅立叶变换红外(nano-FTIR)方法则应用于直径为100~500 nm的原纤维,在生物聚合物上共同实现互相印证和互补的结果。 通常,I型胶原蛋白在偏振红外光下反应不同。采用基于焦平面阵列(FPA)检测的远场傅里叶变换IR(FF-FTIR)对其进行成像时,受制于蛋白质酰胺I和II的红外特征峰吸收带的波长(~7 μm)的分辨率限,难以获取高质量的成像结果。而采用散射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SNOM)方法的纳米FTIR(nano-FTIR)光谱技术,可以获得空间分辨率约为20nm的红外光谱,解决了受限于IR辐射波长的限制(通常5-10 μm)。此外,采用光学光热红外技术(O-PTIR)成像和光谱学的方法,也可以摆脱红外波长的限制,实现亚微米(500nm)的空间分辨率,为完整组织和原纤维胶原蛋白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窗口。 近期,在Kathleen M. Gough等人的研究中[1],作者采用基于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的PSC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 mIRage对样品~500 nm单点区域收集振动光谱,如图1所示。该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光热检测,其中红外量子联激光器(QCL)激发样品在1800–800 cm-1光谱范围内的分子振动。产生的光热效应通过短波长探测激光器检测。图2A-B中的光谱表明,固有的激光偏振所获得的高对比度所产生的光谱与使用FTIR焦平面阵列和偏振器组合进行的光谱测试近乎一致。并且对于安装在玻璃显微镜的不同载玻片,样品均获得了具有良好SNR的高质量光谱。图1. 完整肌腱的光学光热IR(O-PTIR)光谱,?500 nm测量点。(A)利用线性偏振量子联激光器(QCL)从CaF2窗口在平行和垂直两个不同方向上获得光谱。插入的可视图像显示了6个采谱位置;比例尺= 70 μm。(B)对比从CaF2(部)和玻璃(底部)载玻片在线性偏振QCL的平行和垂直方向上获得的光谱。 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可以通过在载物台上轻易地旋转样品来测试平行和垂直于红外激光偏振方向的光谱。并利用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在几个单一频率下对原纤维成像,以获得表观物理宽度的确定性估计。如图2右侧所示,在垂直方向上, 1655 cm-1处记录的单波长图像的红黄带表明该原纤维的宽度不超过500 nm。该尺寸将目标物标定为真正的原纤维,并且可与红外s-SNOM实验中检测到的300 nm原纤维相当。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与nano-FTIR的测试结果相互印证,反映了“原纤维”宽度的标准范围。此外作者观察到,来自原纤维的酰胺I和II谱带比完整肌腱的窄,并且相对强度和谱带形状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光谱反映出在偏振红外光下正常I型胶原纤维的更多有用信息,并可作为研究胶原组织的基准。图2. 从CaF2窗口利用O-PTIR测试控制肌腱原纤维获得的光谱。用平行于激光偏振的原纤维获得的光谱(红色);蓝色是垂直方向上的光谱。右侧是在垂直方向基于1655 cm-1的单波长图像。正方形表示光谱采集位置。比例尺= 1 μm。 与基于焦平面阵列检测器的偏振远场傅立叶变换红外(FF-FTIR)光谱相比,光学光热红外(O-PTIR)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且可提供单波长光谱。使用FF-FTIR FPA探测往往包括其他非胶原材料。同时,光学光热红外(O-PTIR)还可以提供偏振平行于原纤维取向的原纤维光谱。这也是光学光热红外(O-PTIR)和纳米FTIR光谱对直径为100~500 nm的胶原原纤维给出证实性和互补性结果的次证明。综上所述,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生物样品中的胶原蛋白提供了广阔的基础。 参考文献:[1]. Gorkem Bakir, Benoit E. Girouard, Richard Wiens, Stefan Mastel, Eoghan Dillon, Mustafa Kansiz, Kathleen M. Gough, Molecules 2020, 25, 4295 doi:10.3390/molecules25184295.
  • 施一公团队的85后清华女博士:4篇SCI论文 影响因子累积破百
    p   杭婧,清华大学医学院2012级直博生,师从施一公教授,研究方向是剪接体领域的结构 a style=" COLOR: #ff000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生物 /strong /span /a 学研究。她共发表SCI论文4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上发表文章一篇,在《科学》上发表文章两篇,影响因子累积破百。 /p p   杭婧从没觉得自己是个“天才”。尽管她以一名在读博士生的身份,在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两篇封面文章 尽管她的科研成就被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称作“超过了我过去25年科学成果的总和”。但在杭婧眼中,这一切都源于自己不服输的韧性和追求卓越的执着,与“天才”无关。 /p p   很少人知道,在成功的背后,这个施一公眼中的“小丫头”也曾经历过忐忑、挫折,甚至在刚刚崭露头角时被人怀疑。压力就是动力,杭婧从来都是个不服输的姑娘。她开玩笑说,泡实验室是最好的减肥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448px" title=" IMGb083fe71cc1a4093158458712360720.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e2c7e1ef-1397-4af0-9b9c-2b141d4b476c.jpg" width=" 300" height=" 448" / /p p   2015年9月11日,两篇阐释生命大分子剪接体结构的文章以杂志当期封面的形式,“背靠背”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上,震惊了学术界。两篇论文的科学意义十分重大,它们不仅完善了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而且再次证明了中国生命科学领域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让人没有料到的是,如此重量级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竟然是一名在读的清华女博士生。她,就是杭婧。 /p p strong   泡实验室是最好的减肥办法 /strong /p p   初见杭婧,她穿着一身冬日的装扮,带着一副黑边框眼镜,脖子间围着一条丝巾,整个人简洁而大方。还没有进会议室的时候,她靠着墙,随性地和我们聊着,脸上总是带着淡淡的笑容。 /p p   2012年9月,杭婧进入清华大学医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按照学院的轮转培养制度,她得以进入到施一公实验室中见习,但见习期满后是否能够留下,还要取决于她的表现。一开始,杭婧心理压力非常大,一方面是因为新环境中的同学非常优秀,而且都比她进实验室要早,激烈的竞争让她有些忐忑 另一方面,施一公教授的名望众所周知,杭婧有点担心自己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没法胜任实验室的工作。 /p p   压力就是动力,杭婧从来都是个不服输的姑娘。一个月的轮转期中,她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到晚上12点左右,完全没有娱乐和休息的概念。短短30天,她瘦了整整十斤,回首那段充实的“拼搏岁月”,杭婧开玩笑说,“之前一直想减肥都减不下来,看来还是泡实验室最管用。”最终,杭婧身上的这股“拼劲”打动了施一公教授,她也顺利地留在了心仪的实验室继续工作。 /p p strong   直博二年级一作发《自然》 /strong /p p   杭婧深知,能在施一公老师的团队中做科研是一种幸运,因此,她加倍努力地承担了许多工作。她从实验室的一个既有研究问题入手,对剪接体通路中重要蛋白质Lsm复合物的结构开始解析。 /p p   尽管这项工作之前已经有不错的基础,但是杭婧丝毫不敢松懈,她把自己的“拼劲”进一步发挥到了极致。每天平均12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一度让她脸上长出痘痘,头发也掉得不少,她却不改初心,继续反复查找文献,不断推进实验。 /p p   2014年2月,杭婧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研究成果。这时,她直博二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才刚刚过去。 /p p   伴随着身边老师与同学的祝贺,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传来:博士二年级的学生就能发表这么高水平的文章,纯粹是运气好吧?面对这种质疑,杭婧表现得非常淡定,她总是谦虚地表示实验室既有的研究基础和论文发表时的运气都很重要。 /p p   杭婧特别喜欢格拉德威尔说的一句话:“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在杭婧看来,自己并不是天才,相关研究功底也没有特别的优势,但只要她下定决心攻克一个难题,就会没日没夜、废寝忘食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仅仅完成任务也不是她的风格,她要追求的是卓越的研究成果。 /p p strong   “拼命婧姐”挑战世界顶尖课题 /strong /p p   剪接体一直以来被公认为世界难题。剪接体是控制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物质,人类35%的遗传紊乱都与它功能失常有关,甚至包括一些种类的白血病和癌症。近20年来,全球众多一流实验室都想“捕捉”剪接体,却无突破。 /p p   杭婧有幸加入了施一公剪接体结构研究团队,确定了剪接体结构为主要目标的研究课题。“施一公老师曾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工作者,我们所要追求的不仅是在《自然》《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更要努力做出能够写进教科书的科研成果。”老师的话对她触动很大,所以她选择了迎难而上。 /p p   在《自然》上发表论文不久后,很快她平复心态,又一头扎进了新的实验中,继续推进对剪接体结构的研究。然而研究进展并非十分顺利,刚开始的几个月,课题组最基本的提取蛋白样品工作都毫无进展,团队氛围十分压抑。她查阅了大量与课题有关的文献,不断优化实验条件,把蛋白的提取、纯化、点晶体等工作一点一点不断向前推进,可最终长出来的晶体却不符合课题要求,这让她感到非常失望和难过。 /p p   整整一年的时间,她把大量的心血都花在课题上却进展甚少,她的自信心严重受挫,开始怀疑自己还有没有能力走完后续的科研进程。 /p p   面对这种情况施一公教授鼓励开导她:“小丫头做这么难的课题也是挺不容易的,你们也不要着急,慢慢来,总会出现转机的。”杭婧逐渐调整心态,重新调整了纯化手段,从传统的体外组装改为从特殊品种酵母中内源性提取蛋白。她利用新技术对提取的蛋白质进行精加工,推进十分顺利,团队很快获得了剪接体中多个关键分子的超高分辨率三维结构。他们在3.6埃,相当于头发丝百万分之一的距离水平上,揭开了剪接体的“神秘面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取得如此突破的团队。 /p p   “拼命”是大家对杭婧的一致印象。她曾平均每天12小时、基本无双休泡在实验室拼命工作,打鸡血般地读文献。她还曾经连续工作42个小时完成论文攻坚校对,那天凌晨4点,也就是她刚刚结束连续42个小时的工作后,杭婧在微信朋友圈中写下,“算一算,已经连续工作42小时未眠。人生能有几回搏?不秀辛苦,不为安慰,只求mark一下这一时刻,然后美美的睡去。”还有一次在实验过程中,她脚底扎进一个一厘米长的玻璃渣,可她做实验太投入没有感觉到,直到做完一天实验晚上回宿舍洗澡,才发现脚已经肿得像面包。从此“拼命婧姐”的称号在实验室中传开了。 /p p strong   自我定位:超强团队中的一分子 /strong /p p   杭婧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她认为主要得力于超强团队的支持和协作。她所在的团队由顶级科学家施一公教授亲自指导,耳濡目染,她学到了不骄不躁、平和谦虚、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刻苦钻研、积极求是的科研精神深入大脑。面对别人的赞美她总会谦虚地表示:“电镜数据的分析还需要深入的学习和经验积累,必须把精力集中在接下来更加重要的工作上,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我们。” /p p   在解析剪接体的工作中,团队其他两名成员闫创业博士、万蕊雪同学也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三个人发挥所长、分工合作,使得团队的战斗力达到最大化,三个人相互鼓励、取长补短,一起攀登科研高峰。施一公教授说:“正是这三个训练有素、非常优秀的科学家,才使团队能领先做出了这一成果。”可见一个本土团队只要精诚合作,也会取得震惊世界的成果。在实验室里,优秀的同学们相互合作和竞争,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在进行头脑风暴时他们会发生争论,大家都在思维碰撞中触发灵感。平常生活中大家关系十分融洽,这为她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杭婧说:“在我们实验室这样的环境中,大家相互竞争是一件好事,一个人的勤奋和努力也会带动身边其他人,于是良性竞争的环境就这么创造出来了。” /p p   在醉心科研的同时,杭婧积极参与各类团体活动。“圆明园定向越野”活动让她深刻感受到了勿忘国耻的意义 在“‘一体两翼’井庄镇志愿服务活动”中,她为井庄镇的发展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谈及她在清华几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杭婧说她很荣幸能成为清华的一份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母校一起,乘风破浪,不断突破不断前进。在新的学年里,她将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努力求索,勇敢去冲击更多的难题,探索更多的生命奥秘。 br/ /p
  • BLT小课堂 | 蛋白芯片技术原理及应用
    概念蛋白质芯片技术是在DNA芯片技术基础上发展的一项蛋白质组学技术。其原理是将大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如酶、抗原、抗体、受体、配体、细胞因子等)通过微阵列的形式有序排列在固相载体表面,利用蛋白质与蛋白质或者蛋白质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特异性结合,获得与之特异性结合的待测蛋白(如血清、血浆、淋巴、间质液、尿液、渗出液、细胞溶解液、分泌液等)的相关信息,便于我们分析未知蛋白的组分、序列,体内表达水平、生物学功能、与其他分子的相互调控关系、药物筛选、药物靶位的选择等。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比传统的凝胶电泳、Western blot和Elisa更为方便和快速研究蛋白质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高通量,微型化和快速平行分析等优点,不仅对基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也在临床诊断、疗效分析、药物筛选及新药研发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特点①蛋白芯片具有高特异性、重复性、准确性。这是由抗原抗体之间、蛋白与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决定的。②蛋白芯片具有高通量和操作自动化的特点,在一次实验中可对上千种目标蛋白同时进行检测,效率极高。③可发现低丰度、小分子量蛋白质,并能测定疏水蛋白质,特别是膜蛋白质。④蛋白芯片具有高灵敏性,只需0.5-5μL样品,或2000个细胞即可检测。蛋白芯片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基础研究中的应用01 在蛋白质水平上检测基因的表达由于基因转录产物mRNA数量并不能准确反映基因的翻译产物蛋白质的质与量,因此在蛋白质水平上检测基因的表达对于了解基因的功能非常重要。蛋白质芯片技术产生前,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是蛋白质组规模上进行蛋白质表达研究的唯一方法,但这种技术操作繁琐而且难以快速检测样品中成百上千种蛋白质的表达变化。蛋白质芯片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高通量等特点,在检测基因表达终产物蛋白质谱的构成及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02 高通量筛选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目前蛋白质芯片检测利用最广泛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芯片检测中使用最广泛的生物分子。运用蛋白质芯片可以研究不同抗原/抗体的特异性作用,而且对于检测样品中极微量的抗原/抗体分子作用非常有利。03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酵母双杂交系统是近年来基因组规模上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方法,但存在体内操作、假阳性、假阴性和外源蛋白质折叠、修饰等局限。蛋白质芯片技术不依靠任何生物有机体而在体外直接检测目标蛋白质,实验条件可随意控制,同时实验步骤自动化程度高,一次分析的蛋白质数量巨大,因而成为目前除酵母双杂交系统外进行大规模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方法。04 酶/底物作用分析耶鲁大学的Snyder小组用蛋白芯片对酵母基因组编码的119种蛋白激酶的底物专一性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将蛋白激酶表达为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融合蛋白,针对17种不同的底物,平行测定了119种GST2蛋白激酶融合蛋白的底物专一性,发现了许多新的酶活性,大量蛋白激酶可以对酪氨酸进行磷酸化,而这些激酶在催化区域附近有共同的氨基酸残基。也证明了蛋白质芯片可作为高通量筛选酶-底物作用的良好平台。蛋白芯片的检测目前蛋白芯片的检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质谱技术为基础的直接检测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用激光解析电离的方法将保留在芯片上的蛋白质解离出来。具体过程为:芯片经室温干燥后,加能量吸附因子如芥子酸,使其与蛋白质结合成混合晶体,以促进蛋白质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中的解析和离子化,利用激光脉冲辐射使芯池中的分析物解析成荷电粒子,根据不同质荷比离子在仪器场中的飞行时间长短不一,通过飞行时间质谱来精确地测定出蛋白质的质量,并由此绘制出一张质谱来,以分析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相对含量。另一种为蛋白质标记法,样品中的蛋白质预先用荧光染料或同位素等标记,结合到芯片上的蛋白质就会发出特定的信号,用CCD照相技术及荧光扫描系统等对激发的荧光信号进行检测。与飞行时间质谱相比,该方法定量更加准确,操作也更加简便。与DNA芯片一样,蛋白质芯片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必须利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定量和解释。其中应用最广的是荧光染料标记法,原理较为简单、使用安全、灵敏度高,且有很好的分辨率。可直接用广州博鹭腾 GelView 6000Plus进行拍摄。图1.GelView 6000Plus智能图像工作站GelView 6000Plus 配备600万像素科学级制冷CCD相机,制冷温度为环境温度下 55℃,极低的暗电流,很大程度降低背景干扰。而且独有的红外感应开关,自动控制样品台的开启与关闭,同时也减少了实验时对仪器的污染。
  • 廿五辉煌齐书写,百年特色共谋篇——丹东百特2020年度总结表彰大会纪实
    2020年2月8日,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董青云、副总经理刘忠兰和170余名百特员工,带着收获的喜悦,怀着春天的梦想,步入妆点一新的丹东百特会议大厅,隆重聚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积聚力量,迎战未来。 在开场齐声高唱的《国歌》声中,百特员工饱含深情,心潮澎湃。董青云先生在热烈的掌声中信步走上讲台,做2020年百特工作总结与2021年工作计划报告。 2020年是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成立25周年,在全体员工的上下齐心,战疫情、练内功、抓销售、提质量,取得了公司经济增长与抗击疫情双丰收。这一年,百特取得22项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成果,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主要产品销售量超过1400台,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双双实现逆势增长。在新冠疫情冲击的形势下,丹东百特实现逆势而上,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鼎力支持,离不开百特全体员工视企如家,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广大客户的支持与认可。 这一年,百特各部门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绩。研发中心在纳米粒度与zeta电位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激光粒度仪性能有了大幅度提升,研制成功新型滤膜自动称重系统,实施了40多项新技术,使百特仪器向更高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其中高通量自动加样器的研制成功,将开启百特激光粒度仪无人值守自动运行的新时代。听了董总振奋人心的演讲,全体员工都为在过去一年里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都坚信面对未来更激烈的挑战,百特有底气有能力做得更好。 会上,各部门经理还开展了新颖的团拜活动,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会上,总经理董青云、副总经理刘忠兰、销售总监丛丽华、研发总监范继来等领导,为2020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清正廉洁典型、最佳协作团队、学习标兵、优秀办事处等颁发了奖状、奖金和奖品。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全体百特员工向着更好、更高的目标看齐。 先进个人代表张志健、新员工代表李长隆先后发言,他们总结了工作成绩和经验,表示将不负公司期望,继续努力、奋发有为,为百特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2020年总结表彰大会的上半场在激昂的《百特之歌》中拉下完美序幕,下半场丰盛的午宴和“迎新春”活动颁奖活动使全场喜笑连连,热闹欢腾。大家频频举杯,回顾过去一年的峥嵘岁月,祝愿新的一年风和日丽。“廿五辉煌齐书写,百年特色共谋篇”。2020年取得的成绩与经历的磨难,注定会在百特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崭新的2021年,全体百特人将齐心协力,“做精品仪器,创国际品牌”,为中国科学仪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新贡献!
  • 拜安半导体MEMS芯片研发小试线首台设备入厂
    4月11日,上海拜安半导体有限公司举行了MEMS芯片研发小试线首台设备入厂仪式。拜安科技官方消息显示,拜安半导体由拜安科技和嘉定综保区公司共同投资,于2022年2月成立公司,3月取得项目准入,9月开工建设,今年6月即将进入试生产。图片来源:拜安科技据悉,拜安半导体致力于MEMS光纤传感器芯片的制造和研发。产线建成投产后,拜安半导体除了满足拜安科技对MEMS光纤传感器芯片的需求,还将对外开放MEMS光纤传感器芯片研发生产,每年研发生产芯片晶圆10000-15000片。拜安科技主要从事高性能MEMS光纤传感器和全光谱传感分析仪智能硬件的研发和制造,具备MEMS芯片设计和工艺流片、光学芯片封装、传感器和宽光谱波长可调谐激光器制造、专用集成电路和嵌入式软硬件设计、光谱图像智能识别、行业大数据平台开发、光机电设备微小型化集成等技术能力。下周开播!传感器/MEMS研究与检测技术讲座通知一、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 电子工业出版社二、举办时间2023年4月11-26日,每周一期三、会议日程4月26日:传感器/MEMS研究与检测技术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嘉宾单位职称14:00-14:40MEMS无线智能温振传感器及应用王建国苏州捷研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4:40-15:20面向呼气标志物检测的气体传感器研究刘凤敏吉林大学教授四、参会指南1、点击会议页面链接报名;会议页面: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RUs 2、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3、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4、会议联系人:3i讲堂—材料小周( 邮箱:zhouhh@instrument.com.cn;微信二维码如下,可加入会议交流群)会议联系人微信二维码
  • 重磅!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出炉
    12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发布《202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并评选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2020年,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鼓励发表“三类高质量论文”。包括发表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 中信所经过调研分析,将各学科影响因子和总被引次数同居本学科前10%,且每年刊载的学术论文及述评文章数大于50篇的期刊,遴选为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在其上发表的论文属于“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 本年度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是从2020年SCI收录的我国第一作者论文中选取的。遴选标准包括: 论文的创新性(是否获得重大基金和项目支持)发表论文的期刊水平(期刊的主要指标影响因子和总被引数在学科中所处的位置)是否处于研究前沿(是否属于研究热点,考察论文发表当年的被引次数)合著论文中我国作者的主导性(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情况)论文的文献类型(只统计 Article 和 Review 类型)论文的参考文献情况 入选论文如下(实际遴选出99篇):1. 论文题目: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Identified by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Sequencing of Convalescent Patients' B Cells作 者:Cao, Yunlong Su, Bin Guo, Xianghua Sun, Wenjie Deng, Yongqiang Bao, Linlin Zhu, Qinyu Zhang, Xu Zheng, Yinghui Geng, Chenyang Chai, Xiaoran He, Runsheng Li, Xiaofeng Lv, Qi Zhu,Hua Deng, Wei Xu, Yanfeng Wang, Yanjun Qiao, Luxin Tan, Yafang Song, Liyang所属机构:北京大学来源期刊:CELL. 2020, 182(1): 73-84被引次数:3002.论文题目:Revealing the missing dimension at an exceptional point作 者:Chen, Hua-Zhou Liu, Tuo Luan, Hong-Yi Liu, Rong-Juan Wang, Xing-Yuan Zhu, Xue-Feng Li, Yuan-Bo Gu, Zhong-Ming Liang, Shan-Jun Gao, He Lu, Ling Ge, Li Zhang, Shuang Zhu, Jie Ma, Ren-Min所属机构:北京大学来源期刊:NATURE PHYSICS. 2020, 16(5): 571-578被引次数:20 3.论文题目: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Chinese firms: Innovative measures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quick response technology作 者:Li, Guo Li, Lin Choi, Tsan-Ming Sethi, Suresh P.所属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来源期刊: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20, 66(7-8): 958-988被引次数:63 4.论文题目:Global patterns of terrestri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imitation作 者:Du, Enzai Terrer, Cesar Pellegrini, Adam F. A. Ahlstrom, Anders van Lissa, Caspar J. Zhao, Xia Xia, Nan Wu, Xinhui Jackson, Robert B.所属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来源期刊:NATURE GEOSCIENCE. 2020, 13(3): 221-226被引次数:55 5.论文题目:Clinical course and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of adult in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Wuhan, China: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作 者:Zhou, Fei Yu, Ting Du, Ronghui Fan, Guohui Liu, Ying Liu, Zhibo Xiang, Jie Wang, Yeming Song, Bin Gu, Xiaoying Guan, Lulu Wei, Yuan Li, Hui Wu, Xudong Xu, Jiuyang Tu, Shengjin Zhang, Yi Chen, Hua Cao, Bin所属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来源期刊:LANCET. 2020, 395(10229): 1054-1062被引次数:8612 6.论文题目:Some lump solutions for a generalized (3+1)-dimensional Kadomtsev-Petviashvili equation来源期刊:NATURE. 2020, 579(7798): 265-269被引次数:2952被引次数:77
  • 2018年最受关注百篇论文揭晓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据英国《自然》网站、Altmetric网站近日报道,2018年最受全球媒体关注的100篇论文(Altmetric Top 100)揭晓,包括飓风造成的惊人死亡人数、虚假新闻泛滥网络等在内的今年热门话题进入榜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这份百强论文榜单,包含了100篇发表于2018年且出版后在同行评审信息平台、公共政策文献、主流媒体、博客、维基百科及社交媒体上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文章。百强论文发表于45本不同期刊,在机构方面,剑桥大学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10篇,而《科学》刊登的最多——12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自然灾害、新闻传播与身体健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进入前5名榜单的论文依次是:第1名,飓风“玛利亚”在波多黎各造成的死亡人数调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其改进了一种新方法来确定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2名,真实新闻和虚假新闻的网络传播,《科学》杂志,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发现谣言在推特上的传播速度要比真相快得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3名,195个国家和地区的酒精摄入和医疗卫生负担状况,《柳叶刀》杂志,科学家发现只有完全不摄入酒精才是唯一安全的饮酒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4名,人类世地球的演化路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其发现如不采取重大干预措施来抑制碳排放,全球变暖将很快陷入可怕的反馈循环中。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5名,2011年—2015年120万美国人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关系研究,《柳叶刀· 精神病学》,这项针对120万人的研究指出,团体运动、骑自行车和去健身房是改善心理健康最有效的运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科学饮食、海洋生态与癌症治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排在第6—10名的论文分别为:第6名,膳食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死亡率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元分析,《柳叶刀· 公共卫生》,指出碳水化合物占摄入热量50%的饮食死亡风险最低。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7名,太平洋垃圾带正在聚集更多塑料垃圾,《科学报告》,指出太平洋垃圾带远比人们此前以为的要大得多,其中94%由对海洋生物有害的微塑料构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8名,使用替代疗法、摒弃常规疗法和可治愈癌症患者的生存率,《美国医学会期刊· 肿瘤学》,涉及190万患者的研究指出,使用替代疗法药物治疗癌症会使死亡风险增加两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9名,全球变暖改变珊瑚礁集群,《自然》,指出海洋变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杀死珊瑚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10名,地球生物质的分布,《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其表明自从农工业出现以来,人类对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植物生物量减少了一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中方研究机构是重要组成部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这份百强榜单中,来自中国或者有中方研究机构参与的论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19名,极端干旱和高温导致全球啤酒供应下降,研究机构为北京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预测了因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啤酒短缺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40名,评估250个国家和地区的预期寿命、减寿年数以及250种死因的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率,参与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揭示了91个国家的孩子出生率不足以维持其现有人口。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58名,社区老年人补充钙或维生素D与骨折发生率的关系,天津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其显示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并不能预防50岁以上人群的骨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60名,体力活动对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适度运动会使心脏病风险显著下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63名,非洲以外最早的现代人类,中国科学院,这项考古发现使人类向世界其他地区扩散的时间提早了55000多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65名,健康生活方式因素对美国人口生活预期的影响,华中科技大学,指出5个关键的生活方式因素促使人们预期寿命延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68名,透明化分析选择的变化如何影响结果,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厦门大学,突出了主观选择在从大型复杂数据集中得出结论时的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79名,撒哈拉沙漠中的大型风能和太阳能农场增加了雨水和植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用气候模型解释了该地区的植被和降水增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83名,评估《自然》《科学》在2010年至2015年发表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哈尔滨工业大学,就不可重复的实验为何得以发表提供了见解。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87名,成年之后新神经元形成过程会减弱,复旦大学,指出成年人大脑中新神经细胞的发育极为罕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93名,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食蟹猴,中国科学院,通过一种新的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研究人员能够成功克隆食蟹猴。 /p p br/ /p
  • Nature调查86%读者支持拜登,科研圈为何偏爱“驴”党?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当地时间11月4日,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已获得264张选举人票。如果能拿下内华达州(NV)的6张选举人票,拜登将以270张票问鼎新任美国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4px " 在《自然》杂志对其科学家读者群体进行的一项调查中,86%的人表示会投票给拜登。11月5日,《自然》更新的一篇文章还细数特朗普执政4年给科学造成的种种伤害,并认为“需要几十年才能修复”。同时,《科学》、《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杂志也纷纷发文支持拜登当选美国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2dc38a0e-26da-4216-a0c3-a00d0459878d.jpg" title=" vote.png" alt=" vote.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60824d8f-9d82-4b07-898e-cef3629ec728.jpg" title=" US educated.jpg" alt=" US educate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px margin-top: 10px " 靠上的图片显示得各个洲的选情统计,蓝色的是以拜登为首民主党,红色的是以特朗普为首的共和党;在靠下的这幅反映美国“教育水平”排名的地图。有意思的是,对比两张图片后发现,其填色似乎有相同的地方。那么,是否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了教育或认知水平与“驴象”两党支持情况呢?对此,笔者不敢妄加评论。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而在此次选举中,拜登的承诺——“让科学发挥主导作用”使科学界对其逆转特朗普采取的“灾难性”举措产生了希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特朗普给美国科学界带来的一些伤害可能是永久性的”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执政4年,特朗普对美国科学界做了很多令人意外的事情,其中包括削弱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法规以及对科学的尊重和重视。这加剧了已导致美国20多万人死亡的新冠大流行蔓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新冠疫情危机: /strong 截至本周三,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940万,死亡人数超过23万,超过任何其他国家。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2.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strong 11月4日大选当日,美国正式宣布退出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详见资讯“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1104/563830.shtml" target=" _blank" 大选之际 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 /a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3.破坏科学研究的独立性: /strong 政策专家认为,在很多机构中,特朗普政府通过压制或歪曲证据来支持政治决策,破坏了科学的完整性。如限制环境污染的政策,削减美国环境保护署的科学作用;美国疾控中心以及FDA俨然成为特朗普的政治工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4.孤立主义政策: /strong 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政策削弱了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通过关闭美国的大门,美国对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留学生 /span 和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研究人员 /span 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拜登将如何收拾“残局”?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相反的是,民主党候选人拜登则承诺尊重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strong 研究 /strong /span 的价值,并誓言要努力恢复美国支离破碎的全球关系。这让科学界对其逆转特朗普采取的一些“灾难性”举措产生了希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自然》针对约580名有投票资格的受访者进行的调查中,86%的科学家读者给拜登投票。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strong 在科学家群体中,社会科学家对拜登的支持率最高,超过90%;而83%的物理和计算机科学家支持拜登。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如果拜登当选,将会如何影响美国科学?又将面临哪些阻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应对新冠大流行: /strong 特朗普将疫情政治化,这将很难挽回。从长远来看,研究人员希望拜登政府更好地建立美国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危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拜登承诺支持世卫组织,除了向世卫组织提供抗击冠状病毒、脊髓灰质炎和全球其他疾病迫切需要的资金,还将为加入国际COVAX(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设施铺平道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2.对抗气候变化: /strong 拜登目前的竞选纲领是美国总统候选人在大选中提出的最激进的气候政策纲领: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strong 呼吁美国到2035年生产100%的清洁电力,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strong /span 。如果拜登赢得大选,面临的问题将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拜登表示,将让美国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使其成为190多个国家的积极伙伴。他还将任命环境保护署的气候友好型领导者,恢复甚至加强过去4年在特朗普治下被撤销的气候和环境法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3. 科学优先: /strong 拜登最明显的研究兴趣是癌症科学,拜登作为副总统曾在2016年领导并启动了“癌症登月”政府计划。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尽管拜登和搭档哈里斯普遍支持科学及其在制定公共政策中的作用,但他们都没有在科学问题上做过广泛的工作。纽约城市学院物理学家和科学政策专家Michael Lubell表示,如果拜登当选,他应该尽快选择一名科学顾问,开始制定和实施任何出现的研究优先事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4. 加强国际研究合作: /strong 对于特朗普的孤立主义立场对美国科学带来的伤害,科学家认为,拜登的外交政策和移民计划可能会修补一些破损的关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拜登已承诺取消旅行禁令,并让获得博士学位的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更容易永久留在美国。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strong 他还提议增加包括科学家在内的高技能工人的签证数量。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不过,就目前来说,拜登最终能否当选美国总统仍存悬念。即便当选,哪个政党控制参议院和众议院也将影响拜登推动新立法的努力,包括在科学界推行的政策。 /p
  • 摘取偏移成像“金字塔尖的明珠”——中海油服自主研发逆时偏移成像系统历程
    偏移成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相当于还原地下构造的CT影像,在海上油气勘探中被广泛应用,但当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时,常规偏移成像技术就显得捉襟见肘,成像效果明显不足。“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应运而生,能够适应强横向变速情形,并具有无成像倾角限制的特性,可以实现更清晰的成像效果。当前,“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在地震勘探领域被公认为解决复杂地质构造的成像利器,犹如偏移成像领域“金字塔尖的明珠”,代表了一家地球物理服务公司高端数据处理技术的水平。但是,国外商业软件巨头为该技术设置了极高的技术壁垒,2012年后才挤牙膏般地一点点地释放出来。由于该项技术算法复杂且对算力要求高,国内若要实现工业化生产应用,需要大量购置软件许可和硬件设备,付出高昂成本。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研发“逆时偏移成像”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偏移成像理论、高性能计算、数学物理方法以及软件程序架构等方面要求都比较高,想要自主实现该技术的开发并实现工业化应用难度很大。但落后就意味着被淘汰,在多地震处理项目招标中,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由于缺乏该项技术多次痛失良机。痛定思痛后,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首先想到的是用技术引进快速补齐短板,但这样又会面临着新的问题:一是投资巨大,运算核心版本动辄数千个的许可才能支撑生产,且每隔两到三年就需要升级版本 二是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发展迅速,相关新技术层出不穷,国外商业软件新技术释放缓慢,无法满足高端服务需求,会导致中海油服在国际地震处理市场竞争中处处受限。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017年,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为了摆脱海外商业软件的种种限制,打破在高端偏移成像领域一直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开始组建技术攻关团队。依托前期大量的技术积累,以各级科研项目为载体,正式开展该技术的自主研发。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经过无数次的开发、测试、修改以及完善,历时5年时间,技术攻关团队陆续攻克了数十项关键技术,更新迭代了近百个软件版本,成功实现了该技术从无到有、从二维到三维、从各向同性介质到各向异性介质的不断跨越。  目前,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自主研发的“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在效率上已经满足生产需求,在效果上达到国际主流商业软件水平,并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该技术已经在南黄海、渤海以及国外多个地震数据处理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复杂地质构造的成像品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逆时偏移成像”技术的成功开发和工业化应用打破了国外商业软件巨头的技术限制,为复杂介质的地质建模和偏移技术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使其进入良性循环,同时在面对中深层复杂地质成像难题时,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有望逐步提供基于该项自主技术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实现用我们自主研发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服务国家油气勘探开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 百度正式申请注册“青鸾芯片”商标 分类为科学仪器
    近日,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申请注册“青鸾芯片”商标,国际分类为科学仪器,目前商标状态为商标申请中。
  • 美国商务部长支持拜登限制中国制造半导体芯片计划
    要点● 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为拜登政府禁止美国公司和公民帮助中国制造半导体的禁令辩护。● 雷蒙多表示,新规定并非旨在伤害美国公司,尽管有些公司将被剥夺一些收入。● 新规则于上月初推出。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对拜登政府禁止美国公司和公民帮助中国制造先进半导体芯片的有争议的计划加倍强调:“我们必须保护美国人民免受中国的侵害。““中国在他们所谓的军民融合战略上变得更加激进,这本质上是购买我们尖端芯片的花言巧语,据说这些芯片用于商业目的,”雷蒙多周四在接受CNBC的Jim Cramer采访时表示。她表示,中国正在将这些芯片用于军事装备,美国官员担心这些芯片可能会被用来对付美国。“这是我们有史以来最有战略意义、最大胆的举动,我们不会支持这一点。”10月,拜登政府对美国公司在中国制造的半导体实施出口限制。美国政府还呼吁美国盟友发布类似的限制。“我想你会看到其他国家效仿我们,”她说。美国芯片制造商必须获得商务部的许可才能出口某些可用于现代武器系统的芯片。美国商务部还发布了许可证限制,禁止美国公民为中国的芯片制造业工作,使他们的美国公民身份面临风险。雷蒙多说,新规定是“必要的”,尽管拒绝给一些美国公司一些收入。商务部长补充说,这些规定并不是为了惩罚美国企业。“这是有针对性的。我们第一天没有这样做。我们已经为此工作了一年。它很强大,但它的目标也是完成国家安全工作,而不是惩罚美国公司,“雷蒙多说。
  • 宽禁带联盟对《碳化硅单晶片X射线双晶摇摆曲线半高宽测试方法》等五项团体标准进行研讨及审定
    2022年1月13日,根据中关村天合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创新联盟(以下简称“宽禁带联盟”)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程序要求,联盟秘书处组织召开了宽禁带联盟2022年度第一次团体标准评审会。本次评审会采取线上评审的形式,分别对《碳化硅单晶片X射线双晶摇摆曲线半高宽测试方法》等五项团体标准进行了研讨及审定。线上评审评审会由宽禁带联盟秘书长刘祎晨主持,厦门大学张峰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王文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金鹏研究员、孙国胜研究员、刘兴昉副研究员、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杨霏教授级高工、中科院电工所张瑾高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四研究院闫美存高工、北京聚睿众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闫方亮博士、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春俊研究员、国宏中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子强、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技术主任何丽娟、北京三平泰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郑红军高工等宽禁带联盟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各牵头起草单位代表就标准送审稿或草案的编制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与会专家针对标准技术内容、专业术语、技术细节、标准格式、标准规范等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最后经联盟标准化委员会与会委员表决,形成如下决议:1. 通过《碳化硅单晶片X射线双晶摇摆曲线半高宽测试方法》(牵头单位:国宏中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项送审稿审定;2. 通过《碳化硅外延层载流子浓度测试方法-非接触电容-电压法》、《碳化硅栅氧的界面态测试方法—电容-电压测试法》(牵头单位:芜湖启迪半导体有限公司),《金刚石单晶片X射线双晶摇摆曲线半高宽测试方法》、《金刚石单晶位错密度的测试方法》(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四项草案初审。同时标准化专家组建议各标准工作组要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对各项标准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形成报批稿或征求意见稿,报送至联盟秘书处。联盟将按照标准制定工作计划进度要求,有条不紊地推动标准工作。宽禁带联盟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团体标准工作的发展,有责任和义务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为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同时,联盟也将积极探索推进与国标委的互动,协同推动优秀的团体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不断提升国家标准的水平。
  • 喜讯!原创大赛开赛10天 参赛作品突破百篇
    第八届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赛(后简称:原创大赛)自7月1日开赛以来,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积极响应。大赛仅进行13天,就征集到108篇参赛作品。网友们将自己使用仪器的心得技巧、维护拆解方法进行图文并茂的介绍,通过自己的方法开发、仪器比对等过程体会,对仪器功能进行全方位解读,可以说,一台仪器的优劣一文即可见分晓!第八届原创大赛参赛参赛作品原创大赛举办过程中也受到行业各厂商的关注与支持,同期举办各类活动,为大赛助力。7月正在进行的同期活动有: 活动一:【生活中的分析】用数据说话,做“流言”终结者分析检测行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检测人员利用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检测工作之余,针对生活中各种广为流传的“流言”,检测人员利用自身的专业和技巧优势,通过检测数据来验证或者破除“流言”,用数据说话,做流言终结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科学!详情参见: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50630/5856243/ 活动二:【草根能力比对第30期】ABS塑料中五种多环芳烃的测定自2010年以来,我们已经组织了29期草根能力比对活动,此活动纯属交流切磋之使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我们的仪器分析行业的水平。本期活动是ABS塑料中五种多环芳烃的测定(萘、菲、蒽、荧蒽、芘),网友可以通过不同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获得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与其他行业的检测人员交流。详情参见: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50628/5852704/ 活动三:【免费试用】爱吉仁色谱耗材不让采购后悔,产品好不好试了才知道,仪器论坛携手知名厂商爱吉仁为大家带来一大波优秀产品试用啦!本次免费试用的产品为色谱进样耗材:色谱样品瓶组合套件、10-20mL气相顶空瓶、2mL液相小瓶(适用于各类液相进样器)、20-60mL存储型样品瓶。网友可根据自己实际需求,申请免费产品试用。详情参加:http://bbs.instrument.com.cn/boardlist/bbs/topic?threadid=5863720 7月,原创大赛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欢迎更多的网友们加入进来,分享您在实验室工作中的成果、经验,或仪器操作使用的技巧与心得! 关于本届大赛各项内容的详细报道,敬请关注仪器信息网的后续报道。第八届原创大赛会务组联系方式:大赛赞助:010-51654077-8043 白女士参赛咨询:010-51654077-8019 王女士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30 魏先生Email:bbs@instrument.com.cn第八届原创大赛详情可微信咨询:仪休哥(wayqsq) 第八届原创大赛专题页面:http://www.instrument.com.cn/activity/2015yc/第八届原创大赛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第八届原创大赛协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八届原创大赛支持单位:中国检验检疫学会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第八届原创大赛赞助单位:浙江爱吉仁科技有限公司滨松光子学商贸(中国)有限公司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奖赛介绍: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奖赛以仪器信息网为平台,倡导“鼓励创新、积极分享、促进交流”的理念。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参与人数超过2000人,累计征集作品近7000篇。深受业内用户的欢迎和支持,树立了良好的品牌活动形象。仪器厂商参与原创大赛,可以加强口碑宣传、促进公司品牌的提升、改善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 集百家众长——第五届微流控芯片高端论坛暨产业峰会(大会报告篇)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网讯 /strong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个学科交叉大融合的技术,物理、材料、化学、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均为微流控芯片技术做出各自贡献,可谓百花齐放,一起创造了微流控芯片领域的勃勃生机。微流控芯片技术也在该过程中“吃百家饭”逐渐成长壮大,并作为快速发展的颠覆性技术之一被写入“十三五”规划。会议中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慷慨地分享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技术难题,为推动我国微流控芯片技术发展献计献策。(依报告顺序展示)& nbsp & nbsp & nbsp 相关报道链接: a title=" 肩负突破“十三五”规划颠覆性技术责任——第五届微流控芯片高端论坛暨产业峰会" style=" COLOR: #c0000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BACKGROUND-COLOR: #d8d8d8"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218/235992.s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c00000 BACKGROUND-COLOR: #d8d8d8" 《肩负突破“十三五”规划颠覆性技术责任——第五届微流控芯片高端论坛暨产业峰会》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007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f1c951af-4251-4bb7-b9d0-06cd894ba37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 nbsp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教授 林炳承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微流控芯片的崛起和我们的责任》 /strong /p p   报告指出微流控芯片作为当代极为重要的新型科学技术平台和国家层面产业转型的潜在战略领域已经处于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微流控芯片研究的主流已从平台构建和方法发展转为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并从应用的需求中寻求科学问题,进而带动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在报告中林炳承以其大连研究团队的近期工作结合微流控芯片研究和产业化的新进展深刻并且扼要的阐述了其对微流控芯片这一“颠覆性”技术的看法。 /p p img title=" IMG_645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990b54d9-0627-453c-9cb5-c9a88a5a59e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张学记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微流控芯片在肿瘤精准基础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strong /p p   张学记在报告中为我们带来了其课题组研究的IP-DO(Channel-Printing Device-Opening)assay方法分享,该方法不仅可以对多种细胞在同一块芯片上进行高通量成像分析,而且可以将10个左右目标细胞提取出来进行多基因转录水平分析,从而将细胞的图像信息与基因基因表达水平信息对应起来。张学记还分享了其课题组发明的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类似“乐高构件”的3D打印器件从而方便实现肿瘤细胞-体细胞的共培养方法。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获取肿瘤细胞迁移和转移过程中的动态数据,并且操作简单灵活易于在普通实验室中推广使用。&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mg title=" IMG_031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c4d346c0-5a1f-45fb-bd2a-c812b6ae752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蒋兴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Flexible Microchips》 /strong /p p   蒋兴宇报告展示的他们团队发的微流控芯片非常具有灵活性,一方面芯片应用具有灵活性,除了应用于检测还可以用于药物分析、药物筛选、组织工程等领域。另一方面芯片材质的灵活性,即芯片可以拉伸、弯曲、折叠,并可与穿戴性电子产品结合。蒋兴宇在报告中展示了新颖的纸张条码检测与多元层析结合研究成果,同时也分享了人造血管研究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033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c060430-7a0d-4a8c-b23d-b24ea0a5013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清华大学教授 林金明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基于微流控平台的细胞共培养及生物微环境模拟的研究》 /strong /p p   林金明在报告中介绍了基于微流控芯片上的细胞共培养及生物微环境模拟部分研究成果。其中,林金明课题组在微流控芯片上培养了肝癌细胞,建立了一种微流控芯片上的肝肿瘤模型,成功观测到前体药物卡培他滨的代谢和作用,并与质谱联用对原药及中间代谢产物进行检测。此外他们成功构建的集成化微流控芯片,可用于细胞的共培养、缺氧诱导以及代谢物在线分析。林金明还在报告中大家展示了其设计的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仪。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038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78ef98d5-f4cb-4aac-8b25-db050435266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新材料、新技术与生物检测监测技术》 /strong /p p   周蕾指出临床检验、疾控应急、违禁筛查、食品安全等虽然分属于完全不同的行业,但其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都面临着“在现场条件下,最短时间内,筛查确定可疑靶标存在与否以及含量”的需求,即生物检测监测。周蕾老师研究的方向主要以上述需求为导向,兼顾学科交叉的科技创新,并以科技创新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推进学研用及成果转化。周蕾团队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通过纳米材料、生物试剂、生物传感器的生产工艺研究,实现了产业化。并确立了“基于纳米材料、器件、生物应用探索的生物检测监测技术研究”科研方向,进而探索并挖掘了碳量子点、聚集发光材料等多种材料与器件的生物应用价值。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039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6a5c0d5-48eb-4d9f-b588-8d9c28ab2c1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大连医科大学教授 刘婷姣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CAF外泌体促进肺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研究》 /strong /p p   刘婷姣在报告中分享了其研究成果,即为了揭示CAFs及其外泌体是否能够在SACC细胞到达肺之前改造肺组织微环境,形成一个易于肿瘤细胞定植的转移微环境,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进行验证。最后证明CAFs外泌体通过构建转移前微环境促进SACC肺转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040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48aeda00-87ce-42d0-abf7-0a80d4695f7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北京大学教授 黄岩谊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微流控芯片单细胞测序》 /strong /p p   黄岩谊报告中指出在单细胞和少数细胞水平上了解异质性、随机性和协同性在生命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可以从根本上更好地把握关键生物事件如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也为健康与医疗提供基础科学数据。黄岩谊团队通过微流控芯片,稳定进行单细胞俘获和定量观测,并进行单细胞测序的样品前处理,实现了高质量的哺乳动物单细胞全基因组和全转录组的测序,以及极其微量细胞的表观遗传组测序;同时还可以进行单细胞尺度上的微观定量图像获取。通过微流控技术实现针对同一个单细胞的多维度分析,由此建立两种或者多种定量测量方法间的相关性,使得很多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入,意义重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040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7449b8f3-455c-4a73-b552-e264a324ff1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海军军医大学教授 马雅军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虫媒传染病媒介及其携带病原体快速侦检研究现状及其需求分析》 /strong /p p   马雅军报告中指出虫媒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原因,历史上曾对军队战斗力造成重大影响。随着我军执行任务的形式和环境更加多样化,虫媒传染病对部队战斗力的威胁日益增加。适于现场的快速、灵敏和准确的媒介种类及其携带病原体的一站式检测技术方法可为虫媒传染病的有效防控、以及流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马雅军在报告中也表示出她对微流控芯片技术解决该类问题的期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042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c8bbb5e1-b054-42ab-868c-9a2a0710286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研究员 刘大渔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微流控体外诊断技术应对临床检验医学的挑战》 /strong /p p   刘大渔以一个在检验医学一线从事微流控体外诊断研究课题组的视角,扼要阐述微流控技术的优势以及临床检验领域的应用前景。针对目前临床检验工作中的痛点问题,结合已有微流控体外诊断技术和本课题组研究工作介绍了微流控体外诊断技术在分子诊断、免疫检测以及病原微生物等三个领域的应用。刘大渔探讨了新形势下微流控体外诊断技术的机遇与挑战,认为微流控技术是应对临床检验医学挑战的有力工具,该技术将会对临床检验能力的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043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8eaa6e02-91d9-46d6-9890-d6fc0b02a4b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 王琪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基于微流控芯片仿生肺模型的肺癌转移机制研究》 /strong /p p   王琪报告中分享了研究成果既采用PDMS材料,依据体内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培养介质、组织与组织间、器官与微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特性以及流体力学原理,设计和制作了一个能够接近肺解剖结构、模拟肺生理功能的微流控芯片仿生肺模型。通过重建肺的解剖结构,包括支气管和肺间质以及血流、气流等模拟肺的生理功能 同时以此为平台,进一步重现肺癌发生及转移过程并进行相关机制等深入研究。该模型还可为其他肺部疾病的研究提供一种重要技术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674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78a5543f-2260-400b-bf20-d923d42b940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胡国庆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微纳生物颗粒的微流动操控:从惯性到弹性》 /strong /p p   胡国庆指出微纳尺度颗粒(细胞、细菌、合成颗粒、囊泡、生物大分子等)的精确操控在生物、医学、材料和环境等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应用。以循环肿瘤细胞和外泌体为代表的稀有生物颗粒的高效富集与分离,一直是制约临床与基础医学研究的技术瓶颈。这些生物颗粒在血液样品中的含量极小,因此要求分离方法必须满足高的处理通量要求。胡国庆团队以微纳生物颗粒的高通量操控为目标,系统研究了惯性效应和黏弹性效应作用下微通道中微纳颗粒在迁移规律与操控机理,并将相关微流控机理成功应用于众多生化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674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e818deed-da09-4373-96e2-809497f5f39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厦门大学教授杨朝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循环肿瘤细胞的识别、捕获与单细胞分析》 /strong /p p   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检测在肿瘤分期诊断、动态监测、疗效评估、药物开发和预后监测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杨朝勇团队基于微流控技术,发展了高效核酸适体筛选方法,获得多条可识别不同CTC的高亲和力、高特异性核酸适体序列 利用流体调控与表界面调控技术,构筑了基于细胞尺寸与生物识别特性协同捕获的微流控微柱阵列芯片,实现了CTC的高效捕获与无损释放 借助微流体器件的精准操控优势,并开发了一系列高通量单细胞分析方法,用于揭示CTC的分子病理信息。其所发展的肿瘤细胞的识别探针、捕获芯片与高通量单细胞分析方法在癌症的精准诊断、用药指导、疗效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050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70576640-cbe1-49ca-a43c-af1a0ca7120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罗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基于肾和肝芯片的药物毒性鉴定新方法》 /strong /p p   器官芯片技术可以模拟器官的功能,具有较高的仿生性,利用器官芯片进行中药毒性鉴定,结果既与体内结果比较接近,而且速度快,通量高,成本低,在动物实验前进行一轮器官芯片毒性筛查实验,可以大幅减少东阿不的用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报告中展示了罗勇团队构建的两种仿生肾和肝的微流控芯片,并进行李茹药物毒性鉴定实验。结果发现顺铂的主要毒性部位为肾小管,肝微环境对毒性结果影响较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062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cc40c809-5aac-459c-aceb-242635c2e86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 盖宏伟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Digital biosensor and digital immunoassay 》 /strong /p p   盖宏伟在报告中分享了研究成果,其团队的建立了一系列基于量子点光谱成像的数字生物传感和数字免疫技术。该类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均相分析,可用于血液样品等特点。同时以微球为探针的超高灵敏免疫分析技术,可以实现10 sup -22 /sup 摩尔水平的生物标记物的绝对定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064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db307d0-74a1-4d69-8462-d87e09927ff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显明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数字微流控芯片微反应器相关衍生技术的研究》 /strong /p p   在生化反应与检测如免疫样品反应与检测、珍贵样品合成、单细胞研究等具体应用中,存在对微小、微量样品捕捉、富集、纯化等特殊功能性需求。刘显明报告中展示基于数字微流控液滴平台的磁珠分离与清洗、液滴导入体积反馈控制、passive dispensing等功能性单元的研究工作,以上液滴的操作控制过程均在空气相中进行,不依赖于油相环境,生成物更加单纯,易于与检测仪器接驳且便于开展细胞研究等工作。与通道式微流控芯片相比,如果解决通量问题,数字微流控芯片作为微反应器在生化应用方面可能更具吸引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img title=" IMG_069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558f8192-4389-4bd5-a687-5142d65bf74d.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复旦大学教授 俞燕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光致形变液晶高分子及其微流控芯片构筑》 /strong /p p   俞燕蕾报告中展示了其团队对光致形变液晶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并且将这新一代的光致形变高分子材料与传统微流控芯片结合,构筑出微流控芯片的核心部件,实现微管执行器到微流控芯片的制造升级以及芯片通道中生物样品输运的精确光控制,并且该方法驱动流体时无需特殊的光学装置和微组装过程可以最大程度简化微流体控制系统。为推动光控微流体技术在生物领域应用奠定了构筑材料和调控机制的重要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645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3335957a-82ca-4caa-8261-3217d0dab0e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杜昱光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营养代谢器官芯片的研发及其应用》 /strong /p p   器官芯片可以在细胞水平模拟组织微环境并且具有观察方便可实现实时监测,易于连接分析装置,成本低、周期短等优点。使用器官芯片代替部分动物实验进行营养代谢研究成为一种趋势。杜昱光在报告中分享了其团队在器官芯片方面的研究进展,展示了其建立的血管糖萼芯片的生理和高糖损伤模型;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层叠式大肠器官芯片 搭建了肠-肝-肾的多器官组合芯片模型。并且,其团队分别在模型上进行了实验,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078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9f8a922-29bf-4c4e-b1a2-bc16d29ce9a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 尹小毛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临床微生物检验:不足与需求》 /strong /p p   尹小毛报告指出二十一世纪以来,尽管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有了较大发展,但是面对日益增长的临床诊断需求,临床微生物检验尚存在较多不足之处。表示基于当前临床微生物检验存在的不足,医生和患者未得到满足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快速、简便和准确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方法 样本检验方法以及相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和通量较高的全自动仪器 可以及时提供正确有效信息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和实验室对于临床微生物检验方法选择的可靠建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690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09854b56-72ca-4150-9be2-9a8d62fc966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研究员 许文明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作《微流控技术在生殖与围生医学的科研与临床中的应用》 /strong /p p   许文明报告围绕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如,微流控技术在单个细胞分离、干细胞分离、3D细胞培养、组织芯片模型、精子优选应用等技术上的发展。并重点从生殖领域内的科研与临床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在上述领域的方向作了详细的梳理。他表示对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殖与围生医学,药物筛选与毒理测试等多领域的应用需要病人、医生、多学科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与交流。 /p p   第五届微流控芯片高端论坛暨产业峰会大会报告,包罗微流控芯片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应用,全景展示了我国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水平以及未来发展和产业化方向。希望像林炳承老师期待的那样,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可以加入到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研究应用的队伍中,这样微流控芯片技术才能更加成熟,最终真正全面造福人类! /p p & nbsp /p
  • 10年内限制对华投资,拜登宣布芯片法案“护栏”最终规则!
    美国商务部9月22日发布了实施两党CHIPS和科学法案国家安全护栏的最终规则。该规则详细阐述了该法规的两个核心条款:第一,禁止CHIPS资金接受者在十年内扩大外国关注的材料半导体制造能力 第二,限制接受者与受关注的外国实体进行某些联合研究或技术许可工作。该规则将有助于确保CHIPS投资与盟国和合作伙伴协调,增强全球供应链的弹性。《芯片和科学法案》是拜登总统“投资美国”议程的一部分,旨在释放制造业和创新热潮,推动美国竞争力,加强经济和国家安全。该最终规则是在仔细考虑针对 2023 年 3 月发布的拟议规则提交的意见之后制定的。该部门审查并吸收了利益相关者的建议,包括国内外半导体行业、学术界、劳工组织、贸易协会和其他方面的代表,以制定该规则。该规则提供了适用于CHIPS激励计划的国家安全措施的详细信息和定义,包括限制受资助者在受关注的外国扩大半导体制造。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表示:“拜登-哈里斯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芯片与科学法案》使之成为可能——是扩大美国及其盟友和合作伙伴的技术领导力。这些护栏将保护我们的国家安全,并帮助美国在未来几十年保持领先。”。“美国芯片从根本上说是一项国家安全倡议,这些护栏将有助于确保接受美国政府资金的公司不会破坏我们的国家安全,因为我们将继续与盟友和合作伙伴协调,以加强全球供应链,加强我们的集体安全。”两党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包含了加强国家安全的明确护栏。法令:禁止 CHIPS 奖励基金的接受者使用这些资金在美国境外建造、修改或改进半导体设施 限制CHIPS激励基金的接受者在授予之日起10年内投资于受关注的外国大多数半导体制造 和限制CHIPS激励基金的接受者与与引起国家安全问题的技术或产品有关的外国关注实体进行某些联合研究或技术许可工作。如果违反这些护栏,该部门可以收回整个联邦财政援助奖励。今天的最终规则提供了这些国家安全护栏的详细信息和定义。特别是,规则:制定标准,限制先进设施在国外的扩张:该法规禁止自授予之日起10年内在外国关注的尖端和先进设施的半导体制造能力进行材料扩展。除了前端和后端工艺外,该规则还阐明了晶圆生产包含在半导体制造的定义中。最终规则将扩大的半导体制造能力与增加洁净室或其他物理空间联系起来,并将材料扩展定义为将设施的生产能力提高%以上。这一门槛旨在捕获即使是适度的交易以扩大制造能力,但允许资金接受者通过正常的业务过程设备升级和效率改进来维护其现有设施。限制遗留设施在受关注的外国的扩张:该法规对受关注的外国遗留设施的扩建和新建进行了限制。该规则提供了有关此限制的详细信息,禁止接收者添加新的洁净室空间或生产线,从而导致设施的生产能力扩大到10%以上。该规则为计划扩大传统芯片设施的接收者建立了通知流程,以便该部门可以确认遵守国家安全护栏。将半导体归类为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虽然该法规允许公司在有限的情况下在外国扩大传统芯片的生产,但今天的规则将半导体清单归类为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从而受到更严格的限制。该名称涵盖了具有对美国国家安全需求至关重要的独特属性的芯片,包括用于量子计算、辐射密集型环境和其他专业军事能力的当前一代和成熟节点芯片。这份半导体芯片清单是与国防部和美国情报界协商制定的。与受关注的外国实体进行联合研究和技术许可工作的详细限制: 该法规限制所涵盖的实体与涉及引起国家安全问题的技术或产品有关的外国关注实体进行联合研究或技术许可。受关注的外国实体包括受关注外国拥有或控制的实体、工业和安全局(BIS)实体清单和财政部中国军工联合公司(NS-CMIC)名单上的实体,以及法规中概述的其他实体。这一限制不适用于现有业务所必需的、不威胁国家安全的几种类型的业务,例如与国际标准有关的活动,涉及专利许可,以及使受资助者能够利用代工和包装服务的活动。与美国伙伴和盟国的国际协调国务院感谢美国伙伴和盟国在制定这一规则时提供的广泛投入与合作。该部门将继续与国际盟友和合作伙伴协调,以支持健康的全球半导体生态系统,推动创新并抵御网络安全威胁、自然灾害、流行病、地缘政治冲突等。随着半导体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将与盟国和伙伴合作,制定协调战略,保护我们的集体经济和国家安全。在国务院实施《CHIPS和科学法案》的同时,它一直与美国伙伴和盟国保持密切联系,包括通过与韩国、日本、印度和英国的接触,以及通过印太经济框架、欧盟-美国贸易和技术理事会和北美半导体会议。国务院将继续与美国伙伴和盟国密切协调,推进这些共同目标,推进我们的集体安全,并加强全球供应链。关于美国芯片CHIPS for America是拜登总统经济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投资美国,刺激私营部门投资,创造高薪工作,在美国创造更多收入,并振兴落后的社区。CHIPS for America包括负责制造激励措施的CHIPS计划办公室和负责研发计划的CHIPS研发办公室,两者都位于商务部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内。NIST通过推进测量科学、标准和技术,增强经济安全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美国的创新和工业竞争力。NIST在成功管理CHIPS for America计划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该局与美国行业的牢固关系,对半导体生态系统的深刻理解,以及公平和值得信赖的声誉。
  • 高端新型骗局亮相:以维修仪器为名,多个实验室被骗
    8月16日,上海某高校微信群曝光了一起实验室新型骗局。一自称上海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维修工程师朱某在多所高校实验室张贴名片,以给机器做保养或维修仪器为名,乘机私拆配件或索取高额维修费。  据传,此人为惯犯,行骗手段主要有:  1、谎称自己是BioRad、Thermo、Eppendorf等进口设备的厂家工程师,以给机器做保养为名,把机器故意弄坏,然后说本来就是坏的,但我也承担部分责任,正常要2w,收费1w。  2、把自己的名片私自贴在机器上,等老师不小心误以为他是工程师打电话让他上门,小病大修。  3、乘老师不注意,私拆配件(中科院大院、二军大、交大闽行被抓报警)。  据传,此人喜欢在各个仪器上贴名片,不少课题组发现仪器上都贴着此人的名片,并非正规仪器代理商或厂家工程师。如果在实验室看到他的名片,一定要注意,避免遭殃。目前已有多个实验室中招,有实验室PCR仪坏了,维修报价2w,情节相当恶劣。  在此提醒大家,实验室日常一定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无论是假期、午休、下班时间一定要锁好门,及时清理仪器设备上的不明名片,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在这里,小编想多说几句。强烈建议仪器厂家能够提高工程师自身素养,现阶段各个仪器的部件,与其说是维修,真不如说是更换。电源坏了换电源,主板坏了换主板,基本上现在维修工程师的工作就是摸排故障原因,然后把新部件换上去,把旧部件拿回自己公司,简单粗暴。本来发现问题可能花几块钱就能修好,整个模块换掉的价格自然是非常高昂。另外,也不要逮着实验室花的是公家的钱就狠狠的宰,小编清晰记得某进口品牌的真空隔膜泵,换个膜差不多就要大几百甚至1000块钱,真的是够黑的。  依稀记得2018年北京大学“公开”与布鲁克决裂的事件,致使矛盾爆发的导火索,是“布鲁克(中国)公司不断大幅提高售后服务费用和零配件价格。遗憾的是,费用的提升并没有带来售后服务质量的提高。”  2018年12月5日深夜,北京大学一台800兆赫兹谱仪发生失超,这是核磁共振波谱仪发生的一种严重故障。故障发生后,北大核磁中心随即联系仪器制造商布鲁克公司,但售后人员却要求“先付23万元人工费,他们再去准备液氦。因为北大不满布鲁克敷衍不负责任的态度,事件10多天过去了未取得进展。不久北京大学就公开了一封题为《关于终止与布鲁克中国区业务往来的声明》并引起网络热议,声明中说很多NMR谱仪用户表示遇到类似的情况。事后,有基于103个单位的194位用户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用户对布鲁克 Biospin提供的售后服务表示不满。零配件价格昂贵,价格涨幅太大、涨速太快,对报修反应慢3个选项的得票数过百。  关于布鲁克 Biospin中国区售后服务调研结果  许多科研人员说出了他们的遭遇:  甚至有用户建议:  “仪器供应商更应该向汽车4s店学习。仪器坏了,有一套完整的服务流程与分层级的服务方案,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或者像4s店,有授权的售后服务。”  类似的情况相信科研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也会不少遇到,究其原因还是垄断,国外厂家掌控着仪器的内部资料和关键零配件,安捷伦、Waters、Thermo、岛津、AB、布鲁克等等我们实验室最平常的仪器都是依赖进口,许多卡脖子技术被国外掌控,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当然,小编不奢望仪器供应商弄的像4S店,只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科学家的科研经费,教授们科研经费来之不易,应该让钱用在刀刃上,早日解决卡脖子技术,因为只有科技才能强国!
  • 牛人施一公:刚发1篇Nature 又背靠背连发2篇Science!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cfa73828-7e88-401e-ba3b-ca2811fe77ef.jpg" title=" 1.png" / /p p   2016年7月22日,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施一公研究组于《科学》(Science)杂志就剪接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发表两篇长文(Research Article),题目分别为《酵母剪接体激活状态3.5埃的结构》(Structure of a Yeast Activated Spliceosome at 3.5 Angstrom Resolution)和《第一步催化反应后的酵母剪接体3.4埃的结构》(Structure of a Yeast Catalytic Step I Spliceosome at 3.4 Angstrom Resolution),报道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剪接体激活和剪接反应催化过程中两个重要状态的剪接体复合物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阐明了剪接体的激活和催化机制,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前体信使RNA剪接反应(pre-mRNA splicing,以下简称RNA剪接)的分子机理。 br/ /p p   RNA剪接是真核生物从DNA到蛋白质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关键一环。其主要执行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分子机器——剪接体。通过剪接反应,前体信使RNA中数量、长度不等的内含子被剔除,剩下的外显子按照特异顺序连接起来从而形成成熟的信使RNA(mRNA),进一步在核糖体的催化下被翻译成蛋白质。RNA剪接的化学本质就是前体信使RNA经历两步转酯反应完成剪和接在两个关键步骤,而每一步都需要由剪接体催化完成。 /p p   剪接体是一个由大量蛋白因子介导、核酸(RNA)催化的金属核酶(protein-directed metalloribozyme)。在剪接反应过程中,组成剪接体的蛋白质-核酸复合物及剪接因子按照高度精确的顺序进行结合和解聚,并伴随大规模的结构重组,组装成一系列具有不同组分和构象的统称为剪接体的分子机器,根据它们在RNA剪接过程中的生化性质,这些剪接体又被人为区分为B、Bact、B*、 C、P、ILS等若干状态。获取剪接体在激活及催化反应过程中不同状态的结构是最基础也是最富挑战性的结构生物学难题之一。2015年8月,施一公研究组率先突破,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裂殖酵母剪接体处于ILS状态的3.6埃高分辨率结构。 /p p   在最新发表的两篇《科学》论文中,施一公研究组进一步探索并优化了蛋白提纯方案,捕获了性质良好的酿酒酵母剪接体分别处于激活状态(activated spliceosome,又称为Bact complex)和第一步催化反应后(catalytic step I spliceosome,又称为C complex)的优质样品,并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和高效的数据分类方法,重构出了总体分辨率分别为3.5和3.4埃的两个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并搭建了原子模型(图1,2)。这两个复合物近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的解析,首次完整地展示了第一步转酯反应前后pre-mRNA和起催化作用的snRNA的反应状态,以及剪接体内部蛋白组分的组装情况。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催化核心区域的分辨率达到了2.8至3.0埃,清晰的展示出剪接反应中心的结构信息,为解释剪接体对pre-mRNA splicing的催化机制提供了迄今最为清晰的关键证据。 /p p   如上两个结构与该研究组之前报道的ILS剪接体及2016年1月报道的3.8埃的酿酒酵母tri-snRNP结构的对比更为深刻的揭示了剪接体在pre-mRNA剪接反应过程中作为核酶催化完成两步转酯反应的本质,是RNA剪接研究领域的又一突破性进展。 /p p   清华大学医学院三年级博士生万蕊雪、生命学院博士后闫创业、生命学院一年级博士生白蕊为两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生命学院一年级博士黄高兴宇为第二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施一公为通讯作者。电镜数据采集于清华大学冷冻电镜平台,计算工作得到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国家蛋白质设施实验技术中心(北京)、联想高性能计算、以及荣之联董事长王东辉先生的支持。本工作获得了北京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经费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acafcd94-d49c-4b66-903b-fbc0f1737a57.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1 Bact complex电镜密度及三维结构示意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8c706875-8dcd-4174-b7a0-e18372aef027.jpg"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2 C complex电镜密度及三维结构示意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e52adec2-dd08-4189-9e43-d7c796078c1a.jpg"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3 剪接反应机理图解 /strong /p p br/ /p p    strong 去年研究成果被誉为“诺奖级别” /strong /p p   2015年8月21日,《科学》(Science)杂志同时发表了施一公教授研究组的两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宣布得到了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和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从而将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在分子机理的研究上大幅度向前推进。 /p p   当时,施一公先生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我此前以通讯作者身份在《科学》、《自然》和《细胞》上发表的文章总共接近50篇,但我觉得这次的意义特别重大!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很可能超过了我过去25年科研生涯中所有研究成果的总和!” /p p   当时很多领域内顶尖科学家也认为这是过去二三十年中,中国科学家在基础生物学领域做出的最杰出成就,这项成就将得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真考虑。因此,很多媒体都以“中国取得诺奖级研究成果”为题进行了报道。 /p p    strong 近年学术成果丰硕,屡获大奖 /strong /p p   近年来,施一公先生学术成果丰硕。根据Scopus数据库的统计,施一公院士这些年来总共发表了超过165篇重量级论文,其中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PNAS和Nature子刊等全球最顶尖期刊上的顶尖论文就高达80篇。另外施一公先生2008年全职回国后,以清华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的论文就高达60篇,相比于他在国外时的成就毫不逊色甚至还完全超越。 /p p   此外,在施一公先生身上的头衔和荣誉令人难忘,除了当选为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先生还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另外还是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奖项方面施一公还获得了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奖、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等奖项,无一不是超重量级的荣誉。 /p p    strong 相关论文链接: /strong /p p    a title="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6/01/06/science.aad6466" target=" _self" href="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6/01/06/science.aad6466"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6/01/06/science.aad6466 /a /p p    a title="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5/08/19/science.aac8159" target=" _self" href="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5/08/19/science.aac8159"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5/08/19/science.aac8159 /a /p p    a title="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5/08/19/science.aac7629" target=" _self" href="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5/08/19/science.aac7629"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5/08/19/science.aac7629 /a /p
  • 拒绝千篇一律,让核酸和蛋白定量检测更准确有效!-Molecular Devices
    拒绝千篇一律,让核酸和蛋白定量检测更准确有效!核酸及蛋白的定量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中许多复杂实验上游的基本检测方法,如DNA测序、PCR/qPCR、克隆/转染等。如何能够准确和灵敏对核酸及蛋白质进行定量检测是许多实验成败与否的重要环节。各种方法被开发出来用于定量这些生物学成分,然而最常见的检测手段仍然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即DNA、RNA在微孔板读板机测定其溶液在260nm波长处的光吸收值。原理是核酸的嘌呤、嘧啶碱基具有共轭双健在260nm强烈光吸收值特点;而蛋白质溶液则是在280nm波长处的光吸收值,原理是利用色氨酸的芳香性质在280nm 处强烈光吸收值。与核酸定量检测不同的是计算蛋白浓度会受到多种多样的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色氨酸残基的影响。当然通常情况下也会在其他波长处进行辅助测量,以提供样品纯度的信息和检测其他污染物。如进行核酸检测时其260nm/280nm光吸收值作为样品纯度重要考虑因素,比值在1.8-2.0之间说明杂蛋白等物质含量较低。(了解更多请咨询美谷分子仪器)但传统光吸收检测法,不足之处其最低检测线最低仅250 ng/mL,低于这个浓度的DNA溶液使用微孔板读板机的荧光法可进行更准确定量检测,如荧光法对dsDNA检测下限可达到0.5pg/ul,而蛋白检测下限可达10ng/ml,这里介绍Molecular Device公司各种微孔板读板机可为核酸及蛋白质检测提供了多种可靠方案。结合SoftMax Pro 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可一键生成定量结果,并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格式并导出数据。
  • 科技世博安保篇
    图为上海举行水上消防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新华社发   从来没有哪项重大活动的区域范围会如此之广,囊括浦江两岸、动员全上海、辐射长三角 从来没有哪项重大活动的交通保障,创纪录地持续那么长时间——184天 从来没有哪项重大活动包含2万多个场次并吸引7000万人参观,2010上海世博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84天护卫世博,天天都是顶级的安全保障,犹如吹响军号、子弹上膛,绷紧神经毫不松懈 184天,天天都要让连接世博与世界的信息网络通畅,阐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184天,上海这个特大型城市每天都在迎接公共安全的挑战,要保障游客们各方面的安全,更要从容应对意外突发事件。   为了世博会的平安,上海已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应急防范、自然灾害防御等方面设立了44个项目开展科技攻关。多种“新式武器”进驻世博园区,一系列保障世博安全的科技成果对此给出了漂亮的回答,为世博会筑造了一道完美的“防火墙”。   “科技保安”为世博站岗   成功世博,平安为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世博安保指挥部总指挥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掷地有声:“在这场大考面前,我们必须成功。”   这就是命令,这就是行动的号角。   一项项安全科技创新技术应时而生: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流行病防治与医疗急救、反恐防恐综合系统、突发性事故防范与应急、强对流天气的精细预报……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7千多万国内外观众将涌入上海,其中有85%以上将在世博园区内用餐,食品安全刻不容缓。   园区内现有3个世博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拥有一系列先进设备,58项快速检测技术用于食品安全。所有进入世博园区的食物原料都会100%开箱,对农药残留和瘦肉精以及可能出现的有毒、有害物质等指标将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和实时监控。“世博食品物流追溯系统”应用RFID技术,可以清楚地查到每道食品原料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来源地等重要信息,出问题保证能“追查到底”。   上海世博园日均40万人流和川流不息的配套物流,要进行严格的安防监控。世博会门票里也隐藏着“科技卫士”:一枚集成电路芯片。门票芯片采用了非接触式射频技术,既能让参观者快速入园,并能实现客流统计、安全管理等功能。   在世博园的所有通道口,都采用门票芯片的技术及毒品炸药探测仪、液态违禁品检查仪等违禁物品探测系统,严格地进行安全检查,并随时与中央数据库交换检查数据,人人过滤、人人清查。   园区内安装了人脸识别项目采集与对比系统以及“电子围栏”。“电子围栏”定位精度高、误警率低、空间识别范围广、环境适应性强,可以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   世博场馆内处处活跃着各种机器人“矫健”的身影:车底检查机器人主要活动在临时停车场、重大活动等场合 反恐排爆机器人出现在各种突发涉爆、涉险事件的现场 微声爬壁机器人擅长“飞檐走壁”,主要在楼宇、飞机表面进行侦察作业,是面向反恐侦察开发的紧凑型侦察系统 水下机器人承担起世博期间水域安全保障的重任,能对水下悬浮、沉底或附着在其他物体上的不明可疑物进行近场探测和处置,具备超强水下排查处置手段。   海陆空三栖覆盖全城,处理紧急突发公共事件。气象部门已为此编织起“天罗地网”,即一个由两颗气象卫星加密观测,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雷达、自动气象站、综合气象观测站等“全员”参与的气象综合观测体系正在形成。智能交通和一张特别的“传感网”——无线智能交通ITS传感网将使世博期间的上海中心城区及周边交通更为顺畅。世博园区、世博巡逻艇、世博大巴内等区域都将配备摄像头“全球眼”时刻保卫园区安全。轨道交通20类反恐防范预案也已制定,毒气、放射性物品探测系统将24小时“上班”。   和电熨斗差不多大小、比警犬鼻子更灵敏的人造“狗鼻子”——SIM系列爆炸物探测器,10万亿个空气分子中只要出现1个炸药分子,探测器就能检测出来,这比训练有素的警犬还要敏感1个数量级,为上海的安保工作提供有力的武器。   智能交通系统,强对流预警系统,智能疏散照明系统……在公共交通,气象保障,场馆安全保障,处处都可以看到科技大显身手,它们像一个个忠实的卫士,严密地注视着世博园区,守卫着世博的安全。   科研梦想在世博中绽放   每一项科技成果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科技团队的共同梦想:科技,让世博更安全!2010年世博会上,上海科研人员的自主研发是“平安世博”实现的中坚力量。   “瘦肉精问题”、“毒猪油问题”、“苏丹红问题”、“三聚氰胺问题”以及最近的“地沟油”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民以食为天”,如何保障食品安全,这是全社会的热望。   上海交大植物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安全实验室,张大兵团队花了整整两年时间,经过不断的实验、改进,农药快速检测试剂盒等五个科研产品诞生了。   在这之前,我国农药残留检测关键的乙酰胆碱酯酶主要依赖进口,而从家蝇头部蛋白提取,纯度低,稳定性、灵敏度较差。张大兵率先带领团队利用基因工程重组技术成功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乙酰胆碱酯酶,基于该重组酶而研制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这一试剂盒目前已在上海、北京等13个省市的检测机构广泛应用,上海江桥、北蔡等农贸市场也有它的身影。   为了让农药检测能真正具备“火眼金睛”,张大兵团队不断进行改进。很快,适用于家庭和个人的“新型农药残留速测卡”被研制出来 最新产品是“农药残留生物传感器”,其外形酷似U盘,可以快速、直观地“读出”待测食物中所含农药成分及具体含量。除了农药检测,针对瘦肉精快速检测的“免疫试纸条”,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对转基因食品的监测技术……   “天气预报要准确,首先必须精细化的观测。也许我们还达不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我们将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的5—10月正值上海主汛期,是台风、暴雨、强对流天气、雷电、高温等高影响天气的频发期,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让世博会更精彩,上海市气候中心谈建国副主任表示。   世博园区建筑物、道路、黄浦江、绿化等局地环境的不同往往会造成温度和湿度等局地环境气象要素的差别。此外,人体在是否有阳光照射等不同的局地环境下的实际感觉也大不一样。因此,对世博园区小尺度环境气象预报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最难的就是精细化的观测布点,要综合考虑园区下垫面的情况才确定在哪里适合安装什么样的气象监测仪器。”没有可以参照的模板,只能靠自己摸索,通过精细化的模拟,综合考虑世博园区特殊下垫面,气象部门已经建成了针对世博园区精细化的观测网,能够精确到场馆和片区。开发上海城市边界层数值模式系统不仅能对城市温度、风场、相对湿度、体感温度和紫外线进行预报,同时也为诠释上海城市热岛、干岛和湿岛的变化提供了手段。他告诉记者,2007年10月特奥会在上海举办期间,上海市气象局就曾利用这一项目研发技术首次对举行特奥会开闭幕式的上海体育场和江湾体育中心开闭幕期间,体育场周边的温度、风场和体感舒适度进行精细化预报和服务。   “城市边界层数值模式系统还可以用于不同风向下烟火燃放扩散进行评估,可以为世博会开幕期间针对不同的风向风速下焰火燃放方案的准备提供依据。”谈建国表示。   上海的世博会因为他们而更安全,也因为他们而精彩。   展望科研的“后世博时代”   创新是世博会最永恒的主题,世博会从来都是高科技的舞台。世博科技如何才能“永不落幕”呢?   “这些成果也许在世博会中是配角,甚至是幕后英雄,但它们的生命力将很长。”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说,世博科技专项取得的效果,将在2010年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产生持续效应,这是科技支撑世博更深远一层的意义。经过世博会大规模的示范应用,这些技术必将在集成度和产业化方面更上一层楼。   “让天气预报变得更准确、更便民。”世博会期间建立的覆盖长三角地区、上海市区、世博园区的三级气象监测预警网络将在世博后继续为民众服务,其地面自动站网的间距平均小于5公里,从天、地、空全方位捕捉天气变化的动态信息。依托高性能计算机,运用世博会期间开发的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大雾监测预报、雷电监测预报等技术,将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天气预报体系。   精细化、人性化将是将来天气预报的宗旨。“今日气温偏高,易中暑,请注意防范” “目前大气扩散能力好,风力适中,适合燃放烟花”……中暑指数和燃放烟花指数等气象服务都可以通过公共信息LED显示屏、园区广播、导向触摸屏、信息亭、预警信号灯光发布系统等向公众发布。气象专报可以做到1小时更新1次。不久的将来,老百姓在日常的每一天都能享受到这样的精准天气预报了。   “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抗生素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今后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将具备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能同时分析多种污染物,操作简便易掌握,而且微型便携。”张大兵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已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快速检测体系,30分钟内可完成大部分食品的安全检测。上海还将建立“供博食品可追溯信息系统”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全程溯源,从根源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出现在世博园区的直接饮用水也将在世博会出现在部分上海市民家庭里。上海一直都是水质性缺水城市,饮水问题是市民关注的热点。世博期间修建的青草沙水源地位于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长兴岛北侧,是国内最大的边滩水库。青草沙工程应用科技创新逾百项在江心成库、深水筑堤、水库防渗、地基处理、取输水建筑等关键环节上,有效控制了水体富营养化,保障了上海市民饮用水的水质。建成后,水坝每天的供水量达到719万吨,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000万人。此外,地处上海中心城区南部的世博浦西园区内的南市水厂经升级改造后,不仅可以向世博园区每天提供50万吨直接饮用水,同时也向上海黄浦、卢湾、徐汇、静安、长宁等区域以及闵行、普陀部分地区提供优质自来水。   世博安保科技,将在世博后继续惠泽公众,演绎更安全健康的明天。
  • 文献解读 | 《J Tissue Eng.》皮肤芯片用于化妆品刺激性和美白功效检测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屏障功能,可以保护身体免受外来物质和病原体的侵害。尽管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层,但仍然会受到刺激、药物/病原体渗透以及过敏原、老化以及各种皮肤疾病的影响。目前,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和化妆品配方的优化依赖于各种体外模型的应用。然而,动物模型存在道德问题以及高昂的时间和劳动力成本的问题。自2009开始,欧盟提出禁止将动物实验用于测试化妆品毒理学研究,这使得基于细胞和Transwell的皮肤模型变得流行,并且模型的复杂程度一直在增加。然而,这些模型及其培养过程仍然缺乏完全模拟皮肤微环境的能力。来自东南大学的顾忠泽教授团队、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团队和艾玮得生物器官芯片团队共同合作,于2023年4月在《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IF:8.2)杂志上以“Epidermis-on-a-chip system to develop skin barrier and melanin mimicking model”为题发表了文章,本文使用了艾玮得开发的三孔膜式芯片制备了表皮芯片(EoC)。芯片内微流体环境提高了模型的仿真度。而三连续单元和可开盖的芯片设计,满足了在芯片中对模型进行固体和半固体物质测试的需求。1、在EoC中构建表皮如图所示,提取的原代角质细胞胶蛋白表达量丰富,纯度高。将原代角质细胞接种到芯片内增殖2天后,更换培养基为分化培养基,在气液培养条件下分化培养。14天后,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成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并且细胞间连接紧密、细胞活性高。2、表皮的分化与静态皮肤相比,EoC皮肤分化更为明显。特别是基底层的细胞排列得更紧密,厚度约为50μm以上。这表明在皮肤重建过程中,微流体系统增强了分化的过程。除了提供持续的营养供应和去除代谢废物外,微流体灌注还可能增加剪切应力,从而推动表皮成熟并调节其生物屏障功能。3、EoC的屏障功能皮肤最重要的功能是在生物体和环境之间形成有效的屏障,防止病原体入侵并抵御化学和物理攻击。作者通过不同荧光分子溶液的渗透性,评估了EoC对外部物质的抵抗力。结果表明,EoC可以显著防止级联蓝(607 Da)和德克萨斯红(70 kDa)的渗透,阻断了99.83%的小分子荧光染料。此外,依据静态体外皮肤模型测试标准OECD439,我们表征了EoC表皮SDS暴露后的皮肤屏障功能。如图所示,超过一半的组织细胞在暴露于18 mg / mL SDS(2.0% m / v)2小时后仍然存活。也就是说,EoC皮肤模型具有良好的屏障功能,可以用于进一步应用(例如刺激或光毒性评估)。4、醋酸泼尼松的渗透糖皮质激素是类固醇激素,根据昼夜节律从肾上腺皮层排泄。它们不仅在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方面很重要,而且在防止压力、休克、炎症等方面也很重要。醋酸泼尼松(PA)是一种重要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以口服、涂抹在皮肤上、局部注射或放入结膜囊。在这项工作中,作者发现PA药物的皮肤渗透能力有限。尽管透皮给药是一种吸引人的方法,但受角质层(皮肤最外层)调节,并非所有糖皮质激素药物都适合透皮给药途径。5、试剂刺激性评估与这些静态皮肤模型不同,大多数此类芯片是密封的,不适合糊状或半固体样品上样。通常,这类样本会堵塞微流控管道,难以精确控制样品加载量。同时,添加样品后需要大量的液体和时间进行清洗,影响了芯片的检测效率。我们检测了四种化学物质,如图所示:两种非刺激性化学物质,异丙醇(液体)和甘油(粘性)以及两种刺激性化学物质,1-溴己烷(液体)和仙客来醛(粘性)。甘油和仙客来醛是糊状的,通过本文中的 EoC,我们可以打开芯片加样,同时在蠕动泵的帮助下将它们冲走。结果显示,检测测试准确地预测了样品的刺激性和非刺激性。6、化妆品的美白效果功效由于美容和健康问题,美白化妆品对公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作者在芯片中构建了含黑色素细胞的黑素皮肤模型。用中国某化妆品公司的化妆品处理后,实验组的表观色度降低。L*值和黑色素含量与Control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且样品的标准偏差小于3%,重复性较好。而基于图像分析统计的黑色素颗粒分布与Control组间并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被测化妆品具有美白效果。但是机制还尚不明确,化妆品可能抑制了黑色素的转运,但并没有阻断黑色素的产生。总而言之,作者设计了一种简单、实用且可重复的 EoC。结果表明,该芯片制备的皮肤模型具有良好的屏障功能,适用于刺激性评价和初步渗透检测。尤其是可拆卸的盖子便于装载固体或半固体样品。EoC 也可被视为评估化妆品在腐蚀性、光毒性和美白等方面有效性的合理选择。同时,EoC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到多单元芯片,是实现高通量测试的一种潜在策略。这对于有效测量皮肤刺激性、渗透性或其他皮肤评价指标是迫切需要的,可以有效地促进制药和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文献索引:https://doi.org/10.1177/20417314231168529
  • 蛋白质芯片技术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朱衡教授 在线讲解“蛋白质芯片技术”
    HuProtTM人类蛋白质组芯片,涵盖~20,000个人重组蛋白质,是迄今为止通量最高的人类蛋白质组芯片,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该芯片已经在各个蛋白质组学和其他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癌症及自身免疫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翻译后修饰、酶学研究等。 作为蛋白质芯片技术的鼻祖和人类蛋白质组芯片的开发者,朱衡教授已在该领域发表近100篇研究论文,被引用次数累计近10,000次,单篇被引次数2,000次。 朱衡教授现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药理系终身教授,是世界上蛋白质芯片技术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详见论文 Science,2001, 293: 2101-2105), 也是HuProtTM人蛋白质组芯片的开发者,在蛋白质芯片技术和应用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朱衡教授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研究疾病相关蛋白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及其它延伸领域。朱衡教授在美国作为项目负责人现主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R01课题多项,2007年获得美国 Smith Welcome Trust 杰出科学家奖,在Cell、Nature、PNAS 等国际顶尖杂志发表了近100篇研究论文。 仪器信息网 网络讲堂 特邀 朱衡教授将于2015年4月17日 10:00 通过网络会议形式在线讲解&ldquo 蛋白质芯片技术&rdquo 。本次网络会议中朱衡教授将围绕人类蛋白质组芯片的开发过程、技术要点和应用前景展开讲述,并深入探讨如何利用蛋白质组芯片来进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本次会议采取在线自助报名形式,通过资格审核的用户可免费参会。报名地址如下: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1397
  • 国内首条家用核酸检测试剂盒全自动化产线,百康芯微流控芯片打造降本新标杆
    家用检测一直是一块备受期待的市场。依靠家用检测,原本只能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的项目得以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用户不需要前往医疗机构,免去了长时间的排队等待,不受环境限制,在家就能完成取样、检测、读取报告等一系列动作,在检测便捷度、私密性、快速性上优势明显。家用检测的发展与新冠疫情有着密切联系。疫情下,FDA、中国等国家的监管部门批准了多款新冠居家检测试剂。2022年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通知》指出,社区居民有自我检测需求的,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这则政策彻底释放了居家新冠检测市场,为家用检测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总的来说,疫情推动家用检测市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技术、市场教育加速迎来了突破。家用检测市场已是中国体外诊断企业“内卷”下的必争之地。抗原检测的灵敏度还达不到核酸检测的金标准,因此家用核酸检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在家用核酸检测业务线上,百康芯已经走在了前列。目前,百康芯已经建成了全国首条家用核酸检测试剂盒大规模全自动生产线,突破了产能和成本瓶颈,后续有望日产能达到300万人份。公司也已经完成了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药资本、楹联资本、潜龙资本、LYFE和济峰资本、险峰资本、蹑景资本、呼研所医药等。基于核酸技术的家用检测市场天花板更高最初,家用检测市场主要是血糖监测、血压监测等常规检测项目。发展到现在,传染病检测、癌症早筛等项目也逐渐在家庭场景落地,相关技术越来越丰富。核酸技术、抗原技术是目前讨论度较高的家用检测技术。抗原检测速度快、技术难度较小,海内外已经有多款新冠抗原居家检测试剂盒获批,市场逐渐饱和,而且抗原检测面临准确度不高、数据真实性等问题。与抗原检测相比,核酸检测准确度更高,在新冠检测中,核酸检测是“金标准”。此外,核酸检测在家庭环境中的应用场景丰富,不仅是新冠检测,在癌症、女性健康 、传染病、慢病管理等多个家用检测场景中,核酸技术同样大有可为。简单来说,从准确性、可检测项目的丰富度,及技术壁垒来看,核酸技术在家用检测市场的天花板更高,优势更多,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在家用检测市场建立起护城河。2020年至2021年,美国FDA先后批准了3款居家新冠核酸快速检测产品。海外企业正在加紧布局家用核酸检测市场,诞生了Cue Health、Detect、Lucira Health等多家典型企业。在美国超市的货架上,已经能够方便地购买到家用核酸检测产品。相较海外,中国家用核酸检测市场相关企业少,产品缺乏,还存在较大空白,值得深耕。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新冠的洗礼,家用核酸检测技术在不断进步,市场认知度快速提升,技术和市场认知不再是限制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反倒是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产能和成本,才是决定家用核酸检测行业未来走向的关键。可以预见,在家用检测浪潮下,能够率先突破家用核酸检测产能和成本桎梏的企业,将占据高地。 国内首条家用核酸检测自动化产线,突破产能和成本瓶颈早在2014年,百康芯就注意到了家用检测市场的广阔空间,但基于市场教育及商业化难度,公司首先选择扎根临床医疗场景,推出了面向临床的多款核酸检测一体机及病原试剂盒,均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证,实现了大规模量产和销售。在2020年疫情中,需求驱动家用检测市场扩容,公司第一时间开始布局家用检测市场。在家用核酸检测业务上,百康芯已经实现了完整的布局。公司自研微流控芯片技术,将复杂的核酸检测全流程集合到了一张小小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为开发小巧、成本低、样本少、时间短、操作简单的医疗仪器提供了坚实基础。公司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开发的新冠核酸家庭自检产品包含GeneClick核酸扩增分析仪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可更早发现病原体,30分钟完成检测,媲美专业PCR实验室,检测更准确、便捷。此外,公司还布局了妇科健康、儿童疾病、艾滋病、结核感染、宠物检测等新兴家用检测市场。百康芯将在医院门诊、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村镇诊所、连锁药房、家庭等多样化场景中为百姓及患者提供全面健康服务。GeneClick家用核酸检测产品但目前,家用核酸检测在中国仍旧处于发展早期,并未真正普及。原因在于,中国人口众多,家用检测想要广覆盖必须要有充足的产能,对产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此外,支付能力也是决定家用检测能否大范围普及的关键要素,现在不少新兴家用检测产品动辄上千元,急需降成本。百康芯定位于大规模全自动生产线,已经建成了国内甚至国际首条家用核酸检测大规模自动化产线,后续有望日产能达到300万人份,成本大幅下降,可做到健康数据一小时更新,突破了产能和成本瓶颈,打通了家用核酸检测大规模落地的通路。微流控芯片试剂盒自动化生产线 家用检测市场加速实现质变百康芯是国内微流控芯片技术和分子一体化产品领先企业,核心团队在微流控领域有10余年沉淀,拥有全自动集成化、检测靶标最多的微流控核酸一体机系列产品。除了家用核酸检测业务外,公司还针对住院患者、门急诊患者进行了相应布局,已经形成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核酸POCT完整解决方案,助力精准诊疗一体化。针对不同场景和需求,实现全覆盖针对住院患者,公司依托提供中重度感染病毒、细菌包含耐药菌的快速监测,实现了检测全自动一体化,快速准确,iChip-400核酸分析系统已经获证,进入了接近50家顶级医院。Onestart微流控芯片一体机也在2021年获得了注册证。针对门急诊患者,提供轻中度感染病毒、细菌包含耐药菌的快速监测,设备简单方便、性价比高。未来,家用和社区核酸检测业务会是百康芯新的发力重点。新冠将家用检测快速推向了前台,布局企业快速增加,除新冠检测外,有企业开始探索让更多项目在家庭环境中落地。近期,FDA批准了首款家用肾功能自检产品,全球家用检测市场发展将持续加速。家用检测将是中国下一阶段进行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如何针对C端进行精准有效的科普教育,检测后如何构建完整的闭环服务,家用检测产品使用流程和细则的制定,专业医疗机构是否认可居家自检结果都是行业值得思考的点。接下来,百康芯将把家庭和社区场景作为公司关注的重点,以家用和社区产品为核心入口,推动诊断场景前移。同时,公司引进了科技消费行业的人才和工作模式,将与互联网公司和平台广泛合作,形成全渠道推广闭环模式,加速实现家用核酸检测市场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 拜登政府巨资投入,补救美国芯片人才缺口
    7月3日外媒最新消息指出,美国芯片产业正深陷人才短缺的困境,为应对这一危机,美国政府迅速推出了一项旨在培养本土芯片领域劳动力的宏大计划——“劳动力伙伴联盟”。该计划将依托新成立的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NSTC)的50亿美元联邦资金,为美国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据悉,NSTC计划首批资助多达10个劳动力发展项目,每个项目将获得50万美元至200万美元不等的资金支持。此外,该中心还将在未来数月内启动更多申请程序,以全面评估并确定资金的整体分配方案。这一系列举措均源自2022年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该法案不仅为美国芯片制造业提供了390亿美元的巨额拨款,还额外设立了110亿美元用于半导体研发领域。然而,行业与政府官员均发出警告称,若缺乏在劳动力方面的有效投资,新建芯片工厂的发展速度将受到严重制约。美国已设定雄心勃勃的目标,即到2030年实现生产全球至少五分之一的最先进芯片,但据估计,届时该行业将面临高达9万人的技术人才缺口。面对这一严峻挑战,非营利组织Natcast的劳动力发展项目高级经理迈克尔巴恩斯强调,构建国内半导体劳动力生态系统对于支撑整个行业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自《芯片法案》签署以来,美国已有超过50所社区大学积极响应,纷纷宣布将新设或扩大半导体相关专业项目,以加速培养所需人才。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四大芯片制造业巨头——英特尔、台积电、三星电子和美光科技均成为《芯片法案》制造业拨款的主要受益者,每个项目均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专用劳动力发展资金,以支持其在国内的产能扩张和人才队伍建设。这一系列举措无疑为美国芯片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 冷冻电镜成果揭示抗偏头痛药物选择性作用机制
    偏头痛是一种影响极为广泛的神经系统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波及超过10亿人口,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据统计,欧洲每年因偏头痛造成超过27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在中国约每11个成人中就有1人遭受偏头痛的困扰。此外,偏头痛还会伴随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癫痫、肥胖和其它慢性疼痛等一系列病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5-羟色胺(5-HT)家族受体是偏头痛、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中枢神经疾病的重要靶点。其中,5-HT1B、5-HT1D和5-HT1F三种亚型与偏头痛的治疗密切相关。多年以来,靶向5-HT1B/1D的激动剂曲普坦类药物被广泛用于偏头痛的治疗。然而,该类药物的血管收缩特性给患有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或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带来了一定的治疗风险。2019年,美国FDA批准了一种高选择性靶向5-HT1F的新型急性偏头痛治疗药物——拉米替坦(Lasmiditan)。拉米替坦能有效地避免曲普坦类药物在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然而其选择性靶向5-HT1F受体的机理尚不明确。5-HT1F作为极具前景的抗偏头痛靶点,对其结构、功能以及选择性药物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利用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5-HT1F受体结合G蛋白以及抗偏头痛药物拉米替坦的复合物结构,揭示了拉米替坦选择性结合5-HT1F受体的结构基础。   冷冻电镜技术,也叫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是在低温下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显微技术,即把样品冻起来并保持低温放进显微镜里面,用高度相干的电子作为光源从上面照下来,透过样品和附近的冰层,受到散射。研究人员再利用探测器和透镜系统把散射信号成像记录下来,最后进行信号处理,得到样品的结构。   冷冻电镜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方法,它与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一起构成了高分辨率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基础。这项技术获得了201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奖理由是“开发出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也称为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用于确定溶液中的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简化了生物细胞的成像过程,提高了成像质量。   徐华强课题组的成果以“Structural basis for recognition of anti-migraine drug lasmiditan by the serotonin receptor 5-HT1F–G protein complex”为题,于2021年7月8日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在线发表。 5-HT1F属于5-HT1亚家族成员,但在同源性和配体激活效应上与该亚家族的其它亚型差别相对较大,这也使得5-HT1F成为具有潜力的选择性抗偏头痛靶点。研究团队经过纯化、冷冻制样和数据处理等条件摸索,突破了5-HT1F受体-G蛋白复合物表达量低、复合物组装不稳定的技术瓶颈,最终获得高质量的复合物结构。5-HT1F受体的胞外区附近结构相对其他5-HT亚型受体具有显著的构象变化,这也是药物拉米替坦能够高选择性结合5-HT1F受体的结构基础。a-b. 5-HT1F-Gi-拉米替坦复合物的电镜密度图(a)和原子模型(b); c. 拉米替坦的结合口袋示意图; d. 拉米替坦与5-HT1F受体的相互作用模式图; e. G蛋白招募实验显示拉米替坦对5-HT1F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 徐华强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在5-羟色胺家族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系统性的重要成果。该研究团队于2013年在Science上发表首个5-HT1B受体的晶体结构1;于2018年在Cell Discovery上发表了首个拮抗状态的5-HT1B受体结构2;于2021年3月在Nature上发表3个不同亚型的5-HT受体与G蛋白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并首次揭示了5-HT受体的脂质调控、组成型激活以及与抗精神分裂症、抗抑郁药物阿立哌唑的作用机制3。该团队在5-HT1F受体和抗偏头痛药物的作用机制上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实现了5-HT受体系统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   上海药物所和上海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黄思婕、上海药物所博士生徐沛雨和研究助理谭阳霞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研究员和蒋轶研究员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
  • 强强合作成果百余——代谢组学前沿研讨会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1808组与岛津合作百篇论文成果发布会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10月8日,“代谢组学前沿研讨会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1808组与岛津合作百篇论文成果发布会”于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活动现场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组学。相比于其他组学,代谢组学反映生命体已经发生的生物学事件,能够更准确直接地反映生命体终端和表型信息,对于临床诊断及疾病治疗有着重要作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代谢组学领域相关研究的团队之一,是相关领域研究的佼佼者。作为分析仪器行业全球知名的生产商,岛津一直致力于与全球尖端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携手创新。尤其是,2019年10月在岛津中国质谱中心基础上成立的岛津中国创新中心,更是致力于帮助中国科学家更好地实现“科研成果孵化”。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团队与岛津在“代谢组学”领域合作已有20多年,并且合作深度不断升级:2020年10月,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岛津组学研究创新实验室签约;历经一年的建设时间,2021年10月,合作实验室正式启用。此次,双方共同举办该活动,交流许国旺研究员团队及岛津在代谢组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并发布合作成果-百余篇论文汇编。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兼分析计测事业部事业部长 吴彤彬致辞致辞中,吴彤彬首先对各位老师莅临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欢迎,并谈到,岛津优秀的科学仪器和优质的服务,与大连化物所的优秀人才和创新的技术,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研发了大量新方法新技术,合作过程中陆续发表了百余篇代谢组学文章,并将其推广在组学研究和临床医学中。关于未来合作展望,吴彤彬表示,双方将在特征代谢物质谱数据库开发、质谱成像、慢性疾病生物标志物发现以及诊断试剂盒研发等方面继续加强合作,同时共同招收博士后人员开展科研工作,并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中,为疾病相关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创新的检测技术以及应用方案,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好的贡献。报告题目:砥砺前行二十载,继往开来谱新篇——纪念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岛津合作20周年报告人:许国旺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报告中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808组的科研方向、组织架构等情况,并回顾了与岛津的悠久合作历史,以及组学研究创新实验室合作项目及进展情况。许国旺研究员表示,期待岛津为中国发展提供更多的先进仪器,希望“组学研究创新实验室”通过强强合作,产生新的方法和技术,推广到临床、环境、食品、营养等实际应用领域,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做贡献。代谢组学百篇论文汇编发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与岛津中国创新中心部长李晓东共同为“代谢组学百篇论文汇编”揭幕。该论文集是基于岛津仪器而成,代表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团队与岛津的深入合作取得了硕果。揭幕仪式后,现场线上线下举行了抽奖赠书环节,由许国旺研究员亲笔签名的论文集赠与了幸运者。主题报告接下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石先哲副研究员、岛津山田真希研究员分别分享了其团队在代谢组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报告题目:多维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高覆盖代谢组学分析报告人:石先哲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报告中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808组针对代谢组学的不同分离需求,构建相适应的不同模式多维色谱-质谱系统,如停流HILIC-RPL二维液相色谱-质谱系统、停流平行分析二维液相色谱-质谱系统、极端复杂样品分析的在线3DLC-质谱系统,及其应用情况。石先哲认为,多维液相色谱系统发展趋势是多样化和实用化。岛津基于该课题组的想法和思路推出了全谱二维液相色谱系统,并将其与TOFMS-9050联用形成了4 in1代谢组学技术方案。报告题目:Development of MRM based wide-targeted methods for eicosanoids, phospholipids, and plasma triglycerides using ultra-fast 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报告人:山田真希 研究员 岛津报告中,山田真希介绍了其团队基于超快速三重四极杆质谱的研究工作最新进展,包括建立的196种类花生酸分析方法及相应的代谢谱图;对小鼠组织中100种类花生酸浓度进行了重新分析,建立了所有靶标的校正曲线;可以用于任意样品的方法开发工具--“磷脂分析”等等。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 LC/MS产品经理 邓力 主持活动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强强合作成果百余——代谢组学前沿研讨会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1808组与岛津合作百篇论文成果发布会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10月8日,“代谢组学前沿研讨会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1808组与岛津合作百篇论文成果发布会”于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活动现场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组学。相比于其他组学,代谢组学反映生命体已经发生的生物学事件,能够更准确直接地反映生命体终端和表型信息,对于临床诊断及疾病治疗有着重要作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代谢组学领域相关研究的团队之一,是相关领域研究的佼佼者。作为分析仪器行业全球知名的生产商,岛津一直致力于与全球尖端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携手创新。尤其是,2019年10月在岛津中国质谱中心基础上成立的岛津中国创新中心,更是致力于帮助中国科学家更好地实现“科研成果孵化”。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团队与岛津公司在“代谢组学”领域合作已有20多年,并且合作深度不断升级:2020年10月,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岛津组学研究创新实验室签约;历经一年的建设时间,2021年10月,合作实验室正式启用。此次,双方共同举办该活动,交流许国旺研究员团队及岛津公司在代谢组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并发布合作成果-百余篇论文汇编。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兼分析计测事业部事业部长 吴彤彬致辞致辞中,吴彤彬首先对各位老师莅临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欢迎,并谈到,岛津优秀的科学仪器和优质的服务,与大连化物所的优秀人才和创新的技术,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研发了大量新方法新技术,合作过程中陆续发表了百余篇代谢组学文章,并将其推广在组学研究和临床医学中。关于未来合作展望,吴彤彬表示,双方将在特征代谢物质谱数据库开发、质谱成像、慢性疾病生物标志物发现以及诊断试剂盒研发等方面继续加强合作,同时共同招收博士后人员开展科研工作,并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中,为疾病相关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创新的检测技术以及应用方案,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好的贡献。报告题目:砥砺前行二十载,继往开来谱新篇——纪念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岛津公司合作20周年报告人:许国旺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报告中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808组的科研方向、组织架构等情况,并回顾了与岛津的悠久合作历史,以及组学研究创新实验室合作项目及进展情况。许国旺研究员表示,期待岛津公司为中国发展提供更多的先进仪器,希望“组学研究创新实验室”通过强强合作,产生新的方法和技术,推广到临床、环境、食品、营养等实际应用领域,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做贡献。代谢组学百篇论文汇编发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与岛津中国创新中心部长李晓东共同为“代谢组学百篇论文汇编”揭幕。该论文集是基于岛津仪器而成,代表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团队与岛津公司的深入合作取得了硕果。揭幕仪式后,现场线上线下举行了抽奖赠书环节,由许国旺研究员亲笔签名的论文集赠与了幸运者。接下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石先哲副研究员、岛津公司山田真希研究员分别分享了其团队在代谢组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报告题目:多维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高覆盖代谢组学分析报告人:石先哲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报告中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808组针对代谢组学的不同分离需求,构建相适应的不同模式多维色谱-质谱系统,如停流HILIC-RPL二维液相色谱-质谱系统、停流平行分析二维液相色谱-质谱系统、极端复杂样品分析的在线3DLC-质谱系统,及其应用情况。石先哲认为,多维液相色谱系统发展趋势是多样化和实用化。岛津公司基于该课题组的想法和思路推出了全谱二维液相色谱系统,并将其与TOFMS-9050联用形成了4 in1代谢组学技术方案。报告题目:Development of MRM based wide-targeted methods for eicosanoids, phospholipids, and plasma triglycerides using ultra-fast 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报告人:山田真希 研究员 岛津公司报告中,山田真希介绍了其团队基于超快速三重四极杆质谱的研究工作最新进展,包括建立的196种类花生酸分析方法及相应的代谢谱图;对小鼠组织中100种类花生酸浓度进行了重新分析,建立了所有靶标的校正曲线;可以用于任意样品的方法开发工具--“磷脂分析”等等。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 LC/MS产品经理 邓力 主持活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