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百若仪

仪器信息网百若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百若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百若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百若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百若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百若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百若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百若仪相关的论坛

  • 【求助】关于回收率一些弱弱的问题

    小弟刚接手公司的gc/ms,被老大指派进行多环芳烃测试的开发[em53] 测试方法主要是为了公司产品所开发,主要就是数码电子产品,塑胶内居多摸索到回收率实验时候,有个弱弱的问题让小弟我百思不得其解很多资料上都说试样回收率什么的,实际试样我可在哪找啊...小弟带着疑问去问老大,老大对此也不太清楚,回了一句:这种测试以后才需要,现在暂时还没收到需测的实际样品,做回收率需要的样品自己想办法吧[em53] 在这里,小弟我弱弱的问几句:我这所测试样品以塑胶为主,回收率实验需要的是塑胶类样品吧?试样一般从哪里弄...?做之前完全不知道是否含有PAHs,难道随便找些塑胶样来试验?加标回收是直接把已知标准试液直接加到样品基体上,再来萃取吗?样品基体是数码产品如塑胶固体的话,这么加似乎又有些不合适吧...[em53] [em53] [em53] 这些问题比较弱智,不好意思[em51] 小弟刚从事测试工作,菜鸟一个,请各位过往大侠包涵包涵,指点一二[em61]

  • 你若童心未泯,岁月便不会老去。早安!

    [b]拥有一颗童心的人,并非未经世事,而是在感受过人生百态后,依然相信美好的存在。保留最初那颗天真单纯的心,以真诚面对一切,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你若童心未泯,岁月便不会老去。早安![/b]

  • 【分享】萃取百分率

    萃取百分率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萃取百分率 E 来表示萃取的完成程度。  萃取百分率的含义:物质被萃取到有机相中的比率。用 E 表示: (5)E 和 D 的关系: 式中 cO 和 cW 分别为有机相和水相中溶质的浓度, VO 和 VW 有机相和水相的体积。 当用等体积溶剂进行萃取时,即 VW = VO ,则:   若 D = 1 ,则萃取一次的萃取百分率为 50%;若要求萃取百分率大于 90%,则 D 必须大于 9 。   当分配比 D 不高时,一次萃取不能满足分离或测定的要求,此时可采用多次连续萃取的方法来提高萃取率。 多次连续萃取的方法:   设 Vw(20mL) 溶液内含有被萃取物为 mO(10g) ,用 VO(20mL) 溶剂萃取一次,水相中剩余被萃取物 m1(g) ,则进入有机相的质量是 (mO - m1)(g) .此时分配比(D = 15)为: 若用 VO(20mL) 溶剂萃取 n (n = 3)次,水相中剩余被萃取物为 mn(g) ,则:

  • 【求助】请教:不同的浓度面积百分比会有差别吗?

    HPLC测试中假设只有2中物质,其中一个杂质紫外吸收很弱,主峰吸收很强,我想问下,不同的浓度面积百分比会有差别吗?(详细说:我们对同一个样品测试2次,发现一个杂质百分含量查很大,一个是3%,一个是0.2%。这个杂质紫外吸收很弱,而主峰吸收很强,这个原因会导致测出不同的面积百分比吗?)

  • 王若军老师一路走好

    今早参加了王若军老师的追悼会,心情十分沉重。鉴于当时的气氛没有拍照片。论坛为王老师送上了花圈还有慰问金。红黑之心、4077和王若军老师的同事、学生、朋友一起为他送上最后一程……

  • 弱弱的问一句

    弱弱的问前辈们一句,红外光谱仪里带的比色皿,应该能测含有少量水的液体吧。我知道一般分光光度计里的比色皿都是石英的。红外里的比色皿一般都是什么材质?非常感谢各位前辈解惑。

  • 傅若农:步入分析化学的踟蹰岁月(2)——迷恋书苑芬芳,陶醉百年宝藏

    傅若农:步入分析化学的踟蹰岁月(2)——迷恋书苑芬芳,陶醉百年宝藏

    步入分析化学的踟蹰岁月(2)—— 迷恋书苑芬芳,陶醉百年宝藏前言 在第一篇我讲了考化学专业是受到中学老师的感染,从事了分析化学行当是服从组织分配,而一生迷恋图书馆和化学文献是源于幼年和青年时期受到家庭和环境的影响。下面和大家聊聊我的这段故事。忆童年 童年时期,我有两件往事萦绕在记忆里,终生难忘。七七事变日寇侵华,家乡沦陷,全家蛰居在一个小院里。只有这段时间和父亲相处,他上世纪20年代末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攻读园艺,同时有娴熟古文。在这段时间里,父亲教我做两件事:读书和农耕,开始教我背“龙文鞭影”,但是我记忆力不佳,现在只记得第一句“矗成四字”,还是因为“矗”字特别,是三个直字,还背了一些千字文之类的儿童读物。到十岁时,父亲又让我背“古文观止”,每天读一段,晚上背给他听,他不看书,但是我背错一个字他也能听出来,虽然影响我玩耍,但是也逐渐喜欢读书了。另一件事是让我帮他种南瓜,我们住的小院子里有一片空地,开垦出来,用来种南瓜,我的任务是挑水(大街上有水井,我用小铁桶提水、挑水)和沤粪(把家人的大便收集到一个坑里让它发酵),父亲管种植,特别是开花时节要“套花”(南瓜是雌雄异株,要把雄花扣在雌花上才可以结果)。我做完农耕劳动就去背书,背书要花较多的时间,但是时间一长,我也习惯了读读书种种瓜的生活了,到了秋季收获的南瓜红红绿绿摆满室外的窗台,内蒙的南瓜有红色的有绿色的,个儿很大,熬着吃又面又甜,十分可口,为家人提供了食材。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几年。几年下来健壮了身体,也乐于读书,背诵古文之后,闲下来默默背诵一段,融入文中的场景,荡漾在虚幻的意境里,流连忘返,怡然自乐。这样,年幼时一段刻骨铭心生活,潜在影响了我后来喜欢“泡”图书馆,醉心读书。醉心“泡”图书馆 在北京虽然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但是我从上初中开始,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北京图书馆(就是国图在迁馆之前北海西面的老北京图书馆)。记得在初中二年级时(当时我在祖家街的北京市立三中读书,离北图很近),经常到北图复习功课,图书馆高高的大门、威武华丽的楼宇,进去就有一种享受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欣喜感,坐在高大宽阔阅览室里读书,太惬意太舒服了。记得初中二年级时老师要求背金属元素的电位序(钾、钠、钙、镁、铝、锰、锌、铬、铁、镉……..),当时就是在这儿背会的,一生不忘。念书累了,我们有的同学就翻墙到北海去游泳,当时没人管,我胆小不敢去,就当看客。这是一段难忘的幸福时光。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151443_600650_2984502_3.png老北京图书馆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7/201607151444_600651_2984502_3.png国图和科图 上大学后,晚上的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不上课时也泡在图书馆里。我很喜欢北大化学系的系图书馆,地方不大,但是很温馨很安静,有一位年轻老师做管理员,至今记得是黄竹坡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乐意帮助同学的老师,每每没有课就钻到那里去复习或找一些参考书去读,一直到图书馆关门出来。但是有时我们几个同学也愿意到数学系的图书馆里,那里几乎没什么人,十分安静,可以读英语、做数学题。1952年北大迁到燕园后学生多了,晚饭后要提前“抢占”图书馆的座位,也是当时很有趣的事,晚饭后先把书包放在图书馆阅览室的座位上,再到校园散步休息后再回来读书。 毕业以后到北京工业学院工作,当时学校时在原中法大学旧址,图书馆虽然小一些,但是图书(特别是老期刊)很齐全,教师可以直接进到书库里看书,那里又成了我的乐园,开始时我被分配到分析化学教学组,课很少教学工作不多,我就经常泡在图书馆的书库里,浏览书刊。因为在本校图书馆查阅“美国化学文摘CA”不方便,就到王府大街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去查CA。当时在系里的年轻教师没有老教师带,也没人管你怎么学习和发展,于是就形成“没人带我玩儿,我就自己玩儿”格局。好在,在大学的几年里耳濡目染地知道了一些提高自己的基本路径:自己踅摸题目,查文献(先找化学里的几部“全书”,检索文摘,找原始文献),选择解决问题的可实现的方法。就这样自己慢慢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踟蹰前行,也为以后的几十年里作科研做了一些前期探索和准备。 科研工作的前奏是读文献,所以习惯于长时间泡在北京的几个大的图书馆里,新的国家图书馆,科学院中关村的老的和新的图书馆就成了我经常造访的地方,同时也把图书和期刊借出来阅读。在这几个国家级图书馆读书特别惬意,特别是像国图(科图也一样)的外文期刊阅览室人很少,夏季在宽敞、凉爽、安静的阅览室读文献,那是一种像神仙一样的享受。所以,泡图书馆是我一生中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心旷神怡、怡然自得的享受。 退休以后,互联网的出现给查阅文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便捷,退休后由于离不开家,不能享受怡然自得的图书馆生活。就转移到在网上查阅文献了(这要感谢国家和学校提供了网上的文献资源)。一台计算机从早到晚开着,随时可以在网上查阅文献。每每在计算机屏幕上弹出一篇篇最新文献时,怡然自乐,虽然安居斗室,却可遨游世界,那是另外一种难以名状的精神享受。在大学上了“化学文献查阅方法”课 “化学文献查阅方法”是我在大三时上的一门课,对我来说是最喜欢的一门课,因为在化学系图书馆中有许多大部头全书和各种期刊,对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一无所知,学习化学文献课可以知道这些文献怎么使用,所以十分渴望上这门课。当时这门课不是一位老师教,而是“八仙过海”,每个化学方向的文献由从事这个方向的教授讲课,比如物理化学文献是由唐有祺先生教,有机化学是由张滂先生教,分析化学好像是由严仁荫先生教,其他不记得了。课后有练习,最后是有一大堆题目,自选一个去查该题目的文献,记得我是查了“雷米封”的文献,从有关字典、“全书”和CA起步,到查找最后的期刊原始文献,由于时间限制,只是一次练习,不过知道了过程。但是,这一课程对我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终身的,让我找到了进入知识、人类文明宝库的钥匙,用它可以开启化学百花园的大门,可以承袭前人积累的科学成果,可以快捷地解决你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在他们的建筑的楼阁上更上一层楼,可以更深层次地挖掘自然界未知的奥秘。当老师为学生讲“化学文献查阅方法” 1953年到北京工业学院当老师了。1954年下学期在辅导学生做实验时,有一个同学问我:“老师,丙酮的沸点是多少?”,我当然可以顺口就告诉他 56℃ ,但是我没有告诉他,我说你查查“手册”去!学生说怎么查。使我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教学缺失,当时系里没有化学化工文献课,可能当时他们还没有做化工设计(上化工设计老师一定会教学生使用做化工设计必须的PERRY化学工程手册),学化学化工的学生不会用最基本的工具书,那是一个严重的不足。实际上当时在图书馆工具书阅览室的书架上,摆着逐年出版的“CRC化学物理手册”(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但是当时没有这门课,学生连这本手册都不知道怎么用,使用其他的工具书和文献就更不要说了。此后,我遇到机会我就给学生补上这方面的知识。 从1958年我帮助教授指导毕业生做毕业论文,1957年后独立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我首先用一两天给学生讲“化学化工文献”最基本的知识和查阅方法,带学生到图书馆工具书阅览室实际使用这些文献资料。让他们结合自己的题目系统查阅CA,找少数最有用的原始文献,并让他们把最主要的文献翻译出来。让学生知道做科学研究第一步就是要查文献,知道前人的工作,我们是在人家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开创新方法、开辟新途径。 1961我带了一个作毕业论文的学生(她是准备留学苏联学了一年俄语),英语也可以。对我交给他们讲的化学文献查阅方法很认真,学的也很好。她毕业后分配到化工部化工研究院工作,开始工作后就对他们考核,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考察他们“化学化工文献”的知识,由于他很好地学了化学文献查阅方法。后来她告诉我,她十分得意于在做毕业论文中得到的训练,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有不少毕业生毕业后写信给我有类似的感受,所以给我很大的安慰和鼓励。 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查阅文献时,尽可能发挥学生的特点,他们当时俄文是必修课,交给他们使用俄文的“化学文摘”(尽管这刊物开始出版年代很短),当时英文和德文是第二外语,所以也让他们知道英文和德文的重要文献,以备后用。学了第二外语的同学也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例如1963年我带了一个优等生,他第二外语学的是德语,为了

  • 百合枣仁汤的制作

    [color=#3e3e3e]百合枣仁汤:鲜百合50克,枣仁15克。属于中草药安神汤,每晚睡前半小时喝一碗,能明显提高睡眠质量,对于病后虚热、干咳少痰或虚烦不寐的人尤为有效,对失眠引起的神经衰弱、偏头痛、更年期综合征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color]

  • 【求助】弱弱的问一下,乙腈和甲醇那个极性强?

    弱弱的问一下,乙腈和甲醇那个极性强?看到两组数据极性强弱之争:          极性参数1、甲醇        5.1  乙腈     5.82、甲醇        6.6  乙腈      6.2你认为哪一组是正确的?

  • 粒度检测仪不能测试固定样品的百分比浓度的原因

    [size=16px][font=微软雅黑]在测试过程中通常用[b]遮光率[/b]这个相对值来表征悬浮液的浓度的。[/font][/size][size=16px][font=微软雅黑][b]遮光率[/b]的大小是由悬浮液中的颗粒个数决定的——悬浮液中颗粒数越多,散射光越强,遮光率越高;悬浮液中的颗粒数越少,散射光越弱,遮光率越低。[/font][/size][size=16px][font=微软雅黑]为了达到一定的[b]遮光率[/b],对粒度越粗的样品所需的颗粒数量就多;对粒度越细的样品,只要很少一点样品颗粒数就很多,因此所需的试样量就很少。[/font][/size][size=16px][font=微软雅黑]可见样品越粗悬浮液的百分比浓度就越大;样品越细悬浮液的百分不浓度就越小。[/font][/size][font=微软雅黑][size=16px]此外,即使粒度相同,不同样品的密度又不相同,百分比浓度也不同。[/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6px]所以激光粒度测试时悬浮液的浓度值不能规定一个固定的百分比浓度,而只能用遮光率这个相对量来表示。如果非要知道激光粒度测试悬浮液的百分比浓度,那只能是一个范围,大约在 0.01% -0.1%之间。[/size][/font]

  • 灵芝孢子粉是“百草之王”灵芝

    灵芝孢子粉是“百草之王”灵芝的精华,有“森林黄金”的美称,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养肝平肺、保护心脏、疏通血管、降三高、改善失眠、术后恢复、提高免疫力等功效。适合以下人群:第一类:肝肺不好、脾胃虚第二类:心脏有问题、血管堵塞第三类: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第四类:免疫力差、白细胞偏低第五类:术后初愈、体弱体虚第六类: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第七类: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第八类:内分泌失调、气血亏虚

  • 【求助】若丹明问题

    在PIV试验,使用的是532nm的绿光,模型是采用有机玻璃的,观测时,壁面效应非常严重。询问仪器供应商后,他们提供的是使用荧光漆,成分为若丹明,将绿光吸收或转变成其他波长的光,在进入CCD镜头前被滤光片滤掉。网上查询发现有若丹明B,若丹明6G,若丹明110三种激光级的试剂,其中的参数有很多,我想请问一下,我应该选择那种染料。谢谢

  • 白土吸附重金属离子

    在渣油脱钙中,若用白土来脱除吸附在渣油表面的钙时,白土能不能循环使用?还是只能一次性的使用?

  • 傅若农:从三家公司GC产品更迭看气相技术发展

    编者注:傅若农教授生于1930年,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而后一直在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58年,傅若农教授开始带领学生初步进入吸附柱色谱和气相色谱的探索;1966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傅若农教授在干校劳动的间隙,系统地阅读并翻译了两本气相色谱启蒙书,从此进入其后半生一直从事的事业——色谱研究。傅若农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色谱研究专家,见证了我国气相色谱研究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众多色谱研究人才。此次仪器信息网特邀傅若农教授亲述气相色谱技术发展历史及趋势,以飨读者。第一讲:傅若农讲述气相色谱技术发展历史及趋势(1)  1.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公司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正值二战之后,百废待兴,能源是工业的命脉,生命科学是延长人类寿命的根本,在二者的牵引下,利用当时机械和电气技术的支持,出现了科学仪器的工业。  第一个真正开发出来的“仪器”是红外分光光度计,但是使用它的只有很少数的实验室,而且操作和使用它需要熟练的专门技术人员。1952年诞生了气相色谱技术,为了能普遍地利用气相色谱进行石油和石化的发展和探索生命的奥秘,PerkinElmer于1955年5月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商品气相色谱仪Model 154,而它代表了真正的自动化分析仪器,每个实验室都可以使用和操作它。同时,PerkinElmer提供了具有广泛分离能力的标准色谱柱,从而可以让该仪器成功地分析各种样品。这一仪器立即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使色谱科学得以迅速发展。  1958年在PerkinElmer工作的M.J.E. Golay博士发明了开管柱(毛细管柱),PerkinElmer在1959年匹兹堡会议上推出另一款气相色谱仪Model 154-C,它具有使用毛细管色谱柱的功能,并可以使用新型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在Model 154-C上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放大器放在仪器主机外的另一个盒子里。而后在1990年的匹兹堡会议上首次亮相的Model 154-D型气相色谱仪就把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放大器整合到仪器内,同时Model 154-D还提供了更完善的毛细管色谱柱进样系统。  在气相色谱仪出现不久以后,从事石油工业方面的化学家想要分析宽沸程的样品,要完成这一类型的分析,单一、等温操作的仪器是不行的,在当时色谱柱程序升温还没有开发出来,所以就采用使用多柱串联的方法,每一支色谱柱使用不同的温度,样品分别逐次进入每一色谱柱后面的热导池。PerkinElmer 1957年推出的Model 188型气相色谱仪就是此类仪器,它本质上是三台Model 154气相色谱仪的柱箱和检测器串联在一起。但是这一仪器的在市场上存在的时间不长,之后单柱程序升温的仪器出现,程序升温很好地解决了石化科学家的这一需求。

  • 王若军同志 【讣告】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王若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7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0岁。 王若军同志1965年3月出生于河南省夏邑县。1996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美国Langston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1998年完成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研究后留校工作。在工作中,王若军同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畜牧与食品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王若军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4年7月25日上午9:00在八宝山殡仪馆梅厅举行。请参加告别仪式的同志于7月25日早7:30在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民主楼班车处、西校区颐园餐厅前班车处乘车前往。 王若军同志治丧委员会 2014年7月22日 王若军同志治丧委员会 主 任: 罗云波 陈明海 委 员: 郭顺堂 韩北忠 黄昆仑 廖小军 范志红 籍保平 治丧委员会电话: 010-62737933、010-62736913点击打开链接

  • 太阳表面出现超强耀斑 若抵达地球引发强烈磁暴

    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近日,太阳持续喷发太阳耀斑,两天之内在同一太阳表面连续喷射两次X级超强太阳耀斑。太空气象专家称它为“老忠实泉”太阳耀斑。  美国东部时间9月7日18点37分和9月8日11点44分,太阳表面出现两次X级超强太阳耀斑,这是最强等级的太阳耀斑,第二次太阳耀斑的强度稍微减弱。太阳耀斑通常可分成A、B、C、M、X五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可划分10个等级。一般地球上观测到的弱耀斑是C级,M级是大耀斑,而X级则是极大耀斑。耀斑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电磁辐射约8分钟后影响地球的向日面,高能粒子大约在数十分钟后到达地球附近的空间,对地球磁场和大气影响最大的是日冕物质抛射,日冕物质抛射过程中上百亿吨时速高达数百乃至千公里以上的带电粒子冲向行星际空间,形成激波阵面。一旦该阵面经历数十小时冲向地球,就会引起强烈的地磁暴和电离层暴。

  • 【原创大赛】 问答式摆一摆标准物质期间核查

    【原创大赛】 问答式摆一摆标准物质期间核查

    问答式摆一摆标准物质期间核查1.为什么要定期对标准物质或者标准溶液进行期间核查?规范标准物质及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的期间核查,对其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量值准确、可靠和可溯源性。2. 哪些标准物质需要做期间核查?用于对本实验室使用的标准物质和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都要定期进行期间核查,一般是3个月或半年一次。3. 由谁来做?3.1 核查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涉及到此标准物质的对标准物质和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进行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3.2 管理人员:负责定期参与期间核查,并做好记录。 3.3 检测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期间核查的进行。4. 如何进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4.1 操作前的检查4.1.1 检查标准物质的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4.1.2 检查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容器是否有损伤、溶液是否被污染等。4.2 核查4.2.1 从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等单位购买的有证标准物质,在其有效期内按照要求保存。对于未开封的,可以免于核查;对于已开封的,应检查其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溶液是否澄清,若发现有任何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该标准物质并做好记录。4.2.2 由标准物质配制而成的标准储备液的核查4.2.2.1 用有证标准物质稀释并配制一条工作曲线,对一已知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进行测试,记录结果C1并与该标准样品的证书定值C进行比较。4.2.2.2 进行4.2.2.1步骤时,同时用需进行核查的标准储备液稀释并配制一条工作曲线,对该已知浓度的有证标准样品进行测试,记录结果C2并与该标准样品的证书定值C进行比较。4.3 结果判定4.3.1 C1与C相比较,若C1 在C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测试操作过程正确无误,没有带来样品的损失或者污染;若C1 不在C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测试操作过程中有样品损失或者带入了新的污染,应认真分析并查找原因,重新进行核查。只有在测试操作过程正确无误的情况下,比较C1与C的值才有意义。4.3.2 C2与C相比较,若C2在C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储备液的示值与实值在允许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判定该储备液合格,可以继续使用;若C2不在C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表示该储备液在配制、使用、储存过程中有损失或者带入了新的污染,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认真分析、查找原因,重新配制新的储备液。总结:通过以上4问4答的方式相信你对标准物质期间核查应该不陌生了吧,有时间的话自己试着做一次吧,说不定会遇到新的问题呢。期间核查记录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2/201312301318_485508_1657564_3.png

  • 傅若农:步入分析化学的蹉跎岁月(1)——被推进分析化学的行当

    傅若农:步入分析化学的蹉跎岁月(1)——被推进分析化学的行当

    傅若农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色谱研究专家,见证了我国气相色谱研究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众多色谱研究人才。由傅若农老师主审,仪器论坛组织编写的《气相色谱百问精编》得到了气相色谱使用用户的一致好评,傅若农老师亲笔记录了他在分析化学领域的生活经历,以连载形式,发布于仪器论坛。如想与傅老师交流心得,请跟帖留言,仪器论坛官方会将部分留言转达给傅若农老师。 以下文章内容为傅若农老师亲笔:步入分析化学的蹉跎岁月(1) —— 被推进分析化学的行当 上世纪50年代初,分析化学在当时的四大化学中是不太受重视的方向,当时的分析化学着重于无机分析,有机分析还包含在有机化学当中。因为当时无机分析只有容量分析(滴定)和重量分析(沉淀、过滤、干燥和灼烧),不像现在分析化学使用了所有的现在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分析检测技术我所不在。当年我们在大学受到的分析化学教育只有最基本的无机定性分析和无机定量分析。 我走进化学大门是受高中化学老师的影响,高中二年级的化学老师是当年北平的化学名师,叫刘伯忠,他说要考上大学就要能背诵化学周期表,记住300个化学方程式。高三的化学老师是武永兴(他当时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工作,在我们北京河北高中做兼职化学老师),他的特点是把重要的概念和内容掰开揉碎地讲,例如他把气体方程式(PV=nRT)反复多次地讲述,使我们受益匪浅。所以在考大学时就选择了化学专业。1、入门 1950年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大一上的化学课是普通化学和定性分析,讲课老师是鼎鼎大名的曾昭伦教授(当时他又是教育部副部长),他总是上午的第1,2节课,上完课夹着皮包上教育部。记得辅导老师是就是武永兴老师,定性分析主要是实验课,由苏勉曾老师辅导(苏老师现在还健在),主要是做无机离子的硫化氢系统沉淀显色的定性分析。为了深入学习,我买了老师指定的参考书 (我们一入学,在系里的布告栏上就公布了我们要阅读的书目,有十多本) :Treadwell & Hall分析化学(Treadwell & Hall,AnalyticalChemistry, Vol 1 Qualitative Analysis)。和Latimer & Hildbrand 的“无机化学”(Referance book of InorganicChemistry)见下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6/201606221450_597719_2984502_3.jpg 这几本老书一直陪伴了我65年,虽然是上世纪40年代出版的,但是对基本的无机化学反应记载的很全,让我一辈子受益。记得1953年我被分配到北京工业学院(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工作的第一年就做分析化学(定性分析)的辅导助教,主讲教师上课后课代表就交给我一叠答疑条子,要回答这些问题,拍脑袋是解决不了的。又不像现在有互联网,有百度,搜一搜全解决了。那时要翻书找答案,所以Treadwell & Hall和Latimer(我们都这么叫这两本书)就成了救命稻草。以后的年代经常要求教于它们。 在1951年大二时,上定量分析课,我们有幸聆听高小霞先生的课,她当时刚刚回国,第一次就给我们讲无机定量分析课,没有讲义,只记笔记,但是要我们读一本权威性的书,就是美国分析化学大师Kolthoff的“无机定量分析”。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6/201606221451_597720_2984502_3.jpg 当时真不知道这本书的厉害,多年后了解到Kolthoff是一位了不起的分析化学家,它的书自然是经典之作了。周天泽(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曾有一篇报道Kolthoff的文章(分析科学学报,1996,第3期),他写道:“分析化学家I M Kolthoff 1993年3月8日逝世了,终年99岁(美籍荷兰人,出生于1894年2月11日)。七十多年来他在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化学教育诸领域积极从事学术活动,有922篇论文、11部著作、一千多名博士“弟子”。特别是他为分析化学奠基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全球化学界享有盛誉,可谓有口皆碑,垂范当代。周教授对他的主要工作和学术及教育思想作了简介,他的研究论文从1915年关于磷酸性质的研究报告开始,一共发表了九百多篇论文(单行本专著除外)。涉及的课题主要包括:酸碱滴定、pH概念、缓冲体系和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电导滴定、电位滴定“。其实Kolthoff有两套很著名的书,一套是“极谱分析”,另一套是“容量分析”(有梁树权院士的翻译本),是当年是十分普及和有用的书。 高先生讲课的具体内容现在记不清了,笔记本找不到了,可是Kolthoff的这本书却伴随我度过了65个春秋,书的纸页都变黄了,一碰就碎掉了,多年来靠它在教学、科研中寻求答案。记得第一次进分析实验室,为学生做实验准备,首先要用铬酸洗涤液,这是实验室必备的,但是要自己配制,在大学做实验时由试验人员给配好了,用就是了。但是自己备课时,没人给你准备好,要自己配制,不知道怎么配。这是想到了Kolthoff,一查,在235页的底部就有制备铬酸洗涤溶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工作中有不少这类问题都是它帮助我解决了问题。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6/201606221452_597721_2984502_3.png2 、 修炼 化学是实验科学,对实验技术正确操作的训练是化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锻炼自然要重视并要严格要求,老师对我们的基本知识和化学技能有严格的要求,为我们后来的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例如:我上大二时定量分析实验课就是我们最较劲的一门实验课,当时指导实验课的老师是恽婉,是一位端庄、严肃、要求严格的、但又不失和蔼的女老师,我们做的未知样品达不到规定的误差范围,绝对是过不去的,必须“repeat”,(这是我们同学间经常使用的话),一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老师在你的报告单上打钩算完事,有时一个实验要“repeat”三次才能过关,所以我们经常是下午没有正课时,就要穿上带有“千疮百孔”的自备实验服,闷在实验室做重复试验。(洗净玻璃仪器要用前面说过的铬酸洗涤液浸泡玻璃仪器,不免要弄到衣服上,就会烧成大大小小的孔洞。所以我们一不留神穿着实验服出去,一看就知道是化学系的学生)。为了记住这艰苦的磨炼,我一直保存着当年的定量分析实验报告,下面是其中的两张。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6/201606221452_597722_2984502_3.png 应该说,我们当年受到的化学教育是很基础的,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与现在大学的化学教学水平比那是太浅显了,不过学到了基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进入各个化学领域具备了基础。3、被推入分析化学的行当 前面讲过,在上世纪50年代,念化学的学生不太愿意到分析化学这个行当来,我当时喜欢有机化学,在大三时我们有五、六个同学选了当时医学院药学系蒋明谦先生的高等药物化学(1952年北大的医学院已经从北京大学分了出去,成立北京医学院,当时还在城里的平安里校区,新北京大学搬到西郊的燕京大学校址,但是北大的学生可以去城里的药学系上课)。我们这几个同学当中,后来只有金声和吴世晖满足了他们从事有机化学研究的愿望,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后来成为著名的有机化学家(他们分别做北京大学化学系和复旦大学化学系的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我呢,毕业分配到北京工业院学后,领导把我放到分析化学教学组,当时服从分配是“必须的”,所以一来二去,也就确定了我的终身从事分析化学教学与研究的行当。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所以此后就一头扎到分析化学的圈里了。在分析化学教学组呆了半年,又由于某种原因被调到新成立的专业教研室,当时教研室来了一位苏联专家(其实就是一个刚刚拿到副博士学位的副教授)。要求给学火药专业的学生开一门“火药分析实验课”,这一工作就落到我的头上。当时这位专家给了我一个实验项目的单子,和一本1941年出版的俄文“火药分析”书。为完成这一任务,我一边到沈阳一个研究所学习当年前苏联火药分析的标准方法(ΓΟC T),一边吃力地翻译那本书(原书没有给我,是我把整本书照成照片,每张照片只有半张A4纸大小)。1954年的下半年我写出了“火药分析”实验讲义,开出了“火药分析”试验。但是读了半年胶片上的俄文,我也戴上了100度的近视眼镜。

  • 百度“筷搜”集成的红外光谱仪真能工作?

    在2014年9月3日召开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筷搜”这款便携式健康生活智能设备赚足眼球,它看起来和普通的筷子没有太大差别,却拥有智能检测地沟油、饮用水酸碱度和水果甜度、品种和产地等特色功能,可连接智能手机,随身携带使用。  这款名为“筷搜”的产品,分为筷子和筷托两部分。据介绍,筷子集成各种传感器,实现一系列物理指标的测量,包括水酸碱度(pH值)、温度、油质和盐度四种数据,并将数据通过蓝牙传输给智能手机,通过筷子尾部的LED灯与用户进行智能交互,如检测结果合格,显示蓝色,检测结果不好,以红色警示。筷托则内置红外光谱仪,实现对测量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http://bimg.instrument.com.cn/show/NewsImags/images/201499115510.jpg筷搜  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来说,光谱仪器的小型化已经成为十分必要,因为只有小型化的方便携带的仪器才能走进家庭,在厨房里检测食品的农药残留等等。在这里光学系统的尺寸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因为需要分光——把不同波长的光区别出来,一般来说都需要使用光栅或者干涉仪,我们以光栅为例进行说明。光栅的分辨率与尺寸成正比,尺寸越小,分辨率越差(干涉仪也一样)。而且,越小的单色器要求越小的入射狭缝(用来模拟点光源),入射狭缝发出的光被凹面镜反射后变为平行光线再射到光栅上进行分光,这个时候出射狭缝处的光能量可能会很弱,因为入射狭缝不可能开得更大,更大就不是一个点光源了,仪器的光谱分辨率会变得更差。  因此,光能量与光谱分辨率是一对矛盾,不能被同时提高,这就是真正的物理学。不过我们可以放大光路的尺寸,来实现光能量与光的分辨率的同时提高,这就是在不同的scale有不同的物理。最近,百度公司推出的“筷搜”仪器里面宣称集成了很小的红外光谱仪,可以检测地沟油,从技术上来说,作者还没有看出百度的红外谱仪到底采取了什么小型化的分光装置(或者说波长扫描装置,因为它的尺寸实在太小了,只有鼠标那么大。)  因此,可以说“筷搜”这种小型化的红外装置是极富挑战性的,希望百度公司能对这一部分披露更多的技术信息。  另外,到底什么是光呢?作者有几次受到北京电视台记者的采访,要我在电视上给普通老百姓介绍一下红外线或者紫外线,作者一定要坚持首先给他们解释一下光的本质,一定要告诉普通观众一个基本的事实:光是从原子中跑出来的。如果一定要使用比喻的话,作者一般这样说:原子中的电子就好象跳楼一样,摔下来流的血就是它所发出的光,比如可以从10楼跳到8楼,也可以从10楼跳到5楼,也可以从7楼跳到4楼,或者直接摔在地上,这些都是可以的。现在百度的“筷搜”,就是要说明电子到底是从几层楼掉下来的,又掉到了哪层楼。这部分是技术关键。  百度“筷搜”集成的红外光谱仪真的能工作吗?作者保持谨慎的追问。

  • 漂白后的纱线泛黄原因分析

    漂白后的纱线泛黄原因分析 漂白、增白后的纱线放置一定时间后,一是产生黄斑,二是随时间延长白度下降。 分析原因,其产生黄斑是由于漂白用水质不良,含二价铁离子较高所致,二价铁离子日久被氧化或三价铁离子,这样就在纱线上形成黄斑。这种黄斑不但影响外观质量,同时还会使纤维脆损。 克服的办法是:遇水质不良时,纱线漂白前用草酸1.5-2.0g/L、在80-85℃下进行酸洗。因草酸能与铁离子生成络合离子而溶于水,水中的铁质即可去除,达到不泛黄的目的。 漂白、增白纱线随时间延长而白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煮练不充分。若纱线煮练不充分,棉纤维中杂质未完全去除,用这种纱线立即进行漂白、增白,时间一长,纤维内部的杂质及天然色素就会显露出来造成白度下降。 克服的办法是:要保证漂白纱的毛效达到13-15cm/30min,而且毛效要均匀一致,才能保证漂白、增白纱线不泛黄。 另外,用次氯酸钠漂白后脱氯时,大苏打用量过多或没有洗净,亦能使纱线泛黄。纱线烘燥时,烘房温度过高,烘燥时间过长也会造成纱线泛黄。

  • 弱弱地问一句GB/T17592-2011 程序升温

    弱弱地问一句GB/T17592-2011 程序升温 没有了温度保持时间,是不是总时间缩短了呢?以前 一趟下来要44分钟,现在只要22分钟了,是这样的吗?新手求各位大侠赐教

  • 傅若农文集(持续更新中)

    傅若农老师在仪器信息网已做了十四讲有关气相色谱的讲座,从气相色谱技术发展的历史及趋势到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的故事,大家对这一系列的讲座有什么意见呢?欢迎提出,同时大家还想了解气相色谱哪方面的知识也请提出你宝贵的意见?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5.gif第一讲:傅若农讲述气相色谱技术发展历史及趋势第二讲:傅若农:从三家公司GC产品更迭看气相技术发展第三讲:傅若农:从国产气相产品看国内气相发展脉络及现状第四讲:傅若农:气相色谱固定液的前世今生第五讲:傅若农:气-固色谱的魅力第六讲:傅若农:PLOT气相色谱柱的诱惑力第七讲:傅若农:酒驾判官——顶空气相色谱的前世今生第八讲:傅若农:一扫而光——吹扫捕集-气相色谱的发展第九讲:傅若农:凌空一瞥洞察一切——神通广大的固相微萃取(SPME)第十讲:傅若农:悬“珠”济世——单液滴微萃取(SDME)的妙用第十一讲:傅若农:扭转乾坤——神奇的反应顶空气相色谱分析第十二讲:擒魔序曲——脂质组学研究中的样品处理第十三讲:离子液体柱——脂质组学中分离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柱第十四讲: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的故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