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纠偏系统

仪器信息网纠偏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纠偏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纠偏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纠偏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纠偏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纠偏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纠偏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纠偏系统相关的资讯

  • 和诚环保发布H6型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球型)新品
    H6型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球型)产品简介:利用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地理信息技术等,实现7*24h在线监控的在线监控系统,并且支持现场视频监控。一旦发现违规行业,监管单位可以立刻制定整改措施。一方面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能够在造成严重的影响前给予制止,提升城市印象。主要特点: 仪器设备为小型,安装、拆卸和设备维护简便。 检测因子: PM2.5、PM10、SO2、NO2、CO、O3传感器可插拔式设计,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监测参数自由组合。 可选配: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或其他检测因子。 供电方式:内置电池、太阳能、市电多种供电可选。推荐内置电池加太阳能供电方式。 采样周期:1-60分钟可自由设定。 通讯方式:GPRS无线通讯。 工作环境温度:-50℃~100℃ 工作环境湿度:0%RH~99%RH 设备具备自动定期纠偏校正功能和接收指令校正功能。同时具有云端自动在线校准功能,自动修正传感器漂移及环境干扰。 设备具备工况状态自动上传功能,特别是当设备部件或者整体出现异常状态时,具备状态预警功能。 具备设备状态指示功能,可直观辨别设备工作状态。 支持断电续传功能,避免网络环境问题造成的数据丢失。 具有硬件自诊断自恢复功能。 设备可自动报告传感器运行状态,整机电源供给状态等。 通过远程终端对设备进行远程程序升级。 安装简便,立杆或利用现有电线杆安装,可抗强风天气。主要资质:CCEP环境保护产品认证证书CMA检测报告创新点: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地理信息技术等,实现7*24 h在线监控的在线监控系统,并且支持现场视频监控。一旦发现违规行业,监管单位可以在第一时间制定整改措施。一方面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能够在造成严重的影响前给予制止,提升城市印象。 H6型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球型)
  • 和诚环保发布H6型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机箱太阳能型)新品
    报价仅为参考,实际价格以电话咨询为准。 H6型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机箱太阳能型)产品简介: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地理信息技术等,实现7*24 h在线监控的在线监控系统,并且支持现场视频监控。一旦发现违规行业,监管单位可以在第yi时间制定整改措施。一方面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能够在造成严重的影响前给予制止,提升城市印象。主要特点:仪器设备为小型,安装、拆卸和设备维护简便。采样周期:1-60分钟可自由设定通讯方式:GPRS无线通讯工作环境温度:-40℃~70℃ 工作环境湿度:0%RH~99%RH检测因子: PM2.5、PM10、SO2、NO2、CO、O3传感器可插拔式设计,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监测参数自由组合。可选配: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或其他检测因子。供电方式:内置电池、太阳能、市电多种供电可选。推荐内置电池加太阳能供电方式。设备具备自动定期纠偏校正功能和接收指令校正功能。同时具有云端自动在线校准功能,自动修正传感器漂移及环境干扰。设备具备工况状态自动上传功能,特别是当设备部件或者整体出现异常状态时,具备状态预警功能。具备设备状态指示功能,可直观辨别设备工作状态。支持断点续传功能,避免网络环境问题造成的数据丢失。具有硬件自诊断自恢复功能。设备可自动报告传感器运行状态,整机电源供给状态等。通过远程终端对设备进行远程程序升级。安装简便,立杆或利用现有电线杆安装,可抗强风天气。主要资质:CCEP环境保护产品认证证书CMA检测报告 创新点: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地理信息技术等,实现7*24 h在线监控的在线监控系统,并且支持现场视频监控。一旦发现违规行业,监管单位可以在第一时间制定整改措施。一方面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能够在造成严重的影响前给予制止,提升城市印象。 H6型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机箱太阳能型)
  • 5分钟出结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成功研发农残快速检测新系统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近日,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text-indent: 2em " 在农业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上获得新突破,成功研发一套快速检测系统,5分钟左右即可检出农产品中的多种农药残留。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据了解,这一技术集成了免疫检测、图像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试纸条经微信小程序拍照后上传、后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后,检测结果即可显示在手机上。这套快检系统具有检测速度快、多种目标物能同时检测、智能化程度高、数据收集方便、系统兼容性好的有点,非常适合政府相关部门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快速筛查及生产者自查、消费者自检等。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20eb453f-886a-4315-a0e7-d22fcccc842e.jpg" title=" 摄图网_500890004_banner_食品检测(企业商用)_副本.jpg" alt=" 摄图网_500890004_banner_食品检测(企业商用)_副本.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科研人员已研制出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等农药的快速检测试纸条,研制出可用于图像识别的多通道试纸条搭载平台。标准化试纸条和配套的多通道搭载平台设计已获国家专利授权。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此外还开发了一套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算法系统,可同时进行图像识别、截取、纠偏、分析和结果判定。这套系统能兼容所有胶体金试纸条的定性和半定量判读,除农药残留检测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兽药残留、真菌毒素、违禁添加物、环境污染物检测,以及过敏原检测、病毒和疾病靶标筛查诊断等方面。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据悉,该项目的牵头人为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教授王静,此前,她率领的科研团队进行的一项研究“农产品中典型化学污染物精准识别与检测关键技术”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 nbsp /span /p p br/ /p
  • 应对先进封装挑战,芯碁微装直写光刻技术助力本土创新突破
    人工智能 (AI) 和高性能计算 (HPC) 等应用推动了大算力芯片的需求激增,而随着摩尔定律趋近极限,先进封装正逐渐成为提升芯片性能的关键。当前2.5D、3D-IC、异构集成、Chiplet等诸多先进封装技术帮助芯片设计人员在尺寸更小、功耗更低的芯片中提供更多功能,实现性能的飞跃。然而,这些技术进步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们对现有的制造工艺、设备和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先进封装涉及处于晶圆制造(“前道”)和芯片封测(“后道”)之间被称为“中道”的工艺,包括重布线(RDL)、凸块制作(Bumping)及硅通孔(TSV)等工艺技术,涉及与晶圆制造相似的光刻、显影、刻蚀、剥离等工序步骤。其中,光刻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光刻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先进封装领域的倒装芯片结构封装的Bumping、RDL、2.5D/3D封装的TSV等的制作之中。如今,在板级封装及高端IC载板(Substrate)制造领域,直写光刻已经全面取代了传统光刻;在高端显示、先进封装以及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直写光刻也开始崭露头角。在先进封装大潮之下,国内直写光刻技术龙头芯碁微装正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为行业带来突破性的变革。先进封装来袭,直写光刻崭露头角以去年以来备受关注的台积电CoWoS为例,它是一种2.5D封装技术,由CoW和oS组合而来。先将芯片通过Chip on Wafer(CoW)的封装制程连接至硅晶圆,再把CoW芯片与基板(Substrate)连接,整合成CoWoS。该技术的核心是将不同的芯片堆叠在同一片硅中介层,以实现多颗芯片互联。在硅中介层中,台积电使用微凸块(μBmps)、硅通孔(TSV)等技术,代替传统引线键合,用于裸片间连接,大大提高了互联密度和数据传输带宽。根据采用的中介层不同,台积电把CoWoS封装技术分为3种类型:CoWoS-S(Silicon Interposer)、CoWoS-R(RDL Interposer)和CoWoS-L(Local Silicon Interconnect and RDL Interposer)。 例如CoWoS被用于生产Nvidia、AMD、Amazon和Google等公司的高性能AI芯片,随着AI芯片的晶体管数量不断增加,且因为是用于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对尺寸要求不高,因此,未来的AI芯片很可能会越来越大。目前台积电正在通过CoWoS封装技术,开发比AMD的Instinct MI300X和英伟达B200面积更大的AI芯片,封装面积已经达到120mmx120mm。芯碁微装泛半导体销售总监潘昌隆指出,当前台积电主要使用的是CoWoS-S,随着大面积芯片设计越来越多,中介层越来越多,掩模尺寸越来越大,当中介层达到台积电最大reticle的四倍以上(1X reticle≈830mm² ),高于其当前中介层的3.3倍,就将转向CoWoS-L。数据显示,理论上EUV reticle限制为858mm² (26 mm x 33 mm),因此通过拼接六个掩模将实现5148 mm² 的SiP。如此大的中介层不仅可以为多个大型计算小芯片提供空间,还可以为12堆栈HBM内存留出足够的空间,这意味着12288位内存接口带宽高达9.8 TB/秒。而构建5148 mm² SiP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目前Nvidia H100加速器,其封装跨越一个中介层多个掩模大小,成本已经高达30000 美元。因此,更大、更强大的芯片可能会进一步推高封装成本。除了CoWoS-L,一些芯片设计公司也开始研究晶圆级系统(System on Wafer,SoW),这类设计将整个晶圆作为一个封装单元,逻辑、存储与控制相关的芯片都需要通过封装来集成,RDL的布线将会相当复杂,且RDL层数将会越来越高。对于这两大先进封装技术走向,潘昌隆表示,更大面积的芯片封装将对传统步进式光刻机的使用带来诸多挑战。一是掩模(mask)拼接问题。随着封装面积的增加,单一片掩模无法覆盖整个芯片,需要使用多个掩模并进行拼接。这增加了制造过程中的复杂性,可能导致拼接处的对准误差,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和良率。而且封装面积的增大可能会增加生产过程中的翘曲和缺陷,导致良率下降。特别是在掩模拼接区域,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影响整个芯片的性能。而随着芯片集成化和大尺寸晶圆的使用,晶圆翘曲问题也愈发严峻,已成为影响先进封装可靠性的主要挑战之一。二是设计复杂度提高,生产效率下降。大尺寸封装设计需要更复杂的布线和层叠技术,如RDL层的布线将会相当复杂,且层数将会越来越多,这对设计工作和制造工艺都带来了极高的挑战。尤其大尺寸封装设计需要在光刻机中切换掩模来进行同层线路的曝光,这种频繁的掩模切换会降低生产的效率,拉长生产周期。三是设备局限性。传统的步进式投影光刻设备掩模尺寸大多是26×33mm² ,可能没有经验应对大尺寸封装的翘曲等问题。大尺寸封装的光刻需要设备具备处理更大尺寸晶圆/载板和应对翘曲等问题的能力。潘昌隆表示,除了CoWoS和SoW等晶圆级封装,FoPLP封装技术也开始逐渐发力,步进式光刻机在应对这类大面积封装同样力不从心,而直写光刻技术将会是最佳选择。在泛半导体领域,根据是否使用掩模版,光刻技术主要分为掩模光刻与直写光刻。掩模光刻可进一步分为接近/接触式光刻以及投影式光刻。直写光刻也称无掩模光刻,是指计算机控制的高精度光束聚焦投影至涂覆有感光材料的基材表面上,无需掩模直接进行扫描曝光。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掩模光刻技术是光刻工艺路线中的最佳选择;但随着成本日益高涨,未来,无掩模直写光刻技术或将凭借成本优势及行业布局逐渐受到行业关注。尤其在先进封装领域,直写光刻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市场潜力,正逐渐成为推动行业创新的关键力量。直写光刻如何改写先进封装市场格局芯碁微装作为国内直写光刻设备的细分龙头,随着国内中高端PCB与 IC载板需求的增长及国产化率需求提升,正不断加快在载板、先进封装、新型显示、掩模版制版、功率分立器件、光伏电镀铜等方面的布局。潘昌隆表示,在先进封装领域,芯碁微装直写光刻设备中除了无掩模带来的成本及操作便捷等优势,在RDL、互联、智能纠偏、适用大面积芯片封装等方面都很有优势,设备在客户端进展顺利,并已经获得大陆头部先进封装客户的连续重复订单。潘昌隆总结了直写光刻技术应用于先进封装的几大优势。首先,掩模的制作往往耗时且成本高昂,直写光刻技术不使用传统步进式光刻所需的掩模,通过数字化的方式直接在硅片上进行图案曝光,大大缩短了产品从设计到市场的时间,并显著降低制造成本。并且直写光刻技术能够适应复杂的RDL设计和多层封装结构,这在传统的步进式光刻中可能难以实现,客户可以更灵活地调整和优化设计,适应不同需求,特别是在研发或样品开发阶段。其次,直写光刻技术减少了掩模交换和拼接的需求,简化了生产流程,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尤其随着封装面积的增大,如CoWoS-L和FoPLP等技术的发展,直写光刻技术能够有效应对大尺寸封装的挑战。它能够处理超出传统掩模尺寸的大面积封装设计,避免了掩模拼接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直接光刻自由多分割和智能涨缩模式应对板级封装中大尺寸多增层曲翘变形有着极佳的品质。最后,对于当前追求国产化和减少对外部依赖的市场需求,大陆在先进制程受限的情况下,正在加大力度发展类CoWoS、Chiplet等先进封装以弥补性能差距,在此背景下,直写光刻技术提供了一种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有助于降低供应链风险,增强国内产业的竞争力。“随着高性能大算力芯片要求不断提高,先进封装技术如CoWoS-L和FoPLP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随着大尺寸的RDL与SOW等未来产品的出现,直写光刻技术凭借其在大尺寸封装领域及成本方面的优势,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潘昌隆表示,目前芯碁微装设备已实现低至2um的线宽距,涉及工艺包括垂直布线TSV、水平布线Bumping的RDL环节等,以灵活的数字掩模和高良品率满足了先进封装客户的要求,目前已有多台设备交付客户端,产品的稳定性和功能已经得到验证。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光刻制程,在晶圆切割、智能纠偏领域,直写光刻也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潘昌隆指出,在芯片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切割工艺对晶圆进行划片,然而传统的金刚石切割、砂轮切割或激光切割会对晶圆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导致晶圆应力、碎裂、芯片性能下降等问题。目前在先进封装领域,高端的客户开始采用深硅刻蚀(DRIE)工艺的等离子切割来取代传统切割方法。不过DRIE需要一道曝光制程,但是此道曝光工艺不复杂,直写光刻技术能够直接在硅片或其他基底材料上绘制出精确的切割道,这些图案可以是简单的直线、曲线或其他复杂几何形状,并且能够实现更平滑和更精确的切割边缘,减少刀切或激光切割等传统切割方法可能引入的应力和损伤。此外,由于直写光刻使用的是数字光束和虚拟掩模,它不需要为每个不同的切割图案制作和更换物理掩模,这大大节省了成本和时间。另一个CoWoS典型场景是AI芯片中集成的多个HBM,需要将多个DRAM芯片进行堆叠,形成大容量的存储单元。直写光刻技术在此过程中可以用于精确地绘制切割道,以便进行芯片的切割和堆叠。相比传统的切割方式,不仅提高了切割的精度,还有助于实现更紧密的芯片堆叠,从而提升存储密度和性能。此外,直写光刻技术还可以确保切割后的芯片表面平整度高,这对于后续的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等工艺至关重要。“直写光刻技术在这两种切割场景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切割的精度和质量,还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和时间,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潘昌隆强调,“通过直写光刻技术,可以实现更灵活的设计调整和更快速的产品迭代,满足市场对高性能、高密度芯片的需求。”除此之外,直写光刻技术也越来越多地用于智能纠偏。潘昌隆解释,由于目前在先进封装的晶圆重构封装中存在三大技术难点,第一是芯粒偏移(Die Shift),这是指在芯片转移过程出现了偏位、涨缩等情况从而导致实际的芯粒位置和预设位置产生了偏差,进而需要纠偏;第二是翘曲(Warpage),这是由EMC材料和硅片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而产生的形变,会导致曝光不良;第三是残胶(Residue)。对于芯粒的偏移问题,直写光刻技术可以通过更改布线或PI层或凸点纠偏的图形矫正以保证RDL层图形的精度。此外,在FoWLP的贴片工艺中,基于直写光刻的PI纠偏方案可以很好地缩小贴片机的贴片误差。因此,在晶粒偏移、衬底翘曲、基片变形等领域,直写光刻技术的自适应调整能力,使之具有良率高、一致性好的优点。由于直写光刻相较于步进式光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无需物理掩模就可实现实时图案调整、提升生产效率与良率等方面,因而能够适应多层和大尺寸封装的复杂纠偏需求。其灵活性和高精度纠偏能力,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成本,并支持了先进封装技术的快速发展,满足市场对高性能、高密度芯片的需求。机遇与挑战共存,直写光刻生态链正在重塑根据Yole和集微咨询的预估,2022-2026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将从379亿美元增长至482亿美元,CAGR达到6.2%。未来先进封装技术在整个封装市场的占比正在逐步提升,3D封装、扇型封装(FOWLP/PLP)、微间距焊线技术,以及系统级封装(SiP)等技术的发展成为延续摩尔定律的重要途径。同时,Yole也预测,在IC先进封装领域内,激光直写光刻设备将在未来三年内逐步成熟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诚然,直写光刻技术在先进封装领域开始崭露头角,但目前距离大规模量产使用仍需要克服一系列技术和市场方面的挑战。潘昌隆指出,首先,随着先进封装技术的发展,对光刻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直写光刻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其解析度,以满足更小线宽和更高密度的封装需求。其次,直写光刻在良率和产速(UPH)等方面尚不能完全与步进式光刻媲美,而良率的瓶颈主要在于市场上仍然没有专门为直写光刻开发的光刻胶以及配套的光源。传统的光刻胶和介质层材料是为步进式光刻机设计的,直写光刻技术需要与这些材料更好地匹配,以确保光刻质量和效率。最后是许多封装客户对直写光刻技术仍然缺乏了解,需要更多的市场教育和技术普及来提高客户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并且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突出芯碁微装的独特优势并赢得客户信任也是一大挑战。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在先进制程领域发展受限,对先进封装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大陆在类CoWoS等2.5D、3D封装领域的研发正在加速挺进。芯碁微装在推动先进封装领域的国产化方面,制订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计划和措施。“本土化研发是芯碁微装的核心战略之一。公司建立了强大的本土研发团队,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确保技术能够及时响应国内客户的需求。通过本土化研发,芯碁微装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推动技术进步。”潘昌隆表示,“在提升直写光刻良率、生产效率等方面,芯碁微装也与国内上下游产业链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例如在配套的光刻胶上,芯碁微装正与日系、大陆的i线、KrF光刻胶厂商密切合作,进行生产验证、配方调整等工作,提升量产可行性。与此同时,芯碁微装还与国内封装厂、设计公司和晶圆厂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了解客户需求和使用反馈,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芯碁微装致力于提高零部件的国产化比例,目前90%以上的零部件已经实现国产化。这不仅减少了对进口零部件的依赖,增强了供应链的稳定性,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逐步认可,整个生态链将被重塑,在生态链的各个环节,从材料供应商到设备制造商,再到最终的封装企业,都开始积极适应这一变革,探索与直写光刻技术相适应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解决方案。这种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加速直写光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相信直写光刻不仅将在先进封装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将成为重塑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结构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推手。
  • PM2.5监测数据虚高含“水分”?
    从今年年初起,PM2.5监测数据的一次次&ldquo 爆表&rdquo ,让大家谈霾色变。   昨天,环保部环评常聘专家库成员、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表示,跟民众感观不一的是,近十年北京的灰霾天实际上呈下降趋势,目前自动监测站在高湿条件下获得的PM2.5监测数据会失真,&ldquo 大约虚高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rdquo ,需尽快纠偏。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确实存在湿度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现象,但现在没有更好的监测办法,目前的监测数据可反映PM2.5的趋势和规律,也可作为公众健康参考。   原因   &ldquo 自动监测难免数据失真&rdquo   彭应登表示,PM2.5监测值为质量浓度,监测值失真的原因,主要由于空气中的细微颗粒受湿度影响较大。   有专家表示,大气自动监测仪器十分敏感,只要达到PM2.5特征的污染物,均纳入监测范围内。即由于大雾中存在微小水滴,而这些微小水滴可能也拥有PM2.5同样的体积、直径等特征,因此监测仪器可能误将微小水滴当成PM2.5,入了监测范围,业内称为&ldquo 假性PM2.5&rdquo 。   彭应登认为,要获取客观的数据,需釆用手工重量法,将滤膜放置在恒温25 、恒湿40%的环境内平衡24小时,才能正确采样获取数据。目前采用自动监测手段很难满足此条件,所以目前自动站在高湿条件下获得的PM2.5监测数据会失真,出现虚高现象。   此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罗毅表示,目前我国采用的自动监测方法在湿度较高和急剧变化时,确实会出现监测结果虚高的情况。   【回应】   市环保局环保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ldquo 不否认监测存在虚高问题,但目前没有更好的方法。&rdquo   他说,湿度对PM2.5等其他颗粒物的监测影响,就好比面粉和水的关系。把颗粒物想象成手里抓一把面,湿度大的时候,就如同在面里放了4勺水,湿度小的时候只倒了1勺水,这种变化会导致质量增加,因为目前监测用的是称重法。   从国家层面说,对PM2.5监测不到一年,至少目前仪器之间是可比的,运行稳定,在同一空间和时间下用同种方法监测的数据,有可比性。&ldquo 目前确实有些问题,需经过几年的运行和研究,再评判。&rdquo   应对   &ldquo 减轻恐慌只有对数据纠偏&rdquo   彭应登查询了中国气象局的相关数据发现,从1998年底开始至2012年,北京通过采取坚决措施控制大气污染,实现了空气质量连续14年的持续改善,灰霾天数呈明显下降趋势。   他介绍,数据显示,2013年1-3月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2年1-3月也是降低的。   &ldquo 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没增加的情况下,出现PM10和PM2.5高值的雾霾天,主要是由极静稳天气的区域性辐射雾等不利气象因素造成,不能说明2013年年初的空气污染比2012年同期严重。&rdquo   他说,虽然近年来北京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在逐步下降,但因排放基数大,短期内无法实现锐减,所以当频繁出现异常气象条件而造成空气重污染时,会给人以空气质量不但没改善、反而继续恶化的印象。   他认为,减轻民众的恐慌,只有对监测数据进行纠偏,才能客观反映全社会共同治污的成果。   【解读】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介绍,目前自动监测的PM2.5数据确实会受到湿度影响,但虚高的幅度不影响空气质量级别的划分,根据目前PM2.5监测数据,可以准确地划分空气质量为优良、轻度、中度、重度或者严重污染级别,公众可以此指导生活和工作。   相关新闻   大风起兮今日霾散   今天是个值得欢庆的日子,因为在四五级北风助力下,连日来&ldquo 阴昏&rdquo 不散的雾霾终于要挥手告别京城。   昨天白天,北京的空气质量介于轻度至中度污染之间 夜间,受偏南风影响,上升到中度至重度污染之间。  市专业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周小平介绍,昨天起,一股中等强度的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伴随4至5级大风,9日至11日,大部地区将出现4 至8 降温,不过大风将吹散连日困扰华北黄淮等地的雾霾,北京等地有望重现蓝天,空气质量重归优良。这种好天气将持续到12日。12日夜间到13日,北京将迎来降雨。
  • 我国研制成功反渗透复合膜制备设备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张所波研究员主持的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海水淡化反渗透复合膜制备设备”近日通过了专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自主设计的中试海水淡化反渗透复合膜制备设备结构新颖,具有良好的调控性能,适用于反渗透复合膜制备工艺的研究,并能连续制备反渗透复合膜,为科学研究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基础研究平台。   反渗透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战略手段。反渗透复合膜是膜法海水淡化的关键材料,它可以将海水、苦咸水、污水转化为纯净的淡水,在工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反渗透膜依赖进口,主要原因是缺乏先进的膜材料及精密的生产设备。反渗透膜制备设备是研究和生产反渗透膜的核心技术装备,装备的缺乏严重限制了我国膜材料的研究应用进程。因此研究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膜材料及制备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专项的支持下,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成立了由反渗透复合膜材料制备及设备制造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复合膜制备设备研究小组,于2009年开始了“海水淡化反渗透复合膜制备设备”的研究开发。经过2年多的研发,他们解决了设备的温度控制、张力控制、纠偏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利用PCL实现对设备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协调优化,制备出集聚合、热交联、成膜、后处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反渗透复合膜制备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该设备已在相关单位进行了反渗透复合膜配方及工艺的研究,试用效果良好。该设备的成功研制不仅可以系统研究各种制备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规律,深入了解成膜原理及关键影响因素,更有助于打破垄断,提升我国在膜材料制备方面的研究水平,为反渗透膜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该项目研制期间申请发明专利3项,2项已获授权。
  • 想酒驾?先过了车载酒精检测系统这一关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大约50%到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相关,这种害人害己行为已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诱因。日前,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高灵敏度的车载酒精检测系统,一旦检测出驾驶员体内酒精含量超标,汽车就无法启动。其应用将大大减少酒驾行为,将酒驾所致交通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该系统被命名为司机酒精安全检测系统(DADSS),其使命是将酒精检测技术用在车辆上。据称该系统能够在一秒钟内检测出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如果驾驶员血液酒精含量超过0.08%(美国法律规定的酒驾标准),汽车将无法启动。对于21岁以下的司机,则采取零容忍政策,只要检测到酒精,无论多少都无法使用车辆。   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分别基于呼吸和接触的两种检测技术。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公布了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车载酒精检测系统原型。   该系统安装有能够监测司机呼吸的传感器。传感器可以被安装在驾驶员一侧的车门或方向盘上,可发射出红外线检测气体分子。因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分子对光的吸收不同,传感器在收到数据后会对两者进行比较,即使在浓度很低的情况下,也能精确测定出驾驶员体内酒精含量。如果酒精分子与二氧化碳的比例超过一定的范围,就表明此时的酒精含量超标。   此外,还有一套基于皮肤接触的酒精检测技术。传感器会被安置在汽车的点火按钮或挡把上,在司机接触这些地方的时候,位于其下的传感器会检测出司机皮肤下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水平。   未来这套系统获准商用后,人们将能像选配紧急制动辅助系统和车道偏离警告系统一样,在购车时选配或在之后加装这种系统。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局长马克· 罗斯金德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套系统为车主提供了一个选择,同时也为打击酒驾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新工具。   参与这套系统研发的有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和美国汽车交通安全联盟,后者代表汽车制造商,研究和测试则由独立的工程师和科学家进行。此外,该计划还得到了不少美国酒类行业协会的支持,其中就包括美国蒸馏酒理事会、美国啤酒批发商协会和美国葡萄酒和烈酒批发商协会。   显然,这种系统需要极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研究人员将对集成到车辆当中的原型进行实车测试。他们希望这项技术能够在几年内进行测试,并首先在商业和政府车队中获得应用。
  • 深视智能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专注工业传感器研发生产
    近日,深圳市深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创新管理的先进制造基金领投、高瓴创投追投。深视智能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工业传感器研发生产。公司深耕行业多年,现产品线围绕3D工业传感器推出线激光、点激光、点光谱、纠偏、高速相机等产品,部分性能参数实现世界领先,已逐步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标杆。现如今,深视智能凭借专业的综合性研发平台、成熟的生产品控体系、高质量的本地化服务,已成长为国产品牌领导者,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批量导入国内外消费电子、锂电、光伏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并陆续赋能半导体、面板、汽车、轨交、食品等行业。
  • PM2.5数据差异玄机
    两种监测方法的系统误差,致使北京PM2.5数据难获公众理解,而承受着舆论压力的全国监测,即将在国内尚无统一监测技术规范的情况下提前铺开   过去几个月内的频繁曝光,让PM2.5这一专业术语迅速被公众所熟悉,各地政府更是全力推动监测进程和治理规划。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从1月21日开始,每小时公布一次位于西二环、三环之间的车公庄监测点的PM2.5浓度,尽管尚属研究性数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城区的空气质量。   按照环保部的时间表,201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都将开展PM2.5新指标的监测。   然而,中国环保部门和美国大使馆分别监测的PM2.5数据,却出现了较大差异。围绕两套数据孰是孰非的争议一时沸沸扬扬,从去年底争执至今。《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双方采取的检测方法不同是主因。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下称环监总站)和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开展的研究表明,振荡天平法(北京应用)监测的结果较β射线法(美国使馆应用),PM2.5的值偏低15%-17%。这意味着,需要通过细致的比对实验,查明数据差距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才能确定适合中国环境特点的PM2.5监测仪器组合,从而使各地的监测数据有可比性,并在此基础上,编制监测技术规范。   首批开展PM2.5监测的城市已经箭在弦上,相应的监测技术规范却仍未确定,而完善的试验周期应历时一年以上,这使中国PM2.5监测发布,进入一个边研究、边立规、边发布的多头并进的慌乱时期。   两种监测仪   2月22日,北京遭遇了春节后的第一个阴霾天气。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PM2.5研究型监测数据,截至当天13时的24小时均值为119微克/立方米,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轻微污染”,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 以美国较为严苛的空气质量分级则是“不健康”,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   然而,距此12公里的美国大使馆,发布同一时段的PM2.5均值却为160微克/立方米,两者数据差距明显。去年底引发网络热议PM2.5的“始作俑者”,正是美国大使馆,其位于北京朝阳区使馆周边空气质量的监测数据,高于其后北京环保局公布的数据。   鲜为人知的是,美国使馆的监测方式是β射线法,而北京和全国很多大城市采用的是振荡天平法。   2月初,环保部展开一项针对PM2.5自动监测方法适用性比对测试的试验。进行测试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大使馆发布的PM2.5值和北京环境监测中心数据之间的差异。”北京一家环境仪器公司的总经理告诉《财经》记者。北京环保部门发布的空气质量日报总是比美国大使馆发布的数据偏低,不少网民因此质疑环保部门。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要负责此项对比试验,其大气室副主任李建军对《财经》记者表示,第一阶段的比对测试试验为期约一个月,但尚不便透露试验进展情况。   不过,在环境仪器厂商圈内对此早有说法,即由于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选配的颗粒物监测仪采用振荡天平法,美国大使馆的监测仪采用β射线法,监测设备测量方法的差异是双方数据产生落差的根本原因。   国际主流的PM2.5自动监测仪,按其测量原理可分为:β射线法、振荡天平法和光散射法。其中前两种方法被环保部推荐为PM10监测仪器,列入2005年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中。   在PM10的监测中,为避免水分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振荡天平法采用了采样管加热技术,将水气化。但美国环保局(EPA)在研究PM2.5中发现,部分挥发性颗粒物也会随之被气化,相当于发生了“净化”作用,从而造成其测定值偏低。英国环境食品农业事务部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英国,即便使用了1.3的斜率纠正系数,振荡天平法的分析仪仍然必须增加FDMS。所谓FDMS,是指振荡天平法监测仪的一个纠正配件,用于增加收集挥发性颗粒物。而EPA认证的、基于该方法的PM2.5测尘仪,均要求有FDMS功能。   有媒体据此报道称,“北京等中国城市普遍采用的PM2.5监测设备,在美国绝大部分地区已被更准确的β射线法仪器取代”,得出中国“PM2.5未测先低15%”的结论。   但《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在英国的此项研究中,同时提到了一款β射线法监测仪在使用时,数据偏高20%以上。美国大使馆使用的正是这款监测仪。   β射线法的工作原理是,假定仪器校准使用的标准膜片的材质与所采集颗粒物的成分相同,测量时根据吸光程度换算出最终数据。它的弱点在于: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标准膜片与实际情况往往并不相同,因此,其测量的准确性不仅与采样流量有关,还受颗粒物成分的影响。而振荡天平法则是一种直接质量测量的方法。从原理看后者更先进。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一位专家介绍,β射线法和振荡天平法相比,在低浓度情况下,读数相差不大,但是在高浓度情况下,某些进口品牌的β射线法会高一倍以上。在西北地区的沙尘暴状况下,颗粒物浓度可到1500微克/立方米,β射线法仪器甚至没有读数了,此时只有振荡天平法仪器才能工作。   另外,上海环境监测站的一项对比研究的结论是:β射线法的测量结果平均高于振荡天平法15.8%。振荡天平法在现场测定中受干扰物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少,其测量准确性优于β射线法。   实际上,振荡天平法和β射线法都是颗粒物自动监测方法,优点是快速、连续和智能化,但是,传统的重量法手工监测才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也是衡量自动监测方法是否准确的“尺子”。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区商务运营总监周晓斌告诉《财经》记者,“测量数据谁高谁低,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哪种方法的结果最接近手工方法的结果。”   “无论对于中国还是美国,振荡天平法还是β射线法,都一样存在(数据偏差)的情况。”周晓斌说,振荡天平法在美国本土占有60%以上的大气颗粒物监测仪市场。从美国环保局网站发布的颗粒物监测仪分布图可见,美国依然有很多用于PM2.5监测的振荡天平仪器没有加装纠偏配件。   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助理王立前则对《财经》记者表示,“振荡天平法更接近于手工方法。”反倒是β射线法仪器受湿度影响更大,数据往往偏高。这是由于水分和颗粒物混合产生吸湿效应,颗粒物的吸光程度大大增加,并且这种增加并非线性关系,而是放大倍数,所以β射线法受湿度的影响更大。   在PM2.5的监测中,目前有些β射线法的仪器厂商已提供纠偏配件,王立前分析,“这样处理后,两种方法的监测结果才可比。”   全面监测条件欠缺   环保部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在即。在此前的两次征求意见稿中,对于大气污染指标PM10和PM2.5日平均数据的有效性规定为:“每日24小时至少有21个小时的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这样快速、连续的监测要求,意味着只能在全国普遍使用自动监测仪。   早在2007年,环监总站即已布置开展灰霾长期监测,选取天津、上海、重庆、深圳、苏州、宁波、南京等九个城市开展PM2.5的试点监测。PM2.5这种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正是形成灰霾的元凶。连续进行了四年时间的试点监测后,又启动了PM2.5自动监测方法适用性比对测试试验。环保部表示,希望以中国手工监测标准方法为标准,参考美国环保局对PM2.5自动监测仪器的认证方法,对不同厂家、不同原理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仪进行单机比对测试,然后择优向全国推进。   周晓斌介绍,美国环保局对一台空气质量监测仪器进行认证,需要设立四个测试点,做三个以上季节的测试试验,以保证监测数据尽量准确。   但中国环保部承诺的是首批城市在今年就开展PM2.5监测。如果严格比照美国环保局的认证方法,剩下的时间根本来不及。因为现在进行的还是各种方法的比对试验,以便为“十二五”空气监测工作中PM2.5监测技术路线确定、监测技术规范编制提供技术支持。何况,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对上述对比试验的建议是,“试验周期应至少涵盖有代表性的四个季度,以提高数据的代表性。”如此,到2013年1月才能试验完毕。   这之后还应启动监测仪器的认证工作。但国内目前不仅对PM2.5自动监测仪的认证没有启动,即使是对已使用七年的PM10自动监测仪器亦未展开认证。   《财经》记者了解到,在以前的PM10自动监测仪采购中,获得美国EPA认证的国外仪器厂商具备了先天的竞争优势,而国内还没有仪器厂家通过EPA认证。   不过,此次全国范围内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升级”,对国内外的仪器厂商显然是重大利好。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曾表示,初步估算,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总投入要20多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PM2.5、臭氧、一氧化碳三种监测设备的采购。   据前述环境仪器公司总经理估计,国内采用振荡天平法的监测仪有1000多台,销售数量与β射线法仪器相近,但大部分装配于一线城市,而β射线法仪器以其较低的价格,在二线城市和小型的环境监测站更具竞争力。   根据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河环保,300137)的数据,空气在线监测系统占据市场份额前三位的企业分别为,先河环保(33.20%)、美国赛默飞世尔(28.00%)、杭州大地安科环境仪器有限公司(12.27%)。杭州大地安科为聚光科技(300203)的控股子公司。不少国内仪器厂商拥有自己的PM2.5监测产品,但同时代理着国外的品牌,先河环保和聚光科技亦如此。   PM2.5自动监测仪在价格上有较大差别,振荡天平法监测仪在20万元以上,而β射线法监测仪国产为10万-15万元,进口为15万-25万元。“PM2.5的势头已经造起来了,从国务院到各省级环保厅,都已经把测量PM2.5提高到政治高度,买测量设备不差钱。”一位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的高级工程师说。   而事实上,美国的PM2.5自动监测技术也算不上成熟。美国各州于1999年陆续开始PM2.5的监测,2000年实现了监测的常规化,此时手工方法还是主要的监测方式。一直到2009年,自动监测才占据主导地位。   前述高级工程师对《财经》记者表示,“现在环保部想要一步到位,感觉是被忽悠了。”他认为,由于中国的大气PM2.5情况和气候等条件跟美国不一样,所以不宜照搬美国的标准和认证,欧洲亦有自己的认证体系。“不应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的认证体系,容易受制于人,环保部应尽快先建立起针对PM2.5自动监测仪的产品认证。”   中国的PM2.5监测,突然之间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亦是环保部门骑虎难下,被动提前、加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位环保部门人士指出,中国的PM2.5里面到底有些什么成分?对人体伤害程度有多高?这些基本问题至今还是一本糊涂账。   中国跟美国的PM2.5情况很可能不一样,因而首先分析清楚具体污染成分、分布等,监测和治理才会更有针对性和成效。   “研究可以超前,但实施未必要超前。”上述高级工程师说。
  • PM2.5纳入空气监测不能久拖不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15日在会见参加2011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的外方委员和代表时指出,中国要重视完善环境监测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使监测结果与人民群众对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切实感受更加接近。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近日表示,我国的PM2.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即将出台,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第一过渡时期的数值,来说明PM2.5指数的污染危害。(11月16日《人民日报》)   细颗粒物PM2.5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元凶”,它能穿透鼻纤毛等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结构,深入呼吸道直至肺部,诱发肺部硬化、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疾病,同时,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具有毒性的元素吸附在PM2.5上进入人体,更加大了它的危害。同样的空气状况,用较高的标准来评价,得分可能比较低,用较低的标准来评价,得分则可能较高。过去我国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没有PM2.5,致使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中缺乏对灰霾天气的评估,人们有时不得不面临一个难言的尴尬——明明天空灰蒙蒙的,但权威部门提供的环保监测数据却显示“空气质量优良”。如大气环境专家所言,如果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指标,必然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评定标准,有可能使城市蓝天数量明显下降,使不少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变得十分困难——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会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环保部门空气质量监测如果继续对PM2.5视而不见,无异于掩耳盗铃 部分城市如果继续对已获取的PM2.5数据“秘而不发”,无异于瞒报政府信息。正视PM2.5污染加剧的严峻现实,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切实降低PM2.5在空气悬浮颗粒物的比重,全面防治PM2.5所致疾病,是迫切而必要的。国家准备将PM2.5纳入监测评价指标,大幅度提高空气质量检测标准,提高“蓝天计划”达标的门槛,这是对以往一些地方“重达标、轻指标”的环保观和政绩观的及时纠偏,体现了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体现了对居民健康和环境质量高度负责的政治道德,值得为之击掌叫好。   可以预计,随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提高,即便空气质量没有继续恶化,多数情况下评价结果也会显示“空气污染严重”、 “蓝天数量减少”,环保部门和地方政府因此必将面临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将空气质量监测过程和监测数据进一步向社会开放,都不能继续推延下去了。
  • 为现场执法提供“利器” 上海瑞鑫科技推出多功能农兽药残留综合检测仪新品
    食品安全无小事,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关注吃的安全,吃的健康,关心自己买回家的食物是否农兽药残留超标。事实上,食品的农兽药残留现象屡见不鲜。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自2020年1月到2021年3月食品安全监管抽检信息统计来看,在各项不合格项目里,农兽药残留超标就位居首位。因此,食品中农兽药残留一直是政府监管的重点;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也高度重视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工作,并逐步建立了残留限量、配套检测方法及标准制定技术规范相衔接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农兽药残留国家标准体系。而对于农兽药残留的检测,除了实验室常见的色谱仪、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外,还常用到的是快检技术。相较于大型仪器,相关快检设备凭借其简便、快速、高效、经济的优势,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农兽药残留检验设备耗时长、机动性不强的缺陷,让农兽药残留的检测走出了实验室,逐步贴近日常生活 近期,上海瑞鑫科技仪器有限公司就推出了这样一款多功能农药兽药残留综合检测仪。据介绍,该款产品内置多波长分光检测模块以及多通道CCD免疫胶体金检测模块,其中多波长分光检测模块采用波长智能切换,可调谐脉冲式工作;多通道CCD免疫胶体金检测模块采用800万像素的CCD工业相机及多点侧角分散式补光设计,CT线检测识别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检测算法,达到智能提取智能纠偏,使检测的准确性得到有效保障,可用于食品的农兽残、真菌毒素、转基因、重金属等多种项目检测。多功能农药兽药残留综合检测仪在操作方面,该仪器配置了10.1寸液晶电容触摸屏,采用安卓操作系统,并配置了2G内存、16G大容量储存空间,可视化操作、大容量储存功能,使得现场操作更加便捷。此外,该款产品还采用了多种结果输出模式,既能直接显示结果,也能现场快速打印结果及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并内置无线WiFi和RJ45网口上网及蓝牙功能,可实现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到监管平台。其完整的数据链还可实现数据溯源、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及第三方数据联网应用。据悉,该款产品完全符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基本装备配备指导标准”的需求。相信这一产品的推出将给农业执法和农产品安全现场检测提供极大的方便,对现场执法的时效性有重大意义。
  • 大连航食化验室五项举措 力保春运食品安全
    2011年春运号角已经响起,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航空食品部大连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简称“大连航食”)化验室根据公司统一部署,时刻绷紧安全弦,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关卡,化验室将不遗余力的开展各项工作,推出五项措施给力春运保障食品安全。   一、提高化验人员食品安全敏锐度。开展春运动员工作,要求化验人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专业的工作技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好春运质检工作,发挥“火眼金睛”作用,力保航餐健康美味   二、加大各项检验指标监控力度。提高餐食微生物检测、果蔬农残检测、生产用水微生物检测、生产用水余氯检测、员工手及工器具检测及食用冰微生物检测比例,所有检测项目均按旺季餐食抽取比例进行检验   三、对所有供应商资质进行普查。 检查所供产品否符合要求,产品“三证”是否齐全有效,尤其是乳制品、肉类、海鲜及调料类产品   四、查餐食生产过程是否符合GMP生产要求。对不符合SSOP、HACCP操作要求项的,立即发《信息联络单》通知相关部门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纠偏整改   五、加大餐食异物检查力度。每日对原材料进行抽检、对成品头等餐食、普通餐食、国际航线餐食、国内航线餐食分别进行查看有无异物。
  • 河北省食品药品检验院变相公款旅游被通报
    今天(9月3日),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就省食品药品检验院变相公款旅游等违纪问题发出通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深刻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经查,6月8日,省食药检院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召开半年工作总结会和全省食品药品检验工作推进会,同时组织人员到承德坝上等地认识和采集中药材。7月4日至9日,省食药检院先后组织人员分两批游览了避暑山庄、金莲映日(在此约1小时采集和认识金莲花)等景区。期间,仅用半天时间召开了工作总结推进会。以上活动共花费21万多元,其中由管理和服务对象支付了部分费用,还接受其宴请。上述行为违反了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给予省食药检院院长、党委书记王熳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条例》,给予相应行政处分 给予副院长赵建新、杜增辉党内警告处分 对其他班子成员进行诫勉谈话,并责令退赔应由个人支付的旅游及宴请费用。   通报指出,省食药检院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的违纪行为,是典型的“四风”问题。对省食药检院违纪问题的查处,充分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体现了省委解决“四风”问题的决心。   通知强调,要狠抓反面典型,把纠正和惩处问题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各有关单位要密切关注活动进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偏反正。对明显搞形式、走过场,干部群众不满意的,要责令立即整改 对活动期间发生较为严重问题的,要责令推倒重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依纪依法、从快从严从重查处并公开曝光一批“四风”方面和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反面典型。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一岗双责”,致使管理范围内发生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 40多位院士专家献计“双碳”战略下智慧城市发展
    11月14日,大湾区智慧城市院士论坛在深圳举行。40余位院士、大师围绕智慧建筑、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交通、网络安全、绿色低碳发展等议题献计“双碳”战略下智慧城市发展。“最强阵容”组团赋能湾区智慧城市建设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庆顺介绍,2018年中国工程院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深圳签约,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打造区域性工程科技高端智库,由广东省科技厅与省科协共同负责运行,秘书处设在省科协。2018年到2022年一共立项了71个项目,凝聚了147位院士和省内100多个专家团队,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围绕广东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工程技术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研究。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表示,中国工程院将充分发挥国家高端智库作用,支持院士们在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重大课题上开展决策咨询,推动院地合作迈上新台阶上。今年5月中国工程院启动了2022年重大咨询项目“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战略研究”,围绕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治理制度体系、支撑技术体系、差异化绩效评估、监督体系、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学科与人才培养战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何让建设“智慧城市”向提升“城市智慧”进行有效转变,突出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这是急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院士专家纵论“双碳”战略下智慧城市创新发展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发展中仍然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加紧推进双碳目标、建设生态智慧城市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如何实现城市建设“智慧”“双碳”一把抓?论坛现场,15位院士专家通过主旨报告分享了其团队在智慧建筑、智慧产业、智慧交通、网络安全、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为智慧城市建设总结了湾区经验,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沙龙对话环节,院士专家们围绕智慧城市、低碳和绿色发展进行了主题研讨,对大湾区智慧城市创新发展、探索低碳绿色发展新路径提出了专业建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指出,智慧城市涉及领域很多,涉及的专业非常细,不同领域、行业、技术学科,要交叉融合、形成合力,要形成可行的工程逻辑。建议把城市问题挖掘出来,把技术形成体系,体系形成理论,理论回过来再形成工程逻辑,再服务于智慧城市。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有相关的体制、机制和法治来统筹和协调。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刘耀林认为,从智慧城市来讲时空大数据是它的基础和底板,时空大数据包括对地观测数据以及社交网络的大数据。怎么把大数据变成符合智慧城市所需要的数据?要对大数据的质量评价、纠偏,来提升质量。另外还需提升智慧感知能力,比如对于智慧空间,要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地对这个城市进行感知,获得实时感知,应对城市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并及时纠正。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地球系统科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李满春提出,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全国各省/市/县的在《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上,坚持了三个方面的理念:一是生态文明理念,重点是底线和顶线的思维;二是量力而行,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水土资源对于国土空间利用的支撑能力;三是科学发展,也就是说,既要优化,又要治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倪阳表示,在建筑方面要做到绿色低碳,应该以设计为先导来布局,不是设计好了之后,再包装成绿色建筑;其次,在建筑设计上有气候缓冲器、分时分区对待方法、拔风处理。广州交通大学(筹)党委副书记邢锋指出,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来说,每个阶段都有减排措施。首先是减少总体的材料;其次是尽量用一些低碳的产品/建材,代替一些高碳的建材;第三是建筑废弃物拆除之后做绿色消纳,做资源的再利用。建议建筑废弃物使用也可以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部分。比如建立一个数据库,哪个地方要新建,哪个城市有更新需求。新建的结构需要什么样的建材产品,优先采用废弃物的处理产品。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表示,时空基准是一切地理信息的表达基础,目前主要通过卫星导航的定位来表达,比如北斗。所以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基础设施了。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时空信息是很重要的基础设施,跟传感器系统、通信系统、大数据处理系统一样,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第四大基础设施。
  • Meet Rebel显微镜——细胞计数知多少
    我是一颗小小的细胞,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图源:网络别看我小,我可厉害了,我可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哈,可以形成组织,组织形成器官,器官组合形成个体。图源:网络我可以通过分裂,一分为二,二分四,以此类推,我逐渐变多,但是为了不让我太膨胀,科研小伙伴非要给我测下数,他们用了一个试剂名叫胰酶,将我们分散,然后又将我们稀释,我的兄弟姐妹都被冲到好远,我也找不到它们,大部分我们还是活的好好的,那些体弱多病的经过这么一折腾game over了 ,科研小伙伴为了区分死活,还给我们用台盼兰染色,这样我们就很容易被区分,还能算算存活率。图源:网络不过我们也都是见过大场面的,什么大风大浪我们都经历过(内心os),正在这沉思中,我就被装到了一个名叫细胞计数板的板板上,就听外面的科研小伙伴说,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别打扰我,我都数错了,还得重新按计数器。作为细胞的我,看着他们摇摇头,现在都啥年代了,还得用手动算,我之前见过一台很高端的仪器,既能当显微镜观察我,又可以数数我有多少的复制品,把我拍的可美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它就是Rebel正倒置一体显微镜,方便小巧,一机多能,小小的身体,大大的能量。作为显微镜,Rebel具有优秀的硬件素质:8MP高分辨率彩色相机高度还原色彩、Apple iPad Pro触控显示操作就像玩APP一样简单、内置10X目镜全视观察技术、远程滑鼠式控制器(电动调焦),想怎么拍就怎么拍,高能LED光源寿命长… … 优点太多啦,就不多说了,怕骄傲。Rebel还可以进行智能细胞计数,几秒内快速分析图像,告别以往费时费力的人工计数,轻轻一点,自动计算存活率,so easy。实现多张图片采集,多次计算,消除人为误差,精准度特别高。轻松实现自动捏合缩放,查看单个细胞进行质控和纠偏,还可以快速计算不同直径大小的细胞数。Rebel细胞计数不挑耗材,在培养皿、玻片、血球计数板上通通可以。今天就介绍到这吧,期待我们下次再见。
  • 国农业科学院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牵头制定的《生乳中铅的控制技术规范》等4项农业行业标准正式实施
    根据农业农村部第651号公告,牧医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牵头制定的《生牛乳中β-内酰胺类兽药残留控制技术规范》、《生乳中铅的控制技术规范》、《生牛乳中体细胞数控制技术规范》、《奶牛养殖场生乳中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等4项农业行业标准今日起正式实施。   《生牛乳中β-内酰胺类兽药残留控制技术规范》标准明确了兽药管理环节、牛只处置环节、生乳处置环节等6个关键控制点,建立了预警—纠偏—核实的技术程序。《生牛乳中体细胞数控制技术规范》标准规范了饲养管理、挤奶环节管理、牛体健康管理、环境管理四个关键环节,明确了饲料营养、干奶期奶牛、环境卫生、应激防控等9个关键控制点。《生乳中铅的控制技术规范》标准确定了奶畜养殖、挤奶、贮运三个重要环节,明确了养殖环境、奶畜饮用水、奶畜饲料、用具材质等9个关键控制点。《奶牛养殖场生乳中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标准确定了牛种布鲁氏菌、牛型结核分支杆菌等10种奶牛养殖场风险评估对象,明确了危害识别、风险分级、评估流程和风险监测等关键环节。   上述标准为生牛乳中β-内酰胺类兽药残留、体细胞数和铅污染的全过程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对科学准确判断奶牛养殖场中病原微生物的潜在风险,推动我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由事后控制转向事前防范转变,提升乳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X-Sential:必不可少的近红外在线检测设备
    X-Sential:必不可少的过程控制设备近红外作为一种多用途的检测设备应用于多个行业,并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要保证产品有稳定的高质量,而且要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因此,怎样既快又好的进行工农业的生产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工业分析方法因其滞后或者疏忽都会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业生产需求,在线分析技术将成为分析化学中一项重要的分析方法。X-Sential 作为 Buchi NIR-Online 一款最新的在线检测仪器,因其简单易用,经济高效,丰富的控制技术,在食品,饲料,化工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简单易用,配备独特的 AutoCal 功能:借助于 X-Sential 独特的 AutoCal 功能,不具备专业知识也可轻松操作。这款过程控制探头可以轻松部署到您现有的日常质量控制体系中。提供各种各样的过程适配器,便于轻松集成到生产线中。在线近红外 NIR-Online 为用户提供可选的 HMI 解决方案。 2经济高效,平均投资回报不到一年:在线近红外 NIR-Online X-Sential 的功能设计具有高适用性,因此非常经济高效。平均投资回报时间不到一年。无需商业校准数据库或大量的内部校准开发。可测定大量的原材料和成品的基本质量参数;这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品产生和返工,并且便于实时纠偏。3丰富的过程控制技术以及工业化设计:在线近红外 NIR-Online X-Sential 具有防尘、防水的主机探头外壳 (IP69/X9K)。使用温度稳定的光谱仪可以应对各种各样的环境和产品温度。X‑Sential 为快速、波动或者不连续的产品流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集成到过程控制体系也简单方便。
  • “十四五”基金委信息科学部重大项目指南(全文)
    2021年信息科学部共发布8个重大项目指南,拟资助6个重大项目。项目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500万元/项。“水下目标分布式声探测与识别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项目指南  水下目标探测与识别是国家海洋需求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水下目标探测面临的探测距离近、准确率低、虚警概率高、目标属性无法辨明等难题,旨在开展分布式声探测与识别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突破水下目标探测“探不远、辩不明”的瓶颈,全面提升我国水下目标探测与识别能力,培养能够支撑领域持续发展的研究队伍。  一、科学目标  针对广域复杂水下环境中的弱目标探测、识别与跟踪难题,围绕网络化、分布式与智能化这一总体解决思路,研究极低信噪比条件下的弱目标特征表述与时空水声协同探测、资源受限条件下的探测数据可靠传输与组网、信息缺失和特征异构条件下的目标识别与融合决策等问题。构建仿真与典型海洋水下环境实验系统,验证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和关键技术的可行性,为水下分布式探测技术发展提供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撑。  二、研究内容  (一)水下目标分布式探测理论与方法。  研究声场适配的水下目标探测方法,高增益声呐阵列实时信号处理方法,水下目标特征提取及基于特征的检测方法,适配带宽受限下的信息提取与数据表征方法,以及面向分布式探测需求的低门限检测信息压缩方法等。  (二)适配探测需求的可靠传输与机动组网。  研究中远程高谱效/能效和隐蔽水声通信理论,面向实时探测与快速跟踪的高效接入与异构机动组网技术,以及资源受限下匹配任务的网络可靠传输和资源联动方法。构建适配协同探测需求的水下可靠信息传输网络。  (三)海洋环境小样本目标分布式分类与识别。  研究海洋声环境物理特性与先验知识挖掘方法,水下目标时序及频谱特性的有效建模方法,面向多源分布式网络的信息表征及分类方法,基于声环境先验知识的小样本分类与识别方法。构建分布式水声目标识别数据库信息格式、标定、配准等规范与标准。  (四)多源信息智能融合检测跟踪与决策理论与方法。  研究多源信号时空频多维特征综合关联方法,检测跟踪一体化处理方法,以及分布式网络水下目标协同跟踪定位方法。构建一体化特征检测、信息融合、目标跟踪的多源信息智能处理框架,解决分布式声呐阵列在复杂环境下对目标的稳健融合检测跟踪问题。  (五)水下目标协同探测与识别示范验证平台构建。  构建以“分布感知、可靠传输、协同处理”为特点的水下分布式多节点协同探测与识别应用验证平台。仿真系统节点数不少于100个、关键目标类型不少于3类 典型海域水下实验验证平台节点数不少于15个。  三、申请要求  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水下目标分布式声探测与识别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申请代码1选择F0115。“重大基础设施网络的非核强电磁脉冲作用与防护基础理论研究”重大项目指南  通信、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高度信息化和网络化,非核强电磁脉冲容易造成局部损坏乃至全局失效。为有效应对非核强电磁脉冲威胁,旨在研究重大基础设施网络的强电磁脉冲作用与防护基础理论,解决威胁源认知、作用规律和协同防护等科学技术问题,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电磁防护的工程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储备。  一、科学目标  针对重大基础设施网络面临的非核强电磁脉冲威胁,开展电磁威胁源认知与模拟、复杂网络环境强脉冲传播与致损机理、核心芯片电磁易损规律与防护设计、多元协同电磁防护机理与实现等研究,解决强脉冲源特性表征、强脉冲对设施网络的作用规律、多元多层级协同防护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突破灵巧可重构强脉冲模拟源、设施网络强脉冲防护顶层设计与响应等效验证、芯片强脉冲作用测试评估等关键技术,在商业级5G通信网应用验证,为提升我国对强脉冲威胁的应对能力提供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科学技术储备,产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引领性研究成果。  二、研究内容  (一)电磁威胁源的特性识别、特征反演与波形捷变模拟。  研究非核强电磁脉冲信号的多维多域特征联合分析识别、特征反演与仿真建模等理论方法,建立涵盖时/空/频/能/调制/极化等多域特征要素集及其关联映射图谱,研究灵巧捷变、可重构的强电磁脉冲模拟源,提供不少于4种强脉冲波形,最高工作频率10GHz,波形切换时间不超过2s,为威胁源的评判和设施网络的试验验证提供多样化的高功率电磁脉冲信号。  (二)复杂网络环境电磁脉冲传播动力学与致损机理。  研究强电磁脉冲对重大基础设施网络的入侵方式、传播规律以及谐振放大等效应,建立能量流和信息流的跨层耦合模型与动力学仿真算法,阐明关键网络节点、设备、电路的电磁脉冲致损机理,获取电磁脉冲与大规模异质线缆网络耦合的等效电路模型,形成大型拓扑网络的非线性响应模拟与网络特征模分析方法,针对系统和通道电磁脉冲易损部位建立模型库及仿真软件模块,为重大设施网络的防护加固和事后恢复提供科学理论和方法。  (三)集成电路和微系统的电磁易损规律与防护设计方法。  研究集成电路和微系统电磁脉冲的传递路径、易损规律以及仿真评估理论和方法,实现对集成电路工艺、器件、芯片电磁耦合路径防护设计方法,研究集成电路和微系统的强脉冲作用测试评估技术,建立5种以上针对电磁脉冲源(覆盖频率10GHz)的典型集成电路电磁损毁宏模型,实现典型集成电路测试诊断和防护/加固,为提升集成电路和微系统的电磁抗毁性能打下坚实技术基础。  (四)多元协同电磁防护机理与实现方法。  研究强电磁脉冲多路径传递与隔离协同防护体系,建立多元脉冲能防护的电磁作用过程数学物理模型,揭示直击与二次效应、防护理论及其实现机理,突破功能器件/电路/模组与防护融合、多路径分流与隔离协作、能量缓释控制等关键技术,为建立多元多层级协同防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防护接地电阻大于5欧姆,并在通信网络等设施开展验证。  (五)重大基础设施网络的电磁防护协同设计理论与验证。  研究重大基础设施网络的电磁防护协同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重大设施多维度协同设计指标体系、电磁模型和多目标调控优化等关键技术,建立强脉冲对设施网络损伤的预测仿真平台,最高频率不低于10GHz,构建不低于4个节点的5G通信等专用网试验验证平台,完成电磁效应与防护综合试验验证,为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应对强脉冲威胁提供系统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  三、申请要求  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重大基础设施网络的非核强电磁脉冲作用与防护基础理论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F0119。“嵌入式软件智能合成基础理论与方法”重大项目指南  面向国家战略实施对嵌入式软件先进开发技术的需求,开展软件智能合成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为实现大幅缩短软件开发周期和提高软件质量提供新型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队伍。  一、科学目标  针对嵌入式软件开发中的多维需求特征抽象表示、软件资产的理解和综合、模型间语义一致性保持等科学问题,提出基于软件IP(知识产权)的嵌入式软件智能合成理论与方法,构建从软件需求规约到代码实现的嵌入式软件智能合成平台,大幅提高嵌入式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实现嵌入式软件开发模式从人工编写到智能合成的跨越。  二、研究内容  (一)基于软件IP的嵌入式软件需求描述语言。  研究嵌入式软件多维特征的抽象表示方法,建立基于软件 IP的需求描述语言,探索从软硬件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统自然语言任务描述到基于软件IP的嵌入式软件需求模型的转换方法。  (二)面向嵌入式系统的软件IP知识建模及构造。  研究软件IP知识实体及其关系的建模和描述方法,建立面向软件合成的软件IP知识模型,分析目标系统特征及软件IP的能力需求和资源约束,建立软件IP知识实体的构造规则和方法,研究软件IP知识库的构建和管理方法。  (三)基于软件IP的嵌入式软件智能合成与优化。  以面向软件IP的需求描述语言为基础,研究嵌入式软件架构模型及软件IP智能搜索与推荐技术,研究基于领域知识的软件IP构造与演化技术,研究基于软件IP的程序合成与优化方法,实现满足时、空等约束的嵌入式软件智能合成。  (四)嵌入式软件合成过程及产品的质量保障。  研究面向软件IP的约束满足和冲突检测方法,保证软件IP的正确性 研究嵌入式软件智能合成架构的检测和验证方法,提高合成软件的可信性 研究合成代码与需求规约的一致性评估方法,建立合成代码的质量追溯和评价体系。  (五)嵌入式软件智能合成验证与示范应用。  研发嵌入式软件智能合成平台,包括需求建模工具、软件IP库管理工具、智能合成工具、质量保障工具等,选取典型嵌入式软件,对软件智能合成的理论方法等成果进行验证与应用。  三、申请要求  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嵌入式软件智能合成基础理论与方法”,申请代码1选择F0203。  “融合区块链的大数据本真计算”重大项目指南  数据社会重大风险治理是国家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需求。针对现有大数据存在的采集滥乱、使用粗放、共享难行和安全难控等问题,开展基于随机抽样的数链融合大数据过程可信计算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以数为本、以链求真,解决其未来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培养优秀人才和有影响力的科研团队,为我国数据社会治理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技术和人才支撑。  一、科学目标  面向数据社会治理系统,围绕大数据融合区块链的可信上链和动态可控的科学挑战,研究数链融合与链构适配的大数据本真计算理论和方法 突破大数据精准认知难和大数据与区块链可信融合难的技术瓶颈,拓展大数据与区块链的研究深度,创新大数据与区块链的融合理论,为重大金融风险防控的科学治理与精准施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二、研究内容  (一)大数据纠偏与可信上链。  研究全域大数据的纠偏勘探方法,建立数据资源的表征性模型和数据探测的覆盖性模型,研发大数据属性特征的小数据表征方法及其上链技术,解决大数据直接上链难和特征刻画局限性问题。  (二)大数据的可信链构与共享。  设计链上子域与链下子域的全域融合机制及其链构模型,研究适用于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的可扩展链构与虚拟化存储技术,设计链上多方智能合约的执行验证与访问机制,发展大数据共享的多方高效共识算法与激励机制。  (三)大数据链变分析与动态可控。  研究多链环境下大数据增量特征的分析方法,设计满足组织动态性和语义关联性的大数据内容索引技术,研究服务于大数据本真计算的风险诊治适配模型,支撑精准高效的数据治理应用。  (四)数链融合的安全与隐私计算。  研究区块链的稳定链控模式,以保证大数据访问的可控性 研究面向隐私计算的多方链构数据溯源方法,设计链上链下数据多方安全计算模型,研发大数据风险行为辨识机制。  (五)重大金融风险防控应用验证。  构建基于数链融合的大数据纠偏与可信上链、链构与共享、链变分析与动态可控、隐私安全为一体的重大金融风险管控平台,在网络金融交易反欺诈与数字人民币反洗钱等方向开展典型应用验证。  三、申请要求  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融合区块链的大数据本真计算”,申请代码1选择F0212。  “含氢多能源供需系统协同运行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项目指南  面对绿色能源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开展含氢多能源供需系统协同运行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验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一、科学目标  围绕多能源供需系统的多能耦合控制与供需随机匹配优化、氢能供需链与传统能源系统的协同规划运行等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人机混合多能源供需系统的建模方法,以及人机混合多能源系统智能性设计理论与方法、含氢能供需链的多能源系统协同运行优化理论与方法,建立含氢多能源供需系统的原创性理论和关键技术体系,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  二、研究内容  (一)多能源供需系统建模与智能性设计方法。  研究氢能接入后能源供需系统新特征和运行新机理,揭示多能源供需系统中氢、电、热(冷)等多种能量流和信息流的耦合机理,以及人员行为与系统供需的交互影响,提出人机混合多能源供需系统的建模方法以及多能源系统的智能性内涵设计、配置方法和仿真评价方法。  (二)多能源供需系统控制优化与智能决策。  针对多能源系统供需两侧的高度不确定性,研究含氢能多能源系统供需匹配的随机动态优化调度新理论,提出面向需求响应的智能决策理论与方法。  (三)多能源系统的协同运行优化理论与方法。  建立多能源资源供应链协同规划模型,研究系统供需热电动态耦合机制,分析多种能源网络运行的互补特性,提出多能源系统的协同运行优化理论与方法。  (四)多能源供需系统架构设计和应用验证。  设计多能源供需系统架构,搭建系统验证平台 提出系统化、规范化的测试标准 在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米的楼宇、小区或工业园区等实际测试环境完成协同运行的应用验证,其中氢能燃料电池额定功率≥500 kW、热电联供效率≥85%。  三、申请要求  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含氢多能源供需系统协同运行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申请代码1选择F0304。  “100-300 nm高重频高能量可调谐飞秒激光产生与应用研究”重大项目指南  真空至深紫外波段的高性能超快激光是燃烧与能源科学领域的重要探测工具。针对超快紫外激光平均通量较低导致燃烧中间产物探测灵敏度不高,脉冲重复频率偏低导致无法获取中间产物的时间演化信息,皮秒紫外脉冲宽度无法解析飞秒时间尺度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等问题,旨在研究高重频、高能量真空至深紫外飞秒激光产生新机制,发展基于高性能可调谐紫外激光的先进质谱、超快光谱与泵浦-探测技术,提升对极端工况下燃烧与催化过程的解析与调控能力,服务我国碳中和与新能源发展战略。  一、科学目标  面向燃烧与能源领域对高重频、高能量、可调谐超快紫外激光的迫切需求,实现高重频超快驱动激光的大功率相干合成与少周期脉冲压缩 研究高效的短波长激光频率变换机理,提升紫外激光脉冲的重复频率、光子通量、超快时间特性以及波长连续调谐能力等关键性能 发展基于高性能紫外激光的高灵敏度高帧频质谱、超快光谱以及紫外泵浦-探测技术,实现在燃烧与催化等复杂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应用。  二、研究内容  (一)高重频大功率少周期驱动激光研究。  研究近红外高重频超快驱动激光源,建立大能量超快脉冲非线性传输理论模型 分析非线性效应与热效应在高重频脉冲放大与相干合成中的影响 发展高重频大功率驱动激光精密同步、高效相干合成与少周期脉冲压缩技术,实现重复频率百kHz量级、平均功率百瓦量级、单脉冲能量毫焦量级的超快驱动激光。  (二)基于波导非线性的高通量紫外飞秒激光产生与波长调节机理研究。  研究高重频高峰值功率脉冲波导非线性传输与短波长变换机理,提升短波长紫外激光能量转换效率,探索飞秒紫外激光的调控机制与表征技术,实现高通量飞秒紫外激光输出。波长范围100 - 300 nm连续可调谐,激光脉冲重复频率≥100 kHz,脉冲宽度  (三)面向燃烧与能源应用的高灵敏度、高时间分辨质谱研究。  基于上述高性能可调谐飞秒紫外激光,研究高灵敏度、高时间分辨二维光电离质谱技术和燃烧中间过程在线探测方法,实现燃烧、催化中间产物的探测灵敏度达到ppb量级,光电离质谱检测的帧速达到百微秒量级 探索航空燃料在极端工况下的燃烧机理以及固体推进剂的快速燃烧反应机制。  (四)基于紫外飞秒光谱与泵浦-探测技术的燃烧反应动力学研究。  研究基于高性能飞秒紫外激光的超快散射、受激拉曼光谱以及超快泵浦-探测等燃烧诊断技术,实现燃烧中间产物与污染物(O、H、N、OH、CO、NO、SO2、C2H2以及碳烟颗粒等)的飞秒尺度瞬态测量 解析燃烧过程中的超快瞬态反应动力学过程,将燃烧过程的时间辨析精度推进到飞秒量级。  三、申请要求  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100-300 nm高重频高能量可调谐飞秒激光产生与应用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F0506。  “基于超构表面的高效率强激光波束扫描系统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指南  为满足强激光波束扫描系统小型化、轻量化、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广、作用距离远等综合性能要求,旨在开展高性能强激光波束扫描系统基础理论研究,揭示强激光作用下超构表面的损伤机制,突破核心器件设计与制备的关键难题,取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推动遥感遥测、空间通信、大气监测等相关领域发展。  一、科学目标  围绕轻、薄、快、广、远的强激光波束扫描系统,开展新原理和新技术研究 建立超构表面的波束调控模型,发展大尺寸、高效率超构表面的快速计算和优化方法 揭示超构表面与强激光作用产生局域强点的物理机制,提高超构表面器件的损伤阈值 掌握超构表面器件的跨尺度精准制造和局域强点控制技术,制备高性能超构表面器件 提出强激光超构表面波束扫描构型,研制远距离、大范围、高扫描频率的轻薄系统样机。  二、研究内容  (一)超构表面高效率波束调控机理和逆向设计方法。  研究超构表面高效率波束调控机理,发展大尺寸超构表面的电磁场全波仿真快速计算和优化设计方法,探索亚波长结构色散的补偿规律,设计宽角度高效率的波束调控器件。  (二)强激光作用下超构表面损伤机理。  研究强激光作用下超构表面产生局域强点的瞬态特征和演化规律,建立相应的多物理场(电场、热场、力场)模型,揭示强激光作用下超构表面损伤的动力学过程,探索超构表面-局域强点-损伤性能间的内在关系,实现超构表面的损伤阈值优于20 J/cm2 (@1064 nm 10 ns)。  (三)超构表面的跨尺度精准制造和局域强点控制技术。  发展纳米计量校准技术,提高器件跨尺度制造的准确性 研究低缺陷的超构表面制造方法,抑制强激光与超构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局域强点 研制数十毫米口径的强激光超构表面器件。  (四)强激光超构表面轻薄波束扫描系统。  研究超构表面的轻薄微机电波束扫描构型和波束扫描像差的矫正方法,在激光单脉冲能量大于20 mJ、重频大于1 kHz的条件下,实现扫描频率50 Hz,扫描角度±20°,效率优于90%,重量  三、申请要求  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基于超构表面的高效率强激光波束扫描系统基础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F0508。  “复杂大数据高效学习基础研究及其公共安全应用”重大项目指南  以公共安全领域为代表的大数据除了传统的“4V”特点外,还表现出多源、异质、时变、隐匿等复杂性特点,导致大数据学习面临表示模型学习效率低、推理过程解释难、持续学习鲁棒能力弱和联邦学习质效均衡难等瓶颈问题。发拟开展复杂大数据高效学习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以公共安全大数据为对象,通过高效学习算法的协同和演化,实现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早发现、早定位、早预警、早处置,并开展实证应用,为及时有效地处置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一、科学目标  针对复杂大数据如何转化为知识体系的科学问题,建立多源异构时变大数据的表示模型,提出复杂大数据可解释高阶推理、时空演化大数据的鲁棒持续学习、分布关联大数据质效优化的联邦学习等模型与方法,初步建立公共安全大数据分析与突发事件预警平台,在突发事件发现、刻画、态势预测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研究内容  (一)多源异构时变大数据的高效表示学习方法。  研究融入领域知识的动态异质图建模与轻量化表示方法,研发公共安全大数据表示学习软件,解决公共安全中经验规则和属性特征的高效表示与融合问题。  (二)复杂大数据可解释高阶推理方法。  研究跨模态多维高阶语义理解、多模态事理图谱构建、知识引导的时空线索挖掘方法,以公共安全大数据为对象,研发可解释的高阶推理算法与软件。  (三)时空演化大数据的鲁棒持续学习方法。  探索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时空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动态对抗演进、元知识复用和策略迁移的鲁棒持续学习方法,实现对突发事件进行持续跟踪、精准分析和快速响应,构建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发现与演化分析系统。  (四)分布关联大数据质效优化的联邦学习方法。  构建高效协同的强化联邦学习模型,研究因事、因势、因时的异质学习任务质效优化方法,探索提高模型鲁棒性和跨部门协调联动应急能力增强机制,研制多方协作的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刻画和态势预测系统。  (五)国家公共安全大数据分析与突发事件预警平台。  以公共安全大数据为对象,研究突发事件动态建模和预警方法,实现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传播影响分析和态势评估 集成公共安全大数据表示学习、时空线索挖掘与高阶推理、突发事件发现与演化分析、突发事件刻画和态势预测等系统,形成一体化公共安全大数据分析与突发事件预警平台,提升我国公共安全应急响应与保障能力。  三、申请要求  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复杂大数据高效学习基础研究及其公共安全应用”,申请代码1选择F06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2021年8月4日印发
  • 饶毅致信教育部|质疑首医落选“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7月1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的公示》共18所高校入选。北京的四所医学院的其中三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名列其中,首都医科大学(首医)落选。7月15日,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其个人公众号饶议科学上发文,表示对此感到震惊。饶毅表示,“北京百分之九十以上防疫抗疫的任务是首医的附属医院承担”,“协和长年没有涉及传染病的公共卫生。而清华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尚在草创期间。”这些都是“全国医学卫生界的常识”。饶毅认为,首医系统是此次疫情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的支柱(传染病和呼吸系统),也是北京排名第一的单位。首医落选,是对北京防疫抗疫贡献最大的体系出局,成为北京倒数第一。“不能是做事的工作量最多、压力最重、质量最好,而排名、论功行赏、获得支持最差。抗疫的任务还没完成,不能让奋战在一线的人们心寒。”全文如下: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唐博文先生:惊悉,今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宣布了18所高校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其中北京的四所医学院,三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都名列其中,只有首都医科大学(首医)例外。众所周知,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是因为疫情而产生的。疫情是呼吸道的传染病。全北京市民都知道,北京市的两大传染病院肩负首都防疫、抗疫的最大任务,它们都是首医的附属医院,是首医公共卫生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国家领导人视察首都抗疫的传染病院只有首医的,而且北京这两年多来主要主持抗疫的机构和主要人员也最倚重首医的医院和首医培养的人。如果允许我个人估计,可能北京百分之九十以上防疫抗疫的任务是首医的附属医院承担,也许北京大学稍微承担个位数的百分点,而协和与清华加起来可能不到一个百分点。须知:以上是全国医学卫生界的常识。协和长年没有涉及传染病的公共卫生。而清华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尚在草创期间。它们都不培养本科的公共卫生人才。呼吸道传染病,首医的朝阳医院也是全国前几,在北京,就是中日友好医院的呼吸道传染病可以与首医朝阳医院并驾齐驱。而中日友好医院这一部分主要是朝阳医院分过去的。中日友好医院并非协和医学院的。协和医院的呼吸科不是以传染病为主。所以,首医系统的呼吸道传染病也领先于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和清华。也就是说,其他三所医学院乘以(约)十等于首医体系对北京防疫、抗疫的贡献;协和与清华加起来乘以(约)一百等于首医体系对北京防疫、抗疫的贡献。对于医学卫生界来说,毫无疑问首医系统与这次疫情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的坚强支柱(传染病和呼吸系统)是北京第一的单位。如果让入选的15个外地公共卫生学院的院长匿名公平投票,他们只可能都投首医为北京第一。当然,如果对北京的防疫、抗疫贡献与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毫无关系,那首医排在全国两百名开外也可以。但是,对北京防疫抗疫贡献最大的体系出局,成为北京倒数第一,全国19位开外,这对首医体系的医务卫生人员、北京的两大传染病院、北京首屈一指的呼吸系统疾病特长医院、首医毕业的北京防疫抗疫日常工作领导者,会不会是很大的打击?首医公共卫生学院,无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是否支持,一定会继续努力发展。但是,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立之后,是准备其他三所医学院其中某个准备替代首医系统承担北京防疫抗疫最大责任?大家一定同意,不能是做事的工作量最多、压力最重、质量最好,而排名、论功行赏、获得支持最差。抗疫的任务还没完成,不能让奋战在一线的人们心寒。我一般极少公开发表涉及我有关单位的工作问题,但这次担心的不是排名,而是今天贵司排名对北京防疫、抗疫一线广大员工的影响。疫情不久,有一批医学卫生界人士纷纷从多种渠道提议教育部应该设立“医学教育司”,这样避免迄今教育部以非常少、级别偏低的人员管理全国膨大的医学教育体系。这可能是纠偏的一种方式。首医这次只是一个过于明显的例子,可能其他还有很多。全国教育更是体系巨大。教育部任务繁重,有时可能需要编办根据医学教育发展,增加部门和编制,才能避免医学院校比较多的认为教育部现有机构设置不合理影响我国医学教育。解决首医公卫在北京和全国的排名是小问题。解决全国医学教育长期被忽略是中问题。解决更大范围评审体系、建设我国(包括首都北京)的长期防疫体系都是大问题。顺颂祺安饶毅2022年7月14日 23:03
  • Molecular Devices 网络讲座:开始荧光偏振实验--应用和检测系统介绍
    What网络应用讲座:开始荧光偏振实验&mdash &mdash 应用和检测系统介绍 主讲人:Cathy Olsen 和 Yvonne Fitzgerald 探究如何用荧光偏振技术加快您的实验和筛选工作。不管您是在设计您自己的荧光偏振实验,还是将要把荧光偏振加入到您的实验和筛选工具中,或是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荧光偏振的技术和应用,这个网络讲座都会为您讲解!When Sep 26 2012 11:00 PM - Sep 27 2012 12:00 AM (CST) 荧光偏振技术是一种可以检测分子相互作用的技术。荧光偏正技术可以检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时分子的移动和方向的变化,例如,蛋白质之间或受体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偏振技术的其他应用还包括:DNA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竞争性免疫分析和激酶检测。还经常被应用于确认hERG通道的阻断化合物、鉴定家畜的病原体和监测食品中的酶活性等。讲座内容包括: 荧光偏振技术原理介绍 荧光偏振实验设计技巧 荧光偏振技术的常见应用 荧光偏振实验的检测和分析的仪器与软件介绍 SpectraMax® Paradigm® 和M5多功能读板机 SoftMax® Pro 软件错过了前面的活动?点击阅读!二十五周年活动记录 庆典还在继续!持续支持您的研究:Molecular Devices University
  • 微重力大科学装置海淀竣工验收
    近日,中建二局安装公司一项被喻为航天领域“跳楼机”的高科技实验装置项目竣工验收,正式进入核心试验装置安装阶段。“跳楼机”名为4秒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项目,坐落在海淀区中国科学院北京新技术基地内,是国家大科学装置,为亚洲首例、世界第二例工程。该装置采用一种类似于炮弹造型的直线电机驱动实验舱体,通过电机全程控制加速度过程,以“2秒弹射到40米高空再2秒回落”的方式来产生微重力和超重环境,最终实现模拟微重力、月球重力、火星重力等运动模式,为航天大规模空间科学项目提供地基短时微重力实验服务。如此神奇的装置,藏身在一座40米高、占地136平方米的“高塔”里,总用钢量不足千吨。“136平方米约等于一个三室两厅,干了十几年工程,没见过这么小的。”项目经理李长龙介绍,平地竖起一座高塔,看似容易,实际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实现微重力环境,发射装置被包裹在两层六边形钢结构中,内塔钢结构用于连接电机设备,外塔钢结构则是用来控制整体轨道装置的稳定性。与高精尖的国家大科学装置相对应的是2毫米的精度要求,施工难度集中在了钢结构安装环节。一开始,拥有丰富的钢结构项目施工经验的李长龙面对如此之“小”的项目也犯了难。“施工技术与质量标准要求极高,‘零焊接’‘全螺栓’方式,让常规施工方法和工艺难以保证。为了保证整个钢结构体系的分毫不差,所有的现场安装全部采用螺栓与法兰盘栓接形式,仅拇指粗细的高强螺栓就用了1.6万余个。”李长龙介绍,4秒落塔项目钢结构安装过程中,一千多根构件组合成的空间几何体及近千块连接板的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正对距离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2毫米相当于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为将安装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项目团队构建了4秒落塔可视化三维模型,对钢结构安装全过程模拟,实现可视化施工,避免与其他专业的冲突与碰撞,有效解决了钢结构安装精度及变形控制这一难点问题。“栓接相比焊接有可调整的空间,人工作业很难保证一次成型,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钢结构位置,才能确保万无一失。”李长龙说,考虑到安装时的紧密性,他们特别制作了0.5毫米和1毫米两种垫片,并在钢结构两端各留出2毫米的空间,确保钢结构之间能够以最小的空隙塞到一起,再用螺栓和垫片对缝隙进行填充。记者了解到,如此高精尖的装置,在安装过程中还采用了最传统的“线坠儿”技术纠偏。整个钢结构安装完成后,在顶部拉出8根0.5毫米的钢丝绳,尾部绑上铅坠,确保自上而下自然垂落,根据结构与钢丝绳的位置进行最后的修正,最终成功地把安装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这是继“中国天眼”之后,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再次助力国家大科学装置成功实现预期目标,该项目的建设经验也将为后续国内千米落井装置的关键技术验证项目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和施工保障。下一阶段,项目团队将继续与各方密切配合,努力把4秒落塔项目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微重力实验设施,助力国家探索浩瀚宇宙实现新突破。(记者 孙颖 通讯员 王东坡)
  • 扬州大学研制地铁隧道“体检仪”
    来自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消息显示,2020年,我国内地累计有41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线路7141.55公里。地铁已经成为城市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但在地铁隧道中也会出现各种“病害”,威胁着人们的出行安全。  “当前,我国地铁隧道检测主要依赖人工检测和少量进口自动化设备,效率低、成本高,无法满足庞大的里程检测需求。”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徐永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如何高效、准确、经济地检测出地铁隧道“病害”?在“科创导师”制的“牵线搭桥”下,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张雅欣等组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由导师徐永安指导,团队研发了地铁隧道三维激光检测系统。“该系统检测速度可达国外同类设备的5倍以上。”张雅欣说。  将宝贝搬出实验室  在初中时期,受家人的影响,张雅欣萌生了创业的想法。2019年,正在上大二的她加入徐永安课题组,并组建了自己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选择了地铁隧道检测研究。  对张雅欣而言,导师不仅是科研路上的护航人,更是自己创业的榜样。记者获悉,在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路上,徐永安已经坚持了20多年。  1997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一个摆放着国外光学测量仪的展台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徐永安也是围观者之一。  从展会回来后,研制光学测量仪的想法一直萦绕在徐永安的脑海里。他随之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历经两年攻关,终于研制出国产光学测量仪。但在当时,他对科研成果转化还没有深刻的意识,便将这一宝贝成果“藏”在自己的实验室里。  “国外的设备那么贵,你有这么好的仪器,为什么不推向市场呢?”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终于说服徐永安将宝贝搬出实验室。2011年,徐永安参与创办了一家公司,并将自主研发的光学测量仪设备推向市场。  当然,教书育人才是徐永安的本职工作。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外,学会创新思考,尝试自主研发技术并推动成果落地转化?20世纪90年代,扬州大学开启了“科创导师”制的探索之路,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技创新工作。  徐永安说:“过去,学生与导师的关系,主要是学生在导师的实验室开展科研,导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现在,导师不但要在科研上指导学生,还要带领学生开展科创工作。”  深入隧道后改变方法  谈及为什么选择地铁隧道检测研究,张雅欣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外地铁隧道自动化检测系统大多采用1个激光点绕隧道旋转的测量技术,检测速度慢。“好比一个电动机带着一个手电筒旋转,手电筒每次照射在物体表面时只能出现一个亮斑。这意味着每次只能采集一个点,效率太低。”  如何实现快速检测呢?经过一年多的攻关,以张雅欣为首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研发出6条激光线扫描技术,360°环形激光线投射在隧道表面,8部每秒500帧高速数码相机实时采集隧道表面的激光线图像,并换算为隧道表面形状坐标。张雅欣解释道:“6条激光线同时工作,地铁隧道检测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然而,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徐永安的指导下,张雅欣带领团队先后前往青岛、兰州、佛山等城市的地铁公司,深入地铁隧道,开展实践调研。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地铁公司对隧道快速检测系统有着迫切的需求。  在精准了解地铁隧道检测痛点后,张雅欣团队开始了与时间“赛跑”的测量工作。“我们只能在夜间12点到凌晨4点进入现场开展检测工作,因为这段时间地铁处于停运状态。另外,每天进入现场前的安检过程就要耗费半个多小时,实际的测量时间非常有限。”  经过近3个月的测量,张雅欣团队发现进展缓慢,于是做出了改变测量方法的决定,希望提高检测效率。经过徐永安的点拨,团队在实验室里自建了模拟隧道。“在模拟隧道里开展实验,不但提高了实验效率,缩短了研发周期,还解决了后期新冠疫情期间实地检测的困难。”张雅欣介绍说。  在解决了测量环境问题后,团队又遇到了由振动引起的测量误差问题。“测量车在轨道上运行会产生轻微振动,这种振动会带来一些误差。”张雅欣团队成员吴传昊告诉记者。为此,团队采用了基于特征面的方法对隧道测量数据进行纠偏,“这种方法可以大幅降低测量车振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降低动态测量误差。”  “该系统检测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17.1公里,是国外同类设备的5倍以上,动态精度为±1.6毫米,检测密度小于2毫米,而价格只有国外设备的70%左右。”张雅欣表示,系统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制定检测速度、密度、精度。  徐永安透露,目前,该系统申请发明专利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通过了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质检,符合CMA中国计量认证标准。  大学生创业还需多磨砺  来自用户的消息显示,张雅欣团队研发的这套系统已在投入运营的地铁隧道进行了实地检测,在检测速度、精度以及密度方面均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目前,已有多家轨道交通公司与团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张雅欣表示,下一步团队将继续对产品进行优化设计,并计划注册成立公司。“地铁里程数较大的城市,可直接购买检测系统 地铁里程数小的城市,可购买检测服务。”  在张雅欣看来,虽然研发过程非常艰辛,但非常有意义。“一方面培养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培养了我们团队建设、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对未来的创业起了铺垫作用。”  她感叹道:“大学生参与科创,要有顽强的毅力和勤奋刻苦的精神,对团队中不同的意见要善于倾听,脚踏实地攻克每一个难关。”  徐永安也指出,对于刚毕业的学生而言,如果没有成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认知,可以先进入企业积累几年经验,对市场形成一定认知后再进行创业。  在他看来,高校“孵化器”应该实现良性循环,当政府和高校投入资金等支持后,若能实现良好的产出,投入的积极性也将越来越大,反之则可能陷入不良循环。“政府和高校还应进一步研究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 和晟发布九工位电池片剥离试验机新品
    上海和晟九工位电池片拉伸测试仪测试过程中采用全数字化力量、位移、速度三闭环控制,采用日本松下交流伺服马达及控制驱动系统,配合美国铨力高精度传感器加台湾TBI高精密滚珠丝杆传动,本试验机可安装九个力量传感器,配合我公司自主研发专用软件,可达到九个传感器同时使用,并且测试数据可同时显示在电脑软件上,操作无误差,方便好用。本试验机采用调速精度高、性能稳定的日本松下数字式交流伺服马达及驱动控制系统;特别设计的同步齿型带减速系统和滚珠丝杠副带动试验机的移动横梁运动;以Windows为操作平台的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控制与数据处理软件采用了虚拟仪器技术代替传统的数码管、示波器,实现了试验力、试验力峰值、横梁位移、试样变形及试验曲线的屏幕显示,所有的试验操作均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以鼠标输入的方式完成,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方便;插装在PC机内的双通道全数字程控放大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物理调零、增益调整及试验力测量的自动换档、调零和标定,无任何模拟调节环节,控制电路高度集成化,完全取消了电位器等机械调整器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上述各项技术的综合应用,保证了该机可以实现试验力、试样变形和横梁位移等参量的闭环控制,可实现恒力、恒位移、恒应变、等速度载荷循环、等速度变形循环等试验。用户可以使用PC机专家系统自主设置恒应力、恒应变、恒位移等控制模式,各种控制模式之间可以平滑切换。程控模式满足国家标准GB/T6497-1986《地面用太阳能标准一般规定》、GB/T6495.2-1996、GB/T6495.5-1996为试验数据的再分析、数据库管理、网络传输等后处理提供了方便。 由于该试验机实现了试验过程的自动控制和试验结果的信息化处理,可使操作人员方便、自主地设置试验程控步骤。在进行拉伸试验时,可以使试验者清晰地观察低碳钢、铸铁等整个试验过程。通过在不同曲线段的反复加载,由力—位移(变形)曲线,可以直观的验证虎克定律和观察冷作硬化现象。对无明显物理屈服现象的材料,可以选用滞后环法或逐步逼近法测定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 本试验机专业用于太阳能行业电池片180度剥离强度试验,卧式结构省空间,操作方便;九工位同时拉伸可减少人工操作及节约测试时间。本机采用电脑控制,专业测试程序用于数据分析处理,结合高分辨率力量采集传感器及高精数据处理芯片,呈现于客户直观的的性能曲线及客户要求的处理后数据值使更直观准确了解产品性能,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二、技术规格:1、 试验力50kg内任选;2、试验机准确度等级:0.5级;3、试验力测量范围:0.2%—100FS;4、试验力示值相对误差:示值的±1%以内;5、试验力分辨力:试验力的1/±300000(全程分辨力不变);6、位移示值相对误差:示值的±0.5%以内;7、位移分辨力:0.001mm;8、力控速率调节范围:0.1-5%FS/S;9、力控速率相对误差:设定值的±1%以内;10、横梁速度调节范围:0.05—1000mm/min;11、横梁速度相对误差:设定值1%以内;12、恒力、恒变形、恒位移控制范围:0.5%--100FS;13、恒力、恒变形、恒位移控制精度:设定值18、主机重量:约140kg19、 拉力角度应为180±2度;20、 要求定速度、定位移、定荷重等控制方式可选;21、 根据负荷大小自动切换到适当的量程,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度;22、 要求自主拆卸调整传感器及夹具部件,可做五工位测试;23、 要求控制程序灵敏度高,满足高频次使用连贯性;24、 配置专用电脑;25、 测试软件要求中英文兼备;26、机台配备标准铝合金机架。 三、软件测试功能简介A.载荷位移曲线;载荷、时间曲线;位移、时间曲线;应力、应变曲线。B.根据各国对试片的要求编辑相应的测试标准,填写试品资料,编辑测试方法,并可供日后测试选择。C.自动储存本次试验结果,并可将其编辑为报表打印输出。有公式编辑功能,可对多个已测试的曲线进行对比。D.可设定小数点位数,各物理量单位及密码保护等。E.自动清零:计算机接到试验开始指令,测量系统便自动清零;F.自动回归:自动识别试验力,活动横梁自动高速返回初始位置;G.自动存档:试验资料和试验条件自动存盘,杜绝因突然断电忘记存盘引起的资料丢失;H.测试过程:试验过程及测量、显示、分析等均由微机完成;I.显示方式:数据和曲线随试验过程动态显示;J.结构再现:试验结果可任意存取,可对数据曲线再分析;K.曲线遍历:试验完成后,可用鼠标找出试验曲线逐点的力值和变形数据,对求取各种材料的试验数据方便实用;L.结果对比:多个试验特性曲线可用不同颜色迭加、再现、放大、呈现一组试样的分析比较;M.曲线选择:可根据需要选择应力应变、力时间、强度时间等曲线进行显示和打印;N.批量试验:对参数相同的试验一次设定后可顺次完成一批试样的试验;O.试验报告:标准格式;P.限位保护:具有程控和机械两级保护;Q.过载保护:当负载超过额定的10%时自动停机;紧急停机:设有急停开关,用于紧急状态切断整机电源;自动诊断:系统具有自动诊断功能,定时对测量系统,驱动系统进行过压、过流、超温等到检查,出现异常情况即刻停机;R.试验主机和微机独立操作。创新点:本试验机可安装九个力量传感器,配合我公司自主研发专用软件,可达到九个传感器同时使用,并且测试数据可同时显示在电脑软件上,操作无误差,方便好用。 九工位电池片剥离试验机
  • 不香了,该国方便面里竟含有“一类致癌物”
    导读2021年8月,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报韩国出口欧洲方便面中检出环氧乙烷的代谢物2-氯乙醇,之后关于韩国方便面中检出致癌物环氧乙烷的报道层出不穷,引发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担忧。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危害?为何会出现在食品中?我们该如何应对它们?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谈谈这些话题。 韩国方便面事件回顾2021年8月,欧盟RASFF通报韩国出口欧洲的两种方便面中检出环氧乙烷的代谢物2-氯乙醇。收到通报消息后,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立即对涉事企业和产品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相关产品中不含致癌物环氧乙烷,但部分产品和原料中检出其代谢物2-氯乙醇,如出口海鲜面蔬菜包干葱中检出2-氯乙醇0.11mg/kg,内销蔬菜包检出2.2mg/kg,炒年糕方便面粉料包中检出12.1mg/kg,这种含量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争议点在于欧盟要求将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含量求和,并以环氧乙烷计,因此得出了环氧乙烷超出欧盟规定的限值的结论。尽管如此,韩国官方称将对相关产品的个别原料进行溯源,并要求企业自行确定污染途径和原因以采取纠偏措施。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环氧乙烷是一种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2H4O,沸点10.4℃,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具有较强的扩散、穿透和杀菌能力,对细菌(及其孢子)、霉菌和真菌都有杀灭作用,特别适用于一些不能耐受高温消毒的物品以及材料的杀菌。但是,环氧乙烷具有一定的致癌性。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将环氧乙烷列入“一类致癌物”清单。此外,环氧乙烷还有一定的生理毒性,长期接触会引起头晕、恶心、腹泻、肝肾损害、昏迷等问题。 在一些国家,环氧乙烷常用于香辛料、谷粉等产品的杀菌。在杀菌过程中,它与氯反应后可生成2-氯乙醇,2-氯乙醇是环氧乙烷的反应产物。虽然2-氯乙醇没有致癌性,但它具有急性毒性,并有一定的致突变性,能对人体内的肺、肾、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伤。 环氧乙烷(Cas No. 75-21-8)和2-氯乙醇(Cas No. 107-07-3) 国内外对食品中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的监管目前国外对食品中环氧乙烷、2-氯乙醇的监管标准不一。在美国和加拿大,食品中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分开管控,各种食品中环氧乙烷限量在7~50 mg/kg之间,2-氯乙醇限量为940 mg/kg;而欧盟管控的环氧乙烷实际是2-氯乙醇和环氧乙烷含量之和,各种食品中限值在0.02~0.1 mg/kg之间;在韩国,环氧乙烷属于未登记的农药,按肯定列表制度执行0.01 mg/kg的限值标准,临时限定标准规定不同食品中2-氯乙醇限量在10~30 mg/kg之间。我国尚没有关于食品中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的管控标准或法规。 表1. 各国对食品中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的限值要求岛津应对方案岛津公司秉承“为了人类及地球的健康”的公司理念,为应对食品中环氧乙烷和其代谢产物2-氯乙醇污染问题,利用顶空自动进样器HS-20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20 NX建立了两种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为食品中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的测试提供参考。GCMS-QP2020 NX+HS-20 称量样品置于顶空进样瓶中,加水,压盖密封,顶空平衡后用GCMS分析。采用SCAN & SIM模式分析,外标法定量。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标准品色谱图和标准曲线如下所示。 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标准溶液TIC图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标准曲线 配制6份各化合物质量均为0.5μg的标准样品,连续进样,考察仪器峰面积的重复性。对空白方便面调料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加标回收率在80.0%~106.4%之间。 表2. 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测试结果结论韩国方便面中虽未检出致癌物环氧乙烷,但欧盟近年来不断发出的相关通报,向食品企业和监管部门做出了预警。为消除食品中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残留的隐患,企业和有关部门有必要开展相关风险评估,严格质量控制,完善国内相关法规标准,以规避进出口贸易中的风险。岛津HS-20+GCMS-QP2020 NX,助您快速、准确地分析食品中的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为食品加工和消费者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卡尔蔡司AXIO Scan.Z1全自动数字玻片扫描系统
    灵活、全自动地获取明场和荧光样本图像   2012年12月17日 德国斯图加特,耶拿/旧金山,美国   今年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年会上,卡尔蔡司显微镜事业部发布了一款数字玻片扫描系统——Axio Scan.Z1。 这款自动化的显微系统,可帮助研究人员对固定组织切片和细胞样本进行全自动的高速明场和荧光扫描。   归功于样品夹的“托盘”设计理念Axio Scan.Z1能够做到扫描载玻片上的全部标本区域——包括玻片的边缘部分。仅需几分钟的时间,自动校正切片扫描仪系统便可获得高质量的数字虚拟玻片图像。该系统一次性可扫描100张玻片。在拍摄荧光样品时,高速滤片转轮仅需短短50毫秒即可实现切换。高灵敏度的科研级相机结合高精度校准的光路设计可获取最优品质的图像。系统搭载了Colibri.2 UV-free LED荧光光源,利用斜照明查找焦平面的装置,环形光阑照明方式(Ring Aperture Contrast),确保对样本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   “蔡司数字切片扫描系统支持科学家反复进行大型样本图像的获取工作,例如老年痴呆症与癌症研究中的组织学分析。该领域的应用范围可以从基础研究延伸至医药产业项目”,卡尔蔡司Axio Scan.Z1的产品经理Thorsten Heupel博士说。   Axio Scan.Z1是由卡尔蔡司的ZEN成像软件操作的,ZEN既允许用户使用预定义的设置参数自动工作,又允许用户在不同步骤时对单个参数独立设置。用户界面的设计是专为研究领域的工作流程而设计的。   虚拟玻片数据被安放在一个可连接网络的数据库:ZEN Browser。除系统本身的电脑可进行操作以外,用户可以访问、查看、并可与同事在线共享他们的图像与数据或者组织整个项目——甚至在外出时也可方便实现以上功能。也有一个适用于Iphone和Ipad的免费应用软件来实现上述功能。   用户可以在最开始决定用多少显微镜玻片、哪种检测方式和他们最希望使用的相机类型,并且随着课题的发展,Axio Scan.Z1可非常简便地进行升级.
  • 《速冻食品HACCP体系应用标准》12月1日正式实施
    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金城速冻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速冻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冷冻食品行业协会等历时两年联合起草的GB/T25007-2010《速冻食品HACCP体系应用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于9月份发布,即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   这意味着,真正属于速冻行业的HACCP体系标准即将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名解】   HACCP:世界最先进的预防性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HACCP(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int),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最科学、简便、实用的预防性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是企业建立在GMP(良好操作规范)和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基础上的食品安全自我控制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HACCP于上世纪60年代始创于美国,体系建立的初衷是为太空作业的宇航员提供食品安全方面的保障。   这些年,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将HACCP体系的要求变为市场准入要求。HACCP作为控制食源性疾患最为有效的措施,被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批准。   现状:速冻食品行业没有HACCP   国家HACCP应用研究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说:“出口企业是必须有HACCP的,这是强制要求。而国内速冻食品加工领域,还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中国商业联合会行业发展规范处处长曹德胜告诉中国食品报冷冻产业周刊记者,在这个准则出来前,速冻食品行业只是参照了其他食品类的HACCP,缺少真正属于行业的HACCP.   “我们这个标准制定的起点是非常高的,按照国际标准来制定。”曹德胜表示,“推行HACCP控制、加强食品安全卫生体系的管理,已成为食品企业尤其是出口食品企业迎接WTO挑战、打破进口国的技术壁垒、实现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进步的当务之急。”   三全食品副总经理张宁鹤介绍,三全食品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长期以来积极跟踪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和安全发展动态,重点研究国际标准化组织、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食品标准,以期带领速冻行业的正确发展,提升我国行业食品安全标准的整体水平,“标准凝聚了我们的希望”.   标准:提供原理性指导而非“一刀切”   标准就HACCP体系的原理、应用、速冻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和速冻食品卫生操作程序、生产工序操作要求、微生物检验、HACCP计划建立规程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HACCP的原理主要有七部分组成: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CCPs)、建立关键限值、建立关键控制点(CCPs)的监控体系、当监控表明某个特定CCP偏离时的纠偏措施、确定HACCP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而建立的验证程序、建立有关上述原理及其在应用中的所有程序和记录的文件系统。   HACCP的应用逻辑程序,标准以图表的形式进行示范:组成HACCP小组、产品介绍、确定预期使用目的、确定流程图、流程图现场验证、列出所有危害与控制危害的所有措施、确定CCPs点、建立每个CCP的关键限值等。(如图)   参与起草标准的三全食品品管部总监苏玲表示,每个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同,所有关键控制点不尽相同,标准只是提供了一个原理性的指导,无法对关键控制点进行一一规定。“比如有的企业在肉的解冻这一环节有很好的条件,所以在这一环节不会存在关键控制点,但是有些企业可能风险就在这一块。因此没法一刀切地进行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明确危害分析时应将安全问题与一般质量问题分开,涉及安全问题的危害有:生物危害(包括细菌、病毒、霉菌毒素、寄生虫、有害生物因子)、化学危害(天然的化学物质、超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无意或偶然加入的化学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危害(潜在于食品中不常发现的有害异物如玻璃、金属等。)   意义: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隐患   曹德胜表示,标准作为国家速冻行业HACCP认证的“国标”,在整个行业进行推行和实施,意味着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开始科学、系统化,并和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相接轨,保证食品加工者可以用它来确保提供给消费者更安全的食品。   传统的食品安全控制流程一般建立在产品测试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倒推潜在的危害,而不是采取事先预防的方式,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HACCP的指导下,食品安全被融入到设计的过程中,能更有效地保障食品的安全。   “这次三全食品参与标准的制定,这是我们的荣耀,我们也希望以我们的影响力来带动行业整体安全和质量水平的提升。我们相信通过系统、科学的管理,食品安全完全可控。”张宁鹤说。   “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和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频发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确保食品安全,最科学有效的手段就是依靠HACCP应用,在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推行HACCP认证。”国家HACCP应用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称。   推广:HACCP的建立需6~12个月   曹德胜介绍,这个标准是按照国际标准来制定的,准则发布和实施只是前行了一小步,他们还要和三全公司接头洽谈此准则的宣传和贯彻,“这是个推荐性标准,我们还将就具体如何推广制定一些细化的措施”.   据了解,实施HACCP需要看公司已有工艺和体系的范围、建立HACCP所需的过程和资源的复杂程度,平均来讲,从建立HACCP到实施,需要半年到一年。   张宁鹤坦言,提高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HACCP的实施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带动整个食品产业链朝着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将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和国家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和技术接轨,将速冻食品行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的安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中科院“光谱椭偏成像系统”研制成功
    纳米薄层解析的新锐器——光谱椭偏成像系统研制成功   在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的资助下,力学所国家微重力实验室靳刚课题组成功研制出“光谱椭偏成像系统”及其实用化样机。   该研究是利用高灵敏的光学椭偏测量术,同时结合光谱性能及数字成像技术,具有对复杂二维分布的纳米层构薄膜样品的快速光谱成像定量测量能力。在中科院专家组对仪器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现场测试的基础上,4月1日,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系统为复杂横向结构的大面积多层纳米薄膜样品的快速表征和物性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是一种纳米薄膜三维结构表征的新方法。   光谱椭偏成像系统的特点在于:信息量大,可同时测量大面积样品上各微区的连续光谱椭偏参数,从而可以获得相关材料物理参数(如厚度、介电函数、表面微粗糙度、合成材料中的组分比例等)及其空间分布 空间分辨率高,对纳米薄膜的纵向分辨和重复性均达到0.1nm、横向分辨达到微米量级 检测速度快,单波长下获得图像视场内各微区(42万像素以上)的椭偏参量(ψ和Δ)的采样时间达到7秒,比机械扫描式光谱椭偏仪提高2-3个量级 结果直观,形成视场内对比测量,可准确定位和排除伪信号,这是单光束光谱椭偏仪所不具备的 并且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   该系统既可应用于单光束光谱椭偏仪所覆盖的领域,也可应用于单波长或分立波长的椭偏成像仪所涉及的领域,适合同时需要高空间分辨和光谱分辨测量的纳米薄膜器件测量的场合,这将为椭偏测量开拓新的应用方向。已成功应用于“863”项目“针对肿瘤标志谱无标记检测蛋白质微阵列生物传感器的研制”等研究工作中,并将在微/纳制造、生物膜构造、新型电子器件、生物芯片及高密度存储器件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中科院研制成功光谱椭偏成像系统
    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消息 在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的资助下,力学研究所国家微重力实验室靳刚课题组成功研制出“光谱椭偏成像系统”及其实用化样机。 该研究是利用高灵敏的光学椭偏测量术,同时结合光谱性能及数字成像技术,具有对复杂二维分布的纳米层构薄膜样品的快速光谱成像定量测量能力。在中科院专家组对仪器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现场测试的基础上,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系统为复杂横向结构的大面积多层纳米薄膜样品的快速表征和物性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是一种纳米薄膜三维结构表征的新方法。 光谱椭偏成像系统的特点在于:信息量大,可同时测量大面积样品上各微区的连续光谱椭偏参数,从而可以获得相关材料物理参数(如厚度、介电函数、表面微粗糙度、合成材料中的组分比例等)及其空间分布;空间分辨率高,对纳米薄膜的纵向分辨和重复性均达到0.1nm、横向分辨达到微米量级;检测速度快,单波长下获得图像视场内各微区(42万像素以上)的椭偏参量(ψ和Δ)的采样时间达到7秒,比机械扫描式光谱椭偏仪提高2~3个量级;结果直观,形成视场内对比测量,可准确定位和排除伪信号,这是单光束光谱椭偏仪所不具备的,并且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 该系统既可应用于单光束光谱椭偏仪所覆盖的领域,也可应用于单波长或分立波长的椭偏成像仪所涉及的领域,适合同时需要高空间分辨和光谱分辨测量的纳米薄膜器件测量的场合,这将为椭偏测量开拓新的应用方向。目前已成功应用于“863”项目“针对肿瘤标志谱无标记检测蛋白质微阵列生物传感器的研制”等研究工作中,并将在微/纳制造、生物膜构造、新型电子器件、生物芯片及高密度存储器件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 第九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
    第九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2014国际微流控芯片与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   The 9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s / The 4th 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NanoScale Bioseparations and Bioanalysis / 2014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fluidic Chip and Micro/NanoScale Bioseparation Analysis (Wuhan)   (第二轮通知)   会议时间:2014年10月30日---11月2日   主办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化学会   承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会议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学术交流中心   联系地址: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网址:www.microtas2014-wuhan.org   联 系 人:刘笔锋 bfliu@mail.hust.edu.cn / 13986168393   刘 欣 xliu@mail.hust.edu.cn / 13986193498   一、会议宗旨   大会旨在为从事微流控芯片、纳微分离与分析以及相关领域基础、应用研究的学者提供广泛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历时4天,将以大会报告、专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墙报等交流形式,为与会专家、青年学者、研究生等提供一个与国内外知名学者互动和学术交流的机会,以促进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   二、会议主题   (1)微流控学与纳流控学 Microfluidics and Nanofluidics   (2)微全分析系统 MicroTAS   (3)毛细管电泳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4)毛细管电色谱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5)高效液相色谱或超效液相色谱 HPLC / UPLC   (6)微纳生物分析 Micro/NanoScale Bioanalysis   (7)与上述技术联用的检测技术如光谱、质谱和电化学技术等   (8)上述技术与系统在化学、生物医学、药学、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领域中的应用。   凡与上述主题相关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应用均为本次大会的征文范围,已在刊物上发表或全国会议上报告过的论文不在交流之列。   三、会议论文要求   1)中文或英文摘要均可,包括标题、作者、单位、地址、邮编、E-mail地址、电话、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请标明与会作者(__)和通讯作者(*)。每篇摘要限用 A4纸1页上下左右分别留出2.5cm,单倍行距。中文摘要题目用三号黑体,作者姓名用四号楷体,作者单位用五号宋体,摘要和关键词用小四号楷体,参考文献用小五号宋体打印,中文摘要请务必提供论文的英文题目和作者信息 英文摘要全篇Times New Roman字体,标题加粗14号,其他内容12号,单倍行距。中文或英文摘要模板可由会议网站下载(www.microtas2014- wuhan.org)。   2)论文实行网上投稿,对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将退回请作者重新修改。一经评审录用后即定稿,不再修改,并发出通知。请作者在递交论文摘要时仔细检查,论文一经录用,文责自负。   3)论文请务必提供稿件联系人电话、通讯地址和Email。   4、征文截止日期   请于2014年9月15日前在线投稿。投稿网址为:www.microtas2014-wuhan.org   四、已确定的邀请报告名单(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邀请报告,排名不分先后)   国际学者:   David Weitz, Harvard University, US,美国科学院院士   Xiaochun Chris Le, University of Alberta, Canada,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Thomas Laurell, Lund Universty, Sweden,国际CBMS主席   Takehiko Kitamori,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国际CBMS副主席   Tae Song Kim,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orea,国际CBMS副主席   Yoshinobu Baba, Nagoya University, Japan   Utkan Demirci, Stanford University, US   Koji Otsuka, Kyoto University, Japan   Teruo Fujii,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Shigeru Terabe, Hyogo University, Japan   Yong Chen, 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France   Yong Zeng, Kansas University, US   Xiaogang Liu,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Michal Markuszewski, Medical University of Gdańsk, Poland   Joselito Quirino, University of Tasmania, Australia   中国学者:   陈洪渊,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玉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桂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   程 京,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庄乾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授   林炳承,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关亚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许国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梁鑫淼,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秦建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丽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吴仁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逯乐慧,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 义,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   赵 睿,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   齐 莉,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   汪海林,中科院环境生态中心,研究员   樊春海,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康经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   丁永胜,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员   蒋兴宇,国家纳米中心,研究员   杜文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爱骅,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   刘虎威,北京大学,教授   张新祥,北京大学,教授   黄岩谊,北京大学,教授   张新荣,清华大学,教授   林金明,清华大学,教授   罗国安,清华大学,教授   刘 鹏,清华大学,教授   屈 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杨芃原,复旦大学,教授   孔继烈,复旦大学,教授   刘宝红,复旦大学,教授   张祥民,复旦大学,教授  隋国栋,复旦大学,教授   任吉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曹成喜,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施奇惠,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方 群,浙江大学,教授   鞠熀先,南京大学,教授   夏兴华,南京大学,教授   朱俊杰,南京大学,教授   徐静娟,南京大学,教授   练鸿振,南京大学,教授   刘 震,南京大学,教授   许丹科,南京大学,教授   陆祖宏,东南大学,教授   庞代文,武汉大学,教授   冯钰琦,武汉大学,教授   何治柯,武汉大学,教授   陈子林,武汉大学,教授   黄卫华,武汉大学,教授   张治凌,武汉大学,教授   袁必锋,武汉大学,教授   袁 荃,武汉大学,教授   李攻科,中山大学,教授   颜晓梅,厦门大学,教授   杨朝勇,厦门大学,教授   王秋泉,厦门大学,教授   陈兴国,兰州大学,教授   蒲巧生,兰州大学,教授   刘军山,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王建华,东北大学,教授   徐章润,东北大学,教授   卢小泉,西北大学,教授   张成孝,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王进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陈国南,福州大学,教授   钟鸿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陈 波,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贾 丽,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赵书林,广西师范大学,教授   郑 波,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蔡宗苇,香港浸会大学,教授   邱月明,中国标准研究院,研究员   端裕树,岛津公司,博士   五、会议组织机构   学术委员会   陈洪渊(主席)   张玉奎(副主席)   汪尔康 王立鼎 江桂斌 田中群 程 京 杨秀荣   庄乾坤 杨芃原 林炳承 罗国安 崔大付 陈 义   庞代文 林金明 夏兴华 鞠熀先 朱俊杰 徐静娟   陆祖宏 王建华 江云宝 任吉存 孔继烈 刘宝红   方 群 刘 冲 秦建华 金庆辉 李战华 蒋兴宇   黄岩谊 杨朝勇 刘笔锋   会议名誉主席   陈洪渊   组织委员会   刘笔锋(主席)   刘 欣(秘书长)   朱丽华 夏 帆 张敬东 吴康斌 杜 伟 冯晓均 陈 芳 王 玮 王朝霞   六、会议日程安排(初步) 10月30 日 星期四 10月31 日 星期五 11月1 日 星期六 11月2 日 星期日 会议报到: 13:30-20:00 地点: 华中科技大学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会议开幕式/集体照 大会报告 分会报告 大会报告 茶休 茶休 茶休 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 分会报告 午餐/墙报 午餐/墙报 午餐/墙报 分会报告 分会报告 分会报告 茶休 茶休 茶休 分会报告 分会报告 大会报告 大会晚宴 晚餐/VIP晚宴 闭幕式、颁奖   七、会议注册   为便于安排和统计参会人数,请拟参会代表于2014年9月15日前进行网上注册。 注册类型 2014.9.30之前 2014.9.30之后 学术注册 (含博士后) 1500 元人民币 1800 元人民币 学生注册 (报道时需出示学生证件) 900 元人民币 1200 元人民币 企业注册 2000 元人民币 2500 人民币   注册费用包括参加国内、国际三个会议注册费,会议茶点、午餐、晚餐与晚   宴、会议资料等。请将所有款项通过银行汇款至华中科技大学对公账户:   开户名称:华中科技大学   开户银行:中国银行武汉喻家山支行   银行账号:570357526021   银行行号:104521004006   由于华中科技大学大学账户每日交易很多,请务必在汇款留言中注明&ldquo 全国微流控会议&rdquo 及相关注册代表的姓名,汇款后务必将转账汇款信息或回执扫描件上传至投稿系统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组委会邮箱chip2014@mail.hust.edu.cn,以便及时确认付款。会议期间统一开具发票。鉴于报到当天人数较多,建议参会代表尽量选择提前支付。   八、武汉市、湖北省简介   武汉有着3500余年的建城史,是中国历史上建城史最为悠久的特大城市之一。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武汉地区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在清末、中华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位居亚世界前列。清朝初期,&ldquo 中俄茶叶之路&rdquo 开辟,作为起点的汉口开始逐步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之都,被欧洲人誉为&ldquo 茶叶港&rdquo 。清代汉口开埠后,对外贸易更与伦敦并驾齐驱,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都会,被誉为&ldquo 东方芝加哥&rdquo 。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成就了中国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 广州,西安等中国重要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作用京广、京九、武九、汉丹 4 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沪蓉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水运已形成&ldquo 干支一体,通江达海&rdquo 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巨大型城市,除长江、汉水在城中交汇外,市辖区内有166个湖泊,水域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构成了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态环境。早在百年之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描述武汉是&ldquo 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rdquo 。他设想,武汉要建成&ldquo 略如纽约、伦敦之大&rdquo 。2007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把武汉列入&ldquo 世界十大都市排行榜&rdquo ,成为新中国首个上榜的中国城市。武汉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定为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湖北历史悠久。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出现诸多小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国逐渐统一于楚。武汉东湖、黄鹤楼、三峡大坝、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武当山、神农溪、神农架、清江画廊风景区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旅游景点。   九、会议其它事宜   有关会议的详细介绍、日程安排和宾馆住宿等相关信息请登陆会议网址(www.microtas2014-wuhan.org)查询,相关内容将陆续完善。请会议代表尽快在线预订宾馆,网站上酒店报价均为会议协议价格。   ² 本次会议工作语言为中文和英语,墙报请用英文准备 会议从第二天开始进入国际会议,报告请用英文准备。   ² 大会热诚欢迎相关厂商踊跃报名资助及参展,会议将提供良好的展览场地。
  • 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助力微生物菌株分群
    导读反刍动物是指具有反刍习性的一类哺乳动物,如牛、羊、长颈鹿、兔子等。反刍动物采食一般比较匆忙,大部分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经过再咀嚼混入唾液并再吞咽进入瘤胃,这种行为称为反刍行为。反刍动物的食物种类比其他种类的动物更丰富,结构组成也更复杂,但草料中的粗纤维含量较高导致其难以消化,反刍动物依赖于胃部微生物群的代谢能力来消化各种物质,但其转化效率低也是养殖业广泛关注的问题。虽然已有研究证明瘤胃中不同微生物的活性可以调节宿主利用植物生物能量的能力,但定植于宿主瘤胃中的微生物却很少受到关注。奥地利维也纳兽医大学的Cameron等人在Research Square在线发表了题为《Differential partitioning of key carbon substrates at the rumen wall by recently diverged Campylobacteraceae populations》的研究论文。文章采用多重数字PCR(dPCR)量化同一菌科的两种菌群,分析反刍动物瘤胃上的定植菌群分布及生物进化动态,为今后畜牧业提高动物代谢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应用亮点:▶ 宏基因组测序发现瘤胃上皮细胞中弯曲杆菌科两个种群的基因序列高度相似,利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可以对两个种群进行精准量化。▶ 使用不同培养添加物后,可以利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进行微生物种群分布跟踪。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对瘤胃上皮微生物组的16S rRNA扩增子分析发现了一个优势菌株(OTU)为弯曲杆菌科(Campylobacteraceae),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发现该OTU两个主要种群Ca. C. stinkeris与Ca. C. noahi的基因含量高度相似,但pgl(蛋白质糖基化)操纵子不同。为了探究Ca. C. stinkeris与Ca. C. noahi两个种群空间分布的差异,作者通过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比较了这两个种群在不同动物瘤胃乳突离上皮壁最近和最远两个位置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动物的两个种群在这两个位置的比例接近。▲图1 Ca. C. stinkeris 和Ca. C. noahi在动物瘤胃乳突顶端和隐窝的含量比例。A)从乳突切片两个位置提取DNA使用dPCR进行定量分析。B) Ca. C. stinkeris 和Ca. C. noahi在动物瘤胃乳突两个位置的含量比例。横坐标为取样动物的名字。然后作者使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两种菌群进行生长和适应性测定,数据显示Ca. C. stinkeris可以在以醋酸盐为主要碳源时积累的生物量,更好地生长,但被丙酸盐抑制,而Ca. C. noahiz在任何一种添加物存在的情况下在都没有检测到生长优势。因此,作者推断可能存在一些其他机制来最小化竞争,这种机制通过某些代谢生态位维度上的分化,防止它们生长动力学的重叠来支持两个种群的共存。▲图2 醋酸盐利用和丙酸盐抗性检测。A)通过种群特异性dPCR,评估添加5 mM醋酸盐(acetate)或丙酸盐(propionate)对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分别用单个菌株(左,单一培养)和竞争菌株(右,共培养)进行了实验。通过数字PCR这种精准的定量技术,作者发现在瘤胃乳突的顶端和隐窝都分布有这两种优势菌群,且与上皮细胞分布数目无显著的相关性。另外,这两种菌群能够促进相关脂肪酸的代谢,进而发挥促进食物消化的功能。该文章为通过调节反刍动物体内某些盐离子浓度来调节优势菌群的分布比例进而提升消化能力提供了思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